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范文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5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1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虽然教育界一直在倡导教育改革, 强调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但是由于中考高考的压力, 中小学教育仍然应试倾向明显, 学生过分依赖教师, 导致很多大学生在踏入大学校门后无法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导致他们目标不明确, 不知道该学什么; 也不知如何去学。现代大学只有培养学生的较强自主学习能力,才可以不断自我更新、自我提高的适应时展的劳动者和创造者,目前,各高校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这不仅是大学生学好知识的需要,也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低下的原因分析

“自主学习”是学习主体主导自己的学习,它是在学习目标、过程及效果等诸方面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和自我转化的主动建构过程。研究表明现在大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以下现状:

1、传统的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中学阶段, 仍习惯于被动地接受“ 填鸭式” 灌输的教学方式,沿用中学的一套学习方式,学习依赖性较强、学习方式单一,跟随教师的指挥棒来进行学习,结果导致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 , 一旦教师在课堂上少讲或精讲,想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支配,以期待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深入的学习,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时, 学生往往不知所措。

2、对自主学习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许多大学生虽然生活上已经基本独立但是在学习上并没有完全独立起来,学习活动没有树立起明确的目标,还不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许多学生却并不懂得珍惜和利用当前有效的课余时间,大多数同学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自主思考能力,认为只要在大学阶段能够坚持上课,有作业则完成无作业课后用不着再学习的观点,久而久之,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3、学习目标不明确,意志力薄弱。许多大学生认为考上大学是最终的目标,进了大学后就有松劲、怕苦怕累的思想,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也难以保持中学时期那样的求知热情了。有一部分学生,虽有学习的愿望和要求,但是自我约束能力极差,缺乏计划性、意志力和信心。

4、不会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学习效率低下。在调查中发现一部分学生已有自主学习意识,但找不到很好的学习策略。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未达到科学的安排,结果事倍功半,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

1、 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和需求、兴趣、自我效能、归因等因素有关。自主学习程度高的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强烈。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其次, 在制定学习目标时, 要帮助学生制定合适的、具体的、可以完成的目标。还要增强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高自我效能的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管理和监控、自信心等方面都要优于低自我效能的学生。

2. 加强教师引导。在自主学习过程中, 既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也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自主学习动力的激发和持续, 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 但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激励作用, 也是具有重要影响的外部因素。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学生自主学习动力能否形成的重要外在条件之一。首先要以人为本, 尊重个性, 培养素质。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极大的学习潜能, 关键是看老师能否用自己人格、知识、教育教学方法等去影响、引领他们去发现并开发自己的潜能。教师对学生个性的尊重, 不但可以制造出良好的学习气氛, 同时也可以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起到促进作用。

3.发挥图书资源和数字化网络资源的利用。进入新世纪,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正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环境和方式。图书馆有极其丰富的图书、报刊和多种载体形式的文献资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不竭之源。为了适应这一变革的需要,我们必须更新教学和学习观念,改变教学和学习方式,教师可采取设置一定的问题或题目等方式,让学生有的放矢地通过查询、整理相关信息资料解决问题。学生可根据教师的教学要求,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和各种教育资源,资助选择学习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完成相关学习,特别是数字化的图书馆和各种专业文献数据。为此,学校图书馆根据教学和学生的需要,及时引进、更新图书资料, 随时提供查阅文献资料的技巧、方法,介绍各种网上信息检索工具及特点和使用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的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充分发展个性特长,提高独立思考、综合判断、创新思维等能力。

最后, 帮助学生优化学习策略和掌握学习方法。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最重要的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运用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指学生为调节学习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它包括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前者即学生对所输人的语言知识进行处理并发展该语言知识的过程; 后者指用来监控、调节或自主指导学习行为的策略。作为教师, 应该在传授课堂知识的同时, 教授学生运用学习策略进行学习, 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有目标, 有时间的同时, 学习会自主学习, 成为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大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长效的过程, 只要我们尽心研究探索, 多给学生充分自主的机会和条件, 逐步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和措施, 并将其应用到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 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庞维国.自主学习理论的新进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3).

篇2

关键词:大学生 自主学习 策略

一、我国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实状况

我国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比较多。从调查结果来看,我国大学生对自主学习的概念有所认识也有所理解,但在具体的实施上,结果却差强人意。80%以上的大学生仍把“被动学习”作为自己的学习方式。究其原因,主要由于传统的、固化的教育模式的影响。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的小、初、高教育中,始终接受的是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记的教育方式,甚至是教师手把手的教,对于教师的知识的给予产生了依赖性,他们已经习惯于听取,习惯于接受,懒于主动思考和探索。进入大学后,教师授课时间减少,也基本没有课后辅导补习,学生大多都是自习时间,学习是自主的,开放的。在这种学习方式的急转下,大多学生不能很快适应,只能硬着头皮死读书,但学习效果却无法令人满意。总的来讲,我国大学生目前自主学习意识薄弱,自主学习动机不明确,自主学习能力低下。

二、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教育模式的革新,教育制度的完善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背景下,完全通过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好坏,而学生和家长更是把学习成绩作为金标准,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学习的意义,也没有正确掌握学习的方法。因此,学生往往考试成绩很好,但自身实践能力却很差,学和用完全脱节,因此,当他们雄心壮志的投入到工作中时,往往觉得大学期间所学到的知识完全不实用,甚至是一无是处。这样必然会影响个人仕途的充分发展和自我个性的良好展现。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的目标已经重新定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时展,满足社会需要,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只注重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应该侧重向学生传授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改变对学生的评估方式。目前,我国高校大多通过考试制度和学分制度来评估学生,通过年度奖学金、期末综合测评、三好学生评定来奖惩学生,这样无疑会对学生的学习目标产生误导,在眼前利益的驱使下,会使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扭曲,学习目的茫然。当代的高校已经是开放式办学,因此对于学生的评价指标也应该是开放的,综合的、发展的。评价主题要多元化,不仅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做出评估,还可以考查学生的学习意愿和态度,知识管理能力,问题分析和临床推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等,并将评估及时向学生反馈并做出指导。另一方面,学校的考勤制度也应完善,目前很多教师喜欢用考勤来约束学生,这样势必会制约学生的学习自由性,限制了自主学习的时间,影响学生自我个性的充分展现。

(二)教育工作者教育观念的转换,教学素质的提高

教育工作者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无疑是学生学习生涯的指路人,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观念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标[1]。比如,教师片面的根据学习成绩来将班级的学生划分等级和优劣,忽略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必然会误导学生的学习目的,学生会只重视考试科目,只复习考试内容,轻视一些考查或选修课程,只为了考试而学习。在这种以应试为目的的学习下,学生只是光靠死记硬背,只是表浅的记忆知识点,这种瞬间记忆的知识点几乎在考试结束后就会忘记,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也没有真正理解,并没有做到知识的真正累积。长此以往,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会形成极大的惯性,认为背诵就是学习,学习就是为了考试,这样无疑会阻碍大学生自我学习意识的形成,到了大学毕业季也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主力军大都具有较高的学历水平,一般都是硕士或博士。但是调查发现,他们并不都具有较高的教育素养,他们的教育素养的成熟度不够,势必会影响他们的专业发展,影响教学水平。教育素养一般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理想、教育技能等几方面。诚然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教育素养范畴宽化,还需要教育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不只是知识的传承者,更是知识的缔造者[2]。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要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逐渐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合理分配学习时间,阅读适当的学习资料,制定个性的学习进程,逐渐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习惯。此外,在课堂上,教师要多采用提问式教学,积极与学生交流,反馈。可以设疑,给学生留有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章节,让学生课后自己查阅资料,自己制备课件,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交换教学,锻炼学生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学校自主学习环境和条件的营造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光靠教师是做不到的,需要学校的权责部门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综合的、知识能够不断更新的学习环境。知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普及整个学校,每个家庭,甚至是个人手机。网络信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产生了最深远的影响,可以说直接决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因此,高校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有趣的、自由开放的、健康创新的、综合全面的网络平台是十分必要的。学校可以扩充图书馆的书籍资源和电子资源,延长开放时间,改善学生的阅读环境。可以建立一些根据专业开设的知识性网站,可以组建一些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交流的论坛等,这些都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可以让学生更能灵活的、合理的分配时间。

总之,培养和锻炼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符合时展的需要。学生在学校期间不应该只重视“捕了多少鱼”,而应该更重视“是否学会了捕鱼的方法”。只有这样,才算达到我国高校教育的目标,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创新和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自主学习;大学生;能力培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的不断加快,传统的使学生“一劳永逸”的教育时代已经不存在了。现代高等教育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当代大学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自主学习作为当今教育领域热门的学习方式,在大学生的学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然而,在如今大学教育中,尽管自主学习得到相当的提倡,由于制度上、人的意识上的种种不足,使得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无法科学的,充分的进行,进而直接影响了在校大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也直接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因此,对大学生自主学习方式进行探讨,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自主学习的含义

自主学习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三个方面的含义:学习者的学习主要依靠自己;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以学到或用到的一整套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者要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和拥有确定学习目的的权利。

总之,自主学习的定义可归结为: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自主学习并不以为着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不存在一定的作用,我们应该把自主学习和自学区别开来。自主学习只是对学生与教师的作用有了定位。自主学习是由教育机构(学校)提供多种学习资源(教师只是资源之一),由学习者科学的、自主的利用教育资源以获取知识。[1]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经常组织、启发、点拨、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发挥好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逐步培养起来。此外,自主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的、一旦达到目的就一劳永逸的过程。为了帮助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拥有更大自,需使他们认识到一些对自己可能有用的策略,并最大限度地鼓励自主学习。

二、自主学习的特点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反思,发展自身主体性的过程。自主学习具有能动性,独立性和异步性三个基本特点:

1、自主学习的独立性。自主学习是把学习建立在个人的独立性基础上,自主学习的实质就是独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不依赖教师和别人,自主独立地开展教学活动。

2、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自主学习是把学习建立在个人的能动性基础上,它以尊重、信任、发挥人的能动性为前提。能动性的表现形式有:自觉(自律)与主动(积极)。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一种主动学习,这一转,转出了学生无可推诿的主体责任,也转出了原来处于压抑状态时的那种不能自己决定、自己判断的智慧。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生了根本变化:从他律到自律、从被动到主动、从消极到积极,不仅开发出了学生的潜能,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责任心。

3、自主学习的异步性。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学生在充分了解自身的客观条件,并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需要,制定出具体的学习目标,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并对学习结果做出自我评估。学习的异步性,使不少学生脱颖而出,使暂时落后的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尽快赶上来。

总之,自主学习是一种学生把自己置于主体地位上的学习,学习也就变成自我的事,自觉自愿的事。学习积极性的根源在于学生内部学习动机,而这种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学生将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学习也将是高效的。教师要放手给学生必要的个人空间,为学生创造、发现、表现,提供更多的机会,特别是为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

三、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自学是创新的基础,是个人成才的必由之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想适应不断变化的新生活,主要途径就是自学。一个人有了自学能力,就能够自主地去探求知识之间、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规律,为创新能力提供更多的必要的有效的实践条件。因此,自学能力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中外有无数的名人,尽管他们的专业和工作领域千差万别,但他们有一个最大的共性就是自学能力都是超强的人,如、华罗庚、爱迪生等等。

2、自学能力是社会的需要,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毕业后的大学生必须在工作中不断接受继续教育,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踏上工作岗位后的学习主要靠个人的自学,自学能力是使一个人知识不断扩展和更新的基本保证,是每个人能够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已深入许多人的心中。培养学生具备独立于教师和课堂的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瞬息万变的高科技社会的需求,显得十分必要。

3、自学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把全部知识教授给学生。对于教师没有讲或在讲授中简单提到的学习内容,只能靠学生通过自己来学习、掌握和逐渐消化。有些知识容易理解,课堂上可以明白,但有的知识需要学生自己在课后花时间自学来理解这些知识,毕竟学生在校的时光有限,而知识的海洋却无限。因此高校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是给学生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使学生具有自己更新知识的能力,具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源头”。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自然就能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在将来的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前提和条件。

篇4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自我反省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ny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requires college students to have the ability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now college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self-regulated learning. we should try to do it in four aspects: setting the goal of learning, monito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insep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learning outcomes, and self-reflection and summary. self-learning capacity has become an essential qulity of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self-regulated learning  goal of learning  learning process learning outcomes self-reflection

        一、自主学习的概念及国内外现状

        自主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又称自我调节学习。各国研究者均从各自的理论立场出发,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自主学习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西方学者zimmerman在综合各派的观点基础上提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并进一步提出了一个较全面、较系统的自主学习研究的理论框架,对自主学习的实质作了深入说明。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本质上是对学习的各方面或者学习的整个过程主动作出调节和控制,它具有能动性、有效性和相对独立性等特征。

        当前,尽管世界范围内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但在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方面,学校教育仍然存在问题。在国外,虽然自主学习被看成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很少有教师真正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很少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很少被鼓励设置自己具体的学习目标,他们也很少有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的机会,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业自信心(zimmerman,1996)。在国内,在课程改革的浪潮推动下,一些课堂教学已朝着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转变,但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依然十分流行: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材、参考资料、教师的个人经验等是知识的来源和学习内容,媒体是教师向学生传输知识的手段和途径。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1.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首先体现在制定可行的学习目标和周详的学习计划上。当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学生要会主动分析自己现有的情况和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预测各种变化的可能性,由此确立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为了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适当改变原有的教学顺序。

例如在开始新一章节的教学时,指出重点、难点和要求达到的目标以及需要的背景知识等,学生在掌握了这些具体的讯息之后才能设置出真正激发内部动机的学习目标,进而制订详实的学习计划,积极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2.监控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要求教师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其作为教学组织者及指导者的作用,促进学生自由、独立学习的方式教学。而学生则需改变以往依赖教师学习的方式,主动调节学习过程,并能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发现问题,来调整或修改自己原定的学习策略、步骤等。根据元认知理论,个人自我调节行为和能力可以通过策略讲授和情境模拟两种方法进行训练。学习策略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性的学习策略,它适合于任何学科的学习,如管理学习时间等;另一类是具体的学习策略,适用于具体的学习内容,如作笔记等。zimmerman 和martinez-pons(1988)用访谈法测查发现学生常用的自主学习策略共有10种,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与学业成就有很高的相关。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传授给学生各种一般性的和具体的学习策略。

      3.检查与评价学习结果。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结束之际,根据一定的标准检查自己达到的学习程度、水平,并对学习目标与实践效果之间的差异作出解释和说明。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失败被归因于稳定的、内部的、不可控制的原因将会弱化进一步活动的动机;被归因于不稳的、外部的、可控制的原因,则不会弱化甚至还会强化进一步的活动动机。有调查表明,学习不良的学生较少把学习成败解释为内部原因,更多的解释为老师等不可控制的外部因素,而学习优秀的学生则更多的归因于自身的努力,能力等内部因素。因此,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自控感,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作出积极的正确归因。        4.自我反省和总结。

        在学习活动完成之后,学生对学习过程作深入的反省和总结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重要的一环。教师应帮助学生回顾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步骤,包括最初的目标设置,选择学习策略到学习结果的归因等,总结学生在此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获得的成绩,从反省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以此达到由具体的学习活动向抽象的经验转化的目的,完成由外部情境向头脑的认知结构内化的过程。

        三、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随着21世纪,高新技术的不断扩展及其在企业中高频率的使用,使得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需要具有高知识与技术水平的专业人员。另外,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将进一步缩短,这又将导致工作领域处于越来越快的变化之中。这需要个体在一生中能够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开发自己的潜能,以适应时展的要求。同时,现代社会衡量人才的标准不再是只看重文凭,个人的能力,特长和创新意识成为评价人的新尺度。这要求我们的高等教育必须更加重视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着力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素质。学校应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学习和训练,进行科学思考问题,观察问题方法及自我更新知识能力的培训,使他们适应科技迅速发展,学会把握正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1]zimmerman b j, martinez-pons m. development of a seduuctured interview for assessing student use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eduategies[j].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1986,(23):614-628.

[2]申继亮、辛涛.论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提高的方法和途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1).

篇5

关键词 大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Training Approaches

SHE Ya

(College of Medicine,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yang, Hu'nan 421001)

Abstract With the advent of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social development and need to learn to learn, lifelong learning professionals, college students are nation-building and national rejuvenation of the main force, but current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is generally low, which requires schools,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mselves together efforts by changing the teaching model, to stimulate interest in learning; develop a learning plan, strengthen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perfect service system, creating a self-learning environment; focus on learning strategies to cultivate self-learning ability so that students meet the needs of the community and higher education.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training approach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是独立学习、终身学习的一种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还是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大学生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1 大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意义

1.1 社会发展的需要

如今社会日新月异,科技飞速发展,知识迅速更新,如果大学生进入社会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就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通过培养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毕业后自觉高效学习,适应未来复杂的信息社会。

1.2 高等教育的需要

高等教育是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较广泛的社会科学知识,较宽厚的专业基础,较熟练的专业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在大学是以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主,老师在课堂上只是讲授重点、难点、疑点,起到指导的作用,大部分的知识还需要学生在课后去学习、理解、掌握、消化、运用、研究、探索,这需要大学生的学习有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显著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挖掘主动学习的潜能,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勤奋刻苦、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优良学习品质;才能有效地增强学习的信心,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促进整体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才能充分激发求知欲望,提升科学思维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具备较强的适应力和应变力,胜任本职工作。

2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状况令人堪忧:上课迟到早退,甚至缺课,课下不预习、不复习,忙于娱乐休闲,沉迷于网络游戏,考前临时抱佛脚,考试投机取巧、作弊成风,成绩一出来很多不及格,要补考、要重修,甚至是延长学制,还有的到毕业了拿不到双证……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原因:

有的学生没有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他们认为中学学习是为了考大学,考上了大学就可以松懈了,可以尽情享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大学生活,选择的专业不是自己的兴趣,仅是家长的意见,所以一进大学就没有认真学习,养成自由散漫的学习习惯。

有的学生不知道要怎样学习,没有目标、没有计划,在中学他们都是被动地学习,到了大学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主动去学,他们就变得无所适从、不知所措了,对为什么学习、学习目标是什么,没有清晰的概念,制定的计划和目标也没有指导性和可行性。

有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中学时有老师和家长天天督促学习,到了大学,靠自觉、靠自主管理,他们看到同学玩,自己就控制不住也要去玩,有的时候玩起游戏来就忘了时间,不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娱乐时间。

有的同学没有学习策略,不知道如何利用图书、网络等资源去查阅相关知识,不知道课后如何整理笔记、如何分析笔记知识点的价值,不知道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图表。大学的学习专业课程多,学制长,各学科体系严谨、课程间联系紧密,如果不能很好地融会贯通,经常会由于一门功课没学好导致其他许多功课学不好。学习要沉下心来,多花时间,多下功夫,多动手,多动脑,要付出很多的努力,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3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途径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通力协作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它需要学校提供全方位支持,也需要教师改变教育理念,更需要大学生自身的努力。

3.1 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习的源泉,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有了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才可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大学的教学模式应该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应该以引导者、组织者、监督者、服务者的身份,以启发式的、讨论式的、情景式的、研究式的、激励式的方式,以轻松愉快、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调动潜在的学习能力,使之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应该以实施者、受益者、主人的身份,以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的方法自主学习,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

3.2 制定学习计划,加强监督检查

学习计划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学习计划的可执行性和高水平性直接关系到学习目标是否能够实现,也直接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所以大学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并按照学习计划一步步实现学习目标,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监督检查,当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情绪低落、要放弃学习计划时,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做到持之以恒;学生自己也要积极主动,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并细化到每一阶段完成怎样的学习任务,每一步骤达到怎样的学习目的,主动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3 完善服务体系,营造自主学习环境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建立知识交流平台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全面开放实验室、图书馆、多媒体教室、自主学习室和机房等,为学生自主学习、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活动等搭建平台、提供便利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讲座、科技竞赛等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3.4 注重学习策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生要充分利用开放的学习资源、自由的学习时间,采取能够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和手段,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掌握灵活多样的学习策略,注重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自为能力、自律能力。坚持学习的五个环节:课前预习、上课听讲、课后复习、按时完成作业、课后反思小结。教师要指导学生抓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收集、加工、整理信息,指导学生针对不同的知识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指导学生拓展学习,加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王平珍.地方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邢台学院学报,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