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化学中的归纳法范文

化学中的归纳法精选(十四篇)

时间:2023-10-13 15:37:19

化学中的归纳法

化学中的归纳法精选篇1

关键词:高中化学;归纳分析教学法;应用

在高中所学的课程当中,化学这门课程以各种各样的原理、复杂多变并且零碎的知识点而著称,这样看来学习化学这门课程就只能靠同学们自身的领悟能力和死记硬背来达到学习的目的。而“归纳分析法”能够将零碎而繁琐的知识点总结成系统化条理状的知识体系,同时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举一反三的归纳和总结,从而为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一、新知识传授中归纳分析法的应用

归纳分析法的使用可以贯穿在整个高中化学绝大多数知识点的学习当中。在高中一二年级的学习中适当地运用归纳分析法,使学生通过归纳总结知识点的方法发现化学学科的神奇之处,从而促使其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新知识传授过程当中采用问答知识的方式教学,将归纳分析法运用其中,使同学们将零散琐碎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并融会贯通,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比如,在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的过程中,在给同学们传授新知识之前,教师可以运用归纳分析法将旧知识点与新知识点之间的结合点联系起来,将各个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衔接点挖掘出来并自然过渡到新内容的学习当中。在学习1-20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时,将相似规律的元素归为一类进行集中学习,相异规律的进行个别学习,这就使学生能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结构,同时为老师讲授新的知识体系打下牢固的基础。所以说归纳分析法在新知识传授中的应用不仅能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够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

二、课堂复习中归纳分析法的应用

教师可以用归纳分析法来对整个课堂教学的质量进行总结,同时可以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及欠缺之处,及时地对课程教学方案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整以便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帮助。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每个知识点的小结,用以培养他们的自我归纳、分析、反思、总结能力,从而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快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学科中的知识点。作为教师而言则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去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归纳能力的培养上去。对于学生来说侧重点应该在于归纳分析方法的应用以及知识点的牢固掌握方面。这样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在课堂复习中将归纳分析法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比如,在化学平衡这一课结束后,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生活和教材中关于化学平衡的知识点出来,然后让同学们自己去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概括。这样不仅使他们看到了化学平衡的应用,并且能够快速地巩固所学的知识。归纳分析法可以具体到:若物质是相同的,则生成速率=消耗速率;若同一边物质的逆向速率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化学计量数的比值相同;生成物的产率或反应物的转化率与原先的状态相同;混合物反应之后的气体体积、物质的量、分子质量与原先状态相同。这些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和牢固。

三、单元小结中归纳分析法的应用

我们可以将过去所学的知识点采用归纳分析法来对单元小结进行巩固,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和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单元小结不仅仅意味着对于知识点的堆砌,更多地是对于学生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和融会贯通。经过这样的单元小结复习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地吸收新知识、接纳新知识、复习新知识。

经过长期教育实践的证明发现,归纳分析法主要可以以两种形式运用于教学过程中:(1)顺序归纳分析法。将一系列顺序相关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按照某种方式将琐碎繁杂的知识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清晰明朗化,这就是归纳顺序法。顺序归纳法的使用能够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的思路向着更加明朗准确化的方向发展。例如,由化学反应的本质内容进行观察,其中有非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金属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一般都在3个之内,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失去电子之后表现出还原性。所以,有金属单质参加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其在反应当中可以引出氧化剂、还原剂等的作用。(2)分类归纳分析法。将各个有衔接的知识点采用分门别类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按照类别形成各种结构体系明确的知识框架,这就是分类归纳分析法。首先教师将各个分好类的知识框架交给学生,让同学们自己将相关知识点添加到已建立的知识框架中。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找到知识点之间的异同点并能够发现自己没掌握的知识,从而得以添加补充。然后再依据各个章节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各个章节串联起来,这就使得整个章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最后通过归纳分析总结将知识点补充完整就形成了一个知识链,使同学们将高中化学的知识有效串联起来并系统化的掌握。例如,在关于元素化合物学习过程中,采用归纳分析法将元素化合物按照金属与非金属归类,接着将金属元素按照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类进行二级划分;非金属元素依照单质、氢化物、氧化物、酸及盐类进一步划分。这只是归纳分析法在高中化学化合物中的一个简单应用,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高中化学的教学复杂而零散,要想使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都得到高质量的保证,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灵活地使用归纳分析法,使学生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真正学习并理解化学知识的精髓。

参考文献:

化学中的归纳法精选篇2

一、问题的提出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了“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观点。“全面发展”的提出就要求教师有目的和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而化学教学也必须采用适合学生发展的、易于学生学习的方法来适应学生自身发展水平的需要,这样才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而使教学更加有效。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的前提和理念,并运用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情感、认知、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有所发展。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为体现其有效性,归纳法是一个相当有效的教学手段。

二、运用归纳法的原因

归纳法即通过若干个别事例,并从中找到一个具有概括性的通用规则。此种方法是将既有的资料进行收集并进行仔细、认真的分析,最终总结出一个较为概括的结论。

世间的任何事物都不是没有秩序的,而是在结构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有一定的秩序和规律可循,这些规律、秩序具有可知性,而不是完全不可知。这种现象决定了面对各种事物要采取“归纳”的思维方式,逐个地认识事物并将它们归纳总结,同时形成一定的核心思想。

对化学这门学科来讲,与其他理科相比,化学的知识较为零散、系统性也不强,具有一点“半文科”的性质,这样就不利于学生扎实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也不利于系统化的形成,使得学生当时弄懂但过一段时间就忘记了。

因此,归纳法在化学教学和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方面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在化学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中显得极为重要。

三、归纳法的基本思路

归纳材料之间的有效性主要指的是从外在的一致性到内在的一致性,也可以说是由偶然的一致到必然的一致。归纳法所要寻找的就是隐藏在必然的一致之下的宇宙本体和事物本质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充分的必然性自然会使本体更加暴露。这样,人们认识宇宙本体和事物本质的能力就会进一步提高。

人们在从事归纳法的过程中所提出的假设,也是在“表现—发现”的过程中获得的“有根据”的假设,只是假设还没有得到进一步的证实而已。

四、高中化学有效教学中归纳法的运用

1.在新课教学中应用

教学是否成功,取决于教学方法是否正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尤其是理科,归纳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进行分类,让学生形成一种认知规律,这样学生就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

高中的化学课本中的很多定理和内容都可以通过归纳法进行说明,特别是基础理论。因此,归纳法同样是编写新的教材的重要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形成这样的思路,让学生学起来简单,而且容易记住和理解所学的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2.在课堂复习或小结中运用归纳,效果还应更好

一节课程是否完整,除了有良好的开头和精彩的过程以外,还需要有精简的小结。小结是对整个一节课精髓部分的提炼,是对课堂内容的归纳,可以说是画龙点睛之笔,可见其重要性。

为此,为了提高学生对课堂主要内容的提炼能力,我们可以将课程小结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1)通过此节课,您学习到了什么知识?

(2)您学得到的知识对您有用吗?

(3)难点在什么地方?有什么问题?

(4)通过这次课,您觉得还能延伸出什么内容?

同时,我们还要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积极思考,所谓众人力量大,笔者认为正是如此。

3.归纳法运用到单元复习或总复习中,效果更佳

化学中的归纳法精选篇3

【关键词】高三;化学学习;归纳法;总结

到了高三阶段,在对化学知识进行学习时,其实更多的是知识总结,所以运用有效的总结方法是决定知识运用效率的重要前提。归纳法是依据事物所具备的一种性质,对其所有性质进行推理并总结的方式,归纳法的运用也是发挥我们学习自主性的一个重要依据。为了提升高三化学学习效率,文章中对归纳法在其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一、归纳法思路

对化学知识进行归纳,所呈现的一致性其实是从外在一致性转化为内在一致的过程,其中外在一致性具有偶然的特点,而内在一致性则是必然的。我们在对化学知识进行认知的过程中,归纳法的运用其实是对各个知识点的本质进行确定,也就是各知识点一致性下面所蕴含的内容,必然一致性越是充分,本体暴露程度也就越大,我们对它的认识越深入。一般我们在运用归纳法进行化学知识总结时,首先提出假设,即在此表现――发现过程中获得的结果,将其作为假设,然而它也只是假设而已,并没有获得证实。经过证实的假设便进阶为思想,是对化学知识予以反映的载体,同时也是培养举一反三能力的主要途径。

二、归纳法在高三化学学习中的运用

1.运用于新课知识点的学习

为了对学习效率进行保证,我们必须要使用有利于知觉的学习方式,对于新课知识点的学习,可以将归纳法加以运用。虽然高三阶段以复习为主,但是也不乏一些新课的学习。由于归纳法与我们的认知规律相符,在实际运用时更加方便[1]。同时,高三时期的化学课程已经进入到选修阶段,在学习时主要将知识进行总结,这时归纳法的作用便得以凸显,特别是化学知识的理论部分。由此可见,归纳法可以作为知识点总结的关键思路,对化学各个单元的知识加以复习,通过问题的体验与总结,将相关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并运用于今后的化学问题中。

比如,我们在进行《醇酚》一课内容学习时,其中涉及到了“元素周期律”相关知识,如果我们运用归纳法,一般是通过相应的实例进行知识的发现与归纳,从中总结规律;随后,把1~20号元素视作独立的个体,将其核外电子的排布状况画出,从中总结元素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由于我们之前已经对各个元素之间的规律加以总结,在这一过程中有效提升学习兴趣,所以接下来我们可以对元素化合价变化规律、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加以总结。在这期间,我们能够对各个个体当中存在的规律进行总结,从而提升化学分析水平。对这一部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时,我们需要始终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从而实现化学学习效率的提升。

2.运用于知识点的复习

知识点的复习是高三阶段主要环节,将归纳法运用其中,必然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如果运用不恰当,也会起到相反的效果。知识点复习可以促使我们掌握归纳与反思的能力,通过对化学知识点的总结与归纳,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加以完善[2]。针对这一点,首先我们要在课堂中对自我加以反思,比如这节课中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对于知识有无问题、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是否联系到其他知识等。面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归纳法加以解决,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对不理解之处进行补充。步入高三阶段后,我们已经可以对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例如我们在对金属物理通性与化学通性相关知识点进行复习时,便可以运用归纳法,方便日后对这一部分知识进行运用。物理性质通性主要包含了金属光泽、导热性、导电性以及延展性,这几种基本属性属于外在必然,也就是一定会隐藏在内在一致中,这里涉及到的“内在一致”也就是化学键类型的一致性,即其内部均蕴含了金属键。而化学通性即其中蕴含了还原性,隐藏于核外电子排布形似性中。所以,我们在运用归纳法进行化学知识复习时,最为重要的便是符合认知特点,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点加以总结并归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化学学习效率。

3.运用于化学知识的总复习

为了提升化学学习水平以及知识的运用效率,我们必须要加强学习的主动性,转变自身的学习方式,将原来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从而不断提高化学学习效率。进行化学知识的总复习时,更多运用的是归纳法,将化学教材中所有的知识点分块,归纳每一块的主题。而具体归纳的方式与内容,需要我结合自身知识理解水平加以确定。其实复习的过程也就是将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再次进行归纳与整理,这样做主要是为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并通过归纳与总结学会运用。归纳并非是将相似的知识堆到一起,而是要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找出其本质联系,从而实现归纳法的本质意义。

三、结束语

高三阶段的化学学习以复习为主,因而归纳法的运用十分必要,我们只有正确认知归纳法本质,熟练运用,才能真正发挥其实际意义,提升化学知识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国庆.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学习方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5:29.

化学中的归纳法精选篇4

【关键词】原电池设计;归纳记忆;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课程是制药、环境、材料、应化与化工等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这门课涉及到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及一些相关的理论,比较抽象,需记忆的公式也比较多,具体推导过程比较繁琐,学生记忆起来有一定实际困难。要学好这门课,它不仅要求学生对相关理论具有透彻的理解,而且更需要学生掌握一种良好的归纳记忆方法,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们以原电池设计这一节内容为例,来探讨一下归纳记忆在物理化学学习中的显著作用。

1.原电池设计一节内容介绍

在物理化学课程电化学中,有一节是原电池的设计举例。这节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根据电池反应设计成相应的原电池。电池设计的过程分为两步:(1)拆分化学反应,即将化学过程分解成两部分:一部分发生氧化反应,另一部分发生还原反应。并且使两部分的总结果与所要求的化学过程相同。(2)将氧化部分作为阳极,还原部分作为阴极,从而构成相应的原电池。不管是阳极,还是阴极,它们都属于电极。电极共分为三大类[1,2],第一类电极是将某金属置于含有该金属离子的溶液中构成的,或吸附了某种气体的惰性金属置于含有该气体元素离子的溶液中构成的。具体来讲,它又可细分为金属电极、卤素电极、氢电极和氧电极。第二类电极包括金属-难溶盐及金属-难溶氧化物电极。其中金属-难溶盐电极是指在金属上覆盖一层该金属的难溶盐,然后将它浸入含有与该难溶盐具有相同负离子的易溶盐溶液中而构成。最常用的有银-氯化银电极和甘汞电极。而金属-难容氧化物电极则是指在金属上覆盖一层该金属的难溶氧化物,之后再浸入含有H+或OH–的溶液中构成。最后第三类电极是氧化还原电极,具体来讲,它指的是参加电极反应的物质都在溶液中,而电极极板Pt只起到输送电子的作用。理解了这三类电极后,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些例子具体地讲解一下原电池该如何设计,以及归纳记忆在其中的巨大作用。

2.归纳记忆在原电池设计一节的应用

例:请将此反应设计成原电池。看到这道题,第一步先观察,显然,这个一个氧化还原反应,H2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O2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根据规定,被氧化的物质做阳极,在电池表示中书写在左边,被还原的物质做阴极,书写在右边。第一步找到阳极(H2)、阴极(O2)。第二步,由于电极被归纳为三大类,而H2、O2则显然属于第一类电极。由于H2、O2都属于气体,根据第一类电极的定义:第一类电极是由吸附了某种气体的惰性金属置于含有该气体元素离子的溶液中构成的。在这句话中,有三个关键词:气体、惰性金属及含有该气体元素离子的溶液。由于H2、O2都属于气体,符合第一个关键词,因此只需要满足另外两个关键词那么阴极和阳极这两个电极就完整了。对于惰性金属而言,我们一般选择Pt。对于阳极H2来讲,最后一个关键词“含有该气体元素离子的溶液”指的是含有H+的溶液,广义地讲,OH-中也含有H+离子,所以这个溶液可以是酸性的水溶液也可以是碱性的水溶液。因此,阳极最终可以表示为:Pt H2(g) H+ 或者Pt H2(g) OH-。

同样地,对于O2来讲,“含有该气体元素离子的溶液”指的是含有O2-的溶液。显然,不管是酸性的水溶液还是碱性的水溶中都含有O2-。因此,阴极最终可以表示为Pt O2(g) H+ 或者Pt O2(g) OH-。第三步,将阳极写在左边,阴极写在右边,构成一个完整的原电池。最终,设计的原电池为: Pt H2(g) H+ O2(g) Pt (酸性)或者Pt H2(g) H+ O2(g) Pt (碱性)。由此可见,在原电池设计中,归纳记忆的作用非常明显,首先先归纳得出它属于哪一类电极,之后在根据此类电极的定义,归纳出它的所有关键词,一一满足后,根据电池书写方法就可以将原电池设计出来。下面我们再通过一道例题来巩固一下这种方法。

例:请将此反应Ag+ + I- ?? AgI(s)设计成原电池。同样地,第一步也是先观察,这是一个沉淀反应,反应前后物质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很难从表面判断出阳极与阴极。但是,此反应中涉及了AgI沉淀,不难发现,对应的AgI沉淀符合第二类电极的特征。根据第二类电极中金属-难溶盐电极的定义:在金属上覆盖一层该金属的难溶盐,然后将它浸入含有与该难溶盐具有相同负离子的易溶盐溶液中而构成。在这句话中,可以归纳出三个关键词:金属、该金属的难溶盐及含有该难溶盐负离子的溶液。由于AgI沉淀符合第一个关键词,因此可以想到此反应中必用到金属-难溶盐电极。由于AgI沉淀在此反应中为产物,因此金属-难溶盐电极Ag AgI I-为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其电极反应为:Ag + I– ? AgI(s) + e–。阳极及阳极反应找到后,用题目中的电池反应与阳极反应相减即得到阴极反应。即,阴极反应为:Ag+ + e– ?? Ag。在此阴极反应中,涉及了Ag及相应的Ag+离子,根据归纳法,显然这属于第一类电极中的金属电极,且由于此电极反应为还原反应,因此,阴极最终可表示为Ag+ Ag。最后,将阳极写在左边,阴极写在右边,构成一个完整的原电池。最终,设计的原电池为:

Ag | AgI(s) | I– ??Ag+ | Ag。

从以上两个原电池设计的例子可见归纳记忆在其中的显著作用。在做这类题目时,首先根据给出的电池反应中反应物及产物的特征,确定其中一个或者连个电极的种类。其次,根据这三类不同电极特点归纳其关键词,确定至少其中一个电极,写出其电极反应,之后,用电池反应与该电极反应相减得到另一电极反应,再根据此电极反应中反应物及产物特点归纳得到其所属哪类电极。最后,根据电池的书写方法,将阳极写在左边,阴极写在右边,构成一个完整的原电池。

3. 结束语

为提高教学质量,启发学生思维,本文以物理化学课程中原电池设计一节为例,系统介绍了归纳记忆法在其中的应用。由于物理化学课程涉及到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学习起来较比较抽象,需记忆的公式也比较多,学生记忆起来有一定实际困难。而利用归纳记忆法我们就可以将相关知识“定性划分”为几个必要的关键词。这样既节省了记忆时间,学习起来又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化学中的归纳法精选篇5

一、温故导入法

化学中有些内容和后面的知识有很强的连贯性,可在检查学生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同时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对新知识不感到陌生,又可以降低新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恐惧,使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既有思想准备,又有知识基础,学习起来轻松自如。在讲CO■的实验室制法时提问O■的实验室制法自然就过渡到后者,在“碱的通性”一节开始,提问酸具有哪些通性?酸为什么具有通性?自然地过渡到见碱的通性。以复习旧知识为桥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该方法,既复习学过的知识,又降低将要学习的知识的难度,从而顺利导入新课。

二、诗词导入法

理科教师在课堂上念诗,是一件让学生感觉比较新鲜的事,觉得新鲜,思维就自然跟着老师运转了。学习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时,教师可以引入:“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样的课堂引入让学生觉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自然也就吸引了学生眼球。

三、直观导入法

教师通过化学实验或其他直观教具导入新课。以直观教具作为问题的载体导入新课,既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又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质量守恒定律”一节时,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做如下实验:铁钉和CuSO■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NaCO■和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镁带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发现第一组实验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第二组实验反应后质量减少,第三组实验反应后质量增加。然后教师及时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四、谜语导入法

学生对猜谜语兴趣很浓,有些知识可以编成谜语,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例如,在学习“空气”一节时,教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咀嚼无滋味,无它活不久;又如,在讲“氢气的性质”一节时,一上课先给学生说了一个谜语:符号像倒工,无色味最轻,遇火有水生,还原有本领。学生兴趣盎然,头脑中产生了问号,迫不及待要解开这个谜,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热情。

五、开门见山导入法

任何一节课都有其重点和难点,这些正是授课的关键。教师可直接出示本堂课的教学提纲或点明教学基本要求和内容,这样学生能够从总体上了解新授知识的框架,明确课堂学习任务,做到一目了然,有的放矢。例如在讲解“铁的冶炼”这一节时,由于同学们对铁的冶炼并不是很熟悉,所以我一开始就直接讲铁冶炼的原理及注意事项;又如学习“氧气”时,我开始就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这样将课题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全盘托出,既有利于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又便于教师讲述,起到统领全课的作用。

六、联系实际导入法

化学是源于社会、源于生活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素材导入新课。通过化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不仅能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还有助于学生形成在生活中的主动探究意识。

如,在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时,就可以先举一些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电线、保险丝、铝合金门窗及自行车钢圈等导入新课。在研究矿物质元素有关性质时,可以从市场上出售的加碘食盐、含氟牙膏导入。这些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对学生有了自然的吸引力,使他们自觉地探索和实践。

七、实验魔术导入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导入法当为新课导入的最佳方案。如在化学起始课中教师先做几个有趣的化学实验:如小小照明弹、清水变牛奶、肥皂泡炸弹,等等,让学生观察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常用手段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真实、形象的教学操作形式,既有展示化学知识的直观效应,又有表演操作的示范作用。它能吸引学生的高度注意,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又如,在讲“燃烧、缓慢氧化”这一内容时,教师问同学们是否喜欢魔术表演,大家齐声说“喜欢”。教师接着说:那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边表演一个魔术,名叫“烧不坏的手帕”。实验:把棉手帕放入酒精与水的溶液里浸透,然后轻挤,用两个镊子夹住手帕两角,在酒精灯上点燃,火焰很大,等火焰减小时迅速摇动手帕,使火焰熄灭,而手帕完好如初。同学们感到很惊讶,有的小声议论,很想弄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时候教师因势利导,提出问题:“手帕为什么没有烧坏呢?”从而引出新课“燃烧是有条件的”,为后面讲解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着火点的概念做好了铺垫。

八、图片展示导入法

教师可利用图片中丰富多彩的内容、美丽的景色、鲜艳的色彩等吸引学生注意力。如在绪言课的讲解中,教师可以事先做好课件,收集一些好看的图片,用多媒体展示一系列图片,如化学世界的绚丽多彩,各种高科技材料等。学生觉得化学特别有意思,自然就形成了想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迫切心理。

九、习题练习导入法

化学中的归纳法精选篇6

所谓归纳法,它是从一般性较小的前提出发,推出一般性较大的结论推理。它能将零碎的化学知识,复杂的化学原理,不同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简单化,条理化,系统化,从而使化学学习更简化,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效果。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化学教学实践中的几点运用。

一、对比型归纳

比较归纳既可以强化对知识理解和应用,也可对求同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1.求同型归纳可归纳出知识的相似之处,可强化对这些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如在学“碳,一氧化碳,氢气”的化学性质时可归纳成是有“可燃性”,“还原性”在学“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三种气体的性质时可归纳成都具有可燃性,点燃前都应检验纯度,在氧气中燃烧都可放热。

2.求异型归纳对相近的知识进行对比归纳出它们的不同之处,本质的区别可防止知识间的混淆,同时加深知识的理解。

如“氧化物”与“含氧化合物”可归纳成,氧化物是两种元素,含氧化合物是两种或多种元素的差别。金刚石和石墨、C60的物理性质差别较大是碳原子排列顺序不同。生铁与钢是含碳量不同。

3.类比型归纳通过对同类物质的性质的学习可用现有知识进行类推,先从理论上认识,再从实践中理解。

如先通过对“硫酸”,“盐酸”性质的学习可归纳出酸的通性。

(1)酸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金属+酸盐氢气

(3)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4)碱+酸盐+水

(5)盐+酸新盐+新酸

二、特性归纳

对物质的特性归纳,有助于掌握物质的本质,、特性、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含有亚铁离子的溶液为浅绿色,含有铁离子的溶液为黄色,含有铜离子的溶液为蓝色。

三、知识要点归纳

对学习的知识用简明扼要的字词或韵语加以概括,可以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1.谐音型归纳,可增强记忆效果激发学生兴趣,把握知识要点

如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可将步骤归纳成:“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为茶庄定点收利息。地壳中含有的元素前三位氧硅铝―谐音“养闺女”

2.字词型归纳,化繁为简,加强记忆。

如电解水实验,可归纳成:“正氧体―能助燃;负氢体二能燃烧。化学方程式计算步骤可归纳成设、方、关、比、算、答。

四、网络归纳

这种方法即有知识内容又有主体框架,能理清逻辑关系。能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掌握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是复习课中必用的方法。(略)

五、解题方法、技巧的归纳

在学习中可将解题技巧与方法加以归纳;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联系可有效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1.公式型归纳,这种方法具有直观性,可操纵性,能把抽象的事直观化,复杂的事简单化在学习金属与酸反应定量问题时可归纳成

反映消耗的金属质量×表现出的化合价数

H2的质量=

相应金属等相对原子质量

如判定等质量的铝、镁、铁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多少就可利用,Mg:2m/24=m/12.Al:3m/26=m/9.Fe:2m/56=m/28.Al>Mg>Fe

在学习酸碱盐之间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时可归纳成:溶液质量=可溶性固体质量+液体质量-气体或沉淀质量

2.精炼的语言型归纳。这种方法的掌握和使用,可以提高解题的速率和质量

在学习金属与盐酸溶液反应时可归纳成:“前置后、盐必溶、钾钙钠不行”。即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他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钾钙钠除外)

在学习金属活动性探究时可归纳成:“一中间、二两边。”如设计实验证明Fe、Cu、Ag的活动性顺序。即按金属的活动性把金属的位置排号在确定方案

①金属取Cu(即一)溶液取CuSO4\AgNO3

②金属取Fe、Ag(即二)溶液取CuSO4(即一)

六、发散性思维归纳

这种方法可以将同种事物从各角度去理解它,可加强知识间的同步联系,又可使零散的知识融化它

如化学式可以表示意义:

表示一种物质;表示物质种元素的种类;表示一个分子中个原子的个数;表示分子中个原子个数比;

表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表示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表示物质种元素的质量分数

七、数字型归纳

这种方法能无规律的知识有序化,知识要点量化细化增加记忆效果,具有条理清晰任务明确的特点。

1.化学知识中,最多的归纳数字是“三”。

实验基本操作中有“三不准”,即不能用手直接拿药品;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不能把鼻子凑到瓶口闻气味。

酒精灯的火焰分三层。

三种可燃性气体即氧气、一氧化碳、甲烷。

三大化石燃料即煤、石油、天然气。

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即质子、中子、电子。

2.化学知识中有时用几个数的组合来表示。

在过滤的实验中归纳成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液面低于滤纸边。三靠:倒液体的烧杯靠紧玻璃棒;玻璃棒的下端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漏斗下端以较长的一面靠紧烧杯内壁。

初中化学知识可归纳成以下内容:

一个定律:质量守恒定律。

两种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两种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两种分类:化学反应类型、物质的分类。

两种推断:元素、物质的推断

三种常见的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

三种图示:原子及离子结构简图,基本仪器,实验装置图。

三个规律: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物质间反应的规律。

三种计算:根据化学式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有关溶液的计算。

三种元素:(H、 O 、C)及其单质,化合物性质。

五种关系:化合价与化学式,无机物的相互转化关系性质与用途关系;溶液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五个判断:反应能否发生的判断,化学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计算法,物质性质描述的判断。

化学中的归纳法精选篇7

【关键词】数学归纳法;数学教学;证明;应用。

一、数学归纳法证题的一般步骤

第一数学归纳法原理

设有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命题,如果①当n=1命题成立;②假设n=k时命题成立,则n=k+1时命题也成立;那么这个命题对于一切正整数n都成立。

第二数学归纳法原理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的极为有效的科学方法。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发现和发展的历史,明确数学归纳法与归纳法的区别与联系,是教师教授和学生掌握数学归纳法的基础。对数学归纳法逻辑基础即原理的准确理解,是教师进行数学归纳法教学的前提,也是学生能否掌握这种证明方法的关键。

数学归纳法的教学首先是一种程序性教学。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应用数学归纳法,还要进行形式化教学。在形式化现象下的本质规律的教学,即内涵教学,则是数学归纳法教学的内在精髓。数学归纳法通过有限的程序,完成了验证无限的结论,它的灵魂就是递归思想。

二、主要结论

1.数学归纳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即初等代数中)的应用

数学归纳法是高中数学中一种常用的论证方法,它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只适用和正整数有关的命题,但它在中学数学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有些同学仅仅只是生硬的记忆和牵强的套用形式,没有真正体会到数学归纳法的核心思想。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中又有哪些方面的应用呢?在哪些类型的题上使用可以更加方便?数学归纳法又有哪些局限性?我们应该怎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好的学习和利用数学归纳法呢?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数学归纳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2. 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恒等式

在线性代数中,证明等式可利用的致使很多,如行列式的性质、数学归纳法、克莱姆法则、分块矩阵等等。然而数学归纳法在解决此类问题中具有自己的特色。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的极为有效的科学方法。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发现和发展的历史,明确数学归纳法与归纳法的区别与联系,是教师教授和学生掌握数学归纳法的基础。对数学归纳法逻辑基础即原理的准确理解,是教师进行数学归纳法教学的前提,也是学生能否掌握这种证明方法的关键。

本文借助数学归纳法的“生成分析”,让教师清晰地看到数学归纳法运用的思维形式。运用“多米诺骨牌效应”模型阐述了数学归纳法的原理,更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归纳法原理建立了直观具体的形象。

在数学的世界里,我们有很多不同的思想方法,比如常常需要根据一些已知的东西推断一些未知的东西或证明判断的正确,用到了归纳法。数学的思想方法无处不在,使得很多事物与规律都与数学的思想方法直接或间接相关,这就促进了数学归纳法的广泛应用,也极大的增强了数学归纳法的威力。在未来,科技更加发达,相信更多数学思维的出现必定会使数学归纳法应用更加广泛。

参考文献:

[1]曾峥.数学归纳法及其教学[J].数学教育学报,1997,6(4):25-27

[2]高建兴,邢妍.不完全归纳法在数学新课程中的渗透[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22(6):34-36

化学中的归纳法精选篇8

关键词:数学归纳思想;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数学归纳思想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知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归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是一种较为严谨的推理总结方法。通过数学归纳,学生能够较为轻松地得出数学结论,提升数学知识水平,也能够在数学归纳的过程中锻炼和提高数学推理、归纳、总结等能力。教师要重视数学归纳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较为全面和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数学题材,正确引导学生利用归纳方法得出正确的数学结论,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推动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一、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教师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归纳思想。学生数学归纳能力的提高的根本在于其在自身原有的经验、认识以及数学能力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观察、推理、归纳等行为培养数学归纳思想。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学生的自身知识水平出发,为学生营造一个趣味性较强的学习情境,逐渐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教师为学生营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教师要将数学教学生活化,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数学教学生活化首先要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学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总结和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对于“生产30个机器零部件,要由小王和小李两人共同完成,其中小王做的数量是小李所做数量的2倍,那么小王和小李分别完成了多少个机器零部件的生产?”这个数学题目,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贯彻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思想,教师就可以把题目进行修改,改成“要将30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甲和乙,甲得到的苹果数量是乙的两倍,那么甲乙两个小朋友各得到多少个苹果?”,学生能够较为轻松地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懂得表扬和赞赏的艺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看到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适时的鼓励和赞美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推进。

二、联系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有效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数学推理能力以及数学归纳能力,对此,教师要密切联系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数学归纳思想。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找到数学问题间的本质联系,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和推理,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解题方法也就是数学归纳方法。学生总结和归纳数学方法的过程也是思维体验和思维扩展的过程,要注意配合老师的引导和教学实践,根据老师的教学内容找到最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数学归纳思想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是一致的,所以数学归纳法能够被广大学生所接受和理解,进而学生可以利用数学归纳法去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数学概念和数学公式的推导和产生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数学规律。例如在推导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出来的,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由于已经学习了长方体体积的推导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就可以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总结和归纳推导的方法,最后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

三、鼓励学生自主推理和验证归纳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和改革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教师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拉近和学生的距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提高。因此,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推理和归纳数学解题方法十分必要,在这一过程中数学归纳思想能够逐步渗透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实践中,而学生通过验证数学归纳法方法的有效性,可以进一步深化对数学归纳思想的理解和应用。首先,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推理验证和归纳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论证平台。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鼓励学生验证和证明数学归纳方法的有效性和普遍性,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置相关的数学问题,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解答数学问题。其次,学生可以通过解决实际数学问题验证数学归纳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可以运用归纳法和数学解题规律验证数学归纳法的合理性。最后,教师要对数学教学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教师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中充当着学习指导的角色,要注重数学教学的过程,找到学生的缺陷和不足,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为了加强数学归纳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学习需要出发,在对教学内容深入了解之后,引导学生熟悉和熟练掌握数学结论的推理和归纳总结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渗透数学归纳思想,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和总结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有效地指导学生将数学归纳思想实际应用到数学学习中,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总结归纳水平,为学好数学这一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树高.浅谈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思想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

2013(20).

[2]赵国胤.小学数学知识点的归纳与反思[J].新课程导学,2012(24).

[3]马丽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J].赤峰学

化学中的归纳法精选篇9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归纳法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新课标提倡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运用归纳法进行教学和解答物理问题对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归纳法是物理教学和解题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它是从个别现象中找出一般规律,然后再运用到同类问题或规律上。比如,牛顿在研究万有引力的过程中就能启示学生去“发现”或归纳总结物理规律。“大气压强”的教学过程中也要求学生多观察、多实验,归纳得出结论。利用好归纳法对教师物理教学和学生物理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好方法。因此,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注重运用归纳法进行教学。

一、归纳法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归纳法作为物理研究和学习的重要方法,它对学生物理概念、物理定律的建立具有概括和创新的作用。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很多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发现都是科学家运用归纳法进行推理得出的结论。如牛顿在光学方面的成就,就是运用实验和归纳推理的方法发现的。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随着其思维能力的提高和经验的丰富,其推理能力也不断提高,特别是归纳能力的运用也会得到较大提高。高中物理课程学习的目的是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运用归纳法就能更好地探究物理学习中的许多问题,能够有效提高物理教学水平。因此,归纳法是培养学生能力素质的重要方法。

二、归纳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归纳法用于物理概念教学,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由于物理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物理本质和属性,它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知识,需要在大量实验观察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把它们共性的本质属性加以概括而形成的物理概念。对于教师进行物理概念教学来说,运用归纳法教学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归纳法能让学生明白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从而让学生对物理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例如,在进行力的概念教学时,教材没有直接给出概念,需要教师从自然、生产、生活现象中去归纳概括出来。具体教学可用如下步骤:(1)进行演示。教师可运用弹簧拉动钩码等实验现象来展示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2)进行提问。教师可以列举若干实例来证明力的存在。如,书本放在课桌上,课桌对书有支持力;人推车时,人对车有向前的推力。(3)进行归纳总结。通过事例总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出现在两个物体上的,有施力物体就有受力物体。有时不一定要指明施力物体,但它一定是存在的。可见在物理概念教学时,可先进行举例,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物理现象,再运用归纳法进行概括总结得到物理概念。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归纳法用于物理规律和物理解题教学,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对于物理定理、定律、原理、公式、法则等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在讲授时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因为这些规律反映了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而且物质在运动变化时这些规律中的不同因素之间存在内在联系,要熟练掌握这些规律有一定难度。因为这些规律也是从大量实验中用归纳法概括总结出来的,所以运用归纳法进行物理规律教学,能使学生掌握规律的来龙去脉及变化规律,以达到熟练运用的地步。例如,在对楞次定律的教学中,可用归纳法进行如下实验探究教学设计:(1)用磁铁N极移动靠近线圈时,观察电流表的感应电流变化情况;(2)用磁铁S极移动靠近线圈时,观察感应电流变化情况;(3)用磁铁N极移动离开线圈时,观察感应电流变化情况;(4)用磁铁S极移动离开线圈时,观察感应电流变化情况。通过以上四种情况的实验总结归纳出:(1)(2)这两种情况是由磁通量的增加引起感应电流增加,而感应电流的增加又反过来阻碍磁通量的增加。(3)(4)这两种情况正好与(1)(2)情况相反。通过运用归纳法对以上四种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使定律的实验更全面、更有说服力。

在物理解题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难的物理习题,运用简单枚举归纳法、递推归纳法能比较容易解决一些物理难题。特别是用递推归纳法能解决层次较多的物理问题,这种方法只需少量计算,而不用进行大量重复的计算,就能找出问题的规律,使习题得到解答,而且在物理解题过程中,运用归纳法进行思考问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素质和能力。

总之,归纳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也是物理教学和解题中必不可少的方法手段,因此,在物理教学和学习中应多加运用。

参考文献:

[1]唐克明.谈归纳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

化学中的归纳法精选篇10

怎样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法”“归纳”即概括,就是从具体上升到一般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归纳法是一种逻辑推理方法,通常指由一系列个别的、特殊性的前提推出一般的、普遍性的结论的推理方法。可见,归纳法是我们获得新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可在英语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法呢?我认为:归纳总结要以学生为主,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归纳总结通常是由教师一手包办代替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讲代练,一讲到底,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被动地吸收,智力活动受到限制,难以进行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学会学习。在推行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毫无疑问,在课堂教学的归纳总结一环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就是要在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语言现象进行观察思考,从中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并利用规律进一步指导语言实践,达到启发思维,学会学习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我的做法如下:

一、进行对比,引导归纳语音规则

语音教学是英语入门的关键点和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语音规则,利于学生记忆单词和学习单词,能使学习化难为易,变苦为乐,给学生走路的拐杖。

(1)在新课的教学中,语言训练实践后利用黑板上板书的单词,如教学生词team时,启发引导学生回忆已学单词,如please,teach,tea,clean,speak,

leave,不仅让学生温故而知新,而且进行新旧对比,自己总结出ea发[i:]这一语音规则。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回忆旧单词,从听觉和视觉对新旧单词进行对比,在新旧单词的音、形、义之间建立联系,做到听其音,知其形,懂其义。

(2)在复习课的单词复习中,我重点引导中,后进学生自我归纳总结。如:

①词不离句。(He is short)引出short,写出该元音音标。

②引导学生,尤其是中、后进学生说出含该元音音标的单词,如call,your,

door,before,morning,autumn,daughter,walk,warm,floor等。

③教师按字母组合分类板书,引导学生观察对比,说出规则。

④教师完善小结。由于所涉及的均是已学过的单词,而这部分内容优生一般已经掌握,因此尽量让中、后进学生说,先归纳,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落到实处。

二、不断复现,引导归纳词汇,短语的用法

仁爱英语新教材需要学习的词汇量较大,且分散在对话、课文中,若孤立去记,易忘,又难以分辨,特别是一些搭配能力很强的常用动词,学生使用起来相当困难,因此,要在教学中不断归纳总结。以look为例,复习教学时,在最后的短语归纳总结时,我引导学生说出含look的短语,然后分类板书:

1、look over sb./look after sb./look at sb. sth./look for sb. sth./look like sb. sth.(接宾语)

2、lool around/look the same / look out (无宾语)。

3、look it up.

最后让学生思考,归纳出用法,引导学生回忆复习词汇短语,注意词不离句,置入情景,注重用法,让学生在复现运用中学会用法,突破难点。

三、学以致用,引导归纳句型的多种表达

引导活用句型,归纳并掌握句型的多种表达方式,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方面。在归纳总结than,as…as…用法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找三个学生,引导学生说出He is short/old/fat。板书出三个形容词;

(2)在三个学生中,进行两两对比,引导使用A is shorter than B. B is shorter than C.A is the shortest of the three.句型和A is not as/ so tall as B. B is not as/so tall asC. C is the tallest of the three 句型;

(3)再提供几个形容词,指导学生进行四人活动,强调在真情实景中运用;

(4)学生表演;

(5)学生归纳;

(6)教师完善。

引导学生在真情实景中活用,易于产生兴奋点,人人积极参与,印象特别深。

四、先实践,再引导归纳新学语法知识

英语语法纷繁复杂,学生普遍感到困惑,因此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对语法知识的理解上。我认为,学习新的语法知识不能“穿新鞋,走老路”,重理论,轻实践,而要先运用,再归纳,即让学生先上口,再归纳,再实践,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在现在完成时的教学中,我不断引导学生仿效以下对话,让学生感知理解,做到能换词运用。

A:Have you bought the dictionary?

B:Yes ,I have.

A: When did you buy it?

B: I bought it yesterday.

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出现在完成时的构成为:“have+过去分词”,引导学生对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两种时态进行观察、分析、讨论,并在学生看书后,自行指出两者的主要区别,教师再加以引导、补充。这样学语法,学生学得扎实,学得轻松,效果明显。由于创设的情景是学生熟悉的事情,再加上教师在教学中的积极引导,有利于学生概括出该句型的特点,并熟悉该句型的具体用法。

归纳总结中,教师的设计要科学合理,符合教育心理学原理,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归纳,并学会归纳达到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目的,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导学生用好归纳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归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就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获得知识的过程。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始终把学生作为一个学习的主体来看待,通过引导他们使用归纳法,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使他们在学习中思维,在思维中获得新知识。就单元知识重点的归纳看,通过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每个单元的特点,设计出具体的表格,让学生课外通过对单元知识的梳理、总结,把相应的知识点填入表格。这一过程,就是促成学生自主思维的过程,就是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的过程。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加深了我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的认识,我深深地认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重要性,我深信一旦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就会随之得以加强,新课程改革也就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化学中的归纳法精选篇11

关键词: 归纳逻辑 科学方法论 正确认识 科学发展

归纳逻辑从建立到现在,经历了一个坎坷的历程。围绕着“归纳问题”,人们对归纳逻辑的争论延续了200多年,至今对它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古典归纳主义者强调归纳是科学认识的唯一可靠的方法,对归纳推理的结论深信不疑,这是片面夸大了归纳的作用。现代归纳主义者否定归纳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只承认归纳在一定程度上对科学理论的证实作用;以波普尔为代表的证伪主义者甚至否认科学理论的可证实性,转而坚持科学理论的可证伪性,这是片面贬低了归纳的作用。以上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归纳逻辑及其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研究好、发展好、利用好归纳逻辑,使之为人类能动的科学认识活动服务。

一、要正确认识归纳逻辑及其作用

(一)辩证地认识归纳的作用

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归纳法有着客观的本体论前提。客观世界存在着客观的因果规律,客观事物有着本质和现象、必然和偶然、一般和个别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必然通过偶然表现出来,一般通过特殊表现出来。人们通过运用归纳法,可以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了解寓于特殊性中的普遍性,从而得出超出经验事例范围的一般性结论。

(二)在实践中认识归纳的作用

“归纳作为认识的方法,其目的就是指导实践,因此,必须把实践纳入认识的过程,并作为实现这种方法的根本前提。归纳作为认识的方法,究其实质来说,也就是认识主体在实践中用以观察事物得出普遍原理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生,在实践的基础上发展,也在实践的过程中实现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它是使实践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思维方法或科学方法”。[1]因此,认识归纳的作用,离不开实践。

(三)具体地认识归纳的作用

现实的科学研究并不是一种方法在起作用,单靠归纳法是不能得出普遍必然的知识的。早在十九世纪,恩格斯就指出:“归纳和演绎,正如分析和综合,是必然相互联系着的……”[2]列宁也不否认幻想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他说:“在数学中也需要幻想,甚至没有它也就不能发明微积分。”[3]因此,我们不能强调哪一种科学方法,而贬低其他科学方法。当然,这些方法在不同的科学研究中的地位是不同的,有的方法几乎是任何科学研究中所不可缺少的,有的方法只是在某些科学研究中起作用;有些方法在某种问题的研究中起着决定作用,而在别的一些问题的研究中起的作用较小。归纳法在经验科学中运用得较多,作用比较大,而在理论科学中运用得较少。因此,认识归纳的作用,要把它同其他科学方法,以及具体的科学研究活动联系起来。

(四)历史地认识归纳的作用

科学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在科学发展的早期,人们的认识基本上是限制在可观察的视野之内,知识的获得基本上通过人们的感官、通过实验收集大量可观察到的东西,那时,归纳法起着主要作用”。[4]培根和牛顿时代,科学家们运用实验的归纳法获得了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这是任何人也无法否认的。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事业的发展,由于显性经验定律的几乎穷尽,科学研究工具不断精确化,以及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多样化等诸多原因,经验的归纳法似乎已显得不那么令人信服和重要了,但这并不是说归纳在现代社会的科学认识中毫无作用了,事实上,归纳逻辑还在一定范围内起着作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因此,认识归纳的作用,要求我们坚持历史的观点,既要认识到古典归纳逻辑在人类科学发展史上曾经的作用,又要看到现代归纳逻辑在高科技领域,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作用和应用前景,乐观地看待归纳法和归纳推理。

二、要把归纳逻辑和科学方法论的研究与发展结合起来

(一)以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和发展来带动归纳逻辑的研究和发展

既然归纳逻辑的产生和发展源于人们对科学方法论的探索,那么我们对于归纳逻辑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还要依托于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和发展。

科学方法论是以科学方法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普遍适用的科学方法的形成、性质、结构和功能,研究其历史演变和相互关系,以及正确使用这些方法的基本原则。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是与科学自身的发展同步的,科学自身的发展要求人们研究科学发现和促进科学发展依赖的方法。随着科学越来越发达,科学方法论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传统科学方法方面,人们对于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证明与反驳等逻辑方法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对于如何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克服它们的缺点,做了大量有效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如何使这些传统科学方法与时俱进,适应新时期科学发现和科学发展的需要方面,科学方法论研究者们进行了创造性的现代构建,获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科学方法论研究的繁荣景象和丰硕成果,对于带动归纳逻辑的研究和发展工作非常有利。系统方法和传统科学方法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把归纳同其他科学方法密切结合起来,有力地弥补了归纳逻辑的不足。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归纳并不是在一切场合都起作用,也不能单独地发挥作用,它的缺点需要其他方法弥补。归纳只有同其他方法相互配合,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提高结论的可靠性。

直觉、顿悟等非逻辑方法是人们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在对某个问题全力倾心关注的过程中,由于特定环境或者某一关键因素的触动,灵感突然闪现。这些思维方法以思维的跳跃为特征,简约或者跳跃了逻辑思维的有序、可描绘、可操作的思维过程。因此,特别是当人们没有条件运用归纳等逻辑思维或者运用归纳等逻辑思维方法无法得到理想的结论时,非逻辑思维可以成为辅助思维方式。所以,直觉、顿悟等非逻辑方法的研究成果有利于弥补归纳逻辑的缺陷。

定量方法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把定性归纳和定量归纳有机结合起来。古典归纳逻辑重视定性归纳,现代归纳逻辑重视定量归纳。然而,归纳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度不仅取决于前提中所提供的事例的数量,而且取决于前提中所提供的事例的质量。因此,提高归纳结论的可靠性,要求我们不仅尽量多地收集经验事实,而且尽量寻找对归纳结论至关重要的高质量事例。

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提高归纳推理的技术水平。人的思维往往受到精力、情感、先念、环境和能力的限制,这些因素严重影响归纳的质量。人工智能则可以克服这些缺点,使归纳更精确。因此,要提高归纳结论的可靠性,需要加强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提高归纳的技术水平。

因此,旧的科学方法的完善和新的科学方法的兴起并不排斥归纳法,而是为我们研究和发展归纳法提供了更多的帮助。我们要充分利用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成果,加快归纳逻辑的研究及现代化工作。

(二)以归纳逻辑的研究和发展来促进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和发展

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因此,归纳逻辑的研究和发展必然会促进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和发展,促进科学认识的飞跃。

古典归纳主义者对归纳逻辑的研究致力于为归纳逻辑制定推理规则,现代归纳主义者对归纳逻辑的研究致力于如何提高归纳结论的概然性,但就其实质目的而言,古典归纳主义者和现代归纳主义者都是期望归纳推理的结论更加真实可靠。沿着培根和穆勒的方向,勃克斯建立了因果陈述的公理系统,冯・赖特表述了一个概率演算系统,并提出了确证理论和条件化归纳逻辑理论。沿着概率论方向,凯恩斯、卡尔纳普、赖欣巴哈等逻辑学家们纷纷提出各自的归纳逻辑系统,归纳逻辑不断向定量研究方向发展,并且呈现出极度繁荣的景象。

归纳逻辑的研究与发展对于科学方法论的研究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一方面,归纳法本身就是科学方法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是科学方法论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因此,归纳逻辑的研究与发展正是科学方法论研究的目标之一。另一方面,科学方法论除了研究归纳法之外,还要研究演绎、观察、实验、分析和类比等传统科学方法,以及直觉、顿悟等新的科学方法,归纳逻辑的研究方法和发展思路,可以为这些科学方法所借鉴,促进这些科学方法的研究和发展;这些科学方法都有各自的缺陷,归纳逻辑的研究和发展,可以更好地弥补这些科学方法的不足,使这些科学方法更好地发挥作用;科学方法论研究的这些科学方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归纳逻辑的研究和发展,可以提高它们相互配合、密切协作的质量,共同致力于科学认识活动,推动科学的发展。

总之,正如冯契所说:“只要我们能深入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的一般原理,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研究现代逻辑以及现代科学中的逻辑问题,就一定能在科学方法论的研究上开创出新的局面,在发挥哲学、逻辑学对科学发展的指导作用方面,作出我们的贡献。”[5]

参考文献:

[1]苏越.试论归纳的两重性及其处置[J].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社复印报刊资料,逻辑.1984,(1):23.

[2]恩格斯.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自然辩证法[M].人民出版社,1971:206.

[3]列宁.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列宁全集,(第33卷)[M].人民出版社,1985:282.

化学中的归纳法精选篇12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因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师孜孜追求的目标。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运用系统观点,建立高效的教学模式是其责任所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研究者针对高中化学的特点,探索出一套高效的教学模式,即“引导、归纳、反思”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引导、归纳、反思”教学模式

1.1 引导。引导是该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其思想是激发学生对学习该课程的极大的兴趣,捕获学生对学习该课程的思想,给学生提供学习该课程的信息、力量和动力。“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因此,学生能不能学好高中化学的知识点“引导”的成功是学生学好该课程的第一步。引导的好坏,决定着高效教学的好坏,因而,引导的另一个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和高效教学。引导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包括切入点引导和过程引导。

(1)切入点引导。切入点引导主要是教师在讲授新的知识点时,而采用问题情景、生活情景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现在的水资源比较不足,而海水中因含有氯化钠、氯化镁等工业原料而不能被直接饮用,采用什么化学方法可以既能从海水中提出工业原料,同时又能生产生活或工业用水呢?从而使得学生感觉到学习知识的有用性,进而激发学习热情。

(2)过程引导。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知识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思想、步骤等进行引导。是教师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径。例如针对浓硝酸与铜反应的知识点,可进行如下的思想和方法的引导:氧化铜能否在硝酸中稳定存在?探究硝酸与铜会起什么类型的反应,生成什么产物?在该反应中,硝酸起到哪些作用?浓硝酸分解会产生什么物质?哪一种分解产物会与铜发生反应写出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2 归纳。归纳法是一种“由特殊到一般”、“由个别到普遍”、“由表象到实质”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探索规律、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而化学这个学科,知识点零散、系统和规律性不强,且学生从初三到高中的学习,化学知识跨度大、难学难记。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面对零碎的化学知识,要确保提高教学效率,进行归纳分类,是教者和学者常用的学习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因而,归纳法是该教育模式的中心环节。高中化学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常用的归纳法主要有类比归纳法、分类归纳法、按序归纳法、体型归纳法等等。例如,教学元素周期规律时,可以先告诉学生该内容主要采用归纳法来进行讲解和学习。然后将1~20号元素和具有代表性的族类元素作为个体,画出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引导学生归纳出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最后,再引导学生归纳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变化规律、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让学生在归纳的过程中,激发学习热情,体会成功,提高自我学习效能,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学习效率。

1.3 反思。在“引导、归纳、反思”教学模式中,反思不仅是包括教师对自己知识所授体系的反思,还包括引导学生的对知识有探究思想的反思,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思。其思想是教师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而培养学生的反思则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1)教师教学的反思。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师进行反思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完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而且在反思的同时,教师又可以发现教学中的新问题,为了解决这些新问题,教师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于此同时,教师通过反思性教学实践,从中获得经验,而这些经验又会促进教学。教师在该模式中的反思主要有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等的反思。例如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问题的设置是否合理?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能否保证每个学生有尽量多且均等的回答机会?课堂讨论能否有效开展?阅读、活动和练习的指导是否有效?

化学中的归纳法精选篇13

关键词:概率归纳;逻辑;概率论

Abstract:FromMulle’sdiscussionoftheprobability,afterW.S.Jevons’sfoundationtotheprobabilisticinductivelogic,untilthesystemofmodernprobabilisticinductivelogicwhichCarnaprepresents.Thisarticleinspectstheprocessofwhichprobabilityinductivelogicdeveloped,promulgatesthereasonwhichitrises,andanalyzessomenewtendenciesofthemoderninductivelogic.

Keywords:Probabilisticinductivelogic;Theoryofprobability;Probability

概率归纳逻辑旨在以数学的概率论和现代演绎逻辑为工具构造归纳逻辑的形式演绎系统,是现代归纳逻辑的主要发展方向。

一、概率归纳逻辑的开创

18世纪40年代,休谟指出归纳推理不具有逻辑必然性,认为它只把真前提同可能的结论相联系,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曾想到当时概率论所揭示的或然性的客观意义及其对归纳的可能应用。穆勒在《逻辑体系》中以很大篇幅讨论了偶然性问题,认为概率论只同经验定律的建立有关,而与作为因果律的科学定律的建立无关。惠威尔也对偶然性作过讨论,但与穆勒一样,并未想到把概率论应用于归纳。直到1859年,德国化学家本生(R.W.Bunsen)和基尔霍夫(G.R.Kirchoff)用统计方法分析太阳光谱的元素组成等科学活动,进一步引起科学方法论家对统计推理问题的注意。许多科学方法论家认为科学结论不是确定的,而是或然的,开始尝试把归纳还原为概率论。

最早将归纳同概率相结合的是德摩根和耶方斯。德摩根将一般除法定理和贝叶斯定理应用于科学假说。但是布尔(Boole)抓住了它的缺点,即运用贝叶斯推理给科学假说的概率带来更大的任意性,至此否定了概率归纳逻辑的方向。在70年代耶方斯作出重大开创性工作之前,这方面的工作基本趋于沉寂。耶方斯发展了布尔代数,他一方面有着关于归纳本质的方法论考虑,另一方面,他将数学应用于发展演绎逻辑的同时,也将数学应用于发展归纳逻辑。他在《科学原理》中说明:“如果不把归纳方法建立于概率论,那么,要恰当地阐释它们便是不可能的。”[1]耶方斯认为一切归纳推理都是概率的。

耶方斯的工作实现了古典归纳逻辑向现代归纳逻辑的过渡。

二、现代概率归纳逻辑

现代概率归纳逻辑始于20世纪20年代,逻辑学家凯恩斯、尼科(Nicod)及卡尔纳普和莱欣巴赫(Reichenbach)等人,采用不同的确定基本概率的原则及对概率的不同解释,形成不同的概率归纳逻辑学派。

凯恩斯将概率与逻辑相结合,认为归纳有效度和合理性的本质是一个逻辑问题,而不是经验的或形而上学的问题。他提出了“概率关系”的概念:假设任一命题集合组成前提h,任一命题集合组成结论a,若由知识h证实a的合理逻辑信度为α,我们称a和h间的“概率关系”的量度为α,记作a/h=α。并着眼于构造两个命题间的逻辑关系的合理体系,但未取得成功。而且他认为,大多数概率关系不可测,许多概率关系不可比较。但他在推进归纳逻辑与概率理论的结合上,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是现代归纳逻辑的一位“开路先锋”。

逻辑主义的概率归纳逻辑的代表卡尔纳普,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概率逻辑系统,这一体系宣告了归纳逻辑的演绎化、形式化和定量化,将概率归纳逻辑推向了“顶峰”。卡尔纳普认为休谟说的归纳困难并不存在,归纳也是逻辑,并且也有像演绎一样的严格规则。施坦格缪勒(Stegmuller)指出:“2500年前,亚里士多德开始把正确的演绎推理的规则昭示世人,同样,卡尔纳普现在以精确表述归纳推理的规则为己任。”[2]演绎的逻辑基础在于它的分析性,所以,从维特根斯坦和魏斯曼(Waismann)就开始致力于把它改造为逻辑的概率概念,以使概率归纳成为分析性的。卡尔纳普完成了这一发展。他说:“我的思想的信条之一是,逻辑的概率概念是一切归纳推理的基础……因此,我称逻辑概率理论为‘归纳逻辑’。”[3]他并把此概念直接发展为科学的推理工具:“我相信,逻辑概率概念应当为经验科学方法论的基本概念,即一个假说为一给定证据所确证的概念提供一个精确的定量刻画。因此,我选用‘确证度’这个术语作为逻辑概率刻画的专门术语。”[3]与凯恩斯一样,卡尔纳普把概率1解释作句子e和h间的逻辑关系,表达式是c(h,e)=r,读作“证据e对假说h的逻辑确证度是r”。这样,归纳便是分析性的了,演绎推理是完全蕴涵,归纳推理是部分蕴涵,即归纳是演绎的一种特例。此外,卡尔纳普所想要的归纳逻辑还是定量的,他希望最终找到足够多的明确而可行的规则,使C(e,h)的计算成为只是一种机械的操作,以将他与凯恩斯严格区分开来。

20世纪30年代,莱欣巴赫建立了他的概率逻辑体系,被称为经验主义的概率归纳逻辑。他用频率说把概率定义为,重复事件在长趋势中发生的相对频率的极限。这种方法简单实用,但却带来两方面的困难。首先,上述极限定义是对于无数次重复事件的概率而言的。那如何找出一种测定假说真假的相对频率的方法呢?其次,对单一事件或单一假说怎么处理呢?所以频率说只适用于经验事件的概率,其合理性的辩护非常困难。它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找不到由频率极限过渡到单个事件概率的适当途径。为此,莱欣巴赫建议把“概率”概念推广到虚拟的、平均化的“单个”事件,引进了单个事件的“权重(Weight)”概念,试图把理想化的单个事件的概率或“权重”事先约定与对应的同质事件的无限序列的极限频率视作同一。但这与他的初衷相背,频率论者不得不由原先主张的客观概率转向主观概率了。

对概率的前两种解释都着眼于概率的客观量度,然而对随机事件的概率预测离不开主观的信念与期望。主观主义概率归纳逻辑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创始人是拉姆齐(F.P.Ramsey)和菲尼蒂(DeFinetti)。它将概率解释为“合理相信程度”或“主体x对事件A的发生,或假说被证实的相信程度。”表明,如果按贝叶斯公理不断修正验前概率,那么无论验前概率怎样,验后概率将趋于一致;这样,验前概率的主观性和任意性就无关紧要了,因为它们终将淹没在验后概率的客观性和确定性之中。一个人对被检验假设的验前概率是由他当时的背景知识决定的。

主观概率充分注意到推理的个人意见及心理对于概率评价的相关性,意义重大。但是,人们在做出置信函项时,除了“一贯性”的较弱限制外,很难在多种合理置信函项间作出比较和选择。

三、概率归纳逻辑兴起的原因

概率归纳逻辑是伴随现代科学、现代演绎逻辑、归纳逻辑本身的发展而兴起的。

概率归纳逻辑兴起的原因大致有:(1)现代科学的发展。对微观粒子的运动只能采用概率的方法,因此,西方科学界出现了否定因果决定论而接受概率论的观念。(2)较完备的概率理论。特别是20世纪以来,它具备了严格的数学基础,而且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3)归纳逻辑本身要求进一步完善和精确化。人们要求对单称事件陈述对全称理论陈述的归纳支持作出量的精确刻画。逻辑的数学化,数学的逻辑化,穆勒已经注意到归纳与概率的关系,耶方斯等将归纳与概率结合。(4)以数理逻辑为主干的现代演绎逻辑逐渐成熟,从而使得一些逻辑学家热衷于将现代演绎的形式化、公理系统方法与概率论方法协调起来,以运用于归纳逻辑的研究。(5)对归纳法的合理性问题的探索。休谟的归纳问题一直是个哲学难题。现代归纳逻辑的种种体系,几乎都可以看成是对这个问题不断作出回答。上述三种概率归纳逻辑体系也无例外,都是为求得归纳推理的合理性,或对归纳论证进行改进,或把结论改成概率的陈述,使归纳逻辑被构造成演绎逻辑的一个分支,或用实用主义策略使归纳即使不是有效的,至少也有存在的理由。所以说概率逻辑是以现代演绎逻辑和概率论为工具,形式化、定量化的归纳逻辑。

20世纪50年代以后,科学技术步入一个新的阶段,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理逻辑等相关学科取得新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以及多学科交叉发展的趋势,使现代归纳逻辑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

第一,面临归纳演绎化的困难,出现了非概率化、非数量化的趋势,有的用有序化、等级化来代替,有的将定性的研究重新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有的又再度重视如模态、因果概念的结合使用等等。

第二,将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相结合,将纯逻辑研究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这就不能只限于语构层次,而要考虑语义、语用层次,就要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而且不能脱离所涉及的具体过程(实验)与学科。

第三,对归纳逻辑的研究与整个思维科学、信息科学的研究联系起来。归纳是一类复杂性问题,决不是单靠纯逻辑所能解决的。归纳远比演绎复杂,须与多学科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研究。

第四,归纳逻辑的研究与当前的科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申农提出的信息论仅是相当于语形的统计信息模型。而信息的语义层次的研究都出自卡尔纳普之手,再经辛迪卡(Hintikka)等人的论作又已形成信息逻辑这一分支。这揭示了逻辑与信息科学的联系。再如,随着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的研究进展,对归纳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若能将人工智能与归纳结合起来,必将带来新的进展与突破[4]。

概率归纳逻辑是归纳逻辑的一个发展阶段,它大大发展了归纳逻辑,也昭示了归纳逻辑的发展机制,为我们出示了现代归纳逻辑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W.S.Jevous.ThePrinciplesofScience[M].London:DoverPress,1877.197.

[2]Hintikka,J.(ed.).RudolfCarnap,LogicalEmpiricist[M].D.ReidelPub.Co.,1995.LIX.

化学中的归纳法精选篇14

一、概率归纳逻辑的开创

18世纪40年代,休谟指出归纳推理不具有逻辑必然性,认为它只把真前提同可能的结论相联系,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曾想到当时概率论所揭示的或然性的客观意义及其对归纳的可能应用。穆勒在《逻辑体系》中以很大篇幅讨论了偶然性问题,认为概率论只同经验定律的建立有关,而与作为因果律的科学定律的建立无关。惠威尔也对偶然性作过讨论,但与穆勒一样,并未想到把概率论应用于归纳。直到1859年,德国化学家本生(R.W.Bunsen)和基尔霍夫(G.R.Kirchoff)用统计方法分析太阳光谱的元素组成等科学活动,进一步引起科学方法论家对统计推理问题的注意。许多科学方法论家认为科学结论不是确定的,而是或然的,开始尝试把归纳还原为概率论。

最早将归纳同概率相结合的是德摩根和耶方斯。德摩根将一般除法定理和贝叶斯定理应用于科学假说。但是布尔(Boole)抓住了它的缺点,即运用贝叶斯推理给科学假说的概率带来更大的任意性,至此否定了概率归纳逻辑的方向。在70年代耶方斯作出重大开创性工作之前,这方面的工作基本趋于沉寂。耶方斯发展了布尔代数,他一方面有着关于归纳本质的方法论考虑,另一方面,他将数学应用于发展演绎逻辑的同时,也将数学应用于发展归纳逻辑。他在《科学原理》中说明:“如果不把归纳方法建立于概率论,那么,要恰当地阐释它们便是不可能的。”[1]耶方斯认为一切归纳推理都是概率的。

耶方斯的工作实现了古典归纳逻辑向现代归纳逻辑的过渡。

二、现代概率归纳逻辑

现代概率归纳逻辑始于20世纪20年代,逻辑学家凯恩斯、尼科(Nicod)及卡尔纳普和莱欣巴赫(Reichenbach)等人,采用不同的确定基本概率的原则及对概率的不同解释,形成不同的概率归纳逻辑学派。

凯恩斯将概率与逻辑相结合,认为归纳有效度和合理性的本质是一个逻辑问题,而不是经验的或形而上学的问题。他提出了“概率关系”的概念:假设任一命题集合组成前提h,任一命题集合组成结论a,若由知识h证实a的合理逻辑信度为α,我们称a和h间的“概率关系”的量度为α,记作a/h=α。并着眼于构造两个命题间的逻辑关系的合理体系,但未取得成功。而且他认为,大多数概率关系不可测,许多概率关系不可比较。但他在推进归纳逻辑与概率理论的结合上,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是现代归纳逻辑的一位“开路先锋”。

逻辑主义的概率归纳逻辑的代表卡尔纳普,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概率逻辑系统,这一体系宣告了归纳逻辑的演绎化、形式化和定量化,将概率归纳逻辑推向了“顶峰”。卡尔纳普认为休谟说的归纳困难并不存在,归纳也是逻辑,并且也有像演绎一样的严格规则。施坦格缪勒(Stegmuller)指出:“2500年前,亚里士多德开始把正确的演绎推理的规则昭示世人,同样,卡尔纳普现在以精确表述归纳推理的规则为己任。”[2]演绎的逻辑基础在于它的分析性,所以,从维特根斯坦和魏斯曼(Waismann)就开始致力于把它改造为逻辑的概率概念,以使概率归纳成为分析性的。卡尔纳普完成了这一发展。他说:“我的思想的信条之一是,逻辑的概率概念是一切归纳推理的基础……因此,我称逻辑概率理论为‘归纳逻辑’。”[3]他并把此概念直接发展为科学的推理工具:“我相信,逻辑概率概念应当为经验科学方法论的基本概念,即一个假说为一给定证据所确证的概念提供一个精确的定量刻画。因此,我选用‘确证度’这个术语作为逻辑概率刻画的专门术语。”[3]与凯恩斯一样,卡尔纳普把概率1解释作句子e和h间的逻辑关系,表达式是c(h,e)=r,读作“证据e对假说h的逻辑确证度是r”。这样,归纳便是分析性的了,演绎推理是完全蕴涵,归纳推理是部分蕴涵,即归纳是演绎的一种特例。此外,卡尔纳普所想要的归纳逻辑还是定量的,他希望最终找到足够多的明确而可行的规则,使C(e,h)的计算成为只是一种机械的操作,以将他与凯恩斯严格区分开来。

20世纪30年代,莱欣巴赫建立了他的概率逻辑体系,被称为经验主义的概率归纳逻辑。他用频率说把概率定义为,重复事件在长趋势中发生的相对频率的极限。这种方法简单实用,但却带来两方面的困难。首先,上述极限定义是对于无数次重复事件的概率而言的。那如何找出一种测定假说真假的相对频率的方法呢?其次,对单一事件或单一假说怎么处理呢?所以频率说只适用于经验事件的概率,其合理性的辩护非常困难。它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找不到由频率极限过渡到单个事件概率的适当途径。为此,莱欣巴赫建议把“概率”概念推广到虚拟的、平均化的“单个”事件,引进了单个事件的“权重(Weight)”概念,试图把理想化的单个事件的概率或“权重”事先约定与对应的同质事件的无限序列的极限频率视作同一。但这与他的初衷相背,频率论者不得不由原先主张的客观概率转向主观概率了。

对概率的前两种解释都着眼于概率的客观量度,然而对随机事件的概率预测离不开主观的信念与期望。主观主义概率归纳逻辑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创始人是拉姆齐(F.P.Ramsey)和菲尼蒂(DeFinetti)。它将概率解释为“合理相信程度”或“主体x对事件A的发生,或假说被证实的相信程度。”表明,如果按贝叶斯公理不断修正验前概率,那么无论验前概率怎样,验后概率将趋于一致;这样,验前概率的主观性和任意性就无关紧要了,因为它们终将淹没在验后概率的客观性和确定性之中。一个人对被检验假设的验前概率是由他当时的背景知识决定的。

主观概率充分注意到推理的个人意见及心理对于概率评价的相关性,意义重大。但是,人们在做出置信函项时,除了“一贯性”的较弱限制外,很难在多种合理置信函项间作出比较和选择。

三、概率归纳逻辑兴起的原因

概率归纳逻辑是伴随现代科学、现代演绎逻辑、归纳逻辑本身的发展而兴起的。

概率归纳逻辑兴起的原因大致有:(1)现代科学的发展。对微观粒子的运动只能采用概率的方法,因此,西方科学界出现了否定因果决定论而接受概率论的观念。(2)较完备的概率理论。特别是20世纪以来,它具备了严格的数学基础,而且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3)归纳逻辑本身要求进一步完善和精确化。人们要求对单称事件陈述对全称理论陈述的归纳支持作出量的精确刻画。逻辑的数学化,数学的逻辑化,穆勒已经注意到归纳与概率的关系,耶方斯等将归纳与概率结合。(4)以数理逻辑为主干的现代演绎逻辑逐渐成熟,从而使得一些逻辑学家热衷于将现代演绎的形式化、公理系统方法与概率论方法协调起来,以运用于归纳逻辑的研究。(5)对归纳法的合理性问题的探索。休谟的归纳问题一直是个哲学难题。现代归纳逻辑的种种体系,几乎都可以看成是对这个问题不断作出回答。上述三种概率归纳逻辑体系也无例外,都是为求得归纳推理的合理性,或对归纳论证进行改进,或把结论改成概率的陈述,使归纳逻辑被构造成演绎逻辑的一个分支,或用实用主义策略使归纳即使不是有效的,至少也有存在的理由。所以说概率逻辑是以现代演绎逻辑和概率论为工具,形式化、定量化的归纳逻辑。

20世纪50年代以后,科学技术步入一个新的阶段,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理逻辑等相关学科取得新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以及多学科交叉发展的趋势,使现代归纳逻辑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

第一,面临归纳演绎化的困难,出现了非概率化、非数量化的趋势,有的用有序化、等级化来代替,有的将定性的研究重新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有的又再度重视如模态、因果概念的结合使用等等。

第二,将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相结合,将纯逻辑研究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这就不能只限于语构层次,而要考虑语义、语用层次,就要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而且不能脱离所涉及的具体过程(实验)与学科。

第三,对归纳逻辑的研究与整个思维科学、信息科学的研究联系起来。归纳是一类复杂性问题,决不是单靠纯逻辑所能解决的。归纳远比演绎复杂,须与多学科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研究。

第四,归纳逻辑的研究与当前的科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申农提出的信息论仅是相当于语形的统计信息模型。而信息的语义层次的研究都出自卡尔纳普之手,再经辛迪卡(Hintikka)等人的论作又已形成信息逻辑这一分支。这揭示了逻辑与信息科学的联系。再如,随着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的研究进展,对归纳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若能将人工智能与归纳结合起来,必将带来新的进展与突破[4]。

概率归纳逻辑是归纳逻辑的一个发展阶段,它大大发展了归纳逻辑,也昭示了归纳逻辑的发展机制,为我们出示了现代归纳逻辑发展的方向。

[摘要]从穆勒等人对或然性的探讨,经耶方斯对概率归纳逻辑的开创,到卡尔纳普代表的现代概率归纳逻辑体系,考察了概率归纳逻辑的发展历程,从中揭示其兴起的原因,并分析现代归纳逻辑发展的一些新趋势。

关键词:概率归纳;逻辑;概率论

参考文献:

[1]W.S.Jevous.ThePrinciplesofScience[M].London:DoverPress,1877.197.

[2]Hintikka,J.(ed.).RudolfCarnap,LogicalEmpiricist[M].D.ReidelPub.Co.,1995.L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