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应用型高校物流专业集群建设研究范文

应用型高校物流专业集群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3-10-13 09:05:00

应用型高校物流专业集群建设研究

摘要: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的背景下,文章基于专业集群理论,明晰应用型高校专业集群建设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同时,以营口理工学院为例,探索应用型高校物流专业集群的建设路径。研究表明:应用型高校专业集群建设,应该以适应地方产业发展和行业需求为目标,通过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打通不同专业间的学科壁垒,实现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深度契合。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专业集群;物流专业;人才培养

经济发展新常态使得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速度不断加快,而物流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随着信息网络领域的技术突破,无人驾驶、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物流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进而催生出新型的物流业态和物流模式,不同产业间协同创新和产业集群优势愈加显著。学术界将经济学中产业集群的概念应用到高等教育中,特别是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改革相结合而形成了专业集群的新型教学组织形态。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的建设问题的实质就是通过重组校内(外)资源,构建专业集群新型教学组织形式,不断优化校企间的产教融合,以培养出符合地方产业链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物流产业结构升级需求所带来的物流相关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主体,势必转变过去单一的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通过建设物流专业集群,打破学科边界和壁垒,解决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知识体系相对单一,而无法满足物流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问题。高校的专业建设是学校学科和专业得以生存发展的基础,而专业集群建设则是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实现产教深度融合,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紧贴产业发展、行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选择。

1应用型高校物流专业集群建设亟须解决的问题

1.1重塑专业培养目标

围绕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集群的建设理念,也是专业集群与产业集群相互影响的客观要求。通过实施“文工融合”、“文理融合”、“人文自应用型高校物流专业集群建设路径探索然融合”的三融合方式,学校与行业企业协同管理,共同确定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促进物流人才服务链和产业供应链的耦合共生,解决物流人才培养与产业结构升级需求不匹配问题。

1.2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是融合管理学、经济学、理学和工学于一体的多学科交叉型专业。在推进应用型高校物流专业集群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围绕地方物流产业的发展需求,打破物流单一学科边界和相关不同学科间的壁垒,形成模块化的专业集群课程体系,解决原有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知识体系相对单一的问题。

1.3拓展专业教育资源立足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跨学科、跨行业的特色,顺应港口物流发展的新业态、新趋势,与行业协会密切合作,有效解决学校与企业联系带来的点多、线长、关系协调复杂的难题。此外,通过开展物流专业集群建设,引入行业企业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搭建协同育人的有效平台,实现物流专业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深度契合。1.4推动资源为全社会共享充分挖掘校企合作资源潜力,推进物流专业集群“管理数字化”建设,搭建智慧物流专精特新产教融合云平台,进行社会层面产教融合创新合作,面向周边高校、企业及社会再就业群体提供培训、开发、技能鉴定、咨询等社会性服务,促进社会层面共享学院教育资源。

2营口理工学院物流专业集群发展模式探索与实践

营口理工学院作为营口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学校始终坚持“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坚持根植营口、服务辽宁、面向行业的人才培养方向。2020年营口理工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营口理工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紧紧围绕营口物流产业发展特点及企业对本科层次人才需求状况,综合分析应用型高校物流人才培养定位和服务方向,明确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和地方企业用人特质特点,并且以物流行业协会为桥梁,以学校其他相关重点学科资源为依托,建设与地方产业链高度匹配的特色物流专业集群模式,构建出贴近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契合行业标准、突破专业界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共同体。

2.1打造对接地方产业链的“N+智慧物流”特色专业集群营口理工学院物流专业集群依托物流管理优势专业,并联合物流工程、供应链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智能科学技术、智能制造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自动化等相关专业,面向营口主导产业链,打造“N+智慧物流”特色专业集群,其中“N”代表各学科专业,在专业集群建设过程中,N具有动态革新性,按需优化调整,实现共享共建的教学资源,促进专业建设的整体提升,保障人才输出与企业需求的高度匹配性。

2.2合作开发面向产业前沿的高质量教学资源营口理工学院物流专业集群以校企“联合管理”为原则,以科学性和有效性为前提,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做好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各自优势。物流专业集群对照物流产业发展中的新业态、新技术、新岗位,加快课程教学内容迭代,推动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物流流程、项目开发等领域科学对接,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社会实践等专业教学资源,建成反映经济新常态下物流企业岗位需求特点的新型课程体系。

2.3建设物流专业集群综合实践与实训中心在物流专业集群下设“联合实验实训中心”,挖掘开发行业、企业资源,联合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实训中心,落实常态化实践教学工作,实现集生产性、教学性及创新性为一体的新型实践、实训体系。同时,建设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智慧物流实训室、虚拟仿真云平台和虚拟仿真课程资源库。并将其企业真实产业项目作为教学案例,在以现有虚拟仿真课程资源为基础,继续深入开发基于真实产业案例的虚拟仿真课程资源,逐渐实现虚拟仿真课程资源的开放共享,不断夯实学生实践能力。

2.4共建“四链一体”的智慧物流产业创新平台营口理工学院物流专业集群以深化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以现代物流产业及“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急需为牵引,依托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效贯通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等“四链”,打造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社会服务为“一体”的政、校、企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智慧物流产业创新平台。

2.5创新“交互网络”式产学研用对接平台模式营口理工学院物流专业集群的建立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价值理念。产学研用平台设计的理念是“互联网+”产学研用相合作,即在互联网环境下,利用互联网技术及思维,对产学研用对接模式的创新应用。平台的创新点可以归纳为四个字“破、立、实、虚”,即突破以往产学研“点对点”的模式,建立“交互网络”平台合作模式,以联合创建实验、实训中心作为实体支撑,整合高校、“专精特新”企业、物流行业的虚拟社会资源活跃平台,推动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2.6推进“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培训和晋升管理机制,保持教师队伍知识、技能的常态化更新,保障专任教师队伍结构和数量合理。通过构建不同专业专任教师混编团队,适应专业集群多样化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需要。其中,专业集群教学团队中具有企业(行业)工作背景的教师数量应不低于教师总人数的30%,以便打造出一支既擅长理论教学,又精于生产实践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2.7建设物流专业集群产教融合研究院设产教融合研究院为物流专业集群规划建设的核心职能部门,围绕产教融合深化和高质量人才培养不断开拓创新,培育高端科研能力,促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研究院下设区域经济发展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区域经济发展中心通过对区域物流产业发展情况、产业人才需求、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效率等方面进行数据分析,发布产业、行业、教育相关报告,为区域产业、物流企业、高校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通过“校企共研科技创新课题”工作推进帮助物流企业突破技术难关、促进产业创新升级。养中心通过推进“校企共建行业产业人才培养标准”、“校企共研教育教学课程”、“外聘产业实践教授”等工作项目,为专精特新产业学院科研教学提供高质量的智力资源,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8建设物流专业集群对外培训服务中心依托于物流专业集群的特色教师团队、完备场地和设施设备、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和高端的智库力量建设对外培训服务中心。对外培训服务中心可对社会提供包括不限于企业新型学徒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企业员工轮训、技能考试培训、创业培训、就业咨询等社会性服务内容,通过向社会辐射服务能力,助力区域产业人才培养及就业质量提升。

3结束语

营口理工学院物流专业集群的建设紧贴营口地区产业链发展前沿及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地方特色产业优势、学校特色优势专业(物流管理)及智能制造、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相关重点教学资源,围绕“智慧物流”相关产业链,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社会服务为“一体”的政、校、企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资源平台,实现应用型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应用型高校的专业集群建设以学校特色专业为依托,以适应地方产业发展和行业需求为目标,通过实施“文工融合”、“文理融合”、“人文自然融合”的三融合方式,深入挖掘学科内在潜力,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打通不同专业间的学科壁垒,实现相关专业的互融互通和协同育人,从而破除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间的“卡点”和“堵点”,以便为我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张杰.提高专业集群与产业集群的匹配度———基于政府职能的视角[J].中国高校科技,2017(7):71-73.

[2]聂劲松,刘春艳,聂挺.专业集群的内生性成长及其治理专业化[J].现代教育管理,2021(9):106-113.

[3]顾永安.构建“四位一体”体系推进专业集群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22(18):33-35.

[4]左振华,罗雪萍.新常态下地方应用型高校管理类专业集群建设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3):90-92.

[5]黄孙庆,钟其鹏,黄家庆.关键学科专业集群的产学研用超级平台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39(8):249-253.

[6]牟延林,李克军,李俊杰.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以产教融合引领专业集群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20,41(3):42-50.

[7]叶怀凡.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建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逻辑[J].教育与职业,2019(9):103-107.

[8]张蕾.基于共同演进理论的转型高校专业集群结构优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6):32-35.

[9]刘文霞.应用型高校一流专业集群建设的特质、困境与突破策略[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2(6):88-94.

作者:原宇 郭辰 郭杰 单位:营口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