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9:34:2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民间借贷常见问题,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引言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温州市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金充裕,民间金融活跃。近年来,温州部分中小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和企业主出走现象,对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开展金融综合改革,切实解决温州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民间融资规范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仅对温州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全国的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会议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要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多元化金融体系,使金融服务明显改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能力明显增强,金融环境明显优化,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经验。
二、温州民间借贷市场
2.1概念
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以及公民与启发组织之间的借贷,它是民间资本的一种投资渠道,本质上属于直接的融资形式。
2.2形成
温州是改革开放之后最早突破计划经济桎梏的地区之一,在国有经济的缝隙之中,温州人凭借亲朋等熟人的关系相互抱团,最终形成类似打火机、制鞋、皮革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重镇。制造业的繁荣,仍然有赖于金融的输血,因此温州也被视为国内金融创新的试验田。
2.3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收入水平不断增加,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原本依托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产生的“温州模式”整慢慢丧失其优势。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很快,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经营越来越困难,需要大量的资金才能维持其运转。另外,一些企业进行转型升级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我国目前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途径是银行贷款,但是从银行贷款并不容易,这个就迫使企业另寻他径,催生了对民间资本的需求。
2.4现状
温州当地年产值在3000万以上的中型企业,在正常年份获取贷款并不难,其他的小型企业则一般通过亲戚朋友、或者担保公司进行民间融资。自去年年底开始,当地民间融资利率普遍超出24%的水平后,做实业经营的温州老板便难以支付如此高的利息,只有缩小规模或半停工。今年员工工资、福利上升两成以上,原材料价格上涨15%以上,总生产成本总和上升三成左右。去年以来不断紧缩的货币政策,导致资金的使用成本大幅度提高,这对于利润微薄的中小企业的打击巨大。
温州的四大支柱产业:皮鞋、服装、眼睛、家电,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利润微薄,对成本波动高度敏感。近期一些老板开始卖掉企业,做起投资。相比制造业的微薄利润,投资房地产、矿山对温州老板的吸引力更大。比起炒房更快的,是直接“炒钱”。从2009年,宏观调控、银根骤然紧缩,温州民间吸储利率不断走高,直接引发了炒钱热。一些担保公司、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也当起资金掮客,一手吸储,一手放贷。
三、温州民间借贷市场的主体
3.1主体分类
首先是民间借贷市场的资金需求方,主要是温州市制造业发展的中小企业,近几年来,又有新的主体参与进来,例如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寄售行、担保公司、投资公司等,还有为数不少的各类地下机构参与其中。其次是资金的供给方,主要包括当地居民及同中小企业具有亲属、血缘关系的人群。
3.2 主体心理分析
(1)从资金需求方的角度来看,首先,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内在条件。在改革开放初期,温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有限发展民营经济的条件及优势,必然产生比较大的资金需求。在市场经济初始形成的时期,我国的各种金融机构及金融制度都不健全,但是资金的大量需要迫使当地中小企业把眼光投向亲朋好友。其次,一般来说,只觉者的潜在需求会驱使着人们朝着一定的方向去只觉对象,凡是符合其需要和动机的对象将会优先得到只觉。对于当时的温州资本市场来说,由于亲朋好友的资金便捷性与易获得性使得温州民间借贷市场的形成。
(2)从资金供给方的角度来说,首先,温州民间借贷市场的资金供给者首先是与个体企业有亲属或朋友关系的人群,这类人群属于同一个群体,称之为初级群体,是人们通过直接的社会关系而结成的,以感情为基础,成员间彼此熟悉,关系密切的群体。初级群体其成员交往频率高,相互关系具有直接性。中小企业主的家庭成员或亲朋好友在本群体成员需要资金需求时,往往会考虑出资相助,久而久之,这样的关系便固定下来,形成了民间借贷关系的主体。
3.3主体心理对民间借贷市场的影响
随着温州经济的不断发展,温州的民间借贷规模逐步扩大,距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末,当时的民间借贷规模达到300亿-350亿。将近10年的时间,温州民间借贷规模增长了2.4倍以上。截至目前,温州民间借贷市场处于阶段性活跃时期,估计市场规模约为1100亿元,占全市银行贷款的20%。如此庞大的规模,对于温州当地的金融市场来说,无疑是其中的重要力量之一。但是其发展过程当中的纽带是什么呢?以市场为基础的金融市场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参与者之间的高度信任,这种信任明显的表现在参与温州民间借贷的双方无需签订任何协议,有时候只是口头承诺便可以获得百万资金,而放贷者又是凭借什么放心的借与筹资者资金呢?除了不可割裂的血缘关系外,且现在大多数参与的主体不存在相互之间的亲属关系,就是其处在一个共同的群体之中。温勒认为,人的心理与人的行为决定于内在需要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当人的需要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内部市场的张力,而周围环境因素起着导火线的作用。人的行为动向取决于内部力场和情景力场(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而主要决定因素是内部力场的张力。一个群体内群体成员之间的各种力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认为群体行为正是在这些关系中产生的。群体对个体能产生巨大的影响,个人在群体中会产生不同于处在单独环境中的行为反应。因此在温州经济不断发展的时期,由于共同的心理及地理趋同,产生的巨大的“温州帮”,这些“温州帮”在其建立的群体组织内进行金融活动,建立起了属于温州当地并且极具温州特色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在该市场内,群体成员能够凭借极高的信用条件拆借资金,服务于自身企业,解决了温州经济发展中资金的瓶颈,促进整个温州经济的发展。
四、总结及建议
综上所述,温州民间借贷市场的产生及发展有着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温州当地内部经济发展的继续解决的资金问题随之产生,由行为学我们可知,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内在条件。由于情感因素的维系,进而形成了以亲戚和朋友为主要资金供给者的民间借贷市场。民间借贷市场解决了温州中小型企业的资金需求问题,有效缓解了温州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为温州的经济增长助力。但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温州的民间借贷市场又有了新情况,具体表现在:(1)中介机构参与民间借贷,违规经营现象普遍。(2)民间借贷异化为“炒钱”游戏,蕴藏隐患值得关注。(3)民间借贷利率冲高,短期化现象明显。(4)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企业关停、业主逃逸事件频发。这造成了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困局。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做好“加、减、乘、除”法,改善民营经济外部发展环境。(2)增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动型,鼓励民营企业自立成长。(3)打破“二元金融体制”,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4)加快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缩小民间市场与正规金融市场的利率差距。(5)警惕民间金融的风险隐患,规范发展民间金融。
五、政策研究
政府在温州金融改革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国务院总理在2012年3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会议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总体方案》,提出规范发展民间融资,研究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等十二项任务。为温州民间借贷市场的发展助力,更好的发挥温州民间借贷市场的优势,加速温州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政华,温州:金融风波未了,中国新闻周刊[J],2011,26-29
[2]吴国联,对当前温州民间借贷市场的调查,Financial Industry[J],2011(8)
[3]郭明,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探析[J],时代金融。2011(11)
[4]徐伟,王婷,温州民间借贷市场风险透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困局,Financial Industry[J],2012(01)
摘 要: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爆发暴露了民间借贷所蕴含的巨大风险。为有效地防范与化解民间借贷风险,温州市在国内率先探索民间
>> 完善的出纳管理制度 浅议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制度的完善 完善网购发票管理制度的研究 论无因管理制度的完善 关于完善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的思考 浅谈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 完善会计管理制度的措施分析 完善酒店财务管理制度的思考 论遗产管理制度的完善 浅谈预算管理制度的问题及完善 完善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思考 完善秘书工作的绩效管理系统与酬薪管理制度 浅谈工商管理制度在企业中运用的困境与解决对策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 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措施 预算松弛与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的互动关系研究 论中国进出口银行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工矿企业车辆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论中国出入境管理制度存在的弊端与完善途径 完善高校人事管理制度的方法与对策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3年6月21日访问。
[4]李有星、李佳颖:《论民间融资备案登记的难点及其解决》,《法治研究》2012年第10期,第49页。
作者简介:缪心毫(1980-),男,汉族,浙江苍南人,现就职于温州大学金融研究院,法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金融法学研究。
项目来源:2012年度温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民间借贷登记制度:现状及其改革方向》(12wsk008);2012年度温州市金融研究院课题《法学视野下民间借贷登记制度的建立与完善》(12YB03);2012 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风险防范法律问题研究》(12JZD038)。
>> 论我国P2P网络借贷的债权人保护问题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税务法律问题研究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中的法律问题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运营模式研究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运营模式与风险防控 我国现有的P2P网络借贷模式分析与风险评估 我国P2P网络借贷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分析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发展与风险分析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居间人角色分析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风险及监管分析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风险控制分析 P2P网络借贷平台法律风险分析 我国p2p网络借贷发展面临的风控困境及法律对策研究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运行模式与风险管控研究 规范发展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思考 我国P2P网络借贷市场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对当前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的思考 我国P2P网络借贷发展历程探究 对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发展的思考 我国p2p网络小额借贷的现状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3/9/10.
[2]胡蓉萍.放贷人唐宁[EB/OL],http://.cn/2011/ 0910/211047.shtml,2013/9/10.
[3]胡蝶.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拟证券化资产“风险隔离”角度[D].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6.
[4]伦宗健.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研究[D].沈阳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2.
[5]蒲剑宇,管瑞龙.推进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途径与意义——基于资产证券化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国际金融,2012(07):76-77.
[6]李爱君.民间借贷网络平台的风险防范法律制度研究[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2(05):35.
摘
>>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主要任务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探索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基于经济发展新常态视角的韩国语教育改革思路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战略思考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认识存在的误区及解读思考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提升基层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思考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思考 “新常态”下内蒙古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新常态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难点及对策再思考 新常态下加快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升级的思考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共享模式”理论思考 新常态下加快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突破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管理职能初探 转变人力资源管理观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新常态与贵州经济发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王一鸣.中国经济增长的中期趋势和经济转型〔J〕.宏观经济研究,2013,(11):3-11.
〔4〕李扬.未来投资应让民间资本发挥主导作用〔N〕.中国证券报,20140517(A02).
〔5〕龙敏,黄学昌.民间借贷刑法规制价值理念的重构〔J〕.犯罪研究,2014,(3):75-83.
〔6〕韩伟.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J〕.金融经济,2014,(16):44-45.
〔7〕杨慧.推进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策略〔N〕.金融时报,20140901(10).
〔8〕张雪春,徐忠,秦朵.民间借贷利率与民间资本的出路:温州案例〔J〕.金融研究,2013,(3):6-14.
〔9〕蒋晓妍,左晓慧,阮素梅.民间金融服务机构监管立法研究〔J〕.经济问题,2014,(6):79-82.
〔10〕汤红霞.对民间资本运行之嵌入式监管〔J〕.特区经济,2014,(5):55-57.
〔11〕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EB/OL〕.(20140818)〔20140820〕..
〔12〕胡健.10月PMI创5个月新低 近半受访企业“很差钱”〔J〕.每日经济新闻,20141103(3).
>> 民间高利放贷行为非罪化研究 浅析骗取贷款罪、贷款诈骗罪与高利转贷罪之间的若干争议 高利转贷罪法律适用若干问题分析 月息10% 山河集团涉嫌高利转贷 试析贩卖罪的客观行为模式 对放高利贷行为基本理论及入罪合法性的研究 以非法经营罪对民间高利贷行为刑法规制的反思 滚烫的“转贷”生意 什么样的高利贷可以入罪? 论高利贷不入罪的合理性 刍议洗钱概念的非罪化界定 积极安乐死的非罪化研究 试析打击高利贷犯罪的域外司法实践 论聚众罪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 向赌博人员放“高利贷”的行为定性 向赌博人员放“高利贷”的行为定性 对高利贷行为的刑法规制 一位刑事律师的罪或非罪 “罪”与“非罪”的红星美凯龙 从自由主义视角看无被害人犯罪的非罪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访问日期:2014年6月13日。
[7]如2013年12月中旬,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第107号文),该文件厘清了中国影子银行的概念,并明确影子银行监管责任分工。从该文件的内容看,文件并没有取消影子银行的意思,反而承认了影子银行的存在,并提出加强监管的命题。可以说,在政府顶层制度设计中,对影子银行是持肯定态度的。
[8]参见蒙瑞华:《公司借贷法律问题研究》,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李有星:《公司间借贷关系立法结构性调整:禁止、许可抑或其他》,载《法治研究》2011年第2期;郑惠莲:《我国公司借贷立法的检讨与思考》,载《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9]参见刘宪权:《高利转贷罪疑难问题的司法认定》,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崔晓丽:《高利转贷罪司法认定中的疑难争议问题》,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第4期。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