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范文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精选(十四篇)

时间:2023-10-12 15:36:18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精选篇1

关键词:植物配置 植物造景 中西方古典园林 现代园林

中图分类号:TU986.6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植物是景观中的“魂”,有它景观才会“活”。可知:景观设计归根结底是植物的设计。应从不同的园林植物特有的观赏性考虑园林植物配置、园林绿化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考虑园林植物配置,以便创造优美长效的风景。一个好的园林作品需要植物的合理配置与植物和环境息息相关,作为一个园林设计者,必须了解植物的生理特点和配置,使它和周围环境相互衬托,形成一件具有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艺术,使它给人以现实生活美的享受,因为它是自然风景的再现和空间艺术的展示。因此了解植物的配置及其造景至关重要。

在生活中,植物和空气对于我们同样重要。从窗台上的花盆到公园和森林,它们在我们的日 其他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植物王国中几乎没有其他种类像藤本植物(又名攀缘植物)那样寻常而又广泛。它们有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生存的能力,视不同的种类顺着墙在房顶、花园、庭院、广场以及沿街生长,将我们随有植物点缀但常常显得平淡无味的生活环境装扮的有如仙境。藤本植物堪称真正的园艺师,因为它们不仅能够自下而上生长,还能自上而下悬垂,以及横向斜向生长,甚至坏绕牵引架接。它在现代城市绿化,特别是城市垂直绿化中运用十分广泛。

1.中西方古典园林植物造景作用不同

1.1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作用

中国古典园林通过植物造景区分人的社会地位,在封建社会,人分尊卑贵贱,而植物材料的运用也如此,由于皇帝地位的尊贵和其所拥有的特权,使得皇家园林在植物材料的选择上考究而别于私家园林。如:松、柏长青,在皇家园林中象征皇帝长寿、江山永固。

1.2西方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作用

西方古典园林通过植物造景丰富园林景观。高大的乔木和低矮的灌木都是西方古典园林造景的重要素材,花卉则是西方古典园林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在风景园的池塘、湖边、河旁等水体的一隅,常种植一些水生植物。

2.中西方古典园林植物造景中植物的配置方式不同

中西方植物配置方式比较

配置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 西方园林

规 则

式 模仿自然山水的形态,在园林中很少能看见完全对称的规则式的植物配置景观 以规整式园林为主,出于对理性的秩序的追求,植物景观多为规则式,古埃及园林、古希腊园林、古罗马园林、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园林等植物景观石规则式的

自然式 孤植 采用较多的一种形式,它能从分发挥单株花木色、香、姿的特点,并常作为庭园观赏的主题 最典型的数英国的自然风景园林,它追求一种简单而真实的美。在西方,孤植多为高大乔木,常有一木成林的气势

丛植 一是用一种观赏价值较高的树植之成林。发挥和强调某种花木的自然特性,以体现群体美,常作为主景;二是用数种花木成丛栽植,常作为观赏的主题。 多用乔木、灌木的结合。丛植的林地边缘也称不规则的形式。丛植处用于近景和中景外,还常常奇隔景、障景的作用,以增减景色的层次与变化。同时也常将不宜入画的地面或建筑用灌木丛遮掩起来。

3.中西方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侧重点不同

3.1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侧重点

中过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注重植物的内涵与意境,并赋予其人的思想与情感。植物材料人格化,给植物赋予象征、联想;经过合理搭配,表达意境传达诗情画意等。

3.2西方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侧重点

西方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注重植物的应用形式。如,大面积的运用草地;注重花坛、花镜、专类园的设计等。

.4.中西方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其他方面的差异

(1)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显示季相变化,植物配置,基调鲜明,主题突出,意境深远;植物造景突出建筑名称,是植物与建筑巧妙融合在一起,情景交融,是游人有探幽赏花之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西方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具有趣味性。注意植物造型艺术的运用以及西方古典园林植物造景中“迷园”的设计。

5.中西方园林植物造景的相同点

虽然中西方古典园林在植物造景的作用、植物配置方式、植物造景侧重点等不同,但是由于园林植物客观属性的存在,是的中西方在造景时对植物选择搭配依据存在原则性的相同点。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按植物的生长习性配置植物。中国杂古代就认识到,植物的生长习性,除与环境紧密相依外,自身的生长特点,也同样值得重视,可谓“适地适树”。与中国古典园林相似,西方古典园林同样也是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配置植物。西方多注重乡土树种、果蔬和引进的适应性树种的应用。

6.结语

通过对中西方园林植物造景配置的归纳与梳理可知:中西方古典园林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两大璀璨明珠,是园林中永恒的主题,是文化的载体,园林植物在中西方园林中更是体现着不同的审美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方园林的交融、发展将成为必然的趋势。现代园林设计应将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尽量融于 、强调认为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以及具有含蓄幽深的特点与稀饭规则图案式的、写实的园林植物配置风格结合,汲取园林植物配置传统文化的精神,并赋予其是时代内容。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诠释究竟点,理解表象背后的文化本质,继承古典园林中造园技法,将其精髓发扬光大;另一方面,有选择的吸收新的思想和理念,积极探索由本土特色的相待设计语言,并与传统相交融,实现我国现代园林新的发展,开拓崭新的现在园林。

参考文献

[1] 陈吾.《外国造园史》.南京林业大学出版社,1990

[2]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王向荣等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徐德嘉.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植[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7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精选篇2

摘要:古典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植物造景是古典园林的设计元素。园林植物造景不仅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环境,还能为人类创造一个观赏的艺术空间。本文试图对古典园林的特点、发展演变和植物造景在古代园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求为我国现代园林艺术的发展提供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植物造景 古典园林 应用

古典园林是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建筑、山石、水体、植物是构成古典园林的基本要素,而植物景观更是在园林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直接影响着园林基本功能的发挥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园林植物造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还为人们创造了游览、观赏的艺术空间。造园家克劳斯顿曾言,园林设计归根到底就是植物材料的设计,其目的就是为了改变人类的生态环境。可见,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有着重要地位。

一、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特点

(一)师法自然的种植

师法自然是我国古典园林植物培植的基本方式,主要指在尊重树木自然生长习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造和培植。如阳性植物应“引东旭而纳西晖”,阴性植物应“植北囿而领南薰”。这种种植方式无疑符合自然生态规律,在人与自然和谐成为全社会共识的今天,师法自然的种植方式对现代植物造景有着重要启迪意义。

(二) 人文意境的表达

植物与人类有着密切联系,并且影响着人类的社会文化,由此衍生出许多与植物相关的文化,如与植物食用、药用价值相关的物质文化;以植物为载体的传统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文化心态等。可以说,文化是植物景观的灵魂。古典园林设计无不受儒道释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如道家的道法自然、周易的风水意向等都深深影响了古典园林的植物造景。

(三) 以人为本的宗旨

植物造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人,为了人的欣赏与感受,植物造景应符合人的审美心理与行为心理。我国古典园林就始终将满足人的需要作为基本设计理念,传统的“玉堂春富贵”、“岁寒三友”等就是非常明显的例子。如诗如画、步移景异、情景交融的植物造景设计,可以传达出深邃的思想情感,能够愉悦人的精神情操,因而深受古人推崇。如木香清阴棚架,葡萄串珠枝棚;春日繁花烂漫,炎夏交柯绿荫;芳草满覆园地, 庭园怏然丽质,等等,这些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对人的审美情感的关注。

二、传统园林中植物造景的发展

我国的古典园林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上世纪七十年代,考古学家曾发现新石器时代的一块刻有花纹的陶块,这说明在7000年前我国就有了花卉栽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古典园林也在不断发展。我国最早的园林是殷商时期的囿,后发展成了以种植观赏性花木的园苑,从《诗经》中可以知道这些园林植物主要有桃树、李树、木瓜、梅树等观赏性花木。其中,《离骚》中就有“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样的诗句。①

隋唐时期是园林的全盛时期,隋炀帝的西苑内既有各种名花,也有郁郁葱葱的杨柳、修竹,与山水、建筑交辉相应,景色如画。唐玄宗的宫苑中,植物搭配合理,兴庆池畔种有醒醉草。宋元明清时期是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的成熟期,宋代出现了以花木为主的园林,如李氏仁丰园、天王花园子等;在元代许多寺院都建有的园林,其中以西湖旁的大承天护圣寺最为著名;清代园林已日趋成熟,植物配置与造景更为合理,如丛桂之内,不能种植其他花木;在漏窗、景窗前配置园林植物等。

三、植物造景在古典园林中的应用

乔木、灌木、花卉等都是我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造景材料,常被用来点缀山石、水榭,或自称一体。山水画家郭熙说曾言,“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有了植物,园林才会显示出生机与活力,呈现出华滋之美。

(一) 诗情画意与造园的结合

中国古代园林深受山水画艺术、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十分重视“格调”,力求体现色、香、韵,追求深邃、含蓄、悠远和情景交融的意境,喜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偏爱曲径通幽的环境。②如承德避暑山庄的景点多是以树木花卉为主题,如梨花伴月、曲水荷花、万树园等;在风景布局上,有的突出梨树的轻纱素裹,有的突出松树的峰峦滴翠。

我国古典园林十分注重古树名木,正如《园冶》所说,多年树木,碍箭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研数桠不妨封顶。当古树与建筑物发生矛盾时,宁可舍弃建筑物也要保住古树。园林是融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为一体的艺术品,它以自然美为依托,植物造景更是其不可或缺的元素,为表现自然美,在选择花木上要讲究“三美”,即树冠的疏密曲直、树叶的形状、树皮的质感等要体现姿态美;树干、树枝等都应体现出色彩美,如青绿的翠竹,红色的枫叶;种植的各种花木应有自然淡雅的色香美,如兰花的清幽,腊梅的淡雅等。

(二) 造景中的植物选择

我国的植物造景常象征、寓意等有着密切联系,花木不仅可以展现自然美,还可以展现设计者以及主人的精神境界,如牡丹、桂花象征着富贵、权力等,荷花、梅花等象征着高洁的品行,松柏象征着坚强与长寿。再如竹子被比喻为气节君子,象征着“未曾出土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的高洁品格;③而“夜雨芭蕉”表示宁静、安详的气氛。中国古人追求天人合一,认为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就是返璞归真、回归自然,这种思想体现在植物造景中就是追求错落有致的人工群落,努力使山水、建筑等与自然融为一体,使园林与环境相协调。

(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的植物造景

中国古典园林有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向,一是以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富丽堂皇的发展模式,二是以私家为代表的幽静典雅的发展模式。在宫廷中,玉兰、海棠、桂花等几乎成了植物搭配的主调;在色彩上,多使用色彩鲜艳的红色、黄色花木,以此来表示喜庆和象征皇家威严。④而私家园林多种植松、荷、菊等花木,以体现节操与高尚,常用小花盆种植花木,并将其置放于厅堂或案几上。私家园林追求的不是鲜艳的花朵,而是悠然自得的韵味。

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造景有着崇尚自然、注重意境表达等特点,它对今天的造园实践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应继承与发展古典园林的文化精髓,正所谓“从来多古意, 可以赋新诗”,只有将传统因素纳入现代文化结构之中,才能实现现代园林艺术的辉煌。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73.

[2]吴隽宇等.从中国传统文化观看中国园林[M].中国园林,2001:84-86.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精选篇3

关键词:古典园林;传承;发展;现代景观设计

1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深远,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造园活动,先秦时期出现供帝王眺望和游玩的“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供帝王狩猎享乐的“囿”,这一时期出现了古典园林的最初形式,经过隋唐的发展期,到宋朝时,已经臻于成熟,最终形成了三大古典园林体系。中国古典园林经过圃――囿――园3个阶段的逐渐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形成了都市的区域化现代景观设计。

2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物质、精神需求:园林中设计的楼台殿阁、亭榭、廊院、美人靠等为了满足休憩、观赏等物质需求;园林意境上营造的自然、淡泊等主题满足其精神需求。中国古代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类应当尊重自然,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为本,将自然山水作为创作源泉,崇尚自然,讲究天人合一,人类与大自然是互惠共融、长期共存的。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迅速膨胀,现代工业化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消耗,不可再生资源日益枯竭,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取之自然,建筑只是古典园林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古典园林着重渲染自然环境的美,“虽为人作,宛自天工”。

3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

3.1 因地制宜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考虑选址的地理位置因素,以小见大,从整体出置景点。

3.2 水体的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利用水景,以静水为主,主要表现水的静态之美,将人工之美融入自然之美当中,两者恰如其分,相得益彰;虽以静水为主,但也追求动静结合,利用溪流、瀑布、涌泉等将水体的自然动态之美营造于园林之中,大面积的水体可以产生视觉上的延伸感,形成大空间尺度感,水体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重要元素。通过掩、隔、破3种方法运用水体。

3.3 曲折迂回、曲径通幽的人工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人工环境的营造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形成曲径通幽的园林布局,通过对内部空间进行隔断和划分,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产生了巧妙的园林布局,极大地调动了游览者的想象,使中国古典园林“取之自然,而高于自然”。

3.4 一步一景,移步于景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具有处处皆景,移步于景,步移景异的设计理念,苏州退思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移景手法的实例,退思园集结了清代园林的优势,园内的景观相互渗透,既可单独形成景色,也可以与其他景观形成景色,园内景观看似独立,其实与其他景观形成整体,形成移步于景的妙趣。

3.5 园林中植物的配置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在选择植物上主要看重植物的品格,注重植物的“韵味”,能够营造深远的意境,如有君子气节的竹、具有高洁情操出淤泥而不染的荷、坚贞不渝迎风雪绽放的梅、寓意多子多福的石榴等,植物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具有生命力的构成要素,它们的形态、色彩各不相同,同时也能产生园林景观的季节性变化,这种季节性变化代表着四季的更替、生命的延续,是大自然最珍贵的回馈。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的配置最关键在于植物的配置能与园林中的建筑、水体、山石等形成统一的整体,构成和谐的园林意境之美。

4 现代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现代景观设计往往忽略以小见大、因地制宜的原则,盲目的追求新颖独特,造成景观设计的比例失调,使其尺度过大或过小,违背居民使用的需求;现代景观设计缺乏文化底蕴,设计思想过于苍白,设计者往往是为了建造景观而进行景观设计,没有形成景观设计思想,使设计出来的景观缺少文化内涵,不利于社会文化的传承与推进。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空间的比例尺度适宜,错落有致,高低起伏变化相宜,利于相互空间的穿插、渗透,而现代景观设计的空间感薄弱,过于平面化,往往造成了大尺度的平面布置,使游览者产生距离感;现代景观设计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联系薄弱,往往形成孤立的人工景观,现代景观设计为了寻求视线上的最佳、周边环境的最适宜,往往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环境,更可能形成景观污点。

尽管中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但中国现代风景园林仍处于发展阶段,可供其直接继承的优秀传统在一定程度上来讲还是十分匮乏的,更没有深刻地认识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缺少自己特色。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精选篇4

【关键词】古典园林;种植设计;扬弃性

一、种植设计的概念与意义

植物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四要素之一,具有独特的形态、色彩、风韵之美。千百年来对园林设计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种植设计是这种园林艺术作品中鲜活的组成部分,有其丰富的内容及特有的意义。

所谓种植设计,是指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规划设计的要求,合理配置各种植物,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现代园林中的植物种植设计,需要综合其美学、生态学、经济学等多方面的特色进行设计,在满足人们观赏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植物的各项功能,从而达到绿化、美化环境的目的。

二、现代植物种植设计的扬弃性

事物的发展,遵循辩证的发展规律。园林文化的发展,与辩证的扬弃关系最为密切,扬弃是一切文化发展的规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不是一味接受或者全盘否定,有扬有弃,接受古典园林在植物造景方面的浪漫性而摒弃它的封建限制性,这就是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扬弃性。

自美国公园运动兴起,现代园林时代的到来,相对应的种植设计引入了生态学和植物科学,使植物材料的选择和种植设计的结构和形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19世纪初开始出现了包括种植设计在内的一系列新思想和新方法。

挖掘古典园林的艺术和文化内涵,将其结合时代特征,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来有很大的借鉴作用。然而陈从周先生曾说过“我国古典园林代表了那个时代的面貌、时代的精神、时代的文化,当时并不感到有何缺陷。”也就是说,由于园林定位以及服务人群的变化,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造景形式也有许多需要改进乃至摒弃的内容,总体来说,现代种植设计对于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景观的营造形式的态度应该是扬弃性的继承,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由于科学技术以及社会制度的限制,在植物材料的选择上,古典园林中多应用的植物种类少之又少,且局限性很强,以最著名的苏州园林为例,在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环秀山庄、沧浪亭八处园林中,重复率在100%的植物有11种,50%的约有70种,所有应用植物种类不超过100种。而在现代园林的植物种植方面,园林由封闭式、只服务于少数贵族人群向开放式、为普通城市居民提供游憩、交往空间转变,同时中国有着“世界园林之母”美誉,其植物素材种类之丰富令人惊叹,仅高等植物就有3万多种,乔、灌木植物8000多种,所以为了满足大众的观赏需求,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生态、防护、生产功能的需求,现代风景园林中的植物种植素材选择不应再拘泥于少数的所谓诗情画意的植物,但也不是将这类植物完全摒弃不用,而是在正确、充分利用这些具有观赏寓意的植物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植物配置的生物多样性、生态性和乡土性原则,借助于我国物种的优越先天条件以及移植驯化手段的进步,开创多样化的植物种植设计风格。

(二)由简单化向多元化转变。中国古典园林多为自然风景园,与之相对应的植物配置风格常与园林风格保持一致,也为自然式。然而此“自然式”却并非随心所欲,千变万化的“自然式”,受当时历史条件的局限,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多为仿照自然物的缩影,高山栽松、岸边植柳、山中挂藤、水上放莲、修竹千竿、双桐相映、槐荫当庭、移竹当窗、栽梅绕屋的配置形式局限性强,难免让人有压抑单调之感。

而随着物质、精神生活的提高,私人园林的时代已经过去,现代的园林是公共的、大众的,城市公园和开放绿地已经成为当代园林绿化的主流存在形式,如果单调沿袭这些种植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审美要求。而且公共园林具有较大的场地,更容易让设计师进行多样化的种植设计,立体绿化、垂直绿化、屋顶绿化、专类园、防护林等绿地形式可以赋予植物配置更多载体和功能,营造多样化的绿地空间。

(三)由艺术性向科学与艺术结合转变。古典园林的设计者多为文人雅士,而他们建造园林的目的多在于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怀、人生抱负,且由于古典园林占地面积的限制,其对于植物的选择仅注重其艺术形象以及人文涵义,而当代由于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以及近代生态学象风景园林的渗透,使人们意识到植物在具有基本的美化和观赏功能之外,很大还有环境资源价值,如改善小气候、保持水土、降低噪音、吸收和分解污染物等作用。现代风景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艺术视觉效果设计。结合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等多学使得设计师在进行种植设计的同时会同步考虑其生态、教育、科研意义――尽可能保持植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的植物观,实现其审美、服务、实用功能,建造自然生态群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避免在园林建设的同时浪费甚至破坏自然资源。

三、结语

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下,现代园林应该把握好在传统造园理念的铺垫下传承、扬弃并发展的这一过程,同时结合西方对于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新形势的探索成果,如科技的再现、新材质应用、新形态建筑的设计、大园林城市的构想、植物绿化形式的延伸等,创造更符合时代需求的植物造景形式,从而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现时代与历史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 卜复呜.传统造园艺术在现代园林景观建设中的价值[J].安徽农业科学,2011(3).

[2] 李.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比较[J].中国园艺文摘,2008(2).

[3] 王晓黎.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2).

[4] 张声平,刘纯青.浅谈我国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趋势[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4).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精选篇5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1.中国古典园林

1.1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1.1.1 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的建筑风格多姿多彩、规模浩大、面积广阔、金碧辉煌,尽显帝王气派。从气派中还可以看到南方小巧的园林风格,如苏州的狮子桥、苏堤六桥、镇江宝塔等景色;也有少数民族风格的塔,如北海的藏式白塔,甚至还有吸收欧洲文艺复兴时的“西洋景”,如圆明园。中国的皇家园林功能齐全,方便处理政务、看戏、居住、游玩等。而北京皇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

中国古典园林的私家园林主要是主公、贵族、地主、富商、士大夫等私人所有的园林。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或十几亩。私家园林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点。私家园林的主人大多数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私家园林主要集中在南京、苏州、扬州等地。私家园林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建设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

1.1.3 寺庙园林

寺庙园林一般包括宗教活动部分、生活供应部分以及园林游览。寺庙通常采用四合院或廊院格局,以对称规整、封闭的空间来展现宗教的神圣气氛。布局上大多与寺庙的园林部分隔离,有时也采用空廊、漏花墙,让园林景色渗透进来。在地段紧迫、地形陡变处,往往突破庭院式格局,随山势散点布置,融入自然环境。这样,宗教建筑自身也成了景观建筑,与园林游览部分融成一体。常见的寺庙园林有苏州的寒山寺、扬州的大明寺。

中国古典园林布局自然,其形式以自由、变化、曲折为特点,要求景物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人工美和自然美融为一体。布局师法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所在。

中国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轩、榭、廊、桥等,配合山水花木,曲径通幽,组成不同的园景,体现情趣各异的诗情画意。颐和园便是无数民间建筑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全园不求规则对称,随意挥洒,形散而意不散;而留园的长廊环绕全园而建,廊壁上镶嵌着异彩纷呈的中国历代书法家的碑贴石刻,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

中国古典园林运用小中见大的手法,这种手法多体现在南方园林中,而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范围较大,所以不存在以小见大。南方园林多以假山、屏风、小径来达到层次感,常用假山假水,建筑造型小巧玲珑,多设河湖、园石、常绿树。往往以同一平面上的大小对比来达到远近不同,以小见大。小径曲折幽深,虽然面积狭小,略感局促,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北方园林所有的景物,南方园林都一应俱全,虽无北方园林的气势但更显明媚秀丽。

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讲究随形就势 , 宜山则山 , 宜水则水 , 顺应基址特点而建造。颐和园的建造可以说充分利用了原基址独特的地貌,结合水利疏导,依托山林之势建造了具有湖山之美的旷世名园,是造园艺术与水利工程完美结合的典范,既有科学内涵也具艺术外貌。

2.传统园林植物造景艺术手法分析

2.1师法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师法自然的表现手法主要有仿自然之形、受自然之理、传自然之神等。仿自然之形就是在传统园林植物设计时模仿自然中植物的生长形态,进行植物规划,比如经常会采用“三五成林”处理方式,这就是去自然之中“林”的形,将其浓缩概括为园林中的“林”比如杭州西泠印社西边有一块坡形的草地,占地面积约为六千平方米,坡的高度仅仅只有五米左右。山坡西面是较为稀疏的杂木林,疏林中种植种植着女贞、槐树、香樟树等乔木。山坡东面则是比较茂密的竹林。树林中一米宽的小路被茂密的乔木所遮盖,此处景观虽然树木比较少,山体也不高,但是通过“三五成林”的处理手法,很好的创造出了自然景观中的树林景观。受自然之理就是传统园林在植物设计时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规律,比如植物的喜光性、耐阴性、耐盐碱性、耐湿性、生长周期、开花落叶周期都不尽相同,传统园林都会遵循其这种自然之理进行植物设计,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传统园林植物景观。传统园林的设计精髓是源于自然,但是园林景观毕竟面积有限,所以传统园林在景观设计以及植物配置时,主要表达自然的神韵,而不是完全的模仿,所以说中国传统园林是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

2.2寄情于景

中国文人总是将自己的情感寄予自然界中的某种事物,比如山川、河流、风雨雷电等,传统园林植物也被文人寄予了某些情感,从而具有了一定的文化内涵。某些植物在古代文人眼中是某种高尚品格的象征,比如梅、兰、竹、菊、荷、牡丹等。在传统园林中经常可见跟植物题材有关的命名如“梧竹幽居”、避暑山庄的“万壑松风”、“曲水荷香”、狮子林的“问梅格”,还有越王勾践种兰之地,而命名的书法圣地“兰亭”等。这种寄情于景的艺术境界就是意境的表达,中国文人往往会把这种感情表达与诗词书画当中,有时也会借园林的题材表达出来,代表型例子有:拙政园中的“兰雪堂”和“玉兰堂”同样是以玉兰花为主景,但是表达的意境又各有所偏重,前者借玉兰所含“独立天地间,春风洒兰雪”内涵寄托他对自身价值的评价,即他的人格像玉兰花一般高洁;而“玉兰堂”前的玉兰则标榜自己姿貌秀美、才华出众;借植物抒发情感是中国古代文人典型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其意境含蓄朦胧,令我们叹为观止。植物还是古代文人人格魅力的物化,他们会通过植物的一些自然属性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形象,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如苏州留园“古木交柯”景点就是古人借女贞、古柏严寒不调、四季常青的自然特征,表达园林主人的内人自傲的一种精神状态。

2.3利用四时变化造景

大自然在时间的流淌中表现出春、夏、秋、冬的季相美,植物也会随着四季的变化表现出形态各异的季相美。中国传统园林借助这种一年四季的季相变化,来创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四时造景是表现植物景观特色和大自然无穷魅力的重要造园设计手法。清代陈昊子《花镜.自序》描写春日“海棠红梅”、夏日“榴花烘天”、秋时“霞升枫柏”、冬至“蜡瓣舒香”,真可谓庭院景色,藉花木而四季不觉。植物不仅能够自身表现出独特的四季变化之美,而且还能与园林的其他景观元素紧密相关,共同演绎出无限的神韵,如“桃露春浓,荷花夏净,桂风秋馥,梅雪冬妍”,这里不仅描绘了植物的四季变化特色,还体现出了自然景观中“露、云、风、雪”的景观神韵。在中国传统园林中,运用植物四时变化造景的例子也非常普遍,比如拙政园中的以春景为主题的景观有“海棠春坞”,以夏季为主题的景观有“荷风四面亭”,以秋季为主题的景观有“待霜亭”,以冬季为主题的景观有“雪香云蔚亭”等等。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精选篇6

关键字:现代园林;园林色彩;古典园林;设计探讨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注重现代园林色彩的引用,古典园林在设计上将静态色彩与动态色彩完美组合,将民族传统文化的意境通过色彩的应用体现出来,使得古典园林更加具有民族韵味。

1.现代园林发展概况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在艺术形式的理论和实践上经历了借鉴、探索、创造的过程,在50年代,园林讲究功能分区,注重安排群众活动和文体娱乐内容;从60年代起,我国在总结园林经验的基础上,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园林规划理论;70 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园林建设注重发扬中国传统特色,强调以山水创作、植物造景和园林建筑三者统一为主的园林艺术形式。[1]

1.1现代园林特点

现代园林是以植物为主组织的园林景观,以自然生态学观点进行植物配置,不仅建立大面积草坪而且体现时代精神的雕塑也日益增多。现代园林以减少园林建筑密度,启用园林建筑新材料、新技术来展现时代气息。[2]

1.2现代园林色彩理念

色彩理念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现代园林在设计庆典及表现热闹场面时,色彩多选择以红、橙、黄为主的暖色,这样的暖色给人朝气蓬勃的欢。在空间较小的边缘、高速公路两边、街道分车带多选用蓝、青、蓝紫为主的冷色,这样的冷色增加空间的深远感,不容易分散注意力。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要使冷色与暖色具有面积同样大的感觉,就必须使冷色面积大于暖色,而选用什么样的色彩,取决于园林整体设计追求的感觉。[3]

1.3现代园林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现代园林体系的发展与古典园林体系保持紧密的结合。发展现代中国特色园林,需充分遵循自然生态原则,运用乡土材料和本土植物把园林景观设计成一个有机体,最大限度利用自然水、最小程度依靠人工水,最终使现代园林景观在生态价值观与生态美学引领下走向功能、内涵更高层次的统一。

2.古典园林发展概况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分为形成、全盛两个时期。古典园林在唐宋时期形成,开始注重游乐和赏景的作用布局,使之形成优美的环境,并对绘画技术与造园艺术开始应用。明清时期古典园林走向全盛,具体表现为园林功能多样化、园林建筑的扩大、规模设施样式的营造、内部的装修和环境色彩的应用等方面,以此体现中国造园思想的高超境界。

2.1古典园林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有意识地对自然风景加以改造、加工,表现出精炼浓缩的自然,运用建筑来配景,使风景与建筑巧妙融合。我国古典园林因建筑风格和特点分为规模宏大、风格上趋于雍容华贵、着重体现帝王风采特色的园林,如我国现存的最大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以玲珑素雅、富有江南水乡特点、讲究山林趣味和朴实的自然美的园林,如苏州园林就是其最好的表现(如图1所示)。

图1苏州园林

2.2古典园林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是风景式园林的典型,在一定空间内,运用各种造园方法将山、水、植物、建筑加以构配,组合成源于自然且高于自然的整体,将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充分体现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使中国园林属于自然山水型,而且我国古典园林多以山水为蓝本,于潜移默化中表达中国文化生动的意境。

3.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栽植多以观形为主,取色、赏花、闻香、听音为辅,注重季相与花期的变化,花木的选择与使用有明显的拟人化倾向。现代园林景观中的栽植设计,植物种类多突破地域环境,主体建筑通过插入其间的硬质景观,强化软硬质感的对比。中国古典园林在景观塑造设计上,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模仿性,而现代园林在很大程度上打破地域的限制,充分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和全新的艺术处理手法,对传统要素的造景运用,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与挖掘。[4]

3.1古典园林设计要求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主题和构成要素在于地形地貌、文水地质、乡土植被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古典园林强调人与自然的认识与感受,是一件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古典园林设计要注重设计的明了和雅观,也要注重效果配置的尺度上要合宜,其意境主要借助于园林植物的设计创作,设计需开阔思路,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从造园手法、空间布局、文化特色上开阔更广泛的领域。

3.2现代园林设计要求

现代园林的设计中不能盲目的追求豪华和宏大的园林,而使其远离融入自然的初衷,片面注重模仿,照搬别人的园林设计,没有自己的特色。现代园林设计在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同时,不能没有人文的关怀,在园林的建造中不能破坏生态环境,现在园林设计需要将“景”和“意”有效的融合起来,用环境来培养人的情操。[5]

3.3古典园林设计与现代园林设计手法比较

现代园林在发生革命性创新的同时,保持了对古典园林明显的继承性。现代园林设计在扬弃古典园林自然观的同时,又有自己新的拓展,由仿生自然,向生态自然拓展,由静态自然向动态自然拓展。古典园林设计源于自然并高于自然,本质强调对“自然”的艺术处理。 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在组景方式上分为分区设景即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步移景异;现代园林的设计手法在组景方式上表现为:在全面吸收与继承古典园林成就的基础上,更加开放与自由,偏重于整体构图,极少轴线对称,各景之间流动性强,界线模糊,形态上偏于规整,但不排斥自然的形态。

4.古典园林的设计探讨

古典园林设计遵循古典造园手法,继承传统,吸取精华,创造中国特色园林,对古今中外园林的美学思想、历史文化进行探讨,设计本土特色的园林。

4.1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设计探讨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水景在高度提炼和概括自然水体的基础之上,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技巧,极其注重水体的配合组景,重在表现其静态美,动也是静中之动势。现代园林设计对景观中的水景处理,更多地继承了古典园林中对水景动态美的表现手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动态水景的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古典园林用石设计讲究特置主景,与水体、植物配合组景; 现代园林用石设计开始营造硬质景观,使用经过抽象后的规则石景。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园林中的建筑多轻巧淡雅、朴素简约,其本身成为点景之一;而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建筑,已逐渐趋向抽象化、隐喻化,建筑空间的构成技巧已被大量引入景观设计之中。

4.2古典园林设计对现代园林色彩的应用

古典园林利用现代园林色彩对比和调和的设计原则,把园林景观中的山、水、植物、建筑等色彩的物质载体进行组合,由此得到理想中的色彩配置方案。

4.3现代园林色彩对古典园林设计的影响

现代园林的色彩寻求关系平衡的统一和对比,古典园林将此色彩关系升华运用,将色彩的常用搭配、审美要求的色彩形式纳入其中,为园林景观的色彩效果营造氛围。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景观色彩设计与色彩学理论进行吸纳,对色彩应用进行创新,使之创造出新颖的园林景观环境色彩。[6]

结束语:

中国古典园林中利用山、水、植物构成自然风景,运用现代园林色彩对其进行装饰,从而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典型化的自然景观。现代园林色彩在自然式景观生态营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古典园林色彩运用的一种升华。

参考文献:

[1]吴旺杰、吴兆友.现代园林发展趋向浅谈[J].当代建设.1998. 01:5-10[2]刘青林.何谓现代园林 [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 .06:10-15

[3]崔素娅、毛白滔.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 06:7-10

[4]赵兰.浅谈现代园林设计的要点[J].现代园艺.2011. 19:12-17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精选篇7

关键词:现代园林;诗情画意;景观;策略

在传统的中国园林中,为讲求自然美,营造意境,追求园林景色的诗情画意,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对园中空间进行设计。为在园林景观方面传承经典的中华文化,那就要深入的研究我国古典园林在营造景观方面的艺术,取其精华应用于现代的园林景观构建中去。我们常将美不胜收,如同诗画般的场景比作诗情画意,我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风格及精髓之处就在于对园林诗情画意的创设。在对园林景观意境创设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一是景观(假山、水、植物等)在园林中的布置;另外,还要充分考虑到园中景观受四季变化以及人的活动所带来的影响。

1 诗情画意的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诗情画意般的景观构建,是世界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当代园林艺术有深远的影响。中国园林中对诗画般意境的创设与我国古代盛行的诗文书画有着密切联系,自唐宋开始,文学、绘画及园林艺术快速发展,并相互融合,受诗画的影响园林创作中出现了“诗园”、“画园”。诗文绘画把古典园林推向了更高的艺术境界,使中国古典园林更具民族特色及格调,充满诗情画意。结合中国古典园林中各要素,其诗情画意的特质无处不在。

1.1 园林布局之诗情画意 按空间组织艺术的概念来讲,园林布局也属于其中的一种。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很多园林的布局都会依据古代绘画中的构图、画理模式来进行。传统的绘画讲求精而造疏、简而意足、疏密得当、虚实相当,画理中经营位置讲究“取势”。园林的布局即是在实际的三维空间中描摹自然山水,安排建筑、植物、山石等元素,营造可游可居的立体图画。宋介之《休园记》中描绘的休园,其组景“亦如画法,不余其旷则不幽,不行其疏则不密,不见其朴则不文”,即是按照山水的画理而以画入景的。

1.2 空间序列之诗情画意 空间营造艺术是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就如钱泳在《履园丛话》中写到“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 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造园者在安排园林的空间序列时,无论是哪种形态的空间,都会精心安排,对空间进行合理的组织及划分,使其空间序列如同诗词一般起承转折、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这个序列的安排一般必有前奏、起始、主题、高潮、转折、结尾,形成内容丰富多彩、整体和谐统一的连续的流动空间,表现了诗一般的严谨、精炼的章法。所以,人们常常将优秀的园林作品比喻为无声的诗歌,这正是园林的“诗情”所在。

2 现代园林中“诗情画意”创设策略

2.1 因地制宜巧设“意境” 不同园林有不同的特点,所营造的场景意境也不相同。比如,北京圆明园在设置景物时都是以水为核心的。,将皇家园林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即“因水成景,借景西山”。又如承德避暑山庄以自然植物景观取胜,通过植物的花期和叶色变化凸显了园林景观的色彩变化和季相交替。实现山庄“春有万树梨花送暖,湖边杨柳吐绿;夏日绿荫生凉,青萍涌翠荷花飘香;秋有枫林红叶,山峦火红;冬有青松挺拔”的物象美景。

2.2 以“诗文”赋名点景 通过用诗文为园中的场景进行赋名,不但可以把园中场景形象的概括进去,同时可以使人感受到诗文中的已经,还可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法进行规划设计。园林是人化的自然,景观之名往往使人产生无穷的联想和“诗情画意”的共鸣。例如“爱晚亭”“留听阁”“明月楼”,以及桂林山水、苏州枫桥、寒山寺等。又如,济南小清河综合治理景观工程,该设计通过浮雕、铜雕、铁雕、线条画、马赛克拼贴的景墙、雕塑等形式布置两岸沿线各景点,将小清河的历史文化融入景观中,形成标题景观,如“玉带修篁”出自“清河玉带绕城飘,夹岸修篁翠色雕”,“水岸鹊华”出自“鹊华烟雨”。

2.3 营造“诗情画意”的植物景观 在创设 “诗情画意”景观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园林中植物景观的创设,在取材构景时可参考诗格画理来进行。古典园林中对植物景观创设的灵感许多都来自于咏景诗和风景画。在现代园林中, 既可借用移情、比兴、象征、隐喻等手法或古代的咏景诗和风景画进行植物造景,使景观富有“诗情”与“画意”;也可将大地艺术运用到景观中,表达设计师或艺术家的某些观念和想法。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也为表现更多的植物景观意境提供了条件。

3 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在营造诗情画意景观中展现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对其营造景观的手法和观念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在现代园林景观构建中对诗情画意景观的创设。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为充分展现空间感,营造诗情画意的场景,就必须加强对体验、经验、环境及手法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唐莉英.诗情画意的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景观的意境营造[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510-22511,22663.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精选篇8

关键词:园林;公园;现代性转换;设计理念

从有文字记载的殷周的囿算起,中国古典园林蕴涵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通过其精湛的造园艺术, 以概括的山水创作为主题,全景式地表现山水、植物和建筑。作为现代型园林――公园,以其新颖的表现形式营造宜于现代都市人们生活需求的公共空间,它以自身独特的设计语言继承着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位于成都市浣花溪历史文化风景区的浣花溪公园可为现代园林设计的一个缩影。

一、古典园林构成要素之现代性转换

中国古典园林一般是皇家贵族、许多文人雅士理想居住、休憩、玩赏的主要场所。 在传统的中国园林中,几个明显而重要的要素是:山、水、花木和建筑①。随着时代的变化,园林之所变成了大众休憩、玩赏之地。当今景观设计在延伸传统园林设计观念的同时,也拓展了自身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形式。

(一)建筑构筑物要素

建筑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具有使用与观赏的双重功能,是园林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常在山石、水景和花木陪衬下成为园林的主景②。建筑物的布局形式有法而无定式,时而洞开,形成一条开阔的视线景廊;时而幽闭,在人的心理上烙下园林建筑无限变化的印象;时而迂回曲折,让人欣赏、畅游于形同诗画般的园林景色之中;时而参差错落,情景交融。诗情画意般的营造方式使得园林建筑物与山石、花木、水池巧妙的结合。

浣花溪公园的建筑物从形式上看,它具有典型的地方民居特色,它带给我们的感受或是宏伟博大,或是亲切宁静。这些建筑或许不再将情景交融、诗情画意作为一种艺术追求,更多的是一种乡土气息、都市文明,掺合商业因素而满足大众不同的功能需求,肩担着居住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

(二)叠山造景要素

造园须游山,无山难以成园。在叠山法则方面, 计成在《园冶》中指出,叠山是“有真为假, 做假成真”, 游赏假山“信足疑无别境, 举头自有深情”。叠山技艺主要借鉴我国传统绘画理论,构思讲究“做假成真”,注重营造自然山水意境,使假造之山具有真山神韵③。

浣花溪公园的人造山景点,人工湖湖岸线边置于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景石,与曲折的道路浑然一体。园内无论是自然山体还是人造假山,都使景观更加丰富, 以增加景观层次, 产生丰富的空间感。由于遮挡或掩蔽了一部分原应在视觉之中的景物, 因之更增加了园林的深幽气息。

(三)理水造景要素

水是造园的重要元素,古人常把水比作园林的血脉,“有水则活”。④理水必曲折有致,变化丰富,讲求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集中而静的水面能使人感到开朗宁静,整个园以水池为中心,沿水池四周环列建筑。分散理水可因水的来去无缘流,带给观者源流无可无尽的感觉。分散理水还可以随水面的变化而形成若干大大小小的水景中心,各空间环境既浑然一体,又相互连通。

浣花溪公园人工湖是遵循集中而静的理水方式,人环顾于湖边,看到的是一种向心、内聚的格局,一个开阔、明朗的静水空间。在公园内,有多处以不规则形态处理的分散形式水景。其中湿地景观把水面分割成互相连通的若干块小的水体,周围再配以植物,置以景石,曲折的通廊。在水面开阔的地方因势利导借亭台楼阁或山石植物的配置而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环境。

(四)植物造景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山水园著称,尤以师法自然,模拟自然为主体。植物种植不仅为绿化环境,还追求诗情画意的意境。园林里的景点则在花木掩映下曲折幽深,营造出诗一般的情境⑤。山石、水体、园路和建筑物,都以植物为衬托,不但丰富了园林景观的空间层次,而且还可起着划分园林景区、点缀园林的作用。所以,园林中的花木,不是可有可无、随意浅置的摆放,而是深含寓意和颇具匠心的。

浣花溪公园内植有多种不同的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它们与周围环境配置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 供人们观赏。随着季节、生长的变化,它们而不停地改变其色彩、质地、叶丛密度以及树冠形状等,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这些特性所创造的景观都使得植物在承担物质功能的同时, 更加富于自然的意味。在万树山、竹林区、城市湿地、人工湖岸、“中国诗歌文化中心”等景观点,植物形成了疏林与密林、天际线与林缘线的优美,围合、分隔着不同功能区域空间,营造一处又一处空间的私密性。这些植物不仅是作为园林造景的一个元素,而且在视觉审美上会给人一种无比的想像力,达到物质与精神的两重功能。

二、人文要素在现代公园景观中的体现

中国古典园林有着一种超越时空、超越文化独特的诗性魅力,体现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儒家文化,体现了道家“道法自然”传统的山水审美观念,也体现了禅宗的空灵、静虚思想。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折射、外化、渗透到中国古典园林的构建设计中,抒发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寄托进了中国传统的审美情怀与社会理念。

当人们把古典园林作为文本重新翻阅的时候,当我们漫游于古典园林之中的时候,或许没有人会再去欣赏拙政园水色、荷景、曲桥、亭台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以一种现代与历史融合的视野,在时间的进程中去体会其独特的、诗意的、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休闲环境;以一种新的心境去欣赏园林意境之美,从古典园林精致、多姿的语言,诗性的审美空间中,享受着审美愉悦。那么,浣花溪公园作为功能的需要便成为人们散步、休息、玩耍的理想之地。

三、结束语

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新兴的城市公园在借鉴西方城市公园的经验,对公众来说,实用性加强了,但是景观的美感度大大的弱化了,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继承也随之减少。这些公共园林比较符合现代城市居民生活与工作的需要,这是一个可以放松的环境,里面有较开阔的广场,可以容纳更多的人休闲、聚会。但是不能因为这些需求,我们就此舍弃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丢掉我们古典园林中智慧的设计理念和人文内涵。在吸收西方设计理念精华的同时,我们应与国内,与实际景点的条件进行多方位考虑与综合规划设计,形成一套本土优秀的设计理念。(作者单位:四川艺术职业学院)

注解:

① 吴家骅,《景观形态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5月第一版 第146页;

② 蓝先琳,《中国古典园林大观》,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第139页;

③ 蓝先琳,《中国古典园林大观》,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第298页;

④ 蓝先琳,《中国古典园林大观》,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第327页;

⑤ 蓝先琳,《中国古典园林大观》,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第378页。

参考文献:

[1] 《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刘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7月;

[2] 《国外景观设计丛书――城市公园设计》,[加]艾伦.泰特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月1月;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精选篇9

【关键词】现代园林,设计,古典,应用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所有的设计都以美学原则为基础,美学思想是由深厚的文化基础积累而成。在我国古典园林设计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以自然精神境界为主要目的,达到很高层次的审美意趣。因此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要充分借鉴古典园林设计的特点和优势,不断改善和促进现代园林的发展。 1.古典园林设计的特点

我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十分悠久,据记载,我国在周朝时期就已经利用自然树木和山水进行园林设计活动,并且受到神话故事的影响,周文王建立的古代园林雏形--囿。囿内建筑高台,挖瑶池,来供帝王和大臣们享乐。春秋战国时期的云林已经有了自然山水的点缀,而秦汉时期逐渐有了宫苑,秦始皇在同一中国后,建立了阿房宫。古典园林的设计主要依靠奇石、假山、流水和幽静等营造自然轻松的境界,园内以楼阁、亭台等为主要建筑物,各建筑物之间以长廊贯通,并配以石头、假山和流水等锈蚀。古典园林的设计富有含蓄的情感,并强调移步换景的妙处。古典园林中任一元素都是景中带画,动静结合,无论园林大小都变化多段。

2.古典园林设计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2.1.生态、环保、自然 社会发展迅速,工业化脚步也越来越快,环境污染严重,人们对自然环境十分渴望。城市绿地的建立能够一定程度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需求,利用有限空间营造自然环境。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山水为主,主要展现自然美,现代园林设计可以借鉴古代园林设计模仿自然的方法,例如在绿地建立中,模拟自然植物组合和生长模式,创建城市中的森林,实现森林在城市中生长和发展。而且经过实践正面,复式层植物群落有利于植物生长,后期维护成本也很低。我国目前水资源紧缺,所以可以模仿自然进行地表径流减缓,对雨水进行收集来达到节约用水目的。这一想法通过多次试验已经获得一定成就。目前邵阳市红旗河生态走廊就利用了这一成果,河岸设计以自然植物为主,截取部分雨水后渗入地下,保证地下水源不缺失,并且能够形成淹没区以达到防汛作用。 2.2因地制宜 我国古典园林设计注重因地制宜,主要是指景观选址和景点布置方面。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但是现代园林设计中因地制宜分布景点经常被人忽略。如中华世纪坛绿地的设计,最初方案包含雕塑、喷泉等景观,但是到最后都被删减,而只是采用波浪曲线和圆形先来映衬世纪坛建筑的形体,绿地中多以绿化为主。又如北京东便们明城墙遗址公园设计方面,最初也是设计了很多复杂景观,如激光城墙、玻璃城墙,但是后来考虑到公园性质是遗址公园,主要以保护城墙为主,为了展示古城墙而建,所以应该将仅有的明代城墙遗址作为主体景观。所以最终方案是以植物、园路现行和景点为好明城墙而设计,为城墙提供自然环境氛围。游人可以在林荫下品位明城墙文化的历史和沧桑,简介的布局也让公园自然的融入到城市中,还体现了老北京的历史变迁和古都风貌。 目前很多设计师对因地制宜的要领忽略,将绿地建立成城市广场,甚至有的绿地称为花园广场,却全部使用硬质铺装,街道景观的建立也不考虑市民需求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因此设计师要深刻理解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充分应用,使园林设计的更富有生命力、具有亲切感。 2.3植物合理配置 古典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精华在于诗情画意,并且赋予花木以人性,这是古典园林的特色之一。例如富贵豪放的牡丹、高洁清廉的美化,石榴表示多子多福,紫薇代表家庭和睦,这些都已经被群众认可。因此,对于现代园林汇总植物的配置,不仅要满足生态环境的要求,还要赋予草木人性,这样设计出来的园林更会让人们愿意享受、亲近,也让人感受到园林设计的人情味。古典园林博大精深,现代园林设计应该向古典园林进行借鉴,做到扎根过去、立足现在、取向未来的原则,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满足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对古典文化和古典园林设计理念进行延续。 2.4移步换景 在北京植物园的温室沙漠景观设计过程中,其面积共有几百平米,如何在狭小的空间展示沙漠景观是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对此可以借鉴古典园林中移步换景的设计理念,将沙漠河流、大金琥和巨人柱等主要景点作为道路改变对景,在蜿蜒的道路两侧设计紧密的景观对景,不仅丰富室内空间的层次和变化,也保证了狭小空间内景观的完整性。 2.5寓情于景 园林设计的另外一个设计重点是立意和内涵,古典园林中会经常利用各艺术间的融合,来确保园林整体富有诗情画意之感。现代园林借鉴古典园林设计的寓情于景的这一理念,在设计中巧妙的运用具体形式表达,如利用景名、牌匾等对园林景观进行表达,或者用小型雕塑点名主题。

3.结语

总之,我国古典园林设计无论从技术和文化上来看,都给现代园林设计很大启示。因此,要站在现代园林设计和发展的角度出发,向古典园林设计理念进行学习和借鉴,创造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园林,保证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维拥 中国传统美学与现代设计思维——中国古典园林美学与现代园林设计 广西工学院学报 2006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精选篇10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艺术瑰宝,它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自己的独特造园形式在世界的园林史上独树一帜,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中蕴含的自然文化理念和造景手法,是先人们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财富。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

1、多样的古典造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造景手法有借景、对景、框景、漏景、障景、抑景、透景、添景、夹景等九种之多。

2、古典园林设计的构成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构成要素有堆山与叠石、理水、植物配置、建筑小品布局。

(1)堆山与叠石

堆山叠石,是对自然山石的艺术摹写。因此得名为“假山”。假山,是构成园林的四大要素之一。石可以做主景,也可以和水景、植被配合组景。也可以作为“障景”、“分景”的用途。造景中喜欢做一些又险又奇怪的形态,使石头和石头之间形成涧、沟、洞等多种形态。

(2)理水

水景作为古典园林中的主景之一,水景在提炼和概括自然水体的基础之上,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古典园林中理水的方法有三种:

1)掩:用建筑和植物绿化,对弯曲的池岸进行掩映。2)隔:有的筑堤横跨在水面上,有的架石板类的小桥,有的放置汀步,这样来增加景的深度和空间的层次,使水面有幽深的感觉。3)破:当水面很小的时侯,像清泉、小池,可以用乱石来作岸,并搭配珠子、藤草等,那么虽只是一洼小小的水池,也令人有深邃的感觉。

(3)植物配置

植物是古典园林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中国古典园林对植物的选择一讲究姿态的美;二讲色彩美;三讲气味香。植物又常常和园的主人所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系。像竹子就象征人品的清逸、气节的高尚,松柏象征坚强,莲花自古就象征高洁,牡丹、桂花等象征荣华富贵等。

(4)建筑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是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在中国的古典园林中,建筑已经被园林化,园林中的建筑物常常当作景点来做处理,既可以当做景观,又可以用来观赏景色。

二、古典设计手法在现代居住区中的应用

1、古典造景手法的借鉴

借景,对景,框景等设计手法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应用较多。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现代的矮墙、孔洞、玻璃、水景和植物等小元素的遮挡、封闭和透明、半透明的效果相结合,创造出丰富的景观空间。

2、古典建筑小品的应用

在现代居住区的景观中,亭、廊、桥这些传统建筑小品的使用频率较高,门窗洞口,花窗这些造景工具也使用颇多。

3、传统植被的应用

植物作为居住区中景观构成的重要部分,利用不同植物特有的文化寓意来表达,也是体现思想意境是另一种方式。在现代的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中,可以根据所设计的景观主题和风格选择不同的植物搭配,创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体现不同的景观寓意。

4、传统造园材料的运用

中国古典园林常用黛瓦、青砖、石头、粉墙、木材等材料。在使用传统造园材料时首先要赋予传统材料新的使用手法,赋予新意;其次要把传统材料和新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达到耳目一新的景观效果。

5、传统游路处理手法的运用

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从平面上应追求“曲径通幽”,讲究景观路径蜿蜒曲折所产生的幽远意境,从空间上应追求“高低错落”,讲究景观路径的地形起伏来增添自然情趣。

6、传统符号的应用

我国传统符号有很多,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采用以上传统符号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镶刻于在大门、地面铺装、廊架上、景墙上;或者以雕塑小品的样式来出现;或与灯饰相结合。

7、古典园林意境的营造

古典园林“意境”的营造是借鉴内容中最为重要的内涵部分。现代居住区景观的风格要表达的内涵实际上就是“意境”二字。现代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就是要在注重舒适、生态和开放的同时,营造出一定的意境,体现中国文化的韵味,以增强居住空间的艺术感受,提高整个居住区的文化品位。

三、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很多居住区内的有的硬质铺装过多,没有考虑到功能的需求,使居住区内的绿化面积减少。有的小区为了气势和美观,设置大量不需要的设施,忽略了成本的计算,浪费现象严重。

2、居住区内的景观设计没有遵循自然规律,很多景观设计没有和周围的环境相结合,自然景观被破坏,人造景观又与周围的景观和环境极不协调。

3、近几年来,很难发现有特色的居住区,感觉每走进一个小区都有一种似曾相识,居住区景观设计模仿、抄袭严重,没有特色。

4、现代的居住区设计还存在一个问题,很多的建设者和设计者一味的强调经济效益,整个居住区景观设计品味低下,没有文化内涵。

四、现代居住区的发展趋势

居住区的设计多种多样,好的设计不止有好的景观,还应该有一定的文化内涵,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了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居住区。该小区的设计风格为古典与现代相结合。主要有四个部分组成,以中国的传统文化“琴、棋、书、画”为主题,将其融入现代的空间构成元素,协奏山水人文雅居,生活其中,可游可品。

1、古典意境与植被的应用

该小区设计在“琴、棋、书、画”四园中搭配春夏秋冬的标志性植被,增加小区的意境。如“琴”园与夏天相结合,种植荷花,取其“出淤泥而不染”之意。“棋”园与春天相结合,种植“岁寒三友”里的竹来搭配,取其“谦虚、有气节、刚直不阿”之意。“书”园与秋天相结合,种植被誉为“花中隐士”的,取其“傲霜清高,高风亮节”之意。“画”园与冬天相结合,搭配“花中四君子”中的梅花,取其“高洁、傲骨、坚强不屈”之意。

2、传统造景手法的应用

该小区的景观设计借鉴中国古典园林中框景、漏景、障景等传统的造景手法,营造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做到步移景异。例如在 “棋”园中,设计了中国古典建筑小品的“月洞门”,在其后种植大片竹林,形成“框景”。在中心景观区设有长廊与景墙,在景墙上开设花窗,使墙面发生变化,也方便观景,形成“漏景”的效果。另外还设有假山及小地形,为了达到“障景”的效果,增加趣味。

3、传统造园材料及建筑小品的应用

在该小区的造景材料的选择上也多采用中国古典园林常用的青砖、石头、粉墙、木材等。游园小路多用青石板,鹅卵石,及颜色古朴的碎拼,以达到古典的韵味,对亲水平台及亭、廊、桥的材质,多选用木材,使其达到天然的感受。该小区的景观建筑小品多样,有常用亭、廊、桥,门窗洞口和花窗等,使其形式多样景观丰富。

该小区设计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运用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进行人性化,生态化的处理,使之成为一个适合现代人居住,有特色,有文化,有品味的现代小区。

近几年,居住区的景观环境越来越受开发商和小区居民的重视,在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1、传统造景手法将重新受重视

中国的古典园林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一直被世界各国所学习,推崇。近几年的居住区设计,为了体现意境与文化气息,园林中的传统造景手法被广泛借鉴,也适合我们所有中国人的环境设计,在今后的设计中也会被重视。

2、人性化、多样化的景观设计

现在的居住区景观设计越来越注重人性化的处理,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手法,满足人们的心理、生理的需求,营造休闲舒适的景观,创造适合人居住的生活环境。而且,由于现在的小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居民的喜好以及居住的文化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将出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3、生态化的设计理念

在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中不再单纯的追求大片的中央绿地,而是更加追求健康舒适的生态环境。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优势,让本原的自然景观资源充分的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我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丰富,博大精深,是先人们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财富。现代的住房消费市场日趋成熟,人们对居住区景观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现在居住区景观设计越来越呈现出复杂多元化的风格,但最终的景观设计的表现是以人的不同需求和时代的特征为基础的,要实现它们就需要景观设计师们不断的对古典造园艺术的精华进行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任继愈.中国古代园林[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2]章采烈.中国园林艺术通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张莉莉,刘雁琳,苏允桥.中国古典园林意境创造之艺术手法深浅[J].设计与教育,2007:216―218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精选篇11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现代酒店中庭设计;现代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9-0088-02

我国的古典文化博大精深,古典园林艺术源远流长。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艺术受我国古代诸子思想和佛道文化的影响甚重,体现了中华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辉煌灿烂的古典文化的一部分,在世界园林艺术的长河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思想也正是在这种深厚的传统文化的浸染之下所逐渐形成,而我们不仅仅是要看我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更为重要的我们要看到这种美学思想对园林以外的现代设计产生了什么

性质的影响。

一、现代酒店中庭设计的两种趋势

现代酒店中庭设计是现代公共场所中室内设计与室外设计的一个结合,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建筑师波特曼提出的中庭空间理论之后,大量的公共建筑比如酒店、旅馆、博物馆等空间里就运用了中庭空间理论,不管是哪种公共建筑的中庭空间里都大量的采用了绿化植被来营造一个室内环境室外化的特点,因此绿化植被成为现代酒店中庭设计的一个主角,而随着人们的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酒店中庭也成为设计师费尽心思要考虑的重点,纵观国内的设计形式,总的来说现代酒店中庭设计朝着两个大的趋势发展,其一,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对外来文化的不断吸收,现代酒店中庭设计追逐西方酒店的设计方式,在植物的选择上大都采用外来植物品种,在设计风格上追求西方的华丽、规则的设计方式,使得酒店中庭呈现出一种异域色彩。其二,尽管异域色彩的酒店中庭设计成为一种潮流,可是这种设计风格却不占主导地位。随着我国对古典文化的不断开发、研究与继承,现代酒店中庭绿化也逐渐受到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影响,逐渐出现了一种“园林式”的中庭设计,其主要体现在酒店中庭的植物与空间序列上,这样的酒店中庭设计宛然就是一幅中国古典的山水画:含蓄、合适、丰富。起初这种酒店中庭设计在沿海的广州地区发展较为迅速,然后逐渐传播至内陆地区。

二、中国古典园林美学中六个主题思想对现代酒店中庭设计的影响

中国园林美学思想的精髓在于意境,而意境的产生体现为六个具体的设计手法,这六个设计手法也可以说是五个主题思想,它们分别是指:师法自然,巧夺天工;以退为进,镜像万千;曲径通幽,步移景易;气韵生动,物我合一;无中生有,虚实相生。下面我就分别以这五个主题思想为基础来阐述现代酒店中庭设计。

(一)师法自然,巧夺天工

在中国古代造园的过程中,童总结出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要素:一为花木池鱼;二为屋宇;三为叠石。这里第一个要素指的是自然要素,第二个要素指的是人工要素,由此可见我国古典园林在布局上首先讲究的是自然美,“中国造园艺术,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与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标。”(余晓川:《中国园林艺术浅说》)。

我们以广州市的白天鹅宾馆为例,它就是一个典型的“自然式园林酒店”,它的中庭设计体现了人类的自然价值观:其一,造型不一的本土植物,广州白天鹅宾馆里植物内容丰富,有天门冬、南天竹、棕树、文竹、兰花等,且这些植物很少人为修剪,而是根据每种植物的特性来配置,高低起伏,疏密变化;其二,自然曲折的水岸线,广州白天鹅宾馆水池岸线每个凹凸半径不等,长短有异,水中种植有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呈现出野生态的气息,与之迥异的是具有异域色彩的酒店中庭水体设计往往非常规整,水中常不种植任何水生植物而是配以喷泉雕塑与之搭配,显然为人工斧凿的痕迹;其三,有天然雕饰的石景,以广州白天鹅宾馆为代表的现代“园林式”酒店中庭的置石的造型要求也很高,虽没有古典园林里以“怪、透、漏、瘦”为显著特征的太湖石那样讲究完美,但作为室内局部的主景,它的艺术造诣要求更高。“一拳石则苍山千仞,一勺水则碧波万顷;层峦叠嶂,长河巨泊”广州白天鹅宾馆中庭积石成山、跌水相置,这是对自然景观浓缩的模拟。

(二)以退为进,镜像万千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土地资源利用率也越高,用地的紧张状况也随之增大,南北造园也受其土地限制的影响,逐渐便产生了一种关于空间延伸的美学思想,这一思想即指“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无尽的、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张家骥《中国造园论》)用以退为进的设计手法产生镜像万千的自然生态的效果。

植物则在这一有限的空间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由于大量的绿化植物经过合理的配置才尽可能的创造出这一美学效果。以退为进其实就是为了改善空间的氛围,广州地区是东南部沿海人口稠密的地区,人均用地相对紧张,因此人们无形中就产生了对于土地渴望,对空间的控制感,广州白天鹅宾馆的中庭设计正式在这一形式下孕育而生,广州白天鹅宾馆的中庭设计把古典园林的美学要素自然加以运用,我们可以清楚的从图1看到它中庭四周的回廊上种植有大量的天门冬,长长的枝条悬挂在楼层之间,对中庭四周的回廊进行一部分遮挡,设计师们除了在中庭的地面空间营造出高低有落的植物空间效果以外,还考虑到垂直空间的绿化布置,考虑到了人们仰视的效果,这样既让人能在高处俯视中庭的美丽景色,也能让人站在中庭的平面空间上仰视垂直的绿色景观让人浮想联翩,从而产生空间延伸的视觉效果,达到以退为进的美学目的。

(三)曲径通幽,步移景易

“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道德经》),因此中国古典园林小径都很曲折,曲折的路面一是能够产生路径的动感美,其二曲折的路面还能够产生步移景易的效果。我们在江南的私家园林中就能深刻的体会到这一点。我们来看广州白天鹅宾馆,虽然受场地的制约,无法设置非常曲折的小径,但由于植物的疏密搭配,近景和远景的创造,一路观景也能产生步移景易的效果。我们从图1中可以看到植物主要集中在中庭两侧和假山处。游人从室内空间走到中庭空间,中庭的景致豁然开朗,远观假山跌水到假山脚下游人的视、听、触觉又是另一番感觉。对于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现代酒店中庭设计则不太讲究这种“步移景易”的效果,中庭植物只是作为配景起到一个绿化效果。

(四)气韵生动,物我合一

在中国的山水画理论中,“气韵生动”为“荆浩六要”的第一要点。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气”,一是植物产生的“内气”,二是中庭景观所产生的 “外”气。

“内气”指的是植物的文化内涵,中国古典园林植物往往都是文人墨客因自己对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而栽种,用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与志向,因此植物不仅仅只是悦目,每种植物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比如梅、兰、竹、菊,被认为是清高雅逸的“四君子”,兰花则因孔子的“且夫芝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的诗句,被视为学者不追求名利的高贵品节;竹子因高直挺拔、中空有节、质地坚硬等特征,被人赋予“正直,坚贞”的高贵品质。再如莲花因“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的经典名句,象征着文人不畏权贵的高贵品节。植物成为了自然有情观的一种体现,在中国人眼里植物就是感情和吉祥的化身。在广州白天鹅宾馆里植物的选择也根据植物“内”气而来,兰、莲、竹、菊也成为了广州白天鹅宾馆首选的植物,兰花和主要是以盆栽的形式摆放在中庭水池的两岸以及酒店室内空间,莲花则漂浮在水池上。

“外气”我们指的是水流动的韵律感,众所周知江南园林中水贯穿了整个园林,于是才有了“无园不水”的说法,可见水也是产生气韵的重要因素。我们可以从图二中可以看出广州白天鹅宾馆中庭利用假山产生的地势高差设计了一处跌水效果,水的流动打破了整个空间的寂静,让人欣赏此番美景,参与此番美景,让人有身临大自然的感觉,达到物我合一的效果。

(五)无中生有,虚实相生

我们知道在围棋里有一项常识是“金角银边草肚皮”,即应尽量占据角地,想在中腹活棋是不明智的。我国古典园林里有许许多多的角点是来限制空地,再在这空旷之处产生活路来。现代的设计也受我国古典园林这一美学思想的影响,在广州白天鹅宾馆的中庭,假山亭阁即是它的角点,换句话说就是它的焦点。把其它的地方留出来透气,让原本虚无的空旷之地产生美景来,我们可以把假山亭阁之处看作是水墨画里的黑色,而中间的空地可以看作是留出的白色,黑色即实,白色即虚,虚的部分往往更令人浮想联翩产生意境,这就是所谓的无中生有。不仅仅是广州白天鹅宾馆如此,受这种美学思想影响下的中庭设计也很多,它们大都采用一两颗高大的植物比如有毛竹、棕树等作为主景,这些高大的植物正是运用了无中生有的美学特点占据有利的角点而给中庭的中腹地区打开了良好的视野景观,让人观看过后有主有次、循序渐进。

三、结语

通过以上对我国古典园林美学思想的五点分析,我们逐渐可以看到一个现代“园林式”酒店中庭是如何孕育而来,酒店中庭设计不断被赋予文化的内涵,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魅力,随着时间的推进也逐渐朝着更精更细的园林景观特色发展以此来满足现代人的心理需求。

参考文献

[1]瞿辉.园林植物配置[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2]徐德嘉.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3]吴家骅.环境艺术史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精选篇12

关键词: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思想文化;师法自然;以人为本

1.植物造景的概念

传统的植物造景,就是利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植物造景是营造园林景观的重要手段,强调视觉上的美感,随着时代的发展,植物造景被赋予了生态、可持续等更为广泛的含义,然而这一切都是基于传统植物造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2.植物与园林的关系

植物一直以来都是园林中运用最为广泛的素材,并且与山、水、建筑共同构成了中国古典园林四要素,可见其不可或缺的地位。植物与园林可谓相互依存、相互衬托。园因木而古,木因园而神,经历成百上千年遗留下来的古典园林瑰宝,我们能从一株株参天古木中感受到它的古老沧桑,亦能从雅致的园子中欣赏到植物自然生长的生动姿态。中国古典园林是将大自然美景浓缩到有限的空间,在园内展示奇花异木、秀峰怪石、碧水流泉、亭台楼阁等,它的崇尚自然美、讲究诗情画意等特色,都是在对这四大要素的整理、加工、塑造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3.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特点

3.1人格化

我国古代文人造园家具有高雅的志趣,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因此他们常常在自己所营造的景园中,间接地传达自己的思想。以比拟、联想的手法赋予园林植物人格特色,是他们多用的手法。通过园林植物的生态特性,看到人性的品格,借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志,或寄情于景,或因景生情。如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在古典园林中也被广泛运用。扬州的个园园名即源自于“月映竹成千个字”中的“竹”字,园主人借园内遍植的翠竹,传达自己正直不阿的思想品德。又如苏州拙政园园主,在园中建芙蓉榭,古时芙蓉指荷花,荷花天生丽质,被喻为花中君子,它也正是园主寄情花草,清高脱俗,追求人生的另一种超凡境界的生动体现。

3.2诗情画意的表达

我国古典园林深受古代山水诗、山水画的影响,一直具有诗情画意的美感,在植物造景上,也充分考虑植物的自然生长形态和习性,力求将植物的色、香、韵在景中融合,营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景观效果。如拙政园中的“雪香云蔚亭”,以梅花在冬季傲然盛放的场景为基础,通过花香、白雪等嗅觉、视觉的感受,令人浮想出一幅幅生动唯美的诗画意境。承德避暑山庄的景点多是以树木花卉为主题,如“梨花伴月”、“曲水荷花”、“万树园”等,在风景布局上,有的突出梨树的轻纱素裹,有的突出松树的峰峦滴翠。造园家通过对这些植物素材诗情画意的表达,使其营造的景观意境更加引人入胜。

3.3师法自然的种植方式

不同于西方的规则式园林,我国的传统园林造景讲究师法自然,植物造景更是如此,在尊重植物自然生长习性的基础上,依据自然群落生长方式,对其进行合理的配置,使植物景观符合自然性、生态性、美学性等原则。如留园中部景区东、南以建筑为界面,点种乔木软化墙体的生硬线条;西、北以密植树木形成界面,西面浓密、北部稀疏;西部景区,在凹凸起伏的山石七大面积地密植枫树以形成茂密枫林景观,围合出郁蔽空间,配置方法取自然形式,密中有疏,大小相间,高低参差,虽由人工种植,却宛如自然山林。

3.4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并非近现代才提出的景观设计原则,早在几千年前,我国的造园家就将其作为景观营造的基本原则,在植物造景中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了使人获得美的感受和身心上的愉悦,人们常常选择在庭院里种植玉兰、海棠、牡丹等植物,除了植物本身的形态美以外,因其带来的美好寓意也给人以愉悦的心情,如玉兰象征高洁,海棠象征尊贵,牡丹象征富贵,人们将这些花木种植于自家庭院中,给自己以吉祥富贵的暗示,使身心愉悦。又如在寺庙园林中常选用松柏、银杏、香樟、槐、榕树、皂荚、柳杉、楸树、无患子等姿态优美、树龄长寿的植物,以示佛教香火不断、源远流长,增添人们对其的崇敬。这些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不仅关注景观本身,更关注其带给人的行为和心理的感受。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精选篇13

关键词:古典园林;现代园林;发展方向

中国古典园林以自己的独特造园形式和深刻内涵,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中国的造园艺术深浸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蕴,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审美旨趣,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造就的艺术珍品,代表着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品格。

1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哲学理念,也强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造林观念,最终强调的是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并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的基础上,辅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多以诗文、词赋和绘画的意境为思想境界的追求目标。

2 中国园林意境美的体现

2.1 “堆山与叠石”的意境体现

由于石头种类的不同,所传达的意义也不同,在园林艺术中的山石造型,一般采用假山的形式来传情,如象征春回大地的春石,象征生机勃勃的夏石,象征万物萧索的秋石。在园林设计中,“一水三山”是中国传统建筑山水美学体系的体现。在叠石艺术中,亦能以小见大,只要设计者能抓住石材本身的特性,便能充分发挥其特有的意境美。

2.2 “庭园理水”的意境体现

将水分割成若干个相互连通的小块,这样各空间环境既自成一体,又相互连通,从而形成一种水陆萦回,岛屿间列和小桥凌波而过的水乡气氛。不论是池还是大面积的水,不论是私家园林小范围的造水,还是皇家园林气势磅礴形成的岛屿。水除了起到调节整体环境氛围的作用外,还能体现“庭园理水”园林意境。

2.3 “花木配置”的意境体现

花木的配置只有考虑具体气候,才能正确地传达出其完美的意境来。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之意境在于遵循画理诗情,还常常赋花木以人性,这也是中国园林的重要特点之一。在花木配置上,要注意根据地域特征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花木种类。观赏树木和花卉还按其形、色、香而“拟人化”,赋予不同的性格和品德,在园林造景中尽量显示其象征寓意。

2.4 “建筑小品”布局中的意境体现

中国古典园林在设计时将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相一致。因此,其类型十分丰富,主要有亭、廊、榭、桥、墙、舫以及花架、小品等多种类型。亭是供游人休息和观景的园林建筑,具有丰富变化的屋顶形象和轻巧、空灵的屋身以及随意布置的特点。亭多布置于主要的观景点和风景点上,或作为主体建筑陪衬。廊是各个建筑之间的联系通道,是游览路线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起到遮荫蔽雨、休息、交通联系的作用,而且又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榭一般的形式是在水边架起平台,平台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主要是供游人休息、观赏风景的临水园林建筑,对景致也起到一种点缀作用。桥联系风景点的水陆交通,组织游览线路,点缀水景,增加水面层次,兼有交通和艺术欣赏的双重作用。

3 中国园林植物配置艺术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园林植物材料的开发和利用成为现代园林的发展重点。在传统的中国园林艺术中,植物造景大多离不开花卉树木,或作为建筑物或构筑物的陪衬,或用其点缀庭院空间,园林艺术与文学艺术得到最好的融合。植物造景兼备了生态、文化、艺术、生产等多种功能,在现代园林中,植物配置充分利用园林植物材料的造景功能,创造符合现代要求,极具时代特色的园林景观。

3.1 造景原则

3.1.1 主体性原则。造景主体性体现了植物造景的思想,是植物造景的基础。根据园林绿地的类型和性质,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主要功能,只有植物造景遵循一定的主题,抓住其“神”之所在,合理确定主题,才能运用各种造景手法,创造出千变万化的植物景观。古典园林讲借景,追求层次丰富、意境深远、诗情画意、曲径通幽、曲折多变,讲究游人静坐细品,讲究人的情性,触景生情。

3.1.2 艺术性原则。遵循一定的造景艺术性是避免植物造景孤立运用的处理手法。要遵循一定的艺术原则,必须统一考虑建筑造型、自然环境、画面构图、功能特点和透视色彩效果等,与建筑设计同时交互进行,并在植物造景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充分利用植物材料的色彩,在兼顾每种植物的形态、色彩、风韵、芳香等的同时,保持各自的园林特色,采取变化与统一、衬托与对比、节奏与韵律及均衡等手法达到情景交融的园林艺术效果。

3.1.3 生态性原则。在植物造景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如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空气等因子对园林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不同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不同的生态关系,不同植物之间,以及与动物之间也存在不同的生态关系。

3.1.4 文化性原则。根据现代社会要求,用植物造景反映人们物资世界和文化世界的丰富多彩。古典园林常被称为文人园林,其是主观的意兴、心绪、技巧趣味和文学趣味以及概括创造出来的山水美。因此,应把传统文化看作植物造景的思想基础。

3.2 植物造景的基本手法

3.2.1 主次分明。疏密有序,紧扣主题,同时还要尽量避免人工之态的显现。栽植的过程中,根据地形等疏密相间,园林绿化要自然栽植。利用各种植物的色泽、形态等采取不同的配置方式,使之形成千变万化的景境,给人以丰富多彩的艺术享受。

3.2.2 季相变化景色宜人。在植物造景时,可根据各种植物特点或突出一季景观兼顾三季景观,或突出一种树种景观兼顾其它树种景观。选择好背景树种和陪衬树种,丰富植物景观,使人们在不同季节欣赏到不同景色。用不同树种的季节变化,适当配置部分草本花卉,显得四季分明,花香怡人。

3.2.3 开放空间围而不闭。该手法在学校、小区体现较多。一般通过围栏把园内景观漏透与园外以丰富城市景观;现代公园追求自然流畅、简洁明快、立意新颖、实际高效、新奇惊险,追求大色块、大效果,疏朗明快。

3.2.4 边线清晰韵律变化。通过高矮的乔灌草结合,考虑树木的立体感和树形轮廓,前栽后植,成块和断续的穿插组合,半隐半现,互相衬托,互为背景,加大了景深,丰富了景观在体量线条、色彩上的搭配形式;错落的种植及合理应用曲折起伏的地形,使林缘线和林冠线有高低起伏的变化韵律,形成景观的韵律美。

4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精选篇14

1设计特点

1.1入口设计

入口作为整个空间室外到室内的过渡是体现室内外设计风格完整统一的过渡空间。入口设计除了强调其作为入口通道的功能性作用外,还应从侧面将建筑的内环境加以反映,从入口便将整个空间的独特魁力完整地展示出来。

1.2园林小品

景观小品在售楼处的景观中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因此在售楼处景观设计中景观小品应当具有以下几点特征:能吸引人的眼球,激发人的想象力;要能体现该楼盘景观的的风格和特质;促进接触和沟通。

1.3铺装

售楼处的铺装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具有导向性,也有分隔空间的功能。售楼处的铺装在设计时应注意:在铺装材质的处理上:是否有效地利用不同的材质和形式来划分场地空间,在不妨碍人们进出入的同时有着明确的导向性;在铺装路线的处理上:售楼处的交通路线一般要处理成人车分流,人行道和车行道有明显的划分,同时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停车厂,以方便各类看房者的不同需求。

1.4水景

水景被大多数消费者认为是高尚住宅的必备条件。在处理售楼处景观的水景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在设计上,水景是否起到了点景的作用,丰富了空间环境,是否有效提升了整个楼盘的环境层次;在使用上,是否能是人们参与其中,同时保障他们的安全;在后期维护上,是否能保证以后长期的正常运行与维护。

1.5植被

绿化设计原则主要表现在:选择喜阳的植物;选择能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的植物种类;选择以常绿为主的观叶植物;以乡土植物为主。另外,也可以选取了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植物种植结构

二新古典主义在售楼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诠释

1项目概况

本案位于四川内江市东兴区汉安大道东段(汉安大道北侧),整体定位为高端的住宅区及商业休闲区,整体形象美观大方,内外境舒适优雅,为欧式新古典风格。

2设计结构中的体现

新古典主义园林的造园手法源自勒•诺特尔式“景观与建筑一体化”的规划式造园理念。以对称的中轴线以及依次展开的丰富风景内容形成完整而统一的构图,诠释出法式园林的秩序感和尊贵品质。内江万晟城售楼部外部场地由于地形和建筑布局的特殊性,在园林规划设计上无法设计成完全对称。本案园林规划设计采用“两轴、一心”的规划格局。“两轴”指一条景观主轴,一条景观次轴,构成了小区整体框架。景观主轴为南北向,利用本身公路的分隔把售楼部外部分为售楼部卖场空间和样板区展示空间。布局上巧妙地利用原有空间的规则性,分布不同的功能空间,延续建筑的层高优势。

3在设计细节中的体现

3.1色彩丰富

新古典主义设计追求艳丽而丰富的色彩。白色、金色、黄色、暗红色是常见的主色调,少量白色糅合,使色彩看起来明亮。

3.2小品精致

新古典主义设计把古典元素抽象化为符号,古典的柱式、拱券乃至山花和线脚,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历史与现实、建筑与园林之间建立一种文脉上的勾连,产生风景园林与建筑的修辞效果。在售楼处的景观中是非常重要的元素,本案中运用了很多精致典雅的小品和铁艺雕塑。

3.3丰富多样的植被

植物是园林中最重要的造景元素,它以丰富的色彩、多样的形态形成园林的主体景观,也构成不同地区的典型植物特色。本案植物以上层乔木为骨架,选择姿态端正、优美、冠幅大的银杏、香樟、桂花、国槐等大乔木,构成整个售楼部的顶界面。中层选择形态小巧玲珑、姿态丰满的红枫、垂丝海棠、红花檵木球、黄杨球等小乔木为主,来丰富植物景观的形态与色彩变化。下层是由绿篱与时令花卉形成绿量充足绿色基底,以小叶黄杨、金森女真组成的整形绿篱,突出了风景园林轴线的特点。

3.4材料选择

本案在材料选择上选用具有新古典文化的独特性的带有一定西班牙特色材料,在细节的处理上采用西班牙特有的细节刻画。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