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课堂提问的策略范文

课堂提问的策略精选(十四篇)

时间:2023-10-11 15:54:53

课堂提问的策略

课堂提问的策略精选篇1

[关键词]课堂提问 导课环节 新授环节 总结环节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2-092

课堂提问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重要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设计恰当的问题,给学生导疑,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导引下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下面笔者结合一些教学案例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一、导课环节的提问策略

1.设疑提问

[案例一]一位教师在上一年级“认识时间”时,这样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有一个好朋友,滴答滴答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大家猜猜看是什么?

这样用谜语的形式设计课堂提问,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使课堂的导入生动有趣。

2.开放提问

[案例二]一位教师在复年级100以内的加减法时,这样导课: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对它们已经不陌生了,大家还记得在学习这个单元时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吗?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这样导课,开门见山,直接进入主题,问题指向性很清楚,教师的目的也很明确。

二、新授环节的提问策略

1.恰当追问

[案例三]有一个教师在上一年级“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时创设了小华和小雪用圆环套瓶子的问题情境:

师:小雪套中了7个,小华套中了12个,谁能一眼看出谁套中了更多?

生:小华套中了更多。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因为12大于7,所以小华套中了更多。

师:小华是和谁相比得出的?

全班学生:小雪。

师:是小雪,那么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你会解答吗?

恰当的追问,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效的思考,在主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去解决问题。这时,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连贯的发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是很牢固的。

2.注重问题的层次性

[案例四]一位教师在上二年级“平移与旋转”时,这样进行课堂提问的设计。

(1)点平移

课件演示一个点向上平移5格。

师:这个点的运动现象是什么?(生说)请大家再看一遍,用你的手势告诉我这个点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平移了多少格?

(2)线段平移

下面请同学们来看一条线段的平移(课件出示向左平移4格)。

师:你发现了什么?(生说)

(3)图形的平移

课件出示正方形。

师:这是个什么图形?(生答“正方形”)请大家认真仔细地看这个正方形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平移了多少格?看完之后用你的手势告诉我。

(4)点、面平移关系

师:刚才点的平移、线段的平移、简单图形的平移,通过课件演示,降低了难度。现在大家来看这幅图:从红色的正方形平移到蓝色的正方形,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出示手势。(先说方向)几格?(出手势)有不同答案吗?那谁来说说你认为的3格是怎么想的呢?

在上面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将平移知识的难点分散,使得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平移的相关知识。

三、总结环节的提问策略

[案例五]一位教师在上“小数点的移动”时,在结课时播放了一则1967年8月23日关于前苏联宇航员的新闻:科马洛夫告诉女儿:“我要告诉你,也告诉全国的小朋友,你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每一个标点符号。‘联盟一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才造成今天的悲剧。同学们,记住这个小数点的悲剧吧!”播放完新闻后,教师提问:你有什么启示?

在结课时,教师根据新闻热点进行课堂提问,既突出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又引起了学生对小数点移动的重视,教学效果非常好。

课堂提问的策略精选篇2

关键词: 英语教学;课堂提问;提问策略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检查教学目的是否达到的重要标准。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师生沟通的重要渠道,能增强交流,融洽感情,引发思考,反馈信息。

一、英语教学的目的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孩子是从来没有错的。所以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鼓励孩子不停地举手,发展他们的好奇心,这样他们才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注意的稳定性与年龄是成正比的,如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而中学生的注意时间可以超过35分钟。教师要把握好提问时机,有针对性地提问腼腆的学生和精力不集中的学生,可将其唤回课堂活动之中。适当的课堂提问,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给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使学生的思维能不断得到启迪,同时也能有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水平。

二、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

(一)引起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若用一个有趣的问题或课文内容的一个亮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逐一解决问题:what(什么故事),who(哪些人),when(什么时间),why(为什么发生),where(发生地点),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难易适度,人人平等。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课堂提问时,要尽量照顾到每位学生,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基础差一些的学生回答,这样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但对成绩好的同学,可增大问题难度,促进其迅速发展。有时可以不点名提问,而是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让学生按座位回答,采用one by one,row and row,pair and pair等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这样能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所需信息,收到“学优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的良好效果。

(三)方式多样,灵活运用。

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驾驭学生思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就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法,通常提问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单个回答。由某个学生单独回答,这是最常用的方式。

2.小组讨论。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再由小组成员推选出代表来回答。

3.全班讨论:在回答一些简单问题,如True or False时可以由全班同学一起回答。另外也可以提出同一个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然后得出统一答案。

(四)创设情境,适时提问。

英语课堂教学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能听懂,会运用,说得出。教师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弄懂,可以运用一些实物、图片,或者自己的表情、肢体语言,或者联系人物、事物之间的关系或场景等辅助教学。其实这就是在提问中创设情境,使问题简单化、具体化,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

(五)问题明确,适时诱导。

教师提问时要看着全体学生,这一方面可引起学生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便于教师观察,如果看到大部分学生紧锁眉头、面露难色,教师就应该意识到这个问题可能难了,并把这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问题,逐一让学生回答后,再进行归纳总结。教师的提问多是口头的,因此问题要明确简洁。如果学生未能听懂问题,教师就应该换一种他们能够懂的形式重新措词。若学生误解了问题,则教师不应批评。有时候,学生给出的答案不够充分,表达含糊或不全面,教师可进一步提出一些问题,帮助他们澄清思路,让他们得出一个全面的答案。

(六)适当等待,独立思考。

教师必须掌握好时间,一个问题提出后,留有适当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可以采用“volunteers?”这样鼓励性的问题,问学生有没有自愿站起来回答问题的,这样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勇气。一个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要求其他同学保持安静,注意听答案,判断答案是否正确。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普遍存在“打电话”的现象,也就是站起来的同学不会回答时,周围的同学小声地告诉其答案。这种现象会让学生思想上产生惰性,有依赖性。教师要理解学生怕丢面子的心理,不要过分指责,做好疏导工作。

(七)恰当评价,鼓励为主。

为了使提问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生答完后一定要及时给予反馈。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还是要改进,甚至纠正,所以教师切忌对学生的答案不置可否。在学生给出正确答案时,要给予表扬和肯定,可以用“Good job!You are smart!/Excellent!”等来表扬。即使学生的答案是错误的,也应该让他说完再给予评价,更应该寻求一些积极因素适当地给予肯定,可以说:“Don’t be sad.You will do well next time.I believe you.”特别是对一些面子薄,或基础弱的学生更要特别表扬,消除他们心理上的障碍,唤回他们的自信。

经常有些学生回答不了问题或紧张得不知所措时,教师就应当适当地鼓励,提供一些暗示,而不能严厉指责:“怎么一句话不说?”有些脾气急躁的教师会说:“怎么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这样的话是万万说不得的。教师提问时,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能故意让学生出丑,以免让学生感到尴尬。有些学生的自尊心一旦受到损害,就会产生对立情绪,甚至自暴自弃。学生看到老师鼓励的目光、诚恳的态度,才能消除紧张的情绪,积极思考答案。教师要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成就感,即使是很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必须采用正确的提问策略,从而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有效控制课堂节奏,及时调节课堂教学方向,活跃学习氛围,激活课堂教学,使学生们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秦缅.浅谈英语课堂提问.华章,2010.

课堂提问的策略精选篇3

课堂提问又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输出信息并及时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它是评价教学效果,推动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基本控制手段。它适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种教学方法,在新旧知识过渡、直观演示、多媒体展示、分析归纳、演绎推理,总结谈话、指导方法时,都需要使用提问这一手段,从而促进学生演好自己的角色,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要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要掌握课堂提问的策略。

一、要求明确,让学生有言可答

教师提问的语言必须要求明确,发问时只说一遍,以免学生养成不注意教师发问的习惯;提问的对象要明确,是要求学生齐答还是个别回答;所提问题的答案要明确,使学生正确对答;所提问题的含义要明确,让学生有言可答。相反,如果教师的提问言语罗嗦,题目本身含义不清,模棱两可,学生将会感到无所适从或答所非问。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为了巩固“熔化”等概念,进而引入“汽化”这一课题。某教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白天,将一小块冰放入一个较大的盆内,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盆内还有什么存在?”这个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便纠缠在“白天”、“一小块”、“较大的”、“相当长的”等一系列的词语上,思维比较混乱,难以确定盆内到底还存在着什么,是水,是冰,还是什么也没有,学生当然无言可答,于是教师不得不作解释:“题中所说‘白天’是指‘温度较高’的意思;‘将一小块冰放入较大的盆内’,就是指‘熔化可以快一点’的意思。”教师的这一解释引起了学生议论纷纷:“不见得,在十分寒冷的冬天,白天的温度可在零下几度,冰照样不能熔化;只要温度较高,较大的冰块放入较小的盆内,照常可以很快地熔化。”如此纠缠不清,“汽化”这一课题当然引不起来。可见,教师提问的要求若不明确,就难以启迪学生正确思维,当然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二、有备而问,让学生问有所得

事无巨细,不能一概提问。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教师应事先精心设计好,提哪些问题,由哪些学生解答,备课时应当通盘考虑,从而避免提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真正做到有备而问,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教师要备课时,应该考虑下列因素:(1)刺激因素:包括提问的时机、频率和方式,是全班提问还是个别提问,是综合提问还是简单提问等;(2)反应因素:即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回答;(3)其他因素:包括表扬、批评等。对不同学生的回答,要采用不同的态度来评价,或抑和扬,以促进他们的学习,要使学生过后感到:“我现在明白,为什么我的那种看法不正确。”“老师反驳了我一个又一个念头,就好像他知道我要说什么似的。”或者“老师表达了我心灵深处的想法。”这样教师的提问和学生思维就有效地接轨了,真正使所有学生问有所得,应该是教师对课堂提问不断追求的境界。

三、审时度势,让学生积极思考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启发学生思维,课堂提问要在启发上下功夫,就要求教师善于审时度

势,抓住契机,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时”用巧妙的提问,给学生指示思维的方法和寻找答案的蹊径。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自惊和疑开始。”教师的“问”要创设那种使学生感到“惊奇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审问之,慎重之”,“问”正是为了“思”,如果教师的问不能引起学生的“思”,那就等于白问或者不如不问,因此教师的问不应仅仅是为了解决教学的某一个具体的知识,而应是着眼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教师提问,要按照学生认识事物的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地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特别是初中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还较低,就更需要这样的逐步启发。教师在实施提问时,要善于用语言、手势、表情、演示、实验等多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力求灵活多样。可采用直问与曲问相结合,正问与反问相结合,明问与暗问相结合,宽问与窄问相结合,单问和重问相结合的方法,诱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作答,从而达到提问的目的。

四、出其不意,让学生从中受益

有些问题本来难度不大,可学生平时没有接触过或没有思考过,一旦突然出现,人们会感到措手不及。然而,一旦搞懂后,便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学生刚学了“重力”这一概念后,教师可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地球能够吸引人,人是否也能吸引地球呢?”由于学生对这个问题还没有实际体验,头脑里也从来没有思考过“人是否也吸引地球”这个问题,一下子给搞懵了,他们有的说“人也吸引地球”,但态度不够坚决;有的说“人不吸引地球”,因为谁也没有感觉到自己对地球施加吸引力;有的欲言又止。后来,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进一步加深了力是物体与物体的相互作用这一概念的深刻理解,这样的理解在学生的脑海中会长期保持,得益非浅。

五、迫使上当,让学生增长才智

初中学生由于初学物理,一般表现为好学、好问、好奇、好动、好胜。他们坦率直言,富于幻想,大胆质疑,强烈追求,因而接受新事物比较快。但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比较差,比较容易犯片面性和表面性的错误,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个缺点,可以提一些容易使他们上当的题目,让他们在“碰壁”后吸取教训,从而让学生增长才智。

课堂提问的策略精选篇4

【关键词】数学课堂 提问策略 教学方法

一、灵活趣问,增加亮度

好奇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教师设计提问时,要充分顾及这点。提问的内容要新颖别致,这样就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创造出一种新鲜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情境,使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接受的信息相互冲突而产生心理失衡,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得到迸发。

例如在教《圆的认识》时,先播放一段“小动物骑车比赛”的动画片,四种小动物所骑车子的车轮形状分别为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椭圆形。比赛开始前,让同学们猜猜谁的车子跑得最快?为什么?比赛开始,只见小白兔骑得轻快又平稳,一路领先;而另外三只小动物尽管使出了吃奶的劲,可就是赶不上,还差点把屁股给颠破了。画面上小白兔愉快的表情,另外三只小动物的憨态,夸张幽默的伴奏音乐,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同学们在笑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为什么比赛结果跟我的猜测不一样呢?为什么别的动物都被颠得七上八下,而惟独小白兔的车子却跑得又快又稳?此处多媒体的演示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恰到好处的问题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圆的知识的兴趣和情感,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二、师生互动,激发活度

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一问一答,多问多答,小步子、简单化越来越让学生反感。教师一上课就提问,很多小问题其实学生都知道,就是不想回答,课堂因此缺少活力。学生喜欢有时间思考、讨论,也喜欢提出一些问题问同学、老师。

例如,学习“平均数”,设置问题:“学生去离学校5千米的公园春游,行走了20分钟,休息20分钟,继续行走了20分钟到达目的地。同学们行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一个成绩不错的学生问:“老师,‘休息20分钟’要不要计算呢?”教师不置可否,把绣球抛给了大家:“你们说呢?”同学们争论不休,许久没有结论。就在学生愤悱状态,教师引导:“请对照我们讨论的数量关系‘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思考一下”。经过互动交流,终于解决了问题,学生露出满意的微笑。

三、深题浅问,难易适度

课堂提问,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特点和思维水平为基点来设计问题,那些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有一定联系,学生知道一些,但仅凭已有的知识又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也最具有吸引力,容易促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探索。

四、发散巧问 ,增强跨度

课堂提问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所以应提出一些有开放性、探索性、跨度大、一题多解的问题,但并不一定要难题。

这里的开放性就体现在“哪些”一词上。图画中,有基本信息,也有综合性信息;有过程性信息,也有结果性信息。从不同角度,能得到不同的信息。这样的问题是有价值的问题:从提问面开放性上来看,由于问题的弹性比较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好说,这样可使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来,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问题思维空间开放性上来说,这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能得到不同的信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精心设问,巧选角度

在设计提问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做多角度的设计,力求提问方法的多样化,并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选择最佳角度。

例如《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上课开始,我用课件展示学生们用小棒摆作品的主题图,去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联想到自己的学习经验产生也想摆一摆的愿望。然后提出一些问题:

(1)你们会摆这么多作品吗?比一比在规定时间内能摆出多少个相同的作品?(此处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为学生学习新知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2)你所摆出的作品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用加法算式表示。

(3)如果继续摆下去,摆100个图案,所列的加法算式会怎么样?

通过问题的设置,使学生经历了由特例进行探索、归纳、猜想的积极思维过程,然后再根据学生研究探索的情况由教师引出乘法。这样学生可以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既让学生感悟到了乘法和加法的内在联系,并能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快乐。

课堂提问的策略精选篇5

关键词: 课堂提问 问题 原因 策略

关于“课堂提问”,《简明中小学教育词典》是这样解释的:“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有关教育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作出应答的活动。”[1]课堂提问是一种常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可以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可以实现学习目标。有关学者认为,课堂提问具有重要功能。从教育学层面而言,教师的课堂提问具有诊断检测和组织指导功能;[2]从认知层面而言,教师的课堂提问一方面能够让学生获得新信息或者强化巩固原有知识,另一方面能够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从心理学层面而言,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4]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课堂提问这种常规的教学手段存在诸多问题,限制了其功能的发挥。笔者对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课堂提问行为的策略。

一、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课堂提问是一种常规教学行为,即便如此,部分教师甚至一些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也会出现一些问题。闫红梅(2009)指出教师课堂提问存在问题质量浅层化、提问对象不平等化和提问时机随意化三方面的问题。[5]张连慧(2008)认为教师的提问脱离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提问随心所欲。[6]孙保华(2009)则认为教师课堂提问存在四种误区,“以师为主”式提问,“越俎代庖”式提问,“泛泛而谈”式提问,以及“掰开揉碎”式提问。[7]笔者认为,上述研究虽然指出了课堂提问行为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并没有把课堂提问行为放到一个“系统”中考察,如果从课堂提问行为发生过程的角度分析课堂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则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

(一)提问前存在的问题

提问前,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问题,提问的问题涉及许多内容,如问题是否经过精心设计,问题的表述是否准确,问题的数量是否适当,问题的目的是否符合教学目标等。

1.问题数量过多。

“1912年,心理学家史蒂文斯的研究指出:教师们每天大约提问395个问题,每分钟约2―4个问题,教师的发问时间占80%的教学时间”。[8]陈羚在《国内外有关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综述》一文中,根据对上海静安区中小学的调查发现,在小学、初中课堂教学中,每堂课教师提问次数平均都在30次以上(除了九年级的一堂语文课外)。[9]问题数量太多,不利于学生集中精力思考问题。

2.问题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

问题应该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然而,有些教师忘记了这一点,提问的随意性很大,问题与教学内容毫无关系,或者关系不大,看似活跃了课堂氛围,实际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浪费了教学时间。也有一些提问缺乏指向性,给学生的思考造成了困难,因此,学生也不知如何回答。正如一些学者指出:“一些教师在课堂提问时随意性较强,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对学生的思维活动没有产生任何训练的效果,只是徒增了课堂表面的热闹气氛。”[10]

3.问题缺乏应有的思维价值。

提问的问题应该体现出一定的思维价值,给不同学生一个思想驰骋的翅膀,问题中既要有低认知水平问题,又要有高认知水平的问题。正如一些研究者调查发现:“在教师所提的问题中,大约60%是要求学生记忆文章信息,20%要求学生进行思维,20%属于推进教学过程发展。”[11]有些教师为提问题而提问题,为讨论而讨论,过于形式化,所提问题缺乏思维价值,学生的思维无法产生刺激与冲突,学生回答的只是课本上的公共知识。[12]

4.问题缺乏难易层次和梯度。

邱家军在其研究中发现,教师提问的问题一个个较独立单一,问题之间缺乏联系,无问题转换、过渡,问题之间缺少层次感。一位教师在讲解四年级语文《蝴蝶王国》时,所提问题之间缺乏联系和变化,没有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的变换与组合。[13]

5.问题表述不准确、不恰当,容易产生歧义。

清晰、简明的提问能够减少学生对问题的误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思维。然而,有些教师在向学生提问时,对学生的知识结构缺乏足够的了解,提问的语言不够清晰,有时甚至使用一些学生无法理解的词,学生不知道老师所问何物,无法进行深入思考。

(二)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1.性别差异的影响。

国内学者洪松舟、卢正芝在其调查研究中指出,在国内,性别因素对教师提问的个人选择倾向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相对较小。[14]即便如此,一些教师提问时的明显的性别倾向也会给学生及教学效果带来影响。

2.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为了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及完成任务,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分配及学生的期待程度明显不同,如有的教师喜欢提问优秀学生,对后进生则不予理会,甚至给后进生难堪,进行惩罚性提问。[15]而有的教师则比较注重“两头”(成绩较好和成绩较差的学生),而忽视了“中间”(中等生)。

3.学生担任职务差异。

班干部与教师交流较多,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值较高,在课堂上,他们常受到较多关注。洪松舟在调查中发现,班干部的人均叫答次数是普通学生的两倍。[16]由此可见一斑。

4.学生的家庭背景差异。

一般来说,学生的家庭背景也会影响到学生被提问的次数。研究表明,官方家庭背景的学生被提问的次数明显高于其他学生;没有官方家庭背景,但家庭经济收入高的学生叫答次数高于中等收入者。此外,低收入群体中学习勤奋努力、成绩优异的学生受到老师关注的概率也较高。[17]

5.学生的课堂座位差异。

教师选择的提问对象与其在教室中所处的“T”型区间位置密切相关,一般来说,中前排的学生及中间几列的学生的提问次数较多。有些教师的问题分配范围像一把扇子,或者像三角形。有的教师喜欢向前面几排的学生提问,有的喜欢向中间的学生提问,有的则喜欢向后面几排的学生提问。

此外,在提问中,一些教师提问时容易忽略学生思维的疑惑点、认知的矛盾处,随意性较大。一些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容易在提问后忽略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Rowe教授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老师们在集中提问时,平均一分钟提二至三个问题,而给学生思考回答的时间只有一二秒钟”。[18]

(三)提问后存在的问题

“所谓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应答和反馈”。[19]在提问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出现不知道怎么回答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恰当地引导。在实际教学中,当学生无法回答时,有些老师不置一词,或直接转问,或代为回答,这种做法无论对学生来说,还是对教师来讲,都是有弊无利,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看似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实际上却积压了学生的思考空间。另外,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的反馈形式比较单一,对学生没有实质性帮助,甚至有些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进行反馈。一些学者对教师的反馈调查研究发现:教师的反馈反应往往是肯定的,表扬占据课堂教学时间的6%,往往是简单的,停留在重复、重述、更正层次。[20]

二、教师课堂提问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教育观念的偏失

1.以师为主的教学观。

一直以来,课堂都是教师活动的舞台。在这种情况下,容易产生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在发问、候答、叫答和理答的过程中,“以我为主”的教师忽视了学生的想法,设计问题时常常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根据自己喜好频频发问,但问题的思维层次较低。候答时,他们主观决定候答时间,不把问题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思考能力联系起来,导致学生的思考不充分,答问浅显。在叫答环节中,一些教师主观倾向问一些成绩较好、担任班干部或者家境较好的学生,忽视了教育的公平性。在对学生回答的理答时,往往直接抛出答案,着眼于学生是否知道而非如何知道。

2.单一标准的答案观。

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教师心中大多会预设一个“标准答案”,成为评价学生回答的标尺。提问时,教师会无意识地引导学生指向这个“标准答案”。[21]在教学中,这本无可厚非。然而有些教师常常忽视问题的类型差异,对于评价性、创造性等开放性题目,仍采用“一言堂”的方式,如此,其理答行为自然会存在很多问题,最终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3.轻率浮躁的任务观。

部分教师在授课时,把讲课看成是完成一项任务。他们根据课程目标,将讲课仅限于该讲的知识点“讲完了”。一旦这种教学观念占主导地位,教师就不再关注学生是否理解了,能否应用了,有无启发了。而且,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教师提问会出现轻率浮躁的现象,如候答时间过短,叫答随机性大,理答只是直接给出答案。一堂课下来,学生如坠云雾,而教师却自认课堂严谨充实。

4.注重形式的表象观。

气氛热闹的课堂就是好课堂吗?答案是否定的。在年龄段较低的班级中,老师采用思维水平低,数量多且学生集体回答的提问方式,给人的感觉是整堂课气氛热烈,学生很活跃,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学到的东西并不多,这种“热闹”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情感价值观的建立并没有多少实际价值。

(二)课堂提问技能不高

1.提问策略缺失。

在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提问的实效优劣还与提问策略有关。策略性的提问要求教师在不同情境下提出合适类型的问题。[22]提问策略不当,使教师在候答理答时出现偏失,不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亦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出合适的反应和处理,导致教师理答行为不合理。

2.教学用语不当。

教学用语是一种只发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特殊的交际活动所采用的有别于其他口语表达方式的话语形式。[23]教学用语的运用是教师的基本技能之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恰当合适的教学用语应有其清晰性、知识性和灵活性。如果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学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的问题,更不用说思考了。再者,教学用语的灵活运用可以增强教师理答的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

3.应变能力弱现。

应变能力的弱现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师的反馈或介入行为的偏失中。问题提出后,不论是老师叫答还是学生主动举手回答,他们的答案往往都是有待完善的。有些老师能够很机智妥帖地运用重复、追问等方法引导学生,但部分教师会出现反馈失当的现象,反映出应变能力方面的不足。在提问一些开放性、创造性问题的时候,学生常常给出一些“千奇百怪”的答案。这个时候,良好的应变能力可以使学生在回归教材的同时,锻炼其创造性思维,加强其学习积极性。但是应变能力弱的教师往往错过了这些教育的机会,甚至在无意中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外在教育环境的影响

1.物态环境的影响。

课堂提问有时会因为座位的原因而出现提问不公平的现象。有的老师容易忽视教室后排的学生,有的老师对中间学生的提问频率低,还有的老师的关注区域如一把辐射状的扇子。这些因为物态环境引起的提问不公平性,需要教师通过某些方法来缓解。

2.教育考核机制的不完善。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考核机制单一的局面渐渐发生变化,但是部分学校仍然把学业成绩作为主要考察指标。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更高的分数,常常采用知识灌输的方式,记忆性的低认知水平问题过多,学生的深度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即使有一些高认知水平的问题,教师为了课堂“效率”,常常抛出答案供学生记忆。如此,课堂提问不免流于形式,学生自然又坐回了“客体”的位置。

三、课堂提问行为的优化策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24]因此,从教师课堂提问行为存在问题的原因出发,探究优化课堂提问行为的策略与方法,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转变教育观念

1.明确教师的自身定位。

新课改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协助者,教师应由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因此,每个教师都应该抛弃以自我为中心的角色观念。除此之外,教师也要抛弃由传统观念中提倡的教师的权威性带来的教师不应犯错的观念,教师应该把自己理解为话题的提供者,对话环境的创设者,对话教学的主持人,学生表达独特见解的旁观者和欣赏者[25]。

2.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考虑到每个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的差异,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逻辑思维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有效教学的课堂应该使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表达不同的声音,让不同的声音都有存在的空间和权利。[26]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切忌用所谓的标准答案限制他们的思维。

(二)提高提问技巧

1.提问对象要遵循整体性、平等性、针对性原则。

教师要谨慎选择提问对象,避免个人选择倾向,切忌为了赶教学进度等原因,专挑好学生提问,应避免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产生急功近利倾向。提问需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应该是全体师生思维平等对话的过程,回答问题的机会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兼顾好、中、差各种层次的学生,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有相同的参与机会,邱家军指出可以让教师在课堂提问时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向学生发问,即先按学生的水平大致分成几个层次,再将不同难度的问题对应于相应的学生群体,从这个对应群体中再有规律地提问学生。[27]

2.教师要留出足够的等待时间,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

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学会使用等待技巧,要善于利用第一等待时间和第二等待时间,即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之间的暂停时间,以及学生回答和教师反馈之间的暂停时间,也就是候答与理答时间。心理学家们经过对比试验,给提问过程增加等待时间3秒或者更多些,得出的结论是,稍长的等待时间对学生的言语行为有很大的效果,能够产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思辨性思维、增加学生问题回答长度等积极效果,对教师行为、态度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28]因此,有效使用候答时间和理答时间都能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教师要提高问题质量。

首先,设计的问题数量应该适当,若问题过多,不但繁琐费时,而且容易掩盖教学重难点,若问题过少,学生的课堂互动参与机会就较少。其次,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要具有启发性、目的性、针对性,教师设计问题应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中心,考虑到学生个性差异等具体情况,不能盲目随意设计问题。再次,设计的问题必须蕴含思维价值,可以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比较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等方面入手,不同认知水平的问题分配比例要恰当,考虑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问题要具有层次性,可以将问题层次由低到高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水平层次,避免提问只注重表面问题。另外,教师要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的差异,让问题的难易搭配错落有致,循序渐进,让全体学生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此外,教师设计的问题本身的表述不能存在歧义等问题,否则容易使学生产生迷惑的心理。教师呈现问题的语言应该清晰易懂、简洁明了,教学时应避免不规范、冗长或者模棱两可的提问,注意不同类型问题术语的使用。最后,教师应该预计学生对问题的不同回答,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

4.教师注意把握提问时机。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应该在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进行及时提问和适时点拨。[29]关于如何把握提问时机,卢洁莹指出可在新旧知识的过渡处提问,在重点、难点、易混处提问,在理解教材的关键处提问。[30]魏延民指出教师可以在导入新课时提问,可以在新旧知识衔接处、在关键处提问,也可以在教材模糊点处提问。[31]总之,教师的每一次提问都应该是精心安排的、有目的的提问,要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下提出合适的问题,切不可出现提问随意化的倾向。

5.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选择合适的理答方式。

理答是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应答和反馈,教师在提问之后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的反应。当学生对教师所提的问题回答不出、回答不完整或者回答错误时,教师要进行启发引导,当学生回答完整个问题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反馈要及时有效,不置一词的反馈容易使学生感到迷茫,丧失信心。新课标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反馈评价体系要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切忌反馈流于形式。在反馈时,教师可以通过重复、重述、追问、更正、评论、核查、延伸和扩展这8种方式进行言语反馈,也可以通过非言语反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32]

四、结语

课堂提问作为教师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等都有积极作用。然而,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手段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应从自身出发,明确自身角色,端正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提问的专业技能,从而促进学生发展,发挥课堂提问应有的功能。

参考文献:

[1][10]武晶晶.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提问[J].新课程学习,2001(9):23.

[2]梁志大.课堂提问的功能、原则与艺术[J].江西教育科研.

[3]何秀贤.掌握课堂提问技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69):52-53.

[4][25][32]申继亮,李茵.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的心理功能和评价[J].上海教育科研,1998(6):40-43.

[5]闫红梅.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误区及应然追求[J].教育探索,2009(10):51-52.

[6][24]张连慧.关于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7):160-161.

[7]孙保华.追求理想的课堂提问[J].教学与管理,2009(20):29-31.

[8]金传宝.教师如何提高发问技巧[J].外国教育研究,1998(2).

[9][11][20][28]陈羚.国内外有关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综述[J].基础教育研究,2006(9):17-20.

[12][29]戴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设计[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7):43-44.

[13][27]邱家军.课堂提问的类型与技巧[J].山东教育科研,2002(6):44-46.

[14][16][17]洪松舟,卢正芝.中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社会学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0(30):20-24.

[15]贾红霞.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策略的认识[J].学周刊,2011(5):90.

[18]明轩.提问:一个仍需深入研究的领域[J].外国教育研究,1999(4):26-28.

[19]绍怀领.课堂提问有效性:标准、策略及观察[J].教育科学,2009(25):38-41.

[21]张俊.课堂提问“答案多样化”现象分析[J].教育科学论坛,2009(10):22-24.

[22]吴顺领,史慧颖,张庆林.对教师课堂提问策略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06(2):21-23.

[23]李媛媛.试谈教学用语的语域风格[J].语言教学研究,2006(06):81-83.

[26]杨方.论教师课堂提问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1):66-68.

[30]卢洁莹.什么是“有效课堂提问”[J].中学教育,2002(11):22-23.

[31]魏延民.优化课堂提问,提高教学质量[J].经济师,2011(2):138-140.

本文系江苏省大学生2013年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的分析与评价――以小学语文教师为例”阶段性研究成果。

课堂提问的策略精选篇6

 

关键词:英语教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

一、目前初中英语课堂提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如此。教师提问作为课堂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有效的课堂生成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堂提问做精心的设计,从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长期以来,一些初中英语教师对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的思考研究不够。目前,在英语课堂中低效甚至是无效提问仍然普遍存在。 

二、有效提问的策略 

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自然是从“提”和“问”这两个方面入手。“提”即提出合理有效的问题,“问”即提问过程中的技巧。只有把这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从而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1.精心酝酿提问内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酝酿提问内容,科学地发问,将课堂铺垫引入教学中。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设计问题,环环相扣,既可以复习巩固旧知,又能够促进新旧知识的融合。如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 4 A charity show时,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过去时和将来时的被动语态,围绕这一重要内容,在教学Reading 部分时可设计以下问题:(1)What was needed to be finished by Ricky? (2)When was Ricky happy? (3) What were opened before the big events? (4) What will be organized to raise money for charity? (5) Who will be invited to take part in the charity? 所设问题在语法结构上都是过去时和将来时的被动语态,学生的注意力也由第一段自然过渡到第四、五、六段,从而巩固语法知识,为语法部分的深入作铺垫。 

2.适度创设提问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想探个究竟,想问个为什么,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的“提问”意识。 如在教学7A Unit 5 Go shopping时,教师首先用多媒体呈现大超市的背景,提出问题:Do you often go shopping? What do you often buy? OK,now let’s go to a supermarket to buy things.先让学生分角色进行练习,然后让学生拿着各种各样的物品进行模拟表演。这样,通过有趣问题情境的创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又使每个学生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

3.提问要突破“预设”,达到“动态生成”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要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和锻炼。在师生互问、生生互问的过程中,随时都会产生许多教师事先无法预测的东西,这些都是教学中生成的新的教学资源。譬如,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6 Pets 这一单元时,当同学们在讨论动物分别具备什么能力时,有一个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What can a panda do?” 是呀,熊猫既不会游泳又不会荡秋千,它会干什么呢?我也被问住了。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回答说:“It can play Gongfu.”大家先是一愣,立刻就表示赞同,没错,电影《功夫熊猫》中的熊猫就是会功夫的,于是我也表示认可:“Yes,the panda can play Gongfu.”然后,我向全班学生介绍并一起讨论了有关中国功夫的知识。学生的提问超出了教师的“预设”,这种“意外的生成”或许会打乱教学的节奏,但许多不曾预设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引发师生的共同思考,有利于教学相长,使课堂充满生机。 

4.提问要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 

教师要避免提问后立即给出正确答案。如果课堂教学只是一问一答,表面上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进行灌输。譬如,有些教师在提出问题“

[1] [2] 

What do you think of volunteer work” 之后,没有等学生回答就很快说出自己的看法。这种做法看似是一种控制时间的机智表现,但实际上会使部分学生丧失思考的能动性。这种重结果而轻过程的教学方法剥夺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体验,把学生形成结果的生动过程作了简单化处理,这样的教学不是服务于学生,而是服务于知识。因此,教师在发问后要进行候答,应至少留给学生秒的思考时间;叫答要随机进行,不能让学生掌握你的叫答规律,或者让学生自告奋勇地抢答。 

.营造平等和谐的“对话场” 

和谐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教师要营造和谐的氛围,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思考问题,获得发展;要善于运用有效激励手段,通过设计一些符合自信不足和性格内向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问题,为他们的成功创造条件和机会。 

三、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深入,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关注。英语课堂有效提问对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实现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提问的策略精选篇7

 

关键词:英语教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

一、目前初中英语课堂提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如此。教师提问作为课堂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有效的课堂生成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堂提问做精心的设计,从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长期以来,一些初中英语教师对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的思考研究不够。目前,在英语课堂中低效甚至是无效提问仍然普遍存在。 

二、有效提问的策略 

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自然是从“提”和“问”这两个方面入手。“提”即提出合理有效的问题,“问”即提问过程中的技巧。只有把这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从而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1.精心酝酿提问内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酝酿提问内容,科学地发问,将课堂铺垫引入教学中。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设计问题,环环相扣,既可以复习巩固旧知,又能够促进新旧知识的融合。如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 4 A charity show时,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过去时和将来时的被动语态,围绕这一重要内容,在教学Reading 部分时可设计以下问题:(1)What was needed to be finished by Ricky? (2)When was Ricky happy? (3) What were opened before the big events? (4) What will be organized to raise money for charity? (5) Who will be invited to take part in the charity? 所设问题在语法结构上都是过去时和将来时的被动语态,学生的注意力也由第一段自然过渡到第四、五、六段,从而巩固语法知识,为语法部分的深入作铺垫。 

2.适度创设提问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想探个究竟,想问个为什么,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的“提问”意识。 如在教学7A Unit 5 Go shopping时,教师首先用多媒体呈现大超市的背景,提出问题:Do you often go shopping? What do you often buy? OK,now let’s go to a supermarket to buy things.先让学生分角色进行练习,然后让学生拿着各种各样的物品进行模拟表演。这样,通过有趣问题情境的创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又使每个学生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 3.提问要突破“预设”,达到“动态生成”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要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和锻炼。在师生互问、生生互问的过程中,随时都会产生许多教师事先无法预测的东西,这些都是教学中生成的新的教学资源。譬如,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6 Pets 这一单元时,当同学们在讨论动物分别具备什么能力时,有一个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What can a panda do?” 是呀,熊猫既不会游泳又不会荡秋千,它会干什么呢?我也被问住了。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回答说:“It can play Gongfu.”大家先是一愣,立刻就表示赞同,没错,电影《功夫熊猫》中的熊猫就是会功夫的,于是我也表示认可:“Yes,the panda can play Gongfu.”然后,我向全班学生介绍并一起讨论了有关中国功夫的知识。学生的提问超出了教师的“预设”,这种“意外的生成”或许会打乱教学的节奏,但许多不曾预设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引发师生的共同思考,有利于教学相长,使课堂充满生机。 

课堂提问的策略精选篇8

 

关键词:英语教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

一、目前初中英语课堂提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如此。教师提问作为课堂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有效的课堂生成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堂提问做精心的设计,从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长期以来,一些初中英语教师对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的思考研究不够。目前,在英语课堂中低效甚至是无效提问仍然普遍存在。 

二、有效提问的策略 

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自然是从“提”和“问”这两个方面入手。“提”即提出合理有效的问题,“问”即提问过程中的技巧。只有把这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从而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1.精心酝酿提问内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酝酿提问内容,科学地发问,将课堂铺垫引入教学中。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设计问题,环环相扣,既可以复习巩固旧知,又能够促进新旧知识的融合。如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 4 A charity show时,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过去时和将来时的被动语态,围绕这一重要内容,在教学Reading 部分时可设计以下问题:(1)What was needed to be finished by Ricky? (2)When was Ricky happy? (3) What were opened before the big events? (4) What will be organized to raise money for charity? (5) Who will be invited to take part in the charity? 所设问题在语法结构上都是过去时和将来时的被动语态,学生的注意力也由第一段自然过渡到第四、五、六段,从而巩固语法知识,为语法部分的深入作铺垫。 

2.适度创设提问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想探个究竟,想问个为什么,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的“提问”意识。 如在教学7A Unit 5 Go shopping时,教师首先用多媒体呈现大超市的背景,提出问题:Do you often go shopping? What do you often buy? OK,now let’s go to a supermarket to buy things.先让学生分角色进行练习,然后让学生拿着各种各样的物品进行模拟表演。这样,通过有趣问题情境的创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又使每个学生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

3.提问要突破“预设”,达到“动态生成”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要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和锻炼。在师生互问、生生互问的过程中,随时都会产生许多教师事先无法预测的东西,这些都是教学中生成的新的教学资源。譬如,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6 Pets 这一单元时,当同学们在讨论动物分别具备什么能力时,有一个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What can a panda do?” 是呀,熊猫既不会游泳又不会荡秋千,它会干什么呢?我也被问住了。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回答说:“It can play Gongfu.”大家先是一愣,立刻就表示赞同,没错,电影《功夫熊猫》中的熊猫就是会功夫的,于是我也表示认可:“Yes,the panda can play Gongfu.”然后,我向全班学生介绍并一起讨论了有关中国功夫的知识。学生的提问超出了教师的“预设”,这种“意外的生成”或许会打乱教学的节奏,但许多不曾预设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引发师生的共同思考,有利于教学相长,使课堂充满生机。 

课堂提问的策略精选篇9

关键词: 初中历史 课堂提问 有效性 教学策略

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在新课程标准下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它是根据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通过有针对性的历史研究,明确初中历史教学目标和教学重心,并将课堂重心放在问题设置上,通过问题性的课堂教学对教学计划有更深刻的启发,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参与的积极性。余文森教授曾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学生的进步不仅仅表现在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多的是学习方法的掌握和思考问题的方式。

一、精确有效地预设问题是提问有效性的前提。

教师要提高历史提问有效性,首先要精确有效地预设问题,怎样精确有效地预设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三点入手:

1.精确问题表述。历史教师是课程标准问题落实的直接执行者,教师在问题精确方面处于“策划者”的角色。初中历史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严密的时间紧凑性,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一定要对问题进行精确的表述,力求提出的问题无误。在精确问题表述方面,教师不仅需要始终围绕“有效性”问题设置的观点进行设计,还需要深刻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及每部分的教学要求,以及抓住课本中的重难点和关键点,让学生通过教师设置的问题迅速找准学习重点,衔接新旧知识。

2.选准问题切入。在精确好问题的表述之后需要选准问题的切入点,历史课堂的提问应当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做不同的切入,并保证在每一个问题切入点上找到知识重点和难点之间的关联之处。

比如在学习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当罗斯福实施新政之后,当时的人有很多愤懑和反对,甚至在报纸上刊登“敲富人竹杠”等负面的评价内容,如果你们是其中的一位议员,那么你们会对国会提出怎样的意见和建议呢?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了解,你们认为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怎样的作用,该怎样评价这个人呢?这两个都属于十分开放性的题目,能够让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思考。

3.握准问题难易。学生之间在学习历史方面总是有差距的,而且对于刚接触历史课程学习的初中生来讲,历史基础还比较薄弱,很多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依然有所欠缺。如果教师设置的问题难度过大就会导致学生绞尽脑汁也想不出问题的答案,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找不到学习历史的自信心。所以,教师应当注意问题难易程度的把握,注意难易程度的逐渐推进。

比如在学习西安事变这一块内容时,可以提问学生:西安事变的时候,为什么张学良和杨虎城要那样做?西安事变之后,中华民族的危机是进一步加深了还是解除了?如果危机进一步加深,那么应该怎样做才能转危为安呢?为什么?西安事变的解决有怎样的现实意义?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提问,在给学生制定了思维考虑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时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和非智力水平的因素差异,将问题的范围进一步缩小,以此更适应每一位学生的理解水平。在把握问题难易程度的同时调动全班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得学生的思维变得更活跃,促使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适时有效地提出问题是提问有效性的基础。

教学最佳的艺术点在于怎样适当提出问题并巧妙地让学生回答问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抓准提问的时机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如果在新课导入时设置一些新问题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在学习美国南北战争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新课导入问题:英属北美的13个殖民地,在抗英的斗争过程中,为什么在18世纪的时候就转变成联合一致的美国独立战争?新课导入时先给学生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将学生引进峰回路转的知识十字路口,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意识,思考“山穷水尽”时,教师在新课授课过程中进一步阐述,让学生再次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客观有效地评价问题是提高提问有效性的保障。

对于学生作出有效的客观评价,是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重要部分,评价内容不仅仅包括学生的学习成果,最重要的是评价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发展程度。课堂上客观有效的评价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每一个学生的问题回答都应当侧耳倾听,学生在回答完问题之后要给予适当的点评,只有通过点评才能让学生从教师的点评中获得更新知识的学习。如果学生问题回答的是趋近正确的,教师就应当给予鼓励并加以补充,如果学生问题回答的是错误的,教师就不应当给予否定,而应当提供正确的引导,引导他们寻找正确的知识点。在提问课堂中,不仅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还能够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会到学习历史的乐趣。

总而言之,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途径有很多种,只要每一位教师都付出努力,相信经过教育者的不断探索,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就能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雷霞.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及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

[2]梁平.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及其策略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课堂提问的策略精选篇10

【关键词】课堂提问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正文:

新课程的实施必然带来教学方法上的一场革命。而作为教学方法的一种表现形式――课堂提问,也必然要被注入新的内涵,使之具有新的活力。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的教学手段,是整体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衔接教师与学生完成学习过程的纽带、链条和桥梁。它具有启动学生思维和启迪学生思路的作用;具有调控学生学习情绪和注意的作用;具有为学生学习新知打下铺垫的作用;具有为学生提供述说机会的作用。然而,反思我们的课堂提问却存在着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提问指向重知识传授,轻启迪思考。

首先,从课堂教学形式上,可以看出,许多教师设疑的目的只重知识传授,而忽略了思维能力培养,尤其是理科,更是如此。

2、设疑手法单一,不利引发学习兴趣。

课堂提问表现在课堂上,存在着手法单一的倾向。这种单一的提问方式,极容易引起学生的乏味感,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低下。

3、设疑方式与儿童年龄特征不相适应。

个别教师设疑提问时,问题的分析解答需要超 出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学生无法 根据自己知识储存和理解水平对问题做出理性表述,造成教学“卡壳”,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4、设疑解疑过程不注意情感因素。

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和学习心理负担大小是密切相关的。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情感往往在设疑过程之中体现出来,而学生是否能在课上轻松愉快地学习也与教师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有直接关系。现存的问题是:有的教师由于对学生缺乏关爱情感,对差生有歧视心理,在提问过程中,对答错的学生要么横眉冷对,漠然置之,要么冷嘲热讽,动辄训斥,使学生的自尊心爱到严重伤害,学习积极性也会一落千丈,逐渐跟不上队,班级产生两极分化。

二、课堂提问的应对策略

(一)精心设疑,提供给学生思维的材料。

1、要创设巧妙的问题情境。

心理学家利泊认为,“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动。”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之间创造一种氛围,引导学生进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促使他们能引用所学知识来分析、思考,以达到求知的目的。因此,教师可设计诸如故事情节、活动情景、动画情景……

2、问题要有层次性。

问题要有层次性,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类问题提出之序,认知记忆性问题为先,推理性问题次之,以创造性及评价性问题垫后。

认知记忆性问题是用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已学过的知识,理解程度如何。通常只有一种确定的答案。

推理性问题就是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推想出未知的知识。

创造性问题没有单一正确的答案,但却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训练,用他们的想象力组织自己的答案。

评价性问题是帮助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判断材料的价值。

其中前两类的提问占的比例非常大,但是,在新课堂中,按照新的课程理念,要不断增加创造性问题,方法性问题等提问类型,使提问成为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

3、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设计。

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想把它真正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首要的任务是在设疑时要考虑周全,设计的问题能使学生在主动、探索、发现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形成素质。

4、要难易适度。

教师所提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实际的认识水平和想象能力。而过小 、过浅、过易的问题,学生不加思索就能对答如流,这不仅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而且在表面上看似繁荣的背后,会使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

(二)合理解疑,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

1、要注意选择回答的对象。

不同的答问对象选择会产生不同的答问效果。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全面了解各个学生的基础,能力水平和个别差异,对全班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问题,和每个学生的实际合理选择答问的对象,安排答问的顺序。做到一般问题让差生回答,当回答不上时,再逐渐地叫更好的学生回答或补充纠正。

2、要掌握候答和理答的技巧。

候答,指教师发问,指名回答,直到学生开口说话这段时间。候答的技巧有(1)时间不宜过短。(2)不重述问题。(3)指名普遍。这样,才能提高发问的效果,容易使学生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能使全体学生都注意反应。

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提出答案或做答后的处理。理答技巧有(1)注意倾听。(2)给予鼓励。(3)匡补探究。(4)归纳答案。

3、要合理地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所谓合理地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对一些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应组织好讨论或组织好相应的实践活动。

4、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会问”。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让学生会问才是提高提问能力的重要标志。在教学中使学生明确在哪找疑点,逐步教给学生在学习中寻找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教会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处多问几个“为什么”。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推导过程中,书本与现实生活的差异中,解题思路 和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多提几个“为什么”。另外,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视角,既可以正面问,也可以反面问或侧面问。学生无处不可生疑,无时不可生疑。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最经常而又必须使用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提问艺术处理上,教师不应只有“三板斧”,而应“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实践表明:课堂教学质量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设疑艺术高低。因而,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巧妙设疑,启迪心智,为新课程的实施寻找一个坚实的落脚点,就将成为今后相当一个时期使用新课程过程中的主要研讨方向,有待于我们结合工作实践不断探索,坚持创新,以求在变革之中有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李敏:课堂有效提问方法 中国人事出版社

[2]傅道春、齐晓东:新课程中教学技能的变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

[3]余学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

课堂提问的策略精选篇11

关键词:英语教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

一、目前初中英语课堂提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如此。教师提问作为课堂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有效的课堂生成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堂提问做精心的设计,从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长期以来,一些初中英语教师对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的思考研究不够。目前,在英语课堂中低效甚至是无效提问仍然普遍存在。

二、有效提问的策略

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自然是从“提”和“问”这两个方面入手。“提”即提出合理有效的问题,“问”即提问过程中的技巧。只有把这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从而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1.精心酝酿提问内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酝酿提问内容,科学地发问,将课堂铺垫引入教学中。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设计问题,环环相扣,既可以复习巩固旧知,又能够促进新旧知识的融合。如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 4 a charity show时,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过去时和将来时的被动语态,围绕这一重要内容,在教学reading 部分时可设计以下问题:(1)what was needed to be finished by ricky? (2)when was ricky happy? (3) what were opened before the big events? (4) what will be organized to raise money for charity? (5) who will be invited to take part in the charity? 所设问题在语法结构上都是过去时和将来时的被动语态,学生的注意力也由第一段自然过渡到第四、五、六段,从而巩固语法知识,为语法部分的深入作铺垫。

2.适度创设提问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想探个究竟,想问个为什么,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的“提问”意识。 如在教学7a unit 5 go shopping时,教师首先用多媒体呈现大超市的背景,提出问题:do you often go shopping? what do you often buy? ok,now let’s go to a supermarket to buy things.先让学生分角色进行练习,然后让学生拿着各种各样的物品进行模拟表演。这样,通过有趣问题情境的创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又使每个学生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

3.提问要突破“预设”,达到“动态生成”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要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和锻炼。在师生互问、生生互问的过程中,随时都会产生许多教师事先无法预测的东西,这些都是教学中生成的新的教学资源。譬如,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6 pets 这一单元时,当同学们在讨论动物分别具备什么能力时,有一个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what can a panda do?” 是呀,熊猫既不会游泳又不会荡秋千,它会干什么呢?我也被问住了。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回答说:“it can play gongfu.”大家先是一愣,立刻就表示赞同,没错,电影《功夫熊猫》中的熊猫就是会功夫的,于是我也表示认可:“yes,the panda can play gongfu.”然后,我向全班学生介绍并一起讨论了有关中国功夫的知识。学生的提问超出了教师的“预设”,这种“意外的生成”或许会打乱教学的节奏,但许多不曾预设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引发师生的共同思考,有利于教学相长,使课堂充满生机。

4.提问要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

教师要避免提问后立即给出正确答案。如果课堂教学只是一问一答,表面上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进行灌输。譬如,有些教师在提出问题“w

hat do you think of volunteer work” 之后,没有等学生回答就很快说出自己的看法。这种做法看似是一种控制时间的机智表现,但实际上会使部分学生丧失思考的能动性。这种重结果而轻过程的教学方法剥夺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体验,把学生形成结果的生动过程作了简单化处理,这样的教学不是服务于学生,而是服务于知识。因此,教师在发问后要进行候答,应至少留给学生10秒的思考时间;叫答要随机进行,不能让学生掌握你的叫答规律,或者让学生自告奋勇地抢答。

5.营造平等和谐的“对话场”

和谐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教师要营造和谐的氛围,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思考问题,获得发展;要善于运用有效激励手段,通过设计一些符合自信不足和性格内向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问题,为他们的成功创造条件和机会。

三、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深入,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关注。英语课堂有效提问对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实现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吕炳君,何兰芝.有效教学和谐课堂【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课堂提问的策略精选篇12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

论文摘要:教学始于提问,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英语课堂中的有效提问,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本文以剖析传统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提出了英语课堂中如何提高提问的有效性的策略。

一、目前初中英语课堂提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如此。教师提问作为课堂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有效的课堂生成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堂提问做精心的设计,从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长期以来,一些初中英语教师对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的思考研究不够。目前,在英语课堂中低效甚至是无效提问仍然普遍存在。

二、有效提问的策略

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自然是从“提”和“问”这两个方面入手。“提”即提出合理有效的问题,“问”即提问过程中的技巧。只有把这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从而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1.精心酝酿提问内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酝酿提问内容,科学地发问,将课堂铺垫引入教学中。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设计问题,环环相扣,既可以复习巩固旧知,又能够促进新旧知识的融合。如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 4 A charity show时,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过去时和将来时的被动语态,围绕这一重要内容,在教学Reading 部分时可设计以下问题:(1)What was needed to be finished by Ricky? (2)When was Ricky happy? (3) What were opened before the big events? (4) What will be organized to raise money for charity? (5) Who will be invited to take part in the charity? 所设问题在语法结构上都是过去时和将来时的被动语态,学生的注意力也由第一段自然过渡到第四、五、六段,从而巩固语法知识,为语法部分的深入作铺垫。

2.适度创设提问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想探个究竟,想问个为什么,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的“提问”意识。 如在教学7A Unit 5 Go shopping时,教师首先用多媒体呈现大超市的背景,提出问题:Do you often go shopping? What do you often buy? OK,now let’s go to a supermarket to buy things.先让学生分角色进行练习,然后让学生拿着各种各样的物品进行模拟表演。这样,通过有趣问题情境的创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又使每个学生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

3.提问要突破“预设”,达到“动态生成”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要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和锻炼。在师生互问、生生互问的过程中,随时都会产生许多教师事先无法预测的东西,这些都是教学中生成的新的教学资源。譬如,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6 Pets 这一单元时,当同学们在讨论动物分别具备什么能力时,有一个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What can a panda do?” 是呀,熊猫既不会游泳又不会荡秋千,它会干什么呢?我也被问住了。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回答说:“It can play Gongfu.”大家先是一愣,立刻就表示赞同,没错,电影《功夫熊猫》中的熊猫就是会功夫的,于是我也表示认可:“Yes,the panda can play Gongfu.”然后,我向全班学生介绍并一起讨论了有关中国功夫的知识。学生的提问超出了教师的“预设”,这种“意外的生成”或许会打乱教学的节奏,但许多不曾预设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引发师生的共同思考,有利于教学相长,使课堂充满生机。

4.提问要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

教师要避免提问后立即给出正确答案。如果课堂教学只是一问一答,表面上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进行灌输。譬如,有些教师在提出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volunteer work” 之后,没有等学生回答就很快说出自己的看法。这种做法看似是一种控制时间的机智表现,但实际上会使部分学生丧失思考的能动性。这种重结果而轻过程的教学方法剥夺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体验,把学生形成结果的生动过程作了简单化处理,这样的教学不是服务于学生,而是服务于知识。因此,教师在发问后要进行候答,应至少留给学生10秒的思考时间;叫答要随机进行,不能让学生掌握你的叫答规律,或者让学生自告奋勇地抢答。

5.营造平等和谐的“对话场”

和谐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教师要营造和谐的氛围,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思考问题,获得发展;要善于运用有效激励手段,通过设计一些符合自信不足和性格内向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问题,为他们的成功创造条件和机会。

三、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深入,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关注。英语课堂有效提问对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实现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课堂提问的策略精选篇13

然而大多数教师有这种感觉:许多学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堂讨论气氛不够热烈,启而不发,呼而不答,这给数学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有效地优化课堂提问,在当今以学生为主、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新课程改革中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

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和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巧妙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要力求新颖巧妙,要能激发兴趣,令人深思,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提问时,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巧妙地设计问题,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地提问,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从而获取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了《同类项》内容后,在课后小结时,我不是按照常规问:“今天我们学到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而是先巧妙地举一个例子:“上一节我们学习了降幂排列,如果说降幂排列就好比是同学们按照个子高低去排队,那么今天学习的同类项可以比成什么呀?”学生们立即开展了讨论,发言异常踊跃:“好比是按照男生、女生来排队。”“好比是卖水果,橘子归一类,香蕉归一类,苹果归一类。”等等。学生们充分发挥着他们的想象力,兴趣盎然。我马上追问:“那么同类项的分类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巧妙设计问题后提问,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启动了思维,学生牢固掌握了同类项的分类应注意的问题。

二、提问要注重问题的难度和深度

教师所提问题必须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必须让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动一番脑筋后才能回答。因此,问题的难度和深度应适宜。如果所提问题过于简单,就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而难度过大,超出学生的智力范围,也会使学生丧失信心,降低学习兴趣。我们提倡从发展学生的思维出发,从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和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课堂教学40分钟的限制出发,通过深题浅问、浅题深问、直题曲问、曲题直问、逆向提问、一题多问等不同方式,开展多角度思维,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展示学生的创新个性,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促进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

三、提问要精而准

苏格拉底曾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促进新思维的诞生。”因此,好的问题是需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充分吃透了教材和学情之后设计出来的。

“精”“准”是指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问题精要恰当,准确无误,精益求精,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不仅本身要经得起推敲,而且要强调组合的最有效性,就是问题与问题之间有联系、有层次,力争使所有问题组成一个有机的严密的整体。学生解答这些问题时,既能理解和掌握知识,又能得到严格的思维训练。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问题过多,且浮于表面,流于形式,都是一些诸如“懂了吗?还有不会的吗?找到了吗?”等无效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从发挥形式的主观能动性角度出发,多设计一些能启发他们思考、拓展思维乃至创新的应用、综合型的问题。

四、提问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因人而异

提问涉及面要广,要合理分配被问对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难易适度的问题,让全体学生都可获取知识营养,满足其“胃口”的需要,使各个不同水平阶段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答问。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设计不同的有梯度的问题:对学困生可适当“降级”,提简单的问题,照顾他们,让他们获得成功;对中等生提一些稍难的问题,让他们尝试成功;对尖子生,提一些难度大的问题,激励上进;对特长生可合理提高难度,提一些专门的创新性的问题,鼓励创新。提问要因人而异,因人施问,消除中等生与学困生回答问题的畏惧心理,培养各层面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提问后要给学生留下思考、探索的时间

好的提问方式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教师提问后要耐心等待,课堂提问的发问间隔时间还是一个很有讲究的学问。教师要根据问题的性质留给学生适当的考虑时间。一般来说对于事实性的低级认知问题(主要是考查对已学知识的记忆),等待1秒左右为宜;而对于批判性、问题解决和决策等高级认知问题,等待时间要适当延长。研究表明,当教师把等待时间从不到1秒增加到3至5秒时,课堂就会出现许多有意义的显著变化,如学生会给出更详细的答案,会作出更多以证据为基础的证明,会提出更多的问题,学生的成就感会明显增强。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最好不要超过10秒。因为随着时间的延长,课堂气氛会变得异样,很多学生开始处于思维游荡状态,即已出了课堂教学的问题范围。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提问后的等待时间。

宋代教育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由若干个问题组合起来的,而且每个问题都是一个“驿站”。教学的成效,学生的所获,都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优秀教师的教学不只在于会讲,更在于会问。

因此对待课堂提问,教师要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要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途径、角度,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作用,真诚地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

参考文献:

[1]郑金洲主编.问题教学.福建教育出版社.

[2]周良顺,韩杰.课堂提问要“精、巧、活、深”.山东教育,2000.

[3]陈京山.数学教学中提问的误区与对策.

课堂提问的策略精选篇14

一、初中英语课堂提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课堂提问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长期以来,一些教师对英语课堂提问的认识不足,对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考虑不充分,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问题仍然存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对“提问”教学的内容偏差

目前英语课堂“提问”的内容,表现为提问内容与教学目标关联不密切,所提问题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与课文内容无实质联系。或提出的问题类型单一,学生的回答被限定在待定的范围内,往往只需在“Yes”,或“No”中选择,控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思考时间,造成学生思维受到限制,处于被动的局面,使得“提问”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丧失了课堂“提问”教学的有效性。

2.教师对“提问”教学的行为偏差

一些教师喜欢采用“直接告诉式”教学法,把语言现象作为一种结果直接告诉学生,所设置的问题作为组织教学的线索,主要教学内容仍由老师讲解完成,而不是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体会,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

二、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

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自然是从“提”和“问”着手。“提”即提出合理有效的问题,“问”即提问过程中的技巧。只有把这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从而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1.通盘考虑,问在关键处

教师应尽量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经验出发设置问题,把握时间相近,空间相近和心理相近的原则,以期获得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Go For it》 Unit 3中,教师可以提出这些问题:①Where is Lin Hui going for vacation?②Who is he going with?③How long is he staying? 当学生们听到这些问题时,在朗读对话时,自然会高度集中注意力,寻找问题的答案。这些问题紧紧围绕本课的话题“Vacation”而展开。学生置身其中,学得轻松,用得灵活。

2.贴近生活,问在兴趣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状况,问题要贴近生活,问在兴趣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人教版 九年级《Go For it》Unit 9“When was it invented?”,学生在了解hamburger,tea和basketball是怎样发明的之后,教师可以布置这样一项任务: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更多实物的来历,或者想一想,未来会出现什么新鲜事物。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倘若教师这种恰到好处的提问与学生的求知欲心理能得到有机结合,就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3.提问要掌握难易度,问在“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维果斯基提出了两个概念,即“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所谓“现有发展水平”指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心理水平,传统的智力测试所要了解的就是这种水平,而“最近发展区”则是学生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别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在学习完九年级《Go For it》Unit 5“It must belong to Carla”后,教师可将表示猜测的情态动词can,can’t,must,might寓于一个值得探究的情景之中。具体操作如下:“I have been teaching for 13 years.Do you know much about me?”接着“Ok,Let’s check.”学生们开始跃跃欲试了。第一个学生说:“You must have a daughter。”我对第一个学生的答案进行了认可。第二个学生会兴奋的猜想:“You must have been to Hongkong”,我的回答是“Maybe”.第三个学生会大胆的说:“You might have lots of money”,我会坦然地告诉:“I hope so”.由于初中学生学习和掌握的词汇量相对较少,教师所提问题的量与度应与全体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相适应,使全体学生不会失去兴趣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