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课堂学习效率范文

课堂学习效率精选(十四篇)

时间:2023-10-11 15:53:46

课堂学习效率

课堂学习效率精选篇1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境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三、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拔指导。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足劲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四、依据课堂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教师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充分利用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一定的教学任务服务的。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易于接受,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关爱每一位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习惯对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对现阶段的学习有巨大的帮助作用,对于未来的学习,甚至成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应使学生养成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善于动脑、学会倾听的好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会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1、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要求学生每天做到课前预习,学生家长监督。课后复习要求做到“一日一小结,一周一总结,一章一报告”。

2、课堂上动起来的习惯。课堂上我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四动”:动手、动脑、动口、动眼。另外我还常对学生说“学数学,不仅会做题,还要会讲题”。如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

课堂学习效率精选篇2

关键词: 课堂学习 开发智能 课堂提问 逻辑结构 关键性提示

从入学开始,直到我们大学毕业走入社会,课堂都是我们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渠道。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大部分宝贵光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阵地,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战场。无论如何,课堂学习都是不可替代的学习的基本形式,它具有其他任何学习形式都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要想增强学习效果,必须搞好课堂学习。那么,课堂学习有哪些优势呢?我们又如何抓住课堂上的学习机会高效听课呢?笔者就这些问题和大家交流自己的想法。

一、课堂学习的优势

1.课堂学习可以有效开发学生智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师生之间实现有效互动,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教师通过讲解、提问、适时点拨等多种多样灵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或思考、或动手,从而不断开发学习的潜能的智力。因此,通过课堂学习,就可以有效开发学生的智能。可能有的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自己的自学能力很强,不必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也可以有效开发自己的智能。这样的想法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离开课堂学习的自学和课堂学习比起来,劣势显而易见。因为课堂学习中,有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这样的碰撞可以有效激活学生思维,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大脑皮层的工作,在思考陷入误区时,加上老师的适时点拨,或是其他学习伙伴的提醒,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因此,课堂学习是比自学更能开发智能的形式。

2.课堂学习是一种高效获取知识的学习。我们的学校教学,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高中阶段直至大学阶段,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在什么学段,应该接受哪些必要的知识,应该接受到哪个层次都是经过严格论证的,并且是一个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过程。在这样的学习阶段,我们所接受的各个学科的知识,都是人类长期实践总结的产物,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人类用了几千年创造的智慧成果经过十年的系统学习,我们就可以继承下来,这就充分说明了课堂学习的高效性。

课堂学习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效率,是与专业老师的传授和指导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应该抓住课堂学习这个主要环节。

二、抓住课堂学习,实现高效率听课

课堂学习是一项十分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完成这项艰苦的劳动时,我们一定要讲究策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想使课堂学习收到较好的效果,必须这样做。

老师教学都会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紧跟老师的思路,我们的学习就会变得相当轻松。否则,我们即使花费很大力气,也未必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同学在课堂学习时,老师讲他的,自己学自己的,不能和老师同频共振,结果用了同样的时间,效果却相当差。我们如何才能抓住老师的思路呢?

1.根据课堂提问紧跟老师的思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提出一些问题,一般来说,这些问题都是值得关注的点。有些问题需要同学们的回答,而有些问题则可能不需要同学们的回答,不管怎样,这些问题都是这堂课学习中值得关注的关键之处。抓住这些问题,思维随着这些问题的转,就会紧跟老师的授课思路。

2.根据自己预习时的逻辑结构紧跟老师的思路。在课堂学习的准备过程中,预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我们可以对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内容有大致了解,并对这堂课的大致逻辑有初步理解,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老师的教学都是按照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和逻辑顺序展开的,这样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我们就能轻而易举地跟上老师的思路,高效地学习了。

3.抓住一些关键性提示紧跟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使用一些特别的提示,比如:“同学们,请注意”,“谁能重复一下老师刚才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刚才的问题”,等等。这些关键性提示语往往体现了老师教学的思路。我们如果能够从老师的提示语甚至一些语言动作中准确揣摩出一些意蕴,课堂学习就会轻松得多。

4.注意老师的推导过程。在数学学科学习中,经常会涉及一些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这个时候需要我们特别注意,一定要把这样的推导过程弄明白,这有助于我们理解一个公式或定理的来龙去脉,并对接下来其他概念、公式和定理的学习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如果在一个公式或定理的推导上出现了问题,就意味着在学习的某个环节出现了漏洞,这个漏洞的存在说不定在什么时候就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困惑。因此,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老师对某个公式或定理的推导过程,力争做到明明白白。

课堂学习效率精选篇3

【关健词】有效指导;预习;教学效率

预习、听课、课后复习是学习中三个重要的基本环节。学生要有效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切实做好预习。因为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率、掌握好课堂知识的先决条件。预习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的一种途径。

一、有效指导课前预习的意义。

(一)课前预习的意义及要求

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教师讲课前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课前预习需要学生做到:

了解新课大概内容;找出新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并复习所需的旧知识;找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或记入预习笔记。

(二)教师有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的意义及必要性

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帮助学生在课前明确预习的内容、目标和方法,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或学习资源链接,以课前学习任务单为方式提供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公平评价的一种方式。其意义在于:

帮助学生复习和掌握学习新知识所必备的知识,把握新课的内容,了解新课的重点及教学目标。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并给予奖励,可使学生持续保持活跃的学习动力及信心,从而具备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有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的依据与策略

(一)学习动机的模型---ARCS模型

ARCS模型是由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约翰・M・科勒(John M Keller)教授于1987年提出的一个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模型。科勒教授认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有四个主要因素,即注意、关联、信心和满足。该模型主旨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要引起学生对一项学习任务或学习目的的注意和兴趣,其次,使学生理解完成这项学习任务与自己密切相关,再次,要使学生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这项学习任务,从而产生自信,最后让学生产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的满足感。

(二)有效指导课前预习策略

课前预习本质上就是学生的一种自主学习的过程,当其对所学内容怀着某种兴趣、某种内在需求,学生就会有较高的学习动机,就会顺利完成预习内容;但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没有内在的学习需求或缺乏自信感,从而缺乏强烈的学习动机,则学生就不能完成预习任务。

对学生的课前预习给予帮助,为学生提供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的课前学习任务单,可以有效指导学生的导课前预习。

课前学习任务单如何设计呢?根据教学内容,把教学重难点或其它知识点转化为问题提出来,以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方式来激发学生探究心,从而产生学习动机。所以问题设计是教师设计学习任务单的关键.而问题设计,要以影响学生学习的四个主要因素即注意、关联、信心和满足为依据。

1.课前学习任务单要能够引起学生对所学新课的注意力并产生兴趣。

以高中数学必修4《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为例,设置如下问题:请你回忆初中数学是如何定义锐角的三角函数?这种定义方法是否可以用来求任意大小的角的三角函数值?如求sin480o的值。这里以问题的形式,导出由于原有知识的局限性,不能再以旧有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心,并进而使学生引起对所学课程的注意。

注意力能否持续维持在整个课前预习过程中至关重要,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基础能力设计问题或情境,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需要说明的是,所设计问题或情境既要符合学生现有能力,又要为实现预习目标服务。

2.学习任务单的问题设计要与学生学习中的重要目标相关,让学生知道他们所从事的学习活动是与他们有关联的,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作法之一是熟悉化,即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内容与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相关,如关于根式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先回忆平方根、立方根这些已熟悉的概念,通过类比得到方根的概念;作法之二是目标定向,教师跟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价值;或者让学生感到所学内容在现在或将来会很有用处。比如,在每章开始列举本章知识的应用实例。 3.学习任务单的设计须能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的信心,使学生具有强列的成功期望,这是学生对课前预习能否长期进行的条件。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的信心就是帮助学生建立成功的经历和体验及学生个人的控制力。一方面,对学习任务单中的问题设计,在紧扣教学目标的同时,要较为简单、直观,属于中低档的问题,让多数学生能根据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即能解决;另一方面,问题的解决还须学生经过一定的思考,使他们懂得学习的任何成功都需建立在自身努力的基础上的道理。

4.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测试是必要的。通过测试,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以便教师在课堂中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另外,还可对学生测试效果的分析以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对其加以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对其在学习中所获得的进步感到满意,才能保证学生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良好动机。

做好预习、听课及课后复习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提高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预习作为学习过程的第一步,应该得到每一个教师及学生的重视,学生养成预习习惯,掌握预习方法,本质上就是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教师给予学生有效指导,才能使学生更快的掌握预习规律及方法,学生才能更有效的进行课前预习,进而促进教学效率提高。

【参考文献】

课堂学习效率精选篇4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教师应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能力,充分利用各种教具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开发学生的智力。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单一的讲授,说教不仅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相反还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和逆反情绪,而多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独特优势。运用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地理概念,形成空间概念。学生学习地理概念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仅靠语言讲述,挂图无法跳出静的框框,多媒体将静态的图,物变成动态的过程,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便于学生形象的感知内容,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有许多重要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是比较抽象,看不见,摸不着的。如:大气循环,昼夜交替,气候成因等,都是一些难于讲解的问题,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学生耳闻目睹,重难点迎刃而解,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运用文学语言艺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适当运用生动、形象、简练的语言文字,寓地理知识于文学享受之中,能把学生引进兴趣盎然的境地,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解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时用“早穿皮袄午穿衫,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歌谣,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在介绍“对流雨”特征时,我用快语描述:“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强烈的阳光普照大地。转眼之间,浓云密布,闪电雷鸣,大雨倾盆,片刻之后,雨过天晴。”学生倍感兴趣。又如在讲“地球运动”时引用:“座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形象生动使学生的地理兴趣得到了培养,增强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三,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巩固学习兴趣。

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而是在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在好学深思中发展深化。在地理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际和讲授内容,提出带有思考性的问题,激发思维。如在讲“地球自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时,提出北半球河流右岸陡,而南半球却左岸陡;为啥从水槽中放水时,北半球的水漩涡呈逆时针方向,南半球相反,这又是为什么等问题。又如在讲“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时,用我国明朝”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提出为什么郑和都选择在冬季出发,夏季返航?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就必须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思维被启动了,兴趣就得以巩固,课堂效率也提高了。

四,采用幽默的教学语言,发展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学习效率精选篇5

一、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注意层次性

大纲指出:“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字、词、句、段、篇等基础知识的扎实训练。”鉴于知识本身的层次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练习设计必须形成多层次的弹性作业结构。我们应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建立多层次的弹性练习结构,设计适合于各种水平线学生层次的练习。如教学字词时,起线练习为“读读写写”,进而设计一些辨析、选词填空、解释重点字词、巧填字格等练习,让学生完成起线要求后选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练习。由于练习的设计遵循“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原则,学生间练习既有内容上的联系,又有难度上的区别;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一定的机动性,面向全体,很受学生欢迎。如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

A.摘录描写叶欣进行“高强度,高效率,高风险”工作的句子。(起线练习)

B.你认为叶欣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

C.你想对叶欣阿姨说些什么?

这种练习形式体现了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的原则和差异定向、激励上进原则,消除了后进生对练习的畏难情绪,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贴合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无疑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的。

二、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注意综合性

语文教学要求加强双基落实,就是指除了训练字、词、句、段、篇等基础知识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因而,课堂练习的设计不能忽视综合性的技能训练。

1.听听、说说。

传统语文教学重在教师的讲授,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一堂语文课,学生没有多少机会去阐述自己的见解,久而久之,坐享其成的听课习惯养成,也就不愿积极发言了,而一些学生从家长或社会吸取“少说为佳,言多必失”的教训,不敢踊跃发言,这样的教学不仅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使原本活跃的语文课变得索然无味了。这就需要广大教师敢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转换角色,多充当聆听者,将课堂这个舞台真正交到学生手中,为他们创设一个最佳的语言环境。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几分钟谈谈昨天的报纸,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时讯、自由讨论,畅所欲言,以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同时在语文教学中,多鼓励学生敢于就教学内容置疑,提出自己的见解。围绕教材,旁引博证,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他们说话的本领。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能进行大量生动活泼的听说训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语言的流畅性、写作的独创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交际的实际运用能力,促使他们成为适应时展的合格人才。

2.读读、画画。

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多彩的画面倍感兴趣,课堂训练中设计一些让他们信手涂上几笔的练习,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学了课文《荷花》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A.用自己的话描述课文中荷花的美景。

B.用彩笔给课文配画,画出不同姿态的荷花。

学生兴趣高涨,欣然提笔,不少学生的笔下跃然而出各种姿态的荷花,有的还画上了蜜蜂、蝴蝶等。让学生读读、画画,在读中求据,画中悟境,既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满足了学生求新、好动的心理,还检验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一箭三雕,何乐而不为呢?

3.演演、说说。

小学课文中不乏内容生动的故事,课堂教学中有表演小品、演示实验的机会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大乐事。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设置相关的活动。在教学课文《三袋麦子》时,我让学生来演一演,他们情绪高昂,还分别抓住了小猴、小牛和小猪的个性特点,演得惟妙惟肖。这道练习重在让学生自己变成文中的人物,感受直观刺激,从而产生快乐情绪,于无形中解决教学难点,并发展侧向思维。

4.读读、写写。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写作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标准,课堂练习的设计应把它作为一项内容。

在教学课文《庐山的云雾》一课时,我设计让学生模仿课文,运用总分的手法,写一段话。学习课文不仅要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而且要让学生会应用,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

课堂练习的设计中强化技能训练符合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原则。综合性的技能操作将听、说、读、写训练融于一体。课堂上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动口说、动手画、动脑思,多种感官一齐参与。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学习兴趣的激发三者合一,变沉闷、呆板、被动的学生学习为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学习。总之,要想提高课内训练的效率,教师就要注重教材的整合与开发,依据文本特点,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做到精读、精讲、精练,使一堂课教有目的、学有方法、练有成效。

三、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注重发展性

语文教学的目标,可分为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基础性目标就是进行“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的训练;发展性目标则是开发学生心智,教给学生方法,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课堂练习中也不应该忽视发展性练习的设计。如学习了《人类的老师》一课,学生完成了基础性目标的训练之后,我出示了这样一组练习:

你知道哪些东西也是从其他动物身上得到启示后才被发明出来的,请完成填空。

A.人们从( )那儿得到启发,发明了( )。

B.我也想研究( ),用它来( )。

课堂学习效率精选篇6

一、课外的预习和有效无关,它使课堂出现“陪读”

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看中甚至看重预习这一环节,把它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并且不断加强。为什么?因为它对课堂教学“有效”。其实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年级越低,课外预习受重视的程度越高,学生用于课外预习的时间就越多,这主要和各年级课业负担的量有关。对学生来说,它们对待预习的态度与做法非常不同,基本上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被动预习,受老师的压力所致,不得不预习;另一种是主动预习,被语文这门学科或语文老师的教学所吸引,他们爱学、会学,因此在课外自觉自主地预习。可是,不管是课外不预习还是被动预习,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都是有限的,或许没有,或许甚微。而主动预习对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真正有效吗?

1.这种预习的时间不好控制

有的同学用15分钟预习,查阅了工具书,过了字词关;基本把握了文章结构和内容;对课后的练习题进行了思考;并在认为写得好的地方或有疑问的地方做好了标记。而有的同学完成相同的预习却花费了30分钟,也就是说,学生的主动预习的时间无法控制。因此,预习的效率就不能确定。

2.这种预习体现在课堂上的负面作用比较大

具体地说,就是课堂成了很多学生在给其他学生做“陪读”。主动预习的同学由于在课外投入了大量的时间,有的甚至像老师备课似的,因此在课堂上是“对答如流”。而那些被动预习的同学自己感觉“囊中羞涩”,便不敢表现。这样,不该出现的情况出现了:少数同学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回答问题的“专业户”;而大多数同学成为课堂的“仆人”,成为“陪读”。

二、作秀的预习亵渎了效率,它使课堂成为“流水线”

现在,经常在听完某教师的有准备的课之后,除了惊讶于课堂的精彩,往往又觉得很无奈。课堂上流光溢彩,效率很高,有时候应安排三课时的内容可以两课时甚至一课时就能上完,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特别是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极高,教学环节非常紧凑,就像“流水线”,一环扣一环,一个接一个。我们不能不承认一部分教师教学艺术的确精湛,但我们也不能否定一部分教师很重视课前的间接预习或者直接预习。间接预习主要通过原任教师对学生进行任务的布置和“学习引导”,这种情况比较多见,也比较保险,保密度较强;直接预习是参评或者接受检查的上课老师,在课前直接对学生进行“学习诱导”,甚至对个别学生进行重点布置、授权,要求他见机行事。这种情况不多见,但是效果非常明显。

可以确切地讲,有准备的课堂教学大多数离不开课堂外的预习,而这种预习是“作秀”式的,是虚伪的甚至带着误导性、欺骗性,是对效率的错误理解甚至是亵渎了效率,他使听课老师产生错觉:提高效率是很容易的,他有预习这一最好的途径。

三、正确的预习能保证效率,他使课堂成为“学堂”

某些有效的教学方法,由于实施者理解、操作有误,或者由于实施缺乏必要的条件,因而出现了一些问题。这种情况如果经常出现,必然是推广有效教学的最大障碍。我们说,“课外的预习与有效无关”“作秀的预习亵渎了效率”,并不等于说预习是不好的甚至是无效的。其实前面所说的两种预习,可以归结为消极预习。而积极的预习是应该大力提倡乃至大力推广的,这种积极的预习可以称为“堂上预习”。“堂上预习”有明确的预习目标,教师能对预习方法予以指导,必要时教师可以设计“预习学案”,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预习及时进行反馈、评价。

1.堂上预习是教学的必要环节,它要求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因此,它对效率的衡量具有权威性。

2.堂上预习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因此,它对效率的衡量具有公平性,它体现了在同一起跑线的公平竞争的原则。

3.堂上预习是在课堂进行,因此,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学习能力,对健全学生人格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促进为学与为人的统一。

4.堂上预习是教师教学的有意识安排,因此,它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师生的知识相融、心心相通。

我在上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水浒传》这一名著阅读时,《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其中的一个精读情节。我事先设计了一个学习方案,内容包括“字音字形”“鲁提辖如何三激郑屠”和“三打镇关西”等核心情节,以及对“鲁提辖这一人物的形象”分析。这其中有的问题已经在学案上给出了示例性的答案,有的把繁长的文章内容化简为表格形式。在课上预习时,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预习完课文,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在文中找出答案。这样,十分钟的预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很快整体感知了故事情节,并通过化繁为简的表格很好地理解了人物形象,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了。

四、变课外预习为扩展性阅读,使课外始终牵挂语文教学

有人这么讲:课外是自由市场,语文教学不去占领,其他学科自然会去抢占。课外应有语文的一席之地,而这地不是专门为预习而设,而是为扩展阅读而备。实践证明:扩展性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既十分必要,也完全可能。

语文课程标准上对课外阅读做了指导性的规定,不仅对课外阅读的地位和作用做了阐明,而且非常慎重地推荐了富含民族精神的文质兼美的篇目。这说明语文扩展性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必要补充,是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从可能性角度来说,扩展性阅读也存在广阔的空间。

1.时间,学生的课外剩余时间还是比较充裕的

语文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实施必要的时间管理,保证每天有一定的阅读时间是完全有可能的。可以在班级中设立一个独立的图书角,陈列的是对学生有益的图书,他们可以从这里知道许多课本中没有的知识,从而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引导他们去选择自己喜爱、需要的图书。可以选择古今中外的名著名作、优秀古典文化读物,还有科普读物、人文读物、历史读物、艺术读物、法制读物等;也可以选择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化快餐”式的优秀报刊,如《读者》《青年博览》《青年文摘》《小说选刊》《读写月报》《中华活页文选》等具有时代

性、信息化的读物。

2.从学科特点来看,作为社会科学类读物的语文读物,比其他自然科学类读物更有吸引力

比如《柳叶儿》一课,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苦难生活,课外便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刘绍棠的《榆钱饭》,从而了解那个时代不光是哪一家人挨饿,而是我们整个民族都处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灾难之中,并进而体会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理当特别珍惜。当然也可以阅读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了解其写作的不同风格;还可以去阅读课文的原作,从整体上把握主题。

3.从领域上来看,现在大家已经普遍感觉到,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语文读物的外延空间越来越广阔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的《长城》专题时,除了课本上选的几篇关于长城的文章,我指导学生回去后开展以“游长城”为主题的拓展性阅读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尤其是通过便捷、资源丰富的网络,让学生收集、阅读有关长城的大量资料,了解并体验长城的人文景观、历史故事、文化内涵等,从自己特定的视角形成独特的感受与观点,并以不同的形式向大家阐述,如制作小报等,以求在拓展阅读的主题活动中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堂学习效率精选篇7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每一个授课老师都有自己的见解,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以下几点心得仅供大家参考:

一、采用新颖灵活的教法、学法

每一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教师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

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数学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是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我们要转变观念,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的重心由教师的教向学生学的转变――过去是“以教为主”;现在要“以学为主”;过去是“重教”,现在要“重学”;过去提倡“为教服务”,现在鼓励“为学服务”。“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从“讲授法”到“自学辅导法”,再到现在的“主动学习、主体作用”,“先学后讲、当堂训练”,实际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更好地让学生学会,更好地让学生会学。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一定的学习任务服务的。教师运用恰当的教法和学法,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易于接受,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

使用多媒体课件,对提高数学课堂质量尤为重要。现代化教学手段,其显著的特点有以下几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四十五分钟的内容在四十分钟内就加以解决;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以及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其它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都可以借助幻灯片来完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大课堂容量,节省板书时间,以直观性强、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优点,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倡大家经常使用。

三、构建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要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对他们要多鼓励,从而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要及时帮助他们弥补数学知识上的缺陷,使他们有了对学习数学的胜任感,才能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如学生汇报多样化算法时,发现有学生的算法与众不同,颇具特色时,可以马上表扬他:“你的算法很有特色,你今天是最棒的!”如学生发言独特,可立刻赞扬:“你的发言真精彩,老师还想听!”如发现胆小的学生也举手发言时,就及时鼓励他:“你今天的表现真棒!有进步!明天能更大胆吗?”等。这此简短的话语使学生倍感亲切,并从中体验到了快乐,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习惯养成

应使学生养成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善于动脑、学会倾听的好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会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1、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要求学生每天做到课前预习,小组长监督。课后复习要求做到“一日一小结,一周一总结,一章一报告”。

2、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动起来。课堂上我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四动”:动手、动脑、动口、动眼。另外我还常对学生说“学数学,不仅会做题,还要会讲题”。如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

3、准确规范使用数学语言的习惯。在课堂上要训练学生正确表达数学知识,注意三种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

课堂学习效率精选篇8

关键词:教育;自主学习;课堂教学

我国全面实施教育改革,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都得到了创新发展,自主学习是现代教育改革形成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对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实现个性化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实现培养综合性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当坚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彻底打破传统硬性课堂教育“填鸭式”教学。例如:某教师在数学教育中实施课堂自主学习,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采用情景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针对《比较》进行课堂情景设计。多媒体课件展示:在超市,两位小朋友,一位手中有5个苹果,另一位小朋友手中有2个苹果。引导学生根据设计场景,开展课堂互动,应用多媒体中鲜艳的颜色、卡通人物等学生喜欢的因素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一部分。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在“玩”的课堂中学会数学知识,主动参与性和认同感提高,达到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教育自主学习的目的,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拥有深厚的探究兴趣,课堂效率自然而然得到提高。再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了一幅动态画面:首先是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接着两车相向而行,直至相遇的全过程,并适时通过闪烁、发声等手段,让运动过程由“静”变“动”,使学生充分理解“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的含义,为后面计算方法的学习扫清了障碍。这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生动、形象、直观、科学地虚拟了“相遇问题”的现实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开始活跃,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新课学习活动中去的准备,从心里愿意和老师及同学一起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从课堂教学主体入手

自主学习是基于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一种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因此,提高自主学习的课堂效率,可以结合传统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课堂形式,实现课堂教育的全面化改革。一方面,教师开展自主学习入课堂,传统的课程教育形式中,学生对教师课堂教育内容的课前了解能力较低,导致数学课堂教育中师生互幽芰较差,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预习,学生通过提前预习,可以从学科表层对知识有所了解,避免学生知识的学习受到教师教学思维的限制。以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为例,教学“生活中的数”时,由于学生对教学知识点提前预习,当教师在课堂中举“1根粉笔”这样的例子时,学生可以瞬间对教师给予的例子进行模仿,回答“1个苹果”“一块黑板”,数学知识点的课堂教育效率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开展自主学习模式中,教师要充分应用班级授课制集体性特征,引导学生采用集体合作的形式学习,实现自主学习与合作教学的融合应用。以小学数学“分类”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组,并分别给予小组多种教学用具,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合作的形式,认识到课堂知识点,开展自主学习的课堂教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保持,课堂教育效率得到提高。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从教学设计入手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育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育效率。从教师的教学实际入手,教师应当从学生的自身发展特征,把握小学生成长阶段的身体和心理发育能力,实现数学课堂设计与小学生的发展规律相适应。以“认识钟表”为例,教师进行自主课堂教育设计时,从学生生活环境着手,开展课堂教育。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心等多种感官同步应用,充分发挥感官的作用,提高自主学习的课堂效率。在教学“圆的面积”时,通过“化圆为方”实验让学生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提出“怎样计算圆的面积”这一探索问题,学生思维就集中在面积上,教师再利用小组探讨、实验操作、观察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形变而面积不变”上,注意圆的周长与半径和拼成的近似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上,从而得出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处于引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现课堂与课后的融合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育效率,可以采取课堂教育、课后辅导教育的融合,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充分结合“生活中的数”的课业反馈情况,教学《比较》时,对《生活中的数》中“5-10的数字应用问题”进行重点教学,使学生在新知识中更加深入了解知识点,提高自主学习的课堂效率。再如,在教学了《数的整除》后,设计一个“抢18”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自主地去发现数学知识,并总结怎样才能保证赢,激起学生课后再探究的浓厚兴趣。

自主学习是我国教育实施全面改革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本文以小学数学教育为例,分别从学生和教师两大方面进行探究,实现自主学习教育模式在我国小学教育中的开展与应用,实现现代教育新模式与我国教育整体结构的适应与融合。

参考文献:

[1]陈桂琴.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课堂学习效率精选篇9

一、改变教学观念

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次,教学观念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老师的教学优劣、学生的成绩好坏,因此,首先要改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一味地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然而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教师老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乐在其中。要提高教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的崭新教学观,努力做到“五个转变”和确立“四个教学观”。“五个转变”是指:①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②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③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④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如“倒数”一课,教师只要点明“两”、“1”、“互”三个字义就可以了。“两”即倒数是讲“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只有一个数量,就不存在倒数关系;“1”是说构成倒数的条件,即两个数的乘积是“1”,两数互为倒数;“互”是指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教师课堂中精讲,只讲起点,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⑤由教学方法的“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

“四种教学观”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如下四种观念:①整体观。即是用整体观点指导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教学数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具等)的积极性,使它们合理组合,和雌鹅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②方法观。要求教师重视教法和学法,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③素质观。不但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④乐趣观。要把快乐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明确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又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由此可见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

三、科学化教学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老师在教学方法上面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

(一)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积极性是学生学习时的心理能动状态的行为表现,它包含着注意、动机、兴趣、认识、情感、意志行动等多种心理因素。兴趣既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又是激发创造性思维,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学生对数学发生了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高度的自觉能动状态。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注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呢?可以采用以下途径:

1.新课的引入要引人入胜。新课的引入,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环节,教师必循明确提出本课的教学内容与要求,逐一精心设计本课的引入,以恰当的引入来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 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教师在上课之前,可巧设悬念,提出:“为什么一年有365天? 有的一年又有366天?为什么通常每4年里有一个闰年呢?”等有趣问题,当学生“心未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进入这节课的教学了。

2.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新颖、巧妙,既突出教学重点,又使学生有新鲜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为引入新课,设计知识衔接题;为巩固概念,设计基础变式题;为拓宽思路,设计多变、多解题等。

3.教法要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法时,要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讲求实效。要系统而有层次地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归纳总结,掌握规律、获取知识。

4.通过实践操作,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提高了学习兴趣。小学教学中,“认数和计算”、“图形的认识”、“性质和公式的推导”、解答应用题都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来学习。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可以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验证结论的正确性;二是可以带着问题,通过实践操作,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学生经过回忆、思考、划高、剪开、拼合、测量、对比等手脑活动过程,最后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这样,学生就较好地掌握了公式及推导过程,也有利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利于形成技能,发展直觉思维和空间观念,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激起了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好,也就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课堂学习效率精选篇10

一、数学复习课的现状问题分析

1.只注重回顾而不深化提高

现阶段,教师在进行实际的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更多注重的是让学生们自己进行知识点的回顾,这样一来,在大多数的数学复习课上,教师通常所采用的都是问答式的教学模式,由教师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做出被动的回答,整个过程中看似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际上却是学生按照老师的步骤和思路走,并没有及时的做出自己的思考。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通常只是教师带着学生来进行知识点的回顾,并没有再次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认知。

2.不重视学生的主动能动性

简单来说,复习课就是对已学知识的继续与深化。由于课堂的容量非常大,且上课时间又比较紧蹙,导致许多教师害怕不能及时的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敢放心的把课堂交给学生。这样一来,就使得教师成为了复习课的主导者,自始至终都只有教师在不停的讲,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同时,虽然说教师能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引导者学生把所有的知识点都复习一遍,但是却对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如此一来,复习课的质量也就会大大降低。

3.忽视学生知识结构的建立

现阶段,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有很大一部分的数学教师,把复习课当作练习课来进行。简单来说,这种复习课的教学思路从根本上来看其实就是题海战术,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能会在短期内对某一部分的知识点有一定掌握,但是其往往并没有从根本上对该部分的知识有一个深入地理解,并且不能形成自己的有效认知结构,也就是说,这样的复习课往往会让学生丧失掉掌握知识并形成自己认知结构的机会。对于学生的复习质量来说也会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

二、新课标下如何提高数学复习课的课堂效率

1.要提高复习内容的针对性

因为复习课本身就具有容量大且时间短的特点,因此,如果说教师在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复习,而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话,那么就会加重任务的完成难度。所以说,教师在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复习内容的针对性,将复习课向两头延伸。例如,在进行《圆》这一章的复习时,教师可以先布置一个课前作业,来让同学们构建起本章的知识树,然后再上课的过程中再让同学们进行展示与交流,进而寻找出本章中学生们并没有深入理解的知识点,然后再根据这些知识点,就行深入的讲解与巩固。

2.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复习

教师在实际的复习课教学过程中,并不能知识单纯的引领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回顾,而是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再认识。例如,当我们在进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一章节的复习时,教师并不能只是单纯的让学生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重复描述,而是可以通过设计一个练习题,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来进一步加深对于该问题的理解,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的避免在数学复习课上出现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复习模式,能够更加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的促进蹙额生复习课教学效率的优化与提升。

3.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如果说,我们要想真正的促进复习课课堂效率的提高,就不能只是纯粹的进行基础知识与运算技能的复习,因为从根本上来讲,数学复习课的最终目标,就是能够引导学生,在对基础知识有一个充分掌握的基础上,还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并对知识进行迁移运用,从而更好地培养起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进一步深化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在进行实际的复习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题多问的方法,来逐层深入,让学生能够对基础知识有一个良好的掌握并能够做到逐步深入,这样一来,由于所设计的综合题目起点难度较低,学生普遍乐于尝试,进而培养起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结束语

课堂学习效率精选篇11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小学阶段的孩子学习的主要动力,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恰好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一个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的知觉就会清晰而明确,思维就会精细而敏锐,记忆就会深刻而持久。反之则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不利于课堂学习。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探求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爱学、爱操作,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信息技术课程从三年级开设,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处在萌芽之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对中年级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会针对这个阶段的学生特点,设计一些有动感、有故事情节和有强烈色彩的东西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在创设情境上,可将教学内容编制成动画故事,让学生欣赏、沉浸其中。通过铺垫创设,让学生产生动手操作的欲望,参与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通过讲解计算机的神奇功能,使学生产生最初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是门动手操作的课程,让学生爱学、乐学、想学是每一位老师努力的方向。现在的教学,光靠老师讲已经吸引不了学生。教学设计要创新,有趣味,多角度,才能让课堂变得生动,吸引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常用任务探究法进行教学,而如何让学生对任务充满兴趣也需要精心设计。比如给任务限定时间,加大练习量,会有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了,那么先完成的同学角色转换,变为讲师,给本组未完成同学进行帮助,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放手让学生互相解决,最后老师来点拨讲解共性的问题,这样孩子们会听得更认真,更仔细,更有目的性,做到了有的放矢,提高了讲课效率,从而达到了资源共享和自己的预期目的。

二、良性竞争,学生做主

每个学生对计算机的熟悉程度不同,有些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上课时会有表现的欲望,希望老师能给他多展示的机会,而有些学生掌握比较慢,这样容易造成课堂进度不统一。解决不好这一情况会给优秀的学生造成学习兴趣上的挫伤。而作为一门操作性强的学科,完成任务的方法也往往不唯一,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演示,教师从旁协助,点拨引导,学生小组内讨论此方法的正确性和科学性。这样不仅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转化了不利因素,加大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量,而且使优秀的学生获得了成功感,增强了学习信心,并且还激发了听讲学生的求知欲,树立了他们赶超好学生的信心,三方互动,良性循环,高效省时。

三、加强练习,分层次设计任务

信息技术课每星期只有一节,很容易出现刚上这一节课的内容,下一节课就忘了的现象。所以要有必要的教学手段来巩固所学知识尤为重要。

1.足够的练习时间。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掌握了操作方法后,进行巩固练习。教师要留下足够的上机练习时间,达到巩固的效果,有效提高操作的熟练性。

2.有效利用游戏、益智类的软件,比如在教学指法时,可以利用金山打字通的游戏功能,在熟悉鼠标的教学中可以利用七巧板软件、金山打字通等。并且在课堂中开展小组比赛、个人比赛等。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劲头,提高认识水平和操作技能。

不同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不同,有的学生领悟能力高,操作能力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出现有的学生早已作完,有的学生还未完成操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可以有梯度地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力强操作快的学生可以继续完成拓展提升的任务,而能力稍弱的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完成基础部分即可,这样可以全面考虑学生的能力情况,因材施教,有效教学。

四、及时有效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应贯穿教学的始终,因为它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教师根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分别进行教学评价。只有建立在科学评价基础之上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才能不断地向着更好、更全面的科学化高度迈进。

教学前教师通过询问、调研的方法,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情况,能够更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有效开展教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及时的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后,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明确学生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表扬、鼓励,有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

课堂学习效率精选篇12

一、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过程。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现代师生关系则倡导以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的合作、和谐、民主、信任的师生关系。这样才有利于学生释放潜能,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与能力。所以,政治课堂教学要重视师生交往,强调构建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每当我接手新的班级时,通常都要对我的学生进行信心教育和师生平等教育,告诉他们,“在老师的心目中,每一个学生无论过去学习成绩如何,现在起点都是一样的,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假如你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获得进步,则是老师最感欣慰的”。这样既有利于消除部分学生因成绩不佳而不愿学的心理障碍,从而树立学习信心,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因由老师的畏惧感而产生的紧张的情绪,继而轻松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同时,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在课堂上主动发表自己见解的学生并不多,怎么办呢?为此,我们经常激励学生,告诉他们课堂上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想法和感觉,并告诉他们即使你的回答是错误的也没有关系,因为我们不知道才需要学;因为我们不能够完全理解才需要学,才需要老师啊!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消除因担心说错而遭老师批评的疑虑,也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帮助学生利用自己的思维活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正因为如此,不少学生才经常出现在我们的办公室中与我们共同探讨问题的情况,也才有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二、创设情境问题,实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上教师设计的问题一旦与相应的情境特别是与发生在学生周边的事情和情境结合起来,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讨论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这更能让学生懂得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观点是与实际相联系的,是有用的,是可以用来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这无疑会对学生的政治课学习带来巨大的动力,从而进一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逐步得到贯彻,这种产生良性循环的政治课教学也将更为有效。

注重情境式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与课堂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教学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情境教学以培养兴趣为前提,以情感共鸣作基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减轻学习负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感受性,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愉悦,享受学习的快乐,进而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实效。这就需要我们政治教师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情感投入的内容,挑选有利于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内容,当然内容要与课时主题一致,还需要注意分量,要适度。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适当加强课堂教学密度是必要的,但是,“量”不等于“效”。诚然,量太小,学生吃不饱,难以激发其学习热情;而量过大,学生吃不消,照样难以激发其学习热情。所以,教学内容的量必须适度,教师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三、激发参与意识,优化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教学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思想、感情、意志、个性都处于变化之中的个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总是希望学生了解更多,生怕学生不懂而讲授过多,挤占了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使学生获益较少,效率低下。为此,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说教者”的形象和“灌输者”的地位,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在课堂上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促进者,把话语权真正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主动的、活泼的、发展的学习主体。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提高课堂实效,一方面采用目标学习指导法,使学生达到“微观在握”的境界;另一方面,运用纲要浓缩指导法,借助知识结构图,浓缩学习内容,使“点”的记忆变成“线”的记忆,方便学生记忆与复习,极大地提高了复习效率。比如:政治常识中经常出现运用国家制度知识分析政府作为的依据,围绕“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以及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这四个点构成的一条线来分析则不会遗漏得分点;分析大国关系时围绕“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外交政策以及国家的对外职能”这三个点构成的一条线进行分析也非常省时等。如此学习,既可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达到宏观在胸的境界,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有效性。

四、运用现代手段,打造富有现代气息的动感课堂

课堂学习效率精选篇13

【关 键 词】 课堂作业;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练习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作业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不可缺少,它能够让学生更为熟练地掌握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不断练习养成善于思考、独立学习的习惯,这更是开发小学生潜在智力的手段。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对课堂作业进行优化与设计,老师最好要根据当堂所讲的内容以及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保证课堂作业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课堂作业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保证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一、课堂作业在设计时要凸显出灵活性与自由性

通过设计不同的课堂作业能够有效提高课堂练习效率,让学生对自己学习到的知识有所掌握,激发学生们对数学练习的兴趣。因此在设计课堂作业时,必须要凸显出灵活性,在紧扣当前主题的情况下设计一些有趣的,可以让学生自由思考的习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吸引住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同时,课堂作业的设计需要让习题尽可能的耐人寻味,让学生可以动脑思考,学生在动脑参与的过程中既能够产生浓厚的解题兴趣,还能获取相应的知识,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在讲解“质数与合数”时,这堂课主要是要求学生扎实掌握二者的含义,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理解力有限,加上两个概念过于抽象,所以必须要结合相应的习题进行讲解。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可以出一个例题:在1~20数字中,其中偶数是( ),奇数是( ),质数是( ),合数( )。首先要学生了解奇数偶数的性质,在此基础上掌握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之后分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找到其中的规律,在讨论分析结束以后给出自己总结的结论,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与总结。教师在点评时还可以给予优胜小组一些小小的奖励,这样的课堂作业既能够增加吸引力与趣味性,还能够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在自我分析的基础上懂得团队合作,从而掌握课堂所学知识,让每一位小学生通过灵活的课堂作业获得真正的收获。

二、历练学生思维,扩充课堂作业,让学生懂得思考

所谓“历练思维”,实际上指的就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其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这一点要求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作业时,必须要摒弃“就题练题”的思维,要不断扩充作业习题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真实体会到什么才是数学思想。所谓数学思想,实际上就是数学教学中的基本思想,它是知识、方法在更高一层领域的抽象、概括,而在数学课堂上,在展现知识、教授方法的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彻底理解数学思想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学懂数学。

如在讲解“同分母加减法”的时候,课堂作业让教师同学生一起完成,例题是:学生要发挥出自己的聪明天分,自行创造几个分母,分母一定要小于10,最终的结果等于的同分母真分数的算式?学生在经过一番思考或者研究后会给出非常多的答案,其中+=,就是。或者是+=,就是。

类似于这样的答案实际上还有很多,在短短的时间内,学生们可以写出非常多符合条件的答案。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提问,要求学生一个不漏的将算式写出来,并且保证不能有重复。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又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无论是数学概念还是数学规律,它们的出现实际上靠的就是数学思想,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时不时地向学生灌输数学思想,让他们懂得自己思考,增强逻辑性,让学生在思考与感悟过程中体验数学的奥秘,相信这也是课堂作业的真实价值所在。

三、改变传统作业形式,利用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习

通常来讲,课堂作业的内容以及作业的形式,如果长时间不变,学生一定会产生一定的疲劳性,继而产生逆反心理,不愿再做课堂作业。因此,课堂作业需要在布置时有所改变,尽可能的布置一些新的内容或者以新的形式进行布置,注意题型的交叉,让不同类别的知识能够相互渗透,学生可以在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作业里不断思考,感受到课堂作业带给他们的乐趣。

如情境式课堂作业。传统的课堂作业主要是用笔书写的书面作业,学生感觉毫无趣味,因此教师可以改变一下作业形式,如做游戏、知识竞赛或者将问题融入到一个情境当中,这样能够让课堂作业变得充实而有意义,学生还能乐于思考,积极参与。如教师给学生讲授数据图时,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图中信息,可以和学生交待,让他们将数据图解析当作是一场“破案”,学生充当侦探,数据图是“破案”的关键,找出并归纳出规律,案件就被破了。当然,整个过程根本没有什么案件,没有什么破案,只是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进入到解题的过程中,激发出自己的兴趣,在“破案”氛围的影响下自主思考,让课堂作业能够集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体现课堂作业的真实价值。

四、保证课堂作业的针对性以及层次性

课堂作业的布置,最关键的就是要符合教学的内容,一切都要以此为基础,无论是重点还是知识难点都要在作业中有所体现,更要符合学生自身的认知特点以及学习情况。同时,教师还必须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进行安排,最好是由简到难,体现出层次性,即使是水平较差的学生也有适合自己的题可做,从而让学生在经过自己努力之后能够获取成功的感觉,进而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

如在讲解“加法交换率”与“加法结合率”的时候,如果出课堂作业可以直接体现出层次性,分四个层次进行出题。第一层次的题为基本题,简单设计,75+300+35,46+29+40+31;第二层次的题为变式题,(23+176)+(45+69),(31+110)+(139+20);第三层次的题为综合题,(24+69)+39,(192+32)+35+65;第四层次的题为发展题,69-23+31+55-45+50+11+13-24+60。这些题可以让学生自己运用交换率与结合率进行计算,让学生自己知道自己的实力,逐渐提高对数学的认知能力,从而增强学习信心,主动而又积极地学习数学。

综上所述,文章已经对如何优化“课堂作业”,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优化课堂作业实际上算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它需要针对知识点进行设计,教师还需要利用不同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兴趣度,让学生能够主动做到学以致用,进而提高他们的实际效率。现在的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不能仅仅是学习到了数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掌握、了解解题方式,懂得举一反三,锻炼其思维敏捷度,让他们的解题能力、思考问题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从而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未来的中考、高考的数学科目不再成为一种负担。

【参考文献】

[1] 吴贵胜. 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J]. 学周刊,2013(23).

[2] 萨玉梅.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4(38).

[3] 马光兰.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J]. 甘肃教育,2012.

课堂学习效率精选篇14

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小学3---6年级的学生年龄大约在9---12岁之间,这个年龄具有好奇、善于表现、擅长模仿的特点,对他们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就必须根据小学生的身理和心理的特点,把快乐带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拥有愉快的心境,轻松快乐地学习,真正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1.从教材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套教材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选择话题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需求,语言材料真实地道、活泼有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熟悉教材,对教学内容深入处理,增加教学环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1、改变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手段是教师的引导和传授,单纯地讲授不仅剥夺了学生主人翁的权利,也让课堂索然无味,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压抑,课堂教学效率也难以实现。这就要求教育者的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要合理运用学生旧有的语言材料,借助图片、实物、简笔画、课前学生自己准备的美术作品、录象、投影和多媒体技术,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用生动的形象、真实的画面、优美的语言和音乐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他们的注意力紧随教育者,让呆板的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多采,也有利于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注重课堂活动多样性

小学生正处于快速成长发育的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教材内容难度的加深,他们可能渐渐失去对知识的渴望。同时,害羞心理的日益增强,他们也可能渐渐失去展现自我的积极性,不愿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课堂活动和游戏,如你做我猜、击鼓传花、对话、角色扮演、小组讨论、采访、书写比赛、朗诵比赛等等,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合作、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的欢乐中忽略内心的害羞心理,学习发展语言的运用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从学习方法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

古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学习好,必须学会学习的方法,具备学习的能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7)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学习者的个性因素与英语学习的成效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个性因素中,尤以自信心的影响最大。自信心不足,学生难以体验学习的快乐,就会产生厌学的心理,课堂教学效率则大打折扣。因此,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不仅是PEP教材的教学目的之一,也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研究表明:师生关系与学生学习成绩显著相关,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产生安全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影响,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关爱学生。教师要爱护和发展学生身上一切积极的因素,对品德不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论是宽恕、斥责,都必须出于教育目的,不能迁就、放任,更不能一棍子打死。这种人文关爱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矛盾和对立,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和教育者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教师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天使,即便他在某一方面差强人意,但一定有一方面是他的专长。同样,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个体,他们之间享有同等的学习权利,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们。教师偏爱某个学生,就可能忽略他的一些小错误,让他侍宠而骄;教师不喜欢某个学生,就可能忽视给予他们应有的肯定和关注。学生得不到公正地对待,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也会随之降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将成为空谈。

(二)注重评价,积极鼓励

小学生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表扬鼓励性评价会促进他们积极表现自己,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点,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在课堂活动中捕捉学生的长处,不断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感受自身的价值,体验学习的成就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8)提高教师自身的基本素质

每一位教师在职业生涯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形象,他不仅是学习者和研究者,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的朋友和榜样;不仅是学生心灵的培养者,还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自身的基本素质是必要的。具体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对英语教师的职业道德与良好的语言素质、精湛的教学技能及严谨的教育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