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新农村建设具体措施范文

新农村建设具体措施精选(十四篇)

时间:2023-09-20 17:50:29

新农村建设具体措施

新农村建设具体措施精选篇1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施工组织; 方法和措施

一、前言

考虑到新农村建设项目的特殊性,加强施工组织不但可以提高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建设效果,同时还能节约建设项目的整体投入,使新农村建设项目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展。从目前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实际运行来看,加强施工组织是十分必要的。要想提高施工组织的整体效果,除了要了解工程概况做到心中有数之外,还要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保证施工过程有据可依。同时,还要加强项目管理和施工组织管理,使施工组织措施能够落实到位,提高施工组织的整体效果。

二、新农村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工程概况

新农村建设项目与其他工程不同,不但存在点多面广的特点,同时考虑到农村的生产生活实际,新农村建设项目有着较强的季节性,如果不事先做好工程概况的了解,并根据工程实际内容做好制定应对措施,工程项目在实际开展中将会遇到诸多困难。为此,新农村建设项目应对施工组织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在施工组织中首先了解工程概况,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

在接到图纸之后,新农村建设项目的管理人员应核对图纸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并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掌握工程项目的整体概况和基本内容,为后续施工提供基础的信息支撑,保证工程项目在具体实施中能够降低施工难度,满足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实际需要,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得到有效实施。

2、掌握农村建设项目的季节性特点

在新农村建设中,无论是房屋建设还是公路建设,都有一定的季节性特点。新农村建设的原则是不耽误农民的生产生活,不对农村的生产生活秩序造成影响。其中在公路建设中就要注意避开农忙季节,还要考虑冬季因素,尽量赶在入冬之前完工,保证房屋工程和公路工程能够满足农村的使用需要。

3、对工程中的施工重点和难点进行标记

鉴于新农村建设项目的特点及实际难度,工程项目部应根据图纸会审的结果和农村的生产生活特点,对工程中的施工重点和难点进行标记,并在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编制中予以体现,做到根据施工难度制定具体的施工措施,保证新农村建设项目得到有效开展,降低工程施工的难度,提高建设实效性。

三、新农村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过程中,应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在新农村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过程中,要想提高施工组织的整体效果,不但要对施工组织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还要根据工程建设实际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提高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发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指导作用。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根据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实际内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制过程中,除了要参考图纸之外,还要根据工程概况及工程的实际内容进行编制。其中主要应结合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实际内容编制。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包括施工技术、施工方法、施工措施,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应急预案等,所有这些内容都要与新农村建设项目紧密结合,提高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针对性。

2、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项目实际,提高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完善性

鉴于施工组织设计在新农村建设项目中的重要作用,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制过程中,除了要与新农村建设项目实际相结合之外,还要提高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完善性,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能够全面准确。其中不但要使施工组织设计能够全面覆盖新农村建设项目施工全过程,还要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能够满足施工的实际需要。

3、根据新农村建设项目的需要,提高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指导性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是指导具体施工的文件,只有明确了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针对性和完善性,才能发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指导作用,进而满足新农村建设项目需要。因此,在新农村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制过程中,根据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实际需要提高其针对性是十分必要的。

四、新农村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过程中,应加强项目管理和施工组织管理

结合新农村建设项目的施工难度和工程特点,要想提高新农村建设项目施工组织的效果,就要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机构,积极落实各项项目管理和施工组织管理措施,强化施工组织管理过程,提高新农村建设项目施工组织的整体质量。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施工组织管理中,应做好施工物料的调配

为了保证新农村建设项目能够顺利开展,在施工组织中,应将物料调配作为重点管理内容,不但要根据农村的交通条件合理优化物料调配路线,还要结合农村的自有优势,合理储备物料,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物料能够满足工程进度需要,避免因物料供应不及时造成停工,影响工程项目的工期。因此,做好施工物料的调配,对新农村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2、在施工组织管理中,应优化施工流程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在新农村建设项目中,施工设备的运用是关键。考虑到施工设备的转运及使用成本,在施工组织中,应根据工程的具体需要制定设备需求计划,并优化施工流程,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降低设备使用成本,达到提高工程效益的目的。因此,优化施工流程并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对新农村建设项目而言具有重要作用。

3、在施工组织管理中,应结合工期要求,合理安排工序

在施工组织管理中,工序的安排十分重要。合理安排工序不但可以降低人力成本支出,同时还可以缩短工期,提高工程的建设质量,基于这一需要,在新农村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管理中,应根据工期的实际要求,合理安排工序,使施工组织能够取得积极效果,达到工程建设的实际要求。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基于新农村建设项目实际,在施工组织中,不但要充分了解工程项目的工程量和建设内容,还要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加强项目管理和施工组织管理,保证施工组织能够得到有效开展,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施工组织取得积极效果,满足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得到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 邓义明;;成都市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内江科技;2014年07期

[2] 朱旭东;;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镇规划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年20期

[3] 高明秀;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及其模式创新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4] 杨冬梅;;针对新农村建设中的误区如何发挥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4年04期

新农村建设具体措施精选篇2

为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公司“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工作会议精神,我公司按照国家、省公司制定的办法和标准要求,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出2006年度市东供电公司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实施年度计划和具体实施的保证措施。

一、2006年度建成电气化的目标:

市东供电公司2006年新农村电气化创建目标:到年底争取建成四个电气化标准村。具体是杨庄村、上河头村、万寨村、琵琶村。

二、为保证目标顺利实现,特制定以下措施:

1、合理进行线路及配电设备的设计工作,对照《江苏省新农村配网建设与改造典型设计》,按照上级有关配网建设的要求,合理、有序开展新农村配网建设

2、结合新农村电网建设,使村配电网络结构调整为合理状态,与村庄整体布局协调统一,接户线和用户配电装置统一规范布置安装。

3、新增变压器经负荷电流实测之后,根据负荷分布点合理布局,使变压器安装地点和供电半径低于0.5km;生活照明用电全部实现一户一表,低压进户线统一采用集束电缆;低压主干线路按配网建设要求,达到70平方以上,支干达到50平方以上。杆塔全部使用190重型杆,乡村主干道部分使用架绝线路,部分使用15m以上电杆,低压全部使用10m电杆;

新农村建设具体措施精选篇3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去年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十字”思路,大打以乡村道路建设、安全用水、房舍改造、产业培育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攻坚战,农村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农村面貌发生较大改观。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受资源型工业经济和立地条件等因素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城乡收入差距相差甚远,特别是在全县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起步阶段,“领导热、基层急、群众冷,目标不明、力度不大、水平不高、速度不快”等问题表现的尤为突出。同时,从全国范围来衡量,全县小康实现程度仅为76.1%,在小康建设的指标体系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全国总体小康标准相差271美元,与全国平均水平落后了近7年时间,全县仍然处于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奋斗过程中。从全省范围内来看,全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财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综合指标均在全省66个县的30位之后。从全市范围来看,全县大学入学率、教育娱乐支出比重、农村钢砖木结构住房使用面积等指标均落后于其它县(区),因此,我县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一直讲,我们吃的是**饭、喝的是**水,就要干好**人民的事。面对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我们首先要下功夫搞明白农民群众当前最想、最急、最盼的事情。开展“面对面”新农村建设调研活动,一方面,就是动员全县干部职工积极深入农村一线,和农民群众心贴心的交朋友,面对面的商讨发展大计,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使他们结合各自实际,既谈认识和体会,又提问题和建议,更讲办法和措施,确保通过“面对面”的交谈,使我们大家的观念在碰撞中更新,思路在探讨中拓宽,目标在交流中清晰,干群关系在“面对面”中更为融洽。另一方面,这次活动也是一次问计于民,问策于民、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活动,通过大范围的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引导、鼓舞和激发全县人民的创业热情,进一步找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突破口,把中央确定的大战略和各乡村发展的小目标更好地对接起来,使我县的新农村建设更贴近农村、贴近农民,具有**特色,也使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任务、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确保全县新农村建设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

二、深刻理解开展新农村建设调研活动的主要内容

开展这次新农村建设调研活动,是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班子在新的一年里的第一件大事、要事,搞好这次调研活动对于更好地制定各项政策措施,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于这次调研活动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在会上将以两办文件下发通知,这里,我主要强调五点:

第一,全面了解掌握农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和收支水平。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通过去年一年的工作实践,我们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制定的一些政策措施,绝大部分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但也有一些措施伤害了群众的利益,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制定的政策措施有些偏离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与农民群众的收支水平还不相适应,甚至把农民群众剥离到新农村建设之外。这次调研活动,我们要通过与农民群众心贴心、面对面的交谈,把农民群众的生活状况、收入来源、收入水平的真实情况了解清楚,并按照“待哺型、成长型、实力型”三种类型进行收集整理,以便县上进一步修改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确保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能够参与进来,承担起具体的工作任务。

第二,切实摸清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往往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影响农村长远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群众盼望解决但自己没有能力解决的一些大事,也是政府和各级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做的重点工作。在这次调研活动中,各位入户调研人员要切实深入一线,带着问题,怀着感情,通过现场了解、交谈,真正了解群众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以及有产业不增收、有劳力不增收等问题的原因所在,并根据轻重缓急、难易程度分级筛选、分类归纳,切实把一些群众普遍反映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村级事务管理等问题带到政府和各级组织,确保政府和各级组织在今后的新农村建设中合理确定资金投向、时间安排和工作重点。

第三,准确把握群众对新农村建设最易接受的方式方法。推进新农村建设,群众愿不愿意、接不接受至关重要。经过一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已经探索走出了旧村改造与新村建设相结合、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以及项目栽桩、产业支撑、设施配套等一些成功经验,所有这些都来自于群众,而且我们依然相信还有许多好的想法、做法仍然隐藏在群众之中。希望通过这次调研,我们直接地和群众零距离接触,多听一些群众喜欢的、惯用的方式方法,多了解一些他们理想中建设新农村的一些政策措施,并注意从群众中汲取先进经验,进行合理归纳,确保调研活动结束后能够形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大要素齐全,具有**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思路。

第四,全力帮助村社制定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各个参与调研活动的单位和个人要把这次调研当作“你给我实践,我给你理论”的一次具体行动,每个调研人员在全力做好现场勘察、问卷调查,广泛开展座谈讨论的基础上,要把帮助村社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作为这次活动的重中之重,争取利用最短的时间,吃透村情、社情,最大限度地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帮助各村制定涵盖产业开发、公共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各个方面、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确保各村在今后的新农村建设中有章可循,同时通过帮助各村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要从中找到全县新农村建设的共性,为全县新农村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从而保证全县新农村建设更贴近**农村、贴近**农民。

第五,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这次“面对面”调研活动既是对全县新农村建设的一次调研,也是对新农村建设的再次深入宣传,各位参加调研的同志兼负着社会主义文明新风的宣传倡导重任。长期以来,由于受立地条件和传统思想的制约,我县农村广大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还比较落后,我们要抓住这次面对面交谈的机会,不厌其烦地宣传先进的生产观念和生活习惯,倡导爱国爱乡、遵纪守法、兴文重教、敬老爱幼、邻里和睦、计划生育、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革除传统陋习,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一次文明新风洗礼。同时,也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政策措施,让农民群众知道“什么是新农村”,使他们明白新农村建设是为农民谋利益、为农村谋发展的好事情,从而把广大农民群众的创造力、凝聚力吸引到新农村建设上来。

三、全力保障新农村建设调研活动取得实效

开展这次调研活动,是我们今后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它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而且能够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各级各部门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把这次活动当作贯彻落实县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的一次实践活动,周密部署,合理安排,从人员、时间、经费上给予保证,确保这次调研活动取得实效。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县上已经成立了调研活动领导小组,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要按照分工要求,及时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确定工作人员,尤其对调研活动所需的车辆、资金等问题必须坚决予以落实,确保迅速达到“三个对接”:一是县直各部门的工作队员与所调研的乡(镇)、村社对接,共同研究制定调研方案;二是各乡(镇)与在本乡(镇)开展调研活动的县直部门对接,搞好综合协调,并积极参与整个调研活动;三是各乡(镇)的联络员与县直部门工作队员、村社双向对接,负责调研活动的衔接与沟通,确保整个调研活动扎实、有序开展。

二要改进调研方法。重点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调查人员在指导农户填好调查问卷的同时,要与农户进行心贴心、面对面的深入交谈,弄清农民关注的突出问题,绝不能把调研活动简单地等同于填表。二是调查情况汇总结束后,要集中召开一次乡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由调研单位负责人如实对群众的满意度和有关意见、建议进行反馈,并组织与会人员讨论制定该村今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三是要在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对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有真实性情况、有针对性分析、有指导性思路、有操作性措施的调研报告,达到以调研促工作的目的。具体来说,就是以部门为主体,以村为单位写出所调研村的调研材料,在此基础上,以乡镇为单位和主体,部门配合拿出本乡镇的调研材料,上报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由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县“面对面”调研活动进行汇总。

三要确保取得实效。开展调研活动的目的是了解民情,广纳民意,集中民智,为县委、县政府合理制定全县新农村建设规划、扶持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为了使这次调研活动真正取得实效,必须做到三个到位:一是组织发动要到位,这次调研活动由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各乡(镇)也要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并实行乡(镇)干部包村制度,切实提高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二是走访调查要到位,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走访活动,不仅要填齐表格,更要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坚持做到调研活动不留村、不漏户;三是汇总分析要到位,各单位对调查走访的情况,要按照逐级汇总的方法,进行了详细汇总,并对汇总的情况进行综合性深入分析,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设性措施。

四要遵守工作纪律。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要统筹好各方面工作,合理安排这次调研活动,保证各个队员的生活所需,做到正常工作与入户调研活动“两不误、两促进”;同时,入户走访调查人员要严守工作纪律,做到廉洁自律,不请吃请喝,避免干扰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增加乡村经济负担。

新农村建设具体措施精选篇4

关键词:农村水电 政策措施 建议

我国农村水电(此指单站装机5万千瓦及以下)资源十分丰富,资源可开发量为1.25亿千瓦,是广大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创造良好的政策措施环境,对加快农村水电发展,带动山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农村水电是需要政策措施环境支持的行业

从农村水电的公益性、生态性、永续性等特点看,国家理应创造有利的政策措施环境予以支持;从农村水电的区位性和投资主体的广泛性看,农村水电发展本身也需要有利的政策措施环境的支持。

1、公益性。农村水电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中发[2002]2号、中发[2003]3号、中发[2004]1号指出,农村水电等“六小工程”,对直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带动农民就业、效果显著,要扩大投资规模,充实建设内容,加快发展。总理在2003年6月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要求,要加快农村水电等农村小型公共设施建设。国家营建有利的政策措施环境,促进农村水电发展,可有效改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2、生态性。农村水电工程建设不集中大量水体,移民和占用耕地少,不破坏水的自然分布、平衡和造成局部地区生物圈的改变,是国际社会公认并大力提倡加快发展的绿色能源。国家制订政策措施,促进农村水电发展,对缓解我国因经济高速发展而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改善人民生存条件和质量意义重大。

3、永续性。与矿石燃料相比,农村水电资源可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永续使用,不存在枯竭用尽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优质能源。

4、区位性。农村水电资源分布具有很强的区位性,基本上处于我国的贫困山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是这些地区解决无电、少电、缺电人口问题,致富农民,发展当地经济的宝贵资源,同时这些地方经济相对落后,电力市场相对不发达,自我投资开发能力弱,需要国家制定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予以支持。

5、投资主体广泛性。与火电站、大中型水电站等其他电力能源工程相比,农村水电工程规模小,造价低,投资规模一般从几百万到几千万元,适合个人、集体等社会各种主体开发,相对于其他电力工程来讲,开发主体十分广泛。要使广大的社会投资主体积极地参与农村水电资源开发,国家有必要制定有关政策措施予以鼓励。

二、政策措施环境对农村水电发展影响显著

截止2003年底,我国有1500多个县开发了农村水电,共建成电站4.8万座,总装机容量达到3120万千瓦,年发电量1100亿千瓦时,均占全国水电总装机和年发电量的35%左右。据统计,全国农村水电资产近2000亿元,年实现增加值480余亿元,税利80余亿元。农村水电已累计解决了5亿多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并使650多个县实现了初级电气化。农村水电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关键在于国家在不同时期为农村水电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对农村水电的快速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20世纪50年代

1950年至1955年期间,国家对农村水电发展基本没有制定有关方针政策,此时农村水电年均新增装机仅0.055万千瓦。直到1956年起,国家在《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提出了发展农村水电的方针,指出:“凡是能够发电的水利建设,应当尽可能同时进行小型水电建设,结合国家大中型的电力工程建设,逐步增加农村用电”;在1958年提出了以点带面,不断发展的方式,即在农村水电资源丰富的省份,倡议在5个县和100个社开展农村初级电气化建设。这期间农村水电发展的政策措施环境处于摸索起步阶段,所制定的政策措施比较宏观和原则,但对农村水电的发展作用十分明显。此间农村水电年均新增装机3.6万千瓦,大大超过了1956年前年均新增装机规模。需要指出的是,1958年开始的“”忽视当时的生产、技术和材料条件,大力举办农村水电,使农村水电呈现超常规的畸形发展,1958年发展速度甚至达到了285%。

2、20世纪60年代

在不断的实践、探索和创新下,农村水电发展的政策措施环境内容日趋丰富,主要有:1、强化了农村水电管理机构。1963年,中央批准在原水利电力部设立农村电气化局,进一步加强了全国农村水电管理力量;2、及时纠正了“”对农村水电的影响;3、1963年,部分地方开始实行“以电养电”政策,即国家投资部分所得利润继续用于农村水电建设。4、1969年国家农村水电建设实行“小型为主、地方群众自办为主、设备地方自制为主”,国家在资金与主要原材料上给予补助。良好的政策措施环境促使农村水电发展年新增装机规模越来越大。除1961年因时期产生大量报废电站而出现负增长外,农村水电年新增装机规模基本上是逐年增加,由5.1万千瓦持续增加到51万千瓦,平均年增装机5.8万千瓦,是1950年代的近4倍。

3、20世纪70年代

这期间,除沿用60年代的政策措施外,国家根据当时农村对电的迫切需求,为农村水电发展制定了不少新的政策措施,主要有:1、实行由实践总结而来的、具有市场经济意识的“谁建、谁管、谁有、谁受益”政策(后发展为“自建、自管、自用”方针);2、国家加大资金补助额度。对单机500W以下的电站平均每千瓦补助150~200元,相当于电站总投资的20%;对单机500W以上电站补助电站总投资的40%~60%,设备列入计划供应;3、保护小水电电量上网,要求大电网积极支持农村水电站上网,农村水电站并网后所有权不变,大电网收购小水电的电价不以盈利为目的。政策措施环境的发展,大大激发了地方、集体和群众举办农村水电的积极性,提高了地方、农村办电的能力,使农村水电得到了空前发展。农村水电年新增装机规模由1970年的17万千瓦持续增加到1979年的106万千瓦,年均增加装机56万千瓦,取得了历史的新突破。同时,农村水电总装机达到633万千瓦,相当于20世纪50年代末全国电力总装机。

4、20世纪80年代

这一时期,国家针对农村水电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继续执行以往行之有效的“自建、自管、自用”方针、“以电养电”政策等外,国务院批准水利部通过发展农村水电建设100个中国式农村电气化试点县,从1985年起,国家每年补助资金1亿元支持农村水电建设;在税收方面,对缴纳所得税确有困难的,可给予定期减征的照顾;对农村水电实行低息贷款,还贷期可延长到10年;农村水电供电的县,实行“发、供、用”统一的管理模式;1989年起,开始对农村水电建设实行专项贷款,初期贷款规模为2亿元以上。良好的政策措施环境加快了农村水电的发展速度。农村水电年增装机由42万千瓦持续增加到96万千瓦,年均新增装机66.5万千瓦,装机总容量达到1236万千瓦,相当于全国1960年代初电力总装机。

5、20世纪90年代

1990年至1998年期间,国家对农村水电继续实行“自建、自管、自用”方针、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的建设实行投资补助和“以电养电”等政策;继续对农村水电提供专项贷款,贷款额度逐年增加,最高达到40多亿元;自1994年起对农村水电增值税实行6%政策,低于国家17%的税率。这一时期是农村水电发展政策措施环境的最佳阶段,促使农村水电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年新增装机由67万千瓦持续增加到1998年的150万千瓦,年均新增装机84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到2200多万千瓦,相当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全国电力工业总装机。

1998年的机构改革,国家将水利部水电建设和管理职能划出。下半年,国家实施农网改造工程,工程实施伊始,大电网对农村水电企业进行上划、代管,大电网垄断市场加剧,农村水电“自建、自管、自用”、以电养电、6%增值税等方针政策难以得到贯彻落实。政策措施环境的破坏对农村水电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包括外商在内的各类投资主体在投资农村水电时持驻足观望态度,不少地方的农村水电发供一体的独立电力系统受到破坏和瓦解,农村水电行业发展处于历史最低潮,连续7年持续增长的势头被遏止,并由1999年逐年下降。

通过以上不同年代政策措施环境对农村水电发展影响的回顾与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农村水电的发展与政策措施环境息息相关,政策措施环境好,农村水电发展就快;政策措施环境差,农村水电发展就慢。因此,认真研究制订合理的、切合实际的政策措施,创造有利的政策措施环境,对农村水电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新时期农村水电发展的政策措施环境现状、存在问题和建议

(一)政策措施环境现状和存在问题

新时期,经过全国农村水电行业工作者艰辛努力,农村水电逐渐走出困境,政策措施环境逐渐改善,主要表现在:一是国务院批准水利部开展“十五”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国家继续对电气化县建设实行投资补助。二是农村水电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多次强调要大力发展农村水电,增加农民收入。中发[2002]2号、中发[2003]3号、中发[2004]1号文件要求对农村水电等“六小”工程,扩大投资规模,充实建设内容,启动小水电代燃料工程。三是2002年国家出台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正稳步实施,农村水电发展的市场环境逐步改善。政策措施环境的逐步改善,再次激发了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开发农村水电的积极性,特别是民间资本大量涌入,形成了一股开发农村水电的热潮。但在这种热潮的背后,农村水电发展同时存在着一些已有的和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同时也是我国农村水电发展政策措施环境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1、资源无序开发现象严重,一些地方甚至出现“跑马圈河”现象。开发商不按河流综合规划和河流水能开发规划,对有防洪、灌溉、供水等综合效益的农村水电工程,单纯按发电工程来开发,依财力缩小装机规模和任意选点建设等,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

2、工程安全事故和隐患多。1998年水利部水电建设和管理职能削弱后,产生了大量违反基建程序,无审查、无设计、无验收、无管理的“四无”水电站。这些电站具有严重的安全隐患,有的已造成特大事故,2002年广东两座小型电站跨坝造成27人死亡。据2003年水利部对全国“四无”水电站进行的大清查统计,全国目前共有3000多座“四无”水电站。这些电站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全隐患,对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3、“三市场”建设亟需规范。近两年,由于农村水电迅猛发展,一些地方行业管理缺位或跟不上发展的要求,农村水电设计市场、设备市场、建设市场建设混乱。一些不具设计资质、不具生产能力或生产技术水平低下、不具施工资质的单位涌入农村水电开发市场,给农村水电工程安全、设备安全和生产安全带来隐患。

4、上网难、电价低的问题仍待解决。长期以来,上网难、电价低一直是制约农村水电发展的重要原因。2002年以来,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虽稳步推进,但输配分开尚未提上日程,电网垄断仍未彻底打破,农村水电有水发不了电,有电上不了网的问题在不少地方仍然存在,很多农村水电企业因此处于经营困难,效益差,职工工资低,甚至靠吃折旧费过日子的境地。

5、农民投资建设农村水电增加收入缺乏国家政策扶持。农村水电资源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资源,但由于缺乏国家资金、政策扶持,当地农民自主投资开发农村水电的能力弱。农民除了投入劳力有所收入外,无法从电站发电效益中获得分红增加收入。目前,东部很多民营老板大量介入到农村水电开发领域,虽带活了农村水电开发市场,但没有实现中央发展农村水电,增加农民致富的要求和目标;对当地农民来讲,增收致富的资源却越来越少,农民通过开发资源致富之路越来越窄。

6、税收政策有待完善。农村水电6%增值税政策在执行中存在11%税负由谁负担问题,导致全国至少有50%以上的农村水电企业未能很好的享受到该优惠政策,实际税负偏重,甚至有的企业达到16%以上。

(二)政策措施建议

为促进新时期农村水电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家应针对农村水电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采取有力措施,制定有效政策,改善农村水电发展的政策环境。为此,建议国家制定以下几方面的政策措施,为农村水电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1、继续执行长期以来形成的“自建、自管、自用”、“以电养电”、实施电气化建设等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措施。

2、加强农村水电政府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效率。针对农村水电资源开发无序,工程安全隐患严重和“三市场”不规范的情况,国家应结合水资源统一管理的要求,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强化政府有关部门在管理农村水电中的职能,严格审批,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农村水电开发建设。同时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限定审批工作日,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和水平。

3、制定保护和发展农村水电独立供电系统的政策。农村水电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许多就近开发、就近成网、就近供电,自发、自供、自管的独立供电系统。这种供电方式发供电成本低,电网安全度高,到户电价低廉,符合当前国际社会提倡的分散分布式供电趋势。国家在实行电力体制改革中,应充分考虑这种模式存在的历史性、合理性、经济性,结合我国国情和各地地情,制定有关政策,制止代管、上划、分解这种模式的行为,保护和促进这种模式的发展。

4、制定积极的投融资政策。加大国家财政对农村水电基础设施工程、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无电乡光明工程的国家财政投入比例,特别要提高西部地区财政投入比例;实行农村水电滚动开发政策,建立梯级补偿效益返还机制,鼓励优先投资建设龙头水电站;实行农村水电综合利用性工程投资分摊政策,对有防洪、灌溉、供水等公共效益部分的投资,由国家财政负担。国家优先安排政策性低贷款,实行贴息政策,延长还贷期限至30年;制定农村水电收益权质押贷款政策,放宽贷款条件,为投资主体开发农村水电创造条件。

5、出台并完善促进农村水电发展的税收政策。针对农村水电6%增值税政策在执行中存在的11%税负由谁负担的问题,在增值税改革前,明确小水电增值税实行超6%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后,扩大农村水电企业进项税抵扣范围,将建筑安装所形成的固定资产纳入抵扣范围,增加进项税抵扣额,切实减轻农村水电企业增值税税负;或者将农村水电企业固定资产按照折旧额的恰当比例作为进项,允许企业扣除,减轻企业税负。对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和促进农民增收十分显著的农村水电工程、无电乡光明工程实行免征增值税政策。对增加农民收入显著的农村水电工程、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无电乡光明工程实行免征所得税政策,继续对西部地区农村水电企业所得税实行“两免三减半”政策。

6、实行电量全额上网和电价优惠政策。农村水电规模小,所处地域经济比较落后,相对大电来讲是弱势群体,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但综合效益十分显著。因此,国家应制定有关政策,规定农村水电可以不参与市场竞争,所发电量全额上网,避免弃水、资源浪费现象。同时,针对目前农村水电上网电价不合理的情况,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农村水电电价形成机制,改变目前单一的电量计价的方式,实施丰枯、峰谷分时电价,规定农村水电上网电价应高于火电平均上网电价政策,以体现优质能源的特性。

7、制订国家扶持农民参与农村水电开发增加收入的政策。为贯彻落实中央发展农村水电支持农村的精神,国家应加大对农村集体、农民联合投资开发农村水电站资金扶持力度;放宽贷款条件,延长还贷年限至30年,规定优惠的上网条件和上网电价,并实行增值税、所得税免征政策,以此鼓励农民就近参与农村水电开发,有效增加集体和个人的收入。

新农村建设具体措施精选篇5

;当前我国对于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因此,应该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本文主要从乡村规划的角度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

:乡村规划;新农村建设;作用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引言引言引言引言

乡村规划建设应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

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

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较为重要的任务在农村。应该不断加强农业以及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而这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有着十分重

要的现实意义以及深远影响。在解决农民各类生产生活问题的基础之上,应该切

实做好乡村规划,使得乡村的建设以及管理可以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乡

村建设规划的实施这是一个长时间的工作,应该注重改善村容村貌,也应该从当

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并且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应该坚持节约以

及集约使用土地的基本原则,也应该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体现地方特色。新农村

建设,才可以在农民拥护的基础之上不断稳步地向前推进。

1111、乡村规划的现状、乡村规划的现状、乡村规划的现状、乡村规划的现状

1.1、对乡村规划缺乏充足的重视

乡村规划长期得不到重视,缺少相关规划部门支持和经费投入,乡村规划先

天不足,比较薄弱。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规划法的推动下,乡村规划得

到了快速发展,各地纷纷开展乡村规划工作,现在一些地区已经有了乡村规划,

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地区没有进行乡村规划。

1.2、理论同实际脱节

乡村规划蓬勃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突出问题是照搬城市规划

模式,忽视农村实际,盲目规划和拆建,以致规划和建设工作受挫。部分地区村

庄建设规划标准过高,难以实施,被村民讥称“中看不中用”。

2222、乡村规划的具体措施、乡村规划的具体措施、乡村规划的具体措施、乡村规划的具体措施

2.1、突出规划引领,在规划设计上下功夫

科学规划村庄布点,在现有基础之上与城镇规划相统一,重点发展特色村落,

做到科学取舍、合理布点。精心编制村庄设计,根据村庄特点,在实用、美观、

特色的基础上将传统特色与现代风格有机统一。以乡村旅游为主的经济型村庄,

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等项目,建成宜业示范村。

2.2、突出地方特色,在建设实效上下功夫。

规划上体现一村一品,根据地理地貌环境,以及民习民俗,编制具有特色的

村庄、村民住宅方案。建设上以农民自愿为主对破旧单体建筑进行必要的改造和

修缮,避免大拆大建,要围绕村庄文脉传承和自然生态风貌保护,充分利用地形

地貌,尊重当地乡风民俗,保护村庄自然肌理,从村庄路网、空间布局、住宅及

院落组台、绿化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营造浓郁的乡土风情。

2.3、突出村容整治,在生态建设上下功夫

新农村的建设,环境整治是关键。抓好生活环境的改善,围绕农民群众日常

生活起居,深入开展“二修”“三清”“五化”,即:修整危旧房屋、院墙,清垃

圾、清污泥、清杂物,实现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和公共设

施配套化,建立“户集、村收、镇街运输、区处理”城乡垃圾一体化模式,健全

村庄卫生长效保洁机制。

2.4、突出兴业富民,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

新农村建设能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加快推进安居

富民工程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行一村一策,巩固和

扩大农业产业化基地,做大做强农业种植、农业休闲旅游等产业,形成乡村建设

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

2.5、突出管理创新,在乡村文明上下功夫。

新农村的建设不是简单的人民生活富足、村庄环境整洁、乡村环境优美,更

重要的是乡村文明,是群众素质的提高。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健全村民代表会议、

村务公开、村民理事、村级财务管理等自治制度,加强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

员会等组织建设。

2.6、突出规划原则,在编制标准上下工夫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全新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过去的农村建设规划标准

已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要求,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以借鉴,又不能按照城市

规划生搬硬套,为提高村镇规划编制质量和标准,必须坚持以下四项原则,一是

统一规划,逐步实施。正确处理村庄现状、近期规划建设、和长远发展规划的关

系,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合理确定村镇发展建设规模、速度,使其与人口和

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二是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对村镇规划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不搞千村一面,注重区域特色、

经济条件、产业特点和资源优势。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充

分把握社情民意,尊重群众意愿,尊重自然环境注重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和生态环

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势多样、具有地域特色的新型村庄。四是

建设节约型村庄,坚持立足实际,适当超前合理确定建设用地范围,保护耕地和

减少自然资源浪费,加强村民精神物质文化建设需要,提升村庄建设品位。

3333、乡村规划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的重要性、乡村规划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的重要性、乡村规划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的重要性、乡村规划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的重要性

做好新农村建设,不仅仅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部署,也是提升农民幸福指

数的有力抓手,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更是展示新农村形象的有

效载体,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在建设之中应该坚持坚持以人为本、规划引领、

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城乡一体、整体谋划的原则。既要着眼于改善村容村貌,

又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尊重农民的意愿,开展整村推

进,逐步配套完善,既坚持了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的基本原则,又便于农民生产

生活和体现地方特色。

4444、结语、结语、结语、结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以乡村规划作为重点,做好资金筹措,通过村民参

与决定、设计以及监督实施,如此才可以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才可

以在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

新农村。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蓝燕.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郑州航空工业

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12-13.

[2]吴小伟.乡村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浅析[J].安徽农业科

学,2008,27:12042-12044.

新农村建设具体措施精选篇6

同志们:

在全县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三会”精神,精心谋划2007年各项工作的关键时刻,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范围内集中开展一次县乡干部进村入户“面对面”调研新农村建设活动,目的在于动员全县广大干部职工利用冬季农闲时间深入村社农户,倾听群众呼声,研究分析广大群众最愿望、最迫切、最现实的实事、难事和重点事,尤其是与广大群众共同商讨我县2007年及今后一段时期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方向和应该把握的工作原则,进一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立足新起点,树立新追求,激发新动力,落实新举措,扎实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面,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就如何做好这次调研活动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新农村建设调研活动的目的意义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去年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十字”思路,大打以乡村道路建设、安全用水、房舍改造、产业培育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攻坚战,农村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农村面貌发生较大改观。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受资源型工业经济和立地条件等因素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城乡收入差距相差甚远,特别是在全县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起步阶段,“领导热、基层急、群众冷,目标不明、力度不大、水平不高、速度不快”等问题表现的尤为突出。同时,从全国范围来衡量,全县小康实现程度仅为76.1%,在小康建设的指标体系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全国总体小康标准相差271美元,与全国平均水平落后了近7年时间,全县仍然处于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奋斗过程中。从全省范围内来看,全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财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综合指标均在全省66个县的30位之后。从全市范围来看,全县大学入学率、教育娱乐支出比重、农村钢砖木结构住房使用面积等指标均落后于其它县(区),因此,我县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一直讲,我们吃的是**饭、喝的是**水,就要干好**人民的事。面对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我们首先要下功夫搞明白农民群众当前最想、最急、最盼的事情。开展“面对面”新农村建设调研活动,一方面,就是动员全县干部职工积极深入农村一线,和农民群众心贴心的交朋友,面对面的商讨发展大计,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使他们结合各自实际,既谈认识和体会,又提问题和建议,更讲办法和措施,确保通过“面对面”的交谈,使我们大家的观念在碰撞中更新,思路在探讨中拓宽,目标在交流中清晰,干群关系在“面对面”中更为融洽。另一方面,这次活动也是一次问计于民,问策于民、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活动,通过大范围的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引导、鼓舞和激发全县人民的创业热情,进一步找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突破口,把中央确定的大战略和各乡村发展的小目标更好地对接起来,使我县的新农村建设更贴近农村、贴近农民,具有**特色,也使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任务、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确保全县新农村建设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

二、深刻理解开展新农村建设调研活动的主要内容

开展这次新农村建设调研活动,是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班子在新的一年里的第一件大事、要事,搞好这次调研活动对于更好地制定各项政策措施,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于这次调研活动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在会上将以两办文件下发通知,这里,我主要强调五点:

第一,全面了解掌握农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和收支水平。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通过去年一年的工作实践,我们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制定的一些政策措施,绝大部分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但也有一些措施伤害了群众的利益,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制定的政策措施有些偏离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与农民群众的收支水平还不相适应,甚至把农民群众剥离到新农村建设之外。这次调研活动,我们要通过与农民群众心贴心、面对面的交谈,把农民群众的生活状况、收入来源、收入水平的真实情况了解清楚,并按照“待哺型、成长型、实力型”三种类型进行收集整理,以便县上进一步修改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确保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能够参与进来,承担起具体的工作任务。

第二,切实摸清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往往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影响农村长远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群众盼望解决但自己没有能力解决的一些大事,也是政府和各级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做的重点工作。在这次调研活动中,各位入户调研人员要切实深入一线,带着问题,怀着感情,通过现场了解、交谈,真正了解群众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以及有产业不增收、有劳力不增收等问题的原因所在,并根据轻重缓急、难易程度分级筛选、分类归纳,切实把一些群众普遍反映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村级事务管理等问题

带到政府和各级组织,确保政府和各级组织在今后的新农村建设中合理确定资金投向、时间安排和工作重点。

第三,准确把握群众对新农村建设最易接受的方式方法。推进新农村建设,群众愿不愿意、接不接受至关重要。经过一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已经探索走出了旧村改造与新村建设相结合、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以及项目栽桩、产业支撑、设施配套等一些成功经验,所有这些都来自于群众,而且我们依然相信还有许多好的想法、做法仍然隐藏在群众之中。希望通过这次调研,我们直接地和群众零距离接触,多听一些群众喜欢的、惯用的方式方法,多了解一些他们理想中建设新农村的一些政策措施,并注意从群众中汲取先进经验,进行合理归纳,确保调研活动结束后能够形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大要素齐全,具有**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思路。

第四,全力帮助村社制定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各个参与调研活动的单位和个人要把这次调研当作“你给我实践,我给你理论”的一次具体行动,每个调研人员在全力做好现场勘察、问卷调查,广泛开展座谈讨论的基础上,要把帮助村社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作为这次活动的重中之重,争取利用最短的时间,吃透村情、社情,最大限度地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帮助各村制定涵盖产业开发、公共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各个方面、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确保各村在今后的新农村建设中有章可循,同时通过帮助各村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要从中找到全县新农村建设的共性,为全县新农村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从而保证全县新农村建设更贴近**农村、贴近**农民。

第五,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这次“面对面”调研活动既是对全县新农村建设的一次调研,也是对新农村建设的再次深入宣传,各位参加调研的同志兼负着社会主义文明新风的宣传倡导重任。长期以来,由于受立地条件和传统思想的制约,我县农村广大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还比较落后,我们要抓住这次面对面交谈的机会,不厌其烦地宣传先进的生产观念和生活习惯,倡导爱国爱乡、遵纪守法、兴文重教、敬老爱幼、邻里和睦、计划生育、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革除传统陋习,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一次文明新风洗礼。同时,也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政策措施,让农民群众知道“什么是新农村”,使他们明白新农村建设是为农民谋利益、为农村谋发展的好事情,从而把广大农民群众的创造力、凝聚力吸引到新农村建设上来。

三、全力保障新农村建设调研活动取得实效

开展这次调研活动,是我们今后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它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而且能够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各级各部门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把这次活动当作贯彻落实县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的一次实践活动,周密部署,合理安排,从人员、时间、经费上给予保证,确保这次调研活动取得实效。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县上已经成立了调研活动领导小组,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要按照分工要求,及时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确定工作人员,尤其对调研活动所需的车辆、资金等问题必须坚决予以落实,确保迅速达到“三个对接”:一是县直各部门的工作队员与所调研的乡(镇)、村社对接,共同研究制定调研方案;二是各乡(镇)与在本乡(镇)开展调研活动的县直部门对接,搞好综合协调,并积极参与整个调研活动;三是各乡(镇)的联络员与县直部门工作队员、村社双向对接,负责调研活动的衔接与沟通,确保整个调研活动扎实、有序开展。

二要改进调研方法。重点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调查人员在指导农户填好调查问卷的同时,要与农户进行心贴心、面对面的深入交谈,弄清农民关注的突出问题,绝不能把调研活动简单地等同于填表。二是调查情况汇总结束后,要集中召开一次乡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由调研单位负责人如实对群众的满意度和有关意见、建议进行反馈,并组织与会人员讨论制定该村今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三是要在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对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有真实性情况、有针对性分析、有指导性思路、有操作性措施的调研报告,达到以调研促工作的目的。具体来说,就是以部门为主体,以村为单位写出所调研村的调研材料,在此基础上,以乡镇为单位和主体,部门配合拿出本乡镇的调研材料,上报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由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县“面对面”调研活动进行汇总。

三要确保取得实效。开展调研活动的目的是了解民情,广纳民意,集中民智,为县委、县政府合理制定全县新农村建设规划、扶持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为了使这次调研活动真正取得实效,必须做到三个到位:一是组织发动要到位,这次调研活动由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各乡(镇)也要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并实行乡(镇)干部包村制度,切实提高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二是走访调查要到位,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走访活动,不仅要填齐表格,更要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坚持做到调研活动不留村、不漏户;三是汇总分析要到位,各单位对调查走访的情况,要按照逐级汇总的方法,进行了详细汇总,并对汇总的情况进行综合性深入分析,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设性措施。

四要遵守工作纪律。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要统筹好各方面工作,合理安排这次调研活动,保证各个队员的生活所需,做到正常工作与入户调研活动“两不误、两促进”;同时,入户走访调查人员要严守工作纪律,做到廉洁自律,不请吃请喝,避免干扰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增加乡村经济负担。

新农村建设具体措施精选篇7

一、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党的新农村建设战略部署实施以来,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广大农村已经围绕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工作,一些地方已经初步取得成效。从前一段时间实践看,通过广泛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认识,采取得力措施,重点在富民项目、义务教育、农村道路、中心村规划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突破,诸多富民政策和措施已经让广大农民得到实惠。应当说,良好的开端,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是党在新的历史阶段理论上的创造、行动上的探索,没有成功经验可取,因此,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者,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农民在思想认识上和具体工作中,出现一些偏差,值得我们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上的片面性。通过近一段时间的工作实践表明,少数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思想上还没有真正认识和准确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刻内涵,认为建一个中心村典型、贴贴标语、刷刷墙壁、扫扫卫生、整整沟坡、搞搞绿化,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一些经济基础比较好的地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到位,则是把群众的医疗、养老、教育费用等基本包了。而在个别经济欠发达地区,则在思想认识上走向另一个极端。村干部消极悲观,无所作为,认为经济基础差,发展机遇少,想建设新农村是空想、说大话、瞎折腾,能够维持现状就不错了,最多也就是张贴标语造氛围。而大多数村民也很失望地认为:一无钱、二无物,穷村子、烂支部,新农村建设根本没出路。上述以偏盖全的认识甚至悲观失望的思想,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尽快扭转纠正,否则我们的工作必然走弯路。

(二)标准上的盲从性。新农村建设是从各地实际出发的一项具体工作,各地情况不同、基础不同,没有什么具体统一的建设标准。但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和要求,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和质量、提高群众素质。而我们一些基层同志却不顾自身实际,一番学习考察后,就盲目跟风,把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从表象上盲从发达地区,认为新农村建设好不好,就看马路铺多宽、新房盖多少、配套好不好。因此,在发展规划中,新农村建设就变成了一个中心村、一条街道、一个集市、一个广场、一个卫生室、一所幼儿园、一个文化宫,甚至还有一个电影院、一个小宾馆等等,诸多配套,不胜枚举,不仅不切实际、难以建成,而且把群众期盼的富民工程变成民怨工程。

(三)方法上的强制性。新农村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具体措施,是关系广大农村切身利益的具体工作,必须在统一干部和群众思想认识的基础上,组织和动员广大农民主动参与,自己当家做主。因此,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必须摆正政府和群众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的领导、组织和协调者,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政府;另一方面,广大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在事关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问题上,群众最有发言权,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具有高度的决策权、知情权,是最根本、最具体的参与者。但是,在具体工作中,一些基层领导却主观臆断、好大喜功、急于求成,把广大群众置身具体工作之外,脱离自身实际,不顾农民意愿,存在“短期见效”的“跨越思想”,恨不得一夜建起一个“新农村”,甚至无视财力物力,一味追求“大干快上”,民房强拆强建,道路举债上马。这种强制性做法,不符合群众意愿,甚至增加了农民负担,违背了新农村建设的宗旨,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推进和健康发展。

二、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新农村建设成功与否,决定全面小康社会能否早日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广大农民素质的全面提升。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的综合国力显着增强,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但是,农村人口多、城乡差别大是我国的国情。当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因此,必须抓住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机遇,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的要求,坚持造血、输血并重,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

农业产业化,是增强农村自我造血功能、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根本出路。只有走农业产业化之路,才能实现农副产品质量的标准化、农副产品流通的高度市场化、农副产品加工的机械化,最终实现农副产品转化增值、农民增收、农村富裕。

1.加快龙头企业和农业基地建设

首先要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按照规模、高效、优质、安全的原则,建设特色、优势农副产品产业带、产业片,培养壮大主导产业,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为农副产品的市场化和工业化加工创造条件。其次要着力扶持流通和加工企业发展。可以实行能人大户牵头,一般群众入股,政府财政扶持,或者招商引资等各种形式,发展农副产品流通、加工企业。金融、税收、保险等行业都要出台具体帮扶措施,促进龙头企业发展。第三,要注重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在抓好农副产品流通和加工环节的同时,要着力抓好秸杆、枝桠材等次生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大力发展新型能源、有机肥料等产业,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提高效益。

2.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农业产业化的支撑力量。首先要继续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促进部级、区域性以及企业等各级、各类农业科研机构建设,在人员聘用、设备配置、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鼓励扶持,提高研发水平。其次要加快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副产品产量大、品种多,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标准化生产和检测体系,才能有效促进农副产品的标准化、品牌化,实现更快更好地走向市场甚至走出国门。第三,要加大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使用力度。农业科技成果的研发往往资金投入大、时间跨度长。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是以农户为经济单元的模式为主,使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使用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有必要制定出台鼓励农民购买使用新品种、新药肥、新技术、新机械等农业科研成果综合配套补贴政策,或者对研发单位直接给予补贴,降低市场流通价格,以推动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

3.促进现代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建设

大量农副产品出不去,一直是困绕农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不管是农业发达国家,还是国内的农业发达地区,都以大量的成功实践证明,现代流通服务业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先导作用,它是各种生产要素积聚、融合和聚变的载体,决定了经济运行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因此,在建设新农村的探索实践中,必须加快现代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建设。要支持和鼓励能人大户、广大农民自主设立或加入各类新型农村经济组织,首先让农民自己走进市场;鼓励商贸流通企业、邮政以及各类投资主体,在农村投资发展现代流通业;进一步扩大、完善鲜活农副产品“绿色通道”网络,加快产品流通;推进农副产品市场的建设、改造和延伸,向广大农村的田间地头覆盖;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的连锁经营,探索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主的新型营销体系,降低经营成本;推动农副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标准化,促进超市销售。

(二)加大对“三农”的资金投入

农业基础差,农村底子薄,农民口袋枯。只有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尽最大可能向“三农”输血,才能尽快改变农村面貌,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

1.加大富民项目的投入

首先各级政府对于一些适宜布点在农村,又没有环境影响的政府投资项目,优先要考虑在农村工业集中区布点,因为一个好项目就可以直接带动相关产业,增加一批就业,发展一方经济。其次,对于农业产业化项目,包括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加工业、流通业的各类项目,要扩大补贴面、提高补贴额,鼓励广大农民走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路子,这样通过鼓励产业化项目的发展,可以达到一个人富裕带动一群人致富的目的。第三,在农业科技项目上加大投入。就是把农民作为扶持的主体,对于购买使用新种子、新药肥、新技术、新设施、新机械,执行新标准,使用新包装等,给予更大更直接的补贴。这方面,今年我们的教训非常深刻。近年生猪新品种、新药物推广使用不够,对流行病的抵御能力下降,导致饲养量急剧萎缩,不能不说是引发肉及肉制品价格暴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2.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

只有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才能更好地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建国50多年来,农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对农业的欠债却很多。近年,我们对此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做了反思,尤其是“十五”以来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农村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但是,这与建设新农村的要求仍然有很大差距。因此,必须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机遇,进一步加大投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夯实基础。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的投入:一是农田水利、道路交通建设与改造。特别是土壤改良、土地复垦、泵站建设、节水设施、桥涵改造上,要有大手笔、大投入,保障农业生产;二是中心村建设上,在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基础上,对入住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补贴,提高农民进入中心村的积极性;三是农村卫生室、敬老院等公共设施方面的投入,改善农民享有社会福利的条件。

3.加大农村教育、医疗和养老保险投入

近年来推行的教育和医疗改革,没有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甚至遭到了严厉批评,原因何在?笔者认为,根本原因在于把本来应该由政府承担的责任推给了社会、推给了老百姓个体。事实也证明,现在有不少家庭因为教育费用的困绕难以实现致富,也有不少家庭因为一人得病全家返贫、亲友受累。目前,农村减免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有关费用,普通农村孩子享有基本义务教育的权利得到保障。但是,高中阶段、高等教育一年几千甚至一、两万元的学习和生活费用,仍然使不少孩子望校兴叹!不上,多年的努力付之东流;上了,沉重的经济压力将使全家多少年抬不起头、翻不了身。同时,教育改革以后导致的城乡教育显失公平现象尤为突出。多年的教育基础设施投入欠缺导致农村学校教学条件简陋,工作和生活待遇差距使大量教师涌向城市,好教师年年“孔雀东南飞”。教育的差距决定未来发展的差距,包括苏北在内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如果得不到教育上的投入扶持,经济和社会发展追赶发达地区必将是一句空话,实现共同富裕、和谐发展、全面小康也就无从谈起。医疗和养老也同样是社会问题。目前医改的后果是使老百姓小病大看、大病看不起,患同一种病直接支付的医疗费用远远高于医改之前。农村养老保险推行成功与否,直接影响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和社会稳定。不久的将来,家庭结构发展成为“4-2-1”倒金字塔型,农民辛辛苦苦劳动几十年,家庭人口负担沉重,如果再老无所养,可能诱发严重的社会矛盾。因此,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给予必须的资金投入,解决农村教育、医疗和养老问题,为建设新农村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决定性因素,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带头人,因此,必须建设强有力的农村基层组织,保证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1.要迅速提高对新农村建设的思想认识

要通过认真系统地学习培训,使基层党组织一班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尤其要正确理解、深刻领会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和现实可能,准确分析自身具备的发展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学习借鉴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先进经验,研究确定本地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规划、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具体措施。通过系统的学习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新农村建设不是运动、口号或者形式,而是要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实现农民得益、农村富裕。在对基层干部培训的同时,还要抓好广大群众的教育培训工作,使他们掌握技能,增强本领,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人翁、主力军。要使农村广大干群认识到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奋斗历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仅依靠别人的扶持甚至施舍而解决自己发展的根本问题,必须通过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才能实现长远发展。

2.要加强基层组织队伍建设

首先要建强支部领导班子。火车跑多快,全靠车头带。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关键是选好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选好党支部书记。要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进一步扩大选人视野,拓宽选任渠道,不断挖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新的“源头活水”,促进农村各个方面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特别是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优秀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选拔村干部。其次要增强他们建设新农村工作的本领。新时期、新任务,对基层干部提出了新要求。村级干部队伍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必须进一步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学会用经济、政策、法律手段开展工作,服务群众。因此,要通过定期培训、继续教育等措施,提高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新农村建设具体措施精选篇8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重大原则和战略举措。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标志着我们党对“三农”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通过学习,我们充分认识到《决定》的出台,突出体现了新时期党对“三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理论上有新创新、政策上有新突破、举措上有新实招、对农民有新实惠。贯彻落实好《决定》精神,作为审计部门应从实际出发,立足自身特点,扎实把《决定》的部署转化为“三农”服务的实际行动,突出和发挥主动性、监督性、重点性和建设性。

转化为“三农”服务的实际行动,应体现主动性。主动性是审计部门做好工作的基本要求,更是服务“三农”的具体体现。“三农”问题涉及到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而深远,责任重大而紧迫。党和政府历来高度关“三农”工作,摆在工作的重要位置,中央每年初都出台1号文件,对“三农”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促进了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同时,“三农”问题涉及到审计工作的方方面面,作为审计部门应吃透《决定》精神,把涉及农村方面的审计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依法审计,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审实情、说实话、求实效,努力为“三农”服务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

转化为“三农”服务的实际行动,应发挥监督性。监督作用是审计部门的基本职能,更是服务“三农”的具体实践。《决定》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等方面做了全面部署。《决定》明确提出了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并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扶贫开发、防灾救灾、社会管理等8个方面提出具体部署。我们可以看出,众多高含金量的“实招”,必将有效地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为此,审计部门要积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强监督作用,进行审计跟踪,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各项资金兑现到位、各项惠民措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转化为“三农”服务的实际行动,应突出重点性。突出重点是审计部门的基本方法,更是服务“三农”的具体能力。《决定》明确指出“以规范和制约权力”运行为核心,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以维护农民权益为重点,围绕党的农村政策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切实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涉农违纪违规案件。”这为审计部门有重点地开展农村审计工作提出了明确方向,切实加强对土地出让金、土地整理开发、农村金融机构、农村“两型”社会建设、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农村低保、五保供养、救灾扶贫开发、乡村公路建设等重点资金、项目和18项民生工程的审计,以实际行动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审计部门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服务农村工作的水平。

转化为“三农”服务的实际行动,应力求建设性。建设性是审计部门的基本任务,更是服务“三农”的具体目标。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仍然突出。顺应趋势,正确应对,才能巩固发展农村的好形势。《决定》指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这就要求我们切实着力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审计部门应与时俱进地贯彻学习《决定》精神,创新性工作,为服务“三农”发挥建设性作用。通过对各项基础实施建设项目和资金的审计,提出投入增加的真实性、可行性;通过对各项农村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提出制度健全完善的针对性、操作性;通过对18项民生工程实施情况的审计,提出好事办实措施的规范性、修补性。同时,认真实施以两办名义印发的《__市村级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促进新农村建设,激发农村发展的活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新农村建设具体措施精选篇9

关键词:农民;群众文化;问题;措施

1.前言

文化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推动人类不断进步与完善的伟大动力。文化发展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农村群众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必要步骤。 群众文化事业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中占有主导地位,具有龙头和示范作用,特别是在当前我国仍是以农业人口占很大比例的国庆下,繁荣农村文化,搞好宏讯群众文化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水平也有着明显的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在快速的扩大,但是农村文化发展并没有顺应农民的需求而发展。分析综合农村文化发展的现状,我们可以一下两点问题:一、文化站似乎再也不存在了,农村群众文化发展也就失去了发展的载体,从而导致了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没有基点,没有组织,变得十分散乱;二、农村群众文化发展没有受到人们的关注,文化人才更是流失严重,经济需要发展,人们更加注重于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很少重视本地农村文化的发展,而文化干部也呈现出了素质欠缺的现象,大量的外出务工人员也让文化工作出现了无人开展,无人活动的局面。

2.农村群众文化现状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中,本人针对农村文化发展现状问题的产生,总结出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因为人民没有树立正确的农村群众文化建设观念,认为群众文化建设是一个不值得关注的事业;人民没有认识农村群众文化的重要性,基层发展问题多,群众文化发展不值得一提;没有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为农村群众文化提供保障,导致是否发展与重视呈现无所谓的状态。具体阐述如下:

2.1没有树立正确农村文化建设观念

农村群众文化投资建设是时效性相对薄弱的事业,并且投资后,所见到的成效也非常的小。而在文化投资建设的过程中,也没有认识到农村群众文化投资建设的必要性,更没有认识到农村群众文化发展的长远作用。投资文化建设的成效往往不显眼,短时间也无法见到成效长远的利益不愿意等,也就自然不愿意投资建设农村文化。也就体现出人们没有树立正确的农村文化建设观念。

2.2没有认识到农村群众文化的重要性

基层发展问题众多,群众文化问题十分好解决,只要群众一起随便开展一场活动,就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一般情况下,更不会有什么问题出现,干部乐得清闲,农民觉得轻松。没有关注到群众文化重要性,也就不会重点关注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

2.3法律和政策没有为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提供保障

法律和政策是保证活动开展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在农村群众文化中,并没有具体明确的法律法规或者相关政策提出应该如何发展农村群众文化,从而也就导致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没有引起重视,没有切实的落实和开展活动。

3.解决农村群众文化问题的措施

为了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农村群众文化问题亟待解决,只有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才能够让农村群众文化发展走向正规,迎来春天。故本人提出了以下措施:

3.1加强基本文化建设设施的投入

文化设施是文化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设施的文化发展,就相当于是吃饭没有筷子。有了基本的文化设施,才能够保证文化建设可以有效的实施。固然现在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建设设施也在不断的丰富,但设施投入应该抓住重点,投入最需要的设施,投入最重要的设施,才是农村群众文化建设设施投入落在实处。加强基本文化建设设施的投入,是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建设文化广场,提名村队文化户,满足文化活动开展的基础设备需要,修建当地文化博物馆,都是文化建设设施的投入,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投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投资,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有载体,有基点的发展,才能够开展文化活动。

3.2为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提供经费保证

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经费的保证,有足够的活动经费更是能够让活动组织者,参与者没有后顾之忧。经费的保证也需要做到专款专用,从而加强文化建设。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群众参与其中,做好群众工作,利用群众的力量保证经费的足够,保证农村文化活动能够高效、丰富的开展。

3.3培养文化人才,提高干部综合素质

农村群众文化发展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就是没有人能够有效的传播文化,也就是没有文化人才。干部也身兼数职,综合素质欠缺,不能够将农村群众文化发展引入一个更好的发展路径。故培养文化人才,提高干部综合素质是解决农村群主文化发展问题的必要措施。

3.4开展文化活动、丰富文化生活

开阵文化活动,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群众在活动中感受到文化的氛围,并在潜移默化中连群众与文化紧紧联系在一起。活动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当活动开展的不断深化,还可以呈现出“那里有活动,那里就有文化”的局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是解决农村群众文化问题的重要措施。

3.5联系农村实际,打造地方特色

中共领导人之所以提出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地域宽广,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更是不一样,农村内部的群众文化更是丰富多样,因而在解决农村群众文化问题时,就需要联系到当地农村的实际,从问题中来思考解决的办法,更是需要在农村群众文化发展中,不断的进步,力求打造出地方特色。风俗习惯就在文化之中,文化特色发展更离不开独具特色风俗文化。

4.结语

从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够找准解决问题的办法。立足于农村群众文化的现状,才能够提出其发展的有效措施。剖析出发生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策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农村群众文化现状中缺少文化发展的载体,缺少文化发展的人才是最基本的问题,而在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中,需要加强文化建设的投入;为文化发展提供经费保证;培养文化人才,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开展文化活动,丰富文化生活;联系农村实际,打造地方特色才能够实现农村群众文化的长存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祥秀.新农村建设下发展农村群众文化事业的几点思考[J].新农村,2011(4).

新农村建设具体措施精选篇10

在全县春季农业工作的关键时刻,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全县农业工作紧急督查通报会,其主要目的是:通报当前全县农业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正确认识当前农业工作形势,明确工作任务,完善工作措施,再鼓干劲,再添措施,确保完成全年农业工作的各项任务。

去冬今春以来,县委、县政府对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进行了整体谋划,在全县农业工作会议上,对农业和农村工作进行了全面地安排部署,配套制定了今年农业和农村重点工作扶助政策及奖惩办法;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县政府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330万元,专项用于农业和农村工作。从最近工作进展情况看,总体上各乡镇及农口部门对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认识明确,措施具体,起步良好,进展顺利,初见成效。其明显特点体现为“四大”、“四实”、“四变”。

“四大”:一是县委、县政府的决心大。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对抓好农业工作,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决心和信心都很大,年前就进行了周密的谋划,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出台了有效引导农业和农村工作快速发展的政策规定,立足抓落实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措施,同时集中有限财力,对各项任务完成提供有力的财政资金保障。二是各级干部的干劲大。根据最近几次现场办公会议和对农业及农村工作的督查,全县农业工作已初见成效,一些乡镇的重点工作已经走在了前列,四门镇候堡、榆盘关儿、鸳鸯大林、洛门塔麻等村自然条件极差,但广大干部群众都能团结一心,艰苦奋战,在村庄道路硬化、梯田建设、堤防建设等重点工作上实现突破,表明了乡村干部的干劲大。三是上级领导的支持力度大。今年农业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力度前所未有,为加快发展夯实了基础,这些项目争取成功,离不开省、市各级组织和领导对我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尤其是市上各有关部门的领导,都能深入到我县指导工作,解决问题,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四是重点工作的规模大。在发展畜牧产业上,养殖小区建设由去年的14个发展到目前的34个;新农村建设上,村庄道路硬化已完成33个村的规划,目前规划还要扩大,数量还要增多;蔬菜产业的发展上,总体面积和设施蔬菜的规模都有所扩大,今年蔬菜新增1万多亩;洋芋产业发展的势头良好,已调进200万斤良种,发展良种基地7500亩。这些重点工作的全面实施,将有效地提升全县农业工作的规模和档次。

“四实”:一是部门工作的部署实。今年农口部门负责人局部调整后,责任心和工作活力进一步增强,对工作精心谋划,精心部署,工作汇报实了,措施制定实了,在抓落实上实了。二是乡、村干部工作作风实。当前,深入一线扎实工作的乡村干部多了,埋怨闲谈、推度时日的少了,一些乡村干部长期扎根一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作风认真扎实,成为群众掌握政策的宣传人,群众表达意愿的贴心人,群众困难和纠纷解决的公正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创业人。三是督促检查工作实。从分管领导到农口各部门负责人,都能深入一线,真督实查,现场指导,主动服务,解决问题,实实在在地抓工作。四是配套资金筹措实。县政府出台的20*年农业和农村重点工作扶持政策和奖惩机制,是在深入调研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各项任务的完成和奖惩措施全部有可靠的资金支持。

“四变”:一是干部的工作思路在变。从督查情况看,各级干部工作思路都很明确,能紧跟县委和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与县委和县政府的总体要求相一致,适应大局和形势,各自工作部署有条不紊,进展顺利。二是干部的工作作风在变。乡村干部普遍重视调查研究,兴办实事,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工作作风与精神状态初步形成。千方百计加快发展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共识和追求的目标。三是指导工作的方式方法在变。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意识更加明显,工作指导上由行政命令向典型示范转变,从表面化向深层次多样化转变,方式方法更加切合实际。四是工作机制体制在变。一些重点工作方面有突破、有创新,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体制和新机制,重视解放生产力,激发活力和长效机制的建设,奖勤罚懒,优胜劣汰和持续发展的特点更加明显。

尽管这些成绩和变化的取得是初步的,但这正如黎明前的曙光,我们看到了我县农业工作的希望。在回顾和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些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问题:一是进展不平衡。首先是项目进展不平衡,全县德援造林、洋芋基地、养殖小区、新农村道路硬化工作进展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但是设施蔬菜基地建设、退耕还林补植补造、梯田建设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明显滞后。蔬菜产业发展上规模扩展难,提升挡次和水平难;退耕还林补植补造面积核实不准,进展较慢;梯田建设新机制在个别乡镇还没有接受,运用新机制推进梯田建设的步伐缓慢;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今年具体怎么建,总体框架怎么设计,思路还不太明确。其次是乡镇之间进展不平衡,一些乡镇领导工作思路清晰,统筹协调能力强,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在一些农业重点工作上达到领先水平,但还有个别乡镇的领导统筹谋划不到位,顾此失彼,思想认识和工作步骤还跟不上县委、县政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工作起色不大意见大,工作进展不大变化大,工作处于无序和滞后状态。二是工作起点不高。个别乡镇和部门,在一些重点项目实施上起点较低,存在得过且过、支差应付、就事论事的错误观念,工作漂浮,认识模糊,谋划不到位,工作要求和标准处在一个低水平的状态。三是工作措施不实。个别乡镇和部门的领导抓工作的措施不实,空谈多,虚招多,没有深入研究和进行科学分析,没有做到因地制宜地逐项研究和落实工作措施,给整体工作协调开展带来很大困难和问题。四是创新意识不强。创新是抓好农村工作的前提,新时期要搞好农业和农村工作,一定要在机制体制和方式方法上创新,今年我们农业工作一些方面搞得很有特色,关键就在于机制和体制上有所创新。而一些乡镇和部门,在机制体制和方式方法上没有创新,机遇抓不住,工作无特点,在当前农业工作的关键阶段,重点工作成效仍然不太明显。

针对以上这些现状,围绕全面完成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各项任务,提升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水平,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确立大目标,树立大信心,坚定不移地打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翻身仗

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和决策部署。武山作为欠发达的贫困县,更应该把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上,一定要竭尽全力,克服困难,搞好工作,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总体目标。围绕总体目标,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上,县委、县政府的总体要求是:以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以“五新一好”为总目标,力争经过五年的努力,把武山建设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县,为市委、市政府及全县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这一要求是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的目标,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形成合力,确保按期实现。

确立大目标,树立自信心,坚定不移地打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翻身仗,必须明确四个认识:一要充分认识县委、县政府抓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路和执政理念。我们的执政理念就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按照“川区抓蔬菜,山区抓洋芋,集中抓养殖,普遍抓劳务”的农业工作思路,实现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创建新机制,建设好班子的既定目标。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一切目标,一切措施,一切导向,都要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来进行。科学发展既要着眼于长远,又要着眼于效益;既要充分发动群众,集中民智,激发民力,又要珍惜民力,科学引导,坚决不搞形式主义和政绩工程。现实已经告诉我们,不尊重科学的盲目蛮干,干劲越大,损失就越大。因此,新农村建设中的道路硬化、养殖小区建设、植树造林、修建河堤,实施安全饮水、交通建设等工程,都要尊重和依据科学,科学决策,民主谋划。和谐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谐发展既要着眼于全县大局,又要着眼于全县人民,不能因局部利益、个人利益而损害全局利益和国家利益;和谐更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本质作用,为全社会的公共服务提供有力保障,对“三农”工作来讲,就要更多地给予关注,更多地给予投入,更多地关注群众的切身利益,真正把和谐发展贯穿到我们各项具体工作中去。二要充分认识县委、县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方式和方法。县委、县政府将坚持不懈地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扶持和指导力度,不断改进指导方式和方法。要积极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农民、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相一致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要求从事“三农”工作的干部的思想观念要由抓大农业向抓大市场转交,工作思路要由行政推动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管理方式要由具体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工作重点要向催耕催种、要粮要款、收税罚款向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转变。各乡镇各部门在工作中必须矢志不移地坚持求实创新,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重实绩,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解决,成绩在一线创造,经验在一线总结,干部在一线培养;要树立强烈的进取意识,锐意创新,勇于实践,大力推行特色创新工作法,着力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和特色工作水平,勇于进行体制、机制、制度创新,以创新求发展。三要充分认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企盼。当前,人民群众发展的要求愿望更加强烈,参与建设的热情更加高涨,广大人民群众对全县各级干部寄予深切的期望,这是我们做好农村工作最坚实的基础,给群众承诺要办的实事,我们一定要逐件办成办好,实现即定的发展目标,让群众强烈的愿望和干事创业的热情变成促进发展的动力,正确引导群众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美好家园。四要充分认识上级党政组织的坚定支持。省市对当前武山的工作是肯定的,凡到武山来检查指导工作的省市领导,都给予武山很大的支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我们解决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各种困难,我们也在工作中更加密切了同省、市各部门的关系,这为我们做好今后的工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总之,要通过强化这些认识,把大家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消除等待观望、支差应付、得过且过、阳奉阴违等错误的认识和行为,确立大目标,树立大信心,坚定不移地打赢农业和农村工作翻身仗,各乡镇和各部门就必须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要求开展工作,做到四个紧跟:紧跟全县工作形势,充分认识目前我县已进入到一个全面发展,掀起建设高潮的新阶段,农业形势开局良好,以宜居小区为主的城镇建设,以六项管理为主的城镇管理,交通建设、工业园区建设、企业改制、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都开始站在一个更新的高度,开始谋划,全县上下正在以必胜的信念开始你追我赶的建设和发展。紧跟县上的工作思路,深刻理解和领会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在县委十二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及全县农业工作会议出台的农建创新机制和农业奖惩机制两个文件,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调整工作部署,强化工作措施,紧抓工作落实。紧跟全县工作发展步伐,要从全局发展的统一要求来衡量自己,要求自己,争创一流,赶超先进,不能因个别单位工作滞后而影响全面发展的进程,给全县工作拖后腿,造成整体工作的被动。紧跟先进典型的做法和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积极学习先进乡镇和外地的先进经验及有效做法,取长补短,坚定不移地打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翻身仗,依靠大家的辛勤努力,开创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二、精心谋划,周密组织,全力以赴将农业九大重点工作做实做好做到位

一年之际在于春,农业工作时令特征非常突出,当务之机就是要精心谋划,周密组织,突出重点,扎实有序地抓好农村各项工作,特别要全力以赴抓好九项农业重点工作。

一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蔬菜产业。要按照渠路配套扩规模,标准生产树品牌,强化科技上档次,搞活市场增效益的总体要求,全面谋划蔬菜产业建设,要以产业化经营为方向,对基地扩大、品牌培育、标准化生产、生产方式创新、新品种引进、种植制度改革、龙头企业培育、市场营销等全方位进行谋划和安排,制定具体措施,有条不紊地抓好落实。确实把我县的蔬菜优势产业做强做大,名符其实,富有特色。

二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完成养殖小区建设任务。今年县上采取集中财力,重点扶持的办法,争取扶贫贴息贷款1000万元,专项用于养殖小区建设,重点是扩建已建14个养殖小区,新建20个养殖小区。第一批贷款670万元计划已定,县扶贫办、信用联社要尽快制定方案,强化管理和服务,把扶贫贴息贷款及时发放到扶持对象。县上将积极争取资金,对小区公共设施进行扶持建设,今年新建的养殖小区的通水、通电、通路、平整土地等三通一平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全部由县乡负责资金筹措和建设,各相关职能部门要主动配合,积极开展工作,为养殖小区建设提供优质服务。规划部门重点做好养殖小区和圈舍建设规划,国土部门要依据政策搞好土地供应和管理,水利部门要做好养殖小区通水工作,农电部门要做好养殖小区供电工作,林业部门要按照规划搞好小区绿化工作,农牧、扶贫等部门要做好养殖小区良种引进、科学饲养、防疫灭病和市场营销工作,农牧部门要与保险公司协调联系,将养殖业纳入投保范围,分散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解决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三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完成优质洋芋基地建设任务。要全力抓好7500亩洋芋良繁基地建设,超前筹划,选定种植户,落实种植地块,搞好春耕生产农资调运等服务工作,做好与种植户的合同签订、良种回收串换、确保今年计划种植的良种全部下种,做到良种不流失,力争全县洋芋良种率达到90%以上;提早做好明年洋芋种植预留地块等前期工作,超前搞好规划,确保明年21万亩优质洋芋种植任务的落实。

四是必须坚定不移地抓好劳务输转工作。全面落实劳务产业化的各项举措,加大政府组织输转力度,有效提高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管理水平,创新劳务工作机制,加大组织服务和奖励扶持,建立联结全国劳务信息的共享平台,从信息分析、品牌宣传、职业培训、用工维权、中介管理、政策和法律指导等方面实行全程服务,全面提高劳务工作水平。今年要重点抓好鲁班建筑、鸳鸯大嫂等劳务品牌的认证和注册,抓好1000名“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劳务基地网络建设,建立稳定的劳务关系,进行重点劳务基地回访,促进地区之间区域协作和发展,健全劳务经纪人组织和其它中介服务组织,提升劳务产业化水平。

五是必须坚定地不移抓好农村道路建设。按照“*”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建设进程,争取三年内实现全县所有乡镇通油路,四年内实现所有行政村通等级路,每年完成80—100个行政村道路硬化,四年内完成所有行政村的巷道硬化,这是全县新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规划先行,综合配套,提高档次,保证质量的建设原则,科学谋划,合理规划,水、渠、路、电、树全盘考虑,有序建设,制定《武山县新农村建设道路硬化办法》和《技术规范》,精心组织施工,实现村庄道道路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的“四化”要求和创造卫生文明村的建设目标。

六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完成梯田建设任务。按照每年新建1.3万亩优质梯田的计划,对梯田建设任务进行整体分乡镇规划。适应形势变化,全面创新梯田建设工作机制,激发群众活力,坚持一事一议制度,筹措梯田建设资金,倡导艰苦创业的精神,有效组织群众,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

七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完成造林绿化任务。武山水资源相对丰富,但地处渭河上游,特殊的地理地貌,又导致水患灾害频繁,这就决定了植树造林是我们根治水患灾害的根本举措,要始终坚持长期治理,标本兼治的方针,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基础上,切实加大德援造林、道路绿化、荒山造林、公益林建设等工作。同时要对已建成的退耕还林区进行摸底调查和补植补造,切实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八是必须坚定不移地抓好水利水保事业。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大兴水利,一手抓根除水害,研究掌握国家投资导向,抓住机遇争取水利水保项目,今年要重点抓好东顺渠下游衬砌和南河灌渠支渠配套,要超前谋划,搞好渭河流域5万亩中型灌渠、榜沙河万亩灌渠和渭河及支流堤防建设工程等项目的前期论证与立项工作。汛期临近,要组织技术力量,在全县逐乡镇、逐流域排摸险村险段,加快堤防等工程建设进度,强化对防汛预案各项应急措施的落实,确保安全渡汛。

九是必须坚定不移地抓好扶贫开发工作。要进一步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将扶贫资金重点投入到产业建设和基础设施改善上来,增强贫困地区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扶持好依托资源、人力、特色产品等方面的产业开发,逐步提升区域发展的基础实力,促进扶贫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

这九项农业的农村重点工作,是县委、县政府依据武山县情,做出的功在当代、利在后世,大打农业翻身仗的重大决策部署,各级组织都要抓今年,想明年,抓当前,想长远,坚定不移,全力以赴地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当前更要不失时机、不务农时地重点抓好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和春季梯田建设工作,力求全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三、加强领导,强化督查,坚决打赢春季农业生产各项硬仗

当前形势逼人,任务压人,时间催人,全县各级组织必须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全面动员,紧急行动,集中一切力量打响春季农业生产各项硬仗,为全面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一要广泛宣传动员,充分发动群众。农民群众中孕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变自己贫穷落后面貌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潜力,要努力掌握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强化新闻媒体宣传鼓劲的职能,深入宣传动员,广泛发动群众,使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整体部署、奖励激励政策深入人心,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群众投身到建设新农村的热潮中来,推动全县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二要靠实工作责任,严格目标管理。各乡镇、农口各部门要充分体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和意图,把工作责任靠实到乡镇党委班子成员身上,靠实到每个乡村干部身上,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到人,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一般工作抓落实,重点工作抓创新,难点工作抓突破;主要领导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掌握实情,抓住关键环节,现场办公,做好决策,搞好服务,齐心协心,抓好落实;特别是对蔬菜产业发展、养殖小区建设、洋芋基地、村庄道路道硬化等工作要建立专门班子,明确分工,现场指导,确保建设进度和质量。

三要实施科学指导,精心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要科学指导,精心谋划,既要管好用好资金,又要搞好业务指导,又要为基层提供综合服务,对于今年确定的九项重点工作,各职能部门都要有明确的安排,有具体的指导意见,特别是要把好规划指导、技术服务,综合协调,质量监督等关键关口,确保建一处成一处。乡镇要进一步加强与县直部门的协调配合,树立农业和农村工作一盘棋的理念,不推诿,不扯皮,尽职尽责,齐心协力抓好工作的落实。

新农村建设具体措施精选篇11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推进新民居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是实现城乡面貌三年大变样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有力抓手,是坚持以人为本,改善农民群众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保持农村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大力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首先,推动新民居建设可以大大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过上现代文明新生活。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对改善居住条件和环境的愿望日益迫切,农村住房建设规模、投资及消费支出逐步增长。但是由于缺乏科学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受传统住房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农村民居布点凌乱,结构陈旧,功能不完善,外观特色不明显,基础设施不配套,人居环境差,生活起居不方便等问题非常突出。因此,搞好新民居建设不仅可以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还可以带动与之配套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村庄改造步伐,改善村容村貌,促进农民生活方式转变,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其次,推动农村新民居建设,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今年中央明确提出,把农村、农业做为加大投入的一项重点工作。省委、省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的重大项目,因此,加快推进新民居建设,恰逢其时,也势在必行。新民居设计科学,造价适中,经济适用美观,适合农民群众的承受能力,可以节约大量土地,延长房屋的使用周期。据统计,20__年我市广大农村建房超过27900户,建筑面积近310万平方米,投资额近21.6亿元。如果加强引导,科学规划,不仅可以大大改善住房结构,提高建设质量,促进农村整体面貌改观,而且可以有效拉动钢铁、建材、建筑等产业的发展。我们在去年推进“十百千” 示范工程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探索总结出适合我市实际情况的建设改造模式,为我市全面推进新民居建设,树立了样板,奠定了基础。

第三,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的农村工作,必须不遗余力,全面推进。省委七届四次全会通过了《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将农村新民居建设确定为全省十项重点工作之一,提出到20__年全省15%的行政村完成新民居建设改造。今年3月,省委、省政府两办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新民居建设示范工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全省新民居建设作出了具体安排,尤其是在当前面临经济金融危机,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省政府列支2亿元专项资金扶持今年的新民居建设改造,可见省委、省政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市委七届四次全会将新民居建设确定为十项重点工作之一,年初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了全市建设改造新民居示范村的任务目标。目前,我市的新民居建设工作在全省是比较靠后的,从开工建设进度看,我市只有36个村开工建设,仅占35%,甚至有7个村至今连规划都没有批报,从唐山、邯郸、保定等先进地区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大家一定要增强政治敏感性,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要认识到,推进新民居建设不是可干可不干的事,而是必须干、必须干好的政治任务。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按要求、高标准完成今年新民居建设改造的各项目标任务,我们要迎头赶上,争取走到全省的前列。

二、精心组织,强力推进,务求全市农村新民居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开展农村新民居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规划、管理、投入、政策等多方面工作,时间紧、任务实、要求高,必须精心谋划,周密部署,强化措施,强力推进。

(一)要明确任务,细化方案。按照省要求,到20__年我市15%左右的行政村(约600个)要完成新民居建设改造。今年全市率先建设改造103个省市级示范村,每个省级示范村60%以上农户完成建设和改造,以后逐年扩大范围。在建设改造过程中,要坚持宜改则改、宜建则建,以改为主,改建结合的原则,总体上按改造占75%、新建占25%的比例把握。大家在工作部署上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有全局观念,有连续性,在重点抓好省市示范村建设改造的同时,根据各县(市、区)实际情况提前谋划,摸清到20__年需要建设改造的所有村庄的情况,早安排,早动手,确保我市的新民居建设一年一个台阶,扎实推进。这次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推进新民居建设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对全市新民居建设的目标任务、建设要求和模式、建设步骤和进度、组织机构、责任分解和督导考核等都做了具体安排,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县(市、区)也要结合各自实际精心谋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措施。目前,虽然有几个县市制定了实施意见或方案,但都比较笼统,内容不够具体,措施不够实,操作性不够强,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各乡镇、示范村都要成立专门组织,制定工作计划和建设方案。只有各级各部门都负起责任,坚持具体抓、抓具体,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才能把新民居建设各项工作真正推开。

(二)要突出重点,强化措施。重点抓好五个关键环节。

一是抓规划设计。规划是建设龙头,示范村建的好不好,群众满意不满意,首先取决于有没有一个好的规划设计。3月份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来我市督导调研时,专门强调了这个问题。随

后市新民办对全市18个县(市、区)新民居建设的规划设计情况进行了专项督导,召开了全市规划设计工作调度会。目前大多数县市都按照省市要求聘请了有相应专业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正在抓紧编制示范村村庄建设改造规划,但仍有个别县重视不够,行动迟缓。今天我再强调一下,所有示范村村庄建设规划必须聘请有专业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新民居建设设计必须聘请有相应专业资质的建筑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争取5月底前,各示范村完成各项前期工作,6月份开工建设。二是抓土地运作。从调查摸底的情况来看,我市多数示范村空心现象比较严重,占地面积比较大,通过新民居建设,平均每个村庄可以整理节约上百亩土地,甚至更多。这些土地既可以复耕,也可以用于上项目,搞建设,还可以扣大棚,搞养殖,发展家庭副业和农业产业化。土地运作好了,农民群众通过新民居建设,不仅可以大大改善居住条件和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可以获得巨大的土地收益,用于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可以说是一举两得。这是调动广大村民积极参与新民居建设的重要抓手。国土、农业、财政等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既要解决好新民居建设用地问题,又要帮助农民把节约的土地变成实实在在的效益。今年,全省安排新民居建设周转用地120__亩,在建设中确需周转土地的,市县国土部门要根据省相关政策主动帮助示范村解决。

三是抓建设质量。目前,我市有36个示范村正在施工建设,这些示范村庄工作主动,积极性高,值得大家学习。前一阶段市新民办组织人员对每个开工村庄进行了现场督导,从督导情况来看,多数示范村能够按照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技术要求和规范来做,但也有个别村庄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施工队伍不具备相应资质,建设施工手续不完备,质监安监措施不到位,存在质量安全隐患。对这个问题大家务必高度重视,保持清醒头脑。因为修房建屋是老百姓花十几年甚至半生积蓄来做的一件大事,所以说,质量安全绝对不能出问题,这是关系老百姓生命的大事。如果由于我们把关不严,没有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出了问题,我们就是罪人。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同时也是感情和责任问题。推进新民居建设不仅要快,更要好。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要高度负责,切实加强工程施工监管,责任到人。要建立健全技术服务小组经常到现场巡回指导,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处理,确保工程按照村庄规划要求和新民居建设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建设,保证工程安全、质量和进度。

四是抓建设资金。按省要求,示范村建设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新民居建设改造,二是示范村基础和公共设施建设。民居建设改造资金以村民自筹为主,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同时,市金融办要尽快协调农村金融机构制定具体的办法,给予贷款支持。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是示范村工作的关键所在,是撬动新民居建设的支点,要利用好各项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村集体完善村公共基础设施,创建美好的居住环境。“栽下梧桐树,不愁凤凰来”,只要新区、新村环境创造好了,村民自会按要求争相来建来改。县、乡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村庄规划对每个示范村所需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进行具体测算,可采取政府补一点,村集体拿一点,村民集一点,企业和帮扶单位支持一点等措施进行解决。

五是抓优惠政策。目前各条线上涉农优惠政策和资金不少,有道路、沼气、“三化”、饮水、教育、卫生、一事一议奖补资金等等,按照省委要求,这些项目资金要优先向符合条件的示范村倾斜投放,缺什么补什么,激励和引导广大群众积极投身于新民居建设。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要一项一项地具体研究,尽快制定实施办法,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三)要协调联动,齐抓共管。新民居建设涉及农业、建设、交通、发改、财政、文化、教育、卫生、商业等方方面面。必须建立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推动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齐心合力、共同推进。市县新民居建设办公室是新民居建设的综合牵头部门,要切实发挥好组织协调和牵头督导作用,积极主动地督促各相关部门做好新民居建设的各项工作,督导各示范村按要求按进度推进新民居建设。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支持新民居建设办公室,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为新民居建设献计出力。同时要建立领导包村和市县部门单位与示范村“一对一”结对帮建制度,举全市之力,共建美好家园。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全市新民居建设早日取得成效

(一)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落实责任制。为加强对新民居建设的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了__市新民居建设指挥部,我任指挥长,张平、占银、__三位同志任副指挥长,市直21个相关部门和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建设局,具体负责全市新民居建设改造的组织协调、督导检查以及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市建设局局长田留双同志担任,人员从市建设局、市委农工委(农办)、市文明办等单位抽调专职人员组成,目前办公室各项工作已经正常运转。各县(市、区)作为新民居建设的责任主体,也要成立指挥部及其办公室,但从督导的情况来看,有些县(市、区)委、政府重视不够,将指挥部办公室挂靠在建设局某个科室,人员不是专职的,没有专门的办公室,没按要求建立督导台帐,制定工作方案,工作仅仅停留在上传下达层面。县主要领导、

主管领导没有按省市要求做到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导要账,工作措施不明确、不得力,没有很好的发挥组织指导和综合协调作用,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对此,我提三点要求。一是各县(市、区)要参照市里做法,尽快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明确党委政府一名县级领导具体负责新民居建设工作,必须有专门的新民居建设办公室、有专门人员,明确工作职责、议事制度,保障正常办公经费,形成市县统一、上下对口、责任明确、督导有力的全市新民居建设组织领导体制。二是建立推进新民居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新民居建设指挥部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成员会议,研究协调推进新民居建设的有关事项和重要问题。三是落实责任制。市指挥部对21个成员单位进行了责任分解,各成员单位要认真研究制定支持新民居建设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各县(市、区)也要搞好部门责任分解。(二)加强调度督导,严格工作考核。要强化督导,建立三项工作保障制度。一是建立定期调度制度。要建立工作台帐,以项目明细化管理方式对各县(市、区)、帮扶部门以及103个示范村实行动态管理,定期督导调度,实行一月一报表、一季一调度年终总考核,促进各项工作落实。二是建立公开通报制度。市新民居建设指挥部对各县(市、区)推进新民居建设的情况和市直部门、企业帮扶情况进行定期通报,并在市级主要媒体公开。三是建立考核奖惩制度。按照新民居建设考核办法,每年年终对各县(市、区)新民居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奖优罚劣,激先促后。

(三)积极培树典型,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从各县(市、区)上报的示范村的情况看,各示范村之间各有特点,差别很大,因产业基础不同,有的年收入达几千万元,有的仅几万元,有些村还没有任何收入。因此,在推动新民居建设中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针对不同条件的示范村区别对待,确定不同的推进模式。邯郸魏县王营村情况与我市广大农村相似,他们的新民居建设搞得很好,其经验和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大家可以组织示范村群众代表去那里学习参观。要尽快组织召开一次全市新民居建设现场观摩会,组织大家去沙河、宁晋等搞的比较好的示范村现场观摩学习。通过典型示范,一方面,让大家看到新民居建设给群众带来的巨大实惠和好处,另一方面,也让大家知道怎么干,怎么能干好。要加强培训,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上级关于新民居建设的相关政策,要学深学透,引导群众自觉按上级要求去建去改。特别是对于规划、设计和施工中的一些技术规范和要求,要聘请专家通过讲座、现场指导、答问质疑等形式对县、乡、村基层技术和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指导,提高他们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保证新民居建设健康顺利开展。

新农村建设具体措施精选篇12

关键词:当代农田;水利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8-0236-1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渐深入,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日趋凸显,已成为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探析当代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已成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根据自身经历,对此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认识:

1 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资金投入不足

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的资金具有明显的差补性特征,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国家财政与地方财政相结合的方式;二是当地群众的自行筹措。这样的资金来源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国家和地方在财政预算管理上不能做到有效统一,资金到位困难,更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渠道,并受到当地群众主观性观念的限制,致使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1.2 工程建设缺乏严谨的科学性

对农田水利建设,只是单纯地考虑某一方面的利益,未将社会、经济以及环境效益统一起来去进行思考,使得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缺乏严谨的科学性,以致于工程建设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主要体现在工程投入建设前,规划不科学合理;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质量较差。农村水利建设队伍人员的匮乏,建立起来的水利建设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1.3 水利建设竣工速度不及时

高质高效的施工企业都是以盈利为最终目的,可农田水利建设地处农村,施工环境有一定的困难,提高了其建设成本,加上规模较小,使得这些企业不愿意参与此类工程。再加上资金到位情况不及时等多种客观原因的影响,工程建设进度缓慢,直接影响到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1.4 对水利建设设施的保护不力

在我国农村的水利建设过程中,主要侧重于工程建设,相对忽视水利建设的改建、维护的现象十分普遍。很多地区只是单纯地认为农田水利建设只要建好就行,认识不到水利建设建成后的改造和维护工作的重要性,这就导致水利建设设施的功能下降并给农业正常生产带来了诸多不便。

2 对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资金不足的主要原因

农村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基础干部在筹措资金时,因为政策的转变,存在畏难情绪,害怕激化与群众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为筹措工作畏首畏尾,无所适从。二是,我们国家出台一系列有关支农、惠农的相关政策,农民群众出现认识误区,认为水利建设是国家大事,与己无关,在劳力与资金的支持上出现消极对待的现象。

2.2 工程建设缺乏科学性与工程进度缓慢的原因

目前农村水利建设缺乏一支高素质的农田水利从业者,对新科技、新技术的掌握存在着真空现象。同时对农村水利建设队伍的管理不力,以及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工程建设时常出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当地政府缺乏相对理想的激励机制,不能吸引优秀施工企业参与到农村水利建设中来,还有工程建设资金的拖欠等因素,都是造成工程进度缓慢的原因。

2.3 水利建设设施保护不力的原因

对水利建设设施疏于管理,一是农村树立建设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相对不足,以致在客观上不能对水利建设设施进行科学有效的改造和养护;二是思想认识上的不足,没有将水利建设设施的改造和养护放到与水利建设工程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去。

3 对策措施

3.1 扩大资金筹措渠道,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建设财务机制

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不能仅仅局限于当地政府的财政投入和当地群众的自行筹措,应当将眼光放得更宽更广,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水利设施建设中来。这样一来,农村水利建设的资金来源就多元化、灵活化,有利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增大,促进水利事业快速科学地发展。与此同时,建立健全财务机制,提高水利建设资金的使用率,不仅节约成本,还提升了水利部门的形象,逐渐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水利建设资金体系。

3.2 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水利建设队伍

按照科学地管理方法,加强对水利工程设计、进度、质量等方面的管理,使农田水利建设落到实处,妥善安排水利建设的具体事宜,为工程正常运行提供有力条件。当地水利部门应当多对水利员进行再培训,向他们灌输新技术、新科技,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水利建设队伍,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以及业务水平。

3.3 科学规划,依法治理,保护和巩固水利建设成果

在水利建设成果的巩固过程中,与水利专家进行反复的探讨和论证,对水利建设设施的管理进行科学地规划,并对续建的水利设施或者改造、养护已建成的水利设施进行依法治理。转变过去的错误的思想意识,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投入力度,较为彻底地治理水利建设设施。同时,笔者认为对水利建设成果的保护还应该纳入法律的范畴,把具体责任落实到具体的相关人员身上,严惩懈怠人员,提高相关人员对水利建设的保护意识。

总之,农田水利建设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农田水利从业者多角度地探析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的具体对策作出更趋科学的诠释。

参考文献

新农村建设具体措施精选篇13

刚才,**同志宣读了全市新民居建设实施方案,占银同志宣读了全市新民居建设考核办法,这两个文件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下发,大家要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推进新民居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是实现城乡面貌三年大变样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有力抓手,是坚持以人为本,改善农民群众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保持农村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大力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首先,推动新民居建设可以大大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过上现代文明新生活。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对改善居住条件和环境的愿望日益迫切,农村住房建设规模、投资及消费支出逐步增长。但是由于缺乏科学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受传统住房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农村民居布点凌乱,结构陈旧,功能不完善,外观特色不明显,基础设施不配套,人居环境差,生活起居不方便等问题非常突出。因此,搞好新民居建设不仅可以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还可以带动与之配套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村庄改造步伐,改善村容村貌,促进农民生活方式转变,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其次,推动农村新民居建设,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今年中央明确提出,把农村、农业做为加大投入的一项重点工作。省委、省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的重大项目,因此,加快推进新民居建设,恰逢其时,也势在必行。新民居设计科学,造价适中,经济适用美观,适合农民群众的承受能力,可以节约大量土地,延长房屋的使用周期。据统计,*年我市广大农村建房超过27900户,建筑面积近310万平方米,投资额近21.6亿元。如果加强引导,科学规划,不仅可以大大改善住房结构,提高建设质量,促进农村整体面貌改观,而且可以有效拉动钢铁、建材、建筑等产业的发展。我们在去年推进“十百千”示范工程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探索总结出适合我市实际情况的建设改造模式,为我市全面推进新民居建设,树立了样板,奠定了基础。

第三,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的农村工作,必须不遗余力,全面推进。省委七届四次全会通过了《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将农村新民居建设确定为全省十项重点工作之一,提出到2012年全省15%的行政村完成新民居建设改造。今年3月,省委、省政府两办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新民居建设示范工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全省新民居建设作出了具体安排,尤其是在当前面临经济金融危机,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省政府列支2亿元专项资金扶持今年的新民居建设改造,可见省委、省政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市委七届四次全会将新民居建设确定为十项重点工作之一,年初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了全市建设改造新民居示范村的任务目标。目前,我市的新民居建设工作在全省是比较靠后的,从开工建设进度看,我市只有36个村开工建设,仅占35%,甚至有7个村至今连规划都没有批报,从唐山、邯郸、保定等先进地区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大家一定要增强政治敏感性,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要认识到,推进新民居建设不是可干可不干的事,而是必须干、必须干好的政治任务。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按要求、高标准完成今年新民居建设改造的各项目标任务,我们要迎头赶上,争取走到全省的前列。

二、精心组织,强力推进,务求全市农村新民居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开展农村新民居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规划、管理、投入、政策等多方面工作,时间紧、任务实、要求高,必须精心谋划,周密部署,强化措施,强力推进。

(一)要明确任务,细化方案。按照省要求,到2012年我市15%左右的行政村(约600个)要完成新民居建设改造。今年全市率先建设改造103个省市级示范村,每个省级示范村60%以上农户完成建设和改造,以后逐年扩大范围。在建设改造过程中,要坚持宜改则改、宜建则建,以改为主,改建结合的原则,总体上按改造占75%、新建占25%的比例把握。大家在工作部署上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有全局观念,有连续性,在重点抓好省市示范村建设改造的同时,根据各县(市、区)实际情况提前谋划,摸清到2012年需要建设改造的所有村庄的情况,早安排,早动手,确保我市的新民居建设一年一个台阶,扎实推进。这次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推进新民居建设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对全市新民居建设的目标任务、建设要求和模式、建设步骤和进度、组织机构、责任分解和督导考核等都做了具体安排,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县(市、区)也要结合各自实际精心谋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措施。目前,虽然有几个县市制定了实施意见或方案,但都比较笼统,内容不够具体,措施不够实,操作性不够强,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各乡镇、示范村都要成立专门组织,制定工作计划和建设方案。只有各级各部门都负起责任,坚持具体抓、抓具体,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才能把新民居建设各项工作真正推开。

(二)要突出重点,强化措施。重点抓好五个关键环节。

一是抓规划设计。规划是建设龙头,示范村建的好不好,群众满意不满意,首先取决于有没有一个好的规划设计。3月份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来我市督导调研时,专门强调了这个问题。随后市新民办对全市18个县(市、区)新民居建设的规划设计情况进行了专项督导,召开了全市规划设计工作调度会。目前大多数县市都按照省市要求聘请了有相应专业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正在抓紧编制示范村村庄建设改造规划,但仍有个别县重视不够,行动迟缓。今天我再强调一下,所有示范村村庄建设规划必须聘请有专业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新民居建设设计必须聘请有相应专业资质的建筑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争取5月底前,各示范村完成各项前期工作,6月份开工建设。

二是抓土地运作。从调查摸底的情况来看,我市多数示范村空心现象比较严重,占地面积比较大,通过新民居建设,平均每个村庄可以整理节约上百亩土地,甚至更多。这些土地既可以复耕,也可以用于上项目,搞建设,还可以扣大棚,搞养殖,发展家庭副业和农业产业化。土地运作好了,农民群众通过新民居建设,不仅可以大大改善居住条件和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可以获得巨大的土地收益,用于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可以说是一举两得。这是调动广大村民积极参与新民居建设的重要抓手。国土、农业、财政等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既要解决好新民居建设用地问题,又要帮助农民把节约的土地变成实实在在的效益。今年,全省安排新民居建设周转用地12000亩,在建设中确需周转土地的,市县国土部门要根据省相关政策主动帮助示范村解决。

三是抓建设质量。目前,我市有36个示范村正在施工建设,这些示范村庄工作主动,积极性高,值得大家学习。前一阶段市新民办组织人员对每个开工村庄进行了现场督导,从督导情况来看,多数示范村能够按照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技术要求和规范来做,但也有个别村庄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施工队伍不具备相应资质,建设施工手续不完备,质监安监措施不到位,存在质量安全隐患。对这个问题大家务必高度重视,保持清醒头脑。因为修房建屋是老百姓花十几年甚至半生积蓄来做的一件大事,所以说,质量安全绝对不能出问题,这是关系老百姓生命的大事。如果由于我们把关不严,没有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出了问题,我们就是罪人。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同时也是感情和责任问题。推进新民居建设不仅要快,更要好。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要高度负责,切实加强工程施工监管,责任到人。要建立健全技术服务小组经常到现场巡回指导,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处理,确保工程按照村庄规划要求和新民居建设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建设,保证工程安全、质量和进度。

四是抓建设资金。按省要求,示范村建设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新民居建设改造,二是示范村基础和公共设施建设。民居建设改造资金以村民自筹为主,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同时,市金融办要尽快协调农村金融机构制定具体的办法,给予贷款支持。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是示范村工作的关键所在,是撬动新民居建设的支点,要利用好各项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村集体完善村公共基础设施,创建美好的居住环境。“栽下梧桐树,不愁凤凰来”,只要新区、新村环境创造好了,村民自会按要求争相来建来改。县、乡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村庄规划对每个示范村所需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进行具体测算,可采取政府补一点,村集体拿一点,村民集一点,企业和帮扶单位支持一点等措施进行解决。

五是抓优惠政策。目前各条线上涉农优惠政策和资金不少,有道路、沼气、“三化”、饮水、教育、卫生、一事一议奖补资金等等,按照省委要求,这些项目资金要优先向符合条件的示范村倾斜投放,缺什么补什么,激励和引导广大群众积极投身于新民居建设。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要一项一项地具体研究,尽快制定实施办法,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三)要协调联动,齐抓共管。新民居建设涉及农业、建设、交通、发改、财政、文化、教育、卫生、商业等方方面面。必须建立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推动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齐心合力、共同推进。市县新民居建设办公室是新民居建设的综合牵头部门,要切实发挥好组织协调和牵头督导作用,积极主动地督促各相关部门做好新民居建设的各项工作,督导各示范村按要求按进度推进新民居建设。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支持新民居建设办公室,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为新民居建设献计出力。同时要建立领导包村和市县部门单位与示范村“一对一”结对帮建制度,举全市之力,共建美好家园。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全市新民居建设早日取得成效

(一)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落实责任制。为加强对新民居建设的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市新民居建设指挥部,我任指挥长,张平、占银、**三位同志任副指挥长,市直21个相关部门和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建设局,具体负责全市新民居建设改造的组织协调、督导检查以及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市建设局局长田留双同志担任,人员从市建设局、市委农工委(农办)、市文明办等单位抽调专职人员组成,目前办公室各项工作已经正常运转。各县(市、区)作为新民居建设的责任主体,也要成立指挥部及其办公室,但从督导的情况来看,有些县(市、区)委、政府重视不够,将指挥部办公室挂靠在建设局某个科室,人员不是专职的,没有专门的办公室,没按要求建立督导台帐,制定工作方案,工作仅仅停留在上传下达层面。县主要领导、主管领导没有按省市要求做到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导要账,工作措施不明确、不得力,没有很好的发挥组织指导和综合协调作用,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对此,我提三点要求。一是各县(市、区)要参照市里做法,尽快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明确党委政府一名县级领导具体负责新民居建设工作,必须有专门的新民居建设办公室、有专门人员,明确工作职责、议事制度,保障正常办公经费,形成市县统

一、上下对口、责任明确、督导有力的全市新民居建设组织领导体制。二是建立推进新民居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新民居建设指挥部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成员会议,研究协调推进新民居建设的有关事项和重要问题。三是落实责任制。市指挥部对21个成员单位进行了责任分解,各成员单位要认真研究制定支持新民居建设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各县(市、区)也要搞好部门责任分解。

(二)加强调度督导,严格工作考核。要强化督导,建立三项工作保障制度。一是建立定期调度制度。要建立工作台帐,以项目明细化管理方式对各县(市、区)、帮扶部门以及103个示范村实行动态管理,定期督导调度,实行一月一报表、一季一调度年终总考核,促进各项工作落实。二是建立公开通报制度。市新民居建设指挥部对各县(市、区)推进新民居建设的情况和市直部门、企业帮扶情况进行定期通报,并在市级主要媒体公开。三是建立考核奖惩制度。按照新民居建设考核办法,每年年终对各县(市、区)新民居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奖优罚劣,激先促后。

(三)积极培树典型,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从各县(市、区)上报的示范村的情况看,各示范村之间各有特点,差别很大,因产业基础不同,有的年收入达几千万元,有的仅几万元,有些村还没有任何收入。因此,在推动新民居建设中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针对不同条件的示范村区别对待,确定不同的推进模式。邯郸魏县王营村情况与我市广大农村相似,他们的新民居建设搞得很好,其经验和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大家可以组织示范村群众代表去那里学习参观。要尽快组织召开一次全市新民居建设现场观摩会,组织大家去沙河、宁晋等搞的比较好的示范村现场观摩学习。通过典型示范,一方面,让大家看到新民居建设给群众带来的巨大实惠和好处,另一方面,也让大家知道怎么干,怎么能干好。要加强培训,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上级关于新民居建设的相关政策,要学深学透,引导群众自觉按上级要求去建去改。特别是对于规划、设计和施工中的一些技术规范和要求,要聘请专家通过讲座、现场指导、答问质疑等形式对县、乡、村基层技术和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指导,提高他们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保证新民居建设健康顺利开展。

新农村建设具体措施精选篇14

今天把大家召集回来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安排部署今年我区农村基层组织工作,并为今年在我市召开的全省村级管理工作现场会做好准备工作。三月下旬,组织部责成专人对我区各乡镇就落实市委“两个文件”、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和现场会准备情况进行了调查,目的就是看各乡镇基层组织工作搞得如何?落实到一个什么程度,有哪些典型和经验刚才尚强就这次下乡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给大家通报了一下,并对今后的工作思路做了一个比较细致安排。今年以来,少数乡镇基本上能够按照市、区的总体要求和组织部的具体安排,认真实施“三个代表”实践工程,落实村级规范化管理的各项规定,抓基层党建工作,做到了有研究、有安排、有记载,常规性的工作也基本能够做到,收到了良好效果。但不尽人意的地方很多,需要改进和努力的地方很多,需要“补课”和弥补的地方也很多。大多数乡镇“三个代表”实践工程、村级管理、基层组织建设,仅仅停留在上传下达,完成常规工作的层面上,没有创新,缺乏特色,指导意义不强,有的乡镇甚至连这点也做不到,工作严重失职。为了做好今年的组织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全省村级管理现场会的召,下面我就这次会议精神的落实讲四点意见:

一、认识上要有高度

大家知道,认识高低与否始终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做任何一项工作只有认识程度高,才能引起高度重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做好工作。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也是这样,只有认识到位,措施得力,与时俱进,才能开创新局面。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更是新阶段对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提出的新要求。

然而,从这次调查结果来看,各乡镇没有把落实“三个代表”实践工程、村级管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存在着思想没到位、认识没到位倾向,主要表现为:部分乡镇没有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象抓经济工作那样放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好,“重经济,轻党建”现象不仅没有消除,反而更加突出。年初没有系统的安排部署和组织措施,工作中表现为盲目性、临时性、应酬性,研究经济工作多,党建工作少,研究事务性工作多,基层组织建设少,记载具体工作细,党建工作粗。有的乡镇工作随意性大,不按市、区委的要求统一安排部署党建工作。总得说来,就是党建工作没放在心上,没抓在手上,没落实到行动上。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基层党建工作平平淡淡没成效。

今年,农村基层工作任务大、要求严,特别是农村工作,中央十分重视,去年年底专门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也就是我们说的中央“一号文件”。实施“三个代表”实践工程、落实村级规范化管理、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也正是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智力支持和安定的环境,归根结底是中央“一号文件”的具体实施。这项工作也是今年我市、我区党建工作的重头戏,我们各乡镇党委的主要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起来,把这三项工作放到我区经济建设大背景以及农业和农村的工作大局中来思考、来认识。

当前,我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是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的阶段;是农民由小康向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的阶段;也是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进一步强化党的领导的阶段。在新阶段,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有新思路、新办法,要坚定信心、抓住重点,不断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强化党的领导。要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这个新阶段的新任务,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始终成为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希望大家一定要提高认识,切实把我区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领导上要有强度

加强领导绝不是一句空话、套话,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首先要落实到领导上,落实到责任上,落实到制度上,形成抓落实的机制。各乡镇党委要切实加强领导,及时研究本乡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重大问题和重要政策,制定长期规划和近期目标,抓好党建和组织工作任务的落实。党委书记是本乡镇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要身体力行,用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抓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分管党务的副书记是直接责任人,要集中精力抓落实。既要明确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的职责,又要明确具体工作人员的职责,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抓,真正把工作任务落实到人头。党委书记要经常听取党务副书记的工作汇报,及时指导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党务副书记要当好书记的参谋助手,履行牵头协调的职责,调动各有关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抓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整体合力。同时要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督查体系,通过跟踪检查,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措施上要有力度

有了高度的认识,正确的思想指导,还必须有保证能够贯彻实施的过硬措施。各乡镇党委首先要制定详细而必要的工作制度,力求通过制度的落实将“三个代表”实践工程、村级管理、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安排部署要到位,措施要得力。从我区目前的情况来看,各乡镇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把党建工作狭隘地理解为具体的事务性工作或务虚工作,工作仅仅片面地停留在一般的、具体的、单纯的事务上来,没有全面地、立体地、宏观地把握“三个代表”实践工程、村级规范化管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没思路、活动没载体、操作没手段、考核没细则、奖惩不严明。各乡镇的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分管党建工作的领导,时间、精力、具体研究指导、检查督促、资金投入不到位,致使党建工作没有起色,没有创新。还有班子成员,特别是分管党务的副书记工作起来没有重心,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甚至把抓工程项目、经济工作成了“主课”,而把党建工作当成了“副课”,这是极其错误的。今后,各乡镇的党委书记,尤其是分管党务工作的副书记一定要从迎来送往、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有充沛的精力和充足的时间深入农村、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结合乡情村情,有针对性地抓主题、抓特色、抓活动、抓载体、抓投资、抓督查、抓奖惩,真正使“三个代表”实践工程、村级管理、农村党建工作的落实有思路、有措施、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