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多元智能与个性化教育范文

多元智能与个性化教育精选(十四篇)

时间:2023-09-26 09:34:11

多元智能与个性化教育

多元智能与个性化教育精选篇1

    一、多元智能理论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最好的理论诠释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运用最为擅长的方式学习,这无疑是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最具魅力的理念和最激动人心的理想。如何能够彰显个性、适应差异,如何能够针对学生的强项和优势开展最为适合的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推进,个性化教育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个性化教育“是一种十分重视个别差异的教学方式,它是建立在了解每一个学生智力特点的基础上的,强调在可能的范围内发展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具有不同智力的学生都能受到同样的教育。”[1]多元智能理论为开展个性化教育的实践提供了最为合理、恰当的理论诠释和支撑。

    (一)尊重个性差异的学生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智能组合,而面对智能组合方式“各具特色”的学生时,教育便需要因材制宜,以最大程度适应个性化的方式来进行。因此,加德纳主张在尊重并了解学生智能的差异性的基础上,使教育最大程度地适合每一位学生,从而保证学生的优势智能得到充分发挥,弱势智能得到适当弥补,让每个人都可以获得个人最优发展。

    (二)促进个性发展的整合式课程观

    课程是教育内容的重要载体,个性化教育有效实施需要构建个性化的课程予以保障。传统的课程设置,主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和逻辑数理两种智能的发展,而忽视了对其他优势智能的开发和培养。“如果我们的教育是着眼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儿童,那么我们必须关注适于儿童整体发展的教育方法。对于诸如自然科学、数学、社会学、文学等相对独立、内容区别明显的学科而言,大部分学生难以发现这些学科之间的联系。我们需要用整体性的教学方法教授知识,并让学生积极参与这种方式的学习活动,以便让他们在未来的实际生活当中能够切实运用这些知识。我们最终必须将所学课程加以整合”[2]。多元智能理论以项目学习作为实施个性化课程的主要渠道。加德纳认为,项目学习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在应试教育中以考试为本的学习倾向,摆脱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对学生的绝对束缚,将视野扩展到学生更多的智能类型,促使学校和教师去发现学生的差异性的智能构成,为实现个性化教育提供行之有效的手段。在整合课程内容的过程中,通过拓展重要主题,将生活技能贯穿于学科领域,学科界限开始变得模糊。

    (三)适合每个学生的个别化教学观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特别要根据每一种智力的特性创设适合于学生的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真正体现出个性化教育。“现今的课堂需要教师改变其教学法,从而迎接现今学生变化多端的挑战。当我们开始认为学生的聪明才智是多种多样的,而不是借助一种过时的手段依靠单一固定的标准可以测量的,也不是数理逻辑智商测试的时候,我们将会开始从学生的表现中观察到真实的改变。”[3]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向学生展示的智力领域应该是全方位的,是能够在真正意义上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4]。与之相适应,根据每一项智能的特点及其要素设计多元的教学活动,是实现教学多元化的有效途径。

    (四)指向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情境化评价观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智能是一个人在现实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和创造新产品的能力,评价要为培养这种能力服务,要真实有效地反映这种能力,也必须在一种实际或类似的情境中进行。只有在实际或类似实际的情境中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才会对个体的最终表现做出较好的预测。因此,加德纳提出了指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创造新产品等能力的多元化、情境化的评价观。他认为这种新的评价思想和方法应该具有八个主要特征[5]:第一,重视评估胜于重视考试;第二,在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境中简单、自然而且定期开展评估;第三,体现评估的生态学效度,即评估要在接近个体的实际情境中提高预测的效度;第四,设计“智能展示”的评估手段,不通过语言和逻辑的能力,而直接观察人在运作中的智能;第五,使用多种测试方式;第六,评估方案要体现对个人的差异、发展水平和知识形式多样化的重视;第七,评估方法要多使用有趣并具激发作用的素材从而创设有趣的学习体验;第八,评估要为学生提供有助于其识别智能强项和弱项的有益反馈及未来发展的建议。

    (五)以学生为本的学校观

    加德纳认为,实现个性化教育首先需要学校转变自身的角色,成为评估专家、学生课程人和学校-社区人。三种角色要求学校首先需要正确把握每个学生的兴趣特点,尊重并理解不同学生智能组成的个性差异,并积极寻求与每个学生智能组成相适合的教育机会,使学生的智力潜能在最大程度上被挖掘。“多元智能型学校会为学生提供学习现有课程、达到学习目标的多种不同途径;多元智能型学校会同时关注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对自我的理解;多元智能型学校的教职员工常常会在一起工作、学习。我们不能确定将来会发生什么,但我绝对相信从多元智能型学校出来的学生将来获得成功的几率会更大,因为学校现在正在培养他们各种终身学习的技能”。[6]以学生为本的学校能够为孩子们创造出丰富多彩和自由探索的学习氛围,从而进行富有个性化的教育和指导,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己专长的领域收获自信并获得成功,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业成功者”。

    二、个性化教育实践与多元智能 理论之间存在明显的现实悖离

    多元智能理论的确为个性化教育的理念构建和实践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但透视并反思个性化教育的实施现状,不难发现实践与理论相互矛盾和悖离的现象依然不容忽视。

    (一)套用和搬用多元智能理论等同于个性化教育

    自多元智能理论引入我国以来,人们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大张旗鼓的褒奖,欣喜它为我们带来了观念上的转变和实践变革的依据,但同时也对这一理论及其运用产生了一些急功近利的思想。一些牵强附会、贴标签式的研究和应用一度走红甚至迅速蔓延,出现了简单套用和搬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而为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等人们早已耳熟能详甚至很大程度上被认为已经老生常谈的理念重新注入生机与活力的浮躁做法。

    一部分人将多元智能理论的一些观点简单套用和搬用到素质教育及个性化教育的理论体系之中,认为多元智能理论为个性化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心理学依据,把多元智能理论看成是个性化教育的一个理论支撑点。借用多元智能的理论对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有关问题进行理论包装和内涵扩充已成为一种研究的风潮和取向。比如,在实施个性化教育的途径上,在各地开展的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改革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出现了不少这样的现象:教师只要运用了图画就是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智能,看到小孩在地板上爬行就是身体—运动智能的开发,活动中配以背景音乐就成了音乐智能的体现,让学生找朋友相互交流就是培养了人际交往智能;还有的老师认为语文课训练学生的语言智能,数学课训练学生的逻辑—数学智能,音乐课训练学生的音乐智能,将不同的学科指向某一种智能类型;有些老师刚一接触和尝试多元智能理论,就自认是“多元智能”老师,所进行的教学就是多元智能教学;不少学校也纷纷声称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甚至自称为“多元智能学校”。

    对于这些令人不可思议的现象之蔓延和扩展的程度,连加德纳本人都感到惊异,他通过阅读和传闻了解到,“一些学校分别建立了七八个学习中心或者专用的教室,每个学习中心或教室专门针对一种智能;一些学校决定集中精力培养某一种被忽视的智能;一些学校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七八种智能,采用七八种方式进行教学;一些学校引进了若干新的方法评估这些智能;一些学校将表现出某一种智能强项的所有学生,集中起来进行教学;另一些学校则根据学生的智能弱项,将他们分别编组进行教学;还有的学校认为,只有将具有各自不同智能轮廓的学生,编到一个教室里学习,才是最佳的教育方式”[7]。

    加德纳指出,所有这些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方法,他本人既没有介绍,也没有提倡,他认为这些想法都未揣测到他的真正意图,也没有探讨出多元智能理论的真谛。说到底,这种将教育策略和手段与智能类型简单化一一对应的做法,看起来一段时间里似乎成为教育改革实践中颇为引人注目的实验或者创举,或者被认为是开展个性化教育最为领先和时髦的改革与实践,但实质上只是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简单套用和搬用。

    (二)培养智能强项等同于个性化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个性化教育是引导个体生命独特性发展的教育,它以尊重差异为前提,以提供多样化教育资源和自主选择为手段,以促进个体生命自由而充分的发展为目的。”[8]一些学校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展个性化教育的实践和探索,把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当作个性化教育的目标,陷入了“为智能而智能”的误区;或者将智能强项或优势智能的培养当作个性化教育的内容,走入了“为多元而多元”的歧途。

    比如有的教育工作者片面地认为,在个性化教育中体现多元智能思想,就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七项或八项智能为教育目标,而实现了这些目标,个性化教育就能成功。但是,多种智能类型的培养和训练从来就不是个性化教育的直接目的,个性化教育也并不意味着要为了绝对培养学生的某种优势智能而教学,而在于把多元智能的培养作为促进学生成长的途径与手段。实际上,多元智能理论可以是个性化教育的一种重要理论依据,也可以为个性化教育的开展提供方法与途径的启示,但绝对不是个性化教育的全部内涵和唯一内容。“多元智能和教学内容的联系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任何一种智能特点都会在多种不同的教学内容里表现出来。例如,语言能力几乎渗透在一切教学内容的掌握之中。同样,数理逻辑智能不仅表现在我们解答数学问题的时候,也表现在我们辩论、写作、提出假设、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另一方面,任何一种教学内容都需要运用并且可以促进发展多元的智能。这里,我们面对三个问题:1.如何在一种教学内容中促进多种智能的发展;2.如何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发展某一特定的智能;3.如何利用多元智能来促进儿童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或理解”。[9]

    也就是说,智能的培养不仅不应该作为教育的目标或内容,它只是达成教育目标或者完成教学内容的一种方式和途径,至于如何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应该和教学的具体效果相联系,教学的具体成效才是最终的目的和意义所在,而且多元智能理论所研究和倡导的多元教学切入方法与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有效的其他传统教学途径和方法并不是矛盾或者对立的。如果只是“为智能而智能”、“为多元而多元”,把智能强项或优势智能的培养当做个性化教育的目标或者内容,则不仅是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片面认识,同时也是对个性化教育的肤浅理解。

    三、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中的个性化教育重构与超越

    在借鉴多元智能理论丰富和完善个性化教育实践的研究和探索之中,需要理性认识并回归至多元智能理论与个性化教育实践真正契合的精神内核之中。既不能简单照搬,更不能过分拔高,误用滥用。尤其在教育的实践中,广大教师在践行这一理论时要立足于自身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对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正确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理论本身的本土化重构,最后把握个性化教育的实质,才能够在真实鲜活的个性化教育实践中实现对多元智能理论的超越。

    (一)理论观念的适切定位

    实际上,多元智能理论自问世以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对其科学性一直存有巨大的怀疑和争议态度,就连加德纳本人也坦率承认此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还只是一个理论构想与框架,在提出这一理 论25年之后,他还修正了智能的种类,补充了智能的内涵,厘清了其中令他自己和外界都倍感混乱与困惑的问题。而对于理论本身,他自己都表达了这样的认识,“作为多元智能理论的责任人。我可以毫无隐瞒地声明,当年我绝对没有想到这个理论会如此声名显。因此,这个理论是什么?它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借鉴和运用这一理论?有多少问题是其能够解释和解决的?尽管多元智能理论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比较适宜的理论视角,但是如何借鉴这一理论开展对于个性化教育的研究和实践,首先还需要对多元智能理论本身进行科学的研究从而为其寻求正确的定位以及对理念进行明确的解读。一方面需要经由科学研究去修订和完善源自于美国的多元智能理论,从而将有关的研究结果转化为中国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一部分;另一方面,需要不断深入研究中国教育改革和实践中面对的实际问题,从而提炼出有关的理论议题,进而形成指向中国教育实践问题的多元智能理论研究体系和框架。

    (二)扎根中国当下教育实践的本土化重构

    有人将国内有关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论文大致归纳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介绍多元智能(理论)本身的论文,涉及其基本涵义、基本结构、主要依据,多元智能实验,多元智能学校,多元智能课程;第二类是结合当前的教育改革,认为多元智能理论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创造教育)的理论依据(支撑点);第三类是探讨多元智能理论对某个领域(如幼儿教育、基础教育、特殊教育)的重要启示或借鉴意义;第四类是结合某门具体学科(如语文、数学、音乐、体育),讨论如何借鉴和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具体学科的教学改革”[11]。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文献,不难发现在已有的研究中,进行理论阐释和解读、评析多,探讨应用和实践、反思少。即使是有关理论的借鉴和运用的研究,也是以介绍或者翻译引进美国经验与实践多,或者将理论、理念与中国教育改革实践进行拼加,戴帽子、贴标签的多,真正对理论进行本土化重构,脚踏实地开展实践性改革与实验的探索少。多元智能理论若想真正融入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实践之中,在经过了最初的匆忙认同、盲目崇拜和一味照搬之后,今天,我们更应该冷静地思考、客观地评论,对其意义和价值进行更为本质的解读,既要避免误读,也要避免夸大。尤其是必须深深扎根于中国当下教育的特殊实践与具体情境之中,重新建构基于我国教育事实的“中国化的多元智能”理论,才能使其发挥更有价值的影响。因为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实践不能脱离自身特定的脉络,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维度是深藏于中国特定的文化、传统与观念之中沉淀而成的行为模式和思想模式,它是中国教育现状与问题的构成性因素,在中国教育的实践环节以不同的方式呈现,经常在一定程度上挑战“引进”的教育理念和理论。尤其是一线的教育实践工作者迫切需要更加贴近中国实际的教育理论,而这样的理论离不开本土思想资源的支撑。多元智能理论作为舶来品,只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加充实、更加完善。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实际上同时也是在结合我国的教育现实和实践进行理论的建构和创新[12]。

    (三)个性化教育的实践性超越

    个性化教育不仅是方法论方面的变革,不仅体现为要在方法策略上开展个别化教学,在办学思路上创办特色学校等,它更应该是教育目的论、教育价值观方面的整体改进和深度更新,它是教育价值取向的根本转变,是教育教学自身个性的凸显与张扬。因此,借鉴多元智能的理论开展个性化教育,根本的认识应该是借助于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促进其个性和素质的全面提升,应该是让学生在自身个性与人格健康完整习得的过程中同时获得智能强项的开发。多元智能本身既不是教学的内容,也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认识、发现和充分利用个体智能差异、进而找到恰当教育方式与教学策略的一种路径和框架。从这个意义上说,建构中国的个性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可行路径,既需要从本土思想资源中寻求智慧,同时也需要对外来的理论借鉴进行创造性转化。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从来就不缺乏有关因材施教的论述,这些都是个性化教育的聚焦所在。检视个性化教育的本土思想资源无疑具有更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它既可以为中国的个性化教育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更为恰当的理论框架,同时也有可能为建构一个本土性和世界性兼有的个性化教育体系与框架提供基础。

    总之,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基于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育一定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目标。但如何有效开展个性化教育,则需要深入研究当前及今后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宏观背景与时代特征,深入研究各地各校教育发展的外部基础与内部条件,深入研究教师的专业心态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形成一大批有特色、有个性的教育理念与策略、方法,才能真正实现多元智能理论与个性化教育的完美结合。

    注释:

多元智能与个性化教育精选篇2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多元智能 理论探究

幼儿期是人成长和发展的起始阶段,未来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幼儿阶段的良好教育。但是多年来,我国幼儿教学状况并不乐观,老师和家长们都是用传统的狭隘的智力观去衡量和教导孩子,一些幼儿园的教学采用统一的教科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的和要求,把幼儿教育僵化为“一刀切”的教育,束缚了幼儿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因此,如何在多元智力理论基础上进行幼儿个性化教学,就成为摆在我国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多元智力的含义

加德纳认为,人有7种智力: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和自我认识智力。在其《智力的结构》一书中,他把智力定义为:“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面临的真正难题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所需的有效产品的能力。”

多元智力是把智力的本质看作是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把这种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置于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看待,把智力的结构看作是多维的和开放的,把智力看作是有待于环境和教育激活及培养的潜能。

二、多元智力的幼儿个性化教学观点

多元智力提倡个性化教育教学理念,为幼儿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心理学依据,拓宽了幼儿个性化教学的思路。

1.对幼儿差异的认同

依据多元智力理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智力组合。多元智能主张在尊重了解学生智力的差异性和特殊性的基础上,使教育适应学生,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来进行,从而使学生强项得到加强,弱项得到弥补,获得个人最优化的发展空间。

2.提倡幼儿的个性化教育

多元智能提倡对幼儿个性化的教学,指出学校教育的宗旨是开发多种智力并能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力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要求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适应不同幼儿的智力特点;对于相同的教学内容,也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学习风格和发展方向,来选择一定教学方法。

3.多元化的评价观

依据多元智力理论,每个人都具有多方面的智力,因此评价的方法也应该是多元化的。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孩子排序、贴标签,而是要通过评价为孩子今后的发展提供建议,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对幼儿的评价方法都要用发展的眼光,不能采用统一的标准,而应该更多的重视创造与思考技能的开发。

4.个性化的课程观

多元智能提倡重点是对幼儿多元智能的确认和培养,时刻要注重激发幼儿的多元智能,对幼儿实施实用的智能项目训练,将学术智能与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结合,促使学生校内校外表现出色,获得成功。

5.多样化的教学观

多元智力的教学观强调,由于学生智力表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可能找到一种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智力特点、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的、适宜的教学技术,与学生的优势智力倾向和喜好的学习与发展方向吻合起来,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三、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幼儿教育个性化设计

个性化教学观点认为,教育没有统一的模式和标准,所以依照多元智能的理论要想精确化地制订出一份实施幼儿多元智力发展的方案,是不太现实和理智的。我们只能大致描述幼儿多元智力发展方案的轮廓。对幼儿教育实践而言,应该从教学策略、学习风格、课程设计、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个性化设计来实现幼儿教育的个性化要求。

1.教学策略的个性化教学设计

幼儿的学习策略主要是自主性学习策略、主动性学习策略和互助合作性学习策略。自主性学习策略是无认知监控的学习策略,主动性学习策略是积极自愿的学习策略,互助合作性学习策略是通过合作探求知识的学习策略。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优势智力,灵活选择和运用已有的教学策略,实现幼儿教育的多元智能要求,需要教师根据八种智力所提供的教学思路,充分利用学生的不同强势智力,优化教的过程,对幼儿进行个性化教学。

2.个性化教学需要学习风格整合

多元智力理论关注的是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与8种知识或学科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习风格强调人在思维、解决问题时的情感、产品创造和人际互动方式上的差异。特别关注个别化的学习历程,却不特别注意学习内容。显然,学习风格与多元智力需要彼此整合。没有多元智力,学习风格将不能很好地顾及学习内容;没有学习风格,多元智力也不能顾及思考与感受等不同的学习历程,这两种模式正好可以取长补短。学习风格和多元智力的融合可以把人的各自的局限性降低到最小程度,提高人的智力强项,从而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功地形成学习风格奠定基础。

3.课程设计要体现个性化教学理念

就目前我国幼儿园情况看,课程目标狭窄,只围绕语言和逻辑组织教学。课程就也就是由专家和行政人员制订的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教师只是课程的实施者,忽视课程实施的情景性。在幼儿园课程评价方面,课程评价与幼儿园的生活相脱离,课程评价往往不能真正反映幼儿的发展。基于这样的问题考虑,课程设计上应该考虑以下几点要求:

(1)课程内容上要创造更多的幼儿解决问题的情景和机会;

(2)课程设置要利于从多角度地识别儿智力强项;

(3)课程设置要利于以优势智力带动弱势智力的发展;

(4)课程实施上强调幼儿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4.评价体系的改造

传统智力评价是一元的认为,人的语言智力和数学逻辑智力是最重要的,常常使用终结性评价来判断学生的优劣,其目的就是为了对学生进行鉴别和选拔,很少估计其它智力的发展,必然缺少科学的预见性。基于多元智力的幼儿表现评价是针对学生所要达到的学习成果,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实际参与、操作、实验、观察等之后,以分组活动或个别思考的形式进行问题解决,根据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表现和结果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所以,要使评价体系能够合乎多元智能理论,需要对传统的评价系统进行改革,以满足个性化教学需要。

四、结束语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的幼儿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为实施幼儿个性化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幼儿的多元智力表现出很大的个人差异,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与弱势智力。通过整合多元智力与课程、学习风格、项目学习和智力评定,能使幼儿个性化教学取得较好的预期目标。在未来,继续通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一步探究多元智力与课程、学习风格、项目学习和智力评定的整合问题,为幼儿个性化教学提供具体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卫倩平.审视与超越:教师权威由非理性向理性的回归[J].教育探索,2009,(12).

[2]边霞.试论个性化的幼儿艺术教育[J].早期教育,2004,(7).

多元智能与个性化教育精选篇3

一、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教育是在现代主义思潮下建立起来的,学校教育作为一种主要的教育形式,同样也深受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渐渐地显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主要表现在教育的工具性和功能性。在教育活动中,学生被物化,教师也被定性为“功能部分”。[1]这种不足的显现使人们认识到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课堂作为学校教育活动实施的主要场所,必然成为教育改革的首要出发点。

近几年来,人们不断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研究、探索和试验,尝试找到一种有效的途径来解决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经过不断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改革。但是,通过深入一线课堂教学和走访一线优秀教师了解到,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并没有根除传统课堂教学的思想和理念,所以这就致使所有的改革只能在“表面”上做功夫,并没有真正触及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本质内涵,当前的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到以下几点:

第一,课堂教学中仍存在“教师一言堂”的现象。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要的表演者,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只是充当听众的角色,很少有机会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这样的课堂由于缺少了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生成性欠缺,变得沉闷、机械和僵化,丧失了生机和活力。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中依旧采用“整齐划一”的培养模式。学校用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考试要求、统一的教学目标面对不同特质、不同个性的人。这就导致课堂教学趋于统一化和标准化,全体学生一个进度、一个标准、一个内容,采用“整齐划一”的培养模式。在这样的课堂中,忽视了对学生的关注,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整齐划一”之下培养的就是平庸,难以让人才脱颖而出。这样的课堂如同工厂,学生是待加工的原材料,经过统一化和标准化的课堂教学活动,学生渐渐失去了原有的独特的个性和创造能力,成为了具有共性和一致性的“产品”。第三,课堂教学过程依然主要体现为线性教学。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教育思想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教育实践。具体体现在教学活动不能完全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案进行线性的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演“教案剧”的现象。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共同生成的灵活多样的非线性的活动过程。

课堂教学改革经历那么长时间,为何成效不大呢?究其原因是由于没有找到一个契合课堂教学改革和发展需求的理论指导,所以纵使人们不断地努力探索,收益却甚微。所以,找到一个能真正契合课堂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对于当前课堂教学改革至关重要。而此时,多元智能理论进入我们的视野。

二、多元智能的教育教学观

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s简称为MI)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出版的《智能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并在该书的最后一章阐述了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意义,真正将多元智能理论引入教育领域。近几年,国内外掀起了在教育领域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热潮。加德纳经过不断研究,提出语言智能、数理逻辑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并对这8种智能的类型进行了划分(如图1所示)。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生来就具有八种智能,但是每个人的优势智能和劣势智能均不相同,这就致使八种智能构成的智能结构是多元的,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智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如图2所示)。基于此,多元智能的教育观认为,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注重个性化发展,将“全面发展”与 “个性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相同智能上的特征各不相同,并且相同年龄段的学生由于自身具有的个体差异,其优势智能和劣势智能均不相同,智能结构表现出多样性。

由于学生的智能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找到一种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学方法,即不能用整齐划一的思想进行教学,所以多元智能的教学观要求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智能特点、学习风格和发展方向,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的、适宜的教学技术,与学生的优势智能倾向和喜好的学习与发展方向吻合起来,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2]将多元智能理论引入当前教育中,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能真正将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立足于促进每个学生的智能结构发展和优势智能的提高,实现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结合。运用多元智能指导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的智能特点灵活地设计和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并促使课堂中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真正突破传统的线性化教学流程,实现非线性化的教学活动过程。

三、多元智能理论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具体分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将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今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而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转变原有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寻找一个能契合课堂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理论,来指导课堂教学,帮助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对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教学观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多元智能理论能满足课堂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求,从最根本的教育理念出发,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真正帮助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多元智能理论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帮助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

我国的传统教育和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权威、知识本位和精英主义。[3]由于受这种教育理念的影响,阻碍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到了严重影响。所以,要想真正改变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使原有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关键。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有一章节阐释了多元智能理论对于当前教学改革的意义。[4]通过实践研究发现,遵循多元智能理念的课堂与传统课堂的面貌完全不同,多元智能理论与新课程理念相互映证与支持,多元智能理论作为新课程理论支柱之一,有助于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促进新课程理念的实现。

通过分析,多元智能促进传统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通过学习多元智能理论,教师能正确清晰的认识教与学的关系。教育重在思想启迪,而教学重在学习者主动吸收掌握,需要教育者辅助、指导和帮助。在课堂教学中,知识不是教会的,技能不是听懂的,学习不是被动的。学生学习发展进步的本质是,学生本人亲自完成智能水平的不断持续提高。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正确认识是:教,为学服务,而不是相反;教和学之间不是平等关系,而是以学为主,教是辅助。所以,衡量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标准在于是否变讲堂为学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平等、民主、对话等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是否真正存在。第二,教师通过领悟研究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思想,真正认识到对待个体差异的重要性,为实施个性化教学创造条件。多元智能理论中明确阐述每个人与生俱来就不相同,他们的智能各不相同,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智能强项和学习风格。多元智能的核心教育教学思想就是:教育(尤其是教学)的核心是认真对待而不是忽视和否认个别差异。[5]教师一旦领悟到这个核心思想,必然会在课堂教学中了解学生及其智能特点,关注个性化差异,个性化教学就得以实现。第三,多元智能理论是帮助教师实现最优的教与学的基础。多元智能理论关注个人和个性化差异,有了多元智能理论做理论指导,教师能够根据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最终实现最优的教与学。

多元智能指导教学的教育理念与当前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一致,通过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帮助传统的教育理念向新课程理念转变,这种转变恰好能满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

(二)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帮助者和引导者,其专业水平的高低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课堂,也必然导致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专业水平直接制约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才能适应改革的需求。教师通过主动学习和内化多元智能理论,帮助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习帮助教师重新定位自己的教育观,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多元智能理论帮助教师认识到教学应该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智能结构,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多元智能思想下的教学是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智能差异,有侧重、有针对性的发展学生的某一项或几项智能。[6]只有有了对教育的这种认识,才有可能改变教育教学行为,才有可能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二,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多元智能思想的深入,使教师认识到要想真正适应课堂教学改革的需求,自身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具有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基础,更要有研究学科专业知识的意识。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教师对学科知识、课程及教材进行创造性理解分析和设计,提高教师解析和运用教材的能力,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科学性、正确性、启发性。通过对学科专业知识不断研究,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激活教师的教育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第三,提升教师的个人素养。多元智能理论关注8种智能的共同成长,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和帮助学生促进智能结构的完善,这就要求教师自身须具有广义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精神。教师要努力学习研究学科以外的多种知识,积极、充分地去发现和汲取信息时代的各种知识和信息,广泛涉猎人类文化精髓,并用科学、理性的精神对其进行分析和批判。只有个人素养高的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个性化教学氛围,才能更好地指导个性特征不同的学生。多元智能理论帮助教师提升个人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促使课堂教学完美预设和有效生成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育改革和发展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然而通过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到,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是制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预设是指在实施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实施环节进行事先思考和设计。生成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灵活多变的教学情境中共同实现教学活动过程。预设是进行有效生成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而生成又是对预设的补充和完善,两者缺一不可,互为补充。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精心的预设是其能够顺利完成的基础。而当前的一些理论观点不能正确理解预设的本质内涵,课堂预设过于细致,不能适当的留有“空白”,致使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变成了教案的表演过程,课堂中缺少了灵活性和生命力。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课堂教学预设,能帮助解决这一难题。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课堂教学的预设,在深入了解学生智能结构的基础上,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通过巧妙留白,实现弹性预设,最终达到完美的预设。

新课标提出的生成性教学理念,促进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研究。但是当前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是盲目的生成,生成过程浅层次化、庸俗化,这致使生成终沦为“假生成”。多元智能理论的引入能帮助认识课堂教学生成的本质,即适合学生智能发展的生成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生成,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相结合,能促进课堂教学有效生成的真正实现。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在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将多元智能理论引入其中,用来指导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使得完美预设和有效生成成为可能,最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结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提出表明:当前课堂教学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而近几年的不断努力探索改革的结果又告诉我们,当前的改革并未抓住当前影响课堂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要害”,致使改革成效不显著。通过分析当前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是由于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缺少一个契合其改革发展的理论指导。而多元智能的教育教学观,在关注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真正寻找一种适合每个受教育者发展的教育。通过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帮助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并且通过指导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真正实现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使课堂教学改革真正落实到位。

注释:

[1]伍家文.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对我国教育思想的启迪[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3,22(2).

[2]庞兆慧.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个性化教学策略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

[3]刘竑波.多元智能与教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4:245.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第四部分,p235—p246.

多元智能与个性化教育精选篇4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小学教育的逐渐关注,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小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多元智能理论的引入,为小学教育的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首先阐述了多元智能理论的背景和内涵,之后从多角度分析了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影响,证明了多元智能理论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小学教育的策略及方法,本文的研究使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教育中应用的逐步深入,为小学素质教育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小学教育;素质培养

1.多元智能理论的背景及内涵

多元智能理论由国外心理发展学家HowardGardner(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他指出人类一直强调注重的读写能力,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会展现出不同的智能组合。学校对学生的智能评价方式并不合理,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并未起到最大化的教育作用。多元智能理论一经提出就得到了教育学家的广泛关注,这是对传统的“一元智能”观的强力挑战,对教学改革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现如今,素质教育深入人心,教育改革中,当教师对学生评价感到困惑之时,多元智理论就会带来很多启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主要存在于多个方面:逻辑智能,语言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等,传统的单一的智能理论并不准确,也不利于对教师对学生准确的教学评价。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生长环境,兴趣都不相同,所以个体的发展也不应采取同一种方式。社会需要多种人才,只要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并加以培养、锻炼,每个人都会是社会的栋梁之才,都会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智能教育,使学生在长处、优势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2.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多元智能理论可应用在学生培养的各个阶段、小学教育是人才培养中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所以在小学教育培养上就要重视。多元化的智能开发智能理论,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准,为学生设定适合其发展的培养计划。多元智能理论应该得到学校及相关任课教师的重视与关注,应置于与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同样重要的学科地位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就业形势的逐渐严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证明了多元化的智能开发培养对人才发展更有帮助作用,甚至应当把语数的教学作为基础,而把其他具有职业前景的学科作为“主科”对待。实践表明:学生的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不是某一门特定智力教育的结果,而是各门相关学科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在学生的培养上,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培养,教学内容应该横向流动、发展,各门学科的教学目标相互渗透,方法手段相互借鉴,为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提供多种方法和思路。多元智能理论的加入,会使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目前,在我国,小学学科组织的现状,基本上呈现出单科学科组、年级学科组、语数科任学科组三种形式,形式较为单一,教育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不利于小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掌握。如果加入多元智能理论来丰富这三种教研组织,即符合多元理论发展需求,又为课教学增添了活力。

3.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小学教育的策略及方法

多元智能理论以独特的智能诠释和极大的整合性为完善教育课程提供了新的理论、新的观点和新的思路。该理论倡导多元、开放、尊重文化和个体差异、重视实践效果的智能观和教育理念。

3.1多元智能理论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多元智能教育重视个性化培养,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进而深入分析了开展多元智能课题研究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深刻意义,老师们应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以课题研究为平台,相信学生人人有才,助推人人成才,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之下,使学生从小就能够把我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学习中做到取长补短,引导学生从小做好规划,学会从各种回馈中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学会独立的思考,进而在今后的个人发展中能够有自我选择的空间。

3.2多元智能理论要求立体化的课堂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应摒弃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加大愉快教育,环境教育,养成教育的培养,用多元智能教育的理念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既不能以国学、环境等某一方面为特色而忽视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教育;也不以单纯以体育、艺术为特色培养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学生。更不能以“诵读经典”等学科为特色培养满腹经纶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六亲不认”的心智不健全学生。

3.3多元智能理论注重设置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从主观上来讲,师生关系应均衡发展,没有所谓的学生聪明与否,只有智能强与弱,从而建立和谐校园;摒弃“差生”观:每个学生都是多元潜能生;“天生我才必有用”。从客观上来说,使素质教育项目化、优质化、常态化;以大项目带动小项目,小项目引发学生多元兴趣,多元兴趣促进多元智能成长,使学生心智教育达到基因裂变的效应。

4.总结

多元智能教育对我国的小学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强调通过个性化的培养手段,因材施教,为不同学生制定适合其智能全面发展的培养方法。本文从多元智能理论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影响,从而引出了多元智能理论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要求立体化的课堂教育和为学生设置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这三种教学策略。多元智能理论多我国教育改革有着重要影响,改变了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师重视每一个学生特有的认知发展和智能形成过程,进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随着多元智能理论与小学教育结合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改革将展现出新气气象,学校也将为社会的需要做出更有意义的智能培养。

参考文献:

[1]赵利霞.人教新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内容分析研究——基于多元智能理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7).

[2]朱云水.多元智能理论与中职英语课堂教学[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0,(8).

多元智能与个性化教育精选篇5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小学教育;素质培养

1.多元智能理论的背景及内涵

多元智能理论由国外心理发展学家HowardGardner(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他指出人类一直强调注重的读写能力,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会展现出不同的智能组合。学校对学生的智能评价方式并不合理,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并未起到最大化的教育作用。多元智能理论一经提出就得到了教育学家的广泛关注,这是对传统的“一元智能”观的强力挑战,对教学改革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现如今,素质教育深入人心,教育改革中,当教师对学生评价感到困惑之时,多元智理论就会带来很多启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主要存在于多个方面:逻辑智能,语言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等,传统的单一的智能理论并不准确,也不利于对教师对学生准确的教学评价。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生长环境,兴趣都不相同,所以个体的发展也不应采取同一种方式。社会需要多种人才,只要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并加以培养、锻炼,每个人都会是社会的栋梁之才,都会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智能教育,使学生在长处、优势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2.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多元智能理论可应用在学生培养的各个阶段、小学教育是人才培养中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所以在小学教育培养上就要重视。多元化的智能开发智能理论,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准,为学生设定适合其发展的培养计划。多元智能理论应该得到学校及相关任课教师的重视与关注,应置于与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同样重要的学科地位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就业形势的逐渐严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证明了多元化的智能开发培养对人才发展更有帮助作用,甚至应当把语数的教学作为基础,而把其他具有职业前景的学科作为“主科”对待。实践表明:学生的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不是某一门特定智力教育的结果,而是各门相关学科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在学生的培养上,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培养,教学内容应该横向流动、发展,各门学科的教学目标相互渗透,方法手段相互借鉴,为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提供多种方法和思路。多元智能理论的加入,会使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目前,在我国,小学学科组织的现状,基本上呈现出单科学科组、年级学科组、语数科任学科组三种形式,形式较为单一,教育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不利于小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掌握。如果加入多元智能理论来丰富这三种教研组织,即符合多元理论发展需求,又为课教学增添了活力。

3.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小学教育的策略及方法

多元智能理论以独特的智能诠释和极大的整合性为完善教育课程提供了新的理论、新的观点和新的思路。该理论倡导多元、开放、尊重文化和个体差异、重视实践效果的智能观和教育理念。

3.1多元智能理论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多元智能教育重视个性化培养,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进而深入分析了开展多元智能课题研究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深刻意义,老师们应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以课题研究为平台,相信学生人人有才,助推人人成才,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之下,使学生从小就能够把我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学习中做到取长补短,引导学生从小做好规划,学会从各种回馈中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学会独立的思考,进而在今后的个人发展中能够有自我选择的空间。

3.2多元智能理论要求立体化的课堂教育

在小学教育中,应摒弃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加大愉快教育,环境教育,养成教育的培养,用多元智能教育的理念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既不能以国学、环境等某一方面为特色而忽视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教育;也不以单纯以体育、艺术为特色培养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学生。更不能以“诵读经典”等学科为特色培养满腹经纶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六亲不认”的心智不健全学生。

3.3多元智能理论注重设置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从主观上来讲,师生关系应均衡发展,没有所谓的学生聪明与否,只有智能强与弱,从而建立和谐校园;摒弃“差生”观:每个学生都是多元潜能生;“天生我才必有用”。从客观上来说,使素质教育项目化、优质化、常态化;以大项目带动小项目,小项目引发学生多元兴趣,多元兴趣促进多元智能成长,使学生心智教育达到基因裂变的效应。

多元智能教育对我国的小学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强调通过个性化的培养手段,因材施教,为不同学生制定适合其智能全面发展的培养方法。本文从多元智能理论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影响,从而引出了多元智能理论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要求立体化的课堂教育和为学生设置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这三种教学策略。多元智能理论多我国教育改革有着重要影响,改变了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师重视每一个学生特有的认知发展和智能形成过程,进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随着多元智能理论与小学教育结合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改革将展现出新气气象,学校也将为社会的需要做出更有意义的智能培养。

作者:李翠莉 单位: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北关小学

参考文献:

[1]赵利霞.人教新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内容分析研究——基于多元智能理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7).

多元智能与个性化教育精选篇6

关键词: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文化教育;知识观;教育教学改革

一、多元智能理论与文化教育

随着现代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也开始备受社会各界所关注。无数的教师们包括思想家、教育家都投入到多元文化教育的研究中去,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教育应该是所有人都享有的平等权利,这是世界公民普遍认可与接受的观点。所以文化教育应该是从人权主义出发的一种每个人都应该普遍享有的权力。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人类社会是由各种不同的群体组成的,包括受地域、文化、能力和喜好的不同而千差万别。正是这些差异才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有更高的目标去前进。在这个过程中,会使人们逐渐认识尊重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性。而且多元智力理论也提倡教育要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尽管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力能力,但是不同的人在各种智力中所表现出的现象是不同的。可能受遗传、环境的影响,不同的人在智力发挥方面会表现出不同风格特点,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就会产生出不同的认知方式。所以,教育应该考虑和尊重学生之间产生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去认识世界,这样可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在快乐中学习。文化教育和多元智力理论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教育要尊重差异性,二者可以说是互为统一的。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总结出自己的学习认知方式,将多元智力理论教育很好的与文化教育结合,这样才能使教学赋予更深刻的意义。

二、多元文化教育中的知识观

加德纳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对多元智力和文化教育有着深刻的意义。他在定义智力时,特别强调了文化环境与智力的关系,认为智力是和社会文化环境有关的,它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一种能力。因此,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其智力组成和特点也是不一样的。要想使每一个学生在教育中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就必须要考虑学生所处的文化背景和他们独特的学习方式。在现实的教育中,在不同人群的智力发展时,教师却很少考虑学生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这样容易造成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低下,学习成绩不良。其实这是一种文化歧视,这种文化歧视会影响一些学生的智力发展,从而压抑了一些学生学习、发展的权利。多元文化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保证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教育中是平等的,能在教育中实现自己最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们应该弄清楚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人的能力之间的关系。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对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就是让人们在文化背景下重新认识智力及教育,认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由于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各自的生活、能力及学习法也是不同的。这种观点不得不使我们要重视学校教育是否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发展才能的平台。对于教育者,要从学生的文化背景出发,以新的观念去认识每一个学生,可以使他们从自己的文化为起始点,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去理解生活中的事物。多元智能理论指出,学生具有不同的智能倾向,不存在一种对所有的学生都适应的好方法。所以教育者要因材施教,随时变换教学方法,这样可以达到更加的教学效果。

三、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文化的理论背景相结合

多元智能与个性化教育精选篇7

关键词:加德纳;多元智能;个性培养;启示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7-0113-02

收稿日期:[HTSS]2006-10-10

作者简介:刘树仁(1965-),男,吉林德惠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一、多元智能理论及其所蕴涵的个性培养的理念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内涵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针对传统的智能一元化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认为,人是具有多种智能的,个体的智能不是以整合的方式而是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存在的。在他看来,传统的智能理论过于强调个体的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而忽视了个体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传统的智能理论无法说明现实生活中智能的多元性和创造性,因此,他在批判性地继承传统智能理论的基础上,对智能的概念作了全新的界定,即智能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德纳提出了自己对智能结构的认识。他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智能的类型和特点虽然各不相同,但至少具有九种智能,即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存在智能,每个人都是以各自独立的方式把自己的各种智能组合在一起,形成与他人相区别的智能组合。

(二)多元智能理论所蕴涵的个性培养的理念

1.尊重差异、各尽其能的学生观

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学生观是一种积极、乐观、平等的学生观。加德纳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智能组合。虽然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九种智能,具有完整的智能结构,但由于受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努力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的人便形成了不同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的组合。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全体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能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因此,加德纳反对忽视这些差异,反对要所有的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同样的内容,主张在尊重了解学生智能的差异性和特殊性的基础上,使教育适应学生,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教育来进行教育,从而使学生的智能强项得到加强,弱项得到祢补,获得个人的最优化的发展。

2.个性化的课程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具有可开发性。既然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同时拥有九种类型的智能,因此,每个学生学习的课程应该根据各自的智能差异而有所不同。加德纳是通过采用项目学习来作为实施个性化课程的主要途径。他认为,项目学习可以摆脱过去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所强调的以测验为本的学习倾向,促使学校和教师去发现和开发每个学生的智能强项,从而为实施体现个性化教育的教育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该课程的实施项目包括:在小学阶段实施重点学习项目,每天学生除了上读、写、算等学校主课外,还要参加计算机、音乐和体育等活动,“每天都要激发每一名学生的多元智能”;初中阶段结合斯腾伯格的智能三元论开展学校实用智能项目,将学业智能与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结合,促使学生校内校外表现出色,获得成功;高中阶段实行艺术推进,促使艺术教育的有效实施。

3.多样化的教学观

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教学观是一种“对症下药”的因材施教观。加德纳认为,不同的智能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过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在教学中,他特别关注学生智能特征的差异性对教学的意义,提出了“为多元智能而教与学”、“以多元智能来进行教与学”的主张,强调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智能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创设与学生相匹配的教学策略,“对症下药”地来进行,从而体现个性化教育。否则,向不同的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来教授相同的内容只会扼杀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同样的一门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的智能结构,采用适合学生所擅长的智能优势的方式来教学。如数学课程既可以采用数理逻辑方式来教学,也可以采用语言和空间等方式来教学。

4.多元化情境化的评价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传统的以测验为本的评价只片面关注言语一语言智能和数理一逻辑智能,忽视了对其他同等重要的各项智能的评价,从而产生出大量的失败者和少量的成功者。在加德纳看来,既然学生的智能类型多种多样,他们的各项智能发展水平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他们在学习中的具体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不能用单一的标准(如用传统的智能测验的标准)衡量所有的学生,而应当对不同的学生提出有差别的评价标准,并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下来进行,从而真正体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情境性。只有这样,他认为才能促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成长的轨迹,使教学过程成为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个性培养的启示

(一)尊重学生个体的智能差异,发展学生潜在的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以全新的视角阐释了智能在学生个体身上的存在的方式和发展潜能,超越了以往只关注言语―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而忽视其它智能发展的做法。它提醒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智能差异,也不能假设每个学生都拥有相同的潜在智能。“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清楚认识地到学生个体的智能差异和在不同领域中认知发展的不同步性,寻找发现学生的智能强项和优势领域,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示各种智能的情境,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使其扬长避短,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个性。无论何时,教师都应该树立这样一种信念:每个学生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教育,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不同类型的人才。

(二)构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

学校的传统课程,侧重于发展学生的言语―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课程设置单一、封闭和滞后。通过这种课程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片面发展,而且没有个性和创造性,欠缺实践能力。而多元智能理论关照下的课程,基于每一个学生的智能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方式,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的认识,则要求教育教学围绕九种智能展开,通过发挥不同智能活动的作用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学生个体智能的多样性,要求学校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多样化课程,以使每个学生学习的课程能根据各自的智能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学校在完成国家规定的统一课程,使学生普遍达到某种基本要求的同时,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建立和完善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举的课程体系。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并力求有创意、有特色,使整个课程计划和内容具有均衡性、创造性、灵活性与多样性,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注重个性化教学,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以相同的方式学习不相同的学科,最后以统一的标准化测试甄别学生。这种一元化的教育看似公平,实则漠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多元智能理论提示我们,既然每个学生都拥有不同程度的多种智能,并且都有一种或数种优势智能,那么教学的开展就应该考虑学生的智能强项而不是忽视或否定这些强项,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风格。多元智能的这种个性化教学设想便是依据各种智能的特点,提出适应性的教学方式,强调学校教育应当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现、展示和强化优势智能的平台。教师的职责就在于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发现他们的智能特长,从而确定最有利于他们学习的教学方法,力求给更多学生以机会,让每个学生的主体性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他们都能在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中有所进步和提高。同时,教师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将自己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中去,从而使自己的弱势领域的智能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四)建立多元化情境化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学校教育,单纯依靠用纸笔的考试来考察教学效果,其评价只注重学业智能,特别是言语―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两种,对其他智能,如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等均有所忽略。即使是对学业智能的评价,也忽略了知识、理解、技能的情意基础――动机与态度。这种评价方式是静态的一次性操作,不利于将评价和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些能力超越了传统教学评价的范围。因此,我们建立的评价体系应该超越过去静态的传统评价标准,用动态、情境和社会化的评价体系衡量教育教学质量。要改变以言语―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唱主角的单一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要涵盖各个智能领域,并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下进行,确实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精神产品及物质产品的能力,即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多方面观察、评估和鉴定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和弱项,并把这些资料作为培养学生的出发点,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评价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智能发展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2]特古斯.多元智力理论的内涵及其教育价值[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9).

多元智能与个性化教育精选篇8

关键词:加德纳;多元智能;个性培养;启示

一、多元智能理论及其所蕴涵的个性培养的理念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内涵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针对传统的智能一元化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认为,人是具有多种智能的,个体的智能不是以整合的方式而是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存在的。在他看来,传统的智能理论过于强调个体的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而忽视了个体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传统的智能理论无法说明现实生活中智能的多元性和创造性,因此,他在批判性地继承传统智能理论的基础上,对智能的概念作了全新的界定,即智能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德纳提出了自己对智能结构的认识。他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智能的类型和特点虽然各不相同,但至少具有九种智能,即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存在智能,每个人都是以各自独立的方式把自己的各种智能组合在一起,形成与他人相区别的智能组合。

(二)多元智能理论所蕴涵的个性培养的理念

1.尊重差异、各尽其能的学生观

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学生观是一种积极、乐观、平等的学生观。加德纳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智能组合。虽然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九种智能,具有完整的智能结构,但由于受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努力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的人便形成了不同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的组合。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全体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能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因此,加德纳反对忽视这些差异,反对要所有的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同样的内容,主张在尊重了解学生智能的差异性和特殊性的基础上,使教育适应学生,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教育来进行教育,从而使学生的智能强项得到加强,弱项得到祢补,获得个人的最优化的发展。

2.个性化的课程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具有可开发性。既然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同时拥有九种类型的智能,因此,每个学生学习的课程应该根据各自的智能差异而有所不同。加德纳是通过采用项目学习来作为实施个性化课程的主要途径。他认为,项目学习可以摆脱过去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所强调的以测验为本的学习倾向,促使学校和教师去发现和开发每个学生的智能强项,从而为实施体现个性化教育的教育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该课程的实施项目包括:在小学阶段实施重点学习项目,每天学生除了上读、写、算等学校主课外,还要参加计算机、音乐和体育等活动,“每天都要激发每一名学生的多元智能”;初中阶段结合斯腾伯格的智能三元论开展学校实用智能项目,将学业智能与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结合,促使学生校内校外表现出色,获得成功;高中阶段实行艺术推进,促使艺术教育的有效实施。

3.多样化的教学观

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教学观是一种“对症下药”的因材施教观。加德纳认为,不同的智能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过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在教学中,他特别关注学生智能特征的差异性对教学的意义,提出了“为多元智能而教与学”、“以多元智能来进行教与学”的主张,强调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智能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创设与学生相匹配的教学策略,“对症下药”地来进行,从而体现个性化教育。否则,向不同的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来教授相同的内容只会扼杀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同样的一门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的智能结构,采用适合学生所擅长的智能优势的方式来教学。如数学课程既可以采用数理逻辑方式来教学,也可以采用语言和空间等方式来教学。

4.多元化情境化的评价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传统的以测验为本的评价只片面关注言语一语言智能和数理一逻辑智能,忽视了对其他同等重要的各项智能的评价,从而产生出大量的失败者和少量的成功者。在加德纳看来,既然学生的智能类型多种多样,他们的各项智能发展水平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他们在学习中的具体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不能用单一的标准(如用传统的智能测验的标准)衡量所有的学生,而应当对不同的学生提出有差别的评价标准,并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下来进行,从而真正体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情境性。只有这样,他认为才能促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成长的轨迹,使教学过程成为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个性培养的启示

(一)尊重学生个体的智能差异,发展学生潜在的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以全新的视角阐释了智能在学生个体身上的存在的方式和发展潜能,超越了以往只关注言语—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而忽视其它智能发展的做法。它提醒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智能差异,也不能假设每个学生都拥有相同的潜在智能。“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清楚认识地到学生个体的智能差异和在不同领域中认知发展的不同步性,寻找发现学生的智能强项和优势领域,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示各种智能的情境,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使其扬长避短,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个性。无论何时,教师都应该树立这样一种信念:每个学生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教育,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不同类型的人才。

(二)构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

学校的传统课程,侧重于发展学生的言语—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课程设置单一、封闭和滞后。通过这种课程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片面发展,而且没有个性和创造性,欠缺实践能力。而多元智能理论关照下的课程,基于每一个学生的智能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方式,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的认识,则要求教育教学围绕九种智能展开,通过发挥不同智能活动的作用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学生个体智能的多样性,要求学校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多样化课程,以使每个学生学习的课程能根据各自的智能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学校在完成国家规定的统一课程,使学生普遍达到某种基本要求的同时,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建立和完善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举的课程体系。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并力求有创意、有特色,使整个课程计划和内容具有均衡性、创造性、灵活性与多样性,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注重个性化教学,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以相同的方式学习不相同的学科,最后以统一的标准化测试甄别学生。这种一元化的教育看似公平,实则漠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多元智能理论提示我们,既然每个学生都拥有不同程度的多种智能,并且都有一种或数种优势智能,那么教学的开展就应该考虑学生的智能强项而不是忽视或否定这些强项,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风格。多元智能的这种个性化教学设想便是依据各种智能的特点,提出适应性的教学方式,强调学校教育应当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现、展示和强化优势智能的平台。教师的职责就在于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发现他们的智能特长,从而确定最有利于他们学习的教学方法,力求给更多学生以机会,让每个学生的主体性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他们都能在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中有所进步和提高。同时,教师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将自己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中去,从而使自己的弱势领域的智能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四)建立多元化情境化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学校教育,单纯依靠用纸笔的考试来考察教学效果,其评价只注重学业智能,特别是言语—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两种,对其他智能,如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等均有所忽略。即使是对学业智能的评价,也忽略了知识、理解、技能的情意基础——动机与态度。这种评价方式是静态的一次性操作,不利于将评价和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些能力超越了传统教学评价的范围。因此,我们建立的评价体系应该超越过去静态的传统评价标准,用动态、情境和社会化的评价体系衡量教育教学质量。要改变以言语—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唱主角的单一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要涵盖各个智能领域,并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下进行,确实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精神产品及物质产品的能力,即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多方面观察、评估和鉴定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和弱项,并把这些资料作为培养学生的出发点,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评价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智能发展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2]特古斯.多元智力理论的内涵及其教育价值[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9).

多元智能与个性化教育精选篇9

关键词:加德纳;多元智能;个性培养;启示

一、多元智能理论及其所蕴涵的个性培养的理念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内涵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针对传统的智能一元化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认为,人是具有多种智能的,个体的智能不是以整合的方式而是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存在的。在他看来,传统的智能理论过于强调个体的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而忽视了个体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传统的智能理论无法说明现实生活中智能的多元性和创造性,因此,他在批判性地继承传统智能理论的基础上,对智能的概念作了全新的界定,即智能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德纳提出了自己对智能结构的认识。他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智能的类型和特点虽然各不相同,但至少具有九种智能,即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存在智能,每个人都是以各自独立的方式把自己的各种智能组合在一起,形成与他人相区别的智能组合。

(二)多元智能理论所蕴涵的个性培养的理念

1.尊重差异、各尽其能的学生观

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学生观是一种积极、乐观、平等的学生观。加德纳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智能组合。虽然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九种智能,具有完整的智能结构,但由于受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努力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的人便形成了不同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的组合。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全体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能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因此,加德纳反对忽视这些差异,反对要所有的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同样的内容,主张在尊重了解学生智能的差异性和特殊性的基础上,使教育适应学生,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教育来进行教育,从而使学生的智能强项得到加强,弱项得到祢补,获得个人的最优化的发展。

2.个性化的课程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具有可开发性。既然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同时拥有九种类型的智能,因此,每个学生学习的课程应该根据各自的智能差异而有所不同。加德纳是通过采用项目学习来作为实施个性化课程的主要途径。他认为,项目学习可以摆脱过去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所强调的以测验为本的学习倾向,促使学校和教师去发现和开发每个学生的智能强项,从而为实施体现个性化教育的教育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该课程的实施项目包括:在小学阶段实施重点学习项目,每天学生除了上读、写、算等学校主课外,还要参加计算机、音乐和体育等活动,“每天都要激发每一名学生的多元智能”;初中阶段结合斯腾伯格的智能三元论开展学校实用智能项目,将学业智能与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结合,促使学生校内校外表现出色,获得成功;高中阶段实行艺术推进,促使艺术教育的有效实施。

3.多样化的教学观

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教学观是一种“对症下药”的因材施教观。加德纳认为,不同的智能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过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在教学中,他特别关注学生智能特征的差异性对教学的意义,提出了“为多元智能而教与学”、“以多元智能来进行教与学”的主张,强调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智能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创设与学生相匹配的教学策略,“对症下药”地来进行,从而体现个性化教育。否则,向不同的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来教授相同的内容只会扼杀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同样的一门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的智能结构,采用适合学生所擅长的智能优势的方式来教学。如数学课程既可以采用数理逻辑方式来教学,也可以采用语言和空间等方式来教学。

4.多元化情境化的评价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传统的以测验为本的评价只片面关注言语一语言智能和数理一逻辑智能,忽视了对其他同等重要的各项智能的评价,从而产生出大量的失败者和少量的成功者。在加德纳看来,既然学生的智能类型多种多样,他们的各项智能发展水平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他们在学习中的具体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不能用单一的标准(如用传统的智能测验的标准)衡量所有的学生,而应当对不同的学生提出有差别的评价标准,并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下来进行,从而真正体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情境性。只有这样,他认为才能促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成长的轨迹,使教学过程成为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个性培养的启示

(一)尊重学生个体的智能差异,发展学生潜在的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以全新的视角阐释了智能在学生个体身上的存在的方式和发展潜能,超越了以往只关注言语—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而忽视其它智能发展的做法。它提醒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智能差异,也不能假设每个学生都拥有相同的潜在智能。“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清楚认识地到学生个体的智能差异和在不同领域中认知发展的不同步性,寻找发现学生的智能强项和优势领域,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示各种智能的情境,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使其扬长避短,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个性。无论何时,教师都应该树立这样一种信念:每个学生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教育,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不同类型的人才。

(二)构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

学校的传统课程,侧重于发展学生的言语—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课程设置单一、封闭和滞后。通过这种课程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片面发展,而且没有个性和创造性,欠缺实践能力。而多元智能理论关照下的课程,基于每一个学生的智能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方式,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的认识,则要求教育教学围绕九种智能展开,通过发挥不同智能活动的作用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学生个体智能的多样性,要求学校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多样化课程,以使每个学生学习的课程能根据各自的智能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学校在完成国家规定的统一课程,使学生普遍达到某种基本要求的同时,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建立和完善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举的课程体系。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并力求有创意、有特色,使整个课程计划和内容具有均衡性、创造性、灵活性与多样性,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注重个性化教学,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以相同的方式学习不相同的学科,最后以统一的标准化测试甄别学生。这种一元化的教育看似公平,实则漠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多元智能理论提示我们,既然每个学生都拥有不同程度的多种智能,并且都有一种或数种优势智能,那么教学的开展就应该考虑学生的智能强项而不是忽视或否定这些强项,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风格。多元智能的这种个性化教学设想便是依据各种智能的特点,提出适应性的教学方式,强调学校教育应当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现、展示和强化优势智能的平台。教师的职责就在于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发现他们的智能特长,从而确定最有利于他们学习的教学方法,力求给更多学生以机会,让每个学生的主体性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他们都能在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中有所进步和提高。同时,教师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将自己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中去,从而使自己的弱势领域的智能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四)建立多元化情境化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学校教育,单纯依靠用纸笔的考试来考察教学效果,其评价只注重学业智能,特别是言语—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两种,对其他智能,如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等均有所忽略。即使是对学业智能的评价,也忽略了知识、理解、技能的情意基础——动机与态度。这种评价方式是静态的一次性操作,不利于将评价和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些能力超越了传统教学评价的范围。因此,我们建立的评价体系应该超越过去静态的传统评价标准,用动态、情境和社会化的评价体系衡量教育教学质量。要改变以言语—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唱主角的单一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要涵盖各个智能领域,并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下进行,确实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精神产品及物质产品的能力,即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多方面观察、评估和鉴定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和弱项,并把这些资料作为培养学生的出发点,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评价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智能发展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2]特古斯.多元智力理论的内涵及其教育价值[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9).

多元智能与个性化教育精选篇10

【关键词】多元智力 课程 教学 评价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基于对智力含义和特点的认识,在批判智力单因素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认为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九种智力,教育应致力于学生多元智力的发展。他指出:“就智力的发展程度而言,无论是哪种智力,其最大限度的发展都有赖于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特别是教育的影响。”多元智力理论以一个全新的视野重新审视学生的智力发展,从教育哲学的高度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提升人的价值,从教育技术的层面强调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多元智力,从教育评价的领域推广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多元智力理论顺应美国当代社会对优质教育和平等教育的追求而迅速发展,仅在美国,就有上百所学校自称是多元智力试验学校,还有上千所学校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进行教学改革。多元智力理论不仅对美国的教育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成为西方国家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

我国传统教育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已越来越无法适应时展的需求。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这一目标与多元智力理论的教育导向不谋而合。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我国教育界不仅对多元智力理论进行了研究,而且还开展了大量借鉴多元智力理论及其课程方案的实践探索。特别是自20 世纪90 年代末期以来,我国已经出现了较多的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的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方案,而且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的中小学和幼儿园课程方案仍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全国有近百所学校宣称自己是“多元智力学校”或自己实行的是“多元智力课程”。在学前教育层面——海口市海粤幼儿园,遵循多元智能理论,以“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都是出色的”为指导思想,构建了一系列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努力为不同智能结构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在基础教育层面——广州市白云区京溪小学开展了“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网络教学策略探索。”在高中教育层面——湖北省黄石有色一中基于学校的办学实际,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在学校教学改革中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本文以黄石有色一中为实证,分析了该校教学改革的原因、举措、意义及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我国学校教学改革与实践起到推进作用。

一 多元智力理论在有色一中教学改革应用的原因分析

黄石有色一中位于黄石市下陆区,始建于1959 年,原名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第一中学,2006 年企业剥离划归地方政府管辖。1997 年~2001 年期间,由于企业经济下滑,有色一中的办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办学经费投入不足,教师待遇下降,人才外流不断,尽管受高中招生扩招的影响,其办学规模有所扩大,但生源素质不断下降,而学校的教学质量及办学水平上升缓慢。2001 年该校有在校学生1800 人,30 个教学班,在校教职工124人,其中高级教师37 人。当年,高考省线上线率仅为50%,本科上线人数仅为147 人。有色一中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巨大危机。

而在一个多元、开放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教育有了更多、更高的期待,而这种期待的动力恰恰来自于人本身,来自于对开发自身潜能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渴望。根据有色一中当时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以及学生的特点,结合多元智力理论在中外学校教学改革中的成功经验,该校于2002 年提出了“以多元智力为支撑,以课堂改革为突破,以多元评价为手段,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办学思路。在学习和运用多元智力理论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逐步将教育教学改革向深层次推进。

二 多元智力理论在有色一中教学改革应用的主要举措

1.运用多元智力理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学改革提供软件支撑

为保障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有色一中加大了教师培训的力度,以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和培养骨干教师、专家型名师为中心,以全员培训为基础,坚持分层次、分岗位、分类别的原则,积极推进中层干部、骨干教师、班主任的培训。教师的专业成长引发了教育观、学生观、评价观的深刻转变,教师们逐渐用一种全新的智力理念来评价学生,用多元的视角来思考教育方法和教学策略,努力挖掘教师自身和学生的潜能,实现教师角色意识的三大转变。

(1)变传播为引导。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学生知识的源泉,是把知识输出给学生的传播者。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者和拥有者,而是和学生一起探究知识、一起应用知识的共同参与者。加德纳认为每个个体的智力特点和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是有差异的,有色一中的教师能够积极按照多元智力理论的要求改变原有单一、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开展研究性、体验性和实践性学习,通过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促进个体潜能的全面开发。

(2)变执行为开发。在常规的教学中,教师基本属于教学任务的执行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以多元化形式存在的,九种智力同等重要,不能只将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置于最重要的位置,学生离开学校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还拥有运用语言和数理逻辑之外的智力。加德纳呼吁要给学生的其他智力以同等的重视,他指出学校:“每天都要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多元智力。”关注学生的多元智力的发展,必然要求学校的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范围的多元化,也促使教师由教学任务的执行者向课程资源开发者的角色转变。

(3)变检查为分享。现行的教学过程有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成绩检查和评定,通过作业、测验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是教学效果的检查者,是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但这种评价只局限在学生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的方面,并不能反映学生其他智力的发展情况。多元智力理论强调人智力的多元性,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和弱项,有与之相适应的独特的认知方式。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的评价观念,全面地评价学生,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各种潜能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了解和掌握不同信息,获得新的知识,分享学生学习的成果。

有色一中教师能够按照多元智力理论的要求,积极转变教育观念、转换角色意识、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为学校教学改革提供软件保障。

2.构建多元智力“实验室”,为教学改革提供硬件保障

为了保障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改革顺利实施,有色一中多方面筹集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添置教学设备,建立功能完善的多元智力实验室。学校先后新建了网络实验室3 个、多媒体教室2 个、语音教室2 个,改造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以满足学生多元智力发展的需要。同时购置体育运动器材、音乐设备、美术器材,完善体育实验室、音乐实验室、美术实验室、舞蹈室的教学功能,为发展学生体育特长、艺术特长提供物质保障。为了满足多元智力教学的需要,有色一中还建立了教学电子备课室,加盟北大附中网校,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使用网络教学资源增加课程知识的容量,提升电子教案的趣味性,增强教学的互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完善学校内部教学功能的同时,有色一中还加强了学校对外形象的改造,重修学校校园围墙,修建校园文化宣传橱窗,购买校办工厂完成学生宿舍的整体搬迁,扩建体育运动场,绿化、美化校园,打造书香校园,为发展学生多元智力提供校园环境。

多元智力实验室的建立,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办学条件的全面改善,为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的有色一中教学改革提供了硬件支撑。

3.开办多元智力实验班,培养学生强势智力,发展学生潜在智力

有色一中于2002 年开始举办理科实验班、体育艺术特长实验班,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结合学生的智力特长,通过智力测试将学生科学分班,分类教学,因材施教。

(1)开发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多元智力发展的需要。马克思指出:“个性的发展是一切人的发展的基础”。尊重和满足学生个性学习的需求,是有色一中开发校本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充分了解了学生在各个学科方面对课程开发的兴趣和需求的前提下,有色一中要求教师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及教学特长,设定有能力开发的课程“菜单”,学校把促进同一类学生强势智能发展的课程编排在一起组成综合实验课程。最后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兴趣特长指导学生进行弹性选课,在选课时把具有相同兴趣特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组成综合课程学习小组,共同学习。综合实验课程具体分为“理科实验课程”“体艺特长课程”两大课程模块。同时还根据有色一中农村、矿山学生偏多且外语学科成绩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开设了“英语实验课程”。

(2)实施“为多元智力而教”和“通过多元智力来教”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强势智力,发展学生潜在智力。①“为多元智力而教”要求教师在观念上把发展多种智力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实践中把发展多种智力和不同的学科教学相结合。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强调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强项得到充分发展,并从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强项出发,促进学生其他智力特别是智力弱项的发展。在学生“体艺特长”培养中,教师严格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了解学生智力发展的差异,实施小组教学,分层指导,因材施教,使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动脑,善于动手,充分培养学生的体育特长、音乐特长、美术特长,彰显学生个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成长,让学生强势智力尽情发展,潜在智力有效激发,从而使传统意义上的差生经历凤凰涅??般的嬗变。②“通过多元智力来教”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在使不同智力领域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通过调动不同智力活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同作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在理科实验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强调学科渗透、学科互补,运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问题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使教学摆脱了以学校为中心、课本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的束缚,扩展了教学空间,丰富课堂内容,立足于学生“最佳发展期”和“最近发展区”,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并自主应用,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通过多元智力来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智商和情商,而且使学生逻辑——数理智力、言语——语言智力、交往——交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等智力得到和谐发展。

三 多元智力理论在有色一中教学改革应用的意义

1.学生智力得到多元发展,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开办多元智力实验班,开设开发实验课程,开放了教学课堂,开放了文本教材,开放了学生心灵,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多元性与选择性,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过程中的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使得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因材施教成为现实。在教学中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性、交互性,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学生的认知方式从知识的传授转向自主、能动、创造性的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强势智力得到发展,潜在智力得到激发。学生在各项竞赛中屡获大奖,高考升学率不断攀升。

2.教师的专业素养显著提升,学校教科研水平不断增强

开办多元智力实验班,开设开发实验课程,最终的实施载体是教师,必然要求教师树立积极的、有效的教学研究者形象,实现由知识型向研究者的角色转换,同时也给教师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开发“实验课程”由于没有现成的教材与经验,学校一方面鼓励教师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及学科知识,加强知识储备,另一方面,要求教师通过与专家合作,与同伴协作,与学生探索。经过不断地反思、总结,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师的知识结构得到了不断优化。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激发了教师自身发展的渴求和潜能;以研究者的视野审视教学现状,梳理教学问题,提高了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师一边教学,一边研究,教研结合,教学、科研能力双向提升,同时也取得了丰硕的教研成果,促进了学校的全面发展。

四 多元智力理论在有色一中教学改革应用中的问题有色一中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进行的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也凸现出诸多困难和矛盾。一是随着多元智力实验班数量的增加,在实行分组教学和小班化教学后,教师数量越来越捉襟见肘,现有的教学场地满足不了教学实际,教学改革难以向其他方面辐射。二是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教学需要充足的时间,这与要在有限地教学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进度要求之间产生了矛盾。多年来45分钟一节课的时间安排是按照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设定的,现在要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自主性、探究性学习,45 分钟就显得极其紧张,有时多个45 分钟可能都难以完成一个探究过程。三是现行教育体制及“升学率”束缚了学生的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受教育体制尤其是高考“升学率”的束缚,在运用多元智力理论进行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往往自觉或不自觉从“多元”回到“一元”,从“过程”回到“结果”。

注 释

①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编译.冯克诚主编.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与教育论著选读[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16

②〔美〕加德纳著.多元智能(沈致隆译)[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18

多元智能与个性化教育精选篇11

摘 要: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以及沙洛维和梅耶的情绪智力理论并称为现代智力理论。这是相对于以智商为测量标准的传统智力理论的革新。其中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一经提出,便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就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原因、理论结构、评估方法、现存问题及影响进行论述。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评估方法;现存问题;影响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力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中提出的,迄今为止已有30年的历史。该理论革新了我们对已有智力概念的理解,挑战了传统的教育理念,也让人们对传统教育的本质进行了深刻反思。所以,理论一经提出便在心理学界与教育界引起了严峻的挑战和深远的影响。

1.简述多元智能理论

1.1多元智能理论在古代中国

提起多元智能理论,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所提出的理论。但其实早在我国曹魏明帝统治(公元227年-239年)的时期,当时的思想家刘劭也对智力与能力进行了探索,并著书《人物志》。其中,刘劭根据当时已有的智能相对独立论为根据,也就是认为智力与能力是两个独立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提出了四种智力论,并在后来的演变发展中,形成了十种能力论和十四种智能[1],在这里不再进一步赘述。可见,多元智能论是古之已有,也可以看出古代中国教育家和思想家在对人的教育方面的发展所作出的探索和努力。

1.2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的原因

加德纳幼年时生活窘迫,但出于其对音乐的喜爱,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支持他学习钢琴演奏。这也成为后来他能构建多元智能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自幼对艺术特别是音乐的喜爱所赋予他的启迪与灵感[2]。

加德纳本人是美国应试教育中的佼佼者,在1961年成为哈佛大学的学生后,正赶上哈佛大学进行通识教育的时代。所谓通识教育[3]就是指古典的、文学的和科学的、尽可能综合的、为学生提供所有知识分支的教育,使学生在致力于学习特殊、专门的知识之前,对知识的总体状况有一个综合全面的了解。也是这样的通识教育,给了加德纳跨学科的视野和对学科交叉研究的兴趣和实力,使他进入了大脑神经学的研究领域[4]。

1.3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结构

基于多年来的大量实验研究,加德纳认为,所谓智能[5]就是“人类在解决难题与创造产品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又为一种或数种文化环境所珍视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特定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是很有价值的,是一种生命的心理潜能”。据此,加德纳确定了每个人都至少拥有的相对独立存在且同等重要的最基本的七种智能: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逻辑-数学智(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空间智能(spatial intell igence)。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人际关系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自我认识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在提出以上七种智能的十年后,加德纳又提出了八又二分之一智能[6],所谓的第八种智能就是博物学家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所谓的二分之一指的就是存在智能(existential intelligence)。

2.多元智能的学生评估方法

“学生必须尽可能地学习相同课程,并尽可能以相同方式,将这些学科的知识传授给所有的学生”。而可以测试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所达到的水平就是纸笔考试。加德纳反对这种被称作“学校教育统一观点[5]”的理论,他认为这样的测验方式无形中给每个人贴上了标签,并成为了判断人短处和弱项的重要手段。多元智能的评估方法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演变成较为重要的两类,多元智能评估问卷和课堂评估项目[7]。

对于多元智能的评估,我们始终应该遵循三个原则[8]。一是评估的多元化原则。二是评估的真实性原则。三是评估的发展性原则。

基于这样的评估原则,我们发现问卷形式的评估方法使用起来经济,简便,适合对大规模样本同时施测。但就目前来说,还没有适合于幼儿园儿童和小学低年级学生水平的问卷,题目的设计还不能有效的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9]。

对于课堂评估项目的评估方法来说,还可以再分为四种[10]。1.智能多元评估是从个体智能差异入手,细化对每一种智能进行评估。2.智能展示评估用于发现个体的长处。3.作品及评估,也被称作“档案袋”评估[11],用于关注个体的成长历程,这是记录丰富人生的有效手段,但对于这种手段的评估标准很难确定,且效率低,花费大。4.情景化评估,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但这种评估方法带来的经济成本过高,计分方法的主观性也过强。

通过对以上两种评估方法的比较,不难发现,两种方法各有千秋,我们需要将这两种评估方法相结合,将主观评价与客观测量相结合,灵活使用[12],才能对学生的多元智能作出既全面又公正的评价。

3.多元智能理论的影响

3.1多元智能理论的现实意义

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代表了智力结构的多元性已被人重视[13],是信息加工心理学影响下智力研究的一种新趋势[14]。该理论产生的初级阶段,有效的克服了西方主义、精英主义和测试主义三大不良视角[16]。它拓宽了智能的概念,揭示了个体间智力差异的内在本质,拓展了多维看待智力的方法,使智能观察和研究带有了显著的社会文化性[15]。它所采用的分层设计项目模式的评估方法,使评估手段更具一体化,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并且从时代精神来看,多元智能理论契合了重视差异与多元的后现代精神[17]。适合人们正确看待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和名人的缺陷,也促使人们更加正确的看待社会上的行业问题[18]。

3.2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积极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19]。”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是在于发掘并引领学生的智能得到多元化的发展。而教育工作者首先要面对的挑战就是超越我们自己天生的优点,去了解我们并不熟悉的长处。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使教师更努力做到全面地观察学生的素质,综合客观的看待每一个学生。多元智能理论整合了现代教育理论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明确指出了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为学校开展学生智力开发的教学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不断形成了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和对症下药的教学观。伴随教学方法的改变,在教学中逐渐形成了个性化的课程观,并分化成“为多元智能而教”和“通过多元智能来教”两种模式,使学生的创造才能得以提高,这也因此成为了因材施教的心理学依据。

加德纳曾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智力测验的方法将来有一天不为人们所需要的时候,没有人会替它惋惜[5]。”所以,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选择了更为多元化和情景化的评价模式,有效地促进学生智能组合的整体提高。通过多元智能理论在学校中的实践应用,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深化对教育理论的体会提高了教学效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家长觉得孩子在知识的学习和情感的熏陶上都有了进步。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信心并且渴望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成绩。

4.多元智能理论现存的问题

自多元智能产生之日起,就被很多人看做是个天才的理论,是因为该理论本身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加德纳对智能的筛选缺乏科学性,各种智能很难用相应的智能测验方法加以施测,操作性差且测验方法的针对性也不是很强,这给人带来了不确定感。并且多元智能理论本身的文化视角不够彻底,让人分不清多元发展和多元智能的发展间的差[15]。

应用于学校教育改革中,并不是得到了所有学校的支持。配合改革的教师没有完备性的教学方案,极有可能因改革导致了学生在接受传统科目学习上的失败[8]。在对学生的评价中,教师的主观因素会为学生设立新的标签,很难避免个人的主观臆断行[13]。

参考文献

[1] 燕国材.评刘劭的多元智能[J].心理科学,2008,31(1):2-4.

[2] 沈致隆.跨学科的心理学家和哈佛的通识教育[J].江苏教育研究,2009,27-31.

[3] 李曼丽.通识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8.

[4] (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二十年[J].沈致隆译.人民教育,2003(17).

[5] (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6] (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最新修订版)[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7] 边玉芳,任碧翔.两种多元智能评估方法的比较[J]教育探索,2004,11,19-20.

[8] 曾晓洁.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估理念及原则[J].比较教育研究,2003,6,36-39.

[9] 王月莲.幼儿多元智能测评现状分析[J].牡丹间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2,1,116-117.

[10] 李亚东,田凌晖.多元智能理论关照下的学生评估[J].全球教育展望,2002,9(31),27-30.

[11] 张其志.一元智力测验及多元智力评价管窥[J].2009,7(30),112-116.

[12] David Tzuriel,Dynamic assessment of young children: educational and intervention perspectives[J].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2000,12,4.

[13] 彭娅.浅谈多元智能理论的进步性与革命性[J].新学术理论战线,2008,2,187-189.

[14] 李建平.智能多元:挑战传统评价观念[N].中国教育报,2001-03-31(4).

[15] 曹欣.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18(3),5-7.

[16] 郭晓飞.多元智能理论的贡献、局限及对素质教育的启示[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23(5),103-106.

[17] 张玲.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意义到底何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3,21(1),44-52.

[18] 兰茂景.论多元智能理论的现实意义[J].固原师专学报,2005,7,26(4),111-113.

[19] 原海霞.多元智能理论对心理学课堂教学的启示[J].教学园地,2009,6,182.

[20] Linda Campbell著.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王成全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1] 张冬梅.多元智能理论述评[J].新课程学习,2010,130-131.

[22] 佚名.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6,40-41.

[23] 冷英.加德纳的多重智力理论及其启示[J].心理学探新,2000,1.

[24] 杨丽.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评价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2,3,48-49.

多元智能与个性化教育精选篇12

【关键词】多元智力课程教学评价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基于对智力含义和特点的认识,在批判智力单因素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认为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九种智力,教育应致力于学生多元智力的发展。他指出:“就智力的发展程度而言,无论是哪种智力,其最大限度的发展都有赖于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特别是教育的影响。”多元智力理论以一个全新的视野重新审视学生的智力发展,从教育哲学的高度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提升人的价值,从教育技术的层面强调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多元智力,从教育评价的领域推广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多元智力理论顺应美国当代社会对优质教育和平等教育的追求而迅速发展,仅在美国,就有上百所学校自称是多元智力试验学校,还有上千所学校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进行教学改革。多元智力理论不仅对美国的教育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成为西方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WWw.133229.cOM

我国传统教育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已越来越无法适应时展的需求。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这一目标与多元智力理论的教育导向不谋而合。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我国教育界不仅对多元智力理论进行了研究,而且还开展了大量借鉴多元智力理论及其课程方案的实践探索。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已经出现了较多的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的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方案,而且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的中小学和幼儿园课程方案仍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全国有近百所学校宣称自己是“多元智力学校”或自己实行的是“多元智力课程”。在学前教育层面——海口市海粤幼儿园,遵循多元智能理论,以“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都是出色的”为指导思想,构建了一系列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努力为不同智能结构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在基础教育层面——广州市白云区京溪小学开展了“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网络教学策略探索。”在高中教育层面——湖北省黄石有色一中基于学校的办学实际,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在学校教学改革中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本文以黄石有色一中为实证,分析了该校教学改革的原因、举措、意义及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我国学校教学改革与实践起到推进作用。

一多元智力理论在有色一中教学改革应用的原因分析

黄石有色一中位于黄石市下陆区,始建于1959年,原名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第一中学,2006年企业剥离划归地方政府管辖。1997年~2001年期间,由于企业经济下滑,有色一中的办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办学经费投入不足,教师待遇下降,人才外流不断,尽管受高中招生扩招的影响,其办学规模有所扩大,但生源素质不断下降,而学校的教学质量及办学水平上升缓慢。2001年该校有在校学生1800人,30个教学班,在校教职工124人,其中高级教师37人。当年,高考省线上线率仅为50%,本科上线人数仅为147人。有色一中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巨大危机。

而在一个多元、开放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教育有了更多、更高的期待,而这种期待的动力恰恰来自于人本身,来自于对开发自身潜能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渴望。根据有色一中当时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以及学生的特点,结合多元智力理论在中外学校教学改革中的成功经验,该校于2002年提出了“以多元智力为支撑,以课堂改革为突破,以多元评价为手段,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办学思路。在学习和运用多元智力理论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逐步将教育教学改革向深层次推进。

二多元智力理论在有色一中教学改革应用的主要举措

1.运用多元智力理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学改革提供软件支撑

为保障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有色一中加大了教师培训的力度,以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和培养骨干教师、专家型名师为中心,以全员培训为基础,坚持分层次、分岗位、分类别的原则,积极推进中层干部、骨干教师、班主任的培训。教师的专业成长引发了教育观、学生观、评价观的深刻转变,教师们逐渐用一种全新的智力理念来评价学生,用多元的视角来思考教育方法和教学策略,努力挖掘教师自身和学生的潜能,实现教师角色意识的三大转变。

(1)变传播为引导。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学生知识的源泉,是把知识输出给学生的传播者。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者和拥有者,而是和学生一起探究知识、一起应用知识的共同参与者。加德纳认为每个个体的智力特点和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是有差异的,有色一中的教师能够积极按照多元智力理论的要求改变原有单一、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开展研究性、体验性和实践性学习,通过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促进个体潜能的全面开发。

(2)变执行为开发。在常规的教学中,教师基本属于教学任务的执行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以多元化形式存在的,九种智力同等重要,不能只将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置于最重要的位置,学生离开学校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还拥有运用语言和数理逻辑之外的智力。加德纳呼吁要给学生的其他智力以同等的重视,他指出学校:“每天都要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多元智力。”关注学生的多元智力的发展,必然要求学校的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范围的多元化,也促使教师由教学任务的执行者向课程资源开发者的角色转变。

(3)变检查为分享。现行的教学过程有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成绩检查和评定,通过作业、测验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是教学效果的检查者,是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但这种评价只局限在学生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的方面,并不能反映学生其他智力的发展情况。多元智力理论强调人智力的多元性,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和弱项,有与之相适应的独特的认知方式。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的评价观念,全面地评价学生,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各种潜能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了解和掌握不同信息,获得新的知识,分享学生学习的成果。

有色一中教师能够按照多元智力理论的要求,积极转变教育观念、转换角色意识、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为学校教学改革提供软件保障。

2.构建多元智力“实验室”,为教学改革提供硬件保障

为了保障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改革顺利实施,有色一中多方面筹集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添置教学设备,建立功能完善的多元智力实验室。学校先后新建了网络实验室3个、多媒体教室2个、语音教室2个,改造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以满足学生多元智力发展的需要。同时购置体育运动器材、音乐设备、美术器材,完善体育实验室、音乐实验室、美术实验室、舞蹈室的教学功能,为发展学生体育特长、艺术特长提供物质保障。为了满足多元智力教学的需要,有色一中还建立了教学电子备课室,加盟北大附中网校,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使用网络教学资源增加课程知识的容量,提升电子教案的趣味性,增强教学的互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完善学校内部教学功能的同时,有色一中还加强了学校对外形象的改造,重修学校校园围墙,修建校园文化宣传橱窗,购买校办工厂完成学生宿舍的整体搬迁,扩建体育运动场,绿化、美化校园,打造书香校园,为发展学生多元智力提供校园环境。

多元智力实验室的建立,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办学条件的全面改善,为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的有色一中教学改革提供了硬件支撑。

3.开办多元智力实验班,培养学生强势智力,发展学生潜在智力

有色一中于2002年开始举办理科实验班、体育艺术特长实验班,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结合学生的智力特长,通过智力测试将学生科学分班,分类教学,因材施教。

(1)开发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多元智力发展的需要。马克思指出:“个性的发展是一切人的发展的基础”。尊重和满足学生个性学习的需求,是有色一中开发校本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充分了解了学生在各个学科方面对课程开发的兴趣和需求的前提下,有色一中要求教师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及教学特长,设定有能力开发的课程“菜单”,学校把促进同一类学生强势智能发展的课程编排在一起组成综合实验课程。最后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兴趣特长指导学生进行弹性选课,在选课时把具有相同兴趣特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组成综合课程学习小组,共同学习。综合实验课程具体分为“理科实验课程”“体艺特长课程”两大课程模块。同时还根据有色一中农村、矿山学生偏多且外语学科成绩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开设了“英语实验课程”。

(2)实施“为多元智力而教”和“通过多元智力来教”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强势智力,发展学生潜在智力。①“为多元智力而教”要求教师在观念上把发展多种智力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实践中把发展多种智力和不同的学科教学相结合。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强调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强项得到充分发展,并从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强项出发,促进学生其他智力特别是智力弱项的发展。在学生“体艺特长”培养中,教师严格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了解学生智力发展的差异,实施小组教学,分层指导,因材施教,使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动脑,善于动手,充分培养学生的体育特长、音乐特长、美术特长,彰显学生个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成长,让学生强势智力尽情发展,潜在智力有效激发,从而使传统意义上的差生经历凤凰涅槃般的嬗变。②“通过多元智力来教”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在使不同智力领域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通过调动不同智力活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同作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在理科实验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强调学科渗透、学科互补,运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问题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使教学摆脱了以学校为中心、课本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的束缚,扩展了教学空间,丰富课堂内容,立足于学生“最佳发展期”和“最近发展区”,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并自主应用,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通过多元智力来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智商和情商,而且使学生逻辑——数理智力、言语——语言智力、交往——交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等智力得到和谐发展。

三多元智力理论在有色一中教学改革应用的意义

1.学生智力得到多元发展,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开办多元智力实验班,开设开发实验课程,开放了教学课堂,开放了文本教材,开放了学生心灵,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多元性与选择性,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过程中的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使得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因材施教成为现实。在教学中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性、交互性,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学生的认知方式从知识的传授转向自主、能动、创造性的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强势智力得到发展,潜在智力得到激发。学生在各项竞赛中屡获大奖,高考升学率不断攀升。

2.教师的专业素养显著提升,学校教科研水平不断增强

开办多元智力实验班,开设开发实验课程,最终的实施载体是教师,必然要求教师树立积极的、有效的教学研究者形象,实现由知识型向研究者的角色转换,同时也给教师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开发“实验课程”由于没有现成的教材与经验,学校一方面鼓励教师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及学科知识,加强知识储备,另一方面,要求教师通过与专家合作,与同伴协作,与学生探索。经过不断地反思、总结,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师的知识结构得到了不断优化。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激发了教师自身发展的渴求和潜能;以研究者的视野审视教学现状,梳理教学问题,提高了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师一边教学,一边研究,教研结合,教学、科研能力双向提升,同时也取得了丰硕的教研成果,促进了学校的全面发展。

四多元智力理论在有色一中教学改革应用中的问题有色一中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进行的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也凸现出诸多困难和矛盾。一是随着多元智力实验班数量的增加,在实行分组教学和小班化教学后,教师数量越来越捉襟见肘,现有的教学场地满足不了教学实际,教学改革难以向其他方面辐射。二是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教学需要充足的时间,这与要在有限地教学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进度要求之间产生了矛盾。多年来45分钟一节课的时间安排是按照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设定的,现在要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自主性、探究性学习,45分钟就显得极其紧张,有时多个45分钟可能都难以完成一个探究过程。三是现行教育体制及“升学率”束缚了学生的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受教育体制尤其是高考“升学率”的束缚,在运用多元智力理论进行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往往自觉或不自觉从“多元”回到“一元”,从“过程”回到“结果”。

注释

①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编译.冯克诚主编.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与教育论著选读[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16

②〔美〕加德纳著.多元智能(沈致隆译)[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18

多元智能与个性化教育精选篇13

关键词:多元智能 高等职业院校 体育

一、多元智能理论在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1.在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培养学生的教学理念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不同的学生由于智能结构的不同,其学习风格也有许多不同,只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智能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学生可以最有效地学到知识。多元智能理论启发我们要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可以在活动中利用他们的多种智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而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方法的改进离不开教学理念的更新。多元智能理论提倡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可以通过多元智能去实现

我们在进行学校教育课程设计的时候,应当调动不同智能活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作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从而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言语――语言智能,特别是其中的口语,辅助实际教学。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师生之间的对话,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从而不仅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语言,还能据此做出反应,因为有了这样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目标要体现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提倡的这么多方面的教学理念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多元智能而教”,在利用多元智能的同时,势必可以促进学生相关智能的发展;“为多元智能而教”发展了学生的智能,那么教师也就可以更好地利用发展起来的多元智能来进行“通过多元智能而教”的教学活动,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作者认为两者之间也是有主次之分的,并且以“通过多元智能而教”为主。而一旦教师做到了“通过多元智能而教”,那么势必要利用学生的多种智能,学生被利用的智能得到培养和提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2.各种智能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运动智能的应用分析

运动智能是指人能灵巧地操纵物体和调整身体的技能,包括联系“身”和“心”,使身体得以完美的展现。人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最初是通过感官进行的,劳动创造了人类,可以说其他智能,包括语言和逻辑――数理智能的开发都离不开身体运动的参与。在课堂上,身体的活动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增强记忆。高等职业院校阶段的课程,抽象的知识增多,在抽象性逐渐增大的体育学习过程中,活动性也逐渐减少。

(2)视空智能的应用分析

空间智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促进学生视觉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有利于发展思维的形象性,培养孩子富于想象、善于想象的能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辅助教学。多媒体辅助材料包括:影视资料、图片资料、模型、雕塑等,利用这些形象化的工具辅助教学,有助于激活学生的空间智能。

(3)人际关系智能的应用分析

人际关系智能使人能够了解他人,更好地与他人一起学习、工作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巧。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利用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分组讨论,大声发表不同的意见和想法,得出不同的解题方法,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课题设计中,针对开放性的任务或难题,教师要组织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互相测试,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平等地参与学习过程。

(4)自我认识智能的应用

自我认识智能是人们对自己的内心世界的认识:了解自己的愿望、目标,了解自己的感情与情绪变化,有效地辨别这些情感,体验自己的力量与价值,形成关于自己的积极、有效的行为模式。自我认识智能强的孩子有着良好的自我意识,常常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意识,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既不会妄自菲薄,也不会妄自尊大。知道自己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事情,从而对自己有完整的、客观的认识,有着较强的自律精神。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研究的反思

1.不可盲目地夸大多元智能理论

随着多元智能理论被广泛的借鉴,这一理论在实践中的作用被不同程度地夸大。在许多对该理论认识不深的人看来,多元智能理论似乎成了教育中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如同其他新的教育理念在产生之初的待遇一样,“多元智能理论”也被盲目拔高了。尽管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各个年级、各种科目都在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教学研究,但是它仍然缺乏实践经验,许多在实践中的应用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真理再向前走一步,就是谬误。”在多元智能理论在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应用研究过程中,我们要实事求是地总结其对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带来的变化,切勿盲目拔高。

2.对多元智能要深层次地理解

多元智能理论是针对传统智能理论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在多元智能理论中,蕴涵着两个引人注目的亮点,一个是“多元”,一个是“智能”。“多元”针对的是传统智能理论的一元化弊端,“智能”针对的是以往智能理论的知识化倾向。而当前,多种简单化的做法已经将多元智能理论降格到了模仿和操作的层次。在这些做法的背后,问题的真正实质是――智能被形式化、表面化了。

3.要不断提高专业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

教师应更新知识结构,善于学习、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了解新的教学动态;教师应具备终生学习意识。因为教学中教师的身教最有说服力、最具示范性。教师之间必须加强团队合作。多元智能教学需要多元化的教学技能,而教师个体能力毕竟有限,很难集全能、多面手于一身,客观上要求不同或相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

4.社会各界和学校也应注重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多元智能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还需要社会各界和学校的更多重视。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需要人力、财力、物力的保证,需要社会各界和学校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支持。比如,课题研究经费支持、师资培训支持、各项制度支持、教学设备支持等。

参考文献:

[1]叶肇芳,李利.多元智力理论的职业教育学意义[J].职业技术教育.2002.(28).

[2]胡怡芳.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职教课程目标的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3]李立新.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迪[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4]孔祥富.多元智力理论视角下的中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7).

多元智能与个性化教育精选篇14

1)多元智能教育有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智力标准,实现幼儿智力发展的多样性,促进幼儿全面能力的综合发展。

2)多元智能教育有助于改进我国传统幼儿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使幼儿的认知方式和能力等到广泛重视,使教学方法和手段做到因材施教,有据可依。

3)多元智能教育有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评价观,促使幼儿教育单位实现评价指标、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充分解放和发挥幼儿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多元智能教育有助于转化幼儿教育观念,使幼师能够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和闪光点,使幼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幼儿教育观念。

5)多元智能教育有助于养成正确的发展观,重视幼儿的身心发展,充分发掘和实现幼儿自身内在追求的兴趣和爱好。

2多元智能教育在我国幼儿教学中的应用

2.1明确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树立多元智能的幼儿教育观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的、保守的教育指导思想已经无法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真正需要。只有不断完善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完善幼儿教育指导思想,才能为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提供健康、合理的平台。通过将多元智能教育理念渗透于我国传统的幼儿教育观念中,使幼儿教师能够充分意识到幼儿发展的不同水平和特点,认识到幼儿智能发展中存在的差异性和特殊性,认识到幼儿才是幼儿教学活动的主体,认识到幼儿发展的多元化特性,认识到幼儿教育手段的多元化发展。幼儿教师只有以多元智能化教育为条件,从幼儿的实际发展需要出发,明确幼儿内心的兴趣和探求方向,才能投其所好,调动起幼儿学习发展的积极性。

2.2创设幼儿发展的教学情景实现幼儿多元智能学习模式

在幼儿实际教学中,幼师可以为幼儿创建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益处的、幼儿自身感兴趣的多元教学活动和导入方式,使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幼儿学习的多元化、个性化、互动化。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在幼儿学习场所中布置各种材料制作的手工艺品、模型等物体,并为幼儿提供参观、模仿的活动时间,激发幼儿观看、学习的兴趣,引导幼儿细致研究、主动模仿创造。对于独立完成创造活动的幼儿,教师要给予赞许和表扬,增强幼儿的自信心理;对于动手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要给予耐心的指导和帮助,使幼儿知晓只有坚持才会成功的道理。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塑料瓶、硬纸板、纸盒等制作成为不同的汽车模型,并将模型展示给幼儿,要求幼儿独立完成汽车模型制作并向同学介绍自身模型的特点。在这一活动中,可以充分发掘幼儿的语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使幼儿在多元化、智能化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发展。

2.3创建多元生活化幼儿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在活动中感知生活

一切灵感均来源于生活。在幼儿的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创建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活动,利用不同层次的生活主题活动实现每个幼儿在不同层次上的智力发展。通过对贴切生活活动的参与和体验,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了解生活的美好、感悟生活的真谛。例如,“过家家”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这一兴趣,为幼儿提供过家家真实的、安全的物品和器具,让幼儿尝试自己动手制作糕点、菜品、饮料等等,使幼儿体验生活中的乐趣,品尝生活中的欢欣和快乐。作为幼儿教师可以在多元化的生活中,发现每位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发现每位幼儿不同寻常的天赋,进而提升和发展幼儿的特殊智能。

2.4注重幼儿教学多元智能评价实现幼儿教学评价的发展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