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商业模式基本问题范文

商业模式基本问题精选(十四篇)

时间:2023-12-25 15:29:46

商业模式基本问题

商业模式基本问题精选篇1

万达模式:订单商业的典范

万达自2001年开始进入商业地产领域,提出“先招商,后开发”的“订单商业地产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商业地产开发建设后“招商难”的问题。经过十余年的摸索、实践与积累,万达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专业商业地产开发商,目前持有物业面积达1000多万平方米。

作为国内最早进行大规模商业地产开发的企业,万达首创的“订单商业”模式获得了极大成功,其优势主要在于:丰富的开发经验、超前的投资策略、独特的商业资源以及强大的销售能力等。首先,万达与沃尔玛、百安居等国际零售巨头结成战略合作关系,主力店的进入使万达项目的品牌价值得以提升;其次,连锁经营模式使万达商业地产实现了规模化开发、连锁化经营,使万达的知名度迅速提高;再次,可以实现快速复制,是万达模式得以较快发展的关键。

堪称“订单商业”典范的万达,近期却不断被媒体披露一些前期项目在经营管理、商户招商方面存在问题,这让社会各界开始对万达模式乃至汀单商业产生质疑。实际上,万达所面临的问题不单单是一个企业的问题,而是整个商业地产领域所需要解决的共同问题。首先是资金问题。商业地产是复合型产业,是地产、商业、金融等的融合体,是一个进入门槛很高的产业。在这个行业里,最需要的就是资金,而且是低成本的、能长期使用的资金。所以,资金瓶颈是任何涉足商业地产的企业不可回避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以自持物业为主的商业地产地产开发,就更需要持续充足的资金链支撑。否则,即使进入商业地产领域,也不会走远。其次是人才问题。随着万达商业广场被不断复制,人才团队也必须不断跟进,否则销售、管理、经营就会出现问题。这也是转型商业地产的企业首先要面对的,因为商业地产不同于住宅开发,需要既懂地产开发又懂商业经营的复合型人才。

尽管万达面临资金、人才等方面问题,但万达己在商业地产市场确立地位,目前已有多家私募基金、投行在非公开市场对其进行投资。“订单商业”模式并非万达首创,国外已有成功先例,但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的万达模式却是其独有的。因此,后续的效仿者虽然研究、模仿,但鲜有成功者。这就证明,再好的模式也要因时因地因企业而异。

SOHO模式:分散销售,快速变现

与万达的定制模式不同,SOHO中国则是将项目分散销售。这种模式可以快速回笼资金,短时间变现,SOHO中国正是因此而创造了百亿销售额的佳绩。然而,与此同时出现的则是SOHO项目租户的惨淡经营。据业内专家分析,商业地产散售成功几率很小,超过九成的散售商铺经营不善,难以为继。而潘石屹则认为,比较成熟的城市和区域最繁华的商业街区无一不是分散的产权(即产权散售),如果将眼光放长远,用每一个商家的智慧和市场自然调节的模式会比统一规划的模式更有生命力。

可能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但散售模式所暴露出的弊端却是现实。SOHO商业主要以散售为主,业权分散,一旦出现问题,容易发生纠纷。分散销售模式不合理之处在于:一方面,不能保证业态的合理搭配,开发商不能对业态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布局。另一方面,在分散的产权商铺里,业主对租金的期望值不一样。这样就直接导致空置率比较多,影响整个商业的氛围,已经租出去的商铺经营业绩也不会理想,最后形成恶性循环。目前SOHO尚都和建外SOHO的商家入驻率都很低,可能都与此有关。

实际上,商铺散售在国外以及港澳地区早己销声匿迹,在国内的一些大城市也正在逐步退出市场。散售能快速回笼资金,能够将利益最大化,但没有持有型物业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来说是不利的,特别是对SOHO中国这样的上市公司来说更为不利。因此,潘石屹也在逐渐调整企业战略,他明确表示,80HO前门项目的操作将由出售模式向持有模式转型,此外光华路80HOII、朝阳门SOHO的三期都会持有一部分物业,并透露以后每年持有的物业量都要增大。加大持有物业的比例,对SOHO中国来说,人才和资金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毫无疑问,如果想在商业地产领域长期发展,战略转型是必须的。

同样,对于初涉商业地产的开发商,销售还是持有是应该做长远考虑的。如果出于快速变现的目的开发商业地产,可以采取销售的模式;如果想依靠商业项目带来稳定现金流,无疑自持并管理是最佳选择。

凯德模式:全部自持,双基金配置

有人说,像SOHO中国那样的散售模式不是商业地产,成熟的商业地产模式应是自持物业、长期经营。姑且不论孰是孰非,但可以肯定的是,长期持有是未来商业地产发展的趋势。万科、华润、绿城等刚刚进入商业地产领域的开发商都纷纷表示将加大持有物业的比例。新加坡凯德置地所推崇的全部持有、有效变现、双基金配置模式,是一种可借鉴的商业地产开发经营模式。

凯德是开发商、运营商,也是物业管理者。来福士是其旗下的商业综合体品牌,集酒店、商业购物中心、服务式公寓、写字楼等为一体,己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成功复制。来福士商业模式持续在中国复制,与“来福士中国基金”的财务支持不无关系。这家来自新加坡的房地产公司早己娴熟地将私募基金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嵌入到项目投资、开发和经营管理中。

来福士中国基金是嘉德集团旗下规模最大的一只基金,成立于2008年,初定运作年数为8年,嘉德集团持有50%权益,并充当管理者,其余50%为亚太和欧美的养老基金和长线基金所持有,目前基金资本额已经达到11.8亿美元。房地产基金在凯德置地的扩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凯德置地认为,将项目注入基金,保证了项目的持久稳定运营和资产再升级的可行性。自1994年进入中国至今,凯德置地全国40个城市的开发总业绩约450亿元,而支持项目开发的房地产基金规模则达40亿美元。

一般而言,凯德会在项目建成后,先把项目注入私募基金,待项目能产生稳定现金流时,再把项目注入REITs。如此,前者分享物业升值利润,后者则分享长期稳定现金流。

作为一种成熟的商业地产运作模式,凯德己将商业、地产、金融、投资较好地融合在一起,而国内商业地产的运作还远未达到这样的发展水平。凯德模式可资借鉴之处:一是在于全部持有物业的经营思路,只有长期持有才能带来稳定的现金流,为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融资手段的创新,双基金配置的模式可以保证项目的资金链顺畅。

商业模式基本问题精选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 安全 物流 对策

一、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电子商务(Electronic Business),是指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开放信息的互联网,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商业运营模式。

电子商务从本质上讲,其实就是基于互联网的商务活动,是利用网络来进行传统的商业运作的一种模式。因而电子商务就先天地拥有了互联网的相关特征,如全球性、开放性、全天候,以及高投入产出比等特点,因而在全面信息化的当今,有着广泛的发展基础与前景,正在迅速地蓬勃发展起来。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6年的《第1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26%的网民有过网上购物经验,经常上网购物的人数已达3000万人。

中国的电子商务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很快。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的发展,由于中国互联网用户的人数众多,因而电子商务在我国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

中国的电子商务的发展从1998年真正开始,之后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掀起了一股电子商务的热潮。与此同时,国家相关的信息主管部门也开始研究制定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有关政策法规,为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支付、安全可靠和信息设施等方面总结经验,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安全保证,使得电子商务开始了真正的实用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电子商务模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从最早的以网络广告推介为主的门户网站模式,开始逐步发展建立起各类B2C、C2C,以及B2B等商业模式。

中国目前主要的电子商务平台主要包括卓越、当当、易趣、淘宝、慧聪、环球资源和阿里巴巴等,基本代表了当前国内电子商务存在的主要模式。细分起来,卓越和当当是类似网上超市的模式,应该属于B2C模式;易趣和淘宝是以个人商铺和拍卖为主导,应该属于C2C模式;慧聪和环球资源是比较典型的中小企业间的交易平台,属于B2B模式;而阿里巴巴则范围更广,综合性较强。另外,国内还存在部分专业性质的交易网站,比如家电业中的海尔等建立的专业类型的交易平台。

国内电子商务起步至今,中间经历了不少模式的变更和冷热起伏。最初是B2C模式的独领风骚,但因为库存、物流、配送,以及回款等方面的麻烦,B2C在国内逐步降温。而近两年以中国巨大的个人网民群落为基础的C2C模式开始风光无限。而B2B则因为交易的专业性更强、额度更高而保持着稳定的发展势头。总的来说,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是处于上升的趋势,发展速度较快,整体发展态势较好。

二、我国电子商务当前存在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电子商务整体发展势头不错,交易量快速增长,但是我国电子商务因为先天发展的不足因素,还是存在相当多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的好坏与否,将直接影响我国电子商务的生存与发展。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1.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电子商务中的老生常谈,但老生常谈常常说明非常重要且解决得不够理想。可以说目前阻碍个人或企业进行网上交易的最大的心理障碍,就是电子交易平台及网络的安全问题。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的,而由于Internet的开放性和共享性,给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网络交易的安全问题始终是阻碍电子商务全面发展的巨大障碍。因此采用先进的安全手段,为电子商务提供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是推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另外,电子商务的安全保障除了信息安全技术层面的内容,还应该包括法律这个有力的保护武器。目前我国关于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电子商务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法律,为电子商务提供法律上的保障,这将为电子商务的安全发展保驾护航。

2.物流水平落后

电子商务的优势在于开放便捷,这主要是因为其交易基本是基于互联网来进行。但整个交易链条中无法回避的环节就是货物的配送问题,这是无法在互联网上进行的。商务活动中的买方希望尽早拿到商品,通过电子商务这种不见面的方式进行交易的买方就更希望尽早拿到商品,这就要求能有良好的物流作为送货的保障。

但我国现代物流的起步较晚,水平也相应较低,还难以对电子商务提供优质的保障。原本发展较快的B2C模式的电子商务平台,现在逐步让位于C2C,库存和配送等问题的困扰是相当重要的原因。另外在国内现有的电子商务活动中,物流基本只是被动地参与,因而原本不多的物流资源也没有被非常充分、合理地利用起来,这就更造成了电子商务饱受物流问题的困扰。

3.硬件基础薄弱

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的,因而其对网络的依赖性不言而喻。我国开展信息化建设时间相对较晚,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够、水平不足,且已经建成的基础网络质量也存在问题,难以适应电子商务进一步快速的发展。

除公共网络设施的建设不足之外,中国国内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比较薄弱。大部分企业在信息化方面投入较少,现有的计算机也主要是作为文字处理工具而存在,并没有形成企业内部的信息网络,更没有利用网络系统来进行企业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这就使得作为商务活动重要一端的企业难以开展有效的电子商务,这直接影响到国内电子商务的快速和谐发展。

4.“软件”基础落后

这里的“软件”是指人的思想。中国民众目前对于电子商务理念的接纳程度还比较低,这一方面是因为公众对于新技术的理解程度还不到位,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公众对互不见面的网上交易中诚信的担忧。这种状况不加以引导和培养,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另外国内企业由于管理、经营方式的陈旧和观念的保守,对于电子商务的热情也不高。多数企业还在为信息化的投入成本而犹豫,却没有认识到对一个企业而言,电子商务的运作将会大幅度地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另外信息化对社会的冲击是巨大且多方面的,现代企业如果不能顺应这种改变,将很难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站稳脚跟。

三、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根据以上的分析,上述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会面临较大的障碍。为此特提出以下的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1.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基本问题精选篇3

关键词:建构主义;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模仿式;情境式;任务式;协作式;以赛代训式;实践式

0引言

教育部在《关于实施“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工程”的通知》中,提出高等学校应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具有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强,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英语能力都有一定要求,更迫切地希望经管类学生能将掌握的商务知识和英语应用能力相结合。基于这一需求,培养集商务知识加英语技能,能够运用英语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成为经管类商务英语的教学目标。商务英语是商务学科知识、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商务操作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即把英语当作一种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同时运用英语学习其他商务知识,使学生成为既有专业知识又掌握良好英语技能,具备实际工作能力和应用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商务情景”从而达到能力培养的目标。本文将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探讨经管类商务英语教学模式。

1建构主义理论

心理学家J.Piaget提出的建构主义认为,个体的知识获得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过程,知识的学习和传授重点在于个体的转换加工和处理,而非“输入”与“灌输”,即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获得的,不是简单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与周围环境交互而自主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因此,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帮助学生主动构建意义的指导者、组织者。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利用情境、协作等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终实现意义的建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主动参与、组织监控、调查并评价自己的活动。

2经管类专业商务英语教学现状

商务英语是经管类学生开设最早的专业英语。在本科培养目标下的经管类专业英语培养目标是综合的商务知识、专业能力及业务素质结构。由于本科教育以“基础+实用”为目标,经管类专业的培养方案中英语课程的设计多数为“大学英语———专业基础英语———专业方向英语”。以南昌大学为例,经管类专业的学生第一学期到第三学期学习《大学英语》,进行语言模块基本听说读写训练;第四学期的专业基础英语为《学术英语》,从基本语言学习转向商务英语,积攒词汇,阅读商务文章,从而为后期的专业方向英语奠定基础。第五学期开始专业方向英语,商务英语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方向英语。经管类专业在实施整个培养计划的过程中,大学英语是基础,专业基础英语是过渡,专业方向英语是提升。然而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2.1定位不清

专业基础英语课程大部分由英语老师承担。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仍然拘泥于词语的解释、句子的翻译,与大学英语没有区别。或者在专业方向英语中,课程由经管类老师承担,进行双语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虽然选择了英文版教材,却用中文授课,偏离了培养运用英语处理解决商务问题能力的初衷。

2.2互动不够

专业英语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因此,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不适用。在第二个专业基础英语学习的阶段,很多还是大班授课,人数众多,课堂互动形式基本为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互动方式单一,时间也不够。

2.3课时不足

由于学分的限制,从经管类专业的培养计划可以看出,专业基础英语开课时间为一个学期,课时数设计为32学时或者48学时。专业方向英语则为32学时,开设一学期。因此,学生的英语学习到第六个学期全部结束。72%的大四毕业生认为在找工作面试时英语听说能力都下降。英语学习是经常性的学习,如果不能持续,很难保持一种良好的应用水平。

2.4评价方式单一

经管类专业英语评价方式大部分还是采用传统的书面考试形式。成绩评定通常是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各占一定比重。这很难评估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也很难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3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经管类商务英语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认为,活动是知识建构的来源,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提高应用能力。经管类商务英语教学是将英语知识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注重专业知识的英语表达和专业词汇的积累,培养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经管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懂经济、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经管类专业的英语以提升学生将来工作中的英语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商务英语的教学模式不再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而是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因此,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3.1“模仿式”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经典商务视频,让学生亲身感受各种商务活动,然后进行角色扮演、模仿,从而培养商务中的英语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商务英语中的effectivemeeting时,还未参加工作的学生对商务会议没有概念,如何组织召开一次商务会议,给学生观摩一次经典的会议组织、召开的全过程,会使他们认为抽象的事情具体化。然后老师汇总常用句子,讲解写作相关商务文件的技巧和方法,给出练习案例。学生则模仿视频的整个过程,按照所给案例,写会议通知、议程,模仿视频中的案例运用英语组织召开会议,进行商谈、提问、发表不同见解,其中所涉及的商务礼仪也都涵盖进来,会议结束后整理会议纪要。

3.2“情境式”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强调构建“情境”,将学习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结合,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培养学习者知识的迁移能力。因此,商务英语教学应建立各种商务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商务情境中学会用英语来解决实际问题。很多商务英语教材都设计了“角色扮演”的练习。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每次课的主题设计情境。例如:在学习商务英语effectivesocializing技巧时,讲授商务人士初次见面的语言和商务礼仪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分别代表不同公司,然后在建立起业务关系之后,代表各自公司去拜访客户,与客户初次见面,进行角色扮演的练习。寓学于用,既增加了课堂内容教学的趣味性,又能有效地训练学生在商务情境中的用英语交际的应用能力。建立商务仿真实训室。随着网络的使用和更多新技术的应用,建立商务仿真实训室也是一种创建情境的有效方法。在自主学习室安装商务仿真实训系统,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能登录到系统中进行商务情境的训练。学生可以在模拟商务情境中成为公司的员工,按照公司分配给员工的任务,每天参加各种商务活动,在商务活动中学会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南昌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建立了IBES国际商务英语实训系统、商务英语函电实训系统、商务谈判实训系统。以商务英语函电实训系统为例,除了知识性的课程内容、注释、模板三个板块,还有一个模拟情境的实训板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起一家公司,真正和其他公司开展国际贸易业务往来。在业务往来中,真正地作为一位商务人士去寻找客户,建立业务关系,询盘、还盘,与客户谈判,谈付款条件、保险、包装、运输、最后签订合同。虚拟商务中的情境设置能使学习者很快融入角色,加深对知识的运用和操作,通过实践,在商务流程中,学习者能够运用英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3“任务式”教学模式

“任务”在商务英语中是指商务活动。教师是任务的设计者,设计在商务活动中需要完成某项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经管类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商务知识,在商务活动中通过完成任务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例如:Promotionaltools主题,经管类学生都学过营销理论知识,因此教师可在他们的专业知识基础上,设计相关任务。例如,假如你是一家健身俱乐部的经理,现在会采用一些什么促销方式吸引更多的会员。教师可以在给出任务之前,给学生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攒一定的词汇及语句表述。学生在完成任务中练习、使用这些词和句子。“任务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专业知识加语言运用的完美结合。

3.4“协作式”教学模式

商务英语不是个体学习,而是一种群体学习方式,学习者常以小组为形式,进行合作和互助学习。在协作学习中,学生找好学习伙伴,或者组成学习小组,组员们共同学习,分享材料,相互探讨问题,从而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在实施过程中通过竞争、辩论、协同、问题解决、伙伴、设计和角色扮演等协作方式,将“任务式”教学结合起来,协作完成任务。学生按照任务要求进行角色分类,从不同角色的职责进行分析、商讨、协作,找到最佳方案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积极合作,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其语言应用能力。

3.5“以赛代训式”教学模式

经管类专业培养的是具备商务知识的应用型人才。近几年,各种经管类大赛层出不穷。如:POCIB全国外贸从业能力大赛,全国商务英语实践大赛,跨境电商大赛等等。很多大赛,英语语言运用都极为重要。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比赛,更加了解学生能力培养结构,推出“以赛代训式”教学模式。以全国商务英语实践大赛为例:该大赛要求学生5~8人一组,根据大赛主题,每队选择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写调研报告,并将报告内容做成PPT,然后进行现场陈述。通过比赛,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调研指导,教授商务报告写作方法,以及如何做presenta-tion等。通过参加大赛,培养学生的“商务+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

3.6“实践式”教学模式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在商务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实践中向学生传授知识,也是商务英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与一些相关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学生能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切实地实现商务英语的教学效果。南昌大学实行三学期制,第三学期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教师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进入企业,将所学课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回到课堂学习时能更好地完善知识体系。

4结束语

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设置情境,意义构建和协作学习,经管类商务英语教学更要遵从“以学生为中心”的准则,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认识世界、拓展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企业真正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艳.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商务英语教学[J].中国外语,2006,(05):41-44.

[2]于露.经管类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05):71-73.

[3]钱庆义.建构主义理论下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创新[J].外国语文,2014,(03):185-189.

[4]顾福珍,刘乔.基于经管类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J].北方经贸,2009,(01):153-154.

商业模式基本问题精选篇4

“智囊沙龙”用了一年半多的时间,关注和讨论企业的健康问题,现如今“智囊沙龙”有了新的视角,更加关注企业的“变革和成长”。如果说健康问题是企业的既成状态,那么新改版的智囊沙龙“变革和成长” 则更多的是用“未来的视角做今天的选择”――更加关注企业发展中的“变化和应对”、“创新与突破”。我们希望“智囊沙龙”依然是一种新鲜的、探索的、不断带有挑战意味的对未来企业行为的跨行业讨论。成功与失败无法预测,但记录了实践过程中的思考和决断,这种过程,让“智囊沙龙”充满挑战,因为变革和成长不是单线作战,它无法割断相关联系,这种联系,导致时代、制度、创新、组织、个人、相关利益人都互为矛盾,又要努力和谐。我们相信,“智囊沙龙”将给管理理论与实践带来深刻的影响。

新的商业模式的设计,一定不只是在做自己的事,而是要考虑上下游供应链的关系,甚至是竞争对手的关系

本期沙龙嘉宾

周永亮 北京国富创新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

张惠欣 北京金三元阳光餐饮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刘松 BEA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企业解决方案部经理

傅强 智囊传媒总裁

策划人

赵敏《新智囊》副主编

生命,正有计划地展开一次有深度的典范转移。年龄,不再是评断人类心态、消费行为的惟一依据,许多人会在35岁重回校园,52岁开始创业,76岁再结良缘。 我们曾经世世代代按部就班地延续着可以预见的直线型生活轨迹正在改变――这些将是掀起下一轮产业、营销变革的主力。

在以信息、网络、知识和文化为经济本质的今天,许多产业已经没有明显边界,甚至干脆没有边界。企业之间对顾客的竞争不再限于行业内部,而是难分边界的网状竞争。

B与C的概念与定义日渐模糊化,以往B to C与B to B的模式,不再是两个截然分离的市场,崭新的商业模式也成为无限可能。资源整合、战略联盟,信息搭载、范围经济等多种方法全面应用。

原本单一的产品性能被赋予更多内容,一种产品不再独立存在,营销模式也随之变化。经济的信息与网络性质也使企业之间进行双赢和共同支付促销成本成为可能。

以前的商业模式更看重战略战术的设计,现如今,更要放宽视角,我们看到资源整合的作用凸现,相关利益人更多地站在一起。新型商业模式在建立时原点已经发生变化――由关注企业自身到关注相关利益者,从而实现共赢。

新的商业环境带来新的商业模式,网状经济时代带来何种变化和冲击?新型企业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创新变革和转型,传统行业的创新出路又在哪里?如何在新的时代创建持久发展的公司,如何建立自己独特的经营模式,这些是21世纪的创新型企业家面前的最大挑战。

碎片化需要新玩法

傅强:去年IBM搞了一个有关CEO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国的CEO们关注比例最高是“商业模式”。在一般人看来,许多创新型企业思考商业模式的问题会多一些,因为事关怎么挣钱、怎么活下去的问题。后来发现很多大型企业、乃至跨国公司都在思考模式的新变化。这种现象是怎么造成的?为什么在这个时代,大家这么集中关注“商业模式”的问题?

周永亮:大家关注模式的原因大概有三个:第一,中国企业的发展阶段。2007年应该是全面开放的第二阶段的原点,今年国际资本大量进入,包括餐饮业、房地产、零售业等等,乃至包括乡村的银行,所有的行业都不存在只有民族资本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发现以前玩的方式好像不对,以前靠机会,有机会就不存在模式问题,今天不行了,几乎眼睛能看到的行业都被国外的资本占满了,中国的企业发现机会越来越少,必须考虑模式问题。第二,中国的企业本身也发生了变化。在十几年前创业的都是社会的非主流人士,现在是社会的精英在创业。中国慢慢过渡到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时期,知识工作者寻找一个好的方式挣钱,就是模式。第三,海归创业的冲击。很多企业都是用传统的方式挣钱,海归来了之后,发现还有新的玩法。所以这个情况下,就要思考,就要寻找新模式。

刘松:不只是中国企业面临商业模式的问题,欧美企业同样面临着商业模式的问题。互联网的变革,包括Web2.0的东西都在影响商业模式的创新。目前商业模式最火的公司是Google,它目前正在投资基因。它的逻辑是,传统医学是不治病的,只治症状。每一种病来源于基因,是基因变异导致的,如果在Google运算环境里面有人类基因数据库,就存在一种颠覆性的可能。如果Google做成了,以后看病就是修复基因,是可以去病根的。当新的基因信息储存模式建立之后,就会改变传统行业的模式,甚至是整个医疗产业。

有一个基本逻辑是说体验和企业成本之间永远是一对矛盾:去饭店点菜,厨师要按单定做,成本最高;去麦当劳成本折中,因为它是批量生产的;如果吃食堂就基本没有选择,成本也最低。我们通过Google的例子,能否有针对性地在体验和低成本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我们稍微想远一点,可能20年以后,餐饮业服务方式成为独一无二的,因为有基因库,可以分析你的基因图谱,分析你几十年的健康和发病史,包括你的工作情况等很多信息,根据你的信息研究之后,就可能以食品取代药品调整基因组成,那时候就完成了一次餐饮革命。如果要是达到那种程度,个性化体验和批发性成本之间就找到了平衡。对于每个人的服务是个性的,对于生产者是批发的。网络信息会慢慢扩展到实体行业,现在大家定义一个新词,就是广义虚拟经济。基本目的就是找到新模式,解决个性化和成本之间的平衡。绝对的个性化成本太高,现在解决的问题是碎片化的大众,团体批量体验的问题。像SAP原来只提供35种商业模式,现在有上千种,因为消费者逐渐分化了。即使是吃饭的角度也在碎片化,餐厅的挑战在于,怎么在特色和利润以及成本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模式,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商业模式。

这是一个新的浪潮,由于全球化、互联网改变社会的心理,导致了人的碎片化,人们就有了个性需求。成本、利润和个性化是一个很大的方向,但是广义虚拟经济需要很多东西,比如怎么感知客户,怎么感知那些人群。这些是所有企业需要研究的问题。

傅强:前一段我参加了一个有关精准营销的会,感觉当时大家讨论的问题几乎没有办法得出答案――大家都意识到了当今的消费者已经呈现了“碎片化”、“个性化”的倾向,但另一方面企业在营销上还要更为“精准”。这是两个方向,就像刘松所说,从企业看消费者是碎片化,难以控制。从消费者看企业,就需要精准定位。我觉得关键是如何使碎片化产生聚集效应,如果不聚集就没有商业价值。想问问张总,您现在的企业在经营上是个性化的还是批量化的?

张惠欣:餐饮行业的商业模式转化问题,要考虑企业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餐饮是传统行业,现在单店经营正在向连锁经营转变。这个变化降低了单体的成本,集中了品牌的优势,提供了标准服务。第二个阶段,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原来的单店式经营是分散的,销售服务比较单一,现在就带来一个商业模式的创新问题。第三个阶段,管理模式也在发生变化。由原来分散式管理单店独立经营形式转变为连锁总部形式。从现代化和规范化来讲,比以前有很大的提升,但总店和门店的管理是不同的,总店是隐含式管理,门店还是交易式的管理。

目前所有的餐饮行业基本上都在做连锁经营。有自己的信息中心、开发中心,包括网络,以前网络好像是IT专用词一样,其实传统行业本身就是一个服务网络。

传统行业面临一个成本和生存的问题,我们以前的厨房和前厅基本上是三七开,现在基本上是二八开甚至一九开,逐步减少后厨的面积,扩大营业面积以降低成本。为什么能这样做?是因为有了一个强大的信息中心后台的管理支持,比如我们现在也用到远程通讯、卫星定位等技术手段。

中国企业发展到现在,从完全追求营业额,也转向怎么样研究体验的模式。所以有了虚拟和实体的结合,线上和线下的结合,比如餐饮业和饭统网的结合。

刘松:消费者过去几十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挑剔,越来越追求个性化。每天要求不一样,这是需求的提高和心理的变化,这些变化促使企业后面的一系列变化。

全世界消费者联合起来

傅强:我们总结了最近一些商业的新迹象:第一,跨国商务的跨地域整合。最近IBM也提出GIE全球整合企业的概念,这是一种新商业模式。第二,全球资本整合后的力量显现。资本最无国界,企业的形式可能有文化等各种的背景,但资本已经变得像空气一样到处流动。第三,全世界消费者联合起来。全球买方市场的出现,消费者变得话语权越来越大。在十八、十九世纪,工人阶级与资本家的斗争过程中,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到了二十世纪,全球化浪潮让“全世界的资本家联合了起来”,现在是二十一世纪,消费者变得力量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让“全世界消费者联合起来”成为了一种可能,乃至成为一种现实。这些变化又会对企业的“商业模式”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刘松:由于全球化和互联网的技术,蝴蝶效应成为广泛可能。比如说索尼的笔记本电源坏了,第一时间它采取什么策略,是承认还是不承认,是马上召回,还是等着继续发生问题,原来可能有个地域性,大家互相不知道,这个事情可以抑制住了。但现在只要有事情发生,很快全世界人民就都知道了。所以企业会考量是损失几十万美金回购,还是等着将来更大的损失。现在是非线性的,以前是线性的,出现一个问题,以前给点钱就解决了,现在写个博客所有人都知道了。

傅强:互联网和通讯造成了跨国业务,包括形成资本的力量,但最终还是消费者。大家谈的商业模式基本上是商业设计,但商业模式怎么和心理达成协作非常重要。

刘松:你可以投入一个公司,收购一个公司,转化商业模式,抓住一些顾客,但如果你提供的服务老套,那些人就会慢慢离开你。

近两年比较突出的时尚品牌COACH,是做包的,它主要是用互联网做问卷,每天都会有几十万问卷和回访。比如纽约人喜欢什么样式,其他网民喜欢什么款式,然后生产,很快上市,心理的需求瞬间转化成利润非常明显。再有就是西班牙服装品牌ZARA,它不做设计,但它在15天之内能够把大牌的最新设计、明星衣服的设计理念和元素组合变成一个产品放在店里,直接捕捉到年轻人的心理需求,时尚而又价廉。体察客户微妙的心理,利用信息技术,捕捉到人们隐性的需求就可能获得成功。

周永亮:经济学本身还是心理学。经济学研究消费和供给,吃馒头还是吃包子,跟心理有关系。心理学有几种,第一种是羊群效应,从众心理。作为一个企业你很难完全了解消费者目前的心理。即使你了解他的所思所想,也不能保证你会成功。作为设计师,作为一个很有经验的消费品生产者,需要研究人的偏好和需求关系。像超女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抓住大众的心理。也就是回归到人性内在的东西。比如我需要健康,因为需要健康所以对饮食才有要求。作为企业家来说,要研究这些需求,然后设计产品,再去影响消费者。

刘松:传统的市场调查,很多被认为是没有深度的。有时候创新是自下而上的,比如现在网上有很多社区,作为企业会去看看大家每天讨论所形成的内在偏好,然后我把它提炼做成一个产品反馈给这些人群,所谓的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

张惠欣:到底什么是产品?餐饮提供的个性化服务、差异化服务,这些都是特色产品。所以有时候我们说的产品是产品包或者大产品的概念。比如说星巴克卖的不是咖啡,卖的是超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快餐是卖微波产品的,卖的是方便和快捷,是一个附加值的问题。产品只是你的载体,或者主载体,它不是产品本身,也不是产品的全部。所以我们要跳出产品看产品,跳出企业看企业,站在一定的高度去看产品。

B to B 公司的内衣外穿

傅强:在B to B领域,面对的多是企业客户,在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当中有什么新的变化?

我们接触到一个标准的B to B公司诺维信,最近在做全新的品牌战略,由原来的对合作伙伴负责,变成了现在特别强化公众识别,这是个非常大的变化。

刘松:这种模式叫内衣外穿模式,典型的例子是英特尔。英特尔从十几年前做PC开始,就强调英特尔INSIDE的标准,英特尔作为B to B的公司不直接和消费者打交道,但所有用到它芯片的最终产品上都会有INSIDE的标识。英特尔有一个基本的逻辑,第一,所有B to B的公司,如果它能够把客户的客户搞定,自然能够更好地为它的直接客户服务。第二,最终消费者越来越专业,他们买东西的时候,会问到内部的设置和配置,所以用内衣外穿的办法,把自己的品牌问题解决在前面。第三,直接让消费者感知你的存在。你的品牌树立起来了,深入人心了,如果用你的技术做成的产品不好,消费者也会认为是厂家没有用好,提高了品牌的控制力,如果下游的供应商做得不好,因特尔自己并不受影响,因为它已经透过其他的供应商,把自己的品牌传递出去了。

傅强:现在借力打力比较多,北大一个教授出了一个1P理论,就是挣第三方的钱。比如张总,你提供的是阳光早餐工程,政府就会给你很多的资源,这样降低了你们企业的经营成本,这种情况是不是也是一个现象。更多在商业模式考虑的是共赢、相互借力。

刘松:生态系统变得越来越紧密。一个企业的成功,越来越依赖别人,甚至有些虚拟企业是跨行业、跨国的,比如餐饮业和饭统网的结合。传统实体经济和信息经济有所不同,传统的实体经济物品一定有损耗,而信息经济传递信息,你有获得,他也有获得,这个是没成本的。资讯成本越来越低,就是共享信息,大家一块提供服务,大家都没损失。

周永亮:当我发现不足以并购你,而且这种并购不现实,或者并购成本很高的时候,就采取一种联合,因为相互之间有需求。这种合作省去了文化、地域等差异带来的管理问题,而且合作成本几乎为零。企业家永远在利润和成本之间思考。商业本身就是信息,信息越来越高,到了高点,这个信息就是大众化了,信息不对称被打破。这种情况下处理信息的能力变成一个焦点。过去是谁能获得信息,现在是谁能处理好信息。

张惠欣:信息处理,在餐饮行业有一些特征,原来我们在饭店吃饭都是传统手写菜单,现在基本上都是PDA。同样经营信息也有一个共享问题,原来是跨行业联合,现在变成同行业联合,原来同行是冤家,现在不是冤家,而是合作伙伴了。由原来的无序竞争,变成了有序竞争,我们餐饮业目前专门建立了一个联盟,就是专门负责采购信息,集体团购,共同降低成本。

左脑还是右脑

傅强:新的商业模式的设计,不是单单在做自己的事,而是要考虑上下游供应链的关系,甚至是竞争对手。

刘松:实体经济可以定义为左脑思考的经济,信息来了我进行处理。现在北美经济学家认为,这种左脑经济凡是能够外包的行业,都已经包给中国和印度了,比如制造业、客服中心等等。北美经济要发展创新和创意型的行业,一定要用右脑解决的,因为利润越来越集中在右脑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左脑解决的问题。

周永亮:右脑和左脑的划分,可能有它的合理性,但是右脑是很难控制的经济,结果流动性和风险特别大,因为它必须要实现,右脑的创意需要左脑来实现。

傅强:前不久,我看到一个资料,通过对 iPod成本分析显示――苹果公司“创”而不“造”盈利颇丰。严格说来,iPod并不是苹果的“产品”,因为苹果本身并没有iPod的生产线,,而是将整个制造过程外包出去。那么究竟iPod算是哪一国的产品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三位研究人员花了很大功夫。三位研究人员分析的样本是iPod Video 30G,这是iPod的第五代产品,不但可以听音乐,还可以看电影,每台建议零售价格为299美元。

三位研究人员的分析结果显示,iPod 299美元的零售价当中,有163美元属于美国的企业和劳工,其中的80美元被苹果拿走,另外75美元属于销售和物流成本,剩下的8美元要给不同的零部件制造商。日本为iPod创造的价值约为26美元,大部分归功于东芝的硬盘,而中国大陆工人贡献的价值则将近3美元,韩国所增加的价值甚至还不到1美元。这项研究显示,在高度全球化的时代,商品的制造商和产地其实已经不那么重要。换句话说,创造其真正价值的不是零件和劳动力,而是它的概念和设计。这就是为什么苹果能够成为整个供应链中最大受益者的原因。苹果并不是iPod的制造者,而是创造者,这才是最重要的。于是我们发现,无形的右脑控制到有形的左脑,利润的分配自然倾向于右脑。

周永亮:好莱坞大片成功不仅仅在创意方面,生产模式也很重要的,它是非常完备的全脑经济。商业模式不是在于左脑还是右脑,而是整合左脑和右脑。

要不要鸡蛋和要几个鸡蛋

傅强:我有两个困惑:第一,消费者可感知的心里变化非常重要。模式很好,但是高端的人都在后端,低端的人在前端直接面对消费者,怎么办?这是员工问题。第二,企业家的问题,我前一段得出一个总结,中国企业家是搞市场、搞营销的看不起搞模式的,搞模式的看不起搞管理的。史玉柱搞营销,风风火火很是成功,搞模式的认为我把所有的资源配置好,钱就到手了,因为模式往往受到资本的追捧。但我觉得功力最深的,能够走得最远还是搞管理的。

刘松:市场营销、模式和管理,好比是足球的前锋(开疆拓土)、后卫(控制与组织)和守门员。史玉柱尽管一次一次成功,但是起伏比较大,就是守门员不好,属于进球多,失球也多。企业有好的前锋,商业模式也成型,如果后面的管理跟上,才可能有好的企业发展。企业比的是三条线。

我们这样的企业,一线员工是主要资产。我们有一个基本理念:我是一个管理者,我的中层经理就是我的客户,员工就是他的客户,客户是那个员工的客户。所以我们公司有个信条,第一是客户满意,第二是员工满意,因为员工不高兴,肯定不能更好地对待客户。所以企业要想办法让员工高兴,给他培训和升迁的机会去激励他。

傅强:刘松说的是IT企业和知识员工。传统行业面临的问题是,高素质的管理者在经营后台,前台员工的文化、素质就有些差距,但是他又离顾客最近,这种状况怎么办?

张惠欣:餐饮业一般做的就是工序化、规范化。我们为员工服务,员工为客户服务,我们面对员工有一个评价,面对客户也有一个回馈体系,这就是监督体系。从管理上我们就是用的PDCA的循环模式。

傅强:商业模式的创新只是第一步,后面一系列管理才是商业模式成功的支撑和保证。

周永亮:第一,什么企业都需要管理,只不过是如何系统化的问题。第二,关于模式的差距,这里面有一个商业模式的认识问题。实际上运营模式和资本模式叠加才成为商业模式。第三,企业家和商人的问题。商人就是挣钱,企业家要做长远。

傅强:其他的技术上面,或者业务架构设计方面,有没有保证商业模式和客户的对接保持一个良好的关系。

刘松:现在新的浪潮里面提到企业2.0的概念,就是通过知识员工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互相帮助提升管理。非知识员工,我觉得还是在流程,比如像戴尔那种供应链的管理系统。

张惠欣:一定要突破企业利益。很多企业关注企业利益,却很少关注消费者的利益。其实当你关注消费者利益的同时,企业利益也提高了。

刘松:商业模式的调整,是寻找新的利润空间的过程。比如说电信,以前事务是集中的,现在是分散的,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需要实行并行的服务。

张惠欣:我们行业有两个理论,一个是鱼缸理论,一个是零距离接触。你只有下水才可能知道鱼的需求,我们只有跟客户零距离接触,才可以获得他们的一手信息。

周永亮:纯粹接触客户是产生不了什么效果的,一定要有方法和思维,才能看透顾客,还得借助于资本。一个新的商业模式不可能没有研究过顾客。你研究出来的东西,是超越客户现在需求的一种深层次的东西。看到顾客需要什么,你只有超越他才有商业模式的出现。

商业模式基本问题精选篇5

商业模式,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是指做生意的方法,是一个公司赖以生存的模式,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同时也是一种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综合性概念,用以阐明从事业务运作的具体方法和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对物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越来越有必要。有关物联网商业模式的研究数量不多,主要集中在商业模式的类型上,代表性的研究包括:从服务提供主体和方式角度出发,中国电子商务中心提出了物联网发展的系统集成商主导、运营商提供网络连接、运营商提供数据流量、运营商为客户开发相关服务和运营商提供定制服务五大类商业模式。周晓琼(2010)根据中国移动现有业务发展总结了七种物联网商业模式,即企业投资自建型、企业自建运营型、定位平台型、免费开放型、全租赁佣金型、运营商系统集成型、运营商与系统集成商合作型、运营商产品库型模式。通过对AT&T、Verizon、韩国SK电讯、中国移动等中外运营商运作商业模式的研究和分析,张云霞(2010)、陶冶(2010)等总结出通道型、合作型、自营型、定制型等几种类型的物联网商业模式。其中,通道型和合作型模式由于由电信运营商和系统集成商配合完成,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模式。而自营型和定制型模式,由于受开发、应用成本较高、风险较大的限制,目前实际应用还较少。李卓贤(2011)通过对现有物联网模式的分析总结,认为目前中国物联网的商业模式主要有通道服务、平台运营、应用服务、合作开发推广和产业联盟五种模式,其中前三种模式主要是以运营商为主体,为企业客户或大众开发并提供相关的服务;后两种模式则是从产业链的角度,通过运营商与系统集成商以及客户合作,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整个产业链上不同利益主体的共赢。针对于物联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学者提出了诸多的看法,2011年在无锡举行的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暨博览会上,与会专家就指出,从整体上看物联网思维发展仍处于概念导入和产业链形成的初级阶段,产业的核心技术仍未突破,应用需求层次偏低,商业模式不够清晰,各地在建设上还存在重复投入、无序发展的问题。袁长征(2011)曾经提出物联网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面临主要障碍包括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缺乏、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缺失,产业模化应用不足、产业链不完备,商业模式不成熟。丁学君(2011)指出标准体系问题、行业融合问题、商业模式的完善与创新问题和隐私及安全问题是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相关研究还有:温良(2012)认为,中国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有在安全与隐私上存在威胁、缺乏统一完整的技术标准、商业模式不成熟、关键技术亟待突破、能耗及污染比较严重。范鹏飞、王波和黄卫东(2011)指出当前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面临以下三大问题:一是行业壁垒,行业参与度不够和行业资源开放度不高;二是没有形成产业链,规模化协同化比较少;三是物联网应用网络相对孤立,网络互联缺乏有效控制。总体来说,国内对于物联网发展问题的探究都是基于产业发展的角度,而对于物联网商业模式的选择的研究还不完善,需进一步的探讨。

二、中国物联网产业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国在物联网行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真正要迎接物联网时代,还有一段曲折的路要走,物联网的商业模式还有诸多的不适应。

1.规模与成本之间的矛盾。目前,物联网发展的最大问题在于行业应用缺失,商业模式过于零散化。中国物联网的应用水平还比较低,虽然有了一些基础运用,但是市场需求还是小规模的、低层次的,不能有效地在物联网上、下游各产业链得到广泛的应用,最终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物联网的规模化。随着物联网的不断推广,其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各行各业的应用特点和用户需求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物联网不能形规模化,随之而来的后果就是物联网开发、集成、部署和维护的成本较高。而小规模的应用表现不了物联网“物联”的大的意义,也不能形成多方力量共同推动物联网行业健康发展的组织机制,这样无疑是不利于物联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物联网产业化进程中中小型企业占比例较大,实力较强的龙头骨干企业较为缺乏,不利于形成龙头企业的示范效应,也不利于企业之间的协作,导致了整个物联网无法形规模效应,成本较高。同时,物联网产业链的构成不够完善,上游企业规模较小,在数量上不能满足物联网市场的需求。而部分中下游产业链发展较为成熟,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这就使得物联网产业不能形成规模经济,也不能形成整合的商业模式,制约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2.商业模式不清晰。现阶段,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还存在许多的问题。而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其商业模式还有很多不稳定、不完备的情况存在,商业模式不清晰已成为制约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由于中国物联网推进速度过快,缺少一个明确统筹规划的发展蓝图,导致现行物联网的发展完全处于自发的状态,不同地区、不同企业各自为战。整个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没有形成高效、清晰的商业模式,使得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无序且盲目,各方资源共享不足,导致资源严重浪费,研究成本过高,这样非常不利于物联网产业的长足发展。与此同时,物联网产业链结构十分复杂,涉及终端制造商、应用开发商、网络运营商、最终用户等诸多环节,各环节利益分配困难,若缺少清晰的商业模式则难以实现共赢,进而导致商业模式的不可持续。因此,商业模式的不断完善、创新和多元化就成为推进物联网产业永续发展的持久动力。

3.物联网的融资问题成为其商业模式的关键问题。笔者认为,如果把商业模式简单的说成一种赚钱的方式,那么,物联网的资金来源———融资,就是可以赚钱的基础。近些年来,物联网的融资问题,似乎并没有得到像物联网发展过程中的其他问题的广泛关注,因为,物联网发展的大部分资金都来自于同一个主体,也就是我们的政府。物联网作为新兴的产业,其爆炸式的发展引起了诸多的争议,过快的发展和需求让人喜忧参半。以此同时,物联网未来发展情况的多变,资金需求数量的庞大以及收益的回收期过长,让物联网行业融资没那么容易。国家成了物联网行业的所有者,形成了物联网行业融资对象单一,融资主体的不活跃,不能充分调动市场在行业发展的作用。(本文来自于《经济研究导刊》杂志。《经济研究导刊》杂志简介详见)

三、改进措施

当今是一个商业模式创新的时代,一个产业能够长期持续的发展,不仅要看其在现实中的应用前景,更要看其所采用的突破传统思维的商业发展模式。

1.促进合作与共赢。物联网业务在整个发展链条中,各业务主体在资金、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不尽相同,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就要促进业务各方的充分合作。物联网企业要鼓励价值链中各主体发挥优势作用,减小成本的支出,实现最大程度的增值,提升商业模式系统的集成度和动态平衡,降低业务各方参与的成本,使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产品和服务实现收益的增长。只有集各方之力才能够使中国的物联网产业蓬勃发展,才能使物联网真正拥有长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最终达到共赢。

2.政府支持。政府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导向作用,政府政策方针的制定和实行对新兴企业的发展尤其重要。物联网作为当今社会的新宠,其发展除了需要强大的市场需求和充足的资源配置外,更需要政府对其的扶持、引导和优势平台的提供,这样才会使物联网在市场上拥有竞争力。此外,还要健全物联网产业政策环境。通过宽松的市场准入政策、优惠的税收政策和价格政策,引导国内各种形式的资本向物联网产业倾斜,打破行业壁垒,鼓励跨行业投资,引导民间资本,实现物联网融资的多样性,进而发展更有效的商业模式。

3.技术标准化。物联网产业的标准化是克服物联网产业发展障碍和降低成本的关键。物联网虽然是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性浪潮,但其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中国应尽快研发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并加快试点应用。无锡以其信息资源的集聚优势,作为江苏省物联网发展的科技示范基地得到优先、重点支持,成为了中国物联网发展的先导城市。无锡物联网的发展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物联网的发展水平,在物联网的科技创新方面更应该起示范作用,要首先攻克技术难题,提高创新水平,更可以建立物联网的产业孵化基地,专门用于物联网的研发和应用,最终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化,从而降低物联网产业的成本,解决成本与规模之间的矛盾,提高物联网的盈利水平,发展有效的盈利模式,推进商业模式的发展。

4.建立更广泛的合作联盟。针对无锡这样的物联网产业优先发展的代表,如何转变为领跑的新一轮发展的核心优势,还需开创更多的选择。无锡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优势,在江苏的众多优秀的高校中建立更广泛的合作联盟。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为物联网技术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促进物联网产学研的紧密联系,提高产学研的层次,扩大产学研的规模,打造更大的发展平台。通过与高校的合作,可以加快物联网的发展创新,推动物联网的全面发展。

商业模式基本问题精选篇6

关键词:TRIZ 物-场分析 商业模式创新 路径

问题的提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的信息和通讯技术改变了我们生活和互动的方式,也改变了企业运作的形态与竞争的方法。大量网络与电子商务公司如雅虎、GOOGLE、BAIDU、淘宝、盛大等迅速发展壮大,其他产业也在不断进行信息化升级与改造并诞生了一批以创新商业模式为竞争基础的企业,如苹果公司、如家快捷、DELL、分众传媒、金风股份等。与此同时,“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这个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名词,倍受关注。

商业模式的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使得资源特别是知识、技能与信息资源高度分散于社会个体中。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完全占有实现其使命与愿景的知识、技能与信息等主要资源。企业必须以某种方式获取各种利益相关者所占有的资源,如从顾客处获取货币选票,从投资者获取财力资源,从员工处获取知识与经验、从供应商处获得协作与原材料……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组织利益相关者(股东、政府、社区、供应商、经销商、员工、竞争者等)的利益主张愈加强烈,权力日益增强,关系结构日趋复杂。传统的把企业仅仅当作“投资者赚钱的机器”或“满足顾客需要的载体”的观念,严重束缚了战略制订者的思考,阻碍企业价值提升的速度,越来越缺乏现实基础。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又为利益相关者与企业进行沟通,实现利益主张提供了技术平台与交往界面。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必须不断创新或完善其商业模式,通过结构化的内部系统处理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才能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TRIZ的含义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其拼写是由“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俄语含义的单词首字母(Teoriya Resheniya Izobretat elskikh Zadatch)组成。TRIZ起源于前苏联,奠基人是阿奇舒勒(Genrich Saulovich Altshuller),是基于知识的、面向人的发明问题解决系统化方法学。阿奇舒勒通过总结各种技术发展进化遵循的规律模式、各种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的创新原理与法则,建立了一个由解决技术、实现创新开发的各种方法及算法组成的综合理论体系,并综合多学科领域的原理和法则,最终构建起 TRIZ理论体系(王仁辅等,2010)。本文将利用TRIZ理论中的物-场模型分析商业模式,寻求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

物-场模型的基本原理及类型

物-场模型分析是TRIZ用来解决各种矛盾的具体方法,是指从物质和场的角度来分析和构造最小技术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学(王亮中等,2009)。根据TRIZ理论,任何一个系统经过分解后,其底层的功能都可以分解为3个基本元素(物质1、物质2和场)。将相互作用的3个基本元素进行有机组合将形成一个功能。这里的物质概念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物质含义,不仅可以是生活中所说的物质,也可以是技术系统、外部环境、各种生物、甚至管理模式、社会组织等。这里的场表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或效应。功能则是系统的输入与输出之间期望的、正常的关系。定义功能最简明的方法是采用动词+名词组成的短语表示(檀润华等,2002)。不同的系统功能可以用反应式和三角形两种形式表示。鉴于三角形形式简单实用且应用广泛,故本文将运用基本三角形形式对商业模式创新进行分析。

如图1所示,在三角形的物-场模型中,两个下面的角分别表示两种物质(S1,S2),上面的一个角表示场(F)。复杂的系统可以看作是多个三角形模型的组合。根据元素的完备情况及相互作用的情况可以把物-场模型分为四种类型:有效模型、不充分模型、缺失模型及有害模型。有效模型是设计者追求的理想状态,3个元素都存在且相互作用充分;不充分模型,3个元素都存在,但设计者追求的相互作用未能实现或只是部分实现;缺乏模型,3个元素不齐全,可能缺乏某一物质,也可能缺少场;有害模型,3个元素齐全,但产生的作用与预期相反,必须想办法消除有害的相互作用。

商业模式创新的界定

商业模式本身就是一个技术系统,它由不同利益相关者、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联系及其互动机制组成;商业模式,它是能让企业为客户提供价值,同时企业和其他参与者又能分享利益的有机体系;它包括产品及服务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结构,包括对不同商业参与者及其角色的描述,还包括不同商业参与者收益及其分配的划分(王秀先,2009)。商业模型是企业作用于利益相关者实现其目的或目标的工具,商业模式是工具,利益相关者是对象。当现有的商业模式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冲突,无法实现企业目标或目的时,企业就会进行资源分析,寻找解决冲突的理想解。企业消除冲突,得到理想解的过程就是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

作为一个技术系统,商业模式经分解后,每一底层功能均由企业、特定的利益相关者、场(相互关系)3个基本要素构成。在商业模式领域,场可以是生产场、资本市场、商品交易的市场,也可以是企业与各种利益相关者进行价值交换的平台。比如企业、经销商、场形成配送的功能;企业、工人、生产场形成生产的功能;企业、股东、资本市场形成资金获取的功能。商业模式中最基本的底层功能是由企业、顾客、场构成。其他功能由此派生。企业的目的或目标不同影响着系统底层功能的地位。当某些关键的底层功能无法有效实现时,需要引入另外的物质使系统完整或者改进系统以获得更好的功能。由此产生技术系统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伴随能量(场)的生成、变换、吸收 等,物质一场模型的形式也会有所变化(张建辉等,2009)。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力是系统冲突,当企业作用于利益相关者,无法或不能很好实现企业目的或目标时,就会产生冲突。企业为消除冲突,寻求理想解,改变物-场模型的过程,就是商业模式创新。

基于物-场分析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TRIZ为应对缺失模型、有害模型、不充分模型等提出了6种一般解法。如表1所示。

在对2005-2010年六届最佳商业模式中国峰会评选的60个最佳商业模式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在所提及的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思路或路径与六种解法不谋而合。故可基于物-场分析的6种解法,构造商业模式创新的一般路径。

(一)补全特定利益相关者或相互关系,使底层功能完整

当企业为实现其目的或目标,必须具备某种底层功能,由于特定利益相关者或相互关系缺乏,无法实现该功能时,企业可以通过补全特定利益相关者或相互关系,使企业商业模式的底层功能完整。

如阿里巴巴,在国内众多的中小企业与国外庞大的需求者之间缺乏相互作用的场时,通过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形成了有效的物-场模型;如家快捷通过建立租用关系,形成了由如家、旧厂房或普遍房所有者、租用关系构造的有效模型;斯威特通过兼并收购,植入高附加值产品和技术,形成了斯威特、传统企业、控制关系的有效模型。

(二)加入新的特定利益相关者,阻止有害作用

在现有商业模式或某一功能系统中,当利益相关者与相互关系都齐备,但相互作用是一种企业不期望得到的作用或者说是一种有害作用时,企业可以通过引入新的特定利益相关者,阻止有害作用。

如百度向用户提供搜索服务,却无法获取货币收益,通过引入广告商,实行竞价排名,解决了收入来源的问题,阻止了有害作用。类似的企业如迅雷、优酷等。

(三) 引入新的相互关系,抑制有害作用

当企业与特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种不期望或有害的作用时,企业可以通过引入新的相互关系,抵制有害作用。如淘宝,买家与卖家之间存在不信任、欺诈可能的有害关系,通过引入支付宝第三方支付工具,构造新的支付市场,抑制有害作用。

(四)引入第二个场,增强有用效应

当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作用不充分时,企业可以考虑引入新的场(相互关系),使系统中的相互作用更充分。比如苏宁原有的物-场模型是由苏宁、顾客与店面交易关系构成,后来引入了易购网络平台,使得苏宁与顾客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加充分;圣为纸业和金风科技通过引入整体解决方案,增强了与顾客的有用效应。

(五)引入新二场和第三利益相关者,增强有益效应

当系统相互作用不充分时,企业可以引入第三个利益相关者和第二场,增强系统的有益效应,如万通房产引入了泰达集团、联盟场增强了企业资金、政府关系、土地资源等实力。聚众传媒在企业与广告客户之间,引入商务楼宇、视频传播平台增加了系统的有益效应。蒙牛通过引入天娱公司、湖南卫视、掌上灵通等第三方物质及相关第二场增强了与顾客的有益效应。

(六)引入第二场或第二场和第三利益相关者,代替原有场或原有场和物质

当物-场模型为不充分模型时,企业也可以考虑引入第二场或第二场和第三利益相关者,代替原有场或原有场和物质。如京东商场2003年之前,其物-场模型由京东、顾客、实体店场构成,后引入了网上商城替代原有实体店,实现了高速发展;盛大网络与韩国Actoz公司,原是关系,后引入资本力量把Actoz公司变成了控股企业,控制了产业的上游。

以上路径为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路径,企业应该首先基于由企业与顾客构成的物-场模型寻求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如果该模型的变化引起其他底层模型的变化,则变革相应的模型。复杂的商业模式创新可以看作是这些路径的组合。

基于物-场分析的商业模式创新的步骤

利用于物-场分析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可以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识别现有商业模式中的冲突。对本企业现有的商业模式或行业普遍的商业模式进行分析,识别现有商业模式中的核心冲突。

进行系统分析,确定物-场模型的元素,进而建立物-场模型。

确定物-场模型的一般解法。根据物-场模型的类型,确定该问题的一般解法,即选择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如果该问题有多种解法,应该将所有的解法列出来,再根据各种实际情况,确定最佳解法。

开发新的商业模式。将最佳解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建立新的商业模式。

结论

商业模式可以看作是由企业、利益相关者、相互关系构成的复杂技术系统,是企业实现其目的与目标的工具。冲突则是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力。环境、技术、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改变及企业内部资源与能力的成长,会激化商业模式内部的冲突,从而引起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可以把商业模式分解成由企业、特定利益相关者、场构成的底层模型。通过物-场分析的6种解法或组合,寻求理想解,创新商业模式。

参考文献:

1.王仕辅,郎坤,李芳.基于TRIZ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机理研究[J].建材世界,2010,31(4)

2.王亮申,孙峰华.TRIZ创新理论与应用原理[M].科学出版社,2009

3.檀润华,马建红,张换高.基于QFD及TRIZ的概念设计过程研究[J].机械设计,2002,19(9)

商业模式基本问题精选篇7

关键词:电子商务 规模经济性 物流体系 连锁配送

电子商务正随着Internet的延伸而不断向纵深发展。实际运作表明:仅有IT行业策划、运作的电子商务,可以说是“空中楼阁”,技术精英对其他行业商务规律缺少基本的认识,严重阻碍电子商务在其他行业进入实用阶段,显然不能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而仅有传统流通企业运营的网站,也可能因决策者对技术缺乏足够的认识而不能与迅速发展的技术同步。因此,IT技术与传统商务活动的有机结合,是实现电子商务规模经济性的必经之路。将科学的、理性的,包括运筹学的理念注入现代商贸领域,重组成合理的物流配送平台,使整个配售系统合理化,这是改造传统流通领域,取得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共同发展的主攻方向。

电子商务规模经济性及特殊性

据WTO估计,2003年通过Internet 网进行的国际贸易可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2%-18%。另据有关部门预测,未来十年,50%的商务活动将采用电子形式。

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问题

然而,考察电子商务企业的整个演进过程,我们发现:至目前为止,世界电子商务公司普遍尚不盈利,能盈利的简直是“凤毛麟角”,但却得到社会多种力量的强力支持,特别是得到注册客户的支持。注册客户加入电子商务激增这一事实进一步说明客户支持电子商务发展。这给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在当今“以客户为核心竞争力”的商业时代,客户的充分支持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首要依据与根本源动力;只要有客户支持,所谓亏损也不过是发展中的亏损;对发展中的亏损可以理解为尚未达到规模经济性这样一种状态。基于此,我们对电子商务的效益问题引入规模经济性理论解释。

经济规模问题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甚至生存的关键

按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勒教授的定义,“规模经济性是关于所正确选择的生产投入组合的规模与企业产出率之间的关系的理论”。具体地说,规模经济性研究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产出的变化规律,并分析规模经济性的决定因素,包括技术、专业化生产、大规模和有效的生产组织、经验效果等。这些理论具体到电子商务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对分析电子商务的规模经济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果在一定的网络技术支撑和要素投入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因扩大或缩小商务规模而能带来平均成本的降低与效益的提高,那么,就存在电子商务的规模经济性。从发展的观点看,时下世界电子商务公司的亏本经营,可以解释为其正处在接近规模经济性的临界状态。

电子商务规模经济特殊性

电子商务是通过共用Internet而实现交易的一种全新的商务关系,它既承传传统商务方式中的基础设施,又注入了信息经济的内容与方法,因而影响电子商务规模经济性的因素是综合的,除销售收入、成本、社会消费水平等传统商务形态共有的一般性因素外,还取决于互联信息网络的公众性、电子信息流与资金流、物流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程度。

各因素在电子商务规模经济性的作用可以概括如下:信息流是买卖双方进行供需用决策的基本依据;资金流是商品在所有权上的转换过程;物流则是商品在地理空间上的位移;三者互相支持,互为依存条件,并以系统整体上的协调与“和合”,共同构成电子商务规模经济性的基础,突现出电子商务用信息流引导物流和资金流以革命流通领域。

一是信息网络技术对电子商务的规模经济性的作用:首先,大大节省了企业的信息成本。网上作广告的成本比在其他媒体作广告的成本低得多,而提供给客户的信息则丰富得多;电子数据交换大大节省了管理环节的开支。其次,大大提高了通信速度尤其是国际范围内的通信速度。在速度对现代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的今天,提高信息流通速度显然对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具有决定性作用。最后,提供交互式的销售渠道,大大加强企业与客户、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增强了客户与供货方的联系和客户对企业的凝聚力,又能及时得到市场反馈,使它们相互了解对方的最新情况与数据,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

二是基于现代网络基础上的电子商务规模经济性既要考虑其技术上的因素,更有开放环境条件下的物流(货物配送体系)问题。通过货物配送体系,尽量省略那些缺乏存在价值的中间环节,提高物流效率与质量,降低物流成本,从而增进企业效益,给企业带来基于现代互联技术的规模经济性。

电子商务规模经济性中的物流配送体系问题及对策

加速我国电子商务的建设与发展,现阶段的关键是要促进电子商务的规模经济性形成,使电子商务的经济性优势,在规模中形成和发展。为此我们要切实把握电子商务的规模经济性的实质。

物流配送体系是影响电子商务规模经济性的重要一员

应该说,影响和制约我国电子商务规模发展的因素是多种的,与之相适应的问题点也是多样的。如消费习惯、货物配送能力、电子支付系统、社会信用状态等。而在我国,首要的问题是如何获得物流配送体系的支撑。没有物流配送体系的支持,商品不能及时送到买者手中,电子商务就要失去买方基础与发展的依据。

国外的经验也反映出,电子商务公司成长中的最大障碍是在保证迅速有效地完成物流配送时存在严重的问题,很多问题实际发生在物流配送过程中。如果消费者需要购买的是普通的小商品,配送成本的问题就更显突出。

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新型流通模式应是网上渠道与要求进行改造、整合的传统流通渠道的融合,应是传统流通渠道与网上流通渠道的互补,是由改造过的原有流通渠道与新型网上渠道共同发挥作用。构建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系统,可以有以下二种模式:一是由电子商务企业组建自己的物流系统;二是电子商务企业将所有的物流业务以外包的形式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本文认为,委托连锁超市这一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是目前条件下我国电子商务企业运作最理想的物流模式。其理由如下:IT技术与传统商务活动相结合,是现阶段电子商务进入良性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将科学的、理性的,包括运筹学的理念注入现代商贸领域,重组成合理的物流配送平台,使整个配售系统合理化,这是改造传统流通领域和适合电子商务的主攻方向。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的零售业经历从百货商店经营向以连锁经营过渡的零售业态结构变革,同时配以百货商店、购物中心、专卖店、便利店及包括电视购物和电子商务等多种形式的无店铺经营方式,形成完整的零售体系。经过五年的努力,初步确定了连锁经营在商业中的主体地位。电子商务的发展就应与连锁经营这一零售业态主体有机结合,以实现电子商务与连锁经营业的双赢。现代物流业中的终端就是连锁超市,它是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界面。因而,本文提出连锁超市配送体系的构想。

提出连锁超市配送体系的依据 物流中心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商品分拣中心的作用,商品到各物流中心的输送是以整箱为单位开展的,而具体商品的挑选、分拣在物流中心进行,既实现了商品配送的集约化,又有效防止了交错运输等不合理的运输方式;商品在库管理中心的作用,由于一般情况下,商品再生产、输送时间比用户规定的抵达时间更长,为了消除这种时间上的差异,防止用户出现缺货现象,需要实施商品、原材料的安全在库管理;流通加工中心的作用,商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往往要经过很多流通加工作业,在消费地附近需要将大批量从不同生产厂家运抵的商品进行细分、小件包装以及贴标签、条形码等操作,这些都需要在物流中心内进行。

超市具有发达的运输、仓储、商品分拣、条形码技术、跨区域连锁网络能力以及与消费者固有的良好关系等增值优势,是作为物流配送中心的理想选择。

连锁超市配送体系的程序如图所示:

配送流程分析:连锁超市配送实现原理 传统功能的超市一方面继续发挥其销售功能,并与其消费者之间建立“B to C”商务模式。另一方面在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的供应链环节上充当委托人,接受供应商或生产商的委托,承担为消费者货物配送的功能,并可发展连锁超市,就近完成配送。供应商与超市之间建立“多对多”的关联,即一个供应商与多家超市的联系和多个供应商与一家超市的联系。该系统的整体模式是:“B to B to C”。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超市应日益强化其物流配送的功能,淡化以往仅仅批发与零售的销售功能,逐步建立其货运网络。据悉,1995年以来,上海超市连锁蓬勃发展,使得现代物流这一理念率先在上海得到广泛认同与传播。而超市连锁的蓬勃发展则为超市配送体系的完善创造了前提条件。

促进电子商务企业与连锁配送企业的竞争与合作

如上所述,我国的物流体系既是流通领域发展电子商务的支持系统,也是需要用电子商务改造的传统行业。加速我国电子商务的建设与发展,需要网上买卖双方的互动与合作。在以供给创造需求为特征的网络经济特征下,值得重视的是卖方的供给模式创新。基于供方的角度考虑,一个不容忽视的基础性问题是如何在电子商务企业与物流配送企业之间形成有效的竞争与合作。这里着重强调以下两点:

连锁业组织制度创新问题

连锁业如何通过网络组织制度创新,使其与电子商务的环节联合起来,形成有效的合作,对加强我国电子商务的建设与发展将是一个巨大的支持,电子商务的成本优势也将因此得到真正的实现与发挥。

两者技术上的衔接与相互学习问题

连锁企业开拓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优势:知名的品牌、营销队伍和成熟的供货渠道等,这些因素整合后可以很快变成电子商务零售的优势。但是,电子商务企业的运作方式、融资方式、网上经营毕竟不同于传统连锁零售业。从表面上看该公司在从事商业零售,其实它是一家软件公司,是在把顾客的要求和网络经营特点通过合适的软件加以表达。支撑电子商务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支撑传统商品交易的物流配送技术存在较大的系统差异与标准差异,为使它们得到有效的竞争与合作,应在它们之间给出技术上足以相互融通的路径,或通过一定的协约中介使不同的系统在技术上衔接起来。

参考资料:

1.宋承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商业模式基本问题精选篇8

摘 要:自2

>> 跨境进口电商发展形势、问题及对策研究 跨境出口电商物流现状、问题及策略研究 我国跨境电商的相关问题和对策研究 跨境电商零售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跨境农产品电商主流模式研究 中国―东盟跨境电商物流模式创新研究 跨境电商环境下国际物流模式研究 延边跨境电商运营模式分析与研究 广西农产品跨境电商主流模式研究 跨境电商物流配送模式现状研究 我国跨境电商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跨境电商发展及监管问题研究 我国跨境电商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浅谈跨境电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跨境电商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跨境电商监管的瓶颈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小企业应用跨境电商问题研究 跨境电商物流现状与问题研究 中小企业跨境电商发展问题研究 中国跨境电商物流及监管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7.

[2]蓝国兴.论校园跨境电商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电子商务,2016,(2):63-64.

[3]刘玉琪.基于跨境电商交易平台的校园外贸网店构建探索[J].电子商务,2016,(7):41-42.

商业模式基本问题精选篇9

【关键词】商业WiFi 运营模式 互联网

一、商业WiFi概述

WiFi行业是指涉及到WiFi信号的生成、分享、接收和使用行业,传统的WiFi行业包括两类主要的主体,第一类是在网络接入层提供公共WiFi服务的电信运营商,如中国移动通信;第二类即在设备侧提供WiFi接入的设备厂商。时至今日,传统WiFi行业发生了商业化的趋势,即本文所讲的商业WiFi行业,涉及的主体主要有硬件设备提供商、软件服务提供商、基础电信运营商、WiFi运营商、商户和用户。本文定义的WiFi运营商,即是在网络接入层,区别于基础电信运营商的,专注于WiFi网络运营的企业。

二、中国商业WiFi的商业模式分析

作为WiFi市场的新兴领域,目前商业WiFi市场整体仍处于初级阶段。据艾瑞咨询统计,2014年中国商业WiFi市场规模为3.6亿元,同比增长147.1%。2015年,WiFi热点迅猛增长,并且政府参与建设,但大部分运营商公司都在通过扩大热点覆盖来抢夺用户抢占市场,清晰、成熟的商业模式还在探索阶段。现将行业内存在的经营模式总结归纳为流量价值模式、商家服务模式及业务扩展模式三种模式。

(一)流量价值模式

WiFi运营商向商户提供免费的路由设备及WiFi网络铺设换取WiFi的运营权,以广告等形式进行变现,与商户以利润分成方式合作。此模式以流量经营为核心,代表企业如迈外迪。上海迈外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进入商用WiFi领域并以免费硬件+广告服务模式运营的公司,通过部署合作商户内部WiFi获得其WiFi运营权,以登录页静态广告和登录后Flash广告获取收入,代表了多数WiFi运营商目前主要的盈利模式。

(二)商家服务模式

WiFi运营商通过为商户提供成熟的商业WiFi解决方案,以自身WiFi网络为平台,根据商户的需求为商户提供基于无线网络的增值服务和应用。这类运营商运营商所提供的服务皆是以商家为核心,提供硬件布网服务,和更多增值服务,如基于WiFi环境的商户管理服务,或集成商家主页,让用户直接进入商家服务系统。商户利用树熊自身研发的Cloud-OS智能WiFi平台,可以享受树熊提供的WiFi认证、管理和营销功能。此外,树熊还引入第三方开发者在平台上开发软件产品,商家和用户可选择下载平台上的第三方应用。

(三)业务拓展模式

WiFi运营商将WiFi和自有业务相结合,自建商业WiFi网络体系,基于自身O2O业务的发展,利用线上线下做推广互动,为商户提供免费或付费的WiFi解决方案。而且当热点铺设达到一定的规模后,以收集的大数据为自身业务提供更多参考。代表企业如百米生活、中互联。百米生活是商业WiFi与本地生活服务电商平台的探索结合,其做法是为商家免费搭建无线网络,利用LBS技术在打造的地区电子商务平台上集中展示用户位置周围的所有相关服务资源,包括衣食住行、娱乐、生活服务等,而且还提供区域物流配送,代购等个性化服务,实现线上与线下的精准对接。

三、商业WiFi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WiFi运营商构架的网络稳定性及安全性差

2015年央视3.15晚会敲响了网络安全的警钟。目前WiFi安全问题大致分两种,一种是不法分子直接铺设WiFi热点,用户连接之后,用户的数据信息被盗取,严重威胁用户的信息及财产安全。另一种是用户使用正规WiFi 服务提供商的热点而遭遇黑客攻击,他们会对用户信息进行监听抓取甚至篡改等。这些被频繁报道的WiFi安全事件涉及到用户的信息安全和支付安全,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二)运营商的前期投入与后续运营成本较高

商业WiFi运营商在前期的热点架设需要极大的资金投入,另外,商户安装的硬件设备也需要后续的维护成本,因此前期的热点铺设成本加上后期持续的维护成本会让公司面临极大的资金压力。大成本投入所带来的风险限制运营商发展。

(三)WiFi运营商盲目进入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

市场上商业WiFi产品基本都有认证、广告营销、数据收集等服务,而且基本盈利模式都是免费网络外加增值服务,可替代性较高且难以留住固定用户群。现下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投资WiFi行业,众多WiFi运营商和同质化的产品服务就如同用户仅仅把WiFi当做联网方式的传统思维方式一样,需要改进和创新,否则盈利只是短期的,随着行业前进他们终将会被挤出。

(四)行业标准不统一,管理混乱

在WiFi行业蓬勃发展的后背,是进入门槛低、管理无序甚至混乱的状态。目前整个商业WiFi行业缺少统一的服务标准和行为规范,而且是否需要牌照资质才能以WiFi形式接入网络具有潜在政策问题。这个新兴行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WiFi涉及数据安全、用户隐私、商业环境等问题,还需要不断的探索。

四、建议解决方案

(一)运营商和用户共同重视安全问题

对于WiFi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主要考虑两点:其一是WiFi网络运营商的角度考虑网络接入认证问题,其二是对于用户的使用习惯。单一环节的网络接入认证依然存在风险,从云端、设备和智能终端整个链条上来进行认证才会比较安全。对于个人而言,要养成使用WiFi的良好习惯,谨慎使用免费WiFi和不需要验证密码的公共WiFi。

(二)集中优势资源,定位主营业务,从扩张用户规模向精细化运营转变

在行业的发展初期,运营商通过抢占更多的用户来占有市场,但近年来大数据服务、O2O应用逐渐兴起,由于它们都涉及到WiFi产业生态环境的构建、营销和维护,也就与整个WiFi产业链相关联,那么这条产业链上势必存在极多的“细节”有待开发,因此运营商的最佳做法是利用有限的优势资源,缩小业务范围,加大业务纵向延伸度而不是广泛涉猎整个产业链。

(三)技术创新与运营模式同等重要

商业模式基本问题精选篇10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安全 物流 对策

一、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电子商务(Electronic Business),是指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开放信息的互联网,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商业运营模式。

电子商务从本质上讲,其实就是基于互联网的商务活动,是利用网络来进行传统的商业运作的一种模式。因而电子商务就先天地拥有了互联网的相关特征,如全球性、开放性、全天候,以及高投入产出比等特点,因而在全面信息化的当今,有着广泛的发展基础与前景,正在迅速地蓬勃发展起来。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6年的《第1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26%的网民有过网上购物经验,经常上网购物的人数已达3000万人。

中国的电子商务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很快。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的发展,由于中国互联网用户的人数众多,因而电子商务在我国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

中国的电子商务的发展从1998年真正开始,之后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掀起了一股电子商务的热潮。与此同时,国家相关的信息主管部门也开始研究制定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有关政策法规,为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支付、安全可靠和信息设施等方面总结经验,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安全保证,使得电子商务开始了真正的实用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电子商务模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从最早的以网络广告推介为主的门户网站模式,开始逐步发展建立起各类B2C、C2C,以及B2B等商业模式。

中国目前主要的电子商务平台主要包括卓越、当当、易趣、淘宝、慧聪、环球资源和阿里巴巴等,基本代表了当前国内电子商务存在的主要模式。细分起来,卓越和当当是类似网上超市的模式,应该属于B2C模式;易趣和淘宝是以个人商铺和拍卖为主导,应该属于C2C模式;慧聪和环球资源是比较典型的中小企业间的交易平台,属于B2B模式;而阿里巴巴则范围更广,综合性较强。另外,国内还存在部分专业性质的交易网站,比如家电业中的海尔等建立的专业类型的交易平台。

国内电子商务起步至今,中间经历了不少模式的变更和冷热起伏。最初是B2C模式的独领风骚,但因为库存、物流、配送,以及回款等方面的麻烦,B2C在国内逐步降温。而近两年以中国巨大的个人网民群落为基础的C2C模式开始风光无限。而B2B则因为交易的专业性更强、额度更高而保持着稳定的发展势头。总的来说,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是处于上升的趋势,发展速度较快,整体发展态势较好。

二、我国电子商务当前存在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电子商务整体发展势头不错,交易量快速增长,但是我国电子商务因为先天发展的不足因素,还是存在相当多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的好坏与否,将直接影响我国电子商务的生存与发展。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1.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电子商务中的老生常谈,但老生常谈常常说明非常重要且解决得不够理想。可以说目前阻碍个人或企业进行网上交易的最大的心理障碍,就是电子交易平台及网络的安全问题。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的,而由于Internet的开放性和共享性,给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网络交易的安全问题始终是阻碍电子商务全面发展的巨大障碍。因此采用先进的安全手段,为电子商务提供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是推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另外,电子商务的安全保障除了信息安全技术层面的内容,还应该包括法律这个有力的保护武器。目前我国关于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电子商务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法律,为电子商务提供法律上的保障,这将为电子商务的安全发展保驾护航。

2.物流水平落后

电子商务的优势在于开放便捷,这主要是因为其交易基本是基于互联网来进行。但整个交易链条中无法回避的环节就是货物的配送问题,这是无法在互联网上进行的。商务活动中的买方希望尽早拿到商品,通过电子商务这种不见面的方式进行交易的买方就更希望尽早拿到商品,这就要求能有良好的物流作为送货的保障。

但我国现代物流的起步较晚,水平也相应较低,还难以对电子商务提供优质的保障。原本发展较快的B2C模式的电子商务平台,现在逐步让位于C2C,库存和配送等问题的困扰是相当重要的原因。另外在国内现有的电子商务活动中,物流基本只是被动地参与,因而原本不多的物流资源也没有被非常充分、合理地利用起来,这就更造成了电子商务饱受物流问题的困扰。

3.硬件基础薄弱

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的,因而其对网络的依赖性不言而喻。我国开展信息化建设时间相对较晚,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够、水平不足,且已经建成的基础网络质量也存在问题,难以适应电子商务进一步快速的发展。

除公共网络设施的建设不足之外,中国国内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比较薄弱。大部分企业在信息化方面投入较少,现有的计算机也主要是作为文字处理工具而存在,并没有形成企业内部的信息网络,更没有利用网络系统来进行企业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这就使得作为商务活动重要一端的企业难以开展有效的电子商务,这直接影响到国内电子商务的快速和谐发展。

4.“软件”基础落后

这里的“软件”是指人的思想。中国民众目前对于电子商务理念的接纳程度还比较低,这一方面是因为公众对于新技术的理解程度还不到位,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公众对互不见面的网上交易中诚信的担忧。这种状况不加以引导和培养,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另外国内企业由于管理、经营方式的陈旧和观念的保守,对于电子商务的热情也不高。多数企业还在为信息化的投入成本而犹豫,却没有认识到对一个企业而言,电子商务的运作将会大幅度地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另外信息化对社会的冲击是巨大且多方面的,现代企业如果不能顺应这种改变,将很难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站稳脚跟。

三、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根据以上的分析,上述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会面临较大的障碍。为此特提出以下的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1.模式创新

中国电子商务由于技术、资源、商业环境等方面的制约,其发展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来说是相对滞后的。中国不能仅仅满足于现有的电子商务模式,而要在不断学习先进国家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国情进行有目的的改良和创新。

电子商务绝不仅仅是IT产业或者网络公司的事情,而应该是所有企业都可以参与并且应该参与的活动。电子商务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建设多少个网络经营平台,而是将网络化的商业、管理等概念带入普通传统产业的企业,使这些企业真正利用互联网来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拓展市场空间,建立自有品牌。同时,还应该改变目前商家自己组织物流和第三方物流被动参与的模式,让物流企业主动参与进来,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的作用。

使传统产业的企业进入电子商务的广阔空间,让网络真正发挥其开放、广泛、便捷的效力,使商业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各个端点紧密结合,将是中国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大道。

2.技术创新

网络是电子商务的载体,科技的创新将有力地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目前国内网络的建设大部分还是依靠国外的技术和设备,这对我国电子商务的长远发展不利。因而要大力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建设更加快速、稳定、安全的基础网络环境,同时争取在网络安全关键技术上的突破,以为用户建立起一个安全的网络运行环境,保证网上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有效性,从而使用户可以在多种应用环境下方便安全的使用网络进行商业活动。

3.政府支持

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在许多方面都需要政府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引导。

首先在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上,需要政府加大力度,合理引导资金投入,提高投资效率,建设更加安全快捷的信息网络。其次在电子商务的支付问题上,需要通过银行的信用卡等各种方式来完成交易,而目前我国各银行的网络并不统一或互联,标准也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政府来推动标准的统一和互联的建设。交易的安全也需要政府的保护,政府不但要规划建设可信任中心,还应该尽快健全法律法规的建设,通过法律的形式对其正常运作加以保护,使电子商务可以健康的发展。

另外政府可以利用其影响力,通过各种渠道对公众和企业进行宣传和引导,提高其对电子商务这样的新生事物的认知度,鼓励企业改变观念、积极参与电子商务的热情,让电子商务真正与国内的企业结合起来,形成良性的互动。同时进一步提高公众对电子商务的信任,鼓励公众更多的参与,从而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4.人才培养

人才是发展和创新的基础。为保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就必须在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方面花大力气,在相关领域的教育方面展开研究。电子商务的学科涵盖较广,既需要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信息安全、通信等工科方面的内容,也需要在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相关的知识内容,这就为人才的培养增加了难度。

在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方面,我国应尽快在较多的大学中开展相应学科的建设,联合计算机、电子和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师资共同攻关,建立水平领先、切实可行、适合国情并有长远发展潜力的学科体系。另外还应该尽快组合科研力量,就电子商务中的IT技术、商业、经济、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相关问题广泛开展科学研究,为政府制订规划提供决策支持,为相关企业经营提供管理咨询。

商业模式基本问题精选篇11

那么,商业模式到底怎样理解更全面?商业模式分成哪些类别和要素呢?这篇文章,对互联网商业模式以及相关的一些概念做一下更简单易懂的解读。商业模式的定义

关于商业模式的定义,很多人给出了不同的理解。在这里我来做下整理,分析出一个更全面且更容易理解的解释。

商业模式描述了企业如何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和获取价值的基本原理。--《商业模式新时代》

为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最优实现形式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同时使系统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商业模式》

在我看来,商业模式就是你如何赚钱,其核心就是三个问题:你卖什么?怎么收费?怎么卖?--《创业36条军规》

一句话,商业模式就是你能提供什么样的产品,给什么样的用户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在创造用户价值的过程中,用什么样的方法获得商业价值。--《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

从上面的摘选可以看到,人们定义商业模式时,基本上会从两个层面来讨论:公司层面和产品层面。本文分别从这两个层面,对商业模式进行解读。

从公司层面解读商业模式

从公司层面,商业模式包含了公司运作的方方面面,《商业模式新生代》中将公司的商业模式总结为了9个版块,每个版块都代表公司运营中的核心事务。在这里将其简化,可以理解为四个核心要素:

产品:公司能提供哪些产品、服务、解决方案。

资源:公司所拥有的有竞争力的资源有哪些,比如技术资源、合作资源、政府资源、内容资源、业务资源。

客户:公司面向的目标客户群体,建设了怎样的销售渠道体系,客户关系怎样。

钱:公司的成本结构、收入来源、资本增值等跟钱有关的事务。

由于不同公司所拥有的各要素的资源和能力不同,所以才出现了各公司多样化的商业模式。那么,公司层面的商业模式,可以通过这四个要素进行归类,比如资源驱动、客户驱动、产品驱动的商业模式。下面举几个例子:

客户驱动的商业模式:一些公司没有核心产品、核心技术,要么提供一些没有技术门槛的产品和服务,要么其它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这样的公司更依赖于建设有力的营销体系维持客户关系构建商业模式。比如常见的提供网站建设的公司。比如一些提供项目外包开发、设计服务的软件、设计公司。还有一些专门为客户提供广告推广、运营的公司。这些公司的特点是:大多以接客户项目单生存。

资源驱动的商业模式:一些公司占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利用资源优势研发产品、提供服务、甚至获得项目订单,以资源为基础构建商业模式。一些有特定资质(牌照)的企业拥有业务资源优势,比如电信运营商、出租车公司。一些基于高校的企业拥有技术资源,比如科大讯飞、清华紫光。一些有行业积累的企业拥有内容资源。一些有政府关系或大企业关系的公司能够承接到大型项目。一些有业界口碑的企业(或高管)能够获得更多的合作资源。

产品驱动的商业模式:一些公司以研发解决行业(企业)、用户问题的产品、服务、解决方案为核心目标,利用产品的低成本可复制性构建商业模式。产品主要分为实体产品和虚拟产品两类。实体产品主要是需要生产制造的产品,比如玩具、书籍、消费品等。虚拟产品主要是以人的体力和智力转换成的产品和功能,比如电子游戏、培训课程、手机话费等。另外还有平台类的产品,用于整合多方用户需求为多方带来价值,比如百货商店、电影院、淘宝、滴滴出行等。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不同的企业通过不同商业要素驱动构建的商业模式,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但是无论是资源驱动、客户驱动还是产品驱动,其它的商业要素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钱”这个核心要素。一个成熟的企业必须要考虑成本、收入、增长等跟钱有关的问题。

从产品层面解读商业模式

从产品层面讨论商业模式的前提条件是这个公司是以产品驱动的公司,其产品是自己研发并做为公司核心业务。由于目前实体产品业务也在逐步互联网化,而互联网产品已经有很多成熟的方法论来支撑互联网产品的商业模式逻辑。所以这里主要讨论互联网产品的商业模式。

在我看来,一个产品的商业模式可以拆分成用户价值、盈利模式和运营方式三个基本要素。比如,我们在讨论搜房网这个产品,会说它是一个“房产交易资讯类平台”。其中包含的信息是“房产交易资讯”--用户价值、“平台”--运营方式,而盈利模式可以进一步分析得出“广告”、“基于流量的交易分成”等模式。

下面详细说明一下这三个基本要素:

用户价值

这个产品是什么样的产品,满足了用户怎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了哪些价值。对于用户价值的分析,首先要分析用户场景确定目标用户群体,然后分析用户需求找到痛点并分析需求的质量,然后设计产品的核心功能如何去满足用户的需求,最后要跟其它满足需求的产品(方案)相比较,建立竞争优势。

一个优秀的产品在用户价值方面应该满足三个条件:抓住用户的痛点、用户需求质量高(广泛、高频、刚需)、与其它产品(方案)相比更有竞争力。

拿滴滴最早推出的打车功能来举例。分析用户打车的场景:最早打车要么在路口拦车、要么打出租车公司电话叫车,这个场景带来的问题有:

不知道附近有没有车,不确定等待的时间。(或者附近恰好有车,前一个路口转走了的杯具)

高峰时间很难打到车。

多个人在同一地点打车时,有人不遵守秩序抢车。

拦了车之后,很有可能是黑车,跟乘客讨价还价。

招手拦车效率低,很有可能出租车看不到而错过机会。

分析以上五个问题,不难发现,前两个问题是用户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是打车这个用户场景的核心痛点。

接下来,分析这个需求的质量:

打车难的问题不是个例,是很普遍发生的现象--需求范围广。

很多人每天都要打车,甚至一天打多次车--需求频度高。

不打车的话就要挤公交、挤地铁,对于经济条件可以的用户来说是最好的代步选择--刚需。

所以,打车这个场景是一个广泛、高频、刚需的需求场景,需求质量高。

然后我们看看产品功能的设计是否解决了用户的问题:

用户打开APP后就能看到附近有哪些出租车,距离多远一目了然。

高峰时间可以提高价格叫车,以金钱换等待的时间。

以在线抢单的形式,出租车与乘客建立一对一的契约,解决了不遵守秩序抢车的问题。

出租车的信息在APP中都有认证和备案,排除了黑车的可能。

下单后出租车司机会主动电话联络乘客,确定位置,不会出现错过的问题。

最后,分析一下滴滴打车产品的竞争力,相比传统的招手拦车、电话预约的方式,利用手机APP打车更加便捷、效率更高,解决了很多传统打车时遇到的麻烦,竞争力更强。

盈利模式

关于产品的盈利模式,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除了直接用于买卖的商品模式之外还有很多的花样,直接的、间接的、不可告人的... ...。为了能够更方便理解,在这里用最简单的方式将其分成“免费”、“付费”两种。

免费模式:

免费模式是互联网产品最常见的盈利模式。需求强调的是:这里讨论的是产品的“盈利模式”,不是“营销手段”(不是免费送个小礼品什么的、或者免费做个小项目拉住客户下个项目再赚回来什么的)。免费模式可以细分为:免费+广告的盈利模式、免费+流量的导流模式、免费+增值功能(服务)的盈利模式。

免费+广告:这是互联网最早的一种盈利模式,搜索引擎、门户网站、功能网站大多都利用这种盈利模式。无论是融入到产品中的闪屏广告页、还是损害体验的突兀的广告位,还有搜索推广、软文推广等,都是广告的一种呈现方式。

免费+流量:基于庞大的人口红利,很多软件的目标已经从单纯的付费模式转移到流量模式。流量模式的变现途径有很多,为其它产品转移用户,为服务提供商导流意向客户信息,为其它产品获取曝光,为线下服务提供商引流订单。

举几个例子:

滴滴出行的“发现”功能里,是在向各合作产品提供的服务导流。

装修管家的“申请免费报价”功能,目的是为了采集意向用户的信息,之后传递给合适的装修服务商。

驾考宝典的“百宝箱”功能里面,放置了很多与驾考功能没有任何关系的产品和服务,是为了基于其APP的高流量进行导流。

免费+增值功能:免费增值功能的利用方式也比较丰富。比如AppStore中:

提供免费的Lite版和付费购买的Pro版。

直接使用会员年费(或一次性VIP会员费)获得增值功能。

让用户直接购买一些增值功能(或服务)。

以虚拟货币的形式让用户购买增值功能。

游戏也会采用免费+付费道具的方式盈利。

付费模式:

付费模式主要为销售实体或虚拟的“商品”。以电商模式和App Store为代表的虚拟商城两种模式。用户付费购买的都是有价值的商品:实体商品、APP、书籍、音乐、游戏等虚拟内容。

运营方式

在确定了“产品为用户提供什么价值”和“如何通过产品盈利”两个要素后,策划运营方式实际上就是解决“通过怎样的方式能把产品送到用户手中”和“通过什么方式能让用户使用付费功能”这两个问题。根据产品的不同盈利模式,不同公司制定的运营方式也是不同的。

基于用户:

互联网产品最核心的资源就是用户,服务好用户是第一要务。用户运营的核心指标是用户量和用户的活跃度。所以产品运营的重点要放在“如何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并留住他们”和“如果让现有用户更频繁的去使用”这两个问题上。

基于内容:

对于以内容为主的资讯类产品、阅读播放类产品,其核心价值在于内容的质量,不仅要把握好优质内容的来源,有时还要自己生产内容。内容运营的工作主要是内容的生产、整理、分发。一些其它品类的互联网产品,有时也会利用内容运营增加用户粘性,提升推广效果。

基于数据:

很多互联网产品对于数据分析非常重视,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总结出用户的使用习惯、反馈产品的功能设计优劣,分析出用户使用的频度和粘性。通过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指导产品的下一步功能研发目标,营销活动的侧重点,甚至调整产品的方向定位。

商业模式基本问题精选篇12

关键词:电子商务安全物流对策

一、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电子商务(ElectronicBusiness),是指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开放信息的互联网,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商业运营模式。

电子商务从本质上讲,其实就是基于互联网的商务活动,是利用网络来进行传统的商业运作的一种模式。论文百事通因而电子商务就先天地拥有了互联网的相关特征,如全球性、开放性、全天候,以及高投入产出比等特点,因而在全面信息化的当今,有着广泛的发展基础与前景,正在迅速地蓬勃发展起来。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6年的《第1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26%的网民有过网上购物经验,经常上网购物的人数已达3000万人。

中国的电子商务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很快。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的发展,由于中国互联网用户的人数众多,因而电子商务在我国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

中国的电子商务的发展从1998年真正开始,之后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掀起了一股电子商务的热潮。与此同时,国家相关的信息主管部门也开始研究制定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有关政策法规,为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支付、安全可靠和信息设施等方面总结经验,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安全保证,使得电子商务开始了真正的实用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电子商务模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从最早的以网络广告推介为主的门户网站模式,开始逐步发展建立起各类B2C、C2C,以及B2B等商业模式。

中国目前主要的电子商务平台主要包括卓越、当当、易趣、淘宝、慧聪、环球资源和阿里巴巴等,基本代表了当前国内电子商务存在的主要模式。细分起来,卓越和当当是类似网上超市的模式,应该属于B2C模式;易趣和淘宝是以个人商铺和拍卖为主导,应该属于C2C模式;慧聪和环球资源是比较典型的中小企业间的交易平台,属于B2B模式;而阿里巴巴则范围更广,综合性较强。另外,国内还存在部分专业性质的交易网站,比如家电业中的海尔等建立的专业类型的交易平台。

国内电子商务起步至今,中间经历了不少模式的变更和冷热起伏。最初是B2C模式的独领,但因为库存、物流、配送,以及回款等方面的麻烦,B2C在国内逐步降温。而近两年以中国巨大的个人网民群落为基础的C2C模式开始风光无限。而B2B则因为交易的专业性更强、额度更高而保持着稳定的发展势头。总的来说,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是处于上升的趋势,发展速度较快,整体发展态势较好。

二、我国电子商务当前存在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电子商务整体发展势头不错,交易量快速增长,但是我国电子商务因为先天发展的不足因素,还是存在相当多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的好坏与否,将直接影响我国电子商务的生存与发展。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1.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电子商务中的老生常谈,但老生常谈常常说明非常重要且解决得不够理想。可以说目前阻碍个人或企业进行网上交易的最大的心理障碍,就是电子交易平台及网络的安全问题。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的,而由于Internet的开放性和共享性,给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网络交易的安全问题始终是阻碍电子商务全面发展的巨大障碍。因此采用先进的安全手段,为电子商务提供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是推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另外,电子商务的安全保障除了信息安全技术层面的内容,还应该包括法律这个有力的保护武器。目前我国关于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电子商务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法律,为电子商务提供法律上的保障,这将为电子商务的安全发展保驾护航。

2.物流水平落后

电子商务的优势在于开放便捷,这主要是因为其交易基本是基于互联网来进行。但整个交易链条中无法回避的环节就是货物的配送问题,这是无法在互联网上进行的。商务活动中的买方希望尽早拿到商品,通过电子商务这种不见面的方式进行交易的买方就更希望尽早拿到商品,这就要求能有良好的物流作为送货的保障。

但我国现代物流的起步较晚,水平也相应较低,还难以对电子商务提供优质的保障。原本发展较快的B2C模式的电子商务平台,现在逐步让位于C2C,库存和配送等问题的困扰是相当重要的原因。另外在国内现有的电子商务活动中,物流基本只是被动地参与,因而原本不多的物流资源也没有被非常充分、合理地利用起来,这就更造成了电子商务饱受物流问题的困扰。

3.硬件基础薄弱

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的,因而其对网络的依赖性不言而喻。我国开展信息化建设时间相对较晚,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够、水平不足,且已经建成的基础网络质量也存在问题,难以适应电子商务进一步快速的发展。

除公共网络设施的建设不足之外,中国国内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比较薄弱。大部分企业在信息化方面投入较少,现有的计算机也主要是作为文字处理工具而存在,并没有形成企业内部的信息网络,更没有利用网络系统来进行企业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这就使得作为商务活动重要一端的企业难以开展有效的电子商务,这直接影响到国内电子商务的快速和谐发展。

4.“软件”基础落后

这里的“软件”是指人的思想。中国民众目前对于电子商务理念的接纳程度还比较低,这一方面是因为公众对于新技术的理解程度还不到位,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公众对互不见面的网上交易中诚信的担忧。这种状况不加以引导和培养,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另外国内企业由于管理、经营方式的陈旧和观念的保守,对于电子商务的热情也不高。多数企业还在为信息化的投入成本而犹豫,却没有认识到对一个企业而言,电子商务的运作将会大幅度地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另外信息化对社会的冲击是巨大且多方面的,现代企业如果不能顺应这种改变,将很难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站稳脚跟。

三、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根据以上的分析,上述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会面临较大的障碍。为此特提出以下的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1.模式创新

中国电子商务由于技术、资源、商业环境等方面的制约,其发展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来说是相对滞后的。中国不能仅仅满足于现有的电子商务模式,而要在不断学习先进国家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国情进行有目的的改良和创新。

电子商务绝不仅仅是IT产业或者网络公司的事情,而应该是所有企业都可以参与并且应该参与的活动。电子商务的目的不仅仅

在于建设多少个网络经营平台,而是将网络化的商业、管理等概念带入普通传统产业的企业,使这些企业真正利用互联网来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拓展市场空间,建立自有品牌。同时,还应该改变目前商家自己组织物流和第三方物流被动参与的模式,让物流企业主动参与进来,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的作用。

使传统产业的企业进入电子商务的广阔空间,让网络真正发挥其开放、广泛、便捷的效力,使商业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各个端点紧密结合,将是中国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大道。

2.技术创新

网络是电子商务的载体,科技的创新将有力地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目前国内网络的建设大部分还是依靠国外的技术和设备,这对我国电子商务的长远发展不利。因而要大力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建设更加快速、稳定、安全的基础网络环境,同时争取在网络安全关键技术上的突破,以为用户建立起一个安全的网络运行环境,保证网上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有效性,从而使用户可以在多种应用环境下方便安全的使用网络进行商业活动。

3.政府支持

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在许多方面都需要政府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引导。

首先在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上,需要政府加大力度,合理引导资金投入,提高投资效率,建设更加安全快捷的信息网络。其次在电子商务的支付问题上,需要通过银行的信用卡等各种方式来完成交易,而目前我国各银行的网络并不统一或互联,标准也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政府来推动标准的统一和互联的建设。交易的安全也需要政府的保护,政府不但要规划建设可信任中心,还应该尽快健全法律法规的建设,通过法律的形式对其正常运作加以保护,使电子商务可以健康的发展。新晨

另外政府可以利用其影响力,通过各种渠道对公众和企业进行宣传和引导,提高其对电子商务这样的新生事物的认知度,鼓励企业改变观念、积极参与电子商务的热情,让电子商务真正与国内的企业结合起来,形成良性的互动。同时进一步提高公众对电子商务的信任,鼓励公众更多的参与,从而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4.人才培养

人才是发展和创新的基础。为保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就必须在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方面花大力气,在相关领域的教育方面展开研究。电子商务的学科涵盖较广,既需要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信息安全、通信等工科方面的内容,也需要在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相关的知识内容,这就为人才的培养增加了难度。

在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方面,我国应尽快在较多的大学中开展相应学科的建设,联合计算机、电子和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师资共同攻关,建立水平领先、切实可行、适合国情并有长远发展潜力的学科体系。另外还应该尽快组合科研力量,就电子商务中的IT技术、商业、经济、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相关问题广泛开展科学研究,为政府制订规划提供决策支持,为相关企业经营提供管理咨询。

商业模式基本问题精选篇13

在中国风起云涌的商业大潮中,商业模式创新成为一个时髦的词语,变为被众人追捧的商业实践。我们想通过各种商业模式的设计,或者标榜的创新,找到新的盈利模式,赚更多的钱,更快地赚钱。可是如今持续下滑的中国经济现状告诉我们,今天所谓的商业模式创新这条路正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辨别商业模式的本质

2015年,我曾率一个企业家代表团到美国硅谷访问,参观考察了近17家企业。其中有一家企业Kateeva,它的OLED生产设备以及相关工艺,占据全球OLED设备市场80%的份额,是这个行业的绝对领导者。三星、LG、夏普、京东方等公司都在用它的设备生产新一代的OLED显示屏。

这家企业的CEO Alen,对中国的市场、技术和企业发展模式都有着清晰的认知,甚至他的股东中也有包含TCL这样的投资者。我问他:“这些设备和技术销售给中国企业,你不担心我们中国的企业模仿或者复制吗?”

他笑着回答我:“大多数的中国企业如今都在忙着商业模式创新,很少有人做技术的投入和研发,没有多年的积累,这些技术想复制是很难的。”话音未落,我们到访的企业家们顿时都愣住了,大家随即陷入了沉默。我知道,这句话戳中了几乎所有人的痛处。

移动互联的大潮下,各种商业模式创新的理念满天飞,但到今天真正得以落地并且产生效益的为数甚少。就连最新的生态理念所试图塑造出的新的商业模式,也因为一系列重大的失败让我们不得不产生诸多质疑。

曾经商业模式创新的神话,让今天多数处于经营和创业困境中的企业家们,不得不思考什么才是商业模式创新的本质?如果要进行真正的商业模式创新升级,什么才是正确的方式呢?

我认为,要进行真正意义上商业模式的升级,并不需要那些花里胡哨的噱头和新的概念,我们需要的是回到经营的本质,回到企业持续成功的核心,从三个问题重新关注商业模式的关键,便能实现真正的升级和改造。

前进的方向

第一个问题,我们是否在解决客户的真实问题?

有人可能会说这话还用问吗?如果不去解决客户的问题,我们为什么做商业模式的创新呢?事实上,这恰恰是很多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可能会陷入的误区。

企业创业的最初成功,都是源于解决了客户的真实问题,从而获得了客户的认可,创造了价值。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企业的管理开始越来越复杂,创始人和创始团队可能会逐渐忘记最初的目标,而将自身的盈利变成核心的目的,然后逐渐变成围绕盈利去进行所谓的商业模式设计。

还有一些企业会参照别人成功的模式进行改造。他们看到别人成功了,不去深究这背后的客户价值的逻辑,以及解决客户真实问题这样一个根本性的出发点,而是仅仅仿照或者改造他人的模式,试图通过模式的复制来取得成功。

这两者都会使得企业偏离为客户创造价值和解决真实问题这一出发点,而陷入到商业模式创新的误区。

在过去两年中,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经历了从大红大紫到今天众人质疑的一个尴尬境地。其核心原因可能正在于此:它们没有围绕解决客户的真实问题进行创新,而是过多围绕如何盈利,甚至不惜为此采用欺骗的手段。但是,那些真正聚焦于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却在演绎着真正的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

九年前成立于深圳的飞贷金融,就是这样一家企业。飞贷金融的创始人唐侠和他的创始团队都来自于金融系统,他们非常了解当时占据中国94.5%的小微企业面临贷款难的巨大困境。因此,创业的他们希望在银行等信贷机构和小微企业之间构建一个桥梁,扮演一个进行风险审核和风险抵押的助贷角色,他们将这个角色称为“信贷工厂”。

在发展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完善了自己的风险评估模型,开始积累了丰富的数据、模型以及算法,并将这些数据、模型和算法都搬到网上,引入了各种最新的数据算法和整合工具,以及云计算服务工具,最终将贷款过程实现了基于互联网工具的全流程化服务,也提出了“随时随地,随借随还”的客户价值主张。

但是在这个阶段,飞贷金融也碰到了规模化发展的瓶颈。因为小贷公司在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下有融资杠杆率的要求,虽然它获得了全国所有小贷公司中间最高的杠杆率,但是依旧无法用有限的保证金去支持更大规模的企业业务。

这时飞贷金融经过认真地思考探索,决定放弃过去的类金融公司角色,转身成为金融科技公司。也就是将风控、模型、数据和方法提供给众多的全国性担保公司,帮助它们去进行客户信用的评审和风险控制。在这个过程中间他们始终关注解决客户的真实问题,关注客户体验,以这个作为核心逐渐摸索自身的商业模式,从而走出了精彩的三步,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新的商业模式。

从飞贷的金融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必须根植于解决客户真实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商业模式的设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随着实践的推进不断完善和打磨,最终会形成更加优化的商业模式。因此,那种一开始就站在经验和理论角度进行商业模式设计的方法和理念,在实践中无法站住脚。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从解决客户问题出发,不断地验证思想,从而能够迭代演化出更好的商业模式。

对于“我们是否在解决客户的真实问题”这个关键性的问题,每一个企业都需要认真地问自己:

我们到底是在解决真实的客户问题,还是试图解决自己模式创新的问题?

我们的客户是谁?最有价值的客户又是谁?

在逐步摸索中,客户价值主张如何变化?

当我们有了从解决客户真实问题,而非解决自己商业模式创新这个角度所演进的商业模式之后,我们还需要对自己的商业模式进行严格的评估。

ふ也钜旎

第二个问题,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创造差异化?

在今天,任何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应该具备两个基本要件,那就是技术和平台。所谓平台分为两种:一种是交易平台,一种是技术平台。交易平台可以聚集用户群和供应方,并且使他们之间产生活跃的交易。这种活跃的交易会产生一种自我增强的趋势,从而强化平台的价值,以及交易双方对平台的依附和黏性。

一旦这种依附和黏性生成之后,消费者和供应商都很难转移,因为这意味着巨大的转换成本;技术平台提供一个开发环境,让技术开发工作变的更加容易,从而让业务人员聚焦在业务的设计,而不用为技术所烦恼。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就是典型的商业平台,而技术平台现在在内也开始被很多人逐渐重视。

2015年在深圳创业板上市的中科创达,就是在智能技术方面的一个卓越技术平台。中科创达创立于2008年,最初为手机制造商编写操作系统软件。在这个过程中团队掌握了一个独特的能力,就是低成本快速交付。当团队逐渐形成了越来越强的开发能力和全球领先的技术之后,中科创达开始思考下一步,那就是如何将工程和项目能力转化成真正的产品和技术能力。

强大的组件功能,这些组件可以用于智能硬件、无人机、VR/AR设备,从而使得中科创达具备了从项目到产品化的基本雏形。

在此基础上,它能够将这些一系列的组件技术构建成技术平台,从而为正在风起云涌的物联网和智能硬件领域提供强大的开发环境。使自己跻身于全球领先的智能硬件平台供应商行列。2016年1月初,中科创达刚刚完成的对芬兰软件公司Rightwale的收购,就是希望能够强化其在智能汽车这一领域的强大技术能力。可以说中科创达具备了在技术壁垒和平台方面的双重优势,这也是为什么它一经上市之后就获得了投资人追捧的原因。它具备了所有几乎热点题材,物联网、智能硬件、人工智能、智能汽车等,而未来它有望成为一家技术加平台的公司,将使得这种能力和持续发展的潜力得以更大程度地释放。

对于任何一个商业平台或者技术平台来说,真正关键的不是所谓平台要素的布局,而是在于平台上,或者这个平台里的各个生态系统的参与者之间高度的信息交换,或者叫做价值交换,进而形成活跃的用户群。平台的价值是和用户的活跃度正相关的,也是和价值交换的频率正相关的。那些仅有名义上的参与者,而无法形成内部用户的高度信息交换的平台或者生态系统,就是伪平台或者伪生态。

实现盈利

第三个问题,我们需要思考的关键是,如何构筑坚实的盈利基础?

对于很多初创公司来说,短期的盈利似乎并不重要,投资人希望能够看到爆款的产品,巨大的客户流量和未来的盈利前景。在多轮融资的模式下,在某些试点上来说,快速的市场扩张当然是必要的,但是这个盈利的故事如果靠不断地稀释股份,不断地讲故事,让更多的投资者来接盘,在这个资本越来越谨慎的寒冬是完全讲不下去了。构建坚实的盈利基础,甚至在一开始就产生持续的盈利,是今天每一个商业模式创新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乐视在2015年年底所面临的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和今天依旧没有走出的资本信用危机告诉我们,一个快速盲目扩张的故事,可以去讲,可以用它去吸引投资人,但是用它来替代我们真实的盈利,是万万没有可能的。对于每一个商业模式的设计或者创新,我们甚至要回答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的第一个盈利点到底在哪里?我们的下一个盈利又从哪里出现?如果对这个问题不能够清晰地回答和思考,那这个商业模式的创新就面临非常大的不确定性。

针对不同的业务特质,我们进行盈利模式设计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对于那些消费者快速多频次交易的所谓高频业务,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我们资源周转的速度到底有多快,高频业务需要进行高效的资源周转,每一次周转的获利可以不多,但是效率要高。从而让每一次获利和周转次数这样一个乘积,去产生更大的周转收入。

对以上三方面内容的重新思考,将有助于我们去重新设计以及升级我们的商业模式创新,这三个方面内容可以转化为三个关键的问题:

你真的在解决真实的客户问题吗?

用技术和平台构建差异化你走到了哪一步?

商业模式基本问题精选篇14

内涵式管理主导型发展模式的基础是工商企业的管理水平,而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工商管理人才。

我们已经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结构的企业都已经开始注重内涵式管理水平的提升,各式各样方兴未艾的总裁培训班、经理培训班、企业管理研究生班、高级EMBA项目,各种层次各种方式进行的企业组织、企业文化、管理沟通、领导力培养、生产管理、战略管理等培训项目的发展,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工商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巨大的潜在发展空间。

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及企业成长方式的转变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产生了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这将为我国工商管理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历史机遇,但同时也向我国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地方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其要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体现为如何适应社会对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的人才需求上。

2.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需求特点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只有满足社会对该类人才的要求,才能有效地实现供需的对接。

通过调查,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归纳出当前阶段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

2.1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岗位需求情况

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有:营销管理类:商务助理、市场调研员、销售人员、售后服务人员等;人力资源管理类:人力资源助理、招聘专员、培训专员、薪酬专员等;办公室管理类:行政助理、秘书等;物流管理类:仓储管理员、货物员等;其它:会计、管理储备干部、管理咨询助理等。

2.2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要求

当前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已由以理论为主的高级专门人才向以事务为主的应用型、技术型、技能型人才转变。从对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招聘情况总体来看,用人单位不仅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专业管理思维,还要求具备一定的实践应用能力。在调查中发现企业或公司在进行人才招聘时优先考虑应聘者的条件是技能、技术等实际操作能力,对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明显加强。调查结果还显示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不会直接到管理岗位去任职,首先在基层或相应的其它岗位里锻炼,等有一定的经历和经验后才到管理岗位任职,所以工商管理专业培养人才如果在校期间具备相应能力的话,进入管理层的时间就会缩短。

2.3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要求企业招聘管理人员的重要条件是管理人员应具备组织、协调、计划、控制、沟通、人际关系语言表达、开拓、经营策划、创新及超前的思维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具有信心、诚心、勇气和智慧;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良好的服务态度、有一定的综合素质;上进性强、责任心强、良好的服务态度、德才兼备、思想和观念要弹性化动态化、踏实肯干、基础扎实、爱岗敬业。相应地,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虽然刚入职场不能直接应聘管理岗位,但基于其职业成长的需要,用人单位在招聘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时对职业素质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2.4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人才综合素质要求更高

目前各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希望是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理论联系实际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适应性强、具有创新性的综合性管理人才。

由此可以看出,社会上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既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能动手以胜任基层执行工作的需要,又要求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有一定的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的专业思维及理论高度,能动脑以适应职业成长后的管理岗位工作需要。如何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综合考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其在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相应的能力和发展潜力,成为工商管理专业教育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3.当前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国内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来看,普遍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单一和雷同,在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观念上,还较为落后,严重滞后于国外相同专业,更不能满足我国工商企业参加国际竞争的需求,在工商管理人才市场上缺乏竞争优势,到人才市场上求职的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显示出企业需求方和高校供给方存在的诸多矛盾。

当前国内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3.1课程理论性强,实际应用价值偏弱综观

地方院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计划,理论课在学时和学分上占有绝对优势,实践与实训课程比重偏小。在校学生是十八、九岁或二十岁刚刚出头的青年人,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企业运营情况知之甚少,对理论性强的知识认知度不高,工商管理专业这种普遍以理论学习为主的培养模式使得毕业生缺少必要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难以适应社会需求。

3.2应用型教学资源、力量不足

其一,当前各高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实际经验,在课堂教学中,以单一的讲授为主,由于这些教师自身对管理理论的理解程度不够深刻,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

其二,各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对我国企业的案例整理归纳工作还很缺乏,教师在授课过程难以应用适应我国企业管理实际的案例素材,也使其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影响教学效果;其三,当前各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师资队伍水平不高,校企合作、互动机制欠缺,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中缺少对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学生实习基地少,实践机会有限。

3.3学生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偏弱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习惯了上课听讲、记笔记的传统教学模式,缺少学习的主动性,不适应互动式教学形式,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发现学生不愿意参与到讨论中。因此,如何使学生转变观念、从高中阶段的应试学习模式转换到自主、自动的学习模式是高等教育教学中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地方本科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而言,这一点就尤为重要,而这一点,也正是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3.4学生的职业心理、职业修养不能适应社会需要

目前国内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普遍缺乏对学生职业心理和职业修养的培养,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信心、缺乏忠诚,上进心、责任心、团队意识、服务意识不足。

4.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

4.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原则

结合前述当前阶段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及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突出三个方面的目标。一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适应性。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具有信心、诚心和勇气,具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不急功近利,踏实肯干。二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上进心、责任感和良好的团队意识、服务意识,爱岗敬业,德才兼备,思想和观念能够与时俱进。三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良好的专业素养具体体现为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受到系统化、规范化、理论联系实际的专业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及职业技能,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熟悉商务礼仪,并具有创新精神。

4.2突出职业化导向实施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

笔者认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以适应社会需求为根本,突出职业化导向,因此应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及特长实施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性化人才培养。

因而,笔者认为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组织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设计的探索,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认知及规划,制定在校期间个人发展计划。

根据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将学生按照专业或职业方向进行合理分类、分流,与各位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相结合,逐步探索"导师制"教育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能联系特定的专业教师,在职业发展、专业发展、社会实践、综合素质提升等各方面得到专业的指导,使其真正能够在企业管理的某个方面提升职业适应性。

4.3课程体系设置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

依据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突出

"T型人才"的培养,在本科层次上强化职业导向。一是基础课程系统满足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层次的培养要求;

二是专业基础课程涵盖工商管理相关资格考试所需的完整知识结构;

三是专业选修课的设置结合不同专业方向进行模块化设计实现个性化的人才培养;四是增开素质拓展类课程提升学生的专业及职业素养。

4.4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课程教学绝不能只是纸上谈兵,绝不能从理论到理论搞教师教学一言堂,必须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深入经济、社会生活实际,了解工商企业的管理实际。丰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应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围绕强化能力、巩固理论的目标,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采取课堂内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指导思想,实施案例分析、课程内外专管专题讲座、实验室模拟试验、模拟演练、校外企业见习、实习基地专业实习、开展社会调查、指导学生参与各种与专业课程相关的竞赛活动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4.5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建设

依据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要突出专业化、团队化。一是明确每位老师的专业发展方向,按专业方向组建教学团队、科研团队、指导团队;二是鼓励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不仅具有相应的高等院校教师系列职称,还要具备相关的职业资格或相应的从业经验。为此,地方本科院校应有计划地组织工商管理专业教师进修、培训、外出参观访问等,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推动教师融入到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帮助教师尽快成长,满足教学目标要求。

5.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所需条件

5.1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组织文化建设

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全体教师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也需要其所属的院系、学校各位领导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没有对应用型人才培养重大意义的深刻理解,没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没有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本质的准确把握,没有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执着和坚持,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笔者认为,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首先需要强有力的组织文化支持,成"市场导向、以人为本,规范、细节、开放、创新"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任务的顺利执行。

5.2对校内外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

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整合专业内外、校内校外多种资源,因此,需要为这些资源的整合提供相应的协调机制和建设平台。一是对社会资源的整合利用。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突出职业化、应用型,实行办学过程开放化,需要相应的社会资源,如业界管理专家的师资支持、学生专业见习及实习的实践基地支持、校企管理问题研讨及企业服务等校企交流机制等。

二是校内专业外部资源的整合利用。

一方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现"T型人才"的培养思路,离不开相关专业对工商管理专业特定职业发展方向的支持,如市场营销专业、会计学专业等对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特长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保障;另一方面,学校对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各项工作的政策保障及支持,如资金安排、课程体系设置及课时分配的自我控制、教学模式改革、学生考核模式改革、院系间的合作与交流、专业资源的整合等。

三是专业内各项资源的建设。

这是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大纲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验室建设及实习基地建设等。

5.3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制度建设

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涉及到专业内外、学校内外人力、财力、物力、信息的整合,必须要有相应的管理体系、制度机制,建立起分工明确、协调一致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秩序,对前述各项建设条件的正常运行进行良好的设计、运作和控制。

结束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