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学检验的重要性范文

医学检验的重要性精选(十四篇)

时间:2023-11-21 10:08:39

医学检验的重要性

医学检验的重要性精选篇1

指导患者在采集标本前注意自身的情绪、生理节律变化、饮食、运动、用药、姿势、时间等,高度配合检验前标本的采集工作;加强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对入院患者宣传教育、门诊患者给予指导咨询、解答疑问并及时反馈患者的意见,给予优质的服务。

2指导医护人员合理采集、保存和及时运送患者体液标本

除临床医生以外,护理人员是指导患者准备标本和正确采集患者标本的关键环节,加强检验医师和护理人员的合作与交流可使检验前不合格的标本大大降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第一,纠正护理人员的不正确观念。大部分护理人员存在检验分析工作是检验科的责任与其无关的错误观念,仅仅是机械地执行医嘱进行采集标本,不管采集的是否合格、保存是否符合标准就直接送检,最终造成标本检测结果不准确。第二,加强检验知识的继续学习,多联系基本技术。由于检验新技术的发展和检验项目的增多,护理人员没有能够及时更新已有的知识,基本技能知识不扎实;没有选择合适的标本采集时间,忽略了内源性因素等的影响,将正确采集适合检测标本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第三,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督促护理人员积极参与检验相关的讲座和技能培训,加强与检验科的合作,制定相关文件和操作规程,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

3开展检验医学信息服务工作

随着检验诊断技术的日益发展,各个科室之间分工越来越细,临床医生难免会对部分检验项目缺乏正确深入的认识,如患者的年龄、疾病类型、仪器、时间等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这些都需要建立良好的分析前质量管理体系。检验科可以推广宣传教育工作及信息化平台,建立检验项目查询系统和编制检验项目手册。主要介绍检验项目、标本的采集和送检要求、影响因素和临床意义等;设立专人专门咨询电话,如新开展的实验项目的标本要求、参考值、影响因素和临床意义等。分析前检验质量和结果解释,面向全院医护人员和患者;定期或不定期收集临床科室对检验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并组织持续改进;邀请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到检验科参观,从而更好地了解检验科。

4我国临床检验医师的地位

临床检验的发展和新转变使检验科的工作定位和内容也发生了变化,要重视检验与临床的结合。临床检验工作不仅要为临床医师提供患者准确的检验报告,而且要为临床诊治工作在选择检验项目或实验方法时提出建议,还需要分析检验项目结果,把有限的实验数据变为高效的诊断信息。但是由于之前的临床检验医学教育滞后及各种原因,目前在实践工作中,绝大部分临床检验医师从事与技师完全相同的工作,并没有参加一些必要的临床工作。临床医生、护理人员以及患者对临床检验医师认可程度也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没有落实检验医师职责,就体现不出检验医师的作用和地位。国家政策保障还不到位,没有从法律高度具体规定临床检验医师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明确临床检验医师的法律地位等问题均逐渐浮出水面。

医学检验的重要性精选篇2

关键词: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检验流程

【中图分类号】R-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419-02

医学检验的过程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对于检验操作人员来说,每一步操作必须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流程》的要求来实施。

1 分析前的质量保证

在医学检验的三个阶段中,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具有不可控性,对其检测结果也影响很大,在整个过程中显现出非常重要的特性。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指的是从临床医生申请检验开始,包括申请检验项目、准备采集患者样本、运送样本、样本进行检验前的处理等等,一直到分析检验过程的开始。据统计,整个实验中的误差有70%产生在分析前。因此加强分析前的质量保证,对减少误差提高实验质量有为重要。

1.1正确选择检验项目: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关系着检验是不是合理必要,是检验患者信息有用的前提。作为临床医生,需要熟悉检验的项目和方法,能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检测项目,是保证检验结果有效的关键。检验项目的选择要有安全性、时效性、经济性和科学性。为达到上述目的,临床医生要及时了解学习检验科室的新项目新技术,更多的和检验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并参加查房会诊等工作。

1.2 患者准备:患者的准备是否合理和正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不过患者的准备工作和医生嘱咐有一定关系。在日常的工作中,时常会有患者直接拿着检验申请单到检验科要抽血,这样就影响了检测结果,甚至会让医生得到错的诊断。这就要求各级的医护人员要高度重视质量控制,明白正确检测是很重要的操作。①患者的情绪、心理、生理等可变因素是外源性的影响因素。②患者的饮食规律和分析前是否进食也影响检测,在正常的进食后,血液中的TG会增加50%,GLU会增加15%。③人在运动后血液成分也会发生变化,在分析前要保持安静状态。④某些药物例如维生素C会影响那些基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检测,在检测前要停服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药物。

分析前的质量保证在很大程度是管理问题不是技术问题。各种影响因素的复杂性、质量的隐蔽性、非人可控因素等使分析前这个阶段的质量保证工作比较困难。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首先工作人员要提高认识,检验科人员特别是带头人必须把分析前的质量保证作为重要环节来看待,定期的跟临床科室进行沟通探讨。其次针对薄弱环节及时改进达到控制误差的目的。

2重视检验流程的质量

2.1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室内质量控制是一项重要监控内容,其关系到实验室操作项目是否准确。对于失控项目要及时进行分析讨论,并记录在案,同时应尽快提出解决方案,以避免类似事故。各检验室间的质量监控的重要目的是解决检验准确度的问题,这一准确度是室内质量监控所无法解决的。室间的质量监控与盲点调查关系到检测实验室的质量评价、评测各实验室的项目质量。合格的室内质量监控和室间的质量评价在检测项目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发生医疗纠纷而进行举证质证的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证据。

2.2检验仪器、试剂质量的重要性。要建立一起操作规定手册,仪器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操作,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对仪器进行保养维护,并记录在案。有多台仪器可以进行同一个项目的情况下,可以互相比对结果,以此保证检验报告的结果正确并一致有效。选用质量过关的优质试剂进行检验,绝对避免使用劣质、过期试剂,目的是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度,提高检测的质量。

3 重视检测操作的流程

3.1检测流程的重要性。控制试剂盒的质量。在选择试剂盒的时候,首选卫生部检定合格的产品,而且在使用之前必须进行自检。其次试剂盒的保管必须符合规定,同时要注意试剂的有效使用期限。实验前控制质量。这一步包括患者的准备,样本的收集方法和时间,样本查对和收集后的处理步骤。实验中质量控制。标本采集后要有专人传送,保证传送的及时和安全,确保规定时间内送到实验室。样本进入实验室之后,要有专人核对,核对内容要包括:申请人的信息和标本是不是相符,容器是不是正确等。对不合格的标本要退回并且说明原因。必须尽快进行正确处理,每个环节的控制对最终的结果都有非常大的影响,这就要求操作人员必须认真负责,仔细操作,尽可能避免误差。实验后质量控制。检验完毕后的记录工作,要求填写人员必须认真填写,信息要求细致、完整、准确。

3.2检测项目的重要性分析,每一项检测项目都进行分析。项目检测有一定的线性范围,如果超过范围,那么要按要求进行稀释;分析样本提供者的检验结果也要参考近期同一项目来对比;如果患者怀疑检验结果,那么实验室可以取出保存的样本进行二次检验。检验报告以及检验记录是非常重要的资料,检验报告单必须用统一的标准来填写,规范检验单上填写的汉字,不允许涂改已经完成的检验报告,同时注明“仅对所检测的样本负责”,用电脑备份检验记录。

4 结语

总之,医学检验流程是保证医学检验质量过程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减少医疗纠纷和事故的重要环节,及时、准确提供患者的病情并且提供诊断治疗的依据。提供完美的检验流程是所有医学检验人员的永远追求的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瑞丽,阮林海. 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思考与体会[J]. 中国医学创新,2009, 6(26):159.

医学检验的重要性精选篇3

1.1质量安全管理团队中各管理小组的职责

(1)医疗咨询小组负责为临床提供医学检验咨询服务,加强与临床沟通。应定期或不定期向临床通报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切实可行的医疗服务。

(2)医疗安全管理小组主要负责检验科室的各方面安全,应经常对大家进行医疗安全知识的教育,随时了解各小组的安全情况,如果发现有不安全的隐患要及时提出防范措施。定期检查实验室的毒麻药品和易燃易爆品的管理情况,其次还要注意了解水、电、暖使用情况,菌种标本的保存、污染物的消毒与处理,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进行通报。

(3)信息管理小组主要负责信息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信息管理小组长根据各小组设备情况申请配置计算机的数量和要求,安装调试,维护保养及维修。

(4)继续教育管理小组主要负责检验科教学质量管理。制定每年度的学习培训计划,负责检验人员上岗前的考核。组织科室人员参加各种形式业务学习,开展研讨会、学术沙龙、经验交流等多种学习活动,在全科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5)仪器设备管理组主要负责科室内仪器设备的管理,建立设备档案,督促检验人员对仪器要定期保养维护,并做好保养和维修记录。定期检查及纠正各种仪器,每天了解仪器运转情况。

(6)试剂管理组小组主要负责试剂的请购、验收、入库、保管、使用、发放、报废等工作流程。定期对试剂库的试剂进行核对,每月底负责制定下一个月的试剂用量计划。通报每个月

的试剂使用情况。

1.2质量管理小组的实施和考核

科主任负责检验科质量的监督和检查。定期或不定期抽查检验质量,内容包括检验报告单质量,室内室间质量控制开展情况、操作规程执行情况、试剂和仪器使用情况等。每月组织一次质量反馈会议,解决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每个质量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对所负责的内容做好检查和记录,把检查结果在质量反馈会上进行反馈,针对出现的问题大家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后予以实施,并由小组长负责追踪监测,观察改进效果。

医学检验的重要性精选篇4

关键词: 特点  检验方法  实验室

        现代检验医学作为现代医学的前沿学科有其独特的特点:①高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②其对病因有高度的控制性;③在检验的过程中采取多参数分析、微量化标本,检验更科学;④其检测采取床边检测与流水线检测并存,使检验更加准确;⑤最后随着现代社会的检验的需要,例如基因检测的检验项目前景应用非常广泛。现代国际社会中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的应用,意见在检验医学新方法的不断出现,使得检验医学的水平和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在现代的医院里面愈来愈多的临床医生依靠检验科室的额检验信息及结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所以现代检验医学在临床诊疗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在医院里面检验科的主要任务是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可靠、及时的检验报告,所以检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临床医生的工作。如果检验科提供的结果不准确或错误的话,有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所以检验科在平时的检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检验标准,对科室人员加强管理,对检验过程要进行全程监控。除此之外医师还要主动学习相关的临床知识,并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及时接纳听取临床医生的意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而临床医生及其所在的科室也需要检验科对检验结果解释。临床科室了解了检验项目对的临床医学意义,可以在众多项目中精选更有价值的项目。因此双方沟通十分必要,是紧密结合的。 

        首先,从检验方法上来说,检验项目有定性法或定量法,有老方法或新方法,有生化法或免疫法等。各种方法的报告方法、灵敏度、临床意义、正常参考值都不相同。这就需要向临床医生讲明这些方法的区别,帮助医生选择适合的检验项目,准确的分析和合理使用检验报告。

        其次,现代检验诊断的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许多挑战。这主要表现在检验指标的确定上,检验科的检验项目复杂而且繁多,但是这些检验项目对病情的诊断针对性不强,或者说是一个检验结果的得到往往需要许多项检验项目的融合,所以检验项目缺乏相对的独立性。所以这给医师的诊断造成了困难,所以检验科应该与临床医学密切的沟通和配合,进一步的整合和明晰检验项目的划分。另外检验人员作为最直接的样本接触者,必须了解检验科新项目应用的局限性及临床应用价值,以及如何正确采集标本等,以便临床医生对具体项目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在写检验单时有全面的考虑。

        再者,临床结合和检验医学还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检验结果的应用价值。例如有些肝炎的病毒目前尚无办法将其从体内去除,但是经过抗病毒治疗后可以将病毒的量控制在一定程度,此时的检验结果虽然显示正常,但医生一定要明白这种阴性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病毒清除,只是病毒侵害的量已经减少到检测不到而已。如果检验科不向临床医生说明,就会导致临床医生错误地分析检验结果,并使患者病情的得不到准确检测。所以加强检验科和临床的交流沟通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作。随着医学发展愈加趋向全面,今后二者必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为了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必需得到临床医生的支持和配合。加强检验科与临床医学的交流与沟通,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最后,新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以及检验方法的大量更新,使检验质量有很大提高。其中实验室认证是医学领域的一项新技术,这项技术在国际上已实施多年,但是在国内的发展还相对滞后,实现科学化的实验室技术,首先要建立一个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用来保证实验室的检验质量。根据国外设立实验室认证的实践经验表明,其对检验科提高检验效率及检验质量作用重大。所以我们国家也应该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检验技术,根据美国实验室质量管理标准,结合自己科室的具体需要建立实验室管理标准,对检验科的检验标准实施准确的检测,确保检验科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所以说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密不可分,检验科负责人应主动与临床科室交流、沟通、对话、协作。

[1] [2] 

        双方的合作应从以下入手:①检验医师更应主动走出去,到临床科查看病人或病例,对检验过程中的可疑结果,进行调查核实;②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强调医学检验的分析前、中、后全过程管理;③检验科主动参与协作,由检验医学的地位与作用,说明检验医学的任务绝不仅是被动地提供数据或结果。而是主动的参与进来。

        意义:检验医学的特定地位决定了它们必须与临床保持紧密的联系。检验科室除了加强自身建设,还必须加强临床检验的意识。检验科应引进医疗系毕业生,改变现有的人才结构,或选调具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到检验科工作,科室应该设置专门的检验医师岗位,使检验医学更加规范化、专业化。使得实验室与临床诊断能够更好的协调发展,从而使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共同发展。另外还存在的问题是临床医生对检验科的具体检验项目的理解深度不够,致使临床医生在选择适合自己的检验项目时无法准确选择,也就导致了不能得到准确的检验结果,进而影响其作出准确的病情诊断。所以临床医生在平时应该加强对检验知识的学习,医师之间互相沟通已达到共同促进提高的目的。另外对于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学生仅仅只是学习了课本的专业知识,缺乏相关的操作经验,所以老医生应该定期对其进行相关的培训,以加强其实际的操作能力。

        总之,检验科医师与临床医师必须随时主动沟通,互相渗透,相互学习,才能使以病人为中心的共同目标真正落实,才能更完美的实现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共同发展。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参 考 文 献

康克菲.创刊词[J].中国检验医学与临床,().

医学检验的重要性精选篇5

随着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电子学等学科的发展及新的检验技术和自动化仪器的应用,使检验医学得到迅速发展。检验医学 [1] (Laboratory Medicine)是现代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在高层次上的结合,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相互渗透的新兴学科。目前正朝着高理论、高科技、高水平方向发展。由于检验科开展项目的增多,新技术的应用及方法学上的革命性变革,使检验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使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依靠检验信息综合分析,进行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故实验室的工作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检验科的主要任务是为临床科提供高质量(准确、可靠、及时)检验报告,检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临床科室的工作,一个准确的结果,有利于医生对病人的诊疗,而一个不准确或错误的结果会给病人带来不可想象的损失,甚至危害生命安全。检验科除了加强科室管理,执行实验室认证后的规定,开展全程质控以外,还要收集临床科室的反馈意见,学习临床知识才能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而临床科室也需要检验科对结果解释及进一步了解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在众多相同意义项目中如何精选更有价值的项目。因此双方的紧密结合、沟通、对话,十分必要。是使整体医学诊疗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1 实施现代化管理

近20年来检验医学有非常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各级医院检验科,在仪器设备的引进和更新上发展很快,即便是基层小医疗单位都有了半自动仪器(生化、血球、尿仪等)。一些较大医院(Ⅱ、Ⅲ级)检验科全自动仪器设备已赶上或超过了先进国家的设备。其次是检验方法学和试剂的更新,新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使检验质量有很大提高。近几年来在检验人才的结构和人员素质上也有极大变化,一些本科毕业生、硕士、博士也充实到实验室,加上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不仅在实验室内联网,甚至全院各科室都网络化,检验信息可以很快地传给临床科,因此作为检验科管理者要及时意识到这种现状和发展。对实验室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建立一个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实验室认证,是保证检验质量的核心,实验室认证在国际上已实施多年,实践证明,其在规范实验室管理,保障实验结果质量,提高人员素质等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针对医学实验室起草的ISO/FDIS15189(医学实验室的质理管理),美国CLIA88 [1] (Clinical Laboratory Improvement Amendment88,美国实验室管理法律文件)为认可依据。CLIA88内容十分丰富,有493个章节 [2] ,结合自己科室工作的特点,建立质量控制规定,包括质控措施、检验方法、器材、仪器、试剂、质控物和标准品、供应品、操作手册;标准和校准验证;室内质控;纠正措施;质控记录等。其中每一项内容都对其实施的各环节写出详细的书面资料,而且要认真执行,并作好记录。此外文件还规定实验室必须至少参加两年室间质评,且PT(能力对比检验)计划必须成功,通过验收后才能申报实验室认证。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理》规定了“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即将颁布共六章二十七条,说明对实验室已纳入法制化管理。其中有些规定,与国际性文件(CLIA88,ISO文件)要求相同,执行此办法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认可,将有利于国际接轨,这是保证检验质量的有利措施。

2 与临床医学结合是检验科的需要

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密不可分,临床实验室工作的核心是检验质量问题,为此检验科负责人应主动与临床科室交流、沟通、对话、协作。(1)ISO15189文件的核心是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强调医学检验的分析前、中、后全过程的管理。在分析后质控中,要求检验人员对所测结果进行合理解释,并收集临床科室(或病人)的反馈意见、接受合理建议、要求、改进检验科工作,或开展新业务, 满足临床需求。在交流、对话中,检验科人员还可以宣传、讲解、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意义,合理及如何有效地利用它帮助临床医生对疾病进行诊断。如厌氧菌培养,虽然不是新项目,但很多医院,甚至较大医院临床科对其使用并不够多,其中有对该项目认识理解问题,也有取材等问题。一但医生发现送检的脓液培养,回报结果未生长细菌时,医生则认为检验科技术欠佳。实际上很可能是厌氧菌感染而医生未申请做厌氧培养所致;(2)在医院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案中检验科负责人参加临床会诊,病例讨论等,有利于双方沟通和提高。而检验医师更应主动走出去,到临床科查看病人或病例,对检验过程中的可疑结果,进行调查核实。笔者也有此体验,在一次血糖检测中,发现病人血糖特别高,复验后仍如此,经电话联系医生否认患者有糖尿病,故笔者亲自去病房访问病人,结果,发现病人正在输葡萄糖。护士证实是从病人三通管中取血送检的,当然高血糖不难理解。反之,若检验人员只管做,而不与临床对话,不调查,将会造成双方误解。类似以上现象则时有发生;(3)检验科主动参与协作:由检验医学的地位与作用,说明检验医学的任务绝不仅是被动地提供数据或结果。过去很长时期,检验科被定位于“辅助科室”。即检验科只能向临床医生提供所需求的检验结果,一旦检验科提供了未受指定的检验结果,就被认为“越位”,这种片面、消极的,落后于时代的偏见应予纠正。以前,笔者曾遇到一例发热、轻微腹泻的病人,做血钾、钠、氯测定,当时发现血清的颜色较正常人血清黄色略深,立即主动增测黄疸指数为22U,胆红素为37.6μmol/L,ALT380U/L(赖氏法),随即通知临床医生,后来诊断为肝炎而转院。因为一般隐性黄疸不易被医生发现,若肝炎症状不明显时,很容易延误诊断。类似事例并非少见,应该说检验工作者这种“参与意识”,即重要,又应受到重视和提倡;(4)学习临床知识加强临床意识:检验医学的特定地位决定了它们必须与临床保持双向联系。检验科除了加强自身建设,还必须加强临床意识。实验室的工作应能为临床科室提供被测项目的临床资料,比如: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结果,应能为临床提供如何选择实验,进行疾病的确诊和疗效观察的信息,如何对检验结果进行解释,帮助临床医生正确分析、合理使用检验报告,这就要求检验人员有一定的临床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检验科组成多以从事技术人员为主,而欠缺临床知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与临床的沟通。故检验科应改变现有的知识结构和人才结构,引进医疗系毕业生,或选调临床医生到检验科工作,设置检验医师岗位,有助于加强临床意识,才能更好的使实验室工作与临床诊疗工作紧密结合,提高检验医学的整体素质。

3 临床医生对检验项目深层次的理解及横向知识略显不足

临床医生主要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有时对检验项目深层次的理解及横向知识略显不足,往往是把有相同临床意义的项目都做检测。比如:欲诊断早期肝纤维化,只检测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和层粘连蛋白(LN)或Ⅳ型胶原即可。而不应该把二、三十种 [3] 诊断肝纤维化的标志物都或大部分进行检测,这样会造成时间、人、财、物的浪费。因此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检验医学的学习和认识,随时加强沟通,才能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刚刚毕业的医学生,他们对现有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认识、理解不够深,只停留在教科书上,它的内容往往滞后于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的发展,很多新技术、新项目、更新很快,而对检验项目的方法学(准确度、精敏度、敏感性、特异性等)了解不够。故更有必要加强对检验医学的学习,或直接向检验人员请教,或去检验科进行若干周的见习。请检验科负责人,特别是请检验医师到临床科定期做专题讲课,特别要着重讲新开展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方法原理和临床意义、影响因素、生物学变异、药物影响、参考区间等知识,使临床医生做到胸中有数。

4 取得医护人员及接触病人标本的有关人员的支持

检验结果的质量除了检验科应采取的必要保证措施外,还与医护等人员有直接关系:比如:病人的准备、标本的采集、传送(院内院外)等。都是分析前质控内容,这些环节处理不当,就会使标本在未送到实验室之前,就发生了变异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如,在做血糖、血脂、肌酐清除率测定时,对病人饮食应有所限制,医生应向病人提出要求。标本采集时病人的变化,将直接影响检测结果。有报道证明 [4] 病人在卧位30min与直立后30min取血测胆固醇 可升高9.6%,甘油三酯增加11.3%。其它项目(HDL-C、白蛋白等),也因不同而所测结果不同,同一病人在门诊常取坐位采血,而病房早晨又常取卧位采血,故两次的结果一定会出现差异。运动前后所采标本之间也有所差异。转送标本不及时也影响检测结果。夏季气温高,病房病人尿液标本若不及时送检会使尿液腐败。在病房医生下医嘱后,护士往往先忙于自己的主要工作(配药、输液等),而后采血送检,造成分析前标本的变异。

总之,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必须紧密结合,互相渗透、沟通,相互学习,才能使以病人为中心的共同目标真正落实,才能更完美的实现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康克菲.创刊词.中国检验医学与临床,2000,1:1.

2 陈宏础.临床实验室必须规范化管理.中国医院管理,2000,1:36.

医学检验的重要性精选篇6

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不够规范:需要检验人员培训和指导。标本的采集主要由医护人员操作,由于实验室与临床的交流沟通不够,医护人员对于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的要求和注意事项不甚了解,导致标本采集不合格,影响报告结果质量。这就需要跟临床医师沟通,纠正一些标本采集认识上的误区,如血液标本需多次多部位采血提高检出率,对间歇性寒战或发热的患者,由于发热时血液中可能没有细菌,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之前0.5~1小时采血。而不是在发热时只采1次血送检。采集痰液标本,咳痰前,先用清水或漱口液反复漱口,以减少口腔正常菌群的污染。否则检出链球菌等不知道是口腔污染的细菌还是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采集中段尿标本前应清洗外。化脓性分泌物标本采集前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尽量采取化脓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的脓汁。化脓中心细菌已被白细胞释放的溶菌酶杀灭,活菌较少,检出阳性率就较低。

微生物标本的保存、运送不够规范:也需要检验人员培训和指导。比如淋病奈瑟菌和脑膜炎奈瑟菌对寒冷较敏感,在标本运送的过程中,要保温尽快送检,否则,检出率将显著降低。脑积液标本放冰箱,会使脑膜炎链球菌和嗜血杆菌等死亡。跟临床医师说明送检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

对检验报告的解读:前述两点现在绝大多数临床医师早已了解,最重要的是出具报告后怎样理解和用于临创诊治。避免导致抗生素的滥用。比如,血液标本“无菌生长”,是否血液中一定无菌呢,这需要跟临床上沟通,了解采血是否规范,如果采血没有问题,应考虑是否有苛养菌和其他病原体的存在。应提醒临床注意。呼吸道标本检出“XXX菌生长”时,合格的痰标本,如果是呼吸道正常菌群(如某些链球菌),报告时,应了解临床上患者是否有相关的症状和体征,结合临床其他检查综合分析决定是否应用抗菌药物。创口分泌物标本检出“XXX菌生长”时,首先与临床沟通,了解标本采集以前,是否用生理盐水冲洗过,排除局部污染菌的可能,才可认定是致病菌,应用抗菌药物才可能有效。标本中检出“XXX菌生长”,不能一概认为就是致病菌,也需要向临床上了解患者是否有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否则有可能是污染菌或局部定植菌,不具有临床意义,也就不能滥用抗菌药物。

解读药敏结果时,在临床医师选敏感药时常用把最小抑菌浓度的相对较低的来作为选药的依据,例如:根据报告阿莫西林≤2mg/L敏感,复方新诺明≤4mg/L,就认为该菌对阿莫西林比对复方新诺明更敏感,阿莫西林比复方新诺明更有效。这是明显的误区。药敏试验中的“中介”误认为加大抗菌药物剂量就能起抑菌或杀菌作用,其实“中介”只是一种不很确定的报告,属操作误差范畴。一般不作为用药依据。还应该跟临床解释抗生素的等效性概念,也就是说用一种相关抗生素的试验结果可以预测同类抗生素体内抗菌活性,如可用头孢噻吩预测一代头孢类抗生素的敏感度。革兰阳性球菌用红霉素可预测罗红霉素、地红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的敏感性,避免在红霉素耐药时,选用罗红霉素。

在我国,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病人不到20%,80%以上属于滥用抗生素[1]。抗生素的滥用不仅可产生不良反应,使用不当还可以导致二重感染。根据杨润生等报道[2],87例呼吸道、中耳炎、牙周炎的患者应用抗生素后,使用不当,造成肠道菌群失调而致腹泻。由此可以看出滥用抗生素的严重危害。所以在微生物学检验中,既不能把检出的任何细菌都当成致病菌,也不能把所谓的“正常菌群”都当成非致病菌。检出的细菌是否有临床意义,还得跟临床医师沟通才能做出判断。

参考文献

医学检验的重要性精选篇7

【关键词】标本留取 ; 医学检验 ;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876-01

现代医学的一个优势是具有服务于临床的一系列辅助检查或实验室检查技术,医学检验即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生物学、血液学、免疫学、遗传学等多种学科,以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检查项目,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以及药物监测、健康状况评估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今医学检验正朝着仪器自动化、试剂商品化和管理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因而对临床实验室结果的准确度和各实验室间结果的可比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由于实验诊断的所有检验项目会直接影响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因此实验结果必须及时、准确、可靠,质量控制已成为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88》(Clinical Labortory Improvement Amendments,CLIA’88)及ISO/IEC导则25,制定了《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以指导此项工作的具体落实。

以统计学方法确定被控制测定值是否不同于已知值的方法,称统计质量控制方法或简称为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在理论和实践上,可分为两个重要的部分: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控制。室内质量控制是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但它只能保证试验的精确度,即保证仪器测定值的稳定;室间质量控制解决准确性和参加室间结果协调一致的问题。统计质量控制是用客观的方法监测成批试验的检测质量,是对仪器试剂操作或仪器标定产生的漂移的及时观察,可确定该批检测结果能否发出,是避免成批测定标本产生明显误差的方法,因此是很重要的质量控制方法。但该法有其局限性,因它只能监测仪器检测中产生的误差,但从开医嘱,采标本,送标本,到写报告,发报告要经过很多环节,病人并不能发觉和避免这些环节的差错,所以要避免这些环节的差错,必须实行质量保证,即对标本检测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现简介如下:

1 人员的合作与正确配合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

临床检验项目均是应医生的申请进行检测,测得结果提供给医生,以便观察、诊断和治疗,而在标本检验过程中,有些影响因素是与医护人员关系密切,而检验人员不易了解且无法防止的,例如药物、饮食、运动、标本放置时间对检验的影响等,通过与临床及时进行联系,当有这些因素时,能做出正确的解释或进行复查。人体内各器官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平衡而实现的,这些正常的生理平衡反映在体液、血液及排泄物中,就是它们所含的各种成分的正常稳定性。当由于病理生理或生理组织的变化直接影响体液和分泌物排泄,使其相应地发生变化,实验室检查结果可用性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是病人在各种生理状态下的极好标志,标本的留取与检验质量的准确度和精确度是息息相关的,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2 严格遵守标本留取的操作流程是保证检验质量的重要举措

标本留取包括标本采集前、采集中、采集后三个阶段,是实验室认可中样品管理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样品失实,无论是变质失效、编错号、漏掉遗失等等,均造成检验结果失实和不能发出报告,因此在检验质量控制中应重视对样品的管理,具体应做到:

2.1 实验室应有文件化程序和适当设备来保持对样品在实验室的全过程中(储存、处置、准确检测)不发生非正常的变质和损坏。例如在进行血液常规分析时,可能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如标本编错号,标本溶血,用错抗凝剂,抗凝血比例不对,形成血肿,血液浓缩等等。

2.2 接受样品时应详细记录其状态,样品有疑问或不符合规定要求(如从输液侧采血)时,尽快与送检者取得联系。

2.3 实验室应建立检测样品的唯一识别系统,以保证任何时候对样品的识别不发生混淆。

2.4 当样品属于抽样时,应有文件规定抽样的方法,数量封存、运输等详细文件程序。例如皮肤穿刺采血时的采血部位,穿刺步骤,血液的采取,抗凝剂的选择,标本送检,及标本处理等均需要有完整的操作规程,以保证血液分析结果的准确可靠。

3 明确导致检测结果发生差错的原因,是保证检测质量的基础

毫无疑问,饮食、应激、病人准备、锻炼、昼夜变化等诸因素以及某些生理状态如怀孕等,均可影响实验室检查结果,甚至出现其它的生理变化,当病人的生理状态发生改变时,实验室检验结果就可能发生异常,除了这些生理因素(饮食、餐后禁食、应激、病人准备、锻炼、周期性变异、怀孕、药物等)外,与标本留取有关的易导致实验室结果异常的原因有:

3.1 病人的标本不具有代表性,其主要与标本的收集技术有关,包括止血带的使用,静脉血污染,抗凝剂和防腐剂的污染等。

3.2 标本内的一种或多种物质的浓度可能在收集后发性改变,这些变化主要是由于标本自身的新陈代谢所致。包括标本的代谢,酶的影响,血液病的影响等,前者以溶血为代表,众所周知,溶血不仅可以释放红细胞的内容物(如细胞内的钾是细胞外的20倍),而且血红蛋白还可以直接干扰许多不同的化学反应,对于电解质的检测如钠和氯,出现称为“假低钠血症”的严重错误等。后者以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导致细胞开始破裂,释放出包括血红蛋白、酶、铁等许多物质,血中葡萄糖和氧的浓度下降,酸性产物及CO2增多等,在临床检验实践中,应尽力避免此类差错的发生,确保检验质量。

4 良好的检验人员素质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关键

医学检验的重要性精选篇8

[关键词]基本技能操作;医学检验技术;高等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郜乐乐(1980—),女,河南洛南人,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办公室主任,中级实验师,研究方向为检验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43-0363-02[收稿日期]2020-03-16

医学检验(medicallaboratoryscience,MLS)是对取自人体的材料进行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遗传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等方面的检验,从而为预防、诊断、治疗人体疾病和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的一门科学。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医学检验专业和医学技术检验专业是培养具有医学检验、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在各级医院、血站及防疫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二者的区别在于侧重点不太一样,医学检验专业更侧重于医学理论的培养,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更侧重于检验技术操作的培养。实际上,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学生以后的就业市场方向会更偏向于技术操作类,国家教育局在2013年将医学检验专业更改形成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这个改变改变也从侧面印证了对于医学检验专业来说在临床上操作技术的重要性。

通过对医院检验科室的走访调查发现,我们在学校中的教学内容与临床有着严重脱节的现象,我们学生掌握的或者熟悉的操作在临床上却无甚用处;我们学生不会或者不熟练的临床上是要求我们必须掌握的,故到了工作岗位只能重新学习,这就导致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往往不能很好与医院无缝对接,需要很长的适应与再学习期。分析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书本更新速度较慢

很多教材上的实验题目和实验方法是延续旧的或者已经被淘汰的实验方法,若学生按照教学大纲投入较多的学习时间在此,往往会收到事倍而无功的效果,会产生在学校学的知识在临床上用不上的挫败感。比如免疫学检验技术中人工免医院的制备,扩散实验中制板打孔,微生物检验中各种染液的制备,各种培养基的制备等等,虽然是要求掌握的实验,但是我们认为不需要花大量课时去准备去学习,因为这些实验更偏重于科研而非临床,对于高职检验技术专业来说应该属于了解而非掌握的内容。对于这样一些实验我们应该指导学生通过视频学习或者简单地模拟实验来操作就可以了。

二、临床上检验技术更新速度日新月异

我们走访了几家涵盖不同等级的医院,发现虽然所用设备不尽相同,但是对于医院来说,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的操作已是常态,人工参与度被降至很低;或者是实验方法大大改良,更加快速更加准确的实验方法大面积的用于临床。

三、实验设计不合理

也许是考虑到让学生更加全面,更加详细的学习该课程,我们的课本里面的实验也是庞杂无比,面面俱到,但是有句话叫做全部都是重点就等于没有重点。现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分工都是越来越细,侧重点都会有所不同,对于我们学生的学习来说也是一样的,高等职业类的教育内容并不是越全面越好,而是越精准越好,精准我们的定位,精准我们的就业岗位,要分清主次,才会让学习乃至以后的工作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对医院的走访以及对学生实习反馈的总结我们发现,应该适量减少或者删除一些老旧实验及一些重点偏向科研的实验,应该大大提高基本操作在实验中的比重。

对于基本操作来说,本身它具有难度小、枯燥、不能呈现有趣的实验结果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等劣势,这就会造成师生都对其不重视,往往会采用稍微练习一下就可以了的心态来学习,但这样做是本末倒置的。

下面我们以“微量加样枪的使用”和“显微镜(油镜头)的使用与保护”这两个基本操作实验为例来说明。第一个是免疫学上的基本操作,第二个是微生物学上的基本操作,许多学生往往认为它们很简单很容易操作,不会花大量的时间去练习。但是实际临床上在往往会出现由于细节不注意或加样枪的型号差别导致的加样量错误往往会对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或者显微镜操作不当污染镜头或压坏病人标本片的情况。

鉴于这样的情况,我院做出如下调整:对于“微量加样枪的使用”实验,首先安排4~6个学时来练习和考试相关内容,并制定考试操作细则(见表1),要求每个学生100%掌握;其次购买市场上不同型号的微量加样器让学生反复熟悉和练习;对于“显微镜(油镜头)的使用与保护”这个实验根据实际情况改良书本原有实验方法并制定考试操作细则(见说明书),通过这个改革并临床实践后得到了带教老师和实习学生非常好的反馈。

类似这样的基础操作我们总结了包括静脉采血,末梢采血,推片,血沉,各种培养箱的使用,移液管的使用,离心机的使用,显微镜的使用,细菌划线接种,染色,乙型肝炎检测(ELISA法),血型实验,交叉配血等20种左右,这些实验在临床上仍旧需要部分的手工操作,并且都是医学实验里最最基本的操作,是应该熟练掌握和应用的。

医学检验的重要性精选篇9

1.实验时间上开放

在开放实验室前一般都是预先做好计划和安排,但在开放时往往会出现许多不可预料的情况,例如指导教师另有其他工作安排、学生开会等,遇到这些情况,本系进行了灵活应对,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他时间,如利用7~8节、晚上、甚至是周末来开放实验室。

2.实验程序上开放

传统的实验教学因实验时间的限制,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试剂的配制、部分标本的预处理都是由教师准备好,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规定程序进行操作,而在临床工作中学生就会缺乏完整的工作流程技能。针对这些情况,本系加强了常用试剂配制、标本接收、预处理、操作前期准备及废液、污染物处理等环节的训练。

3.实验模式上开放

传统的实验教学基本都是针对性强、内容单一的单列项目,使初学的学生易于掌握,但临床上基本都是多项目的模块组合。面对这种与临床实践脱节的情况,本系结合临床实践,推出多项目组合的教学模块,如肝功能组合、肾功能组合、尿液综合分析等模块等进行训练。

4.实验资源上开放

学校虽然有先进的教学仪器,但因为价格昂贵,较好的检验仪器都需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各种先进仪器的数量都不可能很多,一般只有1~2台。在仪器教学时,只能开设演示实验,一个班的学生同时围在一台仪器旁,听教师讲仪器的结构、原理及简单操作方法,没有自己动手实践的机会;或者只有个别同学操作,大部分学生都不能掌握仪器操作,导致实习时,面对新仪器无从下手,而带教教师也不敢放手让其操作仪器。面对这些问题,本系实验室进行了分批的小组教学和开放,由教师在旁指导,每个学生都有操作仪器的机会,从而较好地掌握仪器操作。

二、开放实验室的探讨

1.开放实验室取得的效果

经过几年的开放实践,各种开放实验室措施的实施,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通过实验项目和实验时间的开放,突出基本实验技术的操作,变“教学固定项目为中心”的教学为“学生需求项目为中心”,学生掌握了合理分配时间,并根据各自的情况培优补差,掌握了所有常用的技能操作。通过实验程序的开放,突出完整的临床操作流程,使学生掌握医学检验专业的工作流程,实习时即可全面开展工作,不再是只懂“流水线样”的操作。

通过实验模式的开放,突出符合临床实践的多项目模块组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效、准确的检验信息,加快成为一流医学检验人才的步伐。通过实验资源的开放突出与临床仪器学的接轨,增加了学生进入实验室接触各种实验测量仪器的机会,使在实验课没有动手操作的同学能够大显身手,既熟悉了实验内容,又基本掌握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提高了实验室的使用率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实验教学资源。

2.存在的不足及建议

实验室的开放,加强了学生的动手和分析能力,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1)开放的力度不够大,虽然在时间和项目上进行了开放,但基本都是教学预先安排好的内容,缺乏学生的自主设计,无法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今后还应启发、指导学生研发设计性实验,加强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2)医学检验的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仪器学的发展一日千里,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环境及条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而且长期开放实验室也需较多耗材,因此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不断改善实验环境、更新实验设备、增加实验耗材,以满足开放实验室的需求。

(3)因为各级医院的条件、资源不一,检验科的仪器设备厂家、型号、功能、操作程序大都不一致,而任何一间医学院校都不可能具备很多仪器,在这种情况下,实验室应该借助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兴起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收集、制作各类型检验仪器的型号、原理、结构、操作编程、工作流程、实验室信息系统的相关视频及PPT,使学生拓展知识面,了解自动化仪器在临床的应用及发展,加深对现代化仪器的了解。

三、开放实验室的总结

医学检验的重要性精选篇10

 

一、依法规范医学检验的必要性

 

曾有媒体报道一医患纠纷案例:张某(化名)身体不适,前后数月多次前往某医院就诊,医院有关科室依接诊医生要求对张某进行检查,报告单显示患者检验项目没有异常,无奈之下张某前往广州某医院检查,诊断报告显示为白血病,因之前医院误诊导致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最终不幸辞世,张某父母一怒之下要求最初接诊的医生承担误诊责任,医生提出检验报告未显示异常的异议。

 

案中接诊医生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主张——医检报告未显示异常。那么,又何为医检报告呢?所谓医检报告即医学检验的结果,是医院运用现代物理化学等方法、手段进行医学诊断得出的结论,是医生进行治疗活动的重要依据。因此,医学检验直接关系着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影响着患者的生命。

 

近年来,医患纠纷的问题愈演愈烈,伤医、杀医[1]报道也走进了民众视野,该现象并不仅仅是一个治安问题,更折射出我国医疗机构或医疗队伍自身存在一定问题。在众多引发医患纠纷的因素中,医学检验行为失准是引发医患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法治背景下如何促进医学检验的规范化

 

正如学者所说“长期以来医疗机构对检验行为的规范性重视不够,许多检验工作者因不十分清楚检验工作的法律意义而导致检验工作的随意性,招致‘医患’纠纷”[2]。故此,笔者拟从以下法学视角来分析医学检验行为规范化问题:

 

(一)医学检验资质的规范化

 

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而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最大的区别之一即是精准,因此医学检验也脱离不了精准的标尺,资质是信息精准的重要保障,把好资质关在某种程度上等于为行为规范提供基础。医学检验资质问题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从业人员需要具有职业资格,二是检验机构需要具备法定资格,三是检验主体需要具有设备和技术支撑。故此,应当在严格医学检验准入门槛的基础上进一步依法完善各种资质的年度审核制度,取消不符合医学检验条件主体的检验资格,为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把好“法律制度关”。

 

(二)检验人员观念的规范化

 

检验资质是规范医学检验行为的首要条件,但医学检验人员的法律观念亦是保障医学检验结果的重要途径。从《合同法》角度来说,患者自从成功挂号之时起即与医院签订了就诊合同,患者有义务按照医生要求缴纳适额的费用、配合正当的检查、接受必要的治疗,医院及相关医护人员亦有义务认真地诊断、负责地检验、恰当地治疗,如果工作人员不能正确认识到此类工作是自己依法必须承担的义务,则可能在不良行为或观念的影响下导致治疗或检验工作失范。

 

(三)医学检验行为的规范化

 

检验行为规范化在本质上是检验程序合法化。通常来说,一个医学检验行为主要包括以下程序:受理申请——受检者识别——样本采集、运送、保存、处理和检验——结果确认与解释、报告及建议,这一程序中任何一个环节是否规范都会对检验质量有着致命的影响。为了保障检验结果这个“最终产品”的质量,以私法的形式对检验行为进行明确规范。比如,在标本采集和运送过程中尽量避免完全由患者完成,减少非专业性给检验质量带了的不必要风险;在检验操作中,应当注意操作环境,拒绝实习人员在无监督指导下独立完成检验活动。

 

(四)医学检验报告的规范化

 

医学检验报告是检验人员向主治医生传达检验信息的最重要途径,规范的检验报告是医生获取真实检验信息的形式保障。从法律层面来说,检验报告是证明检验结果的“书证”[3]。此外,根据《病历书写规范》和《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要求,医学检验报告必须严格恪守上述两文件之规定,任何潦草填写、非专业性简写、漏写检验信息的行为都严重违背了文件之规定,也不符合职业道德之规定。故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检验报告制作人的监督,强化检验报告审核工作,推动检验报告朝着规范化道路迈进。

 

(五)责任追究制度的规范化

 

任何工作都需要肩负着责任,失责必须接受相应的惩罚,医学检验工作同样不例外。但是,由于我国现行法律、行业规范对检验人员责任追究问题的规定尚存在诸多不足,尤其是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方面。建议进一步依法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为明确造成检验结果失准责任的归属提供具有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的标准,对于因工作态度等因素造成检验结果失准的人员,即便消极影响较小也不能听之任之,只有严格责任,才能更好地提高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

医学检验的重要性精选篇11

关键词:临床检验,质量控制,认识,开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时代的发展,我国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保证体系日益成熟。随着各种先进技术在医学检验领域中的不断运用,为临床医学检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供了保证,对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进行控制,是提高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临床医学检验建设和管理方面的重要内容。

在人们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今天,人们的健康意识也逐步增强。人们对医学检验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医学检验的要求越来越高。控制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不仅能够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可以推动临床医学的快速、高效发展。但是,在长期的过程当中,我们对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控制缺乏必要的认识,在此方面的知识和管理都不完善,致使我国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开展情况不利,对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提高造成了阻碍。

下面笔者结合临床检验工作的实践,谈谈自己在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方面的看法。

一、对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形成正确的认识。

要对临床医学检验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就需要医护人员对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形成正确的认识。在以往的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当中,许多医院的领导和医护人员对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在对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着误区。有些领导和医护人员认为,对临床医学检验质量进行控制容易造成试剂的浪费,增加相关的成本。有些医护人员认为,临床医学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是检验科的工作和责任,而自己作为临床科室和自己无关,而忽视了临床科室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还有些医护人员认为,开展质量控制是各个科室之间进行的质量评价,不注重在科室内进行质量控制。由于医护人员的对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片面认识以及在认识上所存在误区,致使医学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工作不能有效地开展下去。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是一个患者、临床科室、实验室共同参与、全面提高的过程。不管是在哪个环节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都不能够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因此,要提高临床医学检验质量就需要把三者结合起来,促进三者的共同提高。医院要对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知识进行宣传,让患者和相关的医护人员都有所了解。同时,还要紧抓实验室的检验质量工作,只有提高检验科室的质量检验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检验质量控制。只有提高了检验的质量,才能更好的保障患者的权益,才能促进医院的发展,促进医学的发展。作为一名医学工作者,要更新对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认识,充分认识到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二、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开展。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在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已经融入了许多先进的医学因素。在当前的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已经使用了一系列的先进科学理论做指导。在对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我们要在分析前、分析中以及分析后都做好控制工作。

1、在分析前的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工作。

分析前的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包括一系列的过程,如:检验单的开具、患者的检验前的准备、检验标本的采集、储备等等。不管是在那个环节当中,我们都要做好相关的工作,以保证检验的顺利进行。

在检验单的开具阶段,医生要做到相关信息的填写无误,以免检验人员不能获取准确的患者信息,对检验结果不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只有医生对患者信息填写清楚,对特殊情况做出说明,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免误诊。

患者在检验前的准备如何将直接影响着检验的结果。例如:如果患者在检验前情绪不稳,就容易导致白细胞增多。如果患者服用药物、做了不适当的运动、不注重饮食要求等等,也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见,患者的准备如何,将直接影响着送检标本的质量,影响着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因此,患者要谨遵医嘱,做好检验前的准备。

在送检标本的采集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要认真进行信息的核对。在采集过程中,要让患者保持最好的姿势,要做到操作程序的准确性。

2、在分析过程中的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工作。

分析过程是对临床医学检验质量进行控制的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当中,首先要保证相关仪器设备的良好运行。要保证设备的良好状态就需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好相关的保养工作。要进行检验,离不开相关试剂的使用。在使用试剂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相关的说明进行配制,并对试剂做好保管工作。对检验情况进行分析是重要的环节,在分析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做到全过程的规范操作,重要才能够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对于检验项目的各个程序,要力求操作标准、规范。对于原始的数据、记录要做好保存。

3、在分析后的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工作。

随着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以及检验工作的系统化,在临床医学检验过程当中,每个环节都紧紧相扣,如果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为其它环节带来影响。因此,每个检验人员都有对相关的结果进行必要的分析与核对,以免出现错误,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医学检验的重要性精选篇12

【关键词】双创能力;医学检验;课程体系改革

众所周知,医学检验专业作为我国医学领域中临床医学实践的重要核心架构,具有内容更新快、技术成熟且相对复杂以及学科实践性强等特性。目前我国全日制本科院校中开始大量开设医学检验专业,以培养学生的临床医学检验与实践的专业能力,进而适应时展对医学人才的需要。

一、我国医学检验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合理构建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势

(一)存在的问题我国高等医学检验教育近些年来的发展总体呈现稳定的趋势,并且为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的进行优化与调整,总体成效显著。但是优势与劣势在一定程度上又是相伴而生的,虽然总体呈现的趋势良好,但其中仍然不乏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医学检验专业进行解决。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第一,学生所学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一定的创新性思维。第二,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表现较弱,综合素质普遍较低。根据当前我国医学检验专业出现的这两点现状来看,主要导致的成因归根究底是与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不合理,课程缺乏创新性内容较为陈旧及院校学科发展比例不平衡息息相关,进而无法满足我国社会对于医学检验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我国将加大力度对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与调整,以此凸显双创能力在其中的重要性。

(二)优势说到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首先,我们要做到的是应当对我国医学领域内医学检验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认识到综合性大学中医学检验专业与医学专业院校医学检验教育二者的区别性,以此作为基础进行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而培养学生的双创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1]。由于综合类大学医学检验专业学科融合性强,而医学专业院校医学检验教育具备较好的资源,因而在医学检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上,应采取二者相结合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凸显出医学检验专业的优势与特色。

二、在我国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中培养双创能力的基本路径

(一)全面落实“两个提高”和“三个重点”合理构建新型课程体系所谓“两个提高”指的就是提高医学检验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素质,而“三个重点”则是构建有效的课程体系、新型的教学内容以及新兴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这就要求我国医学检验专业在构建课程体系的课程中,要始终以提升教学质量为主要发展的核心,以培养人才为发展的原则,以提升学生双创能力为发展的主要动力,进而加强教学实际过程中的监督与管理,将新型的创新教学理念贯穿于医学检验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二)突出双创能力的核心价值对课程教学内容以及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我国目前现有的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要想有效的突出双创能力的核心价值,就要对课程教学内容以及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革新。注重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性,并不断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以此进行理论与实践有机的融合,较好的反映出检验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紧密联系,此外还应强化学生的素质教学思想,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与前瞻性思维。基于此,我国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还应始终遵循社会制定的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合理构建医学人才体系,促进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以此增强医学检验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性。通过开展医学检验专业社会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之中解决的能力,调动学生对于医学检验创新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有效地提升医学检验专业课程教学的质量。

医学检验的重要性精选篇13

【关键词】 医学检验;医学伦理;问题;策略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68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72-02

医学检验是现代医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检验中的伦理问题直接关系到医院的质量和社会声誉。当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医院患者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社会对医院医学检验从业人员的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作风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作为医学检验人员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岗位和职业,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及活动中的伦理问题,这势必应该引起每个从业者高度重视。

1 医学检验的伦理问题

11 检验分析前的伦理 这一阶段是检验的第一阶段,主要包括医师申请检验、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动等。这一阶段中的伦理问题在整个检验分析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和起着重要作用。首先,选择检验的项目。检验人员应具备精通检验业务能力和与临床医师良好的沟通能力,让后者在了解新检验技术的同时,针对不同的人群,优化选择最有效的检验项目,以达到最有效的疗效。其次,患者准备阶段的伦理。检验人员要尊重患者本人,坚持以患者为本的原则,解除患者过重的疑虑和思想负担,遵守医学伦理规范,确保检验标本的采集规范和合格。再次,标本采集中的伦理。医学检验人员要严格执行采集的操作程序,正确使用标本采集设备,规范操作步骤,防止标本污染,同时帮助患者找到适合的,以确保患者采集时处于舒适状态。除此之外,在标本的采集过程中,对一些涉及患者隐私权的标本采集,应注意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最后,是检验标本的运送阶段。这个过程中应正确贴上患者的信息条码,标本采集后要及时送检,送检过程中药防止过分摇动。交接时,严格执行交接制度,防止标本混淆或遗失。尤其是针对一些不合格标本,要认真核实,必要时重新采集。

12 标本检验中的伦理 检验阶段是医学检验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要求检验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形成可信度高的检验报告,以帮助临床医师准确地作出判断和临床用药。首先,检验前的处理。检验员对收到的标本要及时离心分离标本,及时检验,以免影响标本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其次,检验阶段中的伦理。这个阶段既要要求实验人员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性能和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及时排除日常检验工作中的简单问题和故障,同时还要做好实验室每日的室内质控,做好失控报告分析。

13 标本分析后(检验报告审核阶段)的伦理 检验报告核对,一定要检测结果之间是否自相矛盾,是否与病程的发展规律及其治疗情况吻合。分析后检测标本的保存时间是不同的,应于规定时间内保证其性状稳定的条件下保存,以保证能在报告发出后复查结果。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阶段中,检验员一定要注意保护好患者的个人隐私,绝对不能把报告中任何内容透露给其他人员。

14 检验科医疗废弃物的处理 检验后的废弃物,细菌培养基,废水等,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容易引起医院交叉感染,而且可造成社会的环境污染、水污染等。

15 医学检验从业人员的伦理教育 今年来,尽管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员加入到检验医务工作中的队伍来,这为医学检验部门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推动了医学检验的发展。但是,在我国,医学伦理学是一门关于医学科学发展中有关伦理道德的新兴科学,其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尤其是目前在大中医院校开展检验医学伦理学课程存在滞后性,伦理问题也未能引起在职检验人员的足够重视。有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在医学检验系的学生中,有高达90%的检验系的学生尽不知道检验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知识。这说明,目前检验医学伦理教育相对缺乏。

2 医学检验中伦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21 加强检验从业人员的医德规范 医院要充分认识医院检验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检验从业人员医德规范。首先,检验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这是保证检验工作质量的前提,检验人员应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做到严肃认真、细致准确。其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检验人员要理解病人的情绪,尊重患者,热情为患者服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再次,检验人员应刻苦钻研专业技术,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当今,医学发展非常迅速,检验技术也不管更新,这要求从业者不断学习,才能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

22 加强医学伦理与职业用语 医务人员的职业用语包括医患医院、医医语言和医护语言三类。首先,医患语言(医学检验人员与患者或家属)。前者是专业人员,后者是非专业人员,二者之间仅靠专业用语来沟通实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检验人员要在态度、语气上多给患者及其家属予以关怀。在遇到患者不理解时,应多理解,多沟通。其次,医医语言,主要是指医学检验员与医生之间的语言。检验人员应经常与临床医生沟通,可促进医院整体医学诊治水平的快速提高。再次,医护语言,主要是指医学检验员与护士之间的语言。检验员应耐心细致地给护士讲解标本送检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要尊重和感谢护士给予的支持和配合。总之,成功的医学检验离不开患者、家属的信赖和配合,离不开临床医生和护士的努力工作和支持。

23 坚决坚持保密原则,保护患者隐私权 医学检验伦理学认为,只有坚持保密原则,尊重患者的个人隐私权,医生才能得到患者的信任和尊重,又能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一旦患者的检验结果尤其是涉及隐私的结果和信息,被外人不相干或有其他目的的人所知道,这势必会给被检验者带来伤害。因此,检验工作者应对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保密,保护个人的隐私权就显得至关重要。当然,保护患者的隐私也指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不向患者本人透露真实病情,即对患者保密。

除此之外,检验科应对医疗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医院检验科是医院病原微生物重点聚集地,检验科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这既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也是医学检验伦理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 秦满军院校医学论理教育的三个结合[J]医学教育,1995,(02)

[2] 荣辉新形势下医学伦理学教育初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1993,(05)

[3] 王传新21世纪我国医学检验发展展望[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2)

[4] 年晓花浅谈医学检验与临床的协调关系[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01)

[5] 秦玉明医学伦理学教研现状及进展[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04)

[6] 郑文清论医学伦理学的定位问题[J]医学与哲学,1999,(08)

[7] 王淑文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伦理学文化的若干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1998,(02)

医学检验的重要性精选篇14

一、医学检验的影响因素

1.仪器与设备的影响

仪器与设备对医学检验有很大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微型仪器在医学检验中陆续被使用,而且结果证明,这些仪器设备的使用对医学检验有很大帮助,可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但是这需要在仪器设备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的前提下。一些医学设备虽然外观是不是很大,但是其内部构造非常复杂,而且在工作时需要特定的环境。例如,在医学检验中经常会使用自动化的生化仪器,实际上,这些仪器在使用时对环境有很多要求,室内温度、湿度、通风状况、电源甚至是地面的水平度等,即使有一个要求偏离标准,医学检验结果就可能受到较大影响。

2.受检验者本身的影响

医学检验的对象是患者,也就是受检验者,目前,医学检验经常会检验的样本是患者的血液、尿液等,在对这些样本进行检验的时候,都会对样本有一定的要求,但往往因为受检验者本身的影响,导致样本不合格。如果受检验者在提取样本之前进行过剧烈的运动,那么体内很多体液的指标可能会偏离标准,检测的样本结果与正常状态下的检测结果就会有一定出入。其实在检验之前,医生都会跟患者说一些注意事项,检验之前应该禁食或者不应该食用哪些食物、不能饮酒、吸烟、不能服用某些药物等,受检验者一旦违反了医生的嘱咐,医学检验的结果就会受到影响。

3.生理因素影响

生理因素包括的方面比较多,而且由于生理因素使医学检验的结果出现偏差,事实上是无法避免的。例如,年龄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其身体状态是不一样的,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们体内的器官会老化衰竭,某些检验项目会受到影响,其参考的标准值也可能不一样。性别也是影响医学检验结果的因素之一,这主要表现在男性与女性体内很多检验项目的特殊指标有明显不同,女性在月经或者妊娠期间体内很多指标会有很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检验结果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

4,医护人员的影响

医学检验的项目有很多,每项检验都有其独特的临床意义,但是一些医护人员并不是对每项检验都做到全面了解。医护人员在医学检验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的医生在开检验单时,会遗漏掉很多重要事项,没有将检验的具体事项与检验前应该要注意的问题等告知受检验者。护士是检验样本的采集者,在这个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影响检验结果,例如,没有正确核对病人信息、操作上出现失误、对采集的样本贴错标签等。

二、医学检验的改进措施

要改进医学检验中的影响因素,就应该要从源头出发,医学检验在医学上应该是非常严谨的。第一,在检验前对仪器设备要进行检査,要确定其在使用中完全符合使用标准,仪器出现问题时要对样本重新进行采集与检验。第二,医生要对受检验者重视起来,掌握好相关知识,做好受检验者采集样本前的准备工作,将需要注意的事项如实的告知受检验者,并将不遵守注意事项的后果告知,这会引起受检验者的高度重视,使其严格的按照医生的嘱咐做好样本采集前的准备工作。第三,针对生理因素的影响,虽然不能避免,但是医生应该要明确其影响,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其检验指标也可能不同,医护人员要认真核对好受检验者的年龄与其对应的指标,另外,对一些特殊时期的患者,医护人员要对其身体状态做详细了解。第四,增强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医学检验会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发展,医院应该要安排检验人员去进行特定的培训,让其了解到最新的检验技术,提高其综合技能,此外,检验人员的个人素质也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检验人员在检验中粗心大意,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只有检验人员在掌握好相关检验技术,敬岗爱业、对患者充满责任心,才能保证医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三、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