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播音与配音专业范文

播音与配音专业精选(十四篇)

时间:2023-10-12 17:40:18

播音与配音专业

播音与配音专业精选篇1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与专题片配音及各类影视配音能力;

3.具备各类广播电视及新媒体节目的播音、主持能力;

4.具备从事语言表达工作的能力;

5.掌握新闻采访与写作及现场报道方法;

6.掌握播音与主持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多学科知识;

7.掌握广播电视新闻拍摄制作与基本的音频、视频编辑方法;

8.了解党和国家新闻宣传报道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法规。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就业方向

一、主持人或播音员

电视节目主持人、网络节目主持人、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这些职业全部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对口。从事节目主持人和播音员,需要有渊博的知识储备,丰富的经验和超强的即兴能力,这些岗位非常看重专业技能。

二、配音员

配音是为影片、视频或多媒体加入声音的过程。在一些传媒学校,以及专门的艺术类院校中都会单独开设配音这个专业,但是它依旧属于播音主持专业,只不过以培养配音方面的人才为主。

在当今社会,新闻配音、影视配音,客服配音,以及高铁、飞机、轮渡等各行各业对配音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并且配音员的待遇普遍很高,且就业面比较广泛。配音逐渐发展成当代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的一个主要的就业方向。

三、出镜记者

记者是集编辑、采访等多合一的复合型人才。所以,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如果要从事记者这一行业,除了自身的专业技巧要过硬,更要学习编辑、采访、拍摄等技能。而且,记者这一行业门槛高,需要进行部级别的考核。

有许多省级电视台和有名气的报刊、网站,在招聘记者时,基本要求就是被招聘的人需要研究生及以上的学历。因此,记者这一行业对播音主持毕业生来说,是个高要求高回报的岗位。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主要课程

1、大部分专业都会学习的必修课,包括政治类、军事理论、职业生涯规划、形式政策教育、体育等。

2、学科基础课,包括中国文学史、艺术概论、播音主持概论、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大学语文等,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而定。

3、专业基础课,包括普通话语音、发声基础、语言表达能力。如果所学为配音专业、双语播音专业等,还会开设相应的配音课程、新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表达等。

播音与配音专业精选篇2

播音主持专业的根本属性为新闻性,播音创作离不开新闻性的要求,主要是培养合格的新闻工作者,从事的工作也主要是和广播电视密切相关。影视配音教学应该紧紧围绕播音主持根本属性来展开,以广播电视实际工作内容为导向,设置与广播电视工作密切相关的课程内容。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工作单位主要活跃在广播电视机构一线,日常工作内容主要以新闻播报,出境采访,节目主持及配音工作为主。在实际工作中,和配音相关的主要是新闻配音、广告配音、专题节目配音及一些商业配音。在目前教学体系中对影视剧人物、广告配音及专题配音课课时安排较多,对新闻配音课时安排较少,与实际需求脱节,较少涉及音视频软件操作技能的提升及与音视频制作单位衔接交流的安排,对学生就业及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不利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现实需求。结合播音主持专业特点优势及目前影视配音人才需求实际,可建立以新闻配音、广告配音为主,专题片配音、影视剧配音为辅,结合课程汇报展示、一线配音人员指导及音视频软件学习,培养贴近播音主持工作实际又强化专业技能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技能及实际操作应用能力。

2教学体系优化策略具体分析

2.1以新闻配音、广告配音为主

新闻节目是广播电视媒体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新闻节目不仅包括常见的时政新闻,还包括财经新闻、民生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及新闻评论等。在新闻节目中,除去出镜播音员负责导语播报外,新闻主体及结尾部分大都通过视频画面与配音结合来呈现,配音工作一般由播音员轮班或由专职配音员来完成,一般播音主持毕业生刚入职新闻栏目组也主要承担新闻节目的配音工作。虽然新闻配音内容在电视播音主持或新闻播音课程中有所提及,但侧重点更多是提升学生新闻播报水平,从配音角度讲授内容较少,加之学生新闻配音练习量不够,很难达到新闻配音的播出要求。在这门课程中,课程内容设置应该以新闻节目配音为主,以适应广播电视媒体需求及学生就业发展。广告是目前广播电视媒体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声音作为电视广告的必要组成部分,一般都是由所在媒体广告部或专业广告制作机构录制,一般都由播音员主持人配音播出。对于播音主持从业者来说,广告配音是日常工作内容之一,所以增加广告配音课时量,加强对学生广告配音练习尤为重要。

2.2专题片配音、影视剧配音为辅

专题节目因为表现形式多样,且节目主题鲜明,是目前广播电视媒体最常见的节目形式之一。专题节目特别是纪录片对配音的要求相对要高一些,需要丰富的配音实践及熟练的语言表达技巧,大多数专题节目配音对于刚入职的播音员主持人来说难度较大。在影视配音课程中,应从学生工作实际出发,在教学中适量对专题片配音进行理论阐述、示例讲解及例稿练习,让学生能够明晰专题片配音特点及掌握配音技巧、规律,为在播音主持工作中专题片配音奠定良好基础。影视剧人物配音因为影片选择面广,剧中角色众多,影视情节丰富细腻,对于增强学生语言表现能力、把握人物性格及锻炼声音的适应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但遗憾的是,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接触到影视配音的机会极少,不能做到学以致用。所以,影视剧配音章节的学习可通过对不同类型影视剧进行练习,以增强学生语言表达水平为中心来进行教学。

2.3课程汇报展演、一线配音人员指导及音视频软件学习

除在课堂中要求学生进行配音练习及回课指导外,可在课程结束时举办专业汇报展演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通过对汇报展演中的作品进行反复练习来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并通过作品选拔来激励学生加强专业练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及活动组织能力。如果课程汇报展演条件不成熟,也可以通过将学生作品制作成光盘或上传到视频网站的方式来进行。专业教学不仅仅依靠课堂教学练习提高,还应该走出课堂,到配音制作专业机构进行观摩考察,并邀请一线配音人员对学生作品进行分析点评,同时邀请他们到校进行专业讲座或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尽可能地让学生走近一线,知晓自己自身水平与市场需求所存在的问题与差距。有效地促使学生明确方向,主动学习。影视配音离不开音频、视频软件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可抽出课时对学生进行音频、视频软件制作指导。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配音学习阶段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学习意识,即配音学习最核心的是语言表达技巧能力的训练,不能完全依靠后期制作技术来提升配音水平,后期制作只有在配音水平较好的前提下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播音与配音专业精选篇3

[关键词]配音 人才培养 现状 发展

广播影视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和主要交流方式,是各国进行文化“软实力”竞争的锐器,配音艺术是广播影视艺术的一种重要传播手段,然而随着广播影视艺术的迅猛发展,配音艺术却并没有进入相应的繁荣期,尤其是广播影视配音人才队伍在现状和培养路径方面的许多深层次的问题,使得配音艺术近年来走入了前所未有、无法诀择的低迷期。诸如人才素质需要提升、薪资福利需要完善、社会地位需要提高、行业角色需要尊重等广播影视配音人才的问题亟待社会的广泛关注、呼唤学术学理的强势介入。

一、广播影视配音人才队伍的生存现状

配音演员虽然身在影视圈这个高收入群体,但他们的生存现状根本不能够与台前的演员相比,虽然同为演员,配音演员的名气、地位、收入都与台前演员有太大悬殊。他们年收入偏低,堪称挣扎在娱乐圈的底线。许多优秀的配音人才在这样的境遇中自然流失了,配音行业比影视业其他行业更需要得到人们的关注。

1.公众关注少

艺术审美来源于视听,视与听应当是两条平行发展的直线,在艺术地位上应当是一致的,但从广播影视传播现实来看,好像并非如此。配音作为听觉艺术往往处于从属角色,远远低于视觉艺术。因此与台前演员的风光无限相比,配音演员虽然同为演员,观众对他们的关注程度是有巨大差异的,幕后的配音演员就好比是红花后的绿叶,默默无闻。在我国,由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配音稍显神秘,与公众几乎处于完全脱离的状态,这也使得公众对配音、对配音演员缺乏了解,有兴趣参与到配音事业中来的人更是稀少,因此,配音事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媒体的介入,加大宣传,也需要配音演员白身的多渠道发展,甚至走向台前进行透明化运作,揭开配音的神秘面纱,让公众关注并了解配音。

2.薪资待遇低

配音演员是个特殊群体,在形象上的低曝光率,让他们成为了娱乐圈的边缘人物,但在声音上的高曝光率,又让他们成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他们不是明星,不是剧务人员,甚至不是群众演员,但他们对影视剧的贡献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然而他们却拿着低薪。即使是如童白荣这样的金牌配音员给《玩具总动员3》这样的好莱坞大片配音,收入也不到千元。而据了解,著名演员李幼斌的片酬达到了25万一集。同样都是大牌演员,虽然表演的方式不同,但收入差距之大让人无法想象。由于薪酬太低,许多配音演员不得不另谋出路以维持生计。如周星驰的御用配音员石班瑜转行当了导游,鲍国安老师演的曹操堪称经典。虽然不能与明星大腕动辄上百万的片酬相比,但至少应该让那些真正的优秀配音员凭着专业的水平就能过上有尊严的小康生活。如童白荣、石班瑜这样的金牌配音员的薪资待遇都只是如此,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配音员薪资待遇该是多么的惨淡。

3.主体素质差

配音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配音演员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语言表现力,要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和表演技巧。然而,由于社会地位低,收入压力大等一系列问题,现今许多配音员抱着不负责任的态度,只求完成任务,不追求艺术品质,应付了事,使得很多影视作品因配音效果不佳而黯然失色。这不仅是态度的问题,很多配音演员由于自身的语言功底不太深厚,很难快速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和表达习惯,赋予人物恰切的音色,难以迅速、准确的运用恰当的表达样式来配音。声音的可塑性不强,适应面窄。同时配音演员的个人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也影响了配音事业的大跨步发展。

4.部门管理乱

我国广播影视配音事业目前的配音形式称之为“项目管理体系”。一个译制任务就是一个项目,由制片人担任项目经理,对整个译制任务进行统筹管理,他委派一位导演,再由导演从那些分散于各个录音棚的配音演员中间挑出最合适的,临时组建一个配音团体。这种配音形式使得配音演员之间缺乏足够的默契,即使经常在一起配音,但由于没有剧团式的氛围影响,也很难达成共有的配音风格。另外由于对其他的演员特点不了解,以及对全片基调把握的不够,很多配音员在配音过程中都力求达到“不温不火”的程度,以便能和其他演员的风格达成统一,而不会使自己的表演太过突兀。这种管理方式使得配音从业者基本处于无统一组织和无统一管理的“散户”状态,配音行业难以形成规范的职业标准和执业要求。许多配音演员处于“职业”和“业余”的边缘,难以角色稳定化。

二、广播影视配音人才队伍培养的当下路径

我国目前培养配音专业人才路径主要是专业学院培养、社会团体选拔、文艺团体转入与自修成才,虽然路径较多但存在状况堪忧。

1.学院培训

我国目前只有同济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吉林艺术学院为数不多的几所高等院校开设配音专业,少量院校如中国传媒大学、湖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开设了相关的兴趣课程。培养配音专门人才,并没有较大规模的开展专业招生。我国的配音演员目前还处于职业化的初始阶段,行业基数非常小,与日本目前正处于偶像化热潮的日本配音行业相比,我国配音行业无论是职业化程度还是商业化程度都远远低于日本。在日本有130多家专业的声优(日本对配音演员的称呼)学校,每年培养2000多名职业配音演员,这些生源足以构成日本庞大的配音产业所需要的人才基础。反观中国目前的配音行业,正处于青黄不接,良莠不齐的尴尬境地,没有建立有效的培养稳定后备人才的机制,搭建开放的平台,提供充足的学习机会,使得配音事业的发展缺乏持续的动力。因此,我国的配音人才培养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建立职业化的配音人才培养体系十分迫切和必要。

2.社会选拔

对配音演员的选拔日本主要有四种方式:第一种是从中小学生的时候就开始作为童星从属于大公司的剧团,边表演边培养演技,在高中毕业的年龄开始从事配音工作,之后大部分都成为了第一线的演员和声优。第二种是在高中、专门学校或是大学毕业后在剧团作为舞台演员被动面相关人士发掘而成为声优。第三种是在高中、专门学校或是大学毕业后再去专门的声优养成学校深造。第四种是从原来其他行业或完全不相干的工作转行成为了声优。与日本专业化的配音人才培养相比,我国配音人才培养专业化程度不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为了弥补高等院校生源的不足,我国的一些社会培训班也会进行公开选拔,发掘可塑性强有发展潜力的热爱配音事业的年轻人才。例如由青青树动漫公司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合主办的“全优声”中国首届声优大赛就发现了不少有潜力,热爱配音事业的好苗子。不过虽然社会选拔不失为一条发掘人才的有效途径,但由于时间、技术等的限制,简短的培训出来的配音员质量并不高。

3.文艺团体转入

以往优秀的配音工作者大都来白于电影制片厂、话剧团。虽没有接受专业的配音训练,但他们专业的译制经验和深厚的表演功底仍然打造了一部部配音经典。目前国内的配音演员也大部分是剧团出身,当今许多的影视明星、歌手也纷纷加入到配音事业中来,比如成龙和吴宗宪为《花木兰》配音,邓超、田亮女儿田雨橙加盟《神偷奶爸2》国语配音,谢霆锋为《风云决》配音。虽然明星加入到配音大军中来可以吸引观众的眼球,扩大宣传影响,追求更大的商业效果,但明星配音毕竟不专业,往往配出来的效果差强人意,观众并不买账,反映平平。相比于明星配音,我想专业的配音员应该更能做好配音这项本职工作,我们需要的是配音明星而不是明星配音。

4.自修成才

在配音演员中有一些并没有接受“科班”学习,但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也走人了配音行列。在生活中,热爱配音、学习配音的人应该不少,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通过自学成才的,配音是一门艺术,除了需要孜孜以求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还需要熟练的技术和各种“能人所不能”的能力才能创造艺术的极致。古人云:“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对于配音演员来说要想完成好的作品就应先端正态度,加强自身修为,而绝不能以声音敷衍,粗制滥造。虽然目前国内的配音环境不尽如人意,但热衷于配音事业的演员应当以全“声”心的态度投入到事业中来。同时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掌握熟练的配音技巧,才能在此基础上追求配音艺术的完美。

三、广播影视配音人才队伍培养的发展战略

我国的配音事业处于基础阶段,虽然还不能发展成像日本声优事业那样人人羡慕的热门行业;但我们可以借鉴日本声优产业发展的丰富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寻找适合我国配音事业发展的模式,建立起有效的培养稳定后备人才的机制,搭建开放的平台,为更多的热爱配音事业的人才提供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为配音事业的长足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1.学历教育

我国目前除了四川音乐学院、同济大学等少数高等院校开设了配音专业课程外,并没有开展较大规模的专业招生。因此无论是生源还是课程设置都存在很大的不足,随着广播影视事业的发展,我国的配音市场潜力巨大,需要大量的配音专业人才,然而我国的专业配音人才培养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因此高等院校应根据市场的反馈与需求,开设配音课程,有条件的高校开设配音专业,统一招生,在管理运行和教学资源上进行资源整合,优化配音教学资源配置。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高校应与相关影视公司共同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既为学生提供实践工作的机会,又为公司、媒体提供专业的后备人才。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只注重理论或宽泛的教育,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真正的应用型人才,学与用结合起来,培养合格的配音专业人才。这样教――学――用相结合,建构配音教育完整体系。

2.学力培训

配音本身具有叙事性和记录性的特征,由于不同的个体对配音处理方式的区别,也会形成不同的个人魅力和人物性格。因此,有志于从事配音事业的配音演员自身不仅要加强个人业务方面的技巧,锻炼扎实的基本功,还要博览群书,增强文化底蕴,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配音工作因为其特殊的创作环境,对创作者的声音能力和创作心理都有着特殊的要求,因此要提高配音演员的专业化,专门的配音专业或培训机构必须对配音演员经行科学的、严格的、系统的训练。从培养内容上使培养内容与之后的配音工作紧密挂钩,主要进行声音训练,包括气息、吐字、表达等基础声音技能训练;其次,对配音演员进行表演等方面的训练,培养配音员多方面的个人能力,力求使配音员能适应更多范畴的工作。除了为影视、动画、游戏作配音外,也可进行广播剧、舞台剧等其他有关工作。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配音演员的大众人气;第三,除了配音员个人自身加强文化素养外,专业教育也必须把对配音演员的系统的文化学习作具体的要求,以使配音演员能更准确的进行角色定位,更好的把握角色的情感和内涵。“有志者事竞成”,希望更多的年轻人通过白己的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加入到配音事业中来,为配音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贡献充足力量。

播音与配音专业精选篇4

关键词:播音学;播音主持;专业出版

本文所论及的播音主持专业出版主要涉及大学及以上层次的播音主持专业教材和学术书籍。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发展史也是中国播音学学科体系建设的见证史。1985年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的《播音发声学》《播音基础》是第一批正式出版的播音学理论教材,如果以此作为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开始,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科建设成果为划分依据,可以把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1985年至1993年播音理论形成期是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起步期,1994年至2001年《中国播音学》出版后的8年是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发展期,2002年《实用播音教程》出版至今是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扩张期。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当当网和卓越网的搜索系统中分别输入“播音”“主持”“朗诵”“配音”“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并将搜索结果进行整理,截至2013年2月16日,共有775种图书(包括67种电子书),可以归入播音主持专业出版领域的有486种(包括56种电子书),本文将在分析其出书年代、所属出版社、品种和类型的基础上,梳理播音主持专业出版每个阶段的发展状况。

一、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发展历程

1. 起步期(1985年 ~1993年)

专业出版开始前,中国播音理论经过了几代广播人的探索。1962年,齐越在上海播音组的讲话开启了中国播音学的探索。1982年1月,张颂发表的《研究播音理论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构筑了播音理论研究的框架。张颂在1983年出版的《朗读学》(湖南教育出版社)构筑了播音创作基础理论的基本框架,是中国播音学学科建设的前奏。①

首批专业教材的出版标志着专业出版的开端。1985年5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9月,出版了徐恒的《播音发声学》和张颂的《播音基础》,这是正式出版的最早的播音主持专业教材,宣告了播音理论的初步创立,也是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开端。1989年12月12日北京广播学院音像教材出版社成立。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及其音像教材出版社的成立推动了中国播音学学科相关成果的出版,积极配合和支持了学科的发展。

一系列专业教材的出版为学科体系的建立做好了准备。从1987年开始,张颂带领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的教师开始了《中国播音学》的写作。“中国播音学丛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为中国播音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做了前期准备。这套丛书除了《播音发声学》《播音基础》,还有吴郁主编的《播音学简明教程》(1988),毕征主编的《播音文体业务理论》(1989),祁芃的《播音心理学》(1992)等。

据统计,这一阶段涉足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出版社有12家,共出版播音主持专业图书35种,教材13种,专著6种,文集8种,播音员、主持人研究的著作和播音员、主持人个人文集等8种。其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6种,几乎都是播音理论形成期的成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8种,以主持人论文集和资料汇编为主;复旦大学出版社2种,都是介绍主持人的文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等9家出版社各1种。

2. 发展期(1994年~2001年)

《中国播音学》的出版标志着学科体系的建立。1994年10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张颂主编的《中国播音学》是中国播音学理论体系形成并开始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宣告了一个新学科的诞生。同时,北京广播学院音像教材出版社出版了《中国播音大全》,是迄今为止我国规模最大、内容最全的播音主持课程讲座的音像制品。

中国播音学各研究领域成果的出版推动了学科建设的深化和拓展。《中国播音学》的作者们以此书的成果为基础,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拓展研究领域,在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著作。例如姚喜双的《播音学概论》(1998),“从理论上对播音学科的独立性作了全面的阐述”。②罗莉的《文艺作品演播》(1996)、曾志华(雪琴)的《广告播音艺术》(2000)是播音学艺术语言演播方面的深化和拓展;鲁景超的《广播电视即兴口语传播》(2000)是播音学口语传播方面的拓展;吴郁的《节目主持艺术探》(1997)是作者对主持艺术基础理论、主持人语言等的探索,《主持人的语言艺术》(1999)对节目主持艺术进行了更为系统深入的研究。

据统计,这一阶段涉足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出版社有30家,共出版播音主持专业图书96种,其中教材29种,专著21种,文集23种,译著1种,播音员、主持人研究的著作和播音员、主持人个人文集等21种,读音手册1种。其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35种,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中国播音学建设成果为主。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1种,以节目主持研究著作和播音员、主持人论文集为主。作家出版社、华艺出版社4种,以主持人自述式文集为主。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等6家出版社各2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20家出版社各1种。在这一阶段,对于播音员主持人多角度研究的出版物迅速增加;擅长运作畅销书的出版社看到了著名主持人的市场号召力,出版了诸多主持人自述式文集。

3. 扩张期(2002年至今)

系统规范的教材出版促进了专业教育的规范化发展。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的付程总主编的《实用播音教程》凝聚着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多年教学实践的成果,使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有了标准化、规范化的依据,促进了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发展。

教学改革成果的出版引领了特色专业教育。2004年,北京广播学院50周年校庆后,改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改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开设了体育评论解说通道班、英语通道班、配音通道班等进行教学改革的实验,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电视体育解说》(2005),《双语播音主持艺术》(2007),《影视配音艺术》(2007)等教材,使很多院校得以开设特色课程,促进了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特色化发展。

《张颂文集》铸就学术研究的高地,《中国播音学博士文库》代表着学术研究的前沿。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在2009年到2012年陆续出版的《张颂文集》指引了学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2006年出版的首批《中国播音学博士文库》(包括李凤辉的《语言传播人文精神的阙失与重构》、柴璠的《当代广播有声语言的创新空间》、张政法的《有声语言大众传播的生命活力》)从规范空间和审美空间开掘独具特色的有声语言表达艺术。

播音主持专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播音主持学术研究在全国展开。到2010年,“全国设立播音主持专业的大专院校约三百多所,开设本科课程的高校约有六十多个,在校生达到两万余人”。③南京师范大学毕一鸣、浙江传媒学院沈鹏飞和金重建、湖南广电集团曾致等专家学者纷纷出版专著和教材,大大丰富了播音学学科体系。

这一阶段,播音主持专业出版进入整体规模快速扩张时期,涉足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出版社增加到100家,共出版图书299种,和前一阶段相比,出版品种数几乎翻了两番。其中,各类教材166种,专著60种,文集33种,播音员、主持人研究的著作和播音员、主持人个人文集等36种,译著3种,读音手册1种。其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83种,该社立足本校优势和特色,坚守专业化出版,形成了品牌影响力。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74种,值得称道的是该社出版了“播音主持艺术技巧丛书”等三套很能体现编辑策划能力的教材。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3种,以《节目主持艺术丛书》为主。浙江大学出版社9种,作者以浙江传媒学院的教师为主。长江文艺出版社8种,是白岩松、朱军、李咏、曾子墨等主持人的自述式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7种,教材、专著、译著都有。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5种,以主持人论文集为主。北京大学出版社5种,以《中国播音学系列教材》为主。中国经济出版社5种,是于根元主编的《语言与传播丛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5种,全部为英语经典电影对白朗诵。武汉大学出版社等4家出版社各3种。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8家出版社各2种。郑州大学出版社等57家出版社各1种。

数字出版刚刚起步。近两年,很多出版社开始了数字出版的尝试,播音主持专业出版领域共出版电子书56种。其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4种,北京大学出版社和浙江大学出版社各4种,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各3种,复旦大学出版社2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等16家出版社各1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最多,一是因为该社积累的专业图书品种多,可利用的资源多;二是因为该社2012年成立了数字出版部,加快了电子书出版的步伐。

到目前为止,从出书累计品种来看,排名前十位的涉足出版播音主持专业图书的出版社见表1。

其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依托中国播音学学科体系的形成和建设,坚持走专业化出版的道路,发展成为播音主持专业出版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品牌影响力的出版社。不但品种最多,486种专业图书和电子书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58个品种,占32.5%,而且重版率最高,30种重版书中,15种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

除了表1中的10家出版社外,还有中国经济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各5种,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各4种,武汉大学出版社等8家出版社各3种,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21家出版社各2种,高等教育出版社等56家出版社各1种。

二、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未来之路

1. 依托中国播音学学科体系建设,维护专业出版的品质

把播音发展为一门学科,应是中国首创。尽管俄罗斯、美国、英国、日本等也不乏对播音的研究,也有相关的著作和文章,但它们都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播音学科进行专门研究。而“中国播音学植根于中国,是面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现实,面对主要为广大中国受众服务的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传播应用的状况及其规律的研究。”④“坚持中国播音特点,才是播音创作基础的立足点或基点。在这个立足点或基点上发展我们的播音理论,才会入之愈深,见之愈新。”⑤播音主持专业出版依托中国播音学坚实的理论根基,才有可能枝繁叶茂,发展壮大。

从前文的统计中可以看出,不断再版和重印的几乎都是立足中国播音学的教材和专著,那些抛弃了播音理论根基,大谈主持现象的教材和专著却缺乏旺盛的生命力。“现代与传统并非截然两分,创新与守旧本应相生共存,否则创新便必然会流于浅薄的时髦,甚至流于单纯的形式创新乃至话语创新。出版的创新与守旧也当作如是观”。⑥播音主持专业出版也应在坚守中创新发展。

2. 挖掘各个研究领域的选题,激活各类院校作者资源

播音主持专业图书从最初的几种发展到几百种,分布在不同教育层次和学科的各个研究领域,但选题分布并不均衡。单就教材而言,本文统计的208种各类教材中,导论概论7种,语音发声25种,播音创作基础13种,朗读朗诵30种,播音文体业务5种,广播播音主持1种,电视播音主持3种,广播电视播音主持2种,新闻播音6种,口语、即兴口语5种,体育解说2种,配音8种,演播6种,播音主持心理学3种,作品赏析1种,主持导论概论通论15种, 各类主持34种,主持传播学1种,英语播音主持10种,粤语播音3种,综合28种,一些类别仍有较大的选题开发空间。专业编辑要善于挖掘各研究领域潜在的特色选题,比如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开设的“影视配音艺术”课程教学成果显著。当时,开设这门课的院校很少,我们抓住这一市场空白点,出版了这门课的教材,之后很多院校因为这本教材而开设这门课程,教材的销量逐年上涨。

如今,除了传媒院校,综合性大学、艺术院校、师范院校、外语院校、财经院校、体育院校等纷纷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越来越多播音主持专业硕士以上毕业生充实到教学岗位,还有很多拥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播音员、主持人参与或转移到教学工作中,这为专业出版提供了丰富的作者资源。编辑可以根据作者的特点引导他们进行教材或专著的写作。比如,《电视新闻播音主持教程》的作者仲梓源既有在江苏卫视担任八年新闻主播的经验,又有在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主讲电视新闻播音主持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编辑正是看到了作者的这些优势,主动向这位从未出过书的作者约稿。《电视新闻播音主持教程》出版后,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3.把握数字出版的机遇,开发多种形态的数字化产品

数字出版为播音主持专业出版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主要传授有声语言和副语言的创作方法和规律,只有文字的播音主持专业教材必须配备具有较强专业示范能力的师资。很多院校师资水平有限,即使有教材,也不知该如何教学如何示范。出版多媒介数字化教材、搭建品牌教材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可以突破传统教材的局限性。

数字化教材可以做到文字与示范录音或节目视频同步,更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目前,播音主持数字化产品仅限于将文字内容平移到数字平台,出版者还需根据读者的需要,重新确定和设计出版物形态,生产出内容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的多媒介数字化教材。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播音系学生练声时,能够拿着轻便的手机边听示范边录音,更高效地掌握艺术语言的表达和使用规律。

搭建品牌教材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近年来,播音主持专业教育规模迅速膨胀,但教育质量很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几家院校,很多跟风办学的院校师资力量十分薄弱。即使这些院校使用同样的教材,教学效果仍有巨大差距。如果依托品牌教材搭建数字化教学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将有助于提高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整体水平,提高播音主持后备人才的整体素质。

(赵欣,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播音主持编辑部主任)

注释:

① 张颂. 中国播音学发展简史[EB/OL]. 媒介研究在线期刊,2007(2). http:// sinoss. net/qikan/2011/0208/5798. html

② 张颂. 中国播音学发展简史[EB/OL]]. 媒介研究在线期刊,2007(2). http:// sinoss. net/qikan/2011/0208/5798. html

③ 张颂. 播音主持专业发展路径的思考——六十年“自强自信”杂感[A]. 播音主持艺术10[C].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2.

④ 金重建. 播音主持概论[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1.

播音与配音专业精选篇5

关键词:电视专题片;配音;技巧

1 对电视专题片配音前,必须充分熟悉并理解解说词

在电视专题片的环境下,里面的声音呈现立体交叉的特点,配音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对电视专题片的内容进行阐述和说明,引导观众深入到电视专题片中去,跟随解说员的配音了解电视专题片叙述的内容。由于电视专题片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典型性,因此其内容的选择也必定突出了某个领域的特点。对于电视专题片中所涉及的内容,观众事先没有准备,全靠跟随配音和解说进行了解,这就对配音解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帮助观众理解电视专题片的内容,做好配音解说工作,从引导观众的角度出发,解说员要在配音之前,对电视专题片的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并熟读解说词,最好能将自己的思维融入到解说词中,做到对解说词烂熟于心。有些时候,我们对于解说词也要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比如有些时候解说词过于书面化,不利于口语表达,在配音的过程中,会让观众觉得很生硬,为此,我们要对解说词进行适当的修改,保持其口语化,更容易被观众所接受。因此,从电视专题片的配音技巧方面来说,在对电视专题片配音之前,充分熟悉并理解解说词是十分必要的,是提高电视专题片的重要手段之一。

2 做好电视专题片配音工作,必须有丰富的阅历和知识

对于电视专题片的播音员而言,要想做好电视专题片的配音工作,必须要有丰富的阅历和知识。这主要是因为,电视专题片涉及的领域比较丰富,天文地理、古今中外、自然风光、人物风貌等无所不包,要想做好电视专题片的配音工作,就必须对这些知识有所了解,不求精细深入,但求在广度上有所涉猎。因此,作为电视专题片的播音员来说,必须要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对各领域的知识都要进行一定的了解,只有知识丰富了,知识面拓展了,才能在电视专题片的配音过程中完美地表达出预期的效果,带给观众更美的享受。由此可见,丰富的阅历和知识对于电视专题片的播音员来说十分重要。

从实际的电视专题片配音工作来说,对于播音员是有较高要求的,不但要求播音员具备优美的声音和一定的专业素质,还要求播音员具有丰富的阅历和知识。目前许多优秀的电视专题片播音员都具备这种优良的素质,例如央视著名主持人任志红、中传大学的李易等,在电视专题片的解说工作中都十分出色。他们凭借极其专业的播音水平,和自身丰富的阅历和知识,带给我们更多优秀的电视专题片。由此可见,电视专题片的配音技巧更多在于播音员自身的水平。

3 对电视专题片进行配音时,需要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

在电视专题片中,播音员的声音能够带给观众的不只是对电视内容的解说,也将自己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带给了观众,通过播音员优美的声音,观众也仿佛看到了播音员在配音的时候所呈现出的精神状态和表情手势等。对电视专题片进行配音,属于播音员的隐形劳动,播音员所能呈现给观众仅仅是优美的声音,但是通过这种声音播音员也将自己的精神状态传递给了观众。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在对电视专题片进行配音的时候,播音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要用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来为观众进行配音,使观众能够感受到播音员的这种热情。在电视专题片的配音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播音员要具备一定的配音技巧,笔者以为,播音员在配音的时候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就是最佳的技巧。所以,播音员在对电视专题片进行配音的时候既不能松懈,也不能过于紧张,要保持适度的紧张感,使自己处于良好的精神状态之下,心中要满怀对观众的使命感,将话筒作为配音对象,保证准确的完成配音任务,带给观众美的享受。所以,播音员良好的精神状态,是电视专题片配音的实用技巧之一。

4 具备较强的配音基本功,是做好电视专题片配音工作的基本保障

对于播音员来讲,具备较强的配音基本功是其基本素质之一,也是衡量一个播音员是否称职的关键。对于负责给电视专题片进行配音工作的播音员而言,具备较强的配音基本功可以使自己更加胜任这份工作,也可以更好地完成配音任务。其实所谓的电视专题片的配音技巧,就是要在配音过程中发挥播音员的长处,使配音成为电视专题片的一个亮点。因此,播音员必须苦练基本功,通过扎实的基本功和饱满的热情,为观众奉献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电视专题片。目前,播音员的配音基本功已经成为了电视专题片配音工作的基本保障,为电视专题片的配音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所以,我们在探讨电视专题片配音技巧的时候,要更多地从播音员自身角度出发,不仅要求播音员善于驾驭稿件、善于驾驭自己、善于驾驭精神,还要对工作性质的认识,对稿件掌握的程度,语言表达的功底和镇静、机敏的应变能力等诸多方面全面把握。有了这些方面的综合修炼,就能帮助播音员在话筒前运用自由,驰骋自如,获得成功,使电视专题片在播音员的再度创作下珠联璧合、光彩大增,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达到专题片创作者的意图。

参考文献:

[1] 于文华.电视专题片配音技巧漫谈[J].播音与主持,2011(5).

播音与配音专业精选篇6

关键词:播音与主持艺术 人文艺术教育 教学内容改革

一、引言

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我国培养出来的人才越来越多,近几年来,每年毕业的本科毕业生均高达500万以上。这些本科生的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虽然国家、政府、社会、家庭都在尽力解决高等教育学生的就业问题,但是,还是有些专业学生的就业非常困难。为此对专业就业进行统计公告,以利于群众对专业发展了解,就成为政府的一个重要任务。每年省级政府都会公布本省就业难的专业榜单。该榜单从某些方面反映了该专业培养出的人才是否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名列榜单的专业教育者往往会对本专业培养人才培养的思路和方式进行反思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当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也名列在某些省的十大就业难专业榜单上。就业形势的严峻,促使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育者对教育的定位、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培养方式进行反思,找出教育方面的原因,以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满足社会需要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人才[1]。

二、当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面临的问题与分析

1.人才供需不平衡

目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并不十分乐观,多省公布的就业难榜单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均名列其中。甚至在《2013年艺术教育行业分析报告》中表明,有70%的学生因就业不理想而改行。这是反映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确实是十分困难,即人才供需不平衡

为什么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毕业生供需会如此不平衡?根本的原因在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属于艺术类专业,但是招生时,不是必需艺术特长学生才可以报考。由于是艺术类专业对专业性的要求较低,因此有不少学校开设了该专业造成入行门槛降低,有大量的学生就读,造成毕业人数急剧增加。毕业人数增加进一步造成人才供需不平衡。

2.人的素质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从理论上讲,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就业是十分广泛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可以进行节目的主持工作,电视节目的采编、制作等,也可以进入国家机关的宣传部门从事宣传管理、企事业单位或者是高等学校从事新闻宣传、公共和教学科研等工作。但是,当前的就业调查却发现,毕业生现实就业很难达到如此广泛的就业范围。据对用工单位进行调查发现,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用工单位在实际用工中发现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较低很难满足用工单位的需要。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毕业生教育素质低下是造成其就业困难的重要因素。这反映了在当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大发展时期,与专业人数急剧增加的数量相对比的是,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并没有得到提高。说明,当前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需要进行改进。同时,也需要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3.教育资源不足

由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专业特性,此专业对学生的现场表现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要求很高,这就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现场指导。一般艺术类专业的培训本来就是以小班型组织教学为主。这样就会需要大量的教师,配置大量的教育资源。然而,在当前的形势下,大部分学校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都是最近扩招而来。进行扩招的学校也很难配置足够的教师与教育资源。因此,大部分学校存在着教育资源不足的现状。

4.教育组织落后

通过一些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校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资料进行搜集和分析,发现问题集中2个方面。

一方面是存在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的配置不均衡。表现在一些学校存在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动手培训不足。这些学校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再加上对该专业的教育基础调查的不足,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教学以知识教学为主,而对学生的表现、语言组织的训练不足。还有一些学校则注重学生的表现,但是对理论教学不重视,造成学生缺乏足够的理论知识的支撑,综合水平迟迟无法提高。

另一方面存在教材落后的不足。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材本身就较少,从事理论教研的教师也较少,这些就造成了当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使用教材的落后,无法适应当代播音与主持的迅速发展。

虽然现在在教育组织上存在大量的不足,但是,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研活动得到解决,也可以通过校本研究得到对本校教育问题的较为贴切的改进方案。

三、教育的改进

虽然当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面临许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教育学方面的改进解决一部分问题,以获得提高毕业学生教育水平的较佳方法。

1.教学内容的设定

当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迅速地发展。该专业的教学内容也必需进行改变以适应专业的发展。在当前,急需对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的规划,平衡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之间教育时间、教育资源配比上的调节。并且也需要对教材进行重新的编写,以及引进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

2.教学方式的改进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强调小班型的教育组织教学。一般的学校因教育资源的不足无法达到进行这种方式的教学。但是,当前教育的理论也在不断地发展,教育技术也在不断地提高。学校完全可以尝试以采用新式的教育技术进行教育组织,做到教育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效率,满足本校的教育需求。

3.充实师资队伍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迅速发展,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的是更高水平的教育。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优秀的高等教育人才不再稀缺。各院校可以引进优秀教育人才,充实师资队伍。

4.提高教师学术水准

在已有的基础上,想要迅速提高学生的水平,对教师的培训是必不可少且效费比最高的方法。只有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的水平才会得到提高。对本校教师设计在职教师培训计划,提高本校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教学方法的水平是迅速提高教学水平不可缺少的一步。

播音与配音专业精选篇7

【关键字】 电视演播厅 音频系统 设计

电视演播厅是电视台举行综艺晚会、知识竞赛等的场所。近年来,综艺晚会一直是体现电视台综合实力、电视导演艺术创作水平的平台。正因为如此,其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观众参与越来越多,对演播厅的现场扩声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演播厅音频系统不仅仅是现场扩声,也是一种音响艺术的创作,它涵盖了现场扩声、多轨录音信号的提供、现场直播节目中音频信号的提供和调控等多方面的需要。

借助于科技的进步、电声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电声设备性能的日益改善,忠实地还原现场声音信息,进而给音响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使从扩声的角度为实现演播厅的多功能化成为可能。尤其是现场直播节目,其复杂性和可靠性都是设计时要解决的问题。

一. 南安电视台概况

南安电视台位于闽南金三角地区,是南安市委、市政府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一个重要媒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事业的繁荣,加上连续成功举办了两届“水暖阀门”论坛的现场直播和重要会议的直播,为了要有专门场地(南安电视台原有的110平方米演播厅只适合新闻头像与领导讲话的录播),南安电视台于2012年底开始对本台新大楼211平方米演播厅进行装修建设,根据演播厅内部实际情况:净面积190平方米;层高3.5米;观众区人数100人左右。南安电视台211平方米演播厅由专业团队规划设计。

电视台的演播室是电视节目制作的重要场所,体现了一个电视台的技术水准和综合实力。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从实用性角度考虑,我们将演播厅建造成多功能综合性的演出场所。作为综合性演播厅主要包括声学装修、机械化升降(伸缩)舞台系统、灯光系统、视频系统和音频系统等几大部分。它能够满足大中型文艺晚会的直播和录播、大中型活动的直播、戏剧前期和同期录制、智力竞赛等语言节目的录制。

演播厅专业音频系统是一个全面贯通设计思想的复杂系统,为了使系统的音频系统按照设计方案达到最佳效果,必须重视多功能电视演播厅音频系统的设计。整个系统的设计应该人音源拾音和还音输出两个方面来考虑。从演播厅的功能和使用角度上对这两个方面的要求是进行系统设计的根本依据。本着满足电视访谈及综艺类节目要求,兼顾其他相关活动原则进行设计。

二. 系统设计依据

(1) 根据我们的需求及实际建筑装修图纸。

(2)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国家行业标准:

(a) JG GYJ125-8b《厅堂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要求》

(b) WHO301-93《歌舞厅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与测量方法》

(c) JGJ57--2000《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d) JB7-2001《剧场建筑设计规范的条文说明》

(e) CBJ232-82《中国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f) JGB/T16-92《民用建筑电器设计规范》

(g) GB4959-85《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

三. 设计方案

1. 演播厅音源估计

演播厅主要用于综艺节目的录制,演播厅表演区面积与所定位的节目类型决定了音源的种类和数量。作为多功能综合性的演播厅,拾音量最大的节目应是乐队演奏和地方戏曲演出。但在实际使用上,电视综艺文艺(特别是现场直播)节目表演节奏快,间场时间短,除非进行专场演出,乐队和地方戏曲进入演播厅的机会是不多的。通常声学装修效果都是按音乐厅堂的标准来设计装修。因此,在拾音上考虑极限的情况应是中、小型乐队和地方戏曲的综艺节目。因此演播厅乐队拾音至少需5-10路话筒输入,同时还要考虑其他类型的文艺演出需要的各种无线话筒(如头戴、领夹、手持无线话筒、鹅颈会议话筒、合唱话筒、观众采声话筒等)、各种信号源(如多媒体,非编和录像机等)。如图1

2. 演播厅扩音设计思路

对于演播厅建声国家有明确的规范标准,多功能演播厅是集音乐、语言、效果于一体的综合性演艺场所,它既要满足厅堂高声压级扩声指标,又要适合专业视听现场直播高质量、低噪音的要求,所配备的音频器材要以国际上先进、经济上合理、使用上安全可靠、维护上便利的原则,器材的技术参数指标达到国家广播电视专业音频的甲级指标。

演播室作为电视节目重要的制场所,场内的扩声效果尤其重要。音频系统应满足专业视听现场直播高质量、低噪音的音频制作,同时还要保证音响系统有良好的现场扩声效果。因此,现场的声音还原应做到:保证场中有较高的语言清晰度和足够的声压;舞台与观众区域各个位置无回声、颤动回声和声聚焦等缺陷;声音涵盖区内声音与频响覆盖均匀。考虑到电视节目制作的特点,音响系统扬声器布置方式为群组式固定安装;扬声器的外形和安装位置以不影响演奏室场地的整体风格、摄像效果和灯光效果为宗旨(通常采用吊挂的安装方式)。

要求符合国家标准、规范:

(1)《厅堂扩音特性测量方法》GP/T4959-1995;

(2)《声系统设备互连的优选配接值》GB14197-93;

(3)《客观评价厅堂语言可懂度的RASTI法》GB/T14476-93;

(4)《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GBJ76-84;

(5)《民用建筑电器设计规范》JGJ/T16-92。

扩声系统主要分为三部分:控制设备、扩声设备和功放系统三个部分适当互相配合而成,确保在使用时效果理想,操控容易,减低出错机会,且能在极短的设定时间便能应付任何演出变化的需要。

(1) 选用优秀的扩声音箱,确保全场声压及最佳的听觉效果;

(2) 音箱采用吊挂式,分别置于舞台两侧,声场覆盖均匀,外观整齐美观;

(3) 系统中采用参量均衡器提高传声增益。

四. 系统设备选型

设备的配置原则:

设计一旦确定,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设备的选型,由于社会对专业音响器材的需求日益增加,世界上许多知名品牌的产品涌入中国市场,这使得我们在音响器材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大,同一工程会出现不同设计、不同配置和不同工程造价,但音响效果却悬殊较大。不可能一家公司所的音响品牌全是最好的,为此我们根据实际需要从众多音响品牌中扬长避短,博采众长,精心选配了物有所值,效能一流,而又适合自身特点的音频器材。

调音台:它是将音源信号进行放大、均衡、定位、混合、监听、分配的综合性电子设备,也是音频系统的心脏。其功能应能满足演播室整体节目制作和现场扩声以及直播的要求,同时还具备兼容性、扩展性。调音台的性能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效果和质量,而操作的介面灵活性可直接影响音响师临场的随机发挥。演播室采用数字和模拟调音台两者兼顾。

扩声、返送和监听音箱:作为音频系统质量最直接表现者,音箱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扩声主音箱,要求音色甜美,高音单元和低音单元覆盖范围几乎一样,同时应根据声场空间选择音箱的指向性,确保整个观众席前、后排接受的声场声压均匀。返送音箱在电视演播大型综艺晚会和常规节目录制过程中对演员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音色软硬适度,穿透力强,体积小功率大,易于搬运和隐藏,可根据不同晚会的舞台装置布局,将其放置前后不同位置以利于改变声场,也有利于整体舞台效果美观。监听音箱的好坏,能直接影响到导演和调音师对声音的正确评估而作出适当的调校,将其声音完美化。整个频带宽阔而稳定,声像定位准确。不完善的监听设备则可能误导导演和调音师,从而使播出的音质有所失误。

话筒:作为拾音的最重要、最基本单元。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高质量的无线话筒广泛地使用于演播室等演出场所,对话筒的选择应根据不同乐器而选用不同品牌型号的话筒。无线话筒在演播厅使用频率最高又是容易出问题的设备之一。无线话筒使用时因受屏蔽或电波反射、直射等的干扰因素而带来的接收死角,外界的电磁干扰影响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在信号接受上采用集结式多天线系统同时接收信号,并随时自动选择接收较好的信号,可以获得稳定的信号输出,可有效消出系统噪音和接受死角。无线话筒在音频信号发射和接收上尽可能采用压缩、扩展方式的设计,这样可在一定频宽内获得较大的动态范围。

基于以上原则,南安电视台演播厅主要音频系统设备采用:

系统使用10路无线话筒,若干(小于32路)有线话筒,2台录像机,1台多媒体播放器,和1台非编机构成整套系统音源输入。其中,有线话筒音频源通过将有线话筒接入到话筒接口箱后经过跳线接入指定调音台接入口实现功能,在此方案下,有线话筒在使用上较为灵活。

无源音频分配器提供8个通道的音频放大与分配,每个通道有1个音频输入,2个音频输出和1个音频环出通道,得益于该设备将某一路信音频号分配完以后,同时输出给一二级调音台和多轨录音设备变为可能。

两级调音台构成了该音频系统的核心音频处理。雅马哈品牌LS9-32型号数码实况调音台作为现场调音台(一级调音台)使用,主要完成对现场的返听和配置一台雅马哈品牌01V96 I型号调音台作为录制调音台(二级调音台)使用, 3块雅马哈品牌通用型号为MY16AE数字接口卡和1块MY16AT数字接口卡作为一二级调音台扩展使用。由均衡器,数字音频处理器,功放和舞台音响构成了舞台扩声系统。多轨录音主要录制8路话筒源和8路一二级调音台音源。

后期音频制作核心设备调音成了音频系统信号多路输入声音优化处理(动态调整输入声音电平、频率均衡),实现多路声音混合成单通道、双通道立体声,实现各路声音淡入淡出的渐变效果并为最终效果提供监听通道。

2个最大功率为3200W的品牌为JBL型号为MR525音响组成了整套扩声系统主音箱,2台三分频全音响构成该系统扩声部分的下拉声道辅助输出,该系统重低音输出使用RVS品牌FR-SUB218-2的双18寸超低频音响,最大能承受4800W功率。

音频系统末级使用一台16轨录音设备完成系统音频收录。考虑到在使用中的实际情况,分配8个来自现场麦克风音频源作为该多轨录音设备音频输入,一级调音台和二级调音台分别提供4路音频输出接入至该多轨录音设备。使用过程中,配合多轨录音设备上的录制软件,对16路音频源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录制时长也能够进行设置。如图2。

五. 总结

电视台演播厅音质是建声和电声的综合效果,建声是决定音质的前提,是电声的基础。只有在建声满足的前提下,电声才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所以,在进行电声设计施工时,也要充分考虑到会堂的建声条件,包括:建筑结构、吸声处理、混响时间、声反射、本底噪声、隔声隔震处理等。我们将充分调动我们的有关技术力量并参考以往的实际经验,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非常希望能够得到业主方及有关专家的指导、帮助,并愿意与之交流、配合,使电声设计更加完善。B&P

参考文献:

1.胡泽编著.《数字音频工作站》.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3.1

2.韩宪柱编著.《声音制作基础》.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1.8

播音与配音专业精选篇8

【关键词】主持与播音 教学 问题 对策 以人为本

2004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大力推进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引导学生自主创业;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制度。还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充分认识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建立一套适应社会需求、适应用人单位要求、适应高职高专教学特色、适应主持与播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职高专院校的重要任务。

一、高职高专院校主持与播音专业现状分析

1.学校现状

新中国成立初期,开设播音专业的学校只有北京广播学院一个,在以后的时间里,播音专业陆续出现,到上个世纪末的时候也不过几个学校而已,这种现象一直维持到本世纪初,此后,播音专业开始呈现迅速普及之势。《中国广播电视年鉴2005年》的统计数字显示,2005年全国开设主持与播音专业的院校共有44个,一年之后的2006年则迅速飙升过百。截至2010年,据不完全统计有此专业的单位已达到300多家(仅河南省内就有21家之多)。从“一枝独秀”到“量的飞跃”,主持与播音专业的发展用了近40年时间,其发展凸显了高校在学科建设工作中对专业规划的考量,并可以从中窥见不同阶段社会对主持与播音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2.培养现状

学校增长速度很快,可是在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方面,多数本科院校沿用最早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时候注重专业基础方面的培养,以播音发声学和播音创作基础为核心课程,规范学生的普通话语音,锻炼培养学生在播音发声和播音创作方面的能力;接下来一年的时间是实践能力的培养,核心课程是广播电视播音和广播电视主持两门课程,主要培养锻炼学生在话筒前和演播厅的实际播音主持的能力。在这4门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再辅助一些专业理论课程和学科理论课程;最后一年一般都是实习时间,将学生派遣至一线的广播电视工作单位,在实际的工作中锻炼自身。

而普通的高职高专院校一般来说学制是3年,少有院校努力寻找适应自身情况的人才培养模式,依然照搬本科人才培养计划,只是将本科三、四年级两年的教学任务压缩到一年完成,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的实习时间大多数只有半年,毕业论文只能预留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有走形式之嫌。

3.毕业生就业现状

学校迅速膨胀,但是招收的生源质量如何?人才培养模式完全照搬,是否适应行业和岗位要求?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如何?毕业生就业率如何?笔者将结合以下数据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说明。

从这个表格中我们不难看出,大多数毕业生从事的还是与播音相关的工作,甚至有相当一部分还直接进入到完全对口的电台和电视台。但是如果配合另外一组数据共同分析,这种喜悦就有点站不住脚了。河南省某职业学院2007届毕业生人数是33人,而2008届是42人,2009届伴随专业扩招,毕业生人数激增到74人,2010届人数高达98人。从这两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一年不如一年,笔者据此甚至可以大胆预测,接下来两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也不容乐观,至少能够进入完全对口的电台和电视台工作的人数比例会继续走低。

出现这种不利情况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开设此专业的学校和招生人数呈爆炸式增长,另一方面在于不容乐观的大就业形势,在这两大矛盾的夹击下,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必然会持续低迷。因此,作为培养主持与播音专业人才的学校,特别是数量上占大多数的高职高专院校,更要在自己的教育方案中寻找问题了。

二、高职高专院校主持与播音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主要问题

1.办学单位师资力量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专业开设要求

就目前多数高校而言,在主持与播音专业开设之初,往往会主动寻找当地或本省电台、电视台的退休播音员、主持人来担当专业教授工作的重任,甚至直接作为学科带头人。需要肯定的是他们在实践方面拥有非常丰富的经验,甚至在资历、职称方面也符合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可是主持与播音专业是一个理论落后于现实的学科,也是一个发展变化速度相当快的专业,这就需要从事教学的教师不仅要能说还要会做学问,必须以扎实的理论储备作后盾,还要兼具新思维、新理念、新办法来适应学科和行业的各种变化和发展。这是现实对主持与播音专业教师提出的最新要求,而在这方面那些从一线退下来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就略显逊色了,很难满足实际要求。

2.教学硬件设施不够尽善尽美

主持与播音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而教学需要的基本实践设备(如演播厅、摄像机等)经济成本又极为高昂,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后期维护和使用过程产生的费用也相当高。这使得个别学校在实验室还没有建立、健全的情况下就开始招生,甚至在第一届学生即将毕业的时候才能让学生比较系统地进入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怎么可能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更谈不上跟上行业的发展。

播音与配音专业精选篇9

首先,陕西广播电视台目前采用按频率、频道配置资源与以节目体裁为标准和以专业分工为依据配置资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整合。按频率、频道配置资源可以使节目专业化,形成专业化的生产格局。以节目体裁为标准和以专业分工为依据配置资源,也被称为中心制。这种资源配置可以根据节目体裁设置新闻中心、制作中心、节目中心等,并可以根据各种资源的专业分工不同,由各中心统一调配,达到提高陕西广播电视台内部的专业生产和管理水平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其次,广播、电视采编队伍两栖报道,突出广播现场连线优势。陕西广播电视台成立后,组建新闻中心,采用一个平台、一体化运行的模式,实现广播、电视在新闻采编上的资源共享,防止了资源浪费的现象。另外,广播具有传播迅速快、便于应急、移动性强、制作成本低等独特的优势,这些都是电视不能取代广播的。目前,陕西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记者们在采访时遇重大事件或者突发事件,需要将第一手消息在第一时间内播发出去,通常采用广播现场连线的方式。广播现场连线不受栏目、时间的影响,新闻记者只需要一部普通的手机就可以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将现场接进直播间,通过电波将现场呈现给收音机前的广大听众。而如果采用电视连线,则需要配备3G设备或者电视转播车,技术复杂、成本消耗高,况且在播出上还会受到栏目、时间的限制,并不能在时效性和成本消耗上取胜于广播。因此,突出广播现场连线的优势在新闻记者采访时极其重要。

最后,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相互融合。陕西广播电视台自成立以来,为打造知名播音员、主持人,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势组合,广播播音员、主持人与电视播音员、主持人通过换岗,互相融合,让其成为采编资源整合的突破点。这样,可以使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全面了解广播和电视各自的特点,并能灵活主动地运用它去从事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的创作,成为既懂广播又懂电视的复合型人才。

二、陕西广播电视台采编资源整合的未来趋势

如何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使之超过原有电台、电视台的优势,并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媒介,是每一位陕西广电人共同思考的问题。

第一,实现“中心制”的资源整合模式。笔者在上文中提到过,陕西广播电视台目前采用按频率、频道配置资源与以节目体裁为标准和以专业分工为依据配置资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整合。这种模式具有它的优越性,但同时具有不足。按频率、频道配置资源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频率、频道专业化,这样就会导致所有频道、频率什么样的节目都要播,什么类型的节目都要生产,形成内部竞争的格局,以达到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目的。那么,在生产制作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资源的重复使用和浪费。如果可以完全采用以节目体裁为标准和以专业分工为依据配置资源的方式(“中心制”),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可以实现专业生产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这种方式可使广电实体内部的各种资源由专业分工不同的各中心统一调配,频道作为编播载体由宣传管理中心统一管理。[3]从而,可以实施科学的内部考核制度,把市场竞争的压力分配到各中心,以提高内部员工的创作活力和工作热情。

第二,要充分发挥广播优势,实现广播、电视共同发展。两台合并后,实现一组记者采访,广播、电视两个窗口播出的模式。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如何处理好一稿两用的问题成为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每一名新闻工作人员都必须了解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广播新闻稿件主要以听为主,电视新闻稿件则主要是听与看的结合。这就决定了广播新闻稿件在语言的描述上要更精细于电视,要用语言的艺术呈现给听众画面感。而电视新闻稿件则需要用简练的语言辅助补充画面,其文字内容不应与画面重复。但在目前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记者先制作完电视新闻稿件后,将该篇稿件不加修改的移植到广播中去,完全不考虑广播、电视新闻稿件的不同特点。这样做的结果,不仅影响了广播新闻稿件的质量,也削弱了广播新闻的时效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充分遵循广播的特点和传播规律,新闻稿件写两版,并同步制作稿件。另外,广播具有很强的伴随性,许多受众由于工作忙碌等原因,没有时间去读报纸、看电视,而广播刚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可以随时提供给受众信息,而受众也只需要一部价格低廉的收音机便可以达到获取信息的目的。而电视的播出设备、接收工具技术复杂、成本较高,与广播相比,在节约采编资源方面不占优势。所以,应该充分发挥广播的资源优势,实现广播电视共同发展、壮大。

第三,实现广播播音员、主持人与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相互融合,需建立长效机制。目前,陕西广播电视台的部分广播播音员、主持人与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已经打破广播与电视的界限主持节目,但整体上,两者还是分开管理。在今后的逐步融合中,可以考虑建立统一的人才库,收录、共享播音员、主持人的基本信息,比如:年龄、学历、工作经历、特长以及音频、视频资料等。当某一档节目需要主持人时,可以在人才库中进行选择,打破广播和电视的界限。其次,也可以确立广播播音员、主持人与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定期相互交换工作岗位的制度。让相同类型节目中的广播人和电视人在相互交流学习中,进一步了解不同媒介的特点,增强自己对节目的认识,相互取长补短,提高工作水平。另外,还可以为知名广播播音员、主持人量身打造电视节目,为知名电视播音员、主持人量身打造广播节目。这样可以使两者更好地融合,合理利用多种媒介资源,打造有影响的媒体人物,扩大他们的知名度。

三、结语

播音与配音专业精选篇10

1.1播音主持专业招生质量下滑

新时期广电行业发展迅速,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广电行业的发展,比如,2010年政府颁布三网融合的IPTV业务,因此社会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需求很大。很多高校顺应时势开始大设播音主持专业,大量招生,教学规模不断扩张,在这种情形之下,由于招生人数增加,教学任务加重,教学质量开始下滑,再加之招生人数过多也导致了该类专业人才良莠不齐,增加就业困难。播音主持专业属于艺术型人才,在招生时相对其它专业的要求偏低,招生质量低更加加重了该类人才的总体素质。

1.2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方式陈旧

播音主持专业属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很多学校注意到这点,却往往过度了,导致一味培养该类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而忽视了理论知识和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大部分高校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因循守旧,课程设置不合理,很多课程知识重复,教学内容不具创新性,授课方式过于被动,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无法适应新时期的社会需求。除此之外,众多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仍比较传统,停留于吐字发音、广告配音、节目主持等表面技能之上,忽视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1.3播音主持专业师资不够

为满足社会需求,很多高校大量招生,导致招生质量下滑,而且学校一味追求扩大招生力量,忽视了师资力量和学生的匹配度,有限的师资力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造成一个班级学生人数过度,老师无法因材施教,播音主持类专业教师不够,有的学校则降低教师招聘要求,甚至选择在校学生相关专业学生担任兼职教师,或者从其它学院调配具有相关能力的教师来辅助教学。这样,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师有的还未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有的则并非本专业出身,只是业余爱好者,只能在教学中照本宣科或者任由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在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中所起的作用下降,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下降,无法满足新时期社会对该类人才的需求。

2.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合理化建议

2.1改善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质量

优化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质量当然主要从学校的课程设置开始,新开设该专业的学校可以参考课程设置较成熟较先进的学校的课程内容,发展较为成熟的院校则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争取学校培养人才的方式适应社会的需求。具体而言,则是当前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的设置尽量去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应局限于对学生发音、口才方面的培养,这些都只是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所需的基本技能,要培养高素质播音主持人才,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其它方面的素质,比如运筹帷幄的能力、主持的气场、艺术细胞等等。学校在开设课程时,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可适当开始舞蹈、表演等辅修课程,这些对播音主持人才来说日后可以作为工作的辅助因素,形成播音主持人才的鲜明特色。另外,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中除了要融入理论知识,实践方面也不应只是简单的播音主持技能的培养,还要提升学生的播音点评等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提升学生的播音主持能力,激发学员的兴趣,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2.2优化播音主持师资力量

播音主持师资力量的改善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教师招聘过程中选择优质的师资力量,二是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提升。面对与日俱增的播音主持学员,学校不得不扩大师资团队,然而社会现存的师资力量有限,学校只能降低对教师的要求,通过聘请在校生作为兼职教师或者从学校其它专业调入师资力量,导致播音主持的师资质量严重下降。为提升播音主持师资力量,学校应提前培养优质的、多元化的播音主持教师,制定严格的、合理的考核制度,增加播音主持师资方面的投入,提升学校整体师资质量。与此同时,学校亦应顺应时事,不断提升现有师资的教育水平,加大播音主持教师培训和进修的投入,不断改进学校的师资力量,并且学校现有的优质师资对未来培养新一代师资力量也是一种力量。

2.3科学选拔播音主持人才

学校在招生方面应从长远考虑,不可为短期利益而忽视学校的长期发展。学校能培养优质的播音主持人才对日后学校的招生扩张都有一定促进作用,倘若学校只重视眼前利益,降低招生水平,学生整体质量下降,师资力量也无法满足学生需求,播音主持人才质量下滑,就业困难,学校未来的发展将停滞不前。因此,从战略性发展角度考虑,学校应科学选拨播音主持人才,合理设置考试和面试科目,真正根据学生和应试者的潜力和可塑性予以选拔,以使更全面、更有效地衡量他们的文化水平和能力,提升学院素质。而且,在人才培养初期,对学院进行科学选拔,进一步了解学院的基础素质,对日后的因材施教也是具有一定帮助的,每个学员的综合素质不一样,优势也不一样,学校如果能培养学生优势的同时又不忽视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必能培养出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播音主持专业人才。

3.结语

播音与配音专业精选篇11

一、专业介绍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面向广播、电视、网络等影视媒体及相关部门,培养具备中国播音学、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学、语言文学及美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从事广播电视普通话新闻播音主持及新闻报道、专题播音主持、各类节目主持、体育评论解说、影视配音、演播,广播电视编导、出镜记者以及播音主持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复合型新闻传播专门人才。

西北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创建于2002年,是陕西省第一家创办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院校,也是西部地区最早开设该专业的院校之

一、已发展成为西部地区有较高声誉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才。

二、招生计划

播音与配音专业精选篇12

【关键词】人才培养突破创新实践教学定位规范

一、目标明确、定位清晰

由于广播电视及音视频节目内容的细化、形态的变革、渠道的多元,新世纪的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和更清晰的定位,在人才实用性和多样性上下足了功夫。新世纪,播音主持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上出现了三大转变:一是“有稿播音”与“即兴评说”并重。有稿播音教学经过多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教学体系,在注重有稿播音的同时,更加重视播音主持人才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做到“有稿”“脱稿”“无稿”都能驾驭,使“稿”变为可参考的创作依据,而不是束缚和羁绊。经过多年的探索积累,对播音主持人才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已经基本走上了正轨,并已逐渐形成了一套以思维和语言训练为主的较为系统和有效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业界对评论、现场报道、采访、脱口秀等多样态节目的播音主持需求。二是“标准化培养”与“个性化培养”互补。以往播音主持人才培养以解决需求性为主要目的,比较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的多是一种标准化的培养模式,以培养功能型、实用型人才为主。进入新世纪,在注重基础能力训练、标准化培养的同时,人才培养更加重视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塑造,突出个人的专长与特点,在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分专业运用方向课程教学,扬长避短、突出个性,打破千人一腔、千人一面,大力发掘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开设播音与主持专业的高校,在办学方向、办学特色上也更加鲜明。例如:中国传媒大学的播音与主持专业以培养新闻主播为主要方向,着力打造学生的采、写、编、播、评等新闻业务能力;上海戏剧学院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以培养综艺娱乐方向的主持人为主,注重提升学生的演艺能力;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开设了礼仪文化方向、影视配音方向等课程。三是“实践技能”与“理论研究”结合。在注重本科播音主持技能教学、培养实践型人才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研究生层次的理论研究教学,重视学术思维、科研能力的训练,培养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人才,提升播音主持人员的全面业务素养,不断加强播音主持学科的理论基础,丰富学科内涵。

二、层次丰富、方向多元

新世纪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呈现出学历层次丰富、专业方向多元的特点。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播音主持专业不断完善学历教育层次,形成了包括专科生、本科生、双学位、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不同层次和规格的人才培养体系。新世纪之后,两年的高职和续本学历培养层次逐渐取消,本科、双学位、研究生培养不断加强。在本科教学中,强化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形成了“分方向”培养的教学特色,即在完成专业基础课程后,分不同专业应用方向进行教学,如新闻播音主持方向、综艺主持方向、体育解说方向、影视配音方向等,增加了学生的实战运用能力,满足了一线实践的需求。双学位专业教学则更注重基础训练与专业技能培养,使已具备某项专业知识的学生在播音主持业务上能快速提升,将其原有专业和播音主持专业有机结合,成为综合运用能力更强的播音主持人才。研究生层次的教育培养发展得非常迅速,不仅在数量上大幅度提升,在类型上也丰富起来,有了学术硕士、专业硕士、艺术硕士的区分,学制上也分为三年学制和两年学制,满足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需求。随着全国各大院校开设的播音主持专业硕士点、博士点不断增多,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数量稳步增长,研究方向划分更加细致、科学,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研究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

三、实践教学提升能力

媒体不断在发展变革,除广播电视外,网络媒体发展迅猛,从电脑端到移动端,从自媒体到网络直播,微信、微博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自媒体、公众号拓展着大众的意见表达渠道,播音主持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离不开实践,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上手和实战的机会,学生实习实践的平台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便捷。就学校教学来讲,播音主持专业历来比较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专业实践。进入新世纪,播音主持专业在已有鲜明的专业教学体系的基础之上,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思路,拓宽实践教学途径,不仅将实践教学纳入正式的培养方案,计算学分,而且也开始尝试与媒体合作,进行项目制教学,激发了师生的创作热情,提升了实践教学的效果。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与云南电视台联合制作早间新闻资讯节目《新看点》中的新闻话题评论板块《主播新鲜看》,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节目全部由在校学生担当主播,并完成选题、策划、采访、播报、评论、编辑等一系列工作,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业务素养与综合能力。节目播出后收视不俗,成为校台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培养播音主持人才的典型案例。播音主持实践教学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加深,也是对理论知识活学活用的有效途径,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具有创作活力、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目前在校生的实习实践课程基本分为四种类型: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项目实习。专业见习以观摩节目流程、了解行业概况为主,不直接参与节目制作工作;专业实习可以参与节目制作,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如收集素材、编辑稿件、采访、配音等;毕业实习与毕业分配相结合,是时间较长、参与度较高的一种专业实践,学生有机会直接作为节目主播完成节目制作;项目实习是较为灵活的一种方式,由学校组织、统筹管理,有计划地参与到节目录制中,根据节目需要安排学生参与其中。这些实习内容基本均纳入了正规的教学安排,有计划、有目标、有指导、有总结,相较学生自发进行的业务实习更加正规、系统、有效。目前,很多高校都与各大广播电视媒体及传媒机构建立起合作关系,共建实习实践基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中心的合作过程中,采用了“双导师制”,业界导师与学校老师共同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加速了学生的专业进步,提升了实习效果。

四、制定规范、保证质量

广播电视起步阶段,由于事业发展的需要,很多播音员主持人只是经过了基本的业务培训就开始承担播出任务,因此出现了播音员主持人业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示范作用及审美功能的发挥。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国家相关管理部门陆续制定了一系列行业管理、业务评价的条例、规范,加强了播音员主持人的培养与管理。2000年3月31日,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播音员、主持人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出进一步规范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岗位设置,加强对播音员主持人队伍的日常管理,完善播音员主持人持证上岗工作;2001年12月31日,广电总局又了《播音员主持人持证上岗规定》,进一步规范播音员主持人的岗位管理,提高节目质量。2016年9月,针对网络主播准入门槛较低、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机构依法开展直播服务,对直播播出资质、播出内容、播出人员提出了相关要求,进一步规范网络直播。

播音与配音专业精选篇13

蓝牙适配畅享音乐无缝隙

JBL Radial“无所不能”遥控音乐底座自问世以来获奖无数,囊括了包括最佳iPod音箱设计、年度风云产品、年度音响奖和最佳工业设计奖等各项业界权威大奖。除了时尚创新的外形,JBL Radial更可作为独立的iPhone/iPod音乐播放系统,支持iPhone 4 (4S)及各代iPod, 也可连接电脑、收音机、光盘播放机等音乐播放设备;设有S-Video视频输出接口,可将iPhone、iPod video内存储的图片与视频内容传至电视播放;它小巧却无所不能,这也是Radial中文名称“无所不能”的来由。值得一提的是,Radial“无所不能”赠送的苹果DOCK接口蓝牙适配器,不仅可以支持苹果全系列产品进行无线播放音乐 (包括iPhone5, iPad Mini和iPad4),同时也可以支持安卓和微软手机的无线蓝牙音乐播放,因此拥有蓝牙适配器即可连接具备蓝牙功能的所有产品,使JBL Radial“无所不能”变得更加名副其实!

超凡音效

好声音与时尚“圆”美组合

JBL Radial “无所不能”音乐底座虽然体积小巧,但却拥有55W的功率, 其360度的环绕式音场设计,让声音的整体包围感更强,音色醇美,令人陶醉。Radial原装遥控器可无线隔墙摇控iPod的选单和Radial的开关、音量等功能,最远距离达6米。Radial拱形设计搭配金属丝网造型, 外观简约时尚,完美搭配现代家居环境,为热爱音乐的消费者带来前卫家居的潮流感。拥有JBL Radial,使您如同置身于一个多功能娱乐中心,享受无限乐趣,是一款名副其实的iPhone/iPod“圆”美组合。

最“i”拍档

带给你无线音乐新体验

作为全球高品质音响的领导品牌,JBL率先将电影院、歌剧院和录音室音响系统领域的专业技术应用于家用音响。如今,JBL与苹果建立紧密合作,研发设计了多款苹果专用音箱。在这个越来越趋于“无线”的时代,支持蓝牙无线传输功能的扬声器产品无疑是JBL热爱者兼果粉的不二之选,那么,就在这个春天,让JBL Radial与蓝牙适配器把音乐的无“线”乐趣带回家吧!

关于哈曼

播音与配音专业精选篇14

关键词:播音主持;系统学习;专业规律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8-0150-03

放眼各级各类广播电视机构及广播电视新兴媒体,高等院校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的播音员主持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非播音主持专业院校毕业的播音员主持人不但在人数上大大领先于经专业培养者,甚至其中一些著名者的成功经历,也在挑战专业培养的底线。

于是,关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否有必要存在,播音与主持艺术是否有学有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培养路径是否合适等一系列问题,拷问着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办学者,也动摇着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学习者。

这似乎揭示了一个现实的结果:在走向播音主持成功的路上,确实有无师自通的情况。无论是人民广播初创时期的那些成功的老播音员的成功创业,还是在与经过专业培养的播音员主持人并肩战斗时并不逊色、甚至出色的表现者,还有在播音主持的顶级大赛中让经过专业培养者当配角的佼佼者,都证明播音主持的专业培养过程并非不可逾越的过程。但是,之所以在以上的判断中加上“似乎”,却保留了笔者对“无师自通”的深度解读,即“无师”是表面现象,“自通”之“自”恰恰证明了“师”是“有的”。

一、播音主持的规律来源于实践的总结,实践即师

在广播还是新鲜事物的年代,人民广播的第一代播音员麦风、孟启予、钱家楣、丁一岚、齐越等,虽未经过正规专业训练,但怀着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每天认真读报,互相切磋,探讨和掌握播音要领,以勇敢开拓者的姿态,独立开创人民广播播音一代新风。亲身的实践和不断的总结,使他们逐渐掌握了播音的规律。作为实践总结的《陕北台播音组关于训练和培养播音员的意见》、《北平新华广播电台训练播音方法》等已指出了选择播音员的标准、播音员应注意的事项,如怎样准备稿件、如何掌握抑扬顿挫快慢轻重、如何表达语气情感,规定了播音手续,播音员应遵守的制度等[1]。

在专业播音教学尚未起步的年代,我国人民广播的老一代播音员,靠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靠对播音实践的执着探索,靠互相切磋、研究、探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为广大受众欢迎的、“憎爱分明、刚柔相济、亲切自然、严谨生动”的独特播音风格。尽管缺少成文的专业教材,中央台和各地方台播音组的业务学习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出现了许多业务研究的论述。1954年齐越的《播音员和实况转播》、夏青的《克服报道新闻的八股腔》、徐恒的《播音员和播音工作》等文章,以及苏联播音员撰写的播音经验文章,在播音界一时洛阳纸贵。1955年,中央广播事业局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播音工作经验,领导和专家也分别就播音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

由此可见,播音主持有着可以被人掌握的内在规律。早期播音员在播音实践中就在不断探索着它的规律,并在实践中遵循被探索出来的规律,播音主持业务理论体系的建构也得益于播音主持业务的实践。播音主持并非“无师”,实践是播音主持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师”。即使在播音主持已经形成独立学科、播音主持理论研究已上升到学术级别的今天,播音主持的理论体系仍要用实践不断丰富、发展,播音主持的训练体系仍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

齐越先生1963年在上海台讲话时就说“培育新播音员,实践很重要。[2]”、“只有那些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并善于从生活和人民中积累情绪记忆的,才可能获得丰富的想象力。[3]”著名播音主持艺术家、天津师范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创始人关山先生也指出“表达能力的提高须通过多读、多练、多实践,才能掌握纯熟的技巧。[4]”

二、姊妹专业的“他山之石”可“攻”播音主持 “之玉”,其他领域知识即师

请留意提两代播音大师的经历:

齐越(1922~1993)先生194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新闻系,同年10月参加革命,在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社担任编辑,1947年担任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播音员。

解放战争时期,许多重要的文告新闻经齐越同志播出,鼓舞了人民的士气,瓦解了敌人的斗志,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的几十年漫长播音生涯中,齐越以特有的庄重、深沉的声音感染了千百万听众。

夏青(1927~2004)先生1948年入东北大学中文系读书并参加革命,1950年5月在新闻总署主办的北京新闻学校第一期毕业,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他在播音岗位上勤恳钻研奉献40余年,呕心沥血全身心扑在党的新闻事业中,出色地完成各项播音任务,为播音艺术的发展,为播音人才的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

尽管从事播音工作之前的经历不同,但二位大师受过的高等教育均与播音主持专业相关。播音主持作为以有声语言传播信息的创造性工作,是新闻学、传播学、文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属边缘学科。齐越先生以新闻学的专业基础和在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的新闻实践,加上他广博的知识和人格魅力,使自己深厚的语言天赋得以开发,最终成为一代播音大师。夏青先生以汉语言文学(中文)的深厚积淀,通过新闻学校的专业培训,成为具有严谨新闻工作作风、深厚语言文化功底的播音大师。

我们也注意到,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岗位上,除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外,各种不同专业学历的毕业生中以新闻学和汉语言文学(中文)和外语、艺术等毕业生为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在从事过一段新闻采编或艺术等工作之后转而从事播音主持工作。这样的例子,远的有齐越先生(西北大学新闻系)、夏青先生(东北大学中文系)、张颂教授(北师大中文系)、傅成励(北京大学中文系),近的有白岩松(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崔永元(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水均益(兰州大学外语系)、张泉灵(北京大学德语系)、撒贝宁(北京大学法学系),在地方台这种例子更是不胜枚举;央视首位播音员沈力(曾在部队担任演员)、著名主持人陈铎(曾任演员、编辑、导演、摄影等)、朱军(曾在部队担任演员)、毕福剑(北京广播学院导演系毕业),也是播音主持艺术与姊妹艺术相通的例证;而方明老师从广播技术转行播音的道路也证明了文化功底与广播事业氛围影响的作用。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国外和境外的优秀广播电视节目中优秀主播和主持人的杰出表现,也提供了可供人民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学习借鉴的广阔来源,20世纪90年代的“珠江模式”带来了广播大板块主持人模式的大变革,在世纪之交广播新闻改革大变革以及电视新闻和娱乐节目的持续变革中,一大批来自于演艺界和新闻采编岗位的优秀人才走上主持人位置,播音员主持人专业错位成为更为普遍的现象。

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播音主持专业能被其他专业代替的理由,也并非说明,非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的播音员主持人是无师自通。应该说,播音主持专业需要姊妹专业、姊妹艺术的滋养,新闻、传播、文学、艺术等专业的基础和采编、艺术等专业的从业经验,以及可供借鉴的“外来的和尚”、“他山之石”也是播音主持之师,加上有声语言和表达能力的条件,这部分人迈进播音主持门槛是水到渠成。

三、播音员主持人的成长和培养必须符合和尊重艺术规律

播音主持专业是综合新闻、传播、文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之长的边缘学科,但不是以上专业的简单相加或无序综合,而是以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专业的需求为纽带,特别是以语言表达为其专业业务的核心,构成有核、有序、有特色的独立的、不可替代的学科,其中心就是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规律。

成功的播音员主持人,不论是否经过播音主持专业的培训,都在从事播音主持之前或之中注重研究播音主持艺术规律,将姊妹专业、姊妹艺术中符合播音主持艺术规律的部分运用与播音主持之中,将不符合播音主持艺术规律的部分摒弃,将其缺口和不足在实践和继续学习中弥补。

齐越先生1963年在《播音员与稿件》一文中就曾指出:“播音是一种具有独立性的语言艺术创作。在向其他语言艺术学习的时候,我们要吸取那些对我们有益的东西,融会于我们的创作中,使播音发展成为更具有特点、更具有独立风格的语言艺术。[5]”

夏青先生的笔记本,“从50年代到90年代约有100多本,更多的是他学习时的记载,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学习兴趣是广泛的,天文、地理、马列、文学。特别是古典文学方面,更是精心钻研”,“播音员的素养之一,要有高度的思想、学识水平,这要靠日积月累的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多方面的知识结构” [6]。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一万个朋友”是夏青先生的座右铭。

陈醇先生在《播音语言表达的几个问题》中记述了1979年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播音教研室播音语言表达座谈会上讨论的观点:“我们要向电影、话剧演员学习感受力、想象力,解决我们播音中目前突出存在的一个样式、一个腔调的问题。同时,我们应该坚持播音的强烈的政治鼓动力量和严正的语言逻辑力量。即使播音员播送小说、诗歌等文艺作品,也应有我们自己的特点。[7]”

张颂先生1983年的著述《朗读学》成为1990年《播音创作基础》的准备。张颂先生在《朗读学》中论述了朗读学受到语音学、语言学、文学、形式逻辑、辩证逻辑、生理学、心理学的指导、影响和制约,与教育学、美学的历史渊源关系,并特别强调了作为演讲学的孪生兄弟,孕育和生发出播音学和朗诵艺术,在同其他姊妹艺术的交流中成长,在不断输出输入中壮大。这也正是当时“在朗读学的基础上,向新闻广播电视宣传发展,以新闻性为特征,进行‘目中无人,心中有人’的有声语言的宣传,正孕育着的播音学”的特点[8]。从《播音创作基础》看其与《朗读学》的相通之处,可谓无处不在。而情景再现、内在语、对象感三大内部技巧中也会看到与“内心视像”、“潜台词”、“创作交流”的承继关系[9]。

因此,所谓无师自通,并非自然形成的先天智慧的体现,而是后天不同领域学习中与播音主持专业学习内容相通部分成果的体现,更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内部规律并进一步付诸实践的结果。这充分证明了播音主持专业是有学有术的,其学术的属性是任何学科都普遍具有的实践性,也是其作为边缘学科的综合性的具体体现。

四、系统学习是掌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规律的捷径

上述论述的结论十分明显:播音主持是有学有术的。但这学和术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封闭固守的,而是不断从播音主持实践中汲取营养,使其成为更符合培养播音主持规律的科学。

同时要承认,具有厚实相关专业知识底蕴的播音员主持人,通过播音主持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可以逐渐参透播音主持规律,大多数未经过专业培训的播音员主持人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专业学习的欠缺,使实践中的学习成为继续教育的一部分。但每个具体播音员主持人的具体实践总是带有局限性和片面性,而经过众多播音员主持人多年实践证明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播音主持规律,以播音主持专业培训的方式传授给即将或正在从事播音主持实践的后学者,成为指导业务实践的理论和专业技能基础,避免了在实践中从头摸索、重复错误、以失误或教训为代价后的对真理的认识。

播音主持的专业培训给后学者提供了专业学习的理论和实践范本,成为掌握播音主持规律的捷径,也是播音主持专业高等教育成功的基础。尽管现状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仍有需要不断改进、创新、提高的巨大潜力,但主流教学单位的人才培养效果和其多年来积累的人才培养经验,证明其仍有其存在的理由,多数未经专业培养的播音员主持人在工作过程中选择专业进修或再学习以求提高,也是播音主持培训有效地理由,播音主持专业教材不但成为高校教材,也成为不少在职播音员主持人读本,更是播音主持理论体系被认可的理由。

一个未经证实的故事是,某著名主持人在高校新闻系学习时与播音专业学生同寝室,对学习知识如饥似渴的他,不但饱读相关专业的有用和“无用”的书,而且与同寝室友共同参加晨练,共同研播例稿,共同完成播音实践作业,几乎是编外“辅修”。而从其主持节目中语言表达的功力判断,除声音条件等硬指标外,几乎毫不逊色于播音专业学生。这或许可以称为“近朱者赤”或许干脆就承认了“辅修专业”的辅修效果。十分重视播音实践的关山先生曾指出:“要提高传播效果,增强受众参与感,还必须扎扎实实研究和运用语言的艺术规律。”这是从实践中来、掌握了实践规律、又在实践中大放异彩的老播音员的经验之谈,是对“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这一真理的深刻认识的结果,也是本文的鲜明观点:播音主持的规律来源于播音主持艺术实践的总结,同时,新闻、传播、语言、表演等姊妹专业“他山之石”可“攻”播音主持 “之玉”,但是,播音员主持人的成长和培养必须符合和尊重艺术规律,而通过系统学习是掌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规律的捷径。

参考文献:

[1] 姚喜双.播音导论教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2] 齐越.寄语青年播音员[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86.

[3] 齐越.献给祖国的声音[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

[4] 王振堂.中国播音学文集[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5] 齐越.寄语青年播音员[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86.

[6] 葛兰.在“夏青播音成就研讨会”上的发言[Z].内部资料,1998.

[7] 陈醇.陈醇播音文集[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