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护理安全健康教育范文

护理安全健康教育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12:2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护理安全健康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护理安全健康教育

篇1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的100例新生儿开展分析讨论,其中男婴58例,女婴42例,42例为顺产,胎龄在33~39周不等,剖宫产为58例,体重在2.8~4.0Kg不等。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为对照组,实施安全护理健康教育的为观察组,将两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胎龄、生产方式,出生情况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并无显著差异(P>0.05),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新生儿常规护理措施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稳定新生儿的体温;维持新生儿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合理喂养等。1.2.2观察组的新生儿安全护理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2.2.1健康教育的形式

(1)集体指导产前学校为孕妇开设育儿安全防范知识课程,便于产后产科护士可结合产前学校所授的理论课给予指导。可通过面授、录像、讲解、发放书面健康教育知识等多种形式,使孕产妇及家属全面掌握。(2)个体指导主动与产妇及家属沟通,解答疑虑,提升产妇的依从性。依据新生儿具体情况行针对性指导。

1.2.2.2健康教育措施内容包括

新生儿安全喂养知识,防止新生儿溢奶、误吸和窒息方法,防止新生儿烫伤、抓伤、捂热、湿疹、脐炎、败血症等意外出现及并发症的伤害,确保新生儿正常生长。

(1)防烫伤新生儿手脚发冷、体温在36℃以下时提示保暖不足,需给予保暖,给新生儿使用热水袋时正确的方法为水温为20℃左右(成人用手背试后不觉烫),切忌直接接触新生儿,毛巾包好后放于两足部的棉被外。为避免烫伤,尽量避免使用暖水袋,最好的方法是升高室温,令室温保持在24~26℃最佳。

(2)防抓伤因婴儿的指甲生长较快,若不及时剪短,可能导致新生儿“病从口入”,或因无意识的乱抓,弄破皮肤。应在孩子情绪相对稳定的时候,剪指甲,一般每周剪1~3次。剪指甲时,一手的拇指和食指握住婴儿需剪的手指或脚趾,另一手持指甲刀从甲缘的一端沿着指甲弯曲的弧度轻剪。剪好后,检查一下甲缘处是否有方角或尖刺,若有应修剪为圆弧形。(3)防捂热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神经髓鞘尚未形成,当受到外来声音、摇动等刺激后易出现全身反应,影响睡眠质量。指导产妇及家属正确使用包被方法,适宜保暖,根据室温、孩子的状态等判断保暖是否适度。若新生儿面色正常、四肢温暖且全身无汗则表明保暖适宜;若新生儿脸上有汗、体温超过37.5℃(无疾病时)出现不安、烦躁等异常,提示保暖过度,应减少包被或松开包裹,夏天可选取薄一点的包被。

(4)防溢乳、误吸、窒息吐奶是新生儿常见现象,因新生儿的胃部成不稳定状态,贲门部位较松弛,收缩不良,胃部的奶汁易反流回食管。对于频繁吐奶的新生儿,喂奶应少量多次。包裹不宜过紧,口和鼻留有空间,避免窒息。产妇不可抱新生儿睡觉,更不科于临睡前躺位喂奶,以防产妇睡着时堵塞新生儿鼻孔。人工喂养时,奶孔不宜过大,吃奶时不宜过急。喂完奶后,轻拍其后背,最好等孩子打嗝后再轻放,取右侧卧位,避免吐奶后误吸。

(5)防新生儿湿疹及红臀尿布性选择纯棉质地、透气性能良好、柔软舒适的。使用尿布时因新生儿腹部怕受凉,不可将尿布放在腹部,避免将低于婴儿腹温的尿布放于腹部。因男婴排尿向上,放置尿布时可在上面加盖一层;因女婴排尿向下,放置尿布时科在下面加盖一层。尿布不可覆盖于男婴脐部,防止尿液打湿脐带。尿布不可覆盖过紧,喂奶前或醒后应及时更换尿布。

(6)防脐炎及败血症脐带未脱落之前易被尿液污染,出现脐炎从而导致败血症。脐炎临床上表现为脐周皮肤红肿,脐部出现渗出物,甚至出现精神弱、吃奶差,甚至发热等全身症状。故应新生儿脐部干燥,尿布不可遮盖于脐部,还应观察脐部有无红肿、渗出。用75%酒精擦拭脐带残端和脐轮周围,确保脐部清洁干燥。脐带脱落后仍有少量分泌物,每日用75%酒精棉棒擦拭3次即可,确保脐部干燥、清洁。

1.3评定标准

制定相关新生儿家属满意度调查表,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所指满意度越高。

1.4数据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l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篇2

[关键词]健康教育;静脉输液;护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5-125-02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过程与行为指导。临床上开展的健康教育主要针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知识,而对患儿在实施护理技术操作中的健康教育较欠缺。静脉输液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是我国目前住院患者进行治疗最常用的护理操作规程,接受治疗的患儿及家长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畏惧心理,输液安全成为患者最担心的问题[1-2],随着医疗水平和患者需求的不断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简单说教已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为了保障患儿输液过程安全,对患儿及家长实施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4月~2012年5月在我科住院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6个月~9岁,平均(4±1)岁,使用静脉留置针86例,钢针14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的知情同意,我们对全组对象按随机抽样的方式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社会环境、经济条件、家长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两组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比较两组健康教育的不同实施效果。

1.2 健康教育方法

观察组选择健康教育的最佳时间对患儿及家长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系统宣教,对照组只进行简单的输液告知。

1.2.1 书面教育 通过患儿输液卡及每日费用清单上显示的药名,向家长讲解患儿所用药物的名称及药理作用、当日输入的液体组数等,使家长了解全天所用药物名称及用药量。

1.2.2 口头教育 由输液护士在为患儿输液过程中告知家长液体的输注速度、输液中可能的微粒污染、液体滴完时的处理方式、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注意事项等,使家长对输液过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1.2.3 示范性教育 护士亲自向家长演示患儿输液时如何保持正确的输液姿势,才能使液体顺利滴入和拔针后正确的按压方法,因直观易于掌握,从而保证家长准确执行,减少液体外渗的发生及避免拔针后穿刺部位淤血。

1.2.4 因人而异实施健康教育 对理解能力差的家长,进行反复教育。

1.3 健康教育内容

1.3.1 输液前的准备 指导家长配合护士进行身份核对,告知家长即将为患儿输液,暂时不要给患儿喂奶或水,避免患儿因穿刺过程中哭闹造成呛咳或窒息;指导家长为小婴儿垫好尿布;评估穿刺部位皮肤及血管情况,如使用静脉留置针,向家长讲解使用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1.3.2 向家长讲解患儿所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及全天用药量 告知家长输液速度是根据年龄、病情和药物性质调节的,不能自行随意更改,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1.3.3 告知家长输液过程中注意事项 不要带患儿入厕,不要在病室以外的任何区域流动输液,更不能带正在输注的液体到其他病区或公共场所,避免在输液中发生可能的微粒污染,导致输液反应发生或因液体袋拿法不当导致空气进入体内引起空气栓塞。

1.3.4 液体滴完时的处理方式 液体滴完成为家长在静脉输液时最担心的问题,家长普遍担心会有空气进入体内,发生空气栓塞。因此当护士未及时更换液体时会反复催促,甚至个别家长看到液体滴完时不等护士到来而慌忙将针头拔下,也有的提前呼叫,让护士等液体滴完。此时应安慰家长不要紧张,并告知其除加压输液外,液体输完后当输液管内的压力与静脉压力相等时空气会停止不动,根本不会进入体内,在这之前的任意时刻只要将输液调节夹关闭也不会出现回血现象,从而消除家长焦急不安的紧张情绪。

1.3.5 拔针后的护理 (1)针头拔出后应注意按压部位和时间:正确的部位是针头进血管处而不是进皮处,防止血液流入皮下形成淤血。按压时注意勿揉,并保持1~2 min。(2)拔针时先将输液器关闭,防止在拔针过程中药液漏入皮下。(3)嘱年长儿在拔针后局部暂勿用力,如:手臂输液时应防止拔针后腕关节立即负重。(4)告知家长穿刺部位不能进行热湿敷,避免造成局部感染。

1.3.6 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注意事项 (1)指导家长注意保护患儿使用留置针的肢体,不输液时尽量避免肢体下垂姿势,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穿刺部位不能沾水,防止感染。(2)告知家长静脉留置针正常情况下可保留96 h,如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红、肿或患儿疼痛不适等,护士会及时拔除导管,给予处理。(3)告知家长为保证患儿留置针留置期间安全,不能带患儿离开病区,以便发现异常时护士及时处理。

1.4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针对两组患儿家长在输液过程中对输液前准备,药物、药量及速度,微粒污染,液体滴完时处理,拔针后护理,静脉留置针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调查和记录。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重点对两组患儿家长在输液过程中有关的注意事项的统计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输液前准备,药物、药量及速度,微粒污染,液体滴完时处理,拔针后护理,静脉留置针注意事项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实践证明,健康教育对保障静脉输液患儿的安全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随着人们对医疗保健消费观念的增强,静脉输液健康教育成为制度势在必行。目前临床开展的健康教育主要针对疾病的护理而忽略了基础操作的宣教[3-4]。静脉输液作为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与患儿的病情密切,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增加一些健康教育的内容会使家长获得一些基本的治疗护理常识,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缺陷,病员数增加,使护士工作量增大,不愿花过多时间为家长解释,只是要求患儿在输液时不要乱动,家长不要随便调整滴速。很少主动告诉其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当家长问起来,有些护士只是机械性报药名,或者本身不熟悉药物作用,难以进行健康指导[5-6]。因此护士要提高自身素质和健康教育水平,注重新药知识及基础知识学习,充分利用输液操作的各个环节,选择最佳时机与家长进行沟通,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满足了家长多样化的需求。

本研究显示,通过对患儿及家长的健康教育,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中,在输液前准备,药物、药量及速度,微粒污染,液体滴完时处理,拔针后护理,静脉留置针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孙丽娜.30例静脉输液患者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8):491-492.

[2]李新辉,戴慧珊.对静脉输液健康教育中的问题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60-61.

[3]李超男.儿科静脉输液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及对策[J].医学信息,2008,21(5):68.

[4]徐淑娟,董薪.婴幼儿围术期静脉输液护理管理措施[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35.

篇3

关键词:责任制护理;健康教育表;空勤科

健康教育是以患者为中心,运用健康知识使患者达到知、信、行的过程。随着责任制护理工作的开展,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责任制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贯穿于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因此,健康教育质量也是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我科自2013年3月采用责任制健康教育表对患者进行宣教,取得了良好效果,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1 责任制护理健康教育表的版式

1.1 眉栏有姓名、床号、入院时间、诊断、责任护士、经治医生。

1.2 A4纸正反面,内容一般分为入院、住院、出院、随访登记四个方面。

2 责任制护理健康教育表内容

2.1 入院健康教育部分 内容包括病区环境、人员介绍、安全管理、请销假管理、作息时间、营具使用、标本留取、就餐时间、地点、探视制度等。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科室环境,①消除患者的陌生感;②使患者感觉到被重视和尊重的感觉。

2.2 住院健康教育部分 住院期间依据患者不同疾病阶段及病情变化时采

取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内容。一般宣教的内容:①健康教育评估和健康教育诊断:首先评估患者病情、意识情况、文化程度以及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其次再确定健康教育诊断;②治疗用药(起止时间、药名、剂量、执行时间、作用及副作用);③等级护理及活动范围;④饮食指导(医嘱饮食、饮食种类、饮食注意事项);⑤康复锻炼及注意事项;⑥自护技能;⑦医学宣教(疾病病理变化、疾病的预防措施、预防并发症措施);⑧安全护理(安全风险预测、安全措施);⑨特殊检查(准备方法、检查前后注意事项)。

2.3 出院健康教育部分 内容包括①返院复查时间;②出院诊断;③治疗效果(治愈、好转、未治愈);④用药指导;⑤生活指导。

2.4 随访登记 通过电话随访延续护理服务,跟踪患者出院后病情变化情况,提供针对性的专科理论知识,并给予康复锻炼、饮食指导、用药观察、自护技能和心理疏导等健康指导,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告知患者2w后我们会对其进行电话随访,内容有联系方式、随访时间、随访情况。

3 结果

通过采用责任制护理健康教育表的形式对患者进行宣教,我科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满意率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无1例护患矛盾和纠纷。

3.1 有利于提高护士的业务知识 责任制护理健康教育表的实施,护士必须掌握我科常见病的相关理论知识,了解专科护理的要点,从而一方面间接督促护士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护士业务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3.2 提高了患者的知晓率 表式的宣教要好于简单的口头宣教,使用方便,患者随时可以阅读,提高了患者对医学知识的兴趣,达到了宣教的效果。

3.3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简单、明了的责任制护理健康教育表,患者比较接受、认可,再加上护士详细的讲解,患者对疾病与健康相关知识有正确的了解,从而强化了患者的遵医行为,使医疗护理质量得以保障[1]。

参考文献:

[1]吴继英,吴爱娟,侯爱霞 健康教育卡在骨科的应用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 2013,2:105-106.

[2]Callaghan S,Copnell B,Johnston parison of two methods of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nnula securement in the pediatric setting[J].J Infus Nurs,2002,25(4):256-264.

[3]Foster L,Wallis M,Paterson B,et al.A descriptive study of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s in patients admitted to a pediatric unit in one Australian hospital[J].J Infus Nurs,2002,25(3):159-167.

篇4

关键词 护士 健康教育 问题 对策

存在问题

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育体系不完善:基层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相对起步迟,未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教育体系,导致护理人员工作的盲目性,不能满足患者需求,从而加大了产科的安全风险。

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健康教育知识学习掌握不够:基层医院卫职校毕业的护士占一定的比例,加之在职继续教育的不完善,医院组织的集中学习培训较少,护士自身学习积极性不高,满足现状,缺乏竟争意识,外出学习机会很少,对护理专业发展了解不够。

对产科护患关系的特殊性认识不足:孕产妇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期望值很高,要求能保证母婴安全。护士需要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促使顺利分娩。

工作主动性不强,宣教不到位:产科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沟通技巧,加之其他因素影响,护士工作缺乏主动性,宣教不到位。

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基层医院领导没有认识到健康教育是一项低投入高效益的工作,所以不重视产科护士的配置;产科护理工作量大,手术、急诊病人多,夜间较为突出,工作任务重、责任大。

对 策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建立和完善医院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加强信息沟通,了解专业发展,大力开展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和培训;领导要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将健康教育纳入医院整体工作的计划之中,借鉴外院管理经验,建立医院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实行院级-护理部-科室健康教育小组三级管理[1]。

加强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健康教育涉及到多个学科,集思维、判断、决策于一体[2]。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的主体,其综合素质直接关系着健康教育的效果。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步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满足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需求。

针对产科护患关系的特殊性进行健康教育:要做好产科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对护患关系特殊性的认识,根据特殊需求和心理特征进行健康指导。

增强护士的健康教育意识,捉高工作主动性和沟通能力:要提高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主动性,首先要要增强健康教育的意识,通过学习和教育,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让护士充分认识到产科健康教育是提高病人自我保健能力和住院适应能力及母婴安全的需要。

其次是提高护士的沟通能力,掌握沟通技巧,良好的扩患沟通是进行健康教育的基础,通过相关知识学习和集中培训,在实践中指导护士进行良好的护患沟通,不断提高其沟通能力,逐步提高护理人员知识水平,适应产科健康教育的需要。

保证产科充足的护理人力,搞好健康教育:领导要充分认识产科工作的特点,以及健康教育在产科质量中的作用,补充护理人力,保证健康教育的实施及效果、科室要在现有条件,加强管理,合理安排护理人力。

小 结

基层医院产科健康教育存在着管理机制、护理人力配置等多方面的问题,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制约健康教育的根本因素。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加强学习,掌握实施健康教育的各种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其次要强管理,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和管理机制,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以人为本;健康教育;产科护理

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是指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在产科病房内,针对不同产妇的护理需求,满足产妇产前产后的不同需求,使其心情愉快和保持充足睡眠,能有效提高产科护理的质量。为探讨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对产科护理的价值,我院从2012年1月开始,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地开展各项护理服务,使产科护理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现报道如下。

1 背景资料

随机选取 2012年1月~12月在我院分娩生育的产妇120 例为实验组,年龄22~35岁,平均(26.12±3.42)岁。历史同期选取我院另外 120 例为对照组,年龄为 21~35岁,平均年龄为(28.32±2.42)岁。 两组在一般资料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健康教育,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各项情况,探讨健康教育对产妇身心健康影响情况,评价其应用价值。

所谓健康教育是指协助人们自愿采纳健康的行为而设计的学习过程。其涵盖了五个方面的内容: 协助、行为、自愿、设计、综合。其改变了传统观念,增加医学知识,通过健康教育让产妇及家属了解妊娠和分娩是正常生理过程,需按科学方法对其进行护理。健康教育促进护士和产妇之间的理解与信任,改善护患关系,并且产妇权利和人格得到尊重。

评价方法:待产妇出院之前,发放300份健康教育与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包括:产前知识、产后知识、出院知识三部分,满分100分,以此评价健康教育效果和护理满意程度,>60分为健康教育满意。

3 健康教育的实施内容

3.1产前健康教育 入院时,主动热情介绍医院有关规章和环境,并对病情知识进行讲解,消除产妇紧张、焦虑的心理,尽快熟悉医院环境。

初次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分娩知识、营养卫生知识、对胎儿进行自我监护方法、母乳喂养知识,根据不同病情进行个体化教育等。尽量满足产妇的需求,对产妇每天进行教育评估,同时做好家属教育,健康教育的效果将事半功倍。

3.2 分娩过程的教育 多数产妇对剖宫产的焦虑和紧张心理稍低于自然分娩。术前的导尿、皮试、皮肤准备和抽血增加产妇的焦虑和紧张心理,故需要耐心地解释,轻柔、细心地操作,稳定产妇及家属的情绪,并取得积极配合,增加产妇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产妇担心的是分娩过程,由于陌生的环境增加产妇的焦虑心理。因此,给予情感、心理、生理上的支持,最大限度发挥产妇的主观能动性,加速产程进展,顺利分娩。

3.3产后健康教育 产后首先是产妇的饮食选择;其次卫生习惯,预防感染;再次是休息与运动,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注意问题;最后是的护理,保证乳汁的量和排乳畅通。对于剖宫产妇,饮食应从禁食慢慢转为流食,再到普通饮食,做到循序渐进;介绍用药情况及药物与哺乳的关系,最后对于伤口的保护,避免感染,及疼痛的处理。婴儿的健康教育:安全、洗澡,进食、清洁、更换尿布及喂食的注意问题;最后强调鼓励母乳喂养,指导产妇正确哺乳,保证乳汁量。

3.4 出院的健康教育 鼓励产妇母乳喂养,注意锻炼,积极的形体恢复。强调婴儿洗澡时的注意问题,以及疫苗注射的问题。嘱咐在喂养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咨询等。

4 结果

健康教育效果与护理满意度调查分析:对300例产妇发放调查表,收回281份,回收率93.67%。实验组在健康教育效果和护理满意度两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明显差异,P

5 讨论

产妇分娩是一个高风险的过程,保证产妇母婴安全、正常分娩、顺利哺乳是医护人员的责任。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教育,促进产妇及家属自觉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从而达到顺利分娩、早日恢复的目的。

本文中实验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6.50%,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自从开展健康教育以来,护理工作大大提高。母乳喂养率达到了100%,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大幅下降。产妇和家属积极主动的与医护人员配合,确保了产妇和婴儿的健康、平安[1-4]。

参考文献:

[1]徐素彬,杨晓枫. 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安徽医药,2012,16(1):112-113.

[2]潘伟. 并存糖尿病的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处理策略的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0):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