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09:58:1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茶艺的特征,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声乐艺术与茶艺之间的内涵融合,并非一种艺术“替代”另一种艺术,实际上,是以共性认知的基础视角来对两种文化艺术所存在的客观共性进行分析。
1声乐艺术的多种内涵分析
声乐艺术作为艺术体系发展中,极为特殊的表现形式。通过使用人的声乐来进行音乐演唱与表达。声乐艺术通过依据声带,结合鼻腔、舌头等多个部位相配合,从而诠释出极具节奏感与内涵的声音内容。结合不同音色划分,主要有抒情类和戏剧类音色,不同的声音,其中所诠释的情感内涵,也完全不同,比如男高音往往能够诠释出一种积极、厚重的情感内涵。事实上,同一首声乐作品,演唱者不同,就会呈现出差异性效果。从这些声乐艺术的差异性表现看,其背后不仅仅是音乐技能之间的差异性,也与演唱者自身的乐感、理解力,甚至声乐艺术素养之间,有着重要关联。在当前声乐艺术诠释过程中,其中所需要展示的内容中,除了要集中展现其演唱风格与技巧之外,更要侧重于情感理解与发自内心的认同。实际上,根据相关研究分析,我们看到声乐艺术在演唱与表演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声乐技巧的掌握,更要注重演唱者具备相应的艺术修养。所以,从艺术包容与情感启迪等多个角度出发,综合借鉴和汲取其他艺术的内涵,也将实现声乐艺术的更完善表达。
2茶艺文化的价值理念认知
根据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我们认为茶艺指的是在茶叶冲泡与饮茶过程中的具体技艺,在茶艺中,从泡茶,再到品茶,乃至多种艺术情感的融入,都诠释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在茶艺文化传播与发展进程中,主要从观看基础表演、品读茶文化内涵,乃至悟道等三个层次内涵。对于茶艺文化来说,其中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除了泡茶的器具、水等等,还有服饰、情感等多个美学内涵之间的深度融合,尤其是茶艺文化作为一种自我修养,其中逐渐融入到大众生活之中,实现茶文化的理性思考。对于声乐艺术来说,这是基于情感理解与文化认知背景下的艺术思维形式,茶艺同样如此。无论是茶艺的形成背景,还是其中所表现的情感思维,都是一种真实而客观的情感流露。特别是我们能够从茶艺中体会到人们对茶文化的情感化理解,所以,在当前文化融合背景下,想要实现声乐艺术与茶艺文化之间的深度融合与全面传承,就必须构建一种基于融合共性基础的文化包容体系。
3声乐艺术与茶艺文化的共性特征
独特的文化环境,造就了具有自身美学理念和情感特色、艺术价值的艺术形式,声乐艺术与茶艺都是文化体系的艺术化表达。作为一种情感的诠释与流露,两者极具内涵的共性。就声乐艺术的发展历程看,该艺术正是时代文化与声乐艺术之间的合理融合。所以,在当前发展和认知该艺术时,要注重植根于我国文化氛围,通过融入合适的艺术理念,从而实现声乐艺术实践的最佳效果。声乐艺术与茶艺文化的共性在于两者都是文化体系的生动诠释,从唐朝出现茶文化到今天,千年发展造就了多种形态和内涵的茶文化,茶艺就是茶文化的创新性与艺术化展示。任何一种艺术,在发展与传递过程中,只有融入了文化内涵,秉承了具体的文化传递思维,才能真正意义上让两者艺术的优势,实现不断提升。对于声乐艺术与茶艺文化来说,其发展的关键动力,在于其中所诠释的文化优势,这也是两种艺术不断传承的精神内涵与价值品质。声乐艺术与茶艺文化的共性在于两者都是基于内部情感的艺术表达,想要实现其最佳展示,就必须综合考虑其中所诠释的情感理念,通过综合理解,从而实现艺术传递的最佳效果。无论是声乐艺术,还是茶艺文化,其中所诠释的各种美学,乃至表达动作、旋律等等,都是基于情感理念的价值诠释。实际上,声乐艺术也是一种情感理解与思维认知,其中所向我们集中展示的是一种艺术理念,更是情感思维的人文认同,所以,充分探究艺术的融合共性,从而适应当前文化多元融合的时代诉求。茶艺与声乐艺术之间,存在诸多内涵的关联性与价值共性,这也为两者之间的内涵性融合与价值挖掘,提供了重要载体与平台。因此,及时更新文化理念,融入艺术思维,变革声乐艺术与茶艺文化之间的融合方法,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实现声乐艺术与茶艺文化之间的深度融合,从而也将茶艺文化的文化内涵与声乐艺术的情感性优势等等多种理念予以充分融合,这也符合、匹配当前文化交流与艺术碰撞的时代环境和要求。
4文化融合背景下声乐艺术与茶艺的融合传承机制
源自西方文化的声乐艺术化与基于茶文化的茶艺,两者尽管作为风格内涵完全不同的两种艺术形态,尽管其表现形式和表现方式之间存在着差别,但是就本质上看,两者都是对音乐艺术和情感理解的深度诠释与包容,所以,这两种文化艺术,在未来一定能够以深度融合的方式,实现融合与传承。在现代茶艺文化中,选择声乐艺术融入其中,也能够实真正实现茶艺的时代创新,尤其是声乐艺术的情感色彩和价值内涵,都将诠释出最佳艺术展现。就文化融合的时代趋势看,不同文化体系在传播与融合过程中,都在冲突与交流之后,实现了内涵与形式的全面重塑。声乐艺术作为一种源自西方的艺术表达方式,其不仅有属于自身风格的艺术展示规律,也有着丰富特色的文化特征。比如自身的演唱风格、表达形式,乃至情感诠释等,都有属于该艺术的特色内涵,在声乐艺术全面融入我国之后,作为一种艺术表达载体,其为我国音乐艺术的传递与发展,提供了相关平台。但是,就文化融合这一时代趋势与背景看,在探究两者融合发展的传承机制时,不能盲目融合,要以理性和客观的视角,来对我国茶艺与西方的声乐艺术差异性,进行对比和认知,比如茶艺更多是一种多样艺术,演唱仅仅是其中的一种组成因素,服饰、器具、表演等等,都是该艺术的重要内容。而声乐艺术中,则更多以演唱为主,无论是声乐表达的情感方式,乃至声乐演唱技巧等等,都侧重于演唱技术。所以,想要真正意义上,实现茶艺与声乐艺术的融合与交流,应该坚持:首先,必须在深度理解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表演曲目,通过合理的曲目编排与内容改编,从而形成极为固定的音乐表演范式,特别是在进行具体艺术资源挖掘与整合的前提下,通过具体改编与理念融入,实现声乐艺术与茶艺的最佳融合与应用效果。茶艺表演中,可以使用声乐演唱方法来表演相关采茶戏曲目,通过丰富茶艺表演的情感渲染力和价值感知,从而提升茶艺表演的艺术合力。其次,要注重提高茶艺表演者自身的艺术水准和艺术认知能力,当茶艺表演者,深层次体会和感知声乐艺术所具备的艺术感染力与独特的情感思维,从而真正实现茶艺与声乐艺术的理想融入与借鉴。茶艺表演中,以茶艺的技巧展示为重要方式和载体,其中不仅融入了茶文化的价值内涵,更是通过巧妙借助辅助元素,从而实现了该艺术方式的生动表达与诠释。在茶艺艺术发展进程中,其中有着重要的音乐元素,音乐艺术让茶艺表演的内涵,得以全面丰富。最后,在茶艺表演过程中,所使用的声乐艺术,应该偏向相对柔和且自然。茶艺与声乐之间深度融合之间,让两者艺术,实现了生动诠释与立体化结合。客观的看,茶艺活动,更多是一种可观赏的柔性美学,结合声乐艺术的价值内涵和多种表达方式看,其中更需要确保艺术之间的匹配度。
5结语
将声乐艺术与茶艺相融合的过程,并非两种艺术的“盲目”性叠加,必须在优化内容选择的基础上,探究声乐艺术与茶艺之间的内涵共性,进而从艺术内容到表演风格,实现真正匹配。实际上,文化融合背景下,声乐与茶艺之间的融合,并不是简单的“1+1”,而是在寻找到艺术共性基础下的,文化借鉴与融合。
参考文献
[1]于晓燕.声乐作品中的审美通感———对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声乐套曲《春天》(Op43.No.2)的分析[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135-136.
[关键词] 同义词;个性特征;个性差异
同义词是词汇意义相同的一组词,共同的词汇意义和共同的概念对应性是同义词的本质特征[1]。我国著名的汉语词汇学家孙常叙先生也认为,内容相同而形式各异的词就是同义词[2]。本质特征是判断两个或几个词是否为同义词的充要条件,词汇的个性特征对于同义词的确定不起决定意义,但是,有些同义词凭借个性特征的不同而显示出自身存在的价值。本文想从同义词的个性特征的不同方面对同义词比较分析,希望对同义词的识别、应用及研究有所帮助。
但是,依照北京师范大学杨润陆老师的观点 ,褒义词和贬义词不能构成同义词,他认为两词词义中有对立成分,且一般不能运用于同一语境,就不能构成同义词,比如“打仗”和“战争”;而复旦大学胡裕树教授在主编的《现代汉语》中认为褒贬的不同属于同义词的“细微差别”——感彩的不同,例如“成果”和“后果”。褒贬义对同义词的影响,另文阐述。
杨振兰教授将词的个性特征概括为词的色彩特征,“色彩意义是客观对象的种种性质特点、形态特点、地方特点及词的运用中所表现出来的倾向和格调的总和。”色彩意义可以分“形象色彩、感彩、时代色彩、风格色彩、外来色彩、民族色彩、地方色彩”等[3]。我们将重点关注同义词的情感特征、时代特征、地域特征等方面。
一、同义词的情感特征
老头子 老大爷
“敌人排长捣出一把票子,说: ‘老头子,不能亏你。你说哪里有八路军,指一下 ... ’李老汉心里暗暗吃了一惊,但是他还是稳堰堰的,脸色凝然不动,说: ...”(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 51 页,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56年)
“鲁立人激动地说:‘老大爷,这正是我想求您而不好意思开口的。这木筏有您掌舵,我就放心了。谁有酒?’勤务兵跑上来,递给鲁立人一个磕碰得凹凹凸凸的铁壶。...”(莫言《丰乳肥臀》第 260 页,作家出版社出版,1996年)
他们具有共同的内容“男性年长者”,但是各自带有的个性情感特征不一样,因此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意义,故而不能通用。
这类个性情感特征有别的同义词,有的在口气称呼上尊重轻重有别,有的在心态感情上亲疏有别,也有的在阶级爱憎上褒贬有别,例如:
丈人—岳父 妻子—老婆 老头子—老大爷
悲哀—悲伤 温和—温柔 失望—绝望
毁坏—破坏 消灭—歼灭 打算—企图
二、同义词的时代特征
火柴 洋火
“火柴”,是将氯酸钾蘸在火柴杆头上,红磷涂到纸条上贴到火柴盒两侧,制成的取火工具。一八八五年,经瑞典的伦塔斯脱路姆研究制造后,行销世界。
“洋火”,后,日本火柴大量涌入中国,许多商品当时被称为洋货,“洋火”之名就是由此而来。解放以后,我国火柴工业突飞猛进,“洋火”这一名称也被送进了历史的博物馆。
“洋火”一词,尽管已经不用,但是作为带有深深时代烙印的特征,依然保留在汉语词汇里,因个性时代特征而存在。
这类带有时代特征的同义词,有的已经不用,也有的依然在使用,例如:
洋灰—水泥 洋柿—西红柿 洋房—别墅
洋油—煤油 洋铁—不锈钢 戏子—演员
臭老九—教师 跟班—秘书 相好—情人
三、同义词的地域特征
玉米 苞米 棒子
“玉米”是共同语词汇系统本来就有的词,“苞米”、“棒子”是北方方言中的词汇。这类由来源于方言的带方言色彩的词跟共同语词汇系统的词形成的同义词,它们的差别表现为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中的地域色彩。再如:
肥皂—胰子 馒头—馍馍 游泳—凫水
知道—晓得 手段—把戏 脏—埋汰
什么—啥 结账—埋单 洗澡—冲凉
四、同义词的外来特征
苏打 纯碱
“苏打”是外来词,来源于外民族的语言里,“纯碱”是本民族语言自造的词。这类同义词里,带有明显的外来特征。再如:
氧化钙—生石灰 摩登—时髦 卡通—动画片
尼古丁—烟碱 比基尼—三点式 维他命—维生素
米—公尺 吉他—六弦琴 盘尼西林—青霉素
总之,概念对应性的相同(即内容相同)是同义词特征的内涵方面,情感特征、地域特征、时代特征等个性特征是同义词特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本质因素,但是对于同义词的个性特征的深入探讨,对于同义词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意义,对于同义词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155.
[2]孙常叙.汉语词汇[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227.
[关键词] 语言;翻译;特征差异
【中图分类号】 H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8-275-1
一、前言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信息的载体。汉语和英语作为世界两大语言,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代表着中西不同的两种文化。在语言、文化、习惯、行为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说话习惯、行为看法有所不同。所以英汉互译时,一定要对英语和汉语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准确地把握英汉的语言特点及精神风貌,尽量把这种“特点”和“风貌”真实地反映到译文中。
二、语言特征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多种差异,许多情况之下成了英汉互译的极大障碍。认真研究语言差异和翻译对策,对提高翻译水平是大有帮助的。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本文的重点放在“实用性”上,仅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主语的差异
英语注重句子的形式,强调每个句子都要有主语(祈使句等有时可以省略)。汉语强调句子的内在逻辑,不强调句子有无主语,只要能将主题说清楚即可。
【例1】I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learn English well in the present era.
[译文] 在当今时代,学好英语极其重要。
[分析] 英语句用到了It 作形式主语的句子结构;汉语显然是一个无主句。
【例2】We should keep increasing and improving infrastructure so as to create a sound environment for development.
[译文]要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分析]汉语句译为了无主句,意思表达很清楚。
(二)语态的差异
英语重物称,常采用无生命词汇作主语,所以英语中被动语态出现频繁,特别是信息性和理论性的文体使用被动结构的概率更高;汉语重人称,习惯用表示人或物的词汇作主语,大都采用主动语态的形式出现,被动形式用得很少,有时还可以用主动形式表被动含义。因此,在汉英互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语态的转换,以使译文更加自然。
【例1】The peace talks were being held in Washington.
[译文] 和谈那时正在华盛顿举行。
[分析] 有些英语被动句译成汉语时必须译成主动形式。
【例2】Misunderstandings can be reduced through more exchanges
[译文]多交流可以减少误解。
[分析]被动句译成汉语时译成主动形式,符合语言的特点。
(三)重点信息位置的差异
英语的句子主次分明,先把主要信息以“主谓宾”或“主系表”的基本结构突出地表达出来,而后再运用动词不定式、分词短语、从句、独立主格结构或其它语法手段来表现次要信息。因此,一般而言,英语句子的重点信息位于句子前半部分。汉语句子因汉语的谓语动词往往出现在句子的后半部分,所以,一般而言,汉语句子的重点信息位于句子的后半部分。
【例1】We should be casual when we stay with these students.
[译文] 和这些同学在一起我们应随便一些。。
【例2】We cannot accept his findings without tangible evidence.
[译文]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据,我们不能接受他的发现。
[分析]以上两个例句说明了英汉两种语言重点信息的位置存在差异。
(四)静态与动态的差异
英语中动词使用频率低于汉语。英语在表达意义时,喜欢使用静态词汇因而叙述呈静态倾向,如名词(抽象名词)、介词短语、形容词等来表示动作意义;而汉语则多使用动态词汇因而叙述呈动态倾向。
【例1】That would be the confirmation that it was in general use.
[译文] 这将证明它的使用是十分普遍的。
[分析] 以上两个例句的翻译很好地说明了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性选择上的这一特点。
【例2】Mr.Smith was a nonsmoker and a teetotaler.
[译文]史密斯先生既不抽烟也不喝酒。
[分析]英译汉时常需要把英语名词,特别是抽象名词转化成汉语动词。
(五)句法结构简单与复杂的差异
在句法结构上,英语讲究语法外形的完整,而汉语则侧重于表意,不追求外形的完整性。我们在汉译英时,常常要将汉语的几个意义片段用不同的关联词按照英语的语法关系将它们连结为并列句或复合句;而英译汉时,则需要将从属或修饰关系的英语句子,再根据时间的先后、逻辑的顺序、意思的主次把长句分切成若干个意义片段,用结构紧凑的汉语短句,层次清楚地依次译出。
【例】I believe equally that it is in the interests of the world as a whole that Asian should increasingly unite and speak with a common voice.
[译文]我同样认为,亚洲应该更加团结,应该用共同的声音说话,这是符合全世界利益的。
三、结语
在跨语言、跨文化的翻译交际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差异。为了做好翻译,关键在于要不断探索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并分析其原因,把握两种语言不同的用语习惯,从而避免产生误解,提高翻译质量。
参考文献:
[1]宋天锡.英汉互译实用教程(第5版)[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9.
关键词:教师特征;维度;独立样本;检验
1 引言
近年来,学生评价教师在国外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国内高校中的研究与应用也开始逐渐普遍。但目前国内有关中小学生评价教师的实证研究仍较少。纵观以往的研究,不少早期研究者关于学生评价教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评教及其有效性与可靠性上,且普遍认为由于中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在评价教师方面有较大的局限性。但也有学者认为,“从心理发展角度看,中学生的评价能力已渐趋成熟”,并侧重于对中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研究。鉴于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可以是多维度、多角度的,因此本研究立足于中学生的立场,评价出他们最喜爱的教师及其特征,并根据学生的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不同以及是否独生子女等,对评价结果进行整合分析,从而揭示中学生在评价最喜爱教师特征时可能存在的差异,为中学教师的素质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2 研究方法
2.1被试
本研究通过随机整群抽样,抽取盐城市J县城某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61名。共发放问卷261份,收回有效问卷244份,有效率为93.5%。其中男生127人,女生117人;初中生121人(初一42人,初二41人,初三38人),高中生123人(高一49人,高二47人,高三27人);独生子女152人,非独生子女92人;家庭所在地为县城的学生145人,乡镇(村)的学生99人。
2.2研究工具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进行。问卷为笔者在参照本领域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自行编制,采用5点计分:1―很不重要、2―不重要、3―一般、4―重要、5―很重要。包括职业道德、学识水平、教学能力、师生关系、积极个性5个维度,共计21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有详细的说明。并在施测前对学生进行讲解。
2.3研究过程
首先对各被试群体集体施测,问卷收回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初步整理,根据要求剔除无效问卷,并采用SPSS11.5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中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在职业道德、学识水平、教学能力、师生关系、积极个性5个维度上是有所侧重的。其中,师生关系和职业道德的均分值较高,分别为4.126和4.010,后面依次是教学能力3.710和学识水平3.522,积极个性的均分值最低,仅3.196。为进一步了解中学生评价教师的差异情况,针对学生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的不同以及是否独生子女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3.1学生性别与评价结果的关系考察
考察不同性别间学生的评价结果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男生和女生对教师的评价结果在学识水平、教学能力、师生关系、积极个性维度上均比较稳定,在职业道德维度上男女生有显著的差异(t=2.427,p
3.2学生年级与评价结果的关系考察
将学生分为初中组和高中组加以考察,在“学识水平”和“积极个性”维度上两组的评价结果均存在着0.01水平上的显著性差异。“学识水平”维度上的差异具体体现在第6项“学科知识渊博”这一子项目上,其中高中生的均分值明显高于初中生;而在“积极个性”的两个子项目上,高中生的均分值又明显低于初中生。
4 讨论与建议
4.1学生性别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总体来说,男女生对最喜欢的教师的评价结果在评价的几个维度学识水平、教学能力、师生关系、积极个性上评价结果比较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学生评价的稳定性。但在职业道德上,女生显得比男生更为关注,主要表现在项目“从不体罚学生,不乱批评”和“耐心解答学生问题”上。这可能与男女生的个性特征与感受性有关。相比之下,女生比较敏感,更看重自己的公众形象以及教师对待自己的态度。在面对教师的公开批评或者教师的冷漠态度时,女生的挫折感与受伤程度均要比男生更为强烈。因此,他们会在这俩项目上出现显著性差异。换句话讲。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果能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那么他(她)会更容易赢得女学生的喜爱。
4.2不同年级学生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比较初中组与高中组最喜爱教师的特征的差异,高中生比初中生更关注教师的学识水平,尤其是是否具有渊博的学科知识;初中生则比高中生更为注重教师的积极个性,譬如教师的言行生动幽默、仪表端庄等等。其中的原因可能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学习特征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我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他们在评价别人时开始趋向理性,逐渐考虑到行为的动机和原则性,不再以外部的行为或效果作为唯一的标准。尤其是高中生,随着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大,他们比初中生更为关心自己的前途与命运,导致对教师的知识层面的关注更多。
4.3不同家庭所在地学生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无论是从评价的5个维度还是21个子项目来看,中学生家庭所在地的不同并没有影响其最终对教师评价的结果。这种情况概可以理解为与研究对象的选取有关。本次研究的对象为同一所中学学生,虽然有些来自县城,有些来自乡镇(村)。但因他们日常生活与学习的环境趋于一致,因此对教师评价结果并不会受到家庭所在地这一因素的影响。
4.4是否独生子女对学生评价结果的影响
t检验结果表明,是否独生子女对学生的评价结果没有影响。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是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虽然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并不是本质性的。正如有的研究者认为的那样,“年龄”这一变量在决定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性上,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在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在学龄中期特别是在青年前期和青年期。二者之间则不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也就为本研究结果的解释提供了依据。
5 结论
一是女中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结果,在职业道德维度高于男中学生。
【关键词】新生儿;抗感染免疫;临床观察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20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685-02
新生儿的抗感染免疫系统与成年人的免疫系统相比,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同。因为新生儿刚出生不久,机体未接触过外界的病原微生物,未能及时产生对应的抗体,但母体内的免疫物质,可以有效保护新生儿的安全[1]。因此,新生儿感染时,单个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检测值会明显升高。我院对119例新生儿患者进行了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1月――2011年11月间收入的119例新生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早产儿86例,足月儿33例,其中败血症患儿16例,细菌性肺炎患儿59例,细菌性脑膜炎患儿15例,尿路感染患儿29例。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烧、体温偏低等。无呼吸、吃奶量减少等症状,血氧饱和度、血小板数目、高胆红素血症等指标正常[2]。新生儿出生25-42周,平均33.5周。
1.2治疗方法测定119例患儿的mRNA、MyD88、MD-2、TLR2,TLR4的数值并对外周血含有的单核细胞与中性粒细胞中的蛋白以及阳性百分比进行分析。对比分析感染的新生儿与非感染的新生儿中性粒细胞的数目等各项数据。以此判定新生儿的抗感染免疫特征。
1.3统计学分析记录新生儿患儿的各项数据,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卡方、t对所得数据检验,若P
2结果
16例败血症患儿的血培养结果全部为阳性,致病菌主要为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对59例细菌性肺炎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培养,结果呈阳性的有29例,主要致病菌为克雷伯菌。对29例尿路感染患儿的中段尿液进行培养,结果呈阳性的有12例,主要致病菌为克雷伯菌。15例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检测结果显示,呈阳性的有3例,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检测指标,见表1。
3讨论
新生儿发生感染时,各免疫细胞的检测数据值都会出现明显上升,感染败血症的患儿的表现尤其明显。G+菌感染的患儿的主要表现为TLR2数值显著增高,G-菌感染的患儿主要表现为TLR4数值显著增高。表明这两组免疫细胞均在新生儿的抗感染免疫机制中发挥了作用。在临床上,新生儿感染时,中性粒细胞CD64的检测表现出明显的增高趋势,此现象对新生儿的感染的诊断有积极的作用。新生儿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中绝大部分是通过胎盘从母体中获得的IgG。妊娠期间母体的免疫状态、胎盘状况、孕母妊高征、糖尿病等情况均可对胎盘运转IgG的过程造成影响,使新生儿对感染性疾病的耐受力下降。故而孕妇本身应该注意自身身体状况,时刻保持一个良好的身体状况能使新生儿感染的机率降到最低[3]。
总而言之,我院研究的119例新生的抗感染免疫特征今后治疗新生儿感染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实验基础。掌握新生儿的抗感染免疫特征,有助于临床上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对感染的防治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忻海康,雷磊.试论中西医对小儿免疫的认识[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5,21(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