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采购管理特色范文

采购管理特色精选(十四篇)

时间:2023-10-12 15:36:35

采购管理特色

采购管理特色精选篇1

一、绿色采购的特征

绿色采购除了具有一般采购所具有的特征外,还具有学科交叉性、多目标性、多层次性、时域性和地域性等特征。

(1)学科交叉性特征。绿色采购是采购学结合环境科学、生态经济学、循环经济学而提出的采购理念。由于采购活动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密切,在研究采购活动时要考虑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又由于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生态系统也必然会对经济系统的子系统――采购系统产生作用和影响。因此,必须结合环境科学、生态经济学和循环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采购活动进行管理、控制和决策,这也正是绿色采购研究方法复杂、研究内容广泛的原因所在。

(2)多目标性特征。绿色采购的多目标性特征体现在采购活动要顺应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要求,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资源的节约,注重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追求经济效益、消费者利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四个目标的统一。系统论告诉我们,绿色采购的多目标之间通常是相互矛盾、相互制约的,一个目标的增长通常以另一个或几个目标的下降为代价。因此,如何取得多目标之间的平衡,是绿色采购理论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观点来看,生态效益目标是前三个目标的保证。

(3)时域性和地域性特征。时域性指的是绿色采购活动贯穿于产品的生命周期全过程,包括绿色产品的生产、采取的物流手段到采购程序的确定、购后服务以及报废产品的回购等全部过程。地域性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由于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化,采购活动早已突破地域限制,呈现跨地域、跨国界的发展趋势,相应地,对物流采购活动的管理也具有跨地区、跨国界的特性;二是指绿色采购的实施需要采购业务管理机构、采购机构、供应商的共同参与和响应。

二、推行绿色采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推行绿色采购的必要性

(1)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党新时期各项工作的总目标。“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和谐体系,包括大自然本身的和谐、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和人与人的和谐,“和谐社会”既要经济、政治、文化和大自然等各个子系统内部的有序和和谐,又要形成各子系统之间的配套,使之共同发展。正因为如此,“和谐”成为我国新时期的社会主调和建设重点。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活动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采购活动又是活动的物质基础,其作为政府公共支出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采购的物资、工程和服务与其活动的环境有直接的联系,推行绿色采购对于保护环境、促进国家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而推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

(2)顺应世界各国政府及采购发展趋势的需要。我国政府在《政府采购法》、《节能产品采购规定》、《环境质量保证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规中,对采购活动做了明确规定,取得了可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本早在1994年就实行绿色采购活动计划,并于2000年颁布了《绿色采购法》;美国《政府采购法》第23章专门就采购环保产品和服务作了详细规定,并提出了详细的绿色采购计划。美国国防部于2004年9月出台了绿色采购的相关政策,把“100%采购到绿色产品和服务”作为采购的最终目标。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就购买绿色产品做出了明确规定。推行绿色采购已成为必然趋势。

2、推行绿色采购的可行性

(1)国家采购法规的完善、采购规章制度的健全,为推行绿色采购提供了法律依据。我国《政府采购法》第9条明确规定,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其中首要的就是保护环境的目标。政府采购应当优先采购高科技和环保产品,促进环保企业的发展,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绿色采购也符合国际法和WTO规则。2002年联合国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全球可持续发展峰会的声明中也明确提出,“有关国家和地方政府应推动政府采购政策改革,积极开发、采用环境友好产品和服务”。目前这份声明内容已被各国政府视为实施绿色采购的重要依据。

(2)绿色供应商的增多,为推行绿色采购奠定了市场基础。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深入人心,消费者对企业的接受与认可不再仅仅取决于其是否能够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与服务,而越来越关注企业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即企业是否节约利用资源、企业是否对废旧产品的原料进行回收、企业是否注重产品保护,等等,这些都是决定企业形象与声誉的重要因素,再加上国家法规环保节能法制的日益完备,消费者消费意识的增强,绿色供应商会越来越多,为推行绿色采购奠定了市场基础。

(3)政府绿色采购取得的成果,为推行绿色采购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自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展以来,我国政府采购就着手探索新的采购理念,特别是2003年《政府采购法》颁布以来,对绿色采购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展。据资料显示,政府采购已取得的经验有:立法先行,以法律促进和规范绿色采购的发展;制定相关政策,形成发展绿色采购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包括政府奖励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收费政策、规定供应商回收利用负责制等;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鼓励公众参与。有这些成熟的经验,将使推行绿色采购事半功倍。

三、推进绿色采购的几点构想

笔者认为,绿色采购应稳步推进,注重效果,要结合当前采购改革的实际,将绿色采购理念贯穿其中,实现采购理念上的飞跃。

1、发挥采购业务主管部门的导向和管理作用。绿色采购的实施必须发挥采购业务主管部门引领和导向作用,把采购绿色化作为提高其管理绩效的基本方针,并在采购改革的实践中灌输绿色采购理念,逐步建立绿色采购的有关配套措施。

首先要运用法律工具和环保政策,实施绿色采购工程。通过制订规则,将购买节约型资源、环保型产品的要求制度化;动用舆论工具进行环境伦理、绿色观念、绿色意识的宣传;赋予采购机构一定的权力,使他们有权利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用以激励供应商进行绿色生产、绿色经营;一般情况下,应利用惩罚手段对引起环境问题的行为予以限制和惩罚;在采购中,要督促采购机构严格实施《环境保护法》、《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条例等。其次要强化对现有采购体制的全面管理。主要包括:一是采购机构在采购活动中对采购产品质量、环保、节能的关注程度,即对采购机构绿色采购意识的规范和管理;二是加强对采购程序的管理,既看具体采购有没有体现绿色的理念;三是加强对绿色供应商市场的调查,为采购机构提供指导。

采购管理特色精选篇2

关键词:低碳采购;绿色采购;环境管理;供应链;饭店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72(2010)06-0108-04

一、引言

企业采购的材料和产品在企业生产系统的各个阶段均会对降低环境冲击产生重要影响(全球环境管理倡议,GEMI,2001),故而企业环境管理的有效策略为将环境管理与采购管理结合起来以促进环境管理技术的传播,这是企业提高环境绩效(Robert Handfiel,Steven v Walton,et al,2002)及获得真正的竞争力(GEMI,2001)的有效途径。

尽管饭店采购从传统采购过渡到绿色采购已经经历了一场采购范式的革命,然而,现行的绿色采购由于仅仅关注所采购商品或服务在使用、加工、替代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而未能将诸如生产、运输、消费、(废弃物)分解等环节纳入管理范围,因而使采购管理缺乏系统性而难以真正全面满足饭店对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双重需求。这一问题的出现呼唤饭店环境管理的深化,并由此催生出一种更为先进的采购过程和模式的问世。2003年,英国提出了低碳经济,它为包括饭店业在内的诸多业态指明了一条新的企业绿色管理途径。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开始了低碳经济与低碳物流概念的讨论,这些讨论带给人们诸多启示,并进一步导致了最近(2010年上半年)一个崭新概念――饭店低碳采购管理的出炉。从理论上讲,低碳采购将开启新的饭店管理理念、文化、环境、过程,并将引发经营管理人员行为模式的变迁。

为进一步推进绿色饭店创建及绿色采购工作,厘清饭店低碳采购管理的概念、内涵、模式、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实现途径等问题已经正当其时。饭店的低碳采购不仅是绿色采购的延伸,它更是一种管理和商业模式的创新。通过构建饭店低碳采购管理这一更为系统的绿色采购管理机制,既可降低饭店的总体采购成本,又可降低采购过程和供应链中的总体碳排放。有理由相信,这一新型的采购管理方式将成为未来饭店业采购的发展方向,同时,饭店低碳采购管理的普及将使饭店业真正获得一种可持续的、环境友好型的和资源节约型的经营之路。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已经涉猎有关饭店绿色采购问题的研究,并且在本领域已经有一些典型的研究成果问世。这些研究成果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然而,随着世界饭店业的快速发展,饭店绿色采购所依存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因此,有必要来评估及重新审视现行饭店绿色采购的现状及问题以便找到应对变化的对策。不仅如此,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大都以国外的饭店业为研究对象,鲜见针对中国大陆饭店业的相关研究报道。对中国大陆饭店业的低碳采购管理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有利于饭店业实业界和学术界加深对这一新型采购管理模式的认知和理解,推动饭店低碳采购管理在国内的实施和普及,同时推动相关学术研究的繁荣。当然,中国饭店业的低碳采购管理的实践和研究对世界饭店业的低碳采购管理的实践和研究也将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饭店低碳采购管理

尽管已有学者就绿色采购和低碳饭店提出了不同的定义,并且已经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识,然而“饭店低碳采购管理”的定义直到2010年才由洪文艺提出。在他看来,“饭店低碳采购管理”要求饭店在采购设备、物资、食品时,既要关注商品的质量价格,又要关注所购商品在生产、运输、使用、加工、消费、降解等过程中的碳排放,在综合比较权衡中作出既有益于饭店提高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又有益于环境保护的选择。这一定义较好地把握了饭店低碳采购管理的核心内容,本文采用这一定义。

通过将饭店低碳采购管理与绿色采购管理进行概念对比,可以清晰地了解两者的差别。绿色采购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考虑环境因素并作出环境保护努力,有利于资源的再循环、再使用、材料的替代使用和废弃物的减少。当我们选择所关注的环境因素对两者进行比较时,会发现在低碳采购管理与绿色采购管理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对于前者,各个环境因素均被考虑;而在后者,诸如生产、运输、消费及降解等因素并未涉及(见表1)。比较显示,低碳采购管理比绿色采购管理具有更高的系统性、生态性、技术性。

三、饭店低碳采购管理的模式

传统的饭店采购管理流程一般由5个步骤组成:制定采购计划;比较商品的价格和质量;选择采购方式;商品验收、入库和使用的动态管理;总结、修正并制定新的采购计划。“饭店低碳采购管理”的方法是:对应传统饭店采购管理的全过程,在每一个环节(步骤)上实施不同内容的“低碳干预”。即:考虑饭店的环境绩效和减碳目标;比较商品的碳排量;选择低碳排量的采购方式;对商品库存和使用的碳排放进行动态管理和监测;对结果进行总结、调整和修正并制定新的低碳采购管理方案和目标(如图1所示)。干预的结果是:饭店通过自身的低碳采购努力达到减排的目的,并不断提高饭店的整体低碳管理能力和环境绩效,使饭店业为全社会的减排和环境保护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饭店低碳采购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 必要性

(1)在气候、环境、能源、人口等世界性的问题不断加剧之时,国际饭店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注重环境意识、实施环境管理、实现饭店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共识。饭店低碳采购管理是深化饭店环境管理、实现饭店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中国的人均资源能源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消耗量却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又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相互交织。传统的发展方式,不仅中国的国情不允许,全球的资源容量也难以承载。因此,饭店业有必要采用低碳采购来降低资源的利用以为国家的资源节约作出贡献。

(3)“全球环境管理倡议”通过研究发现,企业所采购的材料或产品对于企业产品生产系统的各个阶段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均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饭店企业为降低环境影响,有必要通过低碳采购来对材料和产品的采购流程加以干预。

(4)绿色采购的有效实施直接决定了供应链的整体绩效,通过绿色供应链管理,包括绿色采购管理可以使企业获得真正的竞争力。饭店低碳采购管理是对现行绿色采购管理流程的革命性再造,饭店企业对

自身真正竞争力的持续追求使得低碳采购成为必然。

2 可行性

同传统的饭店采购比较,低碳采购管理具有“新颖性”、“生态性”、“经济性”、“政治性”、“文化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它本身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1)新颖性。低碳饭店及低碳采购管理均是新生事物,前者以饭店的资源节约性和环境保护性为特点,后者则表现为一种新的采购模式;前者是目标,后者是手段。全球低碳经济浪潮的兴起预示着低碳采购管理在低碳饭店创建的热潮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而获得较大的成功。

(2)生态性。饭店低碳采购管理最大的特点是低碳排放。饭店要么通过购买低碳材料、商品,要么鼓励提倡消费者的低碳消费行为来实现低碳排放。饭店低碳采购管理最直接的目标便是通过供应链干预来从源头上和全过程降低饭店运营中的碳排放,降低环境冲击。这一环境价值取向顺应了国内建设和谐社会、践行科学发展观以及建设生态文明的潮流,必将受到普遍的欢迎和重视并走向成功。

(3)文化性。饭店的生产经营是一种生产方式,饭店产品与服务的消费同时又是一种生活、消费方式,饭店的低碳采购管理涵盖了从生产到服务的各个环节。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饭店低碳采购管理实际上是在营造一种新的采购文化、管理文化、服务文化和消费文化。这一文化营造恰好契合了国家对新型旅游文化的弘扬,更具体地说,它是对中央政府于2009年大力提倡“低碳旅游方式”的一种管理响应。文化上的融通可以使饭店的采购部门借助政府对低碳消费文化底蕴的主导式夯实,消除或减少推行低碳采购管理的文化壁垒,培育饭店低碳消费的客源市场。

(4)经济性。采购是饭店运营和成本控制的薄弱环节,同时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饭店低碳采购管理瞄准所购买的产品在生产、运输、使用、消费等方面的经济性,这实际上有助于节约采购成本。降低能源消耗和浪费,有利于饭店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显然,这一经济性特点本身便可充分调动饭店业主从事低碳采购管理的积极性。

五、饭店低碳采购管理的实现途径

1 政府创建低碳化的政策体制环境

低碳经济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稳定平衡全球生态系统而提出的。人类是全球生态系统的调控者,具体到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往往是该地区生态系统的主要调控者。企业固然应当承担一定的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然而,在环境体制尚未制定和完善以及各种环境机制尚未有效运行,特别是当饭店采购部门的经理认为环境管理的成本高(如认为循环使用意味着不经济等)的情形下,企业的环境行为特别依赖于政府环保政策的引导。当前,中国饭店业低碳化目标的实现,首先离不开包括饭店采购的低碳管理在内的饭店自身的低碳化管理。但仅有饭店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政府鼓励性、引导性政策的出台,公平、合理的协调机制的建立是实现饭店低碳化管理的不可或缺的政策体制环境因素。引导性政策可以使饭店企业明晰努力的方向,鼓励性政策可以激发和调动饭店企业实施环境管理、推行低碳采购管理的潜能和积极性,而合理的体制、机制则可以有效地协调各个阶层和部门实施低碳管理的社会责任。

2 饭店业主及管理者树立低碳理念

高层领导的环境意识是企业绿色采购的动力。国外的实践表明,采购部门及采购经理已经在环境管理中发挥着比以往更为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讲,在没有强制性和奖励性措施的情况下,中国饭店企业主动实施低碳管理的可能性较小;而企业缺乏环境意识和低碳理念指导的低碳行为,可能会脱离可持续的发展轨迹和失去正确的发展方向。因此,中国饭店业加强环境绩效、实施包括低碳采购在内的低碳管理的直接动力,往往来源于饭店业主和管理者所持有的低碳理念和他们对饭店环境绩效的不懈追求。

3 选择专业化、集约化的低碳采购方式

由于单体饭店所占比例大,个体采购规模较小的原因,中国饭店传统的采购方式一般以购买式(临时性)采购、比较式采购、招标式采购等方式为主。前两种方式常使饭店采购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被动和劣势的状态,招标式采购一般只适用于四、五星级的饭店,更多的中小型饭店无论国营还是民营,一般不会采取开招标会的形式来进行采购。即使是招标式采购,也多以成本和质量为主要追求目标,对环境因素考虑得不多。低碳采购管理对饭店采购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其中,委托式采购、网络式采购、集团式采购等专业化、集约化的采购方式有利于饭店采购管理的低碳化,其中,委托式采购是指饭店将采购业务委托给专业的采购公司,并对采购公司提出低碳要求和低碳管理目标;在网络式采购中,饭店企业采用“绿色+资本+网络”这一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通过“绿色”、“资本”、“网络”这三大抓手,可推进中国饭店业实现以环境与经济协同发展为导向的采购流程战略转型;集团式采购,无论是若干个单体饭店组成采购联盟或联合体,还是饭店集团或饭店管理集团的统一采购,均能以集团的优势来提出低碳管理的目标诉求,以达到提高饭店环境绩效的目的。

4 从有关研究机构获得技术支持

尽管低碳理念在全球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各领域、各行业有关低碳技术的研究正处在不断的探索和修正之中。专业技术往往依赖于专业机构的研究,饭店业只能从有关组织和研究机构那里获得专业的低碳技术支持。当前,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推出了在有关商品贴上“碳标签”的做法,中国的一些企业也已经开始了贴“碳标签”的尝试。但由于饭店采购的商品涉及的行业和品种特别繁多而且复杂,因此较为成熟的饭店采购管理的低碳技术,特别依赖于有关环境组织和饭店协会等机构的权威。

5 提供低碳采购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保证

低碳采购管理对饭店采购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化的低碳采购管理人才必须做到:掌握丰富的低碳知识和生态学基本知识;有较强的环境意识、良好的环境伦理道德和较高的环境责任感;有追求平衡的心态和工作技巧,即在追求饭店经济效益和环境绩效的平衡以及饭店整体和谐的大前提下,善于追求商品价格与质量的平衡,追求成本与效益的平衡,追求采购成本与服务质量的平衡,同时保持采购人员心理的平衡。只有同时具备了相应的知识、意识、伦理、道德、意志和情商的人才队伍才能为饭店低碳采购管理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撑。

六、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迫于各方面的压力和自身的责任承担,已经不可能无视环境问题的存在。事实上,许多跨国公司都已经认识到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并开始将其付诸实施。同时,有关“低碳”的研究也正在成为国内外饭店业研究的热点。饭店环境管理应当注入低碳经济的理念,以推动绿色饭店的创建从理论到实践的双重转型升级;具体到饭店绿色采购,则是推动饭店低碳物流在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与上、下游企业的低碳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

采购管理特色精选篇3

Abstract: As one of the major tasks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welfth Five Years” in Shenyang,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Environment Model City” need to solve green government procurement(GPP). The paper analyzes the actuality and problems of the weak executive ability of GPP in Shenyang, then presents some measures on the enhance the executive ability of GPP in Shenyang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valuable reference work for local government departments.

关键词:绿色政府采购 执行力 对策

Keywords: Green Government Procurement(GPP) Executive Ability Measures

作者简介:田凤权(1977/05-),男,辽宁铁岭人,沈阳工程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物流和供应链管理

绿色政府采购的概念和实践最初起源于德国、挪威、瑞典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政府的行为带动整个社会的绿色消费行为,起到引导、示范、推动作用,为全社会树立榜样,进而促进生产商转变生产方式,使供应商转变经营方式,使其产品和服务适应有关环境保护标准和要求,从而为实现政府的政策目标、环境保护目标做出持久的贡献。在我国政府采购中绿色产品仅占5%。,远没有实现绿色政府采购应发挥的作用,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绿色政府采购的执行力较差,本文就沈阳市绿色政府采购的执行力进行实证分析。

一、绿色政府采购执行力的理论概述

1.绿色政府采购的内涵

政府绿色采购,就是在政府采购中选择符合国家绿色认证标准的产品和服务,而绿色认证标准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技术标准, 而且规定产品研发、原材料、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再利用到废弃的全过程均需符合环保要求。在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之后,这种对大自然的“只图索取,不顾后果”的思想观念,过度地消耗了资源、能源和原材料,并由此造成大量生产、生活的剩余物及废弃物,极大地破坏了人类生存的环境,降低了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绿色采购正是在这种观念指导下的采购活动,是政府在购买和消费过程中重视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体现。

2.政府执行力的内涵

广义的政府执行力,是指政府的一切行政能力,在这里政府的所有行政活动都被视作执行;而狭义的执行力是指政府及其部门和公务人员,执行法律法规、规划计划、决策政策、法令政令的一种能力。通常而言,人们所说的执行力属于狭义的执行力,并且主要指的是“政策执行力”。行政执行力中的行政行为虽都属于政府行为,但政府执行力中的政府行为却有着比单纯行政行为更广泛的外延,它将涉及到政府的政策宣传行为及政府的自身管理行为。

政府执行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政府职能部门对政策把握和执行的尺度、速度、力度、角度。这种政府执行力是一些“能力项”构成的综合性、系统性能力,可以包括理解力、判断力、变通力、干部领导力、组织协调力、控制监督力等。

3.加强绿色政府采购执行力的意义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提出了“十一五”期间,中国的单位GDP能耗要降低20%左右,通过各种办法和措施降低碳排放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而政府是“绿色”管理的主体,政府行为也是“绿色”管理的对象。政府公共采购的特殊身份,决定了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其他任何主体采购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事实上,政府对于产品或者服务的采购过程,不仅是一个经济过程,也是一个生态过程。在我国政府采购中的绿色产品仅为5%,远没有实现绿色政府采购应发挥的作用,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绿色政府采购的执行力较差,因此全面提升绿色政府采购执行力,提高绿色产品采购的比重,对于社会的示范效应和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二、沈阳市、区县绿色政府采购执行力问题剖析

在沈阳市政府采购中,2008年沈阳市政府集中采购金额超过15亿,年均递增30%,其中除了部分节能产品的强制采购外,几乎不考虑环保因素,这与“绿色政府”的目标甚远。

目前,我国绿色政府采购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法律法规和政策虽已经涉及到绿色政府采购的有关内容,但只是散见于若干规定中,尚无具体规则来指导和规范政府的绿色采购行为。为了推进政府采购工作,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沈阳市出台了《沈阳市市单位政府采购工作规程(试行)》等一系列政府采购规范和文件,为政府采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对于完善基本程序和监督管理,规范地方政府采购行为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绿色政府采购在沈阳已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已经有了实实在在的具体措施,但是由于起步晚,经验缺乏,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1.地方政府权限问题限制了绿色政府采购的发展

从我国现行绿色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看,地方政府对绿色政府采购的权限有限。在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印发《关于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的意见》第三条中规定:财政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综合考虑政府采购改革进展和环境标志产品技术及市场成熟等情况,从国家认可的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机构认证的环境标志产品中,以“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的形式,按类别确定优先采购的范围。同时,该意见并未对地方政府开展绿色政府采购有特殊规定,因此,地方政府只能在政策范围内开展相应工作,没有权利提出相应的绿色政府采购清单或绿色采购采购标准,中央政府规定什么就执行什么。相对于自主创新产品,省级以上财政部门可以确定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对绿色采购来说,地方政府尤其是区县级政府只能坐等政策。

2.政府采购规模偏小,范围狭窄,意识淡薄

由于政府采购规模小、范围窄,品种较为单一,绿色采购的引导性不强,政府采购范围主要局限于一些财政专项拨款的家具、复印纸、办公设备及少数房屋装饰装修工程。2006年11月16日政府公布的《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采购的主要对象是汽车、办公用品,属于政府采购中的消费性采购。消费性的政府采购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不高,从对经济进行调节、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作用有限。

政府采购者对环保产品或节能产品在认识或思想方面的差距,使得工作中尽可能删减采购程序,减少对产品的环境认定、管理和跟踪工作,同时也影响绿色采购法的迟迟不能出台。

3.产品自身特点的制约

首先,我国环保产品行业最近几年才兴起,因此环保产品少、选择性小,已成为首要问题;其次,绿色产品由于较高成本的生态设计、绿色原材料、绿色生产与包装设备等因素,致使投标成本要比普通产品成本高,因而价格自然偏高,加上地方政府非常有限的采购预算,考虑到资金的使用效率,在政府采购中,高价同质的环保产品自然处于劣势;再次,环保产品的信息不足,采购人员寻找环保产品非常困难,尤其是对绿色产品的认定标准还很欠缺,无形中增加了采购成本。

4、缺乏合格的高素质的采购专门人才

政府采购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而政府采购往往又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在考察质量、环保、来源等方面需要有专门的知识,健全政府采购制度需要强有力的人才力量来支撑。但目前,沈阳市在开展政府采购过程中最缺乏的往往就是经过专业培训的高素质管理人员,严重制约政府采购制度的全面实施。

三、提升沈阳市区县绿色政府采购执行力的对策措施

1.加强政府采购相关人员的绿色产品知识的培训

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政府采购人员对绿色政府采购相关知识的培训,增进对绿色政府采购过程和绿色产品的认识,增强工作人员的绿色采购意识。结合实际,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国家、省市有关绿色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采购清单、绿色环保知识,并经常组织采购人员进行工作经验上的交流与探讨,统一操作手法,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员工整体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对政府采购政策、绿色采购政策有更深刻的理解,提高评标现场组织能力和对疑难问题的判断、分析、处理能力。

2.改进绿色政府采购流程

各采购相关单位在政府采购流程中,要明确提出对环境的要求,并在各工作环节中严格执行和检查,在编制招标(采购)文件、评标(谈判、询价)办法与中标(成交)标准中要明确指明货物、服务或工程在环保、节能方面的要求。

在评标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采用最低评标价法评标的项目,可以对其投标价格给予3%~5%幅度不等的价格扣除;对采用综合评分法评标的项目,在满足基本技术条件的前提下,对技术和价格项目分别给予相应评标项目总分值3%~5%幅度不等的加分;对采用性价比评分法评标的项目,在技术评标项目中给予相应评标项目总分值3%~5%幅度不等的加分,在价格评标项中给予投标价格3%~5%幅度不等的价格扣除。

3.建立和完善电子采购信息平台

通过建立和完善电子采购信息平台,实现与辽宁省采购中心、沈阳市采购中心、环境保护协会等多部门的政策信息、专家库信息、供应商信息、绿色产品信息的共享,减少本级政府采购部门由于信息不灵通而影响绿色政府采购的结果和效果,使得各采购部门充分了解相关采购产品的环保节能的特性和技术指标,为绿色政府采购提供具体的采购依据,实现本级政府采购工作按照国家、省市标准进行,利用电子采购手段节省政府采购中的各种成本和开支。通过绿色采购信息网络可为采购方和供应商了解和搜集绿色信息提供方便,同时还可提高绿色政府采购效率,拓宽政府采购信息流通渠道。

4.加强政府采购工作的监管

建立配套的监督机制对绿色政府采购工作加强管理,将采购工作的程序从受理委托、需求论证、标书制作、评标、合同执行等各个环节全部纳入质量管理体系,做到工作有标准,执行有程序,过程有记录,考核有依据。用制度约束行为,按规范实施采购,将绿色产品占政府采购的比例作为相关部门绩效考核的评价指标之一,使各项业务工作更加有据、有序、有力。

参考文献:

[1]Y.Geng,B.Doberstein,“Greening government procure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Building capacity in China”,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8, 88(4):932938

[2]陈慰萱.政府执行力:构成要素、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4):124-127

[3]知子.看国外政府“绿色采购”[J].今日国土,2008,(7):15

采购管理特色精选篇4

一般而言,绿色采购有两重内涵:一是采购绿色产品与服务,减少生产及消费过程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促进绿色消费和可持续发展,这是绿色采购的基本要求。二是要求供应商绿色、负责任的生产,即在生产过程中履行环境责任、员工责任和社会责任,实现清洁生产、节约使用资源、减少排放、员工关爱等行为,即从供应链管理的视角,通过制定、实施绿色采购的制度和标准,开发、选择、评价供应商,推动供应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这是绿色采购的内在要求和延伸。

内部环境管理:绿色采购的基本要求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在资源有限、环境问题突出的背景下,尤其值得关注。从环境管理的视角,采购绿色材料或产品并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是绿色采购的最低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内部环境管理的重要性,纷纷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环境绩效、促进可持续发展。根据内部环境管理的要求,企业通过在绿色材料或产品的获取、销售以及消费的过程中履行环境责任,可以实现节能降耗、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目标。绿色材料或产品的获取过程通过绿色采购实现,后续的生产经营过程和消费过程则是建立在已采购材料或产品基础之上。履行绿色采购职能,从源头把关,采购绿色产品和服务比采购非绿色产品和服务更能体现企业对环保问题的关注,是企业践行环保责任的重要表现。从一定程度上看,企业推行绿色采购有助于降低后续环境治理成本、减少废弃物排放,从而有效降低企业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见,绿色采购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具有积极意义。

从源头把关履行绿色采购职能,即在选择产品和服务时,在采购政策和标准中考虑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关注所要采购产品和服务的环境表现和价值,采购资源能源利用率高、使用清洁能源和清洁原料、生产过程清洁、污染物和废弃物产生少、对环境破坏小、可再利用或再循环、减量使用资源的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服务,避免采购在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利用等环节大量消耗资源能源、污染环境的产品和服务。这一层面的绿色采购是突出采购行为对环境影响考虑的环保型采购,根据企业内部环境管理的要求,在采购的后续环节也相应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以内部环境管理为中心的绿色采购,以购买环保型产品和服务为起点,通过产品本身的循环利用、资源使用减量化等特性以及采购活动的环保考虑,来实现环境管理的价值和绩效,体现循环经济“对资源的低开采、高利用和污染物的低排放”等方面的要求。

注重内部环境管理的绿色采购,是从采购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品并在采购活动中减少对环境影响的行动开始。绿色采购在政府部门的实践,以2002年颁布的《政府采购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原则性要求为依据,在政府采购中体现保护环境的目标,优先采购节能、节水、废物再生利用等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产品。2004年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制定《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要求政府采购应当优先采购节能产品,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费。2006年11月,环保总局和财政部联合《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和首批《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要求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中央一级预算单位和省级(含计划单列市)预算单位实行,2008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这些意见的出台,为政府部门实施绿色采购提供了操作依据,对引导企业、个人开展环境友好型的绿色采购和绿色消费发挥了表率作用。

在企业绿色采购的实践中,根据政府采购的相关法规规定,参照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在技术指标、服务指标相同的情况下,优先采购节能、环保产品,从产品层面实现了绿色采购的要求。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环保、节能标志共有四种,分别是十环标志、环境标志II型、节能标志和能效标识,环境标志产品从减少污染、保障人体健康安全、促进资源再利用和再循环方面体现了环境友好的特征。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为绿色采购提供了科学标准和依据。

实行环境标识、环境认证的制度是绿色采购的基本要求,采购部门在采购行为中减量使用资源、降低购买成本和环境治理成本、减少排放和环境污染的努力也体现在内部环境管理的实践中。如果要深入开展绿色采购活动,不仅要把环境考虑和采购过程结合,还要把基于绿色产品的内部环境管理进行延伸,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角度进行实践。

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采购的延伸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将企业内部环境管理的方法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延伸至供应商管理,促进供应链企业承担环境责任、员工责任和社会责任。采购部门作为供应链的一个环节,提出的绿色采购标准和要求,能形成供应商准入门槛的硬约束,促使供应商提升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绿色程度,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履行社会责任。与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相比,绿色供应链管理对供应商选择和评价体系更加完善,不仅对质量、价格、交货的提前期、批量的柔性等商业因素做出要求,而且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环境指标等方面的要求。

从环境责任视角来看,如果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符合环保技术标准,从原材料选取、设计、开发、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再利用到废弃的全过程不符合环保要求,就会被排除在绿色采购的范围之外。采购部门在选择供应商时,要求供应商提供可再循环、再利用、再回收、节约资源、不危害人体健康的绿色产品,同时也要求供应商的原材料、生产工艺、生产过程、产品流通环节体现绿色原则。对生产型企业而言,对供应链前端的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设备和技术供应商等环节以及供应链后端的产品商、经销商等环节,提出履行环境责任的要求,同时拒绝供应链企业不利环境保护的行为,从而打造节约环保型的供应链。

绿色采购是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前端,其实施力度和强度对整个供应链的环境管理绩效产生重要影响。采购部门对供应商的绿色标准和绿色指标要求,有助于促进供应商积极研发和应用绿色技术、采用环保节能工艺、创造安全无毒的工作场所,促进供应商环境意识增强、环境行为改善、环境管理水平提高,引导供应商的绿色生产行为,扩大绿色产品生产规模,推动循环经济战略和措施落实。在技术指标层面,能源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废弃物处理、清洁技术采用等指标能体现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在管理指标层面,环境治理效率、企业绿色形象、顾客评价等反映出企业的环境管理 战略取向。综合两个层面,采购方和供应商选取绿色原材料、采用清洁技术、环境治理以及环境管理合作等行为,共同构筑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环境责任内涵。绿色采购在供应链的延伸,促进了环境管理理念和技术在供应链的扩散,提高了供应链的环境绩效。

当然,绿色供应链管理所涵盖的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不限于环境责任一个方面,还包括员工责任和社区责任,这与绿色采购的延展内涵――负责任的采购是一致的。负责任的采购要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考虑社会责任,而不能只考虑经济利益。同样,秉持责任采购理念的企业也要求供应链相关方履行社会责任,在对供应商进行选择和评价时,把社会责任指标纳入供应商选择和评价标准,从而建立起负责任的绿色供应链。

社会责任履行的程度是衡量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负责任的采购,涵盖了环境责任、供应商责任、员工责任和安全责任等内容,考虑采购行为带来的环境影响及社会影响,力争对社会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负责任的采购关注供应商的员工责任,即供应商是否提供安全的劳动场所、是否关注员工健康状况、是否采取措施降低工作环境对员工身体的不良影响、员工流失率是否过高、员工管理是否人性化等等。与此同时,供应商对社区的贡献、参与慈善事业的贡献度都被考虑在责任采购的范畴。负责任的采购是体现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差异化战略,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并获取竞争优势。这一战略延伸至供应链后,也推动了相关企业积极履行环境责任,提升环境责任绩效,以满足下游企业的绿色采购标准和要求。部分企业还专门设立采购道德标准部门,以检验供应商是否符合采购方的社会责任标准,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供应链的社会责任管理。

采购管理特色精选篇5

信息化对企业管理和效益的提升是毋庸质疑的。为什么有些企业信息化工作不尽如人意呢?抛却企业个性化原因,行业针对性不强是致命弱点。仅纺织服装业,起码可以细分为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四个业务流程完全不同的行业。因此,信息化的前提是有针对性的细分行业。

服装企业首先要弄清自己的生产类型

目前国内从事服装业务的企业基本可分为以下6类:

1、 品牌运作公司:有自己的设计和分销渠道,不直接生产,最典型的是美特斯邦威。

2、 内销品牌服装公司:既有自己的设计和分销渠道,又有自己的工厂,典型的如雅戈尔、红豆、七匹狼等

3、 纯粹外贸公司:承接外贸订单,自己无服装加工厂。原来直接把打样和面辅料采购都交给外发工厂,现在自己打样、采购面辅料。

4、 外贸服装公司:自己承接外贸订单,自己采购面辅料,自己有服装加工厂,来不及做时外发其他加工厂。

5、 服装加工厂:承接外贸公司或外贸服装公司的二手订单,一般自己无直接接单能力,也不自己采购面辅料。主要从事裁剪、缝纫以后的工作。

6、 销售公司:指或经销品牌服装的公司。

目前,外贸和内贸的区别在逐渐消失,内销品牌公司也向外贸服装公司下订单,甚至有的内销公司自己既有品牌和内销渠道,又有生产厂的情况下,专门设立的销售公司也按订单方式向自己的工厂下单。

我们所谈的服装制造业应指的是从面辅料到成衣的生产过程,而不是成衣从仓库到经销商到商店,再到消费者的移动过程。

服装制造业信息化包括业务管理和生产管理,业务管理侧重于资金,即接单到面辅料采购、毛利核算。生产管理侧重产品,成衣的生产、质量和交货。与此对比的是用于服装的外贸管理(管理对象是成衣出口),分销管理(管理对象为成衣销售)。至于财务管理是通用软件。

为什么服装企业没有通用的ERP?

企业信息化根据行业特点,分为离散型行业和流程型行业,两者区别很大。

离散型行业特点是生产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发生物质改变,只是物料的形状和组合发生改变,即最终产品是由各种物料装配而成,并且产品与所需物料之间有确定的数量比例,如一个产品有多少个部件,一个部件有多少个零件,这些物料不能多也不能少。按通常行业划分属于离散行业的典型行业有机械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家电制造业等等。

流程型行业的特点是管道式物料输送,生产连续性强,流程比较规范,工艺柔性比较小,产品比较单一,原料比较稳定。

混合行业是指一般认为是流程行业的企业中,产品包装成本占有较大比例的一类企业。这类企业前期生产是流程的,后期包装则是离散的。如果没有前期“原料”生产,是通过购买“原料”来进行包装的,则就是完全的离散行业。按通常行业划分属于混合行业的典型行业有制药行业、化妆品生产行业、食品行业、酒类生产行业等。这类企业的前期生产与流程行业完全相同,后期生产与离散行业基本相同,但是后期有一个与一般离散行业最大的区别是混合行业的后期生产基本没有半制品和在制品,这是由于这类行业的后期都是包装,自动化程度较高,往往都能做到当天投料当天完成。

按以上典型定义,服装难以分类,既不属于典型的离散型行业,也不属于典型的流程型行业,但更接近于流程型行业。

1、 典型离散型行业生产前的物料和生产后的物料只有形状变化,可以找到一一对应关系。而服装生产前面料按米计算,生产后是衣服按件计算,最多只能拆成衣片,但和面料没有一一对应关系。

2、 服装生产实际是一种将面料变成衣服的过程,除了中间过程是人工而不是机器完成外,和炼油厂把原油变成汽油一样,是一种形态的改变,计量单位也发生了变化。

3、 虽然辅料在生产中是一种装配,但毕竟不是主要工作。

离散型行业的一个特点是ERP基本可以通用,而流程型行业不同行业都必须有自己独特的ERP,这就是通用ERP不能用于服装制造业的原因。依次类推,纺纱、织布、印染也是不同的非典型性流程型行业,信息系统互相不能通用。

服装行业的信息化难在何处?

1、款式的描述

在服装制造业,要描述一件衣服,需要一个四维的数据,即订单、款式、颜色、尺码,只有这四个数据都准确了,才确定了一件特定的衣服。

按标准ERP理论,ERP中用到的物料(成品也是一种物料,因为一种成品可能是另一种成品所需的物料)都必须用唯一的编码识别。

假如有一种女夹克衫,准确ERP描述必须是:

这种描述在服装制造业就遇到困境。因为标准的一个订单可能有10个款式,每个款式有5种颜色(粉红色、浅绿色、淡兰色、浅灰色、深灰色),每种颜色有5种尺码(S、M、L、XL、XXL),则按以上格式描述的记录就有10 x 5 x 5 = 250条,也就需要250个编码,显然不实用。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用两个二维联动的表来描述:

2、面辅料的描述和采购数量的精确计算

一款服装有几十种面辅料,这些面辅料有的与款式的颜色有关,有的与尺码有关,有的都有关,有的都没关,变化很多。

当然,最复杂的是拉链,这是服装制造业ERP的经典难题,要是检测一个ERP产品是否适用服装制造业,能否描述拉链可以说是个基本门槛。

该问题是:一个规格为64cm的白色拉链用在粉红色款式的M码上,单耗是2,请用软件计算出需要采购的数量。(已知该款粉红色的M码订单数量是200件)

难度在于这是一个多维的数据描述问题。一个拉链的描述包括:名称、颜色、规格。不同拉链名称对应服装不同部位的多个拉链,不同拉链颜色对应不同款式颜色,不同规格(即长度)对应服装不同尺码。

如果按标准ERP的编码标准,一种拉链的描述应该是:

极端情况下,假设同一款衣服有10个颜色,5种尺码,需要两种拉链(长拉链和短拉链),没有相同的颜色和尺码,则需要10 x 5 x 2 = 100种不同拉链,以上记录有100条。

3、业务流程实现的难度

服装制造业是一个流程型行业,业务的流程大家是清楚的,也是容易描述的:

打样报价订单面辅料采购裁剪车间 缝纫车间 后道车间装箱出运

但是要让打样的数据一直流下去,困难不少。主要是数据变化太大。

比如一种面料,打样时的单耗是技术部实际测出来,比较准确。但到报价,可能需要在打样数据基础上适当放大。采购时除根据打样时给出的单耗计算外,还要考虑损耗,实际采购时还要给个调整系数。最后还要放余量。这样下来,打样的数据已经变动很大了。

信息化带来哪些好处?

有人做过一个行为分析,发现一个流程的处理时间中90%是停滞时间,真正有效的处理时间很短。并且在流程处理过程中需要人员去用“腿”、用“电话”等其他手段去推进,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效果差,时时有跟单失踪或石沉大海的情况发生。

用计算机技术,可将企业的最优业务流程用软件固化,只要各个业务环节的员工按要求处理数据,即可达到最佳管理效果,较少受员工素质和流动的影响。

用信息化实现的业务流程,信息只有唯一录入口,系统按照企业需要定义流转规则,流程自动流转,成为企业业务流程处理的一个“不知疲倦”的推手。所有员工不仅被授权了解自己的角色,而且确切地了解流程在任何时候的状态,

在服装制造中,由于款式众多,一种款式有几十种面辅料需要采购,业务人员和采购人员非常繁忙。某种面辅料有没有采购,仓库有没有到货,常常需要电话不断催问,最后还可能由于一种辅料不齐导致缝纫车间和外发厂停工待料。

如果采用信息化管理,不但可以查到每种面辅料的采购和到货情况,还会到时间自动提醒关注某种面辅料的缺货信息。

整个公司的业务和生产数据在各个部门和员工之间共享,这不仅出于减少数据重复录入的考虑,更因为要保证公司运行数据的一致性,协调业务流程各种活动。管理漏洞的出现就是各部门数据不能共享,出了问题互相推诿。从采购管理的基本控制要求“三单校验”,就可看出数据共享的重要性。

哪些数据可以在管理中部门之间共享?

以下列出管理中部门信息共享的情况:

1、样品和报价的数据共享

报价时,选择对应的打样数据读取,可以得到技术部打样所用面辅料清单和相应单耗,直接算出面辅料的成本。

2、报价和订单的数据共享

可以把几个报价的数据合在一起生成一个订单,订单的面辅料清单和相应单耗可通过报价的链接关系,从打样数据中读出。

3、物料料清单和采购计划的数据共享

制定对应各个订单的采购计划时,对需要的品种、规格和数量已经可用自动计算,这种计算需考虑款式的颜色、规格和数量,所用各种面辅料的规格、颜色,关系很复杂,人工计算很容易出错。

4、采购计划和采购单(采购订单)的数据共享

通过合并不同采购计划中的相同供应商,可以进行集中采购,从而降低成本,这种合并操作是自动完成的。

5、采购单和入库的数据共享

面料或辅料入库时,可以查询采购部门采购计划数量,并将入库数控制在采购计划数的3%,还可按不同款式相关的面辅料分开。

6、采购付款和计划、入库的数据共享

财务部在支付采购货款时,必须做到“三单校验”,这三单指的是采购单、入库单和发票。三单中的数据必须一致才能付款。而在三个数据分别来自采购部门、仓库和财务部门,数据还必须与款式对应。

7、计件工资和生产统计的数据共享

及时统计计件工资,可以自动计算产量。可以把计算计件和生产统计工作合而为一。

8、生产统计和计件工资的数据共享

生产统计中统计的产量和计件工资中推算出的产量可以进行对比,避免任何一方的错误。

构成服装制造业的信息系统需要几部分?

服装制造业的信息系统主要可以分为三部分:业务管理、生产管理和计件工资。业务管理除基本功能外,还可细分为库存管理、外贸管理、针织服装管理。

业务管理

服装业务管理指的是与订单及采购有关的管理,对应的服装生产管理指的是与产量、质量、交货期有关的管理。

服装业务管理涉及外购样衣(仅ODM厂家)、打样、报价、订单-款式、面辅料清单、面辅料采购和入库。管理的重点是订单、款式、颜色、尺码、数量,每个款式所用面辅料品名、规格(面料指门幅)、颜色,及对应单耗,据此计算需要采购的数量,再把相同的面辅料合并起来进行采购,直到分别进入面料和辅料仓库为止。

1、库存管理

服装制造业的库存,指的是面料和辅料仓库,而不是成品库。因为现在服装企业都是按订单生产,无论是面辅料还是成品,库存都很少。但面辅料品种很多,无法通过编码甚至文字描述来确定一种面辅料,库存管理具有很大特殊性和难度。

服装生产企业材料库存很少,常常难以重复利用,而且材料成本都在订单完成后摊销,因此库存材料无帐面价值。如不加利用,会在清理仓库时以低于购置价1/10~1/50甚至更低的价格处理。如果能在后续订单或翻单生产中利用这些物料,产生的就是净利润。在出口退税降低、人民币升值等众多减利环境中,库存材料重复利用这一不多的增利机会理应得到重视。

2、外贸管理

外贸管理软件功能主要是订单管理和单证制单。

一般的外贸软件也可用于服装,但管理的对象是成衣,不能分解颜色、款式,也不能管理面辅料。真正的服装外贸软件应该根据服装的特点进行管理。主要有:可区分服装的颜色、尺码和能够自动进行装箱。

3、针织服装

如果针织服装的生产直接采购光坯布,则基本管理与梭织服装一致,只要在参数中增加克重和重量参数,但现在许多企业直接采购纱线,委托外加工织造和漂染,对管理的要求就不同。

生产管理

服装生产管理指的是与产量、质量、交货期有关的管理,对应的服装业务管理指的是与订单及采购有关的管理。业务管理是生产管理的基础,生产管理中许多信息来自业务管理。

由于生产管理比较复杂,而且变化大,所以生产管理可以分为生产统计和生产计划-生产统计两种实现方法。一般企业选择宜于实施的简单的生产统计。

生产统计不管计划只管结果,主要目的在于把工厂中各车间的产量迅速汇总统计到生产部和总经理,便于及时跟踪生产进度,及时调整安排,确保交货期。

生产计划需要预先排好计划,并及时把计划和实际产量进行对照,以发现问题。

通过与计件工资的联动,可以将为计算计件工资得到的统计工序完成数据,在作为计件工资依据的同时,转换为详细产量,据此掌握生产进度。也可以直接输入生产统计数据,再与计件工资换算的进度做对比分析。

反应生产进度的实时性主要在于输入的及时性,如果车间中随时将产量输入系统,企业高层就可以实时跟踪生产进度。

计件工资管理

服装工厂的计件工资主要有三种形式:通过工序工价的划分按人计件、按组计件、打飞计飞。同一个工厂中不同车间不同岗位可能采用不同工资方式。

如何看待软件是否好用?

服装制造企业的信息化,不但要有一个符合自己要求的软件,还需要在内部推广应用。信息系统的实施既是一个一把手工程,也需要技巧。应该说,信息化的推进肯定会遇到阻力,这些阻力会以各种借口出现,最典型是说软件不好用,不适用,将责任推给软件公司,这就需要企业一把手明辨秋毫,对企业的决心和执行力是一次考验。如果实施时计划周密,方法得当,可以减少相关阻力。

采购管理特色精选篇6

[摘要] 在我国,虽然绿色采购的实施已经开始但对象却着重于一般消费者与政府单位,企业绿色采购的推动,仍然在起步阶段。因此,通过了解绿色采购的内涵,探讨企业绿色采购的价值及实施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绿色采购 商业价值 环境意识

一、绿色采购的内涵

所谓绿色采购,就是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协商决策,在采购行为中考虑环境因素,通过减少材料使用成本、末端处理成本,保护资源和提高企业声誉等方式提高企业绩效。具体讲就是,采购部门加大与产品设计部门、生产部门和营销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决定采用各种材料和零部件以及供应商的选择,通过减少采购难以处理或对生态系统有害的材料,提高材料的再循环和再使用,减少不必要的包装和更多使用可降解或可回收的包装等措施,降低材料和零部件的购买成本,降低末端环境治理成本,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改善企业内部环境状况,最终提高企业绩效。

绿色采购已成为全球企业发展趋势。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纷纷对各子公司或供应商提出绿色采购要求,并在网站上发出公告,供其子公司,供应商及其企业参考。同时,由于我国许多企业都是以外销及OEM/ODM为导向,因此更加不能忽视国内外其他企业绿色采购要求。因此,我国企业必须以环保与永续发展原则进行商业活动,从而协助企业创造商业价值与竞争优势,并担负起对社会的环境责任。

二、绿色采购的商业价值

绿色采购常被认为会花费较高的成本,所以采取适当的绿色采购策略不仅能使成本降低,更能进一步创造商业价值。许多进行供应商环境管理的企业已证实了企业(买方)与供应商(卖方)环保方面努力,能使他们同时获益,包括节省成本,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操作效率,增加销售量,获得更好的公众形象,促进商业伙伴关系及降低环境冲击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降低成本。企业或供应商如果没有适当地管理制度对环境冲击进行管制,将花费巨额成本。但是,如果实施绿色采购、减低环境负担,则可以降低成本。例如,采购环保原料可减低运送、储存与后段处理有害废弃物的成本;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量,使用可回收或可再利用的包装材料,则可降低废弃物处理的成本;绿色采购还可降低平时被忽略的成本,例如采购不含有害物质的原料可降低员工的训练成本,有害物质纪录保持的成本及保险费的支出。此外,采购不含有害物质的环保原料也因为品质较佳,不易造成生产的困扰。

2.提升市场竞争优势。为了因应国际组织对企业界与日俱增的环境绩效要求,企业应推行绿色采购来提升市场竞争优势并减低贸易障碍.例如欧盟环境处(The Directorate General XI, 简称DGXI)为减低电子电机产品的废弃物对环境引起的冲击,提出废弃电子电机产品指令(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Directive, 简称WEEE)。要求电子电机设备在废弃时,采取重复使用、回收再利用等作法,来降低废弃电子电机设备的产生量及处理量。欧盟WEEE的指令管制范围几乎涵盖国内厂商所有电子电机设备,对我国电子电机设备制造商带来重大的影响,而绿色采购的推动正可以提升我国企业于欧盟市场竞争力,并减低贸易障碍。此外,企业应实施绿色采购来满足国际买者的需求。以外销及OEM/ODM为导向的企业必须采行绿色采购,才能符合大型跨国企业对子公司或供应商提出的与订单相关的绿色采购的要求。

3.减低环境风险。绿色采购材料具环保特性减低了重大意外事故的发生率,同时也降低了处理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罚款、危机处理及法律诉讼成本,提高企业的环保法规遵循度。这样,不仅给企业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利润,还给企业的员工带来了健康的保证,使其对企业的信任度和依赖程度增加。

4.增加无形资产。企业推动绿色采购可提升企业形象,在重要利害关系者心目中塑造环保型企业、善尽社会责任型企业的正面形象,并提升市场知名度。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消费者愈来愈倾向购买绿色产品,例如不含有毒物质,回收材质,易回收等特性的产品。此外,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消费者也愈来愈重视产品原料是否造成环境污染,企业透过绿色采购来争取市场认同,提升商誉。此外,绿色采购亦可减低违反环境法规的机率,提升执法机关对企业的正面形象。企业推动绿色采购亦可提升员工的向心力。将绿色采购纳入管理系统,采购无毒的原料与产品,营造了环保友善的工作环境,也照顾到工作环境的安全卫生,增加了生产线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从而提升员工向心力并减低流动率。

三、企业实施绿色采购的对策

1.采纳环境意识设计产品,即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考虑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充分考虑产品的回收、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从而将产品对环境的冲击和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2.严格内部有害物质的使用管理,并通过制定完备的企业管理文件、技术标准和评审体系,逐步实现生产全过程物料无铅化和有毒有害辅料的替代。

3.请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即通过国际认可的权威机构的检测,表明自己的产品符合绿色采购的要求。同时,可以通过获得国际认可的相关认证来对绿色采购进行约束,如获得采购商认可的绿色采购体系认证、ISO14000认证等等。

4.企业宗旨目标绿色化。即企业在实现经济利益的同时,要承担环境的社会责任,改进环境状况。通过制定和实施环境管理政策目标计划, 预防限制并尽可能消除污染源;最高管理层承担环境保护责任, 设置绿色职位负责实施企业绿色管理。

5.实行清洁生产方式和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生产模式。欲达到这种生产模式, 就必须从原料开采到产品报废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对材料的回收、利用、处理等全部过程进行考虑,从而增加绿色采购实施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采购管理特色精选篇7

关键词:物资采购;军队物资采购;管理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3-0033-01

0引言

军队物资采购在整个军事后勤服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将社会资源与部队的战斗力联系在一起。军队的物资采购是一种产物,主要是在市场经济因素下产生的,但是这种采购并不与政府采购相同,军队物资采购有自身的特殊性,不仅要遵守政府采购的相关规定,最主要的要注意保护军队的机密。因此,在进行军队物资采购时要特别小心,同时在选择供应商时也要特别慎重,并且物资采购的质量和时效性也非常重要,这些方面肯定比政府采购更加严格。总之,军队物资采购要注重法律制度的实施。

1建立高效权威的组织机构

建立一个高效权威的组织机构,要对参与的部门进行组织,要对这一机构进行合理的分配并形成相互影响的关系,对各部门起到领导和监督的作用。加强监督管理,加快推进军事工程项目绿色采购步伐,实现军事工程项目绿色采购机制,才能保证采购过程中不影响到军队的机密信息。如果有违反规定的可采取必要的部队内的处罚措施并加强教育。建立绩效考评制度,强化法定购买比例。将不同军队采购物资集中逐一分析,选出其中的标准件、通用件、共同件,分别登记不同军队的年需求总量和可库存量,把需求总量较大或购买金额较大的物资纳入采购物品信息库。当军队的产品发生变动时,它的采购物资信息也会随之发生变动,采购物资信息库的定期修改能有效保证军队按市场变动生产产品。采购体系的实现必须与建设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联系,可以适当地做一个军事项目建设单位绿色采购绩效评估方法,并将评估结果进行归纳汇总。

2发展绿色采购方式

目前在我军军事工程项目绿色采购中尚存在如下问题,比如我们的法律体系不完备。虽然目前颁布的相关条例为我军实施军事项目绿色采购体系提供了某些政策和法律依据,但总的来说由于缺少相关的结构和功能,缺少绿色采购行为治理措施的规定,如果军队工程建设管理部门不愿接受带有环保标签的产品,就没有有效的实施绿色采购。同时,缺乏绿色产品标准。该产品标准的确立是军事项目绿色采购的基础,国家和绿色产品相关的认证标准有多种,这些认证标准具有国家承认的法律效力和自己的特色,但由于属于不同部门,因此设置相关标准阈值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很难实现统一标准。绿色产品与传统产品相比其采购成本较高,而目前军事工程项目采购的一般都是功能满足要求、成本较低的产品。

3发展联合采购的方法

联合采购和配送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前进方向,通过持续地研究和开发出一项适应于我国的联合采购和配送方法。联合采购为部队和广大官兵提供强有力的服务保障,通过不断地进行组织市场调研,坚持供应需求为导向,以保证部队战时材料的支持为重点,收集产品资源,掌握各种各样的商品和材料的地区分布、存储数量、供给价格等资料,收集企业资源,掌握特征的生产商、供应商、一流的产品、技术水平、生产潜力和支持能力等,以此形成一个很大的军队采购产品的数据库,及时的了解市场发现资源信息。这是现在美国、荷兰、比利时一些发达国家广泛使用和有着重要影响的一种采购形式,这一项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和推广,因此,可以看出提高物流发展和使用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减少重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4出需采购办法

这种办法的实施将处于核心地位,这种法律主要是针对采购实施的目的、相关规定和流程以及适用的范围,以此来进行有效的规定。这一项立法目前正在进行方案的考研阶段。在《军事采购法》进行制定时,建议在其范围上包括采购物质等相关的内容,并且将这一法则扩充到各个层次的采购范围内。有些法定的规章制度要严格遵守,给出一个更有效的制度,这样有利于军队采购的特殊性和使命感。

5结语

随着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步伐前进,战争形态也从传统的机械化战争进入信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从而对军事材料采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军事战略物料的采购。通过法律系统来约束、规范、协调军事材料采购主题活动和行为,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安全强大”,为赢得战争的胜利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持。

参考文献

[1]张慧,崔琦.新时期军队采购的供应商管理策略[J].中国政府采购,2005,(05).

[2]苏星,吴静.提高军队物资采购效益的途径[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23).

[3]陶源.深化军队采购改革着力解决三个问题[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20).

[4]马元平,李合端.节能采购应在军队当中“扎根”[J].中国政府采购,2005,(12).

[5]靳伟.军地携手采购共赢[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03).

采购管理特色精选篇8

关键词:政府绿色采购;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81文献标识码:A

越来越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已使得政府绿色采购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积极推行绿色采购。2006年底我国颁发了《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和首批《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并规定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中央一级预算单位和省级(含计划单列市)预算单位实行,2008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实施意见》和《产品清单》的颁布说明,我国在实践中将大力推行政府绿色采购。这使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工作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不仅有助于树立我国政府的环保形象,也对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进而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因而,在当前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政府采购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对如何加快完善政府绿色采购进行研究和探索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政府绿色采购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一)政府绿色采购的含义。所谓“政府绿色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等利用财政资金进行采购时,基于保护环境的考虑而对那些符合国家特定环境标准的产品和服务(即绿色产品)优先购买的活动。政府采购的绿色标准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技术标准,而且规定产品研制、开发、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再利用到废弃的全过程均需符合环保要求。

作为公共财政体系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政府绿色采购对可持续消费乃至可持续生产有着显著的引导作用,是促进环境保护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和手段,是市场经济国家管理直接支出的一项基本手段。因此,政府绿色采购已经成为世界性趋势。

(二)政府绿色采购的基本特征

1、兼具私人采购的商业行为和政府采购的非商业行为双重性质。首先,作为一种采购行为,政府采购与私人采购一样,行为的成立在于采购人与供应商之间自由意思表达的一致。而作为政府采购的公共资金支配者与供应商进行活动行为时,享有单方面变更、中止采购行为内容的特权,从而否定了商业行为的意思自治原则和契约自由原则。

2、采购行为目的在于服务公众。政府采购其通常采购和分配的物品不以制造和转售为目的,无盈利动机和需要。

3、政府采购行为过程具有公开性、广泛性。政府采购的对象涉及货物、工程和服务等各个领域。同时,为了保证公共资金使用者不背离公共利益,必须对政府采购涉及的采购方式、采购信息和采购程序进行公开。

4、政府采购较私人采购数额巨大。政府始终是各国国内市场的最大用户。据统计,各国政府采购金额占其GDP的14%左右。

二、政府绿色采购的市场效应

由于政府采购数额巨大,实施绿色采购具有很强的杠杆作用,可以促进绿色产业和技术的发展,促进绿色消费市场的形成,具有一系列的市场效应。

首先,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可以成为引领绿色消费的重要手段。由于政府采购具有消费规模大、资金量多、涉及面广和市场带动作用明显等特点,是我国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的突破口。因此,只要政府将环境要求纳入其采购模式,增加绿色产品的购买力度,对市场中环境友好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必然产生重大影响。

其次,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对供应商可以产生积极影响。政府行为代表社会公共利益,通过政府采购,优先考虑绿色产品、绿色服务和有利于环境的工程项目,必然会促进企业向绿色方向发展。供应商为了赢得政府这个市场上最大的客户,必会积极采取措施增强其产品的绿色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负面影响程度。

再次,实施政府绿色采购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作为一个世界制造大国,我国主要的加工制造行业中,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技术及其产品还占很大比重,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经常遭遇绿色贸易壁垒和其他市场准入问题,一些产品由于达不到环保标准而无法进入国际市场或者无法长久立足。

此外,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可以促进绿色产业和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形成可持续生产体系。政府绿色采购因其量大、面广,可以引导和培养一大批绿色产品和绿色产业,带动和促进绿色清洁技术的发展。具体地讲,就是政府要通过绿色采购,进一步引导企业调整生产和技术结构,推行清洁生产技术,促进电子设备、交通设备等轻污染产业的发展;加快对化工、造纸、冶炼、电力等重污染产业的技术改造,减少自然资源消费和污染排放量,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等。

三、完善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

(一)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有关法规和政策,全面推行政府绿色采购。鉴于绿色产品经常因为价格因素在政府采购中难与传统产品竞争,因此绿色采购实施初期需要一些强制性的法令或政策来推动。从长远来看,我国应在现有法律政策的框架下,进一步修订和颁布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绿色采购法律和政策措施,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指导,在全面建设小康目标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目标下,结合推进循环经济和促进可持续生产与消费,对政府实行绿色采购的主体、责任、绿色采购标准和绿色采购清单进行细化和完善,为促进推行政府绿色采购提供强有力的法律制度保障。

(二)建立绿色采购标准,绿色采购清单。绿色采购清单制度是国际上实施政府绿色采购的通行制度,许多国家在政府绿色采购中都实行了该制度。2006年年底我国参照国际惯例颁发首批《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2007年初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再次调整后的《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将政府绿色采购清单从调整前的81家增加到444家。我国虽然已实施政府绿色采购清单制度,但还需进一步完善:一是要对那些还没有进入清单的企业及产品,经认证符合要求,及时补充进入清单,不断扩大清单范围,并对清单进行动态管理;二是要及时、合理地调整已列入清单的环境标志产品。

(三)进一步完善环境标志计划和认证制度。我国现有绿色采购标准建立在环境标志产品的基础上,因此要尽快制定各类绿色产品的绿色环保标准;加快行业内绿色标准的推广工作;加快对绿色产品的“环境标准的认证”步伐,使绿色产品生产企业有章可循、有规可矩,为绿色产品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公开绿色采购信息,完善监督机制。为了保证采购人员能够严格按照采购规范来执行,促进政府绿色采购的健康发展,首先需要有配套的监督机制对其加强管理。要加强对政府绿色采购政策执行情况和绿色清单中所涉及企业的监督检查,加大对违反政府采购要求的处罚力度,提升绿色产品的竞争力;其次还需要对承诺绿色采购的政府单位进行监督,包括公布其年初的采购计划和年终的采购结果,建立绿色信息网络。可以规定以报告的形式公开,借助社会的舆论力量加强宣传和监督。增加政府绿色采购的透明度,以便于相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采购管理特色精选篇9

[关键词] 政府绿色采购 绿色采购清单 绿色采购标准 环境标志

Erdmenger认为,政府绿色采购是当供应商提供同等质量和功能的产品时,政府寻求更环保产品的行为。我国多数学者认为,政府绿色采购就是通过政府庞大的采购力量,在政府采购中选择那些符合国家生态标准的产品和服务的行为。

一、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实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政府绿色采购的实践

2006年10月,我国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了“关于实施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并规定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中央一级预算单位和省级(含计划单列市)预算单位实行,2008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这是我国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从而推进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制度与政策上的突破。

近年来,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取得了一定进展,一些部门和单位开展了一些试点工作。如北京2008奥运会行动规划中明确表示:“在奥运设施建设中,广泛使用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北京奥组委对每一类采购产品都规定了产品的环境要求,优先选购获得环境标志的产品。一些地方政府已颁布或正在制订地方的政府绿色采购法规,如贵阳市政府颁布了《贵阳市政府绿色采购管理办法》,以地方规章的形式保障政府绿色采购,青岛市已经开始了政府绿色采购的实践,深圳、厦门等一些城市正在制订本地的政府绿色采购法规。

2.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实践中存在的若干主要问题

(1)法律制度不完备。我国2003年通过的《政府采购法》第九条明确将环境保护规定为我国政府采购的公共政策目标之一。除此之外,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涉及推进政府绿色采购的政策文件,如2004年12月《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2006年年底进一步颁发《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和首批《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2007年年初再次调整后的《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虽然以上这些政策和法律文件为我国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和法律基础,但在整体上还存在结构性和功能性的欠缺,具体表现为政策法律协调性差、操作性不强。而且缺乏对非绿色采购行为处理措施的规定,如果采购人不愿意接受环境标志产品,政府主管部门也没有有效措施强制其实施绿色采购。

(2)绿色采购清单需要进一步扩充和调整。2006年年底我国参照国际惯例颁发首批《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首批《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包括轻型汽车、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14类产品81家企业856个型号的产品。2007年初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再次调整后的《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将政府绿色采购清单从调整前的81家增加到444家。与我国政府绿色采购的庞大需求相比,上述清单是显然不够的,必须加以扩充。同时,对于清单上已列的企业和产品,应该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技术革新等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3)缺乏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政府绿色采购产品标准的确立是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实施的基础,我国当前与绿色产品相关的认证标准有多种,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执行的强制性产品国家标准;中标认证中心执行的是该中心颁布的环保产品标准;中环联合认证中心执行的是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这些认证标准都具有国家承认的法律效力和各自的特点,但由于隶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其标准设定的门槛和要求不同,所以也很难达到标准的统一。标准的不统一不但给政府绿色采购带来障碍,也无形中增加了绿色产品生产企业的成本。

(4)绿色产品生产成本过高造成采购障碍。由于计入了相关的社会、环境成本,所以绿色产品价格相对偏高,在采购时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现有的采购管理机制没有体现政府鼓励绿色采购的政策,尤其在编制采购预算、制定采购法规与政策、对政府采购事务进行协议与管理、进行采购统计分析与评估时,不能充分考虑绿色产品在其开发过程中提高了环保、安全等方面的成本,因而在招标管理办法与程序中没有给予必要的价格倾斜。此外,各政府机构经常受到必须优先采购特殊团体和区域产品或其他受法令指定优先采购项目的限制,这些特殊规定势必与绿色采购发生经费挤压现象,从而造成采购障碍。

(5)对政府绿色采购的监督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国还比较缺乏对政府绿色采购政策执行情况和绿色清单中所涉及企业的监督检查,没有统一的绩效考核标准来对政府绿色采购的比例进行科学的考核,对违反政府采购要求的单位和企业也缺乏处罚力度。同时,我国政府绿色采购信息公开在广度和深度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完善我国政府绿色采购的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我国政府绿色采购的实践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通过立法强制推行或鼓励政府绿色采购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例如,美国《联邦政府采购法》就对政府绿色采购做了详细规定,日本和韩国则分别制定了《绿色采购法》和《鼓励采购环境友好产品法》。我国的政府绿色采购法律法规体系整体上还存在结构性和功能性的欠缺,具体表现为政策法律协调性差、操作性不强。例如《政府采购法》第九条只是笼统地将“保护环境”作为政府采购的公共政策目标,而对如何在政府采购中保护环境、促进政府绿色采购,则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具体措施。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修改《政府采购法》或出台我国政府绿色采购条例,要制定专门的《政府绿色采购法》,对政府实行绿色采购的主体、责任、绿色采购标准和绿色采购清单的制定和、在政府绿色采购中“国货优先”等做出明确规定,为推行政府绿色采购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2.建立绿色采购标准制度

绿色采购标准制度是与绿色采购清单制度相辅互补的一种制度。绿色标准制度注重的是技术标准,给政府采购者提供的是一种标准而不是某种特定的产品。绿色标准制度具体,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非常强的可操作性,采购人员可以根据标准简便地判别所采购的物品和服务项目是否符合政府绿色采购的要求。政府绿色采购标准的制订,需要根据节能和环保以及产品的使用特性,进行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和多方面的详尽论证,得出一个科学的指向标准。比如,建筑工程项目,由于建筑能耗占了我国能耗的30%以上,绿色采购就应主要参照国家建筑行业的节能标准;对于市政建设工程的采购,就应多考虑环境问题,所使用的产品应更多参照环保标准。

3.完善环境标志计划和认证制度

从国际经验看,环境标志产品也是各国制定绿色采购产品标准和指南的重要基础。例如加拿大在采购产品时把产品是否有环境标志作为选择标准之一,挪威也是通过环境标志认证体系来推动绿色采购的。1993年,我国开始实施环境标志计划和认证制度。迄今,我国已批准颁布环境标志标准56项、1000多家企业、18000多种产品获得了环境标志认证。我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包括了环境保护国际履约类、可再生回收利用类、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类、改善居室环境质量类、保护人体健康类和节约能源资源等六大类,基本涵盖了政府采购的产品内容。目前,我国已借鉴国际经验将环境标志认证产品作为政府绿色采购的指定产品,并编入我国政府绿色采购产品清单。由于环境标志认证产品是下一步我国制定政府绿色采购标准、清单和指南的重要基础,因此,我国应不断扩大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范围,并要不断完善环境标志认证产品的认证方法。

4.以环境标志产品为核心,完善绿色采购清单制度

绿色采购清单制度是国际上实施政府绿色采购的通行制度,许多国家在政府绿色采购中都实行了该制度。如日本政府在环境机构的倡议下创立了采购商品的建议清单,韩国也由多个部门共同商讨并公告生态产品清单。目前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即I型环境标志认证与ISO14024国际标准实现了对接,实现了向国际标准认证的转化,这为提高我国环境标志产品竞争力有积极意义。建议在编制我国政府绿色采购产品清单时,应以认证技术标准为依据,以环境标志认证产品为基础,将环境标志认证产品作为我国政府绿色采购清单中的核心产品。在此基础上,我国政府绿色采购清单制度还须进一步完善:一是要进一步扩大清单所涵盖的范围。对那些还没有进入清单的企业及产品,经认证符合要求,应及时补充进入清单,为政府绿色采购提供更多的选择。二是要及时合理地调整已列入清单的环境标志产品。《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并不是一经公布就长期有效,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要及时合理地调整环境标志产品的政府采购范围。对那些已列入清单的环境标志产品,如果其认证证书有效期已到,或在生产过程中环境标志指标达不到相应的标准,应及时清理。

5.制定和实施针对绿色产品生产企业的优惠政策

由于多数绿色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费用要高于非绿色产品,因此,对于节能和环保有优势的产品和服务,应当给予优先采购,同时采取价格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为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实施价格补贴。实施价格补贴是西方发达国家推行绿色采购的一条成功经验。例如,德国政府对生产绿色食品的农场每公顷补贴300马克~500马克。因此,要允许政府优先采购绿色产品,并可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来购买绿色产品。二是实施财政补贴。对绿色产品生产企业和开展绿色产品开发的企业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对于更新、改造生产设备和工艺手段的资源消耗型企业也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通过财政补贴以补偿生产企业对环境的治理费用和保护稀缺资源,引导、鼓励更多的企业从事绿色生产。三是对绿色消费和绿色生产适当减免税收,对浪费性消费和污染环境的消费课以重税。比如,开征高额的增值税和资源税,抑制其生产和消费,而对绿色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在税收上给予适当地减免,降低厂商的生产成本,激励公众消费绿色产品。

6.加强监督,加快推进政府绿色采购

促进政府绿色采购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起对政府绿色采购的监督机制。一是严格管理,加强监督检查。要从政府采购目录的制定、采购限额标准的规定以及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批准上,全面落实绿色产品采购政策。要加强对政府绿色采购政策执行情况和绿色清单中所涉及企业的监督检查,加大对违反政府采购要求的处罚力度。二是公开绿色采购信息,建立绿色信息网络。公开绿色采购信息可增加政府绿色采购的透明度,以便于相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建立绿色采购信息网络可为采购方和供应商了解和搜集绿色信息提供方便,同时还可提高政府绿色采购效率,拓宽政府采购信息流通渠道。如日本1996年成立了全国绿色采购网络联盟(GPN),建立了一个包括600多家供应商、超过10000多种产品的信息数据库。三是实行并强化政府绿色采购(尤其是大宗采购)听证制度。四是建立绩效考评制度,强化法定购买比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施行必须与政府的绩效考评制度挂钩,可以考虑制定政府机关绿色采购绩效考核办法及评价指标并赋予一定的分值,纳入年度考核中进行考评。

参考文献:

[1] C.Erdmenger.The Financial Power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Green Purchasing-Buying into the Environment:Experiences,Opportunities.One Chapter of Research Methodologies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Z].Physica-Verlag HD,2003

[2]陈燕平:绿色采购[N].政府采购改革与国际化研讨会.北京,2002,02,02

[3][4]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R].2002,06

采购管理特色精选篇10

[关键词]玩具网上商城、Internet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9-0306-01

1选题背景

在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网络购物为人们所熟悉,大至家具电器,小至文具书本都先后进入到网络销售的行列。

玩具这一个永不落时的,伴随着每一个人走过童年时代的朋友。时至今日,玩具销售业也自成一套,拥有完整的销售链条。作为玩具销售终端的玩具实体店,总是面临着店面选址、玩具销售、玩具管理的多项问题。本系统旨在设计一个网络版的玩具商店,并将网上商城的后台设计为仓库管理模式。尽可能的完成实体店面的业务需求:使商城管理员对玩具的整个流程状态、销售情况、库存情况了如指掌,实现从玩具的销售到管理等所有工作的效率提高,不仅实现网络销售并且甩开手工记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系统功能分析

网络购物系统通常都拥有前台购物和后台管理功能。本系统正是基于常见的网络购物系统,将系统角色分为普通用户(游客)、登录用户以及管理员三大块。并发展自身特色,在前台购物和后台管理的基础上将后台发展为仓库管理系统。从而,完全模拟一个实体玩具商店的所有业务,本系统的功能层次图如图1、图2所示。

根据前台系统用户角色的不同,即游客和登录用户两种角色,本系统前台实现的具体任务如下:

1.用户注册登录模块

商城前台用户注册。完成注册并正常登录的用户才可以使用购物车选购玩具。

2.用户资料修改模块

商城的注册用户,通过更新个人联系地址、联系方式,便于联系用户。

3.玩具浏览模块

玩具详细信息查看:点击查看玩具详细内容,进行查看;

玩具分类查看:根据玩具分类信息,进行玩具浏览;

玩具搜索:所有用户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检索商城内所有的玩具,并显示符合要求的玩具。

4.购物车模块

清空购物车:已登录的注册用户可以清空个人的购物车;

修改购物数量:已登录的注册用户增加或减少购物的数量;

继续购买:已登录的注册用户继续进行玩具浏览;

结账:已登录的注册用户对购物车中的选中玩具结账付款。

5.查看公告模块

所有用户可以点击查看公告栏相关公告。

6.查看订单模块

查看个人订单状态,确认订单有效性。

本系统后台仓库管理实现的具体任务如下:

1.玩具入库模块

创建采购单:针对仓库中玩具存量进行某些玩具采购计划,并创建采购单;

审核入库:审查已采购的玩具,并将审核通过的玩具入库。

2.玩具出库模块

销售记录汇总:统计玩具售出情况。

3.玩具处理模块

库存盘点:统计仓库现有玩具总量、类别等相关信息,便于仓库管理;

订单管理:对注册用户下的玩具订单进行管理,修改订单状态以明确订单有效性。

4.查询统计模块

采购单查询:查询是采购单是否存在,避免采购重复或者遗漏相关采购信息;

入库查询:查询已经采购并通过审核的玩具是否已经入库。确保中间环节无误,保证库存正确。

5.基础信息模块

供应商信息管理:保存、更新、删除所有与商城有业务关系的供货商的信息,需要时便于及时有效地联系到供货商;

玩具信息管理:新增、修改、删除商城玩具的相关资料。

6.系统管理模块

用户管理:删除非法注册用户;

系统初始化:可将系统表中相关数据清楚,平时不建议使用;

公告管理:商城相关公告,允许所有用户查看;

管理员密码修改:针对管理员修改个人登录密码。

3系统特色分析

1.采用JSP开发技术,应用SSH框架使系统的架构清晰,体现了MVC设计模式的思想。

2.各模块间独立性强,代码间的耦合度低,拥有较强的可重用性,系统的可拓展性高。

3.系统界面清晰、美观、大方,并且应用个人制作的Logo,本系统操作简单易懂,适合用户的习惯性思维。

4.支持所有系统,基Java语言的特性:跨平台性、可移植性等,给web应用带来了很大的优势。

结语

采购管理特色精选篇11

一、食堂采购员由食堂管理员兼任,负责食品采购,职责如下:

1、必须讲原则,责任心强,正直诚实,不谋私利。

2、负责食堂所需食品原料辅料的采购,保障食品的卫生、安全、质优、价廉。同时负责食堂所需的除食品原料辅料以外的其他物资的采购,此类采购,必须遵循公司采购部的相关规定,同时提请采购部审批。

3、根据经营情况,及时提出采购申请并负责采购。分析食品原料辅料的品种、数量、质量、价格,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4、负责供应商的筛选,确定合格供应商,并经常对供应商进行考核评价。

5、协同验收员,对供应商所配送的食品进行验收,必须严格把关。

6、调研市场价格,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调查了解市场价格浮动行情。

7、保管进货单据,根据进货统计和约定时间,对单据进行审核后,申请付款。

8、监督食品原料辅料的出入库及库存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二、采购原则:

1、应遵循“货比三家”的原则,同等质量比价格,同等价格比质量,同等价格质量比服务,追求质优价廉。

2、实行“定点采购”,坚决杜绝从流动摊贩手中采购的行为,以确保食品的质量、卫生、安全。根据“货比三家”的原则,再结合供应商的规模、诚信等因素,综合评价后最终确定一家为定点采购的合格供应商。另外再选择来两家作为备份供应商,以备急需。

三、供应商管理规定

合格供应商必须具备的条件:

1、具备合法从事经营活动的相关证照: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负责人身份证,其复印件必须提交本公司备案。

2、特别是大米、面粉、菜油、调料、肉类五大宗食品的供应商,还必须同时具备国家规定的必须具备的相关资质、证书:卫生许可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报告、动物检疫合格证等等。

3、对于不完全具备相关证照的某些食品原料辅料供应商,如蔬菜类供应商,仍应坚持从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的农贸市场的摊贩手中采购,以保证所采购的食品原料辅料可以溯源。严禁采购路边货或其他无法溯源的食品原料辅料。

4、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应与本公司签订长期合作的意向性合同,其中应约定食品原料辅料的质量、卫生、定价办法、配送方式、退换货、货款支付方式、食品安全责任等。

5、供应商必须提供正规发票、送货单、收据等送货凭证。

四、食堂验收员由总经办委派,负责对采购回来的食品原料辅料进行验收,职责如下:

1、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坚决维护公司利益。

2、根据食堂采购计划表和供应商送货单,对食品原料辅料先验收后入库,拒收假冒伪劣、腐`变质、过期、无生产厂址的食品,保证数量、份量、重量、质量相符,验收后在单据上签字。

3、不定期抽查入库食品的数量和质量。

五、食品验收办法:

1、“一看二闻三尝四问五索”:一看——看食品有无外包装,包装是否完好,包装上的配料表、生产日期、厂名、厂址等要素是否标识齐全,看食品有无变色、腐`;二闻——闻气味,是否有异味、腐`味;三尝——尝味道是否正常;四问——问生产过程、装卸运输过程、进货渠道等;五索——索取相关资质证件、送货单。

2、肉的验收:①索取检疫合格证。②看肉的颜色,肥膘呈白色,疫肉呈紫红色。③查看是否注水。④肉外表无毛。

3、鱼的验收:①鲜鱼:闻味为正常的鱼腥;看鱼的眼睛是灰色的且向外突出;看鱼鳞是否齐全。②冻鱼:看颜色不发黄,看眼睛不浑浊、凹陷。

4、米面的验收: 索取出厂合格证、称重、看米的色泽。

5、油的验收:①索取出厂合格证、检验证明;②看透明度,色泽透明的是植物油;③闻有臭味的可能是地沟油,有矿物味的更要拒收;④尝味道,有异味的可能是地沟油;⑤燃烧不正常且发出“吱吱”声的,水分超标;燃烧时发出“噼叭”爆炸声,有可能是掺假产品,拒收。

六、食品采购及货款支付流程

1、采购前,先对食堂食品原料辅料剩余数量进行盘点,然后根据食堂具体经营情况,确定各种食品原料辅料的需求量。对于需求量的把握必须适度,应避免因采购过多放置时间太长导致腐`变质或因采购过少不够用而影响供餐。

2、采购员咨询价格、砍价、定价,确定供应商,然后根据需求量填写《食品原料辅料采购计划表》(附件二),报总经办批准。得到批准后,再联系供应商送货。

3、货物送到后,由验收员进行验收。对不合格食品拒收,退回要求重新配送;对合格食品,核实数量、份量、重量、质量,并在供方送货单和食堂采购计划表上登记准确,按验收实际入库。

4、货款定期结算。付款时,食堂管理员凭采购申请单和验收确认的送货单申请付款。

5、未经总经办审批同意,食堂管理员不得擅自采购。

七、食堂管理员及总经办相关人员应经常关注市场行情。如发现原供应商的价格偏高,应及时与供应商协商降价,协商不成应立即更换供应商,寻求价格更低的合格供应商并进行合作。

采购管理特色精选篇12

[关键词] 政府绿色采购;困境与障碍;影响因素;政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 17. 096

[中图分类号] D922.1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17- 0181- 04

政府绿色采购自1992年首次由欧盟推广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推出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政策法规,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实践活动。但各国对政府绿色采购的理论研究十分有限,政府绿色采购仍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综观国内外政府绿色采购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政府绿色采购的内涵、政府绿色采购的理论基础、政府绿色采购实践的困境与障碍、政府绿色采购的影响因素、政府绿色采购的政策研究等方面。本文将围绕上述方面依次展开述评,并提出了政府绿色采购的可能研究趋势。

1 政府绿色采购的内涵

1.1 政府绿色采购的定义

各国政府和学术界对政府绿色采购的定义并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丹麦绿色采购及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工作组(2000)将政府绿色采购定义为“公共机构采购对环境和人类具有最低影响和最安全的产品、服务和建筑,包括自然资源、原材料、消耗品、性能、运行及废弃等方面”[1];OECD(2002)将绿色政府采购政策定义为“许多成员国当局应用政策,鼓励采购人员购买可以减少环境破坏的产品和服务……作为提高公共采购环境绩效的一个手段”[2];欧盟委员会(2008)将政府绿色采购定义为“政府当局寻求采购货物、服务、工程,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减少环境影响”[3]; Erdmenger(2003)认为政府绿色采购是政府寻求环保产品的采购,在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采购的同时,优先选择更环保的产品[4];Bouwer et al.(2005)[5]将政府绿色采购定义为“政府当局将环境标准集成到采购过程的所有阶段,因此鼓励环境技术的传播和环保产品的发展,通过寻求和选择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有最小可能的环境影响的结果和解决方案”;Markku Simula(2006)认为政府绿色采购是在采购整个过程中,把环境问题与采购过程相结合的活动[6];Parikka-Alhola(2008)认为政府绿色采购是一个减少采购产品的环境影响的方法,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通过鼓励制造商来实现环境友好产品的设计和生产[7]。

尽管对政府绿色采购定义的表述不尽相同,但其基本概念是建立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标准之上;尽管所使用的术语存在差异,政府绿色采购活动的本质是,政府当局应该承担责任,在自己的采购实践中,识别环境友好型的产品和服务,然后优先采购这些产品和服务,因此政府绿色采购活动是一种生态经济活动[8]。综上分析,本文将政府绿色采购定义为采购人员使用财政资金依法采购绿色的产品、工程、服务的经济行为。

1.2 其他相关概念

政府绿色采购的其他相关概念有环境责任政府采购、可持续政府采购、低碳采购。环境责任政府采购(ERPP)是环境产品政策工具集成的驱动力,在美国被称为是环保采购(EPP)。EPP是联邦或州政府计划、鼓励并协助采购的执行机构购买环保产品或服务,它们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环境影响和危害被认为是很小的[9]。Walker et al.(2012)将可持续政府采购(SPP)定义为“通过采购和供应过程,结合社会、环境和经济方面,追求可持续发展目标”[10]。Fernando Correia et al.(2013)将低碳采购(LCP)定义为“在组织寻求采购货物、服务、工程和公用事业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考虑其直接和间接排放,减少碳足迹和/或导致整个组织碳足迹减少的过程”[11]。由上述定义看出,政府绿色采购(GPP)和环境责任政府采购实际上是同一概念,都是属于生态采购或环保采购。由于低碳问题是更广泛的生态环境问题的一部分,而生态环境是更广泛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一部分,因此低碳采购应从属于政府绿色采购或环境责任政府采购,而政府绿色采购或环境责任政府采购是可持续政府采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何种政府采购都应追求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1.3 政府绿色采购的效应

政府绿色采购实践被认为是一个对可持续生产和消费有效的政策工具。在生态文明背景下,政府绿色采购至少存在经济效应、生态效应、示范带动效应和扶持效应[8-12]。经济效应主要表现在考虑到生命周期成本,政府绿色采购不仅节约了采购成本,而且提高了采购效率;生态效应主要表现在政府绿色采购的生态价值导向,GPP对环境友好产品的开发和消费者需求有间接影响,通过市场触发器的操作,GPP可以强烈地刺激生态创新;示范带动效应主要表现在政府绿色采购的消费导向,政府绿色采购可以产生溢出效应,欧盟证实政府绿色采购政策不仅有利于政府“创建或扩大环保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又有利于刺激私人采购使用绿色标准[3];扶持效应主要表现在政府的绿色采购活动能够帮助和促进环保型企业的发展,能够促进清洁生产的推行[8]。但是,根据一项对欧盟政府采购政策的研究表明,政府采购政策不仅没有推动欧盟的创新行为,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阻碍其创新活动的作用[13]。

2 政府绿色采购的理论基础

综观国内外文献,主要是从新制度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环境管理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等方面,论述政府绿色采购的理论基础[14],具体而言,政府绿色采购活动主要是受到了外部性理论、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指导。

外部性理论是环境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一方面,生态产品或环保产品正外部性很强,在某种程度上还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由于公共物品的特点,导致了生态产品或环保产品在生产和消费环节产生“市场失灵”。因此,政府可以通过由私人企业负责生产,政府采购后再提供给公众消费;另一方面,为消除经济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根据外部性理论和科斯定理提出了现代产权理论。碳排放交易制度就是一种很好的产权制度创新,其中碳足迹制度直接影响政府低碳采购活动。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在传统供应链管理基础上增加了环境因素的环境管理手段[15]。一方面,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制度、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环保标准采购清单等,是各市场主体内部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政府绿色采购供应商评价体系,由产品环境因素评价、生产过程清洁评价和绿色采购评价3个方面构成。

可持续发展理论旨在创建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一方面,可持续生产和消费要求实现生产和消费的“发展性”和“可持续性”;另一方面,低碳消费和绿色消费都属于可持续消费范畴,低碳消费和绿色消费是可持续消费的源头和重要的实现机制,可持续消费是根本目的[16]。因此,政府低碳采购受到低碳经济理论的指导,政府绿色采购受到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经济理论的指导,但这些理论本质上都属于可持续发展理论。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政府绿色采购的发展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比如政府组织、采购人员、企业、非政府组织、新闻媒介、公众等)的投入或参与,政府绿色采购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些行为主体的利益。在发达国家,非政府组织在相关监测和促进环境管理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非政府组织等非政府利益相关者组织、媒体和公众,可以促进政府绿色采购的发展。

3 政府绿色采购实践的困境与障碍

政府绿色采购实践可以定义为集成环境对政府采购流程的担忧,GPP实践构建包括绿色产品和服务的偏好(GP)、绿色物流(GL)和绿色供应商监控(GS)[17]。尽管政府绿色采购有许多明显的效应,但在政府绿色采购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障碍和缺陷,主要体现在经济、政治和认知3个层面。根据对意大利和英国政府当局的调查,政府绿色采购实践具体的障碍是绿色产品的成本比那些非环境友好的产品成本要高、缺乏政治支持的组织资源、缺乏产品的真正的环境影响的信息、找到供应商或准备要求招标和采购的困难、缺乏从当局高层的指导方针以及缺乏政府之间的合作[18-20]。根据OECD组织的一项对国家环境政策中实施GPP的调查,发现通过采访的大多数人认为,政府绿色采购的障碍在于对政府采购人员缺乏培训、缺乏金融方面的信息、缺乏环境好处的信息。事实上,Varnas et al.(2009)调查了瑞典广泛的建设项目采购组织,揭示了限制政府绿色采购应用的一个原因,是缺乏知识来制订具体的、可测量的和可核查的环境偏好[21]。根据Yong Genga et al.(2008)[22]对中国政府绿色采购能力建设的研究,虽然GGP在中国很有前途,但GGP的实现仍然缺乏必要的指导信息及相关技术,主要的实施障碍有:①对政府绿色采购的概念界定没有统一;②环境法律体系不完善;③绿色产品成本较高阻碍采购决定;④政府采购人员和供应商的环境意识普遍较低。

4 政府绿色采购的影响因素

政府绿色采购的有效实施取决于很多因素,对于政府绿色采购影响因素的研究,既有定性研究也有定量的实证研究。Brammer et al.(2011)[23]构建了一个有用的概念框架,来识别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如何转化为GPP实践的4个影响因素,这4个因素分别是:①这些GPP政策的成本和收益的感知和比较;②绿色产品或服务的可得性;③组织压力;④对政策的“熟悉”。很多文献是通过问卷调查、因子分析等计量经济方法,从众多影响因素中识别出关键因素。这些关键因素分别为政府绿色采购的法律法规、采购者的思想意识和能力、利益相关者的关注、财政经济和环保技术等。

(1)政府法律法规对政府绿色采购的影响最大[24]。政府的采购法律法规对政府绿色采购的有效实施是一个重要的保证,在我国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在地方层面,政府为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制定了许多法规条例,完善强制性的政府绿色采购法更能促进政府绿色采购的发展。

(2)政府采购者的思想意识和能力是政府绿色采购的关键。政府采购人员对GPP技术及采购的意识和知识,是发展政府绿色采购的最大驱动力,政府绿色采购的能力受到政府采购人员认知水平的制约,而认知是刺激GPP实践的一个重要因素。

(3)利益相关者可以激励政府绿色采购。各级环保民间组织等非政府组织、新闻媒介、绿色企业以及公众对政府绿色采购的关注,给GPP的实践带来了动力和压力,Qinghua Zhu et al.(2013)使用收集自193个中国政府官员的原始数据,发现利益相关者施加压力可以激励GPP实践的采用[17]。

采购管理特色精选篇13

政府采购的绿色效应

政府采购在节约能源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功能作用,首先是由政府采购本质决定的。政府采购是以政府为主体、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采购活动,是一种典型的“公共采购”。政府采购的这种特征决定了政府采购必须一切从社会公众的利益出发,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显然,节约能源、保护人们的生存发展环境,正是全社会的共同要求。特别是现代工业社会,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过度使用形成环境恶化问题,已严重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做好节能与环保工作迫在眉睫。政府采购从公共利益出发,可以通过采购节能与环保产品,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产品的方式,促进节能环保事业发展。

值得强调的是,政府“公共采购”的特殊身份,决定了其必须而且也可能在节能与环保方面,发挥其他任何主体采购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

其次,政府采购的节能与环保功能,也是政府特殊的政策能力和行政能力决定的。政府采购是以政府为主导的采购方式,通过政府的政策能力、采购形成的市场能力和采购监控能力,共同实现节能环保目标。

政策能力是通过政府采购的法律与政策的影响力实现的。实际上,当前世界各国政府采购都有明显的绿色特征,都有特定的节能与环保法律与政策规定。我国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并没有颁布与政府采购节能与环保产品的法律与政策规定,―直到2002年我国《政府采购法》第九条做出了“政府采购应当有助力于实现国家经济和社会政策目标,包括保护环境”的目标。2004年底,财政部与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的《节能环保政府采购实施意见》,成为我国第一个政府采购促进节能与环保的具体政策规定。政府制定并切实履行这些法律与政策规定,是政府采购最终实现节能与环保目标的基本保障。

政府采购的市场能力或市场影响能力,体现在政府雄厚的公共采购资金对供应商决策选择及市场竞争取向。供应商为了获得政府采购的合同,必然在节能与环境保护方面展开充分的竞争,并对供应商的生产与销售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而促进节能与环保事业的发展。

政府采购的监控能力是通过政府采购人及政府采购机构对采购节能与环保产品行为的监督检查实现的。为了更好地落实政府节能与环保产品的采购,政府管理部门需要建立节能环保产品档案,并不断发现不利于节能与环保的产品。同时,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采购人、供应商等共同对于政府采购节能环保产品的采购进行监督,客观上发挥了政府有效监督作用。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政府采购在促进节能与环保方面的作用,并不仅限于政府政策和政府资金的直接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中的示范和引导效应。政府在节能与环保方面的优先或优惠采购政策与标准,一方面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供应商的生产与销售行为,同时也会对社会其他不同主体的消费或投资行为产生示范和引导效应。实际上,政府采购的示范效应可能会大大高于政府采购政策与资金本身所发生的直接作用,形成一种正向的倍数影响效应。

绿色采购的七种模式

虽然世界各国政府采购都存在绿色倾向,都寻求通过政府采购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促进节约能源与环境保护。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各国的方式与方法却有很大的不同。方式不同导致实际的效果也会产生很大的差别。在此,笔者根据政府采购节能与环保采购的情况,归纳政府在促进节能与环保采购方面,有以下方式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参考实施。

一是“绿色清单法”。所谓“绿色清单法”是指政府在工程、货物和服务的采购中,为了达成节能与环保等绿色目标,基于政府认定的节能与环保标准,搜集和监测相关产品或服务的节能与环保功能,形成政府确认的节能与环境保护产品清单。政府采购人或采购机构在采购与节能和环保有关的产品时,需要参考或遵行这个清单的规定,优先或者按照清单列举的产品采购。

政府采购清单法还可以有另一种形式,即政府“禁止采购清单”。政府通过监测和考察,将一些明显不利于节约能源和破坏环境的产品,纳入政府禁止采购清单。这种清单方式,对于避免政府采购不符合社会公众利益与环境要求的产品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绿色清单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将政府的政策意向或流于表面的要求落到实处,使采购人、采购机构的节能与环保型采购有了明确的依据,是一种务实有用的方式。但是,我国已经申请加入《政府采购协议》,政府采购面对全世界各种产品和服务,能否列出国际国内供应商都能认可的、不带歧视内容的完整而科学的清单,显然是需要审慎对待的问题。

二是“绿色标准法”。即政府并不直接列出节能环保清单,而是由国家相关标准管理部门从节能、增效、环保等多个方面对机械、电子、IT产品、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等制定明确的采购标准。规定政府采购必须遵循相关标准,限制或禁止采购节能、环保标准以下的产品或服务。

应该说,在防止形成歧视行为及制定清单时的寻租行为方面,“标准法”显然要优于“清单法”。因为“标准法”更注重的是标准,给采购者提供的是一种标准而不是某种特定的产品。同时,政府采购的节能与环保标准,也会给社会其他主体的采购提供参考标准,能在更大的程度上促进政府采购人员在产业发展导向上的作用。

三是“绿色权值法”。这种方法是政府不列具体节能环保采购清单,只有具体的政府采购节能与环保要求和标准。但在执行中并不完全取决于这种标准,而是一种相对比较法。节能、环保作为政府贯彻的重要政策意图因素,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得愈加重要,其权值也会逐步增加。

四是“绿色优惠法”。“绿色优惠法”是指在政府采购中,对于节能和环保上有优势的产品和服务,可以给予优先采购或者更加优惠价格的方法。例如,我国台湾地区“政府采购法”第九十六条规定,政府在招标文件中,需要规定优先采购取得政府认可的环境保护标准的产品或服务,在其效能相同或者相似的条件下,符合环保标准的产品或服务允许获得10%以下的差价优惠。并规定“产品或其原料之制造、使用过程及废弃物处理,符合再生材质、可回收、低污染或节省能

源者,亦同。”

五是“绿色成本法”。政府采购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体的采购,不能只关注货币成本,还必须关注其他如社会成本、环保成本、机会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政府采购和使用某些产品与服务所付出的代价,形成一种特定的成本概念,即绿色成本概念和标准。政府采购必须避免单纯考虑和计算的采购时所支付的货币成本,而是必须考虑绿色成本,特别是要降低绿色成本。

六是“绿色资格法”。“绿色资格法”是指政府采购在对供应商资格审查过程中,通过对供应商参与政府采购资格的限制,发挥促进节能与环保的作用。府采购一个基本的程序是对参与政府采购竞争的供应商进行资格审查,供应商不仅仅是其产品或服务要求达到国家的节能与环保标准,而且其生产、流通、销售过程也必须达到国家节能与环保标准。

七是“周期成本法”。“周期成本法”是以产品发挥功能作用的整体寿命周期内的成本作为考核依据的。当前我国许多政府采购项目太多注意采购成本的高低,围绕采购成本的高低展开竞争,忽视通过完整的寿命周期成本测算方式,使节能与环保的功能因素不能在政府采购竞争中充分体现出来。

多管齐下实现节能目标

就我国现实情况看,我国政府对于发挥政府采购促进节能环保的功能给予了高度重视。国家财政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先后了《节能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及政府采购节能清单,并使“节能采购清单”由过去的指导性和参考,变成强制性清单。因此,可以明确地看出,我国政府主要选择了“绿色清单法”。

采购管理特色精选篇14

【关键词】绿色采购 供应商选择 环境指标体系

一、绿色采购供应商选择的原则

第一,全面系统,突出重点。绿色采购供应商的选择指标体系在技术、经济等指标之外,要着重突出环保节能指标,并且要能考查到供应商现在以及未来的绿色发展能力。

第二,真实合理,有效选择。为了反映供应商的真实情况,对供应商信息的收集要做到多方面多角度,客观地对供应商的本质特征进行阐述。

第三,简明科学,动态灵活。指标体系应当智能化,有可操作性,使企业都能使用统一的标准。并且应当便于动态管理,使之可以根据国家的政策法规、绿色采购发展要求进行标准更新。

二、绿色采购供应商选择环境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绿色采购的需求,以及国家对环保节能的提出的具体要求,构建出绿色采购供应商选择环境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该指标体系共包括两个层次和十三个具体关键指标。

三、对指标的具体应用

(1)绿色采购质量控制:用以衡量供应商能否充分将绿色采购纳入管理策略,进而保证供应商的企业运作流程等符合有关环境标准,从而从源头保障采购货物的绿色程度。可以利用供应商绿色采购率进行衡量:绿色采购成本/总采购成本×100%。

(2)绿色替代原材料库存:供应商可能在生产中还使用了部分有害物质,此指标用来确保这类物质可以被具有相同功效的绿色材料所代替。可以利用绿色替代原材料库存率进行衡量:绿色替代原材料库存量/总原材料库存量×100%。

(3)绿色设计研发能力:此指标体现了供应商对环保节能的投入程度和重视程度。可以利用企业拥有的有关绿色环保的技术、专利等的数量进行衡量。

(4)有毒有害物质替代能力:有毒有害物质是指国家法律法规指出的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的、禁止使用的那些材料。因而要求供应商尽可能使用如下材料: ①更清洁的材料,不使用毒性大的材料。②可更新材料,就是为将枯竭的材料寻找合适的替代物。③再循环的材料,可以再生循环利用的材料。该指标可以利用有毒有害物质减少率(该指标为逆向指标)进行衡量:

(9)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该指标是对供应商环境管理体系进行总体评价。此处主要从供应商获得的ISO14001系列的国际环境管理认证情况或者客户对供应商现场环境管理体系的评价结果来考核。

(10)有害物质管理技术标准:EQC QC 080000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用来管理有害物质的绿色产品标准。

(11)绿色文化宣传:绿色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及其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为全体职工所认同遵循、对节能环保与企业成长关系的认识的总和。供应商对绿色文化宣传的重视程度,可以很好的体现供应商对环境和社会的责任。

(12)员工环保意识:只有将绿色经营理念导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鼓励员工把企业的发展与生态保护及全社会的共同发展相协调,才能为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