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水利工程前景范文

水利工程前景精选(十四篇)

时间:2023-12-18 11:17:31

水利工程前景

水利工程前景精选篇1

【关键词】 水利工程;发展;前景

1.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总体状况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小型水库8260座约占全国水库总量的95.6),库容626m3(约占全国(下同)的9.0),塘坝606处,引水堰(闸)111处,西部旱区建有水窖、水池606万处。小型灌区总灌溉面积4.66亩,占全国总灌溉面积的56,其中小型自流灌区面积15916亩;小型扬水灌区面积1156万亩;小型井灌区面积18636亩。小型水库数量山东最多(30746,占36.16),天津最少(76,占0.09%);小型水库总库容山东最大(143.26m3,占25.96),内蒙古最小(70.16m3,占0.001%)。病险水库比例,小(一)型水库病险比例浙江最低(25.56)、甘肃最高(89.36);小(二)型水库病险比例山西最低(0.46)、内蒙最高(99.06)。小型灌区,四川省数量最多(12.26处,占33.86),安徽省控制面积最大(2756亩)。小型排灌站,江苏最多(7.86处,占22.26),吉林最少(356,占0.001%)。各类涵、闸、桥,江苏最多(55.06座,占32.46),河北最少(1596,占0.001%)。

1.1我国水利设施建设投入

长期以来,我国基层水利建设主要依靠农民投工投劳,政府投入相对不足。在2000年取消“两工”后,基层水利投入锐减,建设力度明显放缓。近年来中央启动了小型水利建设“民办公助”等试点,在农村饮水工程、小农水等项目上加紧了中央与地方财政配套共筹资金的模式建设,基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的局面才有所缓解。据不完全统计,各项基层水利建设投入,总体上以地方财政为主,中央投入仅占五分之二

1.2基层水利体制机制建设

目前,我国基层水利在组织管理、乡镇水利站性质及水利站运行经费等环节上呈现多样化趋势。在组织体制上,形成了“县(市)水利(务)局的派出机构”、“乡镇政府直接管理”、“并入农业服务中心”及“其他”四种类型。在乡镇水利站性质上,有“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企业性质”四类。在经费来源上,各类型乡镇水利站主要来自于地方自筹,财政拨款很少。

2.我国水利工程的前景

2.1水回收利用,大有可为

在十一五划发展纲要中,将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列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的重要项目。中水,又叫再生水,主要是指工业和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中水,作为城市的第二水源,比远距离引水要节省许多成本。在西方很多国家的城市,厕所冲洗、园林和农田灌溉、道路清洁、洗车、冷却设备补充用水,都要大量使用中水。据粗略估算,阜新市城市供水量的80%变为污水直接排人地下管网中,如果收集起来再处理后,70%可以安全回用。如果这能变成现实,用这部分再生水替代等量自来水,那等于增加了城市现在的一半供水量。

2.2矿井水开发,拓宽水资源利用

全国每年至少有30000m3的矿井水白白排入细河,整整几十年,废弃的矿井水加起来,那是多大的一个数字啊!随着煤层深度开采,各矿井水涌水量还将呈现增大的趋势 国家已建成海州立井水厂和海州中心水厂。两厂分别将处理后的矿井水供给海州立井和阜新发电厂作为生产和工业用水,其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已经显现。海州排水坑水厂也交付使用,供给城南热电厂和阜新发电厂等单位工业用水。

目前全国发电厂每天所用的锅炉水中,有300亿万是海州排水坑厂加工后的矿井水。比如阜矿集团规划建设中的几座水厂,在未来5年,至少可增加城市日供水能力4万m3。处理后的成品水主要供给阜新发电厂和清河门电厂。

2.3引白工程和其他拟水源

国家目前正在施工的引白水源和其他拟建工程竣工后,在未来5年内将使许多市的缺水状况有所缓解。引白水源为跨市调水,水源地为北票的大凌河干流上的白石水库,设计引水规模为28.50万m3/d。 许多市自来水总公司引闹德海水源改造工程设计供水能力为10万m3/d,目前只能供给6.50万m3/d,由于输水管线为单线,影响供水能力,如果建设闹德海复线,可以增加供水量5万m3/d。

结语:以上阐述了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及前景,例如微电子技术、空间技术、激光技术也在施工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些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成熟地应用才能使水工建筑更加稳定与安全。也要求我们的相关技术人员把新技术和老技术的结合应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相互渗透,相互提高,更深入了解和学习这些施工技术,并应用到工作当中。

参考文献

[1]王冲.预应力锚固的施工[J].水利技术监督,2001,1.

[2]蒋元驹.混凝土的砂石骨料[J].水利技术,2001,12.

[3]丁朴荣.水工沥青混凝土材料选择与配合比设计[J].小水电.2002,3.

水利工程前景精选篇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进地面测量仪器层出不穷的被研发出来和应用到工程测量之中,这使得工程测量有了光电测距仪、电子全站仪、激光准直仪、电子经纬仪、激光扫平仪等信息化、自动化和数字化的测量仪器作为依靠。其中,电子全站仪的使用标志着新的测量技术抛弃了以往手工记录数据的落后方式,由此实现了全天候,无地域限制的记录野外测量数据;记录好数据之后,在相关接口设备的作用下传输到计算机中;而后,应用先进的平差软件对之进行数据处理而形成明确生动的图形。由此,就形成了一个野外采集数据到数据处理,进而进行图形编辑,最后进行自动绘图的自动测量系统。近些年,随着工程建设发展所需,兴义水电开发公司相继引进了不少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如光电测距仪、电子全站仪(瑞士徕卡1201全站仪),这些仪器为工程测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特别是在我公司投资开发的老江底电站建设和运营中)。

2GPS定位技术的兴起和应用

GPS定位系统具有高度的精度性、全天候、连续性、速度快、费用低、方法种类多样和操作简单等一系列特点。这使其在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及其相关学科领域得到了极其广泛的运用。GPS可以向用户连续发送定位信息;接收和储存由地面监控站发来的卫星导航电文等信息,并适时发送给用户;接收并执行由地面监控站发来的控制指令,适时地改正运行偏差和启用备用卫星等;通过星载的高精度铷钟和铯钟,提供精密的时间标准。近些年来,GPS在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方面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特别是在首级控制,碎部测量以及变形观测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例如,在老江底电站工程建设中,首先是在截流施工阶段就应用静态GPS测量系统进测量,成功布设三等平面控制网;在库区左滑坡的监测中,使用GPS进行高程检测取得非常高的精准度;在运营期的检测使用GPS实时检测大坝的拱冠、拱座等重部位的测量。通过对GPS技术的应用,可以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运用提供安全的保障。

3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技术存在的问题

3.1前期投入不足限制了发展

先进设备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先进技术的发展,作为技术发展和创新的技术设备储备工作则需要非常大的投入。并且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先进设备都是价格昂贵的,因此需要更大的经费投入。然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周期长、收益周期也长,故而很多前期投入是获得不了直接的收益的。一些短视的管理者由此就不会支持购买、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

3.2技术队伍在萎缩

近些年来,在我国水利水电行业中,技术人才的断裂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主要表现为经验丰富、技术纯熟的骨干由于身体、年龄等多方面的原因已经退休,而青年技术人才却长期得不到有效及时的补充。此外,水利水电的测量工作的特殊性影响着众多年轻人选择这项困难重重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

3.3技术管理薄弱

由于工程测量技术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的原因,这致使各种测绘仪器、测绘产品和测量成果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技术管理部门,这直接导致的后果是产品的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这致使测量技术的发展受到了不小的限制。

4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前景

第三次浪潮席卷全球的时候,“知识经济”和“数字地球”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由此,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工作者必须充分利用现代设备和科学成果,积极革新测量的方法,实现工程测量技术的自动化、数字化、电子化的目标。此外,要加强与工程测量技术有关的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研究,最大限度的拓展工程测量的服务范围,提高工程测量的服务质量。

水利工程前景精选篇3

关键词:水利工程创新设计 设计现状 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 TV文献标识码:A

水利工程建设关乎国计民生,是我国的基础性设施。水利工程的设计关乎着水利工程的质量、进度以及水利工程的功能。合理的水利工程设计不仅能够发挥水利工程项目的基础功能防洪、抗旱等,同时还能够带来现代化所需要的功能发电等。合理的水利工程设计既能够给国家带来经济利用价值,同时还能够为社会带来生态价值,能够节约水资源、节约工程建设成品等。水利工程的创新设计是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力求追寻的目标,是保证水利工程安全、高效、经济的基本保障。

1水利工程创新设计的现状

水利工程设计对于水利工程的安全、高效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水利工程设计是一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过程,我国的水利工程设计项目虽然有着很优秀的案例,但是水利工程设计中也存在着不足。就我国目前水利工程的设计现状来讲,虽然从事水利工程设计的人员很多,但是设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有很大的差别,有的设计人员能够以团队式合作完成一项设计,有的却缺乏设计能力。总体而言,我国当前的水利工程设计领域缺乏专业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另外水利工程设计领域的管理措施也有不到位的地方,在设计人员选拨与管理中缺乏统一的标准,水利功臣的设计要求标准也没有 统一的标准,有的工程设计筵席过去的设计风格和标准,没有标新立异的创兴,有的则有些创心,但是却缺乏实际表现能力。水利工程的创新设计现状将会有一定的转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1加强水利工程设计的管理

加强水利工程设计管理对于提高水利工程设计水平,能够使水利工程设计更加专业化和综合化、嘉庆水利工程设计管理需要进行专业管理,首先从项目的招标管理开始,严格按照招标要求筛选设计项目。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项目设计,淘汰或是要求予以改革,符合标准要求的设计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其次要加大水利工程项目设计的考察力度,从设计起稿开始到设计过程中每一个细小部分都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1.2注重方案设计的对比

水利工程设计过程需要经历拟定方案、设计方案、比较方案、选择方案的过程,其中比较方案对于选取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设计方案具有重要作用。水利工程是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一项工程,工程设计对于后续的施工有决定性作用,设计的合理、科学则施工更加安全、顺利。在比较方案的过程中,工程管理者能够权衡所有设计方案,充分考虑方案的可行性分析,避免设计失误而带来的经济等的损失。除此以外,注重方案设计的对比能够改善方案设计的不足之处,优化设计方案,使水利工程设计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在比较方案的过程中,需要多角度的考虑问题,要考虑建设施工条件,工程所用费用,工期长度等问题。总之,注重方案设计的对比对于水利工程创新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有话方案设计必不可少的环节。

2影响水利工程创新设计的因素

2.1设计中缺乏环境意识

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人民群众的维护,需要维护工程的环境安全、整洁。同时还需要设计师能够合理的考虑设计的环境因素,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在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的作用。增强水利工程的环境意识,需要设计师增强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更加珍惜自然的水资源,加大城市环境所出现的污染、内涝等环境问题的关注,以便在自己的设计过程中改善水利工程的不利因素,从而更加完善水利工程的设计。

2.2水利工程设计人员较杂

水利工程的设计包括工程的方案设计、工程的结构设计,确实需要多方向的人员参与设计。但是如果设计人员过多,并不利于设计的顺利进行,尤其是在设计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为了改善这种情况的发生,应当合理的选择设计人员,保证设计人员的专业合理性是获得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设计方案的必要途径。其次要加强对设计人员的培训教育,提升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2.3水利工程在设计中的技术要求难以达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水利工程的相应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例如水利信息化技术,这种技术对于水利工程项目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可以提供防汛预案,这就减少了对水利工程设施的损害程度。高科技技术如若很好的应用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则必然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由于技术本身的不成熟或是技术应用的高难度等因素,常常会影响水利工程的设计。有时方案设计科学合理,但是技术要求不能满足方案。总之,水利工程设计在考虑技术水平时有很大的难度。

3水利工程创新设计的发展前景

3.1注重生态理念的设计,并增大创新力度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更加重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经济的可出续发展,在各领域的设计中也要体现可持续性,这种可持续的体现就是注重设计的生态型,注重设计环境合理性。生态设计要求利用自然环境,在满足相应的水利工程要求下,合理设计利用自然环境,并做到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在保证生态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才能够加大创新力度。创新需要满足工程的可实现性,为保证系统的合理运转,需要统筹兼顾,既要满足水利工程的基础功能,又在创新的基础上改造水利工程,使水利工程更加多元化,使水利工程能够发挥最大的优势,创造更高的社会效益。

3.2注重以人为本,注重科技创新

水利工程设施的服务的对象最终是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水利工程设计的主要选择方向。在水利工程设计建设过程中,在满足水利工程的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要考虑以人文本的理念,考虑生态建设、水资源管理、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等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的人文因素。同时在水利工程设计中融入科技创新成果,发展先进的技术设备,为水利工程设计、施工提供更好的条件。

3.3水利工程设计趋向美观化

水利工程也是环境工程,也需要体现一种美。对于水利工程来说,相应的优美环境的水利工程更加生态化、人性化,更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水利工程设计的美观化,需要保证设计的生态性标准的前提下,将单纯的水利工程转变为水利观光区,这样不仅能够满足相应的基础条件,同时还能够带动相应的经济发展。美化水利工程建筑是凸显水利工程设计的有效手段,对于水利工程建筑的设计,讲究因地制宜,在满足河流的自然美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达到水利建筑与旅游景观相结合要求是彰显水利工程创新设计的高水准。

4结语

水利工程关系着国计民生,水利工程的创新设计就是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大众的需求,使国家更加繁荣、昌盛。在水利工程的创新设计过程中,要以生态理念为基本,在满足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基础上,进一步美化水利工程设计,用高科技技术优化水利工程设计,发挥设计师的综合能力创新设计。只有水利工程设计的科学合理,才能够保证施工的安全可靠,避免经济损失,才能够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水利工程前景精选篇4

水利工程作为农业农业和工业发展的生命线,需要大量的水利工程专业人才,这无疑带动了水利工程就业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利工程也走向了现代化,对水利工程就业人员的要求也提高了,本科学历已无法满足,水利工程硕士就业的优势逐渐体现。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利工程是农业和工业发展的生命线。从大禹治水到三峡大坝,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与水抗争的斗争史。如今进入高科技时代,用传统的方式治水已力不从心,需要大量水利工程专业的人才,建设水利工程,使之为我们服务。这也拉动了水利工程就业形势,水利工程硕士因其在水利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综合能力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欢迎,水利工程硕士就业情况可谓一片光明。

水利工程由于其技术的专业性,多就业于一些特定的企业和政府部门,诸如水文部门、科研部门、水管部门、水利企业、IT企业。就业与水文部门进行一些水文监测的工作,相对比较稳定。科研部门的话,一般需要硕士学历,水利工程硕士就业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水管单位一般是水库、枢纽、电站、堤坝等管理单位,因地处城市外,环境比较艰苦,因为薪资待遇会比较高。而IT企业,一般是涉及水利领域的,从事水利相关软件和程序开发。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水利的重要性,水利工程就业的领域也在逐步的扩展。除了原有企业和政府部门,水务部门、气象部门、建设部门、国土部门也成为了水利工程就业的一个新途径,当然也可以选择一些桥梁建设、市政基础工程的单位,但一般都需要有比较高的学历和综合能力,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因而更适合水利工程硕士就业。

水利工程前景精选篇5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技术,发展前景,GPS,GIS,RS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控制测量技术

控制测量是一切测量的基础,在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工作中一样。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控制测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GPS测量技术的出现及不断成熟,成为了现代控制测量的主要手段,但是在一些信号干扰强或者没有信号的地方还需要传统光学测量方法的辅助。GPS测量技术可以快速高效、高精度确定空间点位的三维坐标。水利水电中工程控制测量划分为测图控制网和专用控制网两种类型,和所有的控制网一样也是由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两方面组成。传统的水利水电工程平面控制网主要是三角网,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的不断探讨,现在发展为三边网、边角网、导线网、GPS网、混合网等现代控制网测量技术.现阶段主要以GPS网应用最为广泛:大区域测图控制网基本采用GPS控制,中小区域测图平面控制网采用GPS控制网作为首级网或采用多种设备观测的混合网;专用平面控制网主要采用边角同测网,部分工程采用GPS布设首级网或直接布设为GPS混合网。

二 变形监测

水利工程中到处可以见到很大的堤坝,堤坝的安全直接影响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坝体变形监测是水利工程中的一项十分重要工作。大多数堤坝都是建在两边比较陡峭的岩壁中间,因此坝体两岸地形相对复杂,测量点的通视较差,以往传统的交会或极坐标测量方法精度有限,工作周期长,效果差,而且无法连续测量出变形量,不能及时快速的反映变形量。而G PS —RT K测量技术精度高、无需通视,实时,快速,可实现连续测量,为建立坝体监测系统提供了基础保障。

三 水下地形测量

近年来随着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手持GPS、GPS—RTK及CORS系统配合多波束测深仪进行水下地形测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水下地形测量原来采用的以经纬仪、电磁波测距仪及标尺、标杆为主要工具,用断面法或极坐标法及交会法定位,用测深杆和测深绳来采集水深数据的测量方法,手持GPS是以某已知点作为基准点,立在基准点的GPS接收机连续接收卫星信号,并与已知点的位置进行比较.通过计算确定当时误差的伪距修正值,将这些修正值输入工地较正的参数中,用户接收机通过修正值来实时校正GPS信号,它具有全天侯、实时连续、高精度,方便快捷等特点。目前GPS-RTK及CORS系统定位精度已达到厘米级,且能够做到实时无验潮测量。GPS—RTK 水下测量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水下测量的精度,减少了工作量,缩短了测量周期,这也保证了测量工作能为施工部位及时提供水下地形图,保证工程顺利进行。这三种测量技术进行水下地形测量与传统的岸上基准点交会法、极坐标法等测量技术相比,具有极大的优势,特别是较大面积的水下地形测量.可以大大缩短工作周期。减轻劳动强度。

四 河道测量

为河流的开发整治而对河床及两岸地形进行测绘,并相应采集、绘示有关水位资料的工作称为河道测量。主要内容包括: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河道地形测量;河道纵、横断面测量;水位测量;水面线测量;沿河重要地物的调查或测量。这些测量主要是用GPS-RTK来实现的。因为河道两边地物相对复杂,GPS-RTK更利于测量。

五 水利地形图测绘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计算机技术在测量领域的应用,形成了多种大比例尺地形图同时测绘的测绘方法.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版权的优秀数字成图软件如南方测绘成图软件,采用现代的先进测绘技术。不仅可满足不同要求的测绘成图,还可进行GIS前端数据采集与数据更新。数字化测绘技术作业方法主要有电子平板测量、数字测记测量和数字摄影测量三种模式。电子平板测量系统组成:全站仪+便携机+地形图绘图软件,包括测站和镜站两种作业方式,其特点是模拟传统白纸成图,作业直观,无需编码,测绘不易产生错漏,但便携机电池使用时间短、相对笨重且稳定性差。一般用在平坦地区、城镇地区,和电磁信号较差的地方地形测图,不适合环境条件恶劣的水利水电工程地形图测绘。数字测记测量系统包括:全站仪/GPSRTK+草图+带有地物编码的内业绘图软件。缺点主要是因为所有数据都是储存在仪器中,回到内业场所导出数据,绘图才能看到图形,作业不直观,测量点号与草图点号可能产生不一致,易产生地物错漏,对现场绘制草图人员要求较高,但适合各类环境数字地形图测绘。

六 前景展望

面对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步伐,面对地球数字化的挑战,摆在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大力促进水利工程术方法和手段的更新换代,积极推动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随着3S 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合理的将此项技术应用在水利工程的测量工作中,必定会给水利工程测量工作带来更大的优势和发展。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测绘技术将向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测量数据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格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的网络化、多样化、电子化、数字化、自动化的现代测绘技术方向发展;同时测量精度和速度会越来越高,测量工作者的劳动强度和技术水平也会向电子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晏民,洪立波等.现代工程测量技术发展与应用[J],2007

[2] 贡建兵,李振洪.GPS 监测系统数据库管理模块的创建[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9

水利工程前景精选篇6

关键词: 水利水电;设计;创新

Abstract: The general construction of hydropower engineering design cycle, large-scale investment, the technical conditions complex, it is impossible to establish and, like other manufacturing standard cost control system, which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design enterprises.Key words: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design;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TV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6-0020-02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水电工程建筑设计行业间的竞争也不断增强,设计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因此,努力做好工程设计、控制项目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成为广大水利水电企业在低成本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的关键手段。基于此, 笔者提出一些见解与同行共勉, 把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水平在现有基础上再提高一步, 以满足建设、运行管理和社会各界人们对物质和精神文化水平不断提升的要求。

1 建筑设计特点

(1) 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范围由水工专业根据使用要求确定, 即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基础受到水工建筑物的制约; 而建筑物高度则由水力机械设备吊装高度或水闸启闭机运行高度、变配电设施高度等因素确定。鉴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平面位置、尺寸、形状和高度均已由相关专业确定, 即建筑设计空间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变化, 这就给建筑艺术的创造增加了设计难度。

(2) 水工建筑物周围一般都有山、水、林、路, 甚至有一部分在城区, 如城市防洪工程, 这给建筑艺术的创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可以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将建筑融于其中, 构成美丽、人水和谐的人文景观环境。

(3) 水利水电工程将带动当地经济建设, 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同时, 当地经济的发展, 又带动周边建筑物在当地传统建筑基调上的升华, 丰富建设地点局部的人文景观。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形式应有超前意识。当附近建筑群建起来之后, 先建成的水利水电建筑与周边后建的建筑群融合, 并且不逊色于后期的建筑群。

(4) 受传统节约思想的影响和管理机制的制约,在可行性研究或初步设计阶段未对建筑设计进行深入研究, 所列概算资金偏紧, 因此, 在施工图设计时, 往往比概算数额有所突破, 被视为不合理、不合规。施工图设计时要求用很少钱的前提下, 做好建筑设计这篇大文章, 无疑给建筑设计创新带来诸多困难和阻力, 再加上建筑设计不是初步设计审查的重点, 在施工图设计时受到业主思维模式和经济条件限制, 方案变更的随意性较大。因此, 相当多的建筑实施方案, 已不再是建筑师们所构思的方案。

(5) 由于水工建筑物处于水体中, 必须考虑安全防护与防范, 又由于相当一部分水工建筑物处于边远地区, 建筑设计应考虑特殊的防范措施, 确保人身和室内设备的安全。

2 建筑设计实践

多年来, 笔者在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工作时, 总是考虑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的特点, 精心地做建筑方案比选, 寻求适用、经济、美观并与外部环境相协调的方案,以期建成后能形成良好的水利景观。现在以某四顾闸工程为例谈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

四顾闸工程主要由上下闸首和中间的船闸闸室组成。上闸首位于湖之中, 下闸首位于长江江堤之上, 下闸首成为挡水建筑物的组成部分。

上闸首建筑设计的外部条件:

(1) 上闸首位于湖泊之中, 从湖过闸到长江的船只和停泊在船闸引航道的船只, 以及穿梭于堤顶公路上的车辆和旅游观光的人们, 都能看到上闸首, 因此 4个方向的立面都要做精心的处理。

(2) 上闸首的闸门为平板钢质闸门, 用固定卷扬式启闭机垂直升降。左右两侧的输水廊道闸门由螺杆式启闭机启闭。启闭机底座高程和启闭机房建筑范围均由水工和机电专业确定。

鉴于上述外部条件, 建筑设计作了如下处理:启闭机房飞架于船闸上闸首之上, 距闸室顶面平台高度约 10m, 机房两侧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支撑, 内部布置管理室、配电室、楼梯间。建筑设计首先考虑的是满足水工和机电专业的要求, 即建筑设计的平面尺寸和高度达到各专业要求, 同时考虑如何将建筑融于自然山水之中。船闸左边是山, 上闸首伸入湖面之中,结合这种地形, 构思出上闸首两侧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高耸如山峰, 启闭机房设计成如水的蓝色拱形玻璃幕墙。形成这样一种大思路后, 再进行细部推敲。将两侧的房屋顶部设计成曲墙状, 如层层叠叠的山峰,并精心布置窗户, 启闭机房的外部围护结构为拱形玻璃幕墙, 建筑材料采用蓝色镀膜玻璃, 在远处看, 玲珑剔透, 给人以水天一色的感觉。整座上闸首建筑如长虹卧波, 融于自然山水之中,给人以美的感受。

下闸首建筑设计的外部条件:

(1) 下闸首位于四顾山和苇源口之间, 且是堤防挡水工程的组成部分, 堤顶公路在前面通过。来往过闸的船只和堤顶公路上的人群都能看到下闸首建筑,各个方向的立面处理都应美观。

( 2) 下闸首的闸门为横拉钢质闸门, 用固定卷扬式启闭机启闭。左右两侧的输水廊道闸门由螺杆式启闭机启闭。

(3) 船闸的控制系统和船只行驶的指挥系统全部集中于下闸首, 其各层的平面尺寸和高度均由水工和机电专业设计师确定。

鉴于上述外部条件, 建筑设计作如下处理: 下闸首建筑依山水而建, 左岸建筑高 4层, 内部布置控制室、管理室; 右岸建筑高 2层, 内部布置变压器、配电室, 按照不同房间的使用要求, 进行合理布置, 将下闸首整体建筑设计得错落有致。在此基础上, 对建筑细部进行处理, 把房屋顶部设计成曲墙状, 控制室局部设拱形玻璃幕墙。下闸首与上闸首遥相呼应, 犹如一首优美的旋律, 在山水间回荡。

3 建筑设计创新前景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 除了要满足安全、使用功能、运行管理要求外, 在外形上要创新, 突破以往火柴盒式的建筑格局。设计人员要以创新和求实的精神去思考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的前景, 为创造优美的水利景观开拓前行。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 将逐步向改善水生态和水环境的方向发展, 其功能将逐步扩展至旅游业, 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 这给水利水电工程的建筑设计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水利水电工程的建筑设计理念应该有前瞻性, 建一项工程, 不仅要让山水景色迷人, 而且要使建筑形态优美, 成为人们休闲宜居、流连忘返的好地方。为推动水利水电经济发展, 促进水利水电事业良性循环奠定基础。

为使今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不断创新, 笔者认为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应把握住 3个要素: ①建筑功能应满足适用的要求, 即首先要满足使用功能要求。②按安全、坚固、经济的原则寻求建筑过程必须具备的物质技术条件, 即包括建筑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施工的可能性。③建筑形象美观。建筑形象是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艺术审美要求, 并考虑社会发展、当地传统和自然环境条件, 通过设计者发挥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由施工单位精心地按设计要求施工而构成的内、外部建筑形象。要塑造建筑物的良好形象, 建筑师必须对建筑群和单体的外形、内部和外部的空间组合、立面构思、建筑材料的色彩和材质、装饰装修处理等构成建筑形象的要素综合考虑, 使各方面有机、协调、统一, 才能表现出良好的艺术效果, 给人以感染力。

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实践的研究和分析, 笔者认为: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要在现有基础之上创新前行, 必须遵循下列客观实际并辩证地协调处理。

(1) 充分利用和处理好水工建筑物提供的基底面积和最小限制高度。水工建筑物提供给建筑设计的基底面积和最小限制高度是根据功能和使用要求而提出的, 即建筑物的体量已基本确定, 这对建筑设计形成制约, 建筑师要在有限的建筑空间范围内构思出良好的建筑形态, 必须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才能塑造出一座座适用、美观、具有感染力的建筑, 奉献给社会, 以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生产、生活和精神文化的需要。

(2) 建筑师应该充分利用周围山、水、林、路等有利环境条件。水工建筑物离不开山、水、林、路及民居。而且今后治水必然走治水与治理环境相统一之路, 使水工建筑物能与天、地、水和谐统一, 为人们生活创造良好条件。因此在做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时, 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环境条件, 使建筑的形体和色彩融于山、水、林、路之中, 与周围环境和谐, 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3) 建筑设计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时代感和前瞻性。水工建筑设计的室内体量已由相关专业按使用要求基本确定, 但建筑的外部形态和内部装饰则由建筑师塑造。塑造外形的指导思想应该从艺术的角度出发, 按照创新、有时代感和前瞻性的原则, 以适当的形式美法则来满足人们审美的要求, 留下反映当今社会建筑设计技术水平和时代特征的建筑, 同时也带动当地建筑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4) 建筑设计应妥善处理好建筑艺术与结构、材料和经济指标之间的矛盾。任何建筑都离不开建筑结构和材料, 因此在做建筑艺术设计构思时, 应充分考虑建筑结构的合理性, 材料的性能指标, 经济条件的可行性。以此保证建筑使用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以及建设期、运行期经济指标的合理性和当前的经济承受能力。

(5) 建筑设计应考虑施工技术, 为施工创造有利条件。建筑设计的实现离不开施工, 因此在做建筑设计时就应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和难易程度。在确保建筑艺术美的前提下, 采取一定的结构措施为施工创造有利条件, 施工又反过来全方位地保证建筑设计美的实现。只有精心设计和精心施工完美结合, 才能创造出美的建筑。

4 建筑设计的困境与建议

目前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普遍不被重视, 许多好的建筑设计方案也难于付诸实施。究其原因: ①水利水电工程普遍强调和关注的是使用功能, 建筑设计未受到普遍重视; ②建筑设计受概算资金的限制, 建筑师难为无米之炊; ③水利水电设计单位内部不重视建筑设计; ④部分业主的主观因素。为摆脱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困境, 提出以下建议:

(1) 将建筑设计列入水工建筑物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初步设计审查时, 应审查建筑设计方案和概算资金, 以保证建筑施工图设计时有充足资金确保建筑设计按批准的方案实施。

(2) 水利水电设计单位要转变只注重主导专业、轻建筑设计的观念, 应意识到建筑设计是外界反映设计单位水平的重要窗口, 因此设计院内部要重视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实行建筑师负责制。

(3) 建筑设计方案构思和设计时, 应加强与业主的沟通, 促进优质建筑设计方案的实施。

5 结 语

改革开放以来,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在人水和谐思想的指导下,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水平在不断提升, 但离人们的审美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笔者相信在同仁的共同努力下, 今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会有更大的发展和飞跃, 创造出不愧于时代的人水和谐的建筑。

参考文献:

[1] 梁利勋;辛磊;;水利水电建筑设计内容及应注意的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35期

水利工程前景精选篇7

一、水利船闸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1.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为了满足混凝土设计的剐度、强度、耐久性和整体性要求,防止产生有害裂缝,混凝土施工采用“分段定点、自然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浇筑方法。根据浇筑面结构尺寸,将浇筑范围划分成6~8米宽的浇筑带,每个浇筑带由专一输送泵提供混凝土,采用相对平行、分段分层、踏步式推进、薄层连续浇筑的方式施工。浇筑时通过混凝土自然流灌形成斜坡,使混凝土的散热面得到扩大,防止温度应力造成混凝土成品产生有害裂缝,避免冷缝出现。同时要适应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艺,使浇筑混凝土的泌水处理得到简化,确保上下层混凝土浇筑时间间隔不超过初凝时间。

结合混凝土的施工方法,为提高混凝土密实度与抗拉强度,混凝土浇筑应采用二次振捣工艺。振捣时,在每个浇筑骷的混凝土斜坡面的前后分别布置一道振动器。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的卸料点,其作用是主要负责上部混凝土的振捣;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斜坡面距离坡脚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处,加强下部混凝土的振捣,以保证整个高度混凝土结构密实。当混凝土浇筑至设计顶面3~4小时左右,在混凝士初凝前用平板振动器强制振捣一遍,保证混凝土充分泛浆,然后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处理。

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大部分泌水通过基坑混凝土垫层顶面预留的横坡和两侧模板不同部位预留的排水孔排出。当混凝土自然坡面的坡脚接近顶端模板时,要改变混凝土浇筑方向,从顶端返回浇筑,前后浇筑混凝土坡面,相交形成一个集水坑,用小型水泵适时排出泌水。

混凝士表面养护要采用洒水润湿和蓄热保温养护,为保证混凝土内部与表面的温差小于等于25摄氏度,要严格控制降温速率小于等于1.5℃/d。若在高温季节,在浇完一个浇筑层后的六个小时内,要对所有临空面立即进行连续洒水养护,时间通常不少于28d。已完浇筑块永久外露面用塑料花管连续流水养护,保证混凝土面均有水养护,水平面与分缝处侧面由人工洒水养护,养护时间直到上一仓浇筑为止。

2、混凝土质量缺陷的处理

外露钢筋头和管件头的处理:把钢筋头和管件头用砂轮沿着混凝土面切除后,研磨到混凝土面以下l~2毫米,清洗干燥后,刮环氧胶泥抹平。也可以用防锈材料进行表面涂抹,但是颜色要与混凝土的颜色相接近。表面涂装时防锈材料应各选取环氧类材料和油漆类材料2~3种进行现场涂刷,通过综合对比后,选择最合适的两种材料作为最终处理材料。

裂缝的处理:裂缝是较常见的质量缺陷,应按照灌浆、嵌缝、填充、表面喷涂和粘贴的程序进行处理。

错台和挂帘的处理;使用砂轮打磨后,让它与周边混凝土连接平整顺滑。高速水流区顺水流向坡度不陡于1比30,垂直水流向坡度不陡于1比10;低速水流区顺接坡度不陡于1比10,非过流面坡度1比1即可,要满足美观要求。

表面蜂窝、麻面和气泡密集区的处理:当缺陷深度大于等于25毫米时,可采用预缩砂浆进行修补。当缺陷深度小于10毫米时,有外观要求的外露面,打磨或者凿除缺陷后用丙乳砂浆进行修补,颜色要接近混凝土颜色;没有外观要求的外露面,打磨或者凿除缺陷后直接用环氧砂浆修补即可。当缺陷深度大于等于10毫米时,并有外观要求的外露面,采用预缩砂浆;没有外观要求的外露面,凿至密实混凝土面,填充环氧砂浆或者丙乳砂浆。

蜂窝和孔洞的处理:将其周边切割成规则形状,并凿至混凝士密实面后,进行分层回填预缩砂浆。

3、混凝土的防碳化处理

混凝土结构补强运用了一种名为碳纤维加固技术的新型技术,它利用高弹性或高强度模量的连续碳纤维,单向排列成束,用环氧树脂浸渍形成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片材,将片材用专用环氧树脂胶直接粘贴在结构外表面受拉或者有裂缝部位,固化后和原结构形成一个整体,与原结构共同受力。

碳纤维层的抗拉强度比同截面钢材高一倍,进而可获得较高的补强效果,对于结构自重的增加几乎可以忽略,并具有耐久性能好、抗疲劳强度高、抗老化等诸多优点。碳纤维复合材料粘贴被国内外工程界广泛地应用在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和补强工程中。

二、三蛱船闸完建工程采用的温控技术

1.混凝土配比设计

混凝土配比在设计上,优选减水剂,从最初的ZB-1.A改为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JM-PCA。JM-PCA为混凝土超塑化剂系以羧酸类按枝聚合物为主体的复合添加剂,具有高保坍和高增强等功能,特别适合配制高保坍、高耐久、高流态以及对外观质量要求比较高的混凝土工程,粉煤球用量由过去的20%提高到25%,使用了低热水泥等措施来降低混凝土水化热。

2.仓面保温

开仓前备够2/3~3/4仓面面积的保温被,浇筑坯层振捣完毕后立即覆盖保温被保温。完建工程使用的隔热被为1.0m×2.0m高发泡聚乙烯塑料卷材,经实践表明,对较大面积的无钢筋或者少钢筋坝块,可在实施大面积或者全仓隔热保温的情况下,不必启用仓面喷雾等其他措施,就能保证浇筑温度不超温。

3.通水冷却

船闸完建工程采用了“个性化冷却通水”,根据不同标号混凝土的温度变化规律来控制冷却水管布设间排距,根据通水时的进水温和出水温动态来控制通水流量,大大提高了通水质量与通水效率。

4.保温和养护

控制与减少混凝土的内外温度差,让大体积混凝土内外形成一个稳定均匀的温度场,这是防止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的关键。船闸完建项目主要采用洒水养护,这样即可以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又可避免混凝士表面产生干缩裂缝。

水利工程前景精选篇8

关键词:冲击钻孔 超薄型 防渗墙 造孔新技术

防渗墙施工是整个水利工程施工的重要施工环节,它能够有效的防止地下水渗透到水利工程的大坝中,从而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以及稳定的运行。正因为防渗墙在水利工程中具有极好的防渗效果,所以其应用极为广泛。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施工人员对于防渗墙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改革,发明了一种新型的超薄型防渗墙造孔施工新技术。我们将这种施工技术应用在实际工程中,结果发现,该技术的防渗效果良好,满足了工程的施工要求。本文结合某水利工程,简要分析了超薄型防渗墙造孔施工新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以及发展前景,以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1 工程概况

某水利工程的坝型属于均质土坝,其坝高为20m,总库容量达到了172万m3。该工程属于小型水利工程,主要功能是灌溉下游农田,其灌溉面积为167hm2;还兼有防洪的作用。在该工程的下游有4.5万居民,而耕地面积达到627hm2,并且还有市政工程等各种重要基础设施。

在本水利工程中,由于坝体的质量相对较差,以致于整个坝体、坝基都出现了严重的渗漏现象,而且坝体的两边围绕整个边缘渗漏。据此,我们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苏醒混凝土防渗墙进行有效的处理,要求防渗墙的厚度为0.4m,深入地下全风化带之下,深为2m,最大墙身应大于34.5m,并要求该防渗墙的中心处于坝轴线上,其垂直度应该控制在4/1000。

在整个防水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师初步设定采用抓斗防渗墙造孔施工工艺。由于该水利工程地处较为偏僻的位置,所以大型机械设备并不能够进入施工现场;在该工程中,我们对其地质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发现该工程的坝体上部的土壤比较松散,压缩性较大,且底部属于全风化岩体结构,所以当我们在采用抓斗防渗墙造孔施工工艺时,坝体上部极容易出现塌孔的现象,而下部却不容易抓动,通过此类研究,这种方法不能够在该工程中适应,而且如果采用大型机械设备,极大的增加了工程的成本,并且该方法并不能够在该工程中充分发挥作用。所以我们在该工程中采用了冲击钻机来对防渗墙进行造孔施工。

2 施工技术难点

在本工程中,采用冲击钻孔施工工艺具有以下几点难点:1)在钻孔过程中,施工人员极不容易控制孔斜,从而降低了施工质量;2)由于坝体上部的土壤相对比较松软,压缩性较强,所以在钻孔过程中,极容易出现塌孔的现象;3)从以往水利工程防渗墙施工的资料中来看,并没有相关案例是采用冲击钻孔方案来对超薄型防渗墙进行施工的,并没有相关依据,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本身就已带有相对的风险性。

3 解决对策

3.1 适时改进钻孔机械

在实施冲击钻孔方案的过程中,工程师采用了CZ-22型以及CZ-30型钢丝绳冲击式进行施工。在造孔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点方法:1)对坝体进行正循环冲击造孔;2)采用相关机械向孔底的残渣全部清除;3)利用相关机械设备对孔壁进行喷射水泥浆,使孔壁稳定并牢固。钻机的钻头要求是铸钢“十”字形钻头以及加长冲击钻头相结合的设备。首先,由于“十”字形钻头具有较强的破碎力,更容易钻进全风化的岩层中;其次,加长型冲击钻头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在全风化带更具有较好的效果,并能够将孔斜的位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所以说采用这种钻头可以有效的保证坝体的稳定以及坝体的防渗能力。

考虑到该工程的地质情况,防渗墙底线需嵌入强风化带以下2m。在研制冲击钻头的基础上,加工制作了重锤,重锤由钢管和钢板焊接而成,锤中心为空心结构。使用时,可根据需要在内部增加配重块,以增加重锤的重量,增加冲击力。

3.2 开孔及钻进中的措施

开孔对保证钻孔的垂直度非常关键,方法是:稳定钻机,对正孔位,检查校对,手动操作,间断冲击,轻打慢放,随时检查。

3.3 塌孔处理

造孔时发现大坝坝体在孔深0~6m处,坝体填土较为松散、致密性差,塌孔现象比较普遍,主要采取加大泥浆比重、向孔内投放粘土等方法进行处理。

3.4 接头孔钻进

接头孔的偏斜将直接影响到墙体质量,施工时采取了以下措施:

根据混凝土检验报告提供的初凝时问,严格控制开孔时间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40~60h之问;在开孔前,先用人工开挖出一个直径40cm、深100cm的圆形孔,起到稳定钻头、垂直导向的作用;开孔使用手动操作,间断冲击,保持钻头稳定,钻进中经常检查,发现孔斜及时纠偏。

某工程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后,对该项目及时进行了质量检测,检测项目有孔深、宽度、孔形、孔斜。所检项目达到设计要求。说明采用上述施工方法,超薄混凝土防渗造孔施工质量是有保证的。

4 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发展前景

某工程利用冲击钻孔技术在全国首次成功地完成了塑性混凝土防渗墙(超薄墙0.4m)的施工,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该工程本身的价值,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根据和可靠资料,为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该项工艺的开发,将对将来水利水电的施工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4.1 适应性

混凝土防渗墙薄墙技术在国内一些堤防工程多有应用,大多都采用抓斗或其他成墙技术,使用这些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工程需要有一个可以通过大型机械设备的交通通道,需要有一个相对较大的施工场地。更重要的是受地质条件的限制,对一些较坚硬的基岩还需要其他一些机械的配合,受这些条件的限制,薄墙技术发展不快。而利用冲击技术进行薄墙施工,很好地解决了这些矛盾,无需发达的交通,无需太大的场地,更不受地质条件的限制,冲击钻机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4.2 合理性

冲击钻机在钻进过程中,随着上下冲击,对松软的地层有致密夯实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坝体的防渗能力,避免因土质过于松散而造成塌孔。而抓斗缺乏这样的功能,在松散的地层,往往需要依赖于大量的膨润土泥浆和其他的防范措施,加大了施工难度和工程成本。

5 结语

冲击钻孔成墙(超薄墙)技术有着非常严格的工艺要求,需要有一支专业性强、技术好的施工队伍,需要富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技术干部和职工,需要有科学的、规范的、严格的管理,使钻孔工作每个环节都在有效的控制范围,特别是孔斜问题最为关键。如此才能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水利工程前景精选篇9

沼气是一种新型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它以节省资源、保护环境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以清洁农村环境、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以变废为宝,增加收入受到农民的欢迎。我县于2003年开始申报农村户用沼气项目,2004年开始建设实施,先后实施了“农村户用沼气国债项目”、“市级财政沼气建设项目”、“生态富民农字一号工程”等项目,截止目前,共建设农村户用沼气秸秆气15000余户,建成大型沼气秸秆气工程5处,通气1473户,使全县近三分之一的农户用上了生态清洁能源。

二、沼气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1、经济效益

一个8m3沼气池正常情况下一年可产生沼气380~450m3,提供的热能可解决3~5口人的生活燃料,年可节约煤2000kg(按一吨300元计共节约600元)、节约电100度左右(约50~60元),一个沼气池一年生产的沼肥相当于50kg的硫酸铵,40kg过磷酸钙和15kg氯化钾,化肥节支约200元。另外,沼液浸种可增产15%,果树叶片喷施可增产20%,沼液喂猪可提前20~30天出栏,特别是在崇尚绿色消费的今天,沼渣、沼液均是无公害肥源,为绿色农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基础,其潜在价值更大。

2、社会效益

(1)为社会提供了丰富优质的农产品。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强化了农牧结合,即能促进农业的发展,又能加强畜牧业的发展。一方面表现为衣牧业生产水平均有提高,而生产水平的提高直接使农产品的数量增加,在现今农业发展的水平下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持续提高农畜产品的质量,利用农牧系统内在的本质关系,构成了无害于环境、无害于人类的生产系统,在不断完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的同时,不断向社会提供游戏、多样化的绿色食品这一趋势正逐渐成为主流。

(2)既能推动农业发展,又能引导农民增收。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业解决了中国人温饱问题,同时农产品也有了相对过剩、但仍存在农产品大丰收、农民收入并没有大提高,而且有相对下降的趋势,原因是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农业没有向市场提供更多的优质产品。而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的发展就是解决了这一难题的重要方面,其意义可见一斑。

(3)解放了妇女劳力,优化了农村劳动力结构。

以沼气为核心的能源生态模式结束了农村妇女烟熏火燎的历史,把妇女从繁忙的家务中解放出来,既有益于妇女的身心健康,还可以为妇女教育子女、关心老人、照顾家庭成员以及学习其他劳动技能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为丰富农村生活提供较多的时间,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4)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首先使农民应用农业科技意识不断增强,其次使农民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最后使农民生活习惯日益趋向健康发展。

3、生态效益

沼气的生态效益首先是它能够代替农村传统能源(秸秆、柴薪),缓解农村能源紧缺的局面,改变农村能源结构,从而节省秸秆,特备是减少了柴薪的砍伐,保护了植被,减少了水土流失,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据推算一个8m3沼气池年产沼气的能量相当于3t柴薪的能量)。

其次是促进了农业生产良性循环。初级生产的副产品作物秸秆在大多数农村的处理方式都是一烧了之,这样做既浪费资源还污染环境,并且破坏和断开了农业生态系统物质的正常循环路径,直接导致农田土壤养分无谓耗竭和降低,土壤缺乏有机质、保水性能、土粒结构破坏、土地生产力下降等,只有改革作物秸秆的使用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据报道:作物秸秆在沼气池内发酵后,热利用率可达60%,营养物质在沼渣沼液中可保存98%,施入农田的N、P、K的利用率可达95%。因此,通过沼气来利用作物秸秆,不仅可以获取沼气能源,而且保证了作物秸秆很高的养分归还,有效地维持和培肥土地肥力,提高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加强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是为生产无公害绿色产品提供了肥源。现代农业由于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有害物质残留农产品中,降低使用价值,直接危害人类健康。沼气发酵系统产生的优质无毒、无污染的有机肥不仅可作农作物的全素营养液,而且是预防和防止农作物病害的“生物农药”,不仅降低和减少了农业化肥的投资成本,而且可向市场提供消费者放心的安全绿色食品。

三、户用沼气使用率偏低的原因

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县部分沼气池没有投入使用或者使用一段时间后闲置、弃而不用的还相当不少,据了解我县沼气池使用率相当不理想,只有近55%,个别乡镇的使用率还不到30%。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干部群众对户用沼气的认识不到位,不愿使用户用沼气池。

一是部分乡村领导把沼气建设当做政绩工程来完成,只图数量,不管建后是否使用,采取任务范围内的沼气池给予补贴,任务以外的沼气池不能享受乡村补贴,许多农户为了赶上这个优惠政策,建后并不积极使用。

二是沼气建设宣传工作不到位,部分干部群众对沼气效益期望值过高,盲目认为沼气建成后,一次投料就能长久使用,而在实践中遇到许多管理问题,觉得沼气太麻烦就放弃不用了。

三是部分干部群众对沼气的认识只限制于“做饭、点灯”,没有意识到沼气建设对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作用,认识不到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发展可持续农业的生态效益和长远意义。

2、“一池三改”建设资金短缺。

现在建一个8m3的沼气池,需一次性投资2000余元,如果配套进行“三改”,需投资3000元以上,据农户建设意向调查,我县相当一部分农民愿意进行“一池三改”,但这些农户中的80%缺少资金,没有钱搞养殖,沼气池缺乏原料,又不愿去买粪投料,沼气池只能闲置。

3、沼气池发酵原料缺乏。

我县的沼气池发酵原料90%使用猪粪和牛粪。近年来,畜禽价格市场波动较大,加之疫病影响,每年都有部分农户放弃养殖,导致沼气池使用一段时间后,因缺原料而停用,另外,随着集约化养殖场的发展,相当地区农户散养户逐渐减少,这些户靠购买原料维持沼气池运行,不能按时按量投料,严重影响沼气的正常使用,这给沼气建设带来了很大的负面效应。

4、“三沼”综合利用率低。

沼气池的效益是通过“三沼”的综合利用来实现的,而全县90%沼气用户只是利用沼气做饭、点灯,家中的强壮劳力时常外出打工、经商,家中留守的老人、妇女对沼气池管理不到位,操作不规范,造成沼气不能持续利用。他们有气就用,无气便放弃,更不用说利用沼渣、沼液了,沼气池综合效益远没有发挥出来,沼气池得不到利用就看不出效益,也就没有效益。

5、沼气的后续服务力量薄弱。

农业部门既是沼气项目实施单位,又是后续使用管理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有限,技术力量薄弱,沼气池的修建和管护需要一定的技术性和连续性,尽管农业部门成立了县级服务中心,乡镇及重点村也建立了服务网点,但沼气面广量大,由于缺乏正常的工作经费和设备(特别是基层技术人员的工作经费),技术跟踪服务不完善,不能保证沼气正常运行。

四、今后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针对部分乡村领导对沼气建设认识不够,农户对沼气管理技术和知识缺乏的情况,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充分利用电视、板报、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沼气的重要性和相关技术,使沼气知识进村入户,深入人心,加强认识,提高广大农户建设和使用沼气的主动性。

2、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丰富沼气池发酵原料。

据统计,我县年产秸秆16.9万吨,若利用30%,就可以装池1000余户。另我县境内养殖场年产粪便5万余吨,这些都可以作为沼气池的发酵原料,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指导农户用秸秆装池,拓宽沼气原料范围,以提高沼气的使用率。

3、做好“三沼”综合利用,提高沼气总体效益。

在抓建设的同时,还应做好“三沼”在粮、棉、果、菜等专业中的应用,通过示范带动沼气户发展庭院经济,发展生态农业,强化农户生产无公害产品的意识,增加农民收入,以此提高农户使用沼气的积极性。

4、健全服务网络,增强服务力度。

水利工程前景精选篇10

关键词:水利;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概述

从实际经验来看,对于水利风景区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比较浅显的认识层面,认为有水的风景区就是水利风景区,这是不正确的理解。水利风景区内涵的核心,是对水利工程及与其相连的水体进行风景化的处理,从某个角度来看,这其实也是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1]作为风景区,一般来讲都有水的存在,而水利风景区与一般的风景区不同,其特殊之处在于水利风景区不单具有一般风景区的特点,还体现了水利工程或者是水利设施的独有特征。即只有将水利工程和风景区建设中人为能动性充分结合起来,并与当地地理地质、人文经济等综合因素融合于一体,才真正能够成为水利风景区。换句话来讲,在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中,需要将水利设施的布置与安装等建设,按照风景区建设的要求,即遵照美观、和谐、实用的原则,从实际生态环境的原有风貌出发,保护生态、符合社会的发展以及历历史与人文的要求,将文化和美学结合,进行景观设计,从而形成当代的水利风景区。这样的风景区在建设时你考虑了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生态与环境、人文与历史四个主要方面的因素,既满足水利工程的本职功能,又能供人们休闲娱乐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在改善生态和环境的同时,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还未社会的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水利风景区发展的必然性

毋庸置疑,水利工程是关系国际民生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是人类为适应环境生存而改造自然的一种具体表现。随着社会的剬发展,人类文明逐渐向前迈步,水利工程也不仅仅为人类生存适应环境而生,相反的,时代赋予了水利工程更对的使命。纵观近年来我国乃至整个世界水利工程的发展,从水库大坝的建设到河坝的加固再到河道的美化治理等工程,水利工程建设已经不再单一考虑其原始功能,而将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等因素融合了进来,使之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其功效。因此,水利工作者要塑造景观水利建设,生态水利建设的新形象,展示出现代水利的新精神,新面貌。而水利风景区建设的发展顺应了这些思想,满足了这些新形象、新面貌的载体要求。

从可持续发展观出发,水利工程必须与环境和谐共处才能经久不衰。这就要求建设者、管理者等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周边的环境。对于过去的已建工程,应从工程的管理和维护方面入手,注重工程的软环境,营造简朴洁净的环境;新建的工程和项目,加强环境的考虑,如湿度、地形等,尽量满足工程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例如临沂的沂河治理,之前的治理只是简单地整修两岸,在经过科学的规划,建起了多处花园式观光平台、雕塑,各个角落都进行了美学处理,俨然变成了一条鲁南风格的“多瑙河”这方面的成功例子还有很多,这些水利风景区或者生态景观水利建设,充分展示了新时期水利建设的风采。[3]

3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的要点

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直接影响了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管理。因为水利工程是水利风景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了水体,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那么水利风景区也就难以建设了。具体从以下几个放慢进行分析阐述。

3.1正确处理好水利工程主体功能和风景化处理的关系

水利工程的建设不光是满足人类更好的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的需要,更应该和环境充分的结合起来,对其进行美化处理,使之与周边的自然能够和谐共存。通过对水利工程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工作的有力推动和促进,才能更好的完善水利工程的综合服务功能。当然,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在处理水利工程主体功能与风景化关系时,必须以主体功能为前提。目前全国有多家水利部门因为水利工程的主体功能的丧失或弱化,而失去了对其的管理权。在如今的水利工程建设中,管理者不但要考虑经济效益,更多的也要关心其环境效益,生态效益,我们不但要发挥出水利工程的生产功能,更要发挥出其生态维护与环境保护功能。为了达到上述现代水利工程建设条件,2004年国家行政审批改革中明确将设立“水利旅游项目审批”作为政府审批管理事项之一,并且明确县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作为实施机关.今后是否搞经营管理,由水利部门决定。通过国家的这个政策,水体资源得到了保护,水利工程的自主功能也得到了发挥。

3.2正确处理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水利风景区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社会经济的发展又对水利风景区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没有河道美化治理,没有建设风景区,那么该地区的土地价格也不会升值到如此地步。城市的面貌也不会出现大的改观。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在经济上要做到与发展相协调,在管理上要做到与政策相适应。一个好的水利风景区建设能够提升城市档次,从而带动周边环境的改善,土地的升值等。通过这些变化,我们可以通过政府的一些政策的支持,提出相应的建议,比如建立风景区管理基金或者适当划给水利部门一部分土地进行开发经营等,以此来筹措景区每年的管理经费,做到自给自足。

3.3正确处理政府和水利部门的管理职能关系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水利工程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顺应时代的要求,水利风景区工程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和人民大众,因此,各管理机构应加强管理,打造好水利风景区建设和管理的新品牌。不管是政府还是水利部门直接管理职能部门,其管理的目的旨在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因此在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中提倡政府主导,水利部门管理、协调其他部门关系。各部门积极协调,打造我国亮丽的水利事业。

4结语

综观过去的诸多水利工程,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农业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水利风景区逐渐被开发,并在把握水利工程主体功能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将当地的生态相结合,建设成实用、美观、和谐的风景区。

参考文献

[1]陆均良.孙怡.水利风景区生态信息构成与生态预警控制研究[J].水利经济.2010(6).

[2]季书杰.试论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J].建筑设计管理.2009(4).

[3]黄金文.张阳.水利工程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水利经济.2009(4).

水利工程前景精选篇11

一、提高认识。水利部党组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新时期治水方针,总结建国五十年来水利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治水思路,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作为水利建设的总目标。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总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加强水资源和水工程管理,进一步开发水利资源,促进水利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满足广大人民迅速提高的物质、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是贯彻落实“*”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水利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水利风景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把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作为水资源统一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以水利风景区建设推动水利旅游发展,将其培植成为水利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加强领导。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领导。积极发挥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水利风景区建设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及时研究解决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对水利旅游工作的管理,应设专门机构或明确现有机构,具体管理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和水利旅游工作。

三、科学规划。为了有序地进行水利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各地要把水利风景区建设规划纳入水资源综合规划范围内;并注意与当地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协调一致。在编制规划中要充分征求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意见,争取他们的支持与帮助。把水利风景区建设同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同水土保持与水环境建设密切结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四、加强建设与管理。水利风景区建设和管理必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1、在开发建设中,要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要确保水利工程的防洪、灌溉、发电、供水等功能的正常发挥,特别要服从防洪的安排,科学划定禁止旅游区和禁止旅游期。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建设旅游设施,必须按规定的报批手续,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开工建设。

2、要保护水环境,防止水体污染。水利旅游设施建设不得损害水环境,项目建设一定要有可靠的水环境保护措施。在建设中,要注意保护植被,对暂时无力开发的风景资源,要采取有力措施,严加保护,防止水资源、水环境的破坏。

3、景区建设与工程建设有机结合。有条件开发水利旅游的新建水利工程,要把水利风景区道路、通信、供电、供水、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工程建设规划,明确水利旅游风景区建设是水利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建设中同步实施。要在满足工程设施运行管理的前提下为水利风景区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开发条件,把工程管理和水利风景区的经营管理结合起来,避免重复建设,资金浪费;对于已经建成的工程,其中旅游资源条件好、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项目,水利风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可结合水利工程的扩建改造,水保项目建设等同步进行。

4、加强经营管理。水利风景区的建设要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采取独资、合资、租赁、股份合作制等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要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及外资,共同开发建设,其经营管理模式也可以灵活多样。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必须制定严格的管理办法,保证工程安全和水利风景区的统一管理,做到产权清晰,责任明确,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五、制定完善促进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的法规。水利部将对现行的《水利旅游区管理办法(试行)》进行修改和完善,并制定相应配套办法。各地可将实施上述办法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上报部综合事业局,以利修改和完善。

水利工程前景精选篇12

[摘要]水利风景区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对其开发原则认识不足,导致了旅游开发中的诸多问题,如功能把握失准、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产品缺乏特色及管理混乱低效等。在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加强规划、可持续用水、深挖特色、提升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有利于我国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水利旅游;水利风景资源;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问题;对策

近些年来,以“水利部门管理范围内的水域、水工程及水文化景观”为主要吸引物的水利风景区由于迎合了人们的“亲水”习性,在我国得到了较快发展。水利风景区的开发不仅激活了水利经济,拉动了区域经济发展,而且在维护工程安全、保护生态及改善环境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囿于我国当前整体旅游发展不成熟的环境,以及对水利风景资源的特殊性认识不足,水利风景区的开发也存在很多问题。有必要结合水利风景区的特点,对旅游开发中的问题加以分析,以利于水利风景区的健康发展。

一、水利旅游渊源与我国水利风景资源概况

(一)水利旅游含义及渊源

水利旅游是指以水域(体)或水利工程及相关联的岸地、岛屿、林草、建筑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主体吸引物的一种旅游产品形式。

水利(工程)与旅游的关系源远流长。早在我国春秋时代便有水运的记载,后来随着漕运的发展,形成了四通八达的水运网。这些发达的水路交通在促进古代商贸发展的同时,也方便了人们的旅游往来。以都江堰、京杭大运河为杰出代表的我国古代水利工程成为当时人们游历的可能去处,今天已然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到了现代,尤其是建国后,我国水利事业得到全面发展。截至20世纪90年代末,全国各地先后修建了水利水电工程近10万个,这些工程不仅在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养殖方面发挥着巨大的综合效益,也以特有的资源与景观形态为旅游开发创造了条件。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水利旅游萌发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基本上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历史同步;进入90年代,随着国内旅游的日益火爆,水利旅游才逐渐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以长江三峡、红旗渠为代表的一大批水利风景资源已成为倍受游客青睐的旅游地。

(二)我国水利风景资源概况

水利风景资源是指江河湖海、涧溪泉瀑、水库湿地等水域及相关联的水利工程、周边环境等能对人产生吸引力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我国水利风景资源十分丰富。在我国广袤的国土上,江河纵横,河流众多。据统计,我国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万多条,水面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600多个,此外还有大量的冰川、瀑布及遍布大江南北的湿地等[1]。为了兴利除害,我国在建国后又修建了大量水库、堤防及众多的灌区、水土流失治理区[2]。这些水利工程在发挥基本功能的同时,也形成了大量的水利风景资源。

水利风景资源多位于生态环境良好地域,域内山水秀丽,且富有人文气息,非常迎合当今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宏伟的水利工程本身就是一道靓丽风景线,成为吸引旅游者的核心资源;富有特色的山水资源为观光、休闲、度假等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人文景观优势,为开展众多的旅游项目提供了绝佳去处。以水利风景资源为核心吸引物的水利风景区正成为众多旅游者向往的旅游胜地。

二、水利风景区的评审及开发原则

(一)水利风景区的评审及开发意义

水利风景区是指以水域(体)或水利工程为依托,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可以开展观光、娱乐、休闲、度假或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区域[3]。为科学合理地开发和保护水利风景资源,规范水利旅游的发展,水利部于2001年7月成立了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开始水利风景区的评审工作,当年公布了第一批18家部级水利风景区名单。截至2006年8月,水利部已先后公布6批部级水利风景区名单。至此,我国6年时间内已批准设立234个“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国近千个省级水利风景区,我国水利风景区建设与发展已初具规模[2]。

从实践成效看,水利风景区的开发不仅保护水源、修复生态、维护工程安全,更因水利旅游的经济乘数效应,带动了水利多种经营的全面发展。2004年,在全国1000多个水利风景区中,仅139个“国家水利风景区”单位的131个景区旅游收入就达7.50亿元,多种经营总收入11.72亿元[2]。由此,既缓解了景区所在水管单位经费不足、负担过重的矛盾,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水利风景区的开发原则

水利风景区是旅游景区的一种特殊类型。我国传统水利以兴利除害、防洪灌溉、供水发电为主,在最初设计时较少考虑旅游功能[4],只是随着这些年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才作为水利工程的一项副业得以开发。所以,水利旅游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1)水利设施的主导功能是其社会及生态功能,旅游开发必然受水利主导功能的制约;(2)水利风景区的核心要素是“水”,旅游开发很易造成水生态环境的破坏;(3)景观上多为大坝、堤塘等水利工程及水面而略显单调,需要提炼人文景观的主题;(4)在地域形态上,往往呈线状和面状延展,一般受多个行政区管辖,管理主体难以确定。

正因为水利旅游有其特殊性,所以在水利风景区的规划与开发中,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原则:(1)在旅游开发建设中,要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正常运行;(2)要保护水生态环境,做到可持续用水,尽可能减少水体污染;(3)要深度挖掘水利工程文化和当地特色文化,改变水利风景区“千地一面”的形象;(4)在所有权和管理体制上,应以水利部门管理为主,协调旅游部门和当地政府共同参与管理[5]。

三、我国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开展水利旅游较晚,水利部门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天然不足,旅游部门对水利资源的管理保护也知之不多,而两者在利益机制上又难以协调,造成旅游开发中诸多问题。

1.功能把握失准

在目前水利风景区的旅游规划与开发中,水利工程自身的功能往往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和正确把握。例如,一些规划无视水利工程的防洪功能,在泄洪区规划度假别墅,严重影响了水库功能的正常发挥;还有一些具有水源地功能的水资源被错误地用于旅游开发,不仅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质量,还可能造成投资浪费。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有关部门在做旅游规划时缺乏与横向的相邻规划和纵向的高层规划进行有机的衔接,导致对水利旅游地功能把握失准,从而造成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一厢情愿”。

2.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纵观水利风景区的旅游规划和开发失误,多数是没处理好旅游开发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盲目开发、管理不善,致使水库水体承受机动船、网箱养鱼及废物排泄的压力,超过水体的环境容量极限,从而使水质遭受污染,增大了库区的淤积量,加重了水库的病害;对河湖、湿地的过度开发,造成水质下降、水量减少、湿地面积缩小,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有关部门缺乏对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护观的深刻认识,仍在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3.旅游产品缺乏特色

旅游产品单一、缺乏特色是目前水利风景区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水上旅游活动项目多有雷同,具备参与性和竞技性等特点的旅游项目较少;此外,旅游开发深度也不够,有关水下和空中旅游的开发仍处于探索阶段,还未形成水、陆、空的立体开发格局;对水利风景区的人文旅游资源缺乏挖掘,已开发的旅游产品也只停留在表象层面,难以诠释水利文化的核心内涵。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是有关单位缺乏对水利风景资源特点的清醒认识,缺乏创新意识。

4.管理混乱低效

我国水利风景资源的产权虽归国家所有,实为水利行政部门所代管。由于水利部门对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存在天然不足,且又难以和旅游部门在合作利益机制上达成协调,造成水利旅游的难管局面。另外,水利风景资源在地域形态上,往往呈线状和面状延展,多隶属于几个相邻行政区,各地方政府部门在利益驱动下也会积极参与管理,从而造成“多头管理”,表现为各自为政、独自开发、缺少协调统一性。

四、我国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的对策思考

1.旅游规划应以保证水利功能的正常发挥为前提

要严格做到“规划先于开发”,且旅游规划必须在充分考虑水利功能的基础上作出,即要在保证水利工程设施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考虑旅游功能的发挥;应根据水利风景区的资源特点,作出相对应的符合资源特点的规划,如供水型水库应定位于生态观光,自然河湖与湿地则要尽量少建或不建旅游设施等[6]。另外,还要加强旅游规划与横向的相邻规划和纵向的高层规划的衔接,把水利风景区建设同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同水土保持与水环境建设密切结合。

2.旅游开发应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的

“水”是水利风景区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核心要素。要在规划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证满足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加强水利风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做到环保用水、节约用水、循环用水,尽可能减少水体污染[7]。在旅游开发中,必须考虑水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把握区域生态状况、水利设施条件和功能及环境质量,不能过度开发。

3.旅游产品设计要突出水利风景资源的特色

除了宏伟的大坝和宽阔的水面,水利风景区吸引人的地方还在于人类治水的工程文化和当地的特色文化,这恰是当前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在水库型景区,宏伟的水利工程一般都是一方最大的建筑,它巨大的体型、空间组合和综合功能是人类改造自然、驯服水害能力的充分体现,具有无可比拟的工程技术人文价值,把这些治水文化、工程文化和当地特色文化深度挖掘、巧妙组合,展示给旅游者,必然会给游客一种别样的感受[8]。

4.旅游管理方面要加强水利部门和旅游部门的协调

水利工程前景精选篇13

关键词:水利工程;防洪;景观建设

水是人类生命之源,自古至今,人类都是傍水而居,足以显示出水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水的主要来源是大自然,包括雨水等方面,地球上70%的面积被水覆盖。但大自然的馈赠具有无序性,不加以合理利用的情况下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水利工程就是人类为预防水资源可能带来的洪涝等灾害而创造的对水资源的管理方式之一[1]。

1水利工程防洪与景观建设概述

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主要包括河道堤防、水库、涵闸、蓄滞分洪区、排水工程等。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伴随人们生活的发展,对水利工程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目前,水利工程的景观建设受到越来越多地区的重视。景观建设体现了对水利工程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是在不影响工程的防洪能力前提下,通过对现有工程的改进与美化,充分体现当地的自然风景、地理特征及风土人情等的特色,实现水利工程功能性与美观性统一、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统一的一种方式[2]。

2水利工程防洪与景观建设统一的原则

在统一水利工程防洪与景观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循必要的原则,主要包括:

2.1以人为本是第一原则

不管是防洪水利工程还是景观的建设,都是以服务人们的生活为根本原则的。防洪工程满足的是人们生存的需要,而景观建设满足的是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在将水利防洪工程与景观建设结合过程中,必须以紧紧围绕人的需求为中心,以人为本,从服务人们出发,以服务人们为最终目的与归宿。同时,水利防洪工程与景观建设结合过程中,还必须充分调动人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参与,随时了解需求动态,不断改进建设工作,保证更贴合人的需求。

2.2始终贯穿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的含义是指在将水利防洪工程与景观建设结合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自然的因素,融合过程必须充分尊重自然规律,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破坏自然,单纯追求防洪工程的观赏性,无异于饮鸩止渴。任何的融合工作开展,都必须以保护自然为前提,实现自然环境工程、防洪工程与景观工程的三位一体。

2.3坚持边开发边治理的原则

任何的开发,都会对原有的生态环境平衡状态造成破坏。水利防洪工程的建设本身就会对环境造成损害,进行景观建设,应当视作防洪工程对自然破坏的修复工作。景观建设可以以对现有环境的治理为切入点,在保证水利工程周边生态环境修复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改观,提高审美性。严禁以二次破坏为代价的片面景观建设行为[2]。

3水利防洪工程与景观建设融合要点

水利防洪工程与景观建设的融合是一大发展趋势,融合过程中,需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3.1设计时即综合考虑防洪及景观双重需求

防洪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首要目的,而防洪堤则是水利工程防洪作用发挥的关键性部分。为满足水利工程防洪功能与景观功能的有效结合,在进行防洪堤的设计工作时,就可以综合考虑当地的环境条件、风景人文等各方面的因素,保证防洪堤的防洪功能正常发挥的前提下,有效糅合景观功能,保证防洪堤集功能性与审美性于一体,为后续的防洪景观工程的开展奠定基础。

3.2建设兼具防洪功能与观赏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护坡

目前,许多地区在水利工程周围建造生态护坡。生态护坡是一种综合了土壤学、生态学、工程力学及植物学等多学科的基本知识,通过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由植物或工程和植物组成的综合护坡系统的护坡技术。生态护坡技术主要特点是既可以通过对边坡进行防护及加固,提供防洪的作用,又可以修复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利用植被等提高水利工程周围边坡的美感,提升观赏性。在进行生态护坡建设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首先,要尽量减少混凝土等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材料的使用,多利用自然植被等具有较高生态价值的植物进行修饰;此外,生态护坡建设完毕后,还可以在护坡周围设立栏杆,增强生态护坡的牢固性。栏杆的选择要兼顾地方特色及艺术性,保证美感。通过栏杆的添加,可以进一步强化生态护坡工程的抗洪能力及观赏性,是防洪景观建设的重要一步[2]。

3.3利用河道护岸建设

因水利工程的建设本身会占用河道周围的部分面积,原有的天然河道会受到水利工程的破坏,改变其原有形态。因此,水利工程的建设必须配以相应的河道护岸建设。在水利工程防洪作用发挥中,河道护岸是影响其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河道护岸可以有效保护城市,降低洪水对人们生活财产产生的危害。河道护岸的建设,必须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展开。开始建设前,先对河道原有的情况进行分析,充分利用并发挥河道的自然形态,在自然基础上进行设计。河道护岸的防洪作用可以通过自然土质岸坡的建设实现,自然土质岸坡同样可以为工程周围的生物及植物提供生存场所,保护自然环境[2]。此外,河道堤岸可以建设成为异形块鱼巢的形式。异形块鱼巢一方面为河道的鱼类等动物提供生存场所;另一方面,在建设时,通过采用坚固性好又环保的材料,可以具有浓郁的现代化艺术气息,观赏性强;此外,异形块鱼巢同样具有防洪的作用。因此异形块鱼巢集环保、美观及防洪功能三位于一体[3]。河道堤岸的建设中,还有许多其他的技巧。比如,在堤岸周围的地势较低并且面积较大的区域,建立人工湖,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河道堤岸建设完成之后,对其进行充分的绿化装扮,确保有效美化环境,也可以储存雨水,降低洪水发生概率等[4]。

3.4通过交通、建筑等设施的补充

水利防洪工程与景观建筑结合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的观赏要求,因此,在促进二者融合时,可以通过交通及建筑设施的补充,提高防洪景观工程的便民性[5]。防洪景观工程周边的交通必须便利,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同时,交通线路布局要综合考虑与防洪通道是否冲突。为方便人们的生活,防洪景观周边还应配备必要的停车场。防洪景观工程周边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必要的风格各异的建筑物,供人们休闲使用。但建筑物的建设必须充分考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方可实施。水利防洪工程与景观建设的融合不是一劳永逸和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根据融合技术的改进,不断做出新尝试。

4结束语

水利防洪工程是国家造福人们的一大举措,而景观工程的配套建设,则是国家对人们日益增长需求的进一步满足。水利防洪工程与景观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边开发边治理等原则,通过合理设计、建设生态护坡、建设河道护岸、配备必要的交通设施等措施,推动水利防洪工程与景观工程的充分融合。这一举措的实施,可以有效满足人们的审美感官需求,拉近人与自然的联系,促进生态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忠福,朴顺玉.浅谈水利工程防洪与景观建设[J].中国西部科技,2011,(35):55-56.

[2]饶大章.浅析水利工程防洪与景观建设[J].农技服务,2016,(9):169.

[3]挪标.大坝防洪安全问题与风险因素的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2):156-157.

[4]杨浩.城市防洪与城区景观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陕西水利,2010,(4):132-133.

水利工程前景精选篇14

关键词:水利工程;设计;问题

1 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问题

1.1 水利设计中缺乏技术经济观念导致工程成本加大。在水利设计工作中,当水利工程施工图纸被制定与比选确定后,工程的造价成本也就确定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设计部门在水利设计的过程中考虑不够周全,设计人员缺乏经济观念很可能导致实际设计文件没有考虑到施工地区的施工材料价格,使水文设计缺乏经济性的体现。而后期对水利设计方案或图纸的变更也会增加工程的造价,影响工程的进度。

1.2 水利设计市场体制有待健全。在水利工程设计市场中,设计招标还没有得到全方位的贯彻与深化,这就导致了一些地区水利设计部门在水利设计的经营中通过关系或区域内影响力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水利设计方案或图纸只要不出很大的质量问题就能够投入使用,导致许多设计方案与图纸缺少技术含量。再加上许多水利设计部门在收费中按照工程造价比例或实现协商的方式收取费用,这些设计单位如果充分考虑工程成本,则所得的报酬并不会增加甚至会少,设计收益的降低导致从业单位不愿意进一步考虑优化。所以水利设计市场体制对水利设计的质量与水利工程的建造成本有很大影响。

1.3 水利设计工作方案的比选工作有待重视。水利设计工作需要以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作为依据。在水利设计工作中,随着水利设计工作的进展,作为主要设计依据的一些资料也要做出补充和完善,设计方案或图纸也要做出进一步的论证与选比。但是在实际的水利设计工作中,由于缺乏对资料的补充完善以及对方案比选工作不重视,造成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社会条件等不能与工程规模以及功能相适应,导致设计和方案可用即可,最终使得设计方案的实用性打了折扣。

1.4 有待加强水利工程设计人员队伍建设。

水利工程设计人员队伍是进行水利工程设计工作的主体,直接决定着水利设计方案或图纸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指导效果,当前水利工程设计人员队伍中高级工程设计人员缺乏,许多具有从业资格的水利设计人员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作为支撑,而其实际的设计工作能力也不能得到检验。当前的水利工程建设还需要同时考虑到生态环境保护、节能等复杂的因素,缺乏相关复合型人才也是当前水利工程设计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2景观设计问题

2.1 在水利工程建设的时候,许多水利工程景观设计都是在工程实施完成后才进行这一项设计,这种没有和工程项目一起规划的景观设计方式无疑会增加了景观设计的难度,而且这种设计方式往往不尽人意。

2.2 景观设计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缺少人文因素。水利工程景观设计应结合工程所处位置的地貌、自然景观和当地文化等要素,这样才能有效地使得人造景观能很好地融入周围环境中,突出其独有的人文特色。

2.3 景观设计缺乏创新。当前,许多景观设计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缺少具有鲜明地方代表性的、风格独特的景观设计创意。

2.4 景观设计中只考虑设计,忽略了景观建成后的管理和维护。

3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3.1 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时,并没有过多地考虑生态环境要求,满足不了良性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2 缺乏具体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方法及标准。生态系统本身就具有明确的地理位置和区域的差异性,决定了考虑生态的水利工程就应该具有特定性和区域性,因而制定具体的设计方法和评价标准非常困难。

3.3 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缺乏当地的生态、水文等具体资料。

3.4 即使重视了水利工程的生态设计,但却忽略了水利工程建成后的生态管理和生态运转。

3.5 生态设计满足不了整体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性。

4新时期水利工程设计原则新时期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4.1 安全第一,经济合理的原则。水利工程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性工程,水利工程应满足防洪、供水、发电、航运、旅游等要求,还应考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水利工程的设计应满足相关的规范要求,确保水利工程设施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风险最小和效益最大原则,做到经济合理。例如城市环境水利工程的设计,除应满足一般的防洪要求外,还是城市的重要景观,工程建成后将会有大量的游人进入,因此,在工程设计中既要满足人们亲水、嬉水的要求,同时还要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

4.2 以人为本的原则。水利工程设计应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以工程安全为基础,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设计者应该把更多的情感融入到自然生态环境中去,从而营造出高品位的景观和环境。

4.3 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原则。作为城市景观的水利工程,要保证工程景观功能的正常运行,蓄水是实现这一功能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4.4 坚持生态化和自然化的原则。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始终是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设计主题,在保护原有自然景观和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考虑工程、景观以及生态要求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优势,采取因地制宜,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高度结合,体现人与自然的融合。

4.5 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原则。人工景观设计是现代水利工程设计的重要内容,景观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原有天然景观的类型、分布和特点,将人工景观与天然景观融为一体,真正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设计理念。

5 设计要点

5.1 水利工程设计应重视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设计前,应研究工程所建地的生态环境状况,设计时应解决好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改变人们现存的世俗审美观判断标准,不搞病态空间和过渡装饰,减少视觉污染,使设计更贴近自然,使能源利用和景观创造都达到新的高度。

5.2 注重美学研究,营造景观工程。水利工程设计应重视美学研究与景观设计,这将会给水利工程带来良好社会、经济和环境在内的综合效益。人类已经从原始水利阶段、工程经济水利阶段进入生态经济水利阶段,水利工程的设计必须与维护生态和保护环境相协调。

5.3 水利工程设计应与生态环境工程设计相结合。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并运用生态环境科学的相关理论和工程技术,实现水量与水质同步科学配置的目的,在水污染防治工程中为重要。由于水利工程作用的水量一般较大且季节性变化明显,所以水利工程设计中应重视与生态环境工程设计的有机结合。

5.4 设计时应重视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作为城市景观的水利工程,其文化品位通常是决定该城市品位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基础设施。水利工程设计应在对城市的自然文化、人文风俗等特点深刻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通过对景观、建筑小品、水域绿地的布局和规划,使水利工程的文化氛围与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融为一体。

5.5 水利工程设计应重视景观设计。由于水利工程的特殊性,在设计时应重视景观的设计。

进行景观设计时应注意:

(1)景观设计的生态性。景观设计应尽量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尽量保持原生态。

(2)注重因地制宜,参与性、观赏性和实用性的相结合,真正做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3)应重视与周围建筑的协调,重视当地文化和经济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