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古典文学赏析范文

古典文学赏析精选(十四篇)

时间:2023-10-12 15:35:06

古典文学赏析

古典文学赏析精选篇1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比较赏析

古典诗歌是古人抒情言事寄怀的途径之一,诗人借助周围的意象、意境来结构诗篇,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日月星辰等都成了诗歌的外衣,读之意蕴绵长,美不胜收。古典诗歌的主题多是围绕人的悲欢离合,有的意象有重合的情感流露,为读者带来阅读上的困扰,容易使读者初读便断然下定义,这不利于对诗歌的深刻赏析。即便两首诗有相同之处,也不能“一概并论”,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从两首诗的不同之处着手,分析两首诗歌在标题、题材、意象、意境、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的不同,进而提升诗歌赏析教学的有效性。

一、围绕古典诗词的标题进行比较赏析

标题是诗歌内容的指南针,通过对标题的分析,便有可能得知诗人情感、思想的指向。但对于含蓄、表意不清的标题,不能直截了当地探究到诗人要言明的内容,我们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对作者的言外之意进行补缺,清楚诗歌的类型。诗歌的标题就像衣服,诗人无法规避与其他诗人“撞衫”的危险,面对类似的标题,有学生可能会凭借阅读经验,将正要赏析的诗歌与有相似标题的诗歌一概而论,在没有细读、深入赏析的状态下便总结主题,很多时候,这样的分析是错误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古典诗歌的标题进行比较赏析,让学生了解到即便题目相似,也有细微差别,内容也可以千差万别。要通过标题的细微差别进行诗歌的比较赏析,探究对比两首诗歌的独到之处。

比如,学习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通过题目,我们得知这与刚学过的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标题上有相似之处,同样是怀古,容易给学生的阅读制造烟雾弹,使学生觉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同为郁郁不得志之情的抒发。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内涵,教师可以从标题表现出来的两个场合入手,进行历史背景的描述、区分。随着历史事件,人物事迹的阐述,学生了解了创作两首词时不同的历史背景,也明晰了作者在构词之时的感情基调。这有利于学生对诗词内容主旨的探究。

二、围绕古典诗词的题材进行比较赏析

诗词题材的确定是诗人对诗词内容确定的一个大致方向。具体而言,题材的类别可以分为:山水田园诗、思乡怀远诗、咏史怀古诗、送别诗、悼亡诗、咏物诗、边塞诗、闺怨诗、爱情诗、哲理诗等等。诗歌内容因题材的不同而不同,当然,由于题材只是诗人创作内容的大致方向,因此,同一题材的诗歌,在内容上也有差异。但很多时候,教师都以题材作为核心进行诗词的讲解,而将同一题材热萆系牟钜旌雎圆患疲这不利于学生对诗词的深刻理解。在忽略了差别、专注于题材大范围的诗词讲解的高中语文课堂,学生只了解了诗词的皮毛,只知道诗词的题材,而不知在这一题材领域所学诗词同其他诗词的细微差别,学生有时遇到同类题材诗词多是套用分析方式,不能自主开展灵活分析。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及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皆为咏史怀古题材,内容方向大致相似,都涉及到某些历史背景、历史人物,但相比较仍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作于元丰十五年七月,是苏轼谪居黄州所作,词的上片是咏赤壁,词的下片是怀周瑜,最后以感慨结尾。从咏史怀古到伤怀伤己,表达对周瑜少年功名的赞誉,对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感愧,凸显诗人内心的苦闷及思想矛盾。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在内容上要比苏轼这首词更加积极进取。在词的上片作者主要借京口的历史人物的业绩,含蓄表达自己内心抗敌救国的意愿和决心;词的下片主要借助对刘义隆的谴责,表明自己抗金的主张,接下来又借助廉颇抒发对南宋王朝的不满。辛弃疾诗词内容的呈现方式是:从历史到现实,再从现实到自己,表达了其誓死为国效力的决心及为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可以说,两首词都被划分在咏史怀古的题材范围内,但内容有很大差别,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赏析,学会灵活分析。

三、围绕古典诗词的意象、意境比较分析

意象是融入了诗人情感,使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融会贯通的形象。而意境是由形象描写展现的情调、境界。关于意象,不同的诗词可能涉及同一个意象,但同一意象代表的感情也不尽相同。所以,为了引导学生灵活的理解意象富含的感情意蕴,可从不同诗词所用的同一个意象的对比赏析入手。由于意象透露的意蕴不同,两首词的意境也自然有别。例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都涉及到“江山”二字,一个是“江山如画”,一个是“千古江山”,但意象透露的意蕴不同。“江山如画”侧重“画”,为引出周公瑾的雄姿英发,为赞誉做铺垫,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而“千古江山”则侧重历史性,表明逝去的不可去追,英雄无觅的悲怆感。同是“江山”一个倾向于感性化,一个倾向于理性化。

四、围绕古典诗词的表达技巧进行比较赏析

诗词的创作很讲究,从表达技巧上看,就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其中表达方式主要包括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等。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借代、双关、设问、通感、用典等。其表现手法有象征、渲染、烘托、想象、联想、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这些表达方式的类别使诗人的笔墨生花,创造出精湛的诗篇。当然,要想了解诗人创作诗词所用的表达方式的特点,教师可以围绕诗词的表达方式进行比较赏析。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塑造的人物是周瑜,却首先从“千古风流人物”着笔,引出赤壁之战中的“豪杰”,然后才引出周瑜,表达了在作者心目中周瑜的重要性,这是烘托。另外,作者还用了映衬的表达方式,从周瑜的“雄姿英发”到自己的“早生华发”,表达出从怀古到伤己、从激奋到感伤的双重色彩,是作者内心苦闷及思想矛盾的折射。在这首词中,诗人还用了联想的表现手法,如,“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由公瑾想到小乔,看似是在弱化英雄,实质上是以美人衬托英雄,这首词刚柔相济,豪放中亦有柔情,而且词句也与篇首的“风流人物”相呼应。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自始至终用典意蕴深厚,具有强烈的倾向及针对性,体现了诗人鲜明的爱憎情怀。

比较赏析是最有效的赏析途径之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诗词的标题、题材、意象、意境、表达方式进行比较阅读,比较赏析,在相同中探究区别,在区别中探究诗词的艺术气韵。

参考文献:

[1] 方浣仙.中学诗歌教学[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

古典文学赏析精选篇2

《水浒传》的人物刻画之所以会取得辉煌的成功,主要原因就在于它突破了《三国演义》那种类型化的塑造人物的方法。尽管还没有达到像《红楼梦》那样典型化的高度,但却无疑为典型化方法开辟了蹊径,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在《水浒传》中,我们看到像林冲、李逵、鲁智深、武松、阮氏三雄等等人物,所以会扯旗造反,走上梁山,就是因为北宋末年那样的社会环境逼得他们走投无路,才不得不如此的。他们的性格发展,很符合他们的身份遭遇,使人感到真实。就拿林冲、鲁智深、杨志来说,虽同是武艺高强的军官,但却是由于出身经历不同,生活遭遇不同,走上梁山的道路也就不同,性格表现也各自有差异。

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生活的优越感、官场的得意和美满的家庭,使他很自然地形成了安于现状、怯于反抗的性格,这就构成了他性格中对恶势力忍的一面。同时,禁军教头的经历,又使他广结豪杰之士,这又形成了他耿直、正义与不甘居人下的品格。这便又在忍的后面,蕴藏着反抗的因素,潜伏着复仇的怒火。当妻子被高衙内侮辱,他狠狠地举起拳头,拳头又软软地收了回来,这个典型的细节,将他性格中两个方面都凝聚了。以后的忍,是在典型的环境中的进一步延伸。待到“风雪山神庙”之后,林冲简直成了另一个人,而这又与安分守己的林冲是统一的,是事事隐忍的必然发展。总而言之,是环境逼他作官不成而求生,求生不成才定下了造反的决心。

杨志,因为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这样的出身,就决定了他对仕途很感兴趣,打定了“一枪一刀,博得个封妻荫子,也为祖宗争口气”的主意。他的生活道路上有两个转折,一是失陷了花石岗,二是失陷了生辰纲。这两次“公职失错”堵死了他“封妻荫子”的道路,功不成,名不就,只有到了这生死关头,他才肯上山落草。这样来写人物,使读者感受到了书中人物性格发展变化与环境的关系,有如水到渠成,真实自然。

《水浒传》还善于在对比中写人,从而使人物的性格鲜明生动。梁山泊那些英雄好汉们,不用说个个都是对封建统治阶级和贪官污吏无比仇恨,对广大被压迫阶级和下层人民群众无比关怀,深切同情的。但他们却有自己的一部血泪史,各有自己的鲜明个性,即使是一些性格相近的人物,也各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特色,毫不混同。所以能够如此,原因就在于作者对当时的时代生活非常熟悉,并能从当时复杂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概括提炼出人物性格中最本质的东西,在人物与人物的对比描写中,显出人物性格的差异与区别,有时候作者将性格截然不同的人物放在一起加以对比,使相反的性格显出更大的反差。

如在武松斗杀西门庆的事件中,何九叔与郓哥就形成了对比。郓哥乳臭未干,血气方刚,心直口快,碰见不平就乱喊乱叫,向武松直接道出了西门庆与潘金莲的。何九叔有了一把年纪,虽然对奸夫杀亲夫的罪恶了如指掌,却看在眼里,藏在心里,暗收了把武大的骨殖,表现上却装作不知不晓。等到武松邀他们来取证时,才把武大的骨殖拿了出来,成了奸夫杀人的铁证。两个人都是有正义感的,但一个有正义却无心计,敢于斗争却不善于斗争;另一个将正义与心计结合起来,既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至于将性格相近的人物加以对比的例子就更多了。例如李逵与鲁智深,同样粗中有细的,但粗得不同,细得也不同。李逵粗得颇有点野,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民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分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而鲁智深则不同了,他是粗中有豪气,完全是一副低级军官的形象。

古典文学赏析精选篇3

关键词:古典;诗词;文学修养

古典诗词中充满了智慧,充满了趣味,充满了诗意,所以,我们必须学会阅读古典诗词,学会在阅读中欣赏古典诗词,学会在欣赏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我国古代儿童的启蒙教育就是诗词教育,可见诗词对每个人的影响有多么重要。直至今日,我国的语文教育中还收录了几十首古诗供学生欣赏和解析。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阅读和欣赏古典诗词呢?如何在阅读古典诗词的过程中提高文学修养呢?接下来,我将对于这个问题给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一、阅读古典诗词,提高文学修养的几个关键环节

1.注重古典诗词的积累

想要更好地解读古典诗词,更好地提高文学素养,就要注重古典诗词的积累。文学修养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需要不断积累的。我们可以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进行古典诗词的积累。比如说,在进行语文学习时,我们可以开展“每日诗词”“每日名句”等活动来进行诗词积累。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多买古诗文书籍,多阅读古典诗词,我们还可以利用每日的早晨进行古典诗词的晨读。只有当我们的古典诗词和文化积累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理解古典诗词的含义,领会古典诗词的意境,我们才能真正达到提高文学修养的目的。

2.注重古典诗词的朗读

想要更好地解读古典诗词,更好地提高文学素养,就要注重古典诗词的朗读。古典诗词的朗读是理解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的一个关键因素。古典诗词不同于现代白话文,每一首古诗词都像诗歌一样有节奏、有韵律。古典诗词讲究的是音韵和谐,所以古典诗词朗读起来是朗朗上口,非常押韵的。如果能够配合着音乐对古典诗歌进行朗读,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掌握古典诗歌的节奏,可以更好地感知诗歌的意境和诗歌的情感,可以进一步地帮助我们提高文学修养。

3.注重古典诗词的理解

想要更好地解读古典诗词,更好地提高文学素养,就要注重古典诗词的理解。古典诗词不同于白话文,它的文字精练,每一个字和每一句话都有着深刻的含义,如果不注重古典诗词的理解,很难真正地领会古典诗词的内容和情感。例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中,诗中本来是“僧推月下门”,但是诗人经过反复推敲炼字之后,改成了“僧敲月下门”,在万物入睡,没有一点声音的时候,一个“敲”字更加地衬托出了夜深人静。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古典诗词基础知识的掌握,我们要掌握古汉语的意思,要掌握古典诗词中出现的典故,要掌握古典诗词写作的文化背景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达到透彻地理解古典诗词,提高文学修养的目的。

4.注重古典诗词的背诵

想要更好地解读古典诗词,更好地提高文学素养,就要注重古典诗词的背诵。古典诗词的背诵应该从小开始,在小的时候就接受古典诗词的熏陶,加强古典诗词的积累,对于日后提高文学修养有着重要的帮助。在初读一首古典诗词时,我们可能并不能完全理解诗词的意思和意境,如果我们能将这首古典诗词进行背诵,当日后我们的人生阅历增多,我们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时,我们在头脑中再回味起这首古诗词时就可以有更深层次的解读,这对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5.注重古典诗词的内化

想要更好地解读古典诗词,更好地提高文学素养,就要注重古典诗词的内化。阅读古典诗词并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要内化古典诗词,让古典诗词真正地融入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提高文学修养。如果我们阅读古典诗词只是流于表面,而不是真正地进行深入理解,那就与我们的目标背道而驰了。为了更好地内化古典诗词的内容,我们要加强对古典诗词的阅读、积累、理解和背诵,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坚持,就一定会使我们的文学素养有质的提升。

二、阅读古典诗词,提高文学修养的方法归纳

为了更好地阅读古典诗词,提高文化修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古典诗词的探究与学习。这几种方法可以引导我们学会去糟取精,提高自己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和文学修养。

1.通过诗人和背景进行赏析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诗人和写作背景的方法对古典诗词进行赏析。要想真正地读懂一首诗,只是理解古诗词的字面意思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首先要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诗人杜甫一生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坎坷,诗人李白一生郁郁不得志,诗人李煜一生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诗人孟郊一生穷困潦倒,这些诗人的生活状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他们的诗词作品。我们可以通过诗人的人生经历更好地理解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我们还要结合古典诗词的写作背景进行赏析,《忆昔》写的是繁华盛世,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对盛世盛况的描写和赞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战争乱世,诗词中描写了战乱之苦以及思乡之情;《相见欢》写于李煜亡国之后,诗词中就多多少少会带一些对故国的哀思。所以说,只有透过诗人的人生经历和写作背景,我们才能更好地解读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2.抓住关键字、词、句进行赏析

我们可以通过抓住关键字、词、句的方法对古典诗词进行赏析。古典诗词的创作讲究锻字炼词,诗词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是诗人经过无数次推敲才最终确定下来的,可以说只要换掉诗词中的一个字就会影响到古诗词的整体感觉。所以,我们要抓住古诗词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和每一句话进行推敲和赏析,只有这样才能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

3.根据诗词意象赏析渔家傲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诗词意象的方法对古典诗词进行赏析。古典诗词的意象是指在诗词中出现的能表达诗人主观情感的物象。我们在阅读古典诗词时,一定要抓住诗词中的意象进行分析和理解。我们要了解意象的象征意义以及意象寄托的诗人的情感。在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就用“衡阳雁”“长烟落日”“孤城”“羌管”“霜满地”等意象来描写塞下秋景,寄托了想要建功立业却郁郁不得志的心情。“杜鹃鸟”这个意象多数情况下是表达悲痛的情感,“子规夜半有啼血,不信东风换不回”这句诗就通过子规(杜鹃鸟)这个意象表达了哀伤、凄切的思想感情。所以说只有对古诗词中的意象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真正地了解诗词的含义,才能真正地理解诗词要表达的情感。

4.根据诗词意境进行赏析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诗词意境的方法对古典诗词进行赏析。多个意象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就是我们常说的古诗词的意境。之所以有的古诗词让人能够沉溺其中就是因为古诗词中拥有优美的意境。比如说“暮日残柳落影长,冷月寒池落红妆”这句诗就写出了黄昏时刻残柳的落影和冷月寒池印映着红妆的意境美,通过凄凉景色表现了诗人心中的凄凉。所以说我们在阅读古典诗词时,不只要流于表面意思,还要将古诗词中意象进行串联,要学会仔细地体会古诗词中的意境美,这样才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

5.尝试延伸和创造诗词

我们可以通过尝试延伸和创造诗词的方法来阅读古典诗词,提高文化素养。阅读和鉴赏古诗词可以帮助我们陶冶情操,提高文学素养。但是我们不单单要学会鉴赏诗词,我们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能够学以致用,能够充分地运用自身掌握的古诗词知识以及自身丰富的想象力自己创作诗词。我们可以对古诗词进行延伸创造,我们可以对古诗文进行续写、扩写和改写,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和文学修养。

综上所述,我国的古典诗词文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古典诗词的风格多变,有的婉约,有的豪放,无论是哪一种风格都是诗中有画,充满了诗情画意。我们阅读古典诗词,仿佛是在与诗人促膝长谈;我们阅读古典诗词,仿佛是在感受壮阔的塞外风光;我们阅读古典诗词,仿佛是在浏览祖国的大好山河;我们尽情地在古典文学的海洋中徜徉。在阅读古典诗词时,我们要注意古典诗词的积累和朗读,我们要注意古典诗词的理解和背诵,我们要注意将古典诗词进行内化和运用。在阅读古诗词时有一些方法也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可以通过诗人和背景进行赏析、可以抓住关键字、词、句进行赏析、可以根据诗词意象进行赏析、可以根据诗词意境进行赏析,还可以尝试延伸和创造诗词。相信通过这些有效方法,我们一定能够提升自己的鉴赏品味,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参考文献:

[1]赵菲菲.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析[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古典文学赏析精选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典诗词 鉴赏 策略

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学诗,无以言”, 我国自古就有重视诗教的传统。中学语文对诗歌教学的要求是:学生能够阅读诗词,欣赏诗词,有一定的鉴赏诗歌能力。让学生学会阅读和鉴赏诗歌,也理所当然要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是初中学生语言学习的最佳范本。从教科书内容的编排,到课标要求学生课外背诵古诗词的篇目数量来看,足以说明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学好古诗词,对培养初中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初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古典诗词鉴赏策略。

一、当前初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所存在问题

1教师认识上有偏差。对课内诗词,教师不重视,很少评析,更别说引导学生鉴赏了;而学生也是为应付考试,一背了之。教学的唯一目标是考试不失分而不是学会鉴赏并活用。

2教师诗词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能正确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鉴赏的为数不多,即使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涉及到古诗词,也不能深层次地引导学生鉴赏,更惶论培养学生古诗词鉴赏的能力。诗词教学蜕变为抽象的分析串讲,囫囵背诵,导致兴致索然。

3考察评价欠完善。中考及测试多以联句的形式出现,且考查的都是名句,题目简单且形式单一。考试的指挥棒使学生仅以背诵若干名句为能事,不求甚解。这种单一的浅层次的考查不足以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

4学生没有形成鉴赏诗词的能力。许多同学,在古典诗词面前,或熟视无睹,或敬而远之,或望而却步,或一脸茫然、不知所云,或瞎猜乱想、曲解诗意。

二、初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策略

1、重视对标题的理解

题目是诗的眼睛。有些题目明确地交待了诗歌的写作重点或类型。如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古”“,咏怀”的一般是怀古诗。这类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以“物象”或用“咏(题、赠、赞)十物象”为标题的一般是咏物。这类诗大多是托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题目中出现“塞”、“征”、“军”等字眼或用乐府旧题,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的多是战争诗或边塞诗。这类诗多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室外生活的艰辛、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的一般是送别诗,这类诗大都表达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对友人的思念与担忧。

2、通过注解分析作者和背景

注解是诗歌鉴赏的钥匙,有了这把钥匙,我们才能打开离我们千年的作者之心。在初中古诗词中,很多诗歌都会在诗词末尾处附带上注解,这些注解要么交代诗人的生活年代,要么简述诗人的时代背景。一方面,我们可以透过注解了解作者的身世个性和时代背景。以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例,注解为“选自邹同庆、王宗棠《苏轼词编年校注》(上)(中华书局2002年版)。江城子,词牌名。词题一作‘猎词’。密州,今山东诸城。”看注解让我们产生了疑问,苏轼怎么会在密州,打猎又有什么可写?再探究不难发现,宋神宗八年苏轼任密州知州。该文是通过冬猎的盛况来反映作者关心国家统一,反映对敌人入侵欲为国献身的强烈愿望。由此,“密州”这一注解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了苏轼的爱国之情。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通过注解看到作者的身世遭遇。当然,并非每一首诗歌都能很明显地看到诗人的遭遇,但或多或少都隐含着一些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能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诗人和诗人创作时的感受,对理解诗歌的内涵是很有必要的。

3、通过诗歌表达的情和景,了解诗歌的意象

文以载道,文章必定有诗人的情感,而更多的是将感情借助于物、景表现出来。因此,要鉴赏诗词,诗词中的情、景分析必不可少。尤其是那些借景抒情的诗歌,教学中教师更要通过引导学生从景来探情,在情中观景,在情境交融中领悟到诗歌的内涵。

有一种很重要的鉴赏方法叫做抓住意象赏诗法:让学生掌握一些诗歌中常见的意象的含义,如月亮代表思乡,、梅花、松柏多代表一种坚贞、高洁的品质,莲即“怜”,多表达爱情,梧桐象征凄凉悲伤,杜鹃鸟的哀鸣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寒蝉表示悲凉等等。在鉴赏《天净沙•秋思》时,引导学生扣住相关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发挥联想与想象,体会诗境。学生马上感到明显的深秋色彩,脑中重现一幅深秋凄凉的悲景,于是感受到诗人彷徨悲苦的寄旅之情和内心悲凉孤寂之感,从而抓住了元代社会仕途漂泊和封建文人怨世哀身的情感。

结语:总而言之,古典诗词作为我国古代的文化奇葩,我们对其的鉴赏应该是一种高层次、高要求、高水准的阅读。古典诗词作为一种艺术,其内蕴丰富,意义广泛。因此我们在进行古诗词鉴赏时,必须体味它的语言,推敲它的情感。

在鉴赏教学中,应将分析诗词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运用的表现手法结合起来,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若将两者分割开,那鉴赏就不会那么完美。本文仅仅是我对初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的粗浅总结,但按照以上的方法,对学生多加培养和训练,一定会提高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

参考文献:

[1] 王晓媛,如何做好初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1(05)

[2] 石莉,谈谈中考古诗词鉴赏题[J],中学语文教学,2009(11)

[3] 左巧荷,初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13)

古典文学赏析精选篇5

关键词:初高中语文;课程衔接;古典诗歌鉴赏

一、高中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现状

1.学生鉴赏古典诗歌能力不足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古典诗歌教学的要求是以记忆为主,中考古典诗歌试题也是默写题。因此,初中教师的教学往往以课本诗歌为主,侧重于识记背诵,对学生鉴赏解题能力的培养不足。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古典诗歌的教学要求除了识记和背诵外,还要能够分析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高中教师在课堂上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而学生本身又缺乏对古典诗歌学习的主动性的话,就会出现学生对于诗歌的鉴赏停留在文字的表层意蕴,没能对诗歌深入解读,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等问题,导致学生的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试题得分率偏低。

2.古典歌教学形式单一

现阶段的高中古典诗歌教学中,教师常常本着“作者简介―背景介绍―解析题意―解释部分词义和结构―思想感情―总结”的流程进行教学,单纯地对诗歌进行讲解,课堂枯燥乏味,学生被动接受,无法体会到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也不能形成并表达出具有自己个性特征的观点。这种陈旧呆板的教学模式约束了学生的自由思维,抑制了学生对诗歌的个性解读。

高中学习要借助初中的知识,但是高中语文教材古典诗歌文本增加,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提高,文本赏析难度加深,涉及的知识点比初中多,文本探究向课外延伸,也更加注重自身文化知识的积淀。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教师要注重初高中诗歌鉴赏教学的衔接。

二、如何做好初高中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的衔接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题命题情况,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高考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侧重能力的考察,而鉴赏能力难度更在识记、理解、分析、应用之上。考试大纲对高考诗歌鉴赏试题的考查要求有两方面:一是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二是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品的观点态度。对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这两方面的内容是比较抽象的,提高古典诗歌鉴赏能力,不是一时半刻能做到的,提高鉴赏能力一定要从高一年级抓起。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分析高考试题的特点和要求,让学生熟悉试题的命题特点和思路,提前摸清高考的情况。

2.补充诗歌鉴赏相关知识和常用术语,让学生言之有物

中国的古典诗歌博大精深,鉴赏古典诗歌,需要掌握一定的诗词文体知识,才不至于因盲目而被动;不同类型的诗歌在内容、情感、语言等方面各有特点,掌握这些特点,有助于理解诗歌;要有一定的专业术语才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准确遣词造句,生动地表现出诗歌的特点,深刻地表达出思想内容。诗歌鉴赏相关知识和常用术语的补充能让学生在鉴赏诗歌时有理可依、有话可说。但是这些理论知识往往枯燥难记,教师不妨结合初中必背古诗词,补充诗歌鉴赏相关知识,既温故知新,又使理论知识具体可感。在高中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结合课内诗歌的教学给这些知识补充实例,及时归纳总结。

以语文版必修二第二单元诗歌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用实例充实诗歌鉴赏修辞方法的相关知识:

设问――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反问――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用典――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点化(化用)――所守或匪亲,化作狼与豺。

互文――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反复――叠字叠词叠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双关――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

3.引导学生多阅读古典诗歌鉴赏类文章,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都考查课外诗词,可是学生面对课外诗歌解题时却常常手忙脚乱。其原因是学生课外迁移能力还不够。这种迁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刘勰说得好:“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精读一些古典诗歌鉴赏类的文章,这些文章对诗歌的作者与作品、内容和形式、构思与手法、语言与修辞等均作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多层面、多角度地揭示了诗歌的丰富内涵。多读能帮助学生品味诗歌意象和语言的精美,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在积累古典诗歌阅读量的同时学到非常专业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模仿鉴赏文章写一些赏析型的小文章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带领学生认真研究考题的参考答案,学习参考答案的写法,教给学生答题技巧,训练学生规范答题,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

总之,只有学生对诗歌产生兴趣,并不断积累知识,掌握规律,多读多练,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叶娉婷.初高中诗歌鉴赏教法衔接探索[J].未来英才,2015(19).

古典文学赏析精选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161-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6.104

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古典诗词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好古典诗词,不但能提升初中生语文素养,而且还有利于丰富学生思想内涵,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然而,目前受制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束缚在僵化的教学模式下,初中古典诗词教学长期处于一种不佳的状态。对此,语文教师应不断尝试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重视并寻找到一条提升诗词鉴赏能力的道路,从而更好地感悟与理解诗词,为语文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反复诵读,感受韵律节奏

诵读是理解诗词的重要手段,诗不但有画面感,更有韵律节奏感,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一种诗情画意的情味。只要反复吟诵,古典诗词独特的音乐美便会被学生捕捉到,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如在讲授《过零丁洋》时,因为整首诗词铿锵有力、情感饱满,是诵读的经典之作。这是押ing韵的七言律诗,韵脚是“经、星、萍、丁、青”等字。此外根据音韵来看,平仄有规律的交错,有一种抑扬顿挫之感。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诵读,不断加深对诗词情感意味的理解,从而真正内化诗词魅力,从而充分激活口耳等感觉器官,配合学生的大脑,将音乐美充分地展示出来,古典诗词教学也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体会诗词意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说:“文章之妙,言之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诗词是语言的艺术,更是依靠意境表达情感的重要文学形式。在初中古典诗词教学中,由于古典诗词语言比较生涩,学生联想、想象力不足,使得初中生不易感知到诗词独特的意境之美。初中生喜欢形象可感的事物,古诗如果不能生成一种具体可感的画面,那么即使教师讲授得再精彩,也很难打动学生的心,更别说让学生去鉴赏了。

教师应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头脑中产生一定的画面,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产生情感的共鸣,积极投入到古典诗词学习之中。如在讲授元曲《天净沙・秋思》的时候,由于年代久远,整体意境是由很多个意象所组成的,对于初中生来说,很难想象到底是怎样的意境,也不易感受那种哀愁的情调,对此,教师可通过播放“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古道”“瘦马”“夕阳”等幻灯片,促使学生在充分阅读并分析诗词内容的同时,借助图片所创设的情境感受深深的意境之美。在多媒体辅助之下,古典诗词情境会真实地映入学生眼帘,融入学生的心灵世界,这样学生就也有景可说,有境可品了。

三、赏析意象,分析诗词情感

意象是解读古典诗词的钥匙,对于出现频率较高的意象进行梳理和识记,有利于初中生更好地鉴赏诗词,领会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如果说意境是一座大厦,那么意象就是构成意境的砖和瓦,通过分析诗词意象,可以准确把握诗词意蕴。在鉴赏过程中,教师应抓住意象相对固定的意涵,将其分类总结阐述,然后再具体运用到诗词鉴赏过程之中。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中的“梅”象征坚韧、傲雪、不屈不挠等意涵,“客舍青青柳色新”中的“柳”不但表现了美好的春景,更暗含了送别、留恋、忧伤等意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的大雁象征着音信和思乡思亲、思归意涵等。教师应充分借助意象,分析诗词所表达的情感,这也是诗词教学的侧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更好地鉴赏诗词的重要手段。

四、把握细节,深挖关键考点

古典诗词在大处讲求意境意向点染,在小处注重细节把握,这种细微之处往往是诗词教学的关键考点,也是诗词鉴赏的重难点。古典诗词往往一字千金,造语炼字,成为传世经典,为后人津津乐道。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对古典诗词细节进行把握,鼓励学生去捕捉诗句中的关键词,以此为突破口来解读诗词,显著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如《望岳》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钟”与“割”运用得很精妙,能够将泰山秀美、遮天蔽日的景貌表现出来,促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泰山那雄浑巍峨的姿态,那高耸入云、居高临下、云雾缭绕的泰山画面,体验到登临绝顶的开阔视野,还有诗人博怀所抒发的对泰山无限的赞美之情。在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分析细节描写,从而达到由一字窥全诗的目的。

修辞是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中考易考内容,教师应重视修辞教学,解决这个学生学习中的重难点知识,促使学生能够以此为突破口揣摩诗词丰富的意蕴,感悟诗词超凡的艺术魅力。如在讲授杜甫《春望》一诗时,教师可鼓励学生找出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修辞手法的运用,在师生共同努力下解开迷题,掌握诗句中所运用的拟人修辞手法,理解修辞所达到的效果:渲染诗人感于战败的时局,内心的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痛苦的情感。

五、知人论世,把握诗人特征

古典诗词教学强调知人论世,要求鉴赏的时候应注重结合诗人的经历、创作风格和思想感情,紧紧围绕时代背景和政治文化特点,做到在“知人”和“论世”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多方面去把握诗词作品。如对《过零丁洋》的鉴赏,必须以文天祥的身世特点、时代背景为中心,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文天祥的生平事迹、思想情感,以及当时国破家亡(南宋被元所灭)的情况,这样,学生就会更加体会到诗人的哀叹,以及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精神。又如《登高》一诗的鉴赏,需要紧紧围绕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感,以及杜甫人生经历与国运艰难的情况,从而促使初中生更细腻的感受到一个爱国忧民的孤独老人的感伤。在古典诗词的鉴赏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知人论世,深刻把握诗词情感。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已经成为语文教师思考的主要问题。在初中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从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等方面帮助学生建构鉴赏诗词体系,培养学生想象力,加深对诗词的理解,使学生真正感悟古典诗词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古典文学赏析精选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代诗词 鉴赏技巧

对目前的初中生而言,古代诗词鉴赏依然是其语文学习中令人头痛的问题,其原因在于对古代汉语的不适应,对古代汉语学习的缺乏方法。很多学生为了提高鉴赏能力,甚至大费时间搞题海战术,这是极不可取的。通过平时在古诗词鉴赏方面的实践教学,笔者总结出一些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技巧,希望既能为同为语文教师的同仁们提供一些参考,也能为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提升有所裨益。

技巧一:联系背景紧循本意鉴赏

任意给出一首古诗或古词来进行鉴赏,首先要了解的就是诗词的写作背景。这里的写作背景,包括作者本人所处时代,作品创作时的环境、作者的人生际遇等一系列背景。就目前初中语文课内学习范围来看,学生应该熟知生平的诗词作者主要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苏轼,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李清照,陆游,陶渊明,杜牧,李商隐,刘禹锡,李煜,王昌龄,王勃等。对于其他的作者,属于课内已学习过其作品的作一定了解,完全性课外的,在试题中一般会给出注释及写作背景。当然,在课外增加对古诗词阅读量和对更多的诗词作者进行了解也能减少诗词鉴赏的陌生感。值得强调的是,对于那些耳熟能详、无人不知的作者,考察时有时还要对其一生的经历进行分析才能得出鉴赏出诗词的真实意义。例如:同为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望岳》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望岳》是其年轻时期所作,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却是安史之乱后诗人过秦州看到百姓之苦,面对现实,表现忧国忧民,对百姓充满同情的作品。经过对杜甫本人的人生经历可知,这两首诗分别是诗人于人生的不同时期写出,其背景,经历,思想都有很大不同。由此可见,联系背景、综合分析是鉴赏古诗词不可或缺的一步,也是探寻主旨、作者写作目的的重要步骤。不仅仅限于不同年代的不同作者,有时同一个作者本身的作品风格也会发生变化。只有联系背景鉴赏的诗词,才不至于偏离主题,脱离作者本意。

技巧二:利用注释综合整体分析

初中古诗词鉴赏的考察,一般对部分字词、典故、句子会有一定的注释,除此外诗词作品本身很多也有词题和序文。这亦对作品创作缘由与表达情怀有所说明。然而很多同学对这些诗词鉴赏的“引路石”视而不见,熟视无睹。对诗词中的字词句意只是进行主观臆断,盲目分析,这是完全不合理的。例如,2008年江西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试题考察了宋人高观国的《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很多学生对“高寒滟滟开金饼”一句极为不解,而注释中却已说明滟滟意为月光摇动的样子,金饼喻为圆月,倘若考生能充分利用注释和诗词整体进行分析,则第一小问“此词的上下片各写什么?”迎刃而解。其后之问“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则可综合整体分析,由注释中“圆月、月光摇动”可知作者开始时的心情是欢快、开朗的,又由后文的“香雾冷、西风、客醉”可知作者后来的心情是忧郁、愁苦的。如此分析,词意了然。又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按照综合层次之法分析可发现,其序文中的“丙辰中秋”已点明了创作时间,“兼怀子由”则点明了全词主旨,这样词的中心思想基本就能基本确定,其中一定包涵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如以上两例所体现的借注释综合层次分析之法,简捷快速,即使是诗词鉴赏能力偏差的同学亦能不费吹灰之力而习得,如此鉴赏,孰能不乐。

技巧三:解析典故探寻中心主旨

古典文学赏析精选篇8

关键词:古典音乐;音乐欣赏;高校素质教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1

引言

音乐素养是一个人整体素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元素和文明修养的重要标志,对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学阶段是青年基本确立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作为大学生,在素质教育大潮中,在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程之余,还要掌握广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所以在大学生中开展西方古典音乐教育活动,对于开展高校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古典音乐的特点分析

(一)古典音乐强调美感和严谨。古典音乐在宣传推广的过程中往往过于强调严肃性。区别在于流行音乐通过有力的音响、富于变幻的节奏或借助听觉之外的其它客观因素来表现音乐特色,古典音乐更强调音色的美感、和声的丰富、曲式的合理、逻辑的缜密。古典音乐并非“现炒现卖”的文化快餐,它的严肃性、高雅性、经典性以及对欣赏者文化素养的要求令许多人“望而却步”,另外在欣赏环境上也要求安静、严肃而高雅的场合如音乐厅、歌剧院等亲身感受现场演出。虽然有许多古典音乐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但是传播途径中许多人为的因素却让古典音乐远离了大众。

(二)古典音乐具有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古典音乐以其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灵活、立体、直接地传达出或细腻或宏大,或忧郁或辉煌的音乐内涵。但是,说起古典音乐,学生们大多仅会想到钢琴、小提琴等乐器或者是蓬勃、辉煌的交响曲。其实在西方音乐舞台上为古典音乐服务的乐器种类繁多,除了大家熟悉的钢琴和各声部提琴外,还有大量的乐器,比如: 低音号、长号、单簧管、竖琴、定音鼓、三角铁等等。各种各样的乐器是演奏庞大立体乐曲的基础,在多样式的乐器基础上古典音乐便可发展出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

二、大学生对古典音乐欣赏存在误区

当前,许多大学生在音乐欣赏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和问题。首先,许多高校对高雅音乐欣赏的引导力不足,从而引起低俗音乐泛滥。目前流行的部分网络歌曲存在着格调低下、品味庸俗,乃至不健康、不纯洁的内容,对青少年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对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产生极大的误导,如果不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其次,家长和学校缺乏对学生音乐欣赏的正确引导,从而导致青少年盲目追歌星等无知轻率做法,给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带来极大的恶劣影响。青年一代是国家的希望,高校不但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而且要塑造学生的完善的人格,而完善的人格离不开对真善美的正确鉴别和自觉追求。因此,在高校中培养大学生们欣赏高雅的古典音乐的能力是十的分必要。古典音乐不同于流行音乐的地方是它内涵深刻,能发人深思,更能使人高尚,免于低俗。

三、古典音乐欣赏课对高校素质教育的作用

(一)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音乐作为一种感染力十分强烈的艺术形式,经常以一种潜在的精神力量影响人们的身心,陶冶人们的情操。古典音乐作品的美与震撼,能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美与丑、光明与黑暗、前进与倒退,这些作品歌颂善良、美好,鞭挞邪恶、虚伪,体现了人类普遍的道德评价标准。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的青年学生,欣赏这类作品,能引导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优美乐声带来的心灵涤荡使他们受到美好、高尚的情感熏陶,使情感得到升华,进而促进其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古典音乐因其精良创作以及演绎特点而被称为高雅的音乐,这些音乐可以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音乐欣赏的倾向,并能使心灵得到净化。通过在古典音乐欣赏课上的讲解、分析及引导启发,等于教给了学生一把打开古典音乐神圣殿堂的金钥匙。学生音乐欣赏水平提高了,就可以自主分辨什么是健康、高雅的音乐,什么是低级趣味的、庸俗的音乐,丰富了其精神生活,陶冶他们的高尚情操,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能够促进大学生发展智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古典音乐尤其是西方古典音乐教育具有益智功能,它的益智功能对发展人的知觉能力起到很大作用。听觉、视觉、触觉等知觉能力是智力的重要内容,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因此能培养人的听觉能力。接受过音乐教育的人一般都具有较强的音准感、旋律感、调式感。尤其是西方古典音乐教育中的器乐学习对于发展人触觉的灵敏性、分寸感、适度感有很大的帮助,并能以此来激活大脑神经,从而促进大学生智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实践表明,音乐欣赏课是辅德、益智、健体、促劳的重要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德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古典音乐的学习和欣赏也是音乐欣赏课堂上必不可少的内容。具有丰富内涵和表现力的古典音乐,有助于大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促进和谐校园环境的形成。进行古典音乐教育,利用其美感及文化内涵对大学生的道德情操进行陶冶,使其追求先进的、高雅的审美情趣,在思想上升华到一个全新的认识。既促进了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也提高了大学生的个人素质,对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具有积极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中开设古典音乐欣赏课, 既对学生的价值取向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又能促进高校素质教育的良性发展,从而达到全方位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审美水平的目的。由此可见,古典音乐欣赏课对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校中开设古典音乐欣赏课并予以重视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李炜.古典音乐欣赏课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1,26(3):146-149.DOI:10.3969/j.issn.1008-2816.2011.03.033.

古典文学赏析精选篇9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古典诗词 教学情感 教学技巧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然而一些老师在教学古典诗词时,总是对教材中的每首诗词按照介绍作家背景、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分析诗歌、背诵默写诗歌等环节按部就班教授学生,到了高考复习才发现,之前所讲解的知识除了积累一些诗词名篇之外几乎作用不大,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多大提高。这种现象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如何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一、我国高中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现状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前一些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学习存在兴趣不浓厚的现象,此外,学生的阅读面较狭窄,知识的积累不足。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少有学生能够将阅读古典诗歌作为爱好,很多学生甚至是被迫进行阅读,内心存在抵触情绪,从而失去了自主阅读古典诗歌的积极性和热情。这样就使得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时,学生普遍存在惰性,在学习过程中,变得十分被动,很少同教师进行交流,使得知识的迁移受到了限制。

(二)教师的教学目标功利。

近几年来,对于学生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考查在高考中几乎成了必考题,就使得高中的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目标变得比较功利,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切都以教材和考试的重点为基础展开教学,只是将自己认为的重点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需要做的仅仅是将这些知识记下来并且加以背诵,应付考试。通常都是考试考什么学生背什么,没有正确引导学生怎么欣赏古典诗歌中的美,领略古典诗歌中的美。

二、提高高中学生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几种方法

(一)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

诗歌背景知识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掌握了这些内容,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就能对诗歌进行居高临下的分析。譬如说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李白愤世嫉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在气势雄壮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其他诗人如王维、杜牧、李商隐、苏轼、辛弃疾、陆游等,都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中做研究性的总结概括。

(二)注意诗歌提示性的信息

如题目、背景提示、注释等信息。这些提示性信息很重要,有的可能是理解诗歌的关键。例如:朱庆余的《近试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只看这首诗的内容,似乎只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梳洗打扮的心理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中的“近试”,我们就知道是作者朱庆余把主考官比作公婆,把好友张水部比作新郎,从而含蓄地表现自己应试时内心的不安与期待,希望张水部帮助自己考试过关心情。还有典型的例子,如张旭的《山行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这首诗如果不看题目,就可能使人错误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是赞扬山中的美景,或劝人留下来欣赏山中美景。只有看了诗歌的题目,才能明白。这首诗表达的是作者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并蕴含要欣赏最美景致就不能浅尝辄止的哲理。

(三)借助各种知识和信息,分析诗歌的情与景。

文学作品中抒情的最好形式是诗歌。我们鉴赏诗歌就是要品味出诗歌中所抒发的情。诗歌中的情是隐含在各种描写中的,不是平白直露的,这就要求我们目的性明确地从各个角度剖析诗歌。例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这首诗看题目就知道是送别诗歌,自古诗人伤离别,作者在表达离别之情时,寓情于景,以景衬情,达到了极好的效果。

(四)掌握一些必要的典故和惯用的意象。

古诗常用典故,用典故可达到言简意赅的奇特效果。例如:“青衫司马”、“豆蔻词工”、“封狼居胥”、“关河”、“三山”、“楼兰”等。例如,严蕊的《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他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写的是什么事物?抒发的是什么感情?回想初中所学的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知道了“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并由此推知这首宋词苗描写的是桃花,表达了作者心地高洁、超越世俗的感情。古诗中的一些惯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别诗中常用“柳”、“月”、“长亭”等意象,抒愁写恨诗常用“流水”、“春雨”、“春草”等意象,表达思念的常用“雁”、“红豆”等,表现志节的常用“竹”、“兰”、“梅”、“菊”等。

古典文学赏析精选篇10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 古典诗歌 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歌的位置非常重要,它是教学大纲中的重点内容,其对培养学生的语言美、素质美、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有积极影响。并且,古典诗歌是我国几千年文化所严衍生的精华,是对古代文化记载的一种形式。因此,强化古典诗歌的阅读显得异常重要,完善高中古代诗歌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成为了目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中所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就此,笔者就针对如何提高学生阅读古典诗歌的能力进行分析,并针对其教学缺失提出相关建议。

一、古典诗歌在高中阅读教学中的地位

从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进行分析,古典诗歌占据着绝大部分,其中在人教版第二册中就涉及到了《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分》、《归园田居》等等。这些古典诗歌的内容容纳了我国丰富的历史,历经了朝代的变迁时间的洗礼,其内部简短、精悍富有内涵,将作者内心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可谓是现代言语所不能比拟的。并且,从高中语文教材古典诗歌所占据的篇幅来看,我国教育部门非常重视古典诗歌的教学,其在我国阅读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是高中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非常重要。

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让学生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体现出我中华民族所具有的文学特色和魅力,彰显出我国古代诗歌的韵味和内涵,将诗歌中所体现出的精神传承下去。

二、提高学生阅读古典诗歌能力的策略

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教会学生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最终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对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如何才能够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利用情景模式策略改变传统学生对古典诗歌枯燥的想法。古典诗歌最大的特点在于词语短促却涵盖了巨大的内容。因此,教师在进行古典诗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古典诗歌短小、精悍的特点,通过情景模式的演变帮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诗词中所蕴含的内容和精神,达到学生理解和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目的。

例如,在进行《声声慢》教学中,可以下载关于声声慢的视频以及结合诗歌中的内容,利用电脑等信息设备构建符合《声声慢》情景模式内容的图片或者是视频,从图片和视频当中介绍作者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凄凉的的写作背景,从而体会出《声声慢》所表现的凄凉之感、哀思之痛、颠沛流离的之感。通过多媒体直观性的图片以及教师的文字讲解,配合上诗词的内容会充分的彰显出诗歌的流离之感和悲伤之情。在声声慢最后一句“怎一个愁字了得”让人意犹未尽,是不是也说明了作者所想要表达的不仅是悲欢离合、春忧秋愁一类私愁外,更有时代的、民族的、国家的“公”愁在。从而整体上达到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这首词,进一步的深化和提升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其次,通过朗诵法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力。古典诗歌本着其具有韵律感能被反复的推敲、朗诵而闻名。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朗诵教学法帮助学生提高诗歌的整体感知能力。学生在读古诗歌的过程中,会在阅读中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欣赏诗歌的美感,并且在整体语境中体现出诗歌的意境。并且,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分析,在进行诗歌朗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品位出诗歌的美感、感悟诗歌的魅力,从而提高其对诗歌的整体感知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读的时候,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和手段,通过老师范围、学生领读、集体读等改变单一传统教学方法,从整体上提高朗读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望岳》古典诗歌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针对其内容进行反复的阅读,通过其短促、精悍的阅读能够提升学生对整体诗歌灵魂的感知,从阅读中逐渐领悟诗歌中的精华和深意,为以后学习诗歌奠定基础。

最后,通过文本细读的策略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所谓的文本细读就是反反复复的推敲文中的字句,达到揭示作品主题的目的。教师在进行古典诗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找到古典诗歌中的中心点,从中心点体会整个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合在一起,真正的会晤作者写作所想要表达的目的。

结语:

古典诗歌将我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融合在一起,通过短促、精悍的文字表达出我国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是教育不能够忽视的重点更是我国必须要传承的教育内容。因此,高中语文中的古典诗歌的教学一定要从根本上强化其效果,提高学生对其的欣赏力,从根本上强化学生的鉴赏能力。

古典文学赏析精选篇11

1 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

学生兴趣的不足。兴趣往往受主导意识流的影响。现今,人们更加热衷于时尚的东西,对学生而言,古诗词还不如一首打油诗来的有趣。教师疏于学习,文学素养不足。应试的压力使得初中语文教师在实践中不能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不能潜心研读古诗词,领会其精髓,平时对诗词的阅读积累不是很多,缺乏厚实的诗词艺术功底和驾驭诗词的理论厚度。以讲代读,烦琐讲解。用烦琐的分析替代了阅读,从字词句到篇章结构、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进行分析,往往把一首韵味十足、意境优美、情感丰富的诗词分析成索然无味的一堆文字符号。重鉴赏技巧的灌输,轻自主感悟、审美愉悦情感的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突出。教学中机械的程序与单调的教学手段降低了诗词固有的趣味性,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诗词教学的整体效益大大降低,使诗词激发学生情感、美化心灵的作用被严重削弱,人文精神不能得以传递和弘扬。

2 对策探讨

2.1 教师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诗词鉴赏素养。由于时代、教材的局限,教师曾经的诗词知识储备毕竟有限,教师要有一桶常流常新的活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清纯的新鲜水。所以在教学的同时教师要加倍地弥补,要围绕教材大量阅读诗词,不仅要积累古典诗词,而且要关注现当代诗词,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2.2 诗词鉴赏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作为鉴赏主体。引导学生走进作品中,用自己曾经有过的类似的阅读体验和生活体验,从心灵自由感受诗词,去想象去认识作者眼中的世界,心里的世界,洞见作者的人品性格,逐步培养学生诗词鉴赏的能力和审美愉悦的情感。

2.3 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诗词鉴赏教学来说,初中学生处于审美意识、审美观念初步形成的阶段。教师要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设置情境,巧妙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去体味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广泛的联想活动,从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产生共鸣,得到启迪。及时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

古典文学赏析精选篇12

关键词:西方古典音乐 音乐老师 和谐

“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是一种音乐类别的名称,原指古代流传下来堪称经典的音乐作品,后广指―切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结合的典范音乐作品。音乐欣赏是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音乐欣赏是音乐实践活动不可或缺的环节,只有通过欣赏者的欣赏活动,音乐作品的创作和表演才能够真正实现其存在的价值。经科学研究发现,人们在欣赏音乐过程中所包含的诸多信息(节奏、旋律、和声色彩、音量大小等)有利于加强大脑的疏导功能。此外。音乐还能诱发人们内心潜在的巨大能量,使头脑中许多孤立、分散的信息得到重新组合、集中。更重要的是西方古典音乐本身具有的“和谐”特点,因此,在音乐老师构筑自己内心和谐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内心的和谐,两者结合,从而更好的发挥西方音乐欣赏在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推动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一、引导学生理解西方古典音乐演奏乐器的外在表现力

任何作曲家创作一首音乐作品、创造一种音乐形象都要借助乐器来表达,这是他们独特的表现手段和方法。如果学生不熟悉音乐所借助的媒体,不了解这些乐器的表现手段,那么,即使有很好的音乐作品,也不可能去理解它。西方古典音乐亦是如此,很多作品的传情基本上是借助乐器来完成的,集中在器乐的体裁与形式上。因此,赏析者要对西方古典音乐的乐器十分熟悉,且须有明确的分辨能力。否则,作品演奏时很多乐器交织在一起,听起来就会十分混乱。因此,教师要从西方古典音乐的演奏乐器上引导学生理解其整体结构的外在表现力,为学生的音乐赏析打好基础。

■二、引导学生从西方古典音乐的情感表达出发体味作品的创作意境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的核心概念,涉及到中国诗词创作及戏曲、影视、小说等各种文学样式,反映了中华民族深层审美心理。音乐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人世间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找到相应音乐来表达。一切音乐都可以给人听觉官能上的愉悦感。这主要是因为音乐的情感不单是人的本能生理现象,而是一种高级的、社会性的美感。情感体验是感知音乐的基础,音乐是一种善于激发感情的艺术,是人类感情的一种述说方式。可以说音乐赏析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赏析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表现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一部音乐作品,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专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这部音乐作品赏析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如贝多芬的《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即“热情”),作品创造的音乐形象与莎士比亚创作中诗意的、悲剧的形象有相同的地方,二者都非常深刻、强烈地表现了一种使人惊叹不已的勇往直前“超人”的力量。

■三、引导学生探寻西方古典音乐创作背景

学生只有对西方古典音乐相关的背景有所了解,才能够真正从音乐中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任何音乐都有其特定的创作背景,既包括音乐创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也包括作者的成长背景、思想文化背景等等。尤其是西方古典音乐的创作背境,往往与音乐家自己的成长经历有着很大的联系。还是以贝多芬为例,他属于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言人”,贝多芬的创作风格体现出更加鲜明的阶段性,在意境表达上比较直接和激烈,早期的《月光协鸣曲》和最有名的《命运交响曲》便是典型代表。

■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达到对西方古典音乐的个性化解读

音乐本身就是充满想象空间的一门艺术表现形式。不同的听众从不同的认识和情感立足点对同一首音乐会产生差别很大甚至截然相反的感受与体验。比如对于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有的人从中听出了暗流涌动的时代,是苦难命运的挣扎,是贝多芬对旧恶势力的揭露与控诉;有的人则从中听出了与命运抗争的坚强决心,听出了理想即将实现的喜悦。尤其是对于经典的古典音乐,处于今天这个时代的我们,当重新去回味这些昔日的经典时,或多或少地会带有个人的主观想象。可以说这种想象力的加工恰恰给音乐赏析带来了多样化和活力,体现出艺术表达的丰富寓意。

■结语

西方古典音乐以其独有的魅力,成为西方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倘若我们在赏析这些文化瑰宝的时候,能够从上文所述的几个方面深入把握音乐的外在表现美和内在灵魂美,就能够全面、准确地体会到这些经典曲目带给我们的真切体验和来自心底的共鸣。伴随着这种蕴含对历史、对文化和对人生进行哲思意味的深入赏析,音乐老师构筑本身内在和谐以及教学中的作用就会更加突出,我们的生活也必将增添无比的乐趣和美妙的律动。

参考文献:

1.张可:《论18世纪的哲学思想对古典主义时期音乐风格的影响》.《哲学史学研究》。2009(2).

2.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上海人民出版杜.1986.

古典文学赏析精选篇13

1.高一阶段,培养兴趣,了解诗歌特点

对不喜欢诗歌读不懂诗歌没得高一新生来说,培养学习诗歌的兴趣是关键的第一步,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尝试来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1.1 重视诵读

诵读是诗歌教学的基本切入点。《新课程标准》指出:"加强诵读涵咏,在诵读涵咏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的确,学生通过诵读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增强理解,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有时,教师一次深情的示范性诵读就能改变学生对诗歌厌烦的态度。有时,伴随着一段温和意境的音乐,学生用和谐自然、悦耳动听的声音将诗文的情调完美展现,就是一种美的享受。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诵读比赛,朗读篇目古今中外不限,朗读形式多样,可配音乐,可配舞蹈,可几人合作朗读,形式多样,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

1.2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中学生都很喜欢流行歌曲,对歌词过耳不忘。其实古典诗歌中有很多也是歌词,只不过是诗人所处那个时代的歌词。许多流行歌曲的歌词意境优美,与古典诗歌的内容、技法都有相通之处。我在进行诗歌教学时,经常引入流行歌曲的歌词,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分析留心观察的技法、情感,再与古典诗歌比较,寻找共同之处,消除学生学习诗歌的畏难情绪,拉近学生与古典诗歌的距离。比如,柳永的《雨霖铃》描写了恋人分别时的难分难舍,上片通过长亭、寒蝉、骤雨、兰舟等意象渲染了离别时的感伤。下片虚写,设想分别后的情景,再次表现对恋人的依恋,不忍分别。

高中教材的诗歌编排也是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的,由现代诗歌过渡到古典诗歌。很多学生喜欢写现代诗,教师就应当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并予以指导。要想写好古典诗词,必须掌握一定的平仄、用韵、对仗等基本知识学生自己去学、去掌握,无疑比老师单纯地灌输效果来得强。教师可、可以在作文课上读学生的优秀习作,也可以向校刊或报社投稿。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2.高二阶段,积累知识,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经过高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克服了畏难情绪,熟悉并了解甚至喜爱古典诗歌。在此基础上,以教材中的古典诗词教学为例,引导学生积累掌握有关诗歌鉴赏的系统知识,启发学生体会思考如何鉴赏诗歌。比如,在进行诗歌教学时,一般要首先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这就叫"知人论世"。反复诵读诗歌,展开联想,再现诗歌描述的画面内容,这叫审视意象,掌握言内意。体会作者在诗词中抒发的情感,挖掘诗歌内涵,这叫把握意境,掌握言外意。教师反复示范,学生自然就能熟知并运用鉴赏诗歌的方法了。还要鼓励学生收集掌握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敏感性,甚至形成"套板反应"。如"月亮"代表着乡愁、别情;浮萍、浮云代表漂泊无依,等等。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掌握归纳古代诗歌常见的流派,作品中抒发的情感,以及常见的表达技巧。常见的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法和抒情方式。掌握这些鉴赏古代诗词的基本术语,学生就能准确规范的组织语言,对于提高阅读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有意义[1]。

3.高三阶段,专题复习,掌握诗歌的解题技巧

新课程高考考纲对诗歌鉴赏有两个要求: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围绕考纲,考查题型主要分为六种:(1)分析想象类;(2)分析意境类;(3)分析主旨类;(4)表达技巧类;(5)语言炼字类;(6)分析诗眼类。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回答这些题型的步骤和模式。还要通过适量的练习检测寻找学生答题的薄弱环节、知识漏洞,并把这些作为教学重点[2]。

经过高一、高二阶段的知识积累,很多学生在审题时细心巧妙,能够敏锐地捕捉题目所流露的信息,指导答题,提高答题准确率,如咀嚼诗题、关注作者、利用注释。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因此,赏诗要先赏题,题目是文章的灵魂和主旨,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蕴含许多重要信息。诗题可以揭示诗歌内容,可以表露诗人心绪,可以展示诗人创作思路。掌握了这些具体的解题技巧,无疑会事半功倍,提高答题准确率。

参考文献

古典文学赏析精选篇14

关键词:高职;经典家具赏析;课程改革

《经典家具赏析》是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课程。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强调其“实践性”与“应用性”。通过对多种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一系列经典家具进行不同形式的分析、讲解,探寻家具之美,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在此基础上掌握家具赏析的方法,从而提升其审美能力、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

1从重“史、论”,转向重“赏、析”

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高职院校早期的课程很多套用“压缩饼干”式的普通本科课程体系。高职院校中以“经典家具赏析”核心教学内容的课程,通常命名为“中外家具史”或“中外家具发展史”等,教材也大多如此。由于《中外家具史》理论性、综合性很强,涉及中西方的宗教、人文、地理、材料、结构、工艺等众多知识,再加之课时有限,导致以前的授课多为纯理论教学,学生认为学的都过去很久的东西,与现实脱节,学了也没什么用。只是为了考试而疲于记住众多的风格、流派、设计师、代表作……而不能将课程中学到的知识进行有效应用[1]。随着对高职教育理念的理解深化,认识到高职是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职业技术课程“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2]。据此,通过“精简、融合、增设”,即精简淡化设计史论、融合相似风格流派、增设经典家具的借鉴与传承等,对经典家具赏析的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更新教学内容。在讲授经典家具时,铺垫以必要的社会、文化背景,或设计师的简历,激发学习兴趣,重点引导学生对家具的形态、色彩、装饰、材料、结构、工艺等分析,并把这些方面进行细化。比如对家具的形态可以理解为“点、线、面、体”几何元素的重合与重构;色彩可以从其情绪感受与功能感受方面进行分析与点评等。通过不断地对经典家具进行“分析”与“欣赏”,实现学生人文素质和家具审美能力的提升。

2从“单线”教,转向 “网状”学

过去讲授家具赏析,基本以时间先后顺序为轴,从“中式古典、西方古典、现代经典”三条线来讲解各个时期、各

种风格的家具特征。通过实践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条理相对明晰,但学生学到的知识比较孤立,不够系统。因此,把以时间为轴的“单线”教学模式,改革为纵横交织的“网状”综合学习。即,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选取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家具进行横向分析、或者选取同一国家、不同时期的家具纵向分析、或者横向与纵向综合分析。比如,学习完中国古典家具、西方古典家具与现代经典家具的相关知识后,纵向上,引导学生比较并思考法国、英国等国的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风格家具有什么异同?横向上,引导学生探索中外古典家具的影响以及古典家具对现代家具的影响,如明清家具与巴洛克、洛可可风格家具(图1)的特色及相互影响,丹麦设计师凯拉・克林特(Kaare Klint 1888~1954)设计的螺旋凳、汉斯・魏格纳(Hans Wegner,1914~2007)设计的“中国椅”是如何对明式家具进行借鉴与移植(图2)?通过纵向归纳与横向比较这种“网状”式的学习,使学生们对中西方家具文化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3 观察、思考与表达

以前的家具赏析课程的设置,只是以时间顺序为线索,依据时间的先后顺序阐述从古至今各个不用历史时期的家具发展状况,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按照教材进行逐个章节的讲述,学生以笔记的形式记忆教师的授课内容。

改革后综合利用PPT、视频、网络等多种教学资源,带领学生参观家具博览会、名家设计馆、设计展等,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不单单看到静态的文字、图片,更能了解到家具生产制作过程、家具实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比如,学习明清家具时,大多数学生对其结构和雕刻工艺不甚清楚,通过播放网络视频,使学生有了直观的认识。再如,学习北欧风格家具时,对阿诺・雅克布松(Arne Jacobsen,1902~1971)的“蛋椅”、“天鹅椅”(图3)、汉斯・魏格纳(Hans Wegner,1914~2007)的“Y型椅”、“孔雀椅”(图4)等进行赏析点评后,展示淘宝等电子商务网站上所出售的相应家具,使学生认识到经典家具的魅力和深远影响。

在教学的具体实施中,采用“分组法”、“角色扮演法”等,使“教”与“学”融合在一起。比如,经过一阶段的学习之后,把6~8名学生分为一个小组,选取本组成员最喜欢的中式古典家具、西方古典家具、现代经典家具,制作PPT,对所收集的经典家具进行赏析。或者选取一系列经典的家具作品作为某公司产品,让学生扮演该公司导购员的角色,从造型、材料、色彩等方面对其他学生(扮演顾客)进行讲解。通过学生的讲解,既能比较综合地掌握所学知识,又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家具的审美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审美主体所决定的,不同审美主体的不可避免地对同一件家具做出不同的解读,有时甚至相差甚远。艺术设计本身就不确定性,没有必要也不存在对审美理解的唯一性[3]。因此,在整个经典家具赏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与表达,而不是规定各种家具风格的特征。

4结语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针对不同的院校、不同的学生,需要不断探索。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表达,加强师生互动,实现高职课程教育的目标―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旭光.“以史为鉴”――以家具史为教学核心的家具设计课程改革的探索[J].大众文艺,2011(23):332-333.

[2] 伍建桥.高职课程改革与课程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6(2):56-5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