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多元化经营风险范文

多元化经营风险精选(十四篇)

时间:2023-09-21 09:58:38

多元化经营风险

多元化经营风险精选篇1

摘 要 现代经济环境下,企业经济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形式。为充分发挥和有效利用企业相关资源优势,很多企业同时经营两种或更多的产业,形成多元化经营模式,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发展。新形势下,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存在着较大的市场风险,本文针对其风险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 企业经济 多元化经营 经营风险 风险控制

企业经济是当前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企业经营是企业经营者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实施的经济活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营空间,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壮大,很多企业开始涉足多个产业领域内进行同时经营,形成多元化经营模式。市场竞争形势下,受客观因素制约和影响,多元化经营往往会导致企业面临着很大的经营风险,加强企业多元化经营风险控制,有益于实现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内涵功能

企业经营通常是以是以企业为载体的物质资料经营活动形式,是在经济权利下尽量以最少的物质消耗创造出尽可能多的物质产品来追求最大物质经济利益或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实施的经济活动。

多元化经营是指企业经营在自身原有经营领域基础上跨行业同时经营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或服务经济形态的经营策略和行为。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的目的是为尽量丰富企业产品类型、扩大生产经营范围和市场占有量,通过跨行业生产经营多种产品或业务来提高经营效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在现有经营状态下扩大市场性产品或产业的一种经营战略或成长方式。实施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策略,能够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有效利用企业各种剩余资源的性能效益,减少企业经营成本;通过实现人才技术等资源共享,有益于实现企业向新兴产业进行渗透过渡和转型,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原来经济业务的拓展和运行。

二、新形势下企业多元化经营面临的风险形式

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如果在实施战略选择、产品价格调控、产品经营销售等经营决策过程中出现偏失,往往会造成企业未来收益出现不确定性,从而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经营风险:

(一)企业原有产业是多元化经营新产业的基础保障。企业资源相对具有有限性,企业在对其它产业领域扩大生产投入的同时,也意味着对原有经营产业的资金技术等资源方面进行削弱,造成企业原有产业将面临一定的危机。

(二)行业进入风险:企业经营在进入新产业领域后,必须依靠企业原有实力为新产业提供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保障,实现新产业收益属于长期过程。当前市场环境下,行业面临着复杂的竞争形势,企业必须根据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进行调整经营策略,多元化经营策略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新产业进入风险。

(三)行业退出风险: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目的在于扩大产品类型和市场,实现经济战略目标,但实际操作中,面对复杂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很多企业往往由于投资决策偏失造成资金运转困难,或者出现新产品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在撤销投资项目退出经营时,将导致企业面临很大的经济损失甚至破产风险。

(四)市场整体风险:当前开放性的市场经济环境,强化了企业之间多方面合作的关联性,多元化经营在有效促进相关产业共同繁荣和共同发展的同时,也决定了企业各相关产业面临着共同的市场风险,一旦出现金融危机冲击,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带来的资源分散弊端反而加大了经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五)内部控制风险:内部控制是加强企业经营正常化的重要管理保障。多元化经营下的新产业,其资金财务、生产决策、人员管理往往给企业原有的内部控制和产业经营体系带来影响,企业为追求整体效益必须将不同行业的管理体制需求进行有效融合,造成新行业与企业内控机制的冲突,形成一定风险。

三、当前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风险控制策略

当前形势下,企业的经营风险对于企业财务及经营活动影响较大,实施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必须针对企业经营风险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预测并加强控制:

(一)加强新进业务行情分析,规避不可控性风险

企业在选择新产业进入之前,企业决策者应立足于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针对新产业的市场行情进行准确的调研分析,科学预算新产业的投资成本及利润收益,仔细研究市场环境变化因素的影响以及企业自身对新进入行业的发展实力,关注有关产业调控政策及科技水平的发展动向,防范新进产业风险。

(二)增强企业自身经济实力,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现着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发展潜力,影响着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实施程度。新形势下,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应强化企业自身财务的现金流量控制和资金预算筹集,加强人才资源储备和组织管理,激励企业核心技术的改善与开发,增强竞争优势,从根本上减少财务风险,防止员工道德风险。

(三)优化产业进入时机方式,有效控制相关风险

企业多元化经营应根据企业自身资源优势、新业务发展动向、市场环境变化来优化选择内部发展、企业并购或战略联盟等新产业进入方式和时机。企业经营新产业与原有业务间存在着较多的相关性,企业应优化战略经营决策,加强新旧业务的关联互补分析,较好地获得协同效应,有效转嫁或降低新产业风险。

(四)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保障机制,加强风险控制监管

内部控制是为实现经营效率和效果,财务会计信息可靠性等组织目标而实施的管理过程,企业必须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便于有效控制和管理多元化经营的新局面,必须建构相应有效的企业风险防范机制,加强企业多元化经营风险防范和控制的监管与落实。

(五)强化企业经营风险审计评估,有效规避企业风险

新形势下,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应以企业经营风险为导向,加强企业经营风险的预测和审计,采用合理的审计方法对企业存在的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加强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审计,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策略、内部管理机制、企业内外环境、企业法律保障等多方面的评价,控制企业经营风险。

四、结束语

总之,多元化经营是现代企业发展到一定高度的重要体现,是实现企业市场及产品扩张的重要策略,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新形势下,加强企业多元化经营管理,防范和控制企业多元化经营风险,是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多元化经营风险精选篇2

关键词:多元化经营;风险;控制

一、引言

多元化经营是指企业的经营范围超越自身原有的经营领域而同时经营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或服务的经营策略或成长行为。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是每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方式。多元化经营,一方面可以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合理利用企业的剩余资源与能力。目前,我国快速发展的企业大多选择多元化经营。但是也有部分多元化经营企业发展状况不如人意,有的新业务发展不顺,竞争优势难以建立;有的因此影响到原有主业,使得主业市场地位不保;有的财务出现困难,资金短缺,筹资乏力;有的管理力不从心。由此可见,多元化经营在可能给企业带来正面效应的同时,也可能会伴随着相关风险。要想取得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成功,我们有必要对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二、企业多元化经营风险控制体系

风险控制的方法主要有风险避让、风险转嫁、风险控制和风险自担等。风险避让是指为避免风险的发生,主动放弃可能导致风险的方案。风险避让是一种简单易行、全面彻底的风险管理措施,但也是一种消极的风险预防方法。因为在避免产生风险的同时,也使企业丧失了获得收益的可能性。一般而言,在开展多元化经营活动时,对于可能受到企业无法控制与承受的风险如宏观环境方面的风险时,尽量采取风险避让措施。风险转嫁是指企业将自己不能承担或不愿承担的风险转嫁给其他单位的一种风险预防和控制方法,例如采取联营或外包方式进行多元化。当企业不能或不愿进行风险避让或转嫁时,这时要考虑能否对风险进行控制。风险控制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设法降低多元化风险发生的概率,减轻可能承受的经济损失。最后,无法控制的风险便由企业自身来承担。企业既可以在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基础上,通过采取事先预防性措施,以避免损失的发生,企业还可以在风险事件发生后,对其造成的损失,通过自身的财力予以弥补。

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其风险控制的方法也不外乎以上四种,图1是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的风险控制体系图,藉此为企业多元化的风险控制提供指导。

三、企业多元化经营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对新进业务所在行业的分析,规避不可控风险

每个国家都要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制定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而这些是企业确定多元化经营、选择目标行业的重要决策依据,是进行多元化经营的约束条件。企业应将符合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及产业政策重点支持的产业作为首选。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时应加强对这些政策的研究,密切注意其发展动向,防范因政策变化或调整所带来的风险。

为了保证新进业务行业选择的科学性,减少失败的可能性,我们可以借鉴迈克尔・波特所提出的三种检验:第一,产业吸引力检验。即多元化经营所选择的行业必须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并使企业能长期获得利润的市场环境。第二,进入成本检验。进入成本由进入企业承担,进入成本越高,对企业多元化进入的阻碍越大,但进入成本越高通常导致产业平均利润率越高,对企业进入的吸引力越大。第三,前景检验。即指多元化企业必须能给企业新进入的业务带来某些有竞争优势的潜力,或者新的业务能给企业其他业务增加竞争优势。符合以上三种检验的行业是多元化经营企业可以考虑进入的行业。

(二)努力增强企业自身实力,提高风险控制与自担能力

企业的实力反映在拥有充足的财务资源、人力资源、无形资源及实物资源上。一般来说,企业剩余资源多、转移价值大。转移成本低,开展新业务的资源缺口就小,风险也较小。如果资源的可获得性小,特别是形成新业务核心能力的资源可获得性小,就不要盲目开展多元化经营。这里特别强调财务资源、技术资源及管理资源。这些资源对多元化的成败至关重要。

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时,往往会产生财务风险,而要控制财务风险,则应强化企业的财务资源。企业的财务资源反映在较好的现金流水平及较多的融资渠道上。提高企业的现金流水平,首先要发展一个较好的成熟的主业;然后要采取合理的股利政策,在多元化初期,最好以发放股票股利为宜;良好的负债偿还期限的安排,可以防止现金流的相对不足,因而也是降低财务风险的一种策略。另外要不断拓宽企业的筹融资渠道,当然也要注意保持好一个良好的资本结构,千万不能为了达到杠杆效应而不顾一切地提高杠杆系数。必要时多筹集权益资金,从根本上减少财务风险。

企业的技术资源主要反映在新业务所需的核心技术上。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当企业拥有相关核心技术时,多元化经营较易成功。首先,要重视先进技术的开发,这要从加大研发投入、制定合理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等入手;其次,重视先进技术成果的引进或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才的引进;我们也可以通过采用并购等方式直接掌握某些核心技术。不过,获得核心技术,并不表明企业拥有核心能力,它们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只有将核心技术成功产业化,形成核心产品后,才能构成企业的核心能力。核心产品是介于核心能力与最终产品之间的中间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市场份额相比,核心产品的市场份额更有意义。所以,要降低多元化经营的技术风险,不仅要掌握新业务所需的核心技术,还要能将其产业化,掌握相关的核心产品。

实行多元化经营,需要有相关人才的储备、良好的管理制度及适当的组织结构。这就对企业的管理资源提出了要求。

要有合适的相关人才。一切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没有素质较高的、与新业务相匹配的人才,多元化经营就无从谈起。开展一项新的业务,要做到“找不到合适的领军人物,便放弃发展新业务机会”。同时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防止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的发生。

企业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以利于有效的驾驭起新的经营局面,使企业管理水平与企业的多元化程度相适应。

适当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根据“结构跟随战略”理论,当企业实施了多元化经营后,业务增多,管理层级增加,因而需要建立一个精干的结构来管理各项业务。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应以事业部为基础,不断完善组织机构。

另外,我们还要采取措施防止生产风险等的发生。如购买关键的生产设备,引进关键的生产技术人员,采购关键材料等;还要采取适当的营销策略,使新业务产品能尽快打开市场,取得竞争优势。

(三)选择适当的进入方式与时机,转嫁或降低策略风险

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的方式有内部发展、并购及战略联盟等。三种进入方式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企业要根据自身的资源能力、新业务发展方向、市场竞争及发展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途径。当企业实施相关多元化经营时,由于新业务与原业务之间存在着诸多方面的相关性,一般采取内部进入方式较好。如果企业实施的是非相关多元化,新业务的运作过程与原业务的运作过程有很大的差别,若企业全部通过自己的不断积累来获得新的业务经营能力,将花费较高的成本。因此,采用并购的方式较为合适。战略联盟、联营及外包等是一种新型的多元化经营方式。它具有其他方式所不具备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使企业专注于自己擅长的业务;可以避免或转嫁来自新业务的生产、技术、市场等方面的风险;可以避免组织臃肿等“大企业病”。在对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风险进行预测之后,如果认为该活动非进行不可,而企业又无力来承担风险,或者企业承担风险所发生的成本大于收益,企业可以考虑联营或转包等方式转嫁风险。通过将自己不擅长的新业务采用外包、联盟等方式进行经营,将是一种可取的新型的多元化方式。

企业还应根据其内部条件的成熟程度和外部市场机会做出是否多元化经营的决策,时机不当可能导致多元经营的失败。过迟会因错失良机而在新进入的行业难以占有主导权;过早则会因为各方面条件欠缺而造成多元化的发展受到制约。一般来说,当原业务所在行业正处于行业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时,尚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企业发展不会受到原有业务发展空间的限制,企业应该在原有业务继续发展,不应轻率开展多元化经营。

另外,还应注意新进业务与原有业务的互补与关联。首先,是新业务与原业务的生命周期能够互补,最好是主业处于成熟期而新业务处于成长期。这样,新业务的发展可以依靠原业务的巨大支撑而迅速取得成功。其次,注意新业务与原业务之间的关联性的分析。一般来说,与原业务关联性高的新业务在很多方面可以共享资源。比如技术、品牌名称、营销网络等,这样能较好地获得协同效应,并较快地形成竞争优势。

四、结束语

多元化经营是许多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战略举措,但它的实施伴随着较大的风险,许多企业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要想取得战略的成功,就需要对其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对于那些来自外部的风险,企业要尽量规避;对于来源于企业内部的风险,企业要尽量采取措施,转嫁或控制它。只有这样,才能将多元化经营的风险降到最低,才能使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后发展得更好、更快。

参考文献:

1、刘德强,陈俊芳.企业多元化的新模式:基于核心能力的虚拟经营[J].中国工业经济,2002(10).

2、蔡树堂.企业战略管理[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3、李庆华,李东.多元化经营风险及其控制:基于方向和范围的分析[J].技术经济,2004(3).

多元化经营风险精选篇3

【关键词】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模式改进;综述

一、引言

多元化经营理论一直是各学者研究与探讨的热点话题,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美国学者安索夫(Ansoff,1957)在《多元化战略》文章中所描述的概念,即“在新的市场用新的产品去开辟”。但如今人们对多元化经营的概念的理解已不只局限于一种产品,也可为跨行业进行经营扩张。多元化的经营,一方面可以适当减少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转移、分配资源,实现经济协同效应(徐旭中,2014)。

二、多元化战略对财务风险影响汇总研究

为更全面研究多元化经营对财务风险的影响,本文共收集了14篇相关文献,分别从纺织业、房地产行业、金融行业、旅游业、农业、影视业等行业进行全面覆盖分析。当前文献对“多元化经营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这一议题的研究在以下三个方面讨论尤为激烈: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原因与方式、多元化经营所带来的问题以及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如何基于多元化经营战略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管控。现阶段,由于我国企业发展阶段以及经营环境的因素影响,多元化经营的方式对我国企业来说还不足以减少财务风险。同发达国家企业相比,我国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尚不成熟,企业经营者缺少进行多元化经营的经验及能力,因此企业还不能制定合理的多元化策略以及科学进行多元化经营(吴国鼎、张会丽,2015)。

(一)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的益处

随着我国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其带来了市场的成熟、竞争的激烈、价格的下降,很多行业被迫进入微利时代,一些企业不得不进行多元化经营以求获得更多的收益,这能在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时快速拓展企业规模(李冬妍等,2009)。不同研究者对不同的行业(见表1)所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原因总结研究大相径庭,但也有各个行业独特的因素(见表2)。多元化的扩张有两种方式:企业自主进行生产线和市场扩张和企业进行同行业和跨行业并购策略。自主扩张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扩张方法,需要企业投入时间线跨度很长的资金人力和物力;并购式的扩张策略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扩张同时还能获得原行业外的资源和渠道。多元化经营的影响是因不同的利益主体的差异而分论的,管理层愿意进行多元化经营是由于该策略可以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同时能创造更广的利润空间(魏锋、孙晓铎,2008)。多元化溢价的观点认为,企业多元化战略能分散企业经营风险、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产生协同经济效应,有利于企业提升经营绩效(杨军等,2020)。

(二)多元化经营策略带来的影响

多元化经营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企业在实行多元化经营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遇到管理、资金等方面的问题(魏然,2013)。通过文献整理,归纳为以下几种问题与影响(见表3)。多元化的扩张对资金需求非常庞大,按照正常经营企业无法满足扩张所需的资金,故企业只有通过外部的融资以达到扩张的目的。而外部融资分为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两种。债务融资会使企业流动负债急剧增加,权益融资相较是一种更保险的办法。大部分企业因多元化扩张而破产的主要原因是扩张的费用使企业进入一种高负债经营的状态,若无法利用后续经营来弥补债务便很容易走向破产。由表3可知,进行多元化经营企业将面临下列问题:1.委托问题更加复杂。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进行了分离,经营者所做出的决策大多是对自身的收入有利的,而不一定使企业的所有者充分受益(徐旭中,2014)。2.资金短缺问题。由于跨行业进行多元化经营,资金同时在两个领域进行分配,在原有运作模式下会出现资金短缺问题。3.新业务拖累旧业务问题。盲目进行多元化经营会导致新迈入的业务不但不会为企业带来利润,还存在拖垮原业务的可能性(管朝龙,2010)。4.财务资源整合困难。原业务与新业务的管理层之间的相互推诿,会激化企业内部矛盾增加企业财务管理成本,不利于资源的共享与配置的优化(付彬,2014)。因此,企业在采取多元化经营扩张策略前需要认真剖析审核新业务的盈利状况和将要面临的风险,同时,在筹集资金扩张前也应该分析企业本身的资金结构和成本预赛,为扩张做好充分的准备(魏然,2013)。

(三)改良多元化经营策略及对风险的管控

针对以上问题,各位学者也针对性地提出了自己的风险控制意见,对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汇总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各位学者针对多元化经营带来的财务风险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适度进行多元化。选择更加合理的多元化模式。大多数企业在选择多元化战略时采用了相对激进的策略,其在资源配置上和前期投入中超出能力范围,导致在后续经营时无法进行全面把控最终造成企业破产。2.强化财务风险监管体制和风险控制系统。监管机制相对来说尤为重要,企业需要把握住每一次决策的利弊权衡,对财务风险有警觉性,及时悬崖勒马。3.对新业务进行风险评估,并加强主营业务的核心地位。核心业务是带动新业务投入与发展的主要动力,企业因在新业务中过分投入而导致主业务在市场上失去市场份额的情况不在少数。

三、结语

多元化经营风险精选篇4

近年来,农业上市公司实施多元化经营的现象日益普遍,给企业财务风险带来了一定影响。本文立足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现状,对多元化经营对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保持农业业务主导地位、优先选择相关多元化、谨慎选择新业务、加强财务管理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以帮助农业上市公司合理运用多元化经营战略,推动企业发展。

关键词:

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

一、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现状

截止至2014年底,我国沪深两市共有40家农业上市公司,均为部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我国整体的农业经济和各地区农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为了分散经营风险和提高绩效而纷纷开展多元化经营。据统计,目前我国共有30家农业上市公司实行不同程度的多元化经营,占农业上市公司总体的75%,多元化经营现象非常普遍。农业上市公司所涉及的行业主要包括:农业(狭义概念)、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房地产业、商业贸易业等。其中,涉及农业(狭义概念)的公司最多,为18家,占农业上市公司总体的45%,包括雏鹰农牧、隆平高科、登海种业、荃银高科等;涉及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的有18家,包括好当家、壹桥苗业、东方海洋、獐子岛,占总体的45%;涉及畜牧业的为12家,包括福成五丰、西部牧业、华英农业、罗牛山等,占总体的30%;涉及渔业的有10家,包括好当家、开创国际、国联水产、东方海洋等,占总体的25%;涉及商品流通业的有9家,包括獐子岛、中水渔业、北大荒等,占总体的22%;涉及林业的6家,包括福建金森、景谷林业、香梨股份、永安林业等;涉及饲料加工和屠宰业的分别有3家;而涉及餐饮服务业和房地产业的分别有2家和4家。可见,我国农业上市上市公司多数延产业链条方向进行延伸,进行相关多元化经营,而进行非相关多元化经营的公司则较少。农业上市公司经营涉及的行业数量方面,涉及行业数量为5以上的(包括5)的有9家,包括雏鹰农业、香梨股份、罗牛山、獐子岛等;涉及行业数量为4的有10家,包括好当家、壹桥苗业、中水渔业等;涉及行业数量为3的有8家,包括大康牧业、东方海洋等;涉及行业数量为2的有3家,包括天山生物、吉林森工等;进行专业化经营,即行业数量为1的有10家,包括牧原股份、星河生物、神农大丰等。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平均行业数量为2.89,程度适中。

二、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对财务风险影响

(一)财务风险种类系统风险。又称市场风险,是指由于某行业市场整体的波动而对企业造成的风险,这些因素通常发生在企业外部,属于不可控因素,无法通过分散投资来减少风险,其给企业造成的影响通常较大。如宏观经济政策、财政税收政策、通货膨胀等则属于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又称非市场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内部或者与企业相关的外部因素变动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因此,非系统风险与个别或部分公司相关,是由其内部或外部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引起的,且可以通过分散投资及人为控制来规避风险。如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则属于非系统风险。

(二)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对财务风险的积极影响1、分散非系统风险。第一,自然风险。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来自自然气候的极端变化,如沙尘暴、旱灾等,以及来自于各种疫病的发生及传播均会农业上市公司造成影响。企业分散经营能够有效分散自然风险,增加企业抵御自然灾害损失的能力。第二,市场风险。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频繁,且其受到多种政策制约而限制农业上市公司的盈利空间,而原材料供应市场也受多种因素制约而不太稳定,因此进行多元化经营能够使农业上市公司的多种业务波动进行对冲,使企业整体经营波动得以平缓。第三,政策风险。政策风险通常具有直接性、重大性和不可逆转性。农业上市公司享受政府多种补贴收入,且对于一部分公司,该补贴收入在公司运转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进入WTO后逐渐取消补贴政策,农业上市公司对政策风险影响更为敏感。因此,进行多元化经营能够缓解国家政策变化对企业的影响。2、提高企业整体效益。我国农业投资回报率低,资本回报周期长,农业产品的毛利率低于其他行业,且受到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等众多风险的影响显著高于其他行业。此外,农业受产品的需求弹性和价格弹性均较低,发展空间小。因此,农业上市公司纷纷进行投资于资金回报率较高的非农业行业,以提高其整体收益性和成长性,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3、充分利用企业剩余资源。农业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为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而取得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人力资源等,难免存在或多或少的剩余资产。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尤其是相关多元化经营,无疑将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部分工序或工人可形成经验曲线或学习曲线,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生产成本。此外,产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加并不会造成企业管理成本的增加,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管理成本,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降低财务风险。

(三)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对财务风险的消极影响1、融资结构不合理,企业财务杠杆失衡。根据行业标准值,农业行业资产负债率保持在58.9%左右较好,而农业上市公司2011年资产负债率平均值为38.18%,2012年为41.25%,2013年为44.80%,2014年为44.26%,可见总体上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未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融资成本较高,投资回报率较低。2、财务协同困难,子公司发展难以协调。企业多元化经营中涉及的行业相对独立,有各自的经营特色,协调各个经营业务的发展存在困难,且不同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无法实现财务制度的有机统一,则无法准确为企业整体发展做出科学财务评估与预测,第三方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评估也面临困难,堵塞企业的内外部融资通道;另一方面,集团更倾向于将优势资源和资金投向具有竞争优势的子公司,而相对较差的子公司相较于非多元化企业则会面临更少的发展机会,各个子公司之间难以实现财务协同,造成企业整体效益差,多元化经营优势难以显现。3、分散企业现金流,扩大财务危机。农业项目投资周期长,项目风险大,多元化经营要将企业有限的现金分配到不同的业务中,以维持各项业务的经营。但是如果一项业务不能为企业提供多余的现金流,则必然会分散企业现金流,且若一个子公司出现资金问题,则与其有财务往来的其他子公司也会受到牵连,扩大财务危机的影响,甚至危及到企业整体。4、庞大的组织结构使企业不能实现科学管理。过于庞大的组织结构会使企业信息传递缓慢,使高层与下属沟通困难,容易造成信息失真,难以保障决策实施的效果;会钝化高层对各个业务单元和部门协调的敏感度,容易造成管理失控,甚至制定错误的决策;组织结构设置不当,是对企业人力、物力的消耗,存货周转率下降,占用资金增多,企业资产周转率降低,增加企业管理成本,增大财务风险。5、增加的业务单元增加企业面临的系统风险。各个行业都有各自的系统风险,农业上市公司进行多元化经营通常不能分散系统风险,反而会因为涉及行业的增多而面临更多行业的系统风险,增大企业整体系统风险。

三、对策建议

(一)保持农业业务竞争力农业上市公司在多元化经营过程中仍应当保持农业业务的主导地位。农业通常是农业上市公司最为擅长的业务,拥有更多的技术和资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因此农业上市公司要对农业领域进行持续的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投入,开发不易被对手轻易得到和模仿的品种、技术,保持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一旦农业领域竞争力减弱,不仅使得企业整体声誉和品牌影响力下降,不能够为其他业务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以帮助其发展,还会使企业整体陷入财务危机。因此,农业上市公司要始终保持农业业务在战略和发展的优先地位。

(二)优先选择相关多元化农业上市公司应当延产业链条方向进行相关多元化经营,在相关产业拥有共同的销售渠道、生产工艺或顾客群体,充分利用企业原业务的优势,也提高了新业务经营成功的可能性。在原业务处于衰退行业等其他原因难以进行相关多元化经营时,可考虑进行非相关多元化,以转移企业的经营重点。

(三)谨慎选择新的业务农业上市公司应当对其新业务的风险收益、相关政策、行业竞争、技术环境、自身能力等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对项目的发展进行规划和实施权限恰当审批,最大可能降低新项目的未知性和不确定性。此外,由于各个企业面临的具体环境不同,不可盲目跟随其他企业的选择。

(四)加强财务管理为合理控制多元化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农业上市公司应当加强财务管理。第一,提高各项资产周转率,减少占用资金,提高经营效率,保持现金流的充足与持续;第二,加强各业务的财务融合,科学确定相关会计政策,确保会计核算的准确性;第三,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降低资本成本,同时严格控制目标资本结构,控制财务风险;第四,为各业务的发展制定科学规划,合理分配企业资源,协调不同业务间的发展,为农业上市公司的整体发展奠定良好的财务基础。

参考文献

[1]姜付秀,陆正飞.多元化与资本成本的关系.会计研究,2006(6).

[2]魏然.多元化经营对企业财务风险影响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3(2).

[3]王良华.企业多元化经营与财务风险控制探讨[.J].财会研究.2011(7)

[4]吕文豪.公司多元化经营与财务风险关系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2.

多元化经营风险精选篇5

关键词:多元化 风险 战略

多元化经营,又称多样化或多角化经营,是指企业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和长期稳定经营,开发有潜力的产品,或通过吸收、合并其他行业的企业,丰富产品组合结构而采取的一种经营模式。其优点在于能通过业务组合规避风险;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及现有营销能力、生产能力和顾客基础;形成品牌家族,实现集团化规模增长等。

我国企业多元化发展现状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企业的多元化程度较低,且普遍存在经营业绩差、净资产收益率低和资产负债率高的状况。以不相关多元化企业为例,该类企业1998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7.625%,资产负债率为55.105%,到1999年其净资产收益率则下降到-24.46%,资产负债率则上升为56.725%。

笔者认为,我国企业在多元化实践上与国外企业有较大的差距的原因在于,我国企业未能较好的规避风险,或者只关注了显性风险,较少考虑隐性风险。

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显性风险

(一)行业进入风险

1.行业进入壁垒。不同行业的政策要求、技术要求、规模经济、资金需求、转换成本、产品差异、销售渠道等因素构成行业的进入壁垒。如果要进入的行业政策法规要求严、技术研发难度大、环境保护要求高、资金需求多、产品差异突出,则进入壁垒就大,企业要为进入这个新行业付出较大的成本,承担较大的风险。

2.行业市场状况和竞争状况。行业市场状况要从三个方面考虑,其一是市场规模,即行业全体买方需要量;其二是市场边界,即该市场是区域性的、全国性的还是全球性的;其三是市场增长速度,即市场的增长快慢。一般而言,企业进入市场规模大、边界宽、增长速度快的行业所承担的风险较小。同时,如果行业内竞争过于激烈,而企业对这一行业在产品技术、性能、质量、价格等方面又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则在竞争中将难以获利,甚至难以立足,存在较大风险。

(二)主业受影响风险

稳定而有优势的主营业务,能为多元化经营提供支持和保障,是企业的生存基础和利润源泉,也是多元化经营的前提。企业进入新行业要对资源进行重新分配,这必将使有限的资源被分散于每一个发展的产业领域,从而迫使企业减少在主业上的投入,容易影响主业的发展。一旦主业被削弱,不仅公司的多元化经营将面临危机,公司的生存也将受到严重影响。

(三)营销渠道再建风险

这主要体现在非相关多元化方面。企业从事非相关多元化经营时,原有的销售渠道与新行业的要求会有一定的差异,这要求企业重建营销网络。而营销网络在再建的过程中会遭遇来自营销策略、营销资源、营销环节等各方面的不确定性,加大企业发展的风险。

(四)财务风险

实行多元化的企业要在新业务上大量投资,我国企业多是向银行或其他非金融机构筹措借贷资金。由于多元化经营对资金需求量大,容易使负债偏多,加重利息负担。同时,我国企业的资金周转率普遍不高,许多企业不懂如何合理配置资金结构以及协调企业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也不善于处理盈利性与流动性的协调等财务问题,这都为资金的有效运作带来的巨大的困难。一旦企业内部资本市场供应与外部资金来源失去平衡,形成对外部资金的过度依赖,就很可能陷入债务危机,恶化财务状况,给企业的生存带来严重危害。

企业多元化发展的隐性风险

(一)时机把握的风险

从行业发展生命周期来看,任何行业都将经历幼年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几个阶段。在把握实行多元化的时机时,企业应该结合行业生命周期理论,不仅考虑自身所处产业的阶段,更要考虑即将进入的新行业的阶段。

就企业自身所处的行业而言,在行业幼年期和成长期,企业会为占领市场进行大量的研发、营销和管理费用投入,不会有足够的资金和能力推行多元化;进入行业成熟期以后,行业竞争渐趋稳定,管理机制日益完善,企业的资金愈加充足,企业有剩余的可支配资源和能力进行多元化经营,也比较容易成功;行业处于衰退期时,企业的剩余资源退出可能需要支付高昂的交易成本,不宜推行多元化。就企业即将进入的新行业而言,企业要力争进入处于幼年期或成长期的行业,摒弃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的行业,这样才能保证在新的领域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二)研发风险

研发风险来自于企业在研究和开发新产品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企业专营主业时,目标市场单一,生产技术专业,并能较强烈的关注市场动态,走在市场开发与技术创新前沿。如果企业实行相关多元化,原有的研发能力还有可能被转移和共享,而如果企业实行非相关多元化,新行业与原来行业的技术、产品不相关,企业就只能重新培养自己的研发能力,这就必然遭遇核心技术的突破、创新能力的持续等多种不确定因素,为企业带来风险。

(三)管理风险

德鲁克曾说,一个企业的多元化经营范围越广,协调活动和可能因此造成的决策延误就越多。对实行多元化的企业来说,要同时在几个业务领域开展经营,管理者就不但要熟悉原有业务,还要能够掌握和驾驭新的业务。而伴随多元化产生的管理业务的差异性、管理环节的增加、管理通道的不畅、管理信息的不对称等都可能导致企业管理决策的扭曲或管理效率降低,增加企业管理成本,扩大风险。

(四)退出风险

当企业在新行业发展不顺利时,要么继续经营,要么全身而退。企业继续经营只能导致经营业绩的进一步恶化,而全面退出又要遭受损失,付出退出成本。如果这个退出成本较小,企业就能及时摆脱负担,顺利退出,但如果退出成本过大,企业经营风险就会增大。

(五)品牌和形象风险

好的品牌和形象是企业的巨大财富,如何使企业在新行业内继续保持自身的品牌优势和良好形象是很多企业都忽略的问题。企业涉足新领域初期,原有的品牌和形象可能会起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从长远看,企业还应在新行业内重新巩固自己的品牌和形象。一旦企业新开发的产品在质量与服务上存在问题,企业多年在主业中已树立的良好品牌和形象就会有所影响,甚至会直接导致企业的品牌和形象颠覆,这对企业将是致命的危害。

(六)内部整合风险

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业务流程和市场模式,企业多元化的部分会通过财务流、物流、决策流、人事流等给企业及其原有产业带来全面影响,并要求企业的管理机制有所调整。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必须把不同行业以某种形式整合在一起,如组织结构整合、企业文化整合、人力资源整合等。特别是企业通过外部扩张方式进行非相关多元化时,原来两个互不关联的企业被并购到一起,其原有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上的差异必然会导致企业文化的碰撞,给管理协调带来困难,增加管理难度和企业风险。同时,多元化经营的多重目标与企业有限资源间也会发生冲突,给企业内部整合带来更大的风险。

(七)市场整体风险

多元化经营是通过“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去化解经营风险。而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产业间存在广泛的相互关联性。一旦国家产业政策发生大的调整和变化,企业的多元经营产业就都有可能受到影响,与实行专业化经营的企业相较,多元经营又分散了企业经营资源,更增加了风险。

各种风险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多元化经营风险精选篇6

关键词:多元化 财务风险 雅戈尔 杉杉

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多元化经营已然成为企业集团最重要的经营方式之一。纺织服装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中也有相当比例的上市公司走上了多元化经营的道路。以上交所上市的纺织服装业33家企业为例,其中有5家企业选择相关多元化的经营方针,如福建南纺、浪莎股份,其经营领域包含了纺织原料制造、加工,到服装、产业用品的生产、销售,几乎贯穿了整条产业链;此外,实施非相关多元化经营的企业比例高达70%,在产业选择、投资比例等方面,上市公司也各不相同。基于房地产业、酒店业、电力行业较高的利润率,不少纺织服装业上公司都将其作为非相关多元化经营的方向。尽管各个上市公司都有不同的产业选择,但是纺织服装作为主营业务其收入所占比例仍然较高,仅有小部分公司跨界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所占的比例超过纺织服装业。

一、雅戈尔与杉杉多元化竞争力分析

(一)雅戈尔多元化探索之路

1.服装业。主业核心竞争力偏弱。雅戈尔自2000年超越杉杉之后一直保持了市场占有率第一,然而这是建立在服装行业整体缺乏品牌效应的比较优势基础之上。随着九牧王、七匹狼等品牌的崛起,雅戈尔如何避免品牌老化,保持持久竞争力成为其必须面对的一大难题。

2.房地产业。定位模糊,融资能力欠缺。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需要依托强劲的融资能力。而纺织服装业恰恰是低利润率行业,并不能为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本支持。雅戈尔在进军房地产业后选择的是不断投入资金囤地,并没有摆脱传统模式。初期取得的成功是借助于行业高增长的东风,在国家严厉的调控政策下雅戈尔显得力不从心。

3.证券投资。风险管控能力缺乏。证券投资面临较大的系统性风险,投资者必须具备良好的风险管控能力。雅戈尔的证券投资策略过于单一,一旦投资失败容易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引发财务风险。2008年开始的股市持续低迷,使得雅戈尔很难再现投资辉煌,其股票缩水可能还将继续。

(二)杉杉多元化转型之路

1.服装业。服装业务主打品牌营销。杉杉西服90年代红极一时,然而随着服装业暴利时代的结束,杉杉毅然选择了特许经营的形式,开始专注于品牌经营。如今,杉杉已经拥有21个品牌,但是杉杉品牌经营之路走得并不顺利。根据2012年年报显示,杉杉服装业务的净利润仅为850万元,同比下降85.60 %,远低于同行业其他企业。

2.高科技。高科技领域稳步前进。杉杉股份从1997年开始涉足锂离子二次电池材料的生产和销售,是我国唯一具备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的供应商,并且正极、负极与电解液的市场占有率与销量都位列国内前三。杉杉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功正是源于其拥有的核心竞争力,包括关键电池材料生产技术、完整的产业链条、稳定的客户团队。

3.资本运作。资本运作收益颇丰。杉杉股份以1.79亿元投资宁波银行捞得第一桶金后,更多地选择投资金融机构包括徽商银行、浦发银行和一些基金公司。2012年半年报显示,杉杉股份投资收益为10 31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了3 603万元。杉杉股份深谙“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是最强大的”的道理。但是,如何将二者完美结合,还是个有待探索的命题。

二、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

作为纺织服装业佼佼者的“雅戈尔”和“杉杉”在多元化的道路上选择了不同的方向。雅戈尔选择了以纵向一体化与横向多元化发展相结合的模式,服装纺织、房地产、证券投资共同驱动企业发展;而杉杉选择了横向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即采取服装、高科技、资本运作等三个板块独立经营的模式。

根据图1,2008年至2010年作为主业的服装在雅戈尔的营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房地产旅游业给公司带来的收入却逐年上升,而2011年房地产旅游业的收入明显下降,雅戈尔重新回归主业后,服装业收入在2012年呈现新低。2008年至2012年杉杉股份服装产业与新能源材料平分秋色,虽有小幅波动但收入总体呈现上涨趋势,2012年新能源材料收入占比接近50%。多元化产业布局一方面多角度保障了收入的稳定性,使企业能够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发展,另一方面投资新的领域,由于所从事的业务与主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关联性,因此,可能加大财务风险。

(一)偿债能力角度分析多元化对财务风险影响

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是测试短期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一般来说,流动比率维持在2左右,速动比率维持在1左右是较好的财务表现。从图表中可以看到,雅戈尔与杉杉的流动比率都只有1左右,短期偿债能力明显偏弱。而雅戈尔在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下库存大量增加,导致速动比率长期低于0.4,且逐年呈现降低趋势,增大了财务风险。近年来,雅戈尔的现金比率只维持在10左右,流动资产中存在大量的存货及应收账款使得即时付现能力较差;而杉杉现金比率保持在30以上,流动资产未能充分利用,现金类资产获利能力不高。在长期偿债能力方面,雅戈尔的资产负债率高达70%左右,呈房地产企业的高资产负债率化,这与其将房地产作为其主营业务相关。杉杉股份的资产负债率能够维持在40%至60%的传统安全区间,但在2011年后达到了50%以上,仍应警惕负债率的攀升。

(二)现金流量角度分析多元化对财务风险影响

如果企业不能通过多元化来获取更多的现金净流量,则多元化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使现金流枯竭导致失败。根据表3,2008 年开始,雅戈尔公司的经营现金流量问题凸显,2011年更是出现了负值。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使雅戈尔曾一度因支付土地出让金和土地工程款而陷入现金流量困境。从近年来雅戈尔经营性现金净流量状况和几次发行短期融资券的情况来看其财务风险可见一斑。而杉杉股份的经营现金净流量虽没有出现负值但是呈逐年下降趋势,现金流问题正在逐步显现。

(三)存货角度分析多元化对财务风险影响

下页图表4数据显示雅戈尔存货数量居高不下,存货周转天数逐年增加,2012年更是达到了1 546天,而行业平均值仅是382天。由于近两年房产调控政策持续紧绷,房地产销售受到重重阻力,雅戈尔不得不为前几年激进的扩张策略买单。2010 年、2011 年、2012年,雅戈尔的库存总量分别为 187.27 亿元、233.07 亿元以及234.73亿元。而这其中绝大部分是由房地产业业务带来的。相对而言,杉杉股份的库存积压状况并不明显,但锂电池材料库存量较上年底大幅上涨了46.5%。

(四)Z计分模型分析多元化对财务风险影响

Z计分模型被视为财务风险预警的重要工具,它通过利用财务指标建立多元函数模型计算获取Z分值,并将其与临界值相比较,从而判断企业财务风险大小。Z=1.2×Xl+1.4×X2+3.3×X3+0.6×X4+1.0×X5,其中,X1=营运资产/总资产=(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总资产;X2=留存收益/总资产=(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总资产;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税前利润+财务费用)/总资产;X4=资本市值/总负债=[每股净资产×非流通股数(或有限售条件的股票股数)+ 每股市价×流通股数]/ 总负债;X5=销售收入/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

根据Z计分模型要求,对雅戈尔、杉杉2008-2012年财务报表数据整理计算后得出各参数值如表5、表6(数据主要取自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的公司定期报告,每股市价取自于公司各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格,以财务费用替代利息费用)。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雅戈尔自2008年以来Z值长期低于1.81,2012年更是小于1,存在潜在的破产风险,财务状况堪忧。而杉杉2008年至2011年Z值保持在1.81至2.675区间,财务状况并不稳定,而在2012年下降至1.5,财务状况较上年明显恶化。然而,Z计分模型经验证在短期内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测准确度很高,但模型建立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现金流量能力,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反思与启示

就市场发展而言,上市公司多元化已是必行之事,关键在于如何走好多元化之路。通用电气作为多元化战略的典范,其成功之处在于立足于主业经营的同时对拓展的每一个领域都能有效控制。雅戈尔的多元化发展虽然在短期内成效显著,但它在不断追求做大做强的同时并没有做精。杉杉不论是资产规模还是营业收入都与雅戈尔相差甚远,所涉及的高科技领域更是回报周期长、风险大。但是应该看到杉杉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锂离子电池材料综合供应商,同时拥有成熟完整的产品体系,正在逐步践行“投资多元化、经营专业化”的发展理念。而其在主业服装业务上的滑坡,也是其多元化道路上不可回避的硬伤。

雅戈尔与杉杉的案例也折射出国内一些上市公司多元化的现状,为了提高企业在多元化过程中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的能力,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慎重选择新的业务,切忌跟风。关注企业是否具备进入该行业的关键成功因素,注重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第二,无论是核心产业多元化还是非核心产业多元化都需要对各业务进行整合,以实现财务协同效应。第三,现金是企业经营的重要源泉。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现金流的动态化管理。第四,追求新业务同时不能丧失主业优势。一个发展成熟的主业是对新业务良好的支撑。

参考文献:

1.林波.纺织企业财务风险探析――基于雅戈尔集团案例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2,2:(1).

多元化经营风险精选篇7

Abstract: Diversification has become the strategic choice for many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hunlan Group,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needs to properly identify the business status of this enterprise, discreetly choose diversification development direction, reconstruct the existing business in a reasonable manner and establish a flexible dynamic business exit mechanism, to provide reference.

关键词: 多元化;风险;业务识别;退出机制

Key words: diversification;risk;business identification;exit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4-0164-02

0 引言

上世纪90年代,当时中国市场众多行业的整体利润普遍较高,在西方多元化思维的影响下,许多中国企业纷纷投入多元化的怀抱,采取多元化经营作为企业发展壮大的途径。作为这股多元化热潮中的典型代表,1994年如日中天的春兰集团师从GE,迅速地开始了一系列的多元化进程,由主营生产空调逐步转向摩托车、冰箱、汽车、彩电、新能源电池等行业。但由于对进入新产业领域的风险认识不足,加上没有控制风险的有效对策,春兰不仅在新业务上毫无建树,而且还削弱了企业原本的主业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因此研究企业在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过程的风险因素,对企业的影响路径及程度和企业的风险控制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春兰集团多元化经营的动因

1.1 加强企业竞争能力的需要 多元化经营可以通过现有核心能力在新行业领域的运用来提升核心能力水平,或者是从新的行业领域获取新的核心能力,与原有核心能力相融合,达到提升核心能力的目的。不可否认的是,春兰掌握了空调、冰箱压缩机制冷等核心技术,发动机、压缩机制造技术基本与世界先进水平保持同步,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庞大的营销渠道,投入了巨大的资金用于广告宣传等。如果可以实现多元化经营,就可进一步地发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同时最大可能地提高企业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以达到加强企业竞争能力的目的,这是春兰多元化的初衷。

1.2 分散经营风险的需要 “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在春兰占据着中国空调业龙头老大的时候,春兰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陶建幸就指出,中国家电行业必然是以多元化为发展方向的,专注于某一领域的结果要么是倒闭灭亡,要么是苟延残喘艰难度日。换言之,家电行业是个“夕阳产业”,发展空间有限,春兰要做大做强成为国际知名公司,多元化道路是必然的选择。正是由于对行业前景的不自信,为了规避单一行业衰败可能会出现的利润下降、销量减少等经营风险,春兰毅然踏上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1.3 消化过剩资源的需要 资源相对过剩是导致春兰选择多元化的另一原因。当企业因为经营成功而出现了包括资金、研发能力、品牌影响力、营销渠道等资源的过剩时,往往希望通过采取多元化的措施为这些过剩资源寻求出路。

资金方面,春兰空调连续八年稳居中国空调业老大宝座,获利颇丰,1994年曾一年赚了7个多亿的净利润;历史最高股价达到64.3元,凭借着资本市场拥有了大量的现金,过度的融资使得春兰不得不为多余的资金寻找投资方向,将触角伸向多个领域,形成多元化格局。人才方面,企业拥有一支由数百名博士、硕士,上千名有中高级职称的科技人员组成的专业技术队伍;政策方面,到了1998年,春兰享受到了国内企业所能享受到的最大的优惠政策。可以说,这种“不差钱,不差人,不差政策”的好日子,为春兰实施多元化战略打足了底气。

2 春兰集团多元化经营失利的原因分析

2.1 盲目扩张,机会主义色彩浓厚 追求利润是企业的天职,企业往往受到利益的驱使,寄希望于通过短期的投资获得超额的利润,忽视了市场经济的盲目性、滞后性和自发性。我国在90年代许多行业百废待兴,蕴含着巨大的利润空间。此时,春兰这个在中国家电市场中获得成功,积累了巨额利润的家电企业进入摩托车、汽车这些行业就成了看似必然的选择。殊不知,这样的多元化带有很大的投机成份,春兰急于寻求能在较短时期内获得超额利润的项目,而不愿意为长久地在一个行业中仔细耕耘长期投资,所经营的新业务一旦度过成长期进入竞争激烈的成熟期,超额利润消失,就急于转型。

在品牌使用上春兰的做法是盲目冒进的。上世纪90年代的春兰是中国家电市场上赫赫有名的品牌,于是春兰在进行多元化拓展时,无论是空调摩托车,还是彩电卡车,几乎所有产品都共享春兰品牌。春兰品牌在家电行业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在汽车、摩托车等领域却没有任何品牌知名度,春兰在这些领域仍然使用春兰品牌不但达不到对新进入行业的品牌渗透效果,反而是削弱了主营业务的专业度,对春兰品牌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2.2 行业跨度过大,经营管理水平有限 春兰集团大部分中高管理层都是泰州本地人,企业新引进人才则很难进入管理层掌握真正的话语权,多次出现了人才引进困难和现有人才流失的状况。另一方面,春兰马不停蹄地进入陌生的新行业,急切需要大量既有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去经营,人才配置方面捉襟见肘。同时以陶建幸为首的春兰管理层过高估计了自己跨行业经营的能力,不能够很好地把握住集团的战略和战术发展方向,而且也由于专业的限制,欠缺新行业经营的经验,加大了决策失误的风险。

2.3 产权体制改革失败,导致人心涣散 企业改制受阻是春兰集团多元化经营失败的重要原因。2002年,春兰提出了一个改制计划,进行MBO股改和全员持股,以最大程度地激励高层经营者和高科技人员为公司的长远利益努力,吸引优秀人才,激励创新,使员工既能享受利益,又能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然而这场轰轰烈烈的企业产权体制改革被国务院以“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将国有资产量化给个人”为由拒绝。改制受阻不仅沉重打击了春兰管理层的信心和斗志,更使一大批骨干技术研发人员流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竞争对手那边,导致了春兰在以后的竞争中逐渐丧失了技术优势,被竞争对手甩在了身后,更是为后续多元化的失利埋下了伏笔。

3 春兰集团多元化经营中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春兰集团多元化经营的失败已成定局,站在事后总结教训的角度反思春兰实施多元化的进程和失败的原因,显然春兰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伴随着多元化带来的风险,及时识别和控制这些潜在甚至是已存在的风险。为了吸取春兰的惨痛教训,也为了对其他有意进行多元化经营实践的企业提供借鉴,笔者提出以下几种方法来防范和化解多元化的风险。

3.1 正确识别本企业的业务地位 春兰集团没有能够设计好各种业务的资源配置,在新业务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和优势的情况下,又没有对现有的业务加强研发和创新支持,导致空调业务不能对新业务提供支持甚至是自身不保,新业务又不能自力更生,陷入了极其尴尬的局面。因此,要维持在多个行业上的多元化发展,首先必须在主业上站稳市场。

3.2 慎重选择多元化发展方向 多元化的发展方向是否可行,其成长是否能够给企业带来效益,一般可以从产业吸引力、进入成本、新经营业务与原有经营业务间的互益性等方面来检验。这可以用来作为防范多元化风险最为底线的方法,称为“三重检验法”。产业吸引力检验,即多元化成长所选择的产业必须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适宜的竞争条件和一个能长期获得利润的市场环境;进入成本就是指目标产业的进入成本不宜过高,但通常情况是,越是有吸引力的产业,进入的成本往往越昂贵;互益性检验指多元化企业原有的业务必须能给新进入的业务提供某些有竞争优势的潜力,或者新的业务能给公司原有的业务增强竞争优势。

3.3 对现有业务进行合理重构 重构现有业务是基于核心能力进行多元化业务的结构优化,对多元化经营企业现有结构的存量调整与矫正,通过企业重构的手段,优化业务组合,突出主导业务,发展核心能力,培育竞争优势。2008年,春兰出售了自己持有的春兰汽车60%的股权,开始了集团重组的步伐。虽然这种被迫重组或许并非春兰的初衷,但是通过重构业务的手段优化业务组合,增强竞争能力的做法还是正确的。只有使企业的业务组合与自己的战略资源和核心能力相匹配,才能够有效地化解经营过程中的风险。

3.4 建立灵活动态的经营退出机制 退出机制对于化解多元化风险很重要。企业在多元化投资前,往往更注重美好前景,很少考虑退出问题。然而,如果企业进入的不是一个利润高地而是企业资源投入的陷阱,一旦这种错误的投资无法纠正,还要硬撑下去,那么很可能导致企业全军覆没。因此,当企业在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发现自己离开了核心竞争力的延伸范围,盲目地进入了不具备战略优势的业务时,果断地剥离已出现风险的业务,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一项非相关多元化业务未必真正适合企业,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分析的偏差有时是在所难免的,然而,对已经出现的失误,能够果断地退出才是企业避免资源进一步流失的关键。在多元化经营中取得巨大成功的GE一贯奉行的“要么第一第二,要么把它整合成为第一第二,要么就卖掉、关闭”的准则就充分反映了这种敢于退出的理念。

参考文献:

[1]Ansoff.H.I.Strategies for Diversific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57(35):113-124.

[2]姜付秀.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决定因素研究[J].管理世界,2006(5):128-135.

[3]李瑜.基于核心能力的上市公司多元化战略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6(11):159-160.

多元化经营风险精选篇8

1.1财务整合困难企业多元化经营使公司拥有众多行业,每个行业相对独立,有自己的经营特色,使协调各行业的发展很难进行,企业财务整合更加困难,一方面企业财务制度无法实现有机统一,完善企业财务制度是保证企业的发展,企业需要协调各级金融机构和金融机构会计,保证各行业之间会计政策的一致性、业务可比性和财务指标的一致性,以保证企业的财务决策是有效的,企业是集中式的财务管理模式,或混合式分权与财务管理。另一方面,企业投资、融资及利益等也会出现问题,需要协调,整合企业财务制度,对企业财务人员的要求将更多,许多资源型企业财务人员都无法满足这些条件。互斥现象发生在企业财务资源配置中。资源类企业在各行业的独立程度比较高非相关多元化,不同的是强大的,非货币性资产,需要跨部门整合,这比较困难,而财政资源企业和行业人员配置相对排斥,很多企业所有行业,金融学科,更难以配置企业财务资源,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专业化公司,复杂,物种多样性多元化企业的财务管理,不利于金融一体化。

1.2财务管理体制落后企业管理模式和财务管理制度需要改变,专业化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但资源型企业多元化的理财观念和落后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不相匹配的。目前,在我国,缺乏科学的概念,很多多元化企业在财务管理、母公司的财务管理的观念没有改变过,一些公司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管控体系,金融体系长期以来一直受制于落后思想,没有创新,背后的风险缺乏价值。缺乏时间价值、机会成本和边际成本等科学的管理理念,未进行资源配置和成本控制,没有进行现金流量分析和投资机构分析,没有投资时,不衡量风险和回报。

2企业多元化经营下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

2.1加强企业财务资产整合多元化经营的企业中的每个成员企业配置优化问题的各种行业和金融资源、财政资源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企业金融一体化会影响企业财务管理,企业财务整合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状况好坏和业务水平资源的效率。资产整合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多样化的业务资产管理较困难。各种资产多元化的成功整合是非常成功的企业发展。从货币的角度来看,多元化企业应加强货币资金集中管理,加强行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加强各类资产的整合,避免企业各行业追求自己的利益,不顾企业的整体利益。这些资金将分散企业整合,有利于企业资金管理,确保一定程度的企业资金持有量,以实现有效的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货币资金的效益;但从非货币性资产管理行业的角度来看,企业应该有运营效率和企业的非货币性资产分析,充分利用闲置资产组织相关部门在企业内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非货币性资产的整合,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多元化的企业主要是为了分散风险,实现企业资产更有效地分配和整体利益最大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业务多元化的整合是其中一个目标。企业应该好好把握各方资源,以实现不同的企业资产优化整合。

2.2加强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控制控制系统是在企业融资和国防企业财务控制体系的基础上,以保护整个企业财务管理的良好运作,许多多元化的工业企业,结构复杂,维持各经济体系的平衡和财务管理工作难以顺利进行,有必要制定一个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企业投资、融资和运营的各个方面,并结合多元化的企业发展和实际的财务控制制度的发展,渗透到各个行业的企业,规范企业财务处理和财务决策以及各工业部门的审批,规范企业资金运作、内部财务活动和内部财务关系,使各行业在整个企业有章可循,有一个统一的财务制度约束,以确保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结语

多元化经营风险精选篇9

[关键词] 互联网;企业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 F420 [文献标识码] B

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推动力,同时渗透至日常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近年来,我国互联网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并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但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受到了许多挑战,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互联网企业多元化经营中的财务风险,必须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

一、企业多元化经营概述

受内外部环境的共同限制,我国学术界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才开始研究关于风险管理控制理论,目前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近年来尽管国内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实证研究文献,但多数都是基于国外研究产生,并没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缺乏一定的针对性。此外,国内外由于市场经济政策和环境的不同,研究成果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应用于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控制当中。

企业多元化经营又称多样化经营,主要是指企业同时经营多种产品或行业,开展跨产品、跨行业的经营活动。企业多元化经营一般出现于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在原产品基础之上开发不同种类的产品,以达到进军新市场的目的。因此,企业多元化经营是一种典型的经营扩张模式,能有利于企业占领更大的市场,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互联网企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其研发成本和研发风险都较高,但投资成功率却很低,企业通过多元化经营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分散经营风险,实现理想的经济效益。但风险回报和风险呈正比关系,致使互联网行业有着较高的回报和利润率,较大的盈利空间为互联网企业经营领域的拓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我国互联网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现状及特点

首先,互联网企业多元化经营能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连通,互联网企业可以通过并购、业务合作等多种形式打破上下游之间的壁垒,形成一体化的服务系统,共同谋取互联网行业的利益。例如阿里巴巴入股新浪微博、百度并购PPS等都是互联网企业打通产业链的佐证,通过上下游整合的方式占领更大的市场,追求更大的话语权。其次,互联网企业多元化产业边界日益模糊,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互联网企业将经营领域逐渐扩张至传媒、零售以及腾讯等行业,尤其是金融服务领域相继推出了多个金融产品。第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的发展,传统行业认识到了互联网的重要性,纷纷借助互联网开展经营活动,极大地推动了网络零售业的发展。

三、互联网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财务风险

(一)业务风险

一般而言企业的资源有限,互联网企业要想实现多元化经营就需要多种资源,对资源有了更多的需求,因此一定程度上就会减少对其他企业的投资,使得互联网企业对其他行业的资金管理将会大大减少。一个企业一旦缺乏有效的资金和管理支持,则很难保证持续稳定发展。如果原来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减弱,则不利于企业多元化经营,丧失了企业原有的核心竞争力。

(二)财务风险

互联网企业要想多元化经营势必会采取并购或扩张的方式,使企业的财务结构变得复杂,无形中加大了财务管理的难度,对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能会带来财务风险,目前财务风险一般表现为融资风险、投资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三种。多元化经营长出现于大型企业,为了保障企业正常运行和发展就需要筹措更多的资金,因此会向金融机构借钱,但承担的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十分巨大。互联网企业在开展多元化经营的过程中会在不同行业寻找投资,挖掘行业的市场前景以合理分配现有的企业资源,一旦企业投资发生一些不利情况,则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影响,加大了投资的财务风险。

(三)内部整合风险

互联网企业要将经营范围拓展至其他领域就会给现有的工业企业或其他企业市场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不同企业之间的业务流程、管理机制具有较大的差异,要想实现多元化经营就必须对行业进行整合。但不同行业之间有着不同的经营目标,资源也会产生一定的冲突,难以实现资源的协调统一,而要想实现精细化、深度化的管理难度更大。多元化经营模式下一般需要增加子公司数量或管理公司,容易出现浮肿的问题,降低管理效率。决策者和管理人员在对不同行业管理时由于内外部环境的限制,难以做出最为明智的决策,加大内部整合的风险,抑制互联网企业的发展。

四、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决策缺乏科学依据

主观决策和经验决策目前广泛存在于我国财务决策当中,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出现决策判断错误的问题,从而加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我国针对企业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的研究较少,不能进行科学的借鉴,致使财务管理决策缺乏科学的依据。例如互联网企业在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决策时对项目缺乏系统的可行性分析,导致决策失误,不能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多元化经营财务管理体制比较落后

目前多数企业多元化经营仍然采用传统的经营模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财务管理模式需要加以转变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现代化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国企业缺乏科学的概念,多元化企业只是单纯的拓展了经营领域,但财务管理观念并没有发生转变。许多企业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系统,管理体系落后于思想,长期被传统管理理念束缚,不能进行有效创新。此外,企业多元化经营过程中还缺乏对时间价值、机会成本和边际成本的认识,对资源、成本以及现金流没有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分析,致使投资和回报不成正比,增大了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风险。

(三)业务分散,竞争力弱

我国企业目前广泛存在人员配置不合理,管理混乱等问题,不少企业为了谋取更大的经济效益纷纷设置了多个子公司,但子公司在经营时往往只关注自身的发展,并未从整体上进行布局。子公司还存在多样化经营的特征,导致子公司数量虽多但缺乏竞争力的问题,相对优势不显著。同时子公司之间的业务较为分散,甚至出现子公司为了争取业务而恶性竞争的情况,严重阻碍了子公司的发展,也不利于企业之间的整合。

(四)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我国企业面对财务风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无法从根本上杜绝风险。企业现实工作当中财务管理人员意识淡薄,不能充分认识到多元化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国内市场已经形成了买方市场,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的情况,不少企业为了卖出产品纷纷采取赊销的方式,以达到减少库存扩大市场占有率的目的,但直接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增加。由于财务人员缺乏财务风险的意识,同时素质又较为偏低,在赊销时没有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科学评估,这种盲目赊销造成大量应收账款无法收回,严重威胁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甚至造成企业破产等严重后果。

五、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的相关控制措施

(一)提高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控制意识

我国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中普遍缺乏财务风险控制意识,难以形成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在不断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得到长远发展,企业就必须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保证企业资金健康循环。财务风险最重要的就是资金流通的风险,如果企业的资产都是应收账款或应收票据的形式,企业只有通过举债的方式进行下一环节的经营,举债经营不但有成本,而且对企业资金的变现能力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最终会使企业资金变现能力不断下降。多元化的经营中,企业必须明确经营的目的性,在交易中务必做好合同签订工作,如果资金难以收回,积极用法律形式保护本企业的经济利益。企业应当逐渐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融资方式,降低财务成本,选择合适的资产负债率,在控制经营成本的前提下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和现金的充裕性,既能降低财务风险,又能帮助企业灵活应对突况。

(二)加强企业财务控制的监督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现代化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主要是针对财务人员的风险管理。为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企业应当招聘或者培养专业的人员进行财务风险管理。一般而言,只有确保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拥有良好的把控能力和识别能力,企业财务风险问题才会得到领导层的足够重视。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潜在财务风险的识别和判断,更影响着应对财务风险而采取的措施是否合理。财务人员的道德素养和知识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整个财务体系的运行。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大多来源于招聘,要想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企业应当对财务人员进行企业文化的培训,让员工真正了解本企业,以健康的心态为企业效力。为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水平,企业应定期开展培训活动,组织部分或全部财务人员学习新知识、新理念,不断更新观念以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财务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企业应通过多种方式对财务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必要时执行审计程序检验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果。企业应当通过培养和招聘的形式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知识水平,以更专业的视角分析风险,通过提高财务人员理解市场的水平来确保对财务风险的控制能力。

(三)完善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控制

为保证企业财务系统的运作,许多工业企业有必要制定一个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协调各部门、各层级的财务管理工作。多元化经营下,企业的内部结构日益复杂,要想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就要规整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秩序,规定财务信息流通的范围,重视财务信息的商业价值。内部控制实质上是对各决策层的控制,保证各级财务人员遵守职责,安守本分,让拥有决策权的人员在制度的约束中制定和执行决策。要想建立内部财务制度控制,企业必须对财务工作有一定的认识,能主动认识到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对本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有清晰的判断。建立内部财务制度控制需要企业通过制度来规范投资、融资和经营的各个方面,确保经营合理有序,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将内部控制推行到各层级,规范决策制定程序,使企业各部门的工作有章可循,通过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确保财务管理工作合理有序地进行。

(四)完善多元化经营下激励约束机制

在多元化的经营中,企业经营决策者受各种条件的影响,在制定决策时难免会产生道德问题,甚至会出现逆向决策的现象。为保证经营者决策的合理性,企业应当建立具有可行性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多元化战略下决策的正确率,在决策层降低财务风险。多元化战略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效果不能简单地用短期效益来衡量,而应当关注多元战略的长期发展价值。完善多元化经营下的激励约束机制拥有长远的效益,只有经过一定经营时间才能真正体现出其价值。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文化也在逐渐建立,企业的管理应当更加人性化,在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时也应当充分结合员工的需求,了解哪些措施对员工更具吸引力,哪些惩罚措施最能起到惩戒作用。企业经营者应当在激励约束机制的制定上将其与员工的绩效、工资等直接利益联系到一起,真正起到激励约束的作用。

(五)加强业务资源整合,降低整体财务风险

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中必然存在着财务协同,因此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整合资源,调整业务范围。资源整合对企业财务工作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当前我国的财务管理模式主要有分权式、集权式和分权集权结合式,结合外国发展经验,集权式在多元化经营中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降低发生重大财务风险的可能性。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要求企业集中管理资金,在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也采取整合推进的方式,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能大大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资金的灵活性和利用率。在资源整合过程中,企业可能发现以往经营中忽视的风险因素,让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对企业的整体情况有更清晰的认识,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和预警机制,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加强业务资源整合能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全方位、综合性地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帮助企业降低整体财务风险。

五、结束语

从以往经验中不难看出互联网企业多元化经营具有多个优点,但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因此,互联网企业要加大对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的重视力度,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技术和管理经验,降低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同时还要加大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支持力度,让互联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然具有竞争力,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潘万渠.关于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财务风险控制分析及思考[J].消费导刊,2014,9(3):102-103

多元化经营风险精选篇10

关键词: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系统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48X(2017)04-0063-10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自由化、一体化的不断深入,金融工具、产品创新,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银行“脱媒现象”日益严重并成为发展趋势。“脱媒现象”让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盈利模式遭受严重打击,作为利润主要来源的利差收入不断减少、负债结构短期化、优质客户不断流失等一系列问题使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为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重大机遇。随着外资银行的不断进入,我国商业银行通过借鉴外资银行先进经营管理方式并结合本国国情和自身特点,为摆脱金融脱媒带来的损失,维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加强中间业务和产品的创新,提升对企业和个人的综合服务能力,逐渐降低对传统信贷业务的依赖,走上了业务多元化、服务多元化、收入多元化的多元化经营道路。随着多元化经营的不断深化,多元化经营在增加我国银行收入来源、提高其利润水平的同时,随之而来的风险问题一直受到我国众多学者的关注。周开国和李琳(2011)[1]的研究表明中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与银行风险间的关系并不显著,银行风险的降低主要归因于利息收入波动风险减小,而随着非利息收入占比的提高,非利息收入波动风险反而增加,对总风险的贡献值增加。刘孟飞等(2012)[2]将银行资产收益率标准差作为银行个体风险的变量,以银行收入结构的赫芬达尔指数作为多元化程度的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得出我国银行进行多元化能够降低自身风险的结论。黄国妍(2015)[3]指出,收入多元化程度提升有助于改善商业银行风险调整回报,降低银行破产风险。但由于非利息收入的高波动性,非利息收入比重提高,反而会降低银行风险调整回报、增加银行破产风险。然而我国银行多元化经营与系统风险的关系一直被学者所忽略。Brunnermeier等(2012)[4]首次以美国上市的538家银行为样本,研究银行非利息收入与系统风险之间关系,研究表明非利息收入占比越高其系统风险期望损失越大,导致的系统风险水平越高。De Jonghe等(2015)[5]指出多元化经营对银行系统风险贡献度的影响会随银行规模的变化而变化。目前,关于银行多元化经营与系统风险关系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张晓玫和毛亚琪(2014)[6]指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与银行的MES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这一研究忽略了银行规模的影响同时没有深入研究非利息收入各项对银行系统风险的具体作用。

基于此,本文在以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选取2008年之前国内上市的14家银行作为样本,计算每家银行的MES,作为银行系统风险的变量,将多元化水平作为解释变量对MES值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其次将银行系统风险作为被解释变量,银行利息收入占比和各项非利息收入占比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试图找到银行利息收入和各项非利息收入的变动对银行系统风险的影响和作用方式。同时,本文将银行规模这一影响因素引入模型,加入了银行规模与解释变量的交叉项,通过交叉项系数的回归结果得到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差异性结果。

二、银行系统风险计算

边际期望损失(MES)是指当整体市场大幅下跌时,单个金融机构股权价值的预期损失。Acharya等(2010)[7]在原有计算金融机构风险方法的基础上,将机构期望损失进行发展,提出MES作为金融机构系统风险的衡量指标。这一指标也被范小云等(2011)[8]众多学者广泛地应用与系统风险的研究中。具体方法如下:

假设整个系统由N家y行构成,系统性风险用ES表示。ri,t为银行i在t时刻的收益率,t时刻的市场收益率为rm,t,银行i的资产权重为θi,则有 。那么,当市场收益率发生小概率事件,低于C时的市场期望收益为:

那么银行i的MES定义为:

本文使用DCC-GARCH模型和非参数核估计对MES进行计算。

(一)数据选择

截止2016年11月,在我国大陆上市的银行共22家,其中中国农业银行、光大银行于2010年上市,江苏银行、贵阳银行于2016年8月上市,江阴银行、无锡银行、常熟银行于2016年9月上市,杭州银行于2016年10月上市,这些银行上市时间较短,其股票收益率的样本量过小,综合考虑各银行股票收益率数据的样本量需要,本文选取2008年之前上市的银行作为样本,其中包括国有银行4家: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小型股份制银行7家: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3家: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JP+1〗选取上述14家银行2007年10月8日至2016年10月28日每日的收盘价进行银行股票日收益率的计算,市场收益率选取沪深300金融指数收益率作为代表。设银行i股票的t日收盘价为Pi,t,日收益率为 ;同理设沪深300金融指数的t日收盘价为Pm,t,日收益率为 。所有数据均来自wind数据库。

(四)回归结果分析

表5为以银行MES值作为被解释变量,多元化水平、银行规模和两者的交互项为解释变量进行面板数据回归的结果。从结果中可以看出:(1)模型(1)中没有加入银行规模与多元化水平的交互项,其银行规模的系数为-000495077,多元化水平的系数为-003798,两者与MES值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银行规模与多元化水平的交互项,得到模型(2)的结果,从结果中可以看到银行规模的系数绝对值减小并仍显著为负,而多元化水平变为096078833并显著,交互项系数为-003482178并显著。这一结果表明,银行规模的大小会显著影响多元化水平与银行MES的关系。当银行规模较大时,银行提高多元化水平将降低自身的MES,即降低其系统风险水平;而银行规模较小时,提高多元化水平⒃黾悠MES,提高银行面临的系统风险水平。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当银行规模自然对数小于2758时,多元化水平与MES之间是正向相关关系,但多元化水平对MES的提高效应会随银行规模的不断增加而下降;当银行规模自然对数大于2758后,多元化水平与MES之间变成负向相关关系,并且系数的绝对值随银行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增加。我国城市商业银行2006年的平均资产规模为240889,2015年的平均资产规模为256203;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2006年的平均资产规模为2735044,2015年的平均资产规模为289537;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2006年的平均资产规模为291661,2015年的平均资产规模为303312。城市商业银行在研究期间的平均资产规模基本小于2758,其MES值随多元化水平的上升而提高;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平均资产规模远大于2758,其MES值随多元化水平的上升而降低;而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从2006年至2009年,平均资产规模小于2758,而从2010至2015年,平均资产规模大于2758,其MES值与多元化水平呈倒U型的关系。(2)在控制变量方面,结果显示银行所有者权益资产比、不良贷款率的系数显著为正,所有者权益资产比的提高将降低银行MES值,降低其面临的系统风险;不良贷款率的提高将增加银行MES值,增大其面临的系统风险。GDP在两模型中的系数均显著为负,说明宏观经济的良好发展会降低银行的收益波动率和市场相关系数,进而降低银行所面临的系统风险水平。

注:括号内为t值,置信度在1%、5%、10%水平下显著分别用***、**、*表示(下同)。

四、进一步研究

(一)模型建立

现阶段各类银行进行多元化经营所选择的主要方式均为扩大中间业务规模和提高服务多样性进而提高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但各类银行仍存在一定差异,除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外,投资收益、汇兑收益、其他业务收入均是银行进行多元化经营所获得的非利息收入来源。若各项收入对银行系统风险产生的作用不同,将导致多元化水平相同、规模相似的银行,由于收入结构的不同,其所面临的系统风险水平很有可能并不相同,甚至差别较大。这就意味着只单一使用多元化水平作为银行多元化经营的变量,计算其与MES值之间的关系较为笼统,无法全面深刻地反映银行多元化经营给银行系统风险带来的影响。为了深入研究银行的收入多元化结构与银行系统风险的关系,探究银行的利息收入和各项非利息收入的变动对系统风险产生的影响,本文将利息资产收入比和各项非利息资产收入比作为解释变量,银行MES值作为被解释变量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模型如下:

其中,yin代表银行i各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包括利息收入、手续费收入及佣金、投资收益、汇兑收益、其他业务收入,n=1,2,…,5。

(二)变量、数据选择与描述性统计

本文选取我国14家上市银行2007年第四季度至2016年第三季度各项收入数据,所有数据主要来自wind数据库,数据库中缺失数值通过手动查阅银行季报获得。

各类银行各项收入资产比的描述性统计见表6。从表6的结果中可以看到,我国上市银行的利息收入资产比为055210,远高于其他非利息收入资产比。手续费及佣金资产比高于其他非利息收入资产比,手续费及佣金为我国银行的主要非利息收入来源。在各类银行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在利息收入方面,城市商业银行的利息资产比高于其他两类银行,而中小型股份制银行的利息资产比最低。在非利息收入方面,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资产比和汇兑收益资产比高于其他两类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的投资收益比较高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其他业务收入资产比较高。这一结果表明我国各类银行进行多元化经营的方式相似但略有不同,各类银行获取非利息收入、提高多元化水平的主要方式均为扩大产生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中间业务规模,同时各类银行在其他非利息收入业务方面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

(三)回归结果分析

表7为MES值作为被解释变量,银行各项收入占比、银行规模和两者的交互项为解释变量进行面板数据回归的结果。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各项收入占比的系数和显著性存在明显差异。(1)利息收入占比的系数在两模型中的系数均显著为负,同时模型(4)中,利息收入占比与银行规模的交叉项显著为正,说明银行规模发生变化时,利息收入占比与MES之间的关系将发生变动。当银行规模小于293614时,银行降低利息收入占比将增加自身的MES,即增加其系统风险;而银行规模大于293614时,降低利息收入占比将减小其MES,降低银行面临的系统风险水平。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和中小型股份制银行的资产规模与293614有一定差距,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从2008年起平均资产规模(自然对数)已经超过293614,所以在样本研究时间段内,城市商业银行和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占比在不断下降,这一趋势提高了各类银行的系统风险,然而国有大型银行的资产规模超过这一临界值后,利息收入占比的继续下降将降低银行的系统风险。(2)手续费及佣金占比系数在模型(3)、(4)中均显著为负,加入交叉项系数后,手续费及佣金占比和交叉项系数均不显著,这一结果说明手续费及佣金占比与银行MES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手续费及佣金比例的提高起到了降低银行系统风险的作用,银行规模的大小对这一作用没有显著的影响。(3)投资收益的系数在两类模型中均显著为正,同时模型(4)中,投资收益占比与银行规模的交叉项显著为负,说明银行规模发生变化时,投资收益占比与MES之间的关系将发生变动。当银行规模大于2732时,银行提高投资收益占比将降低自身的MES,即降低其系统风险;而银行规模小于2732时,提高投资收益占比将增加其MES,提高银行面临的系统风险水平。城市商业银行的规模平均值在样本时间段内均小于2732,而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规模均大于2732,这就意味着提高投资收益占比会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的系统风险,而对其他两类银行而言则会降低其系统风险。(4)汇兑收益占比系数在模型(3)、(4)中均显著为正,交叉项系数不显著,表明汇兑收益占比与银行MES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汇兑收益比例的提高增加了银行系统风险,银行规模的大小对这一关系没有显著的影响。其他业务收入占比系数不显著,其占比变化对银行系统风险没有显著的作用。从非利息收入占比系数的结果可知,除投资收益外,其他非利息收入的提高对各类银行的系统风险影响一致,各项非利息收入的提高不会因为银行规模的不同而对系统风险产生不同的影响。(5)在控制变量方面,银行所有者权益资产比、不良贷款率在所有模型中的系数显著为正,GDP在所有模型中的系数均显著为负,这一结果与表6的结果保持一致,说明本文模型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五、稳定性检验

首先,本文使用另一个变量CoVaR作为银行系统风险变量,使用GARCH模型计算ΔCoVaR 作为MES值的替代变量对14家银行的系统风险贡献度重新计算和排序(Mainik和Schaanning,2014)[11],除平安银行、南京银行的排名顺序发生变化外,其他12家银行均未发生变化。

其次,本文使用另一种计算方法对MES值进行计算,即找到样本时间段内市场表现最差5%的具体日期,计算此日期内银行股票收益率的均值作为MES值的测度(Acharya等,2010)[7]。即:

按照计算结果对14家银行重新进行排序,排名顺序未发生变化,说明本文使用的MES值计算结果具有稳定性。

第三,使用熵方法对银行的多元化水平进行计算(魏成龙和刘建莉,2007)[12],算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多元化水平最高、城市商业银行的多元化水平最低,与文中使用赫芬达尔指数进行计算的结果保持一致。

第四,将ΔCoVaR和重新计算的MES值分别带入模型(1)、(2)(3)、(4)中,并将赫芬达尔指数替换成熵指数进行回归,结果显示多元化水平、公司规模和两变量的交叉项系数的正负号和显著性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本文变量之间的回归结果具有稳定性。

六、结论与建议

本文得到以下结论:

1.我国中小型股份制银行的MES值最高,〖JP+1〗其抗系统风险能力最低,其次为城市商业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MES值最低,抗系统风险能力最高。

2.在不考虑银行规模与多元化水平的交互影响时,银行多元化水平的提高会显著降低银行的MES值,银行进行多元化会降低银行的系统风险。当考虑银行规模与多元化水平的交互影响时,我们发现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提高多元化水平将提高面临的系统风险,而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提高多元化水平将降低面临的系统风险。

3.在不考虑银行规模与多元化水平的交互影响时,利息收入占比和手续费及佣金比例的提高起到了降低银行系统风险的作用,汇兑收益占比、投资收益占比的提高会增加银行的系统风险,其他业务收入占比的变化对银行系统风险没有显著的作用。考虑交互影响后得出,利息收入占比的不断下降会增加城市商业银行和中小型股份制银行的系统风险而降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系统风险;提高投资收益占比会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的系统风险,而对其他两类银行而言则会降低其系统风险。

根据结论,结合中国商业银行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对银行多元化经营提出以下建议:

1.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不应盲目扩张规模,提高多元化水平,而忽略多元化经营对银行系统风险的影响[13]。虽然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商业银行提高多元化水平起到了分散银行系统风险的作用,但从回归结果中可知,不同类银行多元化经营对系统风险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商业银行提高多元化水平将提高面临的系统风险,而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提高多元化水平将降低面临的系统风险。这就意味着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城市商业在现阶段如果盲目提高银行的多元化水平会为自身带来较高的系统风险。所以城市商业银行应理性进行多元化经营,充分考虑多元化对系统风险的作用。

2.我国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方式应差异化而非趋同化。银行在选择多元化经营策略时应将系统风险作为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开展中间业务,获取手续费收入及佣金一直是我国各类商业银行进行多元化经营的主要手段。然而结果显示对于城市商业银行而言,除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提高能够降低系统风险外,其他各项非利息收入均会提高其系统风险水平同时利息收入占比的降低同样会提高系统风险水平,这就意味着城市商业银行若在考虑稳定系统风险的前提下获取非利息收入的方法应该是提高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占比。对于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而言,除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外投资收益占比的提高同样会降低其系统风险,那么两类银行同样可以适当提高投资收益的占比。

参考文献:

[1]周开国, 李琳. 中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 2011(5): 57-66.

[2]刘孟飞, 张晓岚, 张超. 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 经营绩效与风险相关性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 2012(8): 59-69.

[3]黄国妍. 中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能够分散银行风险吗?[J].金融经济学研究, 2015(6):16-28.

[4]Brunnermeier M K, Dong G N, Palia D. Banks′ non-interest income and systemic risk[C].AFA 2012 Chicago Meetings Paper,2012.

[5]De Jonghe O, Diepstraten M, Schepens G. Banks′ size, scope and systemic risk: What role for conflicts of interest?[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15,61:S3-S13.

[6]张晓玫, 毛亚琪.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与非利息收入研究――基于 LRMES 方法的创新探讨[J].国际金融研究, 2014(11): 23-35.

[7]Acharya, V., Pedersen, L, Philippon, T., et al. Measuring Systemic Risk[R].The Seventeenth Dubrovnik Economic Conference, 2010.

[8]范小云,王道平,方意.我国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贡献测度与监管-基于边际风险贡献与杠杆率的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11(4):3-20.

[9]Pais A, Stork P A. Bank size and systemic risk[J].European Financial Management, 2013,19(3): 429-451.

[10]Huang X, Zhou H, Zhu H. Systemic risk contributions[J].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 2012,42(1-2): 55-83.

[11]Mainik G, Schaanning E. On dependence consistency of CoVaR and some other systemic risk measures[J].Statistics & Risk Modeling, 2014, 31(1): 49-77.

[12]魏成龙, 刘建莉. 我国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 2007(12): 85-93.

[13]谢俊明.我国商业银行规模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71-78.

多元化经营风险精选篇1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也日新月异。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关系密切。“多元化发展、信息化建设、内涵化提升”正在成为我国建筑企业发展趋势。目前我国一些大的国有建筑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实行多元化发展战略,这也是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谋求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建筑企业多元化发展动因

(一)建筑企业多元化发展必要性一般来讲,企业选择的发

展途径有两种:一是专业化发展,一是多元化发展。前者是指企业通过从事符合自身资源条件与能力的某一领域的生产经营业务来谋求企业的不断发展,这种发展通常被认为可以拥有专业及技术优势,但可能会难以适应市场多样化及整合服务的需求,同时单一产业受周期影响较大。而后者则被认为是克服专业化发展问题的最佳手段,它是指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劳务的一种发展途径,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为寻求长久生存和持续发展而采取的一种成长或扩张行为。建筑施工行业具有很强的周期性,发展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这是由施工企业行业特点所决定的。这种行业性质是建筑施工行业的根本属性之一,靠一般的管理手段难以化解,一直是施工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讲,施工企业通过多元化,形成一个产业组合,各产业的发展周期不同,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施工企业所面临的先天性的大周期、深波动的问题。

(二)建筑业多元化发展优势具体表现在:

(1)分散经营风险。建设项目具有高投入、周期长的特点,一个建设项目的完成,往往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数年的建设期。目前承包商在与业主的博弈中,往往处在弱势的地位,这就造成了较大的融资、时间风险落在承包商一方。承包商往往需要为项目进行长期垫资,这严重影响了承包商的资金链,对承包商拓展市场来讲是极为不利的。多元化经营中,承包商可以从其他相对稳定的经营项目中汲取资金,为主营业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此外,经验数据也表明,经营范围越大,经营活动越分散的企业,利润率波动也越小。因为通过把收益互不相干的经营活动联结在一起,可以降低企业对外部某种或多种因素的依赖,降低企业发展受行业周期性波动的影响。

(2)产生协同效应。建筑企业拥有大规模的固定资产、广布的项目机构、众多的相关人才,这些都是其丰富的内部资源;同时,建设项目的业主方来自各行各业,这有助于承包商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与政府、采购、金融、保险等相关方的接触沟通,使其保持良好的关系,这些都是建筑企业丰富的外部资源。发展多元化,可以充分整合建筑企业的内部优势,合理配置企业的内部资源,发展具有优势的相关产业。此外建筑企业可以通过与相关伙伴方的合作关系,向伙伴方可提供支持的产业发展,开拓新市场。

(3)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建筑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由于从业者众多,行业内竞争激烈,且建筑业处于产业链末端,总体来讲建筑企业的整体润率低下。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业的利润水平仅有2%~3%,而负债率则高达65%,经营所得几乎只能维持企业生存之需。建筑企业若想发展壮大,增强企业竞争力,必须寻求提高收益的途径。只有保证较好的收益率,拥有较强的盈利能力,企业才有发展的动力。建筑企业可以采取多元化的经验战略,进入一些如房地产、建筑材料等利润率较高的产业,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二、建筑企业多元化经营模式及风险

(一)建筑企业多元化经济模式主要包括:

(1)横向多元化。企业结构和参与产业的横向多元化,即企业向与现有产品、技术、市场毫无关联的经营范围扩展。

(2)纵向多元化。建筑企业除了做传统的普通民用、公共建筑施工以外,通过纵向扩大土木工程领域的业务范围来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二)建筑企业多元化经营风险主要包括:

(1)资源配置风险。

由于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行业技术特点,集中在了混凝土、钢构、施工组织等核心竞争力上,这与其他大多数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具交集,甚至可以说是壁垒很高。如果建筑企业要进入其他领域,需要铸造一些全新的核心竞争力。建筑企业资源没有有效整合的情况下,多元化发展必然导致企业将有限的资源分散到每个发展的产业领域,新投资的产业会通过财务流、物流、决策流、人事流给企业即有产业经营带来全面影响,从而对原有业务产生影响,无法与相应的一元化经营的竞争对手竞争。

(2)资金风险。建筑企业处在整个产业链的下端,所以利润率是很低的,盈利能力不强。而在发展多元化的过程中,初入新市场一定有一个高投入低产出的拓展过程。如果建筑企业在多元化的过程中片面“求大”,而不是“求强”,结果会使企业资产规模的增长速度远远超出其销售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长速度,需要输血的项目多,而能够造血的项目少,投入大于产出。这对于利润率低,资金需求量高的建筑企业来说,无疑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资金流,发生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这会造成企业规模与效益的严重失衡,使企业陷入“规模不经济”的困境。

(3)管理和文化冲突。建筑企业在不同的业务领域经营会造成管理理念上的冲突,不同业务单位的业绩评价、集权与分权的界定,各职能部门协作的矛盾会导致企业在管理上面临风险。如果是通过并购形成的多元化发展,不同企业文化存在融合风险,而企业文化冲突对企业经营往往是致命的。

三、建筑企业多元化经营风险应对策略

(一)树立风险意识,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完善的经营决策程序。

首先,建筑企业应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对承揽工作要做到有准备、有选择、有论证。对外地的工程更应慎之慎,要对合作方的资信能力、财务情况、品质信誉、资金保障程度等进行调查论证,然后根据企业的经营战和自身实力决定是否参加投标。其次,建筑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树立工程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的管理理念。这些制度包括工程项目评审制度、合同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单位和成本控制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内部经济承包责任制。最后,建筑企业的领导班子要建立民主科学的经营决策机制,重大投资事项经班子集体研究决定,董事长或总经理对本单位的经营风险负责。

(二)提高核心竞争力

对选择多元化经营的建筑企业来讲,稳定而具有相当优势的主营业务是多元化经营的前提条件。如果主营业务不佳,企业不仅缺乏足够的资源在新领域建立优势,甚至会使原有建设领域的经营受到牵连而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建筑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的过程中,不应放下建筑企业专业化的传统与优势,而应重视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相关部分的技术投入,不断进行创新,做到多元化中的差异化,有自己的独特竞争力。

(三)发展周期互补产业

建筑企业在多元化的过程中,不应仅以做大企业为目标,而应在详细可行性研究的情况下,避免浪费企业资源和进入同建筑行业周期相同的产业。如果主营业务与多元化产业同时进入萧条时期,这对规模较大的建筑企业来说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建筑企业在多元化的过程中应充分考察市场,发展与建筑行业周期互补的产业,尽量规避市场周期变化带来的风险。在业务拓展过程中,建筑企业还应充分考虑自身品牌、客户等相关资源,率先进入一些与建筑行业相关性较强的行业,如房地产、物业管理等行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与自身在产业链中的技术、信息等多种优势,建筑企业应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使企业的经营范围囊括完整的产业链。这样能保证建筑企业在具有行业优势的前提下,最大程度拓展企业的经营范围,提高企业的收益。

(四)强化内部审计作用,拓展内部审计责权目前,建筑企业

内审部门作用主要停留在监督和威慑方面,为保证企业全面风险

管理监控体系的正常运行,有必要扩展内部审计的责权,关注重

点转移至各个风险管理构成要素能否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正常运行,业务流程是否满足防范风险的需要,各种量化管理的内部模型是否有效等。通过持续的监控活动,来实现对风险管理的评价,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作出优化。

(五)加强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是重视人的本质和人性发展的管理方法,首先要尊重人,许多建筑企业把发现和发挥下属的才能并委以重任,作为对下属的最大尊重。

参考文献:

[1]洪锡熙:《风险管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多元化经营风险精选篇12

1企业法律风险概述

企业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基于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由于外部法律环境变化,法律主体作为及不作为等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的,使企业可能产生负面法律责任或后果的,引起重大损失或者可能激发潜在损失的企业风险,而当前很多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中往往容易忽略法律风险,为企业长远发展埋下了潜在不稳定因素,一旦爆发,它带来的损害往往是企业难以承受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因此企业对于法律风险的化解和防控必不可少。

2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法律风险

(1)合同法律风险。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日益完善、法律意识不断地提高,合同作为纽带贯穿于企业多元化生产经营的始末,企业间的经营行为通常以合同方式进行,合同签订和履行中的法律风险是企业风险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控制合同法律风险,是企业多元化经营法律风险防控的关键所在。企业作为合同当事人,由于合同条款的不规范、主体的不合格、内容的违法、规定存在歧义、履行过程产生纠纷甚至违法等问题,都有可能对中小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带来法律风险,导致企业面临合同无法履行、资金不能收回、承担违约责任等严重后果。

(2)人力资源法律风险。在我国,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法律法规始终贯彻在企业人力管理各个环节中并对其产生法律法规方面的约束,而且我国《劳动法》,特别是《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置于突出地位,同时给企业带来了更重的责任,面临的法律风险也随之增多,因此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中一旦出现了不遵守法律的行为都有可能产生劳资纠纷等法律风险,对企业持续经营产生不良影响,如果这些问题处置不当,甚至会导致社会矛盾。

(3)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在如今,知识产权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如今已经成为企业多元化经营中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与之相对应地,我国现阶段已经有《商标法》《专利法》以及《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而知识产权法律风险是指在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权利在获得与行使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可能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当前我国知识产权纠纷逐渐增多,相关问题引发的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不过由于我国企业在多元化经营的过程中相关意识薄弱,不能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机制不健全,员工行为不当等问题,导致企业间知识产权纠纷时有发生,使企业陷于法律风险之中。

(4)税收法律风险。当前我国全面“营改增”的实行,一方面为企业多元化经营带来机遇;另一方面也使企业面临诸多挑战。不仅要求企业对税务和财务实践进行相应调整,还要对法务工作进行一些调整,“营改增”所涉及的相关业务合同都要因此进行相对应的修改,企业在经营模式中的有关环节也需要适当调整,所以说在当前,企业如果不能有效地遵循税法,将会使企业未来利益受到损害或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企业对外投资法律风险。企业对外投资是多元化经营中的重要战略和方式,并且已经越来越普遍存在于各个多元化经营的企业之中,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企业对外投资行为各个方面都会受制于法律的约束与规范,对外投资的法律风险,一般来说主要是企业对外投资行为可能会触及相关法律法规,导致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投资对象、方式等都有可能涉及其中,难免会致使企业因此遭受实际或者潜在的直接或者间接的损失。对于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投资行为来说都会面临这种风险。

(6)经营管理人员违法犯罪风险。近年来,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中内部常常出现各种问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尤其是高管的违法犯罪,如商业贿赂引起的企业高管犯罪已成为国家重点治理的内容,近些年的华润集团宋林案更是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另外诸如侵吞国有资产、重大安全责任事故、重大责任事故等违法犯罪行为更是屡见不鲜。这类犯罪又容易导致窝案、串案的产生,造成企业经营受损严重,甚至严重的会导致企业从此溃败,难以恢复。

3企业多元化经营法律风险应对措施

(1)树立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对企业多元化经营中发生的法律风险,一方面企业要树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另一方面企业内部也要注重对成员的法律常识和法制意识的培养和强化,使员工认识到各自岗位存在的风险点,两个方面相联合有助于企业构建良好的内部经营环境,使企业从整体上形成不断强化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2)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法律风险管理机制,是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中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企业既要考虑本身实际又要关联外部状况,对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备案处理,通过制定实施内部制度的方式,根据风险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实现对风险的预防、控制以及补救做出有针对性的决策。同时企业需要针对未来可能变化的内外部环境,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对风险管理机制进行必要的更新升级,使之不断完善,确保该机制的实施充分发挥对内部资源和员工团队的有效管理,保障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效益。

(3)构建法律风险评估预警制度。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中为完善法律风险防控体系,需要针对特定的多元化经营的法律风险的处理制定相应的风险评估预警机制。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对应措施,事前预防作为风险发生之前的一种措施,对于企业降低损失保障利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事前预防在中小企业在法律风险预警方面居于基础性地位,为此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状况结合企业业务流程和项目运作方式构建起一套实现对企业法律风险评估的预警制度,同时将风险进行指标量化,设计风险指标级别体系,配合相关风险模型对企业进行实时监控,一旦某一指标发生异动,触发预警系统,对企业进行风险提示,并根据不同的法律风险对症下药提供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解决方法。

(4)充分发挥律师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对于企业多元化经营过程中从根本上有效规避法律风险发生,企业就必须从内部出发,对此,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企业内部设置法务机构;二是外聘专业法律团队;三是聘请诉讼人或委托人。对于采取什么方式去实行,对于企业来说并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法则,而是需要企业从自身需求出发,结合经营特色与内外部环境,权衡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综合考虑潜在风险发生概率和可能产生的危害程度做出合理的选择。

多元化经营风险精选篇13

关键词:集团公司;母公司;子公司;财务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0-0115-02

一、集团公司多元化经营的风险分析

1.集团公司多元化经营的主要风险。(1)集团公司整体市场经营的风险。支持集团公司多元化经营的一个理由是集团公司通过实行多元化经营分散投资,以化解集团公司整体的经营风险。然而,同一集团公司内产业相互关联性决定了集团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各个行业子公司仍面临着共同的风险。行业之间的风险是分散了,但各个行业累积的风险规模也扩大了。(2)集团公司原有主业被拖累的风险。集团公司在有限资源的预算约束下,多元化经营往往意味着原有经营的主业要受到拖累。这种拖累不仅是资金投向的分散,更表现为管理层关注度的分散,它所带来的后果如若不能控制住,往往风险很大。(3)集团公司持续投入的风险。集团公司的子公司在进入新的产业之后还需要集团公司持续不断的支持,子公司自身也要不断探索,进行行业学习以及知识积累,扩大在新产业中的市场份额及市场影响力。这一切对集团公司来说是一个长期、动态的持续投入的过程。

2.中国集团公司多元化经营的特殊财务风险。(1)集团公司内多元化子公司“内部人利益”因素引发的财务风险。集团内子公司管理层基于“内部人利益”,可能更注重自身“剩余分享权”,却很有可能放弃投资收益增长、对集团公司或子公司行业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战略意义的投入,使集团公司整体财务目标和单个子公司的财务目标可能不一致。以上情况,轻则牺牲了集团公司整体和长远利益,重则可能造成集团公司未来产业布局危机,导致未来集团公司出现财务困境,甚至破产。(2)集团公司内信息不对称下担保因素引发的财务风险。集团公司多元化经营拥有多个子公司经营主体,母公司为扶持子公司业务增长,扩大子公司融资额度通常为子公司提供财务等担保,子公司之间也会互保,并且不排除子公司有可能“私自”对集团外部担保。这种由于过度及“私自”违规担保会引发集团公司信用膨胀,使集团公司整体实际偿债能力隐含风险。

二、多元化经营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

1.集团公司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的识别。首先,采集与子公司经营管理相关的历史数据及未来趋势;其次,运用风险坐标图、“Z值”模型、功效系数、专家调查等方法进行财务风险的全面剖析,分析风险点,以识别现有及潜在的各种财务风险因素;然后,运用环境分析、故障树、风险列表、鱼骨图、工作结构分解等确定子公司主要风险源;最后,通过有关专家评审和综合分析会等,确定可能面临的风险以及形成这些风险的机理,描述风险影响,为风险应对及防范奠定基础。

2.集团公司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的评估。集团母公司在识别出子公司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类别后,需要对子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甄别,过滤出对子公司多元化经营具有重要影响的风险类别,针对性进行风险控制应对。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财务风险的分析中,对识别出的子公司财务风险母公司风险管理组织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估:子公司各个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发生对子公司及集团母公司所产生的经济后果,即是根据子公司风险发生概率的大小以及产生经济后果进行的分析,为此,可借用“风险评估双重检查法”进行。

3.集团公司子公司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的预警。(1)母公司对多元化子公司财务预警体系。首先构建母公司财务等信息的收集与传递制度。为确保集团母公司财务预警分析职能得到实施,多元化集团母公司应首先构建预警的组织机构,可下设于集团母公司的风险管理部。然后要构建母公司财务危机分析制度。风险分析可以迅速排查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影响的风险情形。(2)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监控。集团母公司,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维度监测:其一,多元化子公司目标市场需求的变化;其二,多元化子公司相关产业政策及技术的变迁;其三,多元化产品销售季节及价格的波动;第四,多元化子公司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和自生能力。

4.集团公司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的应对与反馈。提高集团现金流的预测管理水平,合理安排筹资方式。要建立完整、科学的风险预警系统。风险预警系统指标的设计要区分“多元化初期子公司”与“多元化成熟期子公司”。对“多元化初期子公司”的风险预警系统指标,用以评估和防范子公司新行业、产业的财务风险,侧重于财务质量与成长性;对“多元化成熟期子公司”的风险预警系统指标,主要通过对企业获利能力及其稳定性、企业偿债能力及其可靠性、企业营运能力及其合理性、企业成长能力及其持续性等有代表性指标进行重点分析,防范企业整体财务风险。

三、案例分析

1.企业背景。?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公路客运、城市交通、城市出租为主业的大型道路运输集团。集团下辖43个二级单位(含3个一级甲等客运站、4个二级客运站),有9个控股、参股和合资合作企业,具有国家道路旅客运输一级经营资质,拥有六十年经营历史。

2.?交通集团对子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

(1)?交通集团对多元化子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交通集团对子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交通集团母公司通过构建相应的财务预警组织体系及制度体系,运用财务预警的技术、方法等来实现?集团母公司对其多元化子公司经营过程中财务风险的控制。?交通集团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主要包括:财务风险信息采集、甄别、报警、整理、防范、应对等子系统(见图1)。(2)?交通集团母公司对多元化子公司财务管理控制系统。?交通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以资金为核心,围绕资金的管理及财务人员的培养,建立财务会计核算、财务资金结算及财务管理中心来分项实施。?交通集团母公司构建的集团财务中心系统由三大职能部门组成。其一,会计核算系统主要进行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等会计核算;其二,财务结算系统主要是统筹?交通集团整体母公司及多元化子公司的所有融资、筹资及现金流管理,合理安排集团内资金并实施集团公司的理财,提高集团整体资金的效用;其三,财务管理系统主要是进行管理会计、财务预决算、资产管理、财务监控及财务预警,降低集团母公司及子公司的整体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3)?交通集团母公司对多元化投资项目的风险管控。第一,集团母公司基于对被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分析,实施被投资项目的风险因素考量及风险识别;第二,建立集团内部责任中心,实行?交通集团全面投资预算管理;第三,?交通集团母公司基于风险转移等来规避多元化投资的风险。第四,?交通集团母公司建立投资风险准备金制度,消化子公司项目风险导致的风险损失。(4)?交通集团母公司控制多元化子公司筹资风险的方法。?交通集团母公司控制子公司筹资风险的具体方法如下:第一,?交通集团母公司的财务管理中心高度关注子公司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益;第二,运用财务杠杆模型,实施子公司筹资风险与其投资收益的均衡;第三,?交通集团母公司统筹安排使子公司的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相匹配与均衡。(5)?交通集团母公司对多元化子公司现金流量的风险控制措施。?交通集团母公司严格控制子公司应收账款,基于子公司组建时期及行业特点,建立客户信用风险政策。第一,严格控制子公司存货的库存水平。存货周转率与存货绝对额指标是集团母公司财务管理系统监控的重要内容。第二,加快子公司流动资金周转的资产负债率筹划。

3.案例启示。在?集团的管理特色中,追求财务管理的透明,坚持稳健性财务原则是?集团矢志不渝坚持的又一核心管理理念,集团母公司每月都要依据财务数据进行各子公司经营点评,每季度还要多维度对子公司实施季度经营与财务分析,要求各子公司干部员工做到“说实话、做实事、报实数”,绝不掩盖任何问题。有问题就抖出来,把信息传递出来,把压力传下去,而且立足自我纠偏。这是透明财务管理的优势,也是?集团文化的特点。坚持稳健型的财务管理体系,为?集团多年来实现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近十几年来,?集团营业收入、资产规模等呈现高速增长,但资产负债率却连年下降,在销售收入、净资产翻了几十倍的同时,资产负债率却始终控制在较安全的水平。

四、结束语

坚持稳健型的财务管理体系,为?交通集团多年来实现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近十几年来,?交通集团销售收入规模、资产规模等呈现高速增长,但资产负债率却连年下降,在销售收入、净资产翻了几十倍的同时,资产负债率却始终控制在较安全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郁.企业制度与市场组织——交易费用经济学文选[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多元化经营风险精选篇14

一、目前钢铁产业多元化经营的现状

受国际钢铁产业战略方针的改变,在1996年钢铁企业第一次工作会议上,我国首次提出了大中型钢铁企业采用多元化经营的建议。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钢铁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钢铁产业发展遇到了非常严重的挑战,市场需求不大、钢铁价格持续的下跌导致钢铁企业效益不断的缩水。为寻求新的发展出路,包括宝钢、武钢、首钢在内的大型钢铁集团开始设计非钢产业,进行多元化经营。目前,宝钢、武钢、首钢等大型钢铁集团已经形成了自主的多元化经营战略。另外,如太钢、重钢、济钢、杭钢等钢铁集团也朝这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多元化的经营现已成为钢铁企业目前发展的新出路,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二、业多元化经营中的财务风险

1.财务杠杆不平衡

之所以多数钢铁集团涉足其他行业就是为了通过多元化的经营来分散企业的投资,降低交易成本,突破目前因市场引起的整体行业低迷的困境。在钢铁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进程中,需要庞大的资金周转,所以就会导致财务杠杆失去平衡。财务杠杆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的晴雨表,如果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很好的控制经营 状况和风险管控,企业就可以实现盈利,并不断的发展扩大;否则则反之。举例来说,一家总资产高达100亿元的集团公司,有两家经营不同业务的分公司和下设子公司,资产负债率同是50%,那么,这家集团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就会高达87.5%。这就导致了企业需要承担很重的财务费用,如果继续这样经营的话,企业的财务风险就会进一步扩大,是风险在下设公司间快速的传递,最终引发财务危机,影响整个集团公司的发展,造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2.资金链的断层

钢铁企业实行多远化经营战略的目的是寻求新的出路,摆脱目前因市场和产业本身引起的困境,避免经营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导致企业更大的损失。企业在实行多元化经营的过程为做好长期经营的准备,要不断的进行资金的投入,所需资金量是非常庞大的,一旦企业在进行投资过程中出现资金链的断接,那就会直接影响整个经营计划的实施,进而引发严重的财务风险。

3.企业成本管理风险加大

多元化经营的进程中,企业既要承担高昂的交易费用,又要给付庞大的组织运作成本。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使得企业部门及子公司的数量急剧上升,同时也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企业管理范围扩大、决策制定的复杂化等,逐渐会导致企业的管理难度增加,企业成本管理风险也随之加大。

4.资源配置不合理

由于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同时要兼顾各个下设子公司,这就造成了企业资源的过度分散,致使一些下设公司的发展受到限制,进而失去行业内的竞争优势,可能引发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钢铁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1.加强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意识

相比于国外的多元化发展,我国的多元化经营起步较晚,处于探索阶段。国内各钢铁集团、企业在实行多元化经营的过程中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强自身的多元化经营的意识,着眼于长远,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风险管理战略。

2.要注重整合企业的各业务,降低整体风险

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是一种趋势,而在多元化的进程中一定的财务协同效应也会产生,为使企业能够实现长远稳定发展,就必须严格执行多元化的经营方针,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资本市场,整合企业下设的各个业务,达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3.要完善钢铁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在整个钢铁集团、企业中建立起有效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监督企业财务风险。同时也要建立财务的风险监控指标,将财务风险控制上升到企业的战略层面。要将风险的识别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来实施,确保各个潜在的风险能被认识到,及时的采取措施,避免风险扩大,造成经济损失,从而对企业的健康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

4.企业要严格控制激励机制

企业经营者的道德影响着其工作是否到位,决定着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程度,因此,钢铁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中要设定健全的激励机制,防止执行员工的道德过失导致企业产生不必要的财务风险,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