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儿科基础护理技术范文

儿科基础护理技术精选(十四篇)

时间:2023-09-22 18:07:54

儿科基础护理技术

儿科基础护理技术精选篇1

本文作者:赵秀芳工作单位: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总体要求总培训时间为2年3个阶段。进人临床前,经过医院和护理部组织的岗前培训1周。第一阶段12个月,在妇产科、儿科、门急诊部分别轮转4个月(本院是妇产儿童专科医院),主要从事基础护理工作;第二阶段6个月,根据自愿和科室意见选择二级学坏斗(妇产科、儿科和门急诊);第三阶段6个月,也在自愿和科室意见基础上在三级学科(某个专业)定向培养。儿科规范化培训在儿科的培训时间共l年4个月,可轮转4个病区,分别是第一和第三阶段各1个病区,第二阶段轮转2个病区(每个病区3个月),如果该生毕业前订实习是在本院儿科,则在培训结束后可轮转儿科所设的全部5个病区。培训期间要求掌握基础护理相关知识、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儿科护理基础理论和专科技术操作、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及急救技能,在第三阶段时更注重于专科理论和技能的培养,使受训者能全面掌握或熟悉儿科相关知识和技能,更好地适应儿科临床护理工作。

医院建立完善的护士规范化培训制度,包括《管理办法》、《培训细则》等,成立规范化培训管理职能组织(四级)并明确各级管理组织的职责。各二、三级学科在医院《培训细则》基础上,根据专科特点制定各科培训细则并组织实施。专人管理,建立《规范化培训手册》和《带教老师手册》。本人填写《规范化培训手册》,其中的操作量化表要求每天登记并有老师签字,月底汇总后交教务部审核保存,培训周期结束后手册归档保存。带教老师做好《带教老师手册》记录,以备查。护士长做教学管理,记录在护士长手册中。考核方法分平时抽查、出科考核、阶段性考试和结业考试。平时抽查包括带教老师、护士长、科护士长和护理部的抽查:出科考核在轮转下一个科室前完成,包括劳动纪律、医德医风、服务态度、工作态度、学习态度、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精神、专业理论、技术操作和分管病人情况等:在每一个阶段结束和完成培训后进行阶段性考试和结业考试,考试内容第一阶段为基础护理知识,第二阶段为儿科相关知识,第三阶段为所在儿科某专业理论知识,结业考试为综合应用性试题。所有考核均以百分制计算,结果交医院教务部存档,并作为评优(评优比例为巧%)和培训结束医院选留的依据。自2007年进行护士规范化培训以来,共招收5届,300余人,已结业3届。本文结果只统计已结业的3届学员情况。理论成绩总体上均有提高,各届一阶段与三阶段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o,01),二阶段与三阶段具有统汁学意义(P<0.05),一阶段与’二阶段仅2009届学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技术操作成绩各阶段无统计学差异。

规范化培训适应了儿科护理工作的需要基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儿科护理在护理评估、沟通交流和技术操作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规范化培训可满足儿科护理对护士的特殊需要。目前全国还没有一所儿童专科护士学校,刚从普通护士学校或护理院校毕业的护士,很难承担儿科临床护理的工作。每年均有部分受训者中途退出培训,原因之一为考核不合格(表1),还有部分不愿在儿科工作者(表2)。从护生到独立承担护士角色需要1.5一2年的过渡阶段,且在校学得的理沦知识需要一段时间(几年)有指导的临床实践才能真正转化为临床工作能力。因此,开展规范化培训适应了儿科护理工作的需要。规范化培训提高了受训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在规范化培训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对受训者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在培训细则中规定了各项护理操应完成的数量,建立操作量化登记表,要求受训者每日记录,并有当天老师的签字,月底汇总;带教老师、护士长和其他各级管理人员定期和不定期抽查,各阶段结束要考核,规范其临床护理操作,强化理论知识。通过培训,学员的理论和技术水平都得到了较大提高(表3)。规范化培训提高了受训者的综合素质在培训过程中,我还注重受训者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医德医风、服务态度、工作态度、学习态度、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粘神的培养,每轮转完9个科室都要对以上内容进行综合测评,结果纳人总成绩。同时还要求受训者在培训期间要进行高一级的学历教育学习,进一步提高学历水平,所有持中专和大专文凭的学员都在继续大专和专升本科学习(未完成学历教育)。经过近2年的培训,学员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是护理专业毕业后教育的重要阶段,是终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护理人才培养和专业队伍稳定,提高护理水平,保障病人安全。儿科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适应了儿科临床护理需要,为专科护士培养奠定了基础,是儿科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和护理质量提高的根本保障。

儿科基础护理技术精选篇2

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搞好工作计划,是建立正常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1儿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仅供大家查阅。

2021儿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一

20xx年是困难与机遇共存的一年,新的院领导班子重新考虑科学的分配方案,结合儿科目前实际情况,对今年全科工作做以下安排:

一、杜绝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发生,提升医院、科室形象。

1、加强医护质量管理,完善医患沟通制度,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2、继续熟悉掌握并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各级医护人员岗位职责,防范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3、提高服务意识,树立全科医护人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热情接待患儿及家长,树立儿科服务新形象。

二、加强业务学习

1、加强基本技能及操作的练习,特别是心肺复苏操作的复习及巩固,提高危重病儿的抢救能力;

2、学习儿科新知识新进展。充分利用医院华西远程教育平台,争取各种培训及讲座学习的机会,了解学科发展动态,让科室诊疗技术尽快更新;

3、结合本科实际,着手对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规范的制定,推广临床路径工作;

4、组织全科室医生认真学习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逐渐拒绝滥用抗菌药;

5、加强新生儿相关知识学习及技能培训,争取新生儿病房能投入使用。

三、开拓市场,加强宣传,扩大儿科影响力。

1、加强雾化治疗宣传,扩建门诊留诊病房,方便患儿及家长就诊方式选择;

2、利用医院宣传平台,多种方式下乡及社区宣教,提高科室及医院知名度。

四、学生带教工作。

1、加强实习生管理,严格考勤;

2、强调带教老师责任,相关知识认真讲解,操作要放手不放眼;

3、带教老师加强学习,以适应重医教学基地角色。

总之,全科每位医护人员都应端正态度,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加强学习,努力完成医院及医务科下达的各项任务。

2021儿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二

第一、认真学习党的十三五规划,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杜绝科室医护人员收受红包及药品回扣,发现以上情况及时上报,并根据医院规定从严处理。进一步推进业务能力、沟通能力、执行能力建设;进一步深化儿科改革,严格按照二甲标准建设,规范管理科室,做到科室持续改进。

第二、儿科今年仍存在合法执业医师严重不足的情况,儿科医师队伍的建设仍是20xx年的重中之重,科室拟通过多渠道引进儿科人才,如:科室进一步加强培养科内儿科医师队伍,对需考证医生提供力所能及的方便与支持;向医院争取儿科专业医生,在本县或县外医院引进有证儿科专业医生等;并向医院争取相关的优惠政策;条件成熟时向社会呼吁儿科医师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第三、加强业务学习,对疑难病例及多发病例,典型病例及时科内学习讨论,坚持科内讲课制度,一如既往的积极参加院内外各种学术活动,申请外派进修人员,引进新技术新疗法。

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使大家自觉自愿的在工作之余学习熟悉业务知识,开阔视野,涉猎儿科领域新近展。在新的一年里,积极拓展儿童保健门诊,开展儿童CPAP辅助通气,进一步加强新生儿病房的建设,探索开展新生儿相关业务,努力与产科沟通合作,在拓展儿科业务的同时为医院产科保驾护航,也为我县新生儿提供就医方便。

进一步开展新生儿黄疸的光疗,申请增加新生儿蓝光治疗仪,提高疗效,进一步提高静脉穿刺水平,继续推广静脉留置针,减少患儿痛苦;条件许可,尝试外周静脉置管技术的开展,继续不断探索新技术、新疗法。

2021儿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三

进一步巩固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成效,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持续、深入开展,提高护理管理品质,根据优质护理服务规划和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的要求,按照医院优护方案,拟定新生儿科优质护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工作目标

以患者满意为总体目标,夯实基础,巩固成果,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提升服务内涵,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使患儿家属满意度≥95%;健康教育知晓率≥85%。

二、实施措施

(一)继续完善修订科内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继续完善修订质量控制标准,加强对护理不良事件督查整改制度,加强对危重病人的管理。

(二)全面提升职业素质、优化护理服务

1、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和专科知识培训,使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得到提高,强化基础护理及分级护理的落实并保证质量。

2、加强护理专业技术操作培训。按照新生儿科培训计划分层对全科护士进行技能操作培训,牢固掌握护理基本技能,夯实基本功底.

3、采取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以提高全院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护士观察病情、落实护理措施、记录护理文书的能力。

(三)严格遵守《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并按其要求规范管理。

1、新生儿科护士必须持证上岗,并经新生儿专业培训,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熟悉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

2、严格执行身份确认制度、查对制度,患儿住院期间必须配戴身份识别腕带,如在沐浴、检查、治疗时损坏,应及时补戴,确保患儿身份正确。

3、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的进入,工作人员上班时要穿统一服装、洗手,进行各项操作时一律要求洗手、戴口罩,任何人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认真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液。

4、病室设备应当定期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和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设备、设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5、按照规定建立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定期对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细菌学监测。病室的医疗废弃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6、制定新生儿外出检查、治疗、转科和出院安全流程并有效落实。制订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快速有效应对意外事件,确保医疗安全。

(四)夯实基础护理,切实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保持病床整洁、无异味、无污迹,物品摆设整齐规范,输液滴数与医嘱相符,勤巡视输液患儿,防止或减少输液外渗,善于观察病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五)严格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1、改变排班方法,实施责任制排班模式,弹性排班。

2、全面履行护士职责,责任护士从入院到出院的各种治疗给药、病情观察、基础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为患儿提供连续、全程的工作,切实做好优质护理服务。

3、深化护士分层使用,依据患儿病情、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分配责任护士,危重患者由年资高、能力强的护士负责,体现能级对应。

(六)定期满意度调查

1、患儿出院时发放满意度调查,听取家属对优质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定期坚持出院患儿电话随访,做好病情随访、健康宣教、意见反馈。

儿科基础护理技术精选篇3

【关键词】 优质护理;基础护理;体会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及对健康需求的提高,人们对就医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疗服务由技术竞争转向服务竞争[1]。为了适应当前医疗服务的需求,必须开展优质服务,提高护理质量[2]。自2011年本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患者、家属、医护人员和院领导的一致认可,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优质护理的概念及实施目的

11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在临床工作中,“以患者为中心”必须爱护和尊重患者,这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也是减少医疗纠纷,创造品牌服务的先决条件[3]。

12 通过全程、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夯实基础护理,提高专科护理内涵,最终达到患者满意、领导满意、社会满意的“三满意”,是儿科护理工作的目标。

2 儿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

21 做好入院时的健康宣教。患儿心理、语言、行为发育不够成熟,年龄小,无法沟通,不配合治疗,一些家长缺乏医学常识,脾气暴躁,稍不如意,就会将怒气发泄在值班的医护人员身上。针对不同的患儿及家属,值班护士应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面带微笑地做自我介绍,耐心、和蔼地与患儿和家属交谈,介绍病房的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护士长、拉进与患儿家属的距离,减少孩子的恐惧和不安,让孩子在院如家。

22 强化综合素质,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儿科护士不仅需要具备一般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还需要具备儿科护士特殊的素质要求,要求护士具有爱心、耐心、同情心。针对护士的具体情况和技术操作训练一次,提高护士的专科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静脉穿刺力争做到“一针见血”。学会换位思考,加强与家长和患儿的沟通,增进理解,使他们有安全感和责任感。积极为患儿和家属着想,把患者的难处作为服务的难点,自觉自愿地为患者提供各种服务,以真诚的服务感动患儿及家属。

23 落实护士责任包干,夯实基础护理。基础护理是实施临床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是专科护理的基础。病区所有护士包干患者,每个责任护士负责1~6名患儿,每名患儿均有相对固定的责任护士对其全面负责,责任护士对所负责的患儿提供全面、全程、连续的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护理服务。实行责任包干,可增强护理人员优质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24 加强护生的带教和管理 护理工作环节多、操作多、交接多、技术性强、时间连续性强、服务要求细[4],所以加强对护生的带教和管理是儿科护理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工作中有带教老师正确引导,全程监督;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同时要求带教老师加强责任心,以身作则,做到放手不放眼,耐心讲解、示范,带教期间在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下,让护生学有所获,圆满完成实习进修计划,有效的保证了护理工作质量。

3 体会

儿科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提高了护士的全面素质,改善了护患关系,规范了护理行为,健全了管理模式,保障了患儿的安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患儿为中心,把患儿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为患儿提供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

参 考 文 献

[1] 刘亚林,李斌,王向东,等医院文化建设中国医院管理,2009,17(22):57

[2] 陈谷霏,李才平全程优质亲情护理实施体会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7):52

[3] 陈湘玉传承护理专业发展进程,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312313

儿科基础护理技术精选篇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52-01

护理临床带教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深化,是护生理论联系实际,走向独立工作的重要环节,而儿科护理实习具有专业性强、操作要求高、护生一时难以入门和接受的特点,使儿科这个特殊岗位的护理临床带教工作中常常存在许多不利因素,影响了带教质量的提高,因此借我院迎接三级医院评审的契机,自2013年6月至今对儿科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采取措施持续改进,不断规范和完善,使儿科的护理带教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1 影响儿科护生带教的不利因素

1.1儿科护理专业的特点:我院儿科分为普通儿科和新生儿室两部分,收治患儿多,病情复杂,变化快,又因患儿语言表达能力欠缺,所以护士的观察任务较重;各种基础技术操作要求精准耐心细致,配置药物药物必须正确计算药量,准确抽取药液,尤其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术专业性强,技术操作难度大。

1.2带教老师方面:带教老师工作繁忙,相对教学时间与精力不足,带教工作态度不积极,责任心不强,个别老师把护生当帮手、跑腿等;理论知识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授课能力差,不能发挥护生的主观能动性。

1.3护生方面:当前护生大多是90后独生子女,在儿科护理实习中主要存在紧张、胆怯、急躁、自卑、虚荣、依赖等多种不良心理〔1〕,对工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儿科护理工作心理压力大,欠缺与患儿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力,面对哭闹的患儿和挑剔的家长时不知所措,紧张逃避,同时护士在校以专业知识学习为主,缺乏与护理相关的法律知识学习,导致在实行过程中易产生不安全隐患。

1.4患者方面:患儿是家庭的中心和重心,家长的溺爱和对护理质量的高要求,导致对护生的不信任,因此常常拒绝护士对患儿进行护理操作,使护生在儿科实行期间动手机会较少,实践能力较差。

2 对策:

2.1成立科室教学管理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设带教负责人1名,建立健全科室入科教育制度,完善入科教育内容,制定儿科教学计划,制作多媒体课件,购置模拟教具娃娃,建立出科理论考试题库等,规范了带教工作。

2.2带教老师准入制度:从思想素质到业务技术进行考核,选拔医德高尚,责任心强,大专以上学历,护师以上职称的业务骨干为带教老师,定期选派到上级医院进修和外出参加培训班,学习新技术、新项目,提高业务素质和带教质量。

2.3人性化带教〔2〕,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带教的过程中,人性化模式就集中体现在尊重和爱护护生。关心护生的生活和心理,实习中出现错误时,切不可当患者的面训斥,避免伤害她们的自尊心,尊重护生的思维方式和劳动价值,肯定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对于优点及时表扬,充分调动护生的积极性,赋予护生真实的参与感和成就感。使其自身价值得到最佳状态的发挥,从而提高护理带教质量。

2.4完善入科教育

2.4.1环境与区域划分介绍 带领护生现场讲解儿科环境,分为普通儿内科和新生儿室两部分,尤其新生儿室是一个特殊单元,普通人员限制进入,需更衣、换鞋、洗手、戴口罩后才能入内。设生活区域和工作区域,工作区域分清洁区、污染区、隔离区等,注意标识和要求。

2.4.2带教老师和班次的讲解 向护生介绍儿科的师资,介绍各位带教老师与护生互相认识,消除陌生感,同时介绍各班次工作时间和工作职责,使护生了解不同工作内容,按时到岗。

2.4.3护理安全教育,重点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务人员行为规范》等法律知识,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规程,树立违反规章制度就是违法的意识[3],加强责任心,倡导慎独精神,讲解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隐患和相应的防范措施,护生应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各项操作,确保护理带教工作的安全。同时加强职业暴露防护教育,如针刺伤的预防和处理等,保证自身安全。

2.5改进带教方法

2.5.1明确本科实习任务,按实纲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带教计划,合理安排基础护理操作与技术性操作。计划一式两份,让护生做到心中有数。制定规范统一的带教记录表格,老师及时详细记录带教记录和讲课记录,学生确认并手签字,出科前必须进行专科理论和技术操作考核并记录,并将每份学生的带教资料装订齐全。

2.5.2专业理论教学讲课必须准备课件,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授课能力,寓教于乐,灵活机动的互动式教学,实行“每日一题”和“随身笔记”,提高护士理论学习的主动性。

2.5.3在带教技术操作时,各项非侵入性操作如脐部护理、臀部护理等,带教老师先做示教,学生掌握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做到放手不放眼;而对于易给患儿带来痛苦的侵入性操作如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术,首先应用模拟器具让学生进行练习,熟练掌握此技术的操作步骤,为以后实际操作打好基础。

2.5.4在带教工作中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提倡“责任制护生”,让护生多与患儿及家长交流沟通,注意与病人交谈时必须使用文明用语,并通过为病人倒一杯热水、盖盖被子、一个微笑等非语言方面行为开始与病人进行交谈,注重感情投资,为自己赢得更多实践机会,在遇到拒绝时,及时引导学生避免消极情绪。可以让护生在工作中适当转变角色,以患者的角度体验护理的全过程,通过换位思考来理解患者的心理,从而更加主动地了解患者需求,满足患者的护理需要,做好护理工作。

2.5.5注重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护理大查房,护理晨会交班时,提问护生相关病情,指导护生观察病情的重点,通过一看、二问、三观察。一看:看病人一般情况,如表情、面容、姿势等。二问:问病人有什么不舒服。三观察:观察病人各种生命体征。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思考,不仅使课堂上学到的护理基本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而且使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得到训练和强化,这为护生毕业后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2.6出科带教

2.6.1护生出科前进行理论、操作考核,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进行理论考核,技术操作从三项儿科基础技术操作中抽1项现场考核。

2.6.2护生出科时进行带教质量评价,考评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护生考评,包括组织纪律、服务态度、团结协作、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考试,另一方面是对带教老师的考评,并将评价结果和学生的出科考试成绩作为带教分值纳入科室绩效考核中,提高带教老师的积极性。

2.6.3护士长与护生进行出科座谈,了解护生对儿科带教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带教组长和带教老师,改进带教工作。

3 结果:护生的出科考试成绩(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考核)明显提高,护生对儿科带教工作满意度及病人对护生的满意度也大幅度提高,儿科的护理实习带教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

4 体会

在当前医学发展日新月异,社会需求日益增高,护理理念不断更新的形势下,针对儿科这个特殊岗位的护理临床带教工作中常常存在的不利因素改进带教方法,注重护生礼仪、道德、素质、理论、操作、沟通、护理安全、法律法规等几方面进行综合设计,动态的对我科护理带教工作不断规范,持续改进创新,激发老师、学生的积极性,全面培养护生能力,提高了儿科护理临床带教的质量,不仅为新时代的护理工作培养高、精、尖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也是适应目前医疗卫生改革形势下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颜建娣,刘贤珍.实习护生角色转变心理矛盾分析及对策〔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1):113-114.

儿科基础护理技术精选篇5

1.1一般资料

本院儿科住院部拥有50张固定床位,19名护士;新生儿住院部拥有床位80张,28名护士;儿科门急诊有20名护士。所有护士均为女性,年龄为19~40岁,平均(26.5±1.5)岁;工作时间为1~20年;其中3名护士长,64名护士;学历情况:5名中专,34名专科,28名本科;职称情况:22名护士,31名护师,13名主管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

1.2方法

为了提高儿科住院部、新生儿科以及儿科急诊等3个科室的护理服务持续质量,本院安排高年资护士进行二线值班,且对其实施规范化管理,具体措施如下。①人员选择及其排班:经由选拔或层级推荐,选取满足相应条件的15名护士作为二线值班人员,其条件为均在儿科住院部、新生儿科、儿科门急诊3个科室工作过3~5年的主管护师或护师,具备良好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有较强的慎独能力,具有较扎实的基础医学理论和专科理论知识,能解决儿科护理业务上的疑难问题,指导危重、疑难患者的护理,在管理、教学中充分发挥骨干作用,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每个科室的护士长将具备条件的二线值班人员上报护理部,15名二线值班人员由护理部直接管理。满足条件的15名护士实行24h值班制,每人值班1d,其工作内容是对儿科3个科室护理单元薄弱时间段的业务技术难题进行处理,参与急诊、急救,对下级护士进行指导,且对薄弱时间段中的各项行政事务进行协调处理等。二线排班表应提前1个星期安排好,科室排班不可影响二线值班。②强化二线值班人员的培训:护理部针对儿科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儿科护理二线值班人员制订培训计划,依据不同级别,对护士进行相应的层级培训。主管护师以下的二线值班人员,一般采取“传”“帮”“带”的方式对其进行现场培训、业务学习等,培训的主要内容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交流能力以及独立处理问题能力等;技术操作培训通过授课、现场操作等方式进行,培训内容主要为儿科常见的急救技术和护理,包括心脑肺复苏、呼吸机的应用、气管插管技术及护理等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预见性地进行专科新技术与新业务知识培训,普及相关护理管理人员的护理沟通技能等。培训活动1~2次/月,每年≥12次。培训通常安排在业余时间,主要由各个科室的临床带教组组长、聘请的专业教师或者护士长等进行培训。③考核方式:构建考核制度,即依据医院的相关管理原则,由科护士长与护理部对二线值班人员的考核制度加以编定,要求二线值班人员应全天在岗,夜间不定时到儿科门急诊、儿科住院部和新生儿科进行查房,值班护士应对危重患儿进行床边指导;保证值班电话通畅,要做到专人专用,且在接到电话后5min抵达接诊科室;严格执行岗位职责,如参加急诊与急救、业务指导以及培训下级护士等;做好交班工作,对值班时间所处理的问题和督导处理状况进行详细记录,次日早晨做好书面与口头交接工作,不可用电话进行交接,未经允许不可私下换班;如遇重大事件应在第一时间联系科护士长;同时实施二级考核,科护士长负责护理二线值班人员的考核,依据考核标准,科护士长督导考核评分占30%,培训考查试卷占30%,而护士测评考核占40%。④值班待遇:为二线值班人员提供单独的联系电话与值班室,且对其发放相应的值班费;同时依据实际情况,适当给予值班人员0.5~1.0d的休息时间;将二线值班经历作为护理人员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之一。

1.3观察

指标对规范化管理实施前(2010年5月~2012年4月)和实施后(2012年5月~2014年4月)的护士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得分进行详细记录;同时,在实施前后分别选取130例患者,对其基础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

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的比较实施后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实施前后

基础护理质量与满意度的比较实施后的基础护理质量得分与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儿科基础护理技术精选篇6

1.1方法

为了提高儿科住院部、新生儿科以及儿科急诊等3个科室的护理服务持续质量,本院安排高年资护士进行二线值班,且对其实施规范化管理,具体措施如下。①人员选择及其排班:经由选拔或层级推荐,选取满足相应条件的15名护士作为二线值班人员,其条件为均在儿科住院部、新生儿科、儿科门急诊3个科室工作过3~5年的主管护师或护师,具备良好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有较强的慎独能力,具有较扎实的基础医学理论和专科理论知识,能解决儿科护理业务上的疑难问题,指导危重、疑难患者的护理,在管理、教学中充分发挥骨干作用,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每个科室的护士长将具备条件的二线值班人员上报护理部,15名二线值班人员由护理部直接管理。满足条件的15名护士实行24h值班制,每人值班1d,其工作内容是对儿科3个科室护理单元薄弱时间段的业务技术难题进行处理,参与急诊、急救,对下级护士进行指导,且对薄弱时间段中的各项行政事务进行协调处理等。二线排班表应提前1个星期安排好,科室排班不可影响二线值班。②强化二线值班人员的培训:护理部针对儿科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儿科护理二线值班人员制订培训计划,依据不同级别,对护士进行相应的层级培训。主管护师以下的二线值班人员,一般采取“传”“帮”“带”的方式对其进行现场培训、业务学习等,培训的主要内容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交流能力以及独立处理问题能力等[3];技术操作培训通过授课、现场操作等方式进行,培训内容主要为儿科常见的急救技术和护理,包括心脑肺复苏、呼吸机的应用、气管插管技术及护理等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预见性地进行专科新技术与新业务知识培训,普及相关护理管理人员的护理沟通技能等。培训活动1~2次/月,每年≥12次。培训通常安排在业余时间,主要由各个科室的临床带教组组长、聘请的专业教师或者护士长等进行培训。③考核方式:构建考核制度,即依据医院的相关管理原则,由科护士长与护理部对二线值班人员的考核制度加以编定,要求二线值班人员应全天在岗,夜间不定时到儿科门急诊、儿科住院部和新生儿科进行查房,值班护士应对危重患儿进行床边指导;保证值班电话通畅,要做到专人专用,且在接到电话后5min抵达接诊科室;严格执行岗位职责,如参加急诊与急救、业务指导以及培训下级护士等[4];做好交班工作,对值班时间所处理的问题和督导处理状况进行详细记录,次日早晨做好书面与口头交接工作,不可用电话进行交接,未经允许不可私下换班;如遇重大事件应在第一时间联系科护士长;同时实施二级考核,科护士长负责护理二线值班人员的考核,依据考核标准,科护士长督导考核评分占30%,培训考查试卷占30%,而护士测评考核占40%[5]。④值班待遇:为二线值班人员提供单独的联系电话与值班室,且对其发放相应的值班费;同时依据实际情况,适当给予值班人员0.5~1.0d的休息时间;将二线值班经历作为护理人员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之一[6]。

1.2观察指标对规范化管理实施前(2010年5月~2012年4月)和实施后(2012年5月~2014年4月)的护士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得分进行详细记录;同时,在实施前后分别选取130例患者,对其基础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的比较实施后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实施前后基础护理质量与满意度的比较实施后的基础护理质量得分与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与成人科室比较,儿科收治的患者具有年龄较小、病情发展迅速、自我表达能力差、对于各种治疗与护理操作的配合度较低、家属期望值较高等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护士人员能够及时做出准确的判断,且进行熟练的操作。夜间值班人员如果无法对患儿进行“一针到血”的处理,那么可能将遭到家属的埋怨,严重者甚至会引发医患纠纷,因此设立儿科二线值班人员,且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具有极为重大且现实的意义。强化二线值班人员的规范化管理,有助于提升二线值班人员的基础专科理论知识与专业操作技能,有助于二线值班人员协调能力、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本研究中,实施规范化管理后,15名二线值班人员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操作技能得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儿科基础护理技术精选篇7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儿科出院患儿2282例,其中新生儿396例,病程最短5 d,最长20 d。创建专业品牌后,2010年住院患者满意度达到98.8%。

2 方法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创建护理品牌,根据本科的特点建立以专业提升为特点的“穿刺能手”品牌和以服务提升为特点的“新生儿成长直通车”品牌,按照人员年资、性格、特长等进入两个组,设立组长,建立计划、目标等,不断发现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

2. 1 “穿刺能手”品牌

2.1.1目的:注重技术提高,从基础上解决病人的满意焦点问题。儿科的静脉穿刺技术历来就是专业的特点,儿科护士的金招牌。但在病人的需求方面,期望值也是最高的,都希望一针见血,同时也是影响儿科住院病人满意度的关键。为了保持我们的强项的发展,又有利于满意度的提高,从根本上提高服务质量,在设计服务型的品牌的同时设计了“穿刺能手”的技术型护理品牌。设计静脉一针穿刺成功率85%的目标。

2.1.2方法:由高年资护士牵头组建的“穿刺能手”儿科技术特色品牌小组,就是保证儿科护士的特殊穿刺技术的专业技能的快速提升,每月有培训,按照年资不同采取不同的培训办法,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帮一,现场纠正手法,讲解进针不同角度在不同部位的应用,使大家的基本操作水平规范,一些技巧经验在实际指导中传达,大家对技术的掌握提升快,护士的自信心增强了,在病人面前技术发挥也好了,病人家长接受年轻人的程度也提高了,没有设立“穿刺能手” 品牌以前,静脉一针穿刺成功率78%,实施后静脉一针穿刺成功率达到88%,效果是明显的。最重要的是病人家长接受年轻护士的程度提高了,护士的技术提高了,儿科专业特有的穿刺技术水平普遍提高。每个护士静脉穿刺后随即发放满意度调查表,2010年共收回1726张满意度调查表,对穿刺技术的满意度在2009年86%的基础上2010年12月提高到了92%。

2.2 “新生儿成长直通车”品牌

2.2.1 目的:我科新生儿病房每年出院病人在600例左右。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很对家长回到家中在孩子的成长发育中有很多的问题解决不了,从提升服务的角度我们设立了“新生儿成长直通车”这个品牌,把我们一流的专业技术和优质的人性化服务从病房推向社会,让更多家庭受益;用我们的专业和经验,持续提供超越家长期望的育儿知识与服务,让每一个家庭都能养一个聪明健康的宝贝。

2.2.2 方法:⑴对住院新生儿造表登记,按照诊断、病情、出院的时间进行详尽的记录。⑵按照出院时间设定电话回访,分为出院7天、10天、15天、20天、30天、40天等进行回访并登记。⑶设立回访内容登记表:其主要包括:一般情况(姓名、日龄、体重、身长),喂养情况(方式、奶量、有无吐奶、腹泻、便秘),皮肤情况(有无黄疸、湿疹、臀红、脐带脱落),早教情况(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运动的刺激),遵医行为(按时服药、复诊、预防接种、听力筛查、眼底检查、康复治疗),医院满意度(对服务态度、医生诊疗水平、护士穿刺操作、科室环境、收费),回访日期,回访人。⑷每月对照登记计算每项的发生率,据此调整回访的针对性,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特殊情况上门亲访,这样做下来,经过第三方调查的出院病人满意度资料显示,出院病人的满意度有了快速的提升,据不完全统计回访约1200人次,满意度达到100%。

儿科基础护理技术精选篇8

【关键词】 小儿; 静脉穿刺;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9.051

小儿静脉穿刺是儿科病房及相关科室一项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是护理人员完成各项治疗、抢救的前提。小儿静脉穿刺质量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直接相关。研究表明,护士穿刺技术不熟练,不能做到一针见血是引发护患纠纷的重要因素之一[1-4]。为快速提高护士的临床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满足儿科及相关科室临床护理工作的发展需要,于2010年9月开始在医院内招收小儿静脉穿刺护士参加培训班,收到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9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招收小儿静脉穿刺护士培训班学员共32名,均为女学员。年龄20~33岁,平均22.56岁。学历:本科9人,占28.13%,大专23人,占71.88%。2年以上临床实践经验22人,占68.75%;2年以下临床实践经验6人,占18.75%;无临床实践经验4人,占12.50%。

1.2 方法

1.2.1 招收学员方法 面向院内护士招生,要求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经学历和执业资格审查,经过考试和考核合格录取,获得参加小儿静脉穿刺护士培训班资格。

1.2.2 培训方法

1.2.2.1 培训原则 制定相应的培训目标,甄选小儿静脉穿刺经验资料[5-9],制定培训教材,精选多名小儿静脉穿刺能手讲授各种小儿静脉穿刺情况及穿刺对策操作,采取理论授课,临床实践,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培养方法,分阶段进行经验交流及穿刺操作考核,终末小儿静脉穿刺技术考核合格获取小儿静脉穿刺培训结业证,成绩优异者颁发小儿静脉穿刺能手称号。培训周期为6个月。

1.2.2.2 师资确定 理论培训由儿科总护士长担任理论授课,具有儿科专业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临床穿刺经验,主管以上职称,专业教师资格,有较高的临床指导和授课能力,并聘请血管外科专家为学员讲授小儿血管的解剖及病理生理反应。操作培训由儿科科护士长及主管护师担任,具备1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主管以上职称及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1.2.2.3 教学方法 以临床操作实践带教为主,结合相关理论授课,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行。理论上采用参与式教学方式,以培养小儿静脉穿刺能手为目的,精选各种小儿静脉穿刺情况及穿刺对策,结合临床实际,列举相关穿刺病例和亲身经验进行讲学互动,充分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不定期组织案例讨论,现场演练,每月1次,包括模拟操作和实践操作。模拟操作主要培训手法,实践操作主要培训手感。技能培训中,心理适应能力是重点培训内容之一,指导教师设置不同的穿刺环境,让学员逐步适应压力。

1.2.3 评价方法

1.2.3.1 学员自我评价 学员对培训收获自我评价,包括提高很大,提高较大,提高较小和无提高。

1.2.3.2 考核方式 (1)理论考试:培训最后进行总结性理论考试1次,强化小儿静脉穿刺的理论知识;(2)操作考试:分阶段进行小儿静脉穿刺专业技术操作考试,每2个月1次。一律实行百分制,每次进行考核排名,增加培训学员的竞争意识。最后根据考核总评授予考核成绩前3名“小儿静脉穿刺能手”称号。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PEMS 3.1统计分析软件对结果进行处理,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以(x±s)表示,以P

2 结果

2.1 学员对培训效果自我评价 学员对培训效果的自我评价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在的评价。32人中有25(78.13%)人认为提高很大,7人(21.88%)人认为提高较大,无一人认为提高较小或无提高。

2.2 培训前后学员考试成绩比较见表1。

表1 培训前后学员考试成绩比较(x±s)

组别 培训前(n=32) 培训后(n=32) P值 t值

理论成绩(分) 64.41±12.00 90.38±9.00

操作成绩(分) 62.81±3.65 88.16±7.50

3 讨论

3.1 培训要不断适应临床护理模式发展需要 护士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高低,不仅反映护士专业技术水平,同时也反映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关爱患儿,减轻患儿痛苦,操作中树立防护意识,是现代护理对每名护士基本素质的要求[10]。只有树立为患者负责减轻痛苦护理理念,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才会用更高标准要求自己,注重护士技能培训,护士穿刺技术水平就会稳步提高。从培训效果看,学员小儿静脉穿刺能力水平在短期内有很大提高,充分体现专项技术培训结合效果明显,所以规范化培训是提高专业技能,适应现代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课题。

3.2 培训要体现专业技术特色 穿刺成功率的提高是搞好护患关系的基础,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石。目前在许多科室,小儿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加上中国特色的独生子女政策,患儿家属对护士的期望值过高,而护士往往未经过专项技术操作培训,小儿静脉穿刺水平相对滞后,给患儿的治疗及护患关系埋下了巨大隐患。因此,开展对护士的小儿静脉穿刺专业技术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弥补了学校教育的局限与不足,提高了护士静脉穿刺水平,满足了患儿治疗护理的需要,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3 培训要有规范的教学和管理 针对培训班学员不同阅历、不同素质和不同层次采取个性化及人性化管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笔者严格甄选教材,按需补给,以求实效。还专门为每位学员配备了指导老师与学员进行沟通,协调与管理,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定期召开学员经验交流会,检查学员学习笔记和临床实践体会,了解学员动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有效地引导培训班学员系统地学习与发展。

综上所述,笔者所在医院通过开展小儿静脉穿刺护士培训班的实践,使小儿静脉穿刺技术形成了规范化的培训途径,调动广大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了护士争先创优的荣誉感和主人翁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强了针对小儿的护理专业技术服务能力,更好的培养了小儿静脉穿刺合格的专业化人才,提高了医院整体满意度,为和谐护患关系均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优质护理服务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吕竞.儿科急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天津护理,2005,13(6):171-172.

[2] 张镇静.儿科输液室护患矛盾分析及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6):713-714.

[3] 寿宇雁,陆月岑.输液室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5,5(2):52-53.

[4] 君.儿童医院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J].中国护理管理,2005,5(2):44-46.

[5] 谢佐卿,罗文容,姚春花.小儿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10,9(8):41-42.

[6] 帅玲.影响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的因素[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1):238-239.

[7] 阳康丽.小儿静脉穿刺难点分析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7):73-75.

[8] 李玉兰.浅述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秘诀[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14):2008-2009.

[9] 李春梅,游海云,李春美.常见小儿静脉穿刺中“难题”的探讨[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8,9(4):76-77.

儿科基础护理技术精选篇9

    1护理人员总数的确定

    我院为儿童专科医院,儿童骨科病房拥有床位60张,按医院管理规定,床位与护士比按要求1∶0.4,应有护士24名。科室配备2~3名护理员,专门协助患儿家长进行生活护理。

    2分层方法

    2.1分层结构根据患儿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层管理,按护理人员资历、学历、能力通形成“金字塔”式分层次护理架构[2]。科室成立核心小组成员,核心小组成员一般4~5人组成,由工作10年以上的护理人员承担,协助护士长进行病房管理,同时核心小组成员也是“金字塔”结构中的成员。第一层是辅助护士,约占护士总数的50%(12~13名),以患儿生活护理为主;第二层是治疗护士,约占护士总数的30%(8名),以执行基础护理及部分专科护理为主;第三层是责任护士,约占护士总数的20%(5~6名,其中包含核心小组成员),以执行专科护理、疑难复杂技术为主,并努力培养其为专科护士。

    2.2职责分配科室有病床60张,分成两个大组,每组由1名核心小组成员加1名责任护士、3名执行护士、2名辅助护士、2名晚夜班护士组成,固定分管30个床位,核心小组成员护士担任组长职责,负责本组护理工作完成情况的督导检查,每天向护士长汇报;责任护士负责患儿及家长的宣教和健康指导,及时解决患儿的问题,指导并检查其他护士的工作,完成护理记录的书写,参加周一、周四的医生查房;执行护士负责参与各项治疗的执行,辅助护士主要负责患儿的各种基础护理,与责任护士共同完成患儿日间的各项护理。

    3准入制度

    在充分考察的基础上,对各级护士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①责任护士要求大专以上学历、工作6~10年,护师以上职称,有较强的专科护理理论、技术及沟通能力,工作能力强、工作责任心强、专业知识强、积极参与病区管理,在护士中有一定威信,在科主任的指导下对这些护士进行专科知识考核,成绩合格者方能担任责任护士,且实行责任护士轮换制,如不能达到要求随时可以轮换。②执行护士要求大专毕业,经过医院3年规范化轮训护士,由于儿科患儿静脉穿刺存在一定的难度,应首选静脉穿刺水平高的护士,对患儿的基础护理能熟练掌握,但仍需要加强专科护理。③辅助护士要求中专或大专毕业,工作1~3年,重点执行基础护理,尤其是协助家长做好患儿护理,满足患儿基本需求,各层次护士实行按职上岗。

    4确定岗位职责

    科室根据各个班次及各不同岗位制订各级护士工作职责,内容包括实施护理程序的正确执行,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技术操作,病区管理工作、临床护理教学,实习带教、开展健康教育、医院消毒隔离工作和个人素质教育等几个方面,并对各层次人员,首先对责护组长和核心小组成员护士进行培训、考核,再由她们开展对下一层次护士的培训,保证各层次护理人员按职上岗、职尽其能。

    5建立职责考核标准

    根据各层次人员工作职责制订责任护士、执行护士、辅助护士的岗位职责的工作流程和考核标准,以100分为满分,90分以上为合格[3]。建立不同层次的考核手册,分核心小组成员考核、责任护士考核、执行护士考核、辅助护士考核手册4种考核表格。主要从团队意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房管理、实习带教、病历书写、医嘱处理、消毒隔离等方面进行考核,每月反馈1次,不同层次护士考核侧重点不同。核心小组成员主要由护士长考核重点岗位职责督查落实情况、责任护士侧重于健康教育、专科护理落实情况、危重患儿护理、病房管理、带教能力等。执行护士侧重护理文件书写、基本技能操作、各班职责、专科护理等,辅助护士侧重于基础护理、患儿生活护理、日常工作完成情况。

    6加强在职培训

    6.1要使儿童专科护士能合理地分层次使用由于儿科护理不同于成人护理,需更加精细,因此,在职培训除包括医院对科室护士的集中培训外,还包括科室内部的培训,科室培训方案采取分层次的培养方案,培训内容包括科室护理管理培训、护士岗位职责培训、专科疾病护理知识培训、护理文件书写培训、科研意识培训、消毒隔离知识培训、护士职业情商的培训、急救知识的培训、基本技能操作的培训[4]。

    6.2培训方法由护士长对高年资护士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室管理及科研方面的培训,高年资护士对中年资护士进行专科疾病知识及文件书写的培训,中年资历护士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基本技能操作及基础护理的培训,每位讲课者确认一个主题,不断反复讲,加强自身培训,完善自己的课件,每年有新的内容充实自己的讲稿。

    6.3完善护士继续教育积极创造条件,为护士提供多渠道、多层次的在职教育,如护士实行规范化培训,护师以上人员实行学分制教育,同时鼓励、支持毕业后学历教育,鼓励年轻护士报考高等医学院校的自考、研究生等高等护理班,让她们系统地、广泛地学习护理的新知识、新技能。对有培养前途的护理骨干集中时间,到专门的学习机构学习或外派进修,鼓励护士开展护理科研,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群体素质[5]。

    6.4院内培训由于我科是儿童骨科专科病房,危重症患儿相对较少,但创伤急救的患儿仍比较多,为提高护士的急救意识,分别派去急诊室和ICU等科室轮训1~2个月,使其临床经验不断丰富。极大地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各级护理人员能以良好的形象和信誉去服务患儿,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护理的整体素质。

    6.5抓好“三基”、“三严”训练根据护士层级制订业务学习和考核计划,采取不同的学习形式,如晨间提问、操作示范、护理查房、专题讲座、疑难疾病的护理讨论等,内容为专科护理常规、专科新理论及新技术、护理制度、职责和质量标准等。指定高年资护士负责年轻护士的理论学习、操作训练,形成一对一帮扶小组,实施人才培养目标责任制,达到传、帮、带的目的。护理师以上人员每年完成护理文章1~2篇,低年资护士开展读书笔记活动,对有价值的内容进行组织学习交流,科室内每季度书面理论考核1次,各级护理人员均参加护理部组织的三基理论考试、年终理论考试、技术操作考核。

    7健全护理薪酬和激励机制

    7.1薪酬机制一视同仁我科对聘用制护士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坚持公平性、竞争性、激励性、经济和合法原则,根据工龄、工作态度、工作责任能力、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挂钩[6]。建立以分析为基础,以绩效考核为工具的薪酬和激励机制。让护理人员贡献与利益挂钩,努力和能力与收获挂钩,工作业绩与收入挂钩,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按劳取酬,优劳优酬。

    7.2重视高年资护士科室有核心小组成员5~6名,全部由高年资护士承担,她们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社会阅历,充分发挥其作用,授权承担不同的管理项目,定期通报所负责项目,同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下一阶段的改进措施,共同维护护理质量。对这一部分护士可以给予每月小数目的管理经费,让她们觉得自己劳有所得,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7.3重用有才干的护士将有才干的护士委以重任,对经常得到感谢信的护士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起到良性循环的作用,更加激发护士对患儿的关爱与责任感。

    7.4做到奖罚分明科室每月召开体护士会议1次,对核心小组成员提出的护理问题点,在会上进行讨论,由每位护士发言,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对失误者提出批评、教育、惩罚,使违反制度的护士做到吸取经验教训,并同时告诫护士罚款不是目的,只是起到警示作用。对岗位能手和三基优胜者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引导护士自觉学习和效仿,起到潜移默化的的作用,使护士有了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对科室实行护士分层次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但须注意在执行奖惩措施时,一定要民主化、标准一致。

儿科基础护理技术精选篇10

【关键词】 儿外科;新护士;带教;体会

儿外科是一个专科性极强的科室,患儿病情变化快,不会表达或表达不清自己的需求,因此护理要求高,需要有一批理论扎实、技术过硬、言行一致、谦虚谨慎且具有敏锐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专科护士。此时的儿外科也开始由单纯的临床护理逐渐转向以病人身体心理社会几方面兼顾的整体护理,近年来我们在带教中不断摸索和实践,就如何培养儿外科的新护士,使其尽快进入角色,提出以下几点体会。

1 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方面

儿外科护士对患儿的健康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具有为儿科护理事业奋斗的决心,具有较高的医德修养,对于不能诉说表达情感的小儿慎独及诚实地对其服务。

2 加强专科理论知识学习

儿外科护士应具备熟练的技术,增加儿童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通过高年资护士讲述专科护理心得,使新护士对儿外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护理有系统的认识,在临床带教中老师更应注意理论结合实践,充分利用自身积累的经验指导新护士对患儿应观察什么、重点观察什么是否对每个细节观察到位、怎样观察才能得当及时。发现问题,排除不利因素,确保护理安全,使新护士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观察病情的技巧。

3 提高护理操作技能

儿外科是一个对专科护理技术要求极高的学科,特别是因穿刺成功率不够理想,患儿哭闹不配合,家属心疼患儿等因素导致新护士有紧张、恐惧的心理,所以在新护士刚进行专科性强的护理技术操作过程中,带教老师要在旁协助,并以自己的经验加以指导,减轻心理压力,护理中要态度和蔼、动作轻柔、一丝不苟,使小儿感到温暖,获得家属信任,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总结经验,改进方法,提高技术水平,增加自信心。

4 做好心理护理

儿科基础护理技术精选篇11

2019年,在医院各级领导关心支持下,儿科病房环境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在新的一年里,随着科室条件的改善,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护理部2019年护理工作计划结合本科室实际工作,特制订2019年儿科护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病员满意度

1、对住院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评选最佳护士,进行鼓励。并对满意度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落实整改措施。

2、规范护士的语言行为,在日常工作中落实护士文明用语。

3、严格新分配护士岗前职业道德教育、规章制度、护士行为规范教育,以及护理基础知识、专科知识、护理技术操作的考核,合格者才能准予上岗。

4、科室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征求病人意见,解决问题。

二、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改善临床护理服务:

1、试行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规范护理程序,增高整体护理病历质量,丰富健康宣教内容,更好的为患儿进行整体护理。

2、组织学习《儿科学》,熟悉有关疾病的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丰富健康宣教内容。责任护士深入到病房,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增高用护理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2、让有经验的老护士为新护士讲课,传授整体护理经验。如遇模糊概念,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每月组织一次教学查房,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三、重视护理人员素质培养

以《第五版基础护理学》为基础,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加强十一项护理技术及急救能力训练,增高护理质量,培养一支业务技术精,素质高的护理队伍。

1、制定2019年训练计划,由科室业务能力突出的护士担任培训老师。加强十一项护理技术,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强化法律观念,组织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并灵活运用到工作中去。鼓励护士自学并做好读书笔记。

2、高年资护士加强应急、急救能力训练。工作中给低年资护士做好表率,言传身教,让儿科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发扬光大。

3、对在历次考核中成绩优秀护士大力表扬,给予奖励,激发护士爱岗敬业热情,更好的为患儿提供爱心服务。

四、加强基础护理,规范工作秩序。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每次操作前洗手;做好每天治疗室病房空气消毒,严防医源性感染。

2、切实做好晨晚间护理,基础护理到位。保持患儿床单位清洁整齐,环境温馨、舒适。

3、配合护理部做好月护理质量检查、夜查房、业务查房等制度。

儿科护理年度工作计划(二)

为了使各项工作达到可持续发展,争创三级妇幼保健院,在认真总结分析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医院护理工作五年规划要点及三级妇产医院评审要求,将2019年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计划拟定如下:

一、规范护理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各项制度及工作任务

(一)组织全科护士认真学习医院、护理部下达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落实各项操作规程。

(二)进一步完善细化适合新生儿科护理工作的各项专科护理管理制度及工作制度,做到各项工作有制可依,有章可循。

二、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和业务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养

管理目标:护理人员分层级培训率为≥90%;三基”理论合格率≥90%(80分合格);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90分合格);护士每年离职率≤10%,护士对科内绩效分配知晓率≥80%;紧急护理人力资源调配知晓率100%。

实施方案:

(一)严格按照医院护理岗位管理实施方案,对科内护理实行层级管理;对科内护士花名册及时更新。

(二)以医院绩效分配方案为总部署,进一步细化科内

绩效分配方案,将工作量、工作质量、满意度等纳入每月护士的绩效考核,并让护士充分知晓绩效分配方案,从而调动护士的积极性。

(三)加强护士业务培训,拟定全年培训计划,内容涵盖“三基”知识培训、核心制度培训、新生儿科专科护理知识培训、新生儿科专科护理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内容,做到每次培训后均有考核。

(四)不断的更新护理知识,增加护士外出学习和进修的机会,计划今年有护士取得新生儿科专科护士资质。

(五)对科内护士实习弹力排班,进一步完善紧急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和流程并加强培训考核。

三、加强护理质量过程控制并持续改进,进一步推进优质护理工作

管理目标:基础护理合格率≥95%;专科护理合格率≥95%;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5%;病房管理合格率≥95%;急救物品质量合格分95分,急救药品完好率为100%;护理文书合格率≥90%;患儿家属满意度≥95%;健康教育知晓率≥85%。

实施措施:

(一)继续实行护理质量院科两级管理,充分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质控作用,提高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儿科护理年度工作计划(三)

新的一年,新的起点为进一步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总旨,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提高病人满意度。根据护理部有关精神结合我科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为病儿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

1.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发现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时要及时提醒,并提出整改措施,以院内外护理差错为实例组织讨论学习借鉴,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护理差错因素新情况、新特点,从中吸取教训,使安全警钟常鸣。

2.加强重点时段的管理,如夜班、中班、节假日等,实行弹性排班制,合理搭配老、中、青值班人员,同时注意培养护士独立值班时的慎独精神.

3、加强重点病儿的管理,如监护室的特护患儿和普儿病房的危重患儿,把上述患儿做为科晨会及交接班时讨论的重点,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做出评估,达成共识,引起各班的重视。

4.、完善护理文件记录,减少安全隐患。,规范护理文件记录,认真执行护理记录中“十字原则,即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5、完善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每项应急工作都要做回顾性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二、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

1、办公班护士真诚接待新入院病儿,把病儿送到床前,主动向病儿家属做入院

宣教及健康教育。

2、要求责任护士每天与患儿家属沟通,包括健康教育、了解病儿的病情转归、生活需求、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等,认真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告知程序,尊重患儿家长的知情权解除患儿家长顾虑。

3、每月召开工休座谈会,发放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对服务质量高的护士给予表扬鼓励,对服务质量差的护士给予批评教育。

三、深入开展“人本位”整体护理工作。细化工作流程,明确岗位责任。

1.对各班职责进行修订,改变排班模式,细化各班的工作流程,查找薄弱环节,明确护理分工,力求新的职责更合理实用。

2、抓好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实行责任护士负责制。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密切观察患者病情,随时与患者沟通,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基础护理,保障患者安全,体现人性化的护理关怀。

3、深化护士分层使用,依据病人病情、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分配责任护士,危重患者由年资高、能力强的护士负责,体现能级对应。

四、护士实行绩效分配

分配原则:效率、质量优先,按劳分配,兼顾公正、公平。

分配依据:病人满意度、工作量、存在的风险、护理质量、责任心。

五、加强患者健康教育

1.由责任护士做每天根据科室常见病的治疗和护理常规、特殊饮食、疾病的自我

预防、用药的注意事项,向病人做详细的讲解,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提供心理护理。

2.每月召开一次护办会,每位护士汇报工作情况与感想。每月进行病人满意度调查,认真听取患者对优质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提出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六、新业务、新技术

儿科基础护理技术精选篇12

【关键词】儿科;护患沟通;原因分析;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65-01

护患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是在沟通过程中实现的[2]。有效的沟通将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无效的沟通易导致护患纠纷。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许多纠纷的发生均与护患沟通障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儿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要求护士熟练掌握相关沟通技巧,不断提高充实自己,建立新型和谐的护患关系。护士不仅是直接护理者,还是患儿的代言人,患儿与家长的教育者,康复与预防指导、合作与协调者。这样,儿科护理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1 无效沟通的常见原因分析

1.1 护患交流信息量过少。作为家长当小孩生病时非常焦虑,在住院进病房后首选接触的就是护士,针对家长迫切地想知道有关用药、治疗、预后、护理安排以及主管医生、护士及其业务水平等情况,这时护士就应该有目的性的给予家长以说明,尽最大的可能减轻交流障碍,减少误解和不满。

1.2护士职业形象差。护士具有良好的职业形象是与家长交流的前提[3]。护士的职业形象主要表现在仪容仪表、举止言谈、医德修养、能力气质、个性特征等方面。仪表不端庄、言谈粗俗会使病人产生不信任感;责任心不强缺乏同情心会使病人产生不安全感;态度不认真、交谈时东张西望会使病人产生不被重视感;性格孤傲、沉默不言会使病人产生距离感。诸如此类,使得患儿及家长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造成沟通无效。

1.3医学知识匮乏。家长最关心的是患儿的疾病诊断、检查化验结果、疾病进展、治疗方案及疾病的预后。因此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医学理论知识不扎实,对患儿及家属的疑问无法解释或含糊其辞,则很难满足家属的心理需求,得不到家属的认可,使他们产生不信任感,从而影响进一步的护患沟通与交流。

1.4专业技术不精湛。护士的技术水平是影响护患关系最直接的因素,也是患儿家长最关注的问题之一[4]。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尽管护理人员态度和蔼,对家长的疑问也能解释到位,但如果操作技术不熟练,便很容易引起他们的不满、不信任甚至反感。而大部分家长为了不给孩子带来更多痛苦往往都会拒绝某些技术水平欠佳的护士,要求水平高者为孩子做治疗,这样必然又会挫伤护士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其思想压力过大,技术水平更加不能正常发挥,容易引起护患冲突,沟通更无从谈起。

1.5 语言失度、解释工作不到位。护士在与家长的交流中,特别是在非正式场合,如查房或做护理时,要注意自己的语言是否失度、解释工作是否到位,要时刻注意患儿及家长的感受。遇到护患问题时,及时向患儿家长做出解释,减少家长对护士的不满,创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1.6患儿及家属方面。儿科护士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护理对象,他们年龄小,身体娇嫩,生活不能自理,适应能力较弱但活泼好动不易合作。他们单纯、情绪表露直接却无法表达自己的需要和病情,因此很难发挥在疾病治疗中的主观作用。同时患儿家属期望值过高 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较多,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中心,一旦患病,家长大多都会焦虑不安、过分紧张,再加上缺乏医学知识,对护士的护理技术操作的必要性及效果难以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易造成挑剔、否定甚至拒绝的态度[5]。总希望以最快速度完成一切诊治,不愿等待。要求护士的注射技术“一针见血”,用药的治疗效果立竿见影。而当现实与期望值偏离时,则会加剧焦虑心理,产生不满情绪,出现不配合治疗甚至不尊重医护人员的过激行为,影响护患沟通有效进行。

1.7 环境因素。儿科病房相对嘈杂,孩子的哭声、嬉闹声,家属的哄骗声、呵斥声,玩具的声音,陪护的来回走动,都会使护士身心疲惫,工作情绪出现波动,影响有效沟通。

2 防范对策

2.1 加强护士自身素质建设,增强患儿及家长的信任感 。护士是取得患儿及家长信任的基础[6]。护士应注重自己的仪表、审美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美化护士的言行、举止。通过自己端庄的仪表、文明的语言、得体的举止,给患儿及其家长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进而通过有效的沟通去影响患儿同时了解患儿的真实感受,为护患沟通创建良好的基础。为此,应在全院范围内组织各种礼仪、规范化服务培训班,使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2.2 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专业理论知识是护患沟通最基础的背景因素,护士知识的缺乏会使沟通的各个环节出现障碍,影响护患交流。因此护士除了应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熟知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症状、阳性体征、主要治疗、护理、饮食、预后及预防,还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如各种化验结果、检验正常值、各种异常指标的临床意义等,以便满足家长对疾病了解的需要,消除人们对护士“只会打针发药测体温”的偏见,使护患沟通更容易进行。同时,医院应抓好在职教育,鼓励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定期举行护理知识竞赛等等。

2.3 提高护理技术水平

过硬的技术其实是一种良好的非语言交流,也是架起患儿及家长对护理人员理解与信任的桥梁。医院应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如举行全院专业技术操作比赛等。科室内,由护士长制定学习计划,通过科室业务骨干对低年资护士进行传、帮、带,定期组织技术学习和讨论,由科室质量考评小组定期进行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奖金挂钩,从而营造一个赶、比、超的学习氛围,以提高护士的整体业务水平。作为儿科护士要在平时工作中多看多练,尽量做到有条不紊,一针见血,才能赢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

2.4 注意交谈场合的严谨性,防止因语言不当引起不良的心理刺激 。护士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与患儿和家长主动的交流,特别是要在与患儿的交谈中,多用赞美性、鼓励性语言交谈,使每个家长消除对护士的不满,使孩子主动配合治疗,使患儿与家长对病愈充满信心与希望。创建一个有效的治疗基础,和谐的护患关系。

2.5 注意形体语言的应用。护士与患儿及家长的语言沟通是不够的,工作中应尝试应用形体语言。护士走进病房时的微微一笑,站在患儿的床头动情的用手轻轻摸摸患儿的额头、握握小手等等,同样可以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取得患儿和家长的信任和理解。由于建立在信任和理解基础上的护患沟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护士要想最大限度的减少护患纠纷和不满,必须通过大量的学习,掌握护患沟通的方式、方法和技巧,采取家长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和方法,在取得家长充分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上,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以提高护士护理患儿的质量。

2.6 营造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住院环境的好坏对患儿和工作人员来说都很重要,医院要尽一切力量改善病房的硬件设施,为患儿创造一个清洁、安静、舒适、安全的休养环境。儿科病房环境要色彩化、家庭化。护士统一着粉红色或淡蓝色服装,墙壁涂料选用暖色,选用带卡通画的地面砖,走廊上展出儿童绘画作品等,使患儿住的安心、舒适,从而改善护患之间因治疗带来的紧张关系。

3 体会

护患沟通是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手段。现代社会的发展赋予护理工作更多的内容,更加注重对患者的人性关怀和护患沟通。儿科护理中,对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儿科护士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高超的技术,有爱心责任心,还必须要加强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灵活掌握各种沟通技巧,以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从而完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人健. 温故知新―展望2007年的护理事业[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5.

[2] 刘玉馥. 护理关系研究进展.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5):195.

[3] 李超男,影响儿科护患沟通的因素及对策[M]. 医学信息, 2008 ,21(4):541.

[4] 孙启云,肖国慧. 儿科输液时的护患沟通技巧[J].基层医学论坛 ,2008, 12(16):762-763.

[5] 谢康秀,护患沟通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西南军医,2008, 10(5):174-176.

儿科基础护理技术精选篇13

一、认真学习《医疗质量暂行规定》,增高护理服务质量

详细目标:

组织学习医院下发的《医疗质量暂行规定》,认真履行职责,激发护理人员的服务热情,增高护理服务质量。

实施措施:

1、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医疗质量暂行规定》,按规定规范护理工作。

2、在护理工作中做到视病人为亲人,以“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为了一切病人”为工作指导,认真履行护士职责,增高护理人员对服务意识的认识水平,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3、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护士修养与礼仪规范,强化服务意识。坚持上班前举行服装整理仪式,使护士在工作中保持整洁文雅、端庄大方,为给病人提供舒心服务打下良好基础。

二、深入开展整体护理,全面增高职业素质

详细目标:

继续开展整体护理,规范护理程序,增高整体护理病历质量,丰富健康宣教内容,更好的为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实施措施:

1、组织学习《儿科学》,熟悉有关疾病的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丰富健康宣教内容。责任护士深入到病房,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增高用护理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2、让有经验的老护士为新护士讲课,传授整体护理经验。如遇模糊概念,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每月组织一次教学查房,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4、电子病历及时评价,护士长坚持每周检查2—3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通知到责任护士,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三、重视护理人员素质培养,加强业务学习、技术训练,增高应急、急救能力

详细目标:

以《儿科护理学》为基础,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加强十五项护理技术及急救能力训练,增高护理质量,培养一支业务技术精,素质高的护理队伍。

实施措施:

1、制定2004年训练计划,每月组织一次专题讲座。鼓励护士自学并做好读书笔记。

2、低年资护士加强十五项护理技术训练,增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增高技术程度。

3、高年资护士加强应急、急救能力训练。工作中给低年资护士做好表率,言传身教,让儿科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发扬光大。

4、大力表扬星级护士及“5。12”优秀护士,激发护士爱岗敬业热情,更好的为病人提供爱心服务。

5、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强化法律观念,组织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并灵活运用到工作中去。

四、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增高护理工作质量

详细目标: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秩序,使小儿科护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实施措施: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静脉穿刺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每次操作前洗手;每晚治疗室紫外线消毒,病房空气消毒,严防医源性感染。

2、严格执行早班制度。切实做好晨晚间护理,基础护理到位。保持患儿床单位清洁整齐,环境温馨、舒适。

3、严格执行床头交接制度。对病人病情做到九明白,在交接班时向下班护士做具体报告。

4、严格落实各级工作人员职责。护士长每周二次检查卫生员工作质量,保持病区清洁整齐;每周二次对病人满意度进行调查,确保服务质量。

5、配合护理部做好月护理质量检查、夜查房、双休日查房等制度,确保各项护理指标达到三级甲等医院标准。

五、强化科研意识,增高护理科研能力

详细目标:

依据本科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制定本年科研计划,争取有较高程度的文章在杂志上发表

实施措施:

1、积极给高年资护士创造条件,安排到图书阅览室学习,查阅文献材料,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力争有高程度的。

2、采用激励机制,对有学术论文在杂志上发表或在会议上交流的护士在评选优秀护士及年终奖励时,优先考虑。

六、开展婴儿抚触,拓展护理技能

详细目标:在较短时间内医学,培养全科护理人员控制婴儿抚触技术。

实施措施:

1、完善婴儿抚触室的配套设施,灯光、环境、温湿度符合标准要求。

儿科基础护理技术精选篇14

【关键词】 基层医院;产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法律观念与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质量与医疗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产科是现代临床医学的主要学科之一,主要针对女性妊娠与分娩过程。产科是高危险的科室之一,它具有急诊多、任务重、时间紧、病情复杂、预见性低等特点[1]。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科的护理工作与母婴的健康密切相关,如发生医疗纠纷会严重影响医院声誉,阻碍医院的发展。为了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应重视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加强质量监控及预防对策。现对我院产科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在产科护理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防范对策。近年来无护理安全事故发生,报告如下。1 安全隐患

1.1 医院条件与管理的欠缺

1.1.1 科室设置不合理 由于医务人员及病房不足,医院未能把妇科与产科分开,病房分区不明确,产科妇科交叉在一起,容易交叉感染,不便于护理管理及婴儿安全管理,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1.1.2 病房基础设施落后 基层医院住院部还未安置电梯,给病人的转运增加了一定难度,转运过程中给家属也带来了麻烦,容易产生纠纷。病房内设备不齐全,无供热水设备,部分基础设施陈旧老化,床位较少,病人多,供应不足,这些都引起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不信任。对护理工作开展极为不利。

1.1.3 护理人力资源欠缺 管理层的管理意识不强,导致护理人员可调配的资源有限。护理人员精力透支,影响了护理质量。

1.2 护理人员方面

1.2.1 护理队伍不稳定,结构不合理 医院缺乏激励机制,导致护理人员流动性过大,以及院内护理人员轮转过于频繁,专科护理人员流失。低年资护理人员较多,经验不足。

1.2.2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护理人员未认识到护理文件的严肃性,对护理文件未做到及时准确记录。如婴儿性别,部分产妇及家属比较敏感的问题,医护记录不符,或者记录潦草、涂改等。给医疗纠纷埋下隐患。

1.2.3 专科技术不熟练产科是一个专业技术性较强的科室,分科不细,护理人员流动性过大,低年资护理人员多,都会对专科知识及专科技术造成很大的影响,不能应急处理产科问题。

1.2.4 安全管理意识不强,以及健康教育不到位 对婴儿安全管理意识不强,刚出生的婴儿卧位不合理,防盗意识不强。对产妇及家属宣教不到位,如产前产后的休息、活动、饮食,术前术后的指导问题。

1.2.5 压力大 产科具有急诊多、任务重、时间紧、病情复杂、预见性低等特点,班内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当班工作,易导致护理人员产生巨大精神压力。

1.2.6 缺乏有效的护患沟通 护理人员未能针对性地对不同文化层次的人采取有效的沟通措施,如产妇或者婴儿的各种检查治疗前的解释工作,及住院期间的健康宣教。护理人员的工作仅是应付式的执行。

1.3 产妇与家属因素 国家计划生育政策,部分家庭只生育一个孩子,家属及产妇对婴儿高度关注,对母婴一些反应非常紧张,对各种医疗护理操作非常敏感。因此,对护理操作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防范措施

2.1 改造环境,改善基础设施 患者住院环境的优劣情况不仅能影响产妇的心情,也对母婴安全有重要影响。联合后勤人员把病区环境进行改造,起码做到产科妇科病房分开。改善病房基础设施,床单元坚固,地面防滑,走廊畅通,增加供热水设施等。

2.2 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产科不同于其它科室,产科包含产房,分流了部分护理人员,所以产科需要配置更多的护理人员。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合理配备护理人员。

2.3 加强护理队伍的建设,稳定护理队伍 科室人员相对固定。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留住专科护理人才。

2.4 合理排班,保证母婴安全 实行“分组工作,分床到人,包干负责”组长带班制,把工作任务作出合理的划分,安排每一个护士管理3-5个产妇。负责完成各个分管产妇的治疗、生命体征的监测、产程的观察记录,严格对待晨间与晚间护理以及做好健康教育等工作,这样才能让产妇得到全面、全程、连续性的优质护理服务。一般情况下,由组长监护高危产妇。管理层次要分明,每班都要合理的分配出组长、资深护士、初级护士。在生育高峰期,安排双人值班,保证护理安全。

2.5 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 增强产科护士的法律意识,可以有效地防范护患纠纷[2]。定期开展与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充分利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双方利益。学习护理相关案例,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医疗文件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护理人员在记录时,要做到及时、准确、完整。如出生日期时间、产程时间、婴儿性别、体重等。母婴同室,加强婴儿监护和安全管理,防止过多过杂人员探视。

2.6 加强专科技术培训 产科的特殊性,产妇不仅是患者,一个产妇身系两条生命,产妇分娩生理时期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以及产科风险的不可预见性。这不但要求护士有更多的耐心、细心,更需要熟练的专科护理知识和技术,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分秒必争。定期进行“三基”基础护理知识及专科知识及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专科技术水平,如产科常见危急重症的处理,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等。

2.7 加强护患沟通,做好卫生宣教 文化层次的不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与产妇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做到不厌其烦。消除来自于产妇和家属方的安全隐患。

2.8 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帮助护理人员缓解压力 科室在适当的时候,组织护理人员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宣泄情绪,缓解工作压力。

2.9 加强护理质控,重视环节质量管理 建立健全护理质控体系,加强环节质量管理,护理质控及时反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做到安全防范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