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安全生产资金保障范文

安全生产资金保障精选(十四篇)

时间:2023-11-24 11:05:21

安全生产资金保障

安全生产资金保障精选篇1

[关键词]出口 外向型生产企业 融资 资金链

我所在企业从事刹车盘的生产和销售,产品90%以上出口,年均销售额近3亿元,净利润约5%,原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75%左右,生产经营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外部融资较少(负债率在45%左右),流动资金长期比较紧张,是典型的以出口为主导的外向型中小企业。

2008年由于受西方金融危机的影响,订单出现阶段性下降,同时国内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企业利润出现较大下滑,当时工厂还面临限期搬迁新建铸造车间、购置大型铸造设备等重大资金投入,受上述重大因素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缺口巨大,资金链面临严峻的挑战;国家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使当时银行直接融资难度很大,新增银行贷款始终无法落实,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我们从“化解资金危机、降低成本”双重角度积极采取多项措施,最终有效缓解了资金紧张的局面,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一、积极开展贸易融资,加快回笼资金,规避汇率风险

2008年初面对人民币升值加快,公司及时与银行取得联系,商讨采用出口押汇等形式及时回笼资金,降低汇兑损失,在银行的积极配合下,根据不同国外客户的不同情况,对有条件的客户采取了出口押汇、出口保理(无追索权)等贸易融资形式提前收回货款,年度累计提前结汇1400余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亿元),以提前收汇60天人民币升值1%计算,减少汇兑损失约i00万元。

二、利用回笼资金,及时锁定原材料价格,降低采购成本

受国际大环境影响,2007年起资源类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公司的主要原材料生铁、焦碳、废钢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初出现20%以上的快速上涨。在分析预期仍将继续上涨的情况下,从控制原材料成本考虑,2008年初从上级紧急借款1500万元预付供应商,及时锁定了3000余吨生铁的单价,对于其他材料也适当加大采购(现金或汇票形式)。不出所料,2008年4季度原材料普遍又上涨近10%,价格锁定后累计节约采购成本约150万元。

三、灵活运用承兑汇票进行结算和融资

在国内销售结算中,特别是给主机厂配套中,收款有相当部分为银行或商业汇票,其流动性不如现金,贴现成本又较高,公司在对外采购付款中在低于贴现息的前提下,适当提高采购单价,鼓励供应商采用汇票方式结算,及时消化收到的汇票,加速资金周转。2009年汇票贴现率和贷款利率出现倒挂,公司利用银行额度,在原材料采购中以开具银行承兑汇票,通过对方贴现回款的方法,获得低成本现金融资,缓解流动资金紧张局面。经统计,当年汇票支付货款约4600万元,汇票贴现融资1000万元。

四、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本企业有个兄弟公司在国外,通过库存寄售的方式销售工厂刹车盘,近年平均应收账款在人民币3000万元左右,回款周期在半年以上。2005年汇改以后,由于延期收款造成的汇兑损失每年都达百万元,2008年更达424万元,该应收款也长期占用了公司大量的流动资金。解决该公司应收账款是化解流动资金紧张的重要任务,我们一方面加大催款力度,适当减少发货量(该海外公司2007年起由于价格等因素本身已大幅减少了采购量),另一方面积极同银行商讨该客户的贸易融资方法。可是由于该海外公司规模小、利润低、信用等级不高,不具备贸易融资(出口押汇、保理等)的基本条件。但我们没有放弃努力,不断同当地中国银行磋商,后来当地中行主动与上级分行直至省分行进行多次沟通,经过1年多的艰苦努力,最终中行同意在一定额度内给予出口融资。在各方面的努力下,该海外公司2009年末应收账款由上年末3590万元下降至549万元,汇兑损失下降至25万元,极大缓解了公司流动资金,减少了汇兑损失。

五、其他辅助措施

在利用银行、票据融资的同时,我们也从内部挖掘资金的潜力,先后采用了先收款后发货、延迟付原材料、设备采购款、适当增加采购供应商数量(降低单个供应商的应付款)等方式加快资金流入,减缓资金流出。

同时积极与政府相关委办局沟通,2008~2010年,先后向当地发改局、经贸局、民营局等部门申请中小企业贷款及资金支持,同时在技改项目中利用节能、环保等技术寻求政府补助资金,也取得一定效果。

六、结论

通过以上不同方法的运用,公司不仅逐步化解了资金紧张的局面。2009年信贷政策宽松后又新增贷款1000万元,成功使企业顺利度过资金难关,2年间还投入3500余万元,完成了新铸造车间的厂房基建及进口铸造设备的采购及部分加工设备的更新。

安全生产资金保障精选篇2

划定四项约束性指标,安全生产不能碰“红线”

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重点明确了六大任务:强化重点行业安全保障,有效降低事故总量;加强基础管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公共安全风险管理、保障民众安居乐业;加强工作场所职业危害防治,确保劳动者安全健康;加强政府安全监管监察能力,有效提升执法效能;完善安全保障社会化支撑体系,创建良好安全环境。规划确定了4项重点考核的约束性指标:到2015年,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从2010年的0.23下降到0.1;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从2010年的5.05下降到1.58;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2.1以内,2010年为4.18,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控制在2.2以内,2010年为4.45。

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方面,实施量化考评,实行分级监管,组织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安全标准化分级考核评价,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并向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担保业等主管部门通报,作为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参考依据。A级抓巩固,B级抓提升,C级限期整改,D级挂牌督办。到2015年,重点行业领域30%以上企业达到A级,50%以上达到B级,不存在D级企业。

在完善安全保障社会化支撑体系方面,构建安全保障投融资体系。建立财政预算专项资金、“安保互动”防灾防损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安全预防费用、风险抵押金收益等“四位一体”的政府安全专项资金投融资体系。推行安全经费超前投入、安全防范超前保障机制,推进实施全市安全投入“百亿工程”。建立完善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制度,市级安全专项资金逐年递增500万元,区县(自治县)安全专项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逐年递增10%以上;加强企业安全费用提取使用,企业全面实施工伤保险制度、责任保险制度和风险抵押金制度。推进社会资本参与,构建企业、政府、社会参与的投融资体系。到2015年,培育一支由安全技术专家、安全评价师、注册安全工程师组成的6000人的安全技术职业队伍;安全工程(技术)及相关专业各类在校生达到2万人规模;安全(应急)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锁定六大重点工程,打造西部安全产业基地

为实现上述任务,规划还明确了六大重点工程与项目,包括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治理工程、企业技术改造与装备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与监控预警信息化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程和安全生产执法能力提升工程。

在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工程中,引进国内外安全行业的知名企业与品牌,以生产安全标志产品、应急救援产品等为主体,以政策为导向、以投入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以基地为平台、以市场为推手、以执法为保障,大力推广安全(应急)产品,打造集生产制造、交易物流、技术研发、培训演练、信息集成“五位一体”的中国西部安全(应急)产业基地。

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程中,实施城市生命线系统应急监测与救援体系建设。加强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体系建设,形成覆盖全市的水质监测网。建设电网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保障体系。提升城市照明安全监控与应急能力,主城区所有路灯变压器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加大突发事件应急医疗器械与药品储备。实施城市公众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应急逃生装置配备。

四大保障措施护航,安全生产业绩纳入干部考核

安全生产资金保障精选篇3

内容提要: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社会保障基金相当于社会保障的蓄水池。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运营和投资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管理至关重要。建立健全社会监督和财政监督制度,建立由政府、单位、职工代表和专家等组成的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依法对社会保障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加强财政监督既要重视资金使用的事后检查,更要重视资金拨付中的追踪检查,并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将政府检查与社会紧密结合在一起,力求监督的公平、公正、公开。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系,使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有方、监督有力、运营有效。

一、社会保障基金运营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模式是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留有部分积累,实行这种模式的目的是为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做基金储备。目前,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基金运行的模式大体有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和部分积累制三种模式,这实际上也是社会保障基金运行的三种模式。这三种模式的共同点是通过采取保险或储蓄的方式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做准备。

现收现付制是指用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社会保险费用的制度安排,是以不同代际之间短期(一个时期内)横向平衡为指导原则确定的资金运行模式。在现收现付制下,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给付是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确定的,因而其基金运行模式如下: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的给付——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社会保险缴费比率的确定和调整灵活,共济性强,管理成本低,易于操作,不受通货膨胀和利率变动的影响。

完全积累制又称完全基金制,是指正在工作的职工为自己退休储备社会保险费用的制度安排,这是一种以长期(个人整个生命期)纵向平衡为原则确定的资金运行模式。这种模式是以“自我储蓄、自我保障、自存自用”为原则确定的,其资金运行模式的优点是,在保障制度实施初期,社会保障收入就形成数额庞大的社会保险基金,如下: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社会保险基金——社会保障资金的给付——财政转移支付资金。

部分积累制又称混合制,是指社会保障资金的一部分按现收现付制运行,另一部分按基金积累制运行的制度安排,这是一种把短期横向收支平衡和长期纵向收支平衡结合起来的社会保障资金运行模式。也就是说,这种模式既考虑当前退休职工对社会保障资金的需求,进行社会保障资金的统筹给付;又考虑在职职工未来的养老金需求,储备资金形成社会保险基金。

从目前世界各国实行社会保障的国家来看,多数国家的社会保障基金由国家、用人单位和个人三方合理负担。三方合理负担,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三方共同出资;二是各方出资比例要合理适度。三方共同出资的依据是,企业或雇主期望健壮的劳动力的充足供给,因此企业负担社会保障费用并不是额外的财政负担或社会负担,而是其必要的经济负担,是维持劳动力扩大再生产和简单再生产的需要。工人关注为将来的不安全做出一些贡献,这也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国家或政府在保护社会成员生存权利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三方出资一般由企业和个人双投保,不足部分由政府补贴。

预算包括筹集和给付。社会保障资金的给付是指社会保障管理部门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条件、项目、标准等运用一定的方式,为保障范围内的职工支付一定的资金,以保障其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等方面需要的制度安排。社会保障资金的给付是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目的。社会保障的给付水平主要是指社会保障收益者领取的各项保险待遇、获得经济保障的能力。社会保障计划给付的资金、待遇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保障的水平和政策目标,社会保障是给予社会成员高福利、高标准的保障,还是只是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世界各国社会保障资金的给付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绝对金额制、统一比例制、薪资比例制和收入关联制等。

绝对金额制是指国家根据参保人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按不同标准划分为若干种类,对每一种类的人按同一绝对额发放养老金。这种养老金给付方法与被保险人退休前工资收入的多少无关,多用与普通国民保险或家庭补贴的给付。

统一比例制是指按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或某一确定的标准来给付,也就是说,职工退休前的社会保险缴费与职工退休后获得的社会保障资金的给付之间没有多大联系,这种支付制度即为统一比例制。

薪资比例制是指以参保人退休前某一段时期内的平均工资或最高工资数额为基数,根据职工的工龄或投保年限确定养老金替代率,然后以这一比例为依据记发养老金。

收入关联制,这种支付制度下的职工,退休前工资收入越高,领取养老金的比例就越低;相反,职工退休前工资收入越低,其领取养老金的比例就越高。收入关联制还需要预先知道每一个参加社会保障成员除工资收入之外的收入是多少,这需要有附带财富审查机制,这是一种负向关联制度。例如,西欧国家对低收入者采取较高的养老金替代率,对中高收入者采取较低的养老金替代率。[1]

社会保险基金是为实施各项社会保险制度依法建立起来的、专款专用的货币资金。社会保险基金是完全积累制、部分积累制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经济基础,是实现社会各项目标的保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社会保险基金只能用于社会保险项目的经济补偿,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是利用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和给付的时间差、数量差,对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用,以确保缴费职工的利益。

二、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

(一)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三大原则

安全性原则,社会保障基金是一种专款专用的基金,是受保人的“保命钱”。为了确保社会保险机构有足够的偿还能力,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是必须遵守安全性原则,使基金能够安全返回。多数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社会保障基金必须投资于安全性资产上,因此政府债券作为“金边债券”往往成为首先。但是,安全性资产的收益率较低,在通常情况下难以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流动性原则,基金投资的流动性是指为保值增值而将基金投资的某一项资产,在其不损失原价值的条件下,能随时可转换现金的能力。为了应付诸如医疗、工伤等保险随时可能支付的需要,投入营运的基金能够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在各类资产中,债券和银行存款的变现能力较强,但收益较低,尤其是定期存款如果提前支取,往往会丧失利息收益。不动产的投资收益较高,可流动性差。对于不同的社会保险项目来说,由于基金的用途不同,对流动性的要求也不同:失业、疾病、伤残保险基金,要求变现能力较高,往往投资于短期或中期的项目上;养老保险基金的周期长,可以投资长期性项目。

盈利性原则,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归根到底依赖投资的收益,没有收益,就不能保值,更谈不上增值。因而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必须有较高的盈利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基金水平,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及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

(二)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特殊约束与要求

1.投资的组织管理体制

在投资的组织管理体制方面,社保基金的投资入市要求有一个特殊的管理机制。社保基金作为一种社会性的公共资金,与纯商业性的投资基金的投资决策要求与风险承受能力有差异,在组织管理上要有一个较严密的控制与监督体系,在投资的决策授权方面,要实施有效控制下的授权。同时,对其投资的运行过程实施有效的监控,以保证社保资金投资运作的安全性要求。

社保基金投资入市,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也是财政体制与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体制和基金的来源、功能以及基金的运行特性有着直接的联系。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在各国存在着时间上的差异,组织与管理体制方面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大部分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都开始建立社会保障的基金制度,有些国家还开始建立私有化的基金制融资体制,基金的形成,使基金的投资与管理成为必要。因为基金的积累投资可以避免支付高峰期的集中压力,而且也可以避免因通货膨胀、利率变动给基金带来的金融风险,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公营的社保基金只能在预算体系中运作,在基金的投资组织管理体制上,往往是由政府的社会保障部门集中统一管理基金,直接控制基金的投资,决定资产的组合与结构,承担全部的风险。基金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政府债券和银行存款上,如美国的公营养老基金节余,必须全部投资于政府的债券,成为政府财政赤字的调节工具。这对于基金的有效增殖有着不利的影响。

东南亚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主要以新加坡为代表,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社会保障体制,其主要的特征是推行政府公营的基金式的养老保险体制,由政府成立专门的社会保障机构来统筹管理养老保险基金。像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它的基础是以个人帐户为基础的积累式储蓄保险基金。虽然基金的组织与运作管理是由政府管理机构来完成的,但养老基金的投资也形成了市场化与多元化的格局。政府控制的养老保险基金除了用于投资政府债券与银行储蓄外,也进入资本市场投资于国内企业股票、债券,以及外国的企业股票,除了投资于金融资产外,还向房地产业投资,持有实业资产。当然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的市场化是一种趋势,也是一个过程,基金入市投资的竞争性管理将有助于投资的安全性与效率的提高。

2.投资对象和方式

依据社会保障基金的性质、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原则以及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可以如下的方式投资:第一,银行存款。从广义上理解,银行存款也是一种投资,而且一般认为这种投资是无风险投资。也正因为如此,这种投资的收益率比较低。社会保障基金中随时可能有支付需要的周转金和意外准备金,以及其他暂时不用的资金,都可以选择实行活期存款和短期定期存款方式。第二,国债。国债由国家政府发行,国家财政作担保,因此被认为是一种风险小的投资工具。在我国,国债的收益始终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国债的收益显然要比银行存款高。第三,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和股票,证券市场除国债外还有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和股票。债券投资的特点是,债券利率事先确定,收益可以很精确的预期,但易受市场利率的影响,因此,投资的安全性比国债差。银行发行金融债券的目的是为了效益好的贷款项目融资,因而它的利率较高;企业债券的种类、期限不同,其利率也不一样,但企业债券的利率一般都高于同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与国债相比,这些债券的安全性稍差。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还不完善,债券交易还受到发行债券的企业和银行状况以及国债利率过高的影响,市场对企业债券和银行债券的需求和供给都不大,债券的流动性不是很强。因此,在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资产中,这两种债券的比例都不宜过高。股票,一般认为,是最能够减小通货膨胀对资产贬值影响的主要投资方式之一。这是因为,一方面股票代表的是对股票发行单位(股份制公司)资产的所有权,随着公司的经营壮大,股票所代表的资产的实际价值也在增长,这是它之所以能够使资产保值增殖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投资股票的定期收入(红利)也不象债券利息那样是预先就确定了的,而是随公司经营状况不断变化,以货币表示的公司的名义收入能随通货膨胀率作相应的变化,而保持其实际收入不变,这样红利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抵消通货膨胀的影响。目前我国限制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股市的理由是股票投资风险太大,违反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安全性原则。第四,投资基金、抵押贷款、和不动产投资。[2]投资基金是一种大大众化的信托投资工具,它由基金公司或其他发起人向投资者发行收益凭证,将公众手中零散资金集中起来,委托具有专业知识和投资经验的专家进行管理和运作,并由良好信誉的金融机构充当所募集资金的信托人或保管人。基金经理人将通过多样化的投资组合,努力降低风险,谋求基金长期、稳定的增殖。自1990年10月份以来,我国已经允许商业保险资金通过购买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间接进入证券市场。实践证明,商业保险公司通过购买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社保积极进入资本市场,也可以考虑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在风险较小的条件下,谋求与股票市场大致相近的收益。目前,投资基金在我国正处于发展期,基金方式及规模在不断扩大,可以成为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社会保障基金在适当时机,根据自身状况也可建立适宜自身特点的投资基金,为基金自身增殖寻找新的投资工具和手段;抵押贷款是指银行在发放贷款时,要求借款人以自己的资产作为抵押。一方面风险比较小,因为借方有财产作借款抵押;另一方面收益相对较高,因而可作为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一种方式。当前资金短缺是中国金融市场存在的普遍现象,社会保障基金进入金融市场无疑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状况;投资不动产的收益也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出租获取租金,二是获取买卖不动产时的增额价差。投资于不动产一般需要巨额资金,同时,它的流动性比较差,但出现通货膨胀时,不动产的价格也将上升,因此,不动产投资也可以使资产价值免受通货膨胀影响。

总之,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方式和运行模式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不断地进行调整,在国家的法律、法规的保护和规制中以利于基金在保证低风险的情况下,取得较大收益。

要建立健全社会监督和财政监督制度。建立由政府、单位、职工代表和专家等组成的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依法对社会保障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加强财政监督既要重视资金使用的事后检查,更要重视资金拨付中的追踪检查,并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将政府检查与社会紧密结合在一起,力求监督的公平、公正、公开。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系,使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有方、监督有力、运营有效。

注释:

安全生产资金保障精选篇4

关键词:金融危机;养老金;社会保障基金;资本市场

中图分类号:F83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9-0147-02

1 目前社保基金的运营状况

社保基金于2003年6月9日正式进入股票市场,南方、博时、华夏、鹏华、长盛、嘉实6家基金管理公司受托管理首批140亿元的社保基金。这对于深沪股市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但对于作为老百姓“养命钱”的社保基金来说,同时也孕育着巨大的风险。

自2007年中期美国次贷危机开始爆发以后,全球股市主要指数都出现了20%以上的降幅,社会保障基金所持权益类资产也大幅缩水。房地产市场的深调及金融动荡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广泛,程度也在加深,这将导致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低迷,短期内的恶性循环将打压养老金投资的各类资产价格。由于全球资本市场的高度联动性,我国的资本市场在金融危机中遭受到的冲击也是显而易见的。2007年年末,延续了一年多的牛市宣告结束,我国股市持续下跌,波动大,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上证指数下跌近70%,从6000点以上回落到今天的2000点以下,深成指也由19600点下跌到现在的不到5500点。来自中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12月31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总资产5625亿元,基金权益5132亿元。由于国内股票大幅下跌,导致股票资产从浮盈转为浮亏,基金权益投资收益为-6.75%。这也是中国社会保障基金成立8年来股票资产首次出现浮亏。

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营运不仅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而且它的增值还能为提供更完善的社会保障创造条件。因此,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营运管理,建立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营运的监督管理体系,确保它的安全性、盈利性,并做到专款专用,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不断增值。

2 世界金融海啸对社会保障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几乎各国家的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均出现亏损。损失最重的为美国,约为3.3万亿美元。

第二,从分布看,股票类风险投资份额越高的国家,损失也越为惨重。例如,爱尔兰的养老金投资回报率低于一34%,其投资股票比重超过了66%。

第三,尽管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有大量亏损,但总体上仍低于证券市场上的资产投资损失,这得益于社会保障基金的多元化投资策略。

3 金融风险主要是指期权

期货等衍生品的投资风险和外国股票、债券的风险,我们从三方面来讲金融危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冲击:

(1)是个人上的冲击。当这个问题发生的时候,对社会保障基金本身的投资这方面的冲击是什么?就像前几年安然公司发生问题的时候,忽然当安然公司股票变成零的时候,所有公司的员工的养老金完全就没有了。

(2)是对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冲击金融危机导致的金融市场剧烈波动使得企业年金基金保值增值的压力激增,不仅使得企业年金的受托和投资管理面临巨大的挑战,也使得企业年金基金受益人的利益受到巨大的压力。

(3)是对整个社会保障的冲击。在金融风暴中,我们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来说,应该如何地调整?

解决中国社会保障基金难题的主要出路之一,在于提高社会保摩基金的投资效率,而证券投资基金以其收益性的优势成为社会保障资金保值增值的重要选择,然而,我国社保体系目前在管理模式、资金运营、风险控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4 金融危机对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影响的看法

(1)会保障基金投资资本市场是大势所趋。在过去几十年中,受老龄化影响,各国纷纷进行养老金制度变革,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引入私营管理的养老基金。养老基金已成为在不少国家资本市场上最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在增加储蓄乃至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投资策略上,国际流行做法是放松对养老金投资监管,拓宽投资渠道,投资证券市场的比重大大增加。进入21世纪,养老金制度越来越融入一国经济发展中,从长远看,养老基金投资资本市场是无法阻挡的趋势。尽管从短期看,养老金投资可能出现亏损,作为长期机构投资者,其赢利水平需要从长计议。实际上,如果考察过去十几年间的养老金投资绩效,大部分国家的回报率仍然是较高的。例如,瑞典养老金的年均实际回报率为8.5%,英国和美国都为6.1%。2008年的这场金融危机对那些投资理念“先进”的国家来说,打击更为沉重,但我们并不能就此否定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市场的客观发展趋势。

(2)投资管理机构应当反思基金的安全运营。

超前与理性的研究对基金运营机构来说相当重要。我们的基金经理应以全球视野,分析研判宏观经济与投资市场,密切关注各国财政货币税收政策的变化,分析未来短期(1年)、中长期(3-5年)的经济发展趋势和经济周期变化。风险控制比超额收益更重要,这是先保值后增值的管理策略问题。我们需要始终坚持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强化纪律约束,适时根据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调整操作策略。如在金融海啸的产生与扩散阶段,我们需要强化现金管理,少亏为赢。但是,在各国政府全面救市及世界经济走入复苏阶段,我们是否应该考虑如何更好地把握市场时机,理性投资呢?

(3)管理和监管体制面临的挑战。

有效的社会保障基金的治理结构要求在养老基金的运营和监管中明确责任,确保各方当事人各尽其责,要求负责人员或实体的专业资质满足最低的适合性标准以及避免利益冲突。国际上社保基金投资监管模式一般有“数量”监管和“审慎人”监管,近年来,在采取审慎监管方式的欧美国家,一个倾向是越来越追求养老金投资的效率性,放松政府监管,并开始大量涉足于金融衍生产品。金融危机为这种监管理念敲响了警钟:对于社会保障基金来说,不论在何种环境下。投资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涉足金融衍生品应慎之又慎。

政府的监管体制对个人这方面风险管制也是相当重要的。在中国,因为社会保障基金是刚刚起步,尤其是企业年金,员工可以直接到社会保障资金,这方面政府的监管非常的严格。比方说在投资股票方面公司不能超过30%,一定要分散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风险。所以这方面监管的话,很多社会保障基金所带来的问题不会直接带给个人。

安全生产资金保障精选篇5

关键词:保障性安居工程;融资机制;金融支持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一、保障性安居工程实施成效

(一)规模大

2010年至2013年的四年中,新疆全区新建改建城镇保障性住房107.7万套、安居富民房92.6万套、定居兴牧房5.5万户。其中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自治区实施安居富民工程建设的第一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成果突出,各类城镇保障性住房实际开工套数超过了“十一五”期间的总和;2013年自治区确定了30万户安居富民、2.71万户定居兴牧工程和29.6万套城镇保障性住房及配套设施建设任务,至年终已全面超额完成建设计划。(详见表1)

表12010-2013年新疆保障性安居工程完工套数(单位:万套)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总计

城镇保障性住房 26.4 35.6 29.5 29.9 121.4

安居富民房 / 30 31.5 31.07 92.57

定居兴牧房 / 1.58 1.25 2.71 5.54

总计 26.4 67.18 62.25 63.68 219.51

(二)品质好

新疆通过出台适合新疆特色的保障房建设标准,对保障房的选址、规划、建筑、设备、装修与设施、施工和验收等环节做了严格、详细的规定,使工程建设管理进一步强化,工程质量和居住品质进一步提升。在实施“两居工程”建设中,新疆提出了“安居促乐业,产业促增收”的要求,建房的同时必须建设庭院,以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手工业加工等庭院经济,在改善农牧民居住环境的同时实施产业扶贫,因地制宜,支持和培育富民兴牧后续产业发展,提升农牧民增收致富和长远发展的能力,使安居与富民相结合,生活质量和农村文明程度得到了提高。

(三)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金融机构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积极性有所提升,参与的主体逐步增多,新疆辖内22家银行中至少有8家银行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2010年7月以来,全疆金融机构累计发放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近200亿元。金融机构当年累计发放城镇保障性住房贷款占工程项目融资总额的比重大幅攀升,由2010年的8.6%上升至2012年的18.8%,上升10.2个百分点。除贷款外,金融机构还积极开发新产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非信贷支持,如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以及信托融资等。

二、保障性安居工程融资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融资渠道狭窄,尚未形成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

由于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收益率低,加之抵押担保机制不健全,对社会资金吸引力低,融资渠道狭窄。目前,新疆各类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和自治区补助、地方财政资金、对口援疆省市支援以及金融机构信贷,民间资金介入很少。

(二)缺乏配套激励政策,金融机构参与意愿低

由于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资金回收周期长,利润空间小,存在一定的资金偿还风险,在缺乏相应的担保和配套激励政策的情况下银行信贷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如,部分地方政府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支持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时执行基准利率,在没有相应的补偿和激励政策支持下,金融机构承贷意愿偏低。

(三)缺乏差别化信贷政策,银行信贷准入受限

目前,保障性住房贷款在项目审批条件、资本金到位审查、资产质量认定、不良贷款核销等方面都比较严格,针对性不强,基本采用商品房开发贷款的管理模式。银行资金在保障性住房信贷准入上常常因为“四证”不齐、抵押物不合要求、风险收益达不到标准、银行额度受限等因素而受到限制,致使全区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的融资要求得不到有效满足。

(四)缺乏必要的沟通渠道,融资效率低

金融机构和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渠道,信息滞后与信息不对称降低了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融资效率。尤其是部分地处偏远、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意识相对落后的地区,因沟通渠道缺乏,有效沟通不足,项目与信贷资金不能实现有效衔接,建设资金需求存在较大的缺口。

三、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融资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融资工具,提高融资效率

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探索创新模式,开发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扩大抵押物范围,积极承揽保障性住房的土地储备贷款、开发性贷款、按揭贷款业务,加强房地产信贷结构调整,全面总结推广各地成功经验,根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信贷需求的特点,开拓创新具有针对性的融资工具,创新信贷管理模式,培育和发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有效切入点,提高保障性安居工程融资效率,逐步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

(二)完善保障机制,提高金融机构承贷积极性

设立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相配套的担保基金、风险补偿基金,综合运用财政补助、财政贴息、税收减免、专项奖励等优惠政策,灵活有效的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建立信贷资金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风险分担机制和激励机制,改善保障性住房建设贷款与财政资金融合支持环境,降低信贷资金风险,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承贷积极性,引导、撬动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投入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拓宽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渠道。

(三)抓关键,加大对重点保障性住房项目的支持力度

集中精力解决重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如廉租房、公租房、棚户区改造房、农村危房改造、牧民定居住房、抗震安居住房等,对重点保障性住房项目与商业性房地产、限价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一般性融资平台项目应进行严格区分,加大对重点保障性住房项目的支持力度。

(四)加强沟通与协作,实现项目与融资有效对接

金融机构应切实落实“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信贷原则,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协作,及时掌握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各阶段的信贷资金需求,跟踪了解贷款项目办理规划许可、建设用地审批、施工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备案等手续的进展情况,在业务合规、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优先安排、审批和发放保障性住房建设贷款。相关部门应搭建平台,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对接,及时公布已列入财政预算的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方便金融机构对项目进行筛选并及时列入信贷计划以积极介入,提高信息对接效率。进一步合作探索拓宽项目资金筹集的新渠道,尽快改善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资金来源单一的局面。

安全生产资金保障精选篇6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进一步强化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金融支持导向,一是制定了《关于金融支持全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金融支持我省包括保障性住房建设在内的九大实体经济领域的十四项政策措施;二是与省建设厅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我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信贷支持工作的通知》,分别对各地住房保障部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和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出了明确要求,三是联合省住建厅组织召开了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政银企对接会议,促成6家金融机构与项目开发单位现场签约62亿元,截至目前,已落实贷款52亿元。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信贷支持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力度不断增强。

目前金融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商业银行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我省“十大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更是人民银行宏观货币信贷政策的扶持重点。在信贷资金支持上,国开行2011、2012两年先后安排40亿元和45亿元信贷规模专项用于棚户区改造,2012年8月末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占全省的62.4%,是金融支持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中坚力量。农发行保障性住房贷款余额占比也达到14.2%。相比而言,部分商业银行对信贷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认为风险大、盈利空间小,不愿将信贷资金投入到保障性住房建设领域,或投入极少量资金,不肯再下大力气支持。截至8月末,全国性商业银行保障房贷款余额占比仅为16.3%,其中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有2家尚未提供信贷支持。

(二)信贷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力度总体偏弱。虽然信贷支持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由于今后几年的建设任务较重,而且随着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深入推进,剩余的改造建设项目资金筹措压力会逐渐加大。特别是煤矿棚户区和林业棚户区改造规模大,项目商业价值低,市场化运作较难,资金短缺问题更为严重。今年我省保障性住房新开工量比2011年减少了30多万套,但加上结转续建的46万套,在建总量达到98万套,预计资金需求将达到800亿元,除中央补助资金和地方各级政府配套资金外,剩余大部分资金都需要通过银行贷款、企业和个人筹集解决。而从今年前8个月信贷投放情况来看,保障性住房建设贷款占总投资的比重仅为10.5%,金融机构能够提供的融资规模与实际资金需求差距较大,资金供求矛盾较为突出。

(三)金融机构针对保障性住房的政策限制较多。一是客户准入门槛较高。如工商银行对公共租赁住房和棚户区改造贷款实行城市和公司准入名单制管理,重点支持由省级政府、省会城市政府全资或控股设立的保障性住房融资平台,且要求实收资本在10亿元以上;农业银行将保障房建设贷款客户限定为“总行和分行房地产优质客户,年度房地产百强企业、非ST类沪深港上市企业,及其直接或间接控股50%以上的子公司”。二是信贷规模有限。目前部分商业银行未将保障房贷款独立于普通房地产开发贷款,在国家对房地产行业进行持续调控、房地产开发商资金链趋紧的形势下,各银行总行对房地产信贷规模控制较严,导致保障性住房建设贷款规模受到限制。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受总行存贷比考核影响,在存款规模没有大幅提升的情况下,贷款的整体投放能力也受到限制。三是贷款审批链条较长。受多家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审批权限上收总行影响,商业银行省分行没有保障性住房贷款审批权限,房地产开发项目贷款及平台类贷款均需上报总行,影响业务办理效率和银行放贷的积极性。

(四)信贷支持区域分布不均衡。从地域上看,2012年哈尔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占全省的7.2%,而获得的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占全省的61.4%;其他地(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占全省的93.8%,而获得的贷款不到全省的40%,特别是资金缺口较大的煤矿和林区棚改项目,改造任务达到全省建设任务的51.2%,获得的贷款仅占全省的15%,信贷投入相对较少。

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力度。各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金融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信贷政策,紧紧围绕我省资金需求实际,努力提高保障性住房金融服务水平。从目前情况来看,我省大部分金融机构都已参与其中,但仍有部分银行尚未涉足保障房建设领域,希望各家银行能够抓住政策和市场机遇,结合自身特点拓展业务范围,制定和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管理办法,在业务合规、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优先安排、审批和发放保障性住房建设贷款,并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上合理分配信贷资源,把更多资金投入到煤矿、林区棚改等资金缺口较大的建设项目。同时要加强商品房开发贷款与保障性住房建设联动,对按规定配建一定数量保障性住房的商品房项目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各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要积极争取总行支持,消除保障房建设领域信贷业务空白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决策链短、业务调整灵活、贴近地方的优势,引导信贷资金更多地向保障房建设项目倾斜。

(二)加强沟通协调,提高金融支持效率。我省冬季时间较长,保障房建设项目施工期相对较短,对资金到位的及时性要求较高。目前我省有效施工期已不足两个月,是今年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关键时期。各金融机构要抓紧与政府部门和企业进行沟通联系,找准信贷支持的切入点和增长点,建立良好的政银企合作关系。已经与目标项目和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的金融机构要加快项目论证,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尽快落实信贷资金安排;已经签约的项目要提高授信协议的落实率,各金融机构对接会签约项目资金要尽快安排到位,确保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促进银企合作的常态化和可持续发展。

(三)创新产品和服务,提高信贷审批效率。我省保障性安居工程类型较多,建设规模较大,不同类型保障性住房的资金筹措和落实情况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各家金融机构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充分了解不同类型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特点和存在的困难,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完善符合实际的保障房建设融资机制,根据不同类型保障性住房的资金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在增强自身盈利能力的同时,切实提供有效的信贷服务。金融机构应根据贷款风险情况,灵活调整贷款审批条件,对信贷资金收益稳定、安全性较高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适度降低准入门槛,适当简化审批流程,提高信贷审批效率,并在贷款额度、利率和期限上给予借款人一定的优惠政策。在信贷规模紧张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可以考虑联合其他银行以银团贷款的形式或发行理财产品的方式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

(四)发展承销业务,推动保障房建设领域直接债务融资取得突破。直接融资既是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重要途径,又是降低银行体系信贷风险、改善银行盈利结构的重要措施。因此,各金融机构应积极转变观念,大力宣传和积极承销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全国性商业银行省级分行要积极向总行争取直接债务融资工具承销业务政策和权限,充分学习和借鉴全国保障性住房直接债务融资模式和经验,逐步提升对市场的判断能力和定价能力,推动符合条件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重点企业通过发行直接债务融资工具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实现多渠道筹集资金。

(五)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人民银行引导支持作用。一是定期对金融机构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和通报。下一步,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将按照全省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综合评估通报制度,继续对金融机构保障性安居工程信贷支持情况进行按季评估、排名,并在全省货币信贷季度通报会上予以通报,同时将评估结果报送省委、省政府,作为地方政府考评金融机构的参考依据,切实提高保障性住房信贷政策导向效果。二是在货币信贷政策工具运用上给予倾斜。对信贷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力度较大的金融机构,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将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再贷款和再贴现政策以及金融市场业务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六)充分利用政府部门的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形成政策合力。金融机构要及时掌握并善于利用省内为扶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陆续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抓住机遇,积极投放信贷资金。这些政策主要包括:一是增加保障性安居工程融资担保能力。省鑫正担保集团将增加注册资本金,专项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担保。通过给市(地)政府融资平台提供担保,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提高保障性住房融资平台的贷款申请能力。二是对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给予贴息。对2012年9月1日以后发生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贷款,财政部门将按照人民银行一年期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贷款贴息。三是对金融机构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给予奖励。在省政府对金融机构奖励办法中,单独设立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专项奖,实行单独考评。对2012年9月1日以后保障性住房贷款超过5亿元的,按照贷款额的1‰给予奖励。四是发挥住房公积金存款激励作用。目前,全省住房公积金存款余额600多亿元,主要存储在今天参会的7家商业银行。政府部门希望各家银行珍惜给予的政策倾斜,切实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信贷支持力度。对支持力度较小的金融机构,必要时将考虑把资金转存到贷款支持力度大的银行。

(七)发挥基层央行窗口指导作用,加大对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引导力度。人民银行黑龙江省各市(地)中心支行要加强与当地住房保障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信息沟通机制,及时掌握保障性安居工程进展情况和资金需求情况,定期向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反馈保障性安居工程信贷支持情况,并积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开展政、银、企项目对接活动,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信贷支持力度。特别是建设任务较重、信贷资金支持较少、资金缺口较大的市(地)中心支行,要及时把制约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的主要问题和政策建议向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和当地政府部门反馈,为金融机构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争取更多的政策优惠,协调引导金融机构参与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提高金融机构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积极性和信贷资金的安全性。

安全生产资金保障精选篇7

一、社会保障基金基础理论分析

(一)社会保障基金的内涵

社会保障基金,是指根据国家立法、通过各种特定渠道建立的用于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专项资金,是用于劳动者和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伤残以及失业等因素暂时或永久失去生活来源等特殊情况下,分配消费基金的一种形式。它是按照一定的计划和目的建立,具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资金或物质,是社会保障制度赖以生存、发展、发挥功能的物质基础和保证。在社会保障制度运行过程中,如果不能依法及时、足额地筹集并合理、有效地对社会保障基金进行投资使用,社会保障作用就难以落实,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功能就有可能落空。

(二)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原则和管理模式任何形式的投资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社会保障基金也不例外。作为部分积累制产生的储备基金形式的社会保障基金要想产生积极的投资效益,必须严格遵循以下四项原则:一是安全性原则,社会保障基金是支付老百姓基本生活费用的“保命钱”,其投资不能承担过高风险,必须保证投资的本金在能按期收回的基础上获得一定的收益。二是盈利性原则,在安全性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的取得比较高的基金投资收益率,实现资本投资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三是流动性原则,社会保障投资所形成的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前提下,应保持足够的变现能力以便随时满足支付的需要,及时应对某些突发性的危机。四是公益性原则,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必须与政府的宏观政策目标相一致,根据国家的社会发展战略来确定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项目,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并且以更好地实现社会效益为目标。社会保障资金投资运营的核心以及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关键是资金管理,通常管理模式可包括:一是社会保险信托基金管理模式,在严格的法律和规则基础之上,将基金委托给某一专门机构管理,并负责基金的投资运营,形成系统的管理程序。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与国家财政密切相连,信托基金主要用于购买国债,大部分基金作为政府预算计划的一个重要支柱而投向公共部门。二是基金会管理模式,基金会组织既负责社会保障基金的日常支付,又负责实施基金管理和投资运营。基金主要投资于政府公债,旨在保证投资的安全和有效,同时使国家获得大笔资金投放于社会公益部门。三是商业经营性基金管理模式,由政府规划并授权的基金公司按照商业竞争性原则组织实施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投资运营。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有效改变原有体制资金运营效益差、资金严重流失的弊端。

二、国内外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的研究成果

(一)国外的研究现状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主要是针对养老保险基金提出投资策略和产品创新。此外,投资基金对养老金特殊风险收益偏好的研究,导致不附息债券、附属抵押债券、担保投资契约等创新产品的推出,强化了投资基金与养老基金的关系。一些学者针对传统投资理论分析养老金计划的局限性,从养老金计划的资产-负债分析入手,以此确定养老金计划的投资管理目标并探索养老金计划投资管理目标变化影响其资产配置的机制。例如戴维斯就总结了DB(定额收益式养老金)计划和DC(定额缴费养老金)计划的不同风险分布和投资行为的差别。

(二)我国的研究现状由于受到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和投资基金发展现状的限制,我国研究投资基金主要围绕三个方向展开。一是资金筹集方面,开征社会保障税是规范社会保障基金征缴的需要,也是建立真正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赵福昌,牛家启,2001)。另外,减持国有股以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社会保障基金入市再重新投资证券市场可以缓解国有股减持带来的资金收损问题,保证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曾之明,2001)。二是资金投资组合模式的设计方面,社会保障基金可以和部分实力强、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信托公司进行联系,鼓励其结合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需要设计相应的信托产品以满足投资需要(何巧白,2002)。社会保障基金的市场化运营,将资金投入市场特别是金融市场中,使其进入社会再生产领域,采用多种投资方式相结合,分散投资风险。三是资金运营监管、风险控制体系设计方面,对我国社会保障实行严格的进入市场的限量监管,通过招标的形式将社会保障基金逐步委托给专门的基金管理公司及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运营管理(史潮,宇文扬,2004)。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应严格实行组合投资与投资比例控制,加强基金管理公司内部的风险控制(肖倩,2003)。此外,加强基金管理公司的约束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建立和完善以中介机构为主体的第三方的基金运营监督机制(冯建军,2004)。

三、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现状和问题

(一)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现状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消费基金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用于个人消费的一部分。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并且建立了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模式。

1、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和收支状况目前我国社保基金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预算拨款、中央财政拨入公益金、国有股减持或转持划入资金或股权资产、经国务院批准的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和投资收益等。2001年6月,国家制定了《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基金暂行办法》,明确将部分国有产的变现收入作为国家社会保障基金的基本来源2005年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完善关于企业职工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进一步明确职工按工资8%费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企业(雇主)按工资20%费建立社会统筹账户。2009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政部、国资委、证监会、社保基金联合会《境内证市场转持部分国有股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实施法》,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开辟了稳定的资金筹集道。截至2009年底,社保基金会管理的资产规模已发展到7,766亿元。此外,还受托管理天津等九个点省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439.亿元。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多年来社会保障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我国历年滚存结余的社会保基金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社保障基金的收支都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这为我国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无论从金的收入、支出、结余等多方面来看,基本养老保险金已经成为社会保障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范围随着资本市场的完善和发展,社会保障基金积极拓宽投资范围,增加投资品种,从原来主要投资银行存款和国债,逐步扩展到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3大类、19个品种,基本涵盖了养老金通常可投产品。投资领域从单纯的境内投资发展到境内、境外两个领域的投资。到2009年底,社保基金会管理的总资产中,固定收益占40.67%,境内外股票占32.45%,实业股权投资占20.45%,现金及其他占6.34%。社会保障基金会和其他委托投资管理人共同对社保基金进行管理和运作。

3、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益状况社会保障基金根据自身控制风险的能力,贴近市场,精心运作,较好地完成了基金保值增值的任务。到2009年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成立以来的权益累计投资收益2,448亿元,年均投资收益9.8%,比同期年均通货膨胀率高出7.7个百分点。

(二)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问题

1、社会保障基金覆盖面窄我国社会保障也实行城乡有别的二元结构,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尚未得到足够重视。我国的社会保障仅覆盖到30%的城镇人口,多数农村人口仍游离在社保范围之外,这不仅制约了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入来源,也无法促进劳动力的流动与合理配置,限制国有企业改革和就业水平的提高。城乡二元化格局的进一步加剧,对社会的和谐稳定、统一市场的建立,以及社会的共同发展是不利的。

2、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保障基金预期收支不乐观我国是世界人口超级大国,出生率的迅速下降和人均寿命的迅速上升,使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变得日益严重。2009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亿,占全部人口的12.5%,到2050年,这个比例将达到15%,这意味着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如此庞大的老年人群,对社会保障基金的影响直接地表现为养老保险金的给付需求不断增加。同时,我国还进入了劳动年龄人口高峰期,国有企业改革退休,下岗职工的增多,用于养老、医疗保障的费用以及下岗职工的失业保障基金大大增多,使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支出急剧大副增长,社保基金收支缺口正不断扩大。

3、统筹层次过低不利于基金规模效益的实现和管理费用的节约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现收现付的统筹账户实行地域性分级管理,主要由各级地方社会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分级管理,中央和省属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实行了省级统筹其他险种实行地市级统筹或县级统筹。各类保险的统筹层次相对偏低,基金主体分散,影响了基金的规模存量,扩大了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风险,削弱了基金运营管理的规模效益。此外,各地设立专门的基金管理机构,造成机构重叠,人员臃肿,各管理部门职能交错。多元化的管理体制形成了部门分割、地区分割、城乡分割、不同所有制分割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基金的筹集能力,极大地增加了管理成本,影响社会保险各种日常工作的展开。

4、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和投资运营主体的泛行政化导致监管的失效目前我国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模式中,政府部门权利过大,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体系导致了制衡的失效和监督机制的失效。社会保障基金的事务管理和投资运营的主体是各级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各级管理中心本身又是隶属于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行政事业单位,分管部门按险种实行管理,“权”和“利”融为一体,使得政府社保部门对基金资产拥有绝对的支配权。此外,虽然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已经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但是社保收支尚未能纳入财政统一计划和预算管理体系,并且处于分散的状态,庞大的社会保险资金规模无法接受立法机构的监督,必然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资金管理的混乱。再有,作为社会保险基金实际拥有者的每一个社保基金的缴纳者,始终无法得知社会保险基金的真实运营情况,更无法拥有对社保基金真正的管理了监督了。在这种内部监督不到位和外部监督欠缺的情况下,受地方或部门利益的驱使,社会保险基金作为“准政府”资金被挪用、盗用的现象也就更常见了,严重威胁着社保基金作为专项使用资金的运营安全。

四、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管理

(一)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现有对策为降低投资风险,有效解决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政府部门制定了相关政策,使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从公有经济扩大到非公有经济,实行城乡合一的保障模式,确保社保资金来源的充足,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社会保障带来的利益。另外,建立分离制衡式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和投资运营模式,精简现有的地市级以下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将社会保险基金集中到省级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进行管理。企业和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按“分账”原则依法定比例分别存入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统筹账户由省级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进行投资运营。个人账户则引入资产托管制,由管理中心在制定一系列严格指标的基础上,选择若干具有雄厚基金管理能力的运营机构进行市场化投资运营,形成委托关系,实现市场化经营管理。政府在此过程中发行面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特种国债用于投资基础设施和国家重点开发的项目,满足国家发展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问题,实现社保基金在安全性前提下的保值增值。但国外经验表明,股票资产投资收益是养老金账户投资收益的主要来源,但鉴于我国资本市场仍不发达,社会保险基金直接入市存在较大风险,可以通过购买投资基金的“间接入市”的形式将社会保险基金交给专业性的资产管理公司进行投资理财,获得良好的市场回报。目前,我们所广泛采用的方法是由国务院直属的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管理包括中央财政拨入的资金、减持国有股所获资金以及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制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经营策略并组织实施。选择并委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人、委托人,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资产进行投资运作和托管,对投资运作和托管情况进行检查,在规定的范围内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资产进行直接投资运作。同时,根据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共同下达的指令和确定的方式拨出资金。

(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具体创新思路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和运营除在总体上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通过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直接投资或委托给各专门的投资公司进行管理,将资金投入到国内甚至国外资本市场,特别是基金和股票市场以外,还可以发展另一种新型的运营模式,即建立国有股份制社会保障专业银行和国有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公司。由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将每年的社会保障基金按比例分配投入到不同的地方,一部分资金委托民营化的专门的投资公司进行运营管理,一部分存入专门的社保银行进行储备,另一部分拨入国有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公司进行实业或公共事业的投资,分流资金的投资范围,减小投资风险的程度,扩大收益范围。

1、建立国有股份制社会保障专业银行一是国有股份制社会保障专业银行的性质。社保银行是隶属于国家,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人民银行三者合作管理,以非营利性为目的,对社保基金具有独立的储蓄、运营权的新型银行。社保银行既是上市国有公司的控股大股东,又是上市国有公司的参股银行,其收益水平取决于其控股、参股的金融机构的盈利水平。二是国有股份制社会保障专业银行的优势。社保银行在业务创新上有更强的适应性,可以吸取现行商业银行的经验,开发自己的新业务,如成立功能更完善的网络银行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保障基金是一笔非常庞大的资金,社保银行将所有的社会保障基金都吸收存入这个专项银行,广大的社会保障参与者自然也就成为了该银行的储户,使得银行的储蓄对象来源有了充分的保障。社保银行除接受一部分财政预算资金外,可以利用金融手段筹集部分资金,环节财政压力和社保基金缺口的矛盾,加速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强化财政的宏观调控职能。三是国有股份制社会保障专业银行的风险评价。资产方面,社保银行是新成立的银行,它对信贷业务的设计和管理会更加完善,加之政府对其开展业务等方面的扶持,不良贷款产生的可能性较小,不会给银行造成很大的资金流动性困难。负债方面,普通商业银行为扩大资金来源,常通过借入资金以保持或增加资产规模和收益,满足银行流动性需要,但社保银行作为专项银行,其资金来源主要是社会保障基金,因而产生负债的可能内性也较小。

2、建立国有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公司一是国有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公司的性质。国有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公司隶属于国家,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三者合作管理,以非营利性为目的,对社保基金进行独立的投资运营,类似于负责外汇投资的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其主要宗旨是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多元化投资,不开展任何商业活动,也不干预其控股、参股企业的日常经营,通过行使出资人权利和履行出资人义务,改善控股、参股企业的公司治理,实现社会保障基金资产的保值增值。二是国有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公司的优势。基金投资公司的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拨入的每年收缴的社会保障金以及财政部通过发行特别国债募集的资金,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投资公司以发改委制定或批准的经济发展项目为依托,作为投资人之一参与到发改委制定的经济发展计划中,参与投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地区经济发展项目等具体投资项目中。如发改委批准在某省投资一个新的工业发展项目,则允许社保基金投资公司以一定的资金比例参与到投资项目中,将社保基金真正实现在投资运作中流通,同时还可以获得项目投资的收益。此外,该基金投资公司在发改委的指导下,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竞标不到合适投资项目的局面。与此同时,投资公司可借鉴其他财富基金、大学捐赠基金的经验,吸纳全球专业投资人士的有益建议,结合自身特点、股东容忍度、市场状况制定自己的投资方式和基准投资组合结构,如现金和现金产品、股权投资、固定收益投资和其他另类投资,有效避免公司运营过程中的泛行政化现象。三是国有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公司的风险评价。资金来源方面,投资公司以充足的社会保障基金作为来源,很少会出现资金不足或资金周转困难的局面。投资运作方面,投资公司以发改委的项目计划为依托,在投资项目的选择上有了保障,不至于缺少投资项目,而且投资国家基础设施项目的收益具有稳定性。监管方面,投资公司作为国有企业,其所有权属于国家,并且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进行监管,与私营的投资公司更具可靠性。

安全生产资金保障精选篇8

第四条 国家根据人口老龄化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确定和调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规模。

第五条 国务院财政部门、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拟订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运营办法,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

第七条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制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资产配置计划、确定重大投资项目,应当进行风险评估,并集体讨论决定。

第十五条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财产应当独立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投资管理人、托管人的固有财产,独立于投资管理人投资和托管人保管的其他财产。

第十七条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

第十八条 国家建立健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督制度。

第二十二条 审计署应当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审计。审计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七条 国家工作人员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运营、监督工作中滥用了职权、玩忽职守、徇私和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给全国社会保障基金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九条 经国务院批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可以接受省级人民的政府的委托管理运营社会保险基金;受托管理运营社会保险基金,按照国务院有关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本条例自2019年5月1日起施行。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不是社会保险基金

《条例》的出台,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也有助于缓解未来年轻人赡养老年人的巨大压力。

目前,我国已处于人口老龄化阶段,2019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12亿,占总人口比为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8亿,占总人口比为10.1%。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剧,基金规模不断扩大,保障基金安全的任务越来越重,迫切需要强化对基金投资运营的管理和监督。

“《条例》规定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与社会保险基金不是一个基金。”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表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社会保障储备基金,在投资运营上,坚持安全性、收益性和长期性原则;由于短期内暂不发生支出,更适宜开展中长期投资。

安全生产资金保障精选篇9

教育:3781.32亿元,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

[预算报告]2012年,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安排3781.32亿元,增长16.4%。

――落实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补助150亿元,增长48.1%。

――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安排资金1057.54亿元。

――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安排奖补资金160亿元。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支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接受义务教育,安排资金82亿元。

――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安排资金256.8亿元,增长91.7%。

――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政策体系,补助206.97亿元。

医疗:2035.05亿元,增长16.4%,新农合和城镇基本医保补助增加到每人每年240元

[预算报告]2012年,中央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安排2035.05亿元,增长16.4%。

――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增加到每人每年240元,并适当提高报销水平,补助1050亿元,增长37%。

――健全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继续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安排资金358亿元。

――加快推进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支持做好城乡医疗救助等工作,安排资金114.83亿元。

社保和就业:5750.73亿元,增长21.9%

[预算报告]加强社会保障和促进就业再就业。2012年,中央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安排5750.73亿元,增长21.9%。

――从7月1日起实现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补助771亿元。

――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健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补助2173.73亿元。

――适当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中央财政分别按月人均15元和12元增加补助,进一步完善孤儿、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等社会救助体系,安排资金928.88亿元。

――适时调整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安排资金288.37亿元。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安排资金130亿元。

――加大就业扶持政策力度,安排就业资金439.17亿元。

文化:493.84亿元,增长18.7%

[预算报告]2012年,中央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安排493.84亿元,增长18.7%。

――继续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安排资金145.46亿元。

――加大对国家重点文物、大遗址、红色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安排资金61.24亿元,增长40%。

――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安排资金34亿元,增长70%。

――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安排资金27.5亿元,增长37.5%。

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超过预期目标1.2个百分点。

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0.37万亿元,增长24.8%,财政赤字比预算减少500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919亿元,增长17.1%,超过预期目标1.1个百分点。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1022亿元,增长23.6%,超过预期目标5.6个百分点。

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分别拉动经济增长4.7个和5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全年上涨5.4%,没有实现预期目标。

全年粮食产量达到57121万吨,增长4.5%,实现连续8年增产,总产、单产都创历史新高。

全国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29342亿元,增长21.2%。

全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1%,没有完成计划目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1810元和6977元,农民收入是1985年以来实际增速最快的一年。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21万人,超过预期目标321万人。

外贸进出口总额36421亿美元,增长22.5%,其中,出口增长20.3%;进口增长24.9%。

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比上年的目标下调0.5个百分点。

切实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低于2011年实际涨幅。

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基本建成500万套,新开工700万套以上。

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10%左右。

今年财政赤字拟安排8000亿元,比上年预算减少500亿元。

2012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预期增长14%,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增长14%。

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长16%。

2012年,粮食产量5000亿公斤以上。

安全生产资金保障精选篇10

一、云南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目标

“十二五”期间云南省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目标为250万套(户),解决约800万城乡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问题。其中,城镇保障性住房150万套(户),农村保障性安居工程100万户。2011年云南省将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60万套(户),其中,城镇保障性住房40万套(户),包括公共租赁住房11万套、廉租住房9.5万套、新增发放租赁补贴9万户、城镇棚户区和工矿企业棚户区改造10万户、经济适用住房0.5万套;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20万户。政府要求所有项目于2011年5月底前完成各项前期工作,9月30日前开工并在年底前完成投资额的60%以上,竣工面积35%以上。

(二)建设资金来源中财政配套资金与社会融资各占一半

2011年60万套的目标任务,预计需要投入资金260亿元,除去中央补助的48.5亿元、省级配套资金14.77亿元和州市配套的财政资金后,资金缺口约为130亿元,需要多渠道筹集资金,银行信贷资金将成为社会融资的主导力量。

二、银行机构多措并举,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

一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争取信贷规模向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倾斜。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作为今年政府部门稳定房地产市场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我省辖内银行机构高度重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今年国家金融宏观调控的背景下,积极争取各自总行的支持,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国开行云南省分行向其总行积极争取规模,与昆明市政府签订了《开发性金融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合作协议》,力争全年新增贷款40亿元;建行云南省分行与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签署了《保障性住房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支持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三家省级机构草拟《保障性住房贷款管理办法》上报各自总行,积极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的信贷资金投入。

二是组织银团贷款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贷款期限较长,项目收益还本付息能力弱,贷款风险较大,单一银行往往难以承担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国家开发银行云南省分行为牵头行,牵头省建行、省农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银团贷款,重点支持2011年昆明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承担的市级统建保障性住房建设、昆明市西山区、北市区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的项目建设,贷款以项目用地作抵押。

三是对保障性住房的贷款准入给予政策倾斜。在信贷资源配置方面,将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贷款列为支持类产品;在项目资本金方面,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的资本金比例为不低于20%,而其他房地产项目资本金要求为不低于30%;在贷款利率价格方面,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贷款利率集中于基准利率至基准利率上浮10%区间,而一般房地产开发项目利率执行基准利率上浮10%以上。

四是应用理财产品的多元化融资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用理财产品的多元化融资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如民生银行昆明分行委托其总行通过发行信托产品为昆明市拓东路片区拆迁户改造项目筹集资金32.1亿元,贷款期限2年;兴业银行通过委托贷款为昆明中树营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5亿元,贷款期限4个月;建设银行发行信托产品支持昆明市西山区保障房土地开发,筹集资金2亿元,贷款期限1年半。

三、保障性住房贷款增势强劲,资金重点支持工矿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建设

(一)保障性住房贷款快速增长,贷款质量总体较好

今年在云南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发展和银行机构加大对其资金支持力度的背景下,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截至2011年6月末,云南省保障性住房贷款余额100.35亿元,较年初新增28.15亿元,余额较年初增长40%,比同期全省各项房地产贷款增速高29.8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累计发放贷款58.07亿元,占各年累计发放金额的42.4%。截至6月末,全省保障性住房不良贷款余额117万元,不良贷款率仅0.01%,贷款质量总体较好。

(二)金融机构超过八成的资金投向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租赁住房贷款加速增长

上半年,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支持了51个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的建设,发放贷款58.07亿元,其中:占比83.9%的48.74亿元贷款投向了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的14项工程,主要用于支持昆明西山片区螺蛳湾城中村,昆明官渡片区关坡村、云秀商务中心等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建设;占比近10%的5.72亿元贷款投向了临沧和昭通两地的22个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占比5.88%的3.41亿元贷款投向了昆明、昭通、临沧、大理等地13项廉租住房项目建设;占比仅0.34%的0.2亿元贷款投向昆明市和普洱市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

云南省人民政府今年将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确定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重点,随着两类项目的陆续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项目贷款得以快速发展,上半年发放贷款金额分别占各年累计发放金额的100%和77.5%。

表1 信贷投向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情况

(三)全省近九成的贷款向昆明市高度集中

上半年,昆明市作为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任务最多的城市,获得全省比重89.33%的51.87亿元贷款,而其中超过九成的资金投向了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临沧市获得占比6.65%的3.86亿元贷款;昭通市获得占比3.65%的2.12亿元贷款。截至6月末,全省尚有楚雄、德宏、保山和怒江四个州市从未获得过信贷资金支持。

受调查银行普遍反映,昆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多,融资需求大,财政实力较强还款来源较有保障是贷款集中向昆明投放的重要原因。

图1 2011年上半年保障性安居工程信贷资金区域分布

(四)贷款期限以中短期为主,利率集中于基准利率至基准利率上浮10%区间

上半年发放的58.07亿元保障性住房贷款中,占比90.1%的52.32亿元贷款期限在5年期以下,期限5-10年和20-30年的贷款分别发放0.04亿元和5.71亿元,分别占0.07%和9.83% ,长期贷款全部为公共租赁住房项目贷款。

图2 2011年上半年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利率区间分布

从贷款利率区间分布情况看,近九成的贷款发生额集中于[1,1.1]的利率浮动区间,其中(1,1.1)区间的发生额占比最大,为54.5%,基准利率水平的贷款发生额占比33.57%。从利率期限结构看,利率水平与期限长短呈同向变化,5年期以下中短期贷款利率加权平均水平为6.5%,20-30年长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6.8%,各期限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水平6.53%。

(五)四大商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占比近六成,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法人银行机构贷款发放加速

从2009年至今,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向云南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发放贷款137.03亿元,其中四大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法人银行机构(云南省农村信用社省联社和富滇银行)分别发放贷款62.64亿元、17.41亿元、48.1亿元和8.88亿元,分别占累计发放金额的45.72%、12.71%、35.1%和6.48%。四大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纷纷表示,作为大型银行,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支持当地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为地方经济平稳发展作出贡献。

图3 各类银行机构保障性住房贷款发放占比

截至6月末,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合计发放贷款占贷款各年累计发放金额的比重为41.5%,较上年末上升8.5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该两类银行机构发放的贷款占各类银行机构新发放贷款的比重超过了50%,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对全省保障性住房信贷支持的力度明显加强。

四、存在问题

(一)相关政策支持缺位,银行机构对保障性住房信贷支持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一是政府配套资金来源不足。今年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资金中,中央财政资金已安排48.5亿元,省级财政配套资金下拨14.77亿元,州、市配套资金大约70亿元,但由于州市财力有限,资金配套压力大,导致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缓慢。二是缺乏对金融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激励机制。当前各行信贷规模较为紧张,银行倾向把信贷资金优先分配至高收益项目,保障性住房项目信贷风险大,收益小,加之政府未对金融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制定相关的奖励办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机构参与项目融资的积极性,当前云南省近七成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没有介入保障性住房融资。

(二)受抵押担保、还款能力等因素制约,租赁住房获取信贷资金难度较大

今年全省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建筑任务20.5万套,占城镇各类保障性住房项目建筑任务的66%,上半年却仅获得占比近16%的保障性住房贷款。信贷资金难以大幅介入租赁住房的因素主要包括:一是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项目用地多为划拨土地,土地使用权归地方政府所有,保障性住房开发实体无法利用土地进行抵押获得信贷资金;二是租赁住房收益主要靠房屋租金和政府财政承担,由于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租金收入水平较低,项目投资回报周期长,而政府尚未明确租赁住房的退出机制,银行信贷风险收益难以匹配,资金介入比较审慎。

(三)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渠道单一

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地方政府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债券、保险、银行间市场等多元化融资渠道尚未充分利用。截止2011年6月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58.07亿元,占两级财政投入资金的91.78%,民间资本和其他资金基本没有投入。保障性建设资金来源过于依赖银行贷款,在政策不配套的情况下,会增加银行系统性风险。

五、几点建议

(一)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向保障性住房建设

一是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尽量加大地方财政的投资,采取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土地出让补助等方式,加大对保障房前期建设的投入,做实项目资本金,满足银行的贷款条件;二是要对给予积极支持的金融机构税费、风险补偿等政策支持;二是要建立金融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激励机制,对于给予保障性住房建设信贷支持较为积极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省政府可以按照新增贷款的一定比例进行奖励,或是从存贷款业务拓展方面给予该类银行积极支持,从而吸引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向保障性住房建设。

(二)完善公租房配套政策,为信贷资金投入创造条件

一是建议由财政资金作为主导设立保障性住房担保基金,完善风险补偿机制,为社会资金积极介入提供保障;二是地方政府应尽快明确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的退出机制,制定项目回购的实施方案,落实回购资金来源,减少不确定性,促使信贷资金积极投入。

安全生产资金保障精选篇11

摘 要 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演化成为拖累美国经济甚至世界经济步入持久性衰退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对全球经济带来了重创,同时也给全球的社会保障基金带来了巨大损失。国内股票的大幅下跌,导致股票资产从浮盈转为浮亏,中国社会保障基金成立8年来股票资产首次出现浮亏。本文通过分析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影响,特别是对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方面的影响,提出了应采取的措施,以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性、盈利性,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不断增值。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社会保障基金 投资 影响 措施

20世纪70年代以来,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金融市场的发展需求,许多国家将实行已久的现收现付制改为部分积累制或完全积累制,出现了大量私有管理、市场化运作的社会保障基金,这些基金进入资本市场,一方面促进了资本市场繁荣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基金的保值增值。但是社会保障基金进入资本市场不仅受制于波动起伏的市场收益率,而且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社会保障基金出现了大幅缩水。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也不可避免的收到了冲击,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一、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冲击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中,几乎所有国家的社会保障投资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其中,美国的损失最重,约为3.3万亿美元,占整个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损失的一般以上。从分布上看,股票类风险投资份额越高的国家,损失也越为惨重。例如,爱尔兰的养老金投资回报率低于-34%,其投资股票比重超过了66%。尽管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有大量亏损,但总体上仍低于证券市场上的资产投资损失,这得益于社会保障基金的多元化投资策略。

(一)对基金征缴方面的影响

(1)由于改革开放 3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外贸和投资拉动,尤其近10年来,外贸依存度高达70%以上。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投资、消费、就业、居民收入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减少了从中国进口,中国实体经济受到了巨大冲击,主要是工业。2008年以来,长三角等地劳动密集型企业面对严峻挑战,近10万家中小企业破产,其他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导致企业停止缴费或拖延、减少缴费。

(2)受金融危机影响,长三角等经济外向型地区,企业大都减产和半开工,甚至有些企业经济破产,大约有2000多万人处于失业,很多职工停止缴费。由于经济环境的恶化,大量企业效益下降,职工收入下降,缴费额也相应的降低。少部分职工收入不变,缴费额也没有太大的变动。

(3)政府减少了对积累性社会保障基金的拨款。金融危机中,我国出口公司以及为出口提供服务的公司业绩都会受到影响,从而间接地影响到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当地就业情况。伴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影响扩大,政府需要更多的基金刺激和拉动经济增长,使得对积累性社会保障基金的财政补贴减少。

(二)对基金给付方面的影响

(1)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企业破产或减产,农民工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更为明显,需要政府支付大量失业金,以保障失业职工的基本生活水平,维护社会稳定。

(2)2009年1月1日起,我国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这是自2005年以来连续第5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每年退休的人数不断增加,也需要支付大量养老保险基金。

(三)对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影响

(1)在目前全球金融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完全积累性的社会保障基金和企业年金等个人账户的基金正遭受市场波动的影响,不同程度出现贬值现象。

(2)现收现付制的社会保障基金,要以短期收支平衡为目标,重点满足流动性。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需要留有结余,以支付大量的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保基金。

(四)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我国外汇储备、金融机构、企业在美国的投资主要投向债券,美国这些金融机构一旦破产,其债券及其他投资品的价值就急速下滑,市场风险极大。同时,许多美国金融机构在中国有投资的公司和项目。很多美国银行在中国有法人银行、合资银行、参股金融机构等。在华尔街的母公司出了问题,肯定会影响到中国的投资合作项目。如果这些公司大量出售在中国的资产,大量资金从中国汇出去的话,短期内对我国外汇市场冲击也较大。

另外,投资者的心理受到影响。尽管我国对外资直接进人金融市场有管制,但是心理传导是割不断的。

二、我国社会保障基金针对金融危机应采取的措施

社会保障基金是从事社会保障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保障制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与根本保证。社会保障基金有利于保障劳动者和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维持社会稳定;有利于实施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调整社会经济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有利于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提高资本形成效率,为国民经济发展积累资金。社会保障基金不仅需要开源节流,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寻找基金保值增值的新途径,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和风险控制的法律法规体系

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法律法规环境和体系必不可少,今后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法规,严禁挤占挪用基金,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纳入法制化轨道,真正使社会保障基金走上规范运作和良性发展的道路。一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法律体系。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保管、投资营运以及保险金的给付都必须纳入法律监管体系。由于社会保障基金的强制性、社会政策目的性等基本特征,决定了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全过程,均须遵循国家有关法律,做到有法必依等。并制定《社会保障法》等专门法律,严格规范企业、个人的费用征缴,并对基金的保管、调拨、投资营运、监控过程、风险控制及保护机制等予以明确规定;二是发挥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委员会的重要作用。通过该委员会对基金的安全营运以及风险控制做出科学评价等;三是构建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规则体系;四是构建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规则体系。审计部门需要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支出、结存和营运等变化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评价。财政监督部门应加强对各级财政的社会保障基金财务、会计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定期不定期地对基金收入户、支出户及财政专户基金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

(二)合理安排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比例

目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限制是:1.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的比例不得低于50%。其中,银行存款的比例不得低于10%。在一家银行的存款不得高于社保基金银行存款总额的50%。2.企业债、金融债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10%。3.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40%。表1所示,发达国家的养老基金资产结构呈现出投资多元化的特点。基于风险分散及对投资收益的平衡,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结构不应仅局限于如股票、债券等,需要引入其他的投资渠道。投资组合不是证、股票、国债或者房地产类投资的简单随意组合,它体现了投资者的意愿和投资者所受到的约束。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策略的合理选择不仅直接影响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与增值,同时还会对我国的整体经济运行产生重大的影响。社会保障基金的资产组合应力争多元化,可以通过“均值――方差模型”实现资产的最优配置,确定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在无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上的比重划分,分析各类资产的期望收益与风险水平,充分考虑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来确定其最优配置权重。

(三)积极探索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海外投资的合理方法

我国的证券市场刚刚起步,投资行为很不规范。在这样的情况下,将一部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海外发达的资本市场或具备社会保障基金所需要的风险收益特征的投资产品的新兴市场。这样,不仅可以使投资组合更加多元化,而且也降低了投资产品之间的相关度,既有利于社会保障基金规避和分散在国内投资所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又可以促进基金的保值增值。在社会保障基金海外投资的过程中,应尽快研究制定社会保障基金内部投资管理和风险管理办法,加强社会保障基金资产负债管理,根据分配方案需要制定相匹配的资产管理策略;同时要积极探索更有效的资产管理运营体制,确定基本的投资政策和战略资产配置。此外,根据社会保障基金海外投资目标,出于风险控制考虑,确定各基金资产配置、行业配置、个股持有数量、持有比例等明确投资限制,包括禁止买入股票名单等,以最大限度规避海外投资的风险。

(四)加快经济发展,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

发展是硬道理。一般而言,经济增长会导致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就业增加,反之,经济衰退生产规模萎缩就业就会减少。我国已经受到危机的严重冲击,但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我们受到的冲击要小。我们必须冷静的看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发掘机遇。由于参与了全球化,我们无法独善其身,但并没有完全融入全球体系,仍有许多可以发展的空间。积极完善资本市场,为社会保障基金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同时,政府应尽快制定积极的就业政策和法规,为失业人员和尚未就业人员提供政策环境,对困难企业进行帮扶,以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必须努力保持经济适度增长,防止经济的大幅下滑和衰退,同时又要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有就业的增长”。

参考文献:

[1]邹加怡.扩大内需是战略的调整.国际经济评论.2009(01).

[2]云南支部生活.2009(01).

[3]李,杨一帆.金融危机中养老基金投资的反思与启示.上海保险.2009(06).

[4]赵丽华.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浙江金融.2009(04).

[5]郭晓霜.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与运作.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9(02).

安全生产资金保障精选篇12

【关键词】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风险

在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行中,投资运营处于中间环节。现收现付制的社会保障基金,以实现当年的收支平衡、略有节余为基本原则。但是,从征收到支付通常都有一定的间隔时间,存在少量、短期的资金沉淀,需要加强对基金的运营管理,确保基金的完整、安全,并做好基金的计划、预算和调剂等工作。对于完全积累制、部分积累制的社会保障基金而言,由于从征收到支付的时间跨度较长,沉淀资金的数额巨大,必须通过投资运营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社会保障基金在投资运营阶段的风险体现为投资的实际收益率与预期收益率之间的差额,即投资收益率不确定性。从原因上看,客观上有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等原因,主观上有投资决策失误、投资组合选择不当等原因。

一、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风险的表现

(一)社会保障基金投资途径和模式单一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与一般投资的明显区别在于:对于“安全性”的重视,使它不是单纯注重收益性,因此在投资途径和投资模式的选择上十分谨慎。

目前,世界各国的投资途径主要有:银行存款、政府债券、公司股票、公司债券、投资基金、指数期货、实业投资、房地产投资、抵押贷款等。不同投资品种的风险和收益是不一样的,学术界与此有关的研究很多,在此不再赘述。在美国,社会保障法案规定社会保险信托基金主要来自雇主、雇员、个体业主缴纳的工薪税,从实践中看,美国国债的投资收益稳定但是低于股票的投资收益,因此,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回报非常有限。新加坡实行社会保障基金的积累制度,以其“中央公积金制度”为标志,始于1955年。近年来,新加坡政府将中央公积金主要用于投资,一种方式是成员(个人账户拥有者)根据批准的投资计划直接投资于产权投资市场批准的公债和股票;二是巨额公积金不断地交付给新加坡货币局作为购买政府债券和证券的保证金。从实践看,投资收益稳定。

而投资模式实质就是投资途径的组合问题。单一化投资模式就是将全部资金集中于某项投资。而多元化投资模式是指投资者将资金分散投入收益、风险、期限都不相同的若干种项目上,借助多样化效应,分散单项资产风险,保证在各个时期、各个项目上,进而降低所承受的投资总风险。

可见,社会保障基金投资途径和投资模式的选择,对其收益有很大的影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长期以来因“安全性的考虑”,对其投资运营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在投资途径和模式的选择上非常单一,主要是银行存款、国债、企业债券。这在计划经济时代“现收现付”制度下问题表现不明显,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基金节余规模的扩大,投资运营与保值增值的矛盾就凸现出来。

在2001年以前,我国长期规定其投资只能用于银行存款和国债。但由于银行存款和国债的利率低,生息能力差,低收益率,根本不具备规避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支出膨胀风险的能力,从而这种单一化投资模式只能保证基金的名义安全性而非实际安全性,无法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在2001年后拓宽了投资途径。但投资运营方式还是偏重于保守性投资,但当银行利率和债券利率低于物价上涨指数时,基金就面临着贬值的危险,这种单一的运作手段很难实现基金保值的目标,无法满足基金日益膨胀的贬值压力。

(二)投资运营水平与社会保障基金规模脱节

以占社会保障基金主要部分的社会保险基金为例,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结合”的筹资模式以来,社会保险基金的节余呈历年递增的态势。表1清楚地说明了基金节余的趋势将持续并加强。在这种趋势下,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问题已无法回避。目前的投资运营管理与基金的节余规模存在较大脱节。

社会保障基金中只有极小部分进行了积极投资运营。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几个组成部分中,各部门分管的社会保障基金、企业自己保管的补充社会保障基金基本上没有运营管理,只是存入银行,只有中央直接管理的那部分社会保障基金在投资途径、组合、管理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全国社会保障理事会管理的中央直属社会保障基金从2001年开始投资运作,至2004年按资本加权计算,4年间社保基金累计收益率为11.82%,同期通货膨胀率为5.04%,累计收益率高于同期通货膨胀率6.78%。从这个数据来看,基本实现了保值增值目标。

投资、托管机构的实际投资运作存在风险。以2004年有关数据为例,委托资产中一部分投资于招商地产,该股上半年的平均股价为11.84元。如果以前者作为社保基金的平均买入价,那么累计持有该公司1178.43万流通股的三大组合,上半年账面亏损额就高达3111.06万元。可见,投资、托管机构的实际运营水平是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中风险的重要来源,对托管机构的检查和监督是决定投资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管理法规缺位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管理法规的缺位问题,导致社会保障基金运营风险责任认定困难,在责任的承担上缺乏可操作性和法律效力。政府有关社会保障基金的法规、我国有关社会保障及社会保障基金的文件和政策非常多,本文经过统计和调查,将其中涉及到基金投资的规定列举如表2所示。(表略)

从表2可看出,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相关法规的缺位问题十分严重。一方面,缺少对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的统一规定,对社会保障基金大体系的各组成部分中央直属社会保障基金、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掌握的基金,以及企业年金的投资运营管理是零散的。另一方面,在目前的规定中内容也不全面,缺少对投资、托管机构实际运作的监管,缺少对于投资损失如何弥补的内容,因此无法解决投资、托管机构的实际运作给基金带来损失的风险。

二、防范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风险的建议

(一)谨慎拓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方式

以何种方式运用社会保障基金,直接关系到社会保障基金运用能否带来理想的预期回报。2005年来,社会保障基金“入市”成为热点问题。一些学者认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在市场规模,投资者队伍、投资工具等方面不断发展壮大,社会保障基金“入市”条件已经成熟。本文认为,对待“入市”必须慎重。

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实质是“安全性”和“盈利性”如何权衡的问题。从国际经验来看,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必须同时兼顾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中股票投资所占比重较高,一些学者以此作为依据认为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应该大举进入股市。但是,必须看到我国资本市场的成熟程度与国外的差距,国外的经验并不适用于我国。安全性是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首要考虑的问题,要避免基金投资可能发生的导致资金损失的风险而危及社会保障事业所需资金的正常供应。如果安全性不能保障,投资收益宁可不要。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是基金投资的传统市场,但我国两个市场都存在严重不规范运作,存在着投机活动和违规资金,风险较大。因此,对待“入市”必须慎重。

有学者认为,介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显得较为稳定,比如高速公路。但介入基础设施也存在问题,一是大部分由政府主管的基础设施建设效率极低,容易造成浪费。另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是我国腐败行为的高发领域,造成了基金的巨大损失。因此,在投资方式的选择上,急切的不是选择何种方式,而是如何能保证安全性。

(二)加大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规模

加大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规模并不意味着将社会保障基金全部或大部分投到资本市场,只能是部分或一定比例,基本原因是为保证社会保障基金在安全的前提下获取较好的收益。我国目前只有中央直接管理社会保障基金在全国社会保障理事会的操作下进行了基金投资运营,其余大量的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是采取银行储蓄和国债的方式进行投资。目前可以将各部门分管的、各省市统筹的社会保障基金,以及企业管理的补充社会保障基金进行投资规划,选择国债、信用度高的企业债券进行投资,风险低而收益稳定。

(三)加强投资监管并提高运营水平

根据我国目前状况,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管理,宜采取全部委托方式,即建立受托人即社会保障管理机构、投资机构和托管机构分工负责、互相制约的管理体制。受托人由省级以上社会保障理事会充当;投资管理人从我国现有专业基金管理公司或资产管理公司中选择;保管人从四大国有独资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选择。并相应建立一套风险监控制度。思路如下:

在基金管理公司的具体选择方面更加谨慎、苛刻。可以借鉴我国金融机构的资信评级制度,通过对一个基金管理公司的净资产价值、投资回收期、风险规避能力的计算评估,将市场的基金管理公司分为AAA级、AA级、A级,并且制订一套全国范围内的统一评比标准,但可在具体地区内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调整。

鉴于目前有关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法规严重缺乏的现状,应该尽快制定一部涉及到不同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法规,使之有章可循。

参考文献:

安全生产资金保障精选篇13

论文关键词 产业集聚区 失地农民 社会保障

为了了解产业集聚区失地农民生活状况,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和社会保障问题,课题调研小组在商丘市进行了实地调查了解。期间共走访了10个产业集聚区,走访村民576人。通过查阅政策文件、发放调查问卷、召开相关人员座谈会等方式,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在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产业集聚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总体现状

近年来商丘市大力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抢抓产业转移机遇,加强产业集聚区等承接载体建设,已成为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前沿和优势地区。目前商丘市共有11个产业集聚区,总规划面积156.6平方公里,涉及行政村121个,自然村314个,农村人口20多万人。截止2012年7月各产业集聚区建设共征地78893亩,涉及失地农民66000多人。据测算,随着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区的进一步建设,失地农民可能达到40万-50万人之间,相当于目前商丘农业人口的十分之一多。为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商丘市2011年1月颁布了《商丘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险制度。现在已有43200多名失地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7543人领取社会保障金。2012年1月出台了《商丘市城市规划区内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安置办法》,要求必须为失地农民提供人均面积不少于35平方米的回购安置房。目前已基本建成安置社区15个,在建安置社区21个,已安置户数7000余户,安置人数4万余人。从当前的制度建设和各县市区实践来看,商丘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开展时间不长,但对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二、产业集聚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低,分享土地增值收益难

虽然2009年河南省出台了《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标准》,提高了征地补偿安置费标准,增加了社会保障费。商丘市政府制定了《关于调整商丘市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标准的通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征地矛盾。然而,仍有相当大比例的失地农民对现行征地补偿标准不满。据调查,土地补偿费还不能维持农民的现实生活和长远生计。现实生活中,失地农民还存在着隐性损失,如原来可以在自留地上开展种植业、养殖业,多余房屋还可出租,加之住房、吃菜、用水不用花钱,生活基本无忧;土地被征用后,由于房价不断攀升,失地农民拿到的土地和房屋补偿费几乎全部用来购房,加之蔬菜、水电都要掏钱买,失地农民生活成本提高,生活水平下降。据调查失地农民对整个征地补偿的满意程度,只有不足50%的农民认为征地补偿数额是公正的,剩余的则认为是不公正的或者不发表评论。

(二)社会保险制度不完善,且实施不到位

一是保障覆盖面窄,由于各个区县经济发展不平衡,有些地方尚未开始实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有些地方要求参保条件严格,必须是全部失去耕地或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3亩,造成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覆盖面窄的局面。二是保障水平低。虽然河南省政府文件明确提出,对被征地农民的保障水平,原则上要高于当地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但从各地的实践看,很多地市的制度设计没有达到该领取标准。三是养老、医疗、失业的保险不够均衡,保障项目不齐全。从目前已形成的失地农民保障体系看,将重心定位在养老风险的防范与保障上,而其他的保项一般是将失地农民直接纳入城镇居民保障体系或是农村保障体系中,很少有专门针对失地农民进行制度设计。

(三)基金筹集难度大,制度可持续性较差

一是从被征地农民个人缴纳部分来看,商丘市采取集中缴费和单个缴费组成,集中缴费按照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之和的20%一次性?纳;单个缴费按照一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选择一次情15年。多数失地农民的土地补偿安置费在扣除应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后所剩无几。二是从集体缴费部分来看,一般要求集体承担不低于40%的缴费责任,这对于那些集体经济实力不强的村来讲缴纳难度较大。更严重的是部分村基本上没有集体资产积累,也就无法提供补助,集体缴费部分最终还要由失地农民自己承担。三是从政府承担的出资义务看,由于一些县市对在产业集聚区投资的外来企业实行优惠的土地价格,土地出让金收入极少,同时怕资金进入社会保障财政专户后,实行专款专用,变成“死钱”,许多县市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只是停留在文件承诺上,而没有的按时足额到位。

(四)就业促进存在就业安置难,转业培训实效性不强

一是随着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商丘新区快速推进,涉及到的农民范围较广,失地农民基数大、增长快,据测算,未来三年内商丘失地农民将达20多万人;二是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缺乏针对性,据调查,各地政府提供的职业技能培训种类较少,无法较好的满足市场需求。再加之较短时间内所学专业的技术含量不高,因此即使学成,就业前景也并不乐观,导致失地农民往往缺乏学习实用技术的主动性。三是失地农民思想观念落后,综合素质不高,存在“小富即安”的小农经济思想,只想凭借土地补偿金投资建房,然后靠房屋出租来解决生存问题,缺乏积极就业意识。

三、解决产业集聚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

要切实提高对被征地农民的征地补偿标准,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使征地补偿的资金能够为失地农民提供居家安置、生活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完善农民住房拆迁补偿,改变农村住房按照土地附着物补偿原则,依据公平原则对农村住房进行市场评估,反映房屋的真实价值。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制定征收农民宅基地补偿办法;按照征地数量的一定比例,为被征地的农民集体组织提供经济发展留用地,留用地的区位要与城市发展的功能分区相结合,鼓励农村集体组织按照城市规划要求,兴办二、三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生活和发展问题;对经营性性用地行为,应逐步引入谈判机制,让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市场主体一方代表农民同征地主体平等协商谈判,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二)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机制

在目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失地农民”已经不是“农民”了,政府应该把失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与城市社会保障的对接。要合理确定失地农民的保障水平,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政府财力承受能力,确保失地农民基本生活和养老保障不低于当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并随着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变化情况适时调整;要在制度设计时,要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特别是要向大龄人口以及劳动年龄段以上人口进行倾斜,为其继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提供条件;要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大病保险为基础、失地农民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和商业医疗保险为补充的多元化医疗保障制度体系;要建立失地农民的失业保险制度,对一时安排不了工作的,要办理失业保险,对享受二年失业保险待遇后依然缺乏就业能力、生活困难的,要让他们享受当地的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和管理机制

一要多渠道筹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障基金由农民个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当地政府共同承担,政府出资部分不低于保障资金总额的30%,个人承担不超过30%,集体补助应占大头,所需资金从当地政府批准的征地补偿费用中抵缴。二要积极创新机制,改变现行筹资办法,可将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直接由各地土地征收机构统一征缴,从土地出让金和征地补偿安置费用中直接将其划给社会保障部门。三要提高基金统筹层次,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市级统筹制度,并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四要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管理和使用,建立健全预决算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要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通过财政列支等多渠道筹资的办法,充实风险准备金。

(四)建立健全教育培训保障机制

要加大对被征地地区的教育培训投入,做到失地农民的子女入学与城镇居民的子女教育一视同仁,享有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多赋予的全部权利,针对个别家庭困难的,建议出台失地农民贫困家庭子女上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应由政府全额付费并补助生活费政策;坚持对对失地农民实施分类培训,加大以职业技术、岗位技能为重点的就业培训和现代市场经济知识教育,提高失地青壮年农民转岗就业能力,对中年以上农民进行一般服务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在市场中的能力;建立健全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的、多层面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网络体系。当前最重要的是发动社会力量,鼓励企业(特别是大企业)自办或与当地技术学校联办职业技术学校。政府可以通过学费补贴、土地出让金减免等方式来支持其发展。

(五)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就业扶持机制

政府要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就业安置办法,把就地安置、招工安置和失地农民自谋职业等安置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政府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常年为失地农民就业和再就业服务;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通过创业来推动就业,支持被征地农民兴办个体、私营企业,特别要鼓励大量失地农民进入创业门槛低、劳动技能要求不高、资金需求不大的市场经营、个体经营、蔬菜贩运、生态农业等投资相对较小的行业,帮助他们拓宽生产经营门路。同时,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把帮助失地农民创业致富纳入信贷重点,降低门槛、简化程序,开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绿色通道,在融资上给予农民扶持,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安全生产资金保障精选篇14

“直幸福”和“伪幸福”近来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CPI指数的节节攀升,中国股市的萎靡不振,房价的高不可攀,似乎许多中国人都活在了“伪幸福”的面具下。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财富并不能直接给人们带来幸福感,而安全和满足才能让人们体会到真正的幸福。有保障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拥有“真幸福”的人生

说到幸福感,许多年轻人都会想起父母那一代,他们或许没有现在年轻人的丰富的物质享受,每月的工资只有几十元钱,但是他们很幸福,没有太多的担忧,工作是集体分配的,房子是单位安排的,医疗是国家包揽的等。可见,幸福与财富的多少没有太大的关联,生活无忧无虑才是幸福所在。当然,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我们无法回到过去,但至少那个时代可以给当代人一些启示。

在人的需求层次中,安全是最基本的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人们的收入增长了,但医疗、养老这些原本由国家统一支付的成本,需要由个人承担其中很大的一部分;人们的财富增加了,但伴随而来的通货膨胀,也给人们提出了“财富打理,资产保全”这一新的课题。不可否认,当今人们的物质欲望无限膨胀,而安全感却随之下降,自然而然地在光鲜亮丽的幸福生活前就被加上个“伪”字。

应该看到,这些都是社会进步的产物,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经济体都要经历这个过程。商业保险由此应运而生,那些国家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个人通过商业保险来解决。在日本,每个公民平均拥有7张保单;在美国,40%以上的养老收入来自商业养老金计划。我们在感叹发达国家国民福利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学习他们的个人保障意识呢?国务院前总理朱基曾经说过:“社保只能是低水平的‘保’而不是‘包’,‘保’只是一个基本的保障,超出部分主要应通过商业保险来解决,现在是转变观念的时候了。”新的时代对公民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把“伪幸福”变成“真幸福”。

太平洋寿险从客户利益出发,坚持主张“人生四季,有保障,真幸福”的核心产品理念,以创造客户的真实幸福感为使命,以让老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保障为最终目的,赢得了业界和广大客户的认同。2010年太平洋寿险勇夺《亚洲保险评论》杂志颁发的代表亚洲保险业崇高荣誉的“亚洲最佳寿险公司”奖,成为第一家获此殊荣的中国大陆寿险企业。为答谢广大客户的厚爱,值此辞旧迎新之际,太平洋寿险隆重推出“2011年新春产品系列”。该系列产品主要包括以“金瑞人生”为代表的保障型产品,以及以“鸿鑫人生B”为代表的理财型产品的两类产品,全面满足人们不同的保障需求,让更多的中国人能拥有“真幸福”的人生。

保障型需求――金瑞人生保障计划

在家庭里负有较重责任的家庭支柱,以及一些身负贷款的年轻人,都较为适合选择投保“金瑞人生”。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支柱,往往被形象地称为“三明治一族”。他们家庭负担重、工作压力大,自身的生命和健康对孩子的成长及家庭生活的安定至关重要。对他们而言,对家庭的责任就是要保障自己挣钱的能力,以防在失去这种能力时,家庭生活质量出现骤降。同样,对身负贷款的年轻人而言,还款压力和未来的不确定性都较大,需要通过保险来转嫁风险,而不是将还贷责任转移给家人,这也是年轻人回报父母的体现。

“金瑞人生”主险的寿险保额,每年随着红利分配不断增长,红利保额可使您的保障额度每年不断提升,有效弥补了因通货膨胀导致的保额不足,实现了身价保障抵御通胀。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无需为实现这一保额的增长多付出保费,也无需再参加体检核保,免除了消费者对未来加保费率高、因未来健康状况可能需要体检甚至被保险公司拒保的担忧。真正实现了保费不变、保障递增,是家庭支柱和年轻人“一步到位”的理想投保选择。

除了寿险保障,健康保障也是当代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对忙碌的上班一族,疲劳和亚健康是家常便饭,外加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因素,总不免担心健康状况发生变化。相关数据显示,重大疾病发病率已明显出现了低龄化的趋势。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许多重大疾病已不再是不治之症,但相应的医疗费用在不断上升。疾病,不再是人生的意外,而是我们不得不去计算的人生经济成本。社会医疗保障只能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商业健康保险是超额部分费用的重要来源。

“金瑞人生”特别设计了重大疾病保险金,只需付出小部分保费,就能将大额医疗支出的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帮助被保险人安心恢复健康。重大疾病保险金给付后,主险红利保额继续有效,继续参加以后各年度的分红。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如何做好养老生活的安排,也是现代人越来越关注的一个主题。对于一般劳动者来说,未来养老花费预计将至少相当于当时年收入的50%以上,而目前社会养老金只能提供收入水平的30%~40%。面对这个巨大的财务缺口,越早着手准备越轻松。然而,对于那些处于事业上升期的年轻人和一些新组建家庭的人们来说,各方面财务支出压力较大,可能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专项养老储备。

“金瑞人生”人性化的灵活减保功能和现金价值转换年金的功能,令消费者可根据自己的养老规划,在任意一个时间灵活减保或退保,获取高额现金价值,并可申请转化为养老年金领取,作为补充养老收入使用。这一功能的设计,使消费者无需多付出保费,就能为自己建立一份补充养老金计划,在储蓄能力不足的人生阶段就能提早开始准备养老资金,通过长期积累增值,较轻松地为未来的养老生活打下基础。

美国前总统杜鲁门曾经说过:“我一直是人寿保险的信仰者,即使一个穷人也可以由寿险来建立一笔资产,他可以感受到真正的满足。因为他知道,倘若有任何事件发生,他们的家庭也可受到保障。”“金瑞人生”正是这样一款保费低、保障高、保障递增,人人可享的寿险产品,可全方位满足消费者对保险保障的需求,其具体特点为:

终身保障巧规划,抵御风险护全家

合理规划身价保障,有效规避人生风险,为自己及家人幸福安康的生活提供可靠保障,抵御不期而遇的风险。

保额分红享复利,保障增值会长大

保障水平将随着年度红利的分配而增加,保额复利递增且免核保体检,真正做到人生风险保障的动态规划。除年度红利外,还特设终了红利,保障更多。保费不增加,保障在增加。

重疾保障免担忧,终身呵护显关爱

提供多达35种的重大疾病保障。若不幸发生重大疾病,确诊后给付,保证及时救治,减轻家庭经济与精神压力,帮助客户终

身远离大病困扰。

年金转换老来福,养老无忧更可靠

根据投保人个人的退休养老规划,可在投保后的任意时间,选择将减保或退保所对应的总金额,转换为每年领取的养老年金(按本公司届时提供的转换年金保险合同),领取期限可选,能够有效地补充养老金账户,为客户多姿多彩的退休生活提供强大的经济保障。除投保人外,受益人也可将保险金转换成年金。

资金融通真便捷,真情关爱伴一生

合同有效期内,如急需周转资金,可通过保单质押贷款或减保功能来缓解资金压力,为投保人的生活和事业助上一臂之力;也可以通过减额交清和保费自动垫交功能,缓解投保人所面临的流动资金压力,处处体现真情关爱。

理财型需求――鸿鑫人生理财计划B款

如果说保障型保险是对个人人身的保障,那理财型保险就是对个人财务的保障。近几年来,随着中国股市的屡屡下挫,老百姓越来越看重投资的安全性,分红保险凭借其收益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的特点日益成为理财市场的热点。太平洋寿险凭借多年经营分红保险的经验,深刻洞察当下投资者不断变化的理财需求,创新推出新一代分红理财保险计划――“鸿鑫人生理财计划B款”。

该保障计划由“鸿鑫人生两全保险(分红型)B款”、“附加鸿鑫人生加倍关爱重大疾病保险B款”以及“附加鸿鑫额外给付重大疾病保险”组成,能满足客户投资理财、收入规划、资产保全、财富传承、健康保障等多方面的财务规划需求。“鸿鑫人生理财计划B款”除了具备目前市场上理财型分红保险“快速返还”等一些基本特征外,还特别设计了“即交即领”、“一年一领”、“身故返本”、“重疾额外给付”等进一步倾向于客户利益的功能。在人性化服务方面,太平洋研发团队考虑周全,精心设计了重大疾病保费豁免和生存双倍给付的功能,并且在生存金领取方式上进一步突破限制,创新推出“自设日期、自动转账”领取生存金累积账户余额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客户个人账户管理的便捷性和个性化程度。

我们一生都在赚钱和花钱,这个过程就好比把劳动力转化为货币,又把货币转化为购买力。然而,相同的货币在不同时间所对应的购买力是不尽相同的。当物价上涨的幅度超过了银行利率,我们就进入了所谓“负利率”时代,即钱越存越不值钱,钱的购买力在下降。有数据表明,中国已进入“负利率”时代。作为大型的机构投资者,保险公司不但提供稳定的收益保证,其分红保险还能帮助投资者获取适中的回报,是抵御通胀的理想工具。

在各类金融工具中,分红保险的安全性是较高的。从变现能力看,很多长期储蓄型保险一般都提供保单贷款,以灵活满足客户的不时之需。从收益水平看,分红保险处于各类金融工具的中位,在确保资产回报稳定的同时追求较高的收益。(见下表)

“鸿鑫人生理财计划B款”每年都会为客户创造一笔稳定的现金流,其中一部分是收益固定的“祝福金”;另一部分则是保单红利。“鸿鑫B”灵活的收益组合,就好像是一艘能驾驭风浪又能快速前行的航船。在金融海啸来袭时,它不会下沉,而是稳稳地在原来的海平面上航行;当金融危机过去,它又能借着海风快速航行,为投资者争取较高的收益,帮助抵御无情的通货膨胀。

除了资本市场的风险,家庭内部也存在资金流失的风险。“月光”的生活方式、亲友借钱、孩子啃老,都有可能使“健康金”、“养老金”等流失。“鸿鑫人生理财计划B款”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能确保这笔资金不被随意动用。

经营人的一生,就好比经营一个财团,在这个财团下,由各个人生阶段的您和您的孩子组成,财团的收入要合理分配给这些“财团的成员”。财团收入的90%可能是正在工作的您创造的,但这些收入是要发分放给年老的您、生病的您和您的孩子,若您不小心拿走太多,就相当于亏空了财团的资金,那么年老的您、生病的您和您的孩子就没有足够的钱花了。“鸿鑫人生理财计划B款”就相当于给您的财团制定了一套收入分配规则。有了这套制度,“贪污”、“亏空”、“挪用资金”的事件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甚至通过重疾给付、保单贷款等功能,还能使财团现金流不足的问题得到缓解。

此外,“鸿鑫人生理财计划B款”还是保全资产的有效工具。保险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保险人履行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义务,也不得限制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取得保险金的权利。这意味着,受益人领取的保险金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

人寿保险的安全性还体现在它可规避可能产生的遗产税,很多国家都征收高额遗产税,我国也在进行相关法规的研究。在一些国家,巨额遗产税可能成为继承者的很大负担。相对于不动产或其他资产形式,保险是更为理想的财产转移工具。投保了“鸿鑫人生理财计划B款”,若被保险人不幸身故,之前已给付的祝福金和红利不作扣除外,其受益人还可获得相当于当年所交保费的身故保险金,让被保险人的爱和财富代代相传。

正如李嘉诚所说:“所谓理财,就是追求长期而稳定的收益。它不同于投资,更和投机无关。”“鸿鑫人生理财计划B款”正是这样一款为客户创造长期、稳定收益的理财产品,并能让您的财富相传,关爱永续。该计划产品特点主要为:

终身年年返,祝福到永久

自合同生效日起,客户每年都可领到相当于基本保险金额的9%的祝福金,直至终身。充分考虑客户对高返还频率的需求,收益返还频率高、速度快,使客户年年享有一笔稳定的现金流,轻松满足客户长期财务规划的需要,既能实现资金灵活化,又能保证老来无忧。

身价有保障,安心享一生

投保后,客户将拥有终身身价保障。本产品在保障客户的资金收益安全之外,还可做到身故风险的防范,彰显周到、全面的人性关怀。可同时附加“附加鸿鑫人生加倍关爱重大疾病保险B款”和“附加鸿鑫额外给付重大疾病保险”,则身价保障进一步增强。身价保障始终相伴,爱与责任完美延续。

重疾有关爱,额外送关怀

可附加专属的“附加鸿鑫人生加倍关爱重大疾病保险B款”,合同有效期内,确诊患有条款中的35种重大疾病之一,每年即按基本保险金额的9%领取重疾关爱金,直至终身。每年固定享有重疾关爱金,帮助提高护理品质。主险附加“附加鸿鑫额外给付重大疾病保险”的,一旦确诊条款约定的重疾,可获得相当于基本保险金额的重疾保险金,解决客户经济困难,彰显周到服务。保费可豁免,经济无忧虑

主险附加“附加鸿鑫人生加倍关爱重大疾病保险B款”的,若确诊条款约定的重疾,公司将逐期豁免此后应交的主险及“附加鸿鑫人生加倍关爱重大疾病保险B款”各期保险费,帮助客户免除患有重疾后交纳保费的经济压力和担忧,真正体现保险的保障本质。

日期可指定,灵活更贴心

客户可以自由设置祝福金账户的领取日期,如生日、结婚纪念日、开学日等,使受益人在特定的日期收到一份本公司送出的特殊的礼物,赋予客户的爱更深刻的含义。若不设置指定日,则祝福金进入本公司的生存给付累积账户,以复利方式累积生息,给客户的收益以可靠稳定的升值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