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获得本科学历的方法范文

获得本科学历的方法精选(十四篇)

时间:2023-10-09 17:40:56

获得本科学历的方法

获得本科学历的方法精选篇1

关键词:高校;教学名师;高层次教师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6月19日

教学名师是长期从事本科教学工作,具有较高学术造诣,注重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方法先进,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引领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课程教材体系和教学模式,创建合理教学梯队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可以激励更多的高校教师投入教学研究与实践中,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不断取得教学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国家人才培养主要基地的高校,同时也是高层次人才的孵化基地。高层次人才孵化的关键在于高校是否拥有一支以高层次、高素质教师为核心的教师队伍,这已成为当前高校自身人才培养中需要探索的重要问题。为此本文选取某财经类高校2007~2011年获得校级及自治区级教学名师称号的24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从学科的角度来分析不同学科教学名师获得者的年龄、行政职务、国外经历等信息,从中发现教学名师获得者所具有的特点,同时为培养出更多教学名师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数据的取得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资料分析法。通过收集资料,统计教学名师获得者所属学科、性别、年龄、政治面貌、行政职务、国外经历等信息 (本文的“国外经历”主要指在国外考察和学习时间超过1年),来分析教学名师群体所具有的特点,从中发现该校高层次教师所具有的共性。

数据来源:从该校获得校级及自治区教学名师的相关信息出发,将所属学科、性别、年龄、政治面貌、行政职务、国外经历等资料提取出来。同时,通过教学名师的专业结构,将其所属学科标注出来。学科分布统计时,采用我国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这个目录中涉及社会科学的学科大类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和管理学等12大门类,每一学科大类又包含若干一级学科,如法学大类下包含社会学、政治学等,教育学大类包含心理学等。最后,将教学名师获得者有效数据进行量化处理,进行统计与分析。

三、基本情况分析

1、年龄分布情况。教学名师获得者中年龄最小的为39岁,年龄最大的为60岁,平均年龄近50岁。根据高校当前具体情况将教学名师获得者年龄划分为两段,55岁及以下、56岁及以上。55岁及以下共有19人,占比为79.17%;56岁及以上共有5人,占比为20.83%。从学科的角度分析来看,55岁及以下的教学名师获得者多分布于管理学、经济学、理学,56岁及以上的教学名师获得者多分布于理学,分布比较均衡的是理学。

2、男女比例分布情况。在24名教学名师获得者中,男、女教学名师获得者分别为11人、13人。从学科的角度分析,其中文学与法学无男性教学名师获得者;管理学与理学教学名师获得者数最高,分别占比为37.5%、29.17%;其次为经济学,占比为20.83%;法学教学名师获得者数最低,仅为4.17%;男、女性教学名师获得者比率最高的学科均为管理学,所占比率分别为45.45%、30.77%。这与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财经类高校开始改变单一发展的现状,形成了以管理类、经济类为其主干学科,法、文、理三类学科为其重要支撑发展的多学科布局有关。

3、行政职务情况。在教学名师获得者中具有行政职务(副处级及以上)的为16人,占获奖总人数的66.67%;无行政职务的为8人,占获奖总人数的33.33%。从学科的角度分析来看,管理学、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等学科教学名师都具有行政职务,管理学、理学、经济学教学名师具有行政职务比率较低,分别占比为57.14%、28.57%、14.29%,文学与法学的教学名师获得者均具有行政职务。

4、国外访学等情况。具有国外经历的教学名师获得者为2人,占教学名师总人数的8.33%;无国外经历的教学名师获得者22人,占教学名师总人数的91.67%。从学科的角度分析,管理学和理学各有1名教学名师获得者具备国外经历,其他学科的教学名师均没有国外经历。

5、政治面貌分布情况。在教学名师获得者中,中国共产党党员17人,占教学名师总人数的比率为70.83%;群众6人,占教学名师总人数的比率为25%;派1人,占教学名师总人数的比率为4.17%。

6、学缘结构情况。在教学名师获得者中,最终学历毕业于内地高校的教师有14人,占比58.33%,本地高校毕业的有10人,占比41.67%。

四、分布特点

1、教学名师获得者年龄普遍偏大。从年龄趋势来看,比较年轻的教学名师获得者多处于管理学、经济学等应用型学科,而理学学科,教学名师获得者的年龄普遍在56岁以上。同时,有大量面临退休或已退休的教授继续工作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而且该校教学名师的年龄普遍偏大,平均年龄在50岁。

2、教学名师获得者性别比率均衡。从教学名师总人数来看,女性教学名师获得者的数量相对于男性教学名师获得者较多,男、女教学名师获得者的比率大概为11∶13,基本均衡。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我国高校中从事教学活动的女教师占总人数的46%,且女教师人数还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获得本科学历的方法精选篇2

本人在担任班主任期间积极营造宽容、理解、和谐的班级氛围,努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一起共同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渴望。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独树一帜的提出了“和而不同”的理念,既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学生特长的发挥积极创设条件,同时又把全班凝聚成一个团结上进的集体,班级学生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奉献精神。因此所带的班级在各项大型活动中表现出色而受到表彰,班级成绩也处于年级前列。

二、教学科研追求创新

本人积极关注新课改,刻苦学习新理念,努力探索新教法,把提高教学效率当作首要的任务。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到把教育心理学与历史教育两者结合起来,注重研究教学规律,大胆改革历史课的教学模式,实现授课、实践报告和活动等双向交流方式的多样化。同时运用现代化手段,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所任班级的历史成绩优秀,特别是所任初三班级的历史会考合格率都接近100%。

本人还积极从事教育科研,注重对教学的反思和积累,成果斐然,所撰写的论文《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规律”教学》在20*年12月获得无锡市优秀历史教学论文二等奖;论文《理解——开启历史之门的钥匙》在20*年12月获得江阴市中学历史教研论文二等奖;论文《再论前概念在历史教学中的意义》在20*年1月获得江阴市历史学科优秀教研论文二等奖。同时还多次在比赛中获奖:20*年获江阴市历史学科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说课比赛初中组二等奖;20*年获江阴长泾片中学历史教师说课比赛一等奖;20*年获长泾中学“教育论坛”演讲二等奖。

获得本科学历的方法精选篇3

一、教育工作讲究特色

本人在担任班主任期间积极营造宽容、理解、和谐的班级氛围,努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一起共同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渴望。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独树一帜的提出了“和而不同”的理念,既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学生特长的发挥积极创设条件,同时又把全班凝聚成一个团结上进的集体,班级学生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奉献精神。因此所带的班级在各项大型活动中表现出色而受到表彰,班级成绩也处于年级前列。

二、教学科研追求创新

本人积极关注新课改,刻苦学习新理念,努力探索新教法,把提高教学效率当作首要的任务。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到把教育心理学与历史教育两者结合起来,注重研究教学规律,大胆改革历史课的教学模式,实现授课、实践和活动等双向交流方式的多样化。同时运用现代化手段,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所任班级的历史成绩优秀,特别是所任初三班级的历史会考合格率都接近100%。

本人还积极从事教育科研,注重对教学的反思和积累,成果斐然,所撰写的论文《*》在*年12月获得无锡市优秀历史教学论文二等奖;论文《*》在*年12月获得*市中学历史教研论文二等奖;论文《*》在*年1月获得*市历史学科优秀教研论文二等奖。同时还多次在比赛中获奖:*年获*市历史学科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说课比赛初中组二等奖;*年获*长泾片中学历史教师说课比赛一等奖;*年获长泾中学“教育论坛”演讲二等奖。

获得本科学历的方法精选篇4

当前世界范围内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侦查教育模式,即侦查学历教育模式与侦查业务培训模式。这两种不同的侦查教育模式有着不同的特征,同时也有着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在当前公安教育改革过程中,有些侦查学专家学者、侦查实务部门的领导对美国警察的业务培训模式表示了关注。侦查教育模式的选择关乎公安教育发展的路径,因此,在选择侦查教育模式时,不但要考虑到该种侦查教育模式的优点,也要看到其不足。

一、侦查学历教育模式

(一)侦查学历教育模式的概念

侦查学历教育模式,是指学习者在该教育模式下,通过一个较长期限的接受侦查知识教育,最终能够获得某种学历或学位的侦查教育模式。“学历教育”是一种获取与侦查相关的知识的过程,该学习能够帮助接受教育的人员获得某种层次学历或学位(例如中等专业学历、第二学历、高等职业教育学历、学士学历、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等)。侦查学历教育,通常是隶属于国民教育体系之列,根据国民教育体系中学历的层次,侦查学历教育可以分为中等专业的侦查学历教育、大学专科层次的侦查学历教育、大学本科层次的侦查学历教育、硕士研究生层次的侦查学历教育与博士研究生层次的侦查学历教育。

侦查学历教育模式的实践。应用侦查学历教育模式的国家和地区非常广泛,几乎所有现代国家里有都存在侦查学历教育模式。

(二)侦查学历教育模式的种类与特征

1、侦查学历教育的种类

(1)中等专业学历(High school degree)。由较初级学校层次高些的教育机构所授予的学历证书,通常其获得者是在接受了12或13年教育后才能获得的学历证书。

(2)第二学历证书(Associate degree),是一种由高等专科学校或大学为那些在该学校(或大学)接受了两年教育的人所授予的学历证书。

(3)高等职业教育学历证书(Higher professional education degree)。一种由大学或高等职业学院所颁发的学历证书,通常颁发给那些接受了三年职业教育的人。(在德国称为";Fachhochschule"; degree)

(4)学士学位(Bachelor‘s degree)。一种由学院或大学所颁发的学历证书,其获得者是接受了完整大学教育(通常学制为4—5年)的人。

(5)硕士学位。一种由大学授予的学位,其获得者必须是指那些接受了继续教育的大学毕业生,其学制为二至三年(在学士学位教育的基础上)。

(6)博士学位。一种只能由大学才能授予的、层次最高的学历学位;其主要特色在于其较硕士学位的层次要高,其学制为三到四年,其获得方式为学习或作研究。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侦查教育已经形成了以部属与省属警察院校为教育主体的,以大学(含专科、本科)学历教育为主、也有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学历的学历教育体系。

2、侦查学历教育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学习者接受教育期限、提供教育的主体、学习的后果等方面。

(1)侦查学历教育模式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学历教育的期限较长。学历教育的学制通常需要几年时间,如专科学历教育三年、本科学历教育四年,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都是三年。

(2)特征之二,是提供学历教育的主体通常为那些被纳入国民教育序列的院校或科研机构。我国侦查学历教育就属于我国的国民教育序列,各类部属与省属公安警察院校是开展侦查学历教育的主体学历;另外,在一些地方政法院校中的刑事司法学院、公安学院也提供本科层次的侦查学历教育。

(3)特征之三,是学习者在通过接受教育后能够获得某种学历(学位)。学习者在接受侦查学历教育之后,通常能够获得国家教育部门认可的相应学历或学位证书。

二、侦查业务培训模式

(一)侦查业务培训模式的概念

侦查业务培训模式,也叫警察培训模式,即以培养在职侦查人员业务能力的侦查教育模式。侦查业务培训,是一种获取侦查工作所必需的技能与知识的过程,接受侦查业务培训的人不能获得某种学历或学位证书,但是却可能获得(也可能不能获得)某种形式的证明书。在侦查实践中,侦查业务培训主要有针对初任刑事警察的业务培训、为解决侦查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而举办的专门业务培训,以及以培训高级侦查官员的业务培训等。

侦查业务培训模式的特征。存在侦查业务培训模式的国家或地区的范围也相当广泛。

(二)侦查业务培训模式的种类与特征

1、侦查业务培训的种类

(1)基础培训(Basic training),是指那种为才进入侦查机构的人所提供的入门级培训。该培训内容主要是传授给培训者以基础的侦查知识和侦查操作技能,如某些地区的公安机关所举办的刑事警察资格培训班。

(2)特种培训(SPECIALIZED TRAINING),主要是针对不同侦查业务或侦查工作岗位(经济犯罪侦查、现场勘查、毒品案件侦查、人质谈判、警犬训练与使用等)的特殊培训。

(3)高级管理(指挥)培训(MANAGEMENT TRAINING)。一种为那些担任侦查指挥或管理工作(管理其他侦查人员)的高级警官提供的培训。如刑警支队长、刑警大队长等业务培训班等。 y=vtMBxQ+ez*!'4ZS.)8EE^B"\ "f&7N学前教育论文t 1OPV_NVHgF*Q]LB]u/SfH U-

2、特征:

(1)特征之一,是业务培训的期限通常较短,短到一天或几天、几周,长的也不过一个月、或几个月,通常不会达到一年、两年的期限。

(2)提供培训的主体,通常是侦查机关或侦查机关内部的人事训练部门;担任具体授课业务的,多为有丰富侦查实践经验的侦查专家。

(3)学习的后果。学习者接受侦查业务培训后,并不能获得学历或学位,但可能获得某种形式的结业证书或上岗资格证书。

与侦查学历教育相比,侦查业务培训的主要特点是期限通常较短。

三、两种侦查教育模式的比较及应用情况

(一)两种侦查教育模式的比较

侦查学历教育模式与侦查业务培训模式是侦查教育的两种重要模式;但是,侦查学历教育模式与侦查业务培训模式却也有着各自优点与不足之处。

论文两种侦查教育模式之比较来自WWW.66WEN.COM

获得本科学历的方法精选篇5

关键词 兴趣 开放性教学 初中历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所谓开放性教学,就是改变原有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课堂学习模式,变知识传统者由教师成为其他各种途径,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加工知识、分析知识、运用知识,让学生具备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利用开放性教学来提升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对此,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参与教学的环节中提高学习兴趣

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看,初中历史课堂上一般仍然采取教师教授,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近几年,素质教育实施以来,教学模式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实际运用的却比较少。对于历史学科而言,要想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具体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不断强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尝试。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对此,要强化教学模式的改革,这是符合开放性教学的基本要求的。从现有的教学模式来看,教师们创造了不少新的教学方法,如导读探学法、网络探学法、课题探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自主探究教学法等。对于取得的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历史教师要一方面敢于尝试,敢于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要创新教学方法,要依据自身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究更加符合学生实际,学生喜爱,真正能调动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法。

二是强化学生自主参与到历史课教学过程中去。实践证明,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的增强记忆,强化学习效果,还能够调动课堂学习气氛,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此,教师要在采取新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大力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工作中去,采取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讲授“”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可以找学生分别扮演光绪皇帝、慈溪太后、谭嗣同等人,让学生依据当时的历史背景,自己编台词,让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表达出来。或者也可以让学生模仿电视剧或电影中的某些情节进行教学。或者教师也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去寻求问题的答案。采取学生参与的方法进行教学,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应该说,能够尝试是符合开放性教学的基本要求的。

2 开拓信息传播新途径,让学生在多种环境中获取信息,进而提高学习兴趣

第一,拓宽信息传播途径。信息传播途径宽了,获取知识的可能性就越大,对于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来说也是如此。从初中生和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个别初中生自我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不够,他们不愿意去通过多种途径去获取历史知识。另一方面,历史知识的传播途径仍然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为主。再加上个别学生由于对历史不感兴趣导致不愿意认真听课,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所能真正获取的知识就非常少了。所以,还是需要进一步拓宽信息传播的途径,不仅要在坚持原有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采(下转第180页)(上接第147页)取教师讲授的方式进行信息传播,还可以通过网络、微博、微信、QQ等方式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播。这样就使得历史知识的传播途径变宽了,学生可以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情况下得到相关的信息,因而也就会在日积月累的熏陶中提升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第二,要真正发挥出信息传播途径的作用。为了搞好历史教学工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少教师都建立了网络组织,如QQ群等。还有少数学校建立了历史学科的网站,以供学生学习。应该说,这些尝试和努力都能够让学生掌握到各种历史信息,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总是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学生对QQ群的关注程度较低,或者很少浏览关于历史学科的网站。对此,学校和历史教师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一方面要提醒学生这些途径的存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这些途径的自我学习中去。另一方面,学校或历史教师要注意在信息传播途径上下功夫,比如可以有针对性的美化历史知识的网站,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有效的努力之后,学生就会去观看这些网站,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慢慢的提升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了。

3 密切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身临境感受的历史氛围

学生作为受教育对象,要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还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是符合开放性教学的基本要求的,是取得了一定成效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方面,历史知识的教育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历史虽然是发生在过去很多年的事情,但是历史中的人和事都是确实存在的。对此,历史教师可以把历史中的典型人物或者典型事迹进行有效的宣传和介绍,同时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有效的讲解,这样就使得学生认为学习了历史知识对自己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因此也就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比如,在讲授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时,历史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大革命的失败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共产党的力量较少,没有掌握革命的领导权,没有军队。对此,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只有自己强大了,别人才不能消灭自己。这种方式的教学方法,是把历史事迹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因此学生听起来会觉得津津有味,因而也就会慢慢对历史知识产生一定的兴趣。

获得本科学历的方法精选篇6

为什么要重视学生的悟性教育?世界管理界有一句名言,即“知识不如能力,能力不如素质,素质不如悟性”,可见,现代社会发展需要高悟性的人才。人人身上都有悟性,但悟性有所不同,这就产生了对知识的理解深度不同。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往往只要教师的一句引导,就能有所启悟,然后能自我引导展开学习。

从历史学科的特点来看,历史学科的悟性教育包括两方面:一是学之悟,主要是指历史思维的培养,让学生会学历史并高效读史;一是启之悟,即从历史上获得自己继续前行所需的智慧之力。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历史悟性培养的一些体会。

一、学之悟

学之悟主要是指让学生领悟历史学科思维的特点,学会高效率学历史。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相同的授课条件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仍有可能存在极大的差距。例如,教师讲解一个问题,A学生早就弄懂了,而B学生仍不知所云。也许很多人都会由此得出结论说B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或者智力差,教师甚至会埋怨“无论我怎么教,他(她)就是不懂,不开窍,真是笨学生”,言下之意B学生没这个智力[2]。其实不然,学生暂时不懂,更多的是与学生暂时不开悟有关。据笔者对一些个案的跟踪观察发现:学生是否开悟取决于学生个体的思维特点(如思维的方式习惯、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等)是否适应学科知识的认知规律。适应了,就对学科知识悟得快,学得顺手;不适应的就晚开悟,学得困难。因此,培养良好的历史思维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之悟的关键。

1.悟知识结构

理解知识结构与否对学习效率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布鲁纳认为,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以使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简单地说,学习知识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他说“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这是在运用知识方面的最低要求,它有助于解决学生在课外所遇到的问题和事件,或者在日后训练中所遇到的问题”。

如何让学生学会利用历史知识结构来学习呢?第一,明概念。即让学生明白历史知识结构就是指各种历史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及其组合方式,它是各种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及其相互关系在人们大脑中的反映。历史知识结构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表述了历史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反映或揭示了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各种特殊规律。掌握了历史知识的基本结构就意味着掌握了历史知识的基本内涵和认识了历史发展的规律。第二,明特点。即让学生明白历史知识结构具有抽象性、系统性、多层次性和立体性等特点。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对知识结构的表述也就不同。从人类历史活动的基本要素看,历史由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构成。从社会文化形态看,历史由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构成。从教材的基础知识来看,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史实性知识,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历史现象的记录;另一类是结论性知识,是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分析和评价,如历史事件的性质、意义、成败原因等。这种多角度、多层次的知识综合,就构成了立体的知识结构。第三,会方法,即让学生学会建构不同知识结构的方法,形成适合自己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

2.悟史法

史法通常是指分析、阐释历史事物的方法。学史如修路,史实是材料,史观是方向,史法则是修路的方法和手段。学生领悟了历史思维的基本方法,就会把路修得又好又快。

笔者认为必须引导学生领悟六类学法。学习历史,首先接触的是大量的史料,所以学生必须掌握的第一类学法是在史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方法,如解读的基本方法。第二类是分析、阐释历史事物的方法,如归纳史实得出结论的归纳概括法,推演史实说明问题的演绎法,以及历史问题分析方法、评价法、论证法、比较法等。第三类是知识结构的建构方法,如单元知识、每节知识、专题知识和历史线索的建构方法等。第四类是历史知识调动和运用的方法,即如何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如何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第五类是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第六类是探究历史问题和野外调查的方法。

3.悟史观

如果把学习历史比作修路的话,史实就是水泥、沙石等材料,而史观就是路的方向。如果方向不对,把路修向了悬崖、深渊,那是非常危险的。因此,从历史教育服务于学生人生的高度看,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史观,并以正确的史观解读历史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注重历史基本理论的考查,已成为高考命题的基本走向。对史观的领悟和运用是目前很多学生最薄弱的环节,学困生更甚。历史基本理论主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如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在意识上的反映,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放在当时具体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共同发展而又因国情发展不平衡的辩证观点、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等。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充分结合史实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并且做到准确无误,是培养学生感悟史观和以正确史观感悟历史的最好方法。

4.悟信息处理

学会获取和解读信息是最体现历史学科特点的能力之一,也是海量信息社会中会学习的重要体现。要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学会方法与坚持训练很重要。历史学科的信息分为两类,即文字材料信息和非文字材料信息。

文字材料信息包括历史教科书、历史资料、历史读物等。一般地说,阅读文字材料包括认读和解读。认读是搞清阅读材料的文字含义。在认读的基础上,要进一步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在含义,这就是解读。在解读时,不仅要了解和分析历史材料中文字表述的实际所指,而且要能够与具体的历史事实、历史背景联系起来,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辨析、归纳。历史阅读中的解读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理解书面材料中的潜在的意义,然后把理解到的潜在的意义同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才是有效的阅读。[3] 阅读的方式,有泛读和精读之分,要求也不一样。此外,为保证阅读的效果,可以在阅读时做必要的笔记,或在阅读材料上(如教科书)做一些提示性的记录,如画线、标符号、写批注等。

非文字材料包括历史地图、历史图片、历史照片、历史实物或模型、历史遗址、历史建筑等。在解读这些形象化的非文字材料时,观察是获得有价值的历史信息的重要手段。用眼睛观察可解读材料的表面信息,对表面信息的解读,既要把握其整体的面貌、情况等,又要关注有关的细节,尤其是细微的特点。用心思考才能解读材料的深层次信息。对深层次信息的获取,既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又要坚持用正确的史学理论观点指导。

5.悟记忆

悟记忆就是学生能够将历史学科的知识结构、认知特点和自身的记忆特点结合起来,形成自己高效的记忆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历史知识也是在记忆历史。对学生来说,记忆历史知识往往是比较头疼的事,甚至是烦恼的事,因此学会和掌握一些历史记忆的方法和技巧是有必要的。从记忆的策略上讲,要遵循一些记忆的规则,如学习与记忆的结合,及时进行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集中记忆与分散记忆相结合,从系统化和结构化的层面上进行记忆等。具体的记忆方法有很多,如联想记忆法、形象记忆法、逻辑记忆法、比较记忆法、归类记忆法、提纲记忆法、图表记忆法、谐音记忆法、歌诀记忆法、数字记忆法等。

二、启之悟

“学习历史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类的自我认识”。历史的真正意义在于它是一门智慧之学、悟性之学、启迪之学。感悟历史,在咀嚼历史中解读我们身上所携带的历史基因,从而获得继续前行所需要的智慧力量,才是学历史的本质所在。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事例,如唐太宗李世民从历史中悟出了“存百姓”的思想,及时调整统治政策,从而奠定了唐朝三百年繁盛的基础。谭嗣同从历史中觉悟到“各国变法无不以流血而成”,坚定了自己投身维新变法运动的信念,更为此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感悟使学生从中获得启迪与智慧呢?首先,要帮助学生改变“历史就是记忆”“学历史就是为了分数”的应试教育观念。可结合学生本身发展中遇到的困惑或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入手,引导他们用历史的眼光解读这些问题,从历史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依据。多进行这样的引导,使学生树立起历史可以给人智慧给人力量的观念。其次,进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伦凯乐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是看不到更摸不着的,只有用实践去体验,用心灵去体会才能得到。”[4]科学合理的训练能使学生从成功的历史因素中得出经验,从失败的历史中吸取教训,从历史的长河里总结出规律,从历史人物身上汲取优秀的精神财富,从历史文化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适度的训练能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增强历史洞察力和使命感,提高人文素质。

当然,学生的历史悟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它需要教师长期耐心的指导,更需要学生勤于阅读和敏于思考。通过长期阅读、分析历史读物,学生的历史悟性会自然而然地转变为人的思维活动,使学生的历史素养不断得到提高的同时,学生的人格也将得到不断的完善。[5]

参考文献

[1]陈晴,周洪宇.大学生个体悟性现状分析及培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1).

[2]钱文波.关于悟性培养的思考[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5(11).

[3]奥苏伯尔等著.认知观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获得本科学历的方法精选篇7

摘要:化学史教育对学生掌握化学发展规律、锻炼科学思维、了解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简单叙述了化学史料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指出了化学史在情景问题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对基于化学史的情境问题教学的基本模式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中学化学;化学史;情景问题;教学模式

一、引言

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更可以给人以智慧。化学史是化学学科起源、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画卷,记载着化学学科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发展历程,有着丰富的情境素材。因此追溯化学学科的发展历史,回顾化学家艰辛探索的历程,能够让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情感体验,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化学教师结合化学知识进行形象生动的化学史教育,必然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并从中得到思维的启迪。因此,化学史教育对学生掌握化学发展规律,锻炼科学思维,了解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在倡导探究性学习的今天,学习情境的创设显得非常重要。探究式学习的开展源于“探究”契机的出现,即问题情境的创设,而化学史上相关的科学发现包含丰富的问题情境。实践证明,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景问题、开展有效的探究教学离不开化学史,而实现化学史的教育功能也同样离不开好的化学问题情境。

二、化学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化学史在化学教学中主要体现方式包括以下几种:(1)化学新概念教学的背景素材;(2)化学史相关习题;(3)扩展性阅读。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史相关知识一般都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的,但普遍存在“有而不足”的现象。一方面,教学中的化学史知识内容过于简单,不利于其教育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化学史的在教学中利用存在不均衡现象,化学史材过于粗略,很少描述化学科学成果产生的动态过程与方法,难以达到指导学生有效学习化学知识的目的。

造成化学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用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是受传统的试教育影响,虽然化学史知识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考试中涉及化学史知识的考点较少;另一方面是由于化学史知识范围广、知识面大,要在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上进行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然而,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积极探索有效的化学史教育、充分挖掘化学史的教育功能已经成为中学化学教育的必要内容。

三、化学史与情景问题教学的关系

基于化学史料创设情境问题是将化学史引用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途径。其优点是基于化学史的情景问题教学能够使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受到来自化学史的熏陶与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挖掘化学史料素材,通过创立化学史相关的情景问题,弥补教材中化学史的匮乏。选择一些典型的化学史料素材教学情景问题教学时,选材不仅要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一定要选择化学科学发展过程中起关键性或突破性作用的内容,如元素和物质发现史、化学概念和理论发展史、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等。进行情景问题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围绕“科学事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这条主线展开。通过联系化学史情景问题教学,可以使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维角度获得全面发展。

将化学史同情景问题教学联系起来的关键在于:一是要补充教材以外的化学史背景。虽然教材中的化学史料是根据教材内容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材中的化学史史料是“取之能用,用之有效”的,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要在化学史的呈现方式上下功夫。二是要加强中学化学教师的化学史素养。国内师范类高等教育本身很少进行系统地化学史教学,导致教师难以把握如何正确地进行有关化学史内容的教学。因此,提高中学化学教师的化学史素养是非常必要的。

四.基于化学史的情境教学基本模式

中学化学教学内容一般是由化学发展的规律、化学概念和理论逻辑顺序为主线展开的。如门捷列夫周期律的发现过程、酸碱概念、原子结构理论发展史、布朗运动、质量守恒定律、科学家对空气成分的探究等。在这些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化学知识进行历史分析,详细讲解这些研究方向产生的原因,对相关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进行客观评价,犹如把学生带回历史,从而让学生领悟到化学规律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这种基于化学史的情景教学的基本模式可以总结为:按化学概念历史发展的顺序安排,从开始某一化学史情境出发,获得相应的情景问题,按照历史发展过程过渡到另一化学史情境,并获得相应的情景问题;以此类推,最后得到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化学史的过渡总结出的化学概念,另外是通过情景问题的层层递进最后总结出的科学思维过程。两方面内容相互渗透,共同支撑,学生在化学史的推进中获得知识,在问题情景的推进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思维能力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锻炼。

例如,如学习苯分子结构时,可以在引导学生探究这一化学概念产生的历史过程中进行情景问题教学。在1866年,凯库勒首先意识到当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不能解决现有问题时,就需要对现有理论产生疑问,然后大胆猜测并提出假说,于是他提出了苯分子的结构假说,并推测苯是平面六边形的环状结构。然而假说又只有被实验和技术手段所测得的数据证实时才能成为理论,继而上升到另一个高度。在1935年,科学家詹斯用X射线衍射法验证了苯分子结构确实为平面六边形结构,进一步评价了苯的结构假说。1988年,鲍林用扫描隧道显微仪真切的观察到了苯分子的真实结构,之前科学家们的种种猜想在这里都得以揭晓。至此学生不仅解除了疑惑,还逐步领悟到自然科学的探究方法,并且从中感悟到科学结论是相对真理,随时准备接受实践的检验,激发了学生不断探究自然奥妙的欲望。

学生在学习基本化学概念和内容的同时,也延伸学习了得出的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及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即:提出问题—搜集信息—科学假设—事实验证—科学结论。以科学家对化学问题的探究过程和相关理论的发展史为背景切入课题,追寻科学发展的轨迹,让学生感悟到人们对人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是一个由“实验事实”到“理论模型”,再经历新的“实验事实”到新的“理论模型”,不断发现、不断修正,逐渐深入接近真理的过程。

五.总结

良好的化学课堂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基于基于化学史的情境问题教学,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化学史料中获得知识,在问题情景的中获得情感体验,思维能力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锻炼。(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杨冬丽.例说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设计[J].科学教育,2009.

[2]张成山.浅析如何进行化学史的教育[J].高校理科研究,2003.

[3]曾凡芝.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渗透[J].柳州师专学报,2003.

获得本科学历的方法精选篇8

张建华先生的《也谈“管理”》一文中提出了很多问题,鉴于各种原因,本人在这里只谈与“科学”和“管理”这两个语词有关的某些问题,即说明为什么管理学不能成为“管理学科”的核心基础科学。

从“科学”这一语词较为通常的意义上来说,管理学自然是一门科学。一般来说,任何一门学问,只要同时坚持如下两个原则,就可以成为一门通常意义上的科学。

第一,坚持用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客观规律、从可控制实验中获得的各种“机理”、通过逻辑思维过程得出的各种“原则”作为解释自然现象和文化现象的理论依据。

第二,坚持以人们可以共同感知的、可共同把握的实验数据、观察结果、基本事实、基本事件、历史记录等作为研究的起点。

由于人们的认识是有限的,因而许多客观规律、“机理”和原则在很大程度上也只是相对可靠的。同样,大量的实验数据、观察结果、基本事实、基本事件、历史记录本身也会因人的解释的不同而只是相对可靠的。但这并不要紧,这些东西发展或变化了,科学本身也会发展和变化。这也就不妨碍我们把坚持这两个原则“作”出的学问当作科学。

现在的管理学完全遵守了这两个原则,完全符合这两个条件,自然是一门科学。

本人说“管理”或管理学不是一门“科学”,是有几个前提的。

第一,管理学不是一门“机械论科学”意义上的科学。

第二,在“管理学科”中,必须有一门核心学科,这个核心学科必须是机械论意义上的科学。管理学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第三,在本人说“管理”不是一门科学的同时,强调了“管理”是一门艺术。无论从任何角度来说,艺术对人类生活——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社会生活——的影响都比科学要大得多。

管理学不是一门机械论科学意义上的科学,这一点是毫不疑问的。这门科学不可能成为“管理学科”的核心基础科学,这一点,后面将予以说明。至于“管理”,无论是谁,只要他在从事“管理”或从事过“管理”,他都会知道在这一过程中,“艺术”比“科学”更为重要。这里没有丝毫否定“科学”在管理中的作用的含义,这里只是说,仅仅把“管理”当作一门科学,仅仅只用所谓的管理学的科学原理来教育学生,根本不可能培养出管理人才。

本人可以在此作出预测,今后中国涌现出来的企业管理人才,绝大部分不会是管理学硕士和管理学博士。尽管这些拥有硕士或博士头衔的人在企业中可以比其他人享有更多的管理“特权”,但“特权”本身既不会成为才能,更不会成为智慧。就象美国的法律人才根本不是通过教授“法律条文”,而是通过学生理解大量的“法律判例”培养出来的一样,管理人才也只有在大量的“个案教学”中才能培养出来。

只是,中国有几个“管理学科”的教授作过个案研究呢?中国又有几个“管理学科”的教授会作个案研究呢?管理是一门协调人的社会活动的艺术,就象律师是一种调节人与人的纠纷的艺术一样,艺术及个人的艺术才能只能在个人实践和吸收他人的经验中潜移默化地获得和提高。普遍原理的教学当然不可缺少,但想仅仅只靠这种教学就能够培养出管理人才,无异于白日做梦。

象管理学这样的科学与机械论科学意义上的科学的差别是非常明显的。但这并不妨碍人们用那些非机械论意义上的科学来把握世界。现在的问题的核心并不在这里,而在于人们把诸如“政府的行政部门依据宪法和法律对社会成员实施普遍强制使社会成员依‘原则’行事的‘行政管理’”、“企业领导人协调组织成员为‘目标’奋斗的‘企业管理’”、“社会保存和传播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文献与记录的‘文献记录管理’”、“利用计算机技术存储和传输人们在交流过程中使用的数据、文字和语音语词、图形图像的‘信息管理’”这四种“本质”上有着重大差别的“管理”当作一类“学科”,并以“管理学”作为这个学科的核心基础科学。

从这样的角度来说,管理学确实还不够“资格”。也正因为管理学不够资格,所谓的“管理学科”也就是一个没有基石的空中楼阁,以此空中楼阁为条件拼凑起来的用于优化组织教学资源的“管理学院”本身就只会是一个“大杂烩”。

我们看英美国家是怎样定义“science”的:“thestudyofknowledgewhichdependsontestingfactsandstatinggeneralnuturallaws”即“以那些通过测定获得的事实的知识和陈述了普遍的自然规律的知识为基础的研究”。这里用“ofknowledge”修饰“study”,就是说,“science”的研究从属于后面“知识”,或者说,后面的通过测定获得的事实和陈述了普遍性的自然规律这两个方面知识控制了整个科学研究。

在英语中,“管理学”使用首字母大写的“management”即“Management”来表示。按照上述标准,英美国家自然不会将“Management”当作一门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这很明显,管理学中的大量的知识或者不是通过测定获得的,或者不是普遍的自然规律,或者二者都不是。

按照这个标准,大量的“科学”也就不成为科学了。当然,除了专门研究“科学”本身的科学在特定的条件之下,人们一般不会在如此严格的意义上使用“科学”这一语词。大体上,人们对这两个标准放宽了尺度,其大致范围就是本文前面所说的两个原则。

但是,如果一门科学要成为一个“科学群”的核心基础学科,则其必须达到或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上述标准。换句话说,这门科学必须是机械论科学意义上的科学。这也就是说,如果管理学要成为“管理学科”中的核心基础科学,管理学就必须是机械论意义上的科学。

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对这个复杂系统进行整体的、不“损伤”这个整体的科学研究。这样,人们就只能采取“简化”的方式来对人类社会进行研究,这种简化世界的方法,就是机械论科学的方法。一般来说,这个简化过程分为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先确定从什么样的角度研究这个复杂系统。第二个步骤则是在确实这个角度之后,再将从这个角度“划分”出来的人类社会进行“机械化”。这样,就可能从某种角度、某种方式来把握人类社会这个复杂系统,而这种把握,只能是一种机械论科学意义上的把握。

本人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一直强调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机械论科学。首先,经济学从“经济”即人类通过劳作与交换增加社会财富的角度将人类社会看作一个经济系统,这就完成了前面所说的第一步。随后,在这种简化的基础上,在将人类社会的组成要素即个人“机械化”为“理性自利”的“经济人”。这就完成了上述简化的第二步。

在这样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和经验的方法,逐步作出假设,获得观察数据(实际上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记录),验证假设,一步一步地构造起了经济学的理论大厦。

至于机械论科学为什么具有探索“机理”和鉴别事实的独特功能,限于篇幅,本文不作解释。

张先生说有人否定经济学是一门科学,这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我们要知道,诺贝尔的遗愿只是希望奖励在“实验科学”中作出贡献的人(文学和人类和平是另外一回事)——诺贝尔奖最初只有物理、化学和医学三项科学奖,很多涉及到生物学的科学成果都是通过化学和医学获得诺贝尔奖的。或许诺贝尔奖的评选机构“违背”了诺贝尔的遗愿,但经济学总得多少有些“科学”资格才能成为诺贝尔奖之一。

一般来说,仅仅只是从微观经济学本身来说,它确实够得上严格意义上的科学。但是,由于其研究对象的特殊,其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第一,经济学研究不仅不可能进行实验设计,连控制观测也不可能进行,而只能以人们在经济过程中形成的记录为研究起点,而人们对这些记录的保存、收集、使用具有很大的任意性。

第二,经济学研究的结果本身会影响人们的行为,人们的行为本身又会使得经济学的研究结果“变形”。但这两点是由于研究对象的特点产生的,而不是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本身原问题。

因此,经济学,或者说微观经济学是一门机械论科学,这已经基本上获得了科学界,包括不少极其苛刻使用“科学标准”的科学家的基本认同。

目前的经济学已经有很多的分支,很多经济学家正在试图用经济学“取代”其他一切社会科学。本人承认经济学是一门科学的同时就是强调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是一门机械论科学。这样说的目的就是要强调机械论科学在解释历史、文化、社会中的缺陷和不足。尽管机械论科学能够获得有关复杂系统的某些“机理”,但是,机械论科学根本不可能从整体上说明复杂系统,这就决定了机械论科学在解释复杂系统中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那种试图用经济学解释人类一切活动的想法本身就是荒谬的。本人在网上专门写了几篇文章就是反对中国的不少经济学家用机械论科学的经济学解释中国社会的一切。

但是,无论经济学的分支如何多,涉及到人类生活的何种领域,这些分支都是以目前的“微观经济学”及其研究结果为基础。目前的宏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以及法律的经济分析、家庭的经济分析、社会的经济分析等名目众多的经济分析,都是以“微观经济学”及其研究结果为基础的。

现代科学的任何分支都是一个庞大的合作系统,每一个科学家只是在某一部分的某一层次从事科学研究。为了确定科学的分支,人们用“学科”即“科学群”来指称这些分支。无论一个“科学群”研究的是什么,建立一个科学群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就是,必须有一门机械论科学作为其核心基础科学。否则,这个科学群就是空中楼阁。

无论一门科学建立了怎样庞大的理论体系,它最终都必须作到如下一点,即必须将其中的很多语词与客观事物联系起来,否则,这门庞大的理论体系就不是科学,而是哲学、神学或玄学了。“伪气功”也自称为“科学”,柯云路先生为其建立了庞大的理论体系,但其语词根本不可能与客观事物即人体内的“气”的运行联系起来,近几年也破产了。

但是,我们仔细思考一下,那些相信“伪气功”的人确实在其思维过程中将某些“理论”与自己体内的“气”的运行联系在一起,并且,还有众多的人认为这些“理论”确实能够解释为什么自己体内的“气”能够这样或那样运行,还有不少人认为自己确实能够控制自己体内的“气”的运行。如果不是这样,就不会有那么多人相信“伪气功”了。这里就涉及到用什么标准将一门科学理论的语词与客观事物联系在一起。

我们知道,由于现代科学的分工,有相当多的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基本上不从事直接的探索“机理”、数据获取、事实鉴定的工作,而只是依据某些“机理”对数据和事实作出解释,或者对这些“解释”再作出解释。就象本人如果要研究中国某一阶段的历史,一般不会去“考证”历史事件,而只会以其他的史学家的“考证”的结果以及研究结果为起点。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我们怎样才能相信这些“机理”、数据和事实呢?或者说,我们用什么标准来判断这些“机理”、数据和事实是可靠的呢?

一般来说,采用机械论科学的方式获得的数据和事实,其可靠程度最大(要说明这个原因,需要很大的篇幅,这里从略)。要使一门科学理论中的很多概念能够“恰当”地与客观事物联系起来,人们就应该尽可能地消除那些个人情感与价值的东西、尽可能地控制那些关于世界的各种“先见”。而能够在最大程度做到这些的,只有机械论科学。这一点无须作更多的说明,目前西方的“反科学主义”反对的正是机械论科学的“无情”和“客观”。

“反科学主义”的很多观点对我们有效地控制人们滥用科学及科学成果确有其可取之处,对于控制“唯科学主义”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要把科学变成一种“有情”和“主观”的东西,那科学就不成为科学,而是神话或玄思了。

大量的相信“伪气功”的人并不是象某些“科学家”所说的那样是“愚昧无知”的。这些人思维、心理各方面都很正常。那些鼓吹“伪气功”的理论都只是一些“中间理论”,这些理论根本没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没有一种具有共同标准的将“气”、“功”等语词与人体内的“气”的运行联系起来的可控制观测的科学方法。语词的神话作用很快就将这些相信“伪气功”的人“说服”了。只是,这种毫无根基的“伪气功”的“科学”的理论大厦很快就崩溃了。

即使我们假设或承认诸如“行政管理”、“企业管理”以及其他各种关于“管理”的学科有着共同之处,可以合成一个“学科”,但是,这些学科必须有一个核心基础科学,这个科学必须拥有其他科学共同认同的探索“管理”过程的“机理”的方法和鉴别从“管理”过程中获得的数据的标准。很明显,现在的管理学这门科学根本不具备这种功能。

科学的核心原则是按照事物的自然状态来解释事物的现象及其现象变化的过程。什么是事物的自然状态呢?这本身就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大量的人是将自己大脑中的价值观念强加给事物本身。科学家也是人,科学家在这一点上并不比其他人“高明”。科学并不是依靠科学家在这一点上的“高明”获得发展的,或者说,科学并不仅仅只是依靠“科学家客观地看待世界”获得发展的,而是用一套严格的程序来迫使科学家采用“机械”的方法来探索事物现象变化的“机理”,采用客观的标准来鉴别观察事物变化之中获得的数据和事实。没有这一条,科学就不成为科学了。

现代科学的“理念”比起古希腊时代,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柏拉图的“理念论”、毕达哥拉斯的数学神秘主义、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等等,这些东西直到今天仍然控制或影响着科学。但是,古希腊时代并没有产生现代科学。现代科学的产生,离不开古希腊的这些“神秘主义”,离不开中世纪经院哲学以拉丁语为基础的思维逻辑训练,但更离不开人们社会实践中技术水平的提高,更离不开以英语文化为基础的经验主义。

科学离不开有关世界的某种“理念”,科学离不开思维逻辑,但是,科学离开了经验的检验,最终只会成为“神秘主义”或哲学思辩,就象古希腊的科学。为了使科学不成为“神秘主义”或哲学思辩,任何一门“科学群”都必须有一个可以通过经验验证的坚实的基础:探索“机理”的方法和鉴别事实的标准,这个基础就是机械论科学。

科学对自然和文化的解释并不是绝对的和万能的。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不能用科学来解释。这是因为,机械论科学所获得的只是事物现象变化的“机理”。而这些机理之中,有很多通过了人类无数次的验证,但由于人类社会实践的条件所限,还有很多“机理”不可能真正获得验证,也就只能作为假设。人类生活,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社会生活,都必须有着某种程度的确定性。这样,虽然有很多“机理”还只是假设,但我们仍然必须用其来作为解释自然和文化的基础。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很多预设,基本上还没有获得验证。达尔文的理论出现才多少年,按照现有的科学研究结果,生命进化的过程是这个时间的无数倍。要验证达尔文进化论中的很多预设根本是不可能的。但是,目前除了进化论,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够合逻辑地解释生命演化的过程,我们也就姑且接受这种理论,用其来解释生命演化过程。

从表面上看来,历史学似乎比管理学更不科学。但是,历史学目前已经够得上资格称为科学了。从广泛义的意义上来说,历史是研究人的活动的历时性变化。但是,目前的历史学一般主要指通过对“历时”性的历史事件的解释来说明历史过程。在历史学中,正好有一门专门对“历史事件”进行“考证”的学科。当然,这种对历史事件的“考证”的结果也是相对的。但是,有了这一学科,各个领域的历史学家在依据自己的历史观来解释历史的时候,就有了一个共同的基础。而“考证”历史事件的这一学科,已经有了很多得到历史学各学科科以及其他相关科学领域的共同认同的方法和标准。如果失去了这种“考证”,历史也就会成为“神话”。

政治学、社会学这些学科都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基础。政治学研究对象中的要素是“公共生活中的人”。这些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机械化”为“政治人”。社会学研究对象中的要素是“社会生活中的人”,这些人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机械化”为“社会人”。

根据本人的研究,与管理学关系非常紧密的一门学科即“组织学”倒可以成为组织领导学以及与其相应的各种有关组织“管理”的基础学科。因为,组织学的研究对象“组织”可以高度的抽象化和形式化,组织的组成要素——人——也同样可以通过高度的抽象化和形式化而成为“组织中的人”即“组织人”。任何自然人一旦进入一个组织,就可以表现出很多“组织人”的特点。

通过对这些特点的抽象,可以将“组织人”机械化。以这样的研究为基础,可以将组织高度形式化,并以此作为模型探索“组织”产生、发展的机理,并依据这些“机理”建立起组织的概念模型,并将这个模型转化为语词模型或数学模型。利用语词模型,人们可以组织和解释各种“事件”,利用“数学模型”,人们可以获得有关组织的数据。这就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共同认同的探索“机理”的方法和鉴别事实的标准。

获得本科学历的方法精选篇9

上古史研究成就斐然

王仲孚,1936年出生于山东省黄县(今龙口市),1949年抵台,先后毕业于台中师范、台湾师大史地系,获台湾师大历史研究所硕士学位。曾任小学、中学教师,台湾师大历史系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中国文化大学历史系兼任教授。40余年来,在大学教学与研究岗位上,筚路蓝缕,辛勤耕耘,成就斐然。

1965年台湾师大历史系毕业后,他于1969年回母系担任助教。第二年系主任朱云影先生创办历史研究所,他又顺利考取并继续担任助教,从此受到先生的悉心指导与提携。朱先生一开始即希望他从事中国上古史方向的研究,还为他提供了一个立意很巧的论文题目《从传说史料看中国远古社会》。

因为当时台湾正处于时期,祖国大陆的出版物,即使是考古报告之类的学术资料,也一律视为“匪伪书刊”不得流传。许多祖国大陆著名学者如郭沫若、周谷城、顾頡刚等人的名字也很敏感,不论是写作或教学都不方便提到。在这样的学术环境下,如何研究中国上古史呢?朱先生指出,史学研究不能离开史料,考古材料虽然受到环境的限制,但传说史料都在经典文献之中,不会受到限制,所以朱先生教他从这里切入,得以进入上古史研究殿堂。20多年后,他学有所成,才真正领会到恩师当初引领他走进上古史研究领域的高明。

在中国上古史研究方面,由于民国初年“疑古派”否定古史、古书的影响,以及两岸的隔绝,使得岛内上古史研究园地呈现一片荒凉景象。王仲孚却一直坚守上古史研究阵地,他对“疑古派”观点作出修正,并以人类学、考古学加以对比研究,不断探求古史真相。正是这种独创性研究,使中国古史因新的诠释而恢复其应有的地位,其所著《中国上古史专题研究》亦荣获1997年中山学术著作奖。直至两岸开放学术交流后,该论著仍经得起考古新材料的检验,获祖国大陆学者普遍肯定。

2004年,王仲孚教授出版了第二本《中国上古史论文集》,这是其上古史研究的又一部力作。在这部论著中,他在研究方法上做了许多“科际整合”,提出了一些具有新视野的观点与见解,受到学界的好评。

鉴于岛内中国上古史研究的日渐衰微,他还致力于创办《中国上古史研究专刊》(年刊)。尽管困难重重,没有丰富的资源和充裕的经费,仍本着“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态度,经与同仁多年商讨、筹划,终于得以正式印行出版,受到海内外史学界的重视。《中国上古史研究专刊》(年刊)的出版,对于岛内上古史研究与学科建设,可谓功不可没。

作育英才不遗余力

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乐也。”历史教育是王仲孚又一重要学术研究领域,他作育英才,可谓乐在其中。

多年来,他执教于台湾师大历史系、历史研究所,对于历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有着独到的见解与经验。1983年,他获聘教育主管部门课程标准修订委员、人文及社会学科指导委员会研究委员及高中历史科编审委员,主编《高中历史教科书》;又获空中大学聘请,主持“中国文明发展史”电视教学,参与“历史人物分析”广播讲座,对推广历史教育可谓不遗余力,培养大学、中学教师更是数以千计,可谓桃李满天下。他指导从事中国上古史与历史教育的研究生之中,获得博士学位者十余人,至大学服务,皆表现优良,普获好评,为大学历史系中国上古史教师队伍注入了活力。

1987年,他到中国文化大学史学所兼课,讲授中国上古史专题、历史教育专题。2002年改聘专任,在大学部加开“历史教育”课,在师培班开“历史教材教法”等课,鼓励学生努力向学,建立自信,以作华冈(文大)人为荣。教科书开放出版后,他以文化大学教授名义,主编《高中历史》课本获全部高中使用率达60%,在校师生、毕业校友,皆与有荣焉。王仲孚好学不厌,研究教学数十年如一日,从无怠惰,作育英才,奖掖后进,不遗余力。他的团体荣誉感很强,在台师大任教时,努力争取台师大的荣誉,到文大服务则时时不忘为华冈(文大)争光。2005学年获文大学术著作优良奖,2011年退休,获颁“功在华冈”匾额,可谓实至名归。

王仲孚编写的历史教科书,做到了既适合高中学生学习,也适合高中教师教学的目标,是难能可贵的。他撰写的数十篇有关历史教育的文章,涉及历史课程、历史教科书编辑、教材教法、教学评估、历史教育论文诸多方面,曾汇编成《历史教育论集》《台湾历史教育的大变动》二书,内容极为丰富,更因其密切联系教学实践,具有实际应用性,在教育界的口碑极好。

在历史知识普及方面,他也做了大量工作。他出版的《如斯集》是当年为青年报写的专栏,有的是典故,有的是异闻,有的是令人感慨值得思考回味的历史故事。在刊出期间,看到这个专栏的朋友,都认为具有新鲜感和可读性,给予了颇多的称赞和鼓励。有感于时光荏苒,岁月不居,想到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以“如斯集”作专栏和结集的名称,可说是他在教学科研之余的另类收获。

专长中国上古史的王仲孚,多才多艺,极富幽默感。《王仲孚书法文字画册》,以古文字中的象形字,凑成吉祥语,在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去年5月,笔者访台期间,获赠条幅“大鱼一尾”,其左上方印鉴“乾隆未览之宝”,阅者无不称妙,莞尔一笑。

为历史留下见证

1999年,《〈认识台湾〉教科书参考文件》出版,不到两年即告销售一空,一时洛阳纸贵。由于社会上对此书的重视,想要读此书的人越来越多,殷切期盼能够再版。王仲孚顺应社会需要,主编了《为历史留下见证》(海峡学术出版社2001年出版),在社会上再次引起巨大反响。

回忆《〈认识台湾〉教科书参考文件》的编印,是为《认识台湾》课程的争议,保留历史记录。而主编《为历史留下见证》,更在全部收录该书各篇之后,增加数篇论文,从而提升了“见证”的理论深度。其中王仲孚撰写的《历史认同与民族认同》、《对于〈认识台湾〉教科书之应有的认识》等文,对于争议问题的揭露与批评,更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

有人对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提出所谓“新构想”:高一上学期为“台湾及其周边”(亚洲史),高二上为“中国及其周边”(亚洲史),高二下“世界史”。而台湾的“周边”居然没有福建和广东,台湾的史前文化接着的是“东南亚文化圈”,明郑以后看不到清朝在台湾,也看不到“中华民国”在台湾,王仲孚认为,这样的架构,其基本精神和用意,就是要把台湾历史从中国历史中分离出去。

针对所谓“新构想”提出的中学历史教学的课程应“由近及远”,先读台湾史,后读中国史,再读世界史,即所谓“同心圆”式的课程设计。王仲孚认为,姑不论这种“同心圆”名词的误用,与教育学上的“同心圆”概念混淆,这种课程如付之实施,势必使青少年的“历史认同”发生改变,他们会以为“台湾史”是“我们的”历史,“中国史”不是我们的历史。这无疑会引发非常严重的后果。

《认识台湾》分历史篇、地理篇与社会篇,除地理篇外,编者把强烈的意识形态灌输到教科书中,完全扭曲了新课程设立的宗旨。王仲孚尖锐地指出其《社会篇》的“三不符合”:就不符合学术的原则而言,该书把台湾住民强分为所谓“四大族群”说,在学术上是讲不通的;就不符合教育的原则而言,该书在内容上充满了政治语言和灰暗素材,基本上是反教育的;就不符合编辑专业的原则而言,该书本应由公民教育学者、社会学专家来执笔,结果却由那些充满分离意识、对公民教育外行的“历史学者”来执笔,由于别居用心,以致错误百出也就不足为奇了。

王仲孚说得好,原来增设《认识台湾》新课程,是为了增加青少年对台湾乡土史的了解,爱乡更爱国,这本来是一件人人乐观其成的好事。但是,有人藉此想把中国历史和台湾历史切开,误导青少年“我们都是台湾人,不是中国人”,那便是心术不正,想入非非,不但背离了新课程的精神,也危害了纯洁的青少年,这种鱼目混珠、违反教育原则的事,已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台湾青少年的历史认同与民族认同。根据台湾媒体发表的“民调”,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百分比,逐年大幅上升。王仲孚坦率指出: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是统一的大障碍,是历史教育出了问题。他的话语重心长,发人深思。

“”课纲像癌细胞

去年5月笔者与王仲孚教授在台北聚会时,他不无忧虑地谈到,充满“”意识的课纲就像癌细胞,往往在发觉时已经来不及挽救了。执政的当然要负起这个“拨乱反正”的历史责任,因为现在的教材背离一个中国,完全没有反应,好像只知选举、只求当选就好。

王仲孚坦言,教科书的编辑必须顾及两大原则,一是叙述的主体性,一是教材的选择性。以前者而言,中国人、台湾人当然是叙述的主体,课文行文时自然要用“台湾光复”而不是“终战”;以后者来说,自然不应舍台湾人尊敬的孔庙不提,而选择日本人在台留下的神社介绍给学生。所以,面对最近十多年来岛内中学历史课程发生的重大偏差,他一直力主课纲的目标不可背离“宪法精神”,历史教学必须有国家民族的立场,坚信“史不可亡”之古训,勇往直前,秉笔直书。

他曾在南京大屠杀60周年时,发表《南京大屠杀与历史教学——中国不该遗忘的历史记忆》一文,比较中学历史教科书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课文,以台湾的最为简略。至于研究南京大屠杀的专书与论文,台湾更是少之又少。10年后他又发现,有媒体报道日本右翼团体将推出影片,宣传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祖国大陆和香港则针锋相对地推出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影片二、三部,而台湾方面却传出新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对于南京大屠杀仅有两三行的叙述,有一家版本甚至只字未提。对于近年历史课程的教学课时大量删减,几乎将从中学教育中消失,他认为这简直是日据“皇民化”的翻版,连英国统治香港150多年的殖民地时期都不如,岂不悲哀?!

获得本科学历的方法精选篇10

高二是同学研究时间段中特别主要的时间段,高二的同学得要碰触到不少新的科目,历史那便是其中的科目,不少同学在研究历史时肯定会碰上特别多的难点,只因为高二历史研究的特点和同学搞清楚的历史特点日子相差特别远。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怎么学历史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怎么学历史的方法预习是一个好习惯,对任何一门学问都是,没有任何例外。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让你对历史有个提前的理解,更加有学习兴趣、更加高效地去学习历史,收获历史的真正意义,让历史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

了解历史:很多人都对历史有所一丝的不屑,他们都认为历史不就是一个事儿吗,记下来就好了。但是事实上真是这样吗,历史真的就这点意义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历代国家又为何那么大的力度去记录历史呢?只有了解历史,你才可以真正有了人生收获。

理解历史:历史,是需要你去慢慢了解和理解的,真正的去慢慢感受的。以史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你只有慢慢地去理解历史,你才可以收获历史中的真正意味,爱上历史的感觉是美妙的。

感知历史:历史,不单单是需要我们去铭记和理解的,还需要我们去慢慢的去感悟历史,从历史中收获一些东西,比如说历史事件的背后,到底有些什么样的勾心斗角,到底有怎样的或许沉浮。

记忆历史,毕竟历史太多了,我们需要高效的去学习历史,就必须掌握好的学习历史的方法。要准确的形成历史的时空观,建立三维乃至四维的历史思维导图来架构历史,搞清楚历史头绪。

怎么学好高二历史1.真正理解历史学科知识特征,掌握历史学科学习规律

宏观上而言,历史学科知识是把人类文明发展演进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编纂而成,从而体现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发展趋势。从微观上讲,就是要了解一个个历史史实的前因、后果和大致过程。具有时空概念,了解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联系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理解了这一点,就会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有较好的思想准备。

2.明确学习任务,做到有的放矢

高二历史教材采用模块教学,内容结构是中外历史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混编而成。再加上囿于篇幅的限制,一些知识环节是跳跃性的,缺少必然的关联,尤其是高二第二学期的两本选修教材的学习。因此,做好课前预习,明确学习任务,带着疑问和思考走进老师的课堂,将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这个学习任务可以是一课的,也可以是单元的。单元导读建议学生在本单元学习开始前一定要认真阅读,它是对本单元内容的高度概述,并搭建了本单元的知识框架,而且阐述了本单元的课与课之间的知识联系。

3.历史知识的运用和迁移,能够解决不同情境下的问题

记住基本史实是基础,会灵活运用知识才是王道。在新形势下的各种考试,题目相对更为灵活,基本上很少考查某种历史现象“是什么”的问题,而是考查“为什么”或者“你怎么看待”这种历史现象的问题。比如说高二年级即将面临的北京市全市会考,主观题部分就非常注重对学生运用和迁移知识的考查。

高二历史成绩怎么提高1.学好历史首先要背熟教材

历史属于文科性质,那么背书是前提条件,如果最基础的知识点都没有掌握,历史想要考高分是特别难的。高中历史复习大事年表大家要仔细背背,把时间和历史事件顺序都记好了,最好能用故事的方法把它们串联起来,这样既记得快又记得牢。

高中三年的教材都要反复看,每个知识点都要背熟,可以合上书回忆各章节内容,以检验自己是否记牢,没记住的部分再重新背诵。

2.历史学习不在多而在精

其实每科都一样,做多少题目都一样,都只是巩固练习,目的就是见新题型,巩固知识点和公式。所以,大家不需要搞什么题海战术,只要踏踏实实把做过的每一道题目都彻底搞清楚了弄明白了,比什么都强。

3.学习历史最好要有兴趣

如果对哪门学科有兴趣,这科成绩自然不会低,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喜欢一科,就会不自觉的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成绩好了老师也会很关注你,你也就会越发积极,分数也越发的高了。

获得本科学历的方法精选篇11

从“科学”这一语词较为通常的意义上来说,管理学自然是一门科学。一般来说,任何一门学问,只要同时坚持如下两个原则,就可以成为一门通常意义上的科学。/

第一,坚持用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客观规律、从可控制实验中获得的各种“机理”、通过逻辑思维过程得出的各种“原则”作为解释自然现象和文化现象的理论依据。/

第二,坚持以人们可以共同感知的、可共同把握的实验数据、观察结果、基本事实、基本事件、历史记录等作为研究的起点。/

由于人们的认识是有限的,因而许多客观规律、“机理”和原则在很大程度上也只是相对可靠的。同样,大量的实验数据、观察结果、基本事实、基本事件、历史记录本身也会因人的解释的不同而只是相对可靠的。但这并不要紧,这些东西发展或变化了,科学本身也会发展和变化。这也就不妨碍我们把坚持这两个原则“作”出的学问当作科学。/

现在的管理学完全遵守了这两个原则,完全符合这两个条件,自然是一门科学。//sixianghuibao/

本人说“管理”或管理学不是一门“科学”,是有几个前提的。/

第一,管理学不是一门“机械论科学”意义上的科学。/

第二,在“管理学科”中,必须有一门核心学科,这个核心学科必须是机械论意义上的科学。管理学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第三,在本人说“管理”不是一门科学的同时,强调了“管理”是一门艺术。无论从任何角度来说,艺术对人类生活——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社会生活——的影响都比科学要大得多。/

管理学不是一门机械论科学意义上的科学,这一点是毫不疑问的。这门科学不可能成为“管理学科”的核心基础科学,这一点,后面将予以说明。至于“管理”,无论是谁,只要他在从事“管理”或从事过“管理”,他都会知道在这一过程中,“艺术”比“科学”更为重要。这里没有丝毫否定“科学”在管理中的作用的含义,这里只是说,仅仅把“管理”当作一门科学,仅仅只用所谓的管理学的科学原理来教育学生,根本不可能培养出管理人才。/

本人可以在此作出预测,今后中国涌现出来的企业管理人才,绝大部分不会是管理学硕士和管理学博士。尽管这些拥有硕士或博士头衔的人在企业中可以比其他人享有更多的管理“特权”,但“特权”本身既不会成为才能,更不会成为智慧。就象美国的法律人才根本不是通过教授“法律条文”,而是通过学生理解大量的“法律判例”培养出来的一样,管理人才也只有在大量的“个案教学”中才能培养出来。/

只是,中国有几个“管理学科”的教授作过个案研究呢?中国又有几个“管理学科”的教授会作个案研究呢?管理是一门协调人的社会活动的艺术,就象律师是一种调节人与人的纠纷的艺术一样,艺术及个人的艺术才能只能在个人实践和吸收他人的经验中潜移默化地获得和提高。普遍原理的教学当然不可缺少,但想仅仅只靠这种教学就能够培养出管理人才,无异于白日做梦。/

象管理学这样的科学与机械论科学意义上的科学的差别是非常明显的。但这并不妨碍人们用那些非机械论意义上的科学来把握世界。现在的问题的核心并不在这里,而在于人们把诸如“政府的行政部门依据宪法和法律对社会成员实施普遍强制使社会成员依‘原则’行事的‘行政管理’”、“企业领导人协调组织成员为‘目标’奋斗的‘企业管理’”、“社会保存和传播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文献与记录的‘文献记录管理’”、“利用计算机技术存储和传输人们在交流过程中使用的数据、文字和语音语词、图形图像的‘信息管理’”这四种“本质”上有着重大差别的“管理”当作一类“学科”,并以“管理学”作为这个学科的核心基础科学。/

从这样的角度来说,管理学确实还不够“资格”。也正因为管理学不够资格,所谓的“管理学科”也就是一个没有基石的空中楼阁,以此空中楼阁为条件拼凑起来的用于优化组织教学资源的“管理学院”本身就只会是一个“大杂烩”。//sixianghuibao/

我们看英美国家是怎样定义“science”的:“thestudyofknowledgewhichdependsontestingfactsandstatinggeneralnuturallaws”即“以那些通过测定获得的事实的知识和陈述了普遍的自然规律的知识为基础的研究”。这里用“ofknowledge”修饰“study”,就是说,“science”的研究从属于后面“知识”,或者说,后面的通过测定获得的事实和陈述了普遍性的自然规律这两个方面知识控制了整个科学研究。/

在英语中,“管理学”使用首字母大写的“management”即“management”来表示。按照上述标准,英美国家自然不会将“management”当作一门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这很明显,管理学中的大量的知识或者不是通过测定获得的,或者不是普遍的自然规律,或者二者都不是。/

按照这个标准,大量的“科学”也就不成为科学了。当然,除了专门研究“科学”本身的科学在特定的条件之下,人们一般不会在如此严格的意义上使用“科学”这一语词。大体上,人们对这两个标准放宽了尺度,其大致范围就是本文前面所说的两个原则。/

但是,如果一门科学要成为一个“科学群”的核心基础学科,则其必须达到或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上述标准。换句话说,这门科学必须是机械论科学意义上的科学。这也就是说,如果管理学要成为“管理学科”中的核心基础科学,管理学就必须是机械论意义上的科学。/

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对这个复杂系统进行整体的、不“损伤”这个整体的科学研究。这样,人们就只能采取“简化”的方式来对人类社会进行研究,这种简化世界的方法,就是机械论科学的方法。一般来说,这个简化过程分为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先确定从什么样的角度研究这个复杂系统。第二个步骤则是在确实这个角度之后,再将从这个角度“划分”出来的人类社会进行“机械化”。这样,就可能从某种角度、某种方式来把握人类社会这个复杂系统,而这种把握,只能是一种机械论科学意义上的把握。//sixianghuibao/

本人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一直强调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机械论科学。首先,经济学从“经济”即人类通过劳作与交换增加社会财富的角度将人类社会看作一个经济系统,这就完成了前面所说的第一步。随后,在这种简化的基础上,在将人类社会的组成要素即个人“机械化”为“理性自利”的“经济人”。这就完成了上述简化的第二步。/

在这样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和经验的方法,逐步作出假设,获得观察数据(实际上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记录),验证假设,一步一步地构造起了经济学的理论大厦。//html/jianli/

至于机械论科学为什么具有探索“机理”和鉴别事实的独特功能,限于篇幅,本文不作解释。/

张先生说有人否定经济学是一门科学,这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我们要知道,诺贝尔的遗愿只是希望奖励在“实验科学”中作出贡献的人(文学和人类和平是另外一回事)——诺贝尔奖最初只有物理、化学和医学三项科学奖,很多涉及到生物学的科学成果都是通过化学和医学获得诺贝尔奖的。或许诺贝尔奖的评选机构“违背”了诺贝尔的遗愿,但经济学总得多少有些“科学”资格才能成为诺贝尔奖之一。/

一般来说,仅仅只是从微观经济学本身来说,它确实够得上严格意义上的科学。但是,由于其研究对象的特殊,其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第一,经济学研究不仅不可能进行实验设计,连控制观测也不可能进行,而只能以人们在经济过程中形成的记录为研究起点,而人们对这些记录的保存、收集、使用具有很大的任意性。/

第二,经济学研究的结果本身会影响人们的行为,人们的行为本身又会使得经济学的研究结果“变形”。但这两点是由于研究对象的特点产生的,而不是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本身原问题。//sixianghuibao/

因此,经济学,或者说微观经济学是一门机械论科学,这已经基本上获得了科学界,包括不少极其苛刻使用“科学标准”的科学家的基本认同。//sixianghuibao/

目前的经济学已经有很多的分支,很多经济学家正在试图用经济学“取代”其他一切社会科学。本人承认经济学是一门科学的同时就是强调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是一门机械论科学。这样说的目的就是要强调机械论科学在解释历史、文化、社会中的缺陷和不足。尽管机械论科学能够获得有关复杂系统的某些“机理”,但是,机械论科学根本不可能从整体上说明复杂系统,这就决定了机械论科学在解释复杂系统中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那种试图用经济学解释人类一切活动的想法本身就是荒谬的。本人在网上专门写了几篇文章就是反对中国的不少经济学家用机械论科学的经济学解释中国社会的一切。//zuowen/

但是,无论经济学的分支如何多,涉及到人类生活的何种领域,这些分支都是以目前的“微观经济学”及其研究结果为基础。目前的宏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以及法律的经济分析、家庭的经济分析、社会的经济分析等名目众多的经济分析,都是以“微观经济学”及其研究结果为基础的。/

现代科学的任何分支都是一个庞大的合作系统,每一个科学家只是在某一部分的某一层次从事科学研究。为了确定科学的分支,人们用“学科”即“科学群”来指称这些分支。无论一个“科学群”研究的是什么,建立一个科学群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就是,必须有一门机械论科学作为其核心基础科学。否则,这个科学群就是空中楼阁。/

无论一门科学建立了怎样庞大的理论体系,它最终都必须作到如下一点,即必须将其中的很多语词与客观事物联系起来,否则,这门庞大的理论体系就不是科学,而是哲学、神学或玄学了。“伪气功”也自称为“科学”,柯云路先生为其建立了庞大的理论体系,但其语词根本不可能与客观事物即人体内的“气”的运行联系起来,近几年也破产了。/

但是,我们仔细思考一下,那些相信“伪气功”的人确实在其思维过程中将某些“理论”与自己体内的“气”的运行联系在一起,并且,还有众多的人认为这些“理论”确实能够解释为什么自己体内的“气”能够这样或那样运行,还有不少人认为自己确实能够控制自己体内的“气”的运行。如果不是这样,就不会有那么多人相信“伪气功”了。这里就涉及到用什么标准将一门科学理论的语词与客观事物联系在一起。//sixianghuibao/

我们知道,由于现代科学的分工,有相当多的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基本上不从事直接的探索“机理”、数据获取、事实鉴定的工作,而只是依据某些“机理”对数据和事实作出解释,或者对这些“解释”再作出解释。就象本人如果要研究中国某一阶段的历史,一般不会去“考证”历史事件,而只会以其他的史学家的“考证”的结果以及研究结果为起点。/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我们怎样才能相信这些“机理”、数据和事实呢?或者说,我们用什么标准来判断这些“机理”、数据和事实是可靠的呢?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一般来说,采用机械论科学的方式获得的数据和事实,其可靠程度最大(要说明这个原因,需要很大的篇幅,这里从略)。要使一门科学理论中的很多概念能够“恰当”地与客观事物联系起来,人们就应该尽可能地消除那些个人情感与价值的东西、尽可能地控制那些关于世界的各种“先见”。而能够在最大程度做到这些的,只有机械论科学。这一点无须作更多的说明,目前西方的“反科学主义”反对的正是机械论科学的“无情”和“客观”。/

“反科学主义”的很多观点对我们有效地控制人们滥用科学及科学成果确有其可取之处,对于控制“唯科学主义”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要把科学变成一种“有情”和“主观”的东西,那科学就不成为科学,而是神话或玄思了。/

大量的相信“伪气功”的人并不是象某些“科学家”所说的那样是“愚昧无知”的。这些人思维、心理各方面都很正常。那些鼓吹“伪气功”的理论都只是一些“中间理论”,这些理论根本没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没有一种具有共同标准的将“气”、“功”等语词与人体内的“气”的运行联系起来的可控制观测的科学方法。语词的神话作用很快就将这些相信“伪气功”的人“说服”了。只是,这种毫无根基的“伪气功”的“科学”的理论大厦很快就崩溃了。/

即使我们假设或承认诸如“行政管理”、“企业管理”以及其他各种关于“管理”的学科有着共同之处,可以合成一个“学科”,但是,这些学科必须有一个核心基础科学,这个科学必须拥有其他科学共同认同的探索“管理”过程的“机理”的方法和鉴别从“管理”过程中获得的数据的标准。很明显,现在的管理学这门科学根本不具备这种功能。/

科学的核心原则是按照事物的自然状态来解释事物的现象及其现象变化的过程。什么是事物的自然状态呢?这本身就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大量的人是将自己大脑中的价值观念强加给事物本身。科学家也是人,科学家在这一点上并不比其他人“高明”。科学并不是依靠科学家在这一点上的“高明”获得发展的,或者说,科学并不仅仅只是依靠“科学家客观地看待世界”获得发展的,而是用一套严格的程序来迫使科学家采用“机械”的方法来探索事物现象变化的“机理”,采用客观的标准来鉴别观察事物变化之中获得的数据和事实。没有这一条,科学就不成为科学了。//sixianghuibao/

现代科学的“理念”比起古希腊时代,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柏拉图的“理念论”、毕达哥拉斯的数学神秘主义、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等等,这些东西直到今天仍然控制或影响着科学。但是,古希腊时代并没有产生现代科学。现代科学的产生,离不开古希腊的这些“神秘主义”,离不开中世纪经院哲学以拉丁语为基础的思维逻辑训练,但更离不开人们社会实践中技术水平的提高,更离不开以英语文化为基础的经验主义。/

科学离不开有关世界的某种“理念”,科学离不开思维逻辑,但是,科学离开了经验的检验,最终只会成为“神秘主义”或哲学思辩,就象古希腊的科学。为了使科学不成为“神秘主义”或哲学思辩,任何一门“科学群”都必须有一个可以通过经验验证的坚实的基础:探索“机理”的方法和鉴别事实的标准,这个基础就是机械论科学。/

科学对自然和文化的解释并不是绝对的和万能的。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不能用科学来解释。这是因为,机械论科学所获得的只是事物现象变化的“机理”。而这些机理之中,有很多通过了人类无数次的验证,但由于人类社会实践的条件所限,还有很多“机理”不可能真正获得验证,也就只能作为假设。人类生活,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社会生活,都必须有着某种程度的确定性。这样,虽然有很多“机理”还只是假设,但我们仍然必须用其来作为解释自然和文化的基础。//sixianghuibao/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很多预设,基本上还没有获得验证。达尔文的理论出现才多少年,按照现有的科学研究结果,生命进化的过程是这个时间的无数倍。要验证达尔文进化论中的很多预设根本是不可能的。但是,目前除了进化论,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够合逻辑地解释生命演化的过程,我们也就姑且接受这种理论,用其来解释生命演化过程。//html/jianli/

从表面上看来,历史学似乎比管理学更不科学。但是,历史学目前已经够得上资格称为科学了。从广泛义的意义上来说,历史是研究人的活动的历时性变化。但是,目前的历史学一般主要指通过对“历时”性的历史事件的解释来说明历史过程。在历史学中,正好有一门专门对“历史事件”进行“考证”的学科。当然,这种对历史事件的“考证”的结果也是相对的。但是,有了这一学科,各个领域的历史学家在依据自己的历史观来解释历史的时候,就有了一个共同的基础。而“考证”历史事件的这一学科,已经有了很多得到历史学各学科科以及其他相关科学领域的共同认同的方法和标准。如果失去了这种“考证”,历史也就会成为“神话”。/

政治学、社会学这些学科都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基础。政治学研究对象中的要素是“公共生活中的人”。这些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机械化”为“政治人”。社会学研究对象中的要素是“社会生活中的人”,这些人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机械化”为“社会人”。/

根据本人的研究,与管理学关系非常紧密的一门学科即“组织学”倒可以成为组织领导学以及与其相应的各种有关组织“管理”的基础学科。因为,组织学的研究对象“组织”可以高度的抽象化和形式化,组织的组成要素——人——也同样可以通过高度的抽象化和形式化而成为“组织中的人”即“组织人”。任何自然人一旦进入一个组织,就可以表现出很多“组织人”的特点。//sixianghuibao/

通过对这些特点的抽象,可以将“组织人”机械化。以这样的研究为基础,可以将组织高度形式化,并以此作为模型探索“组织”产生、发展的机理,并依据这些“机理”建立起组织的概念模型,并将这个模型转化为语词模型或数学模型。利用语词模型,人们可以组织和解释各种“事件”,利用“数学模型”,人们可以获得有关组织的数据。这就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共同认同的探索“机理”的方法和鉴别事实的标准。/

获得本科学历的方法精选篇12

          在职研究生双证生活中是非常受欢迎,有很多没有学位证书的本科生也想要去报考双证在职研究生,但是不知道能不能参加考试,下面小编为大家分析一下。

生活中在职研究生是非常受欢迎的,因为最后可以获得双证。

一般情况下,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但没有学位的考生主要有两类,一种是本科毕业没有拿到学士学位的人员,一种是专科毕业生。但是根据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不管是专科生还是本科没有学位的人员,都是可以参加一月联考的。

因此,大家可以放心,没有学士学位的人员也是可以拿到在职研究生双证的,但是他们在选择不同的专业,需要满足相应的毕业年限要求。

以软件工程硕士在职研究生来说,只要拥有本科学历的人员就可以报考,没有对他们的毕业年限做出限制,而大专毕业生只要毕业满两年也是可以报考的。满足这些条件的无学位人员还可以报考金融专硕、税务专硕以及法律硕士等专业。

但是,管理类联考中的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等在职研究生专业则要求本科学历的人员毕业后有三年的工作经验,专科毕业人员有五年的工作经验,可见,管理类专业对工作经验的要求要高一些。

获得本科学历的方法精选篇13

述职报告应认真总结出限定时期的工作特点,抓精华,找典型,以这段时期工作中突出而富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来反映一般,抓住主要矛盾,写出这一段工作的特色,才会确实具有指导意义。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初中历史教师个人工作述职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历史教师述职报告1尊敬的领导:

本年度,我担任的主要工作是历史教学,涉及到二年级1.2.3.45班的教学工作。一年来,我虽然经历了生活的挫折、走过了人生的风雨,但我还是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兢兢业业,在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表现良好,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较好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尽到了一个优秀教师应尽的职责,受到上级、同行和学生的认可和好评。

一、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

本人能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加强自我修养,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热爱学生、真诚对待学生,受到学生的好评。特别是,我努力地学习政治理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一系列政治活动,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切实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在教育活动中实践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古训。

二、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真正做到“学高为师”

一年来,我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参加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能力进一步提高,能够轻松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胜任本职工作。

(1)我以坚持“六认真”来使自己常规业务精益求精;

(2)将传统教育理论与新时期教育教学理念结合起来,在新形势下研究新学生、新教材、新教法和学法;

(3)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科研,坚持课题研究,“研究性学习”和“历史四环节”课题试验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新的收获。

三、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努力勤奋地工作

本人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没有因为个人的原因而拉下工作,从没有旷工、旷课现象。一年来,我经历了丧妻之悲痛与困惑,遭遇了孩子的诸多不顺以及好心带来的不少痛苦,可是我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没有马虎过,我努力用醉心教学、教研和耐心细致的学生思想工作来驱逐生活的阴影,深得学生的好评,去年学生在期末考试作文中对我的赞美可为一例。

四、勤学习、勤研究、勤工作,努力创造佳绩

一年来,我在教育、教学、教研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1)文道结合、文理综合、宽严相济的教育风格深受学生好评,有利于师生的探究与合作。

(2)教研活动有新的收获,本期的讲课比赛获校级二等奖,“研究性学习”和“历史四环节”课题试验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新的收获,去年下期我撰写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__________的探讨》获县级三等奖,今年三月撰写的《________与历史教学》已于五月选送到重庆市教委参评。

(3)教学成绩显著提高,期末统一测查成绩表明,我所人各班历史成绩都有明显优势。

教育工作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不断地变化。我愿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精益求精、再创辉煌。

初中历史教师述职报告2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之间,踏上工作岗位已是第22个年头。自打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以来,我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作为自身教育理念,扎实工作,勤奋学习,革故鼎新,与时俱进;视教师为渡工,为学生引航开渡;视教师为春蚕,无私奉献;视教师为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特别是自20____年被聘为晋升为中教一级教师,担任政教主任以及年级组长以来,更是让青春流逝在三尺讲台、让粉笔染白自己的双鬓、让岁月写下自己奉献的足迹。

在此,我将近5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德、能、勤、绩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绩总结如下:

一、政治素质与师德师风

本人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文明执教,克已奉公,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水平,始终以优秀共产党标准来衡量要求自已,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有着过硬的政治素质。在师德方面,我不断加强修养,塑造“师德”。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教师立身之本的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道理古今皆然,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有崇高师德的人。我始终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师表,力求从我这走出去的都是合格的学生,都是一个个大写的“人”。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一个好的表率,同时也是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不断提高自己水平。

作为政教处主任、年级组长,我更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全新的人才观,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手段、不断探索有效的管理、紧跟时代对教育教学发展要求,永葆时代气息。不断强化强化尊重学生,为学生服务的意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探讨如何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方法和途径,使政教处的工作更加求真务实,在关爱暂困生,转化差生方面卓有成效。在教育教学中,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不体罚和变相学生,不加重学生的课外负担,不“乱收费、乱订资料、乱补课”,与年级组的教师们一道,锐意进取,努力拼搏,共同提高年级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业务水平与工作能力

本人现年41岁,本科毕业,中共党员。我一直认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二十几年来,我始终工作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特别自20____年晋升中学一级以来,我每天早来晚走、周六周日也难得休息,每天在校工作时间平均在十个小时以上,教育教学成绩十分显著,每年均被评为学校先进个人,受到学校表彰。02年10月,撰写《谈高三历史后期复习》在县级历史教研会上交流,获得好评。03年高考教学质量评估全县文科应届综合科第五名;03年领导德育工作荣获03年全县德育工作三等奖。04年德育工作荣获仁寿县学校德育工作特等奖。04年撰写的《高三历史复习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眉山市历史教研会上交流,获得一致好评。05年撰写的《与时俱进,以德立校》被仁寿县委宣传部评为优秀调研文章。05年四川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知识竞赛活动中,荣获优胜奖。05年,领导的校团支部获“四川省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三、爱岗敬业与教学工作

20____年以来,本人在教学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了本职工作,不管活有多累,人有多困,都坚持出勤,从未有过缺课,迟到早退等不爱岗敬业的现象。平时积极组织本年级组的教师开展说课、评课活动,认真履行教学“六认真”,同时并不断指导政教处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我还积极投身教改,把提高课堂效益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始终不渝的追求目标。我自觉更新教学观念,在历史学科教法上不断进行改革探索。研究和运用探究教学法,不断改进和完善历史教学模式并在教学中尝试运用。与本年级组的教师们一道,认真研究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学习运用电教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位,在教学中摒弃传统讲法,代之以丰富多彩的历史课堂活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03年高考教学质量全县评估第五名,本科上线人数____人,04级文考本科上线____人;重点本科线上线____人;应届上本科上线____人;艺体双本科人数____人;文考、艺体本科上线____人。20____年本科上线____人。

四、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科研方面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认真务实地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苦练教学内功,积极参加人事部门组织的计算机等级培训和教育进修校组织的现代技术教育,并取得了中级证书。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不断的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创新的运用各种教育方法,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但如此,还大胆改革、不断推陈出新,积极投身教科研,结合教学实践和自己、学科组以及学校的科研课题,笔耕不辍,撰写了多篇教育科研论文:

04年论文《与时俱进,以德立校》在“创新杯”教师教研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04年《仁寿二中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几点体会》入选眉山市纪念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

05年论文《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参加“创新杯“全国教师论文评选荣获一等奖。

05年论文《高中历史教学中差生的转化与对策》,参加“创新杯“全国教师论文评选荣获一等。

综上所述,任职5年来的风风雨雨,见证了自己的默默工作与辛勤耕耘,见证了自己成长与发展,见证了自己付出的心血与汗水,用自己的坚韧与执著、用自己敬业与奉献,用自己显著的成果与业绩,不断诠释着新时期的教师精神,不断书写着自己事业的壮丽篇章。

初中历史教师述职报告3尊敬的领导:

这个学期,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还是要踏踏实实地做好教学计划,认真执行教学的各个环节,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把培优与补差工作纳入常规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保护学生;同时注重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努力进取。还要发扬教学民主,使学有所得,教有所长;更要发挥集体的智慧,使教师与教学共同成长。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

一、备课与听课

①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注重处理教材的能力的使用及提高;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及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三维目标,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导课及学生活动。

④每人听课人不少于15节,本学科的必须参加评课。

二、上课与交流

①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创造生活情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如临其境。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

②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堂训练,精心准备题目,提倡原创,尤其是材料解析题。

③面对全体学生。初中的孩子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后进生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三、教研与比赛

①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业务学习和教科研理论学习,做好学习笔记。

②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前积极组织同年级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或突破重难点,或选择教法和学法,或设计作业,或营造情景.各年级集体备课15-20节。(集体备课的具体内容待各年级安排后再作表上报)

③围绕校教学教坛新秀评比活动,历史教研组极参与,组织好青年教师的汇报课,从备课到听课,再到评课,认认真真.(汇报课的具体内容待各年级安排后再作表上报)

④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市级省级的教学比赛活动,锻炼,增识,多学习,为校增光。

⑤积极参与小课题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成绩与反思

(一)成绩:______获市说课一等奖;市课堂比赛一等奖;省说课二等奖;省课堂比赛一等奖。

______获市说课一等奖;市课堂比赛二等奖。

李蕾蕾获市说课二等奖。

(二)反思:如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他们的自主性学习实际上受到的重视还不够,同时教学的有效性又受限于大班教学的弊端。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们关注了学生的不同智力类型?关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处境与感受?而这恰恰是最实际最难的。在课堂上,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关注把问题答得好的同学,而忽略了“弱势”群体。在评价方式单一的情况下,这些同学就不幸地成为了“落后面”。所以,我们总要信心百倍的去寻找,去实践,以期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初中历史教师述职报告4尊敬的领导:

这学期已悄然已过,一学期来,本人担任八年级6至11六个班历史教学。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把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和课堂教学的新思路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收到很好的效果。现将一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述职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

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尝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分层设计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教法切磋,学情分析,让学生进行学法交流,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班上抓单元验收把学生分层联包,优生每人跟踪一名差生督促完成学习任务。强调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优化题目的设计,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及时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立足课堂,夯实双基。

二、落实基础知识,重视改进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等不尽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组织教学时,应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历史才能。尝试新教学方法,实施三步式教学步骤。

第一步,教师在课前先布置学生预习,同时要指导学生预习,提出预习要求,并布置与课本内容相关、难度适中的尝试题材由学生先自学完成。第二步,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梳理新课知识,指出重点和易错点,解答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再设计提高题由学生进行尝试,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激励学生自我编题。努力培养学生发现、得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将实际问题上升为历史模型的能力,注意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三步,课后复习,及时查漏补缺,加强辅导。

三、做好培优补差的辅导工作。

辅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历史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要关注他们在历史课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历史学习中去。我先培优,以优帮差,层层辅导,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初中历史教师述职报告5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本学期我担任初三毕业班的历史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

二、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三、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历史学科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历史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四、狠抓学风。我所教的3个班,学生比较喜爱历史学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怕班主任责备,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为怕分数低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五、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虽然大部分同学对该课很感兴趣,学习劲头也浓,只是差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都很差,有些同学是经常不及格,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历史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获得本科学历的方法精选篇14

一是牢记史实。考前1-2个月,再扎扎实实地将《考试说明》范围内的历史史料认真背诵记忆,这样可以有效加深对考点的理解,在心中形成一定的历史知识结构网络图,增强考生的考前的信心。

二是讲练结合。 练是实际操作,通过练习才可以看到本人的真实水平。考前进行有一定量、有度、有序的强化训练,十分必要。可在学习《考试说明》、透彻把握历史教材的基础上,参照前几年中考试题的出题走向、把握重点、难点,将收集到的历史列出试题和信息,精心筛选加工出几套综合性、科学性、典型性以及知识、能力和思想都贴近中考的模拟试题,创设考试的环境,以考试的要求、标准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学生进行练习后一定要认真听取老师对试卷的评讲,只练不讲,等于半途而废,凡练必讲,讲必纠错,纠错而总结,在练、讲、纠错、总结上提高和升华。实践证明,这是一个良性的教学循环。每一环节都不容忽视,不可或缺。

三是横竖结合。 竖的方面,要让学生把握历史发展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横的方面,

一是要把握同一时期历史学科自身发展的横断面上诸方面的内在联系。如:同一时期同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同一时期不同国家历史现象问的相互联系。通过横竖结合,学生才能把中外历史以及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知识点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考试中才更有信心,遇到难题才会处惊不乱。

二是要将历史的复习与语文、政治、地理等学科的复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渗透,相互迁移。现在我市实行的政治、历史、地理的“文科综合”考试,比如政治课中所学的原理、观点和方法,有助于孩子史学理论水平的提高,增强了孩子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又比如有了过硬的阅读理解、语言表达、古文知识等方面的语文基本功,就可以迅速准确地阅读理解历史材料,对历史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历史问题进行说明和论证;就可以语言准确、逻辑严谨、扼要全面地答好历史材料题和问答题。

再如借助地理知识既可增强历史知识的直观性,又可强化记忆,深化理解,培养孩子对地图的意识和空间观念。同样,丰富的历史知识对于政治、语文、地理等学科的学习也是他山之石。事实上,各科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诸种联系,知识的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我们应当树立"大知识观",这不仅能提高备考复习效率,而且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四是中外结合。 由于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教材是分别编写的,上课时也是分别讲解的。这就容易造成中外历史的割裂,顾此失彼,破坏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因此,总复习时要将中外历史有机地融为一体,尽可能地把中外历史教材里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按历史事件的事件脉络,比较联系,对照复习,整体把握,中外历史比较考察这是历史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对于中外历史的结合掌握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寓中国史于世界史的复习之中,视世界历史为中国历史发展的大环境。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历史都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世界各族人民共同为人类文明、社会进步做出贡献。弄清这些联系,形成知识体系,这是在考试中获得高分的一项重要的手段。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