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问题范文

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问题精选(十四篇)

时间:2023-09-25 11:24:32

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问题

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问题精选篇1

1 农业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

1.1 思想认识不到位,不重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有些人没有从本质上去认识这一新生事物,导致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难,农民不接受。在操作上缺乏具体的规划和必要的协调,使农业产业化处于自流的状态。

1.2 不少主导产业缺乏长远发展能力,规模较大、竞争力强的支柱性的主导产业较少

部分地区由于信息滞后,或没有结合自身实际、从自身优势出发,在确立主导产业中存在趋同性,缺乏特色,不能发挥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主导作用。大部分企业经营规模小,缺乏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在农产品精加工、包装、营销、品牌管理等方面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

2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2.1 加强协调,选准主导产业,建立规模基地

通过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可以有效地带动农民大规模生产。在发展基地时,一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正确引导,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培育适合本乡镇、本村的,有市场潜力和开发价值的产业;二是要发展名、特、优、稀等项目,做到人无我有,人少我多,人多我优;三是要做到推进技术创新和品种改良,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现有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能力;四是要做到长期、稳定发展,主导产业一经确定,不要轻易变动,使主导产业逐渐形成规模化、区域化发展格局。

2.2 着力培育以农产品加工、流通为主的龙头企业

加强加工、流通企业的发展,应围绕主导产业,按照起点高、辐射力强、市场潜力大的原则,建立一批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强化服务的骨干企业。在发展这些龙头企业时,一是政府一定要加强引导和协调,使企业与农民、基地真正形成“公司+基地+农民”的生产模式,做到优势互补、实现“双赢”;二是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投入,制定扶持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确保企业正常运行,不半途而废,不损害农民利益;三是扩大农业的对外开放,重点引进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提高农产品加工的质量和档次,积极引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综合项目,带动产业化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

2.3 健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发展风险保障机制

一是完善企业与农民的风险保障行为,规范两者的生产、经营行为;二是实行商业化风险运作,让保险公司等中介组织介入农业产业化发展,采取个体投保或股份合作等办法,减轻政府压力,增大风险理赔保障,维护投保者利益,提高农户和企业生产积极性;三是成立风险保障领导机构,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让风险双方共同参与,确保风险保障机制得以公正、客观地执行。

2.4 促进土地合理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在土地承包的基础上,可通过转包、转让、互换、入股、出租、兼并等形式,引导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有序流动,完善土地流转使用制度,制定土地流转优惠政策,以使农用土地向农业经营能手转移,促使土地相对集中,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建设。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一是不能搞强迫命令,以农民自愿为前提;二是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三是不能改变土地的所有权;四是要完善流转合同,不能放任自流。

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问题精选篇2

一、永川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情况

永川耕地面积101.2万亩,其中,基本农田87.9万亩。现有农业人口75万人,农村劳动力42万人。是传统农业大区,是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产粮大县、生猪外调大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试点项目区,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区”,重庆市最大的“早熟梨”、“晚熟龙眼”、“食用菌”生产基地,重庆市城市发展新区,重庆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工程区县之一。有市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圣水湖、黄瓜山、八角寺)。 “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认证100个,“永川秀芽”、“黄瓜山梨”、“永川莲藕”、“永川豆豉”等获得国家地理标识认证认证的农产品品牌7个。茶叶产业,全区现有茶园面积达6.2万亩,茶树无性系良种化率达43.5%,茶叶年产量4400吨,年产值2.2亿元。水果产业:全区现有水果总面积21万亩,年总产量14万吨,年总产值4.2亿元,其中名优水果面积8万亩,年总产量7万吨,产值2.6亿元。粮油产业:全区粮食播栽总面积104.07万亩、粮食总产50.26万吨,基本建成绿色无公害优质稻生产基地20万亩,全区50亩以上规模种粮大户达到139户、规模种粮面积2.37万亩。水产产业:全区现有各类宜渔水面(含稻田养鱼)308305亩,已养鱼水面187245亩,30亩以上规模化养殖大户(不含稻田养鱼)626户,养殖面积42465亩。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服务功能不完善。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为了保障园区今后能够平稳快速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不可缺少的;此外,服务功能的完善也将是园区发展的助力之一,但部分园区只看到眼前利益,放弃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园区服务功能的完善,使得园区发展根基不稳,为今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二)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与此同时,各类协会、专业合作组织甚至包括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发挥不足。在基层虽有各种协会,近年来又成立了100余个专业合作社,也有数量不少的龙头企业,但其作用发挥不足。

(三)由于受资金政策等因素制约,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速度还需加快步伐。与渝西地区其他区相比较来看,我区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扶持力度还需加大。如用电、用地、用水等优惠政策还没有完全落实,地方税收优惠、财政资金扶持、金融服务等措施难以到位,企业负担过重。

(四)发展不平衡,休闲农业档次低。近年来,我区突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各镇街因地制宜地发展“一镇一品”特色农业,取得了显著成就,镇街特色农业纷纷崛起。但我区发展极不平衡,地理条件较好的东南部发展较快,龙头企业也多(如朱沱、松??),而地理条件较差的西北部,发展缓慢。没有形成整体发展效应。

三、几点思考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园区服务功能。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从园区的建设初期抓起,它是园区发展的物质根基,各园区应充分重视其基础作用,务必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监督与管理,为园区今后的发展夯实根基;同时,园区应该具备齐全的服务设施,可为园区内工作人员提供完善的服务,为其解决工作中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园区的建设当中来。

(二)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力度。通过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并逐年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集中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的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改善基地水利、交通等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扶持龙头企业,扶持农产品深加工、农业良种工程、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科技示范等环节;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农业产业化,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集中投入协调机制。

(三)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的力度。一是发放农业产业化财政贴息贷款。制定统一的产业化贷款贴息标准,实行市场化运作机制,鼓励商业银行参与产业化贷款的发放,给与同等的政策待遇。二是加大农户小额信贷的发放力度。制定小额信贷相关法律和法规,确立民间专业小额信贷机构的金融机构地位,逐步建立由商业银行以外的专业小额信贷机构为主的小额信贷发放体系。

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问题精选篇3

【关键词】清远市;农业产业化;问题与对策

农业产业化是研究“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有效形式,是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措施,以应对经济全球化,提高农民收入,保护农民利益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清远市,虽然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管理水平不高,专业化和区域生产不够明显[1]。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深入分析清远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研究对策,成为清远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面临的重大课题。

1.农业产业化概述

1.1农业产业化的内涵

农业产业化在我国已成为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新型学科。目前,关于农业产业化的内涵还没有规范统一的认识,在学术界存在着较为激烈的争论。现将各种论述归纳如下:

第一种论述:农业产业化就是农业产业一体化。即:农业产业一体化的导向是市场,基础为广大农户,依据为加工企业,手段为科技服务,把农业在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联结起来,如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通过联结各个环节,使它们成为一个的产业体系,最后实现农工贸一体化地经营。

第二种论述:农业产业化就是农业产业系列化。即: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根据专业市场带领农业龙头企业,而农业龙头企业引领基地,最后基地联接农户的形式,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制,对农业产业系列化的主要产业系列化加工、一体化经营以及社会化服务,逐步形成生产经营体系。

第三种论述:农业产业化就是依靠龙头企业建设起来,或者以区域性经济组织为依托建设。它一个是综合性产业集团,三大产业相辅相成、紧密结合,形成科技和教育、农工贸一体化、企业化经营管理的经济共同体。

综上所述,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可以总结为在保障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稳定的前提下,结合本地区实际,围绕本地重点产品,实现该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农工贸、产供销一体化生产经营,实现管理企业化、经营市场化、产业区域化、服务社会化的目的,从而使农业走上城乡优势互补、产业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2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农业产业化在本质上是一种心得经营体制,有如下基本特征:产业一体化、生产专业化、产品商业化、布局区域化、管理企业化。产业一体化是关键,生产专业化是基础,产品商业化是前提,布局区域化是条件,服务社会化是重要特征,管理企业化是成熟标志[2]。

农业产业化的作用是增加产业,减少消耗;农业的自我积累能力提高;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清远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2.1清远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就

2.1.1壮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清远市建立完善了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双方形成利益共同体,农民按企业要求进行生产,企业实行保护价收购,确保企业有稳定优质原料来源,农民有稳定经济收入。2009年末,全市有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89个,包括国家扶贫农业龙头企业2个、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9个、省扶贫农业龙头企业8个,比2008年增加14个,其中亿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8个。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占农业产业化经营总量的76.1%。

2.1.2建成相对稳定的产业基地

清远市继续大力实施现代农业“两大调整”战略和“一乡一品”活动,围绕“特色+绿色”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基地,生产规模不断扩张,种植、养殖和加工基地保持健康发展趋势,建成了相对稳定的产业基地。到2009年底,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建立各种农产品生产基地560个,比2008年增加39个,涉及种植面积58.2万亩,养畜量156万头,养禽量3362万只。

2.1.3创建前景看好的知名品牌

清远市积极鼓励和扶持企业打响品牌,创优名牌,对品牌、名牌企业给予奖励,优先安排项目扶持资金,进一步深化农业品牌创建工作。至今年6月止,累计全市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基地167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221个;通过有机食品认证产品1个、绿色食品认证产品20个;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4个,其中部级6个,省级28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将于今年起启动;拥有广东省著名商标10件,广东省名牌产品13个。

2.1.4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

清远市积极推进“一村一社”,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引导农户建立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合作组织,形成合作社引领农户抱团拓展市场的生产经营模式。在去年完成新增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237个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90个,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总数达338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327个)。

2.1.5农村居民储蓄创历史新高

2009年是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一年,国家增加了四项补贴,提高了粮食的最低收购价,实施了汽车、家电等下乡补贴政策,加大了农村水、电、路、气、房的建设。2009年清远市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509元,增长12.7%,增幅高于全国水平(8.2%)4.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水平(7.9%)4.8个百分点,继2008年以来又一次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此外,近三年,农村居民储蓄余额增速创历史新高。2009年末全市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96.6亿元,增长13.7%。其中,城镇居民储蓄余额314.0亿元,增长11.7%;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2.6亿元,增长17.4%。

2.2清远市农业产业化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问题精选篇4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贵州榕江

十一五期间,榕江县依托农业资源,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生态产业大县”的目标,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开发、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机制,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1]。把蔬菜、脐橙、锡利贡米、小香鸡、笋竹等作为全县农业产业加以科学规划,着力重点培育,形成支柱产业,初步建立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化生产基地,并积极稳步推进,使该县农业产业化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2]。目前榕江县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农民增产增收难已成为制约该县经济增长的突出问题。榕江县仍存在着各种不利因素和问题,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如何正确认识和深入分析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研究对策,制定措施,切实解决诸多制约因素,成为榕江县必须面临的重大课题。

1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1.1蔬菜产业

2009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6 886.67 hm2,产量9.7万t,总产值2.2亿元,其中以早熟为主的反季节蔬菜1 293.33 hm2,产量3.167万t,产值5 320万元,主要分布在古州、忠诚等沿河乡镇。在巩固、扩大、提升古州、忠诚等河谷区乡镇为主的各类蔬菜基地的同时,以北部乡镇为主的夏秋反季节蔬菜规模生产化也开始起步。2009年全县农民人均蔬菜种植业收入达729元,纯收入达397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3%,蔬菜产业收入比重在逐年提高。

1.2果品产业

榕江是贵州十大重点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74.7%,沿江低热河谷地区光热水土条件优越,自然生态完好,是优质脐橙的最适生态区之一。国家农业部将榕江确定为优质柑橘商品生产基地县,国家林业局授予榕江标准化优质脐橙生产示范县。“五榕”牌脐橙先后获得了“贵州省优质农产品”、“贵州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及产品认证”、“中国国际林业博览会银奖”、“贵州农产品加工特色产品金奖”等称号。

2009年全县已建成以纽荷尔脐橙为主导拳头产品的优质果品产业基地4 200 hm2,总产量1.3万t,产值3 500万元。其中“五榕”牌脐橙基地2 800 hm2,66.67 hm2以上的规模基地8个,6.67 hm2以上规模基地60个,覆盖全县11个乡镇6 000余户2.4万余人,解决8 000余名劳动力。2009年全县脐橙总产量8 000 t,总产值2 200万元。果品产业以榕江县优质脐橙开发总公司为龙头企业,进一步培育果品产业合作社(协会),推动果品产业化进程。

1.3特色优质稻米产业

榕江县“锡利”牌贡米已先后获得了“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贵州省优质农产品”、“中国农业博览会优质农产品”、“黔东南州农产品金奖”、“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为主的特色优质稻米产业基地种植面积达7 533.33 hm2,总产量5.3万t,总产值2亿元。其中锡利贡米种植面积1 533.33 hm2,总产量1万t,总产值5 200万元。收购和加工锡利贡米500 t,企业生产加工锡利贡米产值达210万元。产品供不应求,每年能为广州市场承接200 t产品订单。特色优质稻米产业以榕江县盛泰农产品开发公司为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协会+农户”的运作方式。

1.4小香鸡产业

榕江小香鸡是贵州省特有的地方优良品种。以榕江山农发展有限公司为小香鸡产业龙头企业开发,经过多年的发展,小香鸡产业规模得到迅速扩大,建立了全国唯一的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小香鸡原种场,种群从原有的100多套发展到3 000多套。2009年出笼达20余万只,产值660万元,其中千只以上规模120余户,建立了车江断颈龙水库和忠诚镇果树场标准化示范养殖小区。小香鸡获有机产品认证证书,为小香鸡的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和品牌化经营及产业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5笋竹产业

榕江县竹林栽培历史悠久,野生竹林分布广泛,竹种也十分丰富,竹林在全县19个乡镇均有分布,竹种以楠竹为主。2009年全县笋竹面积已达2 733.33 hm2,其中楠竹林2 400 hm2,杂竹333.33 hm2。人工营造的笋竹两用基地1666.67 hm2,占整个笋竹面积的61%。目前榕江县尚无笋竹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主要以经纪人收购鲜笋外销。2009年笋竹总产值达6 600万元,笋竹农户收益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存在的问题

2.1交通不便

榕江属典型的农业山区,“地无三日平”的现实给交通建设带来了极大难度。当前,榕江县主要出口通道和境内乡村公路存在路险、坡陡、弯大等问题,道路崎岖狭窄,常滑坡塌方,且距省府贵阳367 km,距州府凯里173 km,距广西桂林市345 km,距湖南靖州170 km,行车艰难,事故多发,道路不畅,交通闭塞,严重影响了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导致产品成本较高。由于受这一交通“瓶颈”制约,没有快捷、通达、便畅的交通条件,且远离大城市,农产品销售市场半径小,市场空间有限,难以形成规模化大生产。如榕江县蔬菜产业建设,从示范数百亩早菜到1998年开始规模化产业建设,当年种植逾400 hm2畅销周边市场,价格好,种菜收入高,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和种植早菜热情空前高涨。2000年早菜种植规模迅速发展突破666.67 hm2,由于早菜上市期集中,受交通条件限制不能远距离运输,县内及周边市场接近饱和,当年大量集中上市时销售价格猛跌,造成产品积压腐烂,经济损失大,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2.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榕江县是贵州省少、边、穷地区,县级财政困难,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有限,远远跟不上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由于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普遍落后、老化陈旧,很难对农业生产提供持续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幅下降,已经成为制约着榕江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瓶颈。如榕江县2008年1—2月遭受历史罕见的雪凝灾害和2009—2010年发生秋冬连春的特大干旱,使全县种养殖业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造成损失的主要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全县农业基础设施落后。

2.3农民从业人口素质较低

榕江县有16个乡镇处在“两山”贫困地区,主要是少数民族居住地,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交通、信息闭塞,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生产力水平低,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缺乏科学、法律常识,科技素质不高,稍微有点文化的青年农民长期外出打工,留下来的都是老人和儿童,对农业科技的接受能力低,农业科技推广应用难度较大,农民生产的农产品进入市场能力受限,仍然处于传统的自给自足经济状态,规模化生产能力弱,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4农业龙头企业规模较小,辐射带动能力弱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在于培植一批带动能力强、科技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经营机制灵活的龙头企业,并通过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带领更多的农民进入市场。从榕江目前的发展现状看,尚无一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只有 5家,且企业规模较小,档次较低,产品开发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较弱,加上企业管理水平较低,企业对基地的辐射带动能力较差。就现有龙头企业加工生产情况来看,加工产品方式以粗加工为主,没有进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如脐橙果品加工只进行选果、洗果、分级、打蜡、包装等简单粗加工,蔬菜加工只进行分级、冷藏保鲜、包装等粗加工,则农产品转化增值率低,影响了榕江县农业产业化整体效益的提升。

2.5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发育不健全

一是农产品生产组织化程度低,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农产品营销体系不健全,市场信息传播受阻,深加工能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够,整体辐射带动力不强,产业链短,难以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要求和大范围带动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严重制约着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大量的农产品外销靠一批农民经纪人,这是榕江县农产品进入周边市场销售的主力军,在榕江县产业化建设初期、农产品规模较小的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是自发的、松散的、无序的农民合作组织初级形式,难以担负起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业产业化建设重任。二是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规范、有效、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尚未建立。全县加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不到总农户的20%,即只有不到1/5的农户参与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其覆盖面太小。龙头企业与农户无“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不能获得龙头企业加工增值的好处,导致生产、加工、销售出现脱节。三是农业经营组织机制脆弱。一些企业和农民诚信意识差,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利益难以保障,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推进。如盛泰农产品开发公司2009年与1 890户农户签订了1 890份锡利贡米收购订单,订购量达1万t,而农民按订单交售的数量只有5 000 t,履约率仅50%。

2.6农业产业基地少

龙头企业普遍缺少紧密型的生产基地,企业一旦扩大生产规模,原材料生产保证不了企业扩大生产的需要;生产基地比较分散,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基础设施配套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跟不上,产品优势和特色不突出;少数龙头企业经营观念不正确,忽视“第一车间”的建设,一些市场销路好、经济效益高的产品生产发展“坐失良机”,规模效益没有达到早应有的水平。

2.7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较少

毋庸置疑,种养殖业产品效益比较低,必须进行精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搞农产品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才能实现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因此,产业培育和产业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农业是一个相对弱势的产业,必须注入必要的资金扶持农业产业,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由于榕江县是贫困县,地方财力不足,缺乏必要的资金对特色优势产业进行培育和建设,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2.8土地集中流转难度大,成本增加

目前,土地流转现象是自愿、分散、无序、小规模的租赁、倒包或返包等状况,农民大规模、大面积的集中连片土地流转或农民以土地入股进行集中开发,建设优势主导产业示范基地的难度大,产业大户少,规模效应低。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推进,非农建设用地的急剧扩张导致农业用地的持续减少,较高的土地成本和紧张的农业用地使榕江县农业产业经营的土地成本逐渐提高,致使同类农产品市场上价格优势较其他地区相比而逐年丧失。

3发展对策

3.1组建产业实施队伍,强化推进产业建设的组织领导

榕江县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必须逐步建立和完善“四个一”的工作机制,即一个产业有一个规划、有一套人马和一套保障政策。对重点调整和近期规划实施的主导产业,要成立产业建设领导小组,由四大班子领导任组长,相关业务部门和乡镇为成员,明确责任,联席会议调度,合力实施产业建设[2]。

3.2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强化产业基地投入

农业是弱势产业,效益较低,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十分脆弱,要发展现代农业,创办产业示范基地,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必须进行必要的保障性资金投入。在农业产

(下转第392页)

(上接第374页)

业企业自身投入的基础上,整合榕江县财政支农资金、涉农部门项目资金扶持农业产业基地,配套排灌沟渠、机耕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产业基地的早日建成投产。

3.3大力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强化产业引领作用

实践证明,榕江农业产业发展亟需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进行产品开发、精深加工和产品外销,以拉动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换代,带动农民增收,也必须要形成全县上下特别是四大班子的共识。为此,要进一步着力引进和培育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已分别引进丰源公司、山农公司开发蔬菜、小香鸡,培育盛泰公司、县脐橙公司、盛源公司等开发特色优质稻米、果品、山野系列农特产品等,每个产业都有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企业兴旺,产业繁荣,取得明显效果。

3.4着力产业合作社建设,强化农产品进入市场的能力

市场经济的建立,给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分散、规模小的一家一户生产经营带来的是高风险,增加了进入市场的成本,“小生产与大市场”、“卖难”的矛盾突出,农民增收困难。榕江县一方面着力产业合作社(协会)的建设和农民经纪人培养,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网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加强对农产品生产、销售等方面的宣传及报道[3-4],全方位提高榕江县农产品的知名度及市场占有率,为从终端拉动榕江县农产品的销售拓展更宽更广的空间。

4参考文献

[1] 赵东龙.临沂市创新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的设想及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7):218-220.

[2] 地方政府如何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J].综合经济导刊,2000(5):33-34.

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问题精选篇5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24-0009-02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出路,是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甘肃省农业正处在“爬坡”时期,农民增收空间变小,难度加大,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成为农村新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成为应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者和提升农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和依托。近年来,甘肃省坚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战略措施,依托资源,面向市场,积极发展节水高效特色产业,完善政策措施,扶植龙头企业,培育市场体系,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1 甘肃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发展,甘肃省农业产业化已经进入了加快发展、提升层次和重点突破的新阶段。纵向相比,发展很快,成绩很大。但横向比,特别是与发达地区相比,甘肃省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农业龙头企业的规模小,缺乏知名度高、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和带动能力强的“重量级”龙头企业。由于龙头企业规模小,缺乏新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的能力,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不能带动产业基地的稳定发展。二是产业发展、加工产品的层次较低,科技含量不高。目前,在发达地区龙头企业拥有数量较多的名牌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综合收益较高,而甘肃省农产品生产加工占了绝大部分比重,且精深加工落后,名牌产品很少,这不仅难以获取加工增值的经济效益,直接影响整个产业化工程的效益,而且在市场竞争中难以摆脱不利地位。三是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农民获利少。要实现龙头企业和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就必须有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由于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经济组织、运销大户、农户等各利益群体之间联结不紧密,利益不均衡,矛盾纠纷时有发生。个别地方的农户在签订“订单”后,由于缺乏合同意识和法律意识,当市场价高于“订单”价后,不履行订单义务,违约销售;企业在签定订单之初承诺保证农民的收入水平达到某一标准,而一遇到市场价格走低时,一些企业就以产品质量差,达不到收购标准等原因为由,拒绝收购或压价收购,以致损害农民利益。四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育不充分,运行不规范。目前,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处在起步发育阶段,虽数量大、会员多,但组织不紧密,法人治理结构尚未完全建立,组织管理人员素质偏低,工作条件简陋,缺乏资金和设施,无法满足会员对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方面的需求;合作组织与会员之间缺乏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组织比较松散,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管理队伍不稳定。五是产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上表现尤为突出,如制种产业因多数企业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只属于委托代繁,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蔬菜产业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差距大,产品的检验检测手段跟不上。在企业项目建设上,一些企业新上项目普遍缺少熟练技术工人,影响按期投产和达产达标。在技术服务上,基层农技服务体系不能适应产业化基地发展的技术服务要求,导致农民不能按企业要求种植农产品。加之农村信息服务不够、相对闭塞,农产品生产、销售信息收集、综合、反馈相对滞后,时效性不强。

2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2.1 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快速健康发展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龙头企业是关键。一要精心培育发展。进一步落实中央有关扶持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为龙头企业的培育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根据产业的发展特点,重点加强对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就业率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进行引导和扶持,促其做强做大;同时,根据产业发展需要,确定招商引资项目,通过组织和参加招商会、交易会、展销会、外出考察学习和主动上门联系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交流,吸引一些实力较强的知名企业前来投资兴办农产品流通、加工项目。二是引导联合做大。按照产业发展政策,适度提高农产品加工准入门槛,促使科技、资本、管理等实力较强的企业优先发展。积极支持相关企业整合联合上市,形成大型企业集团,借助资本市场,增强竞争实力。积极促进企业内部或与相关企业配合,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加工转化率。三是倾力打造品牌。鼓励龙头企业努力培育优质产品,改善加工工艺,提高包装品位,开拓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销售终端市场,打造畅销精品,争创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四是完善创新体系。引导龙头企业建立自己的科技研发和科技创新组织,积极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鼓励企业与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协作,共同研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高科技产品。鼓励企业与技术推广单位合作,建立企业出资、技术单位承包、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配合,三方共同受益的农业产业化技术服务新机制。五是培育市场体系。市场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前提条件,也是农业产业化终极牵动力所在。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建设一批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培育一批运销中介组织,必要时由政府出面组织企业外出考察推荐产品,找到产品销售终端市场,促进产业化健康发展。

2.2 密切利益联接机制,解决龙头与基地不配套的问题

按照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要求,继续完善和发展“龙头企业+农户”、“专业市场+农户”、“中介组织+农户”、“专业协会+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行之有效的产业化经营形式。规范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鼓励和倡导龙头企业采取建立风险基金、提供全程化服务、实行最低收购保护价、按农户出售农产品的数量返还利润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连接关系;鼓励和倡导农户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进行多种形式的土地使用权流转,促进农业资源向优势产业和优势龙头企业集中;鼓励和倡导农民利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技术和资金等要素入股,与农业产业化组织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按照规定的技术和质量标准,组织农产品的生产和收购,带动基地和农户的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完善委托生产和订单农业,实行产销合同制,用合同形式明确龙头企业与农户各自的权利、义务与违约责任,规范对方的经营行为,把产业化经营纳入市场化、法制化的轨道。同时,要大力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起能够真正联系龙头企业、服务农户生产、双方信任的农业协会,起到为会员组织生产销售、提供技术信息服务、维护合法经济利益、增加经济收入的作用,引导和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要注意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能人和流通大户,发挥其在农产品流通和销售中的重要作用。

2.3 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农业标准化生产是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重要渠道,也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在今后产业化发展中,必须把标准化生产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一是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建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积极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二是下决心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坚决查处、严厉打击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农药和有害饲料添加剂。教育农民安全用药,农产品不得在农药的残效期内采收上市。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有毒有害物残留超标的农产品流入市场,追究生产者的责任。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鼓励龙头企业建立自备的产品质量检测与控制系统,严把产品质量关。建立健全省、地、县、乡及重点生产企业和合作社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开展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与监督。四是企业根据终端市场的需求,由企业牵头从源头上实行标准化,从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标准、制定生产技术流程入手,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系列标准和技术规范,并通过协会组织进行标准化生产。对于标准化生产的农产品,要加大实施品牌战略,打造甘肃省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优质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

2.4 提高农民素质,培育适应产业化发展的新型农民

目前,家庭经营仍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主体,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对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要按照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对广大农户进行培训。一是整合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教学资源,积极探索创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与龙头企业挂钩机制,通过政府补贴,加快培训龙头企业急需的职业技工。二是坚持不懈地对农民开展科技培训,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材料的推广应用,不断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生产。三是引导农民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逐步实现专业化、商品化和集约化生产。同时,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科技文化素质,提高市场意识和契约意识,造就农业产业化的良好主体。

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问题精选篇6

关键词:莘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2-0033-03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莘县隶属山东省聊城市,位于山东省西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是聊城市辐射中原经济区“桥头堡”的前沿阵地。莘县农业人口88.8万,耕地面积128.5万亩,是山东省的农业大县。近年来,莘县紧紧围绕打造生态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基地的目标,以“基地建设”为契机,狠抓农业重点项目和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粮食、蔬菜、食用菌、小肉食鸡、生猪五大产业,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截止目前,全县粮食总产20.2亿斤,蔬菜总产320万吨,小肉食鸡出栏6亿只,生猪出栏110万头。全县形成了共同扶持和保障农业产业产业化发展的良好氛围,全县产业化发展态势良好。

一、山东莘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莘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总体上,还处在起步和初级发展阶段。

(一)农业产业规模偏小

目前莘县农业产业规模偏小,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涉及粮食、蔬菜、食用菌、小肉食鸡、生猪等多个行业,产业涵盖面较广,但都规模较小,产业链短,手工作坊式的产品多,精深加工的品牌产品少,产品难于走向市场,竞争力不强,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低,产业效益不明显。从全县农业发展整体来看,莘县的主导产业近十几年来还保持原有的几个,并未增加,作为一个农业大县,莘县目前的主导产业及围绕主导产业的衍生产业还太少,已形成的主导产业的规模也太小。

(二)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

首先,企业规模偏小。与发达县市相比,莘县龙头企业的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偏小的问题。目前在我国有41.3%的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上亿元,最大的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有100亿元左右。而莘县龙头企业总资产超过5亿元的只有4家,年收入超过2亿元的只有12家,连接基地800万亩,辐射连农户100万户,辐射、带动率只有37%。

其次,质量品牌建设落后。目前有些企业缺乏农产品质量、安全、卫生等标准体系,没有对产品的原料和生产过程进行严格把关,造成农产品残留农药、兽药超标。莘县目前小作坊式的加工企业较为普遍,还没有形成像蒙牛、伊利那样超大型的、足以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精深加工企业,大量农产品仍以初级原料销售,并且农产品还未真正做出品质和环保品牌。

再次,营运资金不足。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业将逐渐转化为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龙头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十分旺盛。但由于农村金融体系不够健全,导致龙头企业运作资金不足,龙头企业面临资金困难,无力更新厂房、设备等,从而制约企业发展规模和企业自身竞争力。

(三)“利益共同体”没有真正形成

目前,莘县的利益分配机制还不够科学、合理,“利益共同体”没有真正形成,这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现状。

首先,农民在分配中处于被动地位。在农村,由于农民缺乏联合,缺乏共同的利益诉求,导致单个农户很难与龙头企业抗衡,在利益分配中处于被动地位。

其次,利益分配不合理。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龙头企业往往凭借自身的主导地位和自身优势,以损害农民利益为代价,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很大一部分利润占位了己有,龙头企业总是尽可能的压低农产品价格,甚至个别企业拖欠农户资金。

(四)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一是产前服务满足不了。比如,农民对当前市场上需求旺盛的新的引进蔬菜瓜果品种的趋势找不到方向;对农药和化肥的选用存在茫然,不能正确选择适合的农药和化肥。二是产后服务跟不上。目前莘县某些农产品还存在卖难的问题。三是农业生产服务系统也存在严重不足。如在二三产业的投资效益和投资机会激增的情况下,农用资金被大量挪用挤占,收购农产品不能兑现,出现拖欠现象。四是农民进入市场后,信息服务严重滞后。在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政府对农业生产干预减少,农民对“种什么”“怎么种”等相关信息的需求增大,而农业产业化服务在这方面的不足更加重了农民在调整种植结构时的无措。

二、山东莘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一)以市场为导向,建设标准化的生产示范基地

做大产业基地,构建规模优势。充分利用莘县农业基础良好、农业资源丰富等有利条件,通过指导规划、配套技术、资金扶持、基地龙头带动、奖励先进企业等手段,形成莘县自己的乡镇区域布局、打造绿色生态、集中规模的发展结构。重点发展粮食、蔬菜、食用菌、小肉食鸡、生猪五大产业,集中精力做大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基地,为龙头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料。

首先,定规划,建基地,助推莘县主导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积极自筹资金、多方争取国家、省市项目资金,及时对路、渠、电等设施进行规划和修整。大力发展园区。着力做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合理划分大棚种植区、露天种植区,明确各产区功能,细化育苗区、种植区、储藏保鲜区和销售运输区。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建设莘县有机蔬菜生产基地,推广以大棚为主的设施蔬菜栽培技术和多元立体高效种植模式。

其次,重科技,创品牌,努力提高主导产业品质。不断改良作物品种。通过技术传播,并根据市场行情,不断摒弃产量低、效益差的品种,引进优良新品种,促进农产品品种更新换代。初步形成了以食用菌等特色蔬菜为主要品种,打破了过去地方品种为主的格局。加强技术培训。聘请专家对农民进行农作物种植、管理等知识的培训,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种植养殖技术。

再次,建网络,优环境,畅通蔬菜销售渠道。建设经纪人队伍,莘县各乡镇专业合作社应大力组织村组干部和经纪人先到广州、武汉、北京等大中城市为农户跑信息、找市场、引客商,解决“卖难”的问题。同时,应多召开农村经纪人座谈会,了解市场信息,并对贡献突出的给予奖励。鼓励莘县广大农户参加与企业或农作物市场的对接活动,促进越来越多的农户与莘县本县及莘县周围城市企业或超市达成农作物供应协议。

最后,提升莘县现有的农业等级,提高莘县农业档次,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在目前莘县蔬菜瓜果基地大棚发展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根据农户自身要求,新上设施农作物,增加亩产收益,大力发展钢架大棚等设施蔬菜。改良种植品种,真正提升莘县的蔬菜大棚的等次和档次,增加农民收益。

(二)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加大龙头企业建设力度

首先,做强龙头企业,构建加工优势。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是要做强龙头企业,构建农产品加工转化优势。要抓好现有龙头企业的扩建改造,尤其要抓好燕塔风味食品有限公司、龙威肉鸽厂等重点龙头企业的改造和扩建,真正做到规模化生产,增加企业效益。在原有企业基础上,还要鼓励兴建新企业。围绕主导产业,以肉食加工业为重点,然后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引进或兴办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含量的龙头企业。原料基地要和兴办企业同步进行,为新建企业提供充足的加工原料,保证其后期发展。

其次,做优名牌产品,并建立质量上的优势。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积极发展优质农产品原料基地,重点应放在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产品的龙头企业,扶持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技术更新。一是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及器材装备企业,提高龙头企业生产高科技含量、长保值、高附加值产品的能力。二是必须加快科技成果的应用。帮助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大学机构以及推广机构合作,吸引科技人员以自己的专利技术、研究成果到企业入股。三是积极开发高品质的产品,并将其发展为国内甚至国际品牌。莘县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并积极支持企业将标准化的技术应用到农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促进农产品的深度开发,不断推出适销对路的高品质新产品。四是支持龙头企业建立营销网络。大力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销售网络,采用直销、连锁、配送等现代销售方式,将莘县的农业品牌推向全国乃至世界。五是根据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积极支持龙头企业进行低成本扩张和跨越式发展,确定重点企业,优先扶持。

(三)以市场化管理为标准,加快建立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

首先,推广农业产业化新型组织模式。总结各地探索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好经验、好做法,大力推广“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中介服务组织+农户”等新型组织模式,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扩大龙头企业群,使大、中、小型龙头企业共同发展,形成企业成片发展的良好格局。

其次,完善利益联结与分享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明确权利责任,规范合同内容,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通过开展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为农户提供技术、信息、农资和购销等多种服务。引导农民以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再次,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并扩大品种和范围,重点支持企业的原料产地基地,帮助农民很好的参加和利用农业保险,使农民在灾情发生时能得到保险赔偿。引导龙头企业设立风险基金,降低龙头企业破产风险。引导出口型龙头企业使用信用保险,在国(下转176页)(上接34页)际市场和政策环境变化给龙头企业造成的风险损失减少的同时缩减龙头企业参保费用。同时,给予龙头企业地方政策保障。

最后,建立重点龙头企业监督约束机制。要加强对莘县重点龙头企业的监测,了解企业生产加工、产品销售和带动农户的等情况,在政策依据上支持龙头企业发展。还要加强监测力度,保障及时发现生产不合格的企业,并坚决取缔不合格企业,以保障发展潜力大、产品质量高、社会责任意识强的优秀企业的发展。可以设立龙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使企业自觉提社会责任意识。

(四)健全和完善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

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和经营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

要改革政府农业服务机构体制,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完善其公益型服务职能,要按照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不断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努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目前,各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政府恰当、有效的扶持政策。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和行业性金融机构应当采取各种形式,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县乡政府要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供信息和培训等方面服务。

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问题精选篇7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F30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2-09-1

1 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重要内容,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经过近20年的探索实践,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组织实力不断增强,带农惠农能力不断提高,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就业增收。“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机遇期。到2012年底,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断提升,呈现产业升级、质量提升、效益增长的良好态势。

1.1 带动型龙头企业达到一定数量规模

带动型龙头企业是带动农户增收致富、解决就业和发展地方经济的主要力量。近十年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的增幅都在10%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蓬勃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1.2 龙头型企业集群集聚发展

龙头企业立足我省资源优势,确定发展方向,吉林省围绕优势农产品基地已形成了粮食加工业、畜禽加工业和特产加工业三大主导产业。

1.3 科技支撑作用明显

科技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如要在激烈竞争的市场大潮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走科技兴企之路。

1.4 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2年底,仅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获得的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名牌农产品等部级品牌就达90多个。

2 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

2.1 原料基地建设相对滞后,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近年来,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加工转化能力和水平逐年提升。但是,与企业加工配套、衔接紧密的基地建设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发展壮大,已成为制约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精的主要瓶颈。

2.2 融资能力较弱,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命脉,吉林省部分龙头企业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过程,规模相对较小,资产总量相对较少,可抵押物品少,加上企业实力相对较弱,融资渠道单一。企业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积极扩大规模,谋划项目,但融资难问题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障碍。

2.3 科技研发能力较弱,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科技创新是提高竞争力的核心,是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而吉林省龙头企业中民营企业居多,松散管理比较普遍,高科技人才短缺、科技研发投入有限、研发能力不足,致使加工的产品科技含量较小、附加值较低、产业链条较短、市场占有率较少。

2.4 品牌创建意识不够,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品牌是企业开拓市场的利器,是企业占领市场的关键,品牌代表着企业的信誉和产品的质量。而吉林省多数龙头企业仍然属于粗放型和人员密集型加工企业,产品也只是简单的粗加工。品牌培育和创建意识不强、品牌建设投入不足、品牌经营战略不深、品牌保护意识不强等问题普遍存在。

3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措施

3.1 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原料基地

加大配套基地建设力度,搞好规划布局。鼓励支持龙头企业通过租赁、承包、股份合作、土地流转和订单等形式建设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优质原料生产基地。

3.2 积极搭建融资平台

充足的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要积极沟通协调各金融部门,为龙头企业广开融资渠道,设立贷款担保机构和产业发展基金等,逐步建立和完善中介服务体系,搭建银企对接服务平台,鼓励企业走多渠道多形式融资并举,加快发展企业资本市场,积极推进已上市公司做大做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进而推动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蓬勃发展。

3.3 提高科技研发能力

加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多元参与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加工程度深、产业链条长、增值水平高、出口能力强、符合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要求的产品和产业。支持企业吸引高科技人才、开发新产品、引进新成果、谋划新项目,不断延“深”产业链条。

3.4 强化政策扶持

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问题精选篇8

[关键词]临沂市 农业产业化 农业标准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基地和农户之间还停留在以产品买卖关系为基础的较低层次的产销合作上,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企业返利于农户的很少。“订单农业”由于受市场行情变化和企业、农户信用程度的限制,很不规范,产、加、销脱节现象仍然比较突出。

2.运作机制不完善。多数合作经济组织只是初级联合,极不稳定。由于受追逐各自利益最大化影响,各方只顾眼前利益,发挥不了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章程不健全,农户和合作社的责权利关系不够清晰,组织化程度不高,发展规模小,辐射带动面小,经济实力弱,结合层次低,合作领域窄,服务功能不强,内部运行机制不够规范。

3.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从龙头企业加工产品来看,多是附加值低的粗加工产品,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制品少,知名品牌更少。从龙头企业的规模看,大多数农业龙头企业存在资金不足、规模不够大、机制不完善、科技含量低等问题。

4.基地建设滞后。产业规模小而分散,很难形成种、养大户,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不利于规模的形成和基地的发展。产业化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发展还不平衡,部分乡镇尚未形成自己特色的产业基地。

5.优惠政策落实难。一些政策操作性不强,对政策的实施对象和主体不够明确。一些政策由于涉及部门利益,落实起来比较困难。

二、对策和建议

1.大力培育发展一批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

一是改造提升现有的龙头企业。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技术改造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等方式,努力扩大龙头企业的生产加工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实行抓大放小战略。重点抓好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成为带动面大、技术含量高、外向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放活搞好中、小农业企业,实现多种经济成分参与。三是加大扶持力度。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辐射强、科技含量高、与农民利益和产业基地结合紧密的龙头企业,财政要充分整合支农资金,建立专项资金,强化资金扶持,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要由目前的产中贷款贴息投入转向产前基地建设、产后产品开发、品牌创建投入并重;银行部门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实行倾斜,既要增加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投入,又要增加对农户的小额贷款等。

2.积极探索和完善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

采取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强基地、农户与企业的联系,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鼓励农民与农业龙头企业以资产、劳务或土地为纽带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重视农村中介服务组织建设。要加快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推广“公司+合作组织+基地”的联结模式。发展“订单农业”,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之间都应签订农产品供应、收购合同。积极引导基地农户以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入股企业经营,改变农民作为单纯原料供给者的状况,企业通过预付收购资金、赊销生产资料、提供科技服务等形式,给农户以扶持,把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部分返还给农户。

3.加速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

一是扶持、扩大、规范现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对鲁南蔬菜批发市场等传统农产品市场进行全面改造和提升,促进单纯的产地市场向多功能、全方位的综合性市场转变。二是建设一批功能齐全、设施完备、辐射力强的专业批发市场。尤其要积极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做到有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就有市场与之相配套。三是积极开拓外埠市场。引导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在国内大中城市乃至境外建立临沂农产品一条街、专销店、等,提高我市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龙头企业、农产品基地和流通举办展销会,扩大我市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外向度。四是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信息传播快、流量大的优势,加快农产品的信息网络建设,努力开拓农产品的无形市场。

4.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一是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要按照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逐步完善我市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积极引进和采用国际标准,重点推广国家、行业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二是引导龙头企业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龙头企业要采用国际标准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严格的管理,尽快推进标明农产品产地、质量、等级的标识。三是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由生产领域向加工和流通领域延伸。加快建立和完善县、乡两级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监督检测制度以及产品质量跟踪、追溯制度。大力推行gap(标准化种植体系)、gmp(标准化生产体系)、gsp(标准化销售体系)标准,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5.大力发展开放型农业

要转变思想观念,把吸引国内外农产品加工企业到我市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招商引资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工作措施,加强宣传推介。各县可从实际出发,建立现代农业经济开发区,制定配套政策,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做到既能把基地建设项目引进来,又能把加工项目引进来。对重点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进行重点扶持。鼓励龙头企业到海外发展种植、养殖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业。

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问题精选篇9

一、当前全县农牧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全县农牧业主导产业凸现成色,但规模扩张还不够快;物产丰富,但加工滞后;产品有特色,但竞争力不强。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牧业生产水平较低,产业化程度不高,尤其是农产品加工能力弱,企业的发展与基地建设不相协调;二是农牧业投入不足,尤其是在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上资金缺乏,导致农牧业产业发展受到限制;三是农牧民科技素质不高,农牧业技术服务体系相对薄弱,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产品质量低下,很难适应市场竞争;四是生产方式和经营机制不健全,传统方式仍占据农牧业生产的一部分比例,机械化水平极低;五是农牧业结构不尽合理,特别是食用菌、獭兔、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有待进一步壮大;六是土地经营权受到制约,土地流转难度较大,规模性发展受到限制;七是在一些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上,发展农牧业的信心不坚定,措施落实不到位,这些都是今后急需着力解决的问题。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统揽全局,以农业稳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优化养牛生产结构、稳定提高水稻生产能力、努力扩大蔬菜生产规模,积极发展食用菌、獭兔、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实施品牌战略,优化投资主体,扶持龙头企业,落实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养牛产业高端化、水稻产业品牌化、蔬菜产业规模化、特色产业扩大化,真正实现农业农村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2.基本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

要面向国内国际市场,结合全县资源状况,做到即适应目前的市场需求,也研究预测潜在和未来的市场需求趋势,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种、品质的需求,

(2)高标准规划建设原则

结合全县土壤、水源、草场、气候等自然资源条件,因地制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确定积极可行的发展目标,进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农牧业标准化生产、加工示范园区。推行标准化种养殖和标准化管理,加快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拉长产业链条,实现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3)龙头带动原则

要积极引导、鼓励和扶持企业、专业合作社以及种养殖大户参与农牧业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他们在市场准入、信息咨询、技术推广服务、经营行为规范、价格协调、利益纠纷调解、行业信息调查等方面的龙头带动作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把农民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和发挥好,使广大农民成为农牧业产业发展的主体。

(4)规模化开发原则

尊重群众意愿,坚持群众路线,既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又要通过信息引导和典型示范等方式,引导农民自觉地调整产业结构。打破区域界限,推进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提高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建设特色农牧业主产区,着力打造一批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农牧业专业乡镇和专业村。

(5)政策扶持原则

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农牧业生产、加工技术服务水平。加强各有关部门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充分发挥国家补贴资金项目的优势,推进农牧业产业的快速发展。采取内引外联等形式,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开发商来壮大全县农牧业各项产业。

(6)科技支撑原则

坚持科技先行,通过改良品种,推广应用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和产业升级。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大力引进和推广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生产、加工技术,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改造传统生产经营方式,不断提升劳动者素质及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综合竞争力。

(7)协调发展原则

坚持产业发展与发展现代农牧业相结合、产业布局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及基地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注重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生态建设,既要考虑近期效益,又要考虑长远效益,不能忽视生态效益,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实现产业建设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布局规划

1.养牛产业

(1)布局结构

在布局上,按照“稳定奶牛生产,加快可繁母牛生产,突出育肥肉牛生产”的思路,西川抓改良提品质,建设肉牛繁殖基地;东川抓繁育,建设肉牛繁殖、育肥基地;北川抓育肥上规模,建设肉牛育肥基地;城郊发展奶牛生产,建设奶源生产基地。

(2)基地建设

一是加快母牛繁育基地建设。集中财力,积极扶持和鼓励农民饲养母牛,突出发展存栏母牛10-30头的规模养牛户,重点在现有的湾沟门、韩家店、郭家屯、碱房、步古沟、西阿超、蓝旗、荒地、茅荆坝9个万头牛乡镇,培育10-30头的规模母牛繁育户600户以上。二是加强肉牛基地建设。在巩固现有养牛小区、规模养牛场(户)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存栏30-50头的规模肉牛育肥户,鼓励建设存栏百头以上的大户,在山湾、张三营、唐三营、偏坡营、汤头沟、尹家营6个已建成的万头牛乡镇中发展存栏30-50头的育肥户180户,发展百头以上的育肥户30户以上。三是激励龙头企业自建养牛小区、规模养牛场,扩大优质肉牛出栏总量。三是积极发展万头牛基地乡镇和千头牛村建设,促进养牛规模整体提升。

2.水稻产业

(1)布局结构

以伊逊河川、滦河川为重点发展水稻产业,采取相应措施鼓励农民将旱田改为水田,确保水稻播种面积达到23万亩以上,同时加快水稻品种的更新换代,大力引进推广品质优、产量高的新品种,推广水稻无纺布育秧和机械化插秧、收割技术。推广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技术,绿色生产标准达到80%以上,逐步扩大有机水稻的生产面积,生态水稻栽培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单产达到600kg以上,总产达到14万t,创产值4亿元。

(2)基地建设

一是在张三营、唐三营、汤头沟、旧屯、太平庄、郭家屯、韩家店7个乡镇建立5万亩有机水稻生产基地。二是继续推进滦河川、伊逊河川16.3万亩部级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三是在张三营、太平庄、湾沟门、韩家店4个乡镇建立2个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四是到2015年前在张三营、唐三营、太平庄、韩家店和郭家屯新建5个标准化水稻育秧基地,每个占地100-200亩,大力推广机械化育秧、插秧、收割技术。

3.蔬菜产业

(1)布局结构

重点是以发展高效设施蔬菜、冷凉错季蔬菜、远销出口订单蔬菜为主,按照“一线两区”进行产业布局。在承围公路沿线以及七家、兰旗为主的乡镇发展设施菜,重点巩固建设从中关至唐三营公路沿线的“百里长廊”,沿线各乡镇建设有集中连片100亩以上的设施蔬菜示范区,对传统简陋棚室改造升级,改扩建日光温室1000个以上,努力提升新建棚室技术档次,力求结构科学合理、材料坚固耐用,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在西川择优扶持以露地菜为主冷凉错季菜生产区,建设10个500亩以上的冷凉错季菜生产示范区;在东川建设以水果型蔬菜、花卉为主的旅游观光、采摘为主的示范区,建设5-10个100亩以上的旅游、观光采摘园,突出区域特色和规模优势,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品、一区一品”的区域特色。

(2)基地建设

一是出口订单菜生产基地。在西川重点乡镇依托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和加工出口龙头企业,面向京津以及日、韩、东南亚等市场,大力发展白菜、西兰花、豌豆、菜心、芥兰、娃娃菜、白萝卜等出口订单菜生产基地,实现“农超对接”、“农餐对接”和出口销售的目的。二是加大发展近郊菜生产基地。紧紧围绕城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建设以中关、韩麻营、七家、茅荆坝为主的5万亩蔬菜基地,作为保障市区供给的蔬菜专用生产基地。三是万亩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在唐三营、张三营、汤头沟3个乡镇创建部级万亩蔬菜标准华生产基地,全力把全县打造成为承德市蔬菜基地规模大、生产水平高、品牌建设优、经济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蔬菜生产强县。四是蔬菜标准园基地。鼓励蔬菜生产企业和大户扩大生产规模,向标准园区式发展。园区建设以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五化”为标准,新建设施蔬菜标准园5个,露地蔬菜标准园6个。五是开展蔬菜标准化示范乡镇创建活动,在全县选择一批生产规模大、发展潜力大、基础条件好的乡镇开展蔬菜标准化示范乡镇创建活动。六是蔬菜育苗工厂建设。在偏坡营乡建设一个年育苗能力达到2000万株以上的集约化育苗工厂。努力提高全县蔬菜集约化育苗覆盖率。七是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建设。设施蔬菜面积达到5000亩以上、露地蔬菜面积达到10000亩以上的生产基地,就要建一处产地批发市场。对现有的规模小、带动力弱的产地批发市场要进行升级改造,改善市场的场地、道路、交易厅、水电商务、质量检测、采后处理等基础设施条件,为实现农超、农餐对接奠定基础。

4.特色产业

今后隆化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主要以食用菌为主攻目标,在原有的食用菌基地的基础上,扩大种植规模和种植品种。

(1)布局结构

隆化县食用菌产业布局采取分散布局,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充分利用荒滩、荒坡、贫瘠耕地等空闲地综合节约用地发展食用菌。真正起到以点带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原有的庙子沟乡兴隆食用菌有限公司、汤头沟镇鑫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隆化镇昌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步古沟镇瑞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和碱房乡燕翔种养殖专业合作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

(2)基地建设

今后食用菌种植乡镇将发展到15个以上,力争在在白虎沟、湾沟门、韩家店、韩麻营、七家5个乡镇新建标准化、规模化基地5个,种植规模均在100万棒以上,采取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扩大食用菌的生产规模。在隆化镇新建总占地500亩的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加工基地1处,带动全县食用菌产业迅速发展。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体系建设

一是制定并下达产业发展任务。针对重点发展的产业,县政府年底要向各乡镇下达发展任务,将任务落实到人。二是负责规划实施的指导、组织和协调。认真研究政策,制定科学的发展思路。加强调研,及时处理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协调解决规划实施中的矛盾和困难。三是对规划实施进行督导和检查。建立奖惩机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导检查,确保规划任务的完成。四是实行领导包保责任制。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包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加强科技支撑保障体系建设

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场,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机制。坚持引进、培育和推广相结合的方针,实现良种快速扩繁和推广。确保80%以上农作物品种实现更新换代,畜禽优良品种达到90%以上;要继续实施“种子工程”、“沃土工程”,引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和旱作节水、肉牛高效快速育肥、奶牛标准化管理等新技术;强化新形势下农业科技培训手段,利用各种载体和媒介广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

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确保农产品安全为目标,以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管理、查处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农药、兽药等投入品为重点,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行动,全面提升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是抓好源头监管。以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为重点,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加大检验检测力度。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作用,加大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抽检密度,及时消除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实行市场准入制度,确保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安全事故。

4.加强饲草饲料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天然草场的保护、利用、开发。采取轮封、轮牧、划区放牧等方式,将这些资源利用好,保护好,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双赢。二是加强人工草地建设。结合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人工种草。将退耕地荒山、荒坡充分利用起来,种植牧草,大力提倡在林间隙地种植牧草,每年种植牧草3万亩,增加牧草供应总量。三是大力开发农作物秸秆,鼓励养牛户建设青贮氨化窖池,积极推广饲料青贮、氨化、微贮等技术,年生产青贮饲料40万t以上,氨化、微贮饲料5万t以上,秸秆处理利用率达到85%以上。四是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快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的转变,每年发展高油玉米、甜高梁等饲用农作物种植8万亩以上。五是培育草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与大型草业集团合作,发展饲草饲料加工业,打造生态型畜牧业。

5.加强对外开放体系建设

围绕服务产业发展,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争取政府项目资金和招商引资,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一是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突出优势产业,抓好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招商引资,引进一批种、养、加、销一条龙产业化程度高且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二是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北京农科院等科研单位的合作,拓宽交流渠道,多方建立交流与合作机制,为农牧业发展增添发展后劲。

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问题精选篇10

关键词:农村产业结构;农业产业;农村工业;农村服务业;农业产业化

农村产业结构,就是在一定地域内,农村各产业部门之间及各产业内部质的联系和量的比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就是将农村各产业内部重庆进行选择,优化,提高农村经济运行的效益。农村产业包括三大产业:第一产业为农业产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第二产业为农村工业;第三产业为农村服务业。从我国目前的农村产业结构状况看,我们应该将调整农村工业结构、调整农村服务业结构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结合起来,相互促进;通过农村工业结构调整,从根本上解决农副产品加工的问题;通过农村服务业的调整和发展,解决农副产品的销售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解决农产品相对过身和农民增收的问题。并充分发挥农村产业化经营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以农村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一、调整当前农村产业结构的必要性及其要求

(一)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必要性

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我国解决了长期困绕国人的吃饭问题,农民收入也实现了相应增长。但随着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产品总量供大于求、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现阶段我国农业连年增产而农民增收缓慢等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出来,这些矛盾最基本的原因是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只有通过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才能使问题等到根本解决。我国现阶段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保障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的评价标准

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能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以保证最大限度地提高当地农村经济效益,提高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能够保证农业内部各个生产部门和生产项目之间的物质能量相互转化,保持和改善生态平衡,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能促进农村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必须以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的评价标准为导向,科学统筹,逐步推进。

二、当前农村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调整途径

(一)农村第一产业发展的现状与不足

农村第一产业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农村种植业内部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其他农作物之间的比例关系;二是指农村大农业内部农(种植业)、林、牧、渔之间的比例关系。

1、种植业存在的问题及其调整途径

(1)种植业存在的问题。我国近年来粮食连年增产,但粮食生产生产方式科技含量低,无法生产出优质高效的农产品。经济作物具有经济价值高商品率,经济作物的种植对于增加农民增收有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目前经济作物占的比重小,经济作物的种植不明显是我国种植业存在的一个硬伤。发展农业要既优且专,“优”指的是发展地区特色农业,“专”指的是将地区特色农业推广发展为主导产业,但我国农村种植业发展缺少地方特色,即使有特色农业,也不能进行产业化经营,难以形成地区主导产业。

(2)种植业的调整途径。保障主要粮食产品的供给是调整种植业结构的前提,这样才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调整种植业生产结构时,发展优势、适销对路的经济作物是调整种植业结构的重点,逐步使经济作物在粮食中的比重逐步上升;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发展地区地区特色农业与主导农业,进行产业化经营,逐步形成地区主导产业,这样才能能够提高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促进农民增收。

2、林业、畜牧业、渔业存在的问题及其调整途径

(1)林业、畜牧业、渔业存在的问题。当前林业发展的三重问题:一是重伐轻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也不符合农业生产结构原则中资源合理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二是生产规模化程度低,不能够有效地形成产业链,导致了产品缺乏市场竞争优势,不能够塑造产业品牌;三是林业生产中的林业产品科技含量低,科技推广程度不够,零散的经营不利于优秀科技成果的转化。

畜牧业存在的问题为:畜牧疫病较多是养殖业的重要风险,多种疫病的频繁发生使畜牧养殖业的风险大大增加,与此同时,个别养殖户由于养殖或防疫技术不过关,栏内畜牧大量死亡甚至空栏。在畜牧在饲养期间,饲料价格和出售价格等存在不少变数,这些因素的变动都会对经营户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这使得生产经营者不愿意发展畜牧业。

渔业存在的问题为:重捕轻养是渔业发展的首要问题,这不利于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各种新型的鱼类病害频频发生,给渔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鱼类病害已日益成为渔业养殖生产持续发展的瓶颈;另外,由于大量药物、饲料的无序使用,致使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下降,渔业养殖投入品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制约了渔业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

(2)林业、畜牧业、渔业的调整途径。在林业、畜牧业、渔业调整过程中,有三个基本的调整途径:一是改变生产方式,改变重伐轻植、重捕轻养的生产方式;二是普及农业生产新技术,提高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含量,这是应对植物疾病和动物疫情的根本措施;三是注重产业化经营,产业化程度低,这不利于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也不利于应对市场风险,注重产业化经营是增加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发展农业的必走之路。

(二)农村第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调整对策

1、农村第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农村第二产业是指农村工业。农村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但是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一是农村工业与农业的关联度很低,不能使农产品就地加工增值,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二是农村工业与城市工业的重复率高,农村特色工业少,不能充分发挥农村工业的特色优势;三是农村工业科技含量低,产业化链条短;四是我国城乡市场分割的现实使得农村工业并不能与城市工业进行分工合作。

2、农村第二产业发展的调整对策

发展农村工业,最为有效的方法是立足于农村实际,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此可以加深农业工业与农业的关联度,使农产品快速增值;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工业,以“稀有独特”取胜;调整农村工业布局,防止农村工业与城市工业的重复生产,建立统一的城乡市场,加强与城市工业的分工与合作,以此促进农村工业的快速发展。

(三)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调整对策

1、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服务业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我国农村生产的过程中,主要重视农业产业和农村工业的发展而忽视了农村服务业的发展,在农村服务业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又紧紧重视农村生产资料的生产、销售和农业技术推广,不重视农产品市场信息的,不重视农村金融、农村法律等服务内容。

2、农村第三产业的调整对策

农村现代服务业必须发展农村信息、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旅游服务等行业,提高服务水平和技术含量,从长远看,信息、金融、会计、咨询、法律等服务业对于保障农村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另外,建立农业服务专门机构是发展农村第三产业的重要途径,这是优化农村服务业结构、提高农村产业运行质量的必要选择。

三、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一)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化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能够与现阶段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新的经营方式和运作机制,它能够有效解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一系列问题,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具大推动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应围绕农业产业化进行。

(二)发展农村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思路

1、形成农产品生产基地

由一大批承包农户组成小规模、大群体式的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这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基地农户应达到一定数量,并能达到一定批量的商品产量和商品产值。如果不能带动一大批农户并生产一定批量的商品,表明生产基地还没达到一定规模,就形不成农业产业化经营。

2、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多样化的龙头企业和产业化组织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营销业,结合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优化龙头企业布局。引导促进龙头企业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创出一大批农产品名牌,使其在国内外市场中占有相当份额,并在全国形成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体系。

3、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促进龙头企业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与农户在产权上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认真总结和推广各地行之有效的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形式,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机制,保护企业和农户的利益,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

四、结束语

“农民很苦,农村很穷,农业很危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三农”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部署,应该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有效利用资源,发挥地区优势,促进农民增收,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仅能够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质量,也能使得农村三大产业规模化发展,保证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石.试论现阶段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

2、周向平,高顺全.立足本土,大力发展林业产业[J].中国林业,2010(10).

3、绥滨农场畜牧水产科.当前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措施[EB/OL].省略/ArticleList.aspx?id=24061&CategoryID=414&ColumnID=412,2010-02-18.

4、韦开华.巴南区渔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EB/OL].cqagri.省略/detail.asp?pubID=67205,2004-04-06.

5、陈柳钦.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内涵、特点及对策[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6、林木西,王慧.工业化的“二元结构”与农村工业化的发展[DB/OL].中国乡村发现网,2010-08-09.

7、赵邦宏,邸文祥.论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J].农业科技开发,2000(5).

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问题精选篇11

[关键词] 基层农机 推广工作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0-0214-02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大力发展农业过程中,为国家经济增长发挥了关键作用。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下,农业生产效率偏低,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为了促进现代农业生产取得显著效果,需要加大基层农机推广力度,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但是,由于手段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在基层农机推广时面临着一些问题,限制了基层农机的有效推广。基于此,为了最大程度的增强农业生产水平,需要采取合理的手段实施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确保现代化农业生产为经济增长做出巨大的贡献。

1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在基层农机推广过程中,部分地区由于对基层农机推广工作认知不足,导致农机推广工作未能有序开展[1]。在经济发展期间,有着地方政府对扶持经济支柱企业和工业企业等予以了高度重视,因而在基层农机推广方面的资金与精力投入力度不足,从而对现代农业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同时,农机服务体系不完善,没有对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起到指导作用,继而造成在实施基层农机推广工作时存在诸多问题。

2 有效解决基层农机推广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加大宣传与扶持力度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大桥镇位于市境东部,面积达48.4平方公里,该地区的总人口数量是2万人,包含了10个村委会以及1个居委会。当地以农业种植为主,生产的内容包括油菜子、玉米、大麦和棉花等。近年来,在农机管理服务站的帮助与指导下,不断加大了基层农机推广力度,年发放技术宣传资料5万余份,组织各类技术培训班30余期,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800余人次,悬挂横幅、张贴标语近千个,全镇拥有联合收割机185台,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秸秆还田机138台(套),粮食烘干机23台(套),稻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达到75%以上,同时粮食烘干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有效促进了农业经济增长,进而为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大桥镇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为了促进现代农业的高速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利保障,地区开展基层农机推广工作,但在开展工作期间,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在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实施时存在着诸多问题,降低了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效率。因此,为了有效解决基层农机推广工作中存在问题,需要加大宣传与扶持力度,通过运用电视、网络和广播等媒体对基层农机推广加以宣传,如加大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的宣传力度。同时,农机推广人员还可以向农户发放宣传资料,耐心的向农户接受农机的使用情况,并且定期举办还田技术培训,使得农户在操作秸秆机时,掌握丰富的秸秆还田与利用方法等[2]。为了促进农户实施机械化生产,农机推广人员向农机介绍相关奖补政策,鼓励农户实施机械化生产。

此外,在粮食生产期间,也要实施基层农机推广,确保粮食生产的全过程实现机械化,从而提高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开展的质量。为了有效解决基层农机推广时存在的问题,需要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大力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项目补贴、政策性保险与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合理的利用各项扶持资金,增强补贴资金的利用率,为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依据。

2.2 建设农机科技示范基地

在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确保推广工作有效开展,并解决农机推广时存在的问题,可以建设农机科技示范基地,从而为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创造有利条件。

地区可以将粮食生产、蔬菜生产等作为主要对象,通过构建粮食、蔬菜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示范基地,为基层农机推广搭建有利的平台。同时,还能够建立畜禽养殖与渔业生产等示范基地,对农户实现机械化生产予以指导。另外,大丰区大桥镇加大秸秆收贮运体系构建力度,通过建设5000吨以上的规模化秸秆收贮中心,推进和发展对秸秆予以多种形式的利用,尤其是将秸秆以基料化、能源化与饲料化等还田利用[3]。同时将秸秆的配混、青贮与氨化等技术加以推广。此外,在种植与收获过程中,充分利用机械化,采用联合收割机进行作业,继而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在选择食用菌栽培品种时,适当的将麦秸秆作为培养基。对于大蒜、果园等种植区域,可以将秸秆覆草还田技术进行推广,使得秸秆以多渠道消耗,从而合理利用秸秆,加快农业机械化生产的进程。

2.3 实施农机安全生产

在现代农业生产期间,为了最大程度的提升生产效率,为地区经济增强奠定良好基础,需要搭理开展基层农机推广工作,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利保障。为了解决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合理的手段解决问题,为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进行发挥主要作用。为了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要实施农机安全生产,通过建立“一岗双责”制度,为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起到指导作用。在农机生产时,农机推广人员要排除安全隐患,并且加大农机监理装备的建设力度,从而提升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4]。此外,还需要丰富机具的配备,在还田过程中,也采取机械化,最大程度的提高还田效率与质量。同时,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开展期间,也可以加大高效植保机械和烘干机等机具的推广力度,将更多的机械设备向农户推广,从而为农业机械化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当农业机械化生产得到有序发展时,才能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利保障,也为经济增长发挥关键作用。

结束语

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必须对生产模式加以转变,通过加大基层农机的推广力度,继而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利途径。但是,在基层农机推广期间,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农机推广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农机难以得到普及,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一定要对基层农机推广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采取合理的手段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田效雨.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11):22-22.

[2]杨明平.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机,2015(5):10-10,12.

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问题精选篇12

>> 中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加快秦皇岛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对策 宿迁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推进廊坊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基于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三农”融资问题研究 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问题及对策浅析 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对策取向 现代农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市场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8年将全面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等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现状调查与统计分析 新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探索 农业科技传播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的应用 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现代农业产业模式与发展对策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中的政府、企业与社会 关于构建苏州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7] 张德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基本途径[J].农场经济管理,2009(6):13-14.

[8] 王裕栓,张冬冬,国洪磊,等.新农村背景下传统农户生产经营状况调研与分析:以德州市为例[J].宁夏农林科技,2013,54(7):110-112.

[9] 张学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34-236.

[10] 冯路.山东省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5):50-51.

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问题精选篇13

【摘要】本文针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存在的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低、农企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提出为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不仅要充分挖掘内部条件,还要积极创造内部条件,实施五“跨越”、五“加强”。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现状原因对策

一、引言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指以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农业服务为主,与农民有机结合,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并能够带动农业发展商品生产的企业。建设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生产加工企业、有相当规模的流通组织批发市场以及有一定影响的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中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为加快发展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本文对灵乡镇、陈贵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了专项调查和实地研究。

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近几年来,在政府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大力指导和政策扶持下,在“龙头带动战略”的实施下,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通过调查发现,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性不强。一是大多数龙头企业处于起步阶段,工作手段原始,生产规模不大,效益不明显。如灵溪公司年销售额不足一千万,虽然产品畅销省内外,但生产量不足,常常出现断货现象。二是几家较大的龙头企业消耗的农产品绝大部分来自于外地,很难带动本地农产品的生产。

(2)龙头企业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乏力。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弱,加工水平和科技装备与同等行业先进水平比有较大差距。另外,企业的品牌效应不强,无公害农产品牌很少。

(3)农企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产销脱节。多数龙头企业与农户还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企业与农户之间是一种简单松散的买卖关系。因缺乏履约保障机制,企业与农民签订的合同常常成为废纸,从而会出现价高时农民直接向市场出售和价低时企业压级压价的现象。

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用矛盾分析法系统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因素。主要表现为企业的内部发展机制不够畅通和完善。一是思想观念落伍。长期以来,由于受矿铁资源型经济的影响,人们一直把农业视为一项弱势低利产业,投入很少。据调查显示,人们对资金、劳动力的投入占了很大比重,农民文化素质普遍低下,且年龄趋向老龄化,大部分农民还经营着“生活农业”,仅满足于饱肚子。从龙头企业的角度看,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特别是龙头企业建设中,还存在规模小、档次低、经营机制落后、开拓市场意识差、不注重人才和科技的开发等问题。

二是资源配置效率低。由于该地区的种植业结构、品种和质量与龙头企业之间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分散生产与集中加工的矛盾突出,区域优势发挥不充分,从而产生了一些问题。另外,企业加工能力效应没有充分发挥,存在粗加工企业较多、深加工企业较少、产业链短、效益不高等问题。

三是企业发展存在制度缺憾。企业龙型功能不完善。如“公司+农户”的原始组织形式已经与企业的发展壮大不相适应,农户和公司各自的违约事件也频频发生。同时企业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由于龙头企业在产权上划分不清、企业内部激励约束机制还不完善等因素,阻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四是企业发展缺乏畅通融资渠道。目前大部分龙头企业要边生产边购置先进设备等进行技术改造,还要不断投入资金,加强和扩大原料基地的建设以实现标准化生产,而产品销售收入的回收又呈现分散性和长期性特点。因此,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资金需求上比其他类型企业更迫切、更短缺,而事实上中小型龙头企业在争取银行贷款方面的难度非常大。通过调查发现,企业吸引民间投资的能力弱、企业获取资金渠道少、金融系统支持力度不够,这些都制约了龙头企业的基地建设,影响了整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程。

五是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不健全。目前农产品加工的标准体系、检测体系、食品安全体系、质量认证体系都很少适应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较高要求,认证率较低,品牌效应不好,从而严重影响了农产品加工的销售市场竞争力。

(2)外部因素。主要表现为企业发展环境不够宽松。从政治环境来看,涉农部门指导力度不够。涉农部门虽然为农业基地提供了市场信息,技术培训等服务,但由于受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要求农民种什么、弄什么的多,而指导农民怎样加工、怎样进入市场的却少。另外,缺乏切身的指导,真正深入基层指导农民生产实践的并不多。从经济环境上看,企业发展缺乏优良的市场环境,竞争压力大、发展空间受限。目前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各省、市、区都在大搞农业产业化,国内同类企业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国际市场环境壁垒重。我国加入WTO后虽然对一些龙头企业出口产品有利,但国际农产品贸易中除固有的高关税壁垒外,技术壁垒、反倾销“舆论壁垒”等新型“绿色”壁垒都呈上升趋势,这对中小型龙头企业的发展十分不利。从社会环境上看,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组织建设、运行机制和服务功能上还不够完善,发展相对滞后。农户与龙头企业、龙头公司和中介组织之间关系松散,还未形成规范、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为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既要充分挖掘内部条件,也要积极创造外部环境。

1、从内部发展机制上,实施五个“跨越”

(1)创新发展理念,实现指导思想上的跨越。一般意义上讲,农业产业化需要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广大农户以及这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发展龙头企业不仅是农业部门的事,而且各有关部门也要把支持产业化经营作为自己的责任。根据灵乡镇的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重点考虑。一是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传统产业,做到思想到位、政策到位、资金到位、服务到位。二是要把发展龙头企业的重点放在鼓励农产品加工项目上,有重点地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三是把基地浓缩成园区。要在主导产业发展的中心地带,集中技术、人才、资金等各种要素,建成一批高标准的科技园区。四是用工业理念来指导农业生产,逐步完成以原材料产品结构为主导向以加工产品为主导的过渡,实现标准化生产、全程化监控。

(2)强化扶持保障,实现工作力度上的跨越。重点倾斜,提供财政金融支持。要积极争取国家财政的国债资金和财政补给等其他涉农专项资金的支持;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协调龙头企业与金融系统关系,为龙头企业争取到更多的低息贷款或正常贷款;龙头企业自身应该积极吸收各类社会资金。另外,加快建立推进农业专业化的投资融资新机制,建立“企业和农户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政府投入为导向”的投资新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最大限度地吸收外项资金。

(3)采取多种对策,盘大盘活盘强龙头企业上的跨越。要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应针对不同企业、不同产业采取不同的对策。对有影响的企业要一企一策;对有基础的企业要进行改造,采取兼并重组、强强联合等手段,使之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对有潜力的项目要招商引资;对现在有基础、无龙头企业,要围绕产业的纵向配套和横向延伸进行项目创新,延长产业链,制定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环境,把民营资本、工商资本等吸引到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来。

(4)处理好利益关系,实现利益连接机制上的跨越。企业与农户的关系是一个利益机制分配问题,要处理好利益关系需建立三个有效机制。即建立利益分享机制,真正实现利益共享,农户与企业连体又连心;建立风险补偿机制,产业化组织要建立风险基金,以补偿市场所造成的农户减收和企业亏损;建立法律保障机制,以保证合同顺利履行。

(5)推进科技创新,实现发展动力上的跨越。要实现农业产业化新的跨越,必须加速科技创新步伐,改造传统落后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手段。实行产、学、研一体化,积极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等单位合作,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加强科技培训和推广体系建设,稳定现有农技推广队伍,扶持集体、民办等科技服务组织,实行多元化发展,加强农民科技素质教育,造就一批适应农业产业化要求的、有知识的、有技术的农民和农业工人。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充分利用农副产品,推进产业化的科技进步。

2、从外部环境条件上,搞好五个“加强”

(1)加强改进农业领导方式和工作。建立一个相应明确的组织协调机构,统一负责规划、指挥、监督、管理和服务。对龙头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工作,需各级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协助抓,形成上下抓龙头企业的合力。镇党委、镇政府对龙头企业建设情况应每年定期组织专项检查进行总结评比。充分尊重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探索发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途径。

(2)加强市场建设和管理。逐步形成以批发市场为龙头、专业市场为骨干、农贸市场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体系。抓好市场网络建设,规划发展市场中介服务组织,壮大经纪人队伍,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为龙头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3)加强农技部门搞好科技服务。为产业化经营提供优良产品,帮助龙头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要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加强原料基地建设。为保证原料来源,不仅要引导龙头企业不断完善生产、加工、流通、仓储等各种设施,提高产品档次,增强竞争力,还要安排农业产业化建设专用资金,切实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投入。

(5)加强对农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提高农产品质量,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需继续加强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全面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和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步伐,提高农产品整体质量,夯实农业龙头企业的产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斌、张兆刚、霍功:中国三农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2]梁荣:农业产业化的顺应和推进[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3]大冶市灵乡政府信息网

[4]郭红东: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订单安排及履约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问题精选篇14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问题;对策;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19.014

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对于我国的国际地位有一定的影响,努力做好“三农”工作十分关键,国家也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发展。农业机械化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进程,所以做好农业发展的第一步要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尽管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及时得到解决。本文总结了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困难与解决对策,希望对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有所帮助。

1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当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只要农业机械化工作人员善于总结,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上下一心就能攻克难题。本文总结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二是在农业机械化发展方面的科研力度投入不够;三是农业机械化发展装备结构有待调整。

1.1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业机械虽然在逐步应用和推广,但是目前农业机械的服务体系并不健全。农机的种类在不断增加,逐渐向农产品加工和畜牧类生产延伸,但是与之配套的服务却没有跟上,不能适应农机服务市场化和发展化的需求,这也严重影响了农业机械化发展。

1.2农业机械化科研投入力度不够

受农业经济发展的限制,农业科研经费投入远远达不到要求。我国农业机械的技术储备少,仪器和设备老化严重,研发工作又落后,这些都不能满足先进农业生产的要求。同时大中型农业机械数量少,使农机械化在整体上无法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

1.3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失衡现象严重

近年来,伴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业装备也迅猛发展,农机设备数量和活动量不断加大,各种农业机械涌现在田间地头,给农民带来了便利,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但与此同时,农机装备结构失衡现象严重,农机装备结构发展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小型机械偏多,大型机械有时却不够用;二是动力机械过多,配套机械过少;三是种植类机械偏多,但经济作物、畜牧、养殖机械方面却刚刚起步。

2解决当前农机化发展存在问题的对策

2.1健全机械化发展服务体系

针对农业机械化发展体系不健全的问题,要创新服务模式,发展市场资源配置,形成以市场为主导的新型农机服务体系。同时大力发展农机服务组织,鼓励农民共同使用农业机械,积极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促进农业机械销售、生产作业和维修等服务再上新台阶。

2.2加大政府支持和科研资金投入

政府扶持和科研资金投入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础。政府可以依据市场实际情况来制定和完善关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并提供一定科研资金投入及加大补贴力度,以激励科研人员研制出更先进、更适合区域发展的农业机械设备。

2.3注重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要努力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就要对当地情况进行了解,要充分进行调研,了解农户真正所需,平衡农机装备数量及类型,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同时各地要抓好农机购置补贴的机会,不能盲目购买。运用好农机购置补贴,购买适合自家的农业机械。同时农机装备也要向着多功能、复合型、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3结语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要想有新的突破首先就要努力解决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要想解决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就要健全农业机械化发展服务体系,壮大农机发展服务组织。政府在农业机械化发展方面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扶持。要注重优化农机装备的结构,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还需要农业机械化工作人员的努力,农业机械化工作者可以以身作则,兢兢业业,把努力做好农业机械化发展工作当成自己的光荣使命。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也需要社会各界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可以再上新台阶,农业发展有新的进展和突破。

参考文献

[1] 甘怀场.基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09,(04).

[2] 谢韵清.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必要性及现状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1).

[3] 石永昆.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

[4] 骆健民.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评估与发展模式的研究[D].浙江大学, 2006.

[5] 甘怀场.基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