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范文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精选(十四篇)

时间:2023-10-10 15:34:10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精选篇1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育教学;课堂;兴趣;主体;多媒体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灵魂与核心。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为了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从初中抓起,高效课堂有效教学,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条件与教学资源,认真钻研教材,选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力求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实现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作为一名初中阶段化学学科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初中化学优质课堂的构建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1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毋庸置疑,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契机,发挥实验操作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进行学生动手实验。新教材增加了许多探究活动。提供了大量让学生动手接触化学实验的机会。然而,部分教师不太注意研究这些探究活动的“教法”。不少学生也只觉得动动手很好玩,更有甚者。连玩的兴趣都没有。在这种状态下,错过了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大好时机。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就需要我们教师能够积极探索。改进实验,加强引导。同时,为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首先,要制订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师生双方要围绕目标,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其次,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教师对实验内容要反复预试。掌握与实验成功有关的条件和关键,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拟订出上课时向学生交待的实验注意事项,做好巡回指导计划,准备好仪器、药品和器材,并将其放置有序。只有明确职责,加强要求,才能真正的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在新教材中演示实验已经退居主流的时候。我们化学老师要开动老筋,对演示实验改进创新,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把实验做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明确学生的主体,教师主导教学模式的开展

高效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新时期,我们要改变过往满堂灌教学模式,把时间留给学生,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优势,促进高效课堂的开展。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小组合作优势。实施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模式,互助式学习是方法之一。互助式学习的最大特点就是互动性。它通过互动交流,使学生不仅能够自己学习,而且实现了与同学进行沟通。从而达到互帮互学的目的。在以生生互助式学习中。每个学生都存在个性的差异,我们可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学习能力强的和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明确学习任务,小组长牵头落实学习任务分工。这样,每个学生有事做,每个学生都能做,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还可以在互助式学习中引进竞争机制。比如,是组与组问的竞争。对各小组在学习效果、学习效率、共同进步等方面进行评比,评选优秀学习小组,调动小组问的学习竞争;还可以把小组间的竞争延伸到课外的预习、练习、复习等学习环节,全面提升互助式学习小组的作用。这样的体现学生主体意识的课堂,学生有深厚的学习氛围,又能像课外活动那样有较强的竞赛,让师生相互作用和生生相互作用在课堂上缩放出智慧的火花,共同成就学生的发展。通过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模式的开展,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大大的提高了学生主人翁精神,学生就会把自己当成课堂的主人,就会更加用心的投入,从而真正的提高化学教学效果。

3多媒体技术的合理使用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精选篇2

【关键词】化学教学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75-02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中学化学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教育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关注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使学生具有勤奋、坚毅、合作、崇尚科学等优良品德。同时,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期,这种自身特点,相应形成了很强的可塑性,处于人生道路上的十字路口,是人生历程中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是人格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因而,针对中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尤其重要。但在素质教育推行初期,化学教育中的德育仍是薄弱环节,离大纲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教师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识还有待提高。本文总结归纳了个人关于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的德育教育的研究成果。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爱国之情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繁荣富强的动力所在。中学化学教材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在日常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紧密结合教材,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介绍我国古代有关化学方面得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介绍我国某些丰富的自然资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如兖矿集团为我国的煤炭的生产做出了较突出的贡献。内蒙古的稀土矿也使我国在稀土的生产能力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2.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其辩证的思维能力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让学生感知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发展变化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

让学生体会量变到质变是化学变化中的基本规律。如MnO2和Mn2O7两种物质是由种类相同的元素组成,但其性质差别是相当大的。

让学生尊重科学,破除迷信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如坟地中“鬼火”的出现,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人类与动物身体中含有磷,死后尸体腐烂生成一种叫磷化氢的气体在空气中自燃,这就是旷野上出现的“鬼火”。教师应在教学中对这种现象给予恰当解释,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因此,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贯穿到教学过程中,不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其辩证的思维能力,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利于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来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开展环保教育,培养环保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在很大程度上讲,经济的发展是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如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北方地区大面积土地荒漠化,各主要流域水质恶化,煤和石油的危机,温室效应等问题。尽管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但因为人们长期缺乏环保意识,长期对环境进行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三废”问题严重,使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严重的威胁。如通过《硫、硫酸》一章得学习,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产生、转化、危害及酸雨的形成和危害;讲解“过渡金属元素”性质时,让学生通过“水俣病”了解重金属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化学与生活和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化学教育者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引用身边触目惊心的实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不仅是教学的需要,同时也是教书育人的需要。在教学中,教育者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使德育和化学学科知识教学紧密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有理、有据,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有良好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要有过硬的教学本领和较强的领悟能力,才能使教书育人达到最佳统一,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兆先,张平.试论化学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融合[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2):96-97.

[2]李清林.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79-81.

[3]徐润泽.中学化学教育的德育功能[J].池州师专学报,2007,21(3):132-133.

[4]刘建斌,许民.浅谈高校化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江西化工,200,22:105-106.

[5]兰翠玲.化学教学强化德育功能的思考[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3,16(6):47-50.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精选篇3

关键词: 美国 中学教师 教育制度 培养模式 发展趋势

教师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大量的有关教与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是影响学校教育质量,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最重要的因素,其相关性要大大高于对学校的物质投入、学生的社会经济背景等其他因素。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影响具有累积性、附加性和不可补偿性[1]。自从1823年美国出现第一所师范学校,美国的教师教育在不断发展,本文拟对美国的中学教师的教育制度、培养模式及发展趋势进行总结,以期对我国的教师教育有所启迪。

一、中学教师的教育制度

(一)教师教育培养机构。

当前,美国的教师教育主要由大学教育学院或教育系负责,但越来越多人开始质疑其培养新教师的有效性,于是自20世纪80年代始,出现了一股非传统的院校培养方案的运动[2]。以1990―1991年为例,有31―48个州采取了40多种可供选择的教师证书获取方案。这些培养方案有些是单独由公立学校的学区负责,有些是学区与州教育部共同负责,有些是由公立学校与大学院校联合负责,还有些则涉及了公立学校、大学院校,以及州教师资格证书认证委员会。该运动推动了“全美可选择的新教师培养中心”及其他几个类似的机构的成立。

(二)教师教育认定制度。

1.全国教师教育认证认定制度

当前,美国实行全国教师教育认定制度,只有通过相关资格认证的教育机构才能进行教师教育培训。美国国家教师教育认定委员会(NCATE)是全国教师教育最权威的学术认可机构,为美国联邦教育部(USDE)和高等教育认可委员会(CHEA)所共同承认。NCATE的成立标志着美国教师教育认定制度的形成,同时对美国教师教育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凡经全国教师教育认定委员会认定的教师教育机构,其在校生所学的课程和所得学分,可以在各校之间互相承认,其毕业生的教师资格证书可以在全国许多州通用或互换。另外,这种认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如果获得该委员会的认可,其学术地位即可确立。

2.地方教师教育管理与认定机构

美国的教育管理制度是地方分权制,州一级的所有教育行政事务都由本州的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因此,各州的教师教育机构,以及机构内所有的教师培养计划都必须经过州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与审查,而州一级认可制度与全国性认可制度是有所不同的。州一级的认可是对某一教师教育机构内某一培养计划的评估,具有强制性,其要求是最基本的。此外,美国还有6个地区性专业组织负责当地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可工作,它与州一级认可一样,具有强制性[3]。

二、中学教师的培养模式

美国是一个分权制的国家,各州的具体情况也不太相同,在此,仅以个别州的本科水平师资培养作为参照对象。其主要的培养模式如下。

(一)4年制模式。

学生在前两年不分专业,必须完成普通文理课程,这也是师范类专业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而如果选择教师为未来的职业,那么具体的教师教育课程培养形式有多种。学生在入学后的前两年不一定确定专业,可按照学校要求,在规定学分内从学校提供的各类课程中广泛选取文理课程,在二年级结业时依据选修过程中自己感兴趣的门类决定主修专业和副修专业。设立主修和副修专业可使学生获得一个学科以上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接受广泛扎实的文理知识的专业训练,从而成为高质量的人才;主副修制还可提高学生对就业市场的适应能力,增加就业机会。

(二)4+1模式。

前四年主要用来完成本科学士学位(基础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后一年完成所有的教育课程(含教育实习),获教育硕士与教师证书。以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的中学教师培养方案为例,该学院采取由教育学院与本科院系共同培养的五年制模式,学生毕业时将获得某一专业的学士学位、教育文科硕士学位,以及加州初级中学多科教学资格证。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严格根据综合条件选取师范生申请者,如申请者的学业成绩、欲执教学科专业的能力、投身教育事业的承诺,以及社会公正与公共服务的理念。想进入师范教育方案者,一般在大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提出正式申请,但在大学四年级也可提出申请。

(三)4+2模式。

前四年完成本科学士学位(基础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后两年完成所有的教育课程(含教育实习),获教育硕士及教师证书。

虽然四年制本科水平的中学师资培养模式在美国教师教育中仍具有重要地位,但4+1或4+2模式正逐渐取代四年制模式。目前,美国有300多所高等院校实行4+1学制或4+2学制,或称双学位模式。

三、中学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

美国中学教师教育发展总体呈以下趋势。

(一)师资培养目标的全面化。

教师教育的目标有一个演变过程,即从对中学教师培养的单一的学科知识传授,到要求中学教师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教学技能。二战后,教师教育目标再次经历深刻的变化,并呈现出全面性趋向,而当代教师教育的目标已经超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教学能力的范围,扩展到作为教师的所有方面。近年来,美国提出了“五者型”教师培养目标,即教师应成为学者、教学者、交往者、决策者和示范者[5]。

(二)师资培养高学历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对教师的学历要求有了更高要求。《国家为21世纪的师资做准备》明确指出,未来所有的教师都要经过硕士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学训练。目前,美国各州对取得教师资格证书者提出的标准越来越高。因此,中学教师职前培养的重心逐步从本科生阶段向硕士甚至博士研究生阶段过渡。

(三)师资培养机构大学化。

美国教师教育的发展,其实就是美国教师教育大学化的过程。其形成路径是:(1)从师范学校到师范学院再到大学教育学院;(2)从大学教育讲座制到教育系再到大学教育学院;(3)大学直接建立教育学院;(4)文理学院建立教育系。

(四)师资培养模式多样化。

美国中学教师培养模式多种多样,有本科四年制、4+1、4+2模式。哪种教育模式最好?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教育水平和不同学科教育领域的差别,可选择的最佳模式各不相同。但随着对教师教育要求的提高,中学师资的培养模式越来越多地倾向于采用4+1或4+2的模式。

(五)师资培养职前职后一体化、大学与中学的双主体化。

通过建立专业发展学校,大学或文理学院的教育学院或教育系与当地中小学形成合作关系,实现了职前与在职培训过程的统一与大学与中小学的双主体化。专业发展学校为大学与中小学校,大学教育专家与中小学在职教师、实习生及中小学生提供了一个多向的互动,从而实现了多赢。

参考文献:

[1]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To Touch the Future:Transforming the Way Teachers Are Taught,An Action Agenda for College and University President,1999.

[2]Christopher.J.Lucas.Teacher education in America:reform agenda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97,164-167

[3]王娟涓.美国教师教育机构认可制度探析[D].硕士论文.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精选篇4

高中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进行德育教育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在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讲述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从上古的结绳记数到中古的《九章算术》都是最早问世的数学成就;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的研究,最早由魏晋时期的刘徽开始,到南北朝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准确计算大大早于欧洲;近代的华罗庚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作出了卓越贡献.通过这些,使学生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在课堂即时评价中渗透德育

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某些思想教育契机,如果我们能及时抓住这些德育生成点,巧妙而又不失时机地给予教育,就能产生极好的德育效果.教师在不经意中对学生的教育,其效益胜出师生的一次长谈,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例如,我们可以对学生的严谨的态度,踏实的作风给予表扬;可以对学生的灵活思维给予表扬……适当的赞美和鼓励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即使一个平凡的学生,在鼓励的雨露下也会变得更加鲜活起来.四、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渗透德育我们可以设计出灵活多样的教学环节,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仅靠教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这时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共同协作,共同思考.这样,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共同努力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使学生领悟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时也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

三、在联系生活实际中渗透德育

学习目的是学习的动力.只有目的明确的人,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把学习目的教育放在首位.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意识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把学习目的教育放在首位.在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坚忍不拔、刻苦钻研、顽强拼搏的优秀品格.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七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星期使用垃圾袋的数量,计算出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分析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也使意志品质得到培养和锻炼.

四、在利用多媒体技术中渗透德育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精选篇5

关键词:体育教育 生命教育 教育改革

目前,我国在中学体育教育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许多体育教师受陈旧落后的教学理念影响,片面强调身体锻炼,忽视了关于生命价值的宣传和教育。另外,由于体育课在很多学校被视为公共课程,故只关注学生体育成绩的量化考核,淡化生命价值意识的培养成为了常态。同时,体育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和单一,不能很好地尊重和发展学生的生命潜力。此外,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过于强调“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心理和精神健康”的重要性。

一、生命教育

1.生命教育的内涵

总结提炼相关研究观点可知,生命教育本质上是根据每个个体生命的不同特征,遵循个体正常的生理规律,以个体的生命潜质为基础,通过良好的引导和教育促进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开启个体的精神世界,使个体的生命潜能得到激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同时注重个体生命发展的整体性,使个体人格健全、个性鲜明、生命活力充沛的一系列教育活动。从生命教育的角度看,教育的本质是通过对学生生活和生理的训练来促进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在于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每个个体生命的价值,进而理解生命乃至生活的真正意义。

2.国外生命教育的发展情况

国外的生命教育起源较早,对生命教育的特点和实践传播方式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研究。在1968年初的美国,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提出了生命教育思想,并在学校广泛推行和实践这一理念。美国的中小学成为贯彻生命教育的主要场所,截止1976年,美国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中小学已达1 500余所,到了20世纪90年代,生命教育在美国的中小学层面基本得到普及。

日本在20世纪后期,在其青少年中出现了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情况,甚至出现大量的自杀、欺侮、杀人等极端现象。针对这些现象,日本在1989年修订了新的中小学教学大纲,明确了“以敬畏生命、尊重人”的精神为德育目标。

3.国内生命教育的发展情况

1976年初,我国从日本引入了生命教育这一概念,并逐步推广。1998年,台湾地区开展了针对中学生群体的大型系列生命教育活动,并获得了各级中等学校以及教育界领域许多专家学者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陆地区也开始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要求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同时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社会各界和教育部门也积极开展了以促进中小学生生命健康成长的主题活动,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

二、生命教育与中学体育教育的关系

体育教育的终极目标和落脚点是人的生命。在我国,家长和社会在孩子的婴幼儿时期会高度关注其健康成长的状况,一旦进入学校教育,尤其是到了有升学压力的中学后,教师和家长的关注点大多落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至于学校的体育教育,往往只以取得体育成绩作为教学目标。然而,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要实现素质教育就离不开学校的体育教育。

1.生命教育是中学体育教育的主要思想

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逐步形成,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因此,在中学体育教育中,积极主动把握学生的成长关键期,以生命教育作为中学体育教育的主要思想,开展一系列融合生命意义、生命本源和生命价值的体育教学活动对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重要意义。

2.中学体育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实践

中学体育教育不仅要以锻炼学生强健的身体为教学任务,更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目标。为了推进中学体育教育的改革,其必须以生命教育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在生命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各类体育训练并积极配合教学,从而更好地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理解生命、善待生命和享受生命,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实现生理和心理层面的双重完善,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生命教育”视角下,中学体育教育的改革

当前,随着时展步伐的加快,教育体制改革也迫在眉睫。从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现状看,其主要存在着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观念陈旧、教学目标不合理等问题。为适应时展的步伐,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学体育教育改革应抓住机遇,从“生命教育”的视角出发,将生命教育融入中学体育教育的课程之中,强化师生的生命价值意识,尊重生命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关注生命的整体性。

1.在体育教育中,强化生命价值意识

中学体育教育融入“生命教育”理念,通过丰富多样的系列体育运动训练,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慢慢感受其自身的身体变化,增加心理体验,可以强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同时有助于学生生命价值意识的觉醒,从而使学生在敬畏生命的基础上尊重和珍惜生命。同时,体育教师自身也必须怀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细心观察学生的发展,并根据学生情况,从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出发,将体育知识、体育精神、体育技能,融入日常的体育教学中。

2.在体育教育中,尊重生命的个性化和多元化

个体的生命是由多重生命层次构成的,同时,个体又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生态圈中,由此形成了个体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在个性、爱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每位学生都具备自身的特点。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尊重每位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理解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对生命价值认识程度的差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营造一个自由、民主与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愉悦体验,同r获得最大程度的成就感。

3.在体育教育中,关注生命的整体性

人的生命包含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三个层次,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系。中学教育的任务是要塑造学生的社会化生命,引导学生精神生命发展。因此,中学教育不仅要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要着力完善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此外,学校也要通过团队化体育训练的方式培养学生集体感,使学生学会团队合作,从而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责任心。

四、小结

中学体育教育和生命教育在本质上具有统一性,这就要求我们在中学体育教育改革中更多融入生命教育的相关理念,培养和强化师生的生命价值意识,尊重生命的个性化和多元化特征,立足于生命整体性的视角努力发掘学生的生命潜能,树立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最终提高学生的生命品质。

参考文献:

[1] 阳彭庄.生命教育视角下中职体育教育[J].信息化建设2016(10).

[2] 王开银.“生命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的思考[J].高职高教研究.2015 (31).

[3] 贾新建.生命教育回归与尊重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5(4).

[4] 向钇锰,庞之东,王怀华.我国学校体育中生命教育的缺失及构建[J].青少年教育.2016(4).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精选篇6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科学方法;实践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方法的教育内容

科学方法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的不断认识和改造实践中,所总结概括出来的正确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它是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问题时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等。科学教育方法则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正确引导学生感受科学方法在学习活动和研究实践中的作用,并培养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现促进知识学习和提高能力的教育目的。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方法的教育意义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中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尤其加强了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化学教学的目的也不外乎如此,是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讲授,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初中化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正确引导学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此外在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时,又离不开化学知识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实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好。

三、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方法的教育原则

教学原则是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对教学策略的制订起着指导作用。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时也一定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首先是适度性原则。就是在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时,要掌握好一定的度,既不能过难,又不能太简单。应该在结合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精选篇7

关键词中学体育兴趣教学方式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对某事或某物索然无味,就很难深刻,甚至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体育教学也是一样,学生听得有兴趣、练得感兴趣,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是我们体育教师共同努力和探讨的一个方向。那么体育教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呢?下面我结合近二十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和看法。

第一,教师要深刻研究教材,创新讲解和练习的形式。“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这是正确的,但是“照本宣科”就欠妥当了。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和课本是体育教学的基础和依据,任何教学形式都要围绕着这个目标展开。如果背离了这个目标,那就象在大海中迷失了方向。所以,体育教学要在总目标的指导下进行,并且要突出快乐主题和健康主题。

快乐是必须的,身心健康也是必须的。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创新讲和练的形式,把“课本”和“兴趣”有机结合起来,解决“学生喜欢体育,但不爱上体育课”的矛盾。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的重大变化,给教师的创新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因此,体育教师要积极地进行探索和创新。比如在力量素质“俯卧撑”练习时,讲解“双手扶地”可以说扶的是“华北平原、太行山脉”,扶的是“崛起的中华大地”等,这样就淡化了“脏和累”,创设了积极向上的锻炼意境;再如“蹲踞式起跑”练习时,可以设问“预备动作”为什么要求肩超起跑线,这样会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排要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增强趣味性。如果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又适合自己的年龄特征和知识层次,他就会主动地去尝试,自觉接受来自教师各个方面的信息,积极思维,较快掌握运动技能,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反之,学生就会无动于衷,心不在焉,以至于发生纪律散漫等现象,产生低下的教学效果。因此体育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季节等情况合理搭配教材,创造有趣味的教学形式,实现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提高教学能力,培养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优美正确的示范,清晰洪亮的口令,富有创意的教法,能够制造出引人入胜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这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的体现。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还要处理好课堂突发事件。恰如其分的处理必然对课堂体育教学形成积极的影响;相反则会打断教学,浪费时间,产生不利的教学气氛。所以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一方面向同行教师学习,多听课,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另一方面要研究教材、了解学生,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另外,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气氛起着重要作用。情绪过于激烈容易使教学偏离教学目标,过于松弛会导致学习懒散、教学乏味。教师也是普通人,会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冲击和干扰,如果这种冲击和干扰带到课堂,势必影响教学质量。压抑的课堂气氛、紧张的师生关系都会导致学生自我表现力和兴趣爱好的抑制;相反,和谐、愉快、友爱的学习环境能够牢牢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较快地掌握运动技能。因而教师要学会自我调整,排遣种种不如意,尽力摆脱各种不良情绪的笼罩,及时进入教师角色,创设出轻松快乐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关心爱护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关心爱护学生,能够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是主导者,对学生诲人不倦,把整个心灵都献给了学生,就会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学习热情。只有关心爱护学生,学生才会把教师当成亲人和朋友,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从而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上。如果教师缺乏这种关心和爱护,学生就会觉得无所谓,你上你的,我学我的,造成师生关系的冷漠无情,教和学索然无味,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体育教学活动复杂多变,学生活泼好动,难于组织。有些学生还违反纪律,甚至达到“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地步,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豁然大度,不能简单粗暴,横加指责。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应该冷静,采取因势利导等方法帮助学生改正,既不能因小失大,又能顺利开展教学,这样才能显示出教师的素质和水平。让学生产生一种既崇敬又平易近人的感觉,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反省自己的错误行为。教师这种宽容的爱,能够增强学生的亲近感,能够创设出良好的体育教学情境,提高教学兴趣。对学生关心爱护非常可贵,“大爱”更是难得,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应该具备这种素养。

第四,教师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和动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与表扬”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体育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教师的口头表扬或鼓励的掌声与手势,会使学生的心理得到满足,愉悦的情感由然而生。这种情感将化作巨大的动力,促进学生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动机、更浓厚的兴趣和更高的积极性,推动学生努力练习,期望再次获得成功。所以教师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和动作,提高学习兴趣,实现优化教学。

对于学生的不足和差距,教师要适度进行提示和评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发其改正的动机和行为。这些学生最害怕的就是教师的挖苦和冷遇,它会影响和破坏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负面的教学效果。比如学生在学习跨栏跑时有一定的畏惧和害羞心理,他们害怕过不去、动作难看,在男女同学面前丢脸。如果教师不鼓励,就会导致教学被动,学生不动。因此,教学之初学生能够跨过或基本完成,甚至由不敢做到敢做了,教师就要给予表扬或掌声。待水平提高之后,再循序渐进地提出要求。这样,受到表扬的学生要求增加难度,争取下次做得更好;没有受到表扬的学生经过提示,自然要进行反思,努力做好,争取得到老师的肯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第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体育教学的兴趣。信息技术对体育教学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影响到体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当今学生对于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的客观事物兴趣较浓,乐于接受,而现代信息中的多媒体教学恰恰能够满足他们的这种兴趣。所以教师要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增强直观性和主体性,使体育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丰富了体育教学的模式,生动地展示了动作技法。画面的变换、声音的叠加、动画的处理远远超出了体育教师的讲解与示范。授课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锻炼欲望。对于重点、难点也可进行反复慢放,让学生直观、全面地感受动作,提高体育教学的针对性。体育与健康是一门容健康教育和运动实践于一体的学科,教师要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创新,提高练习兴趣,实现由无趣到有趣,从有趣到乐趣的转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提高体育兴趣教学的方法还很多,例如新颖的自制器材和新鲜的锻炼环境都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间的经验交流也可以积累兴趣教学的方式方法等。我只是根据实践经验和感悟谈了一些关于体育课兴趣教学的体会,希望对课堂体育教学有所帮助,欢迎教育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黄盛.中学体育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中学政治及其它各科教与学,2008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精选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育;探究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049-02

一、引言

随着21世纪新世纪的到来,科学技术有了新的重大突破,教育科学理念在不断发生着改变,要培养新世纪的人才,就要从其创新精神和革新意识方面入手。现在我国的高中基础教育面临着难得的教育教学发展机遇,未来的主要教学模式就是意在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探究性教学模式。为了将探究性教学模式引入到高中教学教育中,老师将把高中数学分为研究型课题和学生互动性的探究,这样会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去,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中主要对高中数学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推动高中数学教育的探索性教学。

二、高中数学教育体系分析

建立健全完善的高中教学体系,就要明确高中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自身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等。

1.精神素养教育。人文素养和精神教育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和能力培养过程中要有健康的品质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将数学精神上升到更高层面的话,就是指人在从事教学活动时体现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等,也就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真理的追求和求真务实精神的培养,鼓励学生有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2.知识教育。数学知识教育主要分为知识技能和数学思维能力两方面。知识技能是指教科书上的主要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知识更好地加深理解;而数学思维是指一些逻辑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准确性和深刻性,就要不断的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研究并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三、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在一些学校和老师的教学思想中,认为高中的学习资源都是为高考而准备的,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不喜欢学习,影响高中数学的教育质量,与教育的精神方向背道而驰。高考其实是我国选拔高等人才的一种考试制度,学校应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作为重点,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2.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永远是老师在教,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教授的内容,老师和学生之间没有适当地交流,老师对学生缺乏了解,没有做到因材施教;还有学校和老师为了赶教学任务,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这样就降低了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兴趣。

3.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没有以人为本,不尊重学生的地位,没有对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对学生性格的充分关注,这样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长时间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不具备主动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高中数学教育的探究性教学研究

探究性教学是指高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探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被动地记忆和理解老师教授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得出结论的自主学习过程。

高中数学中的探究性学习,主要是对教科书中的例题进行探究和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时用数学的思维模式进行解释和解决,其实,现实生活和数学是紧密相连的。

1.多多鼓励学生对教科书上的内容进行扩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知识的源头,也是创造性和创新性思维的主要特征。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对他们的想法和观点给予表扬和赞同,激发学生潜在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多维发散扩展能力。

2.在数学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让学生参与研究,老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研究,最终把问题解决。还有就是在探究问题时,让学生找出数学定理的依据,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发现数学定律,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3.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进行对高中数学的探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是学生获取信息和研究素材的主要途径,在实践中,掌握到问题的第一手资料,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解决。因此,在探究性学习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提高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五、结语

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质疑,培养学生的多维扩展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改进,在评价时,学会反思,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使自己的优点得到施展,还有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激励广大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积极进取、敢于创新,培养具有创新性的综合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季伟松.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索性教学研究浅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6).

[2]袁志强.数学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研究[J].华东大学师范学报,2012,(26).

[3]刘洪翔.高中数学教育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调查研究[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5).

[4]薛晓黎.关于数学史在高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2009,(16).

[5]齐红.高中数学教学中逆向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4).

[6]赵春霄.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0,(36).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精选篇9

关键词:高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4-127-01

引言:中学数学的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逐步推进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研究能够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锻炼缜密的逻辑思维,并为高等数学的学习打下基础,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从而进一步促进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实现学生综合数学问题处理素质能力的提高。本文通过对中学数学的实际研究和探讨,通过逐步推进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改变教师的工作方式,回归数学学科的特点。

一、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促进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习惯是进行数学问题处理的一个基本逻辑形式,对进行问题的求解、讲解数学问题步骤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加强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数学教学中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增加学生学习热情,刺激学生进行初中学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日常中学数学学习中积极进行数学思维能力建设实践,在通过解决相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建立数学思维习惯,加强实践结合数学理论知识,从而进一步促进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2、促进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促进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进行良好数学思维习惯的培养,能够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从而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中学数学教师在形成良好数学教学思维后,会对讲课的内容有更加清晰深刻的认知,并能在数学思维的转化下使教学内容更加简单易懂地传授给学生,能够在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加强学生学习效率,保证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更深的理解。

3、促进师生协同发展、互相进步

促进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教师形成良好、新型的的教学方法和灵活的数学思维习惯,不仅对教师本身潜能的最大限度开发有着积极作用,同时能够在教师数学思维模式的带动下促进学生进行数学解题思维的形成,促进了师生协同发展、互相进步的良性循环局面,对于中学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

二、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法措施

1、转变教学指导思想

教学指导思想的转变是搞好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实现讲授内容从追求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向实际应用型的转变,增强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教师应当采用启发式的教学形式,以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积极讨论,自主研究科目,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转变教学指导思想,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针对教学内容采用实践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化,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2、采用小组式的合作教学方法

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可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合作学习重点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并通过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将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便于理解。同时,能把数学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同时能够强化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促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交流思想,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

某初中深入进行的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该初中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坚持贯彻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适当运用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该初中某班级的数学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以及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群体进行了分层,将基础较好的学生、基础中等的学生以及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针对式教学。然后改版机数学教师鼓励同学进行自由一对一帮扶,会在简单介绍数学教学内容后进行工作部署,鼓励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自主备课,让学生在进行相互合作探究后对数学教学文本进行充分的了解学习之后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授课。这样可以充分锻炼较优秀基础的同学的学习能力,同时加深该部分学生对数学课文文本内容的理解,并对知识的延伸拓展有更深入的研究,通过不同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理解更加加强。除此之外教师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探讨性课外数学交流活动,加强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学生在进行交流活动时进行自主数学学习,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逐步建立起较坚实的数学基础知识体系。通过将班级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并进行有计划的合作交流式教学,使得该班级的数学成绩取得了较为突出的进步,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也日益增长。

三、结论

推进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研究有利于教学思维模式的形成,能够充分发挥教师以及学生的潜能。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能够切实提高师生双方的数学思维能力,并在掌握一定数学理论的前提下将其转化为运用实践,从而提高整体数学素质能力。本文通过对中学数学的实际研究和探讨,指出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到难教的内容。从而推进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精选篇10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自主教学;模式

当前,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应当将素质教育作为重点内容,继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当前,在小学体育教学期间,面临着诸多挑战,所以在新时期,为了满足教学需求,体育教学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对教学方法加以完善,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而为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一、自主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自主教学模式,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升学习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让学生相互交流,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自主教学模式而言,其将素质教育作为全新的教学理念,并通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践中确保学生和教学位置的互换。当然,自主教学模式结合了教学大纲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践需求来确定有关教学内容[1]。因此,自主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区别,实现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并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自主教学模式是一种灵活的教学模式,将其与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在一起,能够使得教学具有趣味性,所以将自主教学模式与教学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强教学效果。

二、自主教学模式应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优势

(一)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应当加强自主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在将自主教学模式应用在体育教学时,教师会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然后针对教学内容,建立健全的体育教学方案。自主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差异性,在自主教学模式下,教师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通过对体育教学资源予以优化和配置,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课堂和活动中,然后教师向学生设置相关问题,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并进行深入探索,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为小学体育教学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将自主教学模式与小学体育教学整合在一起,能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让学生在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在自主教学模式的作用下,有利于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完成。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先是针对体育内容进行自我探究,然后再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深入学习和研究,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在相互合作中养成良好的品质,并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2]。

(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小学体育教学期间,将自主教学模式应用在教学中,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确保学生德智体美等得到全面发展。由于一些学生对体育教学未能有充分的认知,所以参与到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较差,如果长期下来,将导致学生的身心健康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将自主教学模式应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营造好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减轻体育学习负担,多参加体育锻炼,通过积极参与体育课堂和体育活动中,从而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进而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自主教学模式的有效措施

(一)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某小学为了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育教师应当将自主教学模式应用在体育教学中,通过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进而使得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课堂和体育活动中。比如,在"跳远"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组织学习学体育知识时,并不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级,而是创造宽松的环境,在组织学生跳远时,对表现优异和表现一般的学生均予以表扬,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3]。

(二)提出合理的问题

在将自主教学模式应用在小学体育教学期间,为了发挥自主教学模式的作用,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向学生提出合理的问题,让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进而最大程度的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体育教学时,为了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应该向学生设置问题,使得学生心中有问题,然后针对问题进行思考,因而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4]。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向学生提出合理的问题,并更多的提出问题,使得学生带着问题去展开自主学习。比如,在"快速跑"教学期间,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对课程教学进行科学的设计,多向学生设置问题。同时,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合理的体育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在教学时,教师先向学生讲述快速跑的相关内容,然后向学生提出第一个问题,即如何才能实现快速跑。学生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结合教学内容只进行思考。

为了正确解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自我尝试,发挥自主教学模式的作用,感受怎么样才能实现快速跑。学生经过尝试,有些学生认为只要腿部有力量就能够实现快速跑,而且有些学生认为在快速跑时迈步要大,就有助于快速跑,甚至有的学生个人观点是步伐要快。总之,学生通过实践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学生和验证,进而对体育知识有深入理解。然后,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提出的问题和学生的观点,将自主教学模式应用在快速跑实践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让不同的小组分别采取步伐要快和腿部有力量等进行快速跑,最终以结果为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并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能够对体育知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通过参与实践活动中,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发挥巨大作用[5]。

结束语: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不仅向学生传授相关理论知识,而且要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作为教学重点,所以小学应当对体育教学的重视。自主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将该模式应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对自主教学模式进行研究,然后将自主教学模式与小学体育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恒.小学体育自主教学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实践分析[J].考试周刊,2015(61):98-98.

[2]顾艳.小学体育自主教学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5):215-215.

[3]张子利.小组合作与自主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22):197-198.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精选篇11

(一)重制度研究、轻思想阐释

不难发现,就近代中学教育研究而言,对人物思想的研究虽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相比中学教育制度,目前,学界对近代中学教育思想的研究,可以说还不够系统全面,已有的为数不多的论及近代中学教育思想的文章,虽然从各自视角对个别人物的中学教育思想做了探讨,但论述较为零散,还不够全面深入,理论层次还不够高。现有的研究虽然也涉及了近代中学教育思想的论述,但从整体看,缺乏系统的分析和全面的解读,有的注重史实的描述,缺少理论的分析,有的又侧重个别代表人物思想的分析,而忽略对一些政府官报、民间文本解读,有失分析的整体性。对近代中学教育思想还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研究体系,同时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一本以近代中学教育思想为视点,全面、系统地透视近代中学教育思想发展历程的研究成果出现,近代中学教育思想对丰富近代教育思想史的重要作用也尚未得到学界的充分认识和重视。

(二)缺乏问题意识

研究者们对中学教育思想论述,虽然是谈及了近代某个人物的中学教育思想,但从总体来看,仅仅是近代中学教育思想的一个“点”之一。多数论者只是就某个教育家的中学教育主张和教育理论的泛泛而谈,对这些教育家的中学教育主张形成的背景及相互联系的考察则鲜有论及,对各种中学教育主张的比较分析也为数不多,可以说,目前尚有更多“面”的中学教育思想还未被系统论及,波澜壮阔的近代中学教育的历史画卷中,究竟蕴含着哪些教育思想,有哪些经验和教训是值得后续改革者和研究者借鉴吸收的问题?当前中学教育的发展,面对种类繁多的变革方案,究竟应该何去何从,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吸取过去的经验,这些问题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二、深化近代中学教育研究的构想

(一)研究重心由中学教育制度研究转向中学教育思想研究

在近代中学教育发展史上,影响中学教育活动的,不只是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除此之外,那时期有影响的教育人物的活动,以及他们参与到教育事件中去的动机,他们对历史环境的选择、阐释和了解也决定着近代中学教育发展的方向。概而言之,在教育活动、教育事件的领域当中,教育家的思想也起一定作用,不管教育事实、教育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教育人物,也不论历史环境有多么地固定或多变,最终决定整个教育事件形成或最后结果的,还在于参与到教育事件中的那些人的决定,也正是由于他们意识上的意向性,某些教育事件和活动才得以定型。当然,由于教育家个人的心境气质,现实理想和报负都不尽相同,所以决定他们的教育理论形成的背景和时代需求也因人而异,故此一些教育家有意识的教育活动,势必会打上具有各自人格特质的鲜明烙印,而这种特质和心灵习惯又决定他们对所面临环境的选择与取舍。固然,教育思想史的研究,要考虑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但对近代中学教育思想的研究,则更强调的是要进入到参与过中学教育活动与改革的那些个人的教育思想里面,去进一步追究这些教育家们在参与教育活动时各自心境的变化、各自教育理念的构思和他们各种教育行动与决定生成的动机,只有这样,才能从更广的层面揭开近代中学教育思想历史演进的轨迹和内涵特征,才能尽可能客观地描述教育家们在教育事件嬗变交替关系中的思想活动,才能深入了解教育人物在参与到教育活动中的意识,才能全面考察这些教育家是如何通过自己的意向性去认知、掌握和处理教育事实的,由此,我们才能最终洞察教育事件形成的真正动态原因。著名教育史学家陈青之曾说道:“教育之内容,包括实际与理论两方面。教育制度、教育实施状况及教育者生活等等,属于实际方面。政府的教育宗旨、学者的教育学说,及时代的教育思潮等等,属于理论方面。”可见,新形势下,在注重制度研究的同时,同样不能忽视了对教育思想史的研究。研究近代中学教育,不能只将研究的视野限定在中学教育制度上面,而应将研究的重心由教育制度转向教育思想,特别是对近代中学教育发展有突出贡献的教育家的思想、言论、决策以及他们在教育活动中有关中学教育的主张、看法、想法、要求和建议等都应给以更多的关注。

(二)问题分析由浅入深

在近代,中国教育是在借鉴别国经验基础上才得以发展,逐步走向近代化的,作为教育系统中重要部分的中学教育从其产生之时起,自然也不例外,要吸取别国中学教育发展的经验,在近代中西思想交替碰撞与渗透的复杂环境下,我国的中学教育理论者和实践者也不甘落后,积极吸取别国教育理念,并结合本国国情,提出了具有各自价值取向的中学教育理论,他们带着各自的理想与抱负投身于近代教育改革的大浪潮中,他们的教育思想有相通也有不同之处,他们的教育言论与主张因他们处在同一社会背景而肩负了某种共同的使命,也因他们各自心性、气质、理想抱负和生活环境的不同而具有某些差异性,对这些差异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将有助于更好地理清近代中学教育的思想体系,从而阐释近代中学教育思想的内涵特征和历史意义。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精选篇12

【关键字】小学体育 游戏教学 体育教学

一、引言

小学生因为其年龄小,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都十分的强,可以通过游戏的过程学会很多东西。如游戏中通过模仿各种社会角色,让小学生学会如何去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通过遵守游戏的规则,去了解做事情的规则。一些好的集体活动,学生在进行参与的过程时,可以互相配合帮助,一同游戏,对于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也有很大益处。游戏最显著的特点是学生在进行游戏活动中,身体可以得到锻炼,有利于学生强健体魄,促进身体发育。由此可见,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作用巨大,因此,研究运用游戏进行小学体育教学对于培养新时期青少年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二、小学体育游戏的类型与特点分析

适合小学体育的游戏的类型很多,根据日常教学活动的总结,可以简单的进行一下分类,比如趣味性游戏,内容往往生动有趣,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捉迷藏,滚铁环,打陀螺等就是这类游戏;还有的游戏就带有很强的情节性,要求学生去扮演角色,随着情节的推动去参与表演,如“过家家”等。竞技类游戏是大家都比较乐于参与且相对有挑战性的游戏。在进行对抗中,培养学生客服困难,用于拼搏的精神,在争取胜利的过程中享受乐趣,比如拔河、跳绳等游戏就比较适合小学体育教学。淡然除了上述游戏之外,还有包括拼图与棋类游戏在内的益智游戏。这些体育游戏都可以通过老师创造性的拓展游戏内容,既要符合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又要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集体意识等,这些都需要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去不断的探索和总结。

三、小学体育游戏的教学方法探究

1.示范演示,结合情景进行教学。小学生模仿能力较强,老师可以先进行讲解与具体的演示,让学生建立起来基本认识之后,再让学生尽心模仿的练习,比如在进行滚铁环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先进行滚铁环动作要领的讲解,再进行一次演示。让学生建立起感性认识之后再自己进行练习。同时在进行小学体育中的游戏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情景教学方法的运用。比如在进行跳绳游戏动作要领的时候,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将跳绳的动作进行分解,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学生进行花式跳绳的练习的时可以适当的播放不同的背景音乐,营造良好的情景。

2.启发教学,树立快乐体育理念。启发式教学是小学体育可以经常去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从学生的不同阶段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进行“三人四足”跑步比赛的过程中,教师在进行方法讲解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设疑、诱导来启发学生分析问题,从而获得合作协同的体验,增进学生的团队配合意识。在进行游戏讲解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语言的风趣幽默,同时要注意站立的位置要能让学生都可以听的清楚,在示范过程中,学生都可以看得见老师的示范动作;同时注意游戏的讲解顺序,以学生容易接受的先后顺序为宜,如游戏的队形,游戏的规则。同时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意识的教育以及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注意动作的标准性,让学生一开始就学会标准的动作,树立起来游戏的信心。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鼓励,适当增加趣味性游戏,让大多数学生都能感受到游戏的快乐。通过体育游戏,小学生可以在快乐中感受体育课的魅力,以达到强身健体,树立起终身锻炼的目的。

四、小结

目前,小学体育已经逐渐淡化其竞技性,而将培养学生树立终身锻炼与培养健康体魄作为目标。这更体现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课中受益的思想。体育游戏是历经多年传承下来的经典游戏,对于学生体能开发,智力发展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小学体育教学将游戏纳入教学环节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体育游戏也有助于发扬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优秀体育游戏项目,而更为重要的是,体育游戏本身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也会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关于体育游戏教学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随着学校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大家对于传统体育文化的发掘以及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体育游戏毕竟在以后的体育教学中发挥越来越打作用。

参考文献:

[1]施海燕.农村小学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7).

[2]张玉英.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以芜湖县农村小学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09(09).

[3]魏孟田,高前进,及化娟.农村小学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以河北省农村小学学校体育现状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4).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精选篇13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对小学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尤其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来说,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体魄,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情感作为教育中的一部分,始终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以及情绪等方面的变化,因此,在教学中要做好情感教育的融入工作,提高教育的质量。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情感教育;研究分析

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不仅关注学生知识与能力上的发展,同时也要对学生的思想与性格等方面进行锻炼。且情感始终贯穿于教育中,借助情感教育不仅可以健全学生的人格与个性发展,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情感教育的融入工作,正确的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与目标。

一、创建出良好的师生P系

对于现代化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就要坚持从情感的角度上出发,真正提高教育的质量,进入到学生中去。所以教师就要具备一定的情感品质,这样才能获取到学生的支持。首先,教师就要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借助热情的语言与行为来展现出自身的道德修养,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来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引导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其次,教师要及时关心每一个学生。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在运动天赋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就要及时的观察学生,找出学生的不同优势,通过肯定的话语来鼓励学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从而享受到学习体育知识的乐趣[1]。

二、保证教学内容的准确,突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受到自身年龄与特点的影响,使得学生对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新,因此,教师就要保证教学内容设计上的合理性,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且在教学中教师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找出体育教育与情感教育之间的联系点。借助科学的教学内容来发挥出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感受到运用带来的影响。对于教师来说,也要坚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等方面来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保证情感教育的准确性。可以说情感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实现教学与运动上的统一。如学生对球类的需求与兴趣要高于其他项目。所以教师就可以综合跳跃与投掷等项目,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可以避免教学上的单一,同时也可以实现对教材的灵活运用,从而促进了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通过实践可以看出,只有冲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整合教学内容与情感教育,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就要从新课改的要求上出发,综合好教学内容与目标,保证教学设计的合理性,避免出现教学弊端,满足学生的现有水平与生理需求。对于学生来说,在体育学习中也可以完成相应的内容,从而感受到学习体育知识的乐趣,产生出继续学习的动机。对于学生来说,也可以受到体育知识的感染,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为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2]。

三、从寓教于乐的角度上出发,实现情感教育

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存在着爱玩的心理。所以教师就要及时对小学体育教学进行创新,让课程成为实现寓教于乐的空间。在新课改中融入情感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体育知识与技能来帮助学生掌握好体育精神,磨练自身的意志,追求目标。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小学生对枯燥的体育教学目标兴趣不高,所以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年龄等方面出发,设计出多种可以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运用项目,以此来发挥出体育教学的作用。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就可以采取“狼来了”等方法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对于中段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就可以采取“蓝军”等方法来锻炼学生的跳跃与攀爬能力。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就可以组织其学习足球等运动,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可以说创新教学方法可以将玩耍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延伸学生的体育知识,挖掘出学生的潜能,让学生通过观察等来分析好体育知识。在体育锻炼的影响下,也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将抽象化的知识与体育观念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个性化的发展理念。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做好场地上的布置工作,以此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展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就要从教材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的运用体育器材,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与价值[3]。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教学研究工作,融入情感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好体育知识,提升竞争意识,解决自身存在的不足。同时还要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帮助学生形成体育理念,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慧丹.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向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措施[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12):57-58.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精选篇14

【关键词】初中化学;科学方法;化学教育

初中生在九年级首次接触化学课程,也是他们思想的转变时期。这时需要培养他们的思想方法和思维习惯。化学这门课程联系现实中的物质的组成变化,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一定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这对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有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因此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育的科学方法。对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法的依据

学生将来都要走向社会首先要顺应社会的需要。随着科学信息的发展,不能只掌握书本知识,而是要在大量信息中高效的处理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社会信息进行教育,让学生能够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判断和分析。其次掌握学生的心里,初中生在此阶段是一个转型期,思维方式正在发生改变,但是在组织性、灵活性和逻辑能力等方面还有很大欠缺。初中化学的中的实验课恰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在实验课时让学生结合课本进行观察、分析、对比和总结等,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再次,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变化的一门自然科学。实验、观察和资料收集是初中化学的三个重要学习途径,实验中充满了很多的未知,学生能够进行推理、比较和归纳,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教学的原则

根据新教学大纲的提出,教师越来越重视科学教学,根据自身的经验提出以下教学原则:首先,理论联系实际,现代教育不仅要把教材内容较好还要求紧密结合实际。知识和实际情况结合一起才能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其次,由浅入深,科学教学方法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师在授课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教学,要针对不同学生认知能力来制定相应的方法。比如说:学生在刚开始接触化学时,可以先通过几个有趣的化学实验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在以后的过程中让他们进行推理分析。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操作基础和知识基础之后,可以让他们自己进行简单的试验设计。再次,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题,通过老师的指导,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发挥他们的主管能动性。初中化学本来就是倾向于实验课,老师通过实验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进行讨论。

三、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的学习为以后的高中、大学的学习奠定基础,这门课程是以实验和简单原理为基础,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下面结合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科学方法的教育,每一门课程的编排都蕴含着科学的思想。初中化学的教材中也是如此,在的学习中首先是每一个具体环节的学习,最后是归纳总结。这种思想是以知识为载体的,这个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化学讲述的是物质的构成、性质和本质特征,化学的各个知识点都在不断的完善中,并且每一个知识点都有严谨的科学性,每一个概念都蕴含着科学方法,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来传给学生。

第二,联系实际进行科学教育,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学生理解科学方法。科学方法的教育意义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的实验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使他们了解科学方法。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创建合理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比如说让学生对酸碱盐的反应的试验进行自行操作,并归纳总结规律性;还有自然界的“鬼火”是怎么形成的?这都能锻炼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运应开放性思维方式进行思考问题。

第三,在实验中进行科学教育方法,化学的进步都离不开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的课本上有很多的实验示例,课后讨论题也大多数涉及到实验的研究。比如:通过典型的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通过试验进行对比、归纳和总结;对特殊试验进行更充分的科学教育;对于化学发展史上的实验进行验证和优化;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自己设计实验。

第四,形成知识网。化学知识内容分散,需要理解的内容较多,而且有些知识容易混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持久性不够好。所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将知识系统化,形成一个让学生容易理解的网络结构。

四、小结

本文从教学的依据、教学的原则和教学方法上总结了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和心里状况、联系实际等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尽快适应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郑丽岩.初中化学老师的定量认识思维现状调查分析[J].

[2]梁青.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建设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烟台市为例[J].

[3]阮明.初中化学中科学方法教学研究[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