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范文

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精选(十四篇)

时间:2023-09-18 16:37:17

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

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精选篇1

关键词:货币资金;时间价值;产生根源

货币的时间价值也称资金的时间价值,是经济及财务管理学科的重要理论之一,指不同时点上数量相等的货币资金的实际价值不等。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包含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减少,即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货币资金比未来等量的货币资金具有更高的价值。

货币时间价值的客观存在不仅在理论界得到了公认,而且其产生的作用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现实生活。众所周知,20年前的100元钱和现在的100元钱的购买力显然不同。因此,掌握货币时间价值规律,研究其产生的根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当前理论界对货币时间价值根源的几种解释

对于货币时间价值产生的根源,理论界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研究,也存在不同的认识,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种:

1.认为货币资金周转使用后产生增值是货币时间价值产生的根源。

此种观点认为,货币资金被当做资本进行投资时,通过资本运动形式进入到生产领域,从而创造出了价值。通过资本循环运动最终使原来的货币资金产生了增值,这就是货币时间价值产生的根源。

2.认为通货膨胀的存在是货币时间价值产生的根源。

此种理论的主要观点是,通货膨胀使货币的购买力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量的货币所包含的价值在减少。因此,要保持货币原来的购买力应该使其增值。这种由通货膨胀导致的货币购买力下降,客观上要求货币保持购买力的内生动力是货币具有时间价值的根源。

3.认为机会成本的存在是货币时间价值产生的根源。

此种观点认为,货币的持有者推迟了消费,而将货币用于了其它用途。对于货币持有者的这种推迟消费的行为应该给予补偿,推迟消费的时间越长,应该给予的补偿就越多。因此,这种补偿客观上要求货币应该增值。这就是产生货币时间价值的根源。

二、当前货币时间价值根源理论的局限性

货币时间价值存在的根源确实比较复杂,再加之受到客观研究条件的限制,上述理论再解析货币时间价值根源问题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资金周转使用后产生增值是资本保值增值属性的内在要求,只是其时间价值在经济意义上的体现,而不是货币产生时间价值的根源。这种理论认为,货币只有通过资本循环运动才会产生增值,即才具有时间价值;储存起来或者没有参与使用的货币是不具有时间价值的。很显然,在广义的经济生活中,所有的货币都具有时间价值,因为存在家里的现金要贬值,就恰恰证明存在家中的现金具有时间价值。因此,参与资本运动的货币才具有时间价值是具有局限性的。

2.认为通货膨胀是货币时间价值的根源也是不完善的。通货膨胀和货币时间价值一样,只是现象不是本质,其原因是包括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内的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现代信用社会,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在某些时期,相对范围内,通货膨胀是负的,或者说是通货紧缩状态,而货币的时间价值是不能反向的。因此,通货膨胀不是货币时间价值产生的根源。

3.资金的机会成本在经济学上一般指的是因资金用于了某种用途而放弃的其它用途,而在放弃的用途中起最大作用的用途带来的价值就是其机会成本。很显然,按照机会成本的定义,货币资金因用于某项投资后而放弃的其它投资带来的收益就是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的根源是不合理的。因为,货币用于了投资等其它非消费用途,从而推迟消费,就产生了推迟消费的机会成本,导致了时间价值,显然是不具有说服力的。可见,机会成本可能是影响货币时间价值的一个因素,甚至可以理解为,机会成本是货币的时间价值的组成部分,而不是时间价值产生的根源。

三、货币时间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及衡量

从量的规定性来看,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可以理解为资金的社会平均使用价格,是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社会平均资金的利润率,表现为利息率。马克思对利息的来源和本质问题做过深入的研究。他的主要观点是:利息以货币转化为货币资本以及货币资本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为前提条件。利息来源于利润,利息的本质同利润一样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态。因此,从形式上看,利息率是借贷资本的价格,也就是说,利息率是货币时间价值的外在表现。因此,在忽略通货膨胀及风险的条件下,通常以利息率来衡量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

四、对货币时间价值根源的再认识

讨论货币时间价值,追溯其源头,笔者认为货币时间价值形成的根源主要是生产力的发展,即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正是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才使货币产生了时间价值。

1.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总财富增加。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社会总财富的增长客观上要求单位货币包含的价值含量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提高。而当货币供给量随着社会财富量同比增长时,单位货币包含的价值量虽然没有变化,但是其对于微观个体的购买力相对下降,这就客观上要求其增值,以保持其相同的购买力,于是产生了货币时间价值。

2.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同一产品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缩短,一定单位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增加,其对应的单位货币所包含的价值也就增加。比如,原来生产A产品需要2小时,设与2小时对应的货币为1元钱。当社会生产力提高后,生产A产品需要1小时,那么1小时计应对应2元钱,即2小时对应4元钱。因此,货币产生了时间价值。

3.生产力发展,经济社会不断进步,人类消耗的必要物质财富所占比例不断降低,可支配的社会总财富就以加速度递增并积累,使与之匹配的货币总量不断增加,为保持单位货币的价值含量不变,客观上要求货币增值,这一点也就是马克思对资本的本质属性的解释。

综上所诉,货币时间价值产生的根源是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所致。因此,客观理性的认识货币时间价值产生的根源,有助于更好的研究和制定货币政策,完善货币制度;为利用货币时间价值规律指导现实生产生活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郭晓晶等.金融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谢利人等.财政与金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精选篇2

关键词:货币时间价值;财务管理;长期投资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

一、货币的时间价值

货币时间价值指的是在不同时间点,一定量的货币价值量上的差额。这个差额是因为时间引起的,也就是一笔资金的未来的某个时间点价值低于当前同等数量资金的价值,或者因时间推移资金产生了增值,这种资金的周转和循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实现。如企业资金循环和周转的起点就是投入一定量的货币,购买所需资源,然后生产出产品,产品出售后得到的货币量会大于最初投入的货币量,以此实现的货币增值就是货币的时间价值。这是一种客观的经济规律,而每进行一次循环和周转,资金就增加一定价值。循环次数越多,增值的空间就越大。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周转循环中,货币的总量以几何级数递增,因而获得时间价值。

二、货币时间价值产生原因

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利用社会资源,而利用社会资源生产出来的社会产品的总和构成社会财富。由于社会资源的稀缺性,且机会成本和通货膨胀的存在,使得当前物品的价值比起未来的物品的价值要高,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的一单位货币购买力小于现在的一单位货币购买力。从货币经济学角度看,货币体现了商品价值。当前的货币用来交换当前的商品,而未来的货币用来交换未来的商品。因此,当前货币的价值要高于将来货币的资本价值。我们可以使用市场利息率来反映稀缺的社会资源和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也可以用来衡量货币的时间价值[1]。

三、货币时间价值在长期投资中的应用

1.正确理解货币的时间价值

在把握货币时间价值的内涵时,有两点需要我们注意:首先,货币时间价值。货币时间价值指的是没有通货膨胀和风险的情况下的平均利润率。如果通胀和风险确实存在,我们必须把它们纳入考量中。其次,资本在不同的时间点的价值也不同,资本的收支要换算成同一时间点,才可以进行对比和计算。为此,我们不能直接将不同时间点的货币拿来对比,而应当把它们折算同一时间点以便计算。例如,您准备投资一家钢铁厂,如果马上开发可以获利30万元,若5年后投资,则可以获得50万利润。那么您应该选择哪个时间点投资?有的主张5年后开发。因为50万显然高于30万,有人则认为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增加。即,如果马上投资获得30万,继而把这30万投资其他领域,若社会的平均资本利润率为15%,那么5年30万就变成60万[30×1.155=60万]。利润显然比50万大。这样把货币的时间价值纳入计算后,利润进一步增加了。如果不考虑这一价值,虽然钢铁厂的投资仍然有收益,但显然不是最合理的。

2.正确运用货币的时间价值

新会计准则规定,应当先确定持有到期投资的初始成本的实际利率,才能确定初始成本,按照这一利率对资产的折价或溢价进行摊销,确认投资收益。这种根据实际利率来计算成本的方法,体现了货币的时间价值。由于企业的长期债券和其他持有到期投资,是按照票面的利率来计算每期到期本金和利息,来计算未来现金的流入量。按照上文确认货币价值的原则,企业该项投资的初始成本应该等于现金流贴现的总和。企业评估该项投资价值所使用的方法是收益法。从财务角度看,企业实际持有到期投资的收益,就是货币的时间价值。按照这一方法确定实际利率并计算投资收益,充分体现了货币的时间价值[2]。

3.充分重视货币的时间价值

在货币时间价值投入和决策中,货币时间价值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个人进行投资,还是企业作出的投资决定,货币时间价值都是一个基本经济要素。我们在作出长期投资的决定时,首先要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重视这一价值,牢记其价值理念,方能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3]。如果作出长期投资的是个人,则要熟练掌握计算货币时间价值的方法,即把不同时间点的货币换算为同一时间点。必须要弄清货币的投入是在哪个时间点。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要留意货币时间价值对货币投资产生的影响。对企业而言,除了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财务专员,还要配备一些效率高、能力强、有敏锐市场洞察力的调查人员,搜集投资所需的相关资料,加以整理,以便决策者通过周密和全面的考察后,作出准确、科学的判断,制定可行的方案[4]。此外,在实施投资决策后,企业可以对决策的成效进行跟踪,及时调整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当然,长期投资的决策,并不仅仅是货币时间价值一个因素决定的,企业还要考虑国家法律法规、政府政策和自身的条件。

四、结语

在企业和个人长期投资中使用货币时间价值,有两方面意义:一是长期投资更能反映货币时间价值的本质特征,二是在确定资产价值时,把货币的时间价值纳入考虑,并进行贴现,所得值往往比没有纳入考虑要低,这更符合谨慎的原则。掌握并且熟练运用资金时间价值理论,对于企业更加科学合理地使用资金是大有益处的,企业所有资产只有运作起来才可能作为资金实现其时间价值,而闲置的资产无论是流动资产还是固定资产,都不可能创造时间价值,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逐渐贬值。明确这个观念就可以督促企业管理者节约使用资金,充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充分实现资金时间价值,使资金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获取最大价值。 因此在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以及长期投资方案评价中,资金时间价值就是最重要的依据,同样,一个企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肯定会赚得比原始投资额要多的资金,企业必须好好地利用这笔资金,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一个好的投资项目将资金投入进去,让它进入生产流通活动中,发生增值。

参考文献:

[1]牛海霞.关于货币时间价值在企业管理中运用的探讨[J].现代商业,2009(33).

[2]程明.货币时间价值在理财投资中的作用[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8(01).

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精选篇3

货币时间价值是一个十分重要又很容易被忽略的概念,它是广泛客观的存在并贯穿于企业经营、投资、筹资活动的始末。对于企业而言,凡是涉及到货币易的事项都需要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对于个人,合理的利用货币时间价值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本文从基本理论入手,推陈出新,阐述了货币时间价值的多种表现形式,并探讨了它在生产经营活动、投资筹集活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关键词】

货币时间价值;表现;实际应用

不论企业的规模大小、经营好坏,货币的时间价值会一直伴随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在制定决策、选择投资、估算收益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也是企业管理者进行投资管理时所必须考虑的因素。本文就结合货币时间价值的理论概念以及其多年来对企业的影响,重新探究其客观存在的本质,产生增值的原因以及其在多方面的实际广泛应用。

1626年9月11日荷属美洲新尼德兰省总督Peter Minuit花了大约24美元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下了曼哈顿岛。这被认为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合算的投资。然而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进行思考,倘若当时的印第安人用这24美元进行投资,按70%(美国近70年股市的平均收益率)的报酬率来计算,早在2000年该项资产就已经变成2380000亿美元,远远超过曼哈顿岛的价值。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复利”的魅力,这也告诉我们,钱,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价值的变化。

一、货币时间价值理论基础

西方有诸多关于货币时间价值的说法,其中主流说法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就必须推迟所消费的耐心应当获得的收益,而这项收益与推迟的时间呈正比,把单位时间该项收益对投资的百分比称为时间价值。”以上观点只是描述了货币价值随时间变化的一些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解释清楚货币时间价值的本质含义。时间价值不可能是由时间凭空创造的,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了解到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真正的价值,而货币时间价值就是在资金的运转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由工人劳动创造出来的。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我们将1元钱存入银行,此时的年利率为0.35%,那么一年之后原来投资的1元钱就有了1.0035元的价值,用相对数字来衡量的话,即货币价值增长了0.35%。我们可以类比期初存入货币的投资行为,货币一经投入便进入了企业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企业用投入的资金购买原材料、劳动力等资源,利用自身技术生产新产品,然后卖出产品获得大于成本的收益,也就是说企业可以获得大于期初投入的货币量,这部分差额即为初始投入资金在一次资金循环过程中增加的价值。

不同类型的企业,参差不齐的技术,变幻莫测的环境,诸多主客观因素使得资金的循环周期大相径庭,每完成一次周转增加的货币量也不相同,但是货币都呈现增加趋势,周转次数越多增加的价值也就越大。据有关数据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总量在循环周转中呈几何级数增长。

由于时间价值的存在,我们不能主观的猜想现在的1元钱与若干年后1元钱的经济效用是否相等,它们必须折算到同一时间才可以进行直接比较。所以货币时间价值理论有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终值和现值,终值是指未来的本息和的价值,而现值是指折算到当下的货币价值。

二、货币时间价值的表现

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经过时间推移的货币投资和再投资之间所增加的价值。因此增值即为货币时间价值的表现。货币时间价值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绝对数和相对数。

(一)绝对数形式

绝对数是对增加的货币量的衡量也就是利息,从本质上来看,是使用货币的机会成本。如某企业3年前作为优先股股东投资一项目,投资额为100万,现在由于种种原因打算转让股权,并获得收益180万,则该企业初始投资100万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为80万。

(二)相对数形式

相对数是增值与原始货币量的比值也就是利率,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指的是不考虑通货膨胀和风险情况下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依旧按照上面的例子,不考虑通货膨胀和风险对收益的影响,则100万货币资金的货币时间价值为80%。

(三)其他形式

1.初始投入货币量

由货币时间价值基本含义可知,在一定假设条件下,时间价值与与初始投入资本数额呈正比,即期初投入越多期末所获收益相较投入少的就会越多。

2.循环周期时间长度

资金的时间价值是在循环周转过程中经历一定的时间推移所实现的。相比于同时期同等收益率的货币资金,循环周期越长,其每完成一次周转所获得的收益就越高。

不论是资金时间价值的传统表现形式,还是再研究发现的侧面反映增值的指标,都能够较好的反映资金价值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加的现象。而后两种形式相比较而言更需要经验数据,如平均周转时间、投资者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等。

三、货币时间价值的实际应用

(一)货币时间价值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1.经营活动

企业的经营活动涉及到企业正常运营过程中的方方面面,而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也体现在很多方面。

目前在购买大型设备、昂贵产品时十分流行的分期付款,要求购买者在未来的一定期限内分成若干次进行还款,这就要求企业经营者在制定该项决策时充分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在未来付款期内为企业带来的机会成本,从而在原有总额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再进行分期偿还。企业在固定资产更新或维修方面进行选择时就必须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为更新资产当年需要花费大量资金,但可能在之后年限内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使当年花费的资金在未来取得的收益远远大于它的时间价值,而维修设备当年花费较少,但日后需要频繁维修而且使用时间十分有限,因此决、策者需要在考虑时间价值的基础上对两种方案进行比较,选择成本最低者。

除了以上提到的,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应收应付、股利分红、存货管理、委托代销、企业兼并收购等方面都需要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尽可能使其在周转过程中发挥最大经济效益。

2.投资活动

企业拥有足够的资金时就会进行投资,以期获得更大的收益。但是不同时间同一资产的价值并不一定相同,考虑到资金时间价值的影响,在进行投资决策前一定要将两项金额折合到同一时点进行比较,从而做出投资决策。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以各期现金净流量为基础,相比于利润指标,现金流更能反映企业真实可用的资金状况,排除了权责发生制中只是账面发生变化而没有收到真实现金的情况,不仅如此现金流也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方面的影响,因此现金流更能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而为管理者比较不同时点资金价值、做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3.筹资活动

充足的资金是企业进行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必备前提,通过合理的方式筹集资金并用于能够制造更高收益的地方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常见的筹资方式有向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而货币的时间价值在其中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银行贷款要求企业在银行规定的期限内还本付息,偿付利息的方式多种多样,可根据企业经营状况进行选择。企业向银行借款的目的是想借用这部分资金投入到自己的经营活动中,赚取高于银行贷款利率的报酬率从而获得收益。也就是说,这部分资金在投入循环周转中获得时间价值如果高于银行利息则说明企业能够获益,否则则赔付损失。

发行债券是指发行人以借贷资金为目的,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投资人要约发行代表一定债权和兑付条件的债券的行为。发行债券按其发行价格的不同分为溢价发行、平价发行、折价发行,目前我国还不允许折价发行。由于货币时间价值对发行价格的影响,企业实际收到的资金价值就会发生变化。比如溢价发行使得企业以高于股票面额的价格发行股票,企业即可以凭借较少的股份筹集到较多的资金,但也有可能使溢出的资金得不到合理的规制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二)货币时间价值在持有至到期股权投资中的应用

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现金流入是按照票面利率计算的每期的利息和到期的本金,那么这些现金流入量的折现之和就应该等于企业投资该项资产的初始价值。会计准则中规定,计算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成本时,应按照它的实际利率进行溢价或者折价的摊销。这就充分体现了货币时间价值对于持有至到期股权投资等长期投资估值的影响。考虑货币货币时间价值之后能够使长期资产的评估值更能反映其本质特征,也相对降低了估算的价值,更符合会计上要求的谨慎性原则。

(三)货币时间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1. 在收入准则中的应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规定: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计入当期损益。实际利率法的应用即表明收入准则中对货币时间价值的应用,将所获得的利息按照实际利率折合。

2.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的应用

引入货币时间价值,进而比较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的值,使得企业能够在同一水平下衡量资产实际价值,从而能够更好的做出比较,客观的判断是否应该进行交换。

3. 在资产减值准则中的应用

货币时间价值理论在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的应用最多,主要体现在“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方面。可收回金额应当按照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在进行比较时充分运用了货币时间价值理论,将未来预期现金流入量折合到现在的时点,在同等外在条件下与其现值进行比较。

参考文献:

[1]徐金山.试述财务管理中的货币时间价值观念[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6

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精选篇4

【关键词】货币时间价值 企业投资 财务管理 投资方式

一、引言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货币时间价值就代表着货币的机会成本,货币时间价值的多与少,直接由货币在使用中周转时间的长短所决定。在经济市场化的大前提之下,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无论是作为市场的买方还是卖方,货币的时间价值都是值得企业决策者在经营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在当下这个时间点,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互联网促使企业需要不断改革,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企业成本居高不下,设备折旧费用逐年增加都使得企业的生存变得越发艰难。企业如何通过科学理性的货币时间价值应用,用以优化自身的资产配置,积极提高企业自身有限资金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货币时间价值的概述

(一)货币时间价值含义

货币时间价值的通俗说法是指在不考虑风险和通货膨胀的情况之下,当前100块钱的价值要大于N(N>1)年之后100块钱的价值。企业投资了100块钱就相当于牺牲了100块钱的当前价值,按牺牲时间以财务管理的角度计算出当前这个牺牲的代价,这个代价就是时间价值。与利息有所区别的是,利息是指某一时间点之后出线的货币增加额,而货币时间价值侧重于说明在这段时间内货币得以产生这个增量的增值过程。前者是一个静态的数量,后者表明了一个增加逐步变化的动态过程。

(二)货币时间价值的作用

货币时间价值是指随着时间的增加,在不考虑投资风险与市场通货膨胀等因素的情况下,货币具有价值累积的时间效应,这表明在货币金额等值的情况下,未来时点的结算货币的价值会比现在时点结算货币的价值大。货币时间价值可通过将未来某时点货币贴现的价值或现在时点的货币折算到未来某时点的价值来进行计算,通过对货币时间价值的比较,判定决策方案是否存在盈利空间,当货币时间价值低于决策方案盈利利润时,决策方案方可施行,即货币时间价值是决策方案可行程度的度量指标,这也成为决定企业长期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条件,对现代公司财务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货币时间价值产生的原因

(一)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

资金每完成一次循环或者周转都需要一些时间,然后货币增加一定的数额,而增加的数额和周转次数成正比。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总量在循环和周转中增大,使得资产和负债具有了时间价值。

(二)资金借贷关系的存在

货币的价值分为其本身的价值和流通价值,而货币持有人以出让货币流通价值而得到补偿就是货币时间价值。

(三)信贷货币制度的存在

由于信贷货币的增加,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在时间推移之中是一种普遍现象。等数额的货币在未来的购买力总是小于现在的购买力,即现在的等数额货币具备未来等数额货币不具备的增值能力。

四、货币时间价值在企业管理决策中的应用

(一)货币时间价值在企业筹资中的应用

企业筹资是指企业主体通过法定的渠道和合法的方式根据企业的自身生产经营状况、对外投资和调整资本结构的需要来获取资金的一种借贷行为。根据借贷资金的到期年限,企业筹资可以分为长期筹资和短期筹资。其中短期筹资由于还贷时间很短,货币时间价值的体现不明朗,但并不是不考虑短期筹资的货币时间价值。而借贷期限越长,货币的时间价值的重要性越明显。然而,要提高企业效益,唯有从成本方面着手,降低单位成本。因此,企业进行筹资目的大多是为了提高企业设备的功率,以减少单位成本,从而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

(二)货币时间价值在企业投资中的应用

由于货币的时间价值是客观存在的,而闲置的货币又是不会产生时间价值的,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导致货币时间价值的流逝,也就是货币随着通货膨胀而贬值。因此,企业为了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就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投资项目将资金投入进去,让它在流通中产生价值,实现货币的增值。企业如何运用这部分资金需要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和项目的具体情况来契合,而项目投资具有长期性和风险收益的不确定性,也就说明投资决策时可以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作为一种衡量的方法。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方法包括现值法、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四种方法。以下简单介绍一下净现值法和现值指数法:

净现值法,净现值(NPV)=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未来现金流出量的现值。若两个项目的投入资金和时间相等,则净现值越大收益越好;反之,则投资收益不好甚至不可行。

现值指数法,现值指数=未来现金流入量/未来现金流出量。若现值指数大于1,则项目可以投资,且现值指数越大投资收益越大;反之,则投资不可行。

为了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决策者常常将多个数值都计算出来,但结果有时会有所不同,其原因在于投资额大小的不同,投资收益的绝对数和相对数有差异。在对几个独立方案做可行性分析时,我们多采用获现值指数法,运用它对独立方案的投资效率进行大小的排序,数值越大效率越高,这样便弥补净现值法不能在几个独立方案之间评价优劣的缺点,而在互斥方案的选择中,则应以净现值为准。而这四个方法都考虑时间价值,让不同时间点的资金流量具有可比性,相对真实地反映出不同时期的投资对盈利的不同影响。所以,这四个方法也是我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较为常用的方法。

由此可见,货币时间价值在投资决策中分析多个项目的分别投资情况,对企业的稳健、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企业的长期投资项目中,对货币时间价值的考核更是不可缺少。其必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规避投资行为中的决策性风险。投资伴随着风险,货币时间价值作为企业规避风险的一个重要途径,帮助企业通过甄别项目的投资效益来达到保值甚至高收益的目标。

2.实现资金效益理论值的最大化。通过对多个项目理性化的科学分析,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企业投资资金的合理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3.维系企业稳定持续化的发展。其实货币时间价值不仅在企业的投资项目和筹资运转之中发挥着作用,在成本控制、经营管理和战略发展等多个方面也有着同样的作用,对不同时间的资金进行对比来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和项目达到预期的利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货币时间价值应用的注意事项

货币时间价值作为衡量决策方案可行成都的度量指标,其应用也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投资市场风险、市场通货膨胀以及时间限制等因素。投资过程中,都会一定程度损失可能,所以收益和风险是并存。这些都是需要决策者应该考虑的。

五、结束语

随着市场化经济的发展,个人或者企业拥有闲置的货币,他们通过出让货币的使用权来获取货币的使用费用;还有一些个人和企业通过金融市场得到货币的支持来投入到有机会获利的项目之中去,同时支付使用货币的成本。这两种经济行为都要对货币时间价值的理论进行应用,投资是个体创造时间价值的过程,而货币时间价值也能够在投资决策的方案中指导投资的进行。本文详细介绍了货币时间价值的理论知识,并着重分析货币时间价值在企业投资应用的重要作用。唯有充分运用货币时间价值才能做出更合适的企业发展战略的规划蓝图,为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化竞争中获得生存空间和发展潜力,为企业谋求最大化的效益。

参考文献

[1]肖竹.货币时间价值在企业财务管理及个人理财中的应用[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8(1):35-37.

[2]夏萍.小议货币时间价值在投资中的应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13(6):51-53.

[3]刘晓梅.在企业投资决策中货币时间价值的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9):78-79.

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精选篇5

关键词:货币时间价值;机会成本;现金流量;风险收益

一、货币时间价值(Time Value of Money)的概念

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增值,也称为资金时间价值。专家给出的定义:货币的时间价值就是指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货币比未来获得的等量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现在的一单位货币与未来的一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之所以不同,是因为要节省现在的一单位货币不消费而改在未来消费,则在未来消费时必须有大于一单位的货币可供消费,作为弥补延迟消费的贴水。

二、货币的时间价值的形式

相对数: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绝对数:即时间价值额是资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带来的真实增值额,即一定数额的资金与时间价值率的乘积。

三、货币时间价值产生的原因

(一)货币时间价值是资源稀缺性的体现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消耗社会资源,现有的社会资源构成现存社会财富,利用这些社会资源创造出来的将来物质和文化产品构成了将来的社会财富,由于社会资源具有稀缺性特征,又能带来更多社会产品,所以现在物品的效用要高于未来物品的效用。在货币经济条件下,货币是商品的价值体现,现在的货币用于支配现在的商品,将来的货币用于支配将来的商品,所以现在货币的价值自然高于未来货币的价值。市场利息率是对平均经济增长和社会资源稀缺性的反映,也是衡量货币时间价值的标准。

(二)货币时间价值是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货币的固有特征

在目前的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是由中央银行基础货币和商业银行体系派生存款共同构成,由于信用货币有增加的趋势,所以货币贬值、通货膨胀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现有货币也总是在价值上高于未来货币。市场利息率是可贷资金状况和通货膨胀水平的反映,反映了货币价值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降低的程度。

(三)货币时间价值是人们认知心理的反映

由于人在认识上的局限性,人们总是对现存事物的感知能力较强,而对未来事物的认识较模糊,结果使人们存在一种普遍的心理就是比较重视现在而忽视未来,现在的货币能够支配现在商品满足人们现实需要,而将来货币只能支配将来商品满足人们将来不确定需要,所以现在单位货币价值要高于未来单位货币的价值,为使人们放弃现在货币及其价值,必须付出一定代价,利息率便是这一代价。

四、货币时间价值在企业中的运用

(一)在筹资中的运用

1.利用权益资本筹资

首先是关于吸收直接投资,由于这种方式不仅可以筹集到资金还可以直接获取投资者的先进技术,所以有利于尽快形成生产能力,这样就可以为企业增加一定的时间价值。但是这种方式的资本成本较高,因为其报酬是根据出资的数额和实现利润的多寡来计算的。其次对于发行股票来说,它没有固定的到期日,是无须偿还永久性的资本,也不需定期支付股利。发行股票可以促进公司长期持续稳定的经营,但不管是普通股还是优先股其筹资成本都很高限制也多,增加了财务负担。最后,关于留存收益。虽然企业可以利用加大留存收益来进行筹资,而且用这种方式还可以减少对股东所支付的股利,但这样会影响到企业今后的外部融资,不利于企长远的发展。

2.利用债务资本筹资

首先,关于长期借款,和其他方式来进行比较长期借款的成本比较低,其利息可以在所得税前列支。而且比起股票、债券来说它的等集速度要快很多,可以较早地使用这些资金来获得收益。它还能根据公司情况提前偿还本息,这样能为企业节省一部分资金,但其不足之处就是筹资的数额有限。其次,对于债券来说有固定的到期日,并须定期支付利息,发行公司必须承担按期付息偿本的义务。但债券的利息也允许在所得税前支付,发行公司可享受扣减所得税的优惠,公司实际负担的债券成本一般要低于股票利息,而且无论发行公司的盈利多少,持券者一般只收取固定的利息,这样增加的收益大于支付的债息额就会增加股东的财富和公司的价值。不论通过何种筹资渠道来进行等资活动,都要为资金所有者因暂时失去其使用价值而付出代价,因而企业不仅要承担相应的资金成本,还要支付一定的利息,这说明不管选择哪种筹资方式都要支付出相应的货币时间价值。由于各种筹资渠道的资金成本是不同的,所以企业为了以较少的资金成本取得所需要的资金,就必须比较不同资金来源的资金成本,并合理进行配置,选出对企业有利的一种或几种筹资方式。当企业要选择通过贷款进行筹资时,由于借款具有到期偿还本息的特点,即受货币时间规律的影响,所以企业必须根据所等资金的用途,使用时间的长短、数额的多少、偿还的条件以及企业财务状况,盈利稳定性等情况来确定借款的数额、用途和期限。这说明在企业确定了适合自己的筹资方式后,仍要根据这些筹资方式的特点和偿还方式认真分析,来最大限度地为企业节省资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可以从多种渠道、用多种方式筹集资金。筹资过程就是对不同筹资方式和筹资来源形成的筹资组合进行分析选择,从中选出资金成本最低的最优筹资方案。

(二)在投资中的运用

货币时间价值更多运用于企业的投资决策中。特别是中长期投资决策中,货币时间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在企业的投资决策中应考虑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机会成本观念

机会成本是指投资决策中,从多种方案中选取最优方案而放弃次优方案所丧失的收益。机会成本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成本”,它不是一种支出或费用,而是失去的收益。这种收益不是实际发生的而是潜在的。机会成本总是针对具体方案的,离开被放弃的方案就无从计量。在财务上,虽然没有实际的现金流发生,但对资源的占用本身也将引起现金流的变化。机会成本与投资选择的多样性和资源的有限性相联系,当存在多种投资机会,而可供使用的资源又是有限的时候,机会成本就一定存在。当考虑机会成本时,往往会使某些看上去有利可图的投资实际上无利可图甚至是亏本的投资。

2.现金流量观念

现金流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投资项目实际收到或付出的现金数。任何一个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都包含三个因素。投资过程的有效期,即现金流量的时间域;发生在各个时刻的现金流量,即每一时刻的现金收入或支出以及平衡不同时点现金流量的资本成本。这三个要素不论缺哪一个都不能成为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投资现金净流量与会计净收益(税后利润)是不相等的,其原因在于前者是按收付实现制计算的,后者是按权责发生制计算的。

3.风险收益均衡观念

一般而言,风险是指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风险是指实现现金流收益对期预期现金流收益的背离。二者的差异即反映了风险。企业风险主要有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类。其中,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筹集资金而给企业预期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尤指企业负债筹资所面临的风险(到期不能还本付息)。此风险源于企业资本利润率与借入资本利息率差额的不确定性和企业资本结构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是由于生产经营的原因给企业预期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包括各种生产和投资活动带来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于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如社会经济是否稳定、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化、通货膨胀程度等都会造成企业销活动的不确定和未来收益的不确定等。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收益以及与之相关的风险而展开。收益越高,风险就可能越大;反而言之,风险越大,潜在的收益就越高。因此,在企业投资管理活动中,要尽可能回避各种风险,降低资金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

五、货币时间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一)货币时间价值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准则中的应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对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做了如下规定: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通常在3年以上)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租赁性质的,固定资产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以资本化的之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摊销金额均应当在信用期内计入当期损益(财务费用)。此外,新会计则还在预计净残值定义别强调了现值,即确定预计净残值时其金额应为其折现值。对预计净残值的重新定义充分考虑到了货币的时间价值,与国际准则保持了一致。新会计准则还规定,对于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在确定其初始成本时,还应考虑弃置费用。弃置费用的金额与其现值通常较大,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即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财务费用。《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中对于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同固定资产准则相关规定相同,均体现了货币时间价值理论。

(二)货币时间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的应用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在商业实质的判断上引入了货币时间价值理论。《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换人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此处货币时间价值理论恰当的引入,使企业能够非常客观的判断自身所从事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在判断上遵循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三)货币时间价值在资产减值准则中的应用

通过解读《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发现,货币时间价值理论在该准则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方面。《资产减值准则》规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回收金额。可收回金额应当按照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按照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中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选择恰当的折现率对其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考虑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使用寿命和折现率等因素。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考虑是主要因素包括:应当以资产的当前状况为基础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不应包括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或现金流出以及与所得税收付有关的现金流量:对通货膨胀因素的考虑应当和折现率相一致;涉及内部转移价格的需求作调整。由以上准则相关规定不难得出结论,资产减值准则是新会计准则中运用货币时间价值理论最多的一项准则。

(四)货币时间价值在或有事项准则中的应用

或有事项准则对货币时间价值理论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或有负债初始计量”方面。《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规定:预计负债应按照履行相关现实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初始计量;企业在确定最佳估计数时,应当综合考虑与或有事项有关的风险、不确定性和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货币时间价值影响重大的,应当通过对相关未来现金流出进行折现后确定最佳估计数。准则明确指出了“货币时间是价值”,可见货币时间价值理论在准则中的重要性。

(五)货币时间价值在收入准则中的应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从购货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但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不公允的除外。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具有融资性质,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计入当期损益。准则运用货币时间价值理论将商品(劳务)收入与利息收入区别开来。

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精选篇6

一、货币市场基金的概述

所谓货币市场基金,是指基金管理公司通过出售基金单位,将募集的资金专门投向以货币市场为投资组合领域和对象的共同基金投资方式。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的货币市场工具包括短期债券(含央行票据)、银行定期存单、回购协议、大额可转让存单、银行承兑汇票或其他流动性良好的短期债务型金融工具,其期限为一年或少于一年,政府、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高信用等级的企业等是这些货币市场工具的发行主体。因此,货币市场工具具有高流动性、低风险的特点。但是货币市场具有批发市场的特点,单笔交易金额巨大,动辄以百万计,个人投资者难以参与投资。而通过募集个人小额资金组织共同基金的形式,建立货币市场基金,使个人投资者能够参与货币市场投资活动,在保持个人投资流通性的同时,享有一定的投资收益。

货币市场基金与其他形式的投资品种相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货币市场基金属于专门以货币市场工具为投资组合对象的开放式投资基金,收益较为稳定,风险相对较小。货币市场基金有着共同投资基金的一般组织形式与基本特点,但货币市场基金是专以货币市场工具为投资对象的投资基金类型,具有期限短与流动性高的特点,投资者可以随时追加投资额,也可随时通过签发支票的形式退出基金,其灵活性比一般的共同投资基金更大一些。货币市场基金没有股票市场基金和普通债券基金波动性大,因而货币市场基金资产组合产生的资本利得并不大,收益相对稳定。由于货币市场基金将大量小额资金集中起来统一投资到原来风险就较小的货币市场工具,通过规模组合的方式,使各种货币市场工具在流动性上互补,从而使投资货币市场基金的风险降到微不足道的水平。

(二)基金单位面值固定。货币市场基金为了提供给投资人类似于准货币的流通性和便利性,依照国际通行的短期资金市场投资基金惯例,普遍采用将每个基金单位的交易价格维持固定不变,如始终保持1元/基金单位,并建立相应的资产计价与会计核算模式。基金每日计算基金收益,并以份额形式定期将基金投资确认的损益结转到基金持有人账户上,通过份额增减反映基金持有人收益变动情况。持有人可通过赎回基金份额、签发支票等形式获得现金收益。

(三)基金账面净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基金实际价值由其投资的货币市场工具的市场价格,即市场利率所决定,利率的波动会导致基金实际价值的变动。如果以基金市场价值作为账面净值,不利于投资人进行现金管理。为了减少货币市场基金账面净值的波动,基金管理人一般采用成本摊销法(AmortizedCostMethod),在基金初始投资时,用购买货币市场债券的实际成本作为其账面净值,将投资的溢折价在债券剩余期间进行摊销,增加或冲减基金的账面净值。使用这种方法,在投资人看来,类似于投入一笔稳定的本金并在每期获得确知的利息收入。

然而这种处理方法的缺点是,通过摊销成本不断调整的基金账面净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当这种背离达到一定程度后,买入或赎回基金份额会对基金投资人和基金公司造成投资损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根据美国《1940年投资公司法》(InvestmentCompanyActof1940)要求,货币市场基金必须建立影子价格机制(ShadowPricing),用来反映以市价计算的基金单位净值。当影子价格偏离基金账面价格达到一定幅度时,一般设定为0.5%,基金管理人将依据影子价格对投资进行调整,把基金的账面净值调整到市场价值,确保这种偏离不会对基金持有人和基金管理公司造成实质性的损害。

二、货币市场基金会计核算

(一)会计核算的组织。

货币市场基金作为开放式基金的一种,同样遵循着与一般开放式基金相同的基本会计核算组织管理原则。因此在货币市场基金会计核算组织上,必须依照有关监管部门制定的基金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规定,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确立基金的会计核算主体地位。《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证券投资基金,应当以基金为会计核算主体,独立建章、独立核算,保证不同基金之间在名册登记、账户设置、资金划拨、账簿记录等相互独立。因此,货币市场基金应以基金为核算主体进行会计核算。

与一般的企业会计制度将具有一定机构和人员的实体性组织作为会计主体不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将基金界定为单独的会计主体。其主要目的,一是为了将基金的经营活动与基金的管理主体——基金管理公司的经营活动区分开来;二是方便将基金公司管理的各种基金之间的经营活动区别开来,从而真实、公允地反映每一个基金的投资绩效情况。

2.以日为期间进行会计信息披露。《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基金管理公司应于估值日计算基金账面净值和基金单位净值,并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公告。而根据中国证监会《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号——基金净值表现的编制及披露》的要求,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应于每个交易日当天进行估值;任何上市流通的有价证券须以估值日在证券交易所挂牌的市价估值(封闭式基金按平均价估值,开放式基金按收盘价估值);估值日无交易的,以最近交易日的市价估值。

货币市场基金主要投资是货币市场工具,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波动、利率和汇率变动、货币市场工具发行主体经营情况变化,通过影响货币市场工具价格造成基金价格与其净值发生偏离。如果按照传统的会计分期,以月、季、年为期间对基金进行核算与披露的话,无法满足投资者对信息的及时性要求,因此必须以日为核算期间披露基金会计信息。

3.以公允价值为计价基础。除了在基金成立时,基金资产的计量采用历史成本外,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基金管理公司对基金资产采用市价或公允价值计量。货币市场基金主要是通过建立影子价格机制,对基金账面净价做估值调整来实现市价或公允价值计量。

对于货币市场基金来说,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是货币市场工具有较为发达的交易市场,容易获得其价格,采用市价或公允价值计量具有客观性;另一方面,采用市价或公允价值计量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基金的净值,提供基金投资者决策相关信息。

(二)会计核算的方法。

货币市场基金作为开放式投资基金,其基本核算方法与一般的债券投资基金的核算方法基本相同,故在此不对基金买入、卖出投资债券的会计核算作进一步介绍,而只说明如何对基金投资的账面净值进行确认计量和估值调整的问题。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货币市场基金单位固定面值,且其账面净值与市场价值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会计核算必须经过一个估值调整的过程。这样,在具体会计核算中,货币市场基金需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确定基金投资的账面净值?二是当账面净值与市场价格发生偏离时,如何进行调整处理?

1.确定基金投资的账面净值。美国《1940年投资公司法》和美国证监会(SEC)对基金管理人进行货币市场基金会计处理,确定货币市场基金账面净值,要求采用两种方法,成本摊销法或区间波动法(Penny-RoundingMethod)。

基金投资每期的投资收益可以分解为三个部分:投资债券的利息收入、已实现的资本利得、未实现的资本利得。按照《1940年投资公司法》规则2a-7的解释,所谓成本摊销法,是确认前两个部分的投资收益,将其计入基金账面净值,但不在账面净值中确认未实现的资本利得;区间波动法是在将所有的收益均确认为投资收益,计入基金账面净值,这种方法实际上是用市价来确认基金账面净值。而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办法》的要求,未实现利得应当在“投资估值增值”和“未实现利得”科目反映。

采用成本摊销法与采用区间波动法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一是由于采用区间波动法除了需要将持有获得的利息收入和已实现的资本利得计入账面,同时需要将持有债券的市价与账面价的差额在账面反映。这样尽管可以消除账面净值与市价之间的差异,但将未实现的资本利得直接计入基金账面价值不符合收益确认的实现原则和谨慎性原则。而摊销成本法提供了与现行会计准则和制度对投资价值调整的内在一致的方法。因此,笔者认为,采用摊销成本法更符合中国会计制度的要求;

二是摊销成本法可以在设定的波动范围内,保持投资账面净值和收益的稳定,而采用区间波动法由于以市价为基础,其账面净值和收益经常波动,因此,摊销成本法更适应于固定单位价格货币市场基金的特点;

三是摊销成本法可以在设定的波动范围内,通过登记簿来记录市价变动情况,不需要调整账面净值,而采用区间波动法需要频繁对投资账面净值进行调整,比成本摊销法繁琐。

通过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使用摊销成本法更为有利。

在摊销成本法下,需要将基金购入货币市场工具时所产生的溢折价,在剩余期间进行摊销。这样又面临两种处理选择,是采用直线法还是实际利率法?

直线法是在货币市场工具剩余期间平均摊销溢价或折价;而在实际利率法下,基金本期应计利息收入等于投资的每期期初账面净值乘以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按照“债券面值+债券溢价(或-债券折价)=债券到期应收本金的限制+各期获得利息的现值”公式,通过插值计算获得。

笔者认为,由于基金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的时间短、价格波动小,使用直线法摊销与实际每期应摊销额之间的差额不会很大,在基本满足核算准确性和重要性的前提下,使用直线法更容易操作,且能降低会计核算的成本。

在每期摊销溢折价,计提利息时,如为溢价,借记“应收利息”,贷记“债券利息收入”和“债券投资——溢价”;如为折价,借记“应收利息”和“债券投资——折价”,贷记“债券利息收入”。

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精选篇7

一、关于定义

1.非货币性交易。我国《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中的非货币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美国《第29号意见书》中,非货币性交易指不涉及或涉及很少货币性资产或负债的交换和非互惠转让。其中,交换是指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之间的互惠转让,通过转让,企业以让渡其他资产或劳务而取得资产和劳务,或者偿还一项负债。非互惠转让,是指资产或劳务的单方向转让,由一个企业转让给其所有者或其他企业,或者由企业所有者或其他企业转让给该企业。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我国非货币性交易准则没有包括非货币性负债交换和非互惠转让,非货币性交易对象主要是非货币性资产。

2.货币性资产。对于货币性资产的定义,我国《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中指持有的现金及将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美国《第29号意见书》中指由合同或通过其他方法规定了货币金额的资产,如现金、以现金方式收回的长期或短期应收账款或应收票据。根据以上定义,可以看到我国和美国对货币性资产的定义基本相似,并无实质差别,都是指货币金额固定的或能够确定的资产。

3.非货币性资产。对于非货币性资产的定义,我国《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作了如下描述: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美国《第29号意见书》中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如存货、普通股投资、固定资产。非货币性资产有别于货币性资产最基本的特征是:其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确定的。

4.公允价值。我国《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33号——衍生工具和套期活动会计》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当前交易中,双方自愿买入(承担)或卖出(清偿)一项资产(负债)所使用的金额,换言之,该项资产(负债)是在非强迫或清算(或拍卖)的情形下买入(承担)或卖出(清偿)的。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虽然两国对公允价值定义的表述不尽相同,但都指明公允价值不是企业在强制性的交易、清算或拍卖中成交的金额。

除上述定义外,美国《第29号意见书》中还定义了生产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或在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中使用的资产。生产性资产包括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对某个企业的投资,但不包括没有采用该方法核算的投资。美国界定生产性资产是为选择计量标准服务的,即一般情况下采用公允价值计价,但如果类似生产性资产相互交换,则采用账面价值。我国虽然没有定义生产性资产,但对计量标准问题已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账务处理中作出了较明确的规定。

二、关于准则的规范范围

我国非货币性交易没有包括非货币性负债交换和非互惠转让。此外,有些事项虽然符合《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对非货币性交易的定义,但有相应的其他准则对其予以规范,或正在拟订中的其他准则中涉及。例如放弃股权以取得股权:如果属于企业合并,将由相关准则或制度规范;如果不属于企业合并,则仍按《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进行会计处理。非货币性资产非自愿地转换为货币性资产的情形属于货币性交易,也不包括在《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的规范范围内。

美国《第29号意见书》中明确规定:涉及很少的(或没有)货币性资产或负债的交换,以及非互惠转让作为非货币性交易,一般以货币性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低于交换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的一定比例(例如25%)作为界定依据。同时,将下列交易或事项排除在非货币性交易之外:①根据《会计原则委员会意见书第15号——企业合并》进行会计处理的企业合并。②在共同控制下的公司或个人之间进行的非货币性资产的转让,例如:在母公司与其子公司之间,或在同一母公司的两个子公司之间,或在合营公司与其所有者之间。③企业发行股票时取得的非货币性资产和劳务。④根据《会计原则委员会意见书第43号》第78章进行会计处理时在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中发行或收到的股票。⑤非货币性资产全部或部分地遭受到破坏、盗窃、没收或征用而强制转换为货币性资产,然后以货币性资产重置该非货币性资产,按货币性交易进行会计处理。

三、关于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

1.不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我国《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第5条指出:企业发生非货币性交易时,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企业会计制度》第114条规定:在进行非货币性交易的核算时,无论是一项资产换入一项资产,或是一项资产同时换入多项资产,或者同时以多项资产换入一项资产,或者以多项资产换入多项资产,均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

美国《第29号意见书》中指出:如果从实质上来说非货币性交易的盈利过程没有完成,那么,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不应建立在转移资产公允价值的基础上,而应建立在所放弃非货币性资产的账面金额(合适的话,减去已发生的减值)的基础上。以下两类视为盈利过程没有完成:①以在正常经营过程中持有的、用于出售的产品与将会在企业相同经营范围内出售的产品相交换,以便向交易各方以外的顾客销售产品。②以在正常经营过程中持有的、不是用于出售的生产性资产与类似的生产性资产相交换,或者与相同的、类似的生产性资产上的等价权益相交换。对于非货币性交易已完成的会计处理,所取得非货币性资产的成本是为获得该资产而转让的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并且应该确认该非货币性交易的利得或损失。如果两者的公允价值都无法确定,应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不确认损益。

综上可见,我国《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不再区分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而美国对不涉及补价情况下的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主要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对于不涉及补价情况下的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美国主张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计量标准,如果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比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更清楚,则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计量标准。

2.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对于涉及补价情况下非货币性交换,衡量是否属于非货币性交易的判断标准,我国和美国均采用25%为分界限:高于分界线,按货币性交易进行会计处理;低于分界线按非货币性交易进行会计处理。

涉及补价情况下非货币性交换的会计处理分为支付补价的和收到补价的两种情况:①支付补价的。我国《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第6条规定:支付补价的,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美国《第29号意见书》中指出,支付补价的企业应按所支付的补价加上让渡的非货币性资产的账面金额来确认收到的资产。如果非货币性交易显示出已发生损失,则全部损失应予以确认。②收到补价的。我国《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第6条规定:收到补价的,应按如下公式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和应确认的收益: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应确认的收益=补价-(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

美国《第29号意见书》中指出:补价的接收方按补价超过所让渡资产的一定份额确认交换利得。该份额应当按补价占收到的总价(补价加上收到的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的比例加以确定;如果所让渡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更清楚的话,则按补价占所让渡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的比例加以确定。收到补价方按比例确认非货币性交易收益的公式如下:应确认的收益=补价-[补价/(补价+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上式中,减数的经济意义在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中,相当于补价占补价和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部分已经实现了。所收到的补价是与该部分账面价值相对应的收入。两者相配比,即为应确认的收益。

此外,对非货币性交易中涉及多项资产的会计处理,美国没有明确规定。我国《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第7条规定:在非货币性交易中,如果同时换入多项资产,应按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总额与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进行分配,以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四、关于非货币性交易的披露

我国《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第8条规定:企业应当披露非货币性交易中换入、换出资产的类别及其金额。美国《第29号意见书》中指出:在某个期间发生非货币性交易的企业,应在当期的财务报表中披露交易的性质、转让资产的计价基础、所确认的所得或损失。

五、相关建议

1.对货币性资产定义中的“现金”概念用“货币资金”替代,以便与会计实务中的“现金”和《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概念相区别。因为,会计实务中的“现金”是由出纳员管理的库存现金;《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中“现金”一般包括现金和现金等价物。而《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中的货币性资产概念中的“现金”与现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项目含义相同。

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精选篇8

【关键词】货币泛滥 国际货币 金融经济

一、资产的可储藏性

居民资产分类为:土地、房产、贵金属、金融资产(现金、银行存款、债权、外汇、股权、保险等),生活资料(家庭日用品);把企业资产分类为:土地、房产、生产资料(机器设备、原材料或资源品、在产品、库存商品)、贵金属、金融资产(现金、银行存款、债券、外汇、股权、保险等)。同时土地、房产不易变质,可储藏,可以充当货币的储藏功能。由于土地的不可再生性和稀缺性,其时间价值是无限的。房产同样由于其存续时间长,具有时间价值,同时由于劳动力价格(工资)在较长时间内的波动和不可比性,使得其具有价值储藏功能,而具备金融属性。同时二者不易变质,可储藏,可以充当货币的储藏功能。

二、资产的价值尺度功能

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是交换的中介,是衡量价值的尺度。金、银是天然货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固定。随着技术进步,很多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断减少,劳动者单位劳动时间内创造的商品更多。如果每天每个劳动者获得同样多的黄金(工资),那么由于技术进步他生产更多的商品,他的工资(黄金)将可以换得更多商品,也就是商品要降价。而当纸币取代黄金后,特别是纸币与黄金脱钩后,纸币的发行可以随意。货币的发行量必须与商品流通所必须的货币总量相符,从最早的货币公式:MV=PQ可知,货币当局实际上默认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的货币需求,而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单位劳动时间将生产更多的商品,那么,工资和企业利润都将会增加。这实际上意味着纸币贬值,因为单位劳动时间获得的纸币量上升了。

三、准货币功能

货币作为结算工具,是任何交易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同时,货币需求受交易需求影响,交易价格与频率又直接影响货币的交易需求。而货币供给在一定的时间内是相对固定的,因此,某个市场交易的活跃会抽走其他市场上的货币。交易的活跃会催生虚拟货币,因为资产可以方便地变现,使资产变成了准货币。今天尤其是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资产可以方便地变现,已经很难区分出这是资产还是货币。资产价格上涨,货币虚增。当这种虚拟货币增加时又会影响其他资产价格。当交易把价格推到高位,资产又充当价值储藏手段时,交易减少,货币需求减少(变现难度加大),这时资产收益率下降,准货币功能减少。

四、资产泡沫

货币供给与需求相符是币值稳定的前题。货币是国家信用,其发行权在政府,在一个封闭的经济系统中,国家只要控制货币发行总量就可以控制货币的供给,货币供给与实体经济的物质相符即可;而在开放的经济系统中,外汇和外贸使货币和物质对外交流。这使货币与物质相符这一原则遭到破坏,尤其是外部严重失衡,一国外汇储备过多时,政府虽然仍然掌握着货币发行权,但货币发行是被动的,货币创造是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银行体系,由于银行放贷的前提是资产抵押,因此在没有了物质保障、实体经济循环无真实物质供给时的货币创造,只能依靠现有资产的重估、高估。由于贵金属、地产具备一般等价物的特性,成了首选对象,而贵金属在全世界是一般等价物,只有地产具备区域性、不可复制、移动、无法到全世界流通等特性,是最好的特定范围的一般等价物。同时土地的永久性和价格的虚拟性同时抬高了劳动力成本,也就是把地价建立在未来、把工资提到未来从而建立新的经济秩序、实现新的均衡。因为劳动创造了价值,低于全世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超过了消费需求,剩余价值只能储藏(土地和房产是当地价值储藏的最好方式,尤其是土地不会因为劳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剩余劳动时间只能让你休息(经济衰退)。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劳动出现了剩余,把剩余价值储藏从传统的货币(目前的纸币)转变为某些可储藏的人类劳动产品(实物),是对人类劳动成果的保存,也是社会的积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而事实上人类的进步是依托人自身发展进步的,劳动成果通过劳动技术得以保存,通过人类文明代代相传。只有切实解决价值储藏从单纯的金银、地产这一实物形式中脱离出来,开辟更多的价值储藏方式,才能有效地解决资产泡沫给国家带来的危害。而从整体来说,人类劳动成果要通过交换才能实现价值,而交换是以劳动时间来衡量的,以过去的劳动换取现有的劳动,要在时间跨度上让劳动时间相等,这本身是无法实现的(因为技术进步),所以说交换是对劳动成果的再分配的过程。因此,只有改变劳动成果的分配方式才能切实解决资产泡沫问题,解决一般等价物在时间长河中失效的问题。

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精选篇9

 关键词:货币时间价值 投资 投资决策

    我们知道货币时间价值在投资决策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有时甚至决定投资的成败。在进入正文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某人手中现在有100元钱,他可以花掉它,也可以将它存入银行,还可以用它进行投资。假如此人选择了存入银行,当时银行利率是10%,那么一年后,此人可从银行取出110元,与一年前相比,他手中多出了10元钱,这10元钱是怎么多出来的呢?它又代表着什么呢?这就涉及到我们所要讨论的一个问题:货币时间价值与投资决策。

    (一)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及其产生

    笔者简单的为货币时间价值给出一个初步的定义: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也称为资金的时间价值。它反映的是由于时间因素的作用而使现在的一笔资金高于将来某个时期的同等数量的资金的差额或者资金随时间推延所具有的增值能力。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以及因此实现的货币增值,需要或多或少的时间,每完成一次循环,货币就增加一定数额,周转的次数越多,增值额也越大。因此,随着时间的延续,货币总量在循环和周转中按几何级数增大,使得货币具有时间价值。

    货币时间价值问题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类问题,我们是花30万买一幢现房值呢,还是花27万买一年以后才能住进的期房值呢?我们若想买一辆汽车,是花20万现金一次性购买值呢,还是每月支付6000元,共付4年更合算呢?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也就是金融的两大基本原理之一:货币是具有时间价值的,今天的一元钱比明天的一元钱值钱。

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精选篇10

一、关于定义

1.非货币易。我国《非货币易准则》中的非货币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美国《第29号意见书》中,非货币易指不涉及或涉及很少货币性资产或负债的交换和非互惠转让。其中,交换是指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之间的互惠转让,通过转让,企业以让渡其他资产或劳务而取得资产和劳务,或者偿还一项负债。非互惠转让,是指资产或劳务的单方向转让,由一个企业转让给其所有者或其他企业,或者由企业所有者或其他企业转让给该企业。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我国非货币易准则没有包括非货币性负债交换和非互惠转让,非货币易对象主要是非货币性资产。

2.货币性资产。对于货币性资产的定义,我国《非货币易准则》中指持有的现金及将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美国《第29号意见书》中指由合同或通过其他 方法 规定了货币金额的资产,如现金、以现金方式收回的长期或短期应收账款或应收票据。根据以上定义,可以看到我国和美国对货币性资产的定义基本相似,并无实质差别,都是指货币金额固定的或能够确定的资产。

3.非货币性资产。对于非货币性资产的定义,我国《非货币易准则》作了如下描述: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美国《第29号意见书》中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如存货、普通股投资、固定资产。非货币性资产有别于货币性资产最基本的特征是:其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 经济 利益,即货币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确定的。

4.公允价值。我国《非货币易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33号——衍生工具和套期活动会计》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当前交易中,双方自愿买入(承担)或卖出(清偿)一项资产(负债)所使用的金额,换言之,该项资产(负债)是在非强迫或清算(或拍卖)的情形下买入(承担)或卖出(清偿)的。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虽然两国对公允价值定义的表述不尽相同,但都指明公允价值不是企业在强制性的交易、清算或拍卖中成交的金额。

除上述定义外,美国《第29号意见书》中还定义了生产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或在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中使用的资产。生产性资产包括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对某个企业的投资,但不包括没有采用该方法核算的投资。美国界定生产性资产是为选择计量标准服务的,即一般情况下采用公允价值计价,但如果类似生产性资产相互交换,则采用账面价值。我国虽然没有定义生产性资产,但对计量标准 问题 已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账务处理中作出了较明确的规定。

二、关于准则的规范范围

我国非货币易没有包括非货币性负债交换和非互惠转让。此外,有些事项虽然符合《非货币易准则》对非货币易的定义,但有相应的其他准则对其予以规范,或正在拟订中的其他准则中涉及。例如放弃股权以取得股权:如果属于企业合并,将由相关准则或制度规范;如果不属于企业合并,则仍按《非货币易准则》进行会计处理。非货币性资产非自愿地转换为货币性资产的情形属于货币易,也不包括在《非货币易准则》的规范范围内。

美国《第29号意见书》中明确规定:涉及很少的(或没有)货币性资产或负债的交换,以及非互惠转让作为非货币易,一般以货币性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低于交换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的一定比例(例如25%)作为界定依据。同时,将下列交易或事项排除在非货币易之外:①根据《会计原则委员会意见书第15号——企业合并》进行会计处理的企业合并。②在共同控制下的公司或个人之间进行的非货币性资产的转让,例如:在母公司与其子公司之间,或在同一母公司的两个子公司之间,或在合营公司与其所有者之间。③企业发行股票时取得的非货币性资产和劳务。④根据《会计原则委员会意见书第43号》第78章进行会计处理时在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中发行或收到的股票。⑤非货币性资产全部或部分地遭受到破坏、盗窃、没收或征用而强制转换为货币性资产,然后以货币性资产重置该非货币性资产,按货币易进行会计处理。

三、关于非货币易的会计处理

1.不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我国《非货币易准则》第5条指出:企业发生非货币易时,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企业会计制度》第114条规定:在进行非货币易的核算时,无论是一项资产换入一项资产,或是一项资产同时换入多项资产,或者同时以多项资产换入一项资产,或者以多项资产换入多项资产,均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

美国《第29号意见书》中指出:如果从实质上来说非货币易的盈利过程没有完成,那么,非货币易的会计处理不应建立在转移资产公允价值的基础上,而应建立在所放弃非货币性资产的账面金额(合适的话,减去已发生的减值)的基础上。以下两类视为盈利过程没有完成:①以在正常经营过程中持有的、用于出售的产品与将会在企业相同经营范围内出售的产品相交换,以便向交易各方以外的顾客销售产品。②以在正常经营过程中持有的、不是用于出售的生产性资产与类似的生产性资产相交换,或者与相同的、类似的生产性资产上的等价权益相交换。对于非货币易已完成的会计处理,所取得非货币性资产的成本是为获得该资产而转让的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并且应该确认该非货币易的利得或损失。如果两者的公允价值都无法确定,应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不确认损益。

综上可见,我国《非货币易准则》不再区分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而美国对不涉及补价情况下的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主要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对于不涉及补价情况下的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美国主张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计量标准,如果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比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更清楚,则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计量标准。

2.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对于涉及补价情况下非货币换,衡量是否属于非货币易的判断标准,我国和美国均采用25%为分界限:高于分界线,按货币易进行会计处理;低于分界线按非货币易进行会计处理。

涉及补价情况下非货币换的会计处理分为支付补价的和收到补价的两种情况:①支付补价的。我国《非货币易准则》第6条规定:支付补价的,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美国《第29号意见书》中指出,支付补价的企业应按所支付的补价加上让渡的非货币性资产的账面金额来确认收到的资产。如果非货币易显示出已发生损失,则全部损失应予以确认。②收到补价的。我国《非货币易准则》第6条规定:收到补价的,应按如下公式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和应确认的收益: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应确认的收益=补价-(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

美国《第29号意见书》中指出:补价的接收方按补价超过所让渡资产的一定份额确认交换利得。该份额应当按补价占收到的总价(补价加上收到的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的比例加以确定;如果所让渡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更清楚的话,则按补价占所让渡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的比例加以确定。收到补价方按比例确认非货币易收益的公式如下:应确认的收益=补价-[补价/(补价+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上式中,减数的经济意义在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中,相当于补价占补价和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部分已经实现了。所收到的补价是与该部分账面价值相对应的收入。两者相配比,即为应确认的收益。

此外,对非货币易中涉及多项资产的会计处理,美国没有明确规定。我国《非货币易准则》第7条规定:在非货币易中,如果同时换入多项资产,应按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总额与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进行分配,以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四、关于非货币易的披露

我国《非货币易准则》第8条规定: 企业 应当披露非货币易中换入、换出资产的类别及其金额。美国《第29号意见书》中指出:在某个期间发生非货币易的企业,应在当期的财务报表中披露交易的性质、转让资产的计价基础、所确认的所得或损失。

五、相关建议

1.对货币性资产定义中的“现金”概念用“货币资金”替代,以便与 会计 实务中的“现金”和《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概念相区别。因为,会计实务中的“现金”是由出纳员管理的库存现金;《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中“现金”一般包括现金和现金等价物。而《非货币易准则》中的货币性资产概念中的“现金”与现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项目含义相同。

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精选篇11

所谓货币市场基金,是指基金管理公司通过出售基金单位,将募集的资金专门投向以货币市场为投资组合领域和对象的共同基金投资方式。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的货币市场工具包括短期债券(含央行票据)、银行定期存单、回购协议、大额可转让存单、银行承兑汇票或其他流动性良好的短期债务型金融工具,其期限为一年或少于一年,政府、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高信用等级的企业等是这些货币市场工具的发行主体。因此,货币市场工具具有高流动性、低风险的特点。但是货币市场具有批发市场的特点,单笔交易金额巨大,动辄以百万计,个人投资者难以参与投资。而通过募集个人小额资金组织共同基金的形式,建立货币市场基金,使个人投资者能够参与货币市场投资活动,在保持个人投资流通性的同时,享有一定的投资收益。

货币市场基金与其他形式的投资品种相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货币市场基金属于专门以货币市场工具为投资组合对象的开放式投资基金,收益较为稳定,风险相对较小。货币市场基金有着共同投资基金的一般组织形式与基本特点,但货币市场基金是专以货币市场工具为投资对象的投资基金类型,具有期限短与流动性高的特点,投资者可以随时追加投资额,也可随时通过签发支票的形式退出基金,其灵活性比一般的共同投资基金更大一些。货币市场基金没有股票市场基金和普通债券基金波动性大,因而货币市场基金资产组合产生的资本利得并不大,收益相对稳定。由于货币市场基金将大量小额资金集中起来统一投资到原来风险就较小的货币市场工具,通过规模组合的方式,使各种货币市场工具在流动性上互补,从而使投资货币市场基金的风险降到微不足道的水平。

(二)基金单位面值固定。货币市场基金为了提供给投资人类似于准货币的流通性和便利性,依照国际通行的短期资金市场投资基金惯例,普遍采用将每个基金单位的交易价格维持固定不变,如始终保持1元/基金单位,并建立相应的资产计价与会计核算模式。基金每日计算基金收益,并以份额形式定期将基金投资确认的损益结转到基金持有人账户上,通过份额增减反映基金持有人收益变动情况。持有人可通过赎回基金份额、签发支票等形式获得现金收益。

(三)基金账面净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基金实际价值由其投资的货币市场工具的市场价格,即市场利率所决定,利率的波动会导致基金实际价值的变动。如果以基金市场价值作为账面净值,不利于投资人进行现金管理。为了减少货币市场基金账面净值的波动,基金管理人一般采用成本摊销法(Amortized Cost Method),在基金初始投资时,用购买货币市场债券的实际成本作为其账面净值,将投资的溢折价在债券剩余期间进行摊销,增加或冲减基金的账面净值。使用这种方法,在投资人看来,类似于投入一笔稳定的本金并在每期获得确知的利息收入。

然而这种处理方法的缺点是,通过摊销成本不断调整的基金账面净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当这种背离达到一定程度后,买入或赎回基金份额会对基金投资人和基金公司造成投资损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根据美国《1940年投资公司法》(Investment Company Act of 1940)要求,货币市场基金必须建立影子价格机制(Shadow Pricing),用来反映以市价计算的基金单位净值。当影子价格偏离基金账面价格达到一定幅度时,一般设定为0.5%,基金管理人将依据影子价格对投资进行调整,把基金的账面净值调整到市场价值,确保这种偏离不会对基金持有人和基金管理公司造成实质性的损害。

二、货币市场基金会计核算

(一)会计核算的组织。

货币市场基金作为开放式基金的一种,同样遵循着与一般开放式基金相同的基本会计核算组织管理原则。因此在货币市场基金会计核算组织上,必须依照有关监管部门制定的基金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规定,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确立基金的会计核算主体地位。《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证券投资基金,应当以基金为会计核算主体,独立建章、独立核算,保证不同基金之间在名册登记、账户设置、资金划拨、账簿记录等相互独立。因此,货币市场基金应以基金为核算主体进行会计核算。

与一般的企业会计制度将具有一定机构和人员的实体性组织作为会计主体不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将基金界定为单独的会计主体。其主要目的,一是为了将基金的经营活动与基金的管理主体——基金管理公司的经营活动区分开来;二是方便将基金公司管理的各种基金之间的经营活动区别开来,从而真实、公允地反映每一个基金的投资绩效情况。

2.以日为期间进行会计信息披露。《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基金管理公司应于估值日计算基金账面净值和基金单位净值,并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公告。而根据中国证监会《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号——基金净值表现的编制及披露》的要求,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应于每个交易日当天进行估值;任何上市流通的有价证券须以估值日在证券交易所挂牌的市价估值(封闭式基金按平均价估值,开放式基金按收盘价估值);估值日无交易的,以最近交易日的市价估值。

货币市场基金主要投资是货币市场工具,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波动、利率和汇率变动、货币市场工具发行主体经营情况变化,通过影响货币市场工具价格造成基金价格与其净值发生偏离。如果按照传统的会计分期,以月、季、年为期间对基金进行核算与披露的话,无法满足投资者对信息的及时性要求,因此必须以日为核算期间披露基金会计信息。

3.以公允价值为计价基础。除了在基金成立时,基金资产的计量采用历史成本外,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基金管理公司对基金资产采用市价或公允价值计量。货币市场基金主要是通过建立影子价格机制,对基金账面净价做估值调整来实现市价或公允价值计量。

对于货币市场基金来说,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是货币市场工具有较为发达的交易市场,容易获得其价格,采用市价或公允价值计量具有客观性;另一方面,采用市价或公允价值计量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基金的净值,提供基金投资者决策相关信息。

(二)会计核算的方法。

货币市场基金作为开放式投资基金,其基本核算方法与一般的债券投资基金的核算方法基本相同,故在此不对基金买入、卖出投资债券的会计核算作进一步介绍,而只说明如何对基金投资的账面净值进行确认计量和估值调整的问题。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货币市场基金单位固定面值,且其账面净值与市场价值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会计核算必须经过一个估值调整的过程。这样,在具体会计核算中,货币市场基金需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确定基金投资的账面净值?二是当账面净值与市场价格发生偏离时,如何进行调整处理?

1.确定基金投资的账面净值。美国《1940年投资公司法》和美国证监会(SEC)对基金管理人进行货币市场基金会计处理,确定货币市场基金账面净值,要求采用两种方法,成本摊销法或区间波动法(Penny-Rounding Method)。

基金投资每期的投资收益可以分解为三个部分:投资债券的利息收入、已实现的资本利得、未实现的资本利得。按照《1940年投资公司法》规则2a-7的解释,所谓成本摊销法,是确认前两个部分的投资收益,将其计入基金账面净值,但不在账面净值中确认未实现的资本利得;区间波动法是在将所有的收益均确认为投资收益,计入基金账面净值,这种方法实际上是用市价来确认基金账面净值。而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办法》的要求,未实现利得应当在“投资估值增值”和“未实现利得”科目反映。

采用成本摊销法与采用区间波动法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一是由于采用区间波动法除了需要将持有获得的利息收入和已实现的资本利得计入账面,同时需要将持有债券的市价与账面价的差额在账面反映。这样尽管可以消除账面净值与市价之间的差异,但将未实现的资本利得直接计入基金账面价值不符合收益确认的实现原则和谨慎性原则。而摊销成本法提供了与现行会计准则和制度对投资价值调整的内在一致的方法。因此,笔者认为,采用摊销成本法更符合中国会计制度的要求;

二是摊销成本法可以在设定的波动范围内,保持投资账面净值和收益的稳定,而采用区间波动法由于以市价为基础,其账面净值和收益经常波动,因此,摊销成本法更适应于固定单位价格货币市场基金的特点;

三是摊销成本法可以在设定的波动范围内,通过登记簿来记录市价变动情况,不需要调整账面净值,而采用区间波动法需要频繁对投资账面净值进行调整,比成本摊销法繁琐。

通过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使用摊销成本法更为有利。

在摊销成本法下,需要将基金购入货币市场工具时所产生的溢折价,在剩余期间进行摊销。这样又面临两种处理选择,是采用直线法还是实际利率法?

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精选篇12

关键词:货币时间价值 会计准则 摊余成本

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此次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既与国际准则实现了最大限度的趋同,又充分考虑了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现状。对部分经济事项或交易选择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会计处理方法。新的会计准则在理念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多项会计准则均引入了货币时间价值这一理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货币时间价值理论将会越来越受到会计界的重视。因此,深刻理解这一理念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必将有助于会计人员熟练处理与之相关的实务问题,从而更好的贯彻和实施新会计准则。

一、货币时间价值理论概述

(一)货币时间价值的定义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经历一定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也称为资金的时间价值。它所揭示的是在一定时空条件下运动中的货币具有增值性的规律,如现在相同数量货币与一年后相同数量货币相比,前者经济价值肯定是大于后者的,即使不存在通货膨胀也是如此。原因是将现在相同数量货币存入银行,一年后就可以得到大于存入数,这个增值就是货币的时间价值。

(二)货币时间价值理论在财务管理中的意义 一直以来,货币时间价值都是现代财务管理的重要理念之一,因其重要性并且几乎涉及所有与理财相关的活动,有学者甚至称之为理财的“第一原则”。由于货币时间价值可以将不同时间所发生的价值量按照同一标准进行加总,从而提高了时间价值的可比性、可加性,为长期财务决策的作出提供了最基础的理论依据和技术依据,因此,货币时间价值观念已广泛深入到企业的理财活动之中。众所周知,现代财务管理的研究对象是资金及资金运动,企业正是在资金不断循环运动过程中发展壮大的,财务管理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利用企业现有资金,使其在周转过程中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这个最终目标。企业由此而组织的各种财务活动,如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以及资金的营运等无不涉及货币时间价值问题。此外,企业价值估算、企业兼并收购、存货管理、设备更新等经济活动也要求企业必须在充分考虑资金时间价值情况下才能正确的处理财务关系并合理开展财务活动,否则企业就不能获取客观的财务信息,只能静止、孤立的进行理财活动,长此以往企业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货币时间价值理论伴随着这个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三)货币时间价值理论在财务会计中的意义 财务会计目标一直是中外会计学者长期争论的话题,主要存在两大流派,受托责任流派和决策有用流派。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明确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由此可见,在定位财务会计目标时,既考虑到了“受托责任观点”,同时又不忽视“决策有用观点”,使得财务会计目标更加客观和科学。而这个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与会计信息的质量优劣有着直接关系。《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还规定了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用以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合理、合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经济业务日益呈现出复杂化得趋势,会计工作不止要面向过去,还要面向未来。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对企业资产、负债所导致的未来现金流量的信息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能够及时地依此调整有关资产、负债的价值,因此而产生的损失或收益就要在利润表中反映出来。如果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不将这些变化在财务报表中得以体现,那么这就无疑会给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财务会计目标的顺利实现。计量属性是指被计量客体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是指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要素可以用货币进行量化表述的方面。《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了我国采用的计量属性:即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其中现值也称在用价值,指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折现的金额,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折现的金额。简言之,现值就是未来(或过去)的支付或支付流在今天的价值。现值法在会计实务中用处极广。如在确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可收回金额时,通常需要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等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通常需要使用实际利率法将这些资产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再通过相应的调整确定其摊余成本。其实现值法是以货币时间价值理论为基础的计量属性。货币时间价值理论对于财务会计要素的计量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做的合理假定。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其中,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该假设隐含了币值稳定不变的前提条件,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就是基于该假设前提形成的。鉴于当时会计环境和会计目标的角度考虑,早期的企业会计准则在制定时比较倾向于历史成本计价原则。这主要是由于历史成本计量具有数据资料易获得而且能够有效避免人为操纵利润等优点。所以,在准则中基本上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但货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本身的价值是变动的,在通货膨胀期间,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货币的购买力上升。如果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就很难如实反映资产的现实价值,导致资产的账面价值经常与其市场价值相去甚远,决策的相关性不强,最终造成会计报表对外提供的信息失真。如企业在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时,计提的摊销额等于无形资产取得时的购买成本,无形资产报废时的处置费用也只是一个估计数,直接将若干年后的数额加入到无形资产成本中计提摊销,这些均未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得出的摊销额也是不准确的,不利于报表使用者的决策。

二、货币时间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一)货币时间价值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准则中的应用《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一固定资产》对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做了如下规定: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通常在3年以上)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租赁性质的,固定资产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以资本化的之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摊销金额均应当在信用期内计入当期损益(财务费用)。此外,新会计则还在预计净残值定义别强调了现值,即确定预计净残值时其金额应为其折现值。对预计净残值的重新定义充分考虑到了货币的时间价值,与国际准则保持了一致。新会计准则还规定,对于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在确定其初始成本时,还应考虑弃

置费用。弃置费用的金额与其现值通常较大,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即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财务费用。《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中对于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同固定资产准则相关规定相同,均体现了货币时间价值理论。

(二)货币时间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的应用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在商业实质的判断上引人了货币时间价值理论。《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换人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此处货币时间价值理论恰当的引入,使企业能够非常客观的判断自身所从事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在判断上遵循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三)货币时间价值在资产减值准则中的应用通过解读《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发现,货币时间价值理论在该准则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方面。《资产减值准则》规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回收金额。可收回金额应当按照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按照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中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选择恰当的折现率对其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考虑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使用寿命和折现率等因素。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考虑是主要因素包括:应当以资产的当前状况为基础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不应包括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人或现金流出以及与所得税收付有关的现金流量;对通货膨胀因素的考虑应当和折现率相一致;涉及内部转移价格的需求作调整。由以上准则相关规定不难得出结论,资产减值准则是新会计准则中运用货币时间价值理论最多的一项准则。

(四)货币时间价值在或有事项准则中的应用 或有事项准则对货币时间价值理论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或有负债初始计量”方面。《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规定:预计负债应按照履行相关现实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初始计量;企业在确定最佳估计数时,应当综合考虑与或有事项有关的风险、不确定性和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货币时间价值影响重大的,应当通过对相关未来现金流出进行折现后确定最佳估计数。准则明确指出了“货币时间是价值”,可见货币时间价值理论在准则中的重要性。

(五)货币时间价值在收入准则中的应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从购货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但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不公允的除外。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具有融资性质,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问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计入当期损益。准则运用货币时间价值理论将商品(劳务)收入与利息收入区别开来。

(六)货币时间价值在租赁准则中的应用租赁准则在融资租赁中涉及承租人的会计处理以及出租人的会计处理两部分均引入了货币时间价值理论。《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规定: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承租人在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时,能够取得出租人租赁内含利率的,应当采用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折现率,否则应当采用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作为折现率。承租人无法取得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且租赁合同没有规定利率的,应当采用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租赁内含利率是指在租赁开始日,使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与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费用之和的折现率;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摊。承租人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认当期的融资费用。此外,该项准则对出租人会计处理的相关规定也体现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在租赁期开始日,出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与初始直接费用之和作为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同时记录为担保余值;将最低租赁收款额、初始直接费用及未担保余值之和与其现值之和的差额确认为未实现融资收益;出租人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认当期的融资收入。

(七)货币时间价值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中的应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运用货币时间价值理论主要体现在“金融工具计量”和“金融资产减值”两个方面。《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且不扣除将来处置该金融资产可能发生的交易费用。但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贷款和应收款项,应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企业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对金融负债进行后续计量。该准则在对以摊余成本计最的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相关规定也同样体现了货币时间价值理论,还规定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应当将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不包括尚未发生的未来信用损失)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人当期损益。以上规定都表明,货币时间价值理论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新会计准则引入货币时间价值理论的思考

(一)折现率的确定难度较大 折现率是企业在购置或者投资资产时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它反映了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资产特定风险的税前利率,而风险是一个概率范围内的不确定性概念。在确定折现率时,如何反映这种特定的风险,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在操作上具有一定的难度。通过上述对与货币时间价值相关准则的分析中不难看出,针对企业日常所处理业务的不同,折现率的确定方法也不尽相同。从理论上来讲,有必要报酬率、期望报酬率、实际报酬率等多项折现率指标。那么如何就每笔经济业务准确选择折现率是困扰会计人员的一大难题之一,因为他们必需结合包括风险、通货膨胀在内的众多因素去确定折现率。但是,新会计准则并没有对企业所从事的各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折现率的确定方法进行详细阐述,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具体实务操作过程中依据自身职业判断能力,选择最佳的折现率准确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笔者认为,新会计准则在以后的修订中应该对折现率的判定方法上加以严格限制,缩小折现率的选择空间,克服会计人员的主观随意性。

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精选篇13

    货币时间价值是指一定量资金在不同时点上价值量的差额。它反映的是由于时间因素的作用而使现在的一笔资金高于将来某个时期的同等数量的资金的差额或者资金随时间推延所具有的增值能力。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以及因此实现的货币增值,需要或多或少的时间,每完成一次循环,货币就增加一定数额,周转的次数越多,增值额也越大。因此,随着时间的延续,货币总量在循环和周转中按几何级数增大,使得货币具有时间价值。货币时间价值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货币时间价值是资源稀缺性的体现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消耗社会资源,现有的社会资源构成现存社会财富,利用这些社会资源创造出来的将来物质和文化产品构成了将来的社会财富,由于社会资源具有稀缺性特征,又能够带来更多社会产品,所以现在物品的效用要高于未来物品的效用。在货币经济条件下,货币是商品的价值体现,现在的货币用于支配现在的商品,将来的货币用于支配将来的商品,所以现在货币的价值自然高于未来货币的价值。市场利息率是对平均经济增长和社会资源稀缺性的反映,也是衡量货币时间价值的标准。

    2、货币时间价值是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货币的固有特征

    在目前的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是由中央银行基础货币和商业银行体系派生存款共同构成,由于信用货币有增加的趋势,所以货币贬值、通货膨胀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现有货币也总是在价值上高于未来货币。市场利息率是可贷资金状况和通货膨胀水平的反映,反映了货币价值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降低的程度。

    3、货币时间价值是人们认知心理的反映

    由于人在认识上的局限性,人们总是对现存事物的感知能力较强,而对未来事物的认识较模糊,结果人们存在一种普遍的心理就是比较重视现在而忽视未来,现在的货币能够支配现在商品满足人们现实需要,而将来货币只能支配将来商品满足人们将来不确定需要,所以现在单位货币价值要高于未来单位货币的价值,为使人们放弃现在货币及其价值,必须付出一定代价,利息率便是这一代价。

    在理解货币时间价值时,我们要注意两点:第一,货币时间价值是在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如果社会上存在风险和通货膨胀,我们还需将它们考虑进去。第二,不同时点单位货币的价值不等,不同时点的货币收支需换算到相同的时点上,才能进行比较和有关计算。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不同时点的资金进行直接比较,而应将它们换算到同一时点后再进行比较。

    比如,你计划投资钢铁厂,面临的问题是,如果现在开发,马上可获利50万元,如果5年后开发,由于钢材价格上涨,可获利80万元,此人该选择什么时候投资呢?有人主张在5年后投资,因为80万元明显大于50万,有人主张应将货币时间价值考虑进去,也就是说,如果现在投资获利50万,这50万又可以进行新的投资,当时社会平均获利率是15%,那么5年后50万可变成100万[50×(1+15%)×1.15×1.15×1.15×1.15=100万],金额显然大于80万。这样在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后,你赚的钱又多了,如果不考虑,你的钢铁厂投资虽然不至于失败,但肯定不是最科学的。

    二、货币时间价值在企业投资决策的应用

    由于货币时间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中,就应充分考虑到货币时间价值。前面谈到货币如果闲置不用是不会产生时间价值的,同样,一个企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肯定会赚得比原始投资额要多的资金,闲置的资金不会增值,而且还可能随着通货膨胀贬值,所以企业必须好好地利用这笔资金,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一个好的投资项目将资金投入进去,让它进入生产流通活动中,发生增值。企业的投资需要占用企业的一部分资金,这部分资金是否应被占用,可以被占用多长时间,均是决策者需要运用科学方法确定的问题。因为,一项投资虽然有利益,但伴随着它的还有风险,如果决策失误,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灾难。有的企业由于乱投资,瞎投资,造成公司破产或寿命缩短的现象,这方面的例子很多,下面就货币时间价值对企业投资决策产生影响和企业如何进行投资决策进行分析。

    企业投资的最主要动机是取得投资收益,投资决策就是要在若干待选方案中,选择投资小、收益大的方案。如何进行投资决策,一般有两大类决策方法,一类是非贴现法,在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情况下进行决策,另一类是贴现法,考虑到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

    回收期法和会计收益率法属于非贴现法。回收期法是根据重新收回某项投资所需时间来判断投资是否可行的方法。它将计算出的回收期与预定回收期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方案可行,否则不可行,回收期越短越好。会计收益率法是将投资项目的会计收益率与该项投资的资本成本加以比较,进而判断投资是否可行的方法,如果会计收益率大于资本成本,方案可行,否则不可行,会计收益率越大越好。

    贴现法包括现值法、净现值法、获利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四种方法。现值法是将项目投产到报废的各年净现金流量折算成的总现值与投资总额进行比较,若大于,可行,否则不可行,而且差额越大越好。净现值法是现值法的变化形式,它直接根据净现值的正、负来判断(净现值=总现值-投资总额),净现值为正,方案可行,越大越好,否则不可行。获利指数法则是根据获利指数大小来进行判断可,大于1可行,越大越好,否则不可行。内含报酬率法将内含报酬率与资本成本比较,前者大于后者,方案可行,否则不可行,内含报酬率越大越好。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可采取上述方法的任何一种方法进行决策。比如,有这样一个案例,A,B,C三个方案,投入与收益如下表:

    1、  采用回收期法:

    Pa=1+(20000-11800)/13240=1.62

    Pb=2+(9000-1200-6000)/6000=2.3

    Pc=2+(12000-4600-4600)/4600=2.61

    方案A的回收期最短,应选择A方案。

    2、采用会计收益率法:

    Ra=(1800+3240)/(2*20000)=12.6%

    Rb=(-1800+3000+3000)/(3*9000)=15 .6%

    Rc=(600*3)/(3*12000)=5%

    B方案的会计收益率最大,应选择B方案。

    3、采用现值法:假设资本成本是10%

    PVa=11800/(1+10%)+13240/(1+10%)(1+10%)=21669

    PVb=1200/(1+10%)+6000/(1+10%)(1+10%)+6000/(1+10%)(1+10%)(1+10%)=10557

    PVC=4600*(1/(1+10%)+1/(1+10%)(1+10%)+1/(1+10%)(1+10%)(1+10%))=11440

    A方案的现值最大,应选择A方案。4、采用净现值法:

    NPVa =PVa - I =21669-20000=1669

    NPVb =PVb -I =10557-9000=1557

    NPVc =PVc -I =11440-12000=-560

    A方案的净现值最大,应选择A方案。

    5、采用获利指数法:

    PIa =21669/ 20000=1.08

    PIb =10557/9000=1.17

    PIc =11440/12000=0.95

    B方案的获利指数最大,应选择B方案。

    6、采用内含报酬率法:

    Ra=16.05%>10%方案可行。

    Rb=15.24%>10%方案可行。

    Rc=8.67<10%方案不可行。

    上述6种方法,得到两种结果,哪种结果更准确呢?回收期法通俗易懂,大致能反映投资回收速度,而且计算简便,但是,它夸大了投资的回收速度,忽略了回收期后的收益,容易造成严重的退缩不前。因为许多对企业的长期生存至关重要的较大型投资项目,并非在开始几年内就能带来投资收益,其次,决策者以回收期作参数,往往会导致企业优先考虑急功近利的项目,导致放弃长期成功的方案。最重要的一个缺陷是它忽视了时间价值,认为不同时点的资金价值相同,将不同时点的资金直接代入进行有关计算,这是不符合金融原理的。会计收益率法也比较通俗易懂,计算也不复杂,但它没有采用现金流量观,并与回收期法一样,未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把第一年的现金流量与最后一年的现金流量看作具有相同的价值,其决策可能不正确。而贴现法下的各种方法则考虑了时间价值,将投资项目每年净现金流量按资本成本(折现率)进行折现,使不同时点的资金具有可比性,较真实地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现金流入对投资盈利的不同作用。财务管理最基本的观念就是货币时间价值,运用货币时间价值观念要把项目未来的成本和收益都以现值表示,如果收益现值大于成本现值则项目应予接受,反之则应拒绝。因此,我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多采用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的贴现法,以贴现法为主,以非贴现法为辅。

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精选篇14

关键词:货币时间价值;投资;投资决策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2

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也称为资金的时间价值。它反映的是由于时间因素的作用而使现在的一笔资金高于将来某个时期的同等数量的资金的差额或者资金随时间推延所具有的增值能力。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以及因此实现的货币增值,需要或多或少的时间,每完成一次循环,货币就增加一定数额,周转的次数越多,增值额也越大。因此,随着时间的延续,货币总量在循环和周转中按几何级数增大,使得货币具有时间价值。如果财务管理人员不了解时间价值,就无法正确衡量、计算不同时期的财务收入与支出,也无法准确地评价企业是处于赢利状态还是亏损状态。资金时间价值原理正确地揭示了不同时点上一定数量的资金之间的换算关系,它是进行投资、筹资决策的基础依据。

一、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

货币的时间价值原理:

我们将资金锁在柜子里,这无论如何也不会增值。在资金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的今天,资金的时间价值仍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一方面:它是资金所有者让渡资金使用权而获得的一部分报酬;另一方面:它是资金使用者因获得使用权而支付给资金所有者的成本。资金的时间价值是客观存在的经济范畴,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生产经营决策中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来考虑。在企业的长期投资决策中,由于企业所发生的收支在不同的时点上发生,且时间较长,如果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就无法对决策的收支、盈亏做出正确、恰当的分析评价。

1.货币时间价值

货币的时间价值又称资金时间价值,是指在不考虑通货膨胀和风险性因素的情况下,资金在其周转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价值,其实质是资金周转使用后带来的利润或实现的增值。所以,资金在不同的时点上,其价值是不同的,如今天的100元和一年后的100元是不等值的。今天将100元存入银行,在银行利息率10%的情况下,一年以后会得到110元,多出的10元利息就是100元经过一年时间的投资所增加了的价值,即货币的时间价值。显然,今天的100元与一年后的110元某种意义上是相等的。由于不同时间的资金价值不同,所以,在进行价值大小对比时,必须将不同时间的资金折算为同一时间后才能进行大小的比较。

在公司的生产经营中,公司投入生产活动的资金,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转,其数额会随着时间的持续不断增长。公司将筹资的资金用于购建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者借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实现价值转移和价值创造,带来货币的增值。资金的这种循环与周转以及因此实现的货币增值,需要一定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资金不断周转使用,时间价值不断增加。衡量资金时间价值的大小通常是用利息,其实质内容是社会资金的平均利润。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利息,比如银行存、贷款利息,除了包含时间价值因素之外,还包括通货膨胀等因素。但是,我们分析时间价值时,一般以社会平均的资金利润为基础,而不考虑通货膨胀和风险因素。货币的时间价值有两种表现形式,即相对数和绝对数。相对数即时间价值率,是指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的平均资金利润率或平均报酬率;绝对数即时间价值额,是指资金在运用过程中所增加的价值数额,即一定数额的资金与时间价值率的乘积。国库券利率,银行存、贷款利率,各种债券利率,都可以看作是投资报酬率,然而它们并非时间价值率,只有在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情况下,这些报酬才与时间价值率相同。由于国债的信誉度最高、风险最小,所以如果通货膨胀率很低就可以将国债利率视同时间价值率。为了便于说明问题,在研究、分析时间价值时,一般以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的利息率作为资金的时间价值, 货币的时间价值是公司资金利润率的最低限度。

2.为什么会存在货币的时间价值

西方学者的观点认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就必须推迟消费,所以货币在这一时间所增值的部分就是对投资者推迟消费所给予的补偿。我国学者的观点认为:货币的时间价值在于其周转使用所产生的价值。

在理解货币时间价值时,我们要注意两点:第一,货币时间价值是在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如果社会上存在风险和通货膨胀,我们还需将它们考虑进去。第二,不同时间单位货币的价值不等,不同时间的货币收支需换算到相同的时点上,才能进行比较和有关计算。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不同时点的资金进行直接比较,而应将它们换算到同一时点后再进行比较。

二、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

(一)资金时间价值包含的内容

由于资金具有时间价值,因此同一笔资金,在不同的时间,其价值是不同的。计算资金的时间价值,其实质就是不同时点上资金价值的换算。它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计算现在拥有一定数额的资金,在未来某个时点将是多少数额,这是计算终值问题;另一方面,是计算未来时点上一定数额的资金,相当于现在多少数额的资金,这是计算现值问题。

(二)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方法

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有两种方法:一是只就本金计算利息的单利法;二是不仅本金要计算利息,利息也能生利,即俗称“利上加利”的复利法。相比较而言,复利法更能确切地反映本金及其增值部分的时间价值。计算货币时间价值量,首先引入 “现值”和“终值”两个概念表示不同时期的货币时间价值。

现值,又称本金,是指资金现在的价值。

终值,又称本利和,是指资金经过若干时期后,包括本金和时间价值在内的未来价值。通常有单利终值与现值、复利终值与现值、年金终值与现值。

现值和终值之间的差额就是“利息” ,它包括在终值之中。我们已经知道在一定期间的应计利息。所以,现值和终值间的差额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利率,现值在按此数额增加;第二:时间的长度,利息按此进行累积。随时间变化的现值 投资的现值逐渐增加,直到其终值。事实上,在一个未来日期到来时,过去曾经是终值的变成了投资的现值。例如开始在银行存入的100元,利率是10%。在第一年末,本金加利息就是110元。这110元就不再是一终值,它将是你储蓄账户的现值。

我们储蓄账户的现值总是小于它的终值。这是货币时间价值内含的基本思想。但是这种思想经常用几种不同方式来表示的,如下所示:

一个现值总是小于一个终值。

一个终值总是大于一个现值。

仔细阅读上述表述。就会发现这两种都反映同一思想,即现值是一个未来日期更大数额的,即终值的当前数量价值 。这就是货币时间价值的意思所在。

三、货币时间价值与企业的投资决策

(一)货币时间价值与企业的关系

企业是一个大型的经济主体,时间价值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经济范畴,任何企业都在时空中经营、活动。排斥时间价值,企业的收支和盈亏就无从计量和评价,因此,在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中,我们也应适当考虑到货币时间价值。前面谈到货币如果闲置不用是不会产生时间价值的,同样,一个企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肯定会赚得比原始投资额要多的资金,闲置的资金不会增值,而且还可能随着通货膨胀贬值,所以企业必须好好地利用这笔资金,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一个好的投资项目将资金投入进去,让它进入生产流通活动中,发生增值。

企业的投资需要占用企业的一部分资金,这部分资金是否应被占用,可以被占用多长时间,均是决策者需要运用科学方法确定的问题。这时就要把货币的时间价值因素考虑进去了。因为,一项投资虽然有利益,但伴随着它的还有风险,如果决策失误,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灾难。

(二)企业投资的方法

企业投资的最主要动机是取得投资收益,投资决策就是要在若干方案中,选择投资小、收益大的方案。如何进行投资决策,一般有两大类决策方法,一类是非贴现法,在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情况下进行决策,另一类是贴现法,考虑到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

1.非贴现法

回收期法和会计收益率法属于非贴现法。回收期法是根据重新收回某项投资所需时间来判断投资是否可行的方法。它将计算出的回收期与预定回收期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方案可行,否则不可行,回收期越短越好。会计收益率法是将投资项目的会计收益率与该项投资的资本成本加以比较,进而判断投资是否可行的方法,如果会计收益率大于资本成本,方案可行,否则不可行,会计收益率越大越好。

2.贴现法

贴现法包括现值法、净现值法、获利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四种方法。现值法是将项目投产到报废的各年净现金流量折算成的总现值与投资总额进行比较,若大于,可行,否则不可行,而且差额越大越好。净现值法是现值法的变化形式,它直接根据净现值的正、负值来判断(净现值=总现值-投资总额),净现值为正,方案可行,越大越好,否则不可行。获利指数法则是根据获利指数大小来进行判断可,大于1可行,越大越好,否则不可行。内含报酬率法将内含报酬率与资本成本比较,前者大于后者,方案可行,否则不可行,内含报酬率越大越好。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可采取上述方法的任何一种方法进行决策。

例如,以探明一个有工业价值的油田,目前立即开发可获利100亿元,若5年后开发,由于价格上涨可获利160亿元。如果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根据160亿大于100亿元,可以认为5年后开发更有利。如果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现在获得100亿元,可用于其他投资机会,品均每年获利15%,则5年后将有资金200亿元(100*1.155≈200)。因此,可以认为目前开发更有利。后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更符合现实的经济生活。

由上面的论述,可以清楚地看到,货币时间价值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概念,无论是涉及到个人投资决策,还是涉及到企业的投资决策,都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要时刻的谨记,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一定要考虑到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重视货币时间价值,做科学的投资决策。对于个人投资来说,投资者要掌握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方法,也就是将不同时点的资金换算到相同时点上的方法,搞清楚资金到底处在何时点上,在日常生活中多考虑时间价值的影响。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应有一批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还应有一批效率高,能力强的市场调查人员,收集决策所需的资料,以便决策人员进行周密的市场和全面的可行性论证,保证决策的安全性和科学性.企业应对投资权限加以控制,严格审批权限,要求职能部门按程序工作,在严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进行严格审查,制约乱投资行为,提高投资可靠性,效益性。企业还必须建立相关制度保证其投资决策的贯彻实施,对投资进行规范管理。职工的作用也不可忽视。除此之外,企业还需在决策实施后,跟踪实施结果,及时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新的决策。当然,企业的投资决策不能只考虑到货币时间价值,还有项目自身的一些因素,政府的政策等因素以及其他的一些客观因素,这些都要有相应地考虑。这样才能保证投资的正确性和实效性,为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为公司实现价值最大化,同时也有利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从而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