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中华孝道文化讲座范文

中华孝道文化讲座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2-08 17:17:36

中华孝道文化讲座

中华孝道文化讲座精选篇1

作为浙商,潘锦海在新疆商场上可谓叱咤风云。2000年进驻新疆,成立新疆汇嘉时代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打造“新疆最具影响力的商业百货”,这是潘锦海和团队发出的豪言壮语。开业后,新疆汇嘉时代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就在乌鲁木齐市百货零售业掀起了全新的营销风暴。精准的市场定位,专业的管理团队,新颖的营销理念,为新疆零售业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生活无限精彩尽在汇嘉时代”,汇嘉时代百货的这一口号在当时家喻户晓,由此奠定了新疆汇嘉时代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在新疆百货领头羊的地位。不到十年时间,随着汇嘉时代库尔勒、喀什、昌吉分店的开业,标志着新疆汇嘉时代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将市场延伸到新疆各地州,“汇嘉”品牌这个无形资产价值已经达到1亿元人民币。

事业上的巨大成功,激发了潘锦海感恩社会、孝敬人民的善念。在多次参与救灾捐赠和其他慈善活动之后,潘锦海总想做一伺:有组织的、长期性的慈善工作。借着国学文化盛行而形成一股热潮,他决心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方面作出一点贡献,“新疆汇嘉十分孝心基金会”由此诞生。

2010年6月23日,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政厅核准,由新疆汇嘉时代百货股份有限公刮发起并注册200万元成立的“新疆汇嘉十分孝心基金会”正式启动。这是新疆第一个专门服务于孝爱慈善事业的民间组织,以传承中华民族的孝道,敬老、爱老,传授、弘扬孝道文化,帮助他人行孝为宗旨,致力于面向全社会进行传统孝道的传承。新疆汇嘉时代百货股份有限公司还计划每年拿出300万~500万元用于该基金会活动。

“取名‘十分孝心’,含义是我们新疆汇嘉时代百货股份公司每销售100元,就会拿出10分钱注入基金会,同时也是希望人人都能在行孝时十分用心。”潘锦海这样解释。

谁都知道,“十分钱”就是一毛钱,这里不说“一毛”而说“十分”,这就重点突出了这个双关语的深层意义――完全彻底、诚心减意。这个解释让人们充分理解了他发起成立基金会的良苦用心和殷切期望。

孔夫子有一句话:“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为仁之本,百善孝为先。个人的品德修养从一点一滴开始积累,而这种积累最先就是从家庭关系开始的。孝道可以说是最原始、最根本、最简单的人格修养,它由血统关系而引发,以养育成长的反哺为最基本形式出现,衍生出敬老爱幼、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庭美德。家庭是一个小社会,懂得了孝道,就可以推而广之,到了社会上就知道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对上级服从尊敬,对平级友好互助,对下级爱护谦和;由此还可以扩大到遵纪守法、克已奉公、助人为乐、团结合作等等许多做人的良好品德,成为在社会上受人尊敬,在事业上有作为的人。

社会是由一个个家庭、一个个人组成的,所以提倡孝道、弘扬孝文化,有助于民族素质的提升,有助于社会风气的醇化,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潘锦海发起成立“新疆汇嘉十分孝心基余会”就是从根本人手,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维护新疆稳定、共建和谐社会而做出的一项实实在在的举措。

就在“新疆汇嘉十分孝心基金会”正式启动的当天,新疆汇嘉时代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在新疆人民会堂主办了一场以“弘扬中华孝道,温润和谐社会”为题的大型公益性讲座,邀请香港东方智慧开发研究院院长、资深国学大师南柏先生为主讲嘉宾。这场面向广大市民,并可领取免费门票的讲座,一下子吸引了3000多名各界群众,空前的盛况出乎潘锦海的预料。

讲座中,南柏先生语言生动、深入浅出,听众无论年龄大小、文化层次高低,都听得出神忘形、时悲时喜,从心底里折服大师的讲演。讲座后,人们在家中、在单位、在公共场所,还有在报刊上评说纷纭,大谈感受,这场讲座在乌鲁木齐市引起了一阵轰动,不仅让人们体会到了国学的博大精深,还记住了汇嘉十分孝心基金会。

除了安排讲座,在潘锦海的大力倡导下,“新疆汇嘉十分孝心基金会”正按计划开始实施一系列的“弘扬孝道”公益性活动:如与《晨报》联手推出“爱满首府――百名孝子评选活动”,同时招募了5位讲师赴上海培训,学习孝文化;向市民免费发放《孝经》、《孝立人生》光碟;在户外张贴孝爱名言警句,组织志愿者进社区举办少儿孝爱文化学习班等。

宣扬知孝,激励行孝,促进家庭和睦。潘锦海说:“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许多老人面临着有没有人赡养、有没有人关心、有没有人引导如何安度晚年的问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提倡事亲行孝,有利于家庭和睦、社会安定、民族团结,也关系到优秀民族传统美德是否能够传承下去的大事。过去在这方面丢失了许多东西,现在再不补救就危险了。我们这一代人做好了,下一代才有希望传下去。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都在生活和工作,精神状态非常重要。拿工作来说,开心和不开心工作效率差别就很大。家庭里有了孝文化,就有了和睦的基因。如果我看见一个员工笑得灿烂、笑得阳光,就知道他的家庭是幸福的,心情是好的,工作也一定能干好。”

中华孝道文化讲座精选篇2

“百善孝先,内涵宏深,始于事亲,终于立身……”

10月12日晚,在孝感市湖北工程学院体育馆,一首荡气回肠的诗词《孝道千古》,拉开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湖北省文联“送欢乐下基层”暨2016中国孝感孝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晚会帷幕。

孝感,中国孝文化之乡。在这座因董永卖身葬父而得名的城市,孝道之风沿袭千年。长期以来,孝感市自觉汲取孝文化的丰富营养,并将其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体系中,使孝道内涵与时俱进,催生磅礴激荡的精神力量。

今年孝感孝文化旅游节是2002年以来,孝感市委市政府主办的第13届孝文化旅游节。而孝文化已成为孝感打响文化品牌、繁荣文化产业、建设孝文化名城,推动城市发展的独特优势。

“因孝命名、以孝传名”的城市

10月13日,在湖北工程学院文学院报告厅“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践行核心价值观”城市文化建设交流活动中,来自河北滦平县、山西运城市盐湖区、上海奉贤区、浙江绍兴市上虞区等地代表,展开了交流。

值得注意的是,参与交流活动的这些地区,都有孝文化的传统。但纵观全国,唯一一个因孝命名、以孝传名的城市,却只有孝感。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首德,而孝感是孝文化发祥地之一,因“孝行感天”而得名,在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中独占三席,是我国唯一以“孝”命名的地级城市。

孝感的孝文化,在众多古籍中已有记载。

孝感位于江汉平原东北部,桐柏山、大别山的南麓。北边与河南接壤,南边与武汉相邻,自古就是南北交通要道,最初县名为“孝昌”。

据史料记载,南朝宋元嘉三年(公元453年),文帝刘义隆的长子刘助篡夺帝位杀死文帝,将年号改为太初。文帝的第三子武陵王刘骏,率部讨伐篡逆的刘助获得成功,登基称帝,即宋世祖。

为巩固皇权,刘骏积极倡导孝行,并将年号改为孝建。为表明其以孝治国的决心,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刘骏在孝子辈出、孝名远扬的安陆东境、郧县南境内新增置一“孝昌”县。

至五代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庄宗李存勖为避其祖父李国昌的名讳,又因董永、孟宗、黄香三大孝子孝行感天动地,把孝昌改称为“孝感”,一直沿用到现在。

据《孝感县志》记载,孝感因“董永卖身葬父、孝行感天”而得名。西汉时,“卖身葬父”的董永,引得“仙女下凡配孝子”,“七仙女下凡配董郎”的故事,流行甚广,对劝人行孝具有积极意义。

而东汉时“扇枕温衾”的黄香,其子黄琼、其孙黄琬的众多事迹,也都很有影响力。三国时“哭竹生笋”的孟宗,少时丧父,母亲教子有方,“南阳求学”、“腌鱼沉池”、“竹岗清风”、“庐墓三载”,与“孟宗哭竹”都是感人故事。

元朝人郭居敬的《二十四孝》及坊间流传的《二十四孝图说》中,则收编了中华民族五帝至宋约3000年间共24孝子事迹,孝感市以其弹丸之地而独占其三,可见此地孝子辈出的典范之多在全国是著名的。

不完全统计,明清时期记载的孝感有名有姓孝子就有493人,在应城还留下了欧阳修的孝故事和守孝堂,为孝感孝文化特色品牌打下深厚的基础。

这些传说和故事,有着“孝之为德,天人共与”的蕴意。人们期盼甚至相信“行孝之人终有善报”,其价值在于劝人行孝尽孝,使孝道世代相传,不绝如缕。

孝子辈出的热土

时至今日,孝感依然是孝子辈出的热土。

孝文化中的孝廉、孝德、孝亲、孝诚元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道德规范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密切相关。近些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大力挖掘各地先进典型,以孝润德,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激发良好社风民风,催开了遍地的道德之花、文明之花。

1996年,孝感在全国首开先河,评选当代孝子;2005年,又在全国率先开展首届“十大孝亲敬老小天使”评选。近20年来,所评选出的100多名新时代孝子和全国道德模范,凝聚成“中华孝文化之乡”丰厚的孝道资源,其精神力量滋润感召着一代又一代状ǘ女,并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专职侍老”的汪金珍、“侄媳养姑”的张丽艳、“三舍养亲”的彭雄武、“父母如天”的陈行、“千方侍母”的宋华根、“借债救父”的张庆丰、“孝悌并行”的刘祖书、“辞京奉母”的彭卫东、“万里轮迹”的唐军、“精护双亲”的崔玉江……这一个又一个响亮的名字,镌刻在孝感2015年评出的第八届“十大孝子”名单上,这是孝感荣耀,也是道德之花又在状ù蟮亟岢龅木神硕果。

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面旗帜。

为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孝感通过道德模范基层巡讲、事迹报告会等形式进行宣传,让先进典型的崇高品德和高尚情操更深入人心。

从2015年10月开始,为进一步弘扬中华孝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打造孝廉机关、孝德校园、孝亲社区、孝诚企业“四孝”品牌,市委宣传部特别组建“孝行天下”百姓宣讲团。

百姓宣讲团从百姓视角,用百姓语言,讲述看得见、摸得着的孝子事迹,在状ù蟮叵破鹆饲呷诵撵榈摹靶⒌男风”。

2015年11月,宣讲团到各县市区进行巡宣讲。今年5月,宣讲团走进湖北工程学院和湖北职业技术学院,送来了两场感人肺腑的精彩报告。

打开孝感近年的“群英谱”:有安心本职、专注工作、迷恋事业的“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涂红刚;有从警30年,扎根基层,真诚、真心、真情为社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社区民警吴和平;也有热爱“三农”事业,“把农民当父母,把种子当儿抚,把自己当农夫”的汤俭民;有27年始终坚守在乡镇司法所工作一线的“全国模范司法所长”徐全朝;也有数十年如一日,扎根一线、献身水利、为民服务的“铁面水官”蒋志刚……

正是这一个个道德模范和时代先锋,汇聚成了孝感的“群星现象”。他们的凡人壮举为孝感注入强大的正能量,挺起了中华孝文化名城的脊梁。

以孝凝聚城市精神

孝文化是孝感城市精神内核,传承弘扬孝文化则是孝感义不容辞的责任。

近年来,孝感明确提出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城市定位,通过开展孝文化教育和表彰,举办以孝文化为主题的节庆活动,建设孝文化名城人文景观等活动,将孝感打造成国际孝文化的讲台、展示中华孝文化的舞台、全国孝老爱亲和思想道德建设模范评选表彰的平台,从而为孝感发展繁荣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

为了抓实“中华孝文化名城”建设工作,2013年,市委、市政府组织编制了《大力推进文化跨越、加快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纲要》,从研究孝义、评选孝子、繁荣孝艺、建设孝景、举办孝节、弘扬孝德等多个方面入手,以孝文化项目为支撑,进一步明确目标和举措,致力把孝感打造成中华孝文化研究高地、传播实践基地、旅游胜地和老龄产业基地。

孝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深入挖掘孝文化现代价值,近年来孝感市秉承核心价值观,推行“小孝持家、中孝敬业、大孝爱国”的现代孝德孝义,对民间不断涌现的“孝”萌芽,勤培土,善浇水,使其成为一片片摇曳多姿的风景。

迄今,孝感连续举办中国・孝感孝文化艺术节、“十大孝子”和“十大孝亲敬老小天使”评选等活动,让孝文化不断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还面向全国征集了体现孝文化特色的市歌、市徽,凝炼出“至孝至诚、图强图新”的孝感精神。

目前,孝感已成立湖北孝文化研究基地、湖北孝文化研究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推进孝文化理论研究;承办孝文化国际研讨会,举办《董永与七仙女》邮票首发式;“董永传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孝为元素的文艺作品,则成为弘扬孝文化的重要载体。

每年金秋时节,省市各剧团都用传统地方戏演绎孝文化,每年集中演出10天,还用剪纸、善书、皮影、水墨漫画等当地艺术品种宣传孝文化,把“孝亲敬老”写入《市民公约》、《村民公约》。

大型楚剧《槐荫谣》、《云梦黄香》、《孝子情》搬上舞台;创制电影《爱在青山绿水间》、《一粒米》;散文集《沽酒与何人》获冰心散文奖、中篇小说《滴血一剑》获第六届湖北文学奖、美术作品《雪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而学校、机关、家庭、社区,也都成为孝文化的舞台。

孝感已编印《中华孝文化通俗读本》,作为孝感地方课程教材;广泛开展“孝心传递”书信感恩、“情暖重阳孝行周”等活动,让广大青少年从小接受孝文化教育和熏陶。

除此之外,孝感还出台6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公交车,80岁以上老人享受高龄补贴等政策,切实保障老年人生活;大力支持养老产业发展,投资10亿元建设“中华敬老园”,探索了社区养老、“医养结合”、“公建民营”等养老服务模式,被列为全国养老服务业试点城市。

如今,一批以开发孝文化资源为主题的现代企业,也已脱颖而出。

以荣获中华老字号的孝感麻糖、孝感米酒、孟宗竹产品、黄香糯米为首的200多家生产企业,家家都打孝文化牌,形成扎堆效应,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着孝文化名城建设。

孝就是从生活中点滴做起

让政策带上温情,让措施具有可操作性,努力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才能真正做到顺民心、合民意、接地气。

“百善孝为先,孝敬是根本;天地恩情永难忘,心中扎下根……”10月13日,玉泉小学百余师生饱含深情地高声朗诵《中华孝道》。

这是玉泉小学一次《孝驻玉泉善在践行》主题班会。平时,这样的诵读场景还有很多。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教导学生知恩感恩,是孝感玉泉小学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部分。

“孝,就是从生活中点滴做起的一些小事儿,爸爸妈妈下班了,帮他们倒杯茶、捶捶背,这些都是我向他们表达孝心的方式。”六年级一班的学生黄好说。从一年级开始,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学习孝的知识,从日常生活做起开展各种实践活动。

穿行在操场、教学楼、园艺绿地,原创的感恩书画、孝德儿歌诗词,历届孝德之星和孝德故事,处处可见。

玉泉小学校长张晓琴介绍,学校将“孝德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核心,开展的“讲一个孝德故事,做一件孝敬父母的事,看一部孝德电影,算一笔亲情账,写一封感恩信”、“孝行月”、“孝德之星”评选等活动,深受学生家长欢迎。

如今,玉泉小学院外墙不仅被设计成一面记录孝德的文化墙,靠墙还设置了很多长椅,老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休憩、聊天。

不仅仅是校园。孝感以打造孝廉机关、孝德校园、孝亲社区、孝诚企业“四孝”品牌为着力点,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区分不同群体,分类施策,谱写了孝德新篇章,唱响了孝德主旋律。

把孝亲文化浸润到基层社区一线,在城乡社区广泛开展了“给父母做一次体检、带父母看一场电影(戏曲)、给父母添置一套新衣、给父母做一次饭、每月给父母一次零花钱、关爱一个留守儿童、结一个空巢老人帮扶对子”等为主要内容的“七个一”孝亲实践活动。

在市级以上文明村、文明社区中,组织开展以“唱孝亲歌曲、看孝亲短片、讲孝亲故事、诵孝亲经典”为主要内容的孝亲大讲堂活动,汇聚孝老爱亲、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

让孝德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一点一滴中,从宣传橱窗、文化墙,到教室走廊,从孝德故事、名篇名句,到宣传画,形式多样,细节丰富,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孝德文化的滋养。

孝感在机关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孝廉活动,举办孝廉文化大讲堂,将孝廉文化列为全市党校必学内容和各机关单位年度理论学习计划,督促广大党员干部自觉以孝促廉、以廉践孝,争做孝廉文化的践行者、示范者、传播者。

在孝感企业职工中,培育和践行孝诚活动已深入人心,抓住质量诚信、价格诚信、履约诚信、服务诚信等关键环节,把孝诚文化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融入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服务标准、工作流程之中。

以国家电网孝感供电公司为例,其“孝心志愿服务队”成立于1983年,薪火相传33年,已发展到167名队员。

孝文化是孝感最好的对外名片

如今,孝感浓厚的孝文化氛围不仅对人们日常行为起到了“润物无声”的作用,同时也增添了城市的文化厚度,提升了孝感美誉度。

近年来,孝感市紧紧抓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大力挖掘各地先进典型,以孝润德,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激发良好社风民风,8910平方公里的状ù蟮厣希孝道之花正在竞相绽放。

走进孝感,浓郁的孝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人民广场上,8块以“孝”为主题的大浮雕美轮美奂;徜徉街头,董永公园、槐荫大道、仙女路等名称过目不忘……

在城市景观建设上,尽量融进孝文化因子,建设了一批以孝文化为主题的城市雕塑,命名了槐荫大道、董永路、孝天路等一批城区道路。

目前,孝感把孝文化充分融入城区最大生态公园槐荫公园,高标准建设双峰山孝文化主题公园,加大云梦黄香文化公园和孝昌孟宗公园建设力度。

在相传董永卖身的付员外家址上,修建占地48000平方米的董永公园。公园内主要以仿古建筑为主,并根据民间传说新建了瑶池仙境、槐荫古树、饭山、理丝桥、百步梯、升仙台等部分景观,还重新修建董永墓、孝子祠等建筑,展示了董永孝敬老人、勤劳朴实的孝文化精神,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一座城市的节会,往往是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且能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而孝文化旅游节,就是孝感一张重要的城市文化名片。

2002年以来,孝感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坚持连续举办以创新传统孝文化为特色,以系列群众性宣传文化活动为载体的孝文化旅游节,在全国全省产生深远影响。孝文化旅游节,已促进形成了孝道昌隆、民风淳朴、诚信友善、和谐稳定的良好人文环境,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和文化动力。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践行核心价值观”,是今年孝文化旅游节主题。组委会围绕这一主题,组织开展系列群众性宣传文化教育活动,如“弘扬传统文化,践行核心价值观”城市交流活动、第三届民间文艺大赛、楚剧展演、孝文化公益广告大赛等10多项丰富多彩的活动。

中央电视台导演、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团总导演曲良平,连续第四次来孝感执导启动式主题晚会。

中华孝道文化讲座精选篇3

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爱的圣洁、无私和伟大;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以实际的行动报答父母。

一、活动时间

二、组织领导:

组长:略

副组长:略

负责人:略

成员:班主任

三、活动主题

“传承民族孝悌文化,做新时代的美德少年”

四、活动内容

1、背诵经典诗文,传承中华孝悌文化

为使本次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学校已在校园宣传墙上张贴了《弟子规》和《三字经》等经典诗文,要求各班组织学生积极吟诵和背诵,1—3年级要求背会《三字经》,4—6年级要求背会《弟子规》,结合经典诵读月开展一次全校性的经典诗文吟诵比赛活动。

2、阅读中华24孝道故事,沐浴民族孝心之风

学校在宣传墙上张贴了24孝图,并配了故事情节。各班级在此基础上积极营造读书氛围,到图书室借相关书籍组织学生阅读,接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3至6年级每个班向少队部交不少于10篇读书心得。

3、跟随父母参加至少一次田间劳动

3至6年级学生由班主任积极倡导利用周末时间跟随父母参加至少一次田间劳动,让学生切身感受农业劳动的繁重和辛苦,体悟父母操劳种植的艰辛和不易,从而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做理解父母懂事听话的好孩子。少队部将跟踪做好活动记录。

4、开展“我的孝敬日”

开展“五个一”活动。即4—6年级:洗脚、剪指甲、沏茶、做一顿饭、洗衣服。

1—3年级:洗脚、捶背、清洗碗筷、沏茶、叠衣服

各班级利用主题班会,运用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回到家里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分担父母的辛劳,从而学会体贴父母,尊敬父母。少队部届时将会把活动记录表发给各班级,学生实践后认真填写,交给班主任。

5、结合中华孝道传统和经典诗文开展主题讲座

本次讲座旨在通过对中华传统孝道的了解和对部分要求背诵的经典诗文的初步理解,让学生接受文明传统教育,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从而懂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做人常理。

6.“感动与分享”家长交流感言

主题:我和我的孩子。

中华孝道文化讲座精选篇4

《感恩教育》观后感一

202班 吴羽淅

今天早上的七点十分,我和妈妈一起收看了于丹教授主讲的《感恩教育》。

节目的开头讲的是一个配有画面的小故事。把那棵大树比喻成父母,大树陪着小孩长大,奉献了自己的果实,树枝,树杆,让小孩实现了愿望,小孩长大了变老了知道每天陪伴着大树。

是啊,我们现在都不愁吃穿,要什么玩具都拿钱买得到,坏了也不会去修,这很浪费,也缺少了自己做玩具的动手能力。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大多数时间都是电脑,电视陪着,这样不好,我们要多出去走走看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我们还要学会与人交往,人要与人斤斤计较,尽力去故帮助别人。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要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次没做好没关系,只要努力了一定能做好,相信自己不会错的。

好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我要做一个有孝心,有爱心,有自信心的人。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二

202班 孙玉菲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专题讲座,感触很深。

于丹老师在讲座中主要是强调我们中小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还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心他人,让每一个中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然后谈到“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沌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通过于丹老师讲的这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不会做人的话,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

想想自己,有时爸爸妈妈督促我学习,我总嫌啰嗦,有时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总不情愿,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很内疚,爸爸妈妈为了我,不知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我还不知道感恩,总惹他们生气,伤心,太不应该了。在这里,我想对爸妈说:“我错了,我以后要听你们的话,好好孝敬你们,好好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跟同学们一起快乐的学习,树立自己的远大目标,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做一个优秀的合格人才。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

202班 孙玉菲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专题讲座,感触很深。

于丹老师在讲座中主要是强调我们中小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还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心他人,让每一个中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然后谈到“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沌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通过于丹老师讲的这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不会做人的话,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

中华孝道文化讲座精选篇5

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体现,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伟大祖国的新一代,通过要通过社会实践和努力,将这种美德不断的发扬光大,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尊敬长辈的总结,有助于大家学习

尊敬长辈的总结1为了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爱老助老社会氛围,我院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以社区居民的健康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市卫生局的规定,我院对“敬老月”活动工作统一部署,组织村医,扎扎实实地开展敬老月活动,精心组织了一系列敬老爱老活动,把社区敬老爱老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现将官桥卫生院敬老月活动总结如下:

一、宣传发动,认识到位

为了组织好我院的“敬老月”活动,首先,向中心卫生院和镇领导汇报了全区开展“敬老月”活动计划,得到了镇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其次,召开了各村卫生室工作人员会议,要求各村卫生室,从实际出发,结合各自特点,开展各具特色的爱老敬老活动;第三,利用板报、健康教育处方等各种宣传形式,大力营造爱老敬老的舆论氛围,强化了全社会的爱老敬老意识,使这次“敬老月”活动丰富多彩,得到了老年人的好评。

二、求真务实,工作到位

敬老月期间,各临床科室及村卫生室用心主动为老年人办好事、实事,工作到位不走过场。

1、为贫困老人送温暖。

我院党支部对敬老月活动高度重视,带着慰问金走访了身患癌症的五保老人姜九堂,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老人家中,并为他免费体检、测量血压。

2、为特困老人免费体检、健康指导、建立健康档案,帮忙特困老人解决了生活急需。

3、开展健康讲座,我院及各村卫生室为老年人进行免费义诊,组织健康讲座,受益人达300余人,深受老年人的欢迎。

4、重阳节我院医护人员在院长吴畅的带领下,携带药品和仪器设备深入到敬老院,为46位老人义务进行全面健康检查和义诊活动。

受到了老人们的欢迎,老人们自觉排队,依次理解血常规化验、血压测量、五官检查、B超、心电图、内科、外科等一系列项目检测,为做好日后跟踪随访服务,每位参检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发放健康教育处方12种50余份。查出高血压患者11人,糖尿病5人,心脑血管疾病8人,对他们进行服药指导,建立慢性病随访档案;对健康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禁烟控酒,合理饮食;临走时对食堂负责人员进行了老年人膳食指导。

以上是我院“敬老月”活动的工作总结。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开展爱老敬老各项活动,努力开创我院老年人健康管理,建立居民满意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

尊敬长辈的总结2金秋送爽,岁岁重阳。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在九九重阳老人节来临之际,幼儿园党员代表及教师和孩子们来到健康慰问社区老人,为老人们捎去祝愿,送上慰问品,提前祝他们节日快乐,健康长寿。

活动前,老师先给孩子们介绍了重阳节,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一棵关爱老人、尊敬老人的爱的种子。接着孩子们来到社区爷爷奶奶家,他们给老人们献上小礼物,有的为爷爷献上充满爱心的吻,有的为爷爷捶背,有的唱起充满稚趣的歌,有的跳起欢快的舞蹈,孩子们优美的舞蹈、轻快的舞步,把对老人的爱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赢得了爷爷奶奶由衷地称赞,老人们喜笑颜开。感受着党对他们的关爱和孩子们带来的快乐,让他们感受到老有所乐,老有所爱。

一声问候,两句细语,话语中溢出无处不在的浓浓情意,慰问不仅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了社区老年人的生活和需要,也让老人们真真切切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同时,也使孩子们学会了尊老爱老,并使这一美德在孩子们心里生根发芽。

尊敬长辈的总结3我们身上流淌着炎黄的血脉,烙印着儒家的思想精髓,因此我们也必将承载着我们源远流长而又厚重的人文思想,“爱心”便是其中的精髓,爱心是修养,是文化,更是人性中的美丽,而“尊老”“敬老”“爱老”作为对爱心的一种阐释,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有义务和责任去肩负起这一历史使命。

本着了解老人的生活的同时带给他们快乐为他们晚年孤寂的精神世界献上一份关爱,我们大学--院学子展开了学子福利院献爱心活动。

本次活动是由院团学联组织负责的,由15名团学联成员组成,由--老师带队,不幸的是那天的天气很差,阴沉的天加上忽大忽小的阵雨,但这些不但没有削减我们的兴致,反而让大家感觉到这正是体现了我们不怕困难,顶风冒雨,只为给老人们献上一份爱的精神,我们带着慰问品,搭着公交抵达福利院。

走进福利院,我们右手边第一座楼的四至八楼便是福利院老人们居住的地方,在与福利院负责人打过招呼,放下慰问品后,我们迅速分做了5个小组,每组3人负责一个楼层对老人们进行爱心服务。据了解,四楼五楼居住的是身体相对健壮的老人,六至八楼居住的大都是躺在床上,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

我们同老人们手握手,心贴心的交流,为老人清理房间,剪指甲,捶背,按摩,换来的是老人们会心的微笑,感动的泪水,他们大都很健谈,有位老人还为我们唱起小曲,气氛很融洽,临走时,院里的负责人也甚为感动,同我们一行15人和老师和老人们合影留念,活动圆满结束。

此举不仅是对我们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也树立了我们----院乃至我校乐于奉献爱心,尊老爱老的良好形象,也向社会各界宣传了“尊老”“爱老”的美德。

当然,从本次活动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和值得改善之处。

首先,由于本次是第一次去,大部分事情是在福利院做的临时安排,尽管很顺利,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具备一些未雨绸缪的能力,比如人员任务的分配,以及一些关于慰问老人,与老人交流过程中的注意问题。

其次,据本次了解,有些老人不是----当地人,他们更加期待着有个老乡,用一口家乡话进行交流,因此我们应该多发动一些非团学联甚至全校的学生参与其中。

最后,为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我们应该再准备一些小型的文艺节目,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快乐和精神上的享受。

尊敬长辈的总结4学校是青少年德育的主阵地,如何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眼前的重要课题。为此,我校举行了一系列开展孝文化进校园活动。

1、大力宣传发动,营造孝文化氛围

为打造孝文化阵地,应大力宣传发动。学校在发放宣传材料,张贴孝敬图画的同时,要求各班办一期以孝文化为主题的黑板报,制作一期关于孝文化的手抄报。学校全面宣传孝知识,充分营造孝氛围,提高孝意识,一方面培养学生们的文明礼仪行为意识,另一方面激发孩子们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良好思想,在校园里全面掀起了学习实践孝善的热潮。

2、修建孝文化校园,构建靓丽风景线

在校园环境建设中突出孝文化。利用学校的墙壁、黑板、等地方和场所,展示古今名人的典故、格言、学生的感言等,使学生在校园各个角落都能受到孝文化的熏陶。学校要求广大师生观看后,写出相应的心得体会,并进行评比展览。

3、举行“双十佳”演讲赛,增强孝善意识

为了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孝善意识,学校可适时举办了“孝善演讲赛”。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谈出对“孝”的初步认识,并把孝贯彻到自己今后的生活中,以孝心对待父母,以善心与同学相处;真正把孝文化落到实处。并邀请部分学生家长参与,以提高教育效果。利用各种节日广泛开展活动。如:母亲节、父亲节、端午节、教师节、八月节、感恩节等,开展主题班会、歌咏、朗读、演讲、讲故事、绘画、致----一封信、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儿等活动(一些活动邀请家长共同参与教育效果会更好)。

4、开展孝敬大行动,提高共同参与

学校开展孝敬大行动,倡议广大师生行动起来,人人做一件孝敬的事。学生在校孝敬师长,为老师献上一束花、送上一句祝福;在家孝敬父母,为父母洗一次脚、吻一次脸颊。各班召开“算算经济帐,感谢父母恩”主题班会;开展“帮父母做一件事、给父母打一个电话、少花一元钱”等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深深地感染着每一名学生,震撼着师生们的心灵,使同学们不仅掌握了“孝”文化的理论和内涵,同时深刻领会到今天开展工作感恩教育,重塑孝道理念对实现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5、收集整理身边孝故事

发挥课堂德育主渠道作用,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常抓不懈(尤其是政治、语文等学科)。另外,大力开发“孝德”校本课程,可利用学生收集古今中外的关于孝德方面的人物和故事,这种收集的过程也是大家受教育的过程。

6、家校结合、共同打造“孝”园文化

开展以孝文化为主题的家长座谈会、讲座、亲子共读等活动,提高家长的素养。在孝文化建设中,发挥家长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很重要。如果家长不能言传身带,就会大大弱化学校的教育,就会起到5+2等于零的作用。

总之,自从我校开展“孝文化”进校园活动以来,学生明白了“百善孝为先”的道理,爱老如爱子,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爱护明天的自己。同时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感受到了人与人的真情,感受到校园活动的乐趣,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尊敬长辈的总结5人生在这个世界上,长在这个世界上,都源于父母。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每个生命从“呱呱”坠地开始,无时无刻不牵动着父母的心。父母不仅赋于我们生命,抚养我们长大成人,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是父母的爱、是言传身教,教我们学会了坚强、记住了宽容、懂得了自制。

为了改善儿女的生存环境,含心茹苦日夜奔波操劳伴着我们茁壮成长的是父母日渐衰老,头发白了,背驼了,皱纹堆垒爬满脸颊儿女成人后相继踏出家门,成家立业。俗话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当我们长大成人、结婚生子之后,特别是在抚养自己的孩子的过程中,最能感悟到父母的艰辛、父母的无私伟大、不求回报的爱,“乌鸦尚知反哺”,然而,我们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回报父母的又有多少?不能忘记,父母为了让我读好书而省吃俭用;不能忘记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不能忘记父母的千叮万嘱。

孝道是做人首要的品德,孔子说,“日三省其身”,我们也要如此,每天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勉励自己,改正自己的言行中的错误,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陋室铭中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虽然房子简陋,但是因为我品德高尚而不再简陋。个人品德是一个人的内在的涵养,这是人性中最有魅力的地方。它不会因为人的贵贱贫穷,漂亮和丑陋而划分,它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会发出它耀眼的光辉。

通过学习,使我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过失及时的得以纠正,使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断提高,我一定会以此为契机,把爱与善的种子撒遍人间。让我们大家一起重塑道德灵魂,使人性的光芒永远熠熠生辉!

孝亲敬老的总结范文相关文章: 孝亲敬老活动总结

2020孝亲敬老演讲稿范文5篇

以孝亲敬老为话题的作文范文

孝亲敬老日记写作范文400字

以孝亲敬老为话题的作文范文(2)

敬老院总结优秀范文

敬老院工作总结最新范文5篇

2020年敬老月活动总结范文五篇

敬老月活动总结范文

中华孝道文化讲座精选篇6

抗日战争以来,目连戏的整本便很少演出了。此前各地的目连大戏,至少连台三天三夜、七天七夜,有的连台四十八天。改革开放初期的1984年10月,中国艺术研究院、湖南省文化厅在祁阳县组织了目连戏挖掘演出和目连戏学术座谈会。接着,1988年4月安徽省在祁门县、1989年10月湖南省在怀化市、1993年9月四川省在绵阳市,分别组织目连戏挖掘演出和学术座谈会。这些活动不仅有海峡两岸学者参加,也迎来了不少国际友人。1987年8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国际目连戏学术座谈会,我国的学者应邀参加,还带去祁剧《九殿不语》一折的录相放映。于是,目连戏引起海内外学者的兴趣。因为它不仅是中国戏曲舞台上的活化石,还是佛教文化中国化、中国文化佛教化的见证,是中国多种宗教文化融合的代表,沉积着千百年来中国传统的民情习俗。

佛教文化中国化的见证

佛教是东汉时传入我国的。《后汉书・楚王英传》记载有汉明帝(公元58-75年)刘庄的异母哥哥刘英“为浮屠斋戒祭祀”。浮屠是当时对佛陀(释迦摩尼)的音译。这证明当时皇室刘英信奉佛教。目连救母故事出自《佛说孟兰盆经》。这经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的晋武帝时(265-290),来华的月氏僧人法护翻译的。译成汉文才千把字。东晋时的僧人用这故事宣讲佛教。宣讲有说有唱。北宋时这故事被搬上舞台,戏中的人物、语言、民情风俗都中国化了。目连救母故事中国化、通俗化的过程,记录着 佛教文化和中国文化磨合、融合的过程。融合的切入点是孝。

我国古代是宗教社会,家天下。帝王世代相传,用孝来教育子孙和团结血缘亲属。孝是宗法社会的基石。儒家《孝经》认为:“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历代帝王都提倡孝道,汉代把举孝廉作为选拔官吏的科目。民间传播着许多孝亲故事,如老R娱亲、董永卖身、黄香扇枕、王祥卧冰等。舜帝也被传说成孝子。而从印度传来的佛教,僧人出家后不敬父母、不拜君王、不婚绝嗣,这与孝道大相径庭,被斥为无父无君的禽兽,很不利于佛教的立脚和发展。在这情况下,不十分显眼的《佛说盂兰盆经》中的目连救母故事,被佛教徒用来向听众宣讲,这便有了目连变文。南北朝时,梁武帝(502―549)萧衍、陈武帝(557―559)陈霸先当过和尚,让臣民出钱把他们从庙里赎出来。佛教得了钱财又抬高了地位,在中国站稳脚跟,获得发展。尝到了妥协和改变的甜头,佛教更加把孝作为佛教内容来宣传。北齐僧人法琳引用佛教典籍《智度论》中释迦摩尼在父亲净饭王逝世后抬尸火葬、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等大肆宣传,说释迦“孝敬有仪”。唐代僧人宗密(780―841)作《盂兰盆经疏・序》说:“始于混沌,塞乎天地,通人神,贯贵贱,儒释宗之,其惟孝道矣” ;“应孝子之恳诚,救二亲之苦厄,酬昊天恩德,其惟孟兰盆之教焉!”《盂兰盆经》逐步成为中国妇幼皆知的佛经。佛教也逐渐得到本土人士的肯定。东晋文学家孙倬(354―371)的《论语注记・喻道论》说:“昔佛为太子,弃国学道……还照本国,方敷法言,父王感悟,亦升道场,以此为荣,何孝如之!”与宗密基本同时的文学家柳宗元(773―819)《送元皓序》说:“释之书有大报恩七篇,成其孝而报其业……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

经过六朝时出家人要不要敬父母、拜君王和人死后有不有灵魂的几场大辩论,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由矛盾而磨合,至唐代基本融合成一体。佛教发展成许多宗派,深入地方,深入人心。在宗派林立的佛教中,特色最浓的是以慧能为代表的禅宗,信徒最广的是修行方法最简便的净土宗。后者只需念佛号。慧能的语录,被称《六祖坛经》。这是中国僧人著作中惟一被尊为经者。

佛教文化中国化的同时,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也受到佛教文化的深刻影响,如哲学中的玄学、禅学、宋元理学;声韵学和反切与印度声明学;国画、雕塑与佛教建筑和禅宗哲理;《隋书经籍志》中对婆罗门书的叙述;隋唐《六部乐》与佛教音乐的关系;《文心雕龙》的出现和长篇叙事诗的发展;“上穷碧落下黄泉”等佳句的形成;等等,都可印证。唐传奇和明清小说《西游记》、《红楼梦》的出现,本土宗教和祭祀仪典的发展、完善,也摆脱不了佛教文化影响。毕生在台湾教学的温州籍学者南怀瑾认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开篇的《西江月・滚滚长江东逝水》,是从文学角度注释《金刚般若经》中“一切有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的最佳者。我国曲艺和戏曲的发展和定型,都与目连变文直接有关。我们日常生活语言中,如“世界”、“三生”、“报应”、“因缘”、均从佛教经文中借来。民间节日如灯节、中元、腊八,都有佛教文化内涵。佛教文化已成为我国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戏曲舞台上的活化石

我国戏曲定型为“以歌舞演故事”的形式的,从目前文献所知,是南戏。明代徐渭(1521―1593)《南词叙录》谓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首之。”作序于绍兴丁卯(1147)的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勾肆乐人自过七夕便搬演目连救母,直至十五日止,观众增倍。”北宋目连救母杂剧的演出,比宋光宗朝(1190―1194)早了半个世纪。

据《高僧传》说,曾经写过《沙门不拜王者论》、被后辈尊为净土宗始祖的慧远法师等,是俗讲的创造者和奠基者。俗讲在佛教中称为唱导。《高僧传・唱导论》说,“唱导者,盖以宣唱法理,开导众心也。若佛法初传,于是齐集……至中宵疲极,事资启悟,乃别请宿德,升座说法。或杂序因缘,或旁引比喻。其后庐山慧远,道业贞华,风才秀发……自升高座,躬为导首,光明三世因缘,都辩一斋大意。后代传授,遂成永则。”俗讲有说有唱有感情,还带表演。俗讲的文字记录下来叫变文。《高僧传》里有十多位唱导师的传记,用四个字概述了唱导师的才艺技巧:声、辩、才、博:“非声则无以警众,非辩则无以适时,非才则无言可采,非博则话无依据”。俗讲现场非常动人:“至于八关初夕,旋绕周行。烟盖停氛,灯帏静耀。四众专心,叉手缄默。尔时,导师则擎炉慷慨,含吐抑扬,辩出不穷,言应无尽。谈无常则令心形战栗,语地域则使涕泪交零。征昔因则如见往业,核当果则已示来报。谈怡乐则情抱畅悦,叙哀戚则洒泣含酸。于是,阖众倾心,举堂恻怆,五体输席,碎首陈哀,各各弹指,人人唱佛……”唱导师也唱一些民间传说,民间艺人也仿照佛教唱导来演唱世俗故事。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变文中,有昭君变文、舜子变文、伍子胥变文、孟姜女变文、张义潮变文等。

宋杂剧是唐参军戏和其他歌舞杂戏、杂技的混合和发展。形式、体制多样,组织松散。汴梁演出的《目连救母》取材于目连变文的故事、说唱,也掺杂了当时同在勾肆互相演出的百戏杂艺。正因为有故事、有表演、又百戏杂呈,才能从七夕演到十五,而观众增倍。这中间,有艺人的新创造,技艺精湛。宋室南迁,金人入汴梁,宫庭艺人以及供应王室生活的人们,随着宋室去了杭州。身份低贱的民间艺人,也“冲州撞府”南逃。周密《武林旧事》中“诸色伎艺人”、“乾淳奉亲”等章节,或记下了他们的姓名,或有名有姓地说他们是“京师旧人”,皇室常给他们赏赐。汴京演目连救母的经验,被艺人们带到临安(杭州)一带。杂剧艺人和江南才人结合的书会,才孕育出比《目连救母》更加成熟的南戏。

北宋的目连演出没有留下具体的记述,也没有传下剧本,但一直在南方演出。北方的金院本也留有《打青提》的名目。现在能看到目连戏最古老的剧本,是明代郑之珍《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刻印于明万历七年(1580)。题目有“新编”二字,说明此前有旧编。郑本卷之下《副末开场》说:“撰实迹,据陈篇,括成曲调入梨园”,说明郑之珍的“新编”,是有民间演出为依据的。从郑之珍本中《观音生日》、《僧背老翁》等折戏,不仅有“新增插科”四字,且是舞台动作的记录,足以证实是演出实迹的文字整理和记述。剧题“劝善”,劝什么善?郑本首卷《副本开场》唱词表明:“词华不及西厢美,但比西厢孝义全”;叶宗春为剧本写的《序》明白说:“感傅相之登遐,则劝于布施矣;感四贞之幽囚,则劝于慈悲矣;感益利之报主,则劝于忠勤矣;感曹娥之洁身,则劝于节烈矣;感罗卜之终慕,则劝于孝思矣”。郑本的主题,除劝孝外,还劝慈悲、布施、忠勤、节烈。

中华孝道文化讲座精选篇7

“这场面挺吓人的,这会让一个人的虚荣心一下子膨胀起来。”这是10月26日侯孝贤来到北京电影学院参加“学院大讲堂”落座后的第一句话。

电影大师的到来,吸引了学院内外的电影爱好者:2000多人的标准放映厅座无虚席,甚至连走廊的纵横过道都坐满了人。在大银幕的前台地板上除了支起讲座使用的桌椅之外,所有的空处都是席地而坐的学生。电影学院副院长谢晓晶说“这样的场面盛况空前”,讲座开始之前,由他代表北京电影学院向侯孝贤颁发了聘书,从那一刻开始,侯孝贤正式成为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侯孝贤的开场白和他的电影一样漫不经心却富有意味,它像一个拉近距离的随口玩笑,又不啻一声对莘莘学子的善意提醒。同侯孝贤并排而坐的是电影学院导演系主任田壮壮,他是此次讲座的主持人,正是他的多次力邀促成了侯孝贤的学院之行。

“学院大讲堂”是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部主办的每周一次的教学讲座,邀请电影大师或者知名电影人前来同学院师生近距离接触。在这个讲坛上,青年导演贾樟柯、香港导演吴宇森、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那多雷(执导影片《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先后亮相。四天以后,也就是10月30日,导演冯小刚将同韩国导演姜帝圭(执导影片《太极旗飘扬》)一起出现在这里。

“我怎么拍电影?”

谈到台湾电影,没有人能回避侯孝贤自1980年出道至今,侯孝贤亲自执导影片20部,这个成绩李安望尘莫及;在全部执导的20部影片里,有18部获得了从欧洲三大电影节到台湾电影金马奖的大小奖项,这个成绩将杨德昌远远地甩在了身后。至于谈到侯孝贤,难以回避的话题就是台湾新电影;这场发生于1982年至1987年的电影革新运动,以电影《光阴的故事》、《风柜来的人》、《儿子的大玩偶》为开端,全面崛起于上世纪80年代,拯救了当时近乎濒死的台湾电影业。在吹响新电影运动号角的3部影片中,《风柜来的人》、《儿子的大玩偶》都由侯孝贤担任导演。有电影学者称台湾新电影运动“足以与法国电影新浪潮以及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革新的成就相提并论”。侯孝贤既是这场电影运动的主力干将,同时也在这场文艺运动中登堂入室,成长为华语导演和世界艺术电影的领军人物之一。

侯孝贤选择了“我怎样拍成了电影”为主要话题,“拍电影和个人的成长背景密切相关,你的人格构成、思想深度都由此开始。”侯孝贤1948年出生,祖籍广东梅县,父亲早年任梅县教育局局长,家教甚严。1949年前夕,侯孝贤举家搬迁至台湾花莲,原本家里打算是客居半年暂避战乱,谁料从此以后父母再也没能回到家乡。进入教育部工作的父亲健康状况开始恶化,患上严重的哮喘。在侯孝贤童年的记忆里,父亲更多的时候是独自坐在书桌前,因为害怕把疾病传染给孩子,很少跟家里孩子讲话。来到台湾后,家里和大陆的亲戚完全断绝了联系,母亲承受着太大的压力,多次进入精神病院,甚至自杀,母亲脸上那道疤就是试图自杀留下的创伤。这些后来都成为了侯孝贤电影的一部分,他讲述的这些情景在电影《童年往事》里都能找到影子。“在那样的环境下,家里就会有一种气氛,怪怪的,让人想跑出去。”

侯孝贤曾经被自己的法国朋友问到一个问题,你的电影为什么总是那么悲伤?这个问题让当时的侯孝贤非常震惊,“我自己的性格根本不那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后来这个问题越来越频繁地从朋友们口中出现时,侯孝贤不得不认真考虑这个问题。“后来我明白,我的电影里的那种味道,更准确地说,应该是苍凉。苍凉是一种贯穿了时间和空间的味道。”

台湾影评人焦雄屏曾经以“成长”作为侯孝贤多部电影的主题,这个主题集中地体现在了侯孝贤最受欢迎的童年三部曲里:它们分别是《风柜来的人》、《童年往事》和《恋恋风尘》。“每个导演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块心灵领地,因为这一块的存在,拍这一块,谁都超不过他。王家卫的就是上海,在华人导演里,拍上海的味谁也没有办法超过他,因为他是上海人,从小在上海长大,他父亲也是上海人。对于我,就是你们看到的这一块。”侯孝贤如是解释他拍童年何以深入人心。

1980年8月,台湾电影人蔡松林成立“学者电影公司”,这个以低成本、高产量取胜的小公司很快成为民营电影公司龙头。这一年,影碟机开始进入台湾市场,录像机逐渐流行,台北街头首次出现“地下电影院”,台湾电影业继电视出现后再次遭受重击。正是在这一年,侯孝贤拍摄了电影《就是溜溜的她》,这部独树一帜的影片开台湾电影先河,大胆使用长镜头,这种拍摄风格后来成为侯孝贤电影的重要特征。《就是溜溜的她》由侯孝贤本人担任编剧的电影处女作,由陈坤厚担任摄影、廖庆松担任剪辑,日后将对台湾电影产生深远影响的三位年轻人第一次走到了一起。那时的主演钟镇涛还是一个毛头小伙,谁能想到后来他会成为红遍的大明星。就在这一年,海峡的这一边,北京电影学院的澡堂里也坐着一群刚刚走出动乱年代的年轻人,他们结束了天南海北的知青生涯,进入大学已经两年了,正在如饥似渴地学习。后来他们有了~个共同的名字叫做“第五代”,这群1978年入学的年轻人集体选择用电影弥补失落的青。

吾道不孤,与大师暗合

坐在侯孝贤身旁的田壮壮是七八班的一员,早年去台湾,在一个朋友那里看到了侯孝贤的电影,当天夜里他迫不及待地找到侯孝贤的工作室,一口气看了几部侯孝贤的电影,当即明白了眼前这个同龄人的实力和分量。田壮壮是典型的学院派导演,相比而言,侯孝贤则属于片场培养出来的导演。尽管参军结束之后的侯孝贤考进了艺专电影科,但短暂的学习并没有对他产生太大的影响,他甚至在学校毕业以后在社会上游荡了一年。T973年,侯孝贤第一次接触电影,担任李行导演影片《心有千千结》的场记,此后,他又担任了《月下老人》、《爱有明天》、《男孩与女孩的战争》等多部影片的副导演。书卷气十足的侯孝贤在台湾影坛最早是以编剧身份为人接受,初出茅庐的新人想要成为导演在当时师徒制大行其道的电影圈无异于痴人说梦。新电影运动开始之前的台湾电影界,进入圈子需要拜师,入行之后等级森严,新人无法出头最终导致了年轻的电影人集体反叛陈规陋习,渴望登台,求生的本能使得他们成为新电影旗手。“我坐在这里,你们看着是一个老头子,我告诉你们,新的电影就是这样,年轻的人坚持自己的想法和表达,拍出新的样子来。”侯孝贤说。

拍摄完《儿子的大玩偶》之后的侯孝贤志得意满,影片叫好又叫座,36岁的年轻人难免会迷失。侯孝贤在别人眼里喜忧参半,“我在拍片的实践中悟到的东西竟然跟国外大师暗合,吾道不孤;忧的是自己对什么东西都还很懵懂,觉得若有所得,却又不能落到实处。急

切之间,竟不知电影是何物了。本命年的玄机在这一年开始显露,在拍摄制《我的故事》认识的搭档编剧朱天文送他一本书;《沈从文自传》。后来,在《童年往事》的导演阐述里,侯孝贤写道:读完《沈从文自传》,我很感动。书中客观而不夸大的叙述观点让人感觉,阳光底下再悲伤、再恐怖的事情,都能够以人的胸襟和对生命的热爱而把它包容。世间并没有那么多阴暗跟颓废,在整个变动的大时代里,生离死别变得那么天经地义不可选择,像河水汤汤而流。顿悟之后的侯孝贤从此在“大师”的路上一发而不可收。

侯孝贤电影事业颠峰时期的代表作应该是他于1989年拍摄的《悲情城市》,这是台湾电影人第一次将“二・二八事变”搬上大银幕,该片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这部影片使侯孝贤获得国际影坛最高荣誉的同时,第一次获得台湾本土的全面肯定。作为一个台湾外省人,《悲情城市》流露的是侯孝贤一贯悲天悯人的宗教情怀,也是一代人的家国痛楚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尽情宣泄。

拍完《悲情城市》第三年后,侯孝贤将眼光投向了新人,“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能看到我从前的点点样子”。一向不喜欢面对媒体的侯孝贤走上了前台,对媒体表示:计划以八年的时间来推动,争取在公元2000年成立一所电影学院,来培养幕后技术人才,以振兴华语市场。那段时间,拍完了《蓝风筝》的田壮壮暂时失去了执导资格,走向幕后的他在忙着扶植路学长、娄烨这些年轻的电影人。办学的想法二人不谋而合,两人在山东已经为学校选好了地址,最终因侯孝贤的公司遭遇财务危机计划宣告流产。

2005年,侯孝贤拍摄了他职业生涯的第十七部影片《最好的时光》,这部影片让他获得了东京电影节黑泽明奖和10万美金的奖金,上一次的黑泽明奖由斯皮尔伯格和山田洋次共同分享,时间已是11年前。后来侯孝贤写下了这样的文字:生命中许多吉光片羽,无从名之,难以归类,也构成不了什么重要意义。但他们就是在我心中萦绕不去。如今,我已快六十岁了,这些东西在那里太久了,变成像是我欠的,必须偿还,于是我只有把它们拍出来。我称它们是,最好的时光。如今的台湾的电影业,勉强靠辅导金制度维持,挣扎在产业边缘的台湾电影被更多人的形容为“假死”,间或有些话题人物和导演带著作品出席电影节。本土偶像剧和韩剧已经几乎占领了全部消费市场。

当日的讲座没有提问环节,健谈的侯孝贤除了中间离场抽烟小憩,侃侃而谈一整个下午。侯孝贤最新的影片是今年刚刚参加戛纳电影节的《红气球2006》,那部电影与台湾无关,它是一部发生在巴黎完全讲法语的影片。侯孝贤的御用编剧朱天文说:每一个创作者都有他自己的最好时光,唐诺(朱天文的丈夫)说侯孝贤比较特殊之处在于,他同时也记忆了台湾这不会回头如单行道的最好时光。

中华孝道文化讲座精选篇8

广东广州光孝寺导游词

各位游客欢迎来到广州光孝寺,我是你们的导游小玲。

光孝寺是广州众多古迹中历史最长、文物最多的一处景点。光孝寺与潮州开元寺、韶关南华寺、肇庆鼎湖庆云寺并称广东四大名寺,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所以广州人常说未有羊城,现有光孝,可见其历史之悠久。光孝寺位于广州光孝路,以历史悠久,规模宏伟为岭南佛教丛林之冠。光孝寺的寺址初为南越王赵佗的玄孙,五代南越王赵建德的王府。在三国时代,东吴的骑都尉虞翻被贬到广州,他不甘寂寞,在此开辟苑圃、讲学授徒,并种下了许多的柯子树,所以当时的人们都称这里为柯林。虞翻死后,他的家人将苑圃捐为寺庙,取名制止寺。后来又多次改名,直到南宋1151年,才正式定名为报恩光孝禅寺,简称光孝寺。不少南亚、印度高僧曾来寺院传教译经,对中外文化交流有很大的影响。清代以来,寺院逐渐缩小,但迄今为止,面积仍达到3.1万多平方米。光孝寺中轴线起由南往北的建筑计有山门、天王殿、瘗发塔;西面有大悲幢、西铁塔、墨廊;东面有六祖殿、迦蓝殿、洗钵泉、碑廊;再往东有睡佛阁、洗砚和东铁塔等。

光孝寺不但历史长、文物多,而且不少文化名人和佛教高僧都曾在此停驻过,使光孝寺成为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以及岭南佛教的传播地。这些人物,除了我刚才提到过的虞翻外,早在东晋时期,就有西域的名僧昙摩耶舍来到广州传教,并在这里建了大雄宝殿。梁朝时,印度僧人智药禅师也来到这里,还带来了一株菩提树苗种在了寺庙。从此菩提树就在中国扎下了根。据说,全国的菩提树都是从光孝寺里引种出去的,当时,大名鼎鼎的菩提达摩也带着释迦佛的衣钵来到光孝寺传播佛教。在众多的名人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佛教禅宗南派创始人六祖慧能大师了。一提起他,大家都可能想起他那著名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但又有哪位游客知道慧能是在哪里削发剃度的呢?就是在光孝寺的菩提树下。

【光孝寺门前】

游客们有没有看到光孝寺门前的这副对联五羊论古树,初地访柯林,其实讲的就是光孝寺的沿革。这古树指的就是当年智药禅师种下的菩提树;初地就是指达摩东渡到了广州登岸的地方,被称为西来初地,当年虞翻在此种下的柯子树,所以光孝寺又叫做柯林。

【天王殿】

这里就是天王殿了。中间这位笑呵呵的,就是大家熟悉的弥勒佛了。弥勒佛也叫笑佛、大肚佛,又叫布袋和尚。在弥勒佛的两边,是威风凛凛的四大天王,他们手执法器,各司其职,分别是剑锋、琵琶、雨伞、龙蛇,合起来正好是风调雨顺的意思,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大雄宝殿里坐在正中间的这一位就是释迦牟尼了。只见他结跏趺坐,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右手举起,曲指作环形,正在向众生说法。侍立在两旁的,是迦叶苦者和阿难苦者。迦叶年长,在左抱拳,阿难年轻,在右合掌。在释迦牟尼的两边还有两位菩萨,左边的是文殊师利,又叫大智菩萨,右边是普贤,这三尊佛像合起来便称作华严三圣。大家看,释迦牟尼像的后面还有一座千手千眼观音像,有哪位游客知道千眼观音的来历呢?据佛经上讲,观音在千光令表如来说法,就立下大誓,要利益安乐一切众生。于是身上就长出了千眼;千手表示遍护众生,千眼表示遍观世间,那都是大慈大悲,法力无边的表现。

睡佛殿里的汉白玉佛是缅甸汉白玉雕成,长4米,重6吨多,刻的是释迦牟尼的涅槃像。整座睡佛显得神态安详,体态自然。传说当年释迦牟尼为了传播佛教,几乎走遍了印度半岛,当他来到拘尸那伽时,已是重病缠身,生命垂危了。于是佛就在四株娑树中间枕着手,侧身卧着圆寂了。后来所有的卧佛像都雕成了这样的姿势。

【大雄宝殿后的瘗(yi)发塔】

瘗发塔共有七层,高7.8米,塔的每层都有8个小佛像。塔的基座是以红砂岩所建。整座塔塔形秀丽,是我省乃至我国都极为少见的唐代佛塔。这座塔和塔右边的那株菩提树见证了我国佛教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幕。当年六祖慧能大师在湖北黄梅东山寺得到禅宗弘忍法师的衣钵真传后,因为被其他人迫害,逃回岭南。676年,慧能来到光孝寺来,正好光孝寺的主持印宗法师在此讲经。这时清风徐来,吹动了佛幡,下面的僧人就争论起来,有的说是风动,有的说是幡动。正在争论不休时,慧能站出来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心动,众僧人大为佩服。最后在印宗法师的一再追问下,慧能终于道出自己的真实身份。于是印宗法师就在菩提树下为慧能落发受戒,并拜慧能为师,又建造了瘗发塔,将慧能的头发埋在了塔下,从此,慧能成了禅宗南派的领袖,光孝寺因此而扬名海内外。

【菩提树】

这棵枝叶繁茂的大树就是菩提树了,可惜的是,当年智药禅师所种的菩提树已在清嘉庆年间被台风吹折,这棵菩提树是从韶关的南华寺分植过来的,有180多年的树龄了。南华寺的菩提树是当年从光孝寺中移植去的。

【六祖堂】

现在我们来到六祖堂。这是为了纪念六祖惠能而建的。六祖堂建于北宋真中年间,后来又经多次维护。大家请看,这位神态安详,充满智慧的雕像就是慧能了。那么请问,前五祖是谁呢?现在我来告诉大家,他们分别是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惠能就是六祖了。说到六祖,我给大家讲一段有趣的故事。这段故事在佛教界非常有名。当年五祖弘忍再湖北黄梅东山寺传法,感到自己年老体衰,想把衣钵,也就是自己的位置传给一位有慧性的徒弟。为了给大家一个平等的机会,吩咐他们每人做一首诗来显示自己的慧性,感觉自己有能力接受衣钵,就把这首诗写在寺院粉墙上。他的大弟子神秀就写了这样一首诗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我们知道,佛教讲的是一切皆空,越是能体味空的含义,悟性就越高。五祖看了以后说,还可以,但还没有真正悟透。后来一个小和尚知道这件事也想试一试,但他不识字,就口授一首诗,请人帮他写在墙上。这就是前面提到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诗比神秀空得更彻底了。五祖看到以后,非常赞赏,找到小和尚,在他头上敲了三下就走了。小和尚悟性很高,当晚三更到五祖房里去了,五祖传给他衣钵法器,赐名惠能,成为禅宗六祖,让他连夜往南方去了。后来惠能就在六祖堂前面的菩提树下落发受戒传授禅宗南派。

【东铁塔】

中华孝道文化讲座精选篇9

教师方面的原因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研究薄弱,德育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指导,教师总感到难教。他们既不像高中政治教师、也不像专业课教师,可以有很多培训提高的机会,德育教研很难正常开展,开展了也是走过场。教师难得参加课改,外出参观少,见识少,教辅资料相对缺乏,课外辅助资料主要靠自已搜集。

学校教学方面的原因事实上,德育课在我校以及其他中职学校都没有足够的重视,德育课也就是会讲讲条条框框,照本宣科,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另有的学校没认识到德育素质是就业核心竞争力。

学校课程设置的原因德育课程学科性偏强,与职业学校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德育课中基础知识一定要有,但要贴近中职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国家对职业学校教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深化德育课程改革。

国学的作用国学最根本的是思想,是中国家国一体的和谐文化,是贯穿中国历史进程的孝、悌、忠、信、礼、仪、廉、耻等为核心的八德思想。

弘扬中华文化在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总书记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文化,文化强国。加强国学教育可以进一步达到弘扬中华文化,从中华文化中吸取丰富营养,国人不但学习国学,现在外国人也逐渐喜欢上我国的古典国学,从全世界开设的孔子学院得以证实。

国学可以培养优秀品德和健康的人格国学经典中蕴含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学生的人格,提升着学生的素养,真正学会如何做人,做事。学会做人讲诚信,讲信用。

国学可以建立和谐社会国学可以启迪学生的天性,国学,教给了人民群众更多的宽容和理解,做到孝敬父辈,友爱兄弟姐妹,和他人平等相处、博爱,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被誉为礼仪之邦,国学可达到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国与国和谐,做到社会和谐。

国学可以使人胸怀感恩之心,常怀忧患意识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必须胸怀感恩之心,学会感恩国家,懂得珍惜。同时现在也要认识到国与国竞争激烈,必须常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患意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念和“天人合一”的终极理想。

弘扬国学,可以改良社会不良风气传播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这些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才能使民众生活在一个干净而且充满人性光辉的文化环境中。3.6可以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念每个人都希望成功、成才,国学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念。成功成才必须明确一定的目标,具有积极的心态。学会多付出,培养自信心。学会充满热忱,学会专注。

具体做法

(1)把《三字经》、《弟子规》、《道德经》等圣人思想相糅合,旨在熏陶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体会到做一个“孝父母、尊师长、爱朋友、知礼仪、懂孝道、有爱心”的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提升学生的基本道德礼仪修养。同时,希望全体学生能在国学的传诵中激发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坚定道德情操,养成良好习惯,活跃校园氛围,丰富校园文化,成为学校“国学”建设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修炼项目。(2)传承文化,陶冶情操。通过诵读经典、感悟经典、实践经典,构建了“知行合一”的德育体系,让学生在享受“以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提高了学生的国学修养,找到了养成规范与情趣发展、国学教育与课堂教学、艺术特色的最佳融合,承续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感和道德规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3)引导学生诵读、践行《弟子规》《道德经》,树立明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性,知理明行,提升素质。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们朗诵《弟子规》、理解《弟子规》,营造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同时用《弟子规》约束学生们的行为规范,并使其与学校的规范管理结合起来。(4)“读”,阅读是积淀自己的最好方法,能改变人的状态,提升人的品位。学校通过集中培训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和自己读《论语》、《三字经》等书中的内容,让教师们在学习中找到了快乐,并不断提高教师的国学素养。通过看金正昆老师的礼仪讲座,于丹的《论语心得》,明确了教师职业中的各种礼仪。“找”,即通过“国学精华我摘抄”活动,将自己认为好的语句及诗篇摘抄下来。以年组为单位,每天进行晨诵午读。(5)近几年来国学热,很多专家学者开辟了一系列的讲堂、讲座,各级学校可购买优质影像资料,利用各种渠道让学生学习和掌握。钱文忠教授的礼仪专题,瞿鸿燊教授的沟通、孝经、道德经专题。(6)选择简易读本作为教材或组织本校教职工编撰教材,学校设置相应的课时讲授,效果比现在的纯理论课好。

达到的目的

中华孝道文化讲座精选篇10

【关键词】典型宣传高校软实力

一、创新思路,弘扬孝道,培育发现典型

谭之平是在中华孝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优秀青年,是湖北职院一大批感恩典型中的杰出代表。湖北职院道德楷模中,教师有50年无怨无悔照顾疯妻的魏迪仁,校友有全国首届十大孝亲敬老楷模余汉江。湖北职院涌现谭之平、魏迪仁、余汉江等楷模人物,并不是偶然。出现这些道德楷模的必然性,是由孝感实施中华孝文化名城战略、湖北职院推进中华孝文化与职业教育的融合等因素决定的。

1、人文底蕴。湖北职院地处全国著名的孝子之乡。五百年前,位于湖北职院的文昌阁曾培养了一代名儒、康熙皇帝的老师熊赐履;一百年前,在张之洞倡导的“湖北新政”潮流中,孝感工业学堂于1904年在文昌阁中成立,培养出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石幼年、王华章;新中国成立前,从这里走出了郭述申、胡锡奎等。无论是文化名人,还是革命功臣,孝文化始终在他们身上有着鲜明的烙印。长期以来,湖北职院发掘孝感厚重的人文积淀,发掘中华孝文化资源,把校史教育与市情、省情、国情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扎根区域经济,弘扬传统文化,注重典型引路,培育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综合素质,激励学生成人、成才、成功,为先进典型的涌现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2、中华孝文化研究。湖北职院开展中华孝文化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末,是国内最早开展中华孝文化研究的高校之一。进入21世纪,湖北职院发起成立了国内最早注册的以中华孝文化研究为宗旨的省级学术机构――湖北省孝文化研究会,拥有海内外专家学者三百人,开展了系列在省内外有影响的活动,推出了一批理论研究成果和中华孝文化文学通俗读物。湖北职院以中华孝文化育人,将中华孝文化引入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感恩、责任、忠诚、奉献”品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理念和创业精神的高技能人才,实现了中华孝文化与高等教育的有机融合,为先进典型的涌现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3、中华孝文化实践。湖北职院以中华孝文化为坐标开展感恩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将小孝与大孝结合起来,将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结合起来,十分注重中华孝文化的实践,成立了中华孝文化讲师团、湖北职院义工社等组织,逐步形成了“结对帮扶空巢老人”、“结对帮扶残疾家庭”、“老年护理”、“科普宣传”、“科技下乡”、“健康体检”、“义务家教”、“家电维修”、“节约资源”、“环境保护”、“心理咨询”、“家庭理财”、“义务导游”、“无偿献血”、“文化进社区”和“法律维权”等系列工作品牌。从1999年起,每年开展“感恩之星暨孝老爱亲楷模”的评选表彰活动,举办颁奖晚会和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全校“感恩之星暨孝老爱亲楷模”评选表彰活动已举办了九届,共表彰了1000多名感恩之星、200多个感恩先进集体。谭之平2005年进入我校学习,2006年被评为全校第七届感恩之星暨孝老爱亲楷模。湖北职院感恩之星暨孝老爱亲楷模评选表彰活动已成为全校师生参与面最广、认可度最高的人文盛典,成为先进典型脱颖而出的载体和平台。

二、深度挖掘,准确定位,总结提炼典型

高等学府要成为文化的高地,培育典型责无旁贷。典型宣传的意义,在于其精神对社会公众的激励、示范、引领作用。要遵循典型宣传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总结提炼先进典型深刻的思想性、鲜明的时代性、突出的先进性和广泛的群众性。

1、全面挖掘。谭之平2005年进入我校学习,她同时是湖北职院报社的一名学生记者,2006年由湖北职院报社推荐选送,被评为全校第七届感恩之星暨孝老爱亲楷模。在当时的申报材料中,她带着继母上大学的事迹比较突出。这是一条重要的线索。沿着这条线索,我们对她的事迹进行了全面的挖掘,把她的家庭变故、辍学打工、创业致富、重返校园、乐做义工等事迹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共4万多字,初步勾勒了典型的轮廓。

2、生涯规划。对每年评出的全校十大感恩之星暨孝老爱亲楷模,我们都安排老师对其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谭之平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在湖北职院报社的工作也十分努力。在她被评为感恩之星暨孝老爱亲楷模之后,我们安排三名老师对她进行个案指导,从人生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对她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让她把社会实践的重心从湖北职院报社转移到湖北职院义工社,让其自强、孝悌、感恩的品质展示得更加充分。

3、研讨提炼。谭之平事迹的时间跨度长,亮点比较多,她的事迹中感人至深的核心点到底是什么?为此,我们多次举办谭之平先进事迹研讨会,同时,还以各种方式征询了孝感市四大家领导、省教育厅专家以及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等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将谭之平精神的内涵概括为“自强不息、孝老爱亲、感恩奉献”。

三、整合资源,科学策划,宣传推广典型

高校的任务归根结底是育人。一所高校培养出一些让世人铭记于心的先进人物,是高校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要把尊重宣传规律和尊重新闻规律结合起来,宣传推广先进典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三年宣传计划,明确宣传的基调、主题、风格,掌握宣传的广度、深度及节奏,形成舆论合力,全力宣传推广先进典型谭之平。

1、校内宣传与校外宣传相结合。从2006年上半年开始,我们利用校内宣传资源,运用网站、报纸、电台、橱窗、黑板报等形式,对谭之平与湖北职院义工社进行了广泛宣传。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大校外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从不同侧面报道谭之平和湖北职院义工社的事迹,力求人物宣传体现高度、深度和厚度。

2、推荐表彰与领导批示相结合。对于校园道德楷模谭之平,我们积极推荐其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的评比表彰活动。2007年10月,谭之平被评为孝感市第四届十大孝子暨孝老爱亲楷模;2008年4月被评为“孝感市十大杰出青年”、被授予“湖北省自强不息优秀大学生”称号;2008年5月被授予“湖北五四青年奖章”金奖、“湖北省自强不息、感恩奉献优秀大学生”称号;2008年8月被授予“全国自强不息优秀大学生”称号;2008年10月被评为首届“荆楚孝老爱亲楷模”;2009年1月被评为“全国第三届十大中华孝亲敬老楷模”;2009年1月被评为“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2009年9月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与此同步,我们积极呈送新闻报道稿给各级领导。2007年以来,中共孝感市委书记黄关春、市长梁伟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栾春海、副市长黎虹就湖北职院校园文化、谭之平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2008年3月,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张昌尔就谭之平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200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部长刘云山就谭之平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

3、新闻宣传与社会宣传相结合。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集中报道作用,分别组织了市级、省级、中央新闻采访团来校集中采访。遵循“一个人物、一所高校、一座城市、一种文化”的采访路径,将新闻采访置于孝感这座中华孝文化名城的大背景下,精心设计采访环节。与此同时,采取座谈会、研讨会、报告会等形式,让谭之平和她的团队走进人民群众之中,与群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适时组建谭之平先进事迹报告团,自2007年下半年来,报告团先后在湖北、广东、广西、北京、河北、山东、上海等地作巡回报告,走进高等学府、中小学校、金融系统和政法系统,介绍孝感发展,讲述感恩历程,弘扬中华孝道,全国各地的掌声和泪水彰显了中华孝文化的无穷魅力。

四、优化环境,建设平台,发挥典型效应

崇文重德、人文关怀是高校的神圣使命。充分、持久地发挥典型效应,是典型宣传工作的目的。先进典型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要关心爱护典型。为了增强先进典型的生命力,我校建设平台,优化环境,发挥先进典型谭之平持久的影响力。

1、建设“湖北职院义工社”团队。有了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了义工的行列,目前湖北职院义工社会员达8355人。我们加大了对湖北职院义工社的支持和管理力度,聘请了五名中华孝文化专家作为义工社的指导老师,在办公用房紧张的情况下为义工社配备了办公场所,加强了义工社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打造一支弘扬中华孝文化的优秀团队,培养更多的谭之平式的好青年。

中华孝道文化讲座精选篇11

赠车助弟传孝道

今年68岁的许挺,出生于山东曹县一个叫小许庄的村子。他幼时家贫,上学的钱都是父母东拼西凑、忍饥挨饿挤出来的。上大学时,条件好的同学能穿上皮鞋,许挺从没有奢望过,而他一生中最难忘记的是母亲给他做的一双布棉鞋。

那年冬天特别冷,许挺的棉鞋已穿了两年,不暖和了,冻得他一下课就找个没人的地方跺着脚取暖。没想到,三天后,几百里之外的母亲好像有心灵感应似的,给他寄来了一双针脚细密厚实的新棉鞋,许挺穿在脚上,一股暖意传遍了全身。

这时,许挺感到鞋窝里好像有东西硌脚,掏出来一看,原来是张五角钱的纸币,就是这今天看似微不足道的五毛钱,却让许挺躲到没人的地方哭了个痛快。他很清楚,这点钱需要父母拼命节俭一个月才能省出来!此后,许挺一直告诉自己长大后要努力回报父母的爱。工作后,他对父母的孝敬被村里人奉为教育孩子的典范,成了十里八村争相传颂的大孝子。

后来的一次街头偶遇,使得许挺又由一个大孝子变成了孝敬文化的传播者。那是1974年夏,许挺在一家小餐馆吃饭,一位衣着破烂、浑身脏兮兮的老大娘盯着他桌子上的啤酒瓶,半天也不舍得挪动步子,许挺赶紧把啤酒喝完,爽快地把酒瓶递给了老人。老大娘对他很感激,许挺和她攀谈了起来。聊天中,许挺了解到,老大娘来自豫东农村,家有4个儿子,她和老伴含辛茹苦养大了孩子,并操持着给他们一一娶了媳妇成了家。没想到,儿子们嫌老两口不中用了,竟狠心把他们赶出了家门。 “唉,只要孩子们过得好,我也就心满意足了!”老人叹口气说。

一位母亲,对孩子的不孝行为,竟毫不责怪,母爱的伟大与儿女的恶行,让许挺内心犹如被重物撞击一般,他当即就把身上仅有的3元钱,都给了老人,那时他一个月工资也仅有30多元钱!

看着老人干恩万谢、步履蹒跚离去的背影,许挺感慨地想,孝敬父母本是人类最基本的美德,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愿孝敬,那他怎么可能爱朋友、爱集体、爱祖国?

“我不能让我的学生中出现这种不孝子孙!,,从那之后,许挺利用一切机会,给学生们灌输孝敬和诚信的道理。后来,许挺被调到中州大学任教,他利用各种机会,不遗余力地宣讲孝敬和诚信。2003年,他公开出版了《孝敬的故事》一书,社会影响甚广。

因为孝敬,许挺还和香港的许先生成了莫逆之交。

那是2003年5月,世界许氏宗亲联谊及文化研讨会在河南登封嵩山脚下举办第一届会议。许挺作为名誉会长,出席了这次会议。在宗亲会组织的一个小型宴会上,许挺跟比他大6岁的港商许先生坐到了一桌。作为高级知识分子,许挺起初对许先生印象并不太好,总觉得生意人身上有股铜臭味。会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许挺才了解到,许先生出生于福建,1975年移居香港,历经多年打拼,他成了一位很成功的商人。难得的是,许先生不仅是位大孝子,还热心慈善事业,为家乡做了很多善事。许挺这才明白,自己看错了人。许先生了解到许挺也是位孝子,还到处宣讲孝敬、诚信,对他很是敬重,两人相谈甚欢。

2004年4月许先生突然给许挺打来电话,说他已到郑州,希望能跟许挺见上一面,畅谈自己对孝敬与诚信的心得与体会。饭毕,在外人看来一字难求的许挺,把许先生带到他的工作室,研墨挥毫,为许先生写了几幅有关孝敬和诚信的格言,许先生临行前,许挺还把自己珍藏的瓷器赠给了老哥哥。

此后,两位热衷孝道的老人交往日益增多。逢年过节,许先生都忘不了给许挺的老父亲寄些礼物,而许先生的老母亲过寿时,许挺会带着亲手制作的礼品远赴福建祝寿。2007年4月,许先生的母亲仙逝,许挺第一时间赶过去吊唁,并被许先生委派为治丧委员会的“总管”。

许挺兄妹二人,妹妹在江西景德镇工作,那里的冬天比郑州暖和。每年的11月份,许挺都要送老父亲到妹妹那里“迁徒”过冬,来年春暖花开之时再接回来。于是,每年的初冬和早春时节,从郑州到景德镇沿途的车站,都会出现一幕“一个老头搀扶着一个更老的老头进站出站”的感人场景。

2008年3月,许先生知道了许挺每年护送老父亲到南方过冬的艰辛情形后,提出了赠给他一辆车做为交通工具的想法,还没等许挺表示反对,许先生已经从南方来到郑州,把自己价值50余万的“丰田霸道”座驾执意送给许挺。

许挺不想受此厚礼,不料,老哥哥不高兴了,他沉着脸说: “我们是莫逆之交,你爹就是我爹,我这当晚辈的孝敬老人家是应该的。如果你再反对,我把你送我的字画和瓷器都退给你,我们再不往来!”

看老哥哥发了狠话,许挺这才顺从了他的心愿。

小学、社区开讲堂,初试身手赢好评

在许挺看来,“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为人子的最大遗憾。母亲1995年辞世后,如何让父亲愉快地安度晚年,成了他工作之外最重要的事情。

2008年6月,多次被学校返聘的许挺彻底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父亲一生务农,很少出过远门。他决定在父亲有生之年,陪他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自己顺便也像孔老夫子那样“周游列国”,宣讲孝敬和诚信文化。

主意打定后,许挺做着计划实施前的周密准备。2008年9月,许挺把老家的侄子请来做“专车司机”,然后让他把车开到汽车维修厂,在车身喷上“宣传孝敬、宣传诚信、免费讲座”的醒目字样,并将自己的手机号码也喷了上去。

许挺制定了“先近后远”的出行计划,他想在省内找多个地方举办讲座,取得先期经验后,再将行动向省外延伸。

许挺陪老父逛遍了郑州附近的几个景点,由于他车身上的“广告”太过醒目,好几次人还没有回到家,邀请他讲座的电话便追了过来。

许挺的第一场讲座选在郑州中原区建设路小学。那天是周二下午,上完第二节课,全校1000多名孩子听许爷爷讲了一堂有关孝敬的公开课。

为了上好这堂课,许挺可是下了大功夫。他很清楚,自己给大学生讲课一点儿电不费劲,可面对小学生,如果讲课不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孩子们不但不理解,还会感到厌烦。为此,许挺查找了许多资料,准备了多个生动感人有关孝敬的故事,让孩子们从故事中来感悟做人的道理。

讲座开始后,一开始会场还有些乱,可随着许挺抛出“黄香温席”、“薛包尽心事后母”、“汉文帝亲尝汤药”等一个个生动感人的孝敬故事时,孩子们都听得入了神。许挺语重心长地对孩子们说,我们的生命来自于父母,父母又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一个连父母都不孝敬的孩子,将来不可能做到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而孝敬父母就要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父母上了一天的班,如果你能帮他们换双拖鞋、端杯开水,给父母睡前洗洗脚,这就是孝敬父母最好的方式…--

90分钟下来,许挺的第一堂讲座效果非常好。一位小学老师说,过去学校也曾开展过“我给妈妈洗脚”等活动,收效并

不明显,没想到孩子们对许爷爷的讲座如此感兴趣,听演讲时,不少孩子的小手都拍红了。过后,有一些家长发短信给许挺致谢,说孩子那天回到家竟然主动给他们洗脚,还给他们说,爸爸,妈妈,您们上班辛苦了,有的孩子还主动帮爸妈做起了家务。

许挺认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本能,而子女对父母的孝敬,则要靠后天教育。尤其是我们国家已进入“老龄化”、“独生子女化”并存的特殊时代,对子女进行孝道教育更为重要,孝敬也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乔家门小区讲座时,许挺开宗明义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得到了在场听众的认同。讲座结束后,一位50多岁的妇女拭着泪说,许教授,您讲得太对了,我就是从小对独生儿子过于溺爱,使他养成了自私、任性的性格,这不,他刚结过婚,就把我和丈夫赶出来,让我们在外面租房住。我和丈夫很后悔当初没有教育好他,现在的家长都应该听听您的讲座。

许挺在郑州一连讲了十多场,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2008年11月底,许挺又利用送老父到妹妹家过冬的机会,到景德镇等地讲了三场。所到之处,听众反应都非常热烈。

一次,有个小伙子听了讲座后,连夜给许挺打来电话,诉说由于自己没能处理好岳父母家和自己父母家的关系,致使妻子经常和他闹别扭。许挺听后,当即指出了他和妻子产生矛盾的关键所在,即他对待自己的父母及岳父母厚此薄彼,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要想让妻子孝敬你的父母,你首先要发自内心地孝敬好岳父母,才能赢得妻子的尊重和谅解。小伙子听后连连称是。

后来,小伙子给许挺打来电话说,他按照许教授的指点努力去做了,效果很不错,眼下,妻子和他的关系已经有了很大改善。

初试身手就赢得广泛好评,许挺对陪父亲远游并顺便开讲座的信心更足了。

八千里路云和月,N游全国传孝道

2009年3月初,许挺和侄子驾车从郑州出发,到江西景德镇接上老父亲,妹妹也跟随前往。顺从老父的意愿,许挺决定带父亲先在南方走走。

3月15日,许挺一行来到福建三明市,受三明学院的邀请,他准备在这里开始他南行后的第一场讲座。开讲前一天,许挺要求去看看场地,学院领导把他带到一个礼堂,许挺看到这个礼堂能容纳1000多人,不禁有些担心,他怕届时上座率不高,会出现冷场的情况。

第二天,许挺在学院领导的陪伴下走进会场时,看到礼堂里竟座无虚席,连走廊上都站满了人。他没想到青年学子们对孝敬和诚信文化的兴致竟如此浓厚,非常高兴,演讲起来也特别投入。

“孝心对父母,诚心对朋友,忠心对祖国,公心对职守。”演讲到最后,许挺说出他的处世格言,得到了广大学子的共鸣,台下掌声雷动,原定一个半小时的演讲,竟延长到了三个小时。

院方没料到学生们反应会如此热烈,便提出让许挺加讲一场。因为原计划第二天要带父亲去另一个地方,许挺说要回宾馆跟老父亲商量一下。没想到老人家一听,爽朗地笑着说: “宣传孝敬是件大好事,你只管讲!”

第二天白天,许挺和侄子推着轮椅,陪老父亲在市里逛了一大圈,晚上,,他又兴致勃勃地走上了讲台

随后,许挺4人从福建三明市进入广东,经梅州、东莞到达广州。2009年3月26日,许挺在广州市郊同和镇问路时,被问的人是名衣着整洁、举止斯文的中年男子。他一见许挺车上那些字,就问他是真的免费宣讲孝道还是在忽悠人?

被不止一次问到这个问题的许挺苦笑着掏出证件,让人家“验明正身”。中年男子看了,竟笑眯眯地“扣留”了许挺的证件,说自己是镇中心学校的校长,恳请许教授顺便给全校师生演讲一场,否则,不放他走!许挺本来急着赶路,一看盛情难却,只好把车开到学校,临时演讲了一场。

在这家学校讲完后,许挺陪老父一路游玩,经佛山、茂名、湛江抵达海南省会海口市。在这里,许挺接受一家公司的邀请,进行了他南行巡游的第10场演讲。这次演讲虽然听众只有100多入,气氛却非常融洽。

演讲结束后,许挺正准备登车离去,一位30多岁的男士却走到他的车前,深深地给他鞠了一躬,动情地说,他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多年来,他一直对父亲抛弃他母亲耿耿于怀。听了许挺的演讲,他才明白该如何做儿子,他会尽快跟一直没往来的父亲取得联系,将丢失多年的亲情重新找回来。许挺听后非常高兴,自己的演讲能让听众有所触动,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感到欣慰的呢?

“花甲教授携九句老父到处传孝道”,一路南行的许挺父子受到了沿途媒体的热切关注。海口市有位姓李的先生初见媒体报道时,还以为许挺是在“作秀”,就打电话给他,问许挺每场演讲能挣多少出场费,推不推销你的书?许挺没作正面回答,而是邀请他听一堂自己的讲座。李先生现场听了许挺的演讲,看到他整场只喝了主办方提供的一瓶矿泉水,此外一切都是自费,非常感动。接着,他又悄悄跟踪许挺,看到他精心伺候老父亲的感人场面后,李先生这才情不自禁地对许挺说:“许老师,您让我心悦诚服!”

跟听众们的赞誉相比,同样让许挺感到欣慰的,就是老人家饱览秀美风光后的愉悦心情。旅途中,他既要让92岁的父亲玩得痛快,又不能太累。每天,他都亲自给老父亲洗澡按摩;偶尔有朋友请吃饭而老爷子又不愿同去时,他便先买好饭伺候父亲吃好再赴约。

一路上,看到年近七旬的许挺对父亲百依百顺的样子,侄子非常感动,总是提醒他: “叔叔,您这么辛苦,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啊!”许挺笑着说: “到我这个年纪,还有机会陪老爹旅游,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既能尽孝,又能宣传孝敬,可是我最乐意做的事情啊!”

就这样,在许挺和妹妹的精心照顾下,92岁的父亲一个月游览了7个省,行程8000多公里,竟连喷嚏都没打一个。2009年4月中旬,许挺一行结束了长达一个月的“周游南国宣讲孝道游”,顺利地回到了郑州。

2009年5月、8月,许挺分别接受四川省南充市及山东德州市委宣传部的邀请,带着老父举行了关于孝敬、诚信的多场演讲。此后,全国各地邀请他去演讲的电话让他应接不暇。

中华孝道文化讲座精选篇12

9月17――18日,修文在全县各中小学举办“美德・孝心少年”进道德讲堂活动,省、市、县评选出的29名“美德・孝心少年”分别在所在学校传递孝老爱亲,讲述他们的美德故事,全县12000余学生聆听美德故事。此次活动通过唱一首歌、看影片、讲故事、诵经典、做承诺五个环节,让学生心灵受到洗礼,思想受到教化。本次讲座在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拉开道德讲堂序幕,一部《遗孝而过》微电影,让同学们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活动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学生孝老爱亲,尊老爱幼,关爱他人,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遵义市:新雨学校让学校道德建设与祖国发展同行

9月5日,遵义市新雨学校迎来了两周年校庆,为了让家长感受和见证孩子的成长与收获,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明五礼知五耻培训和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引导他们从文明礼貌开始、从礼节规范入手,自觉实践礼仪知识、养成文明习惯,遵义市新雨学校全体师生举办了以“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

新雨学校通过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以“仁、义、诚、敬、孝”为五礼,以“懒、贪、奢、浮、愚”为五耻,使学校的道德建设与祖国发展同行,教育师生和家长在乐于助人、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敬老爱幼,进一步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人际关系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息烽县:

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校园”主题实践活动

中华孝道文化讲座精选篇13

国宝之乡探寻历史痕迹

隆昌,四川盆地中南部的一个小县城。古代,是巴蜀陆地交通的“中转站”,今天,她依然是联通四川成都市、重庆的中枢。

据隆昌县志记载,古代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以来,隆昌县因地理环境得天独厚,一直是商贾云集、文人辈出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官吏或当地颇有建树的一批名流,为了给后人留下“万古美名”或“扬善除恶”的思想理念,相继竖牌立坊。与此同时,一些商人或名儒,也极力效仿,并先后拿出金银,立下了一座座“孝道”、“善美”以及“清廉”之牌坊……

在明清年间,隆昌的孝子牌坊、功德牌坊、德政牌坊、百寿牌坊等个性突出的各式各类牌坊近70座,其数量、规模、工艺、门类堪称中国之冠。

由于牌坊修造、雕刻、撰文都极其讲究,因此,牌坊的高、精、理更显突出位置。高是牌坊有气势、并有高大胜人之感;精是雕刻工艺精道、独特且用(石)讲究;理是牌坊上刻写的文字颇具深邃的思想内涵,有高深的文化、生活哲理。

隆昌在古代巴蜀时期,也是川陕、云等地的陆路通道的中心,俗称古驿道。因此,为了将牌坊这一独特的文化、思想表现形式范围更广地展现开来,众多建牌立坊者便选择了在古驿道这“必经之路”上修造。也正如此,时至今日,古代的古驿道上的牌坊群,成了今日的牌坊文化走廊。如今的隆昌牌坊,大多集中在县城南北二个地方,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的牌坊仅有17座。为了将这具有博大精深的中华珍贵历史实物妥善保存,2001年,隆昌牌坊已被正式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牌坊的传说

座座丈余高的石牌坊,多为四柱八门重檐建造。每座石碑坊的正门上面分别刻有“乐善好施”等不同字样的碑文。上下、左右两侧也分别刻有何人捐资修造、立坊年代的文字以及象征“善”、“福”、“寿”等图案浮雕。

如座落在县城北面的节孝石牌坊,牌坊所表达的是一名郭氏妇女,她在青年时23岁丧夫。为了让九泉之下的丈夫瞑目,她辛勤操劳,将两个儿子哺养长大。两个儿子不负母亲一片关爱,奋发读书,后来相继双双中举。郭氏妇女为夫尽孝终身的经历令众人泪下,在清朝道光十八年间(公元1838年),县府奏请清廷,将郭氏妇女节孝上奏,朝廷也为郭氏妇女一片仁孝之心大为感动,立即应允,准建郭氏节孝坊。

郭氏妇女的感人故事,在今天看来,同样具有现实意义。在紧邻节孝石牌坊的德政牌坊引起了我们注意。经了解得知,此牌坊为民众共同集资修造而成,主要是表彰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6年)时任隆昌知县的肃庆,为官期间为民办事且清政廉洁,当地百姓为了颂其功绩,自愿捐出银钱,修造了德政坊……

在一座座牌坊下,无论是孝子坊或是功德坊、节孝坊,牌坊上面都飧刻着神形逼真的人物、花和动物等图案。为了更充分表达牌坊包含的典故、传说,每座牌坊左右方逐一刻有遒劲的楷体字,并依照年代、人物辈分,依次阐明。对研究和了解明、清时代的巴蜀文化、民俗、经济等来说,这无疑是活的史料。

在县城南北方的牌坊群里,我们惊奇地发现有的牌坊正门上书刻的“乐善好施”的“善”字没有中间两点。隆昌文化馆工作员李光辉向我们解释说,“善”字没有中间“两点”,是表明善事永远做不远。平凡的“善”字,给了我们诸多有益的启示。

17座石牌坊,17个动人的故事。高大的牌坊,每一尊栩栩如生的雕像,在青石映衬下,令到此的每一位欣赏者心潮起伏。

充满神奇色彩的小城故事

在距隆昌县牌坊群十多公里处的云顶寨,是一个有名的小场镇。据我们了解,隆昌历来以盛产麻布闻名中外。在云顶寨,至今不少人家仍手工生产麻布,其原始的织布机和繁杂的操作程序,引得众多人们好奇地前来观看。

云顶寨早在明朝洪武年间由郭氏家庭建立,历经三个朝代,传29世,郭氏家庭鼎盛时期时,寨主几乎称雄一方,不仅建有防范严密的寨墙,且有兵丁守护,并开有煤矿、酒厂,全寨累计有48座庄园。

郭氏家庭是否在隆昌县内建造牌坊,现在已无法查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隆昌县众多牌坊群中,县城南面的功德坊是为郭玉峦建造。据说他在清朝道光年间任忠义大夫时,购得千余亩良田,其所收租金大多用于为百姓谋福利上,其救贫扶困之举得到县人首肯,后为其建立功德牌坊以示表彰。与此同时,前文所述和郭氏妇女的节孝坊,也为郭姓,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郭姓的人当时在隆昌是何等众多。

目前郭氏家族后代散居海内外,然而对经历三个朝代、家族系五百年世家的郭氏家族来说,无论从规模、建造年代、家族人员组成数量上看,在中国四川、恐怕再无其余家族可与郭氏家族相比了。

中华孝道文化讲座精选篇14

一、追根溯源: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挖掘“本根”

“本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固有范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智慧之源。道家较早明确提出“本根”一词,将“道”作为创生万物的本根。儒家主张“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将“本”视为“道”之根源。有本根才有凝聚力,故有“归鸟思故林,落叶恋本根”之语。无本根则无精神基因,“本根剥丧”则“神气旁皇”。中国人历来反对“修节目而弃本根”,如果忘“本”或无“根”,必然无所归依,甚至误入歧途。

当今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民族自尊心得以恢复,民族文化认同感日益增强,人们对“本根”的渴望越发强烈,对精神家园的需求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人对本国历史和文化抱有起码的温情和敬意。那么,中国人的本根究竟在哪里?与会学者作出了相同的回答:中华传统文化。正如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钱逊所指出的:“中国人”不是从黄皮肤、黑眼睛之类的人种表面特征上说的,也不是从黄山、黄河、长江、长城之类的地域特征上说的,而是从炎黄子孙和中华文化上说的,是中华文化造就了中国人。中国人的本根在中国文化,没有中国文化就没有中国人,不懂得中国文化就不能算是真正的中国人。”国际儒学联合会传播普及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践认为,五千年来一直传承不断的以儒释道三教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基础,是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不竭动力,也是当代华人凝聚的精神力量。在向现代社会快速迈进的过程中,中国人所努力寻找的“精神家园”就是中华文化及其价值。

建设新文化,并非意味着丢弃本根。钱逊教授认为: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继承性,新文化只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发展,不可能另起炉灶。这好比树木的成长,一棵大树在成长过程中,有的枝条会枯死,或遭到病虫害,需要修剪、施肥,采取各种措施复壮,不断新陈代谢,而它的本根是不变的,变了就不是这棵树了。文化的发展也是这样,要变革,要建设新文化,但本根不能丢。他赞赏第七中学提出的“做一个负责的中国人,做一个卓越的中国人”。同时,他强调,在培养“负责任”的“卓越”的人才时,要注重对“中国人”“中国文化”的养育,要学习《论语》等经典,这样才能有成长的本根。

二、经典研读:从《论渤等经典中探究价值资源

“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经典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资源。中华民族传统价值多存在于《论语》等经典之中。中国人对中国的源头经典著作《论语》没有理由一无所知。要做有本根的国民,就有义务研读中华经典,通过研读经典而传承价值,涵养人格,汲取智慧。钱逊教授指出,《论语》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其中心思想是讲做人。《论语》对后世的影响主要在于其中讲的做人的道理渗透到中国人的生活中,世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基础。

中国文化向来有注重孝道的传统,自古即有“百善孝为先”之说。《论语》等经典无不强调“孝”为仁之本、德之本。张践教授以孝文化为切入点,从孝道与儒学核心价值、孝道与仁爱、孝与忠诚、孝与爱国、孝与德育、孝与精神超越六个方面展示了人生所源、所归、所续,探讨了实现人生价值之路。他强调,

“孝”是一切道德精神之源,孝道是中华文化之根,孝道作为伦理的要求,是出自人们内心的一种情感要求和道德自觉。孝道推行到社会,就是忠诚于事业,忠诚于团体。弘扬孝文化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助于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三、本固邦宁:本根教育势在必行

教育为强国之本。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教育,培养有中华文化之本根与气质的公民,必须重视本根教育,注重中华经典研读。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并明确提出“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要求。2010年6月,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出了《关于在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也明确将“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作为新时期教育的重要战略任务。将经典研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学习经典、研究经典、传承经典已成为历史和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秘书长金美华在致辞中强调,实施本根教育是时代的呼唤和儿童少年终身发展的需要。中国社会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中外文化全面交流的崭新时代,难免会出现种种思想混乱现象。特别是青少年,他们正处于价值观初步形成时期,如果不能在这一时期固其本根,给予充足的精神营养,就难以使他们将来成为现代化中国的栋梁。因此,她认为,以《沦语》等经典为主要载体,积极而系统地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本根教育是一件富有远见卓识、带有根本意义的教育大事。

大连金州新区教育文化体育局副局长张慧岐指出,处于开放中的金州新区实施本根教育非常必要。他深刻分析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本根教育在促进原金州区与开发区两区融合、融洽发展上的重大意义,希望金州新区的本根教育在已有基础上迈出新的步伐。刘国敏处长强调实施本根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区域教育发展的又一巨大基石。素质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丰富和技能的培养,从根本上讲是人格的塑造、情操的陶冶、智慧的启迪和创造力的培养。以经典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正是素质教育的最佳载体。及早将经典根植在下一代的心灵中,能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人格完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为其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增强其育人智慧;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内涵和区域整体教育科研水平,从而推动区域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牛朝霞校长介绍了第七中学最初实施本根教育的思考:学校处在一个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生源多样,来自不同地区,甚至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背景、文化和经验。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本根教育作为学生发展的源动力,才可能在此基础上产生自生力、同化力、凝聚力和勃发力。只有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强化本根教育,学生才有交流合作的基础,实现相互借鉴和共同发展。

四、贵在行动:本根教育实践异彩纷呈

本根教育贵在行动,贵在坚持不懈地探索。近些年来,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不少学校自觉地将素质教育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中,注重从中华文化本根中汲取养分,为本根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案例。

与会代表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第七中学十年成果展。建校十年来,在素质教育之路的探索与反思中,学校构建了一种基于本根教育、和谐教育及时空生命教育的素质教育生态体系。这一教育体系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根教育为基础和切入点,开设《论语》等国学校本课程,力求将经典沉淀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灵中,落实在日常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中,涵养学生的中华少年气质,让学生终生受益。学校还结合学科特点,将本根教育融人到各学科的课程中。与会代表分别观摩了第七中学的政治、历史和语文课。教师的课堂设计和学生的中华文化功底给各位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学校在本根教育的基础上,坚持“中国情、民族魂、世界观”的理念,致力于和谐教育,让学生在坚守本土化特性的基础上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学生努力了解西方文化,同时学习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学校通过时空生命教育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历史、现在和未来,关注人与人、人与地球、人与宇宙的发展与变化,强化科学的生命成长理念。牛朝霞校长总结学校十年来的实践指出:本根教育是和谐教育和时空生命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坚实基础,是学校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柱。本根教育与和谐教育、时空生命教育一起构建了一个高位开放的素质教育体系。同时,这三者相互包含,相互依存,共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北京第四中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在人文精神的培养中,学校努力将儒学经典价值根植于学生的心灵中。来自北京第四中学的连中国老师介绍了学校开展儒学经典教育的几点做法:坚持儒学经典晨读;常年给全校教师开设《论语》精读讲座,并定期为全校师生开设国学讲座;利用寒暑假开展体现国学精神的游学活动;成立“国学社”,采用传统书院的教育方式讲读儒家经典,师生之间畅所欲言,提倡做儒家的修身工夫;参与“国学与基础教育”课题研究项目,承担国学教师培训工作,还进行了经典示范课教学;先后为家长和社区内的国学爱好者举办了“家风一国学与家庭教育”系列讲座。经过几年的努力,北京第四中学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教师队伍和教学、教材体系,成为北京市国学教育的龙头学校。

山东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峰小学教导处主任隋培芹介绍了学校传承中华经典进而彰显办学特色的做法。学校以传承经典、指导言行、提升素养、促进和谐为目的,采取家校结合、学做结合、读写结合的策略,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毓秀钟灵渐渐融入长峰小学的生命之中。学校从校园经典文化打造、学生经典记录、丰富多彩的经典活动的开展等几方面努力用经典点亮其成长之路。学校采取讲座、交流等形式培养教师的经典素养,让教师深刻认识到传承中华经典的重要意义,用经典照亮教师的发展之路。学校开展的中华经典课题研究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打造了学校的特色品牌,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一生奠基。

五、返本开新:本根教育任重而道远

返本开新是本根教育面临的重要使命。“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返本就是要追本溯源,对儒学的来源及其发展有深切的了解,回到经典,深入地发掘儒家思想的真精神,为当代教育所用;开新就是在研究和传承中华经典价值的基础上,善于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结合当今教育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进行综合创新。

返本才能开新。为将十七大和《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落到实处,必须毫不动摇地继续推进中华文化本根教育,让我们的教育体系从儿童少年开始就重视经典诵读,练好“童子功”。然而,现行教材中经典相对缺失、教师中华经典功底参差不齐、学生经典教育苍白无力已成为制约学校本根教育推进的三大突出问题。基于此,牛朝霞校长指出,第七中学的本根教育将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其一,区域协调,学校连动,将以《论语》为重点的经典教育系统化、常态化,实现经典教育的持续,胜与实效性,形成学校文化的鲜明特色,凸显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影响儿童少年的人生轨迹;其二,科学规划,拓宽渠道,建立以经典教育为重点的富有特色的本根教育课程体系,各年级固定时间设置经典教育课程,在各学科课程中结合学科特点融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内容,创设经典教育氛围,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形成一个全方位的本根教育体系;其三,依托课题研究,依靠专家精辟解读经典和引领,尽早实现对《论语》渤等经典的全员研读,最终让教师和学生都受益,迅速推动本根教育的深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