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课堂读书笔记范文

课堂读书笔记精选(十四篇)

时间:2023-12-07 10:18:50

课堂读书笔记

课堂读书笔记精选篇1

——读《构筑理想课堂》有感之一

最近,利用寒假的时间,学习了《构筑理想课堂》一书,书中介绍的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主体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教材及教材解读;

2、教学目标的确定;

3、有明确方向的预习;

4、严谨的教学版块;

5、对课堂上学生个体学习的预设与规定;

6、教学反思。

由于近期也在进行新学期的教材解读工作,看了本书,我想就教材解读的意义结合自己实际谈谈看法:

教材解读到底应该解读什么?

我想,这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在当前的教学现状中,教材是我们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定材料。因此,它被认为是实现课程标准的最重要工具。任何学科的教学,不能轻易地置教材于不顾,或者肆意地篡改教材。

但是不是作为教师,我们就没有主观能动性了呢?非也。

其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教材不等同于教学内容,更不能等同于师生实际的教学实践。而通常情况下,我们应当将教材看做是教学内容的原材料,是展开课程的一个载体,而不能是唯一资源。

课堂读书笔记精选篇2

要改变课堂的现状,不仅需要一线教师在课堂中不断努力,更需要一线教师和关注课堂的人,对课堂教学本身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对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有更为明晰的把握。

1、莫把课堂只当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它是为教育目标而存在的。课堂的有效性是判定课堂品质的第一要素,学生不仅要学得好,还要考得好。所以教师要力避只关注每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而对于学科知识的整体结构与逻辑却视若不见。这好比使学生拥有了一堆砖,学生却不得不忍受无屋可居的痛苦。

2、莫把课堂只当教学。

如果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忽略学生作为人的存在,那么学生也有理由不把教师当作一个人来看待,这样的课堂还能够有效地传承知识吗?教师可以把学生强制留在课堂中,但除了激发他们的兴趣,则无法让他们主动地听课或练习。要取得好成绩,就一定得对教师的课有兴趣。

3、莫让课堂止于安静。

课堂的动与静本身,并不是评价课堂的标准,而是要看它们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对于课堂动与静的调控,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进行智慧的设计,而不能仅依靠其个人权威。要让学生根据教学过程做到动静有序。

4、以学生为师。

平时的教学中,只有教师也以学生为师,才会主动走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只有走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才有可能走到学生的心灵中去,在学生的心灵中教书,才会既愉快又有成就感。

5、以同事的课堂为友。

日常教学生活中,要以同事的课堂为友,而不是以同事为友。以同事的课堂为友,会有两大好处:一是教师会尊重同事的劳动成果,更乐意向同事的课堂学习,这在心理上比向向同事学习更容易让人接受;二是教师不是把听课、评课当作一项任务,而是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课堂读书笔记精选篇3

父母课堂读后感

这几天,我读了本期《父母课堂》中,一名着名教育家杨雄的访谈记录,说道关于父母关系对孩子成长的利蔽,深有感触。其中谈及,如果把家庭看成一个三角形的关系,父亲、母亲、孩子便是三角形的三个角,如果父母间关系比较好,能给予孩子均等的爱并且父母之间互相爱护,成为一个等边的三角形,把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行为方式、态度体系及社会道德规范传递给子女,从而令他们生活在一个幸福、和睦、平等的家庭中,那他在日后对学习、对将来的生活、婚姻都会产生美好的向往。的确如此,如果父母某一方,对小孩特别溺爱、过度保护,时时以小孩为中心,甚至有的家庭夫妻关系完全依靠孩子来维系,这样的一个不等边的三角形家庭,对小孩子的心理健康是蔽大于利的。

美国一些学校的心理学家就父母离婚对儿童的影响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父母离婚对儿童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年龄段的离婚家庭,儿童的适应和反应是不同的,2岁半之前没有太大影响。(1)2岁半—3岁3个月儿童表现出的是倒退行为。(2)3岁8个月—4岁8个月的儿童表现出易怒、攻击性行为、自我责备和迷惑。(3)5—6岁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焦虑和攻击性行为。(4)7—8岁儿童表现出悲哀、害怕以及希望和解的幻想。(5)9—10岁的儿童表现出失落感、拒绝、无助、孤独及愤怒与忠诚怕矛盾。(6)11岁以上的儿童表现出悲伤、羞耻,对未来和婚姻感到焦虑、烦恼、退缩。

一个家庭,如果家庭成员之间都能做到相互爱护、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相互尽力满足亲人的合理需要,父母之间能相亲相爱,那么,这个家庭的整体情绪一般都是和谐而愉快的。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孩子感受到快乐、正气,从父母的榜样中去关爱他人,用热爱学习、关心家庭来回报父母,这就是我们期望孩子应有的孝心。

愿所有的家庭成员和睦相处、相亲相爱,愿所有的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课堂读书笔记精选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能力 注重积累 课堂笔记

中图分类号:G633.3

无论你处于社会的哪一层次,你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接受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熏陶,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的人。要想在今后幸福的生活下去,我们必须掌握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通过语文的学习增长见识,提高表达能力,开阔思想境界,特别是对于初中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更应该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初中处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延伸了小学时期对语文基本知识的学习,又为高中语文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汉语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更需要我们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去传承去发扬。因此,需要我们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苦下工夫,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精心钻研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对此,笔者有以下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多读书,提高阅读能力

初中学生也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在课余时间或是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慢慢尝试寻找属于自己的高效的学习方法。但无论什么学习方法,语文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较强的阅读能力,只有提高了阅读能力才能保障顺利的学习语文知识。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天长日久,就会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使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欲望。正如培根所说的那样:“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因为读的书多,学习起来也会有信手拈来的感觉。对此,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仅靠课本中有限的阅读资源是不够的,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激发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初中学生利用课外书汲取更多更有益的文化知识,增强文章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兴趣看似抽象,实则有技巧可寻,教师可利用课堂时间,在教授完学生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后利用最后剩余的几分钟时间,给学生讲解有趣的故事,无论是科学家的故事是神话故事,体裁不限,选取那些较易吸引学生眼球的故事。同时无论时间多么充足,记住一点,千万不要将故事讲完,不要将故事完完整整的呈现给学生,要留下结局,引起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他们想知道结尾的欲望。而教师便可趁机告诉学生关于此书的详细情况,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将故事读完,既达到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作用,又能鼓励学生阅读,实现了两全其美的效果。

(二)建立读书角,创设阅读氛围

学生能够形成强烈的阅读兴趣固然重要,在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之后,接下来便要开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没有阅读资源,没有积极向上的阅读氛围,即使拥有再强烈的读书欲望也无济于事。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阅读素材,积极营造轻松和谐的读书氛围。

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本班教室后面多余的空间里设几排书架,上满摆满种类繁多的课外书籍。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学生一周的语文课程中挑选两节课成为学生固定的阅读课。在阅读课上,学生可自发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喜爱的书籍来阅读,并与周边同学及时交流阅读心得与体会,既开阔了眼界,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并且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除此之外,教师也可在教室张贴相关读书的标语来刺激学生阅读,类似的像“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积极向上鼓励学生阅读的名言警句,学生每日都在充满鼓励阅读的标语中学习,时间长了,耳濡目染自然会受到熏陶,变得爱读书。

二、记笔记,多积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再好的记性也不如把它写在纸上记的牢靠,特别是对于初中语文这门注重积累的学科,平时学习的知识再多,若不记录在纸上,很快就会忘光。而且通常在语文教训课堂上,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不易理解,这时候就必须养成记课堂笔记的良好习惯,将教师讲授的重点内容快速的记录下来,课后再予以整理。不仅有效避免了重要知识的遗忘问题,还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再回忆再整理,加深了印象,提高了学习效率。但在笔记的记录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重点,切忌盲记

初中语文知识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同时信息量也比较大,教师在课堂上所说的话不计其数,如果每个知识点都记录的话,恐怕有点难度,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前预习的时候,注意重难点,对学生不理解的问题重点,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教师教授的时候抓住重点,对知识的记录有取有舍,层次分明,简化课堂笔记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二)认准时机,切忌乱记

要想记录最正确有用的课堂笔记,就要学会把握时机,找准记笔记的最佳时机将最有效的信息记录下来,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风格应该都不相同,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注意教师的讲课节奏,在她语气稍作停顿的地方抓紧时间记录重要信息。

课堂读书笔记精选篇5

[关键词]语文;课堂学习;习惯;养成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习惯。语文课堂教学一旦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上课会感到非常顺畅,而学生也会在愉悦中收获知识,获得愉悦。这样的课堂对师生来说都是一种享受,是值得期待的。所以加强对学生语文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琅琅书声,读先行的习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读是很重要的。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过:“学习语文主要是读,自己读,七读八读,课文读熟了,内容也就理解了。”因此,学习语文必须重视读。在语文第一课就应有意识地向学生传达这个信息,并落实在每节课上。让学生从读中悟理、悟情、悟人。课堂中可以选择多种方法让学生读,如高声朗读、轻声读、默读,自己读、同桌读、小组读等等。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单元都适合朗读,且都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可让学生细细品读,大声朗读,融进自己的感情,把文字化成自己的有声语言。在这一过程中对课前已熟读文章的学生要大力表扬,并让学生示范读,既让该生获得一种满足感,也激发其他学生课前朗读的热情。坚持下去,学生课前先读的习惯也慢慢养成了。而课文通过读,反复地读,学生自然会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师上课自然就轻松了。

二、细细研读,善质疑的习惯

“学贵有疑”,语文课本需要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疑问。可能刚一开始,不少学生不知如何质疑,或者只浮于字、词表面,或者直接把教参书上的问题搬来,此时教师要引导质疑。通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精妙处、模糊点、矛盾处、空白点、延伸点、课题处、结尾处、在特殊意义的标点符号等方面设疑。教师的质疑,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往往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他们原来不明白的地方在这些细节中悠然解决了。这样,学生在下次阅读中就会不自觉地去发现,去品味了。

三、轻松气氛,乐争论的习惯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一个问题,学生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便是“议”。如何激发课堂上学生善“议”呢?教师一定发扬民主,让学生踊跃质疑、辩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主动发问,只要言之成理,就应给予充分肯定。对见解独到的学生给予恰当的评价。在课堂上积极营造师生平等、活泼有序的学习氛围,形成充满活力的课堂整体,形成一种亲切平易的师生关系。

四、心中有话,会倾听的习惯

“倾听”用在学习上,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学生不仅要注意倾听教师的提问讲解,也要学会倾听同学的见解。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课堂上,教师提问之声还未完,就有学生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可是回答却牛头不对马嘴;某个学生已经在回答问题了,却还有同学把手举得高高的,完全不听该学生在说什么,甚至忍不住大喊他的答案。这时,教师不妨停下讲课,作适当的提醒,让学生再听一次问题,再听一遍同学的见解。久而久之,学生便会慢慢静下心来听你说,听学生说,哪怕见解完全不一时也能去思考一下这个见解是否合理,为什么会这样解读,从而拓宽自己思考问题的思路。

五、千言万语,我懂记的习惯

课堂读书笔记精选篇6

【关键词】 笔记的重要性 笔记的分类 笔记的方法

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继续收集资料,积累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总结中外许多学者的经验,可以说,做笔记是一条成才的途径。学习方法的优劣是学习成败的关键,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生物学关系比较密切的学习方法有观察方法、做笔记的方法、思维方法和记忆方法等。下面我们就做笔记的方法进行阐述。做笔记的方式很多,在生物学学习中,主要有听讲笔记、阅读笔记两种。

1 听讲笔记

1.1 听讲笔记的重要性。听讲笔记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伴随着学习的全过程,听讲笔记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记听讲笔记可以发挥多种器官的协同作用,眼、耳、脑、手并举,增强对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它有利于集中注意力,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教学节奏,加深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1.2 听讲笔记是培养能力的重要方法。记笔记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而这些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研究都是大有裨益的。

1.3 课堂笔记为日后复习留下依据。俗话说:“心记不如墨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学的知识总要有所遗忘,而课堂笔记则累计了大量的原始资料,日后巩固复习时,将课堂笔记整理一遍就算是最好的一次复习了。

2 听讲笔记的难点

听讲笔记是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通过听讲、观察和思考而记录的内容,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灵活而有的放失地记好生物课堂笔记,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学生课后复习,有利于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2.1 记录速度赶不上讲解速度。做课堂听讲笔记的突出矛盾是记的速度赶不上讲的速度。有时候教师之所以不按书上的顺序讲,甚至有些知识点根本没讲,不是这个教师不好,而是这个教师很有经验,能够把零散,孤立的知识点串在一起来讲。针对这点,首先要告诉学生做到课前预习,只有对所讲解的知识点有个提前准备,有个梗概的印象,听起课来才不会觉得突兀和脱节。其次是要学生做到“三记三不记”。即重点问题、疑难之处和书上没有的记;次要问题、易懂之点、书上有的不记。

2.2 听课记录顾此失彼。在课堂上,学生常常顾了记就顾不了听,总是不能听和记兼顾,而听课对学习来说是第一位的。解决方法:首先,记好提纲。一堂课内容那么多,加上课堂容易疲劳和紧张,全部记下来没有必要,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老师讲的问题。而提纲是一堂课的骨架和脉络,它反映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结构、系统和要点,老师一般都要板书出来,记提纲可以条理知识,巩固记忆、笔记时要边记边体会,力争不重不漏。其次,记录重点、难点和疑点。课堂上听讲时应注意老师的启发诱导、分散讲解和设疑讨论,根据教师的阐释和板书,有条理、有针对性地整理在课堂笔记中,同时,要把课堂上一时没听清或没听懂的内容记下来,课后和老师商榷,这将有利于扩宽自己的思维空间。

除此以外,平时积累提高自己的笔记速度的方法,学会用最简单的缩略句表达一个复杂的内容。一堂课后,抽一点时间整理一下笔记,该补充的就及时补充,该提炼的就提炼。

3 阅读笔记

要想使学到的东西长期储存、随时提取、应用自如,就要在读书时,随时作读书笔记。阅读笔记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阅读笔记分类。①抄写笔记,又分为全抄和摘抄,做这种笔记应注意抄后校对,避免漏误,然后标明出处,以备日后查考。②批语笔记,即在书页空白处随手记下对原文的个人意见和心得体会等。③符号笔记,即在原文之间标注符号以对原文加深理解。常用符号有黑点、圆圈、直线、曲线、双线、虚线、箭头、方框、三角、惊叹号、问号等。作符号笔记应注意两点:首先,符号意义必须明确,并且要贯彻始终;其次,符号不能过多过密,否则重点难以突出。④概要笔记,即对某本书或某篇文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写出其重点内容。

3.2 阅读笔记的重要性。一般来说,上述几种笔记要同时进行综合利用,用于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中,可以达到详尽预习复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更加有利于基础知识的积累。

课堂读书笔记精选篇7

学生良好的语感能力是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习得的,我们反对琐碎的分析、讲解和大量的机械训练,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课程标准》)因此,在现在的课堂上,我们听到了琅琅的读书声,读中理解,读中体验也已经成为了广大教师的共识。

但冷静观察目前的课堂教学,我们不能不遗憾地说,有些课仍是以分析为主。过去是逐句或逐段只问不读,现在是边提问边朗读,边朗读边提问;所提问题仍然多着眼于文章内容本身,可供思考的价值不大。表面上书声琅琅,但因何而读,如何去读,教师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更不用说在朗读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了。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咬文嚼字以外,朗读、默读、诵读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手段,此外,表演、仿说与仿写也不失为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朗读是带有表演性的一种读书方式,教师在指导朗读时首先要做到目的明确,层次清晰。是为了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阶段做到通畅、流利地朗读,还是在理解课文阶段做到有感情、个性化地朗读?不同的目标决定了不同的指导重点和手段。尤其应该注意的是,朗读指导要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感情为主,切忌不顾学生感情,一味进行技巧性的指导。教学中常见有的教师为了引导学生读出对文章的理解,不顾朗读本身对语音语调的美感要求,武断地要求学生将某个需要重点理解的词语重读。例如,“狐狸馋得直流口水”(《狐狸和乌鸦》)一句,有的教师为了强调狐狸的馋相,要求学生将“直”拉长声音重读,其实,朗读时的真正重音应该落在“馋”和“口水”上。看来,文章内容上的理解重点和朗读上的实际重音是不完全相符的,不能将成人对内容的理解强加于学生的朗读实践中,以免造成朗读中的走调现象。同时还应该注意的一点是,学生感情的生发是基于对文章感情基调的整体把握上的,那些为突出某个片段而仅抽取个别词语反复练习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例如一位教师执教《下雨啦》一课,在学生接触课文内容之前反复让学生朗读课题,并要求读出欢快的语气、惊喜的语气、焦急的语气,等等,这就未免有点强人所难。还有的教师,美其名曰“尊重学生对文章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在对课文整体把握之前,就允许学生“自己读课文,你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展示交流阶段学生仅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谈看法、说感受,而忽略了对文章整体意义的把握。以上在教学中都是应该引起广大教师注意的。

诵读与朗读相比,学生的读书心态更加自由自在,“美美地读”、“有滋有味地读”、“摇头晃脑”地读都是诵读的很好写照。教学中往往见到个别学生被指名当众有感情朗读的多,而留给全体学生自由自在诵读的时间少。默读也是引导学生潜心读书、静心思考的一种重要方式,课堂上我们不仅要给学生大声朗读的时间,还要留给学生充分默读思考的时间。

表演是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尤其受到低年级学生的喜爱。但课堂上我们看到的表演仅仅是形式上的热闹:学生说的是与课本上一模一样的词句,用的是感情并不到位的语气语调;更谈不上创造性的发挥了……语文教学中,表演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对文章语言的内化和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要达到预期的表演效果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一定的准备时间,缺乏任何一点,都可能会使课堂上的表演流于形式,走了过场。

仿说与仿写是学生理解和感悟语言的有效方式。在内化语言方面,仿说与仿写有时候写比说有更好的功效,因为学生的口语表达往往带有很强的随意性,更加贴近他自己的语言实际;而书面语言往往是经过头脑深层次加工的,从文本中获得的语言积累更有可能进入学生的内部语言,通过与学生固有的语言储备的融合、交流,从而达到发展语感的作用。这也许是学生为什么总喜欢乐此不疲地在“小本本”中仿写或续写课文内容的一个重要原因了。

二、教会学生记笔记

勤记笔记是语文学习方法中至关重要的一条。记笔记的好处很多,首先,它能促使学生们集中精力,认真听课;其次,记下来的有关知识,有利于今后的复习;再次,它能培养学生们的记录和书写能力,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些学生听课抓不住重点,不知道要记什么,有时低头记笔记,又耽误了听课,漏掉了重要的内容。应该怎样记好课堂笔记呢?希望下面的方法对大家有帮助。

1.提纲挈领地记。记笔记一定要有选择地记、有计划地记、简练地记,不能面面俱到。越想全面具体,越漏洞百出。因为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你能就一个问题深思熟虑。即使你真的做到了,也有可能遗漏了很多其它的知识。用自己明白的、概括化的语言将知识记录下来,课后再做整理,不仅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还能锻炼听课的能力。

课堂读书笔记精选篇8

关键词:读和写;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阅读是吸收知识的过程,就像蜜蜂采花,而写作则是一个酝酿和加工的过程,像蜜蜂对蜂蜜的酿造,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构成了小学语文的基础能力。两者的有效结合也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研究方向,反映到实际教学中就是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融合。

一、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和阅读心得的学习习惯

读书笔记和阅读心得是良好的阅读方式,古往今来历代名家都非常重视读书心得和读书笔记的书写。读书和阅读不做笔记会减少读书的收获,而善于书写读书笔记和阅读心得的人能够更好地整理和消化书中的知识。为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读书笔记和阅读心得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让其养成写读书笔记和阅读心得的学习习惯。从而在进行阅读后能够良好地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阅读后的感受,孩子的读书笔记和阅读心得也能够提升层次,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提升其写作能力。

二、做好课堂小练笔,融合读和写训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课堂上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更多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但是有些教师的读和写训练往往流于形式,一方面不能反映出写作训练的特色,另一方面学生体会的过程不够充分。为此要从两个角度提升课堂质量:一方面是加强读的质量,引导学生在读中去思考和反思,提高读的深度才能够写出高质量的阅读心得,为此要结合不同年级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订阅读训练目标,低年级注重句式,中年级注重段落,高年级注重思想,从而提升阅读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就是提升写的指导,在课堂上有意地指导学生去模仿写作,模仿课文的修辞特点、写作思路等,例如,《火烧云》阅读中让学生写一小段文字,说明一件事物,并尽量应用排比、比喻两种修辞方法。具体要结合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进行,即学生是否能够在阅读经验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迁移。

总之,读写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思想,同时也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思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认识到两者结合的重要性,使读写教学相互渗透和影响,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以及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

课堂读书笔记精选篇9

怎样才能学好化学这门功课呢?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起好步,以后学习起来就比较顺利。为此,笔者在此谈几点自己指导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做法,仅供同行们参考、补充和指正。

1.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它编入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无机物的分类及相互间的关系等知识;它充满了唯物辩证法原理和内容,它介绍了许多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他们对事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学风。化学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的衣、食、注行样样离不开化学。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化学课的学习,要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为今后搞科学实验打下基础。

因此,通过初中化学课的学习,初三学生不仅能学到初中阶段的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外化学家的爱国主义思想、行为和对科学的不断进娶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及严谨学风的教育,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今后学习高中化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前要预习上课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会先预习,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预习的好处很多:(1)它能强化听课的针对性,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2)它可以提高记听课笔记的水平,知道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哪些详记,哪些略记;(3)它可以节省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通过预习时的独立思考和听课时留下的深刻印象,从而缩短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4)它可以培养自学能力。预习的过程就是自觉或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使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预习的方法是:(1)通读课文。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要把自己看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或用铅笔在书上作一些记号,用以提醒自己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自己不懂的问题,详细对比跟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2)扫清障碍。在读课文后了解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已学过的与之有关的基础知识,如果有遗忘的就要及时复习加以弥补,这样才能使新旧知识衔接,以旧带新,温故知新;(3)确定重点、难点和疑点。在通读课文和扫清有关障碍后,在对新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思考课文后的习题,试着解答,在此过程中找出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如果有潜力,还可以做点预习笔记。

3.听好每堂课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功在课堂,利在课后,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后复习和做作业都不会发生困难;如果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当堂没听懂,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才能补上。所以,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好每一堂课,是学习好功课的关键。听课时,一定要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不但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过的思路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边听课、边记笔记,遇到没有听明白或没记下来的地方要作些记号,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或问同学。同时,还要注意听同学对老师提问的回答以及老师对同学回答的评价:哪点答对了,还有哪些不全面、不准确和指出错误的地方,这样也能使自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自己能判断是非。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听课时,一定要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眼睛要盯住老师,要跟着老师的讲述和所做的演示实验,进行积极地思考,仔细地观察,踊跃发言,及时记忆,抓紧课堂上老师所给的时间认真做好课堂练习,努力把所学内容当堂消化,当堂记住。

4.认真记好笔记要学好化学,记笔记也是重要的一环。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学会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因此,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应该记好笔记。记笔记的类型有:

(1)补充笔记。讲新课时做补充笔记,老师讲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将课本内容重新组织,突出重点加以讲解,记笔记是边看书,边听讲,边在书本上划记号,标出老师所讲的重点,并把老师边讲边在黑板上写的提纲和重点内容抄下来,还要把关键性的、规律性的、实质性的内容和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扼要地在书本上或笔记本上写上几句,把老师讲的但书上没有的例题记下来,课后再复习思考。

(2)实验笔记。老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重在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原理或掌握化学性质或物质的制法操作。可做简明图解、补充笔记,把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的现象及讲解记下来,书上有实验插图的可以直接在上面补充,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装置图边上记下老师讲的重点:①药品不能堆积在试管底部,而应平铺在试管底部,记:“是为了增大受热面积,药品受热均匀,气体容易逸出”;②给试管加热时,为什么要先把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加热,然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记:“让试管受热均匀,不易破裂”。

(3)改错笔记。习题或试卷评讲课是老师纠正学生在作业或试卷中的“常见脖和“多发脖,并指导解题思路、规律、技巧和方法的课。

在听课时,不要只抄正确答案,关键是要用红笔订正,而且不要擦去自己的错解,以利于与正确答案作对比,找出答错的原因,过一段时间还应把以前做错的题再重做一遍,看看现在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这种笔记是在作业或试题空隙处做简明的“眉批”或“注释”。

(4)系统笔记。复习小结课时,老师把课本内容进行系统归纳总结,是书上没有的,因此要做系统的笔记。将笔记每面一分为二,一半写板书的内容,一半记讲解,课后结合复习加以整理、修改和补充,成为一个整体,以利于加深、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归纳知识的能力和全面的复习。笔记的形式有:①提纲式,以文字表述为主,适用于概括教材的主要内容或归纳、整理公式、定理和概念要点;②纲要式,以化学式、关系式或关系框图来表述,适用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取及相互间的变化、计算知识的概括等;③图表式,以文字、表格、线图来表述,适用于有关概念、化学基本原理、物质的性质、实验等进行归类对比。

5.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在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中编入了81个演示实验、10个必做的学生实验和9个学生选做实验,还安排了13个家庭小实验。因此,通过这些演示和学生实验,学会观察老师演示实验的操作、现象,独立地做好学生实验,上好实验课,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首先,在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化学实验是很生动、很直观的,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学生若只图看热闹,光看现象,不动脑子思考,看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无助于学习的提高,所以,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实验前,要明确观察的内容是什么?范围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这就叫做明确观察的目的,目的明确了才能抓住观察的重点进行观察。观察时还要仔细、全面。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氧化还原反应,氧化铜被氢气还原成铜。观察时先看清反应物是无色的氢气和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反应的条件是加热,生成物是水和亮红色的铜。

其次,要上好学生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自己要亲自动手,不做旁观者,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基本操作要反复进行练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

6.课后及时复习一堂课的内容,十多分钟就可以复习完,有时也可以像过“电影”一样地过一遍。复习能加深理解,复习能巩固知识。

复习要及时,不能拖。复习中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这样,在学习上就不会留存障碍,不留疑点,为以后顺利学习打好基矗复习时,要重视教科书,也要读听课笔记,要反复读,边读边回忆老师的讲解,边理解书上的内容。

7.认真完成作业做作业是练习的极好机会,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一定要亲自动手做,绝不能抄别人的作业。节后习题和章后复习题一定要认真完成,不能马虎。做作业要在复习好了以后做,才能事半功倍。一定要主动地、独立地完成每次作业,多思多问,不留疑点,并尽可能地把做过的作业都记在脑子里,因为没有记忆就没有牢固的知识,只有用心记忆才会熟能生巧,才能在勤练的基础上“巧”起来。

8.学会阅读课本读书一般分为粗读和精读。粗读主要用于预习,通过粗读,了解基本知识的一般内容,掌握整章、整节或整个小标题的内容轮廓、大致思路,了解有什么实验内容,这样,课堂上看老师做演示实验时心里就有了底。精读,可以了解教材的重点和发现不理解的问题,听起课来心中就有数。

精读是认真地读懂并理解及记忆重点内容和定义,把这些内容与有关的旧知识联系起来。精读主要用于课后复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使知识系统化。

精读时要在理解概念的定义或定律全文的基础上,剖析具有关键性的字词,强化对关键字词的认识。例如电解质的定义:“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关键性字词是“化合物”和“或”字。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关键字词是“和”字和“都”字。对这些关键字词要认真思考,并把它标出记号或作眉批,以备以后再次复习时注意。

对于比较深刻的材料、重要的段落内容,要逐字逐句地反复读。认真地思考、分析、整理、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把重要内容、关键词句记在笔记本上,还可写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想法和认识,或记下不懂的问题,以备查问。

课堂读书笔记精选篇10

刚升入初三的同学,要增学一门新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

怎样才能学好化学这门功课呢?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起好步,以后学习起来就比较顺利。为此,笔者在此谈几点自己指导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做法,仅供同行们参考、补充和指正。

1.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它编入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无机物的分类及相互间的关系等知识;它充满了唯物辩证法原理和内容,它介绍了许多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他们对事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学风。化学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的衣、食、注行样样离不开化学。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化学课的学习,要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为今后搞科学实验打下基础。

因此,通过初中化学课的学习,初三学生不仅能学到初中阶段的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外化学家的爱国主义思想、行为和对科学的不断进娶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及严谨学风的教育,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今后学习高中化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前要预习

上课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会先预习,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预习的好处很多:(1)它能强化听课的针对性,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2)它可以提高记听课笔记的水平,知道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哪些详记,哪些略记;(3)它可以节省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通过预习时的独立思考和听课时留下的深刻印象,从而缩短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4)它可以培养自学能力。预习的过程就是自觉或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使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预习的方法是:(1)通读课文。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要把自己看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或用铅笔在书上作一些记号,用以提醒自己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自己不懂的问题,详细对比跟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2)扫清障碍。在读课文后了解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已学过的与之有关的基础知识,如果有遗忘的就要及时复习加以弥补,这样才能使新旧知识衔接,以旧带新,温故知新;(3)确定重点、难点和疑点。在通读课文和扫清有关障碍后,在对新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思考课文后的习题,试着解答,在此过程中找出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如果有潜力,还可以做点预习笔记。

3.听好每堂课

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功在课堂,利在课后,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后复习和做作业都不会发生困难;如果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当堂没听懂,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才能补上。所以,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好每一堂课,是学习好功课的关键。听课时,一定要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不但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过的思路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边听课、边记笔记,遇到没有听明白或没记下来的地方要作些记号,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或问同学。同时,还要注意听同学对老师提问的回答以及老师对同学回答的评价:哪点答对了,还有哪些不全面、不准确和指出错误的地方,这样也能使自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自己能判断是非。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听课时,一定要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眼睛要盯住老师,要跟着老师的讲述和所做的演示实验,进行积极地思考,仔细地观察,踊跃发言,及时记忆,抓紧课堂上老师所给的时间认真做好课堂练习,努力把所学内容当堂消化,当堂记住。

4.认真记好笔记

要学好化学,记笔记也是重要的一环。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学会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因此,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应该记好笔记。记笔记的类型有:

(1)补充笔记。讲新课时做补充笔记,老师讲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将课本内容重新组织,突出重点加以讲解,记笔记是边看书,边听讲,边在书本上划记号,标出老师所讲的重点,并把老师边讲边在黑板上写的提纲和重点内容抄下来,还要把关键性的、规律性的、实质性的内容和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扼要地在书本上或笔记本上写上几句,把老师讲的但书上没有的例题记下来,课后再复习思考。

(2)实验笔记。老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重在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原理或掌握化学性质或物质的制法操作。可做简明图解、补充笔记,把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的现象及讲解记下来,书上有实验插图的可以直接在上面补充,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装置图边上记下老师讲的重点:①药品不能堆积在试管底部,而应平铺在试管底部,记:“是为了增大受热面积,药品受热均匀,气体容易逸出”;②给试管加热时,为什么要先把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加热,然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记:“让试管受热均匀,不易破裂”。

(3)改错笔记。习题或试卷评讲课是老师纠正学生在作业或试卷中的“常见脖和“多发脖,并指导解题思路、规律、技巧和方法的课。在听课时,不要只抄正确答案,关键是要用红笔订正,而且不要擦去自己的错解,以利于与正确答案作对比,找出答错的原因,过一段时间还应把以前做错的题再重做一遍,看看现在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这种笔记是在作业或试题空隙处做简明的“眉批”或“注释”。

(4)系统笔记。复习小结课时,老师把课本内容进行系统归纳总结,是书上没有的,因此要做系统的笔记。将笔记每面一分为二,一半写板书的内容,一半记讲解,课后结合复习加以整理、修改和补充,成为一个整体,以利于加深、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归纳知识的能力和全面的复习。笔记的形式有:①提纲式,以文字表述为主,适用于概括教材的主要内容或归纳、整理公式、定理和概念要点;②纲要式,以化学式、关系式或关系框图来表述,适用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取及相互间的变化、计算知识的概括等;③图表式,以文字、表格、线图来表述,适用于有关概念、化学基本原理、物质的性质、实验等进行归类对比。

5.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

在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中编入了81个演示实验、10个必做的学生实验和9个学生选做实验,还安排了13个家庭小实验。因此,通过这些演示和学生实验,学会观察老师演示实验的操作、现象,独立地做好学生实验,上好实验课,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首先,在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化学实验是很生动、很直观的,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学生若只图看热闹,光看现象,不动脑子思考,看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无助于学习的提高,所以,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实验前,要明确观察的内容是什么?范围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这就叫做明确观察的目的,目的明确了才能抓住观察的重点进行观察。观察时还要仔细、全面。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氧化还原反应,氧化铜被氢气还原成铜。观察时先看清反应物是无色的氢气和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反应的条件是加热,生成物是水和亮红色的铜。

其次,要上好学生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自己要亲自动手,不做旁观者,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基本操作要反复进行练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

6.课后及时复习

一堂课的内容,十多分钟就可以复习完,有时也可以像过“电影”一样地过一遍。复习能加深理解,复习能巩固知识。

复习要及时,不能拖。复习中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这样,在学习上就不会留存障碍,不留疑点,为以后顺利学习打好基矗复习时,要重视教科书,也要读听课笔记,要反复读,边读边回忆老师的讲解,边理解书上的内容。

7.认真完成作业

做作业是练习的极好机会,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一定要亲自动手做,绝不能抄别人的作业。节后习题和章后复习题一定要认真完成,不能马虎。做作业要在复习好了以后做,才能事半功倍。一定要主动地、独立地完成每次作业,多思多问,不留疑点,并尽可能地把做过的作业都记在脑子里,因为没有记忆就没有牢固的知识,只有用心记忆才会熟能生巧,才能在勤练的基础上“巧”起来。

8.学会阅读课本

读书一般分为粗读和精读。粗读主要用于预习,通过粗读,了解基本知识的一般内容,掌握整章、整节或整个小标题的内容轮廓、大致思路,了解有什么实验内容,这样,课堂上看老师做演示实验时心里就有了底。精读,可以了解教材的重点和发现不理解的问题,听起课来心中就有数。

精读是认真地读懂并理解及记忆重点内容和定义,把这些内容与有关的旧知识联系起来。精读主要用于课后复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使知识系统化。

精读时要在理解概念的定义或定律全文的基础上,剖析具有关键性的字词,强化对关键字词的认识。例如电解质的定义:“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关键性字词是“化合物”和“或”字。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关键字词是“和”字和“都”字。对这些关键字词要认真思考,并把它标出记号或作眉批,以备以后再次复习时注意。

对于比较深刻的材料、重要的段落内容,要逐字逐句地反复读。认真地思考、分析、整理、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把重要内容、关键词句记在笔记本上,还可写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想法和认识,或记下不懂的问题,以备查问。

9.读化学课外读物

学好化学,要重视阅读课外读物,例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生数理化》、《课堂内外》等杂志和科普读物,它们的内容紧扣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其针对性和适用性很强,配合教学进度,指导解析疑难,注意智力开发,重视能力培养;它们的题材广泛新颖,内容丰富多彩,文章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它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透彻理解教材,灵活运用知识,培养探索精神,它们是学生的好朋友。

课堂读书笔记精选篇11

关键词:速率 效果 政治课堂笔记 创造性转化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127-03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各地中学政治教学逐渐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但值得深思的是,思想政治作为文科,研究者大多集中在“政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途径”、“分析和阐述政治问题的方法”等方面,对传统政治教和学的一些有效方法却关注不多,笔记就是其中之一。事实上,看书、听讲、笔记、温习是政治学习一般过程和经典方法,如果能从新课程的角度对这些传统的经典过程和经典方法进行继承、改造、创新,借用林毓生教授论述中国传统文化时提出的概念,实现经典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创造性转化”,笔者试以课堂笔记为例进行剖析和讨论。

1 从速率、效果角度审视政治课堂笔记的功能

无庸讳言,政治课堂笔记曾经长期是应试教育的奴婢,“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这是对传统的接受式政治学习的辛辣讽刺。于是乎,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政治课堂笔记成了“应试教育”的殉葬品,在政治教学研究中倍遭冷遇,鲜有提及。其实,传统政治教学很重视课堂笔记,一般认为笔记有课堂再现、查漏补缺、释疑解惑等三大功能,这主要是基于政治知识掌握的认知角度看问题。如果从速率、效果的角度重新审视政治课堂笔记的功能,可以获得一些新的认识。

1.1笔记是最经典的政治学习方法之一

一般而言,政治学习方法既包括各学科通用的一些方法,如阅读、听课、笔记、思考、解题、讨论等,也包括政治学科的独特学习方法,如汲取、鉴别、整理、归纳政治信息的方法等。近些年来,对后一类学习方法研究逐渐深入,但结合学科特点对前一类方法的研究却很少。其实,与其他学科相比,看书、听讲、笔记、思考等传统的学习方法在政治学科中的运用显得更重要,换句话说,这些学习方法在政治学习中更具有“经典性”,笔记就是这样一种经典的政治学习方法,学会记笔记的方法不仅在学生时代有意义,更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重要的梯航。

1.2笔记是记录政治学习过程的主要载体

政治学习中,阅读教材、上课听讲、思考问题、同伴讨论等过程都不能“事无春风了无痕”。勾勾画画、写写记记可以记录阅读政治教科书的感受体会,可以记录教师授课过程中形成的政治知识框架,可以记录思考和讨论政治问题的过程和收获,可以记录政治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因此,政治课堂笔记是记录政治学习过程的主要载体。

由此观之,积极引导学生记好笔记、用好笔记,不仅能便利复习、巩固政治知识,更是养成良好的政治学习习惯、获得政治学习方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政治学习方式转变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2 从速率、效果角度剖析政治课堂笔记的现状

事实上,大多数政治教师都比较注重学生课堂笔记习惯的培养,但着眼点却只关注教师讲授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对学生政治学习中思考、感悟、交流、讨论的笔记关注不够;只关注课堂的笔记,不关注整个政治学习过程中的笔记,重视了“政治课堂笔记”,不重视“政治学习笔记”。从学生的角度看,很多学生仍然没有养成良好的笔记习惯,把笔记当作任务、课堂笔记利用效率不高的现象普遍存在,即使有较好笔记习惯的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仍是不少学生的尴尬境地。以下试结合政治课堂笔记的几种类型作一简要分析。

2.1教材目录型笔记

试看如下的《生活与哲学》笔记片段:

例1:人民版政治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五课框题一《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这种形式的笔记主要是教材目录的整理记录,可能对学生宏观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和结构有一定的作用。但总的来说比较随意,太过简略。从记笔记的角度看,只是教材目录的简单抄写,既没有对教师讲解的记录,也没有思维含量,对理解政治问题、形成知识体系帮助不大;从用笔记的角度看,这一类笔记在任何一个复习环节都不能代替政治教科书,起不到很好地课堂再现、知识整合的作用。从速率、效果的角度看,记这类笔记的学生既不能因为笔记而保证认真听讲,也不能通过笔记而掌握一种记录笔记、整理笔记的方法,他们只在于形式上笔记的有无和心理的自我安慰――我的学习态度是端正的,课堂笔记本记录认真清楚的,政治学不好我很无辜!

2.2知识结构型笔记

有些学生的笔记记录比较详细。如:

例2:人民版政治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五课框题二《意识的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3)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含义

(2)基本要求: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略)

②“两个结合”

③“两个反对”

这类笔记比前一类更清晰和详备,基本上较好地囊括了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点,也有助于学生把握哲学知识的框架结构。(有些教师喜欢用各种示意图、表格来呈现政治知识结构,相应的表格式、图示式的笔记在本质上仍是属于知识结构型的。)在课后政治学习和复习的某些环节中,可以用看笔记代替看教科书,达到“把书读薄”的要求,发挥政治笔记“课堂再现、查漏补缺、释疑解惑”的功能。从笔记的过程看,这类笔记所花的时间较多,如果是随堂记录的,听课时必须非常认真,因而,笔记与听课相辅相成,体现了呈现学习过程的作用。调查发现,做这类笔记的学生学习比较认真,形成习惯后,多数学生也不会因做笔记而影响听课;部分学生笔记速度较慢,需要课后结合教材和其他同学的笔记加以补充,通过认真的笔记,能把课堂内的听课、笔记等学习活动与课后的笔记整理、课堂回忆、同学讨论等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使政治学习的过程更充实。无论从政治知识掌握的角度,还是从速率、效果的角度,都对学生政治学习有不小的帮助。但这种笔记仍是基于接受式学习的,对政治问题的质疑、探究明显欠缺,有待进一步改进。

2.3标注教材型笔记

有些学生不是把笔记记在专门的笔记本上,而是在教科书上做各种标注。

例3:人教版必修1《经济生活》第九课框题一《市场配置资源》。

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批注: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是市场经济。(批注:市场经济的含义)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只要是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的变化由市场来调节的。(批注:市场配置资源的信号:价格、供求、竞争)哪种商品在市场上好卖,人们就扩大上产;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昂贵、供应紧张,人们就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市场中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批注:“无形的手”――市场)

这类笔记做起来比较容易,上课相对轻松,主要功能是帮助理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很多学生选择这种形式的听课笔记,有划划写写在书页旁边的(如上例),有用不同颜色涂出相应文字的。从速率、效果的角度看,这种笔记方式一定程度上能保证认真听讲的时间,又可以通过对教科书的批注学会看书,找出书中的关键词句和信息,对后续的复习也有一些作用。但整本书划划写写的,有时会重点不够突出。这类笔记形式同样是基于接受式学习的,不能反映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方面明显不足。

2.4问题重点型笔记

有些学生的政治课堂笔记除了记录主要知识结构外,还记录一些思考的问题。如:

例4:人教版必修2《政治生活》第七课框题三《我国的宗教政策》

1、我国宗教掠影――现状分析。

2、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1)自由政策(思考:地位、内涵、为什么是一项基本权利而不是基本政治权利?――详见P-9)

(2)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正常――保护,不正常――制止、打击和抵御等)

(3)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联系宗教方针:自传自养)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思考:为什么不是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3、弘扬科学精神。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形成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思考:宗教与迷信的区别)

(2)中学生要接受无神论宣传教育,树立科学世界观(思考:为什么中学要接受的是无神论?)

比较而言,这类笔记既有一定的知识结构,也记录了值得思考、探究的问题。不仅能反映听讲的情况,还能反映思考、探究政治问题的过程,说明这类学生在政治课堂上听课很积极、思维很活跃,初步具备了探究学习的习惯。调查发现学生中这样的笔记比较少,多数学生认为这样的笔记知识点太少,参考答案记录不够,不利于阶段性复习。说明由于应试的大背景下,学生有浓厚的“标准答案情节”;另外,这类笔记的后续探究也没有跟上,由于整体上应试教育的模式没有改变,学生作业负担重,政治学科又不受重视,学生在课外没有精力和条件去开展进一步的探究学习,探究止步于课堂中的这些问题。

综合考察以上四种类型的笔记,总体上还是基于听课的,体现的仍然是接受式学习为主的政治学习方式。从速率、效果的角度看,作为经典政治学习方法的功能发挥不充分,基于看书的笔记、基于思考的笔记、基于讨论的笔记、基于探究的笔记等都付之阙如,这方面做得最好的问题重点型笔记,也是浅尝辄止,效果并不理想。作为政治学习过程的重要载体,多数学生的课堂笔记主要是课堂听讲和考前复习的载体,积极思考的过程、合作讨论的过程、课外探究学习的过程体现不够。

3 从速率、效果角度实现政治课堂笔记的“创造性转化”

政治课堂笔记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既有传统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惯性力量的原因,也受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在应试教育大格局很难根本改变的形势下,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既要重视课堂笔记在政治知识掌握和巩固等认知领域的作用,更应不断开发政治课堂笔记在速率、效果方面的功能,实现课堂笔记的“创造性转化”。

3.1使笔记从听课备考的载体向学习过程的载体转化

实现政治课堂笔记的创造性转化就要重新审视政治课堂笔记的功能,使课堂笔记从听课备考的载体向政治学习过程的载体转变。从笔记的功能看,要让笔记不仅成为复习巩固工具,还要成为保证听讲、启发思考、记录过程的载体。从笔记的内容看,要改变只记知识点、知识结构的传统,增加笔记的内涵,特别是要记录阅读所得、听课所感、思考所悟,反映整个政治学习的过程。从笔记的形式上,可以设计符合自身特色的分栏目笔记形式,例如,可以通过知识结构、问题探讨、错题集锦等笔记栏目,记录政治学习过程的点点滴滴,使笔记成为自己复习巩固的好帮手,也成为政治思维发展的成长记录册。

3.2从作为学习任务的笔记向作为学习方法的笔记转化

很多政治老师规定上课必须记好笔记,有时还要加以检查,很多学生因此把笔记作为一项政治学习的“任务”来完成。有不少政治成绩好的同学笔记比较“随意”,有的根本没有笔记本,把很多重要的内容、问题标在课本上,但他们上课时从容听讲,踊跃回答老师的提问,有些还在教科书的天头地角记了很多自己思考的问题,学习非常主动。这一现实告诉我们:笔记不在于形式问题,不要把笔记变成一项学习任务,教师和学生都不必对笔记本的具体形式有硬性要求,不能被形式主义的那一套束缚了手脚。

政治学习的一项“看家本领”就是会记笔记,要从方法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会笔记:包括如何记录阅读和听讲中的关键信息,如何记录阅读和听讲中发现的问题,如何记录思考和讨论中思维的火花……,笔记一旦成为习惯,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终身受用学习方法。

3.3从封闭的政治课堂笔记向开放的学习笔记转化从速率、高效的角度看,学习笔记不仅是课堂学习的记录,还包括课后整理、摘抄、阅读、思考的过程。因此,笔记就不能只记老师列的知识提纲,更不能只记板书,要养成把自己的学习过程记录下来的习惯,从课堂笔记向学习笔记转变。看书时勾勾画画地做笔记,听讲中梳理知识做笔记,做题时结合思考做笔记,讨论时深入交流做笔记,充分发挥学习笔记在记录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因此,要处理好课堂记录与课后整理、摘抄、阅读、思考的关系。

课堂记录的内容主要是老师所讲解的知识框架、线索和重难点问题,也应该包括听讲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和疑难批注等许多内容。课后整理就是把课堂笔记进行整理,在原笔记基础上进行补充、修改、完善,这也是一个知识巩固和再回顾、再领悟的过程。还可以把读外阅读中获得的政治知识、思考的政治问题记录在笔记上,拓展自己的政治视野,尤其要把平时对政治问题的思考、探究、讨论记录下来,让自己对政治的“思想灵光”记录在笔记上,使笔记成为思维成长中的一笔财富。

总之, 养成记课堂笔记的习惯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 更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记笔记不是目的, 而是促进思考、 反思、归纳的手段, 而引导学生养成常思考、爱分析总结的好习惯, 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更是为了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人生道路上过得更精彩!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Z].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4.

[2]宋秋前.新课程教学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教育研究,2005.6.

[3] 课堂笔记在政治课堂的应用[J].考试・高中文科――学科攻略,2013年第2期.

课堂读书笔记精选篇12

【关键词】小学课堂 教学效率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70

小学是我国学生正式接受系统知识的最初阶段,是学生知识积累的基础阶段,更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由此可见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是由于授课对象是小学生,学生处于好动阶段,保证课堂质量与提高课堂效率是小学教育的关键。与中学授课不同,小学的授课方式受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一方面要使小学生遵守纪律,能够老实坐在位子上认真听讲;另一方面要使小学生能够理解课堂授课的内容,因此要采用小学生能够听懂的语言词汇及方法。因此,要提高小学课堂效率,不仅需要对学生奖惩并施以保证课堂秩序,有一个适合学习的课堂环境,更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程度,采用适合学生的授课方式,以提高课堂效率。根据我的授课经验,要提高小学课堂效率,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授课方法:

一、制定课堂纪律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小学生而言,学生的自我控制力还不够,需要教师制定课堂纪律来规范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在第一节时,要先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课堂纪律,树立起教师威严,让学生不能再课堂上“放肆”,影响课堂纪律。以这种方式确保课堂纪律,保证课堂授课环境,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稳定的学习环境。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制定了课堂纪律标准,就要严格按照标准实施,同时对学生要注意奖惩并施。

(一)严格执行

一但制定了课堂纪律,就一定要严格实施,这样这份纪律标准才能真正起到管理课堂纪律的作用,对学生起到威慑作用,保证课堂的学习环境。一旦教师没有实施,或是网开一面,这样不但会使这份纪律标准失去其作用,也会使教师失去在学生中树立起的威信。

(二)奖惩并施

所谓“奖惩并施”,即对小学生不要完全采用威慑手段来保证课堂纪律,要采用奖励的方式。对不遵守纪律的学生进行相应惩罚,但是对于课堂表现积极的学生,要采用一定的方式进行奖励,使该生成为全班的榜样,利用榜样的作用带动全班同学,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兴趣教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中的这句话道出了兴趣对学生学习起到的重要作用,对于小学生而言,学生的兴趣还很广泛,兴趣点也没有定型,学生的可塑性极强。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仅对于当前课堂效率的提高有重要帮助,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也会产生长远影响。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生动有趣的课堂导入

小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兴趣与否,教师的授课方式起到很大作用,有趣的导入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保证。导入是课堂的开端,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要认真准备课堂导入,将导入做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对即将展开的授课内容充满兴趣。

(二)以赏识教育为主,积极与同学做互动

小学生的自尊心较强,当教师夸赞的时候会觉得无比自豪,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点心理,多与学生做互动。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后要对学生及时表扬,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此提高课堂效率。

三、生活化教学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生活经历较简单,因此对很多事情的理解有些许困难。因此,授课时教师要尽量采用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将学生需要掌握的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

(一)授课语言尽量运用日常词汇

小学生的语言词汇较贫乏,在语文课上,需要帮助学生拓展词汇,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在授课时,教师要采用常见的词汇授课,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保证课堂质量。

(二)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例

小学的很多课堂授课中,课本事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去甚远,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这就需要任课教师采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例,拉进学生与相关知识的距离,使学生从生活中学到知识,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教育的重要性绝不仅仅在于课堂的具体知识点,更在于在小学教育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才是对学生产生长远影响的重要因素。学生在小学时候养成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接受初中、高中、大学甚至更高层次的教育都有重大影响,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读书习惯及课堂听课习惯等。

(一)爱读书

热爱阅读,这是会使学生一生受益的良好习惯。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读书习惯时,不要对学生的阅读书目加以限制,只要不是不健康的书籍,任何科目的书籍都能使学生有所收获,甚至可以使学生从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因此,要积极鼓励学生读书,帮助学生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阅读理想,帮助学生做到开卷有益。

(二)认真做笔记

学生要学会做笔记,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的笔记包括两种,一种是读书笔记,另一种是课堂笔记。读书笔记是指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及读完书后做的笔记,教师要教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文章的重点及引起自己兴趣的句子画出来,并在旁边标注自己的感想;读完一本书后,要及时做读书笔记,除了记录书名、作者等常规内容外,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这样不但能够加深对书本的记忆力,更能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培养自己的文章感受力。课堂笔记则需要学生注意,要先听教师讲,然后抽空记录课堂重点,切勿颠倒顺序,只记不听,这样就会陷入“本末倒置”的弊端中。

(三)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式之一,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这样学生在听课前就能对课堂授课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对于预习中的简单问题可以加深印象,而对于预习中的难点问题,可以及时集中注意力,将自己的疑惑听明白,从而提高听课效率。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尤其是小学生,不可能整节课都能精神高度集中,提前预习可使学生有目的地听课,自然能够保证课堂效率。

(四)课堂中独立思考,积极参与互动

课堂读书笔记精选篇13

长期以来,许多历史课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沿袭几十年一贯制的“讲——听——背”直线型教学格局。课堂上教师唱独角,“黑板、粉笔加嘴皮”,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学生越走越没劲,完全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一些学生感到历史课枯燥无味,产生“厌史”情绪。大多数学生则靠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记得快,忘得更快,教学目标流于形式。初中阶段学生年龄小基础知识薄弱,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能力有限,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受到一定制约。教师一般侧重“精讲多练”。

进入高一的学生已经有三年历史学习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和知识的接受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他们思想活跃,喜欢追根溯源,这一时期正是历史学科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训练阅读能力的最佳年段。教师应抓住契机,有意识有计划按步骤地利用课堂教学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并使之形成良好习惯,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这不仅能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乐趣,成绩提高,而且会终生受益。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粗浅的经验是,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带着目标仔细读

课本本身有着非常明显的优点。章、节、目、段之间有着内在联系。指导学生认真仔细读课本是阅读的最重要的环节。阅读前教师应对课本进行深入钻研。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精心巧妙地编选几个知识性、思想性都比较强,提纲挈领的思考题,课前写在小黑板上,或上课后迅速简要地写在黑板旁边,好让学生阅读时心里装着问题,有目标。可采用默读与朗读相结合的方法。因为长时间朗读会产生疲劳,影响读的质量。如果长时间默读,又往往会“一目十行”、“眼神不一”,有的同学会“走神”或搞小动作。随时抽一个同学朗读可提高读的效果。再者,朗读也可消除错字,不认识的字,难懂的词,可以及时指出和纠正。这种读法,既有学生活动,又有教师抽查,能使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因为有思考题引路,绝大多数同学能及时准确地抓住课文的中心、重点、特点及难点。高一历史课本除正文外还有小字部分作为阅读材料,但不作统一要求,只要求学生明确正文与小字的关系,正文犹如筋骨,小字犹如血肉。

二、提问讨论受启发

在学生阅读完课文后,教师就前面给学生的思考题向学生提问检查阅读的初步效果。同时让学生就不理解的问题向教师提问,由教师解答。通过互问互答指导学生对带有一定难度的综合题进行梳理归类,找出解答问题的论据和方法。

对于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进行讨论:讨论通常是前后四人结合起来分小组进行,讨论时间为10分钟左右。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讲自己的观点,大家摆事实,讲道理,进行比较深入的讨论,这样,开阔了思路,加深了对重要问题的理解和记忆。对于那些引起激烈争论的问题,教师可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课后再扩大阅读范围,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样将课堂阅读自然延伸到课外,促使教与学进一步结合,深化了教与学的效果。

在提问与讨论中,教师的思维方法、看问题的角度,自然给学生以影响,讨论是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讨论中学生既动脑又动口,人人参与,加深了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而且使综合学习能力得到锻炼。

三、思考归纳求深化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阅读”和“讨论”两个环节中学生接触和理解到许多课本知识,掌握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材料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就要求学生对阅读了的内容进行归纳和综合,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和前因后果,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将知识的各部分按一定逻辑顺序归纳成系统的有机整体。这样,有助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化,巩固已掌握的知识。每节课都如此,会形成知识——方法——能力之间的良性循环,效率会越来越高。将来面对“会考”、“高考”,只不过是一个水到渠成的问题。“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阅读”这一最基本最简单的教学环节上多用些心思功夫,这应是一个最实际的考虑。

归纳一般也控制在10分钟左右,教师以启发、点拨、释疑、小结的形式和学生一起整理知识,“穿线织网”,归纳出教材知识结构和思想内涵。尽可能由学生归纳,一些难度较大的也可由教师归纳总结。教师的归纳要注意两点:(一)化:将基本的理论原理具体化,化为对人、事、制度的有血有肉的分析评价,切忌理论、史实的“两张皮”或生拉硬扯。(二)精:话要讲在点子上,有穿透力,切忌冗长,拖泥带水。这两点,高考题的“要求”和“参考”答案或“标准”答案值得反复揣摩,体会,烂熟于心,举一反三,加以运用。平常备课,就要用规范的最经济的书面语言把答案写出来,并反复修改、推敲,讲时“避免掺水分”。试看会考高考中,不少同学写了一大篇,却使人不得要领,找不出“关键词”、“得分点”,这个教训,从高一就要总结、汲取。

另外,教师归纳还要注意一点:用:即将“教书”和“育人”密切结合,善善恶恶,用历史的经验昭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这样作,有个“度”,要注意自然而然地渗透,不要硬上。更根本的,则取决于教师自己的人格素质和道德涵养功夫。

四、读书笔记不可缺

法国思想家布韦说过:“读书不做记号等于不读书。”高一学生在课堂阅读的同时应认真做好笔记。课堂笔记由三部分构成,即书上划符号,书旁写评注,本上写笔记。

高一年级第一节历史课就应向学生提出阅读笔记的具体要求,如上课需备有红笔或彩色笔专门用来在课本上勾划各种符号。符号可统一规范化,如一般常用的重要语句下面划。必须准确记忆的用表示。…表示关键性的字词。表示对课文内容的质疑。①②③表示几个并列内容要点。表示难认的字或难理解的词。表示课文内容的层次。

课堂读书笔记精选篇14

1.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化学课的学习,要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为今后搞科学实验打下基础。

因此,通过初中化学课的学习,初三学生不仅能学到初中阶段的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外化学家的爱国主义思想、行为和对科学的不断进娶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及严谨学风的教育,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今后学习高中化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前要预习

学会先预习,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预习的好处很多:(1)它能强化听课的针对性,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2)它可以提高记听课笔记的水平,知道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哪些详记,哪些略记;(3)它可以节省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通过预习时的独立思考和听课时留下的深刻印象,从而缩短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4)它可以培养自学能力。预习的过程就是自觉或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使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3.听好每堂课

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功在课堂,利在课后,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后复习和做作业都不会发生困难;如果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当堂没听懂,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才能补上。边听课、边记笔记,遇到没有听明白或没记下来的地方要作些记号,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或问同学。同时,还要注意听同学对老师提问的回答以及老师对同学回答的评价:哪点答对了,还有哪些不全面、不准确和指出错误的地方,这样也能使自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自己能判断是非。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听课时,一定要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眼睛要盯住老师,要跟着老师的讲述和所做的演示实验,进行积极地思考,仔细地观察,踊跃发言,及时记忆,抓紧课堂上老师所给的时间认真做好课堂练习,努力把所学内容当堂消化,当堂记住。

4.认真记好笔记

要学好化学,记笔记也是重要的一环。记笔记的类型有:

(1)补充笔记。讲新课时做补充笔记,老师讲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将课本内容重新组织,突出重点加以讲解,记笔记是边看书,边听讲,边在书本上划记号,标出老师所讲的重点,并把老师边讲边在黑板上写的提纲和重点内容抄下来,还要把关键性的、规律性的、实质性的内容和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扼要地在书本上或笔记本上写上几句,把老师讲的但书上没有的例题记下来,课后再复习思考。

(2)实验笔记。老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重在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原理或掌握化学性质或物质的制法操作。可做简明图解、补充笔记,把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的现象及讲解记下来,书上有实验插图的可以直接在上面补充。

(3)改错笔记。习题或试卷评讲课是老师纠正学生在作业或试卷中的“常见脖和”多发脖,并指导解题思路、规律、技巧和方法的课。这种笔记是在作业或试题空隙处做简明的“眉批”或“注释”。

(4)系统笔记。复习小结课时,老师把课本内容进行系统归纳总结,是书上没有的,因此要做系统的笔记。

5.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

在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中编入了81个演示实验、10个必做的学生实验和9个学生选做实验,还安排了13个家庭小实验。因此,通过这些演示和学生实验,学会观察老师演示实验的操作、现象,独立地做好学生实验,上好实验课,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6.课后及时复习

一堂课的内容,十多分钟就可以复习完,有时也可以像过“电影”一样地过一遍。复习能加深理解,复习能巩固知识。

7.认真完成作业

做作业是练习的极好机会,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一定要亲自动手做,绝不能抄别人的作业。节后习题和章后复习题一定要认真完成,不能马虎。

8.学会阅读课本

读书一般分为粗读和精读。粗读主要用于预习,通过粗读,了解基本知识的一般内容,掌握整章、整节或整个小标题的内容轮廓、大致思路,了解有什么实验内容,这样,课堂上看老师做演示实验时心里就有了底。精读,可以了解教材的重点和发现不理解的问题,听起课来心中就有数。

精读时要在理解概念的定义或定律全文的基础上,剖析具有关键性的字词,强化对关键字词的认识。对于比较深刻的材料、重要的段落内容,要逐字逐句地反复读。认真地思考、分析、整理、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把重要内容、关键词句记在笔记本上,还可写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想法和认识,或记下不懂的问题,以备查问。

9.读化学课外读物

学好化学,要重视阅读课外读物,它们的内容紧扣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其针对性和适用性很强,配合教学进度,指导解析疑难,注意智力开发,重视能力培养;它们的题材广泛新颖,内容丰富多彩,文章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它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透彻理解教材,灵活运用知识,培养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