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传统培训方法范文

传统培训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4-10 14:41:02

传统培训方法

传统培训方法精选篇1

一、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

农广校在以往所开展的实用技术、三进村、绿证等培训过程中,教师大都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讲授法和演示法,也可称为“注入式”教学方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表达系统向学习者传授知识,学员通过听讲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演示法强调教师对教学的主导作用,重在知识、技能的讲解、演示和传递。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教具或示范某一动作、试验程序,指导学员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操作方便、省时,可对多人进行培训,经济高效的优点。但也存在着无法考虑学员在接受能力、知识背景、需求方面的差异;单调的学习方式容易引起枯燥乏味感,造成学员注意力不集中,出现打盹现象,对知识理解吸收程度不高,只有短期记忆,真正把所学知识运用在实际生产中微乎其微。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分重视知识的理论性,忽视了调动学员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以及生产实践操作能力,也忽略了学员们的学习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二、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

运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农广校探索的问题。其中,不妨借鉴田间学校、农业创业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等所采用的多种教学法。它包括:参与式教学法(讨论法、问题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音像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参观教学法等等,只有将各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才能达到提高培训效果的目的。

笔者在近两年培训过程中,采用的参与式教学方法得到了绝大多数学员的认可和喜爱,培训效果良好,也增强了培训教师授课的自信心。仔细分析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具有灵活性、可操作性强的特点,每个人在参与中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认知,气氛活跃,启发性和引导性强,也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例如,在2013年涉农培训过程中,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八仙过海”,活跃了课堂气氛,拓展了学员创造性思维方式。具体做法是:

首先,“八仙过海”要求学员分成两组,每组各站一侧,每侧学员交替从己方到对方一侧。规则是通过的方法不能和别人的方法重复,如果有一个人过不来整个团队失败。教师先示范走过去,然后宣布游戏开始。最开始学员们都有畏难情绪,但考虑到要注重团队精神,又不能在自己这里宣布放弃,随着几个学员的通过,也启发了其他学员的思维,有的选择旋转过去,有的用舞蹈方式,有的用采摘方式……通过简单的游戏把学员认为不可能的事情,随着思维方式受到启发后变成了多种多样的可能,培训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这样的培训是他们从未体验过的,这种教学方法大大地调动了学员的积极性。课后有的学员说她还有方法没有得到展示,表示出对培训的浓厚兴趣。

在分组讨论中,把学员分成四个小组,每组人数在10~12人为宜,最多不超过15人。要求学员根据现有条件,讨论怎样做才能进一步增加经济收入,时间为20分钟,各组要把讨论结果写在白纸上,并派代表进行说明。通过讨论大家得出,要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条件确定产业及规模、关注市场动态信息、确立特色产品、注重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诚信经营、有效宣传产品或服务、产销相结合等诸多方面来提高经济效益。在讨论的过程中,学员们集思广义,既受到启发,又得到收获。大家纷纷表示,以前只想着种养,很少想到怎样发展收入能更多。

以上只是参与式培训中的小片段。小片段带来了大思考,在农民教育培训中,县级农广教师作为一线人员,要思考在不同的培训环境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给学员营造一个气氛活跃、轻松学习的场所。使培训课程活起来、动起来、热起来,把学员在生产中积累的好经验、好方法挖掘出来。在培训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培训中要做到不批评学员的观点,保护学员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方法能使学员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使培训内容更具说服力,使学员对知识的记忆更深刻,最终提高培训效果。

教学方法选择得当与否,直接决定着培训效果的好坏。但“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都有其局限性,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适应性,适应于特定的教学目的、教学对象、解决特定的问题,适合于不同风格的教师。因此,在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中,应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打破学科知识体系,对应农时季节和关键生产环节,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传统培训方法精选篇2

论文摘要:根据微格教学的特点,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将传统的教学技能培训方法与用微格教学培训教学技能进行比较分析,探索教学技能培训的优化模式。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训(即:讲解示范能力、组织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突发事件能力的培训)主要是通过在校期间日常的教学理论、技术、技能的灌输及实验、作业,最后经过教育实习进行集中的培训与检验等一系列环节完成的,这种传统的培训方法其过程长、零散、工作量大、反馈效果差、效率低的弊端十分明显。而微格教学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爱论和他的同事发明,专门用于培训教学技能的方法模式,由于它可以任意设置教学技能培训环境、并且是借助于现代化的摄录设备从不同角度完整地记录执教者的授课过程,故其操作的可控性、反馈的准确性、培训的针对性都极为突出,大大减轻了指导者的工作量,提高了效率,据此,笔者尝试将其运用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培训,通过对比实验与传统教学技能培训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以探索全新的提高教学技能培训效果的方法模式。

一、“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微格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一)实验方案的指导思想

根据微格教学应用广泛、兼容性强的特点将其引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培训,充分发挥其作为“教学技能综合训练模拟器”的独特作用,深入探讨提高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效益的方法途径。

(二)实验对象与实验方案的设计

2002年至2004年连续三年从2002届、2003届、2004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中分别随机抽取部分学生作为实验组,与其他学生(对照组)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组学生采用微格教学法培训体育教学技能,而对照组学生仍沿用原来传统的培训方法培训教学技能,最后观察记录两组学生在教育实习阶段首次授课时的心理状况及教学技能掌握运用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微格教学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训中的作用与效果,深入研究提高体育教学技能培训效果的方法途径。

(三)实验步骤

1.2002年、2003年、2004年连续三年每年的3月份(教育实习开始前)随机抽取。部分学生组成实验组,对其进行微格教学理论培训。

2.实验组学生分析讨论要培训的体育教学技能。

3.每个实验组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及自己的具体情况,写出培训本人体育教学技能的微格教案。

4.实验组进行微格教学录象,每个实验组学生轮流担任教师进行10分钟左右的微格教学,授课对象由其他实验组学生扮演,用两台摄像机从不同角度同时开始将整个微格教学过程拍摄记录下来。

5.实验组学生进行微格教学录象的观摩评议。并可进行再循环。

6.再用随机取样法抽取与实验组学生人数相等的学生作为对照组,仍用传统方法培训对照组学生的体育教学技能。

7.制定出观察记录教育实习阶段两组学生首次授课时的心理状况及教学技能掌握运用情况的评定项目及方法细则。

8.由指导教师完成观察评定两组学生教育实习阶段首次授课时的心理状况及教学技能掌握运用情况,并保存有关数据。

9.将保存三年的观察评定数据统计汇总,列出对照表。

1O.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学生授课时其心理状况虽然不属于教学技能,但它与教学技能的运用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教学技能的运用与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比较微格教学法与传统方法培训的学生在教育实习首次授课时心理状况不仅必要而且有较大的价值。

从对照表1中可以看出:微格教学法与传统方法培训的学生在教育实习首次授课时其心理状况差异明显:传统方法培训的学生在教育实习首次授课时非常紧张、焦虑、不安的人数为21人,较为紧张、不安的有33人,只有9人较为放松,分别占33.3%、52.4%,6和l4.3%而微格教学法培训较为紧张、不安的有18人,占28.6%较为放松的有45人,占71.4%无非常紧张、焦虑、不安者。说明:经过微格教学法培训后的学生通过反复观摩自己及其他同学的教学过程录象,再经过分析、讨论、评价和相互借鉴,对各种教学环境下教学技能的运用都有直观、全面的认识,进而能较准确、熟练地运用,故实际授课时心理比较放松、自然。而传统方法培训的学生由于仅靠指导教师一对一人工描述指导,直观性差、局限性大、反馈欠准确,更无法反复观摩借鉴,学生对教学技能的运用仍较模糊,不能较快地掌握,故在首次实际授课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其心理仍较紧张、不安甚至焦虑。

从对照表2中可以看出:各项教学技能的掌握运用方面,微格教学法与传统方法培训的学生均有较大差别。

1.讲解技能,传统方法培训有6人(9.5%)讲解目的性不强、不生动、不简练并有2次以上停顿(不连贯),另有27人(42.9%)讲解目的性较强、较生动、简练但也有停顿不连贯的现象,其余3O人(47.6%)讲解目的性强、生动、简练无停顿且比较顺畅。而微格教学法培训无讲解目的性不强、不生动、不简练并停顿2次以上者,只有15人(23.8%)讲解目的性较强、较生动、简练并有停顿不连贯,其余48人(76.2%)均为讲解目的性强、生动、简练无停顿且比较顺畅。这主要是由于微格教学法培训学生能多次反复观摩、分析、评议并借鉴他人的讲解语言风格、技巧,对语言的提炼更加生动、形象,加之心理上较为自信、放松,故讲解语言的运用比传统方法培训的学生更加纯熟。而传统方法培训的学生仅靠指导教师一人教学生说话(讲解),缺乏借鉴他人的讲解语言及反复提炼语言的机会,再加上心理紧张等原因,故在讲解技能的掌握运用方面与微格教学法培训相比尚存在不小的差距。

2.作为主要的教学技能,动作示范的运用是体育教师应熟练掌握的基本功,此方面微格教学法与传统方法培训的学生也有较大差别,尤其是在动作示范位置的选择及示范的目的性方面,微格教学法培训的优势更加明显,传统方法培训的学生动作示范的目的明确、位置选择恰当的只有24人,占38.1%目的较明确、位置选择较恰当的有33人,占52.4%,目的不明确、位置选择不恰当的有6人,占9.5%而微格教学法培训的学生动作示范的目的明确、位置选择恰当的有45人,占71.4%目的较明确、位置选择较恰当的有18人,占28.6%,无目的不明确、位置选择不恰当者。造成此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微格教学法是从不同角度全方位摄录各种环境条件、动作内容、执教者及学生的位置,尤其对示范的细微之处显示的非常清晰、准确,学生反复观摩后不仅对示范位置的空间感强,而且对示范的目的也有清晰的认识。而传统方法培训只靠指导教师一人讲解、示范,不仅无法涵盖多种情况下的示范而且学生只有平面的感觉,缺乏整个示范的立体感,因而对示范的位置、目的认识仍较模糊,其效果也就相差很多。

3.在组织措施运用方面,两种培训方法仍有差别。调动队型合理、快捷,练习有序,交换练习场地顺畅的人数,传统 方法培训的学生有33人占52.4%而微格教学法培训的学生有48人占76.2%调动队型不合理、较慢,练习较为混乱,交换练习场地不顺畅的人数,传统方法培训的学生有3O人占47.6%而微格教学法培训的学生只有15人占23.8%这主要是由于微格教学法培训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教学场景(如交换作业场地、变换队型等)并且学生可以反复观摩、借鉴这些组织措施的运用方法,进行集中的学习与掌握,学习效率高、效果较好。而传统方法培训只靠书本知识和指导教师一人的讲解,局限性大,短时间内学生难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各种组织措施,培训效果较差。

4.在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方面,两种培训方法差别也较明显。能及时观察、准确分析判断学生的错误动作并且纠正方法得当、针对性强的学生,传统方法有27人,占42.9%,6,而微格教学法培训有54人,占85.7%,比传统方法培训高出一倍。不能及时观察、准确分析判断学生的错误动作并且纠正方法不得当、针对性不强的学生,传统方法有36人,占57.1%而微格教学法培训只有9人,占14.3%明显低于传统方法培训。主要的原因也是由于微格教学法培训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教学场景(如展示各种错误动作及纠正方法)并且学生可以反复观摩、借鉴大量实例,直观、清晰地了解各种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及纠正方法,从而尽快地掌握此教学技能,而传统方法培训则无此优势,它只能靠指导教师一人的讲解,直观条件差且实例教少,学习中制约因素大,培训效果较差。

传统培训方法精选篇3

关键词:音乐 校本培训 传统培训 异同

校本培训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教育界关注的大事。素质教育的推广促使了教师继续教育的方式的革新,校本培训就是其革新的产物。随着音乐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所处地位的转变,对音乐老师的职业技能水平和授课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由于校本培训较其他培训模式具有很大优势,现在的音乐教师的培训模式也纷纷开始采取校本培训。接下来,本文就从四个方面分别来分析一下校本培训与传统培训之间的异同。

一、概念及方式上的异同

在概念上,传统培训与校本培训都是为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教研能力而进行的动员性的集体培训活动。

但校本培训指的是立足于学校,由学校组织发起和规划的,围绕本校的办学条件、特点和学生现实状况的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模式。而传统培训则是由专门的教育部门、培训机构等组织规划的,致力于更新教学理念、拓宽老师的知识面、提高教学的能力,侧重点在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的补救和解决上的广泛意义上的非长期教师培训活动。

在培训方式上,传统培训和校本培训很大的区别。传统培训大多数是将学科作为培训中心对象,方式单一,受众被动,其方式主要包括:针对教育法规、思想、理论的教学会议、报告;针对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技能的提高的讲座;针对某种方法或技能学习的短期培训;学习和借鉴优秀老师经验的教学观摩。

校本培训则以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追求学校特色为中心,采用的方式方法更加多样化。将被动接受的进修教师转变成主动参与的培训对象,传统的培训已经提升到了研修的层次。其方式主要包括:

1.集中进行培训。尽管很多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资源不足,但集中培训仍然是很重要的部分,它能够更好的传递学校的办学宗旨、理念和目标及特色,让音乐老师在这些思想指导下,实现其培训计划。

2.巧妙结成对子。将校内的优秀老师作为榜样和带领者,带动青年教师水平的提高和成长。这种形式能够有效应对刚上岗的年轻教师的进修需求。

3.解读优秀案例。对优秀教案要进行学习、借鉴,从不同角度分析其教学优势,进而开拓思路,达到充实自己的目的。

4.进行个人反思。让老师时常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进行反思,记录在案,再不断改进自己的方式方法,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5.利用网络教学。互联网、校内网都是学习和进修的良好媒介。在假期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在辅导学生的同时,提升自己。

6.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对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进行认真的设计,充分挖掘教材的作用。

7.研究教材与课题。教材是教学方法的根据,只有老师吃透教材,才能充分挖掘其中的教学设计点,更加从容地进行教学。而课题研究的住到单位是区县的教研室。要集中区内的老师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培训与探究,相互借鉴优秀建议与意见,实现自身的提高。

二、内容及效果上的异同

在培训内容上,传统培训模式是在教育行政相关部门的策划下完成培训内容。那么,它的内容就主要包括了:教育相关法制、政策、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职业道德等文件内容;转变观念、扩大知识体系、充实教育内容等方面的内容;把探讨、观摩、交流等大型活动作为培训内容。

校本培训则是在校内让老师直接参与的培训,除了传统培训方面的内容,还包括了:地方教材特色设计、学科特点、学校特色等方面的内容。音乐教师的脚本培训则主要有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以及学习地方音乐。音乐教师在提高授课水平的同时,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对民间音乐进行整理、改编、创作、演唱和小学。

在效果上,传统培训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作用,可以让音乐老师提升专业技能、转变教育观念、学到优秀经验。但是由于其培训范围较为宽泛,没有针对性,导致很多的先进理念和模式很难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来,不能够满足所有老师的进修需要。

但校本培训基于学校本身,能够更直接地面对存在的教学问题,可以制定更适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政策,同时还可以避免因为经费原因不能让学校老师都参加培训的尴尬情况。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教师的进修,可以走出学校,进入到民间学习真正的特色音乐,达到提升自己艺术水平、丰富课堂内容的目的。

尽管校本培训有那么多的优势,但是同样也还存在着一定问题。音乐课在学校教育中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很多采取校本培训的学校并没有将音乐教师纳入体系当中。并且由于我国大部分的中小学的音乐教师不足,甚至在农村贫困地区的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老师,其它学科的老师身兼数职,不具备相关的专业技术,也无暇进行音乐课程的培训活动。要想营造出音乐教师的校本培训氛围几乎是不可能的。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音乐有其特殊性,非相关专业的优秀经验也未必适用于音乐教学。

总结

立足于学校,重视具体教学问题,鼓励全校老师参与的校本培训在以其巨大的优势,融合其他培训方式,逐渐在替代传统培训。传统的应试教育在受到素质教育的打击之下,依然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并且还在对素质教育的开展进行阻碍。在这样的情形下,音乐学科得不到相应的重视,音乐教师的校本培训更得不到全面的开展。因此,在当前的音乐教师培训进修中,校本培训模式与传统培训模式要并重。

参考文献:

[1]王小明,侯延爽.音乐教师校本培训与传统培训的异同[J].咸宁学院学报,2012,(07).

[2]刘子伯.设计音乐教师校本培训方案的基本要求[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

传统培训方法精选篇4

从当前基层税务系统的教育培训现状分析,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音像技术,积极发展适合税务系统情况的远程教育,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培训效率。

一、基层现有教育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当前基层教育培训模式看,仍是以传统的集中培训、面对面授课为主,通过逐级的培训,来带动相关人员学习。由于传统培训方式的局限性,决定了现阶段教育培训质量与效率的不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无法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集中培训与强制培训无法充分考虑干部知识水平的差异,干部也无法自主选择需要的学习内容,使学习效果受到较大影响,培训成效不佳。

(二)无法灵活调整培训进度,每个干部学习掌握程度及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且无法重复使用,对一些接受能力差的干部不能满足反复学习的要求。

(三)无法全面掌握培训人员的情况,对干部学习进度、学习资源、学习状况、学习绩效的管理与评估较难。

(四)无法有效节约经费,培训成本昂贵,传统培训要求参训人员脱岗集中一起学习,需要培训人员付出大量的时间成本和出差费等大量经费成本。

(五)无法提高培训效果,由于受众面窄,时间、经费、场地等客观条件限制,传统培训的规模较小。无法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当前基层税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现状看,以我省为例,目前已实现全系统计算机网络三级联网,人手一机的配置,视频会议系统也已开通。并且通过几年的培训应用,广大干部职工的计算操作应用水平也大幅提高。因此,借助网络平台,加快信息技术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应用也就有了基础和前提。然而在实际的各类教育培训工作中,信息技术的运用程度却相对不足或未运用,导致了现有的教育成本高、培训效率低的问题。

从其原因分析,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是运用信息技术的观念未形成。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培训都是采取集中、面对面的形式,而且我省地税系统基本上是从2000年因征管信息系统投入使用才开始进行大规模的计算机系统硬件建设,教育信息化的观念还未完全形成。二是相关教育培训软件的投入不够。通过几年信息化建设,我们的计算机系统硬件建设已经比较先进,相关税收业务应用软件也较完备,但在教育培训方面,投入不足,比如:网上教育系统、网上考试系统、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方面。

二、信息技术在干部职工教育培训中的应用方式

教育培训方式主要包括大型会议式培训、个人独立业务学习及组织考试等,教育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文字形态的业务知识、音像形态的知识教育以及软件操作演示等。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重点就是要结合当前教育培训的需要,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充实教育培训内容,从而提高培训效率,增强学习效果。

(一)充分利用视频会议系统组织好大型培训。使用视频会议系统可随时随地召开或参加培训会议,进行交互式的业务培训、业务探讨等工作。同时将培训教师的讲课情况,实时的录制下来,重复利用授课资源,确保培训质量。

(二)充实内部网站在税务教育培训上的内容。内部网站在培训教育中主要起到学习、交流和存储、共享教育资源的作用。如把老师的授课进行录像上传,软件的使用方法制作Flash挂在网上,同时开通网上课堂,网上专家讲座等学习交流栏目,建立了涵盖财经税务、时事政治、计算机知识等学习培训资料。

(三)开发完善网上考试系统。从目前基层的教育培训需求分析,网上考试系统应包括题库维护、组卷、考试、阅卷、试卷分析等一系列的过程,从而形成一个正规考试的整个周期。

教育培训信息化一个巨大优势是资源共享,这就要求加强部门配合,共同维护教学资源。要突破传统教育的地域性的模式,提供开放式的系统,保证源源不断、巨大的教育信息资源以及随时随地的资源更新,不再受时间、地点及资料的限制,干部不但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安排工作、学习计划和进度,而且共享优秀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式,扩大教育时空。

三、现阶段教育培训信息化的建设思路

大力推进教育培训信息化,是税收事业发展的需要。各级税务部门在教育培训观念上、师资上、内容上、形式上、效果上都要有新突破,才能促进教育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以适应现代税收事业发展的需要。

(一)统一思想,提高对教育培训信息化的认识。

教育培训信息化是现代教育大众化的必由之路,是一次历史性的挑战和革命性的变革。要充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干部教育培训局面,切实促使地税的教育培训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突破传统观念,教育培训工作不能仅限于抽考当前工作的需要,要着眼于税收事业的发展,要着眼于建立复合型人才。因此,要转变以往大集中、大培训、一窝蜂的模式。要坚持长期培训,就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完成。

(二)加强部门配合,提高教育培训效率。

加强部门配合,共同维护教学资源。要突破传统教育的地域性的模式,提供开放式的系统,保证源源不断、巨大的教育信息资源以及随时随地的资源更新,不再受时间、地点及资料的限制,干部不但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安排工作、学习计划和进度,而且共享优秀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式,扩大教育时空。

(三)加强课件制作,提高课件信息化程度。

传统的教育内容主要采用文字资料,其主要内容是描述性的文字和补充说明性的图例、图表。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资料可以采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体形式存在。此外,现代教育技术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准确的信息、最灵活的方式和最佳的效果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始终保持科学性、新颖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等特点,以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四)建立交流平台,提高教育培训效果。

通过教育培训交流平台来提供知识和方便技术构建,使每一位干部能够以自选的步伐在适当的时机来推进自己的学习进程。学习者能够自行选定所需内容,把这些内容根据自己特定的工作和时间安排的需要进行处理。更进一步,该平台具有灵活性,允许干部自己选择最有效的工具和方法,无论是多媒体、在线小组讨论,还是其他方式。

传统培训方法精选篇5

关键词:应急管理;在线培训;效果评价

当今社会,危机如影随行,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各个环节中,卫生应急人员必须掌握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有效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应急处置技术和知识的更新也越来越快,将最先进、最有效的技术知识进行传播和应用是当前形势的迫切需要,而传统的培训形式已越来越难以满足基层卫生应急人员的需求。在线培训作为一种新的形式已成功应用于众多领域,但在我国卫生领域应用相对较少〔1〕。为此,笔者卫生应急人员在线培训和面对面培训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哈尔滨市疾控系统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80名,年龄22~45岁。

1.2方法

将选取的280名培训对象按照年龄和专业平均分为两个组。一组进行面授培训,另一组依托卫生公益项目研发的“卫生应急关键技术集成与创新的应急能力在线培训与演练信息平台”(简称云平台)进行在线培训。周期为5个月,学时数不少于100个;培训内容为卫生应急管理知识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关键技术;考核方法为闭卷考试。

1.3统计方法

采用Excel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共有280名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及考试,回收试卷280份。面授培训组62人及格,及格率44.29%;在线培训组83人及格,及格率59.29%。在线培训组及格率高于面授培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3.1在线培训形式新颖

传统的面对面培训是集中授课,需要场地、组织人员、师资、印制讲义和教材,安排就餐等,筹备复杂。以课程讲授为主,形式单一枯燥,往往是短期、一次性培训,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较多,受训者数量有限还无法跟踪培训效果。在线培训不受时间、地点、人数限制,是可重复性的持续教育培训方式。受训者只需简单注册就可随时随地参与形式灵活、多样的培训活动。既节省费用、又可自主安排学习时间;既丰富了学习资源,使资源利用率高,又可有效跟踪培训效果〔2-3〕。

3.2在线培训内容实用

传统突击性的培训方式及大量自上而下开展的知识更新和培训活动,不能根据受训者的培训需求设计课程,缺乏互动和参与性,导致很多培训成为形式化和走过场,无法切实提升基层应急能力和水平,与文献报道相似〔4〕。本文在线培训应用的云平台,是科技部、财政部、卫生部支持的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研究成果,建立在文献研究、专家论证及来自于疾控机构1000份在线培训需求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学习和掌握卫生应急关键技术必需的相关基础知识系统整合集成为知识平台,作为培训学习的重要资源,它知识涵盖多,覆盖面广,模块设置合理,检索快速,使用便捷,可根据受训者的需求和兴趣,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既不影响正常工作,又能使卫生应急的宝贵知识、经验、技能得到有效、及时、快速的总结、传承和推广,弥补了传统培训方式的不足。

3.3在线培训平台功能齐全

传统培训方法精选篇6

关键词:警察教育拓展培训,发展趋势

 

在我省监狱布局调整和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实现科教兴狱战略,办好新世纪的教育培训,迫切需要我们尽快适应新时期教育培训的新变化、新要求。教育培训历来是提高警察队伍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渠道和途径,但传统的教育培训一直是以知识更新式的培训为主,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更新,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形式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了。学院积极改革培训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拓展培训方面进行了不断探索,笔者结合学院培训工作实践,对拓展培训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谈一谈粗浅的认识。

一、拓展培训的理论探索

拓展培训又称体验式培训,起源于英国,是走出教室,利用自然或社会环境,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使学员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的过程中,达到“磨练意志、完善人格、挑战自我、熔炼团队”目的的一种训练形式。

目前我国监狱警察教育培训的种类主要有:学历教育、岗前培训、晋升(晋职、晋衔)培训、专业培训、更新知识培训以及专题教育培训(如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大练兵大比武活动、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以及十七大精神学习活动)等几种教育培训形式。拓展培训只是传统培训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对其认识程度、效能发挥方面还重视不够。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社会教育大背景的变化,给警察教育培训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干警培训需求的多样化和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给教育培训又带来了多重挑战。警察培训亟需实现从传统模式到新的模式的转变。拓展培训就是对传统模式的改革和探索。

二、学院拓展培训现状及作用

从2000年上半年,学院围绕警察素质的提升,第一次组织轮训班的学员到青岛海尔、烟台南山集团、上海宝钢集团、浙江华西村实地考察,借鉴企业管理经验、感受经济发展成果、学习科学发展观及和谐社会主义建设等,组织学员到上海提篮桥监狱、南京青浦监狱等学习交流管教、生产经营经验,组织学员到南部山区进行野外团队训练,开始了一种与以往培训完全不同的培训。通过拓展培训培养了干警之间的合作精神和积极进取的心态,具有以下积极作用。

一是能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在浙江华西村考察时,请老书记吴仁宝作报告,学员们对和谐社会建设、基层建设与管理、基层政权与经济社会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概念有了更多的了解;到青岛海尔实地考察时,对自主创新、循环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等有了新的认识。通过拓展培训,大家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充分体验到这些地区在科学规划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管理与教育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感受到了这些地区老百姓和员工较高的生活质量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认识到了实行精细化管理和高效服务,对司法行政工作同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是能够找到差距,增强危机感。学员在学习考察上海提篮桥监狱、南京青浦监狱等过程中,时时处处都带着问题去思考,在参观考察了这些监狱之后,通过对照比较山东监狱与上海、南京等监狱监所环境、管教方式、监狱布局、经营管理、干警待遇等差异,能够清醒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感受到山东与这些地区的差距。更促使干警学员认识到不转变发展模式、不重视科学发展与规划、不提高监管水平、不提升警察的素质,就难以实现山东监狱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是能够纠正培训偏差,提高培训自觉性。随着我省监狱事业的改革、创新、发展,省厅局近几年来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建设和谐监狱的战略目标,加大了对警察培训的规划指导,学院努力改善培训条件,改革教学方法,为培训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但是在部分干警中“培训无用”论、“培训浪费”论时有出现,存在着赶形式、走过场,消极应付现象。通过拓展培训,调动了学员的积极性,提升了自我思想和观念,增强了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优化了工作心态、工作思路、工作效率,使得学员对待培训的重要性的认识有了质的提高和飞跃。

三、拓展培训的特点

(一)学习由被动接受转向自主建构

在拓展培训中,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员已有知识和能力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主动建构的过程。每个学员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原有知识和能力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同时,学习既是学员个人的建构活动,也是学习共同体的合作建构过程。于是,拓展培训强调共同参与和协作学习,让学员个体在以自己的方式对事物进行体验、理解的同时,通过合作、协商、对话和思维互动来增进个体对事物的洞察力,促使个体对问题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客观地说,监狱人民警察,与其他系统的干部有着明显的不足,环境较为封闭,知识更新较慢,工作压力较大,资源利用较低,社会地位不高,等等。通过走出去学习和比较,对自身及工作的感性认识更为清晰,学员们发现固步自封必然不利于发展,而“天外有天”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重要。科技论文。

(二)学员由接受客体转向能动的独立主体

在开展拓展培训过程中,学员始终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而存在,在一种平等融洽和谐的交往氛围中体现着自己的主体人格,是培训活动的主人,而不是被动承受教育影响的简单客体。同时,由于主观、客观因素不同,工作性质和学历背景不同,每个学员又有自身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走出熟悉而单调的监狱环境,走到陌生而新鲜的各类环境,有利于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培训中,去体验,去感受,去发现。比如,在南方考察期间,学员们除了集中组织的听取报告以外,还主动去寻找各种对自己有启发,对自身发展有帮助的事物去了解和学习,去认识和感知,这种能动性既很好地满足了学员需求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也调动了他们的培训学习欲求,提升了培训学习效果。

(三)培训者由控制者转向引导者

“传道、授业、解惑”是对传统培训教育观和培训者角色的形象概括,而拓展培训要求培训者不再是“知识传播者”,不再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而是整个培训的“组织者”、“催化者”、“引导者”、“主持人”和“研究者”。通过对学习培训一切的精心组织和设计,促使学员参与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改善心智。新颖的学习方式营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发展场”,使学员的身心得到了放松,从而促进了学员学习。

(四)培训过程由局外观看转向亲身体验

传统教学更多的是教师单方面向学员灌输一定的知识,学员基本处于教学情境之外。而拓展培训倾向于以“学员为中心”,把“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之上,教育程式由传统的“教程”向“学程”转化,学员在培训者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在培训组织形式上,自由组合给学员更多地空间。

(五)培训效果评价由常规参照转向非常规参照

在传统教学评价中,采用的是常规参照,以个人的卷面分数为标准,反馈滞后,是静止的、短期的。而拓展培训的效果并不是由卷面分数来反映,是根据培训的实际效果来衡量。如培训过程中学员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训效果与质量,对今后工作的促进与发展等,反馈先进,是动态的、持续的。对拓展培训的评价就必须着眼长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对待暂时利益与长远利益、经济效益与干警身心健康的关系。

四、拓展培训的发展趋势

拓展培训是对传统教育培训的继承和超越,不仅涉及到干警教育培训体系内部的变革,还涉及到司法行政系统的认可与支持;不仅需要转变相关培训主体的模式,还需要更多的实践操作和物质支持。发展、完善拓展培训模式对促进干警教育培训体系的科学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拓展培训要从以下方面下功夫。

(一)要实现培训理念转向,为干警培训提供动力源。科技论文。实现干警培训理念的创新,必须完成由“知识培训”转向以转变观念、提升能力为旨趣的“能力培训”上。在今天信息资源极其丰富,获取信息的手段也多种多样,传统的“知识更新”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显得无力,就算培训的时间再长、培训课程再多,也不可能穷尽工作中所有的知识和问题。但是转变观念、改善心知、提升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拓展培训却因“授人以渔”得到更多培训对象的认可。从“鱼”到“渔”的转变即是培训观念的转变。而要实现这种转变,具体来说:一是把教育培训的重点由知识的学习转到观念的更新、认识的提高上,有了对问题的重视和理解,对于办法的探寻就是必然的事情。二是树立教育培训的实效观念,根据培训需求设置培训课程、选择培训教师、创新培训方法;三是树立干警教育培训的比较优势理念,利用全省教育资源,对干警培训环节进行不同的组合,按照“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原则,来确定干警教育培训的政策措施。

(二)要以需求为导向,重塑培训流程。传统的干部培训,往往从课程设置开始。依据“有什么教什么”的原则,教师有什么样的知识就开设什么样的专题,再通过组织部门强制调训学员来学习这些专题。这样的培训流程,忽视了学员的主体地位,很难满足学员对培训的实际需求,培训质量也很难保证。但是拓展培训能使学员获得的不仅是知识的更新,更重要的是观念的更新和转变,对实际工作的影响和帮助。

(三)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精心组织培训内容。传统的干警教育重在“求知”,“知”为过去的和静态的、已然的,而拓展培训关注的是现在的、动态的知识,甚至是未确定的答案。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拓展培训中,只有当学员的行为出现了相对持久的变化,培训才算真正发生。培训所设计的环节,要围绕当前国家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和政策法规、监狱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一线干警成长和发展中所需要的知识,使培训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科技论文。使培训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学员思考工作、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员在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中,获取更多的信息,提高解决工作的能力。

(四)要按照提高干部能力素质的要求,创新培训方式方法。任何培训方式方法都不能代替学员自己的学习,方法旨在唤起学员的注意和学习兴趣。在拓展培训的探索实践中所获取得成功经验,能够让我们更多地体会到,创新干警培训的方式方法,提高干警对培训的需求,是解决干警培训有效性的最好办法。有时干警培训的效果不是特别理想,并不是因为学员不需要培训,是因为形式过于单一,无法引起学员的兴趣,缺少兴趣与参与的培训,效果自然要大打折扣。采用类似拓展培训等发挥学员主体能动性的培训方式方法,将学院式培训、参与式培训、课题式培训、自主式培训等有机地灵活地运用,培训的有效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传统培训方法精选篇7

【关键词】模拟教学法;急救;全科医师

【中图分类号】R4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06―02

急救技术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临床技能,是全科医师需要掌握的重要基本技能之一。医学模拟教学法是利用各种模拟手段再现临床医学场景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手段,在临床技能培训中优势突出[1]。本研究旨在分析该教学培训模式在全科医师转岗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和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12年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学员64名,年龄在25~45岁,男性36名,女性28名。将64名全科医师培训学员随机分为两组,模拟教学组(S组,n=32);传统教学组(C组,n=32)。两组学员的教学均由麻醉学急救培训教师完成,两组教师针对两组学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培训内容间无差异。

1.2 实施方法

模拟教学组(S组)采用模拟场景教学法进行培训,将模拟教学组的32人随机分为4个急救小组,每组8人。学员先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技能的理论、操作流程和要领的详细讲解,讲解完成后观摩心肺复苏的教学录像,教学录像观看完成后进入医学模拟场景教学阶段。复苏操作在多功能模拟系统上进行,模拟内容包括心跳骤停的判断、心肺复苏急救,在模拟急救中,1组练习时另3组成员在旁观摩,急救中及结束后培训老师对每组成员的不足之处进行指导和总结。

传统教学组(C组)采用传统讲授及练习的教学方式,先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技能的理论、操作要领的详细讲解,讲解完成后观摩心肺复苏教学录像,以上内容与模拟教学组相同,最后在多功能模型上进行心肺复苏的操作练习。

1.3 培训效果评定

培训成绩:以理论和操作考核的方式进行,理论考核在开始培训前、技能操作培训前、技能操作培训后进行考核,每次考核内容相同。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考核,每项50分,满分共100分。培训效果:在培训结束后由学员按照授课满意度评定、激发学习兴趣、同学间协作能力、应急反应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基本操作能力6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 满分60分,每项1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以P

2 结果

模拟教学组(S组)与传统教学组(C组)的考核成绩情况:培训开始前S组(54.16±3.11)与C组(52.24±3.62)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结束后S组(91.14±8.33)成绩高于C组(78.45±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我国全科医学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全国的全科医师普遍学历偏低,理论与临床技能欠全面,其数量和质量均急待提高[2]。实施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建立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核心,是培养全科医师,提高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水平的重要措施和主要途径。尤其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对于挽救社区心跳骤停病人的生命意义非凡[3]。而急救技术是一项强调理论与操作能力相互结合并综合运用的技能,对医师的急救意识和反应能力要求较高。而全科医师学员在急救技术方面接触较少,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培训方法往往收效甚微。

本研究的模拟场景教学组采用模拟教学培训法,预设病人心肺骤停的急救场景,学员模拟扮演各个角色,进行技能训练,积极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使学员身临其境,通过反复演练,主动参与,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性,充分发挥学员各种潜能,尤其适用于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的技能培训课程。本项研究中,在经过相同的理论讲解后,模拟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的学员对于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技能都有一定程度的掌握。而经过实践操作训练后,采用模拟场景培训学员成绩升高更明显,且在培训效果的问卷评分上也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这说明该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全科医师培训学员对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的掌握。

综上,模拟场景教学在全科医师的急救技术培训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满意度,有利于学员的理论知识掌握和动手能力提高。在其他全科医师基本临床技能培训中也可考虑采用模拟场景的医学培训方法。

参考文献:

[1] Issenberg SB, McGaghie WC, Petrusa ER, Lee Gordon D, Scalese RJ. Features and uses of high-fidelity medical simulations that lead to effective learning: a BEME systematic review [J]. Med Teach 2005; 27: 10-28.

传统培训方法精选篇8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龙山县人民医院护理部,湖南龙山 416800

[摘要] 目的 探索新毕业护士岗前培训的新模式,为临床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方法 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新毕业的护士设为创新组实施临床路径模式培训,培训结束进行统一考试、考核。与2010年1月—2011年12月经传统培训的传统组进行比较。 结果 在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综合素质及对培训的满意度等方面,创新组明显高于传统组。结论 临床路径培训的新模式有利于快速提高新毕业护士的职业素质和临床工作能力,更快适应临床,确保护理安全。

[

关键词 ] 临床路径;新毕业护士;岗前培训;方法;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c)-0060-02

护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护士来说,只有尽快适应医院的工作环境,提高服务技能,才能更好地胜任护理工作。现阶段,临床护理工作对于护士职责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工作不单一为临床操作,还需要人文、心理等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1]。针对现状,培养符合护理要求及时代需要的护理人员才能适应现在的护理工作。因此在实际的护理教学中,不能以传统的岗前培训为主,这样使得新入职护士只能单一了解工作情况,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如今,临床路径的实施使得患者入院的整体治疗过程得到很大的优化,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使患者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2]。因此,在新入职护士的岗前培训中进行临床路径模式的规范化要求可使护理人员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本文对此,于传统护士岗前培训进行比较,应用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新毕业护士74人为研究对象。传统组为2010—2011年的新毕业护士37人,创新组为2012—2013年的新毕业护士37人,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4岁,本科学历25人,大专学历49人,两组护士的学历、在校成绩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护士均有护士执业证书。

1.2方法

传统组采用传统的培训模式进行培训,培训时间1周,培训内容包括:医院部分规章制度、护理核心制度、护理专业基础理论、护士礼仪等,采取理论知识以授课为主,技能培训在示教室以演示为主,理论基础知识采取闭卷考试。创新组采用临床路径模式进行培训,由护理部牵头,组织科教科、人事科根据该院护理工作的特点,应用循证的方法广泛查阅文献,通过征集各科护士长的意见,进行记录,综合意见制定合理的流程,对岗前培训的路径进行设计,主要包括护理理论知识、实践操作、预期获得效果、效果评价、培训周期等组成。

1.3临床路径的制定

1.3.1制定临床路径的原则①必须以《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及《湖南省医院护理工作规范》为蓝本,兼顾我院护理工作的特点,制定出培训预期目标。②培训内容覆盖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人力资源管理、护理工作核心制度、临床护理工作流程、护理风险管理、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与管理规定、院感及传染病的管理、护士礼仪与护患沟通技巧、爱婴医院管理及母乳喂养知识、优质护理、护理岗位管理、院前及院内急救、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应急演练等[3]。③对培训师资制定出相应的标准要求。④对培训的内容制定出评价、考核标准,以保证培训的质量。

1.3.2具体安排第1周,理论教学阶段,根据培训内容合理安排师资进行理论授课,授课结束后对所授课内容进行理论考试以检验授课的效果。第2周及第3周对常用14项护理技术操作进行示教及训练,每项操作均安排有老师进行辅导,以培养新毕业护士的操作能力、心理素质、沟通交流能力,第4周进行14项护理技术操作考试及应急演练,以检验培训的效果。第5~8周临床实践阶段,实行导师负责制。让新护士尽快地熟悉医院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技能操作等内容。从人文关怀的理论到先进的服务思想,从基础护理到难度较大的护理技术操作及危重病人的抢救,同时,参加教学查房,危重病人查房及疑难病例讨论,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整个带教体现从繁到简,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注重培养护士的道德情操,沟通能力、安全意识及应急能力,在临床实践阶段对新毕业护士进行考核评分,内容包括理论考试、技术操作考核、临床实践综合测评。

1.4具体培训要求

岗前培训开始前给每位新护士发放一份培训的临床路径表,让新护士了解培训的安排,每完成一项培训后记录时间,在开展下一阶段培训前进行前一阶段的培训考核,并进行意见反馈,持续改进,对考核后发现的未掌握的知识进行原因总结,直到达到预期目标。

1.5评价

1.5.1培训评价理论培训占总分的30%,技能操作占总分的40%,临床实践综合测评占总分的40%。临床实践综合测评由相关科室进行,内容包括:劳动纪律、护士礼仪、主动性、病人满意度。

1.5.2培训满意度2组新护士均在培训结束最后一天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新护士对整个培训的满意率,共发放74份,收回74份,回收率100%,均为有效卷。大于90%为满意,80%为一般,小于70%为不满意。

1.6统计学方法

通过SSP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率的比较通过χ2检验,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培训后,创新组护理人员在护理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综合能力、对培训满意度上均高于传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

3讨论

3.1提高了培训的效果

临床路径培训模式用图表细化培训内容,将培训要求进行合理的规范,对培训的目标进行明确的指出,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培训路径进行,培训内容更加细致、贴近临床护理要求[4]。同时新护士及师资预先知道培训的路径,规范了临床技能操作和带教的行为。临床路径培训模式将培训的内容系统化,提高了培训的效果。每阶段都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培训的方法。

3.2提高了新护士岗位适应能力

临床护理路径培训法综合了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护理核心能力教学等方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在培训过程中,它模拟临床路径设计相应案例,将专科护理知识融合于护理技术教学中。通过分析表1两组护士护理理论成绩、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临床实践能力可见创新组较传统组培训合格率明显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现规范护理操作技能与临床路径的有机融合,有效地提高培训效果,缩短新护士适应岗位角色的时间。

3.3为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创新方法增加了服务理念教育、医院文化建改、医疗法规、护理风险管理、技能操作项目及专科护理知识等培训内容,有利于扩大护士的知识面,增强操作技能水平,为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5]。

3.4保证培训管理的有效性

传统培训计划目标不具体,无完成日期,对培训计划的落实教学双方认可不统一,无客观依据。培训管理质量评价模糊。临床路径教学法对培训内容和要求有具体细致的描述。预期目标和时序明确,且要求规范记录计划目标完成双向认可,便于执行和客观评价。路径实施小组的定期检查,保证了各项培训活动的有效落实,明显减少了传统培训不按时、漏、缺培训活动的缺陷,避免了培训过程的随意性。

3.5临床路径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培训方法,培训方式多样化

岗前教育形式应针对不同培训内容选用不同的培训方式,增加人际沟通能力和心理知识的学习内容[7]。因此很多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工作中处于被动的状态,在理论教学,模拟操作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月的临床实践,培训形式多样,不仅激发了护士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她们的工作能力。临床路径模式改变了以前单一的考核形式,考核内容比较全面,院科两级部门都参与考核,每项操作都能实实在在的考核,又注重考核了她们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新毕业护士岗前培训是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护理人才的培养、提高护理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通过规范化的培训,才能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我院采取临床路径模式培训新护士,提供了丰富的培训内容,采取灵活的培训方法,科学的考核方式,改变了护士形象意识,服务意识,提高了沟通能力及临床工作能力,保证了护理队伍“新鲜血液”质量,从而确保了护理安全。

[

参考文献]

[1]郜红梅,孙亚萍,王晓红,等.临床护理路径在新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272-273.

[2]穆心苇,牛永胜,施乾坤,等.临床路径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ICU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5,21(3):165.

[3]李正兰,张莉萍.优化临床路径管理用于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的可行性探讨[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0(11):23-24.

[4]曾湘宜.临床路径教学法在血液透析专科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09,7(12):3179-3180.

[5]于瑞花,秀玲,崔俊晔.2种不同岗前培训形式对护生实习效果影响的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2008,24(10):65-67.

[6]黄燕梅,龚凤球,郑志惠,等.新护士岗前培训方法的探讨及效果评价[J].现代临床护理,2009(9):64-66.

传统培训方法精选篇9

关键字:网络学习;观念培养;培训方式

一、网络学习的定义

网络学习是指企业通过网络并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网上社区技术以及网络硬件平台等其他现代信息技术,组织员工进行专业知识、技能、能力及行为等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使员工可以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和地点等方面更加灵活和自由。

二、网络学习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较短的时间内,银行业网络学习发展较快,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1.认识有待提高

在行内,高层对网络学习非常重视,通过制定考核方案、活动方案等来推动下级行对网络学习的重视,然而基层行的部分员工,对网络学习的认识还存在着许多误区。比如认为,网络学习操作太难,还是传统授课比较好。还有的认为,现有运作良好,不需要学习,只有出现新问题时才需要学习。

2.体系和制度不够完善

网络学习系统的普及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一个人员、一个部门可以完成的结果,需要各个部门协同合作,更需要时间的合理分配。“一阵风”的推广方式往往是上级下邮件,要求下级登陆网络学习系统,使用若干次,下级则应付式的登陆一下,这样一种情况并没有给员工学习带来积极的变化,反而使培训学习工作陷入混乱的局面。目前大多银行还没有一个系统性的文件来规范网络学习,如网络学习的激励、员工电脑使用培训等等。

3.培训方式单一

从目前网络学习的发展状况来看,互动的交流在技术上已经不成问题。但和传统学习方式相比,它始终缺乏情感的交流。网上的学习,由于没有眼神的接触及一些肢体语言,所以学习主要靠学员自己完成。由于网络学习代替了人们的面对面的交流,一些学员由于在学习中的孤独感和畏难情绪而中断学习,指导教师也不能及时了解学员情绪,进行相应的辅导。

三、相关建议

1.氛围的营造及观念的培养

网络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一种培训方法,更是一种培训观念。在企业中实施网络学习,并不是简单的购买平台和课程,它在企业中的应用最终是要和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相互协调融合,促进企业的进步和发展,实施网络学习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的过程。网络学习的实施要求改变企业部分工作流程和员工对学习的态度,员工接受培训师传授的统一的学习方法将被个体化和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所代替,逐渐转变为以员工自我学习为主、主动探索为中心的学习模式。网络学习能更好的促进员工的个性发展,能满足不同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员工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使员工学习积极性、独立性和自主性大大增强,因此在网络学习条件下氛围的营造及员工观念的转变是非常必要的。

2.员工学习观念的更新

学习观念更新包括学习者也包括培训者理念的转变。在学习者方面,他们首先应该树立自我学习理念。在网络学习条件下,学习者是对自己学习过程负责的所有者和管理者,需要结合自我管理与自我监督来进行学习。员工观念的转变关键是让他们了解到网络学习能给他们带来的真正益处。任何一个取得成功的网络学习项目都需要在它正式运作之前,先在公司内部进行长期的准备工作。公司的简报、员工会议、内部电子邮件、相关文件所有的这些都应该是网络学习宣传渠道,通过这些工具员工能够充分了解公司对在线培训这种培训方式的想法、目的以及实施形式。网络学习不能一蹴而就,可以采取了缓慢引进或分阶段引进在网络学习课程的形式。另外作为人力资源部门,在获取领导支持和相关资源的同时,认真对待自身及流程所需变化,指导员工培养新的学习习惯,才能充分发挥网络学习的潜力。

3.采用混合式培训方式

现代培训技术应该与传统的培训技术进行良好的结合,传统的培训方式有其固有的缺点,但同时也有不可替代的优点,现代培训方法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培训方法。网络学习的使用也有其限制:一方面有些学习内容不适合用网络学习方式,面对面的交流会更好,另一方面受训者目前可能还不习惯或不接受网络学习这种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培训方式。如有的受训者不习惯长时间看计算机或投影屏幕。对于一些实践性、参与性强的学习,企业仍然需要通过传统的培训方式如内训或者外训等来实现。当然即使是传统培训,为了加强学习效果,使培训效果更加持久,仍然需要将培训的部分内容放入企业知识库,通过网络学习的方式再次强化,扩充知识传递的渠道,亦可以让更多的员工参与,强化培训效果。

目前提倡混合式培训模式,所谓“混合式培训模式”就是以传统培训为主,网络培训为辅的两者结合培训模式。两种培训方式各自有不同是适用性,在设计培训时,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最有效的培训方法。在网络学习中人际交往匾乏,可以引入兴趣小组,在线聊天,专家热线等等。如:爱立信公司的做法是将在线学习支持与公司的知识管理体系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二十个虚拟专题小组,有项目管理类的,产品研发类的,人力资源培训等等,这些小组的网页与相关的在线课程链接,有各种研究成果,有讨论室,留言簿等便于成员交换意见。

传统培训方法精选篇10

关键词:电力企业建设 企业职工培训 创新思路

近年来,随着我国传统电力企业生产和发展方式的不断变革,内部职工的教育培训方式也在相应地发生调整。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加强职工培训不仅是提高其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企业生产基础、推动自身效益提升的根本条件。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与发展的灵魂,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加强对电力企业职工培训的创新,正是迎合不断创新中的国家经济发展形势的重要选择。

一、新常态下电力企业职工培训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十三五”时期的正式到来,传统电力企业发展正面临着能源变革,其经济增长模式以及产业内需也面临着来自经济、金融以及其他关联性产业所引发的多元挑战。在这样一种局面下,保障电力企业的内部稳定,使其健康发展和保持经济增幅在较稳定的状态下就显得格外重要,而要达成这一目的,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教育,不断对培训方法进行适度创新就成为必要之举。

(一)传统的培训工作落后于社会发展现实

电力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路径、政策指向必然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现实性,这就要求企业内部的职工培训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有所针对性。但是就目前传统电力企业内部职工培训现状来看,其缺乏系统性,体系欠缺,所呈现出的培训现状是缺什么补什么,没有统一规划。而且从培训的具体内容来看,其大多是围绕某一阶段的重点工作、技能的提升以及某领域的项目推广来开展培训,并不能很好地结合社会与企业发展现实,培训工作呈现出一定的盲目性和自主自发性特征,培训效果也参差不齐。

(二)接受培训的职工亟需在培训过程中感受新的元素与氛围

传统的职工培训方法与内容较为单一,在具体操作方式上大多是培训教师教什么,被培训者就学什么,属于“复刻式”的说教、“填鸭式”的教学,换言之培训内容很少与企业发展实际以及现实的工作内容发生联系。很多职工在接受培训时,将培训当作一种负担和任务,指标心理较强;而部分企业培训师,由于“培训”本就是个人的工作内容,因此大多出于一种完成工作、达成指标的心理来进行,目的性、系统性都欠缺,久而久之就导致“培训”变成企业发展建设中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当职工无法从培训中学习到新内容以及对自身成长和发展有所帮助的内容时,就会产生厌倦情绪,这样培训师讲得累、职工听得更累。因此,电力企业对职工进行培训时,亟需对过程和方法进行创新,让员工在接受培训时感受到新元素和利于成长和学习的氛围。

(三)培训考评机制落后于企业发展现实

当前我国电力企业在对职工进行培训时,针对培训效果所展开的考评主要以阶段性考试的方式来进行,在考评方法的实施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制约性。很多接受培训的职工为了通过考核,会采取突击性复习的方法来完成考试,而对培训中所讲授的内容、涵盖的知识点,以及对个体成长和职业发展有所帮助的具体方向性建议,难以真正吸收和利用。与此同时,很多企业在职工培训完的后续工作中,也没能将培训内容与职工个人的薪资待遇、发展规划等结合起来,造成企业单方面对培训工作的不重视,对后续落实情况的不跟踪,导致考评机制不能很好地服务于企业,服务于企业发展现实。

二、新常态下电力企业职工培训的创新方向

鉴于上文所提到的新常态下电力企业职工培训创新的必要性,笔者认为对其具体的创新方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

(一)信息化培训平台的构建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是我国科技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群众传统思维以及沟通渠道进化的标志。对电力企业而言,将信息化技术纳入到传统职工培训的过程中来,也是进一步实现自我发展,提升工作效率,降低企业培训物力和人力成本的重要选择。因此电力企业从事职工培训的工作人员可以充分考虑构建信息化培训平台,实现培训过程的“信息化”。一方面,工作人员可以依托信息化所构筑的教育培训网络实现培训内容的跨地区、跨地域的快速与便捷获取,让处在不同环境、不同地区的职工都能共享培训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的服务;另一方面,信息化培训平台的构建,可以为培训工作人员创设出多样化的培训途径与培训方法,使其在不断开发平台并对平台加以利用的过程中,通过举办信息培训比赛、网络知识学习以及网络培训进度跟踪等方法,全面提升教育培训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也间接提升了职工培训参与度和参与热情。此外,工作人员也可以充分考虑将信息化培训平台与企业OA系统相关联,让培训系统正式成为企业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纳入到企业的工作考评和绩效系统当中,提高全体职工对企业培训的重视程度。

(二)企业职工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

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能动作用,因此只有顺应时展,符合企业发展形势和社会发展状态的企业培训观念,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推动电力企业职工的培训工作,进而从根本上更新传统的职工培训观念,建立起真正有效的培训体系。

传统培训方法精选篇11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精神为指导,坚持安全发展为统领,扎实推进全系统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指示要求,建立“党组领导、政府监管、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突出重点行业的安全监管,推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有效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确保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二、工作目标

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为主线,加强安全生产法制教育,积极营造人人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舆论氛围,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达到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人员及从业人员熟悉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明显增强,安全生产技能和事故防范能力明显提高,创造更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

三、宣传教育培训方法、形式及对象

1、方法: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统一组织的宣传和培训,各单位要根据不同时期安全生产特点,组织开展专项安全生产宣传和教育培训。

2、形式:各部门、各单位结合平时的会议、培训班、工作例会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宣传和培训,或组织开展各种形势教育培训。

3、对象:全市道路交通运输、驾培、维修企业、水上交通、公路养护、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

四、宣传教育培训内容

1、新《安全生产法》、《消防法》、《公路法》及省制订的《省安全生产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2、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管理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

3、上级部门下发的各种文件(政策规定)。

五、几点要求

1、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安全培训工作的领导,认真扎实地抓好安全培训工作。交通管理部门安全监管人员培训必须达到100%,交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必须达到100%,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取(换)证必须达到100%。未经安全培训的从业人员或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传统培训方法精选篇12

[关键词]社会主义学院;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作用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6-0003-02

随着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学院在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作用正在日益凸显,在政策理论宣传、政党人才培养和统战理论研究等方面大有可为。

一、主动宣传,为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提供舆论支持

良好的政治和舆论环境对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目前,各种思想观念互相碰撞,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各种矛盾彼此交织。只有正确处理新形势下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分歧,努力创造一个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才能有力地推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舆论环境是政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学院承担着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统一战线理论、方针和政策的重要职责,要努力发挥好在宣传方面的重要职能,充分发挥理论宣传在干部群众教育、引导方面的独特作用,为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

一是要积极宣传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积极宣传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战略策略,是党的政治优势和长期方针,不仅是党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二是要积极宣传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发展的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和政策思想。要积极宣传党中央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方针、政策;宣传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宣传各派参政议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加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情况与经验;宣传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极端重要性和出现的新风貌;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经验;宣传按照“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积极开展港澳台及海外统战工作,广泛联谊交友,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取得的新成果;宣传认真做好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安排、使用方面取得的成绩;宣传加强经济领域统战工作,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进行团结、帮助、引导、教育,支持他们积极投身各项事业,提高他们爱国、敬业、守法自觉性的成绩和经验;宣传党外知识分子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成就和贡献;宣传各界人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以及为社会主义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做出贡献的典型事迹和先进经验。

三是积极创新宣传手段。要积极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以及网络等新兴媒体进行宣传,扩大宣传受众范围,提升宣传效果。

二、搞好培训,为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提供人才支持

组织派干部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学习研究党的基本理论、统一战线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能力,是社会主义学院的重要职能。

社会主义学院要着力提高派、无党派人士和统一战线其他方面代表人士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着力培养其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祖国统一的责任意识,以及适应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需要的政治素质;帮助其了解和掌握新世纪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提升其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责的能力和胜任本职工作的组织领导能力;着重提高统战工作干部履行职责所需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统战理论政策水平和领导能力,促使他们树立良好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从而为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提供人才支持。

一是要在办好各种党内领导干部培训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培训的覆盖面。要在各种党内领导干部培训中,开设统战理论、民族宗教问题课程。在办好党外干部培训班,党外知识分子培训班、民族干部培训班的同时,积极拓展培训领域,举办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社会新阶层培训班。

二是通过教学布局优化,进一步提升培训内容的科学性。培训内容是否合理对培训具有重要的影响。要与时俱进对培训内容进行不断优化,确保培训的科学性。

三是在进行常规轮训的同时,积极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是对培训工作的基本要求。要积极开办针对不同培训对象的不同专题培训班,使学用一致、学用结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四是在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方式的同时,努力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增强培训的效果。要在充分发挥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同时,积极开展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促进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增强培训的效果。

三、强化科研,为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提供智力支持

进行统战理论研究工作,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学院的基本职能之一。社会主义学院要积极探索,努力做好这一工作,为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提供智力支持。

一是要加大对重要理论问题的研究力度。比如,深入开展改革开放以来参政党建设的成就、历史经验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统一战线理论,统一战线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问题的研究,为统一战略理论创新做出自己的贡献。

传统培训方法精选篇13

论文关键词:erp;培训;培训体系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简称,是将企业的各方面资源(人力、资金、信息、物料、设备、时间、方法等)进行科学地计划、管理和控制。erp系统蕴含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实施erp是对企业组织体系、业务流程、管理程序、经营效率、资源分布和利用等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提升的过程,是对传统管理理念、思想和方法的一场深刻变革,可以有效促进供电企业管理精益化和资源利用高效化。

2010年以来,随着县供电企业上划工作的开展,加强和规范县供电企业管理成为电网集团化运作的一项重大课题。erp项目是覆盖人力资源、财务、物资、设备和项目管理等核心业务流程的管理系统,蕴含着国际一流企业成功的管理经验和理念的解决方案。通过实施erp系统,转变传统的管理行为和习惯,优化流程、规范管理、完善制度,增强企业的控制力和执行力,提高管理的效率、效能与效益,提高依法治企水平,促进县供电企业健康发展。建设erp系统并以此为手段整合供电企业各层级的管理,建立省、市、县一体化运作的管理体系,从而达到规范县供电企业管理的目标。

一、项目培训的意义

erp项目是通过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及外部的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企业的内外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彰显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erp项目本质上是一场管理变革,而非单纯的技术项目。erp项目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范围广、知识综合性强、实施时间长、参与人员多。

县供电企业数量众多,管理模式和水平差异很大,员工素质也参差不齐,上划后由原来的代管转变为全资子公司,在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上必然要发生重大转变。因此,县供电企业erp系统实施的过程不单纯是信息化建设项目,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此过程中,需要对企业的组织体系、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的梳理优化,需要对企业资产、财务等数据进行细致、精准的清理和核对,涉及部门之多、工作量之大、难度之高是一般管理项目难以比拟的。在此过程中,必须大力加强erp知识的培训,营造全员支持erp系统实施的浓厚氛围,是有效转变员工理念、保质保量完成erp系统实施工作的坚实基础。

二、培训管理

erp项目技术含量高、涉及范围广、周期长、实施复杂,而对这样一个集成性系统,员工接受和掌握过程比较漫长。因此需要通过各层次的erp培训拓宽企业员工的知识层次和知识结构,了解erp系统必要的知识和方法,掌握erp系统的各项术语和业务操作流程,清楚erp实施将给企业带来的可能变化,在更深层次上去理解、认同erp,明确自己在erp项目和未来工作中的位置,提高erp项目的实施效果,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培训作为erp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县供电企业,如何在上级erp培训管理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erp内部培训流程和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需要的培训不仅仅是学习软件操作,而是要将知识传递渗透到erp的整个实施过程中,并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培训工作应贯穿erp项目建设过程的始终,通过全方位的培训使员工在思想上到实际工作中彻底接受并掌握erp的理念和操作方法。大规模的培训必须建立有效的内部培训体系才能够保证学以致用提高自身的水平和素质。要通过将业务管理的各个环节按照erp的要求进行操作,将erp应用到日常工作中去,实现erp与管理的高度融合,才能达到提升管理的目标。

1.建立内部培训组织机构

参与erp项目培训的人员较多、组成复杂,在培训过程中如何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全力投入,是培训成功的关键,也是项目管理的难点。在公司内建立了完善的erp培训组织体系,由公司领导担任工作小组组长,各模块牵头部室主任及各关键用户为培训组成员,组成了一支工作稳定、可靠、高效的队伍。培训工作组不仅配合上级erp办公室组织好本单位的erp培训工作,还要负责公司组织内部培训,特别是组建公司内部培训师队伍的建设。工作小组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精细化原则,提出了“周密筹备、科学组织、无缝隙服务、严格管理”的工作方针,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全力做好erp培训的组织和服务工作。

2.组建内部培训讲师

对于erp项目的培训,如果仅仅停留在对最终用户进行软件操作培训上,会有很多接受培训的操作者在实际应用中仍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培训解决的只是erp实施过程中的实际应用问题。在培训中,外部培训教师(erp软件技术支持人员)擅长介绍前沿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思想,对县级供电企业的知识和特点不够了解,只熟悉erp系统的流程和操作,所讲述的内容容易变成单纯的流程操作。erp系统的建设实施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要保证整个过程可控,要致力于内部培训讲师队伍的建设,需要培养自己的erp人才队伍。

关键用户全程参与项目建设,参与数据收集、系统配置、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最终用户培训技术支持等各环节,对系统内部设计、功能实现都要有深入了解。关键用户也最熟悉企业的实际情况,能够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培训。因此要培养关键用户作为内部培训讲师以及技术支持来完成本公司内部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同时要对内部培训师队伍实施企业培训特点和培训师角色定位、基本演讲技巧、课程开发技巧、课程实施技巧、培训项目管理、培训辅导追踪和评估等各项培训。要求培训讲师培训时必须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阶段,理论联系实际,确保培训的效果。

3.合理安排培训计划

制订完善的培训计划将有助于企业有条不紊地开展培训,提高培训效率。充分考虑到erp培训的特点,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多次召开协调会,研究解决工作进展中的问题,制订了高效合理的培训计划,对培训作出精心部署和周密安排,在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地点、培训讲师、培训材料、考核管理、培训管理规范和后勤保障等方面做了细致的规划和说明,确保了erp系统培训项目的顺利进行。

erp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培训应根据项目的进展程度设置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erp项目实施前期,在erp建设开发阶段主要是数据收集阶段,要在公司内部加大宣传力度,营造erp建设的氛围。在培训中期项目实施过程中,由关键用户组成的内部培训讲师也要开始在公司内部开始进行培训,在从企业管理变革的高度大力宣传、广泛动员,使员工认识到实施erp的必然趋势。在erp项目上线完成试运行阶段,利用各种管理手段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员工真正掌握erp系统的应用,理解新的管理理念。培训后期要根据具体工作的实际情况、上级精神、最新的标准要求,适时对用户加强再培训,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转。

4.制订培训内容

erp项目的实施是对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的一次深入变革和持续改进。在项目进展的各个阶段需要适时开展与项目相关的各类培训。在开始阶段,要在全公司进行erp内容宣贯、基础知识培训。随着项目的深入开展,要举办系统配置培训和一些专业技能培训。在系统上线前,要组织大规模的系统用户培训。

在培训中,还要根据各层次不同培训对象的需求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管理层培训主要以转变管理思想为重点,讲解erp系统理念和基本功能,以管理流程的内容为主,对工作流程进行简单介绍,使之了解未来业务流程和系统功能的控制点,掌握erp系统给企业管理带来的变革,在宏观层面上指导erp的实施工作。基层员工培训针对的是系统的使用者,培训要以工作流程的内容为主,在工作流程的操作中感受管理流程的变化,结合业务流程使其了解系统实施所带来的管理变革,并了解erp相关模块功能,正确掌握业务系统操作规程,具备独立的系统操作能力,从而能够争取有效完成各项工作,确保从“成功上线”到“上线成功”。

5.明确培训方法

创新erp知识培训的载体,确保培训的效果。erp系统的价值在于应用,广大员工只有实现从陌生到熟悉再到乐于使用的转变,erp提升管理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对于广大县供电企业员工来说,erp是技术含量高的新生事物,容易产生抵触和畏惧情绪。所以,在erp知识培训的过程中要多想新点子,多采用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把艰深枯燥的erp知识用浅显的语言、活泼的方式进行传播,这样才能尽快实现知识的传递与转移。

针对不同的培训阶段采取不同培训模式。在系统建设初期,在网站开辟erp专栏、erp视频宣传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erp知识屏保程序、erp知识电子书视频会议、大屏幕播放、手机报等方式进行基础知识培训,推动先进理念传播,改变传统管理思想。广泛开展了主题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对不同培训人员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对公司管理层的人员培训主要采取专题讲座、功能演示等方式提高认识、更新观念。针对应用人员的培训采取模拟联系、操作指导、集中办公、开会讨论等方式,在实际应用中感受erp的管理理念和制度变革。在全公司系统上下形成了人人争当erp技术能手、个个想做erp学习尖子的良好氛围,推动了公司内部学习erp系统知识和技能的热潮。

6.培训实施管理

培训作为实施erp的重要前提,必须要采用行之有效的办法,保证培训的效果。一是绩效考核。考核是评估培训效果的最好方法,培训中根据出勤率、学习程度、课题纪律、培训态度、举止等项目对学员进行考评,并采取以考促学的方式对培训人员最终培训成绩进行考评,成绩不合格者必须参加补考,从而引起员工的重视、激发员工潜力、提高培训质量。二是培训评估。通过评估可以衡量学员对培训课程、讲师水平和培训组织工作的满意程度,衡量学员在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上对所学内容的接受和理解程度,评估受训人员的行为在培训前后是否有差别、是否在工作中运用了从培训中学到的知识等等方面,以提高培训质量。

传统培训方法精选篇14

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面授培训的结合是近年来教师培训模式的一大创新性突破。网络的出现弥补了传统培训中存在的诸多弊端,给“学习”这一概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网络培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极大限度地拓宽了培训的辐射范围,令“资源共享”这一概念在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甚至是世界范围内得以实现。教师可以更多地利用自身碎片化的时间参与培训与学习,突破了教师参训时间及方式上的局限性。同时,网络培训增加了教师参与互动的机会,不论是知识的传递,还是同伴的交流,“交互”让知识在聚合与传授中构成完美的轮回。

然而,传统的网络培训却存在许多问题,有其无法打破的魔咒。因此,混合式网络培训的出现便是对传统网络培训的一种弥补与改进。

一、传统网络培训无法打破的魔咒

兴趣,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习者对某一内容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而传统的网络培训往往难以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其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四点:首先,传统的网络培训课程内容乏味。学习内容决定了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决定了学习态度。如果学习内容不够吸引人,那么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则难以调动,导致其学习自主性不高,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效果无法保证。其次,传统的网络培训课程形式单一,多为授课教师灌输式传授。授课教师即使在课件设计上已经尽力创新,却也难以改变教师学习的倦怠。一节45分钟的传授性课程,学习者通常会在15至25分钟之间进入疲劳低谷,注意力下降。这种单纯灌输式的网络培训无法激发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再次,传统的网络培训缺少互动。学习作为一种活动,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而非人与机器之间。这就决定了网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学习者失去了展示个人人格魅力的舞台,同时学习者在学习中无法得到激励。最后,传统网络培训容易忽视学习评价。学习评价有助于让学习者判断自己的学习方向。传统的网络教师培训让专家和教师的交互变成了学员与计算机的交互,传统的培训中没有精细的学习分析系统,这就让受训教师难以在第一时间内掌握自己学习的情况,进而也就很难明确自己学习的方向。如果该教师还是在缺少同伴互助的情况下学习,那么他就更容易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了。

为了更好地进行网络教师培训,形成更为有效的培训模式,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质量评估与提升综合平台(以下简称综合平台)自2010年起,探索了通过“混合式研修”模式开展全新教师培训的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经过潜心学习与积累总结,逐步形成了具备综合平台特色的混合式研修培训模型。

二、构建“精彩”的混合式网络培训

混合式研修(或称混合式学习)是近年来在各大培训机构中被广泛热议的一个新生概念,它是指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相结合,实现二者优势互补的一种学习方式。

综合平台在混合式研修服务的过程中一直在寻找一种途径,融合传统学习与网络学习的优势,最大限度地互补双方的薄弱点,让教师在学习中获取完美的体验,从而为培训带来更优的效果。如何设计一次“精彩”的培训,激发教师参与项目研修的兴趣,是此次探索的主题与目标。

与传统的教师备课不同,混合式研修的课程设计融入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元素,将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将同步活动与异步研修相结合,将在线互动与实时沟通相结合,全方位改善教师的学习感受,变枯燥为多彩,运用多元化手段,真正打造适合教师长期参与的网络研修培训模式。

1.“精彩”的内容,真正切合教师实际需求

在混合式研修的课程设计中,制订研修方案和撰写“教案”是必经的步骤,综合平台根据项目培训的进程,以及教师的具体需求,确定每次研修活动的主题,并根据主题的不同,组织不同形式的混合式研修培训。以北京师范大学某个3年一周期的综合项目为例,根据其3年实施阶段的不同,综合平台适时调整方案,磨合实验区需求,使混合式研修形成了多种可行方式。

在第一年“做中学”阶段,项目实施的重点是教授实验人员了解项目理念,掌握实施方法,明确实施目的。所以在此阶段,混合式研修活动一般有以下这些方法与做法:异地同步调研座谈会、经典培训课例异步校本研修、专家跟进性异步校本研修、在线同步听课评课、同步视频专家讲座、远程联片教研及互动研讨等。

在第二年“做中研”阶段,项目实施的重点是引领实验教师根据项目实施的内容,构建适合自身专业发展的科研主题,通过专家引领,令实验人员掌握自主研究、自主发展的能力。在这一年,混合式研修的具体做法有:基于主题教研的多区域混合式研修、基于典型课例的多区域混合式研修、基于课例研修的多区域混合式研修、送课到校的多区域混合式研修、同课异构的多区域混合式研修、跨区域教育发展论坛等。

在第三年“做中发展”阶段,项目实施的重点是让实验学校掌握自主发展的能力,通过总结项目实验的成果,形成专家辅助实验校自主发展的模式。在这一年,混合式研修的具体活动有:跨区域校长办学思想研讨会、“千里传音话心手总相连”实验校结对子系列活动(如:观摩种子实验学校、明星校长经验分享、骨干教师培训者培训等)、跨区域课题研究成果论证会等。

2.“精彩”的形式,多元化开展教师培训

针对传统网络培训形式单一、学生坐在电脑前看课件、缺少同伴互助、学习兴趣低等突出问题,综合平台在实施混合式研修时,重视将面授与网络相结合、同步与异步相结合、实时交互与网络沟通相结合的途径,让教师体验多种形式的培训研修活动。

首先,面授培训与网络培训结合,优化学习效果。在一次混合式研修的培训中,面授学习充分利用学员整块的时间,通过开展集体研修,教研员与教师面对面总结问题,并反馈给专家。其次,将同步培训和异步培训融合,打破时间、空间限制。专家通过网络现场活动,针对实验者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在同步培训的基础上,异步培训为回顾、反思、深入研讨主题提供了平台,实验人员可以反复学习,深化认知。后期的异步课程则是为实验教师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创造方便,通过零散的积累,学习上线课程,获取资源供线下学习使用。

3.“精彩”的交互,在冰冷的网络中融入情感交流

科学合理的交互设计可以激发教师的情感反应和学习动机,让教师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情景中,主动在交互中获得学习结果,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为方便教师参与“交互”式学习,综合平台将移动互联技术融入到同步视频培训与异步网络课程培训中,将微博、微信等现代沟通媒介加入培训,拓展了沟通的范围与途径,方便教师参与互动。

在设计混合式研修的交互时,综合平台大致将其归类为教师与学习资源的交互、教师与专家的交互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互三种。首先,在教师与学习资源的交互中,不单只用纸本、电子邮件等传统方式提供信息,还将视频资源、问卷资源、演示文稿资源等不同形式的学习载体提供给教师,教师还可以通过短信、微博、网络课程等不同途径,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其次,教师与专家之间的互动是最重要的交互,这是教师在项目培训中迫切需要的内容。借由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全新体验,综合平台除了提供电子邮件、短信平台、热线电话等传统沟通途径外,还构建了微博平台、微信平台、视频语音平台,为专家开展日常培训指导提供便捷,构建可交互的平台。最后,教师之间的沟通、学习互助是提升培训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让教师能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相互帮助、启发思维是培训设计必须考虑的因素。综合平台通过建立课程论坛、建立答疑区、建立交流小组等更多种形式,为实验教师搭设沟通桥梁。

4.监控效果,提供学习评价及信息反馈

项目实施的效果一直是项目委托方关注的重点。综合平台在服务项目实验的过程中,注重用数字说话,真实、客观、明确地反馈实验校、实验教师在参与混合式研修时的第一手信息。

第一,构建实验人员档案。每一位在综合平台参与混合式研修的实验人员,都将在平台中备份一份个人学习档案,在参与项目过程中,每一位实验者的每一次学习都将有所记录。

第二,实时更新课程学习信息。在综合平台异步平台上学习课程,教师都可通过2个渠道获取课程学习情况。首先,在登录平台的首页,教师们即可看到他需要学习的课程名称,根据课程分类在“在读课程”、“审批中”、“已结束”的情况,了解自身的学习进度。其次,在每门课程内,都有课程进度指示条,以及课程结课条件等,教师可以根据进度提示,了解课程学习进展。

第三,出具异步课程反馈报告。在综合平台开设的每一门网络培训课程,都会在课程完结后的一周内,向学员出具课程反馈报告。报告中明确地说明参与课程的每一位学员的学习情况,同时根据整体数据分析学员的参与度、学习时间分布等情况,为更好地开展项目进展情况分析提供依据。

第四,运用同步活动调研信息反馈表。综合平台在实施混合式研修的过程中,注重倾听一线实验者的心声,每次混合式研修活动结束后,都运用信息反馈表对参与研修活动的教师进行意见采集,并通过分析一线教师的意见,改进混合式研修的实施途径、方式、内容,真正贴近实验者的需求。

三、未来的课程将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