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儿科入院护理程序范文

儿科入院护理程序精选(十四篇)

时间:2023-09-22 18:08:51

儿科入院护理程序

儿科入院护理程序精选篇1

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护理临床业务和护理管理各环节系统化的模式。它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护理模式。我科结合爱婴医院相关要求,以及卫生部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区活动要求,将新生儿病房先改功能制护理为责任制优质护理,经2个月后过渡到整体护理。经过一年多的临床实践,得到了广大医护人员的认可及住院病人的称赞,现将爱婴医院儿科新生儿病区开展优质护理,实施整体护理的做法介绍如下。

1 资料

从2010年5月开始在儿科新生儿病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试行系统化整体护理。新生儿床位:8张;护理人员:主管护师1名,护师2名,护士2名。病种:新生儿肺炎、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占70%;早产儿占30%。

2 方法

2.1根据护理部要求,首先组织科内全体护士学习护理程序,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目的、意义,以及着手准备的硬件、软件的东西。然后共同制订各班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及标准、护理计划、健康教育计划、标准及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各种护理表格。

2.2新生儿患者全部为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护理级别根据医嘱执行。护理人员根据护理程序的六个步骤(即评估、诊断、预期结果、计划、实施、评价)开展工作,为病人提供全面的、优质的、系统的整体护理。

2.3每月进行两次业务学习,两次业务查房。

2.4由护理部、护士长组成整体护理质控小组,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科护士长每周或每2周抽查1例病人的总体情况,护理部每月或季度评估一次总体情况,以了解各层面护士的具体工作情况、护理效果,及时指出不足之处,并要求限时更正。

3 措施

3.1提出护理目标 我院妇产科转入的患者确保纯母乳喂养率达95%以上,不足95%以外的患儿选择其他同月龄母亲的乳汁或者是适合本患儿的合格的代乳品;确保喂奶安全;确保病室空气、用物、医务人员手生物监测合格;确保基础护理到位。确保观察病情到位;确保患儿出院后能得到正确的护理指导。

3.2重点环节护理工作安排 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全面负责所管病人的整体护理工作,后勤保障及物品管理等行政业务由儿内科专业组负责兼管,全科护理人员由科护士长统一调动。

3.3新生儿专业组护理人员重点要求 患儿及母亲入室后由责任护士根据患儿病情及爱婴医院的要求,对入室患儿及母亲立即进行评估,随时做好抢救工作准备,对患儿立即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母乳喂养做出正确的评估,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和技巧的指导,并帮助母亲正确喂哺;对不具备吸吮能力的患儿护理人员要亲自喂哺,确保患儿安全;根据健康教育计划和每位产妇及家庭的特点,进行健康教育和出院宣教。责任护士要做好母婴同室的各项管理,消毒隔离到位。科内每季度培训一次新生儿护理技术及母乳喂养知识一次,以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

4 结果

4.1通过对2010年1月、2月出院的10例病人和2011年3月、4月出院的10例病人用内容完全相同的一份调查表进行调查,以无记名的形式于出院当日填写并收回,回收率100%。调查结果如下:

4.1.1开展后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得到显著改善,病人满意率从88.5%上升至98.6%。

4.1.2整体护理开展后,护理人员能更主动地深入病房,了解病情,帮助母亲喂奶、换尿布,为家长进行卫生保健知识宣教,护理质量不断提高,病人感到满意、放心。

4.1.3整体护理开展后,护理人员把患儿及其家庭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护理,护理人员不仅着眼于疾病护理,更重视心理护理及保健指导,使患者感到安全,整体护理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

4.1.4整体护理开展后,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和观察病情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护士基本上能解答患者提出的医疗、护理方面问题,并增加了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主动为患者提供病情信息。

4.1.5整体护理开展后,护理人员大部分工作时间都留在病室内,离开病区的机会少了。

5 讨论

5.1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要求护士能独立给病人下护理诊断,实施护理措施,变以前被动的工作方式为主动的方式,从而激励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学习热情,使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增强,能主动巡视病房,为病人解决问题,进行卫生宣教及心理护理,为患儿及家庭提供了全身心护理,使病人满意、放心,使护理总体水平得以提高。

5.2整体护理能提高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身心护理和优质服务。整体护理试行一年来,儿科的总体护理质量有所提高,病人满意率提高,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得以加强,病人、医生、护士一致认为护理质量、护理技术、服务水平有显著提高。这说明整体护理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可行的、实用的护理新模式。

儿科入院护理程序精选篇2

(1湖北省通城县人民医院湖北通城437400)(1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观澜街道办观澜医院广东深圳518110)(1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医学系湖北恩施445000)【摘要】目的:现代儿科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方面开展健康教育的作用分析与方法总结。方法:通过语言、书面、形象化等形式,对现代儿科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实施程序化的健康教育。结果:现代儿科通过开展程序化健康教育,有助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情好转与疾病转归。结论:程序化健康教育是现代儿科医护人员提升医护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更好地开展程序护理,服务现代儿科发展要求。 【关键词】浅析;现代儿科;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健康教育;总结【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508-01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是由亲心肌病毒引起的原发性心肌炎症,常见病毒有柯萨齐B病毒、埃可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和风疹病毒等,但以柯萨奇B病毒尤甚[1~2],值得现代儿科医护人员重视。由于柯萨奇B等病毒接触人体后进入体循环后能引起毒血症,随之进入心肌细胞并增生(或毒素直接损害心肌细胞),引起心肌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障碍。因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自理能力较弱,需家属照顾,其语言、生理、心理等需要大多由家属代为表达,加之本病病程长,经治疗后恢复期多在家庭度过, 家属为主要的照顾者、护理者、教育者,故程序化的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在促进患儿康复中作用显著。笔者现总结如下,以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临床借鉴和文献参考。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通过总结我院儿科2010年~2012年2月12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男74例,女46例,年龄0~10岁,平均年龄5+0.5岁。引起本次120例患儿中,柯萨齐B病毒93例,埃可病毒引起14例、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10例,其他病毒引起3例。1.2临床症状 大于50%的患儿因发热、鼻塞、流涕、咽痛或腹泻等病毒感染症状入院,而极少数是因腮腺炎病毒、肝炎病毒或疱疹病毒等感染。2程序化健康教育2.1入院时 除常规入院宣教外,现代儿科医护人员应根据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疾病特点,结合患儿个体差异,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关心体贴患儿,在祥和宽松的氛围中完成病史采集与查体。2.2住院期间:(1)心理护理 本着整体护理的要求,应当根据患儿个体差异,在心理护理中调适各种心理反应[3],尤其要重视患儿心理评估。现代儿科医护人员应鼓励患儿及其家属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儿心理恐惧感,加强医患沟通。(2)用药 现代儿科针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常用一些改善心肌功能、减轻心肌细胞炎性反应和抗休克的药物,常见的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而通过发挥免疫调节来减轻心肌细胞损害作用的药物,临床以丙种球蛋白较为常用。临床上还常用正性肌力药物西地兰,通过发挥其直接速效加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来迅速缓解症状。而临床上根据FDP能直接被细胞糖代谢利用,不消化ATP的药理学特性,可以用来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缺血缺氧条件下心肌的能量代谢。生物化学中辅酶Q10作为细胞呼吸链中的一个信号传递物质,临床可以应用其促进心肌细胞生物氧化和物质代谢的机制,用于保护心肌细胞膜的完整性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4]。当然,现代儿科医护人员在应用上述药物制剂时,应特别重视其药物副作用和毒副作用,做好科学、规范、合理用药。(3)饮食与休息 应向患儿及家属说明饮食和休息的重要性,争取其配合。告知患儿注意饮食卫生,指导其摄食"三高"无刺激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视病情行低盐或无盐饮食。紧密保持同患儿及家属做好沟通,讲清休息对促进患儿心肌功能恢复,防止复发的重要性,以提高临床疗效[5]。2.3出院后 现代儿科医护人员应强调本病治愈的关键是严格遵从医嘱服药和休息及坚持复诊的重要性,注意保暖,避免上呼吸道和肠道感染,提高机体免疫力。出院后需要继续随访一段时间,直至患儿完全康复,促进其健康成长[6]。3方法总结3.1语言教育 本方法在健康教育中最常用,教育形式可以多样化,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现代儿科医护人员与患儿及家属面对面交流、沟通。在开展此法时应根据患儿心理、生理需要,完整清楚表述,以达到预期效果。3.2书面教育 本方法因不受时间限制,便于家长自由阅览,仔细领会,长时间保留,也是临床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现代儿科将病毒性心肌炎防治要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编成出院指导手册,发给患儿及家属以指导其学习,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水平。3.3形象化教育 本方法的实施途径较多,现代儿科较为常用的是电视、VCD、宣传牌等。通过视频化、可视化的形象健康教育宣教,能较为被患儿及家属接受和掌握。4小结4.1正确认识疾病:由于心理、认知等因素的作用,患儿及家属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认识不足,不清楚本病作为慢性病,对其治疗需要一个长期过程[7]。因此,加强其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可以让患儿端正心态,同医护人员紧密合作,通过培养规律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以利于疾病治疗。4.2 开展信心疗法:现代儿科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儿行为表现,分析并掌握其心理活动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方式实施信心疗法。通过健康宣教,鼓励患儿及家属战胜疾病信心,并结合当今本病的治疗进展和医学水平,适时调畅其情志,消除心理障碍。4.3 重视健康教育:现代儿科对本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来促进患儿及家属参入到医护中来。通过健康教育帮助其正确认识疾病,掌握疾病的基本保健知识,密切配合医护人员,保持积极向上和自信的心态,以利于疾情好转。4.4提升管理内涵:现代儿科通过实施程序化健康教育,能提升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密切医患沟通,和谐医患关系,树立现代儿科的管理形象,促进医疗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程序化健康教育的广泛开展,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对于推动当前的医疗改革也大有裨益,值得进一步推广。参考文献[1]张阿曼,刘康虎,阎爱梅.病毒性心肌炎热45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1980, (7) .[2]张治涛.心肌病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69-171.[3]袁剑云,金乔.系统化整体护理[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83-87.[4]王朝晖,廖玉华,涂源淑,张金枝.病毒性心肌炎心理和药物康复治疗[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1998,7(2):30-32.[5]张建,华琦.心血管疾病的防治[M].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440.[6]张凤如.专家解答心肌心肌病心力衰竭[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46.[7]王淑玲,杨淑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出院健康教育[J].中国健康文摘,2008, (27):217.

儿科入院护理程序精选篇3

方法 将62例小儿腹腔镜单纯性阑尾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实验组按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小儿腹腔镜单纯性阑尾切除术患者实施管理效果明显,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

【关键词】 小儿单纯性阑尾炎;腹腔镜切除术;临床路径;护理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4-0444-02 中图分类号:R 726.10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4.035

临床路径(CP)又称临床程序,是由相关部门或科室的医务人员共同制定的医疗服务程序,该程序针对特定的疾病或手术制定出有顺序、有时间性和最适当的临床服务计划,以加速患者的康复,减少资源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持续改进的服务品质,是一种高品质、高效率、低费用的管理新路径[1]。腹腔镜下阑尾切除(LA)是我院自2007年以来开展的一项微创新技术,它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疤痕小、外观美等特点,患儿及家长容易接受。通过应用临床路径对LA患儿实施健康教育,可促进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增强患儿及家属参与意识及遵医行为,提高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缩短住院天数,节省医疗费用,明显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2008年8月单纯性阑尾炎患儿共62例,男性38例,女性24例,年龄6~13岁,体重7~49 kg。入组标准:①阑尾炎诊断明确,并排除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②患儿及家属能共同完成健康教育;③了解所患疾病,同意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将上述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育方式,由负责护士对患儿及家属在入院后、手术前、手术后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应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从入院开始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见表1)。由科主任、主管医生,护士长、全体护士、营养师、麻醉师及医技人员共同参与,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问题和需求予以完成各项检查、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等,并及时记录,护士长随时检查治疗进展等措施落实情况,不断了解患儿、家属感受,并不断修改与完善。

3.评价指标 ①平均住院天数;②平均住院费用;③并发症发生率;④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P

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比较,经统计,实验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613,P

讨论

1.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应用临床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提供有效护理协调,有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员参与讨论,解决护理过程中的问题,激励护理人员不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以提高自身素质与业务水平。各项服务均按程序进行,减少护理工作盲目性及模糊性,每一项护理工作均有参照标准和判断指标,避免护理人员因个人水平、能力不同而造成的护理缺陷,及时有效地沟通,能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2],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2.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现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大多数小儿为留守儿童,家中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管理,由于文化欠缺,对疾病相关知识缺乏了解,阑尾炎切除术虽是小手术,但家长过于担心也会影响整个治疗过程。实行护理路径后,患儿从入院到出院每一步都由护士利用更多的时间陪伴在身边,详细讲解各项检查目的、用药的作用、注意事项,大大增加治疗的透明度,提高了遵医依从性。护士热情服务与精心护理,患儿受到多方面的照顾与关心,家长也参与整个治疗及护理过程,增加了对护士的信任,减少了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满意度。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设定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有效护理,可以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各项必要的检查,得到及时地治疗和护理,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节约医疗资源,增加护理人力资源利用率,增加床位使用率[3],让患者花最少的钱治好病,体现出人文关怀,也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CP作为一种全新医疗护理模式应用于临床,改善了医院在社会中的形象,增加医务人员责任感,工作有章可循,使病人在医疗过程中更加放心,医患互动体现了人性化的服务,更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参考文献

[1]王 虹.临床路径[M].长沙:湖南科学出版社,2002:1-36.

[2]崔丽君,魏雪梅,杨 苓,等.对首次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5,20(21):55-57.

儿科入院护理程序精选篇4

虽然我国的医疗水平不断提升,但我国每年的新生儿的数量巨大,儿科疾病非常复杂,儿科无陪ICU主要集中了病情危急、免疫功能低下、病因复杂的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由于无陪儿童难以沟通交流,存在潜在的风险,治疗的难度更大。因而笔者针对儿科无陪ICU医院感染与护理干预进行研究,为提升治疗的效果做出一定的贡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论文研究的对象是本院于2010-2013年收治的儿科无陪ICU患者,共260人,本研究将患者随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对照组130人,男性75人,女性55人,年龄介于1个月到8个月,平均年龄为5个月;干预组130人,男性72人,女性58人,年龄介于1个月到9个月,平均年龄为6个月。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2.2研究方法

2.2.1对照护理措施:对照组护理的措施为传统的方法,进行消毒隔离,并统计患者出院的感染率和平均的住院时间。

2.2.2干预护理措施:干预组的研究方法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性的消毒隔离措施,然后统计患儿出院的感染发生率与平均住院的时间,以下为干预组的护理方法:

(1)环境布局:论文研究的案例全部是ICU病房无陪监护,干预组的护理环境要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非感染性疾病区和感染性疾病区要分开放置。对于传染性疾病的情况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确保床位之间有足够的距离,减少床与床之间的感染几率,并保证足够的空间进行护理。病床的抹布要单独使用,每天用“84”消毒液消毒。水池的配备也需要尽量减少互用的情况,并采用感应水龙头。

(2)空气消毒:空气消毒依据房间的大小和实际情况配置空气净化机,制定消毒的计划,如每天消毒1次,每次消毒的时间为1个小时,并且坚持每天通风1次。每半个月进行一次空气监测,空气菌落的数目要小于180cfu/平方米,如果监测数据不符合要求,必须寻找原因,并进行整改。

(3)人员培训:儿科无陪ICU的护理要求非常高,医院不仅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而且需要工作人员具备很高的专业素养。医院要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落实技术操作规程,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工作人员高度的责任意识,如严格监控程序,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提高预防感染的意识,并将培训的成绩纳入到业绩考核,以提升培训人员的积极性。

(4)完善探视及会诊制度:为减少外部环境的干扰,要严格家长探视及医生会诊程序,如家长通过监控器进行探视,而不必与患儿直接接触,科室会诊人员必须更换隔离服,穿鞋套等,尽量减少与ICU病房环境的接触。

(5)患儿基础护理:要减少ICU病房内部的感染几率,如患儿日常生活用品一人一用,并且在出院后必须弃用;床头与床头柜每天消毒;患儿的奶瓶、奶嘴要彻底清洗消毒,饮食由医院统一配给;患儿的衣服要每天更换,并及时清洗。

(6)重视手消毒:儿科无陪ICU病房的工作人员与患者每天都有接触,所以手部的消毒非常重要。干预组要严格手消毒的程序,每一个床位要配置快速手消毒液,污染的手在接触患儿前后都要进行消毒清洗,并戴一次性袖套,接触一个患儿就要更换一次。

(7)严格执行侵入性操作无菌技术:儿科无陪ICU病房必须注意无菌化,严格掌握操作规范,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无菌物品,用络合碘皮肤消毒两次,深静脉置管时铺无菌纸巾,深静脉置管针要每一周换一次,导尿管2周换一次,胃管一周换一次,每天要坚持更换尿袋。

(8)医院设备的使用及消毒:监护仪使用时,每3天更换一次电极片,使用后还要消毒处理。呼吸机的接头、螺纹管、温湿化器、冷凝水杯每2天更换一次,使用后要进行高压消毒。供氧采用不需换水的凝胶供氧设备,每个患儿配置一套,每周更换一次,当患儿出院后要弃用。听诊器用医用酒精消毒擦拭,输液泵用“84”消毒液擦拭等。(9)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要严格执行院方的规定,按程序操作,尤其是一次性的医疗用品,禁止重复使用或消毒使用,并做好管理及无害化处理。

2.2.3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主要有两项,即患儿出院后感染的发病率和平均住院的时间,统计之后进行比较。

3结果分析

儿科入院护理程序精选篇5

关键词:临床路径;护理

    临床路径是针对某疾病或手术所做的最适当、有顺序和时间的计划。2010年9月作为广东省临床路径试点单位开展临床路径模式管理,应用于计划性剖宫产术的患者,结合创优质服务病房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9月1日~2011年8月31日,在我院住院行择期剖宫产术的患者,其中按目标选择实施临床路径产妇217例,所有患者能按标准选择并完成进入临床路径计划。随机抽取未进入临床路径的择期手术产妇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胎次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工作方法:路径组根据计划性剖宫产术临床指标及医疗规范,按广东省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产科临床路径流程表。成立了院科两级管理小组,根据科室的护理路径程序表,分为:产科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表、爱婴区产妇服务路径、产后宣教路径、产妇满意度调查表等产前、产后临床路径表等。由责任护士、助产士按标准进行护理治疗,以时间为轴,把入院指导、评估、用药、检查、治疗、术前准备、饮食指导、手术情况、健康教育、出院计划等制定了标准化的护理流程。第1天,接待产妇入院,自我介绍,进行入院宣教,入院护理评估,完善各项检查,产前健康宣教指导,向产妇及家属交代:围手术期注意事项、术前常规准备及注意事项、物品准备、不良反应等术前心理护理。第2天,执行术后护理常规: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宫底及阴道流血、尿液引流情况,给予会阴抹洗、乳房护理,帮助产妇早开奶,进行术后饮食及活动指导,鼓励母乳喂养,指导家人婴儿拍背方法及安全监护的注意事项。3~4天,介绍新生儿的生理特点、预防接种及观察护理要点,指导产妇各体位哺乳姿势、产后操、婴儿更衣、换片技巧,新生儿足跟采血进行新筛检查。第5天,办理出院手续,宣教出院后注意事项。未进入临床路径的产妇按照产科医疗护理常规工作模式实施护理计划,由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进行护理评估,步骤不做统一规定要求。

1.3  评价指标:产后护理路径评价指标及要求:①产妇及家属知道病区环境及探访制度;②产妇能说出责任护士的名字及有事找谁;③产妇及家属知道术后饮食要求、初乳及勤吸吮的好处,协助第一次乳头吸吮;④为产妇用药、擦浴、检查操作轻柔、解答问题耐心清楚;⑤术后第1~2天,产妇知道母乳喂养的好处、掌握哺乳姿势及新生儿安全监护内容,学会喂奶后给婴儿拍背的方法;⑥术后3~4 d,产妇掌握各体位哺乳姿势及产后操,学会给婴儿换尿片、穿衣、抚触、脐部护理及新生儿盆浴的要领;⑦进行出院宣教,产妇知道办理出院及出生证等手续的程序、知道出院后自已及新生儿方面的注意事项及与医院的联系方式等。

2 结果

2.1  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和患者满意度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满意度情况

组别

平均住院时间(d)

平均住院费用(元)

满意度(%)

路径组

5.74

4 606.00

99.02

常规组

6.10

4 744.00

98.00

2.2  两组产妇手术并发症或不良反应情况:见表2。

表2  实施临床路径的不良反应改变情况(例)

组别

改变分娩方式(阴道试产)

产科并发症,需特殊处理

术后合并产科外并发症,延长住院

合计

路径组

11

2

3

16

常规组

13

3

3

19

3 讨论

实施临床路径进一步规范了计划性剖宫产术产妇的管理,保障分娩的连续性治疗,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产妇满意度评价较高,达99%以上。

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通过临床路径的实施,为产妇制定了合理的护理计划,进一步规范了护理人员的医疗行为,对患者产程及产后实施程序化护理管理,使助产工作和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护士从接待患者入院时,知道要为患者做些什么事情,何时做,怎么做,并根据流程逐项落实,护理程序清晰,责任护士工作分工明确,工作效率高。两组比较,平均住院时间减少0.5~1 d,实际住院时间与产前计划住院时间相符率达100%。

临床路径也让患者和家属对住院、手术、产后整个流程较为熟悉了解,预知所需要的检查、治疗、护理及费用情况,对于各期的注意事项和手术配合,做到心中有数。资料显示:入院前掌握信息程度达97.91%。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接受护理治疗中能积极配合,使整个住院期顺利进行,恢复快。整个分娩过程中,都有主动参与权和知情权。满意度调查表从医疗护理、医患沟通、服务质量等共37项作为出院评价指标显示:对住院期间指导、书面信息告知、解释、接受治疗要求、医疗护理技术、工作态度、质量、保护私隐、受尊重、用药知情、产后康复等26项评价满意度达100%。

应用临床路径对产科计划性剖宫产患者进行护理管理,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减少。说明临床路径对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安全有重要作用。对常见并发症:如出血、发热、感染、腹胀、乳胀等,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和控制[1]。调查显示:产妇对住院期间总体评价满意度达100%。

通过应用临床路径对产科计划性手术患者进行流程化、制度化、具体化管理,减少了护理行为随意性、盲目性。进一步提高孕产妇的医疗护理质量,保障母婴安全,有效增进了护患关系,促进健康教育成效,并能与家属及孕产妇个性化地提供正确的产褥期指引。护理人员根据路径日程安排,循序渐进、循环往复,使产妇能真正掌握、了解、主动参与护理治疗计划,充分享受优质安全护理服务。

儿科入院护理程序精选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本院儿科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骨折患儿30例,其中男16例,年龄2~10岁,平均6岁;女14例,年龄2.5~8.5岁,平均5.5岁。所有患儿经过临床诊断均符合儿童骨折的诊断标准,且未出现特异性疾病。患儿在接受常规临床治疗期间均有家属陪同,并安排专门的儿童骨科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临床护理,同时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影响护理满意度的相关因素进行记录。儿童骨科护理人员共15名,均为女性;年龄22~36岁,平均29岁;本科8名,专科7名。

1.2方法选取本院儿童骨科的专业护理人员对所有患儿进行常规性护理。同时,针对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并对患儿在接受护理过程中出现的相关不良因素进行分析,制订相应的改善对策。

2结果

通过对30例患儿家属和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可知,影响儿童骨科护理满意度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之间的沟通、护理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由于儿童骨科护理工作所引起的护患纠纷严重地影响了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进程[3],因此,加强对儿童骨科护理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分析,有利于为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提供一定的依据。

3.1影响儿童骨科护理满意度的因素分析

3.1.1由于患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同时,部分患儿难以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因而容易导致患儿家属与护理人员之间产生误解。通常说来,患儿应该遵守医院的相关制度,并积极地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但是,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患儿家属往往会擅自离开医院,或者拒绝给其子女进行特殊检查。尤其是部分家属对其子女十分爱护,对正常的护理工作不熟悉,并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极其挑剔,因而极易降低家属的满意度。

3.1.2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也会对患儿家属的满意度造成影响。如少数护理人员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对患儿的病情观察过于疏忽,患儿出现不适反应未及时地通知相关医生,从而耽误患儿的病情治疗,以至于降低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3.1.3护理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差异可能对儿童骨科护理的满意度产生影响。比如护理人员未及时地巡视病房、给患儿打错针或加错药等,都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从而降低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3.1.4由于儿童骨科护理工作具有相对集中的特点,因而需要护理人员集中注意力。如果护理人员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和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可能会对护理人员的精神状态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最终极易降低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3.1.5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不强、薪资待遇问题、医院管理等也会对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造成影响。如少数护理人员在工作期间会将患儿的隐私当做谈笑的话题。部分患儿由于活泼好动,对周围的事情充满了极大的好奇心,因而容易发生坠床、烫伤或者触电等安全事故。如果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则极易引发护患纠纷。

3.2提高儿童骨科护理满意度的相关对策探讨

良好的满意度是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认可[4]。因此,为了提高儿童骨科护理满意度,作者认为各大医院及护理人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2.1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儿家属的良好沟通,为患儿家属详尽地解释有关常规护理工作事宜,以争取患儿家属的配合,为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尤其是儿童骨科相关疾病,常常需要结合有关手术治疗,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地缓解患儿家属的忧虑,并正确地指导患儿家属配合临床治疗和临床护理的方法。同时,医护人员在与患儿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要根据儿童群体的特点,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如医护人员可适当地为患儿准备一些可爱的玩具,或者为患儿编讲小故事、播放音乐等。通过建立以“患儿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以确保儿童骨科护理工作的程序化和人性化。

3.2.2护理人员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思想素质[5]。作为儿童骨科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熟练的专业技术和专业基础知识,并严格地按照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才能够有效地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如对骨折患儿的包扎处理、换药、喂药等[6]。同时,护理人员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法律维权意识也不断增强。作为儿童骨科护理工作者,应积极地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提高护理行为的自律性,从而避免出现各种护理安全隐患。护理人员只有不断强化法制观念,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才能促进儿童骨科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各大医院可以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定期为护理人员开设与法律法规相关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培训班,运用案例分析法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树立法律意识[7]。只有这样,护理人员才能够既有效地维护患儿及其家属的合法权利,又很好地维护自身的权益,从而提高儿童骨科护理的满意度。此外,各大医院应该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对儿童骨科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同时适当地改善护理人员工作时间和薪资结构,从而保障护理工作的质量,以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如适当的节日休假、福利等[8]。近年来,由于大多数医院的护理人员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因而需要医院增强护理队伍的配备。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各大医院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工作的考核。对于新入职的护理人员,医院可以安排业务素质过硬和护理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以防止护理意外事故的发生。同时,如果医院遇到突发事件或者医疗高峰期,需要合理地安排值班人员,必要时可实行分组工作,以免护理人员出现过度疲劳的现象。各大医院应该严格地执行安全管理相关制度,以更好地规范护理人员的职业行为,从而保障儿童骨科护理的安全,从根本上杜绝护理事故的发生。只有充分地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才能够让护理人员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对核心管理制度和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进行学习,以确保医院的各项制度措施能够落到实处。

儿科入院护理程序精选篇7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3年1~7月收治的280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140例。在对照组中, 年龄为20~36岁, 平均年龄(24.7±4.2)岁, 孕周36.2~42.0周, 平均(38.3±2.1)周, 其中经产妇24例, 初产妇116例;生产方式:顺产41例, 剖宫产99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57例, 初中、中专及以下83例。实验组中, 年龄21~40岁, 平均年龄(28.2±2.3)岁, 孕周37.5~42.2周, 平均(38.9±2.2)周, 其中经产妇32例, 初产妇108例;生产方式:顺产52例, 剖宫产88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49例, 中专及初中91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经初产妇比例、生产方式、文化程度等方面的比较, 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认为两组产妇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对照组的产妇给予常规产科健康教育, 主要内容为产褥期一般保健知识、自我护理方法、产后的恢复方法以及新生儿的护理方法等。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全程护理告知程序, 即对产妇入院至出院期间所执行的每一个护理及治疗措施进行相应的宣教, 宣教由1名护理组长负责对产妇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并关注产妇对于宣教的反应, 并根据其反应随时调整宣教方案, 另外, 由2名资历深的责任护士具体实施, 在实施宣教的过程中应反复强调, 并对产妇的疑问及时进行解答, 以便加强产妇对知识点的掌握;在宣教过程中, 要注意让产妇感受到真切的关怀, 达到改善护患关系、增强母婴的护理效果的目的。其具体操作如下。

1. 2. 1入院时全程护理

1. 2. 1. 1告知病区基本环境、医院管理制度等, 为产妇介绍其主治医生、护士长及责任护士, 减轻产妇入院时的陌生感。

1. 2. 1. 2为孕妇及家属提供相关医学知识的指导, 告知孕妇数胎动的方法, 方便孕妇及时掌握胎儿情况;告知其各项检查的注意事项、配合方法, 告知其药物可能的不良反应等。告知孕妇和家属应观察孕妇腹痛的情况、有无出血等, 如出现不要慌张, 应及时通知主治医生。

1. 2. 2产时全程护理

1. 2. 2. 1产妇进入产房待产时, 提前告知其减轻分娩疼痛的方法, 同时及时为产妇提供补充能量的流质食物, 保存体力;生产过程中耐心详细地解答产妇的各种疑问, 减轻心理负担;同时各项操作应温柔娴熟, 鼓励产妇, 让其对分娩有信心;分娩结束后及时做好基本护理。

1. 2. 3产后全程护理护士首先应做好护理评估, 并观察产妇阴道出血量及颜色、大小便情况等;嘱咐产妇使用母乳喂养, 提高婴儿免疫力并增强母婴之间的感情;辅导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进行护理。

1. 2. 4出院后告知

1. 2. 4. 1对产褥期保健知识进行反复宣教, 嘱咐产妇经常清洗会阴、乳晕,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防止感染事件的发生;调整饮食, 休息合理, 适当运动, 保持良好的心态。

1. 2. 4. 2嘱咐产妇在出院第42天回医院复诊, 以了解产妇及婴儿的情况, 并适当进行指导。

1. 2. 5评价方法通过自性设计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健康教育的达标率, 问卷的内容包括伤口护理、用药方法、新生儿及婴儿护理方法、康复锻炼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25个问题, 每个问题的选项分为:A、B、C, 3个等级, 分别代表的得分值为:4分、2分、0分, 满分100分。其中:A选项表示掌握、B表示了解、C表示未掌握;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调查:A选项为满意、B为一般、C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在出院当天发放问卷调查表, 得分85分及以上者评为优良, 60~84分评为一般, 60分以下评为较差, 产褥期保健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护理工作满意度得分评为优良者, 视为达标, 对两组各项指标达标率进行显著性检验。

1. 2. 6统计学方法选用SPSS18.0软件, 对产妇的年龄、孕周、文化程度、生产方式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其他数据为计数资料故采用χ2检验, 当P

2结果

2. 1两组产妇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比较见表1。

表1两组产妇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组别 n 伤口护理 用药方法 婴儿护理 康复锻炼

实验组 140 130 127 134 128

对照组 140 101 98 112 104

P

2. 2两组产妇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比较见表3。

表3两组产妇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比较(n, %)

组别 n 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实验组 140 126 11 3 97.86

对照组 140 109 23 8 94.29

P

3讨论

告知是医、护、患沟通的纽带, 是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的体现, 是减少护患矛盾, 防范护理纠纷的一个重要环节[3]。产妇是临床中较为特殊的群体, 不仅面临着机体康复的问题, 同时面临着角色转换等一系列心理方面的问题, 需要系统、有计划的健康教育以使其接受正规、有预见性的健康教育, 而全程护理告知作为临床护理的新型模式, 旨在达到最佳护理效果, 在产科健康教育里应用全程护理告知程序, 对产妇及其家属在产褥期健康知识技能的掌握上起到了重要作用[4]。

儿科入院护理程序精选篇8

【关键词】输液大厅 ;不良事件;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033―02

【key words】Infusion hall; Adverse event ; Management

1 我院输液大厅的背景

我院输液大厅为综合性输液大厅,成立于2007年,占地面积300平方米,设座椅100张,成人区25张,儿童区75张,收治年龄在30天至70岁的轻症患者。开放时间:7:30―18:30,由急诊科代管。至开放以来平均每天收治成人35人左右,儿童100人左右,成人与儿童比例约为1:3,高峰时成年人达50人左右,儿童达150人左右。不良事件时有发生,以液体漏输、错输为主。

2 采取的管理办法

通过几年对不良事件讨论、分析、总结,加强了环节控制,逐步形成了一套能有效避免液体漏输,错输为主的不良事件发生的管理办法,使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现将管理办法总结如下:

2.1 加强组织管理

实行护理部主任,门诊护士长,急诊科护士长,输液大厅护理组长四级管理模式[1]。护士必须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落实三查七对等核心制度[2],配液,输液,更换液体执行护士均要签字,以便责任落实到人。 输液大厅患者多,陪同人员多,成人、儿童混杂,儿童哭闹,环境嘈杂,所以护士工作责任心要特别强,上班时全身心投入,注意力集中。同时还设有一套切实有效的奖惩制度。

2.2 强化座号管理

护士每天根据患者到达输液大厅的先后顺序,依次为患者排号,成人儿童分开排,并在输液单的左上角写上患者当天的排号,告知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必须对号入座。

2.3 加强药物的交接管理

护士接收并与患者一起查对药物(我院门诊患者药物均由患者自行保管),告知患者所用药物的名称,输液的组数,让患者了解自己的治疗,以便在治疗过程中进行核对

2.4 输液瓶贴的管理

采用分子式的形式,在输液瓶贴的右下角进行输液组数的标记,分母代表输液总组数,分子代表输液顺序,如3/4则表示患者共有4组液体,当前正输入第三组。配制、更换药液必须按顺序进行,无特殊情况,禁止顺序颠倒。

2.5 执行穿刺的管理

输液穿刺时护士除按治疗单常规进行“三查七对”外,还要采用反向查对的方式进行核对,如“请问您的姓名,排号,输入药名,输液组数”等,让患者参与查对,特别是对容易产生误听,误答的老年患者,或患儿的老年陪伴,更应进行反向查对。穿刺前再次告知患者所输药物,输液的组数,如用分流袋时应告知患者袋内为一组液体,上面瓶内或袋内为另一组液体,让患者心中有数。

2.6 更换液体及拔针的管理

输液过程中护士加强主动巡视,在更换液体或拔针时,要仔细查看输液瓶贴并与患者核对,在确认无误后方可更换或拔针。

3 管理体会

我院输液大厅虽然经过几年的努力探索、改进,总结的管理办法有效的预防了不良事件的发生,很少再发生液体错输、漏输的情况,保证了医疗安全。但是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的不断加强,对医院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所以输液大厅防止液体漏输、错输的管理仍需不断完善、提高,以便适应人们急剧增长的医疗需求,创造一个更加高效、安全的医疗环境。但是无论采取什么管理办法,其中护士责任心最重要[3],“三查七对”永远是核心,要落到实处,这样才能真正杜绝液体漏输,错输的发生。

4 输液大厅管理的展望

4.1 首先从组织结构上做调整

从目前专科发展趋势看,应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4],儿科患者的治疗应由儿科护士解决。还有儿童患者的哭闹严重影响成人患者休息,导致成人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低。把成人,儿童患者分开进行治疗,分别成立成人、儿童输液大厅,这样从组织管理上解决问题。

4.2配备电子呼叫系统 采用银行的排号,叫号,银屏显示模式,这样输液大厅像菜市场一样的环境将得到改善,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治疗休息环境,为护士提供一个轻松的工作环境,从而减少因环境嘈杂引发的液体漏输,错输。

4.3采用电子病历 包括患者的治疗单,瓶贴,均由电脑打印出来,一目了然,可以杜绝因医生,护士字迹潦草引发的液体漏输,错输。

参考文献:

[1] 周颖清.护理管理学教材,2009,10.

[2]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2006,10.

[3] 刘俊荣.护理伦理学实用教程,2008,1.

[4] 尤黎明.专科护士在护理专业中的角色和地位.中华护理杂志,2003,37.

儿科入院护理程序精选篇9

关键词 母婴同室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5.242

随着爱婴医院和母婴同室的建立,使产妇分娩后很快照顾起婴儿的责任。由于年轻夫妇初为人父母,对产后的卫生保健知识、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知识等都十分缺乏,因此急需医护人员的帮助与指导。

共同参入式母婴同室婴儿护理指导

自1995年5月我院实施母婴同室以来,对无产科合并症、无伴传染性疾病、无精神和智力障碍产妇、无新生儿疾病的均采取了母婴同室。最初开展母婴同室时,采用包办代替的传统方法,即有护士独立完成婴儿的全部护理项目,如婴儿尿布更换、淋浴、抚触、脐部护理、臀部护理等,然后放回母亲床边。但因产妇及家属不参入护理婴儿,出院后许多产妇不知如何护理婴儿,不会给婴儿换尿布和洗澡,也不会观察婴儿的黄疸、溢奶、大小便性状等正常生理现象,自我护理能力较低。而目前我们提出的共同参入式护理模式,增设了两名宣教护士,在住院期间指导产妇、家属与责任护士共同来护理婴儿,并采用一对一教育方式,以讲解与录像示范及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床边指导产妇和家属更换尿布、护理脐部和皮肤、喂养等有关知识,尽量将淋浴室外墙改成玻璃透明样,开放护理操作,这样产妇和家属可以亲眼看见护士为婴儿沐浴、游泳、抚触、穿衣等方式,在护士指导下可全程参与。共同参入式护理模式,不但产妇在护士的指导下掌握了观察婴儿生理和病理的特点,而且也学会了婴儿的基本护理,从而更快适应了母亲的角色,轻松地承担起照顾婴儿的责任。

预见性母婴同室产妇护理指导

预见性护理程序和优点:预见性护理程序是以提高治疗护理效果为目的全程优质服务[1]。譬如在产妇分娩过程中,胎头压迫膀胱三角区可造成黏膜充血水肿,肌张力下降,逼尿肌收缩乏力,加之产妇害怕疼痛不敢排尿等,均可引起产后尿潴留,为此在产后早期实施按摩下腹部与子宫底,可形成连续刺激,诱导和促进排尿,这样的护理程序改变了以往在发现尿潴留后才导尿的被动局面。产后大出血的防治是在患者分娩后立即指导家人及产妇按摩子宫,同时备好所需药品与器械,一旦发生大出血,即可检查出血原因,并给予止血、抗炎等治疗与护理。在护理会阴侧切伤口时,产妇入室即指导其保持会阴清洁,防止血污,特别是大小便后应及时清洁会阴伤口。预见性护理改变了以前入室后才根据医嘱用药及延误抢救时间的被动局面,由被动变成了主动,且更加责任化、系统化和规范化,为产妇提供了个体化的最佳护理程序,使母婴早日康复。

指导母乳喂养,防止乳腺炎发生:在进入爱婴区母婴同室后,即给予正确母乳喂养宣教,指导产妇掌握哺乳方法,做到让婴儿早吸吮。两侧要交替哺乳,保护好,发现凹陷、短平、皲裂及哺乳方法不当的产妇,应及时给予指导,使产妇远离乳腺炎的困扰。预见性护理更好地贯彻爱婴医院标准,改变了奶胀而乳腺不通畅及婴儿吃奶粉的不良现象。

指导产妇尽快适应母亲角色的转换:目前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日益增加[2],其中很大部分是对母亲这一角色仍不适应,对如何护理婴儿不知所措,从而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恐惧、冷漠、厌恶、仇视的障碍情感,甚至发生伤害新生儿的行为,严重者或发展为重度抑郁症。因此要通过预见性护理来完善身心的整体护理,帮助产妇有计划、有目的、有秩序地尽快适应母亲这一角色,使其承担起照顾婴儿的责任。要加强护士对孕产妇心理咨询辅导,如发现异常情绪应及时实施心理干预,尽快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给予产妇心理支持,使其具有良好身心准备,适应母亲这一角色的转换,从而使母婴关系更加融洽。

母婴同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事故隐患:产后3天是产妇各种合并症的高发期,如产后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等。新生儿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婴儿刚出生由于羊水残留,加之喂养不当,极易引起呕吐或窒息;少数家属为了婴儿睡个好头型,而强制固定胎头取平卧位,更加造成了窒息的发生。中午与夜间时,产妇和家属因疲劳等都处于睡眼状态,婴儿几乎等于没人看护,因此很难发现低血糖、与母亲同床引起窒息、盗窃婴儿等异常情况和事故发生,因此应多加强这方面的警惕性。

院内交叉感染:由于新生儿24小时和母亲同住一室,加之病室人员流动性大、产后不能开窗通风、产妇要抱头、不能洗澡等传统的习俗,这样使产后的恶露、出汗、大小便异味等均造成了病室的空气混浊,有效含氧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使对外界适应力较差和抵抗力较弱的新生儿,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的机会增加。

产妇休息不足:产后产妇精神体力消耗很大,特别是剖宫产后妇女,很想产后有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但实施母婴同室后,由于母亲和新生儿24小时在一起,并喂奶、喂水、换尿布等,严重影响了产妇的睡眠。因此必须要改变产妇的休息环境,增加产妇的睡眠时间,保证睡眠质量。

讨 论

共同参入式护理模式是现代护理中的先进护理模式,一方面可充分发挥护士的教育职能,另一方面尊重病人的自和知情同意权。我科在开展母婴同室病室中,通过采用共同参入式护理模式,在护士的帮助指导下,产妇掌握了对婴儿的观察和护理方法,促进了产妇初为人母的角色转换,改善了护患关系,也减少了护患纠纷。实践证明,共同参入式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病室管理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应用,使母婴同室的护理工作由被动变成了主动,调动了产科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体现了人性化的管理,消除了产妇的紧张情绪,提高了护理质量[3]。同时每接收一位产妇及新生儿,都是对护士业务水平能力的锻练与提高。

母婴同室做为一种新的管理制度,在我国已开展多年。针对存在的问题,应积极采取整改措施:①增设两位宣教护士,专职健康教育工作。②改善住院条件,将大病室改为小病室,并设有温馨病室,增加通风设施,完善管理制度,由护士统一每日定期通风换气,保持病室空气清新,减少呼吸道感染。③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协助并指导每位产妇做好环境及自身清洁工作。④健全医院医生用药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坚持用药原则,如果能够口服的,不肌肉注射;如能肌肉注射的,不静脉用药;能用一代药的,决不用二代抗生素,防止医院二次感染发生。⑤严格做好医护人员自身消毒工作,对每位住院产妇治疗做到一人一镊一用一消毒,操作时戴好口罩、帽子及手套。⑥增加冷暖两用空调,保持母婴同室温度适宜,从而降低季节性感染。⑦加强安全防护措施,病房全部安装闭路电视,实施24小时值班,严防婴儿失窃事故的发生。⑧责任护士要尽职尽责,全程跟踪母婴护理指导,尽量减少陪护,减轻家属负担,保证母婴在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中康复。

参考文献

1 于海霞,王丽娟,王淑红.预见性护理在临床中的重要性.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6,3(9):859.

儿科入院护理程序精选篇10

【关键词】 儿科门诊; 预检分诊; 二次分诊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15.069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是三甲专科医院(含儿童院区、珠江新城院区、妇婴院区),其中门诊儿科专业分类和诊室设置十分精细。对于来院就诊的患者,大多数儿科病属不清楚应该就诊什么专科,更不了解门诊诊室的分布。对于挂号、交费、取药、输液、办理住院等程序,患者既不了解其先后顺序,也不知道具置。这时,护士就被动充当了导医的角色。有些患者求医心切,对病情总想弄个明白,问了一遍又一遍,护士和医生就要不厌其烦地被咨询答疑。急危重患者可能在这些繁琐的就医环节中错失了最佳治疗时间。因此,建立规范有效的儿科门诊预检分诊、二次分诊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预检分诊-Triage,是对所有来医院就诊的患者,在到达医院时对其病情进行评估,并按照分诊标准,对患者病情的紧急程度进行分级,然后决定各个级别患者的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候诊时间的过程[1]。预检分诊的目的主要在于分辨出病情最危重的患者,使他们能够得到最快的救治[1]。此外,儿科急诊面对不同紧急程度的患者,预检分诊也有助于急诊科的医疗服务资源能得到有效分配。而且,预检分诊与公共卫生也有密切的关系,通过专业的预检和分诊,往往能安抚家长紧张的情绪。

笔者所在中心自2011年12月开展门诊儿科预检分诊项目以来,通过各方的努力,现已经达到儿科分诊率100%,控制错漏分诊率在90%。患者的满意度由73.63%提高到80.77%,平均等候时间由原来的40 min缩短到现在的

25 min。妇儿中心三个院区门诊基本达到同质化、标准化的服务。现把经验总结如下。

1 建立门诊预检分诊工作流程

1.1 标准 紧急性(urgency),是急诊医学里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包含了及时性,它与严重性(severity)和复杂性(complexity)是不等同的。紧急的情况未必是严重的(如关节脱位),而严重的疾病(如晚期恶性肿瘤)则不一定是紧急的。临床和环境的因素都决定着某个特定患者病情的紧急性[2]。临床因素包括疾病或损伤的自然进程和机制,与之相关的症状和严重程度,疾病的可治性,还有及时治疗对于预后的潜在影响。因此,脱位的膝关节如果压迫了血管,导致循环障碍,病情就是紧急的,患者需要镇痛,需要马上处理以改善预后。而对于晚期肿瘤的患者,所需要的是安抚,尊严和隐私,临床治疗对于改变其预后的效果是很小的。紧急性也受社会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患者所处的环境,家庭环境,和治疗疾病可用的资源。因此,比如说,如果一个小孩和一个成人,有同样程度的疼痛,小孩的紧急性可能会高于成人,因为小孩有潜在损伤的可能性以及在评估时的难度都高于成人,因此会导致高一级别的紧急性分级。笔者所在医院根据卫生部《急诊患者病情分级指导原则》以及国际分类标准的基础上,使用4级的预检分诊标准[3]。护士在分诊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的紧急程度进行评估并按照评分系统,分给患者一个级别,病情越紧急,越需要得到医务人员的优先处理[4]。尤其分级为一级、二级的患者按绿色通道由分诊护士直接送患者到急诊科就诊。紧急程度分级标准情况详细见表1。

1.2 儿科预检分诊需要考虑的问题

1.2.1 生长发育的问题 (1)不同年龄段小儿在心理发育,解剖结构和生理发育中的差异,增加了医护人员与患儿沟通的难度,也增加了评估患儿和鉴别严重疾病和损伤的难度。(2)当患儿还不会沟通的时候,护士的预检分诊要更多的依赖于评估的技巧和病史信息。(3)患儿是否合作也会影响体格检查。(4)增加患儿配合度的一些小儿技巧:对于各年龄段的孩子,都要慢慢接近;安抚家长的情绪同时安抚孩子的情绪;接近孩子的时候要坐下来,和孩子的眼睛还处于同一水平,并允许家长抱着孩子;在接触孩子之前,先观察好孩子的一般情况;观察孩子的时候要解开衣物;检查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分散孩子注意力的技巧;不管孩子处于何年龄段,都要注意保护隐私。

1.2.2 解剖和生理的差异 儿童不是“小大人”。各年龄段不同的气道,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特点在《儿科学》以及其他专业书上(如PALS)都有详细的描述。这些是作为分诊护士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5]。

1.2.3 与家长的沟通 (1)家长需要向分诊护士讲述患儿的症状和体征。(2)为了获得家长的信任,护士需要向家长提供预检分诊程序方面的信息;包括预检中的发现,预检以后该做什么。(3)家长对急诊护士的满意度与他们是否获得足够的信息和心理上的安全感密切相关。(4)家属需要知道在急诊的候诊时间。研究表明,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候诊时间和为什么要等。(5)要记得,家长带孩子来看急诊的原因,通常是因为他们担忧孩子。(6)表2有助于分诊护士与家长的良好沟通,以提高家长对预检分诊效率的满意度[6]。

1.2.4 有特殊需要的孩子 (1)有慢性疾病的患儿,合并常见的儿科疾病或者原发病的并发症。(2)常见的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包括,脑室-腹腔引流管阻塞,肿瘤/血液化疗的患者,这类患者往往容易感染并且需要住院。记得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比任何人都熟悉,他们往往能察觉哪怕是轻微的病情变化。(3)对这类孩子的预检分诊流程应按照规范的流程,即,先是PAT然后是ABCD等。(4)对于有相同主诉的患儿,有慢性疾病史的患儿比既往健康的患儿可能需要高的分诊级别,在分诊中应该注意[7]。

1.3 儿科患者的预检分诊评估具体内容

1.3.1 儿科患者的预检-评估-分诊的过程分为四部分 (1)儿科评估三角(The Pediatric Assessment Triangle,PAT):Appearance(外观),Work of breathing(呼吸情况),Circulation(循环情况)。(2)初步体检。(3)病史。(4)决定分诊级别。

1.3.2 儿科评估三角(PAT) (1)由分诊护士一边问主诉/病史,一边通过眼睛观察患者而快速完成评估。(2)由PAT常常能得出对疾病的紧急程度的最初印象和最佳线索。(3)患者在前往候诊室候诊之前,护士必须先对其完成PAT评估。(4)如果患儿是躺在家长的怀里,或者用被服包着,记得要打开被服,或者凑近看患儿的脸。(5)临床中有些简单的指征可以作为判断病情轻重的参考,包括活动水平,清醒度,皮肤温度,喂养情况和尿量。常见的提示婴幼儿病情严重的一些临床表现有:进食减少(24 h内比正常喂养量

1.3.3 PAT包括以下内容 (1)外观(Appearance):肢体活动情况,神志,情绪,眼神,哭声。(2)呼吸情况(Work of breathing):鼻翼煽动,三凹征,异常呼吸音,维持呼吸的,呼吸频率。(3)循环情况(Circulation):皮肤的颜色苍白,大理石纹,紫绀。(4)在进行以上观察的同时,问家长:孩子的活动水平如常吗?家长你觉得孩子的肤色有变化吗?家长你觉得现在孩子的呼吸情况如何?家长你觉得最令你担心的是孩子的什么方面?

1.4 预检分诊流程 患者进入医院门诊后先到门诊预检分诊台报到,由预检分诊护士对患者病情进行首次评估与分诊 (1)对于确诊或拟似传染病患者,指引患者按传染病路线到隔离门诊就诊,进行“一站式服务”。确诊或拟似手足口患者、发热并伴有流行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症状的患者给予派发一次性口包。(2)无传染病症状患者,初步评估患者疾病程度,按轻、重、缓、急分诊并指导就诊[8]。(3)急、危重症患者,直接送急诊科即时救治;亚急诊患者和非急诊者,指引患者挂号及到相对应的专科就诊。

2 建立门诊各小儿专科护士二次分诊流程

2.1 二次分诊流程 患者挂号后手持挂号单及病历到护士站给护士进行分诊前,分诊护士首先请患者家属完整填写门诊病历首页,遇到有手抱婴儿者要求其家属打开包裹并打开暴露患者头脸部,然后护士给患者测体温、体重,有心脏病、慢性肾病病史的患者给予测血压,并对患者病情做进一步的评估,并交代候诊诊室及预期候诊时间[9]。

2.2 护士评估病情后评分为一级、二级患者给予立即就地抢救,病情稳定后,直接带患者到急诊留观室留观。

2.3 护士对患者病情评估后,直接把内容录入门诊护士工作站。

2.4 护士根据不同的疾病并作相对应的健康教育,交代候诊诊室、候诊时间并提醒患者保护自己个人隐私,保证“一室一患”[10]。

3 以JCI(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The Joint Commission)的标准采取措施,保证患者能在医院内得到优质化、标准化、同质化服务

3.1 建立分诊护士准入制度,定期循环进行急诊分诊知识培训,做好患者疾病分诊指引,提高分诊的准确率。

3.2 医院客服中心、门诊各护士站均附有门诊医生出诊时间表,患者可以查询到医生出诊以及预约信息。

3.3 为了减少患者来回跑动次数和排队时间,在门诊大堂、预检分诊护士站、门诊护士站均设立自助挂号机,一卡通缴费机以方便患者自助操作。

3.4 对于挂错号的患者,由各门诊分诊护士负责转诊到相应专科进行二次分诊,并通知该专科的医生给予就诊。

3.5 对于门诊需要跨专科会诊的患者,笔者所在医院设立门诊会诊中心。根据笔者所在医院医务部制定的会诊制度,由首诊医生提出,护士协助首诊医生给予患者转诊。接诊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与患者预约会诊时间由护士负责通知并进行门诊跨专科会诊[11]。

3.6 需要院区间转诊的患者,医院门诊护士站提供院区间穿梭中巴开放时间表并由护士做好指引。

3.7 为了减少患者停留在医院的时间,医院逐步推行专科医生和普通高年资医生预约挂号流程。

4 小结

笔者所在医院儿科门诊通过开展护士预检分诊、二次分诊项目,建立规范有效的儿科门诊分诊制度。现儿科患者达到100%分诊,控制错漏分诊在90%。患者满意度由73.63%上升到80.77%,平均等候时间由40 min缩短到25 min。达到三院区的优质化、标准化、同质化服务。门诊分诊为患者创造了舒适、安静的候诊环境,简化了患者就诊流程,消除了就诊时的混乱、拥挤的现象,更好地保护患者安全和保护了患者的隐私,增加了病患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使医院的品牌得到很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何敏,唐丽华.分诊护士做好儿科门诊发热患儿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1,9(20):1823.

[2]黄雪芹,刘倩如.人性化服务在儿科分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4):1672-9676.

[3]代志红,崔育梅.儿科门诊分诊护士沟通的技巧[J].天津护理,2012,20(4):274-275.

[4]庞淑敏.提高儿科门诊分诊质量的做法与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8):80-81.

[5]仇艳,封蕾.儿科门诊分诊的风险及有效对策[J].医学信息,2011,24(23):626-627.

[6]邹盛渝.县级医院儿科门诊分诊护士的重要性研究[J].吉林医学,2010,31(33):6111-6112.

[7]王风英,拓晶晶,刘素卿.儿童医院门诊预检分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5):62-63.

[8]辛志翼.健康教育在门诊分诊服务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2):23-25.

[9]吴慧颖,郝佳.专家门诊分诊环节的护患沟通技巧[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1,9(5):78-79.

[10]仇艳,封蕾.儿科门诊分诊的风险及有效对策[J].医学信息,2011,12(24):33-35.

儿科入院护理程序精选篇11

[关键词] 初检护士;儿童医院;服务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b)-093-01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正逐步进入“服务型社会”,人们对医院服务模式的要求也在不断转变。不单是治病求医,更是要以预防保健为主。“社会化、人性化服务”成为医院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很多医院建立起了以引导患者为目的的导医等岗位,逐步从“以治疗疾病为主”转向“以服务患者为主”[1-2]。而本院作为一所大型综合儿童医院,针对患儿自我感知不清,描述能力较差的特点,建立了针对性较强的初检护士岗位。

我院门诊量每日约3 000人次,高峰期可达8 000人次。前来就诊的患儿来自全国各地,年龄偏小,病种复杂。门诊各科室位置分散,治疗检查项目细致。初诊患儿及家属对环境陌生,并且在短时间内需要经历挂号、候诊、检查、交费、取药及治疗等多个环节。为此,作为初检护士,能否本着“以患者为中心”、“医院人性化管理”的宗旨,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服务,满足患儿和家属的要求,减轻其心理负担;成为改善门诊就诊秩序,缩短患者就诊时间,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整体形象的重要条件之一。初检护士在儿童医院门诊中的重要作用也日益显著。下面就个人的经验对初检护士在医院中的主要作用作一浅析。

1初检护士能够协助患儿及家属顺利就医

1.1引导作用

患儿普遍年龄偏小,自我感知描述能力差,并且起病急,变化快。家长医学知识相对不足,对某些疾病不能正确定义。因而常常来到医院却不知道挂什么科室号。初检护士根据医学护理知识,通过简单的看诊、问诊后迅速及时地定性疾病、准确引导,消除了就医的盲目性,为治疗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1.2安抚作用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少生优生政策的实施,孩子成为很多家庭生活的中心。孩子患病,多数家长就会非常着急,焦虑、烦躁,情绪非常不稳定[3]。来到医院后,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更使他们茫然不知所措。初检护士应热情主动地接待,耐心细致地解释,运用语言的艺术及沟通技巧,安抚患儿及家属,使他们心情平静下来,及时就诊,得到专业的治疗。

1.3健康教育作用

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健康意识逐渐增强。患儿及家属在患病后都希望更专业深入地了解该疾病的起因、治疗、康复及预防等。进行健康教育能够防止疾病的发生,阻止疾病的进展。初检护士通过宣传卫生知识,答疑解难,叮嘱注意事项,满足人们对医学知识的需求。在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这一世界性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初检护士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初检护士的良好表现能够提升医院形象

初检护士的良好表现能体现医院人性化管理,提高医院整体形象及服务水平。

2.1 初检护士要形象好

患儿来到医院就诊,第一接待人就是初检护士。初检护士的形象,代表了医院的形象,其仪表、举止言行、工作态度均代表医院[4],直接影响患儿及家属的情绪。初检护士要仪表大方,服装整洁,动作优雅,行为得体。工作中态度和蔼,精神饱满,微笑服务,主动热情迎候患者。交流过程中应用普通话,礼貌规范[5],集中注意力,保持适当及距离。初检护士对患儿及家属的尊敬和重视,可起到一定的安抚作用,缓解患儿的紧张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加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信任。

2.2初检护士的有序指导、合理安排

门诊工作繁忙,人员流动大。初诊患者对就医环境陌生,诊疗程序不熟悉,在治疗过程中往返浪费时间,或者扎堆看病等,造成医院秩序混乱。初检护士指导患儿及家属就医,告之目的地路线,节约了时间,避免了延误加重病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初检护士正确分诊,选择最优,也缓解了各个科室忙闲不均的情况。正是因为初检护士的疏导和管理,使患者按序就诊,维护候诊秩序,保持门诊区域的清洁,为候诊患者创造了一个安静舒适,有序整洁的就诊环境。

2.3 初检人员要沉着、冷静

初检作为医院的门诊第一线,其配备的人员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于突发事件应沉着应对,对急危重症患者直接护送到相应科室并安排好接诊事宜,使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治或抢救,减轻痛苦,挽救生命。

预检分诊是医院门诊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预检分诊作为医院人性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检护士工作一方面要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掌握多学科的综合能力,以达到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的目的。同时要主动了解医院的专家专科特色及新技术新设备,及时对就诊者提供相应信息,使之可以更好、更及时地了解医院动态。另一方面则要提高自身素质,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用自身优质的服务为医院人性化管理添砖加瓦,提高医院整体形象及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崔焱.儿科护理学[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阎惠中.现代护理管理与质量检控[J].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

[3]姜乾金.护理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4]王爱敏.护士礼仪与健康教育[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7.

儿科入院护理程序精选篇12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安排部署,按照民政部印发的《儿童福利领域服务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一版)》内容要求,切实做好我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确保院内儿童及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制定我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具体如下:

一、 工作原则

认真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中省市民政部门安排部署。

一是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全院人员要切实提高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二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各科室要根据责任分工,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疫情应急处理的相关工作;

三是迅速反应,果断处置。面对突发疫情要做到反应快速,处置果断。坚持“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采取强有力措施,扎实做好疫情防范防控工作,确保做到万无一失。

二、 组织机构

为确保各项防控工作能力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经研究,我院决定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xx市儿童福利院院长兼支部书记

副组长:xx市儿童福利院副院长

成  员: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院内行政办公室,负责沟通、处理防控具体工作,xx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各小组具体分工如下:

(一) 行政协调组

承担日常管理,协调领导及各科室工作,起草文件、会议筹备等;承担值班安排,负责收集、归纳全院人员信息,并及时向省厅、市局报告相关信息;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相关事项。

组  长:xx

副组长:xx

组  员:办公室、创建办有关同志

(二)宣传引导组

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和舆情监测反馈,加强本院工作微信群、QQ群的管理;负责向省厅和市局报送相关宣传信息材料;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相关事项。

组  长:xx

副组长:xx

组  员:指导中心有关同志

(三)医疗保障组

承担院内药品、口罩、手套、消毒液、洗手液、电子体温计等医务用品的计划采购、储备工作;做好院内儿童及职工疑似病例的留置观察及就诊工作;做好对养育区、儿童宿舍的消毒工作;加强对口罩等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相关事项。

组  长:xx

组  员:院内医疗组、护理组有关同志

(四)护理保障组

做好疫情期间儿童养育护理工作;帮助小孩子、督促大孩子做好个人卫生,特别是手部卫生;做好养育区及儿童宿舍卫生,消除“死角”,配合医疗保障组做好养育区及儿童宿舍的消毒工作;配合膳食科做好儿童餐具消毒工作,保障疫情期间儿童就餐环境和服务安全;监督、指导寄养家庭做好疫情防控、消毒工作;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相关事项。

组  长:xx

副组长:xx

组  员:教育科、养育科、寄养科有关同志

(五) 安全保障组

做好院内保卫工作,禁止院内儿童外出,指导物业公司切实加强疫情期间人员、车辆进出的管理,全面加强来访接待管理,入院人员必须测量体温并实名登记,禁止职工亲属(包括孩子)及其他闲杂人员入院;加强办公区域环境卫生管控,监督物业公司及时消除卫生“死角”,落实各重要区域和重点部位的消毒、通风等防控措施;督促膳食科及职工餐厅负责人落实炊事人员安全防护等要求,做好餐具消毒工作,保障疫情期间院内儿童及职工的饮食安全;做好对职工工作服及儿童衣服分类清洗及消毒工作;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相关事项。

组  长:xx

副组长:xx

组  员:后勤保障科、安全科、膳食科、物业公司有关同志

三、 工作制度

坚持各值班领导24小时疫情值班制,所有带班领导保证每天在岗,做好值班记录,本着“有事报事、无事报平安”的原则,将当日值班情况及时报送市民政局值班室;落实每日监测制度,及时了解员工日常接触亲属及共同居住人员身体情况。做好院内感染冠状病毒情况及接触武汉人员健康情况摸排统计工作,并于每日15点之前将当日情况报送市局儿童福利科,确保做到全覆盖、无遗漏。

四、应急规程

一是加强宣传。及时向孩子及职工宣传讲解防范病毒传染知识,提高员工和儿童疾病防控的意识。

二是加强儿童封闭管理。取消所有外出及院内集中性活动,坚决杜绝在院内过年的儿童外出,已经回到亲属家中过年的孩子,原则上暂时不允许回院,具体回院时间听候统一安排通知。 

三是加强工作人员的入院管理。由门卫、监控监督,院内职工家属(包括孩子)及其他闲杂人员禁止入院。上班职工入院前需测量体温,如有异常,迅速离岗,按照要求进行报告并自行隔离观察就医,严禁职工带病上岗。负责膳食科所采购每日食材及日常所需桶装水的运送人员,入院之前必须测量体温,无异常方可入院,入院时必须佩戴口罩,即送即走,不许逗留。除员工车辆外,所有外来人员和车辆一律不允许进入院内,入院车辆在门卫处喷洒84消毒液进行消毒。

四是划分管控区域。院内在岗职工,特别是养育科保育员、教育科生活老师、医护人员、炊事人员等与孩子们有密切接触的一线员工,必须统一着工装、戴口罩上岗,口罩一般4小时更换一次。将院内一楼两个特教教室用作养育科护理员、及教育科生活老师更衣间,餐厅楼道内小房间用于炊事员更衣间,医护人员在医护值班室更换工作服。所有工作服每天下午5点之前统一交到院内洗衣房,进行统一集中消毒,配戴过的口罩等医疗用品,集中用消毒液消毒后作为医疗废弃物处理。

五是设立隔离区域。将康复楼三楼作为隔离一区,隔离观察新入院儿童及过年因特殊原因回院的孩子,无异常情况方可回归正常学习生活;将康复楼四楼作为隔离二区,对外出治疗返回的儿童进行严格的医学观察。与此同时,将医护人员分组、固定排班,将院内医护人员固定分组进行三班倒,每班为8人(其中1名医生、2名护士、1名药剂为院内固定值班值守,另有4名康复特教老师负责外出送诊、辅助消毒、辅助护理等工作),提前把控风险,杜绝交叉感染。

六是严格执行防护流程。落实入院消毒流程,所有入院人员在入院前需用消毒洗手液洗手、消毒,佩戴、更换口罩,在更衣室更换工作服,脱外套挂在通风处,背包类及手机等其他随身物品统一存放于更衣室,不得带入儿童居住、活动区域等工作区域。进入隔离区开展工作的,需要消毒、带护士帽,做好防护。由院内物业负责,利用84消毒液、酒精等按照流程和规范做好公共区域的消毒工作,并定点配置消毒洗手液。院内医护人员与保育员、生活老师相互配合,每天对儿童生活区域、活动区域进行消毒、通风。安排两位同志作为院内专业控感人员,一人一天进行倒班,负责对全院的防疫、消毒等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并登记在册。

七是规范开展儿童护理。按要求开展儿童护理,做到刷牙、喂饭等护理环节前用消毒洗手液对手消毒,佩戴口罩。规范护理流程,院内膳食科、养育科、教育科统一配合,做好用餐前后的餐具消毒工作,不得多名儿童同时使用一套餐具,减少儿童感染几率。帮助、督促儿童保持手部卫生,测量观察儿童体温,加大儿童医疗救治、日常康复监测力度,减少儿童发热现象发生,及时留意儿童身体健康状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登记上报。

八是保障物资供应。加大对医用口罩、护士帽、体温计、常用急救和抗感染药品、消毒器械、消杀物品和防护用品的储备,为防控工作提供充足的医疗物资保障。按规定储备儿童及员工生活物资,确保生活正常有序。

九是强化应急保障。按规定比例配足工作人员,将工作责任、岗位分工落实到每个人。每套班保证一线岗位24小时值守,并落实备班人员,全院职工需时刻待命,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处理应急状况。遵循与市儿童医院签订的医疗联合体合作协议,将儿童医院120作为医疗应急保障车辆,与此同时提前预备院内应急车辆,并与防控、医疗部门、市区街道、社区等相关部门保持沟通协调,随时为可能发生的状况做好应急准备。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各科室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和责任担当,按照中、省、市决策部署,采取得力措施,科学有序做好防控工作,形成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最大限度阻断病例输入,坚决通制疫情扩散、维护正常社会秩序。

(二)统筹谋划,形成合力。各科室要统筹谋划,提前做好各项应对准备,采取果断有力措施应对各类突发紧急情况,并根据疫情发展变化,及时调整防控措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各科室要加强防控,积极报送信息,主动加强沟通,紧密配合,形成合力,确保疫情防控工作科学、有力、有序地进行。

儿科入院护理程序精选篇13

【关键词】程序化健康教育;热性惊厥;依从性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5-2279-02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我们对102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程序化健康教育并与一般健康宣教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2年10月~2004年10月,我科收治热性惊厥患儿102例,其中男58例,女44例,年龄4个月~7岁,抽搐诱发体温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将102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教育组53例,两组间在年龄、性别、病因、病情状况以及诱发因素等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2 教育方法:两组教育者均为管床护士,对照组进行一般健康知识宣教。教育组按整体护理程序对患儿及家长实施程序化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1)评估。管床护士全面收集患儿的资料,认真进行护理体检,并确立护理诊断。(2)制订健康教育计划,根据对患儿个体的评估和确定的的护理诊断,制定合适的健康教育计划。(3)实施。教育者首先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儿家长的信任和配合,然后根据评估情况因人施教。(4)评价。通过教育―评价―反馈―再教育的过程,不断评估教育内容和方法是否适合教育对象,以便随时修订教育计划[2]。评价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评价健康教育效果不仅要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对患儿得到的实际效果评价,对出院前1天教育者再进行全面评估,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出院指导。

1.2.3 教育形式:对照组采用个人宣教和工休座谈会形式,教育组主要采用一对一的个案教育形式。口头讲解结合示范操作,使家长掌握热性惊厥的发病机理、治疗原则、预后以及家庭护理等知识,并提供健康教育的小册子及有关书籍。最后对患儿家长采取提问,对不能正确回答的健康教育知识,再讲解1次,以巩固教育效果。

1.2.4 教育内容:对照组教育内容:(1)向患儿家长讲解热性惊厥的发病机理、治疗原则、发热可能持续的时间,使家长对疾病有初步了解,减轻家长紧张、焦虑的负性情绪。(2)指导家长学会观察体温变化,识别并报告体温升高的早期表现和体征。热性惊厥好发于病初体温骤升时,通常30~60分钟肢端发凉的过程体温上升快,体温每升高1℃,脉搏加快15次/分钟,故应及时测体温或脉搏,并结合颈部皮肤灼热感估计是否高热。(3)掌握常用退热方法,说明退热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宣传温水擦浴、酒精擦浴的好处和方法。(4)饮食指导。给予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饮食,鼓励多饮水或喜欢的果汁饮料等。(5)纠正家长的认识误区。患儿发冷时予保暖,以减轻寒战。患儿一旦四肢暖和应解松衣被,以利散热。(6)预防复发的健康教育。(7)发作时的紧急处理。向家长宣教热性惊厥患儿应备好必要的急救物品和药品[3]。当患儿在家中发生热性惊厥时,家长不要惊慌,应让患儿平卧,头侧向一边,并按压患儿的人中穴,解开衣领,用软布包裹筷子放于上、下磨牙之间,防止舌咬伤,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窒息。一般数秒钟或数分钟即停止,然后迅速送往医院抢救治疗。(8)教育组除以上常规宣教外,再根据护理诊断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内容。

1.2.5 评定方法:(1)健康知识评定:两组患儿均在出院前1天应用自行设计的热性惊厥相关知识(病因、发病机理、诱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要点、心理护理、用药知识、急救知识、预防原则10项内容,每项10分)问卷调查测试,得分80分以上为好,60~80分为较好,60分以下为差。(2)依从性评定,两组患儿均在出院后应用自行设计的出院指导内容(即:预防呼吸道感染,退热药和抗惊药的使用办法、掌握惊厥的现场急救方法、注意事项,合理饮食)问卷调查,5项都能完全按要求去做的为完全依从,否则不依从。(3)复发率统计评定。所有入组患儿均随访2年,统计复况。

1.2.6 统计学方法: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其余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以P

2 结果(见表1、2、3)

3 讨论

程序化健康教育将护理程序运用于健康教育之中,护理程序作为一种科学的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为护士提供了一个符合逻辑的、科学的健康教育活动的工作程序框架,并能在较短时间内有针对性地对患儿进行健康教育[5],将健康教育的操作体系从一般知识的宣传转变为以患儿为中心的个性化的教育计划的设计、实施和监测评价,体现了个性化服务的理念,能有针对性地与患儿家长沟通交流及实施教育。通过有目的、有步骤、有评价地进行健康教育,使教育计划不断得到补充和修订,使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逐步过渡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程序化健康教育是运用系统方法实施计划性、连续性、全面整体护理的一种实践模式,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健康的行为和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程序化健康教育还有利于建立护患间互动平台,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士的自身价值,提升护士及医院的形象,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蒋 莉,蔡方成.热性惊厥预后与防治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1):52.

[2] 刘 岩.运用护理程序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714.

[3] 桂红民. 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及家庭护理[J]. 实用护理杂志,2002,18(5):43.

[4] 李玉芬,张宝华.内科患者健康教育效果量化评价方法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B):15.

儿科入院护理程序精选篇14

【关键词】儿童;渗出性多形性红斑;护理

整体化护理是目前国际普遍开展,我国正在推行的先进护理模式,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护理临床业务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以护理程序全面收集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资料,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并对病人实施身心整体护理。我们病房于2002年3月收治1例渗出性多形性红斑患儿,此病在临床不常见,现以整体护理的形势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儿,男,9岁,因出现皮疹、发热2天,于2002年3月29日收入院,平素身体健康,无住院、过敏及其他遗传及传染病史。追问病史:曾于10天前患上呼吸道感染,服过消炎药,入院后查体:T39.4℃、P92次/min、P26次/min、BP12/8kPa(1kPa=7.5mmHg)、体重26k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急性病容、呼吸略促、查体合作;全身皮肤散在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融合成片红斑,不高起皮面,压之退色,以双耳、背部、双下肢伸侧面为著,足双踝背面略呈淡紫色,压之部分退色,疹间皮肤颜色正常,不干燥。入院后给予抗生素及脱敏药物治疗,住院16天,康复出院。

2实施方法

2.1收集资料,详细了解患儿病情,进行评估向患儿及其家长介绍他们的专业护士,主管医生,介绍病区环境,医院及科室规章制度,检查个人卫生状况,使患儿感受到护理人员在尊重关心他,并取得积极配合。

2.2明确问题,确定护理诊断(1)体温的改变:体温过高与皮疹有关。(2)皮肤完整性受损:皮疹与过敏、免疫有关。

2.3护理计划、措施、预期结果

2.3.1及时监测体温,并进行相应处理体温下降,并维持在正常范围(36℃~37℃)。及时观察体温的热型,每4h测体温一次,并记录。T38℃时,多饮水,头部放置湿毛巾(温或凉)或冰袋可降低体温。超过38.5℃时,给予药物降温,如口服复方阿司匹林(APC)。酒精擦浴,多饮水,温盐水灌肠,有利于毒素排泄。遵医嘱及时补充生理需要量,保证热量供给,提供富有营养,多种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及时更换潮湿的衣服、床单,保持患儿舒适,防止受凉。保持口腔卫生,防止口腔感染,增加患儿食欲,保持环境安静,有足够的休息。通过实施,体温稳定,保持在36℃~37℃之间

2.3.2皮肤完整性受损得到恢复及时观察全身红斑的情况,详细记录皮肤受损程度。如范围大小,进行各种操作时,动作轻柔,帮助患儿剪短指甲,防止抓伤皮肤。每日擦身2次,每周洗澡1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爽。每日涂擦外用皮肤药,衣服、床单清洁、柔软无刺激。避免吃易过敏的食物,如鱼虾等。严密执行隔离制度,预防交叉感染。皮肤无破损、完整恢复。

2.3.3心理护理,对疾病的心理反应患儿及其家长对此疾病知识缺乏,家长对患儿得病非常着急,希望准确了解疾病发生过程及其预后等情况。患儿,9岁,已上小学三年级,表现为害怕住院,怕陌生人和医生护士,害怕疼痛、打针、耽误功课。通过专业护士的正确指导及详细介绍此病是一种与免疫有关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给予解释和安慰,并补习功课。解除了家长及患儿的焦虑感、恐惧心理,增加了护患交流。

2.4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每24h得到继续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5观察病情变化每日做护理记录,详细观察病情变化。

2.6给予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患儿住院16天,通过整体化护理,体温恢复正常,全身皮肤散在红斑完全消失。此病是一种与免疫有关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表现为皮肤黏膜多样化,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生于有过敏体质的患儿。反应原为支原体、病毒、细菌、真菌感染、药物(磺胺类、抗生素、抗惊厥、镇静剂)及食物等。约半数病人在发病前1~3周有原发病史和服药史。感染引起发病的潜伏期较药物引起的潜伏期长。学龄前儿童发病者多。指导家长,避免感染、避免到人群密集处去。减少过敏食物摄入,慎用过敏药物,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