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体育课堂管理范文

初中体育课堂管理精选(十四篇)

时间:2023-09-27 10:21:18

初中体育课堂管理

初中体育课堂管理精选篇1

一、体育课堂管理中存在问题

1、学生对体育课缺乏认识。(1)现在中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从小娇生惯养,他们意志品质较弱,对难度稍微大点的运动项目,没信心,缺乏尝试的勇气,更不用说拼搏精神了;(2)一些学生由于自身身体的原因,比如较胖、瘦弱、多病等有时完不成老师规定的任务,老师又没给另外安排合适的任务,于是无所事事的他们就开始违纪,影响老师上课;(3)学生对体育课缺乏认识,以为体育课就是玩的课,不重要,当然也就认为体育课上学的东西也不重要,对自己放松了要求。这些都造成了学生在体育课上不能积极配合老师完成相应的训练。

2、教学陈旧、内容单一。首先,因教学内容陈旧,难易不适度,学生不感兴趣,甚至是反感;其次;运动器械太少又旧,场地不规范,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再次教师责任心不强,情绪不佳,上课方式单调、枯燥、没有新意。

3、思想意识认识不到位。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老师及领导都片面的认为它不重要,造成体育课经常被语、数、外挪用。即便有的体育老师想认真进行体育教学,但其由于经常被挤占,这样一来连课时都得不到保障,让体育教师也逐渐失去了上好体育课的信心,就更谈不上去了解学生,探索行之有效的课堂管理技巧来提高教学质量了。此外,受市场经济的辐射影响,一些体育老师没把心思完全放在教学上,加之学校对体育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听之任之,这样就造成了一些体育老师教学上松懈,放松了对学生的常规要求。

二、体育课堂管理的实施

1、以教学主体为基础,体育课堂教学管理要以教学主体为基础,了解学生思维,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设计,进而促进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体育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特点、身体特点的分析与掌握。同时注重学生个体情况的了解。通过对学生心理特点与身体特点的掌握,科学的运用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设计实现学生体育运动积极性的提高。此外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进行运动量的计算,以此实现科学的体育运动锻炼,实现学生综合身体素质的培养、避免运动损伤等情况的发生。

2、体育学习目的的明确性,为了有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管理目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加强学生体育学习目标与目的的强化培养。使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以良好的学习态度为基础,进行体育学习与训练。以此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管理的目标。加强常规管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合理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典型案例的分析和积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做到课前认真检查,课中提醒,课后反思,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课中注意关注学生的行为和情绪,妥善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和学生的间的冲突,把矛盾最小化。

3、教学方法的优化,针对现代体育教学改革的需求,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优化。以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针对性、教学趣味性实现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在体育理论知识教学中,我们应要注重教学趣味性与多样性的运用。运用多媒体技术、实践演示与游戏活动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通过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多种方式方法的运用,改变传统理论教学与基础训练上的枯燥。通过方法的多样性使学生在学习与训练中培养自身的体育爱好兴趣,促进我国人口综合身体素质的提高。

四、分层教学,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管理。

初中体育课堂管理精选篇2

关键词:初中体育 课堂管理 策略

初中体育课堂管理是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上好一堂体育课必须要有严格的要求和纪律,才能调动学生全心地去锻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必须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表情、或一个眼神,一句话都直接影响到班级的同学乃至课堂的气氛。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在思想、业务方面的素养水平,热爱学生,情绪饱满地投入教学,并注意应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妥善处理违纪行为和进行课堂管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1学生违纪的表现形式

在体育课教学进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学生违反纪律的现象,这些行为从现象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形式:

1.1做一些干扰教师上课或违反课堂常规的事情

如在教师讲解示范时,有些学生不听不看,互相谈论与学习内容无关的事情;有些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两眼左顾右盼去观望其他的事情;有些学生穿皮鞋,牛仔裤来上体育课;有些学生课堂上不听体育教师的指挥,我行我素;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互相打闹,影响课堂秩序等。

1.2不按时完成教师所规定的任务或练习

如进行跑的练习时,要求学生跑800米,学生仅跑400米;在力量练习时,要求学生完成多少组次,学生也没执行;要求学生按规定完成某个动作时,学生故意偷懒或人为降低动作的难度等等。

2加强体育课堂管理的策略

2.1明确维持纪律与课堂管理的要求

体育课堂能否有序进行,与教师的管理密切相关,体育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建立良好的课堂组织纪律,建立一套明确合理的课堂奖惩规范,对课堂上出现的各种现象及时处理,努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

2.1.1建立恰当的课堂常规

为了使学生能较好地配合体育教师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在教学之初,教师就要向学生明确宣布要求学生做的和不允许做的行为要求,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体育教师要防患于未然,尤其是刚刚开始上课的时候,一定要狠抓课堂常规的执行,待学生逐渐适应并形成习惯后,再使学生具有更多的灵活性。

2.1.2妥善处理违纪行为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违纪行为时,教师必须迅速作出反应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正确的处理。一般来讲,如果一个学生只是消极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不必立即公开处理,可采用沉默、皱眉、走近等方法处理。如果一个学生的违纪行为具有故意性质且已明显干扰到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必须立即处理,并按情况采取提示、暗示、制止、甚至惩罚的方法。如果学生是为了吸引教师的注意而出现违纪行为时,教师可以用不予理睬并用语言暗示来处理。总之,在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时,尽量不要中断教学的正常进行,尤其是不要频繁地中断教学来处理个别学生的违纪行为,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教学的时间和效率。

2.1.3正确奖励与惩罚

为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课堂上运用奖励与惩罚的手段是必要的。奖励积极性的行为是维持课堂纪律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俗话说:“罚其十,不如奖其一。”当学生的积极得到奖励后,这种行为将得到巩固强化并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体育课中的奖励方式通常是非物质性的,如口头赞扬,口头表扬“你真棒”“真不简单”“大家看,××同学做得真好”,或给一个满意的,赞许的目光和微笑等。同时,为了维持课堂纪律,恰当而灵活的惩罚是必须要的。因此,任何一名体育教师在进行惩罚时,都不应该带有偏激行为,更不应该进行人身攻击,要客观公正、严明有力,要使包括受处罚学生在内的班级所有学生都能心服口服。

2.2合理评价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特别是“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提出,深入开展体育课教学质量评价问题的研究,对于推动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体育教学管理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在对学生的评价中,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过程评价,注重学生的努力和参与程度,淡化竞技成分,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情感感染

现在的初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环境造成他们个性特征明显,生硬的讲解和命令,很难使他们欣然接受。因此,在体育课堂上,教师的情感投入必不可少,一个教师冷冰冰地传授知识,没有情感交流是上不好课的。因此,体育教师要抛开个人的其他情感因素,以亲切的态度去讲解知识;以优美的示范去感染学生;以关心、信任的态度去聆听学生的提问;以关心、热情的态度去帮助学生;以敏感、灵活的态度对待偶发事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亲切和温暖,得到鼓励、帮助。

2.4动作启示

针对体育教学的固有特点,体育教师的手势、表情及走动等动作能有效传递管理信息,是课堂上师生能相互感知到的意识信号。体育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示范、一个保护帮助动作,都会产生维持课堂秩序的无声效果。学生分散练习时,体育教师的站态,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和巡视等体态活动,也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力,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在课堂中,体育教师可通过调整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组织教学。如有时教师可站在场地中间;有时可走到分组练习的学生中去;有时发现个别学生违反纪律,可在讲解的同时似乎是无意,其实是有意走到他面前,轻轻地拍一下他的肩,然后再用目光和表情告诉他不能这样做,均可得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金福,刘翠兰.新课程与课堂管理[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

初中体育课堂管理精选篇3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课堂管理

体育教师课堂管理指的是体育教师为营造积极的课堂环境,保持课堂互动,促进课堂生长,采用积极有效的管理手段对学生课堂行为进行引导,促进学生体育课堂活动的参与合作,从而实现学生自我管理与教师自我管理有机结合的过程。[1]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但是由于体育课程是以传授运动技术和技能为主,体育课堂又具有开放性等特点,这给体育课堂教学管理带来一些困难,也给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保证体育课按照教学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提高体育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尤为重要。

一、深入了解学生,精心组织备课

“学情分析”原本是体育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学生之前有没有接触过即将要教的内容、学过多少、学到什么样的程度、对教学内容有无真实兴趣等情况,对于体育教师施教课堂教学策略是至关重要的。[2] 在现阶段,体育课教学的受众是“90后”的学生,他们的个性差异很大,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在备课中做到心中有数。一是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体育老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一些简单的测试掌握学生的体育基本素质,在组织备课时根据他们的身体素质,安排适合学生身体能够承受的运动项目。二是注意了解学生的性格。学生受环境、家庭、遗传等因素影响,性格迥异,有的大胆、活泼开朗,有的则性格胆小自卑。作为教师必须认真关注学生性格特征,针对不同性格学生,给以适当的教育方式,才能因材施教。三是调查学生对于运动项目的喜好程度。不同学生对不同项目的喜好程度不一样,那么体育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到这一因素,并通过精心设计场地、创新教学手段,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上体育课。四是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思想状态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有的受家庭的影响,有的受同学关系的影响,还有的受学业压力的影响。作为体育老师,要多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特别关注这类人群,在备课时就要有意识地关照他们,让他们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享受体育带给他们的快乐。

二、树立教师权威,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威信指教师表现出的优秀心理品质,对学生产生了心理影响,博得了学生的尊敬与依赖。在谈到课堂控制和学生的课堂服从时,首先是教师在课堂中的权威问题。在过去的课堂中更多体现的是教师的权威性,这种教学方式相对来说降低了教学管理难度,但是却抑制了学生追求自由的个性发展及情感交流。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的成长以及受教育的方式被凸显在较高的位置,体现了教育对学生的关注与重视。在 21 世纪,只有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抛弃发展上的平庸。因此,教师在实施课堂管理时,在树立教师权威时,要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特征以及情感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是当代体育教师的责任。

三、注重交流与沟通,助推学生健康成长

人们常说“沟通是一座桥梁”。其实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更是如此。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沟通,从体育教学的角度来说,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口语与非口语的互动,肢体上的接触均较其他科目频繁且多样化。所以,在有效实施新课标的同时,教师是否掌握师生关系的沟通技巧,就成了提升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体育教师在和学生交流的时候要注意两点:第一是角色的转变。“90后”的学生个性十足,有些孩子在家被家长“捧着”,是名副其实的“孩子王”,所以这些孩子根本不在乎教师的强制教学。面对这种情况,体育教师要善于转变角色,在和这些学生沟通的时候,不妨进行换位思考,尊重学生,同他们进行平等的交流,让他们消除心中的障碍,能主动和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第二是注重正面引导,要向学生传递他们是负责任的、有能力的、有价值的信息。如有学生在课堂上违反纪律,那么,体育教师首先要了解这个学生的性格爱好以及事情的经过后再同学生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改传统的训斥教育为开玩笑式的轻松教育,活跃课堂的紧张气氛,这样既达到教育管理的效果,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又化解了师生之间可能产生的隔阂,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第三就是严肃用语。体育课最讲究松弛有度,在课堂外,教师要和学生打成一片,一旦上课了,就应该按照课堂纪律严格要求学生,并注意严肃用语。体育教师按照严格的纪律来要求学生,做到奖罚分明,教师要逐渐引导学生养成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随着时间的延续,学生就会自觉维护课堂纪律,这样既保证了上课效率,又有利于课堂管理。

四、强化课堂参与,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学应该在愉快、和谐、有序的气氛中进行,这样才能使教师和学生情绪处于平静状态,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才会产生有效的教学效果。要想学生遵守课堂纪律,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秩序,唯一的办法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当学生认真地投入课堂活动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无形之中就建立了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因此,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们只有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自觉主动地去学习,积极地体会和思考所学内容,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才富有成效。

合理评价,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以此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很多老师习惯以学生是否跳得高、跑得快、投得远来衡量他们,而跳得高、跑得快、投得远是他们先天就具备的素质呢,还是经过后天刻苦努力学习锻炼获得的呢?根本不加以辨别。经过实践证明,当教师对学生一次满意的练习、一点小小的进步,乃至有一点进取的苗头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都会产生更加积极的反响,并引起群体效应。

五、创新教研活动,博采众家之长

宽松、团结、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教师不断地创新,并充分释放他的创新才能。科组的教研活动同样应注重及时鼓励、奖励教学工作中有创新的教师,使其更加主动地投身到科组建设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中去,发挥其自身巨大的创新潜能。创新教学活动模式,定期组织教师学习、交流、讨论,鼓励广大教师提出体育课堂管理的若干问题,集思广益,通过专题学习讨论等多种形式,培养体育教师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另外,还可以通过教学技能竞赛,激发大家参与教研活动的热情,博采众家之长,形成科学的、适合各自校情的课堂管理方法,推动教学团队体育教育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颉梦宁.体育教师课堂管理理念及其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0(15).

初中体育课堂管理精选篇4

一、建立合理的体育课堂规范

体育课堂教学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还要以恰当的体育课堂常规为基础,有了体育课堂常规,学生出现问题行为时,如有的学生精神不振,开小差,有的学生上课玩游戏、发短信,有的学生做怪相、哗众取宠等,教师就给予先行的提示,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能起到预防的作用,使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有利于学习的体育课堂气氛。有了体育课堂常规,教师和学生达成默契,才能真正享受体育课堂带来的乐趣。

二、明确体育课学习的目的要求

体育教师在开始上体育课时,要讲解本课内容的学习意义与目的。进行体育学习目的教育是组织教学管理的积极手段,因为只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才能使学生产生达到目的的需求,而满足需要的渴望能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与责任感,从而形成体育学习的推动力,这是学生自我注意,必不可少的心理动因。学生对体育学习目的认识越清楚越深刻,兴趣就越巩固,就能有效地通过意志努力,组织好自己的注意,并且能较快地将注意从强迫的水平发展到自觉的水平,从而提高体育学习效率,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明确他面临的具体任务和活动要求。任务必须是力所能及的,同时又必然经过一番努力才能完成的,要求必须明确具体,不明确过于笼统,会压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三、创设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一)亲其师,信其道

古人言“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当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时,学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有劲。困此,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经常关心和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学生近况。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找到师生心连心的通道,赢得学生的信赖和配合。作为教育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待差生好生一定要一视同仁,做到不偏、不歧视、不袒护、不冷落,真诚地关心爱护和尊重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感到老师那颗慈母般的爱心,这样的教师一定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树立教师的威信,这样在体育课堂教学管理中,学生就能做到“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服从管理。

(二)积极为学生创设表演舞台并积极评价

中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以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和赞许,因此,教师应设身处地的为他们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满足学生的学习成功需求的舞台。另外,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对于每节课中获得成功的学生或在示范时有肯定的地方,哪怕只有一点点,教师都应充分挖掘其闪光点给予鼓励和表扬,并与其他学生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对于不足和缺点,最好不要直接提出批评,要采用正面提出要求为好,有利于防止负面作用的产生。如在铅球教学中,有的学生出手速度很快,但出手角度低,使练习效果不很理想,教师就可以给予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出手速度真快,如果出手角度再大一点,我相信你的成绩会更好。试试看,好吗?”学生就会增加信心,更加投入地进行练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造积极的体育课堂学习气氛

制定了基本的教室常规以保证正常的体育课堂教学秩序,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步骤得以实施,是否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优异的成绩呢?答案是显然的。因为上述因素仅仅是相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外因。学生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才是决定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作为教师,还必须在体育课堂上营造出积极的体育课堂学习气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努力追求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尽力克服各种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真正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那么,教师的教学活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切实提高备课质量

任课教师认真落实集体备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同学科、同教材的教师认真交流,切忌流于形式,要把它放在重要的位置,认真钻研备课,实行教学资源共享,真正做到提高备课的质量应做好以下工作:教师备课时必须遵循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差异,分层次、分类型、分程度进行备课。

(三)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艺术

初中体育课堂管理精选篇5

【关键词】初任教师 课堂管理 低效

初任教师是指在学校任职1~3年的教师,由于任职时间短,又称新教师。初任教师受过系统完整的教育,年轻有活力,工作积极性高,是教师队伍中的新生力量,在学校未来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初任教师课堂管理的有效性不仅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而且也关系到其专业化发展水平。当前初任教师课堂管理的低效日益阻碍着其向成熟性教师的过渡。

一、初任教师有效课堂管理的意义

1.初任教师课堂管理有效性与课堂教学效果性

课堂管理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从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管理是有效教学的一部分,是教师比较关心的问题。[1] 有效的课堂管理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效,是教师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课堂管理从本质上说是为了教学。课堂管理与课堂教学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教育实践中课堂管理与教学是融为一体的,不存在有管理无教学的管理,也不存在有教学无管理的教学。有效的课堂管理通过协调师生关系、制定良好的班级制度、调节班级结构、促进师生课堂互动等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是影响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无效的课堂管理不仅会阻碍教学目标的实现,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而且还会困扰教师正常教学秩序的进行。而初任教师不能认识到课堂管理和教学之间关系的本质,往往顾此失彼,管理低效,因此有必要提高其课堂管理的有效性。

2.初任教师课堂管理水平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教师专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是从新手开始的。初任教师课堂管理水平是衡量初任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初任教师的有效课堂管理主要指初任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初任教师课堂管理水平如何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专业的发展不仅是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改进,掌握课堂教学规律,懂得课堂管理策略,而且会使用课堂管理技术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应有之义。初任教师积极有效的课堂管理可以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二、初任教师课堂管理低效的成因分析

1.对课堂管理问题缺乏研究和反思

初任教师由于缺乏对课堂管理问题的研究和反思,在面对课堂管理中的复杂问题时显得苍白无力。初任教师作为课堂管理的主体必须具备调控课堂行为、协调解决课堂问题、优化课堂环境等能力。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初任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科教学上,却很少意识到自身课堂管理中的问题,即使在教学中遇到问题,也只是觖决问题,而不去思考引起此问题背后的原因。只解决问题不对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只是缓解了问题的发生,不能从根本上根除问题,防止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此外初任教师只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而没有认识到班级课堂管理的反思的必要性。一方面是由于教学的地位在教师心目中高于课堂管理的地位,另一方面原因是初任教师认为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事,与自己无关,课堂管理问题是由于班主任管理不到位造成的。

2.职前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忽视了课堂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正如一位新任教师所说的:“在一年的教学工作中,我觉得教师的班级管理和管理学生的能力,要比教学能力更加重要,应该得到重视。”[2] 而当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缺陷,重视教学技能训练忽视课堂管理方法学习。许多院校的培养方案中把课堂管理课程列为选修课,并且课时也少,在教师基本教学素质考核中也没有把学生驾驭课堂的能力作为考核指标。同时,在教育实习中,重视学生教学能力的训练,忽视了学生课堂管理能力的培养。众所周知,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缺乏实践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初任教师在职前教育实习中缺乏系统的课堂管理指导,也缺少参与班主任课堂管理的实践机会和经历。由于以上原因,初任教师在任职后面对课堂管理中复杂的问题束手无策,这时有的教师回避问题、怀疑自身能力,有的教师因为无法解决问题从而对课堂管理失去信心。

3.任职学校不重视,选拔指导教师不严格

学校是教师成长的摇篮。起初的校内支持、帮助对初任教师至关重要,其中,校长和指导教师是关键。[3] 但是笔者在访谈中发现部分校长有这样的观点:“初任教师在大学受过良好的师范教育,他们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对于胜任课堂管理绰绰有余。”由于学校领导过高地估计初任教师课堂管理水平导致了在指导教师指派上任意,随意性大,不考虑初任教师的真实专业需求,只是为完成任务而选派指导教师。学校在选派指导教师时没有严格的标准和程序,任命前也不进行系统培训,对于指导教师指导的实际效果也不进行监督和评价。因为没有经过严格选拔,学校对指导效果也没有严格要求,有些指导教师没有详细指导计划,缺乏辅导方法和经验,业务水平不过硬,在指导初任教师时没有尽心尽责,对初任教师不严格要求,放任自流。这样导致初任教师课堂管理水平在无效和放任指导下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4.初任教师教学期望过高与现实出现偏差

初任教师入职初期处于热情高涨期,自我期待较高,想法往往脱离实际,他们往往为了出成绩以获取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而忽视了课堂管理应遵循的规律。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为重教学轻管理、重结果轻过程。由于初任教师教学期望过高,盲目乐观自信,自认为师范生阶段受过系统而完整的教育理论熏陶,对于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复杂问题,过于自信甚至自负地认为用掌握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足以解决现实问题,摆脱困扰。但现实是复杂多变的,理想不等于现实,理论不等于实践。初任教师忽视了理论要转化为实践需要时间、需要过程。当期望与现实出现偏差时,由于初任教师缺乏运用理论分析实践问题的经验和智慧,会作出不理智的行为,这不但不利于课堂管理问题的解决,还加重了问题的产生。有些教师把课堂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归结为学生的问题,忽视了自身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有些教师不反思实践寻找有效策略就怀疑所学理论的真伪,结果是问题依然存在。

三、提高初任教师课堂管理有效性的对策

1.加强班级课堂管理反思,进行叙事研究

没有反思的教学不可能是深刻的,没有反思的教师不可能成长。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4] 那么教师应该通过什么途径进行反思呢?当前叙事研究逐渐成为教师反思课堂问题的有效途径。初任教师进行叙事研究就是以自己的课堂管理实践为出发点,通过对课堂管理活动进行描述分析,深入挖掘隐藏在教育问题背后的教育理念、教育理想、教育理论,以揭示教育的价值及规律。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初任教师应以叙事研究为平台,通过审视自身课堂管理过程,梳理课堂管理中的突出事件,深刻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点,反思课堂教学时的管理风格,深刻剖析自身的课堂管理行为和学生的反应行为,以此为课堂管理问题研究的切入点,及时矫正自身课堂管理的不良行为,积极寻找课堂管理规律,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升课堂管理效率。

2.改革职前教育课程,加大实践课程比重

职前教育在初任教师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担当职前教育重任的师范院校由于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初任教师知识结构建构不合理,在任职初期课堂管理实践方面比较薄弱。为提高初任教师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有必要改革职前教育课程。现行除设置教育学、心理学、学科专业课程和人文素质课程外,还应重视课堂管理课程的设置,把先前的选修课改为必修课。此外,师范院校不仅要重视学生基本教育教学技能的训练,还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课堂管理的能力并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实践岗位。在实习课程中重视课堂管理实践能力的考核,一方面,要求指导教师给予实习学生课堂管理实践系统恰当的指导;另一方面,还要为他们提供担任班主任管理的机会,并要求严格书写课堂管理反思。在课程考核方面教学技能与课堂管理并重,以引起学生对课堂管理实践的重视,而不只是流于形式。

3.任职学校要严格选拔指导教师,重视对初任教师的培养

教师课堂管理经验的来源主要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初任教师任职时间短,直接经验较少,要想快速高效地发展,获得外部支持非常重要。一方面,初任教师要加强自身修炼,广泛涉猎,同时争取与专家“对话”交流、与同仁切磋,不断积累知识;另一方面,要依靠学校组织的帮助。教师任职学校要为初任教师安排优秀指导教师,对指导教师要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此外,为提高指导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和质量,学校要对指导教师的指导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监督和跟踪,并给予相应奖励或惩罚。学校还要建立班主任课堂管理经验交流制度,让新任教师与有经验的优秀教师互相观察、互相讨论,使新任教师及时更新课堂管理经验。

4.去除先前观念影响,教学期望要符合实际

初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师专业发展观,了解自己所处专业发展阶段。在任职前,要客观地评价自己,要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的差距,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对未来从事的职业有合理的期待和科学的生涯规划,认识到自己职业的性质和特点,预测未来职业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做好迎接困难的心理准备。初任教师教学期望要符合教学实践要求,期望目标要适中,这样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专业态度,面对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不要气馁,要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学做反思型教师,经常进行教育叙事研究,与优秀教师进行专业对话交流,参与校本教育研究等,以此深化对课堂管理的理解,提高自己驾驭实践的能力。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教育学院,宁夏 银川,750021)

参考文献:

[1]顾援.课堂管理刍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2).

[2]南纪稳.新任教师的困惑与需要[J].教师教育研究,2013(2).

初中体育课堂管理精选篇6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初任教师;课堂管理失效;失效原因;失效对策

初任教师是指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成功毕业于高等师范院校,再经过入编考试筛选,才工作1-3年左右的新教师。初任教师对工作环境经常会有不现实的“职业期待”[1],这些“职业期待”与现实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差距和困难,使得他们受到了多方面的压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学生方面,课堂问题行为频发带来的消极作用是很大的。初任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和技能,不能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理突发状况。②家庭方面,初任教师正值角色转换时期,由“学生转换为教师”、由“孩子转换为家长”,需要时间来适应角色转换。尤其是在“学生转换为教师”的过程中,受到家长不认可、不理解的压力居多,这就容易产生自我判断过低、情绪管理不当、教学行为不适的问题。③学校方面,由于初任教师处于融入教师集体生活的适应阶段,诸如学习学校规章制度、处理与其他教师尤其是指导教师的关系等,都是影响初任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④制度方面,由于缺少系统的轨制撑持,教师的培育模式、招聘体制、培训方式、考核与提升方式都存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因此,初任教师的就职信心与职业生涯发展,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1996年国际教育大会第45届会议提出的建议书《加强教师在多变世界中的作用之教育》中指出“,应该对刚开始从事教师职业的教师给予特别的关注,因为他们的最初职位及他们将要进行的工作,对其以后的培训和职业具有决定性的影响”。[2]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实施德育和传播科学知识的主体,其课堂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教师自身的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分析思想政治课初任教师课堂失效问题,具有直接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理论角度而言,思想政治课初任教师有效管理课堂是其适应角色的重要步骤,是创建和谐课堂氛围的前提保证,是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能力的必要手段。从现实角度而言,思想政治课初任教师有效管理课堂有助于提升教师课堂管理能力、提高课堂有效性;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师生与家庭的沟通与联系,为学生营造了和谐的学习环境;有效加强了新老教师的经验交流与互补学习,为教师队伍培育中坚力量;有助于教师相关制度的完善与改革,优化教师生存环境,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有效促进其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之全身心投入教学。教师职业生涯深受入职初期的工作体验的影响。分析思想政治课初任教师课堂失效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对策,能有效改善思想政治课初任教师课堂管理失效现状。

1初任教师课堂管理失效的原因

1.1主观因素

1.1.1专业能力不足

专业能力不足是影响初任教师课堂管理成效的根本因素。①教学能力不足。初任教师由于教学经验和技能不足,面对频发的课堂问题行为和低效的管理现状,会产生很多压力和负面情绪。②学习能力不足。有些初任教师不能创新具有个人特色的教授流程,生搬硬套骨干教师的教学模式;有些初任教师过于依赖使用多媒体教学,基本功不扎实,不能引导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导致了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③角色定位不明。初任教师角色定位不明,往往导致其用强硬手段树立威信。过于强硬的“教”只会使得教师“一言堂”、学生“沉默听”的现象愈发严重。

1.1.2人际关系不佳

人际关系不佳是影响初任教师课堂管理成效的直接因素。①学生关系方面,初任教师由于专业能力不强、教学和管理方式不灵活,使得学生对其认同感偏低。再者,初任教师在模仿骨干教师的教学模式时,往往收效甚微,容易加剧师生课堂矛盾,使得课堂管理状况每况愈下。②同事关系方面,由于应试教育下“重智轻德”倾向的影响,少数主课教师和学校行政人员把思想政治课看成是一门纯理论课,看轻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德育功能与工作能力,降低了思想政治课初任教师对本学科的认同感。③家长关系方面,有些家长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一定程度上造成其教学积极性的缺失,引发了课堂的无效管理。

1.2客观因素

岗位培训是影响初任教师课堂管理成效的客观因素。岗位培训结果的优劣影响了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与成长。①职前培训不成熟。职前培训即对处于学生阶段的初任教师在高校进行培训。高校的课程主要涉及“教育学”“心理学”和“专业学习”这传统的“三大样”,与教师进编选拔轨制不尽匹配。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初任教师需要掌握学生心理、有效管理课堂、分析教例教法、观摩公开课等多方面内容,才能胜任本职工作。②入职培训不恰当。虽然2011年1月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对所有初任教师进行岗前适应性培训,以帮助其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3]但偏重理论介绍的培训内容并不能解决初任教师的实际需要。③在职进修不充分。在职培训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师德宣讲”和“教学研讨”两方面,培训方式相对单一,不能满足初任教师在课堂管理、生涯规划、职称考评等方面的需求。加之工学矛盾的压力,导致了初任教师缺乏时间和精力参加入职培训。

2初任教师课堂管理失效的对策

初任教师有着思维活跃、精力充足、乐于创新等诸多优点。即使初任教师如此活力四射,都难免在课堂管理方面出现倦怠。有效的课堂管理是教学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需要教师运用灵活的教学机智,掌握正确的技能和方法。

2.1补足专业技能

彼此尊重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课堂管理。初任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明确师生彼此的期望值,科学管理课堂,建立有效的教与学,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①展示自信的第一节课,创建开放型班级规定。第一节课是互相了解、彼此期许、建立班规的重要时刻。初任教师应通过鼓励适当行为、建设性地处理不当行为,让学生接纳教师认真的工作态度,继而接受教师的期望和要求。②订立动态化师生协定,成立互助型师生关系。初任教师应有意识地言传身教,尽量满足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期望。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及时反馈对学生的期望,不断强化和调整能营造积极学习环境的协定。

2.2调和人际关系

①调和与学生的关系。一方面,初任教师应用智慧和关爱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平和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异与个性。另一方面,初任教师应提升专业技能与管理能力,创新教学模式与手段,创设和谐课堂氛围,提升自己在学生中的认同感与影响力。②调和与同事的关系。一方面,发挥指导教师作用,加快角色转变。很多学校通过“青蓝结对”方式,积极发挥指导教师“传”“帮”“带”的作用,指导初任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生活领域。指导教师对新教师进行教学指导主要通过几种形式展开:相互观摩、听课评课、参加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参加公开课和竞赛课等。[4]另一方面,加快德育在其他学科教育中的渗透,改善其他教师对思想政治课的认知。③调和与家长的关系。初任教师应及时关注家长的心理需求和认知偏差,获得家长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发挥家庭在德育中的核心作用。家校合力将德育融入学生生活,可以及时预防和调整学生的身心问题,减少课堂问题行为,减轻课堂管理的失效性。

2.3规划职业生涯

2.3.1结构化高校课程

夏正江教授曾建议师范院校专业课程结构应由四个课程模块构成,即:学术知识类课程(31%)、方法与技能类课程(20%)、研究与探索类课程(13.5%)和临床实践类课程(6.5%)。[5]这就要求高校在关注传统教学内容的同时,增加教育管理学、有效教学论、课程资源开发、课题研究等内容,并利用“翻转课堂”等全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再者,骨干教师的实地指导,也有助于督促学生积极有效地应对未来的角色变化。

2.3.2系统化入职培训

为了加快初任教师的入职适应速度,必须精准定位教师角色,系统化入职培训内容。一方面,资深教研员应针对初任教师普遍关注的课堂管理、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活动组织、压力应对、资源优化与寻找、人际关系处理等问题,进行模块化指导。另一方面,培训机构应改良培训方式,加强反馈机制,避免无效的入职培训。如何处理教育实践中随机的、不定时的课堂管理问题,才是初任教师最为关心的。只有切合初任教师需要的入职培训,才能增强其课堂管理能力。

2.3.3实用化在职进修

为了促进初任教师尽快适应教师角色,在职进修阶段的培训内容比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不能只关注教学技能而忽视师德,也不能只重视敬业精神而忽视实践操作技能。因此培训机构应该针对初任教师关注的实际问题,改进在职培训。一方面,丰富培训内容,建立多元化培训方式,与时俱进。另一方面,统筹兼顾,加强学校与培训机构的联系,缓解初任教师的工学矛盾,给予其更多的自主性。

2.3.4规范化职称改革

与此同时,必须加快职称改革,提高教师入职门槛,科学化选拔轨制。2015年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迈出了职称改革规范化历史性的一步。这次改革更新了人才评价机制,提升了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有利于激发广大中小学教师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对于全面发展教师素质、改善教师成长环境大有裨益。思想政治课堂管理的有效性离不开国家政策、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最为重要的是,它与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息息相关。思想政治课初任教师正值精力充沛时期,对新事物新理念的接受度比较高,可以在不断探索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达到艺术化教学。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但是不轻言抛却。实现思想政治课初任教师对课堂的有效管理,离不开内外的共同努力。

作者:商艳 付旭 单位: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

参考文献:

[1]彭秀丽“.师徒结对”之研究———以海口市中学初任教师“师徒结对”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26.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赵中建.全球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国际教育大会60年建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530.

[3]教师[2011]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Z].

初中体育课堂管理精选篇7

关键词:初中体育;任务驱动教学;措施

选项教学法是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一种新体验,有效正确地进行初中体育选项教学法,能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充分地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并且能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培养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以及提升学生的初中体育成绩。同时,选项教学法对于改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当然,在我国选项教学还不是很普及,也有许多人不了解选项教学,不知从何入手。那么,在我们的日常初中体育教学中,应当如何有效正确地实施选项教学法呢?

一、场地以及器材

在初中体育教育教学中,为了有效地提升初中体育教学质量,在课前,教师应当正确地选择当堂课需要的教学器材以及教学场地。例如,教师在篮球教学时,应当提前准备好需要的篮球数量,以及进行篮球教学的教学场地,如果教师没有进行合理的课前准备,上课时,学生都围坐一团进行篮球训练,这样不仅不利于篮球教学的开展,同时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对初中体育课的兴趣。因而,选择正确的教学器材以及合理的教学场地是极其重要的课前准备,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活跃度,同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意志力,进而增强初中体育教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当然,课堂教学器材应当摆放在安全恰当的地方,这样不仅能保障学生的安全,同时还能方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取用器材,缩短了学生取用器材的时间,保障了选项教学的有效进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高效的教育教学环境。

二、组织结构形式

在初中体育选项教学过程中,采用的选项教学的组织结构应当是简单明了的,但是其组织结构本身是富有变化的。因而,教师应当选用有效的组织结构,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满足学生进行初中体育教学的学习需求,同时能帮助教师有效地进行高中体育理论知识的讲解。当然,选项教学法中的学生队伍应当是富有灵活性以及简单性的,这样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最有效的人员调动,从而保障学习时间不被浪费,又保障了初中体育教育教学的有效进行,高效地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三、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开展初中体育选项教学过程中,对初中体育课堂管理的好坏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选项教学法能否有效地进行开展,以及能否取得预定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初中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效地进行课堂管理,而进行课堂管理的目的在于保障了初中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以及教学的有效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强调课堂教学的纪律性,这样不仅能有效地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的违法乱纪行为,有效地维持了课堂选项活动教学的正常顺利进行。当然,在初中体育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转变其对学生的教学态度以及师生间的相处方式,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有效地提升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四、合理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体育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选项教学法是极为有效的,选项教学法的实施能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而选项教学法的中心强调学习的方法,即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其要求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探究学习能力。选项教学法的有效实施要求教师应当创设相关的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合作学习的情境,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所需的材料。例如,教师在进行篮球训练时,讲到三步上篮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前先进行热身,做相关的拉伸运动以及上篮动作的练习。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提供足够的动作分析图,让学生分步进行练习,并让学生自行讨论以及学习,在谈论完后教师再进行相关内容的纠正以及点评。因此,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高低以及教学经验的多少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因而,在初中体育选项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提升初中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五、综合评价效果

在初中体育选项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地对课堂情况进行相关的评价,同时这也是创建高效教学课堂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堂评价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通过有效的课堂评价,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身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当然,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不应当单一进行评价,或者过多地对学生进行评判,相反的,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以及优点,尤其是在初中体育方面,体育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教师更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以及鼓励。因此,教师在初中体育课堂教育教学中,应当多使用肯定的语言和鼓励的话语来让学生体会教师对自己的重视,从而帮助学生激发其学习体育的能力,而对于“自视甚高”的学生,教师应当在适当时机进行批评点拨,以此来帮助学生进行高中体育学习,从而有效地提升初中体育教育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选项教学,不仅能有效地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讲解和训练的模式,还能根据学生自身的特长和兴趣爱好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高中体育的相关技能,提升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使学生树立良好的终身锻炼的意识。在教学中应注重组织结构的完善、加强课堂管理以及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从本质上提升学生对高中体育课的认识,从而充分融入体育教学,最终保障高中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耿志伟.呼和浩特市区初中体育教师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杨传传.上海市部分初中体育课程实施效果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3]宣丽.安徽省初中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1.

初中体育课堂管理精选篇8

摘 要 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好处,没有坏处,针对当前我国初中体育教育的现状,体育教师应该做出教学调整,改变教学策略,为提升体育教育质量想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育 质量 现状 提升对策

一、初中体育教学现状调查

(一)初中体育教育管理现状调查

在笔者调查的学校之中,体育教研室基本上是体育教学管理的重要机构,体育教研室中工作的人员大多是专业的体育研究人员还有很多是专门进行体育教学的教师。绝大部分中学已经给体育教研室配备了单独的办公室,并给每一位工作人员进行了电脑的配置,还有很多中学校愿意拨出经费给体育教研室,让他们有精力置办体育服装。笔者调查问卷显示近八成的体育工作人员满足中学的体育教学环境,他们给出了良好以上的评价。基本上所有的中学校都配备有篮球场、田径运动场地,条件比较优越的学校还配备游泳馆、羽毛球馆和足球场,70%的管理人员认为学校的体育设施可以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当然,还有少部分偏远地区的中学的体育管理人员认为学校的体育设施难以满足体育教学的要求,体育教学受到体育教学管理的限制。

(二)初中体育教育教师情况调查

被调查的学校中,体育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者占83%,还有15%的体育教师具有研究生的学历,这说明了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的基本素质是过关的,具备了培养学生体育技能的潜力和素养,这可以给初中体育教学具备高效的课堂效果提供一定的保障。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支配教师教学行为的根本在于教师的教学思想,这种教学思想往往影响着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关系着教师的教育实践。教师推崇哪一种教学思想,就会在课堂上采取相应的态度和取向进行教学。经过调查研究,41%的教师认为体育教学应该秉承快乐、愉悦的原则进行,33%的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教学的原则是健康第一、强身健体,当然还有部分体育教师认为军事体育思想才是体育教学的原则,把学生当作士兵一样训练。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当前的体育教师还是比较注重学生个人身体素质的发展和健康愉悦的心情的。

(三)初中体育教育学生情况调查

学生对体育课程秉承的态度直接影响了他在课堂上听课的效果,也影响了体育课堂总体的教学质量。经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接近80%的学生认为体育课对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非常重要,他们认为体育课是很有必要的,只有不到2%的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他们觉得没有必要开设体育课程。但是学生认为体育课重要不代表这学生喜欢体育课程,经过询问和咨询,我们发现很多学生虽然意识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并不喜欢体育课,他们普遍认为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枯燥、单一,课堂要求太多,纪律过于严格,总的来说,他们不喜欢目前体育课的教学形式,中学生更倾向于游戏或者竞赛式体育教学,这会让他们参与到体育课中的兴趣大增。

二、提升初中体育教育质量的方法和对策

首先,初中体育教育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初中体育教育管理的指导。初中体育教育管理应该树立科学、正确的体育教育理念,初中体育教学并不是教师在课堂上传递体育基础知识、锻炼学生体育技能那么简单的事情,体育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在学校内树立一种大体育的观念,让体育教学贯彻在整个初中体育教育之中,培养学生终身运动、热爱体育的精神。体育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在体育课堂之上,更应该扩展到体育课堂之外去,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是每一个体育教育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体育教育管理部门唯有改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将体育课堂延伸到课堂之外,才能实现全面体育、终身体育,体育教学才能在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此外,体育教育管理应该开放门户,调动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体育教育管理部门主管指导、各部门积极配合,共同进行体育教学的管理。体育教师负责制定体育活动、体育比赛的规则和要求,医务工作人员负责保健工作,总务部门负责场地和场馆的协调,这样体育教育管理才能够有序。

其次,体育教学活动应该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教学。体育教育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为社会提供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因此,体育教育活动的开展不应该脱离这个宗旨,以人为本就是在体育教学和体育管理之中把人放在主要的位置上,在教学活动开展和教育管理中注重人的个性和特性。鼓励人们发挥主体的精神,尊重每一个人的尊严和人格,让每一个人都实现其内在价值。从教室的角度来看,教师时教学的主导者和实施者,以人为本就意味着学校的体育教育管理应该为教师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便利条件,一切以教师的教学活动为本,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开展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热情。所以,中学校应该注重教师品德的教育,以及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和提升,加大经费的投入,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提供条件;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开展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在体育教学中树立健康第一、快乐运动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尽最大的努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变更课堂教学模式,以游戏或者竞赛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以此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的热忱。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奋斗不息、勇于接受挫折的心理素质,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为学生的发展和身体素质的提高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做到体育课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参考文献:

[1] 胡凌燕.初中体育与健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初中体育学科主题教学案例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庞兰霞.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系统思考[M].当代教育科学.2006.

初中体育课堂管理精选篇9

一、新课程下初中语文课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初中语文课堂管理所采用的仍是传统模式

我国各初中现在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对成绩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对道德、能力、体育方面的考察力度,这是我国传统管理模式的特征,而初中语文课堂管理模式也是如此。其造成的主要后果就是无法与时展的脚步一致,而致使初中语文教育无法正常得到展开,无法取得相应的预期结果;学生课堂效率低,对于语文的兴趣不浓,这对于我国而言是严重的一个现象;教师教课内容乏味以及管理实施力度不强,因此,其的发展较为缓慢,易造成一系列不良的后果,对于我国稳定的发展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2.教师对于语文课堂的管理认识错误

教师对于语文课堂的管理缺乏详细的了解,没有用发展的眼光对此进行看待,没有树立一个正确的认识,认为课堂管理是一项教师完全控制的模式,而其主要作用是使教师上课时受到的干扰减少,保证上课的顺利进展,而没有考虑具体的效果,这种错误的概念导致新课程下初中语文课堂管理的发展受到进一步的约束和限制。

3.初中语文课堂管理的形式单一以及课堂环境欠缺

初中语文课堂管理存在形式单一的问题,即教师对于课堂的控制时间过长以及控制过度,采用完全强制性的管理,教师完全处于主导地位,这会使得学生的自由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且造成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兴趣骤减。这对于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的判断的初中生而言,易产生语文课乃至中国文化较为无聊的观念,这对于我国的文化传播以及继承都极为不利。

二、新课程下初中语文课堂管理发展的对策

1.宣传新课程管理模式,推广其使用范围

对新课程下的新型管理模式进行宣传,主要宣传其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其主要的应用方式,使各学校对此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要明白初中语文课堂管理也要与时俱进,否则无法得到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会下降,教师的教学质量得不到及时的提高,最后容易造成一个恶性循环。对此有了全面的认识后,各初中会对此引起重视,从而达到新管理模式的广泛使用,从而到达所期望的目标。

2.改变教师的认识和观念,制定相关的规定

教师需要对此进行一个全面的认识,学校需要要求教师及时补充相关知识,对此进行及时的了解,同时尽快改进自身的管理模式。学校也需制定相关的规定,主要是对教师在语文课授业中的学生反馈情况,对学生进行较为灵活的测试,其中不单单包括书本的知识,还应包括对教师平时的教课进行突击检查等进行全面的评分,最后根据评分的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改正措施。如出现学生满意度低,授课管理中绝对掌控等情况则进行相应的知识普及以及一定的培训,从而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管理能够向前进一大步。

3.针对具体课堂情况进行相应的改善

通过对初中生的兴趣、能力、经验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制定符合学生需求,有利于课堂氛围,以及有利于教师教学进展和质量保证的管理模式。根据学生的自控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适当程度的降低教师的管理力度,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乐趣有所上升,以及课堂氛围进一步活跃。

初中体育课堂管理精选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有效管理

一、引言

初中数学课堂管理是数学教师对课堂的微观管理。数学教师通过课堂这一交流平台与学生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学生把个人的心理变化、学习感受及学习行为活动的信息反馈给教师,教师随时进行调整和管理,督促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从而实现数学课堂目标。同时,初中数学课堂管理是教师综合素质的表现,教师课堂管理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有效的课堂管理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以及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数学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新课改别强调数学课堂管理在初中数学中的战略意义。然而在现实数学课堂管理仍存在数学课堂管理方法与手段形式化,数学课堂管理细节疏忽,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初中生课本知识之外其他能力发展的忽视等问题。

数学课堂对学生的培养和管理不仅仅是课本知识的讲解和纪律的管理,更是学生数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全面培养。虽然关于有效促进和管理初中生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相应的方法和措施也不断涌现,但是许多数学教师,尤其是一线的教师所接受的有用的信息不过是一鳞半爪,并不能游刃有余地组织和管理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初中生主动学习和积极行为仍十分困难,课堂上只注重教师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培养。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师生关系不够融洽,学校对初中数学课堂管理的培训相对缺乏,学校教育评价、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等现象依旧普遍存在。同时来自学生方面的、影响数学课堂管理因素也很多,例如,在数学课堂上为了得到数学教师额外的注意,他们情愿被处罚或者轻视,也不愿意被忽视。

三、初中数学课堂有效管理的方法建议

(一)强化师生沟通

课堂就像一个小社会,是教书育人的主战场。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就是通过课堂管理表现出来的,课堂中师生交流和沟通是课堂互动的前提。无论是初中生知识经验的获得、心智的开启、能力的发展,还是更利于课堂管理的师生沟通,都有赖于数学课堂活动中信息的有效传递和交流获得生机。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独白,缺少在课堂上与初中生有效的沟通,教师的学问再好也无用武之地。新的课堂管理寻求与学生的交流对话,学生能够在回应中评价自己、审视自己。教师应该在课堂中运用一些课堂管理的教育心理学理论,注重细节的处理,从细节开始,活用体态语。数学学习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所以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遇到麻烦,而积极的应对是十分重要的。有时候教师一个无意识的动作,或者一句无意识的话,都可以对学生造成心理暗示,妨碍有效的课堂管理。另外,数学课堂上总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能否处理好这些突发事件是对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考验。

(二)研究学生,因材施教

如果一个站在台上的讲者都没有搞清楚听众的特点就按自己的“心想”去授课,那效果肯定要大打折扣,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想管理好一节课,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在每学期新开课之前,最好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在每次的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在课上的表现;在课下环节的反馈中,比如辅导、作业等要注意了解其中反馈回的学生的信息。对学生的特点了解了之后,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切实提高课堂管理的效果。

(三)提高数学教师课堂管理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师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一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教学影响都需要通过数学课堂教学这个平台来实现。数学教师对课堂的有效组织和管理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的效果。一个不善于管理课堂的数学教师,他的知识很难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在数学课堂教育和管理中做到对学生“启发而不放任,引导而不强灌”,真正提高数学教师管理能力是课堂有效管理的重要基础。学者程魏、申继亮认为教师所面临的课堂管理应该做到对学生的管理;对教学环境的管理;对教材的管理;对时间的管理。这就需要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1]

(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加强数学课堂管理的有效性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趣的课堂能够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怎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首先教师自身要多读书,增强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避免数学课老师讲得太枯燥太无趣味。数学本就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可以通过多读书多思考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自然就会提高数学课程的趣味性。同时,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加强数学教师的理论学习和培训,只有不断将外在的教育教学理论内化才能理解和把握教育的真谛,才能使数学课堂妙趣横生。

(五)培养初中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有效的数学课堂管理需要数学教师从学生长远的行为目标为着手,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数学课堂情境中,持续地表现出适当的行为活动,并且把这种适当的行为进行内化,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通过实现学生的自我控制、自我调整和自我管理,达到全面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最有效地管理是学生在课堂中的自我管理。唯一有效的管理方法,是学生个人发自内心的自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在帮助学生发展这套自制工夫,使他能够凭靠自己去做适当的决定去约束自己的行为。[2]

参考文献:

[1]程夜、申继亮.中学教师的课堂管理方式与职业知识水平的关系研究[J].天币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1 ( 3 ) : 16-18.

初中体育课堂管理精选篇11

关键词:小班化教育;初中英语;课堂管理;对策

随着出生人口的负增长、教育资源的充裕和家长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期望的提高,现形势下小班化教育也就成为了很多学生数急剧下降学校的必选之路,而英语课堂就是其中的重点之重。刚进入学校的学生,其背景、能力、兴趣、技能等方面差异较大,因此如何进行好课堂管理将是每一位英语教师迫切解决的第一要务。

一、小班化教育

小班化教育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重组,教学组织形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小班化教育以分层教学、合作教学、活动教学为主,使得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创造,要求学生个体全面和谐发展。小班化教育环境下,师生交流机会增多,交往的频率加大,师生之间更易加深了解,感情更加融洽。小班化教育中对学生的评价由于班级人数少,易操作,所以可以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及其组合,从而实现多样化,多元化评价。

二、课堂管理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对课堂管理做出了这样的界定:即“课堂管理是为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创造有利环境的过程”。课堂管理需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注重个体发展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受到等距离教学,让每个学生充分享受教育资源,充分享受老师。

三、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管理的现状分析

1.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管理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以人为本,个性化教育”为核心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围绕学生个性发展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堂中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管理增加了师生间、学生间交往的频度和交流的密度。在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受到等距离教学,让每个学生充分享受教育资源,充分享受老师。教师由过去讲台前的知识传授者转向走到学生中间的合作者;学生由过去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向主动探究学习。

3.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管理注重过程的评价,采取动态的评价方式。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随时给予恰当的鼓励性评价。鼓励表扬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善于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失时机的予以肯定和赞扬。

四、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管理呈现的问题

1.学生学习方式单一或形式化

一方面,由于初中英语教学内容比较繁重,加之升学压力,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有些老师在有些课堂上不能很好地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是一味地进行自主或合作学习来完成知识性教学目标任务完成,导致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小班化教育背景下,有些老师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设计只是走形式,走过程,并未落到实处,没有得到实际效果。结果没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得到英语听、说、读、写四方面能力的发展。

2.教师没有完全摒弃知识的传递者的角色

由于每学期末和中考压力,不知不觉中出现了一些“不放心”的老师们把课堂管理的重点放在了知识的传递上,深怕学生掌握不好,以至于教师“亲自”反复讲给学生听的现象,这使得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受到严重的束缚。教学中,教师又成为了主动者,支配者。

3.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占据主导地位

虽然有的学校出台了《小班化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等,使得每节课堂都能极力去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自身发展,但是由于升学压力,学生与老师甚至家长都在不自觉中重视试卷形式的考试成绩,而忽视课堂上的过程性评价。从开学初上课积极参与、受到鼓舞、认真达标,到学期末不闻不问、失去斗志、放弃目标,受到终结性评价的影响很明显。

五、小班化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管理改进的对策

1.树立英语教师课堂管理意识,提高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管理

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教学理念的彻底转变,这种脱胎换骨的转变,首先是自我否定,而这种否定是人们最难以解脱和转换的,需要勇气、需要解剖、需要尝试。与此同时,英语教师还要不断地提高教学技巧,多去专研教育理论知识并与自身的实践活动相连接在一起,以不变应万变。定期邀请专家领导给予指导并排忧答疑,以此来不断提高很好地掌控小班化课堂教学管理的技能。

2.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学改革要取得成效,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而教学行为的转变,首先是角色的转换。教师们要走下讲台,零距离地走近学生,从师道尊严转变到与学生和谐交流。为此,教师一是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二是从教学的监控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三是从静态的知识占有者转变为动态的研究者,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3.根据学校《小班化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制定具有英语课堂特色的规章制度

教学改革的成败在与先进理论的导向和支撑,需要创造性的探究和实践,更需要以核心制度来激励和规范。要想真正做到有效的英语小班化课堂教学管理,就必须校内或组内制定一个有效可行的《小班化英语课堂管理制度》以此来评价一节课的成功与否,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如: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对学生的习得评价都应主要以形成性评价、相对性评价、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而非以考试成绩为主的总结性评价为主。

参考文献:

[1] 埃墨等,译.中学课堂管理[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

[2] 孟蔚萍. 小班化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烟台: 鲁东大学,2012.

初中体育课堂管理精选篇12

【摘 要】 新课程理念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管理中的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应对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师主导过度;师生关系疏远;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等,提出了改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分别是:强化新课程理念在教师、学生、家长中的宣传教育;完善课堂教学评价制度;改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管理方法;提升教师素质,不仅要加强本学科的知识,更需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教学理念。

http://

关键词 新课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策略

新课程要求学校教育重心转变到全面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上,在教育中要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功能。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着重教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能力,把教科书的知识与学生实际的生活、现代的发展联系起来,尽可能的使知识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授课模式,变学生被动式的学习为主动式学习,引入更加有效和公平的评价手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新课程理念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管理提出的要求

(一)课堂教学评价目的的转变。

新课标中明确表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目的不仅要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而且更需要通过评价来考察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教学评价的结果,对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改善,使其更加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标中明确表示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个性和学习情况,采用最适当的方式鼓励学生合作,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主导过度。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完全掌控着整个课堂的教学管理,往往规则过多,约束过多,教师借助于权威来维持课堂秩序。这种方式非常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师生关系疏远。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比较疏远,部分学生被动的应付教师的教学,上课时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比较差。有的学生是畏惧教师的权威,上课提心吊胆。这些情况都不易于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

传统的教学评价中往往重结果轻过程,也就是说,只看学生的成绩高低,只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忽视教师的教学过程,忽视学生的能力、思想、技能、素质等领域。这违背了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改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

面对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急需学校、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高度重视,采取相应的方法与对策解决问题,改善课堂教学管理的现状,达到新课程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要求。笔者在此提出一些浅显的方法策略。

(一)强化新课程理念的宣传教育。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语文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改变过去的教育方式。语文教师要建立教学民主化的观念。这要求语文教师真正具备民主、平等的观念,把每一个学生看作是与自己平等的个体,不能对某些学生就偏爱一些,对某些学生就多加歧视,要不偏不倚,对每位学生都要真诚的帮助。同时,也要对学生多进行新课程理念的宣传,让学生多了解关于新课程理念方面的内容,鼓励学生多主动参与相应的教学管理。对于学生的家长,也要向他们宣传新课程的理念,使家长理解新课程理念,支持新课程理念的实施。

(二)完善课堂教学评价制度。

对于语文新课程的评价制度,一定要完善好、落实好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首先,要营造出一种好的评价氛围,实现评价的方法、内容等的多样化。学校要注重培养教师不断进取的精神意识,鼓励教师不断进行自我发展与完善,提升改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其次,在实施多元化评价方面,既要有定量评价也要有定性评价,既要听取专业评核小组的评价也要注重学生代表的评价,不能只考虑终结评价,也要做到有过程的评价,并且要坚持有量化考核。评价一定要公平、公正、客观,不能只注意到教师所做的那些易被观察到的劳动,也要把教师所做的那些不易被观察到的隐性劳动纳入评价之中。

(三)改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管理方法。

要解决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那么便要对语文课堂教学管理方法进行改进。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执行者与组织管理者,一个活跃且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够较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要做好精心准备,教学时主动创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激励的手段,对于学生,教师应该尽可能的以鼓励、激励为主,尽量少的采用惩罚的手段,通过精神与情感的激励,帮助学生建立信心,让学生积极的主动学习。对于课堂问题行为,教师需要慎重的对待,如若处理不恰当,则会影响课堂的教学行为,甚至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在这方面的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做好预防工作,使问题行为不易于出现或者在处于萌芽阶段时便予以解决。

(四)教师提升素质。

在新课程下,不仅学生要改变过去的语文学习方式,教师也要改进语文的教育方式。语文教师不能再只停留在课堂之中,教师一定要走进学生,贴近学生生活,深入了解学生。语文教师不能只局限于自己本学科的知识领域,除了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要不断提高之外,语文教师也要走入其他学科,开拓自己的知识面,拓展自己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师也要对现代教育的理论、方法有一定程度的学习,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http://

参考文献

[1]朱建美,邹花花.初中语文课堂管理的有效方法[J].学理论.2013.17

[2]肖萍.立足“生本”理念,优化初中语文课堂设计[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1

初中体育课堂管理精选篇13

【关键词】农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伪现象;对策

体育新课程标准,将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分为五个学习领域,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并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许多农村初中体育教师为此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然而纵观农村初中的体育课堂教学,发现存在以下几个“伪现象”。

“伪现象”一: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运动参与的积极性

农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从表面上看一节课非常热闹,学生跑跳积极,积极参与各种体育运动。但实质上有较多学生是因为厌倦了其它文化课的学习,抱着凑热闹和放风的心理来上体育课的。所以在上体育课时,有完成任务式的心理。而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体育教师为了完成学校下达的学生体育中考成绩达标这一目标,往往从学生一入初中的体育课堂教学就是围绕体育中考实施课堂教学,不断重复体育中考的训练项目,长久下去必然导致学生感到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单一,枯燥无味,所以学生虽然参与到了体育运动中,这种运动参与也是应付式。

“伪现象”二:体育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

从农村初中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计划上看,有队列教学、田径技能训练、单双杆教学、体操教学、各种球类教学等,对学生的的各种运动技能的教学训练都齐全。而实际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并没有严格按照课堂教学计划实施教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往往因教师心情的好坏和喜好决定,有时甚至是按学生的要求安排教学内容。一遇下雨天气,体育课就让学生上自习课。一遇天气炎日,体育教师就把学生带在树荫下自由活动,只要不出事故就万事大吉。“放羊式”课堂教学在农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屡见不鲜,“一把口哨几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这样的体育课堂教学也是经常可以见到的。

“伪现象”三:体育课堂教学中注意了学生的身体健康

各个地方的农村初中,都会有组队参加县中学生运动会,而一到要参赛前都盲目增加学生的训练量。不但占用文化课的教学时间为训练时间,连课外时间也用于训练。带队教师因缺乏专业训练知识,不能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有损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了使体育中考出成绩,也在考试前盲目加大训练的运动量,比如为了提高学生立定跳远的成绩,不断让学生进行‘蛙跳’练习,导致不少学生出现走路困难,损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

“伪现象”四:体育课堂教学中注意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农村初中较多学生都是留守孩,在心理上或多或少都有些问题,有的纪律观不强,有的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有的有自私自利的缺点。这些都要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关注,在心理上正确疏导学生,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用严格的课堂纪律来约束学生的课堂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队列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纪律观,合作训练可以淡化学生自私自利的缺点,可以用一个学生背对站在2米台上垂下,众多学生在下面接住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可以用分组比赛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为了消除农村体育课堂教学以上的“伪现象”可以运用以下对策:

对策一:端正体育教师的思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树立对体育教学认真负责的态度

农村体育教师一定要端正教学思想,摒弃世俗偏见,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做教师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我的进程。有人说,教师有一碗水,才能给学生一滴水,这形象地说明了教师不断提自身素质的重要性。教师要有一种为社会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高度负责的责任感,有了这种责任感,就能在艰苦的教学环境中不断地学习,使自己的一碗水变为一桶水、一缸水。

对策二:加强体育师资力量建设

要想发展农村中学体育教育,专业体育教师至关重要。农村中学要积极主动引进体育专业教师,以逐步改变体育课无专业老师的现状;其次,要加大培训,选拔具有热爱体育、关心孩子、责任心强的教师参加培训、进修,使其通过自修、培训、进修等相结合的形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根本上解决师资短缺的矛盾。

对策三:学校要加强对农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管理和监督

一直以来,农村初中对体育课堂教学的管理和监督不重视,只要体育课堂教学不出事故,学校领导就满意。平时对体育课堂教学的落实不闻不问,从不检查教学计划是否和课堂教学相符,从不听体育课,对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只停留在体育中考成绩的评定上。

对策四: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加大对体育课堂教学的硬件建设

体育场地和器材是上好体育课的物质保证,解决基本上的体育设施,学校应想办法、动脑筋、挤资金。

初中体育课堂管理精选篇14

                                                        李春林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搞好学校管理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在初中阶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学校领导的充分重视,以行助教。

作为一所完中,学校在初高中的关注度上偏重高中,本无可厚非,毕竟高考的影响大,社会关注度高,但在同一所学校内,如果出现过分偏向高中,那对初中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挫伤将是明显的。因此学校能否在平等的条件下,对初中教学倾注更多的力量:

1.教育教学骨干力量做到合理、平衡配置。在我校,绝大部分行政领导、所有的教研组长都在高中,高中的师资力量明显优于初中,因此,建议学校在师资的配备上,能否更合理配置初中的教师队伍。

2.奖励、激励机制的统一。中高考的奖励制度,初高中的培优辅后津贴 , 初高中的管理评价制度,能否在现有的制度下考虑初中实际情况,适度提高初中年段的待遇。

二、教师要率先垂范,以身立教。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实现学校办学理念、办学宗旨的具体承担者和实践者。课堂教学是教育学生的主阵地,无论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课堂都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主要途径和渠道。

1.强化课堂管理要发挥全体课任老师的作用

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天性活泼、爱动贪玩,自我约束遵守课堂纪律的能力特别差。比如初一年级有个别同学几乎每堂课都要趴在桌子上睡上一觉;有的在摆弄钢笔或铅笔转着玩;有的同桌两人嘁嘁喳喳,小声说话,嬉戏打闹玩耍;有的在不停的交头接耳,左顾右盼等等,学生这些不良习惯,必然打断教师的上课思路,影响教师教学方案的实施,影响了教师授课状态与学生主体的双边活动,从而也就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在初中的课堂管理上要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风气,在课堂管理上,科任老师要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而不是一旦出现纪律问题就推给班主任来处理,应及时处理课堂的纪律突发事件。

2.强化课堂管理要重视班主任的选拔和任用

现在的初中生大多家庭条件较优越,生活安逸、懒惰滋生。由于他们年龄小,学习目标又不十分明确,惰性强,所以缺少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培养他们好读书、勤思考、好思辩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学生继承传统“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好习惯,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上,更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科学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潜能开发是相当大的,有95%的潜能尚需等待开发。当然这需要教师大量耐心细致的管理工作,使学生树立信心,克服懒惰、不思进取等不良习惯,树立切合自身实际的学习目标,循序渐进,稳步巩固,最终形成优良的学习习惯,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而要做到这些,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更加重视初中的起始年段工作,重视七年级班主任的选拔和任用。实践证明,一个负责的七年级的班主任对于整个初中阶段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3.强化课堂管理要在教法上下功夫

众所周知,教有法无定法,贵在得法。为适应课堂教学改革需要,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就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来钻研教材和教法,特别是教师必须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需要,采取让学生喜爱的教学法,诸如多媒体软件的应用、辩论会、答辩会等等。因为学生的有效注意力是很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的变换方式方法,来引起学生的有效注意,让学生便于接受,树立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以责促教。

1.分工明确,职责分明。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要始终坚持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以明确各自的职责。学校各处室、段长、班主任、科任老师,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各自的职责,要更加明确,比如,流生的控制、违纪学生的处理、课堂的日常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