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足球体育培训范文

足球体育培训精选(十四篇)

时间:2023-10-08 17:37:29

足球体育培训

足球体育培训精选篇1

关键词:校园足球;指导员培训

一、领导组织机构

校园足球活动是由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共同发起的活动,而上海市的校园足球活动也是由上海市体育局和上海市教委共同主持,基于此出现了分工不明确的矛盾。虽然成立了上海市校园足球活动办公室具体负责校园足球的各项工作,并且有了上海市足球协会的参与,但是在指导员培训的环节依旧是一个盲点,具体由谁来直接分管还没有明确规定,校园足球指导员没有相应的岗位培训机构。

没有专门的培训部门,岗位培训当然就无从谈起,就好像一支球队每次训练课都由不同的临时教练员来带,没有相对固定的主教练来指导,那最终导致的肯定是这支球队打法混乱,战术思想不明确。

二、相关制度

中国足协在《中国足球协会足球教练员管理条例》和《中国足球协会足球各类人员培训制度》中对教练员的执教资格作了明确规定,没有相应证书的教练员不得执教各级俱乐部队伍,但处于教育系统内的体育教师则不受这些规定的限制,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没有足球教练员等级证书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带队参加教育系统内的比赛以及地方的各种公益比赛,并行使球队教练员的权利。

这一点在校园足球活动中体现的尤为突出。首先,校园足球活动起步时间短,但又急于扩大规模,这就要求有大量的指导员参与进来,从而使得体育局和教委放宽了要求,没有对校园足球活动指导员的上岗资格加以规定,因此,未经过指导员培训的教师或者教练员都可以进行校内足球活动的指导,也可以带队参加上海市校园足球大联赛。

三、培训讲师

培训讲师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指导员培训的质量,在上海市已经进行的指导员培训中,讲师均是由国家校足办和上海市校足办直接选派或者聘请,包括了退役的运动员、足球裁判等等。

目前培训讲师还没有相关的晋升规定和考核标准,而且除了为数不多的讲师研讨会以外,并没有其他形式的交流和学习,这使得讲师水平和授课内容不能满足目前校园足球活动指导员的需求,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影响了校园足球活动指导员的培训质量。

四、培训教材

目前,上海市校园足球活动指导员培训所用的教材是亚洲足协基层及青训发展部共同编写的《基层手册》和《青年手册》。这套教材主要侧重的是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选材、训练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如何建设足球校本课程、如何开展校园足球课外活动没有涉及,说明这套教材对于开展校园足球具有很大局限性。因此指导员在培训中,仅仅能够接受到有关训练的内容。

目前,还没有一本完整的针对校园足球活动指导员培训的教材。

五、培训内容

在我国的D级教练员培训内容中明确规定了最基本的内容。首先基础理论课程是《营养学》,其次足球理论课程是教练员角色、执教课程计划、执教方法、年龄分组训练、录像-乐趣游戏、比赛规则等,最后实践课程内容是热身、协调性、球杆和带球训练、传球、控球、防守演练、进攻演练、基本守门技巧。内容侧重基础足球教学和培养队员足球兴趣。

据此,我们指导员的培训内容应该从这个基础目标出发,将足球校本课程建设、足球课外活动的开展、足球课余训练等等多种内容全部放入到指导员的培训中,而不是仅仅重视课余训练和比赛,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指导员的需求,顺利的开展校园足球。

六、培训方式

目前,上海市校园足球活动指导员培训的方式就是室内的理论课程教授和室外的实践课程学习。

从体育的角度来说,专业理论知识的指导是进行实践活动不可缺少的必要因素,但是理论知识更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而实践活动则需要大量的时间来亲身操作,因此应该更偏向于将更多的时间分配给实践课程。

七、指导员参加培训的动力

目前上海市校园足球活动指导员除了少数几名指导员是布点学校从业余体校或者业余足校外聘的,其余超过90%的指导员均是在校的体育教师。因此,大多数指导员首要任务是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校园足球活动成为了工作量之外的工作。校园足球成绩的好坏对体育教师自身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不会因为成绩好而受到丰厚的奖励,也不会因为成绩差而遭受惩罚。另外,上海市校园足球活动起步时间短,没有足够的指导员来参与其中,为了尽快扩大规模,只能让非足球专业的体育教师临时参与进来,专业不对口,指导员心有余而力不足,使其指导难以进行。因此,校园足球活动的指导员失去了参与校园足球的热情,工作没有了积极性,自然对指导员的培训也不会有太大的兴趣去参加,这不仅不利于指导员自身水平的提高,更不利于校园足球长期稳定的发展。

指导员参与校园足球活动,包括课外足球活动的指导、课余球队训练、校内外的足球竞赛,这些都是一名体育教师工作量之外的事情,作为额外的加班,学校给予一定的补偿或者奖励是正常的。但是通过访问,学校给予指导员的额外补助是很有限的,有的甚至还不及一节课时费。另外,学校对于指导员带队取得好成绩也没有给予太多的奖励,这使得很多指导员反映只有付出没有回报,工作热情被极大的打击。学校缺乏相应的奖励措施,使得指导员参与校园足球的积极性受挫,在这样的前提下要求他们去参加指导员培训是不现实的。

足球体育培训精选篇2

关键词:竞技足球 青训体系 校园足球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a)-0148-02

足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培养,没有充足的、高质量的人才资源作为保障足球运动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1]。我国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举国体制为主,举国体制几十年来发挥了很大功效,为我国取得了无数金牌,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举国体制就缔造了不计其数的金牌神话,让我国的竞技体育长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在北京奥运会以后我国在各届奥运会上的表现也非常出色,均排名金牌数前三名的良好成绩。但与此同时,作为世界第一大竞技体育运动项目的足球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在世界范围内来看没有表现出任何竞争力,就算在亚洲也没有一席之地。我国足球竞技水平难有实质性的提高其实与青训体系的缺失有着很大关系。

1 国外现行足球青训体系

青训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我国足球人才的重要保障,国外的足球青训模式主要采用足球俱乐部人才培养与学校足球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在这个方面南美国家青训体系可以作为参考[2]。去年的巴西世界杯,南美总共6支球队有5支闯入16强,尽管没能最终夺冠,但那届杯赛仍是南美足球近些年发挥最好的一届。与此同时,以金靴奖得主、哥伦比亚超新星哈梅斯・罗德里格斯为代表,南美足球也在向世人展示在青训方面取得进步。这些国家的主要特点就是全民足球、频繁集训,南美很多国家平时参加足球运动的人口比例很大,在公园、街头踢足球的人比比皆是。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训练体系也十分健全,在不同年龄段都有着青训体系保障运动员的成长。

2 我国足球青训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成熟的青训体系

近年来我国职业足球打得十分火热,但是与之相比我国的足球水平不论是在亚洲还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来看都处于落后的水平,这与缺乏成熟的青训体系有着很大关系,长期以来我国的足球主要投入到了处于金字塔顶端的职业足球俱乐部,这些俱乐部为了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大肆招兵买马,引进国外实力超群的运动员,诸如:穆里奇、孔卡等世界优秀运动员,但对于国内人才的培养并不重视,这种急功近利的方法只会让我国的足球运动员培养模式陷入泥沼。我国足球青训体系得不到应有重视。

2.2 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不健全

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育与体育处于相对隔离的状态,特别是学校体育对于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并提供有力的支持,学校体育中青少年运动员的人口基数大,如:美国将学校作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摇篮,不仅完善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更为美国竞技体育输送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依靠大学培养人才为我国的体育人才培养节约了很多成本。因此,我国在竞技足球运动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大力发挥校园足球的作用,进一步健全校园足球的体系和规模。

3 我国足球青训模式对策

3.1 长期开展校园足球

校园足球于近年来开始实施以来风靡了整个中国,成为了国家的一项政策,对于足球运动的开展支持力度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校园足球战略具有参与人口多、规模大等特点,各个地区都如火如荼开展了校园足球。校园足球的发展一方面有效推动了学校体育的开展,同时也促进了我国足球人才的培养,从事足球的人口多了我国职业足球才能有更多的可塑之才。因此,我国必须将校园足球的政策长期的坚持下去,各级各类学校也要为高校足球人才的培养提供适合生长的土壤。

3.2 校园足球与职业足球有机结合

目前我国的足球人才培养体系主要以职业俱乐部自己培养为主,被俱乐部选中的运动员从小由俱乐部出资培养,运动员培养之后为自己母队效力,足球俱乐部有着对运动员交易、替换等权利[4]。而校园足球模式则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运动员培养模式,目前还没有看出一定效果。但是目前我国两种人才培养模式之间处于相互隔离的状态,也就是说我国目前的足球人才培养制度是一条腿走路,并没有两个轮子一起转动起来。因此,我国有必要将校园足球与职业足球俱乐部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合作。

3.3 完善职业足球青训体系

“足球是世界第一大运动,在中国也是第一大运动,足球的球迷在全世界是数以十亿计,刚刚结束的欧洲杯,在欧洲足球一项体育产业的收入超过其他所有体育产业收入的总和,可见足球的魅力。职业俱乐部对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仅仅依靠职业俱乐部来培养运动员是远远不够的。目前来看我国的足球运动员培养体系还不成熟,与欧美国家相比更是差距甚远,首先,各个年龄段的运动员培养存在着脱节的现象。其次,运动员的培养没有延续性。现在很多人对中国足球有怒气,其实核心的原因是中国足球青少年人口的萎缩,带来的苗子选拔困难。我们的近邻日本有100多万青少年,韩国有70多万注册青少年,只要我们足球人口青少年超过100万的那一天,就是中国足球腾飞的那一天。

4 结语

竞技足球领域,运动员是其最核心的要素,没有好的运动员一切都无从谈起。人才是制约着我国足球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青训体系直接制约着我国足球运动发展的程度,应该多向欧美国家学习先进的足球人才培养经验,首先,应该坚持校园足球的发展,以此扩大足球人口的数量。其次,校园足球要与我国的俱乐部足球运动员培养互动起来,打破彼此相互隔离的状态。最后,完善职业足球的青训体系,改善目前足球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备的状况。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体育总局,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的决定[S].教体艺[200616号].

[2] 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开展全国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S].体群字[2009154号].

[3] 俞继英,沈建华,杨再淮,等.2l世纪我国竞技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1):1-6.

[4] 韩勇,王蒲.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3):34-37.

[5] 贺新奇,张延安.我国足球后备人才“体教结合”培养道路的规模设计[J].冲国体育科技,2009,45(4):55-61.

足球体育培训精选篇3

关键词:足球;小学教学;小学生;身体素质;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1-016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1.105

足球进校园是小学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最大的改革亮点,直接关系到小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竞技兴趣的锻造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是夯实国家足球人才的主要渠道。推进足球进校园活动,有利于丰富小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小学生的拼搏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让小学生掌握一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项目。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多人认为足球进校园其实就是在体育教学中增加球类教学的比重,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而是增加专业化的辅导和科学化的训练,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置有针对性的足球训练内容。

一、足球进校园在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专业足球教练,足球训练操之过急

一些小学办学条件有限,学校软硬件资源配备不齐全,又急于跟风,所以导致足球进校园活动开展屡屡受挫,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一些学校操之过急。一些学校“连一块标准的足球场都没有”,开展足球课没有先天条件,还缺乏专业的足球教练,不能带领小学生进行科学的足球训练,也不能激发小学生的足球兴趣,以学校现有的体育教师充当足球教练,缺乏对足球技巧和足球知识的讲授。还有一些小学对体育教练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相应的培训和深造机会,导致很多足球教练的大量流失,足球活动在校园里发展受阻。

(二) 缺乏各项足球比赛,足球参与热情过低

足球进校园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是很多小学并不善于组织各级足球比赛,缺乏足球比赛机制,导致很多小学生虽然平时积极训练,但是却无法参加比赛。小学足球比赛的主办部门是体育部,由于缺乏规划和经费,所以组织足球比赛的构想往往被扼杀在摇篮里。同时,小学生家长不愿意孩子踢球,担心孩子在踢球过程中受伤,也是导致小学生足球参与热情低的原因。校园足球需要的条件是全方位的,如果一方面条件不达标,也会影响到足球训练的效果。对于足球进校园而言,表面上看是足球类体育教学的改革,但是实质是对竞技体育项目的改革,是对全面足球素养的殷切关注,是对足球运动兴盛的期待。

(三) 缺乏有效监管制度,足球活动流于形式

有些小学虽然开展了足球进校园活动,但是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使各项足球活动流于形式,小学生参与度低,而且足球教练的责任心不强。比如,有些小学要求学生人手一个足球,在课间操的时候进行足球运动,但是足球都是在学生的手里拿着,并没有真正发挥足球运动的真正作用。还有些学校在上行下效方面出现问题,虽然制定了明确的监管制度,但是执行力不够,不能因校制宜地开展足球训练活动。足球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足球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部分,必须要在学校里形成一种爱运动、爱锻炼的校园文化,才能够促进足球精神的长远发展,才能够解决校园足球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二、足球进校园在小学教学中的有效对策

(一) 强化体育教师培训,确保培训的实效性

在足球进校园活动过程中,面对师资匮乏的问题,学校需要根据实际办学能力,强化体育教师培训,充分利用各种有效教育资源,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促进体育教师教学技能、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有效提高体育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和驾驭新课程教学的能力,提高足球教学质量,从而提升校园足球的专业性,盘活人才资源。同时,还要确保体育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因校制宜地制定体育教师培训计划,定期开展体育教师教学竞赛和经验交流活动,选拔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外出培训,实现小学体育教师厚基础、专业化发展,培养一批有运动能力和运动热情的体育教师。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引领学校体育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口,足球进校园活动不仅有利于培育健康的足球文化,还能够弘扬阳光向上的体育精神。

(二) 深入挖掘教材,促进校园足球专业化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稳步而健康地开展,足球作为贯穿小学生成长的重要体育活动,关系着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精神风貌。俗话说:“教育无处不有,无处不在。”足球教育要充分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深入挖掘体育教材,在足球训练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案。值得注意的是,体育教师在挖掘教材时需要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征,注重激发小学生的足球兴趣,促进小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和校园足球的专业化发展。新课程的全面实施给呆板的足球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体育教师可以进行大胆创新,大力开发足球校本课程和教材,优化足球课程资源,使足球教学变得更加精彩。我校集体研发了适合小学生的“足球校本教材”,让小学生在浓郁的足球氛围中学习知识。

(三) 加强足球监管制度,提高足球训练的可行性

小学是校园足球发展的根基,开展校园足球运动,有利于增强小学生体质,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要加强足球监管制度,充分考虑天气、场地、设备、器材等方面的安全因素,提高足球训练的可行性,尽量避免意外伤害事故。学校还要善于开展各种游戏化和生活化的师生互动活动,增强足球的实效性。体育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引导小学生参加各种足球活动,在游戏中培养小学生不怕困难和合作互助的道德品质,提高小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让小学生在游戏中收获快乐。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师足球团队,定期开展教师足球赛,以此激发小学生对足球的重视程度,在潜移默化中刺激小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结语

综上所述,足球进校园在小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直接关系到青少年体育素养的培养,需要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和支持,让校园足球成为校园教育改革的风景线。学校要强化体育教师培训,确保培训的实效性,制定明确的培训计划;深入挖掘教材,促进校园足球专业化发展,给小学生提供展示能力的平台,丰富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加强足球监管制度,制定完善的足球运动计划方案,提高足球训练的可行性,提升校园足球运动水平。

参考文献:

足球体育培训精选篇4

论文摘要: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与发展决定了国家队的综合素质和水平。把体育教育与体育竞技结合起来,把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纳入一个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本文进一步分析扭转轻视文化学习的倾向;文化教育的培养是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首要目标:文化素质对提高中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起着重要作用。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足球;文化教育;

足球青少年后备人才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足球发展的基础和希望,青少年足球的梯队培养也是足球竞技人才发展的关键层面,世界足球强国均以战略的眼光,采用不同的方式培养青少年后备人才。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明就曾说过“后备人才培养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问题,只有重视后备人才的梯队建设,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才有后劲”。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的政治和历史原因,大力发展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事业始终只停留在口号上,付诸实施的力度远远不够。从根本上分析我国青少年足球的发展体制,学习足球先进国家的培养模式.结合我国现阶段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加快我国足球运动水平的提高具有深远的意义。

青少年足球运动普及程度与国家足球运动竞技水平直接相关,这一点已被现代足球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和足球强国的成功经验所证明。一个国家青少年足球的普及、竞赛、训练体系的完善程度.与国家足球竞技水平有直接的关系。中国足球发展要从本国的现状出发,最主要的问题是做好青少年的培根教育,充分重视青少年运动员在足球兴趣和文化学习上的培养,使球员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很强的领悟能力,进而逐步提高足球水平。

1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问卷调查及结果

通过对重庆力帆和重庆几所足球传统项目学校l5——l7岁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进行问卷式调查,反映出他们存在的问题。

1.1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从事足球运动的经历(踢球时间、球龄、每天训练时问等);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追求目标(国家队、球星、兴趣和爱好、金钱等);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文学常识、自然常识、历史知识、时事新闻、电脑知识等)。

调查结果显示,追求国家队和明星占85%,而兴趣和爱好只占12%,其它占3%;球龄在7、8年占87%,参加过全国U15、U17比赛、城市青少年比赛的占83.6%.而文化素质方面电脑游戏知识得分最高。通过调查反映出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训体系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文化素质过低,成人化训练过早,足球普及度过窄,足球学校过滥;其中文化素质过低是影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发展的关键因素。在调查中大多数球员是从小学直接进入足球学校或俱乐部预备队的.连9年制义务教育都没完成。

2扭转轻视文化学习的倾向

在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中较为普遍存在着忽视文化学习的倾向,这一方面与过早参加专业训练的体制有关(有待商榷),另一方面也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受社会影响自身重视不够有关。其实参加各年龄组足球训练的少年儿童都有较重的文化学习的任务.平时还要参加各阶段和期末考试,即使l6岁以上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也还有进一步学习文化知识的任务。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水平不仅是胜任未来工作的条件,而且是发展运动员智力水平的重要基础。如果运动员不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准,势必会影响其理解力,也就不易踢好球,特别是踢到一定水平就较难有所突破,训练中较难提高攻防意识水平,比赛中不易准确理解教练员的战术意图及其灵活运用,最终较难培养出高层次的后备人材。文化教育的培养是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首要目标长期以来.足球界一直在争论一个问题,也是老生常谈,文化学习好就一定能帮助球员把球踢好吗?在世界足球发达国家和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发展是培养的首要内容。在德国13——l5岁的青少年培训中,学习是首位,其次才是训练:在法国的培训体制中,青少年足球主要对象是13——l5岁的适龄儿童,他们不得离开自己的学校、家庭和俱乐部,必须随自己学校的课程完成国家教育部门规定的学习;对15—17岁青少年培训分别在35个培训俱乐部进行,受训者加入俱乐部必须签订合同。保证在自己原来的学校继续学习。法国足协每年对俱乐部进行一次检查。监督他们完成规定的学业。

3文化教育的培养是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首要目标

3.1文化学习是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基本条件

一支没有文化素质的青少年足球队是无法在培养和发展的道路上有较大的上升空问的。无论是健力宝青年队还是“超白金一代”的国青队、国奥队,在青少年时期由于身体素质和早期成人化训练,尽管成绩暂时领先,但在未来发展中由于受到机制和文化素质的限制而随之湮灭。2000年世青赛.中韩两个同样才华横溢的人才,经过3年时间的不同命运坎坷,朴智星已经在曼联队踢球,而曲波则在青岛队期待着能进入每场首发的阵容。在我们的近邻韩国和日本,青少年球员必须完成国家规定的教育义务.国家青年队直至国家队基本是从高中生和大学生中选拔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技、战术素养,尽管在青少年的比赛中与中国队不占上风,但到成年队比赛中以心理素质和技、战术素养每每在重大比赛中取胜,文化素质起重要作用。

3.2文化教育是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成长中的必须教育过程

9年义务教育是国家法律要求每名公民必须完的教育过程,是青少年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接受相应的教育和培训,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法律意识。在调查中发现中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法律意识和文化知识匮乏在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只顾个人利益,包括对出国集训有抵触情绪,在国家队出工不出力等现象;沈阳青少年球员在街市中失手打死对方触犯法律以及个别青年球员参与假球、等现象从侧面反映出当代青少年球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不高。因此,体教结合将是中国足球乃至今后中国竞技体育的补充,是培养中国青少年足球人才的主要渠道;学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而目前过于泛滥的足球学校培养体系,无益于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在韩国的职业俱乐部不设预备队.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在于学校,由小学到中学直至大学,他们不仅要完成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在20岁时还要按国家的法律服兵役,这对青少年球员的综合素质培养是一个完备的过程,而职业俱乐部每年从高中生和大学生的比赛中发现和选拔队员,提高了国家足球的整体素质.这是中国青少年足球管理机制必须改革的关键。"

4文化素质对提高中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世界足球运动具有高度社会化、职业化和商业化的特点,其在所有运动项目中的显著地位和世界上的影响很大,并成为世界各国社会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目前还是一个“足球人口小国”.面对世界足球运动快速发展的形势和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高的要求,根据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运用政策、行政和经济的管理手段,加大对青少年足球的宏观调控,促进青少年足球运动蓬勃有序地健康发展,为提高我国足球运动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4.1文化素质是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提高技战术素养的基础

中国足协青少年部主任冯剑明在总结青少年足球过去一年的工作时指出:“国少队和国青队之所以取得去年的成绩主要是由:于他们的体能、身高和作风上的优势。而真正足球的精髓所在——技战术素养,却在他们身上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与文化修养程度是成正比的,道理很简单.读书太少的队员领悟能力低,在训练场上连教练很简单的意图都领会不了,当然不可能踢好球。当我们的年轻球员面对无论是米卢的“快乐足球”还是霍顿的先进足球理论都无法理解并在训练和比赛中贯彻。表现出中国足球运动员在文化素质方面的欠债。欧洲足球运动员的成功是建立在良好的社会教育基础上的,他们所有的年轻球员在l5——l6岁前都是在业余俱乐部踢球,但没有错过基础教育;所在欧洲球员绝大部分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在经过青少年时期的基础培训后,升到成年队时,在先进足球理念的指导下迅速成长,在比赛中表现出较高的足球技战术素养。而中国球员缺乏良好的基础教育,因此,加强他们的文化素质是提高球员技战术素养的必修课。

4.2提高文化素质是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自我发展的重要保障

对于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培养的问题,我们不得不涉及到一个更加敏感的问题,就是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未来发展的多向性。?方面加强文化素质的培养对于提高球员的足球运动水平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无论在职业俱乐部乃至在国家队的比赛中将发挥出较高的技战术水平:球员退役后由于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可以到相应的高等学校进修学习,成为一名高水平的教练员或高素质的足球从业人员。另一方而,在众多的足球人才竞争中被淘汰下来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自我发展方向成很大的问题。在国外,没有被俱乐部吸纳的年轻球员由于自身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可以再回到学校继续学习解决就业问题。

5提高基层教练员的素质

足球体育培训精选篇5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足球;文化教育;

足球青少年后备人才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足球发展的基础和希望,青少年足球的梯队培养也是足球竞技人才发展的关键层面,世界足球强国均以战略的眼光,采用不同的方式培养青少年后备人才。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明就曾说过“后备人才培养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问题,只有重视后备人才的梯队建设,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才有后劲”。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的政治和历史原因,大力发展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事业始终只停留在口号上,付诸实施的力度远远不够。从根本上分析我国青少年足球的发展体制,学习足球先进国家的培养模式.结合我国现阶段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加快我国足球运动水平的提高具有深远的意义。

青少年足球运动普及程度与国家足球运动竞技水平直接相关,这一点已被现代足球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和足球强国的成功经验所证明。一个国家青少年足球的普及、竞赛、训练体系的完善程度.与国家足球竞技水平有直接的关系。中国足球发展要从本国的现状出发,最主要的问题是做好青少年的培根教育,充分重视青少年运动员在足球兴趣和文化学习上的培养,使球员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很强的领悟能力,进而逐步提高足球水平。

1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问卷调查及结果

通过对重庆力帆和重庆几所足球传统项目学校l5——l7岁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进行问卷式调查,反映出他们存在的问题。

1.1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从事足球运动的经历(踢球时间、球龄、每天训练时问等);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追求目标(国家队、球星、兴趣和爱好、金钱等);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文学常识、自然常识、历史知识、时事新闻、电脑知识等)。

1.2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追求国家队和明星占85%,而兴趣和爱好只占12%,其它占3%;球龄在7、8年占87%,参加过全国u15、u17比赛、城市青少年比赛的占83.6%.而文化素质方面电脑游戏知识得分最高。通过调查反映出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训体系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文化素质过低,成人化训练过早,足球普及度过窄,足球学校过滥;其中文化素质过低是影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发展的关键因素。在调查中大多数球员是从小学直接进入足球学校或俱乐部预备队的.连9年制义务教育都没完成。

2扭转轻视文化学习的倾向

在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中较为普遍存在着忽视文化学习的倾向,这一方面与过早参加专业训练的体制有关(有待商榷),另一方面也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受社会影响自身重视不够有关。其实参加各年龄组足球训练的少年儿童都有较重的文化学习的任务.平时还要参加各阶段和期末考试,即使l6岁以上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也还有进一步学习文化知识的任务。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水平不仅是胜任未来工作的条件,而且是发展运动员智力水平的重要基础。如果运动员不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准,势必会影响其理解力,也就不易踢好球,特别是踢到一定水平就较难有所突破,训练中较难提高攻防意识水平,比赛中不易准确理解教练员的战术意图及其灵活运用,最终较难培养出高层次的后备人材。文化教育的培养是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首要目标长期以来.足球界一直在争论一个问题,也是老生常谈,文化学习好就一定能帮助球员把球踢好吗?在世界足球发达国家和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发展是培养的首要内容。在德国13——l5岁的青少年培训中,学习是首位,其次才是训练:在法国的培训体制中,青少年足球主要对象是13——l5岁的适龄儿童,他们不得离开自己的学校、家庭和俱乐部,必须随自己学校的课程完成国家教育部门规定的学习;对15—17岁青少年培训分别在35个培训俱乐部进行,受训者加入俱乐部必须签订合同。保证在自己原来的学校继续学习。法国足协每年对俱乐部进行一次检查。监督他们完成规定的学业。

3文化教育的培养是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首要目标

3.1文化学习是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基本条件

一支没有文化素质的青少年足球队是无法在培养和发展的道路上有较大的上升空问的。无论是健力宝青年队还是“超白金一代”的国青队、国奥队,在青少年时期由于身体素质和早期成人化训练,尽管成绩暂时领先,但在未来发展中由于受到机制和文化素质的限制而随之湮灭。2000年世青赛.中韩两个同样才华横溢的人才,经过3年时间的不同命运坎坷,朴智星已经在曼联队踢球,而曲波则在青岛队期待着能进入每场首发的阵容。在我们的近邻韩国和日本,青少年球员必须完成国家规定的教育义务.国家青年队直至国家队基本是从高中生和大学生中选拔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技、战术素养,尽管在青少年的比赛中与中国队不占上风,但到成年队比赛中以心理素质和技、战术素养每每在重大比赛中取胜,文化素质起重要作用。

3.2文化教育是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成长中的必须教育过程

9年义务教育是国家法律要求每名公民必须完的教育过程,是青少年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接受相应的教育和培训,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法律意识。在调查中发现中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法律意识和文化知识匮乏在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只顾个人利益,包括对出国集训有抵触情绪,在国家队出工不出力等现象;沈阳青少年球员在街市中失手打死对方触犯法律以及个别青年球员参与假球、等现象从侧面反映出当代青少年球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不高。因此,体教结合将是中国足球乃至今后中国竞技体育的补充,是培养中国青少年足球人才的主要渠道;学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而目前过于泛滥的足球学校培养体系,无益于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在韩国的职业俱乐部不设预备队.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在于学校,由小学到中学直至大学,他们不仅要完成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在20岁时还要按国家的法律服兵役,这对青少年球员的综合素质培养是一个完备的过程,而职业俱乐部每年从高中生和大学生的比赛中发现和选拔队员,提高了国家足球的整体素质.这是中国青少年足球管理机制必须改革的关键。

4文化素质对提高中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世界足球运动具有高度社会化、职业化和商业化的特点,其在所有运动项目中的显著地位和世界上的影响很大,并成为世界各国社会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目前还是一个“足球人口小国”.面对世界足球运动快速发展的形势和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高的要求,根据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运用政策、行政和经济的管理手段,加大对青少年足球的宏观调控,促进青少年足球运动蓬勃有序地健康发展,为提高我国足球运动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4.1文化素质是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提高技战术素养的基础

中国足协青少年部主任冯剑明在总结青少年足球过去一年的工作时指出:“国少队和国青队之所以取得去年的成绩主要是由:于他们的体能、身高和作风上的优势。而真正足球的精髓所在——技战术素养,却在他们身上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与文化修养程度是成正比的,道理很简单.读书太少的队员领悟能力低,在训练场上连教练很简单的意图都领会不了,当然不可能踢好球。当我们的年轻球员面对无论是米卢的“快乐足球”还是霍顿的先进足球理论都无法理解并在训练和比赛中贯彻。表现出中国足球运动员在文化素质方面的欠债。欧洲足球运动员的成功是建立在良好的社会教育基础上的,他们所有的年轻球员在l5——l6岁前都是在业余俱乐部踢球,但没有错过基础教育;所在欧洲球员绝大部分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在经过青少年时期的基础培训后,升到成年队时,在先进足球理念的指导下迅速成长,在比赛中表现出较高的足球技战术素养。而中国球员缺乏良好的基础教育,因此,加强他们的文化素质是提高球员技战术素养的必修课。

4.2提高文化素质是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自我发展的重要保障

对于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培养的问题,我们不得不涉及到一个更加敏感的问题,就是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未来发展的多向性。?方面加强文化素质的培养对于提高球员的足球运动水平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无论在职业俱乐部乃至在国家队的比赛中将发挥出较高的技战术水平:球员退役后由于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可以到相应的高等学校进修学习,成为一名高水平的教练员或高素质的足球从业人员。另一方而,在众多的足球人才竞争中被淘汰下来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自我发展方向成很大的问题。在国外,没有被俱乐部吸纳的年轻球员由于自身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可以再回到学校继续学习解决就业问题。

5提高基层教练员的素质

足球体育培训精选篇6

关键词:体系改革;青少年培训;日本足球;中国足球

中图分类号:G81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136-02

一、中国、日本两国的足球历史有着深厚的渊源

日本的足球职业化道路始于1993年,而中国始于1994年。20世纪末21世纪初期,国足跟日本国家队实力处在同一水平线,在各项国际赛事中互有胜负。但现状却是日本国家队已经可以在世界杯上进入16强,实力排名进入世界一流水平行列;而国足却在世界杯赛中苦苦挣扎,跟日本国家队的差距越拉越大。回顾中日足球发展历程,日本足协制定了有利于日本足球运动长远发展的计划,并且进行了深刻的足球体系改革,使日本足球进步明显。而中国足协对中国足球改革的失败,导致目前中国足球人口基数锐减,各项足球赛事屡屡失败,国人对足球的关注度大大降低,使得中国足球发展举步维艰。如何对中国足球运动制定长远发展计划,并进行深刻的足球体系改革,已经成为中国足球事业发展的首要问题,而青少年足球培训体系是整个体系改革的重中之重。

二、日本足球体系革新与发展计划

日本足球体系改革计划,激发了日本青少年全身心参与并长久的坚持足球运动,从而使日本的足球人口数量在短时间内急速增长。探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1.日本足球1978年的重大改革。1978年,日本政府在综合了国民体制监测对青少年数据的检测之后,决定正式将足球引入学校体育课程,同时文部省还把足球列为小学体育正式课程。此举使得很多小孩子开始接触足球,大幅提高了足球的普及程度。

2.日本传媒推动足球发展。1981年出版的动漫《足球小将》使日本青少年受到较深刻的影响,以前许多喜欢棒球的小孩子也开始喜欢足球运动。这也为日本足球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此期间日本足球注册人口开始爆发性增长。

3.日本足协出台新政策的推动。1986年,日本足协开始推行“国家训练中心制度”计划。国家训练中心制度的宗旨是“强化和发展日本足球,发掘有可能成为国家队队员的优秀运动员,并为他们(她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高质量的训练指导”。该体系由一个国家训练中心,9个大区训练中心,47个都道府县以及范围更小行政区域训练中心组成。

4.校园足球教育为青少年球员创造了良好的成长条件。日本的校园足球队与俱乐部梯队以各自独立的体系并存。青少年足球教育基本在校内完成,这也从根本上实现了日本校园足球与职业俱乐部的结合。

由图2看来,日本足球后备人材在校园的发展是普遍、全面和持久的。相比较于俱乐部选拔制度,日本青少年球员在学校接受教育是最普遍的方式。在这种培训机制下,青少年后备运动人才队伍才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三、中日足球青少年培训体系改革比较研究

1.指导层问题:中国足协的管理职能错位导致足球人口锐减。足球协会与俱乐部之间的关系未能理顺,利益冲突尖锐。足协不仅追求自身经济收益最大化,而且追求政治收益。足协高层只重视国内最高联赛的竞技水平与国家队比赛成绩,而忽略了对各俱乐部青少年培训体系的严格管理,导致中国足球青少年足球人材锐减,青少年足球人材竞技水平降低,从而使中国足球水平与日本足球水平差距拉大。

如图3日本专业足球人口数已经超越中国专业足球人口数,高水平的职业球员数量和世界足球明星数量已经远远领先中国。日本足球人口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都超越了中国,这得益于日本青少年培训体系的建立,发展和完善。

2.基层问题:青少年参与足球运动的人数减少。如图4中国足球人口总数少,青少年后备人材不足;参与足球运动的人数逐年减少,高水平足球运动员数量更是逐渐降低。应试教育模式下,各学校足球教育和培训的条件参差不齐。足球运动在我国除了几个大城市和省会城市之外,在其他城市开展得较少。绝大多数少年儿童和青少年都把精力和时间用在基础学科学习上,很少参与足球运动。中国青少年参与足球运动的情况与日本青少年积极参与足球运动的情况相距甚远。

四、日本足球体系改革对中国足球的启示

1.从少年儿童抓起,实现体教合一。足球体系的改革推广到青少年中去,对具有优良素质的青少年人才,进行适合其个性和成长阶段特点的指导,并且保证训练指导体系之间能够很好的衔接,持续地贯穿于学校生活的各个阶段。

2.提高足球教练员的素质,加强足球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我们应成立教练学院,以培养高水平的教练员。聘请国际知名足球教练员对培训学员进行专业技术指导,使受培训教练员能够有效地运用体育科学、医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优化训练方法。狠抓球员、教练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要求球员具有执著的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高水平的职业联赛必然会带动和促进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

总之,中国青少年足球培训体系应在符合基本国情的基础上,主动借鉴日本足球体系改革的有益经验,加强对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培养,普及学校和社会的足球教育,提高足球人口基数,实现大众体育、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协调发展;同时注重提高足球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完善足球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样才能促进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注:本文是由束景丹教授进行指导的。

参考文献:

[1]胡科,金育强.试论体育举国体制改革[J].两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6).

[2]刘彤,刘媛嫒.关于体育发展的举国体制研究述评[J].体育文化导刊,2008,(9).

[3]鲁飞,秦勇.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几个重要理论问题的探析[J].天律体育学院学报,2009,(1).

[4]万昌智.制约中国足球发展的瓶颈及其对策[J].山西大学学报,2005,28(6).

足球体育培训精选篇7

关键词:足球;后备人才;培养

一、我国传统青少年足球训练管理体系分析

1992年以后,中国足球走上市场化和产业化道路,后备人才培养发生了重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研究大的变化:政府投资比例减少,社会投资比例增加,改变了过去仅靠国家拨款的单一渠道,调动了社会办体育的积极性;后备人才培养越来越依靠市场,实行经济核算,讲求投资效益,各级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和足球协会的管理方式越来越趋向于组织、协调和业务上的指导;我国传统的三级网络训练管理体制:基层学校―业余体校―省市专业队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管理体系分析

足球管理体制的改革,推动各地组建了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和实体化的足球协会,打破了原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体委系统省市足球代表队的竞赛、训练管理体制,实行了以俱乐部为主体的竞赛、训练管理体制;原体委系统以各级青少年业余体校为主体的足球后备力量培养体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目前在青少年足球训练管理体制方面,主要有以下4种体制:(1)职业俱乐部(甲级俱乐部)系统的U一21岁、U一19岁和U一17岁三级后备梯队和由俱乐部主办的少儿足球学校训练体制。(2)省级、和行业体协全运会代表队和市级城运会代表队训练体制。(3)各类业余俱乐部青少年训练体制。(4)各类足球学校青少年训练体制。在新旧体制交替的过渡时期,以行政层次为依托的培养体系转变为以市场为依托的培养体系。除了原有的国家办的青少年业余训练外,出现了企业办、个人办及集体办的业余训练形式。其中主要的形式有:足球学校、业余体育运动学校、足球传统项目学校、职业足球俱乐部后备梯队和青少年业余足球俱乐部。在1999年中国足球协会注册会员总表上就有足球学校、业余足球俱乐部和业余队。

三、现阶段我国青少年足球队伍建设状况分析

在青少年队伍建设方面,现阶段,我国足球后备人才的选拔主要依靠“伯乐相马制”。即通过区、县一级的比赛选拔出在比赛中表现突出的运动员进入省、市一级集训队,而后再通过参加省、市一级的比赛进入部级选拔人的视野,从而使得我国的足球后备人才组成各个年龄组梯队。我国的国少队、国青队都是如此组建的。

四、职业化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职业俱乐部后备队伍是伴随着足球职业俱乐部形成而成立,是国家足球协会规定各职业俱乐部必须要建立二、三线队伍而出现的后备人才训练形式。国家足协做出这个决定,是参照了国外足球运动水平较高的国家的经验,以各职业俱乐部为主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然而,我国职业俱乐部在后备人才培养中发挥的作用有限。

五、传统类学校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分析

但是在现阶段,我国此方面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面临着如下几个问题:

(1)足球职业化改革对学校足球业余训练的运行机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国足球实行职业化以后,体育行政部门和足球队不再是上下级关系。体育行政部门和所属的各级青少年业余体校,己经没有担负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的行政要求。也就是说培养足球后备人才不再是政府行为而变成了市场行为,原先训练体制的中层不再有向上输送人才的明确要求和指标。在财政方面,体育行政部门的拨款具有不确定性。我国各级青少年业余体校的经费显得捉襟见肘。我国体委系统业余体校的财政拨款具有不确定性,并不是根据业余体校发展的实际需要,而是以奥运会为基点周期性地增减。此外,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各种办学方式的足球学校、足球业余俱乐部应运而生,与业余体校竞争生源,使得国家办的业余体校开始逐步萎缩,从而导致了基层中小学训练单位失去了人才输送的方向,中小学足球业余训练的规模和数量开始逐步减少。

(2)现阶段“体教结合”的模式难以担负起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的重任。

“体教结合”模式是集中体育系统的训练和教学力量,立足于学校,依托于体育部门,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训练手段。现阶段,这种模式尚无法担负起我国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的重担。一方面,“体教结合”模式的主要负责单位是教8一16岁平均为58人,17一20岁为28人,大多数俱乐部没有三线队伍。随着职业俱乐部逐步走上正轨,后备人才培养也有所进步。通过2000年对我国部分足球重点地区职业足球俱乐部后备力量数量统计显示,俱乐部大多有了三线队伍,三线队伍的平均人数由1995年的28人上升为40人。

六、足球学校和业余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足球学校隶属于中国足球协会及各地会员协会,“中国足球学校以及中国足球学校分校原则上各省市只能办一所,必须具备相应的办学条件,经中国足球学校和所辖省市教委及会员协会等有关部门审批:中国足球学校分校,经中国足球学校和所辖省市教委及会员协会和有关部门审批”。而业余足球俱乐部,主要由企业或原优秀运动队教练员、退役运动员开办规模不一,条件也有较大差异。业余俱乐部从名称就决定了其业余的性质。像此类俱乐部是很难培养出有潜力的足球后备人才的。1998年,我国共有足球学校60所,业余俱乐部360个;1999年,我国共有业余足球俱乐部293个,足球学校80所,业余队2213支,表4是我国部分足球重点地区近两年来足球学校和足球业余俱乐部的数量。总体来说,从1994年开始,我国足球后备人才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参考文献:

[1]郁静.李协荣等.韩国、日本、中国足球职业化发展的比较研究[l].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4

[2]马樟生.朱国华.对我国1994一2000年中文体育类部分期刊足球运动科研论文的统计分析明.中国体育科技,2002.1

[3]樊莲香.中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历史回顾与探讨闭.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12

足球体育培训精选篇8

摘 要 巴西世界杯的结束使得我国足球从业人员再一次看到了我国与世界足球高水平国家存在现实的差距。纵观本届世界杯比赛,足球节奏越来越快,前场压迫越发激烈,更为明显的是各国在本届比赛中很好的完成了新老接替换代,这些新人的出现归功于各国科学系统的青少年培养体系。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找出国外足球青训营培养模式并与我国校园足球相结合,使得我国校园足球的开展与青训营培养模式有效地结合起来,为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提供科学、可持续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 校园足球 青训营 培养体系

一、当前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现状分析

从当前足球发展来看,校园足球是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储备最大的群体之一,我国近几年在校园足球开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改革,但足球青少年的培养需要多部门,多领域协调配合共同去建立发展的,因此我国现阶段校园足球在开展中出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校园足球开展初期,体育与教育之间冲突较为明显。从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来看,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试教育依然有着非常厚重的文化基础,从学校到家长对于学习考试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进行足球运动,其实足球运动所带来品质方面的培养正是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因此,协调好教育和体育关系,改善人们对于体育观念,对于足球的认识,是建立良好校园足球发展的前提。

(二)校园足球开展中需要完善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校园足球的开展不应该是简单的进行组织学生进行足球训练比赛,对于青少年在从事足球学习同时或者学生今后个人职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能力保证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在青少年进行校园足球参与的同时建立完善的球员管理制度,对每一名参与的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对于有良好足球天赋的球员或对于足球有着强烈兴趣的学生长期跟踪监控。与此同时,在进行校园足球联赛中严格制定比赛管理体系,大力倡导足球联赛文化,杜绝一切负面问题出现在校园足球开展之中,使校园足球能够健康的发展下去。

(三)校园足球开展中教练员,师资水平能力有限。优秀青少年的成长与优秀教练员科学严格的训练指导分不开的,但当前我国大中小学校园中有过专业足球训练经历的教练员数量仍非常的少,国家对于这些基础教练员的业务培训的普及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二、我国青少年训练营开展现状分析

通过研究分析,相比较国外足球发达国家青训营开展程度,目前我国青少年训练营开展方面比较缓慢,形式比较单一,并且在青训营开展上存在一定的问题。1.青训营发展规划,培养方向不明确。过度追求短期效益,发展规划方面过于急功近利。没有建立有效的长期发展规划;2.传统的青训营培养模式过于陈旧。我国的青训营模式过于老化。俱乐部梯队培养,足球学校,业余体校等培养方式依然被我国青训营所采用;3.青训营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有待完善;4.青训营学生的管理过于松散,学生选材,年龄注册,文化教育,人生发展规划等方面严重不足;5.青训营发展规划建设中社会资金力量不足,缺乏青训营与商业模式的结合;6.青训营缺乏精神层次的文化内涵。

三、我国校园足球与青训营模式结合研究

从我国目前的足球管理体制及现状来看,校园足球与青训营相结合的新型培养模式将会对我国青少年足球培养途径起到一定的影响。具体从几个方面开展:1.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体教结合问题.学生利用每周课余时间或假期的时间到训练营中进行正规系统的强化训练,将足球训练开展与文化课学习之间的矛盾弱化,使从事足球运动的青少年有一个长期发展的职业规划;2.完善青少年培养管理系统,使青训营与校园足球之间存在的问题相互弥补,并且通过训练营可以对于学生进行科学的选材和运动员注册管理;3.通过青训营和校园足球的结合,为青少年足球训练、比赛搭建更多的展现平台,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4.将青训营中高水平教练与足球指导员引入校园,为校园足球作指导,解决校园足球中的师资水平问题;5将校园足球与青训营有效结合,使青训营的专业足球氛围融合到校园足球之中,更广泛地让足球在校园中的传播。

四、结论

足球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需要社会多方面共同完成的,当前我国校园足球开展中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青训营培养模式很好的协调。因此,建立科学系统的校园足球与青训营模式培养体系对于我国更好的发展青少年后备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只有具备庞大的青少年足球基础后国家的足球水平才能够与世界高水平差距渐渐的减小,我国足球才能够更好的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 刘丹.球类项目训练理念批判[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2] Basic Training[M].德国足协.

[3] 徐金山.日本足球运动水平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1):81-84.

[4] 刘广迎.黑白足球:关于中国足球的思考[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65.

[5] 袁野,孟宁,魏亮.中国足球的改革与未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2).

[6] 马成全,颜中杰,娇洪申.我国足球职业化改革理论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6).

足球体育培训精选篇9

(上海体育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0438)

摘要:对中德两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比较发现:德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采取体教结合、健全人格培养的模式,而我国培养途径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学校在培养青少年足球人才方面的作用;德国建立了比较健全的各年龄段U系列青少年竞赛体系,并且建立了与职业联赛相一致的青少年联赛运行机制,而我国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竞赛体系;德国重视足球教练员培训以及继续培训,并且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考核监督机制,而我国足球教练培训以及继续培训方面管理不够规范,没有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

关键词:青少年足球;培养体系;足球人才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68X(2015)01-0026-04

Comparison between Teenager Football Talent Cultivation

in China and Germany

ZHANG Chengfeng, HAN Siyin

(Economy and Management Dept., Shanghai Inst. of P.E., Shanghai)

Abstract: The paper compares the teenager football talent cultivation in China and Germany. The teenager football talent cultivation in Germany adopts sports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model. The football association in Germany pays attention to the cooperation among local football association, club and school. The teenager football talent cultivation in China is monotonous and school is inactive in the teenager football athlete cultivation. Germany has established U type teenager competition of various ages and teenager league accorded with professional league. The teenager competition in China fails to have a complete competition system. Germany pays attention to coach training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has a strict evaluation system. While in China, the coach training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management are not standard and there is no strict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 teenager football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China; football talent

2014年巴西世界杯德国再次问鼎世界冠军,至此德国在世界杯上已经获得了4届冠军、4届亚军以及2届季军。德国足球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可以说是得益于其科学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反观我国足球发展历程,自2002年首次进入世界杯决赛之后,我国足球就进入了漫长的低谷期,无论是世界杯还是亚洲杯又或者是U系列国家队,中国足球在各大国际赛事节节败退。与此同时,极其匮乏的足球人口严重威胁到中国足球的未来,青少年足球人口的现状更是不容乐观。面对暗淡的中国足球现状,笔者试图通过对德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的剖析,以期在两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的比较中,找出我国与德国青少年足球培养体系方面的差距,为我国青少年足球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1德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

1.1德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模式

德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始终贯彻“体教结合”的理念,把教育和训练融合在一起,德国足协认为青少年球员的第一身份应该是学生,其次再是足球运动员。为了保证青少年球员获得系统的文化课学习,德国足协大力促进地方足协、业余足球俱乐部和学校的共同合作,建立三方之间的联动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力争在培养青少年球员健全人格方面以及足球技战术方面形成合力。目前德国在青少年球员培养方面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善的培养体系,球员上午在学校学习,下午放学后(一般下午3点之前放学)就会到学校附近的业余俱乐部接受足球训练。德国足协考虑到青少年球员正是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为了让球员有一个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也为了方便学习和训练时间安排引导业余俱乐部围绕学校和住宅区分布。遍布学校和住宅区27 000多家的业余职业俱乐部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球员的锻炼需求,球员可以便利地往返学校、俱乐部和家庭三个空间。同时,地方足协会在寒暑假期间聘请专业的足球教练去业余俱乐部指导球员的训练。球员在当地业余俱乐部经过专业足球的训练后,一些比较有潜力的球员会被送到青少年训练基地进行更为系统和科学的训练。德国范围内共有390多个这样的青少年训练基地,每个训练基地覆盖大约70多个业余俱乐部,被选进来的球员在这里经过更为专业化的训练后都将成为职业俱乐部的后备人才。这部分球员在青少年训练基地训练后,一部分更为优秀的球员被挑选到职业俱乐部的梯队,再过渡到职业一线队伍中,表现非常出色的会代表国家队出征国际比赛。值得一提的是,被选拔到职业俱乐部梯队中的球员也不会脱离文化课学习,德国足协与俱乐部合作设立寄宿制学校,确保每个青少年球员完成正规的文化课学习。德国的足球学校也是培养青少年球员的主要途径,德国足球学校分为基础学校和精英学校,基础学校里面表现突出的球员会被选拔到精英学校去学习,精英学校的球员会被选拔到职业俱乐部的梯队中。

1.2德国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

德国的学校上至大学下至小学没有系统的校园足球比赛体系,但是德国足协依托业余俱乐部和职业俱乐部建立了完善的U系列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德国足协认为建立科学的竞赛体系不仅可以验证训练大纲的有效性而且可以为青少年球员提供实战机会。德国的青少年竞赛系统分为全国性竞赛和地区性竞赛,全国性竞赛分为青年A级别和B级别,A级别是U19系列全国联赛,B级别是U17系列全国联赛。全国性青少年竞赛分为东北、西部、西南三个区,每个区的前两名进入全国冠军淘汰赛。地区性竞赛分为U15、U13和U11三个系列,三个U系列比赛的最高赛事级别都是地区联赛,但有所不同的是要求的参数人数有所差异,U15系列要求每队在场上的人数为11人,U13系列参赛人数根据各个地区的要求不同,参赛的人数也不同,有的地区要求是11人,有的地区要求是7人。U11系列要求每队在场上的人数为7人,德国足协认为U9以下系列的青少年球员不宜过早地参加正规的联赛,这个阶段的球员应该多培养他们对足球的兴趣,让球员感受足球带来的快乐。

1.3德国青少年足球裁判员培养体系

德国足球教练员分为4个等级,职业教练员、A级教练员、B级教练员、C级教练员,其中C级教练员又分为专业型和大众型教练员,大众型教练员证书需要完成80个学时的培训然后通过考核就可以获得证书,专业型教练员证需要完成120个学时的培训才能获得证书。C级专业型教练员是教练员培训的第一个等级,获得C级专业型教练员证书的教练员可以报名B级教练员的培训。同时,德国足协还开设了教练员在线培训网站,邀请德国一些知名的教练在线指导基层教练的学习。在线网站为各个年龄段的球员设计的训练方案,成人组和青少年教练员都可以在网站上找到自己需要的训练方案。此外,德国足协强调教练员的继续学习,重视教练员的知识结构更新,把教练继续培训与证书挂钩,不定期参加培训班的会取消教练员证书。

2中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

2.1中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模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实行足球职业化改革前,第二个阶段是足球的职业化阶段。足球职业化改革之前青少年球员培养的主要途径是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业余学校和体工队。当前我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一直由足球职业俱乐部不同年龄段梯队和足球学校主导,但职业俱乐部的梯队建设方面很不完善,尽管中国足协出台的政策明文规定了职业俱乐部必须建立各级年龄段的青少年梯队,但实事上只有像北京国安和山东鲁能这样的俱乐部愿意投入资金建设后备队伍。有些俱乐部经常会出现“易主”现象,俱乐部背后的资本进入足球领域并非为了发展足球而进入足球领域,而是期望介入足球领域以后政府能够提供更多的发展优惠政策。与此同时,足球学校在培养青少年足球人才方面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一方面学校数量在减少,在开展足球职业化初期,足球学校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但随着足协颁布的有关政策对足球学校的办学条件有所限制后,足球学校的增长数量逐渐减少,已有的足球学校也因办学条件等因素相继退出了市场。另一方面,学生的数量在减少,目前国内几所比较知名的足球学校学费都比较昂贵,从小学到高中阶段平均每学年的学费需要23000左右,恒大足球学校学费更是高达35000元一个学年,如此之高的学费一般家庭是很难承受的,一部分热爱足球的青少年也因此被拒之门外。当前整个足球大环境的不景气,家长对孩子在足球学校能否接受正规的文化课学习和以后就业出路的担心也间接导致了足球学校生源的减少。足球职业化改革后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业余体校在培养青少年球员方面的作用明显在弱化,而学校足球在发展青少年球员方面更是停滞不前,各级学校开展的足球体育课更多的是为了“走形式”,有的学校为了维持校园稳定,防止出现球场暴力现象就直截了当地选择不开设足球体育课。以上的原因也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当前我国青少年足球人口锐减的事实。

2.2中国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

中国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分为竞技型系列比赛和普及型系列比赛,竞技型系列比赛主要包括四项赛事,即全运会比赛、城运会系列比赛、U系列(U19、U17、U15)三个年龄组的比赛和全国重点城市青少年足球比赛,其中U系列(U19、U17、U15)的比赛又分为三个年龄段系列足球联赛、优胜者杯赛以及足协杯赛。青少年普及型系列比赛主要包括U系列(U19、U17、U15、U13、U11和U9)6个年龄段的各省市业余足球俱乐部、足球学校的比赛。普及型系列的青少年足球比赛由于参赛队伍多、规模大的特点,足协将普及型系列的赛事分为三个层次的比赛,分别是地方足球协会主办的城市预选赛、大区足球协会主办的大区复赛和中国足协主办的全国比赛。

2.3中国青少年足球教练员培养体系

当前我国足球教练员的培养分为5个等级,职业教练员等级、A级教练员等级、B级教练员等级、C级教练员等级和D级教练员等级。职业教练员的培训时间为600-700个学时,A级教练员需要完成148-180个学时的学习,B级教练员需要完成108个学时的学习,C级教练员需要完成48个学时的学习,D级教练员需要完成42个小时的学习。与此同时,我国在2008年也开始了教练员的继续培训制度,职业教练员每两年至少要完成40学时的学习,A级、B级和C级教练员每四年至少完成40个小时的学习,D级教练员每四年至少完成24个小时的学习,但我国的教练员继续培训与教练员证书不挂钩,按照规定修完既定的学时即可。

目前我国青少年足球教练员总体综合素质不高,青少年教练员主要是来自职业俱乐部的一线、二线的退役球员和高等体育院校的毕业生。一方面,职业队退役下来的球员从事青少年教练员工作经常会出现的问题,这部分教练员在文化教育和专业理论知识方面比较薄弱,足球知识结构比较陈旧,在带队训练时还是按照过去的训练方法培养球员,不能把先进的足球理念传授给青少年球员。另一方面,从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的青少年教练员带队经验少,对足球的理解只停留在学校所学的课本知识上,缺少实践带队经验。

3中德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比较

3.1中德青少年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首先,德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采取体教结合、健全人格培养的模式,业余俱乐部都建立在学校和住宅区的周边,学生白天在学校学习,下午放学到学校或者住宅区周边的业余俱乐部参加足球培训,这样既保证学生正常的文化课学习,又方便学生参加足球训练。同时在家门口就可以参加足球训练,对处在身心发育阶段的青少年发展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虽然近十年都在宣扬体教结合模式,但实际现状却没有得到多大程度的改善。无论是足球学校还是职业俱乐部梯队把重心都放在球员的足球训练上,不重视球员的文化课学习,对于球员的今后出路问题没有做长远的规划。特别是处在身心发展阶段的青少年球员自律性较差,一方面远离家庭教育,另一方面培训机构的管理者疏于管理难免会导致球员教育和亲情的缺失。其次,德国的青少年人才培养体系是一个自下而上比较完整的金字塔体系,球员通过选拔从塔基逐步过渡到塔尖。学校和业余俱乐部构成塔基,二者相互间建立的联动机制,有利于广泛培养青少年足球人口。青少年训练中心和足球精英学校构成塔身的第一层,职业俱乐部梯队构成塔身的第二层,职业俱乐部构成塔身的第三层,塔尖是国家队。在我国足球学校和职业俱乐部相互独立,在培养青少年足球人才方面没有形成合力。最后,中国青少年球员参加足球训练的经济成本大大高于德国,我国足球学校商业性较强,收费比较高,一般普通家庭难以承受如此大的经济支出。相反,德国的业余俱乐部在培养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方面基本不收费或者收取很少的费用。

3.2中德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比较

首先,德国依托俱乐部建立起来的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比较完善,系统的竞赛体系为各个年龄段的青少年球员提供了充分的实战机会,青少年联赛的运行机制与职业联赛运行机制相一致,这不仅为青少年球员今后过渡到职业联赛缩短了适应陌生环境的时间,也为球员的快速成长提供了空间。反观我国青少年竞赛体系,一方面各地区开展的竞赛不均衡,西部地区开展的情况明显要落后于东部地区,另一方面,我国的青少年竞赛辐射的地区范围较小,没有把分散的赛事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竞赛体系。其次,德国足协非常重视青少年球员的文化课学习,因此在竞赛安排上特别考虑到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时间,避开学生接受正规教育的时间。而我国的青少年比赛在竞赛安排上很少考虑到这一点,在比赛期间允许学生向学校请假。同时,过度注重竞赛成绩忽视球员成绩的长期发展。

3.3中德青少年足球教练员培养体系比较

一方面,德国足球教练员培训方式多样化,采取线上和线下等多种途径来培养教练员,另一方面,培养时间上比较灵活,德国足协把教练员的培训时间都放在晚上,尽量不占用教练员的白天带队时间。此外,德国足协非常重视教练员的继续培训,督促教练员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学习前沿的足球训练理念,建立起完善的教练员继续培训监督机制,教练员继续培训情况的好坏直接与等级证书挂钩,培训学时达不到标准或考核不通过都会取消教练员的等级证书。我国足球教练员培训课时少,培训的方式也比较单一,足协对教练员的继续培训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制度和监督机制。我国青少年足球教练员整体素质不高,足球理念落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比较差,这对青少年球员的培养势必会造成不利影响。

4对我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的建议

4.1人才培养模式方面

第一,拓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途径,建立完善的自下而上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首先积极发挥各级学校在培养青少年球员方面的基础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吸引社会力量大力发展青少年足球俱乐部和培训班,建立多元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校园足球、业余俱乐部和培训班为基础,足球学校和职业俱乐部梯队为中层,职业俱乐部为顶层的这样一个自下而上的足球人才培养体系。其次,发挥中国足协的主导作用,引导地方足协和学校以及社会足球培训机构建立三方的联动机制,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在扩大青少年足球人口方面形成合力。第二,切实做好青少年球员的文化教育工作,解决好青少年球员今后退役出路问题。我国可以参照德国引导俱乐部和培训班建立在学校的周边,这样既方便学生到学校学习又方便足球训练。足球学校和职业俱乐部梯队要严抓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加强文化课考核,把“体教结合”模式落实到实处。这样使青少年球员在成长过程中实现合理的人才分流,有潜力的球员可以过渡到更高一层次参加更加专业化的培训,不能脱颖而出的球员可以加强文化课学习,继续教育深造。

4.2竞赛机制方面

第一,整合现有竞赛资源,建立能够辐射各个省、直辖市的全国性青少年联赛,重点扶持西部青少年足球联赛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全国青少年足球氛围,引导更多的孩子参与足球运动。第二,建立健全的能够适合各年龄段球员身心发展的联赛,科学制定各年龄段联赛的目标,不急功近利追求竞赛成绩,不人为地过分提高青少年球员成才速度。第三,建立起能够与职业足球联赛相衔接的青少年足球联赛运行机制,让球员在青少年足球联赛阶段就开始适应和了解成人职业联赛,为今后具有潜力的青少年球员过渡到成人职业联赛缩短适应时间,帮助球员快速成长。

4.3教练员方面

第一,建立健全的足球教练员等级证书考核制度,把培训工作和考核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第二,定期举办教练员培训班或讲座,加强各级教练员的继续培训工作,建立行之有效的教练员继续培训考核制度,把教练员的继续培训与等级教练员证书挂钩,对于不及时参加继续培训或者考核不通过的教练员应取消等级教练员证书资格。第三,开通专门的教练员自主学习网站,邀请国外知名教练进行网上讲学,引导教练员学习先进足球理念,及时更新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1] 刘波.德国体育俱乐部体制与竞技体育关系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7(6)65-69.

[2] 聂啸虎.德国足协改革的重要举措[J].体育文化导刊,2003(1):55-56.

[3] 陈冲.我国子U-17足球后备人才地域流动的特征分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2):19-21.

[4] 马忠利.俄罗斯2008—2015年足球发展纲要及启示[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4(3):1-4.

足球体育培训精选篇10

摘 要 随着足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对发展本国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尤其是对引进和发展符合本国的先进的青少年足球培养理念和训练理念,表现出高度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对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通过与国外训练理念的对比找出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理论的不足,学习国外先进的足球理论,提高我国足球训练水平。

关键词 青少年 足球训练 理念

建国以来,我国在足球运动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了几十年的努力,但是从现在的结果看,我国足球一直处于弱势状态。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对发展本国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尤其是对引进和发展符合本国的先进的青少年足球培养理念和训练理念,表现出高度的重视。因此,要想改变我国青少年足球水平的落后状况,必须搞清楚我们在训练思路和具体做法上存在的不足及应该改进的地方,从而确立与完善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

一、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的理念

(一)教育发展理念

现在我国青少年足球的管理人员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以教育为根本,也比较注重全面发展和创造性发挥球员的个性。但是管理人员在实际训练中能够保证目标实现方面的认同度不高,很大的比重强调“狠抓青少年基本功”的传统培训观念。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

教练员对球员智能发展的重要性认识较深刻。但是,教练员发展球员智能的方式只停留在培养技战术作风和加强文化学习,轻视了培养人文素质,较大的比重强调“强化基本功”。

(三)科学训练理念

我国关于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方面的认识特点有:1.注重教育为根本,但是受现实因素的影响,不能正确全面的发挥足球运动的教育功能。2.对青少年足球训练的认识存在误区,片面的强调“狠抓青少年基本功”。3.受传统观念影响,没有重视运用科学的反馈原则和归因原则对球员进行积极的评价。

二、国外足球强国对青少年足球训练理论认识

(一)发展教育的训练理念

普拉蒂尼曾说:“培养不拘于形式的运动员,不是培养踢球的机器。在足球培训中要尊重儿童的身心成长,从体育和文化两个方面进行培养。”

(二)可持续发展的训练理念

要根据球员的身体和治理发育水平合理进行训练,发展其智力开发期潜能,从而提高球员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关于训练和比赛的指导理念

要让球员明白训练的实际意义,不是只要求球员完成训练任务,主要是让球员通过训练形成分析训练和比赛的能力。而比赛的胜利不是最主要目的,主要是通过比赛培养其创造性,提高球员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三、我国与足球强国训练理念的差距

(一)训练的战略

我国由于体教的分离和训练体制以参加大赛为主导,使球员的全面发展得不到保证,而国外训练以教育为目的,培养球员的可持续发展。

(二)操作方式

我国的足球训练以教练员的经验为指导,不注重训练计划,青少年的训练以基本训练为主狠抓基本功,足球强国是在接近实战的氛围中整体提高技战术能力。

(三)评价方法

我国的比赛以追求成绩为目的,注重快出成绩,轻视球员在比赛中的努力,以比赛成绩作为衡量训练成果的唯一指标。而国外认为比赛成绩是次要的,主要是在比赛中球员通过努力得到发展。

四、缩小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足球训练理念差距的方法

(一)建立“以人为本”的训练理念

我国的足球管理人员应该掌握培育完整人格、发挥人的创造性、适应社会的复杂多变、全面发展个性的观念。要及时掌握新的观念,对国外先进的训练理念多吸收借鉴。并根据国情,对足球运动的教育功能进行充分发挥,把握球员个体的社会化与可持续发展这一导向,充分发挥青少年的创造性,促进其个性全面发展。

(二)建立“结合实战”的训练理念

我国的足球管理人员和与教练员应该确立与实战需要相符合的训练理念,并更加深刻的理解其内涵,并形成对训练理念的统一认识,最后逐步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我国足协应将青少年球员训练实践的指导思想确立为符合实战的训练理念,组织讲师或教练员对基层翁教练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不断深化和完善。

(三)建立“享受足球的快乐为指导”的训练理念

在青少年球员的训练和比赛过程中,要强调青少年球员享受足球带来的快乐作为训练指导的训练理念。要以青少年球员出色的创造性的发挥和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作为评价依据,使青少年球员在比赛中得到更多的快乐,进而转化为在以后的足球训练和比赛中投入更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谷明昌.现代足球理念[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35-36,87-95.

[2] 张庆春,刘文娟,龚喜军等.中国青少年足球操作性训练理念的实证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4):552-556.

[3] 王崇喜.球类运动――足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4] 刘丹.球类训练理念批判[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32-46.

[5] 张庆春等.中国青少年足球操作性训练理念的实践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4(29):28-30.

足球体育培训精选篇11

【关键词】小学体育学生能力体育教学

小学 教育必须坚持师范性为第一位,这是赖以生存和发展之所在。主要是培养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教师,体育目的也应该是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增强体质,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劳动者服务。作为体育教育专业足球专项课的教学要区别与其它高校足球课的教学,要突出本门课程教学的双重任务。

小学 体育教育专业足球专项课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技战术水平、同时要培养具有中小学体育足球教育教学能力的合格师资。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热爱体育专业思想,对体育有浓厚的兴趣,今后有立志于体育教育事业的愿望,职业道德和体育作风等方面的教育。第二身体素质与足球技战术的培养。

一、学生体育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与1981年颁布了《运动员守则》、《教练员守则》和《裁判员守则》,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这是加强体育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体育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体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公平竞赛,竞赛中要有争取优势的雄心壮志,但又要注意培养有关竞赛的道德,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尊重裁判,尊重对方与同伴协作等。体育老师职业道德是规范教师的育人行为,是社会责任感的具体表现,它要求老师忠诚教育事业,教书育人;热爱学生, 诲人不倦;团结协作、为人师表。因此,作为一名未来人民教师,面对跨世纪的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应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时刻对自己提出严格要求。正确看待足球比赛,足球运动可以促进个性培养,陶冶情操。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种种生理和心理上的障碍,培养其勇敢、果断、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可调节人的一些不健康的情绪和心理如:消沉、沮丧、紧张等。足球竞赛运动,它要求团结协作、诚实、守纪、力争上游、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作风。

二、足球技能的培养

1、足球运动身体素质训练

在整个足球专项课教学过程中,每学期开学时,利用两个周时间集中进行足球身体素质训练,从第三次课开始,每次训练开始与结束之前抽取一定时间进行有针对性地身体素质训练。足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一般指运动员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机能能力,是掌握足球技战术的基础。发展力量素质的方法和手段,主要分为上肢、下肢和腰、臂,发展上肢力量主要可采用原地或行进中完成,如双臂屈伸,俯卧撑等;下肢力量则主要采用徒手类的各种跳跃练习,如收腿跳、跳远等。另一类重则主要采用负重跳、蹲起等。在内容练习上应注意(1)负荷用最大力量的60-70%效果最好;(2)在整个练习中要着重强调动作速度,突出和加强爆发性用力;(3)注意间歇时间,组与组之间的间歇3-5分钟为宜,注意隔日练习效果最好。这便要求我们不仅要求课堂练习,课后练习也要有明确的内容要求。发展速度素质的方法和手段,主要发展和提高运动中枢兴奋和抑制的转换速度,可采用哨声跑等方法练习。发展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可采用减轻负荷重量,反复快速练习,在发展速度素质时,应注意:(1)反应速度进行练习时信号刺激强度应适中;(2)动作重复次数不宜过多,以保持高度兴奋性。发展耐力素质的方法和手段,主要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有氧耐力采用长距离跑、爬山等;无氧耐力采用定时跑、间歇跑。其注意问题:有氧耐力注意安排负荷强度约为最大负荷强度的75-85%,心率控制在150次/分钟左右,持续时间一般不少于5分钟,无氧耐力注意组与组之间的休息在3-4分钟,脉搏恢复至120-130次/分钟。发展灵敏素质的方法,主要是提高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灵活性,其次,加强力量素质来促进灵敏素质发展,第三,更熟练掌握运动技能,手段可采用球类游戏,技巧及一些专门辅练习。柔韧素质的发展主要采用静力性练习来逐渐拉长肌肉,肌健,韧带的方法,如准备活动时的压腿,压肩练习,同时也可采用动力拉身法,如各种摆踢腿。

2、足球基本技战术训练

以带球为主,在带球中学习基本技术动作和带球方法,初步接受和学习传球、接球方法。单一的射门训练和接球后的射门训练。学人一组的传接球和接球后即快速推进,接球后带球过人。学习基本的护球和盯人战术。一对一、二对二的传接球比赛。三对三、五对五的有门踢球比赛。开展“五人制”训练比赛。以带球为主,学习带球的变向动作和过人技术,初步学会二人一组的传接球方法和学习有障碍的传接方法,体会“二过一”传接技术。学习单一射门、接球射门和有阻挡、过障碍的射门技术。学习移动时的传接球。学人一球传接球和移动传接球的方法。学习有障碍的接球后带球过人及射门技术。练习盯人、堵截和补位。在训练中学习三人一组的“二过一”战术。学掷界外球。一对一、二对二、四对二传抢球游戏比赛。有门的“五人制”比赛。有节奏地快速带球。练习快速带球时的球向变化和继续带球。开展两人一球传接球活动。对墙踢球和射门训练。重点练习摆动脚的摆腿和触球的脚型及出球的力量。掌握一人一球的自控球动作。学习接自抛球的七个动作,即:脚的内侧踢球、外侧踢球、底部踢球和背球、头球、胸球、腿球。学人一组和三人一组在跑动中交叉传接球战术。学人一组传切射门战术。练习下底传中和包抄战术。练习掷界外球战术。学习比赛中常用的盯人防守和后插上的战术。

三、 足球实战训练与观摩评课

足球运动技术有的是训练出来的,有的是通过比赛实战打出来的,有些意识可以通过数学训练培养,但必须经过比赛的磨炼,逐步得到增强与完善。比赛的实战气氛,剧烈的对抗程度,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无球队员的行动等,这些都不是在一般的训练中能够同时完成的,所以说比赛是教学训练的继续。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实际比赛,从比赛中积累实战经验,增强足球意识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每场比赛都要有目的地把平时教学比赛训练的内容贯穿到比赛中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每个人提出针对性的要求,赛后及时总结经验,帮助学生解决在为实战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要多与强队和不同风格和队比赛,同时让学生观摩优秀运动队的训练与比赛,分析训练和比赛情况,总结经验教训,赛后点评来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不断提高足球技术。

四、足球教学与足球训练能力的培养

足球体育培训精选篇12

1978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当时称“文部省”)把足球引入到小学体育课程内,以提高小学生的身体协调和奔跑能力。日本教育界认为,小学生在接受足球训练时会把踢球当作游戏,可以培养他们的兴趣和专注力。目前,在日本文部科学省体育・青少年局制定的体育课教学大纲中,足球与篮球、手球、橄榄球一起归为“进球型”运动,其教学目标为:通过控球和接传球,感受团队合作的乐趣和踢球的快乐。可见,在一般的日本学校教育中,均以锻炼体格、培养团队意识为目标,而不是以培养某一项体育运动的专业苗子为目标。日本中小学均不针对足球开设专门课,仅把足球作为体育课球类运动的一个项目,因而,也就没有专门的足球教学教材和训练指南。

同时,在体育课外,根据文部科学省体育・青少年局的规定,在各地方教育委员会的监管下,日本学校积极响应,广泛开展学生放学后自愿参加的“运动俱乐部活动”(BUKATSU),其中足球俱乐部的活动就非常受欢迎。因此,事实上,日本的快乐教育理念在推动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普及和发掘、输送专业苗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优秀足球苗子的选拔和培养

1.日本足球协会(Japan Football Association,JFA)

日本足球协会是统括日本全国足球运动发展相关工作的最高机构,其旗下包括日本职业足球联赛(J-League)、日本足球联赛(JFL,半职业联赛)、日本室内足球联赛(Futsal League)和日本女子足球联赛等。

根据JFA《2005年宣言》,日本足球的发展目标为“2015年协会会员人数达500万人,日本国家队进入世界前十,2050年日本举办世界杯并获得冠军”。JFA以足球运动的普及、足球人才的培养为日本足球发展的两个车轮和自身使命。JFA认为,足球人才水平的提升均通过基层培养(Bottom-up)、选拔培养(Pull-up)两种方式进行,缺一不可。日本优秀足球运动员的选拔和培养主要通过JFA的国家训练中心制度和足球俱乐部青少年梯队制度予以贯彻和执行,包括学校、俱乐部在内的各类组织机构均参与其中,形成合力。

2.从地方到国家的“金字塔”训练梯队

为选拔和培养优秀足球储备人才,JFA设立国家训练中心制度,为日本的足球教育创造了专业的训练指导环境。国家训练中心制度共有4级,从下至上分别为“各地区训练中心”(相当我国的一般城市和地区)、“47都道府县训练中心”(相当我国的直辖市和省)、“9大区训练中心”和“全国训练中心”。(见图1)日本的“全国训练中心”设在大阪府界市,是唯一由文部科学省认定的培训基地,其他各级训练中心的具体工作由各地区足球协会负责。各级训练中心设有专门场地组织运动员的集训、比赛以及教练员的进修和研讨活动。

在学校开展的俱乐部活动中发掘出的优秀足球苗子会被输送到各地区训练中心进行训练。训练中心已形成比较成熟的选拔机制和梯队建设。在各地方足协的领导下,从年满l2岁的少年队到17岁青年代表队直至国家一线队,各级别选手都能得到高水平的训练。

3.各年龄段有序衔接的“一贯制”足球培养理念

国家训练中心制度根据青少年不同年龄特点,制定了从6岁到16岁(U6~U16),每隔2岁的训练方针,保证了各年龄段运动员之间的有序衔接。在训练方式上,10~12岁期间主要学习基本技术;14~16岁为青少年身体迅速发育阶段,通过11对11的打法,训练队员对位置的适应性;16岁以后进行成人足球的训练;18~20岁当身体停止发育进入稳定期时,开始综合技能训练。

总之,日本对足球运动员实施的是“一贯制”足球的培养理念。JFA依此制定了统一的足球训练大纲,从小学开始,根据各年龄段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征,分阶段设计了详细的训练计划,依次往上分别是U12、U15、U18等各年龄段,训练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保证了运动员扎实的技能基础。

4.JFA足球学校

在对足球人才进行普及式培养的同时,JFA分别在福岛(2006年)、熊本宇城(2009年)、坍(2012年)和今治(2015年)开设JFA足球学校,为具有足球天赋的孩童提供寄宿制和初高中一贯制的具有“世界水准”的精英教育,以培养具有足球专长与人文素养并存的日本未来社会的领军人才。

三、裁判员的管理与培训制度

日本建立裁判员训练中心,以帮助提高各地区足球水平的均衡发展。该中心的主要目标为:通过培训和研修,提高2级裁判员的水平并扩充3级裁判员的数量,发掘裁判员人才。裁判员训练中心分为国家训练中心、地方训练中心、都道府县训练中心以及女子裁判员训练中心等四类。

该中心的培训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六个方面:学习竞技规则;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体能训练和强化;增强技术和协调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学习各自所属区域足协制定的方针政策。

四、教练员管理与培训制度

日本对足球教练员资格的规定很严,即便是退役国脚任教也必须要有教练资格证。日本一般通过足球协会培训教练员。

日本足球教练资格分为少儿教练级、C/D级、B级、A级以及S级等五个等级。针对每个等级,足协开设教练员培训班,任何人都可以参加培训,通过考试就可以获得相应的等级证书。少儿教练级培训主要面向指导10岁以下孩子踢球的教练员或者孩子的家长;C/D级主要面向指导12岁以下孩子并以班级为训练主体的教练员;B级教练需要有C级教练资格才可以参加培训,最高级别的S级教练资格可执教J联赛和国家队。

近15年来,日本已有超过2万名教练员在足球发达国家留学或者进修,在提高执教能力的同时,也将足球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和训练方法带回了日本,从而保障了足球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就能接受科学的培养。目前,日本已不需要大量聘请外国教练员,本国教练员就可以满足国内训练的需求。

五、足球学员短期派出政策

日本为提高本国足球竞技水平,一度将出国留学作为培养年轻运动员的途径。近十年来,先后有一万多名日本青少年去巴西学习足球。从经验上看,虽然日本出现过三浦知良通过留学巴西获得成功的案例,但实际上通过出国留学途径能够参加本国职业联赛获得成功的球员数量并不多,因此日本球员的出国留学热潮已处于下降态势。

2003年,日本开始了U-13/14高水平队员的集训和海外训练制度。13岁年龄组和14岁年龄组的男女运动员每年3次,每次5~6天赴海外进行集训。男选手主要从国家集训中心队中挑选,女选手主要从各地区及都道府县的基层训练中心中挑选。各年龄组的运动员,在每年年初依照惯例与韩国同年龄球员进行合宿训练,以增强适应性和对抗能力。另外,17岁年龄组运动员每年参加AFC等国际比赛积累经验。

六、各级学校足球竞赛

近年来,随着学校联赛的不断壮大发展,日本青少年足球竞赛品目繁多。在少年阶段(U12以下),有全国少年足球锦标赛及J联盟举办的U12足球节。在初中阶段(U15以下),有高元宫杯全国U15足球锦标赛(初中+俱乐部)、日本U15联赛(学校+俱乐部)、全国俱乐部锦标赛(俱乐部)、全国初中学校体育大会、全国初中足球锦标赛、国民体育大会、全国俱乐部东西对抗战、U14 J联赛(J俱乐部+其他俱乐部)、U13 J联赛(J俱乐部+其他俱乐部+学校)、J联盟U14强化训练(J俱乐部选拔队)在内的10项赛事。

足球体育培训精选篇13

题目:

北理工模式”的足球梯队建设的研究与分析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以现阶段的“北理工模式”为例,对比分析其与日韩两国足球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北理工模式”,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

鉴于日韩两国足球的迅速崛起,我们不难发现日韩两国足球人才培养体系中足球人才的流动、更新速度都相对较快,其培养是主要依托学校体育,各年龄段都有与之相对应的足球俱乐部与比赛,训练中心扮演的的角色也只是起辅助作用。这样的培养模式使足球人才的培养与管理时刻处于流动状态,不断更新。在日韩两国的足球培养体系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小学与中学在培养中的比重是相当大的,这更增加了后备人才的选拔范围。

我国足球人才培养基本是单一的职业化梯队,而现阶段我们看到的“北理工模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北理工模式”,还有很大的差距,仅停留在“高中—大学—职业队”,缺乏了小学、中学这一普及面,而这也是造成我国后备人才日趋不足的一个原因。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我国与日韩两国足球人才培养模式,为健全“北理工模式”提出合理化建议,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并列出10篇以上所查阅的国内外参考文献,要求3000字以上):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内研究现状

伴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接轨,为解决竞技体育中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国家提出了“体教结合”的方针政策。国内已有很多学者对如何提高我国运动员后备人才储备提出建议与方法,其中体教相结合的训练培养模式日益被广泛学者及教练所接受,“北理工模式”、“北航排球”以及“清华模式”都有学者进行深入探讨,而其中的共同点是体教相结合,体育回归教育,注重运动员的素质与文化修养的教育。

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说:“失去体育的教育不完整,失去教育的体育将走向歧途。而体教结合能使双方互补,何乐而不为?”其实,早在十多年前中国就在尝试体教结合的路子。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从1994年起开始探索“体教结合”、高校办竞技体育的道路,并且逐步建立了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的培养模式。

在新型体制的形式上,专家们提出“学校办竞技体育”、“完善学校体育”和“教体结合”等观点,也有学者认为,体教结合的发展方向是学校体育,学校竞技体育是体教结合发展过程中的中间阶段等。

1.2国外研究现状

各个国家因其地域特点等原因均有采用不同形式的体教结合模式。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采用校体联合培养模式,表面上看,校体联合培养模式完美无缺,然而,进一步的考察发现,由于青少年每次从学校到达培养中心都必须花费一定时间,这势必减少了青少年纯粹的学习与训练时间,专门的培养机构与普通学校之间的距离是制约校体联合培养模式存在与推广的最重要因素。美国、韩国的培养形式是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都在学校内进行。

2研究方向

现阶段我们看到的“北理工模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北理工模式”,还有很大的差距,仅停留在“高中—大学—职业队”,缺乏了小学这一普及面,而这也是造成我国后备人才日趋不足的一个原因。“北理工模式”的实施会遇到诸多阻力,如缺乏资金政策支持、教练员运动员培养体系不完善、试点覆盖面狭窄等等原因。

借鉴日本韩国足球人才培养体系不难发现,他们足球人才的流动、更新速度都相对较快,其培养是主要依托学校体育,各年龄段都有与之相对应的足球俱乐部与比赛,训练中心扮演的的角色也只是起辅助作用。

以现阶段的“北理工模式”为例,对比分析其与日韩两国足球人才培养模式,为健全“北理工模式”提出合理建议,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

3进展情况

3.1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中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包括:(1)对青少年足球运动缺乏战略性认识。(2)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适应现代足球职业运动发展规律,培养途径不完善,代价昂贵。(3)青少年训练指导思想不明确,忽视青少年人才成长培养规律、优秀运动员成材规律。(4)竞赛、训练体系仍未摆脱注重比赛结果、注重比赛成绩的循环中,有些地方的队伍为了追求成绩甚至弄虚作假,虚报年龄。严重的急功近利思想,导致青少年足球训练早期专业化、成人化、基础薄弱、技术落后。(5)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九年义务制教育未能落实到实处。(6)经费不足是困扰青少年足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7)由于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青少年足球培养的地区差异性很大,不利于我们足球运动的发展。(8)教练员整体水平不高,教练员队伍建设滞后。

3.2体教结合的三种模式

由国内、外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实践可知,历史上体教结合的实现途径或模式有3种:其一,体育后备人才的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全部在专门的培训机构内进行,如我国的体校、足球学校、职业俱乐部等,实践证明,这是一种粗放型、非人本化的培养模式,后备人才的文化学习事实上流于形式;其二,文化学习在学校内进行,而运动训练在专门的培训中心进行,如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的校体联合培养模式,表面上看,校体联合培养模式完美无缺,然而,进一步的考察发现,由于青少年每次从学校到达培养中心都必须花费一定时间,这势必减少了青少年纯粹的学习与训练时间,专门的培养机构与普通学校之间的距离是制约校体联合培养模式存在与推广的最重要因素;其三,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都在学校内进行,如美国、韩国的培养形式。

有鉴于此国家教委于1979年在中、小学内选拔成立了传统体育项目学校。1988年,又在传统项目学校基础上选拔成立了后备人才试点学校虽然学校训练体系对竞技体育的贡献率较小,但是这种状况相对容易改变,因为训练对象(少年儿童)的主体存在于教育系统,训练的实施者(教练员)大多存在于体育系统内,教练员的跨系统转移总比运动员的跨系统转移更易于操作。至于场(馆)设施方面,目前,在我国教育系统内,已有相当数量的学校具备较高质量的运动场(馆),将来有必要完全有可能筹集资金再建设更多的场(馆)。这种体育资源的调配一旦成为现实,以学校为依托的培养模式必将具备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性。

综上所述,后备人才试点学校是我国推行体教结合的最佳载体,只有舍弃旧有的体校培养模式,在原有传统项目学校与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的基础上,重新选拔成立一定数量的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以此为依托,成立各个项目、各个年龄段的训练队,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后备人才试点学校之中,改善教育系统内的训练环境与训练条件,体教结合才能够真正实现。

3.3日本韩国足球人才培养

3.3.1日本足球人才培养

其中包括:(1)培养渠道:对运动员培养的主要渠道是通过学校和企业俱乐部及足球训练中心三大部分来进行的,又以学校为中心,对小学生到高中生的培养非常重视,并始终贯彻日本足协对教学训练的连贯性、系统性的指导方针。俱乐部从小学到高中设置有各年龄层的队伍。训练中心不是长期的,大部分是短期的。目的是对少年足球运动的普及、充实、使更多的优秀青少年队员的素

质能力得以提高。形式:从都、道、府或小地区集中条件较好的小队员选拔后集中训练。(2)学校:日本足协在足球发展战略中,极其重视学校足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从小学到大学的学校教育中,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足球队,也有许多学生自发组织的足球俱乐部;日本足协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参加全国足球比赛和地区性的比赛机会。

3.3.2韩国足球人才培养

韩国采用的是体教结合模式的第二种,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都在学校内进行,这保证了足球运动员的身心和谐发展,实现了人才的顺流培养。

3.4“北理工模式”

3.4.1体教结合实施起点

足球体育培训精选篇14

关键词 校园足球 教练员 培养模式 辽宁地区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辽宁地区校园足球教练员,以大连、沈阳、鞍山地区为主。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近10年的有关校园足球以及青少年教练员培养方面的文章和研究成果,为文章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2)专家访谈法:通过与沈阳体育学院足球教研室的教师、辽宁队的教练、大连、鞍山、沈阳地区校园足球试点校的领导和体育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全面了解目前辽宁地区校园足球教练员的真实现状。(3)调查法:在对辽宁地区校园足球访谈过程中,调查目前校园足球教练员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的基本状况

2.1.1 校园足球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国校园足球经过将近3年的发展,可以说在各界的努力下,校园足球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当我们冷静的从这些光环背后还是能看到很多不足之处。校园足球全国开展的范围很大,但每年投入的经费仅为4000万左右,平摊到每个地区、每个学校,最后到每个孩子身上微乎其微,孩子们没有踢球的场地,学校老师为了保证生学率,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希望孩子们都坐在教室里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而教育部门和体育部由于管理体制与管理目标不同,他们对校园足球的发展也没有达成一致的协议。目前,困扰校园足球发展的不仅仅是缺乏合格校园足球教练员、场地不足、资金不够等问题,而且还有促使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没有形成,这就使得更多的家长和学生没有参与校园足球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如果此种情况长期发展下去,我国校园足球的未来令人担忧。

2.1.2 校园足球教练员的基本素质

现在的孩子基本都属于独生子女,他们很多时候表现的都很有个性,在给他们上课的过程中,教练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感受,教练员应该具有很好的亲和力,不要给学生陌生感和生硬感,这样学生才能敞开心扉的参与到足球运动中去。因此,作为一名校园足球教练员需要一些基本的素质做保障。首先,具备一定的足球技术能力。既然是足球教练员,那就需要具备一定的足球技术能力,这样保证在给学生做示范的时候能起到正确的表率。例如,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应该注意,多采用青少年能理解的语言,简单易懂,而不要采用太专业化的术语,比如脚背正面运球、脚内侧踢球等等,要努力使教练的意图被每一个孩子理解。其次,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作为校园足球教练员应掌握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严格科学的按照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训练,这对教练员理论知识方面的储备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是因为,一方面青少年儿童他们对待足球的态度跟成年运动员是不一样的,他们很多时候是把足球当成一种游戏,一种享受快乐的方式,他们不太可能完全遵循足球训练的程序进行训练,这个时候就要求教练员在上课的时候灵活的把足球训练内容跟游戏有机的结合起来,设计一些学生愿意参与、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效果才会达到预期结果。另一方面,青少年的思维比较发散,很容易溜号,这时候就要求教练员在训练中声音要洪亮而起要重复强调,这样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力,才能把他们引导到足球训练中来。在比赛中,因为先天的身体素质和足球基础不同,一些同学可能会表现得不尽如人意,这时候教练员一定要用鼓励的语言进行安慰,同时当孩子们取得一点进步的时候,教练员更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这样孩子才会更加主动的想去练球、踢好球。

2.2 辽宁地区校园足球发展的现状分析

2.2.1 辽宁地区校园足球发展概况

辽宁是我国足球大省,足球人才辈出,现在职业足球一线也踊跃着很多辽宁籍队员的身影,但现在辽宁地区足球后备人才却处于一种匮乏的状况。校园足球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的开展,作为后备人才培养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辽宁地区也在全力开展校园足球。

目前,辽宁省内开展最好的三个城市为大连、沈阳、鞍山,其中大连为全国四大校园足球重点城市之一,共有95所学校开展了校园足球,其中中山区8所、西岗区10所、沙河口区24所、甘井子区15所、金州区14所、开发区12所、旅顺口区12所,大连作为我国足球重点城市,校园足球的发展也在全省范围内起到了带头表率作用。沈阳市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布局城市,开展校园三年来,组织了多项活动,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沈阳市参与到校园足球活动的学校已经达到了48所,其中小学32所,初中16所,三年来一共举办的校际比赛达到了3000场,注册的小球员人数已经超过了5000名,参与这项活动的学生也已经过万。与此同时,各个学校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足球文化活动,包括校园足球精英培训营、校园足球指导员培训班等等,特别是多次邀请了辽沈地区著名足球教练员走进学校,为小球员做了现场指导。另外,鞍山作为我省的重要城市,虽然职业足球发展一般,但在校园足球开展方面也走在全省前列,目前共有15所中学、12所小学开展了校园足球。全市内开展的校际比赛也比较多,学生充分享受着足球带来的乐趣。

2.2.2 辽宁地区校园足球教练员培养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辽宁地区普通中小学的体育教员大部分都毕业于体育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部分教练员缺少训练经验、缺乏运动队管理方法,训练方法单一、缺乏创意、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训练手段也缺少系统性和科学性,影响训练质量和比赛成绩。而且他们中大部分人擅长的专项不是足球,很多人对足球基本的技能与规则都不是特别了解,可想而知他们培养的孩子足球水平能如何。

目前,辽宁地区校园足球教练员主要有两种培养方式,一种是体育类专业院校培养的,他们毕业以后进入中小学工作,并在正常授课的基础上担任足球教练员;另外一种是开展校园足球的学校他们在社会上外聘教练员,专门担任足球的教练员。这两种方式培养的教练员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学校招收的体育教师,他们自己的足球教学能力不能满足校园足球授课的要求,如果这样的体育教师长期担任校园足球的教练员,势必影响校园足球的开展效果和质量。而社会外聘教练员,可能有一部分人是退役运动员,有一定的足球基础,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看似他们应该是非常适合校园足球这样的基础教学工作,然而他们因为常年从事足球职业化训练,没有系统学习生理学、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理论知识,并且只懂得成人的训练方法,无法针对青少年身心特点进行科学化训练,如果一味按成人的标准和方法进行教学,就违背了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 辽宁地区校园足球教练员培养模式选择探讨

3.1 体育学院定向培养模式

沈阳体育学院作为东北地区体育的最高学府,足球一直是传统的优势项目,并且培养了一大批的足球人才。鉴于这样的有力条件,我们可以考虑在体育学院专业设置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即订单式培养模式(目前在体育学院中足球专项分别是为运动训练专业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校园足球现在开展的形式非常好,对教练员的需求量也比较大,与体育学院合作进行定向培养是一种双赢,体院很好的解决了学生的毕业工作问题,开展校园足球的学校也得到了合格的教练员。体育学院在足球专项里可以分出校园足球教练员班,参加教练员班的学生,他们4年中学习的内容要进行针对性的设计,技能学习、理论知识学习、教学教法学习都要结合青少年训练特点进行的,与传统意义上的足球专项班要区分开,不仅仅是授课内容上的调整,在进行实习的安排上也要把教练员班的学生尽可能的分到开展校园足球的试点校去,让他们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在实习中发现问题,回到学校后总结经验加以改进。利用沈阳体院跟中国足协良好的合作关系,增加教练员班学员的培训机会,组织中国足协的校园足球讲师班、D级教练员班、草根足球指导员班等等,让学生能接触到世界上最先进的教学训练理念,紧跟时代潮流,时刻与校园足球的发展同步,这样的培训对学生来说,非常有价值。

3.2 退役运动员走进校园的培养模式

退役运动员的安置问题可以说一直是体育部门头疼的一件大事,以足球为例,职业队淘汰下来的、二三线踢不上一线队的、足球学校没办法进入职业队的这样的队员可以说在辽宁地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他们退役后没有合适的工作,常年训练文化课基础薄弱,只会踢球没有别的技能,只能在民间踢踢野球混日子。但这些退役运动员他们身上还有许多优点,他们具备良好的运动技能,这是一般体育院校的毕业生无法比拟的,所以辽宁省的足球管理部门可以考虑把足球退役运动员进行上岗培训,针对校园足球的发展需要,给他们进行1年左右的岗前培养,重点进行理论学习,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青少年身体发育、心理成长的特点,以及青少年科学训练的方法和手段,然后进行考核,通过的退役运动员可以在省足协的分配下到各个校园足球试点校进行工作, 这样高水平的退役运动员进入基础学校,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他们指导训练的才能,而且让他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多挖掘培养优秀的足球后备人才,从而为辽宁乃至全国的足球发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足球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