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节能减排的途径范文

节能减排的途径精选(十四篇)

时间:2023-09-28 10:13:04

节能减排的途径

节能减排的途径精选篇1

固体悬浮微粒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由于它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会将各种有害物质带入人的呼吸道、肺部等。这些有害物质包括金属粉尘、强致癌物和病原微生物等,它们将会导致各种呼吸疾病的发生。一氧化碳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结合速度比氧气快250倍。人体吸入一氧化碳后,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成为碳氧血红蛋白,这会大大降低血液输送氧的能力,危害中枢神经系统,重者危害血液循环系统,导致生命危险。另外,二氧化碳更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碳氢化合物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罪魁祸首之一。氮氧化合物主要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它们对人体健康都会造成危害,尤其对呼吸系统的伤害较为严重。空气中二氧化氮浓度达到9.4毫克/立方米时,人暴露其中10分钟,就会导致呼吸系统功能失调。铅是有毒的重金属元素,城市中的铅60%以上来自汽车含铅汽油的燃烧。人体中的铅含量超标会引发心血管系统疾病,而且会对肝、肾等器官的功能及神经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可见,汽车尾气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更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除此以外,在全球能源危机日趋严重的背景下,汽车作为能源消耗品加重了石油资源的消耗。因此,汽车的节能减排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2汽车节能减排的主要途径

节能减排就是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汽车节能减排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主要措施。

2.1加强国家立法

汽车节能减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道路上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政府层面,我国应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巨大作用,尽早在汽车节能减排方面立法,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真正的在汽车节能减排问题上做到有法可依。此外,汽车节能减排的评价体系也应尽早建立并尽快完善。只有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及健全的评价体系,才能将汽车节能减排问题落到实处。

2.2国家税收政策向小排量汽车倾斜

小排量汽车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拥有相对较小的外形尺寸、相对更低的油耗以及更少排放物等明显优点。因此国家政策,可以更加倾向于引导消费者购买小排量汽车。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出台相应法规减免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但力度可以进一步加大,以更大的消费税优惠政策来吸引消费者购买小排量汽车。此外,可以为1.0L排量以下的汽车单设一档低税率的汽车消费税,甚至免征1.0L排量以下的汽车消费税。进一步减轻消费者购买小排量汽车的成本,为小排量汽车市场的扩大化提供条件。

2.3新型燃料的开发利用

目前汽车的主要燃料是汽油与柴油,而这些燃料都是出自石油。用燃油经济指标更好的燃料代替传统燃料,亦或开发新的能源形式。目前我国已将天然气等清洁燃料应用于部分车型,这大大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太阳能、氢能、生物能源等新的能源取代汽油。

2.4提高发动机性能

2.4.1缸内直喷技术。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装置从最初的化油器到后来电喷,为减少尾气排放,控制耗油量,需要推进发动机缸内直喷技术的发展。缸内直喷,可以实现缸内稀薄燃烧,提高发动机效率,同时具备优良的燃油经济性和更低的尾气排放,而且,缸内直喷发动机因允许更高的压缩比,与同排量其他发动机相比,在功率、扭矩上有更大优势。

2.4.2可变气门升程和正时技术。可变气门升程技术可以在发动机不同转速下匹配合适的气门升程,使得低转速下扭矩充沛,而高转速时马力强劲。如本田的i-VTEC可变气门升程系统,奥迪的AVS可变气门升程系统等。

2.4.3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技术。可调涡流截面的导流叶片是涡轮增压系统的核心部件。与普通涡轮增压器相比,低转速阶段的响应时间和加速能力都有明显改善。采用可变涡轮截面技术的汽油发动机在所有转速范围内的效率均明显高于目前采用的标准放气阀式的涡轮增压器。

2.4.4其他技术。除上述发动机技术以外,还可以采用闭环控制技术、燃烧系统直喷技术、燃油喷射高压化和多次喷射技术等来提高发动机的综合性能,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2.5发展汽车轻量化技术

汽车的轻量化,就是在保证汽车的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汽车的整备质量,从而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排气污染。实验证明,若汽车整车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汽车整备质量每减少100公斤,百公里油耗可降低0.3-0.6升;汽车重量降低1%,油耗可降低0.7%。

2.6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事业

公共汽车是城市公共客运的主要力量,为缓解道路拥堵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必须稳步增加公共汽车线路、延长运营里程,进一步优化公交线路途经站点,使公共汽车服务区域进一步扩大,从而达到方便公民出行的目的。具体措施诸如:建立大型公共交通综合枢纽;整合优化公共交通线路网络;加大公共交通道路行驶权利等。只有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事业,才能改善城市交通的拥堵状况,进一步控制私家车数量,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2.7提高驾驶人员业务水平

同等技术条件下的汽车,由于驾驶员的驾驶习惯不同,操作方法差别,其油耗可相差15%-30%甚至更多,由此可见驾驶习惯对于油耗的影响非常明显。为了让驾驶员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降低燃料的过度消耗,就要从驾驶员培训开始抓起。在驾驶员考试过程中,增加油耗测试,设置强制油耗限制,以提高驾驶员对于节油驾驶的重视程度。总之,应重视驾驶人员的技术水平培训,进一步提高驾驶员的操作水平,满足汽车节能减排的需求。

3结束语

节能减排的途径精选篇2

关键词:节能减排清洁生产途径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表明:我国主要污染我排放量:化学需氧量3028.96万吨,氨氮172.91万吨;二氧化硫2320.00万吨,烟尘1166.64万吨,氮氧化物1797.70万吨,污染物排放的绝对量保持在较高水平。“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发展,资源能源消耗量依然上升,污染物排放量必然增加。“十一五”期间,国家通过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等末端治理方式,实现了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较2005年下降12%左右,二氧化硫下降14%左右,双双完成超额减排任务。但随着电力行业、钢铁行业等污染物排放大户工程治理基本完成,结构淘汰基本到位,后续减排潜力明显不足。

清洁生产作为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耗最少的人类生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与能源,尽可能在生产过程中就减少它们的数量;对产品而言,则是从原材料获取到产品最终处置过程中,尽可能将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

一、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在二氧化硫总排放量上的比较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表明:二氧化硫排放量居前几位的行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068.70万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69.44万吨、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20.67万吨。上述3个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合计占工业源二氧化硫排放量的67.19%。可以说,抓好这三个行业的二氧化硫治理,就抓住了问题的主要方面。这三个行业二氧化硫产生量的大小则关键在于使用原材料的含硫率上,其中,电力热力主要表现为煤炭使用情况,钢铁行业主要表现在铁矿石使用情况。

万吨煤炭不同含硫率二氧化硫排放量具体见表一

二、结果

采用清洁能源方式进行生产,显著降低了二氧化硫的总产生量。按某电力企业年用煤量300万吨计算,当采用含硫率为0.4%煤炭资源做燃料时二氧化硫产生量19200吨,当采用含硫率为1.2%煤炭资源做燃料时二氧化硫产生量57600吨相比可直接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38400、相当于直接消减了67%的二氧化硫产生量。按某钢铁企业年生产300万吨烧结矿计算,当采用含硫率为0.01%铁矿作原料时二氧化硫产生量1950吨,当采用含硫率为0.25%铁矿作原料时时二氧化硫产生量11700吨相比可直接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9750吨、相当于直接消减了83.3%的二氧化硫产生量。

三、减排途径讨论

1、提高排放标准。部分人认为,提高排放标准将倒逼企业提高治理水平,落实减排目标。事实上,目前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已经制定的较为苛刻,并且排放标准每提高一个标准,意味着我们的治理投入及运行成本要成倍的增加,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种方法更不行不通。

2、加大工程治理、结构减排。“十一五”减排经验表明:加大治理资金投入,促进工程治理,同时加快结构调整,淘汰落后设备、产能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有力保障。但数据统计显示,全国火电行业的综合脱硫已经达到80%以上,钢铁行业综合脱硫效率已经达到60%以上,工程减排已基本达到极限、减排的潜力已经相当有限。

3、推进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将是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的关键途径,清洁生产在减排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以电力行业举例,首先是直接减少了污染物二氧化硫的产生量,从而使排放量直接减少。其次是直接减少了因脱硫而产生的固体废物脱硫石膏的产生量,减少了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并且对第固体废物脱硫石膏的处理也很是问题。三是脱硫设施的本身用电量占到发电总量的1-2%,能源消耗巨大,同时,无论采用何种脱硫技术,其脱硫剂消耗量及设备维修将是一笔巨大的费用。清洁生产思考方法与末端治理不同之处在于:末端治理把注意力集中在污染物产生之后如何处理,以减小对环境的危害,而清洁生产则是要求把污染物消除在它产生之前,将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消灭在生产过程之中,实现生产过程的无污染或不污染,而且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没有污染。另外从经济上计算,在污染前采取防治对策也比在污染后采取措施治理更为节省。

参考文献

[1]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

[2]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

节能减排的途径精选篇3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TE08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污水处理厂耗能现状分析

由于国家对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污水处理的电耗相应提高到0.15~0.28(kW·h) /m3污水,平均处理成本已达到0.8 元/ m3,随之而来的高运行成本便摆在了相关部门面前。污水处理厂能耗成本占污水处理厂运营维护成本的40%~80%(污水处理厂能耗分布见图1),主要集中在污水提升、曝气供氧、污泥输送与处理和混凝沉淀等部位。

图1 污水处理各部位能耗分布

随着出水水质要求的不断提高,CO2 和污泥的排放量也相应增加,这将与我国当前提倡的减排相斥。曝气供氧是CO2 的主要来源部位,曝气供氧与混凝沉淀又都是污泥的主要产生部位。因此污水处理厂的节能减排工作应从上述部位出发,提出实现途径,以满足国家和行业要求。

二、节能减排技术

1、稳定分流技术

折线堰修改:局部拆除折线堰,减小堰前堰后水位差,充分利用折线堰后空间的过流能力,提高总配水渠的利用率,以降低总配水渠最高水位。

2、均匀配水技术

(1)A配水渠总流量大于B配水渠总流量,但是差异很小;二沉池段各单池进流量差异较小,均不超过单池设计平均进流量的5%。

(2)配水渠内水流水面平稳。配水渠通过配水孔配水水头损失很小,进水渠和配水渠进、配水总水头损失最大值为0.058m(最大流量工况),小于原设计方案水头控制的要求。

3、水力混合技术

(1)第一汇流井前方下层箱涵高度采用1.65m,后方下层箱涵高度采用1.1m,变截面处采用1:4斜坡过渡的方案,下层箱涵两孔出流较为均匀,水流经两孔分配后能够均匀进入两侧汇流井。

(2)将两侧汇流井底部下层箱涵出水孔设计为多个小孔,可以充分利用下层箱涵的富余水头,能够有效提高两种不同水质水流的水力混合效果。

4、复合式高效脱氮除磷工艺

复合活性污泥工艺对氨氮的去除能力明显优于单一活性污泥工艺。复合活性污泥工艺对TN的去除能力明显优于单一活性污泥工艺。

5、污泥厌氧消化强化技术

化学预处理、生物预处理和物理预处理可破坏污泥絮体结构和细胞壁,溶出胞内物质,提高污泥中溶解性有机物质含量。厌氧消化可加速水解过程,最终提高厌氧消化效率。超声波可迅速释放胞内物质。碱可促进固体碎屑水解。利用超声波为强化预处理手段,研究污泥破解情况与破解后产生有机物的性质和成分,并分析减量化程度。强化预处理手段与厌氧消化相结合对污泥中重金属的控制,稳定和降低污泥中重金属的毒害作用,对污泥进行无害化和稳定化研究。强化预处理手段与厌氧消化相结合对污泥产酸产沼气研究,最大程度回收沼气等清洁能源,强化污泥资源化利用。

三、污水处理厂节能减排实现途径分析

1、增加化学除磷提高二级处理出水水质

污水处理厂生物除磷工艺难于达到0.5mg/l的出水含磷标准。CASS工艺本身也有除磷效果略差的缺陷,因此必须辅以化学除磷措施改善景观补充水的水质。设计中统筹考虑化学除磷加药和深度处理的混凝加药,二级处理加药间与三级处理加药间合建。设计采用碱式氯化铝干粉投药方案,化学除磷加药点在沉砂池出水配水井中,考虑污水中成分复杂,摩尔比采用2.5。增加化学除磷措施使二级出水TP指标降低到0.5mg/l成为可能,保护了水体环境,为西河两岸的开发建设创造了条件。

2、高效的装置实现设备节能

污水处理厂的电耗在运营费用中一般占到40%左右,若从耗电设备着手,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其中的节能将大有可为。厂区耗电部位主要是输送泵、曝气装置及其他设备,其中污水提升电耗占总能耗的10%~20%,提升泵设施主要有初次提升泵、污泥回流泵、剩余污泥泵、内回流泵以及出水提升泵;曝气系统的电耗占到总能耗的40%~70%,占到了总能耗的绝大部分。氧的转移效率与气泡的大小、反应器深度、液体的湍流程度以及气泡与液体的接触时间有关;此外其他设备的电耗也占到了很大部分。通过对这些部位采取合理的节能措施(表1),将大大节省污水处理厂的人力、物力、财力,达到节能减排效果。

表1 污水处理装置的节能措施

3、无害高效的药剂实现原料节能

水处理药剂包括絮凝剂、凝聚剂、阻垢剂、缓蚀剂、杀菌剂、清洗剂、消泡剂、脱色剂和离子交换树脂等,多为化学合成有机高分子体。我国现有水处理药剂生产厂家230 家,品种100 多个,总产量近20 万t。水中预处理污染物质的性质和浓度、水温、pH 值、共存杂质等因素共同决定了药剂的选择及用量。但同时还应考虑药剂的高效性,以使其减量化;考虑其无害性,以防止二次污染;考虑其廉价性,以降低运行成本。例如胶体颗粒处理时可将无机混凝剂和有机混凝剂并用,应用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污泥的含水率并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的混凝剂,这样既可节省药剂用量又能提高混凝效果,从而使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费用大幅降低;在对污泥的性能进行调整时,加入氯化物、PAM 时必须考虑其是否会产生二次污染问题,例如应用PAM 时产生的聚合单体丙烯酰胺是强致癌物;在运用化学法除磷中,虽然石灰法对磷有较高的去除率,但其高药剂费用、高产泥量和在池子、管道和其他设备上的结垢,将会对后续处理带来不便,不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应尽量避免使用。国内外普遍采用混凝沉降法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混凝剂的生产量已占到水处理剂的80%以上。目前广泛应用的无机凝聚剂和有机絮凝剂虽然是既简便又有效的原料,但是在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着较大问题(表2),而新型的生物絮凝剂则弥补了它们的不足。

表2 混凝剂存在的问题

4、优化运行模式

(1)适当加大生物池有效水深。考虑到鼓风机出风压力、池内固液分离时间、滗水器结构限制及最大滗水能力等因素, 国内CASS池设计一般选择5m水深(重庆璧山、北京亦庄、北京吴家村等)。但由于呼市冬季寒冷,适当加大生物反应池水深可以起到减少热能扩散的作用。CASS池水深采用5.5m,理论上散热量可减少约10%。温度对微生物种群的代谢活动、充氧效率、生物固体的沉降特性有较大影响,温度低生物反应速率降低,曝气时间长。保持冬季污水水温,有利于反应池的生物活性和处理效果。曝气器的传氧效率随深度增加而增高,水深加大,气泡行进距离长,气、液接触面积大,氧动力效率增加。有效水深的加大使微孔曝气装置氧转移效率提高,节省能耗;在泥龄和停留时间相同的条件下节省了生物反应池占地面积。因此在公主府处理厂CASS池设计中适当加大反应池水深,在保证出水水质达标的前提下,可以节能降耗,减少占地。

(2)根据进水水量和水质优化运行模式。4个CASS池的交替运行模式可适应进水流量的变化,确保污水在系统内停留预定的处理时间后经沉淀排放。而且CASS工艺还可通过调节运行周期,调节曝气量和曝气时间控制池内DO水平,从而适应进水水量、水质、水温的变化。这种可调节的运行模式对处理呼市冬季低温、污水收集区域未实现雨污完全分流,水量、水质不够稳定非常有效。

结论

面临当前我国污水处理厂大量发展的现状,污水处理厂的基建及运行费用问题将是诸多污水处理厂面临的主要问题。应该根据地区实际情况朝着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减少或避免污染物产生,降低污染物排放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节能减排的途径精选篇4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节能减排;实现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各企业也在日益发展,促进了城市化建设的进程[1]。由于我国的人口数量还在持续上升,导致城市污水排放量也同时增长,严重污染了水资源,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缺乏的现状。虽然污水处理厂节能减排的措施有很多种,但是考虑到污水处理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和成本,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实施过程中充分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重视对成本的控制,真正实现污水处理厂的节能减排目的[2]。本文主要从两方面出发,先分析我国污水处理厂的耗能基本状况,再根据形势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污水处理厂开展节能减排的相关工作。

1 关于污水处理厂的相关研究

1.1 污水处理的含义

所谓污水处理,也就是为了使污水达到适当的排水水体或满足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污水进行净化的过程。目前,各行各业都存在着污水处理厂,例如建筑、农业、医疗、餐饮等领域。由于水资源的利用问题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相关部门逐渐开始增加对污水处理厂的重视。

1.2 污水处理厂的能耗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了满足人们对日常生活的要求,对国家对污水处理厂的水质要求也相应提高。由于污水处理厂在处理污水的过程会消耗大量能耗和成本,因此,节能减排是污水处理厂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据调查得出,污水处理厂能耗的分布情况详见表1。

表1 污水处理厂能耗分布

部位名称 暖气装置 污泥提升 污泥处理 职工生活 污泥回流 其它设备

所占比例 45% 15% 10% 7% 3% 20%

从表1可以看出,暖气装置和污泥占污水处理厂能耗消耗的比例最多,然而目前污泥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仍然在不断增加,严重阻碍了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3]。由此可见,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水处理时,要根据能耗分布的具体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节能减排措施,达到国家和行业的共同标准。

2 污水处理厂节能减排的实现途径

2.1 污水处理工艺节能

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对处理污水具有重大作用,先进的工艺可以促进污水处理厂节能减排的实现,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减少投资成本。此外,在进行污水处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减少污水处理工艺的能耗和排放量,采取最简单实用的工艺,主要有两种,包括一级处理工艺和二级处理工艺。

2.1.1 一级处理工艺。

与二级处理工艺相比,一级处理工艺的投资成本较低,且操作简单,能耗较低[4]。因此,在选择一级处理工艺时,可以根据分离与沉降的方法进行选择。同时,污水处理厂也需要采取中和方法,从而提高沉砂一级处理的工艺技术。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采取具体措施来强化一级处理,减少二级负荷和运行的成本。一级处理与强化一级处理的效率对比详见表2 。

表2 一级处理与强化一级处理效率的对比

处理工艺 SS BOD TP 细菌

一级处理 47-63 22-42 11 -

强化一级处理 92 52-75 85-95 85-90

2.1.2 二级处理工艺。

一般在选择二级处理工艺时,都会采取不同 的方法来进行污水处理,并且在选择过程中要坚持节能减排的原则。二级处理工艺主要有5种:①深井曝气活性污泥法。该方法的优势就是可以节省土地,不仅可以省略初沉地,还可以设置二沉地,从而减少成本;②厌氧技术。厌氧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污泥的产生,采用该方法同样可以减少污泥的后期处理费用。由于该方法不需要曝气,所以能够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此外,还可以收回能量。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该方法在使用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仅速度慢,还受到菌温条件的影响;③生物膜处理方法。相比前两种方法,生物膜处理方法的管理费较低,并且操作简单,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利用自然通风进行充氧,从而减少污泥的产生;④An/O 工艺。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会有厌氧和缺氧的情况发生,采用该种操作工艺能够降低曝气量和设备的使用需求量,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作用,具体工艺流程详见图1;⑤除以上方法外,二级处理工艺还有短程硝化反硝化、全程硝化反硝化、同步硝化反硝化等方法。采用这些方法同样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图1 An/O工艺流程

2.2 污水处理设备节能

污水处理的设备对节能效果有着重大影响,高效率的设备可以促进污水厂实现节能减排的效果。由于污水厂在处理污水时,电能消耗较高,只有通过改进设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具体做法可以采用提升泵设施,从而改进相关的设备。其中,泵设施分为污泥回流泵、初次提升泵以及出水提升泵等设备。

2.3 污水处理原料节能

使用无害高效的药剂可以帮助实现节能减排。污水处理的原料种类繁多,使用比较广泛的是由高分子组成的药剂。由于污水处理的药剂在种类和用量上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选择时需要根据污水处理厂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从而达到减少用量的目的。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成本费用是污水处理厂节能减排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我国目前大量污水处理厂的现状都不乐观,因此要重视污水处理厂节能减排的问题,从实际出发,充分结合当地的各类影响因素,通过多方面的研究和应用高效、低耗、减排的污水处理技术,制定出适合污水处理厂的途径,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促进我国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参考文献:

[1]蒋莉.污水处理厂节能减排的实现途径分析[J].大科技,2014(22).

[2]赵满.污水处理厂节能减排的实现途径研究[J].中国化工贸易,2015(12).

节能减排的途径精选篇5

污水处理厂在处理污水的生产过程中,排污处理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损耗大量的电能和燃料,处理项目归类见图所示,使运营处理成本占到生产总成本的40%-80%,才能保证污水处理的出水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据统计资料显示,一立方米的污水需要消耗电能0.3度,大大超过其他发达国家的营运成本,而且在污水提升、曝气供氧等部位也占有很大的比例(见图示),使得二氧化碳与污泥的排放指标严重超标,影响到周边环境。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更新污水处理工艺,有的放矢地节能减排,降低能耗是污水处理厂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污水处理厂节能减排的途径分析

在我国污水处理厂主要是对污水、污泥的处理,主要能耗就在对其的提升和输送、生物处理的供氧和污泥的处理等方面,重点抓好这几方面的工艺过程,配置高效的处理装置,对节能减排,降低能耗,达到国家和行业标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从污水处理工艺角度达到节能。污水处理工艺对于整个运营环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投资成本的大小因素就是由污水处理工艺来拍板。工艺程序的优化,处理技术的先进,使污水排放量的减少,运营成本降低,从而污水处理成本降低。主要分为一级处理工艺优选和二级处理工艺优选。

1.1一级处理工艺优选。一级处理工艺的优劣,对下一级处理工艺有一定的影响,以最终达到能耗的降低目标。它的处理工艺投资小,成本低,用中和的处理方法,对泥砂和有机物进行强化沉降、分离和絮凝处理。

1.2二级处理工艺优选。二级处理工艺有多种工艺方式,主要是对一级处理工艺后的污水、污泥进行再处理加工。使有的污水和污泥得到再利用或有效地回收。主要有以下几种工艺:

1.2.1深井曝气活性污泥法;这种工艺充氧能力强,动力效率高,而且处理设备简单,又可以有效地减少占地面积,受气候因素影响小,深度可达70~150米,用隔离墙将井分成内、外两部分,加快有机物的降解速度,设备能耗也较小。

1.2.2厌氧技术。在废水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物料,对其采用厌氧分解工艺,主要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是水解阶段;第二是酸化阶段;第三是产乙酸阶段;第四是产甲烷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对废水中的不同有机物进行降解。

1.2.3生物膜处理法。它属于一种固定膜法,主要通过生物特性进行去除废水中溶解性和胶体状的有机污染物。可以采用需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两种处理类型。使用的处理设备主要是消化池,将有机污染物由悬浮状转化为稳定、无害的物质。这种处理工艺因简单、适用而在污水处理工艺过程被广泛运用。1.2.4An/O工艺。这种工艺除了使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外,还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的功效,是一种改进的活性污泥法。主要有效率高、流程简单、容积负荷高及耐负荷冲击能力强的优点。能够在厌氧-缺氧-好氧之间循环运行,不会发生污泥膨胀现象,保证了微生物的代谢作用,絮凝体的形成与絮凝沉淀性能净化过程得到完成。

2.从污水处理设备角度推动节能。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设备电能的消耗占总成本近半成。目前耗电设备主要是输送泵、曝气装置及其他设备,从设施的性能、装置等方面入手,对耗电设备进行升级改进,则能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首先,增加潜水推流器。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对污水进行充氧、搅拌和推流。如果需氧量低于设计规定的常量,曝气设备运用的时间就地减少,引起污泥的沉淀,要达到污水处理效果,就必须开启更多的曝气设备,造成电耗浪费。所以适当增加推动搅拌器,可以降低能耗;其次,在污水提升泵安装变频器。用变频调速技术取代调节挡板或阀门,可以合理控制泵液流量,使工作泵在一定的频率环境下工作,扬程稳定,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第三,注意回流比的控制。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出泥桶保持顺畅是回流泵正常运行,出水质量更好的保证。

3.从原料的角度促进节能。药剂原料的选择原则是:无害、成本低且高效。在我国现有的污水处理药剂很多,但有时因对药剂的选择使剂量的运用超标,加上生物反应池曝气过度,造成极大的浪费。所以要控制溶解氧,使充氧量降低,最终达到节能。对污泥处置技术采用了添加菌剂减量技术,延时曝气减量技术和水热干化污泥处理技术等都能够促进污水处理过程中有机物的新陈代谢,有效合成细胞物质,实现污泥减量,降低生产能耗。

4.从产出物的角度发展节能。污水处理后,可利用的有机物在农业、建筑业等领域都有着不小的贡献。如:污水处理后的污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营养元素,属于有机复合肥,对农业植物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不仅资源节约,而且保护环境;还有些污泥的有机物是制造活性炭和纤维板的原料,在建筑业广泛得以应用。污水处理厂将有机物分离后,进行厌氧消化,产生的甲烷气体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用于处理厂的照明、发电等能源使用,还可用于搅拌池的搅拌,实现热电联供,降低了污水处理的生产成本和运行成本。

5.从创新思维角度实现管理节能。依据我国现行的污水处理厂的管理模式,存在着政府多层领导的管理模式,虽说政府监管到位,资源来源也较有保障,但是在污水处理厂仍需要配备专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配合,专业知识能力得不到保证,工作效率低下,造成管理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使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现在推崇市场化和产业化,对污水处理厂的管理实施委托管理模式,即“建设-运营-移交”模式或“移交-运营-移交”等模式,可以减少人员的投入,充分挖掘有能力的专业人员参与生产管理,做到安全生产,处理出水质量符合标准,设备设施的利用率过到最大化,降低各类风险,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污水处理厂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向规模化、智能化管理发展。

三、结语

节能减排的途径精选篇6

1.先污染后治理现象普遍存在,企业负担加重

据国家权威部门有关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与化工相关的企业之中,有75~85%的企业因节能减排问题而受到影响,有近80%的企业只是采取了一些办法来应对节能减排政策,而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这些采取措施的企业中,有半数左右的企业是通过配置更先进的设备和购买更新的技术来解决问题,很少有企业从产业结构调整上做文章。这种类似于先污染后治理的办法,是在原有的工艺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加一系列的污染处理来完成的,相对来说企业的成本便因此被增加了。

2.资金紧张是实行节能减排的一大障碍

在企业节能减排过程中,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应付现象,其主要原因便是资金紧张。节能减排说起来是一句话几个字,但做起来却不是简单的事。如果不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式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减排方法,那就势必对企业的结构进行调整,而做这样大的调整势必会淘汰大量的设备和基础设施,这是企业自身所承担不起的一个重负。如果政府能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扶持,银行也能在贷款上给予更多宽松优惠,那么节能减排的推行将会推进得更加顺利。

3.技术落后是实行节能减排的拦路虎

调查发现:目前有60%的企业认为技术不成熟是实行节能减排的最大难题;在通过设备改造和技术革新实行节能减排的企业中,仅有不足9%的企业达到了大幅度节能减排的目的。由此调查结果可见,技术落后是实行节能减排的一只拦路虎,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实行节能减排所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之一。

4.从业人员流动快使节能减排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实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化工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除了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外,更多的私营性质的中小企业也相继出现。因此,在一定的时期内,化工企业的从业人员流动性非常大。大型国有企业内的从业人员也纷纷流失,中小型的私营企业更是无法在这样的大潮中独善其身,其人才流动更快,流失更多。这里除了与化工企业越来越多从而需要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有关外,也与企业没有做好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和环境留人有关。

5.我国能源市场价格过低,排污收费力度弱不利于实行节能减排

近年来,随着我国乃至全球性“节能减排”意识的增强,世界各国政府对节能减排理念的逐步贯彻实施,我国化工企业所面临的能源与环境问题也日益凸现。有关部门的资料显示: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达到40%,天然橡胶的对外依存度超过70%,主要化学矿种资源不足,尤其是钾、磷、硫和硼等严重不足,已威胁到化工企业的持续发展。而相对于此的能源价格却非常低,没有充分体现出我国资源稀缺的现实和环境成本。再加上排污收费太少,导致我国的化工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也起了很大的变化,逐渐滑向资源消耗高、环境代价大的低端产品和落后产业,这非常不利于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对环境保护。

二、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

1.提高能源市场价格,加大排污收费力度

加速化工企业的内部调整力度和产业结构优化进程,理顺以价格为核心的市场体系,让我国的能源市场价格与我们的资源稀缺相匹配,与环境成本相匹配。加大惩罚违法企业的力度,提高排污收费额度,加大违法排污成本。

2.关停并转要有决心、有力度

对于产业结构低端、企业规模偏小、综合效益差、环保问题大、不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化工企业,一定要下决心进行处理,绝不能手软。要采用依法关停、兼并、重组、收储、搬迁等方法,加快压缩或淘汰那些无法发展的落后化工企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企业整合和产品延伸,坚决把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和产品的比重降下来,把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型产业搞上去。

3.加强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

首先,稳定从业人员队伍。通过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以及环境留人等方法,稳定化工企业的从业人员队伍,减少人才的流失的数量,降低人员的流动速度。

其次,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只有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才能加大设备改造和技术革新力度,实现规模经营;只有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才能实施技术集成创新,创建绿色生态产业链;只有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才能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再次,强化节能减排意识,从细微处做起。要在全员中树立节能减排意识,并能够从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做起。从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克煤做起,从省油、省汽、省盐、省氨做起,真正做到能耗、物耗最低,进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化工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的途径还有很多,如:通过政策扶持等方式加大污染治理的科技与资金投入,实行全过程污染控制;选用先进设备和工艺,从源头消除污染;提高废旧物资再利用率等。

4.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从源头做起

为了避免企业因为负担过重而影响节能减排工作,政府应该适当加大扶持力度,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以便企业能够从源头上避免排污并最大限度地节能。避免出现因应对政府节能减排政策而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

三、结束语

化工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需要环境监管部门的督导,需要企业加强管理,需要企业员工的不断努力,更需要不断地向发达国家学习其先进的经验和借鉴其先进的技术方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节能减排的途径精选篇7

【关键词】经济发展;节能减排;政府责任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它作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经济发展的主线,强调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然要求节能减排,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这方面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有沉痛的教训。在经济发展中不注意保护环境,虽然经济发展了,但回过头来去治理环境污染,会付出更大的经济代价,甚至是社会代价,引起更多的社会矛盾。环境是公共物品,作为维护公共利益的公共权力机构,政府必须在环境治理中处于主导地位。高能耗、高污染依靠市场机制难以自行解决,节能减排必然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而且是任何时候都需要加强的一项政府职能。

一、加强政府部门的组织领导职能

各地各部门要把节能减排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节能减排负总责,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当前,我国已制定了许多关于推行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如《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也制定了不少全国性规划和地方性规章,逐步健全了节能标准体系和监管制度,明确了节能管理和监督主体,强化了法律责任。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贯彻执行情况却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在政府的监管过程中,将面临着环境保护和政绩“冲动”的选择,如果在上项目与抓环保孰轻孰重的问题上出现偏差,将会造成巨大的环境灾难,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所以,在行使监管职能时,政府不能缺位,更不能错位,尤其是相关部门应在监管上加强协调,真正使监管落到实处。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节能减排综合协调,指导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环保部门要做好减排的协调推动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力度,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源规划建设部门要切实抓小火电关停工作,加快电力行业“上大压小”步伐。监察部门要及时对不认真履行节能减排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有关单位和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统计部门要加强能源监测和统计,做好本行政区域内能源消耗动态分析工作,及时提供节能减排基础数据,通报进展情况。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形成合力,确保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实效。

二、健全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

稳步推进资源性价格改革。出台鼓励余热余压、煤层气发电上网和价格改革。继续利用电价杠杆促进小火电关停,严格执行燃煤机组脱硫电价政策。加大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按照补偿治理成本原则,提高排污单位排污费征收标准。全面落实水环境生态补偿办法,积极推进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

积极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符合税法规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要及时办理所得税的抵免手续,并切实落实加速折旧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用于能源审计、清洁生产审核和培训的费用可以列入企业经营成本或其他相关科目。如《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八十八条明确规定:对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企业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纲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三、强化目标责任考核

各地各级政府要按照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要求,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组织开展本地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工作,将目标任务迅速分解到下一级政府和重点企业,并加强责任考核。对超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地方和企业实行奖励,对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地方、企业和行政不作为的部门坚决实现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追究主要领导责任,根据情节给予相应处分,直至。国家环境保护部为更好地抓工作落实,2010年4月要求各级环保部门在对辖区内排污企业进行日常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超标、超总量排污环境违法行为的,主动公开环保不达标生产企业名单。上级环保部门在对下级环保部门监管范围内的排污企业进行专项执法检查或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超标、超总量排污行为的,可交由排污企业所在地环保部门公布环保不达标生产企业名单。公布的环保不达标生产企业名单中应至少包括“企业名称”、“违法行为种类”、“污染物种类”、“发现途径”、“发现时间”五项内容。

四、完善配套政策

制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各地要将节能减排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强化节能减排政策措施执行力,定期公布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统计体系,进一步量化和细化各项指标,探索建立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评价体系。

建立节能减排标准体系。抓紧制定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标准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标准,组织制定主要用能产品(设备)能效标准,完善清洁生产审核标准和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污染治理技术规范,推行绿色产品、绿色企业标准体系。

健全投融资机制。加快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加大对节能减排产业的投入。各地要依法设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企业开展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污染治理等获得的优惠资金和减免税(费)专项用于节能减排的再投入。

完善价格调节机制。加大实施阶梯水价政策的力度,适时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加强农业水费计征管理工作。推进热力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实行热力价格与煤炭价格联动。加快推进电力价格改革,实施促进烟气脱硫的电价政策,加大对铁合金、电石、烧碱等高耗能行业实行差别电价政策的力度,对超过能源效率、能耗限额标准使用能源的企业实行超耗收费。

建立环境使用权交易制度。环境资源“服务”交易将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环境保护新热点。主要包括:污染者负担,即:在企业内部,允许一些污染源增加排放,而其他污染源则要更多地削减以抵销排放量的增加。总量控制,即:在企业内部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确定企业内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标准或污染物的削减总量。在达到允许的排放总量的前提下,泡泡可以按照实际的技术经济条件,决定内部各个污染源的排放水平和削减水平。排污补偿,即:在非达标区,新扩改的项目,必须取得相应的排污削减量以“抵销”或补偿它们本身的排放,这种排污削减量可以在企业内部调剂,也可以通过许可证交易市场或贮存排污削减信用的银行购买。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节能环保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认真落实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和改进新型墙体材料和散装水泥专项基金(资金)征收管理。政府加征的差别电价费、差别排污费、惩罚性水价费和高耗能产品超耗加价费等要用于节能减排。

五、建立预警调控机制

各级发展改革、统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本地能源利用状况、高耗能行业用电量、高耗能产品单位能耗等情况的跟踪监测,加强节能形势分析预测,分季度公布下一级政府节能指标完成情况。由上一级政府发展改革委、统计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制定上一级政府节能目标预警调控方案,建立节能指标预警制度。每季度组织开展节能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预考核,对进展缓慢、有可能完不成节能目标任务的下一级政府,由上一级政府发展改革委及时提出预警;由上一级政府环保部门、统计部门对污染减排形势进行测算、监控,对减排不力的实行减排预警。

六、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完善节能减排监管体系。加强节能监察执法能力建设,加快组建各级节能监察机构。完善节能减排法规标准,尽快研究制定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等,加强能源计量和统计执法。根据节能工作实际需要,充实节能管理力量,强化对本行政区域节能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日常监察工作。及早建成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对重点污染源、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实施实时监控。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组织发展改革、环境保护、工业和信息化、监察等部门开展节能减排专项督察,严肃查处违规乱上高能耗高污染项目、淘汰落后产能进展滞后、减排设施不正常运营、严重污染环境等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重点案件挂牌督办,对有关责任人严肃追究责任。由节能监察机构对重点用能单位开展拉网式排查,严肃查处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和生产工艺、单位产品能耗超限额标准用能等问题,情节严重的,依法责令停业整顿或关闭。

切实加强行政问责。政府有关部门以及金融机构要按照职责分工,依法依纪把好土地关、环保关、信贷关和产业政策关,并加强政策研究、信息共享和协调配合,形成节能减排、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合力。对违反国家土地、环保法律法规和信贷政策、产业政策规定,在节能减排工作方面严重失职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行为,要按照有关要求,依法进行问责和处理。

七、实施多部门协调配合联动

由各级政府健全领导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监管到位,确保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建立节能减排工作组织协调机制,成立由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牵头,发展改革、监察、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资源、环保、农业、商务、工商、国资、国税、地税、质监、人民银行、银监局等部门参加的节能减排工作协调小组,统筹协调节能减排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贯彻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加强沟通配合,共同做好节能减排各项工作。

总之,以节能减排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对节能减排工作高度重视,提出了明确的节能减排阶段性约束性指标。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是一个涉及经济、技术、社会等多方面体制和政策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通力合作,需要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技术进步等多方面采取综合系统的措施;需要制定法律法规、完善政策措施与机制建设、市场引导相结合;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节能减排任务完成情况作为检验科学发展观是否落实的重要标准,作为检验经济发展是否“好”的重要标准。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节能减排的关系,近期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加强协调、统筹规划,把节能减排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企业管理体系和日常经营活动之中,把节能减排的理念、目标和要求转化为发展方针、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参考文献:

[1]杨照,王传华.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展望与思考[J].中国勘察设计,2010(02).

[2]张通.英国政府推行节能减排的主要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01).

节能减排的途径精选篇8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节能减排;重要性;实现途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U66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截至2009年,我国拥有污水处理厂共计约1993座,日均污水处理能力高达1.2亿m3。污水处理厂具有明显的行业特殊性,既处于一条利益链的末端,又处于另一条利益链的首端,因此污水处理厂需要从本行业实际情况出发,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立足于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设备等方面,实现节能减排。

1、污水处理厂的能耗现状

目前,我国政府对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的要求逐年提高,在保证出水水质的同时,污水处理厂也付出了巨大的经济成本,据估算,在高度的水质要求之下,污水处理厂的电耗量为0.20―0.30(kw・h)/m3污水,污水的平均处理成本高达0.75m3,经分析,能源消耗的成本占污水处理厂总运行成本的38%左右,能源消耗量过于庞大,几乎超出了污水处理厂的承受范围。同时,由于出水水质要求的提高,能源消耗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也不断增加,顾此失彼,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论背道而驰。综合所述,当前我国污水处理厂的耗能现状不容乐观,实行节能减排是必然的趋势。

2、污水处理厂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渐突出,伴随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持续提高,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了全社会性质的行动目标。近年来,由于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水的排量大大增加,污水处理已经成为了环境整治工作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政府还是公众方面都开始重视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益,在提高出水水质与实现节能减排之间寻找到合适的平衡点与实现方式,在减少污水处理成本的同时,提高其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当前,我国大部分的污水处理厂尚处于较为粗放的管理状态,其中暴露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如下两点:1)污水处理费用较高,导致经济效益下降;2)能源消耗量大,污泥与二氧化碳的生成量较大。一则压缩的污水处理厂的利益空间,不利于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壮大,二则污水处理与二氧化碳排放难以协调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论沦为口号。鉴于此,污水处理厂需要落实节能减排的相关措施,在不降低出水水质的前提下,降低能源的消耗量,继而提高污水处理厂的经济效益,深度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

3、污水处理厂节能减排的实现途径

3.1安装高效的节能设备

由1节可知,能源消耗的成本占污水处理厂总运行成本的38%左右,因此节能减排主要从降低能源消耗量方面着手,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一般而言,污水处理厂的电耗集中在曝气装置与输送泵等设备,输送泵主要分为初次提升泵、污泥回流泵、内回流泵等构件,能源消耗量非常大,再加上当前大部分污水处理厂的相关设备的使用年限都比较长,导致电力的消耗量随着设备的老化而逐渐上升,尤其是输送泵设备,电耗可占总能耗的20%作用,难以实现真正的节能减排。鉴于此,为了在不降低出水水质的前提下实现节能减排,必须要根据当前污水处理厂的设备进行更换,以新型的高效节能设备取代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节约污水处理厂的各项资源,促进节能减排。

3.2优化污水处理工艺

污水处理工艺与污水处理厂的投资运行成本有着直接的关联,同时也间接影响着能源的消耗量。所以必须要实现节能减排,必须要针对污水处理工艺进行全面的优化,一般而言,污水处理工艺分为一级与二级处理工艺,具体如下:

3.2.1优化一级处理工艺

污水处理厂的一级处理工艺比较简单,主要的目的是清除浮沉物与有机物,具有能耗低、投资少、管理方便三大特点,然而由于处理技术的落后,能耗低的特点始终难以全面体现。因此,必须要对一级处理工艺进行优化,在沉降、絮凝等初始环节的时候,采用中和法进行污水处理,同时兼用提高沉砂池效率、提高格栅效率的方法优化一级处理工艺,将该环节的能源消耗降到理想的范围。经对比,未经优化的一级处理工艺与优化后的一级处理工艺具体情况为:前者的BOD为20―30%,后者则为40―60%,有助于实现节能减排。

3.2.2优化二级处理工艺

二级处理环节是整个污水处理流程当中的核心环节,与最后出水的水质直接挂钩,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性。优化二级处理工艺,可采用如下三种新型技术:

(1)生物膜处理法。生物膜处理法的充氧方式比较特殊,是通过自然通风实行充氧的,食物链比传统的二级处理工艺要长一些,活性污泥的产生量也更少。生物膜当中富含硝化和亚硝化菌,该菌的脱氮作用非常理想,衍生的滤池与转盘均是属于生物工艺的范畴,能源的消耗量大大降低,经营成本也随之下降,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出水的水质,生物膜处理法的整体应用前景较好。

(2)深井曝气活性污泥法。该技术的最大优点就在于节约土地,减少能源的消耗点,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采用深井曝气活性污泥法,氧化沟不再需要初沉池搭配使用,也不再需要单独设置二沉池,全部的沉淀反应都集中在一个池当中完成,污泥的生成量更少,投资成本与运营成本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实现节能减排的可行性大,值得采用。

(3)厌氧工艺。在污水处理厂的正常经营过程当中,污泥的处理费用也占据着其中较大的成本比例,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制约着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厌氧工艺的技术优势集中体现在减少污泥的产生量方面,厌氧工艺不需要曝气,可节约大量的电能,克服了传统技术当中处理效率低、污泥产生量大、处理速度慢等不足,同时基本上不会受到菌温等因素的限制,是污水处理厂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

3.3创新管理模式

当前,我国大部分的污水处理厂的经营主导权都掌握在政府部门的手里,无论是建设还是运营都由政府担任绝对的主导角色,这样的管理模式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运行效率过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既不利于污水处理厂实现节能减排,也制约着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的进步。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节能减排,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需要政府“放权”,令污水处理厂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盈亏自负,实现高度的产业化,由政府主导一切的管理模式向政府委托,污水处理公司直接管理的方向转变,只有当污水处理厂变为企业的时候,其能源的消耗量会受到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影响,相关的管理人员才会更加注重节能减排方面的工作。建议借鉴陕西西安北石桥污水厂、珠海市吉大污水处理厂、漳州市东区污水处理厂等的管理经验。

4、结语

总而言之,污水处理属于高能耗的行业范畴,各方面资源的消耗量都非常高,如何实现节能减排是相关从业人员必须要直面的问题。从安装新型污水处理设备、优化污水处理工艺、创新管理模式方面入手,可有效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有助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参考文献:

[1]赵宝江,李江,王丽萍.污水处理厂节能减排的实现途径分析[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11:49-52+62.

[2]胡婷婷.试论污水处理厂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及其实现途径[J].环境与生活,2014,10:82.

节能减排的途径精选篇9

近年来,我区为抓好农业和农村的节能减排,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把发展当地经济、提高城市旅游品位相结合,以清除废物排放、合理减少成本支出、减少物质能量投入、提高资源利用、保护和改善渔农村生态环境、提高渔农民生活质量,使普陀区的天空更蓝、水更清、环境更加优美。

一、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加强生态绿化建设

全区现有林地面积2.28万hm2(34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90万hm2(28.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0.8%,林木绿化率达53.7%,其中国有670hm2 (1.4万亩),集体1.63万hm2 (24.4万亩),个人1675hm2 (2.5万亩),以经济林(果木)为主。

在建设绿色生态普陀中,对公路两旁进行生态廊道,城镇周围景观林、沿海防护林、公益生态林及村庄绿化美化建设,建成海岛花园城市,做到进社区突出绿色景观,进庭院、渔农村庭院房前屋后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逐步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乡村美景,在学校、企业、军营等种植合适的绿色植物,充分发挥绿化吸收CO2、补充O2、吸附和阻隔灰尘、降低噪音的效果,在绿色工作中,树木、苗费用由农林局承担50%,乡镇承担50%分摊,并进行奖励机制,实现了天蓝蓝、空气质量优的目标,提升了旅游城市的品位。

二、农业实施节肥节药

在农业生产中,推广节肥节药,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秸秆还田,低容量喷雾技术,使用杀虫灯330盏,每盏防治2.68hm2(40亩),防虫网6.7hm2(100亩),实施性引诱剂、黄板等无公害生产新技术示范,实施93.8hm2 (1400亩)性引诱剂示范方,黄板10000张,利用测土配方试肥3350hm2 (5万亩),0.067hm2(每亩)用肥从14.24kg下降到14.04kg,利用率提高1.4%,农药减量控害增效1675hm2 (2.5万亩),从0.067hm2(每亩)用药0.2kg下降到0.195kg,利用率提高2.5%,减少了农药化肥污染,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

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处理

全区已对100头以上的18个畜牧场按省政府“811”工程的部署,进行了能源生态型排泄物治理工程,建沼气池2690m3,年产沼气20万m3,受益农户400户,其中大型沼气工程2处,中型沼气工程7处,小型沼气工程9处,实施“干湿分离,雨污分流”,新建和增设了配套的贮粪房及暗沟与管道设施,实现了粪污“零排放”。

四、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为改变渔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使农民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生态化的原则,对未纳入城市处理管网的城镇居民和农村分散的生活污水及公厕粪便进行处理,根据沼气工艺学与微生物学等综合技术合成,以厌氧发酵为核心技术的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厌氧―兼氯―好氧”工艺,以分级自流、分级处理、逐段降解的特点,对全区79%的村庄实现污水治理,总池容达3.8万m3,受益农户10万人以上。

五、渔农机械节能技术得到推广

全区有1.4万台,70万kW以上的渔农业柴油机,推广节油技术、提高机具技术状态,达到完好标准,对减少废气排放有十分明显的效果。并且在不同的工作状态、施用节油技术,如一艘配套330kW渔网柴油机的渔船,在不捕鱼作业时,用中上油门转速行驶(600~700转/min)其耗油情况与184kW的柴油机高速行驶耗油相等。并且实施了柴油机废油回收,全年能回收废柴油机油400t以上,对使用20年以上的拖拉机进行强制报废,减少农机作业环节,推广新型机具等。

六、新能源利用

节能减排的途径精选篇10

淮北矿业集团公司能源消耗主要是电力、原煤和动力油,2008年共消费电量15.34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生产消费电量为12.88亿千瓦时,消费原煤9.1万吨;再加上煤炭加工能源转换,2008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为202.36万吨标准煤,能源消耗量占全省第二位,节能减排任务非常艰巨。

2006年,安徽省政府与淮北矿业集团签订“千家企业节能行动”节能目标责任书,明确要求集团公司到2010

年底实现节能31.77万吨标准煤的目标。在十一五期间,每年节能量达到6.4万吨标煤。

二、优化资源利用,减少排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为实现节能减排,集团公司采取的主要做法:

一是大力发展煤矸石发电项目。矿区煤矸石电厂建设分两步走:第一步,分片布点,建成4座坑口煤泥煤矸石电厂,总装机规模60MW,每年消耗矸石19万吨;第二步,在临涣工业园区再建设1座区域性煤泥煤矸石发电厂,装机容量达到4×300MW,每年消耗煤泥、煤矸石和劣质煤260万吨,年发电量约60亿度。

二是利用瓦斯发电。全矿区每年瓦斯抽放量在1.2―1.6亿方。目前,矿区已经在3座煤矿建立坑口瓦斯电厂,利用抽排得到瓦斯气4000万方以上,发电量1亿度,实现节能与资源利用的双赢。

三是充分利用井下疏干排水。集团公司建立了13座净化水厂,年处理能力达1790万方,可利用矿井水1108万方,其中饮用水300万方、井下用水487万方。综合利用率达50.73%,每年节约水费支出数百万元。

四是建立污水处理站,实现生产及生活污水循环利用。生活污水处理后全部用于洗煤生产,每年节约水资源近20万方,减少水费支出7万元。井下废水处理后,输送到职工澡堂、锅炉房、压风机房及工业广场使用,其后的废水和生活污水再作净化处理,处理后的中水再输送到井下,不仅节约水资源,又减少了排放污染。

五是发展高岭土加工。矿区已探明高岭土储量3.4亿吨,组建的高岭土公司将矿石加工成精铸砂、超细粉、耐火材料粉等10多种产品,同时对现有生产系统技术改造,加强超细煅烧高岭土关键技术研究,以此带动高岭土产业优化升级,使之成为集团公司的支柱产业。

三、资源利用思路与探索

矿区逐步将煤―焦―化―电综合开发产生的“三废一沉”作为再利用的原料和资源,形成企业上下游产品、资源,联动有序,拉长产业链,资源循环利用最大化,废物排放最小化,实现清洁生产、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目标。

根据这一思路,矿区在每年建设1座瓦斯电厂的基础上,“十一五”后3年再建3座瓦斯电厂,瓦斯发电装机总规模达到45.6MW,利用总量达到1.5亿m3,利用率为70%;发电能力每年4 亿度左右。

矿区每年采掘排放的煤矸石矸石堆存量约1200万吨,一部分低热值岩矸用于制砖,规划建设2座矸石烧结多孔砖和空心砖生产线,每年可生产标砖10.8亿块。另外一部分高热值煤矸石、煤泥和劣质煤综合利用发电,预计可以实现装机总量2700MW。

煤矸石电厂排泄的粉煤灰渣,每年大约500万吨,再建两座生产能力为150万吨/年粉煤灰粉末站,把粉煤灰加工后用做水泥添加剂。每年可以消耗灰、渣300万吨以上;其余粉煤灰用于充填沉陷区,复垦土地。再剩下的余灰、余渣直接用于筑路等,利用率达到100%。

矿井水排放每年将达到5000万吨左右,经处理达标后主要用于生活用水和井下生产用水、防火注浆,选煤生产循环补充用水、电厂的循环冷却补充用水。有条件的矿井可建设矿井水清污分开抽排系统,根据矿区不同用途采取分级处理、分质供水的方式。选煤厂工业用水做到闭合循环,民用污水和工业污水集中进行水处理,成为中水后,补充到工业用水循环中,力争达到零排放。

四、资源利用的投资和效益

一是循环经济的实施凸显较大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实现的销售收入、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及教育费附加、所得税等将非常可观。200多亿的建设投资,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此外,随着各子项目的建设,拉动城镇人口增加,对社会服务业,如餐饮、商业等方面的需求将随之增加,势必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是可向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建设煤电基地,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可以为社会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机会,有利于缓解就业矛盾。

节能减排的途径精选篇11

一、钢铁企业节能减排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对于环境保护的关注,钢铁企业作为能源密集型产业,需要将节能减排作为工作的重要原则,实现各生产工序能耗的下降,从而减少排放。但是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①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不高:虽然我国对于能源型产业都推出了不同的政策来提高工业的节能减排力度,而钢铁企业作为能源密集型企业,与其他行业相比,需要更多的优惠政策与支持资金,才能够保障节能减排的实现。②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较少:国家在节能减排技术开发方面仍存在开发效率低、普及率低的特点,且国家对于节能减排技术的资金补助、风险分担的支持力度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较大的差距。③钢铁企业对于节能减排的重视度不高:虽然不少企业都认识到技能减排的重要性,但是有不少企业仍采取传统的炼铁工序,没有投入新技术和设备,这可能是由于新设备新技术的投入需要花费较多的资金,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投入[2]。

二、钢铁企业炼铁工序节能减排的主要途径

(一)加工技术

钢铁企业需要使用先进的加工工艺,淘汰传统的加工设备,通过引进新型节能型生产?O备,能够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企业的排放量,同时需要引入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二)加强企业管理

通过强化自身的管理工作,建立相应的监督部门,定期检查或抽查单位资源浪费情况与排放量,加强对炼铁工序生产管理,由企业领导选择认真负责的管理人员对节能减排工作进行管理,并加强炼铁技术人员的节能减排意识与技能培训,利用多种途径开展节能减排教育工作,从而提高炼铁工作人员的节能减排意识,有助于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

(三)回收利用

在钢铁企业的炼铁环节中,炼铁产生的炉渣、灰尘以及煤气都能够进行回收利用,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随着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废气废物的回收利用成为废品资源二次利用的重要途径。矿渣回收能够提高煤矿的利用率,同时有助于减少排放量。目前比较成熟的废物利用技术包括煤气余压发电技术、烟气余热利用技术、煤气循环发电技术等等,都能够提升钢铁企业的资源利用率、

(四)治理污染

通过有效的废气处理技术,消除废气中的有机物和金属物,能够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同时能够提高对灰尘、废气的利用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五)提高能源利用率

通过建立相应的能源管理体系,能够对钢铁企业炼铁工序中的能源消耗进行科学管理,从而实现炼铁工序生产过程能耗的下降,从而提高能源管理效率,尤其是水、电、煤矿等能源的管理,避免不必要的能源开支,进一步提高企业能源配置,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实现生产工艺的优化与调整,从而保障生产与炼铁工序的稳定性与科学性,最终实现企业整体生产效率的提升,从而减少能源浪费现象,有助于提高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节能减排的途径精选篇12

关键词:加热炉 热效率 节能降耗 途径

中图分类号:S210.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概述

原油常减压蒸馏装置是炼油厂最大的耗能装置之一,据统计,其能耗约占全厂总能耗的18.5%。装置能耗主要是工艺过程所必须消耗的燃料、蒸汽、电、水等。其中燃料约占60%–85%。因此,降低装置燃料消耗,提高加热炉热效率是实现装置“低能耗,高效率”的关键。为此,研讨加热炉节能降耗的途径对实际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2影响加热炉热效率的因素

为了更准确全面的分析加热炉的运行、管理缺陷,研究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改造措施,分别从设备、人、外部环境和方法四个方面对加热炉系统进行调研,以便找出影响加热炉热效率的因素主要有:①预热风温度;②燃烧器效率低;③炉管、热管积灰、积盐、结垢严重;④换后温度;⑤管理粗放,操作不到位。

图1.“影响加热炉效率因素”的鱼刺图

3加热炉节能降耗的途径

3.1对预热风系统进行改造。

理论上讲,排烟温度降到环境温度时,加热炉热效率最高,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随着排烟温度的降低,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末端温差越来越小,传热效果越来越差,换热面积也需增大,一次投资迅速增加。另一方面,换热面上的积灰也很难清除,严重影响换热效果。因此,可将常减压空气预热器改造成无机热传导热管式空气预热器并配备声波吹灰设施,以便提高预热风温度,减少排烟温度。无机热传导技术是以无机元素为介质,将其注入到金属管内,经密封后成型,无机热传导热管将热量从管的一端向另一端快速传递。在整个传热过程中,管内热阻趋于零,管内介质蒸发温度控制在140℃,以避开漏点腐蚀,确保空气预热器的正常生产状态。无机热传导热管的优势有:热阻小,传热快;结构紧凑,流动阻力小;不易积灰结垢;具有良好的维护性。为防止热管预热器露点腐蚀可采取以下两种措施:一是增大空气侧翅片节距,提高烟气出口的热管壁温度,降低结露量;二是为解决排烟温度低于150℃的腐蚀问题,在烟气出口端的10排热管表面采用了耐低温硫腐蚀的工业搪瓷材料,它具有附着力强、稳定性好,有较强的耐腐蚀性能和较长的表面稳定性。同时,为解决冬季鼓风温度低的问题,可在鼓风机出口和引风机出口加设连接管线并用蝶阀控制,以提高进入空气预热器空气端入口温度,避免露点腐蚀。

3.2对燃烧器进行改造。

燃烧器是加热炉的主要部件之一,它是把燃料和助燃空气以多种形式混合并快速燃烧,产生具有较高㶲值的热烟气。其技术性能的优劣对加热炉的能耗、环保和长期安全、稳定的运转有着直接影响。为了提高燃油燃烧器的燃烧性能,可改造的途径有:⑴改进油枪油汽混合器结构,如增加进汽口数量,改变进汽口角度,在油汽混合器油路前端加设挡片(挡片可以调节,以改变燃料油进入混合器混合室前的流态和流量)等,以使燃料油雾化的更好,燃油雾化粒径更小,便于燃料油与空气充分接触,燃烧的更充分。⑵采用二段燃烧及烟气再循环技术,减少燃烧局部高温区的产生并降低燃烧过程中氧的分压,既保证充分燃烧,又大幅减少CO的存留量。⑶优化一、二次供风系统,如改变火盆供风口的数量、角度及排列方式,以便供风均匀,使燃料燃烧充分不冒黑烟,火型稳定。

⑷改进喷嘴结构,使火焰高度适中,炉管受热更均匀。 多烧低压瓦斯气是加热炉节能降耗见效最快的手段,这不仅节约了燃料油的使用量,还使热值很高的低压瓦斯气得到回收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但低压瓦斯气的压力难以控制,瓦斯气燃烧时的火焰成型不稳定,易偏烧,炉管受热不均,易造成炉管局部过热而结焦。同时在燃烧时因燃烧不充分,而出现火软冒黑烟的现象,炉管积灰严重,影响传热效果。

3.3加强清灰和电脱脱盐效率。

随着积灰的增加,排烟温度迅速上升,预热风温度下降,热效率显著下降,为保证加热炉长期在较高的热效率下运转,必须定期(每8小时或24小时)用吹灰器清除积灰。原油脱盐程度对加热炉的热效率有间接地影响,油燃烧后,盐分会沉积在炉管的外表面,会增大热阻,降低传热效率,增大挡墙温度,因此要定期(每周两次)加清灰剂,以清除炉管表面的盐垢。但由于受到炉子结构的限制,清灰剂不能均匀的喷洒到每根炉管的表面,使得除垢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脱除盐垢的最根本办法是要求原油脱盐达标,这就要加强电脱盐操作或采用新技术(如脉冲电脱盐技术等),以提高脱盐效率,确保燃料油含盐量低。

3.4提高换后终温。

常减压加热炉所加热的工艺介质在经过后续设备完成蒸馏或其他加工之后,产品需要冷却到一定温度才能送出装置。冷的原料和热的产品之间往往要进行复杂的热交换。一个装置内除加热炉外,另外还有各种其他换热设备,它们之间在热能利用方面往往可以互补。这就有必要把加热炉系统同整个装置结合在一起,全面考虑优化,以便采取综合节能措施。

炼油装置的特点是加热炉的热负荷随换热终温(即常压炉入口温度)的不同而改变,提高换热终温,可降低加热炉热负荷,从而减少燃料消耗。如将原油换热终温从220℃提高到280℃–300℃,加热炉热负荷几乎可减少1/2,燃料油消耗将显著下降。因此,为提高原油换热终温,可采取的途径有:⑴优化换热流程,如在不影响整体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把二换最后一台换热器调到三换首位。⑵优化中断回流流程,增加高温位热源取热比例。⑶采用高效换热器。现5台渣油换热器管束为螺旋管,提高了传热效果。⑷提高减压塔底温度。减底渣油是装置内热容量最大的热源。据资料介绍,减底渣油在355℃以下裂解量很小,对真空度几乎不构成影响。因此,在保证减底温度不大于355℃的情况下,尽量降低极冷油量,做到少打或停打。⑸降低减四线流量。当渣油不生产沥青时,减四线油量应尽量少拔,而是让减四油压入渣油中以提高热位热源的产量。

4结束语

文中阐述了几种加热炉节能降耗的途径,在实际生产中应结合装置的特点、工艺要求、费用高低、设备的腐蚀,操作的安全等因素具体而定,不能只追求节能降耗而忽视了安全生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加热炉技术将不断优化,节能降耗的途径将不断深化拓展。

参考文献

节能减排的途径精选篇13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途径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4-0016-03

一、 低碳经济的内涵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资源价格飞涨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挑战的的情况下,低碳经济应运而生。低碳经济是“经济”和“低碳”二者兼顾的发展方式。“低碳经济”(1ow carbon economy)一词最早出现在2003年英国政府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之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该概念提出后,各国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对发展低碳经济相继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低碳经济的内涵从不同的研究角度进行了诠释。低碳经济的内涵是:在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清洁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就是在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理论组织经济活动,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改造成低碳型的新经济模式。具体来说,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1]。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发展低碳经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CO2排放可分为自然排放和人工排放。人工排放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CO2排放,主要包括化石燃料消耗、生物质燃烧等,其中,化石燃料消耗所排放的CO2占95%以上,所以,化石燃料消耗为主要碳源[2]。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大量消耗化石能源,致使地层中沉积碳库的碳以较快的速度流向大气碳库。据统计,在20世纪的100年中,人类共消耗2 650×108吨煤炭、1 420×108吨石油,同时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从20世纪初的不到300m g/l(ppm百万分率)上升到目前的接近400mg/l。由于人类向大气排放了过量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从而引发了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近百年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74℃,海平面上升约0.17m ,并引起近50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频发生。如此发展下去,预计在未来20年中,气温大约以每10年0.2℃ 的速度升高。全球气候变暖明显地威胁到全球的生态平衡[3]。

从工业革命开始到1950年,人类由于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CO2的总量中发达国家占了95%;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间,发达国家的排放量仍占到总排放量的77%[4]。全球气候变暖,我国也不能置身事外。2007年,中国CO2排放总量占全球排放总量的13.6%,仅次于美国目前,居世界第二[1]。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CO2排放总量很可能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5]。国际社会要求的中国承诺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的呼声强烈。无论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还是做为一个负责任发展大国,我国都应该积极发展低碳经济。

(二)减少未来GDP损失

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O% 的损失[6]。所以,越早发展低碳经济,避免的损失就会越大;或者说,越早发展低碳经济就越是有利。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从统计数据来看,2006年,我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为5.5%,但能源消耗、钢材和水泥消耗却分别占世界的15%、30%和54%[7]。目前我国的综合能源效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近10%。电力、钢铁、有色冶金、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钢、水泥、纸和纸板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分别高21%、45%和120%。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比世界先进水平低20%[1]。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和比较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了许多环境和社会问题,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因此,我国必须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走科学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应对资源短缺的需要

我国是世界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人均水平。步入重化工业发展阶段,对能源、原材料等资源需求压力增大,粗放型经济快速增长使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战略性资源进一步紧张,如石油供应不足,水资源短缺,电力紧张等问题。到2020年,在我国经济发展所需的45种矿产资源中,可以保证的有24种,基本保证的有2种,短缺的有10种,严重短缺的有9种。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石油、铁、锰、铜、铅和锌的进口依存度将分别为58%、52%、38%、82%、52%和69%。以我国目前的增长速度和生产规模,依赖国际市场购入大量资源来支持粗放型增长是不切实际的[7],中国不能无限度地利用国际市场。这就要求在加强对国内资源开发和国外资源利用的同时,更要注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降低资源消耗,走低碳经济道路。

(五)能源安全考虑

我国能源消耗量正随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而增长。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我国每天石油进口大约350万桶。据国际能源机构的权威预测,尽管我国在能源生产上取得重大成果,但未来能源需求将不断增长,进口将日益上升。到2030年,我国可消耗多达38×108吨油当量(2008年消耗约19×108吨油当量),其中包括24亿吨煤及8×108吨石油,大部分石油将依赖进口(约每天1.3×107吨)[2]。考虑到国际社会对中国石油进口的过度敏感,以及根据西方国家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石油危机时期的经验,中国必须重视能源供给安全[7]。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进口能源的依赖,有利于巩固我国能源安全。

(六)预防“绿色贸易壁垒”

在现阶段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美、日、欧等国家已进入知识经济或服务经济时期,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处于领先地位,而中国产业仍处于低端位置,在产业技术含量、附加值和竞争力等方面均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在国际贸易中,中国出口的商品相当一部分为高能耗、高度依赖于原料加工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商品。并且,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中国承接了相当一部分劳动、资本密集型、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中国在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 的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出口了大量能源资源,并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据2007年廷德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的研究,中国2004年净出口产品排放的CO2约为11×108吨,约占总排放量的23%。IEA则估计,2004年中国国内出口商品生产蕴涵的与能源有关的CO2排放量为16×108吨,占中国排放总量的34%[9]。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碳排放”可能成为发达国家新的“绿色壁垒” ,打压和限制中国传统优势产品的出口[9]。

(七)减少环境污染的需要

资源瓶颈和生态环境的压力会导致经济运行成本和社会成本进一步扩大。有关研究表明,2003年中国环境负担占GDP的比例约为2.68%~5.78%。据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2006年的数据,2004年环境污染损失占同期GDP的3.05%[7]。发展低碳经济,就能减少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是减轻环境污染的需要。

三、国内外发展低碳经济途径与方法

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研究表明,降低C02排放的5种方法是:(1)减少能源消耗;(2)使用含碳量低的代替燃料;(3)使用可再生能源;(4)增加天然落水洞;(5)C02的捕集和封存[10]。

(一)国外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

调整经济结构,降低高度依赖化石能源的产业的比例,改变生产模式;改变生活方式,建立资源能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消费模式;开发新能源,降低化石能源比例,改变能源结构,并清洁使用化石能源;提高能源效率,降低温室气体及其他污染物的排放强度;利用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其中,新能源开发和提高能效是重点[11]。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途径与方法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有:(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经济发展对出口的依赖,变出口带动经济发展为国内消费带动经济发展。据统计,我国大约23%的污染物是在出口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产品卖给了外国人,污染和环境破坏留给了自己;(2)调整产业结构,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3)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能源的消费比重,增加核能、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的消费比重,同时在对煤炭消费前进行低碳化处理,减少燃烧过程中的碳排放;(4)发展低碳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碳捕获和埋存技术(CSS)、碳中和技术,加强技术创新、生产新型节能材料和节能产品,减少碳排放;(5)城市建设的进行绿色规划,建造绿色节能建筑;(6)增加碳汇,通过植树造林、草原修复、湿地保护、农田改造和海洋管理等措施保护自然碳库;(7)积极构建“低碳经济试点区”,探寻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总结可行模式,推广至全国;(8)积极利用联合国CDM项目,引进发展低碳经济的资金和技术,同时积极构建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9)建立国内的碳基金促进国内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10)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减少碳排放[1][4][5][7][8][12]~[18]。

四、作为发展中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其他可行途径与方法

从上述的内容可以看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方式和发达国家大同小异。主要集中在减少高碳能源的消费、提高高碳能源的使用效率,同时增加新能源的利用,方法都是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能源结构、构建低碳生活。但是,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应该根据自身发展中国家的国情,采取适合国情的发展途径与方法。有些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发达国家不必考虑或者不作为重点考虑,而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却可以从中挖掘发展低碳经济的潜力。

(一)加强交通道路建设,大力建设高等级公路和快速铁路

建设高速公路和快速铁路能缩短运输距离并且提高公路铁路的运载能力,能减少单位重量货物的运输能耗,也就是能以更低的能耗运载相同的货物。据统计,乘高速列车带来的人均碳排放只有飞机的十分之一[19],而在中短距离内,乘坐高速列车所花费的时间比飞机更短。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高等级公路远不如发达国家四通八达。2007年,我国的等级公路里程比重只有70.7%,高等级公路的比重更少,快速铁路建设也才刚起步不久,交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所以,加强交通道路建设,大力建设高等级公路和快速铁路,既有利于经济发展,又能减少碳排放,完全契合了低碳经济的内涵。

(二)全面普及智能电网,改善电力运输

由于输电线有电阻,电在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被消耗一部分。而采用智能电网,可以有效地减少电在运输途中的损耗。2009年9月8日在重庆举行的第11届中国科协年会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院士表示,我国如果加快推广“智能电网”,利用先进智能技术,提升电网输送能力和运行控制灵活性,提高发电设备的综合利用效率,至少可将电网效率提高15%以上。

采用智能电网,减少电网输配电损失,最终都会相应地减少煤炭消耗。在用电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少的输配电损失量,就可以等同的减少电的生产总量,无论电力生产来源于水电、火电式核电等的哪一种,都可以在不改变其他电力的生产供给量,等同量地减少火电生产。

年节约煤炭量的计算公式为:S=T×L×R

S为年节约煤炭量、T为年发电总用煤量、L为输配电损失率、R为智能电网效率提高率,按照此公式计算, 2007年全年发电用煤量为130 548.8万吨,输配电损失率为6.287%,智能电网按效率提高15%计算,全年就可以减少发电用煤量为1 231.14万吨。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逐年上升,未来我国年输电节约煤炭量还会更多。

(三)改良暖气输送管道,减少运输途中的热量损失

暖气在输送到用户的途中,由于运输管道会传导热量,热量在运输途中就会损失掉一部分,所以,应该采用绝热性能更好的材料来做暖气输送管道,降低暖气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失。减少暖气运输损失,就会有更多的热量到达住户,在住户用热量不变情况下,则可以减少暖气供应,最终减少煤炭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四)注重城市长远规划,避免重复建设

城市规划必须考虑长远,满足人口增长需要。目前,我国城市总数为661个,城镇人口5.6亿,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将到达58%~60%。届时,我国的城市人口将到达8亿―9亿[20]。而我国的城市规划往往缺乏长远考虑,许多规划设计只能满足短期需求,对于长期由于城市人口增加所带来的需求变大估计不足,所以在城市中建了拆、拆了建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行为本身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是一种“高碳”行为。城市规划时,必须考虑长远,特别是对于交通、城市供水供电、城市污水收集管网等基础设施的设计建设,应该充分考虑将来由于城市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对交通、水、电、排污等需求增长变化。重复建设也是“高碳”行为,必须予以避免。

(五)大力发展节能建筑

根据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现有建筑4 300亿平方米,但全国城镇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不足总额的1%。现在每年城乡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有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发达城市公共建筑能耗比国家要求的能耗标准高出2―3倍。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的节能建筑发展空间还很大。

在其它方面,如改良产业布局,减少中间产品运输;制定行业碳排放标准;加速被碳锁定企业的折旧,严格限制高碳企业发展等都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方法。

结语

低碳经济是确保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可行手段,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我国稳定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以及节能等多个目标的实现。在全球积极寻求发展低碳经济途径的背景下,中国也必须紧跟时代的脚步。在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方法的同时,也必须结合自身国情特点,发展适合国情的低碳经济之路。我国应该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去探寻发展低碳经济的方法,做好每一个节能减排的环节,走低碳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郎春雷.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产业的低碳发展研究[J].社会科学,2009,(6):39-45.

[2] 韩雪梅,刘欢欢.我国生态消耗与经济发展的动态比较研究――关于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考量[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3):118-120.

[3] 刘焕彬.低碳经济视角下的造纸工业节能减排[J].中华造纸,2009,30(12):10.

[4] 朱四海.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的选择[J].发展研究,2009,5:12-13.

[5] 宋德勇,卢忠宝.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工具创新[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3):86-88.

[6] 邵伟.低碳经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课题[J].金融与经济,2009.2:33.

[7] 庄贵阳,储诚山.低碳经济选择与践行科学发展[J].中外能源,2009(14):19):86-87.

[9] 张春华.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发展之路[J].本月焦点,2009(2): 23.

[10] 周宏湖.将温室效应促低碳经济――CO2减排、捕集和封存[J].轿车年报,2009(5):70.

[11] 杨海真.低碳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的必然选择.

[8] 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1

http://finance.省略/roll/2010104/14367189760.shtml.2009-01-04.

[12] 陈瑞清.发展低碳经济――建设新型能源战略基地[J].北方经济,2009(6):7.

[13] 贾德昌.低碳经济时代向我们走来[J].中国工程咨询,2009(4):14.

[14] 任奔,凌芳.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经验与启示[J].上海节能,2009(4):124.

[15] 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8,4(15)100-101.

[16] 任力.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J].社会科学家,2009,(2):49.

[17] 王利.低碳经济: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之基础――兼谈中国相关法律与政策的完善[J].池州学院学报,2009,2(23):20.

[18] 崔长彬.低碳经济模式下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53.

节能减排的途径精选篇14

中国已向世界承诺至2020年单位GDP的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40%~45% ,由此而减少的碳排放量可达6.8~7.6GtC。为实现上述目标,从2006年至2009年上半年,中国单位GDP 能耗比2005年降低13% ,相当于少排放8亿吨CO2(2.2亿tC),中国为实现上述减排采取的还是淘汰低能效生产能力等一些较为初级的手段,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是实现减排的主要途径。但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排放强度的降低只是排放增长速度的减缓,并不意味着总排放量的降低。

对国际贸易中产能转移的评估涉及到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如何计量排放责任的问题。在现今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中,中国是“世界工厂”,在国际贸易中为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净出口国。2007年我国净出口的碳排放约占当年国内总排放的30%,如果按消费端计算,则这部分为他国排放的C02不应转嫁到我国的“账户”。从另一方面看,如果按欧美所主张的把进出口贸易排放与碳关税联系起来,则我国出口产品的高能耗水平使得我国在替其它国家背负排放责任的同时,还可能面临巨额的关税,成为我国贸易竞争上的劣势。根据世界银行报告,如果每排放1吨C02的碳税为50美元, 我国的出口产品将被征收高达10.5% 的关税。而进口产品可征收的关税仅有2.2%。

消费是全球环境问题的核心。目前我国全民36项日常生活行为的年节能总量约为7 700 万吨标准煤,相应减排CO2约0.05GtC。如果将人类的消费区分为基本消费和奢侈消费两部分,与发达国家较高比例的奢侈消费相比,我国目前尚未达到满足体面生活所需的碳排放水平。36项减排行为都属于在较低碳消费水平下的节俭消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