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物联网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范文

物联网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精选(十四篇)

时间:2023-10-09 15:04:47

物联网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物联网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精选篇1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环境监测;节能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6-0367-01

引言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技术是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物联网是由传感技术而感知物体的特性,按照固定的协议实现任何时候物与物之间、人和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互联互通,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及管理的网络,是信息技术和传感/控制技术两者融合的产物[1]。目前,工业监控、绿色农业、公共安全、城市管理、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和远程医疗等各行业都有了物联网技术的具体应用。

智能建筑融现代建筑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于一体,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智能、健康、舒适、高效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如今,智能大厦、智能小区已经遍布世界各地,构成了“数字城市”的基本单元。将目前发展方兴未艾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智能建筑,是我国智能建筑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2]。

1 物联网技术

1.1 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3]。

1.2 物联网的体系架构

物联网的体系架构由三部分组成:感知层,网络层与应用层。感知层主要由RFID标签、温湿度、GPS模块、摄像头、红外探测器等各类传感器和控制、执行器组成,以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并通过智能网关将信息传送到网络层;网络层主要是指通过如局域网(Intranet)、专用网(Extranet)、移动通信网等各类有线或无线网络将感知信息接入互联网(Internet),以实现感知信息的传递、路由和控制;应用层用户的接口,它与某一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如工业监控、绿色农业、城市管理、环境监测、物流管理等方面[4]。

2 智能建筑技术

2.1 智能建筑的定义

我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把智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5]。该定义既给出了智能建筑的基本组成要素,也给出了智能建筑的基本功能和特点。

2.2 智能建筑的组成

智能建筑根据构成其功能的不同,一般划分为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安全防范自动化系统(SAS)及消防自动化系统(FAS),即5A,它们是智能建筑的基础。采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将这5大独立的系统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与统一管理,也即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

3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智能建筑是物联网技术众多应用领域中最基础的应用之一,且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物联网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设备监控、环境监测、节能管理、智能家居、安防管理等方面。

3.1 设备监控

智能建筑中包含照明、空调、给排水、供配电等多个子系统,这些子系统由不同的建筑设备组成。采用物联网技术,一方面可以通过设备现场的传感器、自动化仪表、控制器,执行器等设备,实时掌握系统中建筑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控制设备的启停及工作模式;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监控系统中的控制程序,实现系统的自动优化运行,且在系统中的某个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及时的上传报警信息。

3.2 环境监测

智能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中人们的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采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分布在建筑中的光照、温湿度、CO2、苯、PM10、噪声等各类环境参数监测传感器,能够将建筑室内的环境参数信息实时的传输到智能建筑管理平台(IBMS)或是各类显示终端,使管理者或是工作人员能实时掌握建筑室内的环境质量状况,同时,与智能建筑中的空调系统实现联动,改善建筑室内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高效的工作环境。

3.3 节能管理

低能源消耗是衡量智能建筑的一项重要指标,物联网技术为智能建筑的节能降耗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支撑。采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对分布在建筑中的智能能耗计量仪表,分别对其用电、用水、用气、供暖、供冷等消耗进行分类分项采集、统计和分析,掌握建筑的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并可通过数据挖掘、系统辨识等方法建立建筑的用能模型,达到对建筑用能的科学预测,且能对建筑的节能改造提供措施支持。

3.4 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是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一项重要应用。智能家居主要是指对家庭中主要家居设备的智能控制,包括灯光、电视、空调、冰箱、音响、窗帘等。采用物联网技术,在这些设备中嵌入智能控制芯片,然后通过目前在智能家居组网中比较流行的ZigBee无线技术,实现智能家居设备的集中或是远程控制。

3.5 安防管理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智能建筑安防系统的突出特点是全面、有效、快速及准确率高。智能建筑安防管理的内容包括进出口控制、防入侵、视频监控、家庭安防、电子巡更等。其中,家庭安防是智能建筑安防系统的重要子系统,在家庭中布防红外线感应器、门磁、玻璃碎裂传感器、感烟探测器及燃气泄漏传感器等,可有效保障家庭安全,在家庭出现非法侵入、煤气泄漏等事故时,安防系统将自动发出报警信号,向小区保安求助,同时,通过移动网络,将报警信息发送至业主的手机终端上[7]。

4 结束语

物联网是城市发展通向智慧化的桥梁,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和新经济增长的引擎,已经被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竞相进行有关物联网的标准、技术、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尽管物联网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面临着诸如标准不一致、IP地址受限、信息传输的安全性等一些问题,但是,物联网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必将在今后的发展中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为其在智能建筑中应用扫清障碍。

参考文献

[1] .物联网与城市建设[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2] 王云汉.物联网技术在楼宇智能化系统中的应用[J].惠州学院院报(自然科学版),2010,30(6):77-81.

[3] 张红,王娜,尚伟林等.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建筑能源管理系统[J].现代建筑电气,2012,3(7):10-14.

[4] 种艳,董运涛.物联网在智能建筑安全防范系统中的应用[J].物联网技术,2011,(4):79-82.

[5]《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S].建设部,2000.

物联网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精选篇2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物联网的实现能对物品进行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因而被誉为下一个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目前,物联网已在军事、工业、农业、环境监测、医疗、空间等领域投入应用。在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设施的智能化需求日趋强烈下,应用物联网技术提高建筑的智能化程度迫在眉睫。

2、物联网

物联网最初的概念是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Kevin Ashton教授提出的,以标示为特征的,RFID技术与传感器技术应用于日常物品中,形成的一个“物物相连的网络”。2005年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物联网的定义更新为通过RFID和智能计算等技术实现全世界设备互联的网络。2009年IBM论坛中,IBM进一步提出把传感器设备安装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普遍形成网络,即“物联网”。因此,物联网将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以后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又一重要生产力。近年来,物联网的关键理论、技术和应用成为业界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涵盖了从信息获取、传输、存储、处理直至应用的全过程,主要包括4个方面关键性技术:标签物品的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感知事物的传感网络技术(Sensor Technologies)、思考事物的智能技术(Smart Technologies)、微缩事物的纳米技术(Nano Technology)。物联网从技术架构上来讲可分为三层,分别是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1]。

3、智能建筑

什么叫智能建筑?人们普遍认同“美国智能建筑学会”(AIBI)的定义,即智能建筑是将建筑、设备、服务和经营四要素各自优化、互相联系、全面综合并达到最佳组合,以获得高效率、高功能、高舒适与高安全的建筑物。中国智能建筑建设始于1990年,随后便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等地都建成了智能大厦。但是建筑智能化发展还不成熟,智能建筑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工程建设水平不高,设计思路保守,智能化系统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导致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很多智能大厦无法正常运转[2]。

智能建筑是多学科、多专业、多技术综合运用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随着传感技术、无线网络、信息通信、自动化控制、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对建筑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合理地配备现代化的设备和设施,以满足人们对的安全、可靠、实用、高效的建筑环境需求。在修订的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中,对智能建筑有了比较完善的定义,“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强调了对信息采集、传递、管理和应用,也提出了节能、环保和健康等更人性化的概念[3]。

4、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4.1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表现为利用信息传感设备(同居住环境中的各种物品松耦合或紧耦合)将家居生活有关的各种子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监控、管理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家居智能化。其包括:智能家居(中央)控制管理系统、终端(家居传感器终端、控制器)、家庭网络、外联网络、信息中心等。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表现为利用信息传感设备(同居住环境中的各种物品松耦合或紧耦合)将家居生活有关的各种子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监控、管理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家居智能化。其包括:智能家居(中央)控制管理系统、终端(家居传感器终端、控制器)、家庭网络、外联网络、信息中心等[4]。

4.2 物联网技术在周界安防系统中的应用

物联网周界安防系统是一套通过在防护区域布设多个或多种探测器,探测器自治组网、协同感知,达到理想探测效果的防入侵系统。系统可有效记录和识别各种入侵方式,并加以区分。报警时,系统立即联动视频监控系统,值班人员可迅速直观地看到现场的实际情况。

4.3 物联网在智能停车系统中的应用

物联网智能停车管理系统是基于RFID 技术的车辆管理系统,可以为车辆的通行提供独立、不间断的系统设备,实现对车辆的方便管理。具有可靠性高、识别率高、安装维护简便等特点,无须人工干预,自动完成一系列现场数据的采集、比较和开关闸控制工作等。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干预。该系统包括智能停车场系统、出入口智能管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

4.4 物联网在智能医疗中的应用

通过给家里的体弱老人携带便捷的身体检测系统,由微型传感芯片组成的检测系统可以随时提醒您休息、吃药等保健功能,并能检测病人的体征指标,如体温、脉搏、心跳、血压等,从而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更反映出对家人的关爱。系统还可以与医疗机构联网,可根据自身情况预约体检诊疗时间等。

5、结语

尽管由于缺乏相关的标准体系、传感器技术有待提高等短板的制约,物联网技术正处于发展的瓶颈时期。但是目前全球物联网市场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势必将影响智能建筑的发展方向。我们期待运用物联网时代的各种先进技术,让建筑更加的节能、环保和智能化。

参考文献

[1]潘晓.物联网――中国经济发展最强音[J].科技智囊,2010,(04).

[2]沈骥革,沈晓霞.基于应用层的智能建筑控制模型[J].系统工程,1998,(05).

物联网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精选篇3

[关键词]物联网 智能建筑 传感器 射频技术

物联网能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通过各种无线、有线的或长或短距离的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在内网(Intranet)、专网(Extranet)或互联网(Internet)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融现代建筑技术与通信网络技术等高科技于一体的智能建筑悄然兴起,智能大厦、智能小区已经遍布世界各地,其发展势头十分迅猛。而目前方兴未艾的物联网技术因其各种特性,引入到智能建筑中,必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一、什么是物联网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它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3个重要特征。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将无处不在(Ubiquitous)的末端设备(Devices)和设施(Facilities),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Enabled)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Assets)、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Mote),通过各种无线/有线的长距离/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Grand Integration)、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集中展示的Cockpit Dashboard)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从技术架构上来看,物联网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包括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维码标签、RFID 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等感知终端。感知层的作用相当于人的眼耳鼻喉和皮肤等神经末梢,它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

网络层由各种私有网络、互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

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物联网的行业特性主要体现在其应用领域内,目前绿色农业、工业监控、公共安全、城市管理、远程医疗、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和环境监测等各个行业均有物联网应用的尝试,某些行业已经积累一些成功的案例。

二、什么是智能建筑

所谓智能建筑,就是给传统建筑加上“灵敏”的神经系统和“聪明”的头脑,以提高人们的居住质量,给住户带来多元化信息和安全、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在建筑业界流传着“3A”的说法,即指BA(楼宇自动化)、OA(办公室自动化)和CA(通讯自动化),“A”代表自动化,“A”(自动化)智能建筑、智能住宅和智能社区,代表着人们对工业自动化、家庭信息化和社区网络化三个需求的阶段。

智能建筑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源于美国,并在美国得到了迅猛发展,不久,智能建筑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一浪高过一浪,在欧洲、日本和东南亚等地区迅速刮起了建智能建筑之风。据报道,智能建筑也经过了一个演变过程。上个世纪80年代初,大量采用电子技术的家用电器面市,当时人们称之为住宅电子化;80年代中期,将家用电器、通信设备与安保防灾设备各自独立的功能综合为一体后,形成了住宅自动化概念;80年代末,由于通信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对住宅中各种通信、家电、安保设备通过总线技术进行监视、控制与管理的商用系统,这在美国称为智慧屋、在欧洲称为时髦屋,日本建设省在推进智能建筑概念时,提出了家庭总线系统概念。

总之,智能建筑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一是一套先进的楼宇设备控制系统,以营造一种温馨、回归大自然的生活环境。二是一套结构化布线系统,将整座大楼或整个小区的数据通信、语音通信、多媒体通信融为一体。三是一个现代化的通讯系统,以满足现代信息社会高效率的工作需求。四是一个对大楼的强电设备和弱电系统进行统一监视和管理的系统集成平台,为住户提供良好的物业管理和一流服务。

我国智能建筑的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相继建起了具有相当水平的智能建筑。智能建筑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具体体现之一,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大力度发展智能建筑,中国也把智能建筑的建设纳入了重要的议程。权威专家认为,网络技术、视频技术、通信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使未来智能建筑正朝着集约化、系统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绿色、环保、节能是智能建筑发展的主流方向,另外,在智能建筑的建设中,应避免重技术、轻管理,重硬轻软的情况,创造出以人为中心的数字化的高效家居及办公环境。

三、物联网对智能建筑的影响

当前智能建筑技术现状,智能建筑包括了20-30个子系统;子系统分成两大类:常规与专业应用;绝大部分常规类、几乎全部专业应用类子系统均为网络化、IP网络化架构;建筑设备监控、安防、一卡通等已经构成ITP/IP网络平台上的集成融合子系统。一卡通包含很多内容,门禁、消费等等很多内容,现在融合起来了,变成一个集成融合子系统。智能建筑技术遍及各个行业,从传统“弱点”发展成“综合集成系统”;智能建筑技术遍及数字城市,是构建数字城市核心技术之一;智能建筑技术是构建绿色建筑的重要技术;标准与规范日趋完善。

物联网对智能建筑技术影响无处不在;设备经过传感器联网技术遍及大部分子系统;可以说:很多子系统已经是准物联网形态或已经是物联网形态。什么叫物联网形态,有三个方面内容,一部分是传感器联网,一部分是互联网的协议栈,一部分是设备网站。现在很多子系统可以说已经是物联网形态。例如智能家居、建筑设备监控、安防、一卡通、电子配线架、远传抄表、专业应用等系统。

智能建筑设备传感器联网方式:单向/双向;单路/多路;TCP/IP网、非TCP/IP网;设备间无直接互动/直接互动。简单例:远传抄表/一卡通/视频监控等。复杂例:智能家居/建筑设备监控等。

智能建筑的物联网形态,家居网连接了家电、安防、窗帘、远传表具。家居网可以是无线,可以是电力载波,也可以是以太网等等。大部分家居网里可能都不是TCP/IP支持的网络。整个家居里面必须要有智能家居控制器来控制这些设备的联网。每个家里面有一个智能家居控制器以后,到小区里可以通过以太网跟住户连接起来,住户也可以反馈自己家里一些情况。要么就是移动通信网,要么就是以太网。

什么叫做物联网?我们知道物联网里面一个最主要的核心部分是互联网的协议,互联网协议在住户移动终端跟物业里,必须要浏览器跟服务器的访问,如果B/S访问模式必须要有一个服务器,服务器放在家居智能控制器里面,也就是说住户的移动终端或者物业的终端,通过服务器就可以访问到家居设备的运行情况,对它们进行控制。

四、物联网在智能建筑系统中应用的可能性分析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其应用在智能建筑系统中已经成为可能,具体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件(设备)经传感器联网明显地反映在智能家居、建筑设备监控、安防、一卡通、远传表、电子配线管理、智能照明、公共广播、会议系统、机房以及某些专业应用等系统中。

2.以局域网作为内网是智能建筑的网络层主要结构。

3.TCP/IP网络平台支撑设备的管理和监控。

4.实现管理和监控,浏览器和服务器(B/S)访问模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B/S与客户机/服务器(C/S)混合访问模式。

5.智能建筑设备传感/控制联网方式实际开关量或模拟量、单向或双向、单路或多路、TCP/IP支持的网或TCP/IP不直接支持的网、设备间无互动或设备间互动5个因素。

不同的子系统设备传感器/控制联网方式可能不同,其中模拟量、双向、多路、非TCP/IP网、设备间互动的联网方式比较复杂,建筑设备监控、智能家居、机房环境与设备监控等系统涉及的传感/控制联网就归于此类情况。

6.“十二五”物联网规划所支持的重点应用领域与智能建筑关系密切。

五、智能建筑物联网应用体系架构

智能建筑物联网应用体系架构可细分成6层和公共技术共7部分。

1.智能建筑传感与执行层。各子系统物件传感相互协调,互不干扰。

2.短距离通信技术和协同处理层。涉及传感器与执行器所连接的现场总线和通信技术,以及设备在现场总线网络上的互动和协同处理。

3.网络平台层。对于智能建筑物联网有关的子系统该层的内容几乎全部是TCP/IP以太网平台某些子系统需要建立移动通信网平台。

4.网络应用协议层。该层内容是TCP/IP网络平台所支持的应用协议如HTTP、FTP、MIME、SNMP、XML等。

5.服务支持层。该层内容包括数据资源和中间件等。

6.智能建筑应用层。对于智能建筑物联网有关的子系统必须具备基于浏览器的B/S访问模式的管理和监控功能。

7.公共技术。公共技术主要包括建立系统所需要的公共文件和服务如标志解析、信息安全、系统管理等。

六、物联网应用在智能建筑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1.物联网应用的主要目标可认为是数字城市(目前称感知城市)和行业智能化。国家“十二五”规划物联网锁定的十大重点领域虽然遍及数字城市但与处于基层的智能建筑关系密切:智能家居领域本来是智能建筑的一部分;工业与自动化领域包括智能建筑中的建筑设备监控子系统;环境与安全检测领域落实到智能建筑中就是绿色建筑环保监测以及重要的安防系统;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医疗健康、金融与服务业等领域的物联网应用与这些领域中的智能建筑相关专业子系统物联网应用有关。

2.物联网的原文是Internet of Things但对于基于建筑物、基本由TCP/IP以太网内网支撑的智能建筑来说其物联网架构不可能发展成由Internet来支撑即智能建筑领域的物件资源不太可能在互联网上被共享。但是互联网技术特别是互联网应用协议(如浏览器、HTTP、Web Server、MIME、XML等)对智能建筑物联网应用的支持极为重要。可以认为智能建筑物联网物件资源的共享发生在互联网协议支持的内网以太网平台上。

3.智能建筑各个物联网子系统的应用层采用B/S访问模式的重要性在于如下几点:物联网计算模式源于上一代互联网计算模式显然应用层的B/S访问模式是主导随着浏览器越来越强大的功能当前国内外智能建筑产品的应用层均走上全B/S之路替代了B/S与C/S混合模式。

便于构建物联网架构的智能建筑集成系统。如果有关的子系统均为B/S访问模式则形成智能建筑集成系统(BMS)新颖的物联网架构是迎刃而解的事。便于向上融合。B/S访问模式是智能建筑作为基层子系统融合到感知城市或(和)行业整体的物联网架构中的重要技术支撑。云计算是当前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目标为了构建即将到来的智能建筑物联网云计算平台B/S访问模式是必要的技术条件。如当前国内已有企业推出基于智能建筑云计算的能源管理系统以能源管理的云计算服务改变当前每个建筑孤岛式的能源管理。智能建筑公共运维服务是智能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要实现该目标必须摒弃传统智能建筑孤岛式的运维模式。物联网B/S访问模式为智能建筑发展第三产业公共运维服务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智能建筑领域应用层的B/S访问模式是发展智能建筑物联网搜索引擎的决定性的技术条件。

4.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物联网基本的传感器技术广泛应用于一些领域是物联网感知层的始祖。但对于智能建筑的感知层RFID传感器在一些子系统中很少使用,而在一卡通和出入口控制等子系统中使用了类RFID传感器技术。可以认为智能建筑的感知层是较复杂的不仅传感器的种类繁多而且还包括相当多的执行器。某些子系统(如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智能家居等)在感知层实现设备间互动是智能建筑物联网结构的一个特点;而在网络层实现有关子系统(如火灾自动报警与视频监控)间的联动则又是一个特点。

物联网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精选篇4

关键词:智能建筑;物联网;架构;应用

智能建筑是通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器、传感器等技术应用,实现建筑的设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通讯自动化系统、安全自动化系统。传统的智能建筑的数据处理是单一的,仅限于建筑内部,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和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特别是近年来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建筑从最初的单一智能建筑逐步形成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建筑集群,而随着物联网技术和智能建筑在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中的普及应用,集合众多智能建筑的智能城市也将在不久的未来出现。

一、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技术架构

1、物联网的定义与三层结构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就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开放式协议,把任何物件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服务。它是通过实现智能化设备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功能,使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融为一体的网络。

物联网包括三层结构: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为物件通过传感或(和)执行设备联网,以构成传感/控制网;网络层为互联网协议栈,协议是开放式的,以方便使用者调用;应用层为基于网络浏览器、网络应用软件的应用。

2、物联网技术下的智能建筑架构模式

我们可以看出,感知层作用在于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网络层作用在于信息传递和处理,实现内部网络与互联网的通信融合;应用层则是物联网与智能建筑的深度融合,实现建筑智能应用深化。

物联网技术下的智能建筑架构同样通过三层结构实现,系统首先通过传感器、RFID等数据采集设备采集到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家居智能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的设备参数(感知层),包括房间温湿度、空调风量、摄像头信息、烟感报警器参数、水箱液位等等;在互联网上,被采集到的信息通过开放式网络协议传输到物联网信息中心(网络层);用户通过网络浏览器或应用程序访问并应用(应用层)。

二、智能建筑的物联网应用

1、安全防范系统

传统智能建筑的安防系统是将各种安防探测器信号集中至管理中心,由中心的管理人员对这些信号进行监控与联动处理,这种应用仅局限于建筑物内部实施安防。应用物联网技术后,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终端对建筑空间进行主动监控,系统发生异常情况时,报警信号能够实时发送给用户,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发出指令对报警信号进行处理。

例如红外探测器节点检测到非法入侵报警信号后,首先通过节点本身数据处理模块对该信号进行判断,判断其是否符合非法入侵的红外信号特征,同时视频监控节点与通信模块联动,摄像机采样到报警部位的图像,远程发送至用户远程移动终端并发出报警提示,远程管理用户确认后向公安机关或物业管理中心发出报警指示。

2、智能家居系统

智能家居系统包含家居布线系统、家庭网络系统、智能家居(中央)控制管理系统、家居照明控制系统、家庭安防系统、背景音乐系统、家庭影院与多媒体系统、家庭环境控制系统八个系统。该系统在一个家居中建立一个通讯网络,为各子系统设备提供必要的网络连接,在家庭网络操作系统的控制下,通过相应的硬件,实现对所有家庭网络上的家电和设备的控制和监测。

传统的智能家居采用有线的方式,施工专业性强、费用高、系统灵活性差、扩展能力低,近年来,随着无线技术的普及,出现了无线智能调光开关、无线温湿度传感器、无线智能插座、无线红外转发器、无线红外防闯入探测器、无线空气质量传感器、无线门磁、窗磁、无线燃气泄漏传感器、无线水位报警器等智能家居终端设备。物联网将所有家居智能终端设备通过WIFI网络连接,并通过外部无线网络连接至远程无线终端应用,通过远程终端,用户可以监控、使用所有家居智能系统上的设备。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手机对家中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调节室内的温湿度、关闭不必要开启的用电设备,如果愿意的话,当你回到家时,咖啡机里已经煮好了咖啡,而且是在你打开家门的那一刻,咖啡机恰好停止工作。

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智能建筑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包含空调与通风、公共照明、给排水、热源和热交唤、冷冻和冷却水、电梯和自动扶梯等系统,传统的智能建筑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应用也仅局限于建筑物内部。应用物联网技术后,远程管理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远程移动终端对建筑设备进行主动监控,这使得管理人员管理效率更高,更具实时性。例如,一位物业管理人员手机上的BA管理软件发出警报,通过该软件他及时发现并关闭了某楼层正在漏水的水阀。

另一方面,应用物联网技术后,建筑物内部的设备参数可以被采集并上传至更高级别的数据应用系统,这样就能为更高级别的管理部门决策提供参考数据,如城市能耗监测系统、国家电网统计系统等。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广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将逐步建立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用能定额以及超定额加价制度,智能建筑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正是此项工作的重要基础。

建筑物设备监控数据被采集后通过物联网上传,能耗监测系统会对该建筑物的耗电量、耗气量、集中供热耗热量、集中供冷耗冷量、其他能源使用量进行能耗分析,通过对建筑物能耗的分时、分区、分系统统计,以曲线图、柱状图等形式分析各时、各区、各系统的能耗走势,进行量化对比分析,一方面可以为企业用户提供能耗管理参考,更重要的是在区域能耗监测管理平台上,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对楼与楼之间能耗使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提取各项能耗数据进行同、环比对比分析,确定标杆值,对该平台下的各智能建筑进行能耗水平评定,并通过行政手段对部分能耗使用超标的建筑物进行管理和约束,这对于区域能源管理无疑是具有非常积极意义的。

三、智能建筑展望

传统智能建筑的发展存在很多的问题,很多建筑的智能化系统的设备不齐全,建筑设备的老化,有的智能建筑系统能正常运行,但系统技术相对还在底层,并不能满足人们对智能建筑的要求。物联网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人们对智能建筑需求的模式,物联网技术将深化建筑智能化的每个系统、节点的应用,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来看,未来的智能建筑必定是物联网技术覆盖下的智能建筑,智能建筑内所有的系统、节点在不久的未来必将以物联网的形态展现。

近年来,我国物联网产业链产值迅猛增长,围绕智能建筑的许多物联网系统也已逐步推向市场,据悉,我国已经规划2020年之前投入3.86万亿元资金用于物联网研发,国家工信部更将物联网发展确定为2010年我国信息产业三大发展目标之一。而物联网的融入将使得智能建筑跨向智慧社区、跨向智慧城市,实现了家庭小网、社区中网、城市大网的融合成为可能,相信这时建筑的智能化时代才是真正的到来。

参考文献

物联网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精选篇5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建筑;家居;应用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得到了急速的发展,将通信网络技术与现代建筑技术进行良好的融合,进而提高建筑物的智能化,以便获得更加便利的生活空间。

二、物联网的内涵和意义

1.物联网的定义

随着网络覆盖的普及,人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无处不在的网络能够成为人际间沟通的无所不能的工具,为什么我们不能将网络作为物品与物品沟通的工具,人与物品沟通的工具,乃至人与自然沟通的工具?现在这一切正在渐渐变成现实。通过装置在各类物品上的电子标签(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经过接口与无线网络相连,从而给物品赋予智能,可以实现人与物品的沟通和对话,也可以实现物品与物品互相间的沟通和对话。这种将物品联接起来的网络被称为“物联网”。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应付;第二,其客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物联网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能够远程感知和控制,并与互联网结合成一个更加智慧的生产生活体系,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

2.发展物联网的重要意义

在物联网时代,生活中的物品变得“聪明”、“善解人意”,通过芯片自动读取信息,并通过互联网进行传递,使得信息的处理――获取――传递整个过程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是对人类生产力又一次重大的解放。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文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智能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农业管理,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物联网的普及的发展是伴随着技术的成熟而逐渐应用到各个方面的,并不是应用在等待技术完全成熟以后才会开始,在某些领域,物联网将率先展开应用,同时,伴随着技术的进步,会逐渐拓展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3.智能建筑概述

智能建筑是利用系统集成的方式,将现代的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和现代建筑艺术有机的优化组合,向业主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的建筑环境。智能建筑诞生于20 世纪80 年代,第一幢智能大厦于1984 年在美国哈特福德(Hartford)市建成。随后的几十年中,世界各地的智能化建筑方兴未艾。据有关统计:美国智能建筑近万幢,日本新建的大楼60% 是智能建筑。中国的智能化建筑起步于90 年代,起步虽晚但是发展很快。

三、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监控管理、智能安防、节能减排和智能家居等方面。

1.监控管理

物联网感知层上的传感器数目繁多,功能齐全,光纤光栅传感网络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用于智能建筑监控管理上的两个关键技术。

将光纤光栅传感器固化在建筑材料中,可准确测量各种材料的参数和性能;智能建筑的电力系统工作在高温高压状态,光纤光栅传感器安装在电力系统的终端及接头部位等要害位置,对电力系统实时监测,可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系统终端。

智能建筑中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是无须布线,智能化程度较高,无线传感器节点较少,网络规模小。无线传感器应用场合灵活多样,尤其是在对建筑物火灾火情监控中发挥重要作用。马鑫等人开发出了超高层建筑人员定位系统,结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位技术,在火灾发生时对处于灾害环境下的人员实施定位。Zigbee网络由无线传感器节点和基站构成,可定位建筑物内火源具置,当网络节点被部分损毁时,Zigbee网络能够迅速重组,重新定位。物联网的通信网络技术为监控智能建筑管理人员或业主提供各种数据终端(如计算机及手机等),当发生异常情况时,报警信号会及时反馈到终端。

2.智能安防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建筑安防系统与传统安防系统相比,其特点是有效、全面,处理速度快及准确率高。智能安防系统的内容有:出人口控制、防止入侵报警、视频监控、防毒防爆检查电子巡更等。一卡通系统涉及物联网3个层面技术――一卡、一网、一数据库。智能建筑中用到的门禁卡已经发展为带有CPU的射频卡,刷卡时通过专用局域网连接后台数据库,判定刷卡人身份。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防止入侵系统中,运用红外线感应器和智能化传感器对探测到的信号进行特征分析,以判断信号是否为非法入侵,避免了传统防入侵系统误报警的情况。

家庭安防是智能建筑安防系统的重要子系统,在家庭中布防红外线感应器、玻璃碎裂传感器、门磁、感烟探测器及燃气泄漏传感器等,可有效保障家庭安全。家庭中一旦发生破门而入、煤气泄漏等事故,安防系统将自动发出报警信号,向小区值班保安求助,同时,通过通信网络,将报警信号发至业主手机终端上。

3.节能减排

绿色、生态是智能建筑的发展目标,物联网时代的智能建筑可做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降低能耗,节能减排。在智能建筑内部安装无线传感器,可对室内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和照明情况实时监测,从而控制空调系统,并调节到最低能耗状态,还可自动配置照明系统,关闭不需要的灯光节约用电。

四、智能家居与物联网

物联网产业作为我国新兴的战略性产业得以迅猛发展,这使得智能家居可以方便地利用物联网技术,结合先进的设计理念,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满足人们在舒适的基础上对建筑智能化、高效化、便捷性、节能环保等方面的需求,使得智能家居的发展和普及成为可能。近年来,由于更多廉价和易于使用的互联设备的出现,智能家居的普及得到了极大的推进。

智能家居(Smart Home)在国外也称家居自动化,是“建筑自动化”在个人住宅领域的扩展。它是指家居、家务事或日常事务的自动化。智能家居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来控制家用电器和特性(如窗口或照明)。系统可能包括从简单的远程控制照明到复杂的计算机、微控制器的基础网络,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程度的智能和自动化。为老年人和残疾人设计的家居自动化将极大地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从而减轻对保姆或社会护理机构的负担,为用户提供便利、舒服、节能和安全的生活环境。

智能家居系统将整个屋子里面的电子设备全部集成起来。应用于智能家居的技术包括那些用于建筑自动化的技术以及家庭活动控制的技术,例如家庭娱乐系统、室内植物及庭院浇水、宠物喂养、为不同的场合(如晚餐或集会)改变环境场景、家庭机器人。这些设备将通过计算机网络来连接,从而允许个人电脑对其进行操作,同时也允许来自因特网的远程控制。通过将家居环境的信息化集成,信息系统和设备将以集成的方式进行通信并为用户带来方便、节能和安全方面的好处。

智能家居的扩展是社区智能家居,它是基于社区的智能家居的解决方案,通过社区服务器和应用程序软件,结合许多家庭智能系统在社区一起专注于管理和资源共享,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家用电气技术、无线控制技术,将所有有关家庭生活的子系统结合在一起。通过计划管理,不仅实现了安全监视的社区,还将家庭智能控制、信息和消费服务等整合在一起,使生活更舒适、更安全、更有效,为业主提供一个“聪明的生活空间”。

为了实现家居的智能化应用,我们将物联网技术与智能家居结合起来,同时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而应用层就是这些方案的集合。物联网应用层的使用使信息技术和传统家居有机结合。并体现在了智能电网、家庭医疗等的应用中。此外,应用层作为家庭服务商与用户的中介,可以为人们提供各种生活服务。

五、结语

综上所述,物联网与智能建筑进行有效的结合,是十分可行的,同时这两者之间也存在着诸多的联系。在以后的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过程中,将物联网与智能建筑进行融合成为关键,将两者融合之后将会极大地促进建筑的发展,并且提高建筑物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伟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系统中的应用 [J]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2]何乾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J] 《数字化用户》 -2013年5期-

物联网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精选篇6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智能建筑;发展;应用

物联网技术给智能化领域带来了一场革命――把人的思想融入到整个系统中。任何智能化的功能,不需要规划,也不需要其他厂家定制,只要利用鼠标,就可以自己随时随地创造任何想要的功能。物联网对智能建筑技术影响无处不在,当前智能建筑包括了20~30个子系统,其中建筑设备监控、安防、一卡通等已经构成ITP/IP网络平台上的集成融合子系统,已经是准物联网形态或已经是物联网形态。

1.物联网对智能建筑技术的影响

物联网对智能建筑领域的影响十分巨大,将彻底颠覆之前的传统思维方式。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建筑物、公路等,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网络等。而在“物联网”时代,把感应器等芯片嵌入和装备到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电网、大坝、油气管道、钢筋混凝土、管线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达到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的目的。智能建筑综合是集成、维护、管理系统。如果智能建筑维护管理都走物联网道路的话,我们的智能建筑用不到每个楼里面都设置一套智能建筑维护管理班子,用一个云架构就可以实现,统一管理,非常方便。

物联网在楼宇智能管理、物业管理和建筑物的运行维护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仅从建筑物外表我们不可能了解其真面目,因为有许多管线都是隐蔽在楼板和墙体中,众多开关阀门遍布建筑物的各个角落,如果没有图纸,你要找到某个阀门几乎是不可能的,特别是一些复杂结构的建筑,而图纸一般都保存在档案馆内,要去查阅,手续是极为麻烦。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才能实现更有效的管理。

BIM是物联网应用的基础数据模型,是物联网的核心和灵魂,正如BIM是ERP基础数据一样,物联网应用不能脱离BIM。没有BIM,物联网的应用就会受到限制,就无法深入建筑物的内核,因为许多构件和物体是隐蔽的,存在于肉眼看不见的深处,只有通过BIM模型才能一览无遗,展示构件的每一个细节。

这个模型是三维可视和动态的,涵盖了整个建筑物中所有信息,然后与楼宇控制中心集成关联。在整个建筑物的生命周期中,建筑物运行维护的时间段最长,所以建立建筑信息模型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建筑信息模型目前在设计阶段应用较多,但还没进入建造和运维阶段的应用。一旦在建造和运维阶段得到应用,将产生极大的价值。BIM与物联网两者的结合,将智能建筑提升到智慧建筑的新高度,开创智慧建筑新时代,是建筑业下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2.物联网在建筑智能化中的应用和发展

为适应信息化给建筑物带来的变化,提出智能建筑并加快智能化的步伐是时代的要求,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智能建筑,或者说让智能建筑融入物联网所包含的范畴,是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

2.1 在网络集成中的应用

智能建筑可看作城市信息化的基本单元之一,在智能建筑中集成最新的通信网络技术是必然趋势。网络宽带化: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应用和集成的需求,通信网络的宽带化是必然的,随着EPON和GPON等光纤到楼、光纤到户的推进,智能建筑以更高的带宽与物联网相连。无线网络的普及:包括WLAN、无线传感网在内的多种无线通信技术将在智能建筑中广泛部署,并与有线通信相结合,形成覆盖广泛和灵活的无线网状(Mesh)网络。控制网的标准化:控制网的标准化和开放性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基于IP技术,使用具备开放性和可互操作的系统,是智能建筑控制系统的最佳选择。

2.2 在智能安防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可以将不同建筑内安防各子系统集成到物联网平台,不仅可以实现建筑群内部的统一管理和智能化监测,进而还可以实现整个城市的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社区、楼宇、家庭等场所是各种设施和安防系统密集分布的区域,小区、家庭、停车场、仓库、周界等不同区域都需要进行监控,各种车辆、人员、视频、声音、身份、位置等多种信息也都存在感知的必要性,而现有分散建设的安防系统难以满足如此复杂的智能化要求。基于现有的安防系统基础,大力加强物联网平台建设,促进信息融合和智能化建设,降低建设和运行维护成本,提高安防和管理效率,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安防,促进安全、容量和效率整体水平的提升。防入侵系统是智能安防中的重要应用。典型代表是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防入侵系统,已敷设的30000多个传感节点覆盖了地面、栅栏和低空探测,能分辨出对象是人还是动物,一旦有人靠近栅栏,系统就会自动发出善意提醒;如果来者不听警告,继续靠近栅栏,第二道防线就会报警。

2.3 在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的出现,给住宅小区中的各种系统实现远程监控和信息的实时反馈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在智能化住宅小区中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系统)、信息和人的三位一体智能化。人们进入居住小区或楼宇无需刷卡,系统会自动识别随身携带的身份卡信息;车辆可以无需停车刷卡,无障碍进出小区门禁;实现远程医疗或健康监护服务,有助于最大限度降低疾病给患者和亚健康人群所带来的危害,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安全防范的保障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从平安小区上升到平安园区、平安城市的层次。伴随着物联网平台的建设,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化住宅小区将会达到一个感知社区、感知家居和感知生活三者相融合的一个阶段,从而给人们带来更安全、更便捷和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2.4 在监控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事物和作业的不间断监测,及时响应突发事件,是物联网的另一项重要应用。光纤传感器灵敏度高,体积小,易于敷设,对被检测场无破坏与干扰,抗电磁干扰能力强,能够进行分布测量,在建筑智能化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光纤光栅传感器可以贴在结构的表面或预先埋入结构中,对结构同时进行冲击检测、形状控制和振动阻尼检测等,以监视结构的缺陷情况。另外,多个光纤光栅传感器可串接成一个传感网络,对结构进行准分布式检测,可用计算机对传感信号进行远程控制。以电梯远程监控系统为例,建立该系统旨在帮助电梯安全管理部门、维护单位和使用单位实现电梯安全的信息化管理,极大地提高电梯运行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5 在生态节能中的应用

在客户空调系统的负载端设备(FCU、分离式冷气、空调箱等)及外气引进装置加装控制设备,在空调环境内同时加装环境感知组件,用于侦测环境状况(温度、湿度、CO2浓度等),通过环境状况的资料搜集与分析,由节能管理统一平台自动对空调系统的负载端设备进行自动调控,将空调环境的温、湿度及CO2浓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因不当的人为控制导致环境过冷或过热,让使用者能充分享受自动调控且舒适的空调环境。建筑能耗动态监测系统是基于无线传感网技术的能耗动态监测系统,可实现建筑能耗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初步分析、定时定点上传等功能,并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系统还可实现室内温、湿度的远程监测,分析房间内的实时温、湿度变化,配合节能运行管理。

3.结束语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把智能建筑作为一个整体的子系统,对多个子系统的又一次集成化,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集成,通过它可向住户、物业管理者、系统维护者等多种用户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把智能建筑技术深化、细化,让人们充分体会到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让生活环境变得更安全、高效、便捷,而且可以更加节能、环保、健康。

参考文献

[1]张公忠.物联网与智能建筑[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11(1).

物联网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精选篇7

关键词:智能楼宇 智能建筑 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9-0161-01

引言

智能建筑中的节点信息通过物联网集中起来,并以网络为连接,最终实现物联智能控制。智能建筑在物联网方面的应用仍然比较少,其应用前景非常广。本文以物联网和智能楼宇起始,设计基于智能建筑的物联网系统设计。

1 楼宇智能以及物联网

1.1 楼宇智能

智能建筑包含的建筑类型广泛,而楼宇智能建筑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建筑本身设计有效结合,促使节点信息能够发挥最大作用,最终对楼宇更加方便地监控和管理。楼宇建筑、智能办公和通信控制的自动化系统包含于楼宇智能系统。这其中又包含众多子系统,子系统之间相互促进。楼宇建筑是楼宇智能中的基础,其涵盖楼宇智能监控系统,并对楼宇智能监控设备的维护监控。智能楼宇规模庞大,子系统繁琐,现今楼宇智能的连接技术和通信指标并无统一标准,其整体稳定和安全性低,无法全面应用于市场,并很难提供一个性能良好的智能平台。楼宇智能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1.2 物联网

物联网思想即物与物节点之间形成的连接网络,控制中心可根据物体的节点信息全面掌握系统状况,最终达到物与物本身进行相互适配协调,这将大大减少人力资源浪费;另外也可以理解为在互联网上的一种扩展。物联网思想的提出,可充分发挥传感器设备的功效,将互联网与传感器节点进行相连,实现信息节点实时与互联网络通信,最终能够促使人实时监测和管理。

2 基于楼宇智能建筑的物联网系统设计

基于楼宇智能建筑的物联网包含众多物联子系统,例如电梯故障子系统,楼宇门禁子系统,消防安全子系统和视频智能监控子系统等,子系统可有线或无线连接,最终集中交换于控制中心。楼层间的网络交换系统则通过物联网连接成一个整体节点,并将信息反馈到管理服务器系统中,最终在监视屏中显示。同时,政府部门(公安部门)也可利用互联网对智能楼宇远程监控和管理。楼宇智能建筑的物联网系统如(图2)所示。

(1)电梯故障子系统。电梯由于长期的使用,可能会发生相关故障,现今最容易见到的处理方式,即出现故障后,困在电梯内部的人员按报警按钮。这样的处理方式并没有将物联网应用于电梯故障,电梯故障子系统即在出现故障后,迅速通过节点信息发送故障信息给物业管理,能够实时定位电梯故障位置(电梯发生故障的楼层位置)。(2)楼宇门禁子系统。对于楼宇内部人员可通过电子密码卡进入楼宇大门,为防止非工作人员或非住户的非法侵入,楼宇门禁子系统不仅要紧锁大门,并且迅速将门禁节点信息反馈给物业管理部门。(3)消防安全子系统。若楼宇发生火灾,可通过火灾监测节点判断楼宇中是否发生火灾、发生火灾的位置和火灾的原因等信息,并智能向消防部门发送火灾信息,降低火灾的损失,保障生命的安全。(4)视频智能监控子系统。视频监视不能只停留在人工监视的水平上,并能够实现视频智能监控,即当夜晚监视人员要休息时,可调整为智能监控,如果夜晚有生命体进入监控范围,则会报警于监视人员,这将大大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3 结语

本文主要对楼宇智能建筑的物联网系统进行设计,设计电梯故障子系统、楼宇门禁子系统、消防安全子系统和视频智能监控等子系统,其设计有很高的市场应用价值,能够促进服务型物联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沈苏彬等.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研究[J].南京: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1~11.

[2]张英鹏,刘立平.远程监控系统实时数据技术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4,24 (4):475.

[3]张少军等.智能楼宇系统集成中的控制网络分析[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07(2):59~61.

物联网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精选篇8

智能建筑的兴建带动了其系统集成的发展,根据国家标准,定义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为:将同一智能建筑内的智能化子系统利用物理、逻辑等方式相互连接,实现信息集合、资源分享的目的,智能化子系统包括通信自动化系统、办公智能化系统、智能防火系统、智能安保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等,利用微机网络技术和结构式布线的方式,将子系统共同集成控制在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中,集中设备功能与信息数据,使资源实现共享和有效利用。

2传统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不足

传统的建筑系统集成包含不同厂商、多项协议和跨系统联动,由于各方面不能较好统一,网络系统自身转发受到限制,导致其下子系统的联动遭到一定阻碍,连接的可靠性、实时性和集成效果都未达到理想效果,具体表现为系统无法兼容、扩展性低,整合操作性有待提高;联动弱电子系统需定制专门的软件才可实现;不同子系统难以整合,即便实现联动,集成的智能化效果也十分差强人意。

3物联网技术在系统集成中的应用

物联网涉及通信、网络、定位、标识、服务技术、多网融合等多项技术领域,以感知为目的,属于物物互联的系统,其体系架构分为应用层、网络层、感知层这三个基本层面,应用层是基础的浏览器应用,网络层是用于构建互联网协议,感知层传输与执行命令从而组建控制网。结合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其在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中的应用也采用相似的结构层次,基础是TCP/IP协议,加上使用广泛的Internet/intranet技术,核心应用是Web浏览与SQL数据库,共同组成智能建筑内的信息交互平台,各个智能化子系统的运行信息会利用网关实时传输至信息交互平台的中央服务器,工作人员在已授权的情况下,可方便地利用Web浏览内部网来了解建筑的运行状况,便于监控和统一管理。数据库互联技术会把实时的系统资料转换成SQL数据库,并与物业管理数据库、办公自动化连接,实现资源数据的全面化和综合化,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由上图可知,使用物联网技术的系统集成涵盖智能建筑的各个方面,例如安全防范系统、一卡通系统、物业管理系统、设备自动化系统,更详细的涉及到智能照明系统、暖通空调系统、供配电系统、给排水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实现物业对消防、停车场、检修三表集抄的管理。

3.1感知层的系统集成

感知层承担着采集数据的作用,传输初步处理的信息并执行上级命令,具体来说,就是在建筑内外布设传感采集设备来采集子系统的信息,诸如安全防范系统、设备自动化系统、消防系统等,运用的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相较于传统网络,不但可以减少线路安装与维护的费用,也可以降低信号线老化失效的可能,使信息的传输更有保障。感知层由各个子系统的节点和协调器构成,不同的区域各自形成模块,模块连接对应的传感器来实行任务,并把处理结果传输至协调器,最终构成无线连接的感知网络。

3.2网络层的系统集成

网络层承担着信息的传输与初步处理的作用,有通信网(包括有线、无线)、互联网、云计算平台和管理系统构成,网络层内有ZigBee集成网关,接受来自各区域传感器的数据,通过ZigBee网关进行远程传输,直至输送至Internet网络,集成网关和智能建筑的系统综合管理中心会在这里展开数据资源的共享和交互。网络层接受上级命令后会向其下子系统发送命令。

3.3应用层的系统集成

应用层承担着发出智能命令的作用,依据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需求建立而成,各方位的感知层传感器、执行器会在网络层进行数据信息的传输,最终汇合在应用层,实现子系统信息的高度集成,便于用户实时掌握建筑各方面的运行状况。

4运用物联网技术的系统集成的不足

虽然物联网技术可广泛推广并应用在各个不同的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中,但物联网目前还处于智能基础设施的建设时代,其在智能建筑的工程技术指导和应用规范都尚未规范明确,共性应用技术和关键技术也都尚在深度研究中。物联网在子系统感知层设置的传感器、控制器都没有规范明确的要求,这并不利于实时掌握智能建筑的运行状况,因此规范传感器和控制器的运行要求直接影响到智能建筑的正常运行。此外,应用层信息网络的基础建设和物联网的现场通信网络同样不容忽视,例如通信互联、线缆电路、前端设备等。

5结语

物联网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精选篇9

目前,随着我国各城市不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对于建筑能源的管理已经从原来的单个建筑的管理发展到面向整个城市建筑的能源综合性管理。目前,不管是城市的有关管理部门还是能量使用单位,都需要建立有效的建筑能源管理体系,在对建筑能源消耗监测的基础上进行能源的审计,最终实现建筑的节能。

2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简单的理解就是物与物之间相连的网络。物联网是信息技术和工业化时展的产物。物联网技术主要由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融合而成,能够借助互联网将生活中的一切物品的识别、定位、远程控制和管理等通过专用的传感器设备进行互联互通。物联网技术是对互联网的一种拓展和延伸,是一种在21世纪全面互联互通的智能化网络。在如今,由于不断有各种不同领域的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形成,促进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在智能建筑的能源管理中,应用物联网技术之后,进一步提升了建筑的能源管理能力,节约了更多的能源资源。

3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与物联网的融合

智能建筑作为信息技术在建筑领域广泛应用而产生的一种新型产物,主要是以建筑物为平台,依靠相关的建筑设备和对象,借助智能化的技术,为人们提供一种全方位的舒适的建筑环境,体现了建筑的安全性、高效性、节能性和环保性。时代的发展,对于建筑智能化集成管理就必须对建筑的能源进行管理,将各种系统进行综合、协调和控制,实现对建筑的统一管理,提升建筑内整体的能耗水平的下降。在智能建筑中,能源管理系统的结构主要为三层结构,分别为现场层、网络层和管理层。在现场层中,主要包含的是现场采用的各种设备,如传感器、智能仪表等。在现场层中,通信一般采用的是现场总线标准。网络层则是现场层与管理层之间进行有效通信的桥梁,实现设备的采集指令的发送和采集信息的传送功能。管理层则主要是实现对现场设备统一的监视、控制和管理,并将现场采集到的各种信息数据进行保存,此外,还具备报警功能。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的三层结构,对于实现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与物联网的融合奠定基础。现场层能够采用物联网技术所需的各种智能化设备。网络层能够实现不同方式的通信,满足物联网的远程监控和管理需求。管理层能够有效采用物联网技术中的云计算技术进行数据的处理。在物联网技术与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进行良好融合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对当前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进行分析然后采取措施进行完善,另一方面需要将完善后的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接入到物联网平台,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出物联网技术的优势,实现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

4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中的有效运用实例

物联网技术作为当前最新型的技术,在智能建筑的能源管理系统中,目前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从前文论述可知,物联网技术能够与能源管理系统的三层结构进行有效的融合,在实践过程中,也验证了上述说法。本文以某小区的能源管理系统为例,分析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中的有效运用。

4.1能源管理应用方案架构

某科技园区的能源管理应用方案进行分析。其能源管理系统的架构图如图1所示。

4.2能源管理系统功能

在此能源管理系统中,能够按照三层架构模式进行设计,实现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能够对建筑物内的各分项能耗进行计量,例如对水、电、煤气、温度、湿度、冷热流量等信息的采集。(2)对建筑能耗进行公示。在数据采集之后,一方面将数据传入能源管理系统供有关人员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节能措施,另一方面,能够将相关信息借助显示屏显示,方便唤起公众对建筑能耗的关注。(3)对建筑的环境以及重点的设备进行监控。引入相关的传感器设备,实现对建筑内的给排水、空调、照明、电梯等系统的运行进行监控,方便远程进行节能诊断。(4)便于进行能耗审计。(5)对节能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并远程控制有关设备的运行状况。

4.3应用效果

物联网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精选篇10

[关键词]基于物联网技术;建筑智能用电系统;分析探究

中图分类号:TU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119-01

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注重居住空间大小的基础上,同时还要求住居环境具有舒适、安全、健康等特点,促使建筑用电系统进行不断的改造和升级,逐渐实现了建筑的智能化管理。而物联网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形式,将其有效的应用到建筑智能用电系统的建设中去,它可以利用通信的协作与交互来共同进行建筑终端设备的各种信息采集工作,并且通过局域网、无线网将采集到的信息数据上传到监控界面或者是服务器,为建筑的各项管理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一、物联网技术分析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资源,而社会的信息化也逐渐成为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互联网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一种新型的物联网网络构架逐渐形成。其中,互联网的发展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而物联网则是拉近了物与物的距离。物联网主要是将物作为服务的主体,实现各种物之间的信息互动和传输,突破了以往计算机和物理设施的分析思想,推动了物理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融合发展[1]。将物联网技术有效的应用到建筑智能化用电系统建设中,对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建筑智能用电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一) 无线环境监测节点中的软硬件设计分析

无线环境监测节点主要包括无线的CO2监测、电量监测、湿度和温度监测、光照监测等四个模块。每个无线环境中的监测节点都是由无线射频、感知器、电源、处理器等四部分内容组成。其中感知模块主要就是指温度和湿度、电量、CO2、光照等环境的监测,通过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过滤、A/D转换输出数字量和模拟量[2]。而无线射频主要就是进行数据转发和物物相连。处理器主要用于相关控制和任务调度工作。电源主要就是为系统提供其正常工作时所需的能量。

(二)无线智能开关的具体设计分析

无线智能开关能够直接代替房屋内的墙壁开关,它与其他开关一样可以正常的开关切换使用,同时它还能通过建筑中的其他无线设备和ZigBee模块自动组成无线控制网络。建筑用户能够通过房间控制器或者是智能网关对其进行开关操作。设计和应用无线智能开关主要意义就在于即使用户离开了建筑物也不用担心家里的相关电气是否忘了关掉,他们可以用手机等设备登录系统查看家中的电气工作状态,进而保证电气是在关闭的状态下[3]。而且无线智能开关对电路的控制还可以对开关进行模拟,上位机向MCU发送控制指令,然后通过照明系统的控制电路来对灯具的“亮”或者“灭”进行控制。通常情况下,无线智能开关的照明控制系统都是应用光耦控制双向可控硅类型的控制电路。

(三)无线智能插座具体设计分析

设计无线智能插座主要就是用来控制相关电气设备的关断操控。用户可以将无线智能插座和相关电气设备进行绑定,应用ZigBee模块建立物物互联的网络系统,然后有效接收由监控中心传送的各种命令,通过可控驱动电路来随意控制电器设备的通断,例如,通过无线智能插座能够自动打开排气扇进行排气、自动打开电脑和加湿器等等。同时,也可以将其他电气设备插入无线智能插座,例如,电热水、饮水机以及暖太阳灯等。此外,无线智能插座不仅可以对电气设备的开关进行控制,同时,它的内部还嵌入了测量电量的功能,能够通过MCU来对无线插座上的各种工作电气设备的电量进行读取,例如,电流、电压等,然后通过无线ZigBee模块将读取到的数据上传到系统服务器中。

(四)智能网关的具体设计分析

智能网关主要就是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与以太网TCP/IP协议进行无缝对接的一种模块,是建筑智能用电系统平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异架构网络越来越多,例如,通过GPRS模块与ZigBee协议模块进行无缝对接的ZigBee-GPRS网关;通过蓝牙与ZigBee协议模块进行无缝对接的蓝牙-ZigBee网关。但是,这两种结构形式不适合在建筑智能用电系统中进行应用。而基于LWIP协议的ZigBee协议-TCP/IP协议形式的网关模块作为建筑智能用电系统中较为常用的一种类型,其主要由无线收发、网络接口、MCU模块以及电源模块等四个部分组合而成。其硬件结构主要是通过微处理器芯片构成的MCU模块,运用芯片KSZ8041建立以太网接口模块,运用HR911105A建立接入网络模块,通过串口进行连接的电源模块和收发模块。而MCU主要就是通过KSZ8041模块与Mil接口通信。

(五)房间控制器的具体设计分析

房间控制器是人们进行操作的重要对象,用户能够通过相关触摸屏和可视化界面进行系统化的操作活动。房间控制器系统的操作界面主要有进入房间、能耗监测、节点状态、系统设置、用户管理、情景模式、定时控制等多种功能。首先,在用户进入到房间中,可以运用可视化界面了解到房间内外目前的湿度、温度、光照以及CO2等参数,从而通过这些参数得出房间的质量状态和适宜系统;其次,建筑用户还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对房间的电气设备以及灯光进行一定权限的操控;最后,在用户离开房间时,只需要对操作界面中显示的“人”进行点击,就可以将房间内的各种电器设备关闭,再也担心忘记关灯的现象发生。同样的,用户回家时也只需要对操作界面中显示的“人”进行点击,就可以开启房间内的各种电气设备,这样不仅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电能的消耗,同时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有利于满足人们对舒适、安全、便捷、健康的居住环境的需求。

结论:总而言之,随着建筑事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其内部管理系统越来越朝着智能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建筑智能用电系统的应用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而物联网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形式,将其有效的应用到建筑智能用电系统建设中去,不仅可以降低建筑的能耗,提升建筑的发展功能,同时还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步,代晓丽.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用电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J].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6,01:152-153.

物联网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精选篇11

物联网自1999年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Auto-ID中心提出以来,发展迅速。利用二维码、射频识别(RFID)、各类传感器件/敏感器件等技术和设备,使物体与互联网等各类网络相连,获取无处不在的现实世界的信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信息交互,支持智能的信息化应用,实现信息基础设施与物理基础设施的全面融合,最终形成统一的智能基础设备。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络之后的又一次产业浪潮。物联网不是对现有技术的颠覆性革命,而是通过对现有技术的综合运用,实现全新的通信模式转变,同时通过这样的融合也必定会对现有技术提出改进和提升的要求,以及催生出一些新的技术。研究表明,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相连”的业务量,将达到人与人通信业务量的30倍;企业级machinetomachine市场将从2009年的210亿美元增长至2013年的680亿美元。三年内网络通信总量达到5000亿GB,大部分通信数据来自物联网。中国无线传感器网相关市场未来将以超过200%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增长,于2015年后达到百亿规模。中新网南京9月6日电“去年南京物联网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了310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占江苏全省总量的四分之一。”2009年8月7日,总理在江苏无锡调研的时候,提出了“感知中国”中心,目前国内物联网产业的基本布局:北京(京津冀及三北地区)以物联网的系统应用为主导;上海(江浙沪长三角地区)以电子标签大规模生产的产业链为主导;深圳(珠三角地区)以读写器的生产和研发产业链为主导。

2智能建筑概述

智能建筑是利用系统集成的方式,将现代的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和现代建筑艺术有机的优化组合,向业主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的建筑环境。智能建筑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第一幢智能大厦于1984年在美国哈特福德(Hartford)市建成。随后的几十年中,世界各地的智能化建筑方兴未艾。据有关统计:美国智能建筑近万幢,日本新建的大楼60%是智能建筑。中国的智能化建筑起步于90年代,起步虽晚但是发展很快。物联网对智能建筑技术影响无处不在,当前智能建筑包括了20~30个子系统,其中建筑设备监控、安防、一卡通等已经构成ITP/IP网络平台上的集成融合子系统,已经是准物联网形态或已经是物联网形态。但这些已知的智能化建设只是局部满足了业主和物业服务的需求,系统的稳定性、扩展性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少量新型技术的应用偶尔起到点缀的作用,更多的只是成为销售宣传的噱头,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建筑。对于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上的应用,我们关键是要思考:系统能否扩展;系统与系统之间能否关联;人与系统之间的结合程度;整个系统是静态模式还是动态模式。

3智能建筑系统的构建

智能建筑的范围很大,包括医院、酒店、办公楼、银行、住宅等,各种不同的建筑类型对智能化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各自包含的专用子系统差别比较大,所以构建智能建筑系统框架的时候先考虑选择其中的通用系统部分,如安防子系统、公共设施子系统、电器管理子系统、环境监测管理子系统、信息处理与控制中心等。

3.1安防子系统安防子系统主要通过感知网络和监控网络结合,实现建筑的周边安全、住户防盗、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防护。

(1)周边安全在建筑周边围墙上安装统一编码的红外感应器、红外监控摄像头等设备,利用无线网络和传感网络将信息传给信息处理与指挥中心,图1是小区周边安全系统的布置图。当物体翻越围墙,感应器可以很快的感应到,红外监控摄像头无论是白天或者黑夜,各种天气中都能很快捕捉该物体,同时将报警信息通过信息处理与指挥中心传到保安人员的手持终端上,终端通过系统内的设备编号就知道具体的位置,同时通过视频可以看到是动物或者杂物还是人翻越围墙,然后进行处理。同时保安的对讲机中可植入RFID智能芯片,建筑物联网网络可将保安巡逻区域、时长、路线等重要信息写入并通过物联网无线网络传输到管控中心的数据库。管理者可以从中心服务区上获取保安工作的实时信息,及时了解其工作情况,提高建筑保安服务的配置和管理的效率。

(2)防盗管理在搭建好建筑物联网基础平台后,每一位业主须配置一张基于RFID技术的无线身份证。该卡为有源卡,电池使用寿命3~5年,是建筑业主的身份识别卡,在智能建筑功能实现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计算机系统可以将业主的基本物业信息录入其中:业主姓名、楼号、房号、车辆信息等,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物联网平台进行交互。业主在进入建筑大门及所住楼宇时不需要出示证件、刷卡或者按密码,系统会直接读取业主随身携带的身份卡信息,如果确认信息为建筑业主,门禁会自动为业主打开。移动巡逻的保安可以配置一台手持设备,通过该设备,保安可以识别50m内的所有携带身份卡的业主信息,对于没有携带卡片的人保安可以上前询问,以免外来闲杂人员混入建筑。对于外部人员,系统在图像比对失败后自动跟踪并提示保安实施监控。人员进入楼道单元时,楼道视频监控设备自动获取来人的图像特征,通过网络传递到信息处理与指挥中心数据库,通过比对,如果不是该楼道住户人员且无住户带领,系统自动警示,保安人员必须马上上前询问。智能门禁装置与户内红外探测器结合,实现室内防盗监控,当用户利用钥匙或者门卡正常开门或者关门时,可以选择性的激活户内红外探测器。因此,在户内红外探测器激活的情况下,无论非法人员通过任何途径进入户内,报警信息都会通过无线感应网络和家庭网络向信息处理与指挥中心发送报警信息。

(3)防灾管理业主离家前设定的安防报警系统将自动启动:对特定的阀门(例如煤气、水阀门)或开关(某些电器开关)实现自动被截断,以防止因忘记关炉灶或水龙头造成火灾或者浪费水资源的情况发生,业主回家后该系统将自动解除。图2为防灾管理室内布置图,如果发生火、燃气泄漏和漏电,烟雾探测器装置、燃气探测器装置和漏电装置的报警信号会自动通过物联网网络传往物管控制中心,并启动相关联动装置,消防系统自动启动防御装置,同时,指挥中心通过灾情的严重程度向附近住户发出警报。

(4)突发事件管理通过在室内安装紧急呼救装置、室内地面探测装置等与中心和区域医院及警局相连,当有突发重病、突发事件或者盗贼闯入时,通过地面探测装置和紧急呼救装置向中心和有关部门呼救。老人或者残疾人士只需要携带一块外观时尚美观的“手表”,可以自动监控心跳、血压等人体健康重要指标数据,这些消息可以通过物联网传送到社区医院,医院计算机系统对病人的健康指标进行监控。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医院可以及时为业主提供健康保障服务。在有急救请求的时候,还可以按下手表上的呼叫按钮,呼叫人的位置信息会及时传送到社区医院、物业监控中心,通知医护人员予以帮助或急救。

3.2公共设施子系统公共设施子系统实现公共设施的管理,例如对公共停车位、停车库、游泳池、球馆、公园、电梯、排水、配电公共设施的当前使用量进行监控。使用RFID技术,在入口处安装一个射频接收器,按照统一编号对每个用户发放一个射频卡,当用户使用公共设施的时候,射频接收器接收射频卡信息,从而统计当前设施的使用情况,然后将信息传递到信息中心反馈到查询用户的手中。这样,能有效地提高公共设施的使用率,同时,也方便用户能找到可以使用的公共设施,图3为小区内的公共设施管理布置图。利用RFID技术和图像识别技术,业主车辆可以实现无需通车刷卡,无障碍进出门禁。对于进入车辆,系统可以对车辆的智能车牌及业主的智能身份卡进行自动识别,如匹配成功,车辆门禁将自动放行,并能根据自动生成提示或欢迎信息,显示在入口处的LED屏幕上(或者音响播报语音)。利用车载系统从车库传感器网络中自动搜索建筑内空车位,引导户主到最适合的车位,同时指挥中心也可以看到每台车辆的停放位置。对于外来车辆,摄像自动识别记录车辆号码牌外,还需要人工登记访客身份并领取来访智能身份卡,系统放行进入。当车辆驶出建筑时候,监控系统同样对车牌号和驾驶员进行图像比对,如果为内部车辆且是对应车主时放行,否则报警,对外来车辆,进出车牌号和驾驶员必须对应。该技术的实现,能有效地减少用户寻找空停车位的时间,提高车库利用率,减少建筑内车流量,也提高了建筑安全,同时,也能实现汽车防盗。在排水配电等公共设施监控时,将统一编号的传感器和相应的水流检测装置、电力监控装置布控到相应的设施中,当设备发生异常时,传感终端自动发出报警信号,信息处理与指挥中心就可以通过报警信号判断具置和故障原因,然后实施修护。

3.3电器管理子系统将家电安装无线传感装置连接到传感器网络和互联网中,能实现家电的远程控制。例如,在下班回家之前,在办公室启动家中对空调、厨具等设备的使用,当我们回到家时候,屋内已经达到一个适宜的温度,同时厨具设施已经为我们准备了丰富的晚餐。当家里有小孩或者老人的时候,摄像机的远程监控能让我们从几公里或者几十公里之外,对他们的情况了如指掌。

3.4环境监测管理通过安装在业主家中的智能探头,系统可以实时了解室内温度、天然气浓度等信息,且可以根据用户的设置、习惯,进行自动调节;如有异常信息,系统可以实现自动报警,可大大降低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通过安装在建筑各处的监控探头,系统可以实时的了解建筑的温度、噪声等环境信息,信息传输到物管中心服务器上,并可以显示在建筑的电子物业信息公布栏中。

物联网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精选篇12

【关键词】网络技术;建筑行业;智能化

1 物联网的概况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络之后的又一次产业浪潮。它不是对现有技术的颠覆性革命,而是通过对现有技术的综合运用,实现全新的通信模式转变,同时通过这样的融合也必定会对现有技术提出改进和提升的要求,以及催生出一些新的技术。

研究表明,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相连”的业务量,将达到人与人通信业务量的30倍;企业级machinetomachine市场将从2009年的210亿美元增长至2013年的680亿美元。三年内网络通信总量达到5000亿GB,大部分通信数据来自物联网。中国无线传感器网相关市场未来将以超过200%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增长,于2015年后达到百亿规模。目前国内物联网产业的基本布局:北京(京津冀及三北地区)以物联网的系统应用为主导;上海(江浙沪长三角地区)以电子标签大规模生产的产业链为主导;深圳(珠三角地区)以读写器的生产和研发产业链为主导。

2 智能建筑的概况

智能建筑是利用系统集成的方式,将现代的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和现代建筑艺术有机的优化组合,向业主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的建筑环境。智能建筑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第一幢智能大厦于1984年在美国哈特福德(Hartford)市建成。随后的几十年中,世界各地的智能化建筑方兴未艾。据有关统计:美国智能建筑近万幢,日本新建的大楼60%是智能建筑。中国的智能化建筑起步于90年代,起步虽晚但是发展很快。

物联网对智能建筑技术影响无处不在,当前智能建筑包括了20~30个子系统,其中建筑设备监控、安防、一卡通等已经构成ITP/IP网络平台上的集成融合子系统,已经是准物联网形态或已经是物联网形态。但这些已知的智能化建设只是局部满足了业主和物业服务的需求,系统的稳定性、扩展性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少量新型技术的应用偶尔起到点缀的作用,更多的只是成为销售宣传的噱头,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建筑。对于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上的应用,我们关键是要思考:系统能否扩展;系统与系统之间能否关联;人与系统之间的结合程度;整个系统是静态模式还是动态模式。

3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构成

智能建筑的范围很大,包括医院、酒店、办公楼、银行、住宅等,各种不同的建筑类型对智能化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各自包含的专用子系统差别比较大,所以构建智能建筑系统框架的时候先考虑选择其中的通用系统部分,如安防子系统、公共设施子系统、电器管理子系统、环境监测管理子系统、信息处理与控制中心等。

3.1 安防子系统

安防子系统主要通过感知网络和监控网络结合,实现建筑的周边安全、住户防盗、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防护。

3.1.1 周边安全

在建筑周边围墙上安装统一编码的红外感应器、红外监控摄像头等设备,利用无线网络和传感网络将信息传给信息处理与指挥中心。当物体翻越围墙,感应器可以很快的感应到,红外监控摄像头无论是白天或者黑夜,各种天气中都能很快捕捉该物体,同时将报警信息通过信息处理与指挥中心传到保安人员的手持终端上,终端通过系统内的设备编号就知道具体的位置,同时通过视频可以看到是动物或者杂物还是人翻越围墙,然后进行处理。同时保安的对讲机中可植入RFID智能芯片,建筑物联网网络可将保安巡逻区域、时长、路线等重要信息写入并通过物联网无线网络传输到管控中心的数据库。管理者可以从中心服务区上获取保安工作的实时信息,及时了解其工作情况,提高建筑保安服务的配置和管理的效率。

3.1.2 防盗管理

在搭建好建筑物联网基础平台后,每一位业主须配置一张基于RFID技术的无线身份证。该卡为有源卡,电池使用寿命3~5年,是建筑业主的身份识别卡,在智能建筑功能实现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计算机系统可以将业主的基本物业信息录入其中:业主姓名、楼号、房号、车辆信息等,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物联网平台进行交互。

业主在进入建筑大门及所住楼宇时不需要出示证件、刷卡或者按密码,系统会直接读取业主随身携带的身份卡信息,如果确认信息为建筑业主,门禁会自动为业主打开。移动巡逻的保安可以配置一台手持设备,通过该设备,保安可以识别50m内的所有携带身份卡的业主信息,对于没有携带卡片的人保安可以上前询问,以免外来闲杂人员混入建筑。对于外部人员,系统在图像比对失败后自动跟踪并提示保安实施监控。智能门禁装置与户内红外探测器结合,实现室内防盗监控,当用户利用钥匙或者门卡正常开门或者关门时,可以选择性的激活户内红外探测器。因此,在户内红外探测器激活的情况下,无论非法人员通过任何途径进入户内,报警信息都会通过无线感应网络和家庭网络向信息处理与指挥中心发送报警信息。

3.1.3 防灾管理

业主离家前设定的安防报警系统将自动启动:对特定的阀门或开关实现自动被截断,以防止因忘记关炉灶或水龙头造成火灾或者浪费水资源的情况发生,业主回家后该系统将自动解除。如果发生火、燃气泄漏和漏电,烟雾探测器装置、燃气探测器装置和漏电装置的报警信号会自动通过物联网网络传往物管控制中心,并启动相关联动装置,消防系统自动启动防御装置,同时,指挥中心通过灾情的严重程度向附近住户发出警报。

3.1.4 突发事件管理

通过在室内安装紧急呼救装置、室内地面探测装置等与中心和区域医院及警局相连,当有突发重病、突发事件或者盗贼闯入时,通过地面探测装置和紧急呼救装置向中心和有关部门呼救。

老人或者残疾人士只需要携带一块外观时尚美观的“手表”,可以自动监控心跳、血压等人体健康重要指标数据,这些消息可以通过物联网传送到社区医院,医院计算机系统对病人的健康指标进行监控。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医院可以及时为业主提供健康保障服务。在有急救请求的时候,还可以按下手表上的呼叫按钮,呼叫人的位置信息会及时传送到社区医院、物业监控中心,通知医护人员予以帮助或急救。

3.2 公共设施子系统

公共设施子系统实现公共设施的管理,例如对公共停车位、停车库、游泳池、球馆、公园、电梯、排水、配电公共设施的当前使用量进行监控。使用RFID技术,在入口处安装一个射频接收器,按照统一编号对每个用户发放一个射频卡,当用户使用公共设施的时候,射频接收器接收射频卡信息,从而统计当前设施的使用情况,然后将信息传递到信息中心反馈到查询用户的手中。这样,能有效地提高公共设施的使用率,同时,也方便用户能找到可以使用的公共设施。

利用RFID技术和图像识别技术,业主车辆可以实现无需通车刷卡,无障碍进出门禁。对于进入车辆,系统可以对车辆的智能车牌及业主的智能身份卡进行自动识别,如匹配成功,车辆门禁将自动放行,并能根据自动生成提示或欢迎信息,显示在入口处的LED屏幕上。利用车载系统从车库传感器网络中自动搜索建筑内空车位,引导户主到最适合的车位,同时指挥中心也可以看到每台车辆的停放位置。对于外来车辆,摄像自动识别记录车辆号码牌外,还需要人工登记访客身份并领取来访智能身份卡,系统放行进入。当车辆驶出建筑时候,监控系统同样对车牌号和驾驶员进行图像比对,如果为内部车辆且是对应车主时放行,否则报警,对外来车辆,进出车牌号和驾驶员必须对应。该技术的实现,能有效地减少用户寻找空停车位的时间,提高车库利用率,减少建筑内车流量,也提高了建筑安全,同时,也能实现汽车防盗。

在排水配电等公共设施监控时,将统一编号的传感器和相应的水流检测装置、电力监控装置布控到相应的设施中,当设备发生异常时,传感终端自动发出报警信号,信息处理与指挥中心就可以通过报警信号判断具置和故障原因,然后实施修护。

3.3 电器管理子系统

将家电安装无线传感装置连接到传感器网络和互联网中,能实现家电的远程控制。例如,在下班回家之前,在办公室启动家中对空调、厨具等设备的使用,当我们回到家时候,屋内已经达到一个适宜的温度,同时厨具设施已经为我们准备了丰富的晚餐。当家里有小孩或者老人的时候,摄像机的远程监控能让我们从几公里或者几十公里之外,对他们的情况了如指掌。

3.4 环境监测管理

通过安装在业主家中的智能探头,系统可以实时了解室内温度、天然气浓度等信息,且可以根据用户的设置、习惯,进行自动调节;如有异常信息,系统可以实现自动报警,可大大降低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通过安装在建筑各处的监控探头,系统可以实时的了解建筑的温度、噪声等环境信息,信息传输到物管中心服务器上,并可以显示在建筑的电子物业信息公布栏中。

3.5 信息处理与控制

信息处理中心是整个系统实现智能化的核心,它由计算机系统和显示人机操作系统构成。以上各个子系统通过信息处理与控制中心联系在一起,中心通过计算机设备与保安控制终端联网、相应的应用软件、数据存储技术组成控制网络。

4 建筑智能化的展望

物联网的智能建筑就目前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正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缺乏国家的统一标准和规范,需要政府各部门的支持,同时还依赖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总体素质的提高,由此可见,前途任重而道远。物联网技术将从2010年之前的单个物体间互联,发展到2010~2015年物与物之间和传感器的互联,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建筑将实现半智能化无线传感网及全智能化传感网。因此,我们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找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智能化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物联网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精选篇13

关键词:建筑施工;互联网;发展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在进行施工建设时,许多高新技术被运用于施工作业之中。建筑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正在加快本行业向知识密集型进行转型。在建筑行业进行产业升级过程中,互联网技术会给予建筑行业翻天覆地变化,整个建筑行业在运用互联网发展基础之上实现了智慧建造。在建筑过程中,建筑机器人、智能设备、智能终端、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促进了建筑业大规模技术升级,而大数据与建筑业相结合,有效的促进了建筑企业智能化[1]。

1智慧建造施工技术互联网应用发展趋势

1.1智能穿戴设备将成为智慧建筑重要装备

可穿戴式设备是指可以直接穿在身上或者在人衣服上配置的便携式设备。穿戴式设备不仅硬件技术过硬,软件技术也非常发达,其可以通过数据交换、云端交换的方式实现大数据转换,给建筑工人和建筑施工带来极大便利。在现在建筑业过程中,可穿戴设备主要应用于以下几方面:第一,通过智能手环加强人员的跟踪定位,使得管理人员可以实时知晓功能的具体工作状态。第二,通过智能眼镜可以模拟画面,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予以纠正。第三,通过智能口罩监控施工状态的空气质量,将信息传递到分享系统中,为区域空气质量做好统计分析。第四,穿戴运动摄影装备,全程记录施工现场。通过以上技术运用,智能穿戴设备已经在建筑工地上被广泛结合,与建筑环境非常融合。

1.2智能移动终端将成为智慧建造重要工具

智能移动终端拥有接入互联网技术,通过信息分析为用户定制个性化需求。在我们传统生活中,车载智能终端、智能电视等等都是智能终端表现。在建筑领域,移动智能终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表现。第一,配合相应管理系统。通过智能移动设备可以检查施工方案,CAD图纸等现场不便检查的问题。第二,利用移动终端增强过程质量,可以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施工可以安全有效的进行。第三,通过对施工质量状况进行现场检查和现场拍照,将所存在问题汇总之后下发到责任人,责令其定期整改。第四,基于bim技术模拟功能,可以使用移动终端模拟手动漫游。

1.3建筑机器人将成为智慧建造辅助工具

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工成本正在成为各个企业成本中最重要组成部分,而机器人技术的快速介入可以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尤其对于劳动密集型建筑施工行业而言,焊接机器人、喷涂机器人、切砖机器人的出现可以使得人工成本大大下降。机器人在建筑施工领域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第一,全方位焊接机器人可以保证焊接的质量,使得施工更加安全,同时也极大的减轻了焊接的劳动强度。第二,喷涂机器人出现不仅可以解决高层作业的安全问题,还可以提供高层作业速度,使得高层作业更加便捷高效。第三,大芯板采集系统出现可以根据室内大小放置板材,以满足大型场馆、火车站、机场等地的安装需求[2]。目前,许多机器人都是遥控操作,可以通过预先设置方式让机器人进行工作。正是由于这种操作方法,在进行施工时,如果机器人的零部件出现故障,很可能会导致工期延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云机器人孕育而生。云机器人顾名思义是将云计算与机器人相结合的产物,他也是一个网络终端,机器人本身并不储备任何信息资料,只通过互联网方式将云端的信息发送给机器人,使机器人可以更好的进行工作。例如在施工过程中,机器人可以将周边环境拍摄之后上传至服务器云端,服务器云端根据类似环境下达指令给机器人,使机器人可以避免障碍物,方便机器人进行工作。所有建筑基本都可以共享一个数据库,这也同样减少了施工人员在设计程序时间,通过云计算实现自我飞跃。相信在不久未来,建筑机器人将成为建筑施工的主力。通过智能穿戴设备、智能移动终端、建筑机器人,我们可以实现整个工程可以与互联网+相结合,促进建筑行业的飞跃。

2智慧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互联网应用发展趋势

2.1物联网将在施工全过程中得到应用

早在2013年,我国中央政府就出台了发展物联网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指出需要积极推进物联网技术产业升级,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产业生产效率,达到节能减排、提高生产技术、创新生产模式的目的。在建筑行业,由于大数据的广泛应用需要物联网技术支持,所以物联网对于建筑业发展非常重要。在建筑过程中,通过利用安装在施工现场的各种传感设备收集当地信息数据,如视频数据、粉尘数据、升降机数据人员信息等其他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制作,从而提升施工现场的管理效能[3]。在健康监测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用于无损检测和各种传感技术检测,以保证检测安全性和整体性。笔者发现,国外许多城市建筑中都含有大量物联网技术应用,一些已经成熟模式可以运用于我国建筑物建设之中。随着信息技术不断飞跃,物联网技术的潜力将会被进一步激发,这也会促使建筑行业进一步更新换代,顺应建筑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浪潮,以便更好的推动物联网为行业作出贡献。第一,可以实现建筑设施自动化控制。在许多建筑设施之中,智能设备被广泛运用,例如供电设施,通风设施,供水设施,消防设施等等设施都与物联网技术广泛相关。通过对室内温度和湿度的监控可以调节空调设施,并使空调设施的效能发挥到最大化。第二,实现建筑的安全监控。通过在大型建筑物室内安装传感器,可以保证大型建筑内的数据可以实时采集,并在专业软件的辅助之下分析大型建筑存在安全状况,做好预警控制。第三,可以加强大型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在施工现场,塔吊施工楼梯等大型设备非常多,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对这些大型设备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管,保障这些大型设备可以顺利的发挥作用。第四,可以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对于现场施工的人员来说,其佩戴的卡片可以在附近五十米内被读卡器读到,这就使得监控人员可以实时的知道工作人员的动态。在施工人员安全帽中往往会设置标签,这些标签既可以作为人员考勤重要来源,也可以将其信息数据及时反映给劳务管理部门,有利于加强人员管理。第五,有利于加强进场设施和材料的管理。在进行建筑时,建筑单位往往会向工厂预定大量建筑材料,而这些建筑材料往往可以通过标识进行读取,这就有利于在施工现场做好建筑材料管理,对建筑材料储存、运输、安装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跟踪,保证建筑质量。第六,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环境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建筑物安全质量进行全程监控,例如钢结构的应力应变、地基等等数据进行全程监控,以保证建设的安全高效。

2.2云计算将成为建筑施工企业改造现有信息系统的基础平台

云计算是一种各种资源按需分配技术,通过庞大网络计算处理能力将信息技术传给需要人员。通过该项技术,网络可以为所有人员提供个性化服务。在2015年,我国国务院专门了促进云计算方法意见,意见强调要进一步加强云计算的开发运用,使得云计算可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目前,关于建筑行业的云计算企业并不多,一些企业往往只是简单的将数据运用,并没有做到真正的大数据分析,也就没有真正的云计算。建筑业企业和单位需要利用云计算改造提升现有信息系统,降低信息化投入成本,挖掘云计算生产、管理方面的应用价值。

2.3大数据将成为建筑施工企业提升管理效益的重要手段

在互联网+时代,数据的价值被逐步发现,在进行项目建设时,材料价格、人工成本、设备数据、工程质量评估等数据非常庞大,这就需要建筑企业拥有大数据处理能力,通过大数据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一,通过大数据可以实现企业的决策科学化。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获取有效价值,可以预测未来市场需求,并作出正确决策。第二,可以实现劳务人员大数据分析。通过对劳务人员的大数据分析,可以使管理者随时了解工人的工作状态,以保证聘用合格的工人进行工作。第三,实现工程质量大数据分析。通过在建设过程中采取工程数据,可以有效的了解真实准确的数据,挖掘出存在的问题,对异常数据进行分析。在建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使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三种新型技术,通过物联网将各种生产元素聚集在一起,通过云计算实现管理的现代化,通过大数据提升建筑效率,这些都促进建筑行业的实现智能化和科技化,使得整个工程建设可以更加体现未来的发展方向[4]。

3结语

在我国国家制造业发展规划中,建筑业与互联网相结合是未来发展的主题,通过建筑业以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可以有效促进建筑业的发展。

作者:武士炯 单位:上海通用金属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姜涌.产业化—从房地产业、家装设计业的现在看建筑设计组织的未来[J].建筑学报,2016(6):90-93.

[2]姜涌,卜一秋,张立全,马跃.建筑设计企业的知识管理架构研究.中国建筑学,2014,年会论文集,2014:209-212.

物联网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精选篇14

【关键词】智慧城市;物联网;角色

1.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智慧城市已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战略首择。目前国内外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设处于发展探索阶段,但是不同的城市在发展智慧城市的时候侧重点各有不同。新加坡主要侧重交通、教育和医疗系统的应用,意在建设一个市民、企业、政府三者合作的电子系统,让市民成为城市建设的参与者;韩国首都首尔建设智慧城市的侧重点为城市安全、设施管理、智能交通和环境四大方面;美国纽约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主要实施电子健康记录与服务,启动纽约市IT基础设施服务行动计划,升级政府的E-mail系统,建立智能停车系统等[1]。国内智慧城市建设处于试点建设阶段,科技部在2010年确定国家“863”智慧城市项目试点城市为:深圳和武汉;工信部在2011年9月确定全国第一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为:扬州、常州;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2012年12月启动智慧城市时空信息平台建设试点,从测绘地理信息应用方面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研究[2];国内智慧城市发展也有所成效,近两年涌现出了“智慧深圳”、“智慧南京”、“数字南昌”、“生态沈阳”等智慧城市建设优秀的城市[3]。

2.物联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角色

在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物联网技术对城市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其影响程度是不可估量的, 因此,探讨和分析物联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角色,寻找智慧城市发展合理、科学的建设对策就显得十分必要[4]。物联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角色研究可以为各个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参考。

2.1物联网技术是智慧城市发展的技术提供者

百度百科给出物联网的定义如下:“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叫做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物联网技术应用无处不在。

2.1.1射频识别(RFID)技术

物联网技术发展中十大核心技术之一: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不需要人工的干预,RFID技术的特点有:防磁干扰、防水、耐高温、识别有效距离大、使用寿命长、数据加密、存储容量大、存储信息更改自如等优点[5]。RFID技术主要应用于移动支付、门禁系统、物流包裹跟踪和识别、产品防伪、运动计时、票证管理、汽车防盗系统、停车场管理等[6]。

2.1.2传感网络

传感器网络是由分布不同位置上的自动装置组成的一种计算机网络,传感器和这些自动装置共同监控不同位置的环境状态,比如花圃湿度状态监控、楼宇噪音监控等。传感器网络主要应用于环境与生态监测、医疗健康监护系统、交通控制系统、家庭电器自动化等[7]。

2.1.3智能技术与云计算

智能技术与云计算是实现物联网的关键技术,这两种技术影响着物联网的整体性能,关系着物联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2物联网技术是智慧城市发展的能源节约机

物联网技术能够节约大量能源以及人力,降低了城市信息管理的成本。目前国内外很多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时都是以“低碳”为核心,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旅游等都大大的节约的人力成本、物力成本和财力成本。

2.2.1建筑节能

建筑节能是运用建筑智能化技术实现建筑能耗计量及设备能效分析,采用系统集成的手段,构建能耗计量和管理平台,通过建筑物能效综合管理,在热水供应、照明、家电等方面达到较好的节能效果[8]。目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能耗监测系统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但是,建筑节能是物联网技术应用的热点,是未来物联网应用市场的主力军,对促进我国工业、建筑等领域的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企业效益等目标的实现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2.2.2交通节能

智慧城市发展的重点还有智能交通。智能交通是将先进的通信技术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城市交通管理,从而建立一种大范围、全方位、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智能交通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的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智能交通系统主要应用于车辆控制系统、交通监控系统、旅行信息系统等[9]。

智能交通能大幅度的降低汽车能耗。通过智能交通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车辆的运行速度,车辆平均车速提高了,就可以减少燃料的消耗和废气的排出,这样每年可节约上亿吨汽油的消耗。另外,智能建筑的不断完善,也会有效缓解交通使堵塞,减少汽车在路上的停滞时间,从而减少尾气的排放,空气质量也相对有所改善,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能源节约。

2.3物联网技术是智慧城市经济发展的推动者

物联网被称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专家认为,物联网除了可以节约成本以外,还可以大大的提高经济效益。

物联网主要是人与人间的信息交互,以手机数量(1000部数量级)计算其产业规模,其经济总量已接近万亿台,若全国的移动终端来计算,其经济规模是巨大的。所有关数据显示,2015年无线传感器产业年产值达200亿。可见物联网产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10]。

3.结束语

智慧型城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物联网在智慧城市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智慧化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但也难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好的利用物联网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加强政策法规的建设。主要包括物联网发展的法律和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加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加强技术革新、加快物联网的标准体系建设等。通过对物联网的大力发展和广泛应用,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 廖智翔,卓伟.广西电信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角色和作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24).

[2] 胡佳艳.智慧城市研究进展与展望[J].科技管理研究,2014(17).

[3] 杨心丽.基于生态文明的智慧城市建设刍议[J].住宅科技,2014(5).

[4] 浦江峰.物联网技术对于智慧城市的重要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4).

[5] 颜杰.RFID标签防碰撞盲源分离算法研究[D].广东:广东工业大学,2014.

[6] 翟惠林.带有防伪芯片的物理印章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浙江:浙江工业大学,2013.

[7] 尹琦.基于智能传感器网络的校园环境管理信息系统模型设计[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

[8] 李华文.探讨现代智能化建筑的节能技术应用途径[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6).

[9] 刘宇.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交通流量估计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10] 许文婷,谭硕,薛飞,俞园园.物联网商业模式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