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儿科优质护理举措范文

儿科优质护理举措精选(十四篇)

时间:2023-09-22 18:08:14

儿科优质护理举措

儿科优质护理举措精选篇1

为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2010年卫生部决定,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通过引导、示范、推广,夯实基础护理,全面提高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水平。我院深入贯彻落实卫生部的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活动,制定“深入开展护理优质病房创建方案”,全院目前有14个病房开展优质服务病房创建,覆盖率达90%。我科在积极创建优质服务病房的同时,又积极响应医院和护理部的号召,在科内实行了一系列人性化服务举措。

1 人性化服务举措

1.1 打造人文病房,营造温馨环境,实施五项举措,围绕病人开展:护士长五查房、基础护理日、床边聆听、出院联系卡、电话回访。

1.2 落实三贴近,建立心中有人优质护理服务链:

1.2.1 贴近病人:心中有病人能够想到,目中有病人能够看到,耳边有病人能够听到。

1.2.2 贴近临床:手中有病人能够做到,身边有病人始终存在,健康教育三化一体能够说到做到。

1.2.3 贴近社会:患儿家长健康教育大课堂,电话回访延伸服务到家中。

1.3 开展“五个主动”“五个知情”服务,即主动服务,主动介绍,主动健康教育,主动征求意见,主动接送患者;知情治疗检查,知情服务内容,知情风险,知情费用。

1.4 健康教育“三化一体”,即常规化,个体化,专病化。定期举办住院病人家长大课堂专题疾病预防知识讲座。

1.5 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对患儿的护理服务中,大力开展“345关爱活动”(走在红灯呼叫前,想在病人需要前,做在病人开口前;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一本护理指导手册,一个详细入院介绍,一次聆听服务,一张爱心联系卡,一个电话回访。

1.6 按医院要求落实感动服务措施,做到“三树立,四坚定,五送到,六到位。即树立服务新风,树立圣洁形象,树立团队精神;坚持首见,首问,首诊负责制;送一杯水到床头,送一份健康知识到心中,送一份日清单到眼前,送一张就医指南和出院联系卡到手中,送一句祝福和问候到家中;患者入院接诊到位,治疗操作到位,生活关心到位,出院医嘱到位,跟踪回访到位,真正做到为医院为社会服务,替患者着想,让群众满意。

1.7 完善投诉机制,建立投诉程序。

1.8 重新制定各种护理操作流程规范,保障病人护理安全。

1.9 定期进行护理职业礼仪培训,从仪表仪容做起,全方位服务于病人。

1.10 设立护理健康指导手册,开展全程健康教育,满足患者知情需求(入院宣教,辅助检查指导,用药,饮食,分级护理,专题健康教育,优质护理满意度调查,出院指导)。

儿科优质护理举措精选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属一个独立的病区,床位30张,年收治患者有3500人次,本次研究对象选自为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儿科发生及上报的28例护理不良事件。

1.2方法

统计分析我院儿科发生并且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对该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以及发生之后所相应采取的措施、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归纳。要求护理部依据发生不良事件的性质进行组织讨论,深入探讨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举措。

1.3观察指标

对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型进行归纳。

1.4统计学处理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

统计分析28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型,具体数据如下表1所示。

3讨论

3.1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

3.1.1护理人员缺乏沟通

有些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护理人员缺乏沟通技巧存在很大关系[2]。护理在进行相关健康教育的宣教时,并未能考虑到患儿及其家属是否能完全理解这一方面,通常在例行宣教后,患儿及其家属可能还没有完全掌握,结果导致在院期间不免会发生一些意外事件。比如护理人员告诉家属禁止将开水瓶放在床头柜上,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烫伤事件,但是家属仍未能引起注意,仍将开水瓶放在床头柜上,继而发生患儿的烫伤意外事件。由此来看,医院在进行健康教育的时候,应认真、仔细、全面的将所有事件执行及其后果告知家属,引起家属的注意,不要做表面功夫。

3.1.2护理人员自身责任问题

基于临床工作的系统性、复杂性,若遇到临床工作较多的情况,护理工作者通常为了完成工作而简化查对程序,忽略了对细节的查对[3]。查对制度在护理工作中属于一项核心制度,但基于有些护理人员在长期的工作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向思维,觉得自己对患者的情况非常了解,绝不会出错,而通常错误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才多有发生。护理工作作为临床工作的重点,切忌凭借自己的“认为”来做事,切实落实“三查七对”。

3.1.3患者缺乏积极配合的意识

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护理工作者在为患儿进行治疗前的核对时,很多患儿及其家属都认为此项是多此一举的,护理人员在核对姓名等一般资料时,也往往得到象征性的回应,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例如护理人员在做静脉输液前的核对工作中,呼叫输液卡上的姓名并未与床头卡相符,但患儿还是答应了,输液之后半小时护理人员才发现错误,该问题也直接反应出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缺乏积极的配合,另一方面也督促护理人员在进行核对时决不能掉以轻心。

3.1.4人力资源问题

由于护理临床工作较为繁忙,加之护理人员一直存在短缺的问题,导致在小儿易发病的季节床位常常不够用,加之人员配备不足,难免发生护理不良事件。

3.1.5工作环境问题

儿科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科室,通常患儿都有很多家属的陪同,护理人员要面对的突发状况极多,加之患儿的不配合,这种环境难免会打乱护理工作者思路,发生不良事件[4]。

3.2不良事件发生的应对举措

3.2.1加强对护理人员沟通的培训

沟通不到位这种问题大部分发生在年资较低的护理人员中,他们通常不具备较为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由此,应加强对低年资以及新上岗护理人员的沟通培训,除了要做好理论知识培训之外,还应做到情景模拟、角色互换等活动的落实,从实际中让护理工作者了解到沟通的重要性,把握沟通的实质。

3.2.2切实落实查对制度

为切实将落实查对制度落实到位,建立医院成立查对制度监察小组,该小组的由护理部主任进行领导,并选择几名优秀的护士长作为组员,每周定期以及每天不定期的开展对各个科室的检查,一旦发现潜在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并给出相应的惩罚,切实落实每一个护理工作者的查对意识。

3.2.3引导患儿及其家属的积极参与

在本次研究中,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28例中,用药错误占到14例,占50%。为减少用药错误的发生,应建议儿科彻底转变传统的查对模式,构建新的工作流程,在进行操作之前,详细的询问患儿姓名,当核对好姓名之后护理人员再对输液卡进行相应的核对,确定核对之后再用药,则会大大减少用药错误的发生。该模式的应用需要患儿及其家属积极的参与到查对工作中,避免应对性的回答。

儿科优质护理举措精选篇3

一、认真学习《医疗质量暂行规定》,增高护理服务质量

详细目标:

组织学习医院下发的《医疗质量暂行规定》,认真履行职责,激发护理人员的服务热情,增高护理服务质量。

实施措施:

1、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医疗质量暂行规定》,按规定规范护理工作。

2、在护理工作中做到视病人为亲人,以“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为了一切病人”为工作指导,认真履行护士职责,增高护理人员对服务意识的认识水平,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3、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护士修养与礼仪规范,强化服务意识。坚持上班前举行服装整理仪式,使护士在工作中保持整洁文雅、端庄大方,为给病人提供舒心服务打下良好基础。

二、深入开展整体护理,全面增高职业素质

详细目标:

继续开展整体护理,规范护理程序,增高整体护理病历质量,丰富健康宣教内容,更好的为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实施措施:

1、组织学习《儿科学》,熟悉有关疾病的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丰富健康宣教内容。责任护士深入到病房,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增高用护理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2、让有经验的老护士为新护士讲课,传授整体护理经验。如遇模糊概念,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每月组织一次教学查房,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4、电子病历及时评价,护士长坚持每周检查2—3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通知到责任护士,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三、重视护理人员素质培养,加强业务学习、技术训练,增高应急、急救能力

详细目标:

以《儿科护理学》为基础,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加强十五项护理技术及急救能力训练,增高护理质量,培养一支业务技术精,素质高的护理队伍。

实施措施:

1、制定2004年训练计划,每月组织一次专题讲座。鼓励护士自学并做好读书笔记。

2、低年资护士加强十五项护理技术训练,增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增高技术程度。

3、高年资护士加强应急、急救能力训练。工作中给低年资护士做好表率,言传身教,让儿科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发扬光大。

4、大力表扬星级护士及“5。12”优秀护士,激发护士爱岗敬业热情,更好的为病人提供爱心服务。

5、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强化法律观念,组织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并灵活运用到工作中去。

四、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增高护理工作质量

详细目标: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秩序,使小儿科护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实施措施: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静脉穿刺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每次操作前洗手;每晚治疗室紫外线消毒,病房空气消毒,严防医源性感染。

2、严格执行早班制度。切实做好晨晚间护理,基础护理到位。保持患儿床单位清洁整齐,环境温馨、舒适。

3、严格执行床头交接制度。对病人病情做到九明白,在交接班时向下班护士做具体报告。

4、严格落实各级工作人员职责。护士长每周二次检查卫生员工作质量,保持病区清洁整齐;每周二次对病人满意度进行调查,确保服务质量。

5、配合护理部做好月护理质量检查、夜查房、双休日查房等制度,确保各项护理指标达到三级甲等医院标准。

五、强化科研意识,增高护理科研能力

详细目标:

依据本科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制定本年科研计划,争取有较高程度的文章在杂志上发表

实施措施:

1、积极给高年资护士创造条件,安排到图书阅览室学习,查阅文献材料,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力争有高程度的。

2、采用激励机制,对有学术论文在杂志上发表或在会议上交流的护士在评选优秀护士及年终奖励时,优先考虑。

六、开展婴儿抚触,拓展护理技能

详细目标:在较短时间内医学,培养全科护理人员控制婴儿抚触技术。

实施措施:

1、完善婴儿抚触室的配套设施,灯光、环境、温湿度符合标准要求。

儿科优质护理举措精选篇4

1儿科护生人文素质缺失的现状

基础薄弱的中职护生在校期间,在一些社会“实用主义”宣传的不良影响下,重视专业文化课程的学习,认为对其入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对忽视对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对广博的社会人文知识更是无暇顾及。所以部分护生的人文修养缺失、护患沟通不良等问题都在现实中凸显,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价值观冲突,信仰危机

由于缺少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引导,繁重的课业压力、社会对护理人员的认可度不够等都使部分护生出现信仰危机,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甚至是没有理想,对职业未来感到迷茫困惑,学习动力不足,社会责任感极度缺乏,进入临床科室后为患儿及家属服务的思想淡薄空洞化。

1.2缺少奉献,专业思想不牢

现今大部分护生都为独生子女,自身在成长过程中就缺乏吃苦耐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选择专业时因为看到护理专业就业面相对宽泛,便出于功利性的目的而选择了此专业。学校教育对这方面又缺乏引导与培养,使护生在进入儿科临床后,看到患儿哭闹,就缺乏耐心、厌烦嫌弃,不能够真切地体会患儿的病痛与家长的焦虑。同时在进入临床后,发现护理工作技术含金量低、繁重、琐碎、并且大部分为体力劳动,得不到认可和尊重,因而导致专业思想不稳固。

1.3能力欠缺,知识单一匮乏

有的护生专业知识构建不合理,知识层面较为狭窄。综合素质比如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心理承受力等比较匮乏,在对患儿家属进行疾病健康宣教时,显得力不从心,难以适应科室工作的需要。

2培养儿科护生人文素质的必要性

近几年随着医患矛盾的日益加剧,人们越来越重视医护人员人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从古至今,医学、人文科学就有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思想,从医者人文素质的提高,逐渐成为医学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时代的发展、医学的进步、职业的性质等都要求现阶段的护生更加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

2.1满足现代教育的统一需求

科学文化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双向轨道。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的核心所在,人文精神是科学精神的灵魂依托,二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为了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达到和谐统一,在儿科护理临床教学也应该在传授科学理论的同时重视护生的人文教育。

2.2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需求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模式现今也发展到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人们对于医疗护理的需求逐渐向更高层次方向发展,要求护理人员提供更人性化、更贴心的护理服务。因此,人文理念、人文情感的素质培养对于即将走上临床岗位的护生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常护理带教学习中要求对护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逐渐被强化,越来越多地涵盖在教学中。现代医学发展要求要高度重视提高护生的人文素质。

2.3体现护理工作的内涵需求

儿科护理工作主要是对患儿的关爱、照料,维护其健康与生命,要以母性的慈爱、善良、温和为基础,这些都是人文素质的内涵体现。护生不仅要学会关爱患儿,更要心甘情愿地照顾、服务于患儿,发自内心真切地从患儿角度出发去工作,护理工作要体现关爱、尊重、奉献等人文精神。比如在为患儿进行体检时,为了防止操作时手部冰凉引起患儿的不适,可以先将手部捂热,再去接触患儿。这些细节可体现出护士良好的人文素质,从而赢得患儿及家属的尊重。如果缺乏人文精神、人文关怀,任何娴熟的技术操作都只会变成一项简单、机械、冰冷的程序。

3提升儿科护生人文素质的渠道

人文素质的培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随着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科学的日渐统一、相互融合,多方位、多途径提高儿科护生的人文素质,才能适应人文科学的统一回归。

3.1强化理念,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的树立,使儿科临床护理教学更趋向于人性化。人文素质教育应贯穿于临床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在带领护生进行查房时,关爱问询患儿、轻轻地抚触患儿,对患儿家属进行耐心解释安慰,这些都体现出“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的教育理念。在护生对护理职业有感性认识后,将这种培养转变为教育理念,挖掘出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独特内涵,最终使护生培养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化。

3.2营造氛围,创设人文环境

人文素质培养的先决条件首先要创设良好的人文氛围。以关心爱护患儿为中心,比如在儿科门诊和病室内营造一种充满家庭氛围的人文环境,以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可爱卡通人物形象装饰病室环境,家具色调清新、柔和,设施布置应尽可能体现家庭式的温馨、舒适和宁静。具有人文氛围的就医环境使患儿和家长感到亲切、放松,减少患儿的紧张与恐惧感,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促进疾病恢复。带教老师指导护生一对一给住院患儿及家长讲解日常护理要点。询问病史时,先由带教老师与患儿家属交谈,创造和谐良好的交流气氛后,再指导护生主动进行有效交流。在给患儿查体时,应多用如“你真勇敢”“男子汉”“真棒”等赞扬鼓励性的语言,来取得孩子的配合。“六一”儿童节、患儿生日等重要节日给患儿发放小玩具、礼物等举措也可明显增进护患之间的感情。

3.3鼓励多元,选择灵活的教学模式

儿科护理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需要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从而让护生更加易于接受。一般可采用案例分析、角色互动、护患沟通、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教学模式,从多方位为护生补充知识,训练技能,提高素质,帮助护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同时培养他们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技巧,锻炼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与患有疾患的孩子多接触交流,会触动护生的同情心,激发起对待患儿的爱心和责任心。在进行各项专科操作中,要促使学生科学对待、具有进取精神,形成团结友爱、互学互帮、共同进步的团队协作氛围。

3.4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在临床带教实践过程中,带教老师应首先与护生建立良好融洽的人际关系,为护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文氛围。教师以身作则,进行每项操作都主动积极地与患儿进行沟通,关怀患儿,践行言传身教的作用。在操作示教时,将规范礼仪融入其中,不仅对患儿是一种安慰,同时也能给护生建立自信心,使他们认识到具有人文素质的操作,不仅能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对患者更是一种人文享受。通过言传身教使护生不仅掌握专业技术,而且学会关心、理解、爱护患者。为加深护生们的认识,可举一反三,列举反面的案例,对比不同的效果,使护生更加坚定提升自身人文素质的决心。

3.5加强师资建设,提高带教水平

临床教师应该具备健全的人格,仁慈的心,广博的胸怀、高度的责任感和较强的带教能力,同时应该热爱护理本职工作,以良好的医德、师德影响学生。教师应该加强人文知识学习,提高自身人文修养,注重情商培养。启动“引进来、送出去”培养模式,定期邀请医学院校的老师授课,教授具体适宜的教学方法,举办心理学、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公关学等社科人文方面的系列培训讲座,丰富带教老师的人文知识。选派科室的护理骨干去北京、上海等知名医院儿科进修学习,学习先进的护理技能、理念,培养人文底蕴,使人文科学知识与护理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和渗透,通过教师的人品、学问、胸襟、气质以及创造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3.6以评促学,构建科学评价体系

人文素质培养的效果需要实践检验。因此,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是促进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本科室与院校教师根据临床特点,共同研发建立了职业素质测评、职业技能鉴定、岗位素质评价的职业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学生自评与带教老师评定相结合,按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把人文素质教育如受伤沟通、团队协作等纳入护生培养的整体规划中。比如将学生在科室期间与患儿进行的各种有效交流、组织活动、微笑护士评比、零投诉护士、满意度调查、演讲比赛等表现和护生的综合素质评定、各项评优挂钩,逐步完善护生人文素质评价内容和评价手段。

4小结

儿科优质护理举措精选篇5

【关键词】 NICU; 优质示范病区; 医院改革;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2.089

NICU是集中治疗护理危重新生儿的病室,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对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及日后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随着就医需求的不断提高,同时响应卫生部及卫生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号召,2010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NICU作为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病区之一,开展优质服务示范,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全员号召,加强培训,转变护理观念

在医院护理部和科护士长的领导下,组织护士学习领会卫生部及卫生厅《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精神》和NICU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围绕“夯实基础护理”这一重点,明确NICU护士应负责的基础护理项目和工作范围,安排觉悟和服务意识高的护士谈体会和做法,组织经验交流座谈会,有效扩展了思路,激发了热情,坚定了护士的决心和信心[1]。

2 在创建优质护理示范病区中采取的具体措施

2.1 创造NICU温馨、安全的住院环境 新生儿病室温度常年保持在24 ℃~26 ℃,相对湿度为55%~65%。室内设动态空气消毒机,24 h持续空气消毒,每月做空气培养检测并记录。新生儿病室内安装可调节照明灯,调节室内光线明亮度,建立24 h昼夜循环,并控制室内声音强度

2.2 提高职业道德素养,优化护理行为 笔者所在医院NICU实行无陪护全封闭管理,在无陪护、无外界及时监督的新生儿病房,优质护理源于护士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慎独精神,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用审慎、慎独精神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强化团队意识,加强协作能力,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与医生、护理人员之间默契配合,实现救死扶伤、服务患儿的目的。对于NICU患儿而言,护士不仅扮演护理者的角色,还扮演着母亲、老师等角色,护士的言行举止对新生儿的成长有重要影响。应主动关心患儿,多抚触、搂抱、言语引导,善于用玩具逗其开心。在治疗之余,对有条件的患儿进行早期教育,让家长安心。建立良好的家长探视制度和联系制度,每周设定两个探视日,每天早上责任组长和医生一起主动与家属沟通患儿情况,每天晚间将患儿日间情况编辑成信息发给家属,增加沟通,以耐心换取家属的放心。

2.3 夯实基础护理,提供全面优质服务 基础护理是实施临床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是优质护理的基础。NICU的基础护理主要体现在入院护理、晨间护理、晚间护理、饮食护理、排泄护理、安全护理以及出院护理等方面,在临床中要做到三化一体,即基础护理技术专业化、服务个体化、工作程序化。基础护理技术专业化具体体现为,结合新生儿的特点加强专科护理;服务个体化,根据患儿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并实施、评价;工作程序化,在临床工作中制定工作流程,根据流程规范日常工作;以患者为中心深化整体护理内涵。通过护理服务,不仅使患儿得到身体健康上的改善,而且可逐渐帮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将来的健康成长打好基础。同时每周2次对家长进行家庭护理培训,解决家属在家照顾孩子时遇到的难题。康复出院1周进行电话回访,进行健康指导,与患者建立长期的友谊。

2.4 改善工作模式,责任制优化护理 责任制整体护理-责任包干,由病区护士长-责任组长-低年资护士-辅助护士组成网络,患者具体落实到护理人员,分床到人,基础护理内容由辅助护士、低年资护士负责,责任护士负责对该组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指导低年资护士的工作,落实各项护理,每日上、下午下班前,对患者进行再次评估,了解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工作中改变旧有护理文书书写模式,设计精简、合理的电子护理文书,减少繁琐的重复记录,有效减少护士书写时间,把护士真正还给患者。

2.5 提高业务素质,绩效考核,提高工作积极性 全科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定期组织护士到全国知名三甲医院NICU进修学习。每年组织至少两次学术交流会,与全市NICU护士代表进行经验交流。每月科内组织1次不同资历护士经验交流座谈会,不断接收新信息,提高综合素质。

科内实行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的内容包括工作业绩考核、工作能力考核、工作态度考核,并设有合理的奖惩制度,按照各能级设定绩效考核分配原则,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工作积极性。

3 讨论

笔者所在医院NICU开展优质护理,对护士激励很大,使护理人员服务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护士在实践中不仅进一步丰富了NICU护理的专业知识,增强了对NICU护理针对性、特殊性的认识,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全体护理工作者的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和灵活性,护士的自我价值得以实现,使护士从被动执行医嘱、完成护理操作转变为主动与患儿及家长沟通,评价患儿需求,提供个体化服务。新的护理理念的形成从真正意义上把护士还给了患者[2]。

通过采用高效和完美的护理手段、方式与方法,满足了患者家属的合理需要。护患纠纷明显下降,床位使用率不断增高,医院经济效益同步增长,从根本上改善了NICU护理质量。满意意味着更高的服务质量和顾客对工作的认可[3]。笔者所在医院NICU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护理服务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综合满意度由开展优质服务示范病区前的90%上升到了99%,充分说明优质服务示范病区为创立服务品牌打下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陆皓,张华,李娟,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杂志,2010,27(8B):1206-1207.

[2] 张晓静,薄海欣.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5):593.

儿科优质护理举措精选篇6

【关键词】儿童保健;护生;岗前培训;理论指导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人们对健康保健、医疗效果和优质服务的期望值日渐提高,我国的保健事业迅猛的发展,在日常的保健工作中操作少,指导、讲解多。如何指导家长护理、喂养、教育孩子等问题需要大量的医学、教育、营养等理论知识来支撑,这样的情况如何带教就成问题[1]。护生首先要知道这些知识,然后才能指导家长。所以我们根据这些具体情况制定了计划,措施如下:

1岗前培训

当护生进入科室后,首先对她们进行培训,时间4小时。内容包括:科室组织结构和人员;制度与安全;科室文化;优质服务;重点是专科知识。每人发有专科知识手册,使它们能够随时翻阅回顾这些知识,达到学以致用;并进行考评。

1.1科室组织结构和人员在岗的护生对于其所在科室的组织结构的人员的熟悉程度决定了其对于自己岗位工作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于日后工作的适应程度。对于组织结构的了解教育的过程中,带教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的与科室人员进行交流沟通。让学生尽快融入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

1.2制度与安全对于新进护生的制度与安全的教育则是为了提醒护生在新的工作环境中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医护人员的职业相对特殊,一些不合规定的举动往往容易引发较大的疏漏,同时让护生们了解制度也可以让他们快速适应环境。所以对于其人员的制度与安全教育也是保证其日后工作的顺利进行的一个必要过程。

1.3科室文化每个科室都因其所接触的病患以及主管人员而带有其自身的文化特点,对于儿科来说,细致与耐心是其主要的科室文化,护士作为孩子的主要保养人员以及家长如何带理孩子的指导老师,其应该具有良好的修养和素质是毋庸置疑的。了解科室内的文化。不仅可以让护生们融入集体当中,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职业自信以及工作积极性,对于日后的工作处理以及优质的服务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4优质服务传授学生们优质的服务,实质上就是传达给学生们医疗道德,想要做一个出色的护理人员,尤其是在儿童保健方面,具备良好的品质修养是十分重要的。即使一个护士的专业知识再高,他没有相应的品质也难以成长为优秀的护士。对于儿童保健来说,如何运用知识让儿童健康成长固然是重要的,但是通过优质的服务,让受到护理的儿童及其家长满意,让家长可以接受院方的护理方式以及学习如何辅地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样十分重要。这些就要求护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优质服务的技巧和内涵,真正细致耐心地融入到工作中去。

1.5专科知识专科知识的学习还是护生教育的重中之重。护理这种职业不同于其它的职业,它要求从事这份职业的人员必需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可以有效应对各种情况。保证病患的健康。对于儿童护理来说,专科的知识就更加重要。例如对于囟门未闭合时期幼儿的补钙量,多则造成囟门早闭,影响大脑发育。少则不利于孩子全身骨骼的发育[2]。这些需要精确的护理过程都是需要完备的专业知识。所以,对于专科知识一学习是重中之重,一刻也不能放松。

2选泽带教老师

老师传道授业解惑者,带教老师不仅肩负着传授医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医疗道德,所以一个好的带教老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一定要高。常言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老师的一举一动直接关系到学生实习的效果,所以我们选择老师是很严格的,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良好的医德医风[3]。

3全程测评

及时有效的和护生进行沟通,随时了解她们的心理需求、学习状态、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以及生活和工作感受,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制定明确、合理的考核制度,从学生、老师两方面进行考核,即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对老师带教能力与工作能力进行了了解。

4评价

通过岗前培训,使护生充分认识到儿童保健的目的、任务,科室的服务对象,服务宗旨及科室的文化等内容,增加了服务意识。学习手册人手一本,是他们随时有资料查阅[4],可单独处理一些简单问题,改变了以前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忘了再问老师,或者过去也就完了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了护生的满意度[5]。结合老师的讲解,使护生能够全面系统地、多感知地认识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了护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加深了护生对保健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测评,促进带教老师不断学习和进一步深造汲取知识的热情。同时激励老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医者风范

5体会

通过1年多来对100多名护生的培训进行总结分析:通过岗前培训,一对一带教,及时沟通等一系列措施,使护生能够全面系统的学习了有关医疗保健工作的内容,根据自己掌握的医疗保健和护理知识,准确有效地解答了家长的一些简单问题,如辅食添加,晚上哭闹、后半夜来回翻身、断奶时间、大便发绿、什么时间出牙等等一些常见的护理知识[6]。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儿童时期常见的“四病”基本掌握,对一些特殊儿童如先天愚型,先天性心脏病、脑功能障碍等有所了解,并能发现其他异常儿童。培养了护生敏锐的观察能力,通过她们及时有效地与家长沟通,提升了沟通能力,培养了良好的沟通技巧,提高了自信心,减少了实习过程中的盲从性和被动性。培养了她们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科学严谨的科学思维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励如波,陆丽芳,应爱青.儿科护理临床带教的难点及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32(02).

[2]石玉华.护生临床带教重点[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03).

[3]贝志红,江乙.临床护理带教中教学最优化策略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5(03).

[4]任蔚虹,周云仙.护士岗前培训手册的应用与体会.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01).

儿科优质护理举措精选篇7

【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方案一】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三、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本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配对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成为家长。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非寄宿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4、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5、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级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班主任应指定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学生喜爱的教师负责落实相关任务;同时注意方法,给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亲情,切实提高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着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开展磨砺教育的研究试点,着重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要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二)构建全社会的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

班级要向留守儿童的家长公布学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利用电话、家访等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儿童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儿童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儿童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儿童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

班级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育人阵地和育人功能,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汇报会等途径,加强对儿童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向他们传授科学的育人观和教育方法,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升育人水平。

(三)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班级的建设与管理。

通过广泛宣传,抓好生的辅导、就餐等日常工作,让生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建立研讨、交流制度。

班级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座谈会,交流经验,研究工作,探索新路,采取措施,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巩固成果,增强实效,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发挥班级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方案二】

一、指导思想。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一个城市和农村双需双赢的大趋势。怎样使留守学生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现实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外出打工、做生意的家庭较多,我们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关爱、教育、管理,从思想上疏导、学习上辅导、言行上引导,并在生活上予以帮助。让留守学生感到学校的温暖,让留守学生与其它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联系,形成工作机制。

学校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督促家长及其监护人切实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二)真情关爱,人人积极参与。

(1)学习方面。学校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学校鼓励优秀学生与留守儿童建立一对一的帮扶,利用课余时间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习上的辅导;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帮助他们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对部分家境困难的留守儿童,学校还捐赠了校服和学习用品,为他们的成长撑起了一片晴空。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三)健全人格,构建和谐校园。

学校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展磨砺教育,着重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四)构建全社会的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

学校要向留守儿童的家长公布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利用电话、家访等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儿童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儿童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儿童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儿童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

学校要办好家长学校,着力提高委托监护人对自身责任的认识,加强委托监护人在受托期间,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育人阵地和育人功能,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汇报会等途径,加强对儿童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向他们传授科学的育人观和教育方法,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升育人水平。

儿科优质护理举措精选篇8

1.1一般资料

本科室为小儿消化内科,实际开放床位45张,注册护士15名,包括主管护师4名、护师8名、护士3名,配备护理员2名。

1.2方法

由护理部专职人员用方便抽样方法对住院≥3天患儿每月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30份。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由10条项目组成,内容包括入院介绍和接待、对护士的服务态度和技术、护士是否经常到病房巡视、对责任护士总体工作满意度、健康教育等。每个条目分5个选项:满意10分,较满意7分,一般5分,较不满意3分,不满意0分,满分100分。发放问卷时要求科里的护理人员回避,有认知能力的家长填写,当场回收,统计每月满意度得分,然后与开展优质护理前进行比较。

1.3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举措

(1)转变思想观念。护理部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过程”高度重视,召开全院护士会议,详细解读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精神,住院病人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强调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质是改革临床护理模式,全面履行护理职责,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提供全程、全面、连续、专业的优质护理服务。让每一位护士深刻领会,充分认识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2)实行责任小组包干式管理。开展“我的病人我负责”的小组责任包干制,将病区分成2组,每组设责任组长1名,组员2名。责任组长由主管护师担任,每天根据本组病人病情轻重及组员年资高低来分配所管病人数量,组长负责病情较重的患儿,并检查整组患儿的护理质量,指导下级护士工作。每名责任护士包干患儿的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实施治疗,交流沟通,健康指导等。出院后进行电话回访,收集反馈信息,改进工作中的不足。责任小组要求组内互助,组间调配,确保护理安全。

(3)夯实基础护理。我院对护理员先行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录用,并制定相关制度和职责。护理员每天协助护士做好晨晚间护理,主动为患儿修剪指甲,发现床单位有污渍随时更换,保持清洁、舒适。协助家长私人物品整理,归位放置。一日三餐送饭到床旁,提供开水到床头,出院时护送至电梯口。护理员工作时间要求不断巡视病房,保持病房整洁,同时为家长提供生活上的帮助。

(4)提供全面易懂的健康教育。我科重新装订了常见疾病健康宣教手册,悬挂于每个病房内,以便家长随时取阅。全科医务人员通过网上查阅资料、积累的书本知识和临床经验,制作成PPT课件,每周2次在示教室集中宣教,耐心解答家长的疑问。责任护士为每一位入院患儿建立健康教育评估单,内容包括:入院指导、安全告知、疾病指导、用药指导、检查指导、饮食指导、出院指导等。根据病人病情转归、家长需求、陪护更换情况随时进行宣教,每隔2~3天复评宣教内容,对未掌握内容强化宣教。出院时做好出院后的复诊、活动及喂养指导,让病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5)营造温馨氛围。我科采用了许多温馨的细节管理。如制作了温馨园地,供患儿张贴心愿纸,画画等。举行护患联谊活动,拉近彼此距离,融洽护患关系。放置便民箱,提供吸管、一次性杯子、笔、纸,万能充电器等物品,为患儿家长提供方便。病房内张贴患儿喜欢的卡通图画,护士主动购买儿童书籍、玩具,减少陌生感,使患儿有家的温馨感。

(6)节约非护理时间。加强医院后勤系统的支持,如供应室消毒物品的下放下收;总务科每月有专职人员来病房对公共设施进行检查维修,确保使用安全;药房送药至病房,对长期口服药用透明塑封袋包装,并贴上标签,注明床号、姓名、药名、剂量、用法,方便了护士的核对。简化护理文件书写,根据儿科病人特点设计表格式护理文书,以电子版形式书写,时间不超过半小时。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留在病房为患儿提供服务。

(7)每月召开一次科务会议。讨论近期工作情况,听取大家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存在问题及时商讨,提出整改措施,共同改进,提高护理质量。对工作出色与受到家长提名表扬的护士,护士长在科务会上及时提出表扬,提高工作积极性。

1.4统计学处理使用

SPSS15.0统计学软件,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开展优质护理后护理满意度的调查:开展优质护理前与开展优质护理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三、体会

3.1开展优质护理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开展优质护理后,保证了基础护理落实到位,床单位保持更清洁、舒适,病房的环境更整洁、安静、温馨。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与患儿及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患儿有什么变化,护士能及时地反馈给医生;家长有什么需求,护士能有效地解决。彼此的距离拉近了,患儿及家长也更依赖、信任护士,关系更融洽。反复、强化的健康教育,减轻了患儿尤其是家长的心里压力,增加了她们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掌握了正确的育儿方法,更能积极配合治疗。

3.2开展优质护理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责任制护理使每一位护士认识到质量控制不是护理部、护士长个人的事,而是要落实到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工作中,护士自觉地将质量标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个个尽心尽职的良好氛围,促进了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责任制护理要求每位护士更重视专科知识的学习,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是护理专业发展的双翼,其中的任何一支不够丰满,腾飞的速度、高度就会受到影响。只有夯实基础护理,发展专科护理,将二者紧密结合,才能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3.3开展优质护理促进年轻护士快速成长

实行责任小组包干式管理后,责任组长对自身价值有更多认识,对本组护理质量的提高能发挥一定作用。而年轻护士也由以往功能制护理转变成责任制整体护理,要为患儿解决每一件事情,根据病情的不同时期进行循序渐进的健康宣教,迫使她们不断地去学习。在护理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能及时得到责任组长的指导,不断累积工作经验。同时这种护理模式也提高了年轻护士的沟通技巧,当工作成绩赢得家长、同事、医生的认可时,增强了她们的责任感,工作积极性更高,形成了护理工作的良性循环。

3.4开展优质护理护士职业认同感提升

护士职业认同感是护士本人对护理职业的积极看法和情感,决定自己职业行为倾向的心里状态,开展优质护理后,护士的辛勤付出得到了患儿及家长的认可和尊重,融洽的护患关系使护士工作更加主动。同时也认识到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了责任心和竞争意识,对自身素质的培养和业务知识学习有了原动力,更能积极主动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学习,能自信地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

四、结语

儿科优质护理举措精选篇9

坚持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巩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成果

近年来,医院党政领导把巩固创优成果作为医院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院长陈强为组长,妇产科、计划生育科、生殖保健科、检验科等技术骨干组成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经常对镇(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进行指导,促进和提高了镇(街)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并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优质服务考核标准,使全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开展了全程超导可视无痛人流、左旋18甲缓释系统宫型器等新技术、新项目,打造出了计生特色品牌科室。

为了更好地履行计划生育职能,医院将生殖保健科、计划生育科分组包片到镇(街)、村(居委)实地督导全区计生工作。每季度召开由镇(街)计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例会,总结、交流经验、收集数据、找出差距,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指导。制定了镇、街技术服务考核标准,对基层服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进行半年、年终考核,同时举办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生殖道感染干预、出生缺陷干预、优生优育、计划生育并发症和急危救护应急处理措施等内容的专题讲座,分期分批轮训基层计生服务人员,使他们的业务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坚持以妇幼保健为中心,努力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

医院把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作为各级医疗单位工作重中之重,区卫生局、区妇幼保健院与各医疗单位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同时,还实行产科质量专项考核,并将此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医院成立的行政指挥系统、技术指导系统、急危救护系统随时对区内外孕产妇的意外情况采取救护应急措施,确保产科绿色通道畅通,使母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医院还坚持把孕产妇保健管理和高危孕产妇筛查列为妇幼工作和产科质量的重点。孕期检查坚持使用《围产期保健手册》,住院分娩时候出示登记,分娩出院后交妇幼医生进行产后访视,并对高危孕产妇进行监测追踪,有效地加强了高危妊娠管理。

在加强儿童系统管理,降低婴幼儿死亡率方面,医院近年来把儿童健康检查与计划免疫进行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儿童的健康和生存能力。制定了托幼园所机构卫生保健考核标准,定期对托幼园所进行检查指导,举办托幼园所知识培训,实行卫生保健合格准入制,使全区托幼园所步入规范化管理。通过开展爱婴行动,不断加大对全区爱婴医院监督指导力度,全面提高了爱婴工作质量。通过举办孕妇学校、母乳喂养热线电话,有重点、有步骤地向孕产妇讲解孕期母乳喂养知识、保健知识、优生优育知识,指导产妇正确实施母乳喂养。

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医疗护理质量跨上新台阶

近年来,医院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结合实际制发了实施方案,使管理年活动有章可循,有条不紊。组织各类人员认真学习《医院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并对医院管理年活动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将该活动落实到科室和个人,使人人有责任,个个有指标,保证了管理年活动的顺利进行。

内涵建设是医院发展的动力。在活动中,医院紧扣管理年活动的主题,加强了卫生法规和医疗规章制度的教育和学习,严格落实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制,促进了医疗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了医疗安全。首先,加强了医疗质量管理,调整充实了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医院感染委员会、急诊急救领导小组、药事管理委员会、设备购置领导小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等组织;其次,健全了医院规章制度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进一步完善了医疗事故防范和处理预案;加强了院内外急危救护工作,特别落实了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疑难重症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基础医疗和护理质量管理。进一步规范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加强了检验室内质量控制和空间质量评价工作以及临床用血管理,避免了医疗各环节差错事故的发生。

在活动中,医院非常注重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医院先后开展了曼式手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冷刀宫颈锥切术宫颈液基细胞检查、艾滋病检查、营养分析、陪伴分娩、腹腔镜等新项目、新技术。并积极鼓励医务人员学习业务技术,先后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各级学术讲座30余次,各种短期培训6次。医院通过学习、培训,职工的文化素质、专业知识和业务技术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儿科优质护理举措精选篇10

【关键词】 创新思维; 优质护理; 管理

在卫生部持续推进优质护理活动广泛开展以及全省范围内积极开展“三好一满意”的活动中,处在全国医疗改革试点重点城市之一镇江的医改关键年的形势下,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率先开展优质护理工作。作为全市重点专科,我院妇产科同样面临着诸如护理人力资源缺乏等问题,既要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同时还要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勇于尝试,以创新思维创镇江优质护理管理模式。本院产科十区护理组在已开展一年的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的活动过程中始终坚持开展“以人为本”的优质服务,努力围绕“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目标不断进行护理质量改进,以加强管理为手段,以提高群众满意度为标尺,在此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并积累了一定的宝贵经验。

1 “创新思维”首先是解放思想,培养创新人才

当前面临护理模式转变,在“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的指引下,我们都在摸索中前行,不断思考与总结,积累实践经验,开拓创新,以期最大程度提高群众满意度,为镇江市区及周边地区的孕产妇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在此思想指导下,尝试实行最新护理管理模式,实行人性化护理模式,对孕产妇及新生儿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服务。其次,大力培养创新人才,不断地学习和提高,将创新的成果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在行医实践中把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注意联系起来,并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转化和交替[1]。大量创新人才的出现,就能使我们的思路更加开阔,工作更加充满活力,也让孕产妇及其家属更加满意我们的服务。

2 创新思维实施的主要策略和具体措施

2.1 (1)根据优质护理的要求,重新制定了新的岗位职责,护理流程,并不断改进和优化排班模式,并且实行了最新的护理管理模式――扁平化管理。(2)责任护士患者包干制,实行整体护理,护理人员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全方位提供治疗,护理,婴儿照顾,遵循PDCA模式,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责任护士包干8位孕产妇,实行床旁护理,主动提供护理。(3)根据科内护士能级评定给予合适岗位上岗,实行责任护士准入制。(4) 弹性排班:护士长每日根据孕产妇的多少及工作量安排护士上岗及岗位,实行8小时满负荷工作,将护士交给产妇,让她们得到温馨、及时周到的护理服务。 护理服务“零距离”,交流“零距离”。(5)不断优化护理流程,制定专科护理临床路径,使孕产妇得到更贴心更科学合理的临床照顾[2]。

2.2 护工实行统一管理,岗前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对其实行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教育,制定护工岗位职责及质量标准,责任护士每日检查督促其工作,使其为孕、产妇提供微笑服务,为孕、产妇洗头、洗脸、沐浴、 更衣、清洗外阴、洗脚等等,全方位提供生活照顾,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2.3 实行无陪及陪而不护的管理模式,为无人照顾及不会照顾月子的家属解决了大问题。护士站前移,实行床旁护理,床旁现场零距离模拟示范育儿技巧,教会新爸爸新妈妈护理宝宝的技能,打消新爸爸新妈妈不会护理宝宝的顾虑,并组织新爸爸新妈妈积极参与,进行趣味竞赛如:新爸爸换尿裤比赛,新妈妈智护操比赛及母乳喂养知识竞赛等,取得较好的社会影响。

2.4 在确保基础护理落实到位的基础上,不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并积极推广加大宣传如:(1)指导新妈妈为自己宝宝做到新生儿抚触,新生儿的智护操等,在病房护士的努力下,产后光疗和产后康复等新项目逐渐被产妇及家属接受,现已实行常态化运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反馈。(2)根据手术患者宣教内容多,不易记住的现象,特设计了“术前温馨提示卡”;(3)为减轻手术患者的恐惧感,多些安慰,实行“手拉手”送手术患者至电梯口;(4)使用“母婴分离卡”,加强母亲对自己宝宝看管的意识,进一步确保母婴分离的安全;以上细节尽显我们对孕产妇的关爱。

2.5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扎实理论基础与操作的基本功,并不断提升服务理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为孕产妇提供优质服务。院级,大科及科内有计划的培训,使护士的服务理念更新,送派护士长和护士外出学习优质护理,提高了护士主动服务的意识,全心全意为孕产妇及新生儿服务,打造优良护理团队,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2.6 制定人性化,具有激励机制的绩效考核方案,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使其对工作有激情,对孕产妇和新生儿有激情,使孕产妇得到温馨而快乐的护理,从而提高满意度,提高社会效益。

2.7 关注孕产妇健康,孕育健康宝宝,营养食堂提供一日三餐。煲汤师量身订做月子汤,补血汤等,并送至床旁,营养师为有合并症的孕产妇量身制定菜谱,如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合并甲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为家属解决做饭难,做月子饭更难的问题。

2.8 新生儿的护理:专人负责新生儿抚触,游泳。游泳水疗及抚触如同“体育早教”,可促使宝宝智能和体能的发育[3],并积极开展新生儿智护操的训练及指导,早期开发智力,积极宣传,屡见报端,收到较好的社会影响。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100%。

3 创新思维实施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群众满意度

3.1 将住院期间对护理的满意度分为三个阶段:(1)护士长在日沟通时对前一日新入院的孕妇进行满意度的调查,询问入院接待护士的姓名,宣教内容及其对服务是否满意。(2)住院中期,护士长询问产妇对病房的护士、护工的满意度,有何宝贵意见等。(3)出院当日,护士长征求产妇及家属的意见和建议等,及时进行整改,落实到位。

3.2 住院期间,科室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并与责任护士奖惩挂钩。

3.3 出院满意度调查:护士长和责任护士于产妇出院当日进行告知和指导,于结账后填写满意度调查单。

3.4 出院一周内,笔者所在科室为6天进行电话随访。护士长亲自与出院产妇电话沟通,再次拉近距离,让产妇体会到我们的关心,询问其住院期间的满意度及对我们的工作有何建议和意见,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及时整改,以不断完善护理工作。提供可评价或可量化的数据要求:住院患者满意度≥98%,出院患者满意度≥98%,电话回访满意度≥98%。及陪而不护的管理模式,为孕产妇提供科学的无微不至的生活护理。

3.5 科内建立优质护理实施网络,护士长任组长,副护士长任副组长,QC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实施护理部-大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管理网络督导检查,每月由院方举行一次公休座谈会,多方沟通,留有记录,及时整改并反馈,护理部进行“地毯式”行政查房,护理质量得到综合检查和评定,笔者也认为这种类似“地毯式”行政查房是现代护理模式中确保护理质量,提高群众满意度的有效手段之一[4]。

4 创新思维下的新举措――举办“产后母亲沙龙”

4.1 专题讲座:(1)可针对产妇的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的问题,请相关专家进行知识普及教育,如心理专家针对产后易发产后抑郁症的特点,进行心理指导,早期干预。(2)可针对新生宝宝的护理难点,热点问题请专家指点迷津。

4.2 月子指导:可针对产后的康复,饮食,卫生及育儿方面进行有计划的安排交流内容,结合我院开展的产后光疗,产后康复,产后塑形系列及婴儿游泳,早期智力开发,产后操等进行宣传和培训。

4.3 答疑解惑:(1)你问我答:产后母亲提出疑问,我们可请相关专家进行解答,当场互动。(2)请新妈妈们介绍成功经验,大家分享。(3)自行讨论:妈妈们自发聚集,讨论感兴趣的话题。

在医学科学日新月异的今天,护理管理如何提高,如何跟上新医改的步伐,确实给我们护理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但笔者相信只要坚持患者第一的思想,应用创新思维,解放思想,就会出现更多更好的让患者满意的,满足患者日益增长需求的护理措施,从而使我们的护理工作更加符合时代要求。

参 考 文 献

[1] 张春华.浅议临床医务工作者值得学习和养成的优秀心理素质[J].中国医学创新,2011,16(8):177.

[2] 张晓静,薄海欣.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现代护理,2011,17(5):592-593.

[3] 赵东艳. 水疗配合抚触在正常足月新生儿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1,16(8):112.

儿科优质护理举措精选篇11

【关键词】护理干预;麻疹疫苗;接种及时率

儿童计划免疫是一种投资少、效果好、预防相应传染病的一种最有效、方便、经济的手段,是法律赋予每个儿童的权利,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制度。接种麻疹疫苗(measles vaccine ,MV)是消除麻疹的最基本措施,而MV的及时接种是其根本的质量保证,疫苗的及时接种率也是评价疫苗接种效果最经济最直接的指标之一[1]。我院于2011年1月开始对预防接种的儿童实施多举措护理干预措施,取得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0年1月我院实施多举措护理干预前出生建证儿童43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儿童225例,女性儿童211例,本地儿童321例,流动儿童115例;在2012年1月我院实施多举措护理干预后出生建证儿童488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儿童261例,女性儿童227例,本地儿童339例,流动儿童149例。

1.2 护理措施

1.2.1对照组:给予儿童常规护理措施,包括接种前通过多种形式如上墙资料、展架、小册子及健康教育网络平台等进行有关预防接种的健康教育,必要时进行一对一宣传,对儿童接种前告知所接种疫苗的品种、免疫作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预检及接种证的查验等。接种中创建温馨、整洁、舒适的环境,做好心理护理,严格执行三查(接种证、健康问诊、疫苗状况)七对(儿童姓名、年龄性别、接种程序,接种剂量、疫苗效期、注射方法、注射部位),做好消毒工作,疫苗的冷链管理。接种后告知家长应观察30 分钟后再离开,如出现异常反应,及时处理和报告;预约下次接种的疫苗种类和时间;告知家长接种疫苗后的护理要点(多饮水、多休息、接种部位保持清洁等)、可能出现疫苗反应的应对措施[2,3]。每月通过《全国儿童免疫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对MV初免应种未种的儿童家长发放手机短信通知。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儿童实施多举措护理干预,具体包括以下措施:第一,1月龄儿童来接种门诊建证时为家长发放 “家长学堂”听课证,“家长学堂”每月开设一次,如听课人员多增加开设次数,一般安排在周日上午的9时至11时,重点向儿童家长讲解预防接种方面的政策、疫苗的知识、接种疫苗的注意事项及接种副反应的应对措施等;第二,在儿童每次接种后都给家长发放下次接种的预约通知单,并同时发放下次接种疫苗的接种告知单,要求家长回家后仔细进行阅读并签字,在下次接种时上交备案;第三,在接种时采取预防接种智能叫号系统,并增加留观30分钟后刷卡离开的模块,确保所有接种儿童能留观到30分钟;第四,对所有[8月龄+7天]MV初免应种未种儿童家长按时进行电话联系,了解MV未接种原因,讲解麻疹疫苗接种重要性,温馨提醒家长及时来接种门诊接种。

1.3 判断标准 MV初免在8月龄开始,≤9月龄完成,判断为及时接种。

1.4 统计学分析 从《全国儿童免疫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分别导出我院儿童预防接种门诊2010年1月及2012年1月出生儿童的MV接种数据进行整理分析。2 结果

2.1 多举措护理干预前后MV初免及时接种情况为观察组接种及时率比对照组提高了11.79% 见表1

表1多举措护理干预前后MV初免及时接种情况

2.2 观察组[8月龄+7天]儿童MV未种情况及护理干预后的接种情况

[8月龄+7天]儿童MV应种未种共有239人,通过电话联系了解:正在生病79人,忘记40人,刚接种疫苗未到预约时间34人,联系不到30人,回老家23人,暂住外地15人,没空9人,已在外地接种7人,禁忌症2人。

通过一对一护理干预, 重点讲解麻疹疫苗接种重要性以及早接种早保护的简单道理,温馨提醒家长及时来接种门诊接种。[8月龄+7天]儿童MV应种未种的239人中有151人(包括在外地接种的7人)在≤9月龄完成MV的接种。

3 讨论

我国现行的免疫程序难以控制初免前人群的发病,但MV初免及时接种,可以有效保护8—11月龄儿童免受麻疹侵袭[4],因此,提高MV初免及时接种率,是消除麻疹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本研究观察组MV初免及时率81.97%,低于耿晓冬但高于胡昱等的同类研究[5,6]。

从对[8月龄+7天]儿童MV未种原因分析,家长对MV接种态度还是积极的,以生病及未到预约时间(7月龄以后接种疫苗需间隔4周)为主113人占47.28%,不积极或消极(忘记、没空)49人占20.50%,但有30人占12.55%的儿童联系不到,以流动儿童为主,主要原因为停机。通过对[8月龄+7天]MV应种未种儿童的电话通知并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239人中有151人能在9月龄内完成接种,合计接种及时率为81.97%。

我院儿童预防接种门诊是本市中心城区唯一的接种门诊,管辖人口29.3万余人,年建证儿童5000人—6000人,年接种10余万针次,现有专职人员14人,其中护士11人,实行一周七天接种日,每次接种后均有下次的预约并有详细的预约告知单,因此接种门诊日开放对MV初免及时接种不构成影响[7],应种未种或不及时接种的主要原因在于受接种儿童本身及接种人员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提高预防接种质量的关键[8]。我院自2011年开展多举措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预防接种过程中,目前已经形成了体系。通过采取“家长学堂”、 健康教育网络平台等多种健康教育模式可以让家长对接种疫苗有了正确认知,还可以调动家长的积极主动性,既保障了儿童的权利,也有效防止传染病的流行。每天按时对[8月龄+7天]MV应种未种儿童进行电话联系的方式温馨提醒,通过与家长的信息互通,了解未种原因,及时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说明接种MV对儿童免受麻疹侵袭的重要性,并尽早安排补种,由于干预及时和信息互通,所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弥补了原来我们采取的每月一次集中对MV应种未种儿童家长发送手机短信通知,由于时效性不强且与家长没有信息互通,效果不理想的缺陷。

综上所述,在实施预防接种过程中实施多举措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儿童麻疹疫苗初免接种及时率,同时也因健康教育扎实,各项护理措施到位,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提高了儿童家长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文军,张璟,宋烨,等.济宁市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疾病控制,2010,14(3):247.

[2] 孙叶芸,刘美兰,昌文玲.麻疹疫苗接种全程护理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3):118.

[3] 何艳.儿童预防接种的系统性护理干预体会[J].医学信息,2012,25(7):193.

[4] 黄秀敏,刘丽琳,陈佩,等.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麻疹疫苗免疫接种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 .疾病监测,2011,26(10):817.

[5] 耿晓冬.舟山市定海区儿童国家免疫规划五种疫苗及时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 .中国疫苗和免疫,2010,16(2):169—172.

[6] 胡昱,戚小华,陈雅萍,等.儿童麻疹疫苗初免及时率影响因素研究[J] .浙江预防医学,2011,23(8):7—10.

儿科优质护理举措精选篇12

关键词:儿科;护理纠纷;原因; 防范措施

在临床工作中,医疗护理纠纷普遍存在,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维权意识增强使整个医疗行业呈现高风险形态[1],而儿科由于它的特殊性加之孩子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使其医疗护理风险明显高于其他科室。为探讨儿科病房护理纠纷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防范与干预措施,现作如下分析:

1 临床资料

2010~2013年我科共发生护理纠纷10例,其中院内解决2例,科内自行解决8例:穿刺技术不娴熟4例(40%)、治疗护理不及时2例(20%)、液体外渗2例(20%)沟通不到位2例(20%)。

2 护患纠纷原因分析

2.1患儿家长高期望值与护理技术水平存在反差 孩子生病后家长焦虑、烦躁、激惹性高,且常有多位家属陪同,期望到医院后能得到最快、最好的治疗并能有最佳的治疗效果[2],如果在治疗过程中疗效未达到期望值甚至加重,更会引起家长的强烈不满,发生护理纠纷。

2.2护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家长存在对环境不熟悉、对患儿所患疾病相关知识不了解、对治疗护理的不配合、对医疗费用的不理解等因素,而护士由于工作繁琐、病床周转快,工作量大、人力资源紧张等导致每天都在忙于各种治疗、护理及处置。

2.3护士责任心不强、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 儿科护理工作任务重、要求高,个别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和良好的服务理念,工作被动,巡视的不及时、询问的不耐烦、查对的不仔细、操作的不规范都是引起护理纠纷的高危因素。

2.4社会因素使医患矛盾加剧 医院是特殊的服务行业,当前医疗水平与人们的期望值存在一定的差距,医疗保险也仅仅是覆盖。但随着社会上普遍开展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活动、媒体部分渲染了医疗行业中的个别消极因素等,使有些人对医疗护理工作有一种戒备心理,对医疗护理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或者一些不理解的行为都希望有一个说法,所以医务人员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纠纷的发生[3]。

3 防范与干预措施

3.1改变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医患沟通 优秀的儿科护士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严格将优质护理服务落实到平常工作中去,用真诚的微笑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

3.2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增强法律意识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首先要学法、知法、懂法才能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护理核心制度、操作常规等等都是每个护士必须掌握的基本点

3.3加强对护士的业务素质及专科培训 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是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要不断的更新知识,加强基础、专科、操作及分层次培训,作好“传、帮、带”以促进全科护理人员水平的不断提高。

3.4加强工作责任心 儿科临床护理的对象是不谙世事的儿童,这要求护士在工作中不能马虎和懈怠,各个班次不仅要严格执行各项核心制度,更要勤巡视患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问题。

3.5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的规避护理风险,不断强化各班护士安全意识教育,发现工作中存在安全隐患要及时提醒并制定整改措施。保证护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和人力资源的有效运用。其次要加强重点患儿的管理:如危重儿、特殊患儿、新生儿等,把该类患者作为病区的重点,对现存和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加强全体医护人员的重视度。然后要加强重点人员的管理:如科内年轻护士、轮转护士、进修生、实习生等,强化她们的三基三严、法律法规及院感的培训。最后要规范护理文件书写,护理文书是严肃的法律文件,规范的护理文书是患者病情变化的真实反映,也是护理工作的真实记录[4]。护理病历的书写应当遵循以下原则:真实、客观、准确、及时、完整等,避免不规范的书写导致护理纠纷。

3.6加强对外宣传、优化就医流程 现代化的今天,在诊疗活动中患者及家属能够积极参与到医疗护理安全,在诊疗费用中,能够感受到医院收费的规范、清晰、透明等信息化支撑的方式都是减少纠纷的良好举措。

4 小结

患者对护理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儿科患者的特殊性,给儿科护理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作为护理工作者要正视儿科高发护理纠纷状况,全面了解儿科护理工作中发生风险的高发因素,建立多种沟通渠道加强护患相互理解,不断提高儿科的业务素质和综合技术操作水平,从根本上减少或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朱岸青,丁丽嫦,黄玉霞,等.儿科常见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干预[J].北方药学,2011,8.(7):123.

[2]王琦.减少儿科护理中的护患矛盾[J].家庭护士,2006,4(12C):63-64.

儿科优质护理举措精选篇13

【中图分类号】R816.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7-279-01

儿科是临床重点科室,这个科室不同于其他科室的主要特点就是此科室收治的患者均为小儿,小儿患者的特点就是年龄小,配合度不佳,容易产生哭闹,给治疗与护理带来了很严重的影响,对此,要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有效的措施,以减少护理差错,不断提升护理质量。本研究分析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防范护理措施,效果佳,现将有关的情况汇报如下。

1基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本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幼儿患者共计88例作为研究资料,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有44例。在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22例,其余为女性患者,患儿的年龄为3-7岁,患儿的中位年龄为(61±30)周岁。在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8例,其余为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为3-7岁,中位年龄为(61±30)周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无显著的差异性,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措施

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护理方法。

观察组: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主要内容为:

121加强环境护理要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为患儿实施温馨、舒适的环境管理,优化患儿的住院环境,使得患儿对医院环境尽快适应,消除陌生感,减轻抵触心理,给患儿营造安全、舒服的住院环境,以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1]。

122不断提高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护士首先要掌握最基本的医疗护理技术水平,同时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与情绪特点。要应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与其交流,护士要积极引导患儿主动配合治疗、保持耐心,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关系。

123心理健康护理护士在患儿入院和出院的时候都要对其家属实施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指导,向他们举例说明治疗效果佳的患儿案例,增强他们治疗的信心,使其放下心理压力,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风险健康宣教与相关护理工作。

124增强医患交流当前医护人员的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因此很多护士没有时间、不注重与患者进行沟通,纠纷发生率高。对此本院加强了护理人员与家属的沟通和教育,并为护理人员开展了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缓解了护士的心理压力,使其重视与患者进行交流,和谐护患关系,减少纠纷发生。

13统计学方法该组研究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用[n(%)]、(均数±标准差)表示,行x2检验、t检验,P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详细情况见表1。

3讨论

儿科优质护理举措精选篇14

我们重温此纲要,以期教育工作者和广大读者深入学习,更好地为儿童发展工作作出自我应有的贡献。

进入新世纪后,受社会经济、文化、区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儿童发展及权利保护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全社会儿童优先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儿童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城乡区域间儿童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儿童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学前教育公共资源不足,普及率偏低;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校际、城乡、区域间存在较大差距;人口流动带来的儿童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社会文化环境中仍然存在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消极因素,等等。党和政府意识到以上问题,一直致力于儿童工作。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这10年,儿童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11年,国务院又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这是我国第三部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今天,我们重温此纲要,以期教育工作者和广大读者深入学习,更好地为儿童发展工作作出自我应有的贡献。

一、《纲要》出台的意义和背景

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儿童提供必要的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机会和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发挥儿童潜能,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儿童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儿童发展,对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从儿童健康、教育、法律保护和环境四个领域提出了儿童发展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截至2010年,基本实现主要目标。教育领域实现了儿童教育普及程度持续提高,学前教育毛入园(班)率从2000年的35.0%上升到56.6%,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7%,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100.1%和82.5%。

2011—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儿童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于是,党和国家制定新《纲要》。

二、《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儿童优先原则,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缩小儿童发展的城乡区域差距,提升儿童福利水平,提高儿童整体素质,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

2.基本原则

(1)依法保护原则。在儿童身心发展的全过程,依法保障儿童合法权利,促进儿童全面健康成长。

(2)儿童优先原则。在制定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配置公共资源等方面优先考虑儿童的利益和需求。

(3)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利益出发处理与儿童相关的具体事务,保障儿童利益最大化。

(4)儿童平等发展原则。创造公平社会环境,确保儿童不因户籍、地域、性别、民族、信仰、受教育状况、身体状况和家庭财产状况受到任何歧视,所有儿童享有平等的权利与机会。

(5)儿童参与原则。鼓励并支持儿童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创造有利于儿童参与的社会环境,畅通儿童意见表达渠道,重视、吸收儿童意见。

三、《纲要》教育领域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

(一)主要目标

(1) 促进0~3岁儿童早期综合发展。

(2)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0%,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5%;增加城市公办幼儿园数量,农村每个乡镇建立并办好公办中心幼儿园和村幼儿园。

(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确保流动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保障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4)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

(5)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扩大,办学质量提高。

(6)保障所有儿童享有公平教育,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校际差距。

(7)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提高,薄弱学校数量减少。

(8)教育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全面提升。

(二)策略措施

1.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的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完善体制和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不断扩大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

2.依法保障儿童受教育的权利

各级政府要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帮助解决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采取措施防止其辍学。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保障适龄儿童依法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学校要耐心教育、帮助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或变相开除学生。

3.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坚持基本公共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教育发展保障机制和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善教师交流制度,缩小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质量上的差距。

4.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儿童教育事业

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民族地区、农村牧区、偏远山区、边境地区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促进女童接受学前和高中阶段教育。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儿童使用本民族语言接受教育的权利,重视加强学前双语教育。加大民族地区师资培养培训力度。进一步完善发达地区、大中城市对民族地区的教育支援工作。

5.积极开展0~3岁儿童科学育儿指导

积极发展公益性普惠性的儿童综合发展指导机构,以幼儿园和社区为依托,为0~3岁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指导。加快培养0~3岁儿童早期教育专业化人才。

6.加快发展3~6岁儿童学前教育

落实各级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将学前教育发展纳入城镇建设规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

7.确保受人口流动影响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解决流动儿童就学问题。制定实施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后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

8.保障特殊困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利

落实孤儿、残疾儿童、贫困儿童就学资助政策。加快发展特殊教育,基本实现市(地)和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较多的县(市)建立1所特殊教育学校;扩大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普通学校特教班和寄宿制残疾学生的规模,提

高残疾儿童受教育水平。为流浪儿童、有严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创造条件。

9.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

逐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财政投入水平,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高中阶段教育的扶持力度。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满足不同儿童发展需求。

10.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促进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逐步推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

1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

12.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道德教育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各个方面。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共青团和少先队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13.提高儿童科学素养水平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儿童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儿童科学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科技类博物馆、科研院所等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资源,为儿童提供科学实践的场所和机会。建立校外科学实践活动与学校课程相衔接的机制。加强校内外结合的儿童科普网络建设,建立和巩固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儿童科普队伍。

14.加快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立教育质量标准和监测评价制度体系,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业评价体系。完善和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制度,解决学生择校问题。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15.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能力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师德修养水平。将师德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继续提高教师学历合格率和学历层次,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16.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

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提高农村中小学校接入互联网的比例,扩大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覆盖面,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17.建设民主、文明、和谐、平等、安全的友好型学校

建立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保障学生参与学校事务的权利。创造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学习、生活条件,提供安全饮用水和卫生厕所,改善寄宿制学校学生食堂和住宿条件。

18.完善学校收费管理与监督机制

完善学校收费管理办法,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和收费资金使用管理。

四、《纲要》福利领域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

根据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妇儿工委前几年的联合统计,生活在低保线的18岁以下儿童有700多万人。北京师范大学曾统计过陕西等5省的18岁以下贫困儿童,如果按农村儿童人口比例推算,全国农村贫困儿童人数在900万上下。相对于旧《纲要》,新《纲要》首提儿童福利,这是一个重大进展,它把国际上的许多指标写进《纲要》,并具体部署。

(一)主要目标

(1)扩大儿童福利范围,推动儿童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的转变。

(2)保障儿童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儿童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和保障水平,为贫困和大病儿童提供医疗救助。

(3)基本满足流动和留守儿童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4)满足孤儿生活、教育、医疗和公平就业等基本需求,提高孤儿家庭寄养率和收养率。

(5)提高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率。

(6)减少流浪儿童数量和反复性流浪。

(7)增加孤儿养护、流浪儿童保护和残疾儿童康复的专业服务机构数量。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和重点县(市)建立1所具有养护、医疗康复、教育、技能培训等综合功能的儿童福利机构和1所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机构。

(8)保障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和服刑人员未满18周岁子女的生活、教育、医疗、公平就业等权利。

(二)策略措施

(1)提高面向儿童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增加财政对儿童福利的投入,逐步实现儿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保障儿童基本医疗。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框架内完善儿童基本医疗保障,逐步提高儿童医疗保障水平,减轻患病儿童家庭医疗费用负担。

(3)提高儿童医疗救助水平。加大对大病儿童和贫困家庭儿童的医疗救助。对贫困家庭儿童、孤儿、残疾儿童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纳部分按规定予以补贴。

(4)扩大儿童福利范围。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通过分类施保提高贫困家庭儿童生活水平。探索对儿童实施营养干预和补助的方法,改善儿童营养状况。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标准,扩大补助范围。

(5)建立健全孤儿保障制度。落实孤儿社会保障政策,满足孤儿生活、教育、医疗康复、住房等方面的需求。帮助有劳动能力的适龄孤儿就业。建立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和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替代养护制度,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和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生活、教育、医疗、公平就业提供制度保障。

(6)完善孤儿养育和服务模式。加强儿童福利机构建设,全面提高儿童福利机构的管理服务水平。探索适合孤儿身心发育的养育模式。完善孤儿收养制度,规范家庭寄养,鼓励社会助养。建立和完善家庭寄养和亲属监护养育的监督、支持和评估体系,提高家庭寄养孤儿和亲属监护养育孤儿的养育质量。

(7)建立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和服务体系。建立0~6岁残疾儿童登记制度,对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基本康复需求按规定给予补贴。优先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和康复,提高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服务专业化水平。