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高校四位一体创新建设策略范文

高校四位一体创新建设策略

发布时间:2023-10-24 18:05:33

高校四位一体创新建设策略

摘要:高校育人工作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重要议题。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传统的高校育人模式面临新的挑战和变革。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信息的快速传播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和交流的方式,对高校育人提出新的要求和需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理论的学习,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和职业需求时,存在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脱节,难以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求,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高校可围绕学生需求,构建“艺术+思政+教学+实践”四位一体育人创新体系,从而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艺术+思政+教学+实践”四位一体育人创新体系的建设策略,以期促进高校育人工作高质量改革。

关键词:高校育人;“四位一体”;互联网;文化建设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带来高校育人工作的新挑战和机遇。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应对复杂社会需求的要求,因此高校迫切需要建立一种创新的育人体系来推动教育的改革和进步。高校“四位一体”育人创新体系逐渐成为高校育人工作创新改革的重要方向。因此,本文旨在探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艺术思政教学实践四位一体”育人创新体系建设意义,并从构建互联网育人平台、借助校园文化建设、跨学科建设和完善评价体系等维度提出建设策略。

一、高校“四位一体”育人创新体系概述

(一)定义和原则

高校“四位一体”育人创新体系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模式,旨在通过将艺术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学和实践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质。在具体构建原则上,一是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强调将艺术、思政、教学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育人模式。这种综合性的教育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使其在学术、思想道德、艺术和实践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二是整体性原则。该原则注重整体教育,强调各个领域之间的相互关联和互动。艺术、思政、教学和实践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提供全方位的育人教育。三是实践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鼓励学生通过实际实践来应用和巩固所学知识。实践活动可以是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实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个性化原则。个性化原则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四位一体”育人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和培养路径。通过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进行差异化教育,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二)组成要素

首先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该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其次是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该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思政教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再次是学科教学,学科教学是该创新体系的核心组成要素,以学科知识为基础,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资源的充实,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术能力。学科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学术思维能力,使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是实践教育,实践教育是该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活动、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高校四位一体育人创新体系通过艺术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学和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质。各组成要素相互促进、相互支持,能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育人体系,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全面化的教育体验和成长机会。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四位一体”育人创新体系建设重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学科知识已经不再是唯一的求职和发展的标准,综合素质成为人才评价的重要指标。高校“四位一体”育人创新体系的建设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参与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活动,学生可以提高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培养情感和情商,增强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其次,思政教育能够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国家政策、社会伦理和公民道德等内容,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再次,“四位一体”育人创新体系注重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术能力。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和研究学科知识,掌握学科的核心概念和方法,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实践教育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中。通过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增加实际经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有助于推动高校育人体系改革

高校“四位一体”育人创新体系的建设对于推动高校育人体系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促进学科融合、实践教育、思政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发展,从而推动高校育人体系的改革和进步。首先,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突破传统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育人模式。这有助于打破学科壁垒,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叉,实现跨学科的育人目标。通过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能够具备多领域的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变化。其次,“四位一体”育人创新体系强调实践教育的重要性,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创新精神。实践教育的引入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应对现实世界的需求和挑战,提高就业竞争力。再次,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思政教育的强化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意识和能力。这对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四位一体”育人创新体系强调个性化教育,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促进个体差异化发展。个性化教育的引入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符合复合型人才培养发展目标

互联网时代社会市场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高校育人体系需要与之相适应。高校“四位一体”育人创新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充分发挥出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功能,具体表现如下:首先,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在不同领域中进行交叉融合和创新。通过艺术教育、思政教育、学科教学和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该体系培养出具备艺术修养、思辨能力、学科专长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互联网时代对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需求日益增加。通过实践教育的引入,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的能力。这有助于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再次,“四位一体”育人创新体系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和个性化培养。复合型人才需要在学术能力的基础上具备综合素质和个性特点。通过艺术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引入,学生能够在培养学科能力的同时发展个人潜能和兴趣特长,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和个性魅力的复合型人才。最后,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社会责任感,能够为社会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通过思政教育的加强,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四位一体”育人创新体系建设的困境

(一)协同育人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育人效果不佳

传统的协同育人教学模式常常依赖于学科之间的简单组合,缺乏深度的融合和创新。教师往往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教学方法并列进行,而缺少跨学科的整合和交叉,容易导致学科之间的界限模糊,缺乏真正的协同效应,无法充分发挥“四位一体”育人创新体系的优势。此外,协同育人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困难。教师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能够有效地整合不同学科的内容和教学方法。然而,现实中教师的学科专业性较强,跨学科教学的能力和经验有限,难以实现真正的协同育人效果。同时,学生在接受协同育人教学时可能面临学科知识的过载和学习负担增加的问题,容易产生学习压力和困惑。

(二)“四位一体”育人体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四位一体”育人创新体系的建设需要充分的资源支持,需要投入大量的教学资源、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但目前高校在资源分配方面可能存在不平衡的情况,有些高校可能无法充分支持该体系的建设,从而限制其发展和实施的范围。其次,“四位一体”育人体系需要教师具备跨学科的能力和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跨越学科边界,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教学方法。然而,现实中许多教师的专业背景较为单一,跨学科教学能力和经验有限,导致难以实现“四位一体”育人体系的协同效应。再次,“四位一体”育人体系的实施需要与社会实践和实际需求相结合。然而,一些学校可能在与社会的合作与对接方面存在困难,无法充分利用实践资源和提供实践机会。这可能导致学生在实际应用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影响体系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最后,“四位一体”育人体系的评价体系可能存在单一性。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注重学科知识和学术成绩的评估,而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全面评价。这可能导致学生的能力和潜力无法得到充分发掘和展示,限制了“四位一体”育人体系的发展和推广。

(三)教学内容限制育人功能发挥

教学内容限制的一个方面是学科知识的压缩。在传统的学科教学中,学生需要面对大量的学科知识,并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和理解。这可能导致学科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广度而忽视知识的深度,限制学生对于学科的全面理解和思辨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情况下,学校需要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合理安排学科知识的学习,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教学内容限制还体现在教学材料和教材的选择上。教材的编写和选取往往是基于传统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模式,难以充分满足“四位一体”育人创新体系的要求。

(四)育人评价体系单一,导致育人目标模糊

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以学术成绩为主要标准,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评价。在“四位一体”育人创新体系中,学生的艺术修养、思想道德素质、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同样重要。然而,由于评价体系的单一性,这些方面的培养和评价往往被忽视或较少关注。此外,评价体系的单一性可能导致对于育人目标的模糊理解。学校和教师在制定和实施育人目标时需要清晰明确,以便指导教学和评价的过程。然而,如果评价体系仅仅关注学术成绩或某个方面的能力表现,而忽视其他重要的育人目标,可能会导致学生和教师对于育人目标的理解模糊,无法全面发展和评价学生的能力。

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四位一体”育人创新体系建设策略

(一)构建互联网育人平台,发挥“四位一体”

协同育人优势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资源,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发挥“四位一体”协同育人的优势,具体表现为:首先,互联网育人平台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课程、学习资料、教学视频等途径获取艺术、思政、学科和实践方面的丰富知识和教学内容。这有助于学生在不同领域中进行交叉学习,拓宽视野,增强综合素质;其次,互联网育人平台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和学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兴趣、学习风格和学习进度,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推荐和指导,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升学习效果;再次,互联网育人平台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协同育人。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展开跨学科教学合作,共同设计和实施综合性的教学活动。艺术、思政、学科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将促进跨学科知识的交流和融合,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养;最后,互联网育人平台可以提供学生实践和社会参与的机会。通过与社会资源的连接,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项目、思政实践活动、学科实践实习等机会。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培养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借助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全员育人模式

借助校园文化建设,可营造富有教育价值和育人氛围的校园文化,从而实现全员参与育人的目标。在具体教学中,首先,高校应重构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调价值引领和思想道德教育。高校可以通过组织艺术表演、文化展览、主题讲座等活动,引导学生对艺术、文化、思政等领域的理解和认同。同时也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其次,校园文化建设应促进学科教学和实践教育的融合。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创新实践项目、学科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在学科领域中进行创新研究和实践探索。同时,学校还可以打造艺术实践平台、社会实践基地等资源,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再次,校园文化建设应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多元参与。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艺术团体、社团组织、志愿者活动等,提供多样化的发展空间和参与机会。通过个性化的发展路径和多元的参与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最后,校园文化建设应倡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可以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科技创新实验室等,提供创新资源和创业支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高校还可以通过举办创新创业比赛、创意设计展览等活动,展示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及创新思维。

(三)立足跨学科建设,实现育人内容有机融合

高校应立足跨学科建设,促进“艺术思政教学实践四位一体”育人创新体系的内容有机融合。通过跨学科的融合与交叉,提供多元化的育人内容和学习机会,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首先,高校可以推动学科之间的合作与融合。建立跨学科的团队和合作机制,促进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共同制定课程计划、设计跨学科教学活动,将艺术、思政、学科和实践的内容有机结合,促进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学习。其次,开设跨学科课程和项目。学校可以组织跨学科的课程,融合艺术、思政、学科和实践的要素,让学生在一个课程中综合学习和实践。此外,可以开展跨学科项目,鼓励学生在艺术表达、思政思考、学科研究和实践探索中进行综合性的学习与实践。同时,借助互联网技术和资源,提供跨学科学习的平台和资源。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和数字资源库,学生可以获取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学习资源和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和交叉学习。此外,学校还可以引入在线协作工具和虚拟实验室,促进学生的远程合作与跨学科交流。最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在跨学科的学习和实践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培养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学校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加综合能力培养项目、开展综合性的课程评价等方式,引导学生发展跨学科的综合素质。

(四)完善育人体系评价体系,精准定位育人目标

为更好地推动高校“四位一体”育人创新体系建设,需要完善育人体系的评价体系,以精准定位育人目标,并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进行全面评估。首先,评价体系应该明确育人目标。学校需要明确“艺术思政教学实践四位一体”育人创新体系的培养目标,将其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和能力要求。通过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可以指导教师和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努力,实现预期的育人效果。其次,评价体系应该多维度、多样化。传统的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成绩和学术成就为主,但在“四位一体”育人创新体系中,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艺术表现、思政素养、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因此,评价体系应该包括多个评价指标,如学术成绩、艺术作品展示、社会实践报告等,综合评估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和成长。最后,评价结果应该与育人反馈和调整相结合。评价不仅是对学生的定量评估,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并为进一步的发展和成长提供指导。学校应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通过个别谈话、导师制度、学生评价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建议和支持。

五、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艺术思政教学实践”“四位一体”育人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高校可从构建互联网育人平台、借助校园文化建设、跨学科合作和完善评价体系等维度来深化“四位一体”育人创新体系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张坤美“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网络育人体系建设对策研究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刘治国“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创新思维探究——评《互联网视域下体育教学体系建设》中国科技论文

王训兵黄新建“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党团班协同育人组织管理体系创新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庄丽朱林季小燕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构建研究高教学刊

作者:曾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