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新农村建设健身器材范文

新农村建设健身器材精选(十四篇)

时间:2023-09-20 17:50:27

新农村建设健身器材

新农村建设健身器材精选篇1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为支援边境地区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搞好支援边境地区体育设施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省体育局对此高度重视。成立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机关党委为牵头部门,群众体育处具体抓落实,将新农村帮扶工作和边境军队体育设施建设统筹安排和协调,制定了边防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职责和分工。在工作中,省体育局领导每年都将支边工作列入计划,多次听取情况汇报,并到边防地区进行调研,指导设施建设,为边境地区新农村建设和边防部队体育设施建设提供有利保障。

二、明确任务、注重实效,加快边防部队和边境地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新农村建设、军地体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条件。为保障其有序并高质量的发展,省体育局把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发展,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以切实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为目的,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为群众不断更新和购置体育健身器材,进一步加强了边防部队与边境地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我省边境地区的农村主要集中在通化、白山、延边地区,涉及这几个地区的农村共2514个,其中边境地区的835个,占总数33.2%,几年来省体育局共为边境地区新农村建设下拨各类体育器材455套,为部队配建各类器材38套,折合人民币872万元。

省、市、县三级体育行政部门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为集安市边境地区修建了硬化面积40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体育场30个,安装健身器材200余套,篮球架子100余副,乒乓球台子200余副。在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对有驻军的鸭绿江沿江的凉水朝鲜族乡、大路镇、榆林镇、麻线乡、太王镇、青石镇重点倾斜,每个乡镇修建体育健身广场1个,配备健身器材10件,篮球架子一副。同时为清河镇热闹村修建健身广场一处,配备健身器材8件,篮球架子一副,乒乓球台子一副。同时为65835部队、96113部队、集安市边防大队配送了健身器材各10套,篮球架子、乒乓球台子各一副,极大地丰富了部队官兵的体育生活,掀起了军民体育共建的热潮。

省、市、县三级体育行政部门在军民共建和谐新农村过程中,积极组织开展体育活动,与驻图官兵一起构筑和谐家园。省体育局把体育器材送到军营,让战士们感受到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新气象。2006年为凉水镇南大村、河西村、月晴镇马牌村各添置篮球架一副,乒乓球台两个;2007年,为月宫街安装16件体育健身器材、为南大村安装10件体育健身器材、为向上街安装16件体育健身器材;2008年,为月晴镇和凉水镇各安装15件体育健身器材;2009年,在图们江公园广场安装100件体育健身器材;2010年,为凉水镇河西村安装5件体育健身器材、为凉水镇龙虎村安装5件体育健身器材、为凉水镇庆荣村安装了20件体育健身器材、为凉水镇安装15件体育健身器材、为月晴镇水口村安装36件体育健身器材、为月晴镇白龙村安装6件体育健身器材、为月晴镇石建村安装6件体育健身器材、为月晴镇马牌村安装36件体育健身器材;累计总投入近200多万元。省体育局从2006年开始总共为珲春边防派出所配建健身路径、乒乓球案子、篮球架等健身器材13套(108件),价值53万元,丰富了公安边防干警的体育娱乐活动,改善了运动锻炼条件,为珲春公安边防建设做出了贡献。

三、活动牵引、密切协同,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

新农村建设健身器材精选篇2

关键词:新农村;公共健身;服务设施

引言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和《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贯彻落实和实施,在全国掀起了全民健身热潮,新农村健身活动的开展关系到全民健身纲要实行的质量和进度,公共健身设施的建设是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推广的关键,也是考量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效果的一个标准。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而其中农村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全民健身计划在小康社会中能否顺利推进与逐步实施,关键也在农村。农村体育发展缓慢,农民参加健身活动受到限制,我国的全民健身计划很难实现,更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健身”的目的。农村公共健身服务设施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全民健身事业的未来走势,也体现着农村体育发展前进的步伐。因此,要进一步推进农村体育的发展,提高农村公共健身服务能力,农村健身设施的建设俨然成为农村体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农村公共健身服务设施的现状

公共健身服务设施是指由国家投资或筹集社会资金兴建的,用于开展社会健身活动,满足广大群众进行体育锻炼的健身器材、体育场、球场等体育活动场所。本文研究的是农村范畴内的公共健身服务设施。公共健身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是农村全民健身计划实行的基础,要进一步改善农民体质与健康状况,提高农民身体素质,科学合理的公共健身设施必不可少。全民健身活动的普及和开展为公共健身设施遍及农村创造了条件,国家对于全民健身的需求给予大力的支持,但近年来农村健身的迫切要求与体育场地设施不足与不适的矛盾就日益突出,公共服务体系的服务能力也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健身需求。新农村公共健身设施的建设作为新农村全民健身的基础性建设,是农村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共健身设施是农民健身的物质基础,可以为农民提供多样的健身需求,既可以丰富生活,也可以促进农村体育的发展。目前,公共健身设施的数量和公共健身设施的种类满足不了农村居民的需求,一方面农村公共健身设施建设明显不足、从数量情况反映公共体育设施较缺乏;另一方面农村公共健身设施种类单一,多样化的需求必定要建设多样化的健身设施,从需求情况反映公共健身设施种类缺失,分布不均衡无法满足当地居民的多样化需求。鉴于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都应该享有基本的公共体育服务待遇,但是由于城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存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差异,整体表现为农村地区的公共健身服务供给不足,农村公共健身设施数量缺失、配置单一化、现有设施布局不合理与现有设施管理不到位等等问题。

二、农村公共健身服务设施存在的问题

1、农村公共健身基础设施缺乏农村作为健身设施主要以全民健身路径设备、乒乓球台、篮球架三种为主,场所种类贫乏,数量有限;健身器材主要集中于全民健身路径器材(如踏步机、爬杆、压腿器、扭腰器、滚轮、单杠、双杠等)、球类器材(如篮球、乒乓球等)两大类,其中全民健身路径器材中踏步机、单杠、双杠配置率最高,部分器材布局存在不合理现象。我国政府已经对群众体育健身设施加大了投资,但主要集中在城乡阶层,对最缺乏、最需要的广大农村的投资还远远不够。现阶段农村均无大型体育馆,公共体育设施较少,而且条件简陋,只有部分农村配备了健身路径。农民参加体育锻炼大多是在自家庭院、公共活动中心、山林河畔、村头路边等非正规体育场所,农民群众进行体育活动的场地设施偏少,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当前我国农村人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根本达不到农民日常体育活动的基本需求。设施和器材也十分短缺,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极大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体育的发展。2、农村公共健身设施的利用率低农村公共健身设施利用率不高,主要表现为:一是公共健身设施的社会开放度不够。农村学校体育设施的开放程度不足,设施条件陈旧。由于农村学校体育设施作为学生上课场地,怕被校外人员损坏,都会在放学后关门,能够对农民开放的很少。二是大部分公共健身设施没有专人管理,又长期处于闲置;部分健身器材在户外环境下出现生锈或损坏的情况,不能得到及时的维修和保养。三是公共健身设施存在缺失使用说明、没有使用说明和使用说明被毁坏的问题,降低了公共健身设施的利用率。主要是负责该地区的体育管理部门责任落实不到位,体育组织管理部门的责任意识淡薄导致农村公共健身设施不能充分发挥健身功能,并且损坏的公共体育设施对农村居民正常健身活动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3、农村公共健身人力资源匮乏社会体育指导员配备不到位。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配备都达不到要求。政府对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以及培养没有足够重视,导致社会体育指导员及其协会严重缺乏,很多健身活动站都无法配备一名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农村健身活动中心不健全,相应的健身指导人员的技术培养始终处于停滞状态,指导能力十分薄弱。无论是从事政府体育管理的人员、学校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还是参与健身活动人群的数量,农村均低于乡镇,并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村体育人力资源从根本上制约农民科学健身,也是限制农村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4、农村居民的健身意识不强目前农村居民整体缺乏体育价值观念,对体育的发展态度淡漠,无法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发展环境,也没有把健身视为促进健康、改善体质的重要方式。农村在健身观念出发点上就有很大的偏差,他们认为体育锻炼纯粹是一种玩耍,从事了繁重的体力劳动的同时就是锻炼身体,并且不知道过度的劳动和不正确的发力动作,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这些错误的认识长期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一时间很难扭转。加上政府相关部门缺乏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宣传,也没有在培养农民体育锻炼的意识上起到广泛的积极性作用,农民体育参与意识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激发。

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公共健身服务设施发展的对策

1、加快农村公共健身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健身环境,加大农村体育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尽快形成覆盖农村的健身公共设施网络;目前农村全民健身活动的资金来源非常有限,最主要还是依靠政府的拨款,对于本来就贫困的农村来说政府的经费投入太少,根本起不到实质作用。国家应该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并扩大多渠道资金投入。应加大农村体育公益金在体育健身方面的支出以及比重;加强农村全民健身工程的专项建设,把健身器材送到农民身边,扩大全民健身服务在农村的覆盖范围,保证全体农村居民享有全民健身体育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加大公共健身设施的规模和资金投入,丰富健身设施的种类,提高健身设施的功能性和针对性。扩展健身活动区域,设立更多的农村活动中心,同时增设维修保养健身设施的服务站,努力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农村的公共健身设施网络,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多样性的健身需求。2、提高农村公共健身设施的利用率应加大公共健身设施的社会开放力度、提高公共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完善管理上的监督机制。充分利用现有健身设施,延迟学校内设施的对外开放时间,例如周末和假期,促使学生以及家庭成员得到更多的健身机会。充分利用公共场所和适宜的自然区域建设全民健身活动基地,由村委会组织专业人员对健身设施的使用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开展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强化设施的使用功能。健身器材科学、合理化的使用尤为重要。使用不当或常年无人维修,器材损坏影响正常使用,平时对器材的保养与及时的维修是器材使用寿命的保障,器材的使用时间增加,才能更好的利用器材。各种健身器材的使用配合相对应的技术动作,才能起到更好的锻炼效果。3、加强农村公共健身服务人力资源的培育、完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群众体育活动骨干队伍的培训力度,一方面,聘请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管理并建立相关机制。培养有潜质的农村体育指导员,从而能够长期为群众提供全民健身科学指导服务。另一方面,将农村健身服务作为体育院校学生的教育实践的平台,又能使农村健身服务得到快速的发展。通过一些权威的机构来给农民讲解正确的健身观念,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长时间科学有效的带领人们走出健身误区,使农民真正在健身中得到益处。公共健身设施的管理应该从实际出发,从根本上做到有效的管理,地方政府在全民健身中应把相应的权力下放到健身人群中,由农民自发组织、自行管理。农村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前提下,应该制定适合居民活动的健身计划,促进农村居民更好的进行健身活动。完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体育组织机构为骨干、农村社区活动站为辅助、群众性健身组织为基础的农村健身组织服务体系。建立专业的体育组织管理队伍,健全农村各级体育工作制度,统筹发展,日益改进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管理体系。4、引导农民提高参与健身的意识和自觉性强化农村健身的宣传和教育,不断引导农民提高参与健身的意识和自觉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占主导地位,是体育设施建设能够真正推行发展的决定力量。因此,农民原有的生活习惯与观念要从根本上改变,要用由内而外的自发性方法引领他们进入一种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中。政府应加强学习科学健身教育力度,开展广泛的健身宣传活动,组织以娱乐为目的的健身活动,资金鼓励参与长期从事健身的村民。从农村学校的体育教育出发,从小培养科学锻炼身体,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以学生为中心,并扩展带动家庭成员。加大农村医疗组织机构对农村病患的健康意识培养,从切身利益出发,激发参与健身活动自主性。最终,使农民从排斥到尝试,从好奇到喜欢,从兴趣到热爱,不断养成科学的健身习惯,树立正确的健身观念、运动意识,彻底消除健身误区,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四、小结

新农村建设健身器材精选篇3

一、基本情况

我县辖23个乡镇,357个行政村。近年来,我县的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主要有以下几块:

1、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达143个:其中2006年实施了1个,2007年实施了4个,2008年实施了17个,2009-2010年实施了21个,2011年实施了10个;2012年实施了29个;今年正在实施的工程点达61个。

2、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达3个:其中2012年实施了2个,今年正在实施1个。

3、全民健身路径工程1批:即镇健身路径工程;

4、在新农村建设点、“三送”点实施有大小、规模不等的体育健身工程。

实施的143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5批的健身路径工程中已拨付场地建设补助资金达94.5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突出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

我县成立了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发改委、县体育局、县财政局及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并设立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由体育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日常事务。

(二)找准切入点,与新农村建设统筹兼顾,做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工作。

我县将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列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各新农村建设点在挂点单位的支持配合下,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认真做好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作。一是坚持节约优先、规划优先、环保优先,把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村容村貌整治相结合,充分利用荒地荒坡、废弃水塘、闲置房屋,或填平,或翻修,因地制宜,综合整治,变废为宝。既解决了地脏水臭问题,又建成了体育健身设施,美化了村容村貌,使农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二是把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与培育新农民、创建新村镇、塑造新风貌结合起来,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不仅促进了城乡体育、区域体育公共服务均衡化发展,增强了农民身体素质和生产经营、就业创业能力,而且带动了村镇的整体规划,改善了农村发展条件和生态人居环境,提升了农村发展的软实力

(三)广泛宣传,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作,与广大农民朋友利益密切相关,涉及土地、劳力和资金。在实施过程中,着力加强了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板、悬挂宣传标语、制作“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宣传片,印制宣传册等形式大力宣传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作的意义、作用。通过宣传,农民群众对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尤其是全民体育健身工程工作全面铺开后,立即受到各乡村的热烈响应,出现了争着要求实施的现象。同时我们还十分注重用典型说话,通过组织干部群众到已建好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示范村学习考察、比赛交流,让大家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学有方向、干有目标。

(四)建好管好用好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我们在工程实施的各个环节上着力把握好以下关键点:

第一、在选址工作中,强调农民自主申报、乡镇政府推荐和严格考察。

第二、在日常管理中,我们要求各村委会要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各乡镇政府要监督到位。

第三、培养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推广科学健身方法,指导农民群众用好体育健身器材,充分发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作用。七年来,我县累计培养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357名,做到了每个行政村配备一名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

三、存在问题

由于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涉及面广,单个项目资金数额较小,在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切实解决好。

一是经费不足。随着物价水平的不断提高,原定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每个村0.7万元的场地建设费已远远满足不了项目建设,大多数行政村无资金积累和收入来源,造成建设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二是进度不均衡。个别乡镇对项目建设只做一般性安排,责任不明确,措施不到位,督促检查不力,致使项目建设滞后;

三是部分行政村难以落实建设场地,造成项目建设进度缓慢,甚至擅自更换工程点;

四是个别行政村器材管理不善,导致器材受损现象。

四、工作建议

新农村建设健身器材精选篇4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农村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素质,改善生活质量,更可以繁荣先进文化,引导农民移风易俗,提升农村的文明程度和农民的文明素养,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实现“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下,农村体育事业有了较大发展。但由于受条件制约,农村体育仍然是体育事业的薄弱环节,体育场地设施医乏、体育组织建设滞后,使农村体育活动开展时冷时热、时断时续,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我省是一个农业人口占70%以上的农业大省,农民是我省最大的社会群体。农村体育工作作为我省群众体育工作的三大重点工作之一,它既是群众体育工作的重点,更是群众体育工作的难点。没有农民的体育健身,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健身,全民健身体系覆盖不到广大农村,《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就难以实现。因此农村体育作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载体,值得高度重视,需要着力加强。

随着我省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农民逐渐过上了富裕日子,闲暇时间增多,但文化体育生活却相对贫乏,生活方式落后,生活质量没有明显改善。广大农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需求越来越高,“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抓住体育场地建设这个基础环节,发展深受农民欢迎的硬化篮球场地,通过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体育服务,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逐步改变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落后的局面,为农村体育工作的发展提供平台、夯实基础,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村级小型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为重点,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农民”,做到“亲民、便民、利民”,把体育场地建到农民身边,积极推动农村体育组织建设,构建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农村体育活动,提高广大农民身体素质,努力缩小城乡居民健康差距,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项目实施要结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坚持从实际出发,建设项目和规模可灵活掌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增加投入,量力而行。

2、整合资源,有效利用。场地建设要与当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考虑,尽可能与学校、文化站等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结合,发挥综合效益。

3、地方为主,多方参与。项目实施的主要责任由地方政府承担,中央和省给予指导和适当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和个人共同参与农村体育发展。

4、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要科学规划,合理安排,从有条件的行政村做起,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由点到面,从易到难,逐步推进,滚动发展。

5、农民自愿,民主决策。项目建设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广泛听取当地农民群众意见,征得所在行政村村民委员会同意,把政府支持与农民自觉自愿结合起来。

(三)发展目标与任务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改委、国家财政部关于《“*”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规划》,到*年在全国完成10万个行政村农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使六分之一的行政村建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按照国家总体要求,我省目前有23265个行政村,“*”末要完成4000个行政村农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农村体育组织网络和体育骨干队伍,促进当地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经常开展,使农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

三、建设内容与标准

(一)建设内容

在具备条件、有建设积极性的行政村,利用村级公共用地,建设1片硬化的标准篮球场,并配置1副篮球架和2张室外乒乓球台。提倡经济条件较好,人口较多的行政村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增加面积、器材及设施,更好地满足农村体育文化生活需求。

(二)建设标准

硬化标准篮球场必须按照建设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建筑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在篮球场的四周,要求各向外开辟不少于5米的平整空地,便于群众观看比赛和开展健身操(舞)等其他体育活动。

(三)项目遴选原则

确定的项目行政村和乡镇应具备以下条件:

1、人口较多,居住较为集中;

2、能够认真履行建设、使用、管理和维护职责,保障设施的长期有效利用;

3、群众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热情高,有场地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且经民主决策,征得村委会同意;

4、有场地设施建设用地,无标准场地设施;

5、通过申报审核方式择优确定

四、资金安排

按照国家规定,“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的每个标准篮球场及配套器材平均需投资3万元,其中场地建设约2万元(含材料费和机械费,不包括人工费),器材费1万元(含一副玻璃钢篮板固定篮球架、二张水磨石台面钢架室外乒乓球台)。完成4000个行政村的农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共需投资1.2亿元。完成上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任务所需资金由中央、省、市(县)共同筹集,按5:3:2比例安排。各级政府负责承担地方配套资金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可引导农民自愿义务投工投劳,但不能增加农民负担。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事关农村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事关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大局。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必须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直接领导、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进行。要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纳入到当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中,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强化发展农村体育工作的政府责任,切实加强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工作的领导。要充分发挥基层政府和村委会的组织实施作用,调动和激发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热情,形成国家、省、市、县、乡、村各司其职,齐抓共建的工作局面。

(二)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

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一项长期任务,涉及面宽,各市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和试点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的实际,摸清情况,按照要求动员符合条件的县(区、市)积极申报,并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申报工作方案。要把工程建设与村镇建设规划结合起来,统筹体育与文化、教育、科技和青少年、老年活动场所等村级公益事业设施建设,在保证向农民开放并方便使用的条件下,尽可能与附近学校、文化站等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结合,真正做到一场多用、共建共享。做到科学规划、周密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三)“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一项为农民群众办实事的工程,要保证建设资金和配备的器材及时到位,取信于民。

要严格资金使用监督与审计制度,确保专款专用。要通过签订援建协议书,使实施对象认真履行义务,确保建设质量,并按规定时间完成建设项目。将建设资金、设施和器材落到单位产权管理范围,防止资产的流失,保护其完整与安全,并承担起维护和管理的职贵。

(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构建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一项系统工程。

在着重抓好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同时,各级体育部门要全面加大农村体育工作力度,推进农村各类体育组织和体育活动站(点)的建设,培养和建立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的农村体育骨干队伍,发挥其对开展农村体育活动的组织、带动和指导作用。利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组织开展体育下乡活动,坚持与生产劳动和文化活动相结合,组织开展具有地方特色、农民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的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并形成制度。做到组织到位、骨干到位、活动到位,引导更多的农民投身到体育健身活动中来,切实发挥体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五)加强宣传,广泛发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良好舆论氛围。

各地要加强与新闻单位的合作,配合新农村建设的宣传,结合农村举办“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群体系列活动机会,利用全民健身周等活动,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工作重要性和意义,引起各级政府对农村体育工作的重视,引导农村基层体育工作的开展。

(六)加强对工程实施情况的协调指导、监督和检查,及时总结、交流工作经验,对实施工作成绩突出的地区、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各市、县、乡、村要指定具体人员负责此项工作,管理到位,责任到人。建立县、乡、村三级使用管理制度。由县级体育部门与实施对象签订协议书。实施对象要认真履行权力和义务,确保建设质量,并按规定时间完成建设项目,将援建资金、设施和器材落到单位产权管理范围,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保护其完整与安全,承担维护和管理的职责。村委会配备养护员,负责看护场地设施,保持场地器材的清洁卫生,保证设施不被侵占,器材不被损害,定期维护保养,确保功能完好,使用安全。各市每年底要将本市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将材料上报省体育局。省体育局、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将对各市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及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或抽查,并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表彰。

新农村建设健身器材精选篇5

为进一步完善农村体育基础设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强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决定在全镇有关行政村启动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现特制订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全镇38个行政村,其中24个行政村已于2005年创省首批体育强镇中实现基础体育设施普及工作,力争2008年覆盖率达到100%。

二、具体建设标准

1.一类标准(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村):一场一条一室。场:一个标准的篮球场或门球场;条:一条10件器材以上的健身路径;室:二张室内外乒乓球桌。

2.二类标准(一般行政村):一场一室。场:标准篮球场或两个半篮球场或门球场或10件器材以上的健身路径一条;室:二张室内外乒乓球桌。

3.三类标准(欠发达村):一条一室。条:一条10件器材以上的健身路径;室:一张室内外乒乓球桌。

室内乒乓球室一般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

三、资金安排和安装方式

本着政府投入与社会资金参与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以镇为主、市里补助、区里配套”的办法统筹解决。

购置安装方式由各村上报行政村需安装器材,由区政府采购办和区文化体育局联合集中采购,统一安装,各村负责落实场地,配合安装。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是区、镇落实为民办实事的具体工作之一,涉及面广,工作任务重。为了加强领导,抓好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组织实施,成立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镇农村基础体育设施建设工程领导小组(见附件),并下设办公室,落实具体工作。确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落实工作人员,抓好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顺利完成。

新农村建设健身器材精选篇6

为进一步完善农村体育基础设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省农村体育工作实施意见》的精神,结合市农村基础体育设施建设现场会的要求,决定在全区各镇(开发区)的行政村启动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现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全区实现221个行政村基础体育设施普及工作,到2008年前覆盖率达90%,力争覆盖率达100%。

二、具体建设标准

1.一类标准(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村):一场一条一室,场:一个标准篮球场或门球场;条:一条10件器材以上的健身路径,室:二张室内外乒乓球桌。

2.二类标准(一般行政村):一场一室,场:标准篮球场或两个半篮球场或门球场或10件器材以上的健身路径一条;室:二张室内外乒乓球桌。

3.三类标准(欠发达村):一条一室,条:一条10件器材以上的健身路径;室:一张室内外乒乓球桌。

室内乒乓球室一副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

三、资金安排和安装方式

本着政府投入与社会资金参与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市里补助、区里配套”的办法统筹解决。如选择新建标准篮球场,经验收合格每个球场除器材外再补助资金1.2万元。

购置安装方式由各镇(开发区)上报行政村需安装器材,由区政府采购办和区文化体育局联合集中采购,统一安装,各镇(开发区)负责落实场地,配合安装。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是区委、区政府落实为民办实事的具体工作之一,涉及面广,工作任务重。为了加强领导,抓好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组织实施,成立分管区长为组长的区农村基础体育设施建设工程领导小组(见附件),并下设办公室,落实具体工作。各镇(开发区)也要建立相应组织机构,确实加强领导,确保经费到位,

认真组织实施,落实工作人员,抓好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顺利完成。

新农村建设健身器材精选篇7

为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及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省委、省政府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之一的“农村文化体育工程’’以及省政府2014年50项重点工作目标任务,以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活动开展为重点,推进“万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延伸,为广大群众提供基本公共体育健身服务。现将《2014年县“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省委、省政府新农村“十大工程”之一的“农村文体工程”的建设和继续推动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进度,努力实现“万村体育健身工程"的覆盖和延伸,逐步缩小城乡间体育公共服务差距,有效提高广大农民的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建设项目和标准

(一)行政村或新建农民居住区体育场地设施标准:继续执行省体育局《关于实施“万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规定的建设类型和标准(一片水泥篮球场<28×15米>、一个乒乓球活动室<40平方米左右>)。

(二)乡(镇)体育健身活动中心基本标准:1、室外:1套健身路径、2张乒乓球台、3片运动场地(水泥篮球场、门球场、羽毛球场等);2、室内:1个健身房(80平方米左右)、1个乒乓球室(40平方米左右)、1个棋类活动室(40平方米左右)等。各乡镇可根据实际,增加建设数量及其它类型体育场地,如健身广场(体育公园)、网球场等。

(三)人口较多的农民集中居住点(自然村)健身点:2014年由体育局配置小篮板,各乡镇可根据自身经济、场地等条件,配置其它小型体育健身器材或兴建健身活动场地。

各乡镇要按照建设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建筑设计规范》,进行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设计施工,在建设体育场地的四周,要各向外开辟不少于5米的平整空地。

三、建设条件和选址要求

各乡镇和行政村及人口较多的农民居住点(自然村)均要建设公共体育场地。体育健身场地建设和选址要求如下:

(一)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应选择便于管理、方便群众健身的地方。建设地址要和村镇规划、绿化相结合,既方便群众健身,又美化周边环境。

(二)各乡镇、各行政村要保证体育健身场地使用公益性,并承担日常维护和管理的职责。

四、推进目标和方式

(一)万村体育健身工程

全县除2006年首批实施“万村体育健身工程”的100个行政村外,其余各行政村必须在今年9月30日前完成体育健身工程的场地设施建设。

为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加快“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进度,各乡镇可采取由乡(镇)实行统一标准、统一质量、统一施工、分别结算、快速推进的实施方法。于2014年7月30日前完成标准水泥篮球场(28×15米)的建设任务,确保全县在20O7年9月30日前全部安装完毕,交付使用。

(二)乡(镇)体育健身活动中心

各乡镇要抓住机遇,按照省关于乡镇体育中心设施建设的要求主动创造条件,积极实施乡镇体育健身活动中心建设。汤沟镇、孟兴庄镇、花园乡、百禄镇、三口镇、五队乡、堆沟港镇、北陈集镇、新集乡等乡镇今年必须按标准建设到位;其余乡镇必须在2008年底前建成乡镇体育中心。

五、经费筹集和器材配套

建设经费由各乡镇和行政村筹资共同投入,体育部门主要在器材配置和业务指导上予以支持。各乡镇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自筹经费作为补充,引导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形成合理有效的经费多元化投入机制。

(一)行政村或农民集中居住区体育场地设施:由体育局按照三类建设标准进行器材配置。

(二)乡(镇)体育健身活动中心:体育器材配置实行以奖代补政策。按照乡(镇)体育健身活动中心器材配置基本标准,由省、市、县按1:1:1比例共同承担9万元器材经费。

(三)人口较多的农民集中居住点(较大自然村)健身点:由体育局采用分配方式,给每个健身点配置一只小篮板。分配数量将根据各乡镇申报情况作具体安排。体育局配置的小篮板,不得配置给行政村和乡(镇)体育健身活动中,心。

六、工作步骤

(一)规划与统计。2015年5月30日前,各乡镇对所辖行政村场地设施建设情况进行摸底统计,并制定乡镇体育中心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各乡镇对人口较多的农民集中居住点(较大自然村)健身点,要逐一汇总统计上报县体育局。

(二)工作推进。1、各乡镇要制定200年度体育设施建设工作计划和相应的政策措施;2、各乡镇对所辖行政村的体育健身场地建设必须在7月底前完成:3、县督查组负责跟踪督查,及时通报,推进落实。

(三)情况报告。各乡镇将所辖行政村2014“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工作计划和乡镇体育中心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等材料,必须于2014年5月30日前报县体育局;对建设情况实行半月一报制度,每月1曰、16日为情况报告日,各乡镇要按时间要求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县目标办、体育局将及时汇总或通报。

七、表彰奖励

新农村建设健身器材精选篇8

一、指标进展情况

截止6月底,我局已圆满完成为民办实事年度目标任务,实际发放情况如下:

1、室外健身路径1条已发放给镇村。

2、由于许多行政村健身场地不太规范,难以同时容纳下篮球架1副、乒乓球台2张。因此,在实际发放过程中,本着实效、不浪费的原则,我们将39副篮球架、78张乒乓球台统筹安排,分别发放给包括39个行政村在内的60余个乡(镇)、村(社区)和学校。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1、自2012年9月开始,我局将县内有健身器材需求的乡(镇)、村(社区)和学校实行台帐管理,随时对有书面(口头)报告的单位进行登记。

2、自今年2月下旬开始,分组定人,对全县所有乡(镇)、村(社区)和学校进行了一次体育健身场地普查,然后在归档存查的同时,上报州体育局。

3、3月中旬,省体育局配送器材到我县,我局党组及时研究制定发放计划,然后逐一通知到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发货,并协助搬运、进行场地规划和器材安装。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1、我县3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434个行政村(社区)现有农民体育健身场地不足1/4,修建最早的场地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近年新建的不多。而且许多村部沿用原村级小学的房屋,健身场地也是原村级小学废弃的,不仅面层破烂,而且很不符合标准,村民欲在上面翻晒稻谷及其他农作物都不理想,就更谈不上开展健身运动。

2、2012年至2014年,省、州下拨给我县农民体育健身场地项目资金40万元(20个村、每个村2万元,篮球架和乒乓球桌属省体育公益金配送),而实际上,要新建一个比较合格的篮球场,2万元资金是远远不够的,至少要5万元左右。从2014年开始,省、州不再下拨场地建设资金,必须要县、乡、村级自筹解决农民体育健身场地建设资金。由于我县财政资金紧张,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方面投入很少,仅仅靠有限的体育公益金来实现这一目标任务,难度非常大。

四、下步工作建议和意见

1、组建组织领导机制。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实事工程、民生工程。建议组建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领导小组,县政府牵头,由财政、扶贫、民政、移民、民族事务、农办、住建、国土、宣传、体育等部门共同参与。拟定相关的政策措施,签订责任状,明确目标、责任和进度,落实经费保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建立多元筹资机制。

体育是公益事业,让群众得实惠,不给农民添负担,是铁的纪律。而要推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就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钱从哪儿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经费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体彩公益金捐赠;二是财政投入;三是社会赞助。我们应该在不增加村民负担和村级债务的前提下,建立“器材捐赠,乡镇、村出地,村民出工,财政支持,社会(企业)赞助”等多渠道的资金筹措机制。

新农村建设健身器材精选篇9

关键词: 农村学校体育 新农村建设 和谐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国家体育总局制定下发了《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这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增进农民健康、提升农村的文明程度和农民的文明素养、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移风易俗、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将发挥重要作用。农村体育问题不仅是人们热议的一个话题,而且是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征程中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农村学校体育是农村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匹配的“新农村体育”的基石。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日益发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阶段农村发展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二是建设新农村,改善环境;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各项事业和谐发展;四是培育农民,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开展体育教育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应该是提高农民素质的主要内容。

2.农村体育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把工作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体育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构建和谐社会的现时代,不可避免地会显露出一些不和谐的地方,如包括广大农民在内的弱势群体的健身问题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农村体育是社会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体育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中国大多数人口的体质和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社会体育发展的大局,影响着全民健身体系完善的大局,最终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大局。因此,如果没有农村体育的长足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就不能说是全面的。

3.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

我国农村学校中完全实施体育教学大纲率为44.3%,这表明农村学校体育的随意性教学现象还十分严重。在制约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中,缺乏教师占首位,其次为缺乏器材。学校类型越基层,缺乏教师和器材的比率越高。另外,对体育课无要求,挤占体育课时的现象也比较严重。这说明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状况,不仅取决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社会对体育的观念和态度。近年来,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数量虽然有所增加,但缺额数字仍然较大,职称和年龄结构也不尽合理。在体育器材方面,被调查学校的体育器材达标率为39.1%,村小和村教学点仅为34%。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对体育的位置没有摆正、缺少经费,但也与现行体育器材配备规定指标与农村学校体育的经济发展状况不相适应有关。

4.和谐发展的对策研究

4.1加大对农村体育的投入力度。

农村体育发展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不足是造成农村体育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应严格按照“国家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支出主要用于农村”的规定,抓好农村群众性体育工作。借鉴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经验,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对社会体育事业的捐赠和赞助,并把所得物资如公益金等尽可能多地用于农村体育的发展。在加大农村体育投入力度的同时,还应建立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各级政府应将发展农村体育事业纳入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之中,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内农村体育事业要达到的总体水平、阶段性目标和具体目标。

4.2重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农村学校体育对农村体育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村学校一般建立在农村村落之中或者附近,农村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对农村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农村学校的场地设施在课余可以有效地利用开展农村群众性体育活动。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和学生可以成为农村体育主体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起到宣传、指导、纽带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充分重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将其视为农村体育发展的切入点来抓。

加强农村学校体育的法规建设,编写符合农村实际的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重新修订“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目录”。加大农村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制定农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加强体育师范教育,广开培养、培训渠道,认真落实有关政策,稳定教师队伍。逐步增加农村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学校体育经费在教育经费中应占一定比例。此外,要广开财源,多渠道、多途径筹措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胡永.建设新农村与农村学校体育状况之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7-18).

[2]胡庆山,王健.新农村建设中发展“新农村体育”的必要性、制约因素及对策[J].体育科学,2006,(1):21-23.

[3]姜乃强,李蓉.农村学校体育:任重而道远[M].中国农村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的报告.

新农村建设健身器材精选篇10

自年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以来,我局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工程的建设既增加了农村体育场地面积,又改善了广大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条件。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根据国家、省、市体育局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现将我区“十一五”期间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和使用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体育场地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是制定统计工作实施方案。接到“十一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工作总结任务后,体育局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向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作了专门汇报。

二是建立健全工作机构。我局为做好“十一五”期间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和使用情况工作总结,局班子领导极为重视,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为成员的统计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工作办公室,全权负责辖区内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和使用情况工作总结。并同时要求各有关街道成立相应的办事机构,共同组织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统计工作,做到工程建设信息畅通。

三是落实活动经费。本次统计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和使用情况工作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根据国家、省、市体育局有关要求,局里拨专款用于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和使用情况统计工作,为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夯实了基础。

二、“十一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完成情况

通过本次统计,我区共有行政村59个,行政村人数78889人,已建成工程受益行政村人口数达63626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累计建设完成39个,占地总面积达114500平方米,人均面积达1.79平方米。其中达到一场两台的28个,低于一场两台11个。篮球架31副,乒乓球台59个,室外健身器材136件。地区投资31.75万,县级基础建设与配套资金投入139.45万。从工程的分布看:有28处场地建在村委会附近,11处建设在村民居住的小区内,器材完好率达到70%左右。年申请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4处,规模以上社区健身工程5处,工程建设相关手续正在办理中。

三、“十一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使用管理及活动开展情况

自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以来,基本上能够满足周边村民参与健身活动的需求。个别财政状况好的村在健身工程基础建设、周边环境绿化方面资金投入上力度大,既美化了锻炼场所环境,又为村民参加体育锻炼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已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场地全部对外开放,使农民健身工程设施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员逐年增加,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较往年有大幅提升。

四、“十一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体上来说农民参与健身的场地数量还是较少,特别是缺乏大型、器材数量多元化的体育活动场所。现有的农民体育健身设施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已建工程存在着器材数量较少、维修不及时等因素,建议省、市体育部门在下一步全民健身工程计划中,可以考虑增加器材种类和数量,保证质量,维修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五、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工作中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工作中,我局做了大量工作,敢于创新,探索新思路,积极采取“三到位”措施,圆满完成工程建设工作任务。

(一)统一布局,组织到位。在实施农民健身工程工作中局里多次召开专题会,并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理顺关系,统一协调,为农民健身工程顺利建设铺平了道路。

新农村建设健身器材精选篇11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发展全民健身事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统筹城乡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积极建立和完善符合县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确保质量、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快推进群众体育设施建设,为建设体育强县、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二、目标任务

2014年群众体育设施工程包括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民健身苑2项内容。2014年群众体育设施工程的任务是:完成5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建设,建成3个全民健身苑,任务分解见附件1。

三、建设内容及标准

(一)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中心村、行政村利用公共用地(不少于700平方米)建设一片混凝土标准篮球场,配置一副篮球架,两张室外乒乓球台;在篮球场四周向外开辟不少于两米的平整空地上,安装一套(不少于10件)全民健身路径器材。

(二)全民健身苑。在具有较为完善基层体育组织的居民(社区)委员会、城市居民住宅小区公共用地(200平方米左右,须水泥硬化地面)建设全民健身苑。每个健身苑健身器材数量不少于10件(套),包括缓冲区域处理。

四、资金筹措

(一)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每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资金标准为7万元,其中场地建设4万元,器材购置3万元。超出标准部分的建设资金,各自自筹解决。混凝土篮球场及周边场地由各地按照标准(见附件2、3)组织建设,健身器材由市体育局统一招标采购。

(二)全民健身苑工程。每个全民健身苑工程建设资金标准为4万元。健身器材及缓冲区域处理由市体育局统一招标采购。

五、考核验收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按照市、县民生工程相关考核,年末对各项目点项目实施的质量进行考核。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县2014年群众体育设施工程领导组。

各镇、有关单位要相应成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工作组织,并以文上报县民生办、体育局。

(二)项目建设分布。农民体育健身工程50个,全民健身苑3个。(见附件1)

(三)明确职责分工。项目点所在镇、村负责场地提供、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县体育局承担项目实施的宣传发动、各类文件档案管理、组织联络、协调服务、信息上报等项目协调机构的日常工作,负责做好任务分解、器材运送、工程验收、考核评比等工作;县财政局负责安排配套资金和项目建设资金的拨付与管理。

(四)完善推进机制。

扎实保障资金投入,坚决防止出现增加农民负担现象,使群众体育设施工程真正成为便民、惠民、利民工程。

在实施对象上,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要结合美好乡村建设,重点布局在中心村、村中心学校、村部、新农村建设点、村文化站等地方。对符合建设条件,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认真履行建设、使用、管理职责的行政村优先考虑。全民健身苑工程主要选择在社区居民比较集中、便于日常管理维护、周边环境较好的地点建设。

(五)确保工程质量。

1、各项目点要严格按照项目内容、标准建设;

2、在施工过程中,要组织人员进行经常性督查;

3、每月20日之前要向县民生办和市体育局群体处报送相关文字信息(月工程进度表及进展情况)。

新农村建设健身器材精选篇12

关键词:素质教育 农村学校体育 发展策略

一、研究目的

本文拟通过对卢龙县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调查分析,力求寻找提高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进而改善卢龙县学校体育教育整体质量,使卢龙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笔者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了卢龙县农村学校体育现状的资料,并查阅了相关教育学、学校体育学、学校健康教学等资料,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及实践依据。

2.访谈法

笔者通过实地走访、网络咨询、电话咨询等途径,与部分经验丰富的学校领导、体育教师进行了与本研究相关的探究与交流,讨论出了卢龙县农村体育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3.数据统计法

笔者以概率论为基础,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卢龙县农村学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导出了其概念规律性(即统计规律)。

三、卢龙县农村学校体育基本现状

卢龙县隶属河北省秦皇岛市,虽地处沿海经济开发带,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十分艰难。为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对我县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滞后的现状进行改革势在必行。研究中,笔者采用了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了全县10多个乡镇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现状资料,经分析发现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学校体育受经济发展水平所制约,体育经费严重不足;农村学校体育场地较差,器材缺乏;农村学校体育课执行率低,学生课余活动开展少;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存在突出问题;学生体质水平不尽如人意,等等。这些都应该引起教师和学校的极大关注。

1.农村学校体育受经济发展水平所制约,体育经费严重不足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推行和实施,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卢龙县各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90%以上的学校都添置了相应的体育器材,做到了基本上满足学校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活动的要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体育设施不能得到及时的补充,破损器材不能得到及时的维修,这给学校体育教学等留下了严重的事故隐患。可以说,学校体育经费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2.农村学校体育场地较差,器材缺乏

在体育教学场地、器材方面,在接受调查的卢龙县中小学中,运动场地不达标的占47%,缺乏的体育器材依次为乒乓球台、杠铃、单双杠、排球、足球、羽毛球等。这些体育器材同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小学场地器材配备目录》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特别是教学、锻炼所必须的实心球,绝大多数学校配备数量不够,而简单易行的跳高架、跳绳等与要求也有差距,单杠、双杠、垫子等体操器材缺口也较大。部分乡镇小学因条件较差,不能满足全面开展体育教学的需求。可以说场地、体育器材不足是制约我县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3.农村学校体育课执行率低,学生课余活动开展少

在卢龙县各类学校中,体育课平均开课率为81%,其中卢龙镇、刘田庄学区、石门镇、木井乡开课率较高,还有19%的农村学校开不出体育课,达不到“人人享有体育”的目标。这说明卢龙县农村体育规范化教学水平较低。另外,70%学校阳光体育活动落实不到位,学生每天锻炼时间达不到一小时。

四、对策研究

1.多渠道筹集体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

经上述分析,我们已经明确:经费投入不足导致的体育场地、器材在数量、质量上不达标是影响卢龙县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障碍。《教育法》对教育投入有明确规定:“普通教育投入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对学校体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提出明确要求,加强学校体育基础建设,保证卢龙县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逐年改善。

2.行政拨款为主,多渠道集资为辅,修建体育场地、购买器材

政府由于各种原因,所以用于修缮场地、增添器材的拨款会出现延期、不足等情况,因此学校在等待政府拨款的同时,也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因地制宜,修旧利废,不等不靠,从我做起,为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保障。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有的学校在这一方面做得很好,应该成为各学校学习的榜样。自制器材是目前解决卢龙县农村学校体育器材困难的一个有效途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业余训练、课外活动质量,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物质保证,各农村学校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废旧利用,制作简易器材,改善教学条件,提高场地器材的使用率,同时加强场地、器材的保养工作,合理地使用有限的财力,力争使每一件设施都能起到最大的作用。

3.努力提高开课率,丰富学生课外活动,提高体育教学水平

从卢龙县农村学校体育发展趋势预测结果可见,“不能完全按新课程标准开课”是制约卢龙县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笔者经过研究,慎重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努力提高开课率和课程标准执行率。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各级学校行政主管部门,在制定学校体育中长期规划时,应该提出体育课开课率的具体目标,并严格执行,落实指标。

第二,更新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观念。即变单一的、健身的体育教学观为健康、育心、娱乐等多元化体育教学观,改变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的教学内容,提倡教学结合农村实际,创编出有本地特色的、新颖的教学内容。

第三,从卢龙县农村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分层要求,做好协调工作。凡具备基本教学条件的学校,均应按国家颁发的《体育新课程标准》等文件开设体育课,开展课余体育活动和课间操,力争使每天的锻炼时间达到一小时。

第四,正确对待“升学体育考试”和“国家体锻标准”达标工作。“升学体育考试”和“国家体锻标准”是督促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手段,它不是学校体育的目的,因此学校不能以“达标”比例取代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评价,也不能因此冲击正常体育教学秩序。

五、结论

新农村建设健身器材精选篇13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导者,教育改革,特别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关键并不在教学方法本身,而是在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农村初中体育教师,非专业和兼职的比较多,一般较缺乏体育教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教育规律。在体育教学中常常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意地去教学,结果出现了一些违背体育教学规律的事情,出现了教学的副作用。因此,体育教师要加大道德教育、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的力度,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和教学法。让教师把握教育与心理的基本常识,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印证理解,从而提高自身对学生、对教育的认识能力,为抓好体育教学奠定基础。同时运用教育理论指导体育教学实践,总结体育教学经验,按照教学规律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不断研究新课题,发现新问题,探索体育教学新问题,实现运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进而总结实践,使之升华为理论,从而更有效的指导教学,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既要走出去,也要请进来。不断开阔教师的视野,更新和丰富教师的体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任何知识都有一个产生、发展、老化的过程,知识一旦老化,就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要在教学过程中跟得上时展的需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我们就必须不断地学习新观念,新知识、新技能、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拓宽教师的学识领域,并充分利用到教学中去,从而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和技术、信息处理和创新的能力。

改善体育教师待遇,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体育工作相对辛苦,学校采取一定的倾斜政策来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评优、评先要重视体育教学工作的成效;职称评定设置岗位要考虑到体育学科的职称结构。对于贡献大、能力强、素质全面的教师要破格晋升,不拘一格地加以重用,使体育教师能够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为学校体育工作多做贡献。

二、改变观念,加强对体育价值的舆论宣传,提高全社会公民的体育意识。

多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潮下,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相当一部分领导者,认为体育就是蹦蹦跳跳、玩玩乐乐,而没有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观念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学校体育教育得不到重视,体育教师得不到尊重,没地位。特别是在农村中学,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一个学生,都认为只要是语、数、英等升学考试必考课成绩好,为考取高一级学校取得铁饭碗为目标,对体育活动不重视,体育成绩好坏没关系。因此有的体育教师自暴自弃,一上课就“吹吹哨子、晒晒太阳、吹吹牛”,上课不认真,采取“放羊式”的教学状态。而学生呢?觉得体育课不重要,又枯燥无味,他们认为与其上这样的体育课,倒不如到教室做做作业,对自己将来升学还有好处。有的学校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一完,体育课就敷衍了事,用来补主科课程,平时也多是挪用体育课来排练节目、清理卫生等,有的甚至不开设体育课。所以,农村的体育教学实际上处于一种不规范的状态,根本无法保证学生正常的体育锻炼。为此,作为农村中学领导、体育教师一定要端正教学思想,摒弃世俗偏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作正面引导,向他们讲清体育课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进行体育具有社会功能和价值意义的教育,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心理定势,把学校体育摆在学校教学的重要位置上。同时要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程,保证学生的锻炼时间。

三、加强器材设备的建设,教师也要充分利用现有体育资源,因“材”施教,因“时”施教。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加大教育投入,购置必备的体育用品和器材,建立和完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的维修、保养和使用的管理制度。在资金上,可以采取学校挤一点,上级拨一点,争取社会赞助一点的方法,配齐必备的体育用品和器材,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教师要因“材”施教。农村青少年一般不及发达地区青少年的机灵、活跃,加之场地、器材的缺乏,他们对体育课深感单调乏味。我们的农村体育教师要充分把握农村学生力大好动的特点,多动脑筋,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自制和开发体育器材。例如:用布做沙包和实心球、用竹子做接力棒等,因材利导上好每一堂体育课;农村学生足劲好,没有沙坑就可以做立定跳远;农村学生手劲棒,没有单双杠,就在树杈横上竹杠,制成引体向上的器材;农村学生大多力气大,没有举重器材,就用石磨抓举训练。教学设备虽差,但能运用这种土法上马,土洋结合,因陋就简,因地制宜,自制为主,解决了教学和业余训练的必备条件,并使体育课颇具创新意识。

同时教师还要因“时”施教。农村学生上学大多要走较长时间的路,体育教师根据学生惯行走、跳跃比较灵活的特点,在平时回家的路程,给学生布置体育锻炼的任务,让学生自觉地去完成。农村初中受经费、场地、器材等的制约,很少开运动会,体育教师就要年年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体育兴趣小组、体育单项竞赛等等,达到锻炼的目的,又愉悦身心。

四、加强体育运动场地建设,因地施教。

目前,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瓶颈问题,最主要的是体育设施严重短缺和公共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加快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必须坚持“活动与建设并举,重在建设”的工作原则,重点加强农村体育场地建设。农村初中学校要高度重视,以保证农村初中体育课能顺利地开展。绝大部分农村初中学校,没有正规的体育场地。活动场所仅有小小的一块,农村初中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实践中要充分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要千方百计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场地抓好体育教学。如:没有跑道可利用操场边的公路当跑道,附近有山的可组织学生进行登山,也可以在田间小道上慢跑等,但这些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安全教育。

五、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农村体育教育一定要坚持“健康第一”“每天至少锻炼一小时”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开展好体育工作,把农村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健康体魄的新世纪型人才。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教师的主体作用,重传授轻方法,重技术轻素质,重应试轻应用,重继承轻创新,这些在农村初中校虽有得到改革,但力度还是不够。在课堂教学中,只讲动作规范,却限制动作创新和自由发挥,而新教材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长发挥,新的教学方法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转变的教师的角色,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农村初中体育教学质量要得到提高,要走出一片新天地,仍然需要广大农村初中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和实践。

【摘要】:体育教学是一门专业理论与形体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农村初中体育工作存在:学校领导重视体育工作程度不够,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突出;体育教师队伍青黄不接;体育器材管理不善,严重缺乏;场地不足,资金短缺这四个主要问题。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制约着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农村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从:改变观念,加强对体育价值的舆论宣传,提高全社会公民的体育意识;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器材设备的建设,教师也要充分利用现有体育资源,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加强体育运动场地建设,因地施教;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五个方面来提高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质量。从而把农村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健康体魄的新世纪型人才。

【关键词】:农村中学教学质量提高质量

新农村建设健身器材精选篇14

关键词:体育;学校体育;农村;农村学校体育;模式;发展模式;体育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G812.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5-0657-03

我国是个拥有13亿人、且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农村的经济与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程度,对于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和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实现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农村学校体育如何利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好形势,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使其也能更好地为农村人(包括学生和非学生群体)开展体育活动提供服务,对于新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考察普通农村学校和典型案例的基础上,对已经出现的典型发展模式进行总结,以期能为中国特色的农村学校体育改革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北京、天津、吉林、湖北、成都、上海、广州7个省市乡级和乡级以下30个中小学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典型个案调查法本课题组利用设在北京、天津、苏州、吉林、河南、湖北、陕西的7个子课题组于2007年1月至2007年10月进行农村体育现状调查的信息支持,加上本课题组部分成员于2007年的4月至7月,随国家体育总局到北京、天津、吉林、湖北、成都、上海、广州7个首批“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工作”省市调研检查的机会,选定了上述地区不同类型的典型农村学校共30个,进行了实地深入调查,搜集到了大量的第一手真实资料。

1.2.2访谈法本课题组对选定的部分典型学校的体育教师、学生、校领导、附近村的村领导和村民按照提前设计好的提纲进行专门的访谈。还与部分学校体育方面的专家、体育主管部门的领导、教育主管部分领导等进行了访谈。

1.2.3文献法本研究查阅了农村体育、农村教育、农村学校体育、农村文化、农村改革、国家政策、其他服务体系等方面的文献共约500篇。另外还利用网络、报纸、杂志等多种等信息途径寻找到宁夏南部山区农村彭堡中学、青海大通县桥头镇向阳堡小学、四川南充、岳池地区的农村学校等案例的关键信息。

2结果与分析

2.1农村学校为当地村民提供体育服务的模式本次调查中已发现的、农村学校为当地村民提供体育服务的典型模式主要有:

2.1.1农村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免费向村民开放的模式在有体育场地设施的农村学校中,大多数属于这种模式。这种模式能够存在的原因主要是:1) 农村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大多是室外的田径场、篮球场、乒乓球台或单双杠等其它一些金属健身设施等,有的甚至仅仅有一块可供运动的平地,平地上什么都没有。村民用这样的体育场地设施锻炼时,造成的损耗以及其维护费用并不大;2) 农村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校园的围墙之外,如河南长垣县孟岗乡的纸房中心小学、伯玉中学。村民锻炼对学校的干扰也不明显;3) 由于学生大多是附近村民的孩子,村民也明白,这些体育场地设施是让自己的孩子用的,大多会自觉的爱护这些体育场地设施;4) 学校不派专门的人员来看护这些体育场地设施;5) 农村的学校与临村联系多,人情关系好,会不好意思收费。所以这种模式很普遍(表1)。

2.1.2农村学校义务为附近村民提供人力服务的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农村学校的教职工、主要是体育教师,义务为附近村民开展体育活动提供组织策划、指导或裁判等服务。如河南济源克井镇柿槟村学校、天津北辰双街模范小学、吉林九台市沐石河镇卢家中心校。河南济源克井镇柿槟村学校(小学和中学)的体育老师就经常给村里的各种体育比赛活动当裁判。另外,在该村举行每2年1届的大型运动会时,该校的3名体育老师和10多名其他学科教师都参加运动会的组织、策划、竞赛编排以及开、闭幕式的指挥、裁判等活动。各省市农村学校义务向附近村民提供组织、策划、裁判服务的详细情况见表2。

2.1.3学校体育俱乐部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农村学校的学生和到学校健身的村民,加入到设在本校的体育俱乐部中,以俱乐部会员的身份或名义使用本校的体育场地、参加体育活动。这类学校在全国农村目前数量很少。吉林九台市沐石河镇的卢家中心校、天津北辰区的双街模范小学和广州荔湾区葵蓬村的葵蓬小学都成立了体育俱乐部。俱乐部不仅是一种组织学生或村民开展体育活动的机构,还是学校体育场地(馆)设施收费开放时的一种避税途径。这种以社团形式开展的活动,即使收点费用,也可认为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可不缴税。对于那些处于发达地区实施收费开放的农村学校来说,俱乐部这种形式就可使学校免于缴税。广州荔湾区葵蓬村的葵蓬小学就成立了一个“骏驰羽毛球俱乐部”,以俱乐部的形式把本校的羽毛球馆实施了收费开放,前来锻炼者首先要加入这个俱乐部,办理会员卡,成为俱乐部的会员,以会员的身份参加活动,税务局不要求其缴税。天津北辰区的双街模范小学的学生在参加乒乓球训练时是要缴费的,但由于施行了俱乐部制,学校也不用向税务局缴税。其特征是:大多数是对体育比较重视、体育开展得比较好的学校,或是附近村民进校锻炼较多的学校。

2.1.4农村学校体育场馆的市场化经营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农村学校采用市场化的手段来对体育场馆进行投资、管理或经营。学校与个人、校外企业等签订协议,由签约的个人、企业等来对学校的部分体育场地(馆)进行投资或经营管理等等。在保证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的情况下,对外实行收费开放。学校既节省了开支、减少了人员负担,同时还会在不投资的情况下改善场馆条件,并得到一定的收入。苏南地区农村学校中,属于这种模式的学校较多。广州荔湾区葵蓬村的葵蓬小学也采用了这种模式,该校与校外一家企业签订了一份协议,由该企业投资了100多万元,对本校的室内羽毛球馆的地板、墙面及灯光等都进行了改造装修,并由其负责这个羽毛球馆的经营管理,实施收费开放,开放所得收入,学校与该企业按照约定的比例分成。天津北辰区双街模范小学则与该村的双赢房地产开发公司合作,成立了用该公司的名字来冠名的 “双赢体育俱乐部”,以此俱乐部名义实施开放。

2.2农村学校体育自身发展的模式

2.2.1自建(自制)非标准体育场地设施器材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农村学校的老师和学生、甚至包括学生的家长、村民,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动手,建设不标准的体育场地、制作不标准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并利用这些来开展体育活动。如:北京市密云县西田各庄中学自制了不标准的棒球器材,在学校大力开展经过改造了的棒球运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农村彭堡中学的体育教师“变废为宝”,用从废品收购站中购买的废铁及其它废旧物品,如废旧钢管、饮料瓶、轮胎甚至废纸团等,在进行巧妙设计后,制作出各种健身器材,放在学校操场内作为学生们锻炼身体的体育设施,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6]。天津市蓟县马伸桥小学的体育老师自制了多种多样的体育器材,供学生使用。四川南充、岳池等地的很多农村学校也有大量的自建体育场地、自制体育器材。

农村学校自建的体育场地、自制的体育器材大多具有自发性,也有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北京市密云县教育局于2001年向全县下发了大力开展自制体育器材的通知,要求全县各中小学在“四坚持”和“四结合”原则下,大力开展自制体育器材活动。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县学校体育工作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密云县广大中小学发动群众,土法上马,人人动手自制体育器材,收到了良好效果。到目前为止,全县近60所学校总共投入资金近10万元,制出150余种6万件体育器材,总价值30余万元,节省资金20余万元。其中穆家峪中心校就研制了30余种3 000多件,节约资金4万多元。这些器材名目繁多,五花八门,如向四个方向用力的拔河器、实心球投准轮胎、多用游戏环、降落伞式手榴弹、加速带、蹬摆练习器、花布投掷棍、软包装手雷、沙袋、塑料毽子……其中综合练习器受到了出席全国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现场会专家们的高度赞扬。[8]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教育局2006年制定了《关于以体育器材为主的教学具制作活动方案》,还在位于山区的彭堡中学召开了“自制体育器材、教学具现场观摩会”,发动广大师生自己动手,自力更生,利用废旧材料自制了体育器材、教学具共8万余件,大大弥补了仪器设备不足。[7]

2.2.2开展非标准体育项目模式非标准的体育项目是相对于那些对场地设施器材、身体运动形式、得分等都有严格规定的标准体育项目而言的,是指那些没有严格的规则限定的体育活动项目。它包括:将那些具有严格规则的标准体育项目进行改造后形成的项目、一些民族民间的身体活动项目、或是由于利用一些特殊的场地设施器材所应运而生的特殊活动项目。比如:经过改造后的篮球、跳绳、踢毽子、玩沙包、老鹰抓小鸡、武术、爬山、拉车等。

河南省长垣县孟岗乡伯玉村小学的学生,一到课间十分钟的时间,就冲出教室,纷纷拿出自己带来的体育器材,如沙包、毽子、绳子、皮筋等开始活动,或是做老鹰抓小鸡、各种追逐游戏,将瓦片等在地上画的格子里单脚跳着踢来踢去等。在没有老师采取任何组织措施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活动,场面甚是热闹。

青海大通县桥头镇向阳堡小学体育老师朱成虎,多年来收集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180多种,现在已有64种应用于学校课堂教学,其中既有拉趴牛、抛儿石、打蚂蚱等青海当地少数民族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也有跳方格、跳圈圈、解绷绷等民间传统游戏,既解决了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短缺的问题,又提高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9]

2.2.3特定项目人人会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学校根据自身条件与体育传统,在一个特定的体育项目上超常规发展,要求全校每个学生都经常参加这个项目,并且每个学生在这个项目上都要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河南焦作因陈式太极拳而闻名于世,故当地农村学校要求学生人人都要会打太极拳,属于这种模式。其它学校以人手一个乒乓球拍或羽毛球拍较为常见,较为典型的是两个体育传统特色学校:一个是吉林省长春九台市沐石河镇陆家中心小学,一个是广州荔湾区葵蓬村葵蓬小学。前者是吉林省唯一的农村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该校虽然条件比较差,但却克服困难自制了14张室外水泥的乒乓球台,并买了一张室内乒乓球台和发球机。该校要求本校学生人手一副乒乓球拍,人人都要参加乒乓球运动,人人都必须掌握一定的乒乓球技术。该校充分利用体育课、校本课程、课外活动等一切机会向学生传授乒乓球技术,每次课间操中都要做乒乓球操。后者也是如此,不过该校的项目是羽毛球,是人手一支羽毛球拍。这种模式验证了同志“锻一己之身者其法宜少”的论断,给我们树立了现实条件下如何务实地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好榜样。

2.2.4校外资源促发展的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学校利用校外的资源如资金、场地设施器材、人力资源等来开展体育活动,以此来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

已经发现的利用校外资源的途径主要有:寻求资金、器材或人力上的赞助;使用校外场地设施器材;学生自带体育器材;请校外人员做教练或老师;利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如天津北辰区双街模范小学的乒乓球台和部分比赛经费是由该村的双赢房地产开发公司赞助的,该校的棒球队所使用的全部训练器材是由美国棒球大联盟赞助的,该校还从校外聘请了四名高水平的乒乓球教练员来校训练,还聘请了该村一位八极拳的正宗传人来校免费向学生传授八极拳。吉林九台市沐石河镇卢家中心校在修建室外乒乓球台时,附近村民帮助预制了乒乓球台,支撑乒乓球台所需的砖是由附近的一个砖厂老板赞助的,一位学生家长还送给学校一张乒乓球台。河南长垣县孟岗乡伯玉小学的学生们所用的体育器材几乎全是自己从家里带来的。河南济源克井镇柿槟村学校则经常利用村里的篮球场、乒乓球室和健身设施等来上体育课或搞课外训练。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从新农村体育服务体系构建的角度出发,总结出的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模式有两大类:第一类是农村学校为当地村民提供体育服务的模式。包括农村学校场地设施免费向校外村民开放的模式、农村学校义务为附近村民提供人力服务的模式、体育俱乐部模式和学校体育场地(馆)市场化经营模式。第二类是农村学校体育自身发展的模式。包括自建自制非标准体育场地设施器材模式、非标准体育项目模式、“人手一拍”模式和利用校外资源促发展模式。

3.2建议上述模式是实践中已经出现了的模式。随着国家对农村发展的重视和扶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等战略的实施,各项重大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村和农村学校的条件肯定会逐渐得到改善。比如:已经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在学校院内或附近的学校在体育场地设施条件上肯定会明显改善;农村学校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落实,也会增加农村学生和农民了解体育信息的途径。同时,农村学校与附近村民在体育方面的关系也会逐渐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极可能会催生新的发展模式出现,或促使原有发展模式的调整变化等。这些仍需我们给予关注并及时地总结、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2005-10-11.

[2]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2006-10-11.

[3]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11-8.

[4] 曲宗湖.素质教育与农村学校体育――中国农村学校体育基本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9,8:1-22.

[5] 周登嵩.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协调发展[J].体育教学,20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