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人工智能医疗市场前景范文

人工智能医疗市场前景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2-26 15:21:07

人工智能医疗市场前景

人工智能医疗市场前景精选篇1

报告总体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从市场环境、产业格局、商业模式、机遇与挑战等方面对中国医疗人工智能产业进行分析。

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世界来说,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患者群体增长、优质医疗资源紧缺、公共医疗费用攀升等都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寄希望于通过人工智能来解决医疗行业的痛点。此前,美国咨询公司弗罗斯特- 沙利文公司就曾提到,“人工智能可将医疗效果提高30% 到40%,减少多达50% 的医疗成本”。

在中国,医疗人工智能有着先天的发展优势。一方面,中国人口数量庞大,有充足的医疗数据,为医疗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基石。另一方面,中国足够大的医疗市场也为人工智能企业创新提供了动力。

不负人们所期,近年来中国医疗人工智能市场正如火如荼地发展着。数据显示,自2013年到2017 年,中国医疗人工智能行业共获得241 笔融资。其中,2017 年国内医疗人工智能行业公布的融资事件近30 起,融资总额超过18 亿元。

2018 年,医疗人工智能市场火热依旧。一方面,资本热情不减,大额融资频发,医疗人工智能融资总额再创新高,仅2018 上半年就有18 家公司获投,总金额超过31 亿元。另一方面,已然成熟的互联网巨头,如BAT 等,以及传统医疗相关企业,如飞利浦等也早已重金布局医疗人工智能,大手笔向产业链扩展业务。

作为一种提高效率的工具,目前,医疗人工智能已经覆盖了医疗产业链条上的四大环节。其中,医疗环节以服务患者为主,针对患者提供一系列更精准、更高效的医疗服务。而医药、医保、医院环节则更多是为B 端的医疗机构、企业等服务。并且,医疗人工智能在经历过火热的发展后,迎来了商业化的关键期,目前绝大多数医疗人工智能的公司尚未实现盈利,且其产品多在医院进行试用,但他们已经通过不同的业务模式实现了付费收入。

人工智能医疗市场前景精选篇2

“我去问问我师父”――与网上蹿红的呆萌机器僧“贤二”比起来,人智科技公司的“巨灵”要低调很多。

机器人的世界也是丰富多彩的:现在的“贤二”主要是跟人语音对话,说佛经佛法,网友戏称未来还可能“超度阿尔法狗”;而“巨灵”今后要从事的工作则是自动避开障碍物行动,在无人操控的情况下自动完成指令任务,比如清扫保洁等等。

这样的机器人,除了会“动嘴”,更需要会“动手”、“动脚”,解决好安全问题则显得尤为关键。就像人智科技创始人、CEO夏志敏所介绍的那样,待到“巨灵”规模化量产时,一定要做好――在有人的环境里安全地与人共事。

儿童娱乐教育的“坑”

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很丰富,服务机器人企业上海人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人智科技”)在成立之初,将包括儿童娱乐教育在内的消费者市场作为主攻方向之一。

自2015年5月产品在京东众筹平台上首发至今快一年时间,人智科技团队在市场实操的摸爬滚打里,悟得一个规律:儿童娱乐教育,是机器人产品市场化时常常遇到的“坑”。

“在儿童市场里,机器人有个常规的同伴竞争者――玩具,很多机器人产品做到最后很难界定是机器人还是玩具。”夏志敏开诚布公地说,如果是玩具定位,就要面对价格竞争,另外的一个竞争要点是内容。现实的市场情况是,机器人在儿童娱乐教育市场里,能解决友好度的问题――人机交互体验不错,但是不能解决用户的痛点需求。

正是基于这样的市场反馈,人智科技调整了产品市场化的重心,专攻B2B市场。当市面上涌现出许多同类型的陪伴机器人,甚至连宣传的功能都很类似时,人智科技的Roby-Mini专攻智能医疗服务机器人市场。

不仅如此,Roby-Mini希望能通过医疗机器人撬动和整合智能医疗服务产业链。夏志敏介绍,人智推出的医疗机器人解决方案是站在市场需求和用户体验的角度,来架构医养平台的相关资源。

一方面,人智与和润集团签署千万级股权投资协议,把人智机器人技术同和润集团长期积累的医疗资源相结合,未来在产品研发、在线医院及智能医疗市场上双方都将进一步紧密合作,近期阶段性的成果将是医疗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的落地及建立第一个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慧医疗社区。

另一方面,人智与斗斗星科技合作,并战略性地将其旗下的医朵云医养平台嵌入Mini+平台,这可以为人智提供线上远程医疗的云技术平台,实现智能硬件与软件的结合。值得注意的是,人智的合作方斗斗星科技是一家以互联网医疗及云计算为主要业务的新型科技公司,也是一家具有处方资质的互联网医疗平台,这一合作可以解读为双方在“家庭智慧医疗”这一板块上埋下的伏笔。

在人智牵头的这个“人工智能医养产业联盟”的合作伙伴名单上,还有诸如武汉金豆公司(医疗大数据系统服务供应商)、上海奥普生物医药公司(即时检测试剂与仪器等“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POCT解决方案提供商)等,而且名单会越来越长,当然这种产业链垂直整合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也还在摸索之中。

B2B市场的热情

从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的应用场景看,人智科技的产品可以分为三类:Roby-Mini突出家用式B2B服务;Roby-Eva商用型机器人,应用于餐饮、银行等各行业的迎宾,机器人除了交互,还有运动底盘、室内导航等功能;Roby-Eva更大的升级版Roby-Genius“巨灵”是无人式的专业大型自动设备,比如扫地车、无人班车、喷雾车等(售价50万元以上)。

人智科技在机器人产品的内部系统上,也进行架构升级,把原先的三大系统的底层设计打通,提出RobyOS的概念。夏志敏介绍,RobyOS可以固化到定制的芯片盒里,人智科技与芯片厂商马威尔(Ma rvell)、英特尔等都有合作。人智科技公司在机器人产品架构上的这一变化,使得机器人业务“向上发展有盈利空间,向下发展有无限可能”。

夏志敏介绍,Mini、Eva、Genius都是RobyOS上的基础应用模块,每个应用是个人,更丰富的应用场景就仿佛是机器人星球上不同的机器人种,机器人“星球”也是人智科技公司投资人乐博资本杨宁提出的概念。

自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毕业后,夏志敏连续创业,在军工行业打拼过,也在灵猫网摸爬滚打好几年,主攻机器人控制部件业务,这一站创业人智科技,夏志敏选择了人工智能。创办灵猫网(工业总线的一级商)使得人智科技在工业系统的集成和开发上具有产业和资源优势。

与去年希望先在B2C市场发力、获得规模用户的思路不同,今年人智科技调高了对B2B市场的预期,夏志敏透露希望今年B2B做到一万台左右的销量。团队尤其对“巨灵”这个内测中的产品线热情顿高。

夏志敏介绍,“巨灵”已经完成了产品原型,在邀请种子客户做产品的宣传推广和测试使用。“巨灵”的应用场景之一,在有人的环境下,自动进行场地的清洁,比如一个1000平方米的场地,一周清扫三次,期间设备自行充电。

市面上也有类似“巨灵”的无人式专业大型设备,有激光传感器、移动式、动态建立地图做行走地道等功能,据夏志敏介绍,这样的机器人价格是30万元,加上一条手臂大概增加10到20万元,整体价格在60万元上下,这种“高大上”的定位极大程度上影响到这类机器人的普及化。人智科技的“巨灵”希望能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包括多路传感器如何更高效安全的集成、如何在系统中实现集成成本更低。

他介绍,在机器人产品的研发投入上,到目前为止,这几款机器人的研发和试产投入已经超过几千万元,距离产品化还需要继续投入。

人工智能医疗市场前景精选篇3

这些从前仅存在于科幻世界的梦想,如今正被日新月异的人工智能技术推向现实:医疗领域中的医用机器人,已经在运送物品、移动病人、临床诊疗和手术、康复护理和医用教学等方面一显身手,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日趋智能化、精准化

近年来,医用机器人已经发展成为先进机器人领域的前沿性学术方向,大大促进医疗,尤其是外科手术的微创化和智能化发展。医疗机器人北京市工程实验室主任张送根博士介绍说:“智能型手术及医疗机器人,有广泛的感觉系统、智能和模拟装置,涉及医学成像、图像分析、机器人、运动分析及虚拟现实等多个学科的最新成果,能够全面扩展人类能力极限,提高医生的手术及诊疗技能,辅助医生进行手术规划、仿真、操作等过程。”例如,可减少手术差错率,提高微创手术精准度,避免病人感染,降低辐射危害,增强抗疲劳能力等。医用机器人既提高手术及诊疗质量,又减轻患者痛苦,缩短康复周期,降低医疗成本,成为未来医疗领域的研发必然趋势。

医生受制于人体生理结构,在操作精度、稳定性、抗疲劳能力和抗辐射能力等方面有很大局限,而这些正是机器人的优势所在。与其他机器人相比,医疗机器人还具有独特优势:在医院、街道、家庭等多种环境下工作,决定了医疗机器人具有移动性与导航、识别与规避能力,还有智能化的人机交互界面,并在需要人工控制的情况下,具备远程控制能力;医疗机器人的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都以易消毒和灭菌为前提,安全可靠且无辐射;以人作为操作对象的医疗机器人,要具有对状况变化的适应性,对作业的柔软性以及对人体和精神的适应性等;医疗机器人之间及医疗机器人和医疗器械之间具有或预留通用的对接接口,如人机交互接口等。

伴随科技进一步发展,医疗机器人还会更加智能化和精准化。有科学家甚至大胆预测,“到2100年,日常生活中将充满各种智能机器人,我们将同机器人紧密联系”。这让人振奋,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受制造费用昂贵等限制,机器人的智能化之路还很漫长。

治疗领域越发广泛

自从20多年前首台医疗机器人问世,如今,几乎在医学各个领域,都能看到医疗机器人的活跃身影。功能各异的医疗机器人正在改变传统医疗模式,迅速提升病人的生命质量。

据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院长陈安民教授介绍,医疗机器人从功能上可分为5种类型:一是辅助内窥镜操作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能够按照医生的控制指令,操作内窥镜的移动和定位。二是辅助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它一般具有先进的成像设备、一个控制台和多只电子机械手,手术医生只要坐在控制台前,观察高清晰度的三维图像,操纵仪器的手柄,机器人就会实时完成手术。三是远程操作外科手术机器人:由于配备了专门的通信网络传输数据收发系统,这种机器人可以完成远程手术。四是虚拟手术机器人:这一机器人将扫描的图像资料进行三维分析后,在电脑上重建为人体或人体器官,医生便可以在虚拟图像上进行手术训练。制定手术计划。五是微型机器人:主要包括智能药丸、智能影像胶囊和纳米机器人。智能药丸机器人能够按照预定程序释放药物并反馈信息;智能影像胶囊能辅助内窥镜或影像检查;正在研制开发的纳米微型机器人,还可以钻入人体,甚至在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里,完成靶向治疗任务。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当属外科手术机器人和智能影像胶囊。“外科手术机器人动作精细、失误率低,可以避免医生直接接触患者血液,大大减少患者感染危险,并能够大幅降低放射线对患者和医生的双重影响。”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员杨国忠介绍说。智能影像胶囊同样声誉广泛。这项于上世纪90年代就获得通过的专利技术,具有检查方便、无创伤、无痛苦、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等多重优点。患者只需服下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就能接受消化道系统检查,甚至接受机器人体内定点给药,可以作为消化道疾病诊疗的首选方法。

发展前景令人期待

医疗机器人显著推动了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令人期待。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瑞士、以色列、韩国以及新加坡等国的学术机构和公司,均设立了与医疗机器人相关的研究机构,开发出多种系统原型,部分已经形成商业化产品。

首部商业化手术机器人于1994年在美国推出。目前,由医生操纵台、机械手和内镜装置三大部分组成的美国“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最为畅销,截至2011年初,全球共计售出1700多台。此类手术机器人不仅能够完成普外科,还能完成脑神经外科、心脏修复、人工关节置换和整形外科等多领域手术,但上千万元的设备价格,仍是医疗机器人产业亟待突破的瓶颈之一。

我国的手术与医疗机器人研究起步较晚,发展速度却很快。据张送根介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1997年至2007年先后自主开发了5代脑外科机器人系统。2002年,又研发出国内第一台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并于2011年获得医疗机器人注册许可证”。该产品目前已经成功进入市场。生产商也成为全球第五家获得医疗机器人注册许可证的公司,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性价比高、发展前景广阔。

2003年,南开大学研制出面向生物医学工程的微操作机器人系统,可实现克隆研究中的转基因注射、染色体切割、细胞融合与分离等操作。2005年,天津大学研制出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能实现显微镜下1毫米动脉血管的吻合手术操作。

人工智能医疗市场前景精选篇4

关键词:智能化技术;工业产品设计;应用分析

1工业产品设计重要性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席卷而来,世界经济市场的大门向中国敞开的同时,中国的经济市场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各国的许多设计优良的工业产品疯狂涌入我国,这些产品外形美观、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的设计水平,重要的是价位较低,国内的工业产品要想站稳脚跟,就必须从工业产品设计着手,加速企业转型为开发、设计型企业,以创新使产品更加优良,从而占领更广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做好工业产品设计不仅是提高企业生存空间的重要路径,而且是促进国力增强,充分发展国家经济的重要路径。

2智能化技术在工业产品领域中的应用

2.1医疗产品智能化及发展方向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与进步,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方面硕果累累,科研成果频出,始终处于世界的科学发展的前沿,这更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领域取得的成果虽然有目共睹,但是与一些发达的国家相比,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在一些领域确实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最突出的就是医疗卫生和国民教育领域。特别是医疗卫生领域,体系不健全,医疗资源匮乏且分布不均,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等,这些问题极容易成为行业发展的屏障。因此,针对我国的医疗行业进行改革势在必行,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大大加快了该行业信息化体系的建设。利用通信、网络技术将信息实现医护人员、患者、医院三者之间的共享。利用智能化的医疗设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方位的监测,这样患者一旦出现问题,医护人员就能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救治,减少了对病人生命的威胁。个人电子病历的建立,使医生能轻松获取病人的病例信息,还能通过远程控制对其进行治疗工作。智能化的医疗设备,为患者的使用提供了便捷,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与初衷,为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情况,设备操作方面,在实现智能化的同时,更突出了操作起来简单特性,易学易操作,能够让不同年龄层的患者都能够轻松学会使用。智能化的医疗产品加深了患者、医护人员、医院三者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实现了医疗资源的有效整合。打破了传统医疗体系,对我国医疗行业发展的限制,使我国的整体医疗水平得到了提高。使我国的公共医疗保健体系,从传统的医疗模式中走了出来,并逐渐向更成熟、更先进、更现代、更高端、更人性化的医疗模式方向发展。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智能化医疗产品的发展方向,其需要更加凸显人机交互的关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制造原则,操作起来更安全、便捷。能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更加注重多元化和个性化,实现全方位为患者提供服务,更加注重服务的水平质量的提高。医疗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不断完善构建体系结构,医疗资源以及患者信息实现随时随地的共享。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医疗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钟爱。

2.2家居产品智能化及发展方向

智能化的家居产品,就是利用电子、通信、网络的先进技术,使传统的家居产品,实现自动控制的功能作用。其主要是使人们在现有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变得更加安全、惬意以及便捷,给人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在使用过程中做到了人机交互,全方位满足用户、设备、环境三者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传统制造技术生产的产品,不仅功能不齐全,样式也比较陈旧,生产过程所耗费的人力和物力也比较多,生产成本投入较高,已经远远不能适用经济市场发展的需要,正在逐渐退出激烈的市场竞争。智能、便捷、高效的新型化智能家居产品,已经进入市场,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正逐步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以及方面。新型智能沙发的问世,使家里的语音电话、音箱、电视等设备,利用语音识别技术就可以打开进行激活,更为先进的地方,就是连使用者都可以识别出来。关于智能化家居未来发展的方向来说,其在家居设计以及制造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与设计理念,通过智能化的技术,加强家居产品与用户之间沟通与互动,为用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使用户的生活品质得到提高。将家居产品与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使家居产品的使用变得更加安全的同时,变得更加方便与迅速,通过无线互联,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多种需求,使用户的生活质量与品质得到很大的提升。

3智能化技术应用前景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与创新,生产技术也在不断改进与发展,在工业产品的制造过程中,数字化网络技术已经普及,并逐步进入成熟阶段,其使用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广,材料、技术不断的发展与更新,越来越多的新型智能化产品不断被研发生产出来,占据着越来越广阔的市场,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正逐步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智能化、安全化、便捷化和高效化,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4结语

智能化技术在工业产品中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我国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提供了路径,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腾飞夯实了基础。相关人员还要对其予以深入研究,让工业产品融合更为先进的设计理念,让工业产品展现更具现代化的操控优势。

参考文献:

[1]张慧,秦志远,魏莉.数字媒体技术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山东工业技术,2015(24):125.

人工智能医疗市场前景精选篇5

关键词:智能 家庭 药品 交互设计

中国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10-0143-03

一 背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互联网、智能化产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日益加深。物联网、智能家居、以及最近提出的“互联网+”等概念的提出,更是催生了一大批智能硬件产品,如智能空调、智能冰箱、智能水杯等。而另一方面,智能手机的普及又催生了一大批各式各样的应用,人们已经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来付款、记账、控制电器、甚至远程遥控家里的空调,可以说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一个处理事项的终端了。

而药物则是人类目前最主要的医疗手段之一。无论是需要在医院进行深度治疗的重症,还是可以在家吃点非处方药就可以康复的轻症,药物治疗总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当前,虽然医学的发展使得药物的丰富度已经大大增加,可治疗的病症也大大增多,但药物治疗在人们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用户体验方面的弱项,比如药品的错误使用、因种种原因无法及时用药、在没有医生的情况下即使是针对小病也不知如何用药、药品的管理等等。而这样的问题应该是可以通过设计的力量来进行改善的。

因此,本文尝试利用物联网的思维和智能手机这一终端,通过对家庭药品管理系统的目标人群、使用场景等因素进行分析,并考察现存产品存在的改进空间,通过交互设计的思路来提高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的用户体验。

二 现存产品

在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家庭医疗服务这一领域,目前存在的产品主要是智能药箱和智能手机上的医疗类应用,这两类产品分别从硬件和软件的角度呼应了家庭药品医疗这一需求。而本文对此领域现存产品的考察也从这两个方向着手进行。

2.1智能药箱

在与家庭或个人医疗产品中,药箱是与药品接触最为紧密的产品。因此,在考虑智能化医疗产品时,对药箱进行智能化,是最为直接的思路。笔者对市面上的智能药箱进行了调研。

目前市面上的智能药箱大多是以如下的设计:

1)一个可以感知用户是否服药并把数据上传网络的药箱

2)一款配套的用以提醒用户按时服药的手机应用

这类智能药箱可以借鉴的地方在于,此类药箱使用了传感器和无线数据传输,从而在用户无需主动做什么操作的前提下感知用户的服药情况,并据此进行提醒或记录数据的自动操作;而自动数据传输也可以方便地记录用户的服药情况,为后续治疗保存相应的数据。自动化是智能硬件的一大特点,也正是这一功能使得这类产品可以被称为智能药箱。

但此类智能药箱的局限之处在于,一次只能装载一种药品的设计使得一套产品只能满足单个用户在单次疗程中的服药。在用户完成一次治疗,下一次生了不同的病要吃不同的药品时,就必须把上一次的药品从药箱中取出,再更换下一次的药品,这样在使用时就显得十分麻烦。同时,这样的设计也无法满足家庭中多用户同时服药的需求。

2.2医疗类手机应用

目前国内有多款医疗类手机应用,如《春雨医生》、《丁香医生》等等,已经发展了若干年,并且在国内都有一定的用户量。这类医疗类手机应用大多涉及多个或全部以下功能:

1)简单病症的用药指引

2)药品正伪辨别

3)药房位置呈现

4)用药提醒

5)药品管理记录

6)医患问答

7)求医指引

8)医疗知识普及

9)医疗相关社区

可以看出,其中第1到5点主要是与药品相关,围绕如何用药、用什么药、去哪里买药等问题为用户提供帮助。而第6、7两点主要是为患者提供病症求医方面的指引。第8点是起到了传播、科普医学知识的作用。最后一点则是提供医疗相关的网络社区,促进用户之间的交流。

此类应用主要思路是从医疗出发,通过为用户提供辅助医疗的服务来帮助用户更好地保持健康。由于大众缺乏对正确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而专家(营养学家、生理学家、健康养生专家等)掌握专业知识却缺乏与大众有效交流互动的方式。因此在之前,普通大众对于药品(尤其是非处方药)的使用和认识一直处于较低的状态。而此类应用起到了普罗大众和专业医学知识之间的连接桥梁的作用,使得普通大众也能利用专业医学和药学知识来进行一些基础的治疗。

可以看出,目前的智能药箱的主要作用还是局限于“服药”这一点上,把用户的服药行为进行了优化;而目前的医疗类手机应用则立足于向用户传授一定的医学药学知识的出发点,虽然由于条件限制(只作为软件存在)而只能通过抽象的信息层面的角度来引导用户,但立足于让用户拥有一定医学知识的这一出发点,应该是家庭药品管理系统更进一步的智能化设计所应重点考虑的关键点。

因此,在对目前市面上存在的家庭医疗相关的产品进行调研后,笔者初步认为,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的设计应基于为用户带来一定的专业用药知识,并能够与药品的承载硬件――药箱紧密结合。

三 目标人群与使用场景分析

与目前市面上的智能药箱大多针对个人用户的单疗程治疗使用场景相比,人们更多与药品的交互方式是通过家用式的备用药箱来进行,而且服药的场景也更多是处于较为固定的室内。因此,本文将针对家庭用户的家用式药品管理系统这一适用性更为广泛的定位进行分析。

3.1目标人群:家庭用户

当把家庭用户设置为目标人群时,那就意味着这一产品的适用人群必须覆盖所有年龄与性别的用户,从婴儿到儿童、青壮年、中年、老年、孕妇等都需要考虑,而不同的用户在产品使用上的情况也是不同的。

3.1.1婴儿

婴儿无法自行服药,因此婴儿用户的服药情况和服药操作应该是由父母或其他照顾人员来进行的。对于帮婴儿进行服药的用户,需要考虑到该用户可能会需要同时管理他自己与婴儿两份药物的情况。

3.1.2儿童

儿童的情况与婴儿类似,但对于一些较轻的病症和药性较温和的药物,儿童可以自行服药。只是此时父母虽然不需要作为直接帮助儿童服药的角色,也需要作为监督和监护的角色。表现在产品功能上,可能需要为父母提供查看儿童服药情况和服药提醒的功能。

另外,儿童与婴儿服用的药物一般与成年人的药物会有所不同,如果误服了成年人的药物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在设计时需要明确区分两者的药物。

3.1.3老年人

老年人的情况与儿童有一定相似。在步入老年期后,人体的视听能力就会逐渐衰退,身体的各个部分也逐渐变得不灵活了,而且对电子产品的使用不太熟练,因此在服药说明中需要用较大的字体明确告诉老年用户服药的指引。另外作为子女的对于老年人也会十分关心,因此可能也需要为子女提供老人的服药情况。

3.1.4孕妇

孕妇用户在用药上有诸多限制,原则上孕妇用户的用药情况应当依照医嘱,但也有部分用户可能会自行服药。因此对于家庭药品管理系统,应当及时指出相应的物品是否有可能对孕妇的健康造成影响。

3.1.5长期病患者

对于长期病患者用户,他们需要长期服药,而且服用的药物组合较为稳定,这一点与其他用户一般为了应对突发疾病而服药不同。一般而言,对于长期病患者用户主要提供的是服药提醒功能,如若此类用户另外患上了其他病症,最好与医生联系,而非自行选药,以免不同药物之间药性相冲。

3.2使用场景

围绕“药品”、“家庭”这两点,并且结合之前对于目前市面上现存的同类产品的调研,笔者认为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的使用场景应该包括如下三个场景:

3.2.1轻症寻求服药指引

家庭备用药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应对突发的一些轻度病症,如感冒发热、肠胃不适、烫伤等,因此这会是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最主要的使用场景之一。

当用户需要从备用药品中寻找可以治疗他当前的病症时,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应该能够根据用户所患的病症,给出若干个用药方案,并与当前的备用药品库存进行对比,得出一个可行的服药指引。如果当前药品库中缺少部分药品,也应提醒用户进行购买。

需要注意的是,在目前的科技条件限制下,用户在家中无法完成对疾病的精准检测,因此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只能辅助用户进行一些较轻病症的处理。如若用户可能已经患上较为严重的病症,又或者用户目前的症状难以识别出病症,都应当提醒用户及时就医。

3.2.2服药

当用户已经从系统中获得服药指引或从医院带回来处方药物之后,接下来就是服药治疗过程。在服药这一使用场景中,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可起到提醒服药和服药情况记录的作用,在对应的时间提醒用户服药,并记录服药情况。

在这一场景中,通过什么途径提醒用户服药,通过什么方式记录服药情况,是需要在产品设计中加以考虑的。

3.2.3药品日常管理

除了生病受伤的时候以外,药品的日常管理是目前家庭备用药相关使用的一个经常被忽略的方面。药品是否过期、是否有一些药品不能放在一起、家庭备用药库中的药品种类是否齐全,是否有一些重要的药已经用完(比如经常会用到的创可贴),这都是与家庭备用药库相关的药品管理的使用场景。

作为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应当能够监测家庭备用药库中药品的情况,并且对于目前已有的药品的种类有一个概括性的展示,让用户能够方便了解目前家中药品的情况。

四 具体的软硬件产品设计

根据上述的用户群体和使用场景研究,能够为进一步的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由于备用药箱作为储存药物的产品,一般而言会放置在家里特定的位置,而这一位置不一定能够让用户随时注意到。因此,考虑到服药提醒等功能需要保证信息传达给用户,并且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的随身智能终端,药箱硬件和手机软件结合的形式是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一个较为合适的产品形态。

4.1硬件设计

产品外观设计的目的是解决好美学要求与产品功能、结构和工艺要求之间的关系。对于药箱硬件的产品设计,根据之前的调研结果,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设计目标:

1)不同药品之间要隔离开,防止药品之间药性相互影响;

2)考虑到药品性状不同、大小不同、固液不同等,药箱要能够收纳不同种类的药品;

3)取放药品要方便

4)由于属于医疗产品,因此外观设计上应以干净、整洁的风格为主。

从以上的设计目标出发,本研究最终的硬件设计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如图1)。整体结构分为内外两层。外层大箱体作为整体药箱的收纳体,采用白色磨砂的PP材料,干净整洁,同时也保证了强度。内层采用模块化的方形玻璃盒来收纳各种药品,以一个正方形格子为单位,根据药品的包装形状不同可以换用1×1、1×2、2×2等不同尺寸的玻璃盒,这样就保证了不同药品之间的分隔,并且在整体效果上也仍旧是干净整洁的。另外,双层结构还进一步保证了药品和外界空气的隔绝。

4.2软件设计

回顾之前调研的三个主要使用场景,会发现用户与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的交互主要集中在软件上。而考虑到软件的交互时,则需要考虑使用流程与信息架构。本研究的软件设计以调研中的三个主要使用场景为主要设计依据,包含四个主要的使用流程(如图2)。

4.2.1主界面

作为用户进入软件后第一时间会接触到的界面,主界面承担着展示当前概况的任务。这一概况既包括药箱中药品的整体概况(如过期药物提醒),也包括当前用户的概况(如服药时间),某些情况下还会包括其他用户(如需要照看的婴儿或老人)的概况。

4.2.2药品列表

在药品列表的界面中以格子的方式具象地呈现了当前药箱中的情况(如图3),这是因为相比文本而言,可视化的图形利用视觉通道的快速感知能力,可以提高人们观察、识别和加工信息的能力。通过把软件中的格子与硬件中的玻璃盒相对应,用户可以非常直观地把软件中的提示对应到硬件中的药品上。这一设计被应用在软件中各个需要让用户与硬件药箱进行交互的界面中,从而使交互体验更直观。

4.2.3处方

软件设计中一个疗程以一张处方为单位。通过处方来把自行服药和从医院带回来的处方药这两种情况统一到一个交互流程中,简化了软件的操作,降低了学习成本。

4.2.4服药提醒

由于智能手机自带的通知功能,服药提醒便可以很方便地整合到通知功能中。

人工智能医疗市场前景精选篇6

关键词 FPC FPCA FPC应用 SMT 手机 汽车电子 医疗监护设备

一、柔性线路板概述

柔性线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又称软性线路板、挠性线路板,简称软板或FPC,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配线空间限制较少、灵活度高等优点,完全符合电子产品轻薄短小的发展趋势,是满足电子产品小型化和移动要求的有效解决方法。FPC可以自由弯曲、卷绕、折叠,并能承受数百万次的动态弯曲而不损坏导线,可依照空间布局要求任意安排,并在三维空间任意移动和伸缩,从而达到元器件装配和导线连接的一体化的效果。FPC可大大缩小电子产品的体积和重量,适用电子产品向高密度、小型化、高可靠方向发展的需要。因此,广泛应用于PC及周边产品、汽车电子、医疗器械、通讯产品和消费性电子产品等领域。

FPCA(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Assembly)产品,即FPC组件,为FPC业务的产业链延伸,行业内的主流技术为SMT。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即电子电路表面组装技术,也称为表面贴装或表面安装技术。它是一种将无引脚或短引线表面组装元器件(简称SMC/SMD,中文称片状元器件)安装在印制电路板的表面或其他基板的表面上,通过回流焊或浸焊等方法加以焊接组装的电路装连技术。应用SMT技术有以下优点:

第一,组装密度高、电子产品体积小、重量轻,贴片元件的体积和重量只有传统插装元件的1/10左右,一般采用SMT之后,电子产品体积缩小40%~60%,重量减轻60%~80%。第二,可靠性高,抗震能力强,焊点缺陷率低,高频特性好。第三,减少了电磁和射频干扰。第四,易于实现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第五,节省材料、能源、设备、人力、时间等。

二、柔性线路板的应用

电子产品轻、薄、短、小的需求潮流,使FPC迅速从军用品转到了民用,转向消费类电子产品,近年来涌现出来的几乎所有的高科技电子产品都大量采用了柔性电路板。日本学者召仓研史在《高密度挠性印制电路板》一书说:几乎所有的电气产品内部都使用了柔性电路板,而今恐怕很难找到不使用柔性电路板的稍微复杂的电子产品了。

三、柔性线路板的市场前景

《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中提到: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和信息产权局决定,将高档片式元器件、高密度多层印刷电路板和柔性电路板列为当前重点优先发展的信息高技术产业化领域之一。随着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市场对柔性线路板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

(1)手机市场。就手机而言,FPC在手机中主要作为折叠、旋转等部位讯号连接的零件,目前一般手机内应用3片以上的FPC,随着讲求轻、薄、短、小的高功能手机流行,带动FPC需求。FPC可应用于手机弯折处、LCD模组、相机模组、按键、侧键、天线、电池控制等功能中。目前FPC在手机转折处(Hinge Part)应用最多,常见的有折叠式、滑盖式、掀盖式到立体旋转式机体,多为双面或多层FPC设计,是FPC在手机应用中产值最大者。至于按键FPC、照相模组、天线或电池用FPC,则为手机设计者的选择性设计。在上述选择将逐步纳入手机标准化设计的态势下,有助提高FPC用量。工业和信息化部的2014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全国电话用户净增3942.6万户,总数达到15.36亿户,增长2.6%,比上年回落5个百分点。其中,移动电话用户净增5698万户,总数达12.86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达94.5部/百人,比上年提高3.7部/百人。而以苹果和安卓手机为主导的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移动电话用户的首选,据《2013-2014年中国手机/智能手机市场研究年度总报告》预测,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比例首次超过全球人口的十分之一,到2018年,全球三分之一的消费者将是智能手机用户,总数超过25.6亿人。2018年智能手机用户指数代表了全球移动手机用户的一半,这意味着功能手机将成为电子通讯领域的少数派。智能手机的FPC含量高于一般电子产品,智能手机采用5~12片FPC、高于功能型手机的1~5片,每台智能手机FPC产值约为功能型手机的2~3倍。如此巨大的市场必然带动与之相关领域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的相机模组、天线、显示器、USB排线等等都离不开FPC的身影。

(2)汽车电子化市场。在汽车电子化的趋势下,车用的控制系统,如仪表板显示、空气品质、音响、显示器、传感器等,高讯号传输量和高信赖度的要求使FPC开始展现其优点,在FPC组件精密的趋势下,加上立体结构的车体,配线区狭窄且弯折的特点,采用FPC组件更能符合设计的要求。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4年,我国汽车产销同比增长7.26%和6.86%。其中乘用车产销同比增长10.15%和9.89%,依然是增长主力。

(3)医疗监护设备。过去十几年来,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规模由2001年的179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2120亿元,剔除物价因素影响,13年间增长了11.84倍。据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抽样调查统计,2014全年全国医疗器械销售规模约2556亿元,比上年度的2120亿元增长了436亿元,增长率为20.06%。医疗监护设备作为医院等医疗机构的常规医疗设备,已逐步成为大、中型医院所普遍采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县级、乡镇、社区等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视,在老龄化、二胎政策、消费升级、医改投入、政策扶持等内外需求的共同促进下,以及目前国内整体水平维持在较低水平的情况下,医疗监护设备仍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国内的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对信息化、智能化的要求不断提高,并且几乎渗透到各行各业,正如文中提到的,已经很难找到不使用FPC以及FPC组件的稍微复杂的电子产品了。随着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在各领域电子信息化建设的投资,下游领域电子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必然带动FPC以及FPC组件行业的发展。同时,4G业务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这也将为柔性印制电路板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作者单位为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 张家亮.全球挠性印制板的市场及其技术研究[J].印制电路信息,2011(10).

[2] 李春甫.挠性电路板面面观[J].丝网印刷,2012(09).

[3] 李春圃.挠性电子材料的选择、检测和应用[J].丝网印刷,2014(02).

[4] 赛迪顾问,电子信息产业研究中心. 2013-2014年中国手机/智能手机市场研究年度总报告[R].

人工智能医疗市场前景精选篇7

关键词:ZigBee 智能家居 无线传感网

中图分类号:TN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6(a)-0010-01

近年来,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无线网络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无线网络数据标准,如WiFi、Wireless usb、Bluetooth、Z-wave等,不同的协议标准对应着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应用领域。同时,无线传感网络的发展和研究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各种无线传感网络协议标准也日渐规范化。其中不得不提的,广泛应用并且最具增长潜力的协议就是ZigBee协议。

1 什么是ZigBee技术

ZigBee技术是一种面向短距离、架构简单、具备延长电池寿命、低消耗功率与低传输速率的无线通讯技术,具有传输距离长、可靠度高、省电以及高度扩充性等特点,主要适合用于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领域,可以嵌入各种设备。

2 ZigBee的技术特点

2.1 低传输速率

Zigbee标准是为低数据率、短距离无线网络通信定义的一系列通信协议。基于Zigbee无线设备工作在868 MHz,915 MHz和2.4 GHz频段,最大数据数率是250 kpbs。

2.2 低功耗

由于ZigBee的传输最大数据数率是250 kpbs,发射功率极低仅为1 mW,再加上采用了休眠模式,功耗低,因此,ZigBee设备非常省电。据估算,在低耗电模式下,一个ZigBee设备节点仅靠两节5号电池就可以维持长达6个月到2年左右的使用时间。

2.3 低成本

通过大幅简化协议(不到蓝牙的1/10),降低了对通信控制器的要求,按预测分析,以8051的8位微控制器测算,全功能的主节点需要32 KB代码,子功能节点少至4 KB代码,而且ZigBee免协议专利费。低成本对于ZigBee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2.4 近距离

ZigBee传输范围一般介于10~100 m之间,在增加RF发射功率后,也可以增加到1~3 km。这指的是相邻节点间的距离。如果通过路由和节点间通信的接力,传输距离将可以更远。

2.5 短时延

ZigBee的响应速度较快,一般从睡眠转入工作状态只需15 ms,节点连接进入网络只需30 ms,进一步节省了电能。相比较,蓝牙需要3~10 s、WiFi需要3 s。

2.6 高容量

ZigBee可采用星状、片状和网状网络结构,由一个主节点管理若干子节点,最多一个主节点可管理254个子节点,同时主节点还可由上一层网络节点管理,最多可组成65000个节点的大网。

2.7 高安全性

ZigBee提供了三级安全模式,包括无安全设定、使用接入控制清单(ACL)防止非法获取数据以及采用高级加密标准(AES128)的对称密码,各个应用可以灵活确定其安全属性。

3 ZigBee技术的应用场景和应用领域

3.1 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嵌入式系统和网络通讯技术将家庭中的各种设备如照明系统环境控制安防系统网络家电通过家庭网络连接到一起。

据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智能家居全球市场规模或已达1万亿美元,到2020年,中国智能家居产值将会达到2万亿元。与此同时,ZigBee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为智能家居设备的应用提供了环境基础,智能家居需求呈上升势头。

智能家居是ZigBee无线网络的一个主要应用领域,智能家居中典型的数据速率仅有10 kps。例如ZigBee抄表系统,不但可以传输每月的水电使用数据,同时检测设备存在的问题,实现对设备的无线管理。如果壁灯和开关都配备了ZigBee设备,那么,室内的任何开关都可以被指派来打开和关闭一盏电灯。

ZigBee智能家居的安装非常简单,不要凿壁布线,用户按照说明书在家就可以就地DIY,且设备移动性强,可以随时更换设备安装地点。

随着全球对能源和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而ZigBee在智能家居节能方面的效果优势非常明显,因此,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ZigBee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到智能家居中必将成为将来的发展趋势和潮流。

3.2 智能医疗

为节省全球人口高龄化所衍生的医疗成本支出,减少民众亲自到医疗院所进行例行性的检查已成为解决之道,而此须依靠内置无线通信技术的新型医疗设备来实现。在众多可打造远程医疗设备的无线通信技术中,ZigBee以低功耗、高传输距离,以及较佳的抗干扰能力备受青睐。

在国内,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医疗的各个细分领域如诊断、监护、治疗等都将进入智能化时代。其中病人远程监护和居民健康监察是重要的应用场景。家庭医疗用设备的数量将会大幅成长,并远超过目前既有的数目。另外,由于无线连接功能逐渐嵌入到目前许多家用的医疗监控与感应产品中,这使得若干原本只存在于医疗用或长期照护机构内的功能,也逐渐通过无线功能进入到家庭当中,这样的转变增加无线传感技术新的市场机会。对于低数据传输率、抗噪声能力、低功率感应及监控网络的需求而言,ZigBee仍会是首选解决方案。

3.3 工业控制

ZigBee网络的初衷就是为工业现场自动化控制数据传输而建立的,在工业级水平上,ZigBee网络可以用于能源管理、照明控制、过程控制和资产管理。

在工业控制领域,这些应用场景对低数据率、低成本、更长时间的电池寿命有较高的要求。ZigBee技术的优势得以充分的发挥。在一些ZigBee应用中,无线设备持续处于活动状态的时间是有限的,大部分时间无线设备都处于省电模式,ZigBee设备在电池需要更换以前能够工作数年以上。

4 展望

早在2004年ZigBee技术就被列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前景最广阔的十大最新技术之一。ZigBee技术的目标就是针对工业,家庭自动化,遥测遥控,汽车自动化、农业自动化和医疗护理等领域。ZigBee非常适合于低功耗、低数据速率的监视、传感网络。但是任何一种技术的成功,并不只由其技术本身的因素决定,市场对技术成败也有很大作用。即便如此,今后若干年,都将是ZigBee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

参考文献

人工智能医疗市场前景精选篇8

图为:城市场景 来源:wallhalla

腾讯的数字中国建设,落地到智慧城市方面也是建树颇丰。除了深耕深圳与广州等地区,云南、重庆、上海、青岛等省市也在腾讯的助力下相继开展智慧城市建设。

综合其目前整体智慧城市业务开展情况,雷锋网认为腾讯具体有3套逻辑:

一是数字广东公司所主导的“数字政务”实践,旨在消除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孤岛,连接更多城市信息;

二是腾讯云的超级大脑所代表的技术体系,在各个具体场景上构建人联网、物联网和智联网,让AI in All;

三是在微信、QQ、支付、位置数据等应用上连接民众、政府和企业,让民众真正感知到政府的努力和企业的贡献怎样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因此,想要了解腾讯的智慧城市的整体布局,除了对腾讯旗下的具体应用矩阵有所接触,还必须深刻解读“数字广东”与“超级大脑”两个关键体。

腾讯做智慧城市,天生优势在应用场景

目前,根据最新数据显示,腾讯拥有微信10.4亿用户、QQ 8.05亿用户、微信支付8亿用户、日均600亿次的全球定位请求。。

为了真正便捷民众生活,腾讯在技术和场景上形成了点线面的结合,其中,以各式各样的应用最为明显,也是目前腾讯整个“互联网+”战略的实践,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人工智能:涉及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主要有腾讯优图实验室、腾讯AI Lab、微信AI研究团队、音视频实验室、量子实验室以及机器人实验室等前沿技术团队。

·云计算:计算、存储、数据库、大数据、AI、数据处理、网络、CDN与加速、互联网中间件、安全、开发者工具等超过180项的产品与服务。

·服务升级:涉及查询服务、智能服务等,主要有微信智慧医院、腾讯微校、微信城市服务、微信公众号、小程序。

·生态:涉及投资合作,主要有众创空间、腾讯开放平台、微信开发者生态、腾讯产业共赢基金。

除了这些具体层面的一些应用,智慧城市的模型“可复制性”至关重要,而“数字广东”则为这种复制做出了宝贵的样本打造,提供了最切实的可能性。

解码“数字广东”:广东省政府“头号政务工程”

数字广东公司在腾讯整个数字中国战略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全名是数字广东网络建设有限公司,由腾讯、联通、电信和移动共同投资,于2017年10月正式成立。其主要业务集中在:

为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承担方案设计;

省级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和系统的建设运维工作;

提供解决方案、系统管理、应用开发、数据融合、安全机制等专业化的技术服务。

据腾讯副总裁、数字广东首席执行官王景田告诉雷锋网,这个公司是专门为了配合广东省政府的“数字政府”改革成立的,目前拥有超过500名员工,其中三分之二以上为研发人员,其中包括来自腾讯和三大运营商的上百位常驻专家。

在业务开展上,数字广东相对独立,成立不到一年时间,却创造性地取得了不小的业绩:

·根基:在广东,省级政务云平台采用两地三中心模式,在广州、汕头两地建设三个机房,部署超过2000台服务器,共6万多核CPU,21000TB存储,建成后建设规模将为全国第一。

·政府上云:对广东省56个省直部门共1000多个系统以及21个地市政务信息系统进行迁移上云,迁移完成后上云系统数量全国第一。提供从底层基础设施到上层应用软件等各类服务超366种,服务能力全国第一。

·“粤省事”APP:2018年5月正式上线的“粤省事”移动民生服务平台,是广东“数字政府”首个改革建设成果,是全国首个集成民生服务微信小程序。

在推进数字政府的过程中,腾讯基本是以省为单位,或者是以市为单位推进——他们眼里,这是最有效的路径。此外,其构建的“1+N+M”的“数字政府”政务云平台,形成“全省一片云”的总体架构,包括:1 个省级政务云平台、N个特色行业云平台、M个地市级政务云平台。

图为:数字政府的总体架构

“我们选择数字广东整体推进,同步考虑一个地级城市做数字建设。既有省政府的建设规划内容,也会有地市的建设规划内容,两者是相结合的。”王景田如此谈到。

“数字广东”的打法是什么样的?方法论解析

数字广东依托腾讯“数字政府”工具箱理念,创新了“数字政府”的“3+3+3”建设模式,在他们看来,这个模式是一套非常系统的“数字政府”建设“方法论”:

“3大资源平台”:为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提供政务云平台、政务大数据中心、公共支撑平台三大基础资源平台;

“3大应用”:根据民生、营商、政务等相关业务场景,提供“粤省事”移动民生应用、广东政务服务网、协同办公平台三大应用;

“3大群体”:针对民众、企业、政府三大群体提供相应服务,从便利民生事项办理、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府行政效率等多方面助力“数字政府”建设。

王景田一直说这个模式让“数字广东”更容易分清在数字建设中的定位。如何理解呢?“数字广东”一方面希望实现“数字化助手” 这个目标,一方面会扮演连接器的角色,连接政府和民众、连接政府和企业,同时在技术工具箱内输出能力,打造方便快捷的产品,最后再寻求合作,形成整个的生态体系。

“政府无论大小、经济强弱,3+3+3都需要的,我们在复制的时候会根据体量不同来复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复制的难度其实不大,速度和效果都很好。”

图为:腾讯政务云技术架构

很明显的看到,“数字广东”非常强地依赖于政务云的建设。王景田告诉雷锋网,腾讯政务云建设主题思想是能够以政府需求为导向,抓住其核心诉求,全方位解决问题,将政务问题提到极致,这也是腾讯云政务系统建设当中秉承的一个基本思路。

2018年8月20日,腾讯与上海市政府达成协议,双方将合力推动智慧零售、智慧城市、政务云等项目落地,腾讯还宣布设立华东总部,加速“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借助微信等互联网平台提升便民惠民服务能力。

看得出来,尽管智慧城市概念可能更大,但是数字政府、政务云可以成为智慧城市里边非常重要的建设内容,而这就是“数字广东”公司要去做的事情。

数字广东的经典案例解读——粤省事

2018年,数字广东落地哪些工作?王景田介绍说,有3点:

基础平台:政务云平台+大数据平台

标准支撑:统一标准+公共支撑

民生/企业服务:微信/网厅/公众号+协同办公

“粤省事”这款APP可能集结了数字广东过去一年的所有技术能力,因此成绩也是喜人的:截至2018年8月中旬,小程序注册用户338万,最高日访问量在1456万,公众号粉丝数累计78.8万,累计实名用户数193.7万,上线服务超过156项,累计查询办理量约2101万。

图为:“数字广东”粤省事APP界面

它有4个突出的作用:

·“实名+实人”身份认证:对接公安部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服务平台, 通过“实名+实人”或“实名+密码”进行身份认证核验单点登录。通过实名身份验证,统一管理电子证件。

·高频事项指尖办理:“粤省事”已上线驾驶证、行驶证、社保卡等十大证件,同时可办理社保缴纳、公积金查询和领取、电子税票服务、结婚登记预约、一键移车、交通违章处罚、出生证领取、居住证登记、灵活就业人员公积金自愿缴存等一系列高频民生服务事项。

·关爱弱势群体:“粤省事”面向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老年人三类特殊群体提供“指尖办理”服务,其中残疾人办理残疾人证、享受困难补贴、老年人养老金异地领取、劳动人事调解仲裁以及围绕居住证积分入户、外来子女享受教育等多项服务,线上办理实现根本性突破,解决了特殊群体最迫切需求的政务服务。

·优化营商环境:将把更多与市民或企业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汇聚到该小程序,让企业或群众通过人脸识别、信息共享等新技术手段在手机上即可办成事,个体工商可以实现在线登记。

“粤省事”已经成为“数字广东”一张靓丽的名片,在步入到别的不同城市进程中,他们还会打造更多类似的便民产品。当然,切进政务领域的这一套打法很容易赢得更多的订单,但除此之外,腾讯的智慧城市布局还是需要更多的技术作为支撑,除了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最底层的技术,“超级大脑”或许是集大成者,可以理解为充当了整个智慧城市的指挥系统。

揭秘“超级大脑”:数字世界的操作系统和下一个十年的答案

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巨头在踏足云计算产业时,都喜欢给出“技术输出”的概念,腾讯云也不例外,并且希望在计算能力之外寻找差异化优势。

超级大脑的技术本质是一款能够连接云边端的“智能操作系统”,这其中既包括以计算机图象、语音识别、传感器为代表的感知技术,来感知整个物理世界,也包括NLP、语音助手相关技术帮助人与物理世界和计算机世界沟通的智能交互,也包括使用智能决策来辅助医疗诊断、升级智能制造等。

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云总裁邱跃鹏近期表示,在腾讯云是“AI in All”,与各行业紧密结合,主要有城市超级大脑、医疗超级大脑、工业超级大脑、零售超级大脑和金融超级大脑。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此前也指出,超级大脑可以看作是一个让人工智能无处不在的智能操作系统:

“腾讯推出超级大脑的初衷,正是希望助力企业和政府建立自己的超级大脑,并且在城市、工业、零售、金融、医疗等各行各业提供智慧解决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城市超级大脑”,针对不同城市的场景化、细分化需求,城市超级大脑覆盖了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政务、智慧园区等功能,比起单一的警务平台,城市大脑搭建起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生态服务,旨在实现解决便利性的量变到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量变。

据了解,在深圳的警务试点中,城市超级大脑一年为市民节省办事时间428万小时,节省办事成本约1亿元;而宁波服装小镇的消防局依托城市超级大脑为1000家企业80000人守护平安,仅在2018春节期间就排除火灾风险79起,将灾难扼杀于萌芽阶段。

由此可见,数字化转型已经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城市的管理方式,也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城市超级大脑”的应用,无疑就是最好的例子。

当然,超级大脑并非是腾讯云的一己之力,而是联合腾讯AI LAB、优图实验室、微信AI团队、机器人实验室、量子实验室等内部优势团队的前沿技术之力推出的产物。另一方面,腾讯云也将联合更多合作伙伴不断拓展超级大脑应用领域,让各行各业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超级大脑。按照腾讯官方的说法,超级大脑是一个不断进化的体系,将智能连接云、边、端与行业,推动所有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目标。

超级大脑的诞生,某种程度上说是腾讯内部技术体系融合的结晶。

不得不说的城市场景案例——腾讯觅影

在大大小小的场合,腾讯一众高管们为“腾讯觅影”站台不是一回两回了。这究竟是怎样的产品,以至于一提到智慧医疗,就会立刻将彼此联系?

腾讯觅影是腾讯在医疗领域应用的杰作,作为医疗超级大脑应用的一个侧面,但因为其在城市场景与居民生活中较为常见,本文暂将其算在智慧城市的范畴。它的原理是采用AI影像技术、NLP技术等提升医生诊断效率,降低漏诊率,借助这一平台,腾讯已和超过100家三甲医院合作,对食管癌、肺结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疾病进行筛查。

据了解,国家科技部已经明确依托腾讯建设医疗影像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而自2017年8月推出以来,腾讯觅影已经构筑起两项核心能力:

AI医学影像分析:利用AI医学影像分析辅助医生筛查食管癌、肺结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结直肠肿瘤、乳腺癌等疾病;

AI辅诊:利用AI辅诊引擎辅助医生对700多种疾病风险进行识别和预测。

图为:腾讯觅影AI辅诊开放平台架构图

目前腾讯觅影正通过与三甲医院共建人工智能联合医学实验室的形式,推进AI在医疗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截止2018年7月,腾讯觅影已累计辅助医生阅读医学影像超1亿张,服务90余万患者,提示高风险病变13万例,有效辅助临床医生提升诊断准确率和效率。

目前,腾讯觅影团队由50多位博士以上学历人工智能科学家,400多位AI应用工程师以及数名医疗专家和产品经理组成。腾讯觅影拥有价值数亿的GPU计算集群,支撑着深度学习网络的快速迭代,单个检查超过500张图片,6s即可运算处理完成。

随着AI技术与城市场景不断深入结合,腾讯觅影所代表的未来的城市医疗大门正在打开。

智慧场景落地 150+城市广泛合作

在全国,腾讯的智慧城市正在进入哪些城市?

目前,腾讯智慧城市服务已全面覆盖了河南、海南、上海、重庆、云南、天津、四川、贵州、湖北、陕西等超过35个省(市)地区,与150多个城市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合作领域涉及智慧城市、警务、交通、医疗、教育、出行、新零售、商圈等多个生活社交场景。

·广州:除了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微信城市服务、微信小程序、人脸识别、位置大数据等创新技术相继落地,电子就诊卡、微信医保支付、电子病历、医学人工智能等医疗创新服务服务民生。

·深圳:腾讯慧眼的实名核身能力让线下政务可以线上完成。深圳电子政务平台,在微信上打造出一站式民生警务深微平台,也实现了“数据多跑路、老百姓少跑腿”。

·重庆:腾讯近期宣布了西南总部将落地重庆,这对于地处西南的山城来说是个产业大发展的机遇,毕竟腾讯的技术或者生态整合能力还是挺突出的。在重庆,腾讯还与武隆区共同打造全国首个区域级全域智慧旅游平台——“一部手机游武隆”。

·上海:2018年8月20日,腾讯与上海市政府达成协议,双方将合力推动智慧零售、智慧城市、政务云等项目落地,腾讯还宣布设立华东总部。。

·云南:从2016年底开始,腾讯就积极参与云南省"云上云"行动计划战略的实施,助力云南营造具有活力的互联网产业发展环境,围绕"互联网+警务"、"互联网+创业创新"、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领域展开一系列合作。

·黄石:2018年8月16日,湖北黄石市与腾讯公司签订《“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合作协议》。黄石市相关单位与腾讯相关部门和单位签订了“微信乘车码”、“智慧城市建设”、“引进智慧城市支撑项目”、“组建混合所有制公司”、“智慧医院”等项目协议。

眼下,这个版图正在与其他巨头的硬碰硬中实现扩张。

中国智慧城市领先全球 但仍需理性对待

智慧城市如火如荼,腾讯会因此陷入急躁冒进的怪圈吗?目前来看,似乎不会。

“人们对于智慧城市的认知不一样,可能是一个很大的梦想,实现时间需要10年。腾讯做智慧城市,一年能做到什么样,我们就跟用户说清楚,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会用一个比较稳妥、安全、实在的方式推进。”王景田如此谈到。

腾讯是如此,其他厂商理应也保有这种理性。

眼下,智慧城市年均复合增长率有望超过30%,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8.7万亿元,市场巨大,但在行进过程中容易忘记维护自己的口碑与声誉,或者忘记真正的找到属于自己的打法。

人工智能医疗市场前景精选篇9

北京宇信网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信网景”)是一家专注于公共卫生及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高科技企业,目前已发展成为中国医疗卫生行业初具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业之一。

宇信网景历经十余年发展,拥有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三级资质、高新技术企业和双软企业认证资质、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软件),公司核心软件产品被评为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并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凭借多年服务于公共卫生及医疗行业的经验,公司积累了丰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人才资源。目前公司在职员工中,专业技术研发人员超过了80%。公司还尤为重视在产品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层面的大力投入,并聘请了众多公共卫生和医疗机构的信息化专家作为公司的常年顾问。此外,公司还与IBM、联想、人大金仓、中科红旗等多家国际国内著名IT产品厂商结为行业战略合作伙伴,以期为行业用户提供更为全面和完备的解决方案。

2006年以来,宇信网景公司立足北京市公共卫生及区域医疗信息化市场,先后作为具体实施单位和承建单位承担了北京市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北京市妇幼保健管理信息系统两大北京市公共卫生重点应用系统的建设、开发与实施工作。目前上述项目已经成功应用于北京市包括西城区(包含原宣武区)、原崇文区、海淀区、顺义区、房山区(含燕山石化生活区)、怀柔区、昌平区、石景山区、大兴区、丰台区、门头沟区、平谷区、密云县、延庆县等十余个区县,并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2012年,以上述两大项目为积淀,基于对各级政府公共卫生主管部门与医疗机构信息化应用需求的深刻理,公司又先后中标了怀柔区、顺义区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项目,上述项目以电子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的共享交换为核心,为各级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数据交换平台、统一应用门户和智能决策分析系统。宇信网景目前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并在社区卫生、电子健康档案、妇幼保健等区域医疗应用技术领域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人工智能医疗市场前景精选篇10

[关键词]区块链;大数据;医疗保健;人工智能

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充当存储和管理事务的“开放式分类账”。它可以创建数字化的交易块,而无须集中控制。区块链有三个关键部分:计算机网络、网络协议和共识机制。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都会记录分类账的副本,并且所做的任何更改都必须通过算法检查以确保建议的更改显示有效。通过网络节点授权批准后,新交易块将添加到数据链中。区块链技术相对现有的市场商业体系,具有巨大的应用优势。首先,区块链消除了对第三方交易清算的需求,节省了时间和金钱。其次,增加了网络的责任性和安全性,因为所有参与者都是已知和可信的。区块链不仅仅是技术和金融行业的宠儿,现在已经深入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医疗保健系统需要处理有关个人的私密数据,区块链可帮助确保患者数据的安全性、实时性和准确性。

1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安全性

2019年是区块链诞生10周年,以物联网(IoT)、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人工智能(AI)、区块链(Block-chain)等为代表的智能科技将极大地拓展智能商业的边界,成为工业互联网时代的推动力。区块链带来的最大价值则是在万物互联的时代,用技术重构信任机制。这将对未来的金融和商业产生深刻影响。由于区块链上文件系统中固有的加密技术,区块链上的数据本质上是高度安全的。这意味着区块链非常适合存储高度敏感的个人数据,这些数据经过精心处理后,可以为生活带来许多的价值和便利。日常生活中,如果使用淘宝或亚马逊网站搜索引擎,它们会推荐我们想要购买的东西。当然,输入这些系统的数据是私密的。通常处理这些私人数据的企业必须投入大量资金来满足数据安全方面的标准。即便如此,大规模的个人数据泄露事件越来越常见。区块链数据库以加密状态保存,这意味着只要私钥安全,链上的所有数据就安全。AI在安全方面也有很多可以与区块链技术融合的领域。众所周知,数据处理过程中的任何一部分暴露了未加密数据,就意味着安全风险的存在。AI的发展使其网络算法能够在数据仍处于加密状态时进行处理或操作。

2医疗健康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当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技术与医疗领域的结合日益紧密,使得各个国家的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我国已经开始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健康医疗健康大数据和AI发展。组织专家认证数据融合安全计算的技术可行性。各地政府明确机制,支持地方医院促进医疗AI发展。这些都为医疗AI数据创新提供了发展机遇。在互联网后时代,互联网价值的显著体现就是区块链技术。有了区块链技术,人们可以定义所有的资产,并且创建各式各样的去中心化应用,其中涉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医疗、保险以及银行等。由于区块链具有每个单个事务的数据库记录,因此它为机构提供了一种数据实时挖掘模式的方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区块链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分析的透明度。与以前的算法不同,区块链的设计拒绝任何无法验证且被认为可疑的输入。因此,建立在区块链技术上的大数据分析算法只需处理完全透明的数据。这样意味着数据质量的优化,提高了AI分析计算的效率。

3区块链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技术

自互联网技术出现以来,医疗行业一直在大量涌入数据。随着临床数据量的不断增加,医疗健康领域的区块链商业智能已成为巨大的需求。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技术是指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AI技术简化某些过程,而无须人为干预来实现预期的数据处理方法。在医疗保健领域,AI技术可以融入广泛的治疗保健流程中,从而减少管理工作量,消除资金浪费,增强信息交换,并能提供实时数据分析以及患者监控。医疗健康数据AI技术,除了能减少医疗保健组织必须处理的大量数据处理工作外,还有助于提高运营效率和降低人员成本。区块链技术与AI大数据处理技术的结合将会使医疗健康机构获得巨大的效益。具体分析如下。

3.1改善医疗机构治疗水平

医疗保健组织依靠数字工具和技术来支持他们的日常运营,最终目标是改善医疗水平。建立在互联网上的区块链技术,提供完善的区块链商业智能服务,与医疗保健数据AI相结合。通过使用AI工具引入预测分析元素,确定患者生命安全、检查等待时间、满意度评估、疾病和复发风险、潜在治疗成本、再入院可能性等参数,从而系统自动给出患者护理方案,计算平均住院时间,帮助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对患者诊断做出明智的决定。

3.2更好分配资源

目前医疗机构以电子方式存储患者记录几乎已成为常态。医疗工作者可以从集中存储的患者数据库中精准挑选出相关的信息,以促进更好地预测和可操作的诊断方案。将医疗保健数据AI与区块链商业智能相结合的另一个关键优势是,通过跨部门分配基于需求的精确数据来更好地管理资源,从而减少浪费。例如,由于预测分析可以帮助确定患者何时准备好出院,因此它还有助于更好地分配病床、药品和员工等资源,以帮助减少浪费。区块链商业智能工具能够从健康应用程序以及可穿戴设备(如计步器和健身带)访问可下载数据。这使医疗保健专家能够利用互联网准确跟踪健康指标和信息。这些数据对于医疗保健从业者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和病史非常有用。

3.3促进数据挖掘技术广泛使用

大数据技术工具变得越来越便宜,不断增长的吸引力促使各种医疗健康机构有足够的驱动力去购买相应的技术。区块链商业智能非常适合这种模式,它提供经济而全面的解决方案,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运营质量。通过与AI技术的融合,区块链技术能够分析实验室结果和测试报告等临床数据,它可以协助护理人员,帮助他们制定更有效的患者护理计划,更多地关注需要额外关注和护理的患者。区块链商业智能工具的数据挖掘能力可以帮助医疗保健从业者更精确地评估治疗计划,确定选择的治疗方案。这些工具还可用于预测任何给定治疗程序的确切结果,通过帮助组织了解医疗方案的缺陷并采取纠正措施,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

4区块链技术在医疗健康机构的应用

互联网之所以发展迅速,同互联网一开始就有比较好的场景有关,无论是E-mail还是Web都是互联网信息交流非常自然的应用场景。区块链技术发展至今,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是应用场景的缺失,缺少能具体承载区块链技术的舞台和场景。目前,利用区块链商业智能和数据分析的最大障碍是:缺乏有效利用数据分析的资源,无法对分析性能进行基准测试,以及难以将分析结果引入可操作的决策中。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世界各地的医疗保健机构正在快速转变为分布式数据存储库,这为区块链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安全和隐私在医疗保健中至关重要。黑客对医疗健康数据的任何攻击都可能对医疗机构造成极大的破坏,因为它们不仅受到经济损失,而且自身声誉也会受到极大影响。最重要的是,在任何违反数据安全的情况下,最大的受害者是患者个人的私人信息,从付款的信用卡详细信息到医疗诊断的结果,隐私没有得到足够保护。医疗机构产生的数据由于需要长期保留而难以管理,这意味着医疗保健机构需要一种有远见的方法来确定数据的存储、访问和使用方式。此外,医学领域的数据管理软件通常具有建立定期访问权限的范围,该权限根据需要为来自不同部门的不同工作人员提供临时查看功能。这些因素使医疗机构更加迫切需要定期审查其数据,以便删除、修改或匿名化信息。同样,输入任何医疗健康机构记录的数据也需要格式化,描述特征和检查结果数据必须准确,然后才能为机构内的不同用户访问,以用于医疗、管理和计费目的。这种要求进一步加剧了在医疗保健领域管理数据的难度。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医疗保健部门正在寻求在四个关键领域:临床、运营、管理和财务领域,使用区块链技术增强商业智能和数据分析工具。区块链技术将协助医疗组织设置中的最高领导者建立正确的部署策略,通过引入数据可视化和智能化,促进医疗技术人员技能升级,建立大数据AI分析技术等新概念,使员工熟悉使用区块链商业智能工具,从机构数据库中获取更多有效的资源。区块链技术针对医疗保健系统大数据进行精心设计,全面规划,通过最少的处理算法,精简数据输入和输出过程,从而形成一个去中心化、智能高效、面向未来的大数据系统。

人工智能医疗市场前景精选篇11

虽说上述的某些场景只是来自未来的概念,但其中的一些场景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近――GE公司已经决定依托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他们的重型机器做点什么,以催生一些新的商业机会,即GE全球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夫・伊梅尔特正亲力亲为推进的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的本质是,互联网必然将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延伸到机器与人、机器与机器的沟通,借此将物理世界同信息世界、智能世界嫁接起来,再通过反馈回到物理世界。GE全球副总裁、GE全球软件和分析中心总裁鲁威廉表示,让机器自己学会“说话”,得益于传感器和无线传输成本的下降,如今人们可以在机器上安装更多的传感器,以搜集数据了解机器运行的情况。以一架飞机的飞行管理为例,飞机上至少有88个以上传感器被传感、记录,每一秒钟有四组数据产生,同一种信号每一秒采集4次。

互联网的普及和无线传输成本的下降,同样为医疗工业互联网的实现打下了基础。在GE医疗于6月6日启动的“关爱先行”市场战略峰会上,利用GE推出的Optima EMS远程心电管理系统,GE医疗生命健康事业部总经理付强与华西医院心电图室主任王宏治一起演示了与雅安中心医院的心电图远程诊疗。据《21CBR》记者看到的现场画面,Optima EMS系统分为上下两个界面,上半部分如同视频聊天一样,从雅安中心医院传来的现场画面中,可以看到诊疗室里的医生以及一位躺在病床上的患者,下半部分则为远程传输过来的心电图。远程诊疗的患者是一位58岁的男性,在与现场取得联系后,不到10秒钟,雅安的医生便将一幅非常清晰的心电图传输到了会议现场,包括患者此前的一些心电图也可以在系统中查阅,这些心电图与现场扫描的基本没有区别,王宏治也很快便开始了心电图分析。

在采访中,王宏治抱怨道,曾经接到不少基层医生通过微信传输的心电图,请他帮忙诊疗,但由于图片被压缩了,所以完全看不清楚。付强告诉《21CBR》记者:“我们的心电图之所以非常容易在互联网上传输,是因为心电图上面的数据是各种医疗设备中压缩得最小的,一个常规心电图经过压缩处理后,大概是20K,我们用微信发一张图片都比这个大。所以在现在3G互联网的环境下,它的传输非常便捷。”

目前,利用移动设备保持互联互通已不是难事,对于分秒必争的医疗服务来说,便携、快速的移动设备可以为患者和医生可以带来极大的帮助。王宏治向记者展示了一款如智能手机大小的心电图监测移动终端,这款供医生监测患者心电图数据的移动设备在有互联网连接的情况下,可以让医生随时与患者沟通,并完成诊疗。

“当患者在医院做了心电图,心电图的医师对心电图产生疑问,他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发送给我们。不管我当时在做什么,在家里,在上班的路上,在车里,我都可以随时查看患者的心电图。通过这个设备,上级医生可以对下级医生的心电图诊断和治疗进行指导,我可以马上就做出诊断。诊断完成后,将诊断结果通过互联网再传回去给医生,他就可以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处理。在当地医院可以解决的话,尽量不将患者转移到上级医院,这样就可以节省患者的成本和时间。”王宏治解释道。不过,王宏治也坦言远程医疗与智能联机中的现实障碍,其一是上级医院如何收费以及上下级医院的利润分成的问题,其次则是产品兼容的问题,第三是网络的维护问题。据了解,目前,GE已经开始为该心电图移动诊疗设备开发应用,如远程超声等应用已投入实际使用。

“智能医疗离不开技术本身,如果没有精准的诊断,咱们谈不上互联互通和精准医疗,所以技术创新是最主要的,‘关爱先行’首先还是技术创新”,GE医疗集团大中华区总裁段小缨告诉《21CBR》记者,技术和硬件上打好了基础,接下来就是软件和服务层面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软件的应用,机器不是独立的,软件上应用要不断提升。比如大家买iPad,机器本身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iPad还可以通过App Store下载不同的应用,而这些应用是可以根据不同客户群和不同细分市场不断开发出来,用户可以各取所需。”

对于广大的中国医疗市场来说,需求意味着什么?在人口快速老龄化与城镇化进程加速的中国,效率低下及医疗服务资源匮乏的问题越发凸显,这两个问题分别困扰着大城市的三级医院、高端医院以及社区医院、基层医院,如何做好设备管理与数据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效率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事实上,即使是在基层,中国的医院也不缺乏设备,但医疗设备的生产力仍有提高的空间,以行业医疗设备平均开机率为90%为例,如果开机率提高5%,这就意味着一年将平均多出18天的设备正常工作日,按照一家三甲医院有3台CT和2台磁共振设备计算,每年可增加7200人次的扫描诊断。

人工智能医疗市场前景精选篇12

“智慧医疗”是最近兴起的专有医疗名词,它是从智能医疗出发,将最先进的互联网技术、高科技医疗设备、云平台等优势资源整合,实现精准、高度、有效的医护服务和管理。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医疗领域的应用拓展必将会有广阔的空间。而“智慧医疗”正是顺应这一发展方向进行的有益尝试。就在前不久举行的“2015健康中国与中医药发展高峰论坛”上,“智慧医疗”模式被行业大鳄提及,专家们表示,在“互联网+”的实践中,有关“智慧医疗”模式的诸多尝试,是我国医药行业继承与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因为它不仅改变了传统就医保健的方式,而且也节省了医疗资源,能有效解决国内医疗管理系统不完善、医疗成本高、覆盖面低等问题。

不过,尽管目前市面上各种“智慧医疗”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但实际的普及率依然很低,而且缺乏有效率的医学检测和问诊。如此看来,未来蕴藏着巨大发展空间的“智慧医疗”还需多方发力“迈大步”。

医疗器械智能化改变传统医疗

“你好,我叫大白,是你的私人健康助手,在你嗷地叫一声的时候,我会察觉出你需要医疗护理。”这是动画电影《超能陆战队》里大白出现的场景。这个腿很短、软绵绵、喜欢抱抱的充气医护机器人,不仅憨态可掬,萌值爆表,更有不少酷炫技能,电影一上映就俘获了众多影迷的心。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好莱坞的票房黑马,而从另外的角度看,他们无疑切中了“互联网+”时代的两个热点:机器人和医疗健康领域。

其实,电影中大白的灵感就源自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医疗机器实验室。近日,该大学的公司Medrobotics Corp发表声明,称其公司生产的一款医疗机器人系统已经得到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的放行,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了。这款机器人的内窥镜系统能够让外科医生看到并到达非常难到达的解剖区域,并且能使用微创手术疗法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众所周知,医疗器械未来的最终方向一定是智能化,而医疗机器人正是医疗器械智能化的最终目标。 医用机器人是专用于医院、诊所的医疗或辅助医疗的机器人,按其功能可分为诊断机器人、外科手术辅助机器人、康复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医用教学机器人等类型。其发展不仅将改变传统医疗模式,而且也能够给医患带来诸多益处。它们比传统医疗更加精准、更稳定,在手术等治疗过程中导致患者感染的概率也较低。与此同时,它们也将极大地减轻医生的工作。

医疗器械智能化是集医学、信息学、机械学等诸多学科为一体的新型交叉研究领域,它更离不开云计算、互联网、智能硬件、实时数据采集等技术的支撑。正因如此,医疗器械智能化无疑也是“智慧医疗”的重要代表,同时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也彰显出“智慧医疗”未来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不过,在享受医疗器械智能化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看到其存在的问题,比如智能化医疗器械价格昂贵、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等。

在线医疗APP优化医患沟通

“智慧医疗”能够更好地符合信息化发展的潮流和健康生活的理念,而在线医疗正是“智慧医疗”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广泛推行的在线医疗APP(移动应用程序)是借助手机、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工具为用户和医生搭建线上沟通桥梁,国内已有2000多款这类的APP,主要提供寻医问诊、预约挂号、购买医药产品以及查询专业信息等服务,比较热门的应用有:春雨医生、好大夫、丁香园、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等。

这些在线医疗APP的核心功能基本都是人工智能的问题查询和医生线上的健康咨询。尽管它们解决了问诊的地域限制、医生资源的不对称等问题,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事实上,几乎所有医生在解答之后,都会附加一句“建议到医院做详细检查”。因为线上咨询中对病情的描述仅限于语言,并没有给到医生准确数据做判断,仍需要病人到医院进行身体检查,医生也要面对面才能进行诊断和开处方。

智能硬件实时采集健康数据

“智慧医疗”的另一类医疗产品代表属于智能硬件。得益于小体积和高性能的传感器、移动处理器逐渐普及,加上无线传输技术和手机APP交互界面,使得现有医疗检测设备的便携性和智能化成为可能,如智能血压计、智能血糖仪、智能手环等。以智能血压计为例,用户可通过臂式和腕式的袖带内压力感应检测到舒张压、收缩压后,生成历史血压值记录变化轨迹,有的可以通过蓝牙发送到手机端。

这类产品核心技术在于快速简洁地检测出血压数据,用户需要根据《成人血压指导标准》进行对照自行判断是否在正常值。表面上看来,智能硬件貌似解决了数据采集的问题,但由于方案不同测量的结果参差不齐(准确率最高不到90%),医生并不认可。另外,单一时间点或某一检测值(如血压)也很难诊断病情,无法给出健康隐患的指导。

打造“智慧医疗”平台仍需多方努力

人工智能医疗市场前景精选篇13

家电市场的不景气,让许多家电企业把“多元化”成为“过冬”的新战略。日前,彩电行业“老兵”TCL宣布与浩然资本旗下世康融医疗集团合资成立TCL医疗集团,进入医疗影像设备市场。

从彩电行业到手机领域,再到现在的医疗设备行业,李东生带领着TCL逐步完成多元化布局。在不断扩大产业链条的同时,李东生能否领导TCL度过行业寒冬,再次创造新的奇迹,这使众人眼球又一次聚焦在TCL身上。

遭遇寒冬

数据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TCL集团净利润同比下滑80.2%。二季度TCL股价也不断下滑。今年以来,尽管董事长李东生多次增持,但TCL的股价就是不买账,一路跌进了“一元区”。

一季度TCL通讯销量同比下滑9.9%,销售收入17.08亿元,同比下降4.73%,实现净利润2,072万元,同比下降86.37%。由于欧债危机及全球经济持续低迷,手机市场需求疲弱,加上智能手机价格不断下降,导致功能手机价格下调,毛利率下跌。而TCL智能手机尚未达到规模效益,导致智能手机毛利率偏低。TCL通讯期待三季度会出现转机,会有更多智能手机新品上市,在中国销售点将从6000个增加至10000个,同时继续拓展海外市场。

尽管李东生一再表示,对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有信心,并合计动用了2643.5万元三次增持公司股票,但是市场反应仍然平平。业绩同比下滑,毛利率低,研发销售投入大,造成了投资者对TCL难“青睐”的因素。

另一桶金

“投资医疗电子领域将是高增长高回报率,且医疗电子领域与TCL多媒体产业具有一定的关联性,TCL可以依靠显示技术方面的优势,将医疗电子打造成新的利润增长点”。李东生所言表明TCL进军医疗电子领域的决心。

早在2009年,TCL已经开始谋划进入医疗电子市场,并有意识地将数字影像处理技术领域向医疗电子领域延伸。7月11日,李东生便挥手举起大旗,加入医疗设备行业,主要从事高品质医疗影像诊断产品的生产销售,开始谋取“另一桶金”。而之前收购的恒瑞美联也将整合成为TCL医疗集团旗下企业。

中国是亚洲乃至世界医疗器械生产大国,也是全球医疗器械十大新兴市场之一。数据显示,截至去年9月,我国医疗器械行业2011年工业总产值达985亿元,而2011年全年工业销售收入达1354.27亿元。未来几年,包括医疗影像在内的中国医疗设备市场将继续保持20%的增长率。面对如此高增长的领域,闻到“花香”的李东生当然不愿意错过“良机”。

然而,看到医疗电子高达40%-50%丰厚利润的厂家不只TCL,西门子、索尼、松下等电子巨头早已迈入其中,西门子和通用更是占据了将近75%的市场。与浩然资本的合作,对TCL集团而言,无疑将为其跨行业联合寻找新的突破点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由3C领域进军医疗电子行业,对于TCL来说是个新兵,同时还要面对西门子等巨头,可以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但TCL有自己的优势,成熟的经营管理、丰富的平台资源、强大的品牌影响力都将成为其再次腾飞的助力。

“TCL集团医疗电子部门近期的目标是:扎实做好现有投资项目,并初步形成支持未来产业化发展的基础;长期目标是:在集团内建立医疗电子的产业化和形成行业内领先优势。”李东生表示。

人工智能医疗市场前景精选篇14

宁波作为全国智慧城市发展的领军城市之一,经过多年来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在发展“互联网+”上有着良好的基础和得天独厚的优势。今年,工信部发布“宽带中国”2015专项行动的主要引导目标,提出宽带网络能力、网速等将实现跃升。中国移动凭借拥有8亿的用户数量,连接世界的通信网络,优质的数据中心资源以及质量领先的四网协同,成为推进“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力量。光宽带普及、4G能力建设和数据中心是宁波移动的优势所在。早在2010年,宁波移动就启动了光纤入户、光网城市建设,目前全地区光宽带已经覆盖350万户以上家庭和企业,光宽带家庭户籍覆盖率超过110%,在行业内绝对领先,其中每3个宁波人中就有1个使用移动光宽带。在4G网络建设方面,作为全国首批4G商用城市之一,短短一年多时间,宁波移动已建成4G基站超万个,4G用户超过200万,人口覆盖率达到99%以上,近期正式推出基于载波聚合技术的4G+网络,最高速度可达330Mbps,4G发展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迈入“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信息技术将各行各业“生态融合”,推进传统行业升级换代,并在新的领域创造新的生态。宁波移动现已建立了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云计算中心。宁波移动云计算中心包括高新区院士路、鄞州中心区、慈溪杭州湾新区三个云计算中心机房,总投资超过35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超过33000平方米,设计装架能力3476架。数据库里面包含了各类用户的海量数据,能够实现精确分析,提供丰富的互联网服务,目前已运用在医疗、教育、车联网等多个领域里。宁波移动云计算中心为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有力支撑,并加快推进智慧宁波的建设。

近日,浙江移动提出“互联网+”能力开放战略,全面开放包括基础通信、宽带网络、4G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能力,明确了互联网+使能者的定位,为合作伙伴和政企客户迈向互联网+提供全方位的能力支持和资源共享,促进互联网和全产业链的融合。在本届智博会上,医疗、港口、教育、农业等多个领域结合“互联网+”的深化变革成果也都一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互联网+医疗,足不出户智慧就医

足不出户、轻点鼠标,即可预约到过去很难挂上号的专家;市民自己上传病症,在线自助诊断……互联网技术与医疗服务联姻,悄然改变着传统服务模式。直博会现场中国移动展区展出的宁波市公共健康管理服务平台,直观展现了智慧医疗如何便捷做到“网上预约、健康问诊”。

点开平台首页,挑选预约医院和科室,页面即显示相关专家的个人简介、地图导航及现场诊疗指南,注册用户点击可预约挂号的医生和时间段,即可预约挂号成功。据悉,市民可以通过平台网页、手机客户端医院通APP、“健康宁波”微信公众号、12580热线这四个途径预约挂号,其中医院通APP至今下载量超25万人次,日均活跃用户量3000人,注册用户已达到了5万个,可预约医院及社区服务中心从27个扩展到了56个。另外,患者还可以在平台的实时信息查询中了解各医院门诊统计、各医院住院数量统计、医疗费用价格等等,做到医疗资源公开透明化。

据悉,宁波市公共健康管理服务平台未来还将继续发展出计划免疫、妇幼保健、中医药服务、中药配送这四大功能,这将能为新生儿定制注射疫苗的计划,方便怀孕妇女查询孕期注意事项,还能为市民提供中药配方,并能预约煎药及快递上门。值得关注的是,平台将继续推送更多自查服务,比如,慢病管理功能将对接云医院,市民可通过可穿戴设备检测,每天采集数据上传到后台,定期监测体征数据。

宁波市公共健康管理服务平台依托于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两大基础平台和统一的数据中心,使医院间的信息障碍得以打通,目前宁波市第一医院已运用了电子健康档案。在开展诊疗时,医生能对病人其历次就诊情况了如指掌,使诊疗结果更加精准。

传统医疗搭上“互联网+”,能破解传统医疗中亟待解决的痛点和难点——医疗信息的碎片化,而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互联性恰好可以解决医疗信息孤岛问题,促进医疗信息共享。医疗信息不对称、医疗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老龄化、慢病的有效治疗与管理等问题也将得到缓解。

互联网+港口,自动装卸无人港码头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抢抓国家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宁波就要把世界级的大港优势发挥到极致,实现港口功能的最大化。在这次的智博会移动展区中,展示了一个未来“无人港”码头的运作流程,体现了借力“互联网+”港口运作模式的发展趋势。

没有人操作,车子自己会跑,桥吊自己会动,装卸集装箱完全自动化,港口实现堆场无人化作业。据移动工作人员介绍,全自动化码头将码头装卸完全置于轨道上,用电驱动来实现,系统由中央控制室计算机控制,通过互联网传达指令,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化全自动化码头系统。港口环境布局复杂,不适宜铺设有线网络,而大型起重设备和其他转运车辆,更需要能支持移动作业的无线通信网络。中国移动优质的的无线通信网络,能够很好的满足自动化码头对无线宽带通信网络高移动性、强保密性和抗干扰性的需求,保障作业现场业务的需要。

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实现无人化作业,在安全方面也采用了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并由中央控制室通过网络集中管理。在堆场的灯塔上方同时安装监控头,能对大范围内的监控摄像头视频情景进行实时、自动的智能监控,准确完成多种监控功能,包括:运动目标检测、跟踪、分类识别(如单人、多人、自行车、小车、面包车、卡车等)、行为分析,发现异常即报警,保证港口作业环境的安全。

目前,我国都还是传统的集装箱码头,生产作业中常受到人为因素、天气因素、安全事故、人工成本高等因素的影响。无人港的运转模式,从根本上摆脱了客观因素的限制,真正实现“互联网+港口”的“软着陆”。港口拥抱“互联网+”,港口由海运物流链条上的空间节点升级为信息服务节点,大大提升了生产管理效率,“互联网+”是港口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互联网+教育,名师在线教育无边界

“作文语句通顺,但在结构上要更加注意,用总分总结构更合适。”市民通过手机app可以看到全国特级小学教师为自己上传的作文《难忘的一天》所做的点评回复。这是由宁波移动开发的一款集家校互动和在线教育于一身的平台——和教育,主要包括了家校互动、在线学习、智慧校园、平安校园等主要板块,其在线学习板块就像是贴心的“补习老师”,在课余时间为中小学生“授学解惑”。

英语口语学习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但孩子学了好几年英文,还是一口乡音浓浓的发音怎么办?学生可以在和教育平台上开通面向小学和初中的“口语通”应用,把口语朗读录音发到这个口语评测系统上,系统将会为其口语水平打分。接着,学生还可以点击全国名师的真人示范英语发音,了解具体的发音位置和送气方式。通过对比学习之后,学生可以再次上传口语录音,系统将再次打分,判断发音的正确率,对比前后发音,检验学习成果。

另外,家长能就关心的问题在和教育平台上找到答案。孩子能不能适应校园生活?刷一刷APP里的“圈子”,看看老师分享的动态,家长便能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家长发一张孩子的照片,贴几句教育心得,还可以在线与其他家长交流育儿经验。家校互动功能提供家校圈和兴趣圈两大类社交互动平台,老师可以在学校圈、班级圈分享学校和班级的新鲜事,分享学习教育生活;教师和家长可以在兴趣圈参与热门话题讨论,加强学校与家庭间的沟通,共同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科学的成长环境努力。

“互联网+教育”带来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学校的围墙不再是限制,智慧、泛在的学习环境将促进课堂翻转,虚拟和现实的融合更为流畅。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数字教育资源的传播更为便捷,远在天边的孩子可以共享优质的教师和资源,教学方式方法发生深刻变化,教学不再只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升教育的生产力。

互联网+农业,农业APP搭建智慧新平台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互联网+’行动计划”,农业是其核心领域之一,而“互联网+”助力现代农业建设,有利于推动农村旅游经济,破解“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难题。由宁波移动开发的首款美丽新农村APP客户端亮相智博会移动展区,游客带手机出行便可预定特色景区和产品,村民可在网络上完成销售和服务环节,足不出户就能销售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