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优化设计范文

初中优化设计精选(十四篇)

时间:2023-09-20 09:46:12

初中优化设计

初中优化设计精选篇1

关键词:化学实验课;优化设计;原则策略;可行性;安全性

1.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优化设计的必要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初中化学的实验课教学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满足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的需求,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从根本上优化初中化学实验课的课程设计,并且采用相应的策略来完善优化初中化学实验课的课程设计.在一些陈旧的教学观念中,化学实验课始终是以老师为中心,以老师的演示实验以及课堂讲解为主,先有结论后有验证.在这种模式下,同学们会养成依赖性,缺乏实验的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同时,也不利于同学们的独立性思考能力的培养,单单的为了完成实验而去做实验,并没有让同学们体会到做实验的乐趣,也不利于同学们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初中化学实验课的教学中,优化教学设计能够极大的提升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验课中,实验的过程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往往是由于初中化学实验多为验证性试验而忽略实验的过程,这样一来,同学们的思考方向就大大的被束缚了.对于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同学们也只会当做实验失败处理,而错失了深入了解实验的机会,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的优化设计能够提升同学们以及教师对于实验的过程的重视,培养同学们的发散性思维,使得实验的目的更加明确.当然,在优化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同学们以及教学的实际情况,适当的增加探究性的实验.这类实验能够给同学们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对于实验的探究也是多方面的,减少了很多的限制,使得教师的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在同学们自己动手进行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也大大的避免了同学们单纯的重复教师演示实验的实验步骤这种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的程度上,优化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设计能够充分的挖掘同学们的创新创造能力,以及自主动手操作能力.

2.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优化设计的原则性

在初中化学实验课进行教学优化设计时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无规矩不成方圆”,有了一定的原则才能更好地优化设计初中化学的实验课教学.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的优化设计的基石就是课程优化设计的科学性,科学合理的理论支持以及研究方法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初中化学实验课的优化设计的程度,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会避免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意外和危险.可行性以及安全性也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优化设计的重要条件和重要保障.切实可行的实验能够保证同学们的实验有效有序的进行,确保了同学们进行化学实验的前提条件得以实现.安全性则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中之重,初中化学实验必须以安全为主,为了保证同学们的安全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有害的药品以及危险的试剂.尽量的优化初中实验教学的安全性,更多的教授给同学们对于一些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使得同学们的实验更加安全.当然,实验的简易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初中生动手能力不强,过于程序复杂的实验更容易失败,相应的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也越大.比如,在探究白磷的燃烧条件的实验时,就可以将实验简易化,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更加简单易操作.简易性的实验也要满足实验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同学们理解初中化学实验的原理.遵循以上原则,合理的优化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设计,确保同学们的实验动手能力更好的得到培养.

3.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优化设计的策略性

初中优化设计精选篇2

一、初中化学作业优化设计的指导理念

理念一:初中化学作业优化设计,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是生生之间的学习过程,是生本之间的熟悉过程,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过程。

理念二:初中化学作业优化设计,可以帮助教师与学生在探究中实现问题的碰撞,在讨论中达到问题的解决,在实验中见证解决的途径,在交流中形成问题的共识,在体验中成就能力的提升。

理念三:初中化学作业优化设计,能够实现师生间知识的有效传递,能够成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展示平台,能够成为学生提升能力展示自我的重要舞台。

二、初中化学作业优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原则一:因材施教。初中化学作业优化设计面对不同学生,要根据相同的教学内容,布置不同标准,不同容量,不同层次的作业。指导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与此相配套的措施是对作业的评价也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原则二:培养兴趣。初中化学作业优化设计只有在充满创意,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前提下才能让学生心向往之。当然新颖的形式还要和充实的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原则三:学以致用。初中化学优化作业设计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最终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目的。

三、初中化学作业优化设计的基本要素

第一,梯度原则。初中化学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难易不同,有的只需要学生了解梗概,有的需要学生牢记,有的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会灵活运用,有的需要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有的需要学生既要动手更要动脑、动手转化为实验论文。因此,教师在作业优化设计时要坚持梯度原则,根据每节课所授内容,因材施教,设计作业,让学生逐步推进,步步为营,逐渐掌握所学知识。

第二,难易适中。不仅仅是初中化学作业设计要求难以适中,其实任何学科作业都应该坚持这个原则。作业如果偏难,学生就会感到无从下手,看到题目望而生畏,结果自然是一塌糊涂不堪入目。作业如果偏易,学生又会滋生骄傲情绪,毛毛糙糙落不到实处,同样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学习和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化学作业优化设计时要在坚持培养兴趣的前提下让学生学以致用,每一次作业既要有基础知识的巩固,又要兼顾对基础知识拓展。如此,方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第三,体现多样。初中化学作业优化设计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可以寻求突破。在内容上,可以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做家庭小实验,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所授撰写小论文,可以让学生结合新知做调查报告。在形式上,可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可以寻求家长帮助,可以到社区到野外。总之,初中化学作业优化设计一旦凸显出多样性,注重让学生多参与,多实践,就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第四,注重反思。初中化学作业优化设计要体现出反思性,反思能够让处于迷惘中的学子豁然开朗,反思能够让身处不解中的学子柳暗花明,反思能够让感到疑惑的孩子顿悟明理。反思性的作业主要包括单元或章节授课结束后的回顾与总结,考试后试卷的改错与分析。作为一个学习模块,每一个单元或章节的授课结束后,我们一定要让学生通过梳理和归纳完成本单元或本章节的知识图例,让学生在反思性的作业中实现知识的有序有效的吸收和归纳。考试后试卷的改错和分析更是有助于学生完成一个阶段的知识梳理,作业化学老师,我们一定要重视反思性作业的优化设计。

第五,检查评价。初中化学作业优化设计的效果如何,还要看坚持评价。在遵循优化作业设计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检查批阅方式和评价方式。可以小组内学生相互检查教师后批阅评价,可以采用学生互相批阅的方式,还可以随机抽样批阅,还可以给出答案让学生自己批阅。方法因人而异,但效果却各有不同。只要我们运用得当,一定会达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初中优化设计精选篇3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课 优化设计

一、对初中化学实验课进行优化设计的必要性

化学实验就相当于一扇指引学生通向化学世界的门,在初中化学课程中,几乎所有的化学教师都认同化学实验教学是其他任何教学方式都无法代替的。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应试教育忽视化学实验甚至不做化学实验,让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将课本中的实验与化学公式背入记忆中达到应试目的的教学模式无疑被摒弃,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转换成为重点。但传统教学中教师单纯照本宣科,教师和学生们的实验完全依样画葫芦照着教材上已经设计好的实验来完成实践操作,无论教师或学生都纯属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实验操作,这样的方式也并不能达到任何效果。那么优化初中化学实验设计就变得非常必要,初中是大多数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科学的伊始,他们必定对这门学科充满好奇,让学生们一直保持着好奇心,渴望上每一节化学课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基于实验前培养学生探究实验的兴趣与悬念,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或者进行趣味性实验便成为实验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每一步的思考分析在实验中取得成就感,自然而然对化学产生强烈兴趣,从而引发其求知欲。

二、对初中化学实验课进行优化设计的研究

1.基于教材资源灵活设计

初中化学教材中需要进行实验的化学课程都具备实验设计案例,多数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早已知悉,只要在课上看一下实验现象便已知道实验结果。这对培养学生的思考探究以及创新思维能力非常不利,实验课的优化设计应打破这样的传统,尽量让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分析、整理、设计,然后老师指导在可行性、安全性的原则下进行实验,在实验器材、药品和设计上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例如:对二氧化碳气体的生成进行实验分析,探究其反应原理以及反应装置时,引导学生回顾以往的知识点思考可以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组合,将这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一列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二氧化碳气体有什么性质,需要怎么样的收集方式;根据小组的自主探讨,选择需要什么样对应的实验仪器。通过让学生体验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对实验进行对比、自主分析选择以及设计探究、整理归纳与总结的一系列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的能力,也使学生在实验中养成合作精神,形成科学探究的基础思路。从学生的兴趣进行引导,能让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传播的同时,更能克服他们的思维障碍。

2.基于生成性问题灵活设计

新课程改革中提倡了许多教学中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性问题的解决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特性。要使实验教学达到最优状态,还需要抓准问题的中心点,把握住科学实验探究的主要线索――假设、猜想、实验、分析,紧紧围绕这条线索来开展化学实验探究。例如:碳酸钙经过高温煅烧后会残留白色物质,在初中化学教学的一般情况下,学生不会对此提出任何的问题,因为课本上不涉及,也通常会使学生忽视这样的细节,但有的学生也会产生好奇,提出疑问,残留下的白色物质的成分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在教材中是是没有实验设计探究的,也就是超出预设,是一个生成性问题,既然学生提出,那么教师就顺藤摸瓜组织学生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首先引导学生猜想白色物质中可能存在的成分,然后再引导学生去验证猜想的正确性,继而组织学生针对实验所产生的现象进行讨论和分析,由教师对其分析的正确性与合理性进行点评和指导,最后让学生们进行整理和总结。

3.基于实验异常灵活设计

初中化学很多时候在实验中会发生异常,往往在教师们的意料之外。这种意外现象的发生有时是因为学生理解知识的程度不够,倘若能够就实验的异常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也能够提升学生分析与创新的能力,加强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测定氧气体积分数实验时,由于学生的失误,在燃烧匙中放入了碳或硫,使实验产生异常,导致集气瓶中没有水灌入。这时候不必立刻对学生进行批评,可以借此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实验产生这样异常的原因,有没有方法可以补救,或者实验前是否有办法可以让此实验也能够顺利进行的方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实验课优化设计的重点在于加强实验本身的悬念性与趣味性,引导学生进入悬念,开启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的兴趣,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发提出疑问,及时解答疑问,让学生开拓思维、分析思考,分组讨论开展可行性实验设计,对设计的错误与正确进行必要指导,最后综合化学实验可行安全的原则,实践操作进行实验,通过每一步让学生产生科学探索的乐趣和成就感,并从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通过实验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记忆,达到有效素质教育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 祝法祥. 浅谈初中科学探究性实验的误区及优化策略[J]. 文理导航(中旬),2014(03).

[2] 余菁. 浅谈化学探究性实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03).

初中优化设计精选篇4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课 优化设计 探究能力 操作能力

实验课是初中化学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内容,做好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工作,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化学概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重视采取相应的策略,以优化初中化学实验课程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初中化学实验课优化设计的必要性

由于受到师资队伍、教学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在初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这种问题的存在越来越不适应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需要,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对实验课进行优化设计。

1.实验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一些老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坚持以老师为中心的理念,先给学生以化学实验的结论,然后再讲述,并得出这种结论,化学实验课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和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

2.忽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尽管大部分化学任课老师认识到了实验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但是,一部分老师仍然对这一问题不重视,他们甚至认为化学实验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使得一些学生实验之前不认真预习,对基本理论知识缺乏了解,因而实验动手能力差,缺乏对实验的探究能力,难以实验教学的目标。

二、初中化学实验课优化设计的策略

为了应对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优化实验课程设计。

1.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实验当中。初中学生具有好奇心强的特点,在化学实验中,如果注重采取相应的策略,让学生观察化学实验中所发生的的细微变化,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实验当中。例如,在如何鉴别二氧化碳这一实验当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实验前教师拿出一瓶透明的液体对学生说,我给你们变一个魔术,往里面吹口气,里面的液体会立即变成牛奶。这时候,学生会被老师将要表演的魔术所吸引,将注意力集中到老师的操作当中。接下来老师往石灰水里吹气,熟石灰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沉淀使得液体的颜色变成“牛奶”。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进行实验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对这章节需要掌握的知识也充满了渴望。

2.注重启发讲解,模仿实验设计。在讲解课文内容的时候,要向学生传授化学实验方法和化学研究方法,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然后让学生模仿实验设计,更好地参与到实验当中。例如,在进行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实验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利用浓氨水、烧碱、生石灰、必要的仪器,如何制取少量氨气。学生讨论之后,提出两种方案:将浓氨水放在烧瓶中加热;将生石灰放在烧瓶中,再用分液漏斗滴加浓氨水。然后再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利用一只圆底烧瓶、带玻璃管的橡皮塞、橡胶管、一粒NaOH固体、少量浓氨水、大烧杯、水,如何做成喷泉实验?由于学生学习过制取氨气和喷泉实验,具有一定的模仿基础,学生通过对这些实验的模仿设计,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还学会了氨气收集、使少量水进入烧瓶的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讲清楚实验原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任课老师要对基本原理解释清楚,在实验的时候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学习铁燃烧这一基本内容后,学生知道燃烧之后的产物是四氧化三铁。实验前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广口瓶底要加入适量的清水?实验中学生观察到燃烧过程中会有黑色固体落到瓶底,并由学习的理论知识可以得知这是四氧化三铁,进而可以明白加水是为了防止广口瓶受热而发生爆裂现象。还可以提问:除清水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来防止广口瓶受热不均而出现破裂?通过提问,既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4.采取多种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要运用好教材中的开放性实验习题,强调探究途径的多样性,使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从不同层次、侧面、角度、范围得出不同结论。例如,利用三种方法鉴别KBr溶液、Na2CO3溶液、盐酸,事实上方法远远不止这三种,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并得出最佳实验方案,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总之,实验课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需要高度重视。除了采取上述课程优化设计策略之外,任课老师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进行探索和创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也需要加强实践操作,注重对实验的探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初中化学实验的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中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初中优化设计精选篇5

关键词:课堂设计;优化备课;策略

一、优化备课和课堂教学环节设计

教师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的几十分钟里,从课前的备课到课后的练习、作业等设计都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在新课标的理念下转变化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对优化教学设计有着重要意义。在备课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对课堂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力求化学课堂多环节、多形式,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有机化合物的初步知识――甲烷”这一章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前几分钟让学生在预习的前提下说出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然后向学生介绍甲烷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并以实验的形式展示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最后的时间里,以课堂测验的形式,可以是判断、选择或思考题,让学生抢答或讨论,加强对本节内容的记忆和运用。

二、优化化学实验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对学生持续性的学习化学兴趣进行培养,以此调动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化学属于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其学习基础就是实验。因此在课堂上通过各种生动形象的有趣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一些基本教学实验环节,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安排实验课,老师要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和安全事项,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并做好各自的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记录。例如,在课堂上为学生演示“魔棒电灯”实验,在干净的玻璃片上放上适量高锰酸钾晶体,用滴管吸取少量浓硫酸,滴2~3滴在高锰酸钾上,然后用玻璃棒蘸取适量混合物接近酒精灯灯芯,在没有明火的情况下酒精灯马上就被点燃了。也可以安排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体验,但要注意浓硫酸属于危险品。

三、优化化学问题设计,鼓励学生探究

对化学教学来说,在上课前或课堂上通过设置一些关键的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在相互探讨后,师生间进行分析辩论,加强对这些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例如,在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时,问学生钠能否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在学生经过讨论后,有的认为可以,有的认为不可以。这时,教师在讲台上向学生演示这一实验过程,结果并没有铜析出,反而产生了蓝色的沉淀和气体,学生马上产生了好奇心理,相互讨论其原理,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

初中优化设计精选篇6

随着初中英语新课程的深度改革与有效实施,新课程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教学过程、方法及其策略较之以前都有很大改进,教学效果显著提高。然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后作业布置却时常为一些英语教师所忽视。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续和补充,是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它能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消化所学的知识,是巩固、掌握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它能改善学生的学习技能,发展学生自我指导和自我负责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家长关心子女的学习和教育。然而,长期以来,英语作业布置仍然存在着与新课程理念相悖的现象:很多老师在作业的形式、层次、完成方式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形式单一、层次单调、方式呆板的问题,从而制约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

现在大多数英语教师对英语课后作业的布置只是沿袭传统的练习和试卷,不管学生是否接受,作业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这使得作业只体现教师的意志,而缺乏学生个性的体现。那么学生对英语课后作业的评价及其期望是什么呢?

笔者针对英语课后作业情况以问卷形式对本校初一、初二的300名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并不喜欢传统的作业布置形式,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不到快乐,有些还产生厌烦情绪,从而使作业的实效性很难得到落实。那么,这就跟我们时下提倡的英语课程教学任务的新目标相违背。学生们都表示更喜欢形式多样、趣味性和实践性强的作业,这就需要我们改革传统的作业形式,认真探索新的作业形式。为此,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以提高英语作业的实效性。

三、初中英语作业的优化设计策略

在“减负增效”背景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显得格外重要。而作业的优化是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笔者通过近期的尝试和探究,摸索出了以下几种英语作业设计的新途径:

(一)作业设计应讲究趣味性、新颖性和多样性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到:“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饶有兴趣的作业题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促进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水平去完成它。笔者通过设计多种形式多变、实践性很强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中体会快乐,在作业中学习。如译林牛津版英语7a unit 5 shopping的 reading部分,这部分内容是关于如何在商店用简单的英语进行购物。这节课我采用了区别于其他课的教法,让学生自己充分利用小学所学的英语基础先去预习本课的学习内容,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实际的操练。布置的预习作业如下:

1.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并结合以前所学的一些知识,查找并熟记一些与购物相关的日常用语。比如,can i help you? what can i do for you? how much is it? here you are.等。

2.让学生准备好课堂上购买所需的“货币”。对货币的要求是:不能使用真的人民币,可以准备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货币,如贝壳等。如果实在找不到的话,也可以自己用纸来制作。

正如我所料,这次的作业非常受欢迎,并且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并且随后的那节课由于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教学效果非常好。由此可见,作业布置得有趣、新颖和有效合理,不仅会吸引学生努力去完成,还会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并深入学生的心里。

(二)作业设计应注重开放性、探究性和合作性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发展合作精神。”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可相互切磋,共同合作完成作业。由独立走向合作,是作业改革的必然趋势。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学生划分成各学习小组,也可以允许学生自由地结对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寻求同伴、家长、教师的帮助。

例如,在学习译林牛津版7a unit 3 halloween 的reading部分之前,笔者让学生预习课文,查找一下在万圣节,人们往往会有哪些活动;而在学完halloween之后,可以给学生布置如下作业:

1.向你的同学和老师介绍一下西方的万圣节。(用英语口头陈述)

2.学生自己组队制作万圣节所用的道具:例如,南瓜灯、糖果、奇装异服等。

3.学生组队课后演练万圣节的各项活动,然后让他们在课堂上亲身体验一下西方的万圣节,玩一下“不招待就使坏”的游戏等。

这样的作业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西方文化知识,锻炼其真实运用英语的能力。由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尝试可见,形式多样、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能让学生学以致用的作业最受学生欢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作业设计应强调层次性和自主性

为了面向全体学生,作业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机、基础、能力等做到分层设计。我们可以把作业设计为“必做”和“选做”两个层次。“必做”题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完成,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于“选做”习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尽力完成。另外,我们也可以把班级学生按层次从高到低分为a、b、c三个等级,科学明确地制定分层目标,设计分层作业。课堂内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选用各层次练习,教师进行组间巡视,指导c级学生落实双基,启发b级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点拨a级学生进一步发挥创造潜能。课后分层布置家庭作业,鼓励c级学生有余力可做一些b级作业,鼓励b级学生,有余力做a级作业。分层作业针对个别差异,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在不同基础上都有各自的提高和发展。

(四)作业设计应体现复现性

初中优化设计精选篇7

关键词:化学;实验;设计

化学实验是帮助学生进入化学知识宝殿的钥匙,在素质教育中有着其他形式或内容无法代替的特殊作用,这一点已被广大化学教师所认同。化学实验的设计作为化学实验的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却被部分教师所忽视,因为很多教师习惯于按照教材上的顺序或者教材上的叙述进行实验教学。事实上,灵活地运用教材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假如在具体的教学中,能灵活地运用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解决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综合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那么,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优化实验的设计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此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灵活运用教材资源进行设计

当前,很多教师所做的化学实验都是教材上的,教材上早已将实验设计好了,很多学生在预习的环节中知道了实验的设计,在具体上课的时候,只要看看实验现象就知道实验结果了,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很不利。那么,优化实验的设计就是要打破这种依葫芦画瓢的传统形成,努力使实验在药品、器材选择与设计上给学生更大的灵活空间,让学生自己探索、分析、设计、实验,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以及科学素养。例如,在探究实验室里制取CO2气体的反应原理与反应装置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进行这样的引导:哪些物质之间的反应能产生CO2气体?请写出这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CO2气体的性质,选择收集CO2气体的方法;从化学反应到收集气体,选择需要的实验器材;由于产生CO2气体的化学反应比较多,就需要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探索,从而筛选出最合理的反应作为实验室制取CO2气体的反应物。比如,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一会儿停止了;碳酸钠与稀硫酸或者稀盐酸反应速度太快,无法收集CO2等,最终将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物确定在碳酸钙(大理石、石灰石)与稀盐酸上。在这个实验课上,不是简单让学生自主探究,而是让学生真正的经历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实验对比、设计实验、选择仪器、探究实验、归纳总结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使学生体验了像科学家那样合作研究科学的基本过程以及研究科学的一般性思路。

事实上,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去体验学习过程,让学生享受体验的快乐是解决思维障碍的最好措施。

二、灵活运用生成性的问题进行设计

新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处理好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性的问题。在化学实验设计中,也要处理好生成性的问题。要牢牢把握问题的核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始终围绕着科学实验探究的主要线索(假设与猜想;实验与分析)来进行实验的设计,从而达到实验教学最优化的目的。比如,CaCO3经过高温煅烧后变成了白色物质,有学生提出:如何确定这个白色物质究竟是什么成分呢?通常情况下,初中化学实验室里不做这个实验,学生也不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学生已经提出这个备课中没有预设的问题了,那么作为教师就要处理好这个生成性问题。教师可以顺势组织学生进行探究。

1. 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根据化学反应的方程式,煅烧了一段时间后,碳酸钙可能烧完,也可能没有烧完,那么白色物质种可能有哪些物质?学生自然知道,白色物质中除了有氧化钙,可能还有碳酸钙。

2. 引导学生验证

如何验证白色物质中含有碳酸钙呢?学生自然的想到利用稀盐酸可以验证碳酸钙的存在,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可以用水来验证。

3. 组织学生讨论

假如将水加入白色物质中,可能出现哪些现象?由于学生知识基础缺乏,利用知识推理有些困难,可以组织学生直接进行实验,好在这两个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实验不难:水不能溶解碳酸钙,碳酸钙会沉在试管的底部;氧化钙能与水反应,产生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也会沉在试管的底部。可见,利用水来验证会产生混淆的现象,不好验证。如果在白色物质中加入稀盐酸,碳酸钙会产生气泡,现象十分明显。

4.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用盐酸比较好,利用水会产生干扰的现象。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利用生成性的问题开展探究式教学,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每个学生的智慧与才智在班级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机会,使他们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灵活运用实验的“异常”进行设计

部分初中化学实验会出现异常,常常出乎教师的预料。这些意外现象常包含了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如果能抓住机会进行实验探究,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分析能力的提升,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在化学总复习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的实验时,有个学生粗心大意的用碳放在燃烧匙中燃烧,也有学生用硫进行燃烧,这时会发现实验出现了“异常”,水没有进入集气瓶里。教师不要立即对他们进行批评,而应该借此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出现水没有进入集气瓶的现象?如何在此基础上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经过讨论,学生探究出原因:碳与硫燃烧会产生的是气体,集气瓶中的气体压强没有减少,所以水没有被吸进去。要想实验水进入集气瓶,就要消除碳与硫产生的气体,通过讨论得出:只要在集气瓶里预先加入NaOH溶液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总之,优化实验的设计,能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有利于在教学中更好地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学精神,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初中优化设计精选篇8

关键词:化学教学;学情研究;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目前,我们要想拥有一个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依靠优化的教学设计。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中心”和“教材中心”的理论占据着主要地位。就传统的教学观念而言,教师在完成教学设计的时候,常犯的毛病是只注重教材,而忽略学生,他们并不能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也就谈不上是否很好地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开教学设计了。但是,就现代教学理论而言,我们的重要思想是“教是学习的外部条件,是为学服务的”。为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务必要以学生主体为核心。

1.分析领悟课标与目标,确定学生应学什么

就课程目标而言,它的本质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它作为我们教学的使命,要求我们做到为实现课程目标而教学。假如我们把“课标”当作是对教学的宏观调控,是总体性的描述;那么“目标”就是对教学的微观把握,是被细化了的任务。我们在全面、透彻的研究和分析了教学目标中所蕴含的学习结果性质、类型等的前提下,就能够掌握学生在这个课题中应该学习的是什么了。就化学中出现的“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该问题而言,首先要初步认识中和反应的特点和实质、pH的变化范围与溶液酸碱度的关系,然后在中和反应探究、溶液pH值测定的基础上,了解如何判断是否进行化学反应和用pH值表示溶液酸碱度,最后由中和反应的应用跟pH表示酸碱度的学习,能够让我们认识到学习的进程由浅入深的。

2.分析研究起点状态,判断学生能学什么

在此,我们必须要清楚,并不是说只要依照课标、教材和学生学习化学的一般规律来设计教学目标就是完美的、全面的,因为这样的计划并不一定会适合所有的学生,要知道,要求学习的内容跟学生是否能够学到的内容是并不一致的。在学生的起点状态不同的前提下,我们不仅仅要确定学生应该学什么,还要全面分析学生的“学情”,即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习动机状态等。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起点状态分析。总的来说,只有在全面了解学生真实学情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注意到学生的差异,也才能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有所发展。

3.分析查找知识空缺,诊断学生需学什么

就维果斯基的观点来看,教学内容要根据“最近发展区”和“现实发展区”之间的一段空间来设定。该空间指的就是教学目标和起点状态之间的距离,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知识空缺”。而教学的真正目的就是寻找一定的措施来指引学生弥补这个空缺,目前该空缺主要包括知识类型的空缺和知识掌握程度的缺失两个方面。

4.分析创新教学模式,谋划学生该怎么学

只有在认真、全面的思考了学生该怎样学习的基础上,才能使得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新的课改提倡的是围绕科学探究的多样化的学习方法,通过亲自探究,可以让学生的已有知识跟新的情境相互作用及链接起来,特别是就化学来说,它的基础、重点是实验,这就更需要重视跟强化探究活动。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时,笔者先拿出一瓶气体来引起学生的好奇,猜想这是何种气体,然后提出问题,这个气体该如何验证?最后,提出问题,实验室该怎样制取该气体?如此,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发展。

5.分析预测发展动态,揣摩学生会想什么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这里表现的虽然是一样的课堂,但是带来的却是学生不一样的思维。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精心预设、充分预测学生的发展动态,以便能够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案,能够给课堂教学带来更为灵活的教学机智,最终让课堂变得更生动、精彩。我们经常会说:“家家有个宝,谁家的孩子谁知道”。这对于教师也是一样的,在经过一定的教学磨合之后,教师就能够基本掌握班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这将有利于老师进行课前预测。当然,课前预测跟课堂生成是很难达成一致的,这主要是由于课堂具有灵动性及多元性。它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及时抓住每个重要的瞬间,并随时更改教学进程,以便使课堂教学得到最高的效率。

6.结论

总而言之,我们必须在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知识水平,心理素质,思维特点和学习爱好等因素的前提下,时刻以学生为核心,来进行教学设计。另外,优化的教学设计是诞生在“课标、目标、教材、学生”等要素的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高效课堂教学更是必须综合考虑很多因素才能完成的一个复合系统。目前,正处于教育转型的阶段,我们作为教师必须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并且要坚持在教学过程中持续、深入地研究下去,以期最终能够达到使中学化学教学迈向一个新台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吴俊明.冲破传统模式束缚,积极创新教学模式[J].化学教学,2011,(5):42―51.

[2] 范日清.谈初中化学学案的“编”与“用”[J].化学教学,2011,(5):39-41.

初中优化设计精选篇9

郭淑妮

(西安市沣东新城斗门街办初级中学 陕西长安 710116)

摘要:鉴于初中生英语教学的认知特点,教师通过优化设计课外作业,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初中英语课堂学习的效果。笔者认为,教师在设置课外作业时要注意研究初中生学习英语学科的特点,从内容和形式方面优化课外作业设计,做到集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与有效性原则相结合,真正体现英语新教改指导精神。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外作业;优化设计

一、初中英语教学现状

从当前教学现状看,与我国整体教学思想相一致,外语教学在我国教学体制中的各个阶段都深受重视,尤其是初中阶段,长期以来更是将外语教学作为“教学主科”来对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成为占课时量最多、学校往往最为重视的教学学科之一。受社会和学校对英语学科教学高度重视影响,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压力也最重,用时也最多,不仅在课堂上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课外也用时良多。但是,从学生学习的效果看,初中生英语学习的整体现状却令人不敢恭维!在教师教学与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惹人深思。“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学生对英语学科失去兴趣,英语成绩偏低,大多数学生认为英语单词很难记,不能较熟练的阅读英语原版书籍,尤其是听不懂,讲不出,难以直接用英语进行交流。”[1]正视这些问题的存在,并在新教改精神的指导下改革初中英语教学的整体面貌。

二、处理好课内外关系提高初中英语学习效率

要改变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教师需要从多方面努力,多途径设计教学组织与教学管理路径,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从事英语学习的效率。笔者认为,从一般的学习原则来讲,学生对某一具体学科的学习行为可以大致分为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两种基本的类型,其中课堂学习主要发挥新课导引、辅导答疑与内容点拨的功能,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形式;课外学习主要起到内容强化与提升,知识梳理与总结的功能。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相得益彰,共同作用于学生学习的整体过程中。一名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总是那种既能在课堂上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又能够合理、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拓展学习能力的人。针对学科学习的这种特点,作为一名教师既要掌握课堂教学的技巧与能力,又要懂得如何科、合理的利用好学生的课外时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中,优化初中英语课外作业设计是充分利用好学生课外时间的重要内容。

三、初中英语课外作业优化设计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教师布置作业需要遵循趣味性原则。《初中英语课程标准》鲜明的提出:初中生是初中英语学习的主人,初中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知识也告诉我们,“兴趣是高效率学习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内容上不要要求有过多的任务量,在形式上要不拘一格,改变那种形式呆板的、作业内容枯燥的、一成不变的脱离教学实际的无趣的作业模式。为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初中生的英语学习心理,站在他们的个体角度,设计出内容联系实际并要对学生具有趣味性的作业。

作为一门语言工具,英语本不脱离生活,只要教师能够找到英语学习和学生生活的结合点,就一定能够激发出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不妨结合不同地区学生生活的特点,随机设计作业内容,当然这种设计应该紧扣教学重难点进行,不应脱离教材知识。

2教师需要遵循课外作业优化设计的主体性原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归宿点在于如何最大程度的帮助学生、引导学生确立自主学习能力,建立学习的主体地位。不仅在课堂学习中要始终遵循这一原则,在课外作业设计中教师也同样要遵循这一原则。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所学习的英语知识在向技能转化和智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对英语知识的内化向思想观点的转化过程,都是一个逐步确立学生学习学习的主体性的过程。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首先要关注如何通过做题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动机的问题,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学习情况,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巧妙设计,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的作业类型。比如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不同,设计出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内容,同时在作业量上一定要保持适度原则。这样就有利于学生达成教学目标,不断实现学生不断向高水平发展的教学目的。

3、教师要遵循初中英语课外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性原则。英语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可以说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借助于英语工具收集外文信息、占有国外先进知识,以及运用英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对此,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初中学生积极探究知识,获取初中英语知识信息,初步培养初中生分析,解决英语问题的能力。”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英语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重要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实践的能力。”[2]而对学生英语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巧妙利用一切机会、充分利用一切现有资源,多途径努力,营造出“随分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学习氛围,在渗透性学习中逐渐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初中课外作业的设计,要以利于初中学生养成时时处处、对初中英语知识的学以致用和培养初中英语学习能力的好习惯为根本目的。对英语学科的学习,不像对语文知识的学习那样,学生在此之前基本上没有任何知识基础,而且缺少相关的学习氛围,因此如何营造出适宜的英语学习氛围就成为十足重要的事情。实践性作业设计能成为初中生学习英语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初中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挖掘现实生活中的英语教育资源,优化学生学习英语的学习语境,使学生以作业为媒介,形成在社会生活的广阔空间里学习英语知识的认识水平。为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善于浅化难点,学用结合,以保证学生在完成实践性作业的过程中,能运用所学新知识,新理念去理解课堂所学知识。

总得来说,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首先应当注意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千方百计帮助学生树立英语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实践运用能力,以真正实现学生将英语用于交流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陆瑶.小议初中英语教学效率问题.英语广场.2013年3月.

初中优化设计精选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7001501

新课改提倡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即“减负增效”.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要从作业这一关键环节认真思考,寻求一种有效途径.实际上,对作业优化设计,这就是“减负增效”的一个有力、有效的举措.平时学生学习负担重,与作业负担不无关系.采取“题海战术”、熟能生巧的作业策略并不能时时奏效.那么,我们要怎么优化设计初中数学作业呢?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精心设计,注重趣味性

上课是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保证.可是,很多学生没有学会正确的听课方法,不知道如何听课,这就要求教师进行引导.在作业设计上,主要考虑提高课堂听课效率.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相关课前预习题目,让学生能够联系、类比,尽快进入情境.课中随着知识的深入,设计对应的习题,让学生理解与掌握重难点的内容,弄清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把学生仍没搞清楚的疑难问题标记下来,课后作业设计相应的题目,帮助学生理解与巩固.如学习《乘方运算》时,我设计了一个课前作业题:听民间传说富豪沈万三有一个聚宝盆,朱元璋就对他说,今天初一你给我放一个铜板到你的聚宝盆里去,明天你给我2个铜板,后天你给我4个铜板,初四你给我8个铜板……以此类推,一个月后把铜板聚齐送过来.沈万三欣然答应.但是他回家一算,吓得不知如何是好了.你能算出初五、初六、初十朱元璋要多少个铜板吗?你能算出一个月后,沈万三要给朱元璋多少铜板吗?这一有趣的故事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起来聚精会神,第一次觉得乘方运算这么有魔力.然后,我设计了一个课后探究题:拿出3根火柴棍摆出3个1,移动火柴棍的位置,你能摆出一个最大的数吗?你能摆出一个最小的数吗?摆成最小的数你有几种摆法?然后依次增加火柴棍根数去探究,第二天,和同学互相交流.这样设计趣味性的作业,使学生兴趣盎然,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二、分析基A,注重系统性

数学学科有严密完备的知识体系,要设计出高质量的数学作业,教师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基础,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有一次在教学湘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图形的相似》,第一节课是《比例的基本性质》,掌握这一性质,对后面三角形相似的有关计算很重要,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学会.教材上是这样说的:在小学,我们就已经知道四个数成比例.因为班上基础差的学生占绝大多数,而且他们理解力也差,于是我就仔细分析了小学的相关知识,弄清了学生小学学过的比和比例的区别及其性质,然后安排了比和比例的定义、区别的复习,出示了一些很简单的课前练习题,(1)3∶5=12∶20 (2)4.2∶2.1=6∶3,然后让学生指出其中的比例外项和内项,并计算出外项积和内项积.我叫了几个平时不怎么听课的学生回答,结果出乎意料,他们都答对了,很快类比进入新课学习.这种结合学生真实知识水平进行的作业优化设计,便于学生类比接受新授内容.

三、动静结合,注重实践性

调查发现,很多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通过设计动手操作的作业练习,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系统参与课堂学习,有效集中注意力,抑制疲劳.如《三角形》是初中几何的一个基础部分,我在讲授“三角形的高”时,为了让学生对这一难点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事先让每个学生准备6根绳子,上课时让他们把绳子摆成一个三角形,问他们三角形面积怎么求.因为在小学阶段,他们已学过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知道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二分之一底乘高.当他们摆完后,我提问:这个高有什么特点?你怎么知道它就是高呢?有的学生回答:从一个顶点向对边作垂线.我追问:你怎么就知道两线垂直呢?有学生回答说可以用三角板画.我继续追问:怎样用三角板画呢?我让几个学生上黑板上画.这样,通过实践和观察,学生终于掌握了画高的要领:三角板的一条边要与三角形的一边重合,三角板的另一边要经过三角形的顶点.为了让学生更熟练地掌握画图方法,我继续让他们摆三角形图案,并进一步提醒学生观察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位置,然后引导他们分析思考,最后得到结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分别落在三角形内部、外部、一边上.布置这样的动手操作类作业,能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

总之,作业优化是指根据整体性的思路,综合和作业相关的各种资源因素,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改进措施,使作业的各个环节趋于最佳.当然,优化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方法还有很多,还需要每位数学教师不断地探究,以探究出更有益于学生学习的作业设计方法.

初中优化设计精选篇11

关键词 优化;思品;学案设计

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代替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彰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新课改理念。作为一名一线的思品教师,要真正的理解改革,并很好的把改革践行到教学当中,就必须不断的学习新的课改理念,并不断的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小结,从而指导自己的教学。笔者认为,学案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下面就课改中有关如何优化学案设计的一些想法,总结出来与同行们一起探讨。

一、精心设计,初次优化学案

(一)学案设计以学生为出发点

许多教师由于对导学案缺乏科学认识,依然是目中无人的设计,不能有效的运用问题预设达成教学目标,主要表现为:设计的问题目的性不强、有效性不高、水平偏低、随意性大,脱离学生实际、教师设问多,学生主动提问少等。教学设计问题首先要尊重学生主体,进行学情分析。教师备学生,除了了解学生目前原本的学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还要知晓学生的兴趣爱好;既要了解学生的共性习惯,又要知道目前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所以,教师要胸中有书,心中有人。

如在一次学校开展的思品研讨课上,老师先让学生用十分钟时间来完成学案导读,学生仅用三四分钟就完事大吉、无所事事,后面的师生互动环节更是“和谐”:学生手捧教材,读得有声有色,学生很“用心”,教师很“满意”,但是待到对学生进行达标检测时,效率低下,准确性等无从谈起。究其原因,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师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要求不明,问题没有梯度,挑战性不强;学生仅局限于从教材中找答案,不能进行积极思维,自学压力不够。笔者认为学案导学中的问题设计除了围绕教学目标选择针对性强、有适当难度的题目来激活学生思维外,教学问题设计要分层次,优差兼顾,由浅及深,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同时要兼顾知识型问题和理解、应用型问题的设计。

(二)学案设计要突破教学关节点

教学关节点是课堂效果的高潮,教师最初设计学案问题时,就要全面考虑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并设有相应的解决预案。一次外出听课时,有一位老师在教学九年级“生活在法治的国家中”这一课时是这样设计学案的:通过“网吧恶意纵火案”引入新课,引发学生对守法重要性的思考,从而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对于教学重难点的处理,教师利用漫画(用自来水做假酒等)和知识链接(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发生),让学生明辨是非: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是违法的,并说出原因,此举意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意识,维护法律尊严。在教学难点设计上,教师教育学生吾日三省吾身,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哪些坚决不可为?小组讨论、点评“面对欺诈,你该怎么办”;设计案例分析:《见义勇为女学生以智取胜恶歹徒》的启示。最后,借助知识链接,学以致用,将知识点固化,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守法意识。因为教师巧妙地设计问题,凸现学生主体,突破学生学习重难点,所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学案设计要多创设问题留白

要实现高效课堂,学案设计要求教师预设问题时要注意留白,教师切记不能自问自答,所谓问题留白,就是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因此教师在预设学案时要考虑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知识点后,写出困惑,或提示学生根据预习的知识点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写下来。

如在设计八年级“做诚信的人”这一课的导学案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诚信的守则和诚信智慧的理解,我安排了一个案例:十七岁的学生吴绵之在回家路上无意撞坏奔驰车的观后镜,但车主不在,由于吴同学赶着上课,只好留下联系字条欲做赔偿,或许似曾相识的故事让学生们感慨良多。我随即要求学生根据对前面知识的理解,对案例进行分析,自发提问并写在学案上,以便课堂供全班同学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吴绵之的做法体现了诚信中的哪条原则?如果你遭遇类似事件,你该怎么做?也有人说吴绵之很傻,你如何看待?为什么?……后来,在课上,学生对自己同学提出的问题很感兴趣,讨论很激烈,很快就一一解答。由此发现,由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不仅深化了文本,更重要的是能唤醒、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的质疑能力。

二、集体智慧,二次优化学案

“众人拾柴火焰高。”优化学案设计还应该充分发挥备课组的力量。要让集体备课真正地发挥它的最大优势,首先需要教师们统一思想,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资源共享的意识。集体备课既要有重点发言人,也要有大家的集思广益。开学初备课组长就要制定计划,把教材分块落实给备课组成员,每个人承担一部分。首先初备阶段,教师要通读文本,根据课标预设学案,写出反思和困惑。其次在集体备课中,作为中心发言人向全组成员展示自己的学案,介绍教学思路、重难点的处理、教法和学法等。教研组一起制定:单元学习目标、单元教学课时、教学重点难点,课堂上实现目标的步骤、方法,课下布置哪些作业来强化文本,最好有课堂预案。最后根据讨论进行修改和完善,由初备老师进行复备、定稿。切记:学案设计要体现集体智慧,有制度监督,不能搞一言堂、留一手。

三、反思感悟,再次优化学案

“下课”并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反思,新思考的开始,教师要在这样的反思、调整,再反思、再调整中不断完善学案教案,为下一轮上课储备资源。所以教师要学会写教学反思,写教学反思可以和课前预设比对,发现哪些问题是学生乐于接收的,哪些问题学生不易接受,原因何在?是问题设计得不够成熟还是课堂某个环节没有把握好……如此一来,预设——反思——再预设——在反思,当反思备课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时,那么教师的教育智慧会不断增长,会设计出越来越多的符合课改要求的学案教案,几轮下来,一套优秀的、适合本人教风的学案就会应运而生。

改变师生关系,优化学案设计,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帮助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达到新的发展水平,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刘金玉.高效课堂八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

[2]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3.3、2011.10、2010.12

初中优化设计精选篇12

【关键词】 优化;问题设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方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觉得要从优化初中教学问题设计下手. 因为“问题是初中数学的灵魂,思维的动力是问题”,思维的开始是问题. 如果将学生的头脑比作平静的池水,那么数学教师设计富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教学课堂问题,就像一颗石子投入池水中,能够激发起学生数学思维的浪花,启迪了学生的心扉,让他们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 所以,设计好的教学课堂问题是提升课堂初中教学效率的保证. 以下谈谈笔者在这些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

课堂提问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 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启迪学生思维的目的. 所以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考虑启发学生的思维. 也就是说,在老师的适当提示下,学生经过思考能够循序渐进地认识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所以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必须合理、巧妙,具有很好的启发性,让学生能从中学会思考.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先从三角形的定义开始,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与特征,然后提出问题:是不是长短不一的三条线段都能构成一个三角形?

问题提出后,教师拿出三条长度不一的棍子,让学生看能不能用它们构成一个三角形. 学生进行试验,发现这三条棍子不能构成三角形. 也就是说,三条长度不同的线段,不一定能构成三角形.

二、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

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之一是“手段—目的”分析策略,它的基本点是把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解决子问题逐步消除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从而获得问题的解决. 如:教学“探索多边形内角和”这一内容时,可以以三角形内角和作为基点,引发将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来解决,又可以发现不同的分割法. 围绕某个总“问题”的解决而设计一些子“问题”做铺垫,来降低思维难度,这就是“问题”设计的层次性.

教师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不同的,对于同样的初中教学材料,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不同的. 就要求数学教师根据学生的现有的认知水平,设计有梯度的数学问题. 对学习数学有障碍的学生,尽量要他们在数学课堂上回答较浅或基本的问题,积极激励他们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对能力较强,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适合安排他们回答较深、较难的问题. 在设计数学问题时,要考虑问题设计的层次性.

三、问题设计要有过程性

新课程理念认为,动手操作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这是很多教育家的共同认识. 动手操作进行实验能够直接刺激学生大脑进行比较积极的思维,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数学概念,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能够真实感觉到学习的快乐. 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概念、定理的实际背景,设计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学生的思维就能够经过一个由模糊到清楚,由具体到想象,由直觉到思考的过程,再由粗糙、直观,向精确、严格的升级过程. 在对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和论证总结中,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时间,在“做数学”的进程中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课中,笔者设计了如下的几个问题:(1)先让学生任意画一个ABC,画出过点A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并比较同桌所画的上述三条线段的位置情况;(2)再画当AC = BC时,观察上述三条线段会产生怎样的现象;(3)在AC = BC时,又让学生画腰上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继续观察上述三条线段的情况;(4)能说出你的猜想吗?通过类比,很多学生都能提出较为完善的猜想“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借助了观察试验、归纳、类比以及概括经验事实并使之一般化和抽象化,形成猜想或假设一系列过程. 此时,我又不失时机地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等腰三角形的这三条线段会重合在一起?”再一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说理的方法,从而验证猜想.

四、问题设计要有创新性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有了问题学生才会思考,有了思考就能进行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的机会,因此问题是创新的基础. 爱因斯坦就曾说过:“提出问题常常比解决问题更显得重要. ”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能有效开发数学创新学习的潜能.

如,在教学“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时,教材所提供的素材是:D,E分别是ABC边AB,AC上的点,DE∥BC. (1)图中有哪些相等的角?(2)找出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并说明理由;(3)写出三组成比例线段. 有一位教师把以上问题设计成问题串:D,E分别是ABC边AB,AC上的点,DE∥BC. 由此题给出的条件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又如何解决?可见,数学教师的问题设计和教学思维对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尤其重要. 所以,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形,通过“问题”设计把科学数学发现的过程简单地重现于课堂,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给予学生充裕的空间和时间来进行探索发现和猜想,这样就会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总之,“问题”设计的优化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且是初中教学课堂变革中需要重视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课题,它引发的效应不仅仅表现在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更加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如何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这种良性的循环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思维方法、创新精神、创新意识都能不断得到锤炼与增强,这样才能使他们从“学会”走向“会学”.

【参考文献】

初中优化设计精选篇13

关键词:优化;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

语文课外作业的科学有效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同时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而且更好的将教学效果反馈给老师。研究学者表明,只要进行语文练习,听说读写技能就可以更加潜移默化的吸收,保证语文学习的有效性。另外只有在作业完成的时候学生非常积极主动,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将学生的潜能挖掘出来。

1优化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一般原则

1.1自主性原则

老师在设计作业的同时,尽量帮助学生创建比较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保证学生可以在比较轻松舒适的环境中自主学习,对学习活动主动参与,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自主性原则。设计的作业当中不需要过多的条框去约束学生,让学生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1.2创新性原则

这个原则保证老师在将传统作业的优势传承下去的条件中,不断的对传统课外作业进行创新,发现比较特殊的新的课外设计作业形式,根本上就是将传统作业的思维模式打破。中心就是新,这样的新主要表现在作业形式的改变,同时也是内容的变革,同时对形式和内容进行丰富和完善。

1.3趣味性原则

就是能够保证学生在学习当中感到快乐,引发学生好奇心。新课标重点要求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兴趣。一旦没有学习的兴趣,学生就无法真正的养成语文学习习惯,增强学习技巧,构成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掌握语文更多的知识以及技巧。

2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现状

2.1作业的操作形式过于单调

很多时候,语文作业都是敷衍了事,或者为了预备考试而临阵磨枪,大量反复的进行古诗词的背诵和翻译抄写,这些重复的练习仅仅是比较单调的作业,并未真正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做准备,让学生丧失了学习语文的乐趣,无法真正的融入到语文学习当中去。

2.2作业内容主要以书本内容为主,机械性强,脱离生活实际

我们目前仍然保持着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就只是为了成绩,将作业仅仅当成了教学活动当中的一个必要环节。设计初中语文课外作业内容大多数是重复抄写、记忆背诵、对古诗文进行翻译等单一机械的作业,并未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摆在第一位,并未关注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情感态度,并未联系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并未关心学生学习语文综合实际生活,这样的实际情况直接导致学生没有学习语文的兴趣,导致不喜欢甚至是讨厌语文。

3优化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策略

3.1强化课内外的整合

作为我们的母语课程,学习和实践的环境比较充足,所以,语文教学当中,不只是对语文教材进行关心,还要在课外资料进行收集,通过生活当中对各种分析辨别能力进行打造,保证学生形成良好正确的三观。此外,因为现如今很多学生家中都具有网络,可以使用这个优点,帮助学生在网上搜寻更多不同的观点,帮助学生更好的写作。

3.2作业设计由文本向生活延伸

语文最大的特征就是联系到方方面面的内容,范围非常宽,就是生活当中任何地方都蕴藏着语文,就直接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并不是仅仅局限在课堂的当中,要从课堂走向生活当中,关注身边的细微事情,对国内外大事进行关心。每天都会发生特别多的国内外的大事件,对这些事情肯定都会有自己的一些感想,将这些感想写下来,年复一年,肯定是宝贵的财富。利用观点的总结对读后感进行评论,不仅将学生视野开阔,同时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语言,将学生语言进行更好的培养。

3.3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3.3.1阅读类作业

1)查找搜集型作业:新课标在阅读目的中可以明确的规定初中生要使用各种方式对自己想要的资料和信息进行搜集。因此,老师在课外作业设计当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搜索资料和信息的技能。

2)阅读延伸型作业:新课标清晰的规定初中生需要的课外阅读量,同时关注初中生课外阅读量非常关键。所以,老师进行课外作业设计的同时要将课外阅读加入其中,更好的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多学生的知识储量。

3.3.2写作类作业

1)常规性写作作业:比较普遍的就是日记,平时的练笔等,这些都有清晰的要求,大多数都是比较字数少的作文,重点要描述学生自己内心的情感。

2)读写性写作作业:这样的作业设计普通来讲就是药根据课文和课外读物带给读者的空白来安排,通过延续写文章,想象写文章,或者对文章进行评论都可以。

3)应时性写作作业:这样的作业要和实际生活紧紧联系,要将实际生活当中比较特别的活动作为写作题材。

3.3.3实践类作业

1)口语交际型:为了更好的符合时展的趋势以及达到新课改的标准。老师在课外作业设计当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最好的方式就是增加自我实践机会,因此,老师要刻意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保证学生可以更加畅所欲言。

2)角色扮演型:经常在语文课当中遇到故事情节比较生动以及动作性非常形象的文章,保证学生能够熟练的对课文了解和熟读之后,将课文当做一台剧进行角色扮演。当前初中生大部分都追求新颖的东西,追求更加时髦的东西。看过非常多的电视剧,同r由想自己表演的欲望,根据这个特性,老师可以适当的设计一些这种形式的课外作业。

初中优化设计精选篇14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优化设计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化的语言,是初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科目,但是由于文化背景、兴趣爱好、语言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初中生的英语学习比较吃力,这就需要通过运用有效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有效地复习巩固知识,提升学习英语的能力和积极性。

一、形式多样,调动学生积极性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要进行平等的对话。初中学生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进行作业的布置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作业的设计,改变单一枯燥的作业形式,创设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同时,形式多样的作业形式也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英语学习的基础是单词的积累,抄写单词是初中英语必不可少的课后作业,但是,要避免只有抄单词一项作业形式。初中英语的学习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师生要通过默契的配合,开创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如,可以让学生根据课堂内容改变成相关的情景剧,然后到课堂上进行演出,除表演的同学外其他同学作为本次演出的评委,尽量用英语来对演出的同学进行点评,通过这样的实际表演,使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也使得同学之间的感情更加密切,能够加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二、阅读积累,开阔学生视野

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需要学生加强英语的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学习英语阅读的方法,然后在课后的作业中进行运用,在进行英语知识积累的同时,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强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就目前的考试题来看,初中英语考题中的阅读部分非常灵活,涉及很多的课外知识,这就需要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逐渐积累。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的设计时,不能只是注重学生课内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让学生通过阅读逐步认识并了解海外的文化背景以及英语的特色,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逐步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课外文化知识,促进学生英语成绩的提升。

三、自主选择,提升作业效果

在进行课后作业的布置时,教师要适当地给予学生选择作业的自主性,让学生适当地进行作业的设计,在师生平等的交流和互动中,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在学习英语中存在的困惑,同时能够了解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真正态度,了解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优势与不足,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帮助学生学习英语,也能够让学生了解老师布置作业的意图,在相互理解和沟通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作业,自主地进行作业的设计,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升课后作业的有效性。通过让学生适当地选择课后作业,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英语的教学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课后作业的效果。

四、层次分明,提升教学效果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基础都不同,因此,学生的英语成绩也是千差万别。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课后作业的设计时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后作业,最大限度地提升英语教学的效果。如,在同样进行阅读教学时,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后将文中的生单词查出来,写在作业本上,并能够熟练地掌握其相关的用法。对于成绩中上的学生,要求学生能将文章简单地翻译通顺。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则要求学生不仅要将文中的意思理顺,而且要对文章进行段落的概括,把握文章的主旨,并试着对文章进行精读分析。这样层次分明的作业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准确地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能够很好地完成,既不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会让学生找不准自己的学习定位。层次清晰的作业设计让学生能够获得不断提升的动力,在扎实的基础知识的训练中,逐渐提升英语学习的成绩和能力,进而最大限度地提升英语教学的效果。

总之,初中英语教师要优化课后作业的设计,使课后作业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同时能够培养学生持久的英语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作业的层次性和数量,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温紫纶.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作业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J].英语教师,2011(9):6-10.

[2]温紫纶.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作业布置改进策略[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1(6):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