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少儿音乐启蒙教育范文

少儿音乐启蒙教育精选(十四篇)

时间:2023-10-12 17:39:52

少儿音乐启蒙教育

少儿音乐启蒙教育精选篇1

【关键词】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原则;改进

随着教育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对于少儿教育的思维也在逐渐转变,家长和教师更加注重少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对于表现出良好音乐素养和音乐天赋的少儿,更要注重对其音乐的启蒙教育。当前,西洋乐器受到了少儿的广泛欢迎,社会对于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演奏乐器都有良好的启蒙教育机制,但是涉及中提琴的启蒙教育却较少,下面笔者将详细分析少儿中提起启蒙教育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中提琴启蒙教育的概念

中提琴发展至今已经有300年的历史,在最初的阶段中提琴是一种独立的乐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音乐的发展,中提琴逐渐成为一种辅质的乐器,但由于中提琴仍具有独特的音乐特性,所以中提琴教育还是逐渐受到人们的重新关注。相对于小提琴而言,中提琴体积较大,操作难度较大,因而少儿演奏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少儿时期音乐启蒙教学中,通常会采用形体较小的小提琴取代。这种音乐启蒙教育模式忽视了中提琴的重要性,同时也影响了中提琴演奏人才的培养。因此,重新树立中提琴启蒙教育的地位是当前在少儿启蒙教育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原则

(一)启蒙教育的早期性

对于音乐教育而言,少儿接触的时间越早,就越有可以塑造的空间。日本少儿音乐启蒙教育家曾指出,少儿只要具备了母语能力,同样也就具备了学习音乐的才能。因此,音乐启蒙教育要把握早期性,尽早让学生接触到中提琴乐器,从而培养其对于乐器的操作能力。此外,要改变小提琴取代中提琴教育的方式,加强对于少儿中提琴基本功的培养。

(二)启蒙教育的准确性

少儿启蒙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从小培养其良好的音乐习惯,才能提高少儿的综合音乐素养,少儿在刚接触中提琴时,是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的,在启蒙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素养决定了少儿的音乐水平。因此,在中提琴启蒙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两点:一要提高教学方法的正确性,指导学生采取正确的演奏姿势,尤其是少儿持弓姿势,并保持少儿身体的放松性;二是教师要加强对少儿学习者的督导作用,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其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启蒙教育的科学性

中提琴是一个演奏较为复杂的乐器,同时对于每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要求较为严格,只有在特定的阶段进行基础训练,才能够强化中提琴的学习技巧,提高少儿启蒙教育的作用。因此,在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中要理解学习的关键问题,例如在启蒙教学中,要重点突出持弓演奏的手部动作技巧,通过反复练习纠正少儿的不正确姿势,提高中提琴启蒙教育的科学性。

(四)启蒙教育的系统化

启蒙教育需要建立系统化的教育模式,这样才能提高音乐启蒙教育的有效性,中提琴启蒙教学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教育模式,按照科学规范的教学方法进行乐器学习,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中要根据少儿的特点,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启蒙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要准确把握作品的演奏风格,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明确少儿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

三、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的改进

中提琴教育是一项基本的乐器教育,对于提高少儿的音乐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当前在我国的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中提琴启蒙教育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中提琴人才培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下面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一)教师要提高教学素质

首先教师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提琴教育是一件乐趣十足的事情,因此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为少儿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同时要加强和少儿的沟通,消除少儿对于中提琴学习的畏惧感,提高学习的效率。此外,教师要提高其中提琴教学的理论水平,教师的音乐素质和乐器演奏水平直接决定了少儿的音乐水平,因此教师要提高中提琴基本功的准确性,并通过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少儿的演奏技巧。

(二)重视中提琴启蒙教育

中提琴是一种重要的西方古典乐器,也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乐器,在乐队的演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中提琴少儿启蒙教育中,往往会把中提琴教育和其他乐器教育相混合,甚至出现了轻视中提琴启蒙教育的现象。因此,有关教育部门要重视中提琴教育在音乐启蒙教育中的重要性,加强对于中提琴启蒙教育的重视程度,突破人们对于中提琴认知狭隘的局面,提高中提琴教学的普及度,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西方古典音乐的启蒙教育中。

(三)编著优秀的教材

优秀的教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少儿的学习热情,因此相关的中提琴专家应当结合其演奏状况编写有利于教学的教材和课本,同时加强对于中提琴的研究和改进,适当减少中提琴的体积,增加中提琴的可操作性。此外,中提琴教材要侧重于对基础演奏动作的研究,提高中提琴动作教学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四、结语

中提琴启蒙教育可以提高少儿的音乐素养,同时也可为我国的中提琴行业提供人才,但是当前的中提琴启蒙教育中,存在着对小提琴的严重依赖,从而影响了中提琴的教育效果。因此,要着力解决中提琴启蒙教材缺乏、学生数量稀少的现象,并深刻认识启蒙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策略。

参考文献:

[1]柯曦.浅议中提琴初极启蒙教育[J].教育探索,2011(32).

[2]陈燕.音乐艺术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4).

[3]雷霞.谈少儿音乐艺术启蒙教育[J].儿童美育,2009(29).

[4]桂平.我国社会音乐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大众文艺,2011(16).

少儿音乐启蒙教育精选篇2

(一)启蒙教育的科学性

中提琴是一个演奏较为复杂的乐器,同时对于每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要求较为严格,只有在特定的阶段进行基础训练,才能够强化中提琴的学习技巧,提高少儿启蒙教育的作用。因此,在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中要理解学习的关键问题,例如在启蒙教学中,要重点突出持弓演奏的手部动作技巧,通过反复练习纠正少儿的不正确姿势,提高中提琴启蒙教育的科学性。

(二)启蒙教育的系统化

启蒙教育需要建立系统化的教育模式,这样才能提高音乐启蒙教育的有效性,中提琴启蒙教学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教育模式,按照科学规范的教学方法进行乐器学习,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中要根据少儿的特点,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启蒙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要准确把握作品的演奏风格,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明确少儿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

二、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的改进

中提琴教育是一项基本的乐器教育,对于提高少儿的音乐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当前在我国的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中提琴启蒙教育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中提琴人才培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下面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一)教师要提高教学素质

首先教师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提琴教育是一件乐趣十足的事情,因此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为少儿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同时要加强和少儿的沟通,消除少儿对于中提琴学习的畏惧感,提高学习的效率。此外,教师要提高其中提琴教学的理论水平,教师的音乐素质和乐器演奏水平直接决定了少儿的音乐水平,因此教师要提高中提琴基本功的准确性,并通过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少儿的演奏技巧。

(二)重视中提琴启蒙教育

中提琴是一种重要的西方古典乐器,也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乐器,在乐队的演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中提琴少儿启蒙教育中,往往会把中提琴教育和其他乐器教育相混合,甚至出现了轻视中提琴启蒙教育的现象。因此,有关教育部门要重视中提琴教育在音乐启蒙教育中的重要性,加强对于中提琴启蒙教育的重视程度,突破人们对于中提琴认知狭隘的局面,提高中提琴教学的普及度,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西方古典音乐的启蒙教育中。

(三)编著优秀的教材

优秀的教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少儿的学习热情,因此相关的中提琴专家应当结合其演奏状况编写有利于教学的教材和课本,同时加强对于中提琴的研究和改进,适当减少中提琴的体积,增加中提琴的可操作性。此外,中提琴教材要侧重于对基础演奏动作的研究,提高中提琴动作教学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结语

少儿音乐启蒙教育精选篇3

关键词:音乐启蒙;幼儿;作用

“音乐是人类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缺少音乐,对教育来说是不完善的,这表明一定要有音乐教育”(柯达伊・佐尔坦,音乐教育家)。有专家指出,幼儿如果得到正确的音乐启蒙教育,当其成长后,无论是音乐水平还是智力水平,均能有良好的发展。因为音乐是一种艺术形象,幼儿的思维也表现为一种具体形象,所以正确的音乐启蒙对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十分重要。

一、研究的基础

研究表明幼儿的听觉器官一般早于其他器官,当幼儿还不会说话,不会走路时,他就能够听,包括听音乐,而且能感受到声音中的情绪。如果是听音乐,可能幼儿在听到欢快的乐曲时会喜悦、微笑,听到柔美的乐曲就会平静下来,比如摇篮曲。

“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数学、文学和音符”(雨果)。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音乐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国际上也有诸多成果,比如奥尔夫音乐教育,具有综合性、即兴性、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本性等特色。其可贵之处在于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感受,表现音乐的丰富性,这一教育理念在残障儿童康复领域也有着积极的影响。我国在幼儿音乐教育的历史中,也有许多著名人物为此做出贡献,比如恽代英家庭智育等。

但目前可以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时常看到家长带着孩子出入各种培训机构,学唱歌,学乐器好像这样会很有“面子”。而且很大部分音乐启蒙教育在实施拔苗助长。这些现象均表明当前教育者和家长对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存在错误认知。不重视音乐启蒙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十分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引起重视。

二、幼儿音乐启蒙的作用

(一)引导身心发育。医学和生理学上的研究表明,唱歌可以使心肺、呼吸等器官进行活动,同时引起幼儿血液循环加速,能够促进幼儿身体器官的健康发育。在幼儿园经常可以看到一种现象,当幼儿沉浸在音乐中,特别是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中,幼儿会不自觉地手舞足蹈。这表明在音乐节奏中,孩子的身体机能被调动起来,这能够有效帮助孩子身心成L,同时还能帮助孩子幸存良好的品质,促进思维能力。当采取音乐活动时,孩子得到了锻炼。但要注意的是幼儿身体肌肉群很弱小,在活动中难免很笨拙,一些精细动作无法完成,心肺能力较差,所以要注意不能过度。

(二)促进智力发展。促进脑发育的一种最佳途径在于音乐,音乐可以使幼儿智力得到发展。音乐凝聚智慧,符合大脑机能活动规律。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的主要功能在于计算、语言等方面,比较繁忙。右半球的功能则主要是针对绘画、音乐、空间等的感知,相对比较清闲。很多人存在一种误区即大脑左右半球差距大。实则不然,在音乐启蒙教育中,音乐可以使大脑建立更复杂、更多的神经联系,这需要右半球的参与,而音乐性质这些较为理性的内容就需要左半球去感知。当孩子处于音乐活动中时,左右脑在同时运作,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大脑的健康发育。

(三)培养良好情绪。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赞许和尊重,幼儿同样如此,但不同的是,幼儿依赖家长和教师,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赞许会使孩子喜出望外。同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运动能力提高,在一个集体中会逐渐诞生竞争心理,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很多时候在音乐活动中,孩子的兴趣十分高涨,表现为唱歌跳舞都十分积极。虽然孩子可能唱得不是很好,也应该给予鼓励,这样可以有效保持孩子的热情,会使孩子在音乐教学中更专注,进而培养出良好的情绪。但如果去批评,则会导致孩子产生惧怕心理,特别是在对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有错误认识的情况下,更加容易导致孩子出现自卑、自闭等不健康心理。

三、建议

首先,对于年龄很小的幼儿,需要家长进行音乐启蒙,比如1~3岁左右的幼儿,家长可以播放一些简短、旋律鲜明,悦耳的音乐给孩子听,也可以哼唱一些简单、活泼、轻快的曲调,促进幼儿产生对音乐的基本感受。引导其产生情绪反应,为了使孩子注意力集中,可以帮助孩子做一些有节奏的运动如拍手、屈膝等。还可以配合一些玩具在听音乐中活动起来,促进身心发育。当孩子进入幼儿园,主要的音乐启蒙教育人变成了教师,可以采取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结合一些有趣活泼的情景,排除孩子的紧张感,引导孩子在音乐中学习、娱乐、游戏。

其次,要在启蒙教育中融入多种艺术形式,比如借助小公鸡等儿歌,结合美术,将歌曲和绘画结合起来。用色彩、线条表现歌曲内容,使音乐立体,这可加深孩子对音乐的理解。结合舞蹈,在音乐中翩翩起舞,调动孩子的身体,促进孩子成长。而对家长来说,则需要正确认识音乐启蒙教育,为孩子找培训班不是不可以,但不能拔苗助长,要配合好教育工作者,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通过音乐启蒙教育,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最后,打造游戏音乐课堂,采用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方法,把课堂上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孩子本身是天真的,拥有很多奇思妙想,那么就可以利用这些特点展开音乐游戏活动,引导孩子即兴表演。通过游戏的方式寓教于乐,在轻松的氛围中使孩子得到音乐教育,获得成长。

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可以促进幼儿多方面健康发展,特别是在身体发育、智力发育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幼儿的听觉器官发育早,跟随音乐的节奏摇摆是幼儿的天性。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教师,均应该重视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排除错误认识,力求在音乐启蒙教育中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少儿音乐启蒙教育精选篇4

关键词: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

收稿日期:2010-11-19

作者简介:阮婷,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讲师,学前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宋占美,山东英才学院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博士研究生。(上海/200062)

音乐在孩子的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著名的文学家雨果曾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还有一把便是音符”。[1]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音乐教育价值的理解也更趋于科学和深刻。目前已证实音乐能够帮助人类增强认知系统、提高情绪智力、增强感知运动系统、增强应激一反应系统、增强记忆系统等,这充分说明了音乐教育多方面的育人价值。[2]婴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来到世界上生活的最初几年,对其而言,一切事物都是新奇的,生活中处处有接受教育的内容。近年来,随着对与婴儿能力和零岁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地深入,婴幼儿无知无能旧观念地打破,婴幼儿教育的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现状

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能影响儿童正在发育的大脑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有助于逻辑与抽象思维、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开发,这一观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支持。[3]在婴幼儿早期教育中,音乐启蒙教育已经越来越高亮起来。

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被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基于对前面所提及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深信不疑,美国佐治亚州州长泽尔·米勒已提出了一项令人叫绝的建议:作为该州预算计划的一部分,拿出10. 5万美元,使该州所有新生儿(每年约10万名)出院回家的时候,带上一张古典音乐激光唱盘或一盘古典音乐磁带。

又如,英国正开展“音乐一对一计划”,这个项目致力于总结适合两岁以下儿童发展的教育实践。“音乐一对一计划”力图将关于婴儿音乐性的最新理沦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帮助父母及照料者采用更适宜的教育方法。计划首先要求收集信息,包括父母的每日音乐活动、对家庭音乐生活的态度、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在此基础上探讨怎样将音乐应用到两岁以下孩子的每日生活,要求教师必须与父母建立信任,形成彼此认同的伙伴关系:同时.教师必须找到适宜并受到双方认同的教育模式这类与家庭相关的灵活工作为音乐教师的职业规定提出了挑战。

再如,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作为连接母婴间音乐纽带的亲子歌曲。探讨音乐如何成为亲子活动的一部分—女人哼唱儿歌和用音乐育儿的方式,音乐对她们的观念、情感和作为母亲的身份认同感的影响,以及通过音乐游戏和表演与孩子形成的互动类型和相互关系。

此外,还有许多国家也对婴幼儿的教育极其重视很早就提出了应对0~3岁的婴幼儿进行智力的开发。比如,新西兰早期教育提出:教育要从出生开始。秘鲁、加纳等国家把0~3岁教育已列入了国家行动计划。他们认为: 3岁以前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是早期教育的关键期,也是婴幼儿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口语、数字逻辑概念掌握的关键期,是行为、性格、人格发展的奠定期。[4]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终身教育理念的建立,对婴幼儿实施良好教育成为广大家长更加强烈的愿望,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也开始重视对婴幼儿音乐的启蒙和智力的开发。

总之,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对发展婴幼儿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增强幼儿听力和记忆力,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5]早期音乐启蒙不仅可以增进婴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还能开发右脑,从而使左右脑平衡发展,犹如给宝宝的想像力、创造力及记忆增添一副飞翔的翅膀,使之能发展得更卓越。

二、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方法

对婴幼儿早期音乐能力发展提供支持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母亲对孩子轻柔说话语气和歌唱节奏、让婴幼儿聆听更多的声音和各种风格的音乐,以及亲子间的简单音乐游戏都是适宜的形式。婴幼儿早期的音乐感知能力与其后儿童期、青少年期音乐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承继性,为婴儿营造一个丰富的音乐环境,让婴幼儿沐浴在与其音乐感知能力相适宜的音乐环境里,将能提升和培养其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并对其今后音乐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倾听

在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倾听应被放在重要的位置。因为听觉是音乐体验和学习的基础。一般说来,婴幼儿各种生理器官都处于未成熟的发育阶段,因此给他们聆听的音乐应以优美、欢快、流畅的乐曲为主,还可以结合语言的发展学唱一些儿歌童谣。同时,对于婴幼儿而言,应将音乐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在自然和谐的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体验音乐,既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他们能的身心健康成长。

(1)音乐

婴幼儿,特别是婴儿,主要是通过听音乐促进其听觉能力的发展。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他们获得音乐艺术美的熏陶和娱乐的愉悦感。听音乐可以配合孩子一日生活中的一些活动来进行。配合孩子一日生活活动听音乐,主要目的是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气氛和情绪,使孩子吃得香甜,睡得舒适,玩得愉快,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孩子无意识记的特点,在头脑中积累美好的音乐印象,为培养婴幼儿的音乐文化素养,发展音乐才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2)妈妈歌

对婴儿来说,母亲的声音是他/她最喜欢、最能接受的声音。妈妈的歌声是最美妙的,所以不必担心自己的演唱能力有多少。母亲唱歌时,可将婴儿抱在膝盖上、怀抱里或陪着婴儿入睡。这样,既有肌肤的接触,又有母亲的体味包围,加上听到母亲的声音,促使婴儿一起感觉,对婴儿大脑产生极佳的影响。[6]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可以教孩子学唱歌在教孩子学唱时,要让孩子看着妈妈的口型和面部表情,跟着妈妈的歌声学,这样可以帮助孩子领会内容,吐字清楚地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情感。[7]

2、交流

研究发现,快乐的核子们都拥行——些共同的素质,包括较有自信、乐观、有自制力等良好的亲子交流,将有助于形成良性的亲子依恋关系,促进婴幼儿各项能力,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在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互动歌曲、音乐游戏、律动体操这些亲子交流活动形式与内容,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

(1)互动歌曲

已有研究表明,亲子的互动歌曲,尤其是熟悉的命名类歌曲,如“你的鼻子在哪里?”、“你的嘴巴在哪里?”这些歌曲,以及动作类互动歌曲(躲躲猫和躲藏游戏等)和带有丰富手势的歌唱互动,对于幼儿的语言习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能在咿呀哼唱这些互动歌曲时,通过这种对单词和对应动作的配对情境,学习特定的语言元素。成人可与幼儿一起听音乐、唱歌,并引导幼儿做有节奏地拍手、敲击等游戏,用爱心来开启幼儿的音乐之门,帮助他们感受音乐的乐趣,进行音乐体验。[8]成人可以和幼儿一起玩能制造各种声音的游戏:如让幼儿配合音乐来用小木棒敲击翻过来的桶、锅、盆、陶器以及各种能敲击出悦耳声音的用具;和幼儿一起将沙子、小石头装入废弃的纸盒或不透明的小瓶中,做成多种小“沙锤”,让幼儿区分不同的声音并用它们来打节奏;家长可以准备多个同样的碗或玻璃瓶,分别装上不同量的水,让幼儿用汤匙轻轻敲打,倾听它们发出声音有无区别;家长还可引导幼儿用不同材质的物品,如玻璃纸、纸袋等发出声响。总之,成人可以充分利用一切周围环境中可用的东西,增进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与感受。

(2)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游戏活动。它与其它游戏活动的主要区别在于用音乐配合、指挥、促进、制约游戏活动及其变化和发展。在音乐游戏中,音乐与游戏活动的关系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音乐伴随着动作,使之更加生动、活泼、协调、优美,同时,动作又能帮助幼儿具体形象地感受、理解音乐,获得相应的情绪体验,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9]

父母可在家里为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音乐环境。

如经常播放音乐,并根据孩子“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以动作来表达和理解内容,引导孩子随着乐唱唱、跳跳、玩玩,把音乐和玩耍融于孩子的生活之中。这种在音乐伴随下的游戏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智力才能,协调和发展幼儿的动作,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几方面健康成长的良好手段,也是符合婴幼儿年龄特点,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一种音乐启蒙教育方式。

3、律动体操

在婴幼儿教育的传统观念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运动的认识。然而,这其实是一种思想误区,因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身体成熟是第一位的。婴儿的骨骼、关节、肌肉由瘦小、稚嫩发展到粗壮、有力,这些都与运动分不开。成人在注重孩子学习的同时,也一定要督促他们加强体育运动。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是孩子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婴幼儿在律动和体操中,不断发展这手脚活动男的能力,并且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婴儿主要通过感官及身体动作来探索周围世界,在看、听、抓、滚,爬的过程中,了他们周遭的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以较宽广的的方式来探索世界。他们学会了摆弄物体,了解语言,以及描述他们正在做些什么,至于动作技巧的发展方面,他们则是对自己的身体,以及自己的身体能做什么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他们知道自己可以在所处的空间里有目的的移动身体。[10]

在3岁之前,幼儿应该能感觉稳定的节拍,也能依照稳定的节拍走路。这种基本时间感及节拍能力是让幼儿毫无困难的获取早期基本动作技巧的主要能力。简单的动作经验课促进幼儿动作技巧的发展。[11]

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或舞蹈,主要是教孩子学习符合营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和情绪做动作,能够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在身体各部分做动作时,能通过运动神经去感知音乐艺术美,同时,又通过协调优美的动作去表达音乐的内容情绪,这些活动可以发展婴幼儿的动作和节奏感,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地发育成长。[12]

三、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注意点

1、正确的育儿观

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应该是:身心健康、品德高尚、人格完善、智力健全。对于3岁前的幼儿来说,音乐启蒙教育并不一定能使他们成为从事音乐工作的专业人士,但音乐启蒙给予幼儿的早期的丰富感官刺激和运动经历,可以改善大脑神经通路的结构和功能,对以后各种学习能力的形成具有终生的影响。

必须走出音乐启蒙教育是为了成名成家的这一误区,这不应成为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最终目的。音乐启蒙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感受音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素养及审美能力,培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愿望,会使他们今后的生活更美好。而是让孩子具有审美能力,体会和联想音乐中所传达的感情,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

2、音乐的选择

在选择对婴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的教材时,需注意教材的难易程度,既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同时也要适当的给他们一些提高。采用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让孩子从小接受这种优美、明朗、向上音乐的熏陶,陶冶高尚的情操,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具体需注意以下三方面内容的考虑:

(1)音乐作品的内容

教孩子演唱和欣赏的音乐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应当是孩子可以理解感受的,思想感情应当是健康活泼的,旋律应是动听的,为孩子所喜听乐唱的。切忌要把父母爱唱的成人歌曲教孩子唱,因为这种歌曲的内容情感往往是孩子难以理解感受的,歌曲的音域、节奏以及演唱技巧是孩子难以胜任。

(2)亲子歌曲的音域

亲子共唱的幼儿歌曲应当考虑到孩子的演唱音域,因为幼儿的肺活量不大,声带正在发育,如果所选歌曲音调过高或音程跳动太大,会造成幼儿声带过度紧张和呼吸不协调,影响发省,甚至造成声带的损伤。因此,选用亲子歌曲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这一生理特点。一般而言,三、四岁幼儿演唱音域为3度或4度,年龄更小的孩子其音域越窄。

3、亲子活动的设计

亲子活动是增进亲子交流,培养良好的亲子感情,也是满足孩子爱玩的天性,促进孩子发展的活动。对于婴幼儿来说,亲子活动应该更多的考虑到孩子身心全面发展的特点。在亲子活动中,选用适宜孩子的音乐和歌曲,将使得亲子活动在培养孩子快乐情绪和艺术熏陶方面有更突出的作用,同时所设计音乐亲子活动也应考虑到对孩子在视听觉、动作、语言能力、扩大认知和行为习惯领域的促进和发展。[13]

总之,音乐不只是声音的效果,音乐的启蒙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教育,也是一门综合性的训练。音乐的节奏具有时间与空间的性质,音乐具有内在的规律和形象逻辑。所以,音乐是可以增长婴幼儿才智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指出:“音乐是心灵的算术练习,心灵在听音乐时计算着,而自己并不自觉。”音乐是孩子不可缺少的“精神乳汁”,成人应创造条件,让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启蒙教育,为他们将来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金东波.浅析幼儿的音乐启蒙教育[J]. 当代学前教育 2007.5

郭声健 罗红. 音乐教育新概念[M].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7 p184-185

杨丽华. 早期音乐启蒙与0~3岁婴幼儿的发展[J]. 昆明学院学报, 2009年7月

王景瑶 王懿颖. 国际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的热点问题—2008年国际音乐教育大会早期儿童音乐教育分会综述(二) [J]. 中国音乐教育,2009.8

梁旭红 朱春涛.家庭旱期教育对0一3岁小儿智能发育的效果观察[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8.16(6)

秦云峰,高莉莉. 婴幼儿优教优育180问[M].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1 P191~192

Rose S A,Feldman J F,Jankowski J J.Processing speed in the first year of life: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pretern and full-term infants.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2

Irène Deliège, John Sloboda. Perception and Cognition of Music. Psychology Press, 1997

Mary D. Sheridan.Play in Early Childhood: From Birth to Six Years . Routledge, 1999

韩棣华. 0-3岁婴幼儿心理与优教[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 1999 P245~248

菲利斯·卫卡特著 林翠湄译. 动作教学—幼儿核心的动作经验[M].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P10-14

少儿音乐启蒙教育精选篇5

关键词:启蒙;音准;小提琴;唱谱;幼儿教育

一、“音准”启蒙在幼儿小提琴学习中的意义

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帕尔曼•卡萨尔斯曾经说:“弦乐器的技巧练习是最难见成效的事情之一。其左手技巧则更难掌握,仅就音准一项就足够一个演奏者花毕生的精力去掌握。”可见,音准问题伴随着小提琴学习的全过程,而幼儿小提琴的音准的启蒙教育是最难突破的问题。3岁幼儿在听觉方面的机能已经趋于成熟,所以,最初的音准启蒙教育应当从这时开始,尽早的进行音准训练对学习小提琴也是有着相当大的帮助。小提琴的音准问题一直是小提琴教育与演奏中的一个久功不破的难题。琴童每天都会付出很多时间在音准的纠正上,但即使是这样,在向他人展示自己的练琴成果时音不准这一现象还是时有发生。因此,音准启蒙在幼儿小提琴教学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一名小提琴老师也应当尽早培养琴童的音高感,让孩子们尽早解决音准问题,自由翱翔在音乐的殿堂之中。

二、“绝对音高”的概念与培养方法

1.音阶练习是培养绝对音高的基础。每天练习音阶的目的就是拉准每一个音,但对于每一个初学小提琴的琴童普遍喜欢演奏欢快或是令人感动的旋律,音节练习被认为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实际上,坚持音节练习是训练绝对音高、建立内心听觉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与此同时,音阶练习也可以建立正确的手型,曾强手指触感。伟大的犹太裔小提琴家海菲兹曾经不止一次阐明过这样的观点“小提琴演奏技术的基础就是音阶,它是小提琴演奏技术最重要的方面”。由此可见,音节练习一定要成为小提琴初学者的基础性练习,坚持音节练习对建立绝对音高也有着莫大的帮助。2.听觉是音准的“灯塔”。对于听力正常的琴童来说,音准问题的根源在于日常练琴时没有充分利用双耳仔细地辨别自己演奏的音高是否准确,并且对于那些不准的音没有采取纠正措施。双耳没有起到监督与“引路”的作用,于是也就养成了拉不准的习惯,绝对音高自然无法建立。琴童在日常练琴时,都要利用双耳监督音准。实践证明,琴童千万不能认为自己的第一直觉是正确的,有时加上有钢琴作为音准的框架校正也是行之有效的。通过长时间的练习,正常的儿童一定能够培养绝对音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养成一个良好的音准练习习惯。众所周知,一旦习惯养成,想演奏错误音准都是不容易的事情。3.建立良好的左手手型。伟大的小提琴教育家加拉米安说:“良好的音准主要是建立在由耳朵指导的触指感觉上的。”手型到位,音准自然会到位。建立正确良好的手型对小提琴音准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训练初学者时,教师应当让琴童尽早建立同一根弦上一指与四指的纯四度手型和相邻两根弦之间的一指与四指的纯八度手型。可以说听觉与手型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这与绝对音高的建立也有着极大的帮助。相信,通过上述方法再加上琴童的努力,十二音律的绝对音高能力一定可以在儿童脑中建立。当音准达到一定水平是,再将唱谱引入平时的练习,一定会将3-6岁小提琴初学者的音准能力提升到很高的水平。

三、唱谱是学龄前儿童学习小提琴的重要环节

小提琴是声音的艺术,但是许多琴童在演奏小提琴时对演奏的声音并没有切实的认识。如何将看到的乐谱转化为动听的音乐,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唱谱。只有通过切身实践的唱谱,孩子才能对自己所演奏的音乐与音高有更为准确地把握。如果缺少唱谱这一环节,其演奏的音乐也不是发自内心的。为什么说唱谱与小提琴演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呢?在许多孩子的头脑中,只知道自己演奏的音符的具置,却不知道这个音的唱名是什么。显而易见,他们无法判断自己演奏的音高是否正确。对于初学小提琴的孩子们来说,首先需要明确的就是学习小提琴的最终目的不在于演奏多么高深的曲目,而是在于内心情感与音乐的结合与表达。小提琴只是琴童抒发个人情感的一件工具,能够打动他人内心的是对于音乐的理解。演唱是一个提高音乐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虽然现在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唱谱的重要性,但通常缺乏规范的指导,许多孩子只演唱音符的唱名,忽视节奏、情感,甚至是最基础的音准。那么琴童应当如何唱谱呢?首先,跟随钢琴唱谱。显然,学生在唱谱的时候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就是将音符的音高唱准,而有一架钢琴作为音准框架的固定是必要的。跟随钢琴唱谱对孩子的音准也有着极大的帮助。其次,边唱谱边打节拍。许多孩子在唱谱的时候只唱音符,不打节拍,以至于节拍混乱。因此唱谱时应当用手脚打拍子,并且强调出强拍与弱拍。并且,孩子们应当做到眼观、嘴唱、耳听、手打的全方位的协调发展。最后,唱谱时应当加入各种的表情记号。比如跳音要唱的有弹性,连音应唱的顺畅,再比如渐强、渐弱、渐快、渐慢等也应当注意。正确的唱谱方法不仅可以让音乐快速有效地走进孩子内心,还可以提高孩子的基本音乐素质。唱谱对于3-6岁的初学者来说也是一个必要练习任务,初学者在音准方面所得到的收获也绝不亚于演奏小提琴所得。

四、对中国未来小提琴幼儿启蒙教育的展望

幼儿教育应以启蒙教育为根基,启蒙教育又是幼儿小提琴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幼儿小提琴启蒙教育中,要重点培养儿童对小提琴艺术的兴趣,使幼儿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并找到自身长处,同时要全面提升孩子整体音乐综合素质。小提琴启蒙教育对于学习提琴的幼儿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与意义。通过对音高、节奏、技巧的学习和对音乐本质的理解,对幼儿提升智力、记忆力和创造力有着极大的帮助。有句俗语“心灵手巧,手巧心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幼儿阶段的教育必然会得到国家及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学习小提琴的启蒙教育阶段,家长的积极配合与严格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家长和老师有义务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小提琴幼儿启蒙阶段至关重要,它左右着幼儿整个学琴的过程。所以,为了培养未来中国音乐家尤为应重视启蒙教育,教师应掌握科学的小提琴启蒙教育方法,做到这点,如白纸一般纯真的幼儿才能充满音乐的色彩,在艺术的殿堂中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杨宝智.林耀基小提琴教学法精要[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2]甘玮.少儿小提琴学习小百科[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第一版.

[3]铃木镇一.铃木小提琴教材[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一月一日.

少儿音乐启蒙教育精选篇6

关键词:幼儿启蒙教育;多元文化;音乐教学研究

多元文化教育是21世纪以来兴起的一种文化思潮与实践活动,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中的音乐”以及“音乐中的文化”同样影响了人们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即“教会学生在多种音乐文化社会中懂得音乐,也包含民族音乐及其他的文化内容”等[1],是多元文化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当前许多国家已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列入幼儿园音乐教育课程中,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在世界音乐研讨会上明确指出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指导纲要。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因此,在幼儿启蒙教育阶段开展幼儿多元文化音乐教学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教师既引导幼儿学习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又适当学习其他民族以及世界民族音乐文化,让幼儿在多元文化视野下健康快乐成长。

一、幼儿启蒙教育中多元文化音乐教学理念

多元文化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在幼儿启蒙的音乐教育中渗透多元文化的思想,幼儿通过接触不同区域、不同民族文化的音乐,开阔孩子的视野,认识到世界各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和独具特色。通过感受世界各区域的音乐,增强自身的鉴赏能力,达到更好地发挥多元潜能,从而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帮助幼儿在多元文化中达到开发多元智能的目的。

(一)空间上的多元文化音乐教学理念

多元文化音乐教学的理念在空间上不仅包括我国的民族音乐,同时还包括其他国家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群体,每个区域以及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地域性音乐文化,让幼儿在启蒙阶段了解我国的地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以多元文化视野开发幼儿多元化潜能。此外,空间上的多元文化还应让幼儿了解世界其他国家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当前世界音乐文化呈现多元化方向发展,幼儿对于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接触比较多,对其他国家的民族音乐文化了解甚少,受到传播渠道的限制。在幼儿启蒙阶段教育中渗透多元音乐文化,能够使幼儿以尊重、接纳的态度适应不同的文化,避免偏执理念。

(二)时间上的多元文化音乐教学理念

音乐是人类起源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21世纪多元文化的兴起,多元文化视野下的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幼儿启蒙阶段进行多元音乐文化教学不仅是教会孩子们认知我国以及世界各国,各民族音乐文化,而是包括从古到今的所有时期的音乐。当前的幼儿启蒙音乐教育中大多还停留在经典的古典音乐和几首耳熟能详的儿歌上,对于多元化的音乐文化匮乏。随着时代的改革,音乐文化也有着飞速的发展,所谓音乐是不分时间和国界的,对于各个时期音乐都应介绍。在幼儿启蒙阶段中探索时间上多元音乐文化理念,能够使幼儿在多元音乐文化中懂得音乐。

(三)形式上的多元文化音乐教学理念

多元音乐文化不仅包括优秀的传统音乐,还包括时下流行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音乐。随着多元文化理念的不断渗透,人们开始关注原生态的音乐形式,一些民族民间音乐素材被广泛地挖掘出来。社会的转变势必影响教育的改革,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已经把“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列入总目标,指出“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2]。同样,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了多元的形式要多样,教师在挖掘多元化时不应仅仅停留在几个熟知的少数民族音乐上,每一种音乐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幼儿启蒙教育中多元音乐教学的形式上应将我国以及外国的原生态音乐文化都纳入教学基本理念中。

二、幼儿启蒙教育中多元文化音乐教学途径

幼儿启蒙教育中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应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喜爱各种趣味游戏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幼儿音乐教育的教学活动大多在游戏中获得。在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中,幼儿能初步的感知多样的世界,通过多元的音乐体验发展幼儿认知、情感等多元潜能,初步形成多元思维,为今后的学习和认知打下基础。

(一)丰富的多元文化主题音乐活动

在幼儿启蒙阶段的教育中,教师在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学时,不能单一地让幼儿感知作品的节奏、强弱、速度、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而应从幼儿的情感、生活入手体验音乐。多元文化下的主题音乐活动并不局限于音乐学科的知识技能,而是涉及与音乐相关更广泛的内容领域。例:音乐活动设计《认识世界各民族的乐器》的有关片段:1.播放有关大自然的音乐,如:流水声、鸟叫声,让幼儿感受大自然万物的美妙,然后让幼儿说出音乐中出现的自然声;2.教师告诉幼儿,在远古时代,世界各民族的人们都靠采集大自然的物品来制作乐器模仿大自然的声音。每个区域民族的音乐文化和这些原始乐器都有密切的关系;3.教师可出示搜集的典型的民族乐器图片资料,如:中国的笛子、欧洲的风笛、非洲的马林巴琴和鼓等;4.教师帮助幼儿理解这些独特乐器代表着各个民族的音乐特点。如:听到风笛就想到了苏格兰音乐文化等;5.教师引导幼儿了解这些乐器的制作材料、制作工艺等;6.教师引导幼儿组建乐队,用不同民族的乐器尝试表演,感受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韵味。上述为多元文化视野下的音乐主题活动,其目的是使幼儿了解世界各地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音乐文化,各民族相互之间用各自独特的音乐文化进行情感的交流。在幼儿启蒙阶段开展多元文化的音乐教学,使幼儿开阔视野的同时,对于发掘幼儿的多元潜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多元文化音乐教学来强化幼儿的多重能力的培养,在理解音乐的同时了解世界,了解世界的文化,使得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二)创设多元文化的音乐情境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需要通过多元文化开发其自身的潜能,在《多彩光谱》项目的教室里,儿童每天都接触大量用于启发其运用多元智能的素材,还有其他十几个各式各样的活动“角”,有时教师还可以用语言创设情境,让儿童置身于某种日常情境之中,这种模拟情境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3]。创设多元文化的情境来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和探索音乐的兴趣,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在幼儿启蒙教育中开展多元文化的音乐教学,教师根据音乐的故事及情感,提供有关的素材进行角色的扮演,创设一定的音乐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体验感悟音乐。教师在创设多元的音乐情境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把幼儿的情感体验与多元文化的理解结合起来,使幼儿通过情境的创设达到了解背景文化,同时理解和接纳不同的音乐文化。教师运用多元化的情境创设,综合不同领域的文化知识,引导幼儿认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学等相关方面的内容,感知音乐与文化的关系。在选择授课手段时,教师可运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去关注幼儿的兴趣,充分使幼儿自主学习,获得充分的体验。例如:在非洲世界杯足球赛期间,教师就可以举行一个“非洲之旅”的主题活动,引导幼儿从语言、服饰、食物、风土人情等入手,探究非洲与我国不同的文化民俗,在了解民俗文化的基础上,教师将幼儿的兴趣引导到感受音乐上,请幼儿欣赏世界杯足球赛主题曲《哇卡哇卡》,思考与我国歌曲的风格是否相同,然后欣赏非洲黑人手拿非洲鼓,载歌载舞的音乐。最后,教师创设情境给幼儿提供相应的非洲服饰,乐器引导幼儿边歌边舞,进一步通过创设的情境感受非洲的音乐文化特色。

(三)开发多元文化的音乐环境

在幼儿多元文化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多元环境的开发与利用,以提高幼儿感受音乐文化的审美能力。教师可设立音乐专用教室,放置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乐器,也可选择制作一些乐器模型或者提供一些实物图片等方法扩大幼儿的视野。此外,教师还可搜集有关音像资料,如电影、纪录片等让幼儿了解不同的音乐文化。在教室的音乐角放置不同肤色的玩具娃娃,陈列不同民族的表演服装,以便幼儿从视觉上产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环境相互结合,丰富情感体验,产生对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音乐的感受力。教师还可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播放各种风格的歌曲,包括不同民族的民歌的播放以供幼儿欣赏,创设一种多元音乐文化萦绕的环境,丰富幼儿的听觉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幼儿多元音乐文化的感受力、想象力以及表现力。教师也可通过举办“音乐会”以及节日晚会,搜集编排不同风格的作品,让幼儿去表现音乐,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多元文化的兴趣和探究能力。在此环境下,幼儿能潜移默化地接纳不同地区、不同区域的多元音乐文化,由此发挥幼儿的多元潜能。除了幼儿园环境可利用开发外,还可开发利用家长资源和社会资源。家长方面,可带幼儿多参加一些音乐会演出,感受直接的现场音乐氛围,也可利用互联网信息,引导幼儿接触多元音乐文化。有的家庭利用闲暇时间进行旅游时,家长也可搜集异国他乡的风俗文化,给孩子进行讲解,这无疑是最有效的教育资源,在欣赏异国风情的美景的同时,也了解了其特色的本土民俗音乐文化,让孩子们有兴趣去欣赏多元的音乐作品。如果有的家长恰好是其他民族,教师可邀请这些家长来幼儿园介绍自己民族的音乐文化,这样能极大地激起幼儿对多元文化了解的兴趣。社会资源方面,当前互联网的发达,社会交流的日益频繁,为我们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如:社会中经常有世界各地民族音乐专题音乐会或讲座,教师可鼓励家长带孩子去观看欣赏,让幼儿感知各民族各区域音乐的特点,了解其乐器的外形特征、音色、代表曲目以及演奏方式等方面的特点。为了更好地让幼儿接纳多元音乐文化,家长和教师还可邀请音乐爱好者到幼儿园进行讲解演示,提供适宜的教学内容,现场演奏曲目,激发幼儿对多元音乐文化的好奇与兴趣。此外,教师还可充分地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利用废旧物品自制民族乐器,并指挥幼儿用这些乐器进行演奏,充分调动幼儿对于多元音乐文化学习的主动性。

三、幼儿启蒙教育中多元文化音乐教学评价

幼儿启蒙教育中多元文化音乐教学的评价制定应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以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健康发展为目的,评价内容应多元化,评价与幼儿的学习密切联系。教师应把握以下几个评价环节:

(一)立足本土音乐文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随着社会的飞速开展,弘扬民族文化是我们立足世界之本,民族音乐是学习的主要内容。在评价体系上,我们应紧扣本土音乐文化,通过接触不同区域的音乐文化,扩宽听赏范围,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其审美意识,达到对祖国的热爱,对本土音乐文化的热爱。

(二)传承中西合璧的音乐文化

优秀的音乐文化不仅是本民族的,在评价幼儿启蒙音乐教育中,更应该立足世界,中西合璧汲取世界优秀音乐文化精华。在意识上要培养幼儿认识到世界各地区的音乐文化和本民族、本地区的一样优秀,通过感受全世界、各民族的音乐,增强幼儿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音乐文化风格和特点,反映其生活的内涵,在评价幼儿多元文化音乐教学中,对幼儿多元文化精神的培养至关重要,如非洲音乐的介绍中,其民族特有的节奏特点表现出了民族精神,节奏是民族的灵魂,在其背后表现出了民族的坚强与不屈的精神,这正是幼儿启蒙教育中多元音乐教学中寻找的内容。

(三)定位多元的音乐文化

在评价幼儿园多元文化音乐教学中,幼儿面对的世界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定位多元必不可少。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长期让幼儿接触单调的音乐形式,必然会产生厌倦情绪。在音乐教学评价中应时刻把握多元文化的标准,考核教师是否选取各种不同的音乐文化,包括歌曲、舞曲、器乐曲等多种类的介绍,感受并体验不同音乐文化所特有的内涵,体会其中的差别,用对比与比较的眼光提高幼儿对多元音乐文化的审美标准。对于一些健康的流行音乐,我们也应不排斥,在多元音乐教学中给幼儿以介绍和讲授,充分在教学中体现多元这一标准。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幼儿能很快地融入整个多元音乐中,发挥幼儿的多元潜能,在这一标准下进行评价,教师也能最大限度地获得幼儿的真实感受和审美体现。幼儿启蒙教育中的多元音乐文化教学,在让幼儿感知多元音乐多姿多彩的同时,幼儿认知、情感以及能力多元潜能也得到了发展。多元文化音乐教学的功能不仅体现在培养幼儿的音乐才能上,也体现在促进幼儿个性自由和谐发展,发展多项思维,启迪智慧促进身心健康成长等方面。世界是多元的,音乐文化也是多元的,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特有的风格,幼儿在认知多元音乐文化,积极参与了解不同音乐文化所特有的音乐形象和情感,表达自己对多元音乐文化的感受与体验。只有深入了解感知才能弘扬多元音乐文化,才能为全人类保护和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音乐做出贡献。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区域、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文化特色,在幼儿启蒙教育阶段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学,教师既引导幼儿认识了本民族、本地区的音乐,也引导幼儿了解了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从而为幼儿创造一个多元文化的音乐世界。

作者:李笑珂 单位:南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特里斯.M.沃里克.音乐教育与多元文化[M].田林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3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少儿音乐启蒙教育精选篇7

关键词:少儿钢琴 启蒙教育 探索

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国家对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教育的多元化现象日益普遍,家长的教育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儿童的兴趣培养也被越来越重视。素有“乐器之王”美称的钢琴开始走入千家万户,少儿对学习钢琴的热情也不断升温,对钢琴充满了向往。在这一阶段,重点要放在激发和培养少儿的钢琴学习兴趣上,所以要采用正确和适当的方法来进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少儿钢琴启蒙教育的工作。 [1]

一、钢琴启蒙教育与少儿身心发展

1.锻炼少儿肢体协调,促进智力发展

人的左右两半大脑各司其职,左脑具有语言、数学、逻辑推理等思维功能,右脑具有图像、体育、音乐等思维功能。在漫长的人生中,左脑不停的为各种问题进行推理演算,而右脑却缺乏有效的开发与利用,而音乐训练,尤其是钢琴的学习,是一项需要大脑协调起眼、耳、口、手、脚同时参与的综合性活动,它能锻炼大脑复杂性,增强右脑思维能力,使左右大脑均衡发展,促进少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学习钢琴可以促进少儿智力发展,锻炼肢体协调性。

2.促进少儿情感饱满,提高审美能力

钢琴启蒙除了强调对技术基础的重视外,同时还培养少儿的审美能力,音乐之美是在各音乐要素之间的配合与关联下构建出来的,是能够激发人们情感共鸣的。培养少儿的审美能力,就是提高他们的音准,培养良好的节奏感,加强音乐记忆力,使他们能够发自内心的热爱音乐,从而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精神品质。

3.集中少儿注意力,提高联想能力

随着少儿学琴的时间越长,注意力的集中度就越高,开始可能是十分钟,后来就可能聚精会神的练习三十分钟以上。同时,钢琴的演奏还能提高少儿注意力分配的能力,弹琴需要左右手相互配合,同时还要眼看耳听,注意着乐谱上音符横向与纵向的发展,如果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力,是很难成功的演奏出完善的乐曲的。

音乐是自由的,它是丰富想象力的产物。从“大珠小珠落玉盘”到“银瓶乍破水浆迸”,琵琶的声声演奏激发出白居易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小小一只琴,却激起了李白内心的汹涌澎湃,不禁联想到那古朴苍劲的松树。钢琴音乐在孩子的认知世界中,跳音的演奏就像是活泼的小兔子,力度强弱的起伏更像是上下楼梯,酣畅淋漓的琶音就如同奔流涌动的河水。由此可见,钢琴音乐引领着孩子积极的去想象、联想,活跃着他们的思维。 [2]

二、钢琴启蒙教育教学方法

1.选择合理科学系统的钢琴教材

音乐教育尤其钢琴教育已经成了21世纪热门的兴趣特长培训。随之而来的钢琴教材的引进与编写也层出不穷,钢琴启蒙教师们在教材上的选择更需要再三斟酌,既要符合少儿的心理特点:形象生动,趣味性强,又要科学实用。

在此,笔者对现在市场上常见的几种钢琴启蒙教材进行简洁的介绍:由汤普森所编写的《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以下简称《汤》)作为启蒙教材在我国广为使用,该教材从中央c开始教授,高低音谱同时学习,循序渐进的安排知识点,每个新知识点都会配有几首曲子进行强化练习,并且部分曲子还配有教师伴奏,增加了师生的互动、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同时还有练习题。集唱,弹,写为一体,为少儿学琴打下坚持基础;《拜尔钢琴基础教程》也是常见的钢琴启蒙教材,该书对于双手的技巧性针对更强,结构内容、进度安排都具有更强的条理性和系统性。另外,我国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儿童钢琴初步教程》乐曲丰富,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由于乐曲量太大,内容结构稍显累赘,并且知识点的上下联系不强,使得它并不常用。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根据书籍特点,搭配使用,比如《汤》搭配《儿童》,挑选《儿童》中的曲目作为《也可搭配《拜尔》增加技巧练习,使它们相互扬长避短,共同发挥指导作用。

2.正确的钢琴技巧指导与规范的训练练习

学琴是从基本的坐姿开始的,坐姿对弹奏方法有很大的影响力。一般要求稳坐于琴凳的三分之一处,腰部挺直,上身可自然倾斜,这样便于将手臂的重量力量传送到指尖。其次,培养少儿正确的手型是重点,弹奏时双臂自然放松,垂于身体两侧,双肩放松。两手立于琴面上,手指与手掌成为一个拱形,我常对学生比喻“如同手握一个鸡蛋”。同时,在弹奏过程中,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学生手型变化,时时提醒,督促学生形成正确手型。 学琴的第三阶段,便是接触基本弹法:断奏,跳音,与连奏。选择科学系统的启蒙教材,有针对性的分别练习熟练后,可以选择有关三种奏法的练习曲进行综合训练,使学生学会找到异同点,促进更快掌握正确的演奏方式。同时,除了课堂上老师的教导外,也需要家长在课下监督孩子保持每天至少一小时的练琴时间,促成孩子尽快掌握重难点,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

三、少儿钢琴启蒙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对自身素质的要求与提高

现在随着琴行与兴趣培训学校的增加,行业圈的壮大以及师资的良莠不齐,使得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及教学质量成为必然要求,老师们要做到肩负师德,认真负责,重视反思,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并且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尤其偏爱情绪,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少儿身心健康与钢琴技巧获得长足发展。

2.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共同促进少儿学习

学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老师的悉心指导,孩子的认真学习以及家长的监督配合。为了促进少儿钢琴学习的长足发展,老师必须做到常常与家长沟通,告知他们孩子的优点与进步,存在的不足以及如何改进,让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孩子在课后练习中出现的错误也能及时发现与纠正,督促孩子认真练琴,保证充足的练习时间,做到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练习要求,这样有利于新的知识与技巧的巩固与完善。

总之,少儿钢琴启蒙教育是一个钢琴教师、琴童以及家长的互动过程。钢琴是乐器中最好的“演员”,它不需要靠别人的帮助,就能在你的手指下演奏出动人的乐章。但是,钢琴又是技术性最强的乐器,孩子们要掌握它,不在一朝一夕,也不在一招一式,而需要长久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少儿音乐启蒙教育精选篇8

关键词:音乐艺术;艺术教育;钢琴启蒙;音乐体系;教学强化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Music Teaching Intensification in Preliminary Phase of Learning Piano

ZHENG Hong

(Shanxi Art Vocational College, Taiyuan, Shanxi 030001)

一、钢琴启蒙阶段幼儿的音乐环境

改革开放的中国,为中外交流提供了最大的便利。今天的钢琴学童如能接受正规的幼儿园训练,而如果幼儿园的老师也训练有素,那么孩子们在园内就会一定程度上接受到类似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和蒙台梭利教育原则的熏陶,当然了,未必是名词上的频繁讲说,这些教育思想与原则,更多地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与具体的教材使用上。1.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思想原则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思想原则是,用音乐教育来培养人,造就人,发掘人的创造精神;音乐(声乐、器乐)、语言(包括朗诵)、舞蹈(包括动作、表演)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元素性的音乐,人人都能参与其间,是最适合于儿童音乐教育。它并非是期望人们学了之后都成为音乐家,而是在于把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完善人格的基础教育。经过历代教育专家的实践与修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形成了自己完整、独特的体系,奥尔夫体系在教学中十分注意对各种声响的模拟。凡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音响都可以编成游戏,并转化成“乐谱”。奥尔夫教学中的声态模拟目的是为了创造,其教学过程是:观察—模拟—实验—创造。由此可见,奥尔夫教育体系中的音乐,并不复杂,但又十分复杂。换言之,它没有把音乐偶像化、神圣化或者殿堂化。面对眼睛清澈如水的孩子们,这套教育法说,自然界的一切谐和音与不谐和音,都是构成音乐的元素,都值得模仿,都可以入乐。在观察模拟实验基础上,完成自己的声音创造,就是音乐的境界了。这种音乐理论,我们在复杂的《田园》交响曲中,不同样可以看到它的成果吗?一切均可为师,对音乐而言,“自然”才是最高级的教师。2.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启迪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的幼儿教育工作中,影响也相当广泛。几乎所有正规的幼儿教育机构中,都有一批蒙台梭利。蒙氏认为,广义的音乐是指所有悦耳的自然声音或人为的声音。如果将音乐视为一门学科,则是指以人声或乐器来表现人内在情感的一种艺术。自然天籁之于人,其影响是打小就开始的。自此之后,成长中的人加入了自己的主观感受,才成就了更高层次的音乐。

音乐自然地成为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伙伴。观察可知,音乐的节奏感,音乐的律动感,配合着幼儿身体的迅速发育,有效地协调着幼儿的肢体动作,促进大、小肌肉的发展。造物之妙,妙不可言。就心理上而言,幼儿期的情绪变化、社会行为、生活习惯等因素,都足以影响幼儿的人格特质。这个时候,和谐的音乐气氛可以舒缓幼儿的情绪,潜移默化幼儿的气质。而团体的音乐活动,也能培养幼儿互相合作的精神,将成长中的人格导向乐观、合群,音乐于幼儿,多么重要!音乐是幼儿最好的启蒙教育素材。他同时认为,三到六岁的幼儿,听觉神经系统还在发育成长中,因此并不适合做正统的音乐技巧训练。但是,音乐启蒙教育还是可以进行的。以幼儿发育呈现出来的自然音乐节奏感为基础,辅之以相应的音乐播放,歌曲哼唱,可以有效地刺激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再大一些,就要鼓励他们手舞足蹈,自编自唱,只要旋律歌词与肢体动作协调一致,那就是上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了。这个阶段,一般就是幼儿园小中班阶段,此时的孩子虽然不能在器乐方面有什么表现,但拍打个节奏,哼唱出高低,不同程度地表现出音乐的起伏感,还是可以做到的。恰恰就在此一阶段,钢琴教育的启蒙阶段也开始了。

启蒙阶段的钢琴教学,在一定的技巧训练之外,还要强化巩固幼儿的歌唱能力、韵律能力、节奏感能力、音感能力,进而发展其视谱哼唱能力,在此过程中,交叉进行引入一些小曲欣赏和曲式知识,以方便学生理解钢琴小曲的构成,在自由自发的哼唱基础之上背诵乐谱,把音乐线条,音乐形象刻画在内心。

心中有音乐,行走有节律,热爱上音乐的孩子,学起钢琴来就会其乐无穷,焕发出更大更高的热情。唯有这样源源不断的音乐歌唱学习及热情,才能有效地综合技术学习过程中的生硬单调,以发自内心的音乐感受推动器乐的表现。

二、国外音乐教育和钢琴教育同行的启示

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联合委员会音乐考级(简称英皇考级)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权威的音乐考试。英皇钢琴考级与国内钢琴考级的不同:英皇等级考试分为两类:乐理考试(Theory)和演奏考试(Practical),共八级。从一级到八级,英皇考级为钢琴学生在学习的各个阶段提供了一个又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演奏考试包括演奏、技巧、听力和视奏四个方面,更全面地考核学生的音乐能力。不同级别的乐理、听觉、视奏是国内考生目前所接触不到的——我们目前把考级简单化到了弹奏相应难度的一到两三个曲子,急功近利如此,也算登峰造极了。法国的音乐教育也非常有特色,有特点,其音乐风格也如同法国在世界上的形象一样独特。法国音乐教育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独特风格。其著名的法式教学法,追求热情奔放的性格,讲求音乐的实际效果,大胆鼓励创新和个性化。学生以练为主,特别看重动手能力的提高。法国是一个崇尚艺术和音乐的国家,音乐环境相当好。这样一来,学生学习音乐就有充分的表演场地,社会各方也鼓励学生早日获取实践经验,成为“会练”的把式。学生既可以通过听音乐会学习,也有机会作为音乐会的主角一展才华。中国音乐教育沿袭的是德(国)奥(地利)体系,效法更多的还有俄罗斯。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发展的中国社会自然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到音乐教育与钢琴启蒙教育事业。最明显的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一切追求一个“快”字,不顾客观规律,不顾学生实际,教师没耐心分析学生的特点,学生在启蒙教育过程中没有发言权,师生间沟通严重不良,施教方与受教方只遵循一个共同的“课程表”,正如林语堂所微讽的那样,注册就为了取得学分,取得学分就为了毕业证,有毕业证就为了找一个饭碗——而今钢琴考级并不能为学生升学带来什么好处,我们是不是应该彻底反思那种急功近利单纯追求速度的纯技术钢琴启蒙教育了呢?更准确地讲,是到了清算钢琴启蒙教学法的时候了。

少儿音乐启蒙教育精选篇9

[关键词]谢耿 《幼儿钢琴启蒙教程》 教学理念

一、谢耿编著《幼儿钢琴启蒙教程》的教学理念

《幼儿钢琴启蒙教材》是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幼儿钢琴入门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全册的教学理念对象是锁定在(3-6周岁)初步接触钢琴的学习的幼儿,《幼儿钢琴启蒙教程》这本教材的编写理念具体体现在:以适应儿童的发展为准则,包括智力、心理、生理等方面,并开发儿童的音乐兴趣,培养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想象力,同时,此理念也是《幼儿钢琴启蒙教程》涵义的具体体现――提倡一种开阔的立体教学思路,反映了当代多元化钢琴教育的总趋势,即把学习钢琴的基本技巧、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启发幼儿想象力,开拓其创造力,培养全面的音乐能力结合起来,全方位、综合地进行教育,为提高幼儿内在素质,进一步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这样的教学思想,《教程》始终坚持技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三位一体为中心,专门精心设计了一系列饶有趣味的教学内容,帮助和强化幼儿学习音乐,掌握钢琴技巧。

二、《幼儿钢琴启蒙教程》编著特色

1.教程中儿童启蒙教材不同风格的体现

《幼儿钢琴启蒙教程》的曲目选择,是根据符合我国幼儿钢琴学习的特点,并以寓于兴趣为准则来选择,曲目涉及广泛,如:不同国家、风格及地域的中外著名曲目,可以说曲目编写不受不同国家的限制,这样可以使幼儿在启蒙阶段接受不同音乐感的培养。在《幼儿钢琴启蒙教程》中,上册共有81首曲目,其中3首来自外国曲目改编,10首来自中国歌曲改编;下册共有76首曲目,其中15首来自外国曲目改编,8首来自中国歌曲改编,由于上册主要以认识键盘、数值五线谱、基础节拍地学习,所以在上册的编排中,选自中外曲目较少,而下册则主要以接触不同调性、音乐为目的,所以在中外曲目选择中加大了比重。在编选这些曲目时,谢耿先生对中国曲目的编选可以说是用心颇多,他在适用了一些具有传统和现代作曲手法的中外小曲后,着重的精选了一批反映我国不同地区、不同风格、儿童易于接受的民歌、童谣。例如:“湖南花鼓调”、“青海花儿”、“兰花花”、“吹起芦笙跳起舞”、“大田栽秧”、“小白菜”、“陕北风光多么美”、“藏族姐姐献哈达”等,旨在幼儿刚开始学琴的启蒙阶段,就植根在民族音乐的肥沃土壤里,受到我们丰富多彩的民族音调熏陶和感染,必然会对我们伟大祖国和美妙的民族音乐产生无限热爱之情,在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中,极其自然地树立起幼儿的民族自豪意识。

2.教程中反映儿童生活,贴切儿童趣味的特点

这也是《幼儿钢琴启蒙教程》的一大特色,是谢耿先生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的积累与科学教学方法吸收的表现。谢耿先生专门根据《幼儿钢琴启蒙教程》的需要、巧妙结合教学要求与技术训练而创作的作品。其实谢耿先生早在五十年代,谢耿先生就创作了一些有影响的钢琴作品,《霓裳羽衣曲》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大型钢琴曲,(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在《幼儿钢琴启蒙教程》中,谢耿先生也将这首曲目改编成简易版本,适合幼儿弹奏,谢耿先生正是凭着这种教学与创作的双重能力,使《幼儿钢琴启蒙教程》的整体风格和教学思想得以完美的统一,保证了此教材的完整性、系统性和连续性,根据教程中儿童趣味的具体体现,本人归纳了以下两点:

(1)教程中善用儿童化言语进行教学

在教育心理学中,音乐想象根据所接触事物内容的新颖程度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类,其中再造想象就是对幼儿进行儿童化言语的理论依据。再造想象,是根据音乐表现者对音乐的描述,有意识的让音乐内容在人脑种形成相对应的音乐形象过程,这就是音乐再造想象。例如:在此教材中,把半圆形的手型比喻成蒙古包,手背是屋顶,手指是支撑蒙古包的架子,屋顶是圆的,所以手背的关节要突起,架子要立稳,手指更要支撑好等形象的比喻方式,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时令他们对学习记忆深刻,那么,手型自然也就容易摆到位了。所以,该教材对幼儿进行讲解时,运用再造想象理论与幼儿语言相结合,将所学知识完全理解、接受,这也是该教材将再造想象理论具体化的表现。

(2)根据幼儿生活情趣,为钢琴曲编写相符的歌词,使幼儿理解曲目涵义

《幼儿钢琴启蒙教程》除去钢琴入门准备阶段的课程,其余阶段上、下两册共168课程,其中只有10首练习曲,其余课程则由形象生动、形象鲜明的乐曲组成。匈牙利钢琴教育家柯达伊强调“不先唱歌就开始学乐器的儿童一生中注定没有音乐。”唱歌中音的高低、长短、强弱、节奏等音乐的基本要素和歌曲旋律的情绪,特性都会使儿童获得音乐的感受和感觉。莫扎特说过,“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提高儿童练琴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上册第43课“在那樱花开放的地方”,课程将歌曲配以与音乐相符的歌词,在学习弹奏曲目前,让幼儿将曲目当歌曲唱熟,然后再来学习如何弹奏,这样幼儿弹奏时不会有陌生感,会感到亲切,那么自然会在弹奏时,将所唱的感觉投入到曲目中,同时也将所学的技能与情感相结合。所以,在某一情况来说,当幼儿的钢琴技术与情感不能充分结合时,可以自行配以与曲目相符的歌词,激发儿童自身的协调能力,对幼儿学习音乐兴趣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3.曲目结构依据幼儿生理及心理特征,编排适合幼儿循序渐进的学习

《幼儿钢琴教程》中的“教程”应理解为:钢琴教学的进程,其目的应使学习内容具有系统性、目的性和科学性,既符合钢琴的特点,也符合演奏者的生理、心理特点,既要有技巧性和技术性,也应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同时具有民族性,所以,教材结构内容的布局对于在实践钢琴教学中,是扮演着决定性的重要角色。

参考文献:

[1]邵义强.世界钢琴教育与钢琴教本[M].全音乐谱出版社,1997.01.

[2]林崇德.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1990-2000.

[3]刘耀中.心理学.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4]刘沛.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09.

[5]詹艺虹,詹艺军.探讨新世纪儿童钢琴启蒙教学[J].2005.5.

少儿音乐启蒙教育精选篇10

关键词:钢琴启蒙 教学方式 改进措施

随着我国近些年总体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发展水平也在不断的上升,人们逐渐意识到启蒙教育的重要性,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启蒙教育是人生的开端,也是发展中的关键时刻,幼儿在发展的初期犹如一张白纸,良好的启蒙教育就是人生一个好的开端。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而现在,作为启蒙教育之一的钢琴练习已经步入了千家万户,在世界许多经济发达的国家,钢琴已经成为了儿童启蒙教育的首选乐器。因为,钢琴本身所具有其他乐器所的无可比拟的丰富表现力,它可以让儿童以舒适的坐姿弹奏美妙的乐章,培养孩子的气质。最重要的是,根据科学家们长期的研究表明,钢琴教育是开发儿童右半脑和智力最有效的途径。因为学习钢琴不仅要求儿童的脑、眼、手、脚、耳全身心投入并协调配合,还能培养儿童的协调能力、阅读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听辨能力以及忍耐力等各方面的能力。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学习钢琴让孩子更加的聪明,这也就促进了钢琴启蒙教育的快速发展。

一、钢琴启蒙的发展现状

当今社会,孩子成为了很多家庭唯一的寄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有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学习各种艺术特长,从小培养孩子的天赋与能力,但是却忽略了孩子的兴趣爱好,甚至有些家长存在攀比的心理,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孩子更显得优秀,逼着孩子长期进行钢琴练习,这样一来,让本来就辛苦的钢琴练习变得更加无趣,使得孩子们对钢琴更加没有热情,启蒙教育也就变得急功近利,甚至可能影响孩子后期性格的变化。

另一方面来看,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由于需要长期的钢琴练习,但是受孩子年龄特点的影响,在弹奏钢琴时很容易出现姿势错误的现象。在练习钢琴时,由于孩子的身高不够,双脚很难落地,为了保持自身的平衡,许多人会习惯性的用手扶着钢琴,这样一来弹奏时的姿势就出现了错误。时间久了之后还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

此外,启蒙教育最缺乏的就是兴趣培养。如今很多钢琴老师在教学时往往不太在乎孩子的天赋问题,只是一味的让学生进行练习。但是幼儿很难自己产生对钢琴的兴趣,而且钢琴是一门技术性要求很高的乐器,短期的培养很难看到实际的效果。所以启蒙教育在最开始很难看到效果,时间长了很容易给幼儿留下枯燥无味的印象,在心理上让启蒙教育变成了被动学习,影响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二、新形势下钢琴启蒙的发展要求

新形势下的钢琴启蒙教育要解决现在存在的一些问题,将钢琴启蒙教育与学生发展联系更加紧密,而不是忽略儿童启蒙的重要性。新形势下钢琴教育要求突出学生艺术与心灵的交流,练习曲目只是开发智力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应该注意到儿童个体的发展,给孩子适当的休息和鼓励,用兴趣指导儿童进行钢琴练习。

(一)采取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幼儿启蒙教育更是如此,只有以兴趣为教学导线,通过兴趣的培养来促进儿童对音乐以及美感的培养。让儿童将钢琴学习看成是快乐的事情,这样才能起到启蒙教育的作用,才能通过钢琴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幼儿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比如,在进行钢琴启蒙教育时,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感知各个音符代表的节奏。结合动画片的效果让幼儿了解音符的变化。也可以教幼儿弹奏简单的儿歌或者是动画片主题曲,结合动画的效果,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或者让他们进行演奏,给幼儿适当的鼓励,孩子们都是需要被安慰和鼓励的,通过动画的影响让他们在钢琴练习中能够参与到动画中,模仿动画片中的人物来弹奏钢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表现力。启蒙的真正目的就是激发孩子身体中的潜能,而兴趣性的钢琴启蒙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让他们跟着音乐想象场景,并利用钢琴来表现场景,促进幼儿表达能力的发展。

(二)创造愉快的教学环境

有心里学家认为:“愉悦,是儿童最初的美感本能”。音乐对于幼儿的成长来说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愉悦的教学环境能够在儿童在耳濡目染中进入到音乐的氛围中来,并在音乐中感受另一种美的存在,也就是说,让儿童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下学习钢琴,能够使他们更容易产生兴趣。再加上优美欢乐的曲目联系,也有周培养儿童的心境,让他们保持一种愉快美好的心情。在平常的钢琴启蒙教学中,可以刻意让儿童多听一听优美欢乐的曲子,固定练习钢琴的时间,通过规律性的学习,能够保持儿童练习的稳定性,让他们能培养起自己的认知能力并促进儿童身心发展。

(三)适当的肯定与表扬

另一方面来看,儿童都具有渴望引起关注的被人肯定的心理。因此在钢琴教学中,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学会认真的聆听孩子的弹奏,并给他们适当的鼓励。亲切和蔼的感情能够让儿童产生那个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也能够让他们更有认真练习钢琴的热情。如果儿童长期压抑的独自练习钢琴很容易封闭自己的内心,变得孤独沉默,因此,家长和老师能够参与到儿童的练习中,并给他们鼓励表扬,将促进儿童积极的心理状况的发展。

三、结语

新形势下的钢琴启蒙教育给儿童带来了很大的学习压力,所以家长和老师更应该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为儿童身心发展考虑,用兴趣培养孩子。

参考文献:

[1]王志强.关注“星海杯” 感受钢琴教学――“星海杯”第九届全国少年儿童钢琴比赛采访录[J].小演奏家,2002,(11).

少儿音乐启蒙教育精选篇11

一、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现状

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能影响儿童正在发育的大脑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有助于逻辑与抽象思维、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开发,这一观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支持。[3]在婴幼儿早期教育中,音乐启蒙教育已经越来越高亮起来。

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被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基于对前面所提及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深信不疑,美国佐治亚州州长泽尔?米勒已提出了一项令人叫绝的建议:作为该州预算计划的一部分,拿出10.5万美元,使该州所有新生儿(每年约10万名)出院回家的时候,带上一张古典音乐激光唱盘或一典音乐磁带。

又如,英国正开展“音乐一对一计划”,这个项目致力于总结适合两岁以下儿童发展的教育实践。“音乐一对一计划”力图将关于婴儿音乐性的最新理沦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帮助父母及照料者采用更适宜的教育方法。计划首先要求收集信息,包括父母的每日音乐活动、对家庭音乐生活的态度、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在此基础上探讨怎样将音乐应用到两岁以下孩子的每日生活,要求教师必须与父母建立信任,形成彼此认同的伙伴关系:同时.教师必须找到适宜并受到双方认同的教育模式这类与家庭相关的灵活工作为音乐教师的职业规定提出了挑战。

再如,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作为连接母婴间音乐纽带的亲子歌曲。探讨音乐如何成为亲子活动的一部分—女人哼唱儿歌和用音乐育儿的方式,音乐对她们的观念、情感和作为母亲的身份认同感的影响,以及通过音乐游戏和表演与孩子形成的互动类型和相互关系。

此外,还有许多国家也对婴幼儿的教育极其重视很早就提出了应对0~3岁的婴幼儿进行智力的开发。比如,新西兰早期教育提出:教育要从出生开始。秘鲁、加纳等国家把0~3岁教育已列入了国家行动计划。他们认为:3岁以前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是早期教育的关键期,也是婴幼儿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口语、数字逻辑概念掌握的关键期,是行为、性格、人格发展的奠定期。[4]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终身教育理念的建立,对婴幼儿实施良好教育成为广大家长更加强烈的愿望,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也开始重视对婴幼儿音乐的启蒙和智力的开发。

总之,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对发展婴幼儿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增强幼儿听力和记忆力,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5]早期音乐启蒙不仅可以增进婴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还能开发右脑,从而使左右脑平衡发展,犹如给宝宝的想像力、创造力及记忆增添一副飞翔的翅膀,使之能发展得更卓越。

二、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方法

对婴幼儿早期音乐能力发展提供支持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母亲对孩子轻柔说话语气和歌唱节奏、让婴幼儿聆听更多的声音和各种风格的音乐,以及亲子间的简单音乐游戏都是适宜的形式。婴幼儿早期的音乐感知能力与其后儿童期、青少年期音乐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承继性,为婴儿营造一个丰富的音乐环境,让婴幼儿沐浴在与其音乐感知能力相适宜的音乐环境里,将能提升和培养其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并对其今后音乐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倾听

在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倾听应被放在重要的位置。因为听觉是音乐体验和学习的基础。一般说来,婴幼儿各种生理器官都处于未成熟的发育阶段,因此给他们聆听的音乐应以优美、欢快、流畅的乐曲为主,还可以结合语言的发展学唱一些儿歌童谣。同时,对于婴幼儿而言,应将音乐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在自然和谐的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体验音乐,既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他们能的身心健康成长。

(1)音乐

婴幼儿,特别是婴儿,主要是通过听音乐促进其听觉能力的发展。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他们获得音乐艺术美的熏陶和娱乐的愉悦感。听音乐可以配合孩子一日生活中的一些活动来进行。配合孩子一日生活活动听音乐,主要目的是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气氛和情绪,使孩子吃得香甜,睡得舒适,玩得愉快,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孩子无意识记的特点,在头脑中积累美好的音乐印象,为培养婴幼儿的音乐文化素养,发展音乐才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2)妈妈歌

对婴儿来说,母亲的声音是他/她最喜欢、最能接受的声音。妈妈的歌声是最美妙的,所以不必担心自己的演唱能力有多少。母亲唱歌时,可将婴儿抱在膝盖上、怀抱里或陪着婴儿入睡。这样,既有肌肤的接触,又有母亲的体味包围,加上听到母亲的声音,促使婴儿一起感觉,对婴儿大脑产生极佳的影响。[6]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可以教孩子学唱歌在教孩子学唱时,要让孩子看着妈妈的口型和面部表情,跟着妈妈的歌声学,这样可以帮助孩子领会内容,吐字清楚地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情感。[7]

2、交流

研究发现,快乐的核子们都拥行——些共同的素质,包括较有自信、乐观、有自制力等良好的亲子交流,将有助于形成良性的亲子依恋关系,促进婴幼儿各项能力,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在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互动歌曲、音乐游戏、律动体操这些亲子交流活动形式与内容,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

(1)互动歌曲

已有研究表明,亲子的互动歌曲,尤其是熟悉的命名类歌曲,如“你的鼻子在哪里?”、“你的嘴巴在哪里?”这些歌曲,以及动作类互动歌曲(躲躲猫和躲藏游戏等)和带有丰富手势的歌唱互动,对于幼儿的语言习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能在咿呀哼唱这些互动歌曲时,通过这种对单词和对应动作的配对情境,学习特定的语言元素。成人可与幼儿一起听音乐、唱歌,并引导幼儿做有节奏地拍手、敲击等游戏,用爱心来开启幼儿的音乐之门,帮助他们感受音乐的乐趣,进行音乐体验。[8]成人可以和幼儿一起玩能制造各种声音的游戏:如让幼儿配合音乐来用小木棒敲击翻过来的桶、锅、盆、陶器以及各种能敲击出悦耳声音的用具;和幼儿一起将沙子、小石头装入废弃的纸盒或不透明的小瓶中,做成多种小“沙锤”,让幼儿区分不同的声音并用它们来打节奏;家长可以准备多个同样的碗或玻璃瓶,分别装上不同量的水,让幼儿用汤匙轻轻敲打,倾听它们发出声音有无区别;家长还可引导幼儿用不同材质的物品,如玻璃纸、纸袋等发出声响。总之,成人可以充分利用一切周围环境中可用的东西,增进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与感受。

(2)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游戏活动。它与其它游戏活动的主要区别在于用音乐配合、指挥、促进、制约游戏活动及其变化和发展。在音乐游戏中,音乐与游戏活动的关系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音乐伴随着动作,使之更加生动、活泼、协调、优美,同时,动作又能帮助幼儿具体形象地感受、理解音乐,获得相应的情绪体验,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9]

父母可在家里为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音乐环境。

如经常播放音乐,并根据孩子“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以动作来表达和理解内容,引导孩子随着乐唱唱、跳跳、玩玩,把音乐和玩耍融于孩子的生活之中。这种在音乐伴随下的游戏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智力才能,协调和发展幼儿的动作,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几方面健康成长的良好手段,也是符合婴幼儿年龄特点,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一种音乐启蒙教育方式。

3、律动体操

在婴幼儿教育的传统观念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运动的认识。然而,这其实是一种思想误区,因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身体成熟是第一位的。婴儿的骨骼、关节、肌肉由瘦小、稚嫩发展到粗壮、有力,这些都与运动分不开。成人在注重孩子学习的同时,也一定要督促他们加强体育运动。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是孩子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婴幼儿在律动和体操中,不断发展这手脚活动男的能力,并且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婴儿主要通过感官及身体动作来探索周围世界,在看、听、抓、滚,爬的过程中,了他们周遭的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以较宽广的的方式来探索世界。他们学会了摆弄物体,了解语言,以及描述他们正在做些什么,至于动作技巧的发展方面,他们则是对自己的身体,以及自己的身体能做什么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他们知道自己可以在所处的空间里有目的的移动身体。[10]

在3岁之前,幼儿应该能感觉稳定的节拍,也能依照稳定的节拍走路。这种基本时间感及节拍能力是让幼儿毫无困难的获取早期基本动作技巧的主要能力。简单的动作经验课促进幼儿动作技巧的发展。

[11]

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或舞蹈,主要是教孩子学习符合营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和情绪做动作,能够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在身体各部分做动作时,能通过运动神经去感知音乐艺术美,同时,又通过协调优美的动作去表达音乐的内容情绪,这些活动可以发展婴幼儿的动作和节奏感,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地发育成长。[12]

三、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注意点

1、正确的育儿观

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应该是:身心健康、品德高尚、人格完善、智力健全。对于3岁前的幼儿来说,音乐启蒙教育并不一定能使他们成为从事音乐工作的专业人士,但音乐启蒙给予幼儿的早期的丰富感官刺激和运动经历,可以改善大脑神经通路的结构和功能,对以后各种学习能力的形成具有终生的影响。

必须走出音乐启蒙教育是为了成名成家的这一误区,这不应成为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最终目的。音乐启蒙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感受音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素养及审美能力,培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愿望,会使他们今后的生活更美好。而是让孩子具有审美能力,体会和联想音乐中所传达的感情,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

2、音乐的选择

在选择对婴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的教材时,需注意教材的难易程度,既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同时也要适当的给他们一些提高。采用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让孩子从小接受这种优美、明朗、向上音乐的熏陶,陶冶高尚的情操,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具体需注意以下三方面内容的考虑:

(1)音乐作品的内容

教孩子演唱和欣赏的音乐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应当是孩子可以理解感受的,思想感情应当是健康活泼的,旋律应是动听的,为孩子所喜听乐唱的。切忌要把父母爱唱的成人歌曲教孩子唱,因为这种歌曲的内容情感往往是孩子难以理解感受的,歌曲的音域、节奏以及演唱技巧是孩子难以胜任。

(2)亲子歌曲的音域

亲子共唱的幼儿歌曲应当考虑到孩子的演唱音域,因为幼儿的肺活量不大,声带正在发育,如果所选歌曲音调过高或音程跳动太大,会造成幼儿声带过度紧张和呼吸不协调,影响发省,甚至造成声带的损伤。因此,选用亲子歌曲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这一生理特点。一般而言,三、四岁幼儿演唱音域为3度或4度,年龄更小的孩子其音域越窄。

3、亲子活动的设计

少儿音乐启蒙教育精选篇12

关键词: 学前儿童 钢琴启蒙教学 教学实践

音乐可以开拓人们的思维,在欣赏音乐或创作音乐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文化素养进行联想,对作品做出不同的理解和表现。可以说,音乐对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能力具有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最新研究表明,幼儿3岁时,学习音乐能提高他们今后的学习成绩。科学家证明,那些每天练习钢琴10分钟的孩子在智力测验中得分高于其他同龄的孩子。这个年龄的孩子接受音乐教育,将对孩子大脑发育产生长期影响,定期的音乐训练改造了大脑部分“零件”,也提高了孩子的创造力和学习认知能力。学习艺术是有一定特殊性的。万事开头难,开始学习一项技能时,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前儿童学习钢琴,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让孩子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音乐带来的乐趣,从而引导他们喜爱钢琴和音乐是最重要的。

一、学前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现状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思想意识的不断强化,钢琴因具有极宽的音域和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当之无愧地成为“乐器之王”。钢琴教育在各种音乐教育中凸显出其重要性,使钢琴这件西方舶来的乐器,在中国仅短短百年发展历史,便形成了目前巨大的市场和繁荣的发展势头,的确令人振奋和欣慰。

钢琴的日益普及化,让社会和家长意识到了“童子功”的重要。钢琴也成了“早教课”中的一员,4、5岁的琴童比比皆是,3岁上钢琴课也屡见不鲜。那么,孩子几岁可以学习钢琴呢?是不是年龄越小越好呢?

钢琴学习因为手脚并用,且左右手需要弹奏不一样的内容,在训练身体平衡的同时,又能促进儿童大脑右半球的活动,也就是专家们所称的开发右脑,而格外受家长们的青睐。但是,钢琴作为一件乐器,并不是越早学习效果越好。很多专家称幼儿手能握笔即可进行钢琴学习,这只是基本的外在条件。钢琴学习与训练能够促进儿童听觉、视觉和思维发展,能促进和调动孩子多个器官及协调手脚的运动,但与此同时,需要孩子持之以恒地不断练习,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而年龄小的孩子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毅力。所以,对于学前儿童的钢琴启蒙教育,家长和教师要遵从这一时期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有效引导。学前儿童、教师、家长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二、针对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

1.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概括地讲,学前儿童心理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点:

(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学前儿童包括幼儿主要通过感知、依靠表象认识事物,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儿童时期的整个认知过程。

(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识性

幼儿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仍然很差,很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向,因而行动表现出很强的不稳定性。在正确的教育条件下,随着年龄增长,这种状况逐渐有所改变。

(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3岁前,儿童已有个性特征的某些表现,但这些特征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外界的形象而改变,无论在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才能方面,以及对人对己的态度方面,都开始表现出独特的倾向。这时的个性倾向与以后相比虽然还是容易改变的,但已成为一生个性的基础或雏形。

在钢琴学习过程中,这些特点表现得尤为明显:家长在为孩子选择钢琴这件乐器时,会问孩子喜不喜欢,孩子们很容易把钢琴作为一件“大玩具”而接受,漫无目的弹奏、根据自己的意愿摇头晃脑,纯粹是听个动静,玩得不亦乐乎;一旦正式进入学习状态,有的孩子就出现不听老师讲解,精力不集中等现象。如何让孩子一直维持热忱、持之以恒地学习和练琴,似乎是琴童家长和老师最头疼的问题。

2.教师在钢琴启蒙教学中的理念

(1)教学中要把握好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钢琴启蒙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除了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外,教师还要尽量用儿童语言进行教学,不高高在上,尝试和孩子成为朋友,善待每一个孩子。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等待老师去发现。传统钢琴一对一的授课方式,更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为其制定适合个性发展的学习道路。

教学中要注意孩子注意力和情绪的变化。钢琴不像舞蹈或者武术,都是集体课的形式,有很多同龄孩子在一起学习、一起上课,钢琴这件乐器的特殊性注定了钢琴课只能是单独授课的形式。尽管现在出现了电钢琴的集体课启蒙教学形式,但是传统一对一授课方式仍然是钢琴启蒙课的主流。课堂上,只有一位教师和一个学生,学琴过程较为枯燥,学前儿童难以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状态,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注意孩子情绪的变化,及时做出相应调整。比如,弹奏孩子熟悉的乐曲,或休息、或游戏保持孩子学习积极性。教学内容深入浅出,不要让孩子觉得难而产生畏惧心理。

(2)教学中要遵从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学龄前孩子在性格发展方面有很多不稳定性,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时不妨让孩子多接触一些自己喜欢弹奏和演唱的乐曲,通过长时间学习和摸索确定孩子感兴趣的内容。

孩子的兴趣不只要培养还要尊重。有些孩子并不是自愿学习钢琴,父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或跟风学习,或夸大学习难度,或强迫孩子练习,都会让孩子觉得学习钢琴是一件很累的事情,是一个很大的包袱,因此与父母的关系变得很紧张,破坏对音乐该有的兴趣。尊重孩子的兴趣与兴趣的培养应该是共存的。

首先,在钢琴启蒙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启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让儿童充分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上课时,老师可以弹奏节奏鲜明、简单熟悉的乐曲,让孩子们在听音乐的同时把自己联想到的事物描绘一遍;还可以鼓励孩子敲击琴键,让他们用手指让钢琴发出声音,由此让他们体验学习和弹奏钢琴的乐趣。

其次,集体课的方式提高学习钢琴的兴趣和乐趣。学琴儿童在练琴过程中比较缺乏自觉性和积极性,老师可以通过交流和互动的方式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再次,登台表演,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表现力。艺术在于表现,比赛和演出给予孩子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从准备到登台的过程中,不论是老师、家长还是孩子本身都会全身心地投入,在老师的鼓励和不断练习过程中,孩子的能力会得到提高。

在儿童学习钢琴的启蒙教育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非常重要,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孩子的兴趣尤为重要。因材施教是我们经常说的一个话题,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兴趣的培养也不是一时之事,要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学习钢琴的乐趣。

三、学前儿童钢琴启蒙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适宜的练琴氛围

家长在为孩子选择了钢琴学习道路之后,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心态,思想上还要有明确的目标,避免过强的功利性。学习钢琴不仅是为了考级和掌握一技之长,而是把学习钢琴作为一个了解音乐、培养音乐感的目标和手段。过早地给孩子确定发展方向,逼迫孩子学习;或者放任不管,任由孩子自生自灭都是不可取的。家长在孩子学习钢琴的初期,给予合理有效的帮助而不是强迫,这样在孩子的练琴过程中有家长的陪伴,孩子就能够在亲切、轻松的氛围中进行钢琴学习。

2.选择合适的钢琴启蒙教材

现在市面上的钢琴启蒙教材很多,大多是引进和沿用西方传统的钢琴启蒙教材,如《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巴斯蒂安钢琴教程》、《小宇宙》等,国内出版的教材有李斐岚编写的《幼儿钢琴教程》等。

这些教材的共同点都是钢琴启蒙的经典教材,且经过了多次修订,有一定的权威性,对于学前儿童识谱能力的培养和手指训练有很大的帮助。但毕竟是沿用多年的教材,不但时代性上略差,大部分曲目对于现在的孩子们而言很陌生。建议作曲家们和音乐教育家们,特别是从事钢琴启蒙教育的一线教师们,能够多从孩子们熟悉的曲目中选择和改编成为浅显易学的钢琴曲,鼓励创作四手联弹和双钢琴的作品,增强钢琴学习趣味性和新鲜感。当然,传统曲目也是必不可少的和不可或缺的。

3.注重学前儿童音乐素养的全面培养

钢琴启蒙教学并不是简单地教孩子弹会一首乐曲,学会多少技巧,而是注重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培养。在课堂上融入唱歌、基本乐理、视唱练耳甚至舞蹈等音乐相关学科的知识,拓宽孩子知识面的同时,使儿童音乐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情感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上课时,规范严谨的教学是必需的,但是,教师的爱心和丰富的知识涵养等人格魅力,对孩子来说才是最吸引他们的,也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目标。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具有不稳定性和局限性,容易改变的同时,也已经成了一生个性的基础或雏形。这时的启蒙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既然家长帮助和引导孩子选择了钢琴学习,就要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树立正确的观念,不强迫孩子学习,为孩子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钢琴启蒙教师不仅要教授孩子学会弹奏,而且要以钢琴这件乐器为媒介,给孩子们打开一扇门,铺就一条学习音乐的道路。通过兴趣培养,增强孩子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对美的感受力。

愿孩子们都能在快乐中学习钢琴,感受音乐之美。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2]王懿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但昭义.少儿钢琴教学与辅导.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4]司徒璧春,陈朗秋.钢琴教学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少儿音乐启蒙教育精选篇13

(一)孩子沦为学习的机器

在中国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所有家长都有共同的思想,即望女成凤、望子成龙,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家长们在孩子启蒙阶段就给孩子报很多的培训班,一个孩子可能要同时上4到5个培训班,包括:音乐、美术、奥数、国际象棋和语文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彻底沦为学习的机器,对任何科目的学习都产生厌倦情绪,即使孩子原来对钢琴感兴趣,也没有精力和心情去学好。

(二)教学模式落后

我国相对于国外,在音乐启蒙发展上比较晚,目前使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用于现阶段钢琴的学习。如今,我国钢琴教学使用模式主要是一对一,即一个老师教导一个学生,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够给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教学,但是却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很多学生对于这种按部就班、手把手教学的模式不感兴趣。

(三)师资力量薄弱

启蒙教育阶段,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老师,因此,在钢琴启蒙阶段,其启蒙老师非常重要,但是,目前国内儿童音乐教师师资力量比较薄弱。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当今社会对钢琴启蒙老师需求非常多,而启蒙钢琴教师缺少,很多启蒙培训机构和家长找不到优秀的老师,只能退而求其次,导致很多没有受过专业启蒙教育培训和素质较低的人成为钢琴启蒙老师。

二、详明提出解决问题的强化措施

(一)培养儿童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在面对儿童的启蒙教育时,应该保持理智,不跟风不随波逐流,听从儿童意见,给儿童合理报培训班。钢琴是乐器之王,其优美的旋律会吸引到很多儿童的注意,促使儿童学习乐趣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对钢琴的学习抱有积极的心态。

(二)丰富教学模式

我国的钢琴启蒙老师,应该摒弃陈旧教学模式,不断思考、不断学习、不断摸索、不断创新,以丰富钢琴启蒙教学模式。例如,钢琴启蒙老师可以以日本铃木音乐教育理论为创新基础,铃木教学法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大音乐教学法之一,在20世纪中叶,由日本著名音乐家铃木镇一创立。该教学法强调使用乐器有效的表达感情,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完善学生的人格,同时,该教学法认为钢琴的学习不是单调的反复练习,而是应该为学生多创造听的机会,即以听为主,促使学生先学会模仿和听,这样孩子才能更深入的接触音乐、认识音乐和学习音乐。

(三)打造具备专业素养的教师

少儿音乐启蒙教育精选篇14

琵琶是已有二千年历史的古老弹拨乐器,它古朴典雅,在民族乐队和中西混合乐队中均占有一定地位。南北朝时期,琵琶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文化进行交流中传入我国,盛行于北朝,到了唐朝,琵琶艺术发展出现高峰,且处于乐队中领奏地位。现代社会人们对琵琶的艺术魅力有了进一步的发掘,在演奏技巧、乐器制作等方面都有着很大提高,随着我国中小学重视素质教育的力度增加,使琵琶这一乐器的普及和发展进入新时代。

一、琵琶启蒙教育现状

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素质提升,让孩子从小学习一门乐器,作为一种特长。从每年的考级来看,报考琵琶的考生人数虽说远不能和报考钢琴、古筝等专业的考生人数相比。但琵琶的生存态势随着国家对民族乐器的重视逐步好转,特别是中央电视台于2009年举办的民族器乐大赛,琵琶演奏的优美、典雅进一步走近群众并得到认可,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让孩子学习琵琶演奏。作为琵琶艺术发扬光大的启蒙教育,其现状存在以下问题。

1.琵琶启蒙教学的非专业性

在我国大多数地区,没有专门的音乐学院附小或附中,琵琶教学多在民间进行,主要是由琵琶的业内和业外人员利用业余时间所从事的琵琶教学。从专业的角度看,部分从业人员,由于没有严格的上岗考评机制,特别是业余教师,其本省琵琶演奏技术、基本技能掌握欠缺,教学中缺乏严谨的教学计划,不了解先进的教学方法,随意性较强,指导学生练习中缺乏规范的基本功示范和练习方法,教学质量上难以得到保证。针对当前社会应试性的音乐考级,在功利心的追求下,为迎合家长的错误理念,淡化基础训练,攀比考级曲目,最后导致初学者基本技能学习薄弱,在弹奏技艺上难以继续深入和上台阶。

2.教材安排的规范、系统性不够科学

科学规范系统的教材内容是安排专业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要求。琵琶教学是由基本功练习和乐曲二部分组成,乐曲的合理科学排序,对初学者的机能掌握有指导性意义。在琵琶初级教育中,应根据学生水平选择有针对性的基础练习和乐曲,做到教学有目的,训练有步骤,要符合该教育阶段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目前统编教材较少,且各版本的曲目选择差异较大。不同的流派在曲目的处理和创新上各有特色,如何使其和谐统一地纳入教材,这方面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如古曲《十面埋伏》等,在新时代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功能使其发生了质变,现代审美需要已使传统曲目不断在创新中继承和发展。部分教师为在较短时间内达到社会考级需要,在各自的教学范围内自编、自选、自创,,选择练习曲随意性较大,对传统曲目改动大且不规范,影响了琵琶艺术魅力的展示。规范、系统、科学的统编教材编写迫在眉睫。

3.培养方式单一,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演奏技术的成熟,是指能够用各种速度演奏乐曲或练习曲,练琴、演奏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恰当而有规律地呼吸、各器官的和谐配合等都直接影响在琵琶演奏中的技巧和音乐感染力。对于琵琶启蒙教育,应注意学生正确演奏方法的掌握,引导学生用心感受音乐,注重对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培养。由于现阶段在许多地区没有完善的艺术教育管理体系,部分琵琶指导老师,特别是一些非专业人员,不能针对学生个体特征正确运用科学的方法施教,只是教会学生机械下意识地弹琴而不是演奏,为使孩子尽快弹出曲目,在启蒙阶段在力度要求方面偏大,造成学生肌肉紧张及手型不稳定,更严重的是手部肌肉损伤。经过几年的练琴,看是熟练,但缺乏技艺,缺乏音乐感悟,使学生艺术学习生涯的提升空间受到影响。随着这几年艺术类考试的升温,许多地区的中学加大艺术类学生招生比例,如安徽合肥2010年普通高色班再度“扩军“,包括艺术在内的特色班招生学校增加,9.4%高一新生将入读特色班。规范琵琶启蒙教学中,全面培养并制定可行性目标,可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

二、完善琵琶启蒙教学的建议

琵琶是中国民族乐器大家庭中的一朵奇葩,和其它器乐教学一样,琵琶演奏教学要做到形似、意似、神似、自如[1],这样才能表现音乐内涵。琵琶教学是一门学问,尤其是琵琶启蒙教学更有其特殊性。因为学习琵琶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学习音乐本身,最重要的是通过学习音乐来提高音乐素质、开发智力,使记忆、协调和集中注意的能力得到发展,科学的训练方式、音乐情感的培养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关键因素。在许多的琵琶学习者中,不少同学因忽视了培养科学有效的练习方法使得琵琶学习进度缓慢,因对音乐的感悟不佳,学习效果收效甚微。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人而宜地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不同教学阶段的培养目标,以促进琵琶教学工作的科学化。

1.结合少儿生理特征科学训练

目前琵琶启蒙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低龄孩子占有较大比例。 其生理特征是大脑皮层抑制机能较差,神经系统易兴奋,少儿肌肉的生理特点为柔嫩、收缩力差、易疲劳也易恢复;大肌肉发育早,小肌肉发育晚,应注意使肌体保持适当紧张度,适当锻炼和休息,避免肌肉过度疲劳,防止肌肉损伤。其骨骼的生理特点是密度小、弹性大,易变形,可塑性强,要避免偏部位练习而引起的损伤。少儿儿关节臼窝较浅、关节囊较浅;周围肌肉柔嫩、韧带较松;关节易脱臼,韧带易受损,在练琴前注意先活动相应关节。琵琶教学中弹、挑和轮指练习是右手技法最基本的技法之一,其表面简单,但实为复杂、丰富,弹点的变化、指甲不同的用锋、入弦的深浅及入弦角度都会产生不同的音感效果,弹挑过程需要大、小臂的角度控制,腕关节在小臂与手部的协调支撑,指关节、掌关节和小肌肉的配合,才能完美体现弹挑中的琵琶音韵。在少儿启蒙时期,不仅要注意其指法、手型的要点和难点,更要兼顾少儿肌肉、骨骼特点,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2.激发动机,制定合理性目标

动机是一种能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促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心理倾向[2]。它是少儿启蒙时期的行为原动力,动机的性质和强度不同,对行为影响作用的大小也不同,同时动机对行为还有着导向作用。在少儿练琴的过程中,多培养兴趣,多给予鼓励,提高少儿学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教师,在教学前要在大脑中事先筹划,明确目的。重点要思考今天练什么、怎样练、解决什么难点问题、达到什么目标和要求等,如启蒙阶段在做好基本功练习的基础上,适当加入少儿熟悉的、欢快、活泼的曲目,帮助少儿分析曲目特点,指导学生欣赏其音乐意境,激发他们用琴声表达优美乐曲的动机和兴趣。有些家长受周边社会环境的影响,希望孩子尽早晋级,要求老师加大曲目难度,部分教师为迎合家长,在教学过程中揠苗助长,片面追求大曲目,弱化了基本功练习,导致后阶段琵琶演奏水平难以上台阶。

3、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荀子・劝学》中曰:“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器乐演奏技艺的提高,根本上说是“功夫”的积累。天赋只是使其成功的因素之一,科学有效、刻苦练习并持之以恒的日积月累,在琵琶练习中,要使手指机能的有效地发展,必须潜心练习基本功。基本功练习是枯燥的,不仅要考虑手指的发力原理,品、相位准确以及表现的表达,还要要注意臂、腕、手指甲触弦的动作、方法、力度、角度、弦序及感觉,这个过程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在持之以恒的同时还要坚持循序渐进的练习原则,不可盲目拔高技术层级,由于基本功不够扎实,在演奏中不仅不能理解所演奏的乐曲的内涵,音乐表达中表现力苍白,音乐美感体现不足,只是在下意识地弹奏作品,这样的练琴和演奏,其生命力就会匮乏,艺术生命也不会长久,很可能造成半途而废,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抱憾终生。

4.重视培养音乐素质教育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全面发展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自由地、主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的各方面才能和兴趣、特长的和谐统一的发展。琵琶启蒙教育不仅需要提高幼儿的灵敏、柔韧、速度、力量,还要注重其倾听音乐、感悟音乐的心理体验,需要其审美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在琵琶学习中,领略其源远流长的艺术性,在悠扬或欢快的音乐节奏里,感悟弹奏的动态美感。使学生在学琴初期,就引导其审美意识,升华其精神境界。做到音乐知识和技能“二维度”发展。

我国2001年9月实施的基础音乐教育中,其任务是:“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奠定其终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作为琵琶入门教育,同样应重视基础技能学习和对音乐理解能力的培养,生理上结合少儿特征科学训练,心理上注重动机激发,培养兴趣。教学方法上因材施教,制定合理性目标,循序渐进,使琵琶启蒙教学规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春哲.琵琶演奏教学阶段现象的分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