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劳动教学反思范文

初中劳动教学反思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1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劳动教学反思,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劳动教学反思

篇1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反思 提升

教学反思是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教学反思具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新课程的顺利实施等价值。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

从某种意义上说,初中地理教学反思在新课程理念之下有了本质性的变化,其一,是要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以及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细致的回顾;其二,要唤醒教师的自我意识,从更深的层次、更大的层面,多角度、多元化地进行反思。

一、在教学观念和教学理念方面的反思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满堂灌”,基本上四十五分钟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很难参与进来,只是被动的接受。长期下去,被动的教育模式形成了被动的教育思想,教师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逐渐淡化直至消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成了一个体力劳动者,而非一个脑力劳动者,这样一来效果极其不好。因此,教师应该改变教学观念,全面、系统地学习新课程理念,仔细思考其中所渗透的先进理念,而后积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运用。

二、在教学设计方面的反思

教学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必须要引起各位教师的注意。在这里必须要明确一点,那就是在进行教学设计的同时我们要对以往的教学设计或者别的教师对同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反思。

三、在教学过程方面的反思

现实教学中,我们许多教师的反思大多数是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的。譬如,对教学难点的突破是否恰当,对教学重点的把握是否得当,以及对某一知识点讲解的是否到位。这样反思之后,用获得的收获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不断探索,不断研究,教学与研究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如果坚持下来,那就是一笔不小的财富。现在为许多教师所推崇,学生所欢迎的“探究式学习”的模式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察视角,这种“探究式学习”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

四、在自身教学行为方面的反思

教学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是一个相互的过程,这种相互性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符合教师的规范,现代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是民主而平等的。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到,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论他是优等生,还是差生,我们应该一视同仁,将自己的爱无私地撒向他们,在课堂上与他们平等的对话、交往。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修炼自己的德行,践行教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学识。在提倡个性教育的时代,我们要允许学生个性的存在,因此,我们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些“奇思妙想”、质疑不要回避、压制或者冷处理或者搪塞,甚至简单否定。殊不知,这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抹杀了个性。正确的做法是,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的想法,引导他们的思想。

五、在教学方法方面的反思

教学方法对于整节课质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教学反思中应该有这一方面的内容。要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僵化的、固有的、守旧的方式方法,掌握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等。内容是不变的,但是方式方法可以多变。随着学生的思想认识不断深化,知识面不断扩大,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都对教学方法的改进提出了要求。因此,要适应课改要求,教师应在手段多样性、过程自主性、目标发展性、形式新颖性前提下,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

六、在教学反馈方面的反思

教学过程很重要,然而如何得知学生对课堂的讲解掌握的程度呢?这就必然涉及到教学反馈。我们知道,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看他们的注意力是否集中,看他们的表情是否对哪方面的内容还有疑惑,还没有听懂。总之,我们要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举止。另一方面,通过课堂练习,获得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信息,进而全面分析、评估学生对于新知识掌握的程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要传授知识外还要教会学生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等等。在教学过程中,传道授业解惑只是其一,除此之外,更多的是育人,传授方法,还有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独立的探索、思考,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规定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作为一门理论性以及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完成这三个方面的目标,一方面要靠教师与学生的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最直接的反馈就来源于课堂练习以及作业练习。相对于直接的课堂组织教学学习过程,作业练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有益的补充,它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

总之,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总会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教学任务完成后,对自己上过的课进行回顾与评价。教学反思是一种教育教学常态下,教师应当具备的内在的自省、自纠、自励行为。因其涉及思想观念和方法论的方方面面,故而应当将其放在以学论教,以思促教的大氛围中加以实践和探索。实践表明,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等诸多信息的获得,无不源自教师理智而有见地的教学反思活动。基础教育阶段的地理课改任务重、难度大,尤其应当强化教师教学反思行为,使之在自我反思中不断改变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提高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

篇2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学习情感 培养策略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构建要素之一。学生个体作为学习活动的客观存在,在学习活动中需要强烈的学习情感、良好的学习情态进行有效支持。情感在学生学习活动有效开展中起基础性作用。教育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实践证明,情感因素的有效发挥和利用,能够对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丰富、积极的学习情感,能够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认知过程、意志过程,能够使学生学习品质得到全面发展。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加大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学的情感目标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加之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过程,教师的有效引导和激发起到重要作用,教师只有有效引导学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始终保持积极、兴奋的学习状态,深入参与学习活动。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对激发初中生学习情感的策略进行简要论述。

一、挖掘教材丰富情感因素,激发初中生主动学习情感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具有能动学习探知的内在特性,但初中生处在人生和情感发展的特殊时期,易受自身学习情感的影响,学习活动出现波动性、反复性。教育心理学认为,情感具有动力功能,它可分为增力功能与减力功能。如果学生保持良好心境、饱满热情,就能够积极行动,提高学习效率,反之则相反。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将学习情感培养,作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情感的重要条件,重视教材内容、教学环境、教学工具等教学要素的有效运用,采用积极、鼓励性的教学语言,设置趣味性、生动性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学习情感和状态始终保持兴奋、良好,主动能动学习成为内在要求。

如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增强学生主动探知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学习情感,利用其生活现实运用性,利用教学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蝴蝶、蜻蜓、风筝”等直观、动画画面,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下进行主动探知。又如在“三角形全等判定”新知导入环节,教师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要求学生判定“如果有两个三角形,它们的对应角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否正确。学生在分析这个命题的过程中,产生了认知“冲突”,主动探知的积极性一下子得到了有效激发,主动参与到学习探知新知过程中。

二、积淀探析实践劳动成果,激发初中生探究学习情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良好的学习情感和坚定的学习信念作为思想保障。实践证明,学生探究学习情感缺乏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未能掌握正确的探究策略,内心“没底”,产生畏惧心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和强化对初中生学习探知解答问题策略和方法的传授,引导学生探知新知识、解答新问题,逐步积累进行探究实践活动的“劳动成果”,形成正确有效进行探知问题的有效方法,做到“胸有成竹”,增强探究问题、解答问题的学习情感。

如在“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80°,AE平分∠BAD交BC于点E,CF∥AE交AE于点F,则∠1为多少度?”问题案例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增强初中生学习探知的积极情感,将解题策略传授作为重要前提,先让学生进行问题初步探知活动,学生探知后认为:“该问题涉及的知识点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这时,学生结合解题要求,认为该问题解题时需要采用的方法是:“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和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平行线的性质求∠1的度数即可。”此时,教师对学生得出的解题方法和策略进行总结分析,最后学生得出解题方法,其过程如下:

解:AD∥BC,∠B=80°,∠BAD=180°-∠B=100°.

AE平分∠BAD,∠DAE=∠BAD=50°.

∠AEB=∠DAE=50°.

CF∥AE,∠1=∠AEB=50°.

通过对上述问题解答过程的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通过亲身实践,逐步掌握了解答该类型问题的方法,增强了进行该类问题进行有效探究的“底气”,学习情感也随之增强,探究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三、肯定学生分析思考活动,激发初中生反思学习情感

篇3

初中思品民主课堂的构建必须以“民主”为指导思想,以“尊重”为前提,以活动为主要载体,以“自然、和谐、真实”为追求,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共同遵守、共同参与、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让学生感到民主、平等、和谐,学生才能处于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才能自由地思考、探究,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和老师、同学进行平等交流,实现自我超越和创新。

一、尊重学生心灵自由

在职业道德规范下,教师对所有的学生都应该一样关怀,一样爱护,永远怀有美好的期待和信任。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心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尊重学生心灵的自由,让学生有思考的自由和发表见解的权利,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不要怕学生说错。课堂应成为学生思考的乐园,而不是只有教师声音的场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平等互动,引导学生面对教材、面对知识进行独立思考,交流各自的观点甚至展开思想碰撞。更重要的是要热情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观点或看法,努力使整个课堂具有一种开放性的学术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另外,还要注意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在新课程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自己筛选、自己判断,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当然,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从学生的讨论中迅速梳理成比较客观、全面的观点,然后将此观点自然而然地渗透到讨论与对话当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教师的观点变为自己的观点,师生形成共识。

二、尝试人文管理模式

初中思品民主课堂要求学生学会真心地与老师、同学进行自然的交流、对话,在学习中有所思,在思考中有所得,充分展现其应有的自然状态,并将本性充分展现出来。但是讲民主并不意味着放弃课堂管理,而是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平等交流中相互尊重,并遵守一定的道德、纪律、规则、制度。也就是说,要保证学生在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自主学习,就更需要进行必要的课堂管理,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通过专业引领,以自己的人格魅力、独特的教学风格自如地驾驭课堂,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模范、粉丝,促使学生自觉地遵守纪律、规章,自觉地服从管理和安排;通过道德、法律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懂得“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的道理,在同老师、同学的互动、交流中自觉遵守相关规则;还可以通过“新龟兔赛跑”故事、分组游戏、知识竞赛等,让学生明白在竞争中合作达到双赢的道理,从而在课堂学习中学会聆听、学会欣赏,取长补短、博采众长,共同切磋、共同提高。总之,我们初中思品课教师在寻求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时,不妨尝试人文管理,以更好地构建民主课堂。

三、打造精品民主课堂

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策划。为此必须做到:第一,准确地把握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第二,优化课程资源,实现教育目标;第三,进行学情分析,选择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

课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将自己在合作和分享中获得的感悟,内化为道德认识并转化为道德行为。第一,通过学生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取长补短,共享资源,达到“双赢”;第二,通过创设模拟情境、现实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等引导学生体验他人的处境和内心感受,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探索、实践、体验、感悟;第三,通过讨论会、记者招待会、辩论会、角色转换、研究性学习等活动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思考的积极性,锻炼和提高合作、创新等能力。

课后:教师要重视反思教学。每节课完成之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价值的反思、教学过程的反思、教学环境的反思;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理解程度和行为来度量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从学生的作业、试卷以及平时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去反思自己的教。

四、尊重教师的辛勤劳动

尊重既包括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也包括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尊重老师,就要尊重老师的辛勤劳动。体现在:遵守课堂纪律,尊敬老师,服从老师的管理和安排;和老师一起学习、互动、交流时要积极主动,而且要遵守其中的规则;要善于聆听老师的话,学会用欣赏的眼光与老师沟通;既要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又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自我控制、自我管理。

篇4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

1.小学数学基础差,以及初中数学难度的加深,使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和兴趣。很多学生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对数学没有情感,自暴自弃,并由此产生高度焦虑或其他消极情绪,从而逃避数学课程的学习。

2.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解题时不善于总结、归纳、推广和延伸。大部分学困生只会对课本上的定义、公式、定理等机械记忆,缺乏应变能力,对于所学知识不会比较,不善于整理归纳,知识松散凌乱,导致数学学习十分吃力,不能适应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

3.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调查中发现,很多数学学困生尚未从机械识记中解脱出来,无法适应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的学习。对于所学的知识,不善于思考与总结归纳,只一味地搞题海战,结果方法未掌握,能力未提高,最终严重影响了知识摄入的数量与质量,逐步形成了数学学困生学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

4.当前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受到“应试教育”的困扰,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忽视了课堂中的导入过程,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脑后,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在自己喜欢的教学氛围下学习,给学生的内心带来了很大的学习压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真正地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探究过程,掌握知识死板且效率低下,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听课效率低,听课压力过大,进而学习成绩一路下滑。

二、如何转化学困生

1.培养师生良好情感是转化的突破口

在教学过程中,学困生一直是教师们头疼的问题,这也是历史的遗留问题,我们只能想尽各种方法进行优化,达到整体的最好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学困生的情感教育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方法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不同层面的问题抛给学困生,让他们的内心也能得到满足,深知自己在课堂中的作用。教师还要进行进一步的指导,将细腻的感情加以融入,这样学困生就得到了老师们很好的带动,学习成绩也会有一定的提高,为转化学困生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培养学习动机,体验成功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最基本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且在脑海中形成最深刻的记忆,让学生可以通过一个知识点解决相关的问题,学会举一反三,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有力手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学习方法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他们的心理就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满足,这样学生才可以激发自己的学习斗志,让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教师充分的培养与调动。

3.优化教学模式,加强分层教学

首先要结合学生实际,制定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能处在“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境地。教师要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给学困生说话的机会。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给学困生练习的机会;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渗透解题思路和方法,鼓励学困生大胆思维,开拓创新;对学困生练习、作业和测试出现的错误做好分类统计、分类辅导,共性问题要编成习题反复练习;建立“帮困小组”,安排2-3名优秀学生与一名学困生结成“帮困小组”,让学困生体验合作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4.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90%以上学生的智力是相差很小的,都能学好,学困生往往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的。

(1)培养学困生上课认真听课,做好笔记的习惯

学困生听课时要认真做到四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学困生在上课时如果单纯听老师讲,就很容易疲劳,会身不由己地开起小差来了。所以,上课时要让他们忙起来,要让他们心、眼、耳、手并用。即心要专心;眼要看着板书,盯着老师;耳要听老师讲;手要随时记下重点、难点和自己不理解的内容,这样学困生的学习效率才能得到提高。

(2)培养学困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我调查过普通班学生数学作业完成的情况,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只有不到10%。而独立作业是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自觉灵活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如果每位学生都能独立认真完成作业,对于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尤为重要。为此,除了呼吁号召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我班还设置了相应的检查人员,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监督,确保作业质量。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之后就会发现许多问题,而好多学生的弊病就在于这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导致日积月累,不会的知识越来越多。这个问题是导致学生不能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独立作业还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信息,指导教学。

(3)培养学困生及时总结,及时反思的习惯

篇5

关键词:初中科学;反思性实践;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2-0169-01

在科学课堂中构建“反思性实践”策略,成了每一个初中科学教师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笔者就这个问题作了多方面的有益探索。

一、教学案例反思研究

课堂教学案例反思研究是以某一教学现象为研究样本,通过观察、反思等反复地分析和研究,以案例的形式来揭示其内在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实践者,我们了解学生,熟悉教材,善于组织课堂教学,对于教育教学有着许多真切的体验和生动的故事,如果做个有心人,用笔写下来便是一个个孕育理论生命的案例。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在积累大量有价值的教学案例中“优秀”起来的。教学案例反思研究使教师经常处于一种反思状态,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明确方向,教学反思案例成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紧密联系的桥梁。

案例:原来遥控器不对着VCD也有用

在讲授《光的反射》一节时,为了自然地从光的直线传播过渡到光的反射,可以进行如下引入:

教师搬了一台VCD进教室,举起手中的遥控器。

师:它为什么能遥控VCD呢?

生:它是通过红外线来控制VCD工作的。

请一位同学上台,在离VCD5米处向同学们示范遥控器是如何对VCD进行控制的。

同学们发现遥控器在控制VCD时是正对VCD的。

师:你们有没有尝试过当遥控器不对准VCD,比如说朝相反方向按,它也能控制VCD吗?

一学生尝试几次并且成功了。

……

教师:科学家们发现,光在另一种介质的分界面上会发生反射现象,许许多多的现象都能用光的反射来解释。

经过反思分析,有许多科学教学内容总体上适合于接受的学习方式,教师用讲授的方法或者学生用自学的方法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但学生会感觉枯燥,上课无精打采,学习效率低。挣脱“枯燥的单纯的书本内容讲解”的枷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回归生活情境,发展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实践、探索求新知的能力,让学习的内容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且能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建立非人为、实质性、有机的联系,从而实现意义的建构。在传授知识中,渗透探究的思想,这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它可以使学生了解知识是怎样形成的,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

二、科学教学反思日记

反思日记是对教学、教育研究工作和自身教育理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审视自己走过的足迹,倾听自己的心声,并积极寻找解决的对策。反思日记必须做到“有感而发,有感而记”。在写反思日记之前,下面这些问题可能会有所启发,这些问题代表着不同的教学要素,请你仔细回想:你在教学之前的计划或期望是什么?实际的教学情景又是如何?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距?为什么存在差距?对你以后的教学有什么启示作用?

案例: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设计

师:当你提着细绳吊着的石块慢慢浸入烧杯的水中时,手会有什么感觉?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手会有一种变轻的了感觉,烧杯中的水面会上升。

师:我们的手为什么会有轻松的感觉?水面为什么会上升?

生1:……

生2:手有轻松的感觉是因为吊着的石块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水面上升是因为石块浸入水中后,占了一部分位置。

师:对,你们猜想一下,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生: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所排开水的多少有关。

师:你们可以利用台上的实验器材马上定性检验一下你们的猜想。

生:开始实验、讨论……

师:请你们把检验的结果汇报一下。

生:汇报

师:非常好!能否简要地介绍一下实验过程。

生:描述

师:同学们完成实验测量后,分析一下实验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

生1:……

生2:……

师:回答的很好!物体受到的浮力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吗?

生:讨论、交流汇报

反思:

1.演示浮沉条件的方法很多,教师要尽可能多做一些实验,但加深学生对浮沉条件的认识,须由学生自己实验探究。

2.实验的成败,取决于教师课前的准备。鸡蛋应选新鲜的,放在清水中要能下沉;如不新鲜,在清水中也不会下沉。带塞小瓶中的装沙量,课前要称好、核准。盐水的浓度要根据鸡蛋的新鲜程度决定,只要鸡蛋放入盐水中有一小部分露出水面就可以了,量筒里装的盐水多少也要合适,否则,注入清水,鸡蛋不会下沉。

这节探究课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探究实验求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水的重量之间的规律。教师注重了学生探求未知知识的认知过程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学生很自然地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避免了照搬结果,死记硬背。

反思性实践教学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在设计中反思、在教学中反思、在教学后反思。它能帮助我们从压抑的、常规性的行为中解放出来。我们教师如果掌握了反思的方法,就多了一份研究的自主,多了一份摆脱机械劳动的可能。

参考文献

[1]Karen F.Osterman,Robert B.Kottkamp.教育者的反思实践――通过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学习[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篇6

一、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中存在

的问题

1.忽视探究的实质性

在新课程教材中,物理学科探究活动比较多.然而,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凡是遇到探究,总是由教师抛出问题,学生立即开展所谓的讨论,不管问题是否有讨论的必要,最后由代表发言讨论的结果.从学生的表情,就能看出所谓的“探究”的实效性了.

2.单纯地崇尚探究,不注重接受性学习

物理教学不能否定传统教学,由于初中物理教师的理解上的偏差,全部知识点都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全部进行探究.当学生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他们并不知道怎么来解决.

4.曲解科学探究

有些教师在学生探究之前设置路标,学生走“弯路”时马上暗示.有些教师布置了任务,就不管不问了,生怕通过点拨会影响探究的效果,使探究活动毫无目的和意义.

二、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的实现

途径

1.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成功的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科学始于问题,源于情境.教师要充分利用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物理教师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如通过谚语、出示一张图片等再现物理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寻求问题答案.

例如,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时,教师可以放一个短片演示一个表演:在气功大师身上压一块大石头,气功大师躺在地面上.提问:气功大师身上所受到的压力能有多大呢?然后用大铁锤打石板,继续发问:气功大师身上受到的压力怎么变化呢?再问:如果让铁锤直接打在气功大师身上会怎样?这样就容易进入探究课题.

2.适时引导探究

课堂探究教学在教师指导下,以问题为导向,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获取知识,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直接与教师对话,提问是学生积极思考的手段.同一问题不同问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问题的设置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引导探究性学习的问题应问题明确、有层次,能引起学生思考,让学生“跳着能摘到果子”.

3.指导探究方法

科学的方法是行动的指南.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适时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知识和探索内容联系起来,对问题提出猜想和假设,设计出最佳方案,再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验证猜想,检查是否有错误,从而进行可靠性评估.探究的教与学是通过内容来体现的,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探究方式.

例如,在讲解如何使用天平时,让学生看书与天平实物,让学生讨论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和天平使用的顺序,最后做作业.

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理解科学探究能力

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教师在课堂上可引导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了解.

2.提出问题和猜想、假设的能力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情况,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探究的基本目的.

例如,在介绍声音的传播后,教师可让学生设想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1m/s,将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鼓励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上大胆假设和猜想.

3.制定计划和收集资料能力

教师要对整个过程的配置设计,制定研究计划,对计划的可实施性和可行性进行合理评估,帮助学生形成研究方案.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必备资源,帮助学生完成任务.讲解收集资料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4.有效讨论能力

讨论具有生命力是探究性教学要着重考虑的问题.要使讨论保持批判性.组织学生听取其他小组成员的意见,使小组的讨论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

5.学生反思的能力

篇7

论文摘要:为帮助初中数学农村骨干教师实现“两个飞跃”:从实践到理论的飞跃;从骨干教师到学科专家型教师的飞跃。内江师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承担了为期三年的四川省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农村初中数学)。在第一阶段培训初步构建了“五五”模式,即培训内容五模块,培训呈现五特点,初步获得成效,受到学员们的好评。

一、培训内容的五个模块?

培训内容是教师培训诸多因素的核心部分,事关教师培训成功与否,但是目前有些地方的培训出现涉及教育教学科研的内容较少、涉及学科前沿发展情况少,部分培训内容脱离中学数学教学实际。为此在培训前,我们专门到西华师范大学、南充五中、成都市龙泉驿区部分农村中学、内江各个区县部分初中进行调研。通过实际调研、座谈、观察等多种方式对基层教师开展需求调查,进行了学习特征分析和学习需求分析,经过多方论证,不断地调整和改进,制订了针对农村初中数学骨干教师的培训方案和教学计划,来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保证设计方案更加切合农村中学教学实际,保证三年培训的一贯性。为此我们初步确定了培训的内容模块:师德素养模块,教学理论模块,教材教法模块,数学软件模块,现代教育技术模块等五部分内容。?

二、培训模式五个特点?

(一)专家引领,理念领先?

所谓的“专家学者”,既包括省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也包括来自中学一线的有独特见解、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优秀一线教师,还有来自无声的“专家”——优秀的书本以及文章,作为培训的“专家”。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避免宏观的理论虽然指导性很强,但是缺乏实践性的智慧,不能引发学员的深度反思,再先进的理念也不能内化为学员内在的智慧。有声的专家引导下的无声的专家的辅助是必备的,也是必需的。?

(二)问题驱动,经验分享?

问题作为数学的灵魂,是骨干教师培训的逻辑起点。这里所指的问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在培训前,主要有学科教育专家、优秀教研员和部分一线特级教师组成的培训指导教师小组根据培训对象的性质和教育教学实际,充分发挥横向思维作用,列出部分问题;二是参训教师在报到时,提供的教学问题或困惑;三是在理论培训后,教师要对照专家讲座,结合自己的经验,进一步反思提出一些问题。将这些问题汇总后,从中筛选有价值和能反映当前教育的热点和难点、大部分教师都比较关注的问题,以这些问题为中心,展开讲座、对话、交流。在培训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问题的重要性。一方面教师带着问题来参加培训,把问题看作是培训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培训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培训来生成问题,把培训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骨干教师的培训过程实质上就是数学问题解决的认知过程,只有如此才能使培训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防止走过场,形成水过地皮湿的现象。?

(三)主体参与,形式多样?

在研讨中各位教师各抒己见,真正实现了在研讨中发现问题,互相启发,相互交流体会和看法,研究探索共同关注的问题,这个过程的收获是其他形式的培训所难以达到的。在交流对话中,注重了过程,注重了教师的体验、经历和感受,形成人人主动介绍经验、学习经验的良好局面。使得参培学员教师在研讨中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引领者,此时培训主持人起着在研讨中引导、从研讨中提炼、从研讨中综合总结的任务,以听众的身份参与小组活动比较适宜,不能以“权威者、引导者”自居,湮没了本来属于学员们自己的声音。这种互学、互促以教促学,以学促教,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加强新理论与旧知识(教学经验)之

间的联系,使教师们能批判地分析自己的“原有经验”,加快了对新理念的认同与接受,提高了教师们的自我效能感。?

培训形式上,采用了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专题报告与互动交流、实地考察与现场诊断等多种方式,有专题讲座、观摩示范、教学录像、考察调研、跟踪管理等,并专门设置了“互动研讨”形式,设有“与教育专家的对话”“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情况的交流”“学员论文交流”等互动讨论专题,以此促使学员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确立了“主体性参与者”的角色,使培训本身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四)反思提炼,自主研修?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反思,那么他的教学水平将大受限制。那么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汲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骨干教师的反思与研究过程就是自我学习的过程。无论是专家、同行还是学生都不断地给教师提供反馈信息,教师可以参照相关的意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剖析,在自我激励的基础上进行的自我评价与自我诊断,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的自我调节、自我提高的过程。培训不是为发展画句号,而是为新的发展打基础。只有在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解决反思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的反思能力才能提高,教师教学的自我效能感才会增强,教育教学效率才能提高。正如西方学者伯莱克说: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查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有了反思,才能找到差距,才会有进一步的自我学习,自我学习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教师的成长程度。?

(五)理论提升,实践检验?

知识理论来自于经验,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以形成新的经验。研修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只有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立足数学课堂,解决数学教学问题来提升自己。参培教师只有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用心观察,细心体会,点滴地记录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搜集材料,并积极地去探讨如何解决问题,才是培训应该学到的。由于本次参培教师参加进修学习的机会比较多,他们学习和了解的是数学教育改革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以及数学教育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加以检验,给他们提供了研究学习的新问题。通过他们具体的研究来提升其理论素养、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的特色。使培训从培训单位迁移下放到基层,落实到实际教学中。?

众所周知,教师工作的最大魅力在于他们的创造性劳动,而创造性劳动的具体表现在于他们对于各种问题、现象以及知识(包括公共知识)的独特意义的建构。学员们需要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材料,来书写论文报告。写作有助于提高教师们的分析综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还有效地帮助他们梳理思想,使思想更富有理性,思维丰富富又逻辑性,行为更富有目的性。教师应该自觉以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标准,对自己主体行为进行诊断、评价,发现问题,改革与新课程理念不吻合的行为,锐意创新,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可以说,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是教师走向专业化的真正途径。?

三、培训管理严格,热情服务,效果显著,意义深远?

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内江师范学院培训中心和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制定了班主任制度、跟踪指导制度、导师联系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一方面在考勤管理上,抓得相当严格,因为没有时间保证就没有质量保证。在培训班建立了班委,架起一道我们和学员之间的沟通桥梁;另一方面我们也着力体现人文关怀,强调热情而周到的服务,了解学员所想所需。班主任经常走进学员们中间了解其思想和学习、生活状况,耐心细致的解决学员遇到的困难。四川省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农村初中数学)根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坚持改革创新,按需培训,坚持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促进受培教师实现主动的自我建构和自我发展为目的。?

参考文献:?

[1]吴立宝,潘超,赵思林.四川省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初中数学培训的实践与反思[J].继续教育研究,2008,(12):111-112.?

[2]宋卫中,侯召波,刘进社.农村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工作的实践与反思[J].继续教育研究,2008,(8):46-47. ?

篇8

论文摘要:为帮助初中数学农村骨干教师实现“两个飞跃”:从实践到理论的飞跃;从骨干教师到学科专家型教师的飞跃。内江师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承担了为期三年的四川省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农村初中数学)。在第一阶段培训初步构建了“五五”模式,即培训内容五模块,培训呈现五特点,初步获得成效,受到学员们的好评。

一、培训内容的五个模块

培训内容是教师培训诸多因素的核心部分,事关教师培训成功与否,但是目前有些地方的培训出现涉及教育教学科研的内容较少、涉及学科前沿发展情况少,部分培训内容脱离中学数学教学实际。为此在培训前,我们专门到西华师范大学、南充五中、成都市龙泉驿区部分农村中学、内江各个区县部分初中进行调研。通过实际调研、座谈、观察等多种方式对基层教师开展需求调查,进行了学习特征分析和学习需求分析,经过多方论证,不断地调整和改进,制订了针对农村初中数学骨干教师的培训方案和教学计划,来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保证设计方案更加切合农村中学教学实际,保证三年培训的一贯性。为此我们初步确定了培训的内容模块:师德素养模块,教学理论模块,教材教法模块,数学软件模块,现代教育技术模块等五部分内容。

二、培训模式五个特点

(一)专家引领,理念领先

所谓的“专家学者”,既包括省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也包括来自中学一线的有独特见解、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优秀一线教师,还有来自无声的“专家”——优秀的书本以及文章,作为培训的“专家”。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避免宏观的理论虽然指导性很强,但是缺乏实践性的智慧,不能引发学员的深度反思,再先进的理念也不能内化为学员内在的智慧。有声的专家引导下的无声的专家的辅助是必备的,也是必需的。

(二)问题驱动,经验分享

问题作为数学的灵魂,是骨干教师培训的逻辑起点。这里所指的问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在培训前,主要有学科教育专家、优秀教研员和部分一线特级教师组成的培训指导教师小组根据培训对象的性质和教育教学实际,充分发挥横向思维作用,列出部分问题;二是参训教师在报到时,提供的教学问题或困惑;三是在理论培训后,教师要对照专家讲座,结合自己的经验,进一步反思提出一些问题。将这些问题汇总后,从中筛选有价值和能反映当前教育的热点和难点、大部分教师都比较关注的问题,以这些问题为中心,展开讲座、对话、交流。在培训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问题的重要性。一方面教师带着问题来参加培训,把问题看作是培训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培训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培训来生成问题,把培训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骨干教师的培训过程实质上就是数学问题解决的认知过程,只有如此才能使培训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防止走过场,形成水过地皮湿的现象。

(三)主体参与,形式多样

在研讨中各位教师各抒己见,真正实现了在研讨中发现问题,互相启发,相互交流体会和看法,研究探索共同关注的问题,这个过程的收获是其他形式的培训所难以达到的。在交流对话中,注重了过程,注重了教师的体验、经历和感受,形成人人主动介绍经验、学习经验的良好局面。使得参培学员教师在研讨中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引领者,此时培训主持人起着在研讨中引导、从研讨中提炼、从研讨中综合总结的任务,以听众的身份参与小组活动比较适宜,不能以“权威者、引导者”自居,湮没了本来属于学员们自己的声音。这种互学、互促以教促学,以学促教,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加强新理论与旧知识(教学经验)之

间的联系,使教师们能批判地分析自己的“原有经验”,加快了对新理念的认同与接受,提高了教师们的自我效能感。

培训形式上,采用了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专题报告与互动交流、实地考察与现场诊断等多种方式,有专题讲座、观摩示范、教学录像、考察调研、跟踪管理等,并专门设置了“互动研讨”形式,设有“与教育专家的对话”“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情况的交流”“学员论文交流”等互动讨论专题,以此促使学员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确立了“主体性参与者”的角色,使培训本身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四)反思提炼,自主研修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反思,那么他的教学水平将大受限制。那么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汲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骨干教师的反思与研究过程就是自我学习的过程。无论是专家、同行还是学生都不断地给教师提供反馈信息,教师可以参照相关的意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剖析,在自我激励的基础上进行的自我评价与自我诊断,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的自我调节、自我提高的过程。培训不是为发展画句号,而是为新的发展打基础。只有在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解决反思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的反思能力才能提高,教师教学的自我效能感才会增强,教育教学效率才能提高。正如西方学者伯莱克说: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查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有了反思,才能找到差距,才会有进一步的自我学习,自我学习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教师的成长程度。

(五)理论提升,实践检验

知识理论来自于经验,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以形成新的经验。研修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只有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立足数学课堂,解决数学教学问题来提升自己。参培教师只有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用心观察,细心体会,点滴地记录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搜集材料,并积极地去探讨如何解决问题,才是培训应该学到的。由于本次参培教师参加进修学习的机会比较多,他们学习和了解的是数学教育改革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以及数学教育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加以检验,给他们提供了研究学习的新问题。通过他们具体的研究来提升其理论素养、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的特色。使培训从培训单位迁移下放到基层,落实到实际教学中。

众所周知,教师工作的最大魅力在于他们的创造性劳动,而创造性劳动的具体表现在于他们对于各种问题、现象以及知识(包括公共知识)的独特意义的建构。学员们需要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材料,来书写论文报告。写作有助于提高教师们的分析综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还有效地帮助他们梳理思想,使思想更富有理性,思维丰富富又逻辑性,行为更富有目的性。教师应该自觉以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标准,对自己主体行为进行诊断、评价,发现问题,改革与新课程理念不吻合的行为,锐意创新,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可以说,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是教师走向专业化的真正途径。

三、培训管理严格,热情服务,效果显著,意义深远

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内江师范学院培训中心和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制定了班主任制度、跟踪指导制度、导师联系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一方面在考勤管理上,抓得相当严格,因为没有时间保证就没有质量保证。在培训班建立了班委,架起一道我们和学员之间的沟通桥梁;另一方面我们也着力体现人文关怀,强调热情而周到的服务,了解学员所想所需。班主任经常走进学员们中间了解其思想和学习、生活状况,耐心细致的解决学员遇到的困难。四川省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农村初中数学)根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坚持改革创新,按需培训,坚持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促进受培教师实现主动的自我建构和自我发展为目的。

参考文献:

[1]吴立宝,潘超,赵思林.四川省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初中数学培训的实践与反思[J].继续教育研究,2008,(12):111-112.

[2]宋卫中,侯召波,刘进社.农村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工作的实践与反思[J].继续教育研究,2008,(8):46-47. 

篇9

关键词:构建;初中数学;优质课堂;方法

一、转变教学思想,正确认知数学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知识容量较大,内容较为丰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必须认清教学的形式,整合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做到全面发展和兼顾学科特长,强化对数学课的重视程度,改变以往比较滞后的教学观念。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未来的人才是德才兼备的人,所以,只看重分数,只学习所谓的知识这是大错特错的行为。在教学的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学校负责人和一线的教师一定要认真贯彻新课改的理念,强化三维目标的落实,在数学课堂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突出情感、价值观和知识目标的培养。学校一定要把数学教学作为常规教学来抓,并强化数学教学的考核工作,让老师重视起来,保证数学教学常年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

二、应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当今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工业化要求不断改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工作岗位也将较少体力劳动而更多脑力劳动,较少机械化更多电子化,较少例行公事更多随机应变,较少的稳定性和更多的易变性,这些都要求每个人为了生存而更多地思考,而且需要数学地思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可以培养、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按新课标的精神,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为学生将来谋生打下一定的基础。这足以说明,数学并非真像有些学生说的那样无用。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数学的魅力和趣味,加强学好数学结果的诱惑力。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重要性并讲深讲透,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平时才会刻苦学习并保持持久的动力。

三、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乃是由于对数学缺乏兴趣所致。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让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备课各环节,如情境创设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达标检测注重基础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感受到学习渐入佳境的喜悦,题目设计应注意难度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真正领悟到快乐的学习境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四、理论联系实例实际,强化知识练习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侧重于对数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而相关练习则是侧重于对知识的消化与巩固。对于数学课来说,学习的目的就是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学生能通过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最大限度的内化到自身的素质上来。所以,对于理工科的课程来说,必要的适当的练习是非常必要的。练习题就是学生学习效率的检验场,学生能否做到学以致用,灵活运用,能否把抽象的理论运用到现实的问题解决上来,都与做练习是分不开。通过练习,学生可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容易构建知识框架,强化对知识的再度吸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于练习来说,一定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切记开展题海战术,要精选精练精讲。做到减负增效。

五、学会学习,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反思

初中数学无论是在学习内容、学习难度还是学习强度上都远远高于初中数学,所以在采取初中数学的那种学习方法有可能无法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所以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的反思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既定的破解之术,做到学会学习。学习方法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好方法,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的了解学情,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和启发。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虽然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是一些共性的东西还是依然存在的,比如:要善于思考,勤于动脑;做好笔记,及时反馈;做好反思,不懂就问;搞好预习,多加练习;拓展视野,涉猎课外习题;善于总结,巧用规律等。学习数学要记得东西很多,尤其是数学公式,而且知识还很散,通常解一道题需要各种公式的配合,如果单纯的记忆每个公式,不但增加记忆量,而且容易忘,此时我们必须学会归类总结,把经常搭配使用的公式等总结在一起记忆,这样会大大的减少我们的记忆量,同时提高我们做题效率。另外,要努力学习,解答中做到细心细致。建立纠错本,对于经常出现错误的问题要总结经验教训,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样考试的时候出现同类题目再出错的几率就降低好多。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数学课堂 自主学习 能力 培养

现在普遍认为,弗雷格就是现代逻辑的创始人。弗雷格在数学上最大的贡献就是他首次提出了概念文字,也就是把莱布尼茨建立一种普遍语言的思想付诸实际。他不仅尝试用这种形式语言表达推理的形式和规则,而且成功地构造了第一个初步自足的逻辑演算系统,终于使逻辑这门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老科学在他的手中获得新生[1]。以下将结合初中数学教学探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自主学习观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主动地学习、有主见地学习。在传统教育理论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教育的客体。现实的教育活动中,也有许多教育工作者确实存在着只把自己看做主体、把学生看做客体的倾向,而许多学生也只是把自己当做单纯接受知识的消极被动的“要我学”的客体。因此,现实生活中的相当多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完全依赖教师、学校和外部环境,把自己的大脑当做接受知识的白板,甚至自身的学习兴趣、情感也完全依靠教师和外部环境引发。这种学习者缺乏自觉主动学习的愿望和要求,把学习当做完全迫于社会、家庭和他人的种种压力不得已而为之的额外负担[2]。这种学习者习惯于被动接受灌输而不善于主动探求和消化知识,习惯于让书本知识、教师和外部环境牵着自己的鼻子走,而不是主动驾驭书本知识和外部环境。这种传统的学习观念应该为“自主学习”的新观念所取代。

初中学生的数学认知过程,主要是一个建构过程.建构思维是指发现或发明数学概念、真理、公式和命题以及形成蕴涵于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的个人主见,建构思维包括外源建构思维、辩证建构思维和内源建构思维,外源建构是指通过有意义学习对有正确标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建构,建构的结果应符合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外在的正确标准;内源建构思维则是主体通过合情推理、逻辑推理、统计分析以及数学实验对数学概念与数学命题的发明,或者通过归纳总结、概括综合、特殊化以及一般化等思维活动形成带有个性特征的数学思想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内容

教育是一门艺术,它的最高境界是不教而教。从教育目标来讲,教为不教是我们教育的一个追求。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能突出五个“自主”。第一,自主坚持。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过程中,会碰到很多的困难,特别是成绩的波动。有一个男孩子,第一年的时候学习态度有问题,然后第二年开始他态度端正了,一段时间后他问他的老师,他说我已经是很认真了,怎么好像成绩还没上去,或者偶然上去了一次,怎么又下来了。他的老师跟他说只有两个字一一坚持。于是,这个学生继续努力,后来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也很稳定。所以我们觉得学生一定要自主坚持。第二,自主计划。学习是一个完全个性化的劳动,学生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基础,制定一个自己的学习计划。计划主要包括两方面,一个是时间的安排,另一个就是内容的安排。第三,自我反思。按照波利亚的说法,一个人的解题能力的提高,最重要的环节就在反思。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进行自我反思。几道题目可能是同一类型的,如果老师告诉学生解决方法,学生试用了这种方法,印象可能不够深刻,如果学生能够自主总结出来,那就十分有价值。

3.自主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3.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励、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一旦学习者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就会主动去思考“学什么”和“怎么学”等问题,就会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抓住一切机遇,克服困难,按自身的需要去主动寻求知识。因此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学习者由内部或自我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学习的直接动力。由于数学抽象、难懂,不少学生畏惧数学,逃避数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由于产生兴趣的两个基本因素是求知欲和对客体肯定的情绪态度,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以这两个方面为基本出发点[3]。

3.2 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观,形成符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不可轻视,但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因为学习是在学生头脑里进行的,别人无法替代。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乐学好学的情感和积极学习的行为,在发展初中生的智力水平的同时,增强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自觉地、有主见地学习,树立起自主学习观。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反思,正确识别和评价自己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学习能力与方法,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等情况,扬长补短,适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学生还要实事求是地分析自身存在的主客观条件和因素,对学习方法加以检查和总结,对别人的学习经验和方法,既要注意消化吸收,也不盲目照搬。

3.3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初中数学中渗透着许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如集合思想、函数思想、参数思想、极限思想、转化思想、建模思想等,这些思想方法更深刻、更普遍地揭示初中数学知识的本质,这些思想的学习和建立,有助于学生理解其他方面的问题,不仅使初中数学的学习变得容易,而且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会变得轻松。初中数学教学不能满足于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要使学生掌握数学最本质的东西,用数学思想和方法,统帅具体知识、具体问题的解法,由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这对于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甚至学习其他学科都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王德军主编.有效教学和谐课堂:初中数学

篇11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活动;问题;表现;对策

一、引言

自然规律、社会现象的本质,需要人类通过深入而又艰辛的实践探求。教育实践学认为,动手探索,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有利“助力”之一。学习数学、解决问题,离不开主体的实践活动。培养学习对象探索技能,是学科讲解的重要任务和要求之一。在教师有序指导下,初中生的数学探究得到深入开展,数学实践技能切实提升。但在数学探究中,初中生受到学习素养、智力水平以及探析能力等方面影响,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何让初中生消除数学探究活动“缺陷”,开展深入、高效数学探究活动,成为一个重要教研课题,等待初中数学教师深入实践和探索。

二、正文

1.数学探究活动存在的问题表现

1.1互动特征不明显。众所周知,教学是具有双边特性的互动活动。学生的探究实践,表面看似个体的自主实践,实际是教学结合的协作“劳动”。有不少初中生探究活动习惯于个体自身“单打独斗”,不能听从于教师的有序引导,游离于教师的指导“活动圈”以外,固守己见,跟着自己“感觉走”,与教师交流沟通少,与学生讨论互动少,容易导致初中生探究“偏离”航线,事倍功半。

1.2探究主动意识不强。探究活动需要学生主体身与心的深度“参与”。但笔者发现,有少部分初中生主动参与探究数学知识、数学问题的意识薄弱,面对教师所设置的探究任务、提出的探究要求“毫无兴趣”,不能实时的做出积极反应,并落实于实际行动上。同时,在探究活动教学中,经常出现“出工不出力”的现象,“身”在数学探究活动之中,而“心”却在探究活动之外。此种不良现象在数学探究活动中经常出现,教师应足够重视。

1.3探究方法技能较低下。笔者发现,有部分初中生对探究解决数学知识或问题的方法内涵及其本质,不能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导致其自身探究数学素养较为低下。同时,在运用和实施探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正确灵活的使用,导致出现探究方法使用“张冠李戴”,运用不恰当,降低了探究活动的效能。

2.有效解决的教学对策

2.1搭建生动探究教学情境。情感是最好的“催化剂”。学生在积极情感下开展的探究活动更加深入,效果更为显著。教师要注重初中生适宜探究教学情景的营造,利用数学教材所具有的现实应用美、数学发展美以及生动趣味性等显著特点,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器材,为初中生营造一个形象直观、动态生动、声色兼备的教学场景,让初中生在积极情感的“包围“下,产生主动探究欲望,提高探究数学的主动意识。如“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讲解中,教师为保证学生的探究学习的深度,抓住轴对称图形应用之美,利用教学软件、电脑、电视等多媒体教学器材,将电脑和电视进行连接,播放“一个小朋友照一面镜子”的场景,并用特写镜头,显示“镜子中有一面钟表此时表示的时间”,然后再向学生提出“钟表现在的时间是什么?”的问题。在形象生动的场景中,激发初中生的探究情感,提高初中生的探究精神。

2.2重视探究过程有效引导。由于初中生学习能力、智力发展、解题技能等方面还比较薄弱,初中生的数学探究学习活动,需要教者的有序、科学指导。教师在初中学习对象探究数学知识点、推导数学问题的进程中,要发挥自身指导功效,做好对他们探求推理进程的指导。要做到“收放有度”,既要相信初中生,为他们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究、自主分析、自主推导的时间和机会,又要在初中生自主探究进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点拨,针对出现的探究困难或难题,进行实时的讲解和引导,提出合理化探究建议,推动初中生深入探究实践。如“已知: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中,EFAB,EGAD,AB=6,AE∶EC=2∶1,求S四边形AFEG。”案例教学中,教师采用学教合一教学方式,初中生阅读案例条件,分析问题条件关系后,指出:“需要涉及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判定以及等量替换思想”,然后再引导初中生思考探究:“我们已经对问题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内容有了一定掌握和理解,面对这一解题要求,我们可以采用什么途径,抓住什么重点内容解答?”初中生针对教师的所提问题和要求,开展师与生之间的合作分析推导解题的思路活动,在相互讨论,集思广益活动下,明晰该问题的解题途径为:“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比,求出正方形的边长即可”。教者对学生的所探思路进行评讲,明确指出:“要根据相似比的性质,构建相似三角形”。在推导思路中,教者“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问题条件,同时,有序“指教”推动学生群体探究实践进程。

2.3强化探究活动反思辨析。反思是学生所必备的良好学习素养之一。学生应养成“主动回顾”和“深刻检查”的良好习惯,对探究活动进程进行“回看”和“梳理”,认真反思自身在探究数学活动中的表现和过程,特别是在探究方法的运用、探究过程的表现以及探究策略的应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深刻检查、深入剖析,并认真听取教师的建议和意见,从而形成更为良好的数学探究习惯和素养。

三、结束语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初中生在数学探究活动出现问题及不足,不可避免。只要初中生正确认知、及时改正、深刻反思,其数学探究活动一定能够深入推进,探究技能及素养一定能够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篇12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已经注意到低坡度教学在技校教学中的应用,并对此作出对策分析。但目前的学术成果中针对“大教学”比较多,针对具体课程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特此对技校物理课实施低坡度教学进行探索。

一、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1.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中和技校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技校物理课学习的特点,为其他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主要应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技校物理教学在整个技校教育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技校物理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中和技校物理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2.摸清底数,规划教学。为了搞好初中和技校衔接,教师首先应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一方面,可通过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中和技校物理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中和技校物理知识体系,找出初中和技校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中和技校衔接

1.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低坡度教学。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做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做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2.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中和技校物理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力学概念、热学知识与电学知识等,到技校,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一些在初中物理成立的结论到技校物理便不成立了。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以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3.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技校物理较初中物理抽象性强,应用灵活,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要求教师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4.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技校物理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及时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为此,在教学中,应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对以下方面进行反思:解题思路和步骤;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由此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5.重视专题教学。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识地渗透物理思想方法。

三、优化教育管理环节,促进初中和技校良好衔接

1.重视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唤起学生学好物理的热情。搞好初中和技校物理衔接,除优化教学环节外,还应充分发挥情感和心理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应注意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物理兴趣。应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后进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同时,给他们多讲物理知识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讲祖国四化建设需要大批懂技术的劳动者,使他们提高认识,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其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2.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技校物理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大挫折多。为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平时多注意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开展心理咨询,做好个别学生思想工作。

3.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学习质量的优良程度与学生心理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理素质及非智力因素涉及面很广,对技校物理教学影响较大的有: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学习习惯和方法、个人意志和毅力等。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热情地鼓励学生上进,端正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信心,激发求知欲望。同时,应鼓励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刻苦努力,发奋图强,始终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

4.知识的反馈和落实。通过建立多渠道的反馈途径,及时收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教学的意见,为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调整教学,提高教学针对性提供依据。知识落实的思路为:以落实低坡度教学为中心,实行分层落实,做到提优补差。主要措施是:平时练习层次化,单元结束考查制度化,做到章节会,单元清。

四、加强学法指导

篇13

教学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夯实业务素质、积累教研素材、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专业化成长过程。只有加强教学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益才会不断提升。

在初中阶段,思想政治课的教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由此,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成败至关紧要,而作为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学反思越发显得举足轻重。为了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使自己尽快地成长、成熟起来,作为一名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反思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长期以来,在中考指挥棒的指挥下,思想政治学科变成单纯的识记性学科,强调记忆性成为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很少有学生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从教法来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课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这是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

比如:在八年级下册《正确行使权利》的教学中,对于贴近学生实际而且比较简单的“基本权利如何正确行使”,可以让学生容易根??教材内容,再结合实际进行理解掌握,根据以往经验如果还是按照老师讲、学生们听的模式,很容易出现照本宣科、没有一点新鲜感。因此,笔者尝试放手让学生主讲,而自己则甘当幕后导演和顾问。在学生自荐和科代表推荐下,笔者选了几名比较合适的学生,先给他们分配“教学任务”,每人负责一个知识点,并查找相关事例来加以分析论证。经过周密的准备,上课的情况比我预想的还要好,学生不仅将知识点讲得深入浅出,而且采用了案例分析、讨论谈话、小品表演、漫画展示、多媒体课件演示等恰当的手段和方法,使简单的教学内容上变得有血有肉。通过这小小的换位调整措施,听课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得津津有味,讲课的同学经过亲自上课,既锻炼了自己的综合能力,体验到上好一节课的成功感,同时也对平时老师教学劳动的艰辛油然而生更多的理解和尊敬。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无定法,但要改变目前的现状,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只有深刻的认识到其中的利弊,在课后进行认真的反思,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使自己的有效经验不断刷新和升级,缺点和不足得到修正,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益才会不断地提升。

二、反思教学得失,增强课堂实效

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每位教师都会有类似的教学体验,教案初成,往往难以发现问题,下课结束,疏漏就出来了。所以,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

如笔者在上七年级上册《我们身边的诱惑》这堂课中,安排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学生提一个问题,课堂上解决一个问题。结果是学生中提出的类似问题,没有很好的进行整合,造成重复,浪费时间。当然这是在毫无心理准备下的一堂“常态课”,这也告诫我们教师,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都应重视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有效的反思,尤其是反思自己的“失败”和“教训”。

在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有创新,就会有遗憾,不重复自我,更会有遗憾。但如果抓住遗憾,一个新的教学灵感也许就会在此时诞生。因此,思所失既是教师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表现,也是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客观需要。

三、反思学生表现,促进教学相长

教师应从课堂发言、提问、讨论、练习、作业、检测、考试等过程中,寻找学生表现出困难的蛛丝马迹,整理记录,对症下药。另外一方面,由学生的提问也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中有哪些不足,学生也就会从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提出的问题,常常会有令教师拍案叫绝的见解,这样会拓宽师生的思路,促使顿悟的发现,这就是教学相长。另外,学生的失误、偏差、疑问、困惑,也是真实的思维过程,反映出了构建知识过程的障碍。日积月累,既丰富教学资源,课堂教学也更加贴近学生实际。这些解决学生困惑的方法在课后利用教学反思记录下来,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教法会越来越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也会有大的飞跃。

四、反思过后,制订再教设想

篇14

【关键词】自然下班化 科学学习指导 反思性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173-01

随着本地区经济逐年的高速发展,伴随外来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加,其子女进入本校就读人数也逐年增长,而本地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以及对孩子期望值较高的家长都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往城区就读,这样致使大量的本地学生外流。2012学年本校人数统计显示外来学生在占本校学生总数的比例已达70%左右。今年我校只有5个班级数,其中七年级两个班仅60人。这样,场地、教室也宽裕了,小班化教育也就顺应生源锐减而自然形成。对原本相对封闭的农村学校来说,带来了质的变化,家庭背景、家庭教育、文化底蕴的不同,从而导致学生个体发展的不同。若仍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即同内容、同进度、同目标、同评价标准等做法,很难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致使学生(无论是优生还是潜质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挫伤,导致课堂效率低下的严重后果。

面对以上的问题和困境,依托农村初中自然小班化,现就我们在初中科学学习指导方面的感悟进行探讨。

1.立足实际,充分挖掘农村资源,指导学生快乐学习。

科学课程的实施,需要特定的课程资源。其中科学课程的校外课程资源非常丰富,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发掘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环境资源,如田野、河流、各种动植物等。在学习花的结构一课时,带领孩子们走出课堂,在校周围的田野中观察各种各样的花的结构,比较花的异同,并在桃花园里就地观察并解剖桃花,使自然环境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动手实践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资源。为使学生对生态农业有更深刻、具体的认识,利用大隐镇正在积极发展的高效生态农业,组织学生参观市亿信畜禽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并系相关负责人组织学生劳动和服务,以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实现学生快乐学习。

2.情感渗透,强化学生反思意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反思性自主学习倡导学生对知识内容及产生过程、思维方法及推理过程、语言表述进行反思,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学会学习为宗旨的一种学习方法。

(1)强化学生课前预习过程的反思意识。在课堂中,实行先学后导的教学策略,即要求学生自学一定的内容后,除了要解答相应的自学习题外,还要求学生把自己看不懂的问题写在预习本上。结果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还是很有价值的。从而培养获取信息、提炼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

(2)在课堂中可以采取讨论式,强化学生听课过程中的反思意识。 通过小组讨论听取别人意见,同时发表自己意见,这就要求学生上课注意力高度集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思维和团体合作精神。

(3)强化学生课后巩固和复习中的反思意识。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敢于对权威观点提出质疑、勇于把自己的看法告诉别人的精神。

3.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差异,分层教学与评估,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依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可将科学课程中抽象的知识以直观、可视可听的方式呈现,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参与学习、实践应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小组讨论,让思维在碰撞中产生火花。

考虑到班级学生人数的特点,将学生分成7小组,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对于,7小组的小班级来说,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基本能让每小组成员有机会交流,并开展小组竞争。例如,在学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中,利用装满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和盛满水的水槽,通过小组合作与讨论,设计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的性质。不仅将个人的独立学习转化为集体的共同学习,发挥集体的智慧,同时使学生从别人身上吸取知识、经验,从而拓宽思维,激发创新,调动学习积极性。

(2)互教互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例如,在学习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时,采取四人小组合作与交流,共同解题,能在共同努力下教会基础差的同学,鼓励每位学生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快速及时地写在草稿中,小组评价中在注重正确与否的同时,关注答题规范性。在小组讨论后,请基础差的同学上台投影小组结果并作汇报,暗示其上台是种榜样,要更规范答题,同时也能鼓励一批学生自告奋勇上台。这个活动中发现学生更能接受来自同学的帮助,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大大提高主动性,但也有可能整组学生都不能很好解答,这就需要作为引导者及时给予帮助。这样,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参与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3)争当“小老师”,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将学生进行异质分组,每组6人,每组选出两名“小老师”,每周轮流一次。习题做完后及时批改并校对答案,让学生纠错,让“小老师”提前“备课”。每次习题前一天,召集“小老师”,针对疑点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辅导,对重难点、易错点加以适当点拨。课上,将本组同学不懂的地方提出来,由两位“小老师”讲解,“小老师”不懂的地方大家讨论,学生讨论仍有疑点再交给老师解决。

以上几种学习指导策略并不是学习指导方法的全部,也不能完全运用到所有知识的学习。我们将任重道远,继续摸索出更新更好的学习指导方式,引导学生树立自信,主动学习,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杜英英 《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中学教学参考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