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心理危机干预的六步法范文

心理危机干预的六步法精选(十四篇)

时间:2023-09-18 16:09:06

心理危机干预的六步法

心理危机干预的六步法精选篇1

一、城镇儿童心理危机干预的现状

就目前笔者所能掌握到的资料来看,目前城镇儿童心理危机的干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为以下的两个方面:

一是对心理危机认识不够。笔者曾经遇到过一个例子:一位三年级的小女孩在路上看到一起惨烈的车祸之后,表现为害怕独处,常常有惊悚的现象。于是家长或教师只是从心情安抚的方法入手,试图通过给孩子买更多的玩具或衣服来解决问题。而事实上这是儿童在受到惊吓之后,在自身对社会尤其是交通的认知方面出现了问题,其更多的应当是心理的疏导,而非物质或情感上的刺激。显然,此事例暴露出的是社会对心理危机的高比例无意识。

二是心理危机干预的水平良莠不齐。当前城镇儿童遇到心理危机时一般很少到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直接选择干预,事实上也非常缺乏,而原因又非常复杂,此不赘述。儿童所能接受到的心理危机干预一般来自于学校,笔者所在地区的各个学校一般均配有心理咨询室,但由于心理咨询师都是教师经过一定时间的心理咨询后持证上岗,真正的“实战”经验很少,即使偶有水平较高者,也难以形成面上的覆盖。

当然,除此之外,城镇儿童心理危机干预方面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此处不赘述。

二、城镇儿童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

面对以上现状,要想在较短时间内面对城镇儿童切实需要的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就成为一个亟需研究的重点。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及对他人智慧的汲取,提出如下一些策略供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策略一:掌握心理危机干预的一般方法。就笔者实践而言,感觉行之有效的是“心理危机干预六步法”,即在与有心理危机的儿童进行接触之后,通过确定问题、保证求助者的安全、向儿童提供支持、提出可验证可变通的干预措施、制定干预计划、获得儿童承诺等六个步骤,以让儿童能够产生接受干预的安全心理,并对心理干预者产生心理和技术上的依赖。根据笔者所掌握的情况,城镇儿童除非特严重的心理危机之外,一般心理危机都可以在此六步法的作用之下,由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提供干预。

策略二:多进行案例分析与积累。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一定是建立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要想让自身的干预策略变得有效,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积累,以寻找到相对一般的规律掌握――实际上是对儿童遭遇危机之后心理变化规律的掌握,那心理危机干预一般可以进入一种轻车熟路的状态。

策略三:家校联动。笔者在研究中发现遵循“四段式信息掌握”,可以让联动变得更为有效。所谓“四段式信息掌握”,就是分四个阶段分别收集学生在遭遇心理危机之后的恐惧心理表现、自愈心理表现、危机认识转化表现、走出危机心理后的表现等。

以上三个策略的描述相对宏观,但如果将其与具体的干预实例结合起来,会发现其基本能够满足当前城镇儿童危机干预的需要。

三、面向儿童成长的心理危机干预

城镇儿童的心理危机干预受到重视,某种程度上讲也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在儿童的世界里潜移默化地渗透一种接受心理危机概念并坦率面对的认识,也是儿童成长的必要。本质上讲,儿童危机心理的干预原本就是为了儿童更好地成长。

这里指出了儿童心理危机干预的一个出发点与落脚点:心理危机干预是一个技术活,同时更是一个良心活。心理危机的干预要从儿童成长的角度出发,从心理危机干预的技术入手,要排除非技术因素干扰具体的心理危机干预,更要防止个人私念对干预过程与结果造成影响。

心理危机干预的六步法精选篇2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psychological crisis cases caused by undergraduate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increasing; the urgency and importance of the psychological crisis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has attracted a lot of attention.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ollege counselors' role on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and discusses the method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trengthening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关键词: 辅导员;心理危机;危机预防与干预

Key words: counselors;psychological crisis;crisis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3-0253-02

0 引言

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引发心理危机的极端恶性事件层出不穷,如何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进行积极有效地预防和干预已成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辅导员身处学生工作第一线,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担负着重大责任。因此,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对出现的心理危机进行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干预,减少因心理危机导致的对家庭、校园和社会的损害,已经成为一名优秀辅导员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

1 心理危机的概念

1954年,美国心理学家G.Caplan首次提出心理危机的概念并对心理危机的概念进行了系统研究。他认为,当一个人面临困难情况(Problematic Situation),而他先前的处理危机的方式和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即他必须面对的困难情境超过了他的能力时,这个人就会产生心理困扰(psychological distress),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1]大学生心理危机是大学生个体在运用寻常的应付方式不足以处理目前所遇到的内外部应激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它是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及其发展时期的心理危机问题的关注。[2]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对处于心理危机下的个人及其有密切关系的人,采取紧急应对的方法,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心理平衡,安全度过危机。当外界提供支持、注入新的力量或心理治疗性干预时,能更好地帮助处于危机状态的当事人度过危机,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因此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有着十分的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意义

2.1 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是促进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 研究表明:人的心理危机状态大约会持续一周,一周之后,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有的学生在危机面前会产生极端行为,严重的如自杀、杀人;但有的学生不仅能够顺利地度过危机,而且通过经历危机学会了处理困境的新方法,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2.2 是尊重学生生命,维护生命权的体现 开展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体现。没有什么比挽救人的生命更有价值,更为重要的。

2.3 是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实现家庭、学校、社会和谐的需要 学校一旦出现一例学生自杀恶性事件,会对学校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经济上的付出,法律上的纠纷,媒体上的曝光、时间上的消耗,特别是对自杀者的家庭、身边老师、同学带来的心理阴影,是无法估量的。为了维护学校稳定,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和谐,高校须高度重视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

3 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中的作用

3.1 辅导员在心理危机预防工作中发挥着早预防、早教育的作用。辅导员的工作范围涉及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信赖和亲近辅导员,在日常的学生工作中,辅导员通过主题班会、深入学生宿舍、与学生交谈等直接接触的方式以及发挥班级心理委员在基层组织中及时反馈信息的间接方式,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潜移默化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保健方法,这些工作都减少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安全稳定发挥了早预防、早教育的重要作用。

3.2 辅导员在心理危机事件中发挥着早发现的作用。实践表明: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在思想、情绪、言行等方面都会出现异常状态,与其亲密接触的人较容易发现。在高校里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群体,是学生工作的直接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这一工作特点决定了辅导员容易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机事件。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辅导员能够较快地、直接地或间接的获取信息,为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奠定了前提和基础。

3.3 辅导员是心理危机事件处理的主要参与者。辅导员作为第一线的工作者,发生危机事件时,往往是辅导员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第一时间将危机的恶劣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辅导员要作为危机事件处理的主要参与者,为专业人员提供所需信息,提供后勤保障,联系当事人家长,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做好班级其他学生免受负面事件影响的工作。

3.4 辅导员承担着危机事件后干预的工作。心理危机的彻底解除需要持续的后期干预措施来强化干预效果,从而避免当事人及心理危机易感人群重新陷入危机。一方面,辅导员要配合专业人员做好当事人的追踪和定期回访工作,在干预后相当长时间内对当事人保持密切的关注,给予支持和关心,同时要做好班级、同一宿舍学生的思想工作,为当事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外在环境。另一方面,辅导员还需积极关注与当事人关系密切的学生,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危机事件,必要时请专业人员对这些易感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在危机事件后干预时期,辅导员要与专业人员保持联系,及时反馈危机后当事人的状况,巩固干预效果,预防危机事件的再次发生。

4 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中的方法和对策

4.1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家庭治疗学认为:危机发生时个人能力降低、与他人联系被隔断,应当通过建立个人胜任感,恢复与他人连接感来应对危机。相对于精神医学而言,这个观点更强调对个人内心潜能和人性关怀的发掘。这说明作为辅导员,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给予学生温暖和关怀,也要尽量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感受。与此同时,辅导员要注意发掘学生内心强大的自我疗愈能力,充分调动他身边的社会支持系统,如亲人、同伴的力量,形成相互支持,营造保护性的疗伤止痛环境,做学生生命的守护者和陪伴者。

4.2 掌握危机发展规律,做到预防为先 马喜亭(2012)通过对2003-2010年12月期间发生的、经媒体公开报道的200例大学生心理危机死亡案例的分析,总结了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规律“季节性明显,春季是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工作的重点;白天居多,意味着当事人是在向周围人释放“求救信号”,这是一种有意识的呼救、抗议,也是一种无意识的表露;大学生非正常死亡具有随年级升高的趋势;大学生非正常死亡方式中,采用跳楼或坠楼、自缢等激烈手段的比例有增多趋势,尤其是从高层建筑跳楼自杀者增多较快(超过自杀总数的1/3以上);非正常死亡发生的地点较为集中。[4]由以上研究成果可见,心理危机的应对是有规律可循的。心理危机发生前学生如果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帮助,一般就不会产生不良后果。但另一方面,人一旦陷入危机之中就不愿意主动与他人交流,所以及时发现处于危机之中的学生就成为心理干预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要特别关注:大一新生、毕业生、父母离异、单亲家庭、有精神病史、人际关系差或有严重人际交往障碍、学业困难、经济贫困、身体缺陷等学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不是为了预防自杀,而是让每个学生健康的成长。辅导员要充分利用班干部、系领导、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精神专科医院等学校立体的预防网络,借助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青年志愿者活动、阳光体育运动、创建优秀宿舍、班级等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同时,注重对发挥学生骨干,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培养学生之间自助和朋辈互助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畅通的宣泄和沟通的途径,帮助学生学会心理调适,培养学生寻求外界帮助和支持的意识。

4.3 学习心理学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危机的过程是犹豫、抉择和痛苦过程,会持续一段时间,这个过程是否能够终止,取决于两点:一是个体请求帮助和获得帮助的能力,二是自杀者周围人的识别能力和重视程度。个体在心理危机发生前,其言语、情绪、行为、认知等方面都会有变化,甚至会向周围人发出求救信号。因此,准确识别学生心理危机信号和严重程度,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前提。只要辅导员及周围人拥有一定的心理危机知识和意识,善于捕捉信息,反应快速,就可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这就要求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保持高度警觉,掌握一些心理咨询知识和技能、掌握沟通技巧、力争对危机进行及时识别和干预。专业心理咨询工作者普遍运用的“心理危机干预六步法”为辅导员实践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六步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5]:第一步:确定问题。即从求助者的角度,确定和理解求助者本人所认识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注意使用开放式倾听,慎用分享感受。第二步:保证求助者的安全。在整个危机过程中,应将保证求助者的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将危险性降到最低。第三步:给予支持。无条件接纳求助者的经历与感受,以知心朋友的态度与求助者沟通和交流。第四步: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引导求助者从多种不同途径思考变通方式,寻找最佳选择。第五步:制定计划。帮助求助者共同制定步骤来矫正其心理失衡状态。第六步:得到承诺。在结束危机干预前,得到求助者诚实、直接和适当的承诺,确保计划的实施。

4.4 正确认识自身能力,及时识别、评估与转介 辅导员虽然怀有极高的热情和极强的责任感,但毕竟不是专业人员,应当注意明确自身工作边界。当辅导者发现自己已尽其全力而学生发展变化仍非常缓慢甚至有恶化的趋势时,应考虑将处于心理危机中的学生转介给更适合的专业人员。就学校而言,辅导员可以将学生转介到学校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由学校大学生心理咨询研究中心初步评估,需要进行心理治疗或住院治疗时,由学校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直接转介到校外专业精神卫生机构作进一步的诊断和鉴定。同时,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与校医院沟通并备案,密切关注处于高度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发展变化

情况。[6]作为助人职业的辅导员也是普通人,也会有喜怒哀乐,同样会面临各种困扰。在处理危机事件中,辅导员自身有时会受到影响,甚至造成一定的创伤。而此时,辅导员的自我管理和心理调适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辅导员迅速地从困扰中走出,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同学们。

参考文献:

[1]龙迪.心理危机的概念、类别、演变和结局[J].青年研究,1998,12:42-45.

[2]荆月闵.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干预对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08.

[3]陈东明,赖海雄,高倩.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4:60-63.

[4]马喜亭.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与干预策略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1.

心理危机干预的六步法精选篇3

关键词:应急管理 心理干预 建议

中图分类号:C9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11-051-02

在危机事件发生的过程中如何借用各种心理治疗的手段,帮助当事人处理迫在眉睫的心理问题,恢复心理平衡,重建自信心,这是现代政府重视公共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提高政府危机管理绩效水平的重要举措。随着应急管理水平的提高,各级政府在重视“物质救灾”的同时,也应认识到“心理救灾”的重要性,逐步建立和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一、构建心理干预机制是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

在我国,由于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新旧观念碰撞激烈,社会矛盾增多,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变化明显,就业压力和竞争压力加剧等,不可避免地给人们带来大量新的心理问题和精神卫生问题。同时,我国目前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时期,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影响并不仅止于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在对社会生活造成物质破坏的同时,也会打乱公众的生活节奏,公众心理也会受到巨大冲击,会令受灾的群众产生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公众的心理健康。例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阴影长期挥之不去,对于身处其中的人们来说,失去亲人的记忆、家庭的破碎、遭受灾难的惊惶、目睹死亡的恐惧,永远难以抹去。历史上的数次全球性流感爆发、“非典”疫情、“禽流感”等让熟知的人们仍然心有余悸。公众心理危机是公共安全的隐形杀手,往往伤人于措手不及之中,后果极其严重。

心理问题不是单纯个体行为,它不但是社会结构的重要构成,更是政府精神发展、精神幸福等文化工程的重要构成。关注心理健康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突发性危机事件应对机制中, 心理干预的重要方面,是对民众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避免恐慌。充分认识和合理运用有效的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心理干预机制,可以帮助人们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安全感,缓解乃至稳定由危机引发的强烈恐惧、震惊或悲伤的情绪,帮助人们恢复心理的平衡状态,并学习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有效策略,也有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运行秩序,重塑政府形象。因此,应重视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社会效用,在完善预测预警、指挥协调、财政动员、物资储备、信息披露等常规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刻不容缓。希望尽快建立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探索设立与疾病控制、法律控制、市场控制部门并列的社会心理疏导部门,同时组建应急专家库,一旦发生突发性重大事件,能够立即派遣专家对重点干预人群展开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并通过一系列决策稳定社会并动员社会参与危机救治, 尽可能减少由于突发事件或重大灾害诱发的心理危机问题,避免进一步造成更大的心理伤害,保证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促进社会的正常运转。

二、我国应急心理干预机制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坚持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积极预防和努力减少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经过几年的努力,以“一案三制”(即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应急管理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一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建立;二是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形成;三是应急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四是应急管理法制体系更加完备;五是应急队伍体系初步形成;六是应急保障能力切实增强。同时也已经加强了灾后心理干预工作。2002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年-2010年)》明确规定:“发生重大灾难后,当地应进行精神卫生干预,并展开受灾人群心理应急救援工作,使重大灾难后受灾人群中50%获得心理救助服务。”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积极开展重大灾难后受灾人群的心理干预和心理应急救援工作,评估受灾人群的精神卫生需求,确定灾后心理卫生干预的重点人群,提供电话咨询、门诊治疗等危机干预服务”,为我国灾后心理危机的干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其实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灾后心理干预工作早就开始,诸如矿难、大火等事件中都有心理干预尝试。中国有据可查的第一例正规心理危机干预在1994年,新疆克拉玛依火灾发生后,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的专家对伤亡者家属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心理干预。及时的心理疏导对帮助受难者家属走出绝望无助的心态,最大限度降低灾害的社会负面影响等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2002年大连“5・7”空难后,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几位专家为一些遇难者家属进行了心理危机干预,离开大连时,不少接受过心灵抚慰的遇难者家属心情开始回复平静;在浙江,2004年台风“云娜”过后,杭州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的心理医生紧急赶赴灾区,11天时间内夜以继日干预了400多位灾民;2008年的抗震救灾中,心理干预让很多灾民和救助者走出了地震恐惧和失去亲人的悲痛……

从近年来看,中国社会心理干预已经引起了各省各地区的普遍关注,2006年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作为广东省首个试点单位,开始对火灾、车祸等造成重大伤亡的天灾人祸,或公共卫生事件中受灾者本人及家属提供心理应急救援工作,包括评估受灾人群精神卫生需求,确定灾后精神卫生干预的重点人群,提供现场心理疏导、电话咨询、门诊治疗等多种危机干预工作。南京“灾后心理急救队”已经在南京市红十字会成立,这是国内红十字会系统的第一个“灾后心理急救队”,也是国内首个针对灾后“心理救援”的社会公益型的志愿者组织。今后,一旦出现突发公共事件,在允许的情况下,“心理急救队”的专家和志愿者将进入救援现场,给当事人或相关人员及时提供心理支持。2004年12月23日,心理干预中心在深圳康宁医院成立,专门为心理疾病患者提供心理救援。目前,该中心已着手建立全市心理危机救助的联动网络,成立全程跟踪干预、反应快速的专业队伍。2000年杭州市政府批准成立“杭州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赋予中心的职能是,开展心理危机的监测和研究,提供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的社会服务,承担社会宣传、临床服务和专业人员培训等工作。目前,北京、上海等地也都已建立各种心理干预机构,同时允许公民可以通过自考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为公众进行服务。

然而,我国的心理干预机制很不完善,一个自上而下的系统网络并未形成,力量仍很单薄。造成一个突出的现实是,当前我国的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心理干预大多是在出现问题后被动参与,而主动干预的极少。而且每次指挥灾后救援工作内容主要是捐款捐物,忽视对灾难群众心理的安慰和辅导,心理应急救援没有列入救灾范围。另外心理干预方面专业人才匮乏,满足不了救助需要,公众的认知度也不高,许多人还把心理问题当成精神病,拒绝治疗,使得灾后心理干预发展缓慢。

三、构建应急心理干预机制的建议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由于自身或外界的变化致使心灵失去平衡,又无力依靠自己在短期内恢复常态时,便会出现心理危机。心理疾病一旦得不到及时的疏导,轻者将导致神经衰弱,重者将可能导致抑郁症或神经分裂等精神疾病。所谓应急心理干预机制,是指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过程以及之后借用各种心理治疗手段,帮助当事人处理迫在眉睫的问题;恢复心理平衡,安全度过重大打击后的危险期,以缓和当事人内心的恐惧、紧张感;使之思想和情绪恢复到一种理性或较为理性状态的一种社会应对机制。要建立和完善这一机制,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积极进行心理干预立法。近几年,我国已相继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以及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法律法规60多部,基本建立了以宪法为依据、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核心、以相关单项法律法规为配套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进入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但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有的心理救助方面的立法,在我国却是空白,我国是少数没有为心理援助立法的国家之一。当前存在的心理干预机制不完善的核心的问题是没有把心理救灾纳入救灾预警机制,导致心理干预与救灾不能同步进行。如今,能否有效处理心理危机,已经成为关系到人类健康和社会和谐的新标志。当务之急是进行心理干预方面立法,从法律上确定心理干预的必要性。

2.加强心理干预人才队伍建设。目前,精神科医生在我国仅有不到1.5万名,而在这些医生中,掌握危机干预专业知识的还不足,相对于平均每年2亿以上受到各种危机事件影响的人群,能直接提供的服务十分有限。今后,心理干预人才队伍应按照以下不同层次和任务组建:一是社会心理干预专家咨询委员会。其任务是参与心理社会干预决策和进行专业队伍的组织、领导工作。二是具备进行心理社会干预督导及培训资格的人员。其任务是在平时对心理卫生人员进行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心理干预等方面的培训,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组织专业人员,并进行专业督导。三是接受过相关培训,具有心理学或精神病学知识,可以进行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心理干预和创伤治疗的专业人员。其任务是在遇到突发公共事件时参与心理社会干预工作,并指导准专业人员工作。四是接受过一定培训,具有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一般知识,可以进行危机时期热线服务或社区服务的准专业人员。其任务是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执行热线及社区心理卫生服务。通过广泛建立社区服务网络,让所有具有心理危机的人都能得到及时疏导。

3.制定明确统一的心理干预操作程序。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心理干预,可遵循如下六个步骤进行。一是明确问题。从受害者角度确定心理危机问题,这一步特别需要使用倾听技术。二是保证受害者安全。把受害者对自己和他人的生理和心理伤害降低到最小的可能性。三是强调与受害者进行沟通与交流,积极、无条件地接纳受害者。四是提出并验证应对危机的变通方式。大多数受害者会认为已经无路可走,专业工作者要帮助受害者了解更多问题解决的方式和途径,充分利用环境资源,采用各种积极应对方式,使用建设性的思维方式,最终确定能现实处理其境遇的适当选择。五是制定计划。在制定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受害者的自控能力和自觉性,与受害者共同制定行动计划以克服其情绪失衡状态。六是获得承诺。回顾有关计划和行动方案,并从受害者那里得到诚实、直接的承诺,以便受害者能够坚持实施为其制定的社会心理干预方案。

4.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紧急信息的传播工作。在灾难中,长期处于潜在未知危险中的人,会因可能接近危险和缺乏可靠的信息而担惊受怕,很大程度上,这些人缺乏可靠信息造成的不确定感比实际灾难带来的恐惧会引起更多的心理损害。在紧急情况下,受灾人群需要医疗援助和心理支持,此时公共信息和社会心理的大众传媒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信息源的可靠性决定了人们在紧急情况下能否有效地采取缓解措施,公众信息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公众的态度和知识。政府是信息的最大拥有者和处理信息的主体,应积极发挥媒介(主要有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作为心理干预主渠道的作用,通过宣传和教育,让公众对可能发生的或已经发生的危机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突发性事件发生后,针对公众的恐慌心理,媒介要与各社会机构联合,开展冷静、克制、理性的报道,进行舆论引导,加大宣传干预力度,鼓舞人们增强战胜危机的信心,防止大规模的社会心理恐慌,增强社会的安定。

5.建立和完善强大的心理干预社会支持系统。目前,运用心理科学的有关知识指导处理突发事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这方面的建设还很薄弱,亟待重视和大力发展,包括尽快实现心理卫生立法、建立临床心理工作者的执业资格制度、设置医学院校精神医学和临床心理学课程、改革现行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制度等等。在我国,不少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人都是由普通医生、精神科医生甚至政工干部转行的,不能完全适应现实需要。因此,要建立以专门的心理卫生机构为龙头,由心理专家委员会、综合性医院、社区医疗机构、学校及其他社会组织开设的心理治疗机构和咨询中心等组成的心理卫生整体网络,形成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引导公众增强社会认知,消除社会偏见,使人们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遇到心理问题时采取适当的调适治疗方式,为个体心理健康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政府应在政策上大力支持,为解决心理问题创造机会,努力作为。

6.加强危机教育,培育良好的人格。危机作为一种极端的冲突状态,对于某个具体的个人或组织来说又不是经常发生的,所以人们对危机的特点、严重危害,以及如何预防和应对危机感到陌生,在危机中往往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无以应对。面对同样一件事情,因个人的心理、经验等的差异,有些人是积极关注,有些人情绪焦虑,有些人消极逃避,大家的反应并不一样。但通过相关知识的了解后,公众的情绪就会趋于一致,社会心理反应就表现平静了。“禽流感”刚出现的时候,因为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不是很多,很多人确实回避过吃鸡蛋,但是随着对这件事情的逐渐了解和专业知识的增多,慢慢就减少了排斥心理。危机教育水映了一个社会的成熟度,因此,必须对人们进行处理危机知识的教育,加强思想修养,提高认识水平,使人们了解危机事件的严重危害性,并应用适当的危机心理干预方法,帮助人们学会如何应对危机、提高自身处理危机的能力,有效地预防和应对危机,克服或减少危机给人们带来的损害。

参考文献:

1.华建敏.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的几个问题[N].人民日报,2007.12.27

2.张维平.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心理干预机制[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6(4)

心理危机干预的六步法精选篇4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措施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日趋复杂化,一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引发了各种心理危机。由于各种原因,使得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心理危机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如何有效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和化解学生的心理危机,是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难题。

高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心理危机

(一)高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高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

1.自卑症。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感到理想与现实相去甚远,绝大多数都是因高考成绩不理想而被迫上高职的,是“无奈的选择”,因此学生的“伤痕心理”较重。于是学生感到困惑与迷惘,产生一种失落感与自卑心理。

2.厌学症。目前有不少高职生学习缺乏积极性,学习动力严重不足。

3.焦虑心理。高职学生由于人际关系不和谐、失恋、就业压力等方面的原因产生焦虑心理。

(二)高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形成与表现

心理危机主要指个体运用寻常应付方式不能处理目前所遇到的内外部应激时所发生的一种反应,是一种心理系统的失衡状态。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危机是指高职生这一特殊群体在发展时期的心理危机问题。

经心理普查和工作实践发现,有心理危机的学生通常有以下表现:1、常常失眠,无食欲,消化不良;2、抑郁,情绪低落、淡漠;3、对任何事都没兴趣;4、肌肉紧张、头痛、心疼;5、极度的焦虑;6、反应力减慢,不能集中注意力思考、推理、判断问题;7、逃避现实,强迫观念、强迫行为。8、愤怒、自责和羞耻;9、想轻生。

心理危机干预及危机干预实践

(一)什么是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干预”就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施加策略性的影响,对企图选择极端行为的人提供紧急的心理疏导、援救和帮助,使之恢复心理平衡。

(二)高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践。近三年来,笔者从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遇到了不少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其中出现心理危机的有22例,成功干预了18例;4例退学,干预失败。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措施

在笔者的工作中,遇到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事件时,由于处理得当、反应及时,基本上实行了成功干预,为以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措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档案。

2、立足教育,重在预防,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3、学校应建立宿舍——班级——系部——学校四级心理危机预警机制。

4、危机干预的步骤:

第一步,确定问题。通过观察和倾听,迅速确定问题的严重程度,并迅速将情况转告家长和有关人员进行干预。

第二步,保护当事人安全。要给当事人精神支持,适当的激励能使其有足够的信心渡过危机;对有自杀倾向者进行看护,确保自杀者的生命安全,并要注意危机干预者的人身安全。自杀者的生命安全是危机干预的核心任务。

第三步,提供宣泄的机会。给予当事人以心理支持,争取与其保持沟通与交流,注意多倾听、多肯定,使其尽可能多的将烦恼和困惑得以渲泄。

第四步,心理辅导。在给予危机者一些支持和帮助的基础上,提示他调整思路,给予一些必要的心理辅导,改变认知,减轻其应激与焦虑水平。

第五步,帮助危机者制订摆脱困难的计划。为危机者提供一个对所关心问题的解决办法和应付机制,减缓心理冲突,矫正情绪的失衡状态,提高危机者的应付能力和思维灵活性,并使其相信自己的能力,战胜危机。

心理危机干预的六步法精选篇5

【关键词】军人;心理危机干预;集体心理晤谈

现代部队要遂行各种非战争、多样化任务,如协助处理各种暴力冲突事件、在重大自然灾害中抢险救灾等等,而在执行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就可能会引发官兵或轻或重的心理危机,这些又会直接影响到部队军事任务的完成。所以,在这里笔者将探讨有关军人在遂行重大任务时的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一、军人的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是人因受到强烈刺激的作用,而使心理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当事人面对强烈刺激,有异乎平常的体验或心情,还往往有行为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但没有精神症状,不构成任何一种公认的精神疾病。心理危机的产生往往来得快,消失得也快,持续时间不长,一般不超过几个星期。也就是说,危机状态往往随着危机事件的发现,而突然出现,但70%-80%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事件的发展,或在朋友、家人的帮助下,可以成功渡过危机状态,那些不好的症状会在几个星期内逐渐消失,当事人又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反之,有20%-30%的人在遭遇心理危机之后,不能成功渡过,留下或轻或重的心理创伤。

总体而言,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状态。危机意味着当事人心理内在的稳定和平衡打破了,需要重建。

二、什么是集体心理晤谈

参与非战争任务的官兵往往人数众多,在这种情况下,最合适、最节约人力资源的危机干预方式要数:集体心理晤谈。这也是在危机干预过程中最常用到的技术之一。

集体心理晤谈,又叫严重事件应激晤谈(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Debriefing,CISD),是一种系统的、通过交谈来减轻压力的方法。

Mitehell曾经做过消防队员和护理人员,在20世纪80年代他发展了目前广为应用的心理晤谈方法:严重事件应激晤谈(CISD),这种方法可以用于缓解消防员、警察、急诊医疗工作人员和其他处于危机事件的人员的应激反应。Mitehell认为帮助受害者本身就构成了救助者(如消防队员、警察和其他应急服务人员)主要的应激源。只有参与了系统的会谈,能够谈论事情,疏泄情感,尤其是在经历同样事件的群体中进行,其心理健康才能得到最好的服务。集体心理晤谈通过减弱应激的急性症状来减轻创伤事件造成的不良的事件后果,从而减少出现继发危机症状的风险。

既然叫集体心理晤谈,肯定是要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就小组的人数而言,最好控制在10个人以内,以5、6个人最佳,这样一个人数,使指导者比较容易控制,可以照顾到每一个人。晤谈的时间一般控制在2个小时左右。集体心理晤谈的目标在于,给予参与晤谈的官兵支持和安慰,让他们公开讨论内心感受,动员大家的资源,帮助他们在心理上(认知上和感情上)消化创伤体验。

三、集体心理晤谈的程序

一次完整的集体心理晤谈,要经过六个期:介绍期、事实期、感受期、症状期、辅导期和恢复期。晤谈一旦开始,应该采取措施确保六个期的干预活动得到完整地开展。

介绍期。在集体心理晤谈开始时,指导者首先进行自我介绍,向参加的官兵讲述晤谈的程序,并且要仔细解释保密问题,同时要强调晤谈不是心理治疗,而是一种减少创伤事件所致的正常应激反应的方法,把整个晤谈的过程定位在应激处理的服务上。随后引导官兵逐一自我介绍。

事实期。请官兵描述执行任务过程中他们自己及事件本身的一些实际情况;询问他们在执行本次任务过程中的所在、所闻、所见、所嗅和所为。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每个人从其自身的角度来描述事件,“每个人都有机会增加事件的细节,使整个事件得以重现。”组织者应当打消参加者的顾虑,如果实在不愿说,可以少说,或不说;如果觉得在小组内讲话不舒服,可以保持沉默。选择沉默也适用于其他步骤。

感受期。询问有关感受的问题:事件发生时您有何感受?您目前有何感受?以前您有过类似感受吗?对你来说,事件中最不幸的是什么?这些感受对您的社会功能及人际关系有什么影响?在这里,尤其要注意内疚、自责等感受。每个参加者描述其对事件的认知反应,其目的是进一步接近情感的表达。每个人都有需要分享和被接受的感觉,重要的原则是不批评他人,并给予正性化;所有的人都倾听在每个人身上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

症状期。本期主要是引导官兵讲述自己的痛苦症状,可以从心理、生理、认知、行为各方面描述,例如,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做恶梦,觉得不真实等等。注意要引导官兵依时间顺序回顾,从任务接受的那一刻起,再到开始执行任务时,一直到执行任务结束,避免将个体的反应病理化,避免使用“障碍”、“症状”这样的词汇,可以采用“应激反应”这种说法。

心理危机干预的六步法精选篇6

关键词: 急性创伤;心理危机;干预;心理护理

心理危机是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早期应激反应,临床上急性创伤患者在遭受机体上的伤害甚至致残打击的同时,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危机,严重的心理应激状态往往会加重病情,增加治疗护理的难度,现代的医疗护理模式已不仅仅对患者实施生理上的治疗,而是进一步拓宽到对患者心理、社会和环境适应等范畴。人的心理变化和疾病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越来越多的组织关注到在抢救急性灾难和急性创伤患者时,建立一个与急救程序相似的危机心理干预平台,进行及时心理危机评估和干预,尽早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个体在面对极大的心理困境时提高对心理危机的应对能力,克服由于心理危机给机体带来的不良反应。笔者采用了心理危机干预原则对创伤患者进行干预,取得了一些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05 年 8 月 - 2006 年 10 月我科收治的急性创伤入院的多发伤患者 66 例,年龄 18~60 岁,平均年龄(37.15±11.08)岁,男 44 例,女 22 例,平均住院日为 27 d,致伤原因:车祸 32 例,刀砍伤 16 例,坠落伤 8 例,撞击伤或摔伤 10 例。疾病种类:轻度颅脑损伤合并肢体骨折的 22 例,刀砍伤全身多处的 16 例,胸腰椎骨折 12 例,胸腹部合并损伤 16 例。入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后参加实验,以汗密顿焦虑量表(HAMA)[1]进行评分 > 14 分,随机将 66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3 例)和干预组(33 例),两组患者均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基本稳定;在年龄、受教育水平、病情程度等因素上相匹配,差异无显著性(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应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用于测定患者的焦虑情绪,共 14 题,均 0 级 ~ 4 级记分, HAMA 评分 > 14 分,分值越高说明病情越严重。

    1.2.2    干预方法    干预组在评估后的 7 h 内针对性的按危机干预步骤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措施。①危机心理支持与干预:危机干预是短期的紧急心理治疗体系。急性创伤入院的患者均处于这种心理危机状态,所以我们就运用护理程序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五步骤,并结合危机干预六步法[2]  了解患者的受伤情况、个人认知、个性倾向、心理特征、社会支持等来进行评估,针对不同的个体心理危机问题,制定干预措施与计划。从不同的角度改善患者心理行为等问题,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干预内容为:呼吸调节法、放松训练法、音乐疗法、心理宣泄和心理疏导法等不同干预措施。每周 2~3 次,每次 20~30 min,干预时间为 4~6 周,每周对干预组成员进行座谈并对干预计划进行评估修正,为保证效果的一致性,每评估一位出院患者则由两位参与培训的护士执行。本组患者通过心理干预均在认知、情绪、意志上得到了良好的改善。②家庭心理干预:急性创伤不仅给患者本人机体带来损害,作为家属在心理上或多或少也带来冲击,家人的情绪会带给患者心理上的变化,因此我们需要家人的配合。护士首先要定期与家属进行沟通,深入了解家庭成员的心理变化及需要,对患者家属给予安慰、关怀并做好宣教工作,同时告知家属患者的心理特点,指导如何给患者提供有效的支持[3]。干预组对患者入院和出院时,和家属进行家庭心理治疗,时间为 20 min,干预内容为:了解家属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需要,告知家属调节心理变化及心理需要;告知家属支持方法等。本组通过家属亲人的干预治疗,有 13 位患者在 2 周内恢复心理平衡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1.2.3    心理量表测评    两组患者入院后第 1 天及出院前 1 d 进行 HAMA 测评。在进行心理行为评定量表测试前。所有参加资料收集的医护人员均要进行短期统一培训,采取统一指导语向被调查者讲解填表方法,评定前还应向患者说明其目的及意义,取得患者知情并同意方可进行。

1.3    数据处理

    所得资料采用 SPSS 13.00 软件包,进行检验,对资料数据进行 t 检验等。

    2    结    果

    通过心理危机干预后的患者,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 1。

心理危机干预的六步法精选篇7

[论文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处在人生发展重要时期的大学生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心理危机具有突发性、应激性、痛苦性、危险性、机遇性、时限性等特征。针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存在的问题,应建立防御、监控、干预、转介、善后等五个系统来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概述

(一)什么是心理危机

危机理论和危机干预最早基于精神病学家Lindemann (1944) 的一项工作。1942年波士顿的一场大火夺取了近500条生命, Lindemann参与了对101位伤者及其亲属的心理评估和治疗。Lindemann指出这些幸存者体验到的极度悲伤是对悲惨事件的通常反应,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心理病症,对患者提供及时的帮助能显著地降低其最终转化成心理病症的可能性。Capalan(1964)把危机定义为: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亡故、突发威胁生命的疾病、灾难等)时,个体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的方法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1〕。每个人在其一生中都会陷入各种各样的危机,对危机中的人给予帮助便称为危机干预。广义的危机干预可以是全方位的帮助,而狭义的危机干预便是心理危机干预。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身心的不成熟性决定了大学生是处于心理危机的高危群体。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征

1.突发性。心理危机常常是出人意料的,而且具有不可控性。

2.应激性。心理危机的出现如同急性疾病的爆发,它需要人马上紧急应对,而不管大学生主观上是否愿意或是否有能力承受。

3.痛苦性。心理危机给人带来的体验是非常痛苦的,会让大学生无所适从、痛不欲生,甚至选择极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4.危险性。心理危机中的危险可能危及学生的身体健康、学习、人际交往等,严重的还可能危及学生本人或他人的生命安全。

5.机遇性。“危机”中危险与机遇并存,如果能够成功地把握危机情境或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大学生能够度过心理难关、恢复心理平衡,并促进其心理的成熟和发展,这就是机遇。

6.时限性。危机的急性期通常在6周左右,如果未得到及时解决,可能导致精神疾病或出现自杀、攻击他人等适应不良行为。

(三)正常应对心理危机三阶段

一般的正常应对过程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立即反应阶段,此阶段当事者表现麻木、否认或不相信;第二阶段是完全反应阶段,当事者感到激动、焦虑、痛苦和愤怒,也可有罪恶感、退缩或抑郁;第三阶段是消除阶段,当事者接受事实并为将来做好计划。心理危机持续不会太久,如亲人突然死亡的反应一般在6个月内消失,否则应视为病态。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不够深入和成熟

近些年来,心理危机干预在国外有了很大发展,成为自杀企图者及遭受严重心理创伤者的有效的干预方法。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更多的是参照国外的研究成果。但发展很快,势头很好,初见成效。如北京、上海等地开设了青少年自杀心理预防热线。各大高校也相继颁发了《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等文件,启动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这些将会更好地帮助危机中的大学生度过心理难关,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心理危机事件,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

相关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需要接受心理救助和危机干预的大学生越来越多。据报道,自杀已成为中国人死亡的前列原因,也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2〕,大学生已成为自杀的高危人群。一项针对北京16所高校的调查显示,目前有一至三成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因精神病休学、退学的人数占休退学总人数的39.7%和64.4%〔3〕。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个体在遭遇危机事件时出现心理危机的可能性较大。

(三)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应激能力差

由于我国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起步较晚,各大高校也是近些年开始重视,因此,干预的时间紧迫性和干预的效果都不太理想。如:SARS 爆发时大学生中出现了过度恐慌、逃离学校的现象,结果不仅逃离不了,而且导致更加恐慌。很多高校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名存实亡、反应迟缓、应激能力差,丧失了心理危机干预的最佳时机 。

(四)高校心理危机预警机制不完善

目前,很多高校把心理危机预警的任务交给辅导员,但是大部分辅导员没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储备,再加上辅导员社会经验不够丰富,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对象过多,有的高校一名辅导员要管理上千的学生,因此根本不可能及时进行预警。如:马加爵3天杀了4个同学,被害的薛荣华事前曾找过辅导员“诉苦”,但是没能引起重视,预警机制中没有任何反映。若是有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通过预警系统理应得到正确的预警信息,及时做出决策,也许能避免很多起马加爵式惨案。

(五)高校缺乏高素质的心理危机干预的队伍和有效的机制

近几年的大学校园里,学生自杀、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学校的处理主要仍是班主任、辅导员做思想工作,而真正科学化、专业化地对待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高校并不多。我国从事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的人屈指可数,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还不足200人〔4〕。而且大多集中于精神卫生医院和为数不多的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在欧美,从事正规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的人员必须受到严格的咨询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的专业训练,通过资格考试后方可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工作〔5〕。我国应加强和规范心理危机干预的队伍建设和机制建设。

三、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一)防御系统

通过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防御系统做好危机的早期预测, 并通过评估预警信息发出危机警报, 防患于未然。

1.大力开展防御性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防御体系。对新入校的大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或现实的危机因素,进行评估,采取防范措施,减少心理危机发生的可能性、突发性和意外性,将可能发生的心理危机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2.及时了解预警对象的信息变化。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践中,组建一支心理危机预警队伍,明确分工,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根据高校的运行特征,可以设置四级(校级、院系级、班级、朋辈级)、三线(学生线、教师线、管理线)的工作队伍,及时准确地了解预警对象的信息变化,定期对重点学生进行了解、评估,并汇集所有信息于校级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构,便于统一部署,采取必要果断的措施。

3.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在大学校园内积极开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渠道。如:团体辅导、朋辈辅导、发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报》、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选修课、热线电话、校园110、校园邮箱、网站留言板等。利用所有的机会和力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提高学生的心理危机预警意识,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使之掌握一般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

(二)监控系统

1.收集学生心理疾病与危机信息,组织专家对有心理困扰的学生进行会诊,通过早期干预、心理咨询和跟踪调查,形成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评估一整套工作机制,提高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2.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专业水平,走心理危机干预专业化道路。危机干预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心理学专业理论功底和专业技巧、丰富的生活经验及其他较高的心理品质,如对人生意义的领悟和洞察、面临突发危机事件的冷静性等。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专业人员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同时,与学生工作队伍相结合,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决专职人员的缺乏问题,也可以更全面地获取信息。对辅导员、班主任进行培训,提高思政人员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教育意识,提高其危机预警和识别能力。 转贴于

(三)干预系统

力求在最佳时期即危机事件发生24至72小时之间,对危机进行有效干预。该系统将根据危机的类型和性质紧急培训干预人员,识别危机程度,协助当事人减少或摆脱危机的影响,恢复心理平衡〔6〕。

1.成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中心专家组成员由资深心理医生、学生工作管理专家组成,负责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及相关课题研究。

2.建立和开通24小时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和校园110。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和校园110,确保陷于精神痛苦或心理危机的大学生能及时找到救助方式,其他学生也能及时传递信息到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以便中心及时采取措施。

3.学习、运用科学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技巧和方法。灵活运用危机干预六步法:定义问题保证求助者的安全提供支持提出可变通应对方式制订计划获得承诺。其中,前三步主要是倾听技巧,以移情、真诚、尊重和客观的态度进行倾听、观察、和做出反应;后三步便是行动,根据大学生的需要和环境支持,选择适当的干预方式。

(四)转介系统

转介系统要求学校与精神卫生机构建立良好的联络和协作关系,请专家对处于危机中的学生进行心理评估,把不属于咨询范畴的、有严重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学生转介到精神卫生机构,以便及时采取心理治疗或住院治疗等干预措施。一旦发现有自杀企图并计划实施自杀行为的学生,要立即对其实行有效的监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并迅速通知学生家长到校,共同采取干预措施;对自杀未遂的学生,应立即送到专业机构救治。

(五)善后系统

善后系统是在此次心理危机过去之后,通过个案咨询、班级辅导等方法,协助经历危机的大学生及其同学、家长、班主任等相关人员,正确总结和处理危机遗留的问题,尽快恢复心理平衡,并进行跟踪调查,减少负面影响,避免下一次心理危机的发生〔7〕。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心理危机及可能引发的后果〔EB/OL〕.北京社科规划,2003-08-01.

〔2〕李靖.世界自杀预防日〔EB/OL〕.http//southern.com/news/china/zgkx//200309101337/htm.2003-09-10.

〔3〕刘效仁. 公民发言:心理危机干预应成为公共福利〔N〕. 新闻周刊, 2004-10-12.

〔4〕刘效仁.公民发言:心理危机干预应成为公共福利〔N〕.新闻周刊(都市时讯-冀东版),2004-10-12.

心理危机干预的六步法精选篇8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危机 危机干预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3-0129-03

在日常生活中,危机似乎离我们很远,然而在全球经济飞速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即使在校园这座象牙塔中,也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学业、情感、经济、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若处理不慎,这些压力就会成为危机的源头。因此,作为大学老师,了解并适当地处理危机就显得尤为关键。

一 危机的定义

被称为“现代危机干预之父”的凯普兰最先系统地提出危机的概念。他认为,当一个人面临困难情境,而他先前的处理危机的方式和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即他必须面对的困难情境超过了他的能力时,这个人就会产生暂时的心理困扰(Psychological distress),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简言之,危机意味着平衡状态的破坏。由此可见,危机一旦发生,个体的心理就会出现变化,甚至出现创伤。

心理危机干预就是在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或创伤性事件后采取的迅速、及时的心理干预。它能帮助个体化解危机,告知其如何运用合适的方法处理突发事件,并采取支持性治疗帮助个体度过危机,恢复正常的适应水平,防止或减轻心理创伤对未来的影响。

在高校中,学生在师生关系、人际交往、婚恋问题、学业等各方面的压力日益增大,更加容易出现危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对面临心理危机的大学生采取迅速而有效的应对措施,给予其支持与帮助,使之逐渐恢复心理平衡。同时,学生属于高密度群体,不当的处理又会造成更加严重的问题。Johnsno指出,学校里的危机事件“会带来混乱”,这种混乱“会破坏整个学校的安全与稳定”,因此,学校需要积极、有效地干预危机,并以此为契机,构建完善、系统的学校危机干预体系,为以后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好预防与准备工作,这对促进和谐社会的建成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征

一般情况下,个体处于情绪、心理的平衡状态,其思维、情感、意识和躯体指数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应激事件的发生打破了这种平衡状态,使个体产生思维不清、情绪紊乱、意识模糊、身体状态不佳等一系列反应。大学生的心智尚未发展成熟,应对危机能力不够,造成了他们的心理问题频频发生。那么,大学生的心理危机究竟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突发性。危机是一种突发事件,它是个体在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后突然爆发的一个事件。现在的大学生面对着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高期望,压力也与日俱增,说不定什么时间的某一事件就会打破他们心理的平衡状态,危机随之爆发。

第二,危险性。危机是危险的,包括精神上的和身体上的危险,这种危险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处于危机中的个体往往会做出伤害自身或他人的事情,这也是我们必须重视的一个方面。

第三,时限性。心理危机是有时限性的,由危机事件引发的情绪失衡状态通常会持续数小时到数周,一般来说,不会超过4~6周。

第四,个体性。危机是一种个人体验,同样的情况对某个人来说是危机,对其他人来说可能就不一定是危机。

第五,易察性。由于大学生过的是群居生活,一个人心理状态的变化会更加容易被身边的同学发现,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危机具有易于观察的特点。

三 常见的大学生心理危机类型

每一个个体产生危机的应激事件都是独特的,大学生虽然群居在校园,但是由于他们的成长环境以及承受的压力程度和类型不同,他们的心理危机也各有不同。过去有很多学者都对心理危机进行了分类,如卓高生在文章中引用了布拉默对危机做出的三种分类,即“发展性危机、境遇性危机、存在性危机”。马坤在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分类时也提出了布拉默的分类方法。这也是当前研究中关于心理危机分类的普遍做法。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大学生心理危机按照成因做出了新的分类。

第一,压力型危机。升学、就业、婚恋、经济、人际交往等压力是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压力。大学生间的矛盾往往由此产生。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便捷的通讯交流方式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大学生要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些原本就存在、原来看起来很私密的事情,随着社会的进步变成了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微博、微信的普及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增加了人们了解信息的渠道,但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大学生的压力,增加了危机出现的概率。

第二,改变型危机。当个体遭遇重大变故(如亲友身故,遭受侵犯等)时,身体会产生应激反应,当自身的应对机制不能处理该变故时,则会出现心理失衡,进而产生危机。该类型的特点是事出突然,是强烈刺激下的特发反应。

第三,病理型危机。此种类型是由心理障碍或疾病引起的心理危机,如紧张、焦虑、抑郁等。与前两种不同,这是一种疾病导致的危机。

四 心理危机的阶段

心理危机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凯普兰认为处于危机中的个体要经历四个阶段。Kenneht Frnace则将危机分为三个阶段,大致也和凯普兰的四个阶段相对应。本文基于此将心理危机的发生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矛盾阶段。个体在感受到自己的生活突然发生变化或者是受到应激事件的刺激后,内心感到不安,心理的平衡被打破,表现为警觉性提高,感到紧张。为了恢复平衡,个体开始用惯用的策略应对。

第二阶段是求助阶段。经历第一阶段后,个体未能依靠自我调整解决问题,内心会更加不安,焦虑程度上升。高度的紧张情绪又会妨碍个体的思考,从而影响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个时候,个体往往会有求助的动机。这个阶段的个体最容易受人影响,若他人能发现其求救信号并展开救助,往往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第三阶段是平静阶段。当个体求助不成功且经过前两个阶段都无法解决问题时,会对人生充满失望,会将矛盾泛化。在这个阶段,他们会平静地处理完身边所有的事情,最终选择自杀来结束一切。一个有自杀倾向的人,当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却突然变得正常的时候,有可能就是进入了平静阶段,是危险恶化的征兆。

五 危机干预的原则

第一,安全第一原则。学校在处理危机事件时的第一要点就是“安全第一”,无论做什么工作,保证预者的安全都是首要目标,否则干预毫无意义。自杀或伤人事件一旦发生,伤害的就不仅仅是个人,而是一个家庭;对其他同学而言,会受到该事件的刺激;对学校而言,恐怖情绪会蔓延,影响全校秩序。因此无论如何,要牢牢树立“生命安全第一重要”的思想。

第二,发掘资源原则。心理危机干预应以“促进当事人和当事人所在团体的发展”为基本原则。通过发掘和激活预者现实存在的社会资源,使其在多方帮助下看到生机、看到希望,最终可以应对突如其来的危机和困境。

第三,聚焦问题原则。干预所聚焦的应该是预者的情感冲突或者是情绪调节等精神上的问题,更深层次的人格问题等不要作为干预的目标。

第四,团队合作原则。干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工作,应该由与预者相关的部门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共同高效率地处理危机个案。

第五,界限与关系平衡原则。恪守法律界限、兼顾师生关系,当发现预者有伤害自己或他人的倾向时,可以突破保密原则,联系亲属,对其进行更好的治疗。

六 危机干预的步骤

当危机发生时,我们应当有一个明确的解决步骤对危机进行干预。本文在参考众多文献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危机干预的五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干预前的准备工作。在危机干预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保证预者的安全,例如对有自杀倾向的个案,首先要选择一个安全的地点进行心理干预,尽量选择一楼等较低的楼层,房间内不要有类似于剪刀、绳子等一切可以用来自伤或伤人的工具,以便严格保障安全,将对自己和对他人的生理和心理危机降到最低。

第二个步骤,评估危机。根据预者的近期表现、过往经历、目前的现实压力、是否有足够多的可支持资源等方面评估其目前的危险程度。危险性小的可以回家观察;危险性略高的要报告领导、通知家长到校,并对其实行24小时监护,但是总监护时长尽量不要超过72小时;危险性极高的通知父母立即安排其就医。

第三个步骤,确立目标。在评估预者时应该同时确定问题,干预者不要急于给出建议,要以倾听、共情、真诚、接纳以及尊重的态度抓住危机的核心问题并建立起关系,为下一步的治疗打下基础。与此同时,还要考虑有关社会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家庭环境等综合因素。

第四个步骤,实施干预。给予预者希望,使其保持乐观的态度和心境并帮助其学会应对困难和挫折的一般性方法。帮助预者明确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各种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析这些方法的利弊及可行性并做出决定,最后考虑、计划具体的步骤和方案并予以实施。本阶段的实施需要整个干预团队来一起完成。另外要注意干预者与预者的合作,要使预者感觉到最后的决定是其自己思考的结果。

第五个步骤,终止干预。干预的主要目的是阻止危机的发生,当预者的情绪得到缓解、认知能力得到改善、危机得以控制后,干预即可结束,转而变为定期的咨询或者转交医生治疗。

需要指出的是,在危机干预的过程中,要注意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等法律。

心理危机干预的六步法精选篇9

   年终平安建设预案方案1

   为做好我县预算公开工作,根据《关于做好地区20xx年预算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20xx年县预算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一、预算公开的指导思想

   按照中央、自治区和地区的统一部署,以财政资金分配为重点,分层次、有步骤地积极推进财政预算信息公开工作,有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公共财政管理的制度更加科学合理、程序更加规范透明、分配更加公平公正、资金更加安全高效,努力构建公共财政与防治腐败协调互促的新机制。

   二、预算公开的内容

   (一)财政部门信息公开的内容为当年经人大审议批准的财政预算(草案)报告和年度决算报表的信息公开工作。

   (二)预算单位预算信息公开的内容为经县人大批准的年初部门预算安排数、“三公”经费预算安排数。年未预算单位需公开20xx年“三公”经费实际支出数。

   三、预算公开的形式

   对于需要公开的信息采取下列形式进行公开:

   (一)通过政府公告、政府的网站;

   (二)新闻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

   四、公开的时间

   全县各预算单位5月20日前公开20xx年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涉密单位除外),12月31日前要公开全年“三公”经费实际支出数。

   五、职责分工

   各业务科室负责对分管单位公开的督促、推进、指导及资料统计报送工作。

   预算单位负责本单位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支出预算数据公开、解释说明工作,并负责指导二级单位公开工作,同时将公开内容等相关资料汇总报送财政部门分管业务科室。

   六、做好财政预算信息公开工作的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财政预算信息公开工作,主要领导为本部门本单位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财政预算信息公开工作;要认真研究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内容、公开范围等事项,确保财政预算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建立协调机制。各单位要主动加强与政府信息公开主管部门和人大、审计等部门的沟通,积极做好协调配合工作;要研究制定具体措施,明确财政预算信息公开主体,落实工作责任。

   (三)深化预算改革。要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完善政府综合预算编制体系,细化预算编制,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增强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要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及时掌握预算执行动态,加大预算资金跟踪问效和监督检查力度,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为财政预算信息公开提供有利条件。

   年终平安建设预案方案2

   为贯彻落实区委《关于加强和规范干部培训工作管理的通知》(办字[2003]32号)和区委组织部的要求,加快我局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城建工作的发展,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2005年我局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我局工作中心,提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政策水平和业务技能,以拓宽知识和更新知识为目标,开展培训工作,培养和造就一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政治理论素质高,掌握现代文化和管理知识,熟悉业务,具有履行岗位职责能力的城建干部队伍。

   二、培训工作

   (一)完成调训工作。2005年度我局将根据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全面完成上级的调训任务。按上级规定的学习时间和目标要求,达到学习目的。

   (二)争当学习型干部。局党委将下大力气抓好干部的在职学习,树立新的学习理念,构建干部终身教育体系,积极营造“人人终身学习,时时处处学习”的氛围,全面提高我局干部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紧紧围绕区委今年内开展的“创争”活动,狠抓争做“六型党员干部”工作。局党委将分期分批对我局的党员干部进行调训。

   (三)党务业务培训。今年将举办建设系统党务工作业务培训,提高各支部党务工作人员的党务工作业务水平。

   (四)加强执法培训。真对我局执法部门多、行业多的特点,进一步规范各行业的执法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行政许可法》培训。

   (五)增强学习理念。除局系统组织集中培训外,各级党员干部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要深刻认识到只有不停的为自己“充电”,才能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社会中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得为民所谋。

   (六)提倡学历教育。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鼓励干部职工报读与其工作岗位相关的各类专业学历教育,为干部职工学习创造良好条件,不断提高干部的学历层次,改善专业知识结构。

   三、加强领导

   建立健全全局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党支部书记是搞好教育培训的第一责任人,落实好“第一责任人”责任,把“创争”活动与干部培训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认识、责任、工作三到位,突出学习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大力培育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营造“人人终身学习,时时处处学习”的浓厚氛围,增强各支部和全体党员干部的学习自觉性。

   20xx年3月24日

   年终平安建设预案方案3

   为充分调动分局干部职工支持平安建设、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按照市公路建设和养护中心平安建设工作统一安排和部署,决定从3月份开始,在分局深入开展平安建设主题宣传活动,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精神为指引,贯彻落实中央、全省政法工作会议部署,以积极参与XX市争创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为目标,策应全领域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攻坚年活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综治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全市创新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法治建设成果,营造浓厚氛围,进一步调动全社会参与平安建设工作的积极性,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夯实构建平安XX、法治XX作出积极努力。

   二、宣传重点 (一)党的以来中央和省、市关于推进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决策部署;(二)分局深化平安建设,破难题、补短板的实践探索和经验做法;(三)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教育管理、救治帮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不良行为青少年等重点人群方面的政政策措施和成功做法;(四)新形势下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新途径、新方法,妥善化解劳动关系、环境保护、征地拆迁、医患纠纷等重点领域突出矛盾纠纷的典型经验;(五)依法惩治“两抢一盗”、拐卖妇女儿童、危害食品药品安全、非法集资、传销、网络电信诈骗等各类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犯罪,排查整治社会治安乱点、解决突出治安问题的成效;(六)开展社会心理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工作的有关做法,抑郁症、焦虑症等人们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方法和疏导、缓解办法;(七)物流寄递、公共交通运输、危爆物品等重点行业安全管理相关工作要求;(八)介绍毒品危害,普及禁毒知识,宣传禁毒法规,传播禁毒观念,提高全民识毒防毒拒毒意识;(九)加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增强全民交通法治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意识;(十)宣传应急救护知识,切实增强人们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十一)人民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维护社会治安,见义勇为等先进事迹;(十二)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成效,特别是夯实基层基础,强化社会面治安防控网建设,预防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等方面的好做法;(十三)抗击新冠肺炎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在抗疫斗争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十四)学习宣传政法英模感人事迹,弘扬时代楷模、时代正气、时代风采。

   三、宣传时间 本次平安建设主题宣传活动时间为2021年3月下旬至4月。

   四、宣传形式 按照“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群众、务求实效”的要求,重点开展好“五个一”活动。

   (一)开设一个宣传平台。积极向市公路建设和养护中心门户网站投稿,反映分局平安建设工作经验、成效的宣传稿件。同时分局要运用内部简报、动态、微博、微信等开展集中宣传,形成集群效应,努力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二)建立一批综治宣传阵地。结合分局特点和工作实际,利用标语、板报、挂图、宣传画、电子字幕、公益广告以及文艺宣传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城镇社区、农村集镇、国省干线重点路段广泛宣传,提高群众对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的知晓率。尤其注重在县城、沿线乡镇、治超站(点)等建立一批固定宣传栏和标语栏(宣传参考标语附后)。

   (三)举办一场集中宣传活动。分局择时组织开展宣传活动。制作宣传展板、问卷调查表,印制宣传材料,设立法律宣传咨询台,向广大市民宣传综治工作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提供法律咨询服务。重点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

   (四)发送一系列宣传短信。在3月份向分局广大干部职工普发若干条综治宣传短信息,扩大宣传覆盖面,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综治工作的知晓率和支持率,并将此做法形成常态宣传机制。

   (五)开展一次挂点帮扶宣传活动。分局要组织人员深入挂点帮扶村、社区,以提升公众安全感为主线,加大基层平安创建宣传力度,开展平安建设共建帮扶工作,不断扩大平安创建的影响力,以基层平安促进全市平安建设。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宣传活动。分局要切实加强对综治宣传月活动的组织领导,真正做到责任落实、任务落实,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提供保障。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要求,精心组织实施,确保综治宣传工作有声势、有效果。

心理危机干预的六步法精选篇10

为有效遏制的危害,顺利实现“无毒县”的目标,结合司法行政部门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重点整治,帮教工作,努力构建宣传有力,控制有效,防范严密的禁毒防控体系,切实履行部门职责,为构建平安绥江、和谐绥江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做好禁毒预防宣传教育,发挥司法行政在“创无”工作中应有的作用,司法局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部署下步工作,同时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落实专人具体抓日常工作。

三、工作措施

1、组织全体干警、职工认真学习《禁毒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云南省禁毒条例》等有关规定以及的预防知识,使全体干警、职工充分认识到的危害性和禁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卓有成效地投身到禁毒工作中来,为我县“创无”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2、坚持“四禁并举”的总方针,做到“预防为主,打防结合”,切实抓好禁毒预防宣传教育工作,把禁毒预防宣传教育作为禁绝的治本之策和普法内容,组织精干力量,采取各种有效手段,经常性、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参与禁毒战争,防止和减少新滋生吸毒人员。

3、紧紧围绕“历行禁毒”这一主题,精心安排,以“6.26”“10.26”禁毒宣传日为契机,随时深入到各乡镇,以发放禁毒宣传资料,展出禁毒图片,播放录音等形式,扩大禁毒宣传教育活动的社会知晓面,使禁毒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深入人心,危害家喻户晓,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禁绝的法治意识。

心理危机干预的六步法精选篇11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危机 预警机制 内涵 具体方案 预警库

1.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内涵

G.Caplan认为,心理危机是面临突然或者重大生活事件,个体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他先前处理问题的方式及其惯常的支持系统来解决问题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1]-[3]。大学生是心理危机的高发群体,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各高校也成立了一些相应的机构来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危机。当代的危机管理应该是一个由危机预防、危机准备、危机回应与危机恢复四部分组成的循环;危机预防与危机准备意味着采取前瞻性措施预先减少危机发生的概率与降低危机的可能危害;危机回应与危机恢复则指在危机爆发之后采取措施缓解危机的破坏力并减少损失[4]。预防能从根本上防止危机的形成和爆发,是一种超前的管理。因此,研究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建立一套有效的危机预防系统,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危机、理性处理危机、适时把握转机并获得良好发展的重要措施,对于防范危机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内建立大学生心理预警系统的一般步骤是:确定预警干预的对象和范围;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的指标体系,根据预警指标检测和搜集信息;分析预警信息,危机警告。

笔者在以往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体系,以期为高效的危机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2.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具体方案

2.1加大宣传和教育,普及危机知识。

一是新生入学时就向新生及其家长分别发放“心理辅导手册”,心理辅导手册的内容包括:心理卫生的基础知识、学校的各项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新生进校后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危机前的征兆及应对策略等。针对家长的心理辅导手册,可添加学生身心发展的有关知识,使家长懂得,学生出现的新行为中哪些是正常的,应欣然接受;哪些是异常的,应及早向学校或者医疗机构反映,积极寻求帮助。二是通过开设课程、举办讲座,传授心理危机的相关知识。三是针对各年级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团体辅导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做到有的放矢。四是通过举办活动,校报、校刊,宣传栏,校园广播和电视系统,学生社团等将危机教育融入校园的文化体系,成为同学们的一种“常识”。五是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网站上开设心理危机的版块。六是把心理中心的报刊发放到寝室,定期刊登心理危机的相关知识。高校应及早组织编写“大学生心理危机手册”,从而使处在危机中的任何学校成员都可以按图索骥,有步骤和有秩序地应对危机。

2.2确定进入预警库的对象。

预警对象的确定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实现。

2.2.1心理普查

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反映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一种科学记录。通常来说,出现自残或者自杀倾向的大学生除了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其在心理素质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目的之一就是明晰大学生的心理特质,及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从心理品质的角度讲,大多数的危机是逐步形成的。由此可见,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是大学生危机干预的重要一步。对以上普查的信息进行专业分析、筛选、二次测评,充分考虑普查和测评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然后对患有或者可能患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建立预警库。

2.2.2心理健康汇报制度

实践中,心理健康汇报的运转依赖于勤工助学中心,就业指导中心,教务处,心理健康中心,院系的辅导员、任课老师和学生骨干的配合。勤工助学中心、网络中心和饮食中心相互配合,通过“校园一卡通”智能化统计系统设置每月平均消费最低金额,对于消费水平明显低于此水平的学生及时实行预警。教务处根据学生的学业档案系统定期对学生进行普查,关注成绩不理想、特别是累计不及格学分达到一定数量的学生;成绩起伏较大的学生;优等生、违纪生和留级生,将这些学生的情况定期汇报给心理中心。就业指导中心直接面对毕业生,可以及时掌握有关毕业生就业的信息,把因就业压力而出现心理异常的学生汇报给心理中心。任课教师通过课堂发现学生有明显的心理异常现象,应及时反映给辅导员。学生骨干是学生中的一员,对于学生当中发生的重大生活事件,如失恋、家庭变故、人际关系冲突、情绪异常、过激行为等实际问题能及时发现,并反馈给辅导员和心理中心。这些早期信息的收集和上报,可以确保心理危机信息快速及时地传递。

2.2.3心理咨询

通过实行心理咨询记录存档分析制度和疑难个案汇报制度,把有严重问题的学生及时纳入预警库。

2.2.4危机热线

开设一条24小时开通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在每栋学生寝室的醒目位置张贴热线电话号码,确保需要帮助的学生能在第一时间内和相关的专业人士取得联系。

2.2.5校园BBS

网络日益在青年学生中得到普及,BBS则成为大学生情绪宣泄的安全闸,不少学生选择在BBS上倾诉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遭遇到的挫折和不满情绪。通过分析、核实学生在BBS上宣泄的各种情绪和欲望,心理工作者可以获得大量有关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的信息,这一功能在处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心理咨询中心定期对帖子、中心网站上的在线咨询及专题讨论内容进行分析,一旦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即纳入预警库,并及时进行干预,避免心理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2.2.6学生主动反映自身的心理状况

在心理危机的处理过程中,要倡导和强化大学生的自助意识,培养大学生自我检查、自我评估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大学生一旦出现心理困惑,即可通过自我评价和自我检查,及时、主动地向家庭成员、心理中心或者社会机构寻求帮助。

由上可以看出学生工作人员、任课教师、辅导员和学生骨干直接面对学生,能主动观察和收集有关学生的一手信息,但是对于这些信息的分析不如心理辅导人员细致;心理辅导人员拥有处理心理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心理咨询难的被动性特点,不能及时发现处于危机中的学生。因此,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应及时有效。

3.预警库结构的设置

预警库包括两类预防的对象,每类预防对象又分成五类,群体对象包括:贫困生、学业成绩、毕业生(包括就业和考研)、新生及各个不同时期的特殊群体,个体对象划分的标准有:人格特征、家庭特征、社会环境特征、重大生活事件和心理异常。

4.对预警库的学生进行追踪和监护

大学生心理危机工作是一个连续性、长期性的工作。心理中心要根据预警重点库名单,由班主任(辅导员)及学生骨干对这些大学生进行重点监护,一旦发现其有异常反应,就报告老师和心理辅导中心。

参考文献:

[1]Gerald Caplan,Ruth Caplan. Principles of community psychiatry[J].Community Mental Health Journal,2000,(36):7-18.

[2]樊富珉.“非典”危机反应与危机心理干预[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8):32-37.

心理危机干预的六步法精选篇12

3月23日,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法国教育部公布了加强校园安全的三个方面的六项新举措。

在预先准备方面有两项举措。措施一是加强对学校领导干部的培训(将培训人数从500人增加至1500人,新增220名学区培训员)。2017年新学期除了现有的80名在国家宪兵中心接受培训的学区培训员外,法国将在2017年6月底前新增220名学区培训员。这些培训员将从2017年新学期起对学区内的学校领导干部进行危机管理能力的培训。2017-2018学年,接受危机管理培训的领导干部人数将增至原来的3倍。最初设定的目标是在4所宪兵中心培训500名地方领导干部,但这一目标早已实现。培训力度的增加将进一步巩固各学区的培训员网络,并将推动受训人员构成的多样化。措施二是加强协作,成立国家危机管理中心。法国教育部听取了国家教育总督学的建议,在教育部炔可枇⒘宋;管理中心。该中心由国家防卫和安保高级官员领导,其任务是推动危机管理各责任方的协作,并促进有益实践经验的传播。

在安全保障方面有两项举措。一是加快中小学校园建筑的安全性,加快对地方政府和学校关于校园建筑安全性内容的文件指导。2017年4月底之前,法国内政部和教育部将共同拨款5000万欧元,用于提高中小学校园建筑的安全性能。二是与协会代表共同起草并校园安全实用指南。指南阐明了应对目前法国校园安全问题的措施并将为各市长配备国家警察和宪兵安全专员或教育部安全顾问及专员,以推动措施有效落实。

在合理应对方面有两项举措。一是为教职人员提供危机应对手册。2015年11月至2016年7月,法国了五份文件并为教职人员提供了众多资源。为进一步加强教职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法国教育部将设立实践指导卡片,以更好地辅助教职人员应对危机。实践指导卡片能够让教职人员更好地识别重大校园危机和侵入式袭击的威胁。此外,法国将设置侵入式袭击的警报系统,明确安全专员的职责和权限,更好地为中小学和安全部队下达指令。二是尝试对课后活动辅导人员进行与学校教职人员一样的安全培训。在与地方协会代表协商后,教育部遴选出3个省份率先尝试对课后活动辅导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培训将有助于明确不同时刻不同教职人员的职责,进而强化所有学校工作人员的安全和责任意识。

心理危机干预的六步法精选篇13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危机 应对策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发展,大学生面临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人际关系、就业竞争等方面的冲突和压力,一些心理相对脆弱的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陷入了心理危机,由此引发了危害自身健康与校园安全的事件,受到高校、教师、社会与家长们的高度重视。处于身心发展巨变时期的大学生出现的心理危机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因此,面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积极寻找心理危机干预对策,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心理危机和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运用寻常应付方式不能处理目前所遇到的内外部应激时所发生的一种反应而陷于极度自卑、焦虑、抑郁,甚至失去控制、不能自拨的状态。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学校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下的学生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因心理危机引起的伤害行为发生或将伤害行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生命安全,使之恢复心理平衡,进而提高大学生应对危机的能力,重新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它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最突出的特点是及时性、迅速性,其有效的行动是成功的关键。现在的学生几乎都是“80后”、“90后”,独生子女居多,家庭溺爱,以自我为中心、个性突出,缺乏换位思考意识,人际交往缺乏沟通,自我控制能力差,多沉迷网络和游戏,等等。当面对矛盾冲突时,不会耐心地倾听他人的解释,更无法控制高涨的情绪,往往使矛盾激化,甚至因受挫能力而产生心理危机。这些应该受到高校管理者的重视。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原因分析

(一)生理和心理矛盾带来的危机。

青年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生理发育的基本成熟和部分心理因素的发展,使他们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认识飘忽不定,有时正确深刻,有时错误肤浅;有时客观全面,有时主观偏激。独立性与依赖织,情绪与理智并存,强烈的求知欲和相对较差的识别力相矛盾,理想与现实脱节,等等。他们这种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很容易产生心理危机。

(二)社会发展需求和就业压力带来的心理危机。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智能要求越来越高,在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一些学生整天忧心忡忡,表现出严重的危机感;另一些学生为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地给自已施加压力,除了要完成学校规定的课程外,计算机水平等级考试、外语水平证书、各种职业资格证书都成了他们步入社会寻求发展的敲门砖,考研、出国已成了大学生新的追求目标。就业、生存、发展的压力同时压在大学生的身上,在无形中增加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与精神压力。

(三)人际关系紧张带来的心理危机。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大学里,五湖四海的学生汇聚在一起,各自的生活习惯、兴趣、性格不同,不可避免地带来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一些性格内向、孤僻、自我中心者,难以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就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危机。尤其是一年级的新生,难以适应生活变化,孤独感、无助感时常袭上心头,心理危机便油然而生,当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呵护,缺乏朋友师长的支持与鼓励时,常常感到彷徨无助,最后变得越来越孤独,进入自我封闭的小圈子,失去自我价值感。

(四)由情感引起的心理危机。

当前大学生谈恋爱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性心理的不完全成熟,生活经验欠缺,对青春期的性冲动和性要求理解不当,常会产生紧张、恐惧、羞涩感,甚至做出不正当的行为,还有因陷入感情旋涡、失恋、单相思等问题困扰,产生苦闷、惆怅、失望、悔恨与愤怒,一旦失恋往往引发心理危机。

(五)个体认知偏差带来心理危机。

个体认知的偏差往往会产生“绝对化”或“概括化”,或二者交替,进而出现心理危机。这种人格特征使个体遇到危机时往往瞻前顾后,总联想不良后果;他们对自己面临的危机状态缺乏冷静的分析和理智的思考,往往认定没办法了,思维变得极其狭隘。在情绪情感上具有不稳定性,不自信,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差;解决问题时缺乏尝试性,行为冲动欠理性,表现为无所适从。

(六)家庭教育环境而形成的心理危机。

从幼儿时期起,至小学、中学的生命初级阶段,进入大学后,每个人的心理发展已见雏形,建立起初步的认知结构模式,形成了个体的心理特征。心理专家指出,在教育型、严厉型和放任型的教育方式中,教育型家庭的孩子心理问题发生率最低。当今大学生,大多在儿童时期未曾接受良好的心理教育,或多或少地存在心理缺陷,一些学生的心理障碍在中小学时期就已成形,所以大学期间往往出现心理危机。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对心理危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大学生中心理危机存在的比较普遍的心理问题,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采取各种途径锻炼大学生的意志,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社会竞争和未来合格人才的需要。一方面,开展普及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帮助他们了解有关青年期心理特征、心理问题的症状表现及其危害,增强他们的心理卫生保健意识,帮助他们掌握一些自我心理调节技巧,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同时,重视和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心理咨询观念,出现心理问题,要及时找心理医生咨询,以便及时能得到心理咨询员的帮助,缓解焦虑不安的心情,避免心理问题加重。另一方面,开展各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和调动学院的心理工作部和心理互助员的积极性,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开展心理咨询、开设“心理热线”,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和心理的调适能力,并利用学校内一切可以使用的宣传媒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二)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

心理危机预警机制致力于心理危机的形成、爆发前的预测和干预,是通过预警系统对预警对象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或现实的危机因素,进行系统评估,采取防范措施,减少心理危机发生的可能性、突然性和意外性,将可能发生的心理危机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的一种系统和机制。学校在心理危机干预实践中,可以建立一支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队伍,制定相关的工作条例和细则,明确其职责和要求,形成一个有效的工作机制。

(三)加强具有心理健康知识储备和管理实践经验的辅导员队伍建设。

高校一般使用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对所任用的辅导员进行心理学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让辅导员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心理咨询和精神病学知识,学会鉴别常见的心理问题和严重的精神疾患,这样在心理危机干预中辅导员可以于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

(四)学生骨干队伍。

学生骨干队伍包括班级党团支部干部宿舍长、心理委员、社团干部等。学校要充分发挥学生骨干在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中的作用,尤其是危机预防、发现及信息报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学校可结合实际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邀请校内外心理学专家对全校所有心理委员进行系列培训和团体辅导,以增强学生骨干自身与人沟通的能力,对心理问题的鉴别能力,增强他们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

(五)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定期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以便心理问题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防患于未然。组织有关专家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鉴别、咨询和跟踪调查,形成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评估一整套工作机制,提高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六)培养学生自我心理维护能力。

青春期的大学生精力旺盛,情感丰富,尤其是好胜心和竞争意识强,生活中易出现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难以自控而失去理智。如果不及时调控,容易出现极端行为,对自我和他人造成伤害。因此,要积极开展心理素质训练,提升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通过各种途径锻炼他们的意志、训练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保持心理健康。教师通过各种辅导形式,对大学生的独立生活及社会环境的适应、学习与社会工作关系的处理、人际交往的适应、恋爱问题的处理等多方面进行指导与帮助。要让大学生学会情感调节,学会理性控制,将不良情绪带来的能量引向比较符合社会规范的方向,转化为具有社会价值的积极行动,学会理智战胜情感,从而享受愉悦的心理体验,保持心理平衡。

(七)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教师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坦诚相待,互吐心声。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善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环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满足大学生精神和心理需求,为他们展现天赋和才华、发泄内心的激情、增强竞争意识、获取自信心提供平台。

参考文献:

[1]吴继红.大学生新生危机源探析[J].新乡学院学报,2009,(10).

[2]张爱宁,徐光兴.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J].教研探索,2008,(2).

心理危机干预的六步法精选篇14

一、总体思路

2011年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总体工作思路是: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决策部署,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围绕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强化政府安全生产监管主体责任、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责任“两个主体”,实现抓领导创新、抓双基创新、抓治本创新“三个创新”,突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安全生产“打非”、重大隐患治理和危险源监控“四个重点”,力争不发生重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力争各项指标比去年有所下降、力争完成省、市下达的各类控制指标。

二、目标任务

2011年,全市各项指标在去年的基础上有明显下降,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控制指标。全年全市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294人以内,其中工矿商贸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57人以内。

三、重点工作

(一)完善科学合理的目标管理体系

1.完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坚持安全生产控制指标考核制度,把安全生产纳入地方政府政绩业绩考核。按照《市安全生产问责制暂行办法》、《市安全生产暗访制度》、《市重大事故隐患失察失治责任调查制度》规定,加强目标运行监控和日常监管,对超出平均控制率的县市区政府及市直有关部门及时发出预警通知和行政问责,实施安全生产“一票否决”,促使各级安全生产责任真正落实到位。

2.全面推行“一岗双责”制,认真落实《市安全生产党政同责制度》,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履行本岗位职责的同时,切实履行所分管领域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督促各县(市)、区落实政府安全生产监管主体责任和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从体制、机制、投入等方面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市、县两级力争年底前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

3.强化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市、县(市、区)安全专家组,培育发展安全生产评价、咨询、培训等社会中介组织,形成安全生产专家咨询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安全专家在安全科技、安全保障、隐患治理等方面的优势,提高全市安全监管的科技含量。

4.加强协作联动,充分发挥各级安委会办公室作用,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推进安全生产综合治理。

5.加大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及时查处安全生产事故,充分发挥事故在推进工作落实中的重要作用。

(二)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

1.实施安全创建示范行动。开展安全保障型城区创建、安全监管局机构标准化建设、安全和谐型村镇(社区)创建、安全发展型企业创建及安全校园、平安农机、平安交通等基层安全创建活动,增强安全生产综合保障能力。一是开展安监机构标准化建设。巩义、登封、新密、新郑、荥阳、金水、中原、二七、管城、惠济安监局及执法机构要达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标准化建设标准”。二是开展安全保障型城市创建示范活动。新郑市、金水区、巩义市、管城区要对照省、市创建标准,逐条逐项抓好落实,按期完成创建任务,达到“安全保障型城市创建标准”。三是开展安全和谐村镇(社区)创建活动。各县市区要实现20%的村镇和城市社区达到“安全和谐型村镇(社区)创建标准”。四是开展安全发展型企业创建活动。各县市区要实现15%的规模以上企业达到“安全发展型企业创建标准”。

2.认真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实施方案》、《关于乡镇、街道开展三分六定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基层领导机构和社区行政村安全管理队伍建设,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监督员、社区和农村安全管理人员职责和津(补)贴,建立安全生产“双基”工作评价考核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安全管理人员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筑牢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

3.开展城市社区农村安全创建和“三分六定”网格化管理工作。本着“政府引导、公众参与”的原则,深入开展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提高安全社区、安全村达标率,把创建安全社区(村)与推进“三分六定”网格化管理结合起来,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管理工作。

4.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指导督促各类企业特别是高危企业,切实加强安全投入、安全管理和安全培训三项基础性工作,努力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对安全评价、检测检验等中介机构及注册安全工程师的管理,为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支撑。

(三)深化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

1.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标准规程。监督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内部安全生产责任管理机制,严格企业负责人、重点管理岗位人员安全生产履行监督检查,切实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2.落实《关于企业班组安全生产规范管理的指导意见》,加强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促使企业健全管理制度,落实主体责任,提高人员素质,改善安全条件,引导企业走规模化、规范化发展道路,实现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

3.加快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在大型企业推行安全标准体系认证,在中小型企业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分级分类管理,健全企业安全标准化激励机制,全面开展企业安全标准化评审认证。2011年力争使60%以上的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达到五级以上安全标准化水平。

4.严格安全许可制度,提高高危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严把市场准入关。建立健全高危行业、高风险领域企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缴存风险抵押金和实施安全责任保险等安全生产的“三大经济政策”。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5.健全企业安全诚信考核机制。大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机制建设,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初步建成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年内,在重点行业领域评定10家安全诚信生产经营单位和2家安全诚信缺失生产经营单位,在社会公示,营造安全诚信建设舆论氛围,引导更多生产经营单位努力提高安全诚信度。

(四)狠抓隐患排查治理

1.全年组织开展6次以上安全生产大检查。根据季节特点和安全状况,适时开展专项检查,加大安全生产专家参与安全检查,切实提高检查质量和检查效果。

2.以重大隐患治理和重大危险源监控为重点,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认真落实《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制度》,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3.实行安全生产重大隐患领导挂牌督办制度,健全重大隐患治理投入机制,协调本级政府筹集或列支专项资金,用于整改治理重大安全隐患和重大危险源。严格落实领导包案、挂牌督办制,切实做到治理责任、措施、资金、期限和预案“五落实”。监督企业加大安全投入,按规定标准提取安全费用,专项用于安全生产隐患治理。

4.严格落实隐患排查、隐患上报、隐患整改、联席会议、隐患挂牌督办、隐患双向验收、隐患举报奖励、重大隐患公示、隐患排查宣教、督查考核等十项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

5.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大督查”活动。“大检查、大整治”的重点是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公众聚集场所消防、旅游、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特种设备、地铁及其他地下工程等行业和领域,实现辖区企业全覆盖。“大督查”的重点是:市委市政府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情况,各县市区政府落实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领导包案及整改治理情况,煤矿落实领导包矿、干部驻矿情况,煤矿、非煤矿山落实矿领导与工人同时下井、同时升井制度情况,冬季恶劣气象条件下做好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安排及防范措施落实情况等。

(五)继续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

牵头开展非煤矿山(尾矿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督促开展煤矿、道路和交通运输、旅游、建筑、公共聚集场所、水上交通、民爆器材、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对重点高危工业行业安全生产的监管和指导,做到日常检查与专项检查、专项整治相结合、相促进,切实解决重点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真正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六)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执法工作

1.加快推进安全监管监察机构达标建设。继续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加快推进安全监管监察机构装备达标建设,保证监察执法必备的办公条件和专用设备设施。

2.严格执法,对全市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全覆盖的执法检查。以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为主要内容,组织开展打“三非”、反“三违”、防“三超”专项执法行动,着力建立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

3.编制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的年度执法计划。制定执法计划是我们安监部门保护自己的有效方式,按照执法计划执法就是尽职,所以执法计划一定要制定好。

4.规范执法,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履行好法定职责,加强监督,及时纠正行政执法不规范行为。

5.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举报电话作用,通过奖励的方式,鼓励民众举报生产安全事故、重大安全隐患、非法违法生产建设经营等方面的案件,拓宽安全生产案件来源渠道。

(七)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1.突出预防为主,强化事前预防,完善事故防范工作体制机制,切实做好事故超前防范工作。要以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完善市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搭建安全生产信息平台,整合优化现有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资源,充实队伍,加强应急救援演练,强化指挥调度,密切联系各部门、各地区应急管理机构,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提高应对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快速反应能力。

2.根据《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加强预案管理,全面修订应急预案。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和危险性较大的企业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增强实战能力。各县(市)、区要逐步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配备应急救援指挥车辆,提高应急救援装备水平。

(八)切实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工作

1.认真落实《职业病防治法》、《省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办法》、《市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调查摸底工作的通知》,积极做好作业场所的职业健康管理工作。

2.加大对作业场所检查力度,重点检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机构设置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人员配置情况、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制定与实施情况、工作条件设备设施材料和劳动防护用品情况、职业危害申报、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和评估情况、职业危害事故隐患的整改与消除情况、职业危害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设备设施情况、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和演练情况、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培训情况、职业危害告知情况、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管理情况、职业安全健康费用提取和使用情况。依法纠正和查处违反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九)努力提升宣传教育培训水平

1.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着力增强全社会安全发展意识。要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竞赛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参与2011年“全国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发挥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作用,办好电视台《安全总动员》、日报《安全就在你身边》等栏目,向公众广泛宣传以安全发展为核心的安全文化,宣传先进典型和经验,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在各大商场、沿街门店、公交车、建筑工地、乡村社区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使安全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努力营造全社会时时讲安全、处处有安全、人人要安全的氛围。

2.完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继续加大领导干部安全培训力度,利用党校培训平台,建立领导干部安全培训长效机制,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安全忧患意识。加大对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力度,使高危行业和特种作业人员实现持证上岗。继续加强岗前培训,强化企业培训基础工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多种形式培训,加大对农民工安全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农民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发展企业安全文化,强化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督促职工群众遵章守纪,推动安全生产全民动员、全社会设防。

(十)强化安监队伍建设

1.加强思想建设。以党组中心组学习和全系统党员干部学习为重点,开展专题理论学习培训,用科学发展理论武装头脑,增强干部职工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增强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绩效考核,贯彻连书记就解决政府工作效率、作风问题提出的“提高三个效率、建立七个机制、落实十个不允许”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