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09:56:4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职工食堂设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基坑工程;放坡开挖;土钉支护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概况
山西省电业局晋中供电分公司拟建的职工食堂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迎宾街北侧,晋中供电分公司院内。食堂占地面积25.20×23.10m,框架结构,地上一层,地下一层,基础埋深3.10m,地基处理采用3:7灰土进行换填处理,换填碾压厚度不小于2.0m,因此北侧基坑开挖深度大于3.50m,南侧基坑开挖深度大于5.50m。
周边环境条件
拟建场地原位一锅炉房,现已拆除整平。基坑开挖边界以设计基础外边线外扩0.50m确定。周边环境条件具体如下:
场地北侧离基坑开挖边界约0.44m为一2.0m高围墙,墙后为一排简易民房。
场地东侧离基坑开挖边界约3.0m为一幢3层砖混结构办公楼,大致修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原为二层,后加盖一层,条形基础,基础埋深1.10m,基础宽度1.50m,基底预估压力90kPa,墙为250mm的砖墙,离开办公楼墙体向基坑方向约1.0m埋设有供电电缆。
场地西侧离基坑开挖边界约0.46m为一幢1层砖混结构老食堂,条形基础,基础埋深0.90m,基础宽0.60m,基底预估压力20kPa,墙为250mm砖墙。
场地南侧为空旷施工场地。
基坑开挖支护施工期间,不能影响到北侧民房,东侧办公楼和西侧食堂的正常办公和运营。
场地工程地质
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经人工整平后场地地形略有起伏,高差为0.50m。场地地貌单元属榆次北山冲洪积倾斜平原区。
地层时代及成因类型
根据岩土勘察报告,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基土沉积时代成因类型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2ml),以第①层素填土层底为界;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以第②层黄土状粉土层底为底界;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
地基土构成及岩性特征
根据根据岩土勘察报告,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基土自上而下可划分为3层:
第①层,素填土(Q42ml):褐黄色,稍湿,稍密~松散,岩性主要为粉土,表层为杂填土,主要由砖块、灰渣、混凝土块等建筑垃圾等组成,结构松散,土质不均。
第②层,黄土状粉土(Q4 al+pl):褐黄色,稍湿,稍密,韧性及干强度低,具高压缩性,局部夹有粉质粘土薄层,标贯试验锤击数N值(实测值)介于3.0~6.0击之间,平均4.3击。
第③层,粉土夹粉质粘土(Q3al+pl):褐红色,稍湿,密实,韧性及干强度低,具中压缩性。标贯试验锤击数N值(实测值)介于8.0~13.0击之间,平均11.0击。
地基土湿陷性
根据勘察探井土样试验结果,拟建场地内第②层土具有湿陷性,湿陷性试验结果见表1。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附录C结合地形地貌单元综合判定第②层土不属于新近堆积黄土。
表1湿陷性试验结果表
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自重湿陷量计算值自场地整平标高算起,湿陷量计算值自基础底面算起,根据各探井湿陷性评价结果综合分析,本场地为非自重湿陷黄土场地,地基湿陷等级为Ⅱ级(中等)。
不良地质作用
根据岩土勘察报告提供的地质资料,拟建场地内及周边无影响场地稳定及工程安全的崩塌、滑坡、地面裂缝、地面塌陷、泥石流、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
地下水
根据岩土勘察报告提供的地质资料,拟建场区勘察深度内未见地下水,因此不用考虑地基土液化问题。
地基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根据岩土勘察报告提供的地质资料,拟建场区基础埋深范围内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见表2
综上所述,该场地为典型的黄土类湿陷性地基,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土层较为软弱,尤其是基坑东侧及西侧的建筑物可预留间距十分狭窄,为保证邻近建筑物及开挖基坑的安全,必须采取适当的开挖支护方案。
基坑开挖支护设计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说明
本设计方案标高采用绝对标高,±0.000为绝对标高+100.00m(假设现自然地面标高为+100.00m,根据业主建议基坑周围在开挖前进行场地整平,整平至绝对标高+100.00m),图中所注标高皆相对于此标高,北侧基坑实际开挖深度为-3.50m,南侧基坑实际开挖深度为-5.50m。
综合考虑地质、环境、挖深等诸方面因素,本着"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的原则,本基坑采用的支护方案为:
(1)基坑北侧及南侧可直接采用放坡处理,施工中遇到特殊情况再进行方案修改;
(2)基坑东侧和西侧均采用土钉墙进行支护处理。
开挖支护施工工艺要求
基坑开挖方案
为了便于施工及有利于基坑边坡的稳定,土方开挖前先做好定位放线工作,及时配合基坑围护单位做好安全设施布设,按基坑围护图纸要求,沿基坑开挖面放好开挖边线,临基坑围护线放坡,放坡系数具体各断面详见基坑围护图。
基坑挖土拟采用三步挖土,第一次挖土,由自然地平面挖至-2.0m,支护好第一排土钉后再进行第二次挖土,第二次挖土实际挖深3.50m,北侧基坑预留300mm厚土层由人工清底,进行第二排土钉施工,第三次挖土,南侧基坑挖至距离设计基底300mm处,即由自然地面-4.70m处,预留300mm的土层进行人工清底。
为保证土钉墙的平整度,开挖时应预留至少10mm厚度的土层采用人工刷坡。
土钉墙支护设计
基坑东侧和西侧采用3排土钉墙进行支护,土钉水平间距1.00m,上下间距1.50m,倾角为12°,东侧基坑土钉采用¢25mm的螺纹钢,西侧基坑土钉采用¢20mm的螺纹钢,孔径均为¢120mm,东侧基坑上部2排土钉长度不小于14.00m,下部第3排土钉长度不小于12.00m,西侧基坑上部2排土钉长度不小于6.00m,下部第3排土钉长度不小于5.00m。为是土钉居中,制作土钉时每隔2m设置一个对中支架(托架)。
土钉孔注浆材料采用32.5#普通硅酸盐水泥配置的纯水泥浆,水灰比建议采用0.5~0.6,强度不低于M15,最终配置按实验室试验结果而定,注浆压力不低于0.5Mpa。
挂网时先采用¢12mm的钢筋作为加强筋与土钉焊接连接,然后采用¢8mm的钢筋按@200×200的间距绑扎满面布置。
喷浆面层采用C20的细石混凝土进行喷射,面层厚度不小于100mm。
工艺流程为:钻孔机就位钻孔出土钻孔到设计孔深插放土钉和注浆管注浆挂网喷浆养护。
坡顶处理
为增加坡顶的散水功能,东侧基坑坡顶处理采用植入2排1.50m长度的土钉与挂网钢筋绑扎,然后采用C20混凝土处理;西侧由于离现有餐厅墙体较近,直接采用C20混凝土处理
基坑监测要求
基坑工程监测是基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一环,本基坑工程监测等级综合定为二级;监测内容主要是基坑边坡水平位移和地面沉降;监测点的布置:沿基坑周边布置,每15~20m/点,共布置位移观测点8~10个,沉降观测点6~8,坑底建议设置2~4个。基准点应设置在基坑外,数量不小于3点;监测报警值:严格按照《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表8.0.4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测报警值执行。
基坑开挖支护实施结果
本基坑开挖土钉支护过程中,从开挖到土钉支护成功前后历时2周。在周边建筑和坡顶共设置了8个地面沉降和水平位移观测点,根据实测数据显示,周边建筑主要是东侧建筑变形相对西侧较大,最大沉降量为17mm,水平最大位移为23mm,房屋倾斜值满足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要求,周边建筑未出现施工裂缝,基坑周边土层未出现失稳等现象。该开挖土钉支护相当成功。
结论
基坑工程是一个技术性较强的系统工程。基坑设计方案应结合上部建筑、地基土构成、周边环境条件以及施工难易程度综合考虑。本基坑尽管较浅,但是从地基土构成及周边环境复杂程度考虑,属于二类基坑,施工安全难度较大,因此最终采用开挖及土钉支护综合的基坑支护方案,有效的控制了基坑的变形,降低了工程造价,节省了施工工期,保证了基坑的安全,进而不影响到周边现有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参考文献
[1]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2] 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 96:97)。
[3] 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
[4] 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GB 50739-2011)。
[5]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关键词]乐亭县;滦河河道治理;右岸防洪小埝加高培厚;丁坝维修加固。
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2-0230-01
1 滦河概况
滦河干流全长888km,流域面积44750km2。其中滦县以上为山区,流域面积43940km2,滦县以下平原区面积仅810km2。滦河自成体系,进入平原后通过干流河道渲泄入海。
解放以来滦河防洪工程不断建设,在滦河支流上修建了一些大、中、小水库,滦河干流中游修建了潘家口水库调蓄洪水,以减轻滦河下游地区的洪水威胁。滦河至滦县京山铁路桥后进入平原河段,由于平原河段较短,其间没有蓄滞洪区,修建了防洪大堤、防洪小埝和护岸丁坝作为主要防洪工程措施。
滦河防洪大堤始建于1951年,历经1960年延长和1962年平毁,滦河右岸防洪大堤现状自京山铁路桥至乐亭县袁庄,长45km。为减轻中小洪水对滦河行洪滩地村庄的威胁,河道右岸自滦南县大李庄始并沿二滦河右岸至乐亭县岗子庄修建防洪小埝长49.5km。防洪小埝采用5000m3/s设计,7000m3/s校核,设计洪水标准相当于3年一遇。滦河下游干流属于游荡型河流,为防止河岸坍塌,保护村庄、耕地及防洪堤埝的安全,先后在滦河下游两岸修建大量的护岸丁坝群,起到稳定流向、固定河床的作用。
根据滦河流域防洪规划,防洪大堤按照50年一遇洪水设计,设计洪水流量为25000m3/s;防洪小埝近期按照5年一遇洪水设计,设计洪水流量为8230m3/s。
2 乐亭县滦河河道治理的必要性
2.1 防洪小埝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防洪小埝现状设计洪水标准相当于3年一遇。小埝现状堤身、堤基大部分为粉细砂,堤高1~3m,顶宽3~5m,迎水坡与背水坡现状坡比1:2.5~1:3.0。防洪小埝建成后,历经了1978、1979、1984、1994、1995年较大洪水,洪峰流量6100~9340m3/s,洪水过程中防洪小埝多处出现险情,某些堤段洪水位几乎与堤顶持平,经抢险均未造成大范围决口漫溢。2012年8月滦县站最大洪峰流量4280m3/s,本次洪水中堤身砂化现象较严重,局部堤段发生洪水漫溢险情。由于筑堤材料主要为砂性土,多年运用中堤身受风吹、雨水冲刷剥蚀,致使堤顶高程降低,堤身缩窄,防洪小埝现状过流能力仅为3000~5000m3/s,不满足防洪规划中5年一遇洪水设计标准的要求。
2.2 护岸丁坝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护岸丁坝坝头原结构为铅丝石笼,坝身原结构分为抛石填筑和土工布包砂两种,干砌石护面。滦河乐亭县境内河段平均流速1~2m3/s,行洪高水位时流速更大。由于汛期洪水持续时间长,而且滦河粉细砂基础抗冲刷能力弱,尤其丁坝坝头基础原有水平防护段较短,防冲效果较差,水流淘蚀严重,导致大部分丁坝坝头塌陷损毁、坝身缺石,每年都形成新的险工险段。
由于乐亭县右岸防洪小埝和护岸丁坝存在上述问题,因此实施乐亭县滦河河道治理工程是必要的。
3 工程任务及规模
针对工程现状存在问题,从2012年开始分段对乐亭县滦河河道进行治理。本次2013年治理工程位于乐亭县中堡镇新庄子村东,滦河右岸桩号LHY36+ 500~LHY40+000段,长度共计3.5km,包括防洪小埝加高培厚、局部护砌、埝顶路面硬化、越堤道口治理以及勒流河丁坝群中6座丁坝的维修加固。
根据滦河流域防洪规划,确定右岸防洪小埝行洪标准按5年一遇洪水,相应设计流量为8230m3/s。护岸丁坝的防护标准以平槽为原则,滦河乐亭段主河槽平滩流量1750m3/s。
4 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本段防洪小埝埝身填筑大部为粉砂,其渗透性较强、抗冲刷性能较差,高水位运行时易发生渗透变形破坏。埝基土大部为粉细砂,局部为壤土,粉细砂粘粒含量低,抗冲刷能力差,埝基透水性较强,产生渗漏及渗透破坏的可能性较大。丁坝工程场区地质条件较为简单,为粘砂多层结构或砂性土单一结构,做为丁坝地基能够满足承载力要求,承载力建议值120kPa。工程场区位于滦河下游的冲积平原上,地层岩性主要为砂性土,仅在河滩表层覆盖有厚1.0~1.5m的壤土层,该壤土层是当地村民赖以生存的耕植土。因此复堤粘土料建议使用滦县响R镇司家营铁矿露天开采的弃料(剥岩土)。
5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根据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确定右岸防洪小埝按5级建筑物设计,护岸丁坝参照5级建筑物设计。
5.1 右岸防洪小埝工程设计
防洪小埝依据现有堤防线路进行加高培厚,为尽量减少新增永久占地,以背水坡堤肩向内坡复堤。复堤后堤顶宽度4.5m,临水坡和背水坡坡比均为1:3。由于防洪小埝LHY36+500~LHY37+500段靠近主河槽,因此该段防洪小埝临水坡采用15cm混凝土连锁块+10cm碎石垫层+300g/m2土工布护坡,浆砌石护脚深2m,其余堤坡均采用植草护坡,堤顶设20cm厚泥结碎石路面。复堤材料采用滦县司家营矿区剥岩土,压实度不小于0.91。
5.2 丁坝维修加固工程设计
丁坝治理工程在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利益前提下,考虑河势变化,维修加固尽可能维持原丁坝长度与角度不变,避免改变业已形成的水流形态。
6座丁坝坝头均重建,采用格宾石笼结构。由于该段河道主槽靠近右岸,勘察期间LL32~LL36坝前水深1m左右,LL37丁坝坝前无水。施工期设计洪水位高出河底2m左右。考虑基坑排水困难,LL32~LL36坝头基础水平防护措施采用抛石+50cm厚格宾石笼形式,抛石顶部平台宽8.0m,抛填至出露水面,再砌筑6m宽50cm厚格宾石笼;LL37坝头基础水平防护措施采用直接砌筑8m宽50cm厚格宾石笼形式。格宾石笼坝头临水侧为圆弧形,LL32~LL35半径3.5m;LL36、LL37半径3.0m。根据坝头高度砌筑2~3层台阶,每阶高度0.5~1.0m,宽1.0~2.0m,坡比1:2。
坝身原结构分为抛石填筑和土工布包砂两种,LL32、LL33坝身为抛石结构,LL34~LL37坝身为土工布包河砂。紧邻坝头的坝身护面由干砌石翻修为50cm厚格宾石笼,翻修长度LL32~LL37分别13m(全长)、12.5m(全长)、15m、10m、15m和5m。首先清除表层松动的干砌石护面并清基,然后铺300g/m2土工布,再依次填筑堆石、10cm厚碎石垫层和50cm厚格宾石笼。坝根上、下游岸坡及淘刷坑,均采用40cm厚干砌石+10cm碎石垫层进行翻修或新建。坝身坡脚新建1m×1m格宾石笼护脚。坝身顶面坝根斜向坝头的纵坡为3%。
参考文献
[1] GB 50286-2013,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
[2] SL274-2001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
【关键词】智慧城市;唐山陶瓷产业;公共服务体系
陶瓷产业作为唐山重点的优势产业,在唐山,各类大、中、小型陶瓷生产企业众多,产业链相对完整,在全国陶瓷行业有很大的影响力。但其中部分陶瓷产业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缺少创新精神,产品一般很单一,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没什么改进,显然是跟不上科技飞速发展节奏的。在唐山建设智慧城市的同时,也应该通过利用智慧资源以促进整体陶瓷产业的加速发展。因此,建设陶瓷产业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对改善唐山陶瓷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培养其竞争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
第一,陶瓷产业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将为唐山产业陶瓷产业全链条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支持。集合产业优势资源,为陶瓷企业节省大量的研发费用;培育创新科技企业,增强唐山陶瓷企业在全国陶瓷市场中的竞争力;为陶瓷企业提供整个产业链的信息,预防陶瓷产品的重复研发,并推广高新陶瓷产品;整合陶瓷产业中的人才、科技资源,为陶瓷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促使政府职能部门建立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使政府服务地方产业的水平上一个新台阶。通过陶瓷产业公共服务体系,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方便和快捷的为陶瓷经营者办理各项业务;也可以通过服务体系尽快了解陶瓷企业的需求,以便于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产业发展。
第三,陶瓷产业公共服务体系代表的是唐山陶瓷产业的发展状况,是对外宣传树立我省陶瓷产业良好形象的打好时机。陶瓷行业的投资者和知名陶瓷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来了解唐山陶瓷行业,对招商引资、企业融资大有好处。公共服务体系为唐山陶瓷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和差异化服务,陶瓷企业可以使用公共服务体系发展自己,并可以通过公共网络服务平台进行产品销售,扩大其产品销售的渠道。通过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扩大唐山陶瓷产业的影响力,使广大消费者了解唐山陶瓷,助力唐山陶瓷走向世界。
二、陶瓷产业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一)建设信息平台,提供陶瓷产业创新公共服务网络服务
以陶瓷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着力推动陶瓷产业的信息化发展。应该以陶瓷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创新创业基础,建设成为全方位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和产业信息中心。陶瓷产业创新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应提供一下六个方面的服务,第一,提供陶瓷企业产品网络推广和宣传、销售服务。第二,提供先进陶瓷生产技术培训、咨询服务。第三,提供陶瓷行业专业技术人才交流服务。第四,提供陶瓷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服务。第五,提供陶瓷产业相关信息服务。第六,提供陶瓷技术的应用服务。平台建成后,在政府主导下,鼓励陶瓷生产和销售企业、科技中介单位、微商以及大型网络电商产于进来,并为各种产品、科技成果交易提供服务。在平台建设和运行期间,应注重为陶瓷企业培育一批网络建设专业人员,有针对性的为大、中、小型陶瓷企业进行定期的网络指导服务。
陶瓷产业创新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将成为陶瓷先进科学技术研发、信息资源聚集、陶瓷行业企业合作交流、优秀行业人才交流、培育的信息平台。把唐山陶瓷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网络平台,将支撑引领唐山市陶瓷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提高科技服务质量,完善的技术创新服务
逐步建成完善的知识创新体系和产品研发体系,形成完善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为各类陶瓷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并通过政府实施的公共科技服务,培育出一批陶瓷创新科技名牌企业。优化科技服务质量,带动陶瓷产业集群发展。陶瓷产业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应以全面提高先进陶瓷产业技术水平为目标,与国际先进陶瓷科技接轨,开发具有先进生产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发挥唐山陶瓷产业优势。
(三)整合资源,营造陶瓷企业创新发展的软环境
整合陶瓷产业相关资源,将相关陶瓷企业、陶瓷技术研究机构以及高等院校统筹规划的联合起来,为唐山陶瓷产业发展营造科技发展的软环境。把技术创新放在公共服务的首位,统筹部署,利用高等院校智力资源进行科技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为陶瓷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人力资源;发挥陶瓷技术研究机构的作用,进行先进生产技术产业化应用研究;集聚具有科技优势的陶瓷企业进行科技转化,生产出代表现代科技水平的陶瓷新产品。通过营造陶瓷企业创新发展的软环境,使唐山的产业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在河北省乃至全国发挥创新的示范作用。整合陶瓷产业链资源,使原材料生产企业、陶瓷技术研发部门、陶瓷产品生产企业、陶瓷产品销售企业相互联系和协调,各个产业环节相互配合,共同创新发展,形成产业集群,从而带动整个陶瓷产业发展,并全面提高唐山陶瓷产业整体水平。
(四)政府主导,助力唐山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
唐山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政府主导建设的,目前已经聚集了大量陶瓷业界优秀创新人才。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加大扶植力度,将创意产业园区建成集科技人才聚集、技术研发推广、知名陶瓷企业经营示范、陶瓷科学技术成果、经典陶瓷产品展示、陶瓷从业人才创新创业等公共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
关键词:山体爆破、台阶作业、围区填方、质量管控、安全文明施工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in mining extraction from top to bottom, and the step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gional points principle, filling area from close to the far parti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rder for construction. Eventually the mountain slope excavation of smooth blasting, on the slope surface bump size don't conform to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si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hammer undertake repairing cut, artificial cooperate, make the slope was and slope surface flatness comply with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Keywords: mountain blasting, steps assignments, reclaimed area fill, quality control, safety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20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述
1)工程名称:奉化市红胜海塘围区填方工程,位于浙江省奉化市莼湖镇。
2)建设单位:奉化市红胜海塘续建工程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3)建设规模:填方、爆破700万吨,包括:填方工程(山体爆破、运输、填方及填方压实工程)、管理用房、地磅房工程、临时道路工程。
4)质量等级要求:达到国家《爆破安全规程》要求。
5)施工总工期:240日历天。
6)工程特点:工程量大、工期紧、爆破环境较好;运输车辆须跨越既有莼桐公路,施工干扰大,交通安全是重点。
二、编制原则
在充分理解业主及其招标文件和合同文件对该项工程具体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我公司的业绩、信誉、管理、资质等方面的优势,以及我公司的技术实力、施工机械 、管理能力等各方面条件,并结合奉化地区土石方工程的特点,编制本“施组”。编写时对工期、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施工进度计划、主要技术方案及措施、安全文明施工等诸多方面做了充分研究和说明,本“施组”根据计划工期,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的整体达标。
三、施工总体部署
3.1、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本工程实行项目法管理,在施工现场成立奉化市红胜海塘围区填方工程项目经理部。派遣具有丰富施工管理经验的管理、技术人员组建强有力的项目班子,全权代表公司负责本工程的实施,全面履行合同责任和义务,严格按项目管理方法进行施工管理。项目经理部设在海塘围区Ⅲ标废弃料场内。经理部下设工程管理部、安全质量部、机械物质部、财务后勤及综合办公室五个主要职能部门。拟投入一个爆破作业队、一个挖运作业队、一个填方作业队、一个综合作业队和设备维修车间参与本项目施工。
3.2、施工队伍及任务划分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便于施工组织管理,计划投入一个爆破作业队、一个挖运作业队、一个填方作业队、一个综合作业队和设备维修车间参与本项目施工。任务划分如下:
爆破作业队:负责山体爆破作业及大块二次解小,配合挖运作业队修筑上山施工便道。
挖运作业队:负责山体清表,土石方挖装、运输,临时施工便道修筑。
填方作业队:负责填方区填料的填筑、推平、压实、场地平整等。
综合作业队:负责运输道路维护、道口安全防护、车辆过磅、机械设备加油等辅助工作。
设备维修车间:负责所有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
3.3、总体施工方案
采掘施工本着从上到下分区域、台阶施工的原则;填筑区按照从近至远分区段顺序进行施工,主要目的是安全、高效、迅速,满足日产的要求。部分方案根据以后业主征地范围的变化另作调整,根据业主提供最新征地范围地图,地形最高开采标高为+213.58米,以最低开采标高15米为底界,采用垂直高度均为15米为一级台阶,采场设+195m、+180 m、+165 m、+150 m、+135 m、+120 m、+105 m、+90 m、+75 m、+60 m、+45 m、+30 m、+15 m各梯段台阶(+165m以上削顶剥离处理),以采区运输干线修筑通至相应的设计台阶作业面,进行整修台阶工作面后使用钻爆、挖装、运输、推平碾压平行流水式作业,从高到低逐层推进垂直开采工艺进行施工;根据开拓布置,+165m及其以上水平,采场分散、面积小、分层储量少,采用组合台阶开采,把上部台阶爆下的矿岩,用挖掘机或装载机转载倒堆,在采场中西部倒堆至+165m平台,在采场中南部倒堆至+105m平台,自上述平台再集中铲装、运输至采场外。根据业主要求基建期按照《开发利用方案》各梯段开拓山体各开段沟、主运输干道、各作业台阶为主,为持续生产期计划生产能力的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施工准备:主要包括路线控制导线点、水准基点复测;对施工范围内的地质、水文、障碍物、文物古迹及地上、地下的管线等进行调查;临时防、排水设置;修建料场内、外临时道路;项目部驻地、地磅房、加油站、炸药库等临建设施建设;爆破方案审批等。
表层清理:对施工范围内表层的树木、草皮、杂物等非适用材料,按有关规定,采用挖掘机直接挖装进行清理及掘除,自卸汽车运输至开采设计指定临时堆土场堆放,供后期覆土回填和边坡绿化使用。如为填方区,需要进行填前碾压。
土石方开挖:土方,采用挖掘机直接挖装,自卸气车运输;石方采用自上而下分台阶竖向开采,开采高度一般控制在15米以下,液压或高风压钻机钻孔,中深孔或浅孔爆破,破碎锤减小,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接近边坡部分采用光面或预裂爆破。
围区填方:采用分层填筑分层碾压,推土机推平,重型压路机压实方法。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置填方路线,做好土石方的合理调配。
边坡整修:山体最终边坡采用光面爆破开挖后,对边坡面凹凸尺寸不符合有关规定的部位,应用破碎锤进行修凿,人工配合,使坡率和坡面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边坡上每阶的碎落台必须按设计图做足,修凿平整,以确保岩体稳定。
3.4质量保证体系
项目经理部成立工程质量领导组,项目经理任组长,全面负责质量管理工作。项目经理部配备专职质检人员,作业队设专职质检员,工班设兼职质检人员。其职责是:制定工程质量目标,并组织实施、指导监督检查和处理施工过程存在问题;定期召开工程质量工作会议;组织检查评比,总结交流创优经验,决定奖惩事项;领导小组成员按质量目标分解的具体项目,各施其职,各负其责,保证各项指标的如期实现。
各作业队相应成立工程质量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是:根据项目部制定的质量目标和创优规划,进行具体质量目标分解,并组织实施,做好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交验阶段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工作。项目部与各施工作业队签订质量责任状,各级质量管理人员分工负责,互相协调,层层落实职能和责任,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保证质量保证体系正常运作和发挥保障作用。
3.5、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建立安全保证体系,成立安全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安全员任副组长。项目部设置专职安全员,各作业队设置一名兼职安全员。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安全检查,发现事故苗头,及时分析原因,及时组织处理,把各种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专职和兼职安全员要有职有责,大胆开展安全监督工作,行使好安全生产否决权。施工过程,无论是专职安全员还是兼职安全员,都有权随时制止违章作业行为。对于安全事故的处理,必须严格执行“四不放过”的原则。
3.6、文明施工保证体系
关键词系杆拱 钢管桩 支架方案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bundant south tangshan zhang tang railway ZTSG - 7 mark cross karatsu canal bridge bowstring arch bridge in situ box girder support scheme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canal of geology, hydrology, water depth and th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other factors, to support and support base type selection and layout.
Key words Bowstring arch bridge ;Steel pipe pile ;Support scheme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概述
张唐铁路ZTSG-7标在唐山市丰南区内跨唐津运河特大桥,起讫里程为IDK457+284.79至IDK460+524.56,全长3239.77m,共计100跨。其中主跨63#~64#跨上部结构设计采用1-96m系杆拱,跨越唐津运河。系杆拱梁全长100m,计算跨度96m,为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单箱三室结构,跨径为96m,与河道夹角45度。系梁设计为单箱三室截面,梁宽13.8m、梁高2.5m。底板厚度35cm,顶板厚度35cm,边腹板厚度90cm,中腹板厚度40cm。设计为先梁后拱,箱梁采用支架法现浇浇工艺施工。梁体截面如下: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唐津运河河道宽100米,水面宽70米,大桥63#和64#两主墩均位于唐津运河陆域和水域的交界处,现浇梁支架均位于河水中,本河段位于4A级旅游景区, “五一”和“十一”旅游黄金周内要求游艇通过。
2 水文及地质条件
水位情况:洪水位+1.5m;一般情况下水位+0.7m;船舶通航引起的浪高为0.5m;计算时水位按+1.2m。
河床底标高:-2.0m。
水深情况:洪水位水深――3.5m;一般情况下水深――2.7m;船舶通航水深为1.2m
地质情况:
桥址区为第四系全线统冲洪积层淤泥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砂类土。勘测期间地下水埋深3.1-5.9m。水位季节变化幅度2-3m左右。桥址区地下水无侵蚀;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氯盐侵蚀性,氯盐环境作用等级为L1。
桥址区上部地层存在淤泥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软土层。主跨下地质情况见下图
3地震资料及最大冻结深度
抗
4系梁支架施工设计方案
根据设计要求,提篮拱施工采用现浇成型法。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唐津运河通航要求,施工支架设计考虑在主跨下设置现浇支架。支架基础采用钢管桩,钢管支墩均采用Φ630×10mm钢管桩受力,横桥向6根钢管双排设置,轴心布设对应箱梁两边腹板、中腹板及底板位置,尤其箱梁两侧2.2m位置处需承受钢管混凝土拱肋及其下支架的荷载,必须加强支撑。同时为了增强支架的横向稳定性,钢管之间纵、横、斜向采用[16槽钢连接;钢管柱顶铺设I63c工字钢垫梁,工字钢肋部加焊10mm厚钢板,工字钢之间用钢板焊接连接形成整体,工字钢上部放置砂箱;根据系梁具体结构形式,纵梁采用型加强军用梁。布置单层军用梁24片,侧模采用满堂碗扣支架进行支撑。结合通航要求,中间一孔设置16.48米,其余为12.48米,支架共设7孔(3*12.48+1*16.48+3*12.48)。两端实体段纵桥向设2排φ630×8mm的钢管作为支撑柱,每排9根,共计18根。钢管柱上均设置三根I63c工字钢合焊作为纵向分配梁,同时管柱之间上下纵横之间均以[20的槽钢作为剪刀撑,加强连接。工字钢分配纵梁上横桥向布设[14a 槽钢,间距30cm,作为分配横梁,其上均匀铺设10×10cm方木,间距20cm支撑底板。管柱与分配纵梁工字钢及槽钢剪刀撑之间均焊接相连,组成整体刚性框架结构,增强整体受力性能。
4.1 钢管桩的施工
临时支墩基础施工完成,经验收合格后,开始进行钢管桩的的安装与打插。钢管桩采用分节安装,为便于施工钢管加工为每段长12米、6米和3米。12米长的首节钢管底部焊接2+2cm厚的的钢板(接头法兰),使基础受力均匀;最顶部的钢管在钢管顶部焊接2cm厚的的钢板(牛腿),以便于与上部结构连接并使钢管受力均匀。在钢管桩安装前,首先要用全站仪对平面控制点进行精确放样,在调整的垂直度后进行安装或打插。随着高度增加,依次使用6米和3米长的钢管节段,钢管各节段间采用M20高强螺栓连接。
钢管桩顶部牛腿下设置钢抱箍,钢抱箍四周焊接横、纵、斜向联系分别与周围钢管桩连接,以增强整体稳定性,联系采用[16槽钢。施工过程中,边安装钢管边设置联系,钢管的自由长度不得超过10m。
1-96m系杆拱跨河段钢管桩施工采用浮吊,两侧1-64m系杆拱位置钢管桩施工采用轮胎式起重机吊装。
钢管安装时要严格控制钢管的垂直度,控制其倾斜度小于0.1%。钢管顶部安装牛腿与顶部横向贝雷片垫梁之间要连接牢固,以增强钢管的横向和纵向稳定性。
4.2 支架的搭设
钢管桩安装和打插完成,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上部支架的施工。Φ630mm钢管桩和Φ830mm钢管桩上部垫梁采用63c工字钢;垫梁与钢管桩间采用焊接连接。在垫梁上放置砂箱,便于后期支架拆除;砂箱上铺设型加强军用梁作为纵梁,支架与垫梁之间用[16槽钢加固。根据系梁具体结构布置,军用梁支架采用单层24片。支架的初步拼装长度可以在综合考虑场地和起吊设备的起吊能力后确定。支架安装时要考虑下部结构的均匀受力,不得发生较大的偏心受压的情况。军用梁支架之间用90支撑架连接,钢销处可加设一组加劲杆件,跨度与跨度之间的军用梁不得连接,防止下部基础受力过大。系梁底板位置型加强军用梁支架二拼、三拼及四拼段间距为8cm,采用套管螺栓连接。吊装作业必须有专人指挥,起吊和下落过程必须平稳,避免对立住等结构造成冲击,确保安全。
支架搭设完成后,上部铺设I16工字钢作为分布横梁,按纵桥向间距30cm布置。工字钢上面铺设2+2cm的竹胶板作为底模。
支架与上部的横梁之间用U型卡扣住,使整个支架联成整体。
支架的施工按照《跨唐津运河特大桥系杆拱系梁施工支架横断图》进行。
4.3 钢管支架的检算
强度检算:强度检算时,荷载需考虑支架自重、模板自重、梁体自重、施工荷载、混凝土浇筑时的冲击荷载以及基础的沉降等。
刚度检算:主要包括两方面即单个构件的刚度检算和整体刚度检算。单个构件的刚度检算和整体刚度检算相互协调,否则容易造成梁体局部平整度不满足要求。
整体稳定检算:支架在顺桥向通常稳定性较好,因此稳定性只检算横桥向的稳定。稳定性检算时,考虑模板和支架的迎风面积、支架高度、计算风压、风力系数及施工中的的水平力和竖向力的影响。
考虑到工期要求及现场材料组织情况,支架进行满载预压试验,采用水箱对基础进行等荷载预压,以消除基础沉降。最后通过计算和结合类似支架结构施工经验,将支架跨中标高预抬10~15mm,墩顶处预抬5mm,以抵消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支架各构件之间的非弹性变形和支架本身的弹性变形值。支架结构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对支架的承载力及局部稳定性和整体稳定性必须进行检算。支架设计检算应考虑以下荷载:梁体、模板、支架的重量;施工荷载;风荷载。支架杆件应力安全系数应大于1.3,稳定性安全系数应大于1.5。
支架基础必须具有足够承载力,不得出现不均匀沉降。
支架设计形式、安全措施、预留净空等必须取得河道管理等相关部门的同意。支架基础钢管桩施工前,必须与地方相关部门取得联系,搞清桥下的管、线等情况。支架安装采用人工配合吊车进行吊装,支架安装结束,应经过详细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模板安装。
5 结束语
系杆拱现浇梁采用支架法施工,支架设计方案紧密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确认支架方案技术可行、安全可靠。唐津运河特大桥的支架设计方案充分体现了施工方案的有效性和经济性,跨唐津运河特大桥工期紧张,地处特殊,该钢管桩支架方案既能保证工程质量,又能保证工期,为工程如期正常进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TB 10002.5―2005 J464―2005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