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7:40:5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获得本科学历的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川东北地区;本科学历护士;工作满意度;离职意愿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northeast of sichuan clinical nursing bachelor degree nurse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intention, for the region nursing management target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measures,improvethe clinical nursing bachelor degree nurse job satisfaction,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reduce the turnover rate. Methods Randomly chosen bachelor degree in northeast sichuan area comprehensive hospital nurse a total of 300 questionnaires, including general information, departure will scale and job satisfaction scale of three parts,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intention.Results ①bachelor degree nurse overall job satisfaction is low, among them are not satisfied with the income; Followed by learning support and professional status, the highest degree of satisfaction is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work; Bachelor's degree in nursing work had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severe optimism is poor and in the; Eight factors of scale, management, working load balance, work, family, or pers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mpact on job satisfaction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P < 0.05); ② 21.49% going to leave in 1 year bachelor degree nurse, leaving intend that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is satisfaction with income and personal progress. Departure will scale and job satisfaction analysis scale of the actual total sco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rating scale score of theory,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Northeast sichuan bachelor degree nurse overall job satisfaction is low, especially in the value of contract nurses. The main factors that promote departure less chance is ascending with low income, personal progress, bachelor degree nurse to work in the northeast of sichuan optimism is lower, the lower the job satisfaction, the higher the departure intend. Therefore, relevant departments should introduce relevant policies, improve the nurse salary system for bachelor's degree, bachelor degree in nurses, especially the management of contract nurses, 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bachelor degree nurse, improve their salary, welfare and promotion opportunity, to provide support and platform for its development, improve the bachelor degree nurse job satisfaction and reduce its departure will,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loss with nursing resources.
Key words:The northeast sichuan area; Bachelor degree nurse; Job satisfaction; Departure will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方法,随机选择2014 年6月~12月川东北地区各县市所在综合性医院在岗本科学历注册护士共300例。其中,三甲医院工作者 285例,二甲医院者15例;年龄20~30岁,平均( 24.5±2.61) 岁;职称:护士107例,护师166例,主管护师及以上27例。入选标准:①从事临床一线护理工作≥1年;②能充分表达自己内心感受;③阅读本研究知情同意告知书后,本人愿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外出进修学习、长假等不在岗护士及护士长等护理管理者。
1.2调查方法 调查过程中严格遵守知情同意、匿名无关联原则,共发放问卷300 份,回收有效问卷300 份,有效回收率100%。
1.3评价指标 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离职意愿量表和工作满意度量表三个部分。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工作医院、科室、工作年限、职称、学历、毕业学校、家庭情况、婚姻状况等。离职意愿量表由6个条目组成,包括离职意愿Ⅰ、Ⅱ、Ⅲ三个维度。离职志愿Ⅰ由条目1、6 组成,提示离职的可能性,离职志愿Ⅱ由条目2、3 组成,提示寻找其他工作的动机,离职志愿Ⅲ由条目4、5 组成,提示获得外部工作的可能性。该量表使用 4 级计分法,量表为各条目分值相加,分值越高者,提示其离职意愿越强烈。工作满意度量表( IWS)由 A、B 两部分组成,共有38个条目,内容包括自主性、职业地位、收入、工作任务、组织决策、互动合作6个维度。此量表由管理、工作负荷、与同事关系、工作本身、工资及福利、个人成长及发展、工作被认可、家庭与工作的平衡8 个因子构成。该量表使用5级计分法,每个维度得分由所包含的项目得分之和除以项目总数,分值越高,提示其工作满意度越
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采用使用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
2结果
2.1本科学历护士总体工作满意度低,其中对收入最不满意;其次是学习资助和职业地位,满意度最高的是工作的独立性;本科学历护士乐观程度差且对工作感到严峻比例最高;量表的8 个因子中,管理、工作负荷、家庭或工作的平衡、个人成长与发展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最为显著(P
2.2 21.49%本科学历护士打算在今后1 年离职,离职意愿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收入和个人进步满意度。离职意愿量表及工作满意度分析量表的实际得分总数明显低于量表的理论得分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尽管有文献从不同角度调查分析了国内外护士工作满意度与离职率的相关性,但均有其区域性和笼统性局限,其研究结论能否完全适用于作为西部贫困山区的川东北地区各综合性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目前还不得而知。
本研究中,护士工作满意度各维度与离职意愿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各维度实际得分数均显著低于各维度的理论得分数,川东北地区临床本科学历护士工作满意度偏低,尤其对收入或工资增幅不满意,这与大多数国内调查结果相仿[1]。工作满意度越降,临床护士的离职意愿越强。本科学历护士由于学历较高,工作能力强,对工作所得回报的期望值相对较高,加之学历高的护士担负的工作量和工作责任重,工作压力大,其所得回报远远低于其预期值,导致其工作乐观程度低,对工作感到严峻。其次,本科护士通过其学历优势可供选择的职业范围较广,有一定的优越感,职业选择倾向于省市级综合性医院[2],在规模较小的医院其工作能力得不到充分的体现,且工作岗位也可能限定发展空间,个人成就感下降,工作满意度显著下降,离职意愿高。川东北地区本科学历护士总体工作满意度低,尤以合同制护士为重。促进离职的主要因素是高学历低收入、个人进步提升机会少,川东北地区本科学历护士对工作的乐观程度越低,其工作满意度越低,离职意愿越高。因此,本地区相关部门应有机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出台相应政策完善护士薪酬体制,完善对本科学历护士尤其是本科学历合同制护士的管理工作,加强本科学历护士职业教育,提高他们的工资福利和提升机会,为其发展提供支持与平台,提高本科学历护士工作满意度,降低其离职意愿,可有效减少高学历护理资源流失。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师 本科
俗话说:“基石之坚才能建之如固”,用这句话来形容我们的小学教育一点也不为过,可以说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第一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所以,小学教育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基础素质教育的质量。虽然影响小学教育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是小学师资队伍的质量,只有教师具备了相应的素质结构,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的相关素质。小学体育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组成之一,学校教育对体育教师的知识水平、技能力水平、业务水平、创新教学等方面综合素质都作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全面提高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的质量和整体素质是促进和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础素质教育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本文在对国外小学教育师资队伍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北京、上海、深圳等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指标,根据国家和地方各级部门颁布的有关文件对培养本科学历小学体育教师提出了相关的法律依据并对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
一 小学教师师资情况
1.国外小学体育教师师资发展情况
放眼世界各国小学体育教师的培养历程,一般都经历过由中师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培养这样一个发展历程,有的国家甚至达到硕士研究生培养阶段。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世界各国对师范教育进行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逐步把小学教师的任职水准提升到大学水平。例如:法国的体育教师要求必须在大学本科学习三年,再经两年专业培训,取得考试合格证书才能任教;英国政府则明文规定要求所有的小学体育教师都必须获得硕士学位;美国教师学历普遍较高,美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要求中小学专任体育教师至少是本科学历;日本早在1949年5月通过的《教育职员资格法案》中规定中小学教师要获得“教育一级普通资格证书”,必须为本科毕业,具有学士学位;墨西哥、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也已经取消中师。
2.我国小学体育教师师资发展情况
解放初期,我国就设置了初级师范学校,学生学习三年以后从事小学教育。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建立了中等师范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生经培养,三年以后从事小学教育。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培养专科层次小学体育教师的高等专科师范院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推动下,于上个世纪末,本科学历小学体育教师已进入到了过渡与初步发展阶段。从我国小学体育教师的演进方式来看小学体育教师的学历在逐步提高,在学历提升的同时体育教师素质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是符合我国小学体育教师本科化发展趋势的。因为我国小学体育教师本科化的实质是培养本科学历的小学体育教师,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适应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3.我国体育教师的学历现状
原国家教委《关于基础教育师资和师范教育规划的意见》规定:小学教师为中师毕业。这种要求大致处于发达国家20世纪20~30年代的水平,显然在当今人类进入21世纪社会发展的崭新时代,这种学历标准是不能符合时代要求的。然而就是这样低水平的学历要求在城市都还未完全达到,在农村就更难以达到要求。从我国目前小学体育教师的整体学历来看基本上是偏低的,城市小学体育教师的学历明显高于农村小学,在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中,大专以上学历多为在职成人高等函授教育学历,其质量难以保障。目前全国共有体育教师近40万人,其中中小学37万,大学3万,教师的年龄结构从上世纪末开始偏向年轻化,以中青年为主。北京的体育教育、教学、教师待遇等方面是优于全国的一些城市的,在体育师资方面是领先于全国的。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要跟上整体教育发展的要求,学历要求是整个师资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要达到本科学历,这与其他科目的教师学历要求是一致的。体育教师也要实现从知识结构到学历结构的完美过渡。但就我国目前小学体育教师的现状来看,一半以上的小学体育教师来自大中专,还有很大部分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从事体育教学,这在农村尤为明显。由于小学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对于一名小学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是比较高的,这在很大程度上突出了高师体育院、系培养本科学历小学体育教师的必要性和未来发展的必然性。
二 政策、法律依据
我国关于教师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对于教师队伍的发展起了有力的促进作用。从1986年开始,国家先后颁布了若干法律对教师地位、权利和义务等方面作出了详细的规定,此外还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文件。为了更加完善和贯彻国务院和教育部门颁布的这些文件精神,全国若干发达地区的教育部门又制定了相关的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规定,使其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就对我国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也为培养本科学历小学体育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最初的参考依据。
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五”计划》也把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求提升到了一个新的起点,这无疑对我们体育教师自身的学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就曾明确提出要提高教育质量,政协委员在“十一五”座谈上就提出到2010年,各级各类学校教师队伍学历水平相对以前要有显著提高,这为教师学历的发展立下了一个目标,也为实现小学体育教师本科化提供了一个台阶。党的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中提出了“要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具体指出了要巩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只有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才能从根本上得以保证。目前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培养基地的中师教育来说,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对小学体育教师的需求,因此全面培养高学历、高素质、高业务水平的本科学历小学体育教师已迫在眉睫。 此外,一些地方性的文件为培养本科学历小学体育教师的发展也提供了一个强而有力的参考依据,如:北京就曾提出2010年要在全国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要求教育总体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首都的教育水平,并要求初任的小学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南京从2007年就开始对新进的小学教师要求必须具有本科学历;深圳市在《深圳市教育发展十年规划》中就曾提出2005年要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2010年要实现教育现代化;浙江省提出到2010年左右,全省师范教育由两级过渡到一级并在颁布的《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2000—2020年)》中提出在2010年前后,要小学教师学历本科化;海南省要求在2010年前后,小学教师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初中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分别达到70%以上。根据国务院最新的教师教育发展目标,到2015年,城市和县镇新增小学和初中教师基本实现本科化;小学教师本科化率在城市达到80%、市镇达到40%、农村达到10%。
三 高师体育院、系培养本科学历小学体育教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高师院体育院、系培养本科学历小学体育教师的合理性
师范教育体系逐步推进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最终向一级师范过渡,是我国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便进行了由三级师范教育向二级师范教育的过渡。为了更好地适应21世纪现代社会和教育发展对高学历、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师资,特别是本科学历小学教育师资的需求,90年代后期又开始了由二级师范教育向一级师范教育过渡的研究与实践。对于高师体育院、系而言,从其专业特性出发,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优势,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底和综合素质较强的本科师范生,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基础教育对体育教师的专业要求。由此可见高师院体育院、系培养本科学历小学体育教师是完全合理的。
2.目前我国专科学历小学体育教师的培养模式为培养本科学历小学体育教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部分高师院校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专科学历小学体育教师的培养。90年代末期国家师范教育司就召开了“培养高学历小学师资专业建设研讨会”,提出了应该以本科学历小学师资的专业建设作为制高点,在总结培养专科层次小学教师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开始培养本科程度小学教师的实验工作。此项工作在上海最先展开,上海师范大学于1999年最先开始培养本科学历小学教师。
3.教师竞争上岗加速了高师体育院、系培养本科学历小学体育教师的进程
随着近年来教师竞争上岗、逢进必考制度的不断完善,对于同一个体育教师岗位,“高学历、高水平者留用”将成为选择和聘用小学体育教师的重要原则,而这种竞争必然会促进小学体育教师学历本科化的进程。
4.培养本科学历的小学体育教师是我国师范教育改革的需要
长期以来,一直由中师培养小学教师,中师学历的小学体育教师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立下了不可埋没的功劳。但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本科学历的小学体育教师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适应21世纪对小学体育教师的要求、将小学体育教师的学历逐步提高到大学本科水平,是近些年来我国以中师为主体培养专科学历小学教师改革的深化,其意义深远。
5.培养本科学历的小学体育教师是符合世界小学教师培养发展趋势的
世界各国都普遍重视小学教师的培养,因此我国小学教师的培养要纳入高等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师范教育发展的一个现实。我国师范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是逐步推进三级师范教育(高师本科、高师专科、中等师范)向二级师范教育(高师本科、高师专科)的转变,这也是符合世界小学教师培养发展趋势的。小学体育教师作为小学教师的一分子,在基础教育不断发展与提高的今天,社会对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学历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高师体育院、系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具有高素质、扎实专业基础和全面知识体系的大学本科生的任务,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人才是符合时展需求的,高师体育院、系培养小学本科学历体育教师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事。培养出适合小学体育教育工作、热心体育教学、精通体育教学方法的高质量的本科学历小学体育教师,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求的必然产物,它在我国未来教育发展的前景中是有据可循的。高师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在已有的成功经验上,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培养新时期高水平的现代化本科小学体育教师是完全可行和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王桂英.北京培养具有学士学位小学教师问题研究[J].北京教科院学会论文,1999.6:45
[2]黄汉升.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科技发展史[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57~58
【摘要】目的:分析处于职业探索阶段的中医本科护理专业人员职业价值观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本科生和三级甲等医院中医本科学历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1.职业价值观得分最高的为:信任,最低的为行动主义。2.不同性别、是否喜欢护理专业、目前状态、不同用工性质的职业探索阶段的中医本科学历护理人员职业价值观得分存在差异。目前状态、是否有离职想法、用工性质、参加工作时间是影响中医本科学历护理专业人员职业价值观的重要因素。结论:处于职业探索阶段的中医本科学历护理人员职业价值观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其中目前状态对职业价值观的影响最大。
【关键词】 职业探索;中医本科护理;职业价值观
护理职业价值观是护理人员及所拥有的职业价值观,是护理实践的基础[1]。中医本科学历护理人员作为中医护理队伍的后备力量,他们肩负着“推进中医护理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要求”的使命,如何以客观的态度、分析个体的需要和动机,培养中医护理本科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值得护理教育与管理者探讨的问题。因此,本研究针对处于职业探索阶段这一关键期的中医本科学历护理专业人员进行调查,分析他们的工作价值观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医院合理培养使用中医本科学历护理人员,充分发挥中医护理本科生的优势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护理专业四年制本科护生和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我校中医护理本科护生(包括在校生和实习生);②中医本科毕业临床护士,参加工作时间≤2年。排除标准:①参加工作后通过自学考试取得本科学历者;②临床护士参加工作时间>2年者。
2方法
2.1调查方法: 本研究根据Kendall M(1975)所倡导的标准[2]样本含量取变量数目的20倍,为400人,为保证样本量,增加10%样本含量,本研究发出问卷440份,收回问卷400份,有效问卷364份,有效回收率为91.0%。
2.2研究工具: ①一般资料问卷:此部分由调查者自行设计,包括调查对象的性别、目前状态、实习时间、年龄、婚姻状况、选择护理专业原因、对目前工作是否满意、有无离职想法、工作时间、用工性质、所在科室、工作月收入等,共16项内容。②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修订表:采用陈天艳[3]翻译的NPVS-R(Nursing Professional Values Scale-R)中译本,量表共26个条目,四个维度,包括“照顾提供”、行动主义、责任、自由、安全、 “信任”。每个条目均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均是正向计分,从“不重要、有点重要、重要、非常重要、最最重要”分别赋予“1、2、3、4、5”分,得分越高表明对该条目的职业价值观的认同越高。量表信度系数Cronbach’s α为 0.76,重测信度为0.64,并具有较高的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是测量护生和护士职业价值观的有效工具。
2.3统计方法:调查所收集的全部数据经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方法采用频数分析、均数、标准差等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以及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3结果
3.1一般资料:此次调查的364名处于职业探索阶段中医本科护理人员,年龄在18~34岁,女生321人,男生43人,其中160为在校未实习学生,106为临床护士,98为在校已实习学生。从高考报考第一志愿看,有240人第一志愿为护理专业。在已经参加工作护士中,有84人为聘用护士,其中12人有离职倾向。
3.1研究对象的职业价值观现状:研究对象的职业价值观总分均值为(3.44±0.52)分,主要集中在80~100分。四个维度得分最高的为:信任(3.69±0.66)分;最低的为:行动主义(3.22±0.55)分。
3.2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对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分析。
表1一般资料与职业价值观的方差分析
表2患者一般资料对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x±s)
3.3研究对象一般资料与职业价值观的逐步回归分析
表3职业价值观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4讨论
4.1中医本科护理专业人员职业价值观现状:护士的职业价值观是护士依据自身和服务对象以及国家社会的需要对待当前所从事的护理工作的信念和态度,是护士职业生涯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倾向。是护士对待护理工作的职业目标、职业手段的稳定而具有概括性和动力作用的信念系统。从表1结果显示,职业价值观四个维度得分最高的为信任,最低的为行动主义。保持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是护理工作的前提,也是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重要的一个维度,为调查对象所认可。
4.2中医本科护理专业人员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分析:由表1、2所示,不同性别、是否喜欢护理专业、目前状态、不同用工性质的职业探索阶段的中医本科护理人员职业价值观得分存在差异;从均分上看,男性低于女性,这可能由于社会对男生从事护理专业仍未有较高的认可,导致男性比女性承担更大的压力有关。护理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增强男性的自信心,转变以往护理工作由女性承担的传统从业观念。聘用护士低于正式护士,可能与目前我国对聘用护士缺乏工作保障及经济报酬有关。这也提示护理管理者重视聘用护士的职业价值观教育,采用正面宣教与目标激励的方法,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同时给予相应的支持与保障,提高他们的工作稳定性。处于不同状态的职业探索阶段的中医本科护理人员职业价值观,未参加实习的在校生最高,参加实习的学生最低。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获得社会所期望的职业价值观和临床技能的重要时期,而临床护理的实际工作比较繁忙、琐碎、重复体力劳动多,创新性的施展范围小。加之目前社会对护理工作仍存有偏见,相对于医疗专业受重视程度低,他们会真切地感受到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而未参加实习的在校生思想比较单一,对护理专业和社会均为感性的认识,还未接触社会与医院环境等现实因素;临床护士经过1~2年的工作经历,认知能力、情感和人格的发展都日趋完善,开始形成稳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其职业价值观的认同也是较高的。在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方面,可见个人专业兴趣可促进人的职业定向和专业选择,增强人的职业稳定性,这与于涌[4]的研究结果一致;没有离职倾向的高于有离职倾向的,这与国内学者路静波[36]研究相似,护士职业价值观影响工作稳定性,与离职倾向呈显著负相关。职业探索阶段是一个自我考察、角色扮演、探索职业方向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青年力图更多地了解自我,并作出尝试性的职业决策。同时在尝试的过程中通过经验的不断积累,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职业期望。所以,护理教育者与管理者更应抓住这一关键阶段,做好职业价值观教育,以稳定其专业思想。表3表明目前状态、是否有离职想法、用工性质、参加工作时间这些因素是影响中医本科护理专业人员职业价值观的重要因素。其中目前状态对职业价值观的影响最大,进一步印证了职业探索阶段对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5小结
中医院校在护理本科生的教育过程中,要做到真正的“因人施教”。中医院的护理管理者重视合同护士的职业价值观。同时更新管理理念,正确合理地培养、重用本科护理人才,充分发挥高学历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中医本科学历护理人员,要摆正心态,正确认识、评价自我。而影响护理专业人员职业价值观的因素很多,本研究只涉及研究对象部分人口统计学资料,还尚不足以较全面的反映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必要从其他更多方面分析,做更广泛、深入的探讨,为稳定护理队伍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American Association of Nursing.Essentials for baccalaureate Nursing [M].Washington DC: AACN, 1998:45-46
[2]陈天艳.成都地区三甲医院护士职业价值观调查与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7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道德品行;
4、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5、具备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法学类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及以上学位,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非法学类本科及以上学历并获得法律硕士、法学硕士及以上学位,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非法学类本科及以上学历并获得相应学位且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
所以,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于2018年改革后入学的考生,全日制非法本学历人员,在获得本专业的学历证和学位证以后,想取得法考资格,有两种方法:
1、考取法律、法学硕士及以上的学位;
特殊教育是针对身心发展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它是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教育教师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目前我国特殊教育的师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章第三十条指出:“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采取措施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
河南省是残疾人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河南省各类残疾人数量达到了676.3万,其中6―16岁学龄期各类特殊儿童达到了19.9万。因此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业化强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编《河南省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现状调查问卷》,对河南省的127所特殊教育学校中的3000多名特殊教育教师进行分层抽样调查,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百分数进行统计。
三、研究结果
1. 教师的总量不足。河南省127所特殊教育学校共有教师总数为3346人,专任教师2789人。若按现有在校师生比1∶3的标准计算,则需教师6.63万人。由此可见,河南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数量上还明显不足,无法满足全省的特殊教育需求。
2. 教师的性别比失衡。河南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男女性别比失衡严重,女性教师占绝对多数,比例达到了77.1%。这种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师资结构,远低于全国基础教育阶段男教师占45.5%的水平。
3. 教师队伍过于年轻。43.9%的教师年龄在31―40岁之间,30.7%的教师年龄在20―30岁,41―50岁之间的教师只占22.4%。过于年轻的教师队伍表明学校教学经验不足、教学队伍不稳定等。
4. 教师职称以初中级职称为主,高级职称缺乏。从职称结构上看,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中级职称的占48.3%,初级职称占42.4%,高级职称仅占8.8%,这种职称结构表明教师队伍的教学和科研经验不足,缺乏中年骨干教师人群。
5. 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较少。第一学历是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比例过小,大部分教师是非特殊教育专业毕业。最高学历非特殊教育专业的比例更大。我省大部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在从事特教工作之前,并没有接受系统的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另外,对目前学历层次提高的结果不能盲目乐观,不少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在职后学历教育中接受的是普通教育领域的专业教育,依然没有接受到特殊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可见即使是学历层次提高了,但特殊教育专业素质仍没能得到实质的提升。
6. 教师的学历层次偏低。本次调查发现,河南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中,第一学历以专科为主,占有效样本的56.1%,专科以下学历占34.1%,本科学历的仅占有效样本的比例是9.8 %,有的特殊教育学校还没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最高学历以本科为主,占有效样本的65.9 %,大专学历占有效样本的比例是30.7%,专科以下学历占有效样本的2.4 %,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有效样本的1%。由此可见,河南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第一学历层次偏低,在最高学历中本科学历比例不断增加,比例仍然偏小。
7. 职后培训体制有待健全。一方面表现为职后培训次数不足,覆盖不全。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没有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在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的教师中,培训的次数和质量也明显不足。另一方面是培训内容以理论为主,操作技能培训欠缺。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愿意参加培训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培训内容不符合他们的实际需求,他们更希望获得实际的专业技能和特定的专业技能,以真正解决其在教育教学和康复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四、对策与建议
1. 坚持特殊教育“特事特办”。首先,我省应加强对特殊教育的政策关注,重视高等特殊师范院校和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科建设,加强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由于特殊教育教育方法和手段不同于普通教育,它对师生比的要求比例更低。我们目前的这种师生比严重影响了特殊教育的发展。其次,要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教师编制标准,缓解特殊教育教师编制紧缺、数量不足的问题。我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编制没有考虑国家规定的特殊教育班额和康复等方面的规定,教师编制和普通学校同等核定,相同的编制配备显然不能满足特殊教育发展的需要。
2. 增加特殊教育的职业吸引力,优化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性别和年龄结构。在我省的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中男教师的比例过小,无法对特殊学生施以阳刚与阴柔相结合的均衡教育,不利于特殊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年龄过于年轻化,说明教学团队整体经验不足、教师队伍不稳定。因此建议提高特殊教育的职业吸引力,比如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增加评优评先比例等等,以吸引更多的男性教师加入和稳定特殊教育教师的队伍。
3. 拓展渠道,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目前大多数区县招聘教师时都要求有本科学历,可我国每年本科学历的特殊教育相关专业毕业生人数相当有限,其中还有部分毕业生转行和报考研究生,能真正从事特殊教育学校的本科生非常少。因此,要大力发展特殊教育,必须不拘一格用人才。根据实际情况降低入职学历要求,通过职后教育提升其学历,以解决特殊教育师资不足、专业素养不高的问题。积极鼓励教师通过参加函授、夜大、成人脱产班、专升本、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及自学考试等学历教育和各种不同类型的进修班、培训班、专业证书班、研讨班及出国参观访问等非学历教育的学习进修,努力提高广大特殊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Z].(2010―2020年),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