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中体育教育范文

高中体育教育精选(十四篇)

时间:2023-10-10 15:36:12

高中体育教育

高中体育教育精选篇1

关键词:高中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质

一、高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的特点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力是什么?动力,来源于动机。学生是否喜欢上体育课,对体育课的态度如何,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内部趋动力。高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不能否定兴趣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他们对体育课程的学习意向、愿望、兴趣已不是他们唯一的趋动力。而且高中学生对于兴趣内涵的理解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也可以说他们的体育价值观有了“转变”。

高中学生与初中以下的学生不同,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提高他们的体育意识,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高中学生的体育与成年体育、康复体育、竞技体育和单纯的娱乐体育也不相同,他们仍然需要用多种多样的体育手段与方法全面锻炼他们的身体,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这也是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在体育课程、教材和教学中的体现。

二、高中学生的身体发展尚处于发展阶段

体育课程的特点主要是通过体育活动的教育过程,完成体育的目标,也是完成教育目标的一部分。体育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十分紧密的学科,而体育的实践活动是本学科的主要特征。因此,制订体育课程和编写体育教材时,必须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为基础,反映其生理和心理特征,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高中学生的生长发育、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发展具体情况如何呢?他们的年龄一般集中在15~19岁之间,刚进入缓慢的增长期,除少数发育指标外,大部分指标仍处于正向增长期。近几年对全国学生前后进行的近100万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查、测试与研究,所获得的有效数据表明,在高中年龄段的汉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如50米跑、1000米跑(男生)、800米跑(女生)、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生)、斜身引体(女生)等项目的指标,除个别项目略呈平稳的下降趋势外,绝大多数项目的指标都呈缓慢上升趋势。因此,抓住高中阶段的有利时机,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内脏机能的发展,对他们的整个人生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为终生体育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高中阶段要教会他们锻炼身体的方法,增进健康,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打好强身健体的基础,既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也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归根到底是全面锻炼身体,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逐渐形成较为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因此,高中学生的体育教学,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仍是主要目标,这一基础的目标是不能动摇的。

三、普通高中的“普通”性,决定了它的“基础”性

普通高中的体育课程,不仅与竞技体育中的运动训练不同,而且与职业中等技术学校的体育课程也不相同。高中体育课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是否具有“普通性”和基础性?回答应当是肯定的,而且这种普通性与其它学科相比较,更具有其现实性。因为体育课程既是学科课程之一,又具有普遍性,其目标的内涵具有教育目标的基础性,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具有直接的、主要的关系。不论学生未来的去向如何,都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和通过体育的教育活动所获得的相关素质。即使有少数高中学生,把体育作为未来的一种职业,毕业后希望自己成为一位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或体育的管理人员,但是就学生的学习而论,也必须在学好基础课程的前提下,因材施教,通过各种途径发挥自己的特长。不能把普通的体育课,改成某一运动项目的运动训练。将来不论做任何事情,包括做一位体育的专业人才,都必须打好思想、科学文化和身体素质的基础。即使是运动技术的提高,也必须在身体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才能发展与提高。这里还必须强调指出,不经过科学选材、增加训练时间、强化训练、提供多种特殊的条件,只是通过体育课是不可能培养出专业运动员的。

四、基础教育与学科发展的关系

高中体育教育精选篇2

关键词:德育教育;高中体育;渗透;

随着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如何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的问题。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将德育教育灌输在日常的体育教育中,将学生教育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要始终坚持德育教育为首,实现人才的全面培养。不能只将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简单作为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而是要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学生实现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有效融入德育教育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作用

作为一名高中学生,已经具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不喜欢老师单调的说教。因此,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优化、调整个人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身边的事例向学生灌输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坚持就是胜利的信念。例如:以田径冠军刘翔的故事为例。原本刘翔是一名跳高运动员,但在后期的训练中其在田径方面的优势被教练发现,从此他便放弃了从事多年的跳高训练而转向一个陌生的领域。通过个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坚忍不拔的毅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冠军梦想,为个人、为祖国增光添彩。通过国内外体育界具有影响力的大事和典范运动员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其民族自豪感。另外,教师也可以列举学生身边发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例子,邀请当事人现身说法。通过当事人讲解自己的真实故事,使学生融入到其情境中,从而有效的进行德育教育。教师也可以结合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在4*100米的接力赛中,某同学摔倒后,不顾自己受伤的身体,爬起来继续前行,其他接力队员更是竭尽全力,去弥补摔倒同学所耽误的时间。这些同学所表现出的拼搏精神和为集体争光的荣誉感是值得学习和表扬的,教师适时、适当的表扬、激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教育的方法

课外体育活动是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立足体育教学本身的特点,结合体育教学中涉及的相关因素,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德育教育。例如:可以通过篮球、排球、足球等比赛,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让学生明白成功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每个队员的贡献;同时还要清醒的认识到,团队的力量不是每个队员的简单组合,而是彼此之间相互密切的配合;通过武术、体操等项目的训练使学生形成灵活、冷静,遇事不慌的品格;通过长跑训练让学生明白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德。另外,还要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失利,不灰心、不丧气;面对成功、荣誉,不骄傲自满的优良品德。因而,合适的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充分体现,同时又是对学生适时开展德育教育的最佳、有效途径。教师要将学生的身体活动和心理活动充分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教师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充分展示学高为师、身正示范的优良品德。高中学生处于人格品德形成的关键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形的,甚至会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和仪表,给学生树立正面、积极的教师形象。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耐心,讲解清楚,示范规范。对于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要不厌其烦,多次讲解直到学生真正学会为止。对于部分比较有个性的学生,不能通过言语训斥,甚至通过体罚方式进行教育。而应该遵循孔子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性格等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体育教师要时刻铭记:身教大于言传的效果。在平时的课外训练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用个人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例如:面对酷暑,教师要做到一丝不苟、认认真真的讲授每一个动作要领,耐心地重复每一个动作,通过个人的举止行为感化每一个学生,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积极参与学生的训练生活,与学生一起清理训练场地、归拢训练器材,让学生在无形中养成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优秀品质。体育教师要给学生树立一个洒脱、精神倍足、有品德、有修养、专业技术精湛、爱岗敬业的优良形象。

三、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对高中体育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优势和功能,有效帮助高中学生形成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让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感悟真正的体育精神,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作风和个人的行为习惯,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将其培养成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优秀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旺堆次仁.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J].教育,2014(04).

高中体育教育精选篇3

摘要:人文精神就是审视人生,以人为本;就是对人生进行终极意义的探索,对人类命运进行深层关心。科学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求,是揭示世间万物奥秘的活动,科学与人文是有区别的。科学揭示规律,求真;人文追求教化,求善,两者之间具有本质的差异,而在体育教育思想中却结合得非常完美,人文精神中也包涵着科学精神;在科学精神中也应包涵人文精神,这为体育教育的发展指出了一条非常正确的途径,体育事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高中体育教育是科学的更是人文的,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处理好德育教育中“形”与“质”的关系;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课堂常规、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高中体育教育精选篇4

终身体育教育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体育能力,而且也促进了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文章就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终身体育教育进行了探讨。首先概述了终身体育教育对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然后针对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终身体育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对终身体育的认识;转变教学观念,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计划的完善;注重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和体育能力的提高;积极开展体育社团活动,抓好课外体育锻炼。

关键词:

终身体育;体育教学;锻炼;体育能力

终身体育教育的概念来自于终身教育思想,已经成为当今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理念,指明了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终身体育是将体育贯穿于人的一生,终身体育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让体育成为人一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开展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培养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掌握运动技巧,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高校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最后环节,这就意味着学校和体育教师要重视终身体育教育,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积极地将终身体育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独立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不仅保证在大学生活学习中坚持进行体育锻炼,以后毕业进入社会仍然能够继续坚持体育锻炼,保持强健的体魄,让自己终身都能够受益。

1终身体育教育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1.1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这里说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指学校在终身体育教育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1)学生对于终身体育认识不足。当前大学生对体育教育的认识还是不够,仍然有多学生只重视了专业课的学习,忽视了体育课。很多学生对于学校正常安排的体育课都不愿出席,更不要说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了。这种认识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也跟学校的宣传教育不到位有关。(2)学校在体育运动项目的开设上也存在不足,不能及时开设学生喜爱、当今社会流行的运动项目,对于体育活动的开展频率也较低。没有流行的和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就不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师也就无法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了。学校对体育课程的设置也有一定的问题,一周安排1~2次体育课,并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不利于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3)体育教师对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不足。学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体育运动兴趣不高,体育能力不足,这就需要体育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去引导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体育教师受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的工作压力,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了教学结果的考核,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运动兴趣和体育能力的培养。

1.2终身体育教育的意义

1.2.1加强学生对终身体育的认识,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终身体育教育,可以加强学生对终身体育的认识,促进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开展终身体育教育,势必要加强对终身体育相关理论知识的宣传,这样就让学生有更多的途径去了解和认识,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有利于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注重个人身体素质的提高,增强体育能力,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1.2.2让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受益终身

人的一生要经历不同的发育阶段。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最后阶段。终身体育教育能够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健康成长。在毕业后,身体进入成熟期时,坚持体育锻炼可以让人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精力充沛地参加工作和生活。当身体进入衰老期时,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延缓衰老,不仅让人保持年轻的心态,还能够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由此可见,终身体育教育教人一生坚持体育锻炼,让人受益终身。

2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终身体育教育

2.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对终身体育的认识和了解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对终身体育的认识不足。这就要求学校加强对终身体育教育的宣传,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栏、黑板报、电视等多种媒体渠道宣传终身体育理论知识,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加深学生对终身体育的认识和了解。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循环播放热门赛事,吸引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关注,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

2.2转变教学观念,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计划的完善

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增强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就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计划的完善。体育教师要注重教学思想的完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将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与教学考核结合起来,引起学生对终身体育的重视。在教学方法方面,体育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利用体育游戏等方法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努力培养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促进体育能力的提高。针对教学计划的完善,学校要丰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体育课时,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进行体育锻炼。

2.3注重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和体育能力的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一项体育运动感兴趣了,自然就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锻炼。当体育教师发现学生对某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时,要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在体育锻炼中继续保持这种兴趣,甚至爱上这项运动,坚持锻炼,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体育能力。学校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开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课程设置,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运动项目,这样可以吸引学生自主地投入到体育锻炼当中去。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不仅能强健体魄,还能够促进个人能力的提高,并将这种能力应用到生活和学习中去。

2.4积极开展体育社团活动,抓好课外体育锻炼

体育课堂的时间毕竟有限,要想巩固在课堂上学到的体育运动知识和技巧,熟练掌握动作,就必须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课外体育锻炼是对体育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能够让学生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内容,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学校可以开设多种体育社团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和场地接触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并坚持进行学习和锻炼。作为教师要把传授体育知识、技能与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结合起来,让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中体现出终身体育的特点。在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中,组织形式多样的年级、班级以及小组的竞赛活动,增加终身体育锻炼项目的实践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活动能力。

3结语

体育教学的内容要与终身体育教育结合起来,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体育教材的选择和教学计划的制定上也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要努力促进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能够学会制定符合自身身体素质的锻炼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锻炼时间,坚持不懈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而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炼.浅谈高校体育教育对于学生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性[J].体育世界(学术),2016(1):82-83.

[2]刘译文.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终身体育教育[J].亚太教育,2016(1):110.

高中体育教育精选篇5

一、终身体育教学思想在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存在的意义

1.终身体育教学的意义。

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文化知识的重要基地,也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主要场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仅要掌握日常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还要接受文化知识培养之外的身体素质培养,所以,学校有权利也有义务对学生开展终身体育教学的培训。终身体育教学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终身体育教育概念产生于体育教育概念,是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延伸和发展出来的概念,在体育教学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终身体育教学主要有以下两点好处:第一点,终身体育教学可以提升一个人的身体素质,这是仅靠体育课上的体育锻炼所不能够达到的效果。所以,学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相当的、有效地体育运动锻炼,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在这个过程当中,科学的指导以及有效的身体训练是提升身体素质的关键。第二点,学校体育教育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身心素质。

2.高校开展体育终身教育有哪些好处。

长久的体育锻炼可以从点滴中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学生的成长一般都是在学校进行的,高校体育教学更是体育终身教育的基础,体育终身教育在学校的体育教学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合理的课程教学以及教学计划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健身计划。学生在学校的期间,身心发展都处于非常重要的时期,良好的、科学的体育锻炼会快速的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身体机能,帮助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学习中去。学校的体育培养可以给学生灌输终身体育的意识,传授给学生科学的锻炼方法和锻炼知识,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工作与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校实现终身体育教育几点建议与措施

高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体育教学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与运动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提升健康指数。但是,要想在学生中刮起运动风潮,首先要将体育运动的意识植入学生的思想当中,最终在具体的教育活动当中熟练地应用这种教育思想。

1.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方法。

高效终身体育教学的侧重点一般在学生的终身体育教育内容之上,通过对体育课程的合理化以及创新化形成合理科学的体育课程。终身体育教育课程一般是以学生的身体特征以及思想特征作为安排和设计的基础,结合相关的教育资源实现整个课程的设计。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强化基础的教育内容并实现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这些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终身教育主要是针对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上进行自身基本技能联系的加强,锻炼学生身体的全面素质。体育终身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为学生提供更多有目的性的自由空间,此外,教师还要为学生留出一定展示自我的空间与环境,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的提升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这也是为终身体育教育提供的保证。

2.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终身锻炼意识。

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不仅仅指一段时间,还指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思想的重要阶段。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应该重视体育锻炼,这样的教学效果才是体育教学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在此之中,学生能否自主的进行体育锻炼是决定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体育教学要锻炼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体育教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进而利用不同的运动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动机,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实现终身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其次,教师还要在体育教学活动当中努力地提升学生对体育活动的了解程度和认知水平,让学生明白体育运动对自身健康的重要意义,形成学生主动锻炼的效果,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

3.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实现理论与教学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高校体育教育的过程当中,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体育意识培养显得十分重要,但是仅仅局限于课堂活动当中的体育意识培养显然有更多的局限性,所以高校体育教育的过程当中还要更充分、合理的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加重体育运动在大学生生活中的比例。

三、结语

高中体育教育精选篇6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中之重,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体育已成为发展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在高中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欣赏教育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弊端,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着重论述在高中体育教学当中,体育欣赏教育面临的现状以及这种欣赏教育发挥了怎样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欣赏教育;高中体育;重要作用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大多数老师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而在当代教育中,体育欣赏教育在当代的教学中已成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将重点讲述体育欣赏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高中体育教学面临的现状

为了更好地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国家在教学体制改革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高中教育当中体育已成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的体育教育当中,由于课堂的体育器材不足、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一定程度上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在体育课堂当中学生减少了运动量。另外,在高中的应试教育当中,由于学生的学习任务较繁重,实践安排较紧凑,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学生的体育课程就相对较少,学生的身心得不到放松,学习压力较大,学生的学习效率会严重下降,不仅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良好发展。

二、体育欣赏教育在高中体育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在一定层次上能够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

在我们的体育教育当中,更多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在现代的体育教学当中,体育欣赏教育在高中体育教育当中的运用可以进一步使学生增强对体育的了解,能真正领悟到一些运动的技能,并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进而来弥补自己在体育当中的不足,这不仅加强了自身的身体素质,还丰富了自己的文化储备,提高了运动的技能,促进了全面发展。

2.在某种意义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体育课程当中,大多数的体育运动量都较大,能够很好地缓解学生疲劳,在高中的课程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科目较多,所以一定程度上学习的压力较大,而通过体育学生在某种层次上能够缓解自己在学习上的压力,在体育课堂当中,在进行体育项目的时候,学生可以用呐喊等方式来缓解自己的疲惫,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大众关心的重点问题,通过体育欣赏教育在高中体育教育中的运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还能使更多学生真正走进体育当中,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3.在某种意义上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高中体育的教学当中,体育欣赏教育更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手段,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体育欣赏教育的过程当中,在学生的体育比赛中能够培养学生勇于拼搏的精神,还能从一定角度上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念,指引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做出正确判断。学生通过对比赛的欣赏,还能加强自身修养,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文明的道德素质,加强了自身的思想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作为教育者在无形中为祖国培养了新一代人才。

4.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辅助老师的合理化教学

当前的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老师很难将复杂的知识结构与技术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有效讲解,在这一点上,教学的方法没有得到很好运用。而在现如今的课堂教学当中,体育不单单可以在室外进行运动,在当今的教学课程当中,老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先进的科学技术,将体育当中的重点与难点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更加明白体育项目的动作要领。在实践中,学生可以通过体育欣赏课的教学,巩固自己的理论基础,并进行相应的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体育教育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全面发展自己。

综上所述,在当今的教学体制中,体育欣赏教育已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在高中体育教育当中实施这种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还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高中是学生刚步入成熟的阶段,通过这种体育欣赏教育能够提高高中生的运动技能,在一定意义上还能辅助老师的实践课教学,体育欣赏教育在高中体育教育当中的运用不仅适用于当前的教学体系,对以后的教学体系发展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江炎.体育欣赏教育在高中体育教育中的应用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5(1):100-102.

高中体育教育精选篇7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引入“合作学习法”来进行教学。“合作学习”是通过形成小组合作的模式,在高中健美操教学中,以群体动力理论为教学指导,创造合作情景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享受乐趣的同时,以达到教学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让学生的身心同步的健康成长,还能够培养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拼搏精神。

在实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之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更为浓厚,并且具有强烈的主动意识,与普通教学模式下的学生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别。“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团队意识。“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并且做到有教无类,这就让一些接受慢的学生能够建立起自信,不至于被忽略。与此同时,团队的其他成员也会竭尽全力地帮助落后的学生迎头赶上,这样就可以大大地增强落后学生的存在感。例如,在健美操教学初期阶段,是由教师为主导进行教学,学生通过不断学习,以掌握健美操的基本动作要领与特点。在健美操教学的中期和后期阶段,教师的主导作用开始减弱,主要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编排出更符合自身特点的健美操动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以健美操教学为例。快乐体育教学的基本过程是:让学生在健美操教学中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所在;然后随着对健美操动作技巧的领会,逐步深入地理解健美操的真正乐趣;在完全掌握要领之后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最终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且拥有了运动的成就感。在快乐体育思想教学体系的基本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对健美操的课程内容进行讲解与演示,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可尝试模仿基本动作,逐步培养学习健美操的兴趣,之后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待学生对于健美操基本动作完全掌握之后,可以渐渐激发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开创新式的健美操动作组合,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全面认同并接受健美操给自身发展带来的乐趣。在创新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多元化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将街舞、形体操、拉丁舞等元素加入健美操的编排当中,以增强学生的多领域的才能。最后,对学生的专业技术成绩进行评定,对优异的学生进行表扬,并且鼓励其他同学继续努力,让所有学生能够建立起足够的自信心,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和完善教学方式,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成果。

高中体育教育精选篇8

关键词 高校体育 德育教育 思想引导 融入教育

在高校教育体制不断完善的大背景下,思考从德育教育的引导方式着手,加强德育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围绕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心理素质的完善等多方面进行引导,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正是高校体育教学中药着重思考的一些问题,也是在教学中要全面创新的一种方式。

一、简述德育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整体作用

(一)体育精神培养的重要渠道

在高校体育精神的培养上,要想构建全面化、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德育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通过对抗性与竞技性的体育项目,并且在这些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将德育教育融入进来,能形成强有力的精神培养,让学生在体育项目中懂得改善与谦让,体会到更多的精神品质,从而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坚强勇敢、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等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

(二)学生心理成长的需要

在高校学生的心理素质形成上,通过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融入,尤其是针对高校学生在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各方面的影响下,就会呈现出不同的心理表现,甚至出现一些相对极端的表现方式,因此,加强德育教育在体育教育的运用,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所以说,将德育教育和高校体育教学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增添大学生群体在心理层面的成就感和愉悦感,通过心理层面的盲足,最终转变焦虑的心态和情绪,缓解心理抑郁问题,促进大学生群体心理负担的减轻和整体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二、分析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引导的缺乏

(一)学生参与的目的性不强

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德育教育的引导不够,没有将学生的知识需要与体育教育的个性特征结合起来,造成整体运用的脱节。有些学生对于体育实践的参与不是很了解,尤其是一些学生对参与运动的目标不明确,既是为了体现出对课程的敷衍,也是为了蛮目的应付考试,对于抱着提高身体素质、展现自我能力的目标不是很明显,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也不能适应群体性的体育活动,表现的相对羞涩,不能主动参与体育锻炼。

(二)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不高

在当前的信息化经济社会环境中,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是在信息化技术角度的层面展开的,很少有户外运动,都是沉浸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造成整体身体素质不能适应高强度、高难度的体育锻炼,尤其是对于一些相对规范的短跑、攀登等项目,基本上是没有整体的概念,也没有付诸于行动,不能突出德育教育的参与效果,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有一定的影响。

三、探讨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融入的具体方式

(一)教师的积极引导

在高校体育课程的德育教育中,教师的积极引导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因此,要突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创新应用,教师在讲解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还要将各种示范演示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形成直接的引导效果。教师形成良好的标杆作用,尤其是在个人意志、情感态度、思想表现等多方面会对学生造成不同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标准的技术动作、崇高的思想品德以及优秀的个人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到每一个学生,因此,教师的带头表率是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最基本的方法。

(二)构建灵活多变的体育活动

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要突出主题实践活动的效果,让学生在相互的合作中,形成全面素质的提升,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并突出实践教育,将体育活动课程搬到户外,让学生在情感活动中深深地根植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成为他自己的观点,并在他自己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表现出来,从而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和高尚的道德行为。譬如,对于一些畏惧困难,耐心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的开展一些针对性的中长跑比赛活动,这是因为在中长跑过程中会出现乳酸堆积、呼吸困难、耐力下降等困难阻碍任务的完成,在出现困难时教师给予积极的引导和鼓励,最终帮助学生一起完成任务,让学生享受到克服重重困难之后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人生态度

(三)整体欣赏水平培养

针对当前高校学生体育意识不浓厚的情况,尤其是学生在各项体育项目中都是以看热闹的心态,没有积极的参与到其中,对于体育实践锻炼中的各种规则、制度、技术运用、裁判等知识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带来整体技术上的严重不足,有些学生不能更好的适应体育项目的实际需要,造成素质的参差不齐。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要突出体育活动的引导,形成德育教育的引导模式,并通过高校体育课程的教材运用,在基本体育技术的讲解过程中,教育学生要遵守活动规则,生活中也要遵守社会法则,做一个守公德、守文明的好公民。

四、结语

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融入德育教育的有效模式,并通过情境教育等方式,将德育教育贯穿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挖掘全新的德育素材,采用正确的德育教育手段和方法,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高中体育教育精选篇9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德育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实施问题。文章从德育是高中体育的基础、德育是高中体育教学的灵魂以及体育是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三个角度分析了高中体育与德育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又进一步讨论了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几种常见方式。最后,文章在全文分析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的分析了高中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即: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实施德育教育,应注意教学目标的优化、教学进程的安排以及教学内容的组织三点,希望能够对高中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所启发。

关键词 精神品质 作风培养 德育教育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不仅要加强学生文化知识方面的教育,而且也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这一点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也不例外。在开展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体育作为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必须把德育教育渗透到高中体育教学各个环节。但是,很多高中在开展体育教学工作时,却忽视了德育教育渗透的问题,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中对德育教育的内容只字不提,在体育任课教师的教案中也看不到与德育教育相关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措施。从而严重影响了高中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鉴于此,本文就对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高中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高中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

(一)德育是高中体育的基础

学生德、智、体三方面的发展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运动水平的提升和身心各方面素质的健康协调发展,而与此相对应的,德育也是高中体育的基础。从表面上看来,似乎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体育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关联。而实际上,由于德育教育的缺失,而造成的学生的自觉性低、纪律性差、怕苦怕累现象普遍、体育意识薄弱等问题,均是阻碍学校体育工作水平和质量提升的消极因素。由此可知,德育教育在高中体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在高中体育工作中,一定要处理好德育和体育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可过于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二)德育是高中体育的灵魂

曾经说过,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就等于没有灵魂。因此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也必须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德育在体育教学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只有树立起了正确的体育观,体育教学中才能体育出较为明确的目的性,学生才能坚持不懈,勇于拼博,百折不挠,从而使得体育锻炼及学习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因此,德育是高中体育教学不可或缺的灵魂。

另外,近些年来,我国优秀运动健儿多次打破世界纪录并勇夺金牌的事实也说明,如果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信念,没有为国争光的崇高思想,他们就不会有去克服常人无法克服的困难的坚强意志。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使期形成不懈追求、刻苦努力、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使体育所特有的教育功能得以充分发挥,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则离不开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三)体育是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

思想品德教育作为以道德行为为规范、政治思想为方向的教育内容,必须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贯彻实施,而体育教学就是德育教育得以贯彻落实的有效方式之一。由于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思维与身体的活动是同步进行的,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学生会同时负担较大的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而体育比赛和体育游戏中可以超越自我的极限运动、奖励及物资刺激等多种因素,也会使体育的德育功能展现的更加淋漓尽致,因此,体育是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

除此之外,学校体育工作条列明确包括: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掌握相关基本知识,培养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其顽强、勇敢、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一点也体现了体育是贯彻实施高中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二、在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实施德育教育的常见方式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实施德育教育的方式十分灵活多样,体育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等相关因素来科学选择,而概括说来,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实施德育教育的常见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来潜移默化的渗透实施德育教育

首先,体育任课教师在课前应认真备课,并仔细安排和检查场地、器材的布置情况。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则应尽量养成科学组织、规范实施、按时上下课等良好的习惯,从而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认真、守时、遵守纪律规范的意识。

另外,体育任课教师还应重视自我提升和自我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创新能力、执教水平等多个层面的内容,并同时注意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与敬业精神。从而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新意识和意志品质,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

(二)利用体育课堂教学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

利用体育课堂教学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其主要手段是利用体育课堂教学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特点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始和结束阶段,主抓:快速行动、队列整齐、准时集合、注意力集中等内容;练习中则要严格要求,重视注意安全、有条不紊、防止损伤等内容;而换项时则通过组长负责、排除调动、互相帮助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等等,通过多种方式来利用体育课堂教学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

(三)利用技术学习和训练的特点,来培养学生勇敢自信、顽强刻苦的精神

体育运动项目的娱乐性、技术性和竞争性可以激发人们的兴趣,也因此对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但是在学习和掌握有难度的技术动作或者身体需要承受较大运动负荷时,很多学生就会出现畏惧情绪。而如果此时,体育任课教师能够及时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并在学生经过努力,战胜困难取得胜利后,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就可以有效的培养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自信、顽强奋斗的精神,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四)利用体育比赛活动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沉着冷静的品质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比赛活动是十分常见的一部分内容。在体育比赛中有很多的集体项目,在集体性的体育运动项目中,团队合作比个人发挥更加重要,运动员在赛场上合作的默契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比赛的最终成绩。而且除此之外,体育比赛的竞争性决定了赛场的紧张气氛,来自观众、环境、对手以及自身心理生理的各项挑战也随时影响到学生在场上的发挥,而这些情况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均是一个极大考验。体育任课教师如果能把握好体育比赛的特点和机会,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正确面对竞争、面对得失的应有的沉着冷静态度,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渗透和实施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五)利于体育赛事欣赏、观摩和评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及民族荣誉感

很多学生喜欢观看国内外大型体育比赛,特别是我国运动员夺冠、破纪录、升国旗时,往往一时间成为学生议论的话题。而体育任课教师在开展高中体育教学活动时,就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利用体育赛事欣赏、观摩和评论来引导学生来了解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运动水平的今昔对比,如今的优势和差距以及我国运动员的夺冠事迹等多方面内容,让学生认识体育运动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荣誉感。

三、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实施德育教育应注意的基本问题

要通过体育课堂教学来渗透和实施德育教育,应注意三个方面的基本问题,即:教学目标的优化、教学进程的安排以及教学内容的组织。

首先,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实施德育教育,应注意教学目标的优化。也就是说,在开展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根据高中体育教学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科学的德育教育目标。具体来说,就是在制定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时,不仅要有知识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教学宗旨等制定相应的德育目标,为学生知识、情感、技能、个性的协调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要通过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来强化德育教育,还要注意教学进程的安排。要保证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就应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活动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的形式,安排教学进程,以尽量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例如:可采用问答、讨论、角色表演等更具趣味性的形式,这样一来既可满足学生自我表现、求知、交往等方面的需求,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最后,要通过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来强化德育教育,还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科学组织。体育任课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坚持体育健身、益智、育德并重的原则,在强身健体、开发智力的同时,重视德育教育在各个教学环节的渗透,并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有针对性的组织相应的德育教育内容,才能够更好的实现预期的教学成效。例如:在球类项目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重点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良好作风和集体主义精神;在队列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遵守纪律,顾全大局,听从指挥的优良品质;在耐力跑教学中,可以培养其吃苦耐劳的顽强品质等等,尽量实现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内容之间的契合。

参考文献:

[1] 陈风娟,刘星海,韩中.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06).

[2] 许建,潘世俊,张秀梅.上海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自我效能与教学效能相关分析研究[J].内江科技.2011(11).

[3] 黄锐.浅谈体育教学与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技能的关系[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3).

[4] 李梦义,王向东,马宝玲.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01).

高中体育教育精选篇10

关键词:高中体育 教育 素质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通过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外活动时间,不准挤占体育活动时间和场所。举办多种多样的群体性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意志”。我们知道,上个世纪50年代、90年代两次提出“健康第一”的口号,都是在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健康恶化,体质状况十分令人忧虑的情况下,以巨大的社会代价换取的。所以,我们现在就应当珍惜这一体育教育思想的到来,要抓住这个契机,推动高中学校体育的改革,将高中体育教育与素质教育高度融合起来。

一、高中体育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功能

高中体育教学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鉴于其自身特点,它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功能。

1.健身的功能

体育教学具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在各类学校连续设置,具有教育的连续性和实践的层次性。而以教师适时知识点拨为特征的体育教学,能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基本活动能力,增强学生机体的免疫力和对环境的自我调控能力,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

高中学校体育以它特有的方式,在促进青少年生长发育健全、身体健康、精力旺盛、头脑清醒、思想敏捷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青少年一代通过参加学校体育,可以培养青少年的志趣、爱好、学识等,可以促进青少年的个性健康发展,提高自己做人的尊严。良好的体育素质无疑对学生适应未来多变的社会具有积极作用。

2.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与团结协作精神

学校体育不但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身体、心理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顽强意志和团结协作精神。在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中,学生必须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难或障碍,并且每前进一步往往都要付出极大的意志努力。所以,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能有效地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另外,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能使学生获得各种强烈的情感体验,受到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熏陶,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团结协作与助人为乐的精神,进而形成了健康的审美观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进而使学生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3.促进全面发展的功能

21世纪是以高新科学技术为核心,知识经济逐渐占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的时代,国家人才资源的重要性将远远高于以往任何时代,只有全面推进全民族的素质教育,尽快实现人的现代化,我们才能勇敢地面对新世纪的挑战。现代体育科学研究证明,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增强学生大脑的功能,提高大脑的均衡性、灵活性和思维能力,保证学习过程充沛精力,体力和智力处于最佳结合与和谐状态。而且学校体育以其自身固有的方式,能培养青少年一代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具有强烈的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情感。学校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以它特有的方式和社会文化属性,在培养青少年的主体精神、集体意识、充实青少年的情感生活等方面,充分发挥着促进青少年现代化的功能。

二、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如何抓住机遇,在体育教育中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1.强化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

良好的学习动机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条件,只有当学生对学习的社会意义有一定的认识并具有自觉性时,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高中体育教学要求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要具有感彩,既要采用 “快乐体育”方法,使学生体验到体育的乐趣,又要运用“磨难体育”手段,使他们的意志品质得到锻炼,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学和心理学普遍认为:在体育教学中,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和练习的兴趣。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用亲切的教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

2.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体育能力的培养

21世纪充满着希望和挑战,是探索、改革、创新的时代,没有创造就无法生存。在教学中,要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他们的人格,发扬教育民主,向学生学习,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积极营造课堂民主气氛,主动转变教育观念,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用素质教育的理念,营造民主气氛,拓宽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过程参与;鼓励学生多动手动脑,做学习的主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同时借助体育人格教育的力量等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在教学中不断的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高中体育教育精选篇11

1.1城乡体育教育资源比例失衡

在教育资源整体失衡的大环境下,体育教育资源的不合理也就愈加明显,无论是在教师资源、教学器材,还是教学管理、课堂规划上,都存在着此类问题。体育教师是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主导因素,体育教师的素质决定了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课堂规划上,城市更加注重教师的培养和选拔,通过教学研讨等方式促进和督促教学,而乡村则无力顾及,缺乏必要的支持和监管。

1.2传统教学模式有待创新改善

体育教育是否能达到应有的教育目的,教育过程至关重要。传统教学模式很有市场,但学生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下固守成规,机械模仿,无法适应新的社会变迁。在城市教育中,存在活动时间过长,教学环节不完整,过于单一的现象。陈旧的体育教学思想更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在文化课和体育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和体格素质的练习是片面的,因为他们忽略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应加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让学生自己本身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摒弃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达到应有的体育教育目的。

1.3体育课时间被随意占用

体育课是副科,这种想法在极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依然被广泛认同,因此,素质教育掩盖下的应试教育变得更加可怕。在很多学校,体育课程经常被挤占,用于文化课程的学习。高中学生文化课成绩决定着未来的一切,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高中老师都对学生的文化课分数有过高的要求,甚至很多高中院校对体育课都极其忽视,部分占用体育课时间,减少学生体育课时,已经成为个别院校默认的应试突击方式。因此,尽管体育课程被排到相应课程里,但还是经常被占用。体育课的随意占用,直接导致高中体育的不能实施教学,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不到全面的培养锻炼,致使身体素质下降。

1.4师资队伍应该加强建设

经调查发现,体育教师中有很多非体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兼任,这同样是对体育教育不够重视造成的。很多学校不愿意再拿有限的编制招聘专职的体育教师;而且,体育教师缺乏有效的时间、精力和机会得到应有的培训和指导,教师没有时间学习及科研,个人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同时,体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现有教学要求。体育教师数量不足,教师的学历层次不高,知识结构单一陈旧。压力大、待遇差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另一原因,大部分的高中体育教师每天至少有3~4节课,待遇却远比不上主科教师,在此种情况下,教师容易产生情绪,如果再缺乏监管和有效应对措施的话,就会导致体育教育效果较差。从体育教育的意义方向上来看,高中教育体教育在高中阶段,能促进学生的体质,磨练它们的刻苦意识,促进高中生的身体形态,体能素质以及身体机能的发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存在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注意根本意义,针对问题与现状,对其进行根本改变。

二、高中体育未来发展方向

2.1摆脱应教模式

体育是人类锻炼自身本能,帮助意志力成长的有效运动,在国外,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其他科目教育,在国外体育教育的思想意识当中“,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这一理念深入人心。比如美国的体育教育,不仅纳税人花大量的金钱进行设施建设,政府同样出资赞助优秀项目,并且在社会上兴起围绕体育活动的各种项目,比如橄榄球、篮球等都是从各个学校当中选取学生进行种子培养,因此良好的投资教育加上良好的社会环境给予了体育发展极大的生存空间。而我国体育发展的道路坎坷正是因为“前途渺茫”,既没有良好的训练环境,更没有针对体育所形成的社会投资,这就导致体育教育培养的范围极度缩小,最终只能依靠国家进行补助,而我国在体育教育补助方面也并不重视,最终导致体育沦为了高中教学过程当中的一个“名词”这正是体育教育的悲哀。因此在其发展过程当中,如何紧密的联系社会,如何将其形成“产业”就成了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2.2摆脱传统思想

如果说高中体育教育是耽误学生学习,或者是浪费时间的教育,那么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在内的所有教育都是浪费时间。我们人类之所以生存就是因为有着良好的身体以及行为规范,如果这些都没有了,又何谈“好好学习”。社会调查科显示,我国2013年城市人口生活状态低迷,62%处于亚健康状态,青少年居然占据了比白领工作者还大的比例。在此提出两个疑问(:1)白领工作压力较大,时间并不富裕,所以容易产生亚健康状态,但是作为青年学生为何也会出现这种状态。(2)学生在学校每天都应当得到锻炼,但是为何亚健康状态是以伴随着所有高中学生。这两个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学生在学校并没有得到全方面的体育培养,要知道处于亚健康状态下的人群平均寿命不超过55岁,即使在学术上、商业中再有成就,短暂的生命并不能带来任何的意义,因此注重体育教育不仅是对学生的现在负责,还是对学生的未来负责。所以对于体育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的理念是,应当以学生的健康为主。

2.3摆脱枯燥的学习氛围

我国人口基数过大,教育投资却仅仅占据整体国民生产总值的1.5%,那么体育投资又能占据多少。通过观察现代社会,我们不难发现,体育投资恐怕只是学校装点门面的“手段”,已经连投资都算不上了,在这种学习氛围下如何能产生高效率。但是摆脱这种学习氛围又谈何容易,这是一个国家总体政策决定,所以想要发展体育教育就应当从基础的商业化入手,任何妄谈教育模式的言论都只是空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发展了经济,才能大力发展教育模式、培养教育人才、塑造教育对象。欣慰的是中国现代社会当中还是有很多企业家有战略眼光,他们能够摆脱社会舆论的压力,将体育真正的商业化,比如少林寺在2013年投资大量资金注入“少林足球”当中,在自身赚取大量社会财富的同时,也为体育训练以及体育爱好者打开了一扇有经济基础的大门,从而直接触动了经济与教育模式的同时发展。一些学者每天都在大谈特谈学习氛围,但是却从来也说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学习氛围。众所周知,知识就是力量,但是如果知识纯粹只是摆设,那么一点利用价值都没有,真正的知识是用于生活当中、用于经济当中、用于危难当中的,而这些才是衬托知识伟大的重要氛围,没有了对比参照,一切的一切只是空想。知识如此,体育更是如此,在此之前听到过许多专家都会说的一句话“不要让孩子陷入社会当中,不要出卖知识”。人是社会组成,更是社会属性,而知识是社会当中的应用工具,如果不融入社会我们怎么生存,如果不出卖知识我们怎么生活。体育当然可以看做成商业化,体育教育也当然可以引用民间资金,只要这一切有助于学生的发展,有助于社会经济增长,那么不是比所谓的“空谈”要更切合实际吗。因此我们对待培养体育氛围大可不必墨守陈规,对待培养高中生体育学习也不用觉得耽误了学生的前途,因为只要有良好的制度与应用模式,任何教育与学习都能够找到用武之地,前提在于我们真的去“做”,而不是“说”。

三、结语

高中体育教育精选篇12

众所周知,高中体育课程在高三阶段就取消了,原因是高三学生正全力以赴地迎战高考,课业繁重。这样的举措表面上看是对高三学生的照顾,但实际上是对学生的伤害,是对高中体育创新教学精神的违背。学生长期坐在教室里埋头苦学,缺乏必要的锻炼,身体素质不断下降,隔三差五就生病,最终影响学习成绩,真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可见,现行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是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创新教学要培养出的是高素质人才,这里的素质既包括学业素质,也包括身体素质。学生只有以良好的身体素质做后盾,其学业素质才能得到全面展示和继续发展。因此,要开展高中体育创新教学,首先要破除与其教学精神相违背的传统教学模式,即打破高三不开设体育课的惯例。

二、提高高中体育创新教育质量的措施

(一)创新教学环境,营造新的学习氛围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对教育而言是很关键的。要是学生始终处于紧张的状态下,心理负担势必沉重,其创新的欲望和劲头就会被削弱,即使教师千方百计地弄出新花样,他们也不见得会接受。因此,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就必须进行变革、调整。比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但不应不假思索地否定学生异想天开的想法,反而应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表扬学生的创新性想法和行为,帮助学生在轻松、宽容的环境中养成求新、求变的思维方式和敢想、敢做的学习习惯。

(二)创新教学方法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采用实践操作、集体激发、问题探讨等有助于师生间、同学间互动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的挑战欲和创新欲。例如,游戏环节是体育课上最受学生欢迎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在组织学生玩游戏前,可先将传统的游戏规则和玩法介绍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创造新玩法或者新规则,并将新玩法新规则应用于课堂教学,如此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人性化教学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身体存在差异。即使是同一年级同一班级,学生的体质体能也千差万别。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绝不能“一刀切”,不能采用唯一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要求学生,更不能不尊重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否则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削弱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例如,有的学生喜欢跳远,而有的学生则有跳高的天赋,教师在教学中就应针对学生个人的喜好和能力分别加以指导,重点培养学生该方面的技能。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的意愿,强迫学生练习不喜欢的运动,或者忽视学生的天赋,让学生练习不擅长的运动,不仅达不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反而会扼杀学生的个性,最终失去教育的意义。学生的个性被扼杀,还谈什么创新?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因材施教,开展人性化教学。只有学生的个体差异得到尊重,个性得到发展,创新教学才能落实,教学质量才能提高。

(四)循序渐进地教学

由于学生有不同的体育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区别对待”,但教师在“区别对待”不同学生的同时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即教师要保证学生经过教学训练后,其体育素质较训练之前有所提高。比如,在进行跳高教学时,教师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一下全部跳过1.6米,而应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高提出不同的高度要求,并随着学生运动能力的不断提高,适度提高横杆高度,以此激发学生的挑战性,帮助学生发掘潜力。

三、结语

高中体育教育精选篇13

关键词:高中体育;创新教育;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8-0234-01创新是时展和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在人们生活和生产方面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开展创新教育成为学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在高中体育课堂上,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不仅拥有强健的体魄,同时具有满足社会和从业要求的创造能力成为每一个高中体育教师需深刻考虑的问题,作为一名有着多年体育教学经验的高中教师,我特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为各位教师的创新教育提供参考。

1.创新教学模式构建

1.1自主合作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提出,突出强调了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是对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主体地位的确认和尊重。调查发现,绝大多数高中生在体育学习时,反对教师的独断安排,希望自己能独立学习。因此,开展高中体育教学,作为教者定位于学习主体之上,设计学生喜爱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使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之中,实现相互交流、扶持配合,充分发挥合作双方的优势互补。

针对学生在投篮技术上存在的不足,详细为学生讲解单手肩上投篮技术的动作要领、重点、难点和出手的角度,抛物线的高度等问题。这种结合学生实践基础的理论讲解,学生听起来不再枯燥、被动,使学生认识到自身投篮技术的不足之处,从而更加热爱体育教学。在实践练习之中,再组织学生相互间进行合作评价。如此自主合作教学,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甚为明显。

1.2探究体验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对体育课堂教学提出了系列创新要求,其中有一条就是突出教学的"探究性和体验性",侧重于良好习惯形成与正确健康意识的树立。因此,在平时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者可积极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以笔者的具体实践为例:

1.2.1创编专刊。结合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与活动,如:奥运会、欧洲杯足球赛等,借此契机,开展体育知识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专刊"的创编。如此活动开展,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体验奥运精神与爱国情怀。

1.2.2学案研究。确立"篮球投篮技术探究学习"专题,让学生自行设计"学案",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者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协调。帮助学生修改筛选必要的探索问题,再让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独立地深入探索,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互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过程,揭示带球过人的动作要领。

2.形式灵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教学"前滚翻"时,我利用尝试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先让学生自己尝试,学生争先恐后,有的在原地打转,有的偏离"航道",但也有的滚动自如。然后,让学生相互交流,说说成功和不成功的原因,老师适时、适当地加以指导,再让学生去实践,结果90%的学生能高质量地完成。这就是尝试、实践的结果。

教师还可以把发现法应用于体育教学,即不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较快地掌握所学的技能和动作要领。通过发现法的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我在助跑跨跳的教学中就采用了发现法教学。教师预先不告诉学生正确的技能概念,而向学生提问:"原地起跳跳得远还是助跑跳跳得远?"学生通过练习发现:助跑起跳比原地起跳跳得远。接着教师又引发了下列问题:"你们觉得助跑的快慢与跳的远近有关系吗?"让学生通过练习和比较,得出了最后的结论。

3.创设环境,促进学生的创新心理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心理环境是一个重要因素。心理环境作为一种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一生成长中的影响最大。心理环境创设最直接的方式,是通过教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来实现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心理发展不成熟,对自己的行为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和自主意识,况且学生在情感方面稚嫩脆弱,因此特别需要得到成人的呵护和关爱。因此,在学生眼里,对教师的言行十分敏感,教师的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眼神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暗示作用。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注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高中体育教育精选篇14

如何开展好有效的课堂教学,做到以体促德、两者兼顾呢,是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要从课堂教学的点滴做起,结合课程标准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现我们体育教学的任务。

第一,严抓教学常规、促德育,坚持不懈

体育教学的空间性比较大,抓好课堂常规是我们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根本,我们体育教师应重视课堂常规的管理,做到坚持不懈,以此来促进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新课程改革以来,受新理念及思想的影响,为了不拘泥课堂固定模式的创新,我们有点忽略了课堂常规的管理,往往给学生带来比较多的负面影响,致使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较差,上课常常溜号,站立及行走姿势不正确等问题出现。为了能改变学生这些问题,我们应从基础做起,保证每堂课5―10分钟时间加强学生队列队形、报数、踏步、原地三转、齐步走、正步走等方面练习,利用队列队形加强对学生组织性、集体主义观念的教育,利用立正、踏步、齐步走加强学生身体姿态、站立、行走的教育,使学生在长期的练习和训练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队列、队形等知识的练习中,我们教师要注意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对待那些出现错误或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我们要及时提醒并认真纠正,让学生清楚自己的行为可能影响到集体,不应该视而不见,忽略小毛病,长期以往,通过课堂常规的规范管理,使他们养成动作迅速、准确、协调一致的作风,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

第二,精选教学内容,促德育,因势利导

高中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作用,如学习田径内容,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吃苦、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学习球类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提高灵活、应变能力等。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并能充分地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实施开展德育教育。所以,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心理变化,要求我们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正确的引导、鼓励,帮助学生克服思想变化上的压力。

第三,结合学生行为表现,促德育,实事求是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行为表现是其思想活动和个性情感的真实写照,学生在活动中,各种行为、情感意志等都充分显露出来。为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各项体育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疏导,做到实事求是。如进行高中体育课中的游戏比赛时,在讲方法、规则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诚实的心灵。对于那些存在作弊行为,或对集体活动存在事不关己、不负责任心态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适当的德育教育,要利用好这一有利时机,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关心集体、关心同学、愿意为集体出力、为同学服务的好思想。要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以及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

第四,突出以身示教,促德育,启发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