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综合一体化管理范文

综合一体化管理精选(十四篇)

时间:2023-09-28 09:27:42

综合一体化管理

综合一体化管理精选篇1

从上世纪80年月初成立全国第一家物业治理公司至上世纪90年月初的10年时间里,在方案经济和半方案经济下的房管所形式下,物业治理服务本能机能恍惚不清,房屋区内的维修、园林绿化、环卫等工作由多个部分各管一摊。多头治理招致了“三个僧人没水喝”的困境,后果是业主掏了钱却买不到称心的服务。这个期间,中国大陆物业治理仍处于始创期,行业处于怅惘之中。

“综合一体化”治理形式的降生布景

进入上世纪90年月,在城市化建立的海潮下,特区的城市情貌一日千里。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个个寓居小区应运而生。但在外表光鲜的背面,人们看到更多的是寓居房子外墙敏捷老化的陈迹,小区绿化草坪上扎眼的垃圾。譬如市房管局(原市房屋局前身)开拓建立的第一个项目红荔村,装修时期小区内垃圾聚积如山,苍蝇横飞,老鼠四窜。日本的一个调查团来调查时,就很不谦让地指出:“修建多姿多彩,惋惜治理跟不上。”

年春天,市主管城建的副市长一行在调查了港和全市几个公产房房屋小区后,激烈地认识到,要处理物业治理遍及存在的准则不健全、治理伎俩掉队、程度不高级问题,必需从基本上变革现行的治理体系体例。在随后的一次房地产工作大会上,她作了明确指示:必需变革现行治理体系体例,借鉴喷鼻港成功的经历为我所用。依据这一指示精神,市房管局(市房屋局前身)的指导班子召开了紧要大会,此次大会提出将房屋物业治理归入企业化、专业化和社会化轨道的方案,探究合适中国国情的房屋区物业治理新形式,并向市县政府提出施行方案。年10月,经李传芳副市长同意,由市房管局注册成立了物业治理公司,努力于新的物业治理形式探究,以便在全市局限内履行。

变革催生了物业,时代付与物业荣耀的工作。

年4月,依据市县政府的指示精神,物业正式接收昔时的大型福利房小区——二村,开端治理形式的立异理论。市房管局那时专门为此组建了一个工作小组,并遴选了几名年青的、具有较高文明程度的年青人组建公司。1992年,大学卒业不久的我,有幸参加到物业治理公司,并投身到这场不服凡的物业治理形式立异变革理论中。

“综合一体化”治理形式的降生进程

物业工作小组首先对物业治理近况和10年来的治理理论经历进行了总结,并对业主需求进行深化查询研讨,初步提出了“综合一体化”治理形式的思想,那时便获得了市县政府和市房管局的一定和支撑。依据业主在物业治理服务中的需求要素,我们以为物业治理应环绕次序维护(那时称作“保安”)、房管、洁净、绿化、设备治理、维修服务、社区文明等七大服务功用进行全方位掩盖,并明确了企业是物业治理的主体。这一形式从基本上处理了不断困扰物业治理“做什么”、“谁来做”的问题,可谓有的放矢。“综合一体化”提出的“七大服务”划时代地清楚了物业治理的根本内容和职责。20年过去了,物业治理服务有无数的立异与打破,但一直离不开“七大服务”范围,足于证实“综合一体化”治理形式的归纳综合性、前瞻性和科学性。

有了一体化治理的思绪,但如何才干在实践工作中真正贯实好呢?因为国内无相关经历可以借鉴,物业便派出一批治理人员奔赴深港两地各四星级酒店取经。酒店治理人员的一致着装、挂牌上班、文明用语给我们留下了深入的印象,更为主要的是,在可掬的笑脸和暖和的话语中,调查团深深地清楚了“客户是天主”这句话的实质涵义。调查完毕后,物业借鉴喷鼻港酒店治理的经历,开端探索着树立起标准的内部治理准则。从着装到用语,从岗亭职责到奖惩准则,都逐个强调,事无大小,并秉承“业主至上、服务第一”的主旨,制订服务手册,对“七大服务”工作规范进行细化,抓内部治理,培育员工服务认识,精心提拔服务质量。

依照新治理形式运作后,物业治理企业摊开了四肢举动,经心投入服务:将本来辨别由居委会、派出所等单元担任的房屋区卫生、绿化、治安等治理内容一致归入治理处,施行全方位治理,将人力物力一致谋划、集中分配,治理协调有序。这种治理形式很快就使物业治理优势获得充分表现,从体系体例上处理了各自为营、互相推诿、多头扯皮的不良景象。

“综合一体化”治理形式获得宏大成功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二村的业主很快就发现,这里的治理处和其余房屋区治理处确实有很大分歧。他们发现差异不只仅在于治理人员一致的着装和浅笑,更主要的是他们每小我身上分发出来的激烈的敬业精神和主人翁认识:小区内洁净人员天天三次清算垃圾,而在住户装修顶峰期时更是随时打扫装修垃圾,小区情况一直整洁得让人面前发亮;经由军事化练习的次序维护员一直地在小区内巡视,小区内很少见到乱摆买景象以及治安治理变乱;小区车辆治理状况优越,各类车辆各停其位,交通情况顺利;物业治理人员尽职尽责,只需住户打个德律风,无论何时何事,他们都邑尽量周密地处理问题;走在小区的石径上,放眼望去,四处是绿草如茵,棕树婆娑,走到哪儿都能看到治理人员好心的笑脸和亲热的问候……

执行一体化治理形式后,除了小区情况整洁美好外,最主要的是,无论碰到什么坚苦,只需问到物业治理公司的工作人员,都邑获得一个明确的回答。“坚持24小时为居民服务,坚持对居民进行回访,坚持为居民排忧解难”,二村治理处用“三个坚持”的精神和至诚至真的服务,在广阔住户的心中凝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正人之花。那时不少房管所的人来观赏二村,令他们诧异不已的已不只是治理人员的练习有素、一致着装、庄重举止与文雅辞吐,还有治理公司可以在多量住户大规划迁居、装修时期,疾速矫捷地将很多垃圾实时清运,根绝了住户违章装修、乱搭乱建的景象,单个房子的修建质量问题很快获得妥帖处置。英国房屋司理学会喷鼻港分会主席吴咏琪密斯调查二村后,深有感受地说:“房屋区入住时期如许整洁洁净,路上看不到一袋垃圾,这在喷鼻港也很难做到。”

年,二村荣获全国榜样文明房屋小区,那时全国只要8个项目获此殊荣,二村以第二名的成果获奖。同年,二村被结合国人居委员会授予“人居声誉奖”。一个投入运用不到两年的小区,就一举为经济特区捧回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奖,这代表着一体化治理形式在二村取得成功。原建立部还把物业治理“综合一体化”形式列入全国物业治理培训教材,该形式开端在全国各地敏捷推行。到二村观赏拜访的国表里宾客纷至沓来,个中有前肯尼亚总统莫伊、喷鼻港署理总督钟逸杰、澳大利亚结合访华团及英国房屋司理学会等代表团。可以一定地说,上世纪90年月初,二村创始的“综合一体化”治理形式发明了物业治理的奇观,也发明了中国物业治理的奇观。

“综合一体化”治理形式的前史奉献

除了可以不遗余力为居民供应一流的治理服务外,“综合一体化”治理形式也为房管所向物业治理企业体系体例变革、履行物业治理社会化供应了一个很好的探究。此前,房管所的经费都是由县政府补助,但物业以先行者的远见和魄力在服务内容上做出改动后,二村治理处在成立之初,便经市县政府同意从房屋区工程总造价中提取1%作为治理基金。为了补偿治理经费的不足,又用治理基金在小区内购置了贸易用房,由治理处出租运营,其收入用作治理费的增补。另一方面,治理处又开展了多种运营,采纳有偿服务、商铺运营等办法,广辟资金筹集渠道,促使小区治理的良性轮回,经济效益开端突显,完成了进出均衡,做到了“以区养区”,培养了房屋区治理的“自我造血”功用,一举打破了房屋区治理靠县政府“供养”的传统格式。这时人们才开端看法到,本来物业治理不只仅是一种能为广阔住户供应服务的社会需求,也是一项能为物业治理企业供应经济收益、为社会发明价值的运营活动。

“综合一体化”初次明确了物业治理的范围和界线,理清了物业治理企业与县政府、开拓商、街道办的关系,而形式中的“以区养区”、培养社区“造血功用”的概念,实践上让物业治理开端以市场化运营、企业化治理的簇新方式运作起来,彻底了原有房管所单一的治理形式,使得物业治理行业真正离开县政府得以自力发展。该形式还初次将治理和服务功用归入物业治理行业傍边,并开端凸显与突出行业的“服务”特征。“综合一体化”形式服务理念、服务方式的影响直至今日。

综合一体化管理精选篇2

关键词:烟草行业 端到端E2E 流程优化 管理体系

国家烟草总局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以推行质量管理体系贯标入手,逐步推行“两标一体”、“五项基础工作”、“五化”等工作要点。2012年,国家局下发了《关于开展企业管理创一流活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在全行业开展“管理创一流”的目标和任务,将“一流的体系建设”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同时,又先后下发了《2012年烟草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要点》、《一流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评价标准》,提出了“一流的体系建设”目标任务以及评价标准。烟草行业建设一流的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使质量管理思想方法特别是“以相关方需求为关注焦点”的管理思想能够在企业各业务工作领域得到全面贯彻和应用,构建以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的科学、规范、统一、高效的综合管理体系和系统管理平台。

AMT认为,国家烟草总局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思路逐步从关注质量管理体系向关注综合管理体系及企业全面管理的提升转变,并逐步向大质量、大体系、大目标转变。通过建设“一流的管理体系”,苦练内功,以应对将来专卖专营体制的变革,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基业长青和满足顾客、员工、社会等相关方的需求。

烟草行业经过十几年的管理体系建设,有效促进了基础管理上水平。同时,商业企业体系管理中也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 省、市之间和部门之间的流程相对独立,不能清楚展现具体工作的流转关系;

2. 省、各市及各县建立的管理体系独立运作,管理体系之间标准不统一,离国家局提出的统一、规范、高效还有差距;

3. 部分管理工作在体系文件、制度规范等不同的管理体系中重复规定,执行标准不统一。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省、各市、各县各自独立开展体系建设工作,各单位内部不同的管理体系由不同的部门牵头负责,部门壁垒严重,缺乏统一的策划。

AMT通过多年的烟草行业及其他行业的咨询服务经验,提出了以E2E(端到端)为核心的流程优化与管理体系建设相结合,打造一体化综合管理体系,为企业实现“一流的体系建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端到端流程(End-to-End)”指以顾客、市场、外部政府或机构以及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为输入或输出的一系列连贯、有序的活动的组合。管理体系指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以E2E(端到端)为核心的流程优化与管理体系建设是指根据顾客及其他相关方需求,打通省、市、县之间和部门之间的流程衔接,并在流程优化的基础上进行管理体系建设。

以E2E(端到端)为核心的流程优化与管理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以相关方需求为关注焦点,搭建E2E(端到端)的稳定流程架构

按照国家烟草总局要求,烟草商业应从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企业转变,即从做商到行商,从“计划拉动”向“相关方需求驱动”运营模式的转变。

以相关方需求为关注焦点的E2E(端到端)的流程架构是以满足相关方需求为关注焦点,运用端到端流程管理理念,打破部门壁垒,搭建“前台受理(客户服务部门)—后台处理(烟叶、营销、专卖、物流、财务、纪检等部门)—前台反馈(客户服务部门)”的烟草商业系统一级流程架构。在流程架构的基础上,对一级流程进行层层分解,通过流程地图,梳理流程之间的勾稽关系,使流程之间无缝衔接,纵向实现省、市、县从决策、管理到执行的贯通,横向根据相关方需求协调各部门活动实现流程穿透,从而进一步推动公司从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转变。

一般烟草商业企业的一级流程框架可以包括16个流程领域,如图1所示。其中,烟叶生产经营、卷烟营销及服务处理三个领域为直接与企业外部相关方直接接触的领域,与工业企业、零售户和烟农等相关需求方的需求满足直接相关,构成了烟草商业企业三个端到端的业务流程领域;物流管理、专卖管理和进出口业务管理为以上端到端业务流程的支持流程,保证核心业务的顺利进行;其他10个管理领域为后台服务流程,为业务的正常运作提供保障。

通过对16个流程领域的层层分解,可以得到体现具体业务操作的底层流程。以客户处理流程领域为例,其包括了服务受理、服务处理和服务反馈三个阶段,如图2所示。其中服务受理下面包括订单采集流程、投诉处理流程等;服务处理包括纪检部门服务处理流程、其他部门服务处理流程等;服务反馈包括电话回访流程等。

以此方法构建的流程构架,不仅从企业的发展战略层面考虑到了企业的运作模式,并且通过流程的层层分解及流程纵向的穿越和横向的贯通,使企业能够一体化运作,从业务操作的层面考虑到运作模式的落实并促进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以哈默九原则为理论基础的流程梳理和优化

遵循哈默流程优化九大原则,利用清除、简化、整合和自动化四种工具,可对流程进行优化。通过对烟草商业企业的分析,其流程的主要优化点包括:

1. 流程衔接:由于大多数烟草商业企业省、市之间和部门之间的流程相对独立,不可避免地出现省、市及县之间的流程衔接不畅,甚至在单个的企业中,由于缺少流程管理的经营,部门之间的流程也存在着壁垒现象,所以流程优化第一要考虑的因素就是将省、市、县的流程及各个层次部门之间的流程实现无缝衔接。

2. 流程整合:按照国家局的要求,体系文件的建设应突出“精”、“简”、“实”,作为体系文件的“骨架”的流程,也应体现出精简、高效的特点。所以在流程梳理和优化的过程中,应注重相同业务流程之间的整合,如某企业的各部门都有自己的考核流程,通过公司建立唯一的《员工考核流程》统一操作规范。

3. 统一标准:由于烟草商业企业大多以省、市、县为主体单独进行体系的建设,容易导致各层次间的标准不统一,出现流程的格式不统一,流程名称不统一,活动不统一等现象。在流程梳理和优化阶段应对标准进行统一,如统一规范省、市、县都有的《发文流程》、《培训办班流程》等流程。

在流程梳理和优化后还需建立流程的责任矩阵,如表1所示。明确流程的责任部门和参与部门,避免扯皮的现象发生。流程责任部门负责该流程的策划、组织实施、持续优化改进等工作,参与部门负责按照规定配合责任部门完成相应的工作。通过流程责任矩阵能够进一步完善流程的治理机制。

体系文件是管理体系的承载媒介,通过体系文件可以显性化流程操作要求,一般体系文件可采用四层的文件结构,第一层为管理手册,第二层为流程说明文件、规章制度,第三层为作业文件,第四层为记录表格。四层次文件互相支撑,文件之间不重复描述相同的管理事项,各层文件包含以下内容:

1. 管理手册: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文件,规定公司的管理方针、目标,描述体系各项要求的相互作用,是公司体系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2. 流程说明文件:为实现管理手册中所描述的方针和目标而建立的运作文件,运用标准规范描述实施体系所需活动的流程,解决跨部门协作、跨岗位协作的问题。

3. 规章制度:借以约束全体组织成员行为,确定办事方法,规定管理事项的各种制度、办法、通知等。

4. 作业文件:对有关任务如何实施和记录的详细描述,包括作业指导书、工作标准、技术标准等支持流程运行的文件。

5. 记录表格:描述和记载体系相关事实和结果的文字或图表,以表明流程说明文件和作业文件中所规定的活动已经得到了实施。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四层的文件结构将体系文件与企业标准、制度规范等企业的管理文件进行了融合,其中管理手册和流程说明文件属于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技术标准纳入第三层作业文件中,并且文件之间不重复描述相同的管理事项,各级文件之间不能相互抵触或相互矛盾。

以IT平台为载体保障管理体系落地

在体系搭建和流程的梳理优化之后,企业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将其固化,达成国家局的一流的信息化支撑的要求。通过IT平台的建设,固化烟草企业E2E(端到端)的流程架构,加强对企业重点核心业务流程的运行管理,促进并实现体系建设核心工作领域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借助工作流引擎BPM等技术的应用,可助力烟草企业通过对流程的监控和资源管理,强化过程的监视和预警预控管理。由于资源运作管理的目的是把各项工作、人、资源、管理进行了块状形式的处理,BPM平台则作为资源运作类的平台系统,能将人、系统、数据、相关政策、基础环境等静态资源和企业业务信息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支撑平台提供服务。烟草企业借助信息技术固化和运行流程控制标准,确定稳态控制界限,快速发现异常并实施报警,采取有效的纠正预防措施对异常运行加以修正。从而实现管理“可视”、过程“可控”和绩效“可考”,确保信息传递准确高效,实现一体化运行、全方位管控和集中式展现。

除了以上四部分内容外,烟草商业在推行以E2E为核心的流程优化与管理体系建设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要考虑市级局(公司)的经营主体地位,省局(公司)可统一标准和规范,不能统一操作。

2. 应以战略为导向进行流程优化和体系建设,如果战略有调整则需要优化组织和完善流程架构。

综合一体化管理精选篇3

关键词:教学―科研一体化;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008-02

一、引言

高校本科实验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然而传统实验项目多以基础教学为主,即使是和专业知识最为紧密相关的专业综合实验等实践内容也仅涉及到基础的实验操作、简单合成方法和成形工艺实验,学生完全不能触及本专业发展的各个领域,更无法拓展对本专业深层次、系统地了解。实验教学缺乏引导性,无法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意识。为了改变实验教学现状,各个高校开展了对实验室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4]。

本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经过几十年地发展,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科研团队,如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光电高分子材料、3D打印材料、凝胶高分子材料等,引领着本专业的不同发展领域。如何在公共实验室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按照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总体需求,将科研项目和科研室纳入本科实验教学环节中,建立教学―科研一体化的综合实验室教学管理体系,以科研带动教学,使大学生都能涉及本专业发展的各个领域,了解本专业最新发展动态,从而激发潜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解决实验教学最积极有效的途径。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内容设置缺乏引导性、自主性和创新性。由于实验室建设的滞后性,高校本科教学中设置的实验多以基础性和验证性为主。传统实验项目的设置总是选取固定的几个实践操作项目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实验内容局限且简单[5-7]。传统实验教学内容缺乏引导性、自主性和创新性的培养,因此将本专业各科研实验室研究项目纳入到本科实验教学,是目前迫在眉睫的事情。

2.实验室设置缺乏系统规划。由于缺乏统一规划,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公共实验室和专业教师的科研室相对分散,科研室相对独立,大部分本科生很少接触到教师的科研项目和科研实验室,无法触及专业精密仪器和设备及专业发展的前沿领域。将科研实验室纳入到本科教学中,依据科研项目设计综合性、设计性、探索性等可行的教学实验项目,提高科研实验室专业精密仪器和设备利用率,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研究领域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系统规划基础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室的布局,起到了优势互补和综合利用的最佳效果[8]。

3.实验教学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考查机制。目前,实验实践教学以学分制作为对学生的考查机制,学生按照规定时间参加安排的实验教学环节,并完成实验指定的内容即可获得学分。实验教师往往在实验前安排好所有的实验细节,学生被动的按要求做完实验,既没有对实验内容做相关了解,也没有进行前期的查阅资料等准备工作,更无法谈及探索和创新精神。无需思考和挑战的实验考查机制无法达到自主性和创新性的培养。

三、解决措施

1.建立教学―科研一体化的综合实验室。本着以科研带动教学、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的理念,并结合本专业的研究领域采用统筹的思想规划教学和科研实验室的安排,形成教学和科研室的有利结合。学校正在筹划整体搬迁事宜,新的实验大楼已准备就绪,借搬迁的好时机系统筹建和规划的教学―科研一体化的综合实验室如图1所示。公共实验室和科研室设置在同一区域,既方便教师科研实验时高效利用公共实验室资源,又利于学生对专业研究领域的认识和了解,也解决了科研室科研项目转化为实验教学项目提供的容纳空间。

2.建立教学―科研一体化实践项目计划。科研项目纳入本科实践环节,应制订完善的科研教学实践项目计划:(1)对科研项目纳入教学环节的实践教学内容要进行科学的论证和认定,重点考察实验目的的明确性、实验装备的利用性、实验效果的显著性、能力培养的递进性和激发创新意识的能动性,尤其要考察是否代表本领域最精简、核心和是否具有完整系统性的引导项目。(2)科研教学实践项目申请,鼓励专业教师及其研究生对研究领域的科研项目进行提炼,制订适合本科教学的实验项目,对实验目的、方案、可行性和创新性等进行充分论证,由院学术委员会审核通过后进行实施。(3)根据科研项目的变化积极更新实验项目。部级、省级等纵向和校企联合的横向科研项目代表当前该学科发展的最新方向和社会的最新需求,应根据在研的科研项目及时更新科研教学实验项目。

3.完善实验室实践教学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价体系。一方面,对纳入到教学实践中的高校科研室进行考核和绩效评估,促进实验室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改革;另一方面,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必须整改对学生实验环节的考查机制。完善教学―科研综合实验室实践教学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价体系,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实验室实践教学监督、管理和考核体系的设计。①学校应建立合理、高效的激励机制,鼓励科研实力强的专业教师将科研项目成果浓缩为实验项目,应用于本科教学;②教务管理人员制订教学监督、管理措施,切实落实科研项目在实验教学中的实施和运行;③制订出合理的考核体系和奖励措施,实施平时常规检查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绩效评估机制。(2)科研教师的考核与绩效评估。①为了激励科研教师向本科教学的倾斜力度,把实验室建设与教师的科研方向结合起来,与实验室绩效评估结果结合起来,绩效高的研究室加大投入力度;②为了鼓励专业教师科研成果为本科实践教学服务,学校除了在工作量上考虑专业教师本科实践教学方面付出的诙外,把此项工作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方面。(3)学生实验环节的考查机制。科研实验项目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需制订合理的考查机制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实验环节的考查包括前期准备、实验进展和实验完成情况三个部分。前期准备方面的考核包括对实验目的的认知、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准备等;实验进展情况方面的考核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完成方面的考查包括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处理、实验报告的撰写等。分别从实验前期准备报告、实验进展报告、实验结果报告和实验室制定的成绩考核办法四个方面进行成绩考核。

四、结语

高校科研项目和科研实验室纳入本科实践教学环节,在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素质培养的同时,也给实验室科学规划和实验室教学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专业教师、教务管理人员和实验管理部门必须对教学―科研一体化综合实验室教学管理体系进行积极探索,充分整合教学、科研资源,加强科研成果向日常教学的渗透,实现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贺建武,麻朋友,陈斌,等.地方高校教学型实验室开放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4):240-242.

[2]皮之军,李建海,于敏,等.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5(27).

[3]宋国利,盖功琪,苏冬妹.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29):240-242.

[4]邓小青.普通高校实验室全面开放而要解决的三大问题[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9):226-229.

[5]武晓峰,高晓杰.高校实验室建设发展报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6]何晋渐,徐静波.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机制的探索与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0,13(6):132-135.

综合一体化管理精选篇4

关键词: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高校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0-0015-03

一、引言

所谓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就是指在综合教学管理过程中,广泛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综合教学管理效率。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是教育实现现代化和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我国高校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起步较晚,需要攻克的难关较多。因此,我们必须在了解高校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基本要求之后,才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相应措施,促进我国高校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二、高校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内容和要求

1.高校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背景

目前我国高校教学体制与过去传统教学体制存在很大的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参与选课、教师评价等教学体系的相关环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加,随之而来的信息量也不断增大,面对这样的状况,进行高校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

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对高校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首先是基础建设方面的要求,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就是现代化科技的运用,这就要求高校必须进行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对计算机等硬件的建设,另外一方面是对校园网络的建设。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将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了,才有可能进行高校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

其次,高校综合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就是要求进行相关信息系统的建设。综合教学管理信息体系必须包括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等内容,例如:学生的学籍管理、成绩管理、学生的选课、考试安排,教师教学计划安排、教师教学效果反馈、教学资源平台等等。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是实现高校管理信息化的必要途径。

2.高校综合教学管理传统模式现状

传统的高校综合教学管理出现了很多漏洞,与现代信息综合教学管理模式相比,信息处理比较缓慢,在信息扩散方面也很不系统,存在着诸多弊端。当前,高校为了突出学校教学的综合化管理,主要是以服务化、数字化为主,重点提升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对高校学生的学习环境也提升了一定的档次。

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管理结构繁琐,很多组织结构形成了方面的延伸;第二,高校造成资源浪费现象以及高校人数的扩招造成了就业竞争压力增大;第三,缺乏信息的时效性以及组织结构要求信息发送是逐级的上传下达,信息处理非常缓慢。

3.高校现代化管理的新要求

高校现代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需要新技术、新手段、新思想、新观念、教育改革内容、新方法、教育发展方向、管理模式等重点融合的一个系统。从现代教育管理角度分析,现代教学综合化模式需要一个综合体,主要包含教育教学新观念、现代教育新手段、现代管理新方式、服务内容等管理整体模式,这样会使教育管理方面产生高效率的管理势头。教育管理现代化主要强调的是在新技术与新方法进行改革的基础之上进行的管理决策。

高校现代化决策管理工作的关键是实现各项管理职能的基础。实现高校现代化管理模式需要发展科学的决策体系,需要一个完整的决策程序和一个科学合理的网络信息发展平台,是一个从传统信息处理的过程发展为信息技术处理的过程。学校教学信息技术不仅为了学校管理,还为发展学校知识等传输管理提供了方向。校园综合信息系统的建设可以通过对校园综合运行状况的全面分析,提高高校领导层的决策和对学生服务工作的改善。

三、校园综合信息系统的设计

1.指导思想

思想建设对于高校校园综合信息化来说存在着现实意义,因此,需要加强学校思想建设指导工作,其主要内容如下:

(1)高校统筹规划

高校信息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内容,也是改革教学内容的重要方向之一。对于高校统筹计划工作来说,需要对高校信息系统建设的技术、方法、项目管理等进行多方向开发与发展研究。重视高校统筹计划工作是当前高校发展教学信息工作的第一步。

(2)项目分步实施

项目分步计划与安排,是发展高校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思路之一。涉及对系统信息的需要进行仔细调研,对系统方面的数据进行设计,对需求进行分析与实施,对专题进行拓展,加强管理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等诸多环节工作。

(3)专题分析应用

专题建设,是让高校信息建设分小项目发展的核心思路,使得内容更为专题化、细分化、科学化、决策化、信息化。根据高校专业化部门的不同,可以详细细分到各个部门进行资源管理和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了现代化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4)系统推广使用

系统处理好有利于高校综合教学管理的实施。依靠科技发展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是当代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系统推广过程中,需要高校领导做好领头作用,重视高校信息化工作在高校综合管理建设中的作用,为建设与优化高校综合管理模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与方向。

2.利用校园综合信息系统进行决策分析

高校系统信息体系是需要一定的结构设计的,根据高校系统技术分析,主要内容由数据采集层、表示层、资源层和其它系统层4个层次组成,它的核心是业务层。综合信息化建设仅仅是向现代化管理迈出了第一步,它只是进行科学决策的一种工具,要想实现科学的决策还需要充分发挥咨询的作用。目前高校的咨询系统还不够健全,许多高校虽已设立了一些咨询机构,但其“智囊”作用并未充分发挥,一般的高校领导者仍习惯沿用“经验”来进行决策,这已远不能适应愈来愈复杂的高校管理工作。新世纪的高校管理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在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后,加强决策咨询系统建设。

四、高校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1.树立高校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理念

先进的综合教学管理理念引导综合教学管理体制的发展,要促进高校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首先应该树立相应的理念。只有从思想上重视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才能真正落实相关措施。相应的管理阶层应该时刻注重理念的宣传,高校管理者以现代化信息管理理念作为思想引导,作为建立高校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动力。管理阶层应该及时制定相应的管理体系规章制度,帮助教师、学生更好地运用相关管理体系,管理阶层应该注重教学信息管理体系的切实可行性。只有真正实用,才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完成工作和学习,否则,高校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只是一纸空谈。

2.构建高校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体制

合理的理念是体制建设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管理阶层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高校综合教学管理体系进行合理构建。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并不是仅仅将原有的综合教学管理体系机械化,而是使之现代化、合理化、高效化。不同高校的教学信息管理体制有所不同,在将其信息化的过程中,高校应该根据本校的情况进行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构建。高校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内容包括:学生学籍管理、教师教学质量管理、教师学生信息反馈等等。高校在构建这些基本的高校综合教学管理信息体制的基础上,还应该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增加学生奖惩制度、教师等级评价等内容。

3.建立教学信息交流平台

学校应该建立教学信息交流平台,帮助教师学生更好地进行信息交流,真正实现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实时收集相关信息是建立健全学校教学信息交流平台的基础。应在第一时间及时与教师学生工作、学习相关的信息,及时更新信息,否则就失去了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存在的意义;其次,信息交流平台应该包括各种体系化的信息。关于教师的信息应该有教师质量检测标准、检测方式、教师人员管理、督导教学检查等等。而关于学生的信息就更为庞大了,不仅包括基本的学籍管理,更包括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管理与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等。建立健全教学信息交流平台,帮助教师学生及时地了解相关信息,更好地促进其自我工作学习的完善,真正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4.教师、学生管理信息化

教师、学生管理信息化是实现高效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基本要求。信息化不仅仅是对教师和学生这两个群体的要求,更是对管理人员的要求。

教师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更多地体现在其教学过程的现代化、信息化,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则要求他们掌握现代化的管理知识。管理者必须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进行信息化管理,力求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管理者应该优化管理体系,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获得帮助。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说,管理者应该制定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教学考核、个人培训等相关制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校相关领导以及学生更好地了解教师,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个人发展。只有使教师看到个人在高校建设过程中的发展前景,才更加有利于避免人才流失,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而言,管理者也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要求,管理者在提供交流平台的同时,更应该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明确自我定位。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认清现实状况,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制定自我培养计划,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是时展的趋势,高校综合教学管理也应该积极实现自我转型;尤其是在一些传统管理方法运用较为悠久的高校,更应该将传统管理方法的优势与现代管理方法相结合,真正实现与现代社会的结合,实现高校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一方面要按照高校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基本要求实施针对性措施,另一方面也应该注意信息化进程中相关措施的可行性。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并不是表面上的管理机械化,而是管理理念的信息化。只有运用真正先进的管理理念,才有可能做到高校综合教学管理信息化。

参考文献:

[1]陈锋敏,李颖智,罗田.校园金融信息化与高校管理现代化研究[J].价值工程.2010(5).

[2]程蕾.高校教学信息化管理的实践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学版).2013(22).

综合一体化管理精选篇5

[关键词]优化;综合管理

优化企业综合管理,就是要对各种管理进行优化、整合,克服单一、片面的管理,特别是要处理好各种管理关系,包括主次、部门,综合不同层次的管理等,以保证综合管理功能和效益的实现。综合管理的优化组合要通过科学预测、决策来体现其实施的效果、效率、效益,要在优化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综合管理的创新,以更好地发挥综合管理的功能和效益。

一、优化企业综合管理必须树立整体观念

任何组织都是由不同要素不同关系组成的综合系统,企业同样也是一个由不同要素不同关系组成的综合系统。企业管理是对企业这个综合系统的管理,优化企业综合管理就是对企业管理综合系统进行优化、整合,使之发挥最大的功能和效益。要求在企业整体目标下,从整体着眼,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各方关系,局部服从整体,统筹规划,达到整体最优化。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某些企业局部管理虽好,但由于没有整体观念,重局部,轻整体,以至于互不协调、相互扯皮,从而严重地影响了整体利益。反之,某些企业局部管理稍差,但由于整体协调,从而整体功能和效益发挥较好。

二、优化企业综合管理必须处理好各种关系

(1)不同部分、不同层次的结构关系。企业综合管理系统是由许多不同部分的子系统构成,各子系统又可分成子子系统,不同层次系统构成了企业综合管理的纵横联系,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某一子系统或子子系统的变化,对其他子系统、子子系统以及整个系统的发展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优化企业综合管理要求管理者从企业整体目标出发,从全局利益着眼,统筹兼顾,处理好各种结构关系。(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主要矛盾是诸矛盾中起决定作用的、规定并影响其他矛盾存在和发展的矛盾,其他处于配支配地位的矛盾,都是非主要矛盾或次要矛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告诉我们,各种复杂的矛盾中,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解决,其他矛盾迎刃而解。企业综合管理系统结构虽然庞大,关系复杂,但只要抓住主要矛盾、主要关系,其他矛盾与关系就容易理顺,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3)中心管理与日常管理的关系。优化企业综合管理虽然要抓主要矛盾,抓好企业管理的中心工作,但不能忽视企业日常管理工作。它们之间是彼此联系、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的关系,必须妥善处理,不能因中心工作而偏废日常管理工作。(4)管理者与全体员工的关系。优化企业综合管理是~项系统工程,不仅要依靠企业领导和管理者的积极努力,更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配合,要尊重和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它们积极参与综合管理,共同做好优化企业综合管理工作。

三、优化企业综合管理必须抓住日常基本管理环节

(1)生产管理。即对企业产品生产计划、组织和控制。抓好生产管理,不仅可以保证生产顺利进行,而且是合理利用企业资源的重要保证,它是企业日常管理的基本环节。(2)质量管理。既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所进行的质量调查、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信息等工作,它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3)人力资源管理。即对企业所从事的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养、使用及组织等工作。在众多资源要素中,人力资源是起支配作用的要素,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4)科技管理。即企业再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各种科技活动的管理,现代企业生产经营要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必须重视企业的科技管理工作。(5)营销管理。市场营销管理是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在内的消费需求管理,从营销的最终的结果即从满足顾客需求的观点来看,市场营销是整个企业运行的最终环节,它是企业成败的关键。(6)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对企业经营过程中财务活动进行预测、组织、协调、分析和控制的管理工作,其核心是资金运动管理,它也是企业重要的基本环节。

四、优化企业综合管理必须以质量管理为中心

优化企业综合管理要求抓住主要矛盾,抓好中心工作。从目前企业实际情况出发,质量管理是企业综合管理的中心工作。现代质量管理几乎涉及企业所有部门,必须依靠各个管理部门共同协作,抓好质量管理,综合管理又必须围绕质量管理这个中心展开,才能形成统一的准则和行动,企业综合管理的整体功能才会得到有效发挥。特别是有关质量管理IS09000系列标准,对企业管理的要求都表现为一系列的系统要素,综合管理体系应体现这些要素的要求。每一体系要素都包含许多、彼此相关的具体活动,只有各体系要素分解为一系列可操作的具体活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明确,才能消除重复,是各方面职能协调统一。要素分解,明确了每一活动的责任部门,形成了综合管理体系的职责范围,这样可做到责任明确,分工合理,相互衔接。各企业都要围绕IS09000系列标准,以质量管理为中心,尽力做到方针体系、组织结构、行动准则和工作职责的有效协调,建立一套有机的程序和方法,这是优化企业综合管理,建立综合管理体系的有效途径。

五、优化企业综合管理必须加强企业文化

优化企业综合管理,使系统要素有机结合,除了组织制定的规定制度与行为准则外,还有一种软性的协调力和凝合剂,它以无形的“软约束”力量构成系统有效运行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被称之为管理之魂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并且为企业员工普遍认同和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企业只有加强文化建设,通过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和寻找观念共同点,不断强化企业之间的合作、信任和团结,使之产生亲近感、信任感和归属感,实现文化的认同和融合,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使企业具有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优化企业综合管理要求各子系统、各要素、各种关系有效协调、高度统一,没有企业文化的配合是很难做好的,优化企业综合管理,必须加强企业文化,使之变为全体员工共同行动的目标和准则。

六、优化企业综合管理必须加强组织建设

优化企业综合管理,组织建设是有利的保证。首先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应有这方面的主管领导,由于这是一项牵涉面广、复杂艰难的工作,最好由企业正职领导担任主管领导;其次要建立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各部门、各子系统的总体规划、总体协调、工作评价及系统改进等,以加强优化企业综合管理的统一领导;再次要形成优化企业综合管理的组织网络,在主管领导,综合管理部门组织之下,各部门、车间应成立优化企业综合管理工作小组或配备相关责任人,以保证企业综合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七、优化企业综合管理必须讲究综合效益

优化企业综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对企业各种资源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实现最优的综合效益,优化企业综合管理必须讲究综合效益。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局部效益和综合效益的关系,追求局部效益和综合效益的协调一致。综合效益是一个比局部效益更为重要的问题,局部效益是综合效益的基础,但如果只注重局部效益,综合效益就难以实现。如随着提高产品价格或降低产品质量可能会带来某些利益,但从根本上损坏了消费者的利益,从而影响到企业综合效益的实现。优化企业综合管理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市场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在知识全球化过程中,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优化企业综合管理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市场预测和科学决策,了解和掌握市场发展变化的规律,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和创新,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综合管理的“优化”,才能把握市场的主动权,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综合一体化管理精选篇6

文化市场规范化建设的要求诌议 文化市场规范化建设的要求诌议 文化市场规范化建设的要求诌议 精品 源自地 理 科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一系列部署要求,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加快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文化市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建设文化强省营造良好的环境,《山东省文化厅“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初始期间,我省将利用2-3年的时间,在全省实施“山东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工程”。

实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工程的内涵 实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工程的具体要求

理顺全省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实现文化市场规范有序管理的基础和关键是理顺全省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体制机制。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加快整合完善执法队伍,合理划分职责权限,理顺职责关系,进一步形成职责明晰、分工明确、相互衔接、协调配合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运行体制和机制。目前,我省已经成立了省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全省文化市场管理和综合执法工作,由涉及文化市场管理和执法的省级15个部门(单位)组成,按照分工共同做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同时,各市、县(市区)也将建立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市、县级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机制,统一领导本行政区文化市场管理和综合执法改革工作。调整和完善文化行政部门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在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调整和完善文化行政部门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整合后成立的文广新局是文化市场行政许可管理责任主体,负责行政许可、审批、备案工作。健全覆盖全省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是实现全省文化市场规范执法的有效抓手,也是确保全省文化市场长治久安的保障。各市、县(市、区)将在整合原有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版权)执法队伍的基础上,设立集中统一的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加快取得执法资格,完善内部机构设置,不断提高人员依法执法、规范执法的水平和能力,下大气力提高文化综合执法人员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形象好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加强和完善体系和制度建设。巩固发展前段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成果,加强和完善体系和制度建设是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重要保障。在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推进到纵深阶段时,就要在制度、体系建设上狠下功夫,确保规范执法和依法执法。一是建立综合执法统一标识。根据文化部的有关要求,在全省统一使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专用特定标识,统一文化市场执法的证件、工作服装、文书格式和车辆喷图式样等装备和设施,进一步突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统一执法”特征,树立起全省文化市场执法队伍的公众形象。二是建立综合执法制度体系。建立健全文化市场执法业务、岗位责任、协调协作、信息通报、绩效考评等制度,使文化市场管理各项重要工作有章可循,形成运行规范、协调顺畅的管理机制。三是建立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体系。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在现有的网吧监控平台基础上,加快建设省、市、县三级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中心,完善覆盖全省各个文化市场门类的文化市场实时监控系统,建立文化市场监管基础数据库,提高文化市场监管效能,推动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信息化、数字化,实现技术监管和人工监管的有效结合。四是建立综合执法保障体系。加强文化法制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管理的法规规章,建立文化市场管理政策法规保障体系,完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建立文化执法与公安执法联动机制,确保文化市场执法活动顺利进行。

综合一体化管理精选篇7

关键词:供电企业 综合计划管理

综合计划是统领企业各项目标和工作的纲领,是加强集约管理、精细过程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手段,是把经营工作的各个环节归入目标、完善内控制度、提高企业效益和效率、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实施的重要举措。自2007年开始,陕西省电力公司在基层供电企业实施综合计划管理,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基层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统筹、引领和调控功能得到增强。但也存在着综合计划的广度和深度不够,计划管理精益化水平不高和没有实现常态机制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供电企业“四化(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应认真分析,加以解决,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及面临的问题

(一)综合计划管理的特点和意义

1、综合计划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综合计划管理是指对主要计划指标的编制、上报审批、执行、协调控制、考评等全过程的管理活动,其目的是通过闭环管理,实现精准计划、精确执行、精准控制,确保企业年度各项计划目标和业绩考核指标全面完成。

综合计划管理是运用“全面系统”的观点和“统筹兼顾”的方法,摒弃过去计划按照部门分头编制管理的弊病,打破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坚持部门服从全局、专业服从综合的原则,经过综合平衡,把经营工作的各个环节归入目标,将各专业计划有机的衔接,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年度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是企业年度工作的行动指南和纲领,具有优先性和统领性。

2、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意义

综合计划管理是国家电网公司实施“四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对提高企业管控能力,实现整体效益最优,促进公司整体运作和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两年来,综合计划的龙头作用日益凸显,约束力和调控力得到加强,综合计划和全面预算管理一道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基层供电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任务。

(二)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综合计划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的初步建立,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两个转变”的深入推进,供电系统对综合计划的预见性、准确性和调控力、执行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供电企业原有的综合计划管理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范围和管理质量等方面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一是综合计划的广度不够,没有实现对经营管理的全覆盖、全介入、全监控。原有的管理指标体系主要依据上级下达的指标为主,按部门、分层级分解拓展指标不够。有些专项工作计划没有纳入综合计划统一管理。二是综合计划的深度不够,计划管理精益化水平不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着“分头编制、简单集成”,“重规模管理、轻项目控制”,“重宏观、轻细节”,“重独立、轻协作”的现象,综合计划管理缺乏全局性和系统性。指标的制定存在“差不多”的观念和“能高不高、能低不低”的现象,计划指标的预见性和准确性和上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三是综合计划的监控约束力不强,计划管理基础不到位、分析监控跟不上精准管理的需要。四是综合计划管理没有实现常态机制。综合计划管理在企业内部发展不平衡,和业绩考核、全面预算管理等工作衔接不够紧密。

对于上述问题,供电企业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深刻理解加强“四化”管理,提升综合计划管理水平,认识推动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积极主动适应新要求,实现“四化”管理、推动企业发展方式转变。

二、提升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水平的原则

综合计划管理水平的提升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充分发挥计划管理的引领和统筹协调作用,以深化综合计划的广度和深度为突破,夯实基础、规范流程、深入分析、精准控制、刚性约束、全面评价,集中解决计划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综合计划管理水平,建立综合计划管理的常态机制。在提升综合计划管理中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遵循“全覆盖、全介入、全监控”的方针,重点拓展综合计划的范围和深度,完善指标体系,能纳入计划管理的工作全部纳入综合计划统一管理。二是坚持“综合平衡”和“统一编制、统一上报、统一下达、统一调整”的原则,确保计划的唯一性和权威性。三是加强动态监控和分析,建立综合计划分析体系,确保指标可控、在控。四是建立与全员绩效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同业对标指标紧密关联的考核体系,逐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三、提升综合计划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综合平衡,实现对经营工作的全覆盖

综合计划管理的重点是“综合平衡”,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打破各部门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首先,在计划编制前要确定各职能部门应该编制哪些专业计划,能纳入计划管理的全部纳入综合计划统一管理,实现对经营活动的全覆盖和全介入。其次,在编制中坚持部门服从全局、专业服从综合、计划服从规划的原则,加强综合计划与各专业规划、财务预算、年度业绩考核指标和企业重点工作的紧密衔接。第三,按照综合平衡、统筹兼顾的方法,全方位、多层次进行讨论审核,保障方案的统一完整和有效衔接。如参加省公司集中招标计划要和电网建设里程碑计划、资金计划的节点要保持一致。第四,对年初无法确定,未统一下达的计划,在实际下达时由主管部门提交计划部门,经过综合平衡后归口下达,纳入年度计划进行管控。实现“统一编制、统一上报、统一下达、统一调整”。

(二)“逐级分解”,健全综合计划指标体系

“逐级分解”是实现综合计划目标完成的重要保证。省公司下达基层供电企业综合计划指标四类24项,供电企业应根据省公司下达的综合计划指标,健全综合计划指标体系。

1、计划部门负责健全全局综合计划指标体系

计划部门要根据省公司业绩考核指标和综合计划指标体系,针对基层供电企业所有部门和基层单位的工作职责和实际业务设立针对性的指标,做到每个部门都要有考核指标库和KPI指标。纳入企业下达的综合计划指标体系要达到省公司下达指标的2―3倍。

2、各部门、单位要建立部门综合计划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分为基本指标和业务指标。综合计划指标要和业绩考核指标、专业指标有机结合。指标体系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系统规程、制度、标准、规范和部门职责进行逐级细化拓展。

3、部门要指导班组和专责确定班组及管理岗位综合计划指标

各部门指导班组制定班组及管理岗位综合计划指标时,要与全员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相结合,部门和单位要书面与班组签订业绩考核责任书,将指标落实到班组和个人。

4、编发基层供电企业综合计划指标体系手册

各部门指标体系建立后,计划部门组织讨论审定,编发基层供电企业综合计划指标体系手册,形成以争先目标为导向、关键指标为重点、业绩指标为主要内容的金字塔式指标体系。

各级各部门分解下达的指标要具体量化,可评价、可考核,无空白、无交叉。指标值的确定要体现精益化管理的要求。制订指标既要切实可行,又要具有挑战性,避免出现“能高不高,能低不低”的现象,让“使劲跳、够得着”的计划目标引着跑,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前进。综合计划指标体系每年度应进行滚动修订,保证指标设置与实际工作趋于一致,保持准确、有效和统领性。

(三)“跟踪监控”,全面深化经济活动分析

“跟踪监控”是实现综合计划可控、在控的重要手段。深化月度经济活动分析制度、跟踪监控异动和核心指标,精心打造经济活动分析平台,不断提高分析质量和深度,综合解决计划执行中的问题。

一是各部门、单位要不断提高经济活动分析的实效,建立和完善综合计划跟踪分析制度,深化月度、季度、年度经济活动分析,尤其是做好月度跟踪分析。在分析中加强对关键指标和异动指标的分析和控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二是指标分析按照逐级分析的原则,自下而上,从专责和班组分析开始,再到部门和全局。在分析中加强指导和引导,着重分析存在的问题,避免出现数据罗列和牵强附会。既要关注内部因素,又应考虑外部影响。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点,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加强督导问责,形成综合计划闭环管理机制。按月印发会议纪要,在下月会议上通报各部门、班组、专业改进措施和任务的落实情况,并予以考核,保障综合计划的落实和执行。

(四)“刚性约束”,严格管控计划执行过程

“刚性约束”就是围绕综合计划指标和业绩考核指标,对指标的建议计划、分解下达、月度分析、跟踪考核、综合评价等环节进行细化和确认,形成制度并严格执行。

1、以月度工作计划为抓手,保证指标可控在控

一是按照“分解下达、刚性约束”的要求,抓重点,攻难点,创新管理。通过月度计划指标任务的下达落实、分析改进提高、结果评价考核等环节,尽快形成计划管理的月度闭环管理模式,迅速提高计划管理水平。二是细化明确月度工作计划。要将年度计划和指标演化为可量化、可评价、可考核的具体月度工作任务,以月度工作任务的完成保证年度指标的完成。有班组的部门和单位每月制定下发部门月度工作计划,无班组的部门按月与员工签订绩效合约,明确指标和任务。形成月度保年度、个人保班组、班组保部门、部门保全局的工作计划完成机制。三是供电企业和各部门要对指标和月度任务完成情况定期检查,纳入工作绩效按月考核,形成考核通报。针对关键指标和异动指标,要加强管控,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树立综合计划的统领和权威,保证各项指标可控、在控。

2、健全综合计划管理制度,完善工作业绩考核机制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电网公司系统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综合计划的实行,业绩考核指标和综合计划指标体系不断完善,省公司对基层供电单位的工作评价和考核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围绕着各项指标和重点工作的完成来进行评价。

供电企业要解决工作业绩考核结构不合理、涵盖指标不全,考核内容不细,操作性不强,无完整的年度业绩指标考核办法等问题,适应“刚性约束”的要求。充分借鉴系统企业的先进经验,创新管理理念,完善年度业绩考核办法和细化月度考核细则,健全考核内容。年度业绩考核办法要明确综合计划指标和年度业绩目标的年度考核与兑现标准,做到每一项指标有责任部门,考核部门,考核条款,考核标准,条款分明、有据可依,避免不确定性和临时性。让每一部门对照条款都可以进行自我评价,切实树立综合计划的统领和权威,保证各项指标“可控、在控”。

供电企业应修订、完善《综合计划实施细则》、《月度工作计划管理办法》、《经济活动分析制度》、《工作绩效考核办法》等制度,保证实现综合计划闭环管理。

四、建立、健全综合计划管理的保障机制

(一)全面推进综合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由于综合计划涉及的专业面宽、数据量大,对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积极推动综合计划管理的信息化应用,对提高综合计划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充分发挥综合计划统筹、平衡、协调作用,提升综合计划的控制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国网公司综合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已经完成,供电企业应高度重视,积极推广应用,凭借系统高效的工作平台和有力的技术支持,实现综合计划管理提升,调高综合计划的调控力和执行力。

(二)建立、改进实现综合计划管理的长效机制

提升综合计划管理水平是一项长期任务。在工作中,供电企业要及时总结工作得失,积极探索并建立统一、高效、规范、科学的工作机制,重点解决长效管理问题,完善指标体系,深化指标分析,健全考评体系,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持续发展,逐年提高管理水平。

要充分发挥计划工作的主导作用,针对本单位计划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综合改进。在每年底安排编制下一年度综合计划实施方案时,针对上年度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形成综合计划常态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计划的龙头引领作用。

努力超越、追求卓越是供电企业不懈的追求目标。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要持续不断地在内容上进一步细化,工作流程上进一步规范,指标体系上进一步完善,计划执行上更加严格,跟踪分析上更加及时,管理手段上更加先进,逐步构建“制度完善、指标科学、流程清晰、调控有力”的综合计划管理体系;要适应国家电网公司的“两个转变”和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为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企业,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①韩俊雅. 电网企业计划管理的现状分析研究[J].《陕西电力》,2007(02):72―74

②高喜利,晁阳等.强化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思考[J].《陕西电力》,2009(05):86―88

综合一体化管理精选篇8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一系列部署要求,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加快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文化市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建设文化强省营造良好的环境,《山东省文化厅“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初始期间,我省将利用2-3年的时间,在全省实施“山东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工程”。

    实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工程的内涵

    山东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工程主要包括:文化市场管理体制建设、执法机构建设、执法队伍建设、统一体系建设、制度体系建设、监管体系建设以及保障体系建设等七个方面的内容。工程旨在通过全省文化市场的管理体制、执法机构、执法队伍、统一体系、制度体系、监管体系和保障体系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改革创新步伐,落实深化改革各项任务,整体推进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工程将分三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为2011年底和今年初,在调查研究、协调沟通基础上,制定并印发工程实施的方案,并进行动员部署,开展工作;第二阶段为2012年全年,是推进各项工作任务的关键时段;第三阶段为2013年,将全面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总结工程实施情况和经验,研究深入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的新方法新措施。

    实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工程的具体要求

    理顺全省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实现文化市场规范有序管理的基础和关键是理顺全省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体制机制。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加快整合完善执法队伍,合理划分职责权限,理顺职责关系,进一步形成职责明晰、分工明确、相互衔接、协调配合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运行体制和机制。目前,我省已经成立了省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全省文化市场管理和综合执法工作,由涉及文化市场管理和执法的省级15个部门(单位)组成,按照分工共同做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同时,各市、县(市区)也将建立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市、县级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机制,统一领导本行政区文化市场管理和综合执法改革工作。调整和完善文化行政部门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在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调整和完善文化行政部门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整合后成立的文广新局是文化市场行政许可管理责任主体,负责行政许可、审批、备案工作。健全覆盖全省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是实现全省文化市场规范执法的有效抓手,也是确保全省文化市场长治久安的保障。各市、县(市、区)将在整合原有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版权)执法队伍的基础上,设立集中统一的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加快取得执法资格,完善内部机构设置,不断提高人员依法执法、规范执法的水平和能力,下大气力提高文化综合执法人员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形象好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加强和完善体系和制度建设。巩固发展前段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成果,加强和完善体系和制度建设是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重要保障。在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推进到纵深阶段时,就要在制度、体系建设上狠下功夫,确保规范执法和依法执法。一是建立综合执法统一标识。根据文化部的有关要求,在全省统一使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专用特定标识,统一文化市场执法的证件、工作服装、文书格式和车辆喷图式样等装备和设施,进一步突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统一执法”特征,树立起全省文化市场执法队伍的公众形象。二是建立综合执法制度体系。建立健全文化市场执法业务、岗位责任、协调协作、信息通报、绩效考评等制度,使文化市场管理各项重要工作有章可循,形成运行规范、协调顺畅的管理机制。三是建立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体系。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在现有的网吧监控平台基础上,加快建设省、市、县三级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中心,完善覆盖全省各个文化市场门类的文化市场实时监控系统,建立文化市场监管基础数据库,提高文化市场监管效能,推动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信息化、数字化,实现技术监管和人工监管的有效结合。四是建立综合执法保障体系。加强文化法制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管理的法规规章,建立文化市场管理政策法规保障体系,完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建立文化执法与公安执法联动机制,确保文化市场执法活动顺利进行。

综合一体化管理精选篇9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综合计划管理在当前经济体制下的分析十分重要。其不仅能够让电力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且还能让企业管理更为科学合理。本文主要针对电力综合计划管理在当前经济体制下进行分析。

【关键词】

计划管理;经济体制;分析

考核电力企业的重要依据是在公司实施综合计划管理过程中的将综合计划指标作为考核的依据。公司经营业绩、电网发展、资产质量和供电服务是综合计划指标的4大类指标。供电企业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极强,并且供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也极强。但综合计划管理作为供电企业的导向性管理手段还存在或多多少的问题,在这方面还需要不断强化,不断更新改进。所以,电力综合计划管理在当前经济体制下的分析十分关键。

一、综合计划管理过程中的管理内容

1.1加强综合计划管理的龙头导向作用

综合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保证综合计划全面实施。要将综合计划管理与供气企业的发展等结合起来,确保综合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它成为供电企业每个专业层面的主要依据和年度目标计划的主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并且成为龙头领导计划管理。

1.2转变计划管理理念

每个单位都有相对独立的计划管理理念,在计划管理中,要根据不同做出相对独立的条块分割式管理理念,不能集中化管理,要分散,多方面管理。尚未形成的计划管理模式“归口管理。分工负责”还没有形成,单纯重视日常工作和生产的观念还是时有发生的。

1.3优化管理流程

各个部门在综合计划管理中,还缺少全面性和系统性,相对独立的条块分割式管理理念还没有变化,分头编制、简单汇总集成和各自为政的现象还大量存在,综合计划的统筹协调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作用,这些都是由于分口管理和条块分割而导致的。

1.4健全计划管理制度

健全计划管理制度是每个企业的重点,它涉及生产经营管理各个部门方方面面的事情。但由于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了各个部门分工不明确、责任不明确、工作流程混乱。从而也容易造成工作的环节出现错误和偏差。

1.5深化综合计划管理的全面预控和监督工作

公司实施综合计划虽然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具体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部门虽然对全面工作任务和主要指标实行了分解下达,但是还存在研究力度不够,措施运动不得当等问题。供电企业在这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整体管控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

二、加强综合计划管理的建议对策

供电企业发展经营的年度目标是综合计划,供电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综合计划管理,同时保证供电企业完成年度主要经济指标和工作任务的措施也是综合计划管理。因此把控整个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关键就是建立与供电企业战略规划一体化。

2.1完善管理目标

综合计划指标的建立是综合计划管理模式中的关键。它包括了电网企业非常多的经营活动,并且最大限度的体现出了它们的价值。电网企业是很重要的一个企业,它对国家经济建设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担负着电力消费者的合法利益。企业在推动电力工业技术水平提高,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又要考虑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以此来最大限度的为企业谋利益。综合计划在实施过程中要逐渐体现它的作用,例如:体现电网企业保护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建设,同时,我们要为消费者提高满意周到的服务,创造供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要把综合计划管理作为手段,建立综合计划、财务资金预算、工程项目管理为一体化的管控工作,控制项目投入使用资金和加强预算管理。以最少的资金投入和最强呃预算管理做到让消费者满意。预算管理起着带头作用,我们要加强资金预算审批管理的流程,确保安全性并且通过资金的运作,提高供电企业的运营水平和运营能力。

2.2把握重点,优化体系

要以全局的安排为重点,坚持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不断优化各项计划指标的平衡,制定合理的目标。积极努力为公司谋福利,创效益。综合计划要坚持“四统一”的原则,实现统一编制、统一上报、统一下达和统一调整的原则,确保实现计划的高效性和计划本身的安全性、权威性和唯一性。我们可以从横纵向来看待这个问题,首先从横向上来看,每个转向计划都有单独的部门来负责,负责审核和监督工作。从纵向上来看,其实各基层公司是公司生产经营的最前端。公司各个部门要相互协作,互相沟通来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更深一步的优化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2.3考核体系的完善

实现综合计划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建立健全企业考核监督体系,实现制定的目标。考核体系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以“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竞争机制和充分体现管理者、参与者的价值观。在每项工作上做到极致和完美。同时把它作为各级综合考核的体系。要建立供电企业指标和任务的考核激励机制,将企业年度业绩考核、月度考核等全部计入到考核体系当中,建立一体化的考核平台和一体化的管控体系。赏罚分明,确保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结语:

在进行电力综合计划的管理过程中,首先要确立电力综合管理目标。然后建立健全完整的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综合计划相关管理办法和制度,以“完善制度”为目标,对各个环节进行规定,明确管理责任,优化管理流程,做到工作更规范化,更标准化和有序化,建立月度和季度综合计划分析例会制度,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最后对考核体系进行完善,其必然能够实现管理效率的全面提升。

作者:刘岩 单位:江苏省电力公司宝应县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王烨.论电力设计院计划管理体系的建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0):15-28.

综合一体化管理精选篇10

城市综合管理标准化存在的障碍

标准化管理体系不健全。当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城市综合管理标准化依然还处于起步和探索的初级阶段,城市标准化管理体系存在一些漏洞和缺陷,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网络信息化监管体系、执法标准化管理体系、组织协调体系、社区化服务体系、基本保障体系、数字化计算机技术体系等城市标准化管理体系分支尚未建立。

责权、事权的划分模糊。在城市综合管理中,为避免出现行政效率差、任务安排混乱、职责划分不清的现象,需明确要求并规定各级相关部门的行政职责,各级的事务由相应级别的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协调。但现阶段,我国的城市综合管理工作中,市区两级责权不明、事权不清的现象普遍存在,对城市综合管理标准化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例如,受事权下放、工作重心下移的城市管理工作发展趋势的影响,一些社区、街道、区级部门不得不被动地接受上级单位下放的收益差、难度大的工作项。然而上级单位下放了事权,却没有提供相关的人力、物力支持,使得下级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

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作为一项系统性、综合性要求较强的工作,城市综合管理过程中,涉及的各级单位部门数量多,而各级部门之间组织协调工作的开展直接决定了城市综合管理标准化工作的成败。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组织协调管理部门,而即便设立了相关组织协调单位,也因缺乏相关的组织协调工作经验,导致组织协调工作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缺少统一的标准设定。目前,我国的城市管理标准化工作缺少统一的标准设定,同时各区域、各行业的发展水平不同,导致管理工作难以得到系统的梳理,无法对各项标准进行统一的设定及统筹,造成了管理配套和管理系统失衡,整体管理工作无法统一规范运行。

标准化支撑体系分析

我国城市综合管理标准化牵扯城市多个部门,需要各个城市政府通过各部门职能进行职责以及部门设置的划分,制定各个管理部门的标准制度,进行综合管理的落实。城市综合管理的标准化体系是较为完整的,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部件管理。部件管理就是对于城市的公共设施进行管理,其中包括道路、桥梁以及水电气等设施以及硬件部分的管理。对于道路交通、公共设施以及园林绿化等方面的管理,都必须具备标准化规定。部件管理标准化将这些分类的部件,依照不同的类型建立档案,进行编码。这些部件的名称以及归属部门等都可以在档案中找到。每个管理都设立监督员进行区域内的监督管理。在进行部件标准化时,在其中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以通过资料平台进行查找并且上报。

事件管理。事件管理就是将自然因素或者人为原因造成的城市内环境以及环境秩序遭到破坏以及影响,需要相关部门及时处理并且恢复环境正常的管理。事件管理可以分为突发事件、街面秩序以及宣传广告等事件。对于事件管理的标准化要做到目标、流程以及方式的标准化管理。

管理模式。管理模式标准化就是进行城市化管理模式的数字、网络化。想要提升城市的各项竞争力,就必须选择城市发展的管理信息化和数字化。数字化管理是网络化管理的基础,把城市管理区域依照相关的标准需求进行网络单元划分,加强对于这些区域的巡察,强化管理区域的公共服务以及社会管理。网络管理,需要按照各个区域的实际情况,也要保证监管效率,不论网格大小都要合理,保证效率。网络管理的负责人对于相关区域的事件,进行直接负责,包括事件的发生、处理以及核查。

考评惩罚。城市管理需要的要求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所以必须要建立可靠的考核要求,达到城市管理的标准。按照一定的考评方式、奖惩办法、监督检查的标准化进行,使得城市化管理建设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综合一体化管理精选篇11

医院综合档案工作不仅仅是档案的制作、收集、整理、保管,而且还包含了档案的利用,其管理与医院各个科室、各个部门之间的关联性很强。医院综合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医院服务质量水平的高低。文章分析了医院综合档案管理的特征,并阐述了医院综合档案网络管理的内容,针对当前医院综合档案网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对策。

关键词

医院;综合档案;互联网+;综合档案网络管理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医院综合档案管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因此,医院综合档案管理必须要将现代化网络技术运用其中,构建网络化管理新体系,为医院临床实验研究、护理、诊治等提供更完善、更便捷、更系统的档案服务,推动医院综合档案管理向规范化、现代化方向转变。

一、医院综合档案管理的特征

医院综合档案是指,医院各个部门在日常工作中所收集、归档的各门类档案的总称,是医院重要的信息载体。具体而言,医院综合档案管理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综合档案搜索便捷化。在“互联网+”时代,医院综合档案的网络化主要是以资源共享为目标,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把分布于医院各个部门的各类文字、病案等档案进行整理,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使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搜索查看,为医护人员提供了便利,也使医院综合档案管理更加便捷,推动了医院档案管理事业发展。

2.综合档案收集丰富化。档案资料收集是医院综合档案管理的基础。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在各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电子档案比传统纸质档案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其档案资料都可以实时收集和整理,在档案资料的流转和利用的同时,可以形成一条新的途径。同时,医院综合档案在进行信息收集、整理的时候,运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工作时间,在有限的时空里,最大限度丰富综合档案收集内容。

3.综合档案服务多元化。在“互联网+”时代,由于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医院综合档案搜索更加便捷,档案资料收集的内容也更加广泛,档案服务更加多元化。特别是医院传统的综合档案服务方式已经很难跟随时展要求,对其进行网络化管理是必然要求,综合档案作为医院重要信息载体,其网络化管理直接扩大综合档案信息共享范围,无形之中就增加了档案服务途径。而且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不同渠道获取档案信息,发挥了网络管理的优势,提高了医院综合档案信息使用效率。

4.综合档案载体多样化。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在医院综合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使档案管理形式更加多样化,档案不再拘泥于单一的载体,而是更多的以影音、声音和图像等形式呈现,为医院综合档案服务对象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档案信息内容更加形象。医院综合档案载体的多样化,使档案信息内容更加直接,综合档案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二、医院综合档案网络管理的内容

1.档案归档的网络化。在医院综合档案形成的过程中,档案文书制作、流转和归档是其基本内容,文书质量的好坏可能直接影响到综合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互联网+”时代,为了更好地满足新医改工作的要求,更好地推动医院综合档案管理发展,更好地提高医院医疗服务,其档案管理者必须要对互联网技术进行充分利用,对医院医疗护理中的每日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归档,使其成为电子档案。医院综合档案管理部门要对综合档案进行管理的时候,按照对应的时序将其传入到医院内部网络上,便于制作者、使用者更好查阅使用,实现综合档案共享。

2.医院人事档案网络化管理。在“互联网+”时代,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于医院人事档案制作、收集、归档、利用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人员流动性更加频繁,对于人事档案的存储量也将随着医院综合档案数量的增加而快速增加,这就要求医院在进行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充分使用互联网技术,提供更好的信息检索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医院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和本人查阅和使用人事档案的过程中,提供更好的便利性。

3.医院纸质档案的网络化管理。医院传统综合档案大多数采取纸质形式,虽然其真实性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但是也存在着查询和利用不便的问题。在“互联网+”时代,医院综合档案管理部门必须要把医院综合档案中的传统纸质档案,包括照片、录像、影音和文书等,通过互联网技术,利用微缩扫描等先进手段,将其作数字化处理,然后进一步转化成电子档案,从而为医院综合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大大提高了医院综合档案查询和利用效率,推动了医院综合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医院综合档案管理通过对纸质档案的网络化管理,提高了综合档案管理效率、水平和质量。

三、医院综合档案网络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完善对策

1.医院综合档案网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一,医院综合档案网络管理分工不明确。医院综合档案管理涉及医院各个部门和科室,涉及内容较为繁杂,在档案网络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按级别分档,对档案进行严格分类,便于后期快速检索。但是,目前医院综合档案网络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特别是缺乏一个统一的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归档进行指导和管理,许多设备档案和文书档案只能进行一般档案管理,对于那些具有重要意义的照片档案和影像档案则缺少有效管理。而且,在医院综合档案网络管理中,缺乏统一的专职管理人员,职责也没有明确,绩效考核机制缺乏,导致医院综合档案网络管理难度较大。第二,医院综合档案网络管理基础设施较为缺乏。在综合档案网络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有相应的网络管理基础。但是,现实情况来看,许多医院在综合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缺少某个必备设备,导致基础设施未能即时同步更新的问题,导致医院综合档案网络管理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综合档案网络管理部门必须要加大投入,完善医院综合档案网络管理基本设施建设,引进国内外更为成熟的技术,提高医院综合档案网络管理水平。第三,医院综合档案网络管理者专业技能缺少。“互联网+”时代,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为了更好提高医院综合档案网络管理水平,必须要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技能,这是提高医院综合档案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但是,当前医院综合档案管理部门有效经费投入不足,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导致医院综合档案管理人员很难在岗接受专业培训,专业管理技能很难得到有效提升。第四,医院综合电子档案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电子档案是当前医院综合档案最广泛的档案管理形式,其优点十分明显,但是在安全性方面也存在较多问题。首先,医院综合电子档案本身就是通过网络技术指定的,其稳定性较差,而且档案文书容易被更改。其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病毒和黑客等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呈现,医院电子综合档案存储在电脑中,容易受到病毒和黑客攻击,档案数据容易丢失且无法修复,影响到医院正常的医疗护理工作。

2.医院综合档案在“互联网+”时代的管理提升。第一,加大对综合档案投入,改善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医院综合档案网络管理水平的提升,其前提是要改善基础设施。硬件设施是医院综合档案网络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加大对综合档案管理投入力度,紧跟网络发展步伐。医院综合档案管理部门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考虑医院现有的业务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要考虑网络发展趋势,确保在现有的综合档案管理基础之上,不断提升医院综合档案网络管理水平。第二,不断提高医院综合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在医院综合档案网络管理过程中,硬件设施是基础和先决条件,但是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技能则是关键性的影响因素。作为医院综合档案网络管理的实施者,其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而且还要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同时也要具备专业的档案管理技能和专业的医学知识,更要掌握较强的计算机网络操作能力,顺应时展潮流,主动掌握和创新综合档案网络管理方式,研究网络技术,把医院的综合档案网络管理不断向前推进。医院综合档案管理部门在进行人才引进和优秀档案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制定长期计划,更好培养和吸收那些愿意投身于医院综合档案网络管理事业之中的有志青年,更好的储备人才,为医院综合档案网络管理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医院综合档案管理部门要强化对在岗位人员的在职培训,并且要把实际操作水平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为医院综合档案网络管理打造专业人才队伍,不断推动医院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第三,强化网络安全管理,为医院综合档案网络管理提供保障。医院综合档案管理部门要针对电子档案在收集和保管中可能出现的信息失真、资料丢失和档案损毁等问题,特别是容易遭受黑客和病毒攻击,强化保密意识和安全意识,要让档案管理人员认识到电子档案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进而在医院综合档案网络管理过程中,不断提升档案安全度。首先,医院综合档案网络管理部门要在医院所有的办公电脑中安装杀毒软件,防止黑客和病毒对计算机电子档案产生破坏作用,特别是要规划建设医院综合档案网络化终端保护系统,对重点档案和重点部门及重点人员进行安全防范,确保医院综合档案安全性。其次,要对医院综合档案进行加密处理,对于那些重要的资料和保密资料进行实时备份,确保这些重要档案的安全。最后,医院综合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定期加强对综合档案的网络化管理相关基础设施进行安全维护和保养、升级换代,确保这些硬件基础设施的存储功能顺利实施,不断提高医院综合档案网络管理工作安全性。第四,明确医院综合档案网络管理范围。医院综合档案管理涉及医院各个部门和各个科室,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有序的管理制度和体系,确保医院综合档案网络管理有序开展。如何建立一整套完整有序的综合档案网络管理体系,医院综合档案管理部门必须要牵头明确综合档案管理范围,对不同类别的档案按照类别划分,把不同类别的档案进行分类和分级,并且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把这些纸质综合档案电子化,制作出一个详细的索引目录,建立一个完整的综合档案管理系统。医院各个科室也要根据部门职责,及时、完整、准确收集业务工作中所形成的档案资料,便于医院综合档案管理部门及时整理归档。医院综合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对档案资料库进更新,把最新形成的档案资料搜集到档案资料库中,防止重要档案资料丢失。

作者:左曙东 单位:陕西省宝鸡市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1]刘振宇.关于医院综合档案管理网络化的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4).

[2]李文情.“互联网”视域下医院综合档案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4).

[3]谢敏.医院档案网络化管理的探索[J].现代交际,2013(4).

综合一体化管理精选篇12

综合档案管理是医院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为医院管理的规划与决策提供了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实际情况而言,医院综合档案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等问题,弱化了综合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影响综合档案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立足于对医院综合档案管理现状的认识,就如何强化综合档案管理提出了若干策略。

一、现阶段医院综合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综合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综合档案管理涉及到文书档案、财会档案和人事档案等内容,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是全面开展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一方面,管理制度尚不完善,档案管理没有设置,明确的部门,导致管理工作各自为营,松散的管理状态显然滞后于医院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综合档案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从工作的开展到考核,流于形式的工作状态,以至于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综合档案的重要价值难以充分体现。

(二)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偏低,不利于管理工作全面而有效开展

综合档案管理是医院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但其重要性往往缺乏足够的重视,无论是在人力投入,还是资金投放等方面,医院对于综合档案管理工作的支持都是不够的。首先,医院综合档案管理队伍缺乏专业性,管理能力无法满足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其次,管理人员学历偏低,缺乏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以至于管理工作方式僵化,工作改革难以深入开展;再次,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思想观念松散,对综合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工作行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养。

(三)综合档案管理手段落后,滞后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也有了较大转变,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优化了综合档案管理的效率。首先,医院在综合档案管理中的投入相对较少,档案管理设备比较落后,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并且,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缺乏足够的投入,信息化建设落实不到位。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综合档案管理的优化,关键在于如何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的手段,强化信息化建设工作推进。

二、新时期优化医院综合档案管理工作策略

当前,医院综合档案管理工作的强化,关键在于如何进一步强化管理制度的建设,并逐步强化管理队伍建设与信息化建设,为医院综合档案管理工作全面而有效落实,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在笔者看来,新时期医院综合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关键在于落实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健全综合档案管理制度,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档案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推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改革的重要依托。首先,科学合理的综合档案管理制度,应立足于医院的实际情况,明确管理工作的主体部门以及各部门的职责;其次,严格践行“分级管理、统一领导”的管理原则,对医院各载体、各门类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实现有效的归档管理,确保综合档案收集的完整性;再次,针对不同档案的特点及内容,制定分行业/集中管理的制度体系,强化综合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并拓展档案归档的范围,确保综合档案在医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强化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

新时期下的档案管理工作强调管理人员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狠抓落实各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强化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培训教育机制,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首先,抓好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是对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其次,做好计算机等方面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适应新环境的能力,确保工作全面而有效的开展;再次,强化人才引进工作,尤其是专业化人才的引进,对于强化综合档案管理十分重要。

(三)强化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在网络信息时代,强化医院综合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优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当前,医院要加快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加快信息检索及管理工作的便利性。建立完备的数据库,对档案资料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记录,确保综合档案的完整性。此外,综合档案管理涉及多方面内容,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与实现,一方面减少了工作量、简化了工作程序;另一方面,为提高综合档案管理效率,创造良好的工作平台。

综合一体化管理精选篇13

一、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基本内涵和重要作用

(一)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基本内涵

供电企业的综合计划是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及未来规划,首先对市场环境和经营状况等制约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再进一步统筹兼顾企业长远的发展。主要是优化和平衡重要的指标和制定出的综合效益最高的企业长期目标,并实施方案。供电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采用战略地图和平衡积分卡等方式,明确和剖析企业的战略目标,形成涵盖股东价值、内部运营、企业成长和客户服务四个模块的管理体系。它包含电网发展、资本经营等多个领域的指标和计划,通过对企业发展方案进一步地优化、获取并收集各类重要资源,以提高供电企业的综合效益,适应企业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需求。

(二)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重要作用

供电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是国家电网公司执行“四化”管理即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材料的重要手段。它在提高企业综合效益和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综合计划管理的作用在供电企业中逐渐被放大,也因此引起企业高层的高度重视。首先,综合计划是供电企业领导者控制和支配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重要依据。综合计划管理的实施,能够保证企业内部各项工作有序地运行,有效地解决企业管理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获取最大的企业利润。其次,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建立,为企业自身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管理层领导者对经营程序的指导和控制作用。另外,健全完善的管理体系,逐步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使得各部门之间能够协调统一地交流工作。最后,供电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能够使一些基础数据高度集中,使企业的信息达到高度一致,实现企业内部统一编制、统一上报、统一下达和统一调整的目的。

二、当前我国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面临的问题

首先,在综合计划管理的广度和深度上存在问题。一方面,当前我国供电企业的各项指数和标准等主要是上级规定,各部门的横向指标相对来说拓展力度较小;另一方面,一些供电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内涵相对肤浅,真正触及企业管理本质的程度不高,因此缺乏一定的深度。其次,大多数供电企业的各项指标都是各部门单独地跟进,彼此间缺乏交流合作。所以,存在着轻视细节,而过于重视企业整体规模建设和管理的问题,最终出现供电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总体性和一致性太差,各项指标和计划的预见性不高及准确度不足的现象和问题。再次,企业的综合计划与专项计划之间缺乏联系。目前各部门只是将企业的管理理念应用于单纯的项目上,而并没有把单项计划纳入到综合计划的指标中,两者之间的衔接不够,使得综合计划管理未在专项计划中发挥最大的影响力和作用。最后,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监督和管控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对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认识不全面导致各部门、各层级下达指令时出现诸多漏洞。同时,供电企业缺乏完善的考核体制,一些专项考核缺乏公正性和规范性,使得一些必要的管理手段因监督考核体制的片面性被忽视。

三、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水平的提升路径

(一)提高企业负责人对综合计划管理的重视程度

综合计划管理水平的提升应注重拓展其广度和深度,健全指标计划体系,保证各项计划的专一性和权威性。企业负责人应带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充分发挥综合计划管理的统筹协调作用,集中解决实际管理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全面提升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水平,使综合计划管理成为供电企业的常态机制。企业的负责人在参与公司内部重大事件的决策及强化企业的管理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对综合计划管理的重视程度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综合水平的程度。因此,应加强各下级部门与上级管理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鼓励企业员工积极地向上级领导进谏,以提高企业负责人对综合计划管理的重视程度,将为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强化企业全员的职责观念和综合计划管理的地位

供电企业应该明确和强化全员的职责观念,通过建立独立的管理机构和计划领导小组来加强企业管理的系统性。具体措施,如将各项指标划分到不同的部门,将长期计划细分为短期计划来执行,各部门领导通过定期开会来汇总完成的情况。以此使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工作得以正确和有效地分配,从而提高供电企业的综合效益。综合计划管理是供电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首要任务,在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中起着一定的指引作用。这就要求强化综合计划管理在供电企业中的地位,使企业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综合计划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实效性和必要性,最终把综合计划作为供电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要参考和向导。

(三)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供电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涵盖诸多内容,涉及范围较广,所以企业领导要深刻了解综合计划管理的内容,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实现管理的目的。综合计划管理包括完善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制定绩效考核标准和提升企业经营业绩等多项内容。供电企业应该参照这些内容,制定出科学规范的计划,建立完善的综合计划管理系统,以及时反馈企业各项计划的进行程度,促进企业管理长期有效的发展。同时,要注意细化综合计划的各个流程,明确各个流程的主要领导人、实际工作的要求及各个流程的工作时间等,在保证各项分工分配明确的基础上,提升综合计划管理的水平。

四、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内容、作用和实际执行问题,对提升综合计划管理水平的路径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几点建议。总之,综合计划管理在供电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实现供电企业完成各项指标和计划的高效性,但在实践的过程中面临着不同的瓶颈,还需要在今后的管理过程中积累经验,以加强综合计划管理在供电企业发展中的实效性。

综合一体化管理精选篇14

目前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对综合计划管理的全局性性缺乏正确认识。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工作必须要立足全局,合理安排各类计划并跟踪其执行情况,优化配置各种要素,最终促进企业总体效益的最大化。但是,供电公司各专业相对独立的条块分割式管理理念没有根本改变,计划依然为分散、多头管理,“归口管理,分工负责”的计划管理模式尚未完全形成,只重视日常工作和生产而轻视总体计划的观念依然存在;综合计划执行缺乏刚性约束,缺乏完善的绩效管理机制。综合计划执行时,供企业司内部各个专业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绩效管理机制,导致难以调动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主动性,无法将工作绩效与激励措施结合起来,因而难以改变现状;对特定难题没有开展专项研究。目前大多数供电企业都没有明确列出本公司范围内与综合计划管理相关的难题,更没有进行专项研究,这些都导致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水平不高。

二、市级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措施

(一)优化综合计划管理机构

为了更好的执行综合计划管理,首先就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机构,从而保证综合计划的落实,提高综合计划管理。综合计划管理结构应该有决策、管理和执行三个大的体系组成。决策也就是领导层,一般来说应该是电力企业的领导来组成。决策部门主要的工作和责任是统筹整个综合计划管理,对综合计划管理方案进行选择,同时监督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的落实。管理部门应该由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组成,综合计划管理部门应该是决策部门和执行部门沟通的桥梁,它既要向决策部门提供可靠的信息和数据,让决策部门根据数据和信息作出相应的决策,同时还需要根据决策部门的意见对综合计划方案进行修改,另外还应向执行部门传达决策部门的决定和综合计划方案等实施要点。执行部门主要由综合计划管理工作具体的工作人员组成,是具体执行综合计划管理的人员,也是最后落实综合计划管理的具体人员,其工作主要内容是依据决策部门和管理部门制定的综合计划管理方案执行相关决定,同时将综合计划管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情况向管理部门反馈。通过决策,管理,执行三个部门的分层的协调合作,可以构建一个完整循环的综合计划管理结构,从而保证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实施。

(二)建立健全综合计划管理指标体系

综合计划管理的顺利实施除了需要完善的综合计划管理结构,同时还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为综合计划管理的实施提供一个参考。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工作涉及面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电力企业经营与生产各个方面。电力企业经营与生产主要包括电网的发展、企业资产、供电服务以及经营绩效。因为设置综合计划管理评价指标时应该从以上4个大方面着手,细化指标,为综合计划工作提供切实可以的评价。另外相关部门还应该在评价指标实施过程中不断的改善其存在的缺陷,为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构建一个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促进综合计划管理的实施。

(三)综合计划管理与绩效管理相挂钩

虽然供电企业已经将综合计划管理纳入绩效管理范畴,但是并没有对执行层及操作层设立明确的考核条款与奖罚标准,所以必须要将综合计划管理与绩效管理结合起来。在目前形势下,供电企业需要针对与综合计划管理的相关人员,设置绩效考核指标,供电企业发展策划部门可以综合计划管理涉及的专业部门提出明确的奖罚建议,在进行单位的绩效考核时可参考此奖罚建议进行考核。只有确保绩效管理体系全面覆盖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相关专业,才能切实保障领导层对综合计划管理的高度重视,才能调动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保障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的顺利执行。

(四)结合企业实际开展专题研究

供电企业可根据自身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组建专门的团队,开展专题研究,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可行的建议。

(五)建立一体化的综合计划管理信息系统

以供电企业内部管理的指标体系为“纲”,建立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即:综合计划、全面预算、综合统计、跟踪分析、绩效考核的综合计划管理模式。综合计划管理牵涉到整个供电企业的运营与管理,其管理数据涉及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体化的综合计划管理系统,充分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一方面,对综合计划管理中所涉及的数据进行集中的管理,构建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央数据库,对数据库进行分权限式的资源共享;另一方面,依据中央数据库,对所需数据进行详细的统计,并进行科学的分析与探讨,为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与决策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