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单细胞生物的共同特征范文

单细胞生物的共同特征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2-07 14:41:27

单细胞生物的共同特征

篇1

尽管青蛙和蝴蝶具有令人惊讶的不同生命历程,但它们仅是一种形态的变化,始终都是动物体,必须从所在环境中获取食物。然而中缢虫蜓则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最新发现的单细胞生物兼具动物和植物的特征。

植物生命特征

中缢虫蜓是一种纤毛虫,身体上覆盖着数以百计微小“毛发(纤毛)”的单细胞动物,它是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奥贾温德-莫斯特鲁普(Ojvind Moestrup)在尼瓦湾发现的,据悉,他带领的研究小组还在芬兰海域和美国罗德岛也发现中缢虫蜓样本。

纤毛虫使用它们像毛发一样的纤毛在水中快速地游动,多数通过吞食其他有机物而获得食物,而不是通过自身合成营养物质,这完全属于动物的特征。

一些中缢虫物种则完全不同,它们吞下其他微生物,通常是叫做隐滴虫藻类,两者形成一种互利关系:隐滴虫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糖类,而中缢虫则保护并携带着它们。

像中缢虫的混合体微生物同时兼具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它们经常吞下红藻,并经常出现于赤潮出现的藻类繁殖海域。莫斯特鲁普说:“这些混合体微生物对于生物分类工作制造了麻烦,植物和动物种类之间的划分则遭到完全破坏,许多微生物曾经可能是动物或者是植物,抑或在两者之间转换。”目前,最新发现的中缢虫蜓存在另一种变换方式,它是在纯动物体和混合体之间变换。

红色和绿色

中缢虫蜓是一种海藻细胞生物,接近于中缢虫,但它并不是永久保持一种生物形态,即不是像饥饿动物那样立即消化食物,而是将猎食到的细胞生物保持数周,才进行享用。在这段时间里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糖,中缢虫蜓还依据是否栖息于红藻、绿藻或者两者都存在的环境下而改变身体色彩。

莫斯特鲁普说:“它是完全与众不同的一种生物!”其他中缢虫物种不是捕获海藻细胞,就是将它们立即消化。

这种与其他细胞结合在一起的能力叫做“胞内共生(endosymbiosis)”,是生命进化历程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突破性发展,大约20亿年前,单细胞吞下细菌,并用它作为一种能量来源。随着生物进化,后代的单细胞最终奴役细菌使其成为驱动包括人类在内所有复杂细胞的线粒体。如果没有胞内共生,它们将不会形成任何多细胞生命体。

篇2

【关键词】血细胞;特征提取;纹理特征

1.引言

白血病是一种目前致病机理尚不明确的血液类疾病,俗称“血癌”,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白血病细胞具有恶性、无限增生性,类似于癌细胞,可迅速的浸润到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引发不良症状,甚至在外周血中发生质变。目前白血病的临床诊断主要采用人工显微镜的观察与识别,但该方法不仅费时费力,且无标准化界定,受观察者主观影响较大,因而存在很多检测上的不足。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图像处理以及模式识别等先进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并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更具有科学性和标准化的依据[1]。计算机自动识别技术可提供具有客观性和准确率的检查结果,有利于临床尽快诊断、尽早治疗。然而要得到好的识别效果不仅依赖于原始图像,还需要对细胞图像中的特征进行准确和可靠的提取,它是细胞图像识别很关键的一步。

白血细胞图像有很多的特征。Landeweerd[2]等对外周血细胞进行了识别分类,采用15个特征参数,包括:形态参数4个,光密度参数4个,色度参数5个,纹理参数2个。Seigneuri[3]认为胞核面积,胞核凸度,平均胞浆色调,核轮廓的规则度,及平均胞浆亮度是对骨髓涂片的7类正常粒系细胞进行分类的5个最有效参数。Beksac[4]则提出两个新特征:胞浆中的颗粒数及胞核中的核仁数。Pavlova[5]进一步证明了运用HSV彩色空间系统对白细胞自动识别的重要性,还提取出了两种新的特征:外周血中各类细胞在色调,饱和度直方图的分布特征。Danielal[6]基于灰度共生矩阵计算了细胞的5个纹理特征,例如:嫡、能量、惯性和局部同一性等。宁旭[7]提取了细胞的形貌指标以及细胞的形态色度特征,主要对周长、面积、等效直径、平均灰度、平均光密度、积分光密度、平均色差、特征灰度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正常和异常皮肤淋巴细胞进行了分类。根据这些已有的研究,本文对血细胞图像的特征提取的方法进行了分类综述。

2.细胞特征的提取方法

由于细胞的种类很多,并且某些类别差别细微,要识别它们需要选取较多的特征,提取特征的方法各异。

现在对于细胞特征的提取根据图像的特征可用作标志的属性,通常可分为形态学特征、颜色特征和纹理特征,其中颜色特征和纹理特征属于内部特征,需借助分割图(掩模图像)从原始彩色图像上测量。形态特征属于外部特征,可从分割图像上直接测量。图像的特征也常分为图像的统计特征和图像的视觉特征两类。图像的统计特征是指一些人为定义的特征,通过变换才能得到,如图像的直方图、矩、频谱等。图像的视觉特征是指人的视觉可直接感受到的自然特征,如区域亮度、纹理或轮廓等细胞图像的特征。下面我们按第一种特征提取的分类方法进行具体的综述。

2.1 形态学特征

某些白血病骨髓细胞间存差异不明显等特性,给识别带来了困难和阻碍,因此需要综合选取多种形态或特征来全面分析,以免造成误诊。目前常见的主要选取的形态学特征包含一下几种。

2.1.1 周长

在细胞分割的数字图像中,多利用欧式距离定义来计算细胞边界曲线的长度[8]。一般将水平或垂直方向上的相邻两个像素点的距离定义为1,则最小正方形的对角线距离为。在计算机分割图像运算中,细胞的曲线周长实际上就是将细胞边界所在像素点相连,并将每两个相邻点的距离叠加,最终的总合即为周长值。

2.1.2 面积

最简便和准确的方式,是将细胞区域内的所有像素点进行计数累加来获得细胞区域的面积特征,根据一些研究已经证实[9],访方法可获得与原始模拟区域面积基本一致的结果。

2.1.3 紧凑性

区域致密性又被称为紧凑性,也是一种重要的表现细胞图像形态学特征的指标。当图像越接近圆形时,细胞图像的致密性越高,当然也要同时参考细胞边缘的光滑程度,为此,可以用下式度量:

(1)

式中,A表示该细胞区域的面积;P表示该细胞区域的边界周长[10]。F为1,区域为圆形,而边界的弯曲频率或程度越高,边缘曲线越复杂,则F值在小于1的基础上趋向于0。一般情况下,淋巴细胞多呈现为椭圆形,F值相对较大;中性杆状细胞的细胞核图像边缘弯曲形态呈带状,致密性相对较小;单核细胞的细胞核图像表现为明显的不规则边界,其致密性也相对较小。

2.1.4 矩形度

细胞矩形度反映物体对其外接矩形的填充程度,用物体的面积与其最小外接矩形的面积之比来描述,即

(2)

式中,A0是物体的面积,AMER是MER(物体最小外接矩形的面积)的面积。R的值在0和1之间,当物体为矩形时,R取得最大值1,圆形物体的R取值为4∏;细长的、弯曲的物体R的取值变小。

2.1.5 细胞核的分叶数

细胞核的分叶数是细胞分类的一个重要指标,中性杆状粒细胞、淋巴细胞、幼单核细胞、单核细胞的细胞核的分叶数为1,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的分叶数为2~5,嗜酸性粒细胞一般为两叶,嗜碱性细胞可分3~4叶或分叶不明显,常融合成堆集状。

2.2 颜色特征的提取

颜色特征主要通过颜色直方图表示,即对图像中各颜色分布情况的一种数学统计值的表达。直方图横向轴为颜色值,纵向轴为同色值的像素点在整个细胞图像范围内所占的数量比例。颜色直方图在计算机操作及计算方面相对简单,其平移、尺度、旋转等具有不变性,因而适用于大部分图像数据处理类计算机系统。

除此以外,颜色矩也是一种较常见的颜色特征表达方法,利用矩来表示细胞图像中各颜色分布情况。但目前细胞涂片的图像处理中,多采用一阶矩——均值、二阶矩——方差、三阶中心矩——偏斜度表示。这些低阶矩的分辨能力相对较弱,因而常将其与其它细胞图像特征结合应用来应用于临床。

2.3 纹理特征的提取

纹理指的是细胞图像中具有不规则性、但整体宏观方面又存在一定关联性和关系的一种分割图像特征,它的优点在于不依赖于颜色和亮度的影响,可直接反映出细胞分割图像的同质属性。也就是说,纹理特征其实是细胞本身的内在共通特性。纹理特征含有细胞本身的表面结构组织信息,同时关注细胞周围的环境影响,因而常被应用于图像的检索处理当中。纹理特征的提取多通过将细胞图像像素点间的方向性以及距离性共生矩阵处理后,再由矩阵中将具有含义的统计量提取出来。灰度共现矩阵法是目前涂片图像纹理特征提取的重要方法之一[11],对于更加清晰的显示出纹理的粗糙程度具有较好的表现力,同时可更精细的反映出纹理的重复方向。相对于粗纹理的区域,近点像素间存在相近的灰度值,而细纹理区域内,各阵元值相对均匀。

3.总结

血液细胞识别中,细胞的特征提取对血液病诊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细胞的特征很多,所以采用的方法也很多。本文从图像处理识别领域出发,综述了提取细胞涂片图像的几类特征,着重描述了细胞图片的形态学特征的提取,如:周长、面积、紧凑性、矩形度、细胞核的分叶数;同时还对细胞的颜色特征和纹理特征的提取进行了一些描述。

参考文献

[1]黄晓伟.白血病细胞图像的分割与特征提取[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3-12.

[2]Landeweerd GH,Gelsema BS Brener JF,etal.Patern recognition of Nucleated cells from the peripheral blood[J].Patern Recognltion.1983,16(2):131-140.

[3]Seigneurin D,Gauvain C,Brugal G.A semi-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human bone marrow granulocytic linage using the SAMBA 200 cell image processor[J].The normal maturation sequence.Analyt Quant Cytol,1984,6(3):168-178.

[4]Beksac M,Beksac MS,TiPi VB,etal.An artificial intelligent diagnostic system on differential recognition ofHematoPoietic cells from micro-scopic images[J].Communications in Clinical Cytometry,1998,30(3):145-150.

[5]Pavlova PE,Cyrrilov KP,Moumdjiev IN.Application of HSV colour system in identification by colour of biological objects Computerized medical imaging on the basis of microscopic images[J].257-264.and Graphics 1996,20(5).

[6]Daniela Mayumi Ushizima Sabino,Luciano da Fontoura Costa,Rizzatti,Marco Antonio Zago.Imaging.A texture approach to Edgar Gil leukocyte recognition[J].Real-Time 2004,

10(4):205-216.

[7]宁旭,唐建民.细胞形貌特征提取与分类识别技术研究[J].激光杂志2005,26(4):95-97.

[8]蒋英,李晖,黄晓伟.白血病图像分割方法的适应性分析与改进算法[J].激光生物学报,2007,6(6):28-29.

[9]T.Markiewicz S,Osowski B,Marianska,etal.Automatic recognition of the blood cells of myelogenous leukemia using SVM[C].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Neural Networks,Canada,2005:2496-2501.

[10]张丽霞,陈金宝.实验诊断学彩色图谱[J].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33-137.

[11]Nilsson B,Heyden A.Segmentation of complex cell clusters in microscopic images application to bone marrow samples [J].Cytometry part A,2008,66(1):24-31.

[12]Park J,Keller J M.Snakes on the watershed.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2010,23(10):1201-1204.

[13]周颖颖,周振宇,孙宁,鲍旭东.基于改进LBP特征的白细胞识别[J].生物学工程研究,2009,24(4):242-246.

资助项目: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0FJ3139)。

作者简介:

篇3

1 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水中的藻类植物”是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二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看似简单,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尤为重要。一方面,它是继第一节“水中的动物”之后对水中生物的继续研究;另一方面藻类植物特征的学习又为下一章“地面上的植物”作了很好的铺垫。

教材从生活在海洋中的藻类――海带和紫菜出发,并通过水绵的观察实验概述出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最后以举例的方式概述藻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此部分内容较少,但学生对于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因此设计了以下活动来促进学生学习:

① 加入了对几种藻类标本以及实物的观察,更直观地展示出藻类植物特征。

② 在观察水绵实验中加入了对水绵永久装片的观察和另一种藻类刚毛藻的比较观察、对水绵染色后细胞核的观察以及水绵模型的制作。

③ 学生演绎“藻类植物大聚会”的小品。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综合观察比较几种常见的藻类植物概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通过观察实验和模型制作,说明水绵细胞的结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和小品活动,概述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2.2 能力目标

熟练观察技能,尝试完成“观察水绵”“制作水绵模型”的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观察、实验动手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一系列学生活动,培养观察、实验、建构模型、探求知识的精神和合作精神;通过小品“藻类植物大聚会”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教学重难点

3.1 教学重点

概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3.2 教学难点

进行“观察水绵”的活动,阐述水绵的结构特点。

4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准备紫菜、海带、石花菜、羊栖菜4种海藻;准备“观察水绵”实验的材料用具;准备制作水绵细胞模型的材料用具;编好小品“藻类植物大聚会”的台词。

5 教学过程

5.1 情境创设引入

学生观察衣藻的模型,观看衣藻的相关视频。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衣藻的生活环境和结构特征,阐述衣藻就属于水中的一种藻类植物,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强烈欲望,从而引出课题――水中的藻类植物。同时教师提出问题:藻类植物都像衣藻那样微小吗?藻类植物有根、茎、叶等器官吗?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都和衣藻一样吗?藻类植物含有叶绿素吗?能进行光合作用吗?(通过观察细胞结构阐明)藻类植物对人类有益处吗?越多越好吗?

5.2 概述藻类植物

学生活动一:观察各种藻类植物的标本,以及课前准备好的海带、紫菜、羊栖菜、石花菜几种藻类植物。结合书本P55和海带的相关视频,学生思考:藻类植物都像衣藻那样微小吗?藻类植物含有叶绿素吗?能进行光合作用吗?藻类植物有根、茎、叶等器官吗?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都和衣藻一样吗?这样概述藻类植物主要特征。

教师活动:边设问边引导学生补充海藻的概念,简单介绍褐藻、红藻、绿藻的分类。简单阐述制作藻类植物的几个部分切片。与学生共同总结藻类植物主要特征:大部分藻类植物含叶绿素和其他辅助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其中衣藻、小球藻是生活在淡水中的单细胞藻类,海带和紫菜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多细胞藻类。

活动意图:让学生直接观察各种藻类及标本更直观,结合视频和教师阐述更具体,师生能达成共识,初步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师提出问题:下面要登场的是今天的主角――水绵,水绵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的藻类?水绵生活在哪里?我们以前接触过水绵吗?还记得恩吉尔曼的实验吗?水绵的形态结构尤其是其中的叶绿体真的长得像恩吉尔曼观察到的那样吗?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问题及对证明光合作用场所实验的回顾,使学生初步了解水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过渡出下一部分内容。

5.3 观察水绵

学生活动二:通过图片了解水绵的生活环境,观察水绵,思考:水绵的颜色和形状如何?用手触摸水绵,有什么感觉?水绵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水绵每个细胞形态、结构如何?水绵有没有叶绿体,什么形状,怎样排列?水绵有根、茎、叶等器官吗?

5.3.1 熟悉显微镜的使用,观察水绵的永久装片

学生回顾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教师强调对光的注意事项及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的原则。学生观察水绵永久装片。

设计意图:对水绵永久装片的观察为接下来分辨水绵作好铺垫。

5.3.2 学生制作临时装片

学生完成活动单上制作藻类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活动单部分示意:

取 取一片洁净的___________

滴 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__________。

夹 用镊子夹__________藻类,放在水滴中,并分开展平。

盖 盖上__________。

两个学生一组,分别从1号、2号烧杯中取藻类制作成临时装片,观察后判断1号烧杯中的是水绵,2号烧杯中的是另一种藻类(刚毛藻)(图1、图2)。

教师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显微镜的操作,同时选取一些学生制做的临时装片并通过数码显微镜呈现,引导全班学生讨论。学生最终找出水绵,判断1号烧杯中是水绵的依据是其细胞有典型结构特点:绿色、带形、螺旋状的叶绿体。

设计意图:通过水绵与另一种藻类细胞结构的观察、比较,既直观看到了水绵细胞的叶绿体结构特点,又剖析了难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印象更加深刻。

5.4.3 观察水绵的细胞核

学生用碘液染色,进一步观察水绵的细胞结构――细胞核。

设计意图:这样既深入了解了水绵细胞的其他结构,又剖析了难点。

5.4.4 水绵细胞的结构

学生说出水绵细胞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完成活动单(见图3)。

教师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说出水绵细胞各部分结构。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剖析难点。

5.4.5 实验总结

学生讨论交流完成活动单。活动单部分如下所示:

水绵是一种__________色呈丝状的淡水藻类植物,用手触摸有黏滑的感觉。

水绵是__________(单/多)细胞藻类,每条水绵由许多结构相同的长筒状细胞连接而成。水绵__________(有/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水绵细胞中有__________状的叶绿体,能进行__________制造有机物。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一一填写,并板书总结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设计意图:讲练结合,既是“观察水绵”这一活动的总结,也是本节的一个总结。这样既剖析了难点,又突出了重点。

5.5 制作水绵细胞模型

学生活动三:利用教师课前准备好:塑料盒、保鲜膜、绿纸条、白色小球、剪刀等材料,两个学生一组,各显身手,制作水绵细胞模型。

教师活动:将学生做好的模型实物投影展示,师生共同交流,强调水绵叶绿体的典型结构。对做的又快又好的一组同学进行奖励。

设计意图:所谓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模型制作这个拓展活动,既剖析了难点,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的奖励也是为引出下面的内容做好铺垫。

5.6 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活动三:学生代表表演小品“藻类植物大聚会”。原创台词如下:

藻类植物大聚会

紫菜:大家好,我是紫菜。今天是我的生日,家里来了很多的亲戚,可热闹了!

海带:我是海带,祝你生日快乐!水绵让我带了礼物给你。

紫菜:水绵为什么自己不来?

海带:他虽然是我们的亲戚,但他在淡水中,来不了。

紫菜:哦,我怎么忘了。还想让他给我清热解毒来着。对了,那小球藻和衣藻也来不了了哦,他们含的蛋白质可多了。

海带:没关系,有我啊,我的作用大着呢。我可以食用,还含有丰富的碘,可以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紫菜:什么是“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马尾藻:我知道我知道,就是“大脖子病”。我是马尾藻,我和海带都属于褐藻家族,我们的作用可大了,可以从我们身上提取褐藻胶和甘露醇制药、工业用、造纸用等。我还能做饲料和肥料,用处说一夜都说不完啊!

石花菜:我来了,我来了。马尾藻,你就别嗦了,我是石花菜。紫菜,祝你生日快乐!猜猜我给你带了什么礼物?

紫菜:你也是我的亲戚吗?

石花菜:气死我了,你连我都不认识了,我和你可都是红藻家族的呀,我们都可以食用,味道可鲜美了!

紫菜:哦,想起来了,你肯定也和我们一样都没有根、茎、叶。

石花菜:是啊,是啊。我身上还能提取琼脂用来做果冻呢。猜出来我给你带的是什么礼物了吧。

紫菜:肯定是果冻吧。

石花菜:答对了。

海带:紫菜,我看大家都来的差不多了,要不我们就开始生日宴会吧。

紫菜:好的。让我们一起来尽情享受阳光,发挥我们最大的功效――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吧。

大家一起说:好啊,好啊,最好再把这里的水质改善改善。

马尾藻:我看大家聚一聚就赶紧散了吧,去给鱼类做饵料,不然我们这么多藻类一直聚在一快可不得了。石花菜,你说是吧?

石花菜:是啊,我们太多,繁殖的太快对人类可就没那么多好处了,对了,人们管那叫“赤潮”还是“水华”来着?

紫菜:是“水华”。

海带:是“赤潮”。

紫菜:“水华”。

海带:“赤潮”。

紫菜:“水华”。

海带:“赤潮”……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表演。引导学生总结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简单讲解“赤潮”与“水华”的区别。安排学生课后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引发海洋“赤潮”或湖泊“水华”的原因及治理办法,为下节课的交流与探讨做准备。

设计意图:用小品活动代替简单枯燥的呈现,使课堂气氛相对活跃,同时既很好地道出藻类与人类的关系,又强调了藻类的一些主要特征,是一个总结性的收尾。

5.7 板书设计(略)

篇4

补体成分激活后产生的裂解片段,能与免疫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这对于补体发挥其生物学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补体受体(complementruceptor’cr)曾按其所结合配体而命名为c3b受体、c3d受体等;但经详细研究后发现,补体受体并非仅与c3裂解产物反应,因而按其发现先后依次命名为cr1(cd35),cr2(cd21),cr3(cd11b/cd18)’cr4(gp150’90:cd11c/cd18)。其主要特征列于表3-5。此外,尚有其他补体成分的受体,如ciq受体、c3a受体、c5a受体等。因对其了解不够清楚,不拟介绍。表3-5 补体受体的特征(略)

一、cr1(cd35)

cr1作为免疫粘附(immune adherent’ia)受体而引起免疫粘附现象早已熟知。此受体也称为c3b受体或c3b/c4b受体。据报道,红细胞上的cr1数约为50~1400个/细胞,其数目显著少于b细胞和吞噬细胞,但体内90%的cr1却存于红细胞上。

提纯的cr1为分子量约200kd的糖蛋白,但后来发现它有4种分子量不同的同种异型。最近,wong等(1986)已经阐明,分子量的差异是由于基因不同所致。

cr1的免疫功能可能有以下几方面:①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上的cr1,可与结合在细菌或病毒上的c3b结合,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②促进两条激活途径中的c3转化酶(c42),c3bbb)的激活;③作为i因子的辅助因子,促使c3b和c4b灭活;④红细胞上的cr1可与被调理(结合有c3b)的细胞、病毒或免疫复合物等结合,以便运送到肝、脾进行处理,sle病人免疫复合物量明显增多,其红细胞膜上的cr1在体内有运送免疫复合物的作用;⑤b淋巴细胞膜上的cr1与cr2协同作用下,可促使b细胞活化。

二、cr2(cd21)

cr2旧称c3d受体,已经证明,它是b细胞上的eb病毒受体。cr2配体按其亲和性的高低程度依次为c3dg、c3d、ic3b。c3b亲和性虽低,但亦可与其反应。

cr2的免疫功能尚未阐明清楚,但实验表明,当加入cr2配体时可使b细胞活化。据此推想,在抗体的二次应答中它也许会想某种作用,即借结合在抗原复合物上的c3裂解产物,引起针对该抗原的二次抗体应答。

三、cr3(cd11b/cd18)

cr3亦称为ic3b受体,cr3的配体是ic3b’但cr1、cr2、也和ic3b反应。cr3与配体结合时尚需有二价离子存在,为其特点。

cr3是由分子量165kd的α链(cd11b)和95kd的β链(cd18)非共价结合的糖蛋白’识别此分子的单克隆抗体有mac-1和mo-1等。cr3与cr4(cd11c/cd18)有共同的β链,因此其功能也多有相似之处,白细胞粘附缺陷病(leucocyteadhesion deficiency)病人缺乏这种共同的β链。病人的中性粒细胞虽正常,但不能停留在感染的部位,因此病人易反复遭受感染。这表明cr3和cr4均与吞噬功能密切相关。

篇5

一、剖析定义,变式训练,形成概念

生物学中许多概念定义非常严密,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剖析,完整准确地传授。在学习“种群”概念时,教师往往例举一些正例:一块草地上所有的蚱蜢,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等,同时例举一些反例:太湖中所有的鱼,惠山上所有的松树等,然后请学生举例,并对学生的例证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学生所接触的例子越多,越有助于他们形成“种群”这个概念,在此基础上,他们能得出种群概念的关键属性:种群是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同种生物的个体总和。从概念形成的观点看,所谓变式,就是概念正例的变化。正例变化有助于排除无关特征,突出本质特征。如教“种群”概念时,如果只例举一个池塘中所有青鱼,一片稻田中所有青蛙,学生往往以为种群就是一群相同的生物生活在一起。如果教师能举例说明一片森林中两群狼,世界上所有的人,太平洋里所有小黄鱼也是种群,学生便能有效排除无关特征的干扰。“单倍体”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概念,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分析了二倍体和四倍体生物产生的单倍体中的染色体组数,排除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因为二倍体生物产生的单倍体只有一个染色体组,许多学生就认为单倍体只有一个染色体组,通过变式训练,学生能抓住单倍体本质特点: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如同源染色体是指“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形态大小一般相同的两条染色体”。“一般”两字不可去除,否则异型的XY染色体会使学生感到困惑。教师对概念中出现的关键词要解释,如“主要、一切、一般、大多”等。变式训练是概念教学的较常用方法,如介绍减数分裂时,教师除提供各种正例外,还应不断变换正例的无关特征,如染色体的形态、大小、数目、位置等,这有助于学生掌握关键特征,形成精确、稳定的概念。

二、合理分类,提供材料,讲清概念

从教学的实际出发,高中生物学的概念,大体可分为以下四种关系。(1) 从属关系:如原生质、细胞质和原生质层,中心体、中心粒,细胞质、细胞液,小肠绒毛,微绒毛,性状、相对性状,食物网、食物链,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2)同一关系:如染色质与染色体,细胞膜与生物膜,淀粉与糖元,同源染色体与四分体,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3)并列关系:如吸胀吸水、渗透吸水,噬菌体、原核生物,分裂间期与分裂期,生长素、生长激素,植物激素、动物激素,昆虫内激素与外激素,杂交、自交、测交,竞争、捕食、共生、寄生,保护色、警戒色、拟态。(4)对立关系:如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质壁分离与复原,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自然突变与诱发突变,单倍体与多倍体。生物学概念的获得与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极大关系。教师应尽量提供直观感性的材料,化静为动,化难为易,让学生在脑海中有丰富的表象,从而形成正确概念。如介绍“变态发育”时,可以例举学生熟悉的青蛙和家蚕的变态发育例子。鲜艳的图片,精彩的录像能轻松地让学生理解诸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具体概念。

三、加强比较,突出本质,深化概念

所谓比较,既包括正例之间的比较,也包括正例和反例之间的比较,前者有助于发现其共同本质特征,后者有助于加深对概念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的理解,如比较森林、草原、农田、海洋、湖泊等生态系统,尽管它们各有特点,但作为生态系统,它们共同特点是: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如教“竞争”,举出“两狗争骨”这个反例和“鹊巢鸠占”这个正例,学生便能理解竞争必须是两种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这个本质特征。比较是概念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它能使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概念时避免混淆和张冠李戴。比如异化作用,呼吸作用,需氧型和厌氧型这四个概念,它们的共同特征都是新陈代谢的一个方面,但它们又有区别。异化作用是共性的,呼吸作用是异化作用的具体表现,需氧型和厌氧型是异化作用的个性表现。

篇6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向日葵总是向着太阳生长、体现了生物的哪个特征( )A、生长 B、繁殖 C、新陈代谢 D、应激性2 .一筐桃子中,果皮完整的能保存很长时间,而果皮破损的则很快腐烂,这说明果皮的主要功能是( )A、输导 B、保护 C、营养 D、分裂3.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A、绿色植物 B、阳光 C、杂食性动物 D 、细菌4.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器官 B.组织 C.细胞 D.系统5.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 )A、调查法 B、实验法 C、比较法 D、观察法6.若要使位于玻片右上角的图像移到视野中央,移动玻片的方向应是(  )A、右上角B、右下角 C、左上角D、左下角7.下列不属于器官的是( )A、心脏 B、肝脏 C、肾脏 D、心肌8.生物的多样性不包括()A、生物数量的多样性B、生物基因的多样性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生物种类的多样性9.在显微镜下观察印有“p”字样的波片,看到的物象是( )A、b B、d C、p D、q10.下列哪项是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的一组对照实验条件 ( )A.阴暗、明亮 B.潮湿、干燥 C.温暖、寒冷 D.食物多、食物少11.一棵古树仍能生长的原因是植物体内有()A、输导组织 B、分生组织C、肌肉组织D、神经组织1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 ( )①取口腔上皮细胞②擦干净载玻片和盖玻片③盖盖玻片④把从口腔内取出的碎屑涂在载玻片的水滴中⑤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⑥滴碘液染色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③④⑤⑥C. ②⑤①④③⑥ D.①④③⑥②⑤13.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14.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 )A、线粒体 B、细胞质 C、细胞膜 D、细胞核15.细胞分裂可以使()A、细胞体积增大 B、细胞数目増多 C、细胞结构变复杂D、细胞的功能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 得分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6分)16、动物具有应激性,植物不具有应激性。( )17、植物体内的输导组织贯穿植物体全身,从而完成物质的运输。( )18、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每个发育阶段都具备六种器官。( )1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揭示了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20、森林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现象主要说明了环境对植物的影响。( )21、“蚁穴溃堤”这一成语主要揭示了生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评卷人 得分三、填空题(题每空1分,共58分)22、请结合自己的身体,说明一下人体的结构层次为: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人体。23、按形态结构的特点可以将生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24、生物有别于非生物,即它们都是“活的”,是有生命的。生物的主要特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25、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受到__________因素和__________因素的共同作用,生物的生存的发展不仅受环境的影响,反过来也会__________环境。26、番茄果实的表皮属于_______组织,果肉属于_______组织。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就叫_________,植物有六大器官,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生殖器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营养器官。27、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细胞是大多数生物体_______和_______的基本单位,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28、高等动物和人体有生殖系统、泌尿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内分泌系统等八大系统。29、细胞内具有保护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_________;具有支持细胞、保护细胞的结构是_________;能够储存糖分、色素等物质的结构是_________。30.观察下面显微镜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0分)(1)具有放大物像功能的结构[ 1 ] _________ 和[ 6] _______________。(2)转动[3]___ _ ___和[5] _____________。就能使[2]_________上升或下降。(3) 调节光线的结构是[13]______________和[10] ____________。(4)玻片标本应放在[11]_________上,并用 [9]_________压住,标本要正对[8]________的中心。31、下图表示细胞的一些生理活动,请据图回答:(1)①过程为 ,②过程使细胞在 上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不同功能的组织。(2)A、B、C三种细胞中 (填A或B或C)能产生和传导兴奋。(3)能观察到染色体变化的过程为 (填①或②),怎样才能观察到染色体?四、连线题(共6分)32、将下列组织与其主要分布部位用线连起来:(1)保护组织 A、大脑(2)营养组织 B、植物体表面(3)输导组织 C、茎及其他器官(4)上皮组织 D、果肉、叶肉(5)结缔组织 E、皮肤的表皮(6)神经组织 F、血液七年级生物科期中测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B B C B A D A B A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 B C B D B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6分)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三、想一想,填一填。(每空1分,共52分)22、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23. 植物 动物 微生物24.生长 繁殖 新陈代谢 应激性25.非生物 生物 影响26.保护 营养 器官 花 果实 种子 根 茎 叶27.种 结构 功能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28.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 运动系统 神经系统29.细胞膜 细胞壁 液泡30.目镜 物镜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镜筒 反光镜 遮光器 载物台 压片夹 通光孔31.(1)细胞分裂 形态结构 (2)A (3)① 将正在分裂的细胞用碱性染料染色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四、连线题(共12分)32. (1)B (2)D (3)C (4)E (5)F (6)A

篇7

妊高征的病因目前仍未明了,但胎盘与妊高征的发病密切相关。滋养细胞是胎盘组织中的主要细胞类型,由于它与母体接触最为紧密,在妊高征的研究中受到重视。胎盘滋养细胞分为细胞滋养细胞和合体滋养细胞,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本文就滋养细胞与妊高征的发病关系作一综述。

滋养细胞与正常妊娠

滋养细胞约在受精后第4天出现,为一层扁平细胞构成胚胞壁,至孕中期胎盘形成时可分为两种类型:合体滋养细胞和细胞滋养细胞。前者与母血直接接触,后者又分为绒毛内细胞滋养细胞、绒毛外滋养细胞和血管内滋养细胞。

胚胞植入后至孕10周前,胎盘细胞滋养细胞仍以内膜基质浸润为主,很少侵及间质血管。孕12周后,滋养细胞加快侵蚀子宫蜕膜和临近三分之一肌层及其螺旋动脉,破坏管壁经构而代之以纤维素样组织,将狭窄的弹性血管变为低阻、无弹性且血管扩张的子宫胎盘血管,并失去对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从而使流入绒毛间隙的血量迅速增加。用氧电极直接导入法测得在孕8~10周绒毛间隙氧压为2.4±0.9kPa,子宫内膜为5.3±1.6kPa;在孕12~13周绒毛间隙氧压增至8.1±1.6kPa。

近年来研究发现,细胞滋养细胞在侵蚀子宫组织并最终取代血管壁的过程中,其表面粘附分子表型发生改变,模拟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抗原[1]。例如,绒毛内细胞滋养细胞表达α5β5,但合体滋养细胞、胎盘床及锚状细胞柱中的细胞滋养细胞均不表达α5β5。相反,α5β5在绒毛内细胞滋养细胞和细胞柱浅层中的细胞滋养细胞呈弱或不表达,而子宫壁组织和侵入血管壁中的细胞滋养细胞高度表达。在体外培养的细胞滋养细胞侵蚀模型中,用抗-α5β3抗体封闭α5β3后使细胞滋养细胞侵蚀能力降低75%。另一种粘附分子 e-cadherin在细胞滋养细胞分布与α5β5相似,而 vE-cadherin的表达类似α5β3。由于正常血管内皮细胞表达α5β3和 vE-cadherin,因此认为在侵蚀子宫壁和螺旋动脉并取代血管内皮细胞之前,细胞滋养细胞必须调整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出现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抗原[2]。

滋养细胞与妊高征

一、滋养细胞侵蚀能力改变

妊高征患者滋养细胞侵蚀功能受损,从而导致胎盘种植较浅,这一观点在组织学上已被广泛证实,并公认为是触发妊高征病理生理改变的直接原因。最近有人提出了妊高征滋养细胞侵蚀功能降低的生化方面的证据。 de groot等[3]前瞻性地检测了妊高征孕妇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 iGFBP-1)的含量,发现在孕中期(19±1周)为115.2±19.2nmol/L,较正常孕妇252.8±48.0nmol/L为低,距发生临床症状的时间为20±1周。由于 iGFBP-1在孕期主要来源于子宫内膜间质,他们认为,妊高征滋养细胞侵蚀能力下降,子宫内膜破坏较小,因此其从子宫血管渗入母血就相应减少,和滋养细胞的侵蚀行为相一致。

妊高征滋养细胞侵蚀能力低下的原因目前仍不清楚,但最终有两种可能性:滋养细胞本身缺陷或细胞周围环境的作用。 zhou等[4]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妊高征患者绒毛外滋养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发现与正常妊娠不同,这些具有侵蚀能力的细胞仍表达粘合素α5β5,但α5β3呈弱表达。另外,α3、α5、和β1亚单位的水平与正常妊娠无差别,但α6、α5和α5β1表达增强,α1β1无或弱表达。提示妊高征细胞滋养细胞表型发生改变,不利于细胞侵蚀作用。鉴于妊高征患者均有子宫胎盘血管供血不足, genbacev等[5]研究了缺氧对滋养细胞侵蚀行为的影响。在氧饱和度分别为2%、20%的条件下,用提纯的绒毛内细胞滋养细胞(10~12周)与子宫蜕膜(10~12周,不含滋养细胞)在体外共同培养,72h后发现在2%O2浓度下滋养细胞大部分已侵入蜕膜深层,而2%O2浓度下滋养细胞甚至在96h仍只聚集在蜕膜表面,侵入量很少。用分离的细胞外基质( eCMs)替代蜕膜组织,结果相似。后一种情况下滋养细胞无需蜕膜组织共同培养,表明缺氧本身对滋养细胞侵蚀能力有损伤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2%O2条件下培养6天,细胞滋养细胞仍多贴附于 eMCs表面,若3天后 o2浓度改为20%再培养3天,细胞侵蚀能力恢复正常。

genbacev等所用蜕膜均取自正常妊娠子宫。而妊高征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因此母体子宫内膜也可能与妊高征胎盘滋养细胞侵蚀能力低下有关。在体外实验发现,细胞滋养细胞的侵蚀能力受多种细胞因子调控[6]。例如,激活素 a、白血病抑制因子、 iL-1β等都能刺激细胞滋养细胞的侵蚀活性,而 tGF-β、糖皮激素、缺氧等对此起抑制作用。子宫蜕膜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构成复杂的网络调节系统,妊娠后胎盘细胞滋养细胞的侵蚀活动即受这些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的精细调节。 giudice等[7]研究发现 iGFBP-1在体外有抑制细胞滋养细胞侵蚀子宫蜕膜基质作用,在妊高征患者(21~34孕周)胎盘床母儿交界处 iGFBP-1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二、滋养细胞增殖与分化异常

绒毛内细胞滋养细胞脱离基底膜后有两条分化途径:融合成合体滋养细胞或侵入蜕膜成为绒毛外滋养细胞。在体外缺氧条件下培养,发现绒毛细胞滋养细胞的增殖能力与其分化呈反向关系。在2%O2浓度下,其侵蚀能力是20%O2的十分之一,而其结合[3H]胸苷和5-溴脱氧尿核苷的量是后者的2~3倍[5]。 alsat等[8]研究了缺氧对正常妊娠晚期细胞滋养细胞体外分化成合体滋养细胞的影响,观察到在19%O2下培养3天,几乎全部单核细胞经过聚集和融合为合体滋养细胞,免疫印迹发现粘附分子 e-cadherin表达转阴。而9%O2浓度下,单核细胞仍呈聚集状,合胞体少见, e-cadherin持续阳性。同时激素分泌水平下降, hCG平均为289±26IU/L,而19%O2下为1100±155IU/L。但缺氧组70%细胞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而19%O2组无 pCNA表达。若将缺氧状态的细胞滋养细胞改为20%O2浓度下培养,3天后所有细胞恢复正常。

妊高征胎盘病理特点是合体滋养层发育不良,细胞滋养细胞增生, pCNA阳性细胞增多[9]。这些病变的发生机理可以通过缺氧来解释,但滋养细胞的接触和融合也与其侵蚀过程一样,是复杂的细胞间粘附分子作用的结果,受多数因子调控,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三、滋养细胞分泌血管活性物质失衡

胎盘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分泌多种甾体和蛋白质激素,其中滋养细胞还能合成和产生前列腺素等血管活性物质。妊高征患者滋养细胞分泌血管活性物质与正常孕妇不同。 cervar等[10]在体外分离培养妊高征(31~40孕周)胎盘中的滋养细胞,培养5天后,测到内皮素-1、2产量较对照组减少,而 tXB2浓度增高, tXB2/6-keto-PGF1α比例上调,血管紧张素Ⅱ、6-keto-PGF1α和白三烯 b4浓度二组相似。 ding等[11]更进一步分离纯化出孕晚期妊高征胎盘中细胞滋养细胞进行培养,一周后 tXB2浓度较对照组升高3~4倍,而6-keto-PGF1α与 pGE2浓度两组间无差异。另外有作者[12]证实血管紧张素肽酶 a定位于绒毛内细胞滋养细胞,其活性在妊高征胎盘增高,并与血压、蛋白尿程度呈正相关。

这些资料提示,妊高征滋养细胞分泌血管活性物质比例失衡,进一步加重了血管功能损害,激活凝血系统。前列腺素的产生与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活性相关,已证实缺氧能使体外培养的滋养细胞中前列腺素 h合成酶-2表达增高, tXB2产生增多[13]。 johnson等[14]在体外培养滋养细胞揭示,细胞滋养细胞产生 tXB2,合体滋养细胞产生 pGE2,不产生或很少产生 tXB2;滋养细胞与纤维蛋白基质共同培养时 tXB2产生增加;滋养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可以调节环氧化酶的表达,并受纤维蛋白基质的调控。此结果模拟了妊高征胎盘纤维蛋白严重沉积而产生的病理生理过程。

四、滋养细胞对血管内皮损伤作用

血管内皮损伤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近年来得到广泛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直接暴露于血液循环,对它的损害作用最可能是血液中含有某种“毒性”成分。鉴于胎盘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人们自然设想到血清中活性因子很可能是胎盘释放入血的。事实上,最早将滋养细胞与妊高征联系在一起是在1893年,当时 schmorl首次报道了在1例死于子痫的妇女双肺中发现了滋养细胞。后来认识到妊娠时滋养细胞进入母血循环是正常生理现象,但妊高征孕妇胎盘微绒毛呈棒状改变,局部有坏死和脱落,有更多的滋养细胞进入母血。因此,人们想象滋养细胞损伤血管内皮。

smarason等[15]从正常妊娠和妊高征孕妇胎盘分离出合体滋养细胞微绒毛膜( sTBM),发现二者均能抑制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而且抑制程度相同,对内皮细胞单层结构改变的形态相似。据此,他们假设是因为母血中混入的合体滋养细胞成分损伤了全身血管内皮。尽管正常孕妇胎盘也有这种作用,但妊高征患者血中滋养细胞成分增多。后来,他们又发现[16]妊高征孕妇外周血浆具有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能力,但血清却失去这种作用。将 sTBM加入男子外周血中,也出现类似结果。 cockell等[17]用制备的 sTBM囊泡灌注去甲肾上腺素预先处理过的皮下小动脉,观察对乙酰胆碱舒血管作用的影响,同时用生理盐水和红细胞膜灌注作对照。结果发现灌注2h后,对照组不影响小动脉对乙酰胆碱的反应,而 sTBM组对其反应明显降低。电镜证实,反应组小动脉内皮中断,细胞器扭曲,内皮下平滑肌细胞正常。新近,有学者采用多种抗滋养细胞膜抗体,通过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技术来检测妊高征患者血浆中 sTBM浓度,结果发现,妊高征妇女外周及子宫静脉血浆中的 sTBM水平均高于正常妊娠妇女(外周血浆:29.12nmol/L对7.36nmol/L;子宫静脉血浆:91.84nmol/L对32nmol/L),并且子宫静脉血浆中浓度高于外周血浆,证实了胎盘滋养细胞脱落 sTBM进入母血循环。他们还发现,妊高征患者血浆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性与血浆中 sTBM浓度呈相关性[18]。

五、滋养细胞表达 hLA抗原

胎儿作为半个异体移植物而不被母体排斥,其原因之一被认为与滋养细胞不表达 hLA抗原有关。资料表明,合体滋养细胞无 hLA抗原表达,但绒毛外细胞滋养细胞表达此类抗原,后来确定为 hLA-G,属于 hLA-I类抗原。对 hLA-G的表达调节及其功能知之甚少,由于其主要出现于绒毛外细胞滋养细胞,推测它的表达是滋养细胞侵入母体所必需,具有抑制母体局部免疫反应作用[19]。 colbern等[20]研究了妊高征胎盘组织 hLA-G抗原的表达情况,发现在孕晚期胎盘滋养细胞与蜕膜交界处 hLA-G表达水平较正常孕妇降低。但他们同时注意到妊高征组绒毛外细胞滋养细胞数目也较正常组减少,而每个细胞滋养细胞的表达水平两组间无差异性。 hLA-G在正常妊娠和病理妊娠中的作用有待于更深入地研究。

结语

综上所述,妊高征胎盘滋养细胞的病理改变是复杂多样的,牵涉到多方面的细胞生物学特性。在胎盘发生过程中,滋养细胞的作用十分复杂并受到精细调节。一方面它侵入母体子宫组织特别是螺旋动脉,另一方面它表现出良性的生物学行为。目前已知滋养细胞植入较浅而致胎盘缺血缺氧启动了疾病的发生过程。但妊高征滋养细胞侵蚀能力受阻的起因不明,继续加快这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最终揭示妊高征的发病机理。

参考文献

1 Zhou Y et al.J Clin Invest,1997;99:2139-2151

2 Zhou Y et al.J Reprod Immunol,1998;39:197-213

3 De Groot CJM et al.Am J Obstet Gynecol,1996;175:24-29

4 Zhou Y et al.J Clin Invest,1997;99:2152-2164

5 Genbacev O et al.J Clin Invest,1996;97:540-550

6 Morrish DW et al.J Reprod Immunol,1998;39:179-195

7 Giudice LC et al.Am J Obstet Gynecol,1997;176:751-758

8 Alsat E et al. J Cell Physiol,1996;168:346-353

9 Redline RW,Patterson P.Human Pathol,1995;26:594-600

10 Cervar M et al.Eur J Clin Invest,1996;26:30-37

11 Ding ZO et al.Placenta,1996;17:407-411

12 Neudeck H et al.Placenta,1996;17:155-163

13 Nelson DM et al.Am J Obstet Gynecol,1999;180:896-902

14 Johnson RD et al.Prostaglandins Leukot Essent Fatty Acids,1995;52:21-27

15 Smarason AK et al.Br J Obstet Gynaecol,1993;100:943-949

16 Smarason AK et al.Am J Obstet Gynecol,1996;174:787-793

17 Cockell AP et al.Br J Obstet Gynecol,1997;104:235-240

18 Knight M et al.Br J Obstet Gynaecol,1998;105:632-640

篇8

[关键词] 宫颈;微生物感染;细菌;分类;诊断

[中图分类号] R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8(c)-0181-02

目前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微生物感染包括有:霉菌、细菌、放线菌、滴虫以及病毒等病原菌诱发的宫颈特异性感染。在临床上宫颈微生物感染属于妇科常见病,近几年膜式液基超薄细胞学检测技术在微生物学领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使得对宫颈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和检出率得以提高,能够实现对宫颈感染诱发的细胞形态改变的观察,进而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1]。该研究中出于对宫颈微生物感染细菌的分类观察以及其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搜集得到的宫颈感染细胞标本展开了镜下观察,现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中实验标本为该院搜集到的宫颈特异性感染细胞标本,抽取其中的45份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细菌感染18份,霉菌感染17份,放线菌感染2份,滴虫感染5份,人瘤病毒(HPV)感染2份,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1份。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以上统计研究对象进行整理,对其在光镜下进行观察,而后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2.2 观察方法 所用仪器为该院现有的光学显微镜以及新柏氏THINPREP 2000系统,在制片结束后对标本采取浓度为95%的酒精进行固定,而后行常规HE染色,部分标本行巴氏染色,并以TBS诊断标准为依据做出细胞病理学诊断分级[2]。

2 结果

2.1 细菌感染

该组45份标本中包括有细菌感染18份,占40.00%。经观察发现,细菌感染主要为阴道球杆菌感染,求杆菌嗜碱性,经三维观察,可发现诸多的球杆菌在鳞状上皮细胞表面进行覆盖,比较像一个绒球;而经二维观察发现,细菌呈现出颗粒状短小杆菌,形似一层沙或者是模糊的薄膜在细胞表面覆盖。

2.2 霉菌感染

该试验中共检出霉菌感染17份,占37.78%。霉菌感染多数为白色念珠菌感染,经镜下观察发现,白色念珠菌假菌丝嗜曙红色,在发生退变后会呈灰褐色,竹节状,存在明显的锐角分支,一般会表现出“发芽树枝”或者是“麻辣串”状,在上皮细胞中穿插。除以上特点外镜下还可观察到孢子或者是芽孢,孢子呈现典型的“葵瓜子”形,一头尖锐、一头圆顿,多成对出现,存在显著的折光性;而芽孢则呈现出圆形或者是椭圆形,存在一层相对较薄的包膜,有芽生现象;上皮细胞各层均有脱落现象发生;胞质多嗜曙红色,在染色后颜色相对鲜艳,可呈现出大小不一的空泡。

2.3 放线菌感染

该实验中检出放线菌感染2份,占4.44%。放线菌具有明显的锐角分支,嗜碱性,排列呈现为纷乱团状,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呈现为细丝向外放射。中性粒细胞在菌落上粘附,表现出明显的硫磺颗粒状;上皮细胞表现出非特异性轻中度的炎性反应改变,核形相对规则,染色质分布较为均匀,胞质相对丰富。

2.4 滴虫感染

该实验中共检出滴虫感染5份,占11.11%。镜下观察发现,滴虫大小不一,虫体一般在8~30 um之间,呈现出明显的梨形,头部较为圆顿,尾部尖细,并且存在细长的鞭毛,然而鞭毛容易发生脱落,一般无法观察到。经染色后虫体呈现淡淡的灰紫色,在虫体内能够观察到偏位梭形核,呈现出明显的蓝紫色,两端较为尖锐,比较类似滴虫的脊梁。一般情况下滴虫排列在上皮细胞边缘或者是爬在上皮细胞上,也可以成团片状或者是散在出现。上皮细胞一般会表现出重度的炎症反应改变,鳞状上皮细胞各层均会发生脱落现象;细胞核一般会出现明显的增大,甚至会达到CIN水平,然其大小不一,染色质发生增粗现象,能够观察到双核、核固缩以及碎裂等现象,核周存在明显的空晕;细胞质嗜曙红色,染色后颜色变淡,细胞界相对模糊,能够观察到大小不一的空泡。

2.5 HPV感染

该实验中共检出HPV感染2份,占4.44%。经镜下观察发现,HPV感染诱发的细胞改变表现为:① 挖空细胞。鳞状上皮细胞呈现出明显增大现象,并且表现为单核或者是双核,也可发现3~4个核,核膜相对粗糙;核周围的胞质呈现出穴样挖空,在挖空内能够观察导致弥漫性淡红色的微小颗粒,挖空边缘相对隆起,厚度不均,胞质呈现嗜曙红色;② 角化不良细胞。表层的鳞状上皮细胞呈现单个散在或者是成片出现状态,染色后胞质呈现红色,细胞核稍增大呈现固缩状;③ 湿疣外底层细胞。外底层的鳞状上皮细胞表现出细胞核正常或增大,染色质相对浑浊,在核周能够观察导致窄空晕。

2.6 HSV感染

该研究中共检出HSV感染1份,占2.22%。镜下观察发现,上皮细胞显著增大,且大小不一。细胞呈现单核或者是多核状态,多核细胞呈现出核拥挤镶嵌排列,但是未出现重叠;染色质发生退变,呈现为明显的胶质状,外观与毛玻璃相近;核膜呈现出明显的不规则增厚现象,在核内能够观察到大小不一的嗜酸性包涵体,体态不规则,周围存在空晕或者是透亮的窄区。

3 讨论

研究证实[3],采取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对宫颈微生物感染进行检测时具有操作简单、结果可靠等优势,其能够对感染病原体以及病原体诱发的特征性细胞改变进行准确的观察,这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均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中对宫颈特异性微生物感染的细胞标本进行光镜下观察,结果发现,在45份标本中检出了细菌感染18份,霉菌感染17份,放线菌感染2份,滴虫感染5份,HPV感染2份,HSV感染1份。镜下观察可发现细胞改变的特征性。

细菌感染多位阴道球杆菌感染,细胞改变主要为爬满上皮细胞,呈现出线索细胞状态,为对细菌性阴道疾病进行诊断的一个特征性依据[4]。目前对于霉菌感染、放线菌感染以及滴虫感染的诊断相对较为容易,找到病原体为唯一的诊断依据。然而在了解上皮细胞的改变后能够为正确判断病理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5]。对于HPV与HSV感染而言,因病原体在光镜下观察十分困难,因此该类感染的细胞学诊断一般以特征性细胞改变为依据。经研究发现,HPV感染科导致挖空细胞的出现,而HSV感染也会导致生殖器疱疹[6]。

综上所述,宫颈微生物感染的临床诊断中,依照病原体细胞改变可作出准确的诊断,使诊断率得以提高,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 崔荔群,温岩.年轻女性宫颈癌的发病因素及治疗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1,13(3):435-436.

[2] 郑晶晶,宋静慧.阴道乳酸菌的微生态学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9,14(4):411-413.

[3] 顾玲英,王晓玲,汤雪红.阴道镜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3(6):912-914.

[4] 李慧弘,肖长义.人瘤病毒与生殖系统肿瘤[J].肿瘤学杂志,2010, 17(11):89-91.

[5] 梁爽,王彬,曹娇燕.538例宫颈非典型上皮细胞初筛结果分析[J].重庆医学,2009,23(22):637-639.

篇9

P927-928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不同病因导致的以多个脏器功能障碍和内环境紊乱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病程包括早期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到衰竭全过程,炎症反应、凝血激活、免疫应答失调共存于MODS发病过程,其中免疫应答失调是最重要的致病因素。机体这种免疫应答失调的过程,严重时在临床上表现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ion response syndrome,SIRS),进而发展为MODS。20世纪90年代已达成了"MODS是过度的SIRS或过度代偿性全身抗炎反应综合征(compensatory ant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CARS)引起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共识。而脓毒症是机体针对微生物感染的SIRS,1991年美国胸外医师协会和危重病学会在芝加哥联合召开的讨论会上即已明确指出,脓毒症是导致MODS的主要原因。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及其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1,TIMP-1)在脓毒症致MODS病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1 脓毒症诱发MODS的分子机制

MODS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学者们从缺血-再灌注、胃肠道屏障受损、炎症失控、代偿性抗炎失控、二次打击以及细胞凋亡等角度对其进行诠释。实际上,脓毒症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根据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进展将脓毒症诱发MODS的机制总结如下:①机体在遭受严重感染打击时,立即启动防御机制,包括激活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释放以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为代表的炎症细胞因子、蛋白酶等活性物质,并且与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促进,这种免疫应激反应不断放大,发展为全身性的炎症反应。②机体启动全身炎症反应的同时,也启动了抗炎反应,以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为代表的抗炎因子大量释放,同时反应型CD4+T淋巴细胞亚群向非反应型CD8+亚群"漂移",TNF-α、IL-2等炎症细胞因子分泌减少,单核细胞失活,发生全身抗炎反应,导致机体的免疫抑制。③虽然机体发生全身抗炎反应,但IL-1、氧自由基等炎症细胞因子和促炎物质可以使中性粒细胞延缓凋亡,从而延长炎症反应的持续时间。因此,脓毒症时机体实际上是处于持续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低下状态,SIRS和CARS共存,它们并不是彼消我长的关系,而是脓毒症的两个方面,共同促进MODS发生。④脓毒症时,TNF-α、IL-1的大量释放以及内皮的激活和损伤可激活凝血系统,造成脓毒症机体的高凝状态。随着病程的发展,各种凝血因子、抗凝物质以及血小板被消耗,严重时发生消耗性凝血病,推进了MODS进程。⑤脓毒症时,TNF-α、IL-1、NO、前列腺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可以使血管扩张,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造成血管的舒缩调节功能障碍,血流分布异常,另外血管通透性增加、动静脉短路开放均可造成组织灌注不足,发生功能障碍。⑥此外,脓毒症时,胃肠道、胸腺、脾脏细胞极易发生凋亡,造成肠道黏膜屏障和免疫功能受损,导致机体内毒素易位和免疫力低下,最终引发MODS。

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和组织抑制因子-1

MMP-9与其他MMPs成员一样,是锌离子依赖的蛋白水解酶,主要以明胶和Ⅳ型胶原(collagen IV,IV-C)为底物,因此又叫明胶酶、IV-C酶。而IV-C是各种基膜特有的重要成分。MMP-9在正常组织中表达量很少,但在炎症反应时,活化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内皮细胞等可合成并释放大量MMP-9,破坏内皮、上皮基膜结构[4],从而影响相应组织细胞功能。MMP-9的活性调节在基因转录、酶原活化、抑制物对酶的抑制三个环节进行,组织抑制因子-1是其内源性抑制物,常由分泌MMPs的同一细胞合成,可优先与MMP-9酶原或活化的MMP-9结合形成高亲和力的非共价键复合体,抑制MMP-9活性。TIMP-1还参与调节细胞的增殖,主要功能是促进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凋亡,是近年研究热点。

3 MMP-9和TIMP-1与MODS

篇10

【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常见微生物感染的细胞病理学特点及诊断。方法 结合文献对316例宫颈特异性感染的细胞标本进行光镜观察。结果 细菌感染主要是球杆菌引起的感染,其爬满上皮形成的线索细胞是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的特征性依据。霉菌感染,最常见为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感染,念珠菌假菌丝嗜曙红,呈竹节状,有锐角分支,常呈“发芽树枝”状或“麻辣串”状穿插于上皮细胞中,可同时见孢子或芽孢并存。放线菌为具有锐角分支的细丝样微生物,呈纷乱团状排列,外观似“破棉絮球”或“破驼毛”片状。滴虫呈梨形,虫体内有一偏位梭形核似滴虫的“脊梁”,常爬在上皮细胞上,也可呈团片状或散在出现。HPV感染的主要特征是挖空细胞形成。HSV感染,细胞常多核,核拥挤镶嵌排列而不重叠,核内可见嗜酸性包涵体。结论 宫颈常见微生物及其感染细胞病理特征明显,诊断容易。

【关键词】宫颈微生物感染;细菌;放线菌;滴虫

宫颈常见微生物(organisms)感染主要是指细菌、霉菌、放线菌、滴虫、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宫颈特异性感染。医院自开展膜式液基超薄细胞学检测技术以来,使得宫颈病变的诊断率明显提高,对宫颈感染引起的细胞形态改变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结合文献探讨归纳其镜下特点,以提高细胞病理诊断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收集医院近1年所有TCT存档资料共244例,特异性微生物感染共32例。其中细菌感染13例;霉菌感染12例;放线菌感染1例;滴虫感染3例;人瘤病毒(HPV)感染4例;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1例。

1.2 方法 采用新柏氏THINPREP 2000系统制片,95%酒精固定,常规HE染色,少数为巴氏染色,按照2001年TBS诊断标准[1,2]进行细胞病理学诊断分级。

2 结果

2.1 细菌感染 感染率5.1%。主要指阴道球杆菌感染,球杆菌嗜碱性,在三维空间上,多量的球杆菌覆盖鳞状上皮细胞表面,使其酷似一个绒球;在二维空间上,颗粒状的短小杆菌似一层菌“沙”或模糊的薄膜覆盖在细胞表面,尤其沿细胞膜边缘球杆菌排列密集,颇似爆竹线索,故名线索细胞,此细胞胞核多轻~中度增大。球杆菌亦可充满上皮细胞间的背景中。阴道正常寄生菌乳酸杆菌多消失。

2.2 霉菌感染 感染率4.8%。绝大多数病例为致病性白色念珠菌(candida)感染引起。白色念珠菌假菌丝嗜曙红色,退变时灰褐色,呈竹节状,有锐角分支,常呈“发芽树枝”状或“麻辣串”状穿插于上皮细胞中,给人以捆绑细胞的感觉。可同时见孢子或芽孢存在,典型的孢子呈“葵瓜籽”形,一头圆钝,中央可见一透亮区,一头尖锐,多为一大一小成对出现,具有折光性,有时仅见孢子呈巢片分布。芽孢圆形或卵圆形,包膜薄,可见芽生现象,多位于菌丝旁边上皮细胞上。上皮细胞各层均可脱落,但多为中、表层细胞,可见上皮褶皱呈“抹布”或“干枯树叶”状成团出现;胞核规则,稍增大,染色质稍增粗,可见核周空晕;胞质嗜曙红,染色稍鲜艳,可见大小不等空泡。

2.3 放线菌感染 感染率0.36%。放线菌为具有锐角分支的细丝样微生物,嗜碱性,呈纷乱团状排列,并多见细丝向外放射状伸出,细丝末端常肿胀呈“粗棒状”,外观似“破棉絮球”或“破驼毛”片状的放线菌菌落。中性粒细胞黏附到菌落上,使其呈“硫磺颗粒”状外观。上皮细胞呈非特异性轻中度炎性反应性改变,即胞核多轻~中度增大,核形规则,染色质分布均匀,胞质丰富等。上皮细胞间常见多量中性粒细胞分布。

2.4 滴虫感染 感染率1.06%。滴虫大小不等,虫体长8~30μm,呈梨形,头部钝圆,尾部尖细,有一细长鞭毛,但鞭毛易退变脱落,常难以见到;虫体染淡灰紫色,虫体内可见一偏位梭形核,呈蓝紫色,两端尖锐,似滴虫的“脊梁”。滴虫常排列在上皮细胞边缘或爬在上皮细胞上,也可成团片状或散在出现。上皮细胞常呈重度炎症反应改变:鳞状上皮细胞各层均可脱落,多为中、底层细胞及不成熟化生细胞的增多,也可见修复细胞;胞核可明显增大,甚至达CIN-Ⅰ(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大小不等,染色质稍增粗,可见双核、核固缩及碎裂,核周空晕明显;胞质嗜曙红,染色淡而胞界稍模糊,似虫蚀状,可见大小不等空泡。

2.5 HPV感染 感染率1.51%。HPV感染引起的细胞改变主要表现为:(1)挖空细胞(koilocytosis):鳞状上皮细胞明显增大,单核或双核,也可见3~4个核,深染,核膜不光滑;核周胞质穴样挖空,挖空内弥漫淡红染微小颗粒,挖空边缘隆起,厚薄不整齐;胞质嗜曙红。多为散在分布,也可见成群出现,大小不等。(2)角化不良细胞:表层鳞状上皮细胞,单个散在或成片出现,胞质红染,胞核稍大呈固缩状。(3)湿疣外底层细胞:外底层鳞状上皮细胞,胞核正常或稍大、染色质污秽状,核周可能见到窄空晕。

2.6 HSV感染。 感染率0.08%。上皮细胞明显增大,大小不等。细胞单核或多核,核拥挤镶嵌排列而不重叠;核染色质退变呈胶质状,外观似毛玻璃样;核膜不规则增厚似圈套样,核内可见大小不一的嗜酸性包涵体,其形状不够规则,几乎占据整个核,周围有空晕或透亮窄区。

3 讨论

应用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宫颈微生物感染,方法简单、可靠,常能明确查到感染的病原体或病原体引起的特征性细胞改变,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采用TCT技术制片在地市级以上医院逐渐普及开来,TCT制得的宫颈涂片,背景清晰,细胞分布均匀,具有明显的代表性,阅片赏心悦目。加之细胞采集方法的合理改进,使得宫颈病变的诊断率明显提高,对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特征性细胞改变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医院近1年来采用TCT制片以来共诊断2448例,其异性微生物感染共316例,感染率12.91%,基本代表了本地区的感染率。而文献报道感染率12.6%~15.1%,细菌3.6%~6.0%,霉菌5.0%~6.1%,滴虫2.5%~3.4%,HPV 2.6%~3.0%,HSV 0.09%~0.90%[2,3]。不难看出,当前宫颈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中,细菌是宫颈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霉菌及病毒感染率保持较高水平,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卫生条件的明显改变,滴虫感染率明显下降,少见不同病原体混合感染。本组316例患者中,90%以上病例发生在20~40岁,提示中青年及性生活活跃妇女为好发人群。

细菌感染主要阴道球杆菌感染,球杆菌即杜氏嗜血杆菌,又称加德纳球杆菌(gardnerella)[4],其爬满上皮细胞,形成所谓线索细胞,是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的特征性依据。细菌性阴道病于1984年在瑞典国际学术会议上正式命名,已列为性传播疾病之一[5]。由于感染主要发生在阴道内,故当宫颈涂片线索细胞>20%,诊断细菌性阴道病临床符合率仅达85%~95%[6,7]。因此文献普遍认为诊断细菌性阴道病需下列4个条件之3个:(1)白带稀薄、增多;(2)pH>4.5;(3)胺试验阳性;(4)线索细胞>20%,其中(4)是必备条件,若伴阴道乳酸杆菌消失则更有意义。常由于种种原因,临床很难提供(2)和(3)两个条件,所以书写病理报告以“线索细胞>20%,提示细菌性阴道病”为合适。

霉菌、放线菌及滴虫感染的诊断较为容易,发现病原体是诊断的唯一依据。但掌握特征性上皮细胞改变,对做出正确的病理诊断有很强的提示作用。传统细胞病理报告为“念珠菌性阴道炎”或“滴虫性阴道炎”等,而现在参照TBS报告方式,病理报告应书写为“良性反应性上皮细胞改变,轻(中或重)度炎症,可见念珠菌(放线菌或滴虫)”。注意根据WHO最新诊断标准,仅见到一根霉菌菌丝或一个孢子,即可诊断“可见念珠菌”。

HPV及HSV感染,由于病原体光镜下看不到,因此细胞学诊断依据主要靠特征性细胞改变。HPV感染引起的细胞改变特征为挖空细胞形成。HSV引起的生殖器疱疹,多为Ⅱ型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属自限性愈合疾病,因此感染检出率相对较低。注意凡病毒感染均归于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由临床阴道镜活检后处置。若见到典型挖空细胞则明确提示HPV感染;若仅仅出现角化不良细胞或湿疣外底层细胞,应分类在无明确诊断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中,追随是否HPV感染。

参考文献

[1] 赖日权,张小庄.宫颈/阴道组织与细胞病理学诊断.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07-109.

[2] 刘树范.宫颈细胞病理学报告方式(2001年TBS术语学)及诊断标准.癌症进展杂志,2004,2(1):64-69.

[3] 曹箭,潘秦镜,周彬,等.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细胞病理学诊断的价值.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4):212-214.

[4] 安京媛,马述仕,李全民,等.加德纳杆菌性阴道炎的细胞学诊断.诊断病理学杂志,1996,3(2):96-97.

[5] 赖伟红.细菌性阴道病的治疗.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6,22(2):69.

[6] 陈红清.宫颈/阴道细胞学检查用于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的准确性.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8,24(6):376.

篇11

1.突出以提高能力为中心的高职特色

本校招收的首批成人医学检验大专学生均为维吾尔族在职工作人员,三年制。男3名,女6名,共计9名,平均年龄28岁。学生基本情况:汉语预科1年,基础医学知识结构理论水平偏低,汉语水平低,能够听懂主要的理论知识、内容,看懂教材,具有5年以上检验工作的基本技能,但汉语口头表达能力弱。髙职教育是以“提高能力为中心”,而医学检验专业更是以实验操作和技能训练、临床思维等综合素质培养为重点,增强学生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针对维族学生在职中专层次水平和临床检验工作的实际需要,以突破脱落细胞学病理诊断技能作为实验教学的首要环节,将脱落细胞学检验教学内容重新组合,以提高维族大专学生临床细胞学诊断水平。

2.实际教学方法

脱落细胞学是传统的肿瘤诊断的方法之一。根据实际情况,笔者采取理论与实验1:1共计28学时。在授课安排上分3个阶段进行教学:正常细胞一分筛鉴别;炎性细胞一动态分析;癌细胞识别——冰山浮现。

2.1 联想与形象教学,对正常细胞分筛鉴别  讲述正常上皮细胞形态组织结构知识时,用生鸡蛋、熟鸡蛋、松花蛋进行形态的形象教学。如将生鸡蛋打破平铺于玻璃板上,蛋黄与蛋清的自然形态与涂片、印片中上皮细胞形态的相似性;将熟鸡蛋进行横切、纵切、斜切与正常组织切片中细胞有核、核大、核小、无核的各种状态进行联想,体会正常核浆比问题。使学生明白无论怎样切,无论核的形状如何变,鸡蛋就是鸡蛋,上皮细胞就是上皮细胞。熟鸡蛋是物理加热、蛋白变性形成黄白相间的蛋黄和蛋清,而组织切片使用甲醛固定剂也是使蛋白变性保持细胞核浆的活体状态。巴氏染色和HE染色是根据细胞核、浆蛋白酸碱性不同,与染料发生嗜酸、嗜碱的化学反应而染色,而松花蛋也是利用盐碱物渗透密度不同的蛋清蛋黄蛋白质产生不同的颜色反应。尽管二者之间千差万别,但作为形象的类比使学生通过鸡蛋“细胞”的认识,从而对镜下细胞的平面、横切、纵切、斜切的形态,能用立体构象的思维去分析体会。针对实际现状,首先以巴氏染色技术为基础实验,通过采取自身的分泌物痰、口腔黏膜刮片法等,制作正常状态下的脱落细胞涂片,显微镜观察、绘图,自己去寻找图谱答案。这种方法对增强学生自身对标本的关注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为来自自身的组织细胞,来源清楚,部位清楚,相应的脱落细胞的形态特征和数量分布情况也清楚,学生的兴趣增加,主动参与式教学开始进行,教师成为一个旁观者、把门人。一切让学生自己干,学生通过自己染色制作标本和显微镜下的综合观察,进行认真思考后,对细胞的类型作出正确判断。通过学习体会,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能够较快地在镜下判断出正常细胞的类型和组织来源,在顿悟中直抓细胞的染色特征、形态特征及核浆比例。在单个细胞识别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整个细胞图像,并使这种正常图像印在他们的脑海里,形成一个正常细胞图像的参照图,而就自身作为一个健康人,对于自己正常脱落细胞图像就更能够形成深刻印象。利用显微电视放大教学系统进行反复识别,绘图记忆,重点放在口腔、食道、肝、肾、膀胱、乳腺、胃、肠、子宫颈等组织切片、印片、涂片的观察上。教学中将实验的时间尽量多安排一些,学生逐渐能将涂片中的细胞与印片、切片中的细胞一一对应起来,知道生鸡蛋、熟鸡蛋、松花蛋都是鸡蛋的道理。这一阶段,笔者采取只见“正常细胞”之木;勿视“异常细胞、非细胞物质”之林的分筛鉴别方法。同学之间相互交换标本图片,进一步进行镜下观察,了解面临一个另外的正常标本,你对细胞图像的分析判断,了解不同标本图像的细胞尽管分布不同、形态不同、数量差别,但是同一类正常细胞的核心本质是相同的,从而达到对“万变不离其宗”的总体规律的认识。利用显微镜抽査、分组集体讨论回答的方式,使部分识别有困难的学生积极思维,充分讨论,达到分筛鉴别的目地。学生自己动手制作5张不同组织的印片、涂片、巴氏染色、镜检细胞来源。要求用低倍镜全片观察,高倍镜局部观察,反复反馈正常细胞核浆比的信息,从而得出组织来源的正确结论。

2.2 炎性反应动态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  第2阶段是针对炎性反应状态下的白细胞,除了明确5种白细胞形态的识别外,主要进行炎性反应动态分析。如呼吸道炎性反应主要是基底细胞增生,纤毛柱状上皮核肥大、固缩、破裂、多核以及炎性细胞的变性、坏死、渗出,无纤毛柱状上皮、鳞化等。综合动态分析主要解决慢性炎性反应与上皮细胞增生、化生的相关性。白细胞数量变化的分析:如胸、腹水中间皮细胞增生,大量嗜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出现是急性炎性反应征象;淋巴细胞大量出现,应首先考虑慢性炎性反应和结核的可能性,其次为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淋巴肉瘤。而在阴道分泌物中显示的白细胞和杂菌渐多,阴道杆菌减少,可能是排卵后期而并非炎性反应表现。对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组织细胞、小吞噬细胞、大吞噬细胞、枯否细胞、灰尘细胞、心力衰竭细胞、多核异物巨噬细胞等只是名称不同,而性质相近,应进行反复识别。这一阶段将学生的注意力由正常细胞转移到炎性反应动态分析上,犹如侦察兵对敌区的地形、地貌熟悉后对敌人的火力分布、局部战况以及伪装的虚设火力的实地侦察、通过收集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在实验中直接用临床胸、腹水,痰液,宫颈分泌物等标本进行“准临床”分析,把细胞学申请单的病历描述、检验项目、影像学资料交给学生,使学生体会到这是一个真实的患者而不是一个不需要负责任的存档标本。在压力面前,学生对临床病理资料通过査看书籍、杂志、专著,学习分析病情,对标本取材、制片、染色的重要性有较深刻的理解。镜检中低倍镜全片扫描,高倍镜分筛鉴别,再低倍、高倍反复观察有了深刻的体会,开始养成综合全面分析的思维能力。

2.3 直接采取临床标本,解决学生细胞病理诊断的心理障碍问题  由于这些学生均为医院在职人员,应发动他们去医院采集临床脱落细胞标本和病理报告申请单复印件。这些标本来自于患者,在实验室再进行巴氏染色,对制作好的细胞涂片结合临床脱落细胞报告单上病例资料描述分析;进行标本理化性质检验、大体描述、镜下描述画图,最后写下自己的诊断意见和诊断依据。在这一实验教学环节中,要解决的主要是心理障碍突破问题。许多学生自己看完整个细胞涂片后,在下诊断上不敢、不会。这种心理障碍是许多中专毕业学生在医院的工作性质所决定的,由于长期只是做检验技术操作的工作,结果均由病理医生诊断和检验科主任审核,从而形成了一种必然的依赖关系。而作为高职大专生就应该具备一定的临床细胞学诊断水平,这对于协助检验科主任、病理医生做出正确判断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个阶段应强调:当在整个标本采集、处理、制片、染色、镜检的各个环节均符合标准的情况下,实事求是地把看到的一切描述下来。依据细胞图像描述分析应该有自信,相信自己的眼睛,敢于下初步诊断意见。当脑海中记住了整张细胞学图像未发现异常的细胞,又有临床检验学相关知识作为背景,结合临床资料,对多数的临床病例应该敢于写“未发现癌细胞”或“符合某某炎性反应”的初步诊断意见。

2.4 肿瘤细胞识别——冰山浮现  通过第2阶段对正常细胞和炎性反应动态分析的图像印象深刻后,要求学生进行病理大体标本的重新复习,了解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在肉眼观察下有什么不同,临床病理申请单的资料内容有什么不同。收取临床手术后各种有包块、溃疡、结节的肿块标本,自己取材制作印片、涂片,在这个过程中对这些肿块进行大体描述,以期通过大体肿块标本的观察,对良、恶性肿瘤有一个总体趋势的判断能力。

经过上述学习之后,对肿瘤细胞,主要是癌细胞的识别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对癌细胞总特征进行逐条分析,直接将具有典型特征的癌细胞用显微电视教学,通过高倍镜和油镜观察进行认真的绘图记忆;然后将视野转入低倍镜观察,让癌细胞像冰山一样浮出水面,从细胞图像中跳出来,然后在低倍镜卞全片扫描,将大小相近的可疑细胞逐个用高倍镜检査,使癌细胞整体的巨大性,主要是核大、畸形、核浆比与正常细胞的反差作比较;将癌细胞与细胞增生之间极性不同、大小不匀的情况作比较,从而使学生对癌细胞核、胞质、细胞群像的总体把握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制作印片、脱落细胞涂片进行染色镜检观察及描述、画图,并且在同一个标本,对切片、印片、脱落细胞涂片在电视显微镜下进行对比观察。了解病理切片图像的组织结构形态的完整性和印片、脱落细胞涂片的散落性,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最终形成同一组织来源的病理切片、印片、脱落细胞涂片总有相同性质的同一类肿瘤细胞,在核浆比、形态上具有癌细胞的共同特征;把大体标本、病理切片和印片、脱落细胞涂片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整体分析,了解细胞形态变化的规律,结合病理诊断,了解良、恶性肿瘤细胞的形态特征。

3.维族医学检验学生细胞学病理诊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12

在生物教学中注重概念教学情景的创设,简捷地导入教学内容。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概念,使生物概念、原理的学习水到渠成。教学实例:冀教版“细胞的分裂与生长”一节中的核心概念是生物体通过细胞的不断分裂,细胞的数目增多,通过细胞的生长,细胞的体积增大,经过一系列的变化,生物体由小长大。这个核心概念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过于抽象,如何把生物体是如何由小长大的这个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设计概念教学情境播放动、植物细胞分裂的动画,学生通过观看细胞分裂过程的动画,观察细胞分裂的特点,可以自己总结出细胞分裂的概念,并能总结出细胞分裂最终的结果是细胞数目的增多。实验教学情境引出核心概念,例如,学生分组制作不同部位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课件展示不同部位的细胞,学生观察找出这些细胞有什么不同。通过学生的观察可以总结出细胞生长的概念、细胞在生长的过程中体积由小长大。

二、画概念图分析概念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概念的迁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讲授的概念内容在黑板上绘制成概念图。概念图的绘制,改变了学生的认知方式,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体系一目了然,建构了知识的整体框架。概念图的绘制使学生更能清晰地分析出概念之间的联系,以及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样有利于新旧知识的整合,促进有意义学习,最终达到知识的有效迁移。例如,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这节课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组成、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本节的重要概念。通过概念图的讲解,学生对本节的重要概念形成了系统的知识网络,不再是死记硬背,机械的记忆,概念图还总结了前面章节中学过的神经系统的组成,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又学习了新的知识,达到知识的迁移,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

三、动手制作生物模型加强感性认识,使知识经验化、直观化,有助于概念的形成

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实物能最直观、最有效地表述生物的特征,能够让学生充分地理解事物;一种好的记忆方法、好的讲解方法都能够让学生根深蒂固地记住事物。教学实例: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细胞的结构”一节,在讲细胞的结构时,我课前先准备好琼脂、培养皿、花生、绿豆、芸豆、小麦、塑料膜等实验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细胞模型,制作完成后,再由代表讲解所制作的细胞模型是哪种生物的细胞,其中所选的实验材料代表细胞的哪些结构。学生在亲自动手制作细胞模型的过程中,建构了细胞结构的组成这个核心概念,加深了对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这个知识的理解。

四、在生物概念教学中利用“归纳”教学模式,注重重要概念的建构

篇13

【关键词】中医;生物学;生物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Q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248-02

Study of TCM bioengineeing

Ouyang Xuejian

【Abstract】From angle of TCM bioengineering probe into TCM basic theory and way of study, to basis of TCM and clinical research mean much.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biology; biotechnology; study

随着TCM的不断创新,用现代中医生物学的研究手段,完善TCM的基础理论是必经之路。

1生命之书

1960年首次被破译遗传密码,分子生物学家对复杂的细胞分子进行了分类。人类基因从远古到现代以密码的形式表达出来,展现在科学家面前。常有一种误解基因代表每个特性,这种误解并没有因基因测序而被消除,并被加强了这是因为单基因病被讨论[1],事实上许多遗传性疾病是由多个基因以某种未知方式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类基因组的解译,象征着思想变革的始点走向未来。

2生物学革命

细胞生物学革命并不是基因组的解译,而是基因行为方式和序列间相互作用的发现,但必须通过实验才能得到体现, 即阅读细胞故事要归功于生物学-DNA芯片[2]。它能同时观测许多基因行为的是基因组测序。即一个细胞随时有数千个基因开启,它不仅开启一个或两个基因来完成任务,并在任务完成后再将它们关闭,但其理论的构建并不是轻易获得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8],简洁一流的理论很少见,蛋白质A开启了蛋白质B,然后激活蛋白质C,如果大家能理解将对研究很有帮助。生物学家并引入了物理学概念,寻找简洁一流理论,但是并不表明研究的系统是简洁的。物理学家设计的理论用于解释大量分子行为,如氧的弥散在介质的作用下,个体特性会淹没在团体行为的模式下。基因和蛋白质更具挑战性,因为它们不移动,不随机相互作用,但能选择性的参与某一功能性活动。化学提供了另一组工具,一些非生命系统中的化学过程与生物化学过程一样复杂混乱,但并不妨碍被计算机模型所获取,其结论是使复杂的模型简单化,原因是一些成分可以被忽略。

3计算机模拟艺术

它不仅分析数据也是一种重要工具。物理学家把其艺术带入到了精密状态,天体物理学家能模拟整个星系世界,生物学家就能模拟细胞的微观世界。计算机模拟复杂的真实细胞,预测基因活性与细胞功能变化的基因组,并建立了数据库。研究细胞中多种过程的比较模型,许多蛋白质能同时催化大范围化学反应,不同反应的相对重要性会因基因被激活而产生某种蛋白而再次关闭,来模拟整个细胞行为。工程学认为一个细胞事件不会简单的导致某一事件发生,有时一个过程会影响某个过程发生,用工程学术语描述就是反馈。即角加速时人体向一侧倾倒,此时膜半规管内淋巴液向相反方向流动刺壶腹嵴产生神经冲动,传至平衡中枢维持人体平衡,这就是人置与平衡中枢间的反馈,这种自我调节在工程学中十分常见。即可用“控制论”和“系统论”来描述它,生物学家已应用在细胞中。描述生物学功能包含扩大、改编、加强、绝缘、纠错和一致性检测等概念。描述新的生物学语言将来源于综合科学,即计算机科学或生物工程学等学科[3、4]。

4网络生物学

世界范围互联网中的信息总是最新的,那里有通信、高速公路、铁路、航运等,为网路提供能量、电流、水、物质、友谊等,细胞网络它们是如此相似。细胞中每一类分子都视为网络的组成部分,任何两个分子之间均有联系,共同参与生物化学反应,结论就是细胞网络与许多社会网络一样,有着相同的连通结构。这样的共性对于定义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很有帮助,但并不是所有网络都相同[5、6],有时几个连接破坏而迅速瓦解,有时即便有许多连接被破坏,任何两个节点间仍可保持通畅,细胞网络也是如此。理解了生物学网络的特点,为组建细胞自身系统对其研究奠定了基础。

5生物学模块

基因通常结队工作当细胞分解糖产生能量,激活一组基因来产生各自所需要的酶[7]。理论生物学家提示如果能够找出这类“联合作业”,并将其视为独立分子来理解细胞的复杂活动。即一部分制造蛋白质,一部分复制细胞分裂的DNA,其他部分对特殊的酶做出响应等等。但这些分子不是基因简单的组合,它们包括了蛋白质,RNA小信号分子和富含能量的分子,即酶等共同执行其功能, 蛋白质组学显示了它的特殊贡献。即细胞分裂模块包裹在膜内,如线粒体是能量的“工厂”。就像组建大楼一样,模块之间通过一类或几类介质分子相互联系,各部门备有“办公室备忘录”这就解决了每个突发件事的需要。可想象设计一种更精密的特定模块,其小部分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模块延伸到整个细胞。模块的功能来自其他模块一部分输入,并产生输出影响其他模块。其集体行为的概念类似于生物物理学概念,能表现模块的特性。即模块大部分功能特征,来自于潜在成分的特征与它们之间相互作用集合的特征。这对于生物学家来说是陌生的,但将来会习惯这样的描述。

6TCM生物学

TCM生物学家用生物学微观实验手段,即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网络工程、生物学工程、生物物理学等[8-11],模拟与解释TCM的基本理论。需要生物工程、网络工程与程序工程等共同参与形成综合性科学。TCM把“天体”对生物体的影响都考虑进去了,在疾病诊治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还考虑了季节变化。即冬天益气活血,温肾助阳;春天滋阴润肺,滋肾柔肝;夏天养心安神,清热解毒;秋天健脾温肾,滋阴补血。TCM早已认识到天体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并应用在临床实践中。至于经络到底是什么还没有谁在人体内剖析出来,但临床工作中银针证实了它的存在,并以唯物主义的客观事实传承下来,如何完善它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7TCM诊疗技术

TCM的基础理论与临床诊疗技术是根本,特别是中草药、民间医学很多精髓尚未开发。如西医治疗感冒居高不下的体温(40℃)什么手段都用上了,TCM一付汤药就能控制体温即治愈。肿瘤压迫所致的面神经麻痹,TCM不用开刀减压针灸就能矫正,这说出来好象不可思议但TCM做到了,TCM就是这么神气有待进一步挖掘。TCM不仅应懂得自身的基础理论,并从生物学角度解释出来,让世人相信TCM接受TCM,让TCM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篇14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自2007年10月~2010年5月,本科共对37例患者进行了56次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其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17~68岁。采用治疗性红细胞单采术5例,全部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采用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术8例,其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6例,骨髓纤维化2例;采用治疗性白细胞单采4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例;采用血浆置换20例,其中有机磷中毒(包括敌敌畏中毒和乐果中毒)15例,肝移植术前准备1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各种疾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均属国内的诊断和评定标准,细胞成分清除和血浆置换同时配合内科的常规治疗。

1.2材料与方法: COBE SPECTR血细胞分离机和一次性密闭式管道购于美国Baxter公司,抗凝剂为3%枸橼酸钠溶液(ACD-A),观察治疗过程的生命体征变化,治疗前后的血常规、电解质、凝血指标变化,记录治疗时间、置换量、血流速度、抗凝剂用量等参数。选择治疗性红细胞单采术程序,并将压积红细胞管路穿刺部位上方夹住,避免已去除红细胞返回体内。全血流速30~40ml/min,处理血量为2800~3800ml。选择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术程序,全血流速40~60ml/min;选择治疗性白细胞单采程序(淋巴细胞收集程序),全血流速40~60ml/min;选择血浆置换程序,全血流速20~40ml/min,置换液为新鲜冰冻血浆。

2结果

2.1治疗性红细胞单采: 5例患者共治疗8次,处理全血量平均为2800~3800毫升,清除前血红蛋白平均在200~215g/L,清除后血红蛋白在正常范围内,所有患者单采后高粘滞综合征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2.2 治疗性血小板单采: 8例患者共治疗12次,处理全血量平均为4500ml,清除前外周血的血小板计数为(1030~1442)×109/L,清除后血小板计数达(319~545)×109/L,效果比较显著。

2.3 治疗性白细胞单采: 4例患者共治疗6次,处理全血量平均为5500ml循环血量,术前白细胞计数为(84~101)×109/L,清除后白细胞计数(45~66)×109/L。白细胞计数下降值与处理全血量以及采集前白细胞计数均成正比,术前预测单采后白细胞下降值不仅要考虑处理血量,还要结合采前白细胞计数来综合衡量。进行治疗性白细胞单采的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均未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

2.4血浆置换: 进行血浆置换20例,共30次,平均置换血浆量为1500ml;平均次数为1.5次。其中有机磷中毒(包括敌敌畏中毒和乐果中毒)15例,在15例有机磷农药中毒生还14例中,12例患者在血浆置换过程中由昏迷变为清醒,1例因服农药量过大在血浆置换前心脏骤停经复苏后行血浆置换,第2天因家属拒绝抢救而死亡。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2例,通过给患者进行血浆置换后均缓解。目前血浆置换是治疗TTP的首选方案,因为反复输注血浆对TTP也有一定疗效,所以TTP可能是缺少某种血浆成分所致,对TTP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时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抗血小板凝集药物作为辅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2例患者由于去除了免疫球蛋白,血粘度下降,症状明显好转。进行血浆置换后,75%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或者实验室指标都取得明显改善。主要表现为头昏、乏力、手足麻木、全身酸痛等症状的缓解,部分患者表现为肌力改善、精神好转、伴随血小板减少的部分患者表现为血小板计数的显著上升,出血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3讨论

应用COBE SPECTR血细胞分离机对高白细胞的白血病及其他骨髓增生性疾病进行细胞成分的清除,可以迅速去除血液内大量病理性血细胞,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缩短达到缓解的时间,减少化疗药物的用量,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治疗手段。因血细胞分离机只是一种单纯的机械性清除,因此,利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治疗性血细胞清除具有处理量大,清除病理细胞多,疗效好等特点。

血浆置换能去除致病的抗原、抗体和免疫复合物、毒素、代谢产物以及异常物质等,并通过补充新鲜的冰冻血浆等置换液来纠正、调整机体的免疫机制,对各种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疗效。血浆置换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出入平衡,如血浆流速过快,致短时间内血浆流失过多,而置换液补充不平衡时,易造成低血压等不良反应,本组仅有1例患者在置换过程中出现低血压休克,发生原因主要与全血流速过快,置换液补充不足有关。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次数和间隔时间应视每次采集后效果、患者的耐受情况和经济状况而定。在临床中应明确血浆置换是一种对症治疗,除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外,其他病例应在血浆置换后必须针对病因及发病机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达到最佳疗效。

友情链接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