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教师业绩自述范文

教师业绩自述精选(十四篇)

时间:2023-10-10 15:35:37

教师业绩自述

教师业绩自述精选篇1

本人xxx,男,汉族,中共党员,1984年5月生,于2003年7月毕业于xxxx,2004年3月参加工作,成为一名人民教师,2017年7月取得本科学历。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工作在边远山区的教育教学一线,例如参加工作的第一站xxxxxxxxxxx,属于麻山腹地,被戏称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小学老师被称为“万精油”,我也一直承担着小学的多门课程,但我主要的学科和强项就是语文。从参加工作到当校长期间,我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同时担任班主任。下面就近五年的业绩成果自述如下。

一、树立师德,教书育人。

积极学习,追求进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贯彻当合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纪守法,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并于2017年9月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主动学习十八大、精神和系列讲话精神,提升政治理论水平。

教育是爱的学问,教育是爱的艺术。作为教师,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对本职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校长六年来,我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花在了学校,努力学习,就为能把学校办得更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六年来我所在的学校教育教学成绩都在全县近50个同级同类学校前十名。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我比较喜欢孔子“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教育理论,当下很多教育家也证明了这个真理。所以我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我更加注重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养成了好习惯,就能厚积薄发。作为小学,我明白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所以我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并开发了24个校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开发思维,全面发展。

二、锻炼能力,学高为师

语文教学是我的强项,但是在乡村学校,我不仅要承担语文教学,还得承担其他学科的教学,包括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因此必须加强学习,夯实各学科教学的理论基础,锻炼各学科的课堂教学能力,才能不误人子弟。五年来,乡村学校比较缺老师,我作为学校校长,就只能填补紧缺学科。所以不管是学校管理还是教育教学,我必须认真琢磨业务,不断钻研,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以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切实抓好教学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

投身科研,勇于创新。以研促教已经成为学校工作的常态,学校也需要研究型、学者型的老师。我积极学习教育科研方面的理论知识,不断去尝试教育教学实践。2016年3月,我把学校办学文化作为一项校级研修,努力挖掘学校历史文化,制订学校文化实施方案并不断研究,通过努力,2018年8月,我校完成了学校的文化设计,并形成了实施方案(得到了国家支持西部教育专家组成员的好评和肯定)。2018年10月,我主持的《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研究》课题被县级立项。2017年寒假和2018年暑假,我被教育局聘为教师全员培训的“主讲教师”。

三、勤奋努力,身正为范

勤奋学习,增长才干。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为了给学生一碗水,我努力让自己拥有知识的河流;作为一个校长,为了给学生一个安全舒适的校园环境,我将努力成为一个无所不通的“牛人”。所以,我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外出学习的机会,曾到北京、广州和南京全国优秀学校去跟岗学习。在教学上,我积极参加各种教学研究活动,从不缺席。尝试各种教学改革,力求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且学习成绩有显着提高。在教学教研时,我十分注重从理论的高度审视个人的教学实践,研读教育理论,撰写教学论文。

甘于奉献,不计得失。本人自工作以来,坚持出勤,从不旷课,早退,除了因公事出差以外没有耽误过学生一节课,而且坚持提前到校,和老师一起工作,和学生一起学习。五年来,除了春节的十来天以外,我几乎没什么假期,包括周末,为了学校的发展,我愿意最大程度地付出。五年来,学校的评优评模我都不去竞争名额,甚至包括一些意向性给我自己的,我都给了分管的同志。

教师业绩自述精选篇2

论文摘要:本研究探讨了业绩津贴的不同类型对高校教师激励效果的影响。果表明:收人满意感及工作压力感是业绩津贴发挥激励作用的心理机制;3类津贴方案在实际激励效果上存在显著类型差异;3类津贴的主导激励模式分别为高工作压力型、低工作压力型、高收人满意感低任务压力型。

引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科学日益关注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激励问题。本研究意在找出业绩津贴这一新型管理激励形式发挥激励作用的心理模型、考察不同津贴类型对教师激励效果的影响,并找出每种类型发挥作用的主导激励模式。

    由期望理论及博奕理论可知,业绩津贴的实质是高校和教师两种利益主体,在按绩取酬的分配情境下,为实现自身效用目标最大化而不断进行理性决策的过程。业绩津贴对教师的心理影响体现在收人和工作压力同时增加两方面。收人的增长可以减轻人们知觉到的任务压力感u1,并对工作业绩有积极影响fn fij .s但在按绩取酬的分配环境下,绩效性收人的增加反而会导致人们收人焦虑水平的增加阁。因此,实施业绩津贴后,教师工作压力的增加主要来自任务压力的增长,以及由绩效性收人波动而导致的焦虑水平的增加。所以,当收人和工作压力同时增加时,教师追求的效用最大化目标不再是单纯的收人增长,而是收人增长与工作压力差值的最大化,并且这种差值的大小将决定津贴制的实际激励有效性。st onge, sylvie的研究亦证实,按绩取酬制度的激励效果取决于人们工作投人与效益产出之比,以及他们对这种收益的满意程度。由此本研究假设,业绩津贴发挥激励作用的内在心理机制是收人满意感与工作压力感的交互作用。

    目前各高校实施的业绩津贴分配制度,虽然在具体分配方案上有差异,但其薪酬结构的组成要素是相同的,均为职级和业绩两大要素。因而业绩津贴的类型差异主要表现在业绩和职级因素在整体薪酬结构中所占比重的不同。由此,根据业绩因素在薪酬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减少,相应的职级因素在薪酬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将现行的业绩津贴依次分为按绩付酬型(类型1)、业绩职级两者结合型(类型2)以及按职付酬型(类型3 )3种主要类型。若实证研究证实上述类型的存在,则本研究进一步探讨每种类型发挥作用的主导激励模式。

2研究方法

2.1被试

    由各高校津贴分配方案可知,不同方案间地域差别不大,但存在明显类型差异,因此运用整群抽样法抽取了南京市5所已实施业绩津贴制的高校,(医学类、理工类高校各2所、师范类高校1所,涵盖了津贴分配方案的3种类型)并从中抽取了7个院系的教师进行问卷侧试。7个院系涉及文、理、工及医学4类院系,以确保取样的代表性。共发放350份自编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47份,回收有效率为70.6%。在247份问卷中,根据自编的效度子问卷剔除了30名社会赞许倾向过高的被试,判别标准是被试在社会赞许倾向子问卷上的得分高于平均分一个标准差以上,最终得到217个有效被试。

    2.2研究工具

    收人满意感问卷为自编问卷测量实施业绩津贴后教师对自身收人的满意程度,共22个项目。通过因素分析抽取了收入激励及分配公平感2个主因素,可累积解释总方差的40.457%,该问卷具有一定的结构效度;其重测信度为0.787 , alpha系数为0.8314。

    工作压力感问卷为自编问卷测量实施业绩津贴后教师知觉到的工作压力状况,共巧个项目。通过因素分析抽取了任务压力感及分配压力感2个主因素,可累积解释总方差的55.350%a,该问卷具有一定的结构效度;其重侧信度为0.783 , alpha系数为0.8994。

    工作业绩问卷为自编问卷测量实施津贴制后教师自评的工作业绩状况。国外研究表明,自评业绩可以作为实际业绩水平的有效预测工具。someis , mark j等人研究发现,当采用自评业绩指标时,没有发现宽大错误,也没有出现自评业绩的全距小于实际业绩全距的情况;且自评业绩与他评业绩(上级评定业绩)间存在着明显的一致性网。lowery,christopher m等人的研究也证实,自评业绩与客观业绩水平间存在显著相关切。并且,实施业绩津贴后,教师的自评业绩也可与学校评定的实际业绩结果相互验证。据此研究者编制了该问卷,共17个项目。通过因素分析抽取了个体业绩和组织业绩2个主因素,可累积解释总方差的42.7219’0,该问卷具有一定的结构效度;其重测信度为0.716, alpha系数为0.69440

    社会赞许倾向问卷为自编效度问卷,共5个项目,用于鉴别被试的社会赞许倾向性并剔除得分过高的被试,剔除的标准是被试在该问卷上的得分高于平均分一个标准差以上。上述问卷均为四级评分,1代表非常符合,4代表完全不符合。

    2.3程序

    以院系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由经过培训的教师担任主试并向被试说明侧试要求,并承诺所得数据仅限于科研使用。由被试当场填写问卷,完成后立即回收并返还研究者。

    2.4数据管理与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8.

3结果分析

    3.1业绩津贴发挥激励作用的心理机制

    以教师的收人满意感及工作压力感为自变量,可以较有效预测工作业绩,建立的多元逐步向前回归模型如下:

    1)总体工作业绩二18.091+.441收人激励++.298"分配公平感+.212"任务压力感;2)组织工作业绩=7.047+.430"收人激励+.149*任务压力感;对上述回归模型效度检验结果(见表1)表明,收人满意感及其工作压力感的交互作用是业绩津贴发挥激励作用的心理机制。

    3.2 3类津贴方案在实际激励效果上的差异

    表2、表3为3类津贴方案影响教师收人满意感及工作压力感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教师在收人满意感及工作压力感方面分别存在着显著和极为显著的类型差异,由此表明研究者对津贴方案所做的理论分型在实际上存在。

3.3 .3类津贴方案(按蜻付酬型、两者结合型及按职付酬型)的主导激励模式

    本研究已证实,实施业绩津贴制后,实际上存在着按绩付酬、两者结合、按职付酬3种津贴类型。因此,要考察上述3类方案的主导激励模式,就意味着在3种分配环境下,考察教师收人满意感及工作压力感交互作用的具体形式。

    表4为3种分配环境下,教师在收人满意感及工作压力感上的高低分组间人数的分布状况。表5为对教师上述分组状况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在类型1(按绩付酬)和类型2(两者结合)的分配环境下,教师在工作压力感子问卷及其两个主因素的高低分组间人数分布上均存在着显著差异;在类型3(按职付酬)的分配环境下,教师在总体收人满意感任务压力感的高低分组间人数分布上均存在着显著差异。由此可推定,类型1(按绩付酬)发挥激励作用的主导激励模式为高工作压力模式、类型2(两者结合)的主导激励模式为低工作压力模式;类型3(按职付酬)的主导激励模式为高收人满意感低任务压力模式。

4讨论

    4.1业绩津贴发挥激励作用的心理机制

    由研究结果可知,在实施业绩津贴制度后,以收人满意感和工作压力感为自变量,可以较好的预测总体工作业绩及组织工作业绩。该结果证实了收人满意感及工作压力感的交互作用是业绩津贴制发挥激励作用的心理机制。

    4.2.3种津贴类型(按绩付酬型、两者结合型及按职付酬型)在实际激励效果上的差异

    由研究结果可知,在3类分配环境下,教师在收人满意感、工作压力感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该结果表明实际上存在着按绩付酬型、两者结合型及按职付酬型3类津贴方案,并且在上述3类分配环境下,津贴制发挥实际激励作用的具体激励模式是不同的。

    4.3 .3类津贴方案(按蜻付酬型、两者结合型及按职付型)的主导激励模式 

本研究发现,类型1(按绩付酬)发挥激励作用的主导激励模式为高工作压力模式,类型2(两者结合)的主导激励模式为低工作压力模式,类型3(按职付酬)的主导激励模式为高收人满意感低任务压力模式。如前所述,实施业绩津贴后,各校教师收人增长的幅度基本相同;而其工作压力的增加主要来自任务压力的增长,以及由绩效性收人波动而导致收人焦虑水平增加两方面。教师知觉到的任务压力感与工作业绩目标的设置有关,若业绩目标设置过高则教师感到任务压力感高;设置低则感到任务压力感低。教师知觉到的分配压力感则与薪酬结构有关。若业绩因素在薪酬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高,则教师收人随其工作业绩的波动越大,由此导致的收人焦虑水平也越高;若职级因素在薪酬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高,则教师收人越稳定,其收人焦虑水平越低。在3类方案中:1)按绩付酬型方案不仅制定的科研目标过高,并对科研目标有较为严格的底限要求,做的是“减法”,如教师达不到科研目标的底限要求,将被扣除部分津贴收人;而且业绩因素在薪酬结构中所占比重也最高。这就导致大部分教师感到任务压力感及分配压力感都比较高,也就削弱了收人增长带来的激励作用,因此按绩付酬型方案的主导激励模式为高工作压力模式。2)两者结合型方案对科研目标没有严格的底限要求,做的是“加法”,以另外奖励的方式促进教师多出科研成果,对于没成果的教师不扣钱,因而大部分教师感到任务压力较低;而且职级在薪酬结构中占的比重较高,收人较多取决于稳定的职级,从而避免了人们因收人波动而导致收人焦虑水平上升。因此两者结合型方案的主导激励模式为低工作压力模式。3)按职付酬型分配方案在科研目标的设置上也没有严格的底限要求,做的是“加法”;就薪酬结构而言,职级因素所占的比重最高,这种薪酬结构有助于人们对收人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预期。我国民众期待的是一种稳定的高收人,因此在上述分配环境下,教师对收人的满意程度也最高。因此,按职付酬型方案的主导激励模式为高收人满意感及低工作压力模式。

5结论

    (1)教师知觉到的收人满意感及工作压力感的交互作用是业绩津贴发挥激励作用的内在机制;

教师业绩自述精选篇3

[关键词] Excel;成绩分析;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8-187-1

每学期结束时,教师经常要对各门课程的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以综合评价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利于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由于每学期每门课程都要重复做这项工作,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工作量,而且容易造成统计错误。EXCEL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完全可以胜任成绩统计工作,且其丰富的图表功能,还能使统计数据更加直观。借助EXCEL的模板功能,可以使设计好的成绩统计功能重复应用于每门课程,这不仅大大地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而且避免了错误统计数据的产生。

考试是教学评估中检查教学效果的手段之一,考试成绩是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直接体现。试卷内容和质量不仅影响考试的可靠度和准确度,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成绩分析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教师必须完成的工作,通过对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教学活动中的薄弱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只有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做出正确、合理的分析,我们才能客观、公正地进行教学评估和教学分析。本文使用Excel软件对我院13级电子专业80名学生的高等数学成绩进行了数理统计量化分析,并据此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一、数据取样

我院13级电子专业80名学生的高等数学成绩:

二、数据分析

假设高等数学考试内容与教学大纲一致,试卷质量良好。

(一)均值

实践表明,若70

(二)离散度

标准差S=是描述学生考试成绩离散程度的最常见、最重要的统计量。标准差越小,表明成绩越集中;标准差越大,表明成绩越分散。一般认为,标准差S=10较为适中。我们利用Excel软件中的统计函数VAR对上述数据进行计算,得S2=231.8783,则S=15.22755,可见成绩离散度偏高,这说明学生高等数学学习情况差异性较大。

(三)偏度

如果试卷内容设计合理,学生的成绩会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一般来说,当偏度系数g1=0时,学生成绩呈标准正态分布;当g10时,曲线向右偏,即呈正偏态分布,表明高分段人数较多,低分段人数较少。我们利用Excel软件中的统计函数SKEW对上述数据进行计算,可得偏度g1=-1.81536

(四)峰度

峰度系数(g2)可以定量描述正态分布的陡峭程度。当g2=0时,成绩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当g20时,曲线呈尖峰态,显得较陡峭,表明学生成绩分布较集中。我们利用Excel软件中的统计函数KURT对上述数据进行计算,可得峰度g2=4.57311,这表明学生成绩分布较为集中。

三、教学评价

从上述考试成绩分析不难看出:(1)学生的学习状况。我院电子专业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且成绩较为集中,但学生个体差异较大,个别学生成绩过低。(2)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教学,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但对个别落后生关心不够。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稍微调整一下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在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同时,应拔高尖子生,提高落后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语

在上述分析中,Excel软件处理各种数据所带来的方便是显而易见的。通过高等数学成绩分析可以看出,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教与学的情况,它是前期教学的事后反馈,我们需重视成绩分析对今后教学的指导作用。通过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调查、研究,教师可以及时发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做出教学调整,总结经验,使得自身教学水平更上一个新的层次。

参考文献:

[1]贾俊平.统计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岳粮跃.Excel在学生成绩统计分析中的综合应用[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S1):197-199.

[3]卢越萍,林企.微机自动选题及学生成绩分析系统[J].信息与控制,2008,(05).

教师业绩自述精选篇4

关键词:高等学校;岗位职责;绩效管理

一、绩效与绩效管理

随着高校教师绩效工资的实行,关于教师的绩效和绩效管理成了热门话题,如何衡量高校教师的绩效和进行教师绩效管理成了各高等学校关注的焦点。

关于绩效,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解释。从判断标准上看,绩效可以从工作结果来理解,也可以从工作行为的角度来理解。但在实践中,绩效反映的是员工在一定时期内以某种方式实践某种结果的过程。

绩效管理是指管理者在与员工就工作目标和如何实现目标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通过激励和帮助员工取得优异的绩效,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方法。因此,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能力和素质,以达到改善组织绩效的效果。

绩效管理的程序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评价、绩效反馈等组成的一个循环系统,最终实现组织和员工的绩效改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绩效管理就必须是一个持续沟通的过程,不仅要重视工作结果,更要重视实现目标的过程。

二、高校教师绩效管理现状

高校教师绩效管理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高校的绩效管理主要体现在教师的绩效考核上,贯彻落实1995年人事部下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集中对教师工作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教师绩效考核也基本上沿用传统的模式,一般是年底考核前,公布考核方案,确定考核等级和优秀比例,然后分部门贯彻执行。我国目前广泛应用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机制统一按照“德、能、勤、绩、廉”5个方面对高校教师进行绩效考核[1]。

考核方式以描述性的定性考核为主,一般以部门或学院为单位进行,考核结果分优秀、合格、不合格等,考核等次按教职工人数的比例进行切块。考核的具体内容大同小异,无非就是德、能、勤、绩的自我简单陈述,相当于一次无关紧要的个人年终小结。从形式上看,通常就是每位老师填写一页部门年度考核登记表。考核程序不规范,考核一般按总人数划定优秀比例,但“优秀”轮流坐庄、“谁需要让给谁”的现象较为普遍。

在考核过程中,一方面,评价人员更多地凭人情及印象对被考评者进行评估,容易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另一方面,评估者的评级经验与技能、思想水平与修养等都会影响考评结果,使得评价结果产生居中、偏紧、偏松等主观偏向。再者,学生在参与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中,由于个人目的会倾向于对那些上课管得不严、考试容易通过的教师打高分,而这个分数并不能真正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2]。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高校教师在绩效考核上的基本方法依然是以“一张表格、一次述职、一个分数、一张选票”的模式进行的。

“一张表”指的是年底考核的一张表格。按照《规定》,高校教师从“德、能、勤、绩”几方面来进行陈述,对一年来的工作进行总结汇报。在“一张表”的基础上,进行一次述职。“一次述职”是指在考核前,由被考核人就一年来的工作和业绩进行一次述职,让全体教职员工或考核组的成员,了解被考核人一年来的工作业绩。“一个分数”是指在进行考核的时候,由考核人对被考核人进行打分,主要有学生打分、领导打分、同行打分、督导打分等,然后加权汇总,作为考核依据。关于考核结果严格按照规定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对于15%比例的优秀,一般是通过“一张选票”来确定,就是对于被考核的教职员工进行民主投票,选出年度优秀人员。

三、高校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校教师绩效管理,是高校管理的一部分,对于提高高校教师综合素质、业务能力等方面有积极的意义。可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一)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混同

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有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绩效反馈等组成。绩效考核只是这个系统里的一个部分,二者无论从概念,还是从实际意义上都各不相同。但在现实中,不少高校把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考核,重点是对教师的工作结果进行考核,而忽视了绩效计划、绩效实施与绩效辅导等诸方面。

(二)忽视绩效计划的制定

绩效计划应该是学校和教师共同确定教师在考核期内应该完成什么样工作以及达到什么样程度的过程,是绩效管理的起点,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现在高校一般情况下没有具体的绩效计划,更没有双方协商考核期内的工作和工作完成的目标以及标准。往往就是学期初发一张教学任务书,规定一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对于这些任务完成到什么程度算合格、什么程度算优秀没有一个质的规定。

在绩效计划阶段,绩效目标设置没有与各高校发展战略相联系,教师没有参与绩效目标的制定,没有体现教师的发展方向,而且也没有对绩效目标、考核指标与考核标准、考核周期、考核者等进行确定,没有明确校方和教师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在此过程中,缺乏管理者和教师就绩效计划进行的深入沟通。

(三)绩效指标和考核标准设置不科学

按照《规定》,事业单位考核的指标应该以德、能、勤、绩等方面为指标来进行考核,而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又重视对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指标的考核,造成考核指标的两张皮,没有能完全融合。另一方面,考核的指标和标准没有区分度,所有教师都是一样的指标,都用一个标准。而实际上,不同学科教师、不同的教师职务有着不同的职责和任职要求,教师的考核是对每位教师履行职务职责的情况分别进行考查和评价。

(四)缺乏必要的持续的绩效沟通

高校的绩效管理不仅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在实际操作中,对教师也缺乏必要的沟通和绩效辅导。无论是在绩效目标的设定还是在履行工作职责中,缺乏与教师进行必要的沟通。在制定绩效指标时,多是由校方领导确定教师的绩效原则和目标,并非是经过双方交流沟通之后来制定。在绩效实施的过程中,也只是关注教师绩效考核成绩是否合格等,而没有和教师共同就绩效计划的制定及内容实施是否恰当、合理展开探讨[3]。

因此在实际中,绩效的目标是学校制定的,对于教师能不能完成及在完成过程中有没有困难,缺乏必要的了解和帮助,容易造成部分教师由于外界条件等发生变化而完不成既定任务的情况。

(五)考核方法不够科学客观

在考核方法的运用上,往往采用打分制,有学生给教师打分,教研室或督导给教师打分,最后是系领导打分等。打分含有情绪化、偏好、人情成分等,缺少科学性和客观性。这种随意性的打分游戏已经失去了科学的公正性(孙媛媛,2013)。周茜等也认为,(打分)由于没有系统科学的考核标准做依据,考核受人的主观因素影响很大,专家、学生及单位负责人在评价过程中容易出现凭经验、印象来判断的情况,个人的人际关系、情绪化的东西及功利性的一些非正常因素也会影响考核结果的真实性,评价者所做出的评价难免是主观、片面的[4]。

(六)考核结果不反馈

部分高校在进行绩效考核之后,除了公布考核等次以外,具体的考核信息往往束之高阁,缺乏有针对性的及时反馈,致使被考核者不知道具体问题和原因,也不明确今后整改的方向和目标,没有能够起到通过绩效管理提高教师绩效水平的目的。有些院校并不把考评结果反馈给教师,只是院系的相关部门掌握,最多只反映给院系一级领导。有时甚至教师本人对考评结果也不清楚。

四、构建基于岗位职责的高校绩效管理体系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高校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决定的,另一方面与管理者关注绩效考核不关注绩效管理的思想认识有关。缺乏对高校教师的岗位分析,导致不同岗位之间的岗位职责相近,考核指标雷同,考核标准相差无几是造成上述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构建高校教师绩效管理体系时,一方面要突出高校教师工作特点,另一方面要能够反映出教师工作的行为和结果。所以,构建基于岗位职责的高校教师绩效管理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师岗位分析与评价

要想解决高校教师绩效管理的问题,首先必须对不同等级的高校教师岗位进行详细的分析。岗位分析是进行绩效管理的关键一环。《美国心理学会标准》(1985)指出:“工作分析为确定职务内容提供了主要依据。”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人力资源规划、招聘配置、绩效管理、薪酬设计等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岗位分析,是确定岗位的职责和任务的前提条件。

现在各高校都在推行岗位聘用制度,有必要对各类教师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劳动条件和环境、任职资格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以便制定出不同岗位的工作说明书和岗位规范,并以此作为绩效考核、评估的依据。只有明确了岗位的信息、职责任务等,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

(二)构建以绩效考核为中心的绩效管理系统

在对教师岗位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以教师绩效考核为中心的绩效管理系统。在绩效计划阶段,构建基于岗位职责和任务的绩效考核指标和标准,明确被考核者在考核期内的目标任务和标准。在履行绩效计划时,学校的管理者应该加强对教师绩效进行指导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调整,防止考核期结束时完不成既定任务。在约定的考核期结束后,管理者对教师完成的计划情况进行公正地评价,并且进行深入面谈反馈,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提出改进的方式方法。

(三)在共性的基础上,突出个性

如果属于同一类别同一等级岗位,完成的岗位任务和职责应该是相同的,考核的指标和标准也应该是一致的。但是在共性的基础上,也应该结合学科特点和科研特点等方面的不同,实行人本管理,不宜“一刀切”。如果科研项目在一个考核周期内无法完成的,可以根据实际,延长考核周期。

当然,在实际中可以根据个人不同灵活选择考核方法,比如实行过程考核、分项考核、分阶段考核等。

(四)发展性原则

高校教师的绩效管理是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参与性,通过绩效考核可以对教师在考核期间内在本岗位上所作出的贡献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对那些岗位贡献大的和优点突出的要及时进行激励,对于不足的要分析原因、正确引导,提高工作能力和绩效,一切本着以教师的发展为原则。

对于广大教师来说,绩效管理使自己能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实现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总而言之,目前高校一方面对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认识上存在偏颇,另一方面高校也缺乏对教师岗位的分析,引发了高校教师绩效管理中的一系列问题。要提高高等学校教师的绩效管理水平,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和设计,构建基于岗位职责的高校绩效管理体系,让教师和高校共同创造良好的绩效。

参考文献:

[1] 马明杰.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考核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

信息化,2012,(12):113-114.

[2] 徐蔡余.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文史资料,2009,(6):167-168.

[3] 石然.浅谈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华章,2013,(9):157.

[4] 周茜,王志安.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师业绩自述精选篇5

关键词:绩效技术;教学管理;研究;分析

1. 绩效技术

1.1绩效技术的定义

关于绩效技术的定义国际上有很多种界定。目前,最主要的观点有三种:

(1)绩效技术侧重于过程与方法。美国社会的培训与开发(ASTD)机构将绩效技术定义为:“在工作场所通过使用合适的、多样的干预措施来进行分析、改进及管理绩效的系统方法”。

(2)绩效技术强调结果与目的。Geis(1986)认为人类绩效技术是对各种方案进行选择、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过程,以达到最优化的影响人的行为和成效的目的。

(3)绩效技术既侧重于过程与方法又强调结果与目的。斯托洛维奇和基普斯(1999)认为,最有包容性的定义表述为:绩效技术是“一种工程方法,它通过确定绩效差距和设计低成本、高效率的干预措施,达到获得所期望的成效的目的”。

1.2国内绩效技术研究概述

我国最早对绩效技术进行阐述的是张祖忻教授,早在1995年,张教授就在国内发文介绍了绩效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经过多年的研究,于2005 年出版了国内第一本系统的阐述和研究绩效技术的专著《绩效技术概论》。

通过搜索绩效技术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从研究者来看,国内研究绩效技术的学者还是比较多的,并且有部分学者所发论文数量较多,可见这些学者对绩效技术领域比较关注。其中梁林梅发表了多篇有关于绩效技术的文章,介绍了绩效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对国外相关期刊的内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用建议。刘世清主要关注绩效技术在高校教师水平评价,绩效考核,师资结构优化与调整,大学生自主学习以及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等方面的应用。

从研究内容来看,我国对绩效技术的研究还是比较晚的。一开始是引进国外的研究成果为主。主要介绍了这一领域的基本概念,模型,理论和方法等方面。随着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绩效技术的应用特别实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如张庆秀,陈红军,贾莲芝《基于绩效技术的学校管理模式探究》(2008),梁骥《基于绩效技术的高校教师绩效改进》(2007)等。

无论在国内或在国外,绩效技术仍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新学科,对其中的定义,研究范围,范畴等都还没有一致公认的见解。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技术的进步和各专业的融合交叉,绩效技术的研究还有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待于我们进行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2.基于绩效技术的教学管理系统

2.1教学管理绩效分析

绩效技术应用于任何系统,都需要从绩效分析开始。绩效分析是绩效技术的基础,目的是找出绩效需求,明确绩效问题或绩效差距,从而确定绩效改进的方向。基于绩效技术的教学管理系统的绩效分析中,对于从事知识型劳动的教师而言,我们应当全面考虑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影响工作绩效的实际问题。以此分析为基础,确定当前的绩效状态,分析其与期望绩效状态之间的差距,进而找出存在的教学问题。教学管理系统绩效分析如表2-1所示。

表2-1 绩效差距分析

类别绩效差距分析

期 望绩 效状 态

知识

1.教师有充足的专业知识储备

2.教师具有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

能力

1.能够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

2.班级管理效果良好

情感1.能够适应教师角色

当 前绩 效状 态

知识教师专业知识有待提升。教师认为目前获取专业知识的途径很单一,多数还是依靠书面的查询、积累。教师迫切需要更加快捷方便的方式来获取相关专业知识,以便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随时查阅。

能力在教学方面,教师的困难是:备课时如何依据学生能力和现有材料进行备课。或在资料明显感到不足的时,以何种方式比较便捷的找到所需材料。

情感学校快节奏的工作方式,由于对学校情境和政治组织不熟悉,教师感到缺乏协调的职业关系,从而难以在学校文化中准确定位。

绩效差距通过对期望绩效状态和当前绩效状态的具体分析,找出两者间的绩效差距,进而找出教学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2.2教学管理系统干预选择与设计

导致绩效问题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因此,干预措施也不止一种,它包含了教学手段和非教学手段。教学管理系统平台是在绩效技术的理论指导以及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先进的开发平台上,利用现有的软件,配置一定的硬件,开发一个具有开放体系结构的、易扩充的、易维护的、具有良好人机交互界面的教学管理系统,实现教学管理的自动化的计算机系统,为教师进行课件、学生作业管理和学生提交作业、下载课件、疑难解答提供方便。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效率,实现提高教师工作绩效的目标。

2.3教学管理系统实施

本系统在实施上采用了功能模块逐级分解法。即将一个复杂的系统按功能划分成若干不同的模块,然后确定每个模块的功能,确定模块之间的接口,最后评价模块结构的质量。系统模块如下:

(1) 系统管理:包括用户管理、教学管理、系统维护。

(2) 教学管理:包括课件管理、作业管理、学生分组、课程资源管理。

(3) 技术通讯:包括通讯录、网络硬盘、下载中心。

(4)学院管理:包括文档管理、图书管理、教学计划、教师档案、教师考核、毕业实习、就业分配。

2.4教学管理结果评价

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管理系统设计的过程中。通过评价分析,确定干预措施的成功与否,及时发现新的问题,对绩效过程进行调整。评价可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者的行为反应、成本效益等进行综合评价。(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 梁林梅.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绩效技术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

[2] 陈蓉.绩效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

[3] 梁林梅.绩效技术的起源与发展[J]. 现代教育技术,2003,02:25-28.

[4] 陈蓉,李兴保.谈教育技术视野中的绩效技术[J]. 电化教育研究,2005,02:14-17.

[5] 张祖忻.从教学设计到绩效技术[J]. 中国电化教育,2000,07:5-8.

[6] 张庆秀,陈红军,贾莲芝. 基于绩效技术的学校管理模式探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08,02:25-27.

[7] 梁骥.基于绩效技术的高校教师绩效改进[J].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3:77-79.

教师业绩自述精选篇6

范文:

各位老师与同学:

大家好!我来自XX学院XX专业,我叫XX,今天我演讲题目是《会计基本职业道德--不做假帐》。金融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其行业效益需要通过会计报表和会计资料反映出来,如果会计资料失真,将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使管理者无法正确决策,最终导致经营风险,严重干扰正常社会经济秩序,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

本文以此为背景,研究会计从业人员如何不做假账,提升个人职业道德,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首先我们简要介绍了当前会计职业道德发展现状,其次探讨会计工作中做假账问题,再次研究如何避免做假账行为,提升会计人员职业素养。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着眼做假账行为,深入研究做假账的动机、影响因素,从这一独特视角分析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问题,为会计诚信研究提供一些参考意义,但由于本人研究视角有限,不能对会计舞弊行为一一分析,研究内容局限,望各位老师指点,提供好的建议。

以上就是我的论文答辩内容,谢谢各位老师。

论文答辩流程:

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作为答辩的开场白,包括姓名、学号、专业。介绍时要举止大方、态度从容、面带微笑,礼貌得体的介绍自己,争取给答辩小组一个良好的印象。好的开端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答辩人陈述:

收到成效的自我介绍只是这场答辩的开始,接下来的自我陈述才进入正轨。自述的主要内容包括论文标题;课题背景、选择此课题的原因及课题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有关课题的具体内容,其中包括答辩人所持的观点看法、研究过程、实验数据、结果;答辩人在此课题中的研究模块、承担的具体工作、解决方案、研究结果。文章的创新部分;结论、价值和展望;自我评价。

提问与答辩:

答辩教师的提问安排在答辩人自述之后,是答辩中相对灵活的环节,有问有答,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一般为3个问题,采用由浅入深的顺序提问,采取答辩人当场作答的方式。

总结:

上述程序一一完毕,代表答辩也即将结束。答辩人最后纵观答辩全过程,做总结陈述,包括两方面的总结:毕业设计和论文写作的体会;参加答辩的收获。答辩教师也会对答辩人的表现做出点评:成绩、不足、建议。

致谢:

感谢在毕业设计论文方面给予帮助的人们并且要礼貌地感谢答辩教师。

尽管对于论文答辩来说,主问委员会提什么问题是很难猜到的。但这并不等于说答辩委员出题是任意的、毫无规律可循的。事实上,答辩委员拟题提问是有一定的范围并遵循一定的原则的。不管什么专业的文章,在论文答辩的时候一般都会问到这三类问题。

1老师一般会问的第一个问题:一般在答辩前老师会首先检验一下论文是不是学生自身的研究成果,是不是有抄袭和剽窃的现象。因此他们通常会提出这些问题,比如“你是怎么想到要选择这个题目的?”、“你在写这篇论文时是怎样搜集有关资料的?”、“你写这篇论文时参考了哪些书籍和有关资料?”、“论文中提到的数据的出处何在?”等等。

2老师一般会问的第二个问题:在答辩开始前,答辩老师一般都会让学生介绍一下论文的大概内容,也就是你这篇论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这个问题很简单,你只要叙述一下文章的整体框架就可以了,即这篇文章主要包括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各自写的是什么。一般学生根据文章的大标题来说就可以了。

3、老师一般会提问的第三个问题:针对论文中某些论点模糊不清或者不够准确和确切的地方,对论据不够充分的地方,对论证层次比较混乱、条理难辩的地方提出问题。论文中没有说周全、没有论述清楚或者限于篇幅结构没有详细展开细说的问题,答辩委员也可能提问。

毕业论文答辩是毕业论文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它能促使学生认真总结思考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巩固提高已学过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发现和认识自身专业知识和能力上的不足,以利于今后的进一步提高;它也可使教师全面了解毕业论文写作情况,准确把握毕业论文质量高低,及时发现和总结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利于今后进一步改革毕业论文教学环节。

一、毕业论文答辩的组织工作

1.成立答辩委员会。由主管教学主任、教研室主任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答辩委员会的职责是统一领导和指导全系的答辩工作,确定论文答辩方式、时间、地点和要求;严格掌握,统一评分标准;审查论文成绩的处理意见;负责做好论文答辩及成绩评定工作的经验总结。

2.专业教研室设立若干答辩小组。一般可设立2~3个答辩小组,每组至少有两名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参加。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审阅学生论文和组织答辩工作;根据论文质量、答辩情况和指导教师的评语等,提出初步的成绩评定意见和成绩的处理办法。

二、毕业论文答辩的基本程序

1.由答辩小组组长宣布答辩小组名单,向学生介绍答辩程序和有关要求,并宣布答辩开始。

2.答辩人介绍论文主要内容,时间在10分钟左右。

3.参加答辩的老师就论文的内容向答辩人提问。

4.答辩人当即回答全部所提问题,或作短暂休息、稍作准备后回答问题。

5.参加答辩的老师针对答辩情况可再次提问,答辩人当即再作回答。

6.成绩评定。待所有答辩人完成答辩后,用书面形式对拟评成绩进行无记名投票,同意票数过半数即为通过。

三、毕业论文介绍的主要内容与教师的提问

(一)毕业论文介绍的主要内容

1.选题的目的、意义、根据、来源、理由等。

2.论文的基本结构、基本内容及主要研究方法。

3.论文的主要创新观点及创新价值。

4.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

5.论文的不足之处。

(二)教师的提问内容

1.与选题有关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问题。

2.论文中需要进一步说明的问题。

3.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问题。

4.论文的规范及其他问题等。

四、对毕业论文成绩不合格学生的处理

1.学校将为毕业论文成绩不合格的学生组织第二轮答辩。第二轮再不合格的学生,毕业后向学校提出第三轮答辩申请,学校将视具体情况审批。

2.学生在第二轮或第三轮撰写与答辩中,原则上应由原指导教师指导,若更改指导教师,应在原部室主任主持下,重选指导教师。

3.第二轮或第三轮撰写与答辩是否自由撰写,可由学生自己决定。

4.毕业论文成绩记入学生档案。

教师业绩自述精选篇7

关键词:大学;成绩分析;教与学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3.0135.03

1引言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完善自身能力的殿堂,然而在各大学高校中,大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补考重修的现象极其普遍。试卷中课堂上多次讲过的理论知识,答案正确率却很低。通过对大学生试卷答题成绩的分析,研究试卷得分的相互关系并追溯其根本的原因,可以充分了解到大学教与学的现状。对这种现状进行反思,找到能够改进的方法,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改变学习态度提供借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概述

2.1基本情况

我们主要针对A学校的两个专业中的四个班的宏观经济学成绩进行分析。其中b、c班学生的专业是金融学,共有81人(简称金融班),d、e班是国际贸易专业,共有77人(简称国贸班)。不同专业的四个班人数相仿,都属于经济类专业,并且由同一个老师教授,具有可比的基础。据了解,金融班与国贸班的上课情况有一定的区别,与国贸班相比,金融班大部分学生都按时上课,上课与老师互动较多,回答问题积极且作业完成较好。这些表现都体现在平时成绩中。宏观经济学总评成绩根据试卷总分的70%与平时成绩的30%总和进行计算,最终的结果作为衡量学生是否挂科的基础。

2.2主要研究内容

学习成绩是考核学生学习结果的主要方法,而学习结果受到客观因素即课堂环境,教师传授知识程度,也受内在因素个人学习态度等的影响。本研究首先实地考察了两个班的课堂情况,结合授课老师的评价,对两个班级的课堂的整体情况进行了解,接着通过对学生最后的学习成绩与课堂整体教学情形、知识接受情况、学生学习态度、挂科率、男女生差异之间关系的分析,得出教学中的几点现状和相关的结论并分享几点启示。

3实证分析

3.1研究假设

由于不同班级学生组合的差异,在课堂上不同的班级与老师的互动性往往不同。而我们认为这种现象最终将会体现在不同班级学习成绩方面的差异上。因此假定:H1:课堂互动性强的班级总体成绩较好。另外,由于个人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较为重要,比如到课率、上课思考问题的程度、课后思考、课后预习复习情况等。而课后的情况收集困难,并且可信度不易测量,在本研究中,我们把相比更为客观的到课率、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作为考核学生平时表现的平时成绩,即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态度的主要标准;把试卷卷面总分作为衡量学生课程学习情况的具体表现;而把试卷中几乎每节课都讲到过且进行详细总结的论述题的得分作为一个具体的知识板块考核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并假设论述题知识模块掌握程度中等及以上的学生超过60%,则认为大学生知识接受程度高;总评成绩综合考虑了总分与平时成绩,且小于60分判定为挂科,因此把总评成绩作为是否挂科的标准。综上所述,我们假定:H2:大学生知识接受程度很高。H3:学生的卷面总分与平时成绩正相关。H4:平时成绩优秀的学生基本不会挂科。由于男女学生的教学环境相同,并且考试试卷是同一的,我们假设:H5:男女生学习成绩差异不显著。

3.2样本的选取

我们选择A大学的金融班79份,国贸班71份试卷共150份宏观经济学试卷成绩作为有效样本,其中剔除了补考和重考的8份试卷。利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实证分析,以此证明我们的假设是否成立。

3.3统计结果及分析

3.3.1两个班级的试卷总分差异分析

据表1,金融班的平均成绩大于国贸班的平均成绩,说明金融班的成绩总体水平高于国贸班;而标准差小于国贸班的标准差,说明金融班总分的离散程度相比国贸班比较小,学生成绩总体比较均衡。由此可以看出,课堂互动对班级的总体成绩会有一定的影响,课堂互动好的班级会有更好的考试成绩结果。证明原假设成立。

3.3.2论述题的总体得分分析

首先对论述题的总体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得出的结果如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论述题得分均值小于6(总分为10分),说明学生在这道题的成绩普遍偏低,偏度为负数,说明论述题的正态分布图往左偏,总体来看,得分低的学生数大于得分高的学生数。

由于论述题在试卷上的赋分值为10分,在总分为100分的试卷里占分比10%。考虑到可能的问题难易程度,我们不采用单纯的6分制为及格分的形式,而把论述题得分占学生试卷得分的比例作为得分情况(表3)的一个关键因素。根据论述题在试卷中赋分的比例,我们认为若某个学生的论述题得分大于或等于6分,且占试卷总分比例(设为a)大于或等于10%,则认为他的论述题这个知识模块掌握的好,而低于6分,且比例低于10%,则说明他这个知识模块掌握的不好。根据统计:

很容易看出,论述题知识模块掌握的不好的学生所占比重明显比掌握程度好的学生高。掌握程度不好的学生比例超过40%,说明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没有达到高水平。否定原假设。

3.3.3学生总分与平时成绩的关系分析

根据A班授课老师的打分标准,首先对平时成绩的情况进行频度的统计(表4):

可以看到平时成绩大于等于85分的比例达到76.7%,说明平时成绩高分比较多,我们认为,平时成绩大于或等于85分的学生学习态度比较好,平时成绩属于正常的区间,而小于85分的同学学习态度差,平时成绩偏低。经过P-P图和Q-Q图的检验,发现两类学生平时成绩和总分基本服从正态分布,因此分别对这两类学生平时成绩和总分的相关性进行Pearson相关度检验:

(1)学习态度差的平时成绩与总分相关性检验。

结果发现,学习态度差的学生平时成绩与总分存在着高度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Sig=0

在此基础上,对学习态度差的学生平时成绩与总分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得到回归系数表:

可以看出,学习态度好的学生平时成绩与总分也是正相关的,Sig=0.014

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学习态度好的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总分进行线性拟合,发现线性和曲线拟合度都比较差。说明它们之间的线性关系并非很明显。

然而,对学习态度好的学生总分进行频率分析:

可以看出,学习态度好的学生总分低于60分的学生只占其中的13.9%,说明学习态度好的学生基本上成绩都比较好,只有小部分可能因为理解不透彻,缺乏有效的复习等其他原因,考试成绩低于60分。

总体来看,不论是对学习态度好的学生还是学习态度差的学生,学生的总分都与平时成绩有着正相关的关系。并且学习态度差的学生的平时成绩与总分之间还存在着一元线性关系。这也证明第二个假设成立。

3.3.4平时成绩与挂科的关系分析

由于授课老师对学生的总评成绩往往参考平时成绩,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计算最后的总评分。因此平时成绩毫无疑问对总评成绩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分析两种不同类型学生的最后可能挂科的情况,仍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区别分析。

根据表11和表12的对比,学习态度差的学生总评成绩中有17.1%小于60分,说明学习态度差有将近1/5的学生可能会挂科,而学习态度好,平时成绩比较高的学生,尽管其中有13.9%的学生总分小于60分,但根据总评成绩的比例平分,最终却没有人挂科。虽然这只是这4个班级的具体情况,但至少我们可以得出:学习态度好的学生基本上不会挂科的结论,证明原假设。

由表14知,男生赋值为1,女生赋值为2,方差的Levene的F检验Sig.值为0.015

4 结论与启示

4.1结论

(1)课堂互动对学生成绩存在影响。分析表明,课堂互动好的班级学生学习效果相对较好。

(2)大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现状并不理想。课堂多次讲述的知识点掌握程度不高。

(3)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平时成绩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且学习态度差的学生,平时成绩与学习成绩相关高度显著,且存在一元线性关系;而学习态度好的学生学习成绩也会受到平时成绩的影响,但线性关系不明显。

(4)学习态度差的同学挂科机率较大,而学习态度好的学生基本不会挂科。

(5)大学男女生学习成绩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成绩稍优于男生。

4.2相关启示

(1)改进教学模式。课堂上应形成教学互动的形式。传统教学多数是课堂上“讲解―接受”、“示范―模仿”的模式,这种模式从中学以来在大学还没有得到实质的改变。而这种模式往往不能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课堂互动很难调动起来。而大学是一个鼓励学生创新式思维的地方,教学的功能是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更加适应社会的能力,重点应该突出学生而非教师。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消除以简单的知识传授和应付考试为满足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关注促进学生逐步提高主体意识。例如,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模式,即学生经过分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达到老师所要求的课堂内及课堂外的小组学习目标。这样在考察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能锻炼小组之间的合作、协调能力,提高每个学生的整体参与度。

(2)改革成绩考核结构。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评分标准中,最终试卷考试的成绩占有绝大部分比重,平时成绩也主要集中在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上,很难考察到课后学习的情况,因此很多大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直到考试之前的临时抱佛脚现象比较严重。改革现有的成绩考核模式也显得比较迫切,比如增加课堂内考核,小组任务考核、期末知识答辩考核等平时考核的比例和范围,把成绩的最终控制改革成为过程控制,根本上改变“一考定成绩”的模式;期末试卷考试更加注重知识与理论相结合的考核,根据课程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开卷与闭卷的形式等。

(3)大学生应该注重端正学习态度。由于学生自中学以来长期在教师督促下学习,形成了对待学习主动性不高的习惯,而在学习环境相对宽松、老师督促较少的情况下,大学生们普遍内源性学习动力不足,抱着“60分万岁”的态度对待课程的学习。因此自主学习、端正学习态度是现在大学生必须重视的问题。根据对学习态度与挂科之间关系的分析,也为学习态度重要性提供了理论依据。而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努力提高大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如:通过思想素质教育,让大学生们认识到学习是自身技能提升的重要手段,并以报告会等形式引导大学生转变中学的学习模式。大学生个人应认识到大学学习对自身完善的价值,端正学习态度并持有不断吸收新知识的心态才能不虚度青春。

参考文献

教师业绩自述精选篇8

关键词:考试改革;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素质提升

在众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课程成绩考核评定早已成为课程教学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评优评奖、学业鉴定直接与之挂钩,正常教学开展也需以此为推手。作为一项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推动教学管理顺利进行的工作项目,艺术设计课程考试的合理性与公正性、对教学的能动促进作用、学生能力培养素质提升等问题日益成为当今艺术教育研究者越来越关注的重要命题。

1 艺术设计课程考核评定现状

作为一项常规教学考核,很多高校传统做法是采取任课教师负责制方式进行课程考核评定,这种方式往往表现出由任课教师拟定专业考核试卷、学生现场完成试卷、任课教师据试卷评定课程成绩的考核形式,或者表现出由任课教师拟定专业作业题目、学生在课程中或课后完成该作业、任课教师据作业完成情况评定课程成绩的考核形式。任课教师负责制考核评价过程简单快捷、操作方便,但这种传统的评价体系却存在着系列问题:首先,在对专业大作业作评定时,教师评分的分值高低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作业状况而产生出不同的评分波动,而这种起伏的波动必然影响到一部分学生成绩的合理与公正,整体成绩评定将有失偏颇;其次,任课教师所拟定的传统型专业作业题目往往表现出一定的概念化与虚拟化,这势必导致学生完成作业过程的虚拟化、程式化与被动化,同时教师拟定专业作业题目的实践参与度较随意,综合作业最终应用与推广不得力;最后,作为实践参与性、过程性很强的专业课程教学,任课教师负责制的考核方式显示出考核形式与成绩的单一性,不足以在最终成绩中反映出学生的平时学习状况与综合能力提升状况。由此,这种传统考核方式是到了当有所改变的时候。据调查,国内一流艺术院校针对自己学校的状况纷纷推出了相应的考试改革方案,并在教学实践中初具特色;而国内大多二、三流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总体上仍在沿用上述任课教师负责制考核方式。

2 艺术设计课程考试改革方案提出

一流艺术院校所推出的专业课程考试改革方案有着他们自身的合理与适配性,将之生搬硬套运用于二、三流普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必然行不通。针对艺术设计课程传统考试模式所存在的问题,为探索应用型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办法、新途径,淮海工学院艺术学院以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教育为核心,组织实施了系列专业课程考试改革试点项目工作,在教学实践中推出了艺术设计考试改革新方案,探索多元化、能力化、过程化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考核模式,发挥课程考试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评价和激励作用,实现着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专业课程良好教学状态。

3 艺术设计课程考试改革具体内容

在对众多一流艺术院校专业课程考试改革模式分析探讨的基础上,淮工艺术学院立足自己的专业办学特色,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逐步定制出了适合自身工科院校特点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实施方案。总体来说,该改革方案原则上要求实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彰显专业个性、激励专业创新;要求专业课程结束后展示综合作业成果,并邀请考核小组进行集体评分;综合成绩评定既要体现出作业的完成度、工作量、最终成果,也重视学生制作作业过程中表现出的创造力、协作能力,以及作业过程所体现的实践参与能力和后期采用与推广度;建立优秀与及格成绩申请制度;作业实现随机抽查并采取公开答辩方式最终认证。在运用于艺术设计课程具体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考试改革方案逐渐明晰,具体目标内容也越来越明确,以下以该院专业课程《影视后期》考试改革为例探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的具体内容。

3.1 专业课程考试的过程化

法国艺术教育家日耳曼・罗斯曾提出:艺术教育不止是一个传授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发现世界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考某事物的渴望” [1],其中透露出艺术教育“过程”的重要性,作为高等艺术教育的高校艺术设计,俨然更当注重教学过程的阶段设计与艺术创意设计的先期引导,而课程考核也当注重考核的阶段性与过程性。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影视后期》教学任务在于让学生了解影视后期发展及当代应用,掌握影视后期合成软件基本操作方法技能,培养学生具备从事行业影视动画特效、影视栏目片头制作的能力。鉴于此,该课程考试改革首先侧重于教师教学过程的阶段设计、阶段引导与阶段测试,相关工作室及任课教师课前根据教学总要求,将课程进行阶段化设计,定制出每一阶段的内容与任务、考查内容与考查要求、考查标准,并有的放失地落实到具体教学过程中。在这种思路指导下,该课程教学被划分为三个阶段:影视后期专业软件学习阶段、影视作品前期策划与采集阶段、影视作品后期合成阶段。由此,课程的平时成绩主要由影视后期软件阶段小练习、影视作品前期创意策划稿、影视作品后期粗剪辑三模块组成,三模块平时成绩则由任课教师参考工作室考试评审组与答辩组的意见进行评定。这种过程化的考核措施,一方面能让学生把控好综合作业的每个关键环节不致使其疏漏;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阶段学习主动性与积极参与性;同时还能在考核成绩中反映出学生的平时学习状况与综合能力,进一步体现出考核的全面、公正与合理化。过程化的考核措施能对教师的阶段化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对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认真对待,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考促教。

3.2 专业课程考试的实践参与

“在视觉艺术教育中,必须首先培养受教者使用材料进行艺术思维,把材料由死的形式变成活的形象。这就需要让受教者去观察、感受、模仿” [2]。这种感受、模仿、使用实则体现出实践参与的内涵,而由死的形式变成活的形象也传递出现实案例参与的含义。由此,课程的考试改革工作不仅应侧重于过程化测试,还需注重教学与考核过程中实践项目的参与度、学生创新能力、实践制作能力的综合考核。这就要求该课程在综合考核过程应适当增加社会实践项目要素。这种实践要素可包括:教师社会实践项目、科研课题的参与,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的参与、各类专业竞赛活动的参与等。《影视后期》课程的考试拟题由任课教师与工作室相关教师共同讨论,根据大纲所规定的拟题方向,联系当时所拥有的实际项目,确定出系统的综合作业题目及相关要求。该课程后期综合作业共完成了两个实践作业:连云港交警大队主办的电视宣传栏目《港城红绿灯》的栏目片头设计,与淮海工学院艺术学院的宣传片创意制作。为完成这两项作业,学生们奔走于交警大队作调研采访,扛着摄像机在十字街头取外景,握着DV穿梭于学校教学楼、办公楼、操场宿舍间,通过实际项目参与,不仅进一步巩固锻炼了学生实地拍摄技能,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社会交际阅历;真实的项目与丰富的现实素材,让他们在后期合成阶段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创造发挥与运用;现实的甲方要求也促使他们不得不尝试运用刚学到的多种影视后期合成技术不断完善修正自己的作品。由此,在紧张与忙碌中,在不断的评审与修改过程中,较成熟的作品终于产生。课程结束后,同学们的部分综合作业被抽选出参加相关展览竞赛,部分则被连云港交警大队选出继续深入制作,同学们猛回头居然发现自己已经学到了很多实际的知识,能力状态也和课程刚开始时有了很大提升,他们感受到了快乐并增添了自信――这就是实践参与的力量,不知不觉中既完成了课程教学,更能让学生收获了实践经验、收获了社会参与能力,而我们的考核内容也变得公正、全面而合理,于实践中实现以考促学。

3.3 专业课程考试成绩加减分制度

《影视后期》课程教学工作结束后,任课教师组织了课程教学汇报展,并组织数媒工作室考试改革组成员观看。展览现场,任课教师与本工作室部分考评成员一起对学生的综合作业进行总体评定,从而产生课程的综合作业成绩。该课程最终的学期成绩则由上述三阶段实践过程的平时模块成绩与综合作业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计算而成。除此之外,学生以此课程作业参加相关比赛获奖者、课程作也被采用推广者都可以获得加分。如课程结束后,学生以《影视后期》课程成果作业参加国内外各种比赛获奖或入围,或在校企合作实践项目中被采纳,均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加分。因有些赛事的结果公布时间已晚于该课程学期成绩公布时间,该课程成绩无法再加分变更的情况下,则将加分加在后期同类型课程如《影像专题》、《栏目包装》课程成绩上。学期成绩不仅可以加分,也会与平时考勤结合而实施减分或取消考试资格的制度。学期综合成绩与学生平时考勤紧密挂钩,能在一定程度上以外力规范学生正常作息,可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提升其综合素质,由此,可让师生拥有一个有序、正常化的教学环境。

3.4 专业课程考试监控与申述

《影视后期》作为实践设计类型课程,主张平时作业在课堂内完成,由任课教师监控;综合作业的前期创意策划、作业初始阶段均在课堂内完成,由任课教师进行实时监控指导,综合作业的后期完善整改由学生课余时间完成,任课教师定期针对小组或全班学生给予实时监控与指导。另外,为进一步体现考试的公正合理、为给学生一个作业最后辩解的机会,考试改革方案制定出考试申述与答辩制度。课程学期成绩产生公示后,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成绩考虑成绩申述答辩等事宜,答辩小组及时组织作业抽查与现场答辩,落实申述学生课程的最终成绩。

4 艺术设计课程考试改革初见成效

总之,通过实施考试改革新举措,同学们对课程专业综合作业的被动完成变成了主动参与积极投入,由原来的虚拟设计逐渐演化为社会实践型、应用型项目设计,考试改革的新要求促使同学们在课程学习之余不断涉猎更多课外知识,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拓宽了专业眼界,同时考试改革的加分鼓励政策也促使同学们积极参与多种竞赛活动,使他们能了解设计前沿状况并紧随时代设计步伐,而申述答辩新举措也让同学们的主体意识增强。新的考试改革举措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项目参与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也活跃了专业学术氛围,带动课程教学质量获得进一步提升,可谓一项利教利学的教学改革新方案。

5 结 语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考试改革作为一项可以发挥多方面功能的教学改革新举措,在高校艺术专业教学改革工作中具有一定推广与运用价值。值高校艺术招生渐趋饱和、各高校纷纷出台专业教学改革新方案、众家齐探讨共争议之际,笔者借此文作引玉之砖推出本校艺术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的实践经验,望能引起同行的广泛探讨与深入研究,以期提升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奚传绩.艺术教育丛谈[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176.

[2] 姜敏.艺术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2.

教师业绩自述精选篇9

关键词:素质模型 薪酬改革 绩效管理

一、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

1.绩效工资改革是高校薪酬改革的重点

2015年出台的事业单位工资标准,虽然大幅提高了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的标准,但总量还是远远低于市场报酬。以S省工龄十年的十级专业技术人员为例,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分别为1390元、387元,仅比该省当年最低工资标准高出277元。这部分工资难以起到保障作用,且由国家调控,提升空间有限。因此,高校薪酬改革的重点在于,由高校自主分配、体现个人贡献的绩效工资。

2.岗位价值评价是绩效工资改革的难点

人力资本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高校教职工的人力资本,呈现知识密集性、职能特殊性和岗位依附性。与其他行业的人力资本不同,高校教职工的产出具有长期性和隐蔽性,难以准确的衡量个人贡献。目前,大部分高校都以所在岗位为作为评价依据之一,去衡量教职工的绩效。此外,个人与岗位是否匹配,不仅影响个人产出,也将对团队绩效产生影响。简单来看,岗位价值可以理解为某个岗位的含金量、供求关系,以及个人在岗位上的投入产出。以高校教师为例,助教最低学历要求是硕士,副教授、教授级别对应博士学历。因此,教授岗位价值明显大于助教岗位价值。另外,热门专业教师需求量大,因此热门专业的教师岗位价值普遍大于文科类教师岗位价值。同一岗位的价值还受个人在该岗位上的投入、产出影响。如果承担大量科研项目、发表多篇高质量文章的教师,其岗位价值等同于仅仅完成教学任务的同岗位教师,这也将极大的打击优秀教师的积极性,最终导致学校的教学质量、科研能力下降。

岗位价值评价的关键,就在于设定标准。标准是通过素质总结出来的。合理评价岗位价值,将适当的人选拔到适当的岗位,就成为绩效管理的核心,这也是绩效工资改革的难点。

二、素质与绩效的关系

1.素质模型的提出

20世纪,许多企业家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选择合适的人,和将一个人培养成合适的员工,哪个更重要?产出高绩效的员工有哪些特征?

在这样的背景下,哈佛教授David C. McClelland提出能力素质的概念,以帮助企业寻找那些与员工个人能力相关的、并能够协助企业提高其绩效的因素。McClelland的研究发现,能力素质是员工持久产出最高岗位绩效的个性特征集合。能力素质可以是知识、技能,也可以是潜能和动机。图1展示了素质的构成要素。

三、素质模型的构建

素质模型包括,素质的定义、素质的分级标准、标准的描述、区分绩效高低的关键事件,以及评价结果。素质模型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确定分级标准,以及从支撑分级标准的关键事件中提取信息、定义素质。下面围绕薪酬改革,以高校为例构建素质模型。

1.确认绩效指标

以教师岗位为例,笔者将基本素养、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学术影响作为一级绩效指标。每一项一级绩效指标下设三项二级绩效指标,二级绩效标准又可分为更加具体的三级绩效指标(如表1所示)。

2.建立标准样本

确定绩效指标后,下一步就是建立标准样本。具体做法是,各学院挑选出在基本素养、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学术影响方面,表现优异和表现一般的教师。

3.收集并分析数据信息

建立标准样本后,采用问卷调查、行为事件访谈、专家评价等方式,收集并分析样本数据信息。以行为事件访谈为例,具体做法是,访谈人向被访谈人介绍此次访谈的目的。访谈人应营造轻松、幽默的氛围,并向被访谈人强调,此次访谈的目的在于,挖掘影响个人绩效和团队绩效的关键因素,而非考核被访谈人的工作表现。被访谈人自述工作、学历经历。访谈人通过被访谈人的描述,挑选出关键事件,并通过STAR法深入挖掘事件细节。

例如,A教师主要教授《高级财务分析》。当访谈人询问,A在教授过程中有哪些深刻的体会时,A回忆到,当他用真实的企业财务报表代替书本给出的简化报表要求学生做财务分析时,课堂的学习氛围立刻活跃起来,学生自发展开小组讨论。但最终得出的财务分析结果,却与该企业实际财务状况、经营状况有较大出入。访谈人采用STAR法,首先让A教师描述该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境(Situation),包括A教师最初要求学生用书本给出的例子进行财务分析时的课堂氛围,以及改用真实报表进行分析后的课堂氛围、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和讨论深度等方面;然后,访谈人让A教师阐述他在该事件中的主要任务(Task);接着,访谈人让A教师详细描述其具体行为(Action),包括做了哪些前期准备、如何引导学生讨论、当时的心理活动等。重点是了解A教师对这个事件的关注点。最后,A教师通过该事件总结出结论(Result):Ⅰ、学生更重视实际工作中的财务实务分析,而非书本上理论化的财务分析;Ⅱ、照搬书本知识得出的结论和真实结果差异较大。而这种差异源于学生未能将理论融会贯通,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选择性的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最终,A教师通过该事件,摸索出一套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程度的教学方法,也使得该门课程评选为精品课程。

B教师在教学方面表现一般。访谈者了解到,B教师在教授《高级财务分析》时,会根据财务政策的变化,定期更新讲稿和课件,并偶尔讲解财务领域的前沿问题。但B教师不苟言笑,对回答问题出错的学生也较为苛责,因此课堂氛围不高,学生成绩也一般。

C教师在教学方面表现较差。C教师多年不更新课件,所讲内容已部分过时。C教师从来不在课堂提问,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氛围愈发沉闷,学生出勤率只有60%。

访谈人整理A、B、C三位教师的访谈信息,按照关注点、教学模式、情绪控制能力三个方面进行编码,从中提取出影响绩效的素质。

上述例子主要涉及“教学能力”绩效指标中的“教学质量”和“教学创新”。通过表2,笔者将影响A、B、C三位教师绩效的素质归纳为责任感、沟通技巧、主动性、成就导向。

4.建立素质模型

提炼出关键素质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素质词典。素质词典是素质模型中所有素质的总括。在素质词典中,所有素质都有明确的定义。例如,责任感是一种自觉主动地做好份内份外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状态。接着,针对每项素质给出具体的分级标准。例如,将责任感分为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具体描述和关键事件。

5.验证素质模型

素质模型建立以后,要对其进行验证。要考虑的问题有,是否可以将类似岗位人员的行为,纳入相应的素质和分级中?级别与级别之间是否存在明显的、可辨认的差异?同一级别的行为,是否处在同一水平上?素质的内容是否有重复或遗漏?

四、素质模型在绩效工资改革中的应用

2006年的工资改革,将工资划分为四个部分,一是由职务和工龄确定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二是由绩效确认的绩效津贴;三是清理后的津补贴;四是艰苦边远地区津贴。2015年,国家废除了养老保险双轨制,机关和事业单位都将缴纳养老保险,并建立职业年金,作为对养老保险的补充。

由此看出,高校的薪酬体系,已越来越接近企业薪酬体系。传统的“国家养老、旱涝保收”、“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已经不符合发展趋势。国家固定工资,在高校职工全部工资中所占比重不到50%。这就为绩效工资改革提供了动力和空间。

岗位价值评价,是组织内部建立薪酬公平机制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岗位价值评价,关键在“身份”而不在“岗位”。影响高校职工薪酬分配的主要因素是职务、职龄等“身份”性因素,而较少考虑岗位间的个性化差异。而职务的晋升也存在明显的“论资排辈”现象。此外,薪酬水平与考评机制关联度不大,年终考评流于形式。这些因素大大削弱了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科研水平的动力。长此以往,不利于学校的战略发展。

因此,笔者提出,在绩效工资改革中引入素质模型。首先,厘清岗位类别。不同类别的人员,其工作内容、工作重点、工作职责都有差异。应当针对管理人员建立管理族素质模型,针对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专业族素质模型,针对技术工人建立操作族素质模型。然后,将素质模型作为选拔人才的依据,打破晋升过程中的“论资排辈”现状。同时,也将素质模型运用到后备人才培养中,为不同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后续培训。最后,素质模型还提供了可操作的、细分的绩效评价标准。这套标准,充分考虑了岗位间的差异,以及短期长期目标。每个员工都可以在这套标准中,找到对应的层级。这将使得具有隐蔽性的高校人力资源得以量化,也为“按劳分配,优劳优酬”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 David C McClelland.Testing for Competency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 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

[2]张玲,张冬燕,金红霞. 高校教师工作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基于薪酬量化管理系列问题的研究[J].财会通讯,2013(5)

[3]吴春波.华为的素质模型和任职资格管理体系[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08)

[4]董玉杰,于鸿远.基于绩效考核的高校薪酬体系设计[J].中国成人教育,2010(13)

[5]孟凡平.浅谈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J].科技信息,2009(4)

教师业绩自述精选篇10

[关键词]生物化学 课外作业 学习效果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6-0063-03

生物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不仅在生命科学相关专业作为必修课开设,也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制药工程、化学工程、环境工程等工科专业开设。生物化学是一门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机体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的学科,课程内容涉及面广,既包括生物分子的化学组成、结构、性质和功能,也包括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及其关系,还涉及遗传信息的传递。生物化学课程的特点是需要识记的知识点多、重点难点多,表现为生物大分子结构复杂、代谢反应途径多而复杂、基本理论抽象,是一门历来被认为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有关改进教学方法,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探讨已有很多,如问题导入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和互动式教学法等。生物化学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除了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外,多采用结构评分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学习成绩,即期末考试成绩仅占课程总评成绩的一部分(40%-70%),而将出勤、测试、课堂答问、课外作业等纳入平时成绩考核,实验教学非独立设课的还包括实验成绩。综合评定成绩的方式既能减轻学生死记硬背过考试关的压力,又能使学生注重平时学习和知识积累,在高校这已成为必修课成绩评定的一种主要方式。然而,如何通过课外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避免作业流于形式而成为学生新的负担,在生物化学教学研究中却少有探讨。笔者将传统统一布置课外作业方式与学生自主选择课外作业方式相结合,探讨了自主选择课外作业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多元化课外作业方式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

一、研究背景

课外作业作为考查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一种方式,从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到专业课都很普遍,作业类型包括完成教材所附习题、课程论文或教师布置的思考题等,因不同课程或教师在布置作业数量和类型上差异较大。就生物化学课程来说,课外作业除了必要的生化习题外,大多要求学生完成课程综述论文。但近年来随着电脑的普及,在普通本科院校,除了少数学生能认真对待课外作业外,学生作业普遍存在抄袭现象,一类是同学之间互相抄,另一类更常见的是从网上抄,有的几乎是不加修改地照搬网上资料或别人已发表的文章。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认为课外作业要么太简单没有挑战性提不起兴趣(如完成教材所附习题),要么太难完成起来花时间(如撰写有一定要求的综述);二是教师在作业批改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在一些合班公共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因选课学生人数多,教师没有或者无法全部批改作业,而是采取按比例抽改,或只要上交作业就给成绩,对作业质量没有较高的要求,这使学生认为作业完成好坏一个样,抄与不抄一个样。这种不良现象延续到后续课程,就普遍出现作业不认真的现象,有学生总结完成课外作业的方式就是“复制+粘贴”。

笔者自2002年起开始承担本校制药工程专业生物化学课程,采取了多种方式布置课外作业,发现布置生化习题或思考题类作业存在同学之间相互抄答案的现象,而综述性论文或需要查阅资料的作业,不少学生都是直接抄袭网上内容,只有少数学生能认真按要求完成。近年来,作业不认真和抄袭现象越来越明显,这反映出现代化网络虽然给学生提供了更便捷的获取信息或知识的渠道,但若学生只是依赖网络进行简单的复制加粘贴应付老师,课外作业则形同虚设,仅能满足课程成绩评定在形式上的需要,而对学生在知识掌握和能力提升上毫无助益。有感于此,笔者结合往届授课在课外作业布置上的得失,在制药工程2011级采取了课外作业传统布置与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多元化课外作业对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提升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与内容

制药工程生物化学为专业基础必修课,理论课单独设课不含实验部分,共48学时,2011级修课学生共3个班109名。第一节课先向学生说明课程成绩考核采用结构评分法,即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70%,课堂测试(4次)成绩占10%,课外作业(4次)成绩占20%。

多元化课外作业方式的研究不考虑学生入学成绩和前修课程成绩,只在保持课外作业总量与往届一致的前提下,由学生自主选择课外作业方式。在学生选择前只提出对各种类型作业的基本要求,不提出任何与项目研究有关的暗示,以避免对学生自由选择的干扰。学生选择情况由班长汇总,一周内可以更改,自主选择型作业按学生自己确定的类型和完成时间提交作业。对统一布置作业,只告知学生4次作业的布置时间和完成时间,具体内容不事先说明,以免学生避重就轻进行选择。

课外作业共4次,学生可选择全部由老师统一布置,也可全部完成自主选择型作业,或选择统一布置作业与自主选择型作业相结合(表1)。自主选择型课外作业类型包括文献综述、英文翻译、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结合实验写论文、实验设计、教材纠错、课堂讲专题以及学生自行确定的其他方式(表2)。

除统一布置作业按规定时间统一上交外,自主选择型作业按学生自己计划的时间提交(从第4周至课程结束后一周)。作业全部批改,给出成绩与评语,及时返回学生,并在课堂上分析存在的问题。对不符合要求的作业返回重做,但修改后再提交的作业予以适当扣分。

课堂测试仍与往届一样,主要考查基本知识点。一般在完成2-3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后进行一次,替代出勤点名和课堂提问纳入部分平时成绩的不足,前者占用课堂时间,而后者不可能覆盖所有学生。课堂测试允许学生翻阅教材和相互讨论,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期末闭卷考试按教学大纲要求出题,考核内容覆盖所有教学内容,题型及分值仍与往届基本一致,按统一的评分标准评分。

三、结果与讨论

(一)学生课外作业选择情况

表1列出了109名同学的课外作业选择情况,大多数同学还是习惯于接受老师的统一布置安排,敢于自我挑战的还是比较少。11人(占10.1%)选择全部按老师统一布置完成,73人(占67.0%)只选择完成1次自主型作业,选择完成2次自主型作业的有24人(占22.0%),而只有1人选择完成3次自主型作业,没有同学选择全部完成自主型作业。选择3次或4次自主型作业之所以极少,主要是这些作业都有特定的要求,比如不能有相同的题目和内容(杜绝相互抄袭),不得抄袭网上内容或剽窃他人文章,综述和英文翻译有字数和格式要求,教材纠错要有依据,实验论文要有数据、分析、讨论和参考文献,实验设计要有一定方法和具体内容,课堂讲专题要事先提交PPT并试讲等。对有些自主作业的要求而言,学生还没有掌握相应的知识,可能认为完成起来较为困难,学生选择统一布置作业次数较多,一是认为可能相对要简单一些,二是有一致的答案可以相互借鉴。

(二)学生自主课外作业与能力培养

在7种自主课外作业方式中,学生大多选择了文献综述和英文翻译,这两种作业方式在其他课程也多被采用,学生可能更为熟悉,而选择其他方式则较少(表2),教材纠错只有1人选择,表明学生课外认真阅读教材的主观意愿较差,课堂讲专题或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则没有学生选择,说明学生还欠缺自我挑战性,还是习惯于跟着教师的步调走。从各类型作业的成绩来看,两极分化较为明显。一般能认真按照作业要求完成的能获得较好的成绩,相反还是有少数同学不能认真对待。

设计多元化课外作业的目的在于从不同方面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培养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如对“文献综述”、“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和“英文文献翻译”,都要求学生围绕生物化学教学内容自行拟定综述题目或选择英文文献,经老师检查无重复及符合要求后按作业规定完成;二是培养诚实做人、不抄袭剽窃的科学素养:如学生提交综述论文时还必须提交主要参考文献的PDF电子件,英文翻译也必须提交原文及出处,发现存在抄袭内容时及时指出并返回重做;三是培养科学客观的求实精神:要求结合独立设课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完成“结合实验写论文”或“实验设计”作业,前者要求客观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统计处理,然后按照论文格式而不是实验报告进行总结和分析讨论,后者要求针对实验项目选择多种实验方法并进行设计,不能仅仅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要求抄写;四是培养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对各类作业均在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排版格式、参考文献格式、英文大小写和正斜体等方面严格要求;五是培养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探究精神:鼓励学生提出与生化内容有关但目前尚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对某些存在争论的假说或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者对所用教材及其他同类教材中存在的各类错漏予以指正。

通过不同类型的课外作业和老师的严格要求,对每位同学而言,都能或多或少地在上述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有所获益。笔者相信,通过这些点滴的积累学生会逐渐养成一些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

高等学校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创新人才体现在大学教育的各个方面,教师不能仅仅将课堂教学当作传授某一方面知识的平台,更重要的是要将其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渠道。只有通过所有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通过理论教学、实验实习教学、社会实践等多个环节的共同教育,才能培养出善于思考、能独立工作、有一定创造性思维的大学毕业生,才能增强他们在自主择业时的竞争力和社会适应性。

(三)学生自主课外作业与课程成绩

从表3可见,除选择3次自主课外作业只有1人而不具比较意义外,学生选择自主课外作业的次数越多,其期末考试平均成绩、课堂测试平均成绩和课程总评成绩均呈增加趋势,课外作业平均成绩则差异不大(这与允许作业重做有关,重做后缩小了成绩差距)。从课程总评成绩分布来看(表4),选择2次或1次自主课外作业的同学在高分段(90分及以上)的比例较高,分别为16.7%和15.1%,虽然选择全部完成统一布置作业的同学在81-89分值段的比例达到27.3%,但没有同学达到90分以上成绩。这表明学生自主选择课外作业次数多少与其主动学习的动机有关,一般愿意在课外作业上多花时间的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都更努力和认真一些。

结构评分方式在高校课程考核上具有一定普遍性,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从20%到60%不等。虽然在生物化学教学实践中大家更关注课堂教学或实验教学研究,如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但对学生课外学习的方法和效果研究也值得重视。平时成绩中除了课堂测试、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实验成绩评定外,值得教师探讨的是如何有效地将课外作业这个方式利用好,使其既能充分反映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实际效果,又能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手段,而不是作为让学生课程考核过关的工具。采用多元化课外作业可改变传统作业的单一性和缺乏变化,有利于减少学生被动应付和抄袭现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高学习效果,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

四、结语

生物化学教学研究除了探讨如何在理论和实验教学上提高教学质量外,学生课外学习的方式方法和学习效果也值得重视。生物化学课程考核多采用结构评分方式,平时成绩中课外作业占有一定比例,布置课外作业也被多数教师所采用。然而,传统作业方式较为单一,不易激发学生兴趣,作业抄袭现象也较普遍存在。采用多元化课外作业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提高课程学习效果,更能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科学客观、严谨细致、自主思考、探索求真等方面的能力与素质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 参 考 文 献 ]

[1] 赵玉萍.多种教学模式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25(1):98-101.

[2] 常春.多种教学方法在化工学科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4):48-49.

教师业绩自述精选篇11

一、某高中逐层考评与关联性评价的相关情况

某高中在学期结束时由教学管理职能处室和年级组成考评委员会,对教研组实施考核。考评分为综合考评和单项考核。综合考评由教科室负责,主要对教研组专业管理过程和发展成效实施评定。除了进行常规项目的检查外,再就是特色项目的评定。在考评方式上一般是针对教研组呈现的物化成果、教研组业务档案的检查,结合教研组工作述评和针对教研组发展实际提出问题的答辩来实施评定。该校在实施对教研组评定时,采取的评价方式为:查验教研过程材料、查验和评价教研成果、听取教研组长的述职报告,最后是由评委实施评估确定等级。

对教研组的分项考评主要是因为职能处室和年级承担的管理责任实施分项评估。该校对学科教研组考核确定为对教研活动、教学成绩和师资队伍发展成效三项考评。其中,教研活动评价分为对学科教研组统一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和备课组层面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两大部分。评价内容包括教研活动的组织、教研活动的管理和学校对教研活动质量的评估。教学成绩考评主要包括教研组所管理的备课组常规成绩统计率和学科发展率。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是指教研组和备课组推荐参加各种教学评比、教育科学研究和其他教育教学成果评比活动的参加者,对其参赛活动过程实施指导,通过打磨聚合学科组的智慧,以此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过程。由于各学科组发展基础不同,举行机会的不均等性,因此采取加分制度,但各项有一定的上限。最后一项是由教学管理人员、资深型教师和优秀的青年教师组成评委实施行政评价,通过对教研组专业发展档案检查、教研成效的评定,结合教研室的述职报告、回答问题的优劣实施评价。

(一)上位评价

对教研组的评价我们称之为“上位评价”,它是对备课组实施评价和对教师实施专业考评的前提。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发现学校对教研组综合和单项评价流程如下:

综合评估是学校考评委员会针对教研组的专业发展过程和专业发展成效实施评定,结合述职报告和问题答辩进行评议。单项评估是是由各评价主体对应各自的管理内容实施的评定,教科室针对校本教研,教务处针对常规性检查和教学研究活动,年级针对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和教学成绩实施评定。以教科室针对校本教研的评价为例,如表1所示。

通过对教研活动过程、常规教研活动、教学常规检查和教学成绩的评定,形成了综合评定成绩,如表2所示。

(二)中位评价和下位评价

备课组是课程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课程计划的执行者,既要通过教学常规培养教师的课程执行力,通过集体备课和常规教学的督促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还要对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负责,因此其评价主体应当是教务处、年级和教研组,我们把对备课组的评价称之谓“中位评价”。

处室和年级的职能决定了考核的分工,具体来说,年级对备课组的考核主要侧重备课组集体备课、赛课和教学技能达标等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各项活动开展的质量和成效;教学常规各环节的落实及质量;备课组学科教学成绩等。其中,年级对备课组的考核教学成绩部分要占到总分值的60%。

教研组对备课组的考核主要侧重备课组成员参与全校性学科教研活动情况;备课组承担校本教研任务的数量和质量;备课组集体备课、赛课和教学技能达标等活动开展的质量,备课组教研绩效等。

考核分工与考核内容用流程图表示如下:

备课组和年级对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考评是“下位评价”,其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对应如下:

二、逐层评价与关联性制约的实施

学校考评委员会负责制订对各教研组的考核方案,各年级、各学科教研组制订对所属备课组的考核方案,各年级的备课组再根据教研组评价方案制订对所属任课教师的专业发展考核方案,各评价主体根据管理内容分别对管理对象实施考核,在同步进行考评的过程中,不会因为上一组织考核的进度而影响下一组织的进程,只要对分管的组织和教师个体依据考核成绩形成一个排序,就实现了考评的目的。只是在最后依据上一组织对本组织考评的结果,对其形成的序列实施分等,就完成了对备课组、备课组对教师的专业考核。在逐层考核中各组织呈现如下特征:

1.学校依据对各教研组的考核结果将全校教研组划分为A、B、C三个等级,不同等级的教研组给予组长不同的奖励,并给予所属备课组不同的等级差别。其中A、B、C三个等级分别占全校教研组总数的三分之一。

2.教研组依据对所属备课组的考核结果将所属备课组划分等级区别评价,具体是:A等教研组所属的三个备课组考评等级设为2A、1B;B等教研组所属的备课组设为1A、2B;C等教研组所属的备课组设为1A、1B、1C。

3.年级组依据对备课组的考核结果将本年级备课组按A、B、C三等区分评价,其比例各占年级备课组总数的三分之一。

4.将教研组和年级对各年级备课组的评价结果综合,得到对年级各备课组的评价结果,其中包含六个等级,即:AA,AB,AC,BB,BC,CC。

5.备课组依据本组对教师专业发展情况的考核结果将组内教师分等评价,评价等级分为四级,即:优秀、良好、合格和基本合格。根据教研组、年级对备课组评价的等级不同,备课组内教师各个等级占本组内教师总人数的比例不同,各等级所占人数按四舍五入计算。具体如下:

6.考核赋分办法:教师专业发展考核的满分设定为50分。被考核为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的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考核成绩分别为满分的100%、80%、70%、60%。

教师业绩自述精选篇12

关键词:教师 绩效考核 问题 展望

随着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教师绩效考核逐渐成为学者和学校管理者关注的热点。[1]借助中国知网期刊论文检索平台,检索时间为2015年5月15日,共检索到以“教师绩效考核”为题的论文共计376篇,论文数量较大。从年度分布来看,2008、2009年论文数量增长较快,这与绩效工资制度实施时间基本吻合。本文对搜集的376篇教师绩效考核论文进行梳理,从存在问题和研究展望两个角度,对论文内容进行分析,以期对进一步开展研究提供借鉴。

一、教师绩效考核研究的主要问题

从研究内容角度看,教师绩效考核研究主要存在三个方面主要问题。

(一)宏观研究的多,微观研究的少

经统计,近80%的教师绩效考核论文都是将整个教师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包括考核主体、标准、方法、内容等一些共性问题,而针对某一层次或类型的学校、某一专业的教师绩效考核问题则涉猎较少,这样就会出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绩效考核论文较多,但研究重复性较高,观点大同小异,创新性不足;二是教师绩效考核研究的成果对于具体学校来说,针对性不强,借鉴意义不大。所以未来的教师绩效考核研究应多向微观领域拓展,即研究具有典型意义的学校或者学科的教师群体。

(二)感性陈述的多,调查研究的少

教师绩效考核论文作者大体分为两类,一是学者,他们的论文大多以理论分析为主,学术性较强;二是工作人员,他们大多实际从事教师考核和管理工作,论文以工作经验总结为主。从统计数据来看,已发表的教师绩效考核论文中,工作人员撰写的论文居多,约占总论文数的80%,他们的论文存在一个共性特点,即感性陈述较多,论文中关于教师绩效考核的现状和问题的阐述多数来源于一线工作的感性认识,缺乏调研和数据的支撑,学术严谨性不强,所以未来的教师绩效考核研究者应加强调研,即使是从事多年教师考核一线工作的管理人员在撰写学术论文时,也应多与普通教师沟通,收集第一手调查资料,提高论文的可信度和学术性。

(三)现状分析的多,理论研究的少

从已有的论文来看,教师绩效考核研究偏重于现状分析,然后提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而理论研究较少,特别是涉及教师绩效考核中一些基本概念的界定的更少。绩效考核的概念来源于企业管理理论,它是企业对员工进行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与企业的性质截然不同,将绩效考核引入学校管理中,应用于教师群体,它的概念内涵应给予重新界定,教师的绩效到底是什么?这是研究者应首先思考的问题,但已有的研究少有涉及,即使涉及也阐述的不够深入,理论性不强,所以未来的教师绩效考核应加强理论研究,特别是对一些基本概念的内涵界定。

二、研究展望

教师绩效考核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其主要因素由主体、客体及联系两者的管理实践组成,因此,研究可以在组织(主体)、教师和绩效(客体)及评价(管理实践)等方面拓展和深入。

(一)组织行为研究是教师绩效考核研究应植根的土壤

已有的论文多数仅对教师绩效考核这一管理手段本身展开研究,忽视了它的组织背景,即学校这一关键要素。教师绩效考核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组织行为,它建立起学校和教师群体的互动关系和管理联系,而学校决定着考核的制度和实施环境,那么从组织行为学角度研究教师绩效考核的环境建设,将有利于管理者在操作中明确考核的界限和局限,从宏观层面把握绩效考核工作。就教师绩效考核而言,组织行为研究需要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营造尊重教师的文化氛围。文化因素无疑对组织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巨大的意义。[2]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产生一种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的良好氛围,为教师绩效考核营造出一种良好的环境,这种环境将会弱化绩效考核中的管理命令,从而使教师由被动考核转化为主动参与,使考核达到良好效果。二是建立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制度比榜样更具强制力和影响力,制度德行比个人德行更具普遍性。[3]教师绩效考核的前提是在学校中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只有在这样的体系中,教师才能增加对学校的组织认同,绩效考核才能得以有效实施。

(二)教师接受研究是考核主体研究的新视角

内因决定外因,作为一项重要管理手段的教师绩效考核,只有通过教师的接受和认可,才可能使考核标准内化为教师的认识、情感和行为,即知、情和行。近年来的教师绩效考核论文中很多都提到发挥教师主体作用,主张提高考核中自评的权重比例,加强考核标准内化和自律的效果,这说明研究者已经开始关注绩效考核中教师接受的问题,但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笔者认为,对于教师绩效考核接受研究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全面分析教师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现状。由于长期传统文化和社会心理的作用,还有种种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竞争机制等现实原因,教师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现状呈现出复杂性特点,存在一些共性问题,这些特点和问题无疑会对教师接受绩效考核产生影响。二是正确处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教师是“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4]的观点被广泛接受,这个观点反映出整个社会对于教师角色的期待和义务的强调,但权利和义务是一对概念,在谈论义务时不能脱离权利,邓小平同志曾说:“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5]从教师接受的角度,绩效考核研究应多在尊重教师权利、平衡权利和义务关系等方面深入。三是加强引导教师的民主参与。教师绩效考核方式中提高自评比重是教师民主参与的一种方式,但还远远不够,包括绩效考核标准建立、考核方式选择、考核过程、考核结果运用和反馈等各个环节,均需要引导教师参与,提高考核的民主程度,从而提高教师对于考核的接受度。

(三)教育价值观导向研究是考核标准研究的新主题

考核标准是教师绩效考核研究的一个重点。收集到的论文中对于考核标准的论述主要集中于实证层面,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和教学、科研等多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而很少关注或思考为什么这样设计指标体系,这样的指标体系将会如何引导教师行为。这些问题就涉及考核导向和教育价值观的问题。从理论层面建立起绩效考核标准的共识,考核标准的价值导向是研究者无法回避的问题。追根溯源,教育价值观决定教师绩效考核标准,而考核标准反映教育价值取向,建立考核标准应首先考虑教育价值观问题。所以,教育价值观是教师绩效考核标准的本质和内核。很多研究者从哲学角度研究教育价值观理论问题,但在教师绩效考核标准研究中关注教育价值观还未涉及,这将是绩效考核标准研究的新主题。教育价值观的研究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深入对教师“人”的价值的认识。人的价值究竟在于人作为目的还是作为工具?一直是教育理论中一个争议的问题。[6]教师绩效考核标准不能只体现从社会本位出发强调以无私奉献为特征的教师工具价值,而应多从教师个体发展目的角度,研究个体价值在考核标准中的呈现。二是将师德评价纳入教师绩效考核的整体中研究。十报告总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而德行需要身教。所以对教师进行全面评价,必然包括师德评价。在师德评价标准方面应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也是高校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7]当前,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确定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并落实在评价标准中,是教师绩效考核中师德评价的重要内容。

(四)形成性评价研究是评价方式研究的新方向

形成性评价是相对于总结性评价而言的,其主要目的是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8]多数教师绩效考核论文论述的是总结性评价,即对教师过去一个阶段的工作状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通常用于有关教师聘任、遴选或者增薪一类人事决策。总结性评价在促进教师达到考核标准底线、甄别不合格教师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对普遍提高工作水平的作用有限,而这正是绩效考核目标所在,所以形成性评价应作为教师绩效考核方式研究的新方向。这方面研究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形成性评价如何为教师提供足够多有用的考核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工作实然和应然两个方面,重点在于明确从实然走向应然的条件和过程。但因为教师个体存在着诸多差异,工作水平也参差不齐,要达到信息对所有教师都有用十分困难,值得深入研究。二是如何利用绩效考核信息促进广大教师工作水平的提升。这就需要以管理的方式去实现,心理学研究表明,越是高级的脑力劳动者,就越要实行富有人情味的管理。[9]所以在这个环节,学校管理者必须摒弃直线的行政化手段,以人为本,以关怀为目的,平等的与教师就考核信息反复沟通,促使教师提高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汪凯.教师绩效考核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6):164-166.

[2]张德.组织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49.

[3]杜时忠.德育十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151.

[4]徐特立文存:第四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248.

[5]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6.

[6]黄济.教育哲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2:426.

[7]黄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高校师德建设[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6):6-7.

教师业绩自述精选篇13

述职报告是指各级各类机关工作人员,一般为业务部门陈述以主要业绩业务为主,少有职能和管理部门陈述。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高中体育教师学年度工作述职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中体育教师述职报告1紧张而又繁忙毕业班教学终于结束了,在这一学期来,我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善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本学期的教学经验和教训总结如下:

一、坚持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的先进性

在一年来,我认真学习党的政策、法规,思想上和行动上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参加先进教育活动,认真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一如既往地积极落实素质教育,对工作表现出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关心爱护学生,刻苦钻研业务,把满腔的热忱和爱心倾注到学生身上,倾注到党的教育事业上。处处、事事、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在平凡而繁琐的教学工作中,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切实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二、潜心教育教学,不断开拓进取

初三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毕业班体育成绩,以至于影响学生中招总成绩,所以我从开学之初就制定了严密的教学计划,规划好每一次的体育教学与训练任务,对自己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体育课保证质量

为了上好体育课,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为了使学生对我们的体育课有一种向往,一种期待,我用心“经营”每一节体育课:课前认真备课,在每堂课前我都要对学生有一个大概的心里目标;在课堂上用我的爱心、细心和责任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受益,要求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观察指导,做到课课有进步,堂堂有提高,使学生们在进步中体验体育课的精彩和乐趣;每一次课后我和学生都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反思,写出心得与体会,增强了信心,提高了能力。

2.活动课安排条理

每周两节活动课八个班安排的内容两周一轮换条理清晰,由体委带领,体育教师巡回指导,活动课开展得有条不紊。每一次课后我们体育教师和体委都要进行及时总结和反思,不仅大大提高了体委的指导训练能力,也使学生整体体能和自我训练能力提高很快,对他们课余时间自我锻炼有很大的帮助。

3.培优课保证提高

每天早操的千米跑和每个下午的训练课由我亲自带领,使各年级学生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能得到保证,对学生个别指导训练也很到位,学生的成绩逐步提高。

4.特长生训练针对性强

体育特长生应是中招的一个重点,所以在课余时间我对有体育特长的学生的进行了系统的和针对性的训练,使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拓宽了升学渠道,提高了升学的信心。

5.课后教师与学生及时总结分析得失,写训练日记。

课后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与再学习方式,是教师与学生成长和提高的有效手段。每一次课后我都及时总结分析,也要求学生总结分析自己的得失与体会,并要求每个同学都要有一个记录自己成长的体育日记簿,这也是我和学生交流的一个平台,能及时得到教学反馈,经过一年的积累,我和学生都受益匪浅,我的教学能力又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学生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体能与成绩,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一种学习方式,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了很大的帮助。

6.牺牲个人休息时间,保证每天下午下学后课外活动时间向学生提供技术和器材帮助。

三、模范履行职责,创造辉煌业绩

在履行职责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出满勤,干满点,从不擅离工作岗位,爱校如家,爱生如子,把“爱学生”当作做好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在平凡的岗位上,凭着对工作的热情和执著,不断地创造着新的业绩:我所带领的初三年级中招体育成绩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比历年成绩都要好;特招有很大收获,特长生杨浩宇同学被高州中学提前录取,破了我校的特长生录取的记录,对学生升学的自信心和鼓舞士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四、增强自蓄能力,对教育做长期投资

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的智力活动、社会活动,更应该与时俱进,展望未来。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时刻要注意精神充电,不仅需要业务理论知识的更新、教育理论的更新,更需要教育技能的训练。

在这一年中,有成绩,也有不足,在新的一年里,我将继续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积极参加教师培训,继续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和科学教育理论,在优化课堂教学,教育教学研究和班级管理方面,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争取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逐步构建自己独特的教育模式,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述职人:

年月日

高中体育教师述职报告2一学期来,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工作责任心强,服从领导的分工积极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备课、上课、听课,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今后更好的工作,现将一学期的工作做如下汇报:

一、思想政治方面:

作为一名老师,特别是一名体育教师,我首先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党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力争思想上和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都树立起榜样的作用。一年以来,我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应该做的工作。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在学校组织的关怀下,同事们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缺点,取得更大的进步。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更加努力工作,勤学苦练,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经受得起任何考验的教师。

二、虚心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教学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依靠智慧来解决,其实,智慧来自细心的观察,来自于勤奋地学习、勤奋地工作,来自于不断地反思,不断否定自我。教学中我不断向老教师学习,吸取经验,不断进取。

三、合作意识

我知道学校工作要想做好,仅靠个人是不够的,靠有顾全大局、融合群体的豁达胸怀,多学他人长处,择善而从,才能将精彩的个体组织起来,在管理中形成合力。在工作中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大家群策群力,通力合作,共度难关。本学期开展的各项体育活动都能顺利进行,感谢有校办和每个班主任的大力支持,使得预定顺利进行。

四、教学工作方面: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新的教学理念,按大纲课程要求,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出发,认真备课、上课,写好课后反思,努力提高个人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使学生实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

五、本学期的主要成绩:

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各位体育老师的多方努力下,学校的体育工作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例如:我带队参加四川省青少年排球冠军赛的比赛中,总分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取得这样的成绩是离不开老师和同学的努力,希望在今后的比赛中,能多为学校争光。

一学年以来,在领导和老师们的热情支持和大力帮助之下,我所负责的各项工作均能顺利开展。教书育人是塑造灵魂的综合性艺术。在课程改革推进的今天,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大纲,在领导和老师们的热情支持和大力帮助之下,,使我们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高中体育教师述职报告3在充实、忙碌和愉悦中,一学年的工作即将划上圆满的句号,本学期我担任高中体育教学工作。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体育教研组的大力支持及本人的辛勤努力下,基本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主要对本学期的工作述职如下:

教学方面:

一提到高中体育马上就能联想到体育中考,在应试教育的惯性下,这已成了检验高中体育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因此我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满课时、满内容、保质量的完成了所教教室的教学任务。学生体育技术,体育技能考核内容等,从未出现丢课、缺课、上课松散无内容及体罚学生的现象。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教法上不断改进创新,使体育课在宽松、活跃的气氛中,教室中注意学生组织纪律性、思想品质等方面素质的培养,特别针对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特点,以加强学生身体素质为目的,利用游戏,武术等项目促使学生尽快完成中学体育活动,以形成优良的行为规范。并在每一节课中认真积累组织教法、经验进行组内科研课题的探讨。教案、集体备课,听课等全部按学校要求完成。

一、培养学生优良的行为习惯

高中是整个初中学习打基础的阶段,那么如何形成优良的行为习惯是基础中的基础,首先,抓集合训练:包括课前、课中、课结束前的集合。集合要求快、静、齐并强调精神面貌。通过严格的队列、队形练习,让学生了解正确站姿、走姿、跑姿及其动作要领。在强化训练中,逐步让学生形成优良的姿态。其次,教会学生器材使用方法。在教学中可以有目的、有组织地安排小组长布置、收拾器材等,培养学生爱护场地、器材的习惯。这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过程。

二、培养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

作为一名体育老师,对于学生的运动技能知识传授只是基础部分,如何培养学生处理意外事故的能力才是教学的关键点。在体育教室当中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意外事件。例如:在学生进行慢跑热身的时候,跑道上遇到突发事件堵住了。在这时,学生大多会停下来。教师就应该在此时进行语言引导,教会学生处理这次事件的方法,然后还可提问:“假如跑步过程中有学生摔倒了,我们其他学生应该怎么办?”在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其实他们就有了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想法,教师再进行适当总结,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便会一点点提高。

三、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体育教学中有认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使学生为了集体的荣誉而努力拼搏。比如分成几个小组,选择需要互助合作才能完成的竞赛或游戏让学生比赛,比赛完后分析获胜或失败的原因,让学生知道只有服从集体利益才能取胜,即使自己吃亏也是光荣的。要使学生能更好的树立团结协作精神,必须先让学生明白团结协作精神的内涵。“团结协作的精神”就是奉献精神。举例说明:篮球场上的传球者,人们为什么会赞扬他,就是因为他的传球可以为团队带来胜利。

四、注重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在体育教学中有认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主动进取的心理品质。例如:针对学生跑步过程中,在弯道上的偷跑行为进行教育,把这种行为灌输到学生的做人方面及思想品德方面,既改善了学生的偷跑现象又教会了学生做人。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我想在今后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每一位学生,尽量让他们能够得到更多的关爱,在学生的体质得到提高的同时,也能够健康快乐地发展。

述职人:

年月日

高中体育教师述职报告4本人________年____月毕业于____大学____学院,分配到________中学任专职体育教师至今。从教____年,担任班主任工作____年。

多年来本人一直坚持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安分守已,团结协作,勤恳踏实,精心施教,爱护学生,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为我校的体育教育事业作出了应有的奉献。下面就我本人____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德和勤、能和绩做个小结。

一、首先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我。

牢记“八荣”、“八耻”,以人为本,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不懈努力。在当今教育现状,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其精神,努力实施新课标,高标准培养新人才。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肩负着“科教兴国”的重任,我们热爱教育事业,有终身不渝献身教育的精神,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宁愿默默地在教育岗位上奉献自我。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老师,关心学生,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教书育人,把师爱全部倾注于学生身上。教师对学生的爱,渗透于学校每一个环节,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体育教师,言行举止、仪表直接是学生仿效的对象,所以作为体育教师的我无论外表还是内在美,都尽自己能力为学生树立人之楷模,树立效法榜样,加强“身教”意识,以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为已任。

二、严谨治学,精心施教。

作为教师更应使自己成为合格人才,除要有良好思想品德外,还要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要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才能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所以自工作以来,本人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依时坐班,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并通过所学到理论知识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制订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课时计划。课堂认真组织好学生,注重学生的练习过程,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体育骨干。在枯燥无味的素质课进行改革探新,通过激发学生的体育活动动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从而提高了练习积极性,练习质量明显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除上好体育课外,抓好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运动训练也是体育教师的职责。自工作以来,每天坚持出操,以身作则,抓好两操,把好质量关。另每年学校都举办校、班际篮球赛、乒球赛,广播体操比赛。学校每年都举办一次春季田径运动会和冬季越野长跑比赛。还有配合学校每年一界的艺术节,举办各种趣味比赛。在各位教师的鼎力协助下,都能认真组织全校的裁判工作,使比赛有条不紊地开展,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又使其身心得到了锻炼。作为学校田径队教练的本人,以身作则,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带动整个田径队按计划积极训练,不怕苦,不怕累,使队员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提高了运动竞技水平,专项运动成绩逐年提高。作为学校的一员,积极参与学校的公共事务,每次学校有活动时,都是跑前跑后,从不计个人得失,从不叫苦叫累。总是尽可能的去帮助别人。

三、任重道远,在困难中锤炼自己

为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要,先后多次参加____级____培训班。连续多年担任____运动会和各类球赛裁判工作。____年____月获得____荣誉称号。积极参与教研教改活动,本人所写论文《____________》于____年____月获得____级____等奖。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我坚持严谨、细致、民主、求实、活泼的工作作风,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因材施教。

综上所述,在____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在信息化高度发展和教育教学不断改革的今天,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充实自我,紧跟时代的步伐,以科学的手段来武装自己,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尽一份光和热。

述职人:

年月日

高中体育教师述职报告5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

时光流逝,岁月如梭。转眼间又到了辞旧迎新的日子,20____年即将过去,回顾过去的一个学年,我听从学校领导的指挥、服从学校领导的工作安排。能根据学校领导的工作安排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现就一学年来的体育教学工作,述职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作为一名老师,特别是一名体育教师,我首先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党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力争思想上和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都树立起榜样的作用。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在学校组织的关怀下,同事们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缺点,取得更大的进步。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更加努力工作,勤学苦练,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经受得起任何考验的教师。

二、教学工作方面: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新的教学理念,按大纲课程要求,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出发,认真备课、上课,写好课后反思,努力提高个人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使学生实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体育课要营造一个好的氛围的话,老师就应该以身作则,说一不二,上课不能迟到,对学生承诺了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让小学生时刻感觉到老师是很有责任心,对学生从来不撒谎,让学生知道老师是一个对工作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人,而且还有一颗关心、爱护学生教师才愿意把爱献给每一个学生。当教师将爱的情感倾注给学生时,就愿意和学生平等相处,以诚相待,给学生亲切感、安全感和信赖感,成为学生学业上的良师、生活上的益友。

三、本学期的主要成绩:

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各位体育老师的多方努力下,学校的体育工作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例如:我在上学期我担任本校一至三年级的体育课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认真教会了他们的武术操,每个班都做得非常好,动作整齐,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体操比赛,得到了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好评。取得这样的成绩是离不开老师和同学的努力,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多为学校争光。

回顾一年以来的工作,我看到本学年的体育教学工作和比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值得可喜可贺。但体育成绩有得有失,任务尚很艰苦。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加倍努力,改进不足,为学生更好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名领导省心、家长放心、同事欣赏、学生喜欢的体育老师。

谢谢大家!

教师业绩自述精选篇14

【关键词】文献检索课;考核方式;考试方式创新

Innovation Discussion Document Retrieval Courses assessment methods

Lu Ming,Han-li

【Abstract】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the document retrieval course from content to teaching mode innovation in change, the inspection way also will have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reform and innovation.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traditional document retrievall course exami- nation mode limitations, and to the innovation exam discusses the mode, hope to document retrieval course of inspire innovation.

【Key words】Document Retrieval Course; Assessment methods; Examination of innovation

高校的文献检索课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随着网络环境的泛化,学生的信息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信息检索课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模式都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创新,以满足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需要。当然,文献检索课的考核方式也要不断的创新和变化,以适应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需要。

1. 现有的文献检索课考试模式探讨

在现有教学模式下大多数高校,对学生的考核方式无外乎是以下几种简单的方式或组合

1.1期末考试。一些高校文检课考核方式仍然一纸定优劣。通过期末的开卷或闭卷考试判定学生文检课的学习成果。这一传统的考核方式,已远远不能胜任培养高品质信息素养人才的要求。

闭卷考试只能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而文献检索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获取和利用文献信息能力,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闭卷考试不利于学生的文献信息获取与运用能力的培养,只会让学生机械地死记硬背,永远是纸上谈兵。

开卷考试把学生从繁重的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还可以了解学生对整个教材的理解程度,但是,他同样是一本书,一支笔就能答题,不能考察学生的文献信息获取与运用能力。开卷考试更容易通过,不用在课程学习上下多少功夫,因此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课堂上学习积极性明显不足。

1.2撰写综述加期末考试。

撰写综述,是教师给出一个题目,学生针对这一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对该课题在一段时间内发展情况做一个分析和总结,写成学术论文。撰写综述,要求学生要通过计算机或手工工具书收集查阅大量的文献信息,然后做综合分析和总结,这个过程,就是对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和检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撰写综述加上期末考试,就基本覆盖了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的考核。

但是,撰写综述作弊比较容易,有的学生根本不做分析、评述,只是单纯的罗列文献,或干脆找人代做,造成弄虚作假之风。加之综述批改评判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一个文检课教师要批阅少则百十份,多则几百份综述,很多教师是难以承受的。

1.3平时成绩加检索操作。

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和课堂实践。检索操作是每次上机实习,教师根据所学内容布置检索作业,考核学生对某个数据库的检索技能,或者利用网络工具书的能力。最终由平时成绩和作业成绩组合得出学生的总成绩。这种当堂交的作业,可以检验学生对某个数据库或网络工具书的利用能力,但是无法检验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评价信息的能力。

2. 针对现有文献检索课考核方式的缺陷和不足,许多高校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考核方式开始向立体化,多元化、网络化发展

2.1卷面、实习和调研报告三结合的考核方法。

卷面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掌握。成绩占30%左右。重点是实习和调研报告。教师可用本专业教师的科研课题或学生毕业论文,直接作为文献检索课的实习内容,让学生独自进行实习,定期提交实习报告,教师及时反馈信息,告知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实习考察了学生对工具书、数据库的利用能力,调研报告考察了学生获取文献信息,进行综合评价、总结和利用,并且撰写文献的能力。三者结合,是方式比较简单内容又比较全面的考核方法。

2.2根据实际情况,自由组合多种考核方式。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专业、学生年级等实际情况,将平时成绩、闭卷考试、开卷考试、论文写作、专题搜索、事实检索、案例分析、综合检索报告等多种考核方式自由组合,从中选取几种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方式。例如采取闭卷的方式考查文献检索基础知识,利用事实检索,考核学生使用搜索引擎和在线工具书的能力,最后以写课题综合检索报告的方式考察学生对数据库的使用能力,和对信息收集、整理、归纳、评价的能力。最后三者组合,得到学生的最终成绩。

2.3“多元化”考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