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乡村旅游商业模式范文

乡村旅游商业模式精选(十四篇)

时间:2023-09-24 15:31:55

乡村旅游商业模式

乡村旅游商业模式精选篇1

乡村旅游规划,面对的是市场,要的是效益。对于市场规划要解决的是定位、形象、产品和项目问题,而对于效益,规划就必须将乡村旅游景区未来的商业模式设计清楚。商业模式与规划的定位、形象、产品和项目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要依托规划中的项目来构筑合适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要依托商业模式来增加规划中的项目。

马嵬驿,一个依托餐饮行业的集聚效应把“吃”这一要素规划到极致,但是马嵬驿却做成了远超兵马俑博物馆年接待旅游游客的乡村旅游景区,换句话说马嵬驿是做餐饮的,通过正确的商业模式引导,最后成功晋级为乡村旅游景区。莫干山的裸心谷,通过做乡村酒店,把“住”这一要素做好做精,最后裸心谷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度假景区。选择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如何依托市场效应设计好商业模式,可以作为乡村旅游规划前的思考。同样的商业模式,仿照马嵬驿把这个商业模式放到一个地方小吃很少,市场对小吃不买单的乡村旅游景区便不会成功,这便是规划所要解决的设计的商业模式与规划本身是否相匹配的问题。

以下为几种比较流行的当前乡村旅游景区的商业模式:

一、简单门票模式

国内乡村旅游景区的主流模式,主要依托乡村旅游景区的资源本底,如婺源的乡村旅游景区,大多数村落的资源本底较强,婺源开发了大景区门票形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形成直接有效的资金来源,但一定要注意门票的定价与游客的价值反馈。

二、综合收益模式

这种模式除了依托门票,还强调乡村餐饮、购物和乡居住宿等多种收益形式。这种模式需要根据市场客群严格控制产品和项目的设计,保证产品品质。

三、产业收入模式

乡村旅游,除了依托旅游收益外,还可以依托农业和农业加工的收益。农业产业的延长等等,如北京的薰衣草庄园,依托薰衣草精油加工等产业收入。

四、商业地产模式

通过乡村旅游景区的外包装,进行地产商业。这种模式是投资商在开发旅游的同时要求政府给与一定的土地作补偿(价格一般是各种办证的费用),旅游和地产同时开发,通过地产的收益来弥补旅游的投资。

乡村旅游商业模式精选篇2

1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模式

按交易对象划分,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市场中常见的主要有B2B与B2C两种模式,B2B模式是面向旅游中相关的乡村旅游企业及机构,包括上下游中所涉及的旅行社、乡村旅游企业、商等的一种电子商务平台。B2C模式则是面对游客提供有关旅游信息及产品的一种电子商务模式,其本质就是旅游产品在线销售,是当前旅游电子商务中的主要模式。国内目前主要以携程网为代表。

按运营模式划分有站点平台模式、分销模式、引擎搜索模式、直销预定模式。其中站点平台模式是为乡村旅游企业间、乡村旅游企业与游客间提供业务活动平台的模式,此模式以同程网为代表;分销模式主要是靠传统旅游产品而获取利润,其在线核心业务主要是客房与机票的预定,乡村旅游中常包括旅游线路的预定;引擎搜索模式主要是提供在线旅游服务及旅游产品价格对比,以去哪网为代表;直销预定模式则是省去中间环节直接面对游客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是旅游企业与游客的直接接触(如在线咨询、点评),而有利于乡村旅游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

2当前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旅游信息资源整合性差单兵作战是当前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主要特点之一,各个网站主体多是仅根据自己的需求建站和更新信息内容,旅游电子商务开展既没有政府和行业监管者,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电子商务平台。此种情况之下的信息不对称便成为影响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开展的主要因素之一[2]。“中国休闲乡村网(www.crr.gov.cn)”于2007年12月正式开通,这象征着国内乡村旅游开展电子商务跨出了新的一步,之后众多乡村旅游网站开始建立。但是游客对大多数网站也只能是对乡村风光、农产品以及乡村旅游企业等的简单浏览,至今大多未建成权威、全面、高效的乡村旅游行业信息资源库,乡村旅游企业未能有效进行纵向与横向的整合,网络优势无法充分发挥,无法跟上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阻碍了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深入发展。

2.2缺乏个性化服务许多国内乡村旅游网站只是简单翻版国外乡村旅游网站,普遍存在景点介绍简单、内容更新不及时、缺乏相关图片,特别是乡村旅游网站中重要的动态视频演示更是极少涉及;游客无法于旅游前在线体验相关旅游产品,包括乡村旅游中的采摘环境、垂钓环境、农耕文化等的在线体验;旅游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中也存在内容混乱、单调、地域不祥等问题。同时乡村旅游网站对市场细分不明确、无法准确定位市场,服务模式和运营模式趋同,缺少特色。大量重复建设的网站让游客面对海量信息无法做出选择,乡村旅游中本来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田园风光等旅游资源难以与游客的个性化需求相互衔接,加上网站与游客互动平台的缺失,使得一些乡村旅游网站难以引起游客的关注和兴趣。

2.3网络信用保障度低对于在线电子支付的安全性至今仍然是影响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虽然在线电子支付已得到很大的发展,但各大银行对网上交易安全的重视程度还是远远不够的,如电子支票、电子现金和信用卡等网上支付时常出现安全问题,许多网民是无法信任在线电子支付的安全性。网上支付体系的安全性问题短期内可能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在线电子支付存在的种种问题,再加上目前各银行间的通讯平台不一样,跨行业务办理的便捷性低,使得游客使用电子支付的意愿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有的乡村旅游网站只是提供在线预定然后线下支付,缺少了在线交易平台,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旅游电子商务综合效益的发挥。另一方面游客由于对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信任缺乏,不仅对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站技术安全不信任,同时也包括了对游客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的不放心。游客将部分个人信息提交到注册成功的网站,由于黑客入侵可能性的存在,网络安全得不到保障,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旅游者的个人信息将被盗取,甚至存在着一些不正规的网站将自有的客户信息外泄给其他企业,进而从中获取利益的现象[3]。

3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策略

3.1建立行业整合平台当前旅游市场已伴随着经济繁荣而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乡村旅游企业间也进入了激烈竞争的时代,已经很难通过单打独斗使其自身得到发展,传统旅游模式也受到在线电子商务平台的冲击,甚至出现传统模式将消失的论调。而在线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却常常陷入信息孤岛而不得不进行战略联盟,许多较大企业已开始建立基于分销系统与在线销售系统的旅游企业资源系统(ERP)。面对旅游电子商务存在的上述问题和局限性,需要打破各个包括旅行社、游客、旅游企业等在内的诸多旅游节点的信息孤岛局面,采用旅游协同管理系统构建一个协同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具体的做法就是帮助旅游企业协调内外部的旅游业务活动,整合旅游企业内外部的各种旅游信息资源,以促使旅游企业高效开展业务。正是基于电子商务理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旅游协同电子商务延伸了协同商务理论,通过构建电子商务集成平台,为旅游企业及其合作伙伴提供信息共享、集成支付、协同业务流程等功能。它能够将旅游产业链上下游关系企业和旅游者集合起来,帮助其实现旅游信息共享、企业内外部协同,进而实现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构建一条高效的旅游产业链[4]。旅游协同电子商务平台能够有效整合旅游中介商的技术以及旅游企业自身的旅游资源优势,实现企业间的联盟化高效发展。例如2010年5月1日云南康辉与凯亚公司合作开发的“懒猴在线”问世,它把客户资源与技术进行了充分整合,构建了一个高效的旅游电子商务平台。

3.2强化网站用户体验与自助定制功能现在旅游市场营销中不断出现了试吃员、DIY、试床员等大量新名词,由此看出了用户体验在旅游电子商务中的重要性。乡村旅游企业及相关乡村旅游机构需要不断跟踪游客的需求,分析游客的消费需求特点,推出具有针对性的旅游特色产品。例如随着网络QQ农场等游戏的发展,现实版的QQ农场应运而生,乡村旅游企业就可根据游客需求划出土地供游客设计、使用。可以看出现实版的QQ农场是经过了网络版用户充分体验后而快速出现的。如何在线上与线下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订单服务以及信息互动平台,成为乡村旅游企业新的考验。乡村旅游网站应该在“虚拟旅游”空间上开辟新的天地,在建立现实旅游景观的基础上,通过模拟或超越现实景观等手段,构建一个能使旅游者欣赏旅游景观、体验旅游活动或进行虚拟互动旅游的虚拟旅游环境,这将成为今后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5]。再者移动互联已经兴起,国内手机在线用户呈爆发性增长,市场潜力巨大。乡村旅游企业应把握机遇,与中介机构、信息服务商合作,开发个人移动信息服务,特别是在线旅游产品查询、预定等个。

3.3完善电子支付体系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信用卡、电子支付的普及程度密不可分,乡村旅游企业应不断加强与银行的支付业务合作,面向游客推出信用卡、电子支票、电子现金等电子支付方式,加强与快钱、支付宝等主流第三方电子支付服务商的合作,提高游客使用电子支付的便捷性,解决“在线预定,线下支付”的问题。另一方面,乡村旅游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应及时更新防火墙和借鉴国内、国外先进网络安全技术,防止电脑病毒和恶意入侵,交易时需要有相应的用户在线认证程序,保证游客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此外,乡村旅游及相关机构包括乡村旅游协会、农业主管单位应该采取措施为乡村旅游企业的网上电子交易提供一定的信用担保。

乡村旅游商业模式精选篇3

论文摘 要:乡村度假 旅游 产品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发展势头却比较迅猛,逐渐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宠儿。目前国内关于乡村度假旅游的开发研究还比较缺乏。在对发展乡村度假旅游意义探讨的基础上,分析 总结 了目前国内外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几种主要类型及发展动向,探讨了这类产品的 市场 需求及特征。最后在分析乡村度假旅游产品要素的基础上,对乡村度假旅游产品开发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1 乡村度假旅游发展概述?

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乡村旅游在发达国家 农村 地区迅速开展,对推动 经济 出现不景气的农村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虽然乡村度假是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新兴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特别是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乡村度假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并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如澳大利亚葡萄酒业旅游度假、波兰乡村生态旅游度假、匈牙利乡村 文化 旅游度假等,都是乡村度假发展的典范。?

我国乡村旅游出现得比较晚,萌芽于20 世纪50年代。当时为了外事接待的需要,在山东省石家庄村率先开展了乡村旅游活动。乡村旅游度假现象和产品则出现的更晚,2001年前后,上海等大城市出现了中老年退休人员到乡村进行短期度假行为,可以视为我国乡村度假旅游的开端。而随着乡村旅游的深入发展,乡村度假旅游产品也渐次出现。如乡村度假中心、乡村度假庄园、乡村度假公寓、乡村分时度假等。?

2 乡村度假旅游的意义?

在许多国家,乡村旅游正受到热捧和支持。作为乡村旅游的高级形式——乡村度假旅游更是受到政府直接或间接的政策与 财政 支持。因为乡村度假旅游不仅能够缓解乡村地区的衰落问题,包括乡村居民收入、就业、 公共 服务、 教育 、社区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移民潮(由乡村向城市迁徒);而且也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不一样的体验,诸如自然的生态 环境 、原生性乡村文化、淳朴的社区氛围、与世隔绝的谧静体验、远离工作压力的生活方式等等;以及伴生而来的 社会 、经济、文化生活的交流与提升。在这种意义上,度假旅游乃至乡村旅游被公众和政府赋予了特殊的含义——振兴乡村经济、促进乡村发展。它们也因此被认为是乡村发展的“万能剂”。?

在我国,基于政府的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 社会主义 新农村的政策背景,乡村旅游也被提升到了上述高度,乡村度假旅游虽然是新生事物,也被有关专家学者提升到了解决 农业 发展的战略高度。?

从国内外专家的论述来看,乡村度假旅游的作用与意义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1)区域经济增长。表现为乡村度假旅游者在乡村地域内消费所带来的区域直接经济增长、当地居民提供服务或接受雇佣而形成的直接经济收入以及受产业溢出效应和经济乘数效应而形成的区域间接经济拉动。?

(2) 社会文化 发展。包括乡村 人口 的回流、公共服务的改善与提升、地方居民素质的保持与提升、地方传统手工艺和特色技能的保护和复兴、地方民风民俗的保护与再现以及由于社会文化交流所带来的新兴社会文化现象等等。?

(3)环境保护与改善。出于自身利益的保持,地方政府和居民将自发形成环境保护观念以及环境改善的动力,虽然有时这种动力会给原生乡村环境带来反作用。?

然而,乡村度假旅游所带来的既得利益和研究者们的过分夸大,使得地方政府或开发商往往忽视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特性而盲目发展,也会给乡村旅游地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如加剧乡村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引起乡村原生环境的建设性破坏等等。所以,对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不仅仅要关注乡村度假旅游带来的利益,也要分析可能带来的不利,从而扬长避短,使得综合效益最优化。?

3 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类型?

3.1 国内乡村度假产品类型?

虽然乡村度假旅游产品在我国出现时间较短,但发展迅速。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乡村度假旅游产品主要呈现以下几种类型。?

(1)庄园式乡村度假产品。

庄园式乡村度假旅游产品是指依托乡村特色庄园来开展旅游度假活动,它往往位于城乡结合部,邻近风景区或乡村景区,具有良好的 交通 条件和交通网络;庄园与乡村具有空间上的相对独立性,服务设施也相对齐全;其档次也较高。这种庄园式乡村度假产品以北京为常见,如北京密云红酒庄园、白领庄园、金色四季田园休闲度假村、大苑村休闲度假村等。?

(2)分时型乡村度假产品。

分时型乡村度假产品是指结合分时度假房产来开展度假旅游活动的产品方式,在产权上,旅游者拥有部分产权,在经营上,由开发商或运营商进行经营 管理 。考虑到房产的特性,这类度假产品一般位于城乡结合部或交通条件较好的乡村,且具有良好的服务设施,且空间上与周边环境或乡村、设施相融合,其档次为中高档。这种分时型乡村度假产品以海南为常见,如海南天来泉、中南森海湾、海口新世界、博鳌分时度假等。?

(3)公寓式乡村度假产品。

公寓式乡村度假产品是指在乡村范围内建设度假公寓,旅游运营商通过出售或出租的形式向旅游者提供度假产品的旅游方式。它一般位于生态环境优良、人居环境淳朴的偏远乡村,从而在空间上与城市生活具有一定的隔绝性。其服务设施相对简单,档次偏中低。这种度假产品以杭州地区为常见,如杭州山沟沟、千岛湖家外家、临安天目云溪、红灯笼乡村家园等。?

3.2 国外乡村度假产品借鉴?

欧美发达国家的旅游者最喜欢的旅游方式是度假。其乡村度假旅游产品是在游客旅游需求的基础上,由观光农园等其他乡村旅游产品扩展和延伸而来,如德国的“度假农庄”、意大利的“绿色度假”、日本的“度假农业园”、法国的“乡村度假庄园”、澳大利亚的“休闲牧场”等。?

(1)法国。早在1855年,法国有一位名叫欧贝尔的国家参议员带领一群贵族来到巴黎郊区农村度假。目前,法国有1.6万户农家建立了家庭旅馆,推出农庄旅游,全国33%的游人选择了乡村休闲度假,乡村农业休闲旅游每年接待游客200万,每年给农民带来700亿法郎的收入,相当于全国旅游业收入的四分之一。?

(2)意大利。意大利在1865年就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截止1996年初,意大利全国20个 行政 大区,已全部开展了乡村度假旅游活动,为“绿色旅游者”提供食宿的农庄已达7500个,尤以托斯卡那地区更为突出,每年接待的国内外游客达到20万人以上。?

(3)德国。德国的乡村 旅游 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形式是休闲度假型的“度假农庄”和“市民农园”。“度假农庄”主要是吸引游客前往农场度假,并与农场主人一起生活,住在农家,使游客在观光度假之余,亦能尽情欣赏田园风光,体验农家生活,亲身参与农场生产活动。游客对象多是全家旅游和夫妻旅游,60%的游客一次停留在“度假农庄”一周左右,有一半的游客每年有2-3次的度假农庄游。?

(4)美国。早在1941年,美国 农业 旅游开始发展,其中最主要的是“度假农庄”及观光牧场的经营。到1977年,美国有1800万人前往乡村、农场观光度假,仅在美国东部就有1500个观光农场,在西部还有为数较多的专门用于观光旅游的牧场。?

3.3 乡村度假产品发展新动向?

随着乡村度假旅游的发展,目前旅游 市场 上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动向。?

①新的产品形态。如成都郊县的郫县鹿苑会所,就是一种以“博物馆+住宿”类型的新形态。?

②新的组织形式。如海南博鳌高尔夫乡村俱乐部,是一种以俱乐部制的乡村度假新组织形式。?

③新的度假主题。如宁夏玉泉葡萄庄园,突破传统休闲度假主题,以葡萄酒为主题,集生产、研发、旅游、 教育 为一体的乡村度假庄园。此类新的度假主题还有香料庄园、草莓庄园和西瓜庄园等。?

4 基于市场的乡村度假旅游产品开发?

4.1 乡村度假旅游市场研究?

当前,度假旅游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旅游业迅猛发展中的一个热点。乡村度假旅游也因其物美价廉的产品特性而受到越来越多旅游者的青睐,乡村度假成为了仅次于海滨度假的第二大度假产业。以法国为例,1998年,2/3的法国人选择了国内度假,其中33%的游人选择了乡村度假,仅次于海滨度假的比例(44%)。近几年,法国乡村每年接待的200万(其中1/4 是外国游客)国内外游客中,50%是中高级雇员或自由职业者。这些游客非常稳定。据法国小旅店联合会 统计 ,近7年来在度假中一直采用乡村度假方式的度假者占44%,主要采用这种度假方式的度假者占72%,更有15%的度假者每年都住在同一地方。在英国,约90%的农场都提供旅游住宿服务,25%的度假是在乡村度过的;在意大利,乡村度假经营被作为乡村农民生计的补充甚至是主要来源,2002年大约有1.15万家专门从事“绿色农业旅游”和度假经营的企业。在美国的夏威夷,2000年全州有5500座农场从事乡村旅游,全州农业旅游产值中1/3农产品来自度假客的直接购买。?

近年来,我国以休闲度假为目的的旅游呈逐年增长态势。2000~2002年

庄园式乡村度假产品往往采用这种开发模式。如北京金色四季田园休闲度假村就是由金色四季田园休闲度假 旅游 有限公司独资开发的乡村度假产品。?

“旅游开发商”开发模式的优点在于旅游开发商能够全面控制旅游开发和经营的全过程,有利于实现既定开发经营目标。其缺点是容易产生产品与周边乡村人文 环境 的隔离,甚至导致村民对乡村度假区的敌视态度。?

4.3.2 “旅游开发商+农户(或村集体)”开发模式?

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旅游开发商+农户(或村集体)”开发模式是指旅游开发商牵头,农户(或村集体)以资产入股方式参与乡村度假产品的开发建设,并实施 市场 化运作方式来经营乡村度假产品。?

公寓式乡村度假产品一般采用这种开发模式。如杭州瑞天公司旗下的千岛湖金竹半岛“家外家”生态养生度假公寓项目。?

“旅游开发商+农户(或村集体)”开发模式的优点在于能让农户(或村集体)参与开发过程,从而直接受益于乡村度假产品的开发经营。其缺点是加大了 管理 难度和管理 成本 ,且开发商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容易产生利益 经济 纠纷。?

4.3.3 “旅游开发商+旅游运营商+农户(或地方政府)”开发模式?

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旅游开发商+旅游运营商+农户(或地方政府)”开发模式是指旅游开发商和农户(或地方政府)合作入股开发乡村度假产品,建设完成后的度假单位委托旅游运营商经营管理。?

分时型乡村度假产品往往采用这种开发模式,如海南中南森海湾是由中南集团与当地政府合作开发,由上海传世经纪公司运营管理的乡村度假项目。?

这一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整合多方资源,通过专业化合作方式形成开发合力。缺点在于层级较多,管理与利益上的纠纷也相应加大。

?

5 结论和展望?

基于国外的发展轨迹和国内的发展实际,我们可以清楚地描绘出我国乡村度假的发展曲线,对我国旅游休闲度假市场的研究也进一步表明了乡村度假旅游大有发展潜力。基于此,我国未来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也将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类型、组织方式和产品主题多样化、复合化的产品开发模式。?

参考文献?

[1]?沈国斐. 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探讨[j].生态经济,2005,(12):95-98.?

[2]?a. fleischer and a. pizam, rural tourism in israel. tourism management, 1997, 18 (6): 367-372. ?

乡村旅游商业模式精选篇4

关键词:乡村旅游;电子商务;营销;创新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以农村为活动场所的旅游形式,具备当地农村的特色。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农家乐”为主题的“农家乐”贴近自然,以“乡村音乐”为风格的乡村之旅也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欢迎。作为新型绿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得到了行业的高度关注。

电子商务与乡村旅游的结合,不仅使得乡村旅游信息流通更加高效便捷,降低了交易成本,还为乡村旅游企业创造了新的产品销售渠道。本文从乡村旅游电子营销的四大模块,即传统的4Ps――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模块,对乡村旅游电子商务营销模块进行创新研究。

一、产品模块的创新

乡村旅游电子商务营销中的产品模块创新,其方向是由单一服务产品向着多元化、产业联动化的产品方向发展。

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时应注重产业链上下深度的延展,形成深入人心的旅游品牌。例如法国普罗旺斯,薰衣草已成为普罗旺斯的代名词,而普罗旺斯更是成为“浪漫”的代名词。大面积的薰衣草种植和薰衣草香精的提炼以及旅游相关产品的延展都做到极致,吸引了大批的游客。我国乡村旅游可以参考这种模式,华中地区的油菜产区,在油菜花盛开的季节发展旅游业,举办油菜花节吸引游客前来旅游,油菜成熟依然能够实现其作为农作物的经济价值。

线下旅游产品的创新是线上旅游产品创新的基础。将线下旅游产品在线上推广,做好线上产品的维护,首先在呈现产品时除了将最基本的旅游信息传达出来,还应做好线上的服务,24小时旅游咨询人工服务进行专业的解答。从美学的角度,还应注重网页设计和排版,符合目标人群的审美。模块简单易操作,扩大受益人群,而不仅仅局限于年轻人。

二、价格模块的创新

中国乡村旅游电子商务营销的价格模块创新,是价格政策的创新。实行动态门票价格,根据旅游淡旺季来实时调整乡村旅游目的地的价格政策。旅游旺季价格略高,一方面直接增加当地的旅游收入,另一方面利用价格政策控制旅游目的地的接待人数。旅游淡季时降低旅游目的地价格,可以拉动旅游消费需求。

乡村旅游不同于其他旅游形式,游客一般会选择就近旅游目的地,也非一次性消费,在工作之余和家人、朋友驱车前往乡村度假休闲放松心情。景区可以在网站建立会员俱乐部,采取会员制方法,如第一次全价,第二次半价,第三次免票的形式增加游客对乡村旅游目的地的黏性。湘西凤凰古城的门票事件沸沸扬扬,收取门票后的古城不再像之前一样游客门庭若市,三年后景区再次取消门票。价格政策直接影响到旅游目的地的游览人数。

对于新产品可以采取大促销的形式吸引旅游者。买一送一政策或者两个大人免一个小孩的政策,第一次吸引足够多的游客,只要旅游目的地足够有特色有吸引力,服务做得好,它的第一批客人便会才成为它的宣传者,口碑相传的营销模式的可信度更高,游客转化率更高。

三、渠道模块的创新

乡村旅游电子商务营销的渠道创新,重点在于分销渠道及旅游目的地网站建设上的创新。

近年来电子商务线上分销渠道不断发展,占领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很多传统的分销门店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被市场淘汰。传统乡村旅游企业应该加大与旅游电子商务线上分销平台(携程、去哪儿、途牛等)的合作,在它们的平台上销售自己的旅游产品线路。现代社会旅游者的审美越来越高,线路投放时要精致美观,配合一定的促销手段吸引消费者。

为了加强企业与旅游者之间的信任,线上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学习苹果公司,开设线下实体门店,走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一方面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不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了,消费者可以直接到线下网点进店咨询,另一方面可以抓住一部分中老年消费群体,没有线下体验店前,他们都通过传统的方式到传统旅行社咨询报名,开设体验店后的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将再一次冲击传统旅行社。

四、销售模块的创新

随着自媒体和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促销模块的创新首先是微博营销和微信营销的创新。

微博、微信营销可以配合软文的形式进行促销,比起单纯的广告语更具感染力。微薄营销借助大V的力量效果更加明显,或者制造热门话题,引起关注。微信营销,建立微信公众号,首先获取关注量,每天推送软文,发表游记或者推送旅游新闻等,或者与某些大型网站进行合作,借助它们的流量,提升自身的知名度。

乡村旅游促销方式还可以使用事件营销和电子邮件营销方式。如今电视真人秀节目兴起,乡村旅游可以乘着它的东风加以宣传,邀请节目组到乡村旅游景区进行拍摄,加以宣传。《爸爸去哪儿》2的拍摄基地重庆武隆天坑随着节目的热映,成为旅游热点。电影《等风来》让人知道了尼泊尔是幸福值最高的国家等。社交娱乐网站、演唱会、综艺节目等娱乐节目、微电影自然植入,也可利用新浪微博、人人网、腾讯等为主阵地开展互联网宣传炒作,多种促销手段相互补充和协调。旅游开发商可以赞助或者单独打造一类专门的旅游类节目,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引起社会的关注,成功促销自己的产品。

由于电子邮件的低成本,且方便寻找目标消费群体,国内的邮件营销市场日渐繁荣,邮件平台也日趋丰富,可为在线旅游企业的邮件营销提供帮助和建议。伴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完善用户趋于分散和多样化,旅游电商的战场上,争抢目标客户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谁能第一时间有效地掌握目标用户,吸引来并留住用户,就可以抢占先机,占领旅游市场的霸主地位。有针对性的产品能让消费者有一种“小众”的、定制的感觉,消费者的黏性往往因为“感觉”而更加稳定。

乡村旅游商业模式精选篇5

关键词 武汉“1+8”城市圈 乡村旅游 电子商务 政府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互联网热和电子商务的兴起,旅游电子商务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进入21世纪后,旅游需求更是呈现出的多元化、个性化及休闲化的显著特征。乡村旅游以其参与形式的多样性、参与主体的广泛性、旅游效益的综合性,逐渐成为旅游开发的热点。武汉“1+8”城市圈集聚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倘若能将乡村旅游与电商结合在一起,突破传统经营模式的瓶颈,将会大力推动武汉“1+8”城市圈乡村旅游的整体可持续发展。

1乡村旅游概念辨析

乡村旅游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欧洲工业革命之后。1865年,意大利“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的成立标志着乡村旅游的诞生,而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则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班牙。20世纪70年代后,在英国、德国、奥地利、美国等发达国家得到迅速发展,而中国乡村旅游则源于上世纪80年代末。

目前,乡村旅游的定义在国内外没有得到统一。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有:

西班牙学者Gilbert and Tung(1990)认为:乡村旅游(Rural tourism)就是农户为旅游者提供食宿等条件,使其在农场、牧场等典型的乡村环境中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一种旅游形式。

英国的Bramwell和Lane(1994)认为:乡村旅游不仅是基于农业的旅游活动,而是一个多层面的旅游活动,它除了包括基于农业的假日旅游外,还包括特殊兴趣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假日步行,登山和骑马,探险、运动的健康旅游,打猎和钓鱼,教育性的旅游,文化与传统旅游,以及一些区域的民俗旅游活动。

国内有学者将其定义为,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对象的一种旅游类型。它是将农业生产、农业生活和生态环境三者合为一体进行旅游开发,其基本形式是凭借城市周边地带的农村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和农业资源,面向城市居民开发的集观光、旅游、科普、健身、娱乐为一体的农业园区。综上所述,笔者为乡村旅游给出如下定义:乡村旅游是以乡村风光和环境为基础,以存在于乡村地区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在乡村地域内开展的各项旅游活动的总称。

2武汉“1+8”城市圈乡村旅游资源现状

武汉城市圈又称“1+8”城市圈,位于我国中心腹地湖北省,地处长江旅游带和大京九旅游带的黄金交汇处,是以武汉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圈。武汉是城市圈中心城市,黄石是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城市圈的旅游资源赋存量大,底蕴深厚的荆楚文化表现形式生动多样,并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悠久的农业发展史也使其积累了丰富的农耕文化,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资源更是多种多样,分布广泛,地区差异性强,许多旅游资都源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和开发价值。

武汉城市圈内乡村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整体来讲,武汉“1+8”城市圈目前已形成以温泉、湖泊、湿地、森林和乡村风貌为载体的生态休闲乡村旅游产品;以历史、宗教、农耕文化为载体的文化乡村旅游产品;以革命遗迹为载体的红色乡村旅游产品。从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来看,武汉、黄冈、孝感和咸宁市的乡村旅游资源较为富集,其他5市乡村旅游资源相对较少。具体如表1所示。

3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3.1产品类型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

现代乡村旅游已逐渐成为一种趣味性、知识性与参与性三位一体的休闲旅游方式。但是武汉城市圈内的乡村旅游整体形式单一,同质化严重。当代旅游市场的需求是个性化、多样化,单一的旅游产品类型和经营模式已无法适应市场。据武汉城市圈61处村级乡村旅游目的地调查分析显示,“农家乐”仍是多地乡村旅游开发的主要形式。部分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仍局限在单一的观光性上。如红色旅游多通过由橱窗展示、静态观光向游客传达知识内涵,导致游客缺乏参与性,吸引力较小,这使红色旅游相较其他形式的旅游更缺乏竞争力。

3.2信息渠道狭窄,发展后劲不足

乡村旅游资源的地域性决定了其信息相对封闭,经济相对落后的局面。当前武汉城市圈内的乡村旅游企业规模较小,不懂得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传播渠道推荐自己和了解外部状况,缺乏客户群体和供应商网络。此外旅游产品的开发需要充足的资金,而大多农村地区经济实力不足,政府扶持力度有限,制约了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与我国迅猛发展的旅游业相比,专业人才紧缺,高素质人才的匮乏使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不上档次,无法扩大规模,在艰难中前行。

3.3缺乏统一管理,营销手段滞后

武汉“1+8”城市圈主张区域旅游一体化,其涵义是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一体化的旅游产品,建立共同旅游市场,以实现要素合理流转和优化组合。由于城市圈由9个不同城市组成,行政管理机构不一,地区协调性差,区域政策环境不同等都导致统一的乡村旅游市场无法形成。而且当地农民营销认知不足使宣传模式仍停留在传统的形式,渠道单一,效果较差。如果单纯靠经营者“单打独斗”,没有一个统一管理下的营销和服务网络支持,乡村旅游很难突破瓶颈制约。

4发展武汉“1+8”城市圈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策略研究

4.1政府牵头,打造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络新平台

信息网络化和电子商务营销渠道的普及是时展的必然。武汉城市圈内各乡村旅游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普遍滞后,这就需要搭建由政府统一牵头的武汉“1+8”城市圈乡村旅游电商网站,加强对乡村旅游电商发展的指导。具体可以建立行业整合平台,如旅游企业资源系统(ERP),打破游客、旅游企业在内的诸多旅游节点的信息孤岛局面,构建一个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信息化网络系统,实现点――线――面的涉及多层结构的网络系统。

4.2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打造新的乡村旅游运营模式

电子商务的融入让乡村旅游企业享有更宽的信息渠道、更多的销售渠道和更低的交易成本。政府要利用电子商务来改变传统经营模式和过时旅游产品线路。譬如,开辟乡村旅游网站的“虚拟旅游”平台,在建立现实旅游景观的基础上,通过模拟现实景观等手段,构建一个能使旅者欣赏旅游景观、体验旅游活动并进行互动旅游的虚拟旅游环境,使这种线上娱乐方式为吸引更多线下游客服务。还可采用上下结合的购销方式来提升经济效益,扩大地方影响力和销售覆盖面。

4.3加强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培养

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加剧了对旅游与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但目前乡村旅游企业普遍专业化程度低,对电子商务的运营能力差,高素质人才资源紧缺。政府可以从高校、职业教育机构入手,采取对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重点培训,通过在校教育与上岗培训相结合的手段培养创造性实用人才。乡村旅游企业要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和员工绩效管理。提高员工自身素质和企业整体素质,为企业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奠定良好基础。

4.4注重品牌营销,加强资源整合

品牌意识决定了未来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武汉城市圈内乡村旅游行业要通过品牌营销实现消费者与企业的共赢。从对网络的考究中可以发现,好的品牌形象的树立能给商家带来较高知名度和赞誉度。政府引导乡村旅游企业重视品牌力量,各企业通过电商平台加强品牌合作意识,充分整合相关资源,打造良好服务消费者的品牌体系。

武汉“1+8”城市圈乡村旅游具有巨大潜力,而旅游电子商务为其蓬勃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构建政府领导下的电子商务网站,将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相结合,有利于最终实现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的稳定、持续、健康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廖军华.论我国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J].湖北农业科学,2010(7).

[2] 刘春,邵晓辉.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发展战略研究[J].当代经济,2010(10).

乡村旅游商业模式精选篇6

关键词: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策略研究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互联网热和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兴起,旅游电子商务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的基础与主要表现形式,逐渐成为当前信息产业化的主导力量,旅游电子商务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主要动力。

现代旅游业的趋势之一是向多样化方向发展,进入21世纪后,旅游需求呈现出的多元化、个性化及休闲化特征更加明显。乡村旅游以其参与形式的多样性、参与主体的广泛性、旅游效益的综合性,逐渐成旅游开发的热点。乡村旅游自身的性质、特点决定其发展电子商务,应对社会信息化、经济网络化竞争环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河北省作为乡村旅游资源大省,如何把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结合在一起,以突破传统经营模式下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更好地推动河北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河北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河北省乡村旅游资源内容丰富、种类齐全,此外区位优势明显,内环京津,外绕渤海,交通通信便捷,消费群体集中,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在政府的推动下,特别是2006年国家旅游局确定的旅游宣传主题“2006中国乡村游”之后,农民参与积极性提高,河北乡村旅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和发展,成为带动河北省农村经济繁荣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省内许多地区乡村旅游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产品雷同,特色服务不明显,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再加上没有科学规划,资金投入不足等因素,导致旅游规模效应不大,知名度低,品牌影响力不强,开放度不高等现状。目前存在的这些不利因素已经阻碍了河北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但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下,这种现状很难短期内得以改变。

二、河北省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结合的技术基础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近几年获得了迅速发展。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较2007年增长41.9%,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1.9%)。从技术上看,乡村旅游应用电子商务已经具备了基础条件,网络传输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网上在线交易成为现实,网上交易资格认证、网上合同的签订、网上收付的完成等方面在技术上都已解决。伴随着国家电子商务的发展,河北省的电子商务也迅猛的发展起来。据统计资料显示,在参与调查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河北省网站个数占第13位,CN注册域名数占第13位,域名数占14位。调查显示,近年来互联网在河北省得到广泛应用和飞速发展,在网络服务中除网络购物外,网络售物和旅行预订也初具规模,使河北省具备了较好的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基础。

三、河北省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结合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科技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互联网的兴起给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契机,网络的交互性、实时性、丰富性、便捷性等优势促使传统旅游业迅速融入网络旅游的浪潮。建立健全规范、高效、有序的乡村旅游信息化架构,将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对于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河北乡村旅游为了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实现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飞跃,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结合并大力发展显得尤为必要。

(一)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结合是河北旅游业应对新的市场形式的需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舒适,自由”的个性化旅游日益成为人们追求的休闲娱乐方式,而乡村旅游以其独有的特性成为城镇居民快节奏工作、生活之余放松身心的首选,但传统旅游服务模式已不适应当今市场的需要,不能够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需求,而旅游电子商务能有效地把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方和供给方最大限度地集中起来,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个性化旅游的愿望。我国政府对乡村旅游大力推动,各省争相发展乡村旅游,行业内部竞争激烈,旅游资源和客源数量相比已面临内需不足,要想在这种买方市场的局面进一步发展河北乡村旅游,就必须利用现代的电子商务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个性化的服务,从而提高河北乡村旅游资源和旅游企业的市场空间。此外由于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游客了解旅游信息越来越倾向于使用网络搜索,尤其河北乡村旅游的主要客源地京津地区的消费群体使用网络的频率相当高,因此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将成为拓展市场的重要手段,电子商务与乡村旅游结合是适应市场要求的一种必然趋势。

(二)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结合是乡村旅游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需要

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乡村旅游企业的发展壮大,电子商务与乡村旅游的结合能极大提升乡村旅游企业的竞争力。河北大部分乡村旅游企业组织规模小,缺乏广泛的客户群体和供应商网络,信息渠道狭窄,而电子商务的应用可使经营更为主动。乡村旅游企业通过网站产品信息解决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之前无法了解商品性能的问题,创造了高效、低廉的信息流通方式,能最先赢得消费者。与传统的旅游提供商相比而言,加入电子商务后的旅游提供商还可实现根据客户自己的喜好设计自助旅游路线,预订票务宾馆等。为满足客户个性化要求,还可提供各种可选的支付方式,吸引潜在的消费者,提高企业的销售额,而且能增加企业的影响力,使其能够在更大范围和更大领域内被消费者接受。

四、河北省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结合与发展的障碍

(一)对电子商务运用于乡村旅游的重视不足,发展相对落后

2007年12月“中国休闲农业网(中国乡村旅游网crr.省略)”的开通,标志着我国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结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全国相继建立起很多的乡村旅游网站。然而河北对电子商务运用于乡村旅游的重视不足,至今没有建立起河北乡村旅游网站,致使河北乡村旅游网站的发展滞后于全国水平。目前,虽然河北旅游网、河北旅游信息网等几家网站开辟了乡村旅游专题,但仅局限在对乡村风光、农家乐园、农家产品的介绍,乡村旅游线路并没有深入,游人对网站只是简单的浏览,尚未建成统一、高效、权威的乡村旅游信息资源库,网络优势难以发挥,这远远不能满足乡村旅游快速有序发展的需求,极大地阻碍了河北省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河北省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中的旅游企业参与不够充分,且各自为战

在对河北省旅游电子商务专业网站调查时发现,全国比较大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介入河北乡村旅游预订的范围和实力都大大强于河北省自己建设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特别是京津的大型旅游网站,在对环京津地区的河北省的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与整合均要强于河北省内的网站,并且绝大多数省内的旅行社只着眼于建设自己的企业网站,基本处于信息孤岛状态,多数企业的网站只是把线下产品直接搬到网上,主要起着网上宣传的作用,缺乏自己的特色和卖点,没能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网络特性和市场作用。各旅游企业之间没有很好的横向与纵向联合,没能充分运用自己在区域内已拥有的旅游中介优势。

(三)专业人才紧缺,发展资金紧张,信息资源开发程度低

由于乡村旅游资源比较富集的山区和农村地区,相对封闭、经济落后,资金缺乏障碍了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资金的不足,导致很难吸引专业人才,高素质人才的缺乏直接导致了旅游市场营销的落后,旅游产品低层次、粗放式开发,很多高价值旅游资源处于原始状态,严重影响了乡村旅游的更大发展。同样更加缺乏强大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队伍,就很难进行网络业务的拓展和完善。专业人才的缺乏是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又一制约因素。

五、河北省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结合与发展的重点推进内容

(一)政府主导,构建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络平台

在网络化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旅游网络化是时展的必然。河北省应以国家“金旅工程”为指引,建立政府主导型的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组织管理机构,制定信息化发展的全局性和长远性总体规划和一系列旅游电子商务规范体系,加强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宏观指导,在旅游信息网建设、旅游信息网络上的电子商务等各个方面提供相应的法规和政策保障,实现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努力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建设各环节的管理制度,提出建设标准,统一协调,避免出现重复建设,保证信息的真实、健康,信息采集和交流传播渠道畅通。乡村旅游经营企业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实施体系,负责具体的建设工作。结合河北省乡村旅游现状,旅游管理机构建设乡村旅游专网和信息共享平台,构建具有河北特色的体系健全、功能完善、实用及安全性高的乡村旅游信息化网络系统,实现省-市-旅游景区(企业)的涉及多层结构并有序组织的网络系统,并成为向国内外宣传促销和形象推广的平台,积极推进河北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向集约化、节约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二)政策扶持,充分调动旅游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推动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结合与发展

推动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的结合与发展,政府的政策扶持必不可少。政府主管部门是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应用方面的组织者,乡村旅游企业是旅游电子商务最重要的应用者,也是最主要的受益者。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根据互联网特点开发旅游产品,并在一定时间内在税收和贷款方面对积极开展经营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奖励和政策扶持,促使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构建一个知名的电子商务平台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对于中小乡村旅游企业来说,独自构建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是非常困难的,目前,在经营中可选择依靠大型旅游网站的电子商务平台和河北省自身的旅游商务平台,通过加盟的方式进行网络化营销,可极大地降低成本,而且有助于企业间发挥联合优势,提高利润率。

(三)加强联合共建,实现京津冀乡村旅游资源的网络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优势

河北省环京津地区的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河北省建设乡村旅游强省,加强京津冀合作是必须的。依靠传统实体行业,加强横向联合,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整合旅游资源,进行联合营销。目前,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基础,在京津冀旅游产品联合营销方面,应借鉴粤港澳旅游合作经验,建设乡村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京津冀区域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以此完成京津冀旅游目的地信息的整合,实现三地官方旅游网站的相互连接,开辟独立的乡村旅游专栏。同时积极利用政府信息网、官方旅游网宣传三地乡村旅游资源、产品、项目,实现三地旅游的资源共享,共同开展旅游咨询,预定活动,为游客提供不同的精品旅游线路的组合,对游客产生更强的吸引力,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建立健全适合省情并与国际接轨的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加快旅游复合型人才培养

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结合,需要一大批既懂乡村旅游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精、尖人才。但旅游企业普遍信息化程度低,开展电子商务的能力差,信息技术人才缺乏。河北省应当利用高校、中职的旅游人才系统和旅游局的培训班等进行学校教育与上岗培训相结合,对开发者和管理者实行继续教育。同时可利用背靠京津的优势,主动与京津大中专院校等教育研究机构合作,灵活采用各种方式培养高科技人才,并鼓励在校参与省内旅游企业电子商务项目的研究开发。乡村旅游企业要制定人员培训,通过长、中、短期的派员工进修与学习,提高员工自身素质和企业整体文化素质,从而为企业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路明,巫宁.现代旅游电子商务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李胜利.论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模式与前景[J].经济师,2003(4).

3、韩彩霞,张永林,仝丽娟.旅游电子商务――传统旅游业的未来[J].经济论坛,2006(12).

乡村旅游商业模式精选篇7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发展模式分析

乡村旅游规划,是旅游规划的一种。从资源的角度而言,是以村落、郊野、田园等环境为依托,通过对资源的分析、对比,形成一种具有特色的发展方向。近期,乡村旅游往往和新农村建设联系在一起。乡村旅游发展是乡村创新经济学理论下的一个成功实践。在我国广大的乡村地区存在着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和生态自然资源,乡村旅游开发和发展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和市场。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依据特有的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是乡村发展的有效模式之一,因此乡村是比较容易培养出特色经济的。对于提升和带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1.乡村旅游目前发展模式

1.1传统农家乐模式

农家乐是一种乡村休闲形式,是农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身心放松、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一般来说,农家乐的业主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满足客人的需要,而且农家乐周围一般都是美丽的自然或田园风光,可以满足舒缓现代人的精神。

1.2休闲农庄模式

休闲农庄模式是以休闲农庄作为经营单位的发展一种乡村旅游的模式,休闲农庄是指占地有一定的规模,以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为依托,以农耕文化为核心,利用田园景观为游客提供乡村生产生活休闲体验以及住宿、餐饮等基本服务设施的经营为主

1.3民俗风情模式

民族风情模式是指少数民族农村地区,以独特的民族风情为基础,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引导少数民族农民参与旅游开发,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一种模式。

1.4 品牌餐饮模式

品牌餐饮模式是指某一特定乡村旅游地以品牌化的特色餐饮作为吸引游客的主要手段,从而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一种模式。游客对旅游地的深层体验,“从味蕾开始”。特色餐饮,是乡村基于饮食传统文化,投入最少,最易于经营的旅游服务。比如:生态渔村

1.5创意产业模式

创意产业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创意产业模式是指依托乡村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创意产业所形成的氛围,开发艺术家社区等具有鲜明创意产业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并带动当地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模式。

2.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乡村旅游的发展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经营与管理问题、规划问题、基础设施问题、发展观念问题、品牌问题等,其中这几个问题又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中之重。

2.1缺乏经营与管理能力

由于乡村旅游是在乡村或乡镇开展,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建立在村民参与的基础之上,这样一来,村干部和乡镇领导就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领导者,这些领导者缺乏现代旅游管理的理念和经营能力。加上村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更是缺乏旅游经营与管理的相关知识,经营观念尚未形成,缺乏旅游服务意识,不懂得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一系列经营与管理。管理人员和村民都缺乏管理能力的时候,造成服务不到位和管理工作的混乱,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影响了乡村旅游效益的提高。

2.2 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

制定乡村旅游的合理规划是发展好乡村旅游的基本条件,然而有许多的乡村在发展旅游的时候,严重地破坏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不顾客观实际和旅游市场规律,盲目上、跟着上,各自为阵、重复建设。有的旅游开发者只注重规划,根本没有考虑原生态的旅游资源具有的价值,如恬静乡间小路、夕阳西下的田园风光等,就需要我们旅游开发的东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许多乡村就缺乏这样的观念,去效仿其他乡村旅游开发好村落。没有清醒的认识到乡村旅游规划重要的是不仅要保护自身的资源,而且是要开发好自身的资源优势

2.2.1管理不够规范,服务水平不高 ,乡村旅游服务的提供者大多是当地的农民,他们往往没有经过严格的培训,服务水平偏低,并且观念比较落后,没有统筹安排,提高服务质量的意识,致使管理比较混乱。

2.2.2缺乏商品意识,产品单一 ,乡村旅游仍然处在“吃农家、住农家”这样一个基础的接待服务阶段,真正农村的本地文化没有得到挖掘,有的已经在开发乡村文化,但也没有上升到商品的层次,使乡村提供给旅游者的服务形式单一,旅游产业链条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没有真正实现旅游对乡村发展的拉动作用。

3. 乡村旅游的模式发展出现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是农村经济的一种转型,通过乡村旅游发展拉动农村建设,三产带一产,一产三产化,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势必会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另外, 乡村旅游从单一观光采摘农业型向休闲、度假、体验乡村型发展乡村旅游有待产业的升级,随着大旅游休闲时代的到来和旅游者消费心理的成熟,单一的观光采摘已经不再能够满足乡村旅游者,旅游者到乡村希望得到乡村的生活体验和心灵的安宁,那么乡村旅游必定也应该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体验旅游转型。

3.2加强管理制度,法律法规建设,规范经营管理

为了实现乡村旅游持续、健康的发展,应制定有关法令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乡村旅游的发展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加强科学的管理制度,依据法律法规,制定相关的经营管理条理,提高村民的法制意识,使乡村旅游的发展得以健康的发展。提高乡村旅游管理人员的素质,对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进行短期的培训,解决人才匮乏的难题。

3.3 乡村旅游从依托城市向依托景区发展

乡村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不再以出游距离作为第一选择,而更多考虑的是旅游过程中的得到的服务和体验。乡村发展旅游要么依托自身资源的吸引力,自身没有资源的只有依靠附近的景区进行联合品牌,打造特有的服务接待。借助景区的客源。

结束语

总之,乡村旅游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前景广阔,面对着这样的有利条件,再加上现在的旅游热潮,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时要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如天龙屯堡模式。但不能一味的模仿别人的东西,开发乡村旅游的时候,我们要认识自身的资源优势与弱势,对旅游市场认真的做调查分析,毕竟资源是旅游发展的基础,市场是现代旅游发展的手段,效益最终才是旅游开发的目的。

项目来源: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长吉图参与体验式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中期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卢世菊.《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理论与实践理论月刊》2005年第2期.

乡村旅游商业模式精选篇8

1.1乡村旅游涉及的投资主体

在乡村旅游的投资中,政府通常扮演着引导管制的角色,这主要是由于旅游资源国家的属性决定的。在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时,由于旅游资源是归国有的,土地资源是归公有的,因此,在乡村旅游投资中,政府发挥着主导的作用。政府通过财政投资方式,可以加强对开发旅游的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总体规划、环境保护等公益性项目,还可以起到宣传示范作用,克服阻碍投资商和乡村居民投资获益和发展的不利因素,引发投资商对目标乡村开发旅游的投资兴趣,利于招商引资。在乡村旅游的开发投资中,本地和外地投资商是主要的投资主体。由于在旅游资源保存较完整、较丰富的乡村地区,多是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无论是政府还是乡村居民,都缺乏旅游开发的投资资金,因此,吸引本地和外地投资商进行投资就显得尤为重要。影响投资商投资的因素一般有两点:第一是投资项目的收益状况,即目标乡村的客源市场条件和旅游资源条件;第二是投资环境状况以及政府是否持支持政策,如低价租赁土地、减免财政税收等。如果两方面都是积极因素,便会吸引投资商对乡村旅游进行投资,促进乡村地区的旅游发展速度。乡村居民是乡村旅游开发最直接的影响者,因此,他们也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优先投资权。但在实际的开发别是大规模的旅游项目开发中,当地居民的投资很小,几乎完全被边缘化。这主要是由于乡村经济的落后欠发达,使乡村居民的投资实力较弱,无法承受任何可能的市场风险,因此很难进行较大规模旅游项目的投资,只能从事一些摆设摊点、经营小农家乐等小型项目或开发难度不高、对资金需求量不大的经营性项目。而他们的投资目的也很少是为了扩大再生产,主要解决家庭生活问题和自身就业问题。

1.2乡村旅游投资模式

乡村旅游的投资模式基本上是围绕着政府、投资商、乡村居民三个投资主体开展的,许多学者也总结出了不同的投资模式,表1中列举了其中几种投资模式。从以下投资模式可以看出,乡村旅游的投资基本都是由政府、投资商、乡村居民这三个投资主体单独或相互合作进行投资,而合作投资模式基本已成为主流形式。如文军(2003)提出的各种村民参与的合股模式以及张波(2006)提出的“分红利”“、股份合作”等社区参与模式,都是考虑到乡村居民虽然资金实力弱小、分散,但他们拥有劳动力和资源,而且乡村旅游是否能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居民的支持程度。因此,带动乡村居民共同投资开发,是正确且必要的选择。

2乡村旅游投资存在的问题

2.1投资数量不足

乡村旅游开发投资中存在着资金短缺的问题。乡村生态旅游的开发比大规模旅游度假区所需要的资金要少得多,但由于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范围广泛,需要的资金整体数量也不少。首先,针对于基础设施和出入交通状况这两个考察和衡量一个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来讲,乡村的状况虽然比开发旅游前有了很大改善,但相对于良好的旅游景区的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而其主要原因就是乡村旅游的资金投入不足。其次,如果建设大规模、高档次的乡村旅游区,不仅要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还需要对外宣传以及管理维护,这都需要有一定的资金保证,因此,乡村旅游资金短缺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2投资结构不合理

乡村旅游开发中“千村一面”的现象严重。同村与不同村的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中都存在重复投资现象。不同乡村的旅游投资建设中,许多乡村对已有的成功案例不加过滤的吸收,一味地模仿复制,没有结合本村独有的自然或人文资源,导致乡村旅游的产品趋同,特色不明显。在同一乡村的旅游投资建设中,由于大多只是表层开发,未进行深度加工和创新探索,导致旅游产品单一粗糙,品位不高,未能形成一个整体的开发系列,难以满足如今旅游市场日趋多层次、多样化和高文化品位的旅游需求。各投资主体在对乡村旅游进行投资开发时,都希望能获得良好的收益。特别是部分私人投资者,进行乡村旅游的投资就是为了赚钱。通常在乡村旅游的投资成本中包含三个组成部分,即经济成本、社会成本、环境成本。一些投资者为了尽快收回成本,获得最大利益,通常会尽量减少对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的投入,并且在开发过程中不注重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这常常会对开发旅游业的乡村地区社会、环境等各方面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导致乡村经济、社会、环境利益不均衡。

2.3融资渠道单一

我国旅游业在较长的时期内,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在社会资金方面,较多地依靠信贷资金市场,而较少利用资本市场。并且我国还没用建立旅游专业投融资的机构,在利用国际金融机构和政府间的资金、援助方面,基本处于尚未起步的空白阶段[11],而在乡村旅游的融资中同样存在渠道单一的问题。在开发初期对乡村进行旅游业规划投资,以及在发展期对乡村旅游的管理维护、深度开发等都需要注入大量的资金,目前融资渠道单一的问题形成了很大的阻碍,大量资金不可能由国家来独力承担,因此,应积极推进旅游业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走积极发展的道路。

2.4投资机制存在缺陷

投资机制存在缺陷的主要表现为:专业旅游投融资机构缺乏以及利益联合、风险保障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投资机制还是以政府引导为主,缺乏专业的旅游投资、融资机构,使得其中的资金短缺问题还是难以解决,大大阻碍了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另外,在目前采用很多的投资商与乡村居民联合投资开发的模式中,投资商与乡村居民之间没有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和风险保障机制,导致二者间纠纷不断。而这种利益之争必然引发矛盾,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有效推进乡村旅游投资的路径分析

3.1改善投资环境

针对乡村旅游投资数量不足的问题,许多乡村都采用一些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但优惠政策的吸引作用并不能长久,从长期发展角度来看,应以改善乡村旅游投资环境为切入点来吸引投资,而且应从过去单纯强调增加投资数量转向提高投资质量,提高乡村旅游投资的投入产出效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提供平等的待遇,为投资者创造公平、稳定的竞争环境;第二,增强乡村旅游投资的市场化程度,提高乡村旅游的投资质量和投资效率;第三,积极提高各类引入资本的技术含量,以期促进旅游投资充分发挥效用,拉动所处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其快速增长。

3.2优化投资结构

乡村凭借其青山绿水、耕地园林等自然景观以及农耕文化、民俗风情等人文资源吸引着城市居民,而且各个乡村在自然与人文资源上也都有自身的特色。因此,应在投资建设中,因地制宜,依托当地独特资源,结合旅游市场的变化趋势,投资建设个性化、高水准的乡村旅游项目;及时进行产品创新,强化品牌意识,塑造高质量的乡村旅游整体形象。应该积极防止将本就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各类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中,极力发展符合本土特色的旅游产品,使旅游投资能够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加强对投资者的宣传教育,使其对经济、社会、环境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清楚社会与环境成本的投入可以间接促进经济利益的增加。首先,社会成本的投入,可以使乡村旅游的投资项目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与乡村居民建立融洽的关系,有助于乡村旅游建设与运营管理的顺利进行,减少利益冲突、关系纠纷等阻碍因素。其次,环境资本的投入,减少大气、水体、土壤、噪声等污染,营造干净、清新的旅游环境,可以增强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有利于吸引投资以及景区的可持续运营。

3.3拓宽融资渠道

参考以上投资方式,并结合乡村旅游自身的特点,围绕政府、投资商、乡村居民三个投资主体,对于那些旅游资源条件较好,级别较高的重点旅游项目应着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并联合一些经济管理实力较强的私人或企业入股,走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道路;大力提倡和鼓励国有企业、外资、私有经济合作或者单独开发;鼓励乡村居民个人或联合开发。在整体规划的指导下,充分利用有限资金完善旅游设施。

3.4政府引导协调

乡村旅游商业模式精选篇9

旅游电子商务的宏观概念是利用当下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系统,有效实现旅游商务中各个环节,使其电子商务化的实践过程。旅游电子商务概念萌生于电子商务在旅游专业学科中的广泛应用,使网络技术、旅游、商务形成有效交集。

一、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现状

(一)政府主导网站形式

目前,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是企业、政府与旅游者三者信息交流的整体平台,导致旅游者本身与企业之间的电子交易过程不能充分得以发展,网站集中在信息交流与展示职能发挥上,使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滞留在初级阶段,网络接待与预定等电子商务教育过程发展过渡极难实现。

(二)客户关系发展滞后

电子商务平台中客户在线服务项目开发进度较慢,在线查询、投诉等一些客户功能存在发展滞后性,甚至在建设中被忽略,导致客户与企业、政府之间的交流沟通欲望收到阻碍,所以需要加强客户关系模块建设力度。

(三)缺乏个习惯化服务

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大量提供会员制管理服务,由于平台电子邮件、移动通信等即时交流工具模块建设不够完善,缺乏信息沟通时效性机能,导致以会员为主体的反馈信息系统没能充分发挥其存在价值;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地图模块以静态平面形式出现,缺乏GIS为主体的后台支撑系统,不能满足客户互交愿望。

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

(一)近期发展

使旅游信息网动态化、丰富化、高效化、权威化建设发展,旅游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力度要增强,完善其信息储备。采取网络促销为主的营销手段,广泛宣传乡村旅游信息,扩大旅游信息化覆盖范围。

(二)中期发展

创新网络营销策略,可以利用电子刊物、电子邮件、客户关系管理以及在线沟通等一些主动性较强的营销手段,开拓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范围。

(三)远期发展

实现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一体化,集成电商平台,以在线整合归纳、更新、远程操作、预定支付为主要发展方向,同时要深化以网络认证为主的法制管理体系。

三、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络系统构建

(一)网络系统结构

首先,乡村旅游地区企业与政府之间信息功能要有明确分工,通过企业、政府管理部门职能划分,实现旅游网络信息管理虚拟结合,主要部分有旅游信息传播共享、管理职能分工协作,政府需要负责的部分是实现区域内旅游信息、新闻政策、会展节目等宣传,企业需要负责的部分是旅游产品信息、市场营销策略的宣传与制定。

其次,补充电子商务平台第三方中介信息并不断更新,旅游交通实况信息、天气、新闻媒体、中介等等均以第三方身份加入到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中,在信息整合使用中要加强统一规范化管理,严格控制与更新信息内容质量,为旅游活动顺利进行提供技术保障。

最后,构建高密度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络系统,将旅游目的地按照市级、省级、部级三个阶段进行划分,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职能有效划分,使各阶段之间保持互联畅通。媒体中介、旅游企业、政府管理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可以通过网络实现,旅游客户可以登录电子商务网站,使用导航、搜索功能模块,对各个等级阶段的乡村旅游信息进行了解,从而激发购买旅游产品的欲望,能够有效的促进旅游活动健康发展。

(二)信息系统结构

第一,乡村旅游本地企业、旅游营销机构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网站信息模块功能,对外宣传旅游目的地信息以及旅游产品基本信息,为客户提供详细的旅游活动查询,满足旅游企业信息传播功能的同时,为客户带来产品信息详解。

第二,建立联网式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是旅游企业之间信息沟通顺畅,使旅游目的地企业形成密集信息网整体系统,促进旅游产品相互了解程度,为同行业之间交流合作起到推进作用。

第三,完善客户数据库建设管理,提供个人信息资料注册电子商务平台帐号,登陆之后通过网站给出的留言、信箱、调查等模块及时反馈旅游信息,为旅游企业以及电商平台发展带来促进作用。

四、结论

乡村旅游商业模式精选篇10

关键词:乡村度假产品;开发要素;开发模式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4-0077-03

1 乡村度假旅游发展概述

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乡村旅游在发达国家农村地区迅速开展,对推动经济出现不景气的农村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虽然乡村度假是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新兴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特别是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乡村度假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并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如澳大利亚葡萄酒业旅游度假、波兰乡村生态旅游度假、匈牙利乡村文化旅游度假等,都是乡村度假发展的典范。

我国乡村旅游出现得比较晚,萌芽于20 世纪50年代。当时为了外事接待的需要,在山东省石家庄村率先开展了乡村旅游活动。乡村旅游度假现象和产品则出现的更晚,2001年前后,上海等大城市出现了中老年退休人员到乡村进行短期度假行为,可以视为我国乡村度假旅游的开端。而随着乡村旅游的深入发展,乡村度假旅游产品也渐次出现。如乡村度假中心、乡村度假庄园、乡村度假公寓、乡村分时度假等。

2 乡村度假旅游的意义

在许多国家,乡村旅游正受到热捧和支持。作为乡村旅游的高级形式――乡村度假旅游更是受到政府直接或间接的政策与财政支持。因为乡村度假旅游不仅能够缓解乡村地区的衰落问题,包括乡村居民收入、就业、公共服务、教育、社区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移民潮(由乡村向城市迁徒);而且也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不一样的体验,诸如自然的生态环境、原生性乡村文化、淳朴的社区氛围、与世隔绝的谧静体验、远离工作压力的生活方式等等;以及伴生而来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交流与提升。在这种意义上,度假旅游乃至乡村旅游被公众和政府赋予了特殊的含义――振兴乡村经济、促进乡村发展。它们也因此被认为是乡村发展的“万能剂”。

在我国,基于政府的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背景,乡村旅游也被提升到了上述高度,乡村度假旅游虽然是新生事物,也被有关专家学者提升到了解决农业发展的战略高度。

从国内外专家的论述来看,乡村度假旅游的作用与意义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1)区域经济增长。表现为乡村度假旅游者在乡村地域内消费所带来的区域直接经济增长、当地居民提供服务或接受雇佣而形成的直接经济收入以及受产业溢出效应和经济乘数效应而形成的区域间接经济拉动。

(2)社会文化发展。包括乡村人口的回流、公共服务的改善与提升、地方居民素质的保持与提升、地方传统手工艺和特色技能的保护和复兴、地方民风民俗的保护与再现以及由于社会文化交流所带来的新兴社会文化现象等等。

(3)环境保护与改善。出于自身利益的保持,地方政府和居民将自发形成环境保护观念以及环境改善的动力,虽然有时这种动力会给原生乡村环境带来反作用。

然而,乡村度假旅游所带来的既得利益和研究者们的过分夸大,使得地方政府或开发商往往忽视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特性而盲目发展,也会给乡村旅游地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如加剧乡村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引起乡村原生环境的建设性破坏等等。所以,对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不仅仅要关注乡村度假旅游带来的利益,也要分析可能带来的不利,从而扬长避短,使得综合效益最优化。

3 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类型

3.1 国内乡村度假产品类型

虽然乡村度假旅游产品在我国出现时间较短,但发展迅速。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乡村度假旅游产品主要呈现以下几种类型。

(1)庄园式乡村度假产品。

庄园式乡村度假旅游产品是指依托乡村特色庄园来开展旅游度假活动,它往往位于城乡结合部,邻近风景区或乡村景区,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和交通网络;庄园与乡村具有空间上的相对独立性,服务设施也相对齐全;其档次也较高。这种庄园式乡村度假产品以北京为常见,如北京密云红酒庄园、白领庄园、金色四季田园休闲度假村、大苑村休闲度假村等。

(2)分时型乡村度假产品。

分时型乡村度假产品是指结合分时度假房产来开展度假旅游活动的产品方式,在产权上,旅游者拥有部分产权,在经营上,由开发商或运营商进行经营管理。考虑到房产的特性,这类度假产品一般位于城乡结合部或交通条件较好的乡村,且具有良好的服务设施,且空间上与周边环境或乡村、设施相融合,其档次为中高档。这种分时型乡村度假产品以海南为常见,如海南天来泉、中南森海湾、海口新世界、博鳌分时度假等。

(3)公寓式乡村度假产品。

公寓式乡村度假产品是指在乡村范围内建设度假公寓,旅游运营商通过出售或出租的形式向旅游者提供度假产品的旅游方式。它一般位于生态环境优良、人居环境淳朴的偏远乡村,从而在空间上与城市生活具有一定的隔绝性。其服务设施相对简单,档次偏中低。这种度假产品以杭州地区为常见,如杭州山沟沟、千岛湖家外家、临安天目云溪、红灯笼乡村家园等。

3.2 国外乡村度假产品借鉴

欧美发达国家的旅游者最喜欢的旅游方式是度假。其乡村度假旅游产品是在游客旅游需求的基础上,由观光农园等其他乡村旅游产品扩展和延伸而来,如德国的“度假农庄”、意大利的“绿色度假”、日本的“度假农业园”、法国的“乡村度假庄园”、澳大利亚的“休闲牧场”等。

(1)法国。早在1855年,法国有一位名叫欧贝尔的国家参议员带领一群贵族来到巴黎郊区农村度假。目前,法国有1.6万户农家建立了家庭旅馆,推出农庄旅游,全国33%的游人选择了乡村休闲度假,乡村农业休闲旅游每年接待游客200万,每年给农民带来700亿法郎的收入,相当于全国旅游业收入的四分之一。

(2)意大利。意大利在1865年就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截止1996年初,意大利全国20个行政大区,已全部开展了乡村度假旅游活动,为“绿色旅游者”提供食宿的农庄已达7500个,尤以托斯卡那地区更为突出,每年接待的国内外游客达到20万人以上。

(3)德国。德国的乡村旅游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形式是休闲度假型的“度假农庄”和“市民农园”。“度假农庄”主要是吸引游客前往农场度假,并与农场主人一起生活,住在农家,使游客在观光度假之余,亦能尽情欣赏田园风光,体验农家生活,亲身参与农场生产活动。游客对象多是全家旅游和夫妻旅游,60%的游客一次停留在“度假农庄”一周左右,有一半的游客每年有2-3次的度假农庄游。

(4)美国。早在1941年,美国农业旅游开始发展,其中最主要的是“度假农庄”及观光牧场的经营。到1977年,美国有1800万人前往乡村、农场观光度假,仅在美国东部就有1500个观光农场,在西部还有为数较多的专门用于观光旅游的牧场。

3.3 乡村度假产品发展新动向

随着乡村度假旅游的发展,目前旅游市场上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动向。

①新的产品形态。如成都郊县的郫县鹿苑会所,就是一种以“博物馆+住宿”类型的新形态。

②新的组织形式。如海南博鳌高尔夫乡村俱乐部,是一种以俱乐部制的乡村度假新组织形式。

③新的度假主题。如宁夏玉泉葡萄庄园,突破传统休闲度假主题,以葡萄酒为主题,集生产、研发、旅游、教育为一体的乡村度假庄园。此类新的度假主题还有香料庄园、草莓庄园和西瓜庄园等。

4 基于市场的乡村度假旅游产品开发

4.1 乡村度假旅游市场研究

当前,度假旅游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旅游业迅猛发展中的一个热点。乡村度假旅游也因其物美价廉的产品特性而受到越来越多旅游者的青睐,乡村度假成为了仅次于海滨度假的第二大度假产业。以法国为例,1998年,2/3的法国人选择了国内度假,其中33%的游人选择了乡村度假,仅次于海滨度假的比例(44%)。近几年,法国乡村每年接待的200万(其中1/4 是外国游客)国内外游客中,50%是中高级雇员或自由职业者。这些游客非常稳定。据法国小旅店联合会统计,近7年来在度假中一直采用乡村度假方式的度假者占44%,主要采用这种度假方式的度假者占72%,更有15%的度假者每年都住在同一地方。在英国,约90%的农场都提供旅游住宿服务,25%的度假是在乡村度过的;在意大利,乡村度假经营被作为乡村农民生计的补充甚至是主要来源,2002年大约有1.15万家专门从事“绿色农业旅游”和度假经营的企业。在美国的夏威夷,2000年全州有5500座农场从事乡村旅游,全州农业旅游产值中1/3农产品来自度假客的直接购买。

近年来,我国以休闲度假为目的的旅游呈逐年增长态势。2000~2002年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表明,我国公民以休闲度假为目的旅游年递增分别为16.8%、17.7%和19.1%。根据邵和程玉申对国外度假旅游双轨现象的研究,及王莹对杭州国内休闲度假旅游市场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初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我国的乡村度假旅游是以短期度假的市场需求为主,大部分旅游者度假逗留时间小于3晚。

根据国外乡村度假旅游发展经验和国内目前乡村度假市场需求调研分析表明,我国乡村度假旅游的消费需求和市场逐步形成,其开发时机日渐成熟。同时,我国城市数目众多,其中城市人口超过百万以上的达到34个,百万以下的大型城市和中等城市超过200个,这将形成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巨大的客源市场。

4.2 乡村度假旅游产品开发要素

黄远林认为:“乡村度假是指在乡村地区、以特有的乡村文化和生态环境为基础开展的休闲度假活动。”因此,在产品开发上,既要注重一般度假产品的共同要素,如舒适的设施、全面的服务等,更要突出特色要素――“乡村性”。乡村度假旅游产品开发要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4.2.1 原生的乡村环境

乡村度假旅游有别于其他度假形式的核心特征在于其“乡村性”,具体而言就是原生的乡村环境。因此,具有乡村特征的环境是发展乡村度假旅游的先决条件。优美的田园风光,浓郁的乡村风情,原生的自然环境,这既是开发乡村度假的旅游背景,也是构建乡村度假活动的主体资源――环境的自然性、原生性和优美度是乡村度假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之一。

“乡村性”在于原生性,它包括原生的自然环境和原真的人文环境,是基于未被大规模开发而保持的自然状态。当然,这种原生性乡村环境并非指一切都按原始状态保存下来,如脏、乱、差的乡村环境,都是需要按照旅游环境要求加以整治改善的。

4.2.2 舒适的旅游设施

乡村度假旅游设施是一个相对宽泛的内容,根据前文所述,不同的乡村度假产品类型具有不同的旅游设施标准,如庄园式的标准相对较高,且设施内容要求全面,公寓式的标准较低,设施内容甚至与乡村社区实行共享。黄燕玲和黄震方对城市居民休闲度假旅游的调查显示:舒适性是偏好休闲度假的居民外出度假考虑的重点。不管什么标准、什么档次的乡村度假产品,都必须遵循“舒适性”的原则。

4.2.3 周全的旅游服务

如果说原生的乡村环境和舒适的旅游设施构成了乡村度假产品的“硬基础”,那么旅游服务则构成了其“软环境”。考虑到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不同类型和档次,我们认为乡村度假旅游服务的最基本要求在于“周全”,即乡村度假旅游服务的提供应该是全面的,这个要求也与一般的度假产品相适用。至于有些学者所提到的个性化乡村度假旅游服务,我们认为是基于周全性基础上的提升阶段,对应着中高档乡村度假旅游产品。

4.2.4 多样的文化娱乐

文化娱乐同样构成了“软环境”的一环,这也是使游客滞留下来的重要因素之一,其重要性不亚于乡村环境,而且内含的“地方特色文化”及“特色乡村休闲娱乐”也体现了“乡村性”的特征。乡村度假产品的文化娱乐活动,除了地方特色文娱外,还可以结合一般度假产品的文娱内容,其前提是与乡村环境及“乡村性”相谐调和统一;同时,也可以结合当地资源进行文娱创新,通过多样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和滞留乡村度假旅游者。

4.3 开发模式

4.3.1 “旅游开发商”开发模式

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旅游开发商”开发模式是指旅游开发商以独立法人方式全资开发乡村度假产品。在开发和经营上,开发商与村民(或村集体)之间相对独立,村民(或村集体)往往不能在乡村度假开发经营中获得直接经济收益。

庄园式乡村度假产品往往采用这种开发模式。如北京金色四季田园休闲度假村就是由金色四季田园休闲度假旅游有限公司独资开发的乡村度假产品。

“旅游开发商”开发模式的优点在于旅游开发商能够全面控制旅游开发和经营的全过程,有利于实现既定开发经营目标。其缺点是容易产生产品与周边乡村人文环境的隔离,甚至导致村民对乡村度假区的敌视态度。

4.3.2 “旅游开发商+农户(或村集体)”开发模式

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旅游开发商+农户(或村集体)”开发模式是指旅游开发商牵头,农户(或村集体)以资产入股方式参与乡村度假产品的开发建设,并实施市场化运作方式来经营乡村度假产品。

公寓式乡村度假产品一般采用这种开发模式。如杭州瑞天公司旗下的千岛湖金竹半岛“家外家”生态养生度假公寓项目。

“旅游开发商+农户(或村集体)”开发模式的优点在于能让农户(或村集体)参与开发过程,从而直接受益于乡村度假产品的开发经营。其缺点是加大了管理难度和管理成本,且开发商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容易产生利益经济纠纷。

4.3.3 “旅游开发商+旅游运营商+农户(或地方政府)”开发模式

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旅游开发商+旅游运营商+农户(或地方政府)”开发模式是指旅游开发商和农户(或地方政府)合作入股开发乡村度假产品,建设完成后的度假单位委托旅游运营商经营管理。

分时型乡村度假产品往往采用这种开发模式,如海南中南森海湾是由中南集团与当地政府合作开发,由上海传世经纪公司运营管理的乡村度假项目。

这一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整合多方资源,通过专业化合作方式形成开发合力。缺点在于层级较多,管理与利益上的纠纷也相应加大。

5 结论和展望

基于国外的发展轨迹和国内的发展实际,我们可以清楚地描绘出我国乡村度假的发展曲线,对我国旅游休闲度假市场的研究也进一步表明了乡村度假旅游大有发展潜力。基于此,我国未来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也将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类型、组织方式和产品主题多样化、复合化的产品开发模式。

参考文献

[1]沈国斐. 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探讨[J].生态经济,2005,(12):95-98.

[2]A. Fleischer and A. Pizam, Rural tourism in Israel. Tourism Management, 1997, 18 (6): 367-372.

[3]C. M. Hall and J. Jenkins, The policy dimensions of rural tourism and recreation. In: R. Butler, C.M. Hall and J. Jenkins, Editors, Tourism and recreation in rural areas, Wiley, Chichester,1998: 19-42.

[4]刁宗广.关于开发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的思考[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6,27(6):39-42.

[5]Richard Sharpley. Rural tourism and the challenge of tourism diversification: the case of Cyprus. Tourism Management, 2002, 23(3):233-244.

[6]蔡建雄,郭焕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J].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7).

[7]王兵. 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J].旅游学刊,1999,(2):38-42.

[8]David J A. Douglas, The restructuring of local government in rural regions: A rural development perspective[J].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2005, (21):231-246.

[9]邵,程玉申.国外度假旅游的双轨现象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旅游学刊,2006,21(3):93-96.

[10]王莹. 杭州国内休闲度假旅游市场调查及启示[J].旅游学刊,2006,21(6):44-48.

乡村旅游商业模式精选篇11

关键词:天津蓟县;乡村旅游;电子商务;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1

一、天津蓟县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现代科技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下,互联网的兴起给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契机,网络的交互性、实时性、丰富性、便捷性等优势促使传统旅游业迅速融入网络旅游的浪潮。天津蓟县乡村旅游资源内容丰富、种类齐全,区位优势明显,交通通信便捷,消费群体集中,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经过多年的发展,天津蓟县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与进步,出现了许多以休闲旅游、观光旅游为主的乡村旅游形式,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该地区乡村旅游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产品雷同,特色服务不明显,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再加上没有科学规划,资金投入不足等因素,导致旅游规模效应不大,知名度低,品牌影响力不强,开放度不高等现状。目前存在的这些不利因素已经阻碍了天津蓟县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但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下,这种现状很难短期内得以改变。而旅游电子商务能有效地把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方和供给方最大限度地集中起来,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个性化旅游的愿望。

二、天津蓟县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商务建设滞后。2007年12月,中国休闲农业网的开通,标志着我国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结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全国相继建立起很多乡村旅游网站。蓟县建立的网站开辟了乡村旅游专题,但大多数仅局限在对乡村风光、农家乐园、农家产品的介绍,乡村旅游线路的推介并没有深入。游客对网站只能是简单的浏览,尚未建成统一、高效、权威的乡村旅游信息资源库,网络优势难以发挥。这远远不能满足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需求,极大地阻碍了蓟县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旅游企业参与不够充分。在对蓟县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站调查时发现,蓟县乡村旅游企业只着眼于建设自己的企业网站,基本处于信息孤岛状态,旅游企业之间没有很好地进行横向与纵向联合。多数企业的网站也只是把线下产品直接搬到网上,主要起着网上宣传的作用,缺乏自己的特色和卖点,没能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网络特性和市场作用。

(三)发展资金短缺。由于蓟县乡村旅游资源比较富集的山区和农村地区,相对封闭且经济落后,资金缺乏,阻碍了蓟县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强大的资本作后盾,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更需要大量资金做支撑,加之农民收入有限,资金短缺制约着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专业人才缺乏。蓟县乡村旅游的发展近年来如火如荼,但专业性人才严重匮乏。高素质人才的缺乏直接导致了旅游市场的营销落后。旅游产品低层次、粗放式开发,很多高价值旅游资源处于原始状态,严重影响了乡村旅游的更大发展。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队伍在农村更加缺乏,阻碍了网络业务的拓展和完善。专业人才的缺乏是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又一制约因素,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

(五)网站信息和服务缺乏个性。蓟县乡村旅游网站在建设时,大多照搬照抄国外网站的现成模式,缺乏特色,服务项目单一,较少涉及旅游线路设计、网上虚拟实景旅游等项目。而且,这些网站信息更新缓慢,在线交易少,无法吸引游客,网站定位面太窄,无法面向世界各地游客,没有提供个性化的互动式旅游产品和服务。

三、蓟县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一)政府主导,构建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在网络化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旅游网络化是时展的必然。蓟县政府应以国家“金旅工程”为指引,建立政府主导型的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组织管理机构,制定信息化发展的全局性和长远性总体规划,和一系列旅游电子商务规范体系,加强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宏观指导。在旅游信息网建设、旅游信息网络上的电子商务等各个方面提供相应的法规和政策保障,以实现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二)加强特色品牌竞争。在互联网上的经营不做到一流,就很难“抢占”到更多的市场份额。蓟县应增加自己的品牌竞争力,如提高服务的质量、处理好营销环节、广告宣传和树立形象等,换句话来说,也就是要树立服务的信誉度和美誉度。从网络的考察研究中可以发现,很多交易是产生在回头客身上的,说明这些网络都具有较高的信誉度和美誉度,特色品牌的力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引导和培养民众网上消费的观念。电子商务离不开消费者的参与,消费者对它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它的进程。蓟县政府和企业应当运用舆论工具,比如,广告,讲座等媒体手段引导和培养人们网上消费的新观念,调动消费者广泛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广蓟县乡村旅游,带动当地乡村旅游点的发展。

(四)重视用户体验。当下旅游市场营销中出现了许多试吃员、DIY等新名词,旅游体验也逐渐成为了一种职业,为许多人提供了就业岗位。用户体验在旅游电子商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乡村旅游的本质是向游客提供一种或多种经历和体验,天津蓟县乡村旅游企业,应跟踪游客需求,分析游客消费特点,推出个性化服务。蓟县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可以考虑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把游客的消费需求和自己的设想在平台上,请游客试玩,并不断改善,从而更好地发挥电子商务在乡村体验旅游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路明.巫宁.现代旅游电子商务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67-84

[2]李胜利.论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模式与前景[J].经济师,2003(4).112-164

[3]韩彩霞,张永林.旅游电子商务传统旅游业的未来[J].经济论坛,2006(12).156-185

乡村旅游商业模式精选篇12

一、生态足迹与旅游生态足迹

(一)生态足迹的发展、概念及分析方法。

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始将生态足迹分析作为一种生态系统的评估工具,按照加拿大学者里斯(William Rees)和魏克内格(Wackernagel)的讨论,生态足迹是只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吸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土地面积。具 有生物生产力的土地就是生物生产性土地,也叫生态生产性土地,这一概念实现了各种类型土地统计和求和的可能,其单位是“全球性公顷”,1单位的“全球性公顷”,相当于1ha具有全球平均产量的生产力空间。在生态足迹账户核算体系中,生物生产性土地根据生产力大小的差异可以分为化石能源地、建成地、草地、林地、可耕地和水域等六大基本类型。为了使不同类型的土地之间可以比较和求和,需分别在这几类的土地面积前乘以相应的均衡因子转化为可以比较和求和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

(二)旅游生态足迹

旅游业是具很强服务性的行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活动引发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其中对旅游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最受关注。旅游活动是以旅游者为主体,以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为客体,在一定的时空范围下,旅游者产生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的总和。本文结合生态足迹理论,将旅游生态足迹定义为:在一定的时空范围下,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消耗的旅游资源资源和占用旅游设施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本文通过对拉萨乡村旅游地旅游生态足迹的计算,来定量表现拉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根据旅游者消费的特点可以将旅游生态足迹分为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交通、旅游游览、旅游购物和旅游娱乐等六大部分。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最早由英国阿伯丁大学地理环境系的Conlin Hunter教授于2000年提出,它是基于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旅游者的生态消费及结构特征提出的一种用于测度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工具。

目前,国外学者关于旅游生态足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要素的生态足迹分析(Thomas White,2000;P.W.Gerbens-leenes,2002;Wiedmann,2003)、旅游业生态足迹的实证研究(Stefan Gossling,2002;WWF_UK,2007)、乡村旅游生态足迹变化研究(Cole.V,2002)、旅游净生态足迹研究(Conlin Hunter,2007)。

总体上看,国外对旅游生态足迹的研究较早,但在乡村旅游生态足迹方面研究较少。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旅游生态足迹的起步较晚,对旅游生态足迹的研究文献也相对较少,我国学者席建超等(2004)首次就生态足迹在旅游领域做了尝试,以北京海外旅游者为例,初步探讨旅游消费生态占用。之后,我国在旅游生态足迹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生态足迹理论研究(杨桂华 ,2005)、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王辉 林建国,2005)和旅游地实例研究(章锦河 张捷,2004;罗艳菊 吴章文,2005)等方面。国内关于旅游生态足迹的实例研究大部分是对旅游城市和旅游景区的研究,对乡村旅游地或小型旅游景区的生态足迹研究相对较少。

三、拉萨乡村旅游地发展现状

自青藏铁路通车以来,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的支柱产业。拉萨旅游业旅游业更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旅游形式的多样化,乡村旅游越来越得到游客的青睐。拉萨的旅游主要集中在城区内,旅游者对于拉萨的乡村旅游的认知度还不是很高,所以,拉萨乡村旅游的发展空间很大。自治区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意见指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到“十三五”末建成100个特色旅游乡镇,300个特色旅游村。”作为的首府,拉萨已经开始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乡村旅游地。然而,游客在进行旅游活动的过程中肯定会占用和消耗各类旅游资源,因此,旅游活动对拉萨乡村旅游地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影响主要取决于旅游的性质,旅游的规模等。通过测算拉萨乡村旅游地当前的旅游生态足迹,正是为了分析拉萨乡村旅游业的生态可持续性,并对其未来发展战略的制订提供必要的参考和依据。

四、拉萨乡村旅游地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构建

旅游生态足迹的计算通常从旅游活动的六要素出发,即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六个方面,进而构造旅游生态足迹计算模型。一般用TEF表示旅游生态足迹(Touristic Ecological Footprint),在本文中简称T。

所以,根据旅游活动的六要素,我们可以将旅游生态足迹的总体模型表示如下:

T=Tfood+Taccommodation+Ttransportation+Tvisit+Tshopping+Tentertainment

在上式中,Tfood表示旅游餐饮生态足迹、Taccommodation表示旅游住宿生态足迹、Ttransportation表示旅游交通生态足迹、Tvisit表示旅游游览生态足迹、Tshopping表示旅游购物生态足迹、Tentertainment表示旅游娱乐生态足迹。

(一)旅游餐饮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的构建

旅游餐饮生态足迹的计算包含乡村旅游地各类旅游餐饮设施建成地面积(不包括该地旅游住宿设施内提供餐饮服务场所的建成地面积),旅游者食物消费的生物生产面积和提供餐饮服务所消耗的化石能源地面积。

旅游餐饮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可以表示为:

Tfood=a*S+c*N*D*C/P+b*N*D*E/r

在上式中,a表示建成地面积转化为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的均衡因子,b表示化石能源地面积转化为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的均衡因子,c表示乡村旅游地游客食物消费的各类生物生产土地面积均衡因子的均值,S表示乡村旅游地各类旅游餐饮设施的建成地面积总和,N表示乡村旅游地旅游人数,D表示旅游者在乡村旅游地的旅游天数,C表示乡村旅游地食物的日消费总量,P表示各类食物对应生物生产性土地的年平均生产力的均值,E表示各类化石能源的日消费总量,r表示世界上单位化石能源地面积的平均发热量。

(二)旅游住宿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的构建

旅游住宿生态足迹的计算包括乡村旅游地旅游住宿设施建成地面积和为游客提供相应服务所消耗的化石能源地面积。

旅游住宿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可以表示为:

Taccommodation=a*N*S+b*N*D*K*E/r

在上式中,a和b分别表示建成地面积与化石能源地面积转化成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的均衡因子,N表示乡村旅游地的总床位数,S表示乡村旅游地每个床位的平均面积,D表示乡村旅游地旅游住宿设施的营业天数,K表示乡村旅游地旅游住宿设施营业期间的出租率,E表示每个床位能源的日消耗总量,r表示世界上单位化石能源的面积的平均发热量。

(三)旅游交通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构建

旅游交通生态模型的构建需要计算乡村旅游地各类旅游交通设施的建成地面积和旅游交通工具在旅游活动中的能源消耗量。

旅游交通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可以表示为

Ttransportation=a*S+b*N*D*L*E/r

在上式中,a和b 分别表示建成地面积和化石能源地面积转化为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的均衡因子,S表示乡村旅游地旅游交通设施的总建成地面积,N表示每天开来乡村旅游地旅游的平均车次数,D表示旅游者在乡村旅游地的平均旅游天数,L表示旅游者从客源地到乡村旅游地的平均路程,E表示各类旅游交通工具在单位距离内的能源消耗量,r表示世界上单位化石能源地面积的平均发热量。

(四)旅游游览生态足迹计算模型的构建

旅游游览生态足迹旅游主要体现在观光道路的建成地面积与观光空间化石能源的消耗量两大方面。

旅游游览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可以表示为

Tvisit=a*S+b*N*E/r

在上式中,a和b分别表示建成地面积和化石能源地面积转化为生物生产性面积的均衡因子,S表示乡村旅游观光道路的总面积,N表示乡村旅游地观光空间的开放天数,E表示乡村旅游观光空间里化石能源的日消耗量,r表示世界上单位化石能源地面积的平均发热量。

(五)旅游购物生态足迹计算模型的构建

乡村旅游购物的商品一般比较单一,旅游商品一般为当地的特色产品,所以旅游购物生态足迹包括置卖旅游商品所占用的建成地面积和旅游商品对应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乡村旅游商品的产销能源消耗很小,此处忽略不计。

旅游购物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可以表示为:

Tshopping=a*S+x*R/(Q*g)

在上式中,a表示建成地面积转化为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的均衡因子,x表示旅游商品对应生物生产土地的均衡因子,S表示乡村旅游地置卖旅游商品所占用的建成地总面积,R表示旅游者购买旅游商品的总支出,Q表示旅游商品的单价,g表示旅游商品对应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的年平均生产力。

(六)旅游娱乐生态足迹计算模型的构建

乡村旅游娱乐项目少而单调在这里只考虑旅游娱乐设施的建成地面积,能源消耗可以忽略不计。

旅游娱乐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可以表示为:

Tentertainment=a*S

在上式中,a表示建成地面积转化成生物生产土地面积的均衡因子,S表示乡村旅游地旅游娱乐设施建成地总面积。

综上所述:拉萨乡村旅游地发展类型不同,我们将根据拉萨乡村旅游地的类型计算该类型的旅游生态足迹,视具体情况而定,合理计算拉萨乡村旅游地的旅游生态足迹。

乡村旅游商业模式精选篇13

关键词:互联网+;乡村旅游;O2O模式

一、乡村旅游的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乡村旅游是以乡间自然风光、农耕生活、人文遗迹、民俗风情为卖点,吸引城市居民休闲、度假、体验、观光、娱乐的旅游活动。数据统计,全国乡村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游客超过5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2000亿元;每年的十一和春节旅游黄金周,全国城市居民出游选择乡村旅游的约占70%,每个黄金周形成大约1亿人次的乡村旅游市场。

1.进入21世纪,乡村旅游全面发展,呈现多样化发展的态势:

(1)科技助推智慧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将科技融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以农业观光、展现农村新风貌为一体的现代乡村旅游业,已成为我国智慧乡村旅游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如海南的兴隆热带植物园,将科技与乡村旅游完美结合,体现了科技助推乡村智慧旅游的创新模式,加速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2)传统民间艺术和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农村各地都有自己宝贵的民间艺术和民间艺人,这也是打造乡村文化创意旅游的重要模式,比如“关中印象――袁家村”里看到的陕西关中地区的皮影、泥塑、刺绣、秦腔、土布、书画、葫芦装饰品等,还有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饮食一条街,代表一个地区和民族的文化传承,具有乡村旅游的独特性。

(3)特色庄园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以特色庄园的自身建筑景观、农产品采摘、加工工艺和产品体验为吸引,深度挖掘农业观光、休闲、体验、度假等功能,在自身产业规模效益下,对当地其他产业的经济也产生协同效益。如张裕葡萄酒庄园把食、宿、游、购、娱、美拍在乡村旅游中都充分发挥。

(4)古村古镇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古村古镇,淳朴民风、古色古香的建筑遗迹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历来受到国民的热爱。2015年在乌镇举办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既宣传了特有的江南水乡,又展现了中国特色淳朴乡村风貌,同时让来自海外的宾客,“说古谈今、畅想未来”。当然,在古村古镇旅游发展中要注意化解旅游开发与保护间的矛盾,游客超过景区承载力之间的矛盾

2.“互联网+”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积极作用

当前,我国乡村旅游虽然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产品单一,宣传不到位,管理落后,基础环境和服务配套设施等受限问题,通过互联网时代,可以突破传统式发展,并通过O2O创新型营销模式发展,塑造乡村旅游新形态,加大乡村旅游宣传及推广力度,创新乡村旅游投融资方式,提升规模经济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达到大幅度提升乡村旅游品质的目的。

二、“互联网+”时代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1.早期乡村旅游产品过于单一

早期的乡村旅游以“农家乐”为代表,即吃农家饭、睡农家土炕、回归自然。产品单调、雷同,价格不高,已不能满足人们个性化需求。

2.乡村旅游资源松散,未成规模化经济

早期的乡村旅游由于受地域和观念限制,资源管理松散,各自为政、缺乏规范服务和品牌意识等问题,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达不到规模经济效益,有限的接待能力使其失去竞争优势,没有核心竞争力,导致淡旺季收入反差大,容易陷入价格仗的恶性循环中。

3.乡村旅游宣传不到位

乡村旅游的从业者以当地农户家庭为主,教育水平薄弱,严重缺乏专业业务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缺乏营销意识,对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应用不多,大多靠熟客的口碑宣传,客源明显不足。

三、乡村旅游中O2O模式的创新型融合

互联网时代,乡村旅游与互联网也在不断高度融合。所谓O2O模式即实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在做好线下营销的同时,做好网站建设和推广以及微信、微博、微商、团购等多种互联网营销模式。

打造游客服务平台:网站除了提供乡村的地理位置、交通状况、智能导航、旅游价格、自然风光、人文特色、村庄民俗、住宿餐饮的信息之外,还能建议旅游者选择游览线路、规划游玩时间和食宿安排,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打造营销平台:对接景区、OTA旅游平台、农家乐、餐饮服务、特色农产品零售店,实现旅游资源的在线展示和预订,不断开发和创新乡村产品。通过与游客的在线互动,完成营销、预订、支付等业务。

打造管理监督平台:通过游客网上评价或投诉,加大对乡村旅游景点服务的监督,提升整体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全面服务于游客和乡村农户、乡村旅游企业及旅游利益相关者。

四、发展“互联网+”时代下的乡村旅游的对策

1. 加大乡村旅游营销推广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的“互联网+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旅游的新模式。借助潜在顾客在网上搜索、浏览、预订时,网络实景展示具有浓郁乡土情怀的旅游项目,加深游客体验,为用户设计出能激发其购买意向的乡村旅游产品。

2. 完善乡村旅游配套基础设施

完善景点交通、IT网络、医疗卫生、餐饮住宿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硬件保障。结合各乡村特色,建立全国联网的乡村旅游地图、电子导游检索信息软件、乡村旅游路线指南等,为智慧化乡村旅游提供最快捷的专业服务。

3.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

乡村旅游的发展,应逐步提升农村人口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定时组织旅游从业者学习相关电子商务、金融、法规、营销和商品学知识。

4. 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引导

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引导,如2015年5月国家旅游局出台的促进旅游业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意见,2015年8月《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意见》提出了开展“百万乡村旅游创客行动”,引导和支持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等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实现自主创业等一系列举措。

参考文献:

[1]齐子鹏,胡柳.乡村旅游经济增长与我国农村减贫――基于亲贫困增长的视角.商业经济研究,2014.

[2]宋雪茜,黄萍.成都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特区经济,2007(03)

乡村旅游商业模式精选篇14

乡村旅游主要是以农村为主要的活动场所,体现出某些地区农村的特色。重视“吃农家饭,享农家乐”的主题活动,为更好的亲近自然创造了契机。乡村旅游属于一种新型的绿色产业,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旅游领域的广泛关注。电子商务是二十世纪的最具代表性的产物,通过电子商务与乡村旅游完美结合,促使乡村旅游信息的更新速度更快,从而有效的降低了交易成本,为乡村旅游企I的发展创造了产品销售新渠道。

一、乡村旅游电子商务营销中产品模块的创新

在产品模块的创新中,主要的流程就是对拥有单一功能服务的产品进行转变,使其变换为多元化、产品联动化的模式。在相关的旅游产品开发时,应该注意产业链上下深度的不断延伸,从而创造出更加受人青睐的旅游品牌。比如,普罗旺斯的代名词就是薰衣草,其中包含着浪漫的韵味,通过薰衣草的大面积种植,从而引申出更多的旅游产品,并将其做到了极致,以至于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慕名而来。现阶段的乡村旅游仍旧在不断推进的模式中,华中地区的油菜产区,往往可以很好的利用当地资源,在油菜花盛开的季节,可以适当的发展旅游业,通过举办一系列的观花节吸引众多的游客,当油菜逐渐成熟之后,便能发挥出实际的经济价值。

通过电子商务的融入,让线下旅游产品的创新可以在线上推广,以此在对线上产品进行维护的时候,应该及时将最基本的旅游信息传达出来,从而实现二十四小时专业人工解答。模块设计应该注重实用美观,同时还应该强调网页的设计与排版,确保简单易操作,不断满足当前群众的需要。

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营销中价格模块的创新

乡村旅游电子商务营销中的价格模块创新,最主要的出发点是百姓角度。旅游区的门票应该实行动态价格,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实时的对旅游目的地进行价格调控,可以在此时适当的提升价格,从而增加了当地旅游收入的基础上,通过这种方式控制了游客数量。在淡季的时候,可以降低旅游目的地的价格,通过此种方式拉动旅游消费需求。乡村旅游相较于其他的旅游形式,旅游目的地都是游客们自主选择,一般他们会就近选择目的地,但也不是一次性消费,更多的是选择在工作、学习之余驱车前往休闲度假。

景区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的优势,在网站上建立会员俱乐部,通过会员制的方式增加游客们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黏性。价格政策的调整至关重要,如果在不恰当的时候调高旅游目的地的门票价格,可能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让游客们对此地失去了游览的兴趣,致使旅游胜地形同虚设。比如,湘西凤凰古城的门票事件就曾引起轩然大波,由于突然收取门票,古城便不复往日游客门庭若市的景象,在三年之后取消门票,才又逐渐恢复了往日生机。面对此类情况,旅游目的地可以适当的调整门票价格,针对特殊的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在提升景区可信度的同时,吸引更多的游客,创造更好的效益价值。

三、乡村旅游电子商务营销中渠道模块的创新

渠道模块的创新主要是指分销渠道和旅游目的地网站的建设方面。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时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传统的分销模式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而逐渐被淘汰,需要寻找更符合现展需要的新型模式来满足具体需求。传统的乡村旅游应该努力实现与电子商务线上分销平台的合作,通过销售自己的旅游产品线路,带动更具广阔发展前景的产业链。为了强化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线上的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借鉴苹果公司的方案,通过开设相应的线下实体店,实现了双方合作的模式,显现出更为长远的发展之路。

四、乡村旅游电子商务营销中销售模块的创新

在自媒体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促销模块的创新可以利用多种APP实现促销,相较于传统的广告更具亲和力。微博营销属于现阶段最具代表性的营销方式,通过制造热门话题,引起广泛关注。微信营销的过程可以利用公众号推送相关消息,相关的旅游信息,并且建立与各大网站的合作,借助于影响力,拓展自己的知名度。乡村旅游完全可以借助于电视节目推广自己的优势,比如当前最流行的真人秀节目,通过邀请节目组到地拍摄,实现宣传的目的,《爸爸去哪儿》就是很好的例子,经过明星效应和旅游景区的宣传,促使重庆武隆天坑成为了旅游热点。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