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范文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3:39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

篇1

关键词:水稻 高产创建 栽培管理

泸水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南部,地理座标为东径98°34′~99°09′,北纬25°33′~26°25′之间,全县辖九个乡镇73个村民委员会,农业人口13.8144万人,耕地面积1.28hm2,人均耕地0.092hm2。其中水田面积0.3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3.4%。由于受地质构造和河流深切割的影响,形成世界少见的高山峡谷地貌,境内海拔738~4161.4m,高差达3423.4m,立体气候差异明显。境内气温特点是南北差异小,垂直差异大,海拔每上升100m,气温降低0.65℃,年平均温度21.1~8.73℃。年降雨量为1150~1400mm,集中分布在5~10月份。年日照数为2071小时,日照时数常年的分配特点为:2~10月份1411~1481h,占总量的65~68%,11月份至次年1月份为590~660h,占总量的32~35%。太阳辐射达127.2千卡/平方厘米。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泸水县农业生产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水稻是泸水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2008年至2011年都被云南省列为水稻高产创建活动项目区之一,先后开展了7个百亩核心区,累计完成面积886亩,平均单产698.7千克,7个千亩展示区,累计完成面积0.72666万亩,平均单产641.88千克。其中百亩核心区单产较泸水县前三年平均单产419.92亩增221.96千克。通过水稻高产创建活动的实施,泸水县水稻单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栽培措施如下:

一、选用优良品种

选择内香8156、宜香2292、冈优527、Ⅱ优58、Ⅱ优63、滇屯502等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的优质良种。

二、采用旱育秧、培育适龄壮秧

农谚有“秧好一半谷”之说,培育适龄壮秧,是水稻高产创建取得成效的主要措施之一。

1.苗床的选择与培肥

按大田所需秧田面积杂交稻10~15m2,选择地势高、背风向阳、土质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最好是菜园地)作苗床地,在播种前30~50天,按1∶100倍的过磷酸钙与有机肥料(最好是猪粪)充分腐热,待播种时备用。

2.施肥作厢

苗床按床宽1.2m,沟宽0.4m,厢长8~10m开墒作厢,清除杂草,整平厢面,每平方米施堆制好的有机肥3~5公斤,过磷酸钙100克,尿素10克与厢面10cm的表土层充分混合,以达到床土培肥。

3.浇透苗床底水

播种前分两次浇透床土水,使苗床出现两次水分饱和状态,充分满足种子发芽所需的水分,避免出现干芽现象。

4.播前种子处理

精选种子,并在播种前将种子日晒1~2天,打破其休眠,然后将精选的种子在清水中浸泡12~24小时,将浸好的种子捞出,用清水冲洗后,沥至稻种不滴水即可用“旱育保姆种衣剂”进行拌种,每袋“旱育保姆种衣剂”(350克)拌稻种1~1.2公斤。

5.播种、除草及盖膜

根据秧龄的长短和大田移栽期确定播种量,按每平方米干谷60~70克(芽谷100~120克),将种子均匀地撒于厢面,播种后用木板轻压种子,使种子三面入土,与土壤紧密接触,盖上一层0.5~1cm厚的过筛细土,再用清水喷于厢面,同时按每平方米0.02克农得时兑水2~3公斤均匀喷施秧田床进行化学除草,最后盖膜保温。

6.苗床的管理

苗期管理主要包括温度调控、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6.1控温

播种后3~5天出苗后,白天两头透风降温,傍晚盖膜保温,现绿后采取晴天揭膜,夜晚盖膜进行炼苗,三叶期后全揭膜。

6.2肥水管理

根据苗床的水分状况和秧苗的生理缺水情况进行浇水1~2次,并喷施一次1%的尿素。

6.3防治病虫鼠害

1.5~2.5叶期秧苗易感病,每平方米用敌克松2~2.5克1000倍液喷雾防治立枯病;长降雨或土地温度过大时,每平方米用15%多效唑0.2克700~800倍液喷施防止秧苗徒长,培养矮化壮苗;每平方米用25%扑虱灵或10%吡虫啉0.04~0.05克兑水1~1.5公斤喷雾、防治稻飞虱、稻叶蝉;投放磷化锌、溴鼠灵等慢性杀鼠剂或用膜围严秧田四周防止鼠害。

三、浅插稀植

1.大田整地

移栽大田整地做到两犁两耙,耕深20cm以上,做到田平土细。

2.测土配方施足底肥

移栽前结合耕地,在最后一次犁耙田前亩施农家肥1000~150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复合肥25公斤,尿素10~15公斤作底肥。反复犁耙于土层内,达到全层施肥之目的。

3.适时移栽

移栽适宜秧龄为4.5~5.5叶(有条件的地方可在3.5叶移栽)。

4.薄水浅插

要求大田整田做到面平整,呈薄水现泥状态,秧苗栽插深度为2cm,最多不能超过3cm,一般插稻不倒为宜。

5.合理密植

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粒重等因素组成,这些因素的形成及相互间的合理组合都受基本苗数的影响。合理的基本苗数就是要充分发挥各个因子对产量的增产效应,争取高产创建活动达到最高产量水平。根据泸水县的茬口、管理水平及土壤肥力情况,移栽规格一般株行距为0.4尺×0.7尺,0.4尺×0.8尺,每亩栽插1.5~2万丛,或移栽规格(0.4尺+0.9尺)×0.4尺,(0.4尺+1尺)×0.4尺,每亩栽插2.1~2.3万丛。杂交稻每丛一苗(不包括分蘖),常规稻2~3苗。肥水条件好,管理水平高的可以按0.5×0.9的规格进行移栽

四、大田管理

1.测土配方施肥

1.1早施分蘖肥,水稻前期是根、茎、叶迅速生长期,对各种肥料的吸收量大,吸收能力强的时期。因此,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追肥要早要速,保证禾苗生长和分蘖有足够的养份。追肥要求在移栽后3~5天内亩施尿素10公斤,钾肥10公斤。

1.2施好保蘖肥,晒田前3~5天(插秧后40~50天开始晒田),每亩施尿素3公斤,钾肥2公斤,锌肥1公斤

除草。移栽后5~10天后,每亩施用“金稻龙”药肥7公斤。

1.3巧施穗肥,看苗追穗肥,每亩追尿素5公斤,钾肥4公斤。

1.4四是补施攻粒肥,每亩用施可富(硼锌铁锰)100克兑水150~20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以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

2.除草

旱育移植由于前期空间大,有利于杂草生长,因此移栽后5~10天后,每亩用农得时20克拌细土50公斤进行化学除草,并进行中耕除草1~2次

3.科学管水

栽后保持寸水管理,到30~40天,进行晒田3~4天,控制无效分蘖发生。齐穗期到黄熟期实行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灌溉方法,水稻腊熟后进行撤水。

4.病虫害防治

在抓好秧田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基础上,根据田间调查和病虫情报,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口农药,及时防治稻瘟病,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和水稻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将病虫危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优质高产,成熟期如发现鼠害就及时投放鼠药。

4.1稻瘟病

在分蘖期、孕穗期和始穗期视发生情况进行防治。亩用20%三环唑75~100克兑水50公斤喷雾,也可以用硫三环悬浮剂、多茵灵、稻瘟散、甲基托布津等其它农药防治。

4.2白叶枯病

于发病初期,亩用20%叶枯宁(叶青双)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50公斤喷雾,也可以用70%叶枯净(杀枯净)胶悬剂每亩100克兑水50公斤喷雾,或用其它农药农用链霉素、敌枯宁等。

4.3稻曲病

始穗期亩用50%的井冈霉素100~150克或25%粉锈宁50~60克兑水50公斤喷雾。

4.4 水稻螟虫

根据当地预测预报,在关键时期,亩用25%杀虫双水剂150~200克兑水50公斤喷雾,亩用50%杀螟松乳油50~75克或5%锐颈特乳油30~50克兑水50公斤喷雾。

4.5 稻飞虱。在若虫发生盛期,亩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30克兑水50公斤喷雾,亩用10%吡虫啉10~20克兑水50公斤喷雾,或用康福多、敌敌畏等其它农药防治。

五、适时收获

水稻成熟后,要及时进行收获,做到九黄十收,颗粒归仓。

参考文献:

[1]刘汉学、夏纬萍、叶勇《水稻旱育稀植》,云南科技出版社、1996.

[2]云南省粮油作物栽培实用技术手册.

篇2

关键词:水稻;栽培技术;措施

近些年来,我国的农作物种植水平尤其是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已经在原的基础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水稻质量的好坏与产量的高低关乎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改进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是确保水稻产量的重要技术。由于水稻的品种各异,各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不尽相同,因而,需要了解不同的无公害水稻栽培措施,学会因地制宜地栽培无公害水稻。通过研究改进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不仅有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还能加快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提高我国有限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1无公害水稻栽培措施的概述

无公害水稻栽培措施作为种植技术的一种,是近年引进的水稻新品种栽培技术。由于我国绝大多数无公害水稻的中期管理是保障中、后期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管理的关键,也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阶段。因而在水稻的营养生长阶段,要合理施加苗肥,促进秧苗的生长,该期间主要进行的是间苗、定苗活动。为了促进水稻的正常生长,需要连续进行无公害水稻栽培措施,比如对无公害水稻栽培进行合理灌溉,以利于我国水稻获得更高的产量。穗期阶段是水稻营养器官的发育旺盛期,雌雄穗也逐渐分化,这是水稻生长的黄金阶段,对水稻的产量起决定性作用。因而无公害水稻栽培措施是我国近年来引进的一种水稻栽培技术。为了促进水稻产量的提高,农民应当补施粒肥,为水稻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无公害水稻栽培措施有利于充分利用水稻栽培活动的积温,大幅度地提高我国的水稻产量,创新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

2无公害水稻栽培的主要问题分析

2.1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落后

由于我国的农业历史悠久,许多农民往往凭借积累下来的经验进行农业生产。然而随着全球变暖和世界气候变化的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现如今农民在进行无公害水稻栽培时,往往忽视适时播种,错过了水稻播种的最佳时期。为了盲目追求高产,农民为了盲目追求高产,农民栽培水稻秧苗的密度过高,使得水稻平均吸收的营养成分降低,影响了水稻的正常生长。由于每种水田土壤的成分不同,农民在进行无公害水稻栽培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水田土壤的选择,过度不合理的施肥造成水田板结,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

2.2水稻易受稻田有害生物的危害

稻田的有害生物滋生主要是由于水稻在生长过程主要经历苗期阶段、穗期阶段和花粒期阶段等主要阶段。苗期阶段是水稻的营养生长阶段,穗期阶段是水稻营养器官的发育旺盛期,花粒期阶段,是水稻形成籽粒的关键的生殖生长期,因而如果田间管理技术不善会导致水稻幼苗生长缓慢,虫害泛滥,进而导致水稻根部被腐蚀,水稻产量下降,使得水稻与其他植物的差距较为明显,遇到强风大雨会被吹倒或淹没,抗倒能力极差。

2.3水稻栽培过程中施肥技术不合理

不合理的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使得水稻株杆易折断,水稻生长的根部容易被腐蚀,易使稻田的有害生物放肆生长,极其不利于水稻的健康生长,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的落后也会导致水稻施肥不均匀,水稻获得的养分不均匀足以导致水稻产量下降,过度不合理的施肥会造成稻田出现板结和土壤肥力下降的问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水稻的生长,不利于水稻的产量的提高。

3完善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的策略

3.1改进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

科学合理的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包括选择适宜的土壤和优良的无公害水稻品种,对水稻进行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细心整地,对水稻种子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和合理灌溉以保证充足的养分,对稻田进行科学管理,选择科学时间收获水稻等,这些都是保证水稻高产的重要前提条件。具体而言,根据国家的标准和具体的地理环境精选良种;水稻秧苗的密植度不可过高或过低,要依据水稻品种的地力和特性而定;细心整地,做好稻田土壤的防晒处理工作,合理控制稻苗插秧的深度;根据稻田的走势适当开挖排水沟渠,方便稻田的及时排水工作;根据水稻的不同生长期做好各阶段的养分保持工作。

3.2有效控制稻田有害生物的滋生

为了有效控制稻田有害生物的滋生,完善科学合理的稻田田间管理措施,选择抗病品种的水稻,科学合理的施肥和合理灌溉以保证充足的养分,采用轮作、深耕等措施来有效地控制稻田有害生物的滋生。农民应当加强水稻的田间管理工作,根据水稻的不同生长期做好各阶段的养分保持工作和稻田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保证水稻的透光通风条件,对水稻进行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细心整地,加强田间管理工作,对稻田进行科学管理,适时保证水稻秧苗的密植度,使水稻的透光通风等条件得到有效满足。

3.3改进无公害水稻栽培的施肥技术

篇3

[关键词] 超级稻 超高产 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1-0197-01

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需要相关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逐渐创新相关种植方式,保证可以增强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而提升其发展效率。

1 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背景

近年来,江苏省农业科技部门引进了较多超级稻超高产品种,要求各级部门可以针对超级稻超高产品种的种植情况进行分析,并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技术应用质量。2016年六合区农业局根据本区实际,结合省市推介的品种和技术,确定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为本区农业主推技术其中之一。在此期间,南京市六合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农技指导员前往金牛湖街道科技示范户家中开展推广技术指导工作,在不断调整技术方案之后,感到必须重视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质量,相关技术人员得到了较为良好的栽培技术应用结论。在技术人员与示范户的共同努力之下,得出了超级稻超高产品种应用措施,其一,粳稻南粳5055品种在实际种植期间,虽然米质较好,但是其产量较低,平均低于其他品种的4.6%左右;其二,粳稻武运粳23号品种在实际种植期间,不仅米质较为良好,而且产量较高,高于其他品种产量的5%左右[1]。

首先,单产减少。在今年实际生产过程中,全区水稻平均亩产量542.01公斤,与去年相比减25.99公斤,减4.6%,主要是水稻结实率、千粒重下降。其中,粳稻平均亩产558.9公斤,比去年减少39.8公斤,减6.7%;籼稻平均亩产524.7公斤,比去年减13.4公斤,减2.5%。

其次,种植效益不明显。传统的水稻种植效益较差,根据今年水稻平均市场价2.7元/公斤测算(籼稻2.6元/公斤、粳稻2.8元/公斤),水稻平均亩产值1463.43元,扣除生产成本(含水稻一季租金)1246.28元,亩效益217.15元。

最后,天气影响较大。今年我区水稻生长前期遭遇强降雨,中期遭遇干旱,收获期遭遇连续阴雨,严重影响了水稻产量及品质。水稻总的产量构成呈“一平三减”特点。全区水稻平均每亩穗数18.58万,基本与去年持平;平均每穗粒数 148.46粒,较去年减0.43粒;平均结实率84.27%,较去年减1.18个百分点;平均千粒重25.8克,较去年减0.9克。其中,籼稻每亩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分别为16.01万穗、171.8粒、79.39%、26.3克,分别比去年增0.03万穗、减0.6粒、减1.1个百分点、减0.6克;粳稻每亩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分别21.08万穗、125.7粒、90.77%、25.3克,分别比去年增 0.01万穗、减1.3粒、减1.51个百分点、减1.1克。从产量构成因素看,水稻减产主要是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所致。因此,水稻种植人员必须要重视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提升水稻的种植质量与产量。

2 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措施

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需要相关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播种方案、育苗方案、控苗方案、灌溉方案、施肥管理方案与病虫害防治方案等,进而提高水稻生产质量,达到预期的技术应用目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2.1 制定完善的播种育苗方案

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针对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特点,仔细分析我国水稻种植业的发展需求,并且制定完善的播种育苗方案,保证可以达到良好的播种效果。首先,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品种生长特点等,科学、合理的播种与移栽方案,然后将秧龄控制在三十天左右。其次,技术人员在精量播种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大穗型品种的实际种植特征,利用良好的种植方式提高水稻的成穗效率,这样,才能达到高产量的目的。再次,在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落实的时候,必须要提高种子的成苗率,制定完善的种植与栽培方案。最后,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人员必须要合理配比浅水浇灌体系,在化学控制方式与病虫害防治期间,提高出苗的均匀性,增强其出苗的平衡性,同时,技术人员还要重视施肥管理方案,保证可以在秧田4叶期的时候对其进行施肥,在移栽前再次施肥,保证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质量,提升种植业的经济效益[2]。

2.2 制定控苗科学性

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提高控苗工作的科学性。在此期间,技术人员要合理调控种植行距,保证可以提高水稻种植通风性,进而增强超级稻超高产光合作用。其次,技术人员要将栽培密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保证可以提高株高控制效率,增强其成穗率,减少各类病虫害的发病次数。最后,在控苗期间,相关技术人员要保证其叶片的生长有效性。

2.3 制定完善的灌溉制度

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灌溉制度,保证可以提高灌溉工作效率,保证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质量。首先,技术人员要根据水稻品种实际情况选择灌溉时间,保证灌溉工作的科学性。其次,技术人员要合理选择灌溉方式,一般情况下,技术人员会利用无水层或是湿润灌溉方式开展灌溉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其灌溉效率与灌溉质量。再次,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要在2叶龄期就要对其进行干湿交替灌溉,保证可以提高水气协调效率,增强其营养供给效果。最后,在水稻分蘖时期,相关管理人员就要在水稻种植区域开挖排水沟,进而提高土壤的含氧量,改善水稻的生长环境,提升超级稻超高产技术的应用质量。

2.4 制定完善的施肥制度

相关技术人员必须根据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特点,制定完善的施肥制度,保证可以提高水稻种植效率与经济效益。首先,相关技术人员要明确施肥目标,根据水稻营养需求选择肥料种类,进而提高水稻营养元素补充效率。其次,相关技术人员要将施肥技术与灌溉技术相互结合到一起,进而提高农药技术的营养质量。最后,相关技术人员要合理选择施肥时间,提高施肥技术的应用质量。

2.5 制定完善的病虫害防治制度

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病虫害防治制度,保证可以根据水稻际生长情况,提高各类病虫害的防治效率。首先,技术人员要根据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实际要求,对水稻纹枯病进行预防,避免水稻感染各类疾病。其次,技术人员要重视螟虫的防治,保证可以规避一些病虫害的发生,使得水稻在实际生长期间,不会因为螟虫出现经济损失。最后,在水稻病害防治期间,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防治制度,逐渐创新其防治方案,有效提高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率,逐渐更新病虫害防治技术,保证可以达到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从根本上提高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质量。

结语

超级稻超高产技术的应用,需要我国农业部门加强对水稻种植业的重视力度,逐渐提升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质量,根据国家种植业的法制感需求,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要求技术人员积极学习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知识,不断创新技术应用方式,同时,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技术应用制度,逐渐创新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方式,进而提高水稻种植效率与质量,进而提升其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水稻;直播;高产;栽培技术;安徽宣城;宣州区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7-0042-01

水稻直播工序简便,用工省,便于机械化播种。水稻直播栽培技术农民易于掌握。近年来,宣州区大力推广直播稻一播全苗、化学除草、抗倒栽培等农业技术措施,在早稻和一季稻栽培上得到了普及。

直播稻在栽培上必须根据其群体大、个体小等生育特点,防止其前期滋生杂草、中期群体过大、后期易倒伏的特点,栽培过程中实行控制群体、促进个体、增加积累的栽培方式。水稻直播是一项简便、高效的栽培模式。生产实践中要根据水稻直播栽培的特点,整田时精耕细作,平整地块,掌握好播种时期,一播全苗,浅水湿润灌溉,培育壮苗,氮、磷、钾肥合理使用,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防止后期倒伏,综合防除杂草,搞好病虫害统防统治是水稻直播获得高产的关键措施。

根据多年来宣州区水稻直播生产实践,现将宣城市宣州区水稻直播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精耕细作,平整地块

全苗是水稻直播夺取高产的基础[1]。水稻直接播种的是催芽的稻谷,因此对整地要求比较严格,需要做到田平、泥溶。首先要精细整田;其次是在田块内以2.5~3.0 m按“川”字形和田块四周开好排水沟,同时达到药物化除不伤稻芽的要求[2]。

2 适期播种,一播全苗

适期播种是保证全苗和安全齐穗的关键措施[3]。选择适合宣州区的高产优质品种,早籼稻在常年旬平均气温稳定12 ℃以上即可播种,宣州区4月上旬,抓住冷尾暖头抢晴播种。播种前做好种子处理,播种量一季常规粳稻为60~75 kg/hm2,早籼稻为90 kg/hm2。播种方法有撒播、条播、点播等方式,播后轻蹋谷入泥,视天气情况上浅水护芽或保持畦面湿润状态。播种时,要避开大风大雨天气,千万不可仓促播种[4]。

3 科学肥水管理

播种后至三叶期的肥水管理是保证全苗的关键。基肥宜采用全层施肥法,即结合稻田翻耕,将50%~60%的氮肥、100%的磷肥、50%的钾肥在耙田时一次性施入。苗期追肥要及早施用,四叶期前后进行追肥。中稻、单季稻和后期缺肥的早稻在拔节、抽穗期要适量追肥[5]。控制氮肥用量,特别是后期追肥要根据苗情长势适量施用氮肥,增加钾肥用量,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止倒伏效果。对浸种催芽的稻谷,播种后应保持田面湿润。早稻见芽后,如遇寒潮,宜灌浅水层保温护芽,至幼苗1叶1心时应结合早施“断奶肥”灌水[6]。

应采用浅水灌溉、分次烤田的方法。早期应进行浅水勤灌,在分蘖期至幼穗分化前进行排水晒田,烤田宜分次轻晒。分蘖期以浅水分蘖为主,待总茎蘖数达到计划有效穗数的80%时,及时排水搁田,并多次轻搁,一般搁到田土不陷脚为止。孕穗至抽穗期间歇灌溉,以后常灌“跑马水”,干干湿湿[7]。

4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强化重大病虫监测与预警;大力推行现代植保新技术,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8]。

直播稻后期群体较大,田间通风透气差,易造成病虫危害,因此要全面推广统防统治。早稻用药以防治纹枯病为主,兼治螟虫。一季稻重点防治纹枯病[9]、稻瘟病、稻曲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等,做到适时科学合理用药,降低病虫害损失,夺取水稻丰产丰收。

直播水稻的田间环境有利于杂草发生,其表现为出草早、草量多、时间长、威胁大。水稻化学除草是否成功,直接影响到水稻高产栽培的成败。

直播稻田前期的秧苗覆盖率低,往往形成苗草齐生,造成严重草荒。目前化学除草是防除直播水稻杂草的一项经济有效措施,前期除草,一般在播种后2~5 d内,选用35%丙草胺·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900~1 200 g/hm2,对水450~750 kg均匀喷雾。杂草生长以后,选用二氯喹啉酸防除稗草;稗草、千金子生长严重的田块,选用五氟磺草胺(稻杰)和氰氟草酯(千金)防除。

5 参考文献

[1] 吴爱珍.水稻直播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5,11(3):14.

[2] 胡林军.直播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1999(3):17-18.

[3] 关术平,周世兴,王海英.水稻超稀植高产栽培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4):113-114.

[4] 张栩,薛应征,王书玉,等.河南省沿黄水稻优质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4(9):15-16.

[5] 张康永.水稻旱直播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1(6):16.

[6] 陈立荣,张冬民,叶守民.马铃薯、水稻复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4):78,80.

[7] 刘祥臣,卢兆成,丰大清,等.水稻覆膜湿管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初探[j].河南农业科学,2010(8):40-42.

篇5

关键词水稻;旱育;宽行密植栽培;增产增效

水稻旱育宽行密株栽培技术增产增效试验示范是一整套以水稻旱育秧、宽行密株栽培为主,结合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配套的水稻栽培模式[1,2]。浙江省桐庐县旧县街道2007年引入进行试验示范,采用“旱育秧、强化栽培、宽行密株、测土配方、植保统防”等水稻旱育宽行密株栽培技术体系,为桐庐县水稻的增产增效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市场经济和农产品优质无公害的需求。该地水稻不论是原有品种还是栽培技术现状,都难以适应优质稻米加工的需求。为了从根本上提升桐庐县水稻产量和品质,促进水稻生产由产品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2007年该县引进优质水稻品种“中浙优1号”,在桐庐县旧县街道进行了面积72hm2的试验示范。其目的在于节本增效,逐步寻求适合本地水稻栽培的技术措施。

通过2007~2009年的试验示范结果调查,示范方72hm2单季稻平均产量8 782.5kg/hm2,产值17 565元/hm2,纯收入8 835元/hm2;比桐庐县平均对照栽培增产982.5kg/hm2,增收1 965元/hm2。由此说明,水稻旱育宽行密株栽培技术是一项投入少、效益好的先进实用技术,具有节种、节水、节工、节肥、节约秧田等特点,对于全面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节本增收效果显著。

1增产措施

1.1秧田培肥

前1年冬季种油菜和青菜作秧田的秧苗素质最好,地上部百苗干重比不培肥的提高0.5g以上。前1年冬季种油菜和青菜的秧田带蘖率为66.8%,而冬季空闲田的秧田带蘖率反为36.9%。

1.2播种期与播种量

与常规育秧比较,降低播种量可以明显提高秧苗素质,使水稻抽穗提前,增加每穗粒数,降低空秕率,提高千粒重,提高水稻成熟度,改善大米品质。播种期与播种量是影响秧苗素质的重要因素。旱育稀播处理的秧苗壮,插后返青快,抗逆性强,产量高。根据试验,中浙优1号品种宜选择5月12~15日播种,播芽谷30g/m2左右为宜,播种量为225~240 kg/hm2,秧本比为1∶20左右[3]。

1.3旱育秧田基追肥

前1年种油菜和青菜的土壤,本身含有大量的有机质,一般不安排施有机肥。旱育秧做畦时,用含氮、磷、钾各15%的复合肥600kg/hm2,均匀撒施在已经杂草清理好的畦面上,拖拉机干打松土,准备做畦播种,秧苗出苗后分别在一叶一心期和二叶一心期追施46.4%尿素112.5kg/hm2,实践表明,规范化旱育秧,秧田期追肥能明显提高秧苗素质,促进群体发展,提高分蘖成穗率,实现优质高产。

1.4旱育秧栽培密度

秧苗宜在4.5叶左右移栽,单本插,保基本苗16.5万株/hm2左右,行株距30cm×20cm。宽行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土温,增加有效穗,达到增穗、增粒、增粒重的目的。

1.5旱育秧肥料施用

施纯n 150~225kg/hm2、p2o5 120kg/hm2、k2o 60kg/hm2。基肥占75%,分蘖肥占15%,穗肥占10%。穗肥施含氮、磷、钾各15%的复合肥75kg/hm2,在播种后60d时追施效果较好。根据调查,在旱育壮秧浅插的条件下,氮肥施用量210~225 kg/hm2,可保证水稻产量和经济用肥,防治水稻贪青晚熟不利等因素[4]。

1.6水稻大田基肥施用

全层施肥,肥料入渗较均,肥效不易散失,有利于诱导根系向下生长,可提高肥料利用率,均衡供应整个生长期内对养分的需求,进而达到高产、稳产。

1.7培育壮秧和秧苗素质

第1叶鞘长度以少于3cm的秧苗分蘖成穗率高,因此应采取控水控温措施,严防第1叶鞘过度伸长。秧苗带蘖移栽,其成活率较高,在82.3%左右,未成活蘖多于7d内死亡,生产上要采取浅插、插后浅水层等措施管理,提高秧苗带蘖的成活率。旱育秧与常规育秧相比具有发根力强、根系生长旺盛的特点,在分蘖肥的使用上应宜早不宜迟,旱育秧分蘖节位在1~8节,其中以3~6节为优势节位,生产上应采取有利措施,促进低节位分蘖早生快发,促使其健壮生长。

2增产分析

2.1旱育秧与常规秧比较

培肥秧田,降低了播种量,改善了秧苗生长环境,为秧苗根系和地上部分健壮生长、培育壮秧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条件,秧苗素质明显提高。壮秧主要表现在秧苗的充实度,发根力、茎粗、干物质量、第1叶鞘等几个方面,其根系发达,养分充足,发根快,抗逆性强,返青早、生长速度快。旱育秧苗移栽到大田返青快,不败苗;而常规育秧苗移栽到大田返青慢,败苗严重。说明在同等肥水措施下旱育秧的秧苗素质较高,通过合理稀植及大田管理,旱育秧的每穗总粒数增多、千粒重增加,空秕率下降,有效穗数减少,产量要素达到了最佳产量水平组合。在大米品质上,提高了整精米率和透明度,提高了效益。

2.2个体发育与群体发展协调

宽行密株基本苗16.5万株/hm2,比常规减少10.5万株/hm2,落田苗54.0万株/hm2,比常规减少79.5万株/hm2。从宽行密株栽培技术角度来看,其结构有利于水稻整个生育期过程,个体能得到充分的发育,协调个体发育与群体发展的关系,为丰产打下基础。

2.3分蘖成穗率及群体质量提高

宽行密株栽培插秧时做到壮、早、稀、浅(壮苗、早插、稀植、浅插),则分蘖发生早、多、快、育秧秧苗素质高,且在较低温条件下(日均气温达到15℃)插秧,主茎生长点分化每片叶片的时间延长,可使其下部叶片叶腑里的一个分蘖原基有较多的分化时间,使形成分蘖的机会增加,早插后昼夜温差大,可诱发分蘖早生快发;早插后低温条件下,秧苗生长缓慢,人为拉长了水稻的营养生长期,使有效分蘖期延长,有效分蘖增多,分蘖成穗率提高。旱秧应适期早播,优势才能越明显,一般比常规育秧分蘖期提前7d,齐穗期提前10d。

2.4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

由于旱育秧秧苗素质高,插得早,行株距大,分蘖早,有效分蘖多,营养生长期拉长,干物质积累多,单株发育好,加之由于宽行密株分蘖多,新根部数量多,保持时间长,后期叶片、根系不早衰,抽穗早,灌浆时间长,成熟好,有利于提高结实率、千粒重和大米品质。

3增产建议

从试验示范效果来看,水稻旱宽行密株栽培技术在桐庐县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但应用此项技术增产增效,提高社会和生态效益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要强化主导品种的宣传推介,优化品种布局;二是进一步统一思想,规范栽培方式;要统一育苗,统一播种管理;三是实现水稻品种由高产型向优质型转变;四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技术标准和技术到位率,在育秧技术上坚持固定秧田,培肥秧床,适时早育,适量播种量,科学灌水、控温,培育带蘖健壮秧苗。在大田生产上应坚持早插稀植(宽行密株),浅水层管理,坚持控氮、增磷、补钾,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采用节水控灌技术;五是转换推广机制,推行集中商品化供秧,提高技术到位率,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加快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的步伐,促进水稻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4参考文献

[1] 姬立军,李鸿.盐碱地水稻旱育栽培技术[j].伊犁农业科技,1992(3):8-9.

[2] 黄建兵,万肾宗.水稻旱育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0,28(3):291-292.

篇6

关键词稻米;优质;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2-0053-01

黑龙江省是我国优质稻米的主产地,为引导农民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掘经济、技术潜力,应积极发展水稻生产。稻米的品质主要决定于品种的遗传特性,但种稻环境条件、栽培技术措施、收获时期等对稻米品质、食味和产量都有一定影响[1-2]。为提高稻米生产技术,特总结优质稻米的栽培技术。

1选择优质水稻品种

在国外发达国家,常将早中晚熟品种搭配种植,充分利用有效积温使之稳产、高产,成熟良好。黑龙江省优质米开发工作虽已起步一段时间,但由于综合性状好的品种熟期不配套,很不适应当前的优质米开发。因此,提供综合性状好的不同熟期的优质品种十分必要。

2改善种稻环境

(1)土壤与稻米品质。土壤条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很大,关键是土壤氮素含量与释放时期。土壤氮素含量高,生育后期水稻吸收过多氮素,引起倒伏、发病,成熟不良,品质和食味下降。因此,土壤改良对提高稻米的品质有一定作用[3]。

(2)冷害与稻米品质。据报道,在气象因素中影响水稻品质最大的是气温。抽穗前10~25 d的穗发育期遇低温易受障碍型冷害,空秕粒明显增加,降低产量,碎米增多,整精米率下降。因此,要掌握好水稻安全抽穗期,保证其安全抽穗。

3采用合理的栽培技术

(1)秧苗素质与品质。秧苗的大小与强弱对稻米品质影响很大,小苗抽穗期推迟,影响成熟度,大苗炼苗晚会早抽穗,抽穗早则会减产。培育中苗壮秧最理想[4]。

(2)插秧时期与品质。适期插秧较过早插和晚插整精米率有所提高,从黑龙江省气象条件看,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3 ℃时栽插为宜。

(3)栽插密度、规格与品质。日本、韩国等国优质米栽插密度,机插22~25穴/m2,每穴插3~4株苗,相当于黑龙江省的30.0 cm×13.3 cm或30.0 cm×16.7 cm的栽插密度。黑龙江省提倡宽窄行栽插形式,水稻宽窄行栽插形式是在原来的等距单行栽插基础上,只通过调整部分行距,改善稻田水稻生育环境,使水稻生育健壮,增加抗逆性。

(4)土壤养分与品质。稻田施入有机质,直接改善食品作用不明显,但由于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产量,不降低食味。因此,优质稻栽培还是提倡施用有机肥。在氮磷钾三要素中,氮素对稻米外观特性和食味的影响最大。基肥中氮素含量越多,米粒中粗蛋白含量越多,食味降低。追肥过晚,稻米中的蛋白质明显增加,食味降低。优质稻栽培要求氮磷钾肥料配合施用,单施氮素增加裂纹米和垩白,降低稻米透明度和米饭黏性,提高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和米饭硬度。

(5)断水早晚与品质。优质水稻抽穗后25、30、35 d断水,断水越早品质越差,产量越低。一般抽穗35 d断水,有利于保证品质和高产。

(6)倒伏与品质。水稻倒伏严重影响稻米品质,严重倒伏的水稻整精米率减少13.9%~17.4%,青米、茶米和碎米明显增多,品质降低。

(7)及时防治病虫害。国外优质稻栽培都很重视水稻的病虫防治,特别是注意防治穗颈瘟、稻曲病、纹枯病等病害,以保证稻米的外观品质。防治病虫害要合理选用抗病品种和低毒农药,同时在栽培技术上避免施用大量氮肥,采取稀植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5]。

4优质水稻秧田合理管理

(1)密闭期的管理。播种后至出苗前,密封5~7 d,温度在32 ℃左右,如温度过低可延长2 d,保温保湿不浇水。

(2)绿化期的管理。秧苗变绿后二叶一心期,见绿至一叶一心期,棚内温度保持在25~28 ℃,超过28 ℃要在背风面小通风,当秧苗叶片旱,晚无水珠、床面干裂、中午叶片打卷中的一种情况出现时,应在早晨浇透水,同时测定土壤pH值。

(3)炼苗期的管理。二叶一心期以后至移栽前,加大通风口,延长通风时间,实行昼揭夜盖,进入自然锻炼状态。当夜间温度达12 ℃时,可大揭膜,全天通风炼苗。

5适期收获,合理贮藏

(1)收割期与品质。适宜收割期主要根据品种生育日数、抽穗后的日数和积温、稻谷水分以及成熟颜色确定。收割过早,增加青粒和未熟粒,晚割增加畸型粒和其他被害粒。抽穗后的积温达到1 100~1 200 ℃为适宜收割期。

(2)干燥与品质。水稻收割后,稻谷的适宜水分对碾米加工和贮藏起到很重要作用。以水分达到15%为宜。过分干燥,导致裂纹米和碎米,稻米光泽差,食味下降,重量减轻。

6参考文献

[1] 邹德堂,赵宏伟,赵长山.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1.

[2] 曹立勇,杨仕华.优质水稻品种及栽培关键技术[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6.

[3] 丁颖.中国水稻栽培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61.

篇7

关键词有机水稻;适龄移栽;肥水管理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机大米便成了重要的农作物。有机水稻是无污染、无公害、健康饮食理念下的产物,在生长环境、技术方面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生产环境要求必须达到“AA”级绿色食品生产环境标准,产地周边5km以内无污染,在生长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原理,结合采用种养、维持生态环境系统的持续,采用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农业生长过程模式。为了保证质量,必须根据有机稻的生长特点,注意从有机水稻的栽培技术等几个方面入手。

1精细选地

对有机水稻而言,最重要的是选择田块,环境一定要符合国家标准GB15618-1995一级标准;空气、水质都要符合国家标准;远离工业污染、矿区污染、城区污染、生活垃圾场等;并采取秸秆还田技术,田间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和深浅耕翻耕作等措施,活化土壤耕层,为有机水稻创造有利的生长环境。在实践中,应当选择条件好的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有机质量高、水温水质良好、杂草少并阳光充足的田块,有机稻田和常规种植稻田之间要有缓冲带,田块四周不允许有其他农作物的种植,符合以上条件的田块才能适合有机水稻的种植栽培。

2选种育苗

种子在育苗前一定要严格筛选,尽量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抗倒等优质高产的水稻优良品种,选择经过认证达标、同时经过转换的种子,发芽率在95%以上,纯、净度在99%以上,含水量14%以下,通过穗选,连续两年的有机栽培获得有机稻种,盘育秧每667m2芽米4.0kg,晴天中晒种2~3d即可。常规浸种方法:在天气晴朗的条件下,将稻种摊晒2~3d,勤翻动。用20%的盐水浸种,在稻种浸泡时用2mL浸种灵对水10kg左右,浸6kg的稻种,为了不影响质量,可随时用鸡蛋测定盐水浓度,陆续补充浓盐水,浸泡大概4~5d,捞出后晒干恒温30~32℃进行催芽,而露白的种植放可播种。

3适龄移栽

有机水稻移栽的最佳时期为5月中下旬,秧龄在35d左右。栽插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首先提前对大田进行深翻整田,去除杂草,然后进行机械破碎过细筛。清除杂草之后,打碎坷垃、整平压实四周。大田整理完毕后,待气温稳定超过12℃时即可插秧。开始栽插时,尽量做到边起秧、边插秧,田间种植要求密度合理,以确保秧苗的质量,插秧要求做到“浅插、直插、匀插、稳插”,若发现有缺苗现象,须及时补栽。土壤肥沃度较高施肥量大的田块,选用根系发达、茎秆粗壮、穗型较大等抗倒性、抗寒性及抗病性强的为宜,每穴基本苗3~4株,每667m2基本苗6万~7万;常规稻每穴栽插4~6株,每667m2基本苗8万~12万,插秧后要及时查田补苗。

4合理科学施肥

由于不能使用化学性农药、化肥,而农家肥肥效释放缓慢、又往往短缺,水稻分蘖能力明显下降,因此插秧密度应比常规适当加大。在提高有机稻的米质质量的前提下,不仅不能使用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还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原理,结合采用种养、维持生态环境系统的持续,采用方法最好以作物秸秆、家禽粪肥、菜籽饼等有机生物肥料为田块的主要肥料来源。注意:不能在温度过高时施肥,会破坏肥效。而施肥贯穿水稻成长的全过程,肥料的选择和施肥的时间等保证水稻有机质的重要一个方面[1]。在插秧之前施的叫做基肥,水稻秧苗期间使用腐熟饼肥50kg/667m2,促分蘖早生,在移栽后7d左右追施100kg的菜籽饼作为分蘖肥,有助于提高水稻的分蘖成穗率。注意在水稻的整个种植过程中不能施化肥,并且施底肥要优质量足。

5本田灌溉

水稻是喜水性粮食作物,合理灌溉对水稻的生长有着非比寻常的作用。有机水稻必须采取洁水灌溉,绝不能用生活污水、工业用水灌田,在水层管理上,使用科学用灌溉要注意以浅为主,水稻移栽至返青前灌苗2/3的水层,抚苗护苗。有效分蘖期在插秧至6月中下旬前灌3~4cm浅水,增温保蘖、早生快发,若长势过旺,叶色浓绿且没有草荒为害则排水晒田。在孕穗至抽穗前,灌10cm活水,减数分裂期,遇低温时灌深水护胎;灌活水,蜡熟期开始间歇灌水,保持大田干干湿湿,以湿为主。洼地可适当提早排水,漏水地可适当晚排水。通过科学有效的用水栽培方法,促进水稻早分蘖、早封行,适时晒田,以苗压草来控制杂草丛生促进水稻的生长。后期如气温降低时,采取深水护胎,这是预防遇低温时紧急措施。

6病虫草害防治措施

在草害的防治上有机水稻在除草时不能喷洒化学性除草剂,应采用人工或机化拔除的方法来拔除耕翻遗留下来的杂草,在泡田后和耙地时,在下水口出和下风处打捞菌核,在田间发生稻瘟病时要及时拔除,特别是针对双穗雀等恶性杂草,必须多次人工拔除,同时加强稻田四边(田边、沟边、路边、渠边)杂草的防除。在病虫害的防治上要以农业措施和预防为主。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消灭病菌,加强栽培管理。5月下旬可排水晒田,防止潜叶蝇成虫田内产卵,通过适时搁田、合理密植、科学肥水灌溉等措施促使植株的抗性,改善病虫害的发生。遇有稻曲病时,可采用井冈霉素防治,通常喷药两次,间隔10d左右[2]。此外在遇飞虫危害时,可利用高科技电子装置产品来捕杀、控制虫害发生。

7收获及储藏办法

7.1收获注意田间情况,淘汰田间倒伏、感病虫害的植株,防止霉变虫食稻谷混入。当田间的稻穗达到蜡熟中后期,90%谷粒变为金黄色,穗枝梗变黄时为最佳收获期。严禁在道路上晾晒、不宜长期曝晒、选好场地、选好铺垫物,防止碎米率增加和品质下降。7.2加工稻谷水分达到15%时加工,加工时各个程序要严格把关,禁止使用添加剂。7.3储藏温度控制在16℃以下,在避光、常温、干燥和有防潮设施的仓库妥善保管储藏;仓库应清洁、干燥、通风,无虫害和鼠害,有明显有机食品标识;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易发霉、发潮、有异味的物品混放,严禁使用化学物质防虫、防鼠和防变,杜绝二次污染。让有机米的质量有所保证,不影响经济效益。

8结语

由于市场需求,发展有机水稻是农作物的重要种植,在有机水稻栽培技术中,从选种、育苗、栽植、肥水管理、防病防虫、收割等整个流程中都必须避免含有化学成分农药、肥料的使用,不然在产量上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失。而有机水稻的生产成本也是比较高的,目前有一种光合生物有机肥,该肥料集有机肥、微生物肥于一体,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肥料。在水稻收割后,种足绿肥,以培肥土壤,减少来年的有机肥量,降低成本。在此同时,还要加大研究力度,所以一定要增强农民对有机水稻栽培技术的知识的提高。只有注重健康、合理膳食、保护农业环境,才能生产出高营养、无公害的绿色有机食品,才能让有机水稻为更多的人带来营养与健康。

参考文献

[1]钟玉祥.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5):85.

篇8

关键词:各种栽植方式;病虫害;影响;防治措施

通过研究数据表明,我国因为病虫草害导致的经济损失有30%,不同的水稻栽培方式对病害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对于水稻的栽培方式的探讨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对水稻的研究,逐渐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来推动先进农产品的生产进程,进一步强化经济发展水平。

一、不同的水稻栽培方式

机插栽培方式。进行湿润育苗,挑选出质量优良的秧苗,运用插秧机统一栽植,这种方式插秧效率高,质量能得到保证,减少人工费用,育苗用地利用率高。

抛插栽培方式。先用容器钵体对秧种进行培育,根部带有营养土块,人工进行掰开分秧,在种植时,连带着土块采取均匀抛洒事物方式,使得秧苗落到稻田中。能够节省时间,减少人力,实施方便为后期的产量得到保证。

直播栽培方式。减少了育苗和移植步骤,把稻谷直接种植到稻田中。这对稻谷品种有要求,不能所有品种共用一种稻田。这项技术比较适合干旱地区的稻谷播种,关键就是节省时间,减少人力。

二、不同的栽植方式对病虫害防治的不同影响

1.一般的稻苗病害

稻瘟病能在不同时期危害水稻的不同位置,比如苗、叶、节等位置,损害性较大。纹枯病这种是在叶鞘上产生小斑点,后期发展成大斑点。在直播栽种方式中出现的最多。稻曲病在谷穗就容易引发病害。各种不同的栽植方式使得稻种发育的情况各不相同,天气变化、气候因素、空气温湿度都会加重稻曲病的发生。人工栽植情况较好,位置安排有所选择,空间布局合理;进行机插存在着缺陷但是发病情况也较少出现,所以稻曲病在直播栽植方式发生几率高。苗种之间太密集,空气不流通,水汽散发慢,附近环境的变化都会引发病情的加重。

2.通常的稻苗虫害

稻纵卷叶螟。在平原地区数量较少,一般存在于山地。机插方式和直播方式提高了水稻的免疫力,对于螟虫的侵害,稻苗能够有效避免。然而加上人工栽种,这几种方式一般是5、6月份,正是螟虫繁殖期,然而却使得稻苗数量急剧减少,会影响后期的稻种产量。

稻飞虱是另一种普遍的虫害。既会影响到水稻产量,还会使得水稻发生“虱烧”,导致稻种毫无产量可言。对于各种栽培方法对稻飞虱的影响进行了科研调查,对稻飞虱和它的天敌进行实时监控,得出结论,人工栽植对水稻发生病害的影响最重,机插位于次列,直播方式影响不太大。

三、对于病虫害防治的解决措施

1.先进科W的防治策略

农业生产不再局限于以往的耕作方式,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对于种植水稻的个体户,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没有认识到科学种植的重要性,使得水稻种植效果不可观。政府要增加专业技术人员下乡推广指导,深入到基层,向种植人员宣传科学种植方法和正确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在种植管理期间,规范管理,合理种植,选择合适的栽培方法,促进苗的茁壮成长。

2.强化政府监管职能

水稻的需求量很大,全球市场都存在供不应求的情况,然而和水稻直接联系的人口在日益增长,田地在逐渐缩减,使得我国在进行水稻种植时场面混乱,缺乏系统性,对田间施肥、灭虫期间常出现问题。如施肥时间缺乏合理控制,施肥量缺乏明确规定,过多或过少;对杀虫剂的任意喷洒,会给苗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影响食用安全。政府在对水稻种植进行扶持和监管时,要规范栽培方式,科学指导,加强监管力度,保证民生食品安全和经济增长。

3.推广新型科研成果

袁隆平教授被授予了“杂交水稻之父”,在我国有很多具有成效的农业科研成果,他曾提出水稻产业一直受到农机和农艺的限制,使得水稻良种不能较好地发挥效益。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没有形成相关体系,缺乏彼此协调的农业操作技术系统,水稻的种植方法、品种栽培、操作行为等和当前农机操作的标准还有很大区别。要认识到农机农艺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它的作用,通过稻苗进行科研分析,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苗种健康了,免疫力就强,受到病虫害影响的可能性就会减小,就能够防止引发后续状况,因此进行科研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四、结语

政府要增加专业技术人员下乡推广指导,深入到基层,向种植人员宣传科学种植方法和正确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在种植管理期间,规范管理,合理种植,选择合适的栽培方法,促进苗的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秦玉金,刘学儒,杨进.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病虫发生的影响[J].上海农业科技,2012(6):123-125.

篇9

一、水稻轻型栽培技术及推广应用现状

水稻轻型栽培技术是指对水稻生产全过程中省工省力、节本增效、生态环保型生产技术的统称。目前推广面积较大、发展前景较好的有抛秧、免耕抛秧、直播、再生稻等轻型栽培技术。

(一)抛秧。水稻抛秧技术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示范推广成功。由于解决了农民插秧难的问题,有利于减轻劳动强度,节省劳力,节本增收,因此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和各级领导的重视,推广应用面积迅速扩大,已成为水稻栽培的重要方式。2003年在25个省(区、市)的推广应用面积达到1.1亿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27%。今年预计推广面积可达到1.2亿亩。特别是广东、广西,推广面积达到 2 000万亩以上,约占两省水稻种植面积的40%。据统计,1988―2008年全国累计推广面积7亿多亩,省工26亿个,增产稻谷150亿千克,节省秧田5 000万亩。

(二)免耕抛秧。1996年由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研究试验成功。1998年开始在广西等地试验示范,2002年广东、广西、四川、江西、湖北等省推广180多万亩,2003年全国推广560多万亩,2008年推广面积2 000多万亩。广西是免耕抛秧技术发展最快的省份,1998年开始试验示范,到2008年全区示范推广面积达到516万亩,预计今年面积可达到600多万亩。

(三)直播。由于不用育秧和移栽,省工省力,经济效益比较高,直播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2008年全国推广面积约 3 000万亩。预计今年推广面积可达3 500万亩。

(四)再生稻。2003年有12个省(市、区)推广应用,推广面积约700万亩,2008年预计全国推广面积达到2 000万亩。

二、水稻轻型栽培技术在创新中不断完善

一是栽培形式不断创新。经过不断发展,抛秧技术从常规翻耕抛秧发展到免耕抛秧;直播稻栽培技术,由整地平插发展到麦田套直播水稻和免耕直播水稻,栽培技术十分简化。

二是配套技术不断创新。轻型栽培技术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逐步解决,如免耕抛秧、免耕直播水稻前茬稻田的再生蘖、落粒谷、杂草的防除技术,通过采用化学除草剂防治基本成功,采用种衣剂也解决了直播水稻成苗率低的问题。

三是铺助措施不断创新。解决免耕存在的土壤板结问题研究成功。广西采用秸秆覆盖还田等措施,既解决了土壤板结问题,又使秸秆自然还田,培肥地力。

四是生产安全技术不断创新。过去防治病虫害大量施用化学农药,现在采用稻鸭共育、频振式诱虫灯,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解决了农药污染的问题,保护了生态安全。

在目前推广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首先是认识不足。由于长期以来我国采用精耕细作栽培方法,对免耕栽培、直播水稻认为是“懒汉种田”,同时了担心免耕土壤板结、产量低的问题,影响推广工作。其次是发展不平衡。由于各地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同,水稻轻型栽培技术发展差异较大,如免耕抛秧技术目前只在部分省(区、市)试验示范,个别省进行推广,多数省尚未开展。再次是机理研究不清。例如水稻免耕抛秧、免直播的适宜年限还不是很明确,只有进一步研究明确免耕与轮耕的年限,才能指导大面积推广应用。

三、水稻轻型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有前景

目前,水稻轻型栽培技术推广应用面积约1.6亿亩。通过3年~5年努力,预期推广面积可达到2.6亿亩左右,占水稻种植面积5 000万亩,直播水稻面积5 000万亩,再生稻面积1 500万亩,超高茬麦田套播水稻500万亩。实现了这个目标,将为我国水稻生产技术带来根本性变革,每年可增产稻谷80亿千克,节省劳力13亿个,节本增收150多亿元。

1.推广的具体措施。按照水稻轻型栽培技术对农机农艺配合要求来组织实施。主要做法:

(1)通过技术培训,典型示范促进推广。一方面通过技术培训、经验介绍,使农民懂得基本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市、乡(镇)的典型示范,了解和掌握轻型栽培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并利用典型经验探索发展思路,推动轻型栽培的发展和提高。

篇10

关键词 水稻;机插秧;早发;预防措施;白湖圩区

中图分类号 S511.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059-01

水稻机插秧及其配套栽培技术是一项节本、高效的轻型栽培技术,它解决了多年来水稻人工栽插这一原始的劳作方式,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的必然选择。目前白湖水稻机插面积达到总面积的75%以上,随着机插秧技术的不断完善,近2年来,单产水平有所提升,已稳定在7 500 kg/hm2左右,但与江浙先进地区相比,产量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原因之一是白湖圩区水稻机插后,不能做到壮苗早发、足发,即在水稻有效分蘖临界期前,总茎蘖数达不到预期穗数苗。为此,对影响机插后秧苗早发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供参考。

1 机插后秧苗不能早发的原因分析

1.1 机播塑盘育秧落籽量大

由于是小苗移栽,塑盘中种子密度大,秧苗低位分蘖芽发育受抑制,正常情况下,三至四叶期移栽,往往到六至七叶期才开始分蘖,如移栽过迟,不仅不分蘖,而且易僵苗、死苗,这是机插秧不能早生快发的根本原因。

1.2 栽插偏深

机插秧栽插深度以2~3 cm为宜,这样既有利于立苗,又有利于低位分蘖早发,而实际生产中,由于整田质量或沉实时间不够或插秧机调整不到位,造成机插秧苗偏深,经常出现栽插深度为5~7 cm的田块,使秧苗分蘖节位生长到地表需要一段时间,一般分蘖要推迟1~2个叶龄,这是机械插秧不能实现早发的重要原因。

1.3 机械损伤

机插秧秧苗小,机插时,根系拉开、断裂而受伤造成根系弱,如果秧块不标准,还会打断秧的茎叶造成更大的伤害,所以机插小苗与人工大秧相比,缓苗期长4 d以上,这是机械插秧不能实现早发的又一重要原因[1]。

1.4 整田和栽插质量难保证

机插过程中要求水层深度1~3 cm,这样既有利于清洗秧爪,不漂、不倒、不空插,又具有防高温、煮苗的效果,但由于大面积生产田块较大,平整度很难达到理想的标准,田面常出现高低不平的现象,从而影响栽插质量,这是机械插秧不能实现早发的直接原因。

1.5 田管措施不到位

一是栽插后到返青期旱涝同时存在,出现高处的秧苗被晒,低处的被淹,秧苗成苗率下降,有的田块栽后长时间淹水,根系活力差;二是栽后10 d左右没有及时施提苗肥,影响长叶分蘖;三是植保药害,如前茬小麦及当季水稻化除药剂抑制、病虫防治不及时造成的危害、施药不均匀产生的药害,这些因素都不利于秧苗早发。

1.6 育秧不规范

机插秧苗一般要求播种量适宜,出苗均匀一致,秧龄15~20 d,苗高12~18 cm,盘根好,基茎大于2 mm。但在生产中,往往不能做到高温催芽,谷芽大小不一[2];秧盘盖土不匀,出秧苗先后不一;壮秧剂不足不匀,秧苗肥瘦高矮不一;秧盘落籽不匀,出苗稀疏不一;底土厚度不够,秧块走形,加之秧田管理措施不到位,不能适时栽插,秧苗素质下降等,最终育成的秧块不能完全符合机插要求,从而严重影响栽后早发。

1.7 其他因素影响

一是品种因素。品种的分蘖特性不同,有的分蘖力较弱,同时种子质量与壮苗早发关系密切。种子纯度不高、籽粒不饱满,难以形成壮苗,影响早发。二是白湖土壤质地较差,以灰泥湖土为主,养分状况不均衡,土壤比重大,属中下等土质,土壤pH值为6.16,偏酸。秧苗栽插后早发的条件不是很好。栽后如管理措施跟不上,很难实现早发。三是早春阶段砂性土壤早晚温差大,不利于早栽发苗。遇阴雨或高温天气,会形成冷害僵苗或失水死苗,更不利于早发。四是育秧计划不周,播种过迟,秧苗栽后不能早发、足发等。

2 预防措施

2.1 选用优质良种

首先要选用优质高产良种,其次要加强选种,选用籽粒饱满的种子,第三要防止品种混杂,纯度要高。

2.2 育出标准秧块

要按照机塑盘育秧的要求,从浸种催芽、营养土的备制、壮秧剂的搅拌、秧盘的用种量到秧田的管理均要规范操作管理,力争培育出“齐、匀、壮”的标准化壮秧,保证机插秧后田间群体的均衡性、一致性。并做到适时移栽,不栽过龄秧,减少机械损伤,缩短缓苗期。

2.3 选择先进高效的农机具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机现代化,要逐步形成先进高效农机具的自主拥有、其他小型农机具雇用为辅的局面,同时增加机械力量,以保证农田作业的进度和质量。做到田面高差不超过3 cm,并根据田块的走势,打足打牢仔埂,寸水基本全田到。及早整田,机插前有2~3 d以上沉实的时间。同时,机插时通过调整机械适宜栽插深度,提高大田整体栽插质量,缩短栽插周期,保证秧苗栽后能均衡生长,早生快发。

2.4 栽后科学管理

由于水稻机插秧龄短,秧苗小,基本苗较手插多,田间水层要求浅,若不注意加强栽后田管,则难以早发高产。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栽足基本苗;二是管好栽后20 d田水,即浅水栽秧为立苗;栽后第2天开始保持瓜皮水到化除止为促根,若遇高温低温可短时间灌深水,降温或保温;化除5~7 d后立即放水排毒;栽后20 d左右覆浅水施肥,以促蘖早发[3]。当田间苗数达预定穗数苗时,及时放干田水,搁田控蘖,当四周开小裂时再覆水;三是栽后10 d左右,施尿素120~150 kg/hm2以促早生快发;四是尽量不栽不足龄或超龄或素质太差的秧苗;五是因为秧苗小,缓苗期长,行间封闭延迟,水层较浅有利于杂草滋生,所以一般栽后10~15 d进行化除,可结合施第1遍分蘖肥进行。

2.5 合理茬口适时播栽

一是根据水稻品种的光温特性,合理安排播期,一般籼型品种可适当早播,粳糯品种适当迟播,要避免因抢早播种,而遇早春气候变化造成早栽不能早发,也要避免过迟,光热不足导致发苗不够;二是质地黏性强的土壤,如马肝土,早晚温差变化小,可适当安排早插。移栽时秧龄以3~4叶龄为宜,尽量不超过4叶龄,以保证有足够的分蘖叶龄。

2.6 应用微肥激素

微肥激素不仅具有促叶、长根、生蘖的作用,而且还有提高作物抗寒、抗旱等抗逆性和抗药害能力的显著效果,因此应大力推广[4]。如“新美洲星”既是营养液又是调节剂,还有杀菌作用,是一种有机无机矿化技术产品,用来浸种、拌种、喷施等,可大大提高秧苗的素质,有利于栽后早发。

2.7 实施补救措施

对苗情素质偏差或受害的秧苗,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减轻或降低受害的程度,促苗情转化升级。一是喷施植物激素或微肥;二是追施速效肥料,依照水稻生长规律,适当增施肥料;三是对药害等因素引起的僵苗,反复进行2~3次洗田,能有效减轻药害。

2.8 改良土壤

秧苗栽后能否早发,土壤肥力高低是基础。因为水稻80%以上的养分来自于土壤,因此培肥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是关键。一是要充分抓好农田基本建设,平整大田,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二是种植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三是作物秸秆要切碎还田,提高肥力;四是其他适当措施,如施用微肥、合理布局及轮作换茬等。

3 参考文献

[1] 吴万明.水稻的“早发中控后健”肥水管理方法[J].云南农业,1995(4):7-8.

[2] 柳永俊,许真玉.谈水稻高产的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11(7):150.

篇11

论文摘要阐述单季稻强化栽培的好处,并介绍其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品种选择、育秧、大田管理、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内容,从而为水稻种植户提供参考。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是一种高产高效新技术,其核心内容是通过采取选择分蘖力强的大穗型品种、小苗移栽、单本(或少本)稀植、浅湿灌溉、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注重平衡施肥和穗肥的施用等技术措施,以强化稻株个体生长环境,充分挖掘(或强化)稻株个体生产潜能。

1单季稻强化栽培的好处

1.1高产稳产高效益

单季稻实行强化栽培能显著增产增效。如2006年我市示范单季稻强化栽培技术约33.3hm2,普遍获得了高产丰收。根据对寿昌镇刘家村、航头镇南八村、珏塘村5位农户的实割实收产量调查,16块强化栽培的单季稻田共2.06hm2,平均产量达到9928.5kg/hm2,比采用传统种植技术的同一单季稻品种产量增加1125kg/hm2左右,增产幅度达到13%左右,直接增收1800元/hm2左右。其中寿昌镇刘家村施国才和航头镇珏塘村孙根土、孙水林等农户的产量都超过10.5t/hm2,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2007年全市示范种植强化栽培单季稻346hm2,普遍获得高产丰收,根据14个镇乡119户15.47hm2强化栽培的单季稻实产调查,平均产量9168kg/hm2,比相邻农户常规栽培的单季稻增产1471.5kg/hm2,增产19.1%,平均增收2648.7元/hm2。

1.2省种子

单季稻实行强化栽培,采用旱育秧短秧龄(10~15d)移栽,一般大田只需要种子6kg/hm2,比传统半旱育秧长秧龄(30d左右)移栽,大田要节约杂交种子3.75kg/hm2左右,可以节省种子款105~120元/hm2。采用半旱育秧短秧龄(12~18d)移栽,一般大田只需种子7.5kg/hm2,比传统半旱育秧长秧龄(30d左右)大田可节省种子2.25kg/hm2,可以节省种子款75元/hm2左右。

1.3省秧田,节省育秧和拔秧用工

单季稻实行强化栽培,采用旱育秧短秧龄(10~15d)移栽,大田只需要秧田90m2/hm2,与传统半旱育秧长秧龄(30d左右)移栽相比,要节省秧田900m2/hm2以上。因此,大大节省了秧田整理、播种、施肥、灌水和拔秧的用工,一般大田可以节省育秧和拔秧用工15d/hm2左右,节省费用600元/hm2以上。采用水育秧短秧龄(12~18d)移栽,大田只需要秧田300~450m2/hm2,与长秧龄(30d左右)半旱育秧相比,要节省秧田450~600m2/hm2。因此,大田可以节省秧田整理、播种、施肥、灌水和拔秧的用工7.5d/hm2左右,节省费用300元/hm2以上。

1.4节省插秧用工

单季稻实行强化栽培,采用旱育秧短秧龄移栽的,每个劳动日可以插秧933.8m2左右,采用半旱育短秧龄移栽的,每个劳动日也可以插秧733.7m2左右,与传统半旱育秧长秧龄移栽相比(每个劳动日插秧466.9m2左右),可以大大提高劳动工效,节省一半左右的插秧时间。大田至少可以节省插秧用工费用375元/hm2以上。同时,还可以减轻挑秧和插秧的劳动强度。

1.5节约稻田灌溉用水

单季稻实行强化栽培,大田水分管理以湿润灌溉为主,改变了长时间深水层灌溉的老习惯,可以大大节约稻田用水,能够节约提水用电和放水用工,达到节省灌水成本的目的。特别是在缺水地区,能大大缓解农田争水的矛盾和纠纷。

1.6方便防病治虫田间喷药

由于强化栽培要求做到挖沟起畦栽培,对防病治虫田间喷药等操作十分方便和有利。

2单季稻强化栽培技术

2.1品种选择

选择穗大粒多、分蘖能力强、后期转色好、增产潜力大、米质较优的品种,如中浙优1号、两优培九等,积极试验示范川香8号、内香优18等新品种。

2.2育秧

2.2.1旱育秧技术。①选好旱育秧田,施足基肥。选择菜园地、油菜田或临近单季稻大田的其他肥沃疏松的边角地,大田需要秧田90m2/hm2,苗床施三元复合肥(含量45%)750g/m2加过磷酸钙750g/m2作基肥,施肥后细耙苗床畦面。②药剂浸种,适时播种。大田用种子6kg/hm2,采用2000倍的“402”药剂浸种,浸后洗净,并催芽露白后,在5月20日前均匀地播种在苗床上,用木板压实,浇水后,覆盖焦泥灰或细土。天气下雨和阴天还可以覆盖一层小拱棚地膜,以起到防雀防鼠的作用。天晴时,小拱棚两头要及时通风,防止高温伤苗,晚上要盖好通风口,既保暖又防鼠。齐苗后,要及时揭膜通风炼苗,先日揭夜盖,拔秧前3d完全揭膜。③适时起苗,适龄移栽。强化栽培旱育秧适宜秧龄为10~12d,最长不超过15d。由于播种较密,秧龄太长(超过15d)将严重影响秧苗质量,最终影响单季稻产量的提高和增产潜力的发挥。

2.2.2半旱育秧技术。①施足基肥,适时播种。单季稻大田需要准备半旱秧田300~450m2/hm2,施碳铵50g/m2拌过磷酸钙25g/m2作耙面肥,并且挖沟起畦做成秧板,然后以满沟水为基准,整平畦面。第2天将经“402”2000倍液浸过种、浸后洗净催过芽的露白种子播下,大田用种子7.5kg/hm2,播后塌谷防止雀鼠危害。②适时拔秧,适龄移栽。强化栽培半旱育秧适宜秧龄为12~15d,秧龄最长不能超过18d。由于秧田面积较小,播种密度较高,应避免秧龄过长,防止秧苗徒长,影响产量。

篇12

关键词:杂交水稻;集成技术;高产创建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0(C)-0116-01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而粮食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日益突出,不断提高粮食单产势在必行。水稻是我镇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60%以上,杂交水稻面积占水稻面积的98%左右,在粮食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根据我镇杂交水稻生产的立地条件和自然状态,结合多年试验结果和示范经验,总结并提出适合本地实际的杂交水稻超高产集成技术,以期用于指导本镇杂交水稻生产。

一、集成技术

杂交水稻集成技术,是指根据水稻的品种特性和生产环境,运用作物栽培原理及统筹配置方法,分清水稻生产的主次矛盾和问题,集选种、播种、育秧、移栽、施肥、防治病虫、田间管理等技术为一体,因地制宜的制定对策和措施,充分发挥杂交水稻根系发达、分蘖力强、穗大粒多优势,实现高产目的。

(一)障碍因子。水稻产量由穗数、粒数、粒重构成。影响我镇杂交水稻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在自然条件方面,最大的是抽穗扬花期间的高温伏旱影响成穗率、结实率和千粒重,其次是播种育苗期间的低温寒潮影响成秧率和秧苗素质,第三则是5―6月份的长时间阴雨寡照影响成穗率和幼穗分化。

(二)集成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根据我镇杂交水稻生产的立地条件和自然状态,结合多年试验结果和示范经验,笔者总结并提出了适合本地实际的集“选用良种、适时早播、旱地育秧、壮苗早栽、配方施肥、病虫综防、全程监管”等为一体的杂交水稻超高产集成技术,并相应地确定了技术指标。

二、技术研究

(一)产量目标。每公顷水稻平均单产10.5t以上。

(二)选用良种。选择穗平实粒数160―170粒、千数重25g以上、分蘖力强的优质高产抗性好的杂交水稻品种。2009、2010年在我镇万亩部级水稻高产创建活动中,选择并统供了“Y两优1号”、“T优300”、“川农优528”“川丰6号”等良种。

(三)适时早播。适时早播是减轻伏旱危害的主要技术对策,同时也是延长水稻分蘖时间争多穗大穗的重要技术措施。我镇海拔为500―600m地区,水稻生产适时早播最适时段是3月1―5日播种。

(四)旱地育秧。旱地育秧(包括旱育秧、旱育抛秧、旱育机插秧)本质是通过在少水的旱地进行育秧以增加秧苗体内细胞质浓度,进而提高秧苗素质和抗逆能力。重点把握合格苗床、精细播种、双膜覆盖、秧苗管理四个方面的技术。

(五)配方施肥。根据产量目标,杂交水稻生产养分运筹上,以“稳氮、增磷、补钾、施硅、配微”平衡肥料种类,以“前促、中控、后补”确定施肥数量。主要技术指标是:每公顷施用纯氮150―195kg、纯磷90―120kg、纯钾120―150kg、硫酸锌22.5kg,有条件的增施硅肥1500kg;全部磷、锌、硅肥和80%氮肥、90%钾肥作底肥,15%氮肥作返青分蘖肥,5%氮肥、10%钾肥作穗粒肥。

(六)全程监管。水稻生产是个连续的过程,只有按照水稻生育进程,运用肥水调控等全程监控手段,才能达到多穗、大穗、穗重之目的。我镇杂交水稻万亩部级示范片每公顷单产10.5t的产量构成设计指标是每公顷有效穗247.5―262.5万穗,穗平实粒数160―170粒,千数重25g以上。设计生育进程时间为3月1―5日播种,4月15―25日移栽,5月15―25日发足有效分蘖,6月5―15日进入拔节期,7月15―25日进入齐穗期,8月25日―9月5日进入成熟期。

1、栽前监管指标。监控环节:整田、施肥。栽培目标:犁深、耙细、耙平。硅肥和复合肥50%作犁坯肥、50%作横耙肥、全层深施,锌肥作直耙肥、锌、磷分施。调控措施:移栽前5d前后做好整田、旋肥工作;移栽前3d做好包括绳、尺在内的各项准备工作。2、移栽监管指标。监控环节:移栽、水分、返青。栽培目标:3叶1心―5叶1心移栽,每公顷栽插18―21万窝,早栽、浅栽、栽直、栽匀,栽后无明显返青期。调控措施:拉绳双定距、宽窄行条栽,早栽延长有效分蘖时间,浅栽促低位分蘖早生快发,浅水栽秧。3、有效分蘖期监管指标。监控环节:追肥、管水、防治病虫草、苗情动态。栽培目标:栽后5―7d每公顷施75―105kg尿素作分蘖肥,三类苗栽后10―12d再每公顷施45―75kg尿素作促苗肥;浅水分蘖最好是湿润或干干湿湿分蘖;无苗、叶瘟;枯鞘率控制在3%以内;每公顷茎蘖数达到330―351万时排水晒田控苗,晒田时间10d以上;5月15―25日达到每公顷预期茎蘖数412.5―438万目标。4、无效分蘖期监管指标。监控环节:苗情动态、病虫防治。栽培目标:每公顷最高苗不能高于481.5万苗或低于372万苗、无苗、叶瘟,枯鞘率控制在3%以内。调控措施:追踪苗情消长情况,3d定点调查1次苗情,待茎蘖数开始减少后停止苗情调查;通过晒、淹措施将茎蘖数控制在预期范围内;适时监控病虫发生发展状况,及时防病治虫。5、中后期监管指标。监控环节:水分管理、防治病虫、长势调控。栽培目标:防伏旱、防病虫、防早衰。调控措施:6月底7月初,加高加宽田缺,抢蓄伏前雨,适当深蓄水,深水孕穗,防止伏旱;对稻瘟病、纹枯病、螟虫、飞虱等进行全面的综防统治;抽穗前18d每公顷施30―45kg尿素加75―105kg氯化钾防止早衰并增穗增粒。

三、技术应用

篇13

论文摘要介绍了安龙县德卧镇优质稻的生产概况,并总结了示范区优质稻的高产栽培技术。

为抓好安龙县优质水稻示范生产工作,德卧镇农业服务中心积极引进良种进行品比试验和提纯复壮,以选取适应当地气候和地宜条件栽培的优质稻品种,并配套实施了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使德卧镇优质稻示范生产及产业化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

1德卧镇优质稻生产概况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战略方针,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安龙县农业局根据贵州省农业厅黔[2004]6号《关于切实搞好2004年优质稻示范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组织建立了优质稻生产示范基地,并加强了品种引试筛选工作,筛选出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消费者喜爱的骨干品种进行推广,不断提高种植优质稻的经济效益。逐步把安龙县优质稻培植成优势产业,提高优质米的市场竞争力,到2006年全镇共种植了约134hm2优质稻,总产量达90万kg。对全镇种植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明显效果。

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优质农产品的要求日益增长,对优质稻米的需求尤为突出,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在这样的形势下,各级政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狠抓优质稻米生产,德卧镇连续3年作为安龙县优质稻米示范实施乡镇,通过项目的示范实施,示范基地农户可新增产值2250元/hm2左右,企业每加工100kg稻谷可获利税40元左右,效益较为可观。

目前,德卧镇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发挥自然优势条件,大力发展优质稻米产业化建设,依靠科学技术,开发特色产业,生产无公害食品,使优质稻米“满口香”真正成为该镇的农业产业之一。

2优质稻高产栽培技术

2.1品种选择主要以“满口香”和“两优363”为主。

2.2培育壮秧培育壮秧是搞好优质稻高产栽培的基础,“秧好半熟稻,苗壮产量高”。壮秧具有移栽后活棵快、发根早、有效分蘖率高、抗性强、结实率高等特点。可采用水稻旱育稀植技术,高标准培育低位多蘖壮秧,示范基地全部推行水稻旱育肥床育秧。

2.3选地育苗先选择背风向阳、水源方便、排水良好、土壤肥沃偏酸的稻田土或菜地按1m左右开沟分厢,并施入腐熟的农家肥作底肥。在播种前用强氯精和使百克对种子和床土消毒,然后播“满口香”种子40~100g/m2。最后要抓好苗床管理及肥水的促控,播后用农膜覆盖,并注意避免高温烧苗,移栽前7d根据苗情长势,适当追施氮肥作送嫁肥。

2.4科学施肥合理施肥不仅是夺取稻谷高产的关键性技术措施,而且是获得优质稻米的主要可控因素之一。应以“前重中控后补”为施肥原则,即基肥以农家肥为主,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生育中期视苗情不施或少施氮肥;后期视苗情、地力补施粒肥。整个生育过程做到肥料合理搭配,施肥控制在中等水平,切忌过量施肥,后期要慎用氮肥。基肥以农家肥和沼液、沼渣为主,增施磷肥、钾肥,移栽前施有机肥或沼液、沼渣15000~22500kg/hm2,复合肥450kg/hm2,磷肥375kg/hm2,碳铵375kg/hm2作大田底肥。

2.5规范栽培示范区实行宽窄行拉绳插秧,适时移栽,以中、小苗移栽为主,4~5叶移栽以(33+20)cm×17cm的宽窄行为基准,肥田稀,瘦田密,保证基本苗22.5万/hm2左右。

2.6合理灌溉科学管好稻田水,是实现优质高产的又一可控技术。大米品质与土壤水分密切相关。水稻移栽后,应浅水灌溉,注意调节水、肥、气、热矛盾。前期防止干旱,后期避免断水过早。断水过早,会造成青米粒、死米粒、腹白粒增多影响产量,使米质下降。灌浆成熟期,要求做到干湿壮籽。黄熟期排水促成熟,收割时做到田间无水,以免稻穗浸泡在水中降低米质。肥水管理的具体方法:移栽后5~7d,根据田土肥力情况追施1次尿素。分蘖期深、浅水交替灌溉促分蘖早生快发,形成大穗,苗达375万/hm2左右时,及时控苗。

2.7病虫草害防治优质稻栽培应从作物和病虫草等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滋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减少各种病虫草害发生。示范区以农业综合防治为主,加强病虫草害发生发展趋势的预测预报,做到及时准确。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对病、虫、草、鼠进行综合防治,严格控制农药残留量。在水稻分蘖盛期,用大功臣等杀虫剂防治稻飞虱和水稻黏虫。

2.8适时收获适时收获可防止稻米品质发生不良变化,这也是优质稻生产的重要环节。当稻谷谷粒含水量在19%~21%,谷粒全部变硬,稻轴上干下黄,2/3的秸秆枯黄时,说明谷粒已充分成熟,应及时收获。早稻成熟后期温度较高,如不及时收获,不仅垩白增大,精米率降低,而且会导致糊化温度升高,胶稠度变硬。收获时要现割现脱粒,严禁谷把在田间过夜。脱粒后风干、扬净、晒干,由加工企业统一收购。

参考文献

篇14

关键词 水稻;高产攻关;措施;成效;江苏南通;通州区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074-01

为提高通州区水稻单产水平,挖掘水稻单产潜力,2012年南通市通州区作栽站在西亭镇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内突出建设了水稻高产攻关竞赛田,取得较好单产水平。

1 基本情况

高产攻关竞赛田落实在西亭镇八总桥村19组许松林责任田内,面积4 133.33 m2,土壤肥力较好,播栽方式为机插,前茬小麦。10月中旬自测产量12 097.5 kg/hm2,产量结构:有效穗数339.6万穗/hm2,每穗粒数135.06粒,结实率95.91%,千粒重27.5 g。10月23日南通市农委农业处、作栽站及兄弟县(市、区)作栽站组织考察实收,实收面积1 747.47 m2,总鲜重2 190 kg,包装袋总重5.7 kg,含水率22.16%,杂质率1.10%,实收产量11 254.8 kg/hm2。6月15日栽插,行距30 cm,株距14 cm。

2 采取的措施

2.1 政策措施

南通市通州区作栽站及时与实施镇主要负责人联系,明确实施过程中的各自职责,针对田间长势及气候变化因时因地提出培管及抗灾措施。制定了《水稻高产攻关技术规程》。镇农业服务中心主要技术人员负责田块落实、农事苗情记载、技术辅导等。将工作任务明确到单位、人头,逐级目标化、责任化,确保水稻高产攻关竞赛落到实处。

2.2 技术措施

2.2.1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选用达国标三级优质稻谷粳稻品种种镇稻14,该品种由江苏丰源种业有限公司和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镇稻88//武育粳3号/武99-8于2005年育成,属迟熟中粳稻品种。株型紧凑,穗型较大,抗倒性较强。播前进行种子处理,一是坚持播前晒种。播前选晴好天气晒种2~3 d,增加种皮透性,增强吸水性、酶的活性和种子活力,以提高发芽率、整齐度。二是坚持药剂浸种。于播种前用10%种舒净1.5~2.0包+10%吡虫啉10 g或16%咪鲜·杀螟丹10 g+10%吡虫啉10 g对水7~8 kg浸种,浸足48 h,浸种后捞出,不要清洗,以预防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危害。三是坚持秧病灵拌种。将药剂浸好后的种子沥干后,用秧病灵拌种剂均匀拌种,呈均匀红色即可播种。

2.2.2 高标准培育壮秧。一是精做秧板。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靠近大田和水源的地方作为苗床地。留苗床120~150 kg/hm2,备营养土1 500 kg/hm2。耕翻后精做秧板,板面宽1.5 m,畦沟宽20~30 cm,沟深15 cm以上,田四周围沟,确保排水畅通,播种时板面上虚下实[1]。二是标准育秧。5月28日播种,考虑到镇稻14粒重较高,用种量46.5 kg/hm2,以育秧绿机插秧育秧专用肥和秧病灵拌种剂为技术载体,培育适龄壮秧。秧苗期坚持旱管,不卷叶不补水,做好病虫害防治,特别是灰飞虱的防治工作[2]。

2.2.3 高质量栽插。一是适龄移栽。机插秧对于秧龄要求很高,为确保栽后快速活棵发生分蘖,秧龄17 d,6月14日使用乘坐式高速插秧机栽插,栽插前秧田沉实24 h。二是合理株距。为确保取得合理有效成穗,行距统一为30 cm的基础上,株距调节为14 cm,基本苗控制在100.05万根/hm2 [3]。

2.2.4 调优肥料运筹。总施纯氮量412.5 kg/hm2,基蘖肥与穗肥的氮素比约为5∶5。结合耕翻基肥施复合肥(12-6-7)750 kg/hm2、商品有机肥2 250~3 000 kg/hm2,同时增施微生物调理剂3.0~4.5 L/hm2,解磷解钾提高肥料利用率。考虑到机插秧根系植伤大,分蘖肥分2次施用,栽后5 d施尿素112.5 kg/hm2,栽后11 d再施尿素112.5 kg/hm2。结合第1次分蘖肥,混施除草剂防除杂草。穗肥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2次施用,7月29日促花肥施尿胺375 kg/hm2(40%),8月10日保花肥施尿素150 kg/hm2。破口期使用生化制剂30包/hm2。

2.2.5 科学水浆管理。移栽7 d内保持2~3 cm浅水层,分蘖期采取湿润灌溉,一般规律为3 d有水、1 d无水,7月10日断水搁田,搁田至土壤沉实;复水后勤灌浅水,满足根系发育对氧气、水分、养分的需求,每灌水1次,保持1~2 d浅水层,落干2~3 d后,再灌浅水层;抽穗至成熟采用间隙灌溉的方法,高温不雨的天气保持田间浅水层,收割前7~10 d断水。

2.2.6 综合防治病虫害。以防治条纹叶枯病、穗期病害、灰飞虱、螟虫、稻纵卷叶螟等主要病虫害为重点,统筹兼顾,病虫兼治,秧田共防治3次,大田共防治8次[4]。

3 成效

水稻高产攻关田建设,通过培育壮苗、调优肥料运筹、科学水浆管理,有效优化了群体结构,使产量结构更趋于合理,实收产量达11 250 kg/hm2以上,进一步挖掘了机插水稻的高产潜力。如能进一步加强肥料运筹的调节及择优品种的选用,产量有望突破12 t/hm2。

4 参考文献

[1] 丑波.水稻高产攻关应注意的问题[J].现代农业,2011(8):40-41.

[2] 侯孝民,祖志高.水稻高产攻关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