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5:03:1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高中历史好的学习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高中 艺术生 历史教学 方法
引言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创新教学方法,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勤于探究,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艺术生是区别于普通文、理科学生的特殊学生群体,他们一方面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并且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动机普遍不强;另一方面专业技能训练要占用大量的学习时间,历史教学在时间上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做好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成为当前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本文分析了当前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做好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的方法。
一、当前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方法等都会对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高中艺术生需要有一技之长,因此高中阶段重点任务是学习音乐、体育或者美术等特长,这就使得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大大减少。同时,历史课作为文化课中的非主干课程,本身得不到学生的重视,艺术生大都认为学习历史毫无用处、可学可不学,等高考前两个月再来学习和背诵还为时不晚,所以说无论从时间上还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上,都很难保证历史教学的效果。另外,高中艺术生以艺术技能见长,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历史知识掌握程度也很一般。高中历史相对于初中历史来说更具有深度和逻辑性,艺术生学起来往往感到很吃力。例如高中历史在讲述各朝生的重大事件时,往往会依照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必修Ⅰ、必修Ⅱ、必修Ⅲ)顺序对其做横向梳理,许多艺术生本来就对各朝代的先后顺序都掌握不清,高中课本把各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知识进行的这种横向梳理,他们学起来更是云里雾里,就这样艺术生薄弱的历史基础给历史教学制造了很大的困难。
2.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历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前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的效果一般,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历史教师造成的。一方面,许多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态度存在问题。一些高中历史教师对艺术生历史教学不够重视,认为所有的艺术生都只重视艺术技能而不在乎文化课的学习,所以这些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往往都是应付了事,这样的教学态度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校给高中艺术生所配备的历史教师的质量一般不高。正所谓“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教师的知识储备情况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由于当前学校和师生都对历史课不够重视,因此学校为艺术生所配备的历史教师大都质量一般,这就使得历史课堂往往鲜有生动、枯燥无味,于是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更谈不上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了。
二、做好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的方法
1.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发挥主导性作用
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者,肩负着编写学案、课堂教学、课后辅导等一系列重任,所以教师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的效果。因此,要想改善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的效果,首先要提升历史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师德素质,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为此,高中历史教师要加强学习和培训,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为做好历史教学不断地积蓄资本。例如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中提到“郭守敬创制了简仪”,历史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确这一知识点,而且还要了解“什么是简仪”、“简仪的用途是什么”等相关知识并将其讲解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其次,要培养“民主型”教师,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学校要让历史教师主动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历史课上多与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发散思维、积极发言,真正融入到历史教学之中,课后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和巩固所学,从而达到历史教学的理想效果。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艺术生学习时间严重不足,历史教师要想对其开展好历史教学,首先需要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为此,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了解学生的历史基础和兴趣需要,并在了解了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诸子百家”这部分内容时,一位历史教师为了培养艺术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帮助艺术生加深记忆,精心设置了一个场景:“在一条很有名(名家)的大道(道家)上有一位儒(儒家)者,他左手拿着一瓶墨(墨家)水,右手拿着一本法(法家)学著作,这本法学著作里既不讲述玄妙的阴阳(阴阳家)之气,也没有高深的纵横(纵横家)之说,而是记载了一个农家(农家)中所发生的杂七杂八(杂家)的小事”。历史教师利用历史知识创设出这样一个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享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在快乐中好学历史。
3.优化历史教学手段,夯实艺术生基础知识
“授课―接受”式教学是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死板单一,往往由教师一人主导课堂,学生则参与甚少。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一味地强调历史基础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学生对这种理论灌输式教学大都存在抵触心理,缺乏学习热情。新课改背景下要想优化历史教学效果,就要努力丰富历史教学的手段,重视和运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师的课件以电子版形式保存,且易于对课件进行修改,这将大大减少教师的工作量,而且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材料展开教学,增强历史课堂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此外,高中历史教师在为艺术生授课时,还要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做好由初中历史到高中历史的过渡与衔接,夯实学生的历史基础,方便于以后的进一步教学。
三、结语
总之,虽然高中艺术生在历史学习中面临诸多困难,但是只要历史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勇于应对教学中的难题,历史教学的效果就一定能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近年来,我国在不断的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现如今的中学教学模式已由原来的死板教学转变为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新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了。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开始逐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也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的内容了,教师们在进行教案设计的时候也会加入很多书本上没有的历史知识,让历史课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高中历史作为高考的重要科目,学生们非常有必要好好学习,但历史不同于其他学科,必须要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学好历史。本文就个人对于高中历史学习方法的心得为依据,简要讲述高中历史学习方法,希望能给其他同学以启迪和帮助。
一、高中历史兴趣学习法
伟大的“世纪伟人”、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著名的德国作家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也曾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是多么的重要,同样高中历史的学习也离不开兴趣。
无数的经验已经证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学习高中历史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培养自己去历史的学习兴趣,想办法让自己喜欢上历史,只有喜欢了,我们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才会愿意主动去学习历史、去记忆历史、去探求历史的精髓,才能在高中历史的学习中取得好的成绩。
高中历史包含的内容非常多,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要想仅仅利用高中三年的时间就全部记住,那确实是非常难的,而且历史是非常繁杂的。且每朝每代都是不尽相同的,对于我们这些课业繁重的高中生来说彻底的学会、记住并学会历史,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且历史就是历史,不允许有丝毫的差错,因此如果对高中历史没有充分的兴趣,仅仅靠死记硬背来记住历史事件,那要想学会高中历史简直是难如登天,不但会浪费我们大量的课余时间,起到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很难让我们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取得好成绩。因此我们在学习高中历史时,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或者从自己喜欢的地方入手,逐渐培养自己对高中历史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高中历史就会事半功倍。
二、高中历史信息化学习法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我们这些高中生对于网络都不陌生,而且大多都有自己的电子产品,浏览网络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青年的一种乐趣和娱乐方式。
信息化的广泛应用不但可以让我们在网上休闲娱乐,其实我们在进行高中历史学习时也可以充分利用好网络的便利之处,高中历史的知识点非常多,但由于篇幅有限,很多历史事件都是一概而过,让我们像丈二和尚一样摸不着头脑,由于不了解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所以就很难记住这个事件的时间、人物、地点,这是我们学不好高中历史的问题所在,但现如今网络科技非常发达,所有的历史事件网络上都有,对于高中历史课本中讲解不是特别清楚的历史事件,我们可以在课余事件通过网络找到事件的具体经过,这样了解了事件的前因后果之后,我们记忆这些事件就会非常容易了。
高中历史不同于其他学科,不是单单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我们在课下认真看书、背诵就能学会的,高中历史的零碎知识点实在太多,各种人物、事件、地点、时间,多种多样,各不相同,要想清楚的记忆来不混乱实在难之又难,加之对于历史事件又不太清楚了解,记忆起来更是困难,因此我们要好好利用网络平台来学习历史知识,在网络上阅读历史故事,让我们可以将整个身心融入到历史故事的海洋中,这样就会自然而然的记住历史知识,从而达到学好高中历史的目的。
三、注重历史的连贯性
高中历史的难学之处在于各种历史事件层出不穷,而且很多历史事件都是交叉重叠发生的,因此记忆起来就有些困难了,其实历史是非常有规律的,完全都是按照时间发生先后顺序而来了,掺不得半点假,我们在学习高中历史的时候,可以根据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让自己在心里对各种历史事件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利用课余事件梳理整个历史事件,历史永远都是环环相扣的,我们只需要找到其中一个时间点,就可以把所有的历史事件串联在一起,这样我们记忆高中历史知识就会非常容易了,而且还不容易记混,及时有哪个知识点记不住了也不需要太过于担心,我们只要记住一些历史事件就可以顺藤摸瓜从而将所有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内容都梳理出来了,学习高中历史一定要注重历史的连贯性,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容易的记忆历史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非常有利于我们学好高中历史。
参考文献:
[1]古红兵.高中历史自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D].广西师范大学,2007.
[2]陈金乡.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张亚娜.谈谈高中历史学习方法[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02:114-115.
[4]杨敏.高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进步,就需要讲究方法与技巧。历史作为一门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积极的将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运用于课堂教学。本文就有助于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个有效方法进行探析。
一、通过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为了使学生每一节课都对历史知识点的学习充满了兴趣,教师还需要把握好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那就是有效的进行课堂导入,在导入环节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为整个课堂的学生都有效的进行历史知识点的学习奠定基础。
当然,想要通过课堂导入环节有效激发学生的历史知识点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对导入环节进行巧妙的设计。本人在导入环节往往通过设置悬念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置悬念使学生对课堂上教师将要讲解的知识点充满好奇心,自然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点。
通过上文我们不难发现,课堂导入环节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中历史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一定要对课堂导入环节引起高度重视。
二、注重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高中历史教师,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能够有效的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就目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能够积极的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却未必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通过多媒体的应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也积极的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认为为了更好的发挥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教师应该对以下几方面引起重视:
(一)通过多媒体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将多媒体运用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理解知识点,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从知识点的角度出发,通过更多的方法使多媒体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通过多媒体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会结合教学内容,将一些与知识点相关的视频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样将事件发生的场面更加直观的呈现给学生,既能够很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又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
(二)通过多媒体更好的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是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有趣的课堂才能更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借助于多媒体能够将更多有趣的元素更加快速、有效的展示给学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历史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一定要对通过多媒体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引起重视。
总之,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对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有重要意义,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三、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积极的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这不仅对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高中阶段的历史知识点有很大帮助,而且对更好的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也有很大帮助。
新时期,学生在历史这门知识点丰富的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再一味的死记硬背,而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知识点繁多、记忆压力大是高中历史学科的一个突出特点,如果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不仅学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且也难以有效的掌握知识点。反之,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势必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二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有些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即使能够有效的掌握知识点,但是由于在应用知识点的过程中难以有效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依然难以通过对知识点的灵活应用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历史知识点应用的过程中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四、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新时期有效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越来越发现,高中学生想要跟上现代历史学习的步伐,就必须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学生是否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直接影响。例如:掌握有效学习方法与技巧的学生,能够以较少的时间与精力投入,更加全面、准确的掌握知识点,而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的学生,虽然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反复的进行知识点的掌握,却依然难以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结果历史学习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需要融入日常的教学中去,因此,并不是教师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相关方法与技巧的讲解,学生就能够很好的把握,必须逐渐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才能真正领会其妙处。
我们在进行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课题调研时发现,高一新生在常规文化课闭卷考试中历史成绩偏低,且种种因素导致班内学生的成绩反差较大――百分卷答卷中,80分以上的学生只占学生总数的1%左右,30分以下的学生却占到学生总数的37%左右。
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
我们课题组多次对此进行研讨,认为解决问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抓好课程标准的衔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分别是进行初、高中历史教育的国家标准,分别对课程性质、课程标准、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作了阐述和规定。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历史教师要认真地对照这两个标准进行研究。从课程标准的角度对于初高中历史的要求有了全局把握后,初高中历史教学的顺利衔接就成为可能。
二是抓好教材的衔接。初高中历史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历史教学用书,是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初高中新教材,不仅体例不同,而且在内容上也有很大的区别。根据国家教材编写“一标多本”的政策,每一省份或者市区选择的教材可以各不相同。河南省同时选用的高中历史教科书有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岳麓出版社和北师大出版社四个版本,初中历史教科书也有多种版本。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地方选用的初中历史教科书和高中历史教科书不是出于同一家出版社――我们南阳一带初中普遍选用中华书局等版本。在编排体例上,初中教材基本是按照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编排,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分开;高中教材则是按照专题性质,古今中外的历史排在一起,共三册书(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史)为必修教材,另外六册书为选修教材。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做好教材衔接工作。例如,针对初中教科书没有涉及或讲述较少的内容,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材料补充;针对教科书不同或相似的观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多角度解读,从而使知识的重点、难点在课堂上进一步得到落实和解决,使课堂真正做到高效。
三是抓好教学方法的衔接。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意识都较强,并已具有相对较强的价值判断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也明显增强。针对高中生这些特点,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也要随之发生变化。高中历史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式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为此我校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实施具有我校特色的“学议导练高效课堂模式”,真正做到“以生为本”,解放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从而有效改变了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历史教学不再仅仅只是关注知识的传递,而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创设情境、收集资料、课堂模拟等活动,让学生能够做到主动参与、积极探求、体验历史过程。
【关键词】小组合作 高中历史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059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方式存在着许多的缺陷和不足,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的要求。要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效率,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历史,老师就有必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良和创新。由于教学方法比较落后,既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高中历史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较为消极,也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导致历史水平较差,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较大影响。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大多是类似于“填鸭式”教学,所谓“填鸭式”教学,即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灵活的学习方法,老师的教学也以照本宣科为主,学生在学习中就只能进行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应试特点,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相关知识,但对于长时间的记忆和对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情感价值的把握没有用处。因此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就必须得到改良,那么如何运用一种教学方法能使得高中历史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就成了高中历史教师研究的重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是比较常见的,且效果也较为显著,这一教学模式可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运用。这一教学方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教育中,孔子提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单独学习,所知道的就会较少,所掌握的知识也就较少。因此学习理应与同学合作,才能使得学习效率更高。
一、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对学生进行合理、科学地分组是关键,一个良好的分组可以使得学生之间的合作更默契、更高效。而分组不当,不仅使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甚至可能造成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心思不集中,影响课堂秩序,使得教学难以进行。因此老师要注重在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之中的具体教学方法,也要注意到在合作学习方法开展之前如何进行科学地分组。一般而言,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在运用中要注意到的是几个方面的内容,包括性格、成绩、男女等。在性格方面,主要指的是一个小组的整体性格水平不能太过于活跃,也不能太过于沉闷,必须要做到适中,太过活跃的性格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之中容易聊与学习无关的话题。而性格比较沉闷,在讨论环节则无人发言,小组学习的意义无法体现。因此在性格方面,一个小组必须包括性格较为开朗的学生,也要包括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使得两者能够互补,以达到学生性格上的平衡。在成绩方面,一个小组的学生在成绩上必须要存在差异,如果一个小组的学生成绩均较为优异,那么与之对应,就势必有一组学生的成绩均较差,这样的分组使得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班级水平更差参差不齐。因此在分组之中,老师要考虑到每一组都有成绩较好的学生,也要有成绩中等甚至成绩偏下的学生,让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学习。全是男生的小组容易发生摩擦,全是女生的小组经常在课堂上闲聊,因此在分M中,老师也要考虑到男生和女生之间的均衡,使得每一组都包括男生也包括女生。
二、明确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是为了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效率,使得学生的历史水平能够得以提升。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能够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并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一般会出现几个问题,首先是教学内容虽然设计良好,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习得不够深入的现象,其次是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难度较大,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无法完成。最后是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太过于基础,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即便能够掌握,对学生的提升也不大。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尤其是对难度进行充分考量。在教学内容的选定上,需要注意几个方面,第一,教学内容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初期,难度应该相对较小,确保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运行得较为成熟之后,教学内容的难度就应该旨在提升学生的历史水平,难度应该偏大。第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内容设定要符合高中历史教学计划,确保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也能完成高中历史教学。第三,老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内容的设定时,要进行完整的设计,包括历史知识、学生需要讨论的问题、老师需要提的问题等,只有进行充分的设计,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有条不紊。
三、确定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流程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要根据老师制定的计划进行,因此老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过程中要明确学习模式的流程。当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已经较为普遍,本文结合了他人的成功经验,分析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应该包括四个部分的内容,即历史知识本身、历史规律的认识、教育意义、延伸知识。通过对这四个方面的知识学习才能保证教学能够顺利进行,且学生的学习也比较充分。以为例,小组合作学习最初是对本身知识进行学习,学习之后分析爆发的历史规律,即清政府的闭关锁国、夜郎自大,战争的爆发和清政府的战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第三步由学生讨论的教育意义,即对当代学生的启示。第四步是对相关知识点的延伸学习,对延伸知识点的学习是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历史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四、增进交流,适时调整教学计划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过程当中,为了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老师要能够增进和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当地调整教学计划。这一点做法符合新课程中提出的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观点,也能够保证老师的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